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2024-07-02

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精选11篇)

1.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一

知识和技能目标

1、在默读基础上,细读课文中具体表现“瞎眼养母”深沉无私挚爱养女的片段,理解作品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2、认识细节描写对表现人物的作用。

3、品读文章,尤其是后三段,深入体悟作品带给每一位读者的人生启示。教学重点难点

在读的基础上,圈划、品读文中通过细节刻画人物、表现母爱的关键词句,感受人间至爱亲情;文章中“小巷”、“又光又亮的竹棒”的形象在文中的作用。教学具的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

教学内容与任务教师活动学生活动设计理念 导入新课

1、播放歌曲《烛光里的妈妈》

2、要求:从歌中你听出了什么?

3、引出并板书课题

4、介绍作者

1、认真听歌

2、稍加思考后回答

4、结合自己的阅读经历介绍作者用表达同样情感的歌曲,营造气氛,便于学生对文本的学习;对作者的了解也有助于读懂文本 初读课文

整体把握

1、请同学们快速默读课文

2、要求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掌握有关字词

3、思考:文章写了一个怎样的故事?(提示:用“这是一个

的故事”这个句式说话,对课文内容进行简要的概括。)

1、借助工具书和课下注释,注意掌握教师提示的字词。

2、用教师给的提示,简洁地概括文章内容。(1)盲女收养弃婴,并在她身上倾注了全部的母爱。(2)女儿长大后嫌弃养母,但最终悔悟。默读课文是理解文章的基础。借助工具书和课后注释积累词语是学习语文良好习惯之一;概括文章内容的要求,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整体把握文本内容。细读课文

理解人物提问:

1、“我”对母亲的感情变化有哪几个阶段?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2、文中的母亲爱女儿,有哪些令我们感动的细节?(顺序可以颠倒)这些细节有什么特点?

3、作必要的小结、点评边读课文边思考,圈画有关的字、词、句,并在相关的地方写好必要的旁批

积极举手发言,勇于提出自己的见解。

认真听讲,作好相应的记录。养成边读书边思考的习惯;通过词句的揣摩,感受作品思想感情;理解作品运用典型生活细节刻画人物的写法

2.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二

一、出现瓶颈现象的原因

1.教材内容由具体变为抽象,学生一时难以适应

“物质构成的奥秘”研究的是物质的微观世界,这对学生来说具有极大难度。与前两章相比,这一章有以下特点:一是概念抽象空洞,学生很难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如教材对于化合价的描述就让学生很难理解其实质,“元素是具有相同核电荷数(即核内质子数)的一类原子的总称”这个概念更不易被学生理解,因为在现用教材中对核外电子排布知识要求非常低,学生不能理解质子数与核外电子数的意义,也就不好理解元素概念,再者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抓不着看不到,学生甚至怀疑这些微粒是否真实存在,这些严重影响他们的思维判断。二是化学符号抽象,学生难以用符号表达化学原理。不能正确书写元素符号就会影响化学式的书写,化合价不能理解或使用不正确也会影响化学式书写,化学式不能正确书写则会严重影响到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及根据化学方程式进行的化学计算。

2.学生抽象思维能力还未健全,学习化学的兴趣减退

对九年级学生来说,化学是一门新课程,加上之前两章内容浅显易懂,实验又多又精彩,学生的好奇心强烈,兴趣浓厚,即使是学困生也能学得很好,取得较好成绩。但是等到学习本章内容时,学生的新鲜感过去了,兴趣降低了。根据教育心理学理论可知这个年龄段的学生主要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抽象思维和逻辑思维能力还未完全形成。对于分子、原子、离子等微粒,学生普遍感觉难理解,对元素、化合价、化学式的概念意义书写及有关计算,有的学生认为简直就是一道无法逾越的鸿沟,这样一来导致一部分学生有畏难情绪,甚至可能因此而彻底放弃化学学习。每年中考化学成绩在十分以下的大有人在,主要原因就是在这一章起埋下祸根。

一、采取的对策

针对以上的瓶颈现象,我在教学中采取了以下对策。

1.分散重点难点,降低本章难度

在前两章教学中有意识地渗入本章内容,降低本章难度。在元素符号和化学式的记忆和书写上,可以在前面每学习一个文字表达式就在其下面注出对应的化学式,并指出其中含有哪些元素,从而分散记忆化学式;在学习水的组成时,引导学生分析反应前后元素种类各有哪几种,元素种类是否一样多,适当介绍化学反应前后元素种类不变的规律。为了降低难度,可以采用记顺口溜的方式记忆化合价;有的通过实验来加深理解,加强记忆;有的通过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帮助学生理解;有的内容教师可用对比的方法来区别,如元素与原子的区别,分子与原子的区别,单质与化合物的区别,化合价与离子表示方法及意义的区别等等,教师把这些作比较来讲解,可以使学生明辨它们,记忆也会更深刻一些。

2.化抽象为具体,保持学习兴趣

多采用学生感兴趣的方法,如利用模型、挂图、投影、多媒体等多种手段和方法继续从感官上刺激学生,让学生仿佛置身于微观世界中,并把自己想象成一个微粒。利用实验室的球棍模型使学生感受到物质构成的奥秘,利用水分子分解示意图和氯化钠的形成示意图等挂图让学生体会化学变化的本质,再利用投影、多媒体让学生观看苯分子图像、48个铜原子的图像、硅原子排列成的世界上最小两个汉字中国。通过这些让学生体验到分子、原子等微粒是真实存在的,并不是人们凭空想象出来的,同时也激发了学生探索微观世界奥秘的兴趣,培养了学生的抽象思维能力,也为今后高中阶段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与此同时,我们还应积极发掘课本上的实验,对于其中的一部分尽量采取学生分组实验的形式来保持学生的兴趣。比如课本上的“微粒是不断运动的”“微粒之间有空隙”“探究质量守恒定律”等实验简单易做,把它设计成学生分组实验,既能让学生学到知识,增强学生动手能力,又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可谓事半功倍,何乐而不为。

综上可知,第三章造成的瓶颈现象是学生学习化学中第一次两极分化的分水岭,如果教师能帮助学生把握好这一关,我相信学生会走出第三章的阴影,突破瓶颈,走上化学学习的自由之路。

(责任编辑 黄春香)

3.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三

课程类型:作文修改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正确理解和运用祖国语言,让语言富有魅力

方法与过程:仔细推敲,引导与品味,比较与鉴别

价值与情感:热爱祖国语言,喜爱亮丽语言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语言是思维的外壳,如果说文章是产品,那么语言就是产品的包装,精彩的内容必需精美的包装。今天我们一起研究我们上次作文的语言问题。

二、初读范文,讨论点评

问题设计:你认为哪篇文章写的好?请阐述理由。

三、指导修改作文A

重点修改开头结尾

幸福是一只淘气的小鸟,当我苦苦地寻觅或守望她时,殊不知她已悄悄栖落在我的肩头,只是由于我的左顾右盼而忽视了她的存在。

我要感谢生活,感谢生命,用我的心去感悟幸福,我会发现幸福并不是远在云端的飞鸟,她就跳跃在我身旁,我甚至可以一数她身上的翎毛--只要用心,用心去感悟。

点评

1、优点:很有灵气。比拟的手法,化抽象为具体,语言表达情趣盎然。

2、缺点:人称不对,大词小用。

四、总结亮丽语言的特征

1亮丽语言目标达成的具体方法

合理选用形象的文字巧妙应用多种修辞手法灵活使用多变的句式

2给语言增添“亮丽”的色彩

修辞是语言生动的催化剂,恰当巧妙的修辞不仅能增添文采,而且使事物的形象更加突出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比喻是汉语运用最广泛、最普遍的一种修辞方法,也是一种形象化的表达方法,更是文学创作的重要手段。广义的比喻即打比方,它是借两个事物的相似点进行类比。作文中要想使对象表现得更形象真切,更好地表达出对事物的爱憎和褒贬,更好地描绘出事物的内在特点,就必须靠形象化的比喻手法。适当运用排比,不仅可以增强语言的气势,更集中的表达某种意思或感情,而且可以造成结构形式的整齐美,增强文章的艺术美。用以叙述,则清晰深刻;用以描写,则形象生动;用以抒情,则情深意厚;用以说理,特别能让读者感受到一种鞭辟入里、理直气壮的强烈气氛。排比可用于句子和段落之间。设问是无疑而问,自问自答。它的.作用是提醒注意,引导思考;突出某些内容,使文章有变化,起波澜。反问也是无疑而问,明知故问。但它只问不答,把要表达的确定意思包含在问句里。同平铺直叙相比,反问这种说法语言强烈,能加重语言的力量,激发读者的感情,给读者造成深刻的印象。

在行文中,一般而言,设问往往用于语段的开头,表示问题的提出;反问则常用于语段的结尾,表示对问题的强调。

环境描写的作用

环境描写可以渲染气氛,烘托人物

心情,适当穿插可起点缀作用。一位学生在《考试之后》一文中写道:“天阴沉沉的,似乎要将大地吞没;风冷飕飕的,几乎要将我冰冷冷的心吹破,我紧揣语文试卷,徘徊在回家的路上。”作者将环境与考试失败后的心境巧妙结合,表现了人物的特殊心理

把句子写得长短参差。不要尽用长句,也不要尽用短句,长短交错,错落有致,会使文章更美一点。打一个比方,用一串排比,引一句名诗等等,这些都能使文章的语言显得美一点。

一、仿写句子。要求采用比喻手法,组句排比句:

青春,比朝霞更加鲜艳;

青春,;

青春,;

青春,。青春,比朝霞更加鲜艳;

青春,;

青春,;

青春,。二、根据下列句子的格式、修辞和境界,填入合适的语句:

悬崖上的树,风来摇过,雷来轰过,,;紫岚抚过,彩虹拥过,,。你泰然自若,宠辱不惊,看花开花落,望云卷云舒。六修改作文B

点拨指导,重点修改高潮部分,用具体细腻的描写代替平铺直叙。

教学赠言祖国的语言里,有黄河的不羁和刚强,有长江的奔放和潇洒;有大山的威武,有高原的粗犷;有江南的温柔,有水乡的秀雅。祖国的语言是一眼永不枯竭的甘泉,可浇灌祖祖辈辈不息的生机;祖国的语言是一片永不休止的音符,可谱写优雅的动人乐章!

4.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篇四

《高山流水》这篇课文为我们讲述了一个感人至深、催人泪下的故事。课文以高山流水为线索,对朋友间的深情厚谊进行了描写,很感人。因此在教学时我首先从读上下功夫,让学生在读中感悟、在读中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从而受到情感的熏陶。其次是抓重点词语体会人物的内心世界,如课文用“按捺不住”、“猛地站了起来”、“拉着子期的手”等等的描写表现伯牙遇到知音后那种兴奋和激动的心情;用“失声痛哭”、“噙着眼泪”、“长叹”等描写则表现伯牙痛失知己后无比悲痛的心情,使孩子们受到了很好的教育,懂得应该珍惜朋友之间的友谊。

沪教版四年级语文上册教案

5.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五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知道加法运算的实际含义之一:组合。2.知道加法中各部分的名称。3.知道加法交换律。【能力目标】

1.能理解图意列出加法算式并计算。2.能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3.能正确读出加法算式。【情感目标】

培养学生利用构建的思想处理学习过程。教学重点:

1.能看图列出正确的加法算式,并计算。2.能用加法交换律进行计算。教学难点: 能运用加法交换律。教具准备: “教学平台”媒体。学具准备: 红、蓝圆片。教学过程:

一、引入:

1.请学生边回忆边说说幼儿园时,老师带你去过哪些地方秋游?2.出示小丁丁、小亚秋游时在公园里看老虎的情景。

二、探究:

1.看图说说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2.演示小丁丁、小亚数老虎的情景。3.根据小丁丁数虎的情景,列出加法算式。

(板)2+4=6 4.介绍加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2 + 4 = 6 加数 加号 加数 和 5.读算式。

6.看图小组讨论:小亚是怎样数虎的? 7.你能根据小亚数虎的情景列一个加法算式吗?(板)4+2=6 8.观察算式组:2+4=6,4+2=6。你发现了什么?

9.揭示加法交换律:交换2个加数的位置,和不变。

三、巩固:

1.学生动手摆圆片,说说你是怎样摆的?可以怎样列式?2.结合题

6.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我》教案设计 篇六

课前:自我介绍。我姓谭,至于我的名字呢,我给大家讲一个故事大家就猜出来了。(出生的故事:姗姗来迟)你们的名字是怎么来的呀,谁来介绍一下?今天这节课就让大家用文字来介绍自己的故事。

一、导入

今天这节作文课的题目是《我》,可以从哪些方面来介绍呢?

外貌、特点,比如说女汉子、爱好、

你们刚才说的这些是不是全都要写到文章里去呢?关键要写出与别人不一样的我。

要写出自己与别人的不一样,就是自己的特点。

二、写作指导

1、老师朗读四年级学生的一篇范文。

这段作者写的是自己的`什么特点呀?想象力丰富。

这部分作者又写了自己什么特点呢?她的爱好,她会干吗?写校园小说。

2、其实我们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今天这节课上我们就来找一找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你们瞧,这是谭老师以前的学生写的,开火车读(我是个胖墩、我有一对小酒窝、我的性子急、我是一个开心果……)

外貌、性格、兴趣、习惯等各个方面,也可以写其他的方面,你有什么和不一样的地方,写下来,每个同学写两个,每个都用一个小短句来写。

3、交流。

4、刚才听了这三位同学的特点,再仔细看看你写的,划掉一个,保留一个和别人不一样的。

5、找八个同学汇报交流你保留的那一个。

6、你那与别人不一样的特点,一定给你带来了不一样的经历或者感受。

出示例文:一个学生根据自己调皮的特点写出的小短文《我》,指名读。

围绕着他的调皮,他有没有写得不清楚的地方?

引导学生找出例文里面的一些问题,并讨论怎么来写(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写具体)。

7、出示修改后的作文《我》,指名读。

这个事例经小作者的一修改,把怎么做的,怎么想的,怎么说的都写清楚了。

三、屏幕出示要求,学生练写,教师巡视。

要求:1、围绕特点,用一件具体的事例表现自己和别人不一样的地方。

2、150字左右。

四、请两名同学上台展示,集体交流。

1、学生读自己的文章,哪些地方特别能突出她贪吃的特点?你当时是怎么想的?如果能把你心里的想法写进去是不是更好了?

2、第二位同学朗读自己的文章。我们先评这部分的内容,有没有写出她的恐高?哪些地方写出了她的恐高,哪些地方还需要补充。

五、看着板书总结写法,布置作业。

回家后再写自己的一个特点,跟今天写的连起来,加上开头和结尾,就让大家看到一个不一样的你。

(四)总结,布置回家作业

板书设计:

(不一样) 做

特点―――经历(感受) 想

7.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七

教学内容

上海市九年制义务教育课本小学数学一年级第一学期第37页。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通过实际情景建立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会进行10以内连加、连减的计算。智能目标:

1.培养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获取信息、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2.让学生经历与他人合作交流的过程,培养学生团结协作意识和能力。情感目标:

让学生在理解和掌握知识的同时,体会连加、连减与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就在身边,感受学数学、用数学的快乐。教学重点

掌握连加、连减的计算方法。教学难点

建构连加、连减的数学模型。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桃子图片学具。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

师:今天让我们一起去动物园郊游,在郊游中学习新本领,好吗?相信你能行!

坐上我们的“口算号”小火车,准备出发了。(放音乐,开火车口算10以内加、减法卡片)

二、探究新知 1.探究连加

师:动物园到了,百鸟园里小鸟在自由的飞翔。仔细观察,你获得了哪些数学信息?(多媒体逐一演示)

生:我通过仔细观察,获得了这些信息,原来有2只小鸟,飞来了3只小鸟,又飞来了1只小鸟。师:根据这些信息,谁来提个问题考考大家? 生:现在有几只鸟?

师:现在有几只鸟,用什么方法来计算?算式怎么列? 生:用加法来计算,算式是2+3=5,5+1=6 生:用加法来计算,算式是2+3+1=6。

师:这个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加法算式有什么不同? 师:像这样的算式叫连加。出示课题,齐读课题,齐读算式。

师:2+3+1=6,你是怎么算的?同桌轻轻讨论一下。

汇报交流。学生可能说一只一只地数出来的;先算2+3=5,再算5+1=6。„„(不管哪种方法,学生只要说出理由,都给予肯定。)

师:计算连加时我们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加,再把算到的和加上第三个数,也就是说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师:谁能把这道连加算式的计算过程再说一遍?

生:先算2+3=5,再算5+1=6,所以2+3+1=6。(多请几个小朋友说一说)2.探究连减

师:瞧!现在发生了什么变化?谁能编个数学小故事来考考大家? 自己观察、思考,四人小组讨论、交流。

生:原来有6只小鸟,飞走了2只,又飞走了1只,现在有几只? 生:我来回答,我用减法来计算,6-2-1=3。

师:6表示什么?2表示什么?1表示什么?3表示什么?

师:这道算式和我们以前学过的算式有什么不同?谁能给它取个名字? 出示课题“连减”,齐读课题,齐读算式。师:说说你是怎么算的?独立思考。

生:先算6-2=4,再算4-1=3,所以6-2-1=3。(多请几个小朋友说一说)师:计算连减时一般先把前两个数相减,再把算到的差减去第三个数,也是按„„ 生: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师:小朋友学会了连加、连减,知道了计算连加、连减时一般都是按从左往右的次序计算。

三、应用拓展 1.操作练习

师:小朋友,小猴摘了些桃子在做连加、连减,你们愿意参加吗? 按要求,学生摆一摆(图片),列一列(算式),说一说(计算过程)。3+3+3=9 4+2+3= 5-2-3=0 10-4-3= 2.填数练习P37(学生独立完成填一填,交流时说说计算过程)3.给小动物找家。

(1)师:一群小动物找不到自己的家了,你愿意帮它们找一找吗?(出示图)独立连一连,然后交流。(抽几题说说怎么算的)

(2)师:还有谁找不到家啊?老师帮它造了一座房子,但只完成了一半,请小朋友帮它造完。(3)你们真棒!咦?这里还有一只什么动物啊?它为什么这么伤心啊?那怎么办呢?谁愿意给它造房子?

指名反馈,教师板书。

师:小朋友利用新本领一起帮助小动物找到了家,还造了新房子,小动物们可高兴了,它们想邀请大家一起去动物乐园玩,你想去吗?

4.观察欣赏,找找连加、连减的现象,编故事并解答。

独立观察,四人小组交流,全班交流。(鼓励学生还有没有不同发现)

师:小朋友真棒,编了那么多连加、连减的故事,其实我们的生活中存在着许多的连加、连减故事,回去找一找,好吗?

四、郊游总结

8.一年级语文上册王老师教案沪教版 篇八

教学目标:

1、听录音,在老师指导下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练习正确的写字姿势和执笔方法,认识笔画“竖”,在老师的指导下描写“三”和“王”。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基本做到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

3、在识字活动中认一认新书的书名。

4、认识任教学科的老师,亲近老师。教学重点和难点:

1、能读准“王、教、室、语、文”5个生字的字音,并能在课文的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2、能跟着录音或老师的范读,字字过目地朗读课文。教学准备:

录音机、课文录音磁带、生字卡片、小红星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揭示课题

1、组织学生交流:开学这几天,你认识了哪些新老师? 要求学生大胆响亮地回答,说清楚“什么学科,哪位老师”。

学校里许多老师迎来了我们一年级的小朋友也特别高兴。有一个班级的小朋友也和我们一样,认识了一位新老师,你们想知道她姓什么,教什么学科吗?

2、揭示课题

(1)板书课题:2 王老师

(2)原来这位老师姓王。这个字谁认识?指名读,齐读。

(3)你是怎么认识的?可引导学生联想老虎额头上的“王”,还可随机介绍班级中姓王的同学。

指导学生书空,认识笔画:竖

学生跟着老师书空,边写边说“横横竖横,就是王”。

二、感知课文,学习生字

1、听课文录音,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边听边手指。思考:文中的王老师是教什么的?

2、出示句子:小朋友,我姓王,是你们的语文老师。学习生字:“语、文”。

指导朗读(老师领读、自由读、小组读、个别读、齐读等)练习说话:我有一本________书。我的______老师姓王。

3、教师范读课文,要求学生指书,边听边在文中圈出生字,自己试着读一读生字。学习“教、室” 你有什么好办法记住?

教师重点指导“室”的读音(翘舌音、第四声、和“师”区别)

4、叫号游戏——给生字编号,教师叫号,学生读出相应的生字。

5、词语长火车——词语由生字和熟字构成

三、朗读课文,巩固识字

1、让学生看着书,手指着书,轻声地跟着录音里的老师读读课文。

2、多种形式朗读课文

(1)教师范读课文,学生边听边指。(2)同桌合作读。(3)比赛读。

四、巩固与拓展

1、游戏:开火车——单人火车、双人火车

鸡妈妈找宝宝——把生字卡片发到几个学生手中,由老师扮演鸡妈妈,说出一个生字,由拿到此生字卡片的学生上台出示给大家看,然后扑到鸡妈妈怀里。

2、拓展识字——理书包,认书名。小组合作认读书包中新书的书名

五、书写指导

1、练写字歌

2、指导笔画“竖”的写法。

3、示范书写“三”“王”,比一比两个字书写的异同。

9.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们的探究能力、推算能力、归纳编撰的能力。2.熟记2的乘法口诀,会用2的乘法口诀求积。3.注重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教学重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熟练进行2的乘法运算。教学难点:

理解2的乘法的意义。教学过程:

一、感悟阶段 1.创设练习情景

请学生把加法算式改写成乘法算式,并写出得数。2+2+2=()×()=()2+2+2+2+2+2=()×()=(12)2+2+2+2+2+2+2+2+2=()×()=()2.创设体验情景

说说12是怎么算的?有没有算起来更快的方法呢?

二、探究阶段

(一)理解2的乘法意义,获得2的乘法算式。1.出示媒体(今天我们继续和小白兔玩跳格子游戏)

(1)猜猜游戏规则并说说理由。(2格一跳,因为每2格换一种颜色)(2)以媒体演示,跳2格标一个数,引导学生完成主题图上的练习。2.引导学生完成几个2和它的交换题。

(1)教师引导学生说出1个2、2个2是几?算式怎么列?还可以怎么列? 板书:1×2=2 2×1=2

2×2=4 2×2=4

然后学生独立完成并校对:3×2=6 2×3=6 4×2=8 2×4=8

5×2=10 2×5=10 6×2=12 2×6=12 7×2=14 2×7=14 8×2=16 2×8=16 9×2=18 2×9=18(2)仔细观察几个2的一组题目,你发现什么?

当学生发现乘号后面的因数都是2时,揭示课题:2的乘法。

当学生发现第一个因数每次增加1,积就增加2时,追问:为什么积增加2,而不增加3等?

(二)2的乘法口诀。1.编写口诀

(1)引导学生说出 1×2=2的口诀:一二得二。

2×2=4的口诀:二二得四。

(2)学生独立编写2的其余口诀。(3)校对并齐读口诀。2.记忆口诀

(1)再次出示感悟阶段的练习题,问:现在请你算3×2、6×2、9×2等于几?你会怎么算?(用口诀)

(2)乘法口诀重要吗?要不要背出来?(学生独立背口诀)(3)同桌互背、对口令、抽背。

(4)推算:6×2=?,一时想不出来,你可以怎么办?

三、内化阶段

1.根据乘法口诀说出相应的两道乘法算式:

二四得八 二七十四 二八十六(想想哪句口诀只能写出一道乘法算式?)2.说说你是用哪句口诀算的?

6×2 2×1 8×2 3.完成数学书P25(5)的前两列。

(估计有学生对0×2=()、20=10×()感到有困难,可以组织学生质疑、讨论)4.有关2的乘法应用题。欢欢想请小朋友用今天学的本领帮它解决些问题,你们愿意吗? 实物出示:2个苹果放一盘,有4盘,欢欢想知道一共有几个苹果?

(1)帮助学生理解题意,知道求一共有几个苹果,表示求4个2是多少?用“×”。(2)学生列式并解答。

(3)学生独立完成书P25(2、3、4)5.完成书P25(5)的最后一列。(1)独立完成。

(2)指名任选一题说说你是怎么算的?

四、全课小结

10.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十

教学目标: 认知目标:

1、能借助拼音读准“猪、要、迷、出、该、兴、爷、象、站、好、关”11个生字的字音。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这些生字。

2、积累“猪、要、迷路、弟弟、高兴、今年、站、关心、着急”等词语,能在语言环境中正确认读。

3、认识新笔画“弯钩”。能在老师的指导下正确描摹“出”,说说“ 出”字的书写笔顺。能力目标:

1、复习回忆学过的“反犬旁”的字。

2、利用图片理解“十字路口”,从朗读中体会“恭恭敬敬”的意思。

3、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尝试着读好小猪问路时的两句问句。

4、延伸课文,利用课文内容和老师给予的课外知识,对文中的“小猪”说一二句话。情感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初步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在此基础上,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2、激发学生主动地去了解有关其它动物的一些基本常识,拓展知识面。教学重点、难点:

1、能在语言环境中,借助拼音正确认读“猪、要、迷、出、该、兴、爷、象、站、好、关”11个生字,并用分组学习的方法,按字形结构,分类识记。积累一些词语。

2、朗读课文,做到不添字,不漏字,读出动物之间对话的语气。

3、初步了解有关动物的基本常识,懂得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多媒体课件、田字格黑板、知识小点(关于动物的一些知识)学生准备:选读本《地球爷爷的手》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揭示课题

1、师:小朋友,我们已经认识了许多的动物朋友,瞧,它们都来了!一起向它们打招呼!

2、媒体出示词语。(快速朗读)

母鸡 八哥 花狗 青蛙 小猫 蜜蜂 白兔 孔雀 鸭子 乌鸦

3、出示图与“小猪”两字:今天,我们要认识一位新朋友,它就是„„(生齐答:小猪)

4、学习生字“猪”

(1)小老师带拼读,开火车读。

(2)复习“犭”旁,回顾学过的“犭”字(生交流师板书)“犭”的字大多与四条腿,又有皮毛的动物有关的知识。

(3)认识新笔画“弯钩”,尝试书写。(教师简要指导,学生写两遍)小朋友写得都很认真,下面我们就一起去看看 “小猪问路”的故事。

5、出示课题。(齐读)

认识了主人公,也学习了生字。老师顺理成章地将学生带入故事中。

二、整体感知,学习生字

1、看动画,感知课文,激发兴趣。

2、真是个有意思的故事!让我们一起来读吧!

3、小组合作自学课文:要求(1)给课文标上小节序号。(指名读要求)(2)正确朗读,不添不漏。

(3)读准字音、巧记生字。(出示生字)

4、全班交流识记方法。

按字形结构分成四类

(一)要、爷、象、关

(二)出、兴

(三)该、站、好

(四)迷,分类出示。

字音:“站”、“象” 形近字:“要”、“爷”、“该” 描红练习:出

5、穿插游戏:“反义词碰碰车”

6、独立默记生字。

7、读词游戏:“小猪上学”

三、朗读课文,了解内容

(一)让我们把生字送回课文,我们知道了原来„„可是„„

1、引读第一节。

2、出示(十字路口的图片):十字路口在哪儿?谁来指指?

3、指名读第一节。

4、说话训练:是啊!小猪迷路了,它(会怎样)(指名交流)

(二)你们真能体会小猪的心情!于是它决定向别人问路,它是怎么问的呢?

1、自读2、4节,找出小猪怎么问路的句子。(多媒体出示校对,用——表示)和大屏幕的句子校对一下,你们都划对了吗?

2、指导朗读2句问句。

(1)自由轻声读。(尝试读出疑问的口气)(2)师:你觉得小猪怎么样,从哪里看出?(3)指名交流。(有礼貌,说话客气,很着急)

(4)多种形式朗读,理解“恭恭敬敬”。

“恭恭敬敬”就是对人很尊敬的意思,通常我们对长辈说话时就需要恭恭敬敬。你能试着读一读吗?

表扬:“你的表现真有礼貌”;“从你的朗读中看出你对象爷爷很尊重”(5)师生配合朗读2、4节。

(三)这样一只有礼貌,说话客气又可爱的小猪,应该很顺利地问到路,可是你们听(出示2——6节前半段)小朋友,这是为什么?

1、自读2—5节,说说你知道了什么?

2、指名朗读重点句子(并延伸)

乌龟98岁了,小猪怎么能叫它“乌龟弟弟”呢? 大象,小猪怎么能叫它 呢? 不能以身体大小,来判断不同动物的年龄。

3、练习朗读。

看来小猪是搞错了动物的年龄,难怪它羞得„„(引读第6节)

4、齐读第6节。

(四)分角色朗读全文。

1、师:小猪迷路的问题总算解决了,让我们一起来读全文。

2、请小朋友在组内分角色朗读。

3、师生合作朗读全文。

(五)拓展延伸:

1、说话训练:小猪、小猪,我来告诉你:„„

(师续编:小象带着小猪很快找到了小兔的家,可爱动脑筋的小猪很想弄明白:为什么个子小小的乌龟,我要管它叫“爷爷”;高高的大象却是自个的“弟弟”?小朋友,我们来帮助这只可爱的小猪吧!别急,先来尝尝 “知识小点”。)

(出示有关资料)别看乌龟身材小巧玲珑,寿命可长了!可以活到700岁左右,被人们称为“动物界的老寿星”。再说说小象吧,象是陆地生活中最大的动物。它出生时体重就有100公斤左右,相当于4,5个小朋友的体重。身高约有1米,长到6岁,就能有2米多高,比我们教室的门还要高呢!

2、指名交流

(六)巩固复习游戏:“小猪的礼物”

四、总结。

今天我们学习了小猪问路的故事,知道了不能以身材大小,来判断动物的年龄,其实动物世界的奇妙之处还有很多呢!选读课本《地球爷爷的手》中就有《动物的耳朵》、《找汗》等好 3

11.沪教版八年级上册教案 篇十一

三维教学目标

1.品味、学习文章中富有个性化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了解人物不同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

2.比较人物,把握小说的主旨;朗读文章,感悟语言的魅力。

教学重点: 比较人物,把握小说的主旨。

教学难点: 了解人物不同的性格,把握人物形象的本质。

教学方法: 圈划法、讨论法。

教学用具: PPT,教案,教材

教学过程

课文导入 介绍作者,了解秦文君。 秦文君,1954年出生。上海人。代表作有《男生贾里新传》,《女生贾梅新传》,《小鬼鲁智胜》,《小妖林晓梅》现为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上海少儿出版社、《中国儿童文学》主编。

初读课文 呼风唤雨咒语催抬举

嫌弃呷如数家珍讽刺

提心吊胆相貌堂堂扫兴

欣喜滔滔不绝

恨铁不成钢饶有兴致

不屑一顾称兄道弟

捋勾肩搭背瘪搛

彬彬有礼不负众望

由衷发誓头头是道 散读课文,圈划出生字生词,查字典解决。

再读课文,比较阅读 讨论:

1.比较文中“我”和“表哥”的性格,从中你得到什么启示?

2.“妈妈”和“大姨”两位母亲有什么共同点?

3.如何理解父母这样做得目的。“我”和“表哥”性格相同点都是有点自卑。

不同点:“我”外向,张扬,好动,灵活,孝顺;

“表哥”内向,拘谨,文雅,谦虚,笨拙,温顺。

启示:人各有长。

通过赞美别的孩子来刺激自己的孩子上进。

“妈妈”有没有看到我的优点?如:“妈妈“在洗碗,她知道“我”还在生气,明知顾问,算是赔礼道歉,想挽回一下“我”的情绪,可怜天下父母心。

课堂小结 拓展:现实生活中的你,有没有类似的经历?能不能和大家说说?

在一些家长的眼中自己的孩子总有这样那样的不足,于是总拿自家的孩子和别人的孩子比较,苛求孩子达到完美,使孩子在无形之中承受了更大的压力,丧失自我。

本文作者借文中的“我”批评了这一现象。

作业 1.抄写作业

2.谈谈感受,200字左右 完成作业

侯晓旭

上一篇:过年贴对联的作文400字下一篇:高考动量试题分类汇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