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2024-11-07

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15篇)

1.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一

教育部发布《关于做好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全面应用工作的通知》,通知要求,全面开展以学生身份基本信息为核心的数据审核工作,减少问题学籍,确保数据质量,全部问题学籍处理工作结束后,教育部将为每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

全面审核学生的学籍信息,减少问题学籍,目的自然是为了规范对中小学生的学籍管理。在为每一位学生核发全国唯一的学籍号之后,就相当于为每一位学生核发了一张拥有唯一号码的“学生身份证”,有了这张人手一号的“学生身份证”,在偏远的贫困地区正在进行的学生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工作以及贫困生资助工作,都可借此加以完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此外,为每一位学生核发唯一的学籍号之后,对留守儿童的管理和监测水平也势必会相应得以提高和加强。一旦有了唯一的学籍号,国家的教育补贴也可以准确发放到人,资金发放和流向将更加公平透明。

当然,规范学籍管理并非教育部启用这套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终极目的,教育部给每一位学生核发唯一的学籍号,其最重要的作用和意义就在于,通过加强学籍管理来促进教育公平,

通知也指出,全国学籍系统可监测随迁子女流动情况,提高平等接受义务教育水平,推动高中阶段教育公平。从某种意义上讲,教育部实施的学籍规范管理措施,与国务院正在着力推进的户籍制度改革,不但在时间节点上一致,在制度设计方面,也存在着呼应关系。

毫无疑问,国务院之所以要建立城乡统一的户口登记制度,取消农业户口与非农业户口性质区分和由此衍生的蓝印户口等户口类型,就是要彻底打破曾经附着在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之上的各种不公平制度,其中最大的不公平就是教育不公。多年来,许多农村户籍子女即使已经随打工父母进入城市生活很多年了,但在城乡二元化户籍制度的.制约下,也不得不回原籍入学,从而产生了高价择校生和“留守儿童”这些奇特的教育现象;而异地高考制度之所以在实施起来障碍重重,地域歧视和排斥固然是其中重要的因素,而户籍制度和学籍制度的制约显然也难辞其咎。

需要指出的是,教育公平和其他社会公平一样,是社会和谐、文明和进步的重要标志,是社会改革的最高目标。这一目标的实现,是一项复杂重大的社会系统工程,需要有多项配套的教育改革措施才行,单靠户籍制度改革和加强学籍管理是不可能彻底打破早已成为社会痼疾的教育不公的。户籍制度改革和规范学籍管理举措,是开启教育公平改革的先声,在客观上起到了促进教育公平的先锋意义,我们有理由对未来的教育公平持更加期待。

2.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二

1 目前成人教育学习电子档案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1.1 管理人员对学籍管理工作不够重视

部分成人教育电子学籍管理工作人员对管理工作认识模糊, 只是将其当做是教育的附属品, 甚至部分学校领导将其看做是创收的渠道。所以由于这些思想上的不重视以及认识领域的偏颇, 都不能将成人教育摆在正确的位置上。这些具体体现在没有专门的专业管理人员, 硬件管理设施不够完善以及档案管理制度落实起来混乱。

1.2 管理方法落后, 管理模式陈旧

目前, 还有许多成人高校的学籍电子管理档案管理工作并没有真正落实到位, 其中采取传统手工管理操作形式并没有完全被取消, 没有完全上升到电子信息技术的领域。一些学籍中常规性的工作, 比如新生名册的打印、毕业名册的打印以及教学计划等, 虽然部分使用了计算机进行操作, 但是计算机的价值只是体现在打印层面, 并没有将这些全部工作都运用在计算机技术中。这种相对管理比较落后的手段跟不上时代的步伐, 会阻碍管理工作效率的提高以及成人教育事业的发展。

1.3 忽略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素质培训

成人教育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是一项涉及领域比较广、知识水平要求高的工作。所以就要求管理人员必须在管理中有极强的准确性、计划性以及原则性。但是很多成人高校都忽略了对学籍管理队伍的培训建设工作, 目前普遍出现的现状是学籍管理人员素质偏低、专业素质参差不齐, 并且随着成人教育中学分制的实行, 加强对学籍管理队伍的素质培训就显得尤为重要。所以, 成人高校为此就需要紧紧围绕新经济时代对成人教育的要求, 不断摒除落后陈旧的管理手段。

1.4 信息技术方面的难题制约电子学籍的管理

电子档案也就像电子文件一样, 具有一定的形成阶段, 形成到成熟间的管理阶段以及末期的处置阶段。但是电子档案有其独特的特点, 它是无形的东西, 需要在某种载体上才能很好体现, 所以必须要利用能使得其本质显现的工具才能看得到它, 但是, 能体现电子档案的原始性和真实性技术难题目前还有很多。比如把学籍档案从手工管理转化为信息技术管理, 也就是从实质转化为虚拟, 档案信息和载体分离, 网络中的是档案, 信息用户得知的也是复制文件, 并非原文件, 网上黑客和病毒的存在对这些信息来讲也是巨大的危害, 所以对学籍电子档案存在于网络系统中的安全性值得重视。

2 完善成人教育学籍电子管理档案管理的对策

2.1 明确档案管理目标以及强化管理意识

成人教育就是以培养复合型高素质人才为目标, 所以学籍电子管理作为成人教育中的基础工作, 其管理水平直接影响到成人教育质量水平。所以就要明确做好学籍电子档案管理工作, 必须要以高标准, 高质量的要求来做好管理中的每一项工作。在明确管理目标时, 还要不断强化管理意识, 管理人员要认识到管理工作的重要性, 自觉学习管理知识, 提高管理水平, 来全面提高学籍电子档案管理水平。

2.2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做到规范管理

成人高校应该本着与时俱进的办学精神和以人为本的人文理念并结合自身情况在广泛了解学生群体的意见上把学籍电子管理真正落实到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去。不就如此, 在管理中, 要不断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适当的调整, 不断创新管理方式, 使得管理制度不断完善。对成人学籍管理工作具有长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 所以在管理中一定要做到管理制度化、规范化和科学化, 严格按制度办事, 坚持管理到位和人人平等的原则, 真正做到管理工作的规范。

2.3 在管理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 把电子管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 很多成人高校都运用校园网将校园信息进行统一发布及管理。这为学籍电子档案管理的网络化和一体化建设提供了保障, 但是只是具有良好的硬件设施还不够, 还需要开发与之相配的应用软件。

此外, 学校还要大力支持管理中心开发适合本校的学籍档案电子管理系统。该系统要包含涉及到管理中的方方面面, 比如从学生报到注册管理到在校管理、在校成绩管理以及毕业管理等, 这些信息通过计算机信息技术可以公开透明化, 方便学生和老师的使用。同时, 利用计算机技术可以将这些信息完整的储存下来, 便于日后查阅。另外, 目前呈现出来的网络信息可靠性问题日益凸显, 网络的不稳定性给管理工作带来巨大的威胁, 所以在进行管理系统的研发时还需要考虑到对网络信息安全保护。

3 结语

综上所述, 成人教育中对学生学籍的电子档案管理是成人教育中基础性的任务, 对成人教育综合教学质量的提升具有重要的作用。但是在目前的学籍电子档案管理中还存在许多问题, 所以我们要在具体的管理工作中明确档案管理目标以及强化管理意识, 不断完善管理制度, 做到规范管理, 并不断在管理中充分运用计算机技术, 把电子管理优势发挥到最大化, 只有这样, 才能够解决管理中存在的问题, 不断提高管理水平, 为成人教育水平的不断提高奠定坚实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彭若霞.高校成人教育学籍管理的现状与对策[J].韶关学院学报, 2010 (05) .

3.电子学籍助推学籍管理方式变革 篇三

关键词:电子学籍管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管理方式变革

中图分类号:G473.3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4)19-0055-03

我国拥有世界上最大规模的基础教育,因此学籍管理就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管理中最庞大的工程之一。我国国情决定了我国基础教育的适龄儿童数量众多,并且分布不均。随着我国城镇化建设的快速发展和农民工社会流动的加剧,跨省份和跨地区转学、升学问题使传统的学籍管理工作面临新的挑战。传统以地方主管方式的学籍管理不仅出现了“一人多籍”、“人籍分离”、“有人无籍”等一系列问题,而且难以解决跨省份、跨地区转学、升学等方面的学籍管理问题,最终导致了流动人口随迁子女入学难、升学难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因此,传统的学籍管理已经不能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求,必须进行改革。

一、传统学籍管理受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

我国学籍管理办法一直受到基础教育管理体制的制约。2001年《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和发展的决定》提出,基础教育“实行在国务院领导下,由地方政府负责、分级管理、以县为主的体制”;2006年修订的《义务教育法》规定,“义务教育实行国务院领导,省、自治区、直辖市人民政府统筹规划实施,县级人民政府为主管理的体制”。[1]因此,长期以来,我国基础教育主要强调地方主管,相应的学籍管理也是由各省自行制定并开展相应管理。在各省主导的学籍管理体制下,不同省的学籍具有不同的数据内容和数据标准,统计数据难以整合。由于缺乏有效的统计数据支持,教育主管部门也难以制定更准确的教育决策。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城镇化建设如火如荼,流动人口与日俱增。随之而来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转学和升学等一系列问题就成为了我国基础教育发展面临的重大问题,传统以省市主管的学籍管理方式已经成为制约我国基础教育发展的瓶颈。

二、电子学籍管理实现学籍管理方式变革

教育信息化为基础教育的学籍管理改革提供了新的途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构建国家教育管理信息系统”。[2]2013年,教育部出台了我国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通过建立统一规范的学籍管理制度,配套实施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实现基础教育学籍的全国统一管理,努力解决当前由于学籍管理混乱所产生的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规定的学籍管理全面地记录每个中小学生在学校的发展情况,主要内容包括:①学籍基础信息及信息变动情况;②学籍信息证明材料;③综合素质发展报告;④体质健康测试及健康体检信息、预防接种信息等;⑤在校期间的获奖信息;⑥享受资助信息。[3]为了有效地实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教育部从2010年就开始启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的建设工作,努力构建全国统一的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实现学籍注册、学籍异动、升学、转学等信息化管理,并且在全国范围内实时监控与管理。[4]

中小学学生学籍管理信息系统采用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实现了传统学籍管理方式的变革。所谓电子学籍,是指采用以计算机和网络为基础的信息化方式全程管理的学生学籍。在电子学籍中,学籍号是学生电子学籍信息的核心要素,它是以学生的身份证号为基础,在学生进入幼儿园或小学时就进行初次采集,录入到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中,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阶段中使用。电子学籍的特点是每个学生只有一个学籍号,记录学生的所有学籍信息,贯穿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实现全国联网,所有的业务管理流程都可以通过网络完成。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建设分为两期:一期将建设中央、省、地市、县和学校五级应用系统中核心的学籍管理和营养改善计划管理功能,采用信息化方式管理学籍和营养改善计划;二期将建设校车管理、成绩管理、综合素质评价、查询统计分析和办公等业务管理功能,促进学校综合管理的信息化。[5]

三、电子学籍管理在基础教育改革中的优势

实施全国统一规范的电子学籍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改革的重要举措,也是教育信息化促进基础教育改革的具体体现之一。相对于传统各省孤立的学籍管理而言,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打通了各省之间的壁垒,实现了全国范围的学籍管理联网,它在促进基础教育公平、合理配置教育资源、优化基础教育决策、变革基础教育管理方式等方面都具有独特的优势。

1.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促进基础教育公平

教育公平是我国基础教育改革的重点目标之一。长期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导致的流动人口子女入学难、择校、高考移民等已经成为导致基础教育不公平的重要问题。在传统学籍管理模式下,由于不同省份具有不同的学籍管理办法,建立的学籍管理系统仅局限在本地区范围内运行,地区与地区之间缺乏必要的衔接,因此流动人口子女跨省转学非常困难。既使双边的教育主管部门同意转学,传统学籍管理也需要学生家长在两地往返办理转学手续,无论是在时间上还是在成本上都给学生家长增添了许多负担。

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采用电子学籍管理的信息化方式,实现了学生学籍管理全国联网,跨省转学的申请和审批功能都在网上操作完成,从而从技术层面上解决了随迁子女跨省转学难的问题。中小学生转学学籍管理流程是由转入学校发起转学申请,经转入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转出学校审核、转出学校主管教育局审核并判断是否外地就读之后完成转学。[6]在管理制度上,《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明确规定,“不为已接收学生建立学籍档案”、“接收学生不为其办理转学手续的”、“不按规定为学生转接学籍档案的”等都将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3]因此,我国实施电子学籍管理方式将努力从管理制度层面和技术层面上解决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跨省转学难的问题,从而进一步促进基础教育公平。2014年1月10日,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已经开始联网试运行,办理跨省转学等学籍管理工作。[7]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正式步入网络化电子学籍管理时代。endprint

2.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对于基础教育发展发挥着决定性作用。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实现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特别是的义务教育经费保障和营养改善计划方面。从国家的层面看,传统学籍管理不仅学籍数据分散、采集困难,而且各省之间的学籍数据难以整合,无法及时动态地把握全国基础教育的学籍信息,从而影响了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教学设备等重要教育资源的合理配置。

全国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不仅能够管理中小学生的学籍信息,而且能够及时地从整体上反映我国基础教育的学校分布和教育资源分配情况,有利于教育主管部门在教育经费、教师编制和教学设施配备等方面动态地调整教育资源的分配,促进城乡义务教育一体化,推动基础教育的均衡发展。以营养改善计划为例,我国国务院从2011年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2012年开始实施营养改善计划,中央财政每年投入160亿元,惠及全国680个县2600万学生。为了保证营养改善计划的资金不被非法占用,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可以为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提供详细的学生数据,确保资金专款专用、落实到位,保障项目所覆盖的每一个农村学生都能吃上营养午餐。

3.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决策

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优化基础教育决策。以我国中西部地区“撤点并校”政策为例,近年来,由“撤点并校”政策引发的负面效应已经突显,农村适龄儿童辍学率进一步上升,农村中小学校车事故频发,农村寄宿制中小学校硬件条件和生活条件差,农村文化盲区不断增加。为了解决盲目“撤点并校”所产生的一系列问题,《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适应城乡发展需要,合理规划学校布局,办好必要的教学点,方便学生就近入学”。[2]如何合理规划学校布局?信息化时代,教育决策离不开教育统计数据的支持。全国中小学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运行,将逐步形成一个巨大的数据仓库,教育主管部门可以通过大数据分析技术获取基础教育的统计数据,为我国基础教育的决策提供有效的数据支持,促进教育公共政策更加合理。

4.电子学籍管理有利于推动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变革

在基础教育管理信息化方面,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还相对落后。从整体上看,我国县级及其以下的教育主管部门建立的网站主要用来发布信息,远没有达到开展网络化教育管理的信息化水平。对于中小学校而言,部分城市中小学校建立了学校主页,发布相关教育信息,然而大部分农村中小学校都没有建设学校主页,更不用说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的建设。

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的建设开启了我国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信息化的先河,使信息化管理理念深入农村中小学校长的心中,使农村中小学校长对信息化管理有了直观的认识和体验,为今后进一步转变基础教育的管理方法和手段、实施信息化管理打下了良好的基础。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不仅包括学籍管理和营养计划管理,而且将进一步扩展到中小学校校车管理、学生成绩管理、学生综合素质评价、学校常规业务管理等,从而加快农村中小学校管理信息化的步伐。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是我国教育部自上而下设计的,在纵向上实现了从中央到省、市、县、学校五级贯通,在横向上实现了省与省之间的对接,是一个非常先进的网络化管理信息系统。在今后加入数据统计与分析功能之后,将为基础教育的教育统计和教育决策提供强大的技术支持。

四、开展电子学籍管理的保障措施

电子学籍管理是我国基础教育学籍管理方式的一次重大变革。为了更有效地开展电子学籍管理,除了提供必要的计算机和网络基础设施等硬件条件以外,还必须进一步加强教育主管部门和学校的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同时建立学籍信息的保密制度,从人员和制度上保障电子学籍管理顺利开展。

1.加强信息化管理人员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

信息化管理离不开人。电子学籍管理对于中小学校,特别是偏远地区的农村中小学校,是一个新事物。为了保障电子学籍管理的实施,还必须加强中小学校的校长和信息化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信息化管理的能力。通过培训,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籍信息及时、准确地采集,另一方面是要确保学籍信息被安全地使用。

2.建立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建立健全问责机制

全国中小学生学籍管理系统为教育主管部门和中小学校提供了不同的使用权限,确保学籍信息的安全。然而为了进一步加强电子学籍管理,必须建立相应的学籍信息保密制度,对于违反学籍管理方法的行为,特别是以虚假信息建立学籍档案、泄露或非法使用学生学籍信息等行为,必须依法追究校长和相关人员的责任。学籍信息的采集和修改都必须经过家长审核后签字,保留原始数据,一旦有不实情况,可以逐级核查。只有制定严格的管理制度,建立和健全问责机制,才能真正确保学籍信息的准确性和安全性,维护学生的利益不受损害。

五、小结

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的深入发展,教育信息化不仅融入了中小学课堂教学,而且正逐步融入基础教育的管理领域。为了解决我国流动人口子女跨省转学和升学等一系列教育热点问题,我国出台了《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配套实施全国中小学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这标志着我国基础教育正式进入电子学籍管理时代。电子学籍管理是信息时代学校管理的一个新生事物,它在学生上幼儿园或小学时一次性采集,以身份证为基础,实行学生一人一号,并在从基础教育到高等教育的整个学习过程中终身使用。电子学籍管理不仅有效地解决了我国流动人口随迁子女跨省转学等一系列问题,而且有助于促进基础教育管理方法和手段的深刻变革,在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和教育公平、加强教育监管和支持教育决策方面发挥重要作用。然而电子学籍管理仅仅是基础教育管理方式变革的一个开始,随着基础教育信息化进一步融入基础教育管理领域,大数据分析和教育决策支持系统等信息化手段将进一步融入到基础教育管理中,为信息时代的教育管理提供更加高效、迅捷的支持服务。

参考文献:

[1]杨靖.电子学籍:保障教育公平[N].科技日报,2013-8-27(7).

[2]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与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EB/OL].http://www.gov.cn/jrzg/2010-07/29/content_ 1667143.htm,2014-3-25.

[3]教育部教基一[2013]7号文件.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Z].

[4]保障教育公平——聚焦首部中小学生学籍管理办法[EB/OL]. http://www.gov.cn/jrzg/2013-08/25/content_2473364.htm.

[5]教育部教育管理信息中心.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简介[J].基础教育参考, 2013(19):8-9.

[6]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操作手册(学校级)[Z].2012.11.

[7]全国中小学生学籍信息管理系统联网试运行[N].中国教育报,2014-1-8(1).

4.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细则 篇四

为进一步规范我校学生档案管理工作,提高我校学生档案管理水平,使我校学生档案管理制度化、科学化,充分发挥学生档案在学生日常教育管理、毕业、推荐就业等方面的作用,结合我校实际情况,特制定本规定。

学校应当从学生入学之日起建立学生学籍档案,我校学生学籍档案包括:劳动局档案(技校)、教育局档案(职高)和学生校内档案(技校和职高)。

一、填写内容

劳动局档案内容包括:(详见:附件1)

1.学生基本信息(包括学生家庭情况,学习经历,党团关系等); 2.考生体检表一张; 3.二寸照片3张。(白底)

劳动局下发学籍档案两天内,学籍管理员下发学生档案,要求新生班主任组织学生在半个月内,如实填写学生校内档,半个月后由班主任检查审核后,统一上交学工处学籍管理员处。

教育局档案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成绩;;

3.学生操行评语; 4.学生入学登记表; 5.一寸照片2张。

教育局下发学籍档案两天内,学籍管理员下发学生档案,要求新生班主任组织学生在一个星期内,如实填写学生校内档,一个星期后由班主任检查审核后,统一上交学工处学籍管理员处。

校内档案内容包括: 1.基本信息;

2.公共基础课程和专业技能课程成绩;

3.班主任评语及实习指导教师评语;

4.操行考核表;

5.毕业生信息登记表(基本信息、班级鉴定、班主任评语、自我鉴定); 6.一寸照片1张,二寸照片1张。填写标准:1.内容详实准确

2.字迹工整不得有涂抹、划痕

二、填写时间与归档时间 三填写标准

四、评价标准(要求班主任认真检查,如出现任何问题班主任自行负责):

1.不按时上交:-5分 2.有涂抹划痕:-5分 3.缺项、漏填:一处-5分 4.信息不准确:-5分

新生入学一星期后,学籍管理员下发学生校内档案,要求新生班主任组织学生在一个月内,如实填写学生校内档,一个月后由新生班主任检查审核后,统一上交学工处学籍管理员处。每学年开学一个星期后,学籍管理员下发学生校内档案,一个星期后由班主任检查审核后交到学工处学籍管理员处。

5.加强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管理刍议 篇五

徐丽丽

(黑龙江省妇女干部学院,黑龙江哈尔滨 150040)

摘要:学籍档案管理是干部学院教学管理工作的重要内容。正确认识学籍档案,加强学籍档案管理,对提高干部学院管理水平有着的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论述了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的内容和作用,探讨了从完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提高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素质、推进学籍档案信息化建设三个方面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从而提高干部学院管理水平。

关键词:学籍档案;干部学院;档案管理;信息化

档案管理工作是衡量干部学院教育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而学籍档案是干部学院档案的重要组成部分。管理和利用学籍档案是干部学院管理工作中的一项基础性工作。加强学籍档案的管理,促进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对规范干部学院的教学秩序、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实现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合格人才的最终目的等都有着巨大的促进作用。本文结合笔者多年档案管理工作的经验,围绕干部学院的学籍档案管理,讨论了其主要内容、主要作用和存在的问题,对目前如何加强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进行探讨。

一、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的主要内容

学籍档案是学生从入校到毕业分配的整个在校学习过程的原始记录,是学生在校期间学习、考试、实习和社会实践等一系列教学活动中直接形成的,具有保存与利用价值的文件材料。依据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档案法》和国家教委《普通高等学校档案管理办法》,结合干部学院的实际情况,干部学院学籍档案主要包括:1.招生计划、新生名册等;2.在校学生名册,新生登记表,学生学籍卡片、考试成绩卡,学生学籍变更(休学、复学、转学、转专业等)的材料;3.学生职业技能培训参训情况和所获证书统计表;4.各年级实习计划和实习单位合同、学生实习情况、实习报告和实习成绩;5.学生奖惩材料:获奖、评优、处分等;6.毕业证书和发放登记表;7.毕业分配单位统计表和签约单位合同;8.扩展材料――毕业生跟踪调查统计情况:使用单位对毕业生质量的意见、毕业生社会满意度调查、优秀毕业生情况和典型事迹等。

二、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的主要作用

学籍档案对个人、学校和社会都具有重大价值。1.对个人而言,学籍档案记录的内容是评价学生在校表现和学习情况的依据。因此,学生在校期间,通过了解学籍制度,可以明确努力的方向、规范自己的行为,并有意识地遵循有关规则,从而促进良好学风的形成。学籍档案作为学生在校期间真实情况的证明,学校可据此为学生开具相关证明。2.对学校而言,学籍档案的建设是学校基础性建设之一,学籍档案的管理是学校日常管理的重要部分。好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可引导教学活动的有序进行,有效降低学校管理成本。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规范化、科学化和标准化水平在一定程度上体现着干部学院的教学管理水平。加强学籍档案的管理,可大大提干部学院的管理水平。3.对社会而言,学籍档案是用人单位挑选人才的重要参考依据,学籍档案的完整性、真实性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单位对学生的评价。此外,用人单位对毕业学生的反馈情况进行统计分析和评价,可以为学校拟定人才培养方案提供重要依据,有助于促进干部学院向社会输送全面发展的、社会迫切需要的合格人才。

三、存在的问题

目前,针对妇女干部学院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需要,专业变化快,办学形式和生源多样化,学籍档案的种类和内容也呈现出复杂多样的局面。在这样的形势下,学籍档案的管理出现了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主要有:1.管理体制不够完善,管理比较混乱;2.学籍档案的内容复杂,数量繁多,建设周期长,在学籍档案形成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很容易造成档案不全或档案丢失,使学籍档案在一定程度上失去了完整性和真实性;3.由于档案管理人员工作量大,任务繁重,却往往不受重视,使得人员流动性较大造成缺乏相对固定的专业队伍,或责任心不强等导致档案管理工作出现脱节现象。

这些问题的存在给学籍档案的持续建设、有效管理和利用造成了不便,严重影响了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管理的质量。因此当务之急是要针对存在问题,切实加强学籍档案管理水平,实现学籍档案的科学管理,从而提干部学院管理水平。

四、加强学籍档案管理的主要途径

加强学籍档案的管理应从以下几方面人手:

1.完善学籍档案管理体制,提高管理意识。学籍档案工作是办好学校的重要基础工作之一,必须把学籍档案工作纳入学校整体发展规划,完善管理体制,从而加强对档案工作的领导和管理。建立和完善归档制度,分散收集,集中管理。学籍档案的归档纳入各部门人员的职责范围,做到每学期、每年级按时、完整、准确归档。要从制度上加强对学籍档案真实性的认证和鉴别,保证其真实可靠。还应制定完善的考核管理制度和激励机制,奖罚分明。

2.加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培训,提高素质,稳定工作队伍。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非常细致的工作,具有极强的程序性和专业性。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具备档案业务知识和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必须热爱档案事业,忠于职守、遵守纪律;必须有极大的责任心和学习精神,经常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解决新问题。要建设这样一支队伍非一朝一夕可以实现,干部学院的领导者必须重视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素质;必须有针对性的引进人才,培养人才,适当提高人员待遇,稳定学籍档案管理队伍,保证档案管理工作的`严肃性与持续性。

3.推进“档案信息化”,促进学籍档案现代化建设。在目前整个社会大环境中,档案工作正随着经济、社会和科学技术的发展不断发展变化,学籍管理手工操作的传统方法已经不能适应广大干部学院学员人数多、工作量大的现状,“档案信息化”、“数字档案”等是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对学籍档案管理提出的新要求。学籍档案电子化管理具有传统管理方式无可比拟的优势,可大大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效率.存储信息量大,检索迅速、查阅方便、保存时间和空间几乎不受限制。这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的快速发展给学籍档案管理带来的新的机遇。就笔者多年工作经验,以下几方面是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管理信息化建设的基本要求:硬件设备的准备:计算机、扫描仪、服务器、存储设备等;软件:应该购买或开发专门的档案管理软件以进行档案的输入、查询、输出等;档案信息化管理制度的建立:包括档案收集、输入、校对、审查、储存、备份、修改、查阅等制度;条件好的干部学院也可将档案管理系统与学校信息网整合,以方便用人单位作网上查询以便选才或甄别学历真假;做好病毒及黑客的多层次防护;专职人员培训制度及标准操作流程的建立;引进信息化管理的专门人才。总之,学籍档案计算机信息化管理是现代社会学籍档案管理发展的必然之路,已成为衡量干部学院学籍档案管理水平高低的重要指标。

6.学生科学籍档案管理员岗位职责 篇六

2.为已注册的新生建立学生学籍档案。学籍档案内容包括报名登记表、政审表、体检表、学籍卡、健康卡、体育锻炼测试卡、操行评定、德育考核、奖励或处分决定、毕业鉴定等材料。

3.做好每届毕业生的毕业档案整理、审定、上报等有关高考考务工作,密切与上级有关部门的联系,以保证毕业生工作的顺利进行。

4.做好每学期学生的转学、休学、停学、复学、退学等有关手续工作。

5.做好每学期学生注册工作,建立学生名册。

6.做好学生证、学生手册的发放工作。

7.配合学校有关部门,做好每年一度的招生工作。

7.学籍档案管理改革方向分析 篇七

关键词:学籍档案管理,spss分析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学生的基本信息。学生在校期间,学籍档案一般由学校教务处管理,学生毕业后,学籍移交到工作单位转为人事档案。每年毕业季,学籍档案都是毕业生们不得不处理的任务。本文通过问卷调查和数据统计的方式来对大学生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进行分析,探求新时代学籍档案管理发展的改进之路。本次问卷共10个问题,从学生对学籍档案的了解程度,学籍档案对学生的主要价值,学生希望学籍档案改进方向三个角度进行调研。共收集到92份问卷,有效问卷88份。

一、学籍档案改革方向分析

学籍档案、户籍档案等人事档案在我国沿用多年,形成了中国特色的人事档案体系,但是与国外的人事档案管理相比,我国人事档案的信息化程度、应用强度均十分有限。国外的人事档案有着统一管理、专设部门等特色。借鉴西方优秀的管理经验,我认为我国的学籍档案应该和信用档案、健康档案等合为一体,再建立统一的部门负责保管,这样既可以降低档案管理费用,防止多头收费,也可以降低非管理人员接触档案的可能性,提高档案信度。调查显示,有28%的人同意学籍档案整合,41%的人十分同意。

而对支持档案整合的用户进行分析,其中,费用、价值、信度可以得出与整合意向的线性相关关系。运用回归分析分别将这些变量进行验证。如表1所示,随着预测变量的加入,R方的解释度上升为16.5%,当解释度达到16%可认为预测变量价值,费用、信度与因变量强相关。

在显著性水平检验表中,模型3的显著性水平为0.005<0.05的显著性水平,可知模型3为的线性关系非常显著。其余模型显著性水平较低。

在最终的回归方程统计量中,虽然预测变量为价值,费用,信度,但在实际的回归方程中,只有信度变量与整合意向最为相关,显著性水平为0.001<0.05的显著性水平。故整合意向与预测的变量的方程为:整合意向=2.13+0.508信度。

从spss分析可知,档案价值,保管费用,档案信度可以拟合出曲线满足档案整合需求,说明档案整合可以同时满足三者需求。但其中最为相关的预测变量为档案信度。

二、结论建议

信度作为一个客观反映档案真实性、有效性的变量,应当在档案管理部门引起重视,尤其在档案的审核阶段,如何提高档案的审核力度,筛选掉不合格档案是档案管理工作的重点。同时对于合格档案的有效保存和保护是档案价值的重要体现,也是提高档案信度的又一指标之一。因此在未来的档案电子化的过程中,提高档案的识别力度,增强审核机制和程序的开发,加大对档案保护相关政策的制定和设备的支持,是提高档案价值、增加档案信度的重要手段。而大学生的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关系到学生个人的发展和未来国家人才的培养,因此对于学籍档案的管理更应得到更多的关注和支持。

参考文献

[1]赵秀英.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改革的必要性及对策[J].绥化学院学报,2005,04.

[2]毛亚茹.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员素质之我见[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02.

8.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管理的发展 篇八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重要性

学籍档案是指在学生学籍管理活动过程中形成的、作为原始记录并具有保存价值以备查考的不同形式的文字材料、图表的总和。主要包括:新生录取名册、学生登记表、学籍卡片、原始成绩报告单、在籍学生统计表、学籍变动材料、学生奖惩材料、毕业生名单、验印申请书、毕业生成绩汇总表、学历证明存根等,是学生在校期间形成的具有保存价值的珍贵档案,是高校档案馆重要的馆藏资源,也是高校档案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社会的发展和高校办学规模的不断扩大,学籍档案的数量也在急剧增加,学籍档案管理面临着更大的挑战。由于学籍档案自身具有原始性、凭据性、权威性等特点,其利用率也在不断提高,例如企业用人单位甄别学历真伪,毕业生就业、出国留学、资格认证等方面都需出具学籍档案证明材料。另外,学籍档案也是校友资源信息库的主要资料,是建立校友信息库的数据来源。学籍档案也为校史研究、举办展览、编辑出版年鉴、画册等提供素材。

随着时间的推移,由于保存手段、室温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原始纸质学籍档案出现了纸张松脆、结块、字迹淡化等现象,失去了使用的准确性和可能性,同时,学籍档案在翻阅或利用中还经常会发生损坏或遗失现象,过度的查询利用也加快了纸质学籍档案的破损速度。原始简单、落后的学籍档案管理方式已经不能适应日益发展的档案管理要求,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利用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

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现状

随着信息数字化的发展,内蒙自治区各高校在20世纪初才开始校园数字化,档案部门开始启动学籍档案数字化工作,高校学籍档案的数字化工作还处于起步阶段。目前,档案管理仅限于2000年开始招录学生的新生录取名册、在籍学生名单统计、毕业生名单及成绩单的数字化管理,学籍档案的其他相关信息等。例如学籍卡片、学生的奖惩情况、毕业生的去向等都还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特别是2000年以前学生的学籍档案情况还是原始的纸制学籍状态,所以学籍档案的目前管理状况与利用之间存在着脱节现象,没有充分满足学籍档案的利用要求,在自动化管理与提供服务方面存在较大的局限性。

目前,内蒙古自治区高校学籍档案化管理存在的问题及误区: 1. 2000年以前的学籍档案管理还是原始的纸制管理方式,需要将这部分学生的新生录取名册、学生名单、毕业生成绩单的纸质档案进行数字化扫描,便于统一管理。 2. 电子版的学籍档案不能等同于档案数字化管理。很多学籍档案,如学生的学籍变动材料、学生的奖惩材料、毕业生的就业去向及联系方式等各高校都有电子版的材料却没有进行数字化管理,这样既不利于学籍档案的完善,还会导致原始材料出现失真,或因电脑的损坏及一些突发事故导致档案的遗失。所以,必须将现存的原始电子版档案转化为数字化管理模式,才能使档案永久保存。 3. 学籍档案管理部门不能只注重学籍档案的管理,还应重视数字化档案的利用和开发,以适应当前不断发展的学籍档案利用。

高校学籍档案数字化的发展构想

随着学籍档案利用率的日益增加,不同用户对学籍档案数据的需求也各不相同,这就要求构建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应以原始的纸质学籍档案为中心,搭建一个以网络为基础的学籍档案数字化传输平台、资源共享平台、管理平台、服务平台以及综合应用平台,实现数字化资源网络化存取、分布式管理、开放式利用、一站式服务。学籍档案数字化平台应具备三个主要模块:学籍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学籍档案信息著录模块,学籍档案查询与展示模块。

学籍档案数字化加工模块。学籍档案目前主要是以纸质的形式保存,该模块主要实现对纸质学籍档案的数字化扫描以及对扫描完成的图像进行编辑处理,通过扫描的方式转换为数字化资源进入数字化平台。

学籍档案信息著录模块。扫描后的学籍图片资源有的并不能直接用于查询和利用,需要建立专门的学籍信息库,使这些原始资源能够进行正确的识别。

学籍档案查询与展示模块。该模块能够提供灵活多样的查询方式,满足学籍档案各个层面的不同查询要求,可以按照多种条件查询,并能将查询的结果转化为文件形式进行打印。

数字化是学籍档案管理的发展趋势,也是学籍档案保存和利用的必由之路。笔者作为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者,期待内蒙古自治区早日完善数字化学籍管理。

9.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九

成都市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试行)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实行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是提高教育管理水平的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是加强和规范中小学学籍管理、实现“控辍保学”的有效途径。根据《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和《成都市全日制普通高级中学学生学籍管理办法(试行)》等有关文件,为了使学籍管理更加规范化、网络化、制度化,结合我市实际,特制定《成都市中小学学生电子学籍管理办法(试行)》(以下简称《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适用于本市各级人民政府、企事业单位、社会团体和公民个人举办的全日制小学、初中、九年一贯制学校、普通高中和职业高中。

第三条 成都市中小学和各区(市)县教育局学籍管理统一采用《成都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以下简称《学籍系统》)。各区(市)县教育局学籍管理采用《成都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区级版,市教育局采用《成都市中小学学籍管理系统》市级版。

第四条 全市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由市教育局普通教育处负责,各区(市)县教育局应制定适应本区(市)县学生学籍电 —1— 子化管理实际需要的管理办法,落实数据和权限管理人员、职责,落实操作流程,并对辖区内中小学学籍电子化管理工作进行指导和督导;学校应制定相应的岗位责任制度,做到任务到岗、责任到人。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一旦发现违反学籍管理操作的情况,立即追究相应人员责任。

第二章 用户和权限设置

第五条 《学籍系统》的用户分为教育局用户和学校用户两大类,教育局用户又分为教育局网络管理员、教育局学籍管理员、教育局普通用户。学校用户分为学校管理员、学校普通用户。

教育局应指定专门部门、专门人员管理教育网络管理员帐号和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帐号。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帐号一般由教育科负责学籍管理的同志管理。

教育局网络管理员负责本区电子学籍技术工作,管理学籍管理服务器和软件,保障软件正常运行和网络畅通,根据区(市)县教育局教育科的要求分配帐号,及时对操作系统和学籍系统升级,定期杀毒,禁止在学籍管理服务器上进行与学籍管理和系统维护无关的操作。

教育局学籍管理员负责根据需要确定教育局、学校的用户和帐号,根据不同用户的需求分配用户权限,负责辖区内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并指导学校的电子学籍管理。

—2—学校学籍管理员负责本校所有学生的电子学籍管理工作。第六条 部分暂无条件实行学籍电子化管理的农村小学,由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开设中心校管理员帐号,以乡镇为单位由当地中心学校统一管理。

第七条 《学籍系统》的功能分为系统管理(后台)和学籍管理(前台)两大部分。原则上网络管理员负责系统管理,学籍管理员负责学籍管理,普通用户具备数据查询功能。

电子学籍用户帐号分配程序:学籍管理员确定学校的用户帐号后,书面交给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设置相关参数。需要新增用户帐号或修改用户帐号的部门、学校,必须递交申请书,交相应的学籍管理部门同意并签字确认,分配用户帐号后,交网络管理员设置相关参数,网络管理员完成设置后签字确认并交回学籍管理部门存档。

电子学籍用户权限分配程序:学籍管理员确定学校的用户帐号后,书面交给网络管理员,网络管理员通过系统管理,设置相关参数。需要新增用户权限或修改用户权限的部门、学校,必须向相应的学籍管理部门递交申请书,经同意后由学籍管理员设置相关参数。

第三章 数据准确性与安全性

第八条 成都市中小学生学籍电子化信息不仅作为中小学生各学段升学、毕业的重要依据,也为教育行政部门提供科学的决策支

—3— 持。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和学校应对数据录入和维护人员加强管理和培训,务必确保数据的及时、准确、完整及安全。

第九条 学校应为每个学生建立电子学籍档案。在学生基础数据录入完毕后,学校学籍管理员应进行数据核对,确保每个学生的资料准确无误。学校必须录入的学生信息项目包括:身份证号、年级、班级、姓名、性别、出生日期、政治面貌、民族、生源类别、学生来源、入学方式、户口所在地(明确到乡镇)、父母电话、现住址、是否现役军人子女、是否低保家庭、是否独生子女、是否留守儿童、身体健康状况。

第十条 在本地区学籍数据在规定时间录入完成并经过核对以后,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应在《学籍系统》中设置好学生信息修改、增减权限,根据需要锁定学生的姓名、学籍号、身份证号等重要信息,学校不得在基本信息登记功能中再随意修改及增减学生。

第十一条 在系统进入日常运行阶段后,学校应按照系统操作流程要求,及时登记学生的学籍变更信息及等其他成长档案,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应及时审核处理。学生各种档案的变更登记应在规定时间完成,以保证学生电子档案的准确性。

第十二条 各区(市)县教育局应制定软件的权限授权程序。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更改或查询库中的数据,学籍数据库只能服务于教育行政单位和学校管理与教学,而不得用作其他商业用途。教育局技术支持部门要作好服务器的防病毒、防黑客攻击等系统安全工作,各用户要管理好自己的口令。为避免由各种原因造成的数 —4—据丢失,教育局要定期对服务器进行异地异机数据备份。对于学生的某些敏感信息,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应根据实际情况,设置好查询权限。

第四章 入学与招生

第十三条 适龄儿童凭当地教育行政部门或乡镇人民政府发的《适龄儿童入学通知书》或入学公告到划定的小学办理注册手续,取得义务教育学籍后,学校应及时在学籍系统中为学生建立学籍档案。

第十四条 初中和高中新生入学时,学校应及时在学生基本信息管理中为学生建立学籍档案。

第十五条 在登记新生档案时,必须登记学生的身份证号,作为学生唯一标志。系统将自动生成学籍号,随着学生学籍的变动,学籍号也将随之变动。

第五章 学籍变更

第十六条 系统中的学籍变更包括学籍减少、学籍增加和校内变动三种类型。其中学籍减少包括休学、退学、辍学、保留入学资格、退学、勒令退学、正常死亡、非正常死亡、转出和其他减少;学籍增加包括复学、转入和其他增加;校内变动包括调班、留级、跳级。

—5— 第十七条 学生休学时,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提出申请,出具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证明或其他有效证明,由学校在系统中登记休学申请,教育局审核书面材料后,在网上通过,完成休学手续。休学原则上为半年或一年,连续休学不超过两年。

在休学期满后,休学生须持休学证书和主管教育行政部门指定的医疗单位出具的健康证明书或其他有效证明,向学校提出复学要求,学校在系统中登记复学申请,经教育局审核书面材料后,在网上通过,方可复学,由学校安排入相应年级就读。

第十八条 非义务教育段学生退学,由学生本人及其法定监护人向学校提出申请,由学校在系统中登记退学申请,经过教育局审核书面材料后,在网上通过,完成退学手续。

第十九条 学生转出时,先由转出学校同意,并打印转学联系表,经转入学校同意并盖章,转出教育局核准后,转学生凭转学联系表到转入学校和当地教育局办理转学手续。转出学校应在系统中登记并注明转出学生去向及转出原因,教育局学籍管理员审核书面材料后,在网上通过,完成转出。

学生转入时,经过转出学校及转出行政部门同意,转入学校核准后,由转入学校详细登记该生基本信息并注明转入学生来源、转入原因,经转入教育局审核书面材料后,在网上通过,转入完成,该生电子档案分配到转入学校,转入学校应为该生分班。

学生转学成功后,转出学校应打印转学证书留存备案。第二十条学生死亡时,学校学籍管理员应及时在系统中登记死 —6—亡原因、是否非正常死亡、是否校方负责等信息。

第二十一条 属于其他情况的学生增加或减少,由学校及时登记到校内其他异动中。

第二十二条 学生留级、跳级,由学校在系统中登记留级、跳级申请。

第六章 毕业、结业

第二十三条 学校在学年结束后,登记毕业班学生的毕、结业信息并打印一份毕业生名册留存备案。

第二十四条 在学生毕(结)业登记完成后,不能再增减或修改学生的档案,因此在登记前学校必须检查核实学生的档案。

第二十五条 在系统升级到新学年后,学校应如实登记学生的毕业去向信息,并打印一份学生毕业去向表留存备案。

第七章 评价

第二十六条 学校建立每个学生的电子成长档案,每学期对学生德智体等方面进行评价,评价结果登记到学籍系统中。

第二十七条 学生的成长电子档案,包括学科学习业绩、奖励、处分、体格检查、体育健康、评语、考勤、学生任职情况、综合素质评价等内容。

—7— 第二十八条 教育局和学校使用全市已定的综合素质评价系统,组织对毕业班学生进行综合素质测评,评价结果作为学生升学的重要依据。

第二十九条 学校应在系统中登记贫困学生及资助情况,作为上级教育行政单位拨款参考。

第八章 操作流程

第三十条 在学籍数据初始化输入完成以后,系统进入日常维护管理阶段,为确保学籍数据的即时和准确,并与学校日常教学活动相一致,教育局和学校应按照系统操作流程进行操作。

第三十一条 在进入到新学年的第一个学期后,学校应登记新生年级、班级,并组织新生信息的录入、网上招生和数据校验核对工作,这些工作在每年的9月20日之前完成。

第三十二条 需修改学校基本信息时,学校应在7个工作日内登记申请信息并递交书面申请,由教育局审核批准。需变更学校代码时,由区(市)县递交书面申请报普教处审批,审批后按相关程序变动。学生发生学籍变更时,学校应在7个工作日内登记申请信息并递交书面申请,学籍管理员必须在每月第四周集中审核一次。

第三十三条 学校应在当月内登记学生的各类成长档案,学期末检查核实一次。

第三十四条 学生的毕结业操作在每年的7月30日之前操作完 —8—成。每年的8月1日为系统学年升级的时间。在每学年的第二学期开学之后的第一周的周五,教育局管理员把系统从上学期升到下学期。

第三十五条 教育局在学期升级前,需事先通知学校检查核对各类数据,学期升级后,无法再修改上学期的数据,只能查询统计。教育局在升级前,必须做好数据备份工作。系统从下学期升级到新学年的上学期后,所有在校生的年级自动升一级。

第九章 数据报送

第三十六条 区(市)县教育局的服务器自动向市教育局服务器报送数据。

第三十七条 下级教育局向上级教育局服务器报送的数据包括非正常死亡、退学、转学、贫困生与资助等学生数据,这些数据在学校录入并经教育局审核后第二天报出。另外在每个月的1日到10日之间,报送系统自动汇总的基础教育常用报表,这些报表供各级教育行政单位和学校参考。

第三十八条 学校每年9月份填报的教育事业年报中的有关学生的数据必须与系统自动生成的报表相符。

第十章 技术支持

—9— 第三十九条 学校应指定专门技术人员协助学籍管理员等使用者作好技术支持工作。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应指定专门的技术人员,做好学籍服务器的硬件和网络维护,以及辖区内学校的技术支持和培训工作。

第四十条 各校应为学籍系统配置专用计算机,各教育局应配置专用服务器,并设置好外网IP,保证该服务器的24小时开通。

第四十一条 学籍系统的开发和升级由浙江大学网络技术有限公司负责。

第十一章 附则

第四十二条 本《办法》自下发之日起施行。

第四十三条 本《办法》由市教育局普通教育处负责解释。第四十四条 各区(市)县教育行政部门可根据本《办法》,结合当地实际,制定实施细则,并报市教育局备案。

10.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

各学校:

根据《浙江省中小学和幼儿园学生电子学籍系统管理办法(试行)》要求,本学期电子学籍管理系统统一于2月18日升级,此前请各学校布置好相应教师的录入任务,按要求于学期结束前再次补充完善学生基本信息,完成学生其他信息(奖励处分、体格检查、体育健康、任职情况、期末评语、考勤记录、各科成绩记录等)的录入工作,学校教务处统一审查完成,并将学生变动(转学、休复学、留级、死亡、退学等)一一完成。

重点说明:

1、各普通高中学校抓紧时间做好学生信息、成绩录入、学分认定和综合素质测评项目的登记工作,责任的重要性学校上下必须明确。

2、“综合素质登记(小学、初中)”模块仅初三年级学生使用,其他年级无须录入。

3、“综合实践活动登记”模块仅高中学校使用,其他学校无须录入。

4、本学期如发生体检或体质健康标准测试的请一并输入,此二者每年录入一次。

5、最后进行的还有学生变动处理,有任何一所学校未处理完成,全县就无法升级。

6、部分学校的学生基本信息仍有错误和不规范之处,请按照《德清县教育局关于进一步规范和加强中小学学籍管理工作的通知(德教基[2010]123号)》文件要求修正。

由于学籍管理系统已升级至3.0版本,所以原有的2.0客户端无法使用,请至浙江学籍网首页下载“学籍软件客户端3.0”后按说明使用。

请各校务必安排有关教师于规定时间前检查并录入全部要求的信息。

基础教育科

11.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一

【关键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问题:对策分析

【中图分类号】G647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44-5511(2011)11-0300-01

高校学籍档案是学生在校学习和生活所形成的反映学生品德、智力、体质、艺术、劳动等方面发展的真实记载,是高校考察、培养和教育大学生的真实资料,同时又是国家选才、用才的一个重要参考指标,是职工人事档案的基础。随着现代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各种技术的快速进步,高校学籍档案也工作出现很多新情况和新问题。因此,探讨高校学籍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加强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规范化,显得尤其重要。

一、高校学籍档案的重要性

1.高校学籍档案的历史真实性。人的一生经历就是一部历史,大学阶段是这部历史的一个重要阶段。对大学生而言,不管他以后的如何发展,他在这个阶段反映出来的理念、感情、操守、品行与他的一生都密切联系,对其以后的发展都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如果要考察一个人在大学阶段中的真实情况,则大学生学籍档案就是十分宝贵的材料。学籍档案中可开发利用的信息资源是非常丰富的,其历史真实性的价值功能亦有待我们进一步深入挖掘。

2.高校学籍档案的验证性。考察、评估一所高校在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培养新型的复合型人才等方面的质量如何,在诸多的测试项目中,认真查看、仔细分析和深入研究高校学籍档案无疑是一个相当可靠的佐证。完整、规范、有序的高校学籍档案,不仅能生动地记录该所高校教育教学发展的每一阶段的历史进程,而且能相应地反映出其办学质量和管理水平的优劣程度。此时,高校学籍档案当然就成为最真实、最可靠、最具说服力的信息来源。这就是历史学家所说的"档案是没有掺杂任何水分的历史史实"。

3.高校学籍档案的实补性[1]。缺而后补,补而后全,这是高校学籍管理过程中特有的价值功能。例如:某大学生在走向社会后因疏忽而丢失了自己的毕业证书,为急于求得用人单位的学历认可,此时唯一的补救方法就是到母校查阅有关学籍档案,开具有效的学历证明。同时,还可以有效地防止当今社会上不法分子假造学历证书的罪行,有效的发挥"学历打假"作用。

4.高校学籍档案的指导性。充分利用高校学籍档案,能够为用人单位提供诚信可靠的佐证材料。根据学生学籍档案材料,用人单位可准确地判断被考察的学生是否选留;如果选留,还参照学生档案资料针对其特长,决定其具体的工作岗位,做到人、岗相适、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二、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存在的主要问题

1.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亟待完善。一直以来,高校学籍档案缺乏主体的管理制度,虽然国家对高校学生管理出台了不少相关文件(例如《普通高等学校学生管理规定》、《高等学校学生行为准则》、《高等学校校园秩序管理若干规定》等),而对大学生的学籍、入学注册、转学、退学、成绩考核、毕业、社会实践活动、奖励、惩罚等都作了比较明确的规定,但其中并没有涉及高校学籍档案的具体管理办法,更没有一项专门的规定。高校学籍档案工作制度不完善的状况有待落实。

2.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缺乏专业人员。高校招生办负责招生工作,教务处负责高校学生日常教学教务,学籍管理,学生在校学习全过程形成的学籍档案,最终由相应的管理部门整理归档到学校档案室进行永久保存。那么,学籍档案有哪些部分组成,应该从哪些部门收集才能完整,就要求我们学校档案室的管理人员必须有档案资料专业技术人员,只有专业的档案人员来管理,才能将学生学籍档案收集完整,管理有序。但目前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体制的状况是八仙过海,各显神通:有的学籍档案放在综合档案室,有的放在人事处,有的放在学生处,有的放在各个教学单位。这样混乱管理的结果是学生学籍档案无专人负责,成为隶属于各行政管理机构的附属品,或者是收集学籍档案不完整,遗漏部分学籍档案。尽管有的高校设置了专门的学籍档案室,却没有选派专门的学籍管理人员。

3.学籍档案材料不规范、不全面。高校学籍档案管理没有明确的档案材料的归档范围与要求,使得能够充分反映学生综合素质的各种材料得不到及时归档,不利于高校对大学生全面考察了解。如例《大学毕业生登记表》中对大学生在校几年表现的鉴定,已是众所周知的、雷同的、空洞的、程式化的语言,基本反映不出一个在校大学生的实际情况与个性特征。

4.学籍档案材料质量差、不规范。高校学籍档案材料存在许多漏洞和缺陷,例如有的大学生毕业时填写的《大专院校毕业生登记表》或学生受处分的处分决定书上缺少本人的签字;归档材料纸张大小不一、质量差;更有甚者,成绩单上有严重涂改的痕迹;入党材料缺少个人的入党申请书,转正后缺少个人入党转正申请报告等等。这些学籍档案材料到录用单位后,给干部人事档案质量带来一定的影响,也给录用部门考察任用毕业生带来种種疑虑。

5.目前,高校学籍管理已普遍使用计算机网络管理软件,但是学籍档案管理还没有配套的、完整的规范管理应用软件。高校学籍档案归档时基本上是传统的、原始的、纸质版的档案材料,需要查询和利用学籍档案时,要倒库房进行查询,复印,没有相应的计算机管理软件,可以让人快捷地查询学籍电子档案,给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带来了一定的困难。高校学籍管理体制、管理模式上存在的问题,必然产生学籍档案的管理落后于形势发展需要的这种状况,并制约了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标准化和现代化的进程[2]。

三、解决高校学籍管理问题的对策

1.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在国家教育部尚未正式出台高校学籍管理条例的情况下,各高校档案室应首先根据高校学籍档案工作的实际情况,与形成学籍档案材料多的部门,共同制定出相应的学籍档案材料收集归档联系制度,以确保规范现有的学籍档案的质量与数量。

2、设置档案专业技术岗位,聘用专职档案专业人才,加强队伍建设。加强学籍管理队伍建设,一是要保证学籍档案管理队伍的相对稳定,档案员不宜过多地兼任其他工作,最好设置专职档案员,使其能够集中精力投入到学籍管理工作中。二是要努力创造条件,提高学籍管理人员的素质,使其有更多的机会和时间参加档案的业务培训和学术研究,以提高业务工作能力。

3.准确鉴别粼选,加大档案归集的内容和范围。全面推进素质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一场深刻的变革,是一项事关全局、影响深远和涉及社会各个方面的系统工程。在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深化教育体制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决定的今天,高校学籍档案工作如何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如何反映高校学生接受素质教育的成果,使之更好地服务于学校的各项教育改革,服务于学生的管理工作和就业、深造工作,是一个新课题。对大学生的基本素质教育包括思想道德素质、文化素质、专业素质和生理心理素质教育。学生在各种各样的课堂上和课外活动中,以不同的方式接受了各种素质教育。学籍档案就应该反映这一素质教育成果,突出大学教育的特色,突出大学生本人的特点。

4.加强高校学籍管理,提高高校学籍档案的质量。第一要向高校各个行政管理部门宣传学籍归档材料的各种要求和规范归档学籍材料的实际意义。增强高校领导、师生的学籍档案意识,形成人人都来关心高校学籍管理的良好局面。第二要建立专门的高校学籍档案室,对平时学生的各种材料(如各种奖惩材料、学籍变更材料、入党入团材料等),要进行整理、登记、鉴别和归档;发现问题,及时补救。第三要根据高校学籍档案材料形成的规律,从材料形成的源头做起,经常与形成学籍档案材料的各部门联系、协商和配合,主动向他们提出提高归档学籍材料质量的建议和要求。

5.做好高校学籍档案材料的传递工作。毕业生档案传递工作时间集中、周期短,流量大、涉及面广、参与人多,需要设置合理的传递方式和周密的传递环节。在传递过程中,要特别注意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一是传递及时。大学毕业生毕业后,各高校要及时将学生档案转到学生工作的地方组织人事部门;或毕业学生所在地的人才交流中心。二是传递准确。传递之前,要认真核对大学毕业生的毕业去向,逐一对照后再转到工作单位的组织人事部门,办理严格交接手续;对错转的学籍档案,要认真查找,及时转出。三是传递安全。学籍档案从产生-管理-传递-到位,要经过多方面的运转,可谓是一个系统工程。因此,对学籍档案的传递必须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各个系统、各个环节之间要互相配合,增强机密性,提高安全度,保证档案材料准确无误地传出。

参考文献

[1]王燕.要实现档案的规范化管理.兰台世界.2005,12(4):21-22.

12.做好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对策 篇十二

一、提升高校相关人员的高校学籍档案意识

从某种层面上而言, 档案意识将直接决定着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好与坏, 是搞好档案管理工作的根源所在。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者只有具备较好的档案意识, 方能在实际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 对所涉及到的数据、资料等做出快速、敏锐的反应, 进而在第一时间内对相关的信息资料进行有效地、全面地、系统地收集、归纳以及保存。另外, 若相关职能部门拥有较好的档案意识气氛, 那么在开展档案管理工作时就能够互相配合、互相帮助, 且对有关的工作信息进行及时地沟通、交流, 以便能够更为迅速、正确以及完整地归纳学籍档案。此外, 除高校领导及学籍档案管理者以外, 教师与学生同样必须树立档案意识, 以便能够更好地配合和支持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的工作, 从而又好又快地实现高校学籍档案收集的目标。

二、构建完善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在高校内, 必须构建起一套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的规章制度, 这是更好地搞好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重要制度保障。一方面, 应当构建档案登记与转递制度。对于在校大学生, 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必须对其在校期间的情况进行详实地记录、整理以及核实, 且认真检查每一名大学生的档案材料齐全与否, 同时对应有的内容进行及时地增加与补充。大学生在毕业之后, 其档案必须转到社会, 这时档案管理人员不但要将学生的档案及时、正确地转递出去, 还必须严格履行档案转递手续, 例如调档函的索要、登记档案提取的时间、登记档案的去向以及提档人签字等, 以便确保每一份档案都能够做到有据可查。另一方面, 构建学籍档案材料的收集、定期移交归档制度。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应当对档案材料的标准、内容、时间以及途径等加以确认, 进而保证档案内容的真实性、准确性以及全面性, 从而实现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标准化、规范化。除此之外, 还应当建立学籍档案管理与借阅体系, 即应当安排专门的档案管理人员负责学籍档案管理这一块的工作, 且分门别类地保存, 以便能够更加快捷地查找或补充档案。

三、搞好高校学籍档案的开发与利用

针对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 不可只局限在档案的收集、整理以及保存等方面, 同时还应当加强对学籍档案的研究与分析, 以便从众多的学籍档案资料中提取出具有结论性、规律性的信息与数据, 继而为高校管理体制与教学体制的优化变革以及领导决策提供有力的参考依据。比如, 统计分析各个学科的考试成绩分布状况, 能够发现文理科教学管理中所存在的不足与弊端, 且对此给出相应的处理措施;对一些接受学籍处分学生的档案进行分析, 能够在一定程度上了解大学生思想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其注意事项;利用现代化的先进技术管理学籍档案, 可以迅速、准确地判断出学位证、毕业证等的真伪;经由对学籍档案的开发和利用, 能够让静态地分散信息向动态地集中信息转变, 继而实现学籍档案管理与高校体制变革、发展的同步。作为高校档案管理工作中的一个关键构成部分,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应在不断地实践中反复探索, 且对其经验进行归纳总结, 以便使学籍档案信息能够切切实实地为学生、学校以及社会等提供服务, 且更好地推进学籍档案开发工作渐渐朝科学化、标准化、规范化的方向迈进。

四、提升高校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素质

在高等教育改革不断推进的新时期、新形势下, 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也越来越趋于复杂化, 这就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提出了更高、更严格的要求。因此, 为了能够更好地满足现今学籍档案管理的需求, 各大高校都必须进一步加大对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培训力度, 以便打造一支具有较高综合素质水平的学籍档案管理队伍。高校应采取各种措施以对其专业素质进行培养, 例如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增加到日常工作中, 且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提供出去学习的平台与机会;又如积极组织学籍档案管理探讨活动, 即定期组织学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人员参加专题研讨会, 以此来不断充实和学籍档案管理工作有关的各种新知识与新技能, 使其能够更为透彻地认识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性质与特征, 继而自觉学习各方面的知识, 从而实现自身业务水平的有效提升。

参考文献

[1] .解利.学分制视域下的高校籍档案管理研究[J].兰台世界, 2013.32

[2] .宋晓英.陈艳梅.王蕊等.浅议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J].教育教学论坛, 2013.48

[3] .王莉萍.高校学籍档案的管理与开发利用[J].长江工程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29

13.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哪些内容 篇十三

2005-12-13

回答一:

学生的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个人基本情况机读卡、注册学习专业、学习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录表以及学籍异动情况记录等。学籍档案存于学校学籍管理部门,作为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检查、审核毕业资格的依据。

回答二:

学生的学籍档案主要包括学生报名注册登记表、个人基本情况机读卡、注册学习专业、学习的课程、考试成绩记录表以及学籍异支情况记录等。学籍档案采用计算机和文字管理方式,分别存于省级电大和中央电大学籍管理部门,在8年内实施有效管理,作为学校和各级教育行政部门查询、检查、审核毕业资格的依据。

回答三:

毕业生的学籍档案是指通过参加全国统一考试并被录取的大中专院校学生的档案,它以文字资料的形式记录了高考成绩、在校学习成绩、家庭状况、在校期间表现和奖惩情况等。毕业生的人事档案由学籍档案转换而来,是指毕业生毕业后,在其学籍档案中放入该毕业生的报道证,然后由学校将档案转交毕业生就业单位的人事部门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这时的学籍档案正式成为人事档案,它是通过毕业生与用人单位或委托的人才交流机构签订就业协议,然后履行相关毕业程序并取得报道证后,才得以实现。

回答四:

14.完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的有益探索 篇十四

一、我国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中存在的不足

学籍档案包含的内容较多, 随着高校招生人数的增多, 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压力越来越大, 受传统的管理理念和管理方法的制约, 当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一) 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强烈的档案意识

部分学校的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缺乏应有的档案意识, 学籍档案是高校档案的重要构成部分, 但是因为学籍档案的作用通常是隐性的、潜在的或相对滞后的, 使得档案管理人员认为学籍档案没什么实际用途, 在具体的工作中, 没有严格的按照档案管理相关规定对档案进行管理, 有些档案的填写错误或格式不统一, 有的学校在档案需要转送移交时, 直接把未密封的档案交在学生手里, 使档案失去了它的真实性和应用性。

(二) 学籍档案管理制度不完善, 标准不统一

虽然多数高校都按照教育部颁布的学生管理规定去进行档案管理工作, 但是一直以来却没有建立一套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使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能落到实处, 导致学籍的原始档案残缺不全或杂乱无章。另外, 没有一个统一的档案管理标准, 各高校都按照自己的理解和方法去管理学籍, 导致学籍档案材料庞杂且降低了使用的价值。

(三) 学籍档案管理模式落后, 管理方法较陈旧

目前我国很多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方法虽有计算机管理的介入, 但只是传统的手工操作方法的协调和有益补充, 并没有真正实现数字化信息管理。随着学校招生数量的增多, 学籍档案信息量的增加, 原有的纸质档案已经不能满足使用者对档案信息的需求。另外, 纸质档案的管理模式使学籍档案管理者的工作任务繁重, 管理者在单调、重复的劳动中, 工作效率难以提高, 导致很多档案材料不能发挥它原有的作用。

(四) 学籍档案没有充分发挥它的潜在作用

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还只是停留在收集、整理、归档的层次, 并没有深度的探索和加工档案信息, 学籍档案没有实现为教学创新或教学管理提供规律性、理论性的材料依据, 也没有为学校领导决策提供服务, 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率过低, 使得档案信息的潜在价值被埋没。

二、完善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有效策略

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应该立足于工作中的不足, 对此, 笔者提出了以下几点建议:

(一) 提高档案管理人员队伍的整体素质

首先, 应该制定有效的人员管理措施和激励机制, 激发学籍档案管理人员对工作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档案管理人员只有从心底提高对工作的重视, 才能不断在工作中发挥自己的创新能力。其次, 高校领导要对学籍档案管理工作高度的重视, 建立统一的规章制度, 加强档案管理者的法律意识和依法管理的自觉性, 把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纳入到学校的整体管理工作中, 与其它工作共同布置、检查、总结和验收。最后, 不断增强学籍档案管理人员的档案信息意识, 为档案管理人员提供业务能力培训机会, 档案管理人员也要积极的投入到学籍档案的管理工作中, 不断督促自己学习、进步, 努力提高工作效率。

(二) 建立完善的档案管理制度, 统一管理标准

学籍档案管理的工作环节较多, 只有完善的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才能保证工作中的各环节合理的衔接在一起。因此, 应该结合高校的实际情况, 建立一套包扩档案收集、整理、归档、保管、利用、转送移交和分工管理在内的各项规章制度。自学生入校后, 采用普遍收集、重点收集、定期收集和定向收集等多种方法联合使用, 以确保学籍档案信息的完整性。将所有学生的学籍档案按照统一的原则和标准进行分类、组合、排列和编目, 并严格的筛查档案信息的真伪, 保证档案原始材料的真实、可靠。定期检查归档后的学籍档案, 随时发现学籍信息变动或损失情况, 保证学籍档案的应用性与时效性。

(三) 引进计算机管理手段, 真正实现学籍档案的信息化管理

为满足使用者对档案信息需求的不断提高, 学籍档案管理部门应该积极引进先进的专业的学籍管理软件, 以加快学籍档案的现代化建设。一方面, 要在计算机网络上建立学校学籍档案的信息库, 确保信息能够实时查询和互动;另一方面, 要使用计算机技术去对档案进行管理, 提高档案的查询功能, 发挥档案的最大信息价值, 促进档案资源的信心共享, 使网络信息和纸质材料得到合理的利用。

(四) 提高学籍档案的开发利用率, 为社会提供服务

学籍档案信息的开发和利用对高校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因此, 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工作不能只停留在整理和保管阶段, 要积极的对档案信息深入的研究和开发, 把固定的信息发展为动态的资料, 为学校的教学管理等工作提供有规律性、总结性的材料依据。与此同时, 档案管理者要提高服务的意识, 不断完善档案的查询系统和检索系统, 为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使用者提供快捷方便的档案信息, 随着档案信息的利用范围逐渐扩大, 档案信息必然会最大的发挥它潜在的经济效能和社会效能。

三、结束语

高校的学籍档案管理是新时期高校建设发展的重要工作, 高校应该提高对这项工作的重视, 建立完善的工作管理制度, 积极引进先进的管理手段, 加强学籍档案信息的利用率, 以保证高校健康、有序的发展。

参考文献

[1]戈晓宁.新形势下高校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问题与对策[J].运城学院学报, 2008, 26 (4) .

15.电子学籍档案管理制度 篇十五

关键词: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特点存在的问题有效的管理措施

学籍档案管理是一项复杂细致而富有责任意识的工作,在成人教育中起着不可缺少的一个环节。学籍档案对学生的意义也很重大,它是一个学生受过高等教育的一个强有力的证明,也是用人单位对其了解的一个很重要的渠道。

1.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特点

相比较普通教育来说,成人教育是面向整个社会,渗透到社会的各个角落,各个层面,形成的一个庞大的教育体系。 它包括教育体系的各个方面、各种方式,既有正规的学历教育和非学历教育,又有在校脱产学习和业余学习等形式。它要针对不同的人群,不同的教育程度,不同的专业,选用不同的教材,开展不同的课程来满足社会大众的需求,这就让学籍档案的内容变得尤为复杂。

成人教育的教育管理相比较于普通教育而言,可能存在很多的不足,由于社会更倾向于普通教育,从而使得成人教育的认可度普遍不高,使得一些成人教育的学校只为在其中谋求利益,只求扩大学生数量,教学质量就难以保证,在管理方面也会有松懈,也无暇顾及学籍档案,使得学籍档案比较凌乱。

2.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存在的不足

2.1对档案管理知识了解程度不深,档案管理意识的薄弱

学籍档案是一个学生在校期间所有表现的综合评价的记录,在会计用语中可以说是一份原始凭证,在经济快速发展的今天,很多人会认为这张“原始凭证”已无多大用处,这样的话语显然是对学籍档案缺乏很大程度的认知,正因为这样,很多人在填写学籍档案的时候大多的照搬照抄,出现千篇一律的情况,这样的学籍档案缺乏其个人特点,可信度偏低,直接影响了学籍档案的客观性,真实性。

2.2档案管理机制停滞不前,缺乏创新,跟不上时代的脚步

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的进步,对人的素质的要求也提高了,这也带动了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在这一股新浪潮的推动下成人教育怎能独善其身,成人教育通过调整教育的布局和专业结构,不断的研发和推广新的管理技术,使得成人教育展现了新的局面。教育在发展,传统的档案管理的方法也就在不同的程度上成了教育發展的绊脚石。

特别在成人教育档案管理这一方面表现的尤为突出。成人教育相对于普通教育来说,社会的认可度并不是很高,所以他们在归档一些文件,一些档案的时候,随意的可能性会比较大,再者,成人教育不是普通教育,有那么多的规矩,有那么多的规定,通常在寄往相关部门的过程中不密封不装袋直接交付也是常有的事,对于这些现象,改革刻不容缓。

2.3社会服务性差,缺乏监督机制

成人教育所服务的对象是社会大众的各个层次的人,为了更好的服务社会,成人教育要尽其所能千方百计满足社会的发展需求,现在很多的学籍档案只是一味的归档,收集,没有把它的潜能发掘出来,更好的服务大众。再者社会在发展,档案管理也要跟上时代的步伐,定期的检查,维护,更新。要落实到根本,这样才能提高学籍档案的利用率。

3.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有效措施

3.1重视学籍档案的发展,完善学籍档案体制

在这充满压力的社会中,成人教育也要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因为成人教育的学生都是来自社会的四面八方,所以不可避免的在各个方面的管理会出现失调的情况,学籍档案在其中发挥中不可估量的价值和作用,所以我们要对其制定一个完善的管理制度和统一的管理标准,确保档案管理工作的正常运行。

3.2转变传统思想,提高相关档案管理人员的文化素养

要做好档案管理的工作是要具备以下重要的几点条件,一要有服务意识,这项工作本身就是一份为社会大众服务的工作,是一项服务性极高的工作。二是要有责任意识。学籍档案对学生以后的工作发展,就业方向都是有一定的影响,所以要时时刻刻放在心上。三是要有高质量的保密意识,大家都是知道的学籍档案涉及到的是一个人的隐私,另外,高质量的管理人员是做好学籍档案管理的一项重要指标。除此之外,还有很多的辅助条件,比如说:规范意识、收集意识、整理意识和价值意识。这些都是考核一个档案管理人员是否合格的重要标准,除了这些主观因素之外,还要定期的对这些管理人员进行培训指导,还要保证人员的稳定性,毕竟这是项不小的工程,流动性太大,会花费太多的时间和精力在人员配置方面。

3.3推陈出新,利用现代化的技术发展管理

在中国社会的发展历程中,为了适应新的浪潮,也会出现邓小平的改革开放。更何况是当今的速食时代,我们更加要改革陈旧的管理模式,利用现代化的手段来管理成人教育的学籍档案。现在电子技术在社会的各个领域应用的非常广泛,档案管理工作是个系统工程,在这方面更加需要电子技术的帮助,成人教育可以通过电子技术把传统的管理模式逐步转化成网络管理,与现代化技术完美的相结合。同时也提高了成人教育的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从另外一个角度来说,现代化管理可以避免社会上的假文凭的风气,这样提高了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的良好信誉,为成人教育在社会上立足提供了保障。

3.4加大相关部门对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审查力度,确保其可信度和可靠性

一项工作完成的质量如何还是要交由上级部门来审核批准的。成人学籍档案管理也不例外,要想确保学籍档案管理工作的高质量,还是要交由上级教育部门通过定期的检查审核,及时发现并纠正在管理过程中出现的相关错误,对于通过业余的学历教育和培训的成人学者,更要把质量的关口守住,要保证学籍档案的真实,可靠和可信。要根据教育部门的相关标准,制定考核目标,保证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高质量。

4.结束语

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管理是一个复杂系统的过程,学籍管理工作人员要丰富自己的档案管理知识,强化档案管理的意识。在建立和完善符合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规章制度的同时,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的文化素养。学会应用现代化的电子技术,提高学籍档案管理的质量,让学籍管理的社会效益更大化。

参考文献:

[1]杨曙光.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的特点、问题及有效管理[J].继续教育研究,2005,04:165-166.

[2]徐金荣.新时期成人教育学籍档案管理的探讨[J].科技信息(学术研究),2008,23:299+302.

上一篇:一年级认识钟表教学设计下一篇:平面设计类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