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精选10篇)
1.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一
家乡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暑期长假,在外求学的我回到农村老家,在我踏上故土的那一刹那有一种与众不同气息迎面扑来。在家乡这段时间的所见、所闻,让我对十七大后家乡的发展、变化有很直观的印象,同时也让我感受到党和政府兴农富农政策给农村和农民带来的实惠.家乡变化
(一)村容村貌有了新变化。以前村里的路都是土路,凹凸不平。我们那时侯穿高一点的鞋就会不断的崴脚,穿平的鞋却会十分的硌脚,总之是怎么走都不舒服,骑车就更不要提了。还有墙上那各式各样小孩们的“涂鸦作品”。现在回想起来童年是美好的,可是我的家乡却也可以说是满目疮痍。而如今,在全国范围建设新农村的总动员下,通过环境整治,目前各村主干道路基本上达到道路的硬化、村庄的绿化、河道的净化、路灯的亮化以及断墙残壁的拆除,彻底改变了农村的“脏、乱、差”现象,卫生保洁制度的健全,使环境卫生得到长效管理机制的保障,村庄面貌焕然一新。
(二)群众环保意识有了新提高。通过净化、绿化、亮化、美化工程,群众不但对庭院卫生意识有了转变,对公共卫生也有了讲究,树立起讲卫生、美环境的新意识,形成“人人讲文明、个个爱清洁、户户讲卫生”的良好氛围。现在垃圾不随处乱扔,家禽的粪便也不随处乱倒,都有了统一的安排和处理。现在到哪都是干干净净的水泥地,让人的心情也十分的舒畅。
(三)物质生活得到新突破。以前农村人就只会守着那一亩三分地过日子,吃穿用都很简单随便,只要不饿着肚子,不冻着就很满足了。而如今在中国不断的发展变化中,农民也意识到要不断提高自己的物质水平,开始不断寻求致富的道路。现在我们村里发展了果树养殖业,还有很多小型的加工厂,同时给一大批的妇女门提供了就业岗位,现在每家都是两个人在赚钱,手里的钱多了,物质生活便有了提高,每天来村里卖东西的多的犹如赶集似的。什么饺子,鱼,鸡之类以前只能在过年吃上的东西现在随时都可以吃了。穿衣服也开始追求起名牌来。用的就更不用说了,什么电热锅,电磁炉之类都上了农民的锅台。
(四)精神文明建设得到新发展。物质生活上去了,精神生活也随着提高了,以前一到秋收后,不论大人小孩,都是在赌博。现在在村干部的带领下,夏天晚上在大队部跳舞,冬天则是敲罗打鼓,不仅扭正了村里的风气,还愉悦了每个村民的身心。
(五)团结协作精神有了新转变。在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广大党员干部群众群策群力,齐动手,齐出工,做了大量的工作。集体出资和群众集资紧密结合,全村上下拧成一股绳,团结协作精神得到进一步发挥。村领导还坚持把宣传工作作为新农村建设工作的先导工程来抓,组织乡村干部深入一线,以对新农村建设工作进行广泛深入地宣传。充分利用会议、横幅、标语、黑板报、宣传橱窗等形式,宣传新农村建设的目的意义。
存在问题。
通过本村与其他一些村的对比发现还存在一些制约农村经济发展和新农村建设的因素。
一是宣传发动工作不够深入,群众认识不到位。主要是宣传的力度和广度不够,再加上当前对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还没有具体的标准,从而导致于少数村干部在认识上存在偏颇,误认为只要搞好村庄规划,建成小康新村就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群众对新农村建设还未正确看待,有的认为这是政府的“形象工程”,领导的“面子工程”,误认为又要搞创建,又要搞验收。
二是村级积累薄弱,基础设施不够完善。新农村建设基础设施配套资金大多要靠地方财政投入,而乡村两级财力有限,有的还背着沉重的农村债务(如普九欠债、历年欠款),有的村连村干部工资也难以正常兑现),部分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但仍然捉襟见肘,特别是诸如公共服务与活动陈地建设就没有列入发展规划。
三是劳动力转移滞后,农民难以“洗脚上岸”。近年来,通过大力实施农民工转移培训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养了一批适应进城务工的新型农民。但其效果仍然很不明显,所从事的主要行业依然是从事简单劳动的建筑小工、家政服务和制造行业,而且外出务工人员年龄参差不齐,大至60岁,小至15、6岁,究其原因还是现行农民知识化工程不贴近农村,不贴近农民,与农民的需求造成了脱节,因此培育新型农民任重道远。
四是农村公共文化事业严重“贫血”,塑造新风貌困难重重。在调研中我发现,农村电话、手机、广播、电视覆盖率虽然较高,但农村科技培训和文化生活相对脆弱,许多设施没有发挥应有的功能,使农村文化活动停留在自发的、散乱的、无组织状态,难以发展壮大。再加上外出务工人员增加,农村基本上在家的是儿童和老人,少数人仍沉迷于“赌码”等陈旧的习气主,难以跟上现代文明。
五是村干部队伍不稳,后顾之忧难以解决。年轻农民多数外出务工,村里仅有的几个元老级的老党员,存在后继乏人的问题。村干部待遇比较值较低,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工作积极性,村组干部缺乏必要的保障,既担心退下来后遭他人打击报复,又没有养老等社会保障,年轻的村干部想外出务工、想打工致富心切。
对策建议。
如何调动和提高广大农民群众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积极性?如何引导农民群众推进新农村建设?按照中央关于社会主义新农村“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总体要求,结合对我村的调研,我提出几点肤浅的看法和思路:
1、加强村级班子组织建设,提高村级班子凝聚力。一是要从农村党员中选拔政治觉悟高、致富本领强的党员干部担任主职领导。在对我村调研中我了解到,本村之所以班子比较团结、有战斗力和凝聚力,在群众中有威信,关键是有一个
好的“班长”,村党支部书记在村组合并前就是我村的当家人,不仅在群众中有威信,更重要的是能够为农民群众提供实实在在的技术和服务。二是要过基层组织“五好”创建等活动载体,完善村级党组织制度建设,在农村乡土能人、经营人才中发展党员,发挥基层组织战斗堡垒作用。三是要关爱村组干部,建议多方筹资建立养老保险基金和年老生活补助制度,解除村组干部的后顾之忧,稳定农村干部队伍。
2、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推进现代农业建设,着重是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要继续采取对上争取、多方筹资的办法,争取农村基础设施建设的资金投入,推进包括末级渠系、农村能源、田间道路、土地平整等基础设施建设;要强化农业科技支撑,在巩固乡镇综合配套改革成果,全面创新农村公益性服务机制的基础上,充分发挥现有农村科技服务设施功能,积极探索与农业科研单位和院校的合作,引进适合本地自然资源的“三新”(新技术、新品种、新模式)项目,促进产业结构的升级换代;要围绕全镇建设“水果之乡”,大力发展农村现代化果树种植技术,增强带动、辐射能力,网络更多的农户推进农业产业化经营。促进农民增收,就是要围绕农村经济发展的主导产业,不断拓展增收空间。要引导农民群众利用现有资源优势与条件,把主导产业做大做强,成为农民增收的主要支撑;要继续发展打工经济,关键在于建立健全外出务工的服务网络,为外出务工农民提供法律救助、信息服务、转移培训,为打工经济创造宽松的环境和条件;要结合落实中央农村政策、建设节约型社会,落实惠农政策增收、强化农资市场监管增收、科技增收、抗灾增收、节本增效增收等综合措施,不断拓展农民增收的渠道和来源。
3、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加快建设小康新村。要坚持规划先行、试点示范、分步推进的原则,引导有条件的农民在规划区内通过整理集聚、拆旧建新、移民迁建等途径,开展旧村改造和新村建设,搞好配套设施建设,搞好村庄绿化美化和环境卫生,不断提高居住环境。要开展扶贫开发、巩固农村义务教育和新型合作医疗成果、探索建立农村社会保障体系,解决农民群众养老等社会保障,不断提高生活质量。要注重困难群众生产生活救助体系建设,关注弱势群体,实现共同致富。
4、加强精神文明建设,培育新型农民。首先,是要加强农民群众的教育、宣传与引导,解决好农民群众的认识问题。其次,是要增强农民致富的本领,培育“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农民,培育尽量多的农村种养大户、乡土能人,提高农民群众参与市场经济活动的综合素质。第三,是要围绕精神文明建设,培育综合素质较高的新型农民。通过农民培训、加强文化等基础设施和阵地建设,开展农村文明创建活动,提高农民整体素质,构建和谐农村。
5、推进民主管理,加强基层民主政治建设。一是规范党务公开、村务公开、财务公开,保障群众“四权”。二是完善村民代表会议制度、民主理财制度、村级财务依法委托乡镇管理制度,健全“一事一议”制度,探索“联户议事”、“联组议事”、“联村议事”等农村事务决策的议事新形式,把权利交给人民群众,真正做到事由民理、家由民当。三是各级干部要转变作风,增强服务意识,巩固送政务下乡成果,强化农村公益性事业服务的质效,提供能够满足农民群众实际需求的实实在在的便民、惠民服务。
2.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二
1 调查方案
调查的意义及目的:黄斗景村在被确立为全国农村固定观察点30 年来, 在历届村俩委班子的带领下, 在作风建设上做到“为民、务实、清廉”, 公道正派, 群众信任, 村民拥护, 班子团结一致, 齐心协力, 干事创业, 政绩卓著, 使黄斗景村基本建成较高标准的社会主义新农村。随着在新农村的建设不断发展的过程中, 涌现出了越来越多的农民关心、急需解决的问题。
调查内容:新农村建设取得的成就和进一步发展存在的问题
调查范围:黄斗景村128户调查户
调查方式:问卷和访谈相结合
调查结果:1、在调查者中年龄在45~65 岁之间的占85%;专科及以上学历的仅占9%。2、2015 年农民收入普遍减少20%左右;农民支出提高2%。3、全村外出返乡就业的仅4 人。
2 近年来农村发展取得的成就
2.1 主导产业成绩突出, 一村一品成绩喜人
2012 年, 村“两委”一班人根据全镇一村一品整体规划的要求, 着力加大黄斗景酥梨示范园区的建设力度, 打造酥梨精品示范园区, 积极创建“一村一品”精品村。在发展一村一品过程中, 干部示范带头, 群众积极参与, 成立了酥梨专业合作社, 共投资50 万元。通过进行产前引导、产中指导、产后联系销售, 逐步形成了产贮销一条龙模式, 推动了“农户+合作社+企业”模式的形成。
为了促进酥梨产业提质增效, 帮助村民致富, 村“两委”一班人请专家、办课堂, 加大科技培训力度, 提高果农间伐的自觉性和管理果树水平。2012 年, 全村完成果园间伐20hm2, 果品套纸袋800 万个, 有效提升了果园标准化生产水平, 2014 年在209 国道以北、黄斗景村北方向的乡间路投资120 万元, 铺设3 500m水泥路, 其中南北路两条, 东西路一条, 共同形成酥梨循环圈;投资30 万元建设90m2观光台一座, 延伸1 000m观光走廊, 供参观人员在4 月份梨花盛开的梨花节和9 月份的采摘节上观光。通过打造酥梨循环圈, 有效提升了黄斗景村酥梨标准化生产水平, 有效保证村民的增产增收。
2.2 自然资源得天独厚, 生态环境良性循环
我们黄斗景村地处县城东北角, 村内坡地占百分之六十以上, 光照充足, 土壤深厚, 土质肥沃, 有利于梨树、果树等农作物生长。2008 年黄斗景村被确定为新农村建设重点推进村, 省专业机构进行了专业的建设规划, 历经几年发展, 目前黄斗景村的村庄乡道绿树林立, 并对全村主要巷道进行了绿化, 乔灌结合, 花草搭配, 使大槐树文化活动室、酥梨观光台成为村民休闲娱乐参观好去处, 从根本上改善了农民人居生活环境。
2.3 基础设施稳步提升, 公共资源实现共享
几年来我们以基础设施建设为突破口, 增强功能效益, 改善村容村貌。全村投资30 万元左右建进村门楼一个;投资24 万元对全村进行硬化, 其中小巷6条、大巷7 条, 共计4 000m2;投资30.8 万元推进明水道改暗水道工程共计2 800m, 花费6 000 元人工开挖下水道400m;投资8.4 万元修建大巷路沿石2 800米;在全村的三条主巷道安装了38 盏路灯并安装“天眼”治安监控工程, 维护村内治安;建设20m2农家书屋一个, 配齐了5 个书柜, 配备图书1 500 册, 音像光盘100 多种;投资10 余万元, 硬化文化广场场地1 000m2, 安装健身器材13 套, 篮球架1 套, 极大地丰富了村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实现了农村公共资源共享。
2.4 文明习惯形成制度, 环境净化长效常抓
黄斗景村从改变村容村貌, 优化农村环境入手, 做好制度的确立, 全村通过创建生活垃圾“分类处理处置”、环境卫生管理、污水处理站管理、农业面源污染管理、环保宣传等各项制度, 保证了环境整治前期效果, 形成了长效管理机制。国家环保部门投资64 万元, 修建污水处理场地80m3, 配置垃圾运输车一辆, 果皮箱15 个, 垃圾箱700 余个;投资2.3 万元在村东南方向修建垃圾场一个, 并有专门车辆运送垃圾。
2.5 实现农村美丽宜居, 提高村民幸福指数
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 不但农村干部有积极性, 而且广大村民中蕴藏着强烈的建设热情。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提级上档, 农民群众对新农村各项设施建设要求愈加迫切, 对各项功能发挥效率愈加强烈, 迫切要求农村干部建设现代化的新农村, 是新农村具备现代气息和城市人的生活方式、宜居理念相连通。提高农村居民的幸福指数, 我们农村干部责无旁贷, 我们有决心有信心带领村民建设美丽宜居示范村。
3 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3.1 农民的思想观念需要进一步转变
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根深蒂固。中国社会有着几千年的农业社会历史, 农村是传统文化影响最深的地域。传统小农经济土壤上孕育的传统文化和形成的思维习惯, 使长期生活在闭塞、落后的农村的广大农民有着强烈的宿命感、无助感和自卑感, 表现出消极无为、听天由命的人生观;安贫乐道、得过且过的生活观;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懒散怠惰、好逸恶劳的劳动观;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多子多福、重男轻女的生育观等。在黄斗景村, 由于传统文化和习惯思维在人们的头脑中已根深蒂固, 村民的自给自足、重农轻商的经济观, 老守田园、安土重迁的乡土观, 不求更好、只求温饱的消费观表现的尤为突出, 使得广大村民市场意识缺乏, 创新观念淡漠, 冒险精神不强, 无论在思想上还是在行动上都难以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
3.2 农民的文化素质需要进一步提高
在我们调查中发现, 调查对象存在学历不高, 年龄偏大的现象, 对先进的思想和政策难于理解和接受。
由于村民小农意识浓厚, 只看重眼前利益及局部利益, 对于政府的举措响应不大。主要表现在:一是县政府为增强优质果品比例, 提高果农收入, 提倡村民对果树进行间伐。黄斗景村200 多hm2果树, 进行果树间伐的有20hm2, 仅占果树种植面积的9.8%。大部分果农很难放弃眼前利益, 从而放缓、抵制间伐, 影响了果品质量的提高。虽然间伐短期确实会造成减产, 损失部分利益, 但从长远看, 其带来的经济效益的提高的同时, 对果业产业的良性发展有着重要的促进作用。二是商品意识不强, 影响产业发展。多数果农的商品意识不强, 都选用保鲜袋储存苹果, 外观看上去很漂亮, 里面掺夹很多不合规格的果子。这种混装、滚袋销售, 让广大果商深感到头痛, 对保鲜袋储存的果品质量极不放心, 经常要再一次分拣包装。提高果农商品意识, 按照客商收购的标准做好苹果采后处理成为一个不可忽视的大问题。
3.3 农民的收入渠道需要进一步拓宽
在调查过程中, 78%的调查户属于纯务农, 仅有22%的调查户从事或者家庭成员有从事二、三产业的。农民收入仅靠农业收入, 虽然在村两委的带领下打造了酥梨循环圈, 发展了观光农业, 但毕竟只是起步阶段, 对提高农民收入效果还不是很明显。同时农村土地流转缓慢, 农民各自为战、分散经营, 无法形成规模化, 特色化产业, 也无法解放更多剩余劳动力。如黄斗景村, 紧邻县城, 本该利用地利, 更好的发展二三产业, 但村中纯农户319 户, 占全村91.9%, 很多人无法从土地中解放出来, 致使农民务工收入所占比例不大。
4 建议和意见
4.1 加强学习, 转变农民观念
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传统的中国农民, 既有其善良、淳朴、勤劳的一面, 在现代依然有积极意义, 但也有守旧、保守的一面, 这与现代农业和新农村建设格格不入, 因此需要培养农民的创业精神和市场意识。通过开展各种具体的考察和实践活动, 点燃农民创业激情, 彻底破除“怕冒尖、怕露富、怕宣传”和“小富则安”的狭隘思想;引导农民认清新农村建设的发展方向, 增强靠创业求生存、靠市场谋发展的现代意识;树立敢为人先、勇于创业、搏击市场的信心和热情。
4.2 突出教育, 提高农民素质
农民是农村社会的主体, 也是农村发展的主体, 他们既是受益者, 也是参与者。提高农民整体素质, 培养、造就有文化、懂技术、会经营的新型农民, 是完成全面建设社会主义小康社会的迫切需要, 同时, 也是加强农村文化建设, 实现农村文化脱贫的根本要求。只有作为主体的广大农民群众的整体素质提高了, 才能从根本上改变农村文化贫困的现状。为此, 我们要把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放在更加突出的地位, 在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义务教育的同时, 努力推进农民教育的改革和发展。
4.3 加强培训, 提升农民生产技能
农业现代化的基本特点是以绿色生态安全、集约化、标准化、组织化、产业化程度高为主要标志, 以基础设施、机械装备、服务体系、科学技术为支撑的生产。这种现代农业生产和管理技能, 只有通过专门培训才能达到。这需要政府主导, 根据农村的实际情况, 设立科技培训基金和建立科技培训基地;对农民职业培训要有具体规划和有效措施, 对培训机构和师资要进行统一整合, 合理安排, 有效利用;采取有效措施, 调动社会各方面办学的积极性, 鼓励社会力量根据农村不同需要, 发展多层次、多样化的农村教育模式, 最终提高农民的现代生产和管理技能。要借全县开展新型诚信职业农民培育战略东风, 加快土地流转, 在解放更多剩余劳动力的同时, 造就一批有文化、懂技术、有专长的新型农民, 为新农村建设服务, 为农民增收献计献策, 力求解决好“如何种好地”“靠谁来种地”的问题。
摘要:改革开放以来, 在党的一系列惠民政策的支持下, 我县的广大农村得到了又快又好地发展。随着“十三五”规划的制定, 完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确定, 农业生产将不断发展, 农民生活将不断提高, 广大农村正在建设的小康社会的道路上大踏步前进。
3.关于家乡学校教育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三
学院:材料科学与化学工程学院
专业:轻化工程 学号:11031205
姓名:黄灿
调研类型:教育帮扶
调研地点:月山镇奇隆小学 调研对象:月山镇奇隆小学
对象简介:一所从幼儿园到六年级的乡村小学
实行科教兴国战略以来,党和政府始终关心着农村教育事业的发展。尤其是对中小学基础设施进行了全面建设,使得农村教育水平得到了较大的提高,呈现了蓬勃向上的良好态势。就此问题,我于2013年1月23日对安徽省安庆市怀宁县月山镇奇隆小学进行了调查,现将调查结果做如下的分析报告。一.基础设施建设完备
本人曾今也是在这所小学就读的,当时的教学楼十分的破旧,窗户上玻璃有许多都是破碎的,学生用的课桌都破烂不堪,操场更是千疮百孔,每逢下雨的时候都满地的泥泞,学生很容易滑到。而现在呢,情况就大不相同了。教学楼已经重新装修了一遍,并且墙壁上还画上了孩子们喜爱的卡通形象;窗户已经换成了不锈钢制的;学生的课椅也都换上新的了;学校的操场铺上了水泥同时还建起了篮球架;而这次最让我欣喜的是学校还办了幼儿园,校园里添置了许多的儿童玩具。二.教学方式呈现多样化 在调查的过程中,一位江老师说,现在的教学方式已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由于计划生育政策的实行,农村的孩子越来越少,学校开辟了了一条行之有效的教学之路——小班化教学。为此,学校围绕“小班化教育”这一专题进行了研究。为了使小班化教育真正体现出其强劲的教育生命力,学校进行了一系列课程体系的改革及教学环境的改变。首先,调整课程结构。学校把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作为立足点。学校一至四年级全部实行小班教育,同时继续开展双语教学——英语童年、棋类——益智陶情、经典国学——陶冶情操、信息技术——点击快乐、参与实践——体验生活等特色教学活动,有兴趣的同学还可以参加外教英语课。其次,创设适合小班教学的教学环境和教学条件,为学生健康成长提供条件,充分体现了素质教育的要求。学校活动非常多,使学生的灵活性得到了很大的提高,有利于他们发散思维、独立思考,这样学生不再是死学习而是轻松快乐地收获,在自己亲手操作的过程中学得的知识记忆才会更加深刻,才真正是学生自主学习而不是老师灌输式的教育,符合当今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时代背景。
三.学生生活呈现多彩化
以前家庭条件较差,学生学习用具只有笔、本子和书包这些基本的物件,买参考书的更是少之又少了,因为参考书只有县城里才有的卖而且价格很贵。现在不一样了,几乎每人手里面至少有三到四本参考书,而且到处都有卖的,很方便买,甚至出现了参考书太多而不知如何选择的情况,而且这个现象十分普遍。学习用具也是遍地开花,各色各样的学习用具到处都是。学生们的学习条件有了很大的飞跃。而且学校为了使学生轻松学习,几乎每个班级里都配备电视和多媒体设备等,从此,学生在学校不仅仅是死学习了,更有了一份愉悦与轻松,课间时学校广播台播放音乐,学习之余听听音乐,学习的紧张得到了很大的缓解,时常老师会利用多媒体让学生们观看一些励志电影,对于学生们是一个难得的文化熏陶与心灵历练的机会。这样,学生们在学校学习的内容就不只是书本知识了,更多的是对传统文化的接触与认同、社交处事的学习和爱国主义的教育,这样培育出来的才是新一代的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才。四.结论
4.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四
——根据唯物史观,运用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辩证关系
我的家乡地处鲁西平原,东依泰山,南临黄河,隶属“江北水城”——聊城市,是被誉为“万户喜鹊吉祥地,千年阿胶福寿乡”的东阿县。它历史悠久,文化丰厚。“阿胶养生”“黄河生态”“鱼山梵呗”“喜鹊吉祥”是东阿特色历史文化品牌。东阿又被称为中国阿胶之乡、喜鹊之乡、国家级生态示范区,阿胶制作技艺为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
改革开放三十年来,我的家乡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不仅仅是社会生活的物质方面,还包括社会生活的精神方面。随着改革开放思想的深入,人们的思想观念可以说与时俱进。
相比较与周边的其他县城,我们的经济发展在一定程度上还是不能与他们相提并论的。并不是谦虚或是妄自菲薄什么的,而是基于一种客观事实。如果说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生活方式是社会历史发展的决定力量,而考虑到我的家乡所在地的地理环境,我并不认为家乡改革开放以来选择的道路是错误或是效率不高的。即使我们的经济并没有周围的毗邻的县市那样发达。而这要从我的家乡的具体的地理环境分析。
东阿,黄河沿县境56.5公里,居山东省沿黄县市第二位。全县水资源总量约为460亿立方米,水资源不但数量充足,而且水质优良,东阿地下水比重高,为优质饮用矿泉水。众所周知的是东阿因阿胶闻名于世,其实不仅如此,正是黄河带来的优质地下矿泉水,造就了独
特的东阿阿胶,每年冬至,东阿人民都会在阿胶井前举行大型庆祝活动,烟花礼炮将冬夜的天空点缀的美轮美奂。大自然给了东阿丰富优质的地下水资源,与东阿毗邻的县城得到的大自然的馈赠则是铝,铜。这些矿产资源。可以想象当今社会下,纵使水资源是最伟大的财富,却远远不及金属矿产等资源带来的经济效益大,所以说,地理环境是人类社会生存和发展的永恒的,必然的条件。此外,东阿的人口总量远小于邻县,人口密度也偏小。几十年来,正是由于特殊的地理环境人口因素所决定的,也是出于对阿胶这一民族品牌的长远发展考虑,我县的发展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局,把富民强县作为第一要务,全县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和谐发展。近年来相继获得“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绿化模范县”、“中国绿色名县”、“山东省适宜人居环境奖”、“山东省投资环境十佳县市”、“山东十大品牌之都”等荣誉称号。2008年生产总值GDP完成94.11亿元,增长13.6%;地方财政收入达到2.49亿元,增长23%;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GDP达到11100元,农民人均纯收入达到5018元,分别增长14.99%和14.82%。农村经济全面发展,优质小麦、林木、畜牧、蔬菜等产业不断壮大,是全国优质小麦基地 县、中国优质果品生产基地县、“中国乌鸡之乡”。实施“工业立县”战略,培植了医药、化工、建材、机械四大优势产业,规模以上企业达到166家,有东阿阿胶、鲁西化工2家上市公司,有东昌集团、东阿钢球等知名企业。全县拥有5个中国驰名商标、2个中国名牌产品、9个山东著名商标、12个山东名牌产品。山东东阿工业园区为省级开发区和省级重点循环经济园区,基础设施实现了“八通一平”。服务业发 展取得新成效。加快发展旅游业,打造“黄河绿城、养生宝地”的品牌形象,鱼山旅游景区开发初见成效,正在建设“阿胶养生文化苑”和“东阿黄河国家级森林公 园”。
家乡特殊的地理环境作为劳动对象不断作用于东阿人民的物质生产领域,同时,人口因素作为重要的社会物质生活条件,对东阿经济社会的发展同样起了重大的制约和影响作用。正如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机生产方式决定了社会的结构,性质,面貌,并决定了整个社会历史的发展。在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家乡人民没有选择盲目片面追求经济的发展,矿产资源毕竟有限,未来的一天总会枯竭,开采加工这些矿产同时也会污染环境,家乡人民摒弃了这种“用未来换经济效益”的做法,转而重点扶持旅游业服务业等轻工业的发展。这无疑是家乡人民精神面貌方面的反应。或者说这是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能动的反作用,思想的深度决定了看待事物的角度,在地区发展上就表现为人们的精神认知是这一地区综合发展的反映,在一定程度上也影响了该地区的社会发展方向。先进的社会意识能够反映出符合该地区发展的客观规律,对该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起积极的促进作用,而落后的社会意识则会阻碍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违背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当然,即使有了大的目标,改革的道路也并非一帆风顺,也会出现错误的思想做出不相符的决策。因为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的发展的不平衡性,社会意识反映社会存在,可社会意识又有它自己的相对
独立性,人民群众都有自己的思想,不同的思想一旦同时作用于社会存在,矛盾必然出现,相应的错误也会同时出现。恩格斯曾说“我认为,所谓‘社会主义不是一种一成不变的东西,’而应当和其他任何一种社会制度一样,把它看成经常变化和改革的社会。”现在脚踏实地走着的路,是几十年的改革开放进程中一步一步踩着正确与错误走过来的,家乡人民也追求过高经济效益快发展,只是最后总结出的经验告诉我们,该走一条怎样的道路才能实现经济的持续发展和腾飞。
我只想说我会永远以我的家乡为荣,过去现在或者将来。每当回到家乡,在广场上或者普普通通的路口,看着满脸洋溢着幸福笑意的亲人们,总会有一种深深的满足感。是的,我们的县城很小,我们的人口多,我们的经济程度不及邻县,但是我们可以在比他们蓝的多的天空下放肆的呼吸,不必担心刺鼻的化工味;我们的农田里,作物茁壮,不必担心作物下是被污染了的水源,我们在自己的快乐里幸福。记得有次和邻县的网友聊天,我还曾打趣我们那里除了山清水秀什么都没有,街道窄店铺少没得玩。她笑我身在福中不知福,有干净的水又干净的空气晴朗的天,你的家乡可是吸引了我们不少人过去安居呢。
经济稳定可持续的增长着,家乡人满足的笑着,还有什么值得过分要求的呢,这难道不是幸福么。
5.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五
前言
为了深入学习宣传党的十八大精神,引导大学生围绕家乡经济社会发展的相关问题。近十年来,福建高度重视经济发展努力增强居,民收入作为整个经济工作的突出任务来抓,改善基础设施条件,加大产业结构调整力度,拓宽居民增收渠道,居民收入较快增长,生活水平大幅度提高,购买力明显增强。
首先我们对福建居民发了一百份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如下:
本次调查的主要问题及分析如下:
1、物价、房价上涨过快,生活压力大;
2、收入水平差距仍然较大;
3、业余生活过于单调;
4、基础设施有较好的提高;
5、生活质量有所提高;
6、居民素质有所提高。
建议
1、努力增加居民收入;
2、加大宣传消费;
3、控制并稳定商品价格;
4、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结论
6.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六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xx年1月26日
地点:东北地区某农村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调查范围:关于农村地区新春正月期间的禁忌以及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7.关于农村过年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 篇七
——关于农村过年变化的调查报告
每年正月初一的春节,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民族传统节日。中国的春节源远流长,集祈年、庆贺、娱乐为一体,是中华民族文化的优秀传统的重要载体,凝聚着华夏人民的生命追求和情感寄托,传承着中国人的家庭伦理和社会伦理观念。关于春节的传说有很多,这也使得民间基于此衍生出各式各样的节日活动。这些活动在岁月中逐渐消淡了本身的含义,演变成为了春节的民俗习惯,从辟邪之技幻化成对新一年的庆贺和美好希冀。进入工业社会以来,经济社会迅速发展,我国大范围的农村步入城市化的进程当中。春节的民俗习惯随着时代的发展也无声地变迁,这次回到家过年,感觉又不一样了。随着生活方式的变化,新的生活方式自然会产生新的民俗习惯。生活方式改变了,一些旧民俗也自然会消亡。在最近的二三十年里,人们的生活方式发生了巨大的改变。同时很多不适宜在当今社会下流行起来的民俗,也必将被社会所淘汰。
我在与村民及家中长辈的交谈中,获得了不少有用的信息。谈话中,总有人经常提起小时候过年如何如何热闹,确实如此,我们小的时候过年确实玩得很欢乐,总盼望着过年.有各种好吃的、好看的、好玩的,相对于城市来说,农村是保持着传统过年风俗和浓浓年味的一块圣地。农村的过年最为朴实和热闹,各地都有不同的风俗,传统习惯相对于城市保持的时间要长。但随着我国社会变化的加快,从90年代开始,农村传统的过年活动在慢慢地变化,有些持续了几百
年的活动慢慢地消失了,传统意义中的“年”所具有的价值正在被淡化,人们逐渐用新的方式来度过新年。过年越来越被其它因素诸如经济状况和文化教育等所左右。
1,年夜饭小家吃
在人们的印象中,在农村吃年夜饭,总是一大家人围坐在大圆桌前,上首坐着祖父母,一家子人轮流向二老敬酒、祝寿。但是现在越来越多的人倾向于选择小家过年。传统的大家庭思想、四世五世同堂的观念已经逐渐在农村淡化,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环境的变化使人们更加注重小家年的质量,而不是“大家”的形式。这同时也反映出老人们的孤寂处境,分家以后,老人们平时和子女的见面机会就少了,要是吃年夜饭时也不能聚在一起的话,那么老人心中会作何感想?对那些丧偶的老人来说,他们心中的孤独尤甚。
过去农村普遍存在着逢年过节全家族的人聚在一起吃饭这样的风俗,但现在只有较少一部分人表示还有这样的习惯。传统的农村社会,血缘是维系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条重要纽带,现在随着四世五世同堂的大家庭分散为一个个小家庭,人们之间的血缘关系也不那么紧密了,各家都有各家过年的打算,所以也就很难像过去一样聚到一起吃饭了。
2.很多习俗都已经丢失
过去很多农村都有“杀年猪”的习俗。小时候每当年关临近,一些养猪的人家就把养肥的猪杀掉,过去人们的生活条件不如现在,平时很少吃猪肉,所以杀一次“年猪”相当改善了一次生活。但调查显
示这一年俗现在已经在逐渐减少,村里过年已经很少还能见到杀猪。的确,现在生活条件改善了,猪肉平时就可以经常吃,所以杀年猪就失去了改善生活的意义。与“杀年猪”一样,“舂年糕”的风俗也已经衰退了,只有近1/3的人表示村里还有这风俗,老家现在也很难找到门前放着做年糕用的石臼和木柄石槌的人家了。我记得以前我家也做年糕,现在都只是一家做几家拿,都不再自己做了。
3.娱乐打牌看电视
在谈及农村居民过年期间的娱乐方式时,大多数回答都是“看电视”,其次是打牌和打麻将,很少有人做其他的,说明农村居民空闲时的精神文化生活质量依然有待提高。现在过年,都是年轻人在闹了,同学聚会、朋友见面,你来我往添了不少热闹的气氛。临近过年,我的短信、电话,以及QQ上的消息也多了起来,很多朋友、同学都问我什么时候回家,让我到他们家里玩。上初中、高中时有很多农村的同学,去年春节期间,七八个要好的同学结成队,轮流到各自的家里面去玩。
4.老人不再是过年的焦点
过去过年,老人是受关注的焦点。很多传统的仪式,像祭祀祖宗、全族的人在一起吃饭,主角都是老人。现在随着传统大家庭的分解,全族的人吃饭也不大聚得起来了;祭祀祖宗的风俗仍在,但是这一传统也隐隐有了“断代”的危险。很多地方过去有过年时给老人磕头的习俗,小孩子和年轻人在村子里碰见老人都要磕头,老人是备受尊敬的。现在这种情况已经改变了,已经由向村里所有老人磕头发展到向
自家的老一辈磕头,也有人已经不在乎这种习惯了。我记得小时候跟着其他人走街串巷,转遍整个村子给老一辈儿的磕头,差不多要花一上午才能走完。现在我们村子也没有这个习俗了,不过相邻的村子还保留着。
过年是与家人团聚的重要节日”,而当问及年初一最愿意干什么时,大多数人选择呆家里,这些说明在人们心目中,过年所代表的“团圆”、与亲人团聚的传统意义仍没有改变。只是在人们回忆中,过去的年是多么的红火热闹,它被赋予了太多的意义,它的重要性和全国范围的喜庆环境使人们对年抱有一种期望——今年能像过去一样的红火、热闹。然而随着经济和社会的发展,人们生活的各个方面都发生了变化,人们再也不能像过去那样过年了。人们的期望得不到满足,便很容易会产生一种失落感。回到老家,经常会听到很多人皱着眉头说过年越来越没有意思了。
8.关于家乡新建设的寒假调查报告 篇八
告
2011年冬季假期拉开帷幕后,我也针对家乡进行了一次关于家乡民生问题的调查,期间通过这次调查让我从新认识了我的家乡的巨大变化,也充分了解到了国家关于新农村建设中的民生建设的成果,当然同时也发现了一些问题。我也希望可以通过我的发现更好的帮助同学们了解国家的新农村建设民生建设,帮助政府更好的为人民服务!
随着国家一系列的中央一号文件的下达,政府对于农业和新农村的建设问题也达到了一个新的高度,我的家乡也充分的重视了新农村的建设进程,尤其在解决民生问题中投入了极大的人力和物力,对人民生活中的一些实际的贴切生活的问题进行了集中的解决。其中许多民生建设的得到了家乡人民的热烈欢迎和称赞。首先,我针对家乡政府对于老年人的生活问题的解决进行了调查。在假期开始不久,我和我的伙伴一起去敬老院看望了老人,并调查了老人的生活状况及生活环境,让我们感到很开心和欣慰的是,敬老院的老人生活的很幸福,老人进行的娱乐活动很多,下象棋,玩扑克等等,爷爷奶奶们玩的都很开心。同时,敬老院的生活环境也不错,冬天外面零下十几度,而屋内安装有暖气,所以温度高达二十多度,很暖和,敬老院院内的健身设施也一应俱全,为老人们提供了很多的健身机会。而且我们特地参观了给院内老人提供伙食的食堂,食堂里的卫生条件很让我们满意,而且蔬菜种类很丰富,也很新鲜,由于即将过年,政府又送来了粮油,敬老院的领导和老人们都很高
其次,我们有对于新年期间的保卫工作,群众的安全保障问题进行了调查。调查的结果让我对我们的新农村建设充满了希望与感激。由于春节期间外出的务工人员尽数返乡,加上亲戚走动增加,流动人口数量激增,使家乡的安全问题受到极大的威胁,在这种情况下,政府对街道进行了整改,在个各主要路口安装了监控设施,实行全天候24小时的实时监控,极大的减少了违法犯罪现象的发生,使整个居民区的治安状况得到了很好的保障,百姓安居乐业,生活的越来越幸福。第三,我们走进政府机关详细的了解了家乡最近的民生工程建设项目。我们了解到,在郊区的两幢居民楼已经投入使用,不久家乡的父老乡亲就可以住进居民楼中,而且娱乐健身的小广场也已经竣工并投入使用,其中篮球场,乒乓球场,健身设施一应俱全,为广大群众提供了在紧张的工作之余,休息放松,锻炼身体的好场所,这些举措也得到了广大群众的支持和广泛好评。
还有,通过走访群众及平时的观察,在小区内建立的便民书屋及便民网络服务中心也受到了群众的广泛欢迎。很多群众十分高兴的对我们说,书屋及网络服务中心的建立极大的满足了他们平时的知识补充需要,很多小朋友在节假日都喜欢在书屋中阅读自己喜欢的图书;同时许多对于人在遇到自己生活及工作中不甚明白的问题也都喜欢到网络服务中心里去咨询服务人员,对此,政府领导对此也表示很高兴,对群众的积极踊跃的求知表现表示出了很高的赞赏。
最后,政府人员积极的联系农业及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积极的为人民服务。通过过去努力的工作,现在家乡人民也积极的投入了自主创业的浪潮中,许多民
营企业纷纷建立起来,还有在国家的积极号召下大力发展的农业也采用了许多高新的技术。所以政府的工作人员积极的联系了农业及企业中的高级技术人才来到我的家乡知道企业的管理者及广大农民提供了最新的科技技术指导,可是高兴坏了群众们。一位农民伯伯兴奋的告诉我,如果用了专家所指导的技术农业至少会增加百分之二十的产量!我心里也是为他们感到高兴,同时也十分感谢党和政府的伟大决策,感谢党和政府的伟大领导!
当然,在这次比较深入的调查当中,我们也发现了许多的问题,这些问题也充分的暴露了政府工作中的不足。
比如,对于人人关心的开发区的环境卫生问题还并未得到完美的解决。由于最近几年,我的家乡经济发展迅速,在郊区建立了经济开发区,但是由于速度发展过快,一些对应的配套的环保设施建设的步伐没有跟上,于是就导致了经济开发区的环境问题日益严重。虽然政府机关已经启动了一些暂时的应急措施和设备应对这个问题,但是还未从根本上对问题的解决提出一个完美的解决方案,特别是针对一些空气污染严重的企业,许多群众向政府机关反应了这个问题,希望可以尽快的对这个问题进行彻底的解决。
还有,对于交通状况的解决需求也是迫切的。现在在政府的努力及人民群众的配合和勤劳努力下,人们的生活质量的得到了很大的提高,人们的生活富裕了,家庭用的私家车日益多了起来,这就对家乡的交通道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鉴于家乡的交通主干道年久失修,有些路段已经破损,所以都建议将街道的整修问题提上议事日程。同时对于一些小胡同的改造问题人们也是议论纷纷,很多人为政府提出了很多值得借鉴宝贵意见,希望通过我们的报告引起政府的足够的重视,引起社会的关注。
通过调查发现,总的来说,家乡的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取得了相当大的成就,这不禁让我们感到了无比的满意和信心,希望我们的政府可以把我们的家乡建设的更加美丽与富饶。虽然依然存在某些不足,但是我们相信,通过政府及人民群众的不懈努力,这些问题一定会得到圆满的解决,我们家乡的未来必定更加的美好!
9.农村家乡变化作文 篇九
奶奶家住的小村庄,经济不太发达,原来饮水和用水一直是个“老大难”问题。村子有一口饮水井,全村人都仰仗这口井,吃水很紧张。每天天一亮,伯伯要做的第一件事便是担着一根扁担和两个铁皮桶去挑水,再把水倒进大水缸里,盖上盖子,烧水做饭时再小心地舀水出来用。
平时洗衣服,大家舍不得用这水,而是到村里的小池塘边去,非常不方便。这几年,市政府开始启动自来水安装入户的工程,这一民生工程让大家拍手称快。政府的贴心工程让奶奶再也不为用水发愁啦!
假期,我又回奶奶家。奶奶可是个闲不住的人,一会儿给我们泡茶,一会儿又忙着洗水果,还笑得合不拢嘴,打开话匣子:“现在,咱村变化可大啦!……”
10.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 篇十
摘要:
依兰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自改革开放后,依兰县人民的生活发生了可以说是翻天覆地的变化,因此列举几项具体事例来说明。
关键词:
党的正确领导、一面旗帜,走一条道路、发挥优势、用足外力、打造精品、全民创业、追赶富县、立标发展
一·依兰县简介:
依兰县位于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东北部,地处三江平原西部。县域南北为最长距 90公里,东西最宽距 75公里。境内有依兰农场,松花江农场和香兰劳改农场,占地 188.85平方公里。全县总耕地面积 2960402.9亩,林地面积 2676395.3亩,牧地 236008.1亩,水域 182,136亩,其他用地 1071782亩。县行政区辖 18个乡镇 13个社区,其中有 2个城镇,即依兰镇、达连河镇,依兰县人民政府设置在依兰镇;另有 5个农村镇,即道台桥镇、三道岗镇、江湾镇、宏克力镇、德裕镇; 11个乡,即演武基乡、团山子乡、土城子乡、涌泉乡、护林乡、长岗乡、平原乡、红星乡、愚公乡、珠山乡和迎兰朝鲜民族乡。共 364个行政村。全县土地总面积 4 6,157.91 公顷,利用现状是4、4、一、一、即耕地和森林各占四份,半利用土地和其他用地各占一份。各类土地利用可分为耕地、园地、林地、牧草地、居民点占地和工矿用地、交通用地、水域以及水利用土地。土地利用率 93.5%,土地垦殖率 42.8%。全县土壤有 8个土类,23个亚类,26个土属,48个土种;主要土壤有暗棕壤、黑土、白浆土、草甸土、水稻土、沼泽土、河淤土和泥炭土。现有耕地中黑土、草甸土占 70%。林地面积 178,426.35公顷,占全县总面积的 38.66%。水域面积 19,813.07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 4.29%。依兰县境内已发现矿产 31种,产地 104处。有大型矿床 4处,中型矿床 3处,小型矿床 61处,其余为矿点。
矿产总类有褐煤、油母叶岩、铁、砂金、石英、石棉、大理石、蛇纹岩等 7种。珍贵山产品有猴头、木耳、蘑菇、蜂蜜、灵芝等。珍贵药材有人参、鹿茸、虎骨、熊胆、麝 香、獾油、鹿胎、鹿鞭、珍珠等。
依兰县是省级历史文化名城,人文历史源远流长。
五、六千年前新石器时期就有人类活动,有史料记载初为肃慎人在此繁衍生息。自唐代设治,唐建铁利府,辽为越里吉(五国头
城),金设胡里改路,元设胡里改、斡朵里万户府,明设胡里改卫,清设三姓城,雍正十年设三姓副督统衙门,管辖北至外兴安岭,东至库页岛的 160万平方公里疆域,清末设依兰府,民国二年改为依兰县。1945年解放后,先辖于合江省,后隶属于松江省。1954年松江省与黑龙江省合并,成立黑龙江省,依兰县隶属黑龙江省。1991年 4月 1日,划归哈尔滨市管辖。其中巴兰河漂流和四块石抗联遗址两个旅游项目闻名省内外,是省级重点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之一。
二、依兰县系列改革和显著成效:
1.经济建设方面:建国六十年,我国经济建设经过“十一”个五年计划的实施,预计2005年我县国内生产总值达到29.8亿元,年均增长11.3%;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7722元(约折953.3美元),年均增长11.98%;财政总收入达到2.0018亿元,年均增长27.9%;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总额年均增长达30%。三次产业结构由2000年的41.7:17.9:40.4调整到2005年的31.2:26.8:42。第一产业增加值达到9.3亿元,年均增长3.7%,粮食综合生产能力稳定在13亿斤。工业增加值达到6.6亿元,年均增长24%,能源、煤化、机械、食品四大支柱产业增加值占全县工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80%以上。第三产增加值达到12.5亿元,年均增长12.8%,旅游业发展迅速。到2005年建成区主干道硬化率达到100%,巷道硬化率达到75%;楼房总面积达到107.9万平方米,住宅小区达到87个,住宅楼房面积达到62.8万平方米;城镇绿化率达到27.4%,建成区绿化覆盖率达到20.7%,人均绿化面积达到8.26平方米;主街区亮化率达到100%,巷路亮化率达到30%;建成区保洁面积达到70万平方米。累计引进各类项目964项,到位资金24.7亿,利用外资达到589.6万美元,外贸出口总额达到259.6万美元。2005年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5662元,年均增长11.5%;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达到4156元,年均增长16.1%。城镇人均居住面积达到14平方米,农村人均居住面积达到20平方米。
2.政治建设方面: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深入落实中央提出的“五个统筹”和“六个必须”,给合县情实际,突出坚持以下原则。
(1)坚持发展是硬道理,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增强综合经济实力,推进社会事业同步发展;坚持科学发展,保持县域经济快速增长,注重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努力实现县域经济又快又好发展。
(2)抓住老工业基地调整改造机遇,实施工业强县战略。依托资源优势,突出发展新兴能源工业,重点发展风电、水电再生能源工业和煤炭二次能源工业,构建以新兴能源工业为主导的强县工业体系。
(3)以工促农,以城带乡,多予少取;推进现代农业建设,提高农业经济效益;深化农村改革,维护农民切身利益,增强农村经济活力;大力发展公共事业,改善农村社会环境。
(4)以人民群众切身利益为本,统筹城与乡、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需求,促进社会和谐发展。
(5)以旅游业为龙头,带动服务业全面发展,提高服务业占全县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和从业人员占全社会从业人员的比重。
3.科教文化方面建设:教育“两基”成果得到进一步巩固发展。城乡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新建校舍2万平方米,改造中小学D级危房30所、面积2.7万平方米。医疗卫生事业有了较快发展。新建了疾病控制中心,设立了120急救中心,改造了乡镇卫生院。人口自然增长率为5.88‰,生育符合政策率达92.1%。环境保护得到加强。文化、体育、广播电视等各项事业全面发展。
三:总结经验,继续发展:
新中国成立以前,这里还是一个极度落后的小乡镇,经历了战争岁月的洗礼,历史的痕迹留在了这里。解放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依兰人民记过不懈的努力与奋斗,拜托了
旧社会的历史格局,朝着社会主义的方向而前进着。特别是在1978年,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全面实行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开启了中国改革开放的历史新时期,以党为中心,依兰人民三十年来不断的探索和实践,终于有了今天的经济建设格局,在“十一五期间”更是以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为主要指导思想,坚持“三个代表”,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思想路线指导经济建设,努力向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
因此,依兰县能有现在的发展成就是与坚持跟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坚定信念,坚持一面旗帜、走一条道路分不开的。为什么这面旗帜这么重要?为什么这条道路、这个理论体系起这么大作用?归根结底,就是因为由这条道路和这个理论体系构成的这面旗帜是中国现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旗帜。说它是中国现时代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因为我党正是在这面旗帜下,实施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带领人民发展生产和各项社会事业,我国的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也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我们不仅使中国人民稳定地走上富裕安康的广阔道路,也为世界经济发展和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重大贡献。
说它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是因为它能够正确处理改革开放中的各种关系,既防止了思想僵化、不能与时俱进的现象,又防止了解放思想中的无原则性、完全照搬西方某些国家做法的另一种“迷信”现象,从而做到了既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原理,又发展了马克思主义,并使之与中国国情和时代特征相结合。这样一种结果,就使持“左”的和右的各种思潮的人们中的大多数,逐渐认识了自己的片面性,逐渐归于统一,从而使这面旗帜取得了全国绝大多数人的赞同。在我国当前,已经再没有别的什么道路、什么理论、什么旗帜能够起到这样一种作用了,我们必须十分珍爱这面把我们全党思想统一起来、把全国人民团结起来、把举国力量凝聚起来的旗帜。
说它是决定中国命运的旗帜,是因为它决定方向,决定道路,决定大局,决定结果。试看我们国家改革开放以来的事实,我们正是在这面旗帜下,探索和解决了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的问题,探索和解决了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处在我们这样的国情下,必须实现什么样的发展、又怎样实现发展的问题,以及为了在这样的发展中起领导作用,我们应该建设一个什么样的党、又怎样去建设这个党的问题,最后使我们不断推进了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坚持并丰富了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不仅给人民带来更多福祉,也使中华民族大踏步赶上时代前进潮流,迎来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在我国改革发展关键阶段召开的“十七大”,以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自己的鲜明主题,不仅昭示了党和人民坚持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愿望和意志是不可动摇的,在理论也上是一个具有深远历史意义的重大决断。
【关于“家乡农村新变化”的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关于家乡变化的社会调查报告10-03
关于家乡变化的话题作文800字07-07
歌唱家乡新变化08-01
家乡环境的变化调查报告06-23
三年级家乡新变化作文400字08-05
改革开放以来家乡的发展变化调查08-29
家乡环境变化调查报告10-26
关于家乡水资源调查报告07-09
关于家乡的作文:我爱家乡10-29
关于家乡习俗的文章:家乡谚语知多少07-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