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精选4篇)
1.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 篇一
峨冠博带:高高的帽子和宽大的衣带,指古时士大夫的装束
鹅行鸭步:像鹅和鸭子那样走路,形容行动迟缓,也叫鸭步鹅行 额手相庆:双手合掌,聚到额头,表示庆幸 恶贯满盈:作恶极多,已到末日 饿虎扑食:形容动作迅速而猛烈 饿虎扑羊:饿虎扑食
鳄鱼眼泪,鳄鱼吞噬人畜时,一边吃一边掉眼泪,比喻坏人的假慈悲 恩断义绝:感情破裂,情义断绝,多指夫妻离异 恩将仇报:用仇恨报答恩惠
恩同再造:形容恩惠极大,如同重新给予生命 尔虞我诈(尔诈我虞):彼此猜疑,互相欺骗
耳鬓厮磨:两人的耳朵和鬓发互相接触,形容亲密相处,多指青梅竹马 耳聪目明:耳朵听得清楚,眼睛看的分明,形容头脑清楚,眼光敏锐 耳目一新: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觉很新鲜
耳濡目染:形容听得多见得多了之后,无形之中受到影响 耳软心活:比喻自己没有一点主见,就是相信别人的话。耳熟能详:听的次数多了,熟悉得能详尽的说出来
耳提面命:不但当面告诉他,还贴近耳朵提醒叮嘱,形容恳切的教导 耳闻目睹:亲耳听见,亲眼看见
发愤图强:下定决心,努力进取,谋求强盛 发号施令:发布命令下达指示(贬义)发聋振聩:振聋发聩
发扬绰厉:意气昂扬,精神奋发 发扬蹈厉:发扬绰厉
发扬光大:发展提倡,使日益盛大 发踪指示(发纵指示):放出猎狗指示方向。要他追捕野兽。泛指指挥调度 乏善可陈:没有什么好的地方可以称道
罚不当罪:处罚和所犯的罪行不相当,指处罚过轻或过重 法不责众:原指立法不是为了责罚大多数人。现指众多人违法违规不会受到责罚 翻天覆地:1:形容变化巨大而彻底。2:形容闹得很凶 翻箱倒柜:形容彻底地翻查 翻箱倒箧:同上
翻云覆雨:比喻反复无常或玩弄手段
烦琐哲学:指罗列表面现象,拼凑枯燥的条纹,使人不得要领的作文和文风 繁文缛节:烦琐而不必要的礼节,也泛指繁琐多余的事项,繁文褥礼:同上
繁征博引:形容论证时大量引用材料
反唇相讥:受到指责不服气而反过来讥讽对方
反戈一击L比喻掉转头来反对自己原来所属的或拥护的一方 反躬自问:反过来问问自己,反客为主:客人反过来成为主任,多用来比喻被动为主动 反求诸己:指从自己方面寻找原因或对自己提出要求 返老还童:有衰老回复青春,形容老年人焕发青春 返璞归真:去掉外在的装饰,恢复原来的质朴状态 方枘圆凿:形容格格不入
方兴未艾:事物正在兴起、发展,一时不回终止 防不胜防:要防备的太多,防备不过来
防患未然:在事故或灾害尚未发生时采取的预防措施
防微杜渐:在错误或坏事萌芽的时候及时制止,不让它发展
放长线,钓大鱼:比喻做事从长远考虑,不急于行动,等待余力的时机以获取更大的利益 放浪形骸:行为放纵,不受世俗礼法的约束 飞短流长:造谣生事,搬弄是非 飞蛾投火(飞蛾扑火):比喻自取灭亡 飞黄腾达:指官职、地位上升得很快 飞来横祸:突然发生的以外灾祸
飞沙走石:沙子飞扬,石块滚动,形容风很大
飞檐走壁:形容练武的人身体轻捷,能在房檐和墙壁上行走如飞 飞扬跋扈:骄横放肆
飞针走线:形容熟练快速地做针线活 非驴非马:形容什么也不像,不成样子
非亲非故:既不是亲属或亲戚,也不是老朋友,指彼此没有什么关系 非同小可:形容事情或情况严重,不能忽视 蜚短流长:同飞短流长
肥头大耳:形容人头部或整个身体肥胖
匪夷所思:指事物怪异或人的言行离奇:不是一般人按照常理所能想象的 吠形吠声:比喻不明察事情的真伪而盲目附和 肺腑之言:发自内心的真诚的话
废寝忘食:顾不得睡觉和吃饭,形容非常专心努力 沸反盈天:形容喧哗吵闹,乱成一团
沸沸扬扬:像沸水一样喧闹,多形容议论纷纷 分崩离析:形容集团、国家等分崩瓦解
分道扬镳:指分道而行,比喻因目标不同而各奔各的前程或各干各的事情。分斤掰两:形容过分计较小事
分门别类:根据事物的特性分成各种门类
分庭抗礼:原指宾主,站在庭院的两边,相对行礼。现在用来指双份平起平坐,实力相当,可以抗衡
纷至沓来:分分到来,连续不断地到来
焚膏继晷:点燃灯烛来接替日光照明,形容夜以继日地用功读书或努力工作 焚书坑儒:指秦始皇为巩固统治而焚烧古代典籍、坑杀方士儒生的事件 粉墨登场:化装上台演戏,今多指登上政治舞台(含讥讽意)粉身碎骨:多只为了某种目的而丧生 奋发图强:振作精神,努力自强 奋不顾身:奋勇直前,不顾生命
愤世嫉俗:对不合理的社会和习俗表示愤恨憎恶 丰富多彩:内容丰富,种类多样 丰功伟绩:伟大的功绩 丰衣足食:形容生活富裕
风餐露宿:形容旅途或野外生活的艰苦 风驰电掣:形容像刮风和闪电那样迅速
风刀霜剑:寒风像刀子,霜像剑一样刺人的肌肤,形容气候寒冷,也比与恶劣的环境 风吹草动,比喻轻微的变故
风风雨雨:比喻经历过的跟中艰难困苦
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 风和日丽:天气晴朗暖和
风花雪月:原指古典文学里描写自然景物的四种对象,后指堆砌辞藻而内容贫乏的诗文,又指男女情爱的事
风华正茂:风采和才华正在最好的时候
风卷残云:大风吹散残存的浮云,比喻一下子消灭干净 风口浪尖,比喻社会斗争结尾激烈尖锐的地方 风流云散:形容四散消失。
风平浪静:没有风浪,水面很平静,形容平静无事
风起云涌:大风起来,乌云涌现,形容事物迅速发展,声势浩大 风生水起:风从水面吹过,水面掀起波澜,形容事情做的有生气 风声鹤唳:形容惊慌疑惧 风调雨顺:指风雨适合农时
风言风语:没有根据的话,恶意中伤的话,私下里议论或暗中散步某种传闻 风雨飘摇:形容形势很不稳定
风雨如晦:意思说风雨交加,表填如同黑夜一样昏暗,后用来形容局势动荡或社会黑暗 风中之烛:比喻随时可能死亡的人或随时可能消亡的事物 风烛残年:像风中的蜡烛那样随时可能死亡的晚年
峰回路转,形容山峰,道路迂回曲折。有时也比喻经过错则后出现转机 锋芒毕露;指锐气和才敢全都表现出来。多形容人气盛逞强
逢场作戏:原指卖艺的人遇到合适的演出场地,就开始表演,后来指遇到机会,偶然玩玩,凑凑热闹
凤毛麟角:比喻稀少而可贵的人或事物 奉公守法:奉行公事,遵守法令
奉若神明:形容对某人或某事物就像崇拜神灵一样 奉为圭臬:把某些言论或事物当作准则
佛口蛇心:比喻嘴上说得好听,心肠却非常狠毒
佛头着粪:比喻好东西上添上了不好的东西,把好东西给糟蹋了 凫趋雀跃:形容人欢欣鼓舞
扶危济困:扶助处境危急的人,救济生活困难的人。扶正祛邪:泛指扶持正气,出去邪恶
浮出水面:从水下漂浮到水面上来,比喻事物显露出来
浮光掠影:像水面的光和掠过的影子一样,一晃就消逝,形容印象不深刻 浮家泛宅:形容长时期在水上生活,漂泊不定 浮皮潦草:形容不认真,不仔细,也说肤皮潦草
桴鼓相应:用鼓槌打鼓,鼓就响起来,比喻小虎应和,紧密配合 福如东海:福气像东海一样无边无际。用作对人的祝颂 福无双至:幸运的事情不会连续到来 福至心灵:运气来了,心思也显得灵巧了 抚躬自问:反躬自问
抚今追昔:接触当前的事物而回想过去
俯拾皆是:只要弯下身子来捡,到处都是。形容地上某一类东西,要找的某一类例证,文章中错别字很多。
俯首帖耳:形容非常驯服恭顺(贬义)俯仰由人:指一切受人支配 俯仰之间:形容时间很短
釜底抽薪:抽去锅底下的柴火,比喻从跟不上解决 釜底游鱼:比喻处在极端危险境地的人 辅车相依:比喻两者关系密切,相互依存 付之东流:付诸东流
付之一炬:给他一把火,指全部烧毁 付之一笑:一笑了之,表示毫不介意
付诸东流:把东西扔在东流的水里冲走,比喻希望落空,前功尽弃 负荆请罪:表示主动向对方承认错误,请求责罚 负隅顽抗:凭借先要的地势等条件顽固抵抗 附庸风雅:为了装点门面而结交名士。,从事有关文化的活动 富富有余:形容物品等非常充裕,除满足需要外,还有富足 覆车之鉴:同前车之鉴
覆盆之冤:形容无处申诉的冤枉
2.百闻不如一见的成语来源 篇二
充国曰:“百闻不如一见。兵难渝度,臣愿驰至金城,图上方略。”
释义意思是听到一百次不如亲眼见一次。表示听得再多也不如亲见可靠。
3.来源于神话传说的成语 篇三
七夕是牛郎织女鹊桥相会的日子。据说,牛郎是南阳城牛家庄的一个孤儿,依哥嫂过活。嫂子马氏为人刻薄,经常虐待他,他被迫分家出来,靠一头老牛自耕自食。这条老牛很通灵性,有一天,织女和诸仙女下凡游戏,在河里洗澡,老牛劝牛郎去取织女的衣服,织女便做了牛郎的妻子。婚后,他们男耕女织,生了一儿一女,生活十分美满幸福。不料天帝查知此事,派王母娘娘押解织女回天庭受审。老牛不忍他们妻离子散,于是触断头上的角,变成一只小船,让牛郎挑着儿女乘船追赶。眼看就要追上织女了,王母娘娘忽然拔下头上的金钗,在天空划出了一条波涛滚滚的银河。牛郎无法过河,只能在河边与织女遥望对泣。他们坚贞的爱情感动了喜鹊,无数喜鹊飞来,用身体搭成一道跨越天河的彩桥,让牛郎织女在天河上相会。王母娘娘无奈,只好允许牛郎织女每年七月七日在鹊桥上会面一次。 由于农历的七月七日正当雨季,所以这一天常常下雨,人们便说这是牛郎织女的眼泪。农村中的一些少男少女还会趴在豆角架的下面,据说可以听到牛郎织女的悄悄话。因为牛郎织女的故事美妙动人,所以直到今天,人们还常常以“牛郎织女”来描述夫妻的恩爱。
4.成语来源浅探 篇四
(1)历史事实
有些成语是从历史事实来的。其中有的是把某一历史事件,概括为成语的;有的是截取或改易历史里的著名文句为成语的。这里先举几个由历史事实而来的成语:
(A)完璧归赵《史记•蔺相如列传》记载:战国时候,赵国的国君惠文王得到一块璧玉,秦国的国君昭王写信给赵王,说他愿意给赵王十五座城,换取这块璧玉,赵国比秦国弱,它明明知道秦王的话靠不住,可是又不敢公然戳穿秦王的谎言。在这种情况下,赵国的大臣蔺相如到秦国去处理这件事。他临走的时候说“如果秦国把十五座城给了赵国,就把璧玉给秦国,如果拿不到城,就要使璧玉丝毫无缺地归回赵国《(史记》的原文是 完璧归赵 。)“蔺相如到了秦国,把璧玉献给秦王,可是他看到秦王并没有真给赵国十五座城的意思,于是很机智地编造理由,从秦王手中把璧玉要回来,偷偷地让随从人员送回赵国。后来人们用“完璧归赵“这四个字,表示把原物完好地、原封不动地归还物主。这四个字也就成了成语。
(B)擢发难数《史记.范睢列传》记载:战国时候,秦国的宰相范睢(魏人)责问他的仇人魏国的中大夫须贾说:“你知道你的罪过有多少吗?“须贾说:“拔我一根头发记载我一件罪过,头发还不够用的。“(《史记》的原文是“擢贾之发,以续贾之罪,尚未足。“)后来就用“擢发难数“比喻罪恶之多,数不胜数。“擢发难数“也就成为成语了。
以上这两个来自历史事实的成语“完璧归赵““擢发难数“都是截用或改易史书中文句而成的。这种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数量不很多。成语中的“投笔从戎““退避三舍““唇亡齿寒““一鼓作气““门庭若市“等等,都是出自历史事实的。
(2)前人故事
有些成语是由前人的故事来的,这类故事也是确有其人其事,只是其人其事在历史上不是很重要的。这类成语有的比较有风趣,有的有比较好的修辞效果,所以也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现在举几个例子,并说明它们的来源。
(A)胸有成竹宋朝有一位画家叫文同,字与可,擅长画竹。当时有位文学家晁补之作诗说:“与可画竹时,胸中有成竹。“后来“胸有成竹“就成了一个广泛使用的成语,用它来称赞处理事情很有定见有把握的人。
(B)满城风雨宋朝谢无逸尝问潘大临近来有没有作诗。潘大临写给他一封回信说:秋天以来的景物,样样都是好诗句。昨天清闲地躺着,听到树林子里响起风雨声,我高兴地起来,在墙上写到:“满城风雨近重阳,“忽然催我缴纳租赋的人来了,于是大为败兴,只有这一句寄给你。后来“满城风雨“这四个字就成了广泛使用的成语,比喻对新发生的某一件事许多人都在到处议论。
此外如“威武不屈““尾大不掉““抱薪救火““门可罗雀“都是由前人故事而来的成语。
(3)寓言传说
古书里边也有些含议深刻的寓言,也是成语的来源。这类成语,往往有教训或讽喻的意味。现在举几个例子并加以说明。
(A)杞人忧天《列子•天瑞》说:“周朝时候,杞国有一个人怕天崩地坠,自身无处寄托,因此连睡觉吃饭都没有心思了。“后来就把“杞人忧天“用为成语,比喻毫无必要的忧虑。
(B)邯郸学步《庄子•秋水》说:“燕国寿陵地方有一个青年,到赵国的国都邯郸去学走路(赵国人善于走路)。他没有把本领学到手,反而把自己原来走路的步法也丢掉了,只好用两只手爬着回家。“后来把“邯郸学步“用为成语,比喻摹仿别人不到家,反而连自己原有的本领也丢掉了。
(C)掩耳盗铃《吕氏春秋.自知》有一个故事说:晋国的大夫范氏灭亡的时候,有个老百姓得到一只钟,想要把它背走。只是钟太大,没法背。于是就用锤去把它打碎,这样钟又轰轰地响起来,那个老百姓怕别人听到响声来抢这只钟,赶忙把自己的耳朵堵起来,以为自己听不见,别人也就听不见了。《淮南子•说山训》也有这个故事。成语“掩耳盗铃“就是这样来的,只是把“钟“改为“铃“了。这个成语比喻骗人的人所用的办法非常笨拙,他自己却以为能骗得了人。成语里边还有一个“掩目捕雀“,出于《三国志•陈琳传》,跟“掩耳盗铃“的意思差不多,但是群众基础较差,使用的人比较少。
由寓言故事来的成语,往往含有幽默感和深刻的教育意义。如“守株待兔““刻舟求剑““画蛇添足“等。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不算大。
(4)古人原句
成语里面有一些是全用古人语句而不作改动的,例如:
(A)“醉翁之意不在酒“见宋朝文学家欧阳修《醉翁亭记》:“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间也。“意思是:醉翁的心思并不在饮酒上,而在于赏玩这里的山水。后代把“醉翁之意不在酒“用为成语,表示“别有用心““另有目的“等意思。
(B)水落石出见宋朝文学家苏轼的《赤壁赋》:“山高月小,水落石出。““水落石出“本来是纯粹写景的文句,后代用为成语,比喻真实的情况终于显露出来。
(C)更上一层楼成语不仅有完全用前人文章里的语句的,也有完全用前人诗句的“更上一层楼“就是处于唐朝诗人王之焕的《登鹳雀楼》诗。原诗是:“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更上一层楼“这个成语,比喻在某一已有的基础上更加提高,更为扩大之类的意思。
成语里面的“一笑千金““咄咄怪事““下笔成章““一鸣惊人“等,都是全用前人的语句。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比较大。偶然被人们引用的前人名言警句,即使它明显地具有成语的特点,也不能把它看做成语,而只能认为那是引语。可是如果后来时常有人使用它,群众逐渐对它熟悉,那就要把它看做成语了。
(5)截用或改易古人语句
有些成语不是直接使用古人的语句,而是截用或者把古人的语句略加改变,然后使用的。截用或改变的原因,主要是为了使其符合成语的结构形式。(参阅前文《成语的四字性》)例如:
(A)舍生取义《孟子•告子》上篇里有两句话是:“生,亦我所欲也;义,亦我所欲也。二者不可得兼,舍生而取义者也。“后人从这两句话里,取出“舍生取义“这四个字作为成语,表示为了维护正义不惜牺牲生命的崇高品质。
(B)一曝(pù)十寒《孟子•告子》上篇里有几句话是“虽有天下易生之物也,一日曝之,十日寒之,未有能生者也。“(意思是:虽然有天下容易生长的东西,但是晒它一天,冷它十天,也没有能生长成的。)后人从这几句话里摘出
成语在来源浅探
“一曝十寒“四个字用为成语,比喻一个人没有恒心,努力的时间少,荒废的时间多。
(C)一毛不拔《孟子•尽心》上篇里有一句话是:“杨子取为我,拔一毛而利天下不为也。“(意思是:杨子极端自私,即使从他身上取下一根细微的毛发就能够有利于天下,那他也是不肯干的。)后人把这句话里的“拔一毛不为“改成“一毛不拔“四个字,作为成语,形容极端自私和非常吝啬的人。
(D)近水楼台宋朝苏麟有两句诗:“近水楼台先得月,向阳花木易为春。“后来截用“近水楼台“四个字为成语,比喻在条件便利的情况下就能比一般人先得到好处。
成语里面的“知名之士““一日之长““一丘之貉““一日三秋““一字千金“都属于这一类。这类成语,在全部成语中所占的比重也比较大。
(6)人民群众用过的精炼词组
谈到成语的来源,人们总会先想到上边所说的那些所谓有出处的成语。其实在成语里边占比重较大的,还是那些现在已经找不到真正原始出处的成语,这类成语,绝大部分是人民群众创造的。其中有一些具有浓厚的口语色彩和生活气息。例如:“大海捞针““指桑骂槐““另起炉灶““三三两两““大刀阔斧““囫囵吞枣“等等。这类成语,因为修辞手法和表达效果都比较好,所以历来就被人们广泛地使用着,而且不仅使用于书面上,也使用于口语中,甚至很早就使用于口语中。如果有人在古书中看到了这类成语,认为某书的作者就是这个成语的创作者,这恐怕未必可靠,譬如见于宋人语录里边的一些成语,见于元人杂剧里边的一些成语,未必就是产生于宋朝或元朝,可能都还早。
(7)谚语俗语
有些成语,在两三千年之前就已经被人们写在书里。虽然用的是文言,看起来很典雅,其实本来是群众口头中使用的谚语或俗语。例如,“亡羊补牢““敝帚千金“等等,都属于这一类。为什么知道这些成语本来是谚语或俗语呢?因为使用这些成语的古人,在古书里边已经说了。如:《战国策•楚策》说:“臣闻鄙语曰:亡羊补牢,未为迟也。“(意思是:养在羊圈里的羊跑掉了,赶快把圈修补起来,免得别的羊再跑掉,也还不算晚。)曹丕《典论•论文》说:“里语曰, 家有敝帚,享之千金 “(意思是:俗语说,家里有一把破扫帚,自己以为宝贵得可以同千金相比。享就是“当“或“当做“。)《史记•白起王剪传》说:“鄙语云,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所谓鄙语、里语或谚语、俗谚,就是民间的谚语或俗语的意思。实则有些来自谚语或俗语的成语,在古书上,也还有并不一定标明是“里语““鄙语“的。
另外还有些谚语和俗语,从文字上看,不像一般成语那样整齐典雅,很明显是人民大众的口语。可是因为它们通俗易懂。具有很好的表达效果,因此广泛地被人们所使用,也成了成语。例如“牛头不对马嘴““坐山观虎斗““众人拾柴火焰高““天下乌鸦一般黑“都是属于这一类的。
(8)外来的成语
我们使用的成语,也有来自外国的。例如魏、晋、六朝、隋、唐时候,我国翻译了不少流行于西域和印度的佛经。佛经里边的语句和典故,不少从早就成了我国的成语。例如:“一尘不染““现身说法““心花怒放““不可思议““不即不离““回头是岸“皆是。明、清以来,我国跟西洋各国的文化交流逐渐频繁,西方的典故、格言以及西洋著作的汉文译本中的精炼语句,有的也就变成了我国人使用的成语。例如:“时者金也““以眼还眼,以牙还牙““旧瓶装新酒““火中取栗““新陈代谢““物竞天择““弱肉强食““拿原则来做交易““按劳取酬“等等都是。
(9)改造的成语
前边说过,成语是固定词组或固定的句子,一般不能随便改变。但是有时候为了表达上或行文上的需要,也可以更换一两个字,巧妙地把它加以改造使用。这种改造的成语,表达的效果往往比较强,因为把成语改了一两个字,特别能引起读者的注意。这种办法,古代就有的。例如“物极则反“这个成语出于《鹖冠子•环流篇》。意思是事物发展到极点,一定要转到它的反面。后代有人把它改为“物极必反“,就觉得更为肯定有力。南北朝时,北周有名的文学家瘐信作《哀江南赋》就把这的成语改为“物极不反“,表达他那无可奈何的愤慨情绪。又如“事半功倍“这个成语,出于《孟子•公孙丑》,意思是说用力小而效果大。后来有人把这个成语里的“半““倍“两个字的位置一换,改为“事倍功半“,来说明工作费劲大,收效小。但是在古代,这样使用成语的例子比较少。现在我们进入了伟大的社会主义时代,前人某些思想意识的错误性和局限性,显露得很清楚。因此把成语加以改造而表达新思想的,用得也就比较多了。例如“把“欲速则不达“改为“欲速必达“;把“一举两得“改为“一举三得““一举多得“;把“一箭双雕“改为“一箭三雕““一箭多雕“;把“知难而退“改为“知难而进“等等。
时代已经改变了。生活在新社会不同于生活在旧社会,人们的思想感情、精神面貌起了很大的变化。旧的清规戒律,已经不能拘束我们了,有一部分旧成语的内容,显然不适合于今天的社会。譬如具有共产主义风格,敢于蔑视困难,敢于胜利的人们,绝不会“知难而退“。新成语“知难而进“的产生,是很自然的。这也可以算是化消极为积极,同时也收到了“古为今用“的效果。
(10)新生成语
我们现在使用的成语,大都是两三千年以来流传下来的或陆续产生的。随着社会的发展演进,根据社会生活的实际需要,表达新思想意识的成语,就自然会不断地陆续地产生。全国解放以来,在阶级斗争、生产斗争、科学实验的实践中,就产生了许许多多具有积极意义的新成语,例如:
厚今薄古 推陈出新 多快好省
分秒必争 力争上游 百花齐放
勤俭持家 修旧利废 上山下乡
勤学苦练 只争朝夕 化废为宝
比学赶帮超 全国一盘棋
等等。同时,也产生了少量具有批评性的新成语,例如:“缩手缩脚“、“少慢差费“。这类新成语,具有鲜明的时代精神,含有积极意义。所以产生以后,立刻就不胫而走,为各阶层的广大人民群众所喜用。
【汉语成语的来源及结构关系】推荐阅读:
对外汉语教学中的成语08-14
汉语成语09-26
来源神话传说的成语10-18
现代汉语及古代汉语06-20
成语结构08-15
澳大利亚汉语教学的现状及思考06-11
“现代汉语”绪论试题及答案(2009)10-07
《汉语拼音》六年级复习知识及练习06-23
对外汉语教学概论历年试题及答案08-11
形容冬天的成语及句子1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