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教改论文(共11篇)(共11篇)
1.音乐教改论文 篇一
教 改 论 文
南岗学校
郭丽萍
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高效之路
南岗学校
郭丽萍
语文是人们学习和掌握各门知识的基础学科。小学语文在小学各学科中占课时最多。但是,多年来小学语文教学却一直在“高耗低效”的局面下徘徊,特别是在广大的农村小学,信息闭塞,师资水平差,语文教学改革举步唯艰。近年来,随着语文课程标准的颁布和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我们在小学语文教学中采用了基本的教学模式——两步四环+课外阅读,从而有效地推动了农村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步伐。
一、两步四环
1、两步。即教学一篇课文,分两步走:第一步,从形式到内容,指导学生通过语言文字理解课文的思想内容;第二步,从内容到形式,指导学生深入语言文字,领悟作者是怎样表达的。
2、四环。即走第一步时,着重解决“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走第二步时,着重解决“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
著名语文教育家张志公先生认为:看一篇文章,先读一遍,得其大要。再读,才知道文字结构和层次的安排。又读,才能体会哪些词、句子用得准确、生动,从而对全文的理解也就又加深了一步。这个观点,就是张先生“带学生从文章里走个来回”的理论主张。
人民教育出版社孟令全先生认为:“阅读教学的第一步应该是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内容”;“阅读教学应该在指导学生理解课文内容的基础上,进一步指导学生理解课文的形式”。
任何一篇课文,都是用来表述事物的,也是用来表情达意的。因而读懂一篇课文的基本要求应该是:①要弄明白写了什么,即材料,包括:主要的人、事、景、物等;②要弄明白为什么写,即中心,包括:精神品质,思想感情,寓意哲理,科学方法,自然原理等;③要弄明白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即表达,包括:遣词造句的精当,布局谋篇的巧妙,表情达意的深挚等。
因此,在教学一篇课文要走完“两步四环”的全过程:首先是走第一步,着重解决两个问题——写了什么和为什么写;然后再走第二步,着重解决两个问题——怎样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在每篇课文学习结束之后,我们及时进行课外拓展,引入另外的一篇或多篇文章的学习。
二、课外阅读
叶圣陶先生认为:“语文教材无非是例子,凭这个例子要使学生能够举一反三,练成阅读和作文的熟练技能。”吕叔湘先生曾经说过:“少数语文水平较好的学生,你要问他经验,他们会异口同声地说得益于课外看书。”
因此,为了发挥语文教材这个例子的作用,落实新的教材观,给学生提供语文实践的场所,我们在按照“两步四环”教学一篇课文之后,及时给学生提供一篇或几篇与课文密切相关的名篇佳作,让学生按“两步四环”的学习步骤与文本展开对话,进行“举一反三”,把在课堂上学到的有关读书方法运用于阅读实践中,从而让学生去构建自己的知识体系,实现知识和能力的迁移。
最近,崔峦先生就当前小学语文教学的现状提出了“倡简、务本、求实、有度”的八字方针,这八字方针一经提出,小学语文界立刻掀起了“简简单单教语文,扎扎实实促发展,本本分分为学生”的教学热潮。而我们“两步四环+课外阅读”的基本教学模式,简捷、明了,便于操作。它的运用,不仅改变了传统的重内容分析、轻语言表达的“半身不遂”的阅读教学现状,形成了教学一篇课文的完整过程,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和质量,而且“两步四环”还要求教师紧紧围绕着“写了什么”、“为什么写”、“怎样写的”和“为什么这样写”来组织教学,久而久之,学生每拿到一篇文章,便能主动地从上述几个方面去阅读、思考、咀嚼、品评,通过反复的阅读实践活动,培养了学生理解语言的能力、运用语言的能力和良好的阅读习惯。因此说,“两步四环+课外阅读”,是一条小学语文教学改革的成功之路。
2.音乐教改论文 篇二
一、目前高校音乐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浅析
本文重点探讨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 即主要针对的是全体学生的教育, 而不是音乐专业学生的教育。
1、高校学生音乐素质总体水平偏低
由于受到应试教育的影响, 目前我国中小学音乐教学大多不受重视, 未能很好的完成中小学阶段的音乐教学任务, 加上家庭环境、地域、知识结构等条件的影响, 除个别音乐特长生外, 大学生整体音乐素质普遍偏低, 主要表现为, 音乐知识匮乏、不识简谱、不会演奏乐器、音乐欣赏能力较差。这些问题的存在, 直接影响了音乐教学对美育功能的实现。
2、部分高校教师偏重发挥一己之长, 在课程设置上随意性太强
普通高校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 应该是面向全体学生, 注重普及, 着力提高大学生的文化修养、审美情趣和鉴赏能力, 使学生在音乐课程学习实践中达到综合素质的提升。但目前很多高校的音乐教师在授课过程中, 过于偏重自身特长, 往往依据自己所学专业设置课程, 忽视了音乐教学的普遍规律和教学目标要求, 这就严重偏离了音乐教育的出发点。比如钢琴专业的老师只开办钢琴课, 管弦专业的老师就开设管弦课, 声乐专业的老师就开设声乐课, 个别学校因为师资力量薄弱, 甚至取消了音乐公共课的设置, 只为音乐特长生开办小班。凡此种种, 都对学校科学设置教学内容、普及音乐素质教育带来了较大的难度。因为非音乐专业的音乐教育不是精英教育, 不是培养音乐家的教育, 所以在课程设置上不应该“求专求深”, 它更应该专注于全体学生的音乐基础知识培养、音乐修养培养、音乐审美情趣的培养。
3、只重视课外活动, 忽视音乐课程教育这条主线
有的院校出于宣传自身形象和参赛、汇演的目的, 组建了各种艺术团体, 把大量的资金和师资力量放到了课外活动的组织、演出、参赛之中, 忽视了音乐课程教育作为音乐素质教育的核心这一思想, 使音乐课程教育这个主阵地严重远离了面对全体学生这个主旨。
课外活动作为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一项内容, 应体现“适度、普及、兼顾”的原则, 积极鼓励全体学生参与其中, 自主选择, 各有所得, 决不能让音乐课外活动只成为个别音乐特长生表演的舞台, 更不能以课外活动来替代课程教育, 以牺牲大多数学生的音乐教育机会来换取课外活动的虚假繁荣。
二、音乐教学主要改革思路
针对目前高校音乐素质教育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 笔者认为, 普通高校应该认真落实《音乐课程标准》, 从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质入手, 以培养学生的审美情感、高尚的道德情操和健全的人格为目标, 积极进行教学教法改革, 充分发挥音乐素质教育的功能。
1、明确大学音乐教育的目标, 给予准确的定位
我们必须清楚的认识到, 普通高校的音乐教育不是专业教育, 它的首要任务不是为了培养音乐方面的专门人才, 它的教学目标也不应该是让学生掌握高深的音乐理论和专业的技能技巧。因此, 在普通高校的音乐素质教育中, 我们应牢牢把握“音乐教育不是培养音乐家, 而是培养和谐的人”这一方向, 坚持立足学生实际, 实事求是, 以提高大学生的文化素质和艺术鉴赏水平、完善人格、陶冶情操为出发点, 制定科学的教学目标, 并认真抓好落实。
2、加强音乐师资队伍建设, 提高课堂教学水平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充分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 才能使音乐教学更好的实现其育人功能, 这就对教师队伍素质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要加强对教师队伍专业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技巧的培训, 使他们掌握心理学、美学等相关知识, 能够在教学实践中有意识的、自觉地、系统的运用相关理论, 帮助学生摆脱抽象的音乐理论知识和单调的技能练习带来的苦恼, 使学生产生精神愉悦感, 自觉地、主动地参与到音乐学习中来。要加强对课堂教学过程的研究和调控, 教师要认真备课, 详细了解音乐作品的创作背景、蕴含的时代意义和精神内涵, 深入探究音乐作品所表现的审美情感和表现形式, 引导学生准确的理解音乐、真切的感受音乐、真实的再现音乐的艺术形象。教师要加强对学生音乐赏析能力的培养, 使学生在音乐实践中亲身感受到音乐的节奏、力度、速度之美, 加深他们对音乐的审美感知, 达到最终提高音乐审美能力的目的。
3、改进教学内容
音乐艺术和其他艺术形式一样, 具有丰富的资源特性, 古今中外有许许多多经典的音乐作品, 教师应广泛涉猎人类物质文化精髓, 积极向学生推荐学习曲目, 鼓励他们经常欣赏经典作品, 使他们逐步认识音乐形态的特点、音乐的社会功能、音乐的表现形式, 启迪他们对音乐历史文化的深刻思考, 使他们既能享受音乐形式之美, 也能高度领悟音乐的人文内涵。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上, 教师不仅要注重对民族文化如民族音乐、民族乐器、地方戏曲的注入, 加强民族音乐艺术的传播, 也要积极吸收国外优秀的音乐教育教学理论, 不断丰富教学内容, 使学生充分体验世界优秀的文化成果, 促进自身整体素质得到不断提高。
4、丰富教学手段, 优化校园音乐环境
音乐是人类情感的最直接流露, 所以, 充分利用现代教育技术, 采用多媒体展示、电影欣赏、观看文艺演出等多样化的教学手段, 优化教学内容, 创新教学形式, 就可以使学生对音乐艺术产生持久的兴趣和共鸣。高校要积极创设音乐环境, 通过开办音乐讲座、音乐专栏、举办音乐比赛、组织学生自办音乐团体等形式, 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其中, 并在音乐活动中得到锻炼和提高, 有效提高大学生学习音乐的自信心和学习兴趣。
3.践行音乐教改 促进教学相长 篇三
[关键词]音乐 教改 教学相长
[中图分类号] G623.7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9068(2016)15-055
李炳亭老师在《对国内课改现状的走访分析》一文中提到“课改已真正达成了共识,即便是在应试教育的重灾区,校长们也都在谈课改……”。可见,课改势在必行。当然,我们学校也不例外,每一个学科教师都根据学校提出的课改理念努力进行着自己的探索。这场变革能否取得成功,从某种意义上来说,学科一线教师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一线教师素质的高低、教学理念是否与时俱进、追求目标是否体现以人为本,很大程度上决定着学校能否健康、快速、可持续的发展。基于此,在新课改背景下我校音乐教师对课堂教学模式、教学方法等进行了积极的探索与研究。
一、以学促长,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1.学习理论充电
为了使课改更科学,少走弯路,同时能更深刻地领悟新课改理念,我们加强了音乐理论学习充电,如学习了张娟老师的《打造学生喜欢的音乐课堂》及曹理、崔学荣老师编写的《与名师同行》音乐专著,同时分别学习了郭思乐主编的《木欣欣以向荣——生本教育体系实践案例》《如何提高小组合作学习的有效性》,还有将《中国音乐小学教育》等多种专业期刊以及网上有关文章作为学习资料。教师们在学习文章时都能进行批注,并利用每周两次教研时间,进行读书交流活动,举行“经验分享交流活动”“八大利器之我见”等反思活动。教师们在一次次的交流中碰撞出思想的火花。
2.专业训练充电
俗话说:“要给学生一杯水,教师要有一桶水。”也就是说,教师要有足够的知识贮备和过硬的专业技能。只有教师有真本事,能胜任这一任务,才能将学生真正的教好。音乐教师的基本功不同于其他学科教师,他们除了掌握通用的教学基本功之外,还要掌握音乐专业基本功,主要包括:声乐(也就是唱歌)、键盘(也就是弹琴)、舞蹈、器乐(也就是除去钢琴以外的其他乐器)、乐理知识等。音乐教师专业基本功是上好每一节音乐课的基础,是音乐教师在课堂上能够“得心应手,充满自信”的必备素养。音乐教师们主修专业各不相同,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优势和不足。通过组内培训活动,可让每位教师根据自身的优缺点,有目的地进行充电,达到师资均衡、共同发展的目的。首先,明确培训目的,积极策划培训方案。在学期初和教师们共同总结、分析上学期教学中存在的问题,从问题中意识到教学质量的高低与教师专业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此,启动组内专业培训活动,让教师们清楚启动组内培训活动的真正目的,之后根据需培训的内容,采用民主投票的方法,推选四大培训版块,并推选出担任此版块的培训教师。其次,了解情况,制定培训内容。负责四个版块的教师首先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根据据学生的学习需求,确定培训的内容、时间、方法、措施等。以四周为培训活动的周期,每周一的一二节课为培训时间,培训教师负责培训活动的安排,如培训的时间、地点、内容等。第三,扎实有效地开展培训活动。
二、以研促质,营造浓厚教研氛围
为了使课堂教学方法、策略更贴切、更适合学生,我们学科组的教师参与了《小学音乐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课堂模式探索》课题研究,我们首先进行摸底、调查工作。分别从学生、教师两个层面展开。学生层面,我们分别抽取低、中、高三个学段的一个班级进行了《小学音乐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课堂模式探索》的调查问卷,并根据数据进行原因分析及给出相应的对策。
为了能够研究出适合音乐学科特点的教学模式,学期初我们制订了详细的整学期的教研明细表,并采用每周集体教研的时间进行说课、磨课以及研究模式下的教法和学法研讨活动,同时,采用活动拉动的方法带动教师课堂的成长。例如,开展八大利器的征稿活动、教师基本比赛、优质课、样板课、组内赛课、专家鉴定课、音乐同行把脉课等一系列能促进教师成长的评选活动。
在我校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音乐教学模式的研究有了新的成果,共同研究出了“六环六学”的以音乐唱歌课为主的综合课教学模式(如下图所示)。
三、以专促效,打造高效课堂
“专家”是课堂这一艘船上的护航大使,专家对课堂的研究有着深刻、独特的见解,对课堂理念有着更深层次的理解。为了能够使研究之路走得更科学、更稳当,每学期我们都请专家为课堂鉴定,组织展示课邀请区、市知名音乐教师为课堂把脉,从而真正实现以专促效,打造高效课堂。
四、以思促进,保障科研发展
我们利用每周的教研时间,集体反思和交流课堂模式的优点和不足,通过反思发现课堂模式的不足之处为:一是在运用模式的过程中将音乐学科特点凸显得不到位;二是模式环节过于固定化、模式化,致使灵活运用度不够好。教师在运用模式时感觉其过于模式化,可能一节课很新鲜,两节课也行,慢慢地就会产生厌倦的心理。针对上述问题,我们积极反思,查找原因,探寻更好的解决方法,最终研究出了“五环六学”模式及相配套的教学方法和策略(如下图所示)。
(一) 激情导入环节方法(七种)
1.即兴表演导入法;2.多媒体导入法;3.故事导入法;4.游戏导入法;5.直接导入法; 6.设疑导入法;7.创设情境导入法。
例如,执教《青春舞曲》这节课时,导入时可采用“直接导入法”,言简意赅地告诉学生:“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新疆民歌,大家一起来听一听。”因为学生对这首歌曲非常熟悉,所以无需再设计提问的环节。但是如果过于直接,就会显得单调、缺少趣味性。所以,教师应当让措辞、语气、表情等更生动形象一点,再加上一点小幽默,来弥补吸引力不足的问题。
(二)歌曲新授环节方法(五种)
1. 示范——模仿——练习的方法;2.先熟悉后加工的方法;3.边创作边熟悉的方法;4.在游戏中逐步熟悉的方法;5.“自学三部曲”模中套模方法。
在歌曲新授环节中,经过教师们一段时间的实践和摸索,探索出了音乐课堂小组合作五步法,使得小组合作学习更科学、更规范。
(三)情感升华环节方法(三种)
1.充分挖掘和利用教材的情感,以情激情;2.关注学生的主体性体验,以情育情;3.加强学生的过程性体验,以情怡情。
例如,在教学《歌唱二小放牛郎》时,在音乐的伴奏下,用抑扬顿挫的语言来讲述故事,让学生通过反复聆听歌曲、表现歌曲来体验情感,效果非常好。
(四)拓展延伸教学环节方法(三种)
1.角色性体验,拓展学生的表演能力;2.在情景剧中,拓展艺术活动的空间;3.借助课外延伸,提高学生的兴趣。
(五)课堂小结教学环节方法(三种)
1.归纳总结,为学生梳理知识;2.拓展延伸,开阔学生的视野;3.激励评价,诱发审美渴望。
例如,在执教三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噢!苏珊娜》一课时,运用归纳总结的方法。因为这节课涵盖的知识点比较多,所以在结课时,我先请学生自己思考本节课的收获。待学生回答完后,我再帮助他们概括总结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1.会唱《噢!苏珊娜》;2.了解美国的乡村音乐;3.认识五弦琴,并模仿其演奏动作表现歌曲。这样,学生对本课的知识点清晰明了,记忆深刻。
除此之外,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探索出了过程性评价和终极性评价相结合的评价方式。其中《音乐学科评价实施细则》——“小百灵卡”、“音乐银行储蓄卡”的运用,使学生的积极性大大提高,课堂效率也得到不断提升。
“教学有法,教无定法,贵在得法。”高效课堂研究探索之路不能停息,我们秉承美国教育家雷塔科的一句话“只有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以独特的方式寻找自己道路的时候,教育才能成为艺术,才会有高质量。”希望在我们教师的共同努力下,继续探索、研究出适合学生、教师的教学方法体系,使我们的课堂更加高效、更加完美。
4.教改总结 篇四
苹果园中路小学 2007年6月
教改总结
本期我校以全教会精神为指导,在转变观念,深化肩负,狠抓课堂教学改革上下功夫,继续推广六种课堂教学模式,努力实施素质教育,狠抓课堂教学管理,使学生的能力和个性得到充分发展,现把一年来我校在教学工作上的一些具体做法总结如下:
一、执行政策,法规
当今我国教育工作进入了全面依法执教的新时期,在法制逐步完善的现代社会,我们教育工作者必须自觉遵守有关教育的法律、法规,在教育教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法、政策保持一致。
1、执行新课程计划
5.教改工作总结 篇五
本人本学期开始担任系教改秘书,主要工作职责是协助专业负责人全面推进课程改革、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方式方法改革、考试改革,并及时将总结的经验,提升的亮点在全系全面推广,我从服务、协助、协调、管理、组织、参谋等方面将09年的工作总结如下:
1、协助系领导做好教育教学管理工作,坚持进行日常巡查,包括对教师的课堂检查、备课情况的检查及作业批改情况的检查等,发现问题及时汇报处理,并依据情况随时提出整改意见。按照学校安排按时值班、值周,并做好检查、记录。
2、深入实践,强化协调意识和督办管理力度。2009年是重点专业内涵建设中实施教改课改重要的一年,今年重点专业的所有课程、非重点专业的每个专业一门课程都要实施课改和教改。然而课改和教改的实施都需要进一步的协调和检查监督,这是教改秘书工作的一项重要职责。对一些矛盾灵活掌握,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及时协助专业负责人协调各教研室、专业之间的工作链接与配合,正确处理问题。自始至终跟踪教改示范班的教学进度,上传下达相关的信息和决策,及时掌握教改实施过程中教师与学生的动态,定期召开教师与学生的评教、评学座谈会,总结提炼教学改革的成效,找出存在问题,收集整理与课程改革、教学改革相关的信息、资料供专业负责人参考,以便及时调整教学改革的方式和方法。并及时对总结出来的经验,提升的亮点协助教研室主任推广到全系的所有课程。
3、在教改秘书工作方面端正文风,力求文字材料实事求是、言简意
赅,做到深入实际、深入教师、深入学生,深入课堂,开展调查研究,找准问题关键和实质,提出科学合理的教学改革建议,协助重点专业负责人搞好重点专业建设,切实发挥好参谋助手作用,并及时将教改、课改信息上报,为示范院校建设尽一份力。
4、深入课堂听课,平均每周不少于一节,并对所听课程进行认真评析,拿出具体意见,与任课教师进行交流,促进课堂教学质量与教师素质的提高。组织好本机电工程系教师数控加工技能大赛,与课程设计大赛,并组织青年教师开展一次“在理论和实践的结合处提升自我” 的讨论,以促进青年教师队伍建设,提高青年教师素质,增强学院的后劲。
5、坚持学习,努力提高自身素质。计划学习了公文写作知识、教育教学、三维动态课件制作等方面的知识,保质保量地完成精品课建设工作中所承担的任务,开阔工作视野,提高观察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6.教改心得体会 篇六
教改的目的是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的自觉性,提高学生动脑、动手、动口的能力,将新理论、新思维、新学习方法与实践活动紧密相结合,从中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的作风,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参与教学活动和学习新知识,通过灵活有趣的学习模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网上知识是丰富多彩的,高尖科学技术,在网上随处可见,相比之下,我觉得我的知识太缺乏,我们要努力去学习,将被动变为主动。在信息时代中,网上资源共享。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通过网络跨越时空,在网络上学习是没有时间、空间、权力等等条件所限制,它将世界每个角落的距离拉近,为学习知识提供良好的条件,网络教学具有开放性;学生根据个人情况选择自主性和个性化的内容进行学习。
在学习中将原理中的重点、难点、自己所学到的理论知识在实践活动中体现,在实践中自己结合理论的知识进行分析和设计,从中提高自己创新能力、实践能力、自学能力和创新思维,使自己更好地掌握理论知识。在有效的学习时间内取得较大收获。frontpage学习不单学习了书本上基本知识,还体现了团队精神,自己已从事工作,从工作中我也有所认识,一个企业发展是否良好,企业能否在激烈的竞争中取得胜利和生存发展,与整个公司人员的团队精神是相关的,个人的力量是单薄,所以通过学习,使自己更加体现到团队精神的重要性。我们的班级进行分组开展活动。通过网络,进行师生间进教与学交流、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使学习气氛更加浓厚。教学方法的改变,在最初时,感到不太适应,总是觉得有缺陷,但当通过自己学习掌握一定知识时,感到非常高兴,渐渐地适应过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把原本是自己讲解的内容设计成问题,让学生寻找答案,将答案做成电子演讲稿,在老师起引导下,学生替老师讲解。老师为学生搭一个学习舞台,为学生提供学习创新机会。同时老师的教案在网页上可以下载,适合成人教育,避免因工作忙
而缺课。同学在学习时遇到难题时,可以将难题发到老师的网站上,通过网页帮助我们解决问题。班级、小组、个人在网上均建立网页,通过网页将多个单元连成一体,将他们的作业和信息放在网页,老师和学生通过网页进行教与学,同学之间的互相学习。
网上教学具有挑战性的教学形式,在将来的国民教育中将占有很重要的位置,也体现了教育水平的提高,标准着信息技术的发展,网上教学愈来愈显示出它的优越性,在未来的教学模式中是最受被教育者欢迎的教育模式。网上教学改变过去老师要学生学习的传统教学方法,教学方式向开方性教学模式发展,教学重心由老师教学转向学生自主学习,在信息时代中,学习资源在网络上共享,网络环境下教学资源是开放的;知识跨越时空限制。网络环境下教学过程具有开放性;学习过程中,老师与学生通过网络进行相互交流;学生自主选择地选择具有个性化的知识学生。
在学习网页设计的课程中,我学不但学到了网络操作的知识,如email的创建、网页空间的申请等等,而且在实践中学到许多计算机方面的知识,以及提高了一点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在上网过程中,了解不少的高尖科技和信息技术。学习资源和理论知识不单局限于课本,在网上的资源无比丰富。
通过网络教学,学生不再受时间、地点的限制,适合成人教育模式,学生都已参加工作,有时候工作与学习发生冲突时,通过网络,最大限度地解决缺课的问题;并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解决问题能力、加强团体合作精神;在几个月的学习中,在网上学习很多计算机的理论知识,并在课堂设计中,将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中,使理论知识更加扎实。
在这次教学中收获不少。篇二: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高效课堂教学改革反思 教师:王玉利
“学案”的出现成为新一轮课堂教学改革下的新事物。我在使用“学案”教学中存在着一些缺憾其中表现为:
1、担心课堂超时,害怕在规定的时间不能完成学案已设计的教学内容。其结果是:要么不能按时完成教学任务,要么教学任务草草收场,导致教学过程简单缺乏生动性。
2、担心学生对提出的问题不会解答,不敢让过多的学生参与到问题的探讨中,不敢、甚至也不会去突破现有的学案模式。在实际教学过程中,设计一些精彩的问题,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展示风采,以至于整堂课完成后让人感觉到,不管是不是同一学科,是不是同一位教师都在按同一个模式施教。
3、按学案环节讲课,多数是对学案内容拓展的少。
4、学生大部分在忙于完成手中的学案练习,没有认真倾听教师的讲解。
我觉得可以从这几个方面来解决问题。一是在巧设问题时显出个性。古人云“学起于思、思源于疑”。提问得当能引起学生认识上的矛盾,从而促进学生进行探究,培养学生的创造力。设问时教师要充分展现自己的语言功底,把“学案”重点、难点问题教给学生,给学生一定方法引导和思维启示。问题或准确到位、或生动有趣、或贴近生活。要体现科学性、启发性、趣味性和实用性。有助于引导学生在解决重、难点的过程中,找出问题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向老师质疑,逐渐引导学生找到“会学习”的切入点。二是在练习设计上显出个性。练习的设计要立足学生的社会生活实践,取材于学生的日常生活。练习要起到拓宽学生,表现自我的空间的作用;如书面作业、课上、课下自我才华的展示、交流。挖掘学生的创造潜能,鼓励学生敢于奇思妙想。“学案”是教师和学生的共用素材,而不是全部素材。教师要大量寻找教材之外的、学生周围的、与教学有关的材料,把它们展现在学生面前,并引导学生去“阅读”,让学生有所见有所思有所得。三是在指导学习中显出个性。课堂40分钟的时间教师是配角要把学生放在主角的位臵,要把有限的课堂教学时间还给学生。教师要有效地控制讲授时间,学生能看懂的问题不讲,学生讨论后能明白的问题不讲,教师一点就透的问题不讲,学生能讲明白的问题不讲。这样的课堂教师教的轻松,学生学的快乐,学生是课堂的主人。学生在自学时可能发现新的问题,提出新的思考,甚至是教师没有预想到的问题。针对学生的问题进行反馈,有利于促进师生之间教学相长。
东大封小学
2013.4 课堂教学改革体会
教师:王玉利
开学初,学校自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高效课堂改革的热潮,我感受到高效课堂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使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真正告别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也可以说是“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在课堂时间的过程中我有以下体会:
体会一
学案教学就是要求教师“更新观念,转变做法”。更新观念是前提,观念变了,教法学法自然变了。转变做法,就是转变学生的学法和教师的教法。体会二:学案教学,课堂的精彩属于学生。
“教师是导演,学生是演员。”课堂的精彩不在老师,而在学生,是他们见证奇迹的时刻。学案教学中,教师的精彩体现在导学案的编写上和点拨中。学生的精彩表现在合作交流、展示时相互的发问、补充,表现在激烈的争辩、思维的碰撞,知识的构建,表现在和谐的合作,热情的鼓励。
让学生真实的展示自己的错误,激烈的争辩、补充,直至语言浅显易懂,还科学规范。学生小组合作,最好由组长组织,可提问,可指名回答,可相互补充。低年级也可说题的要求,审清题意。如果大
家都说不清楚,组长讲解。还不会,及时将意见反馈给老师。
展示时,可踊跃发言,如“我是这样想的----”,其他学生可提问,可补充,但必须有评价。然后二人小组相互复述。教师点拨时,要说做法,更要说思路,说思想,说规律。必不可少的是要表扬,要真实的评价学生的讲解过程那里好,好在那里。只有及时评价,才能激励学生积极合作。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东大封小学
2013.4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二)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了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
杜郎口的课堂活了,真正告别了传统的课堂授课模式,学生当之无愧的成了学习的主人,走进课堂,映入眼帘的是一个个渴望求知、渴望解惑的充满激情的人,正象杜郎口人说的那样“主动是学习之本,活跃是课堂之魂”。
在我的以往课堂教学中,我也想过用杜郎口中学的教学模式进行教学,但总是在思想上有所顾虑,担心学生不会学习,担心学生学不好,担心把学生给耽误了,担心课时紧,任务重,没法完成被学期的教学计划。另外,我还担心学生在课堂上玩大于学,一堂课下来,学生没有掌握该掌握的知识。改革可能成功,但不意味着百分百的成功,教改失败又怎样来弥补? 我平时还思考一个问题,为什么学生到了游戏厅里不需要任何人教,学生就能很快地学会打游戏,并沉溺于游戏中不能自拔?为什么课本知识在课堂上不能得到很好的掌握?通过观看杜郎口中学的教学视频,我发现我把学生管得太死了,总是规定学生做我教过的操作,使学生失去了学习的主动性,课堂气氛不活跃。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
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
新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整理完课堂教学改革心得,喝口水,抬头望窗,夜不算深,有些明净,宛如我此时的心情,轻松而明快。
近年来,课堂教学改革的浪潮未等大家做好接准备就已汹涌而来,似有“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势,通过学习杜郎口等学校的教育教学经验,我感受到课堂教学改革将是一场艰苦的,但却是势在必行的革命.“改革如同潮水一样既能推波,又能覆舟,谁抓住了这一机遇,谁就适应了发展”。在去年潍坊市骨干教师培训会上一教育专家的这些话语激起了我蕴藏在心底的豪情,同时也勾起我对课堂教学改革的憧憬。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人教版美术新教材的编者胡知凡教授过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篇三: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学习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2013年4月28日,榆林市教研室副主任冷永良为我们做了题为《课堂教学中的困惑与出路》的报告,听了报告后我有很大的收获:
一、课堂教学改革势在必行。
十年来,课堂教学改革只是在零零碎碎的改,没有从实质上改革,教师还是以讲为中心,以讲论讲,教师生怕学生自学时乱讲话,所以,教师就满堂灌,认为这样,学生才能够学到更多的知识。其实,这种思想是错误的,这样的教学模式必须得进行改革。
二、要构建高效课堂 课堂教学改革,是把重点放在培养学生参与和积极自觉的学习态度上。在教学时,对学生进行自觉积极的学习教育,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气氛,师生间合作默契,同伴间团结合作、和谐民主,树立新的平等的师生关系,教师是学生的同学,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共同参与,争取将每一节课堂都打造成高效课堂。
高效课堂的基本模式是分为三部分:预习,展示,反馈。即10+30+5时间模式,每节课教师占用5—10分钟,学生自主学习时间要保证得到30分钟,课堂达标5分钟。预习环节是把这节课的学习任务写在黑板的右上角,让学生自学。展示环节,一般是在老师的指导下,首先进行小组展示,交流预习成果,然后进行全班展示,学生会的不展示,不会的出错率高的进行展示,师要给与及时的评价。反馈环节的主要任务是对前面的课进行反思和总结,对预设的学习目标进行回归性的检测,本环节尤其突出弱势群体,对他们进一步检查学习情况,看能否达到三维目标。这一环节主要是利用好,兵教兵,兵练兵,兵强兵的战略促进全体学生的发展。
高效课堂的通用模式是五步三查,“五步”即依照导学案独学,找出学习困惑;围绕困惑对学、群学、寻求帮助;以小组为单位小展示;根据小展示暴露的问题进行大展示(全班展示);学生归位,整理学案,整理纠错本。“三查”即查自学的进度和效果;查小展示中存在的问题;利用对子查,让每一位学生都过关。
在高效课堂中,教师不再是以前单纯的知识传授者,而是学生学习活动的组织者、引导者、直接参与者;教师应称其为“导学教师”、“大同学”;讲课应该称其为“课堂学习”、“指导学习”。
我们还应该“把课堂还给学生,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人”。我坚信“高效课堂”教学模式一定能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我决心尽快适应这种教学方法,大胆的放手,把课堂真正的还给学生。
三、高效课堂的实施
1、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2、怎样在分组合作以后维持学生的纪律?现在的学生合作意识比较差,自制力也不好。现在进行的合作学习,但合作的意识并不明确,这不等于是合作学习。在我们平时的教学中应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培养学生学会自己学习,自己学会读书,学会自己完成作业,自己动脑解决问题,能用写或者画表达自己的感受。还需要在学生养成教育上多做一些工作。
同时,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就要把课堂真正的让给学生,让他们 在学习中获得成功的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学习效率。
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篇四: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课堂教学改革心得体会
开学初,学校至上而下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课堂教学理念改变改革的热潮,最近我又在网上观看了杜郎口中学的几节教学视频,我感受到杜郎口精神的实质就是充分激发了学生对学习的渴求欲望,实现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整个学校形成了一种浓厚的学习氛围。以下是我对课堂教学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
(一)新课改与教师、学生一起成长
在参加了多次关于新课堂教学改革的培训后,把大脑彻底的洗刷了一遍,有人说“换的不只是教材,而是教法,也就是大的教育改革!”什么都是新鲜的:排了几十年的课桌太死板了,要排成“圆周会议”形的,千篇一律的教室布置也太沉闷了,教室布置要有个性化,课堂是学生的??。校长教师在一起,听讲座、提问题,激昂的转变观念、互动、自主学习、探究“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很多以前看上去是不可动摇的,没有丝毫怀疑的,颠扑不破的教育真理、教育信条就要重新审视和反思,要注入新的诠释了。许多新鲜的词句“自主、快乐、高效”如急风骤雨,容不得你半点犹豫就劈头盖脸而来,看着大家突然忙碌起来,我的压力骤然而升:不学习,就要落后,不转变观念,就要被淘汰!
容不得半点犹豫,带着“自主、快乐、高效”的新理念用于课堂实践,让孩子们自主,让孩子们快乐,让孩子在自主快乐中实现课堂学习的高效。几节课下来,看着孩子们乱哄哄,孩子们自主快乐了,一节课下来,体会只有一个字:乱!刚刚涌起的一点激情也逐渐冷却下来。难道新课改就是乱,乱就是新课改?我疑惑了:难道这就是课堂教学改革?不,课改决不是这样!是不是哪里做不到位呢?通过实践,渐渐地,我的思维变得开阔了,对课改的理解逐渐拨云见日:我之所以茫然,是因为把课改想得过于神秘而无法企及;之所以感觉乱,是自己的思维还定格于传统的教学模式之中,从心理上还没有彻底的接受新课改的教学模式。其实,课堂教学改革只是一次契机,它就是我们一直在做,而且从未间断过的追求,只是一些更富学识的人将它完整的归纳并积极推广的教育理念。它并不清高,也不像我们想象中的那样不可能,它是可行的,也是可信的,更是自主、快乐、高效的!(二)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师生之间多多交流,会提高课堂的教学质量,也是课堂教学改革信息的反馈,多听学生的心声,更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对此,我深有感悟。
一次课上,一个学生怯生生地对我说:“老师,咱课上能不能换同学呀,我喜欢和某某一起做练习。”原先也有很多同学希望这样,但我都没允许过,怕他们在一起光知道玩耍,但看着他
渴望的眼神以及新课堂教学改革对课堂教学要求就是让学生自主,于是便微笑着点了点头说:“老师满足你的要求!”他听后非常高兴,2个人合作的非常愉快,动作做得非常优秀和成功。等课上了一半的时候,我表扬了他的进步。这给了我一个小小的启发:如果在课堂上安排自己的合作伙伴一起创作,能激发孩子们的创作热情,而且还能培养他们的团体合作意识,(而现在的孩子在生活中恰恰缺少的就是合作精神)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更愉悦地把学习积极性参与到课堂中来,使他们成为课堂的主人,我便答应了所有学生们的要求。我又跟同学们说:“我满足了大家的要求,也希望大家满足老师的要求,做出让老师最满意的创作,而且还要注意课堂纪律,不要太"放肆"了,而影响别人。” 再上课时,我发现每一自由组合的同学都能积极主动地创作和学习。通过好的学生和相对弱一点的学生的搭配组合,对后进生的转化起到一定的效果,每次面对他们的合作创作都满意地点了点头,说:“真不错,继续努力!”
每一个学生都有他自己独特的想法,只要老师愿意去听,细心去感受,就会深入到他们的心灵深处,探知他们的需求和渴望,由此,也就会在教学方面收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课堂教学改革需要我们每一位教师不断地探索、实践、领悟。与此同时,不要忘了多和学生交流,多听听学生的心声。
我在今后的教学中,要结合自身与学校实际,学其精髓,把握内涵,深刻领会,提高课堂效益。在教学中,我要尝试让学生自己来实践知识的获得过程,自己对照课本进行自学,并且在课堂上展示自己的学习成果,互相交流,互相学习,让学生在学习中找到乐趣,找到自我。学习是一种快乐,我们也“学着乐,乐着学”,使我们的课堂真正成为活动的课堂、自由的课堂、和谐的课堂、激情燃烧的课堂、回旋着生命旋律的课堂。
在教学中,要给学生一个足够的空间,从而体现他们的主体地位。教师在日常教学中,要充分挖掘学生的潜力,要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在学习中获得成功地快乐,进一步激发求知的欲望,从而提高教育教学效率。以上是我对实施新课改的一点初浅体会,新课改让教师原有的角色发生变化,新课改也为教师发展创造了一个新的机遇。相信我们在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激发自身的活力,在教学中不断反思、不断创新,一定会使学生向“学会学习”这一最高目标迈进。相信自己也会在新课改理念的指导下不断成长,只要我们不断学习,在教学中努力贯彻新课程的理念,不断进行教育教学上的创新。篇五:教研教改心得体会
如何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参加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的心得体会
xx学区xx小学 xxx 2010.10.08 我有幸参加了2010年10月1日—2日在兰州市举办的由中国教育学会“十一五”重点课题“名师课堂教学研究”主办、兰州市教育研究会、兰州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协办的“全国著名教育专家小学精品课堂展示甘肃省专场教学研讨会”。我听了与会的教学专家名师贾志敏、支玉恒、虞大明、张祖庆的精彩展示,我对小学语文教学有了更深刻的体会和感悟。现将本人的肤浅体会做如下表述: 一个教师最重要的任务在于教学,如何提高教学质量成为我们关注的焦点之
一。对于短短的40分钟,怎样才能充分利用,我认为应当在以下几方面加以注意:
一、关于备课
备课是教学环节中首要的一环,一个完整的教学环节包括5个方面:
1、备课;
2、讲课;
3、批改作业和试卷;
4、辅导;
5、考试和评价。在备课上下功夫是很有必要的,备课作为首要的一环,在备课上下功夫很有必要,备课要不断的进行改革创新,与时俱进,不能停留在老一套上面,要有创新精神,要不断的增加新的内容。他强调,现在计算机已经日益普及,可以用计算机来备课。计算机备课的一大好处就是可以很容易在计算机上进行教案的修改,而且可以反复进行修改,方便快捷,效率高,上课结束后要及时进行总结,及时把不足的地方重新写进教案中,以便下一次进一步的完善,今年的教案经修改后,可以用做来年参考之用。
二、关于上课 良好纪律是有效的课堂教学的保证。虽然我们强调“师生互动、自主探究”,但是他应该建立在有序之上,所以,我们强调学生学习有序,教师授课有序,师生双边合作互动有序,这样才有利于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重视对学生学法的指导,教育学生从“学会”到“会学”,这样教学的收效也就大了。
(一)导学:
首先是学法的指导——指导学生有序预习,培养学生自习能力。“善导”要求教师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服务,不能强迫学生适应自己,而研究学生的心理、原有知识水平和接受能力,遵循教育规律,尊重学生个性特点,使自己的教学适应学生的需求,让学生主动参与教学过程,参与探究和讨论,使学生学得主动、生动,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要牢记苏霍姆林斯基的告诫,策略的选择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儿童,而是选择适合儿童的教育”。要想调动全体学生的积极性,就必须采用民主的手段,为每一位学生提供更多的发言机会,使人人都获得成功感,达到向全体学生施教的目的。采用的方法可以是对不同类型的学生提问不同的问题。通过这种民主的教学方法,使学生能在愉悦的学习氛围中,充分发挥创造性思维,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叶圣陶先生曾经说过这样一句名言:教是为了不教。要达到“不教”的目的,就要对学生进行先教,让学生掌握自己学习的金钥匙。但是,一般教师只重视教法的研究,而忽视学法的指导。教师把课堂看成是自己在表演,表面上看来很活跃,其实学生并不懂得如何去学习,对学生继续教育、终身教育也不利。学生不可能在学校学成他一生中所需要的全部知识,随着知识的不断更替,技术的不断革新,人需要经常地学习,不断提高自身的整体素质,才不至于在社会竞争中处于劣势。因此,教学的任务不仅仅是让学生“学会”,更重要的是要让学生“爱学、会学”。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重视对学生进行学法指导,就等于抓住了教学的重要环节,让学生通过教师的学法指导,把知识转化为技能,促使教学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境界,从而大大提高教学质量。其次,要进行听课方法的指导,使学生会听。有的学生只重视听结论性或事实性材料,不注意听分析、论证过程,这是不正确的。要告诉学生:听课的目的不只是了解有关的知识,还在于发展思维能力和学习能力,因此还应该注意讲解的问题是什么、是在什么情况下产生的、解决的思路是什么、用什么方法解决的、为什么会得到这样的结果等等,即不但重视结果,也重视过程。
再次,要指导学生合理地分配注意,不但动耳,而且动眼、动脑、动手,互相协调和配合。“动眼”不仅指观察教师的演示、看板书,还要注意看老师的表情、手势等,来增强感知的效果;有时还要在教师指导下阅读教材。“动手”包括记笔记、写写算算、做练习、进行操作实验等。“动脑”是听好课的关键,要善于把新学知识跟已学知识联系起来加以理解;要把教师分析、论证、解释的过程变成自
己的思考过程,并且同步协调地进行;还要注意把跟进一步听课有关的需要记忆的东西要留心记住。常常有些学生在听课时顾此失彼:顾了听顾不了记、顾了记顾不了想„„教师应该指导他们首先注意于听,听完一小段后再利用教师讲课的停顿间隙想和记。在碰到暂时想不通、理解不了的问题时,不妨先把问题扼要地记下来,留待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对不善于合理分配注意的学生,教师应适时地提醒他们进行听、看、想、记(笔记)等活动,注意给予必要的时间。最后要进行记笔记方法指导,使学生会记。要指导学生学会选择记的内容:不但记讲课思路,而且记内容纲要——便于使知识系统化;记疑难问题——便于课后进一步思考学习;记重要补充——教科书中没有的内容、重要的举例和板书等;记学习指导——学习的要求、方法和注意点等等。要采取多种措施,使学生听好、记好。例如,重视在课的开头作好学习的定向工作,使学生大概地了解学习的目标、途径和步骤;重视在课的结尾作好总结,不但使学生的知识系统化,而且加深学生对科学方法的认识;重视师生间的情感交流,注意启发学生思维,明确地提出问题并吸引学生一同解决;努力提高教师的言语水平,讲课时要有必要的重复、停顿和适宜的速度,使学生听清、记好,来得及作笔记;注意用板书、动作,表情等配合讲授,保证学生有效地感知等等。
(二)关于“激趣”: 苏霍姆林斯基说:“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那么趣从何来,来之新奇,真情,审美,设悬。如《死海不死》“死海”到底“死”还是“不死”?诸如此类问题都“好像是给学生的思维设置诱饵”。
(三)改进教法,提高教学效率:
1、精讲
精讲至少包括两个方面:一是精选教学内容,讲精华所在;二是精心设计传授知识过程,要做到精当.第一,精选教学内容.教一篇课文面面俱到,学生未必掌握;取其精华,突破一点,牢固掌握,这样日积月累,学生反而学到更多的东西.精讲以突出灵活,多练以巩固知识,课堂教学以练来检查教师授课效果和学生掌握知识的情况。要做到教学过程精炼,教师要善于准确而精炼地总结课文,还要善于”浓缩”教学过程,力争做到一举多得.精讲以突出准确: 即教学目标要准,针对学生要准。具体表现为科学性、量力 性和程序性。科学性:传授的知识必须是正确的,如果学生接受了错误的概念,纠正的代价是很大的。量力性:根据不同的学生要选择不同的深度和广度,一般要面向大部分,拔尖扶差可以放在课外。程序性:现行的知识传授体系一般是呈正螺旋式上升的,新课教学的时候就应该把握好。思维方式也有程序,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发散与收敛、分析和综合在教学中都要注意有序。
精讲以突出重点 : 教学范围的界定、语言的表达、训练方案、例题作业的选择等都要精宜。教学过程要精宜,什么时间复习、什么时间引入概念、什么时间讲重难点都是有讲究的。
2、精练
教学取材要精宜,教师手上的参考资料、各种信息很多,但一定要去粗取精,做到精选、精讲。教学训练要精宜,要巩固教学内容必须要有一定的训练量,但切不可“泛滥”,要针对学生的难点、弱点精练。我认为精练是指通过较少的练习,取得较多的效果,事半而功倍.怎样才能做到精练呢? 第一、精心设计,反复推敲习题,使其具有代表性、针对性。
第二、精心取舍,减少无效劳动。
第三、精心指导。指导学生用科学的方法去练。练,是培养学生运用学到的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掌握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就强了。
7.“小组合作”教改反思 篇七
2008~2009学年第二学期, 是我教学生涯的一个新开端。我受杜郎口教学理念的影响, 大改我以前十多年的课堂模式, 由“老师教, 学生学”变为“小组合作探究, 老师引导, 学生自主合作学习”。学生的课堂学生来作主, 学生自己预习、交流、展示、巩固、反馈。课堂上少了以前的井然有序, 多了热烈的讨论交流;少了以前学生被叫起的惊恐不安、小声嘟囔, 多了被欣赏的自信满满、大声表达;少了以前的学习中迷茫的不知所为, 多了预习、辩论……课堂上的学生快乐自信、学有所得。这一切的改变源于我的教学理念的改变, 用我的智慧让学生自己想办法去学会知识、锻炼能力, 可见理念的改变直接影响教学的结果。
学期将末, 回想半个学期的教改尝试反思如下。
一、小组评价机制要不断的完善
我首先明确:小组打分不是结果, 而是达到调动学生学习主动参与意识的一个办法。所以小组的评价项目、内容要求要随着学生能力的提升而不断修正、完善, 才能引导学生不断进步、迎接挑战, 以满足人的不断求新的心理需求。如小组合作学习刚开始的时候, 为了让学生勇于开口大声讲话保障学生的参与热情, 评价为“只要上课大声清楚的发言、回答任务就可以得分”;当大多数的学生都有能力做到时, 评价修改为“大声、脱稿、有条理表述才能得分”;当发现学生有模仿别人和参考答案现象时, 评价加入“回答有自主创新、质疑、解惑的多加分”……有助于帮助引导鼓励学生在学习中要独立、深度地思考问题, 改变照搬、不动脑、人云亦云的懒惰不良学风。反思切忌:上课不可评价太频繁、琐碎, 影响上课效率, 误导学生对分数斤斤计较, 从而偏离学生主动参与课堂宗旨。
二、备课中眼挖掘文本内涵, 注意课堂“保鲜”, 吸引、激发学习兴趣
课改后我的语文课堂中有:课前的脱稿演讲三分钟;我讲故事大家听;明星风采走秀……课中老师的引导鼓励要风趣、幽默、中肯、有哲理, 设计思考题有创意。如为你喜爱的人物写赞词、为你喜欢的亡失小动物写悼词、为你喜欢的情景设计台词表演小品……展示也建议形式创新的尝试:课本剧表演、双簧表演、仿写修改诗歌展示……挖掘文本的内涵, 设计一些有利于满足学生展示心理、表现欲望的文型, 都有利于“保鲜”课堂, 提高学生的学习参与兴趣, 从而锻炼学生的综合能力。
三、学生自己出试卷做老师考同学
巩固反馈环节是保障课堂教学效果的重要环节之一。课改前我都是这样测试学生:老师一样的内容考学生、再埋头批卷、集体讲改、追踪修改, 事倍功半。偶然, 也是苦于备课繁忙, 骑车路上想:能不能解放自己, 让学生自己出试卷呢?……确定题型、内容、数量、分值, 统一发试卷纸手写试题。即每单元的字词、文学常识、文言诗词默写、文言词语积累……这些基础知识题可以让学生自己出试卷。操作程序:交换试卷答题, 之后出题人批改, 答题人订正, 教师查阅。效果:书写工整、得分喜人, 事半功倍。原因:出题时就是一个复习巩固的过程, 答题时又是一个巩固过程, 批改、纠错又是一个学习、巩固过程。一次测验, 实际上每个学生反复掌握了两套试题, 同时还练习了书法, 一举数得。
四、学习过程中注重小组骨干力量小组长的培养
小组长培养好了就像老师平添了“三头六臂”, 他们会帮助你分担、分配、落实学习任务;调节组员之间的分歧矛盾;出谋划策帮助老师解决能力差的学生不良的学习习惯;及时反馈教学效果……总之, 会是你真正的得力助手, 就像孙悟空的毫毛变的小悟空。
经验:小组间的人员可以适当调整、流动, 小组长也可以交换, 利用人格魅力影响其他学生。七年级三班的第六组组员、七年级四班的组长李瑞晨都承担过这样的任务, 效果不错。切忌:不可频繁调动组长, 那样会伤及学生的自尊心, 打击他 (她) 的工作热情, 让他 (她) 有挫败感。最好是要多私下指点帮助他 (她) 提升能力、增强责任心。
教学中还有许多困惑:如何提高课堂效率;如何让学生自信地参与教学;如何对教材进行有效、自信地取舍裁剪……这些困惑是对我能力的挑战, 也是支持我继续教改的动力源泉, 相信通过集体的智慧和我自身不断的努力, 会将它们逐一击破。
摘要:有一句话:只有想不到, 没有做不到。强调的是人的理念和思想对我们的行为非常重要。教育、教学也是这样, 让学生通过小组合作自己想办法去学会知识, 从而锻炼他们的学习能力。
8.要真教改 不要伪教改 篇八
真教改着眼长期效益,伪教改追求急功近利。俗话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改革不能搞大跃进,不能搞“早出成果,快出结果”,尽管我们希望早出成果,快出成果。教改很少有立竿见影的效果,这是教育规律决定的。拔苗助长的危害谁都知道,但就有人喜欢这样做。比如,为了升学率,可以不顾教学规律加班加点;为了获得某些学科竞赛的奖牌,号称为校争光,便放纵学生忽视甚至放弃其他学科的学习,其结果往往培养出来的是一些畸形儿。这样的害处伪教改者不是不知道,可为什么明知故犯呢?看看伪教改者的目的就清楚了。伪教改者,目的是荣誉,是职位,而荣誉、职位,尤其是职位,时间性很强,正所谓机不可失,时不再来,因此追求急功近利也就不足为奇了。
真教改踏踏实实,伪教改轰轰烈烈。真正搞教改者,知道一项教改成果的取得非一日之功,故做事踏踏实实。教改的效益往往是滞后的,有时甚至要到学生毕业走上社会后才能体现出来,要花三年、五年,甚至更长时间,故真教改者甘坐冷板凳。伪教改者急功近利,故乐做也善做表面文章,追求轰轰烈烈,今天开题仪式,明天结题报告,后天登报纸、上电视。有的人一年能完成四五个,甚至数十个教改课题,且每一个课题都能出成果,似乎教改成果也能批量生产。
真教改严格遵循教育规律;伪教改无条件服从长官意志。教育有其自身的规律,规律是客观的,是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真教改者懂得这一点,故深入研究教育规律,严格遵守教育规律。每一个方案的提出都经过周密思考,每一项方案的实施都经过广泛论证。伪教改者无条件服从长官意志,以上面的是非为是非,只要是上面下达的任务,合乎规律的执行,不合规律的也执行。其结果便是朝三暮四,南辕北辙。
真教改有成功也有失败,伪教改只有成功不承认失败。改革是创新,是走一条前人没有走过的路,当然就有失败,的可能,失败也不可怕,至少为后来者提供了经验,从这个意义上说虽败犹荣。而伪教改者,成功了是成功,不成功也是成功,既没有勇气承认失败,假教改的目的更不允许承认失败。所以常有这样的情况:某项教改在实践中发现了不少难以解决的问题,但因为这项改革属某某级的课题,所以即便问题解决不了也要死撑下去,因为它已经成了搞该项教改的学校的招牌,成了主管该校的上级的样板。捷径是不愿放弃的,招牌是不能倒的,样板是要誓死捍卫的。
真教改有借鉴也有创新,在借鉴的基础上创新;伪教改不要借鉴,只有创造,即使前人已有的东西也将其换个名目,硬说成自己的创造。因此有些人在课题的名称上绞尽脑汁,而对课题的内容却马马虎虎。形形色色的课题名称与大同小异的课题内容就是最好的证明。常常看见这样的情况:换一茬领导就要换一批课题。似乎不这样就不足以证明“我能”。结果是年年“出成果”,就是没有一个成果得到推广。其实这也很容易理解,因为那些所谓的成果本身就没有什么价值;所谓的课题,一结题也就真正的一切都结了。
应该鼓励真教改,不可怂恿伪教改。
9.小学教改方案 篇九
一个人的一生,在校学习的时间是有限的。老师所能够传授给学生的知识同样也是有限的。然而人生路上,知识的需求是无限的。怎样能使“有限”学习适应“无限”的需要呢?那就得寻求一种长效机制。
古人云“授之以鱼,有如授之以渔。”如果能在向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也能够使学生掌握学习知识的方法,岂不是在送给他们金子的同时,也使他们具有了点石成金的指头了呢。
二、教改目的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交给孩子们一把打开知识大门的钥匙。
三、教改措施
1,先学后教,当堂训练。先学,不是让学生漫无目的地学,而是在老师简明扼要地出示学习目标,提出自学要求,进行学前指导后,学生带着任务在规定的时间内自学指定内容,完成检测性练习。后教,也不是老师漫无目的地教,而是在学生充分自学后,老师与学生,学生与老师,学生与学生之间互动式的学习。当堂训练,则是在先学后教之后,让学生通过一定时间和一定数量的训练,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从而加深对课堂所学重点难点的理解。
“先学后教,当堂训练”,这看似简单的8个字,实际蕴含的理念是——老师的责任不在教,而在学生学。只有真正做到“先学后教,以教导学”,才能取得佳的教学效果。
2,以学定教。陶行知先生曾经说过:“教什么和怎么教,绝不是凭空可以规定的。他们都包含“人”的问题。人不同,则教的东西,教的方法,教的分量,教的分量,教的次序都跟着不同了。在课堂教学过程中,老师教什么,怎样教?学生学什么,怎样学?谁更重要?是让学生围绕老师,还是让老师围绕学生?答案应该是:以学定教,学情决定教情。即根据学生的自学情况,确定教学内容,教学策略。学校要求各教研组长带领各教研组成员集体备课,设计,如何引导学生自学最有效?主要确定学生的自学范围,自学内容,自学方式,自学时间以及自学要求。此外,学生自学时可能会遇到哪些问题,设计怎样当堂检测才能最大限度地使学生暴露自学后可能存在的问题等等。也就是说,老师备课中的每一个细节,都是根据学生的“学”来设定的。
3,老师创造条件,让学生“有为”。在课堂教学中,人们习惯上认为,老师讲得越多、越细、越深、越透,学生就学得越快越好。认为有老师在前面带路,总比学生自己摸索着前进更快一些。实际上,这样做容易养成学生思维的惰性。老师成了“传声筒”,学生则成了“哑巴”。其实书本上的大部分知识,学生通过自学就能解决。只要学生在课堂上自学、思考、讨论、交流,所应掌握的知识就能吃透、消化。
其实“教”也是有讲究的。教什么?怎样教?学生会的就不要再教,学生不会的,尽量让学生自行解决。老师少讲、精讲,办做点拨性的引导即可。教的方法是,让已掌握的学生先讲,如果学生讲对了,老师给予肯定;讲得不完整,达不到深度,老师补充;讲错了的,老师更正。总的来说是,老师要从“一线”退到“二线”,为学生自学,思考,讨论,释疑当好参谋。创造条件,尽可能地让学生“有为”。让学生由被动接受变为主动探索,最终成为课堂学习的主人。
4,不仅将练兵,还要兵教兵。教学中,老师不但要指挥学生自己练,还要发动学生教学生。卓雅收学生从来不设门槛。因此“学困生”比较多,这些学习上的“困难户”由于基础差,对敌识的理解往往很不充分。对这部分学生,老师在课后要进行单独辅导。这样一来,会给老师造成不小的负担和压力。好在学生多半是寄宿生。师生相处时间长。利用这个优势,开展“一帮一”活动,让优秀生和“学困生”结队子,进行帮扶。这样一来,不仅能够有效地解决“学困生”的问题,而且还促进了优秀生的提高。学优生要得帮助他人,自己就得充分地理解,学习上也有了紧迫感。能把自己理解的知识清晰表述出来,记忆会更牢固。
学生自学的过程,更是一种创新的过程。对学生来说,在没有自学之前,知识一般都是陌生的,而经历自学过程,得到对这些知识的感悟,是一种创新,然后再通过上黑板前书写,和当堂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又是一步的提升。对于这样的课堂学习,学生会感觉特别紧张,丝毫没有松懈的余地。能有效地掌握所学的新知识,就会有一促成就感,课后就会感到特别快乐。
10.教改心得体会 篇十
自2011-2012第一学期开学以来,我院选择2011级食品加工(食品营养与检测方向)和微生物技术及应用两个专业四个班,共计123人进行了教改试点,并以此作为学院的窗口和亮点提升学院的品牌,促进学院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一年多来,各个专业的任课教师探步前行,高效课堂的构建初见端倪,合作学习小组的建设初见成效,这是值得可喜的开端。特别感到欣慰的是各位参与教改的老师立足于自身教学实际,各显特色来构建高效课堂,本着多研究、多实践、多总结、多交流的原则,通过深化、提升来促进自己业务水平的提高,特别是通过教学过程中的相互交流和研究,让我们大家坐在一起,相互借鉴、共同促进,我认为这次阶段总结使我更明确了努力的方向,在一次次的听课、评议、交流活动中,让我自身也得到了成长,拓宽了教学眼界,同时也更认识了推进教学改革已势在必行,教学改革的推进也为教育工作也带来了活力。
到现在教改工作已经进行到第二年了,回想这一段的教学探索,感受颇多。
一、进行教学改革是必须的。
长期以来我们的教学一直沿用传统模式,课堂有教师主宰,学生的学习很被动。学习更应该是学生自主探究,相互讨论的过程,因而应该彻底改变原来的授课方法。只有这样才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把课堂变成学生参与和展示的舞台,学生的学习成绩才有可能有质的飞跃。
二、教师的课程观不能停留在“课程即教材”这一层面上,课程也是师生共同构建学习经验的过程。
课程不再是由专家编制、教师执行的,物化的、静止的、僵化的文本形态,课程也是师生在教学中共同创制的、鲜活的、过程性的、发展着的活动形态。课程不是一种结果,而是一种过程,更是一种意识。正所谓,课程本质上是一种艺术,艺术的本质是一种探究。这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具有探究、创新的精神。所以,在课改进行之初,我们所有参与教改的教师们共同交流、讨论自编出了一部分实用教材,保证了课程的开放性、民主性、科学性。所谓开放,是指课程要在实施过程中不断修改,不断趋向完善;课程的设计要为学生个性的发展留有一定的空间。所谓民主,就是课程决策、课程编制的过程应该是对话式的。所谓科学,是指课程是学生的课程,课程必须回归学生世界、适应不同学生的发展需要,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功感。
三、教师要充分信任学生,相信学生完全有学习的能力。把机会交给学生,俯下身子看学生的生活,平等参与学生的研究。
教师把探究的机会交给学生,学生就能充分展示自己学习的过程,教师也就可以自如开展教学活动。新课程实施的灵活性大,让教师觉的难以驾驭教学行为,课堂教学中表现为过多的焦虑和不安。那么,怎样调动学生的“思维参与”呢?我们一致认为,创设情景,巧妙地提出问题,引发孩子心理上的认知冲突,使孩子处与一种“心求通而未得,口欲言而弗能”的状态能够最好的激发学生们的求知欲望。同时,教师要放手给学生,给他们想、做、说的机会,让他们讨论、质疑、交流,围绕某一个问题展开辩论。教师应当让学生充分思考,给学生充分表达自己思维的机会,让学生放开说,并且让尽可能多的学生说。这样,学生自然就会兴奋,参与的积极性就会高起来,参与度也会大大提高,个体才能得到发展。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留给学生们充足的课余时间,使学生们可以通过网络、报刊杂志等多方面的渠道去查阅、收集与本课程相关的专业知识,让学生们把问题自己理解后在课堂上由学生们负责讲解,而教师们则主要在“引导”上多下功夫,做到学生是课堂的主人,教师适时去引导、点拨、激发、唤醒,但绝不是主角。只要“引导”得当,学生们可能想得比教师全面。此外,还可以让学生们把自己将要做的实验、实验结果自己制作成幻灯片在课堂上汇报,这样还可以加强学生们除了专业知识以外其他方面的能力。只有信任学生,把机会交给学生才能够充分的调动起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四、高效率发挥提问的应用。
在提问过程中,一个相同的问题可能同时要问四、五个学生,有时一个问题通过几个同学像成语接龙一样共同完成。这些对学生们认真的读参考资料也有积极地促进作用。在提问时,提问的对象要因题而异,对于学习差些的同学,我们要提问一些简单的问题,让原来不爱学的同学通过自学,能完成这些任务,老师就要及时的进行鼓励和表扬。对于复杂的、容易出错的问题,可以让成绩好的学生回答,回答完毕后,再让其他学生评判正确与否。
五、尊重个体差异、面向全体学生。
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及时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承认差异;要尊重
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为此,我们首先要了解所教学生的情况,根据学生的基础知识、思维水平、学习态度、意志强弱、智力和能力、平时成绩等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问题情境的设计、教学过程的展开,根据不同层次学生的实际,选择合适的策略,由此来丰富课堂教学活动的经验,提高思维水平。
六、使学生爱护仪器,节约实验材料,养成良好的个人习惯。
在每个实验开始,先由实验小组长检查实验用品是否齐全,完好,如有缺少、损坏,及时向老师报告。实验中要遵守操作程序,爱惜器材、试剂,节约实验材料,在实验中我们还会进行适当的环保教育,不与邻组调换器材,不擅自拆卸仪器。实验结束后,实验的药品、试剂、器材要归位,清洁实验桌。同时,我们在做实验的过程中,还时时刻刻要求学生保持良好地个人习惯,比如,在实验过程中,如果实验台面脏乱,要求及时清理;用过的废纸屑、杂物等要求收到指定的废物桶内,只要养成了良好地个人习惯,可以使学生们受益终身。
七、检查测评应该及时。
由于时间紧,任务重,我们的测评和检查相对滞后,会造成学生的惰性抬头,所以我们必须及时检查学案,测评学生的掌握情况。教师要及时检查学生学案,尽最大努力做好阶段性测试。课堂改革后的气氛活跃,并不一定代表学生的学习效果很好。至于是好是坏,最好还是应该通过测试来评价。
八、注重劳逸结合、提高学习效率 在课改的教学过程中有些学生看上去很用功,可成绩总是不理想;还有些学生如果学习任务过重还产生抵制情绪。原因之一是,教师与学生的沟通太少。所以,针对这一点,我们参与教改的教师们有意的给学生们安排一些素质拓展课程,比如说:给学生们观看一些励志的影片;给学生们安排一些书法、绘画讲座;和学生们进行座谈,关心他们的学习、生活;带领学生们去户外参与一些健身活动,或者带学生们去野外郊游等等,真正做到劳逸结合。通过各种有意义的课外学习、活动,加深了老师们与学生们的沟通,增进了友谊,使得学生们的主动学习能力大大增强,很好的提高了他们的学习效率。
总之,在学院的教学改革中,作为一名新课改的实施者,我们应当积极投身于新课改的发展之中,成为新课标实施的引领者,与全体教师共同致力于新课
标的研究与探索中,共同寻求适应现代教学改革的心路,切实以新观念、新思路、新方法投入教学,适应现代教学改革需要,切实发挥新课标在新时期教学改革中的科学性、引领性,使学生在新课改中获得能力的提高。
生物工程学院
11.衡水归来话教改 篇十一
一、以德立校,以德兴校
1.师德是教师从事教育事业的最基本保证
师德之高低,决定了教师敬业爱岗精神的强烈程度,决定了其教育教学成果的优劣,是学校兴衰荣辱的关键。在商品经济风起云涌的今天,师德问题更显得突出。而衡水中学却能做到一枝独秀,用师德教育贯穿了教育教学管理的全过程。对一所学校而言,教师是学校最宝贵的资产,如何挖掘其潜力,如何优化配置这些资产,是一个很棘手的问题。衡水中学的“让老师远离庸俗,远离铜臭,远离低级趣味”“让老师永远有追求,永远带着研究和思考的目光观察学校的一切现象”实在是个了不起的创举。通过一系列师德教育,使广大教师从心底明白了什么不该做,什么该做,提高了教师自身的精神境界,使教师焕发出伟大的人格魅力。通过自己的言谈举止来潜移默化地塑造学生,同时也促进了自己的学科教学,达到了教书育人的目的。系统的师德教育的开展是培养这种精神追求的有效手段。恰当的目标位置,合理的竞争机制,广泛而正确的舆论导向,公正的评价体系,合乎德育标准的奖励机制,造就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教师,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优秀学生,从而构建了一个素质教育的理论大厦。衡水中学在全体教师的心中牢固地树立了“一切为了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理念。
2.树立以“工作评价人”的原则
以工作评价人,是形成良好的师德舆论导向的关键一环,是最客观地促进师德建设的重要手段。要想让教师远离庸俗与低级趣味,建立高尚的修养,就须确立“以工作评价人”的原则,让人际关系透明、简洁,不要让繁琐的世事干扰工作精力和挫伤积极性。这个原则自然净化了教师的心灵,纯化了教师的队伍,激发了教师的工作热情,提高了教育质量。“以工作评价人”的原则具体体现在教师千分考核制度之中,通过对教师师德、日常行为、工作成绩的量化考核,用无可争辩的事实做出了公正的答案,既提高了学校领导的威望,又提高了教师的修养。
3.开展“育教师,创名校”工程
“育教师”分为四步:第一步,从青年教师抓起,建立青年教师听课制,每周至少听课7节;青年教师业务学习制,每天至少写500字读书笔记;青年教师考试制,每学期至少跟学生参加期中、期末考试。第二步,中青年教师公开课制度,每学期每人至少2节公开课;骨干教师讲示范课制度,每位骨干教师每学期至少2节示范课。第三步,评选学科带头人,凭工作,论成绩,不论资排辈。有突出贡献的教师上光荣榜,全校师生大会表彰。第四步,给予学校特别津贴,使“名师”不仅在精神上,也在物质上受到奖励,不仅在学校中,也在社会上形成影响力。榜样的力量是无穷的,“名师工程”极大促进了教师的师德教育。
“创名校”就是要创建“适合农村特色的名校 ”。在现有的师资、物质条件下,以艰苦朴素、团结勤奋、扎实苦干为资本,全力提高农村学生的素质,全力向国家输送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二、解放学生,发展能力
衡水中学生动活泼的素质教育不仅是因为教师有高尚的师德修养,还因为他们有着先进的教学理念。衡水中学认为:学生是主体,客观世界是客体,教师是媒体。素质教育的重点在于课堂教学,培养学生各种能力的主渠道在课堂。回顾以往应试教育中“片面追求升学率”的错误做法,我认为错就错在“片面追求”上,“升学率”作为衡量一所学校优劣的标志之一,本身并没有错。批判应试教育,就是因为它束缚了学生的思维,压抑了学生的天性,抛弃了学生的能力,一味跟着考试转,一味追求升学率。而衡水中学的素质教育则是着眼于解放学生、发展能力,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体,让课堂真正成为学生的天下,让教师真正成为“导演”。学生整体能力提高了,升学率也随之上去了。
要想解放学生,发展能力,前提是要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外表看起来相似的教学过程,因为其指导思想、教学观念不同,其实质就不一样,其结局也不一样。因为教学思想决定着教学方法。将学生的终身发展视为教学目标,将教学过程定义为“通过大量的基本事实,运用科学的研究的方法,使学生获得和掌握知识,发展学生能力”的途径。这样的指导思想必然带来课堂的活泼和学生思维的解放。因为学生无须为应试而担心,无须为是否符合教师的要求而担心,无任何心理负担地、充满兴趣地探讨书本中知识的形成。反观我们的课堂教学现状:教师顾虑重重,思想守旧;学生被动听知识,埋头练习。有限的精讲少讲也仅仅是为了装点门面,应付检查,最终的教学过程仍然是题海战术,苦讲苦练……课堂教学的现状难以令人满意。为此在深入学习衡水经验的基础上,我们推出以下措施:
1.全力更新教学观念。
2.我校先后四次组织全体教师学习《中国教育报》中关于衡水中学的报道和有关衡水中学的考察资料,以年级组为单位,分头讨论衡水的教学观念,每人写出不少于500字的心得体会,逐步统一了教师的思想认识,明确了继续加强“两主课堂教学”的基本思路,明确了学生的主体地位,明确了教师的“媒介”职责。教师一致认为,我校普通班较多,组织教学时应当降低起点,降低难度,针对不同学科、不同班级的实际,分别采取讨论式或启发式教学。在此基础上,学校要求教师备课期间多储备相关的知识,事先确定好重点以及具体的授课技巧,要求教师在课堂上精讲少讲,积极引导,放手发动学生,鼓励学生讲出不同意见,鼓励学生登讲台。
3.在示范课、优质课的评价体系上,也将讨论式教学列为主要标准之一,由此来推动讨论式教学向全面和优质两个方面发展。
【音乐教改论文】推荐阅读:
音乐教改之路的探索08-01
数学教改论文07-02
教改类论文12-21
设计类教改论文01-08
中学数学教改新探索 论文10-19
打开语文教改一扇窗论文09-07
教改体会06-10
教改调查问卷09-12
中职教改0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