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经济发展

2024-08-17

黑龙江经济发展(共8篇)

1.黑龙江经济发展 篇一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

长若干措施的通知

各市(地)、县(市)人民政府(行署),省政府各直属单位:

《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已经省政府第二十六次常务会议讨论通过,现印发给你们,请认真贯彻落实。省政府将及时派出督查组,对贯彻落实情况进行现场督查。

黑龙江省人民政府 2014年6月23日

黑龙江省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

今年以来,我省受能源工业出现负增长等因素影响,经济增速回落,下行压力加大。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决策部署,省政府决定,公布正在实施和今明两年进一步采取促进经济稳增长的若干措施。

一、推进重大基础设施建设

1.抓住国家加快铁路建设机遇,今明两年投资530亿元。续建哈齐客运专线、牡绥铁路扩能改造、同江跨境铁路大桥,开工建设哈佳快速、哈牡客运专线、牡丹江至佳木斯环线等一批重点铁路项目,实施哈尔滨既有站改造工程。(省发改委、铁路办、哈尔滨铁路局、相关市、县政府负责)2.加快国省干道和农村公路建设,今明两年投资270亿元。新改扩建国省干道5478公里。加快建三江至黑瞎子岛、密山至兴凯湖等高速公路建设,新开工伊春至齐齐哈尔高速北安至富裕段等高速公路项目,启动哈尔滨至黑河一级公路兰西至北安段建设项目,建设农村公路约6000公里。(省发改委、交通运输厅、相关市、县政府负责)3.推进民航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投资30亿元。开工建设哈尔滨机场扩建工程和建三江、五大连池、绥芬河机场。(哈尔滨机场扩建指挥部、哈尔滨、黑河、绥芬河市政府、省农垦总局负责)4.加强重点水利工程建设,今明两年投资494亿元。实施三江干流、8条主要支流治理和界河防护工程;实施三江平原灌区、尼尔基引嫩扩建配套灌区和松花江干流沿岸灌区农业灌排工程;实施节水增粮、农村饮水安全、水土流失治理和中小河流治理工程;实施鸡西、七台河市引水和穆棱奋斗水库等引水蓄水工程。(省水利厅、发改委、财政厅、相关市、县政府负责)

5.提高能源基础设施保障能力。今明两年续建和新开工火电、风电、生物质发电、光伏发电、水电等电源项目477万千瓦,完成投资371亿元。其中,国电哈尔滨平南热电厂、神华宝清电厂等火电项目投资193亿元,林甸东明园等风电项目投资105亿元,富裕、讷河等光伏电站项目投资10亿元,五常生物质发电项目和水电项目投资10亿元,电网建设项目投资53.5亿元。(省发改委、电力公司、相关市、县政府负责)6.加强保障性安居工程建设。2014年投资300亿元,保障性安居工程新开工15.44万套,续建28万套,竣工16.5万套;2015年增加新开工保障性安居工程数量。(省住建厅、发改委、财政厅、相关市、县政府负责)

7.推进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今明两年投资235亿元。投资30亿元,开工建设哈尔滨轨道交通1号线三期工程、2号线一期工程、3号线一期和二期工程;投资160亿元,改造中心城市供热老旧管网6925公里;投资10亿元,建设哈尔滨、牡丹江高寒城市智能公交系统;投资35亿元,实施大庆庆东新城北部地区市政基础设施迁建等市政工程建设。(省住建厅、发改委、相关市政府负责)

8.推进城乡环境整治工程,今明两年投资90.5亿元。投入60亿元,推进污水、垃圾处理等项目建设。投入8.5亿元,对农村环境集中整治。安排17亿元,进行兴凯湖环境整治。(省住建厅、财政厅、环保厅、哈尔滨、鸡西市等相关市、县政府负责)

二、推进资源配置市场化改革

9.对矿产资源开采及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集中供热热源、风电、光伏发电、粮食仓储设施等通过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已经审批、核准的占用国家分配建设规模或容量的项目,超过一年没有开工的取消项目建设资格,腾出空间公开招标。(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住建厅、粮食局负责)10.今明两年投资122亿元,开工建设齐齐哈尔市齐北供热分区等第一批8个公开招标城市集中供热新增热源项目,新增供热能力9800万平方米;招标确定第二批17个集中供热项目投资主体,新增供热能力7696万平方米。(省发改委、住建厅、相关市(地)政府(行署)负责)

11.组织推进矿产资源开发与深加工产业一体化发展公开招标,第一批对8宗煤矿矿权和4个金属矿资源公开招标,遴选100处找矿勘查成果进行探矿权招拍挂出让。(省发改委、国土资源厅、地矿局负责)

12.今年投资5.5亿元,开工建设通过招标配置的5万千瓦光伏发电项目。利用国家拟给予我省的风电开发规模和核准没有开工腾出的风电开发空间,公开招标确定投资主体。筹划组织对投资者有吸引力的城市供水、污水处理、垃圾处理项目进行市场化招标。(省发改委、电力公司、住建厅、环保厅、国土资源厅负责)

13.编制亚布力、五大连池和镜泊湖等重点旅游景区规划,依据规划对重点旅游建设项目进行公开招标。加快推进以哈尔滨历史建筑为载体的经贸、文化产业项目发展,促进旅游、文化、时尚产业融合。(省发改委、文化厅、住建厅、旅游局、相关市政府负责)

14.对项目需要委托中介机构进行评估的环节,政府职能部门向社会公开推介有资质的国内中介机构,项目单位可自主选择。对省内评估收费标准重新核定,在核定工作完成前,按原收费标准下调50%执行。(省发改委、物价监管局、财政厅等相关厅局负责)

三、确保农业稳定增长

15.今明两年投资270亿元,建设亿亩生态高标准农田,完成1800万亩建设任务。实施绿色食品精品发展战略,绿色(有机)食品认证面积达到7200万亩以上,打造全国“绿色、有机、无公害、寒地黑土”食品基地。(省农委、粮食局负责)

16.落实《黑龙江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纲要》,省政府每年安排8亿元专项资金支持绿色食品产业发展。7月底前,黑龙江省绿色食品常设交易中心在哈尔滨市建成开业。组织省内企业举办并参加全国高水平绿色食品博览会,开办100家黑龙江绿色食品旗舰店、3000家独立品牌连锁店,进入主流超市,推进企业网络营销。(省发改委、农委、食品药品监管局、商务厅、粮食局、会展事务局、贸促会负责)17.今明两年投资23.1亿元,新建31.5万栋标准化水稻育秧大棚和93个智能化催芽车间。用好国家和省两级财政资金19.3亿元,鼓励开展农业保险业务,2014年种植业保险面积扩大到1.12亿亩。(省农委、黑龙江保监局负责)

18.在全面建成45个标准化奶牛场的基础上,省政府今年再投入13亿元,引导社会资金47亿元,新建100个存栏1200头规模的标准化奶牛场。实施肉牛保母扩群工程,加快生猪原种场、畜禽标准化规模养殖场建设。(省畜牧兽医局负责)。

19.加快中储粮中央投资5亿元21亿斤仓储设施建设,完成农垦中央投资1亿元7亿斤仓储设施建设;用好中央与省级各投入的3亿元资金,引入社会资金,共同建设53亿斤容量的地方粮食仓储设施。(省粮食局、发改委负责)

20.用好中央和省投资20亿元,继续支持农机合作社建设。(省财政厅、农委负责)

四、通过引入要素、激活存量、科技成果转化、依托资源形成新的工业增量

21.进一步梳理分析“十大重点产业”总量、增长趋势、结构、市场潜力、投资机会、合作项目和空间布局,不断完善、及时发布各产业投资发展潜力报告。对30条重点产业链明确缺乏资金、生产能力或技术的环节,定期公布《全省重点扶持发展的产业链目录》和全省闲置工业存量资源信息。梳理并公布企业主要产品目录,鼓励企业间各生产环节、购销环节本地配套。(省工信委、发改委、国资委负责)22.对有市场、有订单的企业,在煤电油气运保障等方面优先支持;支持符合国家政策的重点企业参与电力直接交易。对年主营业务收入达到2亿元以上且同比正增长,新增流动资金贷款3000万元以上的企业,省财政给予贷款贴息;对占工业经济总量比重大、产业关联度高的重点困难企业,按新增流动资金贷款给予贴息。(省工信委、财政厅、相关中省直部门负责)

23.对年主营业务收入5亿元以上、同比增长10%以上且年缴税同比增长10%以上的制造业企业,省财政按企业实缴税增长部分的5%给予奖励,单户企业奖金上限为400万元,50%用于奖励业绩突出的经营管理团队。(省工信委、财政厅、统计局负责)

24.加强与驻省央企总部对接合作,争取订单、排产、产品外调、地方产品配套、新上项目等方面支持。落实省政府与中石油战略合作协议,力争大庆油田增加值增速正增长。扩大本省原油就地加工及俄油、俄气落地加工量,发展石化精深加工。落实与中石化、中海油、中铝、中铁、中国兵装、中船重工、中煤等企业签约合作项目,搭建联合审批立项、要素保障等服务绿色通道。加快建设新材料、新能源、卫星应用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鼓励哈电集团、703所、哈工大、哈工程等企业、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参与国家重型燃气轮机专项,支持中小型燃气轮机项目园区建设。(省工信委、发改委、财政厅、国资委、哈尔滨市政府负责)

25.完善政府采购,促进企业特别是中小微企业发展。重点工程、民生改善项目以及政府采购等,相关管理部门和单位及时发布需求信息,组织企业配套对接。增加政府采购份额,用于采购中小微企业产品。将中小微企业服务纳入政府采购目录,在购买社会服务时予以倾斜。(省工信委、财政厅、市(地)政府(行署)负责)26.各市地在完成省下达的《新增规模以上工业企业计划》前提下,每净增1户规模以上企业,给予5万元工作经费奖励。对达到标准新纳入规模以上统计的企业,每户一次性奖励10万元。当年完成工业固定资产投资增幅同比超过15%且增量超过50亿元、100亿元的市地政府,经税务等相关部门核定后,分别给予1000万元、2000万元奖励。(省工信委、发改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负责)

27.对年内投产的省重点工业产业项目,按照投产当年固定资产投资贷款额度5%给予贴息,单户企业最高不超过2500万元;对投产当年利用自有资金完成固定资产投资给予3%补助,单户企业最高不超过2000万元。(省工信委、发改委、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统计局负责)

28.支持小微企业创业园、创业基地、科技孵化器等创业载体及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对在全省排序前20名的创业载体运营单位、服务机构和公共服务平台,省财政分别给予100万元、30万元和100万元奖励。(省工信委、财政厅、科技厅负责)

29.鼓励企业研发高附加值产品,对获得国内首(台)套产品认定的企业,按首(台)套产品销售价格50%对贡献突出人员给予奖励,单户企业奖励上限为200万元。(省工信委、财政厅负责)30.鼓励企业购买科技成果实现产业化,省、市政府给予奖励。科研院所和高等院校转让实施职务科技成果,以股权方式投入,作价出资额最高可占注册资本总额70%,成果完成人可根据不同转化方式,获得与之相当的股权、收益或奖励;职务科技成果转让可从技术转让净收入中提取不低于35%的比例,奖励科技成果完成人员及成果转化贡献突出人员。(省科技厅、工信委负责)

31.推进龙煤集团深化改革,完善各分(子)公司法人治理结构,各分(子)公司实行独立核算、自主经营、自负盈亏。省、市政府采取减负担、化债务等措施,支持龙煤集团解决实际困难。省政府多渠道安排30亿元缓解龙煤集团流动资金困难。7月底前,将“三供一业”和42所医院全部移交所在地政府,医院享受公立医院政策。优先给后续资源不足的煤矿企业配置资源。(省国资委、财政厅、人社厅、龙煤集团、相关市政府负责)

32.支持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四煤城转型发展。省级融资平台为四煤城棚户区改造提供融资支持,省政府对四煤城区级财政出现的欠发工资等困难提供5亿元财力保障支持。省财政安排1亿元预算内基本建设资金,支持四煤城采煤沉陷区治理。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四煤城谋划接续替代产业项目、招商引资、高新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引进人才。(省财政厅、国资委、科技厅、人社厅、龙煤集团、鸡西、双鸭山、鹤岗、七台河市政府负责)33.全面停止重点国有林区商业性采伐,用好每年23.5亿元中央补贴,在重点弥补人员经费缺口的同时,支持林区发展林下经济,加快转型发展。省森工总局通过企业重组整合“黑森”林下产品品牌。省财政安排专项资金重点支持林区矿产资源开发与环境治理。引导林区闲置采伐能力转移,鼓励企业利用进口木材发展深加工产业。(省森工总局、林业厅、财政厅、伊春市政府、大兴安岭地区行署负责)34.全面落实中央对我省玉米精深加工企业定向补贴销售政策,对玉米精深加工能力在10万吨以上的企业,按每加工1吨玉米给予100元财政补贴。(省财政厅、工信委、粮食局负责)

35.对采用新技术完成节能改造,年新实现节能量3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万吨耗能工业企业(不含热电厂、电力公司),给予100万元奖励。对达到国家年新实现节能量5000吨标准煤以上的万吨耗能工业企业,按国家政策奖励。(省工信委、发改委、财政厅、相关部门负责)

五、推动第三产业持续发展

36.加快文化、旅游、时尚产业发展结合。促进不同需求游客的线路、景区等不同层级旅游产品组合,推动冰雪游、生态游、观光游和边境游结合。对投资1亿元以上新建旅游景区项目(不含土地相关费用),按固定资产投资额3%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500万元;对新评为国家3A、4A、5A级旅游风景区,一次性奖励30万元、50万元、100万元。对新增的国家级风景名胜区,一次性奖励200万元。(省旅游局、文化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

37.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文化产品、文化服务经国家有关部门评定为文化品牌的企业,一次性奖励100万元。评定为国家级文化产业示范(试验)园区、国家文化产业示范基地,一次性奖励100万元和70万元。认定为国家动漫企业、特色文化产业重点项目,获得国家政府奖或国际大奖的原创文化产品,获得出版部门版号正式上线运营的网游研发企业,连续两届评为国家文化出口重点企业,一次性奖励50万元。新设立投资额5000万元以上的文化创意企业,依据对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的贡献给予奖励。(省文化厅、财政厅、商务厅、知识产权局、国税局、地税局负责)

38.大力发展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各级政府建立专项补贴资金,鼓励社会力量兴办养老机构,2014年全省新增养老床位1.2万张,每千名老年人拥有养老床位达到27张。扩大健康及养老服务业用地供给,优先保障非营利性机构用地。支持利用以划拨方式取得的存量房产和原有土地兴办健康和养老服务业。注重健康服务业和养老服务业与社会保险政策合理衔接,对非营利性医疗、养老机构建设免征有关行政事业性收费,营利性机构建设减半征收。民办非营利养老服务机构新增床位一次性建设补贴标准提高到2000元,运营补贴标准每月每床提高到100元。(省民政厅、卫生计生委、人社厅、市县政府负责)39.加快发展信息服务业,开放政府公共资源,鼓励民间资本进入电信业。数据中心项目按照实际完成固定资产投资(超过1亿元)1%给予补助;信息应用系统和增值业务按照实际完成投资额(超过1000万元)3%给予一次性奖励,最高不超过300万元。今年省财政安排专项支出6000万元,支持信息产业建设。迅速开放政府机关、事业单位、高等院校、旅游景点、车站和展馆等所属建筑物以及公路、道路、桥梁等公共设施,用于支持信息基础设施建设。2014年新建1.5万个通信基站。通信基站环评审批两次改为一次,由省级下放到市地环保部门,审批时间缩减2/3。(省通信管理局、发改委、财政厅、环保厅、中国移动黑龙江分公司、中国电信黑龙江分公司、中国联通黑龙江分公司、市(地)政府(行署)负责)

40.鼓励主产区、交通运输节点城市以及大城市周边地区,建设特色产品专业批发市场。省财政预算今明两年安排专项资金1亿元,重点用于新建、扩建、升级改造专业批发市场资金补助。(省商务厅、财政厅负责)

六、提升对外经贸合作水平

41.开展出口退税质押贷款业务。经税务部门出具证明、银行审核,企业最多可按出口退税款90%贷款。推广出口信用保险质押贷款业务,对企业办理信用保险项下融资业务给予奖励。(省商务厅、国税局、地税局、黑龙江保监局负责)42.引导企业引进、承接境外或省外先进技术、设备及资源性产品。开展进口预付款保费业务,对投保进口预付款业务的企业,按实缴保费30%给予资助,每户企业每年保费资助金额不超过30万元。(省商务厅、财政厅、黑龙江保监局负责)

43.鼓励企业参与国家和省组织的大型展会活动。以间接或直接形式,给予支持和补贴。单个企业补助额不超过5万元。(省商务厅、财政厅负责)

44.支持对外经贸企业发展。对在我省新注册并内实现1000万美元以上、3000万美元以上和5000万美元以上贸易额的经贸企业,分别奖励100万元、200万元和300万元。(省商务厅、财政厅、国税局、地税局负责)

45.鼓励对俄开展资源开发合作和工业产业链合作,对进口木材、铁矿砂、煤炭、钾肥等资源性产品给予补贴;对在俄开展投资合作的企业项下产品回运,争取配额支持。支持地产品对俄出口,对业绩优良企业给予奖励。(省商务厅、财政厅负责)

46.加强与国家有关部门合作,两个月内完成电子口岸建设,促进中央和地方政府有关部门通关信息互联互通。省政府安排专项资金支持口岸基础设施建设。推进通关便利化,实行“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性放行”。(哈尔滨海关、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省商务厅、财政厅、相关市县政府负责)47.引导国内大企业和专业电商企业开展对俄跨境物流业务,对新增跨境电子商务企业按贸易额给予支持和奖励。(省商务厅、财政厅、邮政管理局、哈尔滨市政府负责)

七、加大金融支持实体经济发展力度

48.扩大“三农”领域和小微企业信贷规模,贷款增速不低于各项贷款平均增速,增量不低于上年同期水平。年内支农再贷款限额达到200亿元,支小再贷款累计投放达到10亿元以上,累计发放再贴现140亿元。(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省金融办负责)

49.巩固与国有银行合作,大力发展与股份制银行和区域性中小商业银行合作。组织企业加强与省内外金融机构、投融资机构对接。鼓励金融机构开展订单融资、应收账款质押融资、存货质押融资、保单融资、产业链授信、完善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等金融服务;设立工业贷款周转金10亿元,支持企业流动贷款到期倒贷,使用期限不超过1个月,单户企业使用额度不超过1000万元;鼓励金融机构支持重点企业和重点项目融资,努力做到不抽贷、不限贷。(省工信委、财政厅、金融办、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黑龙江银监局、省发改委、商务厅、国土资源厅、住建厅负责)

50.对总部和主营业务均在我省的企业,在境内主板、中小板、创业板以及境外主板、创业板首发上市的,省财政一次性补助1000万元。对我省企业在“新三板”上市的,省财政给予补助200万元。对金融机构作为主承销商、分销商或在银行间交易市场认购人,牵头运作发行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的,省财政按发债额2%给予奖励,上限不超过200万元。(省工信委、金融办、财政厅负责)

51.设立2亿元省级中小企业直接债务融资风险补偿金,其中省财政1亿元,市(地)、县(市)配套1亿元,依托资信等级高且具有承销资质的投融资机构牵头,引导中小微企业发行区域集优、集合票据、小微企业增信集合债等直接融资产品。(省工信委、金融办、财政厅负责)

52.政府出资设立或参股融资性担保公司和再担保公司。省财政将代偿风险补助额度调增至1亿元,发展信用贷款;完善《中小企业担保机构贷款担保代偿风险省级财政补助办法》,对代偿比例低、担保余额大,特别是对中小企业担保余额大的担保机构给予重点支持。政策性担保机构重点开展再担保业务。(省财政厅、金融办、工信委负责)

八、进一步优化经济发展环境

53.坚持“多取消、审一次、真备案”,深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已取消190项,下放127项,重点对省政府公布的363项保留项目清单中,存在两次以上审批的140个审批事项进行再清理,7月底前清理完毕。(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负责)54.对于《省级行政审批项目清单》中与国务院对应的21项非行政许可,按照国务院清理步骤统一推进;与国务院没有对应的28项非行政许可,7月底前完成清理任务。(省编办、省政府法制办负责)55.进一步完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审批流程,项目申请至开工审批时间力争减少100个工作日以上。对于已经获得审批和核准的项目,开工前要进行联合审批,促进项目开工。对于需要集中审批的事项,受理后五日内办结。(省发改委负责)

56.各级投资管理部门在进行政府投资类项目可研审批和核准类项目可研核准时,除需提供土地、环评、规划等前置要件外,其余全部变更为后置,在项目审批或核准后办理。政府投资类项目的初步设计审批,按现行规定必须前置的审批,由同级政府指定一位领导负责,采取定期联合审批方式办理。(省发改委、市县政府负责)

57.推进海关、出入境检验检疫等相关收费项目公开透明、程序便利,收费合理。对于建设项目需要电增容和用电审批的,简化审批程序,公开收费标准,限定时间审批。(哈尔滨海关、黑龙江检验检疫局、省商务厅、电力公司、企业投诉中心负责)

58.推进工商登记制度改革,65项企业登记前置审批许可保留10项,55项由前置许可改为后置许可。取消企业年检年审58项、非企业年检年审39项。(省工商局负责)59.对中小微企业以土地使用权、房屋所有权、在建工程、机器设备及其他动产或不动产作为抵押物评估贷款融资,并经具备资质评估机构出具评估书的,登记部门不得另行指定其他评估机构再次评估确认。(省国土资源厅、住建厅负责)

60.建设用地向重大项目重点倾斜。对保障性安居工程等民生项目用地应保尽保,对投资10亿元以上、牵动力强、经济效益好的重大工业项目建设用地给予优先安排。对批而未征、征而未供、供而未用的土地进行全面清理,对已取得土地2年以上未开工建设且无特殊原因的项目用地予以收回,用于急需开工建设项目。(省国土资源厅、相关市(地)政府(行署)负责)

61.全面清理涉企行政事业性收费,7月底前全部完成并向社会公布。(省财政厅、物价监管局负责)

62.核准类项目在可研核准前的各种前置要件只许评估一次。对审批类投资项目,在初步设计批准总概算后,资金拨付前不再进行重复评估;政府补助投资类项目补助投资额度一经政府确定,在项目拨款前不再进行评估。(省发改委负责)

63.加快专项资金计划拨付进度。项目管理部门要快速履行程序,完成前期工作,达到资金拨付条件,年初预算安排的专项资金要在8月末前安排完计划并拨付到位,上级转移支付资金要在收到后15日内,分解下达到本级有关部门和下级财政部门。超过规定时限仍未安排且无正当理由的全部收回,重新安排用于急需项目。(省财政厅、省直相关部门负责)

64.严格禁止地方和部门以任何方式征收企业“探头税”,减轻企业社会负担,基本养老保险缴费比例由22%降至20%。全省停止征收防洪保安费,降低哈尔滨机场路收费标准,2015年全面取消哈尔滨市二环路收费。加强涉企收费监督检查。严格控制各类涉企检查、评比、达标、培训等活动。(省地税局、国税局、监察厅、人社厅、财政厅、减负办、物价监管局、审计厅、企业投诉中心负责)65.保护企业合法权益。依法查处生产和销售假冒伪劣产品、侵犯知识产权和其他破坏市场环境、影响公平竞争的违法行为。我省企业合法权益在省外(境外)遭受侵害,省内有关部门依法履行保护职责,积极协调境内外相关部门或上级主管部门进行维权。(省商务厅、工商局、质监局、公安厅和省直相关部门负责)

抄送:省委各直属单位,省军区、驻军,哈铁,各大专院校。省人大常委会办公厅,省政协办公厅,省法院,省检察院。增发:有关企业。

2.黑龙江经济发展 篇二

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 (北大荒集团) 是由黑龙江省农垦总局及所属9个分局、102个国有农场和163家国有企事业单位转制重组建立。党的十六大以来, 中央出台了相关的政策保护农民的相关利益, 把“三农”问题放在突出的位置给予极大地支持, 但垦区目前还只是处于转轨期间, 市场机制还不是很健全。

二、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经济环境分析

1.“三农”的经济政策促进了垦区经济的发展

“三农”指的是农民、农业、农村, 是党中央、国务院为改善农民生活水平、加快农业现代化的建设和农村结构的良好改革而制定的政策。该政策作为2004年中央“一号文件”颁布, 足以证明了国家对农业方面的重视, 调动了农民参加劳动的积极性, 增加了农产品的产量。随着“三农”的经济政策的贯彻与实施, 垦区的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2. 经济发展水平呈上升趋势

根据企业的发展战略来看, 每一个企业都有自己的发展模式, 都会经历发展期、稳定期和衰退期。改革开放30年来, 经过党中央和中国人民的不断努力, 我国经济得到了发展、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提高, 我国经济进入了快车道的发展。目前, 农垦企业涉及的行业比较多、所经营的产品也比较多, 经营的风险能够被有效地分散, 同时又有了国家出台的政策保护农民的相关利益, 这使得垦区的经济发展在宏观的经济条件下呈现上升的趋势。

三、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的经济方面存在的问题

1. 农垦区域经济封闭

根据农垦的特性来看, 它其实是一个多元经济的“浑沌体”, 它是介于农村和城市之间的社会经济系统。而它的性质决定了它相对独立的状态, 这使得农垦区域与其他地方交流活动受到严重的阻碍, 也使得人才、信息、资金的流动受到影响。

2. 农垦企业集团融资环境不容乐观

农垦企业集团的融资主要涉及的机构有农业发展银行、商业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等, 而非银行金融机构包括保险公司, 信托、证券机构和财务公司等。虽然融资机构比较多, 但是融资环境确不容乐观, 政策性机构例如农业发展银行对农村的发展力度不够、而商业银行机构萎缩, 非银行金融机构缺位等现象都严重影响了农垦企业集团的经济发展, 导致了资金流失, 结算难, 贷款难, 而农村金融机构的各项功能不能得到正常的发挥。

3. 建设成本大

(1) 农垦既有政府社会管理职能和社会管理职能, 又有生产职能, 所以它的组织划分结构比较复杂, 由于历史沿革的影响, 每个农场的规模比较小, 分布的比较零散, 层次结构比较复杂, 这大大地增加了企业集团的人力和组织结构成本, 增大了管理费用的支出。

(2) 由于垦区的发展不同于其他社会主义经济细胞例如城市、农村、企业、个体等, 以至于社会业务比较落后, 因而垦区形成了一套自给自足的服务体系, 例如教育、医疗、供电、供水、运输、公安消防等等服务, 目前支出最大的是教育和医疗, 这些非生产性支出成本给企业带来了巨大的负担, 增加了企业的社会成本。

4. 人力资本投资不足

由于垦区的地理位置偏僻、交通不发达、医疗体系不够健全、供水供电不方便, 以至于人才流通率不高, 进入垦区工作的人才较城市地区少, 另外垦区对教育成本的投资很大, 但是研究以涉农为主的人才变动基本没变。同时, 发现人才成本偏高, 因为每一个人的天赋、能力、受教育程度都是有差别的, 找到一个能力和天赋符合岗位要求又专业对口的人才, 所需的成本是比较大的。

四、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的经济优化

1. 投资方向上的定位

在经济投资的主要方面, 农垦加大了对农田水利项目的投资和农业基础设施的建设, 普及节水灌溉技术, 提高了水利用的效率, 加大了对综合型农业的开发, 淘汰落后的机器, 增加了最先进的生产设备, 提高粮食的产量, 增加了整个投资项目的收益最大化。

2. 促进产业集群化发展

现阶段的农垦集团以农业现代化生产为主, 但是由于生产产品的多样化, 使农垦的经济系统呈现网状发展的趋势, 目前, 米、油、麦、乳产业的龙头企业已经形成, 它们共同构成了产业集群, 农垦也不断地投资来激励和吸引以来壮大产业集群, 使它们之间形成良好的互动, 共同打造区域的农业品牌。

3. 加强人力资本的投资供给

集团总公司是一个兼有政府性质和控股公司两种状态的组织, 应该引导企业和居民自发地投资人力资源成本, 公司应该给予他们具有安全性的物质及精神方面的保障, 鼓励他们积极地学习和工作, 而总公司应该提供给他们良好的教育和培训, 使他们更好地走进工作岗位。

五、结论

黑龙江农垦企业集团正处于一个战略发展和战略调整的转轨阶段, 从建立初期至今, 在发展的过程中会有不足, 但是在国家的帮助和一代代农垦人的努力下, 使经济不断地发展, 人民的物质生活水平不断地提高, 在未来的发展中, 农垦集团也会不断地创新与改进来创造更美好的生活。

参考文献

[1]陈仲伯.农垦区域经济发展理论与实践[M].北京: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 2000.

3.黑龙江经济发展 篇三

关键词 黑龙江 农业循环经济 对策

发展循环农业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的基本要求,也是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发展现代农业和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要支撑,对缓解资源短缺和改善生态环境,保障农业综合生产能力和农产品质量安全,促进农业增效和农民增收,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黑龙江省作为农业大省,其中中国商品粮70%出自黑龙江。要实现全省农村经济持续健康发展,更需要充分考虑环境资源和生态的承受力,集约使用自然资源和生产要素,以循环农业思路实现农业增长方式的根本转变,达到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双赢。

一、循环农业的涵义和特点

“循环农业是一种以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循环利用为核心,以减量化、再利用、资源化为原则,以低消耗、低排放、高效率为基本特征的农业发展模式,这是一种符合经济可持续展理念的模式。循环农业除了具备一般循环经济的特点外,还具有农业自身的特点:“一是食物链条,农业内部参与循环的物体往往互为食物,以生态食物链的形式循环,循环中的各个主体互补互助,共生共利性更强;二是绿色生产,对产品的安全性更为强调,控制化肥、农药的使用量;三是干净消费,农业的主副产品在“吃干榨净”后回归大地;四是土、水净化,利于耕地的占补平衡和水资源的可持续利用;五是领域宽广,不仅包括农业内部生产方式的循环,而且包括农产品加工后废弃物的再利用;六是双赢皆欢,清洁和增收有机结合,既干净又增收。”

二、黑龙江农业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黑龙江省是资源大省,基本轮廓是“五山一水一草三分田”;土地总面积44.56万hm2,占全国总面积的4.73%;林业经营总面积为3127万hm2,森林覆盖率为41.9%;现有草原面积526.7万hm2;水资源地表径流总量为655.8万hm2,有丰富石油资源和煤炭等矿产资源[。黑龙江作为中国农业大省,尽管黑龙江年年增产,势头很好,但发展中也暴漏一些问题。如过度利用,乱砍滥伐,盲目开垦及资源浪费现象十分严重,使得这些资源都不同程度地面临枯竭,自然资源可利用率大幅度下降。

(一)水资源破坏严重

黑龙江省水资源拥有量在全国仅处于中游水平,水资源短缺己严重影响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目前,由于水量减少和水质恶化,农业水资源安全让人担忧。据有关部门统计,目前2500多条中小河出现流断,黑龙江省正面临着严峻的干旱考验,严竣的干旱形势使黑龙江省不得不正视农业水资源的现状。由于缺乏科学的统筹规划,加之经济发展中的一些短期行为:盲目发展小井种稻等,导致区内乱打井、乱开采现象严重,地下水开采量过大,造成水位下降。另外是近几年大面积发展水田后,农药、化肥用量的大幅度增加,导致水中高锰酸、氨态氮、挥发酚和总铁量严重超标,使水质遭到严重破坏,日趋严重的水环境问题对农业生态环境构成了严重的威胁。费佐兰黑龙江省农业生态资源的现状及保护对策中国集体经济。

(二)农民利用循环经济意识不强

黑龙江省农业人口整体素质不高,人力资源水平相对较低。主要表现为:一是劳动力结构矛盾比较突出。二是市场适应能力不强、组织化程度低,主要表现为缺乏时间、效率观念,风险意识淡薄,投资欲望不强,缺乏市场理性。由此造成的后果是对有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农业新技术、新方式不能得到及时的推广应用。加之,一些

地方领导对农村循环经济建设的重要性及紧迫性尚未引起足够重视,有的甚至还提出一些不利于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口号和建议。对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舆论宣传缺乏力度和应有的环境。在农业生产过程中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和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已成为制约农村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因素之一。

( 三)黑土肥力下降、草原退化、湿地面积减少

近半个多世纪,黑龙江省黑土地开垦十分严重。由于长期耗竭性利用,造成黑土地肥力下降,水土流失严重。当前,黑龙江省农业用地质量退化严重,加上过量施用化肥和农药,导致面源污染严重,农业生产力受损。黑龙江省黑土地受自然因素制约和人为活动的影响,

已出现侵蚀沟的恶性扩张和黑土表层的水土流失。一般开垦 60~70 年的坡耕地,黑土层已经由原来的 60~70cm 厚度减少到 30cm 左右; 大约有1 /4 的耕地由于黑土层被侵蚀而露出黄土。有许多地方甚至出现了盐渍化现象,土壤有机质含量也由初垦时的7% 下降到3.5% 左右。目前黑龙江省每年流失的黑土达 0.5 ~1 亿立方米,因水土流失造成每年全省粮食减产在20~40 亿公斤。黑龙江省由于过度放牧、不合理开发以及气候原因,草原“三化”( 沙化、盐渍化、退化) 日趋严重,“三化”面积已达 200 多万公顷,成为我国草场退化最严重的地区之一。湿地面积剧减。由于多年来大规模的农业开垦,大面积的湿地被开发为农田,使得湿地面积大幅度减少。

(四)废弃物规模化利用水平不足

有些农业循环经济发展模式的利用,必须使得废弃物积累到一定程度才能取得较好的效果,比如沼气的产生所需的牲畜粪便、沼气生产后利用的充分程度以及秸秆作为生物质能源所需数量等,这些都要求将废弃物进行统一收集后,进行规模化利用。但是,目前黑龙江省小农户沼气利用发展过快,势必造成沼气池建设重复,费用过高,而且冬季单户产生沼气所用粪便不够,夏季由于天气较热产生沼气过多,而仅靠日常做饭不能使之充分利用,存在潜在安全隐患。因此,废弃物不能规模化利用,必然不利于农业循环经济的发展。

(五)政府投资不足

每年政府的财政补贴不足,政府不十分重视粮食生产和安全问题,对农业地区的农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比率不高,在农业基础建设,改善农田水利、土地改良、农产品深加工等扶持农业生产的投入大体占政府总支出的比例很小。并针对农村地区空洞化、人口老龄化等问题,缺乏工业优势,农业机械化、自动化和设施化的不高,很难形成了较高水准的现代化生产水平。

三、黑龙江发展农业循环经济的对策

(一)打造农田基本建设、改善农田生态环境

平原区在现有农田基本建设的基础上,逐步建成田成方、林成行、路成网,旱能灌、涝能排、灾能抗、土能改、无污染保安全稳产高产优质农田。岗坡地耕地大搞水土保持,措施是:以小流域为单元,实行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岗顶栽树;林地与坡地交界处,开挖截流沟;坡耕地全部实行等高垅作;在此基础上, 3°至5°耕地兴建地埂植物防冲带;5°至7°修水平梯田;7°以上的坡耕地、荒山、荒坡造林、种草;对侵蚀沟修沟头埂和跌水工程;沟边、坡造林、种草;沟底栽柳修谷坊、塘坝。形成工程养植物、植物保工程、工程、植物、耕作三大措施相配套完整的水土保持防护体系。

(二)加强宣传提高农民循环经济意识

通过网络、广播、影视、报刊等各种形式宣传环保和生态农业知识,增强农民生态意识。开办各种短训班,加强环保和生态农业及生态产品知识的培训,提高管理者、科技人员、劳动者素质。培养和建立一支素质高、业务精的农业生态保护技术人才及执法队伍。对于新生事物政府向农民推广,使农民见到效益并从思想上接受它,才能发挥主观能动性,扩展应用范围。

(三)改土培肥地力

大力推行秸杆还田,解决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土壤的物理性状变劣。凡坚持实施秸杆还田的土壤不但增加了土壤有机质含量,改善了土壤物理性能,提高了土壤蓄水、保水、供水抗御旱涝灾害的能力。

(四)开发循环农业技术体系

资源的循环利用是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第二大因素。黑龙江省农村秸秆资源丰富,应该关注秸秆资源循环利用技术与模式的研究和投入,促使资源得到高效利用。此外还应重视其他资源的循环利用,充分依据食物链中能量与物质运动的规律,增加物质和能量循环的层次和环节,合理地设计农业生产方式,提高资源的利用效率。如利用动物粪便发展有机农业。

(五)增强政府财政补贴

要综合运用政府投资、银行融资、政府但保,证券市场、风险投资、内部积累、招商引资等各种直接投融资手段,本着安全、高效、便捷、灵活原则逐步建立完善的现代新投融资体制,不断提高对农业循环经济建设的财政、金融支持水平。对农民采用有机肥给予财政补贴,对开发新型能源的给予一定的补偿。把资金落实到农民手中,提高农民的积极性。

参考文献:

[1]周桂霞.基于“4R”原则的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体系研究[J].现代化农业,2011(3):38.

[2] 曲长祥,逯汉宁.论黑龙江垦区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的保障措施[J].东北农业大学学报,2010(5):32.

[3] 王东辉,颜 南.浅析黑龙江省农业循环经济发展现状及方向[J].商业经济,2011(5):7.

生产基地优势、问题与对策

[4]龙志远,等.生产基地优势、问题与对策[J].水利规划与设计,2011(3):49.

作者简介:杨琳琳 生于1979.04.06 性别:女,民族:汉,籍贯:黑龙江佳木斯人,毕业:兰州理工大学,职称:讲师,研究方向:农村经济管理。工作单位:绵阳师范学院商学院。

4.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内容 篇四

一、2014年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大纲详细介绍与分析。

二、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历年真题试卷参考。

三、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招商银行相关知识)。

四、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重点时事政治)。

五、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行政职业能力测试讲义与习题。

六、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金融讲义与习题。

七、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经济讲义与习题。

八、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会计讲义与习题。

九、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计算机基础讲义与习题。

十、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公共基础讲义与习题。

十一、黑龙江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作文讲义与习题。

十二、农业发展银行招聘考试--视频课程与面试宝典。

十三、2014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全套在线高清教学视频课程及讲义。

十四、2014年中国农业发展银行考试全真模拟题试卷(10套)

下载地址:最需网论坛里面有打包下载。

5.黑龙江经济发展 篇五

一、企业基本情况

黑龙江葵花药业股份有限公司,是由始建于1966年的原国有五常制药厂改制而成股份制中成药制造企业。股东50名,股本金5,600万元。现资产总额2.8亿元,资产负债率52%。企业银行信用等级AA级。公司占地10.3万平方米,建筑面积49269.7平方米。现有员工3600人,平均年令32岁,大专以上学历占82%。

公司于2003年通过GMP认证,2004年通过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可生产片剂、丸剂、胶囊剂、软膏剂、口服液、散剂、颗粒剂、栓剂8个剂型103个 “准”字号药品。形成了以独家研制、首家生产的并获“银质奖”的护肝片为龙头,“部级优质产品”的脑立清丸、“省优质产品”的胃康灵胶囊、熊胆痔灵膏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六味地黄丸等为代表的葵花牌系列药品。其产品在1992、1998、2001、2003年四度被评为“黑龙江省名牌产品”;葵花牌护肝片曾先后荣获包括两次国家银奖(金奖空缺)的国内外18余项大奖,2001年为全国治疗肝胆类药物的首选品牌,销量居全国肝药类榜首,被国家统计局信息中心确认为“2001全国畅销知名商品”。2002年葵花牌护肝片、胃康灵胶囊、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被中国质量认证标准协会评为“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称号。产品畅销国内,在27个省市自治区设有销售办事处。其产品市场占有率护肝片达82%、胃康灵67%、小儿肺咳喘口服液100%。

公司经过GMP项目改造后,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又有了质的飞跃。按企业发展规划,配有生产设备1146台套,年生产能力可达1000吨,满足企业现阶段的销售需求。在技术管理工作中,公司设立了以总经理、护肝片发明人、总工程师为主组成的高层技术质量管理监控系统,幅射生产技术部、质量管理部,从而保证其技术水平在同行业中始终处于领先地位。同时公司又拥有自主的科研机构、高素质的科研人才和现代化的科研设备,保证企业后续发展的需求。如今,公司新品研发项目“护肝滴丸研制与开发”课题,经国家科技部批准,正式列入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课题,这是我省中医药行业唯一的入选课题;“双参乙肝滴丸研制与开发”课题,被列为省科技攻关项目,两年后,这两种新药都将投入生产,又将是葵花新的经济增长点。

二、“十五”期间发展情况

企业转制七年来,坚持以产业报国、贡献社区、振兴民族医药工业为己任,创新奋进,以跨越式不断发展,使企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现有资产总额2.8亿元,比改制之初增长了8.28 倍。七年平均每年以101%的速度增长。前四年,主要经济指标每年以300%的速度增长,后三年利税总额连续超亿元。2004年实现销售收入4.4亿元,同比增长25.71%;实现利润3800万元,上缴税金7755万元,同比增长22.01%。利税水平连续三年居全省中药行业第一位,居全省民营工业企业第一位。

回顾我公司走过的七年历程,我们深深感到,我们葵花药业之所以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求得生存,并在短短的七年时间里,实现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大型现代化中成药制药企业,主要是坚持做到了以市场为导向,以销售为龙头,强化品牌建设、持续产品开发,使企业始终保持旺盛的发展势头。

(一)坚持以销售为龙头,努力抢占市场最高点

销售是企业的龙头和生命线,抓住了这条线,就掌握了市场的主动权。七年来,我们始终把工作的重点投放到销售上,坚持“诚实做人、诚实做药”的理念,大胆创新,逐步形成了具有葵花特色的“网络营销、品牌战略、团队建设、特色经营、亲民营销”的市场营销战略,在营销策划、经营管理、团队建设、过程控制、人资管理、绩效考核、客户管理、售后服务等方面,形成了一整套现代化管理模式,使经济龙头高高扬起,带动了企业的腾飞。

一是构建现代化营销队伍,编织现代化营销网络。公司组建之初,专职营销人员仅为17人,平均文化程度不到初中。这种国有计划经济营销方式最终在市场经济大潮的冲击下,变得十分脆弱,最终导致

了国有企业被市场经济淘汰出局。葵花药业组建后,按照市场法则,迅速组建了一支营销队伍,编织了营销网络,按照现代营销模式做市场,并逐步使之扩大和完善。几年来我们先后通过在大专院校、人才市场和媒体广告招聘了2300多名营销人员,平均年龄不足30岁。其中有大专学历的占85%以上。这支队伍有知识、懂业务,朝气蓬勃,月平均工资3000元以上。到目前为止,公司已在除台湾以外的省、市、自治区设立了省级办事处,每个地区都是相对独立的营销,幅射全国各市、县、乡镇的六万多个终端网点。在营销中,我们创造了葵花独有的“广告拉、处方带、OTC推、游击队抢”和“二级管理、分线操作、地区经理负责制”的特色经营模式。

二是以人为本,努力提高队伍素质。市场营销,其基本要素是人,抓住了人,就牵住了销售的关键。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我们成立了人力资源部,坚持以人为本的现代管理思想,在选才上,用“产业报国,贡献社区”的企业价值观展示私营企业的宏图大志,招聘有志报国的各类人才,并辅以优惠的物质条件吸引人;在育才上,七年间,每年我们都拿出近200万元,用于培训各类专业人才。在用人上,我们本着“让最有责任心的明白人拥有更多的资源”和“赛马不相马”、公开竞聘的原则,择优任用各级岗位,为每个人搭建展示才华的舞台,并建立了“三工并存,动态转换,择优晋级,末尾淘汰”的用人机制,每个岗位分三至五级,实行目标考核,动态管理,真正作到“能者上,庸者下”,使每个人都有机会,都有紧迫感,都有一片可供飞翔的蓝天。

三是不断创新,实行控制营销。市场千变万化,必须以变应变。2004年我们对市场营销中的商务运作模式作了战略性的调整。就是在目前全国医药行业普遍实行的厂家先发货、后催款的营销模式下,大胆创新,变赊销为先款后货,不与商家签订销量,强化物流控制,实行区域独家代理,梯次分销,从而使我们的经营风险降到最低限度。过去公司月在途最高达6000万元,而目前仅剩1000多万元,摆脱了企业资金周转不灵和销售风险过大的历史困境,使葵花药业的口碑在业内提升到了历史最高点。葵花药业的营销模式因此成为全国中药制造业的“葵花现象”,也为葵花药业的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市场契机。

(二)坚持打造自己的品牌,依靠信誉闯市场。

一个企业必须有自己的品牌,而品牌是依靠产品自身的魅力、依靠企业的信誉和老百姓的口碑打造出来的,药业的品牌尤其如此。葵花牌护肝片是葵花药业的当家品种之一,是葵花药业七年前从原五常制药厂购买过来的地方名牌产品,曾先后得过国内外十八项大奖。然而这一“皇帝女儿”也曾因五常制药厂的衰败而蒙尘含羞。是葵花药业又赋予了这一品牌的新生。经过七年打造,护肝片、胃康灵、小儿肺热咳喘口服液等103种葵花牌系列产品以其优质、疗效显著而驰名大江南北,为葵花人和家乡赢得了巨大财富和荣誉。七年来,为打造葵花品牌,特别是为打造葵花护肝片,胃康灵这一品牌,葵花人付出了巨大努力。

1、强化品牌意识,打牢品牌根基。打造葵花品牌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生存和发展,是全体葵花人的事,必须从全员抓起,尤其是在产品疗效好的情况下,更显得重要。几年来,我们在打造葵花牌护肝片,胃康灵品牌时,坚持从原材料采购到各生产环节,从质量检查到包装运输,从市场销售到售后服务,从企业文化到资金投放,都制订了体的目标和标准,从基础上打牢品牌的根基。

2、坚持质量标准,树立品牌形象。葵花牌护肝片和胃康灵都是由葵花人独家研制,首家生产,被国家纳入国家药典,并被广大患者认可的良药。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公司坚持在原产精优选优质药材,采用先进的生产工艺,保证优良的产品质量。2002年,公司投资8000万元,投资建厂,并于2003年一次通过国家GMP认证。2004年经过葵花人的努力,通过国家ISO9001质量体系认证,标志着葵花药业生产运行、企业管理和质量管理工作已经与国际接轨,实现了标准化运行和管理。这就从根本上保证了葵花药业生产出来的药品都是老百姓的放心药,都是达到国家质量标准的一流产品,同时也为打造葵花品牌奠定了质量保证。

3、加大宣传力度,扩充品牌效应。近七年来,我葵花药业投入了大量人力、物力和财力,努力宣传葵花品牌,积极扩大影响,先后投入了广告费、宣传费叁亿多元,成为葵花药业的当家品种,肝药类和胃类药成为全国市场的姣姣者。

三、坚持技术创新,保持旺盛发展后劲。

自葵花药业组建以来,特别是在连续四年以300%的速度向前高速发展的时候,我们没有被胜利冲昏头脑,而是居安思危,想到了葵花明天的发展,因此,我们在搞好品牌建设和市场营销的同时,还把新产品开发工作纳入公司战略发展规划。

一是组建一流的科研队伍,建立一流的科研机构。我们建立了以护肝片发明人、国家高级制药工程师于树春为带头人,以葵花科研所为核心,以国内几十家一流制药科研机构为载体的科研和开发体系,专门从事新产品研发工作,并投入数百万元为其添置一流的科研设备。

二是以高投入,求高回报。2002年,我们投入500万元,与高级制药工程师签订新药研发协议书,为公司研发出国家级新药,并在生活待遇、工作条件、薪酬方面为其提供方便,保证新品顺利开发。三是改造老产品,开发新产品。一方面我们对正在市场畅销的葵花牌护肝片进行产品改造,使护肝片升级为“护肝滴丸”。另一方面,从中国的国情出发,开发研制“双参乙肝滴丸”。上述两项产品于2002年正式立项。其中护肝滴丸被列入国家863计划,成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双参乙肝滴丸项目也被列入省科技攻关项目,葵花药业被省科技厅认定为“高新技术企业”。

经过三年努力,上述两个项目的研发已取得重大突破。现在试验室的工作已全部结束,并已进入临床审批阶段。预计今年将顺利进入二期和三期临床。

三、“十一五”期间发展思路

1.企业发展环境

•中药现代化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

中药行业是世界公认的国际化产业,是当今快速增长的最有发展前景的高新技术产业之一,随着人们的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生命质量和长寿的渴望日趋强烈,而单纯依靠化学药物是难以满足人们的这些追求的。中药疗效独特,副作用小,具有西药无法替代的综合优势,在治疗疑难杂症、慢性病、老年病等方面大有用武之地,尤其是中药产品具备三效,三小、三便的优越,即高效、速效、长效;剂量小、毒性小、副作用小;便于储藏,便于携带,便于服用,其特征明显,是具有国际竞争力的产品。博大精深的传统中医药越来越受到重视,国家从中药现代化基础阶段到发展阶段,尤其是这几年推进到快速发展阶段,制定了“中药现代化战略”、“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行动计划”、“中药现代化研发与产业化开发”等。在此期间,政府有更多的部委参与到推动中药现代化进程之中。推动作用已由以资金支持为主转变为以政策引导为主,支持重点已由理论研究、开发研究转变为中药新产品、新工艺、新技术的工程化和产业化,并将逐步形成的企业为主体,科研院校积极参与的格局。目前,国家许多部委已将中药现代化课题列入重点计划和“十一五”发展规划,国家科技部在攻关计划的整体发展计划中,把中药列为重点研究领域。国家经贸委在制定医药科技“十一五”计划和2015年发展规划时提出了加大中药工程现代化实施力度,重点解决中药材质量规范化、传统名优中成药现代化及中药工程现代化等和技术关键,实现中药产品立足国内,走向世界的奋斗目标。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了“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实施方案”将其列入重中之重,项目开始组织实施现代中药产业化专项,国家专利局正在做增强中药的新优势的知识产权保护研究等,国家医药产业在“十一五”期间还将积极推进中药材生产规范化、产业化和集中化进程,建立中药材生产质量管理体系,推广中药材的规范化种植,鼓励和支持中药提取物的标准化、商品化生产,逐步制定全国统一饮片炮制规范,加快中药饮片浓缩颗粒和优质饮片的研究,建立饮片质量标准体系,积极推广应用先提取、纯化和制剂技术,提高产品的技术含量,加快现代技术在中药生产的应用,提升质量标准,达到产业现代化。

总之,中药产品在人类医疗、保健中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回归自然,崇尚天然药物,正在成为一种世界潮流,同时也被认可,中药产业隐含着巨大的市场潜力和商机,为中药企业发展提供了难得机遇和广阔空间。

•企业未来发展趋势

葵花药业主要经济指标连续四年以300%的速度增长,后三年利税超亿元,连续三年居全省中药行业第一位、全省民营企业第一位。

主导产品葵花牌护肝片单品种销售额实现2.3亿元;胃康灵胶囊2004年单品种实现1.1亿元,今年

有望实现2.5亿元;自主研制的“护肝滴丸”、“双参乙肝滴丸”被列入国家科委863计划和省科技计划。两个滴丸申报国家药监局批准,近期进入临床。两个滴丸产品是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经科研人员近五年精心研制而成,具备技术含量高、核心竞争力强、附加值大、市场关联度强的产品。这两个产品是葵花药业“十一五”期间效益增长核心,预计可实现销售收入10个亿。在移植产品六味浓缩丸、小儿肺热颗粒等十个产品陆续投放市场后将进一步带动我省的中药材种植业和加工业。

“十一五”期间,企业将投资在哈尔滨市建造中药研发中心,吸引国内外中药专家,重点研发中药药效的物质基础、药理、方剂配伍理论、毒剂作用等,创制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中药新药。如微囊、毫微囊、微球、脂质体等,充分发挥中药药效,易被国内外接受的新剂型,研发一批适应症明确、疗效确切、药味适中的中药品种。从中筛选三个品种形成规模效益,为“十二五”计划打好基础。

“十一五”期间,葵花药业将完成中药提取现代化改造、胃康灵胶囊扩产技术改造项目,满足市场扩大需求,并投入1亿元完成两个滴丸生产建设。

“十一五”期间,葵花药业在以网络营销、品牌战略、团队建设、特色经营、亲民营销的市场营销战略的基础上,加大市场策划、经营管理、团队建设、过程控制、客户管理、绩效考核,使葵花产品走向国际市场。

由于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国内医药市场将出现旺盛的消费需求,例如,医疗保险制度改革的全面推进,将进一步促进价格低廉、疗效确切的国产普药的使用;人口老龄化促使我国的老人用药将有较大增长;农村医疗制度的建立和完善、农民收入的提高,都为医药市场创造了很大的发展空间。•企业主导产品国内外市场需求

从国内外中药市场分析,中药市场前景广阔,葵花牌护肝片是葵花药业独家研制,首家生产的治疗肝炎老牌名药,曾两次获得国家银奖(金奖空缺),在投放市场二十九年中,深受肝病患者信赖,产品畅销不衰,在全国肝药市场占82%份额,形成全国肝药中护肝片销量第一。

我国是病毒性肝炎的高发地区,平均年发病140万例左右,居传染病的第三位。据有关部门统计,在我国13亿人口中,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1.3亿,占10%,我国现有3000万慢性乙型肝炎患者在社会上流动,并且每年有200多万人感染急性肝炎,每年死于肝病的患者约50万人,其中50%为原发行肝癌,其病因多数为感染过乙、丙型肝炎病毒所致,可见,病毒性肝炎严重危害人们的身心健康;世界卫生部们提供,全世界有3亿乙型肝炎病毒携带者,随着经济的发展,人民生活的改善,社会交际活动增多,脂肪肝、酒精肝等富贵病也开始蔓延,发病率占5—8%,因此,有的医学专家预言:在21世纪脂肪肝将成为超过肝炎而威胁人类健康的肝病的第一杀手。

葵花牌护肝片是结合现代药学研究和临床验证并科学组方,采取以攻为主,攻前兼施的治疗原则,对肝炎病患者发挥整体治疗作用临床主要用于各类病毒性肝炎、急慢性肝炎、早期肝硬化、药物性肝损伤、脂肪肝、酒精肝等,由于我国人口多,肝炎发病率高,病史漫长,迁延不愈,可见肝病药品市场潜力巨大。

葵花牌胃康灵胶囊是企业自行研制、首家生产的治疗急慢性胃炎、胃溃疡、糜烂性胃炎、十二指肠溃疡及胃出血的新药,曾荣获科技成果奖、省优质产品奖,国家权威机构认证质量信得过好产品等多项奖项。销售额今年预计2.5亿元,占全国胃肠道疾病药物的第三位,胃肠道疾病是常见病,根据有关资料统计,35—50岁中年人中,约有9000万人患有各种胃肠疾病,50岁以上的老年人胃肠疾病患者约有3000万人,全国学龄人口约有9000万患上胃肠道疾病,全国患上胃肠道疾病患者达到2.1亿人。

葵花牌胃康灵胶囊,由于该药组方合理,疗效确切,具有治疗率高等特点,使市场占有率逐年增加,有望该产品将超越护肝片的销售额。以上是葵花药业两个主导产品在国内市场基本状况,但同时我们也清楚认识到,随着国际上天然药材需求量的不断增加、我国中药现代化水平的不断提高,以及发达国家对我国中药的认同感加强,在“十一五”期间将有大批中药产品进入国际药品市场,这将会给葵花带来更大的商机。

2.企业发展战略

(1)实施新产品开发战略,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能力

今后一个时期,公司能否高速发展的关键,首先是新产品开发。所以今后的工作侧重点是加大科研开发战略投入,打造国内一流的科研机构。

一是制订适应发展需要的新产品开发目标。2005年,我公司有两个新品种,一个是护肝滴丸的开发项目,在全国600个课题中脱颖而出,被列为国家“十五”重大科技攻关项目。另一个是双参乙肝滴丸项目,现已被列入省科技攻关项目。上述两个新产品项目即将进入临床。经专家初鉴,这是两个最有希望的项目,预计2007年上市。

二是加大资金投入。每年要提留年销售额5%左右的资金做为专项资金,用于科研开发的投入。三是建设一个国内一流的、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中药研发中心。

四是组建一支有研发能力的科研队伍。高薪招聘高、精、专人才。到2006年,吸纳专业研究生以上学历的人才20名,到2010年达到50名。

五是借助外力搞开发。要与国内著名院校和科研机构的专家学者建立关系,共同攻关开发新产品,聘为科研开发顾问,成为产品开发的合作伙伴,以满足产品开发战略需要。也可以出资购买科技含量高、疗效好、竞品少、易被市场接受的国家一、二类新产品,不断壮大主导产品群。形成生产一代、储备一代、开发一代的葵花系列产品群。

(2)实施人才战略,构建能人队伍

公司发展将建立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在提高员工队伍整体素质上下功夫,造就一支精英队伍,使公司成为知识密集型企业。

一是确立目标,逐步提高。决策层(董事会)要通过聘任高水平的独立董事的办法,提高议事能力和决策水平。高管层要积极引进一批高级管理人才和具有专业知识的高学历人才,逐步充实(包括副总经理层面)到各个层面,使其年龄结构、知识结构、技能结构更科学、合理。

二是严格用人制度。要制定岗位用人标准,实行公开、公正的招聘制和聘任制。对那些有高学历、有专业知识、有一定工作经历、年富力强、品质好的人敝开大门,欢迎加盟。

三是公司要设立培训中心,对现有员工进行培训。也有针对性的定期送出去培训,使公司员工的素质,不断提高,知识不断更新,适应工作需要。

四是建立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高薪聘能人,重奖有功者。普遍实行三工并存,末尾淘汰制:要实行社会劳动保险,增加福利。通过这些措施增强公司对人才的吸引力凝聚力,优化队伍、稳定队伍。

(3)实施品牌战略,打造葵花天下

品牌建设是现代企业最重要的建设之一,因为品牌就是信誉,就是知名度、就是市场,就是一笔巨大的无形资产。今后的八年,要花大气力打造自己的“金葵花”。

一是要通过各种媒体和各种有效的手段,宣传和提升葵花的知名度。

二是靠产品质量塑造品牌。从产品的自身看,品牌的最深刻的内涵就是质量,这是品牌的基础和保证。因此,我们从加强产品自身的质量管理,严格执行GMP规范,维护品牌的信誉和形象。

三是依靠价格优势打造品牌。在保证产品质量的前提下,要强化管理,降低消耗、降低成本、降低价格,以价格取胜,以质优价廉创品牌。

(4)坚持网络营销战略,让通向市场的渠道更加顺畅

可以肯定地说,葵花的成功,是网络营销的成功。几年来,网络营销为我们打造了辉煌、也积累了成功的经验,这是我公司发展中长期坚持的战略。但是,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我们也将通过不断创新,给网络营销注入新的内涵,使之与公司发展水平相适应。

一是要实施分类管理、提档升级,提升市场水平。在“十一五”的期间内,我们按现有成熟、成长、新开发市场,实施分类管理,全面开展提档、升级活动。在领导力量的配备、人员调配、资金投放等方面予以适度倾斜,积极培育市场、提高单产,使之尽快提档升级。

二是强化过程管理,努力降低销售成本,提高效益。现在,销售费用支出很大,已占销售额的50%左右。这是必要的,也是有效益、有效果的。同时建立市场资金投放论证审批和效益评估体制,减少决策投入损失;要进一步加强各项销售费用审核、管理、监督制度,堵塞漏洞,把成本、效益做为重要考

核指标,形成较为科学的考核办法,层层分解、落实到人。实现数量、质量与效益的统一,真正实现营销网络化、管理科学化、投入最大效益化。

三是积极创新,不断探索更先进的营销模式。纵观各大企业集团的营销模式,各有千秋,都有其存在的道理。随着形势的发展和葵花品牌地位的提升,我们也将会积极探索 “网络营销”以外的有效营销模式。

葵花药业在“十一五”期间,将继续以中成药制造为主业,因为我们的最大优势在于此,同时国际环境、国内政策环境有利于中药制造业的继续发展,可以说机遇大于挑战,所以我们借助机遇,将葵花药业打造成为中国中医药行业的排头兵,跨上国际医药大舞台。

没有压力就没有目标、没有动力。但是,这一战略目标的确立,是完全有依据的,是经过努力,完全有可能实现的。从本公司近几年走过的路程看,谁能在七年前想到,葵花药业在这么短的时间里,创造出了如此辉煌的成绩呢?我们将坚信在“十一五”期间,葵花药业再一次创造辉煌也是可以做到的。

3.“十一五”期间及至2010年企业发展目标

主要目标 :单位:亿元

销售收入利润税金

200660.60.825

200780.71.1

20081011.375

2009121.21.65

2010151.52.0624、发展重点与具体实施计划

(1)“十一五”期间重点推进《年产10亿粒胃康灵胶囊》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3,047万元,企业自筹1,547万元,银行贷款1,500万元,投产后新增销售收入10,800万元,利润1,534万元,税金1,790万元。

(2)《中药提取现代化技术改造项目》总投资5,555万元,企业自筹598万元,银行贷款4,957万元,投资后新增年销售收入19,670万元,利润4,153万元,税金2,112万元。

(3)申报护肝滴丸、双参乙肝滴丸列入国家第三批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高科技)预计投资1亿元。达产后可实现销售收入10亿元,利润1亿元,税金1.378亿元。

5、建议或需要政府协调解决的问题

(1)省政府要重视中药产业发展,对黑龙江天然中药材加以保护和培育。

(2)出台政策对中药企业技术改造要扶植,贷款资金要给予补贴。

(3)培育龙头企业,带动全省中成药企业发展,拉动北药种植业。

6.黑龙江经济发展 篇六

第一次作业

(本次作业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1、2、3、4题,中高级职称学员答3、4、5、6题)

1.建设新型城镇化的意义有哪些? 城市作为区域经济发展的中心,能够带动区域经济发展,而区域经济水平提高又可以促进城市的发展。这种互动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积极的影响。

(1)城市能够创造出比较多的就业机会,大量吸收乡村剩余人口。劳动力从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逐渐转移。

(2)城市化过程能够卓有成效地带动广大农村的发展,有利于改善地区产业结构。

(3)城市化有助于提高工业生产的效率,工业化使城市化获得持续推进的动力。

(4)现代化大城市成为主要的科技创新基地和信息交流中心。这有利于科学技术的进步和信息化的拖进,进而提高区域的整体发展水平。

(5)城市文化向乡村广泛地扩散和渗透,影响着乡村的生产生活方式,并提高乡村的对外开放程度。有利于城市与乡村的交流,缩小城乡发展差距。

2.进口贸易结构的构成。

(一)货物进口结构

1.初级品

对应于SITC0—SITC4,含 88个子类,主要指资源产品和农产品原料

2.中间品

对应于 SITC5—SITC6,含 85个子类,是指一种产品从初级产品加工到提供最终消费要经过一系列生产过程,在没有成为最终产品之前处于加工过程中的产品。

3.资本品

对应于 SITC7,含50个子类,是指企业用于生产的机械设备、机电工具、运输设备等。

4.消费品

对应于SITC8,含31个子类,是指用来满足人们物质和文化生活需要的那部分产品。

(二)服务进口结构

1.传统型服务

传统型服务包括运输、旅游与建筑服务。国际运输、旅游服务占据国际服务贸易的比重最大,是国际服务贸易发展的重要载体。

2.信息化服务

信息化服务包括通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在信息时代,通信、计算机与信息服务对于广告、银行、保险、数据处理和其他专业服务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3.金融保险服务

金融保险服务主要指银行和保险业及其相关的金融服务活动。金融保险服务有利于进口国获得更多的资金支持,更多样化的金融服务,有利于投保企业增强风险防范能力。

4.其他服务

其他服务主要指专利与特许服务,个人、文化与创意服务。

3.中国企业创新的发展方向有哪些?

管理创新是运用现代管理的理论和方法,从战略、组织、资源、制度等多重角度,提出有效提高创新成功率和创新收益的管理理论和方法。未来创新管理关注的主要方向如下:

(一)从产品创新、工艺创新走向商业模式创新

在互联网时代,迥然不同的经营环境(如市场全球化)以及数字化、科技和自动化的迅猛发展使得现代管理面临新的挑战,产品创新、工艺创新所带来的竞争优势稍纵即逝,企业产品生命周期不断缩短,规模变得不再重要,企业在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获胜的唯一法则是改变企业创造价值的基本逻辑以及进行商业模式创新。

(二)从封闭创新走向开放创新乃至协同创新

(三)从渐进式创新走向突破型创新

(四)从基于技术的创新走向基于科学的创新

(五)从国家创新体系走向创新生态系统建设

在全球化的知识经济时代,只提供伟大的产品已不足使企业获得成功,企业必须从更宽广的视角衡量与外部合作伙伴合作创新的风险和收益。在各个产业中,从消费电子业到建筑业、从媒体业到矿业,那些取得领导地位的企业都构建了能协调供应商、客户

等各类合作伙伴的创新生态系统。

4.财政的基本特征有哪些? 一是阶级性和公共性。财政或政府的关系产生了财政的两个并存的鲜明特征,即阶级性和公共性。

二是强制性和非直接偿还性。财政的强制性是指财政这种经济行为及其运行时凭借国家政治权力,通过颁布法令来实施的。财政的非直接偿还性是指国家征税后,税款即归国家所有,对纳税人不需要付出任何代价也不需要偿还。

三是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财政的运行过程是有收有支,因而收入与支出的对称性构成财政运行的一个重要特征。

5.中国进口的主要特征有哪些?

目前,我国进口产品主要是以与生产密切相关的高技术产品、中间产品和能源资源产品为主,消费品进口比重很低,这是由我国长期以来“重出口、轻进口”、“重生产、轻消费”和“重引进、轻创新”的发展观念决定的。

第一,“重出口、轻进口”,导致进口增速低于出口,贸易顺差增长过快。改革开放特别是入世以来,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套比较完善的出口鼓励政策体系,带动了沿海地区外向型经济的快速发展。出口虽然也带动了进口的快速增长,但进口政策相对薄弱。

第二,“重生产、轻消费”,导致中间品进口比重上升,消费品进口比重下降。过去 30 多年,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投资和出口拉动,鼓励中间产品和原材料进口来支持生产和出口,对消费重视不够,甚至限制消费品进口。

第三,“重引进、轻创新”,导致先进技术、核心设备和关键零部件对进口依赖程度没有明显下降。为比较我国贸易品的技术含量,我们用贸易品的单位价值来近似地表示贸易品的技术含量。

以上特征反映了我国发展战略中,长期存在静态的“进口替代”思路,目前已经普遍接受的“出口导向”战略,也是这种“进口替代”思路的延伸。

6.当前企业转型面临哪些主要困难?

(一)核心技术难以突破

我国一些行业的整体技术已接近或达到世界领先水平,但很多基础和关键行业的核心技术长期不能突破,也难于从国外引进,给企业转型带来了巨大障碍。

(二)高端人才普遍缺乏 当前,企业真正需要的人才难觅难留。企业既缺高端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也缺高水平的技能型人才,人力资源总体环境不容乐观。技工和普工招聘难、新招用大学生或技工实际能力不足、人才的稳定性差是突出问题。

(三)法制环境亟须大幅度改善

(四)市场化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入

虽然目前我国市场经济体制已经逐步完善,但仍然需要进一步深化市场化改革。一是市场准入问题。二是政府对企业的行政干预仍然较多。政府需完善政策法规和加强执行力度,改进政府服务和支持。

(五)金融业服务实体经济的效率不高

对企业来说,经济转型不仅受到地方政府行为的制约,面临一系列体制障碍,而且,还需要付出多方面的代价,应对多种挑战。一是经营成本上升,亏损企业和变革抵触倾向较大的企业大多持这种观点;二是经营风险增加,包括创新成果得不到保护的风险。三是影响企业短期利益,包括使企业丧失原有的竞争优势,五是企业家个人压力加大,要投入更多的精力和时间。

第二次作业

(本次作业只要求初级职称学员答,中高级职称学员不答)..

1.建设新型城镇化必须处理好哪几种关系?

1.正确处理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

处理好城镇化与工业化的关系,必须坚定不移地推进以新型工业化为核心的发展战略,不断夯实城市发展的经济基础。无论是大城市还是小城市,都要根据自身定位,确定和发展相应的产业,着力推进关系地方发展全局、带动作用强的重大项目建设,促进产业聚集,努力培育一两个支撑城市经济发展的强势产业。要把工业园区作为推进工业化与城镇化互动发展的重要载体,坚持以园拓业,以业兴城。要加快城市第三产业特别是生产性现代服务业的发展,为工业化、城镇化发展提供持久的后续力量。

2.正确处理加快城镇化与解决“三农”问题的关系

3.正确处理发挥城市聚集功能和辐射功能的关系

4.正确处理城镇化速度和质量的关系

新型城镇化发展一定要以提高城镇化质量和水平为目的。一方面要加快城镇化速度,因为我们目前的城镇化水平还不算高,还有较大的城镇化发展的空间;另一方面加快城镇化速度一定不能是粗放的。为此,必须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升级产业结构为经济发展方向;必须以提供公共服务供给水平为宗旨;必须以生态保护和环境改善为目标,全面提升城镇化的质量和水平。

2.TPP的主要内容及特点有哪些?

美国主导的TPP官方谈判始于 2010 年3月15日的墨尔本,到2012 年年底进行了15轮谈判,已经完成29个章节内容的谈判,预期 2013年结束谈判。谈判成员也从8增加到11,2013 年3月5日日本宣布正式加入TPP谈判进程。目前加入TPP谈判的成员已经超过APEC的半数,成员GDP则占APEC成员总额的70%以上。随着潜在成员不断加入,最终可能会涵盖整个亚太地区,TPP就可能成为事实上的亚太自由贸易区。TPP谈判不仅包括所有货物贸易关税,还覆盖原产地规则、贸易救济、动植物检疫、技术性贸易壁垒、服务贸易、知识产权、政府采购和竞争政策、劳工标准、环境标准等广泛议题,还将涵盖金融服务与投资条款,被美国称为“一个面向 21世纪的、高标准全面的多边自由贸易协议”。

TPP 有以下特点:全面的市场准入;完全的区域协议;交叉的贸易问题;新的贸易挑战和灵活的协议。

3.打造中国-东盟自由贸易区升级的对策建议。

(一)协调好区域内外国家的关系,推进与其他合作机制的合作

(二)共同遵守《南海宣言》,避免矛盾激化

(三)提升CAFTA 合作内容的层次与水平

(四)加强贸易投资便利化措施,扩大双向贸易投资的规模

(五)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合作,实现区域内的互联互通

(六)妥善处理好利益平衡和贸易摩擦问题

(七)建立完善区域交流合作平台

4.如何促进企业转型? 经济转型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转型的成功,需要采取配套措施及政府、企业的双重能力。当前促进企业转型升级应重点关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大政府制度改革推动力

1.改革开放是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最根本的动力

2.从创新投入和创新收益多方面优化制度环境

3.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加快行政管理体制改革

(二)有效治理行业中恶性竞争和不诚信行为

(三)增强企业的创新驱动力

1.增强以高素质人力资本为基础的创新驱动力是确保企业持续健康发展的关键

2.提高企业在新技术方面的研发能力、在全球化新市场上的竞争能力、对网络经济环境下新商业模式的适应能力

(四)提升企业家的变革领导力

1.转型对企业家的素质提出了新的要求

2.企业家应以积极开放的心态对待变革

7.黑龙江经济发展 篇七

一、经济保持较快增长,经济总量迈上一个新台阶

2003年以来,黑龙江省经济一直在新一轮增长周期的上升通道运行,总量连续登上4000亿元、5000亿元、6000亿元、7000亿元和8000亿元五个阶梯,是改革开放以来增长最快、持续时间最长的时期。从三大产业看,第三产业提升速度快,第二产业贡献大。2008年实现地区生产总值(GDP)8310.0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1.8%,连续7年保持两位数增长,连续5年保持11.6%以上的增幅;全年实现地方财政收入767.1亿元,比上年增长32.4%,创30年来最好水平,增幅居全国前列;全年完成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3669.3亿元,比上年增长28.1%,连续三年增幅保持在28%以上;粮食生产再创历史新高,总产量达4225万吨;人均地区生产总值突破2万元大关,达到21727元,比上一年增长11.7%。黑龙江主要经济指标增速,经济运行质量显著提高,全省经济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态势。

二、注重产业结构优化调整,经济活力明显增强

黑龙江省产业结构正由工业化的“二三一”阶段向后工业化的“三二一”阶段推进。装备、石化、能源、食品、医药和林木加工六大产业基地建设卓有成效。2005年六大产业基地占规模以上工业比重达到94.8%,实现工业总产值4383.8亿元,比上一年增长29.4%,拉动工业生产增长27.6个百分点,对工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95%以上。2006年六大基地支撑作用突出,实现工业总产值5105.1亿元,比上年增长15.9%,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4.6%;实现利税1703.5亿元,增长17.6%,占规模以上工业的98.3%;竞争力迅速增强,拉动全省工业增长15个百分点。

粮牧“主辅换位”战略稳步推进,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已见成效。2005年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461.2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上年增长16.9%,占农林牧渔业产值比重由上年的38.2%上升到40%,跻身于全国畜牧业大省行列,其中乳制品产量约占全国的五分之一。2007年畜牧业呈现恢复性增长,全年实现畜牧业总产值585.0亿元。2008年畜牧业的规模化、专业化、标准化、产业化和集约化水平持续提升,畜牧业实现产值645亿元,比上年增长10.3%。农民人均牧业收入达到835元,比上年增长50元。

黑龙江省的第三产业近几年来发展较快,主要表现在服务领域的改革不断深化,其所有制结构正在发生深刻变化;第三产业的内部结构有所改善,新兴服务业发展较快;其经济总量逐年增加。第三产业的GDP已由2002年的1319.4亿元增至2007年的2454.0亿元,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由2002年的30.5%上升到2007年的41.5%,吸纳劳动力的比重也由2003年的28.5%上升到2007年的34.7%。

三、城乡居民生活水平逐年提高

经过几年来东北振兴战略的实施,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截止2008年底,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就已达到11581元,比上年增长13%,2004年以来一直保持两位数增长;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性支出8623元,增长14.7%;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4856元,增长17.5%,连续3年保持两位数增长;农村居民家庭恩格尔系数由2002年的41.6%降为2008年的33.0%;农村居民人均生活消费支出3844.7元,增长23.3%。

四、资源型城市转型取得新进展

资源型城市被称作资源型城市转型是指转变原先单一的资源型产业结构,为综合的、具有比较优势的产业结构。产业转型有两种途径。其一,发展接续产业延伸产业链,实行“小转型”。其二,发展替代产业,实行“大转型”。到现在为止,黑龙江省以“一油(大庆)、二林(伊春、大兴安岭)、四煤(鹤岗、双鸭山、鸡西和七台河)”为显著标志的资源型城市转型已经取得了一定阶段性的成果,基本实现“小转型”,开始向“大转型”迈进。大庆市已延伸出乙烯、丙烯、芳香烃等产业链条,并开发出轻柴油、合成树脂等深加工产品,建成皮革城、大豆产业园、石化产业园乡等园区,还以区域内高校和科研院所为依托,发展电子信息和新材料等高技术产业。鸡西、双鸭山等煤矿业为主的城市,立足煤炭资源优势,形成一批城市经济拉动力较强的煤炭深加工项目,而且变废为宝,进行煤矸石建材和发电发展循环经济;此外,还努力发展绿色食品、旅游、制药、边贸等非煤产业。伊春、大兴安岭根据自身优势,大力发展木材深加工,并形成龙头企业和企业集团;森林观光、漂流探险等项目日渐成熟,也都运作良好。

五、绿色食品产业发展保持全国领先地位

目前,黑龙江省已成为全国绿色食品产业发展最快,规模最大的省份。2008年,绿色食品种植面积517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20.68%;建成国家级绿色食品原料标准化生产基地120个、面积达4000万亩,占全国总面积的53.08%;绿色食品产量达2650万吨,实现总产值650亿元;全省绿色食品认证个数1500个,有机食品认证面积发展到350万亩,全省制定并推广绿色(有机)食品技术标准和生产操作规程68项,占全国总数的40%以上。绿色食品产业经济总量、种植面积、质量安全水平和绿色食品认证个数在全国均处于领先水平。绿色食品种植面积、标准化生产基地面积均居全国之首。经过多年的发展,黑龙江已经成为全国最大的绿色食品生产加工基地,到2008年末,绿色食品企业已发展到490家,完成加工总量950万吨,实现销售收入262亿元。绿色食品已销售到全国所有省区市,并远销欧美、东南亚的近40个国家和地区。绿色食品在带动县域经济发展同时,也增加了农民收入,逐步成为黑龙江农民增收的重要渠道。

六、哈大齐工业走廊龙头作用增强

哈大齐工业走廊是振兴老工业基地的核心区,是加快新型工业化进程的先行区和示范带。到2006年,完成项目投资额201亿元,实现工业总产值117亿元,新创造工业增加值47.4亿元,销售收入119.8亿元,利税19.3亿元。2007年完成工业总产值215.4亿元,比上年增长84.1%;创造利税24.2亿元,增长25.4%。年末开工项目达480个,增长36.4%;入区企业570户,增长48.1%;投产企业307户,增长96.8%。2008年经济发展布局进一步优化,实现工业总产值296.4亿元,比上年增长37.6%;创造利税46.5亿元,增长92.1%;全年完成固定资产投资117.8亿元,新开工项目数增加241项,新增入区企业251户,新增投产企业182户,正在成为新兴产业的集聚地,其经济总量接近全省的70%,已经成为黑龙江省经济实力最强、工业化水平最高、经济辐射力最大、基础设施最好、科技人才优势明显的区域。

七、国企改革取得突破性进展,国有经济带动力进一步提升

乘国家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的东风,黑龙江把产权制度改革作为国企改革的核心。2005年对61户国有企业的506个辅业单位实行了奋力改制,分流辅业人员9.5万人,分离企办中小学276所,向地方已交2.25万人。[2]2004年以来纳入改革范围的近3500户国有企业,到2006年底,已有3302户完成国企改制,占94.3%,其中完成改制193户国有大中型企业,占国有大中型企业的96%。改革激发了活力。3年来,黑龙江省规模以上工业增速一直保持在15%以上,2005年利润总额突破1000亿元,进入全国前5名;2006年,实现利税1732亿元,是2003年2倍。2006年和2003年相比,黑龙江省地方规模以上工业销售收入和利税分别增长99.8%和128.1%,利润总额由负28.5亿元,提升到92.6亿元,扭亏增盈121.1亿元,国企改革有力地推动了国有资本的调整和合理流动,增强了国有经济的带动力,促进了全省经济又好又快发展。

八、非公有制经济获得较快发展

近年来,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迅速发展,成为扩大就业的主渠道和技术创新的生力军,对全省经济增长的贡献越来越大。2007年,黑龙江省非公有制经济实现增加值2808亿元,同比增长20%,占全省生产总值的比重由2002年的29%提高到39.6%,5年平均增长21.7%;实现税收240亿元,同比增长17.1%,比2002年翻两番。目前全省非公有制经济单位数已达到180万个左右,其中营业收入超亿元的非公有制企业超过220户,规模以上非公有制工业企业达到1987户,占全省总数的67.5%,每年提供70%以上的新增就业岗位;非公有制经济投资1775亿元,占全社会投资的62.3%;实现进出口总值突破100亿美元大关,达到120亿美元,同比增长40.7%,占全省进出口总值的80%。

参考文献

[1]文中主要数据来自:黑龙江省统计局.黑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2006-2008)、黑龙江统计年鉴,2008.

[2][5]鲍振东.2006年:中国东北地区发展报告[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6:125,15.

[3]何振红,王旭东.坚持科学发展促进全面振兴——黑龙江省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纪实[N].经济日报,2008-01-05.

[4]周利秋.浅谈黑龙江省资源型城市转型[J].职业技术,2008,(10):76.

8.黑龙江种业发展回顾及对策建议 篇八

发展历程

自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我省种业也进入了新的发展时期。

第一阶段: “四化一供”阶段。1978年,国务院批转农林部《关于加强种子工作的报告》,要求把种子公司和种子基地建起来,健全良种繁育推广体系,实现种子生产专业化、种子加工机械化、种子质量标准化、品种布局区域化和以县为单位组织统一供种,即“四化一供”。这一阶段实行行政、技术、经营“三位一体”的管理体制,“四化一供”标志着种子生产由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转化,在此阶段,全省种子工作队伍迅速壮大,基础设施建设获得飞速发展,科研育种水平不断提高,良种经营开创了新局面,全省种子工作面貌发生了根本性变化。

第二阶段:法制化发展阶段。1983年邓小平同志来我省视察时特意指示:“你们省要搞个种子法”,遵照这一指示精神,1984年1月,我省颁布了《黑龙江省农作物种子管理条例》,它也是我国第一部种子法规,全省种子工作进入了依法治种的新阶段。条例颁布后,全省形成了以国营种子公司为主体的县、乡、村种子推广供应服务网络,我省科研育种、品种审定、种子生产、加工、检验、储备、经营,以及良种推广工作步入了法制化管理轨道,种子市场秩序日益规范,违法案件逐年减少。

第三阶段:产业化发展阶段。1995年,在全国实施种子工程建设,我省种子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增强,种子生产、加工、贮藏、推广、供应能力显著提高,形成了海伦市种子公司等一批大型种子公司。

第四阶段:市场化发展阶段。2000年《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以下简称《种子法》)颁布,全省种子市场放开,由垄断经营转为条件准入,种子经营主体呈多元化,种子管理与生产、经营机构彻底分设,形成了省局、市处、县站健全的种子管理体系,市场管理逐步规范,种子质量明显提高,案件查处力度不断加大;我省启动实施了农业良种化工程建设,种子产业整体实力增强。

主要成效与基本经验

近年来,全省良种选育推广步伐明显加快,品种水平稳步提高,种子科技贡献率不断提高。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品种水平显著提高。在新品种选育上,形成了以省农科院、东北农业大学、八一农垦大学、农垦科学院等科研院校为主导,以种子营销企业、民营科研单位为辅助,多种所有制并存,共同开展品种创新的科研育种体系。我省品种选育由单纯追求产量指标,不断向优质高产抗逆的育种目标调整,品种选育水平不断提高,部分品种品质指标已与国际标准接轨,有些品种填补了省内空白。

加速品种推广,新品种更新更换步伐加快。全省基本形成了新品种试验网络,保证了试验规范、结果准确、上报及时的试验要求,为品种审定推广提供了科学、准确的数据保证。品种更新更换速度明显加快,全省粮豆作物优质及专用品种播种面积90%以上,优良品种推广面积98%以上。

加大监管力度,种子质量明显提高。建设了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基本形成了以省农作物种子质量监督检测中心为龙头,以地市种子质量监督检测分中心为主体、以县(市)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站为基础的种子质量监督检测网络。

扶持重点,种业集团初具规模。面对市场化的种业发展新情况,迎接激烈的竞争和挑战,为提高我省种业的竞争力,我省对黑龙江北大荒种业集团等企业在品种、品牌、技术上有优势的企业进行重点扶持,增强其新品种开发、利用、推广能力,逐步实现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经营,增强企业竞争力。目前,黑龙江北大荒种业集团被评为全国“50强”

发展建议

加大推动力度,增强科技创新能力。推进科研管理体制改革,将科研育种基础理论研究与经营推广应用分开,各司其职,加快科研育种步伐;推动企业加大科研育种投入,积极运用国家和地方的优惠政策,支持企业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培育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品种;推动种子企业与科研育种单位的紧密联合,采取买断品种、委托育种、品种入股、品种转让、联合开发、销售分成等多种形式,促进企业与科研育种单位联合。

加速提升种子加工、包衣、包装水平,促进种子产业化。以大型种子集团为依托,实现种子统一加工、统一包装、统一包衣、统一标牌,通过推进种子加工、包衣和包装,“抓中间,促两头”,促动科研育种和种子推广有机结合,全面提高产业化水平。

增强政策扶持力度,培植龙头种子企业。对我省规模较大、实力较强、具有一定带动力的种子龙头企业进行扶持,提升企业种子加工、包衣、包装水平,促进产学研相结合,提高种业规模化、集约化和产业化水平,增强龙头种子企业的综合竞争能力,促进粮食增产、农业增效、农民增收。

上一篇:电力erp项目管理下一篇:银行信贷风险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