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精选8篇)
1.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 篇一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3 篇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1 ? ?
一、督查村的基本情况 ? ?
乡村地处公路通铁公路段 60 公里处,东与接壤,西与相邻,北与接壤。全村幅员面积 9.8平方公里,耕地 650 亩,田 302 余亩,地 348 亩。平均海拔 700—1160 米,森林覆盖率为 40%,年平均降雨量 1050 毫米,年平均气温 16℃,无霜期 270 天。
? ?
共有 4 个农业合作社 208 户,804 人,其中在外务工 267人。全村享受低保 24 户,2014 年精准识别扶贫户 48 户,154人,留守儿童 35 人,在校大学生 3 人。该村经济发展滞后,系全市出名的贫困村。全村年均总收入 300 万元,人均年收入 3340 元,2000 元以下贫困户 150 余人,90%收入靠劳务输出,产业特色不明显,种养殖业发展规模不大。基础设施建设落后,无一处水利设施,相当一部分农户人畜饮水困难,全村没有卫生站,没有村小学,没有幼儿园。住居条件极差,大部分农户散居在高山上,加之 90%的村民隔河而居,交通极不便利,一部分务工挣到钱的农民到城区、街道、农家乐等地购买了房屋,仍居住在高山上,没有搬出来的则确属贫困农户,无力改变住居条件。
? ?
二、开展精准脱贫攻坚工作情况 ? ?
(一)县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精准脱贫攻坚工作。通过到村的调查反映,县委、政府、乡党委、政府能认真自觉贯彻中央、省、市委关于精准脱贫攻坚的决策部署,自觉把上级要求不折不扣地传达到村、组和农户。尤其是市委去年 12 月上旬精准脱贫电视电话会后,能按照“六个精准”、“五个一”+“1”、“五个一批”和市委“六个不纳入”的要求,开好三会(村民大会、村民代表大会、村“两委”会),认真开展精准识别“回头看”。
? ?
(二)督查的贫困村脱贫思路清晰,脱贫攻坚目标明确。
? ?
尤其是近段时间以来,村按县委政府的统一要求,再次细化整村脱贫规划,细化贫困户脱贫规划和帮扶规划,为脱贫攻坚找到了切实可行的路子。
? ?
(三)部门用心帮扶,脱贫攻坚有了良好开端。
? ?
1、加强村“两委”阵地建设。
? ?
按上级要求对该村党员活动阵地进行改建,村党组织活动场所面积不低于 120平方米。达到“八有”标准,即:有
办公、会议、培训桌椅,有规范的党旗悬挂和“两委”牌子,有档案、资料柜,有党务村务公开栏,有各类规章制度,有远程教育设备,有宣传学习资料,有室外活动场地。建好群众文化和健身广场,面积达到 590平方米,配齐娱乐器材,共需资金 21 万元。
? ?
2、交通建设 ? ?
一是远期维修猪钻洞漫水桥 1 座,长 70 米,预算投资20 万元。
? ?
二是维修加宽从猪钻洞至村党组织阵地的村道路 5 公里,在原路的基础上加宽 1 米,预算投资 50 万元。
? ?
三是硬化村中心到 3 社产业园的公路 3 公里,预算投资135 万元。
? ?
四是新建并硬化从黄梁嘴到村党组织阵地的公路 3.8公里,预算投资 270 万元。
? ?
3、水利设施建设 ? ?
提前启动水务局规划的全村 5 处大堰 8200 米和维修堰塘 1 座,新建微水池 2 口,预算投资 180 万元。
? ?
4、土地整理项目 ? ?
对全村 1200 亩猕猴桃产业园实施土地整理项目(包括作业道和产业园的拉杆立线),预算投资 600 万元。
? ?
5、民生工程建设 ? ?
实施农村危旧房改造工程﹙土坯房﹚80 户,异地移民搬迁 46 户,预算投资 160.8 万元。
? ?
6、广播电视项目工程 ? ?
对全村广播电视网络进行升级改造,预算投资 50 万元。
? ?
7、产业发展项目 ? ?
新建三社猕猴桃产业园 500 亩,在猕猴桃产业园内配套种植中药材(折耳根)200 亩,改造核桃园 300 亩,新建核桃园 500 亩,培育养羊大户 10 户,养牛大户 5 户,预算投资 300 万元。
? ?
9、电网建设项目 ?
?
在全村实施低压变电器和农网升级改造,预算投资 180万元。
? ?
10、医疗卫生 ? ?
新建 100平方米甲级卫生站 1 座,培训 1 名以上医疗卫生人员,开展免费疾病筛查,预算投资 70 万元。
? ?
全村 2015 年—2020 年,共计预算投入 1980.8 万元。
? ?
三、存在的主要问题 ? ?
(一)产业发展滞后。村贫困的主要原因还是无支柱产业,贫困户无稳定增收来源。
? ?
(二)基础建设落后。全村三社、四社无公路,无自来水。
? ?
(三)公用服务入户率低。村无村卫生站,无村文化室,通过中心医院援建才建成。全村所有村民饮水不达标,全村无宽带网络覆盖。
? ?
(四)村集体经济无收入,贫困户等、靠、要思想仍然存在。
? ?
四、下一步工作建议 ? ?
(一)认识需再深化。脱贫攻坚应充分发挥贫困户主动脱贫的主体作用,加大宣传力度,激发贫困户脱贫奔康内生动力;要把扶贫攻坚的利好政策交给群众,特别是要变过去财政资金无偿扶持变成有偿使用的基金,变资金为资本,变输血为造血。
? ?
(二)规划需再完善。贫困村的整村脱贫规划要与所在县(区)、乡镇的产业规划、基础建设、公用服务等相关规划相衔接,与地方相关配套政策相对应,避免各自为政。
? ?
(三)措施再具体。如对贫困户再按“五个一批”要求,细化入户到人,把生产自救、产业发展放在县(区)统筹来抓,移民搬迁、新居建设必须充分发动群众,尊重群众选择,不搞大包大揽。
? ?
(四)工作再强化。各级要把脱贫奔康作为我们首要的政治任务来抓,对建卡贫困户要宣讲到位、关心到位、帮扶到位,重点要突出。
?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2 ?
一、基本情况
? ?
1.领导重视,结对帮扶成效明显。全区脱贫攻坚推进会后,各街道(乡)高度重视,迅速行动,组织召开动员大会,成立领导小组,进村入户开展工作。区直各单位主动落实结对帮扶工作,组织干部职工进村入户填写表册、宣传政策、因户施策,制定帮扶措施。特别是区委宣传部帮助 3 户结对对象解决就业问题,区政协办组织捐款 10 万元帮助帮扶对象进行危房改造,区教育局组织机关及学校干部职工开展爱心捐赠活动。
? ?
2.台账规范,帮扶政策落实主动。各街道(乡)、区直相关部门严格扶贫工作要求,做到帮扶方案一户一策,扶贫资料一户一册。同时,主动落实行业扶贫政策。区农林局组织磨刀村贫困户建立利益联结机制的合作社,在建中村、磨刀村、麻布村实施农村饮水提质改造工程。区人社局组织开展就业扶贫、职业教育扶贫等项目,特别是农村实用技术培训扶贫补助项目落实成效明显。区卫计局全力落实健康扶贫政策,全面启动贫困户一站式就医,已为 14 名因病致贫对象实行医疗救助。区工信局全面落实 4G 覆盖率、光纤通达等工作,科技人员联系贫困村开展服务工作成效明显。
? ?
3.政策宣传,脱贫退出意愿强烈。各街道(乡)结合《湖南省脱贫攻坚到户政策口袋书》、《湖南省脱贫攻坚工作手册》,以社区(村)主要路段和人口密集地带的公示栏为载
体,悬挂宣传横幅、制作发放口袋书、工作手册、设立政策咨询台等,开展形式多样的宣传工作。
? ?
二、存在的问题 ? ?
虽然各部门单位做了大量细致的工作,但仍存在一些工作不均衡的现象。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 ?
1.结对帮扶成效不均衡。抽查发现,部分帮扶干部走访存在敷衍现象,未深入了解扶贫对象基本情况。如区安监局黄慧琴、区司法局谢细元等结对帮扶责任人已上门入户 2 次,对其帮扶对象基本情况仍不了解。
? ?
2.行业扶贫落实不均衡。督查发现,区交建局负责的危房改造工作未在规定时间内启动验收,小额信贷完成额仍不足 2%,磨刀村扶贫项目麻磨路拓宽工程进展缓慢。
? ?
3.资料规范程度不均衡。督查发现,枣树村、滨湖村、胥家桥社区均缺少村支两委研究工作记录、村党员组长会选举村贫困户评议小组会议记录及参会人员签到册、村贫困户评议小组人员名单公示照片、村民主评议票决贫困户会议记录及评议人员签到册、村贫困户评议名单公示照片、村贫困户花名册等相关资料。区工商联在督查时未见任何台账资料。
? ?
三、后段工作要求 ? ?
1.要进一步完善资料台账。各街道(乡)及社区(村)要对照《关于进一步规范精准扶贫档案内容的通知》的文件要求,查漏补缺,着力解决台账不完善、欠真实的问题。
? ?
2.要进一步加强业务指导。区扶贫办要进一步加大扶贫工作人员的业务培训,提升其业务水平和工作能力,确保精准扶贫各项政策、措施落实到位。
? ?
3.要进一步强化行业扶贫。各负有行业扶贫责任的区直部门要进一步加大行业扶贫力度,确保行业扶贫政策落到实处。
? ?
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督查情况汇报 3 ?
一、精准扶贫的具体措施和成效 ? ?
根据砖窑湾镇政府出台的各项精准扶贫政策要求和县人大制定的各项精准扶贫工作的具体实施办法,上半年来,中心领导多次进村召开精准扶贫专门会议,并多次带领单位包扶干部入户走访,将整村困难和各贫困户实际致贫原因收集汇总,全体领导干部对所有汇总信息进行梳理和分析,集体商讨研究,制定出包扶村和每户的帮扶措施:
? ?
1、根据本村产业发展的具体要求,结合贫困户产业发展中遇到的实际困难,我中心购买 6 吨果树专用肥,总价为14000 元,给予本村 51 户贫困户每户发放苹果专用肥 3 袋。解决了他们在苹果产业发展中肥料短缺问题。同时也激励他们自觉、自愿投身于产业发展的信心。
? ?
2、街砭村的产业主要集中在苹果种植业的方面,本村几乎每户村民都有 4—30 亩不等面积的苹果园,在我们走访过程中了解到,该村虽然是一个苹果产业发展集中典型村,但真正懂的苹果树种植和管理的人员很少,为了能让广大农户进一步提高苹果园种植和管理水平,我中心专门诚邀县果业局多名技术人员为该村苹果种植户举行了一期苹果种植和管理方面的培训班,解决了大部分村民的苹果种植技术和管理不到位的实际困难。
? ?
3、通过苹果种植技术培训的深入,我中心专门为本村贫困户每户购买苹果树修剪专用剪刀一把。
? ?
4、在对关路峁村组走访中,村领导和村民反映苹果园缺水问题,中心领导高度重视,多次带领包扶干部实地考察和外围调研,发现制约关路峁村民脱贫的一个很重要原因就是苹果园灌溉问题,为了打通这一瓶颈,我中心高主任从本已紧张的工作经费中拿出 5 万元,用于实施关路峁村组的苹
果园灌溉工程,该项工程于今年 4 月底开始建设,现已完成工程量的 50%。
? ?
5、协调中国石油长庆油田工程队,拓宽街砭村所有苹果园生产道路。
? ?
6、积极协调县水利部门,修建王台村组跨河桥,解决该村组生产道路不畅问题。
? ?
7、根据贫困户王生满的要求,给予其成年母猪一头。予以解决该贫困户的实际困难。
? ?
二、存在的困难和问题:
? ?
因我中心工作职能范围小,性质单一,在帮扶过程中一是因该村地处偏远,发展一直缓慢,整村存在的困难比较多,一时无法全部解决;二是村民的思想观念陈旧,更有一部分村民故意刁难,挑事闹事,使我们的帮扶工作难以开展;三是协调能力不足,资金缺口较大,一些重大困难无法解决,如该村村委会办公驻地因多雨失修,于 2016 年塌陷,因重新修建费用过大,现一直处于搁置状态。
? ?
三、下半年打算 ?
?
1、积极与商场用工企业联系,解决需要外出务工人员的务工需求,增加他们的收入。
? ?
2、积极引导贫困户创业,并给予创业贷款的扶持,解决脱贫致富的长效办法。
? ?
2.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 篇二
一、我国扶贫工作的实践
实现共同富裕、为民谋福,是中国共产党一直以来不懈奋斗的目标。建国以来,通过不断探索,走出了一条有中国特色的扶贫之路,特别是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现了2. 5 亿人口( 中国标准) 的脱贫。大致经过以下几个阶段:
( 一) 多种形式的生产自救阶段
建国后,国家贯彻生产自救方针,采取发放救济款资助生产和 “以工代赈”等措施,对改变农村面貌,保障贫困户生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
( 二) 个案型的扶贫阶段
1978 年以后,适应农村经济体制改革的形势,有组织、有计划地扶持贫困户从发展生产和商品经济入手,依靠国家、集体力量和群众互助等形式,采取干部分工负责、富裕户扶助贫困户、逐户落实等办法,帮助贫困户发挥自身潜能,达到摆脱贫困的目的。
( 三) 社区型以经济开发为主的扶贫阶段
1983 年起, 在政府的领导下, 各有关部门、机关、群众团体积极配合支持,帮助贫困地区发挥当地优势,挖掘资源潜力,开辟生产门路,实行多种经营,增强自我发展能力,从根本上摆脱贫困,逐步走上致富道路。
( 四) 扶贫开发走上正常轨道阶段
我国第一次大规模扶贫开发政策的调整始于1986 年,从上到下正式成立了专门扶贫机构,确定了开发式扶贫方针,确定了划分贫困县的标准,并划定了273 个国家级贫困县。到1988 年将牧区县、 “三西” 项目县加进来,增加到328 个国家级贫困县。第二次调整是在1994 年,国家启动 “八七” 扶贫攻坚计划,经过重新调整,国家级贫困县增至592 个。第三次调整是在2001 年,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 年) 》出台,纲要取消了沿海发达地区的所有国家级贫困县,增加了中西部地区的贫困县数量,但总数不变,同时将国家级贫困县改为扶贫开发重点县。第四次调整是2011年11 月19 日,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宣布,根据到2020 年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要求,为适应我国扶贫开发转入新阶段的形势,中央决定将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 元( 2010 年不变价) 作为新的国家扶贫标准,这个标准比2009年1196 元的标准提高了92% ,对应的扶贫对象规模约为1. 28 亿人。扶贫对象从592 个县扩大到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到2013 年底,我国农村贫困人口8249 万人。
( 五) 确保到2020 年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阶段
2015 年11 月27 日中央召开扶贫开发工作会议,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 “五个一批” 工程,其中 “发展生产脱贫一批”、 “生态补偿脱贫一批” 与林业扶贫密切相关。2015 年11 月29 日出台了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打赢脱贫攻坚战的决定》, 《决定》 提出总体目标是: 到2020 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义务教育、基本医疗和住房安全有保障,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确保我国现行标准下农村贫困人口实现脱贫,贫困县全部摘帽,解决区域性整体贫困。有脱贫任务的22 个省区市党政主要负责同志向中央签署了脱贫攻坚责任书。各地区各部门迅速行动,形成了脱贫攻坚的浩大声势。
二、林业扶贫基本情况
我国的扶贫机制包括政府主导、部门协作、社会帮扶及自我造血相结合,林业扶贫是部门扶贫的重要组成部分。
( 一) 林业扶贫的重要意义
1. 实施林业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改善人民生产生活条件的必然选择。山区面积占我国国土总面积的69% ,全国60% 的贫困人口、11 个集中连片特困地区、国家592 个扶贫开发重点县中的496 个县,都集中分布在山区。这些地区,既是生态最重要或最恶劣的地区,也是经济最落后的地区。加大森林植被恢复力度,改变贫困地区面貌是山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实现科学发展的基础保障,同时,发展林业可以实现保护生态和发展经济的“双赢”,拓展生存空间,优化生态空间,扩大生产空间,是新时期扶贫开发的必然选择。
2. 实施林业扶贫是改善贫困地区民生,促进农民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比较其他行业,林业更适宜在山区发展。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能吸收大量的劳动力,是增加就业、促进农民增收的有效途径。广西河池市罗城县的一个油茶种植基地,由当地能人牵头成立专业合作社,租用农民土地发展油茶,基地规模为8000 多亩,涉及260 多家贫困户,农民将土地按30% 入股,收益期按股分红,并参与油茶经营和林下种植养殖,每年仅人均劳务收入就达2. 6—3 万元。因此,发展特色林业产业是贫困地区脱贫致富的必然选择。
3. 实施林业扶贫是构筑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维护国土生态安全的必然选择。由于贫困地区所处的地理位置多属于江河上游、湖库水系源头、农牧交错地带等重点生态区位,涉及我国东北森林区、西北风沙区、西部高原区,长江、黄河、珠江源头。脆弱的生态状况直接影响到国土的生态安全。加大其生态建设是改善贫困地区的生存环境的需要,也是建设国家生态安全屏障的必然选择。
4. 实施林业扶贫是促进民族团结,维护边疆稳定的必然选择。当前,我国扶贫区贫困群体贫困面较大,贫困程度较深,涉及很多少数民族地区和革命老区,尽快解决贫困问题,缩小区域发展差距,事关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顺利实现,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也是实现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大局的必然选择。
( 二) 林业在精准扶贫中的优势
林业具有生态、经济和社会等多重效益,土地、资源、物种等优势和潜力大,林业在扶贫中作用独特。
1. 劳务精准到人到户。退耕还林、森林抚育、造林补贴、防护林等建设任务和护林员等
岗位,可直接精准安排到贫困户,增加其劳务收入或工资收入。贫困户参与林业重点工程项目每亩补助200—500 元。
2. 产业精准到人到户。林业产业涵盖范围广、产业链条长、产品种类多,技术要求和市场门槛都不高,非常适合贫困群众一家一户经营。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盛果期每亩产值可在3000 元以上,种植1 亩可实现1 人脱贫,受益期长达几十年。
3. 资产精准到人到户。我国集体林地和林木资源丰富,集体林改后,农民可以通过自主经营林地、林木获得更多收益。
4. 科技服务精准到人到户。林业在基层设有2. 5 万个乡镇林业工作站,可以将林业实用技术直接推广到林农生产一线。
5. 金融服务精准到人到户。目前,国家开发银行、中国农业发展银行、中国农业银行都出台了直接面向贫困户的林业低息贷款产品,贫困户可以通过林权抵押、质押等形式申请贷款,中央财政还可以进行贴息。
( 三) 林业扶贫工作的开展过程
1. 农村改革间接带动阶段。1978 年,我国开始在西北、华北的北部、东北的西部建设三北防护林体系,通过工程带动了林业产业发展,改善了当地的生产条件和农民的生活水平;1979 年末,原林业部提出调整林业经济结构,正确处理农林牧的相互关系,纠正重采轻造和单一经营做法,把整个林业经济搞活,带动了农村经济发展; 1981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了 《关于保护森林发展林业若干问题的决定》,落实林业生产责任制,切实把责任和报酬、整体利益和个人利益紧密联系起来; 1985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出台 《关于进一步活跃农村经济的十项政策》,提出了退耕还林还牧、开放木材市场等富民政策。
2.启动实施扶贫阶段。1986年以后,伴随着国家开展有计划、有组织和大规模的开发式扶贫活动,原林业部作为首批10个中央国家机关定点扶贫单位之一,承担了黔贵九万大山地区6个地(市、州)19个县的定点扶贫任务。
3. 国家扶贫战略推进阶段。1994 年 《国家八七扶贫攻坚计划》颁布实施,明确了林业部门支持贫困地区发展速生丰产林用材林、名特优新经济林以及各种林副产品,协同有关部门,形成以林果种植为主的区域性支柱产业;加快植被建设、防沙治沙,降低森林消耗,改善生态环境。原林业部编制了 《黔贵九万大山地区林业八七扶贫攻坚计划》,开辟以预算内资金、贴息贷款为主的扶贫资金渠道。
4. 巩固扶贫开发成果阶段。2001 年国家出台 《中国农村扶贫开发纲要( 2001—2010年) 》,林业围绕着 “以经济开发为主,为贫困地区办实事”的扶贫开发方针,结合林业重点工程实施,积极开展了与当地群众脱贫致富密切相关的天然林资源保护和退耕还林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以改善群众生产生活基本条件为重点的林区道路、给水、希望小学、林业培训等基础设施建设,以及优良种苗培育和名优经济林产业建设。
5. 新一轮扶贫攻坚阶段。2011 年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后,国家林业局党组专门召开会议研究部署林业扶贫工作,并下发了 《国家林业局关于贯彻落实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开展林业扶贫攻坚有关问题的通知》,明确在贫困地区继续实施退耕还林、天然林资源保护工程、防护林建设、岩溶地区石漠化综合治理、沙化治理等生态建设工程,尽快提高贫困地区森林覆盖率,改善贫困地区生态状况和生产生活环境。同时,积极发展林业产业,扶持林下经济发展,调整森林资源结构,大力培育油茶、核桃、茶叶、优质果品、八角、中药材等特色经济林,以桉、杉、松、竹为主的用材林,培植以纸浆、人造板用材为主的工业原料林及其林下种养业。推进基地特色林业产业发展,通过林业产业结构调整,有效提高广大贫困群众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增加贫困人群的收入,为当地农民依靠林业建设增收脱贫起到良好的推动作用。同时与水利部共同牵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联系工作。
6. 打赢脱贫攻坚战阶段。2015 年12 月底国家林业局在福建召开了全国木本油料产业开发脱贫现场会。张建龙局长传达贯彻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部署 “十三五”林业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2016 年4 月与水利部在贵州安顺召开了滇桂黔石漠化片区区域发展与扶贫攻坚现场会。
三、林业扶贫所做的工作
长期以来,根据党中央、国务院和国家林业局党组的决策部署,各级林业部门以集体林区、山区、沙区和集中连片特困地区为主战场,坚持生态保护与产业发展同抓,贫困群体与贫困地区同抓,政策扶持与智力扶持同抓,探索形成了具有林业特色的扶贫模式和经验。
( 一) 以深化改革和创新制度为核心,破除制约农民脱贫致富的体制障碍
农村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释放了18 亿亩耕地的潜力,从根本上解决了粮食问题和温饱问题。而我国农村土地的另一巨头——28 亿亩集体林地,长期存在产权不明晰、经营主体不落实、经营机制不灵活、利益分配不合理等突出问题,制约了集体林区的发展。2008 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发了 《关于全面推进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的意见》,开启了 “明晰产权、承包到户”的集体林权制度改革。目前,全国已确权集体林地面积27. 05 亿亩,发放林权证1. 01 亿本,发证面积26. 41 亿亩。全国共建立县级以上林权服务机构1600 多个,林业合作组织15万个。农民通过林地转包、出租、互换、合作等方式,增加了财产性收入,通过发展林果、林菌、林药、林畜等林下经济,增加了经营性收入。辽宁省本溪县,从事干坚果经济林、林下中药材、山野菜等生产经营的农户有3 万户,超过全县农村户数的二分之一,全县农民人均涉林年收入超过7000 元,其中超过10 万元的2000 多户,百万元以上的70 多户,山上林业资产储藏价值超亿元的2 户。
( 二) 以发展木本油料为主攻方向,为山区量身发展脱贫产业
2007 年9 月,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促进油料生产发展的意见》。2009 年11 月,经国务院批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国家林业局联合出台了 《全国油茶产业发展规划( 2009- 2020 年) 》。党的十八大以来, 习近平总书记、李克强总理、张高丽副总理、汪洋副总理等中央领导同志多次就发展木本油料产业作出重要批示指示。近5 年的中央一号文件,都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木本油料产业。2014 年底,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 《关于加快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意见》。2015 年两会期间,习近平总书记在参加江西代表团审议时作出了油茶扶贫的重要指示。2015 年12 月,国家林业局、财政部、国务院扶贫办、国家开发银行联合出台了《关于整合和统筹资金支持贫困地区油茶核桃等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指导意见》。据不完全统计, “十二五”期间用于木本油料产业发展的中央投资达到200 多亿元。地方各级财政纷纷出台奖补政策,有的省份的木本油料大县最多每亩可享受补助1000 元以上。国家开发银行与江西省赣州市签署协议,拿出60 亿元贴息贷款支持油茶产业发展,针对贫困户的贷款期最长可达30 年,还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安排最长8 年宽限期,执行不高于人民银行同期同档次基准利率。在这些政策的推动下,目前,全国主要木本油料种植面积达1. 5 亿亩,比2008 年的7000 多万亩增加了8000 多万亩,木本油料总产量达到477 万吨,比2008 年的181 万吨增加296 万吨。全国参与油茶产业发展的企业1362家,专业合作社2057 个,带动林农200 多万人。云南省大理州核桃种植面积超过了1000 万亩,农民人均核桃收入2390 元,该州永平县的岩北村,50% 以上的国土面积种植核桃,2015年产核桃600 多吨,人均核桃种植收入8600多元。
( 三) 以加大重点生态工程建设为主要措施,把农民身边的生态资源变现为脱贫致富的生态资本
2011 年中央启动新一轮扶贫开发工作后,国家林业局部署各省利用林业资源优势,大力开展林业扶贫攻坚工作。编制了 《全国林业扶贫攻坚规划》及11 个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林业扶贫攻坚规划。在贫困地区实施了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长江流域等防护林体系建设,野生动植物保护、湿地保护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建设。贫困地区森林面积不断增加,湿地得到保护修复,生态环境不断改善,山更清、水更绿、空气更清新,成为人们旅游和休闲的重要目的地。各级林业部门充分利用森林、湿地、沙漠、物种的景观、资源和功能等优势,积极引导广大农民发展森林旅游休闲康养产业和从事景区服务,在解决就业的同时增加了收入。2015 年全国森林旅游人数达到10. 5 亿人次,创造社会综合产值超过8000 亿元。农民不离土不离乡就可以在家门口创业、就业,绿水青山变成了金山银山,生态资源成为了绿色财富。
( 四) 以对滇桂黔石漠化等贫困地区指导和帮扶为突破,探索林业片区扶贫新路径
配合水利部,牵头滇桂黔石漠化片区扶贫工作,分别在北京、贵州、广西、云南组织召开了4 次片区联系( 推进) 会议。 “十二五”期间,共安排片区中央林业投资190 亿元,派出两批32 名挂职干部赴滇桂黔扶贫挂职。为滇桂黔石漠化片区举办林业扶贫专项技术培训班18 期,培训基层林业职工和农民1500 多人。同时,为贯彻习总书记考察河北省阜平县、甘肃临夏州东乡县时的重要指示精神,在调研的基础上,加大了对阜平核桃产业、东乡县生态治理项目的扶持力度。
( 五) 以帮助定点扶贫地区脱贫为己任,扎实做好部门对口扶贫工作
1986 年以来,国家林业局一直承担着黔桂九万大山地区6 个地( 市、州) 19 个县的定点扶贫任务。30 年来,始终把定点扶贫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政治任务,有针对性地制定了定点扶贫攻坚规划,多次召开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工作会议,局领导坚持每年赴定点县考察调研,研究解决面临的问题和困难,部署定点扶贫工作。制定了 《国家林业局定点扶贫规划( 2011—2020 年) 》,“十二五”期间,共安排定点县中央林业投资近40 亿元,比2001—2010年10 年投资21. 35 亿元增加了18. 55 亿元。结合定点扶贫地区的实际情况,开展了木本油料、速生丰产林、经济林、竹藤、花卉等一大批特色林业产业项目建设,帮助贫困群众增加收入。积极帮扶定点县所在省区争取金融支持,促成广西自治区与国家开发银行签署280 亿元的开发性贷款,打造林业扶贫开发攻坚的示范样板。积极派遣扶贫工作队赴基层指导,累计派遣司局级、处级干部200 多名到九万大山地区挂职工作。坚持每年举办多层次的林业扶贫技术培训班,培训对象为县级林业技术工作人员和农户。2011 年、2014 年,国家林业局分别被国务院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评为定点扶贫先进单位。经过30 年的不懈帮扶,到2014 年底,19 个对口县林业产值由2000 年的10 亿元增加到242亿元,GDP由115 亿元增加到729 亿元,农民人均纯收入由1277 元增加到6113 元,森林覆盖率由59% 增加到69% 。
四、林业扶贫面临的问题
尽管林业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随着我国扶贫攻坚工作不断深入,已经进入了啃硬骨头的阶段,剩余的贫困人口大多分布在深山远林,面临着贫困程度深、生态承载力差、经济发展水平低、基础设施建设滞后、基本公共服务供给不足等诸多困境和挑战,脱贫难度越来越大。按照精准扶贫的要求,林业扶贫工作还面临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
( 一) 低水平的 “普惠”补助与向贫困户倾斜要求不相适应
长期以来,国家对林业财政投入总数少、广而散、标准低,特别是针对参与生态保护修复和林业产业发展的农民群体、贫困户,实行的是 “小水漫灌式”补助,倾斜力度不够。
( 二) 一家一户 “小作坊”经营与规模经营要求不相适应
对于林业来讲,规模经营、集约经营才能有更大的效益,才能更适应市场要求。集体林改后,目前更多的是一家一户 “小作坊” 经营,规模经营主体发育缓慢,林地的潜力、资源的优势没有得到充分利用。
( 三) 林业见效时间长与脱贫紧迫性要求不相适应
与农业相比,林业经营周期长,很多林业特色产业要5—8 年才能进入收获期。而中央要求到2020 年现行标准下贫困人口全部脱贫。林业必须采取超常规手段,多策并举,以 “短”养 “长”,将长期收益短期化。
( 四) 林业资产抵押难、贷款难与贫困人口发展急需贷款不相适应
农民经营山林发展林业面临筹措资金难、防火防虫难、产品销售难等问题。目前,农民经营权落实没有完全到位,林木的处置权、收益权没有得到充分保障,公益林流转政策不明确,商品林处置权受限,导致经营者不能自主经营。尽管林权抵押贷款已经有了明确的政策,但是实践中仍遇到了一些门槛。以木本油料为例,油茶、核桃从种植到进入结果期有5—7 年的时间,由于这期间没有收益,又缺乏有效的补助政策,很多农民只能望而却步。
( 五) 经济发展需求与生态保护的现状不相适应
现实条件下,贫困地区发展经济难免要上一些高污染、高排放的产业和项目,同时征占用林地、湿地等资源需求大。而贫困地区多属于生态脆弱地区,既是生态保护的 “禁区”,也是生态容易失守的 “突破区”。如滇桂黔石漠化片区,生态一旦遭到破坏,恢复至少要几十年甚至更长时间。
五、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的思考
打赢林业脱贫攻坚战,既是一项经济工作,更是一项政治任务。当前,脱贫攻坚的目标任务、政策措施已经明确,关键要真抓实干,确保工作部署全面落实。国家林业局和各级林业部门将认真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时期扶贫的重要战略思想指示和中央扶贫开发工作会议精神,把做好新时期林业扶贫工作摆在更加重要位置,精准扶贫、精准脱贫,让林业发展给贫困群众带来实实在在的收获。
( 一) 抓好林业精准扶贫
1. 通过安排生态护林员精准脱贫。从2016年起,在全国832 个重点贫困县中选择身体健康、遵纪守法、责任心强、家庭人口在3 人( 含) 以上、能胜任野外巡护工作的20 万建档立卡贫困人口转化为护林员,通过购买劳务,争取带动80 万人脱贫。国家林业局已经制定了《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办法》,近期将会同财政部、扶贫办下发通知,布置各省根据建档立卡贫困人口情况编制 《建档立卡贫困人口生态护林员选聘实施方案》并监督、指导选聘工作。县级人民政府成立由林业部门牵头的协调小组,组织乡镇政府开展选聘工作,选聘结果在乡镇公示。乡镇林业工作站负责实施后的建档管理、培训、组织护林。
2. 通过退耕还林精准脱贫。2016 年,国家林业局将协商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拟把新增退耕还林任务的80% 安排到贫困县,增量任务优先用于扶持建档立卡贫困户退耕还林,由林业部门按程序会同土地部门落实退耕地块,和贫困户签订任务合同。验收确定已还林后,由县财政将第一年800 元/亩补助直接打入贫困户一卡通,第二年、第四年验收合格后再分别打入300 元、400 元。乡镇林业技术人员根据当地自然条件和市场需求,指导贫困户发展适宜种植的特色经济林,使贫困人口获得长期、稳定收益。
3. 通过发展木本油料等特色经济林精准脱贫。据统计, “十二五”期间,全国新增油茶1500 万亩、核桃4000 万亩, “十三五” 期间将逐步进入挂果期和盛果期,油茶和核桃种植户的收益将逐年增加,收益期可达80 年以上。未来5 年要通过建立精准特色产业发展利益联结机制,发展木本油料、特色林果、林下经济等特色产业,保障建档立卡贫困户得到收益: 第一种方式是将林业补助资金作为贫困户的股份,投向龙头企业、合作社,贫困户参与劳务,按股分红、按劳取酬; 第二种方式是以专业合作社为平台,对贫困户土地实行统一规划、统一整地、统一购苗、统一栽植,栽植后分户管理,自行收益; 第三种方式是国有林场将适合种植油茶核桃的林地,按照一定标准,委托贫困人口种植,采取自主经营或委托林场统一经营,分不同经营模式,按比例分红,暂定贫困户受益期为30 年。
( 二) 发挥林业优势巩固脱贫成果
结合生态保护与修复,维护贫困地区发展的根基,助推贫困人口长期、稳定脱贫。
1. 实施大规模国土绿化行动。在实施京津风沙源治理、石漠化综合治理、防护林体系建设、湿地保护与恢复等林业重点工程以及安排造林绿化、森林抚育等林业各项资金时,加大对贫困地区的倾斜支持力度。未来5 年,贫困地区的林业投资规模和增幅要高于全省平均水平的15% 以上,吸纳更多的贫困人口参与林业工程建设,让他们获得更多的劳务收入。同时,在确定造林绿化的林种树种时,要统筹考虑生态效益与经济效益,充分尊重林农的意见,为今后增加林业收入打好基础。
2. 搞好异地扶贫搬迁迁出地的生态修复,安排搬迁人口就地参加劳动。
3. 进一步加强林业基础设施建设,搞好森林防火、林业有害生物防治、科技推广、乡镇林业工作站建设。通过进一步加强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基础设施建设,为贫困人口兴办 “森林人家”、从事土特产销售和运输提供便利服务。扩大与旅游相关的种植业、养殖业和手工业发展,促进农民脱贫增收。
( 三) 加强贫困地区生态保护
3.精准扶贫,贵在“精神脱贫” 篇三
天河绕群岭,白云指尖,翠谷绿波清水流,山涧人影依稀攀,英雄犹见。”
这是河南省政府发展研究中心副巡视员李政新再次探访林州红旗渠后写下的亲身感受。他说,“修建红旗渠的初衷是解决林州人民祖祖辈辈最渴望的吃水问题,林州干部不惧艰难、劈山引水,既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生动写照,也是党和国家关心贫困地区发展和群众社会问题的缩影。”
7月16日,谈起来备受社会关注的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李政新说,“事实上,长期以来,党和政府始终都致力于在全国范围和重点地区解决贫困问题,新中国建设史的某个侧面就是扶贫开发史。”
中国减贫世界瞩目
1978年开始,中国政府在致力于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的进程中,在全国范围内实施了以解决贫困人口温饱问题为主要目标的有计划、有组织的大规模扶贫开发,极大地缓解了贫困现象。经过改革开放38年来的努力,7亿多农村贫困人口成功脱贫,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打下了坚实基础。中国成为世界上减贫人口最多的国家,也是世界上率先完成联合国千年发展目标的国家。目前,全国仍有7000多万农村贫困人口。国家“十三五”期间脱贫攻坚的目标是,到2020年稳定实现农村贫困人口不愁吃、不愁穿,农村贫困人口义务教育、基本医疗、住房安全有保障;同时实现贫困地区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幅度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基本公共服务主要领域指标接近全国平均水平。现实表明,脱贫攻坚到了啃硬骨头、攻坚拔寨的冲刺阶段。
中国农村的贫困问题是历史上长期形成的,贫困面积大、贫困人口多、贫困程度深是过去相当长一个时期中国贫困地区的主要特征。贫困地区不发达主要表现在:一是基础设施薄弱,特别是铁路、公路和民航设施所占比重相对偏低;二是人均收入水平低,教育、卫生等基本社会服务水平低,办学条件差,教育设施落后,适龄儿童失学和辍学率较高,青壮年文盲比例较大;三是农业生产生活条件差;四是财政收入和人均财力水平低,公共投入严重不足。
基于对中国国情的把握,特别是对贫困地区和贫困人口实际情况的认识,中国政府制定了符合国情的扶贫开发政策,把扶贫开发的基本目标和中心任务放在主要解决农村贫困人口的温饱问题上,从最紧迫的问题入手,量力而行,确保重点,分阶段推进。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将大力推进扶贫开发工作列入“十三五”规划十个目标之一,并提出了精准扶贫、精准脱贫的新方略。可见,当前的扶贫开发工作难度依然很大,重点和难点主要表现在:扶贫精准度不够,存在扶贫资金浪费和效率不高等现象;剩余需要扶贫脱贫的人数虽然少了,但难度却增大了;受自然条件恶劣、社会保障系统薄弱和自身能力差等因素掣肘,已经解决温饱问题的贫困人口存在很大脆弱性,容易重新返贫;广大农村贫困地区的贫穷落后状况虽有明显改变,但贫困农户基本生产生活条件还没有质的变化,贫困地区社会、经济、文化落后的状况还没有根本改观;政从多门,很多本来能够奏效的扶贫措施难以发挥出应有的作用;地方政府扶贫开发过程中存在不愿意摘“贫困县”帽子、政绩观不当、政策“逆向选择”等问题。
河南扶贫攻坚任重道远
作为著名的区域经济研究专家,李政新一直关注学术界对“胡焕庸线”的研究。1935年,民国“中央大学”地理系主任胡焕庸在论文《中国人口之分布》中提出“瑷珲(今黑河)——腾冲一线”,发现此线以西人口约为中国总人口的6%,此线以东人口约为中国总人口的94%。这条线后来被学术界称为“胡焕庸线”。
“胡焕庸线”既是人口分布线,更是一条人地关系线。这条线以西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差,经济社会发展也相对落后;这条线以东地区自然条件相对较好,经济社会发展也相对先进。80多年了,学术界一方面认为“胡焕庸线”具有很强的稳定性,不可突破,另一方面说要打破这个规律,争论越来越热。李政新认为,其争论的实质在于科学、可持续、均衡的发展。关键是要按照国土功能区的基本要求,在做好生态脆弱地区环境保护的同时,加强对中西部地区公共基础设施的建设,大力推进教育、卫生等公共服务均等化和投资于人的全面发展。
事实上,正所谓“不变,寓变之中”。李政新刚从“生态文明贵阳国际论坛”参会回来,他说,贵州的山山水水十分让人留恋和回味,这说明清洁肥沃的土壤,干净清新的水和空气也是竞争力,贵州的生态循环发展实践对全国绿色发展、扶贫攻坚都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河南作为农业大省,扶贫攻坚的任务十分艰巨。“十二五”时期,河南贫困地区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水平明显提升,自我发展能力不断增强,农民收入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全省预计670万人脱贫。而“十三五”这五年,从静态数据上看,河南仍有460万农村贫困人口需要脱贫;从动态数据上看,则约有500万人需要脱贫,每年需要实现100万~110万人的稳定脱贫。
现实表明,越往后扶贫攻坚的难度越大,剩下的多属于“贫骨头”,是贫中之贫、困中之困;而且,由于稳定脱贫能力不足,因灾、因病、因学等因素返贫的情况还会发生,新的贫困户和贫困人口还会出现;再加上主动脱贫精神不足、信息不畅、政策偏差和具体工作努力不够等原因,也会给如期脱贫带来不利影响。他说,河南全省上下一定要在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和安排下,围绕“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牢固树立并切实贯彻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充分发挥政治优势和制度优势,把精准扶贫、精准脱贫作为基本方略,坚持扶贫开发与经济社会发展相互促进,坚持精准扶贫与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发紧密结合,坚持扶贫开发与生态保护并重,坚持扶贫开发与社会保障有效衔接,采取超常规举措,拿出过硬办法,举全省之力,坚决打赢脱贫攻坚战,确保如期完成脱贫使命。
“三山一滩”是河南扶贫攻坚的重点地区。这些地方自然条件差,灾害频发,基础设施弱,贫困程度深,脱贫难度大,贫困人口集中,总体上占全省的70.1%。这些地方远离中心城市,缺乏带动的增长极,区域经济竞争力弱,基本公共服务能力严重不足,民风质朴但思想观念落后。因此,这些地方一要加快基础设施建设,二要科学有序异地搬迁,三要积极发展产业,四要解决好资金问题,五要加快人居环境整治,六要强化政策保障,健全脱贫攻坚的支撑体系。
精神“脱贫”意义深远
在中国,贫困现象是历史性的,造成贫困方面的因素是多方面的,消除贫困问题不可能一蹴而就。但从根本上来说,李政新认为一定要注意抓好教育,同时在思想观念上不能“甘于贫困”。
“教育是阻断贫困带际传递的治本之策,知识和技能提升一步,收入和希望会提升一档”,他说,贫困人口中超过一半以上只有初中文化,另有三成是小学及以下文化,迫切需要提高受教育水平。要健全学前教育资助制度,帮助农村贫困家庭幼儿接受学前教育;实施好贫困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营养改善计划;加强乡村教师队伍建设,为贫困地区乡村学校定向培养留得下、稳得住的一专多能教师;制定符合基层实际的教师招聘引进办法,完善乡村教师统筹补充机制,推动城乡教师合理流动和对口支援;加大职业技能提升计划和贫困户教育培训工程实施力度,引导企业扶贫与职业教育相结合,鼓励贫困家庭子女积极就读职业院校和技工学校,确保贫困家庭劳动力至少掌握一门致富技能,实现靠技能脱贫。
“人的生活可能会有贫困,但精神不能贫困,至少不能甘于‘贫”,毛主席曾教导我们“人总是要有一点精神的”,且无数案例和理论研究都证明,地域文化差异是决定区域发展差距的根本性因素,扶贫脱贫也如此,精神文化上的“脱贫”更加显得重要。
在探访林州红旗渠纪念馆时,有一本“账本”被不少人忽略而过,但李政新却认认真真地看了一遍又一遍,上面密密麻麻地写着建设红旗渠的各项开支,有水泥、有炸药,甚至连一根铁丝、一个钢钉都记得清清楚楚,“这是何等的精神,有什么困难不能攻克啊!”
这本账本,不仅是红旗渠账目明晰、制度严密的一个缩影,也是林州人民群众不甘贫困,勇于改变现状的坚强意志体现。自1960年2月至1969年7月,红旗渠工程建设总投资6865.64万元,累计消耗钢材123.5吨,水泥6705吨,炸药2740吨,单从这组有整有零的数字,足以想象背后是一种什么精神和力量。
“红旗渠精神蕴含着对党的优良传统和共产党人精神的继承与弘扬,真真实实是正确的群众观、利益观、政绩观和荣誉观的体现。”
对照红旗渠精神,现实中也存在着一些令人不安的“体制性贫困”,需要加以改进和消除。比如,“贫困县不贫”和脱贫后不摘帽,也成了中国扶贫开发领域的一个奇怪现象;而许多并未列入贫困县的地方,贫困村、贫困乡甚至连片贫困却往往存在;套取、挪用、挤占贫困资金,扶贫项目发挥不了效用,资金使用效率不高等现象时有发生,还有难以避免的“假脱贫”“被脱贫”“数字脱贫”等,这些都需要引以为戒,努力避免,扶贫攻坚才能达到精准有效。
4.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篇四
永登县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纪实
中国兰州网5月12日消息 昨天,省委、省政府召开全省精准扶贫暨双联行动考核表彰大会,隆重表彰全省精准扶贫实绩突出的18个贫困县党政领导班子及县委书记、县长。我市永登县党政领导班子获评优秀,县委书记、县长双双喜获表彰。永登县的这份荣誉是靠什么得来的呢?连日来,记者实地走访永登县武胜驿镇、通远乡、柳树镇、七山乡、坪城乡等双联帮扶村庄,围绕该县扶贫工作中始终坚持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的工作思路,追寻这份难得的荣誉背后的故事。明确“扶持谁”提起永登县七山乡长沟村的妇女吴三存,乡亲个个竖起大拇指来夸赞这个顶天立地的女汉子。这位农村妇女,公公常年卧病在床,丈夫因车祸致残,生活均不能自理,家里担子全落在了这位妇女身上。吴三存人穷志不短,十几亩山旱地里“刨”生路,愣是拉扯活了全家老少6口人。扶贫攻坚的号角吹响,永登县盘穷底、识真贫,确立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工作“八个准”。下乡联扶干部第一步就迈进了吴三存家中,帮扶建设生猪养殖大棚,几十头生猪出栏,头一年就让这位妇女还清了为丈夫治病举借的债务。采访中我们了解到,永登县精准脱贫建档立卡工作“八个准”,就是对象识别认定准、家庭情况核实准、致贫原因分析准、计划措施制定准、扶贫政策落实准、人均收入核查准、对象进出录入准、台账进度记录准。有了这八个准,就确保了村不漏社、社不漏户、户不漏人,做到了识别过程公开透明,对象群众认可,结果公平公正。按照这个标准,该县建立健全贫困人口进退机制,对符合脱贫标准的户,严格按照程序,退出贫困户管理;对因病因灾等原因返贫的农户,调整时纳入贫困户管理,做到脱贫销号、返贫挂号、动态管理、有进有出,从而确保了脱贫攻坚工作识贫实,为脱贫攻坚扶真贫奠定了坚实基础。来自该县的一组最新数据表明,永登在脱贫攻坚中取得了显著成绩:2015年,全县减贫13120户、48707人,贫困面下降了1.38%,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6万人减少到2015年底的6293人。2015年全县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287元,贫困村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8168元,贫困农民收入持续大幅增长,实现整县脱贫。落实“谁来扶”新一轮双联帮扶活动开展以来,永登县明确主体责任机制、靠实包抓责任机制、强化业务指导机制、落实识别审核机制、巩固长效运行机制、健全督促检查机制6项措施,省、市、县“双联”干部走进农家形成常态,省委“联村联户,为民富民”行动与“1236”扶贫攻坚行动深度融合,整合省、市、县“双联”干部、乡镇包村干部、挂职干部、大学生村官等各方面力量抓扶贫,这当中,该县脱贫乡镇的党委班子是主力,双联干部为干将。永登县通远乡边岭村建设村民聚居点——大砂沟搬迁点新农村,为村民们安新家。该县通远乡党委书记唐文胜一天不落来到工地,从筹建计划到具体施工,每一件大事小事都务求做到心中有数;该县武胜驿镇大力推进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程,促使古镇旧貌换新颜,重新唤回“武胜驿手抓”的繁华,该镇党委书记赵克勤每天驻守建设工地,为这项工作默默耕耘;该县七山乡地沟村鼓励发展旱砂西瓜、秋覆膜双垄沟播玉米,乡党委书记陈光华每周都要走进这座村庄,农忙的时候,联系熟人帮助群众卖西瓜,全村的老少都认识这位没有架子的“公社书记”。还有卷起被褥主动走进大山的千名驻村工作队员,是他们把热血和汗水无私地洒在了这片广袤的土地中……实现“怎么扶”去年,永登县坪城乡长山河村村民李自文老人响应号召养殖了180头羊,今年年头上喜得50只小羊羔,“羊”丁兴旺,一家人高高兴兴建设养殖温棚,当地政府又送来了补贴款3000元钱。李自文老人的老伴儿达德莲说,这是“老天下来的一场及时雨”。这“老天下来的一场及时雨”,其实指的是永登县拿出来的“财政支出投入”。全市待脱贫村庄300多个,永登就占了108个。永登县在经济下滑的当口,顶住压力,毅然决然从财政拿出三分之一来投入到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工作中。为了百姓人家脱贫翻身,永登县舍得拿出这份家底来投入到各项扶贫工作中。他们着力培育壮大苦水玫瑰、红提葡萄、高原夏菜、马铃薯、中药材、双垄沟播玉米以及鲑鳟鱼、肉羊养殖“八大特色”产业,在优势富民产业的规模化经营带动下,特色富民产业在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中的比重达到38%,实现了贫困村农民收入的持续增长,践行了“发展生产脱贫一批”。近年来,该县大力实施天然林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全县森林覆盖率达到13.26%。践行了“生态补偿脱贫一批”。2015年,该县对符合低保条件的9519户、25892人应保尽保;五保对象保障措施全面落实;全县新型农村社会养老保险参保、续保率均达到96%。践行了“社会保障兜底一批”。永登县先后完成了龙泉寺镇深沟村,坪城乡高家湾村、横沟村,中堡镇大岭自然村易地搬迁工程;通远乡张坪村、涝池村、边岭村易地搬迁工程进展顺利,农民群众即将喜迁新居,践行了“易地搬迁脱贫一批”。财政、金融资金的大量投入,是“五个一批”取得成效的根本保障。2015年,永登县共整合落实扶贫项目资金4.87亿元,资金之多、力度之大前所未有。在筹措扶贫资金过程中,永登县还创造性地把农村“五星级文明户”创评与道德信贷工程结合起来,让评出的2700多户“五星级文明户”获得金融机构近1亿元的授信额度,助推脱贫攻坚顺利实施。
5.精准扶贫脱贫工作开展情况汇报 篇五
为认真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乡党委及时召开党委会、乡村干部会等会议,安排布置全乡精准扶贫、县乡村三级新村规划全覆盖、幸福美丽新村建设等当前重点工作;现将工作推进情况汇报于下:
一、加强领导,落实责任
乡成立精准扶贫等当前重点工作领导小组,由党委书记任组长,乡长任副组长,班子其他成员及部门负责人为成员,制定了《乡人民政府精准扶贫开发项目实施方案》;各村成立相应的工作机构,落实各自职能职责,同时加强对乡村干部进行扶贫的动员、培训,联系我乡工作的县组织部部长同志就贯彻省委十届六次全会、市委六届九次全会、县委十二届八次全会精神,专题做了培训。
二、摸清情况,制定规划
目前,全乡共有建卡贫困人口802人,311户,贫困率为5%。在深入调研的基层上,对两个精准扶贫村制定3年发展规划即:《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乡村2015-2017年发展规划》,同时对全乡的贫困情况进行了摸底。
三、落实帮扶措施和责任
全乡311户贫困户每户门口悬挂精准扶贫帮扶信息牌,对致贫原因,帮扶措施,帮扶责任人及责任人电话进行公示,方便贫困户的联系。
要求帮扶领导及帮扶干部每周到贫困户家中进行帮扶次数不得少于1次,每月不得少于4次,及时解决在脱贫过程中遇见的各种困难、问题。
明确帮扶部门责任,乡政府已制定出贫困户信息明细表,增收产业培育类由乡畜牧站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养猪、养牛、养羊等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农户环境建设类由乡农整办、国土所、房管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硬化院坝、硬化入户路、危房改造建设内容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能力提升类由乡农业服务中心和乡劳保所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劳务扶贫、职业教育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基础设施建设类的有乡农业服务中心牵头,帮扶领导、帮扶干部配合对安全饮水、改厨改厕的贫困农户进行帮扶。
四、抓住时机,把扶贫项目落到实处
省市县全委会的召开给扶贫开发工作带来了新的机遇,我们一定要抢抓政策、人才等机遇,落实好方家嘴村、花朝门村、地母哑村等村的生猪、肉牛、白羽肉鸡产业.着力推进基础设施建设,改善群众生产生活条件。
五、幸福新村建设稳步推进
6.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 篇六
(试行)
第一条 为切实做好我乡精准脱贫工作,促使各级帮扶责任人依法依纪履行职责,确保全乡2017年底实现整体脱贫目标,特制定本考核及责任追究办法。
第二条 工作考核坚持客观公正、注重实绩、公开民主的原则,坚持目标考核与任务考核相结合、平时考核与考核相结合,力求做到全面、准确、公正。责任追究工作坚持实事求是、有错必究、惩处与责任相适应、教育与惩处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条 本办法适用于全乡参与精准脱贫工作的机关干部和村“两委”成员。
第四条 考核工作具体由乡党政办公室与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办公室组织开展。
第五条 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分别建立各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及帮扶对象脱贫情况考核台账,如实记载考核结果,年底审核汇总后上报乡党委。乡党委以月抽查、季考核结果作为年终考核评价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的重要依据。对帮扶对象年底脱贫情况由帮扶对象、帮扶责任人、村主要负责人、乡联系领导逐一签字确认,由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统一汇总,结果报乡党委审核,并确定帮扶任务是否完成。2017年,帮扶责任人帮扶的贫困户要全部实现脱贫。
第六条 考核方式
(一)当月抽查。考核组按30%的比例对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随机抽查,主要以帮扶责任人到村次数、帮扶措施落实情况、表册及资料报送情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抽查。
(二)季度考核。考核组对各帮扶责任人帮扶工作进展情况进行全面系统考核,采取实地查看、查阅资料、与帮扶对象见面谈话等方式进行,对所有帮扶责任人统一评估并汇总后上报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
第七条 考核奖惩
(一)对能全面完成帮扶脱贫任务的帮扶责任人,在考核中,优先评为优秀等次,优先推荐参加各类先进评选和表彰奖励。
(二)对没有完成帮扶工作任务的帮扶责任人,乡党委将对帮扶责任人进行通报,并实行“一票否决”,不得参加任何评先选优。
第八条 在精准脱贫工作中,帮扶责任人不履行或不正确履行工作职责,未按照要求完成相关工作任务,严重影响精准脱贫工作开展,造成不良影响的,由乡纪委按照干部管理有关规定追究责任。
第九条
责任追究方式
(一)通报批评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帮扶责任人在全乡范围内予以通报批评。1.无故不参加有关会议的;
2.不按要求进村入户开展扶贫工作的;
3.各类表册等材料上报不及时、填写不规范、不完善的。
(二)书面检查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帮扶责任人或村“两委”向党委作出书面检查,在全乡范围内进行通报。
1.不能耐心接待群众来访、对政策解释错误,给脱贫工作带来负面影响的;
2.工作态度消极、敷衍塞责、推进缓慢、效率低下的; 3.在规定时间内没有完成各项工作任务的; 4.未按照要求填写精准扶贫表格的。
(三)诫勉谈话 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对帮扶责任人或村“两委”负责人进行诫勉谈话。
1.业务指导不及时、扶贫政策兑现打折扣的;
2.调查摸底不入户、收入核算不仔细、非本人签字确认、审核把关不严的、建档立卡不完善的;
3.评定结果不公开或公开不及时、不真实、不全面的; 4.没有制定帮扶计划、项目实施方案、增收脱贫措施的; 5.没有完成帮扶计划的。
(四)党政纪处分
具有以下情形之一,但未构成犯罪的,视情节分别对相关部门单位、村“两委”负责人和直接责任人按有关规定给予相应的党纪处分。
1、未按规定程序评定贫困户,徇私舞弊、暗箱操作的。
2、工作中弄虚作假、玩忽职守、失职渎职的。
3、挤占、截留、挪用、拖欠扶贫补助项目资金的。
4、虚报、瞒报和违规套取扶贫项目补助款的。
5、严重违反国家有关扶贫政策和法规等行为的。
第十条 本办法按照干部管理权限,坚持分级负责、归口管理的原则,对村组干部的责任追究,由所在乡党委、政府、纪委做出处理决定;对各部门、单位帮扶责任人的责任追究,由乡纪委或上级纪检监察机关按有关规定和程序处理;触犯法律的,移交司法机关追究其刑事责任。
6、本办法由乡扶贫开发领导小组负责解释。
7.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 篇七
新龙乡位于江西省赣州市安远县中偏西南部,距安远县城7.8 公里,全乡辖9 个行政村,总人口1.4 万人,截止目前,全乡有在册贫困户686 户,贫困人口2333 人,扶贫攻坚任务非常繁重。自精准扶贫工作开展以来,新龙乡党委、政府积极谋划、主动作为,结合自身实际,整合各类资源,找准发展载体,挖掘致富潜力,形成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工作方法,并取得了较好的成绩。
创新帮扶模式突出扶贫实效
为深入推进精准扶贫工作,新龙乡创新扶贫帮困模式,以在乡一级设立精准扶贫“爱心银行”(教育基金会)、在每个村设立精准扶贫“爱心储蓄所”为载体,动员全乡党员、社会各界的力量奉献爱心,有效搭建“困难有救济、创业有资助、发展有扶持、学习有保障”的扶贫助学济困平台,努力实现精准扶贫“核聚变”。
(一)成立爱心银行,规范搭建帮扶平台。在开展精准扶贫工作中,新龙乡驻村干部在摸底走访时统计发现,有8% 的贫困户缺衣少食,没有电风扇、电视机,其中有5% 的老人每个月的柴米油盐经常短缺,21%的贫困户缺致富路子或缺技术、资金。针对这一情况,新龙乡认真谋划,提炼前几年在乡里创建爱心银行的有效经验和做法,搭建一个动员全乡党员、社会各界力量开展扶贫济困的平台,即:在乡一级设立精准扶贫“爱心银行”,在村一级设立“爱心储蓄所”。“爱心银行”是一个在新龙乡党委、政府的领导下,由自愿从事社会服务、捐献爱心款物、热心福利事业的团体组织和个人组成的群众性服务组织。“爱心银行”导入银行运作理念,以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提供的爱心捐助、义务服务作为账户资本,帮助弱势群体,从而为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存“爱心财产”和弱势群体支取“救济服务”提供一个平台。“爱心银行”的宗旨是坚持以人为本的理念,倡导“奉献、友爱、互助、进步”的文明新风,弘扬“助人为乐,行善积德”的优良传统,引导干部群众共同营造一个充满爱心、其乐融融的乡村新貌。
(二)拓宽捐赠渠道,保证平台正常运转。为实现“爱心银行”有源源不断的资金、物资注入,确保运行的连续性、长效性。该乡打破依靠乡党委、政府独力筹资的传统做法,采取政府支持一点、党员奉献一点、社会能人捐赠一点的办法,不断拓宽筹资渠道。一是政府带头捐赠。在“爱心银行”成立之初,乡党委、政府带头捐款5 万元作为乡一级“爱心银行”启动资金。各村也从公用经费中安排部分资金拨入本村的“爱心储蓄所”。二是党员自愿参与。全乡通过发放倡议书、上门走访等形式,积极动员广大党员开展自愿捐助活动,并将捐赠的钱、物资注入“爱心银行”当中。三是社会各界积极响应。充分利用各类人脉关系,主动与县、乡两级的企业家、创业能人、县直有关部门单位沟通联系,不断滚动扩充资源。通过努力,精准扶贫“爱心银行”的成立,吸引了爱心企业家、创业能人、外出乡贤、县直有关单位、驻村工作队的高度关注和热情参与。在5月8日捐赠暨揭牌仪式上,共有185 人参与了捐款,当天全乡累计接收资金捐赠50.096 万元,接收食用油、大米、衣服、文具等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 万余元,239人报名要求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在全乡乃至全县引起了强烈反响。
(三)灵活帮扶方式,实现关爱成效最大化。为把募集的所有物资全部发放给需要帮助的贫困户和困难学生,新龙乡灵活帮扶形式,制作存折形式的受助卡,发放给贫困户。同时,扎实开展“五个一”扶贫工程,即100 户特困户(含低保户、五保户)基本生活补助工程;100 户贫困户免费供应鸡苗工程;100 户扶贫开发户进行创业贷款贴息工程;100 户贫困户家庭重大疾病患者医疗救助工程;100 名贫困户学生学费、生活费补助、贫困户大学生资助工程。在实施“五个一”扶贫工程的同时,新龙乡还从生活、就医、生产、项目等方面进行帮扶,确保成效最大化。一是在生活上救助。让生活特困群众每季度到“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领取所需要的物资;对遭受大病重灾或突发性事故的困难群众一次性救助500—1000元,以改善他们的生活条件,缓解生活压力。困难群众凭受助卡到指定农资部门、超市、商店购买东西还可以给予一定的优惠。二是在就医上优惠。困难群众持受助卡到指定医院就医时给予优惠,免收挂号费,手续费、常规检查费减半收取,同时给60周岁以上的老年人每年一次免费常规体检。三是在生产上扶持。依托各类创业孵化基地和“农民知识化工程培训学校”及农民夜校对缺技术、缺技能的困难群众开展技术技能培训,使得每位困难群众都能掌握2—3门实用技术。四是在项目上扶助。对有创业项目而缺生产启动资金或资金周转困难的群众实行小额信用贷款贴息补助。
开展五个一工程,保障贫困户生活水平
(四)强化监督管理,提高平台管理水平。“爱心银行”由新龙乡精准扶贫办公室进行管理,下设理事会和监事会。理事会负责乡、村两级的“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的整体运作以及具体的组织和管理工作。乡纪委和监事会对理事会的工作进行全程监督。同时,各村的“党员互助会”和“群众议事会”也可对“爱心储蓄所”工作进行评议。各村“爱心储蓄所”理事会建立一本“爱心储蓄所”明细账,其“收支情况”必须逐项登记造册,乡纪委和理事会对其定期审核、监督,定期公布“收支情况”。为确保“爱心银行” 有效运行,新龙乡建立了“一核心、两发挥、三规范、四发动”的“1234”工作机制。“一核心”即,以党组织为核心,乡党委和各村党组织分别是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管理运作的核心;“两发挥”即,发挥党员互助会和群众议事会的监督作用,负责对爱心银行进行监督;“三规范”即,规范理事会、贫困户、会员的权利和义务。理事会的主要职责为宣传、组织、帮扶、服务。贫困户的职责为利用好捐助的物品或服务,待脱贫时,尽最大努力帮助他人。会员的权利义务为凡崇尚公德、乐于助人、热心公益的团体和个人,均可成为“爱心银行”、“爱心储蓄所”的会员;“四发动”即,发动理事会人员、党员、社会爱心人士、受助群体广泛宣传、言传身教,积极倡导干部群众树立爱心观念,发动爱心人士开展爱心捐助,筹集爱心资产,为那些需要帮助的人提供救济服务。
帮扶干部在为百香果种植户传授栽培技术
实行入会注册制度,即向理事会提出申请,经理事会审核后,履行必要的注册登记手续。爱心自愿者可以将自己捐献的款物或者所做的好事在“爱心储蓄所”进行储存,以此作为“爱心财产”,用于捐助有需要的群众;同时在日后当遇到困难需要帮助时可以通过“爱心储蓄所”申请提取相应的“爱心储蓄”,以获得其他志愿者的爱心服务;其“支取”爱心储蓄的流程是:个人申请、“储蓄所”审核、提供帮扶或者爱心服务。每一个捐献了爱心的善举之人均可以领取一张由“爱心储蓄所”发行的“储蓄卡”,作为记录其捐献爱心的凭证和纪念卡,同时也将成为其今后碰到困难获得爱心帮扶、服务回报的依据。爱心储户应本着互相帮助的理念,热情、友善地提供帮助或者优质服务,不得歧视看轻服务救济对象。
传递产业梦带动真扶贫
新龙乡探索以珍珠鸡良种孵化基地为中心,实施“以能带贫”种子孵化工程,量身打造“投入小、劳力少、风险低、见效快、可复制、能推广”的产业扶贫模式,扎实有效地推进了精准扶贫工作,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一)培植扶贫示范户,扩大精准扶贫珍珠鸡良种养殖孵化基地规模。去年10 月份,该乡帮扶干部上门走访中了解到,新龙村建档立卡贫困户张修平,因锯柴火不小心锯伤了左手,落下了残疾,不能干重体力活,但他在广东从事珍珠鸡养殖多年,掌握了一定的养殖技术,于2015 年2 月在新龙村创办的珍珠鸡养殖基地,小有规模,但苦于资金、销路有限,生活一直不温不火。帮扶干部向乡党委、政府汇报了这一情况后,乡党委书记、乡长亲自到实地进行调研,发现基地空气新鲜,水源充足,远离其他养殖区,有天然独特的防疫屏障,张修平本人勤劳本份、有一定的养殖技术,所以乡党委、政府决定把张修平列为产业精准扶贫示范户,通过实施系列扶贫措施,把他创办的养殖基地打造成新龙乡精准扶贫“珍珠鸡”良种孵化基地。为鼓励他扩大基地养殖规模,乡党委、政府积极帮助他联系信用社贷款,协助流转土地15 亩。投入4 万元帮助平整基地土地、修建桥梁,免费为基地提供樟树等苗木80 棵,帮助改善基地养殖环境。目前,在乡党委、政府的帮扶下,基地占地面积20 余亩,现有珍珠鸡2500余只,贵妃鸡2200余只,土鸡1800 余只,每年可为市场提供3-5 万只鸡苗、肉鸡,销量紧俏。
(二)依托乡精准扶贫“爱心银行”平台,开展“扶贫帮困走进门、良种技术送到人”活动。精准扶贫“爱心银行”是新龙乡党委、政府搭建的一个为社会各界爱心人士、爱心企业捐存“爱心财产”和弱势群体支取“救济服务”的社会性服务平台。在5 月8 日捐赠暨揭牌仪式上,共有185 人参与了捐款,全乡累计接收资金捐赠50.096 万元,接收食用油、大米、衣服、文具等各类物资折合人民币约3 万余元,239人报名要求为贫困户提供技术、信息等各类服务。新龙乡精准扶贫珍珠鸡养殖孵化基地正是以这样一个服务平台为抓手,本着推动贫困户创业,促进群众增收的宗旨,按照“基地+ 帮扶干部+ 贫困户”的产业发展模式,开展“扶贫帮困走进门、良种技术送到人”活动,推动“以能带贫”种子孵化工程的实施。在6 月2 日开展的精准扶贫产业帮扶项目( 珍珠鸡种苗) 赠送仪式上,把基地孵化的3870 只鸡苗,折合人民币58050 元免费发放给第一批受助的56 户群众。给贫困户赠送的58050 元鸡苗款项,全部从乡精准扶贫“爱心银行”中列支的。通过这项活动的开展,目的是让贫困户能通过养殖珍珠鸡,抓住致富良机,实现政府帮扶一千元,一年内实现收入超万元的致富目标。
(三)以基地为中心,加大对贫困户的良种普及和科技推广力度。为解决贫困户“发展无资金、致富无技术、脱贫无项目”的难题,在落实具体帮扶措施上,该乡以基地为中心,加大对贫困户的科技推广和技术培训力度,重点做到了“四统一”:一是统一为贫困户免费(低价)提供优质种苗。根据贫困户个人发展意愿、实地养殖条件,按照贫困户申报、帮扶干部、村干部实地初审、爱心银行理事会运作的方式,为贫困户提供优质珍珠鸡、贵妃鸡、土鸡鸡苗,解决贫困户创业无资金的问题。二是统一为贫困户免费提供技术指导。聘用基地创办人张修平为该乡珍珠鸡养殖技术指导员和珍珠鸡防疫员,采取基地开展集中培训和上门服务指导等方式,积极做好后期的技术服务,提高鸡苗的“成活率”。同时,由帮扶干部进一步加强监督和跟踪管理,让贫困户按规定科学喂养,努力打好生态养殖、绿色养殖的“品质牌”。三是统一回收成品鸡。为解决贫困户成品鸡销售的后顾之忧,由基地与贫困户签订养殖协议。贫困户在按基地要求进行规范化喂养的前提下,即可按合约价将成品鸡卖给基地。四是统一以电子商务为平台,尝试以微店、淘宝等网上销售模式,增加成品鸡的“销售量”。通过以上措施,力争以珍珠鸡的高成活率、高品质、高销量,保障成品鸡销售的高价格,真正实现为贫困户增收致富提供有效保障,确保产业扶贫能够滚动发展、持续发挥帮扶实效的目的。
强化基层组织建设以党建引领精准扶贫
为切实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推动党建、精准扶贫等工作互促共羸,新龙乡积极推行“一卡两会四平台”(“一卡”,即干群联系卡;“两会”,即群众议事会、党员互助会;“四个平台”,即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作用搭建教育管理平台、为民服务平台、扶贫帮困平台、三务公开平台)工作模式,推动农村基层党组织在推进经济社会发展和精准扶贫工作中发挥作用,不断增强农村基层组织活力。
干群联系卡,架起连心桥。为便于联系服务群众,畅通诉求渠道,新龙乡党委建立了党员干部与群众结对联系制度,并制作了“干群联系卡”,由结对的挂点帮扶干部、驻村干部、村干部填写好自己的姓名、职务、电话、服务项目等信息,亲自送到群众手中,方便群众联络。通过干群联系卡,群众不出家门,利用手中的电话便可以与结对的干部联络,办成自己想办的事。据统计,自建立与群众结对联系制度、发放干群联系卡以来,全乡累计接待群众咨询1475 人(次),为群众解决实际问题640 余个。一张小小的联系卡,不仅拉近了干部与群众的距离,还搭建了致富、沟通的“桥梁”,使党员干部在推进农村发展、维护社会稳定中发挥了积极作用。
群众议事会、议出新天地。围绕创新社会管理,拓宽群众在村级事务决策中的参与面,推进村民自治,该乡于2014 年3 月份开始,在每个村设立了“群众议事会”。议事会成员一般由5-7 人组成,会长、副会长一般由本村的正式党员担任,委员从本村退休老党员、离任村干部、村民代表、党代表、人大代表以及公益事业热心人士等群体中选配。将农村集体组织财务收支、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最低生活保障费发放、计划生育等事关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和农民群众切身利益的重大事项,均按照村党组织提议、“两委”会商议、党员大会或群众议事会审议、村民会议或村民代表会议决议以及决议公开、实施结果公开的程序进行决策和管理。
党员互助会、创造1+1>2 聚合效应。为搭建困难救济、创业资助、发展扶助的党内和谐创业新平台,该乡试点成立了以“学习互助、技术互帮、劳力互补、资金共筹、信息互享、土地互换连片”为创建目标的党员互助会。互助会下设创业帮扶小分队、政策宣讲小分队、家政服务小分队、应急服务小分队、矛盾调解小分队等5 支服务队伍。互助会统一制作互助卡,互助卡上注明扶助项目、内容和标准,作为党员接受帮扶的凭证。有帮助他人意愿的党员或需要帮助的困难党员通过有关程序向互助会申领互助卡。持卡人通过刷卡的方式到互助会支取或储蓄“爱心”。通过细化互助措施,互助会成员在生活、就医、技术、产业、生产、项目等方面进行互帮互助,真正达到了抱团取暖、共同发展的目的。
搭建教育管理平台、建坚强干部队伍。为进一步提高村级党员干部为民服务水平,该乡积极探索和实践加强村级党员干部教育管理的新模式和新方法。在村干部教育管理方面,全面推行了“十个一”(每月“一训一考”、“一季一评”、一本农户台账、一本民情日记、一个乡爱心银行、一支和谐创建服务队、一个党员互助会、一个便民代办服务点、一批农业家政服务队、每季度一次乡村“三务”公开工作)管理模式,科学建立了村级目标考核管理机制,增强了村干部服务群众的能力和水平。
搭建为民服务平台、提高群众满意度。为方便党员群众学习、活动、办事,该乡通过多方筹措资金,全乡9 个行政村全部按照“五化”(即:美化、亮化、绿化、硬化、净化)标准建起了新村部,并且高标准打造了乡、村“两级”“一站式”便民服务中心。同时,在村一级通过建立县派帮扶干部、驻村干部及村干部轮流到便民服务中心轮流值班制度,健全首问责任、限时办结等制度,及时帮助群众解决创业贴息贷款、户口出生申报、政策咨询等,有效减少了村部“铁将军”把门、无人办事、办事找不到人现象的发生。
搭建扶贫帮困平台、提高扶贫工作精准度。在乡党委、政府与县挂点帮扶单位的支持下,结合村情、民情,加大了村一级基础设施扶贫、产业扶贫、爱心扶贫、就业扶贫、法制扶贫力度,提高扶贫工作的精准度。近年来,通过多方筹集资金,该乡坚持每年为民兴办好事实事20件以上,每个村至少为民兴办好事实事10 件以上,通过一系列民生实事的实施,不仅大大改善了全乡的基础设施条件,还极大的方便了群众生产生活。通过帮助协调解决贴息贷款、安排党员、贫困户接受创业技能培训等措施,引导党员、有创业意愿的扶贫户大力发展特色产业,目前,各村已基本形成自身优势产业。
搭建三务公开平台、主动接受群众监督。通过“三务”(即党务、村务、政务)公开信息栏、党员大会、村民小组长会、村民代表会议、群众议事会等平台,由村干部负责每两个月对村务、党务工作情况进行更新一次,财务情况则每月更新一次。同时,创新推行了以手机报短信方式进行的“三务”公开(简称“三务掌上公开”)。搭建了融公开、监督、互动、教育“四位一体”的平台,拓展延伸了“三务”公开的功能,为促进基层政权依法行政,密切党群干群关系起到了极大的助推作用。
创新“四化”模式推动帮扶队伍精细化管理
为推动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新龙乡党委、政府主动承担牵头主体责任,创新“契约化”结对、“互动化”交流、“项目化”帮带、“目标化”管理,促使各帮扶单位切实履行精准扶贫工作主体责任、帮扶干部积极落实岗位责任,精准扶贫工作的自觉性、针对性、实效性全面增强,有效推动了全乡精准扶贫工作的开展。
进行“契约化”结对,进村入户摸实情。结合全乡及各村实际情况,从乡机关、乡属各单位、县派帮扶单位中确定141名帮扶人员,结对帮扶686户2333名贫困户。由乡精准扶贫办与各帮扶干部签订帮扶工作责任书,要求各帮扶单位、帮扶干部主动进村入户、深入贫困户家中,按照“五个到位”,即:入户走访到位、联系牌订挂到位、政策宣传到位、帮扶政策措施落实到位、自己负责到位,帮扶干部与贫困户双方“五个清楚”,即清楚基本情况、清楚致贫原因、清楚帮扶计划、清楚帮扶措施、清楚帮扶实效的要求每月至少走访贫困户2次以上,积极落实帮扶责任。
电商扶贫开拓农产品新销路
加强“互动化”交流,共商思路谋发展。结合精准扶贫工作,要求每个帮扶单位的副科级以上领导、挂村党政班子带头,了解所驻村的资源优势、传统习惯、劳力资源等实际情况,帮助制定产业发展规划,确定“一村一品”产业发展项目。乡党委统一设立了精准扶贫微信群、QQ群,促进平时工作交流。同时,由乡党委、政府牵头定期组织帮扶单位负责人、驻村工作队长通过座谈交流的方式,争取帮扶单位对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视和支持,征求推动群众增收致富的意见、建议。
开展“ 项目化” 帮带, 共破难题促提升。乡党委结合党建“连心”工程、精准扶贫工作,大力推进二十件民生实事的实施,帮助基础设施薄弱村着力改善通路、通电、通水条件,改变村容村貌。要求帮扶单位主动为挂点村兴办好事实事,帮助所驻村制定发展规划,发展“一村一品”产业,努力筹资帮助所驻村建设一个以上基础设施项目,与村“两委”共同公开承诺为民兴办好事实事十件以上。在开展“项目化”帮带过程中,各帮扶单位进一步强化精准扶贫工作的主体责任,为新龙乡、为所驻村做了一系列实实在在的好事实事。
8.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 篇八
该县主要措施:一是积极搭建就业扶贫服务平台。全县28个镇就业社保服务中心已建立公共就业服务平台,138个贫困村建立了村级就业服务站;31个村(社区)实现了广西公共就业服务信息网络联网;县、28个镇和部分重点社区(村)建立了远程视频就业创业服务平台。
二是推动贫困劳动力转移就业。全县建立贫困家庭劳动力就业档案台账,认真组织开展“就业援助月”“春风行动”“民营企业招聘周”“贫困村专场招聘会”等就业服务专项活动,搭建就业双选平台。
三是大力提升贫困劳动力就业能力。县人社部门深入贫困村举行7期8班次技能培训,培训贫困劳动力400人;举办创业培训班8期培训480人。充分发挥贫困村就业服务站公共就业服务的作用,宣传发动全县504名“两后生”到广西工贸高级技工学校接受为期一年的职业技能培训。
四是帮扶贫困劳动力自主创业。该县以广西示范性贫困县农民工创业园及海上王、力胜等2个创业孵化基地,以及自治区级农民工实训基地等创业服务平台为基础,为失业创业人员提供了自谋职业和自主创业的平台。目前,海上王创业孵化基地已有50多家企业入驻,带动就业280多人;农民工创业园入园企业9家,带动就业2060人。
五是认真落实创业优惠政策。该县为广大有创业意愿的贫困劳动力提供创业实训、创业孵化、创业设施、创业场地等创业帮助。目前,已发放入驻创业孵化基地的第一批10家企业场租和水电补贴3.9万元。同时,协调财政、信用联社等部门开展农民工创业担保贴息贷款工作,更好支持广大农民工创业,截至目前已发放贷款70笔共700万元。
【精准扶贫脱贫工作报告】推荐阅读: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11-21
精准扶贫脱贫攻坚责任书11-02
精准扶贫专项督查报告07-06
精准扶贫工作总结10-22
精准帮扶贫工作12-14
个人精准扶贫工作报告11-30
精准扶贫驻村工作制度06-28
精准扶贫帮扶工作总结07-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