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级粤教版科学(精选12篇)
1.一年级粤教版科学 篇一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案
课题:《光的传播》
【教材分析】:本课是粤教版小学科学四年级下册第一课,主要引导学生认识光源,了解光的传播方向等问题,并且进一步培养学生依据现象分析事物规律的能力。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光源,通过实验了解光在自然界中是如何传播的。
2、通过观察,使学生知道光可以透过透明物体,了解光的反射现象。
3、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能力。【教学重难点】:
教学重点:通过实验,使学生知道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教学难点:在实验中归纳,领悟光是沿直线代传播的,对小孔成像原理的理解。【课时安排】:3课时
【教具准备】:蜡烛,塑料管,火柴,打靶装置,激光灯,试管,一次性纸杯,橡皮筋等。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美丽的大自然风景吗(喜欢),那我们就先来欣赏美丽的风景,请看屏幕(课件播放图片)
师:你们刚才看到的风景漂亮吗?白天我们为什么能看清各种风景呢(白天有光)如果是晚上会怎样呢?(一片漆黑看不清物体)晚上怎样才能看清物体呢?
生讨论……
小结:要想看清物体,必须有光,所以光和我们的生活是密切相联的,没有光,我们的生活将一片黑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光的知识。
二、活动一:“什么是光源”
师:在自然界中,很多物体可以发光,白天我们能看清物体是什么在发光?(太阳)晚上,又有哪些物体可以发光呢?(电灯、蜡烛……)小结:同学们刚才举出了很多发光的例子,现在,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下各种美丽的光,请看屏幕,(课件展示发光的图片),像你们刚才看到的各种发光的物体,叫作光源。
三、活动二:光的传播
师:你们看到了很多物体都能发光,那么光源的光是怎样传播的呢?我们一起来做一个小实验:
实验一:用管子看光
师:每个小组的桌子上都有一根蜡烛和一包火柴,一会你们将蜡烛点燃,将桌子上同颜色的塑料管拿起来放在眼前观察烛光,观察时要闭上一只眼睛,有的塑料管可以弯曲,请看老师做(教师演示),观察以后,同学们相互交流一下结果,然后由小组长把你们交流的结果填在实验报告单上,现在开始做。(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师:请大家停止实验,现在请每个组选出一名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请举手:
师:刚才大家都看到了只有直管可以看到烛光,这个现象说明光在塑料管中是怎样传播的呢?(沿直线传播)
第二课时 实验二:激光打靶 师:刚才大家观察得非常他细,那你们他细观察过别人打靶吗?你们想打靶吗?现在大家有机会打靶了,我们现在来练习激光打靶,每个小组桌上都有一个打靶装置,请大家拿着激光灯对住A、B、C三个小孔打靶,打靶时光必须通过中间挡板上的小孔,看看能打到几号靶上,打靶任务完成后,请大家把看到的结果汇报给小组长,由小组长填好实验报告单,现在,同学们相互配合,看哪个组打得又快又准。(学生分组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实验结束了,请每组的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课件演示)
师:请看屏幕,画面上打靶的结果和你们的结果是一样的吗?(是的)提问:通过实验,说明光在空气中是怎样传播的呢?(光沿直线传播的)师:接下来,请你们利用刚才学到的知识解决下面的问题。问:光从A孔能直接射到1号靶上吗?(不能)
师:请你们想想办法,怎样让光从A孔射入照到1号靶上,大家先相互讨论一下,然后动手做做。新|课 |标|第 |一| 网
问:你们是怎么做的呢?请举手回答。
师:现在,请一个同学上来演示给大家看一看。
小结:刚才这个同学表现得非常好,既肯动脑,又会动手,我们应该向他学习。问:刚才你们打靶,只能看到红点射到靶位上,能看到红色的光线吗(不能)师:那怎样才能看到红色的光线呢?请看老师做
(演示)将激光灯对着装有大烟雾的试管一条红色的直线从烟雾中穿过。提问:通过刚才的几个实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光是怎样传播的呢? 学生回答后,补充板书:光是沿直线传播。
第三课时 实验三:小孔成像
师:在生活中,人们很多地方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的原理,比如我们照相时要用的照相机就是利用这个原理,现在老师就来教大家做一个简易照相机,你们想学吗?(想)请看老师做(演示):拿一个一次性纸杯,用铅笔在纸杯底部中间铅一个小孔,然后用橡皮筋把薄纸缠在杯口,照相机就做好了,小孔就是镜头,让光进入,薄纸就是底片,现在老师点燃蜡烛,放在镜头前,在后面的纸屏上会看到什么呢?你们想知道吗(想),那请你们像老师这样,用桌上的材料来自己动手做一个照像相机,做好后,再点燃蜡烛,放在相机前看看你看到了什么?最后由小组长填好实验报告单。(学生分组制作,实验,教师巡视指导)
师:好,实验做完了,下面请每组代表汇报一下实验结果,(在纸屏上看到了倒立的烛光像)
师:刚才每组同学都看到了倒立的烛光像,那么你们知道为什么会是倒像吗?请大家讨论一下,然后把成倒像的简图画出来,先看老师画:(学生画图时,教师巡视指导)
师:大家都画好了,请看大屏幕(课件演示)小结:我们将这种现象称作小孔成像。板书:小孔成像
四、课堂总结:
提问:这节课大家通过积极思考来动手实验,知道了哪些知识呢?(知道了发光的物体是光源,知道了光是沿直线传播的,并且明白了小孔成像的原理)
师:光在我们生活中是不可缺少的,没有光,我们将无法看书、学习,没有光我们无法看清这个美丽的世界,我们的生活将失去色彩,光照亮了我们前进的道路,你们肯定还 想知道更多关于光的知识,那请大家看屏幕(课件布置作业)
五、拓展:
1、请大家课后查找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应用了光沿直线传播?
2、阳光下的影子是怎样形成的?
师:希望你们像这节课一样,积极思考,主动探索,找出答案。你们的生活将丰富多彩。【教学反思】:
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每天都接触到的东西,但学生基本上是没有去进行过探究和认识,所以本课教材内容既贴近学生生活也激发学生兴趣。在第一课时中,认识光的传播。一开始学生猜想无从下手,毕竟光不是一种实在的实物,只能靠生活经验去猜测,那么经过试验光线打靶,学生亲手制作,探究,大部分都能正确说出光是沿直线传播的。
对于本课的重难点:小孔成像。学生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他们不相信通过小孔、照相机看到的像是完全相反的,甚至连我们的眼睛看到的像呈现出来也是相反的,只是大脑对其结果做出修正而已,单纯的讲学生无法理解。于是我通过视频展示,利用锥形瓶装满水,透过锥形瓶,看到物体确实是反的。这下学生相信了,再结合光线传播画图,探究结果就一目了然了。
本课“光线打靶”活动我尝试着让学生自己按照学具的说明和图例制作“标靶和打靶”,不再由老师做样板。在实际教学中,大部分学生能自主完成,但有一些学生看不懂步骤说明,动手能力有待提高。新|课 |标|第 |一| 网
本节课能让学生在探究的过程中轻松地收获知识,总体上已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镜子》 【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使学生知道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能力目标:培养学生的实验能力——会做镜子反光和成像的实验。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学重点、难点】:
镜子能反光,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教学准备】:
1.分组实验材料:平面镜,用橡皮膏粘连在一起能构成一定角度的两面同样大的方形
镜子,一种小玩具。
2.挂图或投影片——额镜。
3.动画、录像。【课时】:3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教学引入:(1)出示镜子。
(2)谈话:①这是什么?它有什么用?
②用镜子可以做什么?新-课-标-第-一-网
(3)讲述:这节课,我们来研究关于镜子的秘密。(板书课题)
(二)学习新课
活动一:指导学生认识镜子能反光(把学生带到室外。)
(1)讲述:每人设法用镜子把这面处在阴影中的墙照亮。
(2)学生实验。
(3)讨论:通过讨论,渗透反光的含义。
①照到墙上的光是从哪里来的?
②镜子本身会发光吗?如果是夜里,用镜子能把墙照亮吗?如果你站在阴影里,用镜
子能把墙照亮吗?这说明光是从哪里来的?
③指一指,太阳光来自哪个方向?镜子使太阳光照向哪个方向?
④这说明镜子有什么作用?
(4)讲述:试一试,怎样让镜子反射的光左、右、上、下移动。通过这个实验,渗
透反光角度的变化。
(5)学生实验
(6)汇报实验结果。
(7)教师小结:通过以上实验,说明镜子能使太阳光改变方向,返回去或转向其他
方向,这叫反光或反射光。(板书:反光)
第二课时
师:镜子同学们都见过,用镜子可以照见自己的脸。镜子还有一个功能,就是能让沿
直线传播的光拐弯。下面我们就看看镜子是怎样让光拐弯的。
活动二: 光拐弯游戏
把书立在桌子上,手电筒从书的前面照,书的后面亮吗?想办法让书的后面被照亮,这里有一面镜子(帮学生想出合适实用的方法,照亮后让学生根据光的传播路径画出光路示意图)。
活动三:指导学生认识在镜子里可以看到物体的像
(1)谈话: ①当你面向镜子时,可以看到什么?
②把铅笔、苹果、玩具等放在镜子前面,可以看到什么?
③镜子里真的有人吗?有铅笔、苹果、玩具吗?那你看到的是什么?
(2)讲解:我们在镜子里看到的是物体的像。http://www.xkb1.co m
(3)分组观察:物体与镜子里的像有什么相同?有什么不同?
(4)汇报观察结果。
(5)讲解: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第三课时
活动四:游戏——比比谁找到的像多
(1)讲解:下面,我们用镜子来做一个有趣的游戏。每组都有二面用橡皮膏连在一
起的小镜子,把这二面镜子立在桌上,成为“人”字形,在二面镜子前面立一个玩具小猴;把二面镜子慢慢向内或向外移动,可以改变二面镜子之间角度的大小。试一试,在镜子里可以看到多少个小猴的像?怎样移动镜子看到的像会减少?怎样移动镜子看到的像会增多?比一比,谁看到的像多?(2)学生分组实验。(3)汇报实验结果。
(4)教师小结:两面镜子之间的角度越小,看到的像越多。如果二面镜子相对,在镜 子里可以看到无穷的像。这是关于镜子里的像的一个秘密,你们通过实验自己发现了。活动五:潜望镜的制作 光可以被镜子反射,利用这个性质,我们不转身也能看到后面的情况,也能不透过窗户就看到外面的情况。试试这个潜望镜,观察潜望镜有几面镜子。(列举潜望镜的作用,观察潜望镜原理示意图)
(三)拓展: 镜子的应用
看图了解镜子的应用:汽车后视镜、医用眼镜、潜水艇的潜望镜等。
列举日常生活中常见的镜子。
讨论各种镜子的作用:汽车后视镜可以让司机开车时不转身也能看到汽车后面的情况,预防交通事故的发生。医用额镜带在医生额部,能把鼻孔、耳孔等平时不能看清楚的部位照亮,便于医生检查诊断疾病。投影仪的反射镜可以把平放的胶片上的图像反射的直立的屏幕上。潜水艇的潜望镜能在水面上观察水下情况,也能在水下察看水上情况。穿衣镜可观察自己的着装、仪表和神态等。【教学反思】:
w W w.x K b 1.c o M 本课在上节课学习光的传播基础上探究镜子改变光的传播路线以及生活中的应用。第一课时中设计带学生走出室外,利用学具里面的两块镜片进行两个活动:一个是探究如何将光照到阴暗的墙上。另一个是按教材里面让光线照到书本的一面,然后利用镜片将光转移到书本另一面。但由于本星期天气一直不好,不是下雨就是阴天,没有强烈的太阳光无法完成实验探究,因此我先简单讲解一下,留到下星期带学生到操场探究。第二课时探究物体透过镜子呈现出来的像。因为学生学具有镜片,于是让他们小组探究照镜子。通过亲自体验,学生也能够自己总结出物体与物体在镜子里的像,颜色、形状、大小是相同的,左右是相反的。
第三课时通过了解生活中镜子的运用,自己动手制作潜望镜。在制作过程中,学生情绪很高,一时纪律难以控制,以后活动探究、动手制作的环节注意分好小组,规范学生纪律,高效率完成。
以后我会努力改进我的教学,让更多学生参与其中并把更多的学习主动权交给学生,让学生成为科学学习的主人。
课时教学计划 课题:《彩虹》 【教学目标】:
1.科学知识目标:
(1)知道光是有颜色的;
(2)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2.能力培养目标:
(3)培养学生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4)培养学生实验操作的能力。3.情感态度价值观:
(1)认识到科学是不断发展的;
(2)乐于用学到的科学知识解决问题。【教学重点、难点】:
通过活动了解阳光与彩虹的关系,知道光是有颜色的,了解日光的色散现象。【教学准备】:彩虹图片、制作彩虹的演示及分组材料。【课时】:2课时
【教学过程】:新-课-标-第-一-网 第一课时
一、问题情境:
本课驱动页由一幅图构成。图中反映了在一个开阔的原野里,有一条美丽的彩虹挂在天边,四位主题人物奔跑着去看彩虹,他们对彩虹很感兴趣,正在讨论有关彩虹的话题,“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彩虹太美了!”“我们也可以做彩虹吗?”这些问题不单是主题人物感兴趣,我们很多学生同样也在思考着这些问题,也对这些问题感兴趣。通过任务的驱动,从而激发起学生探究问题的欲望。
二、活动一:再现彩虹
很多同学应该都见过彩虹,对彩虹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如果天空中有一道美丽的彩
虹悬挂在天边,同学们都会情不自禁地欢呼、跳跃。然而,彩虹是怎样形成的呢?彩虹的颜色是怎样排列的呢?这个活动我们首先让学生自己做彩虹,了解彩虹是怎样得到的。这是一个探究活动,目的是让学生通过做彩虹的活动,了解彩虹。1.引申的问题:彩虹是怎样形成的?
太阳光看起来好像没有颜色,我们通常叫太阳光为白光,但它实际上是由不同颜色的光组成的。我们看到的彩虹,实际上是白光透过了无数个雨、雾的水滴(或水珠),经折射和反射而形成的。
白光是由彩虹中各种颜色的光——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的光混合成的。当白光穿过雨滴时,发生折射,改变了传播方向。各种颜色的光改变的方向大小不同,于是白光就分散成各种颜色的光。2.导入:课本任务驱动页的图片。
3.提问:为什么雨过天晴后会出现彩虹呢?我们也可能做彩虹吗? 4.引导:带着这些问题,今天我们就来研究彩虹。5.目的:引出问题,让学生知道所要研究的内容。6.导入:利用喷壶制造彩虹或出示该活动的图片。
7.提问:彩虹大家都见过,你知道它的出现与什么有关吗?
8.介绍:彩虹的出现与阳光和空气中微小的水滴有关。在有阳光,空气中有较多小
水滴的情况下,在适当的方向就能看到彩虹。新 课 标 第 一 网 9.观察:全面的了解彩虹,我们可以自己再现一条彩虹,找出它更多的特点。
10.讨论:再现彩虹要有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分析出“人造彩虹”的三个必要条件:
(1).背对太阳。(2).顺着太阳光的方向看。(3).向空中喷充足的水雾。11.活动:做再现彩虹实验。
12.交流:学生介绍实验结果。小组交流后记录在书中的空白处。13.拓展:生活中哪些地方还能见到彩虹。
第二课时
活动二:阳光是彩色的吗?
装满清水的杯子放在阳光下,阳光透过杯子后,就可以看到透过杯子射出来 的光是彩色的,颜色排列的顺序也跟彩虹一样,也是由红、橙、黄、绿、蓝、靛、紫等颜色组成,如果我们用东西挡住阳光,刚才有颜色的光就不见了。我们再看看阳光的颜色是白色的,水和杯子都是透明的。当阳光透过透明的清水后,我们把白色的太阳光(科学上称为复色光)通过透明的媒质以后变成有颜色的光(单色光)的现象,叫做光的色散现象。上面做的活动其实就是一个光的色散实验,这个实验成功的关键是:要求杯子的杯口直径要比杯底的直径大。
1.引申的问题:白色的光能够分散为七种颜色的光,那么七种颜色的光又能否合成。2.导入:出示一杯水和一张白纸。
3.问题:阳光穿过这杯水会产生什么现象呢?
4.演示:按照课本图提示进行。把装满水的杯子放在阳光照着的窗台边上,在杯子
下方的地面放一张白纸,让阳光透过杯子照在白纸上,调整杯子的位置,让学生看到彩虹现象。
5.出示:一盆水,一面镜子,一张白纸。
6.演示:将室外射进的阳光反射到纸板上,光线通过水后在纸板上形成了彩虹。7.问题:从这两个实验中你发现了什么?
8.讨论:这个实验包括什么条件?实验时要注意些什么? 9.活动:学生分组进行实验,把自己的发现记录下来。
10.汇报:学生汇报发现:挡住阳光就没有了彩虹,没有水也没有彩虹。
11.归纳: “白色”的太阳光是由彩色的光混合而成的。阳光穿过水或水雾时会被分解为各种单色光,这时我们就可以观察到彩虹。
12.拓展:你还能通过哪些方法验证你的结论。http://www.xkb1.co m 13.媒体:
播放《彩虹》视频。【教学反思】:
本课主要要求学生们通过观看“彩虹”图片,回顾日常生活照看到的彩虹,再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会出现彩虹呢?这是这么一回事?再通过和学生一起探讨,找到办法“再现生活中的彩虹”,再让学生思考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有“彩虹的足迹”最后通过一个探究活动“阳光是彩色的吗?”结束本课内容,让学生在不断地探索中感受科学的乐趣。
在本课的教学中,我先让学生通过观察关于彩虹的图片,引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生活中有这么漂亮的彩虹呢?它是怎样形成的?你能再现”彩虹“吗?通过小小的实验让学生们体验到了重现生活中彩虹的乐趣。再让同学们联系实际说说生活中还有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彩虹”的身影呢?学生们对此当然乐此不疲,那么在这一基础上我将利用契机,让学生们利用课余时间在家里做“阳光是彩色的吗?”(课本中)的小小实验,让学生们把对科学的兴趣带回家,这样对于调动他们继续探究科学、探究大自然的求知欲望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总体上本节课基本能达到教学效果,但可能由于有的同学未能很好地融入到集体中去,对于这样的现象我在以后的教学中会鼓励这些个别同学加入到小组的实验中去,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一年级粤教版科学 篇二
一、不仅是现实版,还有情境版
一位专家说:“注意力所及之处,就成长;忽略,就枯萎。”(1)如果学生总是在理论漩涡里打转,学生的注意力怎能长时间集中?如果课堂话语权总是把持在教师手中,学生的兴趣之火怎能不枯萎?优秀的教师总是善于创设情境,善于打开学生的心扉,故事、绘画、音乐、实验……都可点燃学生的兴趣之火。
例如,一教师教学粤教版七年级思品《对不良诱惑说“不”》时,创设以下情境:
1. 音乐情境:
播放那英的《水中看花》后引入新课:雾里看花,水中望月,你能分辨这变幻莫测的世界吗?同学们,在我们身边,能影响和吸引我们的事物很多。诱惑充满人生的每一个角落,无时不在、无处不在,既带给人幸福,又带给人伤痛,面对形形色色的诱惑,我们何去何从?
2. 故事情境:
美国一著名心理学家曾做过一个有趣的试验。他发给每位儿童一颗精美的糖果,并告诉他们:他有事要离开一会儿。谁能在他回来之前不吃糖果,将得到更多糖果。孩子们守着那诱人的糖等啊等。刚开始,没有一个人吃;过了一会儿,有几个按捺不住,吃掉了那块糖;10分钟后,他发现只有少数儿童坚持等到他回来……心理学家继续追踪调查那一群接受实验的孩子。多年后,他发现,那些不能等待的孩子大多一事无成,而少数经得起诱惑的儿童成年后,在事业上都取得了很大成就。
这样的设计意蕴十足,“摇曳生姿”,促使学生兴趣高涨,课堂渐渐升温。对于初中思品课而言,教师创设的情境愈适宜,道德认知愈能轻松地像“盐”一样溶进课堂的“汤”中。
二、不仅理论化,还要生活化
不可否认,学生对纯理论的道德说教比较抵触,如果教师能把思品教材中的道德说教和现实生活中的鲜活事例恰如其分地联系起来,或可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教师要瞄准教学与学生生活的最佳连接点,让学生触景生情,并由情明理,那么,学生良好德性的养成必将变得容易。
以下是粤教版七年级思想品德《对不良诱惑说“不”》的部分教学设计:
“扫雷行动”:每组选一个“雷”,并设计解决方法,比比看哪个小组又快又好。
“雷一”:路边的烧烤羊肉串真好吃,听说这个不卫生,但我忍不住想吃,把早餐钱省下来去吃这个好了……
“雷二”:唉!学习太枯燥了。还是游戏好玩,可一玩就停不下来了,满脑子都是游戏,怎么办……
“雷三”:每天太多作业,有的不会做,有的懒得做,同桌成绩很好,他的作业就在旁边,我每天看一眼就行了……
“雷四”:漫画书太有意思了!虽然已经上课了,可刚才的漫画书还没看完,我接着看……
上述案例中,老师由学生最熟悉的“不良诱惑”入手,以此逐个扫雷,学生必将加深理解,获得更多启迪和顿悟。实践证明,只有和现实生活紧密相连,才能创造情感充盈的课堂,实现个体生命在道德层面的律动与发展。
三、不仅有书本内,还有书本外
课程标准明确指出:“教学空间从课内向课外延伸,从课堂向学校、家庭和社区扩展。”(2)这意味着课标明确把品德学科置于大视阈下向前“挺进”。教师不仅拘囿于书本,还应该有弹性地吸纳“别处”的范例,以此拓展教学和课堂,并且以此洞开孩子们的多重视域。
仍然以《对不良诱惑说“不”》为例,以下事例或能引领学生走得更远:
1. 少帅张学良曾经吸食鸦片染上了毒瘾,其挚友宋子文劝解说:“你一定要戒除毒瘾,这不仅是为了你本人的健康,而且关系到国家的体面,你不要忘了,日本人叫我们是东亚病夫啊!”正所谓一语惊醒梦中人,张学良幡然醒悟,如果不戒毒,就什么事也干不了,雪家恨、报国仇就只是一句空话,于是决心戒除毒瘾,终于,他戒除了有六七年之久的毒瘾,迎来了人生的新起点。
2. 传说古希腊有一个海峡女巫,她用自己的歌声诱惑所有经过这里的船只,使它们触礁沉没。智勇双全的船长勇敢地接受了横渡海峡的任务。为了抵御女巫的歌声,他想出了一个办法……
3.《一封求助信》活动:以前后桌四人为一个合作小组开展“拯救”活动,每组设立一个小组长,负责组织小组讨论,并组织进行小组成员的课堂表现评价,设立一个记录员,整理小组成员的意见,然后进行全班集体讨论评比,老师适当归纳和提升。
初中思品教学不应该是封闭的、狭窄的,而应该是开放的、温润的、灵活的。但愿,初中思品教师能以一种更为活泼、轻灵、浸润的身姿,以一种更周全和宽广的视域引领学生在思品学科中得到多方面锻造、滋养和提升。
摘要:初中思想品德教学应当改变单一的教学方式,不仅是现实版,还有情境版;不仅理论化,还要生活化;不仅有书本内,还要有书本外,以更周全和宽广的视域,引领学生在思品学科中得到多方面锻造、滋养和提升。
关键词:生活化,情境化,开放化
注释
1布兰佳.鲸鱼哲学.
3.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提纲 篇三
2、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咸水占 3的难以利用,可被人类利用的 河流 、湖泊 和 浅层地下水 仅为0.3%。所以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 万分之一 。
4、国家已明确规定, 退出 历史舞台。
5、土地资源包括 耕地 、草地 、林地 、湿地 、沙漠 、建设用地 等。
6、耕地 是我们种植粮食的主要地方, 耕地的减少 使得世界性 食物 短缺更加严峻了。
7、我国耕地总面积为 12339万公顷,仅就减少了 253 万公顷,相当于360多万个足球场的面积。
8、我国人均耕地面积为 0.095 公顷,还不到世界人均拥有量的一半, 人口多 、人均耕地少 是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靠仅占世界 7% 的耕地养活世界 23% 的人口,可见我国土地资源多么珍贵!
9、中国科学家、“杂交水稻之父” 袁隆平利用 野生稻 研究杂交水稻并取得成功,缓解了世界性 粮食 短缺的矛盾。
10、目前在地球上的生物物种超过 200 万种,但是,人类的活动对野生动植物的生存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现在, 5%~20% 的脊椎动物和树木物种面临灭绝的威胁,而且物种灭绝的速度正以 百倍 的速度增长。到20,全世界野生大熊猫仅存 100 只左右,已经到了灭绝的边缘。中国濒临灭绝的野生动物还有 金丝猴 、中华鲟 、扬子鳄 、白鳍豚 、丹顶鹤 等几百种。从 生态平衡 、生物多样性 的角度来看,任何一种生物的消亡对其他生物的 生存 、延续 都会带来难以预料的后果。
11、保护野生动植物必须保护它 生存 的环境,所以要设立 自然保护区 。
12、在地球内部蕴藏着一些具有 开采价值 的物质叫矿产。
13、矿产资源是人类 生活 和 生产 不可缺少的自然资源之一。矿产资源主要分为 金属 矿产和 非金属 矿产。
14、钢铁是由 铁矿石 经过冶炼加工后制成的。铁矿石入炉冶炼。铁水出炉 炼钢 ,钢水出炉成 钢材 。
15、我国铁矿资源丰富,分布广泛,在 辽宁 、四川 、内蒙古 等地有大型的铁矿和钢铁冶炼厂。
16、常见的铁矿石有 赤铁矿 、褐铁矿 、磁铁矿 。
17、非金属矿产包括 石油 、煤 、天然气 等能源矿产和 石英 、石墨 、石棉、钻石等其他非金属矿产。
18、能源矿产形成的时间非常 漫长 ,因此能源矿产是 不可再生 能源。
19、渔业资源是 可再生 的资源,但过度捕捞会造成渔业资源的 枯竭 ,造成渔业生产的 崩溃 。
20、在茫茫的海洋中,生存着海洋动物 17 万余种,海洋植物 2.5 万余种,科学家估计,大约有 9000 种鱼遭到捕捞,全世界 70% 的渔场存在过度捕捞现象。
21、在海洋里,除了具有丰富的海洋 渔业 资源以外,在海洋的深处还蕴藏着极其丰富的 宝藏 。海底是一个巨大的 宝库 。在海底表层的矿产中,储藏着工业非常有用的 锰 、铁 、铜 、镍、钴等金属矿产,这些金属矿产在海底的储量比陆地上储量还多很多,在海底下的矿产中,除了 石油 、天然气 以外,还发现了储量很大的 煤矿 。
22、红砖是靠挖掘耕地的黏土烧结而成的。目前,我国有84%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年耗6000亿块红砖。据测算,每生产100万块红砖大约要耗用1100平方米的耕地。
23、自16世纪以来灭绝的鸟类约 150 种,兽类 100 种,两栖爬行类也近百 种。
24、在卧龙自然保护区里,植物种类在 3000 种以上,如四川 红杉 和 珙桐 等。
简答
1、为什么禁用红砖?
目前,我国有84%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我国每年耗6000亿块红砖。破坏了大量的耕地。
2、为什么要珍惜水资源?
海洋面积占地球总面积70 % 以上;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咸水占97.5%,淡水占2.5%;在淡水中,99.7%的难以利用,可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0.3%;地球上的水资源,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
3、说说袁隆平的贡献?
袁隆平在野生稻基础上研制成功的杂交水稻缓解了世界性粮食短缺的矛盾。
4、石油的用途:答:石油可以加工成各种成品油,如汽油、柴油、润滑油等;石油可以加工成许多化工产品,如塑料、化纤的原材料。石油还能用于修路、建筑材料。石油对农业生产起着重要作用。
5、石油是怎样形成的?
石油来源于海洋动物的遗骸,这些遗骸经过千万年的特殊变化而形成了石油。
6、为什么要休渔?
答:保护渔业资源,提高捕鱼量。休渔后鱼比以往长重了,单网捕鱼量比以前增加,休渔可以让海洋中的鱼类有充足的繁殖和生长时间。
7.保护海洋渔业资源的措施:答:不同的海域制定不同的休渔期。休渔期间禁止捕鱼、禁止轮船航行。严禁向海洋内投放垃圾及污染物。沿海
工厂的废水要经过处理后才能排放。
8.未来人类开发海洋资源的前景:答:(1)未来人类利用机器人深入海底开采锰结核。(2)利用高科技把海水转化成淡水。(3)大规模的在海洋中养殖渔业资源。(4)在海洋中建发电站为人类供电。
9、我国的濒危动植物有哪些?我国的濒危动物有大熊猫、金丝猴、扬子鳄、白鳍豚等;濒危植物有水杉、银杏、珙桐、香果树等。
10、保护野生动植物的方法?在自然保护区里,人们采取了禁止开垦农田、禁止砍伐树木、禁止捕猎、禁止山火等措施,为各种动植物提供了生存的自然环境。
4.粤教版三年级科学复习题 篇四
1像水那样,可以( )的物体叫液体,常见的液体有( ),( ),( )。
2.加快物质在水中溶解的方法是( ),( )。( )。
3( )和( )是使浊水变清的常用方法。
4.纯净水是一种没有( ),没有( ),没有( )和( )的液体。
5.自然界中常见的水体有( ),( ),( ), ( ),( ),( )。
6.生命离不开( )。( )哺育着地球上所有的生命。
7自来水厂的水来源于( ),我们要( )和( )自然界的水资源。
二、选择题
1.纯净水是一种( )的液体。
A无色,透明。 B.白色,透明 C透明,有味道
2.( )在水中可溶解。
A糖 B小沙子 C棉线
3.要除去水中细小的杂质,可用( )的方法。
A消毒 B沉淀 C过滤
4下列说法中,不正确的是( )。
A茶叶中既含有可溶解的成分,也含有不可溶解的成分
B小石子在水中不能溶解。
C.液体有固定的形状。
三、判断题
1.海水不可以直接饮用。 ( )
2.水只能是液体状态。 ( )
3.水是有固定形状的。 ( )
4.水是一种透明的物质。 ( )
四.简答题
1.什么是液体?请举例说明。
2.茶叶泡在热水中,过一段时间茶水变黄了,请问茶叶是否溶解了
5.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篇五
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
一、教材分析
本册教科书有四个单元:“光”“生理与健康”“物体的运动”和“常见的力”。
二、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科学的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2、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3、继续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4、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5、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
三、学生情况分析:
进人四年级以后,学生对科学课的学习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求知欲和参与科学活动的愿望明显增强。学生已掌握许多的科学知识和科学的方法,对科学探究活动非常喜欢,并能以自己的方式观察到许多细节的地方,兴趣浓厚,已经具备初步的探究能力,动手能力。另外,在进行着观察、提问、假说、预言、调查、解释及交流等一系列活动时,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合作能力得到大大的增强。但由于学生年龄的局限,观察的深度、准确度还不够,观察或描述的方法还不会实践运用。大部分学生知识面不广,勤于动脑的同学占的比例不是很大。还有的学生在活动的时候常常耗时低效,不能很好地利用宝贵的课堂时间,这现象尤为突出。因此,本学年是培养学生科学素养的至关重要的时期。教学中要因势利导,积极引导学生在学习中逐渐养成尊重客观事实、注重证据、大胆质疑的科学品质和思维方式,提高他们的生活质量和学习质量。
四、教学措施
1、了解学生对所学科学主题的初始想法,特别是一些概念理解过程中出现的想法。只有充分了解学生在概念的形成过程中的思维变化,才能做出正确的教学判断,并避免客观事实与学生的想象混淆。
2、指导学生对实验结果进行比较和描述。教科书中涉及了大量的观察、比较活动,这些活动可以帮助学生发现观察对象在属性、结构、功能、关系等方面的特点,是学生建构科学概念的重要认识基础。
3、引导学生在观察和实验的过程中做好记录。教科书中给出了各单元相应的记录表,并提示学生用文字、数据、简笔画、气泡图、网状图和柱形图等进行记录。教学中要指导学生客观的记录观察到的现象,并随时提示他们将自己的记录与小组同学的记录进行比较、修正,教师每周都要对学生的记录进行督促和检查。
4、引导学生用准确、恰当的词汇描述观察到的现象和事实。活动中需要学生进行描述的内容很多,有些甚至是实验过程的描述,这种描述能够帮助学生提高科学思维能力,教学中应耐心引导。
6.一年级粤教版科学 篇六
一、两版本文言文练习概述
1.粤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广东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粤教版”)的主编陈佳民教授将这套教材的特点概括为三点:(1)以活动、文体、语体三线安排单元,体现教材的基础性、传统性和时代性;(2)强化阅读,以阅读作为提高语文素养的杠杆;(3) 安排活动,促进写作、说话、阅读能力的培养。1文言文的课文、练习、活动等也都体现了这些特点。在必修的五册教材中,文言文课文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为三个单元,分别位于第二册、第四册和第五册的第四单元。每单元六课,包括基本阅读课四课和扩展阅读课两课。除第四册第14课的《孔孟两章》包含两篇课文外,其余均为每课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附在每课的课文后,基本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练习”,扩展阅读课的练习名为“思考、探究”,题量为三到五题不等,内容有课文理解、基础知识积累、背诵等,篇幅一般不超过一页。
2.人教版文言文练习概述
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的新课标版高中语文必修教材(以下简称“人教版”)跟粤教版一样,根据文体区别和时代顺序集中编排,但文体划分更细致,一共划分为五个单元,必修五册教材中每册一个单元,但单元序号不统一。每个单元三至四课,其中包括零至两篇略读课,其余为精读课,每课均为一篇课文。该套教材的文言文练习同样附在每课的课文后,练习名称统一为“研讨与练习”,题量一般为三题或四题,篇幅同样一般不超过一页。
二、人教版与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分类比较
1.按题型分类
按照胡中锋先生在《教育测量与评价》一书中所做的分类2,粤教版练习题型所含题目数等统计见表1:
由表1可知,在粤教版中,问答题所占比例最大,涉及的内容也最广;其次是词语解释题,包括词语解义、归纳词义、词义辨析指出特殊字词等题目类型;再次是背诵、体会等指令题和翻译题,其他题目类型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题型具体统计见表2:
表2与表1相比,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1):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共8题,占总题目数的10.53%,明显少于粤教版的19题(占总题目数的24.68%);写作类题目共5题,明显多于粤教版的1题,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1)按内容分类
由表1、表2和图1可得,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的题型相比粤教版略为丰富;词语解释类题目明显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目明显多于粤教版,其余题型差异不大。
2.按内容分类
按照古汉语知识范畴和阅读训练范畴的常规分类,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具体内容分类见表3: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内容分类具体分析见表4:
表4与表2相比,同样可用饼状图做直观分析(见图 2):
注:图2为二级饼图,左侧饼图显示的是全部题目的内容分类和比例,右侧饼图显示的是阅读分析类题目的分类和比例。
由表3、表4和图2可以得到以下结论:
第一,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中,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
第二,其他文言文常识类的内容两套教材数量相差不大,但所训练的内容很不相同,人教版的内容包括对文、同字重出、骈句、常用句式,每项内容各一题,而粤教版则是特殊句式 (分别为省略句和宾语前置的专项练习)、成语、对偶,每项内容各两题。
第三,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远超过粤教版,且形式丰富多样,有扩展阅读类、写作类、讨论类、对比分析类、论述类、演讲类等。
3.按目标层级分类
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较符合四分法的目标层级分类,但由于应用类题目较少,特将简单应用和综合运用合为一类,统称应用类,以便统计归类。具体分类情况见表5:
由表5可得,位于目标层级中理解层面的题目数最多,占总题目数的55.71%;其次是是识记层面的题目,占31.43%;应用层面的题目很少,占12.86%。也就是说,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更多地停留在识记和理解层面,更高层面的练习题目较少。
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按照目标层级也可分为识记、理解和应用三个层面,具体情况见表6:
表6与表5对比,同样可以用饼状图表示(见图3):
由此可见,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识记类题目明显低于粤教版,理解类的题目所占比重略低于粤教版,而应用类题目则明显高于粤教版。
三、粤教版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差异分析
从以上各类数据的对比中,我们可以总结出人教版和粤教版的文言文练习各有优缺点。人教版的优点主要有以下三方面:
第一,扩展性强,十分注重能力的培养。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扩展思考类题目数量远超于粤教版。人教版的文言文练习每堂课至少有一道扩展思考类题目,分别注重学生联想、表达、辩论、写作等方面的能力。这也正是粤教版较为欠缺的一点。同时,人教版还较为注重指导学生用历史的眼光来思考古代问题,并用现代的观念解决实际问题。如“结合当时的历史背景”“站在现代社会的立场”“观点是否过时”等词句在练习中随处可见。另外,在联系实际对作品思想和作者情感的分析中,学生情感、态度、价值观的解读能力也可随之培养起来。
第二,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目标层级整体高于粤教版。如上文所述,人教版的识记类题目比例明显低于粤教版,应用类题目比例明显高于粤教版,也就是说整体上层级高于粤教版。这说明人教版的练习题综合度高,应用性强,像文献综述中所归纳的那样,更与国外先进的教材理念靠近,注重训练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应用能力,而不仅仅停留在识记和理解阶段。粤教版在这方面略显逊色。
第三,人教版文言文练习的呈现形式更加多样,包括题型和表现形式两方面。从题型方面看,人教版词语解释类题目少于粤教版,写作类题多于粤教版,使题型分布变得更均匀,同时增加了填空题和演讲活动题两类题型。在问答类题型中,还包括给语段加标点、给固定格式找例句、给多义词的各种含义找例句等较新颖的题目形式。从表现形式方面看,单单内容分类中的扩展思考类题目的18题中,就有扩展阅读、写作、讨论、对比分析、论述、演讲等多种形式的训练内容。而相比之下,粤教版的题目类型、表现形式就比较传统。
同时,粤教版相较于人教版也有较明显的优点,即粤教版对基础知识的关注更多。如上文所述,从内容分类方面看,人教版的重点字词类内容明显低于粤教版。单从特殊句式一类题目的训练来看,人教版只有一题,且共三个例句,每句涵盖了一种特殊句式的类型,而粤教版则有两题,每题专项训练一种特殊句式,这对于基础知识的积累显然有更加显著的效果。此外,粤教版的文言文常识类题目经常在不同的课中重复训练同样类型的常识,这对于夯实学生基础很有帮助,如必修五第14课《鸿门宴》的第三题和第15课《陈情表》的第三题同为成语的训练,这样的安排在人教版中却难以找到。其次,在文言文常识题目中,粤教版文言文练习的指向性也很强。重点字词部分,粤教版包括一词多义、古今异义、单纯释义、通假字、词类活用等五类常识的训练,其他常识部分,包括特殊句式、成语、对偶三类常识的训练,这些类别的题目中,除词类活用类题目只有一题外,均各有两题以上,同为两题的包括特殊句式、通假、对偶、成语、古今异义五类常识,比例分布较平均。不同于人教版其他常识每类型只有一题的情况。
7.粤教版四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设计 篇七
教学目标:
过程和方法:
1.两人合作,画出自己及其它物体的影子,观察影子。
2.自制日影仪并会用它测量影子。
3.观察记录一天中太阳的位置和观察时刻。
4.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长的变化。
知识技能:
1.认识到影子的方向和长度随时间变化而变化。
2.认识太阳在天空中的(视)运动模式。
3.知道太阳的(视)运动与影子变化的关系。
情感态度价值观:
1.能够持久而细心地连续进行一天的观测。
2.体会到宇宙万物之间存在着密切的联系。
3.建立起对宇宙探究的兴趣。
教学过程设计:
一、导入
1.师说谜语:人人有个好朋友,
乌黑身子乌黑头,
太阳光下伴你走,
一到黑处就分手。(谜底:影子)
2.学生猜谜。
3.讨论:你怎么知道谜底是影子的?
关于影子你还知道哪些?
4.学生交流对影子的了解。
[评析:猜谜是学生喜闻乐见的一种方式。学生从下课到上课有个思维转换的过程,谜语可使学生迅速集中思维,很快地进入课堂角色中来。同时,这个谜语中还暗含了许多科学知识,如影子是什么颜色,影子是怎样形成的(影子的产生需要光线等)]
二、画影子
(一)画自己的影子。
谈话:你们画过影子吗?有人画过自己的影子吗?
讨论:你们打算怎样画自己的影子?你的影子可能是什么样的?
带学生到操场上画自己的影子。
这么多的学生一齐来到操场上画影子,这是从来没有过的场面。学生在讨论中就已经盼望着画出自己的影子来看个究竟。影子虽然是极为普通的,但他们就是对这些极为普通的影子没有太多的关注,更谈不上关注自己的影子了。
这一活动中,学生在画影子的过程中会有很多发现:
1.影子与太阳分别在人(物体)的两侧。
2.影子的底端是与人(物体)相连的。
3.影子是灰黑色的(即使穿着彩色的衣服也一样)。
4.影子比人长(注:早上9点钟)
在获得这些发现的同时,他们学会了合作,懂得:有时候,一个人是很难完成任务的,只有相互合作,才能画出自己的影子。
过程:
1.出发之前,告诉学生将干什么。
2.发给学生每人一支粉笔,和学生一起到操场上画影子。
3.画影子的同时把脚印也要画出来,并且把名字写在影子里。
4.记住自己站的姿势。
5.让学生观察此时太阳在哪边,影子和太阳的方向。现场的观察更具有说服力,也为下面的研讨打下基础。
6.画好之后,领取新任务。
[评析:还有什么比画下自己的影子更吸引孩子们呢。画影子不是目的,只是手段,目的是要让学生留下影子的痕迹,为再一次观察影子埋下伏笔,便于比较。学生在画的过程中有了感受,经历了一次趣味性地动手做的活动,有所发现。注意:这是他自己的发现。]
(二)画其它物体的影子
此时,学生还沉浸在画影子的乐趣之中,再让学生画其它物体的影子,让他们找一找,操场上还有哪些物体有影子,把他们的影子画出来。如有难画的,只要求画出一部分,哪怕是影子最外缘的一条线也行。
学生在画其它物体影子的同时,他们会:
1.寻找:哪些物体有影子?认识到,并不是有了物体就有影子,在没有光线的地方,或是在其它物体影子里的物体就没有影子。
2.观察:这些影子是什么样的,和物体本身的形状有没有什么联系。
3.比较:这些影子哪个大一些,哪个小一些。
哪个亮一些?(或是哪些部分亮一些)哪个暗一些?(或是哪些部分暗一些)
4.交流:你画的是什么影子?有哪些发现?哪些比较有意思或是比较特殊?
(三)制作简易日影仪,画影子
教师讲述示范制作的方法:在卡纸的中间画一个“”或“”记号,把橡皮泥捏成底盘放在中心,在橡皮泥上插一支塑料小棒,在卡纸上标出“东南西北”四个方位。
教师示范画影子的方法:按东南西北的方位把日影仪平放好,准确的方位要用指南针测定,在影子末端用“”或“”作出记号,同时记下测定影子的时间。
过程:
1.分发学生材料。
2.学生制作简易日影仪。
3.操作记录杆影。
(说明:在这一过程中,一定要详尽地说明操作的方法,因为这是教会学生科学地学习方法,要求摆放日影仪时,一定要用指南针测准方位,确保科学性)
三、猜想影子的变化
组织学生围坐一圈,老师参与其中。
猜想:过一段时间,影子还会是原来的样子吗?
学生最先想到的是影子会动。然而仅仅到这是远远不够的,教师要接着让学生猜想影子会怎么动?朝哪个方向动?为什么要朝那个方向动?除了方向变化,还有什么变化?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并请他们说说为什么这样猜测――意在向学生渗透:猜测也应是有根据的。以此培养学生根本已有经验对未来事物做出较准确预测的能力。
[评析:猜测是由问题到实践的一个很重要的环节,这种猜测,对于科学发现,科学概括往往是非常起作用的。它是“搞科学”道路上的第一步,往往指明着科学探究的方向,为了这个方向而去收集事实,分析整理事实,去验证它,修正它。学生作出猜想后,无需教师布置任务,相信他们肯定会再次观察那些在地上的影子。]
四、学生再次观察影子,交流讨论
1.教师提问:影子真的会像你们所说的那样变化吗?
2.学生再次观察影子。
他们会惊奇地发现,站在自己的脚印上,影子和原先画的不一样了,特别是那些固定的物体的影子,变化很明显。
3.交流讨论:
(1)有什么发现?说明什么?
(2)这些发现和你刚才猜想的一样吗?
(3)再过一段时间,这些影子又会有什么变化?
五、观测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以及记录日影仪上的影子。
1.猜想:到了下午,这些影子又会怎样呢?是什么原因造成这种变化的?
2.讨论:怎样证明你的猜想是对的呢?
3.观测记录:
在观察记录之前,让学生讨论需要注意些什么:
日影仪要严格按着方位放。
画图或记录时,一定要记下时间。
看太阳时,要隔着一层东西看,防止灼伤眼睛。
(1)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的日影仪上的影子。
(2)观察记录一天中整点时刻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可以采用选参照物观察画图的方式,也可以在一张大纸上剪上一排排的圆,然后侧立在面前看太阳,把太阳所在的圆记录下来,最后拓印在纸上,就是一天中太阳在天空中的位置图)
教师指导学生要选好观察的参照物体。
六、分析整理日影仪上的影长记录以及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观测记录
1.整理日影仪上的数据
(1)量出杆影的长度
(2)交流发现
比较杆影,有什么发现?
(什么时候最长?什么时候最短?早晨和傍晚的有什么不一样?)
2.分析交流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
(1)选择学生的记录图展示,观察太阳的运动模式。
(2)讨论:太阳在天空中是怎样运动的?(方向、高度)
3.讨论:太阳高度和影长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七、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模式以及影子的变化
(课前学生从家里带来手电)
教师提问:你能用实验模拟太阳在天空中的运动以及影子的变化吗?
学生讨论,设计实验。(可以用手电模拟太阳,控制太阳的运动,观察手电下物体的影子)
八、总结
8.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八
1、 任何物体工作时都需要 ( 能量 )。
2、 能量有不同的形式:如( 声能 )、( 光能 )、( 热能 )、( 磁能 )、( 电能 )、( 潮汐能 ),还有风能、机械能、太阳能、核能、生物能和地热能等。
3、 能量有各种各样的( 形式 ),都有其重要性,缺一不可。
4、 ( 核能 )能释放出巨大的能量,效率高又不污染环境,是一种新型的能源。 第13课:能量的转换
1、 让小水轮转起来的实验的步骤
准备材料:一根轴、一个安装片的轮轴和六片叶片。
(1)把六片叶片分别插入轮轴中的凹槽中;
(2)把轴穿过轮轴中间的小孔。小水轮就做成。
2、如何用水流让小水轮转动起来?
可以把做好的小水轮架在水槽上,用一个下部带孔的容器装上水,让水流在一侧的叶片上,小水轮就回转动起来。
3、怎样能让小水轮转得更快?
加大水流的高度、加快水流的速度,加大水流的流量、水倒在叶片的边缘等都可以使小水轮转动得更快。
4、发电实验步骤
(1)将棉线紧紧地缠绕在小发电机的轴上。
(2)将灯泡与发电机连成一个电路。
(3)试着用手转动轴,观察灯泡的亮灭情况。再快速拉动棉线,使轴高速转动起来,观察灯泡。水中具有的能量转变成电能。
5、除了( 水能 )可以转换成电能外,还有( 核能 )、( 风能 )、( 热能 )、( 太阳能 )等都可以转换成电能。
6、各种能量之间可以相互( 转换 )。
7、课后1:请运用所学习的能量转换的知识,设计一个能量自给房屋。
设计的文字概述:用风来发电、用水流来发电、用太阳能来提供热能等。
利用的能源:风能、水能、太阳能等。
9.粤教版五年级科学上册复习资料 篇九
1、海里的贝壳怎么会出现在山上?
因为大地进行过变迁,海洋与陆地发生变化。
2、大陆漂移学说
一些科学家认为,地球表层是由几个巨大板快组成的,这些板快缓慢地运动是大陆飘移的原因。
第15课:大地的震动
1、地震是一种( 自然现象 )。多数的地震是由地下的( 岩层断裂 )造成的。当破裂的岩石沿着断裂形成的( 裂缝 )移动时,大地就会( 晃动 ),这就是地震。
2、地层深处( 岩石断裂 )产生震动的地方就是( 震源 )。震源正上方的地面是( 震中 ),是震动最强烈的地方。
3、地震有什么危害?
地震是最严重的自然灾害之一。大地震发生是,地面震动幅度有时可达数米,能在几分钟甚至几秒种内使地貌发生改变,破坏道路和建筑物,使城市变成废墟,造成严重的人员伤亡和经济损失。地震还可能引起海啸、山崩和火灾等,造成更
4、( 中国 )是地震多发国家。
5、我们应该如何紧急避险?
(1)在室内,迅速逃避到结实、能掩护身体的物体下,并尽可能地找到一些物品保护头部;
(2)在室内,迅速躲到易于形成三角空间的地方,如家具蒡边、墙角等;
(3)在室外,要避开高大建筑物,迅速跑到室外的空地上;
(4)要保持冷静,多动脑筋,切记跳楼,以免造成不必要的伤亡。
第16课:火山的喷发
1、( 火山喷发 )和地震一样,是一种自然现象。火山喷发时,地球内部灼热的( 岩浆 )、( 气体 )和( 碎屑 )等从火山口喷射出来。
2、火山喷发的过程是怎样?
(1)岩石处于高温状态,部分融化成岩浆。岩浆的温度比周围的岩石高、密度也较小,岩浆不
断的向地表上升;
(2)岩浆沿着隆起造成裂缝上升,随时向外迸发。
(3)一旦岩浆找到通达地表的途径,就会立刻喷出地表形成熔岩。
3、火山喷发时,温度极高的( 岩浆 )会冲出地表,形成炽热的( 熔岩流 )。
4、火山的利与弊
弊:火山喷发还常常伴随或诱发地震、海啸、火灾、崩塌等灾害,更加剧了对建筑物、道路、桥梁、农田、森林和城市设施的毁坏程度,从而造成严重的生命伤亡和财产损失。 利:(1)火山灰中含有农作物所需的多种养分;
(2)火山喷发的气体可以制造硼酸、氨水和硫酸化合物等化工产品;
(3)钻石等矿物带到地面;
(4)火山活动还伴随着丰富的地热,形成温泉;
(5)海底火山爆发,甚至会形成一个新的小岛。
第17课:地表物质的迁移
1、岩石碎裂的原因:自然界的岩石受到昼夜( 气温变化 )的影响。
2、岩石碎裂原因实验:先取较薄的页岩,在酒精灯上加热至红,然后突然投入冷水中。
注意:岩石在酒精灯上不能加热过久,以免炸裂;岩石在投进烧杯的冷水里时不要碰到烧杯壁,投放时应尽量轻一些。
3、除了日夜气温变化会使岩石崩裂外,渗入岩缝的水在冬天( 结冰 )的时候,由于体积增大也会使岩石( 胀裂 );植物的根系在岩石的岩石的裂缝中( 生长 ),也会使岩石破碎。像这样岩石不断( 破碎 )的现象,就是岩石的( 风化 )。
4、泥沙搬家实验证明了水流使地表物质发生( 迁移 ),有( 搬运 )作用。
5、一条大的河流,一般分( 上游 )、( 中游 )、( 下游 )三个主要河段。 ( 上游 )的水流很急,有棱角分明、高低不平的石头;( 中游 )比较宽阔,水流速度减 慢,有体积较大、较圆滑的石头;( 下游 )水流速度缓慢,有被水冲下来的圆滑小石头。
6、( 石笋 )、( 钟乳石 )和( 石柱 )都是石灰岩( 沉积物 )形成的。
7、石笋形成实验步骤:
(1)准备材料:2个大小相同的烧杯、100克明矾、柔软的棉纱线、开水、小石块2块。
(2)去两个烧杯,各加100毫升水,往其中的一个烧杯中加入100克明矾。
(3)棉线两头各绑上一块小石头,分别放到两个烧杯中。
(4)将两个烧杯之间的棉线打个小环结,放置几天后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纱线的小结和桌面上会形成仿似钟乳石或石笋的固体。
10.粤教版三年级下学期科学教学计划 篇十
一、指导思想
1.充分挖掘课程资源和孩子们一起探究实施真正意义上的科学探究性教学; 2.有效地组织学生开展真正有深度的科学探究性活动。
二、教材分析
经过半学期对科学的接触,学生已经渐渐习惯接受科学课程了。《科学》三年级下册科学教材的选择的教学内容是以学生“寻访、观察、实验活动”为主线展开的。第一单元是对学生位置意识的培养,能准确的说出制定物体的内容,学会辨别方向等内容,旨在引导学生能够辨别清楚各个方向;第二单元旨在让学生了解各种物体及材料,了解物体的特征,物体的分类,材料的性质以及认识身边的材料;第三单元主要是让学生认识生物,爱护动植物,旨在让学生了解生命,关注生命,自己去发现自然中的生物,并对生物进行观察了解各种动物的特质及习性等。通过一个学期的学习使学生学习掌握一些浅显的科学知识技能,并掌握最基本的实验操作观察事物的能力。
三、教学目标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努力发展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使得学生们在日常生活中愿意亲近科学、运用科学把科学转化为对自己日常生活的指导 逐渐养成科学的行为习惯和生活习惯;
3、了解科学探究的过程和方法让学生亲身经历科学探究的全过程从中获得科学知识增长才干体会科学探究的乐趣理解科学的真谛逐步学会科学地看问题、想问题;
4、指导、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假设分析事物之间的因果关系注重观察实验中的测量特别是控制变量、采集数据并对实验结果作出自己的解释学习建立解释模型以验证自己的假设;
5、保持和发展对周围世界的好奇心与求知欲,形成大胆细心、注重证据、敢于质疑的科学态度和爱科学、爱家乡、爱祖国的情感;
6、亲近自然、欣赏自然、珍爱生命积极参与资源和环境的保护关心现代科技的发展。同时在教学的过程中渗透着科普宣传知识让学生会运用学到的知识在生活中解决生活问题。
四、本册教学重点
1.培养学生的科学兴趣和思维方法;
2.通过动手动脑、亲自实践在感知、体验的基础上使学生形成较强的科学探究能力;
3.培养小学生的科学素养。
五、学生情况分析
作为三年级的小学生,通过一学期的认识,大概了解了科学的思维方式、方法,但此对学生的知识教育应居其次,更重要的是对学生科学兴趣的培养和简单实用的科学思维方式的灌输。要培养学生课堂上的科学的思考习惯逐步养成预见、测量、分析、探究、记录数据等一系列的科学习惯以及小组探究的活动方式。
六、基本措施
1、把科学课程的总目标落实到每一节课
2、把握小学生科学学习特点因势利导
3、用丰富多彩的亲历活动充实教学过程
4、让探究成为科学学习的主要方式
5、树立开放的教学观念
6、悉心地引导学生的科学学习活动
7、充分运用现代教育技术
8、组织指导科技兴趣小组引导学生参加各类有关竞赛以赛促学。
七、课时分配 共30课时 第一单元我们在哪里共7课时
1.定位置………………………………………..2课时 2.辨方向………………………………………..2课时 3.看地图………………………………………..3课时
第二单元物体与材料 共11课时
4.物体的特征…………………………………4课时 5.物体的分类…………………………………2课时 6.材料的性质…………………………………3课时 7.身边的材料………………………………...2课时
第三单元生物大家族 共12课时
8.蜻蜓与麻雀………………………………….2课时 9.鲫鱼与青蛙………………………………….3课时 10.壁虎与小猫………………………………….3课时
11.多姿多彩的植物世界……………….…2课时.12.海洋生物……………………………………..2课时
11.一年级粤教版科学 篇十一
A、光线打靶 B、潜望镜 C、彩虹 D、太阳能热水器
(B)2. 我们常用的电灯白炽灯是( )发明的:
A、牛顿 B、爱迪生 C、爱因斯坦 D、伽利略
(C)3. 瘦肉中含有丰富的( ):
A、脂肪 B、糖类 C、蛋白质 D、维生素
(D)4. 根据“食物金字塔”,我们每天应该多吃的食物是( ):
A、糖果 B、植物油 C、盐 D、谷类
(C)5.平静时,人一分钟心跳次数约为( ):
A、20次 B、150次 C、75次 D、30次
(B)6. 吸盘能牢牢吸在玻璃上,是受到( )的缘故。
A、重力 B、大气压力 C、浮力 D、弹力
(B)7. 下面哪个例子是不是弹力作用的原理( ):
A、弓箭 B、吸盘 C、弹簧 D、橡皮筋
(B)8. 下面哪个例子是减少摩擦力的( ):
A、鞋底的花纹 B、滑雪板 C、刹车片 D、轮胎的花纹
★ 鲁教版初中英语作文
★ 湘鲁版六年级英语上册期中试题及答案
★ 鲁教版一年级语文上册期中测试卷及答案
★ 鲁教版初二语文知识点
★ 鲁教版初三语文知识点
★ 初一语文知识点鲁教版
★ 鲁教版三年级语文知识点
★ 鲁教版初一数学知识点
★ 七年级数学知识点鲁教版
12.粤教版六年级科学下册复习资料 篇十二
1.在下,一根像螺丝刀一样可以绕着转动,能撬起重物的硬杆叫做“ 杠杆 ”。杠杆是一种常用的简单机械。
2.杠杆的三个组成要素是:
3.当动力臂大于阻力臂时是, 当动力臂小于阻力臂时是 费力 杠杆,它的特点是 费力但省距离 。
4.当支点在杠杆的中央时,既不杠杆有: 跷跷板 、订书机 、天平等。
5夹 、羊角锤 、手推车 等。常见的费力杠杆有: 钓鱼竿 、筷子 、镊子 、扫把 、理发剪刀 、垒球棒 等。
6.世界上没有既又省
第3课 滑轮、轮轴与齿轮
1.根据滑轮的不同连接方式可分为是 定滑轮 。
2.固定在支架上的滑轮称为“”,它的特点是可以向 ,但不可以 省力 ;随着重物上下移动的滑轮叫做“ 动滑轮 ”,它的特点是可以 省力 ,但不可以 改变用力的方向 。
3.由定滑轮和动滑轮组成了“”,使用滑轮组既变用力的方向 。
4.一些门锁的把手,把手可带动转轴旋转,起到了大轮子带动小轮子转动的作用,这些轮子就称为 轮轴 。
5.对于螺丝刀来说,螺丝刀的柄就是 轮 ,螺丝刀的杆就是 轴 。对于一般的轮轴,其中大的那个圆叫做 轮 ,小的圆叫做 轴 。轮和轴连接在一起,并围绕着 轴心 转 动。
6.在生活中,像、、用了轮轴。轮轴有 省力 作用。 7.在生活中,常常会看到一种边缘带齿的奇特轮子,这种轮子人们称它为 齿轮 。
8.齿轮的应用非常广泛,几乎所有的机器都离不开它,使用齿轮可以动力 ,可以 改变运动速度 ,还可以 改变运动方向 。
第2课 杠杆的平衡
1.在三千多年前,我国已用做捣谷的槔 。
2.通过实验,我知道杆杠尺平衡的规律(原理)是阻力臂 。
3.天平是用来测量物体 质量 的一种仪器,它是根据 杠杆平衡 的原理制成的。 4.“秤砣虽小,能压千斤”,那是利用了原理的结果。 5.这是古希腊的基米德 发现的。
曾经说过:”!” 6.杠杆尺平衡的条件:左边的钩码数×格数=右边的钩码数×格数 7.给你 2 个钩码,在杠杆尺右边怎样挂才能使下面的杠杆达到平衡呢?请在下图中画出来。
第4课 斜面
1.人们常在 低处 和 高处 之间设一个斜坡,以便把重物从低处移到高处,这个斜坡叫做 斜面 。 螺旋 是变化了的斜面。
2.利用斜面搬运重物可以 省力 ,斜面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越 小 ,沿斜面提升重物就会越 省力 。(坡度越缓越省力)
3.斜面的作用是 省力 。斜面的坡度越 小 越省力。斜面越 长 越省力。
4.斜面的应用:日常生活中有很多事物应用斜面的原理而达到省力的目的,常见的斜面有 盘山公路 、螺丝钉 、立交桥 、公路引桥 、商场的自动扶梯 等。
第5课 研究自行车
1.像 杠杆 、滑轮 、轮轴 、齿轮 、斜面 等都是简单机械。 2.人们根据需要,对、进行组合,发明了各种复杂的机器,我们日常使用的 自行车 ,就是其中一种使用广泛的机器。
3.自行车发明于身轻巧 、使用方便 ,而且不会 排放废气 ,不会 污染环境 。 4.→ → → 齿轮 → 后轮 。
5.自行车部件应用简单机械的情况。(连线题)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应用机械的位置 应用机械的类型
车把手 轮轴 车上的螺丝钉 斜面
刹车 杠杆 车轮和车
轴 轮轴
大齿轮和小齿轮 轮轴 后架上的弹簧 杠杆
车铃的按钮 杠杆 脚蹬 轮轴
6.怎样才能使自行车跑得更快?
答:通过调整大小齿轮的传动装置来实现,当前齿轮半径增加,后齿轮半径减小时,前齿轮转一圈,后齿轮要转好几圈,这样使自行车跑得更快,但费力点。
1.据水文地理学家的估算,地球上的水资源中,约和咸水湖中的水),淡水只占 2.5% 。在淡水中,约 99.7% 是极地冰川及其他难利用的淡水,可以被人类利用的河流湖泊和浅层地下水仅为 0.3% 。
2.我国水资源人均占有量只有 ,排在世界第
3.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 二、问答题
1.地球上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你对此有什么感想?
答:淡水资源多是多么宝贵,我们要保护水资源,节约用水,合理用水。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生活中的小事做起。
2.地球的水资源中,可被人类利用的淡水不到万分之一。我们该怎样用水? 答:1、一水多用:洗脸水用后可以洗脚,然后冲厕所; 2、用洗米水、煮面水洗碗筷,可节省生活用水及减少洁精的污染;用洗菜水、洗衣水、洗碗水及洗澡水等清洗水来浇花、洗车;用养鱼的水浇花,还能促进花木生长;3、用水后,应及时将水龙头关紧;4、餐具油污多,可先用一张卫生纸擦干净,再洗,既方便又省了水。 3.请你设计两条节约用水标语。 答:①节约用水就是珍惜生命
②惜水、爱水、节水,从我做起。
第7课 宝贵的耕地
1.国家已明确规定,随之结束。
2.土地资源包括设用地 等。
3目前,我国有 84 %以上建筑墙体材料仍然使用传统的黏土实心砖,年耗 6000 亿块红砖。
【一年级粤教版科学】推荐阅读:
粤教版五年级上册科学07-25
科学五年级上册粤教版08-21
粤教版五年级下册科学教学计划10-20
粤教版四年级科学下册的光与生活教学反思09-29
一年级冀教版科学试卷10-12
鄂教版五年级科学10-19
17 走近科学家教案(冀教版六年级科学)10-26
八年级科学教案浙教版06-17
冀教版三年级科学上册09-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