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翻译课第二次作业(精选10篇)
1.实用翻译课第二次作业 篇一
硕士英语——学术翻译第二次作业
1.Put the following passage into Chinese.Distance learning is a formal educational process that breaks the traditional mode of classroom teaching.There are two key differences between traditional education and distance learning.Distance learning adds flexibility and availability, regardless of time, place or pace of learning.Here an instructor teaches, and somewhere else a student learns, regardless of barriers of time or place.Distance learning reaches out to non-traditional students who must fit their studies around workplace, family responsibilities, and geographical barriers, etc.远程学习是打破传统课堂教育模式的正式教学过程。传统教学和远程教学有两点核心不同点。远程教学增加了灵活性和可用度,不需要再考虑学习的时间和地点。在这里一个教师教学,在其他某个地方,一个学生学习,不需再考虑时间地点的障碍。远程教育帮助了那些非传统学生,对这些学生而言,他们必须使他们的学习接近工作地点,要兼顾到家庭责任,和地理上的障碍等。
2.Put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English.1)体育运动可以防止发胖,增强体质,是我们保持身体健康.Sports activity can prevent getting fat, strengthen our body, and keep us be healthy.2)尽管计算机有许多优点,但是它们不能进行创造性工作,也不能代替人。Despite having many advantages, computers can not creatively work, or substitute humankind.3)我们一直在这儿讨论的区别是实际操作技术而不是理论背景。
What we are talking about is practical operation skills, not theory background.4)人们应该互相学习,取长补短。
People should learn from each other ,learning from others’ strong points to overcome their weak points.5)旅游业是全世界最大的雇主,全球10%的工作岗位都是由旅游业创造的。Tourism is the largest employer in the world ,creating 10% job of the world.
2.13春实用写作第二次任务 篇二
试卷总分:100 测试时间:--试卷得分:0
一、单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20 1.调查报告是(),进行深入细致的调查研究之后所写出的真实地反映情况的书面报告。
A.对某一个事件
B.指示
C.对某一个事件或某一个问题
D.某一个问题
满分:2 分
2.()是指党政机企事业单位以及社会团体或个人,在日常工作或生活中使用的各类文书。
A.事务文书
B.财经文书
C.生活文书
D.文法文书
满分:2 分
3.调查报告的一般写法为:()。
A.由标题和正文组成
B.由标题、署名和正文几个部分组成
C.由署名和正文组成
D.由标题、署名组成满分:2 分 4.()就是调查报告的主要功用。
A.反映情况,揭露问题
B.总结经验,揭示规律
C.及时批复
D.反映情况,揭露问题,总结经验,揭示规律
满分:2 分
5.()是某一个单位、部门或个人,对预计在一定时期内所要做的工作或所要完成的其他任务加以书面化、条理化和具体化的一种文书。
A.通知
B.计划
C.总结
D.调查报告
满分:2 分
6.(),是有关机关或部门根据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及有关法律、条例,就某一方面的工作或问题提出具体做法和要求的文件。
A.条例
B.办法
C.规章
D.法规 满分:2 分
7.在制定计划时,对今后可能出现的问题和遇到的困难进行分析和
判断,并提出相应的对策和措施,是指计划的()作用。
A.约束作用
B.指导作用
C.预见作用
D.规律作用
满分:2 分
8.规定正文包括开头、主体和()。
A.结尾
B.政策
C.法规
D.规章
满分:2 分
9.领导同志在各种会议上或利用广播电视等宣传工具发表讲话时所
用的书面材料称之为()。
A.讲话
B.演讲稿
C.会议报告
D.报告
满分:2 分
10.办法的标题一般采用“事由+文种”的形式。
A.事由
B.事由+文种 C.发文机关+事由+文种
D.发文机关+事由
满分:2 分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20 1.述职报告按期限划分,可分为ace:
A.年度述职报告
B.任期述职报告
C.个人述职报告
D.集体述职报告
E.阶段述职报告
满分:2 分
2.计划按照内容划分,可分为:bcd
A.全国计划
B.工作计划
C.建设计划
D.教学计划
E.个人计划
满分:2 分
3.述职报告内容上的写作要求是:abcde
A.不能编造事实,夸大成绩
B.不能推诿责任、掩盖事实
C.自我评价要客观 D.存在问题要如实说明
E.不能文过饰非
满分:2 分
4.撰写总结必须注意:abcde
A.事实求是反映情况
B.客观公正说明问题
C.善于分析材料,发现规律
D.合理取舍内容,突出重点
E.深入研究问题,写出特色
满分:2 分
5.办法的落款要写明()ad
A.时间
B.地点
C.落款人
D.机关名称
E.盖章
满分:2 分
6.章程的最后一章“附则”,主要写明:
A.活动范围
B.生效时间
C.内容和方式
D.施行要求
bd E.具体安排
满分:2 分
7.事务文书的作用有:abcde
A.贯彻政策,指导工作
B.沟通情况,联系工作
C.积累和提供材料
D.宣传教育
E.检查督促
满分:2 分
8.写好调查报告必须做到:abce
A.进行深入调查
B.充分占有材料
C.讲究结构形式和语言特色
D.目的明确
E.以正确立场和方法,认真分析并合理组织材料
满分:2 分
9.规定的正文一般包括:ace
A.序言
B.规章
C.主体
D.落款
E.结尾 满分:2 分
10.从结构上看,述职报告的正文一般包括:abd
A.导言
B.主体
C.正文
D.结语
E.基本情况
满分:2 分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20 1.在计划的制定中,要符合政策,要从实际出发,要具体明确,要留有余地。()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2.总结正文部分主要包括标题和正文内容,有时,还有编者所加“按语”。()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3.法规和规章是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具体化,具有法定效力;它
对人们的行文有指导和约束作用。()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4.述职报告的内容要客观真实,只能做综合评价。()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5.写好调查报告的基础和前提,是进行深入的调查研究。要有明确的目的和充分的准备。()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6.综合性总结是对总结对象在一定时期内的所有情况进行全面反映
和评析的总结。()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7.章程通常要通过会议通过才能生效,通过章程的会议名称和日期
要加括号置于标题的上方。()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8.述职报告通常由标题、署名、正文、落款和签发日期几个部分组 成。()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9.总的来说,调查报告的作用就在于沟通情况,交流信息。()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10.规定的发布机关和发布日期可加括号置于标题下方,也可作为落
款放在正文之后。()
A.错误
B.正确
满分:2 分
四、简答题(共 2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0 1.简述撰写总结的注意事项。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答:
1、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
2、要注意共性,把握个性;
3、要详略得当,突出重点。
满分:10 分
2.简述事务文书的特点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答:
1、形象比较具体;
2、格式比较固定;
3、写法比较实际;
4、时限比较紧迫
满分:10 分
五、作品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得分:0 1.请根据你本学期学习情况的实际,拟写一份学习情况总结。要求:(1)内容具体、全面。
(2)要符合总结的写法。
(3)字数不少于300字。
提示:答题框内不能输入超过2000个字符。如果超过2000字符,请使用附件上传功能。
总结
通过本学期的学习,我逐步了解了公文的种类、格式等内容,进一步加深了对事务性公文的认识。
3.税法第二次作业 篇三
(1).税务筹划的切入点
1.选择税务筹划空间大的税种为切入点
一般来说,税源大的税种,税负伸缩的弹性也大,因此,税务筹划自然要瞄准主要税种。
2.以税收优惠政策为切入点
选择税收优惠政策作为税务筹划突破口时,应注意:
一是纳税人不得曲解税收优惠条款,滥用税收优惠,以欺骗手段骗取税收优惠;
二是纳税人应充分了解税收优惠条款,并按规定程序进行申请,避免因程序不当而失去应有权益。
3.以纳税人构成为切入点
4.以影响应纳税额的几个基本因素为切入点 影响应纳税额因素有两个,即计税依据和税率。5.以不同的财务管理环节和阶段为切入点
一般来说,在物价持续下降时,采用先进先出法计算的成本较高,利润相对减少。反之,如能采用后进先出法,则可相对降低企业的所得税负担。(2)税务筹划基本方法(一)利用税收优惠政策
1.直接利用筹划法
2.地点流动筹划法
3.创造条件筹划法
从税制构成要素的角度来探讨,利用税收优惠进行税务筹划主要利用以下几个优惠要素:
1.利用免税
2.利用减税
3.利用税率差异
4.利用分劈技术
5.利用税收扣除
6.利用税收抵免 7.利用退税
(二)纳税期的递延
1.递延项目最多化
2.递延期最长化(三)利用转让定价筹划法
转让定价筹划法主要是通过关联企业不符合营业常规的交易形式进行的税务筹划。
企业之间转移收入或利润时定价的主要方式有:
1.以内部成本为基础进行价格转让
2.以市场价格为基础进行价格转让
关联企业之间进行转让定价的方式一般来说主要包括:
(1)利用商品交易进行筹划
(2)利用原材料及零部件购销进行筹划
(3)利用关联企业之间相互提供劳务进行筹划
(4)利用无形资产价值评定困难进行筹划
另外还有利用租赁机器设备、利用管理费用等进行税务筹划。
为保证转让定价税务筹划的有效性,筹划时应注意:一要进行成本效益分析;二要考虑价格的波动应在一定的范围内,以防被税务机关调整而增加税负;三是纳税人可以运用多种方法进行全方位、系统的筹划安排。
(四)利用税法漏洞筹划法
纳税人可以利用税法漏洞争取自己并不违法的合理权益。
漏洞主要是指税法对某些内容的文字规定,因语法或字词有歧义而导致对税法理解的多样性以及税法应该具有而实际操作时有较大部分的忽略。
利用税法漏洞进行避税筹划的方法:
1.利用税法中的矛盾进行筹划
2.利用税务机构设置不科学进行筹划
3.利用税收管辖权进行筹划
利用税法漏洞进行避税筹划应注意:
一是需要精通财务与税务的专业化人才;二是操作人员应具有一定的纳税操作经验;三是要有严格的财会纪律和保密措施;四是要进行风险——效益分析。
(五)利用会计处理方法筹划法
1.存货计价方法的选择
(1)盈利企业:由于盈利企业的存货成本可最大限度地在本期所得额中税前抵扣,因此,应选择能使本期成本最大化的计价方法。
(2)亏损企业:亏损企业选择计价方法应与亏损弥补情况相结合。选择的计价方法,必须使不能得到或不能完全得到税前弥补的亏损的成本费用降低,使成本费用处以到以后能够完全得到抵补的时期,保证成本费用的抵税效果得到最大限度的发挥。
(3)享受税收优惠的企业:选择减免税优惠期间内存货成本最小化的计价方法,减少存货费用的当期摊入,扩大当期利润。相反,处于非税收优惠期间时,应选择使存货成本最大化的计价方法,将当期的存货费用尽量扩大,以达到减少当期利润,推迟纳税期的目的。
2.固定资产折旧的税务筹划
固定资产价值是通过折旧形式转移到成本费用中的,折旧额的多少取决于固定资产的计价、折旧年限和折旧方法。
(1)固定资产计价的税务筹划
由于折旧费是在未来较长时间内陆续计提的,为降低本期税负,新增固定资产的入账价值要尽可能地低。
(2)固定资产折旧年限的税务筹划
需要注意的是,税法对固定资产规定了最低的折旧年限,税务筹划不能突破关于折旧年限的最低要求。
(3)固定资产折旧方法的税务筹划
按照会计准则的规定,固定资产折旧的方法主要有平均年限法、工作量法等直线法和双倍余额递减法、年数总和法的加速折旧法。
(4)固定资产计价和折旧的税务筹划方法的综合运用(3).税务筹划的基本步骤
(一)熟练掌握有关法律规定
(二)了解纳税人的情况和要求
(三)签订委托合同
(四)制定税务筹划计划并实施
(五)控制税务筹划计划的运行 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是指企业因实施税务筹划所产生的连带经济行为的经济后果。非税成本是一个内涵丰富的概念,有可以量化的部分也有不能够量化的内容,具有相当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在不同的纳税环境下,不同筹划方案引发的非税成本的内容也有所不同。在一般情况下,税务筹划的非税成本有代理成本、交易成本、机会成本、组织协调成本、隐性税收、财务报告成本、沉没成本和违规成本等。
代理成本在资产重组税务筹划中影响比较明显,复杂的管理机构和管理人员潜在的道德风险增加了企业的监督成本和潜在的损失,全部或部分抵免了税收筹划的收益。同样,在合并过程中,逆向选择的存在,兼并方并不十分了解被兼并方的资产质量状况,可能造成其所支付的价格超过被兼并资产的价值。
交易成本被定义为“在人们靠市场来交易产权时运用资源的成本。” 例如通过收购外国公司进行税务筹划时,为了避免逆向选择带来的损失,也需对被收购公司的相关信息进行搜集,同样会产生谈判费用、协议签订费用、履约费用等。另外,利用资产评估增值进行的所得税筹划、利用工程承包进行的营业税筹划、利用委托加工进行的消费税筹划等都涉及市场环境下的产权交易和契约的签署。
隐性税收,税收套利是税务筹划方式之一,但企业对于税收优惠资产的追逐会抬高该资产的价格,从而降低其税前收益率,使其税前收益率低于非税收优惠资产的税前收益率。税收优惠资产的税前收益率和非税收优惠资产税前收益率的差额,就是税收优惠资产承担的隐性税收。
财务报告成本,在股票投资者渐趋理性的今天,财务报告的结果对股票价格的影响越来越大。低利润不但会导致股票价格的下降,而且还会影响企业在股票市场的再融资能力。企业通过跨期转移收入、后进先出法等会计政策选择达到减少税前利润、降低税负的目的,但同时也造成企业经营的效率降低、与客户的关系恶化以及额外的存货持有成本等可计量和不可计量的损失。由此可见,税务筹划带来的财务报告成本可能对企业产生深远的负面影响。
2.比较不动产三种转让方式的税务处理。
(1)出售不动产
在销售不动产时连同不动产所占土地的使用权一并转让的行为,比照销售不动产征收营业税。
(2)用不动产投资,再转让股权
以不动产投资入股,参与接受投资方的利润分配、共同承担投资风险的行为,不征收营业税,但要征收土地增值税,对双方分得的利润不征收两税。投资后转让该项股权,不征收营业税。但若被投资方从事房地产行业,则不适用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的规定(财税【2006】021号)(3)企业合并受让不动产
财税【2003】184号: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依据法律规定、合同约定,合并改建成为一个企业,对其合并后的企业承受原合并各方的土地、房屋权属,免征契税。不征收营业税,不征收土地增值税。
在企业兼并中,对被兼并企业将房地产转让到兼并企业中的,暂免征收土地增值税。
3.比较小规模纳税人和一般纳税人的税收后果。
一般纳税人的增值税应纳税额采用的是进销相抵的方法来进行核算,而小规模纳税人则直接以销售额作为应纳税额计算依据。增值税一般纳税人销售货物适用17%或13%税率,购进货物取得符合税法规定的合法票据允许抵扣;而对于小规模纳税人进项税额一律不予扣除,统一制定了3%征收率,直接用销售额与征收率相乘得到应纳增值税额。
令小规模纳税人应纳税额等于一般纳税人应纳税额,则有销售额×17%×增值率=销售额×3%,增值率=(3%÷17%)×100%=17.65%。可见当增值率为17.65%时,两种纳税人的税负相同;如企业增值率大于17.65%时,一般纳税人的税负重于小规模纳税人,则小规模纳税人较合适。
一般纳税人可为他的客户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而小规模纳税人则不可以(只能通过税务机关代开)。这在某种程度上限制了小规模纳税人企业的发展。
另外,如果小规模纳税人的含税销售额达到了一般纳税人的标准时,单纯的不向税务机关申请认定为一般纳税人,按小规模纳税人计算税额,这种方案是不可行的。因为这种行为的税收风险是极大的,一旦被税务机关发现,将强制按17%的税率征税,且进项税额不准抵扣,这对于企业来说是致命的打击。
4.比较子公司与分公司的税收后果。
1.企业所得税
《企业所得税法》第五十条规定:“居民企业在中国境内设立不具有法人资格的营业机构的,应当汇总计算并缴纳企业所得税。”我国从2008年起开始实行法人所得税制度,强调法人企业或组织为企业所得税的纳税人,而非独立核算的分支机构将自动汇总到公司总部缴纳企业所得税,企业在设立分支机构时,因此需要谨慎选择。
首先,是分支机构的盈亏情况,当总公司盈利,新设置的分支机构可能出现亏损时,应当选择总分公司模式。根据税法规定,分公司是非独立纳税人,其亏损可以由总公司的利润弥补;如果设立子公司,子公司是独立纳税人,其亏损只能由以后实现的利润弥补,且总公司不能弥补子公司的亏损,也不得冲减对子公司投资的投资成本。
当总机构亏损,新设置的分支机构可能盈利时,应当选择母子公司模式;子公司不需要承担母公司的亏损,可以自我积累资金求得发展,总公司可以把其效益好的资产转移给子公司,把不良资产处理掉。
其次,是享受税收优惠的情况,按照税法规定,当总机构享受税收优惠而分支机构不享受优惠时,可以选择总分公司模式,使分支机构也享受税收优惠待遇。如果分公司所在地有税收优惠政策,则当分公司开始盈利后,可以变更注册分公司为子公司,享受当地的税收优惠政策。2.增值税及其他税种
增值税上,根据《增值税暂行条例》有关纳税地点的规定:固定业户应当向其机构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总机构和分支机构不在同一县(市)的,应当分别向各自所在地的主管税务机关申报纳税。因此,无论设立成子公司还是分公司,都需要在机构所在地缴纳增值税。
其他地税,如房产税、土地使用税,根据现行政策规定,房产、土地均需在资产所在地纳税;而个人所得税也应在企业生产经营当地缴纳。因此,无论子公司还是分公司,对项目所在地的地税基本不产生影响。国税发【2008】28号
5.比较公司制企业和合伙制企业的税收后果。
公司制的利润首先要按税法规定调整成应纳税所得额后,征企业所得税。当公司的利润分配给股东时,股东要就分配到手的利润按股息红利所得缴纳个人所得税。会产生双重税收效果。
合伙制企业非法人企业,所以不交企业所得税,只按个体工商户超额五级累进税率征收合伙者的个人所得税。
股权投资所得需缴纳的企业所得税:股权转让所得需要缴纳的企业所得税,根据《国家税务总局关于企业股权投资业务若干所得税问题的通知》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或损失是指企业因收回、转让或清算处置股权投资的收入减除股权投资成本后的余额。企业股权投资转让所得应并入企业的应纳税所得,依法缴纳企业所得税25%。股东从投资公司分配获得的利润需要缴纳所得税。如果股东是个人的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个人所得税法》及其实施条例的规定,按“利息、股息、红利所得”应税项目依20%税率计算缴纳个人所得税。如果股东是企业的则根据《企业所得税法》缴纳企业所得税25%。由于公司制企业存在双重征税的情况,在税前投资收益率相同的情况下,其税负一般要重于合伙企业和个人独资企业。
[案例分析] 两位投资者共同投资经营一家零售店,预计每年盈利20万元。若投资者对企业性质选择的不同,其承担的税负也不相同。
合伙企业:投资者缴纳个人所得税,按适用35%税率,扣除相应速算扣除数,应纳所得税额为=200000*35%-14750=55250元,税后收益=200000-55250=144750元。
公司制企业:公司应缴纳企业所得税,按适用25%税率,应纳企业所得税=200000*25%=500000元,公司税后收益=200000-50000=150000元。
假设公司将利润全部进行分配,则还应缴纳个人所得税,按其适用税率,应纳个人所得税=150000*20%=30000元,最终净收益=150000-30000=120000元。
4.第二次上机作业 姓名 篇四
四一中队第二小队刘璐
在皎洁的月光下,有一个女孩在反复背诵着:“枝间新绿一重重,小蕾深藏数点红。爱情芳心莫轻吐,且教桃李闹春风。”背诗的那个小女孩就是我——一个文静有气质却又开朗热情,有时还爱搞点恶作剧的女孩儿。
自我介绍
我叫刘璐,是四年级一班第二小队的小队长
我可是一个热爱班集体,尊敬老师、团结同学、学习刻苦、认真的好学生。不但品德优秀,而且还爱好广泛。去年的今天,我曾经自信的站着这里竞选小队长。那一次,我成功了,一年后的今天,我又同样自信的站在这里竞选中队长,我坚信,我一定会成功!
在学校的表现
在班里,我是老师的得力助手,班里出了问题,只要力所能及,我总是不惊动老师,自己去解决,像班里缺洗衣粉、抹布、塑料桶等等。我都从家里带来。哪个同学有困难,我总是第一个伸出援助之手,去帮助他。同学们之间有点小矛盾,我总是积极的去化解,使大家和睦相处。学校组织开展的活动,我都能积极的参加,像挑战主持人大赛、金秋艺术节、庆“六一”等活动,并且都取得了好成绩,去年3月被评为区级优秀学生干部,还获得了全区“优秀少先队员”的荣誉称号.在家中的表现
我还是料理家务的行家,自己的衣物自己整理,房间也设计的个性十足,每天的学习用品从不乱放,从没有忘记戴上鲜艳的红领巾去上学。当父母不在家的时候,我可以担当起小主人的角色,洗上水果,做上几样简单而又可口的小菜,准把客人招待的流连忘返。为了锻炼自己,我还走出校园,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5.课程论第二次作业 篇五
答:课程研究课程的设计、编制和课程改革的理论。课程论即课程理论,也即研究“教什么”的理论,是一门系统研究课程结构与功能、课程设计原理、实施方法和评价手段的理论体系。它主要关注如下一些问题:(1)、课程设计的价值取向问题;(2)、课程设计的基础问题;(3)、课程编制原理问题;
其作用是:(1)、它能使教育目标具体化,因此也是教育改革的突破;(2)课程决定着课堂教学内容的组织与安排方式。不同类型和特征的课程需要不同的方法;
3、课程决定着教学的组织形式;
4、课程决定着评价的方法。
二、试述不同时期课程演进的特点及制约课程变化的主要因素。答:
1、古代课程的特点:主要表现为“学程”,此外还有:伦理本位的课程观;服务于个别传授教学形式的教学内容;文献修订的编制方式;分科课程的表现形式。古代课程设置的特点表现为“学程”。无论是西方的“七艺”:文法、修辞、辩证法、算术、几何、天文、音乐还是我国古代的“六艺”:礼、乐、射、御、书、数都有这样的特征。
2、近代的特点主要表现为“教程”。在西方课程的设置中表现得犹为明显。这主要因为学校教育体制逐步确立,成为主要教育形式的缘故。文艺复兴之前学校课程为教会垄断;文艺复兴后人文学科兴起,古典语文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位置。
资本主义时期自然科学进入学校课程,数学在学校课程中占有重要地位,大量增设人文学科(现代本族语、现代外国语,历史、公民、地理)
但课程的设置有重理轻文和忽视劳动技术教育的缺点。
3、现代的课程特点表现为“教程”和“学程”结合。
具体表现:课程价值观的多元化取向;课程内容的文理内容的兼顾;课程类型的多样化。
影响课程演变的因素:
1、社会生产的需要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教育宗旨的规定
4、培养目标的要求;
5、哲学思想的影响
6、社会文化的传统;
7、儿童身心的发展
8、学校类型和制度
三、试述科学化课程理论的主要代表及基本观点。
答:1918年博比特《课程》的出版标志着课程理论研究的兴起。1923年查斯特的《课程编制》使科学化课程开发理论得以形成。之所以称为科学化课程,主要因为其深受“科学管理之父”泰罗(F.W.Tailor)思想的影响。特征是:效率取向、控制中心,把科学等同于效率,把人视为生产工具。
博比特的基本主张:课程为完美的成人生活准备经验。提出活动分析法。就是把人的活动分解为具体的、特定的行为单元,并以此确立课程目标、组织内容的方法。
博比特首次提出课程开发的概念,并确立了基本步骤:人类经验的分析;具体活动或具体工作的分析;课程目标的获得;课程目标的选择;教育计划的制定。
美国的泰勒提出确定目标;选择经验;组织经验;评价结果的目标模式。
四、试述布鲁纳的结构主义课程观。
答:20世纪50年代末至60年代末美国课程专家布鲁纳提出用学科课程观重建课程。基本特征是:学术性、专门性、结构性。布鲁纳。他认为强调学科结构是学术中心课程的基本特征,掌握学科结构有四个优点:一,可以使学科更容易理解;二,有助于记忆;三,有助于迁移;四,有助于缩小高级知识和初级知识之间的差距。
布鲁纳:在课程内容上强调学科的基本结构;在课程设计上主张依据儿童智力发展阶段的特点安排学科的基本结构。布鲁纳着眼于发展学生的智力,把学生思维能力和迁移能力的发展置于课程设计的中心,主张:(1)以学科基本结构为中心组织课程,强调课程的学术化和专门化;(2)设计螺旋式课程,重视课程内容安排的序列化,要求学科知识结构与儿童认知结构相统一;(3)突出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把内容与过程统一起来,强调传授科学的思维方法和态度也应成为课程的内容;(4)倡导教师引导下的发现学习。
缺陷:难以真正考虑到学生发展的现实需要;难以被广大教师真正认可。
五、试述概念重构主义的课程观。
答:概念重构主义的课程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出现在美国的课程思想。这派研究者的共同研究兴趣是:批判传统课程理论,对课程领域进行概念重构。他们认为传统课程的缺陷是:过分追求课程理论的客观性,使课程理论沦为控制的工具;课程观常表现出套保守的、政治倾向的价值观念。主张两种理论倾向:第一,着眼于个体自我意识的提升与存在经验的发展。他们充分肯定个体的存在价值,认为个体是知识与文化的创造者而非接受者。课程论应该强调个体对其自我经验进行“概念重建”的能力的养成。个体通过这种“概念重建”,意识水平不断提升,最终达到人的自由与解放。第二,着眼于对社会意识形态的批判与社会公正的建立。他们提出:课程就是反思与行动的统一,即,课程并不只是一套要实施的计划,它蕴含着反思精神和行动过程。课程开发过程不是简单地选择并组织课程内容的过程,而是不断反思、批判文化知识,并由此创造,建构意义的过程。它主张通过对课程知识及其隐含的社会意识形态的反思,批判,最终指向社会公正与人的解放。
这种价值取向意味着教师与学生成为课程的主体;能够自主地从事课程创造;能够在不断的自我反思和彼此交往中达到自由与解放。
局限:没有形成较统一的组织形式、思想观点、课程开发模式。在现实中难以实现其主张。
六、试述人文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答:它是欧洲14世纪开始的文艺复兴运动的产物,其渊源是古希腊思想代表维多利诺、莫尔、拉伯雷、蒙旦、弥尔顿等人文主义的基本主张有以“人”为中心,强调人在宇宙中仅次于上帝的地位;主张自然的人的全面和谐发展的人强调个人才能(2)肯定世俗生活肯定今生生活的价值,对儿童的身心给予前所未有的关注。把学校办成 “快乐之家”。(3)提倡理性,追求知识,重视经验的归纳和自然科学知识的经世之用; “自然”为依据制定教育。(4)反对教会对教育的垄断。新型的世俗教育。主要的教育观:(1)陶冶 “之所以为人”的教育理想 “自然”之人;智慧之人;身心和谐发展之人;资产阶级新人。发展理智、雄辩和虔信之人。培养具有骑士风度的资产阶级文人(2)培养多方面和谐发展的人把尊重儿童身心发展规律作为重要的教育原则(3)主张实施包含多方面知识的学习计划不仅学习《圣经》,还要学习人文、自然学科,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生活学习。(4)学校应是儿童的乐园重视儿童的个性,发展儿童的自动性和积极性,人文主义教育试图从研究古典著作中获取有用知识。
七、试述自然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答:其基本哲学主张是用自然规律来解释社会的发展。强调教育应遵循人的自然本性。代表有:捷克教育家夸美纽斯、瑞士教育家裴斯泰洛齐和法国教育家卢梭。自然主义教育重视教育与现实,特别是儿童实际生活相联系是其最重要的特色。
教学内容:反对古典文科知识,认为其脱离儿童现实。主张教学内 容应适应儿童需要、儿童能力并能为将来服务,即自然知识和社会 知识。以感觉经验为基础的教育过程。其特征是:
1、积极评价儿童,注重提高儿童在教育中的地位
2、从儿童的特点出发,注重教育适应儿童身心发展的程序
3、注重感官教育和直观教学 评价:
1、确立了儿童在教育过程中的主体地位
2、奠定了教育心理化的基础
3、重视对儿童的发展和教育关系的研究,丰富了对教育过程本质的理解,推动了教育科学的发展
4、重视教学内容和方法 的研究,丰富了近代课程论内容。
八、试述主知主义哲学思潮及对课程的影响
答:主知主义(主智主义,Intellectualism)是西方近代教育发展进程中产生的一种重要的教育思想或思潮。发端于17世纪,至19世纪趋于鼎盛,成为支配欧美教育发展的一种主导力量。其主要代表:德国的赫尔巴特。他提出多方面兴趣的课程观。即:
1、经验的兴趣:自然学科,如物理、化学、地理;
2、思辩的兴趣:数学、逻辑、文法;
3、审美的兴趣:文学、音乐、绘画、审美和艺术鉴赏;
4、同情的兴趣:古典语、本国语和现代语;
5、社会的兴趣:历史、政治、法律;
6、宗教的兴趣:神学
九、简述布鲁姆的心理结构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启示。
答:布卢姆认为,人的心理结构是一个全面的有机整体,包括三大系统:一是认知系统(由感知、思维、想象等因素组成);二是情意系统(由注意、意志、情感、兴趣、爱好、气质、个性等因素组成)三是操作系统,主要由专门的技能、技巧和身体各部分的功能组成。
影响:要求课程目标全面;要求课程门类之间要成为一个系统;要求显形课程与潜在课程的结合。
十、简答行为主义的学习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答:
1、行为学派(华生,斯金纳)认为学习是行为的变化,是刺激、反应、强化的结果。课程的目的就是要提供特定的刺激以便引起特定的反应。课程内容应侧重那些能引起可观察到、预测到的行为变化的部分。学生主要通过练习和模仿达到。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要引起学生学习的动机和兴趣;要让学生知道学习的目标、任务;学习过程循序渐进,要及时反馈。
十一、简答认知结构主义的学习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答:(1)认知结构学派:(布鲁纳、奥苏贝尔、加涅)
认为学习是学生头脑中认知结构的重建或重组。重视学生的思维过程和思维方式。关注学科的知识结构(布鲁纳);关注学生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学习是客观的知识结构转化为个体认识的过程,是学生在原有的知识基础上逐步掌握学科逻辑结构的过程,重视学习的层次性。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要突出学科的基本概念、原理;按学科的客观逻辑结构编排;形成概念图式化的教材;重视简略与精要原则。(2)认知发展学派(皮亚杰、布卢姆、柯尔伯格)认为:学习是认知能力的发展及成熟。
对教材编写的主张:教材应按照认知发展规律编排;教材要有利于刺激思考,能促进学生知识、情感和技能的均衡发展。
十二、简答活动课程观。答:杜威:儿童、经验、活动。
主张以儿童的活动为课程的中心;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的内容;主张教材的分类和排列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知识获得过程。
活动课程是一种主张以儿童从事某种活动的兴趣和动机为中心组织课程的理论。杜威是主要代表,其思想的核心是:儿童、经验、活动。活动课程主张以儿童的活动为课程的中心;主张以儿童的直接经验作为教材的内容;主张教材的分类和排列要符合儿童的心理结构;强调在课程教材中要突出知识获得过程。活动课程编制的方法基础是:第一,我们是教儿童的,而办事教课程的;第二,教学应该同生活保持联系。
十三、简答影响课程演变的因素。
答:
1、社会生产的需要;
2、科学技术的进步;
3、教育宗旨的规定;
4、培养目标的要求;
5、哲学思想的影响
6、社会文化的传统;
7、儿童身心的发展;
8、学校类型和制度
十四、简答布鲁姆的心理结构观及对课程设计的影响。
6.《教学设计》第二次作业讲评 篇六
第3—4章
一、填空
1.教学设计的目的是为了有效地促进学习者的学习。
2.人类学习动机的来源主要有四个方面:好奇心、成就感、自我效能感、意志努力
3.教学目标的基本取向有四种:普遍性目标取向、行为目标取向、形成性目标取向和表现性目标取向。
4.表现性目标强调教学目标的独特性、首创性。
5.新课程标准中把教学目标划分为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_和情感、态度、价值观三类。
6.教学目标的来源主要有三个方面:学习者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等。
7.教学内容选择的取向主要有:道德主义取向、百科全书取向、文化复演取向、形式训练取向、唯科学取向、经验取向、社会取向等。
8.教学内容的组织需要处理好纵向组织与横向组织的关系、逻辑顺序与心理的关系和直线式与螺旋式的关系。
二.解释名词
1.认知发展:是指学习者一般认知能力和认知功能的形成及其方式随年龄和经验增长而发生变化的过程,它涉及人在知觉,记忆,思维,语言等种种功能中的发展变化。(见教材p38)
2.学习需要:需要通常指实际状况与理想常模中的标准之间的差距,亦即指“实际是什么”与“应该是什么”之间的差距。(见教材p42)
3.学习动机:是推动学习者进行学习活动的内在动力,它对个体的学习活动有着及其重要的影响,决定着个体学习活动的自觉性,积极性,倾向性和选择性。(见教材p45)
4.学习风格:是学习者带有个性特征的学习倾向与策略。(见教材p50)
5.学习方式:是指为使学生掌握课程内容,达到教育目标而规定的学生学习活动的类型,方法,途径的总和。(见教材p53)
6.研究性学习:就是以类似科学研究的过程,方法和形式进行的学习。(见教材p54)
7.教学目标:即通过教学活动所欲促成的预期的身心变化。(见教材p61)8.课程目标:是指某门课程在教学上总体所要达到的结果,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所要达到的结果,亦即一门课程的教学活动从总体上所要促成的学生的身心变化。(见教材p61)
9.培养目标:是根据教育目的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的具体任务制定的各级各类学校或各专业在培养人上的具体要求。(见教材p61)
10.行为目标:是以具体的,可操作,可观测的行为的形式来陈述的教学目标,它指明教学活动后学生所发生的行为变化。(见教材p67)
三.简答
1.分析学习需要的目的是什么?(见教材p43)
答:一是发现学习者学习所面临的问题。二是分析学习者所面临的问题产生的原因所在,从而为寻求在教学设计中解决该问题的方法提供前提条件。三是分析问题的重要性,并确定教学设计需要优先解决的问题。四是分析现有的教学资源及制约因素,从而论证解决该问题,达目标的可能性。五是寻求解决学习者学习中所存在的问题的合适的方法。
2.学习风格有哪些类型。(见教材p52)
答:一 场独立型与场依存型 ; 二 整体性策略与序列性策略 ; 三 沉思型与冲动型 ; 四 劳特斯的分类(情感Ⅰ、情感Ⅱ,认知Ⅰ,认知Ⅱ); 五 内控与外控。
3.学习方式设计有哪些要求?(见教材p54)
答:一是多样性,完整性 ; 二是有序性; 三是适度的强化;
四是学习活动总量的合理确定和分配
4.研究性学习有什么意义?(见教材p54)
答:一是有利于发展学生的主题性;二是有利于培养学生可持续发展的能力;三是有助于使学生建立合理的知识结构;四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研究能力;五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精神;六是有助于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七是有助于问题的发现与解决
5.教学目标的导向作用具体表现在哪些方面?(见教材p63)
答:首先,教学目标能使教学活动不至于陷入盲目的状态,而有助于使教学活动自觉的进行,这就体现了人的活动的有意识性、自觉目的性、能动性;其次,教学目标能够使教学活动集中于有意义的方向,而避开无意义或者不符和预定方向的事物,因此有助于有意义的结果的达成;再次,教学目标能够提高教学活动的效率,使教学活动做到事半功倍。
6.确定教学目标的过程一般要经历哪几个步骤?(见教材p88-89)
答:第一个步骤是明确教育目的和培养目标。第二个步骤是根据教学目标的三个基本来源即学生的需要和兴趣、当代社会生活的需要、学科的发展,提出尝试性的、一般性的教学目标。
第三个步骤是确定教学目标的形式。第四个步骤是以教育哲学和学习理论为依据,对第三个步骤得出的教学目标进行精选和加工。
四.论述
1.试述激发学习动机的技术。(见教材p48-49)
答:第一,引起并维持注意力的技术。这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变化材料的呈现方式,二是用具体的事例说明。一般原理的教学往往是抽象的,这就需要通过使用具体的概念并使用以前学过的那些具体事例,如马和牛、男孩和女孩、房子和花园等,以使概念具体划、清晰化。三是似是而非和令人惊奇。及用各种方法使教学材料中包含一些矛盾、冲突和惊奇,这可以引起注意。
第二,加强针对性的技术。在教学设计中,保证和加强针对性的策略,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确保学习内容与学习者已有的知识经验联系起来,这可以降低所呈现的新学习材料的生疏程度。(2)向学习者说明正在学习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等的现有价值。(3)逐步使学习者相信现在所学习的东西对将来有价值。
第三,建立自信心的技术。主要包括一下几个方面:(1)清楚明确的向学习者阐明学习目标,(2)课堂教学和学习任务循序渐进,使得学习内容容易掌握。(3)允许学习者不断提供自我控制学习进程和达到成功结果的程度。
第四,产生满意感的技术。主要包括:(1)对学习者的学习业绩提供反馈。(2)鼓励做出概括迁移。
2.试述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要求。(见教材p54-55)
答:第一,教学目标。教学目标的设计是教学设计的一个重要方面,特别注重一下几个方面的几个目标:科学精神目标,科学探究能力目标,科学探究兴趣的目标,社会责任感感的目标
第二,教学程序。研究性教学程序应该包括:(1)提供问题情境;(2)明确研究问题;(3)进行研究设计;(4)收集研究的资料:(5)分析处理资料;(6)得出研究结论;(7)检验。
第三,师生地位与师生关系。在研究性学习的教学设计中需要特别注意:学生的主体性是很显著的,学生的学习独立性强。教师不再是知识的来源传授者,而是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促进者。要尽量降低教师对学习活动的控制,而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独立性。
第四,教学评价。教学评价的设计特别要注意:(1)不仅要重视评价学习的结果,而且要重视评价学习的过程。(2)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自主性,注重学生的自我评价,注重学生在教学评价中的主题作用;而不能仅仅由教师去对学生进行评价。(3)作为评价之标准的教学目标上要特别注意科学精神、科学探究能力、科学探究兴趣、社会责任感等方面的目标。(4)在评价方式上,要尽量注重采用表现性评价、真实性评价,而不能局限于传统的考试和测验。(5)评价的标准、过程和方式都要尽量的个性化,符合学生个人的特点,以促进学生的个性发展。
3.试述布卢姆的教学目标分类的特点。(见教材p71-72)答:(1)将全部的教学目标划分为认知领域、情感领域和运动技能领域三个领域。(2)以外显行为作为教学目标的对象。布卢姆认为,以学生的外显行为作为分类的对象是有必要的。因为在学生的内隐心里活动和外显行为中,只有外显行为是可观察、可测量的,只有以外显的行为作为分类的对象,用关于外显行为的术语来陈述的教学目标,才具有实际意义并能加以客观的评价。(3)教学目标有层次结构。布卢姆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体系中的各类目标,按照学生行为有简单到复杂的顺序,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性,从较低层次的目标到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积累性的,较高层次的教学目标是以较低层次的目标为基础的,包含了较低层次的教学目标。(4)教学目标超越内容。布卢姆认为他关于教学目标的分类是不受学科教学内容和学生年龄限制的,不论是数学、语文还是历史、地理,也不论是低年级学生还是高年级学生,都可以把该教学目标分类的体系作为框架,加入相应的内容,形成每门学科的教学目标分类体系。(5)教学目标分类学是一种工具。在布卢姆看来,教学目标的分类本身并不是目的而是为教学评价、为对教学过程和学生变化做出假设、为课程编制服务的一种工具。
4.试述教学内容选择的准则。(见教材p95-97。三大条,要适当内容展开)
答:一,要注意教学内容的基础性。(1)知识激增和学校教学的有限性。(2)小学教育的基础性。(3)基础知识起作用的长期性。
二,教学内容应该贴近社会生活。学校教育目标的一个重要来源是当代社会生活,学校教学应该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为了满足社会生活的需要,学校教育内容不仅要体现学科知识的基础,而且应该与社会生活联系在一起,贴近社会生活。
7.国际礼仪概论第二次作业 篇七
1.接待礼仪的基本要求是:从事具体接待工作的每一名涉外人员,都必须树立起良好的礼宾意识。要坚持主随客便,礼待宾客,宾客至上。
方所保留的文本上签字时,均应当名列首位。
。2.依照礼仪规范,每一位签字人在己
3.在具体操作正式会晤与合影时,一方面必须讲究规范,另一方面必须掌握技巧4.根据会晤时宾主双方具体身份的不同,可将其划分为会见、接见与晋见5.所谓主客座方都比较公正。谈判,是指在谈判双方单位所在地轮流举行的谈判,此种谈判对谈判双
方便外宾。6.在安排交通工具时,方便外宾主要应当体现为在时间上、选择上和乘用上、安全至上、方便来宾这三项基本原则严格加以遵守。7.从总体上讲,我方人员在考虑涉外接待过程中外宾的交通往来问题时,应对 维护主权8.总体上讲,要做口译工作主要应做到:注意个人态度、始终全神贯注、坚持有主有次待人有礼有度。、9.按照惯例,迎送来宾的具体活动地点大致上包括:交通枢纽、下榻之处、办公地点和礼宾场所这四种类型。
10.礼宾规格通常具有礼宾性、规范性、稳定性、差异性、简约性等主要特征,为此,在涉外接待中,涉外人员必须对上述特征有所了解。
二、多项选择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
1.俗话说:“没有规矩,不成方圆”。所谓礼宾规格,指的是礼宾工作具体过程中的各种规矩。在礼宾规格这一问题上,涉外人员应当注意以下要点:(ABCDE)。A.掌握原则 B.熟悉特征 C.来宾分类 D.常规内容 E.操作方式
2.在涉外接待中,我方陪同人员往往需要与外方来宾长时间相处,为此我方陪同人员应严格要求自己,这就是要做到:(ABCDE)。A.谨慎从事 B.服从领导 C.少说多听 D.计划周全
E.注意保密、私交适度
3.一般而论,有关礼宾规格确定与操作的基本原则主要包括:(ABCD)。
A.服从外交 B.身份对等 C.一律平等 D.有所区别 E.熟悉特征
4.SP是英文“Special People”的缩写,它的含义为“特殊的客人”,在涉外接待中,SP具体是指:(BCDE)。
A.王室成员或民族领袖 B.风俗习惯特殊者 C.作用发挥特殊者 D.彼此关系特殊者 E.身体状况特殊者
5.在微观运作方面,礼宾次序常用的排序方式有:(A.按行政职务的高低排序 B.按拼写字母的先后顺序排序 C.按抵达现场的先后排序 D.按宾主地位的不同排序 E.按报名参加的早晚排序
6.以下(A.国家差异 B.民族差异 C.党派差异 D.宗教差异 E.文化差异
ABCDE)。
ABCDE)属于我方制定涉外接待计划应具体考虑的内容。
7.若要将迎来送往工作进行得圆满顺利,达到双方都满意的效果,我方有关人员首先应该充分掌握外方的具体情况,这是我方做好迎送工作的基本保证,一般而言,我方应充分掌握的外方状况包括:(A.主宾的个人简况 B.来宾的总体情况 C.来宾的整体计划 D.来宾的具体要求 E.来宾的来去时间
8.涉外人员在进行自我介绍时,应注意以下要点:(A.主动介绍 B.先递名片 C.时间简短 D.内容真实 E.形式正规 9.签字仪式的基本程序包括:(ABCD)。A.宣布开始 B.签署文件 C.交换文本 D.饮酒庆贺 E.新闻发布
10.翻译——特别是口译的准备工作具体范围甚广,在通常情况下,它主要包括:(ABCDE)。A.明确具体任务 B.了解相关环节 C.熟悉有关背景 D.适应现场环境
ABCDE)。
ABCDE)。
E.掌握语言特点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一定要做到“尊卑”有序。(×)
1.应当承认在多边性涉外接待中,“尊卑”有序不仅是一种常见的客观事实,而且如有必要,还2.上下轿车时,通常应当请被陪同者最后上车,首先下车;而陪同人员则应当首先上车,最后下车。不过,在具体执行时应以方便来宾为宜。(×)
3.用于涉外活动的个人名片在制作上,应忌提供本人家庭住址及私宅电话。(√)4.双边谈判,是指由两个方面的人士所举行的谈判,在一般性的谈判中,双边谈判最为多见。(√)
5.在双排五人座轿车中,如若是专职司机驾驶轿车,则其座次由尊而卑依次为:后排右座、后排左座、后排中座、副驾驶座。(√)
6.要做好笔译工作,应做到:文字标准、忠于原文和集思广益。(√)为序。这种排列方式,主要适用于一些特定的外交场合、非正式场合等。(√)8.相对式排位,是举行双边签字仪式时最常见的形式,由于这种排位将双边参加签字仪式的随员移至签字人的对面,而成为其与并列式排位的主要区别。(×)9.外国交通工具在我国境内的使用,没有限定活动区域。(×)
10.进入房间时,若门向内开,陪同人员应首先拉开房门,然后请被陪同者入内。若门向外开,则陪同人员应首先推开房门,进入房内,然后请被陪同者进入。(×)
四、简答题(共 3 道试题,共 30 分。)1.简述安排好礼宾次序的重要意义。7.在多边性涉外接待过程中,礼宾次序可以按照来宾正式抵达活动现场的具体时间的先后答:(1)可以妥善地解决多方来宾的排序问题。(2)可以间接地反映我方接待工作的水准。(3)可以真正地体现我方接待来宾的公正。(4)可以客观地促进我方与外方关系的发展。
2.在具体从事涉外接待中的迎送工作时,对活动时间应高度重视,与其相关的礼仪规范是什么?
答:(1)双方商定。在任何情况下,有关正式迎送来宾的具体时间均应由宾主双方事先正式商定,并达成一致。
(2)约定精确。在一般情况下,每次活动的具体时间应标明年、月、日,采用24小时计时;此外,对每次活动的时间既要规定其起始时间,又要规定其终止时间。
(3)留有余地。在安排上留下适当的余地,这是指在排定有关迎送活动的时间表时要留有一定的时间幅度。在执行上留下适当的余地,则要求有关人员在具体执行迎送任务时间表时,应当提前到场,最后离场,并在特殊情况发生时相机行事。
(4)反复确认。即养成在必要时再度与对方确认相关时间规定的好习惯。一般说来,一是在来宾正式出发之前,二是在来宾即将抵达之前,三是在迎送时间有所调整之后,应进行反复确认。(5)严格遵守。在正常情况下,我方有关人员对正式规定的有关迎送来宾活动的具体时间,必须严格地、无条件地、分秒不差地认真执行。
3.凡是正式安排的合影,均应由有关人员提前做好必要而充分的准备。在具体进行合影准备工作时,应该注意哪些细节?
答:(1)主随客便。在进行合影前,主方应先征得来宾首肯,切勿勉强对方。(2)确定时间。若多人一起合影,一定要规定具体时间,并通报合影的全体参加者,此外,还应要求大家遵守时间,准时到场。
(3)布置场地。在合影前,一定要提前选定场地并认真进行布置。不仅要注意场地是否大小适中,而且还要提前将合影主要参加者的具体位次安排好。(4)备好器材。拍摄合影时所需的一切器材,均应提前备齐、备好、备足。(5)提供照片。在合影结束之后,主方应负责向合影的全体参加者主动提供照片,并要确保每人都有一张。
(6)忌做他用。在涉外活动中拍摄的合影,一般只宜用作纪念或资料,通常不宜将其用做他用。
五、论述题(共 1 道试题,共 20 分。)
1.在举行正式的涉外谈判时,谈判者尤其是主谈者的临场表现,往往直接影响到谈判的现场气氛。一般认为,谈判者的临场表现中最为关键的是:讲究打扮、保持风度和礼待对手等方面,试结合实际谈谈你对上述三个方面具体要求的认识。
答:(1)讲究打扮。讲究打扮的具体要求有:
其一,修饰仪表。参加谈判前,应认真修饰个人仪表,尤其是要选择端庄、雅致的发型。一般不宜染彩色发。男士通常还应当剃须。
其二,精心化妆。在出席正式谈判时,女士通常应当认真进行化妆。但是,谈判时女士的化妆应该淡雅清新、自然大方,切不可浓妆艳抹。
其三,规范着装。我方人员在参加正式谈判时的着装,一定要简约、庄重,切忌不可“摩登前卫”、标新立异。一般而言,选择深色套装或套裙、白色衬衫并配以黑色制式皮鞋才是最正规的。(2)保持风度。
其一,心平气和在谈判桌前,每一位希望成功的谈判者均应做到心平气和,处变不惊,不急不躁,冷静处事。既不可成心惹谈判对手生气,也不可自己找气生。在谈判中始终保持心平气和,是任何高明的谈判者都应保持的风度。
其二,争取双赢。从本质上讲,真正成功的谈判往往相互妥协,即以有关各方的相互让步为其结局。在谈判时,只注意争利而不懂得适当地让利于人,只顾实现己方目标而指望对方一无所得,既没有风度,也不会真正赢得谈判。(3)礼待对手。其一,人事分开。要正确处理己方人员与谈判对手之间的关系,做到人与事分别而论。在谈判之外,对手可以成为朋友;在谈判桌前,朋友也会成为对手。二者不能混为一谈。
8.项目管理第二次作业 篇八
项目生命周期各阶段的核心工作分别是什么?
答:
项目是分阶段完成的一项独特性的任务,一个组织在完成一个项目时会将项目划分成一系列的项目阶段,以便更好地管理和控制项目,更好地将组织的日常运作与项目管理结合在一起。项目的各个阶段放在一起就构成了一个项目的生命周期。
项目生命周期分为四大阶段,即:启动阶段,规划阶段,执行阶段和结束阶段。
1.启动阶段的核心工作包括:明确需求,项目识别,项目构思,调查研究,收集数据,确立目标,进行可行性研究,明确合作关系,确定风险等级,拟定战略方案,进行资源测算,提出组建项目组方案,提出项目建议书,获准进入下一阶段;
2.规划阶段的核心工作包括:确定项目组主要成员,项目最终产品的范围界定,实施方案研究,项目质量标准的确定,项目的资源保证,项目的环境保证,主计划的制定,项目经费及现金流量的预算,项目的工作结构分解(WBS),项目政策与程序的制订,风险评估,确认项目有效性,提出项目概要报告,获准进入下一阶段;
3.执行阶段的核心工作包括:建立项目组织,建立与完善项目联络渠道,实施项目激励机制,建立项目工作包,细化各项技术需求,建立项目信息控制系统,执行WBS的各项工作,获得订购物品及服务,指导/监督/预测/控制:范围、质量、进度、成本,解决实施中的问题
9.临床医学第二次作业 篇九
二,问答题 ,1、冠心病分哪几种类型
答:无症状性心肌缺血、心绞痛、心肌梗死、缺血性心肌病、猝死。
2、心绞痛与心肌梗塞疼痛有何区别
答:心绞痛疼痛为压榨、闷痛或紧缩感,也可是烧灼感。疼痛多在3—5分钟内逐渐消失,发生频率可数日至数周一次,亦可一日数次。用休息或服用药物可以缓解。心肌梗塞性质同心绞痛,但其程度重,持续时间长,休息和服用药物多不能缓解。有全身症状、胃肠道症状、心律失常、休克与低血压和左心衰竭。
3、心肌梗塞心电图有何特征性表现
10.马哲第二次大作业 篇十
认识:
新世纪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就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常常容易犯的“短视症”。宗教既然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按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与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即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广大信教群众是构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真正深刻理解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就必然会真心实意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即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善于从“交织”中条分缕析,从特殊中理出一般,从“复杂”中找准症结,把握其趋向和规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保持我国宗教领域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我们指导和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求我们处理宗教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
处理: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需要得到宗教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分裂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者居心叵测,我们有的同志却掉以轻心、被动应付,有些方法还不对路、不管用。因此,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
宣传,要通过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努力实现宗教与社会和谐相处,各宗教和谐相处,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和谐相处。这就使以处理好“宗教关系”为主要内容的宗教工作,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紧密地结合了起来。因此,“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在现阶段,就具体化、深化为“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和谐、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相适应”。
总的资料——涛哥的讲话
胡锦涛同志最近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深刻阐述了宗教问题和宗教工作,从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了正确认识和处理社会主义社会的“宗教关系”这一重大的理论和实践课题,揭示了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明确指出,在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关键,是贯彻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和落实宗教事务条例。这一重要讲话,对我们做好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有着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讲话对正确认识和处理当前我国政治与社会领域中五大关系的深刻阐述,是对科学发展观的丰富,也进一步夯实了认识新世纪新阶段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基础
党的十六大以来,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中央领导集体,统揽全局,高瞻远瞩,紧密结合实际,提出了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等一系列重大战略思想,积极稳妥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在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又从我国社会政治生活领域,提出要正确认识和处理政党关系、民族关系、宗教关系、阶层关系以及海内外同胞关系。正确认识和处理这五大关系,对于我们团结各种社会力量,解决各种社会矛盾,在重要战略机遇期顺利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全局,事关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进程,事关党和国家的兴旺发达与长治久安。
讲话不仅首次提出了五大关系的重要理论,而且包含着正确处理五大关系的若干政策思想和基本原则,既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基本精神,又在社会政治方面丰富了科学发展观的理论内涵。胡锦涛同志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五大关系的论述,特别是关于正确认识和处理宗教关系的论述,为我们正确理解党在新世纪新阶段指导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夯实了理论基础,拓宽了视野,引出了若干新的思考。
二、讲话把“宗教关系”列为五大关系之一,强调宗教工作在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中的重要作用,体现了党对宗教问题认识的深化
坚持以人为本,实现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需要依靠亿万人民群众共同奋斗,团结
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调动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因此,必须高度重视宗教与社会的关系问题。
我国大部分群众不信仰宗教,少部分群众信仰宗教,这是我国人民群众在宗教信仰问题上的实际状况。在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的同时,要坚持不懈地加强对人民群众特别是青少年的科学世界观包括无神论的宣传教育,不断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和科学文化素质,努力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同时又必须看到,“少部分信仰宗教的群众”,其实也是为数甚多的基本群众,我们应该面对现实,充分尊重他们的宗教信仰,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这样才能有利于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增强党在广大信教群众中的凝聚力、吸引力,把他们紧紧团结在党和政府的周围。要客观认识宗教的社会作用,从“和为贵”、“和而不同”、“求同存异”的角度,以政治上团结合作、信仰上相互尊重为前提,改变过去有的同志只习惯于从消极方面着眼、过分强调信教与不信教群众的差异的思维定势,多从正面把握信教群众与不信教群众在根本利益上的一致性,致力于促进建立和谐关系;把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具体化为“正确认识和处理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群众、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关系”,并将之作为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一项重要工作。
实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就要善于处理、协调各方面的关系,善于凝聚、团结各方面的力量。信教群众往往构成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处理得好,可以对社会发展与社会和谐产生积极作用;处理得不好,就会产生消极作用,甚至产生很大的破坏作用。一方面,我国各宗教,都有着追求和平、崇尚和谐的价值理念与内在诉求,应该鼓励其深入挖掘宗教教义教规中的和谐思想,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另一方面,从国际上来讲,冷战结束以来,宗教问题在世界政治和国际关系中的影响持续上升,恐怖主义和霸权主义都在争夺宗教的旗帜,国家安全、社会稳定与宗教问题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从国内来讲,由于社会关系和利益格局的调整,人们思想的独立性、选择性、多样性、差异性日益增强,宗教的影响也在增强,这是不容回避的客观事实。境外利用宗教对我国进行的渗透不断加剧,使宗教问题的复杂性更加突出。是否能够正确认识和把握社会生活中的“宗教关系”,关键看能否通过正确的引导和有效的规范,使宗教成为社会的和谐因素,使信教群众成为建设国家的积极力量,使宗教界通过坚持独立自主自办,坚持维护民族团结、维护祖国统一、维护法律尊严、维护人民利益,成为自觉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的有效屏障。要促进宗教与社会的和谐、宗教之间的和谐、信教与不信教群众以及信仰不同宗教群众之间的和谐,就必须善于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宗教方面的矛盾往往呈现“积累→突发→扩展→变异→沉淀→再积累”这样一个循环链条。化解宗教方面的矛盾,妥善的做法应当是:当矛盾积累时,把问题解决在基层,解决在萌芽状态;当矛盾突发时,防止其扩散,尽量减小影响;当矛盾扩散时,防止其变异,防止其由人民内部矛盾转变为敌我矛盾,由非对抗性矛盾激化为对抗性矛盾;当矛盾处理完后,还要防止其沉淀下来,再度积累为诱发新矛盾的因素。
三、讲话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作为新形势下做好宗教工作的两个关键,体现了党在处理社会主义社会宗教问题上的与时俱进
社会主义国家的执政党在指导思想上坚持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包括无神论),与一切唯心论(包括有神论)相对立。社会主义国家政权如何对待宗教,宗教又如何适应这样
一个全新的社会;如何做好社会主义条件下的宗教工作,争取和团结信教群众;如何抵御敌对势力利用宗教对社会主义国家进行的渗透、颠覆和破坏,这些都是社会主义发展史上的重要课题,也是难题。为破解这个难题,我们党进行了艰辛的探索,积累了重要的经验,但也有过深刻的教训。
邓小平同志说,“对于宗教,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但宗教方面也不能搞狂热,否则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邓小平同志的这段话言简意赅。讲“不能用行政命令的办法”,就是要求我们尊重客观规律,对待宗教问题要采取特别慎重、十分严谨、周密考虑的态度,不能简单化。但我们如何在充分保障宗教信仰自由的同时,又防止“同社会主义,同人民的利益相违背”,防止“宗教方面搞狂热”?对这个问题,我们要在实践中积极探索。
1991年中央第一次提出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1993年江泽民同志在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第一次提出宗教工作的“三句话”——“一是全面、正确地贯彻执行党的宗教政策,二是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三是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并且明确指出,“尊重和保护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和国家的一项基本政策。”十多年来,中国共产党人本着实事求是、与时俱进的科学精神,把马克思主义宗教观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紧密结合起来,不断探索“社会主义与宗教的关系”这个难题,在我国的宗教政策理论和法制建设两个方面,都取得了新的重要进展。
在宗教政策理论上的重大建树,就是在以往关于社会主义时期宗教问题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政策的基础上,根据新的实践,经过进一步提炼、完善和发展,在“三句话”及其有关阐述的基础上,增加了一句“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形成了“全面正确地贯彻党的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管理宗教事务,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积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四句话”,并将之确定为新时期党的宗教工作的基本方针。
在法制建设方面的重大进展,就是在实施依法治国方略的大背景下,在制定、实施宗教方面的两个单项法规和若干地方性法规、政府规章的基础上,制定、颁布了《宗教事务条例》。在这次全国统战工作会议上,胡锦涛同志再次强调了宗教事务条例的重要意义,指出,“做好新形势下的宗教工作,关键是要全面理解和认真贯彻党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落实宗教事务条例”。
把贯彻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与落实宗教事务条例相提并重,说明我们党对宗教问题既重视政策指导,又重视依法管理。中央十分重视并推动宗教事务条例的出台,把“坚持依法管理宗教事务”,作为“我们党依法执政和推进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必然要求”认真加以贯彻落实,从而使我们党在管理宗教事务方面从以往较多以政策调整为主,全面过渡到以政策调整和依法管理并行并重。做好宗教工作,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服务好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大局,要靠认识的清醒、理论的成熟、政策的正确、法制的完备和工作的落实。要始终把握基点,打牢基础,脚踏实地,心中有数。无论问题怎样错综复杂,工作怎样千头万绪,情况怎样千变万化,都要认真钻研社会主义宗教理论,打牢坚持宗教工作基本方针的理论功底;都要深入贯彻宗教事务条例,提高依法管理宗教事务的能力和水平。
四、讲话在透彻分析宗教问题“三性”的基础上,继续强调贯彻“四句话”的宗教工作基本方针,体现了党在宗教理论政策上继承与创新的统一
新世纪新阶段,要准确把握和正确处理宗教问题,就要更加清醒、更加深入地认识宗教问题的“三性”——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和特殊复杂性。
要全面认识宗教在社会主义社会将长期存在的客观现实,即宗教存在的长期性。只有这样,才能解决在对待宗教问题上常常容易犯的“短视症”。宗教既然将长期存在,我们就要正视它、引导它,按宗教存在和发展的规律办事,促使我国宗教界和信教群众朝着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总方向前进。要鼓励和支持宗教界发扬爱国爱教、团结进步、服务社会的优良传统,支持他们为民族团结、经济发展、社会进步、社会和谐、祖国统一多作贡献,支持他们对宗教教义作出符合社会进步要求的阐释,支持他们增进信教群众对党和政府的理解,支持他们反对和抵制利用宗教进行危害社会主义祖国与人民利益的非法活动,使信教群众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下最大限度地团结起来。
要全面认识宗教对相当一部分群众有较大影响的社会现象,即宗教问题的群众性。正确对待宗教的问题,就是正确对待群众的问题。广大信教群众是构成我们党执政的群众基础、社会基础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我们的基本群众。真正深刻理解了“宗教问题的群众性”,就必然会真心实意地实行宗教信仰自由的政策。尊重和保护公民的宗教信仰自由,是我们党维护人民利益、尊重和保障人权的重要体现,是巩固和扩大党的群众基础的必然要求,也是把广大信教群众凝聚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个共同目标上来的必然要求。
要全面认识宗教问题同政治、经济、文化、民族等方面因素相交织的复杂状况,即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善于从“交织”中条分缕析,从特殊中理出一般,从“复杂”中找准症结,把握其趋向和规律,因势利导,只有这样,才能发挥宗教的积极因素,抑制宗教的消极因素,保持我国宗教领域来之不易的团结和谐的局面。宗教活动是在社会中进行的,必然会涉及社会公共利益和国家利益。宗教问题的特殊复杂性,要求我们必须依法管理宗教事务;要求我们指导和支持宗教界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坚决抵御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要求我们处理宗教问题必须善于运用唯物辩证法。
党的宗教政策的贯彻、政府对宗教事务的管理,需要得到宗教界的理解、支持和积极配合。因此,要指导和支持我国各宗教团体自觉坚持独立自主自办的原则,帮助和支持他们结合各自宗教的特点加强自身建设。境外利用宗教进行的渗透、分裂活动,往往披着宗教的外衣,来者居心叵测,我们有的同志却掉以轻心、被动应付,有些方法还不对路、不管用。因此,必须提高做群众工作的能力和水平,善于按照宗教自身的规律做好信教群众的工作,善于在扩大开放的条件下抵御渗透。要把境外利用宗教进行渗透和宗教界的正常对外交往区别开来,鼓励和支持我国宗教界在独立自主、平等友好、互相尊重的基础上开展对外交往和对外宣传,使我国的宗教政策和宗教工作得到国际社会更多的理解与支持。
【实用翻译课第二次作业】推荐阅读:
实用文体写作课程单元作业11-09
第一次翻译 作业(汉译英)08-25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课后翻译答案10-23
全新版大学英语第二版作文翻译06-20
【实用】观察日记06-13
【实用】帮助作文06-15
【实用】成熟作文06-26
【实用】晴天作文07-07
实用电工口诀07-10
高考复习实用07-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