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600字

2024-11-16

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600字(精选16篇)

1.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600字 篇一

品尝书本是一种生活的享受,是一个好的习惯。

“阅读让生活充实”,在不同的心境下,可以选择翻阅情调各异的文章。悠闲时不妨欣赏一些清雅脱俗的小说或散文,刚烈时也可朗读几首豪情奔放的诗词,再不然,在阅读了一大堆西方的名著之余,阅读一些励志的书……

总而言之,正是“于书无所不读,凡物皆有可观”。

许多的人都觉读书只是为了完成任务,写一点儿好词好句罢了。正因为这样才一无所获!

读书,学的是知识,是情义,是理性,是态度,是技能,是逻辑,是辨别,是分析……是前人宝贵的经验!

要学的可不是好词好句!!!

古诗人言:“腹有诗书气自华”。一个人修养精湛,表现在外自是雍容的气度,出俗的谈吐,脸上洋溢的亦是灼人的光华。还记得美国前总统林肯曾说:“一个人到了四十岁以后,就应该为自己的脸负责。”

为什么有的人上了年纪,虽然是头皤齿豁,满脸布满岁月沧桑,但在那填满生命中的悲酸欣喜的容颜,却是一派安然,慈祥和无边的笃定? 但有一些却又是一副猥琐不堪的容颜?这根本是他他,日日端为衣食谋,却不知多读读书,充实充实自己,因此离开学校的日子愈久,就愈是语言无味,愈是面目可憎了。相对地,读书多了,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即“书卷气”之谓也!固然,我们不必强调中国古代名文人黄山谷说的:“三日不读书,便觉语言无味,面目可憎”,但如果穷年累月,一襟风尘,满面烟火,人就真的是俗不可耐的。

对喜欢阅读的人来说,看书就是一种享受。书卷中的意念像一股无形的动力,影响你的思想和心态。书乡浸淫日久,则心胸玲珑,见识广阔,自然语言有味,气质高雅,此书卷气也。

如此之好处,何尝不然人动心呢?

学习需要阅读,生活需要阅读,而我们漫步在人生路上,更需要阅读为我们架起一道通向梦想的桥梁。为知晓21世纪的日新月异而阅读,为领略大千世界的风情万种而阅读!啊,朋友们,拾起散乱的书本,让心在思索的角落:何不让自己,在这个风华正茂的时刻,向书籍索取更多的智慧,更多的知识?更丰富的人生。

让读书成为习惯,让明天更加美好!

2.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600字 篇二

一、教师用自身魅力感染学生, 传递读书热情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个孩子心中最隐秘的一角, 都是有一根独特的琴弦, 拨动它就会发出特有的音响。”有丰富知识储备的教师, 就不会迷信教参, 能从深层的角度探究语文教学, 能从文明传播、思想启迪、人生导航的角度来理解语文教学。在课堂中, 教师可以是大义凛然的闻一多, 可以是浪漫奔放的李白, 也可以是忧国忧民的杜甫。当教师将艺术情思、艺术形象再现给学生时, 就会感染学生, 让学生感受到阅读的魅力, 进而产生对阅读的兴趣。

同时, 教师应明白, 教学中最重要的不是展示自己的魅力, 把自己作为读者的热情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保持阅读的激情是当务之急。所以, 教师在平时的生活中, 就应当养成阅读积累的习惯, 让自己的阅读习惯和热情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的阅读兴趣和品位。教师要以心点燃心, 以行动唤起行动, 让教室充满书香, 让教室响起书声。教师将自己的读书热情传递给学生, 让学生产生阅读的兴趣, 这是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最行之有效的途径。

二、转变理念, 点燃学生的阅读激情, 让学生成为真正的读者

阅读是生活本身的一部分, 不存在没有阅读的生活, 也不存在脱离生活的阅读。可现实情况是, 有的学生不爱阅读, 或是爱阅读却不爱学语文, 爱学语文却不爱上语文课。究其原因, 当属阅读和生活脱离之故, 这样的阅读就如空中楼阁, 脱离了阅读的实质。学生阅读的动力来自对阅读本身的兴趣, 并非来自教师、家长的要求或考试的压力, 如果阅读成为学生生活中的需求, 就如穿衣、吃饭一样, 学生就会千方百计地找自己喜爱的书来读。阅读融入了学生的生活, 这种行为才会成为一种习惯。

所以, 在课堂中, 教师应把阅读的自由还给学生, 让以学生自读为主的“自主性阅读”理念贯穿课堂, 摒弃以教师过多讲解取代学生独立阅读思考的讲读模式。否则, 阅读只是教师将自己的理解强行灌注给学生, “一千个读者就有一千个哈姆莱特”只能是空话。只有将阅读的自主权还给学生, 学生才会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来阅读文章, 领悟文章的内涵, 学生才会成为阅读的主人, 才会成为真正的读者。

三、多管齐下, 扩展学生的阅读需求

学生的阅读只有在量的积累下, 才会有质的飞跃。所以, 不分课内课外、经典畅销, 只要是积极、健康、向上的, 任何书籍都可以去读。当阅读达到一定的量, 学生就会在此过程中探索出适合自己阅读的方法。

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要有效利用教材, 适时进行延伸, 拓展学生阅读的空间, 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学习了《智取生辰纲》后, 教师可介绍之后的内容“杨志醒来欲寻死, 被曹正救下”来吸引学生, 让他们急于了解杨志失纲后的结局, 进而产生一睹全书的欲望。也可以以某篇为切入点, 进一步向这个作家的其他作品延伸, 如学习了杜甫的《春夜喜雨》后, 引导学生了解杜甫的生平及所处时代背景, 让学生深入地了解杜甫忧国忧民的爱国主义情怀, 体会他沉郁顿挫的诗风, 进而向其他作品拓展, 感受杜甫伟大的人格魅力。也可以以某篇作品为切入点, 向同类同题材的作品扩展, 如学习了史铁生的《我与地坛》后, 鼓励学生搜集其他有关亲情的文章来阅读, 感受亲情的温暖。课内与课外阅读相结合, 才是完整意义上的阅读。

四、采取多种形式, 为学生课外阅读提供条件

保证学生在学校的阅读时间在一个小时以上, 阅读课外读物的时间在30分钟以上。可开设专门的阅读课集中进行阅读, 让学生读自己喜爱的作品, 教师不加限制, 同学之间互相探讨, 学生还可以和教师交流, 谈自己的阅读体会。每月安排一节课让学生介绍好书, 谈读书感受。教师通过搭建这样的阅读平台, 既提供了阅读的环境, 也保证了阅读的时间, 久而久之, 学生的阅读兴趣就会慢慢培养起来。

3.让阅读成为习惯 篇三

【关键词】教师 认识阅读教学过程 培养阅读习惯

阅读教学是一个老问题,但又是一个新问题。或许有人会说:“学校里不是天天在读书吗?”可是正如朱永新所说:“那些最伟大的思想,也许并不在教科书里面。”可我们许多学校的现实却是:孩子们正在远离真正的阅读。更可悲的是,许多老师也往往忽略对学生阅读习惯的培养,缺乏对阅读教学的认识和重视,使得学生的阅读更加荒漠化。那么,我们应该如何认识阅读,如何认识阅读教学呢?

一、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

语文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语文实践有很多形式,其中读是最常用、很重要的实践形式。读应贯穿阅读教学的始终,读不仅是学生搜集和吸纳信息的过程,还是阅读理解的过程,也是信息处理后反馈表达的形式。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每个学生潜心读书,获得个人体验和独特感受的过程。因此,每篇课文都应让学生充分地读,让学生以读为手段在书中“走几个来回”,让学生在潜心读书中,进行认读、体悟、融情、碰撞和思索。

不同年级学生,读的侧重点、读的形式是有区别的。低年级学生是最难“潜心”的,读的意识和能力薄弱,而低年级阅读教学的重点就是读好书(低年级阅读教学中的语言感悟、理解大多是在读中进行的)。尽管低年级课文文字优美,但对于孩子来说,课文中那么多生字,不同的句式,读书还是显得有些困难的。“模仿是最好的老师”,因此领读就显得很有必要。即使在中高年级,课文中有些句子比较长,学生难以把握它们的逻辑停顿;或者是课文有些重点句,含意深刻,学生难以表达它们的情感。这也需要老师的帮助,在中高年级要加强范读。

领读和范读不仅能激发学生读的兴趣,降低学生读的难度,而且领读和范读时,教师全身心地投入到课文的情境之中,声情并茂地读,潜移默化中不仅声入学生之耳,而且情入学生之心。这样的读更是一种帮助学生对语言的感悟和理解的过程。在教师领读和范读的基础再让学生反复朗读,学生就能渐渐形成语感,渐渐学会把握语句的逻辑停顿和情感,并通过朗读把自己的感悟表达出来。

我们应该让学生走进课文呈现的情感世界,引导他们用真切的感情品味课文,感受文中美丽的情境,进而用深切的情感朗读课文。不要在朗读的技巧上徘徊,要把重点放在情感感悟和情感投入上。读,要一遍有一遍的目的,一遍有一遍的效果。读的训练要有层次,即体现由生到熟、由不理解到理解的过程。

二、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

在新的阅读教学过程中,师生应该关系平等、教学民主,互相尊重,互相信任。阅读教学的过程应是学生、教师、文本对话、思维碰撞、情感交流的过程。知识的掌握、能力的形成,情感的沟通,都是在对话、交流的过程中完成的。如何进行有效的对话、交流呢?

首先,要给每个学生充足读书的时间、自主思考的空间。“充分感知,自主思考”,这是落实自主的、独立的、创造性的阅读的基本条件,也是对话、交流的基础。其次,开展有效的对话和讨论。师生合作、生生合作是对话、交流的主要形式。对话可以是学生与文本、学生与学生、学生与老师两两之间的对话,也可以是文本、学生、教师三者之间的对话。可以就阅读理解的,或者情感思想的,也可以是多数学生共同感兴趣的问题以及大家提出的“疑”或“惑”,展开对话和讨论。在对话、交流的基础上,实现积极的、有效的学习。

三、阅读教学过程应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

阅读教学应致力于学生的发展,致力于学生学科素养的形成和发展。新课程理念告诉我们,任何学习及学科素养的形成都是一个积极主动的建构过程。学习者不是被动地接受新的信息和简单地传递、复制书本知识,而是主动地建构。阅读教学过程是教师引导学生在阅读实践中实现自我建构,学会阅读的过程。如何积极有效地建构呢?

阅读教学过程的自我建构是建立在学生对文本阅读理解基础之上的。因此,阅读教学要让学生充分地感受、体验和理解,要让学生“有所感悟和思考”。再有可以通过创设情境,加深理解。语文再现生活是通过理解、想象、体会来实现的,是与读者已有的生活经验产生链接的结果。通过创设情境,丰富学生想象,能帮助学生理解课文,体会课文意境,领会人物的内心世界,特别是对引导学生语言表达,积累规范语言。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学生自我建构,应包含一定的知识点,遵循一定的知识体系,包括:理解词句的意思;理解重要的词句和一定内涵的词句;分辩感情色彩,体会表达的思想感情;体会表达效果;积累词句等等。还要引导学生把握课文主要内容,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揣摩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各个年级阅读教学,要循序渐进,不断提高要求。

阅读教学过程中的自我建构还包括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自我建构。语文是有生命的,语文的生命融入主体参与下的不断生成的语境和流动语流之中。阅读教学过程是在这样的活生生的动态的语言环境中进行的。回归生命,回归主体,回归生活是语文新课程的重要理念,阅读教学应该成为学生了解社会、体验生活、感受幸福、表达自我、沟通学生与世界交流的过程,让学生在感受、体验、交流中,实现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的构建和提升。

阅读教学过程是一个学生潜心读书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是学生、教师和文本之间对话、交流的过程;阅读教学过程还是学生自我建构的过程。而在这个过程中,我们一直认为学校教育最关键的一点就是让学生养成阅读的习惯、兴趣和能力,如果一个学校的教育将这个问题解决了,主要的教育任务就完成了。如果我们的一个孩子在十多年的教育历程中,还没有养成阅读的兴趣和习惯,一旦他离开校园就将书永远地丢弃在一边,教育一定是失败的。相反一个孩子在学校的成绩普普通通,但是对阅读养成了浓厚的兴趣,养成了终生学习和阅读的习惯,一定比考高分的孩子走得更远。学校教育实际上不仅仅像母乳一样给学生最初的滋养,最重要的是通过阅读让学生学会了自主飞翔。

4.让阅读成为习惯作文 篇四

良好的阅读习惯除了要认真专注,还要充分利用一切可以利用的时间来读书学习。随身携带一本书是一个很不错的方法。无论在哪里,若情况允许,无论时间长短,都可以取出阅读。哪怕只读半页,一页,日积月累,积少成多。家里的床前、书桌,还有沙发旁边都可以放置一本书,这样便于我们随时拿来阅读。除此之外,我觉得我们每天至少要抽出二十到三十分钟的时间来阅读。你可别小看这二三十分钟,如果你每天都能坚持下来,那样我们积累的好词好句就会越来越多,当我们需要用到它时,就会信手拈来,取之不尽用之不竭。当然,好处还有很多很多。比如丰富知识,比如拓宽视野,比如很好的巩固课内知识……

俗话说:好脑子不如烂笔头。阅读中如果有记笔记的习惯,不仅可以加深印象,还可以促进对知识的消化和理解。读书时,随身准备一个小本子,将遇到的好词佳句随时记录下来,必要时,可以将优美的段落抄录以便日后背诵。当然,在阅读中如果遇到不认识的字,也可以及时圈点,并通过查字典等方式来消化认识。其实,良好的阅读方法还有很多很多,如果大家能够一起分享,那岂不是一件十分美妙的事情?

同学们,让我们一起参与阅读,让我们一起来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吧!用不了多长时间,你就会发现,你的文笔如泉水奔涌,平日里一提说写作就头疼的现象再也不会发生了。还有的你的表达,也会在不知不觉中逐渐变得精炼而有序。以前可能啰嗦半天表达不出一个完整的意思,可在坚持阅读之后,这样的情况也在慢慢地改善。

5.让阅读成为习惯六年级作文 篇五

读书不但能使人充实,增加素养,增长知识,还能让我们浮躁的心慢慢沉静下来。一本好书就像是一艘大船,能带着我们驶向无限广阔的知识海洋。一个人如果不读书,就像花朵不接受雨露,就像树木不沐浴阳光。

读书可以改变一个人的命运,是人一生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就像是三国时期的吴国大将吕蒙,他善于带兵打仗,却不爱读书,吴王孙权告诉他:无论多忙,也要挤出一些时间攻读史书、兵书。有了知识才能担当重任。吕蒙很惭愧,从此以后,吕蒙就抓紧时间读书,知识越积越多。再也不是原来的大老粗了。后来吕蒙做了吴国的大将,有勇有谋,屡建奇功。

读书的习惯对我们的成长有很大的作用,培养读书能力是我们学习各科的关键。时间长了,读书会成为我们的一种习惯。书让我们的心灵比世界大,知识才是真正的阳光和雨露,被书籍沐浴的心灵,才能像花朵一样的绽放。

6.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七年级作文 篇六

过去,我对阅读仅仅停留在“兴趣”层面。常常只对科幻小说着迷,而面对真正的文学名著,我是不大感兴趣的。

我那时对文学不感兴趣,一来是因为太长,二来是因为太难懂,偶尔看一点,仅仅是为了应付老师。

就拿《钢铁是怎样炼成的》来讲,我三年级时第一次见到时,真与《平凡的世界》中的孙少平反应一样:一本炼铁书,有什么好看的?

首先让我迷上文学的应该是《千字文》吧,一看书名,还以为是某种超难懂的文学,结果日后随手一翻,越看越不对劲,原以为满页都是“之乎者也”一类,结果是一些具有某个道理的历史集,且都翻译成了白话文。那天,我把一下午的时间都用来研究《千字文》去了。看完之后又不过瘾,看上一遍又一遍。如此几遍后,竟有一些爱不释手。于是我把平时藏在角落的那几本文学书都搬了下来,拍了拍那上面厚厚的灰尘,便一本一本地啃了起来。

我的看书速度本来就快,再加上当时仅仅是抱着兴趣去看。于是,我只用了三天便把它们翻了个遍。

时隔五年,从我买《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到第一次翻阅,我已从三年级小学生变成了初二的中学生,也算得上是一种讽刺。当我翻开那本《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书时,呵,真与炼铁一般:主人公保尔便是那块铁矿,那些困难磨折便是一把坚硬的锤子,而岁月则是那名优秀的打铁工人。岁月的磨难虽然摧毁了他的身体,而他的精神却化作了一股“钢铁洪流”时刻激励着下一代青年。

7.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七

一、感知文本,学会阅读

阅读是对语言材料和思维材料的积累,教给学生阅读的方法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关键。听了清华大学附中王君老师的讲座,感触很深。她把文本处理为经典型文本、语用型文本、写作型文本、思辨性文本、通用型文本和拓展型文本等六种类型,大有见地。文本阅读必须以整体把握作品内容为前提,不同类型的文本,要制定不同的阅读目标,采取不同的阅读方法。教师要善于指导学生解决“怎么读”的问题,为文本阅读找到最适合的方法,让学生在反复阅读实践中逐渐掌握阅读的规律和技巧,教会学生根据不同的文本和不同的阅读目的灵活地选用恰当的阅读方法,养成边阅读边思考的阅读习惯,以达到自主高效的阅读目的。

在阅读教学中,教师要先读后教,让学生在 自主阅读中发现问题,感知文本。如在学习《伟大的悲剧》一文时,我先让学生自由反复地读,然后启发学生思考:悲剧 “悲”在何处?“悲剧”为什么又是伟大的?尔后,鼓励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不仅培养了学生感悟文体的能力, 更使他们养成发现问题、大胆质疑的好习惯。

二、自主体味,培养阅读兴趣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兴趣的提升,是良好语感的形成过程。教师要积极为学生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的个性化阅读的氛 围,教给学生 阅读的方 法,让学生 “潜心会文”,体味书香,从而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促进学生语文知识的积累,提高学生的语文能力,为终身学习和有个性的发展奠定基础。

那么,在阅读教学中如何激发学生 的阅读兴 趣呢? 我认为,阅读教学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强调“自由思想”,自由读书,处处给予学生自主,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在阅读中教师精心设计并组织好不同对象、各种形式的对话活动,让学生实实在在经历对话过程,在对话场景中展开心与心的接纳,情与情的交融。例如,学习韩愈的《马说》一文后,我先给学生呈现诗人的人生经历和写作背景,然后展开对话:假如韩愈来到我们身边,你会提出哪些问题?然后进行角色扮演,就“如何选拔人才”为主题展开人才观的辩论。学生兴趣浓厚,表现积极,辩论有理有据,取得了预期的效果。文学作品的阅读是从触摸语言开始的,至感受运用语言而终。而这种语言活动与学生心理活动是同步的。“水本无华,相荡乃成涟漪,石本无火,相去而生灵光。”思维只有在碰撞中才会发出火花,情感只有在对话中才能得到升华。

三、结合实际,开发校本阅读课程

在当下的教学实际中,学生很少有时间去自主地阅读,因此,只有开发高质量的校本阅读课程,学生才能在有限的时间内进行有效的阅读。学校应有计划地按照课程标准和学生实际,开发与现行教材相适应的校本阅读教材,开展丰富多彩的课外阅读活动。我校结合实际,编写了《中学汉字识记手册》和《经典阅读》校本教材,每周安排不少于两学时的课外阅读课,或到阅览室自主阅读, 或在教室内由老师指导阅读,取得了良好的效益。

四、课外阅读,让阅读回归常态

只在课堂上学语文,是不能真正学好语文的。从积累语言培养语感,发展思维的层面上讲,学好语文更多的还是要依靠课外阅读。阅读教学中要减轻学生作业负担,腾出时间让学生走进书本,痛痛快快地 阅读。创设良好的读书氛围,让学生拥有一种自由惬意的读书情景,自在自主的阅读心境,感受一个更为广阔的语文世界。叶圣陶认为:“要求语感敏锐,不能单从语言文字上去揣摩,而要把生活经验联系到语言文字上去。”语言文字运用是语文教育的本质特点,也是语文教学活动的重要基点。语文来源于生活,生活孕育着语文,生活是语 文的灵魂。语文教师必须树立“大语文”观念,引领学生在生活中,在其他文学作品中鉴赏学习,注重培养学生的感受、理解、欣赏和评价的能力,提高语文素养。大量的课外阅读对于理解能力、认知能力、鉴赏能力的提高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平时,强调学生多读书,每学期我都给学 生制定阅 读计划,每学期读 三本自己 喜欢的书,一部名著,要求做好读书笔记。实践证明,积极有序的课外阅读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

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中十分重要的学习内容,它既是学生学习实现自身精神成长的主要途径,也是语文各种能力得到发展的基础。阅读教学,要尊重学生的阅读主权,使学生产生阅读的内驱力,让阅读回归常态,成为学生的习惯,并逐步变成他的成长自觉,阅读才会成为人文的阅读,思想的阅读,生命的阅读。

摘要:阅读价值在于为我们提供精神食粮。学生会读,形成独立思考和独特感受能力,才能主动地获得知识。我们的阅读教学不单只是知识的传授,更应是“个性化解读的过程。”

8.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 篇八

关键词:图书馆;第二课堂;课外阅读;书香校园

苏霍姆林斯基说:“我从来没有,一次也没有给这样的学生补过课,那种补课的目的就是让学生学会在正课上没有掌握的教材。我们只教他们阅读和思考。”

苏霍姆林斯基指出:“儿童的学习越困难,他在学习中遇到的似乎无法克服的障碍越多,他就应当更多地阅读。阅读能教给他思考,而思考会变成一种激发智力的刺激。”

苏霍姆林斯基还说:“我曾试用过许多手段来减轻这些学生的脑力劳动,结果得出一条结论;最有效的手段就是扩大他们的阅读范围。是的,必须使这些学生尽可能地多读些书。”

现在,越来越多的语文老师开始重视学生的课外阅读,甚至带学生到图书馆上阅读课,但其他学科还没有,好像除了课本,就是教辅材料、习题集之类。事实上,不仅仅是语文学科,数理化学习同样需要课外阅读。课外阅读在激发学生对一系列科学中的复杂问题以及对新书籍极大兴趣的同时,也引发学生很多思考。课外阅读创立的是一种“站得高看得远”的知识智力背景,对我们的教学很有益处。比如,初二物理,作为物理学习的起始年段,很多概念、定义、定理、规则、规律对初二学生来说,是比较难掌握的。但如果把阅读和学习联系起来,甚至让学生在学习前就阅读大量与物理知识有关的科普读物,那情况将会大不一样。我们有这样的经验:那些阅读过与物理知识相关的科普读物的孩子,对物理学的兴趣明显高于其他同学,而且他们学起物理来,既轻松又快。因为这些孩子的“智力背景”好。英语也不例外,阅读能力对于学习英语是至关重要的,英语阅读能激发学生的主体思维,帮助学生理解,提高学生阅读能力,从而进一步了解英语国家的社会形态、政治经济、历史地理、风土人情、文学艺术、宗教信仰、生活习惯、交际方式,知晓西方国家的一些重大史实和重要人物等文化知识。比如与圣诞节、感恩节等西方节日相关的阅读材料,既是学生感兴趣的,又能很好地让学生了解西方的宗教信仰、生活习惯等文化知识。

所以,苏霍姆林斯基提出要有两套教学大纲。第一套是针对教科书,第二套则是指课外阅读和其他的资料来源。

学校学习是学习前人的间接经验,很多事情学生无法亲力亲为,阅读可以拓宽学生的视野,让他们“见多识广”。冯恩洪说:“教育的竞争实际是阅读的竞争。”阅读对学生来说很重要!

为了今天的课内学习,也为了明天学生学习的可持续发展。一方面,教师要在学生开始教科书的学习之前,在教科书学习的过程中,根据教材内容为学生制定课外阅读的必读、选读书目,指导他们到相关网站获取有关材料;另一方面,我们图书馆利用科技节,指导学生创办科技小报,举办科普讲座——由老师或学生主讲,组织知识智力竞赛;要利用读书节组建课外阅读兴趣小组,开辟图书馆第二课堂,营造浓郁文化气息的读书氛围。为每个师生创造一个良好的课外阅读环境,使他们的思维活跃起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溢校园。逐渐养成热爱书籍,博览群书的好习惯,营造了书香校园,享受到读书的快乐。我们欣喜看到很多班级建立了图书角,很好地发挥了班级图书角的作用;教室里张贴着学生自己撰写的读书节标语,洋溢着浓厚的书香氛围。我们看到学生在“书海”中“扬帆”,不仅写出了许多生动的文章,也撰写了精彩的读书节标语,显示了很好的文学素养。我们看到不少家庭的藏书多起来了,很多家长和孩子一起开始读书,家庭业余生活从看电视转移到看书上。“读书之星”的评选活动树立了热爱读书的学生榜样,而通过“书香班级”及“书香家庭”的评选,学校及家庭都为学生营造了浓厚的书香氛围,校团委组织的摄影活动为我们记录了许多阅读者动人的身影。我们所向往的“书卷飘香,书声琅琅”校园氛围正在形成。令我们感到欣喜的是广大教师也加入到读书节中,他们也用笔记录下读书感受,他们在争取成为博学之师,要养成读书的好习惯。读书节即将落下帷幕,但是我们读书的热情不应该减弱,各个班级、各个家庭,应该以读书节为契机,继续营造良好的班级、家庭读书氛围,引导孩子多读书。各位同学,应该以校园读书之星为榜样,多读书,与好书为友,与智者对话,与经典通行。提高自己的学业水平,夯实自己的文化底蕴。与书相伴的人生,一定有质量,有生机;书香飘溢的校园,一定有内涵,有发展。

今后,我们要进一步深入开展读书活动,成立读书活动节,让师生走进美丽书屋,共同构建精神家园;提升文化素养,营造书香校园营造浓厚的读书氛围,培养良好的读书习惯,倡导读书明理、读书求知、读书成才的新风尚,在全校形成人人读书的良好风气。

参考文献:

9.让书籍走进生活 让阅读成为习惯 篇九

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心得体会

崾岘小学 张 强

读书,是让你会分享人类精神的财富,熏陶至纯的情感,结淀丰厚的底蕴,拥有聪慧和独立的思想与个性。英国作家毛姆曾这样写道:“如果你在图书馆待上一天,不管这座图书馆有多小,当你面对着人类积累下来的无穷智慧,你的心中只会满怀敬畏,甚至会夹杂着淡淡的悲哀。想想看吧,有多少美妙的故事你从未听过;有多少对重大问题的探求,你永远不会去思考;有多少令人欣喜、发人深省的思想你无法分享;有多少人付出了艰辛的劳动为你服务,而你却不会去收获劳动成果。”

遗憾的是,随着电视、网络等媒体的兴起,丰富多彩的娱乐形式的增多,分散了学生对读书的关注.特别是动画片、电脑游戏使很多学生上了瘾,一有时间就按耐不住,几乎占据了大部分的空余时间,严重影响了学生对读书的兴趣.我的孩子也是如此,虽然买了很多书,但都搁置一旁,无暇问津。面对这样的状况,该如何把他们的兴趣转移到读书上呢?这既是家长的困扰,也是让教师感到头痛的事。

因为读书少了,学生的知识面狭窄,对文字的理解能力明显低于读书多的学生,表达能力也欠佳,直接影响到学生的阅读能力与写作水平。作为教师,不但要经常向学生宣传读书的种种益处,还要想方设法为学生创设读书的氛围,每天利用一定的时间为学生朗读一些美文佳作,布置几本必读书目,并做好读书笔记,让学生多接触书,直至与书为友。“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颜如玉”。其中的美妙,非亲历而不能知.如果学生体会到了读书的种种快乐,相信一定会爱上书。

教师,特别是语文教师,是学生阅读的组织者,启蒙者和引领者,他更应该多读书。

赶快读书吧,从中汲取智慧和力量!语文教学改革已提了多年,新的课程标准的出台,改变了语文教学观念,改革了考试方法和教学评估体系,而作为教师,最实在的变化应是课堂教学结构和教学方式的改革。深化课堂教学改革,是改变语文教学现状,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一环。要把创新课堂教学方法作为课堂教学改革的重点,向40分钟要质量,更应该注重小学语文阅读教学的改革。小学语文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可见培养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阅读教学中普遍存在着教师讲学生听,教师问学生答的现象。这样,不能从实质上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学生的词汇、说话、朗读、概括、思维能力都得不到真正的提高。那么,怎样培养小学生的阅读能力呢?下面谈谈我的几点浅见。

一、培养阅读能力,首先要加强词句训练。

读课文要理解其中的词语和句子,才能更好地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和基本思想;要会自觉地使用学过的词语和组织出所需要的句子,才能更好地准确地表达出真情实感。掌握一定的词语知识和句子知识,是发展阅读和写作的重要基础。因此,引导学生理解词语、积累词语和引导学生运用词语十分重要,是培养阅读能力的重要内容。词语训练要注意两点:一是既要重视理解又要重视运用,把学和用结合起来;二是要与阅读课文与理解文章结合起来。一些常用的词语,要引导学生在说话和作文中学习使用。一些基本句子形式,要引导学生加深认识,并让他们口头或书面造句子,学会使用。在引导学生理解词语时应让学生了解这些词语和句子在具体语言环境中的意思和用法。有的词语一读就懂,不需要讲解。有的词语稍作比较;学生就理解了。教学的重点应放在哪里?重点应引导学生说,也就口头运用。为了是学生更好地理解运用祖国丰富的语言,有时教师可以让学生把课文中词语、句式变换说法。不同认知水平的学生应区别对待。

二、教给阅读方法,培养阅读能力

1、指导预习,采用扶放结合式

预习是培养学生自学能力的一个重要方法,是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扶放结合式是语文课堂中常用到的一种教学方法。“扶”,采用引导和指点的方式,如提示重点、提供范例、提出问题、点明规律、指导方法、帮助总结等。放”是指增强独立性,放手让学生阅读实践,读懂课文。学生刚上三年级,不会预习,我就把预习拿入课堂,集中上好预习指导课,教给学生预习方法:①读熟课文,要求达到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②边读边想,读后能比较准确地回答出课文的主要内容;③要借助字典认字,理解词语。随着阅读训练项目的进行,预习要求也相应提高,在上述训练的基础上,再给学生布置方向性预习提纲,让学生有所遵循,使预习由扶向放过渡。学生课前做了充分预习,不仅提高了教学效果,为大量阅读创造了条件,而且学生通过预习,掌握了预习方法和步骤,提高了自学能力,使阅读起步训练有了一个很好的开端。

2、上好课,以精读带略读,以课内带课外,以一篇带多篇,有重点地、有计划地训练学生,逐步提高独立阅读能力。因此,要用主要精力上好精读课,教给学生读书方法,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对待不同的类型的课文应该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可采用以下方式进行教学:①采用“筛选精彩段落—品读”式。新课标强调学生个性化的体验,尊重学生不同的感受,而这种方法正是建立在信任、尊重学生的基础之上的,“筛选精彩段落—品读”的教学方式适用于写景或某些写人记事的文章。具体操作是通过自主悟读选择自己印象深刻的部分,细细品味其中蕴含的情感,再与老师同学交流通过朗读展现这种情感,从而达到理解课文的目的。②悟读—批注式。这种方法一般用于略读课文,也用于其他各种课文的教学。如略读课文《七颗钻石》,先让学生通过悟读课文,画出文中的重点词句段,再作上旁批,通过交流感受小姑娘和妈妈一心为别人着想的爱心。

三、培养阅读能力要善于启发学生质疑,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在阅读教学中,只是教师提出问题,学生回答,学生总是处于被动的局面。我们要通过一篇一篇课文教学使学生学到阅读知识的方法,形成阅读能力。逐步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要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教师就要想办法让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这样学生就学得比较主动了。教师可以让学生预习课文,有不认识的字,读读拼音,词义不懂的,查查字典。真正不能解决的,老师帮助解决。教学中,教师引导、启发学生把不能理解的地方(如句子、某一自然段、某些内容等)提出来。有的时候,学生确实提不出来,教师就问他们某句话,某个意思懂不懂。这样让学生逐步养成阅读课文时去找出自己不懂的地方并且提出问题来的良好习惯。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尽可能启发他们互相解答。他们确实解决不了的,才由教师讲解。

四、培养阅读能力要注意培养学生广泛阅读的兴趣

要提高阅读能力,光靠课堂教学几十篇课文是远远不够的。我们必须通过阅读教学,激发学生在课外主动找读物看的兴趣。在教学中,有时会遇到这样的情况:学生提出的问题,教师也一时难于解答。可是,发动学生又把疑难解决了,这样可以鼓励学生多看课外书,既提高了阅读能力又增加了科学知识。在教学中,我们常常发现有的学生在回答问题时能恰当地用上许多是在教材没学过的词语,可见,学生是在课外阅读获得的知识。因此,激励学生广泛阅读是提高阅读能力的途径。平时,教师要注意适当地介绍符合学生接受水平的读物让他们阅读。教师还要启发学生运用教学中学到的阅读方法进行阅读。学生广泛阅读,必能丰富知识,开拓思路。无疑是小学生阅读能力的好方法。

五、善于积累资料,提供展示平台。

语文教师要做一个有心人,平时要多观察学生的学习动向,布置一些有挑战性的作业:如课前三分钟演讲,办手抄报,写读书笔记、心得体会、古诗词朗诵比赛等活动载体,活动结束后及时总结、展评、表彰从而调动学生阅读的积极性。抓住小学生的好奇心和攀比心理组织阅读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10.让礼貌成为一种习惯作文500字 篇十

“讲文明,树新风”已成为了现在社会的一种风气!作为新时代的青少年的我们,在祖**亲的孕育下,我们应该展现新少年的青春风采——讲文明,懂礼貌!让祖国大地上彰显出一片生机勃勃的美好景象!现在让我来讲一下我的文明故事!

有一次,我和妈妈去日照百货大楼买衣服和一些生活用品。我和妈妈高高兴兴的在车站等车,等了差不多半个小时公交车才来,我和妈妈上了车,我们太幸运了,车上正好有两个空座位。我们坐下,车子向前慢慢行驶着,我和妈妈在车上讲笑话。渐渐地,车上人越来越多。这时上来一个白发苍苍的老爷爷,我主动的站起来说:"老爷爷,您请坐!”老爷爷笑着说:“小朋友,谢谢你啦!”我说:“老爷爷,您客气了,这是我应该做的!”过了二十多分钟我们终于到站了!然后我和妈妈去了百货大楼。当我回到家的时候,回想今天所发生的.事情,我干了一件好事。

在家里吃饭时,我主动为爸爸妈妈加菜,因为我知道他们最辛苦,每天为给我和姐姐一个更好的生活环境,而辛苦的工作着;在学校里我看见校园路面上有垃圾,就主动捡起来。这些虽然都是平凡的小事,却会影响我的一生!

我们伟大的祖国素以“礼仪之邦”闻名于世界,所以我们更应注重自身的文明素养!为了做文明小标兵,我们应做些什么呢?比如别人不小心踩了我们一下,跟我们道歉时,我们应说“没关系”;别人帮我们做事,应主动的说声“谢谢”等等。这些是最起码的文明要求,所以应从小事做起。让我们一起让文明成为礼貌,让文明之花开的绚烂多彩。

★ 好家风就是无言的教导初二作文

★ 我的好家风作文500字

★ 中国好家风读书心得500字

★ 好家风好家训好家教作文

★ 清廉好家风故事作文

★ 好家风助我成长作文

★ 让思念成为习惯作文

★ 家训家风征文:好家风

★ 好家风的倡议书

11.让阅读成为学生的终生习惯 篇十一

一、转变观念,提高认识

课程标准的实施,关键在教师。如何完成课程标准中提出的具体要求的数量,而且在阅读中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重视学生的独特体验与感受,教师是阅读的对话者之一。学生的阅读实践不能仅局限在课堂,应该向更广阔的天地——课外延伸,充分利用学校、家庭和社区等教育资源,拓宽学生的阅读空间。特别是随着科学信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辅助教学、网上社区的开发,为学生提供了一个高速度、高密集的信息和知识的广阔天空。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去培养和获得语感,去熟悉和掌握语言规律,增强语文修养,提高语文能力。教师就必须转变概念,提高认识,认识到新课标的要求各年段所达到的阅读量,并不是一个可有可无的数据,而是培养语文素质的重要途径。因而,我們就必须凭借教材,将自主阅读引向课外,真正做到“得法于课内,得益于课外”。

二、创新方式,个性化阅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应该引导学生钻研文本,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在学校语文教育中要特别重视个性化阅读,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的主体地位。目前在教学中单向思维的现象不在少数,关注点在怎样教的比较多。

由于学校教育是给学生打下终身学习的基础,承载着全面提高学生综合素养的任务,在阅读教学中还不能完全等同于一般的阅读,阅读教学存在着多重对话的关系,如:教师与文本的对话、学生与文本的对话、教师与学生的对话、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对话、学生、教师与编者的对话等,这些都为学生的个体阅读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条件,但对话的主人应该是每一个学生个体。因此阅读教学的重要任务一方面是在教师引领、同伴互助的学习过程中,逐步培养学生阅读的独立性和自主性;另一方面是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自行发现、自主建构起来的阅读体验、阅读方法以及知识体系。

三、因人而宜,因材施教

法国著名的儿童心理学家卢梭说:“儿童有他特有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如果用我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去代替他们的看法想法和感情,那简直是愚蠢的。”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学生作为一个个性鲜明的生命个体,总是带着自己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情感来接触新的阅读文本,他们的阅读个性是客观存在的。不同的家庭背景、知识储备、兴趣爱好等所带来的学生的个体之间的差异,必然对学生的阅读活动产生影响,导致即使阅读同一文本也会得出不同的认识和体会,正所谓“有一千个读者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认识到这一点,我们就必须尊重学生的想法和选择,同时还要鼓励学生富有个性的学习和发展,让学生做“阅读的主人,学习的主人。”

教师要充分利用教材,培养探究的积极性,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良好的阅读习惯包括喜欢阅读,经常读书,把读书当作一种自我实现的手段。培养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提倡吃五谷杂粮式的“杂读”,因为“杂读”吸取的营养最全面。学生是有一定的差异的,课堂中学生体会到阅读的方法,课下扩充阅读,这些阅读为了保质保量的完成,要上不封顶,下要保底。对一些能力稍差的同学,适当放宽、降低要求,只要先有一定的量即可。针对不同学生的阅读差异,提出适度而又有层次的阅读目标,即下限目标是每位学生都应完成的任务,上限目标则是让有浓厚的阅读兴趣的、阅读能力较强的学生有充分发展的余地,让他们“吃饱吃好”。

四、阅读多元化,向课外拓展

教学是为了使学生“自能读书,不待老师教;自能作文,不待老师讲”,这是教育的本质要求。课内学到的知识要在课外去巩固,课内培养的能力要在课外得到发展。

在语文教学中还要特别重视课外阅读,教师应该做好指导,如:定期推荐一批适合学生阅读的书籍,特别要重视推荐经典作品以及具有传统文化内涵的作品,可以指定一批必读书目;定期召开读书会,指导学生交流读书心得体会;组织办小报;开展读书竞赛活动、诵读活动;展示读书笔记活动等等,以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延伸到课外,并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此外还应注意说写结合、读写结合。

总之,注重阅读方法的指导,重视阅读效果,注重正面引导,给学生阅读的时间,给学生阅读的内容,给学生阅读的方法,让他们去阅读,去思考,使学生从小养成阅读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阅读能力的发展,让学生与书为友,是一项系统工程,这项工程的诸多方面都有待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探索。

12.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逸满校园 篇十二

——“书香校园”建设总结阅读可以发展人性,提升修养,拓展人生;阅读可以丰富生活,增长知识,愉悦身心。让每位教师,每个学生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并在阅读中不断提高自身的人文素养,是学校读书活动的重要目标。我们胡屯乡联合校自响应县教育局号召,开展“书香校园”活动以来,特别是本学期,广大干部、教师和学生积极参与,以新颖活泼、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为载体,挖掘全方位的人、材、物、时间、信息等资源,努力营造书香校园,塑造内涵丰富、特色鲜明的校园文化,从而使全体师生每天沐浴在书香的氛围中,愉悦了身心,净化了思想,丰富了生活。

一、组建书香校园领导小组

组长: 陶相峰

副组长: 冯东超赵桂珍赵登岗

薛海庆徐会见李金华

成员: 各中心校业务主任

各班班主任

全体语文教师

二、主要内容

实施“两个工程”,建立一种机制。

“五个一工程”:1.每班建立一个图书角;2.联合校每学期举办一次读书活动评比;3.每周星期一下午 最后一节课坚持上好一堂大阅读课;4.每天上午或下午上课之前安排一次20分钟的诵读时间;5.扎实落实一个计划——“周、月、季读书计划。

“三个共读工程”:促进校长与教师共读;教师与学生共读;家长与孩子共读。

建立阅读学分评价机制:按照“每周月季”计划评选读书明星。

三、具体措施

(一)硬件保障:

1.学校加强了宣传和发动的力度,营造了良好的读书氛围。

2.进一步充实了图书室,学校结合教研室推荐书目,为老师和学生购进新书,并加强图书的管理,方便教师和学生的借阅。

3.美化校园环境。学校在教室、走廊墙壁上张贴读书格言,校园主要道路上悬挂人文宣传标语,使师生进入校园就时时处处置身读书氛围之中。

4、各中心校的每个教室里都张贴了读书寄语、读书格言、读书评比栏、读书感悟体会专栏。

(二)教师读书

1.养成每天读书的好习惯。每天读书时间不少于半小时。

2.教师每学期阅读教育教学专著不少于1本,并记好读书笔记。

3.教师结合教学实践每月至少写一篇读书心得或随笔。语文教师每学期的写作总量,包括摘记、随笔等都不少于25000字。

(三)学生读书

1、每个班级划分读书小组,并确定小组长,由小组长负责组织本小组的读书活动和日常考核,班主任和语文教师对读书小组的进行督促指导,形成学校、班主任、小组三级管理体制。

⑴必读书目:按低中高年段,学生每学期必读联合校推荐书目2本,写好读书笔记。

①一年级背诵《三字经》、《千字文》、古诗等,并阅读有趣的童话故事。②二年级背诵《百家姓》、《弟子规》、古诗等,并阅读有趣的童话故事。③三年级阅读《格林童话》、《安徒生童话》以及其它故事书,会编童话故事。④四年级阅读《三国演义》、《民间故事》、《神话故事》、主题故事等。⑤五年级阅读《上下五千年》、《水浒传》、《假如给我三天光明》、主题故事等。

⑥六年级阅读《鲁滨逊漂流记》、《水浒传》、《三国演义》等。

⑵ 熟背经典诗词

①一二年级:熟读背诵比较简单、易理解的诗词20首;

②三四年级:熟读背诵经典诗词25首;

③五六年级:熟读背诵有一定难度的经典诗词30首;

⑶自选书目: 各班根据自己班级实际情况结合教材自行确定本班自选书目,特别是经典名著的阅读。

2、在班级建立图书角。要求各班加大宣传、鼓励学生将好书带到学校与大家分享,不断扩大班级的藏书量,将班级图书角建设成为班级图书馆。班主任、语文教师结合学校下发的推荐书目,向学生推荐好的图书。对学生带到学校的图书,班主任严把质量关,让不健康的书籍远离学生,督促学生读好书。

3、各班主任教育学生爱护书籍,不乱拿书籍,不损坏书籍,组织图书交换活动。

4、每个都班级建立读书档案,每生在读完一本书后到班主任处申报,填写读书档案记录,档案是评选读书情况的最好依据,对优秀者进行表彰和奖励。

5、每学期各中心校要举办两次读书系列活动。“好伙伴我成长”演讲比赛,诗词美文朗诵比赛,古诗背诵比赛,读书交流会、读书笔记展览等活动。

6、为学生搭建读书成果展示的平台,促学生各种读书习惯的养成,各班结合实际,开展了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例如:古诗诵读、诗歌朗诵、讲故事比赛、课本剧表演、读书论坛、好书推荐、知识竞赛等等,重点表现出学生的心得体会、读后感。

7、具体阅读时间:

为统一阅读时间,各中心校校长监督,由语文教师具体安排。(每天上午或下午上课之前20分钟的为阅读时间,每天晚上半个小时,星期

六、星期天妥当布置)

(四)家庭读书活动

1、在每个家庭开展“亲子共读”活动。

2、鼓励家长和孩子同读一本书,交流读书心得,家长给孩子定期购买适合孩子阅读的书籍,学校定期召开家长座谈会,做到家长、校长、教师共谋学生读书成长。

四、考评与表彰

1、教师读书情况纳入教师评价考核。

2、学生读数情况纳入学生评价考核。

联合校本学期9月20日对各中心校的读书活动进行了督促检查,11月17日又对书香校园建设进行了全面工作大检查。

五、落实有关责任

1、建设书香校园活动在联合校读书活动领导小组的指导下,各中心校配合组织活动,并对过程性材料及时整理归档。

2、班级图书角建设、班级读书档案,亲子共读等读书活动由班主任负责组织和落实,语文教师配合工作。

3、学生“阅读学分评价”由各班语文教师负责组织填写和认定。

最是书香能致远,腹有诗书气自华,通过读书孩子们开阔了视野,提高了能力,通过读书教师们增强了内涵,丰富了阅历,我们引领每个学生和各个教师及其每一个家庭都沐浴七色阳光,在阅读中去追寻生命中缤纷绚丽的彩虹。

2009.11

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逸满校园

——“书香校园”建设总结

13.让阅读成为习惯.发言稿刘福春 篇十三

大家上午好!能和大家一起交流分享学校及我个人开展课外阅读活动的一些做法与体会,我感到非常的荣幸。我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溢满校园》。

高尔基说“书籍是人类智慧的结晶。读书决定一个人的修养和境界,关系一个民族的素质和力量,影响一个国家的前途和命运。一个不读书的人、不读书的民族,是没有希望的。”因此,读书对民族的发展、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每个人都学会读书,才能更多地了解经典、传承传统文化,才能让中华文明薪火相传。

我们实验小学根据“童年愉悦”的办学理念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弥漫校园”为主题构建书香校园。培养学生广泛的阅读兴趣,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提倡少做题多读书、好读书、读好书,读整本的书。通过营造环境,引领阅读,开展活动等多种方法,积极有效地促进课外活动的开展.培养学生浓厚的读书兴趣和阅读习惯.使阅读成为伴随人终身的生活方式,让学生在阅读中成长,在阅读中享受快乐,从而为孩子幸福的人生奠基。

一、营造氛围,让校园弥漫书香

优化环境,让校园弥漫书香气息是我们的追求。因此,学校努力建设富有浓郁书香气息的校园文化。学校的走廊、过道、教室的内壁上展示着读书名言、师生读书心语及师生书法、绘画作品;校园长廊里“身边的榜样”及展板上“读书之星”风采展,成了校园里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学校广播站及班级的黑板报,电子屏关于上百本好书推荐、读书方法的介绍、读后感交流„„更激发了师生阅读的积极性;教学楼内近两百平方米的图书室藏书近5万余册。由于空间有限,藏书有限,不能满足校内1500多名学生的阅读需求。因此,学校克服困难,筹措资金,在为老师们集体购书的基础上,又为34个班级的图书角统一配备了阅读书目,供师生们课外进行阅读。去年,学校又在教学楼内新建了9个师生自由阅读图书角,校门口的学生放学等候区也摆放了三个图书柜,近千本师生自愿捐献的已经看过的图书,供大家自由选读。校园可以说处处皆书韵。

另外,学校出台了《实验小学阅读章程》,作为激发学生阅读兴趣,记录阅读过程的好帮手,并以此为载体,举办读书节,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旨在把学生引入读书的殿堂,培养阅读习惯,拓宽阅读视野。一年一度的读书节,每月一次的班级读书会以及 “图 书漂流”等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象磁石吸引着孩子们,为校园营造了浓浓的读书氛围,激发了他们的读书兴趣。每年一度的“迎新年美文诵读大赛”,更是一顿师生欢迎的精神大餐,如今我们的迎新年美文诵读大赛已举行了十届,师生表现一届比一届更精彩纷呈。一系列读书活动的开展,使师生读书蔚然成风,师生同读,书香飘满校园,丰富了师生的精神视野。

二、引领阅读,让学生书山有路

1、建立组织,让阅读有引领

我们学校成立了书香班级领导小组和指导教师、张校长亲自挂帅,刘锦绣老师是阅读辅导教师,每月对各班部委制的图书委员进行培训,指导小干部做好图书整理、分发、借阅登记及读书活动的开展。领导的重视以及小干部的引领与示范的作用。使各班阅读活动的开展有声有色。学生自我管理,根据兴趣爱好各班成立了“小书迷读书小组”“小博士读书小组”,朗诵小组等。每一个组有自己的活动计划。小组成员之间相互合作、相互监督,效果显著。

2、设立课程,让阅读有时间

为了保障阅读时间,学校规定每周135中午为国学时间,周2、4为自主阅读时间。我们还在校本课程中设立了阅读课,每周五下午半天,作为六年级师生集中到怀柔图书馆阅读时间,确保了师生读书有时间,交流有平台。阅读课我们又分阅读指导课、阅读欣赏课、阅读交流课、读物推荐课等多种形式。在这三节课当中,我们的教师或是与学生共读一本书;或是指导学生阅读一本书;或是与学生共同赏析一本书。在阅读课当中,学生要阅读大量的课外书籍,平均每个学期每人不少于五本。这个学期,三年级各班都尝试开展了《学生共读一本书》的活动,今年4月,张欣,张春香两位老师的阅读指导课,在全校阅读指导中,起到了阅读引领作用。

3、好书推荐,让阅读有方向

小学生鉴别能力、免疫能力较差,而课外读物又是良莠并存,因此我们要帮助学生选择内容健康、体裁多样、语言生动活泼、深浅适度的读物。激发学生课外阅读的兴趣。首先是要根据教学内容进行拓展延伸,上完《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可向学生介绍《安徒生童话选》,学完了《太阳》一课,向学生推荐《宇宙奥秘探索》等等。其次,是推荐与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宜的书籍。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我们要推荐带字的连环画、注音的成语故事、童话故事等;三四年级的学生拥有了一定的识字量,具有了一定的评价能力,可以向他们推荐《格林童话》、《一千零一夜》、《十万个为什么》等书籍;高年级的学生有了一定的鉴赏能力和观察事物的独特视角,可以向他们介绍一些中外名著的简缩本,优秀的古典诗词,及一些时事新闻报道等。引导孩子们有方向的阅读,可以让孩子们知道哪些书可以读。读起来更有趣。去年寒假,我充分利用攀登阅读网络平台,根据学生特点及需要向学生推荐了故事类,自然科普类 成长教育类 人物传记,小说散文类近40多本图书,放在我的书单,及我的推荐中,供孩子选择阅读。在寒假开学第一课-----分享愉快的假期生活中,孩子们畅所欲言,争先恐后的介绍假期阅读的收获体会。会后我还根据攀登阅读中的统计结果评选了班级假期阅读达人。

打开攀登阅读网站,随便点击不同年级,班级都可以看到老师们在我的书架里,精心为孩子们挑选推荐的书目。供孩子们自由选择阅读。

三、教给方法,让阅读由课内延伸到课外

兴趣虽然是影响学习活动最直接、最活跃、最现实的因素,但孩子光有学习兴趣,毫无目的,光凭兴趣走马观花地读,有时候收效甚微。作为教师,我们有必要向孩子介绍一些行之有效的阅读方法和经验,用课内带课外,让学生用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指导自己的课外阅读。下面就谈几种我常用的读书方法:

1、单元阅读收集法。现在的教材每一个单元都是围绕一个主题来编排。在进行三年级“翠鸟”这个单元教学时,我让孩子从书上、网络上查找一些与“鸟”有关的文章,一些鸟的介绍。孩子们阅读后会把自己喜欢的,认为好的,值得给同学们推荐的文章复印或打印出来,贴在我们班专门用来收集资料的区域“课堂内外”进行展出,或者以鸟类为主题,制作手抄报在墙报上展出。进一步激发孩子阅读收集的兴趣。这样的做法,我已经坚持了几年,每个单元我都这样做。在搜集查找整理的过程中,每个孩子的单元知识得到了有效的拓展延伸。

2、圈点勾画法。是我教育孩子读书时最常用的方法。我要求学生在读一篇文章的时候,用不同的符号勾出自己不认识的字,需要积累的好词、好句、好段,然后注音细品。这样有利于孩子全身心投入阅读,调动自身多种感官,做到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边读、边想、边勾画,逐渐养成认真读书的良好习惯。

3精读法。在一段时间内,我会选择几篇从思想内容到艺术表现都比较完美的作品,要求学生运用课堂上学到的读书方法,把它们读熟读透。重在质量,汲取知识的精髓。

4交会孩子摘抄法。俗话说:“不动笔墨不读书。”文章中富有教育意义的格言警句、精彩生动的词句、段落,可以让学生摘录下来,积累到孩子自己精心设计的“采蜜集”中,为以后的作文准备了丰富的语言素材。我要求学生每天必须至少要摘抄五词,两句,一段话。这样既是强制性的要求孩子,每天都要进行必要的阅读,也是在帮助 孩子进行语言积累。我相信,通过孩子们的日积月累,他们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写作能力一定会得到较大幅度的提高。

我们需要读的书很多,可是时间和精力又很有限,为了尽可能地扩大知识面,广开眼界,必须让学生掌握走马观花的浏览方法。告诉学生有的文章,是属常识性的翻一翻,知道大概内容就行;有的文章,虽然重要,但目前对于自己还不急需,也只看一看,记下一个纲目和出处即可。浏览重在广博、拓宽知识面。

四、有效开展读书活动,激发阅读的兴趣

为使学生对课外阅读爱不释手,并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学校要求各班,每月都要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交流活动,为学生搭设展示课外阅读成果,体验课外阅读乐趣的舞台。从而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低段老师在组内开展了《三字经》诵读活动,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系列“古诗文”诵读活动;和“快乐阅读健康成长----我来讲故事”演讲比赛,激发孩子们的读书兴趣,提高语言表达能力,三至六年级的学生,在各班开展课本剧表演和内容丰富的读书成果交流。如经典美文诵读”“放飞梦想”“我的课外阅读”演讲比赛,“我读书我快乐”经验交流“新书介绍”“课外阅读摘录笔记评比” 等,这些活动不仅能反馈出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而且能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在同伴交流中获取知识,在互动评价中总结提高。另外,我们还充分利用学习园地展出学生摘录的笔记、读后感和手抄报等作品,使学生对课外阅读保持比较持久的兴趣。各种语文实践活动的开展,给孩子们的阅读带来了新的启迪,让学生在相互交流读书感受,分享阅读收获中,体会到读书给他们带来的那份自信,那份快乐。

书香班级的评比,让学生体验阅读是一种责任

每个学期,学校都会组织一次书香班级评比活动。有方案,有评比细则,获得书香班级称号的班级,学校将在每学期末的总结大会上进行隆重表彰,授予“书香班级”称号并奖励班级图书20册。学校对书香班级的班主任和副班都有奖励。意在促使教师全员参与到创建“书香校园”、“书香班级”的活动中来。本学期为了营造书香班级,打造愉悦班级文化,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课外阅读、增长知识、开阔视野、提升品位,我结合中段年级组的工作重点,在班内举办了“梦想从这里起飞暨我是小小演说家”的演讲比赛活动,此项活动历时一个半月,在3月份,我先在班内进行“我是小小演说家”活动动员。要求人人参与,自己在家人的指导下撰写演讲稿,引导学生畅谈课外阅读经历,讲读书的故事、交流读书心得,从而推动学生课外阅读。部委制干部负责,在各组演讲的基础上,每组选派2名优秀选手参加班级组织开展的“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活动。我发现课间,孩子们能自觉的交流读书心得体会;午饭后,同学们静静的品味精神食粮;课 前2分钟的精彩展示,嫣然成了各组代表的彩排现场。演讲活动的开展,极大地调动了学生的读书积极性。正式比赛那天,现场气氛异常激烈,选手们各个准备充分,落落大方,表情自然,绘声绘色,精彩的演讲赢来同学们阵阵掌声,经过激烈的选拔,我班李茉祎代表班级参加了学校的演讲比赛并获得了一等奖。通过“我是小小演说家”演讲比赛活动,让学生在阅读整理的过程中收获了知识,陶冶了心灵,在互动交流中分享了读书的快乐,获得了自信,在整个活动中学生获得的不仅是走向纵深的阅读思想,更是为终身阅读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阅读”本身已赋予我的学校太多太多......她提示着我们全体师生该如何的热爱生活!她敲击着我们周围众多的家庭该怎样的珍爱生命!她让我们懂得了:生命的意义只关乎成长!

实践证明。我校以“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飘逸校园 ”的读书活动,有力促进了学科教学,全面推进了素质教育,学生阅读能力得到提高,综合素质获得和谐发展,良好习惯逐渐养成。

14.让批注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篇十四

关键词:批注;有效;阅读

叶圣陶先生说,阅读程度不够的原因,阅读太少是一个,阅读不得法尤其是重要的一个。多读固然重要,但尤其重要的是怎样读。因此,我们在阅读中必须充分重视阅读方法的运用和阅读习惯的养成。批注作为我国传统的一种读书的辅助方法,可以尝试教给学生。

一、读前指导批注

通常在学习一篇新课文之前,要布置预习,学生也早已习惯这种学习方法,因此在预习时,他们都清楚教师的要求,就是读课文时要做圈点和批注。详细的说,可以注释生词、难字的音义,品味遣词造句的特色,概括段落层次的大意,简评文本的思想内容和揣摩文本的表现手法。在品评、鉴赏甚至质疑中使阅读渐入佳境,从而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批注是对文章的品评、鉴赏,是多角度、高层次的阅读过程,也是读者的消化、吸收、转化和运用的过程。实际上,有了批注这个环节,就是对文本进行了一次高质量的自学,把自己的理解、情感、质疑融入其中,那么,再听听教师课堂上的讲解,可以说是水到渠成,进而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一开始,可能有的学生不会批注,那么可以先进行简单的圈点勾画,也就是教师指导学生把一些有助于理解文章的重要句子、优美句子做个标志就可以了。圈点的过程是读、思、记的组合过程,可促进理解,增强记忆,便于复习,便于检查、摘录。等到学生熟悉一些再來完成复杂的分析和表达,这样可以循序渐进,逐渐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

二、课堂展示批注

有了预习的环节,学生对文章可以说是已经做到心中有数,这样课堂上就可以尽情展示自己的阅读体会,与老师、同学沟通、探讨,达到深入理解课文的目的。以梁启超《敬业与乐业》的读书动笔为例,笔者以为不妨加进下面这些旁批:

在第一段“但我确信“敬业与乐业”四个字,是人类生活的不二法门。”旁边可相应批注:开篇点题,直接阐明观点态度。第三段“第一要敬业”(批注:提出分论点,层次清晰)。“惟有朱子解得最好。他说:主一无适便是敬。……一点不旁骛,便是敬。”(批注:作者先阐述什么叫“敬”,引用朱熹的名言,紧接着配上自己的通俗解释。然后顺理成章的论述人类的正当的劳动、正经的事,其性质都是可敬的。)第三段后面课文:“当大总统是一件事,拉黄包车也是一件事。……便是人生合理的生活。(批注:作者以“当大总统”和“拉黄包车”这两种人为例,极具代表性,说服力很强。指出无论什么职业,只要认真去做,专心致志,做到圆满,其劳动价值是等同的,其性质都是可敬的。)上述批注中对几个段落内容和作用的概括,有利于帮助学生理清文章的结构,尤其是能帮助学生发现文章内容之间的内在联系。

批注是一种双向的参与,是读者与作者的对话与讨论,虽然是一种静态的讨论,却也融入了双方碰撞的思想。在碰撞中,读者的思维越来越清晰,理解越来越深入,阅读的体验也势必来得更深刻。

三、课后交流批注

教师的示范只是给学生一个方向上的引导,学生的参与才是语文教学的主旋律,可以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想法及批注的具体内容。有的学生是从修辞的角度来赏析优美的句子,有的学生是从情感上把握作者的思想,有的学生是从情节上分析作品的内涵,还有的学生是从人物形象上探究文章的主旨……批注各有千秋又有一定的共性。在交流中,学生可以发现自己没有领会的内容,取长补短,共同进步。批注首先可以经常提醒学生读书要细心,要用脑思考,从而加深印象,帮助记忆。其次,可将阅读中一闪而过的感触、见解或难点及时标记下来。再次,可帮助学生真正理解、掌握书本知识,并且由此有所发现、创造。

不同文体的课文,还要注意引导学生批注时突出它们各自的特点。小说,要突出对人物形象、故事情节、环境的批注;议论文,要突出对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批注;写景散文,宜多用概括式和赏析式,从景物的特点、运用的表现手法、所抒发的感情等方面入手,兼顾批注语言的优美,力求和写景散文本身的语言美一致、和谐起来。

引导学生在阅读时适当批注,注重的不仅是学生知识的积累,更是学习方法的指导、习惯的养成和品位的提升。相信,批注会成为学生阅读的一种习惯和定势,那么,在学生阅读的路上定会注入更多的活力与生机。

15.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演讲稿 篇十五

你们好!

我是来自白露塘中心完小五年级学生——欧畅。我很荣幸能够站在这里为大家进行演讲。今天我演讲的题目是《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

为什么要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呢?在我看来,阅读可以让人学到许多知识。那有些同学就会问:“我不是一天到晚都在看书吗?为什么我感觉自己并没有学到多少知识呢?”其实,阅读并不是没有目的的、囫囵吞枣地读。我们应该选取自己感兴趣的书籍,认真地去读,去体会其中的妙趣,吸收其中的精华,从而达到丰富自我的.目的。

法国哲学家狄德罗说过:“不读书的人,思想就会停止。”读书让我明白了许多,读书并不只是消磨时间的一种手段,它也是我的一种习惯。每当我完成作业,总会腾出一些时间,拿出几本书来读一读,体会其中的意思。随着阅读面的不断扩大,我的成绩也有了很大的提升。

《米小圈上学记》让我了解了米小圈的上学时光,体会到了在学校时的乐趣;《童年》让我知道了怎样来看待人生的问题。这些书籍对我的成长有了很大的帮助,让我的思维更加清晰,让我更加自信。

亲爱的同学们,你们只要给自己制定一个阅读的计划,并且每天坚持阅读,用心领会其中的意思,那么你的成绩就一定会不断地上升。而且阅读是你合理利用空闲时间的最好方法。让自己走进阅读的世界,让阅读成为一种习惯,相信你就会像高尔基说的那样:因为书籍而成为一个幸福的人。

16.让阅读成为习惯,让书香浸润人生 篇十六

没有穿越历史,却能了解祖国的灿烂文明;没有环游世界,却能知晓各地的风土人情;没有亲身的实践,却能掌握很多有用的知识。这,就是读书的作用。从小到大,我们读过很多书,不断的从中获得知识和力量,有很多书都对我们的人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书是文化的载体,读书除了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还有很多的好处。

读书可以说是最为环保和绿色的休闲方式。它没有空间的限制,在家里,在户外,在车上,在任何一个可以坐着、站着和躺着的地方都可以阅读;它没有时间的限制,时间充裕你可以看洪篇巨著,时间紧张你也可以读小品短文;它更没有资源的消耗,一本书,或是再加上一杯清茶,一把茴香豆,就能给你带来长时间愉悦的感受。读书,可以让你的思绪插上翅膀,在书中,可以和徐霞客一起去游历名山大川,领略“五岳归来不看山,黄山归来不看岳”的美景:可以和李白一起去小酌,感受“五花马,千金裘,呼儿将出换美酒,与尔同销万古愁”的狂放;可以和岳飞一起驾长车,感受“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的豪情。

读书能使人变的睿智。读书,是同人类历史上的智者在交流,它能让人发现自己的不足,增长自己的见识,开拓自己的视野,提升自己的境界。宋代大文豪苏东坡说过,“腹有诗书气自华”,读书能使人充满灵气,能使人有精神底蕴;能使人更理智、更沉着地面对恶劣的环境,处理棘手的问题,在危难的时刻做到处变不惊、沉着应对。

读书更可以陶治人的情操。“和书籍生活在一起,永远不会有叹息。”这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的名言。当我们静下心来读书的时侯,就能感受到字里行间的意蕴,体会到人生的哲理。读书就能净化人的心灵,恬淡愉悦了人的精神。使人能正确对待荣辱,明理得失,正确面对生活中的挫折和不幸。当你处于闹市喧嚣的时候,一句的“采菊东蓠下,悠然见南山”就可以让你感受到自然的宁静;当你身处逆境心灰意冷时,一句“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就能让你重拾信心;当你志得意满,目空一切时,一句“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就能使你警醒。

上一篇:《学奕》教案设计下一篇:有关家庭安全的资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