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精选8篇)
1.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 篇一
数学教学活动必须激发学生兴趣,调动学生积极性,引发学生思考;要注重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掌握有效的学习方法。怎样结合数学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呢?
笔者认为应从以下五点做起:
第一,改善学生学习状态,改进学生学习方式。倡导发现学习,探究性学习及研究性学习,使学生积极参与到学习过程中来,变“要我学”为“我要学”。教师在课堂教学中一方面要创设教学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使学生养成认真听讲的习惯;另一方面要根据数学课堂教学的特点,采用适当方法,培养学生自主探究、合作交流、自信学习、不断反思的学习习惯。
第二,紧密结合教学活动,严格要求。例如,要求学生计算时,必须要先认真审题。这样做不但能从整体上把握好运算顺序,寻找简便计算方法,而且还能避免因看错抄错数据、运算符号而产生错误。学生明白了,就会认真审题,逐渐形成认真审题的学习习惯。
第三,多一些赞赏鼓励性评价。学生做作业时,老师不仅要注意学生做得是否正确,还要检查学生是否按老师提出的要求来做,是否独立完成作业,按要求做的,及时表扬。对有抄袭作业等有坏习惯的学生,应以鼓励性语言教育为主。对于学生点滴的进步及时表扬,耐心帮助他们,使其逐渐养成良好的作业习惯。
第四,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培养学生勇于创新的良好习惯。课堂上或是作业中,对于同一道题,不同学生思路不同,方法不同却“殊途同归”,自然包含着学生各自不同的独创因素,即创新意识,对于学生敢于另辟蹊径的做法、想法、教师应该及时给予肯定、表扬。甚至是不成熟的、或是错误的见解。教师都应从不同侧面赞赏学生独特性和富有个性化的理解与表达。
第五,教师以身作则,起表率作用。例如,教师工整合理的板书,就会直接影响学生,学生也会像老师那样字迹工整地认真书写。即教育无小事,事事皆教育,教师无小节,节节皆楷模。因此,教师要在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上,言传身教,起楷模作用。总之,我们每个老师都应对学生以高度负责的精神,主动、努力地耐心培养。同时要与学生家长保持经常性的联系。了解学生在家学习情况,和家长一起研究、探讨、合作,寻找最佳方法,帮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2.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 篇二
1.忽视了“怎么教”与“怎么学”的有机结合。
小学数学教学中的实践活动在传统的教育中, 学生的数学学习方式主要是机械地记忆, 被动地接受, 教师的教学是“填鸭式”教学。作为一名教师, 都是课前进行精心的教案准备, 立足于知识的细节, 设计出细致的教学方案, 讲课中能够把数学知识阐述清楚。但是, 有的教学效果并不是非常理想, 甚至有的学生表示无学习兴趣, 还有一些学生反映做题时找不到思路, 究其原因, 在于虽然教师在“怎么教”上下足了功夫, 但却忽视了学生们“怎么学”的重要环节。
2.过分注重考试成绩, 忽视了对学生能力的培养。
在目前的应试教育背景下, 很多教师不得不全力以赴抓成绩, 往往在教学活动中, 忽视了应该激发学生的积极性, 疏忽了向学生提供充分的从事数学活动的机会。在实际教学中, 时常走“为考试服务”“为成绩服务”的捷径, 把培养能力晾在了一边。
3.课堂教学中, 不能够灵活兼顾“优、中、差”不同之类的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 因为要面向全体学生, 要照顾到中下水平学生, 因而会多数时候都以中下学生为起点, 对其中的某一知识点不厌其烦反复强调, 一节课下来, 中、下水平的学生疲于应付回答问题, 导致失去学习乐趣, 而优等生因为受到“冷落”, 表现出无聊之极。
4.教学模式缺乏创新。
由于教师长久的教学习惯, 形成了自己特有的教学模式, 不管什么课型都用同一种方法进行教学, 不进行创新。要针对性地设置一些开放性练习题, 让学生进行多向思维, 求新思维。让学生各自说出自己的思路, 充分提高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5.存在重视笔算, 忽视口算的现象。
在低年级, 虽有口算训练, 但为了追求正确率, 老师会统一要求用笔算来进行验算, 形成习惯, 学生就会认为口算是不重要的。它带来的直接后果, 是学生的计算速度会越来越慢, 影响解决问题时的思考, 也让学生失去自信, 逐渐对数学产生了畏惧感, 丧失了学习兴趣。
二、如何培养学生养成好的学习习惯
1.培养认真倾听的好习惯。
培养良好的听课习惯可以从三方面入手:一是教师讲课主要内容、关键问题一定要提醒学生, 引起他们的注意, 使学生养成注意听课的习惯。二是培养学生边听边想的习惯, 遇到不懂的地方, 要及时举手, 向老师提出来, 强化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积极主动地学习, 把疑难问题放在课堂上第一时间解决。三是养成边听边记的习惯。听课与动手同时进行, 养成这种听写同步进行的习惯对学习大有益处。
2.培养认真阅读的习惯。
要教会学生认真读题、审题。“读题”就是要求读出题的意思, 要解决计算的是什么数字, 求的是什么结果。审题是解题的关键, 要读题, 理解意思, 看清题目要求再解题。教学中不难发现, 小学生因审题不严而导致错误的现象非常的普遍。
3.培养认真做题的习惯。
教师要培养学生善于口算、简算的能力, 养成认真计算的好习惯。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不仅是体现在对问题的分析与解答上, 还体现在对解答过程的反思和检验中, 要把检验作为学生解答问题的必要步骤坚持下去, 让学生养成一种好的做题习惯。
4.培养学生认真记录的习惯。
要教育学生上课时多动脑、多动嘴, 多动手。“动手”就是要做记录, 将老师讲的重点内容、重点知识点记录在书上, 或者是本子上, 然后反复学习领会, 把握重点, 攻克难点。
三、如何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1.创设活动情境。
例如, 在学习了4种乘法数量关系后, 可以让学生扮演小采购员, 将讲台布置成小商店, 讲桌当柜台, 把学生分成几个组, 每组推举1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余学生充当顾客, 先从买简单的文具开始, 练习模拟购物, 再练习买日常用品, 让学生身临其境, 体会物品的单价、数量与总价之间的相互关系和联系。
2.联系生活实际。
从2~4年级儿童解答一致和不一致应用题上看, 学优生较多地使用问题模型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 学差生较多地使用直接转换策略对问题进行表征, 如针对应用题“老大难”问题, 在学完乘、除法常见的数量关系后, 可以让学生帮家里买米买菜, 进行实际的应用和练习, 逐步学会计算单价、总价和差价, 培养实际应用能力。
3.开展游戏竞赛。
游戏是儿童最欢迎的一种活动方式, 因此, 在课堂上要充分利用一些小游戏作为学习的道具, 可以让学生在“学”中“玩”, 在“玩”中“学”, 轻松欢快地学习数学知识, 吸引学生参与和领会。
4.动手操作实践。
通过操作, 可以发展形象思维, 动手是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的有效途径。在教学中, 教师要提供多种机会让学生参与活动, 尽可能地让学生动手、亲身体验, 使他们通过操作形成表象, 直接感知和体验事物, 促进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的发展。
四、结语
总之, 任何一门功课都有一定的难度和考验, 在数学教育实践中, 如何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如何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每个教育工作者都有不同的方法和策略。如何最大限度地激励学生学习进步, 激起他们的学习动力, 让课堂成为师生教学相长的平台, 让学生们在轻松愉悦的环境下汲取最多的知识, 还有待于教师们进行共同研究和探讨。
摘要:中国数学教育的研究, 真正地发端是20世纪70年代末, 追溯到此前, 只是一些零散的、以教材编写为主流的研究, 而不是真正意义上对学科开展的理论和实践层面的探讨。因此, 中国数学教育的当代研究, 时间的起点界定为20世纪70年代。数学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 数学是一种工具, 它逻辑性很强, 可以训练人们的思维能力, 能让人们的思维更敏捷, 同时能够帮助人们解决很多实际问题。在教学科目中, 数学是一门基础性的学科, 除了语言学科涉及很少以外, 其他学科都会用到数学。所以说, 培养学生的数学学习兴趣以及让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是学好各门功课的基础, 是数学老师的第一职责。因为激发起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 可以有效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引导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可以培养他们较好的独立思考、独立学习的能力, 对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来说, 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和价值。
关键词:思维能力,学习兴趣,独立思考,综合素质
参考文献
[1]喻平, 徐斌艳.中国数学教育的当代研究[J].数学教育学报, 2011, (06) .
[2]陈英和.小学2~4年级儿童数学应用题表征策略差异的研究.心理发展与教育, 2004, (04) .
3.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 篇三
关键词 新课程 小学英语 课堂教学
《标准》将英语课程的总体目标确定为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形成,而这一能力的形成是建立在学生的语言技能、语言知识、情感态度、学习策略和文化意识等素养的整合发展的基础之上的。英语教师作为实施新课程的主体,应学会如何巧妙自然地寓英语学习于生活体验之中。为此在教学中我进行了一些尝试,做到了以下几点,也从中感受到了新课改的“甜头”。
一、创设情境,提高兴趣
在小学英语教学中,创设情境让学生感知语言,在真实情境中运用语言会收到意想不到到的效果。在课堂中我经常利用多媒体设备来突破教学重点和难点,把文字、声音、图像等融为一体,创设学生主动参与语言交际活动的情境,让学生走入情境、理解情境、表演情境以此突破语言观。学生在真实的情境中更容易进入角色,课堂气氛也异常活跃。用一个好的开端令学生带来亲切的感觉,留下难忘的印象,富有艺术性的开端,可以使学生自然地进入学习新知识的情境,并能激发学生学习情感,兴趣和求知欲望,使学生乐学、爱学,因此教师要巧设开头,先声夺人,用最短的时间,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小学英语导入新课的方法多种多样,没有固定的模式,我经常采用:①歌曲式导入,②提问式导入,③图片、幻灯等电教手段导入,④悬念式导入,⑤复习式导入等等。例如,Book Three《Lesson 9》本课第一部分内容要学5个商店名称bicycle shop、clothes shop……我让几个学生拿上各种道具,扮作卖主,老师介绍每一个卖主是一个商店,我在一个商店买到一辆自行车,问学生,我们应该给这个商店起个什么名称呢?(XXshop),学生就会给出bicycle shop,以此类推,tea shop、tire shop……经过这个有趣的小故事的导入,学生学起来特别轻松,并由此可以向外延伸许多生活中新的内容,shoes shop、 pants shop……逼真的情景,以其声情并茂的优势将抽象,枯燥、呆板的语言文字变得直观、形象、明了、清晰,使语言的功能在动态的画面中得到充分的体现,使学生对语言的感知理解更为深刻。
二、方法灵活,激发兴趣
(1)随机应变,如把“stand up, sit down ”。这一环节提前,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让他们觉得学英语原来是如此地有趣。 在第一堂课的单词教学中就可以适当地添加一些动物、植物的单词,或者可以把下一单元中的单词提前教,如“duck, monkey, dog”等等。还可以要求学生根据学过的单词,自己编一个小故事,题目为“我的生物园” 。鼓励他们利用学过的单词,自己编小故事。
(2)在教学中常用各种方法,如“表演法”、“竞赛法”、“游戏法”等。①当“小老师”、“模仿秀”。比如“Tack about it ”。这一模块中,我们就可以鼓励中国学习联盟胆地模仿,带表情说句子。如“I am hungry。”(可以作饥饿状);“I am thirty.”(可以作口渴状);还可以鼓励学生上讲台当“小老师”,领读句子。让他们模仿教师平时上课时的表情、动作,鼓励他们学着使用课堂用语。比如说“Stand up” “very good ”,“Sit down ,please”. ②把身体语言带入课堂。在教单词或句子时,我们老师可以带领学生做动作,甚至做夸张的动作或用夸张的朗读语调,孩子们特别喜欢。“big”两手张开画个大圈,“small”用两手指做个特别小的小圈,“strong”出示手臂,并鼓起肌肉,“thin”做一个瘦的动作。学完单词后,老师做出动作,学生就会说出这个单词。 ③表演法。我常用的表演法,让学生利用每课的前五分钟表演巩固已学句子,具体做法是:学习小组表演对话,能说什么就说什么,说错也没关系。这样就不会让学生感到有说错要批评的压力。
另外,在巩固新课时,我经常引进竞争机制,给学生一个自我表现的机会,符合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特征。许多学生跃跃欲试,尤其自我表现力强,得到老师表扬的,甭提有多神气了。此外,我还常常让学生“唱英语歌曲”、“说绕口令”、“做游戏”等。由于教学方法的多彩多姿,课堂教学充满了生气,学生学得生动活泼,充分发挥了学生的主体性,发展了学生的个性。
④运用边画边说。新教材的最突出特点是图文并茂,无论Student book还是Activity book到处都体现了这一特点,绘画是一项眼、手、脑等并用的活动,具有直观、生动、形象等特点,它一则可以引起学生兴趣,二则可以帮助学生记忆,提高学习效率。有一次学生关于颜色的单词,学生很容易混淆,于是我教了学生这样一首儿歌:“小黑熊,真顽皮,手里拿着大画笔,画片天空是蓝色,blue, blue 是蓝色;画朵白云是白色,white, white是白色;画片草地绿油油;画串香蕉是黄色,yellow ,yellow是黄色;画个茄子是紫色,purple ,purple是紫色;最后拿起黑色笔,black, black是黑色;对这镜子画自己,黑不溜秋不美丽,哭着闹着找mummy。”
基础教育阶段英语课程的主要任务是激发和培养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因此,在教学英语时,教学手段是十分重要的。针对小学生的思维具有明显的直观性、形象性。应用实物、图片、简笔画、幻灯等直观教学手段,都能激发学生强烈的英语学习兴趣。
三、创造环境,养成习惯
创造课外英语环境,对于学生来说是十分必要的。老师课外带头说,无论在校园中还是楼梯口碰到同学,我总会用最简单的语句打招呼:“Hi! Boy, How are you?”一段时间后,学生课外见到我,就会争先恐后地用英语招呼我,养成了用英语进行交际懂得习惯,有效地提高了学生的听说能力。
兴趣、知识和能力是现代小学生最需要的,也是我们英语教师所追求的。教学方式的转变,活跃了课堂与生活的距离,学生在类似生活的情景中学习英语,轻松愉快,学生听说英语的整体素质得到了较快的提高。我们只有不断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多参与一些积极有效的、丰富多彩的课堂活动,让学生“动”起来,让课堂“活”起来,才能最大限度地使他们快快乐乐地获取知识,轻轻松松提高他们的英语素质。
总之,新课程标准所倡导的“以人为本”的理念要求教师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活动都要符合学生的本能与天性。生动有趣、重在实践的语法教学方法有助于营造出一个人性化的教学环境,不仅有利于调动孩子的学习积极性,提高教学效果,还有利于孩子身心、情感的健康发展。
4.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 篇四
一、怎样培养阅读兴趣 1.什么是兴趣。
翻开《语文课程标准》可以看到,第一学段无论是哪个版块的教学目标,第一条都是关于兴趣培养的。小学阶段的教育,重在培养兴趣,养成习惯。如果学生对学习有了兴趣,就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兴趣是个体以特定的事物、活动及人为对象,所产生的积极的和带有倾向性、选择性的态度和情绪。
兴趣是一种无形的动力,当我们对某件事情或某项活动产生兴趣时,就会很投入,而且印象深刻。
儿童阅读兴趣, 简明地讲, 即指儿童对文献和进行阅读活动的爱好, 是对文献的内容、意义进行积极探索和对自身从事阅读活动的主动性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表现在对文献和阅读活动的特别喜爱和积极的阅读态度。孔子曾说过:“知之者不如好之者, 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所谓“好”与“乐”都是阅读兴趣的反映。
当儿童对阅读发生兴趣时, 就会积极主动地去学习, 不会觉得枯燥乏味。当然, 阅读兴趣往往影响阅读效果。有兴趣读书的儿童与无兴趣读书的儿童在相同的时间里、相同的读书条件下去读同一种书, 其结果必定会出现很大的差距;读有兴趣的图书与读无兴趣的图书, 其结果也不一样。
“注·提”教改实验提出让孩子在不识字或识字不多的情况下,借助汉语拼音提前进入阅读,抢先抓早,尽早地让书籍进入孩子的生活。早慧孩子的共同特点之一就是喜欢阅读, 美国心理学家推孟在天才发生学的研究成果中指出, 有44 %的天才男童和46 %的天才女童是在5岁以前开始阅读的。早期阅读可以使儿童增长知识, 开阔眼界, 促进观察力、想象力、思维力及表达能力的发展与提高, 而且能使儿童获得情感、社会性等方面的发展。
人的兴趣不是天生固有的, 它是在预定客观环境影响下和一定需要的基础上, 通过社会实践形成与发展起来的。同样, 我们认为, 儿童阅读兴趣的产生、发展是与我们的引导、培养无法分开的。如果我们根据儿童心理的特点和阅读形成、发展的规律, 采用多种方式, 有意识地培养和激发阅读兴趣。那么, 完成艰巨的阅读任务, 就会变得轻松愉快起来, 把“苦读”变成“乐读”“趣读”, 从而提高阅读效率。
关于培养兴趣, 郭沫若说过:“兴趣能使我们的注意力高度集中, 从而使人能够完善地完成自己的工作, 有了兴趣,就会去勤学苦练, 就会对一个人的成就发生作用。兴趣是可以培养出来的。”这也说明了兴趣的重要性。儿童的意志力比较薄弱, 自控能力还比较差, 因而阅读兴趣的培养就显得更加重要。
怎样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不妨从以下几个方面尝试。2.怎样培养阅读兴趣。(1)看“好看”的书。
儿童所拥有的读物基本上是出于家长自己的考虑,自己的教育观, 是家长的一种主观行为;其次才考虑孩子是否有需求。可见, 现在大多数父母在图书的选择上是违背图书选择原则的。那么父母应怎样考虑孩子的需要呢? 应根据儿童的生理、心理特点来选择图书。
A 低年级的学生多选择直观、形象的连环画或是图文并茂的图书。书的内容应改跟孩子的生活联系密切的,或是他们比较熟悉的。如热播的动画片的图书等。慢慢地,随着学生认知能力的提高,再提高阅读要求,拓展阅读领域。
B 选择学生能读懂的。不要急于让学生读一些大部头的作品。包括一些童话故事(如《伊索寓言》《格林童话》中的一些故事),有的孩子也不一定感兴趣。买一些文学韵味比较浓厚的,如儿童作家秦文君的作品。(举自己给孩子买书的例子)
C 图书种类不能过于单一,应该丰富一些,开阔学生视野,让他们了解多彩的世界。
(2)营造良好的读书氛围。
A 在班级中营造读书氛围。教师要求、鼓励学生读书,开展多种读书活动,展示学生读书收获,激发学生读书兴趣。如:读书汇报会、好书交流会、一本好书大家读、阅读欣赏课等等。在多彩的读书活动中,让学生感到读书的乐趣,读书的收获,把读书行为从需要外在的刺激转变为内在的需求。(举阅读展示评比活动中的先进个人和集体的典型经验)
B 要坚持读书活动。不能轰轰烈烈几天,就又安安静静停息了。贵在坚持!
C 教师起率先垂范的作用。最好师生共读。教师用自己的实际行动带动学生的读书行为。最好在家长会上,建议家长在家中进行亲子阅读。经常与孩子交流读书心得,指导学生读书。
(3)让孩子多接触书籍。
有条件的去图书馆、书店,让孩子徜徉在书的世界里,给他们以熏陶。
二、什么是阅读习惯及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1.什么是习惯。
习惯:人在一定情境下自动化地去进行某种动作的需要或倾向。著名儿童心理学家朱智贤教授认为:习惯形成就是指长期养成的不易改变的行为方式。习惯形成是学习的结果,是条件反射的建立、巩固并臻至自动化的结果。例如:饭前便后洗手,早起的习惯,起床后整理床铺的习惯;上课注意听讲、大胆发言的习惯,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等等。
习惯的特性:
(1)简单习惯并不深奥,常常很简单。比如按时作息、遵守规则等等,其实都是做起来一点都不难的事情,难是难在坚持。从最简单的事情做起,并且把最简单的事情坚持做好了,就是不简单。
(2)自然 自然就是不假思索、不用思想去控制的行为,这是习惯的一个重要特点。如果做一件事情还需要专门的思考和意志的努力,表明习惯并未真正养成。比如每天晨练30分钟,孩子要是在父母的提醒下才去,只能算是一种行为,而非习惯。
(3)后天性习惯不是先天遗传的,而是在后天的环境中习得的,是一种条件反射。
(4)可变习惯是一种定型性行为,一般形成后就很难改变,但这并不是绝对的。即使是已经形成的很牢固的不良习惯,只要经过较长时间的强化训练和影响,也能发生改变。当然,这需要极强的意志力和自信心来克服惯性的作用力。
(5)情境性习惯是在相同情境下出现的相同反应。养成某种习惯的人,一旦到了特定的场合,习惯就会表现出来。比如有的孩子只在学校爱劳动,在家里就懒了,就是受到情境的制约。
根据“习惯”的特征看,要想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不是难事,而是一件需要坚持的事。
2.阅读习惯:
指的是不需要别人强制,也不需要自己警觉,就能自然而然地去进行阅读的种种动作。
阅读在没有形成习惯的时候,是需要别人强制下能形成的。教师在学生形成阅读习惯的过程中,扮演的就是“强制者”的角色,直到习惯形成。
3.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
叶圣陶:什么是教育?简单一句话,就是要养成习惯。当然,这里所说的“习惯”是良好的习惯。教师工作的最终目的,是培养学生具有各种良好的社会习惯。
阅读习惯,是这诸多良好的社会习惯的一种。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让学生能经常阅读,大量阅读,对其终身学习和发展至关重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是保证阅读的必要条件。
从现在的语文教学来审视形成良好的阅读习惯的重要性:良好的阅读习惯对形成阅读能力,提高阅读效率,顺利地达到阅读目的有着重要的作用。
爱读书、会读书的孩子,与不爱读书或者是不会读书的孩子相比,他们的学习成绩、学习能力、综合素质、外显的气质都会形成差距。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是教师对自己的工作负责,更是对孩子的一生负责。
三、在培养学生阅读习惯方面存在的问题 1.学生读书不认真。
小学阶段,尤其是低年级的学生,注意品质还没有发育完全,以无意识注意为主,孩子的注意力很容易分散。我们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明白,一节课精讲的时间应该在10——15分钟之间,这是学生可以集中精力听讲的时间。这是孩子的天性使然(当然,这里有个体差异)。根据学生的心理特点来安排教学活动,这一点,老师们都明白。
除了年龄特点和心理特点以外,现在大多数的孩子都有爱动的天性。这与他们生活的时代特点有关。
在课堂上听课,看到学生在读书时,经常东张西望,带一些小动作。“小和尚念经——有口无心”。书读过一遍,没有什么收获。
2.读书的目的性不强。
(现场试验:让老师读两篇小文,一篇是随意读,一篇是让老师带着问题读。读后,谈感受。)目的性是完成一件事的目标。小学生做事的目的性不强,在很多时候,需要老师给确定一个目标。读书也是这样。
3.读书不善于思考。
“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思考,在学习中至关重要。现在很多学生在读书时不思考。读书,就是看热闹,走马观花。到头来读书的收获甚微或是过一段时间就忘记了。
《语文课程标准》提出让学生探究性阅读,其实就是要求学生会读书思考。那么学生会为什么会有读书不思考的习惯呢?从下面这个教学片断来分析一下:
教学《丰碑》一课,老师这样教学:
师:将军在思索着什么?从将的思索中能看出什么?(装备差,条件艰苦)
师:这时,队伍为什么慢下来了?警卫员是怎么说的? 师:冻死的老战士什么样?什么表情?
师:将军看见冻死的老战士,什么表情?说了什么?他为什么这样生气?
师:将军为什么愣住了?
从设计的这些问题看,是牵着学生亦步亦趋的读书。每一个问题,学生都可以轻松地从文章找到答案。教师就好像手里拿把刀子,从课文这块“肉”上一块一块地割着,喂到学生的嘴里。
长此以往的教学,学生的大脑就会“锈”了。不会深入地思考问题。我们因该着眼全文,让学生带着中心问题,通过自己的阅读读懂课文内容,解决问题,感悟文中内涵。
4.读书不动笔。
读书绝不能走过场。读过不留痕迹是不行的。读书应是脑、手、眼、口多种感官协调统一的活动。教给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
5.读书知难而退。
要养成主动解决读书遇到的困难的习惯。学生读书会遇到的难题,大致有这样几种情况:(1)没有读懂。
(2)遇到了不认识的字或是不理解的词。
在有了困难后,有的学生就主动放弃了阅读。学生这中“知难而退”“见硬就回”的做法,与他们的意志品质、生活环境都是有关系的。舒适的饭来张口、衣来伸手的生活,没有逆境,使孩子没有了主动解决问题的习惯。
6.读书不深入。
现在很多学生在读书时都浅尝辄,或是囫囵吞枣。孩子在开始读书时,很多情况下是看热闹。教师应该在培养孩子兴趣的情况下,引导学生深入地读书。反思学生为什么不会扎扎实实地读书呢?与老师也是有关系的。
(1)课堂上不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
尤其是在一些公开课上,学生读书成了过场,是教师为自己的教学设计的一个环节,而不是从培养学生读书习惯和阅读理解能力上看待学生的读书行为。学生书还没有读完,就被老师勒令停止了。(2)教师讲得多,学生读书时间少。
一篇阅读文章,在老师眼中,总是觉得有很多地方需要细致、深入地讲解。把课堂上的时间都用来“讲”了,学生读书的时间没有了,也就谈不上“充分阅读”了。
7.读书不求全。
现在教师阅读教学存在的弊端,一是不遵循整体、部分再整体的原则。在学生还没有对文章有整体的把握时,就进入“手术”式的讲解。学生对文章还不很熟,又怎能很好的品味、理解呢?二是教学时喜欢断章取义。用多媒体课件打出文中的某一段话,进行反复的读。并不是说这种做法不可取,对于重点语句进行深入阅读是必要地,但是,如果忽略全文,就读那么几句,让学生对文章的理解是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就不可取。
8.读书不注意场合和姿势。
四、怎样培养学生阅读习惯 1.要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1)教师注意从点滴做起,从小做起。孩子有认真做事的态度,读书也会认真。
(2)在一年级汉语拼音教学结束后,进入到阅读教学时,就要求学生读准每一个字的字音,读顺每一个句子,教学生学会认真读书。
(3)学习默读时,要求学生全身心投入地读。默读是今后阅读中,使用最多的读书方式。(在陈老师的讲义中还有详细介绍。)不出声地读,学生更容易溜号,可以用测试的方式,帮助学生更好的默读。(举例说明,在指定的时间里,读了几个自然段、内容选择、主要人物等。)
2.要养成有目的性的读书的习惯。
在阅读教学中,经常有老师这样做:请大家读读书。读书做什么?读书要解决什么问题?要达到一个什么目的?没有明确的告诉学生。学生的大脑接到的信息就是老师让读书,那就读吧。没有目的性的束缚,在读书的过程中,注意力更容易分散,造成低效读书。
相反的,给学生明确的读书要求:请大家自由读书,要把字音读准确,把课文读流利。这是初读文课文要完成的目标;请大家默读课文,边读边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这是在整体把握课文时要想的问题;请大家再读读课文,找出描写人物语言的句子画下来,想一想,从中你体会到了什么?这事在进行阅读理解时,要求学生完成的读书任务„„有了读书目的的指引,学生才能在读书中思考和收获。
学生有目的性的读书的习惯,需要教师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养成教育。
3.要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朱熹说:读书有三到,谓心到、眼到、口到。心不在此,则眼不看仔细,心眼既不专一,却只漫浪诵读,决不能记,记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心既到矣,眼口岂不到乎?”
同样教学《丰碑》一课:
师:课文以将军的神情、心理变化为线索。请同学们读文,找出描写将军神情、语言的句子动笔画下来,同时思考:将军为什么会有这样的神情和心理变化。
学生带着问题读文。(探究性地阅读)师:请学生汇报学习结果。
学生在自主阅读、思考问题的时候,自然地就把军长的整个心理变化过程串联起来,而不是一个一个地割裂地看待。这样就会更深的感悟文章的主题。
帮助学生养成边读边思的习惯:
(1)提问:注意整体性,问题要有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让学生“跳进起来够桃子。”
(2)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让学生自主读书:在读书的实践中,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
(3)坚持读、思结合的要求,直到学生形成习惯。课内阅读怎样读思结合呢? A读中质疑。
包括文题质疑和文中质疑。
文题质疑:要做到前有车后有辙,而不能走过。要有对质疑的辅导,而不是提提就过去了。落到实处,激发学生质疑的积极性。
文中质疑:包括对文中语句质疑、人物质疑、对情节质疑、对背景质疑等。
如《千里跃进大别山》,为什么在那样艰苦的情况下,还要强渡大渡河,挺进大别山?(背景质疑)B读中想象。
依据对文字的理解和感悟,在头脑中形成文字多描写的景象。(结合当前教学过多的多媒体课件充斥课堂,过多地剥夺了学生咀嚼文字的时间的现象,谈培养学生语言文字的感悟能力。)
C读中陶冶。
收到教育,明白道理;得到启示,引发思考。(完成三维目标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
D读中积累。
积累写作素材(背诵)(词、句、段、故事情节)学会布局谋篇。(读写结合)
我们要从日常的阅读课上采取有效地阅读教学策略,教会学生边读边思。而且是引导学生深入地思考,这样的读书才更有效果,让学生的思维和语文共舞。
4.要养成不动笔墨不看书的习惯。教给学生读书动笔的习惯:(1)手中拿着笔读书。(2)按要求圈画相关语句。
(3)标注问题、感悟。学习一些常用的标注符号,可在空白处写简单心得等。(在此处句毛泽东读书的例子)
不动笔墨不读书,是毛主席读书的最大特点。在他所读过的书中,有很大一部分都留下了批、画、圈、点的标记。他的批注可分为“文字批语”和“读书符号”两大类。凡是书中有空的角落,都成了他书写精深批语及感想的地方。既有对原文的复述、提要、归纳及发挥,又有对原文观点的质疑,更有他独特的见解。中国五千年的历史是毛主席涉猎尤为广泛的领域,一部《二十四史》,共有3249卷,850册,约四千万字,他不仅从头到尾读过,而且还写下了不少批注;其中《史记》、《三国志》等,他反复读过多次,更甚者,《资治通鉴》全书294卷,他竟读了17遍,读到精彩之处,他总是感慨万分地把自己的感受批注其上。其中批注最多的是《南史韦睿传》,对这篇传记,他浓圈密点,批注达25处之多,这些批注不但赞赏韦睿善于打仗,更赞赏他善于调查研究、豁达大度、作风好等,而且还批注:“我党应学韦睿作风”。
(4)摘抄积累。(5)写读后感。
5.要养成主动解决读书遇到的困难的习惯。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读书的意志品质。(1)带着工具书读书。遇到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可以查字典。
(2)养成不懂就多读几遍的习惯。“书读百遍,其义自见”。(3)要敢于向别人请教。用“敢”,是因为有很多学生不敢提问,不好意思提问。
(4)注意在生活中,锻炼学生的意志品质。6.要养成扎扎实实地读书的习惯。(1)要给学生充分的读书时间。(2)要让学生扎实读书,要给学生为了解决问题而反复读书的机会。
有的老师在教学中,急于得出问题答案,还进行下面的环节,或是不断地追问,或是自己就说出答案,不给学生重温课本的机会。请从下面的课例中吸取做法:
举例:教学五上《花边饺子》一课,可以分成二部分来学习:一是妈妈当年为什么包花边饺子?二是现在我为什么包花边饺子?升华主题:课文结尾说“这种花边饺子是妈妈教会我的”,妈妈交会我的仅仅是着花边饺子吗?这时,就需要学生在会读全文,字里行间品味母子间的浓浓的亲情,妈妈把爱给予了我们,我们又用爱来回报妈妈。
再如教学六上《赏荷(四篇)》中的冰心的《雨荷》一文。师:请用一个字概括你从文中读到了什么。(学生认真读书)师:想好了吗? 生:“喻”,以物喻人。
师:你说的是作者的写法。谁还能从不同的角度来概括你读出的感悟。不要急,再来读读书。(学生再读书思考)
生:是“爱”,作者在文中表达了对母亲的爱,同时总在风雨中荷叶为红莲遮风雨,也深深感受到了母亲对我的爱。
书读到此,就可以说学生读懂了。作为略读课,学生读文后有了这样的收获,就完成了阅读目的。
学生能在原来的基础上,把自己的理解感悟再提升,就是因为教师又让学生走进文本去认认真真地读书了。
7.要培养整体阅读与局部阅读相结合的习惯。(1)整体性阅读。
A 由标题入手:标题往往能反映文章的实质,表达作者的思想,所以要首先关注。
B 关注文章结构:文章有哪些部分组成?重点和次重点各是什么?
C 思考文章的中心内容和主题思想。D 体会它对你的实用价值,有什么启示。(2)局部精读。
对重点部分、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做重点研读。8.要养成有计划、合理安排读书时间的习惯。
小学阶段的学习还不是很紧张,学生在课余有比较充裕的时间。在家长的帮助下,可以确定比较固定的读书时间。在其他的时间中,还可以灵活地安排阅读。古人的读书方法:欧阳修的“读书三上法”,“三上”指:马上、枕上、厕上;董遇的“读书三余法”,“三余”指:冬者,岁之余也;夜者,日之余也;雨者,月之余也。这两种方法告诉人们,时时处处皆可读书。
9.要培养学生正确的读书姿势。
五、要注意的问题
1.要重视培养学生的阅读习惯。
2.要坚持培养阅读习惯。吕叔湘先生曾说:“从某种意义上说,语文以及一切技能都是一种习惯。凡是习惯都是通过多次反复的时间养成的。”
5.“小学生学习习惯培养”调查问卷 篇五
同学们,你们好!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了解自己的学习和心理状况,我们为大家提供一份问卷调查,你可以结合这份问卷调查检查自己的学习习惯,进而在老师的帮助下改变陋习、培养优秀的习惯,成就优秀的自己!请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如实作答,谢谢你的参与!(问卷调查采取不记名的方式)
一、对学习习惯的认识
1.你认为学习习惯对学习成绩的影响大吗?()
A、很大B、较大C、较小D、无影响
2.你对自己的学习习惯的评价是:()
A、很好B、较好C、较差D、很差
3.你是否愿意得到有关“学习习惯培养”方面的教育?()
A、非常愿意B、愿意尝试C、不太情愿D、不想参与
二、学习习惯的内容
(一)预习与课前准备
4.课前你对将要学习的新课作预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5.课前你能对上课做些准备吗?(例如准备好相应的课本、作业本、文具等)()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6.课前你对上节课的内容复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二)上课与听课
7.课堂上你主动回答老师的问题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8.上课时你集中精力、专心听讲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9.课堂上你记笔记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0.课堂上如果你没听懂时会向老师提出来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三)作业与练习
11.你的作业是独立完成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2.你的作业按时交送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3.你做作业时认真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4.对作业中的错误能进行纠正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5.除了完成作业外,你给自己安排其他练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6.课外练习中遇到的困难怎么办?()
A、请同学帮助B、请老师帮助C、自己解决D、暂时放弃,以后再说
17.你在课外阅读、练习作业中遇到“好词佳句”、“好题”会把它摘抄下来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四)计划与总结
18.你每周或每天日常的学习有计划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19.你觉得在安排自己的时间方:()
A、善于计划B、有时有计划C、较少计划D、不会计划
20.一个阶段学习后,你会对自己的学习作反省或总结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1.对已学过的知识你是否会做联系、对比并做出总结?()
A、非常善于 B、能做一些简单的C、依赖老师的总结 D、从不总结
(五)复习与考试
25.平时学习过程中你会对前面的知识有计划的复习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6.每次考试前你都主动复习、认真准备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7.每次考后你都对自己前一段的学习做出认真的分析、找出自己的得失成败吗?()
A、每次都是B、较多时是C、有时是D、从来都不
28.当考试中遇到困难、连续遭遇失败时,你会:()
A、越挫越勇、决不放弃B、伤心难过后自己调整自己C、认真分析、查找原因D、自暴自弃、放弃努力
(六)其它方面
37、学习过程中在遇到别人冷嘲热讽或周围环境的干扰时,你会:()
A、受到严重影响,无法静心学习B、会受到一定影响,但仍能坚持学习C、能完全克服,仍专心学习
40、平时你与同学或老师交流学习方法吗?()
A、经常交流B、有时交流C、很少交流D、从不交流
41、在学习方面,你对自己信心的评价是:()
A、非常自信B、比较自信C、不太自信D、毫无信心
42、在学习方面,你对自己细心的评价是:()
A、非常仔细非常认真B、比较认真C、不太认真D、粗心大意
43、在学习方面,你对自己恒心的评价是:()
A、具有很强的毅力,能够坚持到底B、能够坚持一段时间
6.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 篇六
一、高二两个年级进行了问卷调查。高一调查人数为50人,高二调查人数也为50人。现对调查问卷相关数据分析如下:
一、学生的喜好1、91%到96%的同学都喜欢生物实践活动。
2、98%的同学喜欢上生物实验课。
二、实践的形式
1、认识生物。可以参观动植物园来认识植物,这项活动可以让家长带领前去。在校内可以认识校内植物园的植物,并给植物挂牌。
2、参加小麦育种。从播种到收割及考种,整个过程都让学生参加。
3、上好实验课。98%的同学喜欢上生物实验课,所以必修1所开设的所有实验都尽可能让学生上。
4、进行课外探究活动。在现有知识的基础上,做一些有趣的实验探究活动。
三、课堂内容和形式
1、内容:希望老师多举一些生活实例,多介绍现代生物科技的发展动态;希望通过学习高中生物课可以了解更多的生理知识,掌握一些生物技能。
2、形式:有一半的同学喜欢以口头讲述的形式上课,还有一半的学生希望以课件的形式上课。教师可以根据课堂需要选择适当的形式上课。
7.浅论小学生运动兴趣和习惯的培养 篇七
1、重视游戏, 尽量把锻炼项目转化成游戏形式进行
小学生还不能用理性的方式思维, 不能期待像我们成人一样对教学内容理念进行理解、配合, 甚至不能假定具有良好的自我意识和意志控制能力, 因此采用直接面向、灌输、指导的方式是往往行不通的。但是小学生并非没有意识, 他们喜欢的是一个事物更加简单, 角色更加鲜明, 更容易从中获得意义的世界, 简单言之这个世界类似于童话。而转化到体育锻炼中, 这就是游戏。可以说, 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只有以最接近孩子天性的方式, 才能激发他们的运动兴趣的同时, 逐步养成良好的运动习惯。
针对这一特点, 教学过程中, 可以把很多项目和环节转化为孩子喜闻乐见的游戏。比如, 耐力跑步的练习, 对于小孩子而言本来很无聊, 于是我们就把这项运动改造为寻宝游戏。具体作法是是把跑步要经过的路程划分成若干段, 每一段再进一步规划成特殊的情景, 如独木桥、丛林、山地、公路等等。具体而言, 在模仿公路的路段, 可以放置很多足球、篮球、排球或者其它比较安全的物件, 把这些物体当成车辆, 要求学生在这一路段注意安全, 千万不要撞“车”;在模仿独木桥的路段可以在地面划线把跑道收窄成四十厘米左右的几股, 要求他们小心踩线, 千万不能掉入“河流”;山地可以放置几个小凳子, 要求经过这一区域的时候跨过;丛林部分, 则可以放垫子代替, 要求同学翻筋斗或者滚动经过。除此之外, 还可以在终点放上编号的乒乓球, 作为“宝物”作为目标供学生来寻找, 进行更鼓励。具体操作过程中, 我们深深的感觉到, 学生对于这些场景的理解可能比我们更加逼真, 更加进入角色。很多时候, 好像完全忘记了运动的疲劳, 陶醉在一个想象的虚拟的游戏世界的“寻宝”的兴奋过程中。
总之, 教师根据所要在课堂上教授或者练习的运动项目和技能, 可以灵活的结合现有的运动场地和器材进行即兴的发挥和设计。重点不但在于要在相应地方摆放相应的道具, 改变场景的单调, 还在于一定要通过有意识语言引导, 调动学生的想象, 从而进入某种游戏的情景。因为, 归根结底, 只有以游戏的方式才符合小孩子天真烂漫的性情, 才能将各种运动在孩子心目中赋予冒险、有趣、刺激的特点, 从而忘记这项运动本身带给他们的无聊、辛苦甚至恐惧, 达到挑战自我, 运动自我, 逐渐养成运动兴趣和习惯的目的。
2、注意控制运动难度, 循序渐渐进
小学生初始面对一些运动项目, 往往是会有压力的。如果玩的得心应手, 压力就会解除, 日后会更加倾向于这种运动。而如果遭遇过多的挫败, 则可能留下阴影, 终生建立不起对该项运动的兴趣和信念。这样, 小学教师在初中课堂上如何设计教学就显得非常重要。如果一味按照标准教学模式, 忽视个体差异, 很可能造成一部分学生对课堂内容的畏惧情绪, 产生不适应, 降低兴趣, 逃避体育课堂, 逃避某项锻炼的倾向。
鉴于此, 在实际课堂展开过程中, 一定要注意难度的配比程度, 特别是在某运动项目教授的初始环节, 一定要控制运动的难度, 在保证学生运动兴趣同时, 循序渐渐, 推进技能, 养成习惯。比如篮球, 在初始的课堂上, 可以降低篮板高度, 增大篮圈直径, 达到大部分孩子稍加用心就能投中的程度, 来增强他们对这项运动的亲和度。孩子不可能是姚明, 但是要让孩子能感觉到和姚明一样似乎能操控篮球命中目标的喜悦感。之后, 视熟练程度, 调节高度和篮圈直径, 循序渐进, 增加难度。我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曾经拿两个班级做过对比。班级A采用这种循序渐进的做法, 大部分学生都保持了对这项运动的热情, 在一个学期后养成了较好的篮球运动技能和享受篮球运动的习惯。而班级B直接采用规定的教学用篮, 结果整体分化的比较严重, 除了一部分同学在学期结束时掌握了较好的篮球技能外和养成享受篮球运动的习惯, 剩下的另一大部分还保持着生疏和畏惧, 没有进入到享受这项运动的状态。
再比如跳高、跳山羊、跨栏之类的项目, 女生普遍会产生畏惧, 表现在行为上就是动作生硬、不流畅, 难以享受该类动作的挑战了和乐趣。我在教学中, 初始阶段不以难度为重点, 降低高低到学生普遍较为能够接受的程度, 让他们了解适应。等到熟悉以后, 逐渐小幅度的增加难度, 帮助学生在自然愉快的心情中, 巩固兴趣, 推进技能, 养成习惯。连续一两个学期下来, 基本上大部分学生都能愉快的接受该类项目, 并展示出相应的娴熟程度。
3、注重个体前后时间段进步程度的记录和表扬
表扬和赞誉对于一个孩子而言是不可或缺的动力, 但是通常情况下, 运动成绩较为优异的个体容易获得表扬和赞誉。这样一开始表现较好的学生, 越来越获得自信和成就感, 越容易保持和突破;与之相反, 一开始表现不好的同学, 因为得不到关注, 越来越容易丧失运动激情, 失去动力, 不利于良好运动习惯的养成。这实际上是教学的误区, 横向个体间的比较固然重要, 但是不能代替一切。前后时间段, 纵向成绩的比较, 对于个体学生而言更具有意义。教师应该注意到这一点, 注意记录个体成绩提高量, 并及时将之通报给学生, 表扬学生, 从而养护好每一个学生的兴趣和热情, 以利于培养他们的运动习惯。
以立定跳远为例, 我在教学过程中采取的策略是, 在练习场地上每五厘米用不同颜色的油漆间隔涂实, 形成一彩色条纹图案的区域。这样不但显得场地好看, 更重要的是可以直观的看到刻度, 让小学生自己通过对比格子颜色就可以自己大概测量到自己的跳远成绩和判断自己是否有进步。在教师参与的情况下, 我们通常将学期的第一次成绩记录, 制作成表格, 张贴在班级荣誉墙壁上。然后需要注意观察的就是学生每次在练习中获得的增量部分。运动场地是开放的, 甚至学生课间都可以参与锻炼。只要每个学生在练习中发现自己的成绩比以前提高了五厘米, 随时都可以报告给老师, 要求下次在课堂上向老师展示。我们在每次课堂后半段通常会安排这样一个被称为“勇敢的挑战者”的环节, 给学生当众表演刷新自己成绩的机会。一旦确定其跳远成绩增量超过一个五厘米 (超过五厘米但是不到十厘米的都按五厘米计算) , 就会当众组织表扬, 奖励发给红五星一个 (超过十厘米, 但不到十五厘米的, 按两个五厘米算, 奖励两颗红五星) , 并张贴在其班级墙壁的表格中。
实行这一方法一学期以后, 整个班级在立定跳远方面的成绩都有了显著的提高。而最大的感受是, 不仅仅运动成绩好的孩子在这一过程中寻求突破和荣誉, 实际上包括最后一名在内的几乎每一个孩子, 都增加了练习的热情和主动性, 不断追求获得表扬和五角星荣誉。这不但很好的培养了他们的兴趣和运动习惯, 还无形中增加了他们的自信和挑战自我、战胜困难的勇气, 大大丰富了小学体育课堂教学在课堂之外的意义。
4、小结
孩子是祖国的未来, 是家庭的未来, 也在他们自身孕育着他们自己的未来。这是一颗希望的种子, 脆弱而有强壮, 如何让他们幼小的心灵面对较之他们而言陌生而又复杂的环境, 养成良好的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 将是一个长期的课题。我相信, 负重方能行远。只要我们敢于担负起责任和义务, 就一定能在续开生面、不断进步中, 为祖国、家庭、个人教育出强壮的未来。
摘要:小学生体育课程具有启蒙和引导性质, 所建立起来的运动兴趣和习惯会影响人的一生。这就要求小学体育课堂, 特别重视运动兴趣的培养和运动习惯的养成。在本文中, 笔者结合自身工作经验, 讨论了如何将运动项目进行游戏式转化, 如何控制难度、循序渐进, 如何实现对个体成绩增量的不断鼓励等几方面的内容, 以期对小学生运动兴趣和运动习惯的培养有所裨益。
关键词:运动兴趣,运动习惯,小学生
参考文献
[1] (美) 丹尼尔·阿门.大脑处方—克服焦虑、抑郁、强迫、愤怒和冲动的突破性方法[M].肖铁、郭小社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2003.
[2] (美) Morton Chesham.儿童心理治疗技术—心理动力学策略[M].高桦闵容发译.北京: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2002.
[3]黄赛芬.小学综合实践活动课设计的“五突出”[J].教学与管理 (小学版) , 2006, (10) .
[4]刘艳.浅谈小学生体育兴趣的培养[J].新课程 (小学) , 2010 (08) .
[5]徐为荣.小学体育教学中的情感教育[J].林区教学, 2006 (10) .
8.如何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和习惯 篇八
一、从孩子们喜欢的运动练起
兴趣是人的一种心理现象,是指一个人认识与掌握某种现象、事物或参与某项活动具有积极情绪的一种心理倾向。因此,兴趣不能离开具体的对象。在体育教学中,培养从事体育活动者的兴趣、爱好,选择与确定体育活动的内容就十分重要。所以从学生们喜欢的运动练起,让他们随着兴趣的形成和爱好的增长,把体育锻炼变成生活中的自然行为。
二、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
学校的体育教学同其他文化课一样,也是科学文化知识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要不断挖掘体育教学的潜能,使其获得综合效益。我们的体育教学,不仅锻炼了学生的身体,改善了学生的健康状况,同时也促进了学生身体机能、身体素质和基本活动能力的全面发展,使他们掌握了体育卫生保健基础知识。学生体育运动的手段、方法丰富了学生的体育文化知识,不仅是锻炼身体的需要,也是激发学生体育乐趣,培养终身参加体育锻炼习惯的需要,同时我们还结合教材特点,对同学们进行思想品德教育,心理和意志品质的教育,这样使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不仅能获取知识,还能启迪和发展学生的思维智力,培养组织纪律性、团结合作、竞争意识以及其他良好的品德、个性。
三、在课堂教学中引入竞争机制,激发学习兴趣
正如一位心理学家所说:“即使是天生懦弱的孩子在其内心深处也隐藏着些许争强好胜的本性。”学校的体育教学应同体育锻炼和运动竞赛等基本途径相互配合,共同实现学校体育的目的、任务。学校体育教学是应该重视学生体育能力的培养,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但一味強调体育教学培养能力促进学生身体全面发展,而忽视培养学生对从事体育活动的兴趣、爱好和养成锻炼的习惯,这样是不可能奠定学生终身体育的基础的。所以在体育教学中举办一些形式多样的竞赛活动并给予恰当的精神或物质奖励,会挖掘出孩子们自身的积极进取的潜能,提高他们体育活动的兴趣。
四、内外相结合培养体育兴趣,养成体育锻炼的习惯
体育教学需要通过长时间的运动时间和运动体验来完成,仅靠课上的时间是远远不够的。课外体育和活动类体育是体育教学的有利补充和延伸。培养学生参加体育锻炼的兴趣、爱好与习惯,不仅是一般的体育教育过程,而且更要强调这是一个养成教育的过程,因此,不仅要求在体育课中进行教育,而且应课内外结合,校内外结合,共同实现之。
【学生学习兴趣和习惯培养调查表】推荐阅读:
如何激发学生数学兴趣,培养良好学习习惯11-17
如何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呢09-05
小学生自主学习意识和习惯的培养07-20
怎样才能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09-02
培养低年级学生学习数学兴趣11-08
浅谈学生学习习惯的培养10-03
初中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培养总结10-23
浅谈如何培养初中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09-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