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理学心得(共8篇)
1.旅游地理学心得 篇一
学习中国旅游地理的心得
因为对旅游的热爱以及对地理的浓厚兴趣虽然作为一名旅游管理专业和已经学习过中国旅游地理的学生但是我还是在这学期的选修课上选了中国旅游地理。我觉得旅游对当代人来说已经成为了一个世界性的焦点同时地理对于所有有广阔视野的人来说也是一个可以高谈阔论的话题当把旅游和地理结合起来那将是一个永远都没有结局的美妙的梦境所以一千个老师可以把中国旅游地理讲成一千个版本出来。
虽然只有短短的五个周的时间杨教授运用详略结合的讲解以及视频教学不但让我们对中国的地理知识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对全国各地出名的旅游景点更是能够娓娓道来特别是每次讲解过后的视频欣赏让每个同学都有了想出去走走的冲动零距离的去接触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味不同的民俗风情。而且有了这一系列的系统的了解在以后的和朋友聊天时关于旅游的话题也不再会只是一个倾听者而是一个可以海阔天空的发言者即使是一个你从来没有去过的地方凭借着对杨教授讲解回忆以及对视频的回顾我相信我们也可以把那个地方描述的绘声绘色仿佛去过一般那个时候朋友是否也会对我们刮目想看呢同时从另外一个角度去想即使不是为了在朋友面前充面子学习中国旅游地理这一门课程对于我们以后自己出去旅游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在旅游之前对于目的地的了解以及游览方法的计划是非常有必要的我相信有了这门课上所学习的知识作为铺垫一定会给我们今后的旅游带来很多便利并且可以比别人看到和体味到更多如果我们以后出差到某个地方我们也可以凭借之前的了解利用空暇时间即使不需要导游也可以把当地的名胜古迹游个大概我觉得那样应该另有一番风味吧北京的八达岭长城、故宫河北的承德避暑山庄河南洛阳龙门石窟黑龙江的五大连池、哈尔滨的冰雕浙江的杭州西湖安徽的黄山、西递宏村山东的泰山、湖北的武当山、湖南的韶山、广西桂林漓江、四川的九寨沟、大熊猫栖息地重庆的大小三峡、贵州的黄果树瀑布、云南的大理古城、西双版纳陕西的华山、新疆的天山天池、福建的土楼、武夷山……不管是自然景观还是人文景观我相信它带给人们的都是不同的感受只有亲临其境了我们才能真正的体味到不一样的山不一样的水还有不一样的全国各地的我和你所以祖国的大好河山你就等着我吧总有一天我要和你们一一握手。
另一方面通过学习中国旅游地理对我以后的导游生涯也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不但加强了自己的专业知识让我更加热爱这个行业恨不得把所有的美景都让游客看个够而且使得我的导游技能也在很大的程度上有了一个提高。
2.旅游地理学心得 篇二
关键词:旅游地理,双动两案
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概念在2003年提出, 最初又叫双线两本教学模式, 历经多年的发展、改进和完善, 到2007年才被正式改为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此模式中的双动就是教师的教学活动与学生的学习活动;两案就是教案与学案。双动两案教学模式提倡的是两案并重, 强调要有效结合探究式学习与接受式学习[1]。
一、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构建
(一) 基本环节
1. 编制学案, 基于学案基础上指导学生预习、找准学习目标与方法, 再查阅资料和自学, 找到答案解决问题。
2. 检查学案, 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及问题, 设计有针对性的教案, 采取有效的教学方式。
3. 结合教案问题组织学生展开讨论, 再结合课堂实际, 培养学生思维, 解答学生问题;接着再由学生对课堂的学习情况进行总结, 形成自己的知识结构。
4. 组织学生完成教案里设计的练习, 让学生形成内化整理。
(二) 基本特点
1. 展现“学、教”双主动。在导学的时候教师和学生都以教案与学案为载体, 有机结合教与学, 学生依照学案有效选择并控制学习进度与深度, 教师基于教案展开启发讲解, 充分发挥向导作用, 引导学生有效掌握知识。
2. 促进学生学习能力发展, 学案涉及的导学思考题只给出了学习思路与目标, 需要学生自己去思考和探索, 强化了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 充分凸显了学生在课堂上的主体地位, 在课堂上学生的活动和思考时间基本占据一半。
4. 打破传统教学结构, 此教学模式流程为:示案导学、明确目标→利用学案、引导自学→暴露问题、协作解决→全面总结、找出规律→分层练习、促进发展, 有效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5. 此教学模式能提供相应资料, 使课堂教学更加丰富, 有效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索, 挖掘教材里潜藏的“宝藏”, 进而弥补教材的不足[2]。
二、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实施策略
(一) 学案设计及使用
1. 学案设计。
首先掌握学案设计基本理念, 要紧抓“利于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这一原则编制学案, 突出学生主体地位;学案设计要针对全部学生, 教师应明确自身的服务职能, 学案设计能充分激发双方的创新意识。其次明确学案设计步骤, 认真备课, 落实准备工作→结合实际制定学习目标→科学编排知识体系→精心选择练习题, 进行反馈矫正。再次, 合理编排学案内容, 紧抓“知识线、学法线、能力线”三线, 基于知识线基础上编写教案, 再有机结合三线。最后, 谨遵学案设计原则, 即问题化、层次性、理论结合实际以及方法化[3]。
2. 学案使用。
首先, 明确使用步骤, 即提前发放学案→让学生依照学案自学并反馈问题→落实学生疑难问题的解答→教师适时点拨与指导学生→进行练习, 测试学生学习情况→归纳总结→教师再次审阅并优化学案。其次, 遵循学案使用原则, 即及时反馈、活动性、参与性。再次, 优化学案的使用, 一方面积极创设教学情境, 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优化教学环境、讲解地理趣闻、结合实际列举多种观点、充分利用地理实验等;另一方面确保教学同步, 有效攻克学习中的难点, 即教师要积极疏导学生的思维障碍或是帮助学生创建台阶, 引导学生自己动手解决问题, 同时还应该将自身思维与学生思维放在同一水平线上, 站在学生的角度看待问题和思考问题, 这样才能有效帮助学生攻克学习难点。
(二) 教案设计及使用
1. 教案设计。
首先, 遵循设计原则, 即递进性、简洁性、完整性。其次, 明确教案设计内容, 教案设计应包含以下几方面内容:教学目标、分析学生情况、注明教学重点与难点、明确教学方法、理清教学过程、总结知识展开训练、教学反馈。
2. 教案使用。
教案的使用应从五个方面进行:一是采取多样化方法与形式, 促进学生个性化发展, 在课堂上要师生互动和生生互动, 结合教学内容及学生情况采取激励式、探究式、情境式等多样化的教学方法与形式, 尊重学生的个体性差异和个性化发展;二是设计提问式教学, 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学习,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索→解释与应用的基本程序, 逐渐培养学生的自主探究意识和能力, 但提出的问题必须要紧密结合实际和学生的学习情况;三是采取互动式教学, 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意识与能力, 紧抓“师生多边互动”的核心理念, 充分体现“过程”教学, 让学生逐渐养成创新的习惯, 在地理教学中要尽可能引导学生主动去感知新知识的发展过程, 进而培养学生的各方面能力;四是采取开放式教学, 帮助学生掌握适合自己的学习方式, 在课堂上允许学生说“不”, 多让学生自己去感悟和体验知识, 享受知识学习的乐趣与过程, 强化学生的运用能力、创新能力以及逻辑思维能力;五是紧密结合实际, 充分体现人文化教学, 在新知识的教学中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将其与学习过的旧知识联系起来, 以及与实际生活和生产联系起来, 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人地关系。
三、结语
在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的教学中采取双动两案教学模式, 先应明确此模式的基本环节与特点, 在实际应用的时候要紧密结合其环节与特点。此模式的实施策略应从学案的设计与使用和教案的设计与使用两大方面着手, 在设计与使用学案和教案的时候都应遵循相应的原则, 而且在使用学案和教案的时候都要理清步骤以及相应的教学方法。只有这样, 才能充分发挥双动两案教学模式在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教学中的作用, 达到最佳的教学和学习效果。
参考文献
[1]周凯.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高中地理教学设计探析[D].华东师范大学, 2011.
[2]孙超.基于双动两案教学模式的《旅游地理》学案设计[D].内蒙古师范大学, 2013.
3.传统文化和旅游地理学的融合 篇三
关键词 传统文化 旅游地理学
一、概念的界定
(一)传统文化就是文明演化而汇集成的一种反映民族特质和风貌的民族文化,是民族历史上各种思想文化、观念形态的总体表征。
(二)旅游地理学是研究人类旅行游览、休憩疗养、康乐消遣同地理环境以及社会经济发展互相关系的一门学科。从旅游活动的行为性质来看,旅游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它是一种文化活动,从旅游业是国民经济的一种新兴产业来看,旅游地理学被看作是部门经济地理学,因为旅游地理学是服务行业地理学的一门重要分科。
二、传统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
传统地域文化是重要的旅游资源,是形成文化旅游吸引力的核心。不同地域的文化,由于其形成环境、形成过程的不同,产生了文化的差异性。对旅游者而言,所处的居住地与旅游目的地的距离越远,文化差异越大,越会激发他们的好奇心,从而引发旅游者一的兴趣和动机。作为一种文化旅游资源,传统地域文化的重要价值主要表现在文化、生态和精神等层面。
传统地域文化有较高的文化价值。每她域文化都是当地自然环境与人文环境相互作用的产物,并由此创造了富有特色的传统地域文化景观。由于不同集团的人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所以其创造的文化景观也各有明显的特征。通过对特定地域景观的仔细观察和研究,可以了解许多关于该文化集团过去活动的重要知识,这是因为文化景观比较形象地反映了人类最基本的要求:衣、食、住、行和娱乐,这对于异地旅游者来说具有极强的吸引力。不仅文化景观可以成为文化旅游的重要资源,特定地域的民间传说、民俗风情更加丰富多彩,更加能体现传统地域文化的内涵,对文化旅游来说更具吸引力。
传统地域文化有较高的生态价值。Marc Antrop认为存在于地域的传统文化景观反映了文化和生态环境的关系,反映了人类对土地的利用方式,有助于维持景观的多样性和可持续发展的景观体系,使文化景观具有更好的识别性,这种可识别的景观对于游客有着极强的吸引力。
传统地域文化有丰富的精神价值。传统地域不仅保存了富有特色的历史文化景观、传统习俗,保留了优美和谐的人居环境,更将人们的精神志趣追求融合到日常生活中。
三、传统文化在旅游开发中的重要性
文化是总体的人类社会遗产,是一种渊源于历史的生活结构的体系,这种体系往往为集团的成员所共有,它包括这一集团的语言、传统、习惯和制度,包括有激励作用的思想、信仰和价值以及他们在物质工具和制造物中的体现。
旅游业虽然起步晚,但发展迅速,已经从最开始的游山玩水向求知型旅游过度.近些年来,宗教文化游,绿洲文化游,学院文化游广受欢迎。因此不论是旅游从业人员,还是旅游规划与开发人员,具备传统文化知识才能迎合旅游者的要求。
四、旅游地理学教学中本土传统文化的独特性
旅游文化是旅游系统中的文化现象和事物,是构成旅游过程的物质的和精神文化现象和事物的总和。
独特性就是指与其他事物相比,自己与众不同的地方。当地民间传统节庆文化及民间艺术资源等都是本土传统文化独特性的具体体现。旅游地理学也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在教学过程中,配合本地区的大型活动做一些旅游资源的开发:如彝族的花脸节和火把节等,让学生了解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璀璨。同时也推动了当地旅游发展。
五、加强理论知识与传统文化融合的措施
(一)保护传统文化
祖先创造的具有继承活性的历史遗产可称为传统文化。首先在旅游地理学教学中,传授保护传统文化思想,能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毋庸讳言,近些年来,“仁义礼智信”为核心的传统价值观在现代人心目中所剩无几。让传统文化回归旅游地理学课堂可以提高学生的民族意识和民族观念。
(二)进行国情教育
在旅游地理教学中渗透国情教育,是本学科的优势,向学生进行国情教育,不仅能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民族自豪感,而且学生的综合素质会全面提高。第一抓好旅游地理教学的各个环节,落实国情教育。
任课老师要充分利用各个教学环节,渗透国情教育。比如讲到中国工业的发展,要求学生认识社会主义制度的优越性。课堂上可以结合家乡工业的变化,以现身说法从实教材内容,使國情教育更具时代感。
第二开展第二课堂活动,真实感受国情教育。
课内的国情教育是有限的,课外的国情教育是丰富多彩的。比如组织学生去息烽集中营和遵义会议遗址参观学习,大家的爱国热情,历史责任感和历史使命感普遍提高。大家说,没想到今天的幸福生活是这么多革命先烈抛头颅洒热血换来的。
参考文献:
[1]郑朝贵.旅游地理学[M].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2009.
[2]郑冬子. 旅游地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3]郑冬子. 旅游地理学[M].广州:华南理工大学出版社,2005.
[4]庄严.传统文化[J],兰州学刊,1997.
[5]陆敬山.发挥地理课堂优势融入渗透国情教育[J].科教导刊,2011.
作者简介:
4.旅游地理学心得 篇四
智慧旅游起源
智慧旅游来源于“智慧地球(Smarter Planet)”及其在中国实践的“智慧城市(Smarter
Cities)”。2008年国际商用机器公司(International Business Machine,IBM)首先提出了“智
慧地球”概念,指出智慧地球的核心是以一种更智慧的方法通过利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来改变
政府、公司和人们相互交互的方式,以便提高交互的明确性、效率、灵活性和响应速度。“智慧城市”是“智慧地球”从理念到实际、落地城市的举措。IBM 认为,21 世纪的“智
慧城市”能够充分运用信息和通信技术手段感测、分析、整合城市运行核心系统的各项关键
信息,从而对于包括民生、环保、公共安全、城市服务、工商业活动在内的各种需求做出智
能的响应,为人类创造更美好的城市生活。该定义的实质是用先进的信息技术,实现城市智
慧式管理和运行,进而为城市中的人创造更美好的生活,促进城市的和谐、可持续成长。我国专家对“智慧城市”有自己的解读。国家信息化专家咨询委员会副主任、中国工程院副院
长邬贺铨认为,智慧城市就是一个网络城市,物联网是智慧城市的重要标志;两院院士、武
汉大学教授李德仁形象的说法是: 数字城市 + 物联网 = 智慧城市。新加坡提出 2015 年建
成“智慧国”的计划,台北市提出建设智慧台北的发展战略,上海、深圳、南京、武汉、成都、杭州、宁波、佛山、昆山等城市相继推出了“智慧城市”的发展战略。IBM 的“智慧
城市”理念把城市本身看成一个生态系统,城市中的市民、交通、能源、商业、通信、水资
源构成了子系统。这些子系统形成一个普遍联系、相互促进、彼此影响的整体。在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旅游业的意见》(国发[2009]41 号)精神指引下,旅游业开始
寻求以信息技术为纽带的旅游产业体系与服务管理模式重构方式,以实现旅游业建设成为现
代服务业的质的跨越。受智慧城市的理念及其在我国建设与发展的启发,“智慧旅游”应运
而生。从城市角度,“智慧旅游”可视作智慧城市信息网络和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子系统,实现“智慧旅游”的某些功能可借助或共享智慧城市的已有成果。因“智慧旅游”是一项侧
重公共管理与服务的惠民工程,将“智慧旅游”在城市视角下纳入智慧城市有助于明确建设
主体并集约资源。然而,值得注意的是,由于旅游者与城市居民的特性与需求差异,“智慧
旅游”与智慧城市体系下的“旅游”是不同的两个概念;旅游并不仅发生在城市,前者要比
后者具有更广泛的内涵。
智慧旅游的基本内涵
智慧旅游基于云计算、物联网、移动互联网、人工智能、虚拟现实、数据挖掘和信息处
理等技术,借助智能手机、智能终端等设备,实现旅游信息的广泛采集、挖掘分析、实时传
输和自动感应,提升旅游者从旅游信息搜集、旅游决策、旅游购买、前往旅游地、在旅游目的地消费全过程的主动性、自主性、智能性和交互性,为旅游者提供无微不至的旅游服务和
前所未有的体验感受,最终实现旅游体验的个性化、旅游服务的智能化与旅游管理的数字化。
智慧旅游是一种融合最新科技成果,以旅游者自主体验为核心,以全方位、一体化的旅游行
业信息管理服务活动为基础,服务于旅游者、旅游企业、目的地政府的全新旅游发展理念
与运营方式。智慧旅游将云计算技术、物联网技术、移动信息技术等运用于游客接待管理、旅游企业运营和旅游政务管理等领域,让旅游者、接待企业、管理部门和自然界与人类社会
互相感应,产生智能服务(Intelligence service),使包括旅游者、旅游企业和政府部门在内的用户之需求,获得最大限度满足。第一,对于旅游者来说,智慧旅游系统可以让其身居斗
室,全方位、深度掌握旅游地各方面信息,在线预订产品与服务,并通过二维码进行交易;在游览过程中,旅游者可通过携带的智能手机、平板电脑、景区智能终端等设备,实时掌握资
讯,并随时得到帮助;游览活动结束后,还可通过系统对旅游过程进行点评,分享游览心得,对旅游企业和目的地的营销与服务产生影响。第二,对于旅游企业来讲,智慧旅游系统是展示企业形象,进行旅游营销,提供实时产品预订与销售的最佳平台,增加了旅游者对企业的感知程度与接触界面,节约企业营销成本、提高旅游者满意程度。第三,就政府管理部门来说,通过智慧旅游系统的导航定位、信息提示、安全应急、意见反馈、卫星账户等子系统,便于全面掌握旅游者需求与意见建议、旅游交通状况、旅游景区容量、旅游资源保护程度和地质灾害安全隐患等,为政府旅游公共服务提供和管理职能发挥,创造了便利条件。
总而言之,智慧旅游是我国旅游产业信息化发展的高级阶段,是科技创新成果在旅游领域运用的典范,代表了旅游产业未来的发展潮流,是我国旅游产业向现代服务业迈进的重要途径之一。
我国智慧旅游发展现状
智慧旅游的核心技术之一 “感动芯”技术在镇江市研发成功,并在北京奥运会、上海世博会上得到应用。2010年 3 月起,镇江在全国较早地展开了智慧旅游的研究,2011 年 5 月,国家旅游局下文同意在镇江设立 “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同年,北京市旅游发展委员会启动打造“智慧北京便利旅游”,四川省提出成都将率先建成西部首个 “智慧旅游城市”,南京、大连、河南省启动智慧旅游。2012 年 1 月,湖南省提出建设智慧旅游城市试点。2012 年5 月和 12 月,国家旅游局分别通知列出首批 18 个和第二批15 个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国家旅游局也相继于 2012 年 5月、9 月就智慧旅游试点城市制订和报送 《智慧旅游试点 城市建设方案》提出具体要求。
镇江作为 “国家智慧旅游服务中心”,北京作为被国人符号化的城市形象,它们的一举一动都在传递智慧旅游发展的未来趋势。(1)“中心”镇江模式。镇江市人民政府以 “智慧旅游,感知中国”为核心理念,编制了 《中国智慧旅游服务中心总体建议方案(2010.10 ~ 2012.05)》,规划期末建起 “一感知体系(智慧旅游感知体系)、一平台(智慧旅游云服务平台)、一中心(智慧旅游运营中心)、一联盟(智慧旅游产业联盟)、一智慧旅游谷(智慧旅游产业基地)”的智慧旅游框架。目前,规划目标已全面实现。103 个智慧旅游先行项目的全面建成;构建了总投资 1.5 亿元、建筑面积 1 万多平方米的中国智慧旅游云计算平台;寻求探索出了市场化运作的新路子,智慧旅游建设的商业模式;坚持走规范化、标准化推进的路子;坚持走产业化拉动的新思路,由于智慧旅游工作的推进,形成了旅游产业拉动信息产业发展,信息产业反哺旅游产业的融合发展态势。后期即将建设智慧旅游研究院、二维码数据中心、旅游地理信息系统平台、全国旅游一卡通、身份认证中心、旅游交易结算中心等机构,为全国的智慧旅游提供公共服务。(2)“首都”北京模式。作为国家首都,北京的信息基础设施建设成果显著,推出旅游短信服务、出版 “北京旅游手机报”,近400 家旅游咨询站与 12301 联动、打造北京旅游网,实现景区电子门票预订服务,故宫、天坛等大景点早已实现自助导游,智慧旅游发展底子良好。2012 年 5 月,以 “智慧北京,便利旅游” 为核心理念发布了 《北京 “智慧旅游”行动计划纲要(2012 ~ 2015)》和“智慧景区”、“智慧饭店”、“智慧旅行社”、“智慧旅游乡村”4 个建设规范,北京 “智慧旅游联盟”同时宣告成立。2015 年初步建立三大 “智慧旅游” 体系,推动 9 个 “智慧旅游”系统建设,形成 60 个 “智慧旅游”建设项目。基本建成泛在、集约、智能、可持续发展的智慧旅游支撑体系,初步实现旅游行政服务职能智能运行、旅游者智慧旅游、旅游企业网络运营等高度融合的旅游公共服务便捷实用的发展态势,形成智慧旅游引领旅游发展的格局。北京“智慧旅游”行动计划启动后,目前完成了 A 级景区及 3星以上酒店实现无线宽带网(WLAN)覆盖、A 级景区及 3星以上酒店装配旅游信息触摸屏、实现智能手机景区自助导游、完善旅游信息公共服务平台,促旅游随时随地便利化。
“智慧旅游”在我国快速发展,建设内容不断丰富、应用水平逐步提高,很多地方和企
业都积极开展了不同层次、不同领域的智慧旅游建设。根据有关机构对全国 32 个省(直辖市、自治区)、116 个地市级旅游管理部门的调查数据表明: 截至 2012 年 7 月,我国绝大部分一线城市和80% 的二线城市均已提出智慧旅游发展目标和建设总体规划。其中包括北京、上海、天津、浙江、江苏等在内的旅游经济发达地区,已有近40 多家单位完成了智慧旅游总体规划或是智慧旅游总体建设框架。
5.《旅游地理学》作业答案 篇五
一、选择题
1、对于一个旅游区来说,最基本的要求是对(A)进行测算。
A.空间容量和设施容量B.心理容量和生态容量
C.设施容量和生态容量
D.空间容量和心理容
2、“游客的行为举止、服装衣饰将常引起虔诚教徒的不满”属于旅游对区域的(C)影响。
A.经济
B.环境
C.社会
D.文化
3、在特吉旺提出的舒适指数中,最佳旅游季节位于(B)。
A.-1区
B.0区
C.+1区
D.+1a区
4、衡量旅游者的地理来源和强度可用(D)来分析。
A.季节性强度指数B.高峰指数C.回归系数D.地理集中指数5、2003年,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颁布的我国第一关于旅游规划规范的国家标准是(C)。
A.《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
B.《旅游发展规划管理暂行办法》
C.《旅游规划通则》
D.《旅游规划设计单位资质认定暂行办法》
6、收入、闲暇时间和交通条件是激发旅游者旅游动机的(C)。
A.内动力B.外动力C.中间条件D.阻碍因素
7、南京夫子庙街区属于城市RBD中的(B)。
A.大型购物中心型B.旧城历史文化改造区型C.特色步行街型D.新城文化旅游区型
8、当历史资料或数据不够充分,或者当模型中需要相当程度的主观判断时,这时最适宜采用的旅游需求预测模型是(C)。
A.一元线形回归模型B.时间序列模型C.特尔菲法D.引力模型
9、“确定旅游区的性质和主题形象;确定旅游区的功能分区和土地利用”,这属于(B)的规划内容。
A.旅游发展规划B.旅游区总体规划C.旅游区控制性规划D.旅游区修建性详细规划
10、喀斯特石林旅游资源是一种(A)的旅游资源。
A.非遍在性B.遍在性C.共性大,个性强D.重游率低
11、“孤帆远影碧空尽,未见长江天际流”属于(C)景。
A.雄B.险C.旷D.秀
12、目前被广泛应用的旅游地生命周期理论是(C)提出来的。
A.德国学者Christaller
B.美国学者Stansfield
C.加拿大学者Bulter
D.美国学者Stanley13、旅游者出去旅游是为了了解异国他乡的异质文化、游览外地的名胜古迹。这种旅游动机属于(B)。
A.身体健康的动机B.文化动机C.交际动机D.经济动机
14、下列哪项影响属于旅游的经济影响范畴(A)。
A.赚取外汇B.增强人们的环保意识C.促进民族文化的保护与发展D.促进乡村城市化
15、在一定时段内,旅游地的资源空间面积所能容纳的最大游人数称为(B)。
A.旅游地设施容量B.旅游地资源容量C.旅游地生态容量D.旅游者心理容量
16、由于旅游创汇具有换汇成本低、不受一般贸易保护的限制、消耗的社会商品少、现汇收入等优越性,世界上很多国家都十分重视发展国际入境旅游,以此来获取外汇,弥补国际贸易的逆差。A
A.√
B.×
17、在当地居民中,老年人最容易受示范效应的影响。
B
A.√
B.×
18、旅游发展规划的任务是,明确旅游产业在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中的地位与作用,提出旅游产业发展目标,优化旅游产业发展的要素结构与空间布局,安排旅游产业发展优先项目,促进旅游产业持续、健康、稳定发展。A
A.√
B.×
19、趋势外推模型是依据一系列历史资料推测未来形势。
A
A.√
B.×
20、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公务外出机会和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旅游可能性大。
A
A.√
B.×
21、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旅游地大多是不太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游客多来自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人的旅游地居民对游客所在地的文化借用较多,他们往往屈从于游客的态度、价值观以迎合其需要。
A
A.√
B.×
22、互补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互补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A
A.√
B.×
23、城市旅游形象个性特征很强的城市,如北京,新建主题公园引起轰动效应并很快成为城市的旅游形象标志的困难很大,同时对于大尺度的游客,特别是第一次出游的游客吸引力较小。
A
A.√
B.×
24、旅游需求空间分布集中性指数G值越小,说明客源地越多越分散,G值越接近100,说明游客来源越少越集中。A
A.√
B.×
25、一般体验性评价一般是基于对旅游者或专家体验的深入分析,建立规范化的评价模型,评价结果多具有可比性的定性尺度或数量值。
B
A.√
B.×
26、《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将我国现阶段的旅游规划分为两大类——旅游发展规划和旅游区规划。A
A.√
B.×
27、广交会、艺术节、电影节、风筝节、时装节、奥运会、歌星演唱会等属于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活动吸引。
A
A.√
B.×
28、人造景观或部分人文景观,由于其本身并无自然生态的机理,也就不存在或者很少涉及生态环境容量问题。
A
A.√
B.×
29、瀑落深潭、惊涛拍岸、溪流山涧、泉泻清池、雨大芭蕉、风起松涛、幽林鸟语、寂夜虫鸣等都是听觉美。
A
A.√
B.×
30、旅游业是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能为社会提供大量的就业机。A
A.√
B.×31、2008年在我国举行的奥运会,吸引了世界各地的旅游者前去观光游览,导致北京的饭店供不应求。那么,这种饱和与超载被称为周期性饱和与超载。
B
A.√
B.×
32、城市旅游形象与城市形象不同,城市旅游只能就旅游论旅游,不需要城市经济、社会、文化、环境的全面协作与相互配合。
B
A.√
B.×
33、活跃的节事和会展活动能弥补区域缺乏传统旅游资源的劣势,从而使该区域成为宾馆选址的良好选址。
A
A.√
B.×
34、旅游区总体规划的任务是,分析旅游区客源市场,确定旅游区的主题形象,划定旅游区的用地范围及空间布局,安排旅游区基础设施建设内容,提出开发措施。
A
A.√
B.×
35、旅游容量计算过程中一个旅游场所应该采用哪种基本空间标准取决于其旅游活动的性质和旅游活动的类型。
A
A.√
B.×
36、在一定的客源市场、交通条件、区域经济发展水平等背景下,主题公园开发成功与否的关键是主题的选择。
A
A.√
B.×
37、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替代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B
A.√
B.×
38、当多个旅游地在同一地域出现时,它们各自的吸引力往往会出现此消彼长或同步增长的动态变化和旅游市场结构的再组织。
A
A.√
B.×
39、旅游经济容量是指旅游接待地区的人口、构成、宗教信仰、民情风俗、生活方式和社会开化程度所决定的当地居民可以承受的旅游者数量。
B
A.√
B.×
40、旅游业使工艺品生产得以复兴,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假冒工业品的产生。A
A.√
B.×
41、旅游需求季节性(时间)强度指数R值越大,旅游需求时间分配越均匀;R值越接近于零,时间变动越大。B
A.√
B.×
42、旅游与环境只有相互独立的关系,各自发展,互相没有接触和干扰。B
A.√
B.×
43、国家标准《旅游资源分类、调查与评价》(GB/T18972-2003)将旅游资源分为主类、亚类和基本类型三个层次。
A
A.√
B.×
44、趋势外推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定。
A
A.√
B.×
45、某地由于铁树开花,吸引了大量的旅游者去观看,使得当地饭店、宾馆供不应求,住宿成了问题。这种旅游饱和与超载称为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A
A.√
B.×
46、在区位选择上,RBD一般位于城市的中心地段,而CBD的区位常常决定于自然的或历史的景点。
B
A.√
B.×
47、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
A
A.√
B.×
48、苏州的江南风情、上海的小资情调、北京的首都风貌、深圳的现代气息和开放特色等属于城市旅游吸引建设的氛围吸引。
A
A.√
B.×
49、旅游目的地居民在心理感知上所能接受的旅游者数量称为旅游者心理容量。
B
A.√
B.×
50、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素。
A
A.√
B.×
二、名词解释
51、旅游发展规划
本题参考答案:
根据旅游业的历史、现状和市场要素的变化所制定的目标体系,以及为实现目标体系在特定的发展条件下对旅游发展的要素所做的安排。
52、基本空间标准
本题参考答案:
又称单位规模指标,是指单位利用者(通常以人或人群为单位,也可以是旅游者使用的载体,如轿车、船等)所需占用的空间规模或设施量。
53、旅游吸引(物)
窗体顶端
本题参考答案:
在有的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指旅游地吸引旅游者的所有因素的总和,包括了旅游资源、适宜的接待设施和优良的服务、快速舒适的旅游交通条件;在大多数情况下,旅游吸引(物)是旅游资源的代名词,二者通用。
窗体底端
54、旅游时间比
本题参考答案:
居住地到旅游地的旅行所耗费的时间与在旅游地游玩所耗费的时间的比值。
55、旅游区规划
本题参考答案:
为了保护、开发、利用和经营管理旅游区,使其发挥多种功能和作用而进行的各项旅游要素的统筹部署和具体安排。
56、RBD
本题参考答案:
RBD是英文recreational
business
district的缩写,直译为“游憩商业区”。史密斯将其定义为建立在城镇与城市里,由各类纪念品商店、旅游吸引物、餐馆、小吃摊档等高度集中组成,吸引了大量旅游者的一个特定的零售商业区。
57、旅游容量
本题参考答案:
国标《旅游规划通则》(GB/T
18971-2003)将旅游容量定义为在可持续发展前提下,旅游区在某一时间段内,其自然环境、人工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所能承受的旅游及其相关活动在规模和强度上极限值的最小值。
58、旅游需求
本题参考答案:
在一定时期内,一定价格上,旅游者愿意而且能够购买的旅游产品的数量,即旅游者对某一旅游目的地所需求的数量。
59、旅游决策行为
答:在外出旅游之前,人们首先要收集各种有关信息,然后根据自己的主观
偏好,作出决定,这个过程称为旅游决策行为
60、示范效应:
本题参考答案:
旅游者以其自身的意识形态和社会方式介入旅游地社会中,引起旅游地居民的思想变化,产生各种影响。
三、分析题
61、图1是颐和园1949~2007年游客年变化情况。请据此分析颐和园的旅游生命周期特征。
本题参考答案:
(1)由于皇家园林的特殊性,颐和园没有探查阶段和参与阶段。
(2)发展阶段:1949~1985年。从开放之日起,颐和园就开始了一个相对长的发展阶段。
(3)巩固阶段:1985年以后。1985年后,颐和园进入巩固阶段和停滞阶段,但由于其不可取代的地位,除非发生特大自然灾害或社会经济动荡,不会进入衰落阶段,它的演化可以脱离巴特勒理论的后续阶段,进入维持时间较为长久的巩固阶段。
62、2013年国庆长假的第二天,九寨沟景区由于人太多,发生滞留事件,造成数以千计的游客滞留景区到半夜。游客抱怨,已被堵了3小时,景区却还在对外放人,最终导致想上的上不来,想走的下不去。景区随后出动武警维持秩序。请用所学的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谈谈你对这件事情的认识。
本题参考答案:
(一)旅游饱和与超载的类型
根据旅游饱和与超载发生的时空特点,可以将其分为如下几种情况:
1、周期性饱和与超载和偶发性饱和与超载
2、长期连续性饱和与超载和短期性饱和与超载。
3、空间上的整体性饱和与超载和局部性的饱和与超载
上述情况属于周期性饱和与超载。
(二)解决旅游超载的措施
(1)利用价格杠杆调节旅游淡旺季。旅游旺季时提高旅游目的地各类旅游产品的价格,旅游淡季时则降低价格,可以调节一部分旅游客流,消除或减弱季节性“超载”。
(2)及时发布旅游信息,分流部分客源。通过大众传播媒介,向潜在的旅游者宣传已经发生过的旅游超载现象及其环境后果,并预测当年旺季可能出现的旅游流量和超载情况,从而影响旅游者选择旅游目的地的决策行为。
(3)旅游地“内部分流”。对于旅游地的局部地方“超载”,可通过恰当的措施将“超载”地域的旅游客流分流到未“超载”的地域。常见的手段有:在“超载”景区入口地段设置限制流量设施和采取限制性措施,一旦景区达到饱和则停止进入。
(4)在“超载”地附近开辟新景区(点)。对那些“绝对超载”的旅游地,只有通过利用介入机会在附近开发新景区(点)进行分流。
(5)通过行政手段分流。比如,控制旅游地交通量,限量发售旅游区门票等,以此达到将旅游区的游客数量控制在合理范围内之目的。
63、贵州黄果树瀑布与赤水大瀑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区位条件上都有相似之处(表1),但到两个瀑布观光的人数差异很大。1986年到黄果树瀑布游览的人数达45万,平均每月达3.8万,而到赤水大瀑布游览的旅游者每月不足300人;到1997年,黄果树瀑布的游客有所下降,仍达34.6万人,而赤水大瀑布全年仅2000多人。2007年,黄果树瀑布游客量达403.88万人,而赤水大瀑布仅17.5万人。请用所学的旅游地理学相关理论分析其原因。
本题参考答案:
(1)环境差异是导致旅游行为的重要因素,但环境差异并不能直接影响人们的旅游决策,直接影响旅游决策行为的因素是感知环境的差异。感知环境是指人们通过各种渠道搜集相关的旅游信息,并把各种信息摄入到脑中,所形成的对外界环境的整体印象。人们在选择旅游地时,受感知环境的差异影响和限制。感知环境强烈的地方,容易引起旅游者的购买欲望,购买行为发生。相反,没有被旅游者摄入脑中,感知印象薄弱的旅游地,即使具有较高的旅游价值,往往也提不起旅游者的兴趣,在决策过程中较易被淘汰。
(2)黄果树瀑布与赤水大瀑布无论在规模上,还是在区位条件上都有相似之处,但到赤水瀑布去旅游的人则很少,原因在于后者的感知印象薄弱。
四、问答题
64、影响旅游需求的要素有哪些?
本题参考答案:
(1)经济发展水平。客源地的经济发展水平是影响旅游需求的决定因数。
(2)人口特征。总人口、人口增长的速度、城乡分布、人口密度、年龄结构、性别结构、家庭结构对旅游需求有一定的影响。发展中国家旅游需求较小。发达国家旅游需求较大。青年时期,旅游倾向高,但旅游消费能力低。婚后分为3个阶段,孩子出生前的年轻夫妇,旅行倾向高;孩子出生后,短途旅行是主要的度假方式;孩子独立后,旅游倾向增强。退休后,旅游倾向较大。一般而言,男性比女性有更多的公务外出机会和可自由支配的空闲时间,旅游可能性大。
(3)收入和闲暇。总收入对旅游需求的影响不大,对旅游需求真正有影响的是扣除税收、购房和基本生活费之外的可自由支配的收入。这部分收入的多少,直接影响到旅游需求的大小。对旅游需求影响较大的闲暇时间是带薪假期。
(4)职业和教育水平。职业不同,意味着收入、闲暇和教育程度不同,旅游的倾向和需求也不一样。一般来说,金融家、企业主、高级职员以及医生、律师、会计师、教师等自由职业者产生旅游的可能性较大。受教育程度越高,对旅游的需求越大,越是愿意牺牲部分物质享受,通过旅游获得精神生活的满足。
(5)资源和交通。旅游资源的吸引力越强,旅游需求越大,反之亦然。交通条件的好坏与旅游需求也呈正比例关系,交通条件改善,旅游需求增大。
(6)价格和汇率。在其它情况不变时,旅游需求总是随着价格的变化而呈反向变化。汇率下跌,旅游需求增加;汇率升高,旅游需求将会下降。
65、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有哪些?需要提供哪些成果?
本题参考答案:
(一)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
国家标准《旅游规划通则》规定的旅游发展规划的内容包括:①全面分析规划区旅游业发展历史与现状、优势与制约因素,及与相关规划的衔接。②分析规划区的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预测规划期内客源市场需求总量、地域结构、消费结构及其他结构。③提出规划区的旅游主题形象和发展战略。④提出旅游业发展目标及其依据。⑤明确旅游产品开发的方向、特色与主要内容。⑥提出旅游发展重点项目,对其空间及时序做出安排。⑦提出要素结构、空间布局及供给要素的原则和办法。⑧按照可持续发展原则,注重保护开发利用的关系,提出合理的措施。⑨提出规划实施的保障措施。⑩对规划实施的总体投资分析,主要包括旅游设施建设、配套基础设施建设、旅游市场开发、人力资源开发等方面的投入与产出方面的分析。(二)旅游发展规划的成果包括规划文本、图件和附件3部分。
规划图件包括区位分析图、旅游资源分析图、旅游客源市场分析图、旅游业发展目标图、旅游产业发展规划图等。附件包括规划说明书、基础资料等。66、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如何产生?
本题参考答案:
(1))产生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的条件有三个:互补性、替代性和可达性。
(2)互补性。由于地理环境的不同,造成常住某地的居民对外界具有感知、感受或某种心理需求上的空白,另一地恰有可以弥补上述空白的事物。这个填补过程只有身临其境才能完成,而不能由任何其他信息渠道或方式来代替。这样的两个地方具有互补性。互补性产生于地理环境的差异性。互补性是旅游地空间相互作用得以实现的基本条件。
(3)替代性。替代性是性质相同或相近的两个旅游目的地可以互相替代。互补性存在于两个性质不同的旅游地之间,互补的结果是旅游客流的形成;替代性存在于两个性质相同的旅游地之间,替代的结果是同一客源地客流方向的完全转移或者造成分流。
(4)可达性(或可进入性)。可进入性是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能否实现的决定性因素。主要是指旅游地的交通状况。良好的可进入性的标准是“进得来,出得去,散得开”。具有互补性的旅游地之间要有通达便利的交通条件。旅游接待地要有游客停留的接待条件。旅游接待地不存在游客进入的自然或人为的障碍因素。如自然灾害、安全、对外政策等。
67、主题公园有哪些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
(1)强烈的个性,普遍的适宜性。每一个成功的主题公园都具有强烈的个性,有的甚至具有不可模仿的独特性,如迪斯尼乐园是高科技的体现,好莱坞“环球影城”长盛不衰,是因为它代表了好莱坞影视娱乐文化。但同时,主题公园的活动内容对游客来讲,又要有普遍的适宜性,要能吸引不同年龄、不同层次的游客。
(2)被动游憩形式。游客在主题公园里游玩是一种被动游憩形式,这既让游客可以保持充沛的精力多停留一段时间,又可在每个表演娱乐场地容纳更多的游客。
(3)投入高,占地规模大。大型主题公园投资额和占地规模大。如美国洛杉矶迪斯尼乐园用地0.76km2,1955年开业时投资1
900万美元,至1977年又追加了6
980万美元扩展新的项目;奥兰多的迪斯尼世界,其中1971年开业的魔术王国占地1.09km2,投资4亿美元,到1976年追加到6.5亿美元,1982年开业的未来世界雏形占地2.22km2,耗资15亿美元;1983年开业的东京迪斯尼乐园占地0.826km2,总投资额1
700亿日元;1992年4月营业的巴黎迪斯尼乐园则耗费220亿法郎;2005年9月开业的香港迪斯尼投资141亿港元。
(4)高门票,高消费。为了还本付息,维持经营和赢利,伴随着高投入的是高门票和景区内的高消费(相对于国内游客平均收入水平)。广东大部分主题公园的门票都在80~120元之间,在景区内停留半天以上的游客,门票之外的消费往往要达到门票的1/3左右。
68、分析旅游对文化的影响。
本题参考答案:
(1)旅游与文化的变迁和交流。文化移植理论认为,当两种文化相碰撞时,两者都会通过“借用”的方式向对方靠拢。这种借用并不是对等的,往往是较先进的文化影响较落后的文化。旅游地大多是不太发达的国家或地区,游客多来自较发达国家或地区,作为主人的旅游地居民对游客所在地的文化借用较多,他们往往屈从于游客的态度、价值观以迎合其需要。旅游业使不同国家和地区、不同民族和文化的交往日益增多,消除了一些社会、民族偏见,促进了相互理解。
(2)旅游与文化的传承和复兴。旅游产业使工艺品的生产得以复兴,为旅游地居民提供了就业机会,同时工艺品的设计和质量都得到了提高。旅游业在保护传统文化的同时,很大程度上也导致了假冒工业品的产生。
(3)旅游与文化商品化和“舞台化的真实”。那些在旅游地自然存在的、吸引游客的东西,被人为地安排成一种间接的东西呈现给游客,那些传统节日、风俗习惯经过预先的安排以娱乐的形式被介绍给游客,从而失去了其原有的意义。许多旅游地尽可能地用舞台的形式把当地文化呈现给游客,这种文化形式被视为“舞台化的真实”。实际上,这样的表演只能表现当地文化表面上的东西。
69、分析自然风景观赏视觉质量评估四大学派的基本观点及其实用价值。
本题参考答案:
(1)专家学派。认为凡是符合形式美原则的风景(皆指自然风景)就具有较高的风景质量。对风景的分析基于其线条、形体、色彩和质地四个元素,强调多样性、奇特性、协调统一性等形式美原则在风景质量分级中的主要作用。风景评价工作由少数专业人员完成。其主要评价方法表现为一系列的分类分级。
(2)心理物理学派。其基本评价方法是:测量公众的平均审美态度,以照片或者幻灯片为工具;确定构成所展示之风景的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建立风景质量与风景的基本成分(自然风景要素)之间的相关模型;将所建立的数量模型用于同种类型风景的质量评估之中。
(3)心理学派(认知学派)。通过测量风景的各构成成分来评价风景的整体质量。跟心理物理学派相比,只是在对测量的风景要素的选取上、测量方法上以及研究的空间尺度上不同。该学派更侧重研究如何解释人对风景的审美过程,把(自然)风景作为人的生存空间、认识空间来研究,强调风景对人的认识作用在感情上的影响。其理论已较为成熟,但到目前为止,仍难以在大规模的、要求有量化结果的自然风景质量评价中实用。
(4)现象学派(经验学派)。把人对风景的审美评判看作是人的个性和其文化历史背景、志向与情趣的表现。该学派的研究方法,一般是考证文学艺术家们关于风景审美的文学、艺术作品,考察名人的日记等,以之来分析人与风景的相互作用及某种审美评判所产生的背景;另外,也通过心理测量、调查、访问等形式,记叙现代人对具体风景的感受和评价。被试者需要详细地描述自己的个人经历及关于某风景的感受等,用于分析某种风景价值所产生的环境和背景。此种方法和研究结论不能为风景评价者直接应用,实用价值小。
五、论述题
70、旅游需求预测模型分为哪几类?各类模型有什么特点?
本题参考答案:结构模型的建立依赖于旅游需求与一系列原因变量(如价格、收入、距离等)之间关系的确定。这种关系通常应用多元回归数学方法来确定。
(
style=“font-family:
6.wh的旅游地理学剖析 篇六
一、单项选择题
1、以下是岩溶湖的是()A贵州草海
C 杭州西湖 B三峡
D 鄱阳湖
2、我国最大的咸水湖是()A纳木错湖
C 青海湖 B抚仙湖
D 居延海
3、我国最高的咸水湖是()
A纳木错湖
C青海湖 B抚仙湖
D 居延海
4、私人园林最早出现在()
A西周 C秦汉 B汉唐
D唐朝
5、我国最大的淡水湖区是()
A青藏高原
C蒙新高原
B东部平原
D东北平原与山地
6、镜泊湖按照形成原因划分,属()湖 A构造湖
C堰塞湖 B岩溶湖
D 冰蚀湖
7、以下属于火口湖的是()
A长白山天池
C喀纳斯湖 B洞庭湖
D滇池
8、可可西里自然保护区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哪一类型()A自然风景型
C综合型
B生物型
D自然历史遗迹
9、重庆奉节天坑地缝属于自然保护区的哪一类型()A自然历史遗迹
C综合型 B自然风景型
D生物型
10、世界第一长的河是()A尼罗河
C密西西比河 B黄河
D长江
11、世界流量最广、支流最多的河是()A密西西比河
C亚马逊河 B尼罗河
D长江
12、长城最早开始修筑的历史时期是()A秦朝
C东周时期 B汉朝
D唐朝
13、修筑长城的第三高峰时期是()A唐朝
C汉朝 B明朝
D清朝
14、修筑长城历史最长的朝代是()A秦
C明
B汉
D元
15、在都江堰水利工程中主要是排沙功效的工程是()A鱼嘴
C金刚堤 B飞沙堰
D宝瓶口
16、目前世界信仰人数最多的宗教是()A基督教
C伊斯兰教 B犹太教
D佛教
17、主张天堂地狱说的是()A基督教
C 伊斯兰教 B 道教
D 佛教
18、历史最悠久的宗教是()A 基督教
C伊斯兰教 B犹太教
D佛教
19、伊斯兰教的创始人是()A穆罕默德
C 上帝
B耶稣
D乔达摩.悉达多
20、讲究石头的运用,多朴野之趣的园林是()A非洲 C中国 B 日本 D欧洲
21、中国历史上没有修筑长城的朝代是()A唐
C汉 B秦
D明
22、修筑长城的三个高峰时期是在()
A汉
唐
明
C 汉
唐
清 B秦
汉
明
D 唐
明
清
23、植物、建筑形态大多呈现几何图形的属于()A东南亚园林 C欧洲园林 B中国园林 D 非洲园林
24、信仰安(阿)拉的是()A基督教 C天主教 B道教 D伊斯兰教
25、我国的四大菜系包括()
A川菜、鲁菜、苏菜、粤菜 C闽菜、湘菜、徽菜、浙菜 B苏菜、粤菜、闽菜、湘菜 D 粤菜、浙菜、湘菜、徽菜
26、吊水楼瀑布属于()
A岩溶型瀑布
C堰塞性瀑布
B差异侵蚀型瀑布
D构造型瀑布
27、黄果树瀑布属于()
A岩溶型瀑布
C堰塞性瀑布
B差异侵蚀型瀑布
D构造型瀑布
28、黄河壶口瀑布属于()
A岩溶型瀑布
C堰塞性瀑布
B差异侵蚀型瀑布
D构造型瀑布
29、以下是国内旅游者的是()
A北大加拿大籍大三的学生John B往返中国边境的越南居民
C美国国务卿希拉里率政府要员访问我国
D到峨眉山旅游的在成都常驻三年的英国人Peter夫妇 30、以下是国际旅游者的是()
A到峨眉山旅游的在成都常驻三年的英国人Peter夫妇 B班上外地学生刘某;
C从成都军区调往西藏那曲的武警;D参观游览中山陵的国民党名誉主席连战
31、岩溶地貌的形成主要是()岩石在水的作用下而形成 A石灰岩
C花岗岩 B变质岩
D大理岩
32、我国关于国内旅游者的定义中对过夜游客的时间界定为不少于()A一年
C 3个月 B 6个月
D 一年半
33、旅游者产生的文化地理环境中三级差异从高到低分别是()A文化圈-文化区-民族小区
C 文化区--文化圈-民族小区 B文化圈-民族小区-文化区
D 民族小区-文化区--文化圈
34、旅游者的活动行为中最高层次是()A观光
C 度假
B探险
D娱乐购物
35、旅游决策的最基本原则是()
A最大效益
C最小旅游时间比 B最大信息获取量
D可进入性
36、通常情况下我们将旅游()容量称为旅游容量 A旅游环境容量
C旅游心理容量 B旅游资源容量
D旅游生态容量
37、旅游地所能承受的因游人的大量到来而产生的对当地社会和文化形态的冲击之最大限度时旅游业的规模属于()
A旅游环境容量
C旅游心理容量 B旅游资源容量
D旅游生态容量
38、在对旅游资源进行定量评价时常用到的方法是()A目的地生命周期
C层次分析法 B德尔菲法
D问卷和访谈法
39、旅游地理学与()关系最为紧密 A经济地理学
C人文地理学 B城市地理学
D自然地理学 40、故宫采用的屋顶样式是()
A重檐庑殿顶
C卷棚顶 B攒尖顶
D歇山顶
41、下列屋顶样式中属于最高等级的是()A庑殿顶
C卷棚顶 B攒尖顶
D歇山顶
42、在古代,老百姓家中的屋顶样式通常采用()
A庑殿顶
C硬山顶 B攒尖顶
D歇山顶
43、如来佛教是()中的神话人物 A道教
C伊斯兰教 B佛教
D印度教
44、下列属于寺庙园林的是()A佛山祖庙
C沧浪亭 B留园
D颐和园
45、海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是()A傣族
C土族 B黎族
D羌族
46、在自然保护区内可以开展教学实习和旅游的区域是()A缓冲区
C实验区 B核心区
D保护区
47、在我国少数民族中人数少于1万的少数民族是()A土家族
苗族
B鄂伦春族
D哈萨克族
48、因为光的衍射和反射而形成的气象景观是()A佛光
C雾凇 B蜃景
D霞
49、以下被列为世界文化遗产的是()A京杭大运河
C坎儿井 B都江堰
D长江三峡
50、我国第一大淡水湖是()
A洞庭湖
C玛旁雍错湖 B青海湖
D 鄱阳湖
51、在现实中通常表现为度假旅游,且吃住游购娱均在一地的旅游行为是(A线状空间行为 C点状空间行为 B面状空间行为 D以上都不对
52、道教的创始人是()
A默罕默德
C老子
B孔子
D 张角、张陵等
53、下列信仰对象中层次最低的是()A如来佛祖
C 观音菩萨 B地藏菩萨
D 罗汉
54、海南的特有少数民族是()A苗族
C布依族 B黎族
D羌族
55、我国最大的盆地在()A四川 C 新疆 B青海 D内蒙古
56、下列哪一处不是世界文化遗产()A明十三陵
C清东陵 B秦始皇陵
D茂陵)
57、我国的三大平原不包括()
A长江中下游平原 C珠江三角洲平原 B华北平原 D 东北平原
58、我国最大的高原是()
A青藏高原 C云贵高原 B黄土高原 D内蒙古高原
59、旅游地理学不具有的特点是()A交叉性
C新兴性 B前瞻性
D 运用性 60、旅游者的空间行为不包括()A点状
C 线状 B面状
D 循环状
答案:
1-5:ACACA;6-10:CACAA;11-15:BCBCB;16-20:BABAB;21-25:ABCDA; 26-30:CABDD;31-35:AAADA;36-40:ACCCA;41-45:ACBAB; 46-50:CBABD;51-55 CDDBC;56-60:DCABD
二、多项选择题
1、伊斯兰教的圣地有()A麦地那
C 麦加 B耶路撒冷
D 罗马
2、帝王陵寝中属于覆斗型封土的是()朝代 A汉
C 秦 B唐
D 宋
3、以下属于基督教的节日有()A古尔邦节
C开斋节 B复活节
D圣诞节
4、瀑布根据其成因可分为()
A岩溶型瀑布
C 堰塞性瀑布
B差异侵蚀型瀑布
D 构造型瀑布
5、湖泊按成因可分成以下几类()
A构造湖、堰塞湖 C风蚀湖、海蚀湖 B冰川湖、人工湖 D河迹湖、火口湖
6、自然保护区在开展旅游活动中可分为以下区域()A核心区
C 缓冲区
B实验区
D 科研考察区
7、故宫的布局有以下特点:()A前朝后寝 C以建筑为主 B左祖右社 D严格的中轴对称
8、自然地理环境包括的要素有()
A、气候 C水文 B、土壤 D 地貌
9、道教中一般有()
A三清殿 C玉皇殿 B大雄宝殿 D 观音殿
10、旅游审美的特点有()
A审美主体的群众性 C审美对象的多样性 B过程的直接短暂性 D审美形式的差异性
11、都江堰的主体工程是()A鱼嘴分水堤
C飞沙堰 B金刚堤
D宝瓶口
12、中国古代屋顶样式有()
A宝城宝顶
C 庑殿顶
B歇山顶
D 硬山顶
13、湖泊按矿化度可分为()A盐湖
C 淡水湖 B咸水湖
D 风成湖
14、以下是构造湖的是()A贝加尔湖
C滇池 B长白山天池
D 洱海
15、以下是河迹湖的是()A西湖
C东湖 B洞庭湖
D鄱阳湖
16、以下是岩浆岩的是()
A花岗岩
C玄武岩
B石灰岩
D白云岩
17、以下是沉积岩的是()
A板岩
C玄武岩
B石灰岩
D白云岩
18、根据对山地海拔高度的划分标准,以下是中山的是()A 950米
C 1650米 B 2010米
D 3590米
19、我国的三大湖区包括()
A青藏高原
C蒙新高原
B云贵高原
D长江中下游 20、宜人气候主要取决于()A气温
C温度
B风速
D气候
21、园林的构景要素有()A石
C水 B建筑
D动植物
22、岭南四大名园有()
A顺德清晖
C 东莞可园 B佛山梁园
D 番禺余荫房
23、帝王陵寝的组成部分包括()A神道
C 护陵监
B祭祀建筑区
D 以上选项都对
24、泉水旅游资源的功能有()A品茗
C酿造 B医疗保健
D观光
25、我国泉水主要分布区有()
A西北地区
C 青藏高原地区 B云贵川地区
D 闽粤台地区
26、旅游资源的调查方法有()
A搜集现有资料
C利用科学技术手段 B室内预测
D现场勘探
27、道教中的神话人物有()A吕洞宾
C观世音 B神仙
D罗汉
28、在我国,旅游地理学是由()交叉形成的 A经济地理学
C人文地理学 B城市地理学
D自然地理学
29、苏州四大名园包括()A颐和园
C 沧浪亭 B拙政园
D 狮子林 30、岩石按性质可分为()
A沉积岩
C 岩浆岩 B石灰岩
D 变质岩
答案:
1-5:ABC;AD;BD;ABC;ABCD
6-10:ABC;ABD;ABCD;AC;abc 11-15: ACD;BCD;ABC;ACD;ABC
16-20: AC;ABD;BC;AB;ABC 21-25: ABCD;ABCD;ABCD;ABCD;BCD
26-30: ABCD;AB;ACD;BCD;ACD
三、名词解释
1、气象
答案:大气中时常发生一些引人注目的风、雨、雷、电、霜、雾、露等物理现象,以及增温、蒸发、冷却、凝固等物理过程。
2、丹霞地貌
答案:由红色的沙砾岩由于地球内外营力作用而产生断裂、侵蚀、切割、重力崩塌等作用综合而形成。
3、神道 答案:
通往帝王陵寝的通道,神道两旁修有石牌坊、华表、碑亭等,往里走从汉代开始有数量众多、规模庞大的石像生。
4、旅游者的空间行为
答案:旅游者从客源地到目的地,然后再回到客源地的一切行为总和!据旅游者的空间行为规律我们把旅游者的空间行为分为三种类型:(线状、面状和点状)
5、旅游客流
答案:指旅游者从常驻地到目的地所构成具有一定流向、流量的旅游群体。流向:旅游目的地。流量:一定时间到目的地的游客数量。
6、旅游者的决策行为
答案:人们在外出旅游前,根据所收集到的信息,结合自己的旅游偏好,选择、确定旅游目的地、路线及旅游方式的过程。
7、岩溶地貌
答案:由碳酸盐类岩石(主要是石灰岩)为主的可溶性岩石,在以水为主的内外营力作用下形成的地貌。
8、民风民俗 答案:
指那些突出表现了每个民族特点和他们所居住地区地方性特征的因素的总和。
显而易见的:建筑、服饰、饮食、礼仪、节庆活动、婚丧嫁娶、文体娱乐、乡土工艺等。还包括需要细心观察、深入体会的:思维方式、心理特征、道德观念、审美趣味等。
9、佛光
是一种气象景观,是由光在大气中反射、衍射而引起。其形成条件有以下三个:(1)天气晴朗无风,在水汽丰富而又有雾的山势高地;(2)太阳、人体、云层三者同处于倾斜45度的一条直线上;
(3)太阳光照射,云层将雾气水滴对阳光衍射、反射后分离的七色光反射到人眼中。
10、旅游资源
客观地存在于一定地域,并因其所具有的审美、愉悦价值而对旅游者产生吸引力的,所有自然存在、文化遗迹和社会现象。
11、园林
由山、水、石、动植物、建筑构成的,其目的是为了游览观赏、起居理事、读书养性而建的综合建筑群。
12、雾凇
雾气在低于0℃的附着物上直接凝固的产物。
13、自然保护区
答案:自然保护区(nature reserve)被定义为保护各种生态系统或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拯救濒临灭绝的野生生物,以及保护自然历史遗产而划定的特殊的自然地域。
14、风积地貌
当流动性、固定、半固定的沙丘在风力作用下而形成的不同形状。
15、护陵监 答案:
专门设置守卫陵墓的机构,汉代称为陵邑,明、清时称为护陵监。
四、简答题
1、请简述我国都分布有哪些特殊地貌景观? 答案:
东北冻土地貌;长白山附近的火山地貌;大西北沙丘风蚀地貌,陕西、山西等的黄土地貌;西部高山冰川地貌、风成地貌;西南云、贵、川、渝及广西的岩溶地貌;南方红土与花岗岩地貌和东南丹霞地貌及沿海一带的海蚀地貌等
2、对比北方和江南园林的特点? 答案:
北方园林主要是皇家园林,其特点为:规模宏大,注重人工建筑的修建,风格显得粗犷,多野趣。江南园林主要是私人园林,其特点:小巧玲珑、多山水之趣。
3、简述线状的旅游空间行为及特点? 答案:
以交通串联若干个旅游中心城市,形成一条跑线,它是大尺度的旅游空间行为。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1)到非常知名的旅游地旅游
(2)在知名的旅游地又选择最具代表性的旅游景观(3)力图不走回头路(4)终点站尽可能方便购物
4、简述中国古建筑的主要风格特征 答案:
(1)建筑上的木构架结构体系(2)形态上的曲线、曲面大屋顶(3)布局上的院落式组群
(4)丰富多彩的建筑装饰和雕刻艺术
5、地球外动力和内动力地质作用分别以什么为表现?在对地质地貌的形成方面有何作用? 答案:
(1)外动力地质作用:外动力指太阳的热能,潮汐能、生物能。表现为风化、剥蚀、搬运、沉积、成岩作用。内动力地质作用:“ 内动力” 就是地球内部和自身的能量,主要是热能,旋转能和重力能。内动力地质作用其表现为:板块运动、岩浆活动、变质作用和地震。
(2)内动力地质作用-形成地表基本起伏-增强地势;外动力地质作用-削平地表起伏-减弱地势。
6、请阐述文化地理背景对旅游者产生的吸引强度规律? 答案:(1)首先:异质文化之间的吸引强度最大
其次:同质文化下的不同文化区之间
再次:同一文化区的不同民族之间
(2)不论同质、异质文化:历史越悠久、文化景观越丰富,吸引强度越大。
7、什么是旅游客流强度,分别举例说明现实旅游活动中的两种旅游客流类型。答案:
旅游客流强度:旅游客流量大小的程度。
分为两类:(1)稳定性旅游客流:流向固定、流量变化不大,持续增长的旅游客流。如著名风景名胜区,且景色受季节影响小的景区,如故宫、长城、九寨沟等。(2)非稳定旅游客流:
流向不固定、流量变化极大的旅游客流。一是主题公园类型如成都欢乐谷,二是受季节影响大的景区,如哈尔滨的冰雕雪雕节、云南傣族的泼水节。
8、简述宜人气候在我国的分布规律? 答案:
(1)在水平地带结构中:布于中低纬度的湿润气候和半湿润气候区内,尤其以海滨岛屿地
区最佳。
(2)山区垂直地带结构中:宜人气候分布在中低纬度地区
如中纬度地区分布在1000m≦海拔≦2000m;低纬度地区分布在海拔大于2000m
9、地质地貌与旅游资源有何关系?
答案:
1、是自然旅游资源的形成基础。
2、影响人文旅游资源产生发展及地域分布。
3、直接构成旅游资源。
10、旅游客流形成的影响因素?
答案:其影响因素有:
1、外在因素:包括社会—经济因素:社会安定和经济发展状况;国家或地区的地理区位:是否方便旅游者进入。
2、内在因素:包括旅游目的地旅游资源情况和旅游目的地环境质量情况。
11、简述蜃景的形成原因? 答案:
一种气象景观,它是大气中的光发生折射和全反射而形成的。折射使物体变移位置,全反射使物体呈现出来。形成条件有二:
无风或微风的日子,大气层稳定;气温在空气垂直方向上剧烈变化,当光线透过密度不一的空气层时,就发生蜃景。
12、我国地质地貌有哪些特征?(包括地势、地形的特点等)
(1)地势:呈现西高东低、三大阶梯走向。由东西两条山脉把整个地势分成三大阶梯状。西边一条山脉是由昆仑山-祁连山-岷山-邛崃山-横断山脉等组成;东边一条山脉是由大兴安岭-太行山-巫山-雪峰山等组成。
(2)地形特点:山地、丘陵、盆地、高原、平原等地形应有尽有。山地占33%,丘陵占10%,盆地占19%,高原占26%,平原占12%。
地形特点可以概括为:四大高原:青藏高原、黄土高原、云贵高原、内蒙古高原;四大盆地: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三大平原:东北平原、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3)特殊地貌:如东北北的冻土地貌、山西陕西的黄土地貌、大西北的风蚀地貌、西南云贵川的喀斯特地貌、东南广州福建的丹霞地貌等。
13、中国古典园林按照其性质和艺术特征可以分别分成哪几类,并简述古典园林的艺术特征?
(1)按性质可以把古典园林分为:皇家园林、私家院林、寺庙园林三类;按艺术风格可分为:北方园林、江南园林和岭南园林三类。(2)艺术风格特征:
①总体风格明确,个性特征鲜明。总体风格讲究与自然和谐,其思想是古代的“天人合一”; ②造园准则是“虽由人作,宛自天开,有定法而无定式”。追求三境:生境、画境、意境三种艺术境界。
14、简述民风民俗旅游资源的特点?
(1)广泛性:我国民族众多,而每个民族特别是各少数民族都有自己的民风民俗。(2)自在性:少数民族的民风民俗只有在自在的情形下才会展现出其特色,才更具有感染力。(3)保持淳朴真实、力戒矫揉造作。各种有特色的旅游项目必须保持其真实性,开展民风民俗的各接待地不应为了满足游客的不同趣味而损害其纯朴性。
(4)强调体验性。民风民俗和其他旅游资源有区别,他不强调间距性,只有当旅游者参与其中,使期货的亲身的体验,这才会给旅游者以深刻的印象。
15、简述佛教的相关情况(包括创始人、时间、地点、经典、教义、供奉对象和传入我国的情况)?
(1)佛教是由印度人悉达多.乔达摩在公元前6——5世纪创立;佛教是在公元一世纪(东汉)时传入中国,佛教份大乘佛教和小乘佛教,在传入中国后分汉传佛教和藏传佛教。(2)佛教经典是:《大藏经》;教义是:信仰“四谛”:苦谛、集谛、灭谛、道谛(3)供奉对象有:佛、菩萨、天王、罗汉。佛分:三身佛(他们分别是报身卢舍那佛、法身毗卢遮那佛、应身释迦牟尼佛)和三世佛,三世佛分:横三世佛:西方极乐世界阿弥陀佛、婆娑世界释迦牟尼佛,东方琉璃世界药师佛;竖三世佛:过去世界燃灯佛、现在世界释迦牟尼佛、未来世界弥勒佛。
16、现代旅游行为具有怎样的特点? 答案:
(1)大众性:旅游已成为一种时尚。(2)消费性:高消费(3)综合性、多样性:
综合性:旅游行为包含社会的方方面面(各部门)
多样性:旅游内容的丰富多样,形成了旅游行为的多样性。(4)地域性:
旅游资源地域分布的差异性(5)季节性:
景观季节性:自然景观自身存在季节性;社会因素影响:社会普遍形成的行为习惯,对旅游行为的影响。
17、阐述旅游地与客源地的空间相互作用?
答案:(1)互补性:
当A地的居民在对外界具有认识、感受或某种心理需求存在空白时,B地可以满足。那么B地就吸引A地,从而产生旅游者的空间相互作用。(2)替代性:
上面的情况中如果还有C地对A地的旅游者同样能满足其需求,则B地与C地之间就存在替代性。这样也会导致旅游地的空间相互作用。(3)可进入性:
与此相同,如果B地存在对A地居民的吸引力,然而B地的交通条件、接待条件、自然或人为的阻碍因素都会影响两地相互作用的实现。
18、简述佛光的形成条件?
答案:佛光:一种气象景观,是由光在大气中反射、衍射而引起。其形成条件有三: 天气晴朗无风,在水汽丰富而又有雾的山势高地; 太阳、人体、云层三者同处于倾斜45度的一条直线上;
太阳光照射,云层将雾气水滴对阳光衍射、反射后分离的七色光反射到人眼中。
19、简述影响旅游决策的主要因素? 答案:
(1)感知环境:
旅游者通过各种信息渠道获得的对旅游地客观环境的整体印象。(2)旅游偏好:
由旅游者居住环境、年龄、职业、学历、性别等原因而形成不同的旅游偏好 20、简述旅游决策的基本原则? 答案:
其基本原则是:最大效益原则。衡量是否达到最大效益的标准:(1)最小旅游时间比:旅游者用于客源地到目的地交通的时间与在目的地游玩的时间之比。(2)最大信息获取量或最
高满意度。现实中,游客常常会选择环境质量高的旅游地、环境差异大的旅游地和娱乐购物典型的旅游地等
21、中国古建筑的特点? 答案:
7.职中《旅游心理学》教学创新初探 篇七
一、创新教学设计与评价的现实意义
1、职业中学教育的现状。
首先, 近年来随着国家教育改革的深化, 全国大专院校的继续扩招, 客观上造成了普通高中教育需求急剧增温, 使得职业中学的报考人数逐年递减, 生源质量也受到很大冲击。
其次, 现行职教采用的是“统一模式”, 其结果是功利导向、面向一般、传承记忆、片面发展。这样造成许多学生的实际学习成绩不良, 由于其前置自卑心理, 加上不公正的社会评价和教师排斥态度的恶性循环, 使学生受到伤害。
2、创新发展性教育评价理念的理论基础。
中等职业学校应树立什么样的教育观念呢?那就是“以全面素质为基础, 以能力为本位的职业教育观念, 贯彻教学与应用相结合的原则, 理论联系实际, 将教学活动与技术应用、开发、推广和社会服务紧密结合起来, 着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创业精神和综合职业能力的素质教育观念。”
创新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以促进评价对象发展为根本目的, 重视过程、重视评价对象主体性的教学评价。关注评价的导向和调控功能, 提倡评价目标、内容的多元化和评价方法的多样化, 重视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和评价主体的互动化, 强调评价为人们学习及人的终身发展服务, 这些是创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基本理念。因此, 笔者希望通过对《旅游心理学》的教学设计和评价研究, 积极倡导教学过程的主体互动, 努力实现“教学相长”的宗义。
二、创新教学设计与评价的实践操作
夸美纽斯《大教学论》提出, “教学论是教学的艺术”, 就是要“把一切事物教给一切人的普遍的艺术”, 这是一种“教得准有把握”、“教得使人感到愉快”、“教得彻底”的艺术。课堂, 则应是“快乐的场所”, 如果说创新发展性教学评价是一种重视教学过程的评价, 那么关注教学过程本身的改进和完善就是对教师与学生最好的评价与促进。在探索创新教学评价的过程中, 笔者主要从教学设计与实施方面入手, 进行如下一些课堂教学的实践和尝试:
1、注重加强学生创新思维能力的培养。
学生创新能力的核心主要是创新思维。新颖性和独特性是创新思维的根本特征。《旅游心理学》是心理学与旅游服务行业互相交叉的一门运用性学科, 其中客人投诉的解决和案例分析的教学, 通过具有代表性的案例分析, 使学生在了解和研究别人的实践中, 深化学习的知识和技巧, 掌握解决问题和处理问题的正确方法和能力, 这叫案例分析法;可以分角色模拟演示, 体验不同人的心理感受, 这叫模拟情景法;通过学生自我展示、模拟演练等活动, 把知识转化为实践活动, 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理解能力、表达能力等, 这叫自我演示法等。在教学过程中, 我还经常采用: (1) 发散提问法。 (2) 延迟评价法。 (3) 集体讨论法。 (4) 思路揭示法。
2、注重创新素质训练与自我评价实践。
首先是借鉴布卢姆的“掌握学习”法, 他认为只要给予足够的学习时间和适当的教学, 几乎所有的学生对几乎所有的学习内容都可以达到掌握的程度 (通常要求达到完成80—90%的评价项目) 。学生的学习能力的差异不能决定他能否学习要学习的内容和学习的好坏, 而只能决定他将要花多少时间才能达到对该项内容的掌握程度。为此, 可以将学习任务分成许多小的教学目标, 然后将教程分成一系列小的学习单元, 后一个单元中的学习材料直接建立在前一个单元的基础上。在教学中贯穿“班集体与个别化相结合”、“教师辅导下学生自学为主”、“启发、阅读、练习、知晓结果、小结”、“利用现代化手段加强直观性”、“尽量采取变式复习、加深理解与巩固”、“增强动机与兴趣”、“自检与他检相结合”的七条教学原则, 并加强基本技能的操作练习。
无论对于学习的能力还是学习的效果而言, 学习者对学习本身的目的性和注意的稳定性是两个至关重要的因素。根据心理学的研究分析, 这两种素质的发展状况在一定程度上可以代表学习者情商和智商的综合发展水平。因此, 在我的教学中, 我是十分重视培养和训练学生学习的目的性和注意的稳定性。我将这个训练计划结合评价的手段渗透到我的每一节课, 具体的做法是:笔者首先让学生明白高效学习的两大关键:目标明确、注意集中。并在每节课中采用课前测验的形式对学生进行不同强度的训练。实施这个教学训练要注意几点:一是要严格控制时间, 尽量使每个学生使用的复习和测验时间相等, 这样做的目的是创设一种平等公平的竞赛气氛, 让每个学生就具体短暂的复习行为与别人作对比, 激起学生的好胜心。二是在测验后引导学生反问自己:别人开始看书时, 你是否还没打开书?你是否集中于相应的复习内容?复习时你是否做到注意集中等问题, 让学生分析比较自己的复习行为, 学会调整监控。这个教学训练通过评价的手段将知识的学习转变成一种游戏竞赛的形式, 转移学生对知识记忆的单调乏味心理, 有效地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学生素质的发展。
3、注重教材重组与实习作业评价实践。
创新教育是—种以人类自身为对象, 进行开发、塑造和完善个体自身的素质结构和功能的社会实践活动方式。“因材施教”语出《二程遗书·卷十九》“孔子教人, 各因其材”, 《学记》中将其总结为“长善救失”, 意指适应学生个别差异, 有针对性地进行不同的教育, 使之各尽其才。虽然实施素质教育离不开其它教学原则, 但对于职中学生而言最重要的应该是“因材施教”原则。
创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功能就是促进教师对自己教学行为的反思和批判, 进而完善和改进课堂教学, 提高教学质量。在笔者任教的《旅游心理学》课程中, 如果按照教材的演绎性结构进行教学, 很难一下子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故此, 针对每个不同章节的内容, 笔者常常对教材内容进行重新组合和加工, 使授课的逻辑顺序尽量符合职中学生的认知发展特点, 同时也能体现课程大纲要求的能力培养倾向。
在教材重组过程中, 一方面要注意选择适当的案例和情景, 让理论性的观点借助感性材料的载体进行表现和阐述。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教材灵活取舍, 详略得当, 因为《旅游心理学》这门课主要是培养职中生对旅游过程中的心理现象进行辨析和运用的能力。正是基于这点, 在考察学生对这门课的学习情况时, 笔者倾向于采用实作评价的方式, 对学生的学业成就进行整体判断。事实表明:许多学生的实习报告不单超出老师的规定字数, 而且有一定的创造性, 绝大多数职中生更加喜欢实作评价的方式, 因为这样的评价方式更加切合他们的实际需求。
4、创新师生互动与及时反馈评价实践。
课堂教学是由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共同组成的双边活动, 学习是一种社会性行为, 知识是合作掌握、主动建构的。所以教学中的交流应该是多向的, 包括师生之间和生生之间的互动。传统讲授型的课堂组织形式虽然能够体现教师的主导作用, 却很难突出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地位。相反, 采用相对松散的师生互动的组织形式, 如小组讨论、师生对话、情景扮演等。在学习“旅游者的兴趣”这一节, 笔者采用师生对话的形式引出学生对“兴趣”这一概念的日常理解, 发现许多学生将“兴趣”理解为“经常做的某种事情”, 笔者马上澄清:引出了兴趣的概念, 通过不同学生谈自己的兴趣引出兴趣的特点, 从而使得学生在自然而然中掌握了兴趣的相关理论。
如果课堂中采用师生互动的教学方式, 那么及时的反馈评价就显得必不可少。这时的评价可能来自教师, 也可能来自学生;可以是语言的, 也可以是动作、神态的;这样的评价是持续性的、动态化, 完全体现了发展性评价的主体互动化。要注意师生互动中的及时反馈评价侧重于对学生团队而不是学生个体的评价, 侧重于对解决问题能力和情感体验的评价, 而不是具体问答和扮演的评价。在这个评价过程中, 教师对学生的评价既是判断指导, 也是肯定鼓励;学生对学生的评价既是分享, 也是学习;而学生对教师的应对既是反馈, 也是促进。
三、创新教学设计与评价的进一步思考
1、创新发展性的教学设计与评价的核心是促进学生多方面主动发展。
教师在教学设计时, 对教材重组和加工的立足点是分析本学科对于学生而言独特的发展价值, 这种具有内在生命态的知识最能激活、唤起学生的内在需要、兴趣和信心, 提升他们主动探求的欲望和能力。
2、当前对《旅游心理学》这门课的教学评价主要采用统一命题、统一评卷等形式。
笔者大胆设想采用主题单元的授课形式, 每个单元的作业可以由学生自由选择不同的形式完成, 包括测验、观察报告、调查报告、自我报告、案例分析、情景接待服务等形式, 作业成绩由教师和学生共同评定, 最后各个单元作业的成绩综合就是学生这门课的学习成绩。
3、在探索创新发展性教学评价的实践中, 教学设计与教学评价是密不可分的, 应该将教学设计与评价结合起来考虑。
在教学设计中渗透评价功能, 在教学评价中体现设计意念, 使教学过程真正达到促进学生和教师共同发展的功能。
摘要:《旅游心理学》是职中旅游专业的一门必修专业课, 如何采取具体有效的教学方式, 促进学生与教师的共同发展与进步。
关键词:职中创新教育《旅游心理学》,教学改革,教学实践
参考文献
[1].夸美纽斯:《大教学论》,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99年5月第一版.
[2].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建议》, 北京, 教育科学出版社, 1984年6月第2版.
8.测试卷28 《旅游地理》 篇八
1. 有关部门充分考虑了游客不断增长的需求,布达拉宫最高日接待上限由1500人次上升2300人次。布达拉宫将游人控制人数在2300以内,主要原因是( )
A. 旅游区的环境承载量
B. 免费游园,没有经济收入
C. 防止踩踏事故
D. 地区接待能力不足
2. 康定作为“情歌故乡”和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藏房艺术之乡道孚、丹巴美人谷等景区,构成环贡嘎山世界精品旅游区。这些景区中能够为游人提供科学价值的是( )
A. “情歌故乡”B. 海螺沟冰川森林公园
C. 藏房艺术之乡道孚 D. 丹巴美人谷
图中甲、乙两图分别为庐山和黄山某景观图。完成3~5题。
3. 欣赏两处景观最佳的效果应( )
A. 甲处,宜在适当的位置仰视
B. 乙处,应在视野开阔的至高点俯瞰
C. 两处均宜在适宜的距离内平视
D. 两处均应置身其中观赏
4. 下列有关甲、乙两处地貌景观成因的说法,正确的是( )
A. 甲处冰川侵蚀作用显著
B. 乙处主要是由风化、侵蚀发育而成
C. 甲处主要由向斜构造发育而成
D. 乙处主要由石灰岩溶蚀而成
5. 庐山因其绝妙的自然风光自古以来便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历史上先后有1500多位名人登庐山,为庐山留下了诗词3.4万余首,摩崖石刻900多处。在自然风景名胜区建人文景观,其布局原则是( )
A.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自然特征
B. 自然与人文和谐,突出建筑景观
C. 以人本为中心,发挥想象
D. 突出人文景观,获得历史文化功能
我国文人骚客在游览祖国大好河山过程中留下许多优美的诗词、绝句,恰如其分地吟出了旅游资源的特性和意境。现代旅游业的发展,也都非常重视旅游资源的宣传。据此回答6~7题。
6. “春山淡冶而如笑,夏山苍翠而欲滴,秋山明净而如妆,冬山惨淡而如睡”说明( )
①四时都有丰富的美景可观 ②旅游最好游山 ③旅游资源具有多样性 ④自然景观具有季节特征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③④ D. ①②④
7. 山东威海宣传其重要的旅游胜地刘公岛时,使用的广告语是“刘公岛,不仅仅是个岛”,这句话暗含的该旅游资源的特性是( )
A. 多样性 B. 观赏性和吸引性
C. 可创造性 D. 重复使用性
下图是我国甲、乙两省的主要旅游资源分布图。读图,完成8~9题。
8. 乙省大量游客前往甲省旅游的主要原因是( )
A. 甲省旅游资源分布相对集中
B. 甲省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多
C. 甲乙两省旅游资源特点差异明显
D. 乙省到甲省的旅游距离较近
9. 与乙省比,甲省的旅游客源市场有明显差距,主要原因是( )
A. 客源市场的分布范围较小
B. 旅游资源与客源主体的距离较远
C. 旅游资源对客源市场的吸引力较小
D. 政府对旅游业的发展缺乏正确引导
下图示意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某年国内游客流量变化。读图完成10~11题。
10. 该省级行政区最可能是( )
A. 新疆 B. 海南 C. 西藏 D. 内蒙古
11. 关于该省级行政区游客流量的变化原因分析,错误的是( )
A. 因为天气闷热,4~10月份游客偏少
B. 避寒条件好,11月一次年3月份游客最多
C. 台风带来降温,7、8两月游客增多
D. “黄金周”效应,10月份游客增多
12. 读长三角旅游资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长三角主要城市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
材料二 下图为长江三角洲地区主要旅游城市分布图
材料三 杭州西湖是“中国十大风景名胜”之一,在以西湖为中心的60平方千米的园林风景区内,分布着主要风景名胜40多处,重点文物古迹30多处。
(1)材料一表中入境旅游接待量和国内旅游接待量增幅最大的城市分别是_______和________。
(2)从表中可以看出,苏州与杭州相比,差距在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请从地理位置、交通与客源市场等方面,分析苏州与宁波相比所具有的旅游优势。
(4)西湖是杭州最为著名的旅游区(景点),该景区具有很大的旅游价值,其主要原因是什么?
13.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
材料一 欧洲西部轮廓图和四幅景观图。
材料二 每年暑期,到南欧地中海海滨旅游的北欧、中欧游客络绎不绝,而冬季这里游客较少。每年圣诞节前后,欧洲西部地区的大量游客前往泰国、加勒比海地区旅游。
材料三 欧洲西部地区的旅游业很发达,目前法国的入境游客数量、国际旅游收入分别居世界的第一位和第二位。
(1)将各景观图的数字序号填写在所属城市字母代号后面的空格内。
A ________,B ________,C________,D________。
(2)试从气候角度分析欧洲西部游客
【旅游地理学心得】推荐阅读:
旅游地理学概述06-21
高考旅游地理旅游设计07-13
旅游地理08-20
旅游管理学试卷07-18
中国旅游地理分解08-26
中国旅游地理吉林09-02
旅游心理学试卷09-08
中国旅游地理期末论文06-18
中国旅游地理检测题09-11
高中地理选修3旅游地理必背知识点总结08-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