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病人护理论文

2024-06-30

骨科病人护理论文(共15篇)

1.骨科病人护理论文 篇一

骨科病人疼痛的护理

1.及时解除疼痛

创伤性疼痛:骨折后妥善保护患部,制动肢体,减轻疼痛。炎症性疼痛:应用有效抗生素控制感染,有脓肿时及时切开排脓并冲洗。急性缺血性疼痛:立即除去导致缺血的原因,如去除一切外固定物及包扎过紧的敷料,解除动脉痉挛,改善组织缺血状况。恶性肿瘤性疼痛:行手术切除肿瘤,化疗、放疗。神经性疼痛:针对不同病因行手术、牵引或按摩,并辅以应用消炎药物及理疗,以消除局部组织炎症、水肿,解除神经压迫。

2.对症护理

(1)药物镇痛。非阿片制剂:阿司匹林、扑热息痛、消炎痛等。阿片制剂:吗啡、度冷丁、芬太尼等。采用预防性用药、定时用药,有效地缓解疼痛。选择合适的给药途径,口服、肌注等。药物治疗新技术:椎管内注射镇痛药,硬膜外麻醉。

(2)技术性镇痛法。理疗:冷疗热疗冰敷,温泉浴,微波,红外线等。针刺疗法:中医针灸。神经外科手术止痛:植入给药泵,神经切除术,神经刺激术。

3.心理干预

使病人感受到被理解、被关怀的温暖。平等的双向交流会产生强大的精神力量,使病人减轻心理负担,正确认识疼痛,提高痛阈。贯彻知情同意原则,了解患者的心态和疑虑,及时与患者开展心理交流。建立良好的人际关系,热情主动地与病人交流,操作熟练,取得病人信任,同情病人,尊重病人。

为病人创造安静舒适的氛围。病房安静、清洁,最好住单人房间,利于病人休息和睡眠,尽量减少病区内的嘈杂音,因为失眠会加重病人的疼痛。看喜爱的电视节目,听轻音乐,转移病人注意力。引导病人过愉快充实丰富的生活,帮助病人制定康复计划。骨折病人病程长,有的还伴有终身的特征,把锻炼原理告诉患者,提高其进行功能锻炼的自觉性。教育和沟通患者的亲朋好友,使其较多地体恤患者处境,使病人保持最佳的心理状态,提高生活质量。

2.骨科病人护理论文 篇二

关键词:骨科,专科护士,护理质量

近年来, 护理的专科化发展已成为临床实践发展的策略和方向[1]。卫生部“专科护理领域护士培训大纲指导意见”中提出, 专科护士是方向, 专业护士是过程, 并阐明了护理专业化发展的必然性和阶段性[2]。在国外, 专科护士的首要任务是临床护理实践, 为患者提供直接的高水平的护理, 使患者直接受益, 同时对其他护理人员提供业务指导[3]。骨科患者的康复与临床护理及自我护理的能力密切相关。为了全面提高本院骨科康复护理水平, 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本院于2011年12月成立了骨科专科小组, 广泛开展骨科临床与康复护理, 使全院骨科康复及处理水平得到大幅提高。现介绍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院是三级甲等医院, 骨科及临床护理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 病源丰富。对本院实施专科护理前 (2009年1月-2011年11月) 的骨科1390例住院患者及2012年12月实施专科护理后1150例住院患者进行调查。

1.2 实施方法

1.2.1 成立骨专科小组

由医院护理部领导下成立成立骨专科小组。由组长、副组长及组员组成, 负责全院骨科专科护理及会诊工作。专科护士的任职基础:由广东省卫生厅选派香港培训的骨专科护士及高年资熟练掌握骨专科理论和能解决骨科复杂疑难护理问题的主管护师以上人员担任。

1.2.2 制定骨科专科护理规范

骨专科小组负责全院骨科护理指引的制定与落实。制定与控制骨科疑难危重病例的查房与会诊制度、个性化的护理方案及骨科各项质量指标的等, 并参照广东省护理规范制定的包括髋关节置换术后预防假体脱位等专科护理单。

1.2.3 查房方法及时间

由护士长组织专科护士、责任护士每天对骨科病房查房;其他科室在关骨专科护理方面疑难问题, 先由需要科室申请, 由专科护士到申请科室会诊, 先由责任护士汇报病情, 现阶段的护理措施及需要专科护士解决的问题, 后由专科护士与责任护士一起对患者进行查体, 询问有关专科问题。查房结束后到一起讨论, 由专科护士对病例进行整体评估, 制订护理计划及康复计划。并提出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方法, 解答其他科护士提出的问题。

1.2.4 做好健康教育的宣教工作

骨科专科护士根据本医院的实际情况展各种形式的宣传教育, 如制定如髋关节置换术后患者须知、深静脉血栓防护, 弹力袜、肌肉泵等的护理使用指引方等宣传卡, 或以讲课形式对患者或家属进行骨科专科知识及康复知识健康教育, 提高患者的自我康复能力。

1.2.5 组织护理人员的教育和培训

通过专科护士外出培训学习, 学习回院后向本院护士授课、床边示范等, 对包括专科护理、用具使用及功能锻炼等进行培训。提高骨科护士的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的能力, 有利于降低患者如压疮、深静脉血栓的形成等的术后并发症, 减少了患者的卧床时间, 加快了患者康复时间。1.2.6加强护理质量管理专科护士每天进行护理查房, 对患者, 特别是危重患者的护理措施及效果实施评估, 根据当前存在问题, 制定适当及预见性护理措施, 促进患者的康复, 加强患者的安全管理, 总结分析缺陷与不足, 并进行质量持续改进。

1.2.7 护理能力考核方法

理论部分:以广东省卫生厅[4]编写的《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及贺爱兰等[5]编写的《实用专科护士丛书 (骨科分册) 》为教材, 培训前建立培训考核题库, 从题库中随机抽取试卷对实施专科护理前后进行考核。试卷的平均难度系数为0.51, 平均区分度为0.36;技能考核标准统一使用2007年卫生部管理年全国卫生系统护士岗位技能训练和竞赛活动使用的《护理技术操作项目考核评分细则》的考核标准。心肺复苏必考, 包括手卫生, 无菌技术等50项。两项总分均为100分, ≥80分为优秀, 60~79分为良好, <60分为差。

1.3 统计学处理

所得数据采用SPSS 13.0统计软件进行处理, 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实施前后骨科护理人员护理能力比较

实施专科护理后骨科护理人员专科护理知识优良率和专科技能考核优良率均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1。

2.2 实施前后护理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实施后不良事件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2。

2.3 实施前后护理质量比较

实施后护理质量显著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详见表3。

例 (%)

例 (%)

例 (%)

2.4 实施前后康复效果比较

骨科功能恢复情况依据《骨科康复评定与治疗技术 (第3版) 》分为优、良、差。实施后的优良率高于实施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见表4。

例 (%)

3 讨论

3.1 成立骨科专科小组有益于提高骨科护士的护理能力

本院是一所三级甲等医院, 高年资护士虽然有丰富的临床护理经验及专科知识, 但有些操作流程欠规范, 专科管理能力还处于初始阶段, 许多教学、带教都是粗放型感性教育。成立骨专科小组, 由于其成员为受过专科培训的专科护士及高年资护士, 而专科护士是有高等教育的背景, 在其护理领域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 较高的理论水平和护理专长的专家型临床护士, 其在临床一线起咨询指导作用, 其权威定位得到认可[6]。有研究结果显示:专科护理提供高素质和成本效益护理服务方面发挥了显著作用[7]。骨科专科护士利用在骨科护理领域的知识制定骨科护理操作规程及指引, 通过外出学习培训和教育, 丰富了骨专科的护理及康复知识, 帮助和提高本院护理人员的骨科专科护理知识。提高了本院护士的整体水平, 如对疾病的整体评估能力、专科指导能力、语言表达能力与患者及家属的沟通能力等。表1示, 本院实施骨专科护理后, 骨科护士专科护理知识、专科护理技能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P<0.05) 。说明成立骨专科小组, 开展骨专科护理的, 可显著提高骨科护理人员的专科护理能力, 更能发挥专科护士的作用, 较好地服务全院的骨专科疾病患者。

3.2 推广骨专科护理, 有利于提高护理质量

随着综合性医院分科越来越细, 临床及患者对护理的要求越来越高, 也需要高水平的专科护士参与其中。传统的常规护理主要是凭经验对骨科患者进行感性评估, 而专科护理有统一的系统评估体系及各种指引, 明显增强了评估的科学性, 并能较好预见可能发生的问题。通过评估, 制订方案、组织实施、反馈监督、加强了护理过程的系统性、有效监督和不断强化。同时, 骨专科小组利用较专业的骨专科知识对骨科患者在治护过程中所遇问题如:髋关节置换、假体脱位等给予针对性的指导, 能有效解决骨科患者面临的各种疑难问题。并对潜在的危险因素进行预测并防护, 为骨科患者提供高质量的护理。表2和表3示, 实施骨专科护理后, 骨科护理质量有所提高, 压疮、跌倒、深静脉血栓等的发生率显著低于实施前 (P<0.05) , 而护理记录合格率、护理评估准确率、患者满意度等较实施前显著提高 (P<0.05) 。说明积极开展骨专科护理的实践, 可显著提高骨科患者的护理质量及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使专科护理的专业价值在护理质量得到体现。说明成立骨专科小组对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有重要的意义。

3.3 骨专科护士参与康复护理, 有益于增强康复效果

俗话说:“三分治疗, 七分护理”, 而由于骨科疾病的特殊性, 其预后与康复密切相关[8], 但是综合医院的护理人员大多数都未经过专业系统的康复知识的培训, 对不同病种的康复护理知识掌握难以满足临床和患者的需要, 因而常让患者自己或家属帮助做康复训练。而骨专科护士多经过系统的骨科专科及骨科康复学习, 系统掌握了各种骨科康复知识及科学的功能锻炼方法, 能熟练使用各种功能康复的辅助工具, 并能根据患者的情况制定个体化的早期康复计划并参与其中, 并能解决康复过程中各种疑难问题。出院后能跟踪指导评估康复效果。表4示, 实施骨专科护理后, 患者康复效果优于实施前 (P<0.05) 。说明, 对于骨科术后患者接受更专业康复训练指导, 可以明显的改善患者的术后功能恢复情况。

综上所述, 骨专科护士对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具有积极意义, 应在《中国护理事业发展规划纲要 (2011-2015) 》的指引下, 结合本地区的特点, 积极探索培训及造就我国骨专科护士人员的培养。但我国专科护士的发展尚处于初级阶段, 专科护士的使用和管理尚未规范, 专科护理在提高骨科专科临床护理与康复护理方面的作用还需更进一步发挥。专科护士的成长还需要各级领导的支持及自身不断努力。专科护士如何取得最佳的工作效果, 如何推动专科护理的发展, 还需要在以后的工作中进一步探讨。

参考文献

[1]American Association of College of Nursing.The essentials of master’s education for advanced practice nursing[M].Washington DC:AACN Publishing, 1996:5.

[2]刘苏君.“专业护士”是护理学科内涵建设的重要阶段[J].中华护理杂志, 2007, 42 (6) :504.

[3]乔晓斐, 宋瑰琦, 秦玉霞, 等.安徽省急诊急救专科护士工作现状调查与思考[J].中国护理管理, 2011, 11 (4) :67-69.

[4]广东省卫生厅.临床护理技术规范 (基础篇) [M].第2版.广州:广东科技出版社, 2007:98.

[5]贺爱兰, 张明学.实用专科护士丛书 (骨科分册) [M].长沙:湖南科技出版社, 2006:87.

[6]曹轶.我国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发展[J].护理研究, 2007, 21 (2B) :385-387.

[7]乔安花, 席淑华.临床专科护士胜任力的研究现状[J].中华护理杂志, 2010, 45 (2) :180-181.

3.老年骨科病人的护理 篇三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438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540-01

老年人体弱,骨科手术后的老年病人,多数丧失自主生活能力,需要长时间卧床,得不到合适的护理,会导致多种并发症的发生。以下是我院自2010年1月到2012年1月收治的108例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男性42例,女性66例,年龄在60-70岁66例,71-80岁36例,81-83岁6例;其中髋部疾病占24.07%(股骨颈骨折16例,股骨粗隆间骨折8例,股骨头缺血坏死2例),各种腰部疾病占31.48%(腰椎间盘突出18例,腰椎失稳10例,胸腰椎压缩骨折2例,椎体滑脱4例),关节疾病占16.70%(膝关节各种疾病12例,骨与关节感染6例),其他骨科疾病占27.78%。平均住院天数为28d。

1.2 方法

1.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老年病人的心理特点,有计划地进行护理。当老年患人带着病痛就医时,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的病人,要等待各种检查、治疗、手术,加之大多数生活自理能力差或者已完全丧失,于是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这些心理状态都不利于疾病的治疗。为解除老年病人思想负担,使之积极配合治疗,最重要的是給病人心理上的安慰。护士对待老年病人一是要尊重他们,二是要理解他们,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他们,要经常与老年病人进行思想沟通,处处体贴照顾。

1.2.2 营养护理 个别老年病人因生活不能自理,怕给我们增添麻烦,为减少大小便次数,而控制饮食。这样的老年病人应向其说明营养的重要性。鼓励其多饮水、多进食易消化食物,保持二便通畅,避免便秘。同时我们更应周到地做好生活护理,尽量满足其一切所需,不能表现出有任何厌烦的情绪,让病人依赖我们,使其精神上得到安慰,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好基础。

1.2.3 日常护理 每年有三分之一岁以上的老年人、二分之一岁以下的老年人都经历过跌倒事件。可以归咎于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住院时间等,仍是困扰护士的主要问题。绝大部分老年病人喜欢安静,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的特点,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减少床边的杂物、固定好床脚刹车,安置洗手间夜灯,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了接受行走体疗外,还要向家属重申病人活动能力的障碍,护士要指导病人缓慢起立、坐下、上、下床等,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选用合适和专用的老年轮椅,协助病人变换体位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病人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保持病人口腔、头发及皮肤的清洁,协助生活所需。

1.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心、脑血管并发症预防护理: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如心、脑血管硬化,心肌收缩相对减弱,心血管不通适应正常时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有潜在发病的可能,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病人,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除进行各种检查外,应严密观察病人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发现问题及时处理。

褥疮预防护理: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病人,由于全身血液循环差,皮肤抵抗力低下,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容易发生褥疮,因此病人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褥疮垫,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每班检查交班,护士长不定时抽查,人人重视,使大家认识到,预防褥疮的发生,不是某个人的事,必须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由于措施到位,责任到人,一年来无褥疮发生。

泌尿系感染预防护理: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每天用温水擦洗会阴部2次,尿潴留病人在留置尿管期间,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引流管不可高于耻骨水平。多饮水,每日2000-2500ml,有利于冲洗尿中沉渣,经常变换体位,以便引流通畅,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

呼吸道并发症预防护理: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并有慢性支气管炎,肺源性心脏病史,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病人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病人入院后要求戒烟、戒酒,鼓励病人多咳嗽、咳痰,做深呼吸,上肢能活动的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以利稀释痰液。

防止骨延迟愈合护理:老年人运动量减少,骨细胞活动性降低,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病人服钙剂,进食高钙食物,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2 讨 论

4.骨科一般护理常规 篇四

一、病室环境

1. 病室环境清洁、舒适、安静,保持室内空气新鲜。

2. 根据病症性质,室内温、湿度适宜。

二、根据病种、病情安排病室,护送患者到指定床位休息。

三、入院介绍

1.介绍主管医师、护士,并通知医师。

2.介绍病区环境及设施的使用方法。

3.介绍作息时间、相关制度。

四、测量生命体征,做好护理记录。

1.测量入院时体温、脉搏、呼吸、血压、体重。

2.新入院患者当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3.若体温37.5℃以上者,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3次。

4.若体温39.5℃以上者,每4小时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5.体温正常3次后,每日测量体温、脉搏、呼吸1次或遵医嘱执行。

6.危重患者的生命体征监测遵医嘱执行。

五、每日记录大便次数1次。

六、每周测体重1次或遵医嘱执行。

七、协助医师完成各项检查。

八、遵医嘱执行分级护理。

九、定时巡视病房,做好护理记录。

1.保持伤口敷料干燥,发现浸湿、脱落等情况及时处理或报告医师。

2.各种引流管保持通畅,不受压,不脱落。注意及记录引流液的量、性质及气味等。引流袋每日更换1次,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严密观察患者的生命体征、瞳孔、神志、舌脉、二便等变化,发现异常,及时报告医师并配合治疗。

4.及时了解患者在生活起居、饮食、睡眠和情志等方面的问题,实施相应的护理措施,做好护理记录。

5.手术患者按骨伤科手术护理常规进行。

6.根据病情,指导并帮助患者进行合理有效的功能锻炼,使患者及家属了解功能锻炼的意义、原则、方法、步骤及注意事项等。

十、遵医嘱指导患者正确使用外治或内服药,观察用药效果及反应,并向患者做好药物相关知识的宣教。

十一、遵医嘱给予饮食护理,指导饮食宜忌。

十二、加强情志护理,疏导不良心理,使患者配合治疗。

十三、根据病情,对患者或家属进行相关健康指导,使之对疾病、治疗、护理等知识有一定了解,积极配合治疗。

十四、预防院内交叉感染。

1.严格执行消毒隔离制度。

2.做好病床单位的终末消毒处理。

5.骨科专科护理查房 篇五

你好,我是你的责任护士程伟,今天我要对你的病情进行一次护理查房。查房的目的是为了督促我们更好的掌握病人的病情变化,提高我们的护理质量。请你别紧张,查房过程中可能需要您的配合,好吗?谢谢!

随着现代交通工具的普及及高层建筑的增加,脊柱损伤病人也日益增多。今天我们结合28床病人进行一次胸椎骨折病人围手术期护理查房。

汇报病史:患者:杜士宏,男,60岁。因“外伤致腰部疼痛,活动受限不能站立3小时”急诊入院。查X线及CT提示:T12椎体前缘轻度压缩性骨折,L4,5内固定在位。为求进一步治疗于1.7入住我科。患者既往体健,无慢性疾病史。7月前曾行腰椎间盘突出手术治疗。入院查体;T:36度

P:86次/分

R:20次/分

BP:100/70mmhg 神志清楚,双下肢活动及感觉正常,未大小便失禁,双小腿前侧局部压痛阳性。腹平软,无压痛及反跳痛,肠鸣音不亢。T12旁压痛阳性,直腿抬高试验阴性,各深浅反射均正常,病理反射未引出。医嘱予以一级护理,平卧板床,流质饮食,脱水消肿,护胃等对症支持治疗。完善各项相关检查术前准备,于1.8上午在连硬外麻醉下行“T12椎体压缩性骨折切开复位及内固定术+植骨术”,术后安返病房。神清,敷料无渗出,切口内置引流管通畅48小时后拔除。医嘱予以一级护理,平卧板床,补液脱水消肿,护胃,预防感染等对症支持治疗。

辅助检查:心电图:66次/分,窦性心律.实验室检查无特殊异常。

患者护理查体~~

概述:脊柱具有支持,保护脊髓和缓冲震荡的作用。按Dannis分类:脊柱分为前中后3柱,前柱包括椎体,椎间盘前2/3和前纵韧带。中柱包括椎体,椎间盘的后1/3和后纵韧带,后柱包括椎体间小关节及其关节囊,横突,棘突及其间的韧带。脊柱骨折是指脊椎骨的连续性中断,常表现为椎体的压缩,是较为常见的骨折之一,占全身骨折的5%-6%,可见于各年龄段,青壮年多见。脊柱骨折常见于外伤,尤其是暴力因素所影响。按作用力的方向分为3种:1).屈曲性损伤;2).垂直压缩性损伤;3).过伸性损伤。骨折以胸腰段最为常见。稳定型:一般压缩小于1/4-1/3,无移位,无神经受压症状,经非手术治疗后自行愈合。不稳定型:压缩或移位程度大,或合并脊髓或神经根受压症状,需椎管减压及椎体复位固定。单纯损伤:可造成脊柱稳定性破坏,引起胸腰痛。经积极治疗,一般预后良好。脊柱骨折尤其是中柱骨折会造成脊髓损伤。合并脊髓受压或神经根损伤,视神经功能恢复情况决定预后。

护理诊断:

1.疼痛

定义:是伴随现有或潜在的组织损伤而产生的主观感受,是机体对有害刺激的一种保护性防御反应。

术前:与创伤性骨折损伤有关。术后:与手术中的组织损伤有关。

目标:疼痛减轻,得以控制。

护理措施:术前:1)平托法搬运病人,将患者置于板床,取平卧位,定时以轴线翻身,胸背部后方垫一软枕;2)心理干预,耐心倾听主诉。家属配合与其多交心,分散注意力,缓解疼痛感,及时与患者沟通,指导其进行全身放松;3)护理操作动作轻柔,减少不必要的搬动。术后: 1)询问病人疼痛情况,耐心倾听患者主诉,对疼痛进行正确的评估;2)纠正患者错误的疼痛观念;3)进行物理治疗,心理暗示,在疼痛因子刺激作用于机体前,提前给予药物进行干预4)观察患者睡眠情况。

2.焦虑与恐惧

定义:个体由于某种危险刺激所引起的惧怕感。

术前:1)与骨折损伤活动受限有关;2)与陌生环境有关。术后:1)与担心手术和术后愈合效果不理想有关;2)与术后体温变化有关。

目标:情绪平稳,积极主动配合治疗,术后体温趋于平稳,睡眠良好。

护理措施:术前:1)介绍病房环境,责任医生,责任护士;2)创造良好的病房环境;3)介绍疾病相关知识,做好健康宣教,围手术期护理,护理操作动作轻柔;4)介绍主刀医生,介绍成功病例;5)协助患者练习床上排便,以便于消除因排便习惯改变而造成的心理上的焦虑。术后:1)病房内做好各项术后准备,接待病人返回病房;2)观察麻醉反应,观察患者血压是否偏低,呼吸是否平稳,有无恶心呕吐疼痛等症状;3)术后疼痛减轻后,指导其患肢功能锻炼,树立并加强恢复信心;4)观察体温变化。

3.躯体移动障碍

个体不能独立完成躯体的移动活动

术前:与创伤后肌肉组织损伤,活动受限有关。术后:长期卧床有关。

目标:病人在护士的协助下完成简单生活需要。

护理措施:1)正确搬运病人,床上进行轴线翻身,观察皮肤受压情况;2)做好各项基础护理,生活护理。

4.有腹胀便秘的可能

术前:与骨折后血肿刺激腹膜后神经引起肠蠕动减慢有关,术后:长期卧床,排便习惯及方式改变有关。

护理措施:1)告知卧床休息的必要性,早期禁止下床活动,以免加重腹胀感;2)流质饮食,清淡食物,食用水果蔬菜,多饮水,每日早餐可饮淡盐水一杯,防止便秘; 3)指导患者环形按摩腹部,床上活动四肢,练习提肛运动;4)密切观察患者排气排便情况,有无腹胀主诉,必要时遵医嘱使用缓泻剂;

5.知识缺乏

个体缺乏特定的信息和技能,出现心理,认知能力受损的状态。

术前:缺乏疾病相关知识。术后:术后功能锻炼知识有关。

目标:使患者对疾病有一定的认识,能够积极主动进行功能锻炼。

护理措施:术前:1)介绍疾病相关知识;2)正确进行饮食指导3)床上足部背伸运动,股四头肌静力收缩运动,每日多次,不感疲劳为宜。术后:1)根据是否腹胀,排便情况而定。由清淡流质饮食,逐渐过渡到软食,普食。2)锻炼:六小时疼痛缓解后开始踝关节背伸运动锻炼,股四头肌锻炼。以促进血液循环,增加腿部肌肉力量为下床做好准备。练习直推抬高运动,防止神经根粘连。告知腰背肌锻炼的重要性,可以重塑脊柱的稳定性。所以引流管拔出后一周可做挺腰运动,一月后可做腰背肌五点式锻炼。术后一般2-3月可带腰围下地行走。3)告知适当的锻炼可避免肌肉组织萎缩,预防组织粘连和关节僵硬。改善血液循环,利于消肿,促进骨折愈合。恢复功能。原则: 不感疲劳为宜,由少到多,循序渐进。量力而行。

潜在并发症:

1)有肢体感觉,运动及括约肌功能障碍:与手术创伤刺激脊髓,出现血肿压迫或水肿反应压迫神经有关。护理措施:血肿一般在术后24小时行成,术后48小时血肿达到高峰,所以术后应观察四肢感觉运动,和两便情况,观察引流管的颜色量,性状。出现四肢麻木,肌力减弱时应及时报告医生,进行脱水,营养神经等治疗,必要时配合探查及血肿清除术准备。

2)有椎间隙感染的可能:与手术麻醉有关护理措施:术后观察患者体温变化,有无寒战,高热,神经根刺激,腰背部剧烈疼痛感,食欲不振时应警惕椎间隙感染可能。及时通知医生进行处理。

3)长期卧床并发症:压疮,肺部感染,切口感染,下肢静脉血栓等。护理措施:多饮水,大于2000ml/天。间歇式解除压力,轴线翻身。术前指导患者进行扩胸运动,深呼吸锻炼。做好基础护理,生活护理。密切观察患者体温变化,切口有无红肿热痛情况。遵医嘱合理运用抗生素;警惕DVT的发生:静脉穿刺避免下肢穿刺,正确指导床上活动四肢。观察肢体有无肿痛剧烈,浅静脉怒张情况。及时巡视病房,观察患者有无呼吸困难胸闷等情况。出现异常及时处理。

患者术后第13 天,无疼痛主诉。体温正常,切口情况良好,食欲正常,两便通畅。功能锻炼持续进行中。

出院宣教:

1)

加强营养,多食肝肾、含钙高的食物,如动物的肝肾、骨头汤、鱼、牛奶及豆制品。

2)

预防感染:患肢局部胀痛,局部组织的红、肿、热痛要及时的就诊。

3)

继续加强功能锻炼,要循序渐进,不要过早的负重,不要连续使用腰围3个月以上,以免照成肌肉废用性萎缩。3-6个月以内避免剧烈运动,不可弯腰拾物,正确搬运重物,尽可能避免久坐。

4)

病人及家属了解出院后定期随访的意义,按时复诊,出院后1、2、3、6个月来院复查,如有异常及时的就诊。

6.骨科护理常规 篇六

执行骨外科一般护理常规

术前护理

1、一般护理

保持肢体功能位或所需的治疗性体位,卧床休息,限制活动。

2、病情观察,做好护理记录:骨折部位疼痛、肿胀、血运情况;外固定包扎的松紧度,发现问题时,报告医师,及时调整;患肢皮肤温度和颜色、动脉搏动、毛细血管充盈时间及被动活动手指时的反应等。

3、根据患者病情积极做好术前准备。

4、给予心理疏导,做好术前宣教。

术后护理

1、一般护理

1)执行臂丛或全麻术后护理常规。

2)去枕平卧6h,患肢抬高20~30度。

3)卧床休息,肩胛区垫高,以保持两肩后伸,进行肘、腕及手部关节屈伸活动

4)长期卧床患者鼓励多饮水和富含纤维素的蔬菜和水果,以利大便通畅。

5)注意保暖,防止受凉。

6)做好心理疏导和生活护理,避免患者焦虑情绪和恐惧。

2、病情观察

1)观察生命体征及疼痛情况。

2)抬高患肢,观察患肢末稍血运及切口渗血情况,如异常及时联系医生。

3)上石膏固定者,按石膏固定护理常规护理。

4)遵医嘱给予抗生素,观察药物反应。

健康指导

1)鼓励病人多吃高维生素、高蛋白、高钙食物。

2)指导患者和家属正确掌握有关牵引、外固定的配合方法。

3)指导患者将患肢处于功能位或治疗所需体位。

4)指导患者进行适当的功能锻炼。肩、肘、腕关节主被动活动。

7.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 篇七

我院骨科2010年11月至2011年10月共收治老年患者312例, 其中男性204例, 女性108例, 平均年龄68.8岁, 最小65岁, 最大85岁, 其中上肢骨折96例, 下肢骨折179例, 锁骨骨折8例, 腰椎骨折12例, 颈椎病、颈椎骨折3例, 下肢静脉曲张3例, 外伤感染11例, 长期卧床患者占68%, 本组老年患者住院期间因合并下肢静脉血栓1例转入他科, 其余均治愈出院, 无1例出现护理并发症。

2 护理

2.1 心理护理

任何人在一生当中都难免因故焦虑, 人患了病更容易引起情绪焦虑[1]。根据老年骨科患者的心理特点, 进行有针对性的护理。老年人体质较差, 由于肢体的功能障碍影响患者的情绪变化, 心理负担重, 对预后缺乏信心, 多表现焦虑、悲观、恐惧, 孤独等。对此, 护理人员要关心、体贴、鼓励患者, 对他们的心理护理要耐心、温和、不厌其烦, 同时采取不同的交谈方式, 与患者沟通交流, 讲解治疗成功病例及疾病康复知识, 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 清除焦虑、恐惧心理, 稳定情绪, 从而使患者积极配合治疗及护理。

2.2 加强情感、意志行为方面的护理

部分老年患者入院后一些自己力所能及的事情都不愿意做, 变得软弱无力, 希望更多的亲友探望、得到更多的关心和温暖。有时检查不合作, 加之社会因素和家庭因素可出现情感、意志、行为的变化。护理人员除了掌握患者的心理动态并积极进行心理护理外, 还要做好亲属的心理工作和健康知识的宣传, 让家属有良好的心理状态, 细心、周到的护理, 给患者带来战胜疾病的信心和力量, 消除自卑感、孤独感, 以健康的心态去面对现实。在院期间, 让家属及周围朋友经常来探望患者, 使患者感到家庭和社会的温暖、关心、照顾, 而不再依赖医护人员, 增强他们战胜疾病的信心, 使其能积极配合治疗, 以达到生活自理。老年患者是长辈, 已有多年的个人生活习惯, 非原则问题不要勉强老年人而改变他们长期形成的习惯和嗜好。

3 预防并发症的发生及护理

3.1 预防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生

老年患者往往循环系统发生明显衰退, 同时患有其他多种疾病, 如高血压、冠心病、肺气肿、慢性气管炎、老年性痴呆等。一旦受到外伤, 又加上床上疼痛的刺激, 精神紧张, 不但机体防御机能受到破坏, 引起病理变化, 很容易诱发脑血管意外, 心肌梗死等。因此, 护士要多巡视患者, 观察病情要细致, 严密观察患者神志、面色、生命体征的变化, 详记护理记录单, 如发现异常, 及时报告医师处理。

3.2 预防肺部感染

临床上最多见的并发症是严重肺部感染, 老年人由于呼吸功能相对减弱[2], 因此加强呼吸道护理极为重要。老年患者呼吸循环功能减退加上有的长期吸烟、卧床、骨折后疼痛不敢咳嗽及深呼吸以致排痰受限, 气管内分泌物不易排出极易发生肺部感染, 因此, 患者入院后要戒烟, 鼓励做深呼吸运动及有效咳嗽, 在协助翻身时轻轻拍打胸背部, 上肢能活动者可做扩胸运动, 以促进排痰、增加肺活量, 预防肺部感染。在护理操作中, 要注意给患者保暖, 避免因受凉而诱发呼吸道感染。若痰液黏稠不易咳出, 可给予糜蛋白酶、庆大霉素、地塞米松雾化吸入, 上、下午各一次。以稀释痰液, 便于排出。

3.3 压疮的预防

老年患者因皮肤干燥、外周血供差, 加之牵引或术后卧床时间长等原因, 很容易出现压疮。因此要保持皮肤清洁, 床单平整、无渣屑, 协助患者轴线翻身每2h一次。避免拖拉推等动作, 以免皮肤受损, 骨突处给予按摩并温热水擦洗。解大便时放入大便器的动作因轻柔, 以避免皮肤擦伤, 大便后用温热水清洗肛门, 擦干后涂爽身粉, 需长期卧床患者一入院就给予垫气垫床, 严格床头交接皮肤受压情况, 本组病例中无1例压疮发生。

3.4 预防泌尿系感染及便秘:

老年人长期卧床, 易出现尿潴留, 由于留置尿管而继发泌尿系感染。因此, 对长期卧床的患者要保持会阴部清洁, 有尿时及时排空膀胱。骨科老年患者卧床时间长, 活动量少, 肠蠕动减弱, 易发生便秘, 鼓励患者多饮水, 多食富含粗纤维和维生素的蔬菜、水果, 如海带, 芹菜、紫菜、蜂蜜、香蕉、苹果等。由于老年人多半有不同程度的骨质疏松, 应注意适当补充钙剂及维生素D, 多喝牛奶, 多吃豆腐等含钙食品。饮食宜清淡富含营养, 避免油腻辛辣食物。我们护理人员应教患者养成定时排便的习惯, 以保持大便通畅, 避免便秘。便秘时可用开塞露或灌肠。

3.5 预防下肢静脉血栓的形成

静脉血栓形成是较常见的并发症, 常因手术使血流缓慢、创伤引起血管壁损伤和血液处于高凝状态三大因素所致, 严重者引起肺栓塞而导致死亡。因此, 积极预防是防止血栓形成的关键。术后应加强小腿肌肉收缩和踝关节的活动, 抬高患肢促进血液循环。注意观察患肢有无疼痛、肿胀, 术后患者血液如呈高凝状态, 应可用小剂量肝素或低分子右旋糖酐进行预防。劝告患者禁烟, 以免尼古丁刺激血管, 引起静脉收缩, 同时避免在患肢输液。

4 功能康复护理

骨折术后患者早期可活动健康肢体和伤肢肌肉作长收缩活动及足趾的收缩运动。3周以后可以做伤肢的关节运动, 有利于改善患肢的血液循环, 防止肌肉萎缩及关节僵直。功能锻炼初期, 患者常感到异常疼痛, 因而会拒绝练习, 护士应耐心说明锻炼的目的, 意义并给予患者正确的引导, 告诉患者要循序渐进的进行锻炼, 活动范围由小到达, 次数由少到多, 时间由短到长, 强度有弱到强, 不要因为惧怕疼痛而终止练习, 不要使其感觉疼痛和疲劳。开始离床活动时一定有专人扶助, 注意安全防跌倒, 保证功能锻炼顺利进行[3]。

5 结论

由于老年骨折患者的心理生理具有特殊性, 护士通过实施针对性的护理措施及功能锻炼, 可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促使患者早日康复。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参考文献

[1]胡佩诚.医学心理学[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 2000:172.

[2]王建荣, 刘玉春, 马燕兰.老年护理观念及老年人特许问题的护理[J].中华护理学杂志, 2003, 38 (15) :959.

8.骨科护理安全因素分析 篇八

【关键词】骨科;护理;问题

1骨科病房中可能出现的护理问题

在骨科病房中,常见有药物外渗,护理不当,皮肤受损,自杀或自残,未及时发现病情变化,病情恶化,体位不当所致并发症,术前准备工作未作好,药物使用错误等。

2护理差错因素分析

2.1理论基础知识薄弱和专业护理知识缺乏,对可能存在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预见性不足有些护士理论基础知识薄弱,专业护理知识掌握不牢固,缺乏临床经验和综合分析判断能力;对急、危重、病情复杂的患者,不能果断地采取相应措施;在病情观察时缺乏预见性护理思维,无个体针对性,无重点观察的护理问题;还有一些护士不懂急诊创伤的抢救程序,只是机械地执行医嘱,不能及时发现病情的动态发展变化以致伤后发生致命的并发症时才采取对策而措手不及。

2.2有章不循在整个护理过程中,护士是活动的直接实施者,也是护理水平与护理质量的集中体现者,各项规章制度以及护士自身素质是为患者提供优质服务的保证。若有章不循,则会造成责任事故。

2.3护理业务、专科技术水平低专业护理具有特殊性,不同的患者要求也不同,现在的临床护士大多年龄小、年资低、学历低(以中专为主),专科知识及临床经验缺乏,专科技术操作不熟练甚至动作粗暴,就会产生技术护理差错。

2.4健康教育、康复锻炼指导等不到位对使用内固定材料的患者锻炼时要提醒防止内植物断裂,因为骨科患者一般都要进行康复锻炼以恢复其功能;再者髋关节置换术后可能由于肢体位置、肢体移动或搬动不当、功能锻炼不正确等因素引起脱位。护士要向病人说明脱位的可能性及危害性,从思想上提高认识,作好健康教育宣传或发《人工髋关节置换术后康复指南》来指导患者进行正确的功能锻炼以预防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2.5环境管理不善骨科患者除治疗要求绝对卧床休息外,四肢骨折及行动不便的患者,在湿滑地面行走时易发生跌到造成再骨折;小儿、老年人未加床栏易发生坠床等。

2.6护理健康教育中潜在的法律问题①不能保持医护健康教育的一致性,有可能导致医疗护理纠纷。在开展健康教育过程中,有许多知识内容涉及到疾病的病理、生理变化、自我护理方法,如护士专科知识缺乏,又与医生之间沟通、交流不够,有可能出现护士解释不到位、解释错误或与主管医生不一致,甚至前后矛盾的解释现象。②沟通解释不当导致病人误解。在健康教育过程中,除了注意应用通俗易懂的大众语言之外,还要掌握婉转修饰的语言艺术,切忌将话说“满”、说“死”、说过头。③对该实行保护性医疗的病人,护士对该保密的内容进行讲解有可能导致纠纷甚至发生不良后果,故护士对此类病人应慎重行事。

2.7护理病历中的潜在法律问题护理病历是医疗机构护理病人在整个治疗期间行为的全面记载,是诉讼中的重要证据。目前在医院病历书写中常见的问题有:①记录不及时:由于种种原因比如工作繁忙或责任心差,忽略了记录而后进行回忆式记录。②署名不实:护士之间代签名或者护士代医生签名的事情时有发生,使护理病历署名不实,这主要是由于个别护士的缺乏法律意识造成的,这种病历在法庭上一旦进行笔迹鉴定,就会露出破绽,失去证据力。③护理记录错误或不全。④记录中字迹不清,随意涂抹。

3防范对策

3.1加强医学基础理论及专科知识教育,培养骨科护士预见性护理思维和能力护士长定期组织专科业务知识学习,指导每人建立读书笔记本,对于临床不同类型患者的抢救,及时总结共同点与不同点,针对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综合分析、判断,运用护理程序和专科知识,找出现存的和潜在的护理问题,培养护士敏锐的观察力和提高预见性护理思维的能力。同时,指导护士要重视患者的主诉。

3.2重点抓好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增强团队意识抓好规章制度落实,强化“慎独”精神,是落实各项护理措施的重要保证。每个护士都要认真坚持各项操作原则,实事求是,明确自己的职责,严格执行医嘱制度,防止医护耦合性差错发生,对不清楚的及时询问、请教,对于工作中出现的失误或缺陷,不论问题大小都要及时汇报,不可隐瞒情节或自作主张处理,以赢得补救的时间或措施;另外,护理工作具有连续

性等特点,若发现上班有遗漏的工作内容,下班要及时弥补,以增强团队协作精神。对于长期卧床、大手术患者要进行班班交接,同时密切巡视病人,防止压疮、管道脱落等护理差错发生。

3.3提高专业技术水平,培训骨科专业人才每周安排一个下午进行急救技术模拟训练等教学,每天利用晨会进行专科知识和危重、手术患者的护理查房,并针对现有患者的具体病情进行分析和讨论,剖析可能存在的护理差错因素,充分利用预见性护理程序,找出相对应的护理干预措施,从而达到人人都有防护理差错意识,班班都有护理防范重点,使患者微小的病情变化都在护士的监控和预料之中。

3.4树立以人为本的服务理念,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实行有特色的健康教育,随着以“病人为中心”的整体护理模式开展以来,对病人进行保健、康复、功能训练、日常生活指导等全方位的服务,同时也增进了感情,缩短了护患之间的距离,使患者和家属更好地配合治疗、护理过程,减少了护理差错事故的发生。

3.5维护病区环境安全神志不清、小儿、老年人及病情危重或有自杀迹象的患者应加护床栏,并将危险物品远离患者如暖瓶、锐器等,以防坠床、烫伤或意外伤害;对于危重、大手术等患者,尽量调至接近护士站的病室或ICU内以便观察;行动不便者将物品放在患者易取放的位置;尽量保持卫生间、开水房、走廊等地面的干燥,在潮湿处放置防滑标识,以防摔倒。

3.6规范健康宣教,提高护士水平护士健康教育与医生告知制度在内容上有重叠,但也有各自侧重点,医生告知病情、治疗方案,护士侧重对病人饮食、睡眠、排泄、服药、活动锻炼、环境及规章制度讲解,在健康健育中医护分工合作,护士健康教育过程中明确自己职责范围,在范围内履行健康教育义务。

3.7各种护理文件记录要符合当前的法律规范改变护理记录传统模式,必须从法律角度规范护理病历书写与管理,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格式。危重、一级护理用危重患者护理记录单,二、三级护理病人用一般患者护理记录单,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内容,如针对性记录病人自觉症状、情绪、心理、饮食、睡眠、大小便情况,记录病情变化症状、体征,记录化验检查的阳性结果、护理操作的内容、时间、关键步骤,记录临时给药的药名、剂量、用药后反应,记录病人有症状时医生处理或未给处理意见,记录护士向病人宣教和告知内容等,统一规定护理记录的要求,如记录时间的要求,应随时记录,并规定各种病人记录的最低频次。护士长每周对各项护理文件审查、把关。

总之,护理差错始终贯穿在护理操作、处置、配合抢救等各个环节和过程中,有时在极其简单或微不足道的临床活动中都有可能发生,一旦发生护理缺陷或事故,都会给患者和家属带来痛苦或无法挽回的损失。因此,护士长必须加强护理差错事故的管理,控制和减少护理差错的发生,为患者提供优质安全的护理服务。

参考文献

[1]冯梅.病人标准护理计划(外科分册)[M].长沙:湖南科学出版社,1999.

9.骨科的疾病护理 篇九

由于骨科患者具有一定的特殊性,患者的活动能力受到很大程度的制约,同时并发症较多,所以对骨科疾病患者的护理要求不断增高。

本文详细阐述了骨科护理的现状及其发展趋势。

关键词:骨科护理;现状;前景

1 骨科护理的发展现状

1.1 常见病发生了变化:在现代社会生活中, 骨科患者的主要对象为建筑工程事故和交通事故的受伤病人。

这些患者中粉碎性骨折和多处骨折比较常见,比较严重的患者还伴随有脑肾心肺等脏器的问题。

这些现状都要求骨科护理人员具有更高的水平,首先必须具备熟练的基本护理操作能力, 果断的处事能力,敏捷的思维;其次,必须掌握相关科室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的处理骨科的各种并发症,其中主要应该掌握泌尿科、脑外科、胸外科等高度相关科室的基本知识,以便更好的为患者服务。

1.2 老年患者越来越多:人口老龄化已经成我我国人口结构不可逆转的趋势。

伴随而来的就是老年病的增加,如包括腰椎退行性疾病、颈锥病、关节炎等老年多发疾病。

保守牵行治疗是早起老年骨折患者的主要治疗方法,发展到现在已经逐渐被淘汰,目前以关节置换、手术内固定等手段为主。

现代骨科护理工作的新难点主要是:高龄老人(80岁以上老人)在术后的并发症相对要更多,这种情况应如何处理。

老年患者的护理对工作人员的要求更高,护理过程中要及时与病人和家属进行沟通了解,定期向病人和家属交待注意事项并做健康宣教,这些工作有助于提高家属的看护能力和患者的自我护理能力。

1.3 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的发展与进步:骨科医生在进行诊疗时所采用的技术手段随着医学科技的发展也在不断更新, 新项目、新技术、新工艺日新月异, 单纯的诊疗手法已经被淘汰,当前骨科主要的治疗手段为及时手术取得固定疗养。

骨折固定从内固定到外固定再发展到髓内钉阶段;断肢再植从单侧肢体发展到多侧肢体, 关节置换从股骨头到全髋和全膝,从单侧置换到双侧置换等;甚至多个节段的再植;脊柱手术从腰椎到胸椎和颈椎,手术方式从后路到前路,骨科病患的诊疗手段发生翻天覆地的变化,这些诊疗手段的变化对工作人员的护理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1.4 病人的护理要求逐渐提高:病人对术后的护理要求随着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也越来越高。

截瘫病人大部分要求及时进行手术,以达到恢复肌力的目的,甚至自立活动;骨折病人希望早日摆脱束缚尽早离床自由行动;关节重建病人要求术后肢体活动功能基本恢复,达到提高生活质量的目的;骨肿瘤病人要求保肢性治疗等。

每一个患者都希望自己得到最好医生的治疗,使用最佳的手术方案,获得最满意最优质的护理工作。

针对患者的需求, 医院首先必须不断地提高医疗水平,然后不断加强护理人员的法律意识, 注重与患者的沟通,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并处理好医患关系,定时定期对病人进行问询,了解病人的需要,提供最好的医护服务,使家属放心,让病人满意, 有效降低医疗纠纷。

1.5 病人多选择家庭康复:骨科疾病具有活动不便的特殊性,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活动受限,恢复时间长,且并发症高发,所以越来越多的人开始选择家庭康复。

我国的家庭社区的护理能力和医疗护理制度发展比较缓慢,远远比不上医院护理。

但是随着家庭康复患者的增多,必须克服这一系列的问题,这种情况下护理人员应该对病人家属进行科学指导,教授一些日常的康复措施,增加电话回访的次数,使病人在家也能随时得到医护人员的帮助好指导。

2 骨科护理发展前景

2.1 护理工作日益重要:在发达国家,护士基本承担了患者入院到出院期间的`一切护理措施,包括社会及生活护理、心理、健康教育宣传等。

在这样的情况下护理工作的重要性更加凸显,根据发达国家的经验,我国21世纪护理改革的方向为以护理程序为基础的系统化整体护理。

技术的革新,新设备的使用,这些都对护理工作提出新的要求,护理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所以,护理工作人员的准入标准,素质要求以及继续教育问题都将受到重视。

2.2 针对个体差异性,循证护理将进一步实现:骨科治疗具有病种复杂多变,治疗方法多样,患者活动能力差,治疗周期长的特点,在这种情况下,骨科整体护理必须针对个体差异进行,根据不同的情况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案,具体问题具体分析,而不能一概而论,病人的医疗和护理服务都必须具有针对性。

2.3 远程医疗的应用:21世纪是信息化的时代,远程医疗也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发展。

虚拟现实(Virtual Reality,VR)已经在生物医学领域得到了成功应用和广泛的发展。

在骨科的康复训练中,将远程医疗和虚拟现实结合起来,进行远程虚拟康复已经不再那么神秘。

远程医疗的应用将更加方便地为家庭病人作康复训练指导。

3 结语

随着医学技术的飞速发展,骨科护理专业的专科性和综合性逐渐加强,对护理人员专业化素质和综合素质要求也在逐步提高。

因此,骨科护士要在临床护理的基础上,不断增加专业知识储备、拓宽视野,不断进取,才能适应专业技术的迅速发展。

参考文献

[1] 赵燕. 浅谈骨科患者的康复护理[J]. 甘肃中医, ,(04)

[2] 代玉枝. 浅析康复护理的重要性[J]. 青海医药杂志, , (07)

[3] 康复护理学[J]. 中国医学文摘.护理学, 2010,(03)

[4] 李静虹, 郑彩娥, 张荀芳. 在病人康复护理中开展健康教育[J]. 护理研究, ,(24)

[5] 王淑敏, 林文霞. 再造手指术后康复护理[J]. 中国社区医师(综合版), ,(18)

细心护理儿童骨折【2】

儿童天性活泼好动,好奇心强,发生骨折或脱位的几率较大。

在临床上,儿童骨折大约占骨科病人的1/3,且大多数患儿只需复位后进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即可。

真正需要住院手术的是少数,所以,患儿一般是在家中休养。

那么,如何正确护理骨折的患儿呢?

首先,在进行石膏或小夹板外固定后的两周内,父母要常观察患肢的血液循环情况。

密切注意患儿肢体远端的皮肤颜色是否红润,特别注意指甲的颜色、皮肤的温度和感觉是否正常(用针轻刺即可了解),患肢的手指或足趾能否进行伸屈活动。

如果发现患肢肿胀明显、肢体发凉、发紫甚至远端苍白,针刺时感觉麻木、迟钝甚至患儿不觉疼痛,手指或足趾进行伸屈活动时引起剧烈疼痛,这便是骨筋膜室综合征的表现,骨筋膜室综合征能够造成患儿的终生残疾。

所以一旦发现应立即到医院由骨科医生对石膏或夹板重新进行包扎固定。

其次,保证患儿得到充足的休息,加强营养,儿童骨折或脱位后,一般应当卧床休息4―7天,以利于骨折端的固定及肢体的消肿。

在骨折的初期,患儿由于卧床及缺乏活动,食欲差,饮食注意清淡易消化、刺激食欲。

可多补充一些肉汤、鸡汤及新鲜鱼汤。

以后逐步增加瘦肉、鱼类和大豆制品等。

同时,鼓励孩子多吃新鲜蔬菜和水果,摄入足够的维生素,增加含钙、含锌较多的食物如牛奶、牛肉、芝麻、牡蛎等以促进骨折的愈合。

有些父母认为骨头内含钙量高,于是天天给孩子喝骨头汤,这种做法并不科学,一方面影响了孩子的食欲;另一方面,由于骨折后一段时间内,骨折端钙离子会向血液中转移,从尿中排出,此时大量补钙,反而可能发生尿路结石。

再次,当石膏或小夹板固定后,要防止其折断、松动、脱落和受潮。

骨折的肢体,休息时可以将枕头或毛巾抬高,这样可以促进血液的回流,减少骨折端的肿胀及疼痛,从而促进骨折的愈合。

当肿胀消失后,如石膏或夹板有松动,应及时送患儿到医院进行重新固定,以免复位后的骨折端移位。

另外,在固定期间,父母应鼓励或配合患儿进行患肢功能锻炼。

因为复位和固定虽为骨折及脱位愈合创造了有利条件,但骨折能否较快愈合,患肢功能能否迅速恢复,与功能锻炼恰当与否关系密切。

小夹板固定时,骨折部的上、下关节应适当活动,可以减轻患肢废用性的肌肉萎缩、骨质疏松及关节僵硬的程度:若是石膏固定,也应进行石膏内肢体肌肉的舒缩运动及未固定关节的活动,当外固定拆除后,肢体的周径变细,关节活动受限,这是正常现象,父母不必惊慌。

只要经过一定时间的锻炼,就会恢复正常。

最后提醒年轻父母,儿童骨折的特点多为不完全骨折,其骨折端的生长比成人迅速。

10.外二科-骨科护理特色 篇十

-骨科专科护理特色-我院骨科是创伤骨科、关节外科及烧伤外科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科室护理人员8名,其中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5人,护士2人,现实际开放床位53张。拥有牵引床5张,创伤骨折治疗仪一台,足底按摩泵2台,步行器数台,微波治疗仪2台,科室护理工作在刘主任和王护士长的带领下,这支朝气蓬勃的护理队伍的整体护理水平得到了快速提升。

骨科将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理念和对患者的人文关怀融入到护理工作中,重视与患者的沟通,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护士能够独立完成围手术期、创伤性休克、骨盆骨折、髋膝关节置换、截肢、糖尿病足及重度烧伤患者的病情观察及护理。护士每日能够执行严格的床头交接班制度:从病人的病情、护理、饮食、睡眠、床头卡、药物过敏试验、皮肤、腕带、压疮、跌倒等进行交接班,保证了护理工作质量,提高了护理安全。科室每月均进行护理查房,业务学习,理论、技能培训和考核,大大的提升护士的专科知识及技能。护士还具备较强健康教育能力,能让患者及家属充分了解相关疾病知识,为骨科的每一位患者提供科学合理的健康指导,并且针对个体制定了合理的护理计划。

科室护理人员分别在杭州师范大学附属医院、长春白求恩医院等上级医院进修学习,其中一名护士获得了烧伤专科护士资格,不断地更新、充实专科护理知识是科室护士的工作目标,只为提供更优质的护理服务给广大病友.骨科护理成员都有一种“不用扬鞭自奋蹄”的工作意识,都有种“不甘落后”的奋进精神,在这个人温馨大家庭里满满都是爱,努力奋进是我们所有护士的目标。

11.骨科小儿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一

【关键词】 骨科;小儿患者;护理

对骨科小儿患者因其服务对象的特殊性,会使护理工作内容多、难度大、要求高1。如何通过加强临床护理和预防,有效降低并发症的发生,促进早日康复,提高小儿患者及家属的满意度,现将我科收治的48例骨折小儿患者护理体会总结如下。

1 临床资料

收集我科2010年住院治疗48例1—14岁患者,男35例,女13例。锁骨骨折4例,上肢骨折24例,下肢骨折14例,复合伤及其它疾病6例,均治愈出院。

2 护理体会

2.1 心理护理 掌握骨科小儿患者的心理特点,以及骨科小儿疾病的特征,因人而异,有计划、有重点地进行护理2。因为这些小儿患者在住院期间不能像正常孩子那样的生活和学习,置身与一个陌生环境,每天接触的是病友和医护人员,加上治疗过程中带来的痛苦和身体上的变化,使他们产生恐惧、焦虑、孤独等心理。护理人员对小儿患者要做到发自内心的爱护、尊重,多用鼓励的话语和肢体语言,建立平等友好的情感关系。护理人员与小儿患者交流时,以患儿理解的语言讲解疾病治疗的重要性,增加交流时间,不急于进行操作,不强迫,减轻小儿患者的紧张和恐惧,使小儿患者和家长逐步的信任医护人员,明白疾病并不可怕,只要积极配合治疗和护理,身体会很快恢复健康的。

2.2 卧位护理 护理人员以小儿的受伤部位和病情选择合理舒适的卧位,并且根据小儿患者的情况进行动态的调整,嘱其不得随意更换体位。

2.3 饮食护理 护理人员结合病情耐心向小儿及家人解释营养饮食的重要性,鼓励多食易消化和易吸收的食物,且富有各种营养(如新鲜蔬菜、蛋类、豆制品、鱼汤、瘦肉等),多饮水,保持大、小便的通畅,忌食酸辣、油腻等食物。同时,护理人员也要积极主动参与小儿患者的日常生活护理,为下一步的治疗和护理打好基础。

2.4 疾病健康宣教

2.4.1 教育护理 ①护理人员不仅要对不同年龄,不同理解能力,不同生活方式的小儿患者及家长进行教育,而且要通过教育改变小儿患者和家长的某些不好的行为和习惯,指导家长如何观察小儿患者的病情变化,如何给予小儿患者很好的照顾和支持,让小儿患者身心更舒适,以更好的状态接受治疗和护理,也懂得一些合作与协调的关系。②评估小儿患者存在的危险因素,采取相应的预防措施并向患儿和家属进行指导,如追床、烫伤、跌倒的预防等。

2.4.2 功能锻炼 ①在良好的复位与固定的基础上,功能锻炼越早越好。它可以促进血液循环,减少肌肉萎缩,消除软组织肿胀,加速骨折愈合等。护理人员向小儿患者和家属宣传功能锻炼的意义和方法,使他们充分认识其重要性,消除顾虑,积极主动运动锻炼。②认真制定功能锻炼计划,并在治疗过程中,根据小儿患者的全身状况,骨折愈合进度,功能锻炼后反应等各项指标不断修订锻炼计划。骨折早期锻炼的主要形式是患肢肌肉等长舒适运动;骨折中期此时局部肿痛消失,除继续增强患肢肌肉等长舒适运动外,并逐步恢复骨折上下关节的活动;骨折后期加强患肢关节活动,让小儿患者做一些力所能及稍微轻的事情,使各个关节得到全面锻炼。③一切功能锻炼需在医护人员指导下进行,随着骨折部位稳定程度的增长及周围损伤软组织的逐步修复,功能锻炼循序渐进。④保证有效的固定,及时检查调整外固定,使骨折顺利愈合。⑤功能锻炼的长期性和枯燥性会让小儿患者最初感到这个过程十分的艰难,依从性不高,需护理人员与小儿患者及家长充分的沟通和互动。在行功能锻炼过程中密切观察患肢固定和末梢血供等情况,如有异常及时与医生联系。⑥尽量防止不利于骨折愈合的活动。

2.5 并发症的预防

2.5.1 警惕骨筋膜室综合症的发生 它是由于骨筋膜室内的肌肉神经因急性缺血、缺氧而产生的一系列症状和体征,多见于前臂掌侧和小腿受伤的患者。小儿因年龄的特殊性,会对患处感觉运动能力差,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患肢的血供、感觉、运动等。

2.5.2 压疮的预防 打石膏和行牵引等小儿因长期卧床,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差,皮肤细嫩,抵抗力低下,易发生压疮。小儿入院后护理人员一定要重视预防,每班检查,班班交接等。

2.5.3 预防泌尿系统并发症 对长期卧床患儿应多饮水,有尿时及时排出,保持会阴部清洁,每日必须行会阴部护理,预防泌尿系结石和泌尿系感染。

2.5.4 预防呼吸道并发症 护理人员指导小儿患者多饮水,注意保暖防受凉,对长期卧床小儿患者还应指导深呼吸及上肢功能活动,如做扩胸运动等。

2.6 出院指导

2.6.1 主动加强功能锻炼,促进肢体功能恢复。

2.6.2 根据病情指导外固定的护理。

2.6.3 合理饮食,注意休息,行适当的娱乐和学习以增强小儿患者信心。

2.6.4 保持小儿患者心情舒畅。

2.6.5 定期复查,发现问题及时就诊。

3 总 结

骨科小儿患者由于其独特的年龄、心理、身体特点,导致护理难度大,并且小儿患者和家属的期望值很高3。这就需要护理人员具备良好的骨科护理专业知识及技能和小儿护理等知识,并开拓各方面的知识领域,积累多方面护理工作经验,以高度负责的工作态度,以绝对的耐心有计划、有重点地来护理小儿患者。采取以上护理方法后,使小儿患者身心尽最大可能处于接受治疗的最佳状态,对其康复将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我院骨科临床护理中取得很大成功。

参考文献

[1] 曹群英,王金方,熊慧.小儿骨科护理体会.咸宁学院学报,2009,23(3):266—267.

[2] 杨荣贤,于文馨.小儿骨科心理护理体会.当代医学,2010,16(20):119.

12.骨科褥疮30例护理体会 篇十二

1 临床资料

我科于2007年1月-2008年1月收治褥疮患者共30例, 都由院外带入。Ⅰ度褥疮患者9例, Ⅱ度褥疮患者18例, Ⅲ度褥疮患者3例。根据诺顿评分法, 存在褥疮危险因素的患者687例, 经过精心护理, 及时落实相应护理措施后, 无1例发生褥疮。Ⅰ度褥疮治愈率100%, Ⅱ度褥疮治愈率96%, Ⅲ度褥疮好转率66%。

2 褥疮的病因分析

2.1 骨科患者褥疮好发于长期卧床者, 如脊髓损伤、骨折、手术后或大小便失禁。

多发生在枕部或下半身的骨突处, 发生部位依次为尾骶部、坐骨结节、内外踝及足跟。

2.2 褥疮发生与年龄、营养不良、局部受压有关, 这些是

引起褥疮的致病因素, 并与褥疮的大小和压力密切相关, 局部受压时间越长压力越大, 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障碍就越重, 就易促使组织变性坏死, 增加褥疮的易感性。

2.3 床铺不平整, 有渣屑或搬动时硬拉、拽患者, 均可产生较大的摩擦力, 损伤皮肤。

潮湿可致皮肤浸渍, 松软易为剪切摩擦力所伤, 潮湿主要是大小便失禁、出汗引起的, 并引起皮肤组织的感染。

2.4 急性损伤也是褥疮的诱因。

急性损伤时, 机体产生应激反应, 抵抗力下降, 神经及内分泌系统奠定了褥疮发生的基础[1]。营养不良是发生褥疮的危险因素之一, 低蛋白血症及贫血是褥疮的重要病理因素。

3 褥疮的预防及治疗措施

3.1 褥疮重在预防

3.1.1 早期营养支持是预防褥疮发生的基础, 由于急性损伤早期机体出现应激反应, 机体分解代谢高, 且非外源性营养所能纠正, 所以应早期给予营养支持和代谢调理[1]。给予高蛋白、高维生素、高热量、低脂肪、含微量元素丰富的饮食, 必要时给予静脉营养治疗。丰富蛋白的摄入, 对损伤的愈合十分重要。

3.1.2 让患者尽可能运动, 是最早、早有效的预防措施, 对具有危险因素的患者进行护理和治疗, 可使有限的护理资源进行合理的分配, 从而整体提高褥疮的预防率。

3.2

增强护理人员的责任心, 提高护理人员对褥疮危险性的认识, 从而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的褥疮发生。

3.3 床头设立翻身卡, 定时翻身、定时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做好床头交接班, 对褥疮的发生起到很大的预防作用。

一般每2 h翻身1次, 对有溃疡者可30 min~1 h翻身1次, 骨突部位使用软垫及海绵垫减少压迫。平卧位抬高床头5°~30°为宜, 不应超过30°, 如平卧位时床头抬高45°易滑动, 增加骶尾部的剪切力。

3.4

保持床铺及皮肤干燥, 启用气垫床, 对小便失禁患者应留置尿管, 对大便失禁患者应及时擦干皮肤的粪便, 及时更换床单。定时为患者进行温水擦浴, 按摩受压的骨突处, 促进血液循环, 改善局部营养。

3.5

骨盆骨折及急性期休克患者, 因病情危重, 无法翻身时, 应用气垫床及凉液垫, 凉液垫放置在患者的臀部及腰背部, 可在凉液垫上面铺上小中单, 如患者感觉臀部及腰部的温度太高, 随时可更换凉液垫, 保持床铺平整干燥, 同时用50%的酒精按摩局部受压皮肤。

3.6 对各期的褥疮治疗及护理措施

3.6.1 Ⅰ度褥疮患者最关键的是解除危险因素, 增加翻身次数, 避免过度受压。

经常检查受压部位皮肤情况, 定时按摩受压部位, 按摩仅限于皮肤没有潮红的部位, 国外护理界不主张对已压红的皮肤进行局部按摩, 将褥疮贴应用于皮肤发红部位及受压的部位, 能预防和保护Ⅰ期褥疮[2]。皮肤潮红时, 应及时给予暴露, 可给予95%的酒精湿敷。

3.6.2 Ⅱ度褥疮患者重点是保护创面, 预防感染, 继续加强翻身次数。

出现小水疱者, 用无菌纱布包扎, 防止破损, 促进水疱自行吸收;出现大水疱者, 用复合碘消毒皮肤后, 用无菌注射器抽吸疱内液体, 用95%的酒精湿敷。皮肤破损者, 消毒创面及创面周围的皮肤后喷上金因肽, 可取得较好疗效。

3.6.3 Ⅲ度褥疮患者应解除压迫, 清洁创面, 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

伤口用3%双氧水冲洗, 然后再用0.1%新洁尔灭及0.9%生理盐水冲洗, 75%的酒精消毒褥疮周围皮肤, 再利用氧气的气流将创面吹干, 敷上龙血竭, 再用敷料保护。此方法在临床上取得不错的疗效。对大面积、深达骨质的褥疮, 采用外科治疗方法加速愈合。方法:放置引流管, 清除坏死组织, 植皮及修补缺损组织, 以缩褥疮病程, 减少患者痛苦。

4 小结

褥疮是临床上最常见的并发症之一, 也是临床护理工作中的一大难题。经过对30例褥疮患者及存在褥疮危险因素的687例患者的护理, 笔者深深体会到褥疮重在预防, 工作人员要有高度责任心, 及时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评估, 采取相应护理措施, 定期检查皮肤受压情况, 每班做好床头交接班, 检查各项措施是否落实到位, 会取得较好的效果。

摘要:目的探讨骨科患者褥疮危险因素, 并提出相应的护理干预措施。方法按诺顿评分法, 对新入院患者进行评估, 根据评分法采取相应干预措施。结果通过对易患褥疮者进行评估, 能够及时发现患者褥疮产生的苗头, 便于针对性采取预防护理措施。结论褥疮重在预防, 及时采取护理措施可提高褥疮的防治效果。

关键词:骨科患者,褥疮,预防及治疗措施

参考文献

[1]张晓明, 胡风云, 杜燕, 等.急性损伤期与非急性损伤期患者褥疮的临床特点及护理[J].中华护理杂志, 2002, 37 (7) :492~493

13.骨科康复护理开题报告 篇十三

一、本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日常生活中因骨科疾病影响正常工作、学习和生活的现象屡见不鲜,尽管诊治及时、手术成功和用药得当等治疗过程均按照主治医生的治疗计划进行,但在护理过程中尤其是基础护理过程中常常因为护理不当造成后期康复中难免在身体某部位遗留不同程度的功能障碍,其实只要医护人员在工作中按照医疗规定的程序,配合护理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同情心,基础护理能解决病患在康复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因此在骨科病人的后期护理尤其是基础护理过程中,加强基础康复护理同抢救治疗一样,是促进机体功能恢复和减少致残的关键,各级各类医护工作者必须对护理工作高度认同,以高度的责任感面对骨科病人的康复工作。同时在基础护理中,心理康复护理在全面康复中起着重要作用,贯穿于整个骨科病人护理的全过程,只有医护人员在医学伦理知识的指导和医疗执业道德的指引下,对病患施以热心责任和舒适康复护理,方能保证病患尽最大可能的康复。

二、本研究的目的和目标

骨科病人在基础护理中区别于其它科病人,因为骨科创伤的独特性,加之多发骨折、复合伤、截瘫病人及老年病人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等诸多原因,因治疗过程中疼痛原因的限制,给骨科基础护理工作带来很大难度,并很容易发生并发的各种症状,因此必须加强骨科康复护理的质量控制和制度化和程序化管理,同时又针对特性病例施以独特的治疗康复方案,从基础护理质量管理入手,加强和提高对基础护理工作的重视,通过制度化的绩效管理方式加强管理,同时加大督促检查力度,最大限度的降低骨科病患在康复过程中并发症的发生。

三、关键词及定义

基础护理;质量管理;骨科康复。

四、文献回顾

周谋望在《深入临床积极开展骨科康复》一文中对骨科康复应该注意的问题进行了探讨。(中国康复医学杂志.2003,18(9):516.)赵洁在《骨科护士实施康复护理工作现状的调查》一文中对目前骨科护理存在的主要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措施。(中国康复.2005,20(2):122.)刘春荣和谢发连在《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护理》一文中主要就骨科病人的心理康复问题进行了探讨(福建医药杂志,2006,28(6):160 – 161.)综上所述,骨科护理方面的主要文献主要集中在对目前骨科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通过加强医护工作人员医学伦理学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学习,重点培养医护工作人员高度的责任感和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积极营造的医院和谐文明的人文关怀氛围,提高对骨科康复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五、研究设计类型

本文主要针对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对策,属于基础研究。

六、研究对象

本文的主要研究对象是目前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分析找出对策。

七、研究工具

本文主要采用观察法和理论分析法,通过观察找出存在的问题,并借助理论分析,寻找对策。

八、研究步骤研究方法

本文的研究步骤主要通过观察法找出骨科护理中存在的问题。

九、统计学分析

本文主要是通过骨科康复护理护理过程中的临床观察,查找其中存在的问题,论文的主要方向是骨科康复护理的经验体会,属于经验总结型论文。

附件:论文大纲

引言

一、目前我国骨科基础护理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对基础护理的重要性认识不足。

(二)对骨科基础护理康复执行程序不甚了解。

(三)医护人员自主性不强,病患缺乏沟通。

二、高度重视基础护理工作,加强医务工作人员职业道德教育。

(一)加强医护工作人员医学伦理学和职业道德修养等理论学习。

(二)重点培养医护工作人员勇于奉献的职业精神。

(三)营造积极的人文关怀氛围。

三、提高对骨科康复基础护理工作重要性认识。

(一)充分理解和认识基础护理工作的意义。

(二)不断总结成功经验,纠正护理缺欠。

(三)认真落实基础护理工作,提高整体护理水平。

四、加强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工作的几点体会。

(一)护士长应切实加强病房护理基础管理工作。

(二)在骨科康复护理过程中强化舒适护理的工作理念。

(1)环境舒适。

(2)体位舒适。

(3)治疗舒适。

(4)心理舒适。

(5)帮助病人减轻疼痛。

(6)耐心的指导。

(7)详细明确的药物使用说明。

五、提高骨科患者基础护理工作的质量控制管理工作的几点措施。

(一)加强护理专业尤其是骨科康复护理专业的培训。

(二)提供个性化的康复治疗方案。

(三)制定康复反馈制度。

(四)针对特性病患制定护理应对预案。

(五)将护理质量监控结果作为评价每个护士年终工作总结的硬指标。

14.骨科护理工作计划 篇十四

1,安全是所有工作中的核心。护理工作要细心,耐心,严格按照护理核心制度,护理常规,工作流程执行。三级质控确实落实到位,把安全隐患消灭的在萌芽状态。

2,梳理现有的工作流程,修改不合理的流程。新开展项目制定确实可行的工作流程或指引。做到有章可依。

二、积极提高患者满意度

1,经常以一个患者为例,进行跟踪调查,询问患者对工作人员的意见,对卫生环境的看法,对工作流程的看法,对医疗护理质量的看法等,从中发现问题,积极改进。

2,每月进行满意度调查,并对结果进行分析。每月召开公休会一次。

三、做好规范化培训及骨科专科知识的培训

1,根据护理部的培训计划,结合科室的人员特点制定个性化的培训方案。

2,围绕骨科十大安全目标,科室现有病种及骨科特有的技术操作制定科室的专科培训计划。

3,根据护士掌握知识程度不同,尽量做到个性化培训。

四、绩效方面:

关注科室绩效,多收患者,增收节支,每月由患者评选2名优秀护士,2名优秀医生给予奖励。

五、团队建设:

努力创造团结互助,积极向上的工作氛围。鼓励护士参加职员考试。看到护士的优点,用其所长。合理排班,科室成员紧密配合,高效优质完成工作。工作表现突出者,多表扬。

六、优质护理:

优质护理已经实施一年了,明年主要工作提升内涵建设,重视细节护理。

1,应用追踪法,从患者的表达,生活照护,病历书写,疾病的护理,医嘱的执行,核心制度的落实,用药,告知,技术操作的完成,病情观察,患者现场的情况,动态的评估观察护士的工作质量,以此提高整体的护理质量。

2,环境建设:根据病房环境标准及清洁工和护工工作标准,检查病房物品的摆放,整理,环境的清洁程度。办公室的整洁程度。创造一个清洁,安静,温暖的病房环境。

七、进修:

15.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体会 篇十五

关键词:骨科,并发症,护理,老年

老年人基于年龄原因, 免疫力下降, 多数体弱, 生病时需长时间卧床休养, 其护理难度较大[1]。尤其是骨科手术后的老年患者, 多数丧失自理能力, 若得不到合适的护理, 会导致多种并发症发生。我院2011年2月-2013年3月收治老年骨科患者57例, 现将护理体会报道如下。

1 临床资料

本组骨科老年患者51例, 男23例, 女34例;年龄60~70岁37例, 71~80岁17例, 81~88岁4例;平均住院时间为30d。其中髋部疾病20例 (35.1%) , 股骨颈骨折9例, 股骨骨折10例, 股骨头缺血坏死1例;各种腰部疾病17例 (29.8%) ;腰椎间盘突出9例, 腰椎失稳5例, 胸腰椎压缩骨折1例, 椎体滑脱2例;关节疾病13例 (22.8%) ;膝关节各种疾病9例, 骨与关节感染4例;其他骨科疾病7例 (12.3%) 。

2 临床护理

2.1 心理咨询

掌握老年人心理特点, 有的放矢。老年人带着病痛就医时, 面对的是医护人员和其他住院患者, 要等待繁多的检查、治疗, 加之多数丧失生活自理能力, 表现出烦躁、焦虑、恐惧、激动、多语、失眠等, 这些心理状态均不利于治疗。为解除老年人思想负担, 使之积极配合治疗, 最重要的是给患者心理上安慰。要根据老年患者的经历、文化素养、生活习惯、家庭状况及经济收入等, 采取有效的交流方式, 与老年患者进行亲切交谈, 病护相互沟通, 取得患者的信任并使其对自己的伤病有所认识, 积极配合治疗。护士对待老年患者一是要尊重, 二是要理解, 三是要在生活上关心, 要经常与老年患者交流思想, 照顾体贴入微。

2.2 营养到位

有些老年人因生活不能自理, 担心增添麻烦, 为减少大小便次数, 而控制饮食。应向老年患者说明营养的重要性, 鼓励其多饮水、多食易消化食物, 保持大小便通畅, 避免便秘。同时应更周到的做好生活护理, 尽量满足其需要, 不能表现出任何厌烦的情绪, 使其精神愉悦, 为进一步配合手术、药物治疗打下基础。

2.3 生活护理

每年约有1/3的老年人均曾经历跌倒事件。其中很多原因:如原有外伤、肢体退行性疾病、环境、年龄、神志状况、原发疾病、所服药物等。绝大部分老年人喜静, 应尽量安置单人小房间, 护理要尽量适合老年人特点, 如减低环境中威胁的措施, 减少床边杂物, 固定好床脚刹车, 安置洗手间夜灯, 对活动能力受限的患者除接受行走体疗外, 还要向家属重申患者活动能力的障碍, 护士要指导患者缓慢起立及上、下床等, 坐轮椅时使用轮椅安全带, 选用专用的老年轮椅, 协助患者变换体位等。对长期卧床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要加强生活上的护理, 保持患者口腔、头发与皮肤的清洁, 协助其生活所需。

2.4 并发症预防护理

进入老年期循环系统发生明显的衰退, 如心、脑血管硬化, 心肌收缩相对减弱, 心血管不适应正常的应激状态。加上创伤疼痛的刺激、精神紧张, 有潜在发病的可能, 导致并发症出现。此类患者一经入院应引起重视, 除进行各种检查外, 应密切观察患者的血压、脉搏、神志等体征变化, 发现问题及时治疗。

长期卧床、截瘫或需牵引的患者全身血液循环差, 皮肤抵抗力低, 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尤其是骶尾部、后枕部、踝关节、足跟部各骨突处易发生压疮, 因此患者入院后给予气垫床或骶尾部垫压疮垫, 骨突处可垫海绵圈。不能自行翻身的隔2h协助翻身, 并用50%红花酒精按摩受压部位, 以促进血液循环。护理上一定要职责到人, 每班检查交班。使大家认识到, 预防压疮的发生, 需全体医务人员共同努力。

保持会阴部清洁卫生, 每天用温水擦洗会阴部2次, 尿潴留患者在留置尿管期间, 妥善固定导尿管及引流管的位置, 常变换体位, 以便引流通畅, 定时放尿、训练膀胱肌肉收缩[2]。

老年人由于呼吸相对减弱, 并有慢性支气管炎, 肺源性心脏病史, 所以长期卧床及术后患者易发生肺部并发症。因此患者人院后要求戒烟、戒酒, 鼓励患者多咳嗽、咯痰, 做深呼吸, 上肢能活动者做扩胸运动以增加肺活量;必要时给予雾化吸入, 以利稀释痰液。老年人运动量减少, 骨细胞活动性降低, 而钙吸收利用率低易发生骨质疏松, 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延长或不愈合。可给患者服钙剂, 进食高钙食物, 并用适量维生素D增加钙的吸收利用。

3 小结

老年骨科患者心理具有特殊性, 有针对性的心理护理是至关重要的。在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中, 要树立“安全第一, 患者第一”的思想, 杜绝或降低安全隐患[3]。且要有爱心、耐心、责任心, 细致观察病情, 及时发现、及时治疗, 使老年人尽快康复。在老年骨科患者的护理中, 如能充分掌握好老年人的特殊性, 护理措施行之有效, 能显著提高老年骨科的治愈率。

参考文献

[1] 刘苏君.基础护理—护士专业内涵[J].中华护理杂志, 2005, 40 (4) :243.

[2] 韩梅英.我院提高护理质量管理的几点做法[J].护士进修杂志, 2006, 21 (1) :33.

上一篇:国家励志奖学金获得者-陈锐个人感言下一篇:前台工作表现自我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