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闻写作实践计划

2024-08-06

新闻写作实践计划(8篇)

1.新闻写作实践计划 篇一

社会实践新闻稿写作模板 事件型:

(why),x月x日(when),(who)分队在(where)干什么(what)。(How)(实践内容)。获得效果。

分队

X月x日

培训会议型:

x月x日(when),(who)分队在(where)举行(召开)(what)会议。(领导等)参加了此次会议(培训会)。会上,(How)(实践内容)。

结尾一:(领导)高度赞扬了此次培训会。结尾二:参与人员表示:。

分队

X月x日

范文:

7月10--16日,x大学x院x分队一行15人赴雅安市雨城区对岩镇、大兴镇、名山县蒙阳镇、芦山县飞仙关镇和天全县老场乡开展了为期七天的名为“农村新面貌及其幸福指数”的社会实践调查活动。

此次调查活动采用派发传单、调查问卷和面对面交谈三者结合的方式,调查村民人数近二百人,得到问卷600多份。此外在对岩镇人民政府会议室里就大球盖菇的栽培技术及推广向各村村支书进行了讲解。

调查过程中发现,当前新农村政策还不够完善,有待加强。同时,多数村民对现有政策和生活表示乐观。在新的农村面貌下,多数的村民的幸福指数都达到70%左右。

此次社会实践活动在锤炼队员意志的基础上展示了新时期共青团员的良好精神风貌,体现了学农学子走进农村,走近农民的信心与决心。

X分队 2009-7-16

备注:

1.新闻稿讲求客观性、时效性、真实性;

2.新闻稿一般附上照片,照片应该在500百万像素以上,分开传送。3.新闻稿应该短小精悍,注意用词。

三峡电力职业学院新闻稿

学院召开消防安全知识讲座

3月24日,学院邀请省消防协会科普宣教中心熊海峰教官在5-123教室为学院百余名师生进行了消防知识普及专题讲座,讲座由学院副院长明金林主持。

讲座上,熊海峰教官利用大量典型火灾案例,详细讲解了火场致人伤亡原因、火场逃生自救、初起火灾扑救等消防知识,还现场示范了灭火器、防毒面罩等常用消防工具的使用方法。

讲座后,熊海峰教官在1号公寓前向学院师生展示了各种常用的消防器材,并组织师生们进行现场灭火演习。

春暖花开 “魅力电院”风采摄影大赛邀您来拍校园风光

春暖花开季节是踏青、拍照的好时节。从3月25日起,由我院和宜昌市摄影家协会联合举办首届“魅力电院”风采摄影大赛正式拉开序幕,诚邀向广大摄影家、摄影爱好者及校友走进校园,用镜头感受校园美景和高等职业院校的办学特色。

经过新一轮校园基础建设,学院呈现出功能完善、建筑现代、风景优美、校园整洁的新面貌。因校园坐落在宜昌市中心的东山之巅,校园建筑错落有致,一年四季绿树成荫,被誉为宜昌“珞珈山”,广受摄影爱好者青睐。举办此次活动,将促进更多专业人士、摄影爱好者走进校园,了解高等职业教育,感受师生生活。

活动持续到7月底。对获奖作品将给予物质奖励,颁发荣誉证书,并通过媒体向社会公示。

国防教育俱乐部开展第五届野外生存训练

2011年3月17日,国防俱乐部第五届野外生存训练活动在牛家坪开展。在学工处副处长吴天祥老师、软件学院何宾老师的带领下,100多名队员严格按照军人的要求,无论是训练还是日常生活都是以军事化管理,同吃同住同训练。此次活动得到了学院领导高度重视及基地附近居民的支持!在活动中,不仅培养了我们的团队合作精神,也给我们大家上了一堂生动的爱国课。

组织师生观看法制教育片《青涩记忆》

3月17日,学院学工处、团委组织的“电影文化进校园”活动成功开展,全院700余名学生在大学生活动中心观看了法制教育片《青涩记忆》。该片以几个不同家庭背景的孩子沉迷网络最终走上犯罪道路为主线,揭示了导致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各种原因及沉迷网络游戏给未成年人造成的严重危害,较全面地体现了未成年人保护工作的家庭保护、学校保护、社会保护和司法保护等。学院87位志愿者踊跃献血25300毫升

3月17日下午,由宜昌市中心血站、我院团委联合主办的“无偿献血,利国利民利家”青年志愿者无偿献血活动在学院综合楼服务广场举行。截止下午7时,共有87位志愿者参加了此次活动,共献血25300毫升。动力系志愿者让“让城市的眼睛亮起来”

3月17日下午,动力系团总支组织36名志愿者在宜昌市儿童公园开展了“让城市的眼睛亮起来”环境清扫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者精神。通过大家劳动,公园里更加清洁靓丽。市中心血站在我院开展无偿献血知识讲座

3月14日晚,我院爱心救助基金会与宜昌市中心血站共同举办了以“无偿献血、心系你我”为主题的无偿献血知识讲座。我院120多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这次讲座。

此次讲座旨在向广大学生宣传无偿献血的有关知识。讲座过程中,市中心血站工作人员向同学们介绍了宜昌市血液供应现状、血液常识、献血与健康、献血的相关好处和献血应注意的一系列事项等。并着重解答了“献血是否传染疾病”、“无偿献血为何用血收费”、“献血是否影响健康”等焦点问题。讲座后的互动环节志愿者积极参与,现场气氛十分活跃。

此次无偿献血讲座让同学们对献血知识有了更深的认识和了解,同时也增强了同学们义务献血的社会责任感。

我院青年志愿者各类活动共度“3.5”学习雷锋日

3月5日是学雷锋活动日和中国青年志愿者服务日,学院各级共青团组织倡导、组织学院广大青年学生开展一系列的活动,以实际行动弘扬志愿者精神。

3月5日上午,学院学工处黄成忠处长、团委书记张强、建筑工程系团总支书记施凯老师及学院60余名青年志愿者参加了葛洲坝集团公司青年志愿者服务活动。学院青年志愿者在活动现场进行了报纸义卖,并对城区街道进行了清扫。

学院动力工程系青年志愿者在老师的带领下到白龙井社区开展青年志愿者活动,帮助退休干部清扫了居住场所。我院召开学生干部培训交流会

3月18日晚7点,我院学生干部培训交流会在学术报告厅举行。团委书记张强出席并主讲此次培训。

张书记分别从职责、素质、能力、工作方法、交际等方面深入阐释了学生干部所应具备的条件,同时也耐心细致的回答了学生干部提出的疑问。同时他要求大家,一定要发挥学生干部的作用,开展任何活动要把安全放在第一位,不仅要注意自身的安全,还要及时关注身边同学的人身安全和心理健康。鼓励大家要积极参与到学院的各项工作中来。

学院各级学生组织共计165名学生干部参加了此次交流会,会上大家积极发言,共同探讨工作经验。

三峡职院新闻稿

我校交通志愿者冒雨坚守被多家媒体报道

寒雨霏霏,气温骤降,行人都裹上了厚实的冬装,神色匆匆地穿行在云集路上,但这灰暗的色调却被一个个小红帽“点亮”。昨日下午,55名来自经济管理学院10会电5班的学生走上街头开展文明出行劝导行动,他们用真诚的笑脸和热情的语言感动和教育了一个个路人自觉文明行路。

第四届女生节系列活动启动

3月16日下午,由校团委举办的第四节女生节活动启动仪式在行政楼五楼学术报告厅举行。此次女生节为期一个月,将举办知识讲座、手工作品展、主题摄影展、职业形象设计大赛等多项丰富多彩的活动,旨在进一步加强校园精神文明建设,丰富女生的校园生活,提高女生的综合素质。启动仪式后,校团委特邀国家二级心理咨询师岳艳春老师为在座的女生代表作了题为《美好心情、美好人生》的主题讲座。我校召开民主党派新春座谈会

1月19日,学校民主党派座谈会在行政楼三楼会议室召开,来自全校5个民主党派的的近十名代表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党委副书记汤唯才主持。会上,院长游敏代表学校党委和行政向在座的各位民主党派成员通报了学校2010年的主要工作情况以及在进一步发展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困难,并真诚欢迎各民主党派代表为学校建设和发展多建言献策。结合游院长的讲话和学校实际情况,在座的民主党派代表分别从科研、学科建设、教学、管理等方面对学校现阶段的工作以及未来发展畅所欲言,交流沟通。发言中,民主党派代表们感谢学校党政班子对民主党派的关心和重视,并表示一定会积极配合学校党委和行政做好各项工作。最后,汤书记在总结中充分肯定了各民主党派为学校发展作出的积极贡献,他指出:民主党派是学校改革和发展的重要力量,学校党委的正确决策离不开各民主党派的建言献策和民主监督,希望各民主党派在学校建设中继续当好参谋;在学校党委、行政与教职工的联络上发挥桥梁作用;在学校又好又快发展进程中当好骨干、当好主力、当好先锋。座谈会在活跃而热烈的氛围中圆满结束。

副院长张曙光以及党办相关人员参加了会议。机电工程学院弘扬雷锋精神,创造洁净校园环境

2011年3月5日是我国第48个“学习雷锋纪念日”,机电工程学院积极响应学校号召,于3月5日上午在本校园内开展了以“构建和谐校园,弘扬雷锋精神”为主题的学雷锋活动。本次活动的主要内容是对本校内的道路、通道以及花草树根下的垃圾进行清扫。参与团队由机电工程学院大一各班代表共50名志愿者组成,在活动过程中,志愿者们不怕苦不怕脏,充分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涵养,同时也为构建和谐校园贡献了一份力量。

学雷锋活动,我们不仅限于3月5日这一天,在以后的日子里,我们将持之以恒的开展类似的活动,不断倡导、弘扬“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精神,让雷锋精神得以天天响应、代代传递。

三峡大学新闻稿

共青团三峡大学委员会召开2010年秋冬季首次工作会议

9月8日上午8点半,2010年共青团三峡大学委员会秋冬季首次工作会议在行政楼2楼会议室召开。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军出席会议并讲话,校团委和各学院分团委负责人也参加了会议。

会上,校团委书记封林传达了2010年党委扩大会精神,并根据党委扩大会精神以及三峡大学“十二五”规划调整部署了校团委2010年秋冬季工作重点。校团委副书记武建斌将本学期团的重点工作向各院系做了详细解读,校团委办公室详细说明了九月份校团委工作重点。各学院也向校团委汇报了开学以来的工作进展以及下一步工作计划。

最后,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军在会上作了指导性发言。何书记对学校团委及各学院分团委工作提了几点要求:

(一)围绕党委中心工作,提高团委工作水平和工作层次,重视团的工作对人才培养的重要作用;

(二)遵循共青团工作规律,加强共青团队伍建设,通过自身带头引领学生健康成长;

(三)加强理论学习和自我提高,重视理论学习包括政治理论、社会经济、教育管理等,提高团组织工作者的政治敏感性和觉悟,在大事大非面前做出正确选择。【医学】“求索”校训主题团会成功举行

近日,医学院各团支部召开了以 “求索”校训与我的大学生活为主题的特色团会。各团支部邀请了学院团委老师、年级辅导员和班主任作为嘉宾。

团会气氛热烈,形式多样。团员同学们围绕校训“求索”展开了激烈的讨论,大家畅所欲言,从不同角度、不同层面解读了校训的内涵。而后,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切身感受,交流探讨大学生活,合理规划大学生涯。团会期间,同学们用歌曲、小品、情景剧的方式,表现了自己的大学生活。

经过全体团员的讨论与学习,同学们纷纷表示要在“求索”校训的指引下务实求学。此次团会活动使学生们深刻了解学校的发展历程,更进一步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教育。

展现自我,秀出青春与活力 暨“风采女生”大赛

我校“风采女生”大赛于3月19日上午9:00在青年楼如期进行。此次活动由学生会主办,学生会主席冯亮、副主席腾树会等担任评委。赛场外,参赛选手认真的准备着,而场内的选手更是用心的表演着。

每一首歌都是那么动听;每一个舞姿都是那么优美;每一个模仿都是生动形象;每一首诗朗诵都是那么赋有情感。整场比赛下来,真是精彩不断,每位女生各显其能,展现着自我的才艺,秀出了青春与活力。

我校大学生志愿者参加宜昌市“文明示范路”志愿者行动

3月5日上午,团市委联合市委宣传部、市公安局、三峡大学团委等部门在均瑶广场举办了宜昌市社会服务管理创新社区志愿者网络注册平台开通暨“文明示范路”志愿者行动动员大会。

启动仪式上,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赵举海发表讲话,我校青年志愿者王吉昭作为全体志愿者代表宣誓,市委副书记、市长李乐成宣布活动正式启动。我校党委副书记何伟军出席启动仪式并陪同市领导慰问在街头文明劝导的三峡大学志愿者。

按照计划,从3月5号起到年底,在“文明示范路”创建计划规定路段,我校将派出志愿者8000人次在节假日人流量高峰期上街引导行人文明出行,积极支持宜昌市文明创建工作。第十一届“三峡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拉开序幕

3月13日,第十一届“三峡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方案发布暨竞标大会在图书馆多功能报告厅举行,由各学院团委书记担任评委,各学院团委学生会、校园媒体负责人参加了竞标大会。

此次竞标共有6个校级项目,吸引了全校26个竞标团队。经过激烈竞争,校园歌手大赛、大学生才艺大赛、第四届校园文化衫设计大赛、英语风采大赛、街舞运动宝贝大赛、“庆祝建党90周年”书画大赛6个校级项目的承办权分别由电气与新能源学院团委学生会、艺术学院团委学生会、土木与建筑学院团委学生会、外国语学院团委学生会、医学院团委学生会、科技学院团委学生会获得。

另外,为鼓励各学院开展各具特色的苑区文化艺术类活动,校团委今年将学院的优秀项目纳入文化艺术节的总体方案,并择优对其给予支持。

此次目竞标大会的圆满举行,标志着以“魅力校园,青春起航”为主题的2011年第十一届“三峡之春”大学生文化艺术节正式拉开序幕。

遵守交通规则 文明依靠大家-----暨我校志愿者参加“文明示范路”启动仪式

为积极参与由中共宜昌市委宣传部、宜昌市精神文明建设委员会办公室、宜昌市公安局、共青团委员会在均瑶广场联合主办的“文明示范路“志愿者活动,承秉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志愿服务精神,我校于3月5日上午9时许与三峡职业技术学院等组织共同承办了宜昌市社会服务创新社区志愿者网络注册平台开通,暨“文明示范路”志愿者活动启动仪式,并组织了志愿者服务队。

其他大学新闻稿

寒假实践宣讲会顺利举行

12月17日晚19:00,电机系寒假实践宣讲会在五教5104举行。此次宣讲会向全系同学介绍了寒假实践的基本要求,解答了同学们的疑问,明确了寒假实践的意义。

系主任梁曦东老师首先在会上致词。他从两方面启发同学们正确认识实践:怎么样看待自己,社会实践究竟要干什么。清华的学子作为国家的栋梁受到社会的极大关注,但是本身存在浮躁,动手能力差等不足,所以我们必须要填补差距。他强调大学不仅仅是几门课,了解社会是我们大学生活的另一重要目标。同时,梁老师建议我们选择有实际意义并且能都切实实行的实践项目。最后,他指出分析问题的起因现状以及发展趋势,探讨解决之道,熟悉了解社会是我们实践的最终目的。

随后,去年寒假实践优秀个人,暑期实践校金奖支队队长向同学们介绍了如何选题,如何管理支队等问题。系团委实践副书记林虹又提出了一些寒假实践的具体要求并回答了同学们的相关问题。

此次宣讲会使电机系的同学对寒假实践的目的、方法有了一定了解,揭开了电机系寒假实践的序幕。

徐梦获全国法语演讲比赛第一名

9月25日,“卡西欧”杯全国大学生法语演讲比赛决赛在苏州大学举行。浙大外语学院法语0701班的徐梦同学以全国预选第二名的成绩顺利进入10人决赛,并获得决赛第一名的优异成绩。

决赛分定题演讲和即兴演讲两个部分。比赛中,徐梦以流利的法语、优美的语音、深刻的思想、儒雅的风度赢得了在场评委及老师的一致好评。尤其是在即兴演讲阶段,徐梦更是凭借其扎实的语言功底发挥出色,超过了预选赛排在第一的同学,总成绩在来自北京外国语大学、外交学院、国际关系学院等学校的10名同学中名列第一,成功获得本次演讲比赛的一等奖。

“西部文化进校园”活动开幕

近日,由浙大中国西部发展研究院主办的“浙江大学西部文化月”暨西望系列学术讲座活动在紫金港校区开幕。

活动围绕“西部文化进校园”,以“西望传递希望,学术成就梦想”为主题,通过知名学者讲座、西部图书展、西部电影展播、首届“心系西部杯”教案大赛、在杭高校公益论坛等多种活动形式,切实宣传西部地区的经济、文化、历史地理及发展现状。

二〇一一年三月二十九日星期二

新闻稿汇总

新闻稿的写作方法

一、新闻稿的六要素和五部分

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 五部分: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学生会新闻稿:时间

地点

人物

事件

效果

影响 三段

标题

落款

二、报道新闻的文体

新闻稿、通讯稿、评论稿 实例剖析

1、晚19点15分——A、精确到时 B、晚七时or19点

2、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校学生会——去掉“校”

3、校学生会——我校学生会

4、开头如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学生会”则其他组织也应用全称,例“共青团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委员会”、“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等等

5、领导介绍——头衔+人名,例“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院长兼党委书记刘淑艳,副院长李建军、陆晨、赵文祥、李绍勋,学生工作处处长李明刚,学生工作处处长助理、代团委书记唐洪刚”

6、学生会主席团、各部部长、副部长——不要出现人名。主席团——包括主席、副主席、常务副秘 书长。各部部长8人;副部长——除办公室、权益部、文体部、外联部2人外,学习部、女生部、网络部、宣传部均1人,共12人。

7、严禁出现错别字

8、常用称谓——A、教学楼 B、报告厅一 C、化工楼 D、机车楼 E、综合办公室、党群工作处、学生工作处、后勤产业处、保卫保密处、教务处 F、运动场、篮球场、网球场、羽乒中心 H、第一

(二)饭堂

9、首先、其次、再次、最后——表逻辑 第一、第二、第三、第四——表并列 特点:

(1)内容真实,事实准确。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2)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3)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写法: 1.标题

(1)多行标题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

—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

(2)单行标题

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

2.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

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1)叙述式。

(2)提问式。你见过四千多人共同用手语演绎歌曲《爱的奉献》吗?本周日,在北京理工大学珠海学院的操场上我们共同见证了这一吉尼斯世界记录的诞生。

(3)描写式。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共同庆祝‘三八’妇女节”。

(4)评论式。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

(5)引用式。“我考取职业技术认证的目的就是为了提高就业竞争力”北理工珠海学院的刘同学如是说。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1)主干突出。(2)内容充实。

(3)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5.结语

结语是新闻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新闻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新闻,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

新闻稿的写法

第一:何谓新闻

假设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话,若咬到你、我、张

三、李四或某个政要首长呢,哪个才是新闻,写新闻如同写作一样,该事件确能反映现代生活型态,对大众具有感动话题或启示,警觉的影响力就可成为新闻。第二:如何写新闻稿

(一)先拟定大纲:写短稿可以仅凭腹稿,但写长稿时,若无大纲或准备小抄,往往很难写得好。

(二)开头与结尾:写导言时,最好已规划如何结尾,才不致於下笔千言,离题万里。(三)举例与说明:写人物时,穿插一些小故事最传神。切记要适可而止,最多两个例子。(四)迅速与简洁:记者写稿要求迅速,整篇写再做修改。众人皆知的事不写,不用废字,力求扼要。

(五)主题应熟悉:主题设定后一次完成,避免中断思路。遇严肃主题时,用字也应严肃表达。

(六)可峰回路转:笔法模式试图改变,运用情节隐喻或拐弯方式,争取注意。

(七)能力与论述:除具备收集资料,应多方查证,抓住重点,论述正确,言之有物,客观事实,不穿插个人意见。三:新闻稿段落分布

(一)新闻稿撰写与作家写作方法,作文相互一致,段落分配也是启、承、转、合。(二)第一段之导言是全文的精神,最好在60字以内,重点约略提出,提纲挈领。注意事项(一)

1、新闻写作应多使用短句,尽量符合150字以内适当阅读量。

2、导言不宜直接用引语,避免无谓困扰。

3、每段开头不宜用同样的语句,尤其是相接的两段。如连续几段的开头都用「他说:」,「他表示:」,会让人生厌,也会使人以为作者文思不足。

4、连接词(由于,但是)尽量不要用,先拿掉后再看看是否影响句子叙述的完整性,否则将可省略。落笔前先应审慎确认事件之可信度。注意事项(二)

1、使用日常,简单易懂的字:如类似歌迷,影迷,避免改用Fans:「粉丝」。

2、写短句子,写简单的句子:简短有力的句子,使读者欣赏起来轻松自然,感受深刻。

3、尽量少用专门术语:新闻与写作是要给大家看的,应以贴近生活习惯,浅出的语言。

4、尽量少用最,甚,极为或唯一,避免与事实不符,会造成读者抗议。

5、不要用避讳引语:某人说就用钱XX说,不使用钱氏说。

6、尽量少夹用外文:除非有必要,但不要乱翻译,造成误解。注意事项(三)

1、删去不必要的字:虽简而不漏,意思不变。

2、如:1.作为期五天的访问-访问五天。

3、.今天起办理报名手续-今天起报名。

4、不作无谓的解释:尤其在新闻专题报导中,有必要才解释,没有就省了。

5、不记流水帐:除非天天精采,否则,仅提重要事件。

6、人名官衔省略:除总统外,第一次提全衔,第二次用姓名即可,避免礼多文虚。

怎样写新闻稿

新闻,是指报纸、电台、电视台经常使用的记录社会、传播信息、反映时代的一种文体。它的种类很多,这里只介绍使用频率最高的消息和通讯。

消息,也叫新闻。新闻这一概念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单指消息;广义的指消息、通讯、报告文学、特写、评论等等。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群众最关心的事实。

一、消息特点: 内容真实,事实准确。真实是消息的生命,是力量的所在。事实是它的本

源,也是它令人信服的基础。真实,就是事实真实,所写的人物、时间、地点、事情发生发展的经过不能虚构。准确,就是每个事实,包括细节在内都准确无

误。如果一条消息失真或有差误,不仅会减低其新闻价值,失信于民,而且还会损害党和人民的事业。

内容新鲜,有价值。新闻贵在新,而且有认识意义、启迪和指导意义。消息只有新,才能引起读者的注意,先睹为快。新,不仅要把新人物、新事件、新经验报道给读者。而且要选择有意义、有价值,给人以启迪,有指导性的事物。那种一味追求猎奇的“狗咬人不是新闻,人咬狗才是新闻”的观点,是我们所不取的。

要迅速及时,有时效性。迅速是消息的价值,消息报道速度迟缓便会降低消息的价值,“新闻”变成了“旧闻”。时效,就是速度要快,内容要新。对新人、新事、新情况、新问题,要敏锐地发现,尽快地了解,迅速及时地反映。

简明扼要,篇幅短小。简短是消息区别于其他文体的主要标志。所谓简短,就是“三言两语,记清事实,寥寥数笔,显出精神,概括而不流于抽象,简短而不陷于疏漏”,用笔要简洁利落,内容集中精炼。

二、消息的种类(一般把消息概括为四类):

1.动态消息

动态消息是迅速而准确地报道新近发生的国际、国内重大事件、重要的活动和各项建设中最新出现的新情况、新动态、新成就、新问题的一种文体。它是报纸上使用最多的一类。重大新闻的简讯都属于动态消息。重大新闻,指事件重大,意义深远,报道时在报纸上占显著位置的消息。如《我国多种应用卫星齐头发》(光明日报)1993年5月13日)。简讯内容第一,篇幅简短。如“国际要闻简报”、“学术动态”、“市场漫步”等。

2.典型消息

典型消息也叫经验消息,它是对一些具体部门、单位、行业的典型经验、成功做法集中报道的一种文体。这种消息是在介绍经验、做法之后,总结经验,揭示规律,以达到以点带面,推动工作的目的。如《一切依靠群众自己的创造——首钢十年改革的一条基本经验》(《人民日报》)1988年12月26日)。

3.综合消息

综合消息是把发生在不同地点、不同单位、各具特色、性质相同的事实综合在一起,并体现一个主题的报道。它的特点是在综合、概括事实的基础上,进行分析,提出见解,揭示规律。如《滥砍树木南亚三国水灾仍频,亡羊补牢印北方帮助员植树》(《光明日报》1993年7月25日)。

4.述评消息

又称“记者述评”、“新闻述评”。是一种兼有消息与评论作用的新闻。它是在陈述事实的基础上,穿插评论或抒发感慨,从而分析说明所报道事实的本质和意义。它的特点是边叙边评,要求以国家的方针政策为依据,针对事实进行评说,要观点正确,评论得当。如《分清主流与支流,莫把“开头”当“过头”》(《辽宁日报》1979年5月)。

三、消息的写法: 1.标题

消息的标题,分眉题(又称引题、肩题)、正题(又称主题、母题)和副题(又称辅题、子题)。出现在报刊上有如下几种情况:

(1)多行标题。多行标题,一般有三行,即中间一行是正题,是标题的核

心,用来揭示主题或提示重要事实;正题上面一行是眉题,用来引出正题,说明事实,交代背景,烘托气氛,揭示含义;正题的下面一行是副标题,用来补充说明情况或说明正题或依据。如:

经贸部负责人发表谈话(眉题)希望海峡两岸实现直接贸易(正题)

愿与台经贸主管部门接触协商解决双方贸易中问题(副题)双行标题。其一,出现正题和眉题。如: 真正幸福要靠自己劳动去创造(眉题)杜芸芸将十万元遗产献国家(正题)。其二,出现正题和副题。如: 成都电讯局花钱“买”批评(正题)

在报上登“公告”欢迎群众对通讯服务工作进行监督(副题)(2)单行标题。单行标题只有正题。如: 接受《朝日新闻》社长采访

消息的标题,力求言简意明,平易亲切,准确新颖,富有吸引力。采用哪种标题,要酌情而定。2.导语

消息的导语,就是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是由消息中最新鲜、最主要的事实或精辟的议论组成,以吸引读者。平常所说的消息的结构是“倒金字塔”式,原因就在于此。导语常采用以下几种写法:

叙述式。简明扼要地写出主要事实、经验,或对全篇事实材料进行综合概括,揭示主要内容。如:“全国第一家由个体户与港商合资经营的企业——大连光彩实业(合资)有限公司,经国务院批准,1985年4月13日正式开业。”这是《经济日报》1985年4月18日发的消息导语。

提问式。把消息中要解决的问题或要介绍的经验、做法以设问的形式提出,然后再用事实作答。如“亲爱的读者,你知道灯心绒可以做夏天穿的裙子吗?上海绒布厂新生产的许多灯芯绒中,就有这样新奇的品种”。(新华社1980年7月16日新闻稿)描写式。对富有特色的事实或有意义的一个侧面,用简练的笔墨进行形象描绘,给读者以鲜明的印象。如“一盆盆翠绿欲滴的麦冬、松柏、万年青和盛开的鲜花装点在人民大会堂的大厅里,全国妇联今天下午在这里举行联欢会。中外妇女1500多人欢聚一堂。相互握手问好,亲切交谈,共同庆祝‘三八’妇女劳动节”。(新华社北京1988年3月8日电)评论式。是对所报道的事实先作出评论性结论,然后再用具体事实来阐明。如“今天,新中国颁布的第一部专利法正式生效了。从此,脑力劳动成果被无偿占用的历史在我国宣告结束”。(新华社北京1985年4月1日电)引用式。引用消息中人物深刻而富有意义的语言作为导语。如“女青年杜芸芸到上海司法机关,要求将继承的十余万元遗产捐献给国家,她说:‘我还年轻,应该靠自己的劳动来生活,我愿意将这笔钱来支援国家的四化建设’”。(《文汇报》1981年9月29日)3.主体

主体是消息的主要部分。它承接导语,阐述导语所揭示的主题,或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对消息事实作具体的叙述与展开。写主体要注意如下几点:

主干突出。消息的主体是主干,典型材料要用在主干上。要去头绪,减枝 蔓,与主题无关的要舍弃,次要材料要简略。

内容充实。回答导语中提出的问题,其内容必须具体、充实,这样才有说服力。导语提出什么问题,主体就要回答什么问题,这样才能紧扣中心,突出重

点。

结构严谨,层次分明。要恰当地划分段落,有条不紊地展开叙述,安排层次有以下几种顺序:一是时间顺序,按事情的发生、发展、结束的先后顺序安排层次;二是逻辑顺序,就是根据事物的内在联系来安排层次;三是时间顺序和逻辑顺序相结合,这样写严密而有条理,活泼而不紊乱。4.背景

背景是指事件发生的历史环境和原因,它说明事件发生的具体条件、性质和意义,是为充实内容,烘托和突出主题服务的背景既可在主体部分出现,也可在导语或结尾部分出现,位置不固定。

背景材料一般有三类:一是对比材料,即对事物进行前后、正反的比较对

照,以突出事件的重要性;二是说明性材料,即介绍政治背景、地理位置、历史演变、生产面貌、物质条件等;三是诠释性材料,即人物生平的说明,专业术语的介绍,历史典故的解释等,以帮助读者理解消息的内容。5.结语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一句话。阐明消息所述事实的意义,使读者对消息的理解、感受加深,从中得到更多的启示。

消息的结尾方式有小结式、评论式、希望式等。有的消息,事实写完,文章就止住了,结尾就在事实之中。如何写好新闻稿

第一、积累新闻素材。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靠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到24小时的。”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基层的,专业性不强的通讯员,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

新闻素材是进入通讯员视野并被通讯员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一名通讯员,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

每一个通讯员,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所见所闻所看、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通讯员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我们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我从事通讯员这项工作已有近3年的时间,搜集、整理资料,是我写新闻稿必备的一项工作。有时有素材,不知该如何写时,就看看资料,模仿,久而久之积少成多,现在写一般的稿件不用费很多时间和精力。

第二、选好新闻题材。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我们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

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通讯员,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有时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

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我们的生活积累,帮助我们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第三、找准新闻角度。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我们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我们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

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我们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

新闻稿写作技巧

培养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善于发现新闻线索,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意思准备 同是大学生记者,共同生活在同一个环境里,也都到实践中去了,到学生中去了,为什么有的记者能写出漂亮的新闻作品,而有的记者仍然发现不了新闻线索,或者说发现不了有意义的新闻线索呢?为什么有的学生记者通讯员总是埋怨没有什么东西可写,而一再要求编辑老师为他们提供采访的话题,说到底这就是一个新闻敏感的问题。

什么叫新闻敏感或新闻触角呢?简言之,它就是新闻工作者识别新闻的敏锐能力。一个具有新闻价值的事情,别人不能看出它是新闻,而你却一下就能识别它是新闻,这就是新闻敏感。没有一定的新闻触角和新闻敏感,就很难写出一篇像样的新闻稿。

美国新闻学家卡斯柏.约斯特在《新闻学原理》一书中的一段话,形象的阐述了新闻敏感对于记者的重要性。他说:“一个不善于辨别色彩的人,不能成为一个画家;一个不懂得和谐的人,不能成为一个音乐家;一个没有‘新闻敏感’的人,也不能成为一个新闻记者。” 积累新闻素材,选好新闻题材,找准新闻角度,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前提

人民艺术家老舍曾经对初学写作的年轻人说过:“先收集材料,越多越好。”周立波也认为“材料少了不好办。”有个外国记者说:“你要有作为吗?8小时写稿不行,要做24小时的记者。”这些都说明积累素材对写作的重要意义。作为一个初学写作的大学生记者,更应该重视积累新闻素材。新闻素材是进入记者视野并被记者所意识,所采摘的生活现象,即从社会生活摄取而来的、尚未通过提炼和加工的原始材料。没有新闻材料的积累过程,就谈不上新闻写作的问题,作为记者,要积累新闻素材,必须重视自己的“笔记本”。

法国作家果戈里便有一个近五百页的笔记本,他总爱把自己每时每刻看到的、听到的传闻趣事、警句谚语随时记到这个笔记本上。他说:“一个作家。应该象画家一样,身上经常带着铅笔和纸张。一位画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画成一张画稿,那很不好。

一个作家如果虚度了一天。没有记下一条思想,一个特点,也很不好。”每一个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就必须养成随得随记的习惯,把在校园内看到的一切与师生相关、有可能产生新闻的素材积累起来。一个校报记者在几年的采访过程中积累起来的“笔记本”,将成为他从事新闻写作和研究工作的“万宝囊”。

新闻素材经选择、集中、提炼,其中一部分被记者写入新闻作品。我们常说:“收集材料要以一当十,使用材料要以十当一”。采访到的材料多,稿子里使用的材料少,这是一种正常的现象。但是,如果不想办法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让大量的、有生活气息的材料“烂”在自己的笔记本里,这不能不说是一种极大的浪费。

初学新闻报道的大学生记者,最常犯的一个毛病,就的不重视新闻材料的利用和选择,他们恨不能将自己的采访所得全部堆砌到新闻稿里去,或者面对大量的新闻素材,不知如何下笔。那么怎样才能提高新闻素材的利用率呢?一个重要途径就是尽量把精彩的新闻素材转化为新闻题材。要选择那些真实的、有较大新闻价值的、符合新闻政策的材料作为新闻题材,要使选择的材料新颖、生动、有特色,能够有助于说明、烘托和突出新闻主题。而没有被选为新闻题材的素材,也不是全无用处。它还可以作为新闻背景,加强新闻报道的纵深度;或者作为新闻记者的生活积累,帮助记者捕捉和深化主题;或者应用到其他新闻体裁中,搞好新闻素材的综合利用。

角度,是新闻写作向自然科学借用来的一个概念。报道的角度,是记者认识被报道对象的思想方法及对被报道对象各“侧面”把握水平的综合反映的结果。它在一定程度上能说明记者处理采访的素材、挖掘材料的新闻价值的流程。大量散漫在笔记本上和记忆中的材料,如何进入新闻的既成轨道中呢?找出它之所以构成为新闻的特殊由头,就为记者进入材料的世界打开了一个突破口,开启了一扇大门;同时,找出最便于读者接受的角度,实质上是对材料的归纳和梳理,并对读者认识、接受事实起到了一个“导读”的作用。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校园生活是丰富多彩的,可供我们捕捉和选择的信息很多。同样一个新闻事实,选择不同的角度进行报道就会起到不同的效果。特别是在学校里,它以学年度为单位,许多教育教学活动、文化活动以及生活学习方式,从时间上来说,都带有周期性循环的特点。如每年上半年是毕业生就业的时期,每年秋季是学校招收新同学的时间,每年都有教师节,每年都有学生到工厂、学校、机关和农村实习等等。如果每年的新闻报道,都仅仅报道活动本身,而不的选择一个新的角度和切入点,找出一个观察人物、事物、问题的新角度,从人物、事物、问题的某一个侧面入手,给读者以新的信息,那就势必使写出来的新闻失去心意,似曾相识,读者就会失去阅读兴趣,即使看了也只能是索然无味、如同嚼蜡,从而使时间失去报道的必要性。角度是选择的恰当与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新闻成功与否。最佳角度的选择可以变平庸为新鲜,变枯燥为生动,变肤浅为深刻,甚至可以变新闻为旧闻。

要写好一篇新闻稿,可以注重这样几个角度:

掌握新闻写作的一般技巧,提炼新闻主题,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关键 大学生记者要写好一篇新闻稿件,就必须掌握各种新闻体裁写作的一般技巧。如果是学写第一篇新闻稿,至少要做到以下几点:

虚心请教,大胆投稿是写好第一篇新闻稿的必要过程作为大学生记者,由于缺乏对新闻知识较为系统的学习,新闻写作经验更是微乎其微,因此,写出第一篇新闻稿难免不尽如人意。要使新闻稿基本上达到发表的水平,最学生便捷的途径,就是虚心请教、不耻下问。一是向有一定经验的高年级记者请教。从事过一定新闻采访写作实践的高年级记者,具备了一定的新闻实践经验,能够比较有针对性地解决在校园新闻采访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使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能够少走弯路,尽快掌握新闻写作的基本技巧。且学生记者之间朝夕相处,便于接近,易于沟通,能够大大缩短新闻稿的修改时间;一是向师长主要是校报编辑老师、新闻学专业老师和社会媒体的老师请教。校报编辑老师能够按照报纸的报道思想和基本要求,根据自己所体验的读者心理和新闻写作体验,校正和知道学生记者的新闻采访和写作。新闻专业老师则可以主要从新闻写作的一般规律和技巧上加以指导,使写出来的新闻稿更加符合新闻呢理论的要求。社会媒体老师更是能全面的站在社会时间实践的角度来指导写作,为以后从事新闻工作大好基础。

请教的时间,可以贯穿到新闻采访写作的全过程。如何培养新闻敏感,寻找新闻线索可以请教;如何拟订采访提纲、选好新闻题材、提炼和表现新闻主题可以请教;如何使写出来的新闻更加符合新闻写作的要求,更加精彩,更应该虚心向学长、师长请教。

一篇新闻概写好后,还得大胆投稿。有的初学新闻的学生记者,或者认为自己的作品羞于出手,即使写好了,也不敢或不愿寄出去,或者总是过分要求稿子的质量,一而在,再而三的修改,结果错过了报道的时机。其实,由于校园存在范围小、易于捕捉、头绪少等特点,如果不抢时间积极投稿,就会让别人抢得先机,即使你写得再好,也只能算作又一次练笔了。当然,大胆投稿不是盲目投稿。如果没有任何目的,打的是无准备之仗,再好的稿子也可能石沉大海。因此,作为一个大学生记者,一定要认真研究传播媒介,研究它的版式结构、专栏设置、报道风格、出版(或播出)周期甚至编辑部的人员构成、编辑姓名及联系电话等。是邮寄的,还要弄清楚通讯地址,保证所投稿件万无一失地寄到编辑部。这样一来,就可以在写稿之前,针对传播媒介的特点,引导自己的创作思路和方法,对写作内容和形式作出必要的限制;在新闻稿写好之后也能够有的放矢地投递到报纸等媒体的相应版面、专栏及编辑手中,从而大大增强新闻稿见报几率(或播出几率)。总之,作为初学新闻的大学生记者,如何写好第一篇新闻稿是十分关键的,也不是轻而易举的事情。大学生记者只有勇于实践,大胆尝试,深入采访,勤奋笔耕,不断提高新闻采访写作的技巧,才能写出更多更好的新闻作品。

2.新闻写作实践计划 篇二

1 新闻写作学习与实践中存在的一些具体问题

1) 从认识论的角度上看,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对新闻写作课程学习的意义认识不足。

一般来说,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培养的学生, 主要以学习汉语言文学学科的基本知识和基本理论为基础, 再通过进一步学习新闻专业的一些相关知识和技能, 而发展成为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具备丰富的汉语言文学知识和较高的文学艺术修养, 并能在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新闻出版部门、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从事新闻采编、文化宣传及教学科研工作的汉语言文学高级实用人才。但在实际的教学中, 他们普遍认为自己将来毕业后并不直接从事新闻媒体工作对学习效果的好坏会抱着一定程度的无足轻重的思想。所以, 在新闻写作学习与实践中投入的时间、精力也就相对较少, 他们并未充分认识到新闻写作的基础地位和实践应用意义。

2) 从知识结构的角度看,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对新闻写作理论知识的掌握有所欠缺。

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发现, 有很多学生都比较认同新闻写作实践和经验, 会有效推动、促进新闻写作水平与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而且认为自己的写作功底都也不差, 所以会有一种急急忙忙去实践, 而忽视新闻写作理论学习的倾向, 例如很多学生既对不同的新闻类型都觉得还比较了解, 但真要从理论上检查掌握情况或从实际作品中都可看出, 对不同新闻类型的本质特点把握的并不到位, 所以在分析具体的新闻作品时, 则会对新闻类型、结构、背景材料的运用等理论概念认识不清。在实践中仅凭感觉与过去的文学创作经验, 往往不能写出符合媒体特点的新闻作品。

新闻的本质特点即是用事实说话, 所以新闻作品要求简明扼要, 表达要客观明了, 尤其忌讳“文学化”的新闻作品。可在新闻写作实践中看到的学生作品, 发现总会在新闻语言关前纷纷落马, 不同程度的存在着“不像新闻”的新闻稿:例如习惯于文学创作中的主观议论和抒情, 习惯于堆砌修饰, 不必要的增加形容词, 习惯于介入缺乏事实依据的概括因素介入, 新闻事实的严谨程度要求即使是亲眼看到的, 都要去再次核实习惯于写作语言的拖沓等等究其根本, 还在于学生在新闻写作学习中没有绷紧“新闻理论”学习这根弦, 没有严谨认真的学习和实践作风, 去培养新闻思维方式, 而是把中学作文教学培养中形成的文学思维方式进行了简单惯性使用。

3) 从教学与新闻实践的角度看,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新闻敏感性差, 新闻写作能力较弱。

在新闻采访与写作实践中, 很多学生存在着缺乏新闻敏感性、新闻采集主动性差的问题, 所以往往会“采”不到点上, “采”的准备程度与努力程度不够, “采”不到好新闻。即使他们确定了采访对象, 也会遇到诸多做的不尽如人意的问题, 例如怎样设计采访目的与采访方案, 提问的角度及设置的问题, 恰当的文本选择与结构安排等等。总之, 学生们的新闻作品反映出他们的采访视角非常欠缺新意, 反映的问题简单肤浅、流于表面, 没有努力去触摸到人物的灵魂、事件背后的深层意蕴与影响, 缺乏“新闻味道”, 甚至极个别的作品让人不忍卒读、味同嚼蜡。

2 对上述存在问题的思考及对策研究

2.1 提高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对学习新闻写作课程意义的认识

作为一门专业必修课, 新闻写作课程对于学生知识与能力的提高, 对紧接着的实践和实习生活, 均有着积极的实践指导意义。新闻宣传与报道的写作技能, 不只是在直接进入新闻媒体从事相关工作的时候才会需要, 反之则束之高阁。实际上, 作为一名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的学生, 如果进入党政机关、企事业单位或高等院校和科研机构, 去从事文化宣传或教学科研工作, 同样会遇到新闻宣传与报道的问题。因为无论是公司企业、党政机关, 还是高校或科研机构, 每天也都会出现新情况、新问题、新成就, 去互相宣传交流和了解学习。如果现在不去认真刻苦的学习新闻写作等相关理论知识, 提高新闻写作技能, 这种情况也许就会成为将来工作的拦路虎或绊脚石。

2.2 加强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对于新闻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

针对学生中存在的忽视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学习的情况, 从以下三个角度来着手改进与解决这一问题。

第一, 严肃强调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在新闻写作中的基础性地位与其不可或缺的重要性所谓理论来自实践, 反过来又能有效的指导实践, 如果是只知新闻写作之技巧, 而不知其理论要义, 新闻实践的效果就会降低, 以此来引导学生在思想上重视对理论知识的学习和积累。

第二, 让学生深刻理解新闻写作理论是“新闻理论、写作理论在新闻学、写作学两个学科交融的结晶[1]”。即新闻写作理论是由新闻写作的基本原理、新闻写作的技巧和方法、各类新闻文体类型及其本质特点等三部分共同构成的理论体系。学生只有在认真掌握了这三部分理论以后, 才能达到有效的新闻写作实践。

第三, 对于新闻写作理论知识的学习, 首先要从基本概念和技法的掌握入手。做为教师, 让学生真正掌握最基本的概念, 其实并不容易。新闻写作中最基本的概念就是五要素:何时、何地、何人、何事、为何, 统称为新闻的“五个W”。这是最简单的陈述, 又是最难把握的问题。看一眼就会的内容, 到了自己手里却写不好, 抓不了要害。很多学生进入媒体而被认为存在“眼高手低”的毛病, 问题也就出在这里。可以这样说, 把“五个W”真正理解与掌握了, 新闻采访与写作的基本关才算过了。其次, 所谓万丈高楼平地起, 新闻写作与其他文体的写作相比, 固然有其特殊的要求和规律, 但在写作方式的基本共性问题上是一致的, 即包括新闻的叙述、描绘、议论这三项基本写作技法的掌握。一般来说, 这三项基本功过关了, 就可以基本满足新闻文体的写作需要了。在这里要尤其强调一点, 即对新闻技法的持之以恒的训练精神, 所谓“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 只有通过不断动笔的刻苦训练, 才能练就新闻写作的不俗本领。

2.3 要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美国报业巨人普利策曾表述过这样的新闻教育观:“我的想法是将新闻作为一种崇高的知识分子的职业, 用实践的方法鼓励、教育现在、未来的从业人员[2]”。今天, 新闻教育界正在致力于探索新闻实践教学的有效方法, 培养高素质的新闻人才来满足社会需求。那么如何抓好新闻人才培养的关键环节———实践教学环节, 有着不容忽视的关键性意义。如上所述, 理论学习要用来指导实践, 从而产生高质量的新闻作品, 必修下功夫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第一, 建立新闻实习基地。这是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获得实际锻炼、发挥个人才能必不可少的空间和舞台。如果没有媒体和受众的共同参与学生是无法凭空进入记者的角色来培养新闻敏感的, 也无从确切知道自己的新闻写作水平, 新闻式的思维方式也不容易真正形成, 新闻学习的热情无法有效和持续的点燃, 那么新闻写作的目的也就很难真正实现。这个时候, 建立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的课程实习基地和毕业实习基地就有着举足轻重的意义。但高等院校自身面临的经费等具体情况不同, 可以把实习基地的数量、大小、位置等做一定程度的调整, 例如可联系校外主流媒体建立实习基地, 也可依托校园内的一切新闻宣传部门或社团, 例如校园电视台、校园广播电台、校报、记者团、学生会宣传部门等等, 变成实习的小舞台, 一样可以让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的学生锻炼成长。

第二, 探索新闻写作实践教学的有效模式。目的在于养成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的新闻思维方式。在教学方法上, 可以注意实践训练方法的多样化, 包括课堂训练、课堂讨论、课堂点评、课外训练等等;在教学交流上, 可以加强校际之间的交流合作, 以期获得教学资源的共享;保持与新闻界的经常性的沟通和交流, 以达到知己知彼、有备而教的境界。可以把编辑、记者请到学校作报告、开讲座, 为学生们讲述生动具体的新闻采写实践的经验与体会, 从而加深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对新闻写作的理解与认识。要知道新闻界在关注什么、做什么、实施了哪些改革, 这反过来对教学也是一个参考和促进, 总而言之, 要将课堂与社会、新闻界联系起来。

第三, 安排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的实习, 要加强实践训练的次数。学生们的新闻写作实习, 应该和学生的新闻理论知识的学习相适应, 随着年级的升高, 进行不同阶段的实践, 为了保证实践效果, 需要加强新闻实践训练的次数。基于以上情况的考虑, 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的新闻实习应该具有一定的连贯性、系统性, 即充分利用各门课程包括新闻写作的课程实习充分利用假期实习, 以及做好临近毕业的大实习, 增加实训时间和次数, 来保证实践学习的效果。

第四, 认真总结实践学习的经验和成果, 争取发表作品。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要养成对各阶段实践学习进行总结与思考的习惯, 并形成总结文字。通过学生自己回顾, 可以看到实践学习中取得的成绩和存在的不足, 从而积累宝贵的理性经验。同时, 可以开展专门的实习成果研讨报告会, 共同激励, 共同进步, 收到互相学教的良好效果。在总结学习的基础上, 要尽量帮助或督促学生公开发表作品, 这对于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和专业自信大有裨益, 培养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勤于实践和精于实践的精神。

3 结语

综上所述, 在目前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的新闻写作教学日益受到重视的情况下, 加强新闻写作学习中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是非常必要与及时的。通过种种措施的改进, 对于扭转新闻写作教学与学习中存在的低效率情况会起到积极的作用。对于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的培养, “既不要把自己关在书斋里, 成为新闻经验贫乏的`空头理论家', 也不要把自己降低到无理论厚度而只懂肤浅技术操作的`新闻技工'[3]”。总之, 通过对新闻写作理论的学习和实践训练相结合, 把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培养成为上手快、后劲足的高素质新闻人才

摘要:通过对汉语言文学专业 (新闻方向) 学生在新闻写作课程的学习与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反映出他们在思想上没有足够重视本门课程, 在学习的过程中有轻视新闻写作理论知识学习的倾向, 在实践学习中新闻写作能力较弱。要想针对性的解决上述问题, 必须再次重申学习新闻写作课程的意义, 加强学习新闻写作理论知识, 并抓好实践教学环节, 培养出高素质的新闻人才。

关键词:新闻写作,问题,对策

参考文献

[1]任巧艳.新闻写作教学应重视基础理论的阐述[J].新闻采编, 2006 (4) .

[2]王卫明, 揭云.新闻业务类课程怎样进行实战训练[J].今传媒, 2008 (7) .

3.新闻写作实践计划 篇三

【关键词】新闻;要素;结构;写作

【中图分类号】G633.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6-0029-03

【作者简介】陈元芝,南京市第九初级中学(江苏南京,210018)教师。

一、点击新闻写作之难

2014年秋季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单元对“新闻写作”明确提出了要求,这是本册教材一个新的变化。面对这样的变化,教师和学生都遭遇了困难。

首先,新闻文体特殊,有独特的结构形式,一般以直接的叙述为主要表达方式,用事实说话,语言简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藏而不露。而对于刚刚进入初二的学生,他们前面七年的练习一般都是记叙文的写作,要求他们一下子转到这样一种陌生的文体的写作,显然存在着相对多的困难。

其次,不少教师对于新闻写作的教学不够重视。有人认为中考时不会考到,这样的指导和要求没什么意义;有人则对于新闻写作指导没有足够的自信,于是选择了回避的方式,绕开了应有的指导教学和对学生练习的落实。

再次,研读教材会发现,单元“写作导引”中指导的是“倒金字塔”结构,主体部分按照重要性递减原则安排事实的顺序,即“次重要事实→再次重要事实→更次重要事实→最次要事实”,这样的顺序安排与所学的课文写法不相一致。这就造成了阅读教学与写作指导的脱节,不便于对学生写作的指导。且这种“倒金字塔”结构方式,对初学新闻写作的初中生来说,要想企及并且驾驭自如,还有相当的难度。

二、解码新闻写作教学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实施建议中要求教师“要重视写作教学与阅读教学”之间的联系,善于将“读与写”有机结合,以使二者能够相互促进。在新闻写作的教学实践中,我引领学生在阅读经典篇目中探其精微,找到新闻阅读和写作的规律,得到一些可以迁移的要素,便于学生举一而反三,活学且能活用。

(一)认识新闻的概念和结构

1.新闻的概念。

新闻,有广义与狭义之分。广义的新闻,除了发表于报刊、广播、电视上的评论与专文外的常用文本都属于新闻之列,包括消息、通讯、特写、速写等等。狭义的新闻则专指消息,消息是“用概括的叙述方式,比较简明扼要的文字,迅速及时地报道国内外新近发生的、有价值的事实”(百度百科)。

人教版语文教材八年级上册第一课是《新闻两则》,所选文章是毛泽东的《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和《中原我军解放南阳》。文后的“研讨与练习一”的提示是:“阅读新闻,要注意它的结构的五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可见教材中所指“新闻”是狭义的概念,即消息。而第一单元的写作要求是“学习写消息”,这“消息”与课文所说的“新闻”概念是一致的。

2.新闻的结构。

八年级上册的《新闻两则》所选的两则新闻是很规范的消息。虽是同一作者,但写法却不相同。这篇课文之后的“练习一”是有关新闻结构知识的介绍。我觉得这一练习出得很好,它既让学生明晰了新闻的知识,又对他们的阅读思考作了提示。知识的介绍是为阅读思考奠定必要的基础,而阅读思考的解答又是对基本知识的验证和运用。

“练习一”介绍了新闻结构的五个部分,即:标题、导语、主体、背景和结语。导语是新闻开头的第一段或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是新闻的躯干,它用充足的事实来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背景指的是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背景和结语有时可以暗含在主体中。

《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的导语是开头两句话,后面便都是主体部分,而背景和结语是暗含在主体中的。所以通过阅读这则新闻我们认识了新闻结构中的标题、导语和主体这三个部分。《中原我军解放南阳》的结构则是另外一种类型,它五个部分都有,开头第一句话是导语,在这之后便有背景、主体和结语的清晰分界,结构分明。

通过以上阅读探寻,学生便认识了新闻的结构特点,也理解了这两则新闻的内容,这为进一步学习新闻写作奠定了必要的基础。

(二)把握新闻的六要素

新闻有六要素: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结果。这六要素,也是记叙文的六要素。那么新闻结构的五部分与六要素之间有怎样的对应关系呢?我尝试引导学生通过这一视角去把握新闻写作的要领,探寻新闻写作的规律,从而轻松学会新闻写作。

1.人事果明确,轻松拟标题。

如果让学生写一篇有关开学典礼的记叙文,可以拟这样一些题目:“开学典礼”“别开生面的开学典礼”“回望开学典礼”等等;而写新闻,这样的题目就不妥当了。新闻标题应该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并且语言简洁。

如何做到呢?还是读一读《新闻两则》的标题。第一则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横渡长江”,第二则是“中原我军解放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去探究,便可以迎刃而解了。即:新闻标题应具备人物、事情和结果这三个要素。这两则标题中人物分别是“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和“中原我军”,事件和结果分别是“横渡长江”和“解放南阳”。这样我们就轻易揭开了新闻标题拟制的奥秘。那么,关于开学典礼的新闻应拟怎样的标题呢?“××学校全体师生举行开学典礼”便可。要素明确,简单易学。学生学得愉快,写得也轻松。学习总是由简单开始的,开始如果求全求大求高深,那还不早早就把学生给吓跑了?没有了兴趣和成就感,还怎样期待他们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呢?

2.时地人事果,导语笔下成。

学生写开学典礼,若是一般的记叙文便可以这样开头:“九月的早晨,空气清新,伴随着有节奏的音乐声,我们身着洁净的校服,排着整齐的队伍,从不同方向朝学校操场走去。开学典礼马上就要开始了。”而作为新闻开头的导语则不能这样,它必须扼要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

如何做到呢?我们来看《新闻两则》。第一则的导语:“人民解放军百万大军,从一千余华里的战线上,冲破敌阵,横渡长江。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均是人民解放军的渡江区域。”第二则的导语:“在人民解放军伟大的胜利的攻势下,南阳守敌王凌云于四日下午弃城南逃,我军当即占领南阳。”从记叙的要素的角度探寻一下,可以发现,导语中时间、地点、人物、事件和结果这样五个要素是应具备的。这样,写作新闻导语时学生也就有了便捷的抓手,可以稳妥地操练了。教给学生一些可以迁移的因子,新闻导语写作便是如此简单。

3.六要素齐全,主体曼妙展。

主体是新闻的躯干,用充足的事实表现主题,是对导语内容的进一步扩展和阐释。那么,如何对导语内容进行扩展呢?我们还是引领学生回到课文中看一看:“20日夜起,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首先突破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这是第一则新闻介绍中路军渡江的情况,从记叙的要素这一视角看,我们会发现:“20日夜起”是时间;“长江北岸人民解放军中路军”是人物,这比导语“人民解放军”更具体了;“安庆、芜湖线,渡至繁昌铜陵、青阳、荻港、鲁港地区”是地点,也比导语中“西起九江(不含),东至江阴”更明确了;“首先突破安庆、芜湖县,渡至……”是事件的经过,“24小时内即已渡过30万人”是事件的结果,这比导语“冲破敌阵,横渡长江”也更具体明确了。后文还有对于“我军所遇之抵抗,甚为微弱”的原因做的具体分析。主体部分是按照时间顺序和渡江情况分别展现中路军、西路军和东路军的渡江战斗状况的。由此我们发现,主体部分是从不同方面,按照特定的顺序来对导语内容作进一步扩展和阐释的。

而从记叙的要素来细看,则是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这六要素都有了。“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新闻尽管篇幅短小,语言简洁,但主体部分这六要素应是齐备的。这样学生也便可轻松领悟了。

来看一则学生范文,其主体部分按照时间顺序和内容阶段推进,这样写道:

在庄严的奏唱国歌仪式后,首先由××校长发言,校长向高一学生以及××初二学生表示热烈欢迎,向辛勤工作的全体职工致以敬意,也对上学期同学们获得的累累硕果给予肯定。对同学们参加中学生运动会并摘得五块金牌的好成绩提出表扬,也对同学们获得的诸多荣誉给予鼓励。还为同学们举出两个小故事,用积极树和消极树的比喻启发同学们要以积极的心态来面对未来的学习生活。

接着,由教师代表王老师发言。王老师向大家宣布了高二、高三学生获得的各类奖项,也报告了××中学在高考中取得的优异成绩。王老师向同学们介绍了××中学的办学理念和教育宗旨,也对××以及××中学新生作出了严格的要求。

继而,由高二的两位播音员为大家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新一届学生的寄语。两位播音员声情并茂地为同学们朗读了已毕业的同学饱含真情的寄语,字字句句无不体现了已毕业的同学对母校的深深怀念以及对新生们的真诚希望。

最后,由高一新生和高三学生代表发言。高一新生代表与大家分享了自己紧张激动的心情和勇攀高峰、不断前行的决心。高三学生代表表明了自己将在高三阶段更加努力为母校争光的决心。

据悉,由于××中学正在修建中,××中学初二全体师生到××中学进行初二的学习。

这篇新闻的主体层次清晰,衔接自然,语言简洁概括,事实过程具体,最后对原因的补充交代也较为轻巧。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经过和结果六要素都齐全了,这样,主体的躯干便在充足的事实中曼妙舒展开了。如果加上前文的标题和导语部分,就可以看到在新闻阅读、思考以及要素探究的过程中,学生轻松掌握了新闻写作的方法,可以写出一篇比较像样的新闻了。

(三)明晰新闻的语体色彩

新闻写作中的语体色彩也是需要给学生做必要的提醒和辨析的。特别需要指出的是,学生容易以主观感受的描写来代替客观事实的叙述。如,有一名学生这样写道:

接着,××校长开始发言。从他的讲话中我得知××中学近年来取得了诸多荣誉。我想到那是历届学长给我们开的好头。我们长大了,也应该做学弟学妹们的榜样了,因为我们是××学校的一员。当听到学长们大都走进了他们心爱的大学,作为初二的我们是多么羡慕。

这名学生没有注意到一般记叙文和新闻的写作目的之不同。新闻报道的目的在于展现事实,而一般记叙文的写作目的在于以情感人。因而,记叙文写作重情感的融入和主观感受的抒发;新闻写作则是以事实说话,风格要平实,作者的情感和看法应藏而不露。

西方新闻界流行一种观点:要展现,不要讲述。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新闻学院的梅尔文·门彻教授则引用过列夫·托尔斯泰的名言:“我不讲述,我不解释,我只是展现,让我的角色替我说话。”梅尔文·门彻教授不但把这种观念用到新闻写作理论中,教新闻系的学生,还让美国新闻界对这句话信服而推崇。所以新闻写作应该去“我”而言“他”,持客观公正的立场,客观展现事实,而不能去抒发“我”的主观感受。

三、结束语

反思这次新闻写作指导的有效探索,我感到教师自身学习的重要,理解和关爱学生的可贵,深入研读和创造性地利用课本的意义。作为教师,我们对学生的关爱应很大程度地体现在深入地研究,并能简单地输出,让学生一学便会,丝毫不以为难,以增加学习的信心和兴趣,而又能达到课标和书本所要求的目标。书是死的,而人是智慧的。学生是变化的,而他们的优势和困难也是我们深知的。怎样用活书本,透过文字看到深层的涵义,发现解决的渠道,联系同类探寻一般的规律,这样,薄薄的课本便会无限的丰厚,我们便可超越教材放眼世界和未来。让我们巧妙探索更多有效的路径,让我们领着学生更轻松地前行。

【参考文献】

[1]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八年级上册[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14.

[2]薛国林.消息写作的基本规律——展现事件[J].新闻与写作,2005(07).

4.新闻采访新闻写作教案 篇四

教学目标

1、了解新闻的基本特点

2、学习新闻的写作。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回顾新闻的基本特点

文体知识

(1)新闻,又称消息。是用概括叙述的方式和简明扼要的文字对国内外最新发生的有社会价值的典型事实所作的准确简短的报道。

(2)新闻的结构:标题、导语、主体、背景、结语

标题:高度概括已经发生的新闻事实,一般包括引标、主标、副标。导语:是消息的第一段或者第一句话。它扼要地揭示新闻的核心内容。主体:承接导语、揭示主体,对消息事实做具体的叙述与展开。背景:指新闻发生的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

结语:是消息的最后一段或最后一句话。依据内容需要,可有可无。(3)新闻的特点:传播性、真实性、时效性。(4)新闻的表达方式:以记叙为主,可适当议论。

(5)新闻的六要素:“五个W”+“1个H”即:When(何时),Where(何地),Who(何人),What(何事),Why(何故),How(如何)。

二、学法指导 【拟标题方法】

1.简明扼要:突出新闻中最新鲜最有特点最有价值的事实。2.爱憎分明:标题中要有明确的是非立场,鲜明的爱憎情感。

3.巧用修辞:标题中可运用比喻、对偶、引用、仿拟等修辞,使标题生动形象,耐人寻味。

【导语写作方法】

1.交代新闻的来源和根据,给人真实感。2.交代新闻的重要点,给人鲜明的印象。3.交代新闻的新鲜点,给人耳目一新。4.文字表达巧妙精练,给人形象感。

三、文题展示

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最近发生了什么特别的或者有意思的事情?尽可能多方调查、采访,采集相关信息,写一则消息。不少于300字。

【点拨思路】审题:注意题目限定了文体——消息,也限定了选材的范围——你所在的班级、学校,或者你居住的社区、村镇、县市,要从这几个方面来思考选材。

选材:可以选择班上或学校近期开展的各类活动,如体育活动、科学探究活动、文艺会演活动等;社区、村镇等开展的各种特别的或有意思的活动等。

写法:按照消息的基本结构布局谋篇,结构要完整,中心事件要突出,语言要简洁,必要时可以交代一下背景。

【写法指导】

1.标题:标题是消息的眼睛。要让别人关注你的报道,标题就一定要醒目,特别是主标题,要让人看后一目了然。消息标题的要素必须包括何人(何物)做何事,语言必须简洁准确。

2.导语:导语是指一则消息的第一段或第一句。它是用简明生动的文字,写出消息中最主要、最新鲜的事实,鲜明地揭示消息的主题思想。导语的写作要求,一是抓住事情的核心,二是要吸引读者。导语的形式主要有叙述式、描写式、提问式、结论式。

3.主体:主体是消息的躯干,是对导语内容的展开和补充。现在,一般的消息都采用倒金字塔结构,即将最重要的、最新鲜的事实写在最前面,让人们能看一眼就知道它主要讲的是什么。

因此,我们在写作消息的时候,要具体掌握消息的结构特点,勤于观察和思考,这样才能写出高质量的新闻消息。

四、学生写作实践,集体评议。

【附:板书设计】

学习写作消息

确定一个新颖、醒目的标题

合理安排结构

语言要准确、简明

教学反思

5.新闻发布会新闻写作注意事项 篇五

新闻发布会新闻是企业、机构或个人在召开新闻发布会时为本次新闻发布会统一宣传口径,而组织的新闻通稿,以提供给广大新闻媒体。新闻发布会新闻稿多以平面媒体新闻稿件的写作形式进行撰写。今天,往上推软文车就给大家分享一下新闻发布会新闻写作的几点注意事项:

1、新闻的六要素,一定要明确的写出。即(Who、What、When、Where、Why、How)

2、新闻标题要简要突出、并且要具备一定的吸引力。

3、导语100至200字:开宗明义,人事时地物。

4、主体部分一般要求300-500字之间,深入浅出、阐明主旨。

5、结语部分100字左右,收尾应简洁有力,落落大方。

6、稿件要具备一定的新闻价值、正确的格式、简洁切要的内容、平易友善的叙述、高度可读性、篇幅以1至2页为宜(一页尤佳)

6.新闻写作实践计划 篇六

2017年11月23日,党群工作部邀请襄阳广播电视台记者徐倩给襄阳管理部及航力公司通讯员作培训。在航力公司行政大楼五楼会议室,通讯员们认真听讲,时不时地提出自己的困惑。

徐倩老师不愧为襄阳新闻界资深记者,一上课就来“干货”。首先,她给我们展示一篇获奖的新闻,让大家找优点。文章着实煽情,原来“新闻稿可以这么写”,学员们这样想着,顿有茅塞顿开之感。接着,徐老师话锋一转,直指病灶,指出写作结构的 “八股化”:X月X日,XX召开XX工作会议,某某主持,XX(小)长某某提出意见......,XX(大)长某某指出.......最后,某某负责人做了表态发言。

这不就是传说中的套路吗?

套路有了,问题来了:我们如何使用套路?“那肯定要用啊,省时省力嘛!”“那肯定不用啊,网络新闻冲击的今天,还八股套路那简直是‘No do no die’啊!”我们内心怀着各自的想法,但不可否认套路曾经如此之近,谁敢说没有被套路过。有人调侃道:行走在套路的大道上,一不小心就走到了套路的最高境界:“一直在模仿,从来未超越!”

我个人感受就是“套路可以有,但不能被看出”。当下,传统新闻被网络新闻极度压缩生存空间,会议新闻大多被忽视,试想:同为一件事件的报道,网络新闻10万+的点击率,留言数万条;套路新闻100+的点击率,留言数十条。如果会议新闻会说话,不得不感叹“同在一片蓝天下,做新闻差距怎么这么大,谁都别拉我,哥要哭晕在厕所。”

为了应对网络新闻的挑战,传统新闻必须革新,会议新闻更需要革新。《周易》有句话:“穷则变,变则通,通则久。”学过古文的人都知道,这里的“穷”不是指财富的多寡,而是指事务发展遇到的“困境”。遇到困境,古人早就告诉我们要变,变,变,重要的事情说三遍。于是乎,新闻天气大变化。第一变“标题党”,他们的口号就是“请大家别见怪,我们只负责‘勾引’,还是只负责‘勾引’。”第二变“图影派”,他们的宣言就是“不想说太多,请看图,请看图,请看图,重要的事情说三遍。” 第三变“段子哥”,他们打出的旗帜就是“流行语,歧义录,情感事,哇塞,是不是‘So so easy’。”

有位作家说,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好的事情是人类登月,坏的事情是嫦娥不再是 “传说”。如果内容是真实的,表现形式无可厚非,无论“标题党”、“图影派”还是“段子哥”,无可辩驳的是“你曾来过”,对于排名、炒作和抢占阵地,不是“主攻”,也是“神助攻”,足够了。

伟大的设计师邓小平说过“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在企业内训师的培训课上,魏老师曾告诉我们“表现形式和内容同等重要”。所以,只要对表现中心主题、推广传播有好处的方式都应该被加以利用,哪怕是一种套路。这两天网络盛传天气预报员的段子预报,大家可以去看看。新闻写作有套路,会议新闻有春天。既然是春天,那就是百花齐放、争奇斗艳,“万紫千红总是春”嘛。在驶往会议新闻春天的地铁上,需要所有会议新闻写作者的努力和探索,大胆挑战写作风格,“立地成佛”、“七十二变”。第一变“标题变”,第二变“语言变”,第三变“布局变”,第四变“文风变”,第五变“思想变”,第六变“亮点变”......会议内容不够亮这不是会议新闻作者的错,但好的会议内容被写烂那就是会议新闻作者的错啦。我相信,在公司的总体战略布局之下,在党群工作部的大力支持之下,在公司通讯员努力革新之下,会议新闻一定有一个万紫千红的春天!

7.新闻写作实践计划 篇七

1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内涵

1.1 报纸新闻写作的内涵

报纸新闻主要是以报纸为载体进行新闻的传播, 例如《人民日报》、《纽约时报》等等都是著名的报纸新闻代表[1]。报纸新闻写作具有报道深入、分析透彻等方面的特点, 方便与保存和查找, 没有阅读时间的限制。

1.2 网络新闻写作的内涵

欧洲粒子物理学家蒂姆·伯纳斯·李 (Tim Berners-Lee) 提出了万维网 (World Wild Web) 设想, 主要是借助网联网实现超文本信息的传送, 这一设想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 逐渐形成了一种新型媒体[2]。网络新闻主要是以网络为载体, 进行新闻的传递。随着“微时代”的到来, 网络媒体逐渐进入到了我们生活当中的每一个角落, 对于我们的生活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2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和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 主要表现在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以及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

2.1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的主体主要是具有专业知识和素养的新闻工作者, 通过实际调查而撰写新闻内容, 对具有新闻价值的内容进行整合并发文, 报纸编辑新闻的可信度相对较高, 能够保证新闻报道的真实性和有效性, 是一种较为权威的新闻传播方式[3]。

网络新闻主体具有多样化特点, 为新闻传播带来了更多的发展机遇。比如在“7.23温州动车事故”当中, 不少网友通过网络传播信息, 为这场事故提供了更多的信息依据。但是网络新闻写作由于其“低门槛”特点, 使得网络新闻写作人员的个人综合素质高低不等, 这也为一些思想素质较低的人员提供了一个便利的平台[4]。例如各类假新闻的频繁出现, 不良思想或者行为作风的融入等等, 使得社会中的不良风气弥漫, 这也是网络新闻的缺点所在。

2.2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较为重视大众的实际需求, 在国家的领导下, 尽量报道一些以民众所切实关心的问题, 解百姓之难, 听百姓之声, 是一种主流媒体[5]。但是报纸的篇幅有限, 不能面面俱到, 这也是报纸新闻写作的劣势所在。

网络新闻写作以群众的需求为出发点, 人们可以借助网络来进行各类信息的搜索, 使新闻传播更加富含针对性特点, 满足不同人对新闻的各类需求。同时, 人们可以畅所欲言, 发表自己对事物的看法, 当然也存在一些消极的观点。

2.3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的方式主要是现行写作, 结合报纸排版进行文字和图片的最佳整合, 记者的思想模式通常是固定的, 在新闻构思的基础上进行写作, 写作方式较为正规[6]。

网络新闻写作更加注重二次创作, 结合受众的参与性, 凭借自身的知识水平和信息掌握程度进行重新组合, 更加彰显人的主观能动性以及个人的思想观念。网络新闻写作主要是通过链接进行呈现, 不同的链接标题会收到不同的点击量和搜索量。

3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融合发展

网络新闻的发展为我国新闻事业的创新带来了更多的机遇, 信息化时代的到来, 使得传统的报纸新闻写作方式受到影响, 而网络中众多的不良元素及思想又严重的影响着社会的和谐与稳定, 所以在当前的时代背景下, 必须进行适当的新闻写作模式创新。

报纸新闻是较有影响力的新闻传播平台, 具有固定的读者群, 所以在未来的发展过程当中, 报纸新闻写作应该更加彰显其优势, 注重新闻真实性及有效性, 更多的倾听百姓心声, 传达国家的重要思想, 加强对新闻写作质量的控制。

网络新闻写作传播的迅速性特点, 传播主体的多样化特点都为网络新闻的发展提供了更多的优势, 当前时代背景下, 可以加强对网络新闻写作的管理, 大力打击不良网站或者非法网站, 形成具有正确价值观念的网络传播平台, 可以适当增加新闻传播交互平台, 增加与百姓之间的交流和互动, 真正发挥互联网的独特价值, 使新闻传播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4 结论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均为新闻传播的重要方式, 对于新闻事业的发展具有重要的影响。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差异主要表现在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主体的差异, 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理念的差异以及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方式的差异三个方面。在当前快速发展的时代背景下, 我们应该正视网络新闻写作和报纸新闻写作各自的价值及缺点, 促进报纸新闻写作与网络新闻写作的融合, 使新闻传播能够朝着多元化的方向发展。

参考文献

[1]王露.快节奏、自由感与深度性的生命追求——读图时代报纸新闻叙事写作文化研究[D].四川师范大学, 2013 (4) :1-56.

[2]钱淑芳.新闻写作中“包裹式”技巧分析报纸新闻与电视新闻写作方法比较系列研究之一[J].广播电视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 2011, 28 (8) :124-126.

[3]邓建国.管窥美国新闻传播院校媒介融合课程改革中的经验与教训——以南加州大学新闻系的试错为例[J].新闻大学, 2011, 15 (3) :106-109.

[4]黄也平.“第三种新闻”:选择与可能——新10年中国新闻“评论化转向”现象分析[J].吉林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11, 20 (5) :135-136.

[5]肖鲁仁.创新与实证:新闻理论研究的利器——读《新闻传播艺术论—报纸新闻写作魅力探索》[J].新闻天地, 2012, 20 (12) :165-167.

8.论“民生新闻”的写作 篇八

“大”与“小”的关系

民生新闻既包括与百姓生活直接相关的“小民生”新闻,也包括诠释国家惠民政策及走势的“大民生”新闻。“小民生”新闻是初级形态的民生新闻,偏重于展示平凡生活的“原生态”,以故事性、趣味性和娱乐性见长;“大民生”新闻是从百姓生活的角度反映国家的方针政策。在采写民生新闻时处理“大”与“小”的关系,实质上就是处理好“大民生”新闻与“小民生”新闻的关系。具体讲,应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在内容取舍上,要“大”“小”兼顾,力争多层面、多角度地反映民生。既要有与百姓衣食住行、柴米油盐等日常生活息息相关的“小民生”新闻的内容,也要有国家惠民政策解读及与民声、民情、民心、民意、民权等密切相关的“大民生”新闻。

在新闻题材选择上,要找准“小民生”新闻与“大民生”新闻的结合点。当前,“小民生”新闻与“大民生”新闻缺乏有机融合。“小民生”新闻的题材大多局限于老百姓的日常生活,展现了一幅世俗生活的全景图。表面上看,它再现了原汁原味的生活,实际上满足于街谈巷议、家长里短,陷入了琐碎叙事、题材平庸化、“同质化”的误区。“大民生”新闻则多侧重自上而下的政策法理解说,较少从民生角度解读国家政策,反映百姓对政府的意见和建议。

在主题提炼上要“小中见大”。民生新闻不仅仅是新闻的内容,更是一种视角、一种操作手段。采写民生新闻要善于“以小见大”,由解决一家一户具体的纠纷不断升华为化解社会群体之间的矛盾,由感性的生存体验深入到民众的精神生活领域。做到“小中见大”,关键是要从百姓的视角出发,多听老百姓的意见和呼声,善于从涉及老百姓生计来源、生存状态、生活质量、生命安全等不同层面的平凡的新闻素材中提炼出大的主题。陕西电视台《今日点击》2006年8月1日播出的《农险何日造福农民》,引起省政府高度重视,有关领导及时组织相关人员开展专项调查研究,促成了解决此类事情的统筹方案的出台。

“迎”与“引”的关系

所谓“迎”,就是“以受众为中心”,迎合广大民众正当而健康的需要。所谓“引”,就是搞好舆论引导。“迎”与“引”在当前条件下表现为辩证统一的关系。如何处理好“迎”与“引”的关系呢?

确立民本视角。这就要站在“民”的角度、按“民”的态度,而不是纯粹站在“官”的角度来采写新闻。过去很长一段时间以来,受“以媒体为中心”思想的影响,很少有人来思索民生问题,即使有民生新闻也仅仅停留在“为了民众”这个层面上,至于“民众是否关心”却很少顾及。因此,很难真正拉近与百姓的距离。古人云:“乐民之乐者,民亦乐其乐;忧民之忧者,民亦忧其忧。”新闻工作者应立足于民,取之于民,服务于民,把民生新闻定位于普通百姓的需求上,以完整表达受众意图及其生存状态和提高民众素质为出发点和归宿。在题材内容上为普通民众着想,以百姓身边事为主要报道题材,注重民生新闻的实用价值、娱乐价值、情感价值;在新闻表达上应体现民众风格,选择老百姓谈话新闻、情感新闻、故事新闻等喜闻乐见的形式。

当然,迎合民众的需要,不能把民生新闻混同于一般的社会新闻、“柴米油盐酱醋茶”、“琴棋书画诗酒花”、“鸡毛蒜皮”、“家长里短”样样都报,更不能为迎合少数人的低俗兴趣,卖弄噱头,到处猎奇,用娱乐化代替愉悦化。舆论监督应富有建设性,如果片面强调“为民代言”的报道立场,只倾听民众的心声而不善于倾听政府的想法,使“民生新闻”主客体间缺少建设性的沟通,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公众对政府、立法、司法的态度,导致新闻客观、公正、平衡等原则失衡。

搞好新闻引导。“国计”与“民生”是紧密联系在一起的,党的意志和人民群众的利益是一致的。现在有一个认识的误区,认为讲人民的利益多了,就有碍于党的意志的贯彻。人为地将党的意志和人民的利益对立起来,是十分错误的。采写民生新闻不是要不要宣传政府大政方针路线政策,而是如何更有效地宣传,要把着力点放在搞好新闻引导上。

首先,要搞好政策解读。进入新的历史阶段后,以人为本成为执政兴国的新理念,国家的大政方针更加注重人与自然的和谐发展。实践证明,生动形象的政策解读比机械生硬的灌输式的政治关怀效果要好得多。所以,宣传涉及民生的重大政策和决策,不能简单地搞政策信息传递,而应在策划的基础上做好政策释疑和服务性报道,通过自下而上的诉求与自上而下引导的交汇融合,让老百姓了解政策,理解政府。

其次,要学会化解矛盾。社会现象中,广泛存在着新与旧、先进与落后、正确与错误等矛盾与冲突。这些矛盾与冲突,大多表现为观念形态的对立,与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对广大民众的影响很大,因此,新闻工作者要学会用温情来消除对立,用沟通来化解对抗。去年广州要休渔半年,广州市下了一个通知,大致的意思是从即日起休渔半年,其间不许任何人下海捕鱼,违反规定者将处以罚款,严重者将追究刑事责任。广州的一家党报的记者,获取信息以后,照本宣科报了出来,引起渔民的反感。他们认为政府只说了休渔好的一面,而忽视了渔民的生计问题。但同是这条信息,香港一家报纸的记者,从渔民的角度进行了报道:“渔民说,休渔保护海洋资源和海洋生态平衡,这个决策非常对,我们拥护。但是我们是靠渔为生的,休渔后我们的生计没了出路,政府应该考虑这件事……”这么一写,就把一条政务新闻变成了民生新闻,有效地化解了矛盾。

“浅”与“深”的关系

所谓“浅”,就是浅显易懂,能用最感人的情节,激动人心、征服人心、震撼人心的细节,以及老百姓喜闻乐见的新闻形式打动人。所谓“深”,就是从普通百姓的生活、生存(包括关乎百姓生活的微观领域的变化和动向、宏观政策在百姓生活当中的运用和反响)的角度发现和提炼选题。正确处理“浅”与“深”的关系,要求新闻工作者“浅”“深”结合,全方位地反映百姓生活的状况、环境、质量、要求与呼声。

“浅显”而不“肤浅”。“浅显”是一种新闻视角,一种新闻表现形式。“肤浅”则是一种误区,一种媚俗的表现。应该看到,在“民生新闻”已成为一种时髦、一种浪潮的今天,许多民生新闻是“浅显”不足,“肤浅”有余。具体表现在:报道内容“鸡零狗碎”,一味堆砌天灾人祸、邻里纠纷、水管爆裂这样的生活琐事,新闻价值的含量低;只见树木,不见森林。孤立地报道单个事件,不作深入、系统的挖掘,缺乏对新闻事件、对社会生活的整体关照;评论肤浅,没话找话苍白无力,使其成为事物表面飞短流长的匆匆过客。

采写浅显而生活内涵丰富的民生新闻,应按照“三贴近”的要求,多从丰富多彩的百姓生活中,采写体验新闻、情感新闻、故事新闻。湖南卫视的系列新闻《老杨带路》,以纪实的手法,跟踪报道以卖煤球为生的老杨,带着两名青年学习营生。两名青年跟着老杨挑煤球,爬高楼,累得腰酸背疼。报道聚焦的是一个极有新意和深意的社会视角——不知生活的辛苦,就不知谋生的艰难。《老杨带路》也许不是什么大的新闻,但它以亲历的方式感知社会,带给人们的是一种全新的感觉。丰富多彩的社会生活为民生新闻提供了丰厚的内容资源,新闻工作者可以通过老百姓普通而真实的充满质感的生存状态和心灵体验,让新闻变得既好看管用又具有生活所赋予的厚度。

透过现象,揭示本质。“民生新闻”可以讲“故事”,但不能停滞在“感人”的表面,而应通过故事,引发社会的人文关怀。比如,通过老百姓生活的艰难、人情的冷暖来折射世态的炎凉,并由此发掘社会根源,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督促政府采取切实的措施。唯其如此,方能使“民生新闻”由“诉之以事”至“动之以情”再达“晓之以理”,从而唤起民间爱心与社会公正,进而实现由个人的体验与感悟启发群体的思考、反省与爱民行动。例如,《深圳观察》的整顿城中村系列报道,注重近距离地反映区域性社情民意,对市民普遍关心的社会热点问题进行深入报道与分析,赢得了广大市民的强烈共鸣。

善于整合,不断创新。《南方日报》用“本土+深度+整合”的方式,打造“民生新闻”,很有成效。要把民生新闻做得有深度,首先要有所取舍,努力寻找新闻背后的新闻,使新闻事件从动态报道升华到深度报道、分析性报道。其次,要有所提炼。除了将一个新近发生的事实表达清楚,还必须对新闻事实进行深度加工,进行深入浅出的解读、点评、分析,使新闻事实与百姓的日常生活、精神情感形成紧密和直接的联系。也就是说,只有让老百姓觉得“有用”,才能引起他们的共鸣。

(作者单位:河南教育报刊社)

上一篇:滕州育才中学下一篇:高考备考研讨会讲话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