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2024-10-30|版权声明|我要投稿

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14篇)

1.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一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小鸟说:“生命的意义是快乐,像我一样自由地飞来飞去,无忧无虑。”蝴蝶说:“生命的意义是炫耀,像我一样,人人羡慕。”小狗说:“生命的意义是享受,像我一样不愁吃、不愁喝。”花儿说:“生命的意义是美丽,像我一样艳丽无比,五颜六色。”我说:“你们只是追求快乐、炫耀、享受,只为自己着想。你们的生命一点儿都没有意义。”

蚕说:“我将自己的生命置之度外,一生为人类服务,别无所求,我的一生无怨无悔。”蜡烛说:“我牺牲自己照亮他人。为照亮所有角落,不惜燃尽自己。”我说,你们不为自己,无私奉献,我赞美你们!你们的生命更有意义。生命的意义是奋斗。贝多芬在苦难中努力奋斗,改变了他的命运,成为著名的音乐家。我国著名的微生物学家、科普作家高士其,在全身瘫痪的情况下从事写作,顽强地奋斗着,成为了国人的骄傲。

生命的意义是付出。诺贝尔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炸药工业之父”;陈景润付出了,所以他摘到了数学王冠的明珠;爱迪生付出了,所以他成为了“世界发明大王”。生命的意义是知难而进,困难算得了什么,勇敢面对困难,无畏无惧,为着理想执著奋斗,这就是生命的意义。

2.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二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及特征

(一)生命教育的内涵

自20世纪90年代起,对生命教育的研究持续了半个多世纪,但对生命教育还没有一个权威的定义。

学界普遍认为,美国的华特士是最早(1968年)提出“生命教育”这一概念的。他认为:“孩子们所学习的是如何生活在这个世界上,而不只是如何找到一份工作、一种职业;他们必须懂得如何明智快乐而且成功地生活,而不违背自己内在深层的需求;当然,更不会执着于金钱和权利。”史怀哲在《敬畏生命》一书中说:“……伦理学所需要解决的真正问题却是人对世界,以及他们所遇到的所有生命的态度问题。”所谓伦理,“就是敬畏我自身和我以外的生命意志。”冯建军提出:“人是集自然生命、精神生命和社会生命的统一体。生命教育在于遵循天性、身心养护,注重体育;包括生命智育、德育和美育;以及社会化、共同生活、生存的教育。”

综合分析,生命教育就是让学生认识到生命的有限性和唯一性,敬畏生命,感悟生命的意义,使学生树立起积极、健康、正确的人生观,并在生活中以阳光、幸福的心态创造价值的教育活动。

(二)生命教育的特征

1. 长期性、反复性。

学生成长是一个较长的过程,注定了生命教育的长期性。同时由于学生历经青春期,思想并不稳定,所以情绪极易波动,为了使学生能够形成完整健康的品格,生命教育要反复、长期地进行。

2. 理论性和实践性相结合。

生命教育不能只是在理论上进行传授,空谈理论对于中小学生来说是抽象的,很难有效接受,为巩固他们对生命教育的理解,对自身能够形成有效的影响和制约,必须能够与一些实践活动相联系,生动活泼地接受生命教育的相关理论。

3. 互动性。

首先,在学生和教师之间形成良性互动,在生活和学习上能及时沟通,教师能及时接收到学生对生命教育的效果反馈。其次,学生自身的升华,能将所学到的知识与自己的情感、意志和行为相结合,将生命教育知识内化为情感和态度,再以行为的方式表现出来。

4. 系统性和完整性。

生命教育是涉及到学生学习、成长的整个过程,为使学生在整个学段能够系统地接受生命教育,必须要有系统的课程体系。同时,由于学生成长过程的反复性,生命教育在设置上应该具有完整的应对体系,能够足以应对学生可能出现的各种问题。

二、生命教育的内容及紧迫性

(一)生命教育的主要内容

1. 生命安全。

生命安全是生命教育的基础,保证生命的安全是获得生命意义的前提。它主要包括身体安全、性安全、环境安全等内容,主要是获得安全意识、安全知识和安全技能。

2. 生命健康。

生命健康主要是包括身体的、心理的和精神层面的健康。主要是帮助学生强健体魄,并解决成长过程中生理和心理上的困扰和烦恼,促进学生的健康成长。

3. 生命态度。

对待生命的态度是人生命发展历程的内在动力。生命的活力离不开对生命的热情,只有学生热爱生命,才能珍惜生命、尊重生命、对生命建立起敬畏感。

4. 生命价值。

生命教育旨在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态度,促使学生对生命的意义进行深层次的思考,提升他们的生命质量,发现人生的真善美,鼓舞学生走向光明的人生。

(二)开展生命教育的紧迫性

随着社会的转型发展,部分学生沉迷于物质享受、社会道德衰落、理想信念缺失,对未来充满着迷茫和无知,心理承受能力弱化,自杀事件频繁发生,打开电视,点开网页,以及身边发生的一起起学生自杀的事件,依旧历历在目,年轻的生命就这样自己放弃了,每每发生这样的事,总让人痛心疾首。这些案例都向我们发出警示,要关注生命,尊重生命,珍惜生命,敬畏生命为目标的生命教育势在必行。

数据统计显示,近年来,中国每10万人就有23人死于自杀,中国自杀率远高于世界的平均水平(10人/10万),每年世界1/3的自杀死亡人数都来自中国,自杀已经成为中国年轻人最主要的死因。国内的有关报道也指出,近几年来,自杀的低龄化趋势也越来越明显,青少年已经成为自杀的高发人群之一。

三、加强生命教育对培养学生健康人格的意义

2010年国务院发布了《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在第一部分“总体战略”中,明确指出:“重视安全教育、生命教育、国防教育、可持续发展教育。促进德育、智育、体育、美育有机融合,提高学生综合素质,使学生成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这标志着生命教育正式上升为国家教育发展战略。

(一)从宏观角度看生命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意义

1. 生命教育能够有效地提升学生的整体心理素质,能够引导学生树立积极健康的心态、去认识和应对社会的变化和即将迎来的挑战。据调查显示,当下学生的生理成熟期明显提前,在这种特殊的情况下,学生极其容易在生理和心理上发展不平衡,出现各种心理困惑和心理问题。在学生的整个学习生涯中全面开展生命教育,有利于提高广大学生的生存技能和生命质量,有利于增强学生在未来激烈竞争中的适应能力和抗压能力,有利于培养他们优秀的品质,确立人生的理想和信念并为之不断地努力。

2. 生命教育能够指引学生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学生正处于人生观、世界观和价值观逐步形成的时期,在各种观念和文化的冲击下,学生思想极易产生波动。通过生命教育,引导学生建立积极的生命价值观和人生态度,发现人生的真善美。

3. 通过家校沟通机制,学校对家长开展一系列的生命教育培训能够进一步发挥家庭对孩子的教育的作用。家是孩子最温暖的港湾,学生生理或心理上的困扰,在家庭生活中会充分地体现出来。但是,一部分家长缺少对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认知,没有科学的家庭教育理念和方法做指导,忽视了孩子的心理需求,加剧了一部分孩子的心理问题,有可能会产生抑郁等心理疾病,部分学生会做出如离家出走、自杀等举动。通过对家长进行生命教育的培训,强化生命教育的作用,引导学生正确认识生命的意义和价值。

4. 通过学校的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从生理、心理和伦理等方面进行全面、系统、科学的生命教育学习,引导学生善待生命,帮助学生完善人格、健康成长。

(二)从微观角度看生命教育对学生形成健康人格的意义

1. 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能够增强自我保护意识,能够应对突发的危机,例如交通事故、两性伤害等。同时,学生通过生命教育学习能够发现生命发展规律,避免出现伤害事情发生。

2. 生命教育可以通过体育课等相关课程,让学生掌握并应用基本的体育和健康知识,培养运动兴趣,保证身体的强壮。并且让学生能够坚持锻炼和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增强体质。

3. 通过生命教育使学生适应社会规范,对未来人生充满信心和好奇,积极乐观地投身于社会生活之中。在生命教育过程之中,让学生深化对生命的意义的思考,体会到生命的价值和意义不仅仅是个人得到满足,我们还有社会责任,我们有责任和义务为社会的发展、历史的进步做出我们的贡献。

4. 通过生命教育教育,让学生能够培养积极的生活态度和精神生活追求。现在学生面临就业压力大、学业压力大、个人信仰偏失,种种的情况导致他们心理素质越发脆弱。通过生命教育,能够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我,缓解压力,重新树立人生理想,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对人生充满信念,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情和对实现人生理想的激情。

我们期待通过生命教育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充分的成长,让学生的人格变得更加正直、强壮,让阳光和幸福伴随每一位学生的成长之路。

摘要:长期以来,在人们看来学生是充满活力、积极上进的,他们是一群生活在“象牙塔”内的天之骄子,是国家和民族的希望。但是近年来,学生自杀的事件频发,让人们再一次深刻地认识到,对学生进行生命教育刻不容缓,而生命教育最先是为预防学生自杀而提出来的。人的生命不仅是肉体,肉体作为自然生命是人生命存在的前提和物质载体,真正让人有意义的是丰富的精神生活。生命教育要教育学生珍爱生命、认识生命的本质,能够深刻地理解生命的意义,并在有限的生命里创造价值。

关键词:生命教育,学生,生命的意义,身体健康,精神健康

参考文献

[1]史怀哲.敬畏生命[M].陈泽环,译.上海:上海社会科学出版社,1996:9.

[2]冯建军.生命教育论纲[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04,(5).

[3]杰·唐纳·华特士.生命教育——与孩子们一同迎向人生挑战[M].林莺,译.成都:四川大学出版社,2006:5.

[4]冯建军,武秀霞.生命教育:研究与评论[J].中国德育,2008,(8).

[5]教育部门户网站,http://www.moe.edu.cn/publicfiles/business/htmlfiles/moe/moe_838/201008/93704.html.

[6]肖川,陈黎明.生命教育:内涵与旨趣[J].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2013,(4).

3.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三

摘 要 采用《无聊倾向性问卷》《心理资本量表》和《生命意义感问卷》对550名中学生进行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无聊倾向处于中等程度,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无聊倾向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心理资本在无聊倾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调节效应显著,其调节效应值为0.263。

关键词 中学生 心理资本 无聊倾向 生命意义感

目前,“我很无聊”逐渐成为越来越多中学生的口头禅[1],无聊是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因为活动缺乏和兴趣丧失所产生的一种消极情绪体验[2]。长期的无聊体验容易导致个体注意力涣散,从而造成各种认知错误的产生和认知需求的下降[3]。如,以往有研究发现无聊倾向与消极生命意义态度呈正相关,而与积极生命态度呈负相关,即个体越感到无聊,他对生命意义认知的水平就越低[4]。Steger等人认为生命意义包括认知和动机两个维度,其中认知维度为拥有意义,强调结果;动机维度为追求意义,强调过程[5]。我国《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明确指出,要重视生命教育,而生命教育的一个重要使命是培养学生的生命意义感[6]。因为生命意义感不仅能维护学生心理健康,还能提升主观幸福感,增强中学生的学习动机等[6][7]。

基于此,本研究将引入心理资本这一内在因素,将其作为积极的心理资源或能力,探讨其在无聊倾向性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调节作用。心理资本是指个体所拥有的积极心理资源,由自信、希望、乐观和坚韧性四部分构成。本研究通过实证调查的方法了解中学生无聊倾向现状,分析无聊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影响,探索心理资本在无聊倾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缓冲作用,以期为缓解中学生无聊倾向现状和有针对性地开展生命意义教育提升学生生命意义感提供合理的理论依据。

一、对象与研究工具

1.被试

本调查随机选取四川省达州市三所中学580名中学生,回收有效问卷550份。其中初中生212人,高中生338人;男生236人,女生314人;农村321人,城镇229人。

2.研究工具

(1)心理资本问卷

采用张阔等人编制的心理资本问卷[8],由26个项目组成。该量表采用5点记分,本研究中心理资本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3。

(2)无聊倾向性问卷

采用黄时华[9]等人编制的无聊倾向性问卷,共30个项目,由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两个维度组成。采用5点记分,该问卷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0。

(3)生命意义感量表

采用刘思斯和甘怡群等人编制的生命意义感量表[4],由9个项目组成;量表采用里克特7点记分方式,本研究中总量表的内部一致性系数为0.82。

二、研究结果

1.中学生无聊倾向、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总体特点

研究发现,中学生心理资本总分为3.51,其中得分最高为希望3.74,得分最低为韧性3.28;无聊倾向性总分为3.07;生命意义感总分4.95。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男生心理资本、无聊倾向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但男、女生在生命意义感得分上差异不显著。结果还表明,城镇、农村高职生在积极心理资本、无聊倾向性和生命意义感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如表1所示)。

2.中学生无聊倾向、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对中学生无聊倾向、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进行两两相关分析发现,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呈显著正相关(P<0.01),无聊倾向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呈显著负相关(P<0.01)。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与寻求意义存在正相关,而韧性与寻求意义相关性不显著(如表2所示);无聊倾向中的外部刺激与寻求意义呈正相关,而内部刺激与寻求意义相关性不显著。结果还发现,心理资本各维度均与存在意义存在正相关,无聊倾向各维度均与存在意义存在负相关。

3.心理资本对中学生无聊倾向、生命意义感的影响

本研究将生命意义感定义为因变量,心理资本、无聊倾向定义为预测变量,探讨心理资本在无聊倾向与生命意义感之间的调节作用。结果发现,心理资本和无聊倾向对生命意义感的交互作用显著(β=0.40),解释生命意义感的变异量为26.3%。由图1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中学生无聊倾向得分的增加,生命意义感得分呈下降趋势,然而与高心理资本得分组相比,低心理资本得分组下降趋势更明显。当中学生无聊倾向得分较高时,高心理资本个体的生命意义感得分显著高于低心理资本个体。

三、讨论与分析

1.中学生无聊倾向、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总体特点

调查结果发现,中学生无聊倾向总分处于中等水平;这或许表明,由于升学压力较大,中学生将大部分时间都放在学习上,很难有闲暇时间发展自己的兴趣爱好。所以忙碌而单调的学习生活也会让他们感到无聊。结果还发现,中学生心理资本均处于中等偏上水平,其中得分最高为希望,得分最低为韧性。这一方面表明中学生在个人成长与发展过程中表现出良好的积极心理状态,对未来有着美好的憧憬;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他们在遭遇挫折事件后应对逆境的能力和自我复原力(心理韧性)有待提高,长期以学习为主的中学生社会生活经验较少,缺乏独立解决问题和应对挫折的能力,所以他们需要通过不断地战胜困难和解决问题提升自身心理韧性。最后还发现,中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处于中等偏上水平;这或许表明,大多数中学生能在学习与生活中体会和寻求到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受到生命的可贵和喜悦。

差异检验结果发现,男生无聊倾向、心理资本得分均显著高于女生。这一方面可能与男生更倾向于寻求刺激丰富的外部环境有关[10];当面对同一情境时,男生比女生更易体会到无聊,另一方面也可能受到性别角色扮演等因素的影响。相对于女生,男生的性别角色往往被期待具备更强成就动机特征,反映到个体的教育上就会表现出对不同性别的不同侧重,进而造成男生比女生更加努力争取成功的特点;所以男生的积极心理资本倾向高于女生。而男生、女生在生命意义感上得分不具有显著性,这与诸晓[11]等人的研究结果较为一致。此外,城镇与农村中学生在无聊倾向、心理资本和生命意义感得分上均不存在显著差异。这或许表明,在长期面对单调而忙碌的学习情境时,农村与城镇学生均容易体会到无聊情绪;但他们却也能保持积极向上的心理状态,能主动建构个人生命内涵,体会生命意义。

2.中学生无聊倾向、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相关分析

分析相关结果发现,无聊倾向与心理资本、生命意义感均呈负相关,心理资本与生命意义感呈正相关。这说明中学生体验到的无聊情绪越多,其积极心理资本倾向就会越低,体会到的生命意义感也会越少;相反,中学生心理资本的倾向性越高,其能感受到的生命价值和生命意义感就越多。与此同时,无聊倾向中的外部刺激与寻求意义呈显著负相关,而内部刺激与寻求意义相关性不显著。寻求生命意义是个体努力去建立或增加自己对生命含义和目标的理解过程,它强调的是过程[11]。这说明中学生体会到的孤独感与紧张感越多、学习与生活环境越单调、受到的约束性越强,他们就越难以主动地去建构和领悟自身生命的内涵和价值。

此外,心理资本中的自我效能、希望、乐观与寻求意义存在正相关。从这里我们可以看出,当中学生在挫折或困难情境中能保持乐观的心态和充满希望时,他们才会积极地追寻生命的意义,并体验到更多的生命意义。最后,结果发现心理资本各维度均与存在意义呈正相关,无聊倾向各维度均与存在意义呈负相关。这表明个体的积极心理资本倾向越高,体验到无聊情绪就越少,拥有的生命意义感也会越多。

3.心理资本对中学生无聊倾向与生命意义感的调节作用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心理资本和无聊倾向性对生命意义感的交互作用显著,能解释生命意义感的变异量为26.3%,即心理资本在无聊倾向性与生命意义感之间起到调节作用。这也就是说,体验到较多的无聊情绪后,拥有高心理资本倾向的中学生仍能追求和拥有生命的意义和价值感,而低心理资本中学生体会到的生命意义感却会较少。这与以往研究发现的心理资本对个体心理健康的保护作用一致[13]。心理资本对个体发展起着非常重要的促进作用,它是一种正向的能量,传递着积极向上、充满信心、满怀希望的信念[14],促使个体实施积极的行为并产生良好的行为表现;还能优化学生的心理素质、精神状态和学习态度等因素,有助于激发个体潜在的心理能量,产生巨大的内在动力和智能,提升学生全面发展的能力,实现全面发展[15]。

参考文献

[1] 田志鹏,刘勇,滕召军.中学生无聊倾向特点及其与自恋、主观幸福感的关系[J].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2014(6).

[2] 周浩,王琦,董妍.无聊:一个久远而又新兴的研究主题[J].心理科学进展,2012(1).

[3] Wallace J C,Vodanovich S J,Restino B M.Predicting cognitive failures from boredom proneness and daytime sleepiness scores:An investigation within military and undergraduate samples[J].Personality and Individual Differences,2003 (4).

[4] 张姝玥,林艳,黄婷.中学生生命意义与主观幸福感心理健康自杀意念的相关性[J].中国学校卫生,2013(8).

[5] Steger M F,Frazier P,OishiS,et al.The meaning in life questionnaire:Assessing the presence of and search for meaning in life[J].Journal of counseling psychology,2006 (1).

[6] 覃丽,王鑫强,张大均.中学生生命意义感发展特点及与学习动机、学习成绩的关系[J].西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3(10).

[7] 刘思斯,甘怡群.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版在大学生群体中的信效度[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10 (6).

[8] 张阔,张赛,董颖红.积极心理资本:测量及其与心理健康的关系[J].心理与行为研究,2010 (1).

[9] 黄时华,李冬玲,张卫,等.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的初步编制[J].心理发展与教育,2010,(3).

[10] 王良纯.大学生积极心理资本、社会支持与校园生活满意度的关系研究[D].昆明:云南师范大学,2014.

[11] 诸晓.中学生生命意义感的特点及其与生活事件、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D].南京:南京师范大学,2012.

[12] Steger M F,Kawabata Y,Shimai S,et al.The meaningful life in Japan and the United States:Levels and correlates of meaning in life[J].Journal of Research in Personality,2008(3).

[13] Henry K L,Lovegrove P J,Steger M F,et al.The potential role of meaning in life i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bullying victimization and suicidal ideation[J].Journal of youth and adolescence,2014(2).

[14] 李金地.心理资本对大学生就业能力的影响[D].曲阜:曲阜师范大学,2013.

[15] 韩丹.高校大学新生心理资本开发研究[J].中国成人教育,2011(2).

[作者:罗小漫(1989-),女,四川达州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何浩(1989-),男,四川巴中人,铜仁幼儿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前教育系讲师,硕士。]

4.生命的意义小学生作文 篇四

那是一头垂暮的蓝鲸,独自在深海前行。

它摆动着自己的鱼鳍和鱼尾,像一个倔强孤勇的战士。纵使四周黑暗无光,纵使海水冷冽,也勇敢的前行。

它早已失去了当年的活力,每游动一会儿就会累得不行。但它依旧向前游着,从未松懈。

它沿着记忆里的道路,飞快地在海洋里前进。它游的太快了,快的根本不像是一头老鲸的速度。

随着它的游动,四周的景物慢慢变得模糊。但实际上,在深海中,只有永无止境的黑暗。

它似乎很悲伤,又很兴奋。巨大的尾巴轻快的打着拍子,卷起一阵阵水波。

它活得已经够久了,早就遗忘了很多事情。但它独独没有忘记一件事,一件送给海洋的礼物。

谁也不知道它游了多久,眼前的黑暗似乎没有尽头。但它知道,无论有多远,它总会找到一道光,一道属于它的光。

忽然,它的眼前出现了一个白点,它激动地嘶鸣着,向那个白点游去。

随着它的靠近,白点变成了白光,洒落在它的身上。那是海洋给予它最后的祝福。

它游的太快了,丝毫没有注意到身边的变化。不知何时,成千上万的海洋生物聚集在它身边,像最忠诚的骑士,恭迎着王的回归。

它在光与骑士间游动,这是属于王的骄傲。

它累了,闭上了早已浑浊的眼睛。

它缓缓的下坠,沉至海洋的最深处,幻化成深海中的一座孤岛,幻化成深海中的一片绿洲。

生于海,长于海,归于海,隐于海。

这是大海赋予它的仪式,也是它赠予大海的回馈。

骑士们守候着王的遗体,在上方盘旋,舞蹈。清澈而肆意。像是谁一声令下,数以万计的海洋生物扑向它的尸体,将它分解、吞食。

不知过了多久,它只剩下了一具骨架。大量细菌涌入骨架,分解它的脂类。

到了最后,它残余骨架的矿物遗骸会化为焦岩,成为海洋生物们的聚集地。

它用自己的死亡,创造出了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而这套生态系统,足以维持百年而不衰。

哪怕黑暗,哪怕冰冷,它也无怨无悔,甘愿坠落。

这是它对海洋最后的温柔,亦是它生命最后的意义。

光影残斑之中,一头鲸缓缓闭上眼睛,将一生奉献给大海。

5.生命的意义小学生作文400字 篇五

当我轻轻地读着这首诗歌时,它深深的震撼着我,打动着我,压抑着我。这也许就是生命的真谛,那么简洁明了,那么真挚朴实。细细品味这首充满着暗暗憧憬的诗歌,用心去体会,感受。他给了我另一种方式的生命。它的作者并不是什么伟大的人物,而是一个病入膏肓的女孩儿,这个信息,又一次震撼了我。

她用那坚实而哀愁的句子,诠释了,她对生命的感悟和爱。真的无可想象这是一个接近死亡边缘的女孩儿写的。

在诗中,她无数次提到过时间,她渴望能够得到更充裕的时间,渴望与正常孩子一样拥有一份纯真的童年回忆。然而她办不到,不过她没有自暴自弃,而是用一种全新的方式向人们告诫――――其实生命是短暂的,请珍惜这短暂的每一分一秒,不要太快,否则,你将会错过到达终点的一半快乐。

那如阳光般耀眼的词句,让我为之鼓舞。她用自己的灵魂对生命的高度领悟,用生命中最纯洁美好的童真,用坚定而朴实的话语陪伴着我们,慢慢舞蹈……

时间是生命延续的材料,当你发觉自己的生命已经走到尽头,你才会真正的了解时间的珍贵。不要对现在的生活充满不屑,不要对社会充满亢奋。其实慢慢的品味生命的色泽,你会发现它是多么的丰富,多么的美好。慢慢享受这有限的一分一秒,你会寻找到真正快乐与情感。

6.小学优秀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六

冰心曾经在《往事》中提到过:“假如生命是乏味的,我怕有来生;假如生命是有限的,今生已是满足的了。”

就举一个简单的例子,我们学生每天都需要进入不同的课堂,或许有你喜欢的,或许有你讨厌的。当你觉得这节课的话题并不能打动你,你便会不由自主的分散注意力,发个呆,转个笔,摸摸头……再看看时间离下课还有好久,你就会感到这节课很漫长、很乏味,你害怕上这节课。

反之,当你遇到一节课,可能它是你喜欢的老师上的,可能你本身对这门学科感兴趣,也有可能你被某一个细节感染到了,并且全身心的投入其中,而这种感觉恰恰与刚才相反,你会发现你越来越热爱它,学习它非常有乐趣,而这节课会过得很快很愉悦,甚至在下课的时候你也会惊讶于这节课过得怎么这么快。仿佛,上一秒钟刚开始,下一秒钟便离奇结束,那是因为在这一堂课中你投入得忘却了时间,忘却了自己,在知识的海洋中遨游,丰富自己的才干,武装自己的头脑,升华了自己,这不正照应了那一段话吗?

那么生命的意义到底是什么呢?

在我看来它可以像一块巧克力,甜在心头。它可以像一句温暖的话,沁人心脾。它能像一个鼓励的眼神,坚定意志……它无处不在,你需要发现,需要创造。

珍惜时间,活在当下。反省昨日的不足,继续今日的努力,把握明天的未来。就像法国的蒙田所说:“我想要靠迅速抓紧时间,去留住稍纵即逝的日子;我想凭借时间的有效利用去弥补匆匆流逝的光阴。剩下的生命愈是短暂,我愈要使之过得丰盈饱满。”

7.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七

一、漠视生命意义:作文教育的阿喀琉斯之踵

古希腊神话中有位天神叫阿喀琉斯, 他出生后, 其母亲为了让他刀枪不入, 便提着他的脚踝将身体浸泡于冥河之中, 后来这位天神果然异常强大, 但幼时没有被浸泡到冥河水的脚跟却成为他致命的弱点, 最终被敌人利用这一致命之处而击败。

从孔子《论语》“诗可以兴, 可以观, 可以群, 可以怨, 迩之事父, 远之事君”开始, 到曹丕把文章与“经国”、“不朽”相提并论, 古人认识到文章不仅具有“美教化、美人伦”、“言志”、“尚用”的功能, 而且具有治国安邦的作用。在这对文章理性的阐发中, 无疑看到一个民族的文明程度。然而, 自从隋朝开科取士以来, 文章和金榜题名连在一起, 文章又多了一重升官晋爵的作用。“十年寒窗无人问, 一举成名天下知”, 无论是读文章, 读圣贤书, 还是写文章, 阐发圣贤思想, 都是为着“书中自有黄金屋, 书中自有颜如玉”而来的, 文章的作用被扭曲了, 打上了功名利禄的烙印。那些身受文章之利的人总结说:“天子重英豪, 文章教尔曹”, “世上功名兼将相, 人间身价是文章”, “立言”与“立德”、“立功”并视为人生之“三不朽”。古人的作文价值观, 有合理的思想, 也有太市侩的庸俗性。

新中国成立以后, 作文教育在曲折中获得发展。但是, 作文教育中人文分离的不良倾向仍然显行, 甚至越演越烈。在极“左”政治思潮的严重干扰下, 从“十七年”到“文革”时期, 作文教育愈来愈偏离其固有规律和个性而最终丧失了其自主性和独立性。尤其是“文革”十年, 伪崇高和伪神圣的文风泛滥成灾, 以立意和行文的假大空为基本特征的作文充斥课堂, 进入新时代后拨乱反正, 但将本应充满人性之美和生活趣味的作文日益变成机械干枯的应试训练, 以“唯理性教学模式”为内核的应试主义倾向严酷地主宰着基础教育:作文教育不幸陷入了另一种人文分离的极端。

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首先是扭曲了学生的真实个性。应试教育使学生写作的目的也变得十分功利起来, 他们千方百计揣摩教师的意图, 迎合阅卷老师的心理以在考试中取得高分, 于是学生的写作只有亦步亦趋的紧张劳神, 没有创造的乐趣, 失去强烈真诚的情感冲动和思辨冲动, 失去了本真的情思和心灵的自由, 扭曲了真实的个性。

其次是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考试只讲求结果, 不讲求形式, 寻求并掌握各种行之有效的“写作模式”, 以求顺利通过考试难关, 自然成为学生向往的终南捷径, 更有甚者, 不少教师要求学生背诵范文以备考试之需。这种依赖模式、贪图捷径的习惯会从最初的应付考试的技巧逐渐内化成对思维的禁锢, 逐渐地扼杀了学生的创造性。

再次是由作文的虚伪滑向做人的虚伪。作文教学热切地追逐着作文模式、套路训练的时候, 津津乐道于培养了多少擅于编造“美丽谎言”的写作尖子的时候, 我们是否发现学生的心灵已经锈迹斑斑、伤痕累累了, 他们的精神家园已经荒芜了, 他们的人格个性已经折损了。千百个不同的脑袋, 却有着高度一致的精神套路和不属于自己的话语范式, 其结果只能是使学生由作文的虚伪最终滑向人格的虚伪, 从言不由衷的同一的话语滑向双重人格。

“人皆有灵魂, 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当读到周国平先生《灵魂的在场》中这句话时, 我顿时有豁然开朗的感觉———这句话不正是对当前中学生作文中一些怪现象的最好概括吗?文章本该皆有灵魂, 但灵魂未必总是在场的。人若缺乏灵魂, 就是行尸走肉;文若缺乏灵魂, 就是劣质的文字建筑。

在教育已被作为制度化而存在的今天, 我们不难察觉其工具性特征的日益凸现, 其功利性目的的日益提升, 受政治意识形态所左右的倾向也已是不争的事实。于是, 把追求人性的完整舒张与生命潜能的开掘为最高鹄的教育, 悄然间似乎已经将自己原本闪耀着理想主义光芒的神圣职责永远地固化为迷人但不可及的“乌托邦”。

应试教育对人的异化, 生命意义在作文教育中的丧失, 并没有消解人们对作文教育根本问题的思考:尊重生命, 实现对人的生命意义的重构, 是作文教育踏上救赎之途的首要前提。

二、重构生命意义:作文教育的救赎之途

(一) 回归本真放飞思想

写作是一种生命实践形式的写作, 是思想的生产过程。作为人的精神活动的象牙塔———写作, 真正的价值更在于思想。叔本华说过:“任何一部作品都是作者思想的复制品。”中学生写作的本质, 和作家的写作一样, 同样是生命个体情感活动的表达:永远是一种精神体验, 一种生命活动;是一种与精神的发展、生命轨迹的成长同步的精神旅行。

思想的生产源自对宇宙本原、生命奥义, 即天道、物道、人道的觉知。然而人世间的种种“道”又不是赤裸裸地显现出来的, 往往借助一定的人、事、物来反映。“道之为物, 惟恍惟惚, 惚兮恍兮, 其中有象;恍兮惚兮, 其中有物。窈兮冥兮, 其中有精;其精甚真, 其中有信” (《老子·二十一章》) 。人们要于恍惚窈冥的物象中搏见道之精义, 必须化身为物, 委身与事, 与物事同构, 以促成本体意义的观察, 伴随着宇宙的运动, 生命的流转, 在物彰事显之中, 觉妙奥, 知幽微。这一过程是以生命耗损为代价的, 思想的形成诚如春蚕吐丝结茧, 由生命化解而来, 伴随生命实践而实现。因此, 写作从本质上说是人的生命实践形式, 而不能仅仅理解成动笔写的过程。

要让学生自陈心曲, 为时、为事、为情而作文, 就必须是给予学生写作自由, 包括题材的自由、写作形式的自由, 尤其是思想情感的自由。冰心说过:“心里有什么, 笔下写什么, 此时此地只有‘我’……只听凭此时此地的思潮, 自由奔放, 从脑中流到指上, 从指上落到笔尖。微笑也好, 深愁也好。洒洒落落, 自自然然的画在纸上。”让学生回归本真, 真实地记录自己的情感历程, 真实地抒发自己的生活感悟, 真实地表现自己的审美情趣。而这些又必然是千人千面、异彩纷呈的。学生的情感历程越细腻越纯真, 学生的生活感悟越独特越耐人寻味, 学生的审美情趣越率真越健康, 其作品就越个性独特而充满阅读冲击力。

作文应该是用“我”的自由之笔, 抒“我”的自然之情, 写“我”的自得之见。因此, 我们必须尊重学生的个人感受, 放飞学生的思想。

(二) 涵养品格荡涤心灵

叶圣陶说:“作文的过程就是做人的过程。”写作可以达到涵养品格荡涤心灵的目的。培养学生做一个能正确对待自我、他人、社会和自然的人, 就是致力于人性的形成、扩展和人性境界的提升, 致力于引导学生通过多种途径反思人生的意义和价值, 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

什么品格的人做出什么事情、有什么生活, 在一个又一个或似偶然中, 有其必然。所谓“性格即命运”, 思想品行很大程度上框定了一个人的生命轨迹。正如每个人都有生活重心, 写作讲究立意或主题。而立意或主题的确定, 有个大众所认同的标准, 那就是应当高远, 能够给读者以积极向上的启示, 要做到这一点, 就首先要求作者应具备积极向上道德品行, 要有分辨善恶、弃恶向善的基本素养.我们常说, 这个社会不需要太多的“圣人”, 更需要越来越多的“好人”, 写作的结果———作品, 肩负着一个很重要的社会功能, 那就是让尽可能多的“坏人”或不坏的人从作品中得到拉动力, 最终成为“好人”。要达到这个目的, 要完成作品的这个社会使命, 作者思想道德的修养, 应当始终保持走在时代的前列, 应当以自身的道德力量来踏出一条供人们前行的行动规范之路。从这一点来讲, 写作过程, 也就成了提升自身修养, 培养自身思想道德的过程。

西南联大时, 刘文典教学生写文章, 仅授以“观世音菩萨”五字, 学生不理解。刘文典解释说:“观, 乃是多多观察生活;世, 就是明白世故人情;音, 就是要讲究音韵;菩萨, 就是要有救苦救难、关爱众生的菩萨心肠。”学生听后, 无不叫好。

今天的学生并不缺乏勤奋, 但他们往往只希望像牛顿那样站到巨人的肩上去, 而不懂得如果没有巨人那种崇高的情感和心灵, 即使站上去, 也只是一个站在巨人肩上的侏儒而已。爱心无价, 人格的其它品质都是爱心的延伸与拓展。天底下最辽阔的是天空和海洋, 比之更辽阔的是人的心灵。拥有一颗大爱之心, 就意味着能感恩地关怀人生、社会和世界。

一个具有大爱之心的人, 必然会对生活有着真切关注和思考, 其文章一定闪烁着睿智的光芒!一个具有大爱之心的人必然会有民族的责任感, 必然会和时代的脉搏连在一起, 作文的过程就成为了求真、向善、立美的过程, 他们会用手中的自由之笔抒写体恤、善良、仁慈、同情、友爱、互助、和谐、共处等等这些人格中最为重要而美好的因素:往往会为农村解决不了温饱的农民而忧心忡忡;为山区失学儿童潸然泪下;为社会道德沦丧而焦虑不安;为信仰危机而振臂高呼。学生会在激扬文字中清濯心腑, 冶炼人生, 于是作文就成为构建学生人格大厦的砖石。

(三) 陶冶情操开启智慧

写作可以陶冶情操, 开启智慧。正如曹丕所说:“夫文本同而末异, 盖奏议宜雅, 书论宜理, 铭诔尚实, 诗赋欲丽。此四科不同, 故能之者偏也, 唯通才能备其体。”文章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陶冶性情的东西, 性情是写好各类文体以不变应万变的不二法门, 文必出自情, 正如王充所言:“情, 接于物而然者也。”袁枚也曾提到, “诗人者, 不知其赤子之心者也。”所谓的“赤子”, 就是要有一颗不加掩饰的心, 以赤诚来面对生活, 以本真来感情情趣, 素面朝天, 自得其乐, 从这个意义上来讲, 生活情趣的浓淡, 已经成为一个作者作品质量高下的关键因素, 正如黑格尔对“文”与“情”的理解那样:“一纵即逝的情调, 内心的欢呼, 闪电似的无忧无虑的谑浪笑傲, 惆怅, 愁怨和哀叹, 总之, 情感生活的全部浓淡色调, 瞬息万变的动态, 或是由极不同的对象所引起的零星的飘忽感想, 都可以被抒情诗凝定下来, 通过表现而变成耐久的艺术品。”阅读优秀的作品, 可以赏心悦目, 游骋情怀, 那么写出优秀的作品呢?就不仅是惠及读者的事情, 其实受惠最大的, 还是作者。面对纸笔, 静神凝气, 日常生活中很容易被忽略的美好情愫一一涌上心端, 你会由衷地感叹生活如此多娇, 自然也会加倍地珍惜和品味接下来的风貌生活, 写作过程无意中就提高了生活品味, 在过于喧嚣的当今世界, 其价值就更是弥足珍贵。更为主要的是在写作的过程中是一个梳理头脑、整理思绪的过程, 在这一过程中得到提高的, 不仅仅是写作能力, 还应包括言行技巧和处理事务的智慧。

一个美国小学六年级的学生可以写20页关于“中国的过去和现在”的论文, 分章列条, 根据搜索的大量信息从多个方面阐述自己的观点。这不是特例, 而是极广泛的现象, 它体现了美国教育者对学生创造性、个性的鼓励和认同。这种对学生早期智慧的开启的教育理念值得借鉴。

智慧正是学生们奔向理想的一盏明灯, 能让他们更深刻地理解和把握人生, 更从容地面对和应对生活, 使复杂的问题变得豁然开朗, 让棘手的问题随即迎刃而解。

(四) 超越自我升华生命

写作的过程是超越的过程, 是学生生命自我提升的过程。每一次写作都是生命瞬间的生成。每一次写作都拓展了广阔的空间, 致力于生命世界的整体生成。如果说“瞬间生成性”是从时间方面揭示了超越的可能性, 那么“拓展性”则从空间上揭示了写作超越的内涵。就如同学生生活在空间上有学校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一样, 学生的生活包括学习生活、家庭生活、社会生活, 学生的写作是朝着不同方向伸展。张华说“对立的人、自然、社会三大‘界’骤然透明如翼、水乳交融、难分彼此, 由此生成自然性、社会性、自主性交融一体的人———新主体。”

每一次写作都赋予了学生生命自我提升的无限可能性。虽然每一次写作都可以使学生获得瞬间的充满, 使他的自我生命得以实现, 但每一次都不是终结, 都会在肯定中给予否定。学生生命的自我提升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是一个螺旋发展的过程, 不是一朝一夕就能完成的, 每一次提升都为后继提升提供源泉和动力, 不间断的生命自我提升, 使学生向着自我生命提升的更高境界迈进。

8.生命的意义 篇八

刹那间,一排排高楼夷为平地,一个个村庄变成废墟,一座座城市因失去自己的亲生骨肉在阵痛中昏死过去……

遇难者的手臂露在房屋的残骸中,被埋在废墟中的女学生伸出一只求援的手,不停地呼唤:“救救我!救救我!”

“太惨了!太惨了……简直是惨不忍睹。”小学教师朱贵平虽然逃出来了,但总是不自主地抬起双手,捂住双眼。

地震,汶川地震,让整个中国痛得无法呼吸。

时至今日,地震已经过去一个多月了,但是我们的心依然沉重,仿佛这场灾难就在昨天,就在眼前。

此刻,文字是寂寞的,因为逝者已经安静地去了另外一个世界。

“勇敢地、好好地活下去”或许是活着的人们最能表达心情的一句话。

地震让我们每一个人都在成长,它赋予了我们责任和使命,坚强与真爱。

在地震后的日子里,身在四川省阿坝州九寨沟县的我,生活中只有两个字——工作。我已经忘记了白天和黑夜的区别,也感觉不到疲倦,甚至察觉不到自己身上的变化。

我也终于明白,那些英雄们为何在救灾时能连续作战几天、十几天,甚至几十天。因为他们的时间和身体已不再属于个人,而是属于灾区人民,属于中国,属于大爱。

一个多月以来,我在内心反复勾勒“生命”这两个字。直面灾难,我们更要坚强,以承受生命之重。

以前,我总是喜欢一个人静静地躺在草坡上、楼顶上,看着满天繁星。那时候的心是静谧而开阔的。但每当回到现实中,忙着一些不知所谓的事情,日复一日,内心的孤独总是如影随形,愈见增长。

游走在时间的缝隙里,人在宇宙中是孤独的。生命如何才有意义?于是,我在书中寻找,但没有答案。

我总以为生命的意义就在于思想的自由和超脱,在于仰望星空时那深邃的目光和思想。但是我忽略了活生生的生命,那最本源的存在。

在这一个多月里,我接触到了很多人、很多事,第一次近距离地接触死亡,感触生命的存在与消逝。那些花儿一般的孩子、那些曾经邂逅的路人、那些敦厚老实的村民、那些纯朴善良的羌族朋友,在山崩地裂的一瞬间,都消失了。内心的痛,难以言表。但是值得欣慰的是,人们在地震中变得坚强,显露出无穷的力量。

尼采在《偶像的黄昏》一书中谈到:“悲剧不是生命的镇静剂,而是生命的兴奋剂和强壮剂。那就是精神,面对苦难,面对痛苦,不是消极地对待,而是积极地、坚强地去面对,高扬生命的强力意志。”

这也是现代哲学一直苦苦思索“向死而生”的最好写照。在天灾面前,生命被死亡唤醒。和死亡面对面,人与人之间变得真实、温暖而坚定。我想,这就是我一直寻找的生命的意义。

康德说:“有两种东西,我们对他思索得越久就越是对他充满赞叹和敬畏,那是头顶的星空和内心的道德律。”

星空,固然值得赞叹和敬畏。但那些来自四面八方的志愿者们、解放军战士、武警官兵,在内心道德律的召唤下,走到了一起,选择了爱和奉献,他们才是值得赞叹和敬畏的。

这不禁让我想起雷锋。“人的生命是有限的,但是为人民服务是无限的,只有把有限的生命投入到无限的为人民服务中去,生命才是有价值的。”那些遵从内心道德律的生命,奉献中的生命,融化在笑容里的生命,才获得了超越空间的广阔和超越时间的永恒。

今天,仰望苍穹,闪烁的星光不再让我迷茫。内心的广阔和温暖,时常充溢在我的心中。这就是生命的意义所在。

地震灾害带给灾区人民痛苦和泪水,也带来了无比的力量,无穷的智慧,情感和关爱,带来了战胜自然灾害的决心和信心!

地震无情人有情,一方有难八方援。不管能做多少,不管是在前线还是在后方,我们都用真诚的心祝愿灾区的人们好好地活下去!

让我们牵手,在风雨中挺起坚强的脊梁,让天灾成为我们更坚强的理由。

9.小学优秀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九

生命的意义是一场逆行之旅。最近,四川省大凉山的森林火灾令我百感交集,消防战士的大义壮举令我震撼。夏季的大凉山风景如画,连绵的山峦仿佛一片翠绿的海洋,然而,一场令人猝不及防的大火毁灭了这如诗如画的境界。当森林大火熊熊燃烧时,所有人都在拼命地逃跑,生怕被大火吞噬,只有消防员战士奋不顾身地冲向火海,与“火魔”展开殊死搏斗。历经两天多的救险工作,森林大火终于被扑灭了……然而,英雄早逝,30多名消防战士葬身火海,献出了宝贵的生命。他们本是花儿一般的年纪,风华正茂,青春正好,却用自己的生命书写了一首英雄的史诗,用最帅的逆行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生命的意义是默默无闻地奉献。去年春节,一段手机视频在朋友圈被疯狂转发。一名81岁的老人在辽宁火车站因病倒地,不省人事,情况非常危急,在慌乱的人群中突然响起了广播求救的通知,只见一位年轻漂亮的女大学生从人群中挤了出来,她毫不犹豫地走了过去,坚定地跪在老人身旁,为他做心脏复苏,需要做人工呼吸的时候,她也毅然决然,毫不优柔寡断。只见她紧张得满头大汗,双眼中闪烁着希望的光芒。在女大学生的抢救下,老人渐渐恢复了意识,她见老人已无大碍,便转身离去,留下了令人敬佩的背影……在场的人纷纷感叹:“天使在人间啊!”没有人不被女大学生的善良义举而感动,她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天使的赞歌,用最美的行动为我们诠释了生命的意义。

10.小学四年级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十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这本书的名字奥斯特洛夫斯基曾解释过:“钢是在烈火里燃烧、高度冷却中炼成的,因此它很坚固。我们这一代人也是在斗争中和艰苦考验中锻炼出来的,并且学会了在生活中从不灰心丧气。”对啊,人生不就如此,从默默无闻的“小微尘”经过不断地磨练而转变为能够震惊世界的“大爆炸”吗?

人生是一条曲折的路,它有很多条分支,但只有一条分支是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最后的结果如何就在于你的选择。如果你选择了这条成功的正确路径,你就注定会有不平凡的人生。文中的保尔·柯察金一开始只是贫困的铁路工人家庭里的一个倔强小孩,但因为不满于社会上欺上瞒下,欺负弱小的现状而产生叛逆心理。终于在“十月革命”期间遇到了朱赫来,朱赫来引领着保尔走上了革命道路。走上革命道路之后,保尔交到了很多朋友,遇到了很多事情。保尔冲锋陷阵,打击敌人,可谓是一代枭雄;到最后,他全身瘫痪、双目失明,虽然想过要自杀,但还是凭着毅力从低谷中走了出来,艰苦卓绝地完成了著作《暴风雨所诞生的》。保尔无疑是选择了那条通往成功的正确路径:“拥有自我牺牲的精神,顽强坚韧的意志,坚定不移的信念”,才造就了他那不平凡的人生。

放眼整个大千世界,我想有很多人已经缺乏了保尔的这种精神。生活富足,社会平静,没有苛税,没有危险,很多人都在这种生活中迷失了自己,没有目标,漫无目的,出入娱乐场所,嘻嘻哈哈——这就是我们现代人的生存状况。我希望我们能够牢记自身的使命,学习保尔·柯察金的精神,坚强而又勇敢地创造生活。

11.寻找生命的意义 篇十一

一 、我家14岁读初二的蒋筱寒同学很喜欢你这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自从得到此书,便成了她桌上、枕边的必读书。读你写范美忠等人,又欢笑又忧伤,读你的《在鲁迅路口》甚至都落了眼泪,最喜欢读的是写菜虫从无到有到长大的那些文字。一个晚上,她突然对我说:阿啃叔叔这本书名,我感觉应该叫“寻找生命的意义”。我发现,她说得还很有道理,你以为呢?

感谢筱寒同学的阅读与指导。能够说出“生命的意义”五个字,筱寒童鞋了不起。包括筱寒在内,包括菜虫,以及所有我们这些朋友的孩子们,他们总是让我产生一种乐观情绪:未来的世界会好的。梁漱溟先生当年的深沉提问,我常报以浅薄的乐观。因为,新的一代人,他们吸收的养分更充足。而涉及到我们成年人自己的写作,如果这种书写始终直面自己内心的话,那么,哪一种书写不是在寻找生命的意义?现在,我恰好是一名中学教师,我所不得不面对的,便是教育,所以透过对教育的谈论,无非也是在寻找我生而为人的意义。若我们爱教育,视之为自由的传递,那么,我要寻找的,便是教育生命的意义。

二、在这本《寻找有意义的教育》中,我所看到的,是一个逐渐以自觉意识完成教育使命感的追求自由的教师形象、一个随着生活的延展而努力做好丈夫好父亲的男人形象、和一个坚守底线追求美好热爱生活乐于思考享受友谊的日渐趋于健全的知识分子形象。在某种意义上,这本书可以看作是你个人的精神、生活、事业的成长史,草蛇灰线,散布其中。你是否认同我这个观点?

哎呀,金霞你真是不吝赞词啊,令人汗颜。其实我是一个笨拙的中年男人,总是处在被人嘲笑的境地。但我理解,他们善意的嘲讽,是对我的宽容与爱。所以你这么高的赞扬,我首先是不习惯,其次,也真没你所说的高度。至于你所说的成长史,恐怕是有的吧。因为我确实很在意书写中的真实感受,如果写作不忠实于自己的内心,那么写作并无意义。我自认是一个“修正主义者”,不同时间段的想法会有改变,这些改变的逻辑都在我的写作中,所以一定程度上,我认同你的观点。虽然就主观意图而言,我并没这么设计。但既然书已经出版,如何评说,要由读者决定了。

三、从微博上观察,你这本书受众面极广,可谓老少咸宜。再比如,我家读初二的小寒爱读,我教初中的同事也从中受益良多,我有一怀孕5个月的朋友,她购到此书后也一口气读完。因为受众面广,所以它的意义也极大。能够吸引如此广泛的读者,不知是否在你意料之中?你在构架此书时,除了表达你自己,把过去种种做个总结之外,是否也有劝世救生的意图呢?

这真令我意外,会不会是你的误判?我从来不觉得这会是一本老少咸宜的书。就我的想法而言,多少有点离经叛道之嫌。而我在文章中表达的观念,包括价值观人生观,也跟主流较远,与成功学无关,怎么可能老少咸宜?所以我很感激编辑有决心出版我的书,我担心出版社的盈利情况,然后过几天,就进特价书店。至于你所说的架构,则完全没有,只是把2006年之后关于教育的文字集合起来,略为分类而已。“劝世救生”的意图,抱歉,我不是救苦救难观世音娘娘啊。

关于教育

四、作为一个教师,最重要的关系,是师生关系。在你的书中,你也特别提到了一些你教学生涯中比较关键的学生,比如朱桂英。这本书的第二篇序《阅读抵抗荒诞:所有的智慧都在朝阳的那一面》即是朱桂英所作。本书中,你只记叙了学生时代你对她的观察,她所引起的你的反思。我想了解一下,作为你的小朋友的朱桂英,在她做教师时以及从事媒体工作之后,你们又是如何互相影响的?

是的,我认为我们之间远远超过师生的关系,而同属于一个精神共同体。并且这不是我教育的成果,而是小朱自我寻觅的过程。她的善良和清晰的理性很好的结合在身上,寻求光,寻求真理。于是多年以后,我们发现依然在同一条道路上。事实是,小朱天资聪颖,对未知的整个世界充满了好奇,她在很久之前就已经超过我啦。早在2008年我们一起研究小学语文教材时,就已经能给我很多启发。在我们关于小学语文教材的研究报告中,小朱的文章是我私下里认为最棒的。现在,她的思考立足点很高,关注面很广,我有时候看她博客和微博,看看她现在读什么书,然后也去找来读读。

五、诚如你不久前在朱桂英婚礼上所发表的演说,她是青年才俊,在自己的领域内,属于既勤勉认真而且优秀杰出的那一类人,可称之为你的“得意门生”。但也必定会有更多的学生,他们受了你的影响也影响了你,却并不是世俗所谓的成功人士,然而,因为彼此的相遇,他们依然可以生活得很有意义,或者,努力让自己的生活有意义,就像我们这些做老师的人一样。有没有另一种的学生,有着另一种生活哲学,不认同或者反感你的教育教学?

朱桂英不是世俗所谓的成功人士,没升官也没发财,也没被评为三八红旗手。在绍兴时,想考一个在编的教师职位,还考不进。这不是因为她不杰出,而是太杰出了,因而小城才没有能容纳她的空间。朱桂英其实是我全部学生中的异类,因为稀少,所以我们才珍惜,可能我这样的人也不算多吧。更多的是无动于衷的孩子,若能反感我,那就很不错了,至少这位同学在思考。这里,我想我们要理解教师的无能为力。这是我一个看法,我们教师必须认识到自己的限度,我们对学生做不了什么,我们对他们生命的影响,极其有限。这是一。第二,教育最根本的,是让他们成为他们自己,这是最好的结果,而非单向传递教师的观念。若做不到成为他们自己,那还有一个底线,就是尽力保有善良和同情能力。我希望多数孩子,能够成为有同情之心的人。至于另一种生活哲学,那是显然的,因为每个人的人生都将由他自己规划,老师能做什么?而不认同甚至反对,也是常态,教育的民主,就在这里,教师不应有知识的倨傲,更不应自以为垄断了真理。

六、2004年春天,在徐州论坛上,我们第一次见面,那时你给我留下的印象,就是“狂狷”。你大概还记得一个网友清唱了几句《青藏高原》,你便闻声落泪而不能禁。那时候,也是你刚刚写完“那一代”批判的文章之时,我想那时,也是你对教育开始了真正的思考和关注之时,你能回顾一下这个关键的时期吗?

你说的很准确,这是我误入歧途的开始,所以我说,李玉龙误我。你可以想见,一个多年来孤独地呆在一个小城市的人,遇见一群跟他气味相投的人,会怎么样。那次我回来写了一个文《徐州三日》,引用了海子的诗作为献辞:夜里,我听见远处天鹅飞越桥梁的声音,我身体里的河水,呼应着他们。有人说过一个词:精神兄弟。我想这是散落在民间的精神兄弟相遇的喜悦。尤其是,我们这一些朋友,相互闻名已久,终于能在一起纵酒高论,真是一种高峰体验。确实如你所言,我是这之后才开始写一些有关教育的文字。之前,教书是我的职业,我自己主要写的是散文与书评。所以这正是个关键时期,如你所言。

七、在本书第一辑“以自由看待教育”中,第三篇为《语文是公民教育的通路》,你提出“要在语文教学过程中,时刻贯彻‘四个现代化’的意图,即:文化的现代化、社会的现代化、政治的现代化、经济的现代化。”我相信你也能够想象得出来,会有很多人看到你这些文字便激动地跳起来要跟你拼命了,他们手里可能还会挥舞着“语文味儿”的菜刀,大叫你这哪里是语文课,分明是思想政治课,是历史课,是哲学课,是……关于这个分歧,你怎么看?

他们所想要的语文味,在我看来,充满了老陈醋的味道。

语文跟所有其他科目不一样,语文是母语。母语,意味着,必须承载母语所该承载的全部。

关于家庭

八、作为一个孩子的母亲,我在读此书第二辑“教育从孩子开始”时,也有个想法,觉得这个题目是不是换一下——哈哈,我们母女好像都在给你挑刺,比如,换成“用一生学做父母”。一方面是我从自己亲身经验感受到,我们太多人,在还不具备做父母的学养时,便做了一个孩子的父母,给孩子带来了各种伤害。意识到之后,也只能学中做、做中学,不但过去的失误无法弥补,而且还不断出现新的过失。在这方面,也请你谈谈你的反思和建设。

是,你们母女挑的刺很对,我确实太过自我,经常忘掉这个孩子的母亲,所以有人说,阿啃,你在微博上看着像单亲家庭呢。我经常在阅读中,或者了解别人的育儿经验时,发现自己做错了很多事情。要命的是,往往是菜虫已经过了这个时间段,我才发现问题的根源所在。所以经常觉得很对不起菜虫。不过呢,自生命的奇迹来看,每一个孩子都如天使般完美,而就性格养成而言,每个孩子都各有其特点。这些特点,也可能恰是他的缺点。而我们应宽容的孩子的缺点,可能,这就是孩子的特点。所以,我的反思就是,要不断地学习做父亲,这是一辈子的事情。至于建设,我想不出来,就是不断学习用更好的方式去爱孩子吧。比如,永远能俯下身倾听孩子在想什么。

九、菜虫马上要读小学了,记得在一次访谈中,你曾经表示过你的焦虑和担忧,你之所以研究小学语文教材,也与此有关吧?那么,你是否曾经想过,和志同道合的朋友一起,办一所类似“华德福”式的学校,按照自己的理念,编写教材,设置课程,教育孩子呢?

想过啊。并且,绍兴是有一群孩子妈自己做成了一个华德福学校。在起初的阶段,我也参与过几次聚会。后来,因为菜虫比他们的孩子大,等到幼儿园建立,菜虫已经来不及了。所以,我很功利地淡出了。他们还在继续,幼儿园也已草创,并有固定的读书会。我很为他们骄傲。但我还是会把菜虫送去公立学校上学,因为对孩子来说,教材什么的,还是其次的,最重要的是同龄人群体,他们将会互相影响。在7周岁之后的阶段,到青春期,同龄人的自组织,才是影响他们自身最重要的因素。

十、因为热爱这一个孩子,因而热爱了整个世界。我是不是可以做这样一个猜想:随着菜虫的成长,接下来,你将把教育研究的目标从小学上移到初中、高中乃至于大学、甚至国外的教育?

不一定吧。诚然孩子是父母一生的志业,我们陪伴他成长,自然会随着他的年龄而关注不同的年龄段。但其实,每一个年龄段,我们都有无数的疑问期待解决。而我现在最感兴趣的,还是童年的奥秘。相对于成年人的世界,我们对童年了解太少,这个领域,若要研究,怕穷其一生都无法深透。所以我们不可能成为教育界的百科全书式的人物,没有能力去研究全部,能做到对某一年龄段的了解,就不错了。

另外,这些年,确实也感觉到教育是最富有灵性的事业,教师是除牧师之外最主要的跟人类心灵打交道的差使,所以我认识到这一点之后,就很爱教育。

十一、在《孩子,你慢慢来》一文中,有一个细节让我非常感动,你回顾自己这个丁克主义者发生改变的那一瞬。你反思自己为妻子考虑太少了,“我为何就不关心我身边的这个人,她跟我息息相关,我因为她而高兴,也因为她而沮丧”。你说“关心这个世界,对于一个个人,应该从关心自己身边的人开始”。这段文字,让我几乎也“热泪盈眶”了。倒不完全是因为这击中了我心底最柔弱的那一个角落,更多是因为感动,感动于你的一片深情,感动于你对爱情、家庭、权利、责任的深挚而温柔的守卫。在回答童蓓蓓关于怕老婆的问题时(见第三辑“守住教师的底线”之《倾听一种自上而来的声音》),你也“沾沾自喜”地描述了你的妻子汤泓,你们之间是一种怎样的爱?

互相扶持,彼此理解,共同进步。很多人认为这是一句空话,但我以为这三个短语每一个都指向切实的问题。比如,我们现在回头来看,为什么我跟我的妻子,经常觉得跟一些过去的玩伴说不上话了?因为,我们与他们,在想法上,已经是两个世界的人。有些玩伴还在看国产连续剧《甄嬛传》,而虫妈支持我取消有线电视,她看《越狱》,用经济学视野分析问题,很多时候比我更理性。十年过去了,我跟虫妈还是一个世界的人,这就是彼此理解,共同进步。精神世界在同一个水平面,这是最重要的爱的基础。

关于未来

十二、你曾经竞选过学校的中层,也风生水起地做了一些工作,但是最后还是辞职了。这个经历对于你来说,意味着什么?

也谈不上风生水起啊。只是尽量不按照潜规则做事而已。这段贴近基层权力的生活经历,是一次亲身体验体制运作的机会,使我更真切地看到体制之弊,也因为这段经历,我在论及中小学教育体制等问题时,获得了新的观察角度。为什么不想干了呢,因为实在太无聊了,我的时间不能浪费在这里。

十三、体制之外,你被称为“麻辣教师”,也曾入选《时代周报》影响中国社会进程100人,你一定还记得魏勇在评上特级之后,写过一篇文章调侃说他评上特级是社会的进步,你有没有想过在体制内的教育平台上拓开一个更大的领域?争取更多的话语权?比如,去争取诸如“特级教师”“教授级高级教师”之类的称号?

不会的。我说不想被世界改变,其中有一点,就是,不能成为自己年轻时反对的那种人。如果我们要话语权,那么可以通过不断地阅读、思考、写作,来加强自身的能量,还可以通过博客、微博等自媒体将之放大。不必以屈从体制的方式去换取。

十四、你的好朋友郭初阳离开了体制,与朋友一起开设了“越读馆”,同样渴望自由的你,也与朋友一起开了一家“新青年书店”,这些年来,也不断在绍兴一带举办各种文化、文艺活动,关于个人的未来,你有没有一个规划,有哪些设想,或者说,你的人生的下一个航标是什么?实现这些愿景的最大困难是什么?

我务虚的能力超过做实务的能力。所以我希望能写出一本足够好的育儿手记,超越龙应台的《孩子你慢慢来》。因为龙这本书尽管流传很广,但这只是一个人文学者的育儿手记,尽管龙很民主,字里行间充满了爱,但其中还有很多对儿童的误解和不解。我希望能写出一本更为儿童本位的,其中又有人文视野的育儿手记。但困难很多,最大的困难,便是,我有限的水准,跟我无限的理想很不匹配。

(作者单位:江苏苏州工业园区星海实验中学)

12.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十二

无聊空虚是大学生群体手机依赖行为的重要原因之一。现代社会中许多人陷入无意义感,即所谓“存在的空虚”( existential vacuum) ,当这种情况持续下去,个体就无法体会到生命的意义感与价值感,而只能被自己内在的空虚萦绕,这种内在的空虚就是无聊[5]。

对于无聊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关系,前人的研究更倾向于从无聊所产生的负面情绪,以及有限的文献指出无聊更易产生成瘾行为。鉴于上述,笔者以大学生为研究对象,于2014 年4—7 月通过对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生命意义感的相关研究,探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生命意义感之间的关系。

1 对象与方法

1.1对象

采取方便取样法,于2014 年4 月选取河南地区3 所高校( 河南大学、郑州大学和河南科技大学) 大一至大四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回收问卷430份,有效问卷418 份,问卷有效率为97. 2% ,其中男生197 名,女生221 名; 大一年级111 名,大二年级109名,大三年级103 名,大四年级95 名; 理科生198 名,文科生220 名。所选被试年龄为17 ~ 25 岁,平均年龄( 19. 85 ± 1. 15) 岁。

1. 2 方法

1.2.1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BPS)

采用黄时华等[6]修订的大学生无聊倾向问卷,该问卷共30 个题项,分为二阶因子外部刺激和内部刺激,外部刺激表示对环境刺激的低感知,内部刺激指个体自我创造兴趣的活动能力低下; 外部刺激的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内部刺激的自控力、创造力,共6 个维度。采用7 点计分,从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计1 ~ 7 分,分数越高表明无聊感越强。该问卷Cronbach α 系数为0. 87,重测信度系数为0. 80。

1.2.2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

该量表由香港中文大学梁永炽修订[7],采用1( 从不) 至5( 总是) 点计分,共17 个条目,包括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和低效性4 个因子。失控性指使用者在手机上花费大量时间不能自控,戒断性指无法正常使用手机时出现挫败的情绪反应,逃避性指利用手机回避一些现实问题,低效性指过度使用手机影响到日常生活学习的效率。量表的Cronbach α 为0. 87,验证性因素分析表明该量表具有较高的结构效度( χ2/ df = 2. 67,RESM = 0. 04,GFI = 0. 91,IFI = 0. 90,CFI = 0. 89) ,适用于诊断青少年或大学生的手机成瘾。

1.2.3生命意义感量表(MLQ)

采用Steger等编制、刘思斯等[8]修订的中文版生命意义感量表,中文修订版有9 个项目,整个量表分为“拥有生命意义感”和“寻求意义感”2 个分量表。其中“拥有生命意义感”分量表,高分代表被试感觉自己的生命是有意义且有目的的; 而“寻求意义感”分量表高分代表被试正在努力寻找自己生命的意义。该中文修订版总量表的Cronbach α 系数为0. 71,2 个分量表的 α 系数分别为0. 81 和0. 72。

1.3统计分析

以班级为单位团体施测。问卷填写均采用独立、无记名方式。所有数据均采用SPSS18. 0进行统计分析。统计方法包括t检验、方差分析、相关分析、回归分析和中介检验,检验水准 α = 0. 05。

2 结果

2. 1 不同人口统计学特征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无聊感手机依赖得分比较

男生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 13,P < 0. 05 ) ; 大四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总分高于其他3 个年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F = 2. 63,P < 0.05) 。见表1。

2.2无聊感手机依赖行为和生命意义感的相关分析

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其中手机依赖行为与无聊感的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维度呈正相关,与自控力、创造力维度呈负相关( P值均< 0. 05 ) 。 无聊感与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 r =- 0. 31,P < 0. 01 ) 。另外,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 r = - 0. 20,P < 0. 01) ,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正相关( r = 0. 31,P < 0. 01) 。见表2。

注: * P < 0. 05,**P < 0. 01。

2.3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的中介作用

手机依赖行为对无聊感的回归系数为0. 32,拥有生命意义感对无聊感的回归系数为- 0. 3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 将生命意义感( y) 这一中介变量代入回归方程后,发现手机依赖行为对无聊感( x) 的回归系数由原来的0. 32 降为0. 28,说明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 w) 间起到了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百分率为: 0. 32 × 0. 31 ÷ 0. 33 ×100% = 30. 06% 。见表3。中介效应依次检验的回归方程见表4。

3 讨论

本研究发现,大学生男生的无聊总得分情况高于女生,与Vodanovich等[9]研究结果一致,即男性比女性更容易体验无聊。Zuckerman等[10]研究也发现,男生的无聊易感性量表得分高于女生。Polly等[11]提出,无聊的性别差异在童年时期比较明显; 而Seib等[12]则发现女性更容易无聊。笔者认为,在总体上无聊的性别并没有差异,本研究中差异可能和抽样有关,个体的无聊感体验因人格特征而表现出个体差异[13]。但是对于大学生而言,无论男生、女生都应设法消除无聊,用有意义的体验去充实大学生活,而不是在打发无聊的过程中虚度光阴。

本研究还发现,大四学生的手机依赖行为得分高于其他3 个年级,可能的原因在于大四面临毕业,一方面基础课程都结束了,自由时间更多; 另一方面大四学生面临考研、就业,需要时刻关注录取以及就业招聘信息。

相关分析结果表明,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 r = 0. 31,P < 0. 01) ,其中无聊感的总分与手机依赖行为的失控性、戒断性、逃避性、低效性维度都呈正相关,且与失控性维度的相关程度最高( r =0. 30,P < 0. 01 ) 。说明大学生的无聊水平越高,就可能在手机上花费更多的时间而不能自控,之前的研究[5]也表明无聊与较差的冲动控制能力显著相关,这也可以解释为什么高无聊倾向者更容易产生成瘾行为,如酗酒、药物成瘾、病理性赌博或网络成瘾。另外,无聊水平与手机依赖行为的低效性维度相关系数为0. 29,说明大学生因无聊而产生的手机依赖行为,也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日常生活中的学习效率。

大学生生命意义感总分与无聊感总分呈负相关( r= - 0. 20,P < 0. 01 ) ,生命意义感与无聊感的外部刺激因子( 单调性、孤独感、紧张感、约束性) 均呈负相关,其中与单调性的相关程度最高( r = - 0. 50,P < 0.01) 。单调性是引起无聊最重要的因素,如Ahmed[14]把此因素命名为“兴趣缺乏”,重复枯燥的外部环境易引起无聊,从而影响个体拥有生命意义感的程度。黄时华等[6]认为具有高度倾向无聊的个体,则更有可能将外部环境刺激知觉为单调受约束的,更多地体验到孤独感。本研究说明,当个体拥有生命意义感体验越强,对来自外部环境刺激的单调性、约束性以及孤独感、紧张感体验就越少,与前人的研究结果一致,如Frankl[5]认为,当个体缺乏生命意义时,更容易陷入无聊的境地。生命意义感与内部刺激因子( 自控力、创造力) 均呈正相关,内部刺激反映的是个体创造自我兴趣的能力,具有较高的创造力,能在各种环境下保持自我充实的个体,往往不易无聊,拥有的生命意义感体验程度则强。

中介效应检验的结果表明,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中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的大小为30. 06% 。大学生群体空闲时间多,容易产生无聊感,由相关分析结果可知,个体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然而手机依赖行为程度的高低,受个体拥有生命意义感水平高低的影响,生命意义感的中介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表明,手机依赖行为不仅受无聊情绪所影响,也受到生命意义感以及个体自身内在因素的影响。

对大学生无聊感、手机依赖行为、生命意义感三者关系的关注与探讨,为了解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新的参考,对深入了解“手机低头族”的形成机制有一定参考意义,有利于更好的解决与此相关的问题; 对大学生生命意义感的探讨,有助于大学生对生命意义感的内涵有更清晰的认识,也能更好规划与指导大学生活。高校应引导和激发大学生的学习动机,帮助他们建立积极的生命意义体验,减少无聊的体验,防止无聊引发的不良行为及后果,减少手机依赖行为,促进大学生珍惜和把握好大学生活,更好地实现自己的生命意义与价值。

无聊感、手机依赖行为以及生命意义感三者之间的关系是本研究的重点内容,本研究在很大程度上是一种探索性研究,尚存在以下不足之处: 首先,本研究选取的被试是大学生群体,以后的研究应该拓宽研究的被试群体,增加其适用性。其次,未来的研究还需要补充纵向研究,增加结果的信效度。目前国内研究者对无聊感的关注多限于无聊的消极影响,但Gosline[15]提出,当人们不再满足于无聊感所带来的负面影响时,无聊状态将会转变为未来生活挑战的动力,因此对大学生无聊感的探究有助于更好地了解他们的生活状态以及生活的意义感与价值感,同时通过培养大学生的生命意义感,进一步探讨降低或消除无聊感的调适方法,减少对手机的过度依赖,去探索生命中更有意义的事。

摘要:目的 探讨生命意义感在大学生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之间的中介作用,为深入了解手机依赖的形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方便抽取河南地区3所高校418名大一至大四学生,采用无聊倾向问卷(BPS)、手机成瘾指数量表(MPAI)、生命意义感量表(MLQ)进行测量。结果 男生的无聊总分高于女生(t=2.13,P<0,05),大四年级的手机依赖行为高于其他3个年级(F=2.63,P<0.05)。大学生无聊感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31,P<0.01),手机依赖行为与拥有生命意义感呈负相关(r=-0.20,P<0.01),无聊感和手机依赖行为呈正相关(r=0.31,P<0.01)。拥有生命意义感在无聊感与手机依赖行为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为30.06%。结论 生命意义感可以部分调节大学生在无聊时对手机依赖行为的影响。

13.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十三

那天,我坐公交车去上学,正在座位上沉思。窗前的一只蚊子吸引了我,我想或许它能帮我解惑。于是,我仔细观察起来。

那只蚊子正飞来飞去,时不时靠在玻璃上。过了一会儿,我才看明白它的举动,原来它是想撞开玻璃,飞出窗外呀。

蚊子从地面飞向空中,然后加速撞击玻璃,之后被弹到地面。它见玻璃没碎,就快速飞起来,再撞。就这样,倒了再撞,撞了再倒,从来都不停歇。

终于,它在被玻璃反弹回来的时候,不动了。我想:它一定是累了,在地上歇会儿吧。算了,我让它飞走吧!于是,我打开窗户,让它飞出去,可它依然不动,我用东西挑了挑它,也没有任何反应。

这时,我才意识到它死了,我还是想满足它的愿望,就把它放了出去。

14.小学生作文生命的意义 篇十四

生命的意义是什么?诺贝尔说过,生命,那是自然给人类去雕琢的宝石。泰戈尔也说过我们只有献出生命,才能得到生命。小时候妈妈也对我说过:生命的意义就是自强不息,是进取,是„„可我知道,那些只不过是书里的词句而已,直到我五岁那年才朦朦胧胧地明白了生命是什么?

2003年春天,“非典”疯狂肆虐,我国内地24个省区先后发生非典疫情,全国各地一片惊恐,幼儿园,学校等单位都弥漫着紧张的气氛,放了假.但是,医院的医务工作者没有丝毫的畏惧,前仆后继,冒着被传染的危险努力工作,用自己的生命谱写了一曲曲的生命之歌。比如广州附属医院已经年逾花甲的钟南山大夫,竟在非典期间主动请缨:“把最危重的病人转到我们这里来!”他说:“拯救生命是最大的事情。”他在探视病人时为了检查病人的口腔,把自己的头凑到和病人距离不到20厘米的地方观察,他始终把病人的生命放在第一位。是钟爷爷用生命挽救生命,用仁爱点燃众多病人的希望,把微笑与信心[来源于]留在了每个病人的心里。

注:本文为网友上传,旨在传播知识,不代表本站观点,与本站立场无关。若有侵权等问题请及时与本网联系,我们将在第一时间删除处理。E-MAIL:iwenmi@163.com

上一篇:善待自己善待生活作文800字下一篇:赛事管理

付费复制
学术范例网10年专业运营,值得您的信赖

限时特价:7.99元/篇

原价:20元
微信支付
已付款请点这里联系客服
欢迎使用微信支付
扫一扫微信支付
微信支付:
支付成功
已获得文章复制权限
确定
常见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