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2024-09-01

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12篇)

1.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一

高校学风建设月活动方案

根据学校《关于切实加强和改进学风建设的实施意见》,为进一步强化日常管理,提振学生精神,营造优良学风,现结合学校实际,启动xx大学学风建设月活动。

一、活动时间:XX年10月10日—XX年11月10日

二、活动地点:xx大学各校区

三、活动对象:xx大学全体在校学生

四、活动内容:

(一)课堂纪律检查

1、检查学生旷课、迟到、早退现象;

2、检查学生在课堂上玩手机、睡觉、讲小话、吃零食等影响课堂

秩序现象;

3、检查学生课间在教学楼追打嬉闹、抽烟、随地吐痰、乱吐槟榔

渣、乱扔垃圾等现象;

4、配合团委开展文明执勤,检查并制止学生携带早餐进入教学场所。

(二)文明宿舍建设

1、督促学生每天按照作息时间起床(6:30以前),整理内务,开展晨读、体育锻炼等活动,杜绝赖床现象;

2、开展宿舍卫生检查,要求学生按常规卫生检查标准每天打扫卫生(包括在校居住的毕业生),及时将垃圾打包带下楼;

3、强调文明礼貌要求,教育学生当领导、老师等进入宿舍时应起立问好,不得在宿舍公共区打赤膊、衣衫不整。

4、教育学生爱护公共财物,杜绝人为破坏,对于门禁系统要主动维护,严防陌生人尾随进入宿舍。

(三)公共场所文明督查

1、检查并制止学生在公共场所的不文明行为,如乱扔垃圾、异性交往尺度失当、大声喧哗吵闹等;

2、教育学生文明出行,校园内行走应尽量走人行道,上下楼梯尽量靠右行;

3、教育学生文明就餐,不插队,诚信付款,餐后自行收拾餐具;

4、组织志愿者进行校园白色垃圾清理,维护校园环境。

五、相关要求:

(一)各学院 1、10月11日前逐级进行“学风建设月”活动动员,如实、完整传达学校学风建设要求,层层明确责任,并将学院辅导员在学风建设活动中的分工情况于10月11日10点前报学工部学生事务管理中心备案(见附件1)。

2、结合学校工作要求,每天安排辅导员、学生党员、学生干部下课堂、下宿舍检查督促,到校园内开展文明行为纠察,记录违纪违规与不文明现象;对达到处分条件的学生,学院应及时报学工部处理; 3、10月10日起,各学院指定专人将学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包括开展的工作、参与工作人员、检查范围、检查结果等)填入《xx大学“学风建设月活动”工作日报表》(见附件2),次日10点之前发送电子文档至,纸质文档在活动结束后统一交学工部学生事务管理中心。

(二)学工部

1、按照《xx大学“学风建设月”学工部工作人员安排表》(见附件3)下宿舍、巡视校园,通过实地督查与学生访谈,对学院学风建设工作开展情况进行抽查、核实。

2、及时汇总《xx大学“学风建设月活动”工作日报表》,根据抽查核实的情况填写《xx大学“学风建设月活动”抽查情况登记表》(见附件4),对各学院工作推进情况进行总结、分析,通报结果,并将结果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年终辅导员个人考核与学院学生工作考核。

3、督促、协调物业公司做好学生宿舍公共区域卫生清理与保持。

xx大学

XX年10月9日

2.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二

一、现阶段高效课外科技活动的主要内容

学生课外科技活动一般是在学院和学校的支持以及教师的指导下, 利用课余时间, 组建各专业社团, 学习各类科技竞赛知识, 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通过参加学科竞赛, 可以提高学生自身的创造能力和综合素质。我院在多年的办学过程中, 根据自身专业特点, 一直把参加课外科技竞赛作为检验课外科技活动开展情况的重要工作进行开展。

目前, 我院参加的各级各类科技竞赛从形式上分为两种:一种是以个人名义进行比赛, 考查学生自身所学知识和能力, 如全国数学竞赛、天津市物理竞赛等;二是以组队形式参赛, 此类竞赛对学生专业知识、综合能力等要求较高, 竞赛的内容较难, 需要兼顾分工和管理。如挑战杯、全国电子设计竞赛和数学建模竞赛等。

与此同时, 学院在学生课外实践活动学分项目上十分注重将参加各级各类科技竞赛纳入到课外实践学分奖励之中。

二、学风建设的主要内容

学风是学校的灵魂和生命线, 是培养和造就高素质人才的关键。广义上, 学生的学习风气、教师的治学风气、学校的学习氛围等均属学风的范畴;狭义上, 主要是指学生学习的目的、学习态度、学习行为的综合表现。本文主要研究狭义面上的学风建设, 因为这是高校进行学风建设的根本和出发点。

高校学风建设不仅关系到学校人才培养的质量, 同时优良的学风也使得每一位学生从中受益。但目前高校办学规模日益扩大、生源的质量有所下降, 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 高校学风建设存在一些问题, 主要有如下几个方面。

(一) 学生学习态度不端正, 没有明确的学习目的

“读书无用论”观念在高校当中较为普遍。很多学生在中学期间的目标是为了考上大学。进入大学后失去了奋斗的目标, 学习没有动力, 学习态度不能端正。同时, 在中学成绩突出的学生, 进入大学学习后, 在同等水平学生中无法在学习上显示出原有的“成绩优越感”, 从而失去信心。

此外, 大学阶段的学习判断一个学生是否优秀, 不单单以学习成绩的高低作为标准, 这也使得一些学生对于学习失去了原有的动力, 出现厌学情绪。

(二) 学习方式变化不适应, 自学能力差

大学的学习大多以自学为主, 中学的“填鸭式”、应试教育被开放、自主学习方式所取代。同时, 大多数课程以自主学习为主, 课堂讲授为辅, 一些学生很难从之前学习方式中转变过来, 自学能力差。

(三) 学术钻研意识不足

部分学生进入大学后, 学习意识不足, 仅仅认为学会书本知识, 完成日常作业即可, 缺乏知识的深入学习, 学术钻研不刻苦。同时, 专业意识淡薄、对所学专业不感兴趣等, 同样使学生缺乏学术钻研意识。

三、开展课外科技竞赛对学风建设的作用

从课外科技竞赛与学风建设的内在联系中可以看出, 目前课外科技竞赛对于高校学风建设所起的作用十分突出, 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 正确的导向作用

课外科技竞赛对大学生学风建设的导向作用就是科技竞赛政策引导和价值观念的宣传渗透对学风发展方向的引导。科技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导向作用主要是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课外科技竞赛对于学风建设具有积极导向作用, 例如, 通过科技竞赛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念, 拥有正确的价值取向, 如果参加科技竞赛获奖还可以得到奖金、保研加分等奖励, 但更多地使学生明确了个人与集体、个人学习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 进而使高校人才培养在服务社会的职能中显现出来。

同时, 通过参加科技竞赛, 将外在活动形式转化为自我学习的认同, 让学生真正将所学知识加以运用, 实现了学以致用。

(二) 积极的育人作用

课外科技竞赛的育人作用为学风建设提供了良好的保障。现代高等教育的学习要求学生树立正确的可持续的学习观, 学会自我学习、自我探索和自我发展。科技竞赛为其提供了很好的途径, 学生可以在参赛中学习知识、检验知识。同时, 科技竞赛的赛题大多是开放性的, 需要学生具备创新意识和克服困难、不断进取的精神, 这对于一个人的成才非常重要, 对于学生形成良好人格具有重要的影响, 使高校培养的人才更加符合社会的发展, 进而推动学风建设。

(三) 强化激励作用

1. 竞赛获奖促进学业发展

竞赛获奖在各类奖学金评定、优秀学生称号和保研就业中有一定程度的奖励和政策照顾, 这不仅是对刻苦钻研知识的学生的一种鼓励。同时, 也是对“读书无用论”在一定程度上的反驳。

2. 竞赛获奖, 激励朋辈学习

竞赛结果公布后, 通过对获奖情况的宣传, 对获奖学生的表彰, 举办竞赛经验交流会、专题报告等形式进行竞赛的普及和宣传, 可以使未参加竞赛的学生对于竞赛有了一定了解, 给予激励和信心支持, 从而使更多学生愿意投入到科技竞赛之中。

(四) 创新的推动作用

课外科技竞赛在学风建设中的推动作用, 即课外科技竞赛在进行的过程中具有独特的学习和管理机制, 有利于促进优良的学风的形成。同时, 参加课外科技竞赛促进学生主动学习、探索所学的知识, 提升学生在实际应用中遇到问题时的分析和处理能力。

四、需要注意的问题

(一) 加强课外科技竞赛的定位作用

学生专业学术意识和科技意识的淡漠, 使他们普遍认为课外科技活动是耗时费力的, 投入多回报甚微。课外科技活动仅仅是少数人、“尖子生”参与的, 不是他们课程学习“份”内的事情, 因而较少予以关注。因此, 在实际的教学中, 我们要引导学生在竞赛中学习, 因为竞赛中学习和运用的知识比日常课堂学习更加主观、高效, 学生不仅能牢固掌握已学到的知识, 还能从竞赛中学到新的知识。

(二) 多种科技竞赛进行总结与反思

组织科技竞赛的成功与否往往以最后参赛的成绩为标准, 这使得无论是指导教师还是参赛学生, 更多地关注竞赛的结果, 将竞赛功利化、片面化。因此, 在实际的开展过程中, 我们应在竞赛结束后积极对过程进行总结和反思, 实现科技活动对学风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3.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三

关键词:大学生 高校 消费行为 品牌

面向高校的品牌建设活动,目标群体是大学生及高校,实施主体是企业,也可能是第三方服务机构。企业如果想成功开展面向高校的品牌建设活动,必须在充分把握大学生和高校这两个关键词的基础上,明确企业整体品牌战略和产品的基础上来制定具体策略。

一、高校市场的重要性分析

对于同时作为组织市场和消费市场存在的高校市场,要给予充分的重视。

(一)高校市场的规模

从人口和购买力上去分析高校市场的规模。

1. 高校学生人数的变化

教育部公布数据显示,从2000年到2005年,高等教育阶段在校生人数一路攀升:从1230万人,增长到1300万人、1500 万人、1900 万人和2000 万人,至2005年增长到2300万人。

到2007年,参加高考的考生将又达到一个历史新高。

2. 高校学生的购买力

高校学生的购买力分为现实购买力和潜在购买力两个方面。

根据很多学者现有研究结论显示:大学生的消费水平在多数情况下高于同龄人。

未来的富裕阶层是更多有着高学历、高文化特质的人群,大学生群体无疑就是未来的实力阶层。中产阶层是构成中国社会最稳定的中坚力量、一个庞大的富裕群体,该阶层虽然年龄、行业等背景不同,但拥有共同的特点:受过良好的教育,拥有专业技能与知识技能。

(二)高校市场的消费特点

从品牌观来考察发现,随着年龄增长,新富尝试新品牌的意愿在逐渐递减。在新富的25~29岁的人群中,22%的人愿意尝试新品牌,而到了30~34岁人群,这一比例则剧减为12%。可以这样来预估:大学阶段是未来高收入人群(大学生)品牌忠诚形成、固化的关键期,错过这一时期,则意味着未来高端市场的竞争劣势。

无论从实际消费,还是消费观念来看,大学生群体在观念意识、开放性和潜在商业价值方面更接近于社会较高地位的职业群体,虽然其有限的经济能力更接近其同龄人,但他们对信息和知识的获取能力、对发展环境和社会问题的关注远远超过同龄人群体。

二、明确高校特定的环境特征

(一)高等教育的现状与发展规划认识

2005年,我国毛入学率提高到21%,进入了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教育在国家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全局性的地位和作用,中国这样的拥有众多人口的发展中国家,要把我国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变为巨大的人力资源,根本途径就是依靠教育的发展。

人力资源开发将越来越成为国家发展战略的核心,教育对国家和地区发展的促进作用比以往任何一个世纪都更加明显。

除了对大学生消费的关注外,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过程中,高校自身发展过程中企业可以做什么、如何利用高校的科研资源等,这些都是企业可以考虑的。

(二)大学生消费行为的复合性与高校内部信息传播的特点

很多学者对大学生消费心理进行了概括和分析。我在这里着重分析大学生的消费复合性的特点。他们在社会生活中扮演多种角色:家庭成员(尚未完全独立)、特定高校的学生、班级宿舍成员、其他人的朋友、未来的社会建设者、单个个体。家庭和原有的生活经历形成了他们的基本性格特征,制约着他们现有的消费能力;特定高校的文化和培养模式将在四年内重塑他们的知识结构,强化他们社会责任感;班级宿舍同学则是生活里密切相关的伙伴,对具体的生活方式产生巨大的影响;而个性的特征性和倾向性则对上述可能产生的影响相互制约。

他们正在接受教育,处在健全人格和心智的形成阶段,易于接受新知识,消费是满足自身需要的活动,也是了解和接触社会的一个重要渠道,是形成一定价值观的行为基础。在高校学生规模不断扩大的情况下,也面临着强大的就业压力,这种情况下,消费也是锻炼能力并与企业接触的一个重要机会。

大学生集中生活在一个相对封闭的环境中。根据初步了解,他们获取外界信息主要通过网络、广播和杂志等大众媒体,而校内信息在获取校外信息的基础上,依托以宣传海报等为中介的群体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形式扩散开来。班级、社团和宿舍都是形成有效的二级传播的场所,相互间有很强的行为感染性,个体很多时候喜欢寻求与环境认同的一致性。有一定特长或能力突出的同学往往会成为信息传播过程中的意见领袖。大学知识传承目前主要以课堂教育与自学相结合的形式。课堂教育的成效,老师扮演着重要的角色,自学的过程中会接触大量的书籍、杂志和观点。

高校作为一个组织运作的过程中,为满足其自身发展的购买行为具有典型的组织市场购买决策的特点。

三、企业在面向高校的品牌建设活动中应该把握的原则分析

在上述回顾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企业在面向高校的品牌建设活动中应该把握的五项原则。

(一)产品与高校市场相关联的原则

产品或服务与高校市场的关联从两个方面分析:一是满足高校学生的现有和潜在需求;一是满足高校组织自身运作和发展的需求。第一个主要是针对消费用品的生产企业;第二个主要是针对工业办公用品的生产企业。

消费用品或服务主要指那些用来满足个体生活、学习和工作需要的产品。如饮料、食品、日用品、服装、化妆品、高科技产品(数码相机、笔记本电脑、MP4、手机等)、通讯服务商、运动休闲产品、音乐器材、培训咨询机构等,可以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品牌建设活动。

工业办公用品主要是指那些满足高校教学科研、正常办公和建设发展的需要的产品。如与某些专业密切相关的实验仪器设备、教学设备、办公设备、中央空调、信息系统服务商等,这些无须直接面向学生开展品牌建设活动,要明确学校的采购方式与决策方式,以人员推销和面向组织市场整体形象打造为主,早些明确各高校自身发展规划,本着双赢的思想,协助建设好高校,共同发展,以下论述将不再特别提到该类产品。

(二)企业整体战略相的原则

在以提升当前销量为主的情况下,应该保证较高的产品可见度,渠道铺设要有足够深度和广度,即战略的横向整合性。

在以建立高的品牌关联度、保证未来年度销售为主的情况下,渠道铺设根据品牌形象需要来把握,但是品牌形象信息的传递应该注意纵向的整合性,即保证通过不同时代的产品包装、设计、具体的宣传能让目标消费者领略到一致的品牌核心价值,这样才能使当前建立的品牌忠诚度延续到未来年度。

其实这也是根据“符号”的特点来分析,品牌信息的传递以“符号”的形式来实现。符号包含信号和象征符两个部分,相同的信号所表示的象征含义,在不同的地域和时代有不同的特征,所以要注意在战略中把握如何保持品牌形象的一致性。

(三)策略制定与高校培养目标相匹配的公益性原则

品牌活动是面向高校开展的,高校有着浓厚的校园文化,是培养人才的地方,大学生的消费行为又有很强的复合性。所以在活动的形式选择上,一方面根据品牌核心价值表现的需要,结合各种流行文化,在把握大学生的兴趣、爱好、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基础上来确定策略;另一方面要能综合考虑高等教育的培养目标、学生成才、提高素质和锻炼能力的需要,服务于大学生的未来,消费文化的引导上要把握健康的原则。

另外,高校是高级知识分子汇集的地方,科研实力强大,企业可以与对口高校联合,促进高校科研向生产力转化的同时提升企业自身的竞争力,合作的过程中可以更好地打造品牌形象。

(四)建立良好顺畅信息传递机制的原则

上面分析了高校内部信息传递的特点。建立的信息传递机制,首先要符合高校管理需要;其次注意校内信息与大众媒体信息的一致性;第三要能选择有效的群体传播的中介物;第四要注意如何调动意见领袖(专长或能力突出的同学更有可能)的积极性,形成有效的二级传播;第五要注意信息带动品牌情感建立的有效性。

(五)品牌建设的活动控制原则

活动开展的过程中要有计划、实施、控制和反馈的考虑,监督信息传递过程,虽然集合行为的信息传播发生的可能性很小,但一定要控制,也要进行成本控制。

参考文献:

[1] 郭庆光 著,传播学教程[M],复旦大学出版社,2003年8月:51-52,89-95,192-199.

[2] 黄合水 著,广告心理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5年4月:79-85.

[3] 吴健安 主编,市场营销学(第二版)[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7:50-66.

[4] 符国群 主编,消费者行为学[M],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12月:260-359

[5] 大学生“商机”几何 校园营销N种思维, http://www.hc360.com

[6] 新华网

[7] 刘世雄,中国大学生消费聚群的实证研究[J],深圳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年5月

4.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四

2014年是师德建设的重要一年。李集小学在区教育局的领导下,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以“用文化的方式发展生命化教育”为统领,以《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为准则,以“崇教厚德、提升职业追求”为主题,引导教师树立崇高的职业理想,砺炼职业能力,力行师德规范,不断提高师德建设水平,促进教育行风建设,努力提高人民群众对教师队伍的满意度。因此,我校有针对性的开展了师德建设活动,活动具有普及性、针对性、教育性、实效性,收到良好的效果。为推动工作,总结经验,现将活动总结如下:

一、坚持学习培训,提升教师职业意识。

学习和培训是提高教师职业道德的有效途径。通过学习达到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增强每位教职工参与活动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在此阶段,我们做了以下工作:

我们首先成立以校长为组长,主任为副组长的“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培训学习组织机构,协调师德学习与业务学习的统一结合。我校每天都有晚办公时间,除特殊事情外,大部分时间由教师自由支配。老师们可以利用此时间备好课,上网查资料和钻研业务书籍,以此来提高文化业务水平,提升教师职业道德。

我们还认真学习了教育法律法规,系统学习了《教师法》、《义务教育法》、《未成年人保护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学校还利用农村中小学远程教育网,集中学习全国、全省及荆门市的优秀教师事迹。

我们还利用政治学习、业务学习、读书活动进行师德渗透。校长、主任在这些学习中亲自导读,提高了师德建设的力度。通过学习,达到了以“学”养师德,以“规”约师德,以“标”导师德,以“情”化师德,以“案”警师德的目的。

二、建立师德机制,树立教师形象。

建立起有效的师德工作机制,才能制约违规行为,只有遵守规章制度、社会公德,才能树立良好的园丁形象。为做好师德工作,维护好教师的整体形象,我们建立了师德档案、师德教育体系、师德奖惩制度、师德监督检查机制,建立师德考核评估体系。同时,我们还建立了教师成长记录袋,对教师在教育教学师德、公益活动等成长过程和结果都记录在案,有据可查。学校还结合实际,制订了规章制度汇编。

我们还把行风建设、治理“庸、懒、散”、提高效能密切结合起来,完善各项规章制度,使学校的整体素质不断提高。为使社会和家长了解教师工作情况,我校成立了家长学校。通过家长学校宣传教师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的事迹,家长再把这些事迹宣传给社会。家长学校及时反馈给学校的办学建议都得到采纳。教师在社会和学校各种先进事迹也通过家长和社会的无形传播,树立了学校教师的光辉形象。

三、关爱教师,提升教师职业幸福感。

以人为本,不断提高教师政治地位和社会地位,切实维护教师的合法权益。关爱每一位教师,及时了解他们在工作和生活中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教师办实事,每位校领导和全校各位教师谈心不少于一次,了解情况,解决困难。细心听取教师的意见和建议,及时进行纠正。不断改善教师的工作和学习条件,全力为教师营造温馨、和谐的工作环境。每周为教师安排半小时的文体活动时间,每年安排教师进行一次全面体检。

四、典型引领,提高师德建设的整体水平

抓好典型的培养,做好典型的树立和推荐工作。挖掘和宣传教师的先进典型,用典型鼓励、引导、感染和带动师生,努力营造尊重先进、学习先进、争当先进的师德建设活动氛围,形成以身示范,以德施教的良好教风,2014年我校陈桂华主任被评为荆门市优秀教师,一名教师被评为区级先进个人,通过评选先进活动,提高了教师整体职业道德水平。教师队伍整体风貌积极向上,进取精神很强。教师队伍的政治思想素质及师德师风水平提高的很快,涌现出许多动人的事迹。如:有的教师有病不请一天假,坚持上班,利用中午休息时间在校打吊瓶,有的在校加班加点不计报酬,为后进生耐心补缺补差是常有的事,有的班级有一两个弱智生,老师们总是那样地关心他们、爱护他们,从没有丝毫厌弃的言行,每位教师都主动帮扶学生,为学生做一件实实在在的事,解决一个确确实实的困难,受到了家长的高度评价。

五、积极开展师德教研活动把爱献给所有孩子。

世界上并不存在谁聪明,谁不聪明的问题。而是存在哪一方面聪明以及怎样聪明的问题。既学校里是没有所谓“差生”的存在。有的只是我们对他的教育不当,培养不当,所谓的“差生”并不是一无是处的学生。人人都有自己的长处,每一个学生都是好的。而我们在平时的教育教学中,只用一个模子去铸造学生,只用一个标准去衡量学生。这样自然就把在这一领域不够突出而在其他领域突出大有作为的学生视为差生了。为把爱献给所有学生,我校开展关注弱势群体课题试验,要求每位老师因材施教,针对接受能力稍弱的同学采用不同的方法,同时挖掘他们其他方面的能力,增强他们的自信心。

六、存在的问题

对师德建设的长期性和艰巨性认识不足。要加大工作的力度,建立和完善各项师德建设制度、师德考核评估体系,保证师德建设长抓不懈,成果不断提高巩固。

七、今后的打算

1、拓宽师德建设渠道,创新师德建设的方式、方法。让社会广泛参与师德建设活动,特别是家长的参与,通过家长的参与,促进学校、教师更好地为学生服务。

2、改变教育观念,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克服应试教育给学生全面发展带来的不利影响,积极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增强自己的事业心和责任心,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关爱学生,服务学生,促进学生身心全面健康发展。

3、提高认识,防止“三乱”现象反弹,严格执行上级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宣传、监督和校务公开各项工作,做到法律、法规人人知晓,办学行为规范,关心学生,尊重学生、家长,切实解决他们实际困难,构建平安和谐校园。

4、深化教师管理制度改革,进一步完善制度;建立科学的师德考核评价体系;将考核结果与教师晋级、表彰等密切挂钩。

李集小学

5.师德建设月活动总结 篇五

一、我校师德建设现状分析:我校现有在编教职工13人,广大教师教书育人,敬业奉献、团结奋斗,为学校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受到了广泛赞誉。但由于身处农村,与外界接触少,故往往缺乏进取心、自信心,一些教师教育观念陈旧,已不适应新形势的要求;教师对某些后进生的教育还缺乏持久的耐心,往往感到心有余而力不足,方法缺乏艺术性。人事制度改革后,对教师专业发展提出新要求,教师心理压力大,各种考核评比、竞赛、教研进修活动、公开课等接连不断,教育教学要求的越来越高,竞争激烈,教师有些力不从心。由此看来,部分教师教育理念、方法与手段亟需更新,能力亟待增强,思想业务素质、师德水准有待进一步提高。因此,加强和改进师德建设是一项刻不容缓的紧迫任务。

二、我校的具体做法:认真贯彻落实区教体局关于《开展师德教育月活动的意见》的要求,以“知荣辱、铸诗魂、廉洁从教为人师表”为活动主题,以“抓师德建设促学校发展,以抓师德促进学校教学质量提高”的工作思路,弘扬高尚师德,力行师德规范,强化师德教育,不断提高我校教师师德水平。

1、学习师德榜样,铸就一代师魂师德榜样具有无穷的力量,教师要将自己的师德水准不断提高,就要以优秀典型为榜样,勤于学习,虚心学习,善于学习。利用教师政治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胡锦涛总书记给蒙二冬女儿孟菲的回信》和《人事部教育部关于授予汪来久、陶海林、张昭、王玉贵四位同志全国模范教师荣誉称号的决定》,要求教师们要主动了解他们的事迹,学习他们的优秀品质,升华自己的师德境界。通过学习宣传,结合自身实际,开展“怎样做一个好老师”的征文活动,并择优参加区教体局和镇中心小学评选。

2、学习《山东省教师师德规范》,规范教师言行为使教师能保持良好工作状态,学校多次召开行政会议、党员会议、教师大会,学习《教师法》、《教育法》、《山东省教师师德规范》和《杜小教师一日常规》,强化教师师德规范,树立教师良好形象。学校德育工作领导小组对教学工作进行精细化管理尝试,逐步修订、完善教学常规12项制度,抓检查,抓落实,进一步提倡:忠于职守、严谨治学、勇于创新、团结协作、追求一流的工作作风。

3、组织党员教师开展与低年级班级结对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为更好的配合低年级班主任做好学生的规范教育,我校党员干部开展“大手牵小手”结对活动,每位党员干部深入班级,协助班主任做好班级的卫生工作、安全工作,并配合做好学生的思想教育,受到了教师们的好评。

三、收获与成效:通过“师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开展,学校的方方面面,各项工作都得到了促进和完善。广大教师员工认真学习,深刻反思,不断提高,教师师德得到进一步升华。一是校园育人环境漂亮了。既让知识育人,又让环境育人,营造立体德育环境。如今校舍地面变净了,草坪变绿了,校园文化布置精细了,让学生举目所及、举足所进的不仅是知识的殿堂,更是美丽的享受和熏陶。漂亮的校园育人环境陶治了人的情操,塑造了人的灵魂。二是教师精神面貌振作了。通过“师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在平凡的工作岗位上兢兢业业,与同事团结合作,为学生服务,以身作则。如今走进校园,看到更多的是教师们忘我的工作,得到了家长的支持和好评。

四、是教师教学行为规范了。通过“师德建设宣传月”活动的开展,教师们自查自纠、深刻反省、整改提高。如今教师们谈的是学习和教研。校风、教风有了明显好转。

6.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 篇六

我校通过规范引岗、转变职能、勤政廉政、提高效率和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为人师表为主要内容;以突出思想教育、加强建章立制,严格监督考核为抓手;以整合管理资源,优化管理要素,切实解决师德师风中存在的突出问题和薄弱环节,使全体教职工在服务学生、提高教育质量为突破。现对我校开展是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作以下工作小结: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

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学校是一片圣洁的土壤,在师德师风的创建活动中,我们始终明确应当走在最前列。我们利用各种会议、学习的机会,认真学习领会党的十八大精神、“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使全校广大教师明确二十一世纪教师工作的指导思想,担负起培养二十一世纪新人的历史使命。懂得什么样的教师是适应时代要求的合格教师,时刻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约束自我,使教师能在思想政治上,道德品质上,学风学识上以身作则。

二、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我校对师德师风建设工作高度重视,把抓好师德师风创建活动作为实践“三个代表”,坚持教育为人民服务,推进依法行政,从严治教,维护教育形象,创建文明行业,改善和优化教育发展环境的重大举措来抓。切实加强领导,建立工作机制,按“谁主管,谁负责”和“分级负责,条块结合”的原则,实施师德师风建设责任制。经过校委会和全体教职工大会反复研究决定,我校成立了以校长黄胜利为组长,党支部书记为副组长,校委会其他成员及教代会成员为组员的师德师风工作领导小组,做到“一把手挂帅亲自抓,副职领导具体抓”,把责任目标落实到各有关岗位及责任人;并结合学校工作实际,制定了切实可行的师德师风工作实施方案,确定了具体的实施步骤及工作措施。同时,为推进各项工作措施的具体实施,我校还制定了具体的工作日程安排表,力求按计划落实好每一项工作。

三、注重实施过程,增强师德师风建设持续性

根据县教体局《关于环县教育系统进一步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实施意见》的要求,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分为“学习教育、自查自纠、整改提高总结表彰四个阶段进行突破,具体如下:

(一)宣传动员、学习教育阶段

宣传动员、学习教育活动在学校的统一安排下,采取集中学习与各年级组为单位分散学习,个人思考与会议交流相结合的方式进行。

1、组织每个教职员工读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认真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思想上明确作为一名教师应遵循的职业道德规范。从《规范》中的八条严格要求自己,并开展互学互比和写心得体会,逐步提高自己的认识。开展“讲文明,树新风,学习“师德标兵”一系列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我先先进教育工作者孙扬的事迹,学习先进文化的传播者魏书生的事迹,他们的事迹感人至深,给我校极大的鼓舞和鞭策,激发了教师们热爱教育事业的自觉性。

2、开展了我校第一届中青年教师“基本技能”大比武活动和“师德师能”演讲赛。全校43名中青年教师参加了我校第一届教师基本技能大比武活动,在本次活动中共评出获奖人员6名,他们能从40多人的竞争中脱颖而出,不仅体现了他们的能力,更是他们综合素质的体现,为其他教师做出了榜样。“弘扬高尚师德,争做魅力教师”师德师风演讲比赛。他们以“我自豪,我是一名教师”、“让爱绽放”、“耕耘”等为题,作了生动而又精彩的演讲。在演讲中,各位中青年教师都饱含深情,倾诉了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对学生的爱,表达了自己作为一名光荣的人民教师的自豪感和责任感。教师们纷纷表示,要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在校园里吹起“铸师魂、树师德”之风。

3、结对帮困助学一批“弱势”学生

对于学校中的“弱势”学生,我们始终把他们列为需要关心和帮助的对象。开展“帮困扶贫,送温暖”活动,发扬社会主义道德风尚。我校开展了教师与教师,教师与特困学生结对子,与后进生手拉手活动。为了有效提高帮助后进生的工作效率,我们广泛开展了师生帮困,生生帮困活动。校委会领导以身作则,每学期结对一名后进生,并要求作好帮困情况记录。班主任、党团员也积极投入到这项工作,使每个后进生的帮困工作落实到专人。同时,在各班班内开展了优秀生与后进生的帮困工作,从学习上来帮助这些同学。这项帮困结对工作开展后,广大师生各显神通,有的老师对由于家庭经济差造成学习落后的同学首先从经济上予以直接的帮助;有的老师对行为习惯差造成学习落后的同学经常开展谈心活动,并在学习中指导他们用正确的方法去开展学习活动。对于那些由于智力原因而造成学习落后的同学,老师和同学们更是不厌其烦,一遍又一遍耐心细致地讲解、分析、辅导,直到弄懂为止。对“弱势”学生这样,对学校中有困难的教师也是如此。我校团结友爱、扶贫解困已成风气,广大师生深深感到社会主义大家庭的温暖。每逢重大节日学校领导要慰问特困教师,教职工生病或遇灾困时,学校领导和教师都到场探望、帮助、排忧解难。

4、修改、制订一系列规章制度

随着教育的不断深入发展,我们对学校的规章制度也不断地进行修改和完善。特别是在创建“红色示范学校”和迎接“督导检查”的工作中,明显感到许多规章制度方面已不适应学校进一步的发展。因此学校通过召开全体教师大会,发挥广大教职员工的聪明才智,群策群力,结合实际,进一步完善各项措施和规章制度,使学校能在有效的机制中得到发展。

(二)自查剖析、梳理问题阶段

自查自纠梳理问题首先从教职工个人开始,再到年级组,最后到学校逐级进行。最后是向社会、学生、家长征询意见,通过问题查摆,在全校教师中开展了民主评议,每个教师都做了详细的自我剖析。每位教职工根据自身实际,对照《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和前期学习的心得,写出了书面自查材料,内容客观全面,认识深刻,既总结了成绩,也找出了不足和存在的问题,再通过合作学习,共同解决问题,起到了很好的教育作用。不断完善公开透明、公正公平、以人为本、德育为先的考核和奖惩机制,采取“家长请进来,教师走出去”的方法,组织开展“教学开放周”活动,通过学生评议、家长代表评议、教师互评、校领导小组评议,对每位教师遵守教师职业道德、业务水平和遵纪守法等情况进行了客观、公正的评价,并进行了量化打分,做为教师评优选模、晋职晋级的重要依据。

(三)重点整改、巩固提高阶段

在前几阶段工作的基础上,我校对自查的问题、评议中反映出的突出问题,制定了针对性的整改措施,逐一落实,使师德师风建设逐步走上经常化、制度化的轨道。对评议考核优秀的教师给予大力宣传和奖励,对反映较差的教师,本着“惩前毖后,治病救人”的原则进行批评教育,并给予相应的帮助。整改提高阶段的主要工作:

1、总结分析评议考核中所反映的问题,找出产生的原因,研究解决的方法,制定相关的规章制度;

2、根据制定的一系列规章制度,明确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的规范要求,使广大教师的思想道德作风建设有章可循,目标明确;

3、完善师德师风考核奖励办法,使师德师风成为教职工业务考核的一项刚性指标,实行一票否决制;

4、突出重点,对一些突出问题、热点问题及时拿出整改意见,并加强督促检查,力争使群众反映比较强烈的问题得到及时有效的解决。

(四)总结评比、表彰先进阶段

这一阶段我校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1、总结在师德师风建设活动过程中取得的经验,收集我校优秀师德师风的典型案例,组织开展学习成果报告会、思想交流会、经验总结会等一系列活动,逐步形成理论体系,在全体教师中大力弘扬“四种精神”: 大公无私的奉献精神;兢兢业业的敬业精神;开拓进取的创新精神;精诚团结的合作精神。通过这次活动,强化了教师提高职业道德的意识,丰富了理论思想,树立了学习榜样,完善了评议考核的机制,不断把我校的师德师风建设工作引向深入。总之,经过全体师生共同努力,我校师德、师风建设结出可喜的成果:学校被评为县级“先进学校”、“县级先进党支部”、“文明学校”、“先进集体”等称号。同时又涌现出爱岗敬业、无私奉献、爱生如子,舍小家、为大家,教书育人、刻苦钻研,精通业务等优秀典型三名。他们分别是肖亚宁、赵怀英、袁艳珍。在新近典型的带动下,全校教职工呈现出你追我赶、争创一流工作业绩、树行业新风的良好局面。

回顾我校师德、师风建设工作所走过的历程,我们感到在加强建设管理中不仅用“心”和“感情”来管理,更需要具有时代气息的活动来调动升华。

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在上级主管部门的领导下,按照师德建设工作实施方案的工作安排,巩固已有的建设成果,总结经验,拓宽思路,扎实做好今后的师德建设巩固提高工作,努力造就一支德为人先、学为人师、行为世范的高素质的教职工队伍,进一步凝聚人心、促进和谐,争做依法执教、爱岗敬业、热爱学生、严谨治学、团结协作、廉洁从教、遵守纪律的模范。为建立一支拥有师德高尚、业务精湛、博学笃行、勇于创新的教师队伍,为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的美好明天而努力!

环县习仲勋红军小学

7.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七

一、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义

1. 推动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

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是一项长期的重大战略任务, 高校学生党支部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坚强堡垒, 广大学生党员是高校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骨干力量, 是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1]。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可以有效地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和学校党委的决策部署, 使广大师生明确学校科学发展的规划、思路、举措;党员可以用模范行动影响和带领全院师生员工努力完成各项工作任务, 将党的建设优势转化为科学发展优势。

2. 提高师生党员的素质和服务意识。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是对党员潜在精神力量的开发, 有利于启动党员的内动力, 增强党员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根据我校《关于在全校基层党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实施方案》的要求, 我院学生党支部教师党员以“六比六看齐”为载体, 即“比党性、爱国爱党向我看齐, 比学习、能力素质向我看齐, 比干劲、工作业绩向我看齐, 比作风、服务师生向我看齐, 比奉献、爱岗敬业向我看齐, 比形象、廉洁自律向我看齐”, 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 争当育人标兵”活动。这些学生党员以“六带头六表率”为载体, 即“带头坚定理想信念、做热爱祖国的表率, 带头搞好学习、做勤奋学习的表率, 带头联系同学、做团结友爱的表率, 带头社会实践、做提高素质的表率, 带头服务师生、做热心公益的表率, 带头遵纪守法、做良好风尚的表率”, 开展了“弘扬井冈山精神, 争当优秀井冈学子”活动。使党员学习有了榜样, 前进有了目标, 进取有了决心, 提高了党员全面素质。

3. 提高基层党组织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能增强学生党支部的生机和活力, 提高师生党员的素质, 在工作中起模范带头作用, 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政治核心作用和战斗堡垒作用;同时还带动共青团、学生会等组织争创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 从而提高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力。

二、发挥中坚力量, 确保学生党员质量, 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

1. 选配好学生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 是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关键。

加强学生党支部建设发挥学生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 是促进青年学生成长成才的根本途径;是提升高校学生党建工作水平, 培养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根本任务[2]。学生学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的素质及其表率作用至关重要。学院应选配一批政治素质好、党性修养高、工作负责、作风正派、群众威信高、乐于为群众服务、热爱此项工作的优秀老师担任学生学支部书记和支部委员, 并进行党建工作培训和指导, 提高自身的政治理论水平, 提高驾驭党支部建设和党员教育工作的能力, 从而促进支部工作的顺利开展。

2. 把好学生党员发展“入口”关, 是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的基础。

大学生党员是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最可依靠的骨干力量, 是学生党组织的凝聚力、战斗力和创造力的具体表现[3]。把好学生党员发展“入口”关, 发挥学生党员的表率作用, 对学生党支部发挥战斗堡垒作用至关重要。首先, 入党积极分子必须坚定不移地信仰共产主义, 对于那些入党动机不纯或不相信共产主义的人绝对不能把他吸收到党内来。其次, 学生支部要积极教育入党积极分子和预备党员明确共产党员的先进性, 端正入党动机。从入学教育抓起, 并通过党校培训等方式积极培养教育;使他们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明确党员权利和义务, 自觉地维护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最后, 学生党支部要把品学兼优, 作风端正、纪行严明, 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优秀学生发展到党组织中来。同时必须得到群众的充分认可, 对计划发展对象, 民主测评要得到80%以上群众认可才能列为计划发展的对象。做到从思想上早熏陶, 从政治上早引导, 从理论上早灌输, 从培养上早着手, 坚持“成熟一个发展一个”的原则。

三、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探索教育形式, 创新活动载体, 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

1. 创新党建形式, 丰富党建内容。

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 用青年人易于接受的方式进行共产党员“创先争优”教育, 使学生党员对“创先争优”活动理解更直观、更深入。开辟网上党校、网上党员论坛、网上组织生活等, 通过QQ、博客、论坛等网络聊天形式, 及时传播党的信息、知识和思想, 有针对性地学习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的《中央组织部、中央宣传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 明确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 掌握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和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的精神实质, 使“创先争优”教育真正入脑、入耳、入心。

2. 培养学生骨干, 树立先进典型。

有计划地培养学生党员骨干, 在青年学生中起标杆示范和模范带头作用。骨干学生不但要以身作则, 带头遵守各项规章制度, 充分发挥先锋模范带头作用, 而且要积极帮助身边的同学, 特别是在生活、学习上有困难的同学, 真正发挥“一名党员, 一面旗帜”的作用。

3. 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平台, 以庆祝建党九十周年为契机, 创新载体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

(1) 充分发挥学生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在寝室中的先锋模范作用,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加强寝室文化建设。创建“学习型寝室”, 开展“向党靠近, 党风学风寝貌齐发展”、“党风入家园, 学习永开拓”、“寝室新风貌, 温馨你和我”等活动, 把党建工作做到学生寝室中, 发挥党员的模范作用、示范作用和影响辐射作用, 进一步推动学生党建工作。

(2) 弘扬井冈山精神, 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充分利用红色资源, 加强革命传统教育。井冈山精神是当代大学生理想信念教育的精神支柱, 民族教育的灵魂, 道德教育的基石, 素质教育的动力, 思想政治教育的宝典[4]。组织学生党员缅怀革命先烈, 重温入党誓词、参观井冈山精神展览馆和革命烈士纪念馆、观看红色电影和井冈丰碑、请老红军讲革命传统故事等。从而加强大学生党员坚定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坚定对社会主义的信念, 增强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的信心, 增强对党和政府的信任。

(3) 加强学生党员的先进性教育, 在创优争先活动中提高党性修养, 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开展“弘扬井冈山精神永远跟党走”系列活动, 举办“学习党员权利和义务, 向沈浩同志学习”座谈会, 举办“创先争优、争当先锋”、“入党为什么、党员图什么、为党做什么”演讲比赛和“党在我心中、争做优秀共产党员”征文比赛。从而提高学生党员的党员意识, 使他们时刻牢记自己是一名党员, 用实际行动履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总之, “创先争优”是一种激励我们奋勇向前、拼搏进取的手段和动力, 是对在学习、工作中表现突出的同志们的一种鼓励, 对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起着重要作用。

摘要: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 是深化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推动高等教育发展、促进高校党建的需要, 加强和推进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在高校党建中起着重要的作用。本文阐述了高校学生党支部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重要意义, 明确了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 推进学生党支部建设的措施。

关键词:“创先争优”活动,高校学生党支部建设启示

参考文献

[1]郭慧.高校学生党支部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思考[J].高教论坛, 2011, (2) :9-11.

[2]吴淮, 杨直凡, 李钰, 谢继华.高校学生党支部先进性建设的根本目标和主要途径[J].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社科版) , 2009, 11, (5) :76-80.

[3]雷达, 宋美红、彪晓红.高校学生党员和党员作用发挥状况分析[J].高校教育研究, 2009, (6) :59-61.

8.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八

摘 要:在“就业难”和“用工荒”矛盾突出的当今社会,要充分利用高校第一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作用,更不能忽视第二课堂对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通过不断完善保障措施,丰富第二课堂的内容,举办形式多样的创新创业活动,保证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实效性,努力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关键词:关键词;第二课堂;创新创业;体系

中图分类号:G724 文献标识码:A

目前,我国高校毕业生大部分存在“就业难”的问题,找不到合适、理想的工作,但是企业却存在“招人难、用人荒”的情况,分析其原因,主要是高校的课程体系设置不合理,内容匮乏,师资短缺,专业面窄,多学科融合不够,造成培养的学生与社会需求存在差距,匹配度不合理。针对这一现状,高校要明确办学定位和办学理念,调整适合社会需要和发展的培养目标与培养方案,不断加强创新创业课程体系建设,创新培养模式,加强内涵建设,提升第一课堂的教学质量,不断加强第二课堂建设。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效延伸和补充,是实施创新创业教育的有效途径,许多高校往往忽视了第二课堂的教育活动,造成“重理论、轻实践,知行分离”,因此有必要对第二课堂在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构建进行研究。

一、第二课堂在高校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中的优势与作用

(一)第二课堂有利于培养大学生的创新理念和创业思维

第二课堂教育活动摆脱了时间和地域的限制,随机性较大,操作范围较广,能够有效地发挥学生的个性和主体地位,给学生自由想象创造思维空间,通过第二课堂增强了学生的求知欲望,激发了学生的创业意识,提高了创业能力与创业水平,促进了学生身心健康发展。

(二)第二课堂为大学生创业提供了更广阔的实践平台

第二课堂是对第一课堂知识综合应用的实践场所,兼顾了理论与实践,其“开放性”不受时空、形式的约束和限制,能够有效地将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学生可以边学习边实践,完成形式多样的创业活动,积累创业运作经验,能够真正地将理论应用到实践之中,既巩固了第一课堂的创业教育教学成果,又完善了学生的创业知识结构。

(三)第二课堂扩大了大学生创新创业的范围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补充,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深受学生欢迎。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创业思想、创业能力、创业水平和社会需求匹配,带着自己主观意识去尝试开展创业活动,从创业中探寻经验,掌握知识,让他们认识到社会所需,社会之大,需求之广,感受到自己的价值所在。

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体系的建设

第二课堂与第一课堂紧密相关,第二课堂要紧紧围绕第一课堂创新创业教育的目标、社会需求,不断地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创业意识、创业能力,扩大学生就业空间,改变“就业难”的现状。

(一)不断丰富第二课堂教育活动的内容

1.培养了当代大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

当今社会,创新创业需要团队中的每一个人,心往一起想,劲往一块使,众志成城,才能取得创业的胜利。因此,要在第二课堂教育活动中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意识,敢于向困难挑战,胜不骄,败不馁。

2.磨练了大學生创业的心理素质

从学校进入社会需要一个磨练的过程和心理过渡期,从一个衣来伸手,饭来张口,生活安逸的环境突然进入一个陌生而艰辛的世界,面对困难、创业的失败和挫折需要有一定的心理承受能力。第二课堂丰富了他们的实践能力,更重要的是磨练了他们的意志,提高了他们的心理素质,增长了创业知识和创业技能。

3.培养了大学生的创业意识和创业理念

要充分整合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资源,讲授创业理念,让大学生知道创业并不是高不可攀,也不是低人一等,是实现自己人生价值的有效途径。高校可以邀请知名的校友、企业家、政府官员开展相关的讲座、论坛,为学生讲解创业的历程和创业经验,鼓舞大学生创业的士气,让他们成为具有承担一定社会责任的新世纪接班人。

4.培养了大学生的实践能力

企业之所以找不到合适的人才,关键是学生的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出现了问题,通过第二课堂创造实践机会,鼓励大学生投身社会实践和社会活动,使一部分有能力、有想法的大学生进行创业尝试,积累创业经验,挖掘创业机会;同时,学校应对大学生创业实践进行质量跟踪,查找不足及缺陷,以便及时调整培养目标、培养方案和课程大纲。

(二)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方式方法

1.举办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

为进一步展示创新创业的成果,加快大学生创业思维和创新理念转变,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大学生动手能力、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近年来,相关部门举办了大学生创新创业课题申报和基金项目的竞赛活动,让学生身入竞赛之中,其科研能力得到提升学生真正获得了创业的感性体验。

2.开展创业论坛活动

学校要做好第一课堂和第二课堂的有机融合及对接,充分利用校内外资源,通过班会、团会、广播、宣传板报、网络等对创业相关问题进行讨论,邀请校内外知名企业家、政府官员讲授创业经验及国家对创业扶持的方针政策,激发学生兴趣,增强其创业的决心和信心。

3.鼓励学生参与科研实践活动

在组织学生的科研实践活动中,要让学生探寻国内外前沿科研理论知识,大胆地去探索、去设计、检索文献、查找资料、设计科研方案、实践操作,在实践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不但使大学生创新了自己的思维,而且还能够使大学生在创新创业活动中脱颖而出。

4.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及培训班,强化创业训练

在开展创新创业活动中,应大力开设创业培训课程、培训班,有效地对学生进行创业知识培训、创业思想灌输、强化训练,学校有必要单独为一些有思想、有能力的人开班,单独教学、授课、实践,使他们能早接触社会,尽快创业提高其创业成功率。

5.建立实训基地和模拟场地

近年来,相关部门在高校批准建立了大批虚拟仿真实验室,这些虚拟仿真实验室是各种教学实验室的数字化和虚拟化,提供了全新的教学环境,教学效果明显。另外高校可以把教学实习基地作为第二课堂的创业实践园区,派学生到实习基地挂职锻炼。这样一来,学生在仿真中心和园区里能够真正放开手脚,尝试创业实践,经历创业的过程与艰辛,获得了宝贵的经验。

三、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保障措施

(一)师资队伍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基本

师资队伍的建设是高校发展的内在途径,它建设的好与坏直接影响到人才培养的质量。因此,高校要以社会发展为己任,以培养大批的创业者为目的,以制度创新为前提,时刻保持高校的引领地位,培养建立起一支致力于创新创业教育、敢于突破常规思维的师资队伍。

(二)课程体系建设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動的前提

课程体系设置作为创新创业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要求理论课程设置和实践课程两个方面具有指导性、实践性、多样性、开放性的特点,只有学校不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完善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才能为社会培养出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创新创业人才。

(三)实践教学是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活动的保证

实践教学作为高校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实践过程中融合创新创业教育,有效地改进了高校教学的总体质量,为企业健康快速发展提供具有创新精神、创新能力的高素质人才提供了保障。

四、结语

第二课堂作为第一课堂的有益补充,要充分发挥第二课堂的优势作用,运用恰当的第二课堂创新创业教育方式、方法,通过不断完善第二课堂的保障措施,来提高高校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和水平,为社会培养出合格的人才。

参考文献

[1]汪明义.地方本科院校转型发展的思考[J].中国高等教育,2018,(8).

[2]马林.赵炳起.试论高职创新创业教育的载体[J].创新与创业教育,2013,(6).

[3]童卫丰.大学生创业教育的校企合作人才培养途径[J].江苏高教,2013,(3) .

[4]教育部.关于大力推进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和大学生自主创业工作的意见[Z]. 教办[2010]3号.

9.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总结 篇九

师德,即教师的职业道德;师风,即教师的行为作风。教师是学生的行动标杆,因此师德师风对于一名教师来说是相当重要的。自教育局和学校联合开展师德师风建设活动以来,我作为一名中学教师积级参于到这次的活动中来。通过学习、研讨、实践等多种活动形式,我不但对师德师风建设的重要性有了深刻的认识,还在不断总结的基础上提升自己思想道德修养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

一、要有一颗满怀关爱的心。师爱是师德的灵魂。教师对学生的爱,简称为“师爱”,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更困难。林崇德教授认为,“疼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而热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因为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神圣的。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成为一名教师后就要对任何一位学生都充满关爱之心,这是师德之本!

二、要有良好的心理素质。师德是教师职业理想的翅膀。教师的心理素质是在教育教学活动中表现出来的心理特点。作为教师在整个教育教学活动中会遇到各种类型的学生或是学生家长,有人理解、有人支持,也有人不理解、还故意为难教师。教师的全部工作就是教书育人,只有自己首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才能更好的面对学生、引导学生甚至才能更应对各种类型的问题学生给教师出的难题,才能最大限度地争取到学生家长、社会人士的理解与支持。

三、要有理想。理想是我们目标的导航灯。有人认为教师工作简单机械,枯燥无味,从踏上讲台那一刻起就已经被磨得毫无斗志了!这是很危险的信号!因为任何人、从事任何职业如果没有了理想那么就会失去对工作最起码的热爱和忠诚,就会放任自由。这是一种对自己、对学生都相当不负责的表现,就会导致工作效率不高甚至工作经常出错,严重的还可能误人子弟!因此,教师职业是非常神圣和敏感的,我们从事了这一职业就要热爱她,在任何时候都不要失去做为一名教师的理想,哪怕只是想要上好一节课,哪怕只是转化一个差生;哪怕只是为争做一名合格的教师。我们一定要有理想,要有目标,要有动力!

四、要不断提高专业技能和综合素质。在今天信息时代背景下,社会科技、知识飞速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如果还只是停留在传统的教育教学中一条教鞭、一根粉笔的模式,想要追赶上今天时代的步伐基本上已经不太现实了。而且特别是现代家庭、社会思想超前,理念新颖,我们如果不更新自己的知识结构和思想理念我们就要与学生格格不入,也不可能成为学生喜欢的教师,对教育教学工作的开展也会显得相当困难。因此,无论任何一学科的教师,在社会呼吁要造就一专多能型的人才的要求下,我们都应该不断提高我们的专业技能和各方面的综合素质!一位知识渊博,理念新颖、生动有趣的学生更能搏得学生的青莱!

五、要有良好的作风。教师背后的最锐利的眼睛就是学生的。教师作为学生学习知识和经验的传授者,教师的行为举止、作风习惯对学生有着深刻的影响。因此,作为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无论在工作上、生活上、甚至具体体现在服饰打扮上,都要严格要求自己,处处要以为人师表自律,言行举止要文明上进,思想要干净不含糊,态度要亲和有力,人际关系要和谐明朗,这样才能为学生树立良好的形象,才能帮助、教育学生成为社会有用之才!

10.师德建设教育月活动总结 篇十

全国模范教师黄静华老师在做报告时,她的一句话让我记忆犹新:“参加工作37年,我唯一感到幸福、快乐的事情不是获得了多少荣誉,得到了多少奖励,而是我一直坚持做班主任,做了37年班主任……”在我们大多数人将班主任工作当一件“苦差事”来完成时,这位全国优秀的老班主任用自己的身体力行告诉我们:做班主任是一件快乐的事情。苦和乐是一种心境,正如李镇西老师 《班主任的苦与乐》中引用的明代学者章溢的一句话:“乐与苦,相为倚伏者也,人知乐之为乐,而不知苦之为乐。”乐生乐,苦也可以生乐,就看你怎样从苦中解放出来,做个快乐班主任。

要想做个快乐班主任,我认为首先应该端正态度,“态度决定思路,思路决定出路。”作为班主任,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他们来自不同的家庭,所以人生观、价值观不同,对同一问题的看法不同;其次,作为独立的个体,他们认识事物、接受事物的能力也不同。对于班上几十个孩子来说,存在很大的个体差异,这就要求我们班主任,必须客观、科学的来认识每一个学生,这是班主任获得快乐的源泉。

1、班主任要时刻牢记每个学生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

面对纷繁的世界,现在的小学生已经不再是听话的“小绵羊”,他们有开阔的眼界也有独立的个性,他们似乎什么道理都懂却又常常明知故犯,所以,每天班主任都会有处理不完的“官司”。面对这种状况,班主任心态必须平和,要知道“人非草木,孰能无过。”更何况,我们面对的是一群孩童。

对于调皮捣蛋的学生,我虽然一忍再忍,但有时也会忍无可忍,这时就会图一时痛快,将其叫来,劈头盖脸教训一顿,这种简单粗暴的教育,其效果是可想而知的。一次作文练习,班上某个女生的肺腑之言,如同一盆冷水浇醒了我,让我对以往的粗暴行为深感惭愧。文章题目是《老师,我想对您说》,孩子在文中是这样写的:“……老师,我们一直很尊敬您,也很感激您,但您也有缺点,希望您能听听我想对您说的悄悄话。老师,我最怕的人就是您。其实以前我并不怕您,但是就在那一天您让我改变了想法。那天,班上很多同学没有完成作业,您很生气,大发雷霆,我们吓得趴在桌子上,一声不敢吭。老师,我觉得您即使再生气,也不该发火,应该想办法让这些同学既佩服您,又不敢不完成作业。或许当时您心情不好,但也不该发脾气,课下同学们在一起议论时都说‘班主任真厉害,发起火来好吓人。’他们虽然这样说,但不能保证下次能够按时完成作业。所以,我觉得你应该注意方法,让他们记住完不成作业后果是很严重的……”看完孩子的作文,我认真反思了一下:教师不仅要传播知识,传播爱,还应该做传播文明的使者,可我都做了些什么?正如孩子文中所写,我这样做之后学生就能改掉完不成作业的坏习惯了吗?答案当然是否定的,不仅如此,还在学生幼小的心灵上播下“粗暴、野蛮”的种子。换言之,如果学生犯了错,班主任能够想方设法去唤醒他内心深处“善”的因素,激发他内心改过自新的勇气,我们收获到不仅仅是学生自身的改变,还将会用自己的人格魅力赢得学生的尊重。作为班主任一定要牢记“每个孩子都是可教育的,都是可以教育好的。”从那以后,每当自己因为学生而生气时,我就会用屠格涅夫的格言来提醒自己:发怒就是用人家的错误来惩罚自己;愤怒总是以愚蠢而开始,以后悔而告终;在开口说话之前,先把舌头在嘴里转十圈。这样,冷静下来想办法处理问题,就会峰回路转,柳暗花明,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

2、班主任应该清楚认识到学生是发展的,学生的发展离不开社会。

随着社会的发展,我们的学生也在发生着变化。常听很多班主任发牢骚:“现在的孩子一批不如一批,越来越难管了。”确实如此,现代社会对学生的诱惑越来越多,网络、电视等媒体手段的迅速发展,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孩子的身心,这种影响既有利,也有弊,这就为班级管理工作的开展提供了新的研究课题。这使我想起我们学校教育常抓不懈的一个老问题——孩子上网,一提起这个话题我们班主任不禁一脸严肃,在我们眼中网络对孩子的不利影响如同“洪水猛兽”般可怕,却忽视了网络对孩子成长有利的方面。在跟家长们交流时,每次谈到这个话题,家长们都一本正经地说:“家里虽然有微机,但我从来不让孩子用,我真怕孩子上瘾,耽误了学习。”家长的顾虑不无道理,我们经常从新闻广播中听到类似:“某某,上网成瘾,在网吧呆了三天三夜”这样的消息。可是,我们忽视了一点:孩子要发展,他是脱离不了社会的。作为有生命的个体,他们对新鲜事物充满好奇,勇于探索未知领域。一味的“堵”只会使他们更加好奇,这种好奇一旦产生,就会想方设法自己解决。虽然他们自认为已经很成熟了,但毕竟因为年龄问题,判断是非的能力很有限,才会发生了众多我们意想不到的悲剧。如果我们引导学生把新鲜事物看似“神秘的面纱”揭开,把好奇转为客观分析,改“堵”为“疏”,主动权掌握在我们手里,还用担心会出现什么意外吗?作为班主任,应该明确“学校还是学生迈向社会的中转站”。认清这一点,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健康快乐成长,才能保证我们的学生成长为对社会有用的人才。

3、班主任要相信孩子的潜力是无限的,该放手时就放手。

虽然我们面对的教育对象是小学生,但对于孩子的潜力,千万不可小看。“皮格玛利翁效应”(即“期待效应”)留给我们这样一个启示:赞美、信任和期待具有一种能量,它能改变人的行为,当一个获得另一个人的信任、赞美时,他便感觉获得了社会支持,从而增强了自我价值,变得自信、自尊,获得一种积极向上的动力,并尽力达到对方的期待,以避免对方失望,从而维持这种社会支持的连续性。同样,当我们班主任相信孩子潜力无限,并对他们满怀期待时,孩子们绝不会让我们失望的。学校德育处开展了“文明礼仪进校园”活动,接到通知后,我犹豫了,根据以往开展类似活动的经验,我觉得单纯的说教已不能打动学生,更不用说让学生自觉做到了。这时,我脑海中浮现出华东师范大学教育管理系李伟胜教授的一句话:“教育最主要的因素是什么?是孩子内心、向上的自主力量。”怎样让这项活动内化为孩子内心的要求呢?我决定召开一次主题班会,让大家共同讨论“班级文明公约”。正如我期望的,班会非常成功,孩子们结合生活,对照自己,发自内心,扬扬洒洒制定了十几条公约,细致、周密,而且记忆深刻,让我不得不暗暗佩服。这就是我们的孩子,潜力无限,该放手时千万别死拽着不放。相信他们,放手交给他们,我们班主任落个轻松自在,何乐而不为呢?

11.高校师德建设活动总结 篇十一

一、高校后勤服务单位开展“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的必要性

1、是适应高校社会化改革的需要

1999年, 全国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全面推进, 高校后勤逐渐从计划经济走向了市场经济, 在这个过程中体制机制陈旧、队伍老化、创新氛围缺乏和改革的迫切性成了难以调和的矛盾。全国高校后勤单位也出现了多种模式来探索和尝试适应自身的发展之路。在这个时代大背景下,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正满足了社会化改革中创新的需要。

2、是满足现代高校跨越式发展的需要

1998年9月15日, 原浙江大学、杭州大学、浙江医科大学、浙江农业大学四所高校合并为现在的浙江大学, 从那时起浙江大学提出了要建设世界一流大学的目标。一流的高校必须要有一流的后勤作保障, 浙江大学后勤集团始终坚持把创建一流高校后勤服务体系作为自身发展的目标和要求, 而在这样一个特殊历史时期和特殊使命的驱动下, 更需要一种载体来实现, 选择了“青年文明号”。

3、是高校后勤服务单位自身持续性发展的需要

在社会化改革进程中, 后勤集团积极探索各种人事管理机制, 不断激发员工的工作积极性和首创精神, 近年来后勤集团有意识的招聘团员青年充实到后勤服务队伍当中, 建立一支年轻有活力的员工队伍与服务对象相匹配, 因此需要一个载体来凝聚青年力量, 为他们打造施展才能、发挥特长的舞台。

二、浙江大学后勤集团“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的主要做法

1、广泛宣传, 加强组织, 完善制度

为确保创建工作顺利进行, 后勤集团成立了以党政一把手为组长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领导小组, 制定了《浙江大学后勤集团“青年文明号”实施方案》、《浙江大学后勤集团“青年文明号”考核细则》, 对各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进行阶段性考核。各青年文明号集体组织召开动员会、创办青年文明号学习园地、青年文明号工作专栏、青年文明号专刊等, 通过这些载体广泛宣传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知识竞赛、参观青年文明号集体等加强广大团员青年对活动的理解, 增强他们创建积极性和主动性。为使各青年文明号集体加强交流, 后勤集团还经常组织各青年文明号集体负责人开展各种形式的座谈交流活动。

2、人性管理, 搭建平台, 促进学习

在创建过程中后勤集团积极引导各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形式多样的青年员工培养工作, 把理论学习、实践操作、阶段考核紧密结合。有些青年文明号集体开展以“发现苗子、培养人才、打造精英”为口号的三级培训体系;有些集体成立“员工之家”, 为员工购买书籍、电视、报刊等;有些集体组织团员青年成立读书爱好者小组、雕刻兴趣小组、英语学习小组等, 满足团员青年的学习欲望;有些集体开展岗位大练兵和岗位技能竞赛活动。通过人性化管理手段, 为青年员工搭建各种学习交流平台, 促进团员青年不断学习和提高。

3、创新载体, 提升水平, 优质服务

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最终是以提升服务质量为目的, 作为学校后勤系统的一份子, 把青年文明号创建活动和“三服务两育人”的目标紧密结合在一起, 牢固树立“全心全意为师生服务, 尽心尽力让师生满意”的宗旨, 提出“接受—满意—感动”的服务三部曲。在创建过程中, 各青年文明号集体不断创新工作载体, 通过开展青年文明号优质服务主题月、针对特殊人群推出个性服务、“青年文明使者”评比、“两个质量评比”、关爱空巢老教师活动、与敬老院结对、与师生组织共建等形式, 来不断丰富服务形式、提高服务质量, 满足广大师生更好的要求。

三、创建“青年文明号”几个注意事项

1、“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要和单位中心工作紧密结合

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其实质是为促进各个单位的中心工作。而在多年的创建过程中, 我们有因为形式主义过重而导致创建失败的案例, 也有过因为与中心工作紧扣而成功的例子, 从中我们也深刻的认识到, 只有把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和本单位的日常工作结合起来才有生命力。

2、要把“青年文明号”创建工作作为单位常规工作来抓

青年文明号作为共青团的一项重要工程, 开展至今已有十余年的时间, 它有一个创建和重新争创的过程, 它不是项一劳永逸的荣誉, 而是一个需要创建单位不断为之奋斗而努力的方向, 要在创建过程不断总结和完善, 以此来推动各项工作不断发展。在十年的创建过程中, 我们也充分的认识到只有把这项工作作为常规工作来抓他才能真正的促动中心工作的不断发展。

3、要给团员青年展示才能和健康成长的舞台

青年文明号是基于团员青年的一项活动, 也是培养团员青年成长成才的重要舞台, 在创建过程中必须要始终坚持这个为立足点。只有团员青年在这个舞台上能够充分施展自己的才能、展现自己的才华, 他们才能为青年文明号注入动力和内涵, 只有团员青年在创建过程中得以培养和提升, 青年文明号才能真正成为推动中心工作不断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责任编辑:何中军)

摘要:高校后勤服务单位作为学校教学管理的组成部分, 起着服务育人的作用。随着高校后勤社会化改革的纵深发展, 高校后勤服务单位面临着越来越大的高校自身和外部环境的压力, 为了不断适应环境要求高校后勤服务单位对自身的服务质量提出来越来越高的要求。近年来, 浙大后勤通过“青年文明号”这一载体有效的促进了各服务单位社会效益、经济效益和人才效益的提升。本文结合浙大后勤多年来“青年文明号”的创建工作, 阐述“青年文明号”对高校后勤服务工作的意义。

12.师德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篇十二

一年来,按照县教育局《关于在全县教育系统开展“师德师风建设年”活动的实施意见》和《莒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加强师德建设的意见》的要求,为进一步树立新形式下教师队伍的良好形象,建设一支结构合理、业务精湛、师德高尚、素质优良的教师队伍,我校在教师政治思想工作、师德师风建设方面做了一些探索,积累了一些经验和教训。我校师德工作的思路,从宏观可以概括为:以营造讲学习、讲政治、讲正气、求上进的教师人文环境氛围为目标;以法制学习教育和组织教职工开展活动为依托;以制度管理、科学评估、重在激励为手段,形成良好的教师队伍,树立教师的职业道德形象。具体工作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塑造优秀“班子”形象

一是成立了师德建设领导小组,制定规划,分解任务,强化检查,责任到人,务求实效。二是深入学习贯彻“十七大”精神、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代表座谈会上讲话、《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和新《义务教育法》等重要文件和精神。三开展了“三个强化”教育强化校党组织建设、强化高层领导艺术建设、强化中层干部管理能力建设;“五个意识提升”教育提升竞争意识,提升创新意识,提升忧患意识,提升全局意识,提升法制意识;干部“四做”要求是做先进人、做明白人、做带头人、做廉洁人; “四种形象”教育是树立心系群众、真情为校的形象,树立敢冲敢干、勤勉务实的形象,树立民主和谐、团结协作的形象,树立道德高尚、清廉节俭的形象。

二、塑造优秀“教师”形象

1、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建立《师德师风建设活动教师档案》。一是教师认真学习了胡总书记在全国优秀教师座谈会上的讲话、《中共中央关于加强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若干意见》、《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新《义务教育法》、《教师法》、《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未成年人保护法》、《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等一系列与教育教学相关的法律法规,督促广大教师不断提高政治思想觉悟,提高理论水平,依法执教。二是相继制定完善了《教师行为十不准》、《师德修养二十条》、《师德师风督查二十条》、《师德师风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的计划》、《教师廉洁从教二十条》等一系列规章制度,并在校师德建设领导小组的引领下,与教师签订了“师德承诺书”,责任到人,狠抓践诺。三是由***副书记主持召开专题会3次,讲解新形势下的教师及其行为和学生及其行为之间的关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四是不间断组织优秀教师外出学习、培训,充分发挥 “活水”效应。五是开展了“努力塑造团结勤奋的班子形象、爱岗勤恳的服务形象、敬业勤勉的师表形象”教育活动、“做德艺双馨教师、办人民满意教育”主题活动、“树师表形象、展教师风采”主题演讲、“廉政文化进校园”等一系列活动,在活动中,教师们自找差距,取长补短,逐渐建立起了师德良、师心慈、师业精、师身端、师风正、师学勤、师律严的高素质队伍。六是健全师德评价机制,将“活力校园、阳光班级”建设水平、师德师风建设水平、制度落实情况、教学行为、学生评议等与教师日常及年终考核挂钩,严格操作,并记入教师个人成长档案,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依据。通过一系列措施的实施,切实提高了教师素质,提高了师德师风建设水平,为打造“人本和谐教育”奠定了牢固基础。

2、实施“五师”工程

一是铸师魂:要求教师具备“五心”,即对教育要能尽心,对工作要有忠心,对学生要有耐心,对家长要有热心,对社会要有静心,增强事业责任感和紧迫感,努力使自己成为家长称心、学生舒心、学校放心的优秀教师。二是育师德:要求教师做到“五爱”,即爱学校,爱事业,爱岗位,爱学生,爱工作。对学困生有“四心”,即爱心、耐心、信心、热心。三是树师表:要求教师实现“四三二一”目标:四高是高度的觉悟、高度的社会责任感、高尚的道德情操、高超的教学艺术;三种精神是奉献精神、敬业精神、创新精神;二严是严肃的自我修养、严谨的治学态度;一强是强化为人师表意识。四是正师风:通过理论学习、制度规范、行为规范、典型引路,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五是练师能:对不同层次的教师提出不同的要求,按“培青”工程、“骨干”工程的目标进行培养。特别是对于青年教师,要重点加强理想信念方面的教育,要建立和完善教师岗位师德教育制度,把师德教育作为教师全员培训的首要任务和重点内容。通过“五师”教育工程的实施,强化了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学校掀起了人人争当师德先进,个个勇创教育佳绩的热潮。借此机会,学校提出了“在成就学生的同时也要成就自己”的口号,进一步巩固了既得成果。

3、打造“师爱”形象

师爱是教师爱岗敬业热爱学生的体现,这种爱驱使教师无代价地对学生赋予亲近感、期望感和献身的热忱,因此,我校非常重视对教师进行师爱形象塑造。一是要求教师必须遵循三个原则:尊重信任和严格要求相结合的原则,思想性和科学性相统一的原则,师师合作与师生合作相结合的原则。在教育教学过程中,应公正、全面、客观的评价每一位学生,时刻保护学生的心理健康,提高学生心理素质,鼓励学生树立信心,建立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二是要求教师自己淡泊名利、积极向上、自觉锤炼自己,以全局为重,不为学生家庭地位,状况来偏倚学生,也不以学生成绩和表现来薄厚待之,针对每个学生具体情况,严而有格、严而有度、严而有恒、严而有方地面向全体学生赋予具体的教育爱,在尊重保护教育学生的基础上,使学生健康地、生动活泼地茁壮成长,这也是我校以人为本师德建设的核心要求。经过努力,所有教师基本上都能做到把教书育人转化为教师个人的内心要求和自觉行为,以”争做文明教师”、“学校名师”为导向,勤奋工作、忘我工作、无私工作,我校也培养出了一批批高素质的、全面发展的、富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一代代新人。

4、加强班主任队伍建设。

班主任是班级管理的“一把手”,班主任的管理能力及管理方式直接决定班级建设的水平和质量。为大力提高并创新班主任工作,一是教务处、教研处和政教处不间断召开班主任专题会和班主任经验交流会,并组织班主任远赴北京、石家庄,杜郎口、沧州等地参加学习和培训,提高班主任素质,提高班主任工作水平和工作质量。二是加大“阳光班级”建设力度,将班级文化建设、学生精神风貌、班级文化成绩、班级纪律和卫生检查结果等进行综合排名,及时公示,与班主任及班级日常和年终考核挂钩。通过努力,各班级秩序稳定,保证了教育教学工作的顺利进行,我校呈现一派和谐向上的景象。

5、优化教师素质

以改革创新为动力,以优化社会形象为重点,以教研科研为先导,以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以提高育人质量为目标来优化教师素质。力求教师努力做到:第一必须具有较高的政治思想觉悟和精良的业务素质。第二要重视教学思路上的革命,具有创新意识和超前意识。第三要侧重教学效果上的提高,具有学科发展能力和创新能力。第四要了解市场需求,把握科学前沿脉搏,培养创新人才。让教师真正懂得有教师的成功,才有学生的成功,有了学生的成功,才有教师的声誉。同时,完成教学行为和教学思想的六个转变:一是在“任务”上从“输出型”向“培养型”转变;二是在“观念”上从“一人发言”向“师生合作”转变;三是在“内容”上从“理论型”向“实际型”、“实践型”转变;四是在“要求”上从“权威型”向“学习型”转变;五是在“方法”上从“满堂灌型”向“指导型”转变;六是在“评价”上从“终结型”向“过程——结果型”转变。经过努力,使我校办学质量一直保持良性发展,实现了教学效益、人才效益、学校效益、社会效益的多项丰收,促进了学校健康、高位、持续发展。

三、塑造优秀“家校”形象

一是依照心理工作的中心,即实现教育“为学生的学习服务,为学生的成长服务,为立人教育发挥支柱作用”,每两周召开一次学生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每月召开一次家长心理教育讲座,帮助家长转变家庭教育观念,丰富家庭教育理论,掌握科学的家庭教育方法,提高了家长的家庭教育水平。同时,也使班主任通过学习掌握了科学的教育方法。通过家长学校建设,做到了扎扎实实抓内涵、促提高、求实效,实现了家长、学校、教师、学生勤沟通、多了解、变方式、学方法、互补台、成合力,打造学生健康成长平台。二是加大了德育工作的参与度,在问题学生上通力配合,对学生违纪现象坚决抓到底,有理有节不手软,使心理健康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一软一硬,相得益彰。三是结合法制教育,有计划地开展了交通安全教育、地震逃生办法、火灾逃生办法、环保教育、法律法规教育等专项教育。四是实行隔周主题班会制度,大力宣扬感恩教育和爱国主义教育,对于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高尚的精神面貌、乐观的处事方法、积极向上的学习态度效果明显。通过一系列工作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了学生的自理、自治、自律、自学、自保能力,促进了教学秩序的稳定和发展,促进了“人本和谐校园”建设。

面对时代发展对教育的要求,“师德”的内容将具有新的要求,面对挑战,我们将不断努力,锻炼一支师德更高尚,更爱岗敬业的教师队伍。

东莞中心初中 2011-12-16

师德建设活动工作总结

东莞中心初中

上一篇:【精品】护士入党申请书下一篇:税务出纳员求职简历表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