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2024-10-09

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精选8篇)

1.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篇一

2009年1-10月,全省安全生产状况继续保持总体稳定、趋于好转的发展态势,绝大多数行业和地区安全生产水平明显提高,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呈下降趋势。

一、全省安全生产事故情况

2009年10月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779起,同比增加67起,上升9.41%;死亡205人,同比减少37人,下降15.29%。

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2起,同比减少2起,下降50.00%;死亡8人,同比减少7人,下降46.67%。

2009年1-10月,全省共发生各类生产安全事故8351起,同比减少2079起,下降19.93%;死亡1591人,同比减少378人,下降19.20%。

发生一次死亡3-9人的较大事故28起,同比减少18起,下降39.13%;死亡102人,同比减少86人,下降45.74%。

较大事故分市区情况:西安6起,死亡20人;宝鸡2起,死亡10人;咸阳2起,死亡7人;铜川2起,死亡7人;渭南5起,死亡15人;榆林1起,死亡5人;汉中4起,死亡15人;安康6起,死亡23人。

较大事故分行业情况:道路交通事故23起,死亡84人;火灾事故1起,死亡3人;建筑施工事故2起,死亡8人;工矿商贸其他事故2起,死亡7人。

(一)工矿商贸企业

工矿商贸企业共发生生产安全事故106起,同比减少39起,下降26.90%;死亡134人,同比减少105人,下降43.93%。

1、煤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4起,同比减少19起,下降44.19%;死亡26人,同比减少78人,下降75.00%。

2、金属与非金属矿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7起,同比减少8起,下降22.86%;死亡29人,同比减少18人,下降38.30%。

3、建筑施工企业发生伤亡事故23起,同比减少8起,下降25.81%;死亡35人,同比减少18人,下降33.96%。

4、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发生伤亡事故。

5、烟花爆竹企业发生伤亡事故1起,同比增加1起;死亡2人,同比增加2人。

6、工矿商贸其他企业发生伤亡事故31起,同比减少5起,下降13.89%;死亡42人,同比增加7人,上升20.00%。

(二)火灾

全省共发生火灾(不含森林、草原等火灾)4043起,同比减少197起,下降4.65%;死亡23人,同比增加4人,上升21.05%。

(三)道路交通

全省共发生道路交通事故4095起,同比减少1865起,下降31.29%;死亡1379人,同比减少254人,下降15.55%。

(四)铁路交通

全省共发生铁路交通事故53起,同比减少21起,下降28.38%;死亡53人,同比减少13人,下降19.70%。

(五)农业机械

全省共发生农业机械事故53起,同比增加43起,上升430.00%;死亡2人,同比持平。

二、安全生产事故发生的主要特点

(一)危险化学品企业未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道路交通、铁路交通、煤矿、金属与非金属矿、建筑施工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同比明显减少。

(三)火灾、烟花爆竹事故死亡人数同比增加。

三、做好今后安全生产工作的建议

(一)继续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治理行动和宣传教育行动,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三项行动”工作成果。

为扎实推进安全生产“三项行动”第三阶段工作,各地区、各有关部门一是要以严厉打击非法违法生产、经营、建设行为,杜绝依法关闭取缔之后又死灰复燃、应关未关或关闭计划不落实等现象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执法行动;二是要以治理“三超”等严重违规违章行为、排查治理隐患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治理行动;三是要以开展警示教育、加强舆论宣传为重点,深化安全生产宣传教育行动。通过深化安全生产“三项行动”,努力推进“安全生产年”目标任务的落实,为全省安全生产长治久安奠定坚实基础。

(二)进一步加强冬季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坚决遏制重特大交通事故的发生

交通、公安部门要深刻吸取道路交通事故教训,深入分析交通安全源头管理、过程监控以及路面管控等方面存在的问题,抓住薄弱环节,认真研究和落实安全监管措施,规范和加强对人、车、路的管理。针对季节特点,及时制定和落实冬季雨、雾、冰、雪天气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预案,重点路段要实行冬季交通管制。对能见度低和雨、雪、雾等恶劣天气要做到未雨绸缪;对可能引发恶性事故的危险路段要确定专人严防死守。要切实做好运输工具的安全检验工作,防止运输工具带病运行。要加强交通安全检查,坚决制止和严厉查处违章违规行为,确保交通运输安全。

(三)集中开展地下矿井专

项整治,做好年末非煤矿山的安全生产生产工作

年末气温下降,生产任务重、工作头绪多,是矿山安全生产事故多发季节。为了防范中毒窒息、冒顶片帮、机械伤害等重特大事故,按照国家安全监管总局的要求,从现在起到年底前在全省范围内集中开展地下矿井专项整治。此次整治以企业自查自改为主,市、县安全监管部门督查检查,省安全监管部门督导抽查。整治的重点为:矿井通风系统、提升运输系统、防排水系统,作业现场管理、员工安全教育等。各有关非煤矿山企业要切实加强领导,将专项整治工作与隐患排查治理和日常工作结合起来,从矿井生产系统的实际着手,突出重点工艺和重点环节,制定整治方案、落实人员开展自查和整治,凡有竖井、斜井提升设备的矿井,应委托具有相应资质的机构按规定要求对设备进行检测;凡是独头掘进的巷道要有完整的局部通风设施,加强局部通风;凡是有大面积采空区的矿井,对采空区要落实监控措施,对作业面要加强地压管理,完善作业现场安全设施。

2.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篇二

1.1 安全培训教育不够

电力企业对于员工的安全培训教育工作还不够,在电力生产中所营造的安全氛围还不浓,导致很多电力员工的安全意识薄弱,各种违规操作经常出现,这就为电力安全事故埋下了严重的隐患。一部分临时性工作,例如配电设备的维护,很多时候都没有采取严格的保护措施,例如没有开具修理证书就开始工作,在一些时候没有断电就开始进行操作,这样就很容易引发触电事故的发生。这些违规操作现象正是因为安全培训教育工作的力度不够,电力职工安全防范意识薄弱所导致的。

1.2 事故责任划分不明

现阶段,大部分的电力安全事故的原因普遍都是由于安全生产意识薄弱所引起的,由于在操作过程中没有第一时间采取防范措施而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当前基本上每一个电力企业都有自身的安全预防制度,将安全生产责任落实到各个部门,但是依然有少数部门缺乏安全意识,对待电力安全工作仅仅是应付了事,个别部门管理人员忙于生产活动,并没有重点去抓安全,发生事故之后也常常推卸责任,这种情况之下很难解决好问题,更不用说预防安全隐患。

1.3 应急体系尚不完善

一部分电力企业的安全事故应急体系或者应急制度还不够完善,当电力安全事故发生之后,不能第一时间的进行有效、有序的抢救工作,在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过程中,也忽略了应急预案的筹备和事故应急准备,在事故发生的一瞬间往往就陷入了不知所措的状态下,让本来可以及时补救的事故造成了巨大的损失。

1.4 安全监督力度不足

很多电力企业内部设置的安全监督机构较少,安全监督管理人员不具备专业性的知识,电力生产的安全监督职能无法得到充分的发挥,加之很多电力企业内部的安全监督部门常常会被部分非生产性事务缠绕,他们所开展的安全监督工作仅仅是安全事故发生之后的责任调查。最近几年以来,很多农村地区的电力设施常常被盗窃和破坏,给电力企业正常生产带来了很大的影响,这些电力设施常年没有专人进行检查,埋下了很大的安全隐患。

2 电力安全事故防范策略

2.1 建立完善安全生产应急系统

一方面,电力企业安全管理人员应该随时做好事故准备,科学规划电力生产安全工作流程,落实电力设备设施的安全检测工作,定期组织电力技术人员在冬夏两季用电高峰期进行安全事故应急演习,从而增强安全应急队伍的专业素质,电力企业相关负责人还必须积极完善安全应急预案,科学合理的对应急预案进行设计,确保其有效性与可操作性;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必须建立安全事故应急指挥中心,做好相应救助物资和应急设备的存储,同时要加强对电力人员的安全培训,提升其安全生产意识,从本质上降低安全事故发生的几率。

2.2 坚持进行员工安全教育培训

电力企业应该坚持定期对电力职工开展安全培训教育活动,增强电力员工安全防范意识。尤其是在电力企业引进一些新技术新设施之后,必须要先对操作人员进行一定的培训,之后才能允许其上岗操作,这样不但可以增加员工生产的熟练度,又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避免违规操作而引起的安全事故。电力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应该注重安全培训工作,尽可能让所有员工都可以规范进行操作,在员工心中树立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安全生产观念。

2.3 严格执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电力企业必须加强现场管理,这样才能更好的落实各项安全制度。很多安全事故发生常常就是由于现场操作的技术人员缺乏安全意识,违规操作所造成的。有部分电力工作人员由于怕麻烦,常常在没有深入分析问题本质的情况下就开始操作,由此造成了严重的后果,也给国家带来了巨大的财产损失。安全操作的基础是要做好班组管理,落实各项安全责任制度,对于一些多发性的安全事故一定要在班组中反复总结,避免发生重复性错误。

3 结语

总之,电力安全生产是确保电力企业持续稳定发展的基本保障,同时也是为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源源不断电力能源的基础。

电力安全生产能够确保电力企业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达到最大化,因此,作为电力工作者,必须将电力安全生产这一工作放在所有工作的首位,将安全理念深入心中,严格执行相关的安全生产规范;电力企业的管理者也应该不断完善安全机制,建立完善相关制度体系,积极展开安全教育培训工作,将电力安全生产工作作为电力企业管理工作的核心,不断提升电力职工安全生产技术,确保电力企业的持续稳定发展。

摘要:现阶段我国经济正处于飞速发展的阶段, 各项生产活动都对电力能源的供应提出了更高的需求, 与此同时我国电力行业也处在改革创新的关键时期, 电力行业的安全生产就变得更加重要。电力企业能否实现安全稳定生产对于确保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显得非常重要。它不仅是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保证, 同时也是检验电力行业改革成效的重要标志之一。本文结合笔者实际工作经验, 就当前电力安全事故成因进行了深入浅出的分析, 并提出了几点防范措施。

关键词:电力行业,安全事故,成因分析

参考文献

[1]杨明迪.事故成因论对现代电力企业安全管理的启示[J].科技信息, 2011 (05) :P15.

[2]柳明.电力行业误操作事故的成因分析与防范措施[J].才智, 2011 (06) :P38.

3.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篇三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事故类型;统计分析

中图分类号:TU19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9-2374(2013)20-0067-03

建筑施工属事故多发行业,建筑施工的特点是生产周期长、工人流动性大、露天高处作业多、手工操作多、劳动繁重、产品变化大、规则性差、施工机械品种繁多等,且是动态变化,具有一定的危险性。虽然目前我国建筑施工安全总体状况保持稳定,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下降,二是事故造成的死亡人数减少。但形势仍然不容乐观,主要表现在:一是事故总量仍然较大,二是死亡人数下降幅度趋缓,三是部分地区形势严峻,四是较大及较大以上事故还时有发生。本文将对多年来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进行统计,并进行总结分析,为有效遏制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提供指导。

1 建筑结构引发事故的统计分析

排架结构是建筑结构中重要的组成部分,也是工业厂房建筑的常用结构类型,而预应力大跨结构则多受报告厅、体育馆等对空间需求大的建筑物青睐,办公楼、居民建筑以及图书馆等公共建筑多采用框架或框剪结构,部分还使用剪力墙结构。由于公共或民用建筑中多采用框架结构和大跨度结构,所以其引发事故的可能性比较高,大跨度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27.9%,框架结构引发事故的发生率为34.6%(事故统计详见表1)。

2 建筑施工中常见事故类型的统计分析

建筑安全事故的类型可参照在建筑安全事故后人员所受的伤害程度及经济财产的损失程度来划分,即为普通事故、较严重事故、重大事故与特大事故。重大事故判断依据如下:

(1)构筑物、主体结构及建筑物严重倒塌。(2)建筑物基础超出限定范围并出现不均匀的沉降现象;建筑物出现倾斜现象;建筑主体结构开裂、强度不足,对建筑结构稳定性、安全性及其使用周期均造成严重影响,并存在永久性且不可修复的缺陷。(3)对建筑物系统和相关设备使用功能造成严重影响,例如建筑设备严重变形、隔热效果和隔声效果较差等。(4)由于收集的事故资料中,很多经济损失和人员伤亡方面资料都无法取证,因此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大多都无据可依。

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与高层建筑或者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类型区别在于:大跨度建筑工程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四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及其他类(如表2)。而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主要分为五类,即坍塌类、严重变形类、开裂类、表面缺陷类及其他类(如表3)。从表2可知,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严重变形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48.3%,严重变形类占34.5%。从表3可知,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安全事故中,坍塌类和开裂类安全事故比例较大,坍塌类占37.4%,开裂类占33.3%。主要是由于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的跨度相对较大,变形控制难度大,且混凝土本身具有容易开裂性质。

3 事故发生时间段的统计分析

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发生时间段可分为两部分,即施工阶段和使用阶段,其发生时间段事故统计分析结果如表2、表3所示。从表2可知,不管是大跨度混凝土结构,还是高层或多层建筑混凝土结构,除了开裂类安全事故之外,其他安全事故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几率高于建筑工程使用阶段。其中大跨度建筑混凝土结构占69%,高层或多层混凝土结构占62.7%。主要是因为建筑混凝土结构施工工序较为复杂、影响因素较多且施工周期较长,施工质量难以控制,容易遗留下许多安全隐患,导致安全事故的产生。所以变形严重、表面缺陷、坍塌等安全事故均发生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而混凝土裂缝形成需要一定时间,所以开裂事故通常发生在建筑工程使用阶段。

4 事故产生原因的统计与分析

4.1 设计方面的原因

4.1.1 地质勘查错误。由于建筑工程在地质勘察上出现严重错误,不能将建筑工程实际情况进行清楚反映或者不能及时发现建筑工程中存在的不良地质状况,导致地基基础在设计时出现误差,建筑结构严重失稳、主体结构开裂,甚至出现严重倒塌现象。

4.1.2 工程设计错误。在设计时,未对各种影响因素进行充分考虑或者直接套用同类施工图纸,导致工程内力分析或者荷载分析出现严重误差。例如,某建筑物倒塌事故产生的主要原因就是由于建筑梁柱承载力严重不足导致的,其南北方向边柱的轴压比值为1.53,超出了规定比值0.9,而中柱轴压比值则为2.82,也是超出了规定比值0.9。其配筋、地基、底板等承载力都不能承受上部结构荷载量。

4.1.3 构造处理不当。施工单位对建筑构造要求不够重视,采取的构造处理措施不合理。例如,框架结构的梁柱配筋未能达到配筋率的最小值,混凝土强度未能达到工程规程要求,框架梁柱上的节点未设置箍筋,梁端也未设置负筋,填充墙内也未设置有相应的拉结筋,锚固长度不符合要求。

4.2 施工方面的原因

4.2.1 施工违反设计。未能严格按照设计图纸施工,对于特殊性的建筑构造也未能按照规程要求制定具体的施工方案,临时使用设施也未按照规程要求进行搭设。例如,某建筑未能按照施工方案进行施工,导致工程质量较差,建筑中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70%,而边柱配筋率仅达到规定的60%,而框架柱基底面积承载力未能满足规程要求,混凝土强度不足规程标准的二分之一,导致整个建筑物需全部拆除。

4.2.2 施工现场混乱。由于施工现场管理较为混乱,导致很多违章施工现象的产生。大多数施工现场人员安全意识较为薄弱,对施工安全事故遗留隐患不够重视,也未采取相应的安全防护措施,导致施工安全事故的产生。

4.2.3 施工材料低劣。建筑工程施工材料质量较差,因为入场前未进行严格质检,导致不合格施工材料进入施工现场,对工程质量造成严重影响。例如,某综合建筑楼倒塌事故中,经过分析了解到,该建筑楼采用的混凝土强度仅为10.2MPa,而最低甚至达到6.1MPa。对其钢筋进行检测,发现大多数钢筋都不合格。

4.2.4 人员素质较低。施工人员和管理人员素质相对较低,未经过正规的培训和考核就上岗,很多人员对建筑工程施工知识了解甚少,不具备上岗就业资格。

4.3 使用方面的原因

图1 事故施工方面原因分析结果柱状图

图2 三个方面原因事故对比结果分布图

4.3.1 使用功能改造。使用功能不符合工程设计规程的要求,任意增减建筑工程使用荷载量,最终导致建筑物使用功能受到严重破坏。例如,某厂房由于机械故障,产生气体在屋面形成冰块,而其荷载量超出了设计规程的4倍,导致厂房屋面严重坍塌。

(下转第17页)

(上接第68页)

4.3.2 建筑结构改造。施工人员未经过准确运算,就对建筑物结构进行任意改造,如,在上部结构上增层;任意设置洞口或者减小结构处的承载力等。例如,在某建筑物接层施工中,未对接层进行有效计算,未对地质资料进行严格审查,也没与地质资料核对,盲目设计施工造成倒塌。

通过对各类施工安全事故产生原因进行统计和分析后,可以针对不同安全事故影响因素,采取相应的事故监督和控制措施,有效避免安全事故的再次产生。建筑施工安全事故产生的原因不是单一性的,也可能由设计、施工、使用三个方面原因导致。所以,对三方面导致的安全事故进行了统计和分析,具体如图1、图2所示。

由统计结果分布图可以看出,在导致事故的三方面原因中,施工原因占的比例最大,为59.5%,这与前面的事故发生阶段统计分析结果相吻合。在设计原因当中,设计方案不合理占到68.3%,这主要是事故中设计方往往没有对具体工况加以详细分析,随意套用图纸造成的。同时,方案的不合理也为日后其他事故的发生埋下隐患。在施工原因中,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这两种因素所占比例最大,分别为42.0%和27.3%。而在使用原因中,擅改结构因素所占比例(57.9%)略大于改变使用功能因素(42.1%)。

5 结语

通过统计分析,我们发现在框架结构的事故最多,且在施工阶段的事故也较多。而从事故类型来看,坍塌事故与变形过大事故最多。最后就事故原因而言,施工原因所占的比例最大,为59.5%。总体来看,设计原因中的设计方案不合理,施工原因中的违反设计与规范以及现场管理混乱,还有使用原因中的擅改结构和改变使用功能,是引发事故最常见的原因。

毫无疑问,本文的统计分析结果可为今后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提供数据支持,同时也有助于工程界对建筑工程施工安全事故有一个全面的了解,从而在实际工程中可以更加有效地监督管理,以减少事故的发生。

参考文献

[1] 曹英波.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统计分析[J].工会博览:理论研究,2010,(5).

4.安全事故反思材料提纲(范本) 篇四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

(二)纪律作风方面

(三)工作作风方面

(四)安全技能方面

(五)技术技能方面

(六)组织协调能力方面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

(三)施机具、设备及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持证上岗)

(五)工程项目部的管理(作业文件的编制、执行)

(六)施工班组、作业现场的管控(安全措施落实)

(七)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

(八)交通、消防、安保管理

(九)应急管理

(十)目标指标管理

注:各层级人员结合自身岗位,参照但不限于以上提纲开展反思

三、整改思路

结合自身目前的岗位,围绕查找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

一、自身存在的问题

(一)思想认识方面

在安全工作中,只有全体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得到加强,才能从根本上解决人的不安全行为,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而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的培养需要一个长期的过程,这就需要我们找到好的切入点,找准培养职工的自我安全意识的好的做法。以此提高职工生产安全意识,是安全生产的根本,是健全安全文化的基础,是真正能够实现安全生产投入最少,效果最好的一项工作,也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工作。而如何提高职工生产安全意识,应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

一是加强安全宣传教育。大力开展安全生产法律法规的宣传教育,创造“,以人为本”的安全文化氛围,把安全提高到一个全新的高度,通过会议、学习班等各种形式学习法律法规、张贴安全宣传画、标语,使全体职工能够认识到现在国家、党和政府对安全的重视程度,使大家认识到,现在的安全生产,已经提升到法律的高度,违反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和操作规程,就是违法行为。

二是普及安全常识。当职工的安全法律意识得到加强以后,迫切需要一些安全知识。我们要让职工从了解安全常识入手,通过张贴安全宣传画、开办讲座,把一些常用的贴近生活的安全知识传授给他们,由于简单而贴近生活,容易被接受,效果好,容易得到职工理解和支持,安全工作就有了良好基础,职工的安全意识可以得到很大提高。

三是从提高自我保护意识着手。要从安全教育工作经常提到的“三不伤害”入手,这其中的内涵就是首先要保护好自己。人都有求生的本能,安全,归根到底,就是每个职工不要受到伤害。要告诉全体职工,安全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保护每个职工身心健康。因为事关自身利益,职工容易理解和接受,也就能够达到提高安全意识的目的。

四是以身边耳熟能详的生产安全事故案例为教材。提高安全意识,事故案例的教育效果非常明显,因为那都是活的血的教训,切忌空谈。要以在社会上影响巨大或者是发生在身边的生产安全事故为案例,分析事故发生的原因和过程,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何防范,做到举一反三。要把事故责任依据法律法规划分清楚,要把安全生产事故带来的危害阐述完整,一定要让职工心灵受到震撼,切实知道安全事故的危害是终身的,是家庭的悲剧所在,是社会安定最大的敌人。

职工安全意识增强了,我们的安全工作才有了群众基础,我们制定的安全管理制度才能顺利得到执行,我们的安全管理目标的实现才能有保障。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做到“安全发展,国泰民安”。

(二)纪律作风方面

通过作风纪律教育整顿,认真反思以往事故案例教训,按照上级明确的重点方面逐项进行个人对照检查,查找出自身在安全稳定方面主要存在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 一是 思想认识还不够高,安全意识还不够强

以前总认为自己经常接受安全教育,在对安全知识的了解掌握,安全制度的执行落实方面不存在什么问题。通过教育整顿,才发现自己对安全工作重要性的认识还远远不够,对安全知识的系统了解掌握还远远不够,对安全制度的全面执行落实还远远不够。没有把安全工作当作单位全面建设的前提工程和保底工程来认识,没有把安全知识的学习掌握当作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来认识,没有把安全制度的严格执行落实当作检验工作好坏和军人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来认识。

二是学习不够系统全面,认识不够深入具体

一是对新条例条令的学习力度还不够。笔上虽然抄了,但没有深刻入脑入心,学习不全面,不系统,缺乏对新条令条例体系和精神实质的把握。在学习内容上,对有关规定学习比较认真,对其它自认为无关的规定则一带而过,忽视了条例条令的系统学习和了解。在学习的方式上,对新条例条令联系实际工作、指导实际工作不够,不能真正做到在干中学,在学中干。二是对《安全工作条例》的反复学习还不够。以前虽然也学习过《安全工作条例》,但时间一长,许多内容都已经遗忘,通过这次安全教育整顿,对《安全工作条例》再次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学习,对其中的许多规定有了更加清醒深刻的认识。

三是 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落实不够坚决

一是值班制度落实不好。没有做到值班干部24小事在位,存在打檫边球的现象。没有全面履行好值班干部的职责,值班期间只满足于在值班室接电话,记通知,传指示,对于整个营区的全面情况了解掌握不够,对外来人员和车辆进入营区没有做到及时盘查登记,对营区特别是夜间出现的突发情况发现和处理不够及时,主人翁的意识还不强。二是保密意识有所淡化。涉密文件的办理不够及时,存在将涉密文件放在办工桌上的现象。只满足于管好自己这一摊,对身边的涉密安全隐患行为缺少及时提醒和有效纠正。对电脑中的涉密文件清理不够及时,存在将私人移动存储介质随意连接办公电脑的现象。三是安全工作的标准不高。对安全工作在认识上存在偏差,存在消极保安全的心理,缺少积极主动的开展工作。“安全”挂在口头上的多,落实在实际行动中的较少。对自身和周围的安全隐患的发现不及时,纠正不严肃,睁一只眼闭一只眼,导致问题得不到根本治理。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深刻认识安全与干部工作能力与作风的关系

一方面,各级领导干部,是不同层次的工作组织者、指挥者、管理者,他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对职工都起着示范引导作用。领导干部自身的安全意识,以及受安全意识指导的实际工作中的安排部署,对安全目标的最终实现,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可以说,干部工作能力的高低、作风是否务实,安全是一个最有说服力的衡量标准。

另一方面,实现安全生产运输的过程,也同样是考验广大干部工作能力和作风的过程。安全,是运输生产各项工作的核心和重心,如何将一个抽象宏观的概念细化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如何实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双赢,如何处理好与其他工作的关系,这都体现着领导干部的工作能力与作风问题。可以说,安全是促进领导干部工作能力不断提升,作风不断务实的指导思想。

因此,安全与干部工作能力与作风关系密切,相辅相成,相互促进。

二是深入查找干部实际安全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主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思想意识对实践具有指导作用,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实践具有推进作用,但是不正确的思想意识对实践则具有反作用。

(1)自身安全意识和能力还不够。

一是安全专业知识储备得不够,更不用说更新了,特别是一些职能科室的干部,在思想上就排斥接触一线的安全业务知识,认为与自身工作没有关系,导致下现场时业务不熟的尴尬局面。二是现场处理能力不够,缺乏经验,没有很好地发挥干部的管理职能。

(2)工作作风还不够务实和严谨。

有些干部在对待安全工作时,还存在形式主义,比如以会议传达会议,以文件传达文件,只做表面文章,没有将自身工作与大局安全真正结合起来,在某些工作环节上存在要求不严,管理不细的情况。

2、客观方面存在的问题

(1)安全制度体系还不够完善。

现有的安全制度体系滞后于现实的发展,对于实际工作中不断出现的新问题和新局面,安全制度体系中没有及时地更新和补充,特别是对于新兴的高速铁路运输,一切都是空白,造成安全管理工作中的盲区和漏洞。

(2)工作机制还不够健全。

主要体现在考核激励机制的作用发挥得还不够。一是对于日常安全生产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有功人员,奖励虽然有,但是在职工队伍中的积极影响发挥得还不够。二是对于违反安全相关制度的人员,特别是涉及到一些干部,处罚虽然有,但是责任追究的力度还不够。

三是认真制定切实可行、针对性强的改进措施

1、适时开展多种方式的学习培训,不断提高干部的安全责任意识和能力。

一是理论知识的积累,增强安全责任意识。针对各时期的工作重点,通过多种学习方式以及安全大检查大反思、解放思想大讨论等活动的开展,督促各级领导干部补强或更新安全知识,为下现场处理工作奠定理论基础。二是实践经验的积累,增强现场处理能力。立足本职工作,多下现场,多发现问题,多思考问题,多解决问题。

戒形式主义。安全理念的根深蒂固是不断学习的累积效应,不是抄抄卷子,写写笔记那么简单的。安全知识的传授都是穿插在日常工作中的,各级领导干部应该高度重视日常的学习和积累,而且要结合分管工作,认真思考,反复总结。只有联系实际,才能学以致用。

戒逃避思想。各级领导干部职工要将日常工作与安全大局紧密地结合在一起,任何工作,包括后勤服务,都与安全有关。有一种普遍现象就是在事故发生后,再深刻分析原因,层层追究,级级查摆,各个整改。干部首先应该在思想意识上就摆正心态,真正将安全意识融入到日常工作的每个环节,变被动为主动。

2、以严谨的工作态度和务实的敬业精神切实转变工作作风。严谨的工作态度体现在工作中是严格的管理,领导干部对待安全工作要一丝不苟、严谨细致,不留隐患,不留漏洞,真正把安全隐患消灭在萌芽状态,把问题解决在发生事故之前。敬业是对于每一位职工的要求,对于领导干部,不仅要吃苦耐劳、无私奉献,更要用好手中的权力,集中抓好安全工作。

抓一线。事故都发生在一线,所以各级干部必须围绕一线开展手头工作。在下现场的过程中,凭借自身的专业素质,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一线工作中存在的问题,不断查漏补缺,创造本职工作的提升空间。作为劳动人事部门的管理人员,我深刻感受到,对于职工队伍的建设、人才队伍的培养、乘务制度的改革、工资考核分配制度的创新等日常工作中的重点,再上升到安全的

高度和层次,不得不深入一线,从大处着眼,从小处着手。

抓落实。每一次事故的发生,追溯其原因,最终都归咎于一个再简单不过的、平时强调多次的小小的举动,类似于“蝴蝶效应”。权力在层层递减,安全意识和行动如果也在层层递减的话,最终造成的后果也只能是事故的频频发生。安全工作最终靠实际行动的落实来实现的。因此,各级领导应该各尽其能,各司其职,严格落实相关要求,不打任何折扣。

3、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安全制度体系。全面梳理各项安全规章制度,建立和完善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全面、全员、全方位、全过程、可操作的安全生产制度体系,做到有章可循,细化工作流程,做到安全生产管理规范化,不断夯实制度基础。

4、奖罚严明,加强安全责任追究制度。

充分利用经济手段对安全工作落实的激励约束作用,不要让职工仅仅局限在奖了钱还是罚了款,而是落脚到安全工作中。同时,加强安全责任追究,干部与职工同处罚,没有任何包庇,举一反三,防止同类违规行为重复发生。

一是思想解放的力度还不够大。工作争强当先的意识不强,与时俱进、开拓创新、更新观念、大胆工作的思想树立得不牢固,工作中没有新的亮点。工作中习惯用老办法、老经验处理问题,不能勇于打破老框框、老套路,工作缺乏主动性和创造性;开拓创新的精神不强,有很多的工作都是想做又不敢做,畏畏缩缩,缺乏果断和胆量,认为自己工作能力弱,工作难度大,以致曾出现畏难情绪,过于依赖科长和主任,因此,工作上没有大的起色。

二是学习积极性不足。在日常工作中总是有意无意地放松了自我学习,对学习“走过场”,流于形式,学习的自觉性、主动性不强;学习中满足于“蜻蜒点水”,对有关政策、法规掌握不是十分全面,遇上处理具体事情,往往是凭主观臆断和经验去分析情况、处理问题;在理论学习上搞实用主义,与工作有关的就学一点,与工作联系不紧的就不去学或者很少涉猎,只是为了学习而学习,使学习变得形式化、教条化。由于理论功底不够深,知识掌握不够全面,了解大局不深不透,不能完全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贯彻落实工作任务上存在走样、偏差现象。

三是工作作风松懈、不够严谨。表现在:在工作标准上不够严格,不能从尽善尽美、时时处处争一流的标准上去把握,离办公室要求的“一点不差,差一点不行”的要求还有一定差距,文字校对工作中,有时出现错漏字现象,在卫生清扫方面有时不及时、不彻底;对待工作不够主动、积极,往往是领导安排什么就干什么,只满足于完成领导交给的任务,在工作中遇到难题,常常等待领导的指示,说一步走一步,未把工作做实、做深、做细,等到问题的出现再想办法解决;主动考虑工作还有欠缺,对自己的工作缺乏系统地考虑和研究,有时把工作作为负担,未注意到工作方法的完善会给自己的工作带来动力。

(四)安全技能方面

1.1 人的问题

(1)部分管理者思想上不重视安全生产

管理者特别是企业一把手对安全生产的作用非常重要。但是,从以往发生的重大事故来看,相当一部分管理者对安全生产的重视程度不够。企业管理者缺乏自我约束的安全素质,存在重生产、轻安全的思想,认为“生产是硬指标,安全是软指标”,“抓生产时瞪圆两只眼,抓安全时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2)职工的安全意识不够,安全素质较低

由于受国情的制约,目前许多职工接受的安全教育不够,很难做到“我要安全”。另外,生产事故很大一部分是发生在民营企业中的进城民工身上,一些民工未经培训就上岗,缺乏基本的安全意识和自我保护能力,导致野蛮生产和违章作业屡禁不止。

1.2 物的问题

(1)部分设备、设施陈旧落后

由于受资金的限制,一些企业生产设备设施陈旧落后存在隐患,容易造成因设备设施本质不安全导致的事故。还有些企业虽然增添了新的设备,却因资金和缺乏经验等方面的原因没有购置防护装置,又产生新的隐患。

(2)工作条件和环境较差

目前的企业,特别是一些“五小”企业,工作条件和工作环境普遍较差。粉尘、噪音超标,通风、采光不符合要求,环境温度过高过低,冷水作业、生产过程中使用或产生毒物。还有一些个体私营企业只追求经济利益,根本就不考虑作业条件是否符合安全卫生要求,更加剧了事故的发生。

(3)安全投入赶不上生产经营的发展速度

“巧妇难为无米之炊”,安全投入对安全生产工作的重要性无庸置疑,但许多企业往往忽视了安全投入,新建的项目就出现隐患。还有一些工业经济园区,为了突出政绩,在招商引资过程中放宽了安全和环境门槛,引进了一些属重大危险源的项目,埋下了潜在的事故隐患。

1.3 管理方面的问题

(1)机构、队伍不健全

由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还没有把企业安全机构的设置做为搞好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突破口来抓,企业的安全机构或撤或并,安技人员裁减、更换不断。有的企业虽有安全机构,仅是附设在处室中的一个科或组,有的甚至只在某一科室中设置一、二个人,还有的兼职过多,削弱了企业安全机构和安技人员的力量,很难从源头抓好安全生产。

(2)内部安全规章制度不健全

安全机构和安技队伍的不健全,导致企业很难制定出健全的安全规章制度。特别是许多民营企业和中小企业,在安全规章制度方面有许多空白,有的甚至连最基本的安全责任制都没有,更谈不上安全操作规程、安全教育、安全检查、隐患整改等制度,导致职工长期处于无章可循的状态。

(3)安全管理方法落后

大多数企业采用的仍然是传统型的安全生产管理方法,注重经验和事后总结,未形成安全生产管理的闭合体系,没有从根本上消除事故发生的根源,安全生产工作主要是靠人治,并且是少数人参予的人治,“头疼医头,脚疼医脚”,松松紧紧,抓抓停停,难以有效的防止事故发生。2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对策

(五)技术技能方面

一是公路养护职工素质参差不齐,培训内容众口难调。近几年,各级领导班子都比较重视公路养护职工教育培训工作,综合素质和技能也有了较大提高。但当前一线公路养护职工的综合素质仍然与社会经济发展和公路机械化养护需求不大适应。以歙县分局为例,该分局共有一线养护职工30人,由于历史的原因,公路养护职工队伍的文化层次及内在素质存在着很大的差异。从年龄层次来看,35岁以下的5人,36-40岁的2人,41-45的11人,46-50的6人,50岁以上的6人。40岁以上的占%77,老龄化现象日益严重。从文化层次来看,大专5人,高中(含中技)5人,初中以下20人,基本上都是通过招工走上公路养护岗位的,知识老化跟不上机械化养护和形势发展的需要。不同知识层次的人员对培训需求不同,态度也不同。有的认为“船到码头车到站”,培不培训无所谓;有的参与培训被动接受,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有的学历高,接受能力强,但采取的都是“大杂烩”式的培训,每次只能进行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培训,缺乏层次和深度,又满足不了这类职工的学习需求。

二是为了提高公路养护职工队伍素质,虽每年都要举办各类业务知识和技能培训,但对组织者和参训者而言,并不是你情我愿的事。一些年纪偏大者,凭经验办事,对终身学习、终身受教育的意识还不强,有的甚至认为年龄偏大,记性不好,学也没用,干脆不学。另一方面,一些职工对提高业务素质缺乏紧迫感,学习自觉性不高,有文凭的自以为有了文凭,就有了终身保单,不再学习,造成能力弱化;没有文凭的,安于现状,认为几十年来的养护工作不都是“一把扫帚,一把锹”吗?一旦安排培训,也是“鲁智深进佛门——身入心不入”。

三是培训学习流于形式,培训效果差强人意。培训学习是为了全面提高公路养护职工的素质,最终实现构建学习型公路人和培养复合型公路职工的目标。有的培训重时间轻质量,一般培训时间和数量能够保证,但每次培训因为没有区别对待,“一统拖”,培训质量没有太大提高。为了求宣传效应,有的培训重形式轻效果,由于工作性质的特殊性,公路养护职工既要完成公路养护工作,又要开展培训学习,日常工作任务重、压力大,培训学习时间一般只能安排短期的,而培训内容多,涉及方方面面,为了完成培训任务,培训时常采取“强排式”、“灌输式”的办法,职工因强化承担学习任务,消化吸收困难,培训效果难以显现。聘请外单位的老师授课,由于对公路系统具体情况不了解,所教内容有时“照本宣科”,导致学难致用;本系统的,虽富有实际经验,往往又会因为理论根底不深,不善总结或语言组织、表达能力欠缺等不足,导致培训效果事倍功半。

四是培训学习覆盖面不广,终身学习难以实现。基层公路部门是一个服务单位,点多、线长、面广,职工相对分散,难以组织集中培训学习。据调查统计,有相当一部分在基层直接从事公路养护的职工,除了参加技术等级晋升考核培训外,几乎没有参加过别的培训,何谈终身学习,与时俱进?

(六)组织协调能力方面

1、协调办事能力较弱。其表现是:一是协调办事的意识性不强,平时不注意加强与各方面的联系,满足于独立完成一些具体的业务工作,遇到复杂的问题不知道用协调的手段去解决,往往是一个人或一个部门在那里“跑单帮”,完成不了重要的协调任务;二是遇事不清楚怎么去协调,需要和哪个部门协调,和谁协调,先找谁协调,后找谁协调,心中没谱,路数不清,只是现请教别人、现打听招法,办起事来效率低,漏洞百出;三是凡事只有领导出面才能协调好。当然,对于一些涉及部门较多的重大活动,需要财力、物力、人力给予重点保障的事情,由领导出面统一协调是必要的,但对于一般性的协调工作,我们还是提倡机关干部发挥主观能动性,争取不依赖领导就能自己协调解决。

2、对协调办事存有偏颇认识。对于政治机关干部来说,要求具有较强的政治素质和组织材料水平,这是我们政治机关的特点。一些同志对这一特点有片面认识,似乎只要文字水平高,材料写得好,就是一个称职的机关干部,至于其它工作,其它能力水平,过得去就行。有的同志瞧不起协调办事的活,认为协调办事是具体事务性工作,是“敲边鼓”的工作,没必要投入太多的精力。也有的同志认为协调办事就是跑跑颠颠,没啥大出息,那玩艺谁都会干,像通信员似的,长个腿就行,不需要太高的能力水平,因而在实际工作中对协调办事不热心,不注重提高这方面的能力素质,一旦遇到重大问题需要协调多方面力量时,就显得很吃力。

3、对协调办事存在畏难情绪。“办事难”确实是当前协调工作中的一个实际情况。一些同志受畏难情绪的影响,在进行协调时容易出现三种情况:一种情况是遇事绕着走。当领导布臵了一项较难协调的工作时,能推就推,能躲就躲,怕完不成任务不好交待;另一种情况是对已经接手的工作不尽力、标准低,协调中一遇难处就往回转,得过且过,敷衍了事,只求完成任务,不管标准高低;第三种情况是搞不负责任的“较劲儿”。跟别人协调某项工作时,只要对方提出这事如何如何难办,自己就不再进一步做工作,认为反正都是工作上的事儿,用不着软磨硬泡,将来出了毛病,领导追究下来,也不全是自己的责任。

在协调的问题上,我们不妨学习一下战国时期的苏秦。苏秦,东周洛阳人。相传早年学习《姜太公兵法》,但始终不被人器重。其家人和亲属经常对其进行嘲笑,瞧不起他。面对这种境遇,苏秦没有气馁,反而激励了他求仕显名的决心。从此,他闭门不出,博览群书。为了不使自己产生惰性,他头悬梁、锥刺股。一番苦读之后,他开始周游列国兜售自己的理论,但均未成功。最后,他来到秦国,向秦惠王鼓吹自己的理论,却不料同样受到秦惠王的冷遇。从此,苏秦把满腔热情化为愤懑,他决心报复秦国。于是,他深居简出,苦心研究,历时一年之久,终于创造出一套制秦的战略--合纵战略。“不费斗粮,未烦一兵,未战一士,未绝一弦,未折一矢”使六个诸侯国达到“诸侯相亲,贤于兄弟”的境界。当时,“天下之大,百民之众,王侯之威,谋臣之权,皆欲决于苏秦之策”。苏秦也凭借自己非凡的协调才能和“三寸不烂之舌,挂上了六国(齐、楚、燕、韩、赵、魏)相印。但后来,又出现了一位协调高手--张仪,秦国的张仪运用连横之术,游说于各诸侯国之间,利用各国之间的矛盾,或为秦国拉拢,使其归附于秦,或拆散其联盟,使力量削弱。在秦惠王统治时期,张仪不仅使秦国在

外交上连连取得胜利,而且帮助秦国开拓了疆土。如果说苏秦凭借自己非凡的协调能力使六个诸侯国得以苟延残喘的话,张仪则是充分运用协调术,为秦国的强大和后来的统一立下了汗马功劳。可以说,此二人均堪称当时的协调大师。

汉高祖刘邦总结自己得天下的经验时说:”夫运筹于帷幄之中,决胜于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这就是说,刘邦得天下靠的就是张良、萧何、韩信三个人。这三个人中,又以谋士张良为头功。刘邦封赏萧何8000户,胜过所有群臣。但是对张良,却封赏他3万户,何其悬殊!就是因为张良有智谋、善协调,特别是处理棘手问题能力强。

4、协调办事时掺杂私人情感。本来是工作上的事儿,通过正当途径就应该协调办好,也要讲私人交情、个人关系。关系好、有交情的,工作就好协调,事就好办;关系差,有积怨的,工作就协调不了,事就办不成;关系一般,或者说只是一般的工作关系,那就看人家高兴不高兴了,高兴的就给你协调办了,不高兴时就给你推一推,拖一拖,直到拖得你精疲力尽,这就是人们常常谈论的”公事私办“。在这种风气的作用下,一些同志不是在协调工作上想办法,而是在协调私人关系上动脑筋。

5、协调办事时受利益左右。所谓利益观念,就是在协调办事前先掂量掂量对自己是否有利,能得到什么好处,有好处的,积极性就高,没好处或有损自身利益的,积极性就差些,或干脆消极对抗,漠然处之。在利益的驱动下,一些同志协调办事的出发点发生偏差,做事看人下菜。有的同志对上级机关和领导交办的事比较热心,生怕人家挑出毛病来,对一般干部和下级托付的事却满不在乎,甚至故意给人家出难题。有的同志对有权、有钱、有物的部门唯唯诺诺、有求必应,为的是将来自己求着人家时好办事,对没权、没钱、没物的部门却冷若冰霜,又是一种态度。还有的帮助别人协调成了一件事,就好像自己立多大功、对人家有多大恩德似的,伸手要好处、图报酬,如此等等,人为地给协调办事增加难度。

二、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一)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岗位安全生产职责)

(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的有效性及执行

(三)施机具、设备及安全工器具、个人防护用品的管理

(四)安全生产教育培训(持证上岗)

(五)工程项目部的管理(作业文件的编制、执行)

(六)施工班组、作业现场的管控(安全措施落实)

(十一)安全大检查发现问题的整改

(十二)交通、消防、安保管理

(十三)应急管理

(十四)目标指标管理

注:各层级人员结合自身岗位,参照但不限于以上提纲开展反思

三、整改思路

(一)思想认识方面

第一、事故整改

1、对发生的事故都要逐项分析研究,并落实整改措施。做到“四定”、“三不推”(即定措施、定负责人、定资金落实、定完成期限和凡班员能整改的不推给班组、班组能整改的不推给车间、车间能整改的不推给厂)。

2、对较严重威胁安全生产但有整改条件的事故项目,由安全部门下达《事故整改通知书》,限期整改,整改单位在期限内整改后,要将“整改回执”上报安全部门,由安全部门组织验收。

3、对物质技术条件暂不具备整改的重大事故,应积极采取有效应急防范措施,并纳入计划,限期解决或停产。

4、厂无能力解决的重大事故事故,除采取有效防范措施外,再书面向董事会和政府安全监督管理部门报告。

5、发生的事故整改情况报告上一级主管部门,再由厂级检查,由安全部门存档,各类重大隐患及整改情况均由安全部门汇总存档。

第二、事故预防措施

1、规章制度措施

安全生产规章制度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基础,其作为有效约束、控制违章指挥、违章作业这种人为不安全行为的主要措施,是各级领导、管理人员和每一个员工在安全工作上的规范标准和行为准则,而建全和落实规章制度,则是预防事故的必需条件。根据公司内部安全工作实际和生产发展情况,以及市场经济发展带来新的要求,对公司安全生产规章制度进行了重新修订、汇编,形成了一套完整的安全制度体系,从而使公司的安全生产有章可循,安全管理得到了制度化、标准化。

2、安全教育措施

违章作业究其根源,在于操作者安全意识的淡薄。要控制和防止违章作业,就必须认真抓好安全教育,本公司坚持实施入厂职工三级安全教育,坚持对调岗和换岗职工的三级安全教育,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而抓好安全教育,首先要抓好领导和管理人员教育培训。公司的安全生产责任人都经过了厂长经理安全管理培训教育,取得相关的资格证。公司安全主任参加了广东省注册安全主任培训,车间、部门一级安全员,班组一级安全员得到了公司有关部门组织进行安全培训。通过学习培训,有效地增强了公司领导、安全员、管理人员的安全管理知识和安全意识。其次,公司还积极组织职工进行日常性安全教育,要求各生产班组每周进行安全学习活动,员工之间交流安全生产经验、心得。公司也积极组织职工进行生产技能和安全知识学习,通过派出去培训学习和公司内部组织培训学习,如安全月活动,积极促进职工,特别是生产技术骨干的生产技术技能水平,从而使职工对安全生产形成深刻的思想认识。除此之外,公司还对每次事故进行认真调查处理,通过事故现场分析会,对职工进行事故教训教育,使职工从血的事实中吸取教训,对事故提高警觉,明确违章作业与事故之间的因果关系,克服侥幸心理和麻痹思想。

3、安全防护措施

我们在控制人的不安全行为的同时,应认真积极消除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因为它是造成机械伤害

事故的一个直接原因之一,加强机械设备的不安全状态,有效地控制了操作者冒险作业的不安全行为,以防止事故的再次发生。可见,在使用机械设备过程中,必须根据其运行和操作情况,按照有关安全技术要求认真落实安全防护措施。例如,对人体可能触及的机械转动部分,传动系统,必须设置安全防护罩,从而有效地把人体与机械运动部分隔离,避免发生接触形成伤害。对机械设备要做好日常性检查和维护保养工作,检查其操作机构以及相关的配置是否达到配置要求,检查保险装置和制动装置,是否正常,是否处于受控状态,消除隐患和带病运行情况,从而使机械设备处于安全状态下运行,防止设备出现失控、误操作等情况,对操作者造成伤害。做好生产环境的安全检查,检查区域布置是否合理,特别是设备的区域布置,使得其工艺流程直线化,减少和消除因机械设备布置不合理而影响操作人员的操作和通行。

4、激励措施

在落实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发生的工作中,恩信化工推行着“安全承包责任制”。公司与下属企业和各基层单位签订《安全责任承包合同》,将安全指针分解到基层单位,实行安全目标管理。下属企业和基层单位亦根据各自的实际情况,同车间、部门、班组签订《安全责任承包合同》。每年两次对基层单位进行安全目标管理考核,每年年终按照责任承包合同的各项指标进行考核,对完成安全指针的单位领导和职工兑现经济奖励;对发生事故的单位、班组则按规定实行相应的处罚。实行安全承包制,将安全工作与经济奖罚直接挂钩,能有效激发职工对安全生产的自觉性和积极性,在企业内部形成一个安全工作层层落实、人人有责的良好安全局面,对预防事故也能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机械伤害事故具有一定的危害性和随机性。引起事故的直接原因是人的不安全行为和机械的不安全状态。但是只要设备的管理者与操作者遵守规章制度,遵守安全操作规程,事故是可以预防和避免的。在机械设备伤害事故中,人是第一因素。只要我们在日常生产过程中,防微杜渐,警钟长鸣,常抓不懈,认真加强安全管理工作,落实各项安全预防措施,控制违章作业等各项不安全行为,消除机械设备不安全状态,我们就能有效地预防机械伤害事故的发生。

(二)纪律作风方面

一要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不断增强安全防范意识。要牢记以往事故案例的惨痛教训,始终保持清新头脑,充分认清当前安全稳定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克服麻痹松懈思想情绪,切实增强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忧患意识和责任意识,要无时无刻从思想上绷紧安全弦,居安思危,切实提高预防意识。要把安全工作放到单位全面建设的前提工程和保底工程的重要高度来认识,要把安全知识的学习掌握当作提高自身能力素质的重要途径来认识,要把安全制度的严格执行落实当作检验工作好坏和军人素养高低的重要标准来认识。二要切实加强条令条例和各项安全规章制度的学习。进一步加大对新条例条令的学习力度,对《内务条令》逐字逐句抄一遍,《队列条令》、《纪律条令》逐条逐款学一遍,新增和修改内容反复学,重点条款认真背,切实掌握条令内容,熟悉基本要求,牢记行为规范,真正做到入脑入心。对《安全工作条例》要经常学,对其中的有关规定,在日常工作生活中要坚决执行落实。对交通安全法规要虚心学,充分认清交通安全所面临的严峻形势,坚决执行干部不开车的规定,切实履行好带车干部的职责,对驾驶员的违规驾驶行为要予以坚决纠正。三要严格落实各项规章制度。以高度的责任感切实履行好值班干部的职责,严格涉密文件、涉密载体的管理和使用,经常查找自身和周围存在的安全隐患,及时加以消除解决。要把条令条例和各项规章制度渗透到各项工作和日常生活之中,从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工作训练的一举一动入手,狠抓个人养成,不断强化条令意识,养成良好习惯,切实增强用条令规范言行、开展工作的自觉性。

(三)工作作风方面

一是进一步解放思想,在创新上下功夫。牢固树立奋发有为、争创一流的观念,强化质量意识和自我超越意识,紧紧围绕全市中心工作解放思想、大胆创新、扎实工作,勤勤恳恳、认认真真地做好每一项工作;把创新意识贯穿于工作的全过程,努力跳出以前的思路和框架,在保证质量的基础上不断求新、求活;针对新情况、新问题,大力开展调查研究,确保写出一批有深度、有份量的调研成果。

二是加强理论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素质。今后将全面、系统、准确地加强理论学习,努力打下坚实的政策理论功底,拓宽个人知识领域。按照通读与精研相结合、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原则,确定学习中心,制定合理的学习计划,确定学习中心议题,确保每天拿出一定的时间用于学习,坚持作读书笔记和心得体会,不断丰富自己的专业知识、理论知识和实践经验;针对自己文字驾驭能力不强、写作水平需要提高的实际情况,加强写作方法理论的学习研究。

三是进一步改进工作作风,在求真务实上狠下功夫。坚持高标准、严要求,更加严格地遵守各项规章制度,时时处处严格要求自己,不该说的话不说,不该做的事不做;始终保持雷厉风行的工作作风,高标准、快节奏的做好每一项工作,重视工作中的每一个细节和每一件小事,力争使每一项工作都不出纰漏,达到完美;进一步解放思想,求真务实,增强工作主动性和科学性,工作想到前头,想细想全,克服盲目性,变被动为主动,做到“有的放矢”。

总之,我将以这次思想作风整顿教育活动为契机,振奋精神,扎实工作,严格要求自己,不断充实、提高和完善自己,争取早日达到办公室独当一面的要求。

(四)安全技能方面

(1)健全责权一致的企业安全机构

安全生产工作既是一项管理工作,又是一项技术工作,它所涉及的内容和领域非常广泛,安全生产工作需要设立由企业决策层(分管厂长、经理)领导之下的直属机构,以提高安全机构的监管权威。

(2)推行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加快安技队伍建设

企业安全生产工作要靠安全技术人员去做,一个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开展得怎么样,其安全状况如何,与该企业安技人员的素质有直接关系。配备的安技人员必须既懂管理,又懂技术。安全管理资格培训及注册安全工程师制度的实施,对提高安技队伍的素质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3)发挥安全专家组的作用

安全专家组对指导企业的安全生产,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应经常组织安全专家对企业、特别是安全技术管理力量比较薄弱的中小企业进行安全诊断,解决有关制度建设、安全管理、隐患整改、安全评价等方面的问题,增强企业的安全自防能力。

(4)实行安全监察专员委派制

要搞好企业的安全生产,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可对各企业、特别是危险指数较高的企业派驻安全监察专员,对他们实行垂直领导。安全监察专员的作用主要是做好对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监督,及时沟通企业与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的信息,增加监管力度。

2.2 强化安全宣传教育

(1)广泛开展《安全生产法》的宣传

《安全生产法》做为安全生产工作的基本法,它对安全生产工作具有较强的指导意义,对企业安全机构设立、安全投入、安全监督管理、企业负责人的安全职责、从业人员的权利义务、重大危险源的报告和应急处理等各方面都做了具体规定,应进一步通过各种新闻、舆论、宣传工具、加大宣传力度。操作中可充分发挥安全中介服务机构的作用。

(2)提高领导干部的安全素质

对企业行政一把手和主管领导,必须进行安全培训。为使成千上万的县属和民营企业的法人代表、主管领导、安全管理人员持证上岗,地市安全培训中心应从服务于企业的角度异地办班,也可与县市联合办班,还可成立县市安全培训中心,进行常年安全轮训,使企业各级领导干部逐步掌握基本的安全法规和安全技术知识,并使他们在企业生产决策中表现出“安全重于泰山”的决断能力。

(3)提高广大职工的安全素质

绝大部分事故都发生在普通职工身上。因此,加强对普通职工的安全教育,是搞好安全生产监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企业实现安全生产、预防职业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应坚持抓好新职工进厂三级教育、中层及以上干部教育、班组长教育、变换工种和“四新”教育、复工教育、劳动卫生教育、全员及经常性教育等。通过多层次、多种类的安全教育,提高广大职工搞好安全生产工作的责任感,提高技术操作水平,掌握消除工伤事故的本领。

2.3 强化安全监督管理

(1)健全安全规章制度,落实“分级管理,分线负责”的安全生产责任制

企业安全规章制度是发展生产、建立良好生产环境和秩序,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的重要组织手段。企业必须建立综合安全监督管理、设备设施安全监督管理、作业环境安全监督管理等各方面的安全制度,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实行“分级管理,分线负责”,形成纵向到底、横向到边、纵横交错的矩阵式安全管理体系,从而全面、全员、全过程的抓好安全生产。

(2)实行目标管理和“一票否决”

企业应结合其具体情况和有关规定制订安全目标,使安全状况指标化,这样才能有的放矢,抓好执行、检查和控制。对在生产过程中发生重大事故或未完成目标的,应坚决实行“一票否决”,让忽视安全生产的责任者品尝自酿的苦果。

(3)搞好生产过程中的“五同时”

(五)技术技能方面

一是只有区分不同层次不同岗位的公路养护职工,开展分级分类培训。要通过组织引导、自我完善等措施,加强对最基础的公路养护业务知识和最基本的养护技能培训。二是加强中高级技能型人才培训。针对不同岗位上的一线养护职工,结合其工作特长和岗位实践,施以不同内容、不同深度的养护机械化知识培训,从而形成一个梯队技能型人才结构,做好“传、帮、带”。

二是更新观念,实现职工培训与单位发展互惠互利。公路养护单位要做到一切为了养护职工,一切依靠养护职工。牢固树立“四大理念”:“人才兴路”——把培养技能型人才作为发展公路事业的基础性工程,牢固树立人才培养的投入是收益最大的投入。“学习是生存发展之道”——让养护职工充分认识到要生存就要去竞争,要竞争就必须学习。“学习是工作常态”——引导养护职工把工作的过程作为学习的过程,自觉把学习变成一种习惯、一种常态,从而充分认识到提高自己学习能力、提升业务素质,不仅是职业的要求,更是时代的需要;“学习培训是职工最大的福利”——引导养护职工从“被学习”、“被培训”的消极情绪中走出来,自觉做到广学博学,最终实现养护职工与养护单位互惠互利,相得益彰。三是学用相长,“三个结合”提高培训学习效果。要根据公路系统“点多、面广、线长”的特点,转变大批量、长时间、高强度集中培训的做法,做到立足现实,缺与补结合,强化更新养护岗位技能教育培训,减少工作中的盲动性、盲目性以及不必要的耗费。因类施教,教与学结合,充分调动教学双方的积极性,将培训重点放在公路、桥梁、涵洞的养护、恶劣天气应急保畅、岗位操作规程、安全知识和新技术、新设备、新工艺、新方法的推广与应用等主要内容上,广泛开展岗位练兵活动,采取脱产培训、岗位练兵、技术比武、以师带徒和个人自学等方式,充分发挥职工特长,开展具有特色的技能培训工作。创新形式,学与用结合,单位组织普遍性的、实用性的公路养护业务培训,分局工养科和养护公司针对当前工作中的难点、热点、弱点,组织有针对性的、小范围的辅导,如采取专题讲座、互动教学、小组讨论、养护竞赛、现场模拟等内容丰富、形式各样、富有成效的方法,开展养护技能培训学习。

四是加大投入,利用网络平台突破培训时空限制,扩大培训覆盖面。搭建开放的、自由的、及时便捷的“空中学习的平台”,以点带面,激发一线养护职工的学习热情,做到活到老学到老。

五是建章立制,逐步建立一线养护职工技能培训的长效机制。养护单位应建立和实行一线养护职工教育培训责任制、考核制、追究制。同时,建立竞争用人机制,努力激发职工自主学习、自我提高。激活用人机制,根据需要科学合理定员设岗,依照岗位职能和上岗素质能力要求的准入条件,实行竞聘上岗,以岗定薪,易岗易薪,动态管理,将单位培训需求转化为一线养护职工的个人需求。

(六)组织协调能力方面

1、要立党为公。我们讲的协调是指为党的事业、部队建设和整体利益所进行的协商和斡旋。这就要求协调者和被协调者都要立党为公、克已奉公。一方面为公去协调,要在落实首长指示、做好工作上动脑筋,不在拉个人关系、谋自己私利上用心思;另一方面协调要为公,协调的动机、手段、目的都要于公有利、于大局有利,不能公私兼顾,更不能一心为私。统一的事业、一致的追求和共同的目标,是协调的根本前提。只有胸怀全局、立党为公,搞好协调才有坚实的基础,才有长远的后劲。那些低级庸俗的协调和交往,终究是靠不住的。

2、要未雨绸缪。”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协调也是一样,必须做好充分准备。首先要搞好调查。凡是需要协调解决的矛盾,一般都是比较复杂难缠的问题,必须进行深入细致地调查,搞清矛盾的来龙去脉。其次,要拿出预案。对调查的情况,要认真进行分析研究。在此基础上,对协调的阶段划分、实施步骤、职责区分、阶段目标等进行合理设计,确定协调的宏观框架。第三要准备好解决问题的钥匙。对协调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困难、矛盾和不协调因素,本着从坏处着想、向好处努力的原则,逐个逐项拿出解决的办法。对复杂的问题,应高度重视,充分准备。因此,做到了凡事想在前,谋在先,就能常立协调的不败之地。

3、要严谨细致。要认真对待每一个需协调的工作,对简单的事情也不能粗心大意。比方说,首长要到某地开会,你陪同,那么你事先就要把开会的时间、地点、会议内容、相关单位都有哪些领导参加以及是否安排首长发言等情况摸清楚。特别是对开会地点,不熟悉的地方自己要先跑一趟,熟悉一下行车路线。严谨细致的另外一个方面就是要把小事当大事去协调,并注意抓好落实的过程。

4、要把握时机。协调要取得成功,恰当地把握时机非常关键。这方面,要注意三点:一是提前不过早。协调,从时间上讲,提前准备、留有余地是正确的,但提前量过大,往往因为协作的条件、环境、人员等具体因素没有确定,有些协作事项很难定下,即使达成协议,也只是初步意向,实际合作时,还需要重新协调,容易造成低效劳动和重复劳动。二是果断不仓促。协调的时机稍纵即逝,看准了就要及时抓住,立马协调,不能徘徊犹豫,优柔寡断。但果断不等于鲁莽和仓促,不能让被协调一方没思想准备,有突如其来和强人所难之感。如果要求过急,对方没有成熟的意见,即使是愿意合作,也难以达到一致,甚至产生反感。特别应该强调的是,机关干部与首长协调工作时,更要给首长留出充足的时间,让首先深思熟虑之后再定决心。这一点有些同志注意不够,处理工作时,事先不给首长报告,上级催办了,才去催着首长定夺,个别同志有时候在首长临上车出发了,才拿着夹子让首长签署意见。这种时机很不恰当,也是非常不应该的。三是稳妥不拖拉。协调是两方或是多方之间的和谐,有时协调起来难度较大,协调时一定要慎重、缜密,有的还要持续协调,反复协调,但又不能消极等待,要积极创造条件,努力缩短协调周期。若是拖拖拉拉,就容易错过最佳时机,增大协调的难度,以致前功尽弃。

5、要严格程序。按职责、按程序办事,既是工作规范化的要求,也是顺利实施协调的重要保证。按职负责,该谁协调谁协调,可以使各个部门、各项工作各司其职,各就其位,防止打乱仗,避免相互干扰,推诿扯皮。严格程序,就是该先与谁协调就先与谁协调,该同谁协调就同谁协调,可以发挥每个环节的作用,取得各个层次的支持,防止漏掉环节,乱了层次,避免造成误会,产生隔阂。按程序办事,也不能太死板,有的时候也需要灵活处理。比如,某项工作,上级要求比较急,而需要协调的个别首长又不在,无法及时协调,可以同其他首长协调后,先行处理,事后再报告,说明情况。

6、语言要得体。语言是协调的重要媒介和基本载体。任何协调方式,在语言方面都有明确的要求,基本的是要讲究准确性、完整性、通俗性、感染性。常言道:”良言一句三冬暖。“合理得体的语言,既能简明扼要、准确地表达协作意图,又能入耳入脑,尽快实现与协作对象的沟通,使其愉快地接受协调。应用中要注意三点:一是讲话要区分对象。根据协调对象的地位、职业、文化素养、性格特点等,采取不同的表达方式。对严谨的人,语言可规范一些;对比较随便的人,语言不妨活泼一些;对文化层次低一点的人,语言尽量通俗一点、实在一点;对性格直爽的人,要开门见山、单刀直入;对干练果断的人,要言简意赅,干脆利落。二是讲话要注意态度。协调主要是协商。要慎用指令性语言,多用商量的口气,即使是传达上级指示,转达首长交办事项,也不要口气太强硬。在一般协调场合,更要注意语言平和、态度随和。我们有的机关同志,跟首长、领导协调事情毕恭毕敬,而跟下属机关办事,说话就居高临下,霸气十足,动不动就训斥人家,好像只有通过这种方式才能显示自己的权力,才能树立自己的威信,这是非常要不得的。三是讲话要把握分寸。分寸,就是度,是对话讲到什么程度的把握,也就是大家常讲的掌握”火候“。一方面,该留有余地的不能把话说死。比如提建议,不宜用”要“、”必须“、”应该“等肯定性语言。另一方面。该明确的不能模棱两可。比如向首长提供政策咨询时,不能用”大概“、”可能“、”也许“、”差不多“等模糊语言。另外,话应什么时候讲,什么场合讲,讲些什么,讲多讲少,也都应注意把握好。

7、要灵活应变。矛盾的类型多种多样,处理矛盾没有万能钥匙,只能以具体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一把钥匙开一把锁。一要因人而宜。一般来说,协调时,对老同志要尊敬;对新同志要和蔼;对不熟悉的同志要正规、谨慎一些。总之,要根据不同人的不同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协调。二要因事而宜。对不宜公开的事,像酝酿人事调整、调节个人矛盾等,应着重个别协调,范围越小,效果越好;对大家普遍比较关心的问题,应公开处理,通常影响到多大范围,就在多大范围处理。三要因地而宜。在不同地点、不同场所,对同类事情应采取不同的方式协调,使其与当时当地的情况和谐一致。

8、要展示人格魅力。先做人再做事,做好人才能做好事。这在协调中体现非常明显。增强自身人格力量,尊重他人人格尊严,是成功协调的重要因素。要提高协调艺术,必须不断加强修养,陶冶情操,注重自身人格在协调中的力量。首先待人要诚。协调时,要光明磊落、实实在在,有一是一,有二是二,诚恳表达自己协作愿望,不耍小聪明、不玩小权术、不用小点子。特别应该注意的是,不能靠”忽悠“去办事,”忽悠“一两次可能起点作用,但时间长了就没人相信你了。其次为人要善。一事当前要先为别人着想,多替别人打算。与他人共事从善如流、不琢磨人、不耍弄人、不陷害人,给人以可靠感、安全感。这样就有了协调共事的人缘基础。第三处事要正。要堂堂正正做人。在领导面前不唯唯诺诺,在群众面前不趾高气扬,坚持原则,表里如一,不搞私下交易。年初,集团军赵政委总结的机关风气建设”二十二条要则“,就是机关干部应具备的基本行为准则,希望在座的同志们好好读一读。

5.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汇报总结材料 篇五

根据市局“关于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的通知”要求,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认真按照“活动方案”开展各项工作,并以此为契机,开展了一系列针对开展“百日安全无事故”的消防安全教育和综合检查工作,期间我局未发生任何安全责任事故。现将我局“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汇报总结如下:

一、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这项活动,精心组织,结合实际制定了《XX局“百日安全无事故”活动方案》,明确了活动时间、主题、组织机构、目标、任务和要求,营造“遵章守法、关爱生命、整改隐患、预防事故和资金案件发生”的良好氛围,并以这次活动为契机,全面落实本单位的安全生产责任制,采取有效措施,防止事故的发生,促进安全生产管理。

二、认真开展安全生产宣传教育工作。一是加强对我局部门、营业部管理人员的责任意识和安全管理的业务教育,提高其管理意识和管理水平,组织干部、职工学习《安全生产法》和《XX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文件。将之作为宣传教育工作台的重点,通过开展安全知识学习、培训教育,提高了广大职工对安全生产重要性的认识;二是加强对全体员工的法律法规和安全生产意识、技能教育,提高其遵章守法的自觉性,增强事故防范能力和应急处理能力;三是抓好“三项工作”,即抓好离席核检,权限、保险柜、现金等管理及钱箱交接情况的检查,进一步完善责任追究制度,确保资金安全;抓好消防设施(器材)和安全用电的管理,加强对电源线路和用电设备的检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抓好机动车维护保养及机动车辆驾驶员遵章守法等管理,加强对车质车况、落实“三检”制度和驾驶员状态的检查。

三、深入开展安全检查,消除安全隐患。认真贯彻省安监局《关于XX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核评级标准》和《XX局XX年安全生产和安全保卫工作要点》等文件的要求,组织开展多种形式的安全检查,注重收集当前安全生产工作的重点、难点和突出的问题,深入调研、认真倾听职工的意见和建议,着力解决职工反映强烈,影响安全生产的突出问题。我局于X月X日和X日,分别对本局所属X个营业网点及局本部进行了安全工作综合大检查。通过检查,总体来说各部门、营业部对安全工作的制度落实较好,基本符合市局的要求,但也发现有个别营业部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如XX营业部营业柜台将整个消防栓阻挡住,无法正常使用消防栓,有的员工对安全知识了解不够、安全意识不强等情况。针对以上问题,我局领导高度重视,要求各责任营业部立即整改,并下发了《关于XX年XX节前安全综合治理检查的情况通报》,要求各部门、营业部组织本部门员工认真学习市局和本局的安全规章制度,全面提高员工的安全意识。X月X日,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相关营业网点进行了复查,未发现存在有类似问题。X月X日,我局组织相关人员对部分营业网点进行了检查验收,各部门和营业部均符合安全生产的各项要求。

总之,我局将在市局的关怀下,认真把安全生产工作的部署和要求落到实处。无论经营任务再重,事情再多,压力再大,“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始终不会动摇,绷紧安全生产这根弦始终不会放松。将从讲政治、促发展、保稳定的高度,把我局的安全工作做好,促进我局经营工作的顺利进行和不断发展。

6.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篇六

湟中县拦隆口中学 二OO四年八月二十日

拦隆口中学安全事故防范预案

拦隆口中学根据县教育局督导室《关于在在全县开展安全工作专项领导检查的通知》精神,结合本校实际,切实将安全工作提到重中之重的地位,仔细安排检查各种安全隐患,充分利用班、团会、升国旗仪式不厌其烦地大讲安全工作的重要性,充分发挥校团委、政教处、年级组、班主任及各课任教师的教育功能,积极引导和提醒师生掌握一些食品、交通、“三危”、用电、消防、运动等日常生活和工作学习方面的必要的防范知识和方法,切实增强师生安全意识和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努力做到安全工作层层落实,责任到人,使安全教育进一步深入人心。

为了有效控制或杜绝各种安全事故的发生,确保师生身体健康、生命和学校财产安全,维护学校正常的教学生活秩序,防不胜防却有备无患,结合我校实际制定以下安全事故预防方案。

一、食品卫生:

1、食品安全要求:学校开设的食堂,必须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法》中的有关条款,严格餐(用)具的消毒、工作人员定期体检等制度,要有防尘、防蝇、生熟食品分离放置的必要设备;教育学生不买无照、无证商贩出售的各类食品,不得向师生提供变质、霉烂、过期的食品,食物的烹饪必须按程序操作,学校食堂物品必须定点购买,定期协同卫生防疫部门进行检查。

2、食品安全预案:

(1)事件:学生A食物中毒。

(2)采取措施:①学校汪校长首先立即组织有关安全小组成员对中毒者送往当地医院进行抢救与治疗。②通知校汽车司机及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及时将中毒者送往医院救治。③派有关班主任及时调查了解食物中毒原因,并向医护人员提供有关信息。④政教副主任派教师A或学生B、C或用通讯设备及时将情况通知学生家长,并叫其速到医院陪护。⑤同时派校党支部书记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和卫生防疫部门报告事情发生的大致经过、事态状况、应急措施等。⑥期间,积极配合工商行政部门对学校周围商店的食品进行检查,对影响学生健康的食品,要求工商部门依法消除。

二、学校设施(备)安全

1、学校设施(备)安全要求:

(1)学校指派总务主任、安全员定期或不定期检查学校设施和房屋屋顶、门窗玻璃、高空电线、校园电杆拉线等。

(2)在教学楼道梯上要划上下分界线并在楼道醒目处张贴警示牌,按安全、消防有关要求改制教学楼门。

(3)学校派电工定期检修用电设备和线路,线路设置必须符合安全要求。

(4)学校派总务主任及保管定期检查校舍,对安全系数小,隐患大的房屋、围墙等该拆除的必须坚决拆除,该封闭的坚决封2 闭。

(5)加强化学药品、实验器械的使用管理。理、化、生实验必须在老师的指导、组织、监督下规范进行。

(6)教育学生文明友善,不得拿棍棒、石头等危险物追逐打闹,楼道行进安顺有序,不得在楼道内玩耍和在道梯扶手栏上下滑。

2、安全预案:

(1)事件:学校围墙造成学生A意外重伤。

(2)应急措施:①汪校长组织有关人员进行抢救。②通知校汽车司机及政教主任、教务主任及时将受伤者送往医院救治。③派政教干事一至两名保护现场,并及时调查事发原因。④派副校长将有关情况通知其监护人。⑤派校党支部书记将情况向上级主管部门汇报。

三、交通安全

1、交通安全要求:

(1)组织学生高、会考时,必须将安全放在第一位,要求政教和教务副主任组织并负责,对所乘车辆必须事前要严格审查。

(2)严加管理内部车辆,出车时要明确路线,不超载、不出病车,必须参加保险。

(3)严格杜绝师生“病车”、“飞车”上路。(4)要求学生晚自习放学必须要求结队伴行。

2、安全预案:

(1)事件:发生交通事故。

(2)应急措施:①汪校长组织有关人员及时赶赴事发现场,并保护好事故现场。②派政教主任拨打110、122或尽快向当地派出所报案,保险了的同时通知保险公司。③拨打120或按具体情况进行全力抢救。派有关班主任通知其监护人。④派校党支部书记立即将事故发生情况及时报告教育局。⑤校长、政教主任、班主任等其他领导积极配合医院、公安和交通部门处理好善后工作。⑥校办秘书将处理情况报教育局备案。

四、日常安全管理

1、日常安全管理要求

(1)要求班主任及课任老师建立严格的早晨和下午两次点名制度和课堂缺课登记制度。

(2)要求住校生管理员严格加强对住校生的档案管理和外出请假制度。

(3)要求总务主任做好校园内的排洪防险工作。(4)严格杜绝学生私自外出郊游、野炊、戏水等活动。(5)严禁学生高空作业或从事无保护措施(设备)的运动(活动),决不允许教师另时指派外出购物或从事其他事务。

2、安全预案

(1)事件:学生在放学途中遭遇抢劫。

(2)应急措施:①被抢学生应沉着冷静、巧妙周旋。②要4 求学生仔细观察歹徒的面貌、身高、衣着等方面的特征,记住车号等特殊标志。③事后立即向附近公安机关、学校如实报告事发地点、时间、经过及伤害程度等。④学校领导及时与有关部门、家长联系,妥善解决。

学校面向全体师生公布相应的应急电话,并决定对以上预案组织师生进行学习和演练,务求牢记,一旦发生事故,做到临危不乱、各司其职、有序运作。

湟中县拦隆口中学

7.安全事故案例分析材料 篇七

1 我国煤矿安全现状

我国95%的煤矿开采是地下作业, 煤矿安全生产形势仍十分严峻, 具体表现如下。

(1) 煤矿事故的死亡人数占工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特大事故的死亡人数的72.8%~89.6%。

(2) 煤矿企业一次死亡10人以上事故中, 瓦斯事故占死亡人数的71%。煤矿所面临的重大灾害事故是相当严峻的, 造成的损失是极其惨重的。例如:2004年10月20日发生在郑州大平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148人;2004年11月28日发生在铜川陈家山煤矿的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166人;2005年2月14日发生在阜新孙家湾矿的瓦斯爆炸事故, 死亡214人;2005年11月27日发生在七台河东风煤矿的煤尘爆炸事故, 死亡171人;2009年山西西山煤电集团屯山南四盘区发生瓦斯爆炸死亡74人;2010年, 煤矿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为1403起、死亡2433人;2011年4月华晋焦煤公司王家岭煤矿透水事故38人遇难。

(3) 由于煤矿事故多, 死亡人数多, 造成了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一直居高不下, 与先进采煤国家的差距很大。

2000年至2004年我国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6~3, 而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煤矿百万吨死亡率非常低。如2000年, 南非煤矿的百万吨死亡率为0.13, 印度为0.42, 波兰为0.26, 俄罗斯为0.46。2002年美国煤矿百万吨死亡率只有0.025。由此可见, 我国煤矿安全生产水平与国外先进采煤国家相比, 还有很大差距。

(4) 煤矿特大及特别重大瓦斯 (煤尘) 灾害事故的频发不但造成国家财产和公民生命的巨大损失, 而且严重地影响了我国的国际声誉。在以人为本、关爱生命、建立和谐社会的背景条件下, 我国煤矿必须大幅度减少和控制特大以上瓦斯事故的发生。

(5) 实际上, 煤矿瓦斯事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 它是以往煤矿生产过程中存在问题的集中暴露, 涉及许多方面, 既有自然因素、科技投入和研究的不足, 也有人为的条件以及国家的体制、管理、经济政策, 社会的传统观念, 煤矿企业的文化素质等等。

2 我国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分析

从对我国煤矿安全的总体分析可以知道, 导致安全事故频发的主要原因有以下几点。

(1) 我国煤炭资源赋存的地质条件相对较差, 开采条件与世界主要产煤大国相比属于中等偏差, 高瓦斯矿井多, 瓦斯灾害严重。我国煤矿开采的煤层大多属于石炭二迭纪的煤层, 其中瓦斯含量大、煤层透气性低, 地质构造复杂, 目前全国共有高瓦斯矿井、煤与瓦斯突出矿井约9000多处, 占矿井总数的30%左右。随着开采深度的延伸, 煤层瓦斯含量逐渐增加, 防治难度越来越大。

(2) 技术装备水平低, 安全投入低。长期以来, 煤矿在人们的心目中是技术水平不高, 要求比较低的劳动密集型产业, 因而长期以来, 技术投入不足, 装备水平差, 产业技术人才匮乏, 劳动效率低。把“千军万马”的队伍放在高度危险的作业环境中劳动, 因而一旦出现瓦斯 (煤尘) 爆炸、矿井火灾等事故时, 容易导致损失惨重, 甚至全矿毁灭的现象。煤矿管理体制改变后, 国家不再投入, 煤炭企业本身无能力投入或不愿投入, 截至2003年底, 原国有重点煤矿安全欠账高达164亿元。安全技术改造措施成了“盲区”, 相当多的小煤矿开采方式落后, 设施设备简陋, 安全没有保证。全国58%的小煤矿仍采用巷道开采和手工开采, 效率低, 伤亡事故多。

(3) 安全管理方法落后、基础薄弱。一些企业在当前煤炭市场好转、煤价上涨的情况下, 不顾安全条件, 而突击生产, 盲目超产。

(4) 煤矿职工队伍素质较低。大量农民工、临时工进入煤矿, 逐步成为井下一线工作的主力。煤矿违犯劳动纪律、违章作业、违规操作现象相当普遍, 直接威胁着安全生产。

以平顶山煤业集团为例, 2001年至2003年, 流失的高级工程师就达162人;四川省连续6年没有进一个学采矿的大学毕业生。其导致的结果是:一方面安全技术装备不足;另一方面已有的安全技术装备由于缺乏高水平的人才而不能发挥应有的作用。

以2004年10月20日发生在郑煤大平煤矿的“10·20”瓦斯突出引发的瓦斯爆炸事故为例, 一280水平煤与瓦斯突出的瓦斯、流逆行到上水平运输大巷, 多处瓦斯浓度监测仪超限报警, 预示着全矿处于瓦斯爆炸一触即发, 面临毁灭的边缘时, 竟然在31分钟内没有采取切断电源的措施, 致使架线电机车行驶到巷道拐弯处引起瓦斯爆炸, 造成死亡148人的特别重大事故。

对于广大的煤矿职工来说, 安全文化素质更是—个严重的问题。由于煤矿是高危行业, 煤炭生产过程中的不确定因素多, 应当需要高素质的人才去从事该项工作, 才能应付生产过程中出现的复杂局面。但是, 实际情况是:由于工资较其他行业低、作业环境恶劣、劳动强度大和工作时间长的现状, 加上当前年轻人多为独生子女的情况下, 就很难招收到有一定文化程度的技术工人。因此, 就只能招收农民工, 而且缺乏应有的技术培训。采用安全知识和技能水平低下的劳动者, 在这种高危环境中作业, 产生事故是难以避免的。

8.采矿事故分析及安全管理措施探析 篇八

关键词:采矿事故 安全管理 解决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9(a)-0131-01

我国幅员辽阔,地大物博,各类矿产资源种类异常丰富,近年来,采矿事业在我国获得了蓬勃发展,为我们的生产生活提供了重要的物质保障,并且对经济的快速发展起到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但是,我们要意识到,由于我们采矿技术的落后、设备的不完善、开采环境的局限性,往往导致采矿工程事故频发,给矿工的人身安全造成威胁,并给国家和企业带来负面影响。因此,我们应该重视采矿事故的分析,消除隐患,推动采矿事业的发展。

1 采矿工程技术中的不安全因素

采矿工程是一项复杂且具有一定危险性的工作,采矿工程技术中的不安全因素大致可以分为四个方面:管理、生产、人为和环境因素,以此来做详细论述。

1.1 管理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在管理因素中,制度不完善、现场管理流于形式、安全与经济脱钩、奖罚不分明、管理人员安全意识欠缺、专业素质有待提升、预防和处理事故中缺乏专业手段以及用于生产经营费用和维修费用少等。

1.2 生产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生产过程中以及掘进过程中的各种危险因素包括:防护用品质量差或者未佩戴相关防护用品、支护质量不佳、未按照施工设计进行施工、顶板压力过大、设备伤害;在爆破中的不安全因素主要有:参与爆破的药量过大、材料质量差、管理松散、制度执行不严谨等;工程设计方面的因素有:图纸与实际不符,设计施工不达标,相关组织工作混沌等。

1.3 人为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人文方面的不安全因素较多,比如:违章作业、操作失误、注意力不集中等等,都是造成事故的重要因素。

1.4 环境方面的不安全因素

矿内透水;电压不足,亮度不够,光源距离远;噪声干扰:来自人为的、机械的和外界的;顶板岩渣方面有:顶板或边帮冒落、岩帮滑落、爆破、顶板未及时处理等等; 设备装运方面因素有:道路及相关机械有缺陷、超负荷运转、设备不符合要求、不匹配等方面。

2 安全管理措施

2.1 采矿工程前进行细致的安全检查

实际证明,通过采矿工程前的安全检查能够大大减少安全事故的发生,正所谓防范于未然,事前的检查能够减低大约55%的事故率。相关的采矿企业急需建立健全自身的安全检查制度,采取大检查、日常检查、不定时抽查的方式进行安全检查,并指导认真落实,同时还要提高管理人员和矿工的安全意识。这是从根本上减少和杜绝安全事故发生的最有效的措施。

2.2 明确安全生产责任制

进一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将安全生产的责任逐层分解,签订安全责任书,将监管工作落到实处,使安全生产的责任更加细化、明确,实现安全目标的管理。

2.3 加大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力度

加大技术培训和安全管理力度具体做法包括:重视反面事故的宣传警示作用,提高企业员工遵守安全规范的自觉性,对于已经发生的事故进行认真的经验总结,汲取教训,防止此类事情的再次发生。

针对常见的瓦斯事故,除了正常的投入技术培训之外,还应该建立安全检查系统,编排瓦斯排放措施,并做好事故预测与防范。

2.4 明确奖惩制度

将企业员工的安全生产与员工的绩效结合起来,实现全员安全管理,实行责任与义务的统一。对于安全生产中管理成绩突出的员工,给予其高的绩效奖励;反之,对于安全生产中管理成绩较差的,甚至造成重大安全事故,出现重大损失的,给予其较低的待遇,并严肃追究其相关责任。通过这种形式,来调动员工安全生产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增强员工的安全意识。

另外,采矿企业还应该广泛招收采矿安全管理方面的专业人才,提升待遇,留住人才,利用好传、帮、带的作用,不断提升员工的安全素质。

2.5 其他措施

采矿前,应该对相关的地质条件进行细致调研,掌握采矿作业区域的相关地质构造,并有针对性地采取安全的防护措施,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

针对不同的水文地质条件、周边生态环境来选取合理的采矿技术手段,并加强防护,尽可能地防止掘进中顶板冒落的情况发生。采取合理型号的器械以满足矿山排水能力,对设备进行定期检修,形成合理的防排水系统,并坚定执行预测预报,有疑必探,先探后掘,先治后采的探放水原则,健全防排洪措施。

3 结语

采矿工程的安全、高效的生产依托的是正确的管理方法、先进的采矿技术、完善的安全责任机制、可靠的安全通风设施、安全的生产环境外,更重要的是人的工作。树立安全管理理念,坚持安全生产。定期开展安全生产会议,对工作进行阶段总结,提高职工的安全意识,并把安全教育引入实践中。同时,提升矿业企业的安全技术与生产技术水平,健全责任制搞好安全管理。在长期的实践中不断摸索规律,使管理体制焕发生机。这样才能保证采矿安全,实现采矿企业的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大收获。

参考文献

[1]张忠东.关于煤矿井下采矿安全管理的探讨[J].低碳世界,2013(9):100-101.

[2]余艳.煤矿采矿安全管理与事故防范分析[J].中国高新技术企业,2013(21):111-112.

[3]邢冬梅,叶义成,赵雯雯.我国矿山透水事故统计分析及安全管理对策[J].金属矿山,2010(6):178-181.

Xing Dong-mei,YE Yi-cheng,ZHAO Wen-wen.Statisti-cal Analysis and Safety Management Countermeasure of Mine Water Inrush Accident in China[J].Met al Mine,2010(6):178-181.

[4] Li Ying-ying,YE Yi-cheng,HUANG Jun,et al. Fore-casting model based on gray-exponentially smoothing and

上一篇:《想别人没想到的》教学设计李会玲下一篇:分团委书记会议内容(11月1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