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学教案千字文(共10篇)(共10篇)
1.国学教案千字文 篇一
国学千字文《天地玄黄》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歌曲导入:
师:老师知道我们班上的同学都非常聪明的,不但诗背得好,歌也唱得好。下面就请同学们唱一下我们在一年级时背的《弟子规》。(看视频)师:吟诵着如此美妙的古诗文,我们觉得这些古代的大诗人真是太有文采了。他们给我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文化遗产,你们想知道这些伟大的诗人小时候读什么书入门的吗?《千字文》就是其中一本,板书《千字文》。
2、简介《千字文》
《千字文》是我国早期的蒙学课本,相传为南朝人周兴嗣所作。他将一千个汉字联串成一篇文章。《千字文》是四言长文,句句押韵,文笔优美,朗朗上口,涵盖了自然、社会、历史、天文、地理等多方面的知识。《千字文》在中国古代的启蒙读物中,是一篇承上启下的作品,它不仅是启蒙和教育儿童的最佳读物,更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
3、出示本科要学习的内容——第一章(自然章)前面十句。师:好的书籍加上好的学习方法,这样才会有更好的学习效果。下面我们先了解学习《千字文》的方法。
师:同学们肯定迫不及待想学习《千字文》吧?今天我们就一起来领略一下这本才子奇书的魅力吧!
三、学习《千字文》前八句。
(一)字正腔圆 知读音
1、学生自由朗读文章,当遇到难读的或者不会读的字,多读几遍。看谁读得最准,学得最快。
2、请学生代表试读文章,其他同学听读注意生字的读音。
3、请同学相互纠正关键字的读音。师重点指导“宙”、“洪”、“荒”、“盈”、“昃”、“辰”、“宿”的读音。
4、听朗老师范读。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谁能来评价一下?
5、生评价。(响亮,准确,有节奏等)
(二)手舞足蹈 读韵律
师:本文四字一句,每句都押韵。你看,“黄、荒、张„„”都有一个“ɑng”音,(课件)这就是古文的声韵美了。我们不仅可以用声音去找这种声韵的感觉,还可以用手打节奏。
1、全体学生拍手读。
2、男女生合作拍手读:例:女:天 地 玄黄(男:玄黄)女:宇 宙 洪荒(男:洪荒)的
3、小组合作手脚合作打节奏读。
(例(:
一、二组)天 地(三四组)玄 黄,(一、二组)宇 宙(三四组)洪 荒(一、二组)拍手 拍手(三四组)踏脚 踏脚/ 拍手拍手 踏脚 踏脚)师:同学们真棒!不但读得准,节奏也拍得准!
师:古代的文字真是精妙!既有好听的韵脚,也蕴含着不同的节奏,这就是韵律美了!其实《千字文》不但读得好听,唱起来也朗朗上口,下面我们就欣赏一下吧!
4、看《千字文(片段)》唱诵的视频。
(三)三读成诵 知其意
师: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我们已经读了这么多遍,这四句的意思你知道了吗?
1、学生结合注释理解意思,同桌间相互交流解决,然后反复诵读。
2、根据图画个别汇报每一句意思,教师点拨讲解疑问,解析句,然后引导学生小节背诵。
师:请看图,这两幅图是什么?(板书:天 地)
①天地玄黄,宇宙洪荒。意思:苍天是黑色的,大地是黄色的;茫茫宇宙辽阔无边。
师:传说远古时代的宇宙是黑漆漆的一片,是人类的始祖盘古开辟天与地的。下面请看视频《盘古开天地》。②看《盘古开天地》故事视频。
师:盘古真伟大!为了人类,他把自己的身体化成了大自然的万物!看他的双眼变成了太阳和月亮。
③日月盈昃,辰宿列张。意思:太阳有正有斜,月亮有缺有圆;星辰布满在无边的太空中。(板书:日 月)
④寒来暑往,秋收冬藏。意思: 寒暑循环变换,来了又去,去了又来;秋季里忙着收割,冬天里忙着储藏。(板书:秋 冬)师:请看看每一幅图是哪个季节?你喜欢哪个季节?为什么? 个别学生回答。
师:大自然多美啊!我们应该感谢大自然给予我们美的景物,美的生活环境,所以我们要保护我们的生存环境,保护我们的地球。
(5)闰余成岁,律吕调阳。意思: 积累数年的闰余并成一个月,放在闰年里;古人用六律六吕来调节阴阳。(板书:阴 阳 自然现象)
师:平年一年有365天,二月份只有28天。闰年一年里有366天,二月份是有29天。每隔4年有一个闰年。
(6)云腾致雨,露结为霜。意思:云气升到天空,遇冷就形成雨;露水碰上寒夜,很快凝结为霜。这两句说明云雨霜露自然现象的形成。
四、练习延伸
1、选你喜欢的一种自然现象写一两句话或选几种景物画成一幅画。
2、个别学生介绍自己的作品。
师:同学们说得真好!不但理解了本节课学的这几句《千字文》,还能用图画画出来,真棒!
师:在《千字文》的很多字都常常出现在成语里,如“天”、“地”这两个字也有很多成语,请看屏幕。
3、出示读带有“天”、“地”这两个字的成语。你还知道带有“天”“地”字的哪些成语?
师:你是怎么认识这些成语的?(看课外书)看课外书不但能认字,积累一些好词好句,还可以是我们明白很多的做人的道理。师:说说你在这节课学到了什么?
五、谈收获。
请个别学生说说学到的知识。师:大自然是奇妙,他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老师希望同学们平时多观察,多发现,做个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得到更多的知识。
师:《千字文》是一部生动优秀的小百科。它韵律美,可也用不同的节奏读,也可用不同的节奏来唱。下面我们再欣赏《千字文》歌曲吧!
5、再看《千字文》歌曲视频,喜欢唱的同学跟着一起唱。师:同学们,我们这节课教了几种千字文的读法,希望你以后能用自己最喜欢方式来把《千字文》学完。
六、作业布置
1、把今天学的八句内容背给爸爸妈妈听。
2、推荐读故事《女娲补天》、《太阳系出现重大变化》。
《金生丽水》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一)直接导入: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物产丰富,这节课就让我们走进千字文第二课金生丽水,去感受祖国的魅力。板书:金生丽水 指导:金字书写
(二)初读韵文、字词教学:
1、自读,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认读生字词: 大屏幕出示:芥、姜、巨阙等词语。齐读——指名读 借助注释,你知道了哪些字词的意思,说一说。
你不理解哪个词语?针对学生不理解的字词,教师借助图片解答。
3、把这些字词送到课文中,同桌互相读——小组4个人分工来读,一人一句——挑2个小组展示读——教师给予评价。
(三)理解韵文
过渡:我们读准了字音,读通了句子,下面我们进一步走进这一课,了解其含义。
1、金生丽水 借助注释,来猜一猜这句话的含义。生交流 7 师:大家想不想去金沙江看一看?
大屏幕出示:金沙江组图,师介绍:这就是金沙江及江边淘金人。
2、玉出昆仑
过渡:黄金是财富的象征,中国有句古话“黄金有价,玉无价”,古代君子喜欢佩戴玉,今天老师为大家带来一组美玉图片,大家想不想观赏: 出示昆仑玉组图
你们知道这美轮美奂的玉石出自哪里?生答
师:有的同学已经从注释中了解到出自昆仑山,这就是昆仑山。出示昆仑山组图 师介绍昆仑山
3、剑号巨阙
过渡:古代君子除了喜欢佩戴玉,还喜欢佩戴宝剑,古人认为剑有君子的美德,代表正直、仁义、忠勇。老师为大家带来了古代名剑巨阙剑,想不想一睹名剑风采。出示:巨阙剑 师讲解巨阙剑的传说
4、珠称夜光 猜到了“剑号巨阙”的含义,肯定也能说出“珠称夜光”的含义。借助注释猜一猜含义
我们来一睹夜光珠的风采,出示夜光珠图片,师介绍夜光珠
5、借助注释,猜一猜后4句的意思 生猜后,师总结 生吟诵后两句
(四)深化理解,诵读韵文
1、游戏:师说意思,同学们说相对应的句子。齐说——小组比赛说
2、看板书,诵读
3、比赛读
4、总结: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金、玉、剑、珠宝、水果、蔬菜等方面的知识,难怪人们称千字文是一部微型百科全书,最后,让我们随着音乐一起来吟唱。
5、播放《千字文》吟唱视频。
2.千字文教案 篇二
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50---58句;
2.教育学生珍惜自我,让学生明白人要讲信用,注意个人修养形象。
二、教学准备:
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小印章
三、教学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朗读《千字文》38---49句;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
2.复习背诵《千字文》38---49句;
3.教师伴乐有感情的范读所学内容两遍;
4.教师伴乐领读,学生跟读初步熟悉所学内容;
5.让学生认真朗诵所学内容,并找出多音字,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
6、教师讲解释义;
千字文:外受傅训,入奉母仪;【解释】在外面要听从师长的教诲,在家里要遵守母亲的规范。
千字文:诸姑伯叔,犹子比儿;【解释】对待姑姑、伯伯、叔叔等长辈,要像是他们的亲生子女一样。
千字文:孔怀兄弟,同气连枝;【解释】兄弟之间要非常相爱,因为同受父母血气,犹如树枝相连。
千字文:交友投分,切磨箴规;【解释】结交朋友要意相投,学习上切磋琢磨,品行上互相告勉。
千字文:仁慈隐恻,造次弗离;【解释】仁义、慈爱,对人的恻隐之心,在最仓促、危急的情况下也不能抛离。
千字文:节义廉退,颠沛匪亏;【解释】气节、正义、廉洁、谦让的美德,在最穷困潦倒的时候也不可亏缺。
千字文:性静情逸,心动神疲;【解释】品性沉静淡泊,情绪就安逸自在;内心浮躁好动,精神就疲惫困倦。
千字文:守真志满,逐物意移;【解释】保持纯洁的天性,就会感到满足;追求物欲享受,天性就会转移改变。
千字文:坚持雅操,好爵自縻;【解释】坚持高尚铁情操,好的职位自然会为你所有。縻:读音mí,【名】牛缰线,【动】束缚,拘束。 7.教师拿出相关资料和与此相关的多媒体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列举一些关于这些方面的交友名人故事;
8.分组朗诵,学生自由背诵;
9.集体朗读,男女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
总结:奖励,盖印章,给学生布置家庭作业:回家背诵今天所学内容。
第三部份
《千字文》的第三部份讲述与统治有关的各方面问题。此章首言京城形胜,极力描绘都邑的壮丽,“宫殿盘郁,楼观飞惊”。京城之中汇集了丰富的典籍和大批的英才,“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这是第三部份的第二层意思,重在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和他们的文治武功。这部份最后描述了国家疆域的广阔和风景的秀美:“九州禹迹,百郡秦并……旷远绵邈,岩岫杳冥。”
第六课时
一、教学目标:
1.学生初步背诵《千字文》59---68句;
2.教育学生珍惜古代遗迹,让学生了解古代的建筑文化习俗。
二、教学准备:
国学经典诵读本《千字文》,小印章
三、教学重点: 背诵本节所学内容
四、教学难点: 学生初步理解所学内容
五、教学过程:
1.复习朗读《千字文》50---58句;介绍今天的奖励图标,以激起学生的好胜热情;
2.复习背诵《千字文》50---58句;
3.教师伴乐有感情的范读所学内容两遍;
4.教师伴乐领读,学生跟读初步熟悉所学内容;
5.让学生认真朗诵所学内容,并找出多音字,教师进行讲解让学生认识;
6、教师讲解释义;
千字文:都邑华夏,东西二京;【解释】古代的都城华美壮观,有东京洛阳和西京长安。
千字文:背邙面洛,浮渭据泾;【解释】东京洛阳背靠北邙山,南临洛水;西京长安左跨渭河,右依泾水。邙:读音máng,山名,在中国河南省。
千字文:宫殿盘郁,楼观飞惊;【解释】宫殿盘旋曲折,重重迭迭;楼阁高耸如飞,触目惊心。
千字文:图写禽兽,画彩仙灵;【解释】宫殿上绘着各种飞禽走兽,描画出五彩的天仙神灵。
千字文:丙舍傍启,甲帐对楹;【解释】正殿两边的配殿从侧面开启,豪华的账幕对着高高的楹柱。
千字文:肆筵设席,鼓瑟吹笙;【解释】宫殿中大摆宴席,乐人吹笙鼓瑟,一片歌舞升平的景象。
千字文:升阶纳陛,弁转疑星;【解释】登上台阶进入殿堂的文武百官,帽子团团转,像满天的星星。弁:读音biàn,古代的一种帽子;旧时称低级武官。
千字文:右通广内,左达承明;【解释】右面通向用以藏书的广内殿,左面到达朝臣休息的承明殿。
千字文:既集坟典,亦聚群英;【解释】这里收藏了很多的典籍名著,也集着成群的文武英才。
千字文:杜稿钟隶,漆书壁经;【解释】书殿中有杜度的草书、钟繇的隶书,还有漆写的古籍和孔壁中的经典。
7.教师拿出相关资料和与此相关的多媒体全班交流,最后教师进行讲解,并列举一些关于古代叙述上层社会的豪华生活;
8.分组朗诵,学生自由背诵;
9.集体朗读,男女朗读等多种方式,使学生对所学内容的掌握更加牢固;
3.国学经典教案设计 篇三
1、诵读《三字经》原文“夏有禹,商有汤,周文武,称三王”一段,理解其义,达到熟读成诵。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
3、了解《大禹治水》的故事。教学重点:实践中达到朗读成诵。
教学难点:知道德才兼备的人才能被世人称颂。教学准备:课前了解“三王”的故事。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师:这几天,我们这儿都是阴雨绵绵,给我们上学和生活带来很多的不便。但是在海南省,从上月底开始已经连续下了9天大暴雨,范围波及15个市县,受灾人口达164.8万,海南万宁特大暴雨中心区致经济损失约5亿元,是1951年海南省有气象记录以来,最严重的一次大暴雨过程。水灾如此严重,我们不得不说到一个问题,那就是如何治水。早在夏朝就有一个君主对治水很有办法,他就是——大禹。你听说过他治水的故事吗?
2、是啊,大禹是一位很好的君主,为了治水,三过家门而不入,得到了百姓的拥戴,孔子《论语•泰伯篇》中说:“禹,吾无闲然矣!菲饮食,而致孝乎鬼神;恶衣服,而致美乎黻冕;卑宫室,而尽力乎沟洫。禹,吾无闲然矣”!意思是:对于大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为什么呢?因为他自己吃的很差,但是把祭祖先祭神的祭品办得非常丰盛;自己穿得很差,但是把祭服,祭祀时穿的衣服做得很华美;他住得也很简陋,不住好房子,但是却把力量完全用在水利建设上。对于禹,我没有什么好批评的。这是孔子的原话。这就足以证明在孔子的心目中大禹的地位是多么崇高。我们的三字经就把大禹这个有名的人物编了进去。你想读一读吗?
二、大声诵读、品读解意
1、初读感知。
(1)学生自由读。要求读准字音。(2)指名读。
(3)教师领读,学生跟读,初步感受语言的韵律美。(4)全班齐读。
2、品读解意,边读边试解释内容。
(1)从这四句话中,你读懂了什么?(夏、商、周是中国历史上的三个朝代,夏统治了四百年,商朝统治了六百年,周朝统治了八百年。禹、汤和武王指的是三个君主。
(2)你听说过他们的故事吗?学生分小组说说各自收集的故事。再每组推举一名代表来介绍故事。
(3)小结:从这些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你认为他们为什么能得到世的人尊敬?
(4)是啊,商汤、周武王和大禹一样,也是非常善良、仁爱、开明的国君,所以这段经文的意思是:夏朝的开国君主是禹,商朝的开国君主是汤,周朝的开国君主是武王。这几个德才兼备的君王被后人称为三王。
(5)让我们带着崇敬的心情再次诵读,学生齐读。
3、各种形式朗读(1)学生练习朗读(2)男生、女生赛读(3)小组比赛读
4、背诵比赛
A、重点字空留记忆夏()商()周()称三王 B、主句缺失记忆夏有禹()周武王()
5、理解“称三王”
(1)这里的“王”字,不是指哪一个具体的帝王,而是特指“王道”。王字是“三画而连其中”,三画表示天地人三才,中间是顶天立地的一竖代表道,即孔子所谓“吾道一以贯之”。许慎在《说文解字》中说:“王,天下所归也”。王既然是垂示于天地间的大道,它在人间的首席代表天子人王,也应该顶天立地,成为人群的典范和样板。
王道指的是先王之道,即夏商周三王的统治方法。三王的统治用的是仁义道德,其结果就是无为而治,天下太平,这种政治体制是王道。历史上描绘这个时期,是五日一风,十日一雨,万民乐业,天下太平。
三、联系实际,感悟升华
如果你长大后,做了市长,甚至是国家主席,你会怎么做呢?
四、课堂小结,提出希望 说说本节课的收获。板书设计:
夏有禹,商有汤,周武王,称三王 《弟子规》教学设计 东环路小学陈美丽 教学目标:
1.熟读《弟子规》入则孝部分。
2.通过讲解及活动体验,培养学生的孝心。教学重点:
1.熟读成诵,感受孝心的魅力。2.联系实际,抒发孝心。教学过程:
一、课前热身,《弟子规》知识抢答赛。
老师知道,同学们都可以背诵弟子规,甚至可以倒背如流。关于《弟子规》的知识,你知道的有多少呢?让我们一起进入知识抢答赛。1.《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2.《弟子规》分为几个部分? 3.《弟子规》的作者是谁? 4.《弟子规》的意思是什么?
二、热情诵读,齐诵《弟子规》——入则孝。1.读书的要求有那些?你能做到吗? 读书法,有三到,心眼口,信皆要。2.齐诵《入则孝》部分。3.小组比赛读。
三、进入主题,讲解“亲有疾——不离床”部分。讨论: 1.怎样做才是孝顺的好孩子呢?
2.生病的感觉是怎样的呢?生病的时候你最希望身边的人怎么照顾你? 3.父母生病的时候会怎样想,他们希望我们做子女的怎样做呢?
4.古时候,孝顺的儿女是这样做的(出示PPT: 亲有疾,药先尝,昼夜侍,不离床)有谁知道这句话的意思?(生说,教师补充)
5.感动你的地方是哪里?(药先尝,不离床)父母心中会怎样想呢?
四、情景体验,感悟孝道。
古时候子为父母尝药,是为了为父母试探药的温度。可是现在我们不能为父母尝药,因为乱吃药是危险的。当父母生病的时候,我们可以怎样做呢?小组讨论后请一个小组到讲台上表演。(一个扮演生病的母亲,一个扮演儿子)请大家给出建议和意见。给予鼓励。
五、积极讨论,解决问题。
1.我们班的同学们都很聪明,现在有一个小朋友遇到了一个难题,你们能帮他解决吗? 2.讲述故事:“小明想跟妈妈学家务,可是妈妈说只要专心学习就好了。小明要怎样做?” 同学发言。
3.你们真是有礼貌的孩子。你们觉得说服妈妈要注意哪几点?(礼貌,有道理,恭敬)4.如果妈妈仍然坚持自己的看法呢?你该怎么办?(找机会再和妈妈讲)
六、情景表演,小组活动。
如果遇到下列问题的时候,你会解决吗?
讲述:小明的爸爸随手把垃圾扔到车窗外,小明该怎么劝说呢?小组活动,然后展示。
七、总结升华,神情寄语。
4.国学教案一 篇四
把孝心的观念引入到学生的心田。教育学生孝敬父母要从小事做起。不但孝,关键是顺。培养学生的感恩之心。教学内容:
《父母呼 应勿缓 父母命 行勿懒》
《父母教 须敬听 父母责 须顺承》 教学重点:
关键在落实上。一定要结合生活实际。让学生理解孝道的重要性。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复习内容:让学生复习上堂课的内容:弟子规——总序。齐声背诵。
二、齐诵文本
1、指名读
2、全班齐读文本
三、讲解内容
1、父母呼 应勿缓:父母呼唤我们,听到就应该马上答应,不要慢慢吞吞,半天不回答。表现出一种无理的态度,或者有抵触情绪,自己不高兴就不应声。
2、父母命 行勿懒:父母让我们去做事,应立刻起身去做,不可拖延偷懒。或者高兴做就做,不高兴做就不做。还有的小朋友和家长讲条件,我做了你给我什么奖励?这都是不对的!
3、父母教 须敬听:父母在教育我们的时候,应该怀着恭敬的心去倾听。不要漫不经心,愿意听就听,不愿听就不听。否则,就是一个不听话的孩子。
4、父母责、须顺承:小朋友有时做错了事,家长会批评责备我们。我们要赶快承认自己的错误,虚心接受,不要让家长生气。有的时候,家长误解了孩子,这件事明明不怨你,可家长没搞清楚就责备你。作为晚辈,也不要急于辩解,等父母平静了你再解释。这才是真正做到了孝,而且顺。
四、结合生活实例讲解:
生活中有很多实例,父母呼唤我们;父母让我们帮忙做事;你是怎样做的?请小朋友自己去思考:自己哪些地方做的不够? 五、一起来判断对错
1、常常见到一些孩子,自己玩的很开心。父母让其帮助做一点家务,他马上说我还要写作业呢!找借口不去做事。父母批评我们的时候,小朋友还嫌家长罗嗦,不高兴听批评。明明是自己做错了事,还满不在乎。
2、你正在看一个好看的电视,或者玩得正开心,父母叫你出来吃饭,你不答应。或者答应了半天还是不动。
六、课后小结:
有的家长会不肯让孩子去做家务,怕打碎了东西。要向家长讲清楚,我们是在帮助家长培养孩子的品德,不从小教育培养,懒惰的习惯养成了不好改正。适当的劳动也是开发孩子智力的必要条件,他会在劳动的过程中,自己动脑筋去做。做好了他也会有一种成就感!自豪感!不要娇惯孩子,是教育好孩子的前提条件通过
七、作业布置
5.国学教案(一下) 篇五
教学内容:高曾祖,父而身,身而子,子而孙。
自子孙,致玄曾,乃九族,人之伦。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介绍《三字经》。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教师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2周
教学内容:父子恩,夫妇从。兄则友,弟则恭。
长幼序,友与朋。君则敬,臣则忠。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3周
教学内容:此十义,人所同。当顺叙,勿违背。
斩齐衰,大小功。致缌麻,五服终。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4周
教学内容:礼乐射,御书数,古六艺,今不具。
唯书学,人共尊,既识字,讲说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2.指名读,教读 3.同桌互读 4.小组轮读
5.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5周
教学内容:有古文,大小篆,隶草继,不可乱
若广学,惧其繁,但略说,能知源。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6周
教学内容:凡训蒙,须讲究,详训诂,明句读
为学者,必有初,小学终,至四书。
教学过程: 六.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7周
教学内容:论语者,二十篇,群弟子,记善言。
孟子者,七篇止,讲道德,说仁义。
教学过程: 七.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8周
教学内容:作中庸,子思笔,中不偏,庸不易。
作大学,乃曾子,自修齐,至平治。教学过程: 八.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9周
教学内容:孝经通,四书熟,如六经,始可读。
诗书易,礼春秋,号六经,始可求。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10周
教学内容:有连山,有归藏,有周易,三易详。
有典谟,有训诰。有誓命,书之奥。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11周
教学内容:我周公,作周礼,著六官,存治体。
大小戴,注礼记,述圣言,礼乐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12周
教学内容:曰国风,曰雅颂,号四诗,当讽咏。
诗既亡,春秋作,寓褒贬,别善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13周
教学内容:三传者,有公羊,有左氏,有谷梁。
经既明,方读子。撮其要,记其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14周
教学内容:五子者,有荀杨,文中子,及老庄。
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新内容 二.初读感知 1.范读 2.自由读 3.指名读,教读 4.同桌互读 5.小组轮读
6.男女生竞读,全班齐读 三 理解感悟 1.指名理解 2.教师点拨 3讲故事 四.背诵
自由背----同桌背----开火车背-----全班背
第15周
教学内容:复习一至七周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一至七周内容。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 3.指名读 4.同桌互相背诵 5.小组轮背 6.男女生比赛背诵 7全班齐背
第16周
教学内容:复习八至十四周内容。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背诵
2.出示一至七周内容。二.初读感知 1.自由读 3.指名读 4.同桌互相背诵 5.小组轮背 6.男女生比赛背诵 7全班齐背
国 学 教 案
《三字经》
一年级下学期
教师:刘源源
6.国学讲堂教案 篇六
教学目标:
1、通过国学赏析课,学习古诗的韵律性,趣味性。
2、朗读、背诵古诗,感受祖国的丰富的语言美和韵律美。
3、培养学生学古诗,爱古诗的情感。学情分析:
学生为四年级学生,对于年龄小,古诗赏析能力较差的情况,培养学生读诗,悟诗的能力。教学重难点:
1、感受古诗的语言美,韵律美。
2、体会诗中独特的动态美,韵律美了解诗的意境。
3、培养学生初步的赏析古诗的能力。
导入:出示“好”字,这是什么字?还读什么?组词:喜好爱好。今天,我们就用“好”字,欣赏几首儿童诗。授课:
1、好玩篇:《村居》、《宿新徐公店》。
2、学习:《村居》。乡村四月,万物复苏,看,放学的孩子们在干什么呢?看视频,理解诗意。
3、读诗歌,读出韵律美。
4、前两行诗句描写了什么?(小草、黄莺、杨柳)描写了景色的静态美。后两行诗句描写了什么?(放纸鸢)
(“忙”字写出了乡村孩子无忧无虑地玩耍的情景。)
5、总结:这首诗由动到静是儿童的特点,请同学大声朗读。
6、用同样的方法学习第二首古诗:《宿新市徐公店》。
7、轮读,比赛背诵。
三|、1、好学篇:《小儿垂钓》、《四时田园杂兴》
2、学习《小儿垂钓》。背诵,并说诗意。
3、从一、二两行诗中你看出了什么?(侧坐、草映身,看出孩子爱模仿的天性。)
4、从三、四行诗句你读出了什么?
(遥招手、不应人看出儿童专注、可爱的样子。)
5、总结:抓住孩子的动作表现孩子的专注。朗读,体悟。想想孩子钓到鱼了吗?
6、用抓住孩子的动作、神态的方法学习《四时田园杂兴》
7、轮读,赛背。
四、好客篇:《回乡偶书》、《溪居即事》
1、看视频,你看懂了什么?诗人贺知章在外五十多年,八十多岁告老还乡,当他回到家乡时,发生了什么事呢?
2、读第一二行诗句,哪些地方看出
作者年老了?(鬓毛衰)为下文做出铺垫。
3、三四行诗句中,孩子好奇地说什么?(抓住笑、问看出孩子彬彬有礼、天真的天性。)
4、演一演:孩子与作者对话的情景,体会诗情。
5、总结:好客诗抓住儿童的神态、语言表现儿童彬彬有礼的天性。
6、用同样的方法学下一首古诗《溪居即事》。
7、背诗,赛背。
五、总结:通过学习三种意境的儿童故事,你体会到了诗歌的什么美?(儿童古诗具有动态美、童趣美、节
奏美、意境美……这正是儿童古诗的魅力所在。希望同学们学古诗,爱古诗,在古诗中挖掘更多的宝藏!)
六、拓展:
7.中班国学教案 篇七
活动目标:
1、朗读三字经中“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活动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光盘,《三字经》朗读光盘。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人之初,性本善”的意思。
(二)依次理解“性相近,习相远。苟不教,性乃迁。教之道,贵以专”的意思。
(三)巩固诵读。
听学:听一听怎么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四)复习诵读。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吗,学的高兴吗?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我们又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我们都要做一个尊师重道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自主活动:在自主活动中继续诵读三字经。
活动名称:公子家
活动目标:1.学习古诗《公子家》,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
2.理解古诗的基本内容,感受古诗的意境。
活动重点:学习古诗《公子家》,按照古诗的节律朗诵。活动准备:教学挂图、幼儿用书。活动过程:
1.出示挂图,导入活动。
2、初步欣赏古诗《公子家》。(1)幼儿倾听配乐古诗。(2)幼儿看图欣赏古诗。
教师播放配乐古诗,请幼儿边阅读幼儿用书边倾听。
3、幼儿理解古诗内容。
教师逐句念出古诗,引导幼儿理解每一句的内容:皇城下着小雨,把大地浸润得酥软,小草钻出地面,远看一片浅绿近看却无。一年之中最美的就是这早春的景色,它远远胜过了晚春时的满城烟柳。
4、幼儿朗诵古诗。
(1)教师示范用有节奏的声音朗诵古诗。(2)幼儿在悠扬的背景音乐声中朗诵古诗。
活动名称:三字经
活动目标:
1、朗读三字经中“昔孟母,择邻处,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体会《三字经》语言的节奏感和韵律感。
2、通过学习,明白更深刻的道理。
活动准备::《三字经》故事,音乐光盘,《三字经》朗读光盘。活动过程:
(一)谈话导入,初步理解“昔孟母,择邻处”的意思。
(二)依次理解“子不学,断机杼。窦燕山,有义方,教五子,名俱扬”的意思。
(三)巩固诵读。
听学:听一听怎么读的,我们一起来学一学。
(四)复习诵读。
3.教师小结:小朋友,今天玩的开心吗,学的高兴吗?通过三字经的学习,我们又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我们都要做一个尊师重道的好孩子。
活动延伸:
8.国学教案 篇八
教学内容: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教学目标:
1.初步感受中华传统文化的“天人合一”思想。2.让学生懂得感恩,学会感恩。
3.能流利地朗读和背诵2句三字经。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一而十,十而百。”2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
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
【解释】天的万物得计算,都是从一开始,一到十是最基本的数字,接着还有十到百,百到千,千到万,一直变化下去,没有止尽的时候。(问:这一句话是怎么理解的呢?请说一说。)〖师〗一到十看来很简单,但变化起来却无穷尽,算术这门学问越来越深奥了。几乎各个科学门类都离不开数学,所以必须认真地从简单的数目学起,为将来学习其他知识打好基础。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解释】三才者,天地人:“才”在这里就是“最基本的东西”,古人以为构成生命现象与生命意义的基本要素是:天、地、人;「天」是指万物赖以生存的空间,包括日月星辰运转不息,四季更替而不乱,昼夜寒暑都有一定的次序;「地」是指万物藉以生长的地理条件和各种物产;「人」是万物之灵,要顺天地化育万物。
从这一句可以看出,我们的祖先很早以前就把“天,地,人”摆在同等重要的位置,这是“天人合一”的思想(板书:“天人合一”),现在,随着科技智能的发展,人类逐渐丧失对自然的敬畏之心,破坏自然,违背自然规律的行为越来越盛,从而遭受自然的惩罚,因此“天人合一”在现代仍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
5、大家大概理解了这些句子的含义了吗?多读书吧,正所谓: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三、巩固:小组比赛读,看哪组读得又准确又流利。
《三字经》教案 教学内容: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体会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的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
通过前面的内容,《三字经》告诉我们学习的重要性,教和学贵在专一和坚持,并且劝大家要从小开始学,从孝顺父母友爱兄弟姐妹学起,接下来我们再看看古时候的孩子具体要学哪些知识。为了便于当时孩子们的记述,《三字经》在一而十,十而百,百而千,千而万“以后,接着用数字往下串着讲。第一个数字讲”“三”。三才者,天地人。三光者,日月星。”这里头的“三才”和“三光”,都是传统中国极其重要的文化概念。
二、诵读新句子:
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夫妇顺。(读2遍:第1遍,请一个学生上台领读,第2遍,大家一起诵读。)
三、讲解句子。
三光者,日月星:三种光明的来源是指太阳,月亮和星星。
提问:日月星辰有哪些重要作用?(光有什么作用?)这两句讲的是自然界的情况。三纲者,君臣义,父子亲 夫妇顺:“三纲”就是维持人与人之间最重要的三种伦常关系,就是君臣之间有道义,父子之间有亲情,夫妻之间能相互尊重和睦相处。
四、小结,并齐诵一遍句子。
教学内容:
《三字经》教案 曰春夏 曰秋冬 此四时 运不穷 曰南北 曰西东 此四方 应乎中
教学目标
1.熟练诵读《三字经》原文。
2.知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知道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已学语句
1、两人为一组,以相对拍手游戏方式,自由边拍手边诵读已学《三字经》语句。
二、新授感悟
1、自读《三字经》中从“曰春夏,„„应乎中。”2句。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解决不认识的字词,并将这2句话读正确、流利、通顺。
2、老师朗读《三字经》,请学生一起读。
3、同桌读、小组读、全班齐读。
4、【故事】
远古时代的皇帝,是个既能管天上的神,也能管地上万物的神。
当时,有个东方部族的首领名叫蚩尤,由于他不服皇帝的指挥,皇帝决定率领军队攻打他。
但是,蚩尤非常勇敢善战,他有八十一个兄弟,分别掌管八十一个部落,如今遭到皇帝的攻打,他们便团结起来使出自己最拿手的招式来对付皇帝,所以当两方交战时,皇帝的军队显得有些招架不住。
这是,碰巧起了大雾,一片白茫茫中,蚩尤的军队分不出自己究竟在什么地方,所以他决定暂时收兵,等雾散之后,再继续战斗。
皇帝使用新发明的指南车参与作战,这种车子的正前方有个铁娃娃,无论在哪里,娃娃的手指一定指着南方。
于是,就靠着指南车,皇帝轻易的打败了蚩尤的军队。
【注释】
曰:说道,提到。
春夏秋冬:指一年四季。
运:循环、运转。
不穷:没有终止的时候。
南北西东:指四方。
应:对照、相应。
中:中央。
5、教师讲解解释这2句三字经的含义。曰春夏,曰秋冬,此四时,运不穷。
一年之中春夏秋冬四季各有特色,循环运转,永不止息。春耕、夏耘、秋收、冬藏四季变化是因为地球绕著太阳公转的关系。
小结:四季变化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有重要影响,同时也让我们的世界更丰富多彩,对于自然我们也要心怀感恩之心。曰南北,曰西东,此四方,应乎中。东南西北这四个方向,都以中央为准互相对应。如果没有中心,就没有东西南北,因此中心移动,方向也跟著改变。
9.国学经典教案[大全] 篇九
教学目的:让学生进一步感受中华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牢记历史,从而培养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上学期我们学了《孔子拜师》一课,孔子和他的弟子们为我们后人留下了一部经典著作,给了我们许多深刻的启发,尤其是学习方面,更是留下了几句流芳百世的名言,请问,这本书名称是什么?(《论语》)你能否背上几句?“温故而知新,可以为师矣”,希望同学们能像孔子说的一样,学习才能更加扎实,长久。
2、在我国古代的经典著作中,《三字经》占了一席重要的地位,而且当中涉及的知识非常广,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三字经》中,去触摸感受一下中国古代的历史。
二、学习第六节上半段
1、出示幻灯片:经既明......及老庄。
2、全班齐读。
3、学生自读理解。
4、同桌互相讨论。
5、自由回答。
6、教师插讲(幻灯片出示):《四书》——《论语》《孟子》《中庸》《大学》;《六经》——《诗》《书》《易》《礼》《春秋》《乐》属于儒家经典;“五子”——荀子、扬子、文中子、老子、庄子(他们写的就称为“子书”)。
三、学习下半段
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鲁迅曾经说过一句话,“学习如同蜜蜂采蜜一样,必须采过许多花,才能酿出蜜来,倘若叮在一处,所得就非常有限,枯燥了”;所以我们如果学了经书和子书后,就可以去学习史书,因此这下半段的第一句说“经子通,读诸史,考世系,知终始”(幻灯出示)
(一)1、全班齐读。
2、请同学们大概说说意思。
(二)、出示幻灯:“自羲农„„最长久”。
1、全班齐读。
2、个别读。
3、自由交流。
4、自由回答。
(三)接受挑战:
1、挑战第一关——文中知识关:在我们学习的这一段三字经中,隐含着许多知识,现在老师就来考考你(幻灯出示):(1)“三皇”是谁?(伏羲氏、神农氏、黄帝)(2)“二帝”指谁?(唐尧、虞舜)(3)“三王”指谁?(禹、汤、周文王)(4)家族天下从什么时候开始?(夏朝)
2、挑战第二关——文外知识关:(出示唐诗)
公子行
贯休
锦衣鲜华手擎鹘,闲行气貌多轻忽。
稼穑艰难总不知,五帝三王是何物。
问:“五帝三王”是指谁?(五帝:伏羲氏、神农氏、黄帝、唐尧、虞舜;三王:禹、汤、周文王)
3、你知道我们中华民族的后代为什么被称为“炎黄子孙”吗?(炎帝和黄帝的后人,同喝黄河水,又称龙的传人。教师顺插讲炎帝和黄帝的故事)
4、你听说过“大禹治水”故事吗?(插讲“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故事)
5、中国历史上第一个朝代是什么朝代?(夏朝)
6、在周文王、周武王与商纣王发生的战争中,有一部神话小说就反映了这段故事,这部小说是什么呢?(封神演义)你知道其中的一些故事吗?(让学生说说这其中的一些故事,然后导出歇后语:姜太公钓鱼——愿者上钩(幻灯),再引出周朝江山八百年的传说)
(三)指导朗读、诵读
四、齐读全文、背诵
五、谈学后感受。
六、齐唱《历史朝代小曲》
(教师出示自作词作曲的歌让学生唱)
历史朝代小曲
夏商与西周,东周分两段;
春秋和战国,一统秦两汉;
三分魏蜀吴,两晋南北朝;
隋唐五代传,宋元明清后;
王朝至此完。
师小结:让我们牢记历史,振兴中华
七、布置作业:搜集秦朝到晋朝的历史资料,为下一课作准备。
(教学反思):
本教学把握《三字经》的特点,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征及认知水平,设计了生动活泼的教学环节,让学生在愉快中接受了新知,感受民族文化的博大精深,并从学习历史中,培养了学生热爱祖国文化的思想感情。
其一、采用“挑战”的形式易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两次“挑战”让学生从课本知识走向课外,实施了知识学习的迁移。其
二、涉及的知识面广。有关于古代历史的人物,有关于古代传说的故事,有涉及小说,有涉及朝代,有歇后语的积累等。其
三、以歌曲的形式让学生记住历史的朝代,可谓独具匠心。其
四、以诵读促记忆。《三字经》顾名思义每字三句的形式,读起来朗朗上口,朗读时要指导学生把握读的节奏,便于学生记忆。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南京市北京东路小学 崔兴君
一、教学内容
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陶冶学生情操,培养自觉搜索、不耻下问的行为习惯,指导言行。3.感受中华文化的根源魅力,欣赏中华文化的语言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理解“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中相应语句的意思,理解经典中一些生僻字的读音与字义。2.进行个人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陶冶学生情操,进行中华传统美德的养成教育。
四、课时安排 1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引领展示
(1)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谨而信”的前两句“朝起早,夜眠迟,老易至,惜此时”。谁能说说这两句的意思?
(2)听说,有的同学已经把这两句话编成了歌、小品„„等多种多样的形式,谁来展示一下?(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示诵读经典的快乐,给经典注入时尚的元素)[建议]
拉近经典与学生的距离,激起孩子们探索的欲望,提高他们的兴趣,使学生在愉悦中获得身心的全面发展;可以用丰富多彩的形式来展示自己的学习所得,比如:快板背、配乐吟唱、小品表演等,避免了枯燥乏味的“念经”式背诵,激发学生学习兴趣,使之获得成功的快乐。2.答疑解惑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这一章,让我们把这一章的内容完整地读一读。(齐读“谨而信”部分)
(2)今天我们共同学习的是“晨必盥,兼漱口,便溺回,辄净手。冠必正,纽必结,袜与履,俱紧切”。同学们自己读一读,看看有什么疑问?(借助书本,引导学生互相解疑)[建议]
这个环节对于经典的学习定位于“答疑解惑”。问题由学生中来,课堂上更多的是“生成”。学生将学习时的疑惑提出,由师生共同解决。教师不同于教材体系的语文课教学,不做“传道授业”式的讲解,不对经典原文做照搬理解。画面:
生1:这一段的大部分意思我都懂,就是那个“晨必盥”的“盥”我不理解。师:你真是个善问的孩子,不过纠正你一下,“盥”这个字的读音是(guàn)。生1:噢,我知道了,谢谢老师。
师:真有礼貌!请你带着大家一起读读这个字。生1:带着大家齐读。
生2:老师,“袜与履”中“袜”是指袜子,“履”是什么意思呢?
师:这个词平常我们做动词用,其实它的本义是名词。你看看袜子和什么呢?哪个同学可以做他的小老师?
生3:我知道了!“履”的本义就是鞋子!师:真聪明!学贵有疑!但还要善读书。还有什么不懂的,再读读书!我们这本《弟子规》后还有“特级解说”,你试试向它求解!„„(学生读书自学)[建议]
在这个画面中,学生质疑提问,教师起引导、点拨作用。新课改要求培养学生质疑探新的精神。
(3)这章所写的其实就是我们生活中的一些行为习惯,说起来容易做起来难!但是这些细节往往影响到你在别人心目中的形象。北宋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王安石大家了解吗?(相机交流王安石的成就)
(4)我们手中的这本《弟子规》里有一个关于他的小故事。请同学们自己读一读。(默读故事)[建议]
故事生动形象,富有趣味和感染力,还有深刻的教育意义,学生在故事中能受到潜移默化的影响。本小节后配备王安石不讲卫生的小故事,和生硬的说教相比,这样浅显的小故事更易于让学生接受。3.链接
“经典故事”《不讲卫生的王安石》(见《弟子规》第53页)4.“特级拓展”(见《弟子规》第53页)(1)谁来谈谈自己的感受?(相机交流)
(2)这个故事后还有几个小问题,你是怎么看这些问题的呢?(完成习题,交流)
(3)如果我们能按这一章所说的去做,就能培养出良好的言行举止,将来自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让我们齐背这两句!5.自由创编
(1)《弟子规》是清代的儿童蒙学教材,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我们是新时期的弟子,在理解这几句的基础上,让我们来改一改、编一编!创作出具有时代特点的新《弟子规》。(配乐、独立创编)
(2)编好了吗?在四人小组内好好交流交流,把你的大作读给伙伴们听,大家都要洗耳恭听!(四人小组交流)
(3)你觉得谁创作得最好,推荐他代表你们小组展示给全班同学听。我们来评评看谁编得最好,谁是我们班的“大学士”。(小组交流后推荐一名代表,全班展示)
(4)还有许多同学也想展示自己的作品,现在你就可以去找你的小伙伴互相交流交流。(全班交流)[评析]
如果说前面两个环节是诵读、理解,那么这个环节就是在理解基础上的运用。学生在理解的基础上,联系实际,联系个人经验,创编具有时代特点的《弟子规》,赋予经典以鲜活的生命,以真正继承中华经典中的精华,弘扬民族精神。6.总结延伸
(1)到这里,这一章就完全读完了。你能完整地背一背吗?(自由背)(2)我们来比一比、赛一赛。(分男女生比赛)[评析]
这节课只是一个“驿站”或是“加油站”。学生在课堂上更多的是激发兴趣,受到熏陶,获得方法,所以课堂是以“还准备读什么经典书籍”而结束的。给学生打开的是读经典的大门,读经典的广阔天空。让学生一直走下去,读下去„„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南京市夫子庙小学 高嵩
一、教学内容
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
二、教学目标
1.引领学生诵读“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理解基本意思。
2.通过诵读,增强学生的学习意识,培养学生从小珍惜时间、热爱学习的良好习惯。
3.感受中华文化的魅力,体会古文凝练、深厚的语言美和抑扬顿挫的音律美。
三、教学重难点
1.引导学生主动探索“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的意思。
2.通过诵读,引导学生懂得从小珍惜时间、刻苦学习的重要性。
四、课时安排 1 课时
五、教学过程 1.复习导入
(1)《三字经》在中华大地上流传了千年之久,几乎家喻户晓。书中的文化博大精深,是古时孩子的蒙学教材。近年来,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把《三字经》等列入“世界儿童道德教育丛书”,可见其影响之深远„„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2)前面我们已经背了《三字经》中的很多内容,比比谁记得多、记得牢、记得巧。(不仅要背,还要说说怎么记的。)[建议]
古文距离学生是遥远的,但是,游戏能激起学生的兴趣,引起学生探索的欲望,使学生情不自禁地进入学习的过程之中。2.理解句意
(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三字经》里的一段:“苏老泉,二十七,始发愤,读书籍。彼既老,犹悔迟,尔小生,宜早思。”自己读,读正确,并思考句子的意思。
(2)指名读,正音。
(3)小组交流字词的意思,以及对句子的理解。(4)教师组织交流,重点点拨。[建议]
新课标强调学生积极自主探究合作的学习方式,因此,此处句子的教学,采用引导学生自己阅读、思考、质疑,然后小组合作、讨论,最后一起交流的学习过程。既调动了学生的自主性,又使学生互助合作,教师适时的点拨又恰到好处地解答了学生的疑惑。3.拓展阅读
(1)朗读相关典故,帮助深入理解句子的含义。《大器晚成的苏洵》(见《三字经》第136页)
(2)你还知道哪些“大器晚成”的故事?请给大家讲一讲。(齐白石、越王勾践、刘邦、吴承恩)
(3)读读下列与本文相关的古诗词,说说你的感受。
长 歌 行 汉乐府
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晞。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 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劝学 [唐]颜真卿
三更灯火五更鸡,正是男儿读书时。黑发不知勤学早,白首方悔读书迟。
劝学 [唐]孟郊
击石乃有火,不击元无烟。人学始知道,不学非自然。万事须已运,他得非我贤。青春须早为,岂能长少年。
题弟侄书堂 [唐]杜荀鹤
何事居穷道不穷,乱时还与静时同。家山虽在干戈地,弟侄常修礼乐风。窗竹影摇书案上,野泉声入砚池中。少年辛苦终身事,莫向光阴惰寸功。
寒夜读书 [宋]陆游
韦编屡绝铁砚穿,口诵手钞那计年。不是爱书即欲死,任从人笑作书癫。
观书有感
[宋]朱熹
半亩方塘一鉴开,天光云影共徘徊。问渠那得清如许?为有源头活水来。
(4)摘抄诗中表示珍惜时间、勤奋学习的诗句,并有感情地诵读。
(5)只要我们能坚持珍惜时间,刻苦勤学,就一定能成才的。让我们牢记这几句话,背诵今天所学的《三字经》。[建议]
新课标非常重视小学生古诗词的积累和文化的熏陶。这一部分的教学希望通过学生对相关内容的阅读、背诵、感悟等多种形式,帮助学生了解、学习、积累、深化对本次所学《三字经》中相关内容的理解,同时领略祖国传统文化的丰厚,进而激发他们对祖国语言文字的喜爱之情。4.自由创编
(1)《三字经》是我国流传很广、家喻户晓的启蒙读物,是我国古代历史文明送给每个中国人的遗产。它三个字为一句,每一句所表达的意思都不相同。虽然每句只有三个字,但简洁明了,含义深刻,又能让我们一读就懂。
现在,我们是新时代的孩子,我们也来模仿,学着编几句流畅的《三字经》。(2)交流,比比谁编得更好,先在小组内交流,选出最佳作品。(3)每组的代表朗读,评出班级“小作家”。(4)自由选读同学的优秀作品。[建议]
新课标指出,语文教学应致力于学生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着眼于学生语言能力的形成,并力求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所以,“创编”环节的设计目的就是让学生在诵读、积累的基础上有所创新。5.总结延伸
(1)读读今天学的《三字经》,然后进行背诵比赛。
10.国学诵读教案 篇十
活动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背诵诗歌。
2、能感受诗句中营造的充满童趣的意境,能从中感受到诗人对生活的热爱
3、充分发挥学生的想象力,并在课堂中培养学生的表演才能合作精神。活动方式 朗诵诗歌、说诗意、谈感受、明道理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喜欢古诗吗?(出示古诗)《小儿垂钓》。今天我们再一起来学习一首新 的唐诗,好吗?
二、出示画面:小儿垂钓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描写了怎样的画面?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三、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首先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
3、集体读。
四、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这首诗中写到几个人?
2、诗中怎样称小孩的?(稚子)这个稚还是什么稚?(幼稚 稚嫩 幼稚愿)总之 都是指小孩那独特的单纯天真的感觉。
3、你能根据诗句内容想象一下,猜猜这个小孩的外貌吗?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带有动作表演背诵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小儿垂钓》这首诗,主要体现了儿童的童贞稚气,让我们感受到了诗人对生活 的热爱。除了这首诗,你还知道哪些充满童趣的古诗呢?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出示《所见》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2、出示《村居》 草长/莺飞/二月天,拂堤/杨柳/醉春烟。儿童/散学/归来早,忙趁/东风/放纸鸢。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其实,生活中充满情趣的事有很多,春天扑蝶、捉蜗牛;夏天捉蝉、游泳;秋日 赏菊、采集标本;冬日玩雪、溜冰„„只要我们有心,就能时时处处感受到生活的美,老 师今天的作业就是到大自然中去,找一个你认为好玩的事做做,并写下自己真实的体验,好吗?
活动六: 无价的亲情
活动目标:
1、学生通过学习能理解古诗内容,会用自己的语言表达诗句所描述的情境,感受诗人的孤独、对亲人的思念之情。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诗句。
3、能学懂一组思念亲友类古诗,提高阅读、理解古诗的能力。教前准备: 学生预习并了解相关知识,收集相关资料。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次活动课上我们感受了表现儿童天真活泼的古代诗文。今天我们再一 起来学习一首新的唐诗,好吗?板书古诗:《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1、指名读读诗题。
2、看了诗题,猜猜诗里可能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过渡:是不是同学们所想象的呢?我们就来读读诗句。
二、初读诗句,要求读正确,读出节奏。
1、同学们自己读两遍,要求字音读正确,节奏读鲜明。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诗人在佳节里思念自己的家乡及亲人;诗人在外地;九月九日是重 阳节„„
4、感受诗人的孤独、对家乡亲人的思念之情。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1、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一首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谁来背一背?
2、检查课前搜集的资料。(有关思念家乡亲人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孟郊《游子吟》 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临行密密缝,意恐迟迟归。谁言寸草心,报得三春晖。
2、曹植《七步诗》 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都是在亲情的呵护中长大的,让我们学会感受亲情,回报亲情。让我们带有 感情地诵读这几首诗!
活动五: 感受秋意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秋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秋景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有一年秋天,他离开家乡,独自在外。一个傍晚,他外出散步,触景生情,便提笔写下了一首诗,大家想知道写了什么吗?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写的这首诗《夜书所见》。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自学古诗:借助课后注释或结合插图理解字词意思,划出不理解的词语。4.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5.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秋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现在正值秋天,寒意袭人。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秋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牡《山行》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杜甫《绝句》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在秋天的气息里,我们感到丰收、喜悦的时候,也让我们感受到了秋风习习,寒 意逼人。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四:美丽的祖国风光
活动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这首古诗。
2、读懂诗句,体会感情,感受意境。
3、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教学准备 课文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们的祖国地大物博,风景优美,引的不少诗人墨客写出了流芳千古的诗句。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望天门山〉
二、初读课文,读准读通诗句。
1、师范读,学生评一评。
2、学生练读,互评。
3、比一比,看谁读得好。
三、精读课文,理解古诗
1、复习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知诗人,解诗题;抓字眼,明诗意;读诗句,悟诗 意)
2、分组合作学习古诗,学生可以运用已有的方法,把你的理解、感受、问题与小组 交流。解决不了的可动笔记一记,方便在班上交流解决。
四、回读全诗,感受意境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
五、熟读成诵,强化记忆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六、拓展延伸 搜集其他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背诵〈望天门山〉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 题西林壁》 苏轼 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
2、《江南春 》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
活动三:风光无限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有感情朗读、背诵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探索、想象、创新的能力。
3、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大好河山的思想感情。课前准备 课本插图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已经学会了谁的一首诗,你能勇敢地站起来朗诵给大家听 吗?你能说说这几首诗描写的什么吗? 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首宋代著名的诗人苏轼的《饮湖上初晴后雨》,怎么样?(好)(板书课题:饮湖上初晴后雨)
二、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读古诗,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指名读,师生评议。
3、集体朗读。
三、理解诗句,进入意境。
1、读了那么多遍,谁来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
2、小组讨论,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4、感受祖国的美好风光,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
四、熟读成诵,感悟升华
1、自己背诵。
2、同桌比赛背。
3、开火车背诵。
五、拓展延伸 课后继续搜集有关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集体带有感情地背诵《饮湖上初晴后雨》这首诗;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祖国风光 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王维--《山居秋暝》 空山新雨后,天气晚来秋。明月松间照,清泉石上流。竹喧归浣女,莲动下渔舟。随意春芳歇,王孙自可留。
2、陆游--《 游山西村》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我们的祖国处处都有美丽的风光,让我们大声地诵读这几首古诗吧!课后继续 搜集描写祖国风光的古诗。
活动二:品读名诗句
活动目标
1、引导学生诵读经典文化(诗句、名人名言、谚语),陶冶学生情操、加强学生 人文修养。
2、培养学生搜集资料的习惯。活动准备 布置学生广泛搜集诵读古诗文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我国的是文化大国,古诗名句经久不衰,广为传诵,更加耀眼,请同学们接诵古 诗文名句。
二、名句接诵 岁月悠悠,大浪淘沙,经过了岁月的洗礼,例: a.明月松间照,________。b.江碧鸟逾白,________。c.山重水复疑无路,________。d.独在异乡为异客,________。e.千里莺啼绿映红,________。f.水南水北重重柳,________。
三、自由诵读
1.直接诵读 中华民族璀璨的诗文,内容丰富,博大精深,有阐明人生哲理的,有吟咏深厚情谊的,有 陶冶高尚情操的,它们深得人们喜爱,请同学们自由诵读自己最喜爱的古诗文。(只要说 得恰当均可。)
2、联想诵读
四、小结活动
中国是诗的国度,是诗的故乡,无数的优美诗篇给人以美的享用受,情感的熏陶。希望同学们今后更要多读多记,在生活中恰当运用。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祖国的经典文化,不但包括古诗词还有名人名言和谚语。今天我们来诵读名人名 言和谚语。
二、初读名句,整体感知
1、出示名人名言。
2、学生自由朗读。
3、指名读。聪明在于学习,天才在于积累。(列宁)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毛泽东)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周恩来)任何成就都是刻苦劳动的结果。(宋庆龄)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三、细读名言,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句中含义。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四、出示谚语 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人无完人,金无足赤。耳听为虚,眼见为实。绳在细处断,冰在薄处裂。日日行,不怕千万里;常常做,不怕千万事。
1、自己读一读。
2、教师范读。
3、抽生读。
五、诵读名句,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名人名言和谚语。
2、带有感情地诵读。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六、课堂小结: 祖国文字灿烂辉煌,我们在今后的生活中要注意积累和运用。
活动一:春意诗
活动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诗中的真情实感,背诵课文。
2、感受诗中春天的景色。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学生搜集描写春天景物的古诗。
课时安排 2 课时 活动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教师引述:我国宋代有个诗人叫叶绍翁,大家知道吗?对前面我们刚学习过一首 他写的秋天的诗,今天我们在来学习一首描写春天的诗。《游园不值》...叶绍翁 应怜屐齿印苍苔,小扣柴扉久不开。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二、自主学习,初步感知
1.自由朗读:放声朗读古诗,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通、读正确这首诗。2.同桌互读:要求学生把这首诗读给同桌听、互相评议、互相指点。3.小组合作学习:交流已读懂的字词、解决不理解的问题,老师巡回指导。4.课堂交流:小组指派代表交流,一起解决疑难问题。
三、再读感悟,体会情感
1.自由读诗,边读边在脑海中浮现画面:诗歌描绘了一幅怎样的情景? 2.小组交流,组内成员互相补充。
3.指名描述画面,教师可相机引导学生把想象的画面说具体、说生动。4.感情朗读:带着这样的情感朗读古诗。通过赛读、评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 好这首诗。
四、图文结合,熟读成诵 根据诗意,参照插图,熟读课文,练习背诵。
五、拓展延伸 搜集描写春天的诗句。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暖花开,万物复苏,大自然中一派生机昂然的景色。不少文人墨客用诗句来表 达自己的情怀。交流课前搜集的有关春天的古诗。
二、拓展眼界,增长知识
1、杜甫《春夜喜雨》 好雨知时节,当春乃发生。随风潜入夜,润物细无声。野径云俱黑,江船火独明。晓看红湿处,花重锦官城。
2、贺知章《咏柳》 碧玉妆成一树高, 万条垂下绿丝绦。不知细叶谁裁出, 二月春风似剪刀。
三、初读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读,教师巡回指导。
2、指名读,教师随时订正错字。
3、集体读。
四、细读古诗,体会意境
1、细细品读,自己感受诗中意境。
2、小组交流,教师巡回指导。
3、集体交流。
五、诵读古诗,感悟升华
1、自己在熟读的基础上背诵。
2、带有感情地诵读古诗,体现诗中的意境。
3、评选优秀的诵读者。
【国学教案千字文】推荐阅读:
国学《千字文》教学设计07-15
国学教案全集10-29
幼儿园国学故事教案08-11
小学国学颂班会课教案09-02
三年级上册 中华诵--国学经典诵读教案08-16
经典国学教育06-08
国学文学启蒙06-10
开心学国学06-28
国学诵读08-12
读了「国学」有感08-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