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资管理软件需求分析(精选8篇)
1.工资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篇一
1.分析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对我国劳动力需求和供给产生的影响。
首先,最低工资标准是国家为了保证维持劳动力再生产的最低需要,以一定的立法程序规定的,用人单位对在正常时间内人事劳动的劳动者必须支付的最低限度的劳动报酬,支付给劳动者的工资不得低于规定的标准。
其次,劳动力需求是指一定时期内,在某种工资率下雇主愿意并能够雇用到的劳动力的数量。在一定区域内,随着当地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该区域的企业生产经营成本也将增加,从而造成区域内劳动力需求下降,短期失业率上升。
再次,劳动力供给是指在一定的市场工资率的条件下,劳动市场可供企业录用的人力资源。当某地区的最低工资标准较高时,会吸引其他最低工资较低地区的富余劳动力。也就说,在一定区域内,随着最低工资标准的提高,该地的劳动供给也将提高。
从西方劳动经济学理论上,采取最低工资标准是对自由竞争的劳动力市场一种干扰,影响了劳动力需求和供给,降低了劳动力市场的效率和企业经营积极性,而且还扭曲了资本配置。
然而我国劳动力市场尚未形成自由市场,劳资双方力量极度不平衡,且大多单位工会完全只是个傀儡,相应的劳动保障法案和体系极其不完善,有法难依、有权难维。所以不能简单的把西方经典理论套用在我国劳动力市场。在我国劳动收入分配不公,贫富两极分化相当严重的环境下,我国采取最低工资标准既是保护大多数劳动者的利益,又起到维护整个社会稳定的作用。
近年来,我国各省市根据本地实际情况,持续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对于单个省市来说,最低工资标准提高,该省市的劳动力供给提高,劳动需求降低,短期失业率增高。但从全国的角度看,并没有统一的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提高劳动者的积极性,即提高劳动供给,还可以调节全国产业重新布局,增加劳动力需求。例如上海最低工资标准提高,有些单位因为人力成本过高而转移到周边的城市发展,既解决了高人力成本的问题,还解决当地劳动力就业问题,在上海的富余劳动力则可以提高技术后进入当地国际性企业,也可以跟着转移到较低工资标准的地区发展,实际这也是一种对人力资源的优化。再例如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提高最低工资标准可以促使企业向西转移。从而使我国东西经济发展平衡,减少贫富差距,最终构建一个XXXX社会。等等
(外行瞎写 提交前请慎之 内含大量错别字)
2.工资管理软件需求分析 篇二
长春轨道客车股份有限公司现运行的工资管理系统版本,已经有8年历史了,在这过去的8年里,工资管理系统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实现了2004年岗位工资制改革以来的所有相关工资项目管理,员工工资每月准确按时发放无一错误,人力资源部门审批统计劳资管理以及财务部门汇总报税等管理全面有效顺利完成。但随着公司的不断发展,业务部门管理思路的不断更新,系统存在着思变和完善的空间。
1 工资管理系统升级项目的分析
综合业务部门的新需求、改进建议以及工资系统原结构程序设计的短板,将原来众多的后台手工技术支持的升级为业务部门自己有权限动态维护,分析此次升级项目涵盖的升级项点:取暖费补贴和扣缴、年结、增删车间单位或者处室单位、各类备份、个税计算的合并统一、退休人员移出工资库、汇总统计报表等。
1.1 年结、各类备份
1.1.1 新建备份表结构表名不再带有年份。
1.1.2 涉及到的备份表结构:工资类、个税类、汇总类、单支明细类、退休类。
1.1.3 新建备份表结构的授权。
1.1.4 涉及备份的存储过程的修改。
1.2 增删车间单位或处室单位
1.2.1 自建一个“有效单位及汇总主表”。
1.2.2“有效单位及汇总主表”由人力资源部完成增删改。
1.2.3 工资库视图gzk_gf, 由“有效单位及汇总主表”中的所有单位号重新生成。
1.2.4 处室视图gz_cw_gf, 由“有效单位及汇总主表”中的单位分类是处室的所有单位号重新生成。
1.2.5 人力资源部维护工资工时表gzgs,对于新增列支单位分配会计用户、同时授权。
1.2.6 修改原来汇总逻辑,不再update,而是insert方式。
1.3 个税计算的合并统一
工资系统的多处计算包含对税金的计算,公式相同,将算税统一成一个函数,不同子系统按条件引用存储过程计算。
1.4 退休人员移出工资库
当员工发生迁出原因,不在工资库开工资时,自动将此人记录从工资库gzk移出到gzk9999中。
1.5
取暖费补贴实现数据批量导入,并查询汇总。
1.6 其他
1.6.1 工龄标准每年加1,按照条件每年1月1日零点完成。
1.6.2 涉及引用工资备份数据的其他应用系统用户授权收集和变更:人力资源管理系统、岗位管理系统、奖励系统、住房档案系统等。
2 工资管理系统升级项目的设计
2.1 年结、各类备份
2.1.1 新建备份表结构
工资类新建Gzk_bak与Gzk2012同样结构再增加nf年份字段, 个税类新建Gz_tax_bak与gz_taxbak同样结构再增加nf年份字段, 汇总类修改Hz1, hzb_cs原有基础上增加nf年份字段, 单支明细类修改Gz_dz1_bak原有基础上增加nf年份字段, 退休类新建Txgzb_bak与tx2012同样结构再增加nf年份字段, 有效单位及汇总主表新建Gzkdw_bak与gzkdw同样结构再增加nf年份、yf月份字段。
2.1.2 涉及修改的视图定义:
Gzk_gf, Gz_cw_gf。
2.1.3 涉及修改的存储过程:
Lzc_gzbf_gf, Lzc_gzhz_gf。
2.2 增删车间单位或处室单位
2.2.1 新建表:gzkdw-开工资的“有效单位及汇总主表”,用于维护有效单位的分类属性标记 (车间或是处室) 、列支单位号 (同时将列支单位号更新回rscj.ec_m99_gf.name1为下令系统使用) 、汇总单位号、汇总属性等。
2.2.2 战略管理部初始创建ec_m99新单位的时候,向此表中增加一条新单位记录包含单位号dwh、单位汉字dwname、列支号lzh。利用Trigger实现。
2.2.3 开发前台程序完成对gzkdw表的增、删、改操作。
2.2.4 修改视图gzk_gf定义。
2.2.5 修改视图gz_cw_gf定义。
2.2.6 开发前台程序完成对工资工时表的增、删、改操作。
2.2.7 修改存储过程lzc_gzhz_gf,改变原来汇总逻辑,aa表hz1表变化。
2.3 个税计算的合并统一
2.3.1 新建函数f_gettax () 完成个税的计算,通过输入参数的不同,函数返回值即个税值。
2.3.2 修改存储过程,工资算税、个税算税、双薪算税、企业年金系统分别调用f_gettax () 算税。
2.4 退休人员移出工资库
当员工发生迁出原因,不在工资库开工资时,自动将此人记录从工资库gzk移出到gzk9999中。利用触发器实现。
2.5 取暖费补贴:
开发前台程序实现数据批量导入固定字段,并查询汇总。
2.5.1 新建导入表gz_cnfbt_upload:
均无约束。
2.5.2 导入前校验:
先将导入表清空,随后将本地excel文件数据导入到oracle中新建的导入表,同时对导入表数据,根据档案号,在工资库(gzk_gf)中进行校验, 包括重复否、存在否并给出提示。
2.5.3 更新工资库:
按照一定的条件进行有锁控制的更新。
2.6 其他
2.6.1 工龄标准+1,按照条件每年1月1日零点,作业完成。
2.6.2 涉及引用工资备份数据的其他应用系统用户:rszl, rsgw, Jhcwb, Xxy, rsb4, rscj, zfda。增加对gzk_bak的查询权限。
3 工资管理系统升级项目的切换
3.1 备份工资用户下的所有sp, table, view到备份用户下。
3.2 新建gzkdw表,并初始化代入数据。
3.3 新建gzkdw_bak表,并将初始化数据定义为2012年12月。
3.4 列支号互相触发, 人事用户、工资用户分别授权并触发。
3.5 修改gzk_gf由gzkdw中的所有列支号重新生成。
3.6 修改gz_cw_gf由gzkdw中的bj=1的所有列支号重新生成。
3.7 对人力审批角色授予gzgs表所有权限。
3.8 退休人员移出工资库通过trg_gzk_9999_after_upd和job81实现。
3.9 工龄标准+1,每年1月1日零点,作业job82实现。
4 工资管理系统升级项目的运行效果
经过几个月的运行和使用, 软件效果明显。年关时的一系列手工后台处理取消了,业务部门根据需要自行动态调整即可实现功能,节省了相当大人力资源,并且提高了系统准确性。软件达到了预期效果。
本设计的顺利完成得到了信息化部同行和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 在这里特向他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摘要:本文从我公司现运行的工资管理系统谈起, 由其不适应性, 提出升级项目, 对系统的升级进行了充分的分析, 完成一系列的升级设计及完整的新旧系统切换方法, 最终实现成功运行并收到预期效果。
关键词:工资管理,系统,软件,分析,设计
参考文献
3.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分析 篇三
关键词:需求侧管理;多样化技术;经济措施;行政支持;技术措施
中图分类号:F407.61;TK0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8937(2016)03-0146-02
电力需求侧管理(简称DSM),是指通过对终端用户进行负荷管理来引导电力用户的用电方式,以减少高峰用电、提高终端用电效率,优化电力资源配置,减少电能损耗,提高用电管理水平。除此之外,电力需求侧管理还能够降低发电能耗、保护环境,达到资源、环境及经济的协调发展。由此可见,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于我国能源开发应用极为重要,这就要求电力用户、电力企业及相关部门加强合作,采取多项措施来优化用电方式,下面就如何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展开探讨。
1 应用多样化技术措施
1.1 削峰技术
削峰技术是指通过减少高峰负荷期的客户电力需求来均衡系统总负荷,从而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可靠性。削峰技术主要包括两种:①可中断负荷控制。即根据供需双方约定,调度人员在电网高峰段向客户发出请求并征得同意后,中断部分供电的方法,这种停电控制方法基于负荷控制系统。负荷控制系统能够对本地区的用户用电负荷进行全程监测、控制及管理,能够做到限电不拉路、错峰不减产,该系统对于加强电力需求侧管理有着重要作用。②直接负荷控制。即强制性控制终端用电,这种控制方法会扰乱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因此电力企业要尽量避免使用。
1.2 填谷技术
填谷技术是一种极为经济的电力负荷管理技术,通过增加低谷期的电力需求量来缓和电网负荷,提高电力系统运行的经济性。填谷技术具有重要作用,例如能够增加低谷期用电量、季节性负荷及蓄能用电等。填谷技术的推广与应用,需要电力企业做好宣传工作,通过经济措施来激励电力用户的参与。
1.3 移峰填谷技术
顾名思义,移峰填谷是指将高峰期的用电需求转移到低谷期,这样能够有效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提高现有装机容量的利用率,有效减少电力建设资金投入,这种技术比较适用于缺电状态。常见的移峰填谷措施主要包括蓄冷蓄热、轮休制度、高速作业顺序等。
2 充分利用经济措施
2.1 完善电价结构、调整电价水平
完善电价结构的主要目的是为电力用户提供多样化的电价方案。多样化的电价方案能够引导电力用户合理用电,使其自觉调整用电需求。
①分时电价。分时电价根据时段划分不同体现出多样化的形式,其根本形式都是高峰时段高电价、低谷时段低电价,通过这种价格引导的方式来激励电力用户在低谷时期用电,错开用电高峰,减少电力系统的运行负担。据实践表明,科学合理的峰谷价比能够有效增大峰荷削减量。
②二部制电价。其由容量电价与电量电价组成。按当月最大需量收取基本电费,能够有效使电力用户协调各用电终端的用电时间,避免同时用电现象的出现,达到削峰填谷的目的。
2.2 其他经济措施
仅仅使用上述两种经济措施是不够的,电力企业还要能够使用其他经济措施来加以激励,使电力用户主动参与到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中来。
例如,政府部门要能够从政策、贷款急税收等方面予以支持,进一步推广新技术及新工艺在电力企业中的应用;对于生产高效节能节电产品的企业,要能够适当地予以补贴;对于使用高耗能的设备及工艺要能够强制淘汰,提高设备折旧率,这样有助于促使企业更换高耗能的设备。
3 政府需予以行政支持
电力需求侧管理对于电力企业及电力用户来说,都有着重要作用,该管理工作能够使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同时受益,这就要求电力企业协调好其与电力客户间的关系。要想提高供电服务水平及供电质量,需要多家电力企业的共同参与,而政府部门则是协调电力企业与电力用户的重要桥梁。电力供应短缺、停电次数频繁等都会产生一定的社会影响,不仅会影响到正常生产生活,还会造成严重的经济损失。
对于电力企业来说,电力用户都是平等的,无论对谁停止供电都是不应该的,这也是电力企业不愿看到的。但是电能总量就固定的,具体如何分配才能给彰显公平呢?这就需要政府来出面协调并进行决断。政府相关部门要能给结合当地用电的实际情况来制定错峰方案及避峰方案,并安排专门人员加以监督执行,引导电力用户自觉遵守,从而将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落实到位。常见的行政性错峰及避峰措施主要有:各厂轮休制、高耗能用户避开高峰用电等,这些措施虽然会对正常生产生活带来一些不良影响,但是具有较强的实用性、经济性,能给确保电网安全度过负荷高峰期。
4 提高终端用电效率
提高终端用电效率的技术措施较多,主要包括以下几种:第一,更换电动机运行系统。电力企业要能够积极引进先进的电动机,必须要具备较强的导磁性及导电性,以此来更替生产效率低下的普通电动机;企业在选择电动机时,要能够结合企业的生产工艺,根据生产工艺来改善电动机的平均运行负荷率,通过调速技术来降低电动机的电能消耗,提高电能的利用率;企业要能够创新作业形式,提高流水作业效率,减少电动机的空载率。第二,更换照明系统。电力用户应该积极应用荧光灯及节能灯,减少高耗能白炽灯的使用;用细管荧光灯取代粗管;钠灯取代汞灯;应用高效电感镇流器等。除此之外,还可以积极应用声控、光控等先进的控制技术。第三,积极应用交配电技术。采用低铜、铁损的高效变压器来有效控制变电频率,提高变压器运行效率;优化配电线路以减少配电损失。第四,回收余能余热。余能余热的有效回收能够有效提高能源的利用率,提高终端用户的自给电量;热泵热管及高效换热器等先进设备的应用,都能够不同程度地减少电能损耗。
5 做好外部宣传工作
电力企业要想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效率,就必须做好外界宣传工作,充分发挥广播媒介及舆论的引导作用,使社会群体认识到电力需求侧管理的重要性。例如深入基层宣传节能政策、节能知识、科学用电方法,宣传节约能源的重要性,使社会公众认识到节约电能的必要性,使其主动参与到电能需求侧管理工作中来;政府相关部门及电力企业可以加强合作,组织避峰用电动员会,通过座谈会的形式来动员大客户避峰用电。其次,还要能够充分发挥基层电力服务人员的力量,建立一支高效的社会用电服务及宣传队伍,有效引导电力用户科学用电、合理调整负荷,以此来提高用电效率、节约电能。最后,由于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存在差异,所使用的用电设备负荷特性也各不相同,因此电力企业在进行需求侧管理过程中,要能够结合企业的实际负荷特性,有针对性地采取最为科学合理的电力需求侧管理措施,这样才能够发挥其应有的效用。
6 结 语
综上所述,电力需求侧管理是一项利民利国的工作,其能够有效提高电力系统运行效率,减轻电网负荷压力,达到正常供用电的目的。本文从多个角度提出多样化的电力需求侧管理策略,以期为相关工作人员提供参考,提高电力需求侧管理工作质量及效率,切实发挥其应有的效用,最终协调好电力用户与电力企业之间的管理,促进电力企业的可持续发展,提高其供电质量及服务水平,为社会生产生活提供基本保障。
参考文献:
[1] 席细平,林敏,罗成龙,等.九江市电力需求侧管理发展现状与策略研究 [J].能源研究与管理,2014,(4).
4.图书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四
1.引言 1.1 编写目的
软件需求分析,其目的是用于说明软件产品或软件项目需要满足的条件和限制。在软件工程项目中,首先要获取用户的需求,通过对软件需要的提取、分析、文档化和验证,为进一步的设计和实现提供数据。软件需求与其他活动也密切相关,如软件测试、配置管理和质量管理等。
本需求的编写是为了研究利用大型数据库做基础的图书管理系统软件的开发途径和应用方法。同时它也是进行项目策划、概要设计和详细设计的基础,是维护人员进行内部维护,信息更新,验收和测试的依据。
1.2 项目背景
本项目的名称:图书管理系统。
图书管理系统这任务提出与开发者为某学生的课程设计,用户是学校图书馆。本产品是针对电脑管理图书的需求设计的,可以完成图书信息录入、修改、删除,读者登记、购入新书、读者借还书、图书注销等。
1.3 相关定义
数据流图(Data Flow Diagram):简称DFD,它从数据传递和加工角度,以图形方式来表达系统的逻辑功能、数据在系统内部的逻辑流向和逻辑变换过程,是结构化系统分析方法的主要表达工具及用于表示软件模型的一种图示方法。数据字典:它是数据的信息的集合,即对数据流图中包含的所有元素的定义的集 合。其作用是为设计人员提供关于数据描述的信息。数据字典应该由对以下四类元素的定义组成:数据流、数据流分量(即数据元素)、数据存储、处理。
2.需求概述 2.1 目标
“图书管理系统”主要提供图书信息和读者基本信息的维护以及借阅等功能。本系统是提高图书管理工作的效率,减少相关人员的工作量,使学校的图书管理工作真正做到科学、合理的规划,系统、高效的实施。
2.2 用户类和特征
最高用户是图书管理员和读者,图书管理员需要进行用户的创建、修改和删除等工作,要求具备计算机知识,如权限管理等。读者是普通用户,具备一定的计算机操作即可。
2.3 运行环境
服务器:CPU P4 1GHz以上;内存256M以上配置。由于服务器将存储大量图书资料,建议准备100G以上硬盘、并预留磁盘扩充接口。
客户端:CPU C433MHz以上;硬盘:200M以上空白空间;内存:128M以上配置。
软件运行环境:服务器:Windows 2000 Server、Windows 2000 Advanced Server、Windows 2003均可;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或 2005。
3.需求分析 3.1数据需求
图书馆管理信息系统需要完成功能主要有:
1)读者基本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读者性别等。2)读者基本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读者性别等。3)书籍类别标准的制定、类别信息的输入,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4)书籍类别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类别编号、类别名称。
5)书籍库存信息的输入,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登记日期。
6)书籍库存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书籍编号、书籍名称、书籍类别、作者姓名、出版社名称、出版日期登记日期等。
7)借书信息的输入,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书籍编号、借书日期。
8)借书信息的查询、修改,包括借书证编号、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等。
9)还书信息的输入,包括借书证编号、书籍编号、还书日期。
10)还书信息的查询和修改,包括还书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借书日期、还书日期等。11)超期还书罚款输入,还书超出期限包括超出期限还书的读者借书证号,书籍编号,罚款金额。
12)超期还书罚款查询,删除,包括读者借书证编号、读者姓名、书籍编号、书籍名称,罚款金额等
13)管理员管理:包括创建读者用户信息、删除读者用户信息、添加图书信息、删除图书信息。
3.2事物需求
1)在读者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a.可以查询读者信息。
b.可以对读者信息进行添加及删除的操作。
2)在书籍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a.可以浏览书籍信息。
b.可以对书籍信息进行维护,包括添加及删除的操作。
3)在借阅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a.可以浏览借阅信息。
b.可以对借阅信息进行维护操作。
4)在归还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a.可以浏览归还信息。
b.对归还信息可修改维护操作。
5)在管理者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a.显示当前数据库中管理者情况。b.对管理者信息维护操作。
6)在罚款信息管理部分,要求: a.可以浏览罚款信息。b.对罚款信息可以更新。
3.3确定用例及编写用例文档
用例描述了一个完整的系统事件流程,其重点在于执行者与系统之间的交互而不是内在的系统活动,并对执行者产生有价值的可观测结果。
在这个“图书管理系统”中的用例图如下所示。
用例图不能提供用例所具有的全部信息,为此需要使用文字描述那些不能放在图形上的信息。用例文档是关于执行者与系统如何交互的规格说明,要求清晰明确,没有二义性。在描述用例时,应该只注重外部能力,不涉及内部细节。
4.非功能需求 4.1 性能需求
学校对系统性能无特殊的要求,只要查询图书的时候没有明显的延迟就可以了,查询的时间不要超过3秒钟。条件、假定和限制:
1)系统最小寿命: 系统应该能在无重大改动的条件下正常运行5年以上。
2)对设备的要求:
要求计算机稳定性良好,整套系统经济实惠。
3)可以利用的信息和资源:
图书管已经配置了所有的计算机,以及网络设备,操作人员将使用win2003 4)图书管员工受过较好的计算机方面的培训,在调研的时候感觉有不少员工有计算机方面的专业经验。5)编目要参照中图法。
安全性需求
对于图书管理系统的图书量会非常大,所以在对这些图书导入和查询时要保证速度。在图书借阅过程中又要保证事务的完整性。对于整个系统,需要完整的权限控制,防止某些人恶意攻击系统,修改原始记录,同时对于数据库中的数据需要定时备份,防止系统数据丢失。此外,系统要求用户在登陆时需要身份验证。
5.故障处理
在正常情况下,应不出错。一旦发生意外,比如掉电、网络不通等,也应保证系统数据不会丢失。
故障出现后可能采取的变通措施,包括:
5.学生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五
需求分析
实现功能
本系统可以实现(1)对系统管理员、教师用户和学生分别给予不同的操作权限,包括用户管理、试题管理、试卷管理。(2)管理员可以在系统中进行添加试题、查询学生信息、添加考试学生信息地。(3)学生用户通过自己的考号、姓名登陆可以登录考试系统参加考试和进行成绩的查询。
网上考试系统以方便、满足客户需要为宗旨,实现阅卷、随机出题、各种成绩查询方式以及试卷管理等多种功能。
本系统是一套专业的考试、培训、学习管理解决方案,采用开放、动态的系统架构,将传统的考试培训模式与先进的网络应用相结合,可以使用户完全根据自身应用特点快速构建考试培训平台系统,实现对考试、培训、学习的高效管理。
1、系统功能模块划分:
(1)学生系统管理模块:对学生信息的录入、编辑、修改、删除、查询等
(2)课程信息设置模块:管理人员可以在该模块中添加课程,并对课程进行录入、编辑、删除
(3)成绩信息录入模块:管理员可以对学生的考试成绩信息进行录入、修改、查找、汇总
数据库:
学生信息表 课程表 成绩表 管理员用户表
1、数据库
图
1、系统结构设计
1、设计目标
1、登录系统的主要功能要求
(1)登陆页面
(2)功能选择页面
(3)各种功能的登录页面及密码验证
(1)信息查询
(1)选择更改账户属性的类别
(2)浏览,更新整个系统中的各种用户(系统管理员和学生用户)
(3)删除不再需要的用户
(4)更改用户密码
(5)安全性考虑禁止非法sql语句的输入,和利用session对象的对用户
6.图书借阅管理系统需求分析 篇六
1.1.1 现状调查
一直以来人们使用传统的人工方式管理图书馆的日常工作,对于图书馆的借书和还书过程,想必大家都已很熟悉。在计算机尚未在图书馆广泛使用之前,借书和还书过程主要依靠手工。一个最典型的手工处理还书过程就是:读者将要借的书和借阅证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将每本书上附带的描述书的信息的卡片和读者的借阅证放在一个小格栏里,并在借阅证和每本书贴的借阅条上填写借阅信息。这样借书过程就完成了。还书时,读者将要还的书交给工作人员,工作人员根据图书信息找到相应的书卡和借阅证,并填好相应的还书信息,这样还书过程就完成了。
以上所描述的手工过程的不足之处显而易见,首先处理借书、还书业务流程的效率很低,其次处理能力比较低,一段时间内,所能服务的读者人数是有限的。利用计算机来处理这些流程无疑会极大程度地提高效率和处理能力。我们将会看到排队等候借书、还书的队伍不再那么长,工作人员出错的概率也小了,读者可以花更多的时间在选择书和看书上。
为方便对图书馆书籍、读者资料、借还书等进行高效的管理,特编写该程序以提高图书馆的管理效率。使用该程序之后,工作人员可以查询某位读者、某种图书的借阅情况,还可以对当前图书借阅情况进行一些统计,给出统计表格,以便全面掌握图书的流通情况。1.1.2 可行性分析
本次毕业设计题目:“图书借阅管理系统”主要目的是利用数据库软件编制一个管理软件,用以实现图书、读者以及日常工作等多项管理。同时对整个系统的分析、设计过程给出一个完整论证。
图书管理系统是一种基于集中统一规划的数据库数据管理新模式。在对图书、读者的管理,其实是对图书、读者数据的管理。本系统的建成无疑会为管理者对图书管理系统提供极大的帮助。
本系统的设计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做起:系统业务流程分析、系统的功能设计、系统的数据库结构设计、系统输入/输出设计等。作这些工作需对数据库知识有足够认识,并深入的了解vb.net的使用和管理系统的相关知识。
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人类需要对在政治、经济、军事、文化、科研、教育等领域产生的大量信息进行管理,并对数据进行加工处理,数据库技术则是信息管理与数据处理的先进技术。随着信息量的不断增加,作为计算机的三大主要应用(科学计算、过程控制和数据处理)之一的数据处理,已迅速上升为计算机应用的主要方面,数据库技术则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处理数据不可缺少的有力工具,并且现代的信息管理系统几乎都以数据库技术作为核心。1.2所用开发语言简介 1.2.1 vb.net的特点
vb.net是功能最为强大可视化开发工具,它不仅支持传统的软件开发方法,更重要的是它能支持面向对象、可视化的开发风格。因此 vb.net又称作是一个集成开发工具,它提供了软件代码自动生成和可视化的资源编辑功能。
vb.net具有的优点:提供了面向对象的应用程序框架MFC(Microsoft Foundation Class),简化了程序员的编程工作,提高了模块的可重用性;提供了基于CASE技术的可视化软件的自动生成和维护工具AppWizard、ClassWizard、Visual Studio、WizardBar等,实现了直观、可视的程序设计风格,方便地编和管理各种类,维护程序的源代码;封装了Windows的API函数、USER、KERNEL、GDI函数,简化了编程时创建、维护窗口的许多复杂的工作。1.2.2本程序中使用的vb.net控件及其属性简介
(1)Static(静态控件):显示一些几乎固定不变的文字或图形描述。(2)Button(按钮控件):产生某些命令或改变某些选项设置。(3)Edit(编辑框控件):完成文字的输入输出双向操作,查看并编辑文字。(4)ListBox(列表框控件):显示一个列表,让用户从中选取一个或多个项。(5)ComboBox(组合框):将列表框和编辑框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可选择列表中已有的项,还可以编辑出新的项。
1.2.3系统数据访问接口的选择
vb.net中可用的数据访问对象接口有三种: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ty,开发数据库连接)、DAO(Data Access Objects,数据访问对象)及OLE DB(OLE data Base,OLE数据库)。1.ODBC(Open Database Connectity,开发数据库连接)
ODBC提供了应用程序接口(API),使得任何一个数据库都可以通过ODBC驱动器与指定DBMC相联,用户的程序就可以通过调用ODBC驱动管理器中相应的驱动程序达到管理数据库的目的。作为Microsoft Windows Open Standards Architecture(WOSA,Windows开放式服务体系结构)的主要组成部分,ODBC一直沿用至今。2.DAO(Data Access Objects,数据访问对象)
DAO 提供了一种通过程序代码创建和操纵数据库的机制。多个DAO 对象构成了一个体系结构,在这个结构里,各个DAO 对象协同工作,通过 Microsoft Jet 数据库访问数据库中的数据和数据库的结构定义。可以访问的数据库类型主要有:Microsoft Jet 数据库、ODBC 数据源、可安装的ISAM数据库。
DAO 是我们可以通过程序访问和操纵本地的或远程的数据和数据定义,管理数据库中的对象或结构。DAO 支持两种不同的数据库环境——称为工作区(Workspace).Microsoft Jet Workspace ——这是一种使用Microsoft Jet 数据库引擎来访问数据源的工作区。
ODBC Direct Workspace ——这是一种使用 ODBC Direct 来直接访问一个ODBC 数据源,并绕过Microsoft Jet 数据库引擎的工作区。可通过ODBC访问数据库服务器,而无须安装Microsoft Jet 数据库引擎。
3.OLE DB(OLE data Base,OLE数据库)。
OLE DB试图提高一种统一的数据访问接口,并能处理除了标准的关系型数据库中的数据之外,还能处理包括邮件数据、Web上的文本或图形、目录服务(Directory Services),以及主机系统中的IMS和VSAM数据。OLE DB提供一个数据库编程COM(组件对象模型)接口,使得数据的使用者(应用程序)可以使用同样的方法访问各种数据,而不用考虑数据的具体存储地点、格式或类型。这个COM接口与ODBC相比,其健壮性和灵活性要高的多。但是,由于OLE DB的程序比较复杂,因而对于一般用户来说使用ODBC和DAO方式已能满足一般数据库处理的需要。
需求分析阶段
需求分析是在于要弄清用户对开发的数据库应用系统的确切要求。vb.net数据库设计的第一步是明确数据库的目的和如何使用。也就是说需要从数据库中得到哪些信息。明确目的之后,就可以确定您需要保存哪些主题的信息(表),以及每个主题需要保存哪些信息(表中字段)。
要设计一个有效的数据库,必须用系统工程的观点来考虑问题。在系统分析阶段,设计者和用户双方要密切合作,共同收集和分析数据管理中信息的内容和用户对处理的要求。
根据系统分析,图书管理系统的要求如下 :(1)需求分析:
① 能够输入图书的综合情况和进行新书入库、现有图书信息修改以及删除; ② 能够实现对读者档案的查询和编辑管理; ③ 能够进行罚款功能;
④ 能够进行借阅历史的查询功能;(2)系统性能要求: ① 系统安全、可靠; ② 功能齐全;
③ 操作方便、界面友好; ④ 易于维护和扩充。(3)系统的功能分析: 密码设置:每个操作员均有自己的密码,可以防止非本系统人员进入本系统;又因每个人的权限不一致,故可以防止越权操作。
资料维护:为了存放图书、读者档案的全部数据,本系统将每一本图书和每位读者的信息进行管理。系统维护包括对各种表记录的修改、删除、添加等操作。系统查询:可以按图书编号、借阅证编号等相关信息进行查询 系统管理:进行员工管理、数据备份和数据恢复。
报表统计:包括统计图书信息、读者信息、借阅信息和罚款信息等。其它操作:包括修改密码、添加用户、页面设置等 2.1系统功能模块
图书管理系统需要实现的功能主要有四大块:“日常工作管理”、“基本资料维护”、“查询”、和“系统管理”模块。其中日常工作管理和基本资料维护是整个系统的核心。2.1.1 功能的实现: 1.“日常工作”模块:
(1)借书证办理:主要功能是实现新生办理借书证,方便新生到图书馆借书还书。
(2)借书处理:主要功能是记录借阅证编号和图书编号,进行借书过程。在数据库中插入一条借书记录,该记录包括读者ID、图书ID、借出日期、还书期限、操作员姓名。
(3)还书处理:主要功能是输入借阅证编号、图书ID,在借阅登记表中找到相应的记录,将该记录的相应数据插入到还书记录中,同时将借书记录删除,并保存在借阅历史记录表中。(4)缴纳罚金:输入读者ID,显示该读者的姓名、图书编号、罚款金额和罚款原因,如果读者交纳了罚金,则将借阅登记表的允许借阅标志置为“Y”。删除罚款记录表中该读者对应的记录,将这一条记录同时插入到罚款历史记录表中。2.“基本资料维护”模块:
(1)图书资料维护:包括新书的入库,以及现有书籍资料的修改和删除。
(2)读者资料维护:包括新会员的资料入库,以及现有会员资料的修改和删除(3)管理员资料维护:包括新管理员的资料入库,以及现有管理员资料的修改和删除 3.“查询”模块:
(1)图书资料查询:根据相应的图书信息对所有书籍进行所需查询。此查询包括:‘图书分类’、‘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
(2)读者资料查询:根据相应的读者资料进行所需查询。‘借阅证编号’、‘读者姓名’、‘身份证编号’以及‘止借标志’。
(3)借阅历史记录查询:根据相应的借阅信息进行所需查询。此查询包括:‘借阅证编号’、‘图书编号’、‘借书日期’、‘还书日期’。
(4)罚款历史记录查询:根据相应的罚款信息进行所需查询。此查询包括:‘借阅证编号’、‘罚款日期’、‘罚款原因’。4.“系统管理”模块:
(1)员工管理:包括新员工信息的录入,密码的修改以及员工信息的删除。(2)数据备份:对现有的数据库信息的保存。(3)数据恢复:对数据库信息的恢复。(4)退出:关闭整个系统 2.1.2 模块框架图
2.2系统数据分析
通过对图书管理系统的分析,可以得出该系统涉及三个实体:读者、图书、工作人员。通过对各实体数据关系的整理,我们可以画出如下E—R图:
这些实体涉及的数据项有:
读者:借阅证编号、姓名、身份证号、最大借书数、止借标志。图书:图书编号、图书名称、作者、出版社、价格、库存量。
工作人员:员工编号、员工姓名、员工性别、身份证号、登陆密码。实体之间的联系涉及的数据项有:
借阅信息表:借阅证编号,图书编号1,图书编号2,图书编号3,借书日期1,借书日期2,借书日期3,操作员姓名。
7.软件开发中的需求分析和需求变更 篇七
关键词:需求分析,需求变更,需求管理
1、引言
软件需求分析工作是软件生存周期中重要的一步,也是决定性的一步,只有通过软件需求分析,才能把软件功能和性能的总体概念描述为具体的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从而奠定软件开发的基础。
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以及计算机及其应用技术的迅速发展,各种各样的软件和系统也随之出现,软件开发人员所面临的应用系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规模也越来越大,支持系统开发的基础软件面临着系统的复杂性、多样性、不间断性和自适应性等一系列关键问题的挑战。需求分析的重要性和必要性也就体现出来了,需求分析的质量好坏直接影响整个软件工程的进展及最终的结果。Bell和Thayer提出,"不充分、相互矛盾以及非完全的软件需求描述是影响软件设计质量的一个非常关键的因素"。他们指出"设计一个系统的需求并不总是非常清楚的,特别是对于较为复杂的系统设计,需要采用工程的观点,对待开发软件系统的需求进行系统地分析和设计"。
2、需求分析概述
2.1 需求分析
需求分析的工作就是通过和用户进行交互以获取软件系统的需求,对它们进行描述和分析,产生规范化的需求文档,并要确保所产生的用户需求是完整的、一致的和准确的。
需求分析的类型我们可分为两大类:功能性需求和非功能性需求。功能性需求主要说明了系统可以完成的所有事情,涉及与本系统有接口的其他系统的所有事情。它是用户最主要的需求,通常包括系统的输入、系统要完成的功能、系统的输出以及其他。非功能性需求是软件开发过程中必须遵守的约束,是对可以使用的资源和软件质量的各个方面的限制。
2.2 需求分析的任务
软件需求分析的任务是确定系统要完成的工作,而不是怎样完成它的工作。它所做的工作就是深入描述软件的功能和性能,确定软件设计的限制和软件同其他元素的接口细节,定义软件的有效性要求,研究用户要求,准确地表达被接受的用户要求,确定被开发软件系统的系统元素,最后将功能和信息结构分配到这些系统元素中。因此,需求分析的任务就是借助于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导出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解决目标系统的"做什么"的问题,如图1。
由此可知,实现步骤是:
·获得当前系统的物理模型;
·抽象出当前系统的逻辑模型;
·建立目标系统的逻辑模型。
最终目标系统的具体物理模型是由它的逻辑模型经实例化,即具体到某个业务领域而得到的。
2.3 需求分析过程
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具体可分为信息获取、需求建模和需求报告产生三个阶段。
2.3.1 信息获取阶段:
主要任务是将各种信息从不同的用户角度不加选择地收集到一起。信息的收集过程可采用很多种方式,比如:采访、访谈、问卷调查、直接参与业务实践等方法,无论采用哪种方法,其主要目的是用户都能够表达他们的需求目标。在信息获取过程中,用户所表达的需求会有产生冲突和矛盾的地方,这时就需要需求人员进行协调,最终达成一致意见。在此过程中,需求分析人员应具有与人沟通能力,有良好的理解和表达能力,同时能总体规划,抽象和分解,确认事务本质。通过该阶段的工作,得到一个目标明确,需求完整的描述文档。
2.3.2 需求建模阶段:
需求分析的目的是通过对待开发软件系统预期实现目标的分析,识别出所有相关的概念和关系,建立需求模型。建立需求模型需要一套完善的需求分析理论的支持。现在有许多建模语言,其中最常用的有统一建模语言(UML)、统一开发过程(RUP)以及自动规约的知识获取(KAOS)等等。
2.3.3 需求报告产生阶段:
基于前两个阶段的工作,需求分析人员最终将提交出待开发软件系统的需求分析报告。其中重点包括分析系统的组件对象、领域约束和行为需求,以及从模型中抽取出基本的领域概念字典和涉及的资源信息等。这样的模型必须是一致的,明确的和完整的。这份报告将作为下一步开发的规范文件,并成为衡量设计是否达到需求要求的唯一标准。
3、需求变更及对策
自上个世纪60年代以来,软件工程思想逐渐形成与发展,出现了很多软件开发模型和方法,例如瀑布模型、演化模型、螺旋模型和智能模型等。而在90年代以后,卡耐基软件学院推出了CMM(软件过程成熟度模型),更是对于软件开发的过程管理,提出了确切的衡量指标。但是,近期的研究表明,仍有50%的项目会拖延交付,有30%以上的项目会超出预算,软件开发领域的项目情况比软件工程刚刚提出的时候相比,只是有很小的提高。分析项目失败的主要原因,大概有需求变更、沟通、技术能力、管理方法等方面的原因,但其中需求变更是导致项目没有按照预期完成而失败的最主要原因之一。所以如何处理好需求的变更将对项目的成败产生重要的影响。
3.1 需求变更的原因
3.1.1 问题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
在我国,从宏观上讲,正处于改革开放的历史时期,各行各业的体制改革正在热火朝天的开展,国家大力提倡管理创新和科技创新,因此,企业的各种标准、流程、事务都处于重组规范的过程中,因而系统需求的不明确、处于不断变化的状态也合情合理,导致问题域的复杂性越来越高。
3.1.2 交流障碍。
需求分析过程所涉及人员具备的背景知识不同,需求人员一般是以软件及其相关专业为主体的专业,而用户方是以自身业务为主体的专业的,他们考虑问题的角度不同,扮演的角色不同,认识上容易混淆,产生误解(自然语言的多义性,一语双关等),相互之间的交流存在一定的困难。
3.1.3 完整性问题。
因专业背景,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导致用户很难准确地把系统需求表达给需求分析人员,业务方面的局限导致开发方也很难准确获取客户方的真实的需求。这样的结果就导致用户对问题的陈述往往是不完备的,导致需求也是不完整的。
3.1.4 需求变动过多。
客户方对需求的重视程度不够,对自身业务的抽象程度不够,导致需求不够细化明确,对需求经常做变动,而需求的不断变更,导致后继工作不能按计划完成,从而影响整个系统的开发。
3.2 相应对策
软件需求变更是不可避免的,也是不可回避的,既然如此,就应该以正确的心态去面对它,解决它所带来的一系列问题。在进行软件需求分析的过程中,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来积极地应对需求变更。
3.2.1 思想认识上
好的软件产品取决于好的需求分析,而这是需要客户和开发人员之间的很好的交流和合作,因此,培养正确的需求意识是必要的,也是合作双方需要努力的,同时,开发人员更应该发挥积极主动的作用。
需求分析人员的思想意识:应对需求变化的意识,随着用户对系统需求的认识在不断加深和业务流程在不断变化,需求也在不断的增加、变化,这就需要需求人员正确对待用户需求的变化,运用新技术主动应对需求的不断变化。寻求用户支持的意识,因为不可能一次就完全了解用户的需求,而且在系统开发过程中还需要用户不断的参与到其中,因而寻求用户的支持是必须的。维权意识, 在系统的开发过程中,为了避免出现和减少与用户间的摩擦,合作的双方应该签订一份协议,在协议中明确规定双方应承担的责任和义务,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双方之间的摩擦和随意的需求变更。
客户的思想意识:充分认识需求分析的重要性,认识到低质量的需求可能导致的严重后果,主动地参与需求分析。同时也要意识到由于技术、人力等资源的限制,计算机并不能解决当前存在的所有问题,并且软件产品的开发需要一定的时间,所以在向开发人员提出系统需求时,不能需求过多。最后,客户方还要有减少需求变化的意识,因为需求的变更,在一定程度上,会增加开发的成本和工期的延长。
3.2.2 项目管理上
需求调研前期的准备工作。在需求调研前将掌握的资料进行汇总,制定需求开发的计划,制定人员培训计划,对项目参与人员进行培训。
划定项目范围,拟定协议,明确项目的范围,有效地防止在开发过程范围不受控制的扩展,同时,要与客户方拟定一个协议,明确指出项目包括和不包括的特性和功能界线。
需求版本的控制。应该有专人负责需求文档的更新、管理、发布和版本控制等,组内每个成员必须能够得到当前版本,每一个公布的需求文档应该包括一个修正版本的历史状况,包括变更内容、日期和原因等。
3.2.3 技术支持上
当需求变更时,为了更好的适应需求的变化,需求人员可采用技术对策,比如:原型法、敏捷开发方法和软件复用技术等。需求人员还可以采用需求管理工具,需求管理工具有:CA公司的CA-Super Project&Project Software和Rational公司的Analys Studio等。
4、结束语
需求分析,在软件开发过程中是必须要面临的一个环节,由于自身的特点,软件需求分析过程中发生的变化也较多,如何有效的减少需求的变更,要求需求人员和客户方都要有正确的思想认识,在开发过程中积极合作,通过制定协议制定各方要承担的责任和义务,树立减少需求变更的意识,积极地采用新的技术支持来应对变更。需求分析文档要规范,合作的双方要精诚合作,分析和总结实践经验,努力提高技术水平,确保软件开发工作按照正确的方向进行,最终获得成功。
参考文献
[1].郑人杰殷人昆陶永雷.实用软件工程[M].清华大学出版社, 1997
[2].李师贤张珞玲.需求分析的常见问题及其对策分析[J].计算机工程, 2002, (1)
[3].陈宏烨赵文刚.基于软件开发的需求分析及需求管理[J].甘肃科技, 2008, (1)
8.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 篇八
关键词:软件工程;CMM;需求管理;需求分析
中图分类号:TP31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4-7712 (2012) 18-0039-01
“软件工程”这个名词是1968年美国和西欧的一些科学家在NATO(北大西洋公约组织)会议上第一次提出的,是利用工程学的方法开发和维护计算机软件的一门学科。本篇论文粗浅分析的是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
软件开发由需求分析、概要设计、详细设计、编码、软件测试、项目维护和软件集成几部分内容组成。英文中有个全称为CapabilityMaturityModelforSoftware,缩写为SW-CMM,简称为CMM,用汉语表达出的意思就是——“能力成熟度模型”,也就是对于软件组织在定义、实施、度量、控制和改善其软件过程的实践中各个发展阶段的描述。软件开发被CMM的核心视为一个过程,并根据这一核心原则对其进行过程监控与研究,目的是更加科学化、标准化,在监督过程中发现影响项目的关键问题并予以解决,使企业能够更好地实现商业目标。软件开发人员开发和维护软件及相关产品的一套行为、方法、实践及变换过程被定义为软件过程,它包括软件开发过程和软件管理过程。CMM把软件开发机构按照不同开发水平划分为5个级别,每个等级被分解为几个KPA(关键过程域),KPA是指在某个成熟度等级应重点关注的区域,也是达到此成熟度等级必须解决的关键点。在CMM中成熟度第二等级有6个关键过程域,主要涉及建立软件项目管理控制方面的内容。即:需求管理(RM)、软件项目计划(SPP)、软件项目跟踪与监控(SPTO)、软件子合同管理(SSM)、软件质量保证(SQA)、软件配置管理(SCM)。
软件项目管理中还有一个非常关键的步骤——需求管理。对于计算机系统的认识,很多用户有很多盲区,对于系统的具体需求往往也比较模糊,经常出现疏漏或者是错误的问题,随着项目的进展,凸现的会愈发明显。对于开发人员来说,软件产品的部分内容必须重新开发,这就意味着需求的变更。而对于整個软件项目管理而言,势必要重新分配资源、调整计划、估算成本等等。需求分析的完整与否可以控制软件质量、决定项目周期、增减项目成本。故而:需求管理工程越来越成为热点。
需求获取的正确性和有效性要求很高:角色的专业化、业务创新的复杂、交付速度等等。有时缺少特定需求的某些信息。在解决这个不确定性之前,可能必须与客户商议,检查与另一个系统的接口或者定义另一个需求。使用“待确定”符号作为标准指示器来强调软件需求规格说明中的这些需求的缺陷。
设计一个软件应用系统的起点与基本依据是需求分析。对用户来讲最重要的是有效性,高效性,灵活性,完整性,互操作性,可靠性,健壮性,可用性。对开发者来说最重要的是可维护性,可移植性,可重用性,可测试性。在属性取舍方面,用户和开发者必须确定属性优先级,做决策时始终遵照优先级,为了达到产品特性的最佳平衡,必须在需求获取阶段识别,确定相关的质量属性并为之确定优先级。当为项目定义重要属性时利用属性间正负关系图可防止发生与目标冲突的行为。通常一个软件项目合同的签订,体现的可能是整个系统的目标需求,面向用户的需求往往被忽略,对于这种情况一定要注意需求更改的可控性。任何一个需求分析因客观原因可能存在着需求更改的现象,要使受需求变化影响的产品与需求变更一致,就要建立需求的基准版本和更改版本,真正了解用户想要解决的实际问题,即使需求的变更比较频繁,也要注重需求的稳定性。直接影响到软件过程的改进因素离不开需求分析的完整性和变更可控性,它不仅可以决定软件的质量、开发成本的高低、甚至是导致项目成败的关键。
需求管理员是软件工程组(SEG)中要明确定义的一个角色。具体操作步骤有几点:
第一:多角度全方位的对项目进行分析并且对项目的可行性进行论证;
第二:对客户进行需求调研,整理客户需求,负责编写用户需求说明书;
第三:负责将完成的项目模块给客户做演示,并收集完成模块的意见;
第四:协助系统架构师、系统分析师对需求进行理解。
有了上述铺垫,毋庸置疑的一个角色也要出场了,那就是——需求工程师。再好的软件如果没有做好需求分析也将失去市场意义,失去生存活力。需求工程师是沟通用户与开发人员的桥梁,做好需求分析是一个产品是否能够适应用户要求的关键所在。需求工程师们在了解用户又了解技术的基础上掌控项目发展的风向标。
计算机软件工程中的需求分析要解决的任务是"做什么"的问题,全面地理解用户和开发人员的各项要求,准确表达所接受的需求。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具有决策性、方向性、策略性的作用,从某种程度上说,它的作用可能并不小于程序设计,而且是提高软件质量的基础,也是决定一个软件项目成败的关键。
参考文献:
[1]孙琦龙.一种加强软件项目管理的实践模式[J].科技信息,2008.
[作者简介]王一帆,大连交通大学09级日语和软件工程二班。
【工资管理软件需求分析】推荐阅读:
部队工资管理08-28
工资管理办法06-18
企业工资总额管理方案09-15
工资管理制度109-30
工资佣金管理制度10-05
目标工资管理制度11-17
制定加班工资管理规定08-10
企业工资总额管理办法11-17
企业工资管理系统文档11-20
浮动工资考核管理办法07-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