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精选8篇)
1.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 篇一
如何让学生喜欢上英语
俗话说:兴趣的学习最好的老师。有了兴趣,就像拥有了一把开启知识宝库的钥匙;有了兴趣,就能产生无穷无尽的学习动力。相反,如果没有兴趣,学习就犹如无本之木。无源之水。因此,在日常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我不断地进行摸索和探究,努力培养小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使他们想学,爱学,乐学。
一、从师自身特点出发,最大限度地发挥师爱的作用,培养小学生具有初步的学习英语的兴趣。
师爱是维持教师与学生关系的情感纽带,是教与学的情感基础。所以赞可夫说:“当老师必不可少的,甚至几乎的最主要的品质,就的要热爱儿童,”试想,一个老师如果经常辱骂、体罚他(她)的学生,那么久而久之,学生在心理上也会渐渐地疏远他(她),慢慢地对他(她)所教的学科产生厌恶之情,至于要培养其学习兴趣就更无从谈起了。因此,作为教师必须具有足够的耐心与信心。师爱不仅是对孩子天真、活泼的下喜爱,而是将师爱视为社会、职业、自己的需要。只有这样,对教学过程中遇到的种种困难,才能拥有动力,才能获得解决问题的好办法。从而静下心来,因势利导,沟通情感,发挥师爱的巨大情感作用,让“亲其师,信其道”这句格言永存于教师与学生之间。在平常的工作中,我努力遵循这一宗旨,多鼓励,多表扬,让学生喜欢英语,不放弃英语,较好地巩固了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二、从小学生自身特点出发,培养小学生持久的学习英语的兴趣。小学生在刚接触英语时,有新颖感,出于好奇,兴趣盎然。但随着学习时间的增加,年级的升高,内容难度的加大,学习的兴趣就回逐渐降低,有的甚至会产生畏惧感。此时,作为老师,就应从学生自身特点的不足之处着手,发扬优点,克服缺点,出奇制胜,使学生在无情感焦虑,身心愉悦的状态下学习。这样不仅能提高学习效率,还能增强学生的自信心。提高学习兴趣,性之有效的学习方法就是依据小学生心理发展的特点,制定活泼、生动、多样化、科学的游戏教学模式。那么,如何在一堂课中合理有效地穿插游戏教学呢?首先在上课初,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刚开始上课时,学生虽然进了课堂,但是注意力可能还在课题之外。此时若设计英语教学活动就可以将学生注意力转移到课堂中来,快速进入语言环境和学习状态。例如:可做“开火车”的游戏。让学生按小组one by one 逐一说出单词,比一比,谁的声音响亮,谁的发音准确。这样不但能及时检查学生的发音情况,同时有效地吸引了学生的注意力,为更好的接受新课作好铺垫。其次在上课中,穿插游戏于其中,促进新知识的吸收。游戏教学有助于把教学过程和学生在游戏中体验到的情感有机地结合起来。小学生的好奇心特别强,因此在教学中可安排一些有趣的猜说游戏,让学生在猜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地练说。如在教学关于学习用具的一般疑问句Is it a---?这一句型时,教师可采用“谁来猜”的游戏,教师神秘地瞄一眼某个学习用具的图片,并问:“What’s this? Can you guess?”学生猜:“Is it a pencil ?Is it an eraser?”然后教师用Yes/No作判断,猜对的同学给予表扬。这样,在师生共同参与的猜游戏中,学生既体验到了游戏的快乐,又在不断地语言实践中掌握了一般疑问句的问答方式。最后在进行课末游戏,锦上添花。临下课前的5分钟左右,学生较易疲劳,注意力分散。为了使学生始终保持饱满的情绪,使一节课划上一个完美的句号。此时,可设计一些竞赛类的游戏,使教学达到另一个高潮。让学生一愉快的心情结束本课。同时,设计英语游戏教学时,应注意以下三点:要制定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符合的游戏。
三、要统揽全局,实施教师与学生特点相结合的原则,培养学生持久而稳定的学习兴趣。在小学英语教学过程中,要想使小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保持稳定而持久的学习兴趣,就必须参与是老师和学生互动的过程。教师主要起学习促进者的作用,诱发学生参与学习的欲望,培养他们的学习兴趣,这是使事物产生变化、发展的外因。而学生则的学习的主体,教材所提供的教学内容丰富多彩,题材新颖广泛。教师的教学艺术就在于充分挖掘教材内涵,通过独具匠心的教学,调动学生的好奇心、想象力、和学习热情,从而很好地学习语言、运用语言。要想使学生永远保持学习英语的兴趣,则是老师孜孜一求的奋斗目标,也是工作过程中,内因与外因的紧密结合。因此,任何富有创意、灵活多变的方法都将成为小学生继续学习英语,学好英语奠定一个良好的而坚实的基础,也是产生英语学习兴趣之所在。
2.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 篇二
作为人师, 我们都有这样的感受:学生喜欢哪位教师, 也就喜欢哪位教师的课, 即所谓“亲其师, 信其道”.这也说明学生在学习时, 最乐意接受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内容, 甚至“爱屋及乌”.要使学生喜欢数学, 我认为, 教师应该重视以下几点:
第一, 教师要以宽容友好的心态对待每一位学生, 在数学课堂上建立亲和的对话平台, 让学生觉得教师不是课堂教学内容的垄断者, 更不是课堂教学的主宰者.
第二, 让学生主动、自由、快乐、有效地学习.在第一节数学课中, 我向学生介绍了“z+z”——知识+智慧 (数学课件) , 学生可以在上面作出所学过的任何内容.这给学生设置了一个很大的悬念, 也为他们创造了一个想学数学的机会.对学生而言, 比较一个数与其倒数的大小是容易出错的, 当学生在计算机上拖动数a时, 倒数1/a相应移动, 很容易比较它们的大小.学生脸上流出异样的神采.在讲“展开与折叠”这一课时, 学生目不转睛地盯着屏幕, 静静地看着一个个平面被打开, 当最后一个平面被打开时, 整个教室里荡漾着欢呼声, 每个学生都雀跃着, 这样的数学课谁不喜欢听?他们不仅仅是在学数学, 也是在享受数学.
第三, 发现数学中的残缺美, 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使学生感到学习数学也“有惑”, 激发学生想学习下去的欲望.
在教学平均数、中位数、众数时, 给学生出了这样一题:从甲、乙两名射击运动员中选一名, 参加全运会时, 候选人每人射击5次, 打中的环数为, 甲:7环、8环、9环、8环、8环;乙:5环、10环、6环、9环、10环.根据以上数据, 你认为选谁参加全运会比较合适?于是同学们对甲乙二人的成绩作了分析: (1) 平均数:两人都是8环; (2) 中位数:甲是8环, 乙是9环; (3) 众数:甲是8环, 乙是10环.明显从中位数和众数两项指标上看, 乙都优于甲, 但是体委领导却选中了甲运动员参加全运会, 你认为公平吗?谈谈理由.学生激情高涨.是啊, 都觉得应由乙参加全运会, 因为运动员的成绩主要指标是平均数, 在平均数相同的条件下, 为什么不让乙运动员去, 因为乙的发挥极不稳定.成绩的稳定性要用另一种量来表示.于是学生迫切想继续研究能够表现成绩稳定的量——方差.但是教师却并不急于讲解, 只对学生说在以后的教材中会学习到, 这样留下一个不完美的结局, 让学生去研讨, 从而激发学生学习的欲望, 提高学习的兴趣.
第四, 让学生在迫切要求下学习.如:在对“等腰三角形的判定”教学中, 通过具体问题的解决创设出如下诱人的问题情境:在△ABC中, AB=AC, 倘若不留神, 它的一部分被墨水涂没了, 只留下了一条底边BC和一个底角∠C, 请问, 有没有办法把原来的等腰三角形重新画出来?学生先画出残余图形并思索着如何画出被墨水涂没的部分.各种画法出现了, 有的学生是先量出∠C的度数, 再以BC为一边, B点为顶点, 作∠B=∠C, ∠B与∠C的另一边相交得顶点A;也有的是取BC中点D, 过D点作BC的垂线, 与∠C的另一边相交得顶点A, 这些画法的正确性要用“判定定理”来判定, 这正是要学的课题.于是教师可抓住“所画的三角形一定是等腰三角形吗?”引出课题, 再引导学生分析画法的实质, 并用几何语言概括出这个实质, 即“△ABC中, 若∠B=∠C, 则AB=AC”.这样, 就由学生自己从问题出发获得判定定理.接着, 再引导学生根据上述实际问题思考证明方法.
除创设问题情境外, 还可以创设新颖、惊愕、幽默、议论等各种教学情境, 良好的情境可以使教学内容触及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 让学生深切感受学习活动的全过程, 使学习兴趣升化为自己精神的需要.
第五, 举一些通俗易懂的实例.在学概率时, 如举例, 太阳每天都会东升西落, 这件事发生的概率就是100%或者说是1, 因为它肯定会发生, 而太阳西升东落的概率是0, 因为它不会发生.但生活中的很多现象是既可能发生也可能不发生的.比如某天会不会下雨, 买东西买到次品等等, 这些事件就介于0和100%之间, 或者说0和1之间.
第六, 充分利用评价的激励和导向功能.如夸张评价法——“这个同学很认真听别人的发言, 要是针掉在地上, 他也能听出来”.假设评价法——“如果你在这个地方改一下, 就全对了!你能改一下吗?”等, 使学生在教师的赞赏中领略到成功.
3.小议如何让学生喜欢上写作 篇三
在长期的小学作文教学过程中,我总结了让学生喜欢上写作的几点体会。
一、只有写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情,才能写出好作文
不是自己亲身经历过的事,胡编乱造的作文,是绝对写不出真情实感的。所以要让他们写自己亲身经历的事。
开学初,我看到综合实践课上有让学生制作水果拼盘的活动。于是我灵机一动,想到了让学生们在实践课上亲自动手制作之后开展一次全班作文竞赛,内容就是这次的活动。
于是上实践课之前我交代了学生们在这次水果拼盘大赛上要注意的事项。让他们带水果和可以生吃的蔬菜如青瓜、西红柿等。叮嘱他们带小一点的水果刀,制作时要讲究卫生,注意安全,不要切到手。这次的活动要以小组的形式进行比赛,四个同学一个小组。组员们要事先想好制作的主题。紧接着我又说下次作文竞赛就以这次活动为题,让学生们在动手的过程中留心观察。
放学时,我看到小组的成员们聚在一起进行热烈的讨论,他们商量着实践课上要作什么水果拼盘,应该选择什么水果,每个人负责带什么东西……
活动课上,学生们丰富的想象力和小组之间默契的团结合作出乎我的意料。他们分工明确,有的负责切水果,有的负责雕刻,有的专门把水果片摆进碟子……半节课后,一碟碟精美的水果拼盘做好了。我还给他们评了一、
二、三等奖。
到了作文课时,同学们没有了往日的愁眉苦脸,而是思如泉涌,手不停挥,都有内容可写了。有位学生写他们组是如何拼了一碟精美的“鱼”:他们用红苹果切成鱼头,青瓜切成薄片搭在一起做鱼身,桔片放在后面摆成八字做鱼尾,还做了鱼鳍。有个女生写她们组了两张可爱的笑脸,意思是要天天快乐。获得水果拼盘大赛冠军的同学更是绘声绘色地写出了他们在课前如何构思奥运五环的主题,用哪些水果摆出来。我非常欣喜地看到同学们都活灵活现地写出了他们是如何进行小组分工,如何准备材料,如何制作水果拼盘的,写出了一篇篇好文章。
二、要让学生喜欢上写作,老师自己必须先喜欢写作
如果老师本身不喜欢写作,不经常写作,就不能体会写作的乐趣,也就不能把这种乐趣传达给学生。中文系毕业的我,本身就很喜欢写作,经常写作。所以也就特别注重培养学生们的写作能力。把自己如何写作的心得体会传授给学生,经常把优美的文章和自己的作品读给学生听,让他们觉得写作能陶冶人的情操。
三、鼓励学生多写作,多投稿
我爱写作,所以经常写,经常投稿,自己的稿件便不时地在报刊杂志上发表。还获得了不少稿费。当我把自己不久前发表在《右江日报》上的文章《鼓励学生写真话》拿给学生们看时,他们都露出敬佩和羡慕的表情。于是我便趁热打铁,鼓励他们也多写作文,多投稿。
接下来的一段时间,在我们班上便出现了写作的高潮。我帮学生们修改之后,用电字邮件寄到报社,学生们的文章也见报了。虽然只得了十几块钱的稿费,但他们写作的劲头更足了,对学习语文的兴趣更浓了。
4.简论如何让学生喜欢化学 篇四
【论文摘要】有些初中生的学习自觉性不是很强,这也是造成初中生学习成绩差异的一个主要原因。大部分教师总喜欢把学生的成绩不理想的原因归结为学生不自觉学习,上课不愿听讲,课后不愿完成作业。而对于学生来讲,他不愿学习的主要原因是没遇到一个好老师。
【论文关键词】新型师生关系;生活实际;重视实验鼓励
对于基础学科之一的化学,如果能真正培养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就能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发挥学习的主动性,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基于这种认识,我对初中化学教学中就激发、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作了一些探讨和实践。
1.构建民主平等的新型师生关系
教师权威是指学生在崇高人格的养成、文化知识的占有、人生经历的丰富诸方面对教师作用的认可和对教师形象的崇拜,以及由此引发的教师对学生心理的影响。在应试教育背景下教师的核心地位非常明显,学生的自主性难以真正体现,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的发展。著名教育家赞可夫曾说过:“学生积极的情感、欢快的情绪,能使学生精神振奋,思维活跃,容易形成新的联想。而消极的情绪则会抑制学生的智力活动。”随着化学课程改革的推进,教师的权威观念必须改变,增强民主与平等观念,教师应努力创设问题情境,增加学生活动的机会,激励学生提出问题,强化问题意识。
2.语言幽默,调动学习的积极性
在教学中语言风趣态度随和,可亲近学生同时消除学生对教师的畏惧。教师语言幽默风趣、绘声绘色,才能调动学生听课的兴趣。例如,在做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时,教师先用神秘的语气配以简单的动作叙述:“氢气还原氧化铜,先通氢气莫等闲,屏气观察再加热,反应完毕冷却后,停止通氢(气)为结束;倘若固执不照办,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在“颜色看”三个字上放慢速度,给人一种似警告的威言。接着实验的前两步按常规操作,后两步停止通氢气后停止加热。当大家看到试管里的氧化铜颜色变为红色后又变为黑色,全都惊奇不已,寻思之余,又为反应就给(你)“颜色看”双含义的领会而眉开眼笑,并对氢气还原氧化铜的实验步骤顺序有了深刻的认识。通过顺口溜幽默的描述,生动的语言,声情并茂的讲解,学生兴趣倍增,情绪高涨,进入一种最佳的学习意境,积极性大大增强。
3.联系生产和生活实际,激发学生的兴趣
化学与社会生活密切相关,如果学生能用所学知识解释身边存在的化学现象时,往往引以自豪,感到满足,这种满足会使他们对化学产生极大兴趣,充分调动起思维的积极性。此外,联系生产和生活的化学反应及现象,能更好地揭示化学反应原理在生产和生活实际中的具体应用。
5.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和你的课 篇五
第一、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首先必须让他们先喜欢你。
如何让学生喜欢你呢?
1、学会公正。尽量多注意一下自己的行为,要传递给学生这样一个信息:我是大家的老师,我不愿落下任何一个学生。
2、学会宽容。只要是人都会犯错,更何况是学生。宽容学生的错误和过失;宽容学生一时没有取得进步;宽容学生的任性和调皮。只要你是位学生喜欢的老师,他们信任你,教育效果就会更好。
3、学会坦然。有的学生行为习惯和学习习惯都比较糟糕,加上父母工作较忙,无暇顾及自己的孩子,所以面对这么多半懂事又不懂事的孩子,如果你是在唠叨来唠叨去的话,往往没有什么效果,一边耳朵进一边耳朵出,要么令学生听得厌烦,从而讨厌你。不如站在他们的立场去想,甚至说得现实一点,当他们意识到,也许他们自己就会努力。
4、学会幽默。我喜欢时不时开开学生的玩笑,所以在我的课堂上总是有笑声。我为们创造了一个有张有弛的学习环境,在与学生相处的过程中,他们说:又怕我,又喜欢我。
5、学会交流。老师要放下架子,把学生放在心上。“蹲下身子和学生说话,走下讲台给学生讲课”;关心学生,努力做学生喜欢的良师益友。但是要让学生始终牢记你是老师。
6、学会鼓励。没有人不喜欢听恭维的话的,学生也是如此。
总之,善待每一个学生,做学生喜欢的老师,师生双方才会有愉快的情感体验,一个教师,只有当他受到学生喜爱时,他的课才会被学生接受,才能真正实现自己最大的价值。第二、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学会控制课堂。
那么如何控制好课堂?我们的课堂为什么会失去控制,为什么会“乱”呢?我们先来找找原因:
一是授课内容枯燥,教学方法单一,没有将本学科内在的魅力展示给学生,久而久之使学生失去了学习这一门课程的兴趣。失去了兴趣,自然注意涣散,我行我素,干起了别的事——课堂自然也就“乱”了。
二是教师不懂得学生的心理。由于受“应试教育”的影响,有些老师只拼命抓学生的学习,只重视学生的成绩,而忽视了对学生的关心和爱护。这样,久而久之,必然造成师生间的感情上的隔阂,甚至对立。有些学生就会故意制造一些“小麻烦”,故意气老——“乱”就不可避免了。
三是学生本身的特点。思考积极、发言踊跃、敢于怀疑,是青少年的心理优势。然而这种心理优势有时候也会以相反的形式表现出来,比如思路漫无边际、脱离正题,说一些无关的话,或做一些无关的事等等——“乱”自然就产生了。不过这种“乱”也是正常的和必然的。青少年注意力的特点之一,就是不能长时间的集中。学生在每天七节课的每一个40分钟内,都保持高度的集中,也是不科学和不现实的——“乱”有时候其实是学生一种无意识的“自我放松”与“自我休息”。
那么,我们如何控制并扭转“乱”的局面,达到由“乱”而“治”呢?还是那句话:对症下药!
首先,作为课堂的主导,教师要苦练“内功”。精心备好课、上好课,将一堂堂精彩的课呈现给学生,但有时也要站在学生的立场来备课。什么意思?不知各位老师在授课的过程中有没有发现学生情绪的变化,一段时间课堂气氛很热烈,可一段时间却又死气沉沉,这时如果还是按部就班上课,根本就没什么效果。遇到这种情况我会利用一定的时间让学生休息或放松一下。心情好了,做事、学习自然就有精神了。
其次,教师要“爱”学生。严以为表、爱以为里、严慈互济、宽严有度的老师是最受学生欢迎的老师。教师应该具有自己独特的人格魅力,很多时候疾言呵斥只会适得其反,更容易造成对自身威信的挑战。
当然,批评是必不可少的,要学会正确及时地运用表扬与批评,对不良学习行为的否定,是一种提醒。我经常走下讲台,因为这样一方面便于与学生的交流,另一方面如果学生注意力不集中,也可以在较近的距离上用敲敲课桌、碰碰肩膀、低声叫出名字等办法进行提醒。如果总是“蛛守”讲台,不但会失去许多与学生交流的机会,而且还有可能丧失对远离讲台的一部分学生的控制。这对维持课堂的纪律是很不利的。第三、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上好第一节课。
“第一节课”是指任课教师对所任班级中所授的第一节课,它的任务与一般课的任务有很大的不同。我认为上好第一堂课是培养学生对本课程学习兴趣的重要一环。第四、要想让学生喜欢你的课,必须要认真备好每节课。
说到备课应该是每个老师的拿手好戏,怎么备,怎么上,每个学科都有其自身的特点,我就不在这罗嗦了,只要你把课备得精彩,还怕学生不喜欢吗?
6.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 篇六
汉语拼音是学生学习语言不可缺少的工具,是一年级学生入学后的首要学习内容。要把汉语拼音部分视为一个多元化的整体,将学拼音看图识字、看图说话、阅读短语和儿歌等多个知识点互相渗透,分层次有机整合,千方百计调动学生的兴趣,力图取得最佳学习效果。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要“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和语文学习规律,选择教学策略”。还具体提出,汉语拼音教学尽可能有趣味性,与学说普通话、识字教学相结合,同时强调了要充分利用儿童生活经验等。这些好建议启发我们,要正确理解和使用新教材,赋予课堂活力,树立“以学生为本”观念,创造性地开展教学活动。那么,怎样才能使学生有兴趣地去学习和掌握汉语拼音呢?
一、创设情境、观察图画、学习拼音相结合。六、七岁的儿童特别好动,自制力差,注意力难以持久。由于儿童无意注意占优势,所以,在教学中可以采用插图、儿歌、念口诀、做游戏、猜谜语、竞赛等方式集中并保持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习兴趣。如项老师在上课开始时,就创设了一个带小朋友去拼音王国旅游的情境,并且编了一首儿歌,一边拍手一边念,不但激起了学生的学习兴趣,集中了学生的注意力,而且创设了一种特定的情境,学生兴趣盎然。,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充分注重教学内容的具体性和直观性,选择合理的教学方法,以期收到最好的教学效果。如项老师在教学字母时,就充分发挥情景图的作用,巧妙地分解插图,利用插图表音、表形的特点,启发学生掌握声母学习g时出示鸽子叼着柳枝的画
师:谁来跟鸽子打个招呼?生:鸽子,你好吗?鸽子,你好„„
师:名字会叫了,再看看他的样子,你有什么发现?它嘴里叼着的 柳枝花环就是字母g, 如果把你的发现编成顺口溜就更好了。
生1:像个9字g、g、g。
生2:像个花环g、g、g。学生通过说说自己的发现,即激活了的创造性思维,又锻炼了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还让学生在不经意间记住了形,最重要的是让他们品尝到成功的喜悦,从而树立起学好拼音的信心。另外,还要注意声母发音与课文插图的整合新教材汉语拼音部分有几十幅富有启发性的插图,或示意字母发音、或表明字母形体,还有一些是为提高拼读能力而安排的。教学中要充分利用直观形象帮助学生学习抽象的拼音字母。声母的本音虽然都是“标准的音”,但因为听不清,学生学习还是不方便。新教材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就给这些声母配上了不同的韵母,使声母也能发出响亮的音。这种呼读音,虽然能发出响亮的音,方便学生的学习,但还是难以启动学生自学、自悟、自会。教材又配上了能够表声母音的插图,帮助学生练习发音。如学习g这个声母时,从图导入:从远处飞来了什么?学生看书上的插图,可能回答:“白鸽”“三只鸽子”。教师继续引导:谁能编一句儿歌记住“ g”,学生回答“鸽子鸽子ggg”“三只鸽子ggg”。接着让学生发出正确的读音:如“鸽”(ge),然后告诉学生把ge读得轻些、短些,这样的发音就比较接近本音,也有别于音节ge音了。用这种方法可以教b、p、m、f、k、h、j、q、x、z、c、s、zh、ch、sh、y、w,配合这些字母的插图都能引出声母相应的字音来。有几个声母如d、t、n、l的插图不是取音,而是取形,可以采用其他方法直接练习声母的读音。如项老师在教学k 时,不但利用了图画的象形特点,而且调动了学生的生活经验,很容易地记住了拼音的字形。此外,还可以用实物演示法,用实物来帮助学生掌握某些字母的音和形,例如,在教学声母t和f时,就可以一根带短柄的拐杖做教具,b和p教学时,就可以采用一张薄纸作为教具,把它放在嘴边,有意识的发出bp音,让学生直观地观察送气的情况。
二、重视拼读过程,以多种形式加强巩固与训练。
幼儿园的生活是以游戏为主的,在一年级学拼音这个阶段,特别要注意衔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年级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不超过10分钟,好动是他们的天性,所以在课堂中宜采用形式多样的练习。项老师的这一堂课尤其注重这一点。在学习了3个字母后,设置了 课中操,学念儿歌。
哥哥有只小白鸽,小白鸽爱唱歌,咕咕咕,咕咕咕。哥哥听了笑呵呵”
在这里,设计“动作表演念儿歌”,一来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避免了学拼音的枯燥泛味;二来可以把刚学得的声母g、k、h 在儿歌中进行复现以达巩固的目的,在巩固这节课所学的声母和音节时,采用闯智慧宫和摘智慧果的形式。游戏的过程中,创设尽可能多的机会让学生拼读,跟读、接读、指名读、小组读、开火车读、小老师领读,比赛读等等,学生的积极性得到了最充分的调动。另外,我觉得拼读音节与生活经验的整合,六岁的孩子入学前已会说很多话了。从拼音角度来讲,他们已经会发很多音节的音了,但是他们并不知道和理解为什么要分解音节。如看见一丛草,他们认识是草(cǎo),却不会将草(cǎo)分出声母c,韵母ao。更不会有意识地将声母和韵母连成音节进行四声拼读,因此字音(音节)的拼读成了孩子们拼音入门的学习难点。根据新教材增加了许多与学生生活紧密联系的音节的编排特点,教师可以调用孩子已有的生活经验,直接切入音节,拼读难点。如汉语拼音第5课三拼音节:gua、guo、hua、huo、kuo,可以先制作课件或图片,依次出示一个西瓜、一口锅、一朵花、一堆火和由小扩大的圆等图片,先请孩子们认一认在生活中早已熟悉的事物,说一说它们的名称(实际上已调用他们原有的“语音储备”),然后引导学生:想一想,它们(指这些事物)是怎么拼出来的?当学生理解有困难时,再分解示出声母和相拼的韵母以及声调,对应摆放在图片下面。最后启发学生:这些声、韵母合在一起加上别的声调就成了别的字音了,你们想认识它们吗?再以此分别推出以上五个音节的四声,让学生读一读,结合生活实际说一说(说出双音节词或一句话即可)。这种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扩展活动无一不是根据学生的生活经验进行的。学生初步学习了拼音方法,还要经过大量的“耳听口练”才能把知识转化为能力,力争做到看到音节便能准确、熟练地读出来。教师要充分利用新教材拼音部分出现的209个音节。为了增加学生拼读兴趣和效果,从学生最熟悉的口语入手;从学生日常生活用品入手;从学生使用的学习文具入手;从学生最乐于做的事情入手。每日一句,出示在黑板上方,为学生营造喜闻乐见的拼音音节氛围,使他们爱学乐学,既提高拼音能力又发展了口语交际能力。除此外,巩固拼音还可以延伸到课外,如读拼音小报、给家具贴标签、用拼音写名字等方式进行。让孩子感受到不用大人教就可以自己识字的那份成功感是妙不可言的。
三、在儿歌和顺口溜中读出情趣。
儿歌和顺口溜有一定的情趣,而且节奏明快,能克服拼音学习中的枯燥和单调。实验教材中有许多孩子们喜欢的儿歌,平时他们就爱读,通过读儿歌和顺口溜,不仅使学生的口齿得到锻炼,纠正了错误的读音,提高发音的质量,而且还在儿歌中认识了汉字。例如《过桥》:“计算题,三四道,一排等号像小桥„„”学生读起来朗朗上口,又巧妙地把数学课的知识结合起来。我们还可以编选一些相应的儿歌帮助学生熟记拼音。如:“月儿圆,树叶绿,一家一块吃月饼。”就把韵母īe、e、er包含了进去,既练习了韵母的发音,又联系了儿童的生活,使韵母富有了实际的含义。读顺口溜也很有趣,记各个字母形体,可配上顺口溜,如单韵母:“张大嘴巴ɑ、ɑ、ɑ,拢圆嘴巴o、o、o,嘴巴扁扁e、e、e,牙齿对准i、i、i,嘴巴突突u、u、u,口吹哨子。”声母“右下半圆b、b、b,右上半圆p、p、p,两个门洞m、m、m,一根拐棍t、t、t。”通过顺口溜的教学,激发学生的兴趣。
四、讲故事,让学生有趣地学拼音。汉语拼音是一串枯燥无味的字符。要想让学生有趣地学,就要充分利用教材,联系生活,编故事,讲给学生听。小孩子对故事充满了兴趣。我教学bɑ的四声时,就是用故事穿插的,故事主人公是阳阳。
教师说:“老师知道小朋友有的喜欢唱歌跳舞,有的喜欢画画,还有的喜欢玩。一位可爱的小朋友叫阳阳,他最喜欢画画了,他画了一幅猪八戒的图。”(出示插图和音节bā),以多种形式练读。“阳阳画完了猪八戒,就出去玩了,走到了院子旁看到了什么呀?”(多媒体显示小女孩打靶画面)。又以多种方式练读bǎ。“阳阳继续走啊走,又看到了什么呢?”(多媒体显示小男孩拔萝卜)再以多种方式续读b。“最后阳阳来到大坝前看流水。”(多媒体显示大坝画面)。一个故事讲完,学生学得兴趣盎然,bɑ的四声也就学会了。同样,我在教学声母ɡ、k、h时,也是以故事导入。一开始上课时,我就让孩子们闭上眼睛听我讲故事,边听边想象画中的情景,然后,声情并茂地说:“小朋友,在一座美丽的公园里,有一片绿油油的草地,草地边有一条清澈的湖,湖里有一群可爱的小蝌蚪游来游去,天空中一只雪白的鸽子叼着一根根奇怪的草展翅飞翔,草地上摆着一条长椅,两个小朋友坐在长椅上边喝水,边聊天,你们说这样的情景美不美,学生们马上大声地回答美,并找出它就是书上的一幅图,在看图中就感知了ɡ、k、h三个声母的字形、字音了。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我们将继续通过充分利用和挖掘教材中的趣味因素,设计出更多更新的教学形式和方法,更充分地调动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轻松愉快地把汉语拼音学好。
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
学生对于作文,大多不感兴趣,觉得无话可写,不少学生单纯地认为,作文是教师交给的任务,完成作文是为了向老师“交帐”。这种为作文而作文的指导思想严重抑制了学生的积极性。结果学生越写越怕写,教师越教越难教。为了改变这种现状,我用学生周围一些看得见,摸得着的事例,唤起学生的作文兴趣,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一、创设情景,引发兴趣
创设问题的情境,是指教学中给学生提出一定的课题,即“问题情境”使他不能单纯地利用原有的知识经验去解决,从而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和求知的需要,使学生进入“心求通未通,口欲言而未而的境界”。由此而产生的矛盾、疑惑、惊讶,最能引起他们的求知识欲望,促使他们产生学习的强烈欲望。
我刚接任三年级时,第一节课就创设了这样几种情景,让学生开展讨论-- 你的外公具有丰富的耕种经验,种的庄稼年年丰收,有关部门要他认真总结一下经验,你外公由于没有文化,要你帮助他把口述内容整理成文,你必须具备什么能力才能完成?
你的表哥在工厂里当干部,需要订一份工作计划,可他怎么也写不好,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呢?
你的舅舅在外地工作,给你来信,详细询问你在学校的情况,要你回信告诉他,你该怎样写好这封信呢?
生活中的例子比比皆是,通过讨论,学生受到了启发。学生明确了作文的用处真不小,懂得了只有掌握了这方面的基本功将来才能交流思想,交流经验,才能写信,才能为工作服务。目的性明确了,积极性也来了,作文兴趣也就浓了。
二、组织游戏,增强兴趣
鲁迅先生说:“游戏是儿童最正当的行为;玩是儿童的天性。”在儿童的天地里,学习和玩常常是分不开的。在玩中,创设欢快的情景,使学生的作文既具有真实感,又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是小学生作文游戏的目的所在。我在尝试“愉快教学”中,把游戏引入作文教学课堂,寓作文教学于游戏之中,让学生通过开展饶有兴趣的游戏,来增强作文兴趣。我常开展“老鹰抓小鸡”、“见面会”、“同堂献技”、“吹鸡毛比赛”、“哑剧表演”等游戏。通过游戏,学生既感到有趣,又觉得作文有内容可写。的确,游戏是提供最佳习作素材、铺设由看图说话到命题习作的桥梁。把游戏引入课堂充当学生观察表达的训练素材,符合儿童的认识特点,有利于三年级学生的习作教学。这种游戏比低年级学生看图说话、写话明显提高了训练难度和要求。它不是静止的可以慢慢反复观看的图,而是活动的、连续的游戏,稍一疏忽就会遗漏观察的情景。要求学生不仅要学会有顺序的观察,还要迅速地有重点地观察。游戏局限于课堂,局限于一定的时间,有教师指导下的观察、表达训练。不存在独立命题审题、选材的问题,不存在“无话可说”、“无事可写”的困难。因此,组织游戏提高了学生写作文的兴趣。
三、引导观察,发展兴趣
作文的源泉在于生活。学生在作文前不亲自感受、亲自体验,是写不出好文章的。如让学生写篇游览长城的游记,首先要让学生见到雄伟壮丽的长城;如果要让学生写大海,首先要让学生听到汹涌澎湃的海涛声;如果要让学生写一个人,首先要让学生与要写的这个人有不断的交往,这样才会对要写的人有较多的了解,产生浓厚了情感。
走出校门,让学生认识大自然,了解大自然,了解家乡的名胜古迹,地理位置,生产情况等,使学生在实地观察中接受教育,陶冶情操,获取作文素材,是发展学生作文兴趣的有效途径。
我常常利用课外活动,节假日带学生到学校附近的凤凰山公园、儿童乐园、枫树湾、花圃、狮山等地参观访问。通过实地观察,学生们了解到家乡可爱,从而激发起热爱家乡的感情。我还配合自然常识课开展采集标本活动。这些活动使学生不仅开阔了眼界,还增加了写作的材料。如:首届中国木制节在云和县城召开,我就抓住这个契机,组织学生参观有关活动,让学生掌握第一手材料。活动结束后让学生写作,一篇篇构思新颖、内容丰富的作文出自于学生之手。孩子们在社会上,在大自然的课堂中,容易理解和记住有关知识,还因自己的发现了许多大自然的奥秘而欣喜,他们认识到大自然和社会中有许多新鲜事物值得写,值得赞美。
四、学文促写,培养兴趣
在学习课文时研究作者是怎样写文的,通过研究作者的写文来指导学生的写文,充分利用教材汲取写作素材,让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事物,思考问题和表达思想的方法后,再进行练写,则是一条非常有效的途径。
如学习《艰苦的岁月》第二小节,对应画面的内容,学习本课应学习作者有顺序地观察静止事物,引发联想的训练上。因此,我根据背景与对象的转换规律,培养学生细致观察事物的能力。教学中我充分利用挂图,让学生分别观察,重点观察表情和衣着。最后图文对照从中体会作者的观察方法,并设计问题,巩固观察方法:作者观察老红军的外表,主要是观察了他的衣着和面部。对他的衣着作者主要观察四方面,作者抓住这些部位的观察,突出了岁月的艰苦。学习结束后,运用迁移规律,让学生通过衣着和表情写一个人的外表,以培养学生观察写作技能,巩固训练成果。
其中有一位这样写:他个头不高,扁扁的头,国字型脸蛋,浓密的头发常梳理得油光发亮。眼睛不大却炯炯有神,笔直的鼻梁下长着一张能说会道的嘴巴。他常喜欢穿一套青色运动服。当他思考难题时,两手拖着下巴,眉头紧锁,眼珠在眼眶里骨碌碌直转;当他思考出来时,便猛得从椅子上跳起来,手舞足蹈的,脸上露出了喜悦的神情。不用我告诉你,你也能猜出来吗?他就是我班的杨伟华同学。
这位同学就按观察顺序写了身材、脸蛋、头发、眼睛、嘴巴,写出了他爱思考的特点。
学文时研究写文,学文和写文有机统一在一个学习过程中,不但可以了解作者是怎样写此文的,也知道了此文写的是什么,同时帮助了学生了解了课文的主要内容,更训练了学生的写作能力,也激发了学生写作兴趣。
五、动手创造,升华兴趣
学生要取得良好的写作效果,还要大力提倡创造精神,鼓励他们动手创造,让孩子们在动手创造中发现素材。我结合教材的内容常叫学生做贺年卡、书签,利用可乐瓶制作花篮、小秤等。同时还鼓励学生自编手抄报。先讲清编报的目的意义,再给以具体指导,指导他们如何定报名,如何组稿,如何排版,如何设计栏目,如何美化版面等等。通过这一系列的创造性活动,让学生品味到每件作品付出艰辛的滋味,同时由于学生经过自己亲手创作实践而获得作文素材。学生由被动变成主动,增强了责任感,主动性,因此作文的兴趣特别浓厚。
六、改变评价,提升兴趣
有的学生说:“我认真写成的作文,满怀期待地交给老师,结果发下来一看却发现被经常改得面目全非,老师将他的思想强加于我上,我真觉得心灰意冷。”其实,儿童有他独特的观察视角,有他的独特的童语,教师应善于站在学生的角度进行评改。讲评学生写成的作文时,要经常提醒自己善于发现他们习作中的“闪光点”,坚持表扬、鼓励为主的原则,注意培养他们的兴趣,不挫伤孩子们写作的积极性。因为“评价批改有双重任务,不光输出知识信息,疏通行文,指点布局的优劣,还得输出情感信息和学生交流思想,让每次批改成为师生心灵的交流。要变教师一人改为多渠道批改:学生自批自改,同学互批互改等” 对于优秀习作在讲评中可以向全班学生推荐并在课堂上朗读、评析;对中等习作采取师生共同评议、修改的办法,表扬写得精彩的地方,指出不足之处并提出改进的方法,让大家想想、议议、改改;对差的习作则启发反复修改,多给这些学生以正面鼓励,指出习作中的点滴进步,让他们心情愉快地接受意见。这样,不仅减轻了教师负担,而且让习作与生活联系,让习作成为沟通师生、伙伴的桥梁,不仅强化了写作知识的迁移,也训练了学生的思维品质。
兴趣是学生学习作文的内在动手,在教学中重视培养学生的作文兴趣,常常能收到事半功倍之效。作文教学如果方法得当,就能培养学生良好的作文习惯,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像小树苗一样茁壮成长。
如何进行拼音教学
李英慧
河南省新乡市一师附小
如何让学生乐于写作
李英慧
7.如何让学生喜欢科学课 篇七
看到“科学”两个字, 不少学生就会觉得科学是那么的神秘, 那么的遥不可及, 从而对科学课产生一种畏惧感。其实,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 有许多看起来平平常常的事情里, 就蕴含着许多的科学道理, 例如:湿衣服晾在太阳底下会比晾在室内干得快;天气太热了, 巧克力就会容易熔化;乒乓球憋了放在热水里会鼓起来……因此, 在平时的科学课教学中, 教师应以探究为核心, 注重让学生能够亲身经历一个科学探究过程, 通过创设生活情景, 调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 激发思维, 使课堂情景趋向生活化, 打消学生对科学课的恐惧感, 让学生了解到科学就在我们身边。
二、让学生走出教室上科学课
课堂教学是学生探究科学真理的主要途径, 但不是唯一的途径, 学生学习科学、探究科学现象也不能被束缚在教室这个狭小的空间里, 教室外才是孩子们学科学用科学大有作为的更广阔的天地。因此, 可以引导学生将科学探究活动由教室扩展到课堂以外的家庭、社区乃至整个社会, 使课内、课外、生活、社会互相结合, 让学生获得最大程度的满足与发展。
小学生由于年龄的特点, 好奇心重, 对新鲜的事物比较感兴趣, 教室外的事物更能吸引他们的注意力, 而小学科学教学又以周围常见的自然事物与自然现象为对象, 所以教师应该结合实际, 把学生带出外面去, 培养学生观察事物的能力和探究精神, 让学生走出教室去上科学课!
在教学三年级上册的《寻找生命物体》这一课时, 我们要填写一个《探究的记录》, 刚好我们学校有草坪, 于是我就带着学生们到校园内观察真正的的草坪, 一听到要外出上科学课, 学生们都很活跃, 连平时最调皮的学生小帅也认认真真地按照老师布置的任务去观察草地里有什么, 并认真地作好记录。课后, 不少学生都说, 这节课怎么过得这么快啊?也有不少学生感慨地说, 这样外出上课真有趣, 而且对所学的知识记得也特别牢。通过外出观察, 不仅能让学生们在真实的环境内解决这些问题, 也培养了学生们的观察能力。
科学课的很多内容、很多例子都来源于生活, 作为一名科学教师, 不仅要在教室内上好每一节科学课, 还要结合课本的内容和生活的实际, 组织学生走出教室, 到大自然、商场、工厂等地方去上课, 使学生逐步领会科学的本质, 乐于探究, 热爱科学, 并树立社会责任感;学会用科学的思维方式解决自身学习、日常生活中遇到的问题。
三、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入手,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每一位学生都已具有一定的知识经验, 有一定的思维能力, 他们具有极大的学习潜能, 只要引导得当, 学生与生俱来的好奇心就能转化为强烈的求知欲和学习行为。
在教学《声音的产生》时, 提供给学生生活中的一些材料, 比如学生的塑料直尺, 纸张等常见的材料, 要求学生想各种办法使它们发出声音来。学生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会想出各种各样的办法来, 使直尺等物体发出声音来。而学生在玩的过程中, 通过观察, 很容易就得出了这样的结论: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而产生的。布鲁纳说:“学习的最好刺激是兴趣”。越是学生的东西, 越容易引起学生心灵的共鸣, 越有助于激发学生的探究的兴趣
四、采取灵活多变的教学方法, 引起学生的兴趣
游戏符合儿童的身心特点。在科学课中, 在导入环节以游戏的方式进行教学, 学生们十分欢迎, 教学效果也比较好, 如教“关心天气”一课, 大屏幕上先出示几条谜语, 有“雨、雪、风”的, 学生们兴趣很高, 当猜出来时, 他们非常开心, 就会由被动的看看、听听, 变为主动的说说、做做。
五、让学生享受科学知识所带来的乐趣
《科学课程标准》的总目标指出:通过科学课程的学习, 知道与周围常见事物有关的浅显的科学知识, 并能应用于日常生活,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学生学习了有关的科学知识之后, 教师应尽可能创造条件, 让学生亲身去实践科学知识在我们日常生活的应用, 享受科学知识带给他们的乐趣。
六、注重感情建立, 培养持久兴趣
教学不仅是教与学的关系, 同时也是师生双方思想和感情的交流过程。一般说来, 学生对某位教师喜欢, 其课堂气氛就会显得活跃, 学生的学习兴趣就会油然而生。因此, 教师要重视感情的投入, 以自己真诚的爱唤起学生的情感共鸣。首先, 我在上课时, 力争做到教态亲切、说话和蔼、辅导耐心, 使同学们感到可亲可敬。其次是正确对待学生的错误和挫折, 不随意批评学生, 更不能挖苦讽刺学生, 以免学生产生逆反心理和挫伤学习的积极性。与此同时, 我还与学生经常谈心, 了解他们学习上的困难, 并和他们一起完成课外作业。我和学生一起做过“土电话”, 玩过风筝, 有的同学做的风筝飞不起来, 我就和他们一起研究其中的原因, 帮助他们改进。由于师生感情融洽, 不仅使原来学习兴趣浓的学生能持续下来, 而且也带动了原来学习兴趣不够浓的一些同学, 也积极地参加了课外的科学课研究活动。因此可以说, 教师与学生建立了一定的感情, 在一定程度上就培养了学生学习科学课的持久兴趣。
8.如何让学生喜欢数学 篇八
[关键词]:生活情境 故事情境 游戏情境 实践情境
数学教学过程不仅是知识传授的过程,也是师生情感交流的过程。要想转变过去的由学生被动接受的传统学习模式,就必须关注学生参与课堂探索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要做到这一点教师应当为学生营造一个宽松的学习环境,创设吸引学生、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的课堂情境。
一、创设生活情境
众所周知,生活离不开数学,数学离不开生活,抽象的数学知识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地联系起来,才是活的知识,才有生命力,才能体现知识学习的价值。《数学课程标准》十分强调数学教学必须注意从学生熟悉的生活情境和感兴趣的事物出发,使孩子们有更多机会从周围熟悉的事物中学习数学、理解数学。在教学“认识人民币”这一课时前,应思考:人民币的认识离不开现实的换钱、购物活动,就象计算机的学习离不开上机操作一样。一年级学生年龄小,缺乏社会经验,上市场购物的机会少,所以换钱对于他们来说是一个难点。那么,怎样弥补学生学习上的这个不足呢?上课时应多处创设换钱、购物情境,让学生在模拟换钱、购物情境中认识人民币。在教学元、角、分这一知识点上,应创设这样一个模拟情境:“小兔贝贝要买一块1元钱的橡皮,可他手里都是角币,有几个1角的、几个2角的、还有几个5角的,他应该怎样付钱呢?谁能帮帮他?”帮助学生理解1元=10角,学生通过个体的思考、小组的交流、对多种策略进行研究,得出了元、角的换算关系。
二、创设故事情境
数学中,单纯的知识传授会让学生感到乏味,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将教材中有插图的或没有插图的内容变成一个动人的小故事,以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如教学三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的三位数减三位数的内容时,应考虑到它是一节纯粹的计算课,没有任何插图和引题,于是应利用自己制做的数目较多的卡片,如太阳、月亮、星星卡,讲一个故事:在宇宙间有一本百科全书,它包罗万象,什么知识都有,太阳、月亮、星星他们三个就利用自己的休息时间来阅读它,有一天他们三个聚在一起交流自己所学到的知识,太阳说:“我看了483页”月亮说:“我看了604页。”星星说:“我看得最多,是802页!”同学们,你能根据他们三个看的页数,提出用减法解决的数学问题吗?然后根据学生的问题,列出今天需要解决的802-604、604-483、802-483三个被减数中间有0的减法算式,在学生听故事的过程中,不知不觉就进入到今天的新课之中。
三、创设游戏情境
心理学研究表明:少年儿童的学习态度,很大程度上受到学习兴趣的影响,只有当教学活动对他们的心理因素产生有效地刺激并为他们所喜爱时,才会产生一种积极地参与学习活动的内驱力,才能使潜在的力量真正投入到身心活动中来。
一年级学生是刚从幼儿园转到小学学习,爱玩好动是孩子的天性。应寓数学知识教学于游戏活动情境中,让学生在玩中学,学中玩,使学生学得有趣,学得愉快,学得轻松、学得主动、学得深刻。在教学“认识人民币”的第一节课上,为巩固认币,应设计一个拿币的游戏。屏幕上有5件商品及各自的价钱,分别是橡皮5角、直尺1元、玩具2元、笔记本1元5角、钢笔3元7角。请学生分别拿出买每件东西要付的人民币,个别学生上黑板。有的学生可能利用生活常见的找零来解决。如:学生拿2元钱付笔记本的钱,要求老师找5角。所以,学生不同的付钱方式会让你激动不已,深深的被学生的聪明所感动。真切体会到,只要你愿意,学生会给你意想不到的惊喜。看来在活动中激起学生兴趣非常重要,既能巩固所学知识,又能从发现中寻求快乐。
四、创设实践情境
有很多知识学生是通过自己动手操作、动脑思索、合作交流的过程形成并理解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需很注意适时、适度为学生创设这样的实践机会。
如:在学习“长方形、正方形”这一课时,需请同学提前就准备一张自己最喜欢的照片(4寸),然后提问:“既然这么喜欢要怎么保存它?”引出做相框, 引出课题。让学生知道做相框其实就是求周长,然后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用自己喜欢的工具(绳子、尺子)测出照片的周长,同学们很开心能有机会自己解决这样从未接触过的问题,所以热烈地讨论着方法,积极地出谋划策,经过大约10分钟的实践,学生们开始争先恐后地说着他们的方法,结果可想而知,无论是用绳子测的,还是用尺子测的都得到自己想要的结果,而且在总结长方形周长=(长+宽)×2时也很容易。实践活动将数学的书面知识通过合作、动手等活动变得“活”起来。
五、创设问题情境
什么是问题情境?问题情境就是能够激起学生情感体验的一种问题背景,其目的是在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启迪学生的思维。
例如,新课标人教版数学第二册第四单元第一课时“数数和数的组成”练习中有一幅“百球图”小天使“聪聪”问“怎样数比较快呢?”老师再说一些激烈性语言,如:“同学们,你们愿意挑战自己吗?”一年级的孩子是禁不住这样鼓动的,顿时激发了学生们的求知欲望。“愿意!”孩子们会大声回应。孩子们通过仔细观察、独立思考、小组内讨论最后在全班交流。会想出可以按颜色数、可以一横排一横排10个10个的数、可以5个5个的、还可以20、20的数……等等好多数的办法,随后,同学们对各种方法进行比较、判断、选择出自己认为数得比较快的好方法。整个过程中,学生在充满渴望的求知欲中进行有目的地学习,我无一不看出孩子们的智慧在闪光。学生的潜能是个不竭的宝藏,你对他们有多大的信心,他们就能给你多大的惊喜。
总之,教师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通过创设学生熟悉并感兴趣的情境,把生活实践容入数学课堂,将数学知识和学生的生活实际有机结合,使学生所学的数学是一门看得见、摸得着、用得上的学科,而且使学生感到亲切与真实,从而使学生热爱数学、乐学数学、喜欢数学,把学数学当作一种快乐的游戏。
参考文献:
[1]《小学数学教师》 2003年第5期《丰富学生的數学学习方式》作者 浙江省金华市胜利小学 俞振强 上海教育出版社出版
[2]《新课程与学习方式变革》 肖川 北京师范大学教育学院
[3]《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李如密、孙元涛:
【如何让学生喜欢写作】推荐阅读:
教师应该如何让学生喜欢学习12-23
如何让学生爱上写作07-28
如何让孩子喜欢书法06-18
如何让孩子喜欢英语10-20
如何让学生爱上语文12-05
如何让学生写好字01-11
如何让学生学会阅读01-20
如何让学生大胆说英语07-31
谈谈如何加强自身修养,成为学生喜欢的老师06-21
如何让学生对识字产生兴趣08-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