遵义长征精神(15篇)
1.遵义长征精神 篇一
20_年6月,我有幸参加了公司党委组织的“明初心,担使命”遵义党性教育培训班。通过听取《遵义会议与遵义会议精神》专题讲座,参观遵义会议旧址、娄山关战斗遗址、苟坝会议纪念馆,瞻仰红军山烈士陵园,聆听“红军菩萨”的感人故事,我深刻地体会了当年峥嵘岁月下革命前辈们运筹帷幄的风范;感受了红军将士忠于革命的坚定信念。
在参观苟坝会议纪念馆时,“传承红色基因,走好新的长征路”版块的内容深深吸引了我,遵义这个城市在党中央正确领导下,在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的努力下,一步步脱贫致富,其中花茂村新农村建设还成为了全国的模范。这让我不由得想到,25年前,为了公司事业的发展,不远千里远赴淡水默默无私奉献的公司的前辈们,他们用自己的行动践行着共产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正是他们辛苦的付出,打下基础,我们才能有如此优越的办公条件、良好的福利待遇,以及能让人快速成熟成长和进步的事业平台。
我们最不应该缺少就是前辈们这样的精神和境界。一个人活得有热度、有深度,才能在关键时刻挺身而出,勇挑重担。我们不仅要学习他们在关键时刻站得出来、豁得出去的英雄举动,更要学习他们在干事业中沉得下身子、耐得住性子、守得住清贫的高贵品格,学习他们面对困境坚忍不拔、顽强拼搏、奋发向上的精神风貌。我们要提倡团队精神,在工作中各司其职、各尽其力、互相配合、互相支持,在急事、难事、重大任务面前互相帮助,共同面对。
本次“红色之旅”对我而言,不仅是一次开阔视野、增长见识的机会,更是一次从思想、党性认识上的重大洗礼。在重温党的伟大历史的同时,更多的是对我自己当今的信仰和未来的冷静思考。作为车城物流人,我更应该发扬光荣传统,努力创先争优。我要把这次红色之旅当作人生的一次新的起点,要用崭新的精神面貌,高昂的斗志,投入到新一轮的工作学习中,鞭策自己,勤于思考,努力工作,不断创新,不断进步,为公司伟大事业献上自己的一份绵薄之力,走好新的“长征”路!致敬,革命先烈!致敬,公司前辈!
2.遵义长征精神 篇二
该校秉承“自信、自强、自主,主动发展”的办学理念,弘扬“坚韧不拔、团结奋进、敢为人先、永攀高峰”的精神,努力培养“品行端正、善于学习、体魄健壮、求真求美、具有国际视野”的学生。该校勇于开拓,不断进取。目前,“长征精神在长征”已成为上海市基础教育知名的德育品牌。
该校自1998年开始从英国、美国和澳大利亚聘请外籍专家任教英语口语。2001年以来,该校已陆续与英国、新加坡、澳大利亚、新西兰等国家的九所学校签订了友好交流协议,在学校管理、教育教学、师生互访、课程建设、科研等方面进行了广泛交流与合作,取得了积极的成效。该校还参加了国际交流AFS项目和富尔敦项目,每年都选派师生就教育教学等方面进行国际交流。2010年1月,上海普陀中英教育交流中心落户长征中学。该校教育国际化的特色初步形成。
3.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 篇三
摘要:
新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 教学实践 设计意图
正文:
新的社会课程标准对社会课教学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更加强调社会课教学实践活动中学生的参与性、体验性和探究性,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只有在日常的教学中更加注重对学生人主素养的培养,才能使社会课堂教学焕发出生机勃勃的活力,才能取得较好的教学效果。下文是本人在日常的教学实践过程中针对初二旧教材“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一节的教学如何体现新教学理念整理出来的一个个案。
一.教材分析:
本节讲述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红军被迫进行战略大转移的经过和意义,重点分析了遵义会议和红军长征胜利的意义。要讲清长征中战斗的激烈,红军生活的艰辛和红军不怕艰难困苦的革命英雄主义精神,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的教育。长征中的战役学生普遍比较熟悉,不用过多讲述,讲清经过的重要线路和地点即可。教师可充分利用多媒体手段,以形象生动的探究性课堂教学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教学目标:
1. 使学生了解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国工农红军长征的经过及南方八省的游击战争。
2. 掌握遵义会议的有关知识,深刻领会其伟大的历史意义。
3. 对学生进行革命传统教育。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
1. 教学重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伟大意义。
2. 教学难点:遵义会议和长征胜利的影响。
四.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五.教学过程:
授课过程 设计意图
老师:同学们,在上课前,请大家欣赏一首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播放)并请同学们阅读书本p122第一段,思考归纳:红军为什么要进行长征?
学生:由于王明夺取党中央领导权和“左”倾冒险主义的危害,使第五次反围剿失利,长征开始。
教师:1934年10月,红一方面军(即中央红军)8万多人从江西中央革命根据地出发,开始长征。(多媒体显示)请看一段录像《长征》(播放录像)
学生:(观看录像)
老师:长征过程中是什么事件在极其危急的关头挽救了党,挽救了红军,挽救了中国革命?
学生:是遵义会议。
老师:为什么说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请同学分组讨论后回答。
学生:(讨论并回答)遵义会议纠正了军事上和组织上的“左”倾错误,肯定了毛泽东的正确主张,改组了中央领导机构,选举毛泽东为中央政治局常委,张闻天负总责,撤消“左”倾路线领导人博古、李德的军事指挥权。遵义会议后,又成立由毛泽东、周恩来、王稼祥组成的三人军事指挥小组,负责的指挥红军的军事行动。因而,遵义会议结束了王明“左”倾错误在党中央的统治,确立了毛泽东在红军和党中央的领导地位,是中国共产党从幼稚走向成熟的标志。
教师:请同学们比较“八七”会议和“遵义会议。
学生:(比较)
教师:比较了这两次重要的会议后,我们再看看遵义会议前后红军的军事行为及结果有什么不同?
学生:前:犯了退却中的逃跑主义的错误,结果:付出了惨重的代价;后:进行了灵活机动的运动战,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教师:从哪些事实来说明长征取得了胜利?
师生:(共同完成)
1935年6月,红一与红四方面军在懋功会师
1935年10月,红一与陕北红军在吴起镇会师
四次会师 1936年7月,红二、六军团与红四方面军在甘孜会师
1936年10月,红四、红二与红一方面军在会宁会师
教师:(幻灯片呈现上述内容)
教师:红军长征在克服了重重困难后,终于取得了胜利。请同学讲讲在长征过程中红军战士的感人事迹。
学生:(讲故事)
教师:是呀,“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学学革命老前辈”。红军战士克服了重重困难,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请同学们结合书本来说一说红军长征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学生:红军长征的胜利具有伟大的历史意义,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来力量,使中国革命转危为安;“长征是宣言书”,宣告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是不可战胜的力量;“长征是宣传队”,它宣传了中国共产党的革命理论和政策;“长征是播种机”它到处播下了革命的火种。
:教师:(多媒体显示上述内容)问:课文中有哪些句子是你不能理解的?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保存了党和红军的基本力量”?
教师:(多媒体显示)“我们红军像经过了一场暴风雨的大树一样,虽然失去了一些枝叶,但保存了树身和树根”
――周恩来
学生:为什么说“长征是播种机”?
教师:(多媒体显示)“万里遍撒革命种,到时定收千斤粮” ――毛泽东
教师:红军主力长征后,留下的红军游击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支援了主力红军的`战略大转移。
教师:这一节我们主要学习了什么内容?请同学们归纳。
学生:(归纳)学习了红军长征和遵义会议,理解了遵义会议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和红军长征胜利的历史意义。
教师:学习了本课书后的内容后,请说说在新的历史时期,长征精神应该是什么?
学生:(讨论)不怕困难。发扬革命的英雄主义精神。将人民的利益,国家的利益放在第一位。……
教师:在今天抗击非典的这场战斗中,我们应该怎么做?
教师:(播放歌曲)请同学们再次欣赏歌曲《长征》主题曲《十里送红军》
创设情景,设置悬念,以利于集中学生注意力,激发学生探究兴趣。
运用读书指导法,是为遵循发展个性,回归主体的教育理念,以强化学生主体作用,引导学生自主学习,自我成功。同时,通过教师的启发诱导,使学生对知识的发展过程,做到心中有数,教给学生获得知识的方法。
使学生了解基本的知识,对长征有初步的认识。
播放录像,使课堂生动活泼,引起学生思维共鸣,创设具有探索因素的问题情景,激发和鼓励学生进行探索性的智力活动。
通过分组讨论,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读、议、悟,以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适应研究性学习的要求,从而
使学生真正感受到上课不是被动的接受知识,而是心态的开放,主体性的突现,个性的张扬和创造性的释放。
通过对比归纳,教师对信息反馈及时鼓励,或纠偏或弥补,指导学生主动参与,培养学生收集、分析、处理信息的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真正突出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使学生的认知得以提高,从而升华教学。
教师运用承上启下的提问,有利于前后知识的衔接,便于学生从整体上把握知识
把难点化整为零,同时有意设置阶梯,迁移知识,层层设问,以问助讲、以问促讲,通过阶梯步步登高,使难点的突破水到渠成。
突出重点,解决学生在学习中的难点,充分运用多媒体,给学生提供完整的知识体系。
注重人文素质的培养,使学生形成积极向上的的生活态度,以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主动思考、分析、演绎等思维能力。
利用多媒体,提高教学时间的利用效率,帮助学生理解掌握教学重点,突破教训难点,拓展思维,开发智力。
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速学生感知和理解的进程,同时扩大了学生的知识领域。
培养学生用辨证的全面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和举一反三的思考能力。
用归纳的句子,帮助学生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教师点拨启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参与本框内容的重温和梳理工作。通过归纳总结,学生将所学的知识系统化,明确重点及知识点的内在联系。同时,学生小结是为了更直接体现学生的主体作用,以利于培养他们的综合能力及勇于思考,善于思考的学习方法及技巧。
立足教材,结合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引进社会生活中的热点,是学生立足教才,面向社会实际,是培养学生创新意识的有效途径。
4.遵义长征精神 篇四
一、活动目的:
让每个少先队员了解长征胜利的悲壮历史,懂得今天的幸福生活来之不易,是无数革命先烈不惜牺牲自己的生命换来的;让少先队员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的动人事迹,发扬长征精神,勤奋学习、自强不息,从小树立起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的远大理想。
二、出旗
中队长:1934年10月到936年10月,整整两年的时间中,中国工农红军离开原来的根据地,进行了震惊世界的25000里的战略大转移。长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创造的英雄壮举,是人类战争史上的奇迹。长征以世所罕见的艰难困苦铸造了举世闻名的长征精神,成为中华 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象征。那么,发扬光大长征精神,立志成才,报效祖国,就成为我们义不容
辞的责任。
三、长征组歌(1)、《突破封锁线 》路迢迢,秋风凉。敌重重,军情忙。红军夜渡于都河,跨过五岭抢湘江。三十昼夜飞行军,突破四道封锁墙。不怕流血不怕苦,前仆后继杀虎狼。全军想念毛主席,迷雾途中盼太阳。(2)、《大会师》红旗飘,军号响。战马吼,歌声亮。铁流两万五千里,红军威名天下扬。各路劲旅大会师,日寇胆破蒋魂丧。军也乐来民也乐,万水千山齐歌唱。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歌唱领袖毛主席,歌唱伟大的共产党。由主持人教唱,然后,全班合唱,雄壮的歌声,仿佛把我们带到了那个硝烟弥漫的年代。
四、毛泽东长征诗词朗诵比赛
同学1:忆秦娥《娄山关》
同学2:七律《长征》
同学3:清平乐《六盘山》
同学4:沁园春《雪》
五、班主任总结:
长征,是对理想信念的考验;长征的胜利,是理想信念的胜利。坚定理想信念,今天依然需要。
没有光大,再伟大的精神血脉也难以传承;没有传承,再丰厚的精神财富也难有价值。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共产党人的理想信念受到了多方面的更为严峻的考验。学习和弘扬红军战士对崇高理想矢志不渝、对党和人民无比忠诚、对革命事业锲而不舍的坚定信念,做到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坚持理想信念不动摇、革命意志不涣散、奋斗精神不懈怠,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增强民族自尊心和自豪感,满怀信心地投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这是我们对长征精神最现实的纪念。同学们,让我们以伟大的长征精神来激励自己,在这个崭新的时代,奋发努力吧!
5.缅怀长征壮举、弘扬长征精神 篇五
——记“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路”主体性德育活动
上海市第二初级中学
背 景 分 析
长征以它惊天地、泣鬼神的壮举成为人类历史永不可磨灭的里程碑,影响了整整两代中国人。奉献、牺牲、坚忍不拔、视死如归„„这些极具激情的字眼是抗战时期、建国初期的主旋律。如今,当我们在校园里,问那些如花朵般灿烂的中学生:你们知道长征吗?你们了解长征精神吗?你们崇拜长征英雄吗?我们发现,他们的眼睛里没有对那段岁月的熟悉与感动。毕竟,忘记意味着背叛,长征精神的火炬应与中华腾飞的巨龙一起,照亮每一个炎黄子孙的心!
长征是一个伟大而神奇的故事,长征是一部雄壮而感人的史诗。长征是是中国革命的伟大转折点,长征不仅创造了战争史上的奇迹,而且形成了伟大的长征精神,成为穿越时空的精神象征。中华民族历经磨难而又满怀希望,要把奋斗历程中形成的精神财富留给后人,使之世代相传、历久弥新。今年恰逢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在纪念长征胜利70周年的日子里,长征精神已化作我们民族最宝贵的财富。可是实事求是说,今天的青少年对长征却相当陌生,长征的故事听得很少,长征的电影看得很少,长征的歌曲唱得也很少,当年的红军战士在世的已不多,何况即使在世,也已年事颇高,没有精力再到学校现身说法做报告了。学校是在青少年中培育和弘扬民族精神的主课堂主渠道、主阵地,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教育要以爱国主义教育为核心,以中华传统美德和革命传统教育为重点。这些提醒我们教育者,要让青少年多了解长征、牢记长征,引导学生树立以热爱祖国、报效人民为最大光荣的观念。
今年10月22日是红军长征胜利70周年纪念日,为更好地弘扬长征精神,引导学生树立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继承革命的优良传统和优秀品格,我校抓住时机、扎实有效地组织了“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路” 主体性德育教育活动。活 动 实 施
活动内容
读一本长征故事的书;看一部长征主题的电影;写一篇长征精神的文章;开一
次长征主题的队会。让学生走进长征,学习革命先辈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精神,争当品德优良、素质全面的新一代小公民。
1、读一本长征故事的书——了解长征历史,回眸峥嵘岁月。
各班级同学积极搜集报刊、网络上有关长征的知识,了解长征历史,利用学校橱窗、黑板报进行丰富多彩的展示。10月16日、23日两次国旗下讲话时间向全校师生介绍长征历史、倡导长征精神。
每个学生可以到学校图书馆借阅此类书籍,如《长征》、《二万五千里》等,了解长征英雄的事迹。通过阅读使学生从字里行间感受长征的意义,激发他们爱国的情感。
2、看一部长征主题的电影——观看《我的长征》,感受红色震撼。
全校学生观看了电影《我的长征》,借助影视传媒所具有的超强的视听效果和直观的表现力,给学生带来感观的冲击和心灵的震撼,进而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惊心动魄的战争场面,坚持革命的理想和信念而奋力战斗的勇士形象,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长征精神打动着观看电影的每位师生,观看现场出奇的安静,同学们的目光被流动的画面紧紧吸引,情绪随着一次次战役而动。
3、写一篇长征精神的文章——书写长征体会,坚定理想信念。
为进一步加深学生对长征历史的了解,学校号召学生通过书籍、电视、网络搜集有关知识,了解相关情节,将感人的事迹或对自己的启示撰写成文。学生通过阅读的书籍和观看的影片谈自己对长征的认识、感受,抒发自己的爱国情感。
4、开一次长征主题的队会——演绎长征风采,续写新的篇章。
学校的全部班级面向全区进行了长征主题的队会展示。有的班级主题班会引导学生了解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了解毛主席及革命前辈的伟大功绩,思考自己如何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做合格的中华好少年。有的班级同学们踊跃介绍他们所到达地方的自然风光、历史人物及解放前后这个地区的变化,既了解了毛主席和革命家们的事迹,受到了思想教育,又锻炼了阅读演讲能力。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在这次主题班会筹备前,各班级中采用民主议事的方法,向同学们发起倡议。学生们民主协商,分工合作,大家都行动起来了。现在的学生,这种民主协商、自主教育、合作劳动的乐趣太少了,其实这些对他们的成长很重要。主题班会后,同学们比以前热情、能干多了,同学间矛盾少了,凝聚力增强了;这次活动,也让老师更
全面、更客观地认识了学生,发现了他们闪光的另一面,班主任工作也比以前更成熟理性了。
实施策略
把学生始终放在“第一的主体位置”,让学生去做、去说、去评。
在班主任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收集了大量相关材料,利用午会课的时间,轮流上台演讲红军长征的故事,学生在讲和听的过程中了解了中国革命的艰苦岁月,了解了毛主席及革命前辈的伟大功绩,并思考着自己如何继承革命先辈的光荣传统,争做合格的中华好少年。例如有的中队介绍“红军为什么要长征”的原因,由于了解了这段历史,激起了学生参加活动的热情,有几天,学生们的中心话题都是红军长征的行军路线。
各中队都成立了以中队干部为主的主题队会筹备小组,组织全班同学编入“小红军”队伍,每一个中队为一个行动连,推选出专人负责节目策划、电子演讲稿的制作、串连词的写作等工作。
有的中队为了使学生对毛主席及其他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有更深刻的了解,动员全班同学收集有关毛主席及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像片、图片及资料,以小队为单位编辑 “红军长征”的小报进行评比。让学生在材料收集的过程中进一步了解无产阶级革命家的光辉事迹,进一步引导学生感受红军战士征服一切困难的英雄气概和革命精神。
实 施 效 果
初二(2)班中队成为一个充满爱心的集体。一位同学生病住院了,每天都有同学来到他的床前为他补课,不仅让家长感激不尽,而且使小病友们羡慕不已。中队委员达成一致共识:动员全体队员一起来帮助同学,绝不能有一位队员掉队。真诚的帮助使一些同学认识到自己的错误,是全班级同学的爱和鼓励,使他们融入了集体。
初一(3)班成为一个充满责任心的集体。这个班级曾经以垃圾满地闻名,最近,随时走进他的班级都能给人一种眼前一亮的感觉,窗是格外明,地是特别净。在中队辅导员周老师的努力下,队员们明白了做小事与将来成大事的关系,中队集体养成了良好的行为习惯。在全校举行的每月一次的行为规范“十项评比”与卫生保洁评比中,摘得了红旗。
初三(2)班是一个充满了自主的集体。中队的队会生动活泼,充分体现队员的自主性。队员自选主题,队员们会自行安排时间、人员排练节目。每次主题的版画设计,只要你愿意,尽管可以去写上一划,画上一笔。队员们积极开展雏鹰假日小队活动,利用节假日走向社会开展了打扫卫生、植绿护绿、献爱心等活动。通过采访、拍照、写稿等开拓了视野,增长了知识,锻炼了能力。其中,以中队长李芳琼小队开展的走进社区动员回收废电池活动最具有社会影响力,得到社区居民的好评。
„„
越来越多的中队成为一个个充满生机与活力和不断创新的集体!学生成为积极的参与者和自身道德素质的创造者,为人生的发展奠定了坚实的道德基础。反 思 总 结
对青少年尤其是小学生来说,长征这样的人间奇迹是富有传奇色彩和令人惊叹的。长征故事的魅力是超越时空的,关键是如何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来真实地生动活泼地而不是教条式地开展教育。
在二万五千里征程上,红军将士用鲜血和生命写下了无数动人故事,创造了许多人间奇迹。生长在改革开放年代的新一代中小学生,更是很难想象:红军在敌人围追堵截下,忍饥挨饿,长途跋涉,身着单薄衣衫翻越空气稀薄的雪山,冒着枪林弹雨冲过大渡河上的铁索桥。这些故事应该让中小学生耳熟能详,经典场景应当成为他们心中永恒的画面。仅仅这样还不够,更重要的,是让他们真正懂得什么样的人生才有意义,理想、信念、责任在人生中意味着什么。七十年前,红军胸怀民族利益高于一切的崇高理想,抱着建设美好生活的坚定信念,毅然肩负起争取国家独立、民族解放的重任,以生命为代价,历尽艰辛,不屈不挠,最终取得了长征的胜利。今天,把长征故事讲给中学生,就是让他们学习长征精神,弘扬长征精神,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和祖国、人民的利益紧密联系起来,树立为中华民族崛起而拼搏的远大志向,从一点一滴做起,培养优良品德,掌握过硬本领,锻炼强健体魄,努力成长为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接班人。
引导中学生感悟长征精神,不能忽略中学生的特点,应当遵循青少年认知发展规律,采取丰富多彩的形式。学校德育的效果最终要体现于并取决于学生的接受程度,因此民族精神教育必须适应当代青少年学生的接受心理,高度重视情感体验、问题探讨、内心感悟的巨大作用,引导学生从自身成长、成才、发展的视角,探讨
自己的人生课题,把社会的道德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发展的道德需求。时代在发展,表达方式也应与时俱进。可以结合有关课程,在课堂上讲;可以结合团队活动,在实践中讲。不论什么样的教育形式,只有让中小学生喜闻乐见,才能真正收到实效,达到寓教于乐的目的。
岁月流转,时代变迁。作为一段历史,长征已渐渐远去,但作为精神丰碑,长征故事将永远熠熠生辉,激励后人。如果当代青少年不知道长征的故事,那让我们借着70周年的机会告诉他,让历史告诉他;如果他们不知道长征的精神,那就让他在“我们共同走进长征路”的主体性德育的活动中感受世代相传的长征精神!
崔鹏
6.遵义长征精神 篇六
一、坚定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是保证共产党员思想纯洁的信仰向度
理想理念是革命行动的向导和精神支柱,长征精神突出表现在始终如一的理想信念支撑着革命取得最终辉煌,也正是这种坚定的理想信念成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集中体现。长征中面对的不仅是极端恶劣的自然环境,还有敌人的残酷的追杀,在冰天雪地之中,在枪林弹雨之间,我们无数的红军战士不畏牺牲、勇往直前。正是怀着对中国革命胜利的期望,对实现没有剥削、没有压迫、最终能够实现人的自由而全面发展的共产主义崇高价值的追求,那种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支撑着他们顽强拼搏。长征,我们胜利了。对于长征的胜利,与其说是红军的胜利,不如说是信仰的胜利。因为信仰的高度,长征赢得了包括我们的对手在内的人们的敬畏。张学良回忆这段历史说:“红军经过二万五千里长途疲惫,还能击败东北军,是值得深思的。我常对我的部下说,我们都是带兵的,这万里长征,你们谁能带?谁能把军队带成这个样子,带得什么情况下都跟你走?还不是早就把兵都带没了!”(1)张学良也承认红军中信仰的力量。正是由于坚定地理想信念的支撑,鼓舞数以计万的革命共产党人勇敢地站在民族的前列,承担起历史和人民赋予的重大责任,使中国共产党取得长征的胜利,成就整个中华民族的梦想;正是凭着这种崇高的理想信
念,赋予共产党人感召力、凝聚力、创造力。90多年一路走来的中国共产党才能唤起工农千百万,在民族复兴的进程中,闯出改变民族命运的新路,创造一个又一个惊世的辉煌。在中国社会转型的新时期,新的世情、国情、和党情将使中国共产党面临更加复杂的挑战和考验,同时肩负着更艰巨的任务和责任。我们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攻坚期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节点,然而党内却面临多种多样的意识形态领域的斗争与考验。有的党员理想信念模糊,不敢同各种错误言论和思想作斗争;有的甚至不研读马列主义经典,迷恋烧香拜佛。为官不为;等等。党员内部出现各种精神懈怠,随波逐流的现象。这都折射出了部分党员价值追求的不彻底性和精神信仰的缺失性。藉此,习近平在十八届中央政治局第一次集体学习时指出:“理想信念就是共产党人精神上的‘钙’,没有理想信念,理想信念不坚定,精神上就会‘缺钙’,就会得‘软骨病’”。(2)“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对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的信念,是共产党的政治之魂,是共产党人经受任何考验的精神支柱”。(3)全面深化改革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是一场新的革命,然而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群众尤其是广大党员有无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决定着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成败。藉此,我们共产党员要在这个新的革命和征程中继承和发扬长征精神中坚定的革命信仰,在新形势下面对部分党员精神缺钙的现象,要始终坚信马克思主义价值观仍是人类最伟大的信仰,共产主义信念仍是最先进的信念。共产党员要牢固树立我们共同的价值追求目标,把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作为保证共产党员思想纯洁的信仰向度,把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一名党员的价值选择。把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和马克思主义政治立场作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精神向度,确保党员思想的纯洁性。
二、秉承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是支撑共产党员作风优良的精神灵魂
实事求是思想路线是我党的生命线,是长征精神得以形成与延续的思想支柱,是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思想灵魂。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在长征期间及其困难的条件下摆脱险境、扭转乾坤的一个关键抉择。遵义会议之前可以说中国共产党处于一个不成熟阶段。行军途中始终坚持共产国际的错误指示,左倾冒险主义导致红军战争的屡屡失败。1935年的遵义会议,这是党转危为安的转折点,也是中国共产党开创独立自主、实事求是之风的转折点。以毛泽东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原则,正确认识革命中的各种矛盾问题,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的根本原则,对党的革命路线做出正确的判断,结束“左”倾教条主义错误在中央的统治问题,从思想上确保了红军长征胜利。这是党第一次独立自主的引导中国的革命,也正是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和根本原则,确定了正确的战略方向,使党从不成熟开始走向成熟,赢得的不仅是长征的胜利,更是整个中华民族革命思想的胜利。
实事求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精髓,也是我们党思想路线的核心和本质。遵义会议开创了中国共产党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领导长征的胜利。当前,中国正处在全面深化改革的攻坚期和深水期,各类矛盾和问题集中凸显,新问题和新情况要求党员干部要始终坚持实事求是的优良作风,稳抓务实。各级党组织在坚持实事求是的原则积累了不少的经验,坚持求真务实的工作作风。但同时也值得警惕的是现实中也有部分党员脱离实际的现状,部分党员为政绩提升,不了解当地实情就大搞急功近利,竭泽而渔的工程;有的党员即便到基层去,也往往是走马观花、浮光掠影,听不到真话,摸不到实情,致使政策得不到科学有效的贯彻和落实。藉此,十八大之后,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加强党员干部的三严三实教育:“要把‘三严三实’要求贯穿改革全过程,引导广大党员、干部特别是领导干部大力弘扬实事求是、求真务实精神,理解改革要实,谋划改革要实,落实改革也要实,既当改革的促进派,又当改革的实干家。”(4)同时要求共产党员要认真学习和落实“两学一做”的教育部署,从文化素养和政治素养提升教育主体的综合能力,汲取革命历史的精神给养,以问题为导向,做一名懂得实事求是,学会实事求是,敢于实事求是的优秀党员的楷模。新时期统筹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和实现中国梦,是当前国家和人民赋予共产党人艰巨的任务,我们共产党人要继续坚持和传承长征精神中实事求是的优良传统,既要把实事求是的根本原则当作优良作风弘扬,又要当作一种职业操守、政治品格恪守。落实一个“实”字,是作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行为外显,激励我们争做一个为人民谋实事,办好事,解难事的共产党人。
三、坚守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是整合共产党员价值理念的风向标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获得人民群众的支援与帮助,是红军长征精神得以形成的重要的外部条件,是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价值取向。毛泽东曾说:人民群众是反抗外来侵略和取得民族解放的铜墙铁壁。人民群众的力量是坚不可摧的,是革命取得胜利坚实的保障。长征途中中国红军严守“三大纪律八项注意”,赢得群众的一片响应。也正是这样,1935年2月18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二师遵照中革军委的命令,迅速控制了太平渡渡口。工兵连在太平渡沿河搜寻后,只找到两只摆渡用的小船。当地群众得知红军架设浮桥缺少架桥材料后,有的领红军到河汉里找船,有的把藏起来的船撑回渡口供红军使用,还有的送来门板、木板和杉条。工兵连和部分船民、船工经过两天一夜的紧张作业,终于在太平渡渡口和老鸽沱、九溪口、二郎滩架好了浮桥,中央红军按照军委的指示全部顺利渡过赤水河。(5)1935年5月2月日,中央红军第一军团第一师第一团攻占了大渡河安顺场渡口。由于大渡河水深流急,既不能架桥,又不能泅渡,只有用船强渡。50多名船工冒着生命危险,架舟疾进,在枪林弹雨和急流恶浪之中,仅用3天时间就胜利地将红一军团弟一师和干部团载渡过江。(6)正因为长征精神所焕发的这种患难与共的鱼水之情,血浓于水的生死相依,才铸就了中国革命胜利的伟大辉煌。
秉承人民至上的信念,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追求是作为共产党人精神坐标的核心和灵魂。我们党在长征的征途中,始终坚持群众路线,争取群众的力量是我们长征取得成功地一个重要原因。新阶段随着世情、党情的发展变化,党内出现了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享乐主义和奢靡之风,党员搞特殊化,拉开了党和群众的距离,也在党员干部中埋下了毒瘤祸根,败坏了党风政风,污染了政治生态,涣散了我们这个曾经团结一心的人民政党的战斗力凝聚力。十八大之后习近平多次强调“我们党来自人民、植根人民服务人民,党的根基在人民、血脉在人民、力量在人民”(7)“增强群众意识,践行群众路线,是执政党治国理政的生命线和根本工作路线”。(8)藉此,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不仅是党的宗旨的根本体现,也是我们共产党人追求的价值目标。人民群众才是我们的衣食父母,才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依靠的坚实的力量,取得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胜利的法宝。共产党员要抓住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个核心问题,牢记并恪守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坚持“为民、务实、清廉”的价值导向,按照“照镜子、正衣冠、洗洗澡、治治病”的总要求,树立科学的政绩观理念,坚决反对形式主义、官僚主义,以优良作风把人民紧紧凝聚在一起。长征精神给我们留下了丰富的精神资源和价值财富,我们在新的长征路上,我们共产党员要把这种坚守群众路线的根本原则沿袭下去,要求党员干部将密切联系群众的优良作风作为整合共产党员价值理念的风向标,作为贯穿于共产党精神坐标的一根红线,使党员始终坚持以民为本的价值理念,以公仆的角色问政于民、问需于民、问计于民、服务于民。
长征精神铸就了中国革命之魂,形成了共产党先进之魂。作为新一代的共产党人,我们要把长征精神所焕发的精神财富和价值追求融入每一位党员精神坐标,作为党员政治传统底蕴的积蓄和精神追求的皈依。以此更好的实现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以良好的精神状态和模范的行动,带领广大党员,带领人民群众不辱使命,不负重托,推进党和人民事业的不断发展。
注释
1侯文强.张学良和中国共产党[J].党史博采(纪实),2005(04).
2牛冬杰.“两学一做”重在坚定理想信念[N].中国社会科学报,2016-6-27(001).
3鲍为群.坚定的理想信念是共产党人不竭的精神之“钙”[J].党史博采(理论),2014.08.
4陈金龙.“三严三实”:党的作风建设新标杆[N].南方日报,2014(F02).
5杨青.不朽的乐章——长征沿途人民群众对红军的支援[J].党史天地,1996(10).
6同上.
7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367.
7.遵义长征精神 篇七
代代传
80年前,一支陷入危境的队伍在茫茫夜色中穿行,踏上了山高路远、九死一生的漫漫征程。80年后,我们重读长征,不只是重温那段峥嵘岁月,更是为了看清我们脚下的道路,明确我们要抵达的彼岸。今天,长征精神已经深深融入我们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成为鼓舞我们不畏艰难、奋勇向前的强大精神动力。每一代人有每一代人的长征路,我们都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
坚定理想信念,走好新的长征路。人无精神则不立,国无精神则不强。是什么力量让红军战士在面临凶恶残暴的追兵阻敌,依然奋勇向前;是什么精神让红军战士面临严酷恶劣的自然环境,依旧不改初心,答案当然是理想信念。理想信念是一个人在漫漫征程中的动力支撑,是一个民族在危难关头坚如磐石的信仰,是一个国家在山河破碎后重新崛起的磅礴力量。今天,我们要坚持的理想信念就是要坚持我们的道路自信、文化自信、制度自信和理论自信,走好新的长征路。
坚持服务群众,走好新的长征路。俗话说水能载舟,亦能覆舟。人民群众是我们党的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我们要始终保持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想群众之所想,急群众之所急,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长征之所以取得胜利,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大力支持,在新的时期,我们更应该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一切为了群众的利益而矢志奋斗,从而走好新的长征路。坚持追求真理,走好新的长征路。常言道,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长征就是一次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伟大远征,通过这次远征,我们党找到了革命的正确道路,从而指引我们不断走向光明和胜利。长征的胜利,归根结底是坚持真理、追求真理的伟大胜利,今后我们也要遇事不折不挠,弘扬长征精神。
8.遵义长征精神 篇八
--弘扬长征精神,传承红色基因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金沙水拍云崖暖,大渡桥横铁索寒。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更喜岷山千里雪,三军过后尽开颜。”
--毛泽东
毛泽东同志的一首《长征》生动、形象描述了中国工农红军一种不怕吃苦不怕牺牲,一种勇往直前的大无畏精神,一种集体主义精神、爱国主义精神、团结拼搏的精神,一种乐观主义精神,这就是“长征精神”。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的100周年,四川兴蜀公司党委特意组织了“不忘初心再出发 奋进伟大新征程”重走长征路主题党日活动,参观了中国工农红军强渡大渡河纪念馆,缅怀革命先辈的历史伟绩。展厅以弘扬红军精神为主题,导游解说为我们讲解了长征历史背景、大渡河战役等,纪念馆采用声、光、电等多种现代化手段,高度还原了红军强渡大渡河的历史史实,让党员同志们身临其境地感受到红军战士强渡大渡河的壮烈场景,也让全体党员对我党的革命历史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大家纷纷表示,革命先辈们崇高的理想信念、牺牲奉献精神值得我们永远铭记和传承下去,在实践中践行共产党员的初心使命,不负党和人民的信任嘱托。
9.弘扬长征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 篇九
一、树立崇高的信仰和坚定的信念, 构建精神家园
长征路上, 一批批人倒下了, 剩下的又踏上征程。是什么激励着红军前仆后继、百折不挠?“是坚定不移的理想信念”。正是靠着这一坚定的理想信念的支撑, 天上有敌机狂轰滥炸, 地上有几十万敌军围追堵截, 红军指战员在缺吃少穿的情况下四渡赤水、强渡大渡河、飞夺沪定桥、爬雪山、过草地, 经历和承受了人世间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作出了巨大的牺牲, 取得长征的胜利。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 国际局势风云变幻, 国内改革开放进程波澜壮阔, 如果没有坚定的理想信念做保证, 就会失去精神支柱, 迷失政治方向。有的人信仰钱, 在做违法缺德, 损人害己的事;有的人信仰淡漠, 强制监管稍不到位, 就会无所顾忌, 为所欲为。信仰缺失必然导致人们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蜕变, 特别是有些党员干部就会出现以权谋私, 贪污腐败, 形象工程, 独断专行, 违法行政, 与民争利等现象。所以要我们继承和发扬红军长征的光荣革命传统, 大力弘扬革命理想高于天的崇高精神, 牢固树立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激励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 不断巩固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基础。
二、发扬知难而进的自强不息精神, 铸造坚强的意志
长征路上, 红军战士英勇顽强、流血牺牲、前仆后继, 战胜一切敌人而不被任何敌人所压倒, 靠的是百折不挠、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红军一共爬过18条山脉, 其中5条是终年盖雪的, 渡过24条河流, 经过11个省份, 占领62座大小城市, 突破10个地方军阀军队的包围, 他们穿过6个不同的少数民族地区, 平均每天行军71华里。但他们“多以野菜、草根甚至牛皮、皮带充饥”, 生死相依、患难与共、同心同德, 征服一切困难而不被任何困难所征服。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 随着我国人均GDP从3000美元向8000美元攀升, 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急剧转型期, 这也是一个各类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频繁爆发的“风险凸现期”。由于我国市场经济体制还不完善, 城乡、区域和不同社会群体之间的收入差距不断拉大, 各个领域的寻租和腐败问题屡禁不止, 特别是在教育、医疗、住房、等领域, 社会矛盾和利益冲突明显增多。社会焦虑、信仰迷茫、道德失范、诚信缺失的问题日益严重。缩小贫富差距, 加大对弱势群体的扶助, 让各阶层的人能够相互包容的生存下去, 政府面临问题的严重程度也许并不比长征时期的少, 党员干部任务更加艰巨, 需要用长征精神去对待困难, 有敢闯敢试、决不言败的雄心, 带领广大人民战胜困难。
三、发扬艰苦奋斗精神, 传承勤俭节约美德
红军经历的艰难困苦是世所罕见的。在367天的征程中, 进行了300余次战斗, 平均每天就有一次遭遇战。两万五千里的漫漫征途上, 只休息了44天, 日均行军74里……各路红军跋山涉水, 爬冰卧雪, 草根果腹, 皮带充饥, 十多万红军指战员血洒征途, 前赴后继, 到达陕北后只剩下3万多人, 用血肉与生命铸就了中华民族精神史上的不朽丰碑。红军将士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大力发扬艰苦朴素的勤俭精神, 官兵平等、军民一致, 最终战胜了难以想象的艰难险阻, 实现了自己的战略目标。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 我国综合国力位居世界前列, 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小康水平, 但是我国人均GDP达到4382美元, 居世界第95位, 还有1.3亿未解决温饱问题, 一些偏远山区还存在创收难、就医难、上学难等现象, 城市还有一批下岗职工和低保困难户, 另外, 在未来几十年里, 我国在人口、就业、资源、环境、粮食等诸多方面, 都将遇到前所未有的困难, 同时, 我们仍然面临着世界发达国家在政治、经济、科技和军事、文化等多方面的压力, 经受着国际国内复杂环境的严峻考验。在机遇和挑战面前, 我们必须弘扬长征精神, 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四、发扬团结合作精神培养团队凝聚力
长征路上战士们风雨同舟, 生死相依, 顾全大局、团结协作, 携手共进。红军所到之处, 不动群众一草一木, 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让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 坚持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帮助群众, 赢得了各族人民的广泛支持和衷心拥护, 密切了党和人民军队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紧密团结在毛泽东以首的党中央周围, 实现了全党全军的空前团结。
在构建和谐社会的新长征中, 随着改革开放的日益深入, 区域发展、城乡发展、经济社会发展不平衡、居民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的矛盾日趋突出, 我们也必须紧密地团结在党中央周围, 这样才能形成合力, 形成战斗力。保持和发扬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 把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都团结起来, 把一切可以调动的积极因素都调动在建设和谐社会这个大局上, 一个十几亿人的大国, 只有团结才有希望, 才有胜利的可能。正如在98抗洪抢险场景中, 当洪水就要冲破堤坝, 无数名解放军指战员, 无论是官还是兵, 几乎同一时间跳入水中, 手挽着手站成一排, 他们站得是那么的坚定, 手挽得是那么的紧密, 只在瞬间用自己的血肉之躯铸就成一座钢铁长城挡住那肆虐的洪水, 他们那迅速而默契的配合, 团结拼搏的协作精神令世人为之折服、是中华儿女的骄傲;还有5·12汶川地震发生后, 举国上下同时发出一个声音:“抗震救灾, 重建家园”, 全国人民迅速行动起来, 捐款箱前、献血站里, 都排起了长龙, 无论贫富、老幼, 都纷纷献出自己的一份爱心, 一方有难, 八方支援, 中华儿女在这一个灾难时刻, 团结起来, 向世界人民展现了中华民族永不屈服、团结奋进的精神。
构建和谐社会任重而道远, 我们需要坚持党的领导, 继承和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 脚踏实地、坚持不懈地长期奋斗, 把长征这份宝贵的精神财富变成推动我们各项事业前进的巨大力量, 来激励我们实现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梦想。
摘要:长征精神主要体现为坚定理想信念、自强不息、艰苦奋斗和团结协作的精神。在构建和谐社会新长征中, 长征精神依然是我们实现伟大目标的不竭动力。
关键词:长征精神,和谐社会
参考文献
[1]力平, 余熙山, 殷子贤.长征简史[M].北京:中共党史出版社, 2006.
10.遵义长征精神 篇十
“不怕牺牲、前赴后继、勇往直前、坚韧不拔、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百折不挠、克服困难。”伟大的长征精神在80年前的冰天雪地里凝结,在80年前绝处逢生中汇集,铸成一代代年轻人的信仰,是党的灵魂,民族的脊梁。
攻打娄山关,占领遵义城,四渡赤水、巧渡金沙江、强渡大渡河、翻越夹金山。平息分裂主义作斗争,走过人迹罕至的草地。攻克天险腊子口,翻越六盘山,最终到达吴起镇与陕北红军会师,宣告中央红军长征结束。沿着红军一路激战、奋勇向前的脚步,我仿佛看到铮铮铁骨吹响号角的身影。年轻的干部要继承这种乐于吃苦,勇于战斗,重于求实,善于团结的精神。要将红军“一不怕苦,二不怕死”的英雄气概传承下去,将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传承下去。
总书记强调,“长征永远在路上。要缅怀先烈、不忘初心,走新的长征路”作为新时代青年,没有经历血与火的考验,没有面临生与死的选择,没有切实遇到不怕牺牲的紧危关头,但同样要走好自己的长征路,砥砺意志。“苦不苦想想红军两万五,累不累想想革命老前辈”,当自己在平时工作中有畏难情绪、疲于工作、止步不前时更要反复回忆一下长征历程,以长征精神筑梦,构筑坚强内心。
传承长征精神,需要立足实际。每一份付出都会有回报,每一份耕耘都会有收获。作为青年干部,要摆脱轻松闲适的心态,立足岗位实际,脚踏实地,把该干的工作干好,克服工作中的困难,拿出革命先辈敢拼敢闯的精气神,奋勇向前。善于学习,勤于总结,努力创新工作思路和方法。
11.如何弘扬长征精神 篇十一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这首毛主席的诗词从小就一直在我们的耳边萦绕。从这首诗让我体会了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感受了到红军的英雄气概,领略了革命先烈的豪情壮志。每次一读到这首诗的时候,都会不由自主的心潮澎湃。
长征是什么?360百科中是这么说的“1934年10月,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主力红军(红一方面军)为了摆脱国民党军队的包围追击,被迫实行战略大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中央红军共进行了380余次战斗,攻占七百多座县城,其间共经过11个省,翻越18座大山,跨过24条大河,走过荒无人烟的草地,翻过连绵起伏的雪山,行程约二万五千里,于1935年10月到达陕北,与陕北红军胜利会师。1936年10月红二方面军和红四方面军到达甘肃与红一方面军会师。”这是360给的答案。但是仅仅是这么简单吗,当然不是。
长征不仅代表着一次军事行动,更代表着一种精神,一种叫做“长征精神”的精神。长征精神的内涵简而言之就是“不怕牺牲、前赴后继的精神,勇往直前、坚韧不拔的精神,众志成城、团结互助的精神,百折不挠、克服困难的精神。”这种精神在那个年代激励了一代又一代人在争取解放的路上不断前进,直至取到胜利的那一天。同样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今天,这种精神依旧需要传承下去。
作为当代大学生的我们,传承长征精神是我们义不容辞的责任。在新的时期,我们进行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就是新的长征。走在新长征路上,作为大学生的我们应继承与发扬当年红军长征的精神,将当年长征中那种勇往直前、坚忍不拔、众志成城、百折不挠的精神变成推动我们不断学习前进的巨大动力,并且将所学到的贡献给祖国,成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巨大推动力。当年红军长征的路是艰苦的、漫长的;但是新长征的路并不会轻松,它只能更艰苦、更漫长。因此,当我们回忆长征的时候,更要不断的继承和弘扬红军长征精神,以此作为我们不断前进的动力,作为我们在面对困难的时候的推动力。
12.遵义长征精神 篇十二
一、长征精神的内涵与时代价值
(一) 长征精神的内涵。
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 就是把全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根本利益看得高于一切, 坚定革命的理想和信念, 坚信正义事业必然胜利的精神;就是为了救国救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 不惜付出一切牺牲的精神;就是坚持独立自主、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的精神;就是顾全大局、严守纪律、紧密团结的精神;就是紧紧依靠人民群众, 同人民群众生死相依患难与共、艰苦奋斗的精神。”[3]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伟大长征精神的论述, 为我们准确认识并大力弘扬伟大长征精神统一了思想认识, 提供了价值指导。在当代, 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 以伟大长征精神为引领, 着力传承并弘扬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共产主义远大理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和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二) 长征精神的时代价值。
长征精神是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根本保证。
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 就明确把马克思列宁主义确定为指导思想。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与时俱进地指导中国的革命、建设、改革, 取得巨大成就。当年就是在马克思主义世界观和方法论指导下, 遵义会议重新确立毛泽东的领导地位, 及时解决“红军向哪里走的战略方向问题及“红军如何摆脱被动局面”的军事指挥问题, 在危急关头, 挽救了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启示我们:党的领导是党和人民事业成功的根本保证毛泽东同志指出:“谁使长征胜利的呢?是共产党。没有共产党, 这样的长征是不可能设想的。”[4]长征的胜利, 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胜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秉承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和根本政治立场,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始终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 我们要坚持而且必须永远坚持马克思主义, 要坚持而且必须永远坚持和巩固党的领导地位和执政地位。
长征精神是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理想信念统一人的思想和灵魂, 最能凝心聚力, 把人的活力、激情、信念鼓动、燃烧起来, 汇成强大的精神动力, 使人们坚贞不渝、百折不挠地克服困难、经受住考验。邓小平同志曾指出:“为什么我们过去能在非常困难的情况下奋斗出来, 战胜千难万险使革命胜利呢?就是因为我们有理想, 有马克思主义信念, 有共产主义信念。”[5]P110长征中红军斩关夺隘、抢险飞渡, 翻越高耸入云的雪山, 跋涉过渺无人烟的草地, 突破千万敌兵的围追堵截, 靠的就是对共产主义理想的执著追求及对革命必胜信念的坚定。党的十八大提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宣示了中国共产党人在新长征路上继续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的决心。在新形势下, 坚持共产主义理想, 坚持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毫无畏惧地面对困难和挑战, 坚定不移地开辟新天地、创造新奇迹, 将成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强大精神动力。
长征精神是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力量源泉。长征胜利的经验告诉我们,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保持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是党的生命所系, 是军队力量之源[6]P7。在长征中, 党和红军牢记宗旨, 把人民利益、民族利益放在至高无上的地位, 得到人民群众的衷心拥护和真诚爱戴, 最终取得长征的胜利。我们党成立95年, 依然充满生机活力;我们党连续执政67年, 地位依然不可撼动, 靠的是人民群众的认同与支持, 靠的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十八大提出的“中国梦”, 归根到底是人民的梦, 必须紧紧依靠人民实现, 必须不断造福人民。人民是中国梦的主体, 是中国梦的创造者和享有者,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不竭力量源泉。传承长征精神, 必须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 坚持全心全意地为人民服务的根本宗旨, 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长征精神是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邓小平同志在1989年曾指出:“艰苦奋斗是我们的传统, 艰苦朴素的教育今后要抓紧, 一直要抓六十至七十年。”[5]P306长征胜利源自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优秀品质, 它支撑着红军战士的理想信念, 并渗透到红军的战斗、生活中, 成为无坚不摧、英勇无畏的力量。红军战士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如今已成为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 是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重要条件。长征胜利启示我们:理想必须通过艰苦奋斗的实践才能转变为现实。在实现理想的过程中, 没有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精神, 理想是不会自动转化为现实的。艰苦奋斗、甘于奉献始终是激励我们为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和人民幸福而共同奋斗的强大精神力量。
二、长征精神的传承与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的引领
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 强调要“不忘初心、继续前进”, 为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指明方向。大学生弘扬红军将士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作风”, 以长征精神为引领, 才能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
(一) 长征精神的传承是引领当代大学生价值追求的最佳切入点。
长征的胜利, 关键在于中国共产党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根本价值观和根本政治立场, 运用马克思主义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指导解决很多难题。“95年来, 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完成近代以来各种政治力量不可能完成的艰巨任务, 就在于始终把马克思主义这一科学理论作为自己的行动指南, 并坚持在实践中不断丰富和发展马克思主义”[7]。中国近现代历史发展充分证明:没有共产党, 就没有新中国;有了共产党, 中国的面貌就焕然一新。在新的历史条件下, 只有中国共产党才能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奋斗目标。在今天的长征路上, 当代大学生重温长征历史, 传承长征精神, 深刻理解民族复兴、社会发展必须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必须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 并且发自内心地认同、信服。只有内心拥护和真诚信仰, 成为坚定的信念, 才能内化为行为准则, 外化为自觉行动。
长征之所以能取得胜利, 最重要的一点在于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坚定革命必胜的信念。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的:“红军长征胜利, 充分展现了革命理想的伟大精神力量。”理想信念是战胜艰难困苦的坚强精神支柱, 是长征精神最基本的思想内核, 具有凝聚向心、感召激励的强大精神力量, 彰显其时代价值。理想信念是人的精神世界的核心, 是当代大学生精神上的“钙”, 一旦精神上缺“钙”, 大学生就难以承担时代赋予的历史重任。弘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深刻感悟长征精神所蕴含的坚定理想信念, 自觉补足精神之“钙”, 铸牢灵魂支柱[6]。在今天的长征路上, 理想信念将是当代大学生逐梦圆梦的精神支柱和前进动力。当代大学生只有弘扬伟大的长征精神, 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 坚定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 奋发图强, 毫无畏惧面对困难和挑战, 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 才能坚定不移地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自觉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坚定信仰者、忠实实践者, 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崇高理想信念而矢志奋斗。
长征精神的本质, 就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让劳苦大众摆脱剥削和压迫, 求生存获解放。红军心系人民、依靠人民, 为人民谋利益, 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因而赢得各民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大力支持, 赢得胜利。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 同样必须紧紧依靠人民。习近平总书记在“七一”重要讲话中强调:“人民立场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政治立场, 是马克思主义政党区别于其他政党的显著标志。党与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 始终保持血肉联系, 是党战胜一切困难和风险的根本保证。”[7]“带领人民创造幸福生活, 是我们党始终不渝的奋斗目标”。“要永远保持建党时中国共产党人的奋斗精神, 永远保持对人民的赤子之心”[8]。当代大学生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就要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始终把人民的利益放在首位, 坚持人民的利益高于一切, 将个人的成长与社会责任、历史使命、成才目标联系在一起, 为建设国家服务人民、奉献社会而奋斗。
长征精神最突出的就是红军处于绝对优势的敌人的围追堵截下, 在严酷的自然环境和社会现实中, 以千难万险只等闲的豪迈气概, 艰苦奋斗, 以苦为乐, 始终保持着旺盛的革命斗志, 以顽强的革命精神战胜了各种难以想象的困难, 取得了长征的伟大胜利[9]。当代大学生通过学习“七根火柴”、“巧夺泸定桥”、“过雪山草地”、“血战湘江”等经典长征故事, 重温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 深刻感受到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甘于吃苦、不惧艰难、艰苦奋斗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和百折不挠、勇往直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领悟到“不忘初心, 走好新的长征路”的时代内涵。当代大学生弘扬长征精神, 就是要学习中国共产党人和工农红军艰苦奋斗、甘于奉献的革命乐观主义精神, 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中艰苦创业、真诚奉献。
(二) 引领当代大学生的价值追求, 实现知、信、行的统一。
增强理性认知, 实现理论与实践的统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关键是让大学生深刻领会长征精神的科学性、真理性、感召力并付诸实践。需要我们做好以下几方面工作:
一是科学解读长征精神的内涵, 让大学生信服。长征精神是对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倡导的价值理念特别是实践经验的高度凝练和升华, 极具科学性、真理性、感召力。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伟大长征精神, 是中国共产党人及其领导的人民军队革命风范的生动反映, 是中华民族自强不息的民族品格的集中展示, 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的最高体现。”“伟大长征精神, 作为中国共产党人红色基因和精神族谱的重要组成部分, 已经深深融入中华民族的血脉和灵魂, 成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丰富滋养, 成为鼓舞和激励中国人民不断攻坚克难、从胜利走向胜利的强大精神动力。”[10]当年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追求的信仰、理想、信念、宗旨、作风, 集中体现了中国共产党和人民军队的革命道德, 是中华民族优秀文化的继承和发展, 蕴含着当代社会的价值追求, 成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走向胜利的力量源泉。在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新长征路上, 长征精神将成为我们战胜困难和风险、解决新问题、创造新辉煌不可缺少的强大精神动力。
二是合力打造有利于弘扬长征精神的外部环境。提高大学生对长征精神的认知, 依靠理论的可信和魅力之外,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外部环境的影响。首先, 政府要牵头, 媒体要配合, 大力宣传长征精神;其次, 社会、学校和家庭要联动, 共同营造弘扬长征精神的氛围。习近平总书记等领导人在不同场合多次提到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带头为当代大学生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和政治文化氛围, 有利于大学生理性认知主流价值。
增强情感认同, 实现感性与理性的统一。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重要的是让大学生在各种情感体验中形成恒定的价值观, 认同长征精神, 这可通过内强素质和外树榜样两个途径予以引导。
一是内强素质, 就是通过挖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引领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 增强大学生的思想道德素质。首先是通过重温长征那段苦难和辉煌的历史, 引领大学生认同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及其时代价值, 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坚定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坚持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其次是通过课堂学习、社会实践、党团活动、日常生活等活动, 合力为大学生感知长征精神、内化长征精神, 形成信任、感激、激情等积极情感体验创设环境、创造条件。
二是外树榜样, 就是发挥典型人物典型案例的示范和榜样作用。在长征中, 能体现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精神风范的事迹不计其数, “半截皮带”等经典长征故事, “过雪山草地”等大型主题景观, “血战湘江”等油画, “长征胜利会师”等雕塑, 以及大量长征的文献图片、历史文物、视频、图表等资料, 都是生动活泼的教育素材。在传承和弘扬长征精神的新长征路上, 当代各行各业涌现出许多榜样人物, 笔者布置学生分组搜集, 并指导学生在课堂上展示交流, 有意识地引导学生了解和学习、感受和认同榜样人物的精神事迹和价值追求, 使大学生在情感上更坚定认同长征精神。学生深入讨论了钱学森、袁隆平、龚全珍、张丽莉、罗阳等榜样人物的事迹, 从中感悟、认同其崇高信仰、远大理想、坚定信念及敬业奉献精神、钻研创新精神和艰苦奋斗精神并获得熏陶教育。
增强过程体验, 实现知、信、行的统一。大学生有了对长征精神的理性认知、情感认同后, 还必须依靠充分的实践体验去吸收内化。大学生传承和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可充分利用丰富多彩的社会实践、勤工助学、志愿服务等活动, 通过切身体验、感悟, 将实践体验内化为理性认知, 外化为自觉行动, 实现知、信、行合一。
一要创设实践体验的平台和载体。通过各种社会实践和见习实习活动, 有意识地引导切身体验, 帮助大学生消化和吸收长征精神的深刻内涵, 并逐步内化为自身素质。例如, 举办“长征胜利80周年主题展览”, 再现中国共产党领导红军高举抗日救亡旗帜, 粉碎国民党军队围追堵截, 战胜无数艰难险阻, 胜利完成举世闻名的万里长征的光辉历史和英雄壮举, 彰显红军在长征中表现出来的坚定的共产主义理想、革命必胜的信念、艰苦奋斗的精神和一往无前、不怕牺牲的英雄气概, 引领学生体验长征的深刻精神内涵。又如引导大学生参加学雷锋、“三下乡”、“爱心支教”、“回乡社会实践队”等活动, 在活动过程中体验长征精神, 践行长征精神, 从而加深对人生价值的理解。
二要关注和引导过程体验。过程体验可以让学生在各种社会实践活动中抽象、概括、形成观念, 再通过反思、同化等方式, 将实践感知或情感体验内化为观念, 外化为行为习惯。教育者通过设计、安排不同角度的过程体验, 可以引导大学生在实际生活里真切客观地面对认知冲突, 形成自我认识和理解, 从而将长征精神内化为自己价值追求的固有观念和行为准则。另外, 还可以引导学生转换角度, 站在客体的环境、立场、观点观察事物、思考问题, 以此获得更深刻的情感体验, 在体验价值冲突、进行价值选择、处理现实价值问题的过程中增加对长征精神的认同和理解, 形成自己的价值追求。
大学生处在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形成和确立的关键时期, 当代大学生面对社会转型、价值多元、“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社会环境, 最需要精神力量的引领。伟大长征精神作为最宝贵的精神财富, 是教育和引导大学生成长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的最好的历史教科书。挖掘、弘扬伟大长征精神, 有助于加强当代大学生的信仰教育、理想教育、信念教育、宗旨教育、作风教育, 对当代大学生提高思想政治觉悟, 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追求, 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参考文献
[1][2][3][10]习近平.在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10-22 (2) .
[4]毛泽东选集 (第1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1.
[5]邓小平文选 (第3卷) [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6]何雷.弘扬长征精神实现强军目标———纪念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J].国防, 2016, 10:4-7.
[7][8]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 2016-07-02 (2) .
13.传承长征精神 篇十三
“红军不怕远征难,万水千山只等闲,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大家还记得这首诗吗?这是我们伟大的领袖毛主席亲自为红军长征写的一首诗。其实,我们学过的许多课文都与长征有关。比如,《丰碑》《金色的鱼钩》《军神》。我们应该向课文里的人学习,学习他们身上的各种好精神。在二万五千里长征中,解放军们克服种种困难,纵横十一个省份,攻占七百多座县城,进行了三百余次战斗,突破敌人的重重包围,两夺金沙江,强渡大渡河,飞夺泸定桥,爬雪山,过草地,穿越荒无人烟的地区,不知死了多少人,终于胜利到达陕北革命根据地,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天地,创造了人类历史上伟大的奇迹!
今年10月,是红军长征出发70周年纪念日,我们要弘扬长征精神,学习长征精神。从1934年10月到1936年10月的整整两年,中国工农红军离开了原来根据地举行了震惊世界的二万五千里长征。
有一个人叫于利祥,从1998年10月8日至2005年10月22日,自费110多万元,累计用了整整4年零8个月的时间,跨越14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全部走完了红一,二,四方面和红军二十五军长征经过的路线,共行9万多华里,现场拍摄长征遗存图片2万多张,寻访老红军数十人,写日记及相关资料80多万字。他的行动本身,就体现出了可贵的长征精神。
14.遵义长征精神 篇十四
长征,是中国工农红军走过的两万五千里路途。在漫漫长征路上,有峡谷急流、有雪山草地、有乌江天险、有大渡激流。我仔细计算过:红军一共爬过了18条山脉,其中5条终年冰雪覆盖;渡过了24条河流;经过12个省份;占领过62座城市;突破了10个地方军阀组织的包围……面对各种险恶的环境,勇敢的红军们战胜了一切困难,靠着不怕牺牲、不屈不挠的革命意志,终于迎来了胜利。这就是长征——两万五千里的征程,是一段战火纷飞的岁月、是一次血与火的洗礼,是艰难、是困苦、是餐风露宿、是赴汤蹈火才谱写出这惊天地、泣鬼神、震山河、憾心灵的奇迹 篇章。
爸爸告诉我,太爷爷的长征留给爷爷的精神是坚持。爷爷作为一名普通的外科医生,在他50岁的时候终于有机会完成自己毕生的志向——加入光荣的国际医疗援助队。但当时援助队需要被派遣去欧洲布隆迪进行医疗救助,援助队的每一位成员必须通过法语测试,要知道这对于一个年过半百老人的考验真可谓是天方夜谭!大家都劝爷爷打消这个念头,别再为了年轻时的志向去瞎“折腾”这个年纪的自己了,但是爷爷始终没有放弃。人家一周上三节课,爷爷就上六节课;人家一天读两个小时,爷爷早起读、午休读、夜晚读,就连走路都时不时地蹦出几个法语单词来……学法语的压力大到爷爷的头上出现了斑秃,但他仍然不放弃着,最终凭借自己的坚持顺利通过了测试。在穿上援助队队服、行囊中插上五星红旗的那一刻,爸爸说他第一次看到爷爷的眼睛湿润了。
我为爷爷这种坚强的毅力感到钦佩,更为有这样坚毅的爷爷感到骄傲!
我发现太爷爷的长征精神不仅影响着爷爷,其实同样深深感染着我的爸爸。我爸爸是一名普通的刑警,工作中常常跟各种各样离奇的案件打交道,自然偶尔也会为了寻找线索而犯愁。有时候看着爸爸紧锁的眉头,我会问他“爸爸,是不是坏人太狡猾了,你们抓不住他?”这时候爸爸每次都会坚定地摇头,他常说:“天下绝对没有抓不到的坏人!现在没有抓到只是暂时的!破案就像是平时玩的走迷宫,这条路走不通,我们就换那一条;那条还走不通,我们再还另一条……总会有一条路通往真相——因为邪不胜正!不管案件看似有多难侦破,我们始终坚信天网恢恢,疏而不漏。”看着爸爸坚定的眼神,听着爸爸斩钉截铁的口吻,我突然明白了——太爷爷的长征精神留给爸爸的除了坚持,更重要的还有坚定不移的那份信念。
其实爷爷、爸爸同样也用太爷爷的长征的精神激励着我——梦想。我想能带领红军走过这漫长的两万五千里,依靠的不仅仅是坚持和信念,更需要在心里牢牢地扎根对胜利的梦想。我们现在的学习就好比是太爷爷的长征路,日渐繁重的课业就像是一次次险恶的考验,我们应该首先树立红军吃树皮、皮带不怕苦的精神,排除万难、迎难而上;对于自己的同学,就要学习“一袋干粮”中的小红军和他战友们的品质,相互关心、相互帮助;对于我们的家、我们的班级、学校乃至整个社会,要像每一位服从命令、排除万难、舍身取义的红军战士那般:荣辱与共、同舟共济。
现在,我终于懂了:长征不仅仅是一条路,一群人、一段历史,它更是一种精神,将世代相传的可贵信仰……
又到一年清明时,再次来到了太爷爷“睡着”的烈士陵园,可这次的我站得比谁都直、听得比谁都认真!陵园的深处,我仿佛看到了长征途中一个瘦弱的身躯爬雪山、过草地,但胜利的曙光就在不远处,向每一个人招手……
作者:昆山市高科园小学六(五)班 赵家祎
15.遵义长征精神 篇十五
一、发扬对理想信念无比坚定的长征精神, 为构建和谐社会奠定坚定的政治基础
理想和信念就如同指航灯, 照耀着人们前进的方向。长征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革命以来处境最为艰难的时期。但是, 无论环境多么险恶, 条件多么艰苦, 前景多么令人担忧, 广大红军指战员都懂得长征是为了工农大众的解放, 为了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 为了自己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这种对远大革命理想和坚定信念的执着追求使红军战士始终对革命前途充满信心, 激励着他们在逆境之中勇往直前, 无私地奉献出自己的一切, 创造出一个又一个人间奇迹。邓小平同志深刻地指出, “我们过去几十年艰苦奋斗, 就是靠用坚定的理想信念把人民团结起来, 为人民自己的利益而奋斗。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凝聚力。没有这样的信念, 就没有一切。”长征的胜利就是诠释这一结论的最好范例。
当前, 我们要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根本点仍然是要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谐社会, 首先应该体现在人们思想上、精神上的和谐, 唯有在全社会树立共同的理想信念, 才能够提高全民族的思想道德素质和科学文化素质, 把全体人民的意志和力量凝聚起来, 激励人民奋发进取, 形成民族亲和力、凝聚力及积极健康的社会人际关系, 为维护社会稳定、推动社会和谐发展提供可靠的思想保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提高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能力专题研讨班上讲到:“一个社会能否和谐, 一个国家能否长治久安,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全体社会成员的思想道德素质。没有共同的理想信念, 没有良好的道德规范, 是无法实现社会和谐的。”
基于此, 我们应强调坚持马克思主义在意识形态领域的指导地位, 不断推进党在指导思想上的与时俱进, 切实加强和改进党的思想政治工作, 努力回答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 坚定全体人民的共产主义理想信念。尤其是加强对我国人民现阶段的共同理想教育。这个共同理想集中了我国工人、农民、知识分子、军人和其他劳动者、爱国者的利益和愿望, 是保证全体人民在政治上、道义上和精神上团结一致, 克服困难, 争取胜利的强大动力之源。有了共同的理想和信念, 广大人民群众在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过程中才会有共同的政治基石。
二、发扬救国救民, 不怕任何艰难险阻的长征精神, 为构建和谐社会注入强大精神动力
在长征中, 党和红军的处境险象环生, 时时危在旦夕, 可以说完全超越了人的心理和生理极限。然而,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 红军将士以惊人的毅力克服了一切艰难险阻, 实现了三大主力大会师。这种在艰难险境中奋斗不息的意志和品质, 正是长征精神最鲜明的核心。长征的历史, 就是一部中国共产党人和红军将士战胜困难, 艰苦奋斗的历史。
长征的胜利告诉我们:人类的精神一旦被唤起, 就会焕发出无穷的威力。不论遇到什么困难, 只要有顽强的斗志和必胜的信心, 就能战胜它。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和谐社会, 仍然需要发扬顽强拼搏的长征精神。
要建成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我们目前面临的任务繁重复杂, 包括:切实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协调健康发展, 不断增强和谐社会建设的物质基础;发展社会主义民主, 建立健全各项法律制度, 切实贯彻依法治国的基本方略;加强思想道德建设, 营造积极健康的思想舆论氛围, 提高全社会的道德素质;努力在各领域维护和实现社会公平和正义;鼓励创新实践, 增强创新意识;健全社会组织机制, 完善社会管理, 及时妥善解决好新形势下的人民内部矛盾, 保持社会安定团结;加强生态环境建设和治理工作;扎实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促进城乡协调发展;实施积极的就业政策, 形成和谐劳动关系。
显而易见, 这些工作门类众多, 且大多是基础性工作, 需要耐心细致、长期不懈地艰苦努力才能有突破性的成就。此外, 在很多方面, 我们没有成功的经验可以借鉴, 每一步都须我们自己去尝试、探索和开拓, 其间的艰难困苦、险滩暗礁自然不会很少, 失误和曲折当然在所难免。只有具备战胜一切困难的勇气和坚忍不拔、百折不挠的精神, 才能勇敢挑战困难, 想方设法完成各方面工作任务, 最终建成和谐社会。
三、发扬团结协作, 无私奉献的长征精神, 是维护和巩固和谐社会必要的正确价值导向
团结协作, 顾全大局, 无私奉献, 这是红军能够摆脱困境、战胜强敌的决定性因素。在长征途中, 讲团结、顾大局、舍己为人、生死与共成为红军内部关系的自觉准则。红国各主力部队之间不计条件, 绝对服从上级指挥, 协同作战, 密切配合, 甚至不惜牺牲自己为兄弟部队创造取胜条件。各路红军从革命大局需要和党的最高利益出发采取的军事行动不但保证了我军的战略任务顺利完成, 而且使得战局的发展常常出乎敌人的意料之外, 其防堵计划自然难以奏效, 最终使红军以弱胜强, 以少胜多, 打败了强大的国民党军队。
长征的历史表明:团结就是力量, 团结就是胜利, 团结起来就没有战胜不了的困难。当然, 要实现真正的团结又离不开以集体主义为中心的无私奉献精神。只有群体中的每个人都能够以大局为重, 具有为集体的利益而牺牲个人利益, 为了整体利益而牺牲局部利益的胸怀和品德, 才能在任何情况下保持团结互助的局面。
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过程中, 团结协作、无私奉献的精神显得尤为重要。从我国的现实国情来看, 改革与发展处于关键时期, 改革在广度上已涉及经济、政治、文化等所有领域, 在深度上已触及人们具体的经济利益, 随之而来也产生了一系列新的矛盾:资源紧缺对经济的制约、环境损害问题还没有彻底解决;区域经济发展还很不平衡;社会利益主体的多元化和分配差距的增长速度过快、幅度过大, 导致不同社会利益主体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社会体制改革过程中出现的许多社会问题已引起公众的广泛关注, 考验着党的执政能力;西方国家一些不健康的人生观、价值观冲击着社会主义的道德体系。
这些矛盾涉及到多个社会层面和众多机构、人员, 彼此之间也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 牵一发而动全身。解决这些复杂矛盾, 不能单靠个别单位或某些人, 往往需要各方面以大局为重, 互相配合, 正确处理国家、集体、个人的利益。加强集体主义和无私奉献精神教育, 不但可以形成以平等和互助为主要内容的人际关系, 为及时化解各种社会矛盾创造有利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 国家各级政府部门从全局出发, 综合各方面利益而制定的各项合理方针、政策才能得到贯彻执行,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也才可能早日建成。
四、发扬相信和依靠人民群众, 患难与共的长征精神, 壮大构建和谐社会的依靠力量
人民是革命的母亲。在长征过程中, 红军一切为了群众, 又很好地依靠了群众, 这是红军得以胜利的坚实后盾。撤离南方根据地后, 红军便失去战略依托, 陷入极其艰难境地, 但他们仍模范地贯彻党的为人民服务宗旨。红军严格执行“三大纪律, 八项注意”, 对人民群众的财产秋毫无犯。红军所到之处, 真心诚意为群众办事, 惩恶锄奸, 打土豪, 分田地和粮食, 并帮助当地百姓和少数民族地区建立革命政权。红军以自己的行动表明, 他们代表中国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他们是劳苦人民翻身解放的希望, 因而赢得了各族人民的拥护和支持。在征战途中, 红军遇到的许多难以想象的困难, 都是依靠地方群众的帮助解决的。没有人民群众的支持, 没有各族兄弟的帮助, 红军难以完成历史使命。
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这一伟大目标的完成同样需要密切联系群众, 紧紧依靠人民群众。我们必须相信人民群众, 尊重、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积极维护他们的切身利益, 使他们都能以主人翁的责任感投身于这一建设事业, 这不仅能够更好地激发群众的工作热情, 而且有利于集思广益, 群策群力, 快速高效地推动各项工作发展。如果每一个社会成员能够主动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 理智、合理地解决生产生活中的矛盾和困难, 营造良好的人际环境, 保持良好的社会秩序, 维护社会稳定;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能够各司其职, 承担起自己的职业角色和社会角色, 尽心尽力地做好本职工作;每一个社会成员都自觉遵守法律法规、政策和公共秩序, 信守社会公德和职业道德, 我们的社会无疑会更加和谐。
五、发扬实事求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长征精神, 是构建和谐社会的实际工作得以顺利进行的重要保障
纵观整个长征的全过程, 不难看出, 每一项重大决策和战略任务的确定, 每一场战役的胜利, 都是毛泽东等领导者从现实情况出发, 创造性地解决中国革命问题的结晶, 无不体现出执着的求实和创新精神。经过长征的实践检验, 党和红军中的大多数人接受了毛泽东一直倡导的、从中国实际出发分析和解决问题的正确方法, 为后来在全党范围内确立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奠定了基础。
如果说长征的胜利开创了中国革命的新局面, 那么, 在此次人类壮举中开始培育的求实精神则是新局面的奠基石。这种精神不但在引导革命取得胜利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在今天的改革开放和和谐社会建设中依然光芒四射。
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建设同样是一项前所未有的事业, 没有可以照搬的现成模式, 完全要靠我们自己在实践中摸索, 靠我们自己设计并完善其蓝图, 要完成这一任务并非易事。为确保决策科学, 推动各项工作顺利展开, 我们必须做到求真务实, 一切从实际出发, 经常深入实际进行周密的调查研究, 根据社会现实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切合实际地制定并完善党的路线、方针、政策, 继而根据不同地区、不同部门、不同单位、不同群众的具体情况, 把各方面的路线、方针、政策转化为更为具体的计划、方案和措施, 再设法使其转化为广大干部和群众的实际行动。在当前时期, 需要特别强调实事求是, 一切从实际出发。因为某些单位和个人为了本部门、个人的利益, 会掩盖实情, 甚至弄虚作假。要了解真实情况, 就需要摘下有色眼镜, 深入底层, 排除一切外在客观、人为因素的干扰, 设法获得第一手资料。
当然, 求实和创新是紧密相连的, 坚持实事求是, 就需要勇于打破旧的条条框框的束缚, 敢于创新, 敢为人先。为此, 我们应在全社会大力培养创新精神, 树立创新意识, 鼓励以创新的思路和方法解决经济和社会生活中出现的多方面问题, 真正做到与时俱进。
参考文献
[1].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 1993
【遵义长征精神】推荐阅读:
遵义会议与长征精神06-19
红军长征的精神09-15
长征精神主题班会09-21
秉承长征精神走好新的长征路心得体会09-01
长征精神的现实启示06-08
弘扬长征精神主题征文10-12
弘扬长征精神,永于心11-20
长征中国红色精神二12-29
长征精神和德育管理0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