登山有感

2024-08-17

登山有感(精选14篇)

1.登山有感 篇一

登山有感

登山能够磨炼一个人的意志,更能陶冶一个人的情操。漫步在曲折蜿蜒的山道,欣赏着路边风景的同时,心境也在山中畅游,山中那份宁静和清新让我感到放松。“真正的平静不是万籁俱寂,而是内心的自我归属”。漫步山林小道中,能够获得难得的心境自由,让人们可以在繁忙中,让浮燥的心静下来,在与自己对话、思考中学会放松。

人是需要静心思考的,俗语言“人在江湖身不由己”。的确,为了承担“人之所以为人”的责任、道德、义务,每个人都不得不面对工作、生活中带来的压力,社会像山泉下泄、时光像大江东去一样,逼迫着现实中的你我不停地奔波,却很难有内心的安静。

其实山道的蜿蜒曲折、起伏正如人世间中的人生历程。有起点就有终点,有高潮就有低潮,有平坦就有凹凸,有上坡就有下坡,人生难道不是如此吗?有生就有死,有事业高潮就有低潮,有得意就有失意,有顺境也有逆境。感慨沧海桑田,人生多变。这让我想起了刘禹锡的两句诗“旧时王谢堂前燕,飞入寻常百姓家”。

生命中充满了大大小小的争夺,大到功成名就,小到点滴的利益。人生苦短,人世间的你我,何必尔虞我诈,相互提防,勾心斗角呢?所以啊,人生要在充满浮燥、诱惑的名利场中看淡、看清,奋斗自己能够得到的,抛弃不太现实的,忘记曾经给我造过伤害的,展现真实的自我、纯洁的心灵,淡然面对人生的起伏、坎坷、成功、收获。正所谓“笑看庭前花开花落、淡看天上云卷云舒”,人要做到得之不喜、失之不忧、宠辱不惊、去留无意,保持淡泊名利、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样人生就会更宁静、更和谐、更洒脱。笔落到这里,再次让我 想到了洪昭光曾经说过的一句话“人的一生要去三座山”。

登井冈山,学会自强不息。井冈山是中国革命的圣地和摇篮,中国革命的圣火就在那里点亮,“星星之火,可以燎源”,但“星星之火,随时可灭”。点亮这圣火太艰难了!井冈山革命者,在中国共产党武装革命斗争的初期,在物资极其匮乏、生活极端艰苦、革命力量如此薄弱的情况下,在崇山峻岭、荆棘山野中,靠着红米饭,南瓜汤克服一个个困难,坚定信念,殊死博斗,打败国民党的一次次围剿,终于使星星之火形成燎原之势。没有井岗山革命者和无数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哪有我们今天的幸福生活,哪有我们日益发展强大的祖国。“到了井冈山之后你会知道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中国革命前后牺牲了无数先烈,和他们相比我们岂不是很幸福了吗?如果有了井冈山的精神,在面对人生的困难时就会奋起拼搏,我们办任何事就不会再畏难了!现在没有真正的家愁国恨,没有真正的妻离子散,每个人都可以自由寻求奋斗的目标。而矗立在井冈山下,回首以前兵荒马乱的岁月,人们过着颠沛流离的日子,我们为什么还会想不开许多挫折呢?所以,人要学会自强不息,越挫越勇,绝不气馁,生命不息,奋斗就不止。

踏普陀山,学会隐忍克制。处于党员身份的我,绝不信佛教,但不信教不等于不能去研究它,更不代表不能踏上佛教圣地。因为,如果不比较、不研究,又怎能知道共产主义到底优在何处。况且“儒教、道教、释教”本都是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有机组成部分。当处于人生低谷而不能排遣的时候,踏踏普陀山吧。人生短暂,在历尽千秋风雨的高山面前,人生真如恍惚之间,真是“人活一世,草木一秋”,太渺小了,再大的怨、气、恨、愁为什么不能抛开、忘却呢?佛之广大,佛之度难,以大慈悲教化人们皆从善,佛家有云,种善因得善果。所以,人要在多做善事中找到灵魂的安慰,即使做不了好事,无力做好事,也不能做奸佞小人,背后害人、暗剑伤人。佛家有一句名言“大肚能容天下难容之事,慈颜常笑,笑尽天下可笑之人。”从那里,我们可远离浮燥、妒忌、忿恨、悲泣,可得到空灵、平静、宽容、忍耐。有一首歌不也是这么唱得吗“你我皆凡人,生在人世间;人生何其短,何必苦苦怨……”

去八宝山,学会淡定从容。洪昭光说:“每次到八宝山参加遗体告别回来,都感到心灵净化、灵魂升华,觉得再也没什么值得生气的了!无论什么级别的人,也无论穷人还是富翁,1小时候都是一缕青烟飞天外。所以,我们应该珍惜生命,要活得轻松些、愉快些……”前几年中央电视台著名节目主持人罗京去世在八宝山送别时,从网络上看到,每一个去送别的同事脸上都溢出难言的哀伤,从中就能体会到人生是多么的短暂,感叹人生不过流星,一晃而过,回头看看自己,就能明白人生要有追求但不能太计较,一切顺其自然才是佛家真谛,有即是无,无即是有。风吹树动,不是风在动,也不是树在动,其实就是我们的心在动。愿人间你我都能做到心如止水。看看八宝山上的陵墓,不管他曾经是多么的显赫一时,多么的光鲜耀眼,多么的辉煌一生,几十年光阴之后,人人殊途同归,阎王照样土里拖。所以人生中,还有什么解不开的疙瘩呢?生死轮回乃常事,人不要惧死,但也绝不要找死。

“路在脚下,活在当下”,其实,这个世界上,根本没有什么救世主可言,每个人的本心就是自己命运的掌舵者,每一个人的一生,就如山道石阶中的每一个境遇。人世间的你我一定要记住,心态是第 一位的,路永远在自己的脚下,生活得自己用心去经营,让我们在尘尘岁月中过好每一天,随时欣赏每一天的风景、坦然面对每一天的得意与失意。

2.登山家中的登山家 篇二

梦幻之路

和其他大多数中国攀登者一样,我第一次听说福勒是源于2002年4月幺妹峰的北壁直上路线“梦幻之路”。凭借这个攀登,他和老搭档保罗·拉姆斯登同时赢得了当年法国的金冰镐奖和美国的金岩钉奖。呈现在世人面前的,不仅是从前不为人知的位于中国西南隐秘地带的美丽雄伟的山峰,还有这两位有着全职工作的登山家利用假期完成世界上最高技术难度攀登的奇迹。和惊奇的外国人一样,中国的不少登山爱好者也头一次知道了在美丽的川西还有那么漂亮的攀登路线,那么陡峭的山壁上有人能完成如此高难度的攀登。幺妹峰在1981年被日本人用围攻的方式沿山脊首登,南壁只有一位美国登山者完成过一条solo路线。而由花岗岩构成的北壁上,有一道直上直下错开的裂缝线,里面嵌着白冰,福勒从第一眼看到照片时就立刻被迷住了。他们在这道巨大的裂缝里爬了四天,路线上很难找到像样的保护点,夜晚也几乎找不到可以躺下的营地,两个人把帐篷布套在头上待上一晚,第二天继续向上。爬上顶峰平台的两天之后,总共经过五天1500米的技术路线,两人终于完成了这条如梦如幻的路线。从这时开始,中国登山者知道了一种和围攻式8000米攀登完全不同的攀登方式—阿尔卑斯式攀登:小队伍,简单装备,无后援,不使用固定路绳和膨胀螺栓。对福勒来说,还要是新路线,包含了浓郁的探险意味。2002年的这次攀登也可算得上是中国阿尔卑斯式攀登的启蒙。

然而这并不是福勒第一次带给人们惊喜,在从1982年陶利拉吉峰(Taulliraju)开始的对大型山脉的征战中,他已经完成了数次世界一流的攀登。四姑娘的“梦幻之路”后,2012年他在印度湿婆山的攀登同样荣获了法国金冰镐奖。此外,上世纪80年代斯潘蒂克峰金色柱路线,90年代的塔威切、强卡邦,中国藏东地区的山峰等多个攀登,至今仍为人们津津乐道。除了假期到世界范围内大型山脉的攀登,英国最高峰本尼维斯山,峰区国家公园,无数的海边悬崖,苏格兰冬日的冰壁,英国能找得到的攀登地点,也都是他平日周末寻求攀登乐趣的地方。他不但能爬,还能写,他把攀登故事记录起来写成了《垂直快感》(Vertical Pleasure)和《如履薄冰》(On Thin Ice),这两本书都获得了英国包德曼-塔斯克(Boardman-Tasker)山岳文学奖。

疯狂的热爱

这样一位登山家是如何成长起来的?让我们把时间倒转,看看福勒的过去。

米克·福勒出生于1956年,三岁丧母,由外祖母照顾他。父亲乔治二战时期从军,到过南非德拉肯斯山脉附近,也到过斯里兰卡和北印度,因此有机会远眺喜马拉雅山脉,也培养了他对登山的兴趣。福勒童年活泼好动,乔治很早就带着他一起去远足。1969年,乔治报名参加了奥地利登山俱乐部的攀登培训,同时给13岁的小福勒报了名,乔治不得不花了很多力气去说服教练接受他。福勒在这里接受了正规传统的攀登培训,打下了他未来攀登生涯里重要的技术基础。

随后的那些夏天,父子俩在瑞士附近登了很多4000米左右难度不太大的山。1976年,米克第一次没有和父亲而是自己来到阿尔卑斯山,攀登了第一条艰难线路,勃朗峰的Grand Pilier d’Angle线路。1977年的攀登季又在那待了两个月,完成一些经典的北壁路线,比如马特洪峰和艾格峰。那些山峰都是20世纪30年代首登的,但都不是普通的路线,他还在Eckpfeiler开辟了一条新路线,不过在某些地方和已有路线有些交叉。从这时开始,阿尔卑斯方式在他的心里生根,随后的10年福勒稳健地完成了很多经典路线,涉及到勃郎峰山区和艾格尔峰还有大乔拉斯峰等地。

1976年福勒辞去工作搬到了设菲尔德。在这里他成了英国第一批能完成难度为E6级的攀岩选手,开辟了一系列新路线。这里是英国传统攀登的中心,聚集了很多高手。尽管取得了很多成绩,由于不习惯浓厚的竞争气氛,福勒回到了伦敦。在这里他开始了税务部门的公务员生涯,而周末时间则全部用到了攀登上。他买了一辆二手小卡车,周五晚上,和其他疯狂想逃离伦敦出去探险的朋友一起,开上一整夜到达目的地,爬上两天后在周日晚上连夜返回,周一早上坐到办公桌前。他们最长的一次纪录是连续11周的周末开车到冰天雪地的苏格兰冬攀,而往返一次需要两千公里。如果不是疯狂地热爱,很难想像那些耗尽体力的长途奔袭和连续攀爬会让人保持得那样长久。1979年他的“Shield Direct”是苏格兰地区首个标明VI级的路线。那个时代苏格兰冬攀的路线还不多,福勒和他的同伴四处寻找目标,他们只希望爬从没有人爬过的地方,有时免不了和其他攀登者竞争。在这种条件下,他们完成了几十条冬季路线的首登。

除了攀冰,英国漫长的海岸线还提供了很多海边悬崖可攀登。福勒在霍伊岛攀登的Big John (E4)是英格兰最高的海边悬崖上的第一条一日攀登海边大型悬崖的路线。“Monster Crack (500 ft, XS)”路线,则是滩头(Beachy Head)的第一条自由攀登路线。他费劲心力去寻找从没有人爬过的海边悬崖或岩柱,享受成为第一个攀登者无尽的攀登快乐。

渴望未登峰

在英国和欧洲的成功攀登经历使福勒对世界上大型山脉里的未登峰充满了渴望。1982年,他们选定了一个离开欧洲大陆的攀登目标—秘鲁海拔5830米的陶利拉吉峰。虽然不算高,但陡峭的岩壁和冰雪吸引了不少登山家开辟了若干条技术攀登路线。最初他们只是被一张台历上的山峰照片吸引,后来偶遇阿兰·罗斯(Alan Rouse),这位当时极负名气的登山家积极鼓励年轻的攀登者去尝试。福勒和他的伙伴们最终完成了西南壁一段800米路线的技术攀登。这是一次打开眼界的探险,从此,福勒登上了世界攀登的舞台。

nlc202309021023

那之后,福勒去过非洲的乞力马扎罗,也去高加索山脉开辟过新路线。但要见识高海拔最有挑战的山峰,则一定要到喜马拉雅地区去。不过他的第一次喜马拉雅之旅并不顺利,他和同伴选择了巴基斯坦喀喇昆仑山脉的乌尔塔II峰(Bojohagur Duanasir),这座7329米的山峰带给他们极大的挫败感。这条路线用不到技术攀登,而当广岛登山俱乐部从后面赶上来超过他们,并利用绳索率先登顶后,受到打击的英国人在大雾中放弃了冲顶。这次经验对福勒来说尤其珍贵,他开始思考什么样的山峰更适合自己:“我们放弃了继续向上,但我们学到了很多东西。我想我可能不太适合高海拔攀登。”后来,在同一地区的另一座山帮他们找回了信心,这就是斯潘蒂克峰。这是他到目前为止爬过的惟一一座海拔超过7000米的山峰,他和同伴维克多·桑德斯在山上花了四天时间,爬了40个绳距完成了1000米垂直上升后登顶。这条叫做“金色柱”的新路线至今被很多人认为是喀喇昆仑地区最成功的攀登之一。福勒对于这种探险的热情又高涨起来,他后来说:“斯潘蒂克的攀登将我和维克多带入了一个新境界。就是那种在大型山脉中,一个小队伍去攀登一个非常有挑战性的目标的方式……从那时开始,我就没有再回头。”

这个阶段,福勒在岩、冰、登山三个领域都取得了大多数专业从事这些运动的人一辈子都达不到的成绩。此时他三十四五岁,却像刚刚进入佳境。好多同期的攀登者找不到合适的攀登地点后,渐渐把攀登转向了某些固定的地区。福勒没有,攀登作为探险的一部分,引领他到世界各地的未登峰、未登路线去享受攀登的快乐、寻找新奇的感觉。

福勒方式

1993年,福勒攀登了印度的塞若·基什瓦(Cerro Kishtwar)峰。但另一个真正的巅峰之作是1995年的塔威切(Taweche)东北壁,那是一座位于尼泊尔的雄伟山峰。这次攀登技术要求高,持续了一周,同伴是著名的英国探险家帕特·利特尔约翰,伴随他们的还有出了名的福勒式的“糟糕的营地”。他们在山上待了四天后,夜幕降临时却仍没有合适的宿营地,福勒发现了一个他认为是小冰洞的地方。那其实是个冰管子,一次只能容纳一个人,并斜进一个45度角的雪坡。两人爬进了这个像冰棺一样的地方,福特的头上就是同伴的靴子。“毫无疑问这是我经历过的最可怕的营地”,福勒说。不过,他们还是花了三天时间爬完了这条45度的线路。

福勒的攀登方式多年来未曾改变。自己申请登山许可,办理出入境手续,选择经济实惠的交通方式,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雇背夫或马匹将装备运到山下,之后和同伴背负所有装备完成从大本营开始的所有攀登。他的组队方式也多年未变,两人结组尝试一条路线。如果说有什么例外的话,那就是1997年在强卡邦。当时福勒和史蒂夫·索斯泰德一组,安迪·凯夫和布兰达·墨菲一组,两组选中了同一条路线攀登。由于路线相同,福勒的一组在后面不得以在同一个地点宿营两天,等待前一组爬完,其间墨菲攀爬时碰掉的落石砸中了帐篷,他和史蒂夫险些受伤。当他们辛辛苦苦到达顶峰刃脊、离顶峰仅差200米时,史蒂夫滑坠,把福勒也带了下去。所幸两人滑了200米后在一片厚雪中停了下来,史蒂夫摔断了肋骨,无法继续向上,两人只好加入登顶后下撤的另一组。在最后一段雪壁上绳降时,雪崩将墨菲在离福勒几米远的位置扫下山崖。这是惟一一次福勒在攀登中遭遇同伴死亡和受伤。后来,他承认那是他生命中最大的冒险。之后,福勒不再和另外的绳组爬同一条路线,同行的另外一组朋友一般会选择附近的另外一座山峰尝试其他路线。

强卡邦的悲剧无疑给福勒的登山生涯造成了一些影响,但这并没有阻止他登山的脚步,而是促使他更加注意避免客观上的危险,比如雪崩或落石。家人的态度也是影响他登山的重要因素,说到这里不能不提到福勒的妻子妮奇。他们对探险有相同的爱好,她曾和福勒一起攀爬海边岩柱、到亚洲的约旦和阿克苏峰探险。有一次她在遥远的喜马拉雅印控克什米尔的拉达克地区被困在雪中,长时间和外界失去联系。两人1991年结婚并有两个孩子后,她放弃了探险但成了丈夫攀登的支持者,她懂得“一个快乐的伴侣等同于一段美好的婚姻”。这样的理解和鼓励对福勒的攀登助益很多。婚后刚开始,他们约定每两年福勒去进行一次六周的远征。在强卡邦之后,考虑到陪伴孩子和兼顾工作,隔年六周的探险时间相对过长,改成了每年出去三周。1998年尝试秘鲁的休拉奇科(Siula Chico)失败后,他在1999年和史蒂夫·索斯泰德完成了印度阿瓦塔(Arwa Tower,6352米)的攀登。

福勒的选择

2002年爬过幺妹之后,福勒对中国川西和藏东地区产生了很大兴趣。2005年和2007年他连续攀登了藏东的卡加乔峰和马纳绰峰,目前为止,这仍是藏东少有的攀登记录。正当大家以为他因年纪大只会把注意力集中在中等难度山峰时,他和老搭档来到了印度的湿婆山(Shiva)。他们尝试的西北扶壁是一条只看照片都会被惊得目瞪口呆的近乎垂直的刃脊,从垭口向上足有700米,两人在山上爬了七天,仍是各种不舒适的营地。登顶后沿东南翼无人踏足过的未登路线下降。这个攀登如此完美,时隔10年后,法国金冰镐奖的评委没有吝啬赞美之情,再次将金冰镐奖颁给这对搭档。

提到选择山峰的方式,福勒写道:“有时人们会问,为何我和保罗从来不去爬那种最吸引眼球容易登上报纸大标题的大型山脉。是的,这种喜马拉雅地区少有人造访的山峰就是我们的回答。湿婆山给了我们在攀登中所向往的一切—无人涉足过的奇幻路线,山峰从远处可见,直上顶峰的路线,新奇有趣,寂静无人,而在下降时有可能横切山脉的其他未登路线。在这些都满足的前提下,时间还要刚好合适我们完成一个度假。”福勒攀登的其他山峰也都佐证了他的这种选择。

英国众多的攀登好手,让福勒在选择搭档方面的余地很大。不过因为有全职工作,假期才能出行,就需要找到朋友和自己的时间一致。首先他会选择平时在英国一起攀岩攀冰的朋友,但有时也有例外,要和不熟悉的朋友结组。最典型的是塔威切时他的搭档帕特·利特尔约翰,是一位英国著名的登山向导,虽然攀登技术精湛但之前没有大型山脉经验,两人又是第一次一起爬,免不了在山上经历一番磨合。另一次是攀登秘鲁的休拉齐科,临时找到了曾经去那里探险过的西蒙·耶茨,后者就是大家熟悉的《冰峰168小时》中割断队友绳子的攀登者(事故地点就在休拉齐科峰旁边的休拉格兰德峰)。这次探险由于南美气候变化巨大,冰川大幅度退后引起落冰危险成倍增加而以失败告终。不过,不管是熟悉或是第一次搭档的朋友,福勒都能和他们愉快合作,他的好脾气和忍耐力都是大有益处的品质。也正是这种两人一组的精炼的组队方式,使福勒的攀登在安全方面有了极大的保证。

nlc202309021023

传奇登山家

福勒在他的书中经常不遗余力地“黑化”自己,那是英国绅士式的自我贬低。他说自己臂力很差,徒步速度慢得惊人,自己适应海拔的速度很慢,经常是同伴已在大本营自由活动,他还躺在帐篷里头痛呻吟。他曾说过《极限登山》里讲到的训练方法完全不适合他,因为平时根本不可能抽出那么多时间进行严格的训练。但正如马克·特怀特在书中说的:策略高于技术,技术高于装备。对于登山,福勒的头脑绝对清醒,他完全知道该选什么样的山峰,如何判断客观危险,何时进退。他的技术从不花哨,在山上却实用有效。

刚接触福勒的攀登经历时,你会感叹,一个税务局的公务员怎么会有如此出色的攀登。而仔细研究过他的攀登道路后,你又会慨叹他在登山方面的成就完全符合成长为专家所应遵循的“一万小时定律”。从十几岁由欧洲专业攀登培训打下了坚实的技术基础开始,在疯狂的热爱中把所有业余时间投入到攀登里,大量的岩、冰攀登日臻成熟了他的技艺,在安第斯山脉和喜马拉雅地区的山峰上丰富和完善了攀登经验,在追寻乐趣的同时不知不觉玩成了大家。可以说,这样踏实的攀登道路让他用纯阿尔卑斯方式解决了大型山脉的攀登难题。福勒的攀登故事没有那么多传奇,更多的是对未知地区的好奇与欣赏,对攀登的享受。在攀登过程中并非没有痛苦,可他知道怎么化解。另一个难能可贵之处在于他从不贪心,他知道自己的优势是冰雪岩技术攀登和经验,而适应海拔和体力比拼都不是他的强项。他珍惜自己的工作,也珍惜和家人共度家庭生活的时刻,既然没办法协调攀登8000米山峰的时间,于是他完全放弃。裁剪得当的减法选择,不贪求功名,让福勒充分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了最大限度。米克·福勒身上有优秀登山家或者说一个男人该有的所有品质:谦虚内敛,工作尽职,关爱家人,善待朋友,把刻苦磨炼的技艺发挥在最高水平的技术攀登上。对于获得金冰镐奖,他说:“这是种奇怪的感觉。有人为你的假期颁奖—太棒了!”那些攀登只是和朋友共享假期的方式,如果在攀登过程中已经得到了足够的享受与满足,那么得奖与否又有什么关系呢?

最近六七年,问到福勒的首要攀登目标,他都会告诉你是中国藏东的达迈勇(Damyon)。由于无法申请到登山许可,福勒的这个梦想还不知道何时会实现。无论如何,我们都衷心地祝福这位老当益壮的登山家继续享受自己的攀登快乐。不管是否还有更多的攀登成就,他本身早已成了登山界的一个传奇。期待这个传奇在未来给我们带来更多的惊喜!

3.美文:登山有感 篇三

在登山的过程中,没有人在乎你是轻松或困难。人们只会看你最后登上的位置,或鄙夷或仰望。

登山不厌高,心有余闲。一个人即使已登山顶峰,也仍要自强不息。 俗话说得好:有志登山顶,无志站山脚。只有试登山岳高,才能方见草木微。我一直有种:遥望似河山,低头踏龙脉;登山望天阔,俯首看九霄的感觉。话说回来, 连巅峰都没眺望过的登山者,又怎么会想要登峰造极呢?自从这次再登山,我很感概,我看到高山巍峨拔地起,也望见绿水长流天上来。同时也试看了登顶俯瞰全是景,后来才发现一览无余皆是情。

登山就是边走边爱,每走一步,就更爱生命,更爱以前生活中不经意的一切。 你可以一辈子不登山,但你心中一定要有座山。它使你总往高处爬,它使你总有个奋斗的方向,它使你任何一刻抬起头,都能看到自己的希望。 同时, 登山的人都知道要爬上前方更高的那座山,你得先下这座山。舍不得下,就登不了新高。

人生就有如登山一样,登顶固然重要,但你又何尝不慢下来,好好的看看沿途的风景,停下脚步休息一下。在此刻,我发现, 一个登山的人在悬崖峭壁,所迫切需要的是青藤小树;也就是说,一个上进的人在人生险途,所急于需要的.是善言指南。

上山的时候,我没有想其他,只想着下一步,只考虑应该把下一步放到哪里,该怎样迈出下一步,考虑这些无数的步伐会把我引向何处。我完全沉浸在对下一步的思考之中,也许有生以来第一次超越了自我。

学习语言以及其他任何事情,起初都不会觉得有趣。拿登山来比喻,就像是走到景色开阔处之前,总感觉是在做着毫无意义的事似的。 生活如海,宽容作舟,泛舟于海,方知海之宽阔;生活如山,宽容为径,循径登山,方知山之高大;生活如歌,宽容是曲,和曲而歌,方知歌之动听。

4.读《登山人》有感 篇四

阅读的故事中主要讲述了:三人要登山,第一个人知难而退,没有爬就说难。第二个人适可而止,但只爬了一半。第三个人勇往直前,最终爬上去了。

故事中的三个人让我联想到生活中的自己也是这样:有不愿意做的;有半途而废的;还有勇往直前的。知难而退和适可而止的是永远无法体会勇往直前后成功所带来的开心和喜悦。

记得有一次,我在和我的朋友一起写作业时,我们一起遇到了一道应用题,我一直在算,花了一个小时的时间做出来了。而她,却觉得难,只做了几分钟就选择放弃了。第二天数学课上,全班只有六个人做出来了,两个做对的,其中就有我一个,我非常开心。得到老师和同学们赞许的目光,我觉得特别有成就感!

还有一次,我和妈妈爬凤凰山,当爬到半山腰时我已经感觉很疲惫了,但我还是选择坚持向上爬,最后成功了。当我站在山顶看见远处美丽的风景,我的心里突然涌上一股喜悦和自豪的热流。通过这件事情,更坚定了我的信心,无论遇到什么困难都要一直向前走。

5.登山有感 篇五

今天早晨,我满怀激情的读了《登山人》这篇文章。我心潮澎湃。这篇文章讲的是:三个登山人一同去登山,第一个人知难而退,第二个人适可而止,而只有第三个人知难而进,披荆斩棘,勇往直前,几次跌倒,都爬起来在上,无所畏惧,毫不气馁,最后终于登上了顶峰,观赏到了无限的风光

这篇文章告诉我们:一个人只有敢于克服困难,坚持不懈,勇往直前,才能实现自己的理想,尝到成功的甜头。

翻开古今中外名人录,有哪位有成就的人没有经历过困难?他们是向困难挑战的胜利者。三分之二高位截瘫的张海迪阿姨,在轮椅这个小天地里奋斗,要想取得成功,比正常人不知要付出多少倍的代价,何等的困难啊!然而她并没有向命运低头,没有向困难屈服,勇往直前,她成功了!毅力惊人的张海迪阿姨,不是靠坚强的毅志,坚持不懈,一步步登上成功的高山吗?在我们学习和生活中,也是如此,联想自己,感受颇深!

那是一个阳光明媚的早晨,一缕缕阳光如同剑一般的透过窗户,射进我的房间。我和妈妈正准备去漳州龙文塔玩,汽车驶了一个小时才来到漳州。我站在龙文塔广场,那里山坡上的森林郁郁葱葱,池塘里的水清澈见底,天空湛蓝深远,空气清新甜润,我仿佛走进了仙界!

开始爬山了,刚开始我精神抖擞,两步并作一步地爬了起来,眼看就快要到山顶了,可是我实在累得跑不动了,于是,就气喘吁吁地对正在爬山的妈妈说:妈妈,我实在跑不动了,不如你爬吧,我在这里等你!’’

只见妈妈笑眯眯地说:哈!哈!哈!原来你是个缩头乌龟,要半途而废啊!你看,妈妈年龄比你大,我都不累了,你还会累呀!真是一只名副其实的缩头乌龟呀!我听了妈妈的话,下决心:我一定要登上顶峰,哼!骑驴看账本走着瞧!我以讯雷不及掩耳之势,飞快地爬向山顶,我看到了美丽壮观的龙文塔,不知不觉中,我心里有一股自豪感!九龙江和许多景物都尽收眼低,我站在山顶上,真有一览众山小的感觉啊!

学习了这篇文章,我懂得了:要想达到成功的彼岸。首先要敢于面对困难,勇于战胜困难,坚持不懈,才能取得胜利。正如人们所说: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

6.登山滑雪,苦乐年华 篇六

冷锅鱼给我们带来的不仅是大块朵颐的美味,还有随之而来的腹泻,吃得最多的我,凌峰、王冰若干次地捂着肚子冲向厕所,这事让我觉得不爽,不过除此之外其他事情都按计划进行,我们找到了藏族协作罗罗,加上刃脊探险公司的泽榔头我们就有两名协作。

这次攀登不同于以往的纯粹意义上的登山,这是我们高海拔滑雪的第一次尝试,也许有些未知情况在等着我们,每个队员都需要大量的体力用于滑雪,况且我们还有两位没有高海拔攀登经历的女性,以及陕西卫视勇者无畏的记者。不过关于记者的担心在后来的活动中证明是多余的,他们的体能和技术能够保证在背负设备攀登的同时,高质量完成拍摄并且做好相应的技术操作,这方面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到达毕棚沟旅游管理中心时已是凌晨,天上下起大雪,大家一通忙乱,很快在接待大厅安顿好。安排好上C1营地的背夫就没什么大事了,这是放松的一天,大家状态都不错。晚饭后又下雪了,这使我们对C1以上的雪很是期待。

去C1的路是轻装,我们走得比较轻松。跋涉之后大家食欲大增,营地午餐一直持续到下午四点,饭饱后穿上板子冲向C1旁边的一个小雪坡过把瘾。太阳晒得很热,雪深过膝质地湿黏,很不好滑,能在这样雪质上做好动作的也就凌峰和小熊,其他人都是玩得跌跌撞撞。C1是一块很大的积雪平台,面对主峰方向是一个很宽的直上雪坡,雪大时非常适合滑雪,现在靠近C1低处裸露岩石较多,滑行时需要很小心。

出于高山适应和滑雪的需要,我们的计划安排得很宽松,基本上每个营地都有两天时间,这样可以充分保证队员的适应状态。C1以下可以在大岩石间的雪沟滑雪,小熊和小草先滑下去了,凌峰把单板插在一边,要在C1边修个跳台玩一把。我和爵士冰也向下滑,早上雪况有点偏硬,像人工雪场。几个回转后看到小熊她们,看样子滑得很开心,愉快地聊着,正在装止滑带。再向下路线上的石头比较多了,滑行有一定困难,我们也选择在这个位置向上走。就在我摘下雪板插在雪上的时候,爵士冰大喊一声,只见他的一对雪板贴着雪面飞快向山下滑去,紧跟着爵士冰也连滚带爬地向雪板消失的方向冲去。我在原地等他,设想着很多可能发生的事……只过了半个小时他就上来了,原来雪板飞过下面的一块石头就一头插进雪里,真是幸运。

回到C1时已经错过了凌峰的跳台表演,这家伙正捏着胡子得意地冲我们笑,看样子玩得很满意。午餐是丰盛的,所有人的食欲都很好。我觉得如果时间充裕计划得当,这种高海拔活动完全不亚于海滨度假。

傍晚时曾山带着刃脊探险的队员下来了,顶峰是冰质脆硬的冰盖。到顶峰滑雪看来是不用想了,更糟糕的是做计划时参考以前一些登山报告对顶峰的描述,所以技术装备里没有准备小冰镐,冰锥数量也不够。只好和曾山商量借来用,感谢刃脊探险公司的协助。

收拾营地陆续出发前往C2营地,凌峰背着他的单皈,我们踩着板子,刚一上坡就遇到硬雪的问题,止滑带需要板底和雪面充分接触才能够起止滑作用,在坡陡的时候我们都是用之字形上升,也就是身体侧对坡上方,但是由于雪硬,雪板无法在坡上踩出两道槽,接触不到雪面不能止滑,没办法,挂在包侧面背吧!只有小熊可以在接近30度的坡上直上,她的止滑带是全长的,覆盖整个板底,提供较大的摩擦力,除她之外我们都是半长的止滑带。

一步一步地上升,阳光温暖,确切地说是热。接近中午时候雪变软,终于可以踩着板子行进。再向上走了一会儿坡度变陡,路线窄而略有曲折,踩着板子明显不适用了。踏着板子和止滑带行进的方式给我带来很大的困惑,它的适用性似乎并不强,某些雪况下完全不起作用,很多时候感觉还不如背着走省力和速度快,我有点郁闷。走到一半时小熊哭了,大喊着说不行了,看来这对于初次上高海拔的她确实是个考验,小草很慢,她们把雪板和小背包放在原地轻装继续向上,好在有我们的协作,这是她们辛苦的一天。

自从离开大本营以来,每一天早上起来都会看到湛蓝的天空,找不到任何风雪雾的痕迹,所以我一直担心好天气周期在登顶前结束了,后来情况再次证明担心的多余,伴随着我们的一直是温暖的阳光,柔和的微风,能见度极高的空气,看来这回登山的运气很好。从C2营地向上看,一片完整的雪坡,几乎没有裂缝,半脊峰的山体规模比我想的要小,行进和滑雪路线相对简单,需要躲避和绕过的危险路段极少,不是很需要沿途作标志。

每一天似乎都是慵懒的,每个人都有充裕时间完成身体对于海拔的适应。全队可以根据山上情况对每天的具体行动做出调整,希望每个人都能享受这5000米的时光,整个上午在饮食和休息中度过,下午到C2以上的坡滑了一趟,雪质软而湿。

我和爵士冰、凌峰、罗罗从2号路线登顶,小熊、小草在3号雪桥路线滑雪。向上走,凌峰把他的单板留在冰盖下冰与雪结合的位置,他说从这滑比较强,我看了一眼,坡度接近五十度。原先打算我们几人用两根半绳交替先锋,不过实际情况是我们的协作罗罗挥舞着一对小镐把事都办了。就像凌峰的那句话:罗罗是个战士!

登顶后随之而来的就是轻松愉快的滑降,收拾好营地从C2滑向C1,雪质从硬到软,后半段滑得越来越放松,越来越有雪感。每个人玩得都很好,这也是我最初的愿望。下山经过杜鹃林时,我向山顶望去,起了一层薄薄的云雾,已经见不到半脊的顶峰。

队员专访录

九行

2000年开始接触户外,酷爱滑雪,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2005年底开始筹划登山滑雪装备的购买及相关活动。2001年登顶四川四姑娘山二峰;2002年攀冰上升1000米登顶小五台南台;2002年登顶四川雪隆包(5527米);2002年攀登四川雀儿山;2005年登顶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

这是一次刺激而愉悦的旅行,攀登和滑行的每一天都充满了兴奋,在冰川和岩石之间自由滑行的感受无与伦比,有点像在高海拔寒冷稀薄的空气中自由飞翔。这是我第一次玩真正意义上的登山滑雪,也是第一次作为这样高海拔活动组织者,感谢UVXE品牌、凯图巅峰(K2summit)和MILLET品牌对登山滑雪运动的支持,也感谢陕西卫视《勇者无畏》栏目和在整个活动中提供帮助的四川刃脊探险公司及各位朋友们。

凌峰

十年单板滑龄,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曾接受国家单板裁判培训。2003年登顶甘肃阿尔金山(5828米),2003年攀登甘肃大雪山(4781米);2004年大众杯滑雪赛亚布力站第七名;2004年登顶四川四姑娘山二峰(5260米),2004年登顶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2005

年攀登新疆博格达峰(5300米)。

记得看过一个法国片子,记得不是很清楚了,大概说一哥们带着单板,一个炉头,几个气罐,几块能量棒,一把雪铲,从法国一路沿着阿尔卑斯山滑到瑞士,晚上睡觉的时候就是挖个雪洞,溶点雪喝水,嚼块能量棒,相当的狠。那时这就成了我的梦想。我开始有了目标。

我热爱很多运动,长跑、自行车、攀岩、攀冰、滑雪,还打了很多年的泰拳。但是所有的这些现在都成为了我的体能和技术的训练,只为了我心中的目标希夏邦马,简单地爬上去,快速地滑下来,很多人会认为我在吹,但我知道我一定办得到。

这在半脊峰滑雪,是一次练习,看看器材是否合适,光这些器材就准备了两年,有些来自国外,有些是向国内代理商订购的,总之很不容易,所以连曾山见了都很惊讶如此专业。

半脊峰作为练习场地的话还可以,就是坡陡石头较多,作为海拔适应,野雪练习足够了。我近三年在北京的雪场泡多了,感觉野性渐渐地在丧失,已不是在北美雪山中疯狂的我,见到一些坡度和雪况已没有把握,动作很保守,明显缺乏练习。但是在雪山感觉真好,鼻子闻到的、指尖划过的、脚下感觉到的都是无比的自由,我想我已找到了中国的滑雪胜地,就是在西部一座座美丽的雪山,我不会在中国的雪场中再浪费我的时间了。登山滑雪是我国惟一适合的滑雪活动,我国由于地理问题不可能有大型雪场,所以,热爱滑雪的人们,到雪山来滑雪吧!

小雪

1998年开始接触户外,2001年开始滑雪,2003年参加全国滑雪比赛,2005~2006年全国总决赛第四名,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同时爱好登山、滑翔伞、骑马、游泳等。五一半脊登山滑雪真是一次不错的经历,开始是摸索着往下滑很是兴奋,就是踏雪板往上走比较困难,虽然我们用的是登山滑雪装备,但踏着雪板往上走还是很吃力,全长的ski比起半长的有很大优势,爬到C2营地那真是雪的海洋,也不知道雪到底有多厚,平均30度的坡度和平整度简直就是天然的雪场。

雪的世界很美,在又陡又深的雪窝里动弹不得,滑雪就更困难了,充分休息后鼓起很大勇气才能滑下去,那天下午是一拐弯就摔跟头,同一个雪面上下午的雪质完全不一样,上午滑得很好,到下午一滑却总是摔跟头。最后一天下撤是滑得最多的一天,也是对野雪逐渐熟悉和习惯的过程,真是越滑越兴奋,在一个将近50度的地方看了都害怕,本来和九行说好横搓下去,在最后关头还是决定滑下去,绵软宽敞的雪面倒也不怕摔,果真摔了个最大的跟头,飞雪四溅,好半天爬不起来,也是摔得最爽的一个。

小熊

1998年春节在亚布力开始滑雪;在2002年~2006年雪季分别获得全国大众高山滑雪系列赛、石京龙杯等十多个高山滑雪冠军;2002年、2004年赛季全国大众高山滑雪系列赛总积分第一名、2005年赛季全国大众高山滑雪系列赛总决赛第三名。获国家一级运动员称号。从2003年初开始热衷于滑野雪,先后去塞北、翠云山、亚布力、北大湖、长白山、通话金厂、雪乡、瑞士等地。

就像我在MSN档案里写的:如果不滑雪,生命还有什么意义呢?对于八年前开始滑雪至今高烧不退的我来说,滑雪就是这样一种运动:不断挑战更难更刺激的雪坡、体验不同的地形乡和雪质,并且一生都乐此不疲。2003年初,当我第一次尝试滑野雪就知道,这就是我今生的最爱,我会用我剩余的生命去寻找每一个能滑野雪的山坡。而雪山无疑是滑野雪最梦幻的选择。

王冰

1999年接触户外,酷爱滑雪,国家一级登山运动员。

2001年登顶四川四姑娘山二姑娘山;2002年攀登四川雀儿山(6168米):2003年登顶新疆慕士塔格峰(7546米),2004年登顶四川田海子山(6070米),攀登雅拉雪山(5828米); 2005年free solo登顶尖山子(5472米),攀登羊岗子(5700米),攀登阿妣山(5692米),攀登日月宝镜,牛心山。

ADRENALIN——肾上腺素,这是我的Garmont登山滑雪靴的型号。我第一次拿到这双橙黄色漂亮的鞋子时,看到这个型号我还有些奇怪,怎么起了这样的一个名字,不知道什么含义?之后在阅读登山资料的时候看到了这样的一段话,“按现代医学分析,恐惧可以刺激人体肾上腺激素分泌,这会造成两种截然不同的后果:超乎平时的勇敢(疯狂)行动或是意志屈服”。经过这次半脊登山滑雪,让我深深地理解了这个型号的含义。这次半脊登山滑雪和以往登山还是有很多的不同。

半脊滑雪的启示

计划安排

我感觉登山滑雪是一项有点偏享受的活动,整个计划不能像阿尔卑斯登山那样追求攀登速度。试想登山者被高山反应折腾得神志不清,同时因连日的攀登体能疲惫,他怎么能够保证在高速滑行下安全地回到营地而不是滑进冰裂缝呢?所以只有具备良好的高山适应状态,充沛的体能,适宜的天气,才能够充分地体会滑雪的乐趣,同时也是滑行安全的保证。计划中我们从海拔3500米的上海子开始,基本上每个营地都安排了两天的时间,大家可以在营地晒着太阳吃着喝着,没事儿的时候找个雪坡爬上去滑两下适应雪况,这样基本保证每个队员都能获得充分的休息和高山适应。

高山协作

在最初的计划中没有请高山协作的考虑,因为有小熊小草两位女队员的加入,也咨询了刃脊探险公司的老马,后来请了罗罗和刃脊探险的泽榔头作为这次的高山协作,事实充分证明了他们的作用。在C1到C2时承担了我们全队帐篷和食品的重量,当小熊小草因为体力不支把她们的背包扔在C1到C2一半的位置,罗罗和泽榔头非常迅速地下去把两个背包带了上来。我们完成冲顶的第二天,从C2下撤的时候,罗罗和泽榔头把全队所有的背包用绳子穿着一起运下C1,这样我们都背小包轻装享受了此次半脊峰最长滑行最爽的一段雪坡。而在此之前关于从C2下撤时是否负重滑雪一直是困扰我的问题。这是我第一次接触高山协作,罗罗和泽榔头是可靠的登山伙伴,他们的高海拔攀登能力和意志品质令人钦佩,并且一旦发生意外,高山协作的作用将是不可替代的。

滑雪板

我的ski是K2的861,这付板子以世界第二高峰K2的海拔高度8611作为名称,K2公司给它的设计定位是在像K2这样险峻山峰上的滑行,能应付各种复杂的地形和雪况。实际的使用情况也不错,当我适应了暄软雪质后能感觉它在脚下划出顺滑的弧线,虽说有181厘米长(算是很长的板子),滑行的时候还是感觉灵活轻便,这款板子惟一不适应的是早晨坚硬的冰状雪,滑行时抖动得比较厉害。

Skin使用心得

我买的是长度一米左右的半长skin,之前为几位队友也订这款,当时没有买全长覆盖整个板底的skin主要是考虑价格,全长skin无非是两条尼龙布,七十多美金的价格让生活在纺织品大国

的我很不习惯,于是选了五十多美金的半长Skin。在半脊证明了这是一次比较失败的选择,半长的skin在二十多度的雪坡上爬升时表现还不错,但坡度到了30度就明显感觉摩擦力不够,脚下很容易打滑。我们中只有小熊买的全长的skin,加上她体重比较轻,使用全长skin可以在三十多度的雪坡直接向上走,而不用走Z字上升。

skin的摩擦力会受雪况影响,半脊白天的雪质因为阳光暴晒变得湿黏,开始的时候觉得摩擦力不错,过一段时间融化的雪水渗入Skin的纤维,这时雪面的温度还是比较低的,渗入Skin纤维的水就会冻结,造成整体摩擦力下降,看来skin还是比较适应干爽的雪质。

硬冰雪陡坡上无法使用Skin,五一期间半脊昼夜温差大,白天因日晒雪面融化,夜里冻成硬冰,而我们使用skin是走z字路线斜向上升,硬冰坡上斜向走的话Skin根本接触不到雪面,不能提供反向摩擦力。这时必须使用专配Alpine touring固定器的冰爪,这是我的疏忽,在我之前给大伙订购装备时觉得这个小东西用处不大就没买。

AIpine touring雪靴

我的雪靴是Garmont Mega Ride G--Fit:这是我非常满意的装备,攀登时的灵活性,滑雪时对雪板的控制力都不错,在冲顶时进行简单的技术攀登很适用,在雪里走了一整天回到营地后也比较干燥温暖,穿脱方便快捷,卡扣的固定方式容易操作,不像以往使用的高山靴在穿脱时都会消耗掉一些时间精力。

绑带

我的绑带是随固定器赠送的。滑雪的时候一端绑在腿上,另一端绑在固定器上,在摔倒时固定器会脱落,如果没有了绑带,你的雪板很可能会飞快地滑走,运气不好的话板子也许会滑进冰裂缝或者一直滑到冰川的末端。所以这绝对是不能缺少的小配件。

启孜销魂录

销魂之一突遭变故的出发

每次出发照旧是慌乱的,列出表格检查还是会有遗漏,加之这次不同于以往登山,需要多带一整套滑雪装备,准备工作更加复杂。国外大多数登山滑雪者都使用登山滑雪两用靴和利于行走的Alpine Touring固定器,以达到减轻重量,减小负担的目的。由于国内的登山滑雪开展不多,此类器材基本难寻踪迹,从国外购买雪板的特殊形状使得运输也成问题。于是我索性携带普通回转板和雪靴,好在雪板是入门板,包括固定器一对仅五公斤。完全收拾停当后,我背负一个85升背包,胸前一个55升轻型冲顶包,艰难伸出的右手上还拎着170厘米长的板包,这一路上总能引来不低的回头率。

我们的队伍由四个人组成,队友五二和我一起在冬季开始琢磨登山滑雪的可行性,到了五一前终于确认,我们几乎两人登顶后滑雪下山,另外两人只登山。出发那天,他们三个已经提前到了火车站,我最后一个赶到,在广场上一路小跑气喘吁吁,一位妈妈指着我认真地对她儿子说:“你看这才是旅游。”让我有点哭笑不得,不知道没有参观布达拉宫和大昭寺的我算不算一次真正的“旅游”。

到了集合地点,发现三个队友笑嘻嘻地看着我,转了两圈,我才发现五二只背了一个登山包,周围根本没有任何滑雪器材。计划了半年有余的她自称早上出门的最后一刻放弃了滑雪,我当即捶胸顿足,对接下来的行程忐忑不安。

销魂之二漫长恼人的高反

五月的青藏铁路还没正式通车,我们只能循着传统路线用四天时间抵达拉萨。到了格尔木,顺利找到一辆去拉萨的皮卡,后面的宽敞车斗刚好装下我们所 有的行李。新车老司机,一路上速度很快,以往我没有什么高反,所以开始时心态比较平稳,大家状态也都不错。

翻过唐古拉山口,天色开始暗下来,雪天路滑,速度明显慢了下来,天黑后才赶到计划中的安多,结果找旅馆时司机驾照被交警扣下。经过一番纠缠取回后,大家决定不管劳顿,连夜赶到那曲住宿。到那曲时已夜里一点多,从早上格尔木出发到那曲住下,我们在车里差不多蜷缩了15个小时。

虽然皮卡车斗宽敞,但是两排车座挤下五个人,的确不是舒服的经历,躺在旅店床上时感觉腿已经不是自己的了。加上那曲的高度和低含氧量,头痛欲裂,这一友的“睡眠”基本是在和不属于自己的腿以及还属于自三的脑袋斗争。变换了无数睡姿,始终无法睡熟,总觉得自己的意志游离在身体之外。凌晨五点多,窗外货运卡车的刺耳喇叭声一下子吵闹起来,好像正好在我的耳朵边爆响起来,和同屋队友相视苦笑,原来销魂的一夜大家都没有睡着。

睡眠问题在启孜大本营时再次出现,由于沟通问题,我们只带了一个三人帐篷。四个人挤在高山帐中呼吸很困难,每过15分钟就必须坐起来一次,大口大口呼吸,否则脑袋的疼痛就会让自己离开人间,魂飞魄散的感觉此时尤其强烈,大概“销魂”之意也就在此了。

销魂之三背上雪板走向崩溃边缘

从拉萨到启孜山脚的羊八井不到100公里,穿过雾气缭绕的地热温泉,远远就能看到半山的嘎罗寺。没有等到过路车,背夫要到嘎罗寺才有,我们决定自己负重上去。在拉萨精简完装备的我,只留一个背包和一个板包上山。背包没问题,170厘米长的板包怎么拿都不顺手,拎着一会儿胳膊就受不了;挂在脖子上颈部承受不住。最后只好斜挎在肩膀上,左右肩来回更换。六公里山路我们走了两个小时,零星的雨点打在脸上,喘气连连几乎迈不动步子。直到山上的尼姑看到我们,赶下来接下重物,我才算解脱了。随即放弃当天冲到BC的计划,抱着一杯热酥油茶靠在寺庙的院墙边,狼狈不堪。

从嘎罗寺到大本营,请尼姑做背夫,轻装还算轻松。扎好营观察了路线和雪况,决定第二天带板子尝试直接冲顶。由于高反影响,两个队友留下修整,只有我和五二两人一早出发。启孜的坡度很缓,170厘米长的雪板并没有太影响攀登,我把雪板绑缚在背包上。在五千多米的高度背负超过十公斤行走实在不算轻装。从上雪线的第一个坡开始,我就体会到以前没有感觉到的疲惫,不断调整呼吸也无法消减身体的疲惫。而且半路我还悲惨地发现,出发时保温壶没有扣紧,水洒了大半,只留下不到300毫升,只好一路翻开雪面表层从下面挖雪解渴。

启孜传统路线平缓路线较长,新路短但是有个陡坡需要修路做保护。大概高反昏了头,我们两个走到新路上。因为我们两人没有结组,也没有携带路绳,五二犹豫了很久,小心地踢了上去。而等我走到陡坡前,发现当时体力的状态没有把握安全上去,此时再转回传统路线,时间已经不够了,遂放弃当天登顶的计划,决定原路滑雪返回。

销魂之四不完美的初体验

“换上雪靴、穿上雪板”这短短八个字的简单描述,让我几乎耗尽了剩余体力。在接近六千米的高度穿脱雪靴绝对是件痛苦的事情,你所要面对的“销魂”动作是:用笨拙的防水手套解开高山靴复杂的鞋带,扣上冻得发硬的塑料雪靴(一共需要扣八次),背上背包踩上固定器,当然还伴随着不停的喘气。收拾好一切,开始滑行的我,所经历的可能是一次尚可满意的登山经历,但绝不是一次完美的滑雪过程。

启孜的坡度对于登山来说是平缓轻松的,但是对于滑雪来说就不合适了。这次大部分坡度类似于北京周边雪场的初级道,太缓的坡度无法提速,当然也没有电视里面那种雪崩追着滑雪者的刺激镜头。由于当地近期没有降雪,表面没有浮雪,上面是大概三厘米的硬雪,下面是冰晶状的松雪。表层有着足够的支撑力,徒步走在上面,会破碎但是脚不会陷入。雪面看起来有点类似刚刚压过的雪道,只是更加平整。开始时,我走板滑雪,能够缓慢,稳当地前行。滑了一小会儿,做了两次平行刹车,感觉还不错。接着打算试试走刃提速,结果变化是瞬间的,我刚刚把刃立起来还没有来得及做动作,噗哧一下,雪的表层在板刃的压力下碎开,板头扎到了雪里,而我则飞了出去。换雪靴的时候,因为坡度太缓估量着不至于摔倒,就没有系上辅绳做的连接绳,结果固定器脱落,一只雪板留在了原地,我在下面大概四到五米的地方趴着。已经好久没这么狼狈地摔过了,好在那时并无人看到,偷偷爬起来往山上无奈地笑笑,一点点挪回去。再一次穿上雪板就不敢再立刃了,尽量走板滑行。雪面很宽、很平,但是雪线边缘都是几乎九十度的悬崖,尽量不靠近边缘直接滑到上来的雪线处。换上高山靴和冰爪,又一次“销魂”的体验。上山用了四个小时的我,真正滑行的时间不到十分钟,曾经有人说这不是真正意义上的滑雪,可是“真正”的定义又是如何呢?虽然不是完美的经历,但是毕竟是一次不同形式滑雪的体验。

销魂尾声火车停开

7.学院登山协会登山游记 篇七

富阳学院 代景民 周洪根

公元2016年11月6日,富阳学院登山队联合杭州九区户外开启了一场说走就走的野外登山。

晨,众人围聚于西站,租公交,车送至山下。环山乡诸佳坞村,杭州最美乡村,果然名不虚传。步行至水库,见库水碧清如天,蔚蓝如海。微风拂过,水泛涟漪,令人心旷神怡,神清气爽,眼明睛亮,欲拥之抱之亲之吻之,几乎不能自持。如此清幽圣地,如此福地洞天,众人自觉自发争相合影,以天为幕,以水作布,“美”字出口,一幅欢跃自然的美颜照,定格于摄像机镜头。

爬山开始了。二十几人的队伍,一字排开,散行在山路上,笑语欢声响彻在山涧小溪。初期,路陡起,人吃力,气吁吁,汗涔涔,然而,视野所及,山野茶树深绿,溪水淙淙,更有手机歌声,美景分散了疲累,声与色饱满了眼睛和耳朵。

大约20分钟后,大家来到了土地庙,一个慰藉心灵之所在。拜神的拜神,休憩的休憩,吃喝的吃喝,小聚让众人更加快乐与放肆,队旗竖起,飘扬在山野天空,让人感觉这俨然是一个有组织的活动,全然不是那种说走就走的旅游。

小憩之后,继续上爬,“寒山转苍翠,秋水日潺湲。”我只想用这句唐诗描写了。沿途各色无名的花儿果子吸引了男男女女的眼球,拉住我们的脚步,速度放慢了下来。拍照的摘花的摘果的,大家各自有各自的最爱。周洪根主席摇摆着队旗喊山,一人呼,众人应,声音响彻这富春的丘陵山谷,声音会传播的,激情会感染的,大家的热情与激情一下被激发了出来。汪惠田院长,许定荣院长走在队首,兴致勃勃,观遍了这晚秋的山、树、花、水、果,“树树皆秋色,山山唯落晖”。胡来祥主席左手拿手机右手握相机,交替拍照,企图把这天钟山的美景秋色尽情收纳镜头,一不小心,脚下一滑,踩空,差点坠入悬崖,幸有杂草可抓,山石可依,在大家帮助下,拉了上来,人无大碍,相机无损。热心的老缪探入谷底,找回了掉落的鞋子,大家虚惊一场。

小插曲丝毫没有影响高昂的高涨的情绪和兴致,山虽不高,景致却美美,路虽不长,收获却满满。这是大家起初没有想到的。一个小时时间就登上山顶,再往下走,进入天钟山景区的登山道,大家感觉更加的轻松与惬意了。“逐胜不怯寒,秋山人人登。依稀小径通,深处逢来僧。”这里是一种隔世的生活,没有忙碌的公务,没有烦心的世务,这里是放松身心之最佳去处。沿着山脉,顺流而下的溪水,时而哗啦啦时而淅沥沥,时而如瀑布时而似羊肠,小溪曲曲弯弯,欢蹦雀跃,一路陪伴,把大家送出了山沟,也送走了风景。

千山万壑,自有其风韵和特色。登山道有不同个性和容貌。有人说,富阳有三种登山道:第一种是古道,第二种是风景宜人的山道,第三种是专业登山道。今日登山道是已成景区的山道,是登山,更多是游览。期待来日,更重游。

8.登山 四年级登山作文400字 篇八

初入山里,听到了人们的嘈杂声和远处山泉水的淅沥声,闻到了早晨的新鲜空气夹带着山林的气息和坭土的芬芳,真是沁人心脾啊!我顿时精神抖擞,感觉浑身是劲,我兴奋得几乎可以直接跨上山顶。“天天,等等我。”我回头一看,原来我走得太快了,把爸爸远远地甩在了后面。

深入山中到了半山腰后,太阳火辣辣地照在头顶,热得我汗流浃背,我便再也爬不动了,爸爸见我这样,便对我说:“你知道么?以前,有三个人去爬山,第一个人爬了三分之一,觉得没什么好看的就不再爬了。第二个人,爬了三分之二,看山势陡峭也下了山,只有第三个人坚持爬到了山顶,他看到了他们没有看到过的景色。”我想,我们怎能遇到困难

9.挪威登山铁路之旅 篇九

说起峡湾,就不能不说起佛拉姆铁路(flamsbana)。佛拉姆铁路(也被译为弗洛姆铁路)是世界著名的旅游铁路和登山铁路。这条始建于1924年的铁路支线将海拔2米的峡湾小镇佛拉姆和海拔865米高的米达尔山相连接,全长20公里。海拔相差863米高的佛拉姆铁路浓缩了松恩峡湾优美景色的精髓。与此同时,佛拉姆铁路同样是铁路工程的奇迹。很难想象,这条仅20公里长的线路中80%的线路最大坡度达到了55‰,意味着每前进一公里,线路的高度就要差出55米,一般的高速公路也不过就是30‰左右,詹天佑修建的京张铁路穿越关沟天险的时候,虽然地势险峻,但线路最大的坡度也只有33‰。作为欧洲最有影响力的山区铁路之一,如今是挪威旅游的必选之处。

米尔达启程

佛拉姆铁路的神奇旅程始于小镇米尔达。由于卑尔根铁路和佛拉姆铁路两条著名的旅游铁路在这里交汇,昔日不为人知的小镇现在已经成为挪威旅游的重要枢纽。每天,无数的乘客从这里换乘佛拉姆铁路的列车,去寻访壮美的峡湾风光,体验铁路工程的神奇。

12点53分,我乘坐的卑尔根铁路列车准时停靠在米尔达车站。夹在两座隧道之间的米尔达车站规模不大。唯一的旅客站台一侧停靠卑尔根干线铁路的长途列车,另一侧就停靠佛拉姆铁路的支线列车,最大程度方便乘客在同一站台换乘。由于正值夏季旅游旺季,此时米尔达车站不大的站台上已有不少等待佛拉姆支线列车的游客。佛拉姆铁路属于旅游性质的私营铁路,欧洲火车通票在这里不能再免费乘车。全程20公里的佛拉姆铁路成人票价为210挪威克朗,约折合人民币240元;我持欧洲火车通票的打折价格为150挪威克朗,约折合人民币170元!我不由得感叹——这可能是我乘坐单价最贵的一次火车了!

就在买票之时,我即将乘坐的列车已悄然驶入站台上。自建成以来,佛拉姆铁路已经使用过7种不同的机车。现在佛拉姆铁路使用的列车是由2台EL17型机车和6节车厢组成的推挽式运行的列车组,这些机车至今服役都已超过20年,但依旧可以保持良好的运行状态。

“20公里、20个隧道、863.5公里的线路落差”——墨绿色车身外的介绍,让初来乍到的旅客对佛拉姆铁路有了最基本的了解。车内红色的内饰和木质古朴的装修风格,又和车外的自然风光形成了强烈的反差。列车敞开式的车厢和可翻转的座椅,则为乘客可以在车厢内穿梭拍摄沿途美景提供了最大的方便。

13点27分,伴随着古老的广播:“请入座——关门”,列车缓缓驶出米尔达车站,一路向下,开始了20公里的神奇旅行。一离开米尔达车站,列车就好似驶入深渊,以55‰坡度滑向峡谷深处,在防雪棚和短隧道间滑进滑出。山势陡峭,为克服高度,铁路以螺旋型的方式蜿蜒而下,窗外秀美的乡野风光一览无余。远处终年积雪的山峰和眼前由冰川融化而形成的高山湖泊交相呼应,美不胜收。紧接着,列车进入环形隧道,在山谷中盘旋而下。当列车再次出现在山谷中时,窗外的峭壁已如刀削一般。远远望去,湍急的河流仿佛一条缎带铺陈在百米之下的山谷之中。抬头望去,刚刚走过的线路高悬于头顶,木质的防雪棚横亘在峭壁悬崖之上,层层的展线也记录了修建铁路时人与自然的艰苦斗争。忽明忽暗之间,原本喧闹的车厢突然安静,全车的乘客似乎都被如画的美景所震惊。

肖斯瀑布仙境

当列车静静地停靠在肖斯瀑布车站时,车窗外落差达93米的肖斯瀑布奔腾而下,巨大的水流让肖斯瀑布的轰鸣声在寂静的山谷中显得格外震撼。巨型瀑布从铁路边的山上轰然而下,仿佛触手可及。奔腾的水流沿着险峻的峭壁飞泻而下,带着雷鸣般的咆哮撞击潭底的碎石飞起无数的水花和泡沫。仰望天际,主瀑布外,山间的小溪在这里也从附近的悬崖上插入进来,四周的天空都被瀑布所包围。

正当所有乘客欣赏瀑布胜景时,山谷间突然想起了天籁般的乐曲。瀑布间,几位姑娘身着挪威传统服装翩翩起舞,在飞腾的水花间若隐若现,如同仙女下凡。森林、雪山、瀑布、仙女,这所有的一切让这里成为了人间的仙境。

小镇佛拉姆

告别仙境般的肖斯瀑布,列车继续沿着山谷一路下行,两边的山势也越来越高。一路之上,或远或近,大小瀑布在铁路四周倾泻而下,列车就在森林与瀑布间穿梭行驶。在贝瑞克法姆车站,我们的列车与上山的列车交汇。这里基本位于整个线路的正中。在走过21个发卡弯和4层展线之后,峡谷开始张开怀抱,地平线变得越加宽广。虽然山势不再险峻,但景色依旧迷人。山谷间,开始出现星罗棋布的果园于牧场,与身后的森林、雪峰和瀑布衬托出一片寂静的田园生活。豪瑞斯车站开车后,建于1667年的佛拉姆教堂出现在车窗外。这座略显寒酸的小教堂虽然没有大教堂唱诗祷告的华丽盛大,却与周围静谧的环境相得益彰,显得平和、安详。

离开佛拉姆教堂后,我们乘坐的列车终于与峡谷说再见了,这趟神奇的列车之旅也即将抵达终点。被四周超过千米的高山包围,我们的列车慢慢驶入终点站——佛拉姆火车站。在拐过最后一个曲线后,蔚蓝色的大海忽的映入我的眼帘,这里就是挪威最著名的峡湾——松恩峡湾。列车上大部分乘客在佛拉姆小镇换乘游轮,继续欣赏峡湾的胜景,因列车到来而热闹起来的小镇很快又回归平静。我却因时间关系即将踏上归程,只能与壮美的峡湾胜景留下一面之缘,我把机会留给下次,而这段铁路留给我的是终身的难忘。

10.登山有感 篇十

由姥姥家到长白山需要经过一段九曲十八弯的山路,一路上的景色令我着迷。很快我们来到了山脚下,我抬头望去,啊,山峰那么高,不禁自我怀疑:我能爬上去吗?望着那陡峭的山路,我的双脚不禁犯起懒来。我赶忙跑向妈妈说:“妈妈咱已看过风景了,这山这么高,我们还是回家吧。”

的确,在这炎热的夏天,谁不想呆在凉爽舒适的家里呢!但妈妈却说:“孩子,你怎么现在就开始打退堂鼓了呢?难道你不想做那知难而进的登山人了吗?”我很无奈的说:“如果半途而废还不如现在就不爬,至少还能省好点体力呢。”“孩子你还记得《爬天都峰》的一老一小吗?”妈妈用鼓励的眼光看着我。我一咬牙,拼了!

于是,我们踏上了征服长白山的路程。其实山路并不难走,很多地方都是台阶,我们一路拾级而上。刚开始我还三步并两步,一步迈两个台阶。没多大会儿我的体力就被透支干净,大汗淋漓,气喘吁吁,我的双脚象被灌铅一样,每走一步都要费上九牛二虎之力。终于,我累瘫在地,一动不想动。妈妈看出我的小心思,却自言自语的说:“人家一老一小能爬上山顶,难我们这两老两小会在困难面前退缩?”妈妈这藐视人的语气,我实在受不了,倔脾气上来的我蹭的一下拉起弟弟就往山上跑,很快我们哥俩先到达了山顶。回望爸妈,我无比自豪……山上的风景更是如诗如画,极目远眺,四周森林碧绿,居然还可以看到一处青烟袅袅,想必那里就是看山人的住处吧。

11.登山有感 篇十一

一个风和日丽的日子,我和妈妈一起来到大雁山脚,我望着高高的山顶,心里高兴极了,这是我大显身手的好时间。

山路两盘种满了高大的树木和矮矮的灌木丛。草地上开满了金黄色的野菊花,一只只蝴蝶和蜜蜂在花丛中穿梭,在花丛间采蜜。小鸟站在枝头上,唱着欢快的歌,似乎在迎接我们的到来。我顾不得去欣赏那些美景,奋力地往上爬。我一步一步地往上登,妈妈已经被甩到后头,我的心情更加得意了,一边哼着自编的小调,一边往上爬。我爬了一段路,脚不禁有一些酸疼,不由自主地停下了脚步,看着就快追上我的妈妈,我不禁努力地往上爬。我的脚步越来越沉重,不得不停下来。妈妈追上来,笑嘻嘻地对我说:女儿,这么快就打退堂鼓了,还没爬到一半呢!我被妈妈这一说,觉得不服气,便提起劲来,再次往上爬。爬到半山腰,我已经累得筋疲力尽,一屁股坐在路边的石椅上,喘着大气。妈妈走过来,抚摸着我的头,意味深长地说:女儿,爬山需要的是耐力,而不是力气。爬到山顶不靠力气,只靠你有没有耐心和意志。我听了妈妈的这一番话,反复琢磨着:是啊!爬山靠的耐力,没有耐力是爬不到山顶的。在大热天里,我已经是大汗淋漓,汗流浃背了。经过一番努力,我终于登到山顶了。我站在山顶,山风吹拂着我的脸,感到心旷神怡。站在高处向下望,九江大桥像一条缎子,西江就像一面镜子,一条绸子包裹一块镜子,美丽极了。我享受着风的抚摸,尝到了成功的滋味。

四年级:泰哥

12.秋游登山 避免损伤 篇十二

郭艾教授强调,登山时首先应选择舒适的软底防滑鞋,鞋的尺码要合适,以保证足底、足尖或者足跟局部不承受过多的压力,避免引起劳损造成局部疼痛。

其次,登山过程中最好使用手杖。使用手杖上山、下山可以在很大程度上节省体力,减轻膝关节和髋关节的负担,减轻腿部的压力,缓解腰部和肩部的疲劳感,这一点对于老年人非常实用和有益。此外,使用手杖可以增加行走的稳定性,可以使正常行走时双下肢对身体的支撑变为三点或者四点支持,可有效防止跌倒。如果登山路程较长,则可以尝试使用带有弹力的绑带缠绕在小腿上或者穿弹力袜,这样能够加快下肢静脉血回流,防止登山后下肢肿胀。

再有,由于早晚温差大,登山过程中容易出汗,最好穿着透气性较好的衣服,带一件保暖外套很有必要,以便及时根据天气的变化和自身的冷暖感受增减衣服,防止感冒。

登山时,热量和水分消耗很大,要根据自身体能情况适当补充食物和水分。最好多次少饮,以免一次进水太多会增加心血管的额外负担。登山时应尽量轻装前进,必要的随身物品,最好使用双肩背包携带,这样会减缓肢体的疲劳。

郭艾教授提醒,心肺功能不全,慢性呼吸功能代偿不全或是高血压、冠心病等心功能代偿不全的朋友不宜选择登山运动。因为剧烈运动会加重心肺负担,进而加重原有疾病。

因为登山会增加膝关节、髋关节、踝关节的负重载荷,加速关节软骨的皲裂、剥脱,增加关节滑膜的分泌,致使关节肿胀、疼痛加剧,所以,患有膝关节、骨关节病、类风湿性关节炎以及已接受膝关节和髋关节置换手术的患者、患有踝关节和足部疾病的患者不建议进行登山运动。

不经常锻炼的中年人、体质不好的老年人不适宜突然参加大运动量的登山活动。长期缺乏锻炼的中年人,突然进行大运动量的爬山活动,体力负荷突然加大,容易诱发心肺疾病。老年人在准备爬山前,最好先进行一些强度不大的运动,给身体一个适应的过程;另外,严重骨质疏松的患者,登山时一定要防止跌倒,避免骨折的发生。

总之,不论哪个年龄段的登山者,在登山的过程中,都要根据自身情况调整速度,速度过快会加重心臟负担,建议心率保持在18次左右/10秒。

专家简介

13.登山活动方案 篇十三

团员青年登山比赛活动方案

为丰富公司团员青年文体娱乐活动,提高身体素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根据2008年文体活动工作安排意见,拟于2008年5月9日组织一次爬山竞赛活动,具体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和目的以迎接北京2008奥运会为契机,以增强团员青年团队意识、协作意识、大局意识,提高身体素质,增强体质,营造健康向上的企业文化氛围为目的,进一步增强队伍凝聚力,全面促进公司企业文化建设和精神文明建设全面发展。

二、竞赛内容、时间和地点

(一)内容:

爬山竞赛:竞赛共分3个组,每组以本团体人员首先全部到达山顶为团体第一名。各参赛队员以先后到达终点为序,取前六名,设一等奖一名,二等奖两名,三等奖三名。

(二)活动时间及地点:

1、时间:2008年5月9日,新区上午8:00,在公司门口集合;老区上午8:30在主席像西南角集合。过时不候。

2、地点: 牟山

三、参加人员

公司团员青年及部分劳模参加,名单附后。

四、登山后活动安排

以各队为单位,参加系列文娱活动。

1、寻宝;规则:先准备好“宝物”(即字条上编号),然后把宝物分布在各个隐蔽的地方,接着,各寻宝者在登山途中开始寻找宝物,到达目的地后,由主持人进行兑奖,主持人根据相应编号所对应的获奖内容给宝物主人进行兑奖。比如:唱歌一首,奖励水杯一只。

2、猜谜语;规则:主持人出谜语,队员猜,猜对者领取奖品。

3、结对而行;规则:6人一组参加。游戏开始时,先把每一组人员的左腿或右腿绑在一起,三组并排一起站在起跑线上,主持人喊“开始”时,各队一齐

出发,最先到达终点的队就算获胜。

4、对歌;赛歌曲目:《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咱们工人有力量》、《团结就是力量》、《真心英雄》。

五、活动流程

1、赵国龙就本次活动致词,作赛前动员,宣布比赛正式开始;

2、评委会根据各组到达时间,团体第1名;及个人一、二、三名。

3、主持人宣布名次,由评委会成员为获奖的选手颁奖

4、开展系列文娱活动。

5、李建设作总结发言,活动结束。

六、组织领导

本次活动由李建设任总指挥,赵国龙、郭宏亮任副总指挥。下设竞赛评比、管理保障两个小组。

(一)活动筹备组

组长:郭宏亮

成员:王梅霞、陈国滨、卢卫生、宫正军、王秋生、徐东方、王敏、姬军民、田华、王军凤

主要任务:

1、姬军民、王军凤、王敏负责活动的文字材料、人员通知及氛围宣传。

2、卢卫生、王秋生负责参加活动人员的协调车辆,行政管理,安全保卫工作;

3、王梅霞、宫正军、徐东方负责后勤保障供给,安排就餐、购买奖品;

4、陈国滨、田华负责卫生急救保障,携带医药箱、急救包等做好医疗救护工作。

(二)竞赛评比组

组长:李建设

成员:赵国龙、郭宏亮、刘英杰

主要任务:评定竞赛情况。

登山比赛活动时间安排

2008年5月9日

1、上午8:00,新区队员公司门口集合乘车前往目的地,约

8:30分途经老区主席像西南角接老区队员,上午9:00

到达目的地———牟山脚下。2、3、4、5、6、7、各组整齐列队,由工作人员分发帽子和旗帜。工作人员宣读比赛规则,及相关注意事项。由赵国龙副总经理就本次活动致辞,作赛前动员,由队员代表陈军,代表全体队员发言。9:30分,赵国龙副总经理宣布比赛正式开始。约10:30分登山活动结束,开展系列文娱活动,期间宣

布比赛结果,并颁奖。8、9、11:30分文娱活动结束,李建设总书记作总结发言。11:40分,午餐

10、餐后自由活动至1:30分,下山。

11、下午2:30分,山脚下准时集合,列队上车返回,活动结

束。

登山比赛规则:竞赛共分3个组,每组以本团体人员首先全部到达山顶为团体第一名。各参赛队员以先后到达终点为序,取前六

14.登山是贵族运动 篇十四

那么现代商业登山的运作的模式究竟是怎么样的呢?所谓的贵族运动,钱都花在哪里呢?现在就为读者算一笔账,首先是户外装备的费用,高山探险必须的装备的起步价在3万以上(自己购置较好的全套装备至少4、5万),高山氧气瓶等费用并不包含在内。其次是训练时间的费用,以具备基本的高山登山技能。其三是隐性费用,据一些山友说要花钱和向导搞好关系,这样才能得到最完善的服务。总之,如果想要顺利登顶,攀登的总花费肯定在30万以上。

1960年中国首次登珠峰,当时政府一次性下拨几十万美元的外汇,那次攀登珠峰的花费差不多相当于1959年第一届全运会的全部投入费用。而2003年由业余爱好者组成的中国登山队,服务阵容也是空前强大,预算约为180?220万,这还不包括十几万美元的雇佣夏尔巴的费用。

尼泊尔南坡被视为难度系数相对较低,这里的商业登山开发也较早。开放的市场,众多国际公司驻扎,竞争激烈,服务和配套也相对完善。尼泊尔首都加德满都被称为登山者之家,这里的登山文化浓厚,加德满都的泰米尔区随处可见户外用品店,从一流品牌店到二手的登山用品,一应俱全。涌入的登山客为这个山的国度带来财富,也带来巨大的环保压力。为此尼泊尔政府提高了对登山者的收费,其中春季(也是旺季,5月是珠峰最适合攀登的时间)个人收费达到2.5万美元,团队登山相对便宜,相当于1个人只征收1万美元。再加上训练费、营地费、伙食费、挑夫费等,总费用将达到4?6万美金,甚至更多。

来自西班牙的罗塞尔探险公司,属于面向高端客户的服务公司,他们推出的攀登珠峰报价接近10万美元,提供服务的都是经验丰富的顶级夏尔巴。商业登山面向的是业余爱好者,昂贵的花费会增加客人的安全系数。根据市场需求,众多的登山探险公司也提供了不同价位的套餐选择,但是想要攀登的人太多,珠峰只有一座,属于稀缺资源,提升价格是杠杆调节的一种方式。

无论是尼泊尔还是中国,都向登山者征收登山许可费用。在尼泊尔,政府对攀登珠峰和其他3000米以上的雪山执行许可证制度,攀登珠峰的许可证每人收取至少1万美元(8至12人团体),最高2.5万美元(单人)。尼泊尔政府每年仅此项收入就相当可观,今年春季,这一项收入就为尼泊尔政府带来了将近300万美元的收入。

登山申请只是登顶珠峰花费的一部分,也是攀登珠峰设立的门槛之一。根据《国内登山管理办法》规定,举行登山活动应当进行申请。攀登公布的山峰,登山活动发起单位应当在活动实施前一个月向山峰所在地省级体育行政部门申请。攀登7000米以上山峰,登山活动发起单位应当在活动实施前三个月向国家体育总局申请特批。

正是因为有这样严格的限制,所以中国北坡的攀登人数一直控制得比尼泊尔南坡路线严格。据了解,今年南坡登珠峰的名额有1000多人,而北坡还不到200人。如果从北坡登顶,从拉萨出发到登顶返回,吃住行、向导、氧气、修路、扎营等全包要花费30万人民币,西藏登山协会负责发放攀登证书。攀登时,一路上会有向导陪伴,向导会向大本营报告早上几点钟出发,几点钟到了什么位置。

正是因为有这样严格的管理,也在登山界引起了争议,其中最著名的就是偷登事件。王天汉是国内山友中的传奇人物,2002年还是僧人的他就曾登顶珠峰,2008年他又作为摄影师参与了“圣火登珠峰”活动,经历相当传奇。但他后来在7800余米处被圣山公司的向导捆绑下山,“珠峰绑架案”在当时非常轰动。根据媒体报道,王天汉没有获得攀登至珠峰海拔7790米二号营地(攀登7000米以上的山峰必须要有国家体育总局的批复许可,有此许可才可攀登),属于“偷登行为”,攀登时没有协作向导,也没有高山氧气,已经严重威胁到自身的生命安全,所以才被圣山公司的向导带下山来。

商业登山是否符合体育运动精神,还是仅仅是有钱人们的游戏了?中国商业登山事业才开展了短短的十多年,和登山学校的登山向导们一般的年轻;而中国的山友,相比18世纪就开展登山运动的欧洲山友而言,则是一个更年轻的群体。唯有时间,能见证中国商业登山的成长。

上一篇:财务管理专业应届生个人简历表格下一篇:初中一年级期末英语试卷 I