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14篇)
1.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一
企业内部原因
(1)中小企业存在过高的经营风险。
(2)中小企业则务制度不健全.运作不规范.
(3)中小企业的社会信用偏低。
(4)中小企业缺少足够的抵押资产.寻求担保非常困难.大多不符合银行贷款条件。
外部环境制约因素
( 1)我国迄今尚未设计出针对企业创业阶段的 融资体制。
(2)现行的金融体体制
(3)政府对中小企业融资渠道的开启不足.政策支 持力度一也不够。
解决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的途径
3. 1完善中小企业金融支持的法律法规建设
3. 2提高中小企业整体素质.改善其自身融资条件
(1)强化内部管理.提高中小企业内部资金的使用效率。
( 2)增强中小企业的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
(3)尽快提高中小企业的信用等级。
完善中小企业间接融资体系
(1)设立专门为中小企业融资服务的银行。
(2)加快建立中小企业信用担保体系。
3. 4拓宽中小企业直接融资的渠道
2.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二
一、现行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的问题
1.毕业论文选题不规范。
笔者在对平顶山学院经济管理学院2011届会计学专业 (包括专升本) 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以及对指导教师和教学管理人员进行访谈调查后发现:主要按照“指导老师出题, 学生选题”这一模式进行毕业论文选题, 其存在的问题如下:
第一, 指导老师出题方面。由于近几年会计学专业毕业生较多, 致使每个指导老师指导的学生人数都在10人以上, 学生人数多, 这样所出题目就比较分散, 甚至有的已经超出自己的研究领域, 这为以后毕业论文的指导带来了隐患。另外, 由于年轻老师占指导老师的70%以上, 自身科研经验欠缺, 可能所出题目会偏大, 因此尽管搜集资料相对容易, 但是结果往往因为学生知识有限和能力不足, 使论述难以深入。三是由于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要求学生独立完成自己的本科毕业论文, 因而指导老师一开始就把本科毕业生通过团队合作完成对某些问题的研究这种方式排除在外。[1]在这种背景下, 指导老师给定的题目都是相对独立的, 这非常不利于对一些新问题或者较宏观的问题的深入研究。四是通过对2011届会计学专业的论文选题进行统计分析发现:由于大部分指导教师缺乏企业实践经验, 所指定的毕业论文题目尽管能与生产、管理和社会发展有联系, 符合会计学专业培养目标, 但是本届毕业论文选题与实习单位有关联 (如针对某一个实习单位选题, 采用实习单位提供的数据等) 的相对较少, 这也说明大部分选题与毕业实习环节脱钩, 毕业实习流于形式。另外偏重应用型的选题较少, 完全不能达到本科评估要求应用型选题必须占50%以上比重这一标准。
第二, 毕业生选题方面。对于本科毕业论文选题, 其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学生对选题环节没有深刻的认识, 当面临毕业论文选题时, 多数学生对此毫无概念和想法, 感觉哪个好写就选哪个, 哪个资料多就写哪个。二是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制度在发挥大学毕业生的主观能动性方面也比较欠缺。多年来, 学生已经习惯了指导老师给定题目, 然后围绕自己选定的毕业论文题目按照既定的“概述——存在问题——原因分析——对策建议”这一既定的方式完成一篇既定格式、既定字数、既定内容的论文, 这根本无法发挥他们自身的主观能动性, 去应用课堂所学的理论知识来分析问题并解决问题。三是由于有的指导老师出的题目是跟他们自己科研项目密切相关的, 需要具备较高的理论知识水平, 因此学生在完成毕业论文的过程中明显感到相关知识的缺乏, 而这些相关知识又难以在短期内学习提高。
2.学生资料检索和文献阅读不足。
多数学生对于资料检索毫无概念, 调查发现90%以上的同学只知道使用谷歌和百度进行一些最为常规的搜索, 至于如何系统地检索所需资料, 则一无所知, 对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的使用效率很低, 更别说搜集利用实习单位的一手资料。另外, 对文献阅读也重视不够, 尽管一般院校制定的《毕业论文写作细则》里面规定, 引言部分必须包括研究现状 (即文献综述) , 但是绝大多数同学根本就不理解什么是文献综述, 以为这部分是可以直接参考别人的, 根本谈不上对文献的阅读和总结。即使在指导老师的帮助下理解了文献综述的涵义, 但是也是简单概括几个专家学者的观点, 得出的研究结论既没有代表性又比较片面。
3.学生数据搜集及处理、分析能力较弱。
会计学专业学科的特殊性决定着其毕业论文通常需要有数据的支撑才更有说服力。[2]但笔者在调查中发现学生数据的获取、处理、分析能力明显不足。多数学生通常不知道从哪里获取数据, 通篇全是文字论述。有的论文中涉及到一些零散数据, 也是直接引用的二手数据, 有的甚至是直接以例题的形式罗列一些数据。另外, 虽然在大三前后修学了统计学等定量分析工具, 但真正能够在毕业论文中运用的学生是少之又少。在对近四年所接触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粗略统计中可以发现, 较合理使用描述性统计分析方法的论文不超过全部论文的10%, 至于运用统计学中的回归方程或者计算机软件分析的更是几乎没有, 绝大多数论文都是文字的堆砌和字数的拼凑。
4.论文写作欠规范。
论文写作不规范表现在以下四方面:一是写作流程欠规范。虽然有些院校已经制定了论文写作的基本流程, 即“毕业论文选题→文献检索及阅读→任务书及开题报告撰写→论文写作大纲撰写→论文撰写”这样一个系统过程。但实际上, 个别指导教师并没有严格执行此流程, 许多同学更是直接进入主题, 往往是“毕业论文”完成后再补任务书或开题报告等材料。二是毕业论文的语言描述欠规范。部分同学语言运用能力、表达能力较弱, 文中出现大量错、漏、别字, 语句不通、文法不对的现象也十分常见。这主要是因为在写作的过程中, 有限的时间和精力使大多数老师指导的主要是论文的基本结构, 另外, 大部分学生都是直接在其论文的电子版上进行论文的修改, 很明显对论文全文的阅读量不够, 一些简单的错别字和语法错误都发现不了。三是毕业论文格式欠规范。即使有些院校已经制定了相关文件, 规定毕业论文写作格式, 并且给了参考模板, 但是很多同学的毕业论文中, 仍然会出现包括图表、标题、脚注、参考文献、关键词、字体等格式不规范现象, 如很多同学会将“现状”、“问题”、“对策”等列为关键词, 不会使用脚注, 不能在计算机上自动生成目录等。四是毕业论文的“英文摘要”欠规范, 据笔者此次调查发现, 90%以上同学的“英文摘要”是直接通过网上在线翻译完成的, 根本没有考虑是否符合英语语法, 是否用对了专业词汇, 也没有与所学的《会计英语》课程联系起来。
二、改革现行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的实践探索
结合现行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写作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我们认为改革现行本科毕业论文写作不规范的措施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
1.加强学生的毕业论文选题。
毕业论文选题是毕业论文撰写的起始点, 也是学生们面临的第一个拦路虎。为了做好毕业论文的选题, 笔者认为应该主要在以下几方面做出努力。
第一, 指导学生结合自身发展自主选题。
由于考研、找工作等因素的干扰, 学生在毕业论文撰写与寻求自身未来发展上常常存在着两难选择, 无法兼顾。针对此现象, 笔者认为对于考研的同学, 要求结合其考研的专业方向选题, 在初试前以备考为主, 初试结束后以论文写作为主。对于考公务员的同学, 强调其选择地方经济问题且与会计学专业相关的选题, 特别是一些本地区热点、难点的经济问题研究, 如关于河南省的“中原经济区建设”等方面的选题, 这样在完成论文的同时, 还可服务于公务员考试的初、复试。对于已找到工作的同学, 强调其针对本单位财务管理或会计实务方面的问题加以调查分析, 撰写一些有针对性的调查报告或对策类文章。
第二, 强调应用型论文选题。
为此笔者建议参考北京城市学院指导学生撰写“调研型论文”的做法。[3]首先, 要求我们邀请资深教授或副教授在毕业论文写作前专门开设“毕业论文写作”专题讲座, 对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的写作目的、要求;毕业论文选题、开题的意义和操作方法;毕业论文实地调研的准备、调研程序、调研的方法技巧及资料整理、数据统计分析;毕业论文写作的结构要求、论文撰写格式要求, 以及论文的评分标准等, 都一一作详细的讲解。其次, 毕业论文选题与会计学专业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紧密联系, 毕业论文选题要求具有现实意义, 具备问卷调查或访谈调查的可行性。最后, 做好毕业论文开题工作, 在毕业论文选题通过的情况下, 要求学生进行开题报告的撰写及开题答辩。开题答辩通过后要求学生自己设计出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 指导教师要在学生正式调研之前认真检查调查问卷或访谈提纲是否全面、可行。通过学生独立地去做调研工作, 将问卷调查或访谈内容的统计、分析资料充分反映在论文中, 体现出调研型论文的要求。
第三, 实施
“项目组”合作式毕业论文选题。可以以指导老师的研究课题或者“挑战杯”竞赛和大学生创新计划为依托, 将学生引入到团体合作的科研工作中。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研究一些比较大的社会现象或经济问题, 多个学生合作, 每个人完成论文中的一个或几个部分, 这样就不会出现题目太大且研究不深入的情况。其次, 实施“项目组”合作式毕业论文选题可以提高效率, 培养学生的团队精神。例如, 某些调研工作或访谈工作往往依靠一个人的力量难以完成, 此时就可以由几个人以项目组的形式去合作完成这项工作, 工作效率将会大大提高。最后, 实施 “项目组”合作式毕业论文选题还可以集多人智慧于一体, 通过相互讨论产生不同思想的碰撞, 激发成员的创新欲望, 产生创新性的观点。[2]
2.提高学生的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
文献阅读是撰写论文的重要的基础性工作, 同时, 文献检索与阅读能力也是大学生必备的重要能力, 但在此方面我们进行的训练是较少的。为此, 我们认为, 第一, 开设文献检索方面的课程或讲座, 对学生就文献资料来源、文献检索工具、主要的大型电子文献数据库等作详细介绍。特别是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超星图书、统计年鉴等电子数据库的使用。第二, 督促学生主动查找和阅读文献。由于各种主客观的原因, 学生们在查找和阅读文献方面的积极性并不高, 甚至个别学生会找出各种理由请指导教师代为其查找资料, 而对于查找到的资料, 他们也并不一定认真阅读。这就要求学生必须自己去图书馆或期刊网上查资料, 搜集到的资料要认真仔细阅读, 并做撰写相应的文献综述, 完不成这些工作将不得进入开题环节。这样, 从一定程度促进了学生查找和阅读文献的积极性。
3.加强学生数据搜集、处理及分析能力。
首先, 指导教师必须强调毕业论文要语言严谨, 有理有据, 不能用一些模糊或者不严谨的语言来阐述问题, 另外可以通过大量的事例来说明数据在分析、解释和解决会计学专业相关问题中的重要性。其次, 建议在论文中常用到的统计学的教学过程中, 必须改掉重视理论而忽视实践的教学模式, 应该强调统计学的应用性, 教授学生如何使用基本的描述性统计方法, 如何做到统计学与计算机相结合, 利用计算机及统计分析软件 (如Excell, SAS, SPSS等) , 对各种数据进行加工、处理和分析, 并结合相关的专业知识对结果给予解释。最后, 一手数据的搜集、处理及分析对于本科生来说确实有很大的难度, 因此, 指导老师必须做好指导学生进行二手数据的搜集工作。
4.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
毕业论文是审核学生毕业与学位资格的重要依据, 也是实现高校培养目标的一个重要的教学环节。有些院校虽然制定了《毕业论文写作细则》等相关文件规范毕业论文写作, 但是并没有对细则进行深入的解释, 致使很多同学不理解甚至误解。因此, 建议各院校开设毕业论文 (设计) 方面的选修课程或者讲座, 选择合适的教材, 除了对选题、资料搜集、研究方法、起草与修改进行阐述外, 也要对论文的技术规范、学术规范及答辩在内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地介绍和阐述, 并辅以必要的范例, 以提高学生的认识, 规范毕业论文的写作。
三、小结
毕业论文是大学本科生正常毕业并获得学士学位的最后一门必修课程。本文认为, 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应以实践应用型论文为主, 以学术研究型论文为辅, 对于学术研究型论文, 要求多阅读文献, 侧重于独立撰写;对于较宏观的实践应用型论文, 可采用“项目组”合作的方式来完成。此外, 应结合学生自身特点采取多种培养形式。其次, 应注重学生检索文献和数据分析能力的培养。最后, 建议各院校开设毕业论文 (设计) 方面的选修课程或者讲座, 结合范例对毕业论文写作的各个环节进行系统的介绍和阐述。本文主要站在指导老师及教学管理者的角度对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进行探讨。但是, 我们也应站在学生的角度上, 探索出更适合于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的写作模式, 以培养出能适应这个经济时代的大学本科毕业生。
摘要: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写作存在选题模式单一且应用型选题较少, 学生检索搜集资料及利用数据分析问题能力较弱和论文写作欠规范等问题。为此本文认为必须从加强毕业论文选题指导, 培养学生文献检索和数据处理分析能力等几个方面进行毕业论文教学改革, 以努力构建符合应用型本科院校的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教学体系。
关键词:应用型本科院校,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
注释
1[1]秦敬云.对高校经济类本科毕业论文选题方式的改革探索[J].人力资源管理, 2010, (05) :149~150.
2[2]张雅静, 洪传春.地方本科高校经管类毕业论文写作现状与对策分析[J].经济研究导刊, 2011, (14) :297~298.
3.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研究 篇三
[摘 要]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要做到全过程管理、全人员管理与全学院管理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过程再造是论文质量控制的基础,全员重视是核心,全院参与是保障。
[关键词] 全面质量管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
[中图分类号] G647 [文献标志码] A [文章编号] 1008-2549(2016) 05-0036-03
一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概述
1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基本含义
全面质量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TQM)一词最早于20世纪60年代初由美国著名专家菲根堡姆提出。它是在传统质量管理理论的基础上,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经营管理上的需要发展起来的现代化质量管理。此后众多专家学者对该领域不断完善和丰富,现已成为一门系统性很强的科学。全面质量管理是指在全面社会的推动下,企业中所有部门,所有组织,所有人员都以产品质量为核心,把专业技术、管理技术、数理统计技术集合在一起,建立起一套科学严密高效的质量保证体系,控制生产过程中影响质量的因素,以优质的工作最经济的办法提供满足用户需要的产品的全部活动。为用户服务、全面管理、以预防为主、用数据说话是该理论的主要观点。PDCA管理循环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也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工作程序。近年来,该理论正日益成为被普遍重视的一套科学管理体系。
2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意义
近些年来,由于高校扩大招生,在校生数量急剧上升,就业压力增大,学校教学资源相对不足,毕业生往往无暇顾及论文,“东拼西凑”现象严重,这就导致某些高校或专业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下滑现象比较突出。但就毕业论文对本科生四年学业的意义而言,是非常重要的。毕业论文是本科生四年学业的最后环节,是对大学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应用与提升的有效手段,是培养学生在本领域具有初步研究能力,缩短学生毕业后从事科学研究、科技开发和教学等工作所需要时间的关键。因此,做好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工作是培养合格毕业生与提升大学教育质量的必要保障。
3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与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契合度分析
就质量管理与控制的本质而言,全面质量管理理论适用于包括对一切产品、服务与项目的质量管理与控制,是质量管理与控制领域的成熟理论与有力武器。而就本文而言,如何做到本科生毕业论文的科学质量控制,是问题研究的核心。毕业论文质量控制问题实际上是一种项目质量控制问题,所涉及的方面较多、较复杂。而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适用对象也包括对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对全面质量管理理论在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方面进行辩证应用,是一种解决问题的全新思路和恰当方法。因此,全面质量管理论与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之间具有较高的契合度。
二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全面质量控制的基本思路
全面质量管理理论的核心思想是全过程管理、全人员管理和全企业管理。把这种核心思想应用到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方面,就是全过程管理、全人员管理与全学院管理三者之间的有机统一,如图1所示。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的全过程管理就是要精细过程控制,再造毕业论文流程控制,加强过程管理;全人员管理就是加强对形成毕业论文所涉及到的所有人员的管理,使其兢兢业业,各负其责;全学院管理就是要把毕业论文质量控问题上升到学院的大事,学院各个机构、部门都要对此负责,贡献力量。
1 全过程管理
全过程即对毕业论文的形成过程进行全面控制。好的结果源于科学合理的过程。PDCA管理循环是全面质量管理最基本的过程控制程序,即计划—执行—检查—处理(plan、do、check、action)。这是美国统计学家戴明(W.E.Deming)发明的,因此也称之为戴明循环。本文根据其核心思想并结合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特点进行改进,构建了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PDCA循环管理模型,如图2所示。
PDCA循环管理的特点为:(1)PDCA循环工作程序的四个阶段,顺序进行,组成一个大圈;(2)学院每个人员、每个过程、每个机构都有自己的PDCA循环,并都成为大循环中的小循环;(3)质量管理与控制阶梯式上升,循环前进。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分为四个阶段,分别为计划阶段、执行阶段、检查阶段和处理阶段。
首先是计划阶段,又称P阶段(Plan)。这个阶段的主要内容是通过论文质量调查、人员访问等搞清楚教育管理部门、高校对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要求,以确定质量控制的策略、目标和计划等。在这里,依据以上方法,制定《本科生毕业论文大纲》,对毕业论文所涉及到的方方面面进行清晰确定,是计划阶段的一项重要工作。对本学院以前所存在的论文质量问题进行分析,找出原因,尤其是找出主要原因,并相应改进措施,是计划阶段的主要工作。
其次是执行阶段,又称D阶段(Do)。这个阶段是实施P阶段所制定的计划,如根据论文质量要求进行论文的选题、指导与撰写、答辩等,其中包括对指导教师统一思想和认识,对毕业生的论文撰写要进行指导,对其他相关的执行人员进行培训等。这是保证论文质量的关键阶段。
再次是检查阶段,又称C阶段(Check)。这个阶段主要是在计划执行过程中或执行之后,检查执行情况,是否符合计划的预期结果。在此,非常重要的两个子阶段是本科生毕业论文的中期检查与论文答辩。检查要本着从严要求的原则,尤其是在中期检查过程中。论文答辩是对论文质量的最后检查与核准,对于质量不合格的论文一律不准通过答辩。当然,在论文撰写过程中指导教师等人还要进行随机检查或抽查,以保证论文质量。
最后是处理阶段,又称A阶段(Action)。这个阶段主要是根据检查结果,采取相应的措施。尤其是对第一次答辩未通过的论文一定要严格进行二次答辩,二次答辩不通过则不准毕业,采取延缓一年跟随下一届毕业生一起答辩的方式。
以上四个阶段是有机联系的统一体。要坚持事前预防、事中控制与事后改进相结合的原则全面提升论文质量。从动态视角分析,每进行一轮PDCA循环,毕业论文质量就会上一台阶。可以说坚持执行这种方法,在n年之后毕业论文质量将会达到一个较高的层次,如图3所示。
2 全人员管理
全人员管理是把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个人都关心论文质量。全人员是指学院的每一个人员,毕业生、指导教师、主管院长是论文质量控制的核心人员。当然,其他相关人员在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也具有相应的责任。
(1)调动毕业生论文撰写的主动性与积极性。毕业生是毕业论文形成的主体,是决定论文质量的第一责任人。近些年来出现的主要问题在于对论文的重视程度不够,花费在论文上的时间不足,文献阅读太少,抄袭现象严重,创新性思维缺乏等。因此,在毕业生层面,要加强毕业生对论文重要性的认识,增加论文写作时间。毕业论文不是可有可无的环节,而是毕业前人才培养的最后一环,也是关键一环。主动性与积极性源于对意义的认识和兴趣点的把握。除了让毕业生认识到论文的意义外,引导毕业生把自己感兴趣的知识点与论文选题相结合。“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毕业生选择了自己感兴趣的论文题目就等于有了良好的开端。此外,要督促毕业生增加文献阅读的数量和质量,努力挖掘论文的创新点,提升论文价值。要规范论文撰写过程,倡导诚信写作,拒绝抄袭。要引导毕业生认识到诚信写作与诚信考试一样重要,抄袭论文与考试作弊一样可耻。
(2)加强指导教师的指导与敬业精神提升。指导教师要以严格的程序要求学生,绝不姑息迁就学生。有些教师可能认为学生找工作就已经很忙,没时间写论文也在情理之中,因此放松对毕业生的要求。根据这种情况,教师要主动、定期与毕业生联系,及时了解和解决毕业生在论文撰写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精细的指导源于有效地沟通,指导教师必须畅通联系渠道,可通过面谈、电话、飞信、博客、微博、Email、QQ等各种有效方式与毕业生保持沟通。指导教师要精于指导,以丰富的知识点化毕业生,以热情、严谨、求实、勤奋的敬业精神感化毕业生,以引导毕业生在毕业前交上最后一份满意的答卷。
(3)强化主管院长的统筹管理与监督指导作用。关于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问题,主管院长承担着对全过程、全人员、全学院统筹管理与监督指导的总责。主管院长要坚持总体质量控制与个别质量控制相结合的原则。对于质量控制过程中的难点问题,对以往成绩落后的毕业生,对学院中承担毕业论文重要工作的部门,要实行重点管理与监督。在毕业论文形成的过程中,促使不同人员、不同部门的经验交流与协作也是必不可少的。为保证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由主管院长牵头,明确学院主管院长、指导教师等各人员的岗位职责,实行精细化管理是工作的必须。
3 全学院管理
全学院管理的一个重要特点,是强调论文质量管理工作不仅局限于负责教学的管理部门——教研室,而要求学院所属各单位,教研室、研究室、资料室、实验室、分团委等都要参与质量管理工作,共同对毕业论文质量负责,如图4所示。
全学院各机构与单位都对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承担一定的责任,共同促进论文质量的提升。如分团委承担着学生辅助管理的职责,督促学生按进程完成论文;研究室承担着观点创新引导的职责,引领毕业生提升论文的质量与价值;教研室承担着论文日常管理的职责,对毕业论文质量控制负主要责任;资料室承担着便利毕业生文献资料查询的职责,保证毕业生的文献阅读数量与质量;实验室承担着实验论证支持的职责,为毕业生提供实验条件与上机保证。分团委、研究室、教研室、资料室、实验室在学院的领导下,协调一致,共同为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问题尽心尽力。全学院各机构的力量就像太阳的光辉,聚焦于一点——论文质量,必定会把论文质量提升到一个新的高度。
三 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思考与启示
全面质量管理是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有效方法,全过程、全人员、全学院的管理思想是提升论文质量的精髓。总结而言,对该问题的思考与启示如下。
1 过程再造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基础
科学合理的过程决定良好的结果。本科生毕业论文的质量控制离不开对过程的精细化管理。而过程是否科学、合理,是进行质量控制工作的关键与首要问题。由于教育管理部门、学校对论文质量要求的变化以及学院实际情况的变化,既定的过程并非适合目前的论文质量管理与控制。因此需要对形成毕业论文的过程进行再设计、再组合,即过程再造。科学、合理的过程再造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管理的依据,是进行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基础。
2 全员重视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核心
工作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毕业生是形成毕业论文的主体,是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第一责任人。指导教师在毕业论文形成过程中发挥着指导教育的作用,是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直接责任人。主管院长承担着毕业论文形成的统筹管理与监督指导的总责,是毕业论文全面质量控制的总负责人。其他相关人员在毕业论文质量控制中也具有相应的责任。全员重视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核心,要把毕业论文质量控制工作落实到每个人,让每个人都关心论文质量。
3 全学院参与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保障
论文质量控制工作不仅仅是教研室的工作与责任。学院所属各单位,各教研室、研究室、资料室、实验室、分团委等都要参与质量管理与控制工作,共同对毕业论文质量负责。教研室是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主要部门,研究室、资料室、实验室、分团委等是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辅助部门。全学院参与、各部门协调一致是本科生毕业论文质量控制的根本保障。
参考文献
[1]唐仁春.高等学校全面质量管理策略研究[M].湖南:湖南人民出版社,2011:6.
[2]陈艳娇.高校本科生毕业论文改革设计方案新构思[J].江苏高教,2011(5):93-94.
[3]郝学华.学术规范与学士学位论文写作[J].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84-88.
[4]董泉增,李剑萍.大学的管理与质量[M].山东:山东大学出版社,2007:136.
[5]谭伊茗.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存在的问题及质量控制措施[J].湖北经济学院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14(3):157-158.
4.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标准格式 篇四
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标准格式
1.引言
1.1 制定本标准的目的是为了统一规范我省电大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的格式,保证毕业论文的质量。
1.2 毕业论文应采用最新颁布的汉语简化文字, 《出版物汉字使用管理规定》 ,由作者在计算机上输入、编排与打印完成。
1.3 毕业论文作者应在选题前后阅读大量有关文献,文献阅读量不少于 10 篇,将其列入参考文献表, 并在正文中引用内容处注明参考文献编号 (按出现先后顺序编排)。
2.编写要求
2.1 页面要求:毕业论文须用 A4210×297mm标准、70 克以上白纸,一律采用单面打印;毕业论文页边距按以下标准设置: 上边距天头为: mm下边距 30 (地脚)25mm左边距和右边距为: 25mm; 装订线:10mm页眉: 16mm页脚: 15mm。
2.2 页眉:页眉从摘要页开始到论文最后一页,均需设置。页眉内容: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居中,打印字号为 5 号宋体,页眉之下有一条下划线。
2.3 页脚:从论文主体部分(引言或绪论)开始,用阿拉伯数字连续编页,页码编写方法为:第 x 页共 x 页,居中,打印字号为小 5 号宋体。
2.4 前置部分从内容摘要起单独编页。
2.5 字体与间距:毕业论文字体为小四号宋体,字间距设置为标准字间距,行间距设置为固定值 20 磅。
3.编写格式
3.1 毕业论文章、节的编号:按阿拉伯数字分级编号。
3.2 毕业论文的构成(按毕业论文中先后顺序排列):
前置部分:
封面中文摘要、关键词
英文摘要、关键词
目次页(必要时)
主体部分:
引言(或绪论)
正文
结论
致谢(必要时)
参考文献
附录(必要时)
4.前置部分
封面格式按浙江广播电视大学财经类本科毕业论文封面统一格式要求。
4.1 封面:封面内容各项必须如实填写完整。其中论文题目是以最恰当、最简明的词语反映毕业论文中最重要的特定内容的逻辑组合;论文题目所用每一词必须考虑到有助于选定关键词和编制题录、索引等二次文献可以提供检索的特定实用信息;论文题目一般不宜超过 30 字。 论文题目应该避免使用不常见的缩写词、 首字缩写字、字符、代号和公式等;论文题目语意未尽,可用副标题补充说明论文中的特定内容。
具体内容依次列示如下内容: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和开放教育试点”
××××专业本科毕业论文(小二号黑体,居中)
论文题名:(二号黑体,居中)
学生姓名:(××××××××三号黑体)
学 号:(××××××××三号黑体)
指导教师:(××××××××三号黑体)
专业:(××××××××三号黑体)
年 级:(××××××××三号黑体)
学 校:(××××××××三号黑体)
4.2 摘要:摘要是论文内容不加注释和评论的简短陈述,应以第三人称陈述。它应具有独立性和自含性,即不阅读论文的全文,就能获得必要的信息。摘要的内容应包含与论文同等量的主要信息, 供读者确定有无必要阅读全文,也供文摘等二次文献采用。摘要一般应说明研究工作目的、实验研究方法、结果和最终结论等,而重点是结果和结论。摘要中一般不用图、表、公式等,不用非公知公用的符号、术语和非法定的计量单位。摘要页置于封面页后。中文摘要一般为 300 汉字左右,用 5 号宋体,摘要应包括关键词。英文摘要是中文摘要的英文译文,英文摘要页置于中文摘要页之后。 申请学位者必须有,不申请学位者可不使用英文摘要。关键词: 关键词是为了文献标引工作从论文中选取出来用以表示全文主题内容信息款目的单词或术语。一般每篇论文应选取 3~5 个词作为关键词。关键词间用逗号分隔, 最后一个词后不打标点符号。 以显着的字符排在同种语言摘要的下方。如有可能,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
4.3 目次页:目次页由论文的章、节、条、附录、题录等的序号、名称和页码组成,另起一页排在摘要页之后,章、节、小节分别以 1.1.1、1.1.2 等数字依次标出,也可不使用目次页
5.主体部分
5.1 格式:主体部分的编写格式由引言绪论开始,以结论结束。主体部分必须另页开始。
5.2 序号毕业论文各章应有序号,序号用阿拉伯数字编码,层次格式为:
1××××(三号黑体,居中)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小三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1.1.1××××(四号黑体,居左)
××××××××××××××××××××(内容用小四号宋体)。
①××××(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a.××××(用与内容同样大小的宋体)
5.3 论文中的图、表、公式、算式等,一律用阿拉伯数字分别依序连编编排序号。序号分章依序编码,其标注形式应便于互相区别,可分别为:图 2.1、表 3.2、公式(3.5)等。
5.4 注:论文中对某一问题、概念、观点等的简单解释、说明、评价、提示等,如不宜在正文中出现,可采用加注的形式。
注应编排序号, 注的序号以同一页内出现的先后次序单独排序, ②、 用①、 ③……依次标示在需加注处,以上标形式表示。
注的说明文字以序号开头。注的具体说明文字列于同一页内的下端, 与正文之间用一左对齐、占页面 1/4 宽长度的横线分隔。论文中以任何形式引用的资料,均须标出引用出处
5.5 结论:结论是最终的,总体的结论,不是正文中各段的小结的简单重复,结论应该准确、完整、明确、精炼。
5.6 参考文献:参考文献应是论文作者亲自考察过的对毕业论文有参考价值的文献。
参考文献应具有权威性,要注意引用最新的文献。参考文献以文献在整个论文中出现的次序用1、2、3……形式统一排序、依次列出。
参考文献的表示格式为:
着作:序号作者.译者.书名.版本.出版地.出版社.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期刊:序号作者.译者.文章题目.期刊名.年份.卷号期数. 引用部分起止页
会议论文集:序号作者.译者.文章名.文集名.会址.开会年.出版地.出版者.
出版时间.引用部分起止页
以上就是对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标准格式范例的详细介绍,阅读完以后是不是有所受益呢?希望广大本科毕业生们可以顺利通过毕业答辩,给自己的大学生涯画上完美的句号。
1.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标准
2.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3.自考本科毕业论文标准格式样例
4.大学本科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5.本科毕业论文提纲格式及范例
6.大学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7.毕业论文标准格式介绍
8.毕业论文的标准格式
9.电子商务毕业论文标准格式
5.12本科毕业设计工作总结提纲 篇五
一、质量分析表
二、与往届相比,作了哪些改革的尝试,具体作法与效果如何?
三、本届毕业环节是否达到教学要求,对巩固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加强基本技能训练和计算机能力培养等方面效果如何?
四、在选题上有何改进?怎样注意从本专业的培养目标出发,在满足教学基本要求的情况下结合生产、科研实际情况?设计与科研课题的比例是多少?
五、怎样注意发挥学生的主动性与积极性,保护和支持学生的探索精神?
六、从毕业环节反映出我校本科教育教学质量如何?学生的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工程实践能力、外语水平、计算机应用能力及独立工作能力如何?存在哪些薄弱环节?对今后教学改革有何建议?
七、本届毕业设计(论文)水平如何评价,有哪些突出成果?
6.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六
题目新经济下的人力资源管理办学学院
教学部(校外)
专业人力资源管理年级
指导教师
学生姓名
学号
年月 日
提 纲
前言
一、新经济的背景与特征
1.1新经济的背景与提出
1.2新经济的含义及特征
二、新经济下人力资源管理面临的课题
2.1知识型员工将成为人力资源的主流
2.2未来的工作模式已经凸现
2.3激烈的人才竞争成为企业制胜的关键
2.4经济全球化对人力资源管理带来的课题
2.5组织变革及人才流动是必然趋势
三、树立与新经济相适应的人力资源管理观 3.1树立人才资源是第一资源的观念
3.2加强企业文化建设,实施品牌战略,增强国际竞争力
3.3做出科学规划,培育学习型组织
3.4人力资源管理必须主动适应新经济下的变化
四、新经济下对知识型员工的管理
4.1“尊重个性、以人为本”是管理的重要依据
4.2 从“管理”向“引导”转变
4.3 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机制,实施有效的管理
4.4 加强全面培训,提升整体素质
4.5 充分信任,适当加压,必要授权
五、积极并勇敢地应对新经济下的人才竞争
5.1吸引外来人才,开发本土人才
5.2把人才的流失降到最低
5.2.1构建“以人为本”的企业文化——文化留人
5.2.2建立有竞争力的薪酬体系——待遇留人
5.2.3帮助其自我价值的实现——事业留人
5.2.4实施有效的沟通——情感留人
7.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七
已有研究表明,会计专业的毕业论文普遍存在以下问题:创新不足、缺乏会计理论支撑(蒋亦华,2009),选题范围过于宽泛、写作不规范(王秋菲,2011),学生文献检索能力、数据收集与分析能力欠缺(洪传春,2011),选题不当、写作基本功不扎实(呼汉卫,2007)等。分析影响会计学专业毕业论文质量的关键影响因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保障措施,对于提升毕业生综合素质、优化实践教学体系、完善教学组织管理意义重大。
一、文献综述与假设提出
王业、张晴(2012)、朱欣伟(2013)等认为,毕业论文质量至少取决于学生、教师和管理者三个因素;尹然平(2015)认为,除了学生和指导老师,学校和社会也是毕业论文质量的约束条件。
笔者认为,在毕业论文这个智力“产品”生产过程中,学生是生产实践者,指导老师是工艺标准制定者,学校是产品质量监督者,社会是产品的验收者。虽然社会整体诚信水平、创新机制、功利性等社会环境会深深影响毕业论文质量,但它是所有学生面临的共同变量,我们无法验证其影响程度,故本文只分析学生、教师和学校对毕业论文质量的影响。
(一)学生因素与论文质量
学生是论文写作的主体,是影响毕业论文质量最主要的因素(田利军,2014)。不同学生的知识储备、能力结构和素质水平不同,毕业论文质量也会有所不同。专业基础不扎实,信息收集和处理能力不足,归纳总结和文字组织能力较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与创新能力偏低,这些因素都会导致毕业论文质量低下。
周海涛、景安磊、李曙光(2013)等研究发现,成绩较好的同学的创造性思维、问题解决能力、自我管理能力、适应能力、沟通能力和计算机能力均显著高于成绩较差的同学。而成绩较好的同学往往专业基础扎实,知识面广,创新思维活跃,在论文写作方面具有更强的胜任能力。
除专业素质和知识技能外,学生的写作态度也会影响论文质量(付慧姝,2012)。有些学生对论文写作重视不够,平时缺乏科研训练和实践活动,没有素材积累和研究方法的学习与训练;在论文写作过程中,敷衍了事,马马虎虎,时间投入不足,论文质量自然不高。
另外,选题方式也会影响论文质量(周春霞,2015)。选择教师给定的命题是被动式研究,无法发挥学生的专业特长和兴趣爱好,对学生的创新能力是一种桎梏。而学生在自己专业特长、感兴趣的领域自主选题是主动式研究,自然学术热情高涨、研究动力十足,更容易实现创新。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1:学生的学习绩点、外语水平、创新能力、工作投入和选题方式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
(二)指导教师因素与论文质量
指导老师的启发、引导、指点对毕业论文质量有着很大的影响(朱欣伟,2013)。科学的指导具备以下效用:强化学生在论文写作过程中的认识,克服焦虑和浮躁的情绪,提高写作效率,避免事倍功半(戴晓芳,2010)。
Yoakum(1993)认为,指导老师的学术地位、是否拥有终身职位对学生的培养质量有重要的影响。Buchheit(2001)认为,科研经费、教学负担、任期以及导师的时间分配会影响学生的培养质量。潘艺林(2004)研究发现,导师的影响力、指导方式、指导范围、指导频率、指导周期和导师素质均会影响学生培养质量。
笔者认为,指导老师的学术造诣、学科背景、指导时间和指导经验会显著影响论文质量。指导毕业论文涉及论文选题、学术规范、论文结构、研究方法等内容,技术含量较高。没有渊博的知识和学问的导师就无法胜任,而较高学术造诣的导师则游刃有余。科研能力强的教师往往会有较多的科研项目和科研经费,能够在论文选题、实践调研、资料获取等方面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更容易产出创新成果。导师丰富的学科背景往往意味着宽广的知识面和扎实的理论基础,有利于学科交叉,产生创新成果。同时,导师职称、指导时间和指导方式也会影响论文质量。通常年轻教师职称较低,科研经历不足,自我提升的压力较大,毕业论文的指导时间和精力不足。指导学生人数过多、教学时间过长则会导致指导论文的时间减少,而导师与学生的沟通和交流较少也会影响指导效果。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以下假设:
H2:教师职称、累计科研经费、指导时间、多学科背景与论文质量正相关,指导人数与论文质量负相关。
(三)学校管理因素与论文质量
高质量的毕业论文离不开有效的组织管理(田利军,2014)。毕业论文的组织管理工作会影响学生写作和教师指导的态度和效率,是毕业论文质量的外部保障。文献检索、毕业论文撰写技能以及会计理论前沿与实践问题研究等课程的开设课可以训练、提高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讲解问题的能力(戴晓芳,2010)。强化过程管理、完善奖惩机制是提高论文质量的关键(尹然平、万俊毅,2015)。
科学合理的管理制度能够明确学生与指导教师的职责和权限,可以提高学生撰写论文的积极性和教师指导的责任心(黄河,2014);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学生之间互相切磋交流,启迪学术思想,拓展研究的广度和深度(李海波,2008);合理的论文质量评价制度可以维护老师和学生的学术操守,激发他们的学术热情,抵制学术不端行为。基于以上分析,本文提出如下假设:
H3:良好的学术氛围、论文课程的开设、健全的论文组织管理制度与论文质量正相关。
二、研究设计
(一)研究样本
本文的研究对象为设立会计学专业的天津7所高校:南开大学、天津大学、天津财经大学、中国民航大学、天津商业大学、天津师范大学、天津工业大学。时间窗口为2015年,每个学校随机选择20篇论文,共计140个观测值。数据来源于学校的教务系统、学生管理系统和科研管理系统。数据的处理及检验均采用EXCEL和SPSS18.0软件。
(二)变量设计
1. 因变量。
这里选取论文质量作为因变量。关于论文质量评价,有的学者从论文选题、文献综述、基础知识、研究内容、文献引用等方面构建评价指标体系,赋权评价要素,并计算总分,如周新年和吴能森(2009)、李三乐和肖政宏(2009)、黄猛、雷银生、刘小红(2009)等;也有直接运用指导教师成绩、评阅老师成绩和答辩成绩赋权计算总分作为论文质量衡量标准的,如赵肄江、李章兵和刘建勋(2009)。笔者认为,不同教师的学术评价标准不同,以评阅成绩、答辩成绩衡量论文质量缺乏统一性和客观性。而以论文要素评价论文质量没有跳出论文本身,不能体现会计学专业论文的特点。本文以会计学专业论文写作的终极目标为导向,从论文的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个维度构建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由项目组对140名同学的毕业论文质量按照评价指标打分。具体的评价指标见表1:
2. 自变量。
自变量从学生、指导教师和学校管理三个维度,共有13个解释变量。具体变量设计、解释与取值见表2:
(三)模型构建
根据上文提出的假设,我们采用OLS估计法,建立论文质量影响因素的回归模型:
为减少要素权重对论文质量的影响,我们将分项回归,Qi分别代表论文质量的四个维度(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ε为随机扰动项。
三、描述性统计
各变量的描述性统计结果见表3。
描述性统计分析显示,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属于“一般~良好”的范畴。论文质量中,创新性指标得分最低,均值只有68.59。大多数论文的选题属于重复研究,简单模仿,泛泛而谈。论文普遍没有形成自己的研究创新点,无理论创新和实践的指导意义。
学术性指标在四个论文质量特征维度中得分最高,均值为87.35。论文深度、论证水平、基础知识基本符合专业培养要求。但也有部分同学对论文课题相关的国内外研究情况不甚了解,理论储备相对不足,表达能力欠缺,研究结果与理论分析、案例分析、数据分析缺乏相关性,工作量不饱和。
论文的科学性较差,样本均值得分只有74.69。相当部分本科毕业论文存在论证方法单一、定性多于定量、思辨多于验证,制度背景缺乏针对性、研究假设提出缺乏逻辑、研究方法与研究对象不匹配、材料组织混乱、数据陈旧、推理不严密、结构安排不合理、例证不严谨等问题。
规范性指标得分均值为86.53,大部分同学论文基本符合学位论文写作规范,但也有部分同学出现低级失误,如语句不通、无页码、字体不符、标点符号不正确、错别字多、标题序号不统一、引文标注不合理等。
学生自变量中,学生学习绩点最大值为4.67,最小值为1.26,均值为3.38,说明不同学生的差异还是很大。外语均值水平为72.26,基本能支持外文文献的阅读翻译。创新能力以学校综合测评中的创新与实践活动的加分项为计算依据,20分为满分,最高分为17分,均值为4.338,显示学生总体的创新能力还是非常差。论文写作时间最大值为13周,均值为11周。由于各学校的管理制度不一样,有的学校论文周志是实际写作时间;有的学校规定,写作时间达不到规定的时间,不允许答辩;有些同学可能会委托他人代写周志。选题方式中,学生自主选题均值为0.224,说明教师命题仍然是主流方式,同时,说明教师指导论文缺乏民主,把自己的研究方向强加给学生,也说明学生没有学术积累和自己的研究兴趣点。
教师自变量中,教师职称均值为3.007,说明论文指导主体中讲师占比较大。累计科研经费最大值为858万元,最小值为0,均值为19万元,说明学术资源分配不均,课题项目主要集中在少数学术精英身上。指导老师的学科背景均值为1.214,说明指导老师以单一学科的为主。指导次数均值为6.442,少于学术填写日志的次数;最小值为1,说明有些老师责任心不强。指导人数最多为14人,均值为5.487。
学校自变量中,不同学校的论文管理制度不同,指导人数限制也有所差异。有5所院校设置了科学合理论文管理制度,占比71.43%。开设文献检索、论文撰写技能等课程的样本值有60份,占比42.86%。学术氛围以211院校为标准,占比14.29%。
四、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要素回归分析
由于各个变量的量纲不同,在进行数据回归之前,我们先对变量进行标准化处理。具体的回归结果见表4:
注:*、**、***分别表示统计显著性水平为10%、5%和1%。
表4显示,创新能力与创新性指标在1%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学生参与学科竞赛、科研项目、学术交流,选听学术报告可以激发和培养学生参与科学研究的兴趣与热情,营造研究氛围。科研训练活动可以系统检验和使用所学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延伸拓展研究方法、技巧和技能,进一步提升学生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学校的学术氛围、导师的学科背景在5%的水平上与论文的创新指标显著正相关。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激发科研潜力,提升学生的自主研究能力。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不同学科间思维火花的碰撞,促进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
指导老师的累计科研经费、学生的学习绩点、选题方式和学校课程开设与创新性在10%的水平上显著正相关。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提供更好的科研条件给学生,扎实的知识储备可以为论文创新提供系统的研究情境,自主选题更能激发开拓、进取、原创、严谨的学术精神,论文课程为学生了解会计学专业论文的学术思想、写作特点、格式规范、研究方法和手段提供了平台。
影响论文学术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创新能力、选题方式、指导老师的职称和学校论文管理制度以及课程设计。学习成绩是学术性的基础,英语水平是接轨国际研究的保障,科研训练可以拓展学术视野,自主选题是学术性的动力源。一般情况下高级职称指导老师业务技术精湛,指导学生起点高、思路新、方向准,学术性强。刚性的论文管理制度有利于知识共享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促进学术水平的提升。
影响论文科学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创新能力、选题方式、学术氛围。专业知识积累可以提升研究方法与论证的科学性,反复写作实践可以提高实践经验和技术水平,自主选题加深学术认同,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增强多途径的学术交流,拓展学术视野。
影响论文规范性的关键因素包括学习绩点、写作时间投入、学校管理制度和课程设计。学习成绩好的同学对学术规范的遵从意识强于差生,充分的时间投入可以避免粗制滥造,严格的论文管理制度能够约束、惩戒学生和导师的投机取巧行为,充分的论文课程学时可以灌输严谨的学术思想。
通过以上分析可知,三个假设都得到不同程度的验证,学生、导师和学校管理都会影响论文质量。但论文指导人数和指导频次在论文质量的四个维度上都未达到显著性水平。这可能是由于指导人数在一定范围内也有规模效应,同门之间互相学习交流可以发挥团队效用,形成整体氛围和团体动力,激发齐头并进的研究热情。受学生欢迎、指导人数多的教师往往知识渊博,实践经验丰富。阅历和资历较深的导师指导次数和时间未必很多,但是,由于他们处于本学科的前沿,能够把握学科动向,可以更具针对性地进行指导,因此指导效果更好。
五、结论与启示
(一)研究结论
本科毕业论文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中的重要一环,要针对实践中的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理论依据和对策。本文以设立会计学专业的天津7所高校为研究对象,以2015年为时间窗口,选择140份论文为观测值,选择创新性、学术性、科学性和规范性四个维度的论文质量的评价指标体系,建立学生、指导老师、学校管理与论文质量的回归模型,分析影响论文质量的关键因素。
研究发现,样本论文质量整体水平较低,基本属于“一般~良好”范畴。学生的学习绩点、英语水平、创新实践活动、学生自主选题、导师职称、科研经费、管理制度、学术氛围、论文前导课程均与论文质量显著正相关。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创新能力、文字处理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的基础;较高的英语水平是接轨学术前沿的工具;创新实践活动可以激发学生的科研兴趣和热情;充分的写作时间可以保证论文的严谨性;自主选题更能激发开拓、进取、原创、严谨的学术精神;高级职称指导老师指导论文时更具针对性和效率性;足够的资金支持可以为学生调研、访谈等掌握一手资料提供科研条件;导师的多学科背景有利于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刚性的论文管理制度可以培养学生的学术遵从意识;良好的学术氛围可以促进学术交流;论文前导课程的开设可以使学生掌握更多的学术素材、技巧和技能。
(二)启示
提升毕业论文质量是一项系统工程,学生、教师和学校要“各负其责”、“各司其职”。
对学生来说,平时做好知识的积累和储备至关重要。知识的贫乏或知识结构的不合理,会影响信息的搜集和处理能力、创造能力、推理判断能力和专业相关知识的应用能力。“宽口径、厚基础”是高质量学位论文对学生知识结构的要求,对会计专业的学生来说,经济学、管理学、金融学等相关学科知识的交叉运用可以创新会计问题阐释视角。
对指导老师来说,提升自身的业务素质和科研能力是保障学生论文质量的基本要求。导师要依据会计学专业特点界定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对学生论文的撰写进行卓有成效的规划、控制和引导。论文选题要尊重学生的研究专长和兴趣爱好,指导方式既不能放任自流,也不能大包大揽。
8.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八
关键词:法学;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
一、 问题的提出
当前我国高校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主要采取撰写毕业论文的方式。本科生毕业论文经历选题、开题到撰写完成交由指导教师审查、通过答辩等各个环节,据此认定被考核的学生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的毕业要求。由于毕业论文能够训练学生收集资料、调查研究、案例分析、逻辑思维等方面的能力,同时能够在检验大学生专业素质、学习能力、学科知识和实践能力等方面起到重要作用,所以毕业论文一直是大学教育教学计划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考察法学专业学生对法学理论掌握情况、能否运用法学思维分析和解决问题的重要方式。
但是,当前法学专业本科毕业考核以论文为主要方式,而且多为理论性研究论文,学生的论文存在无问题意识、无创新观点等问题,教材表述式和资料堆砌式的论文较多;毕业论文拼凑、应对甚至抄袭的情况严重。这些问题已经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法学专业本科生的评价标准,也影响着法学专业毕业生的质量及其社会评价,甚至有人提出取消法学本科教育。
二、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的多样化
法学是一个应用性较强的学科,对学生理论与实际相联系的要求相对较高。笔者认为,改善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过于单一的办法就是设定更为多元的考核方式,给予学生足够的选择空间,使其能够按照兴趣和意愿选择适合自己的考核方式。结合我国法学教育的现实,可以从以下几种方式进行探索。
以个人考核与团体考核为标准,可以将毕业考核分为“独立完成型”和“团体协作型”。
第一,“独立完成型”可采取调研报告、专题研究、案例分析、法律文书写作等方式。
调研报告方式较适用于具有交叉学科背景,如法社会学、法经济学类的选题。同时也适用于法理学中人权保护情况、宪法实施问题等须要进行社会调查、联系实际情况说理的选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调研报告重在对数据进行统计、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的基础上提出结论,更注重考察学生是否掌握了调查的方法、手段,以及通过一手资料对实际情况的进行总结和分析。表面上看,理论难度比不上论文,但是它能较好地考察学生的动手能力、沟通能力和分析能力。
专题研究方式较适用于对特定法学领域中的具体问题的研究。如消费者反悔权问题、证券交易合适性原则等等。专题研究要求对具体问题的产生、发展、现状、存在问题、解决方法、域外借鉴等作详细研究,由一点向纵深挖掘。与毕业论文方式相比,更具有针对性、务实性,更能突出学生对问题细节的考量。
案例分析方式即以现实生活中影响较大、较为典型案例作为分析样本,通过对此案例的分析说明法理、论证制度、提出建议,进行法律分析,较适用于刑法、经济法、知识产权法等法律专业的选题。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案例分析不应局限于法条的解释和适用,而是应结合具体情况,提出既有案例对法律适用的疑问和挑战,从而寻找解决问题的方法。
法律文书写作是法学专业本科毕业生可以选择的一种较具特色、也较符合“职业教育”目标的考核方式。法学专业的技能教育“既是一种职业操作技艺培养,也是引导学生像法官、律师等法律职业者那样思考的逻辑训练”。法律文书写作的重要性不言而喻。由于法律文书包括公安机关、人民检察院、人民法院等各种法律文书,所以留给学生选择空间也较大。学校也可以根据不同法律文书的难易程度和考察重点,对作为毕业考核方式的法律文书写作进行一定质与量的限制,如限定在公诉书、判决书、仲裁委员会的裁决书中选择。
第二,“团体协作型” 可采取模拟法庭、法律援助专项项目等方式。
近年来,模拟法庭已作为法学专业必备教学方式和教学内容在各法学院校普及开来。“模拟法庭的建设与运行使其充当实训基地建设的主力军应为理所当然”,时也可为考核方式多元化提供必要支持。以模拟法庭作为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考核方式,可由教师指导学生挑选典型案例,由即将毕业学生自愿结成小组,准备相关材料、分饰法庭或仲裁庭的各方主体。在“考试”过程中可通过考察学生们的起诉书、判决书、辩护意见以及模拟法庭程序等是否符合法律规定,说理是否准确、法条运用是否得当,证据与使用是否正确等判断参加学生是否符合合格标准。这种考核方式不仅能够考察学生掌握基础知识的情况,也是对学生通过专业训练习得法律实务能力的一种检阅。
法律援助专项方式可以看成是高校法律诊所教育成果的考察和延伸。目前,我国法律诊所案件来源主要有两部分,一是指导教师自己承办的案件,一是与当地司法援助组织合作获得的法律援助案件,而且随着公民法律意识的提高,后者的数量呈现急剧增长的趋势。法律援助指国家通过一定的专门机构、社会组织或者个人对确需法律帮助的经济困难和特殊案件的当事人提供法律帮扶并减免费用的一项法律保障制度。近几年来,法律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活动互相促进、共同发展,逐渐形成了相辅相成的关系。学校通过诊所教育向有需要的当事人提供法律援助,既使学校获得了法律教学的实践渠道和案源,使学生充分参加了案件处理过程,提高了其法律实务技能,又为需要帮助的当事人合法权益的实现提供了有效途径、节约了司法资源。在这样的背景和条件下,可以通过法律援助的完成情况,来考察学生法学理论知识与实务技能的水平。当然,是否要通过这样方式进行考核首先应当由学生自愿选择,由于法律诊所课程一般从大学二年级下半学期开设,大四上半学期结束,所以学生可以申请以自己处理的法律援助案件作为毕业考核方式,学院批准后,可以指派考核教师对该法律援助案件进行跟踪考核和指导,综合学生在案件处理过程中的具体表现来判断其是否符合法学专业本科生毕业的标准。
参考文献:
[1]2006年“第三届中外大学校长论坛”上部分大学校长的建议。代小琳.教育部酝酿明后年取消部分大学本科专业[N].北京晨报.2006.7.18.
[2]江国华.法学本科教育改革研究[J].河北法学.2012,(04) .
[3]王琳. 浅谈模拟法庭教学法 [J].河北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4,(04).
[4]刘晓兵.诊所教育与法律援助[J].中国法学教育研究.2008,(04).
[5]何美欢.理想的专业法学教育[M].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2011,(5).
9.会计毕业论文提纲格式 篇九
开题报告是研究生毕业论文工作的重要环节,是指为阐述、审核和确定毕业论文题目而做的专题书面报告,它是研究生实施毕业论文课题研究的前瞻性计划和依据,是监督和保证论文质量的重要措施,同时也是训练研究生科研能力与学术作品撰写能力的有效的实践活动。
会计毕业论文提纲模板一
会计理论研究工作中,当研究人员根据研究目标,按照一定的研究程序完成研究任务后,所形成的研究成果必须要以一定形式反映出来,论文就是最基本的一种表现形式。
论文写作并不是一件可以随意而为之的事,它不仅要遵循一定的基本程序,也要具备一些共同的主体学术要素,同时在其表达上更加应当遵循相应的学术规范。
只有这样,所完成的论文才具备相应的文献价值并产生相应的学术效益与学术影响。
本文拟围绕这一主题作简要描述与讨论。
一、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一)会计专业论文是学术论文的一种 什么是学术论文?中华人民共和国原国家标准局发布的《科学技术报告、学位论文和学术论文的编写格式(gb7713-87)》中指出:“学术论文是指某一学术课题在实验性、理论性或观测性上具有新的科学研究成果或创新见解的知识和科学记录;
或是某种已知原理应用于实际中取得新进展的科学总结,用以提供学术会议上宣读、交流或讨论;或在学术刊物上发表;或作其他用途的书面文件。
”简而言之,学术论文就是用来进行科学研究和描述科研成果的文章,它既是探讨问题进行科学研究的一种手段,又是描述科研成果进行学术交流的一种工具。
一般意义上的学术论文,应当具有四方面的特点:
1.学术性。
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具有专门性和系统性,是以科学领域里某一专业性问题作为研究对象。
从内容上看,学术论文的专业性较强;从语言表达上看,学术论文很多是采用专业术语、专业性图表和专门符号表达内容的,它的读者主要是专业上的同行。
因此,为了把学术问题表达得简洁、准确和规范,文中即会涉及较多的专业用语。
2.科学性。
它指研究与探讨的内容要准确、思维要严密、推理要合乎逻辑。
要求作者在立论上必须从客观实际出发,不得带有个人好恶与偏见,不得主观臆造,在相关基础上得出符合实际的结论。
因此,在论据上,应当尽可能多地占有资料,以最充分的、确凿有力的论据作为立论的依据;在论证时,必须经过周密的思考,并进行严谨地论证。
3.创新性。
它要求作者有自己独到的见解,能提出新的观点和看法。
创新性是科学研究的生命,学术论文的科学价值就表现在其具有创新性上。
创新性表现是填补空白的新发现、新发明和新理论,是在继承基础上发展、完善和创新,是在众说纷纭中提出自己的独立见解,是推翻了前人的某种定论,是对已有资料作出创造性综合等。
有时在论文中,所体现出的新思路、新方法、新体系和新因素等,也可视为一种创新。
4.理论性。
它指论文中体现出作者思维的理论性、论文结论的理论性和论文表达的论证性。
学术论文与一般议论文不同,它必须有自己的理论论证,不能只是材料与文献的简单罗列,应当是在对大量的事实、材料和文献进行分析、研究的基础之上,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
学术论文按内容的学科性质,可分为自然科学论文和社会科学论文。
会计专业论文是社会科学研究论文的一种,它是系统地阐述、讨论或研究、探讨某个会计专业问题的文章。
会计专业论文按撰写要求可分为学术论文和一般论文;按用途可分为会计科研成果论文、会计业绩考核论文和会计专业学位论文等。
(二)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基本要求
1.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内容要求。
所撰写的会计专业论文,在内容上应当力求做到:
(1)准确性,即论文的内容从实际出发,正确地反映客观事物的性质、发展过程和规律。
写作中要充分运用逻辑思维:要准确地运用各种概念,概念的定义(或内含定义)和外延要准确,不得模棱两可,似是而非;判断要明确,对客观事物的分析要揭示其性质和规律,明确肯定或否定、真或假、正确与错误、广度和深度,或不同程度等之间的界限;推理要科学,根据已知的判断(前提)引出新的判断(结论)是科学的,论证清楚,认识正确。
(2)鲜明性,即论文能以简明的语言,表明作者明确的观点。
(3)生动性,即论文的内容要采用生动的语言和具体的事实来反映事物的发展变化和趋势。
(4)合规性,即论文既要在内容上符合国家的路线、方针、政策、法律和制度,也要在形式上符合国家有关部门论文学术的规范要求。
(5)理论性,即论文的观点和论证要符合科学原理。
(6)创新性,即论文要具有一定的新内容,如新建议、新措施、新方法、新公式、新模型、新资料、新证明、新概念、新设想、新理论和新体系等。
(7)层次性,即论文的层次结构要合理,同一层次的篇幅基本均衡。
(8)精细性,即论文中要避免出现常识性错误,如立论不当、资料不实、分析绝对化、概念不准确、判断不科学、推理不合理、结构不严、内容前后矛盾不协调、字句含糊和标点符号不准确等。
(9)完整性,即论文的学术要素齐全与规范。
2. 会计专业论文写作的法律要求。
应当做到:
(1)要有尊重他人知识产权的意识。
即对论文中引用和借鉴他人的研究成果时,应当严格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要求,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中所确定的著录规范要求,列出注释与参考文献的详细信息。
(2)要有保护自己知识产权的意识,对凡是属于自己独创性论文中所形成的观点、材料和数据等形式的成果,发现他人的论著借鉴运用,但未用规范方式加注与列作参考文献时,应当保留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所赋予的权利追究使用者相应法律责任的权利。
(3)应当透彻理解《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中有关侵权行为的界限,如根据该法第五条规定的精神,在论文中使用法律、法规,国家机关的决议、决定、命令和其他具有立法、行政、司法性质的文件及官方正式译文、时事新闻、历法、通用数表、通用表格和公式等,不属于剽窃和抄袭他人作品的行为。
二、会计专业论文的基本撰写程序
(一)选定论题 1. 正确选定论题意义重大,它关系到能否完成研究任务。
如果论题过大,到时可能会因多种因素影响而难以完成;如果论题过小,不能达到研究的水平。
选定论题的前提是选择研究主题,它是确定研究对象,选择所要解决的问题。
狭义地说,是指选定写文章或者著作的题目。
广义地说,是选择科研领域,确定科研方向。
2. 需要注意与选定论题有关概念内涵上的区别。
(1)课题。
它是指某一学科重大的科研项目,它的研究范围比论题大得多,如“面对经济全球化环境的中国会计规范体系建设问题”。
(2)论题。
它指在研究过程中所确定的论述范围或研究方向,也就是解决前面说的“写什么”的问题,属于内容要素,如“关于会计委派制的问题”。
(3)标题(题目),它是准确概括文章内容的一句话或一个词组,它是根据内容来确定的,属于形式要素,它可以在文章写成后加上去,也可据内容改换,具有较大的弹性。
有的文章标题可以明显地揭示出论题,如“会计委派制利大于弊”。
有些文章从标题上是看不出论题的内容,如“浅谈会计委派制”、“会计委派制的若干分析”。
在选定论题时有一个思路问题,就是把小题做大?还把大题做小?20世纪80年代初期,著名语言学家王力教授在中国社会科学院的一个演讲中曾经强调,研究生论文写作时尽量把小题做大。
他曾经举例说,汉语中的一个字都可以做成一篇论文。
3. 选定论题时需要思考以下六个因素。
(1)我应该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的专业方向相结合,有大问题、中问题与小问题之分。
各个专业领域里的问题非常多,只要处处留心就有值得研究的问题。
(2)我喜欢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个人兴趣结合起来,既有长期性跟踪的专业性问题,也有临时性需要研究的热点问题,还有完成任务性的命题式问题,如课题研究。
(3)我能够研究什么问题?这要与自身的研究能力结合起来,在确定目标时要量力而行,把长期研究、中期研究和短期研究进行组合。
(4)了解别人已经研究了什么问题?这就要提倡广泛搜集资料并追究根底,兼听则明,偏听则暗。
(5)了解别人从什么角度研究此问题?它的研究视角是什么。
因为从同一个研究问题的不同研究视角出发,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这里要注重切入点选择与学科交叉性的研究。
(6)了解别人是怎样研究这个问题的?同样问题的研究,由于研究方法不同,就会有不同的研究结论,因此要注重研究方法与研究技术的掌握。
4. 选定论题阶段应当注意的主要问题。
(1)要掌握选题原则,即要有创新精神,又要从实际出发;(2)要明确选题范围,可包括会计实务工作、会计管理体制、会计基础理论研究和会计教育等方面的内容;(3)要优化选题方法,既可在命题中选(如根据相关的《论文选题指南》选定),也可自行选定。
在选定论文题目时,要避免一般化、表面化、雷同化、陈旧化、宽泛化和琐细化。
(二)搜集资料 按照确定的选题和内容,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打下坚实的基础。
有了丰富的资料,才能研究客观事物的历史发展和现实状况,揭示其影响因素、发展趋势和规律,并预测未来可能出现的变化。
通过各种方法搜集大量的资料,能为科学研究提供可靠的依据。
科学研究需要占有的大量资料,不仅是数量要求,而且要有质量的标准。
只有搜集的资料是真实的,才能为研究成果也具有真实性提供可靠的依据。
搜集资料的要求:
1.搜集的资料要全面,要有针对性;
2.搜集的资料要真实,要有客观性;
3.搜集资料的方法要广泛,可采用资料法、观察法、调查法和实验法等。
(三)拟定提纲
1. 拟定提纲的作用很关键。
现实中,有不少会计专业研究人员都有这样的感受:当某种思想在头脑中奔涌,感觉已经酝酿成熟,满怀激情地拿起笔想写出来,但是一旦动笔,思想却在笔头上凝固起来,写不出来或写不下去;或者是在一项科研任务行将结束时,脑子里装着许多材料,观点已经形成且有价值,想写但就是无从下手。
凡此种种,并非由于“懒”,而是由于感到“难”。
由于遇到了难题,多少影响了写作论文的信心。
拟定论文写作提纲就是解决“开头难”的一个重要步骤。
拟定提纲就是确定论文的总体布局,先设计后施工,开始对客观事物进行研究。
有了论文提纲,才能对搜集的资料进行加工,形成规律性的认识;才能安排论文的结构,形成全面的观点;才能排列问题的顺序,使观点鲜明。
撰写论文如果没有提纲,下笔千言,实际上可能离题万里,是为大忌。
2. 拟定提纲可分为两个步骤。
首先,是拟定粗纲(一层结构),即以中心论点(主题或主题思想)为纲展开的各种论点(观点),作为大的部分,并按顺序确定大的标题。
10.会计毕业论文提纲如何写 篇十
Abstract 5-6
第1章 前言 9-15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9-10
1.1.1 研究背景 9
1.1.2 研究意义 9-10
1.2 相关研究现状 10-12
1.2.1 关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研究现状 10-12
1.2.2 关于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的研究现状 121.3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12-15
第2章 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相关理论综述 15-242.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理论 15-17
2.1.1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内涵 15-16
2.1.2 股权结构与公司治理的关系 16-17
2.2 内部控制及其有效性 17-20
2.2.1 内部控制的定义 17-19
2.2.2 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界定 19-20
2.3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理论分析 20-242.3.1 公司治理与内部控制的衔接 20-22
2.3.2 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关系 22-24第3章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与内部控制分析 24-323.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 24-28
3.1.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演变历程 243.1.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股权结构现状 24-28
3.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 28-32
3.2.1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要素以及目标 28-293.2.2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信息的披露 29-303.2.3 我国上市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发展现状 30-32第4章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影响的案例分析 32-484.1 案例设计 32
4.2 定义相关变量 32-36
4.2.1 股权集中度相关指标 32-33
4.2.2 内部控制有效性评价指标 33-36
4.3 案例样本的选择 36-39
4.3.1 公司背景介绍 36-38
4.3.2 公司基本经营情况 38-39
4.4 股权结构分析 39-42
4.4.1 中信银行股权结构 39-40
4.4.2 浦发银行股权结构 40
4.4.3 招商银行股权结构 40-41
4.4.4 民生银行股权结构 41-42
4.5 股权结构对内部控制有效性的影响分析 42-484.5.1 四大商业银行股权结构对比 42-43
4.5.2 内部控制有效性分析 43-48
第5章 增强内部控制有效性的相关建议 48-51
5.1 优化股权结构,保障治理效率 48
5.2 完善组织结构,建立相互协调相互制衡的约束机制 48-495.3 完善信息披露制度 49
5.4 建立良好的内部控制文化 49-51
第6章 结论 51-52
参考文献 52-54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 54-55
11.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十一
【关键词】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 质量监控 采取措施 实践效果
【中图分类号】G6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03-0236-01
一、毕业设计(论文)存在的问题
学生进行毕业设计(论文)的时间有限,能力参差不齐,部分学生重视程度不够。毕业设计(论文)一般安排在第八学期,此时为学生升学、就业的关键时期,时间冲突以致学生不得不分散很多精力。
指导教师承担的教学科研任务繁重,指导的学生数量较多,不能够及时解决每位学生的问题。学校对工作量的要求使教师的教研工作压力大,教师无暇与学生交流研究工作的细节,学生遇到困难时又不敢频繁请教,再加之个别教师责任心不强、经验不足,对毕业设计(论文)的要求不够严格,往往得过且过,指导效果不理想。
目前的状况来看,毕业设计(论文)每年可以顺利进行,基本已形成系统的管理机制,但机制还不够全面,执行效果打折,需在设施条件建设、质量监控等方面进一步探索,不断完善。
二、我校针对提高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措施
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控体系是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必要保证系统,是高等学校教学管理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从组织机构上界定,它由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管理系统、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监督系统和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评价系统构成。[1]
与大多数国内高校类似,我校毕业设计(论文)的工作流程分为五个阶段:一是准备阶段,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动员,配备督导专家、指导教师,审查学生选题。二是初期阶段,检查开题情况,落实各方面工作。三是中期阶段,检查中期进展和完成质量。四是后期阶段,检查答辩条件及资料完善情况。五是评估阶段,对成果评估,总结工作经验,完善质量评价标准。
1.加强组织管理
2015年,我校修订了本科生毕业设计(论文)相关管理办法。毕业实习是占用学时最长、层次最高、综合性最强,最能衡量学生综合水平的重要实践教学环节,用一个学期很难完成高水平的毕业设计和论文。[2]本次修订将原本第八学期开始改到了第七学期,每个学院开题的时间不太一致,大部分集中在第七学期末,中期和结题答辩时间基本不变,保证学生至少多出了两个教学周的时间;学校开启了交叉学科的多样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鼓励学生跨学院、跨专业进行毕业设计(论文);因不少教师反映译文的意义不大,不仅没有起到锻炼作用,反而成为了学生的负担,因此取消了对译文的要求。
2.加强质量监督
毕业设计(论文)采用校院两级管理模式,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学校负责进度控制、质量督查等工作,学院负责具体的组织实施及质量自查工作。成立校院两级督导组,校级本科毕业设计(论文)督导专家组负责对各学院毕业设计(论文)工作的全程督查,每个学院安排有至少两名督导专家,参与全过程的督导,教务处人员随同参与;各学院在论文各环节组织答辩小组,由主管本科教学副院长担任整体组组长,各学院本科教学督导组对本学院毕业设计(论文)质量进行督导,论文答辩前需要进行形式审查合格、指导教师评阅合格、答辩组成员评阅合格后,才能进入答辩。
从2015年开始,我校发布《加强本科生学位论文学术道德和学术规范建设实施办法(试行)》,启用中国知网“大学生论文管理系统”,采取学院普查、学校抽查的方式,在送审前对毕业设计论文进行查重。
3.加强质量评价
督导专家督查结果形成年度检查报告,明确工作中存在的问题及不足,指导相关单位改进工作。毕业设计(论文)成绩通过指导教师、评阅教师、答辩小组三级评价体系,体现客观公正的评定原则。
4.加强政策支持与投入
学生在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动手能力、团队协作能力等方面的锻炼还远远不够,与基础实验平台的硬件设施的缺乏有直接关系。为了实践教学有序的可持续的发展,学科建设、教学团队建设也相应的加大了配套政策的支持,而这是一项持久而深入的改革,在提高毕业设计(论文)质量的同时,也是对教学管理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
三、效果与后续工作
经过研究探讨毕业设计(论文)各个环节所存在的问题,通过实践进行改进,引起了教师与学生的广泛重视,初见成效。紧接下一步工作,已将加强对团队模式毕业设计(论文)的管理列入计划。目前的毕业设计论文撰写过程中反映了我国传统教育方式中缺乏团队合作训练的这种弊端。[3]之后我们仍将持续探索,把全过程、全方位的跟踪、规范延续下去,提高毕业设计(论文)的质量。
参考文献:
[1]《关于毕业设计质量监控体系的探讨》[J].交通高教研究.2002(3):40-42
[2]《提高大学生毕业设计(论文)的教学质量研究》[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2,29(2):153-155
12.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 篇十二
一、认清教学意义, 把握形势要求
随着新《企业会计准则》的颁布,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之间的“无差异论”或“差异忽略论”就开始被讨论。由于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确认了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报告准则实现了“实质性趋同”, “无差异论”似乎还获得了权威的背书。此外, 欧盟、加拿大和澳大利亚等主要经济体的会计准则, 也实现了与国际会计准则高质量的趋同。在这种情况下, 《国际会计学》———这一定位于国际会计差异介绍与分析的课程, 好像面临着无米可炊的窘境。然而, “趋同不等同于相同”, 财政部负责人在作题为“中国会计审计准则国际化趋同发展”演讲时, 率先批驳了这种主观的“无差异论”。
经过多年的探讨和研究, 会计学界逐渐认识到“没有会计准则和制度的协调, 就谈不上会计信息的协调, 所以会计的国际化很大程度上表现为会计准则或制度的国际化。”会计准则国际协调从理论上说可以有两种不同的目标, 一是标准化, 二是协调化。高质量全球公认的会计准则体系对于维护与促进促进全球经济的稳定与发展有益, 对每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和融入世界经济体系也非常重要。但忽视会计发展阶段和环境特点, 未必能收到良好的、实实在在的多赢效果。鉴于实施的可行性和难度, 会计准则的标准化更应该被视为远期的目标, 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建立在协调化途径上, 对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更加具有操作性的描述, 是较为现实的目标。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是寻求更恰当的处理方法, 共同构建全球高质量会计准则体系的渐进的互动过程。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主要发起和推动者是国际会计准则理事会 (IASB) , 但IASB自身没有强制各国执行国际会计准则的权力, 它只能通过与各国会计准则制定机构以及资本市场管理机构 (如国际证监会组织) 沟通、协调来实现不同体系会计准则向现有国际会计准则的靠拢。同时, 作为趋同标准的国际会计准则自身也受到了来自各方要求改变的压力。中国之所以没有像世界上部分国家那样直接采用国际会计准则, 是因为中国作为一个新兴的市场经济国家, 具有自己特定的经济环境、法律基础和文化特色。因此, 会计准则国际趋同既要靠拢通行规则, 又要承认特殊情况。
综上所述, “无差异论”过早地带入了会计准则标准化的理想目标, 混淆了“趋同”和“相同”的概念。由于不同国家政治、经济和文化等环境决定因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比强调国际统一的标准更具有生命力。中国新会计准则趋同于国际会计准则也正是不断协调的产物——它在尊重国情的基础上, 最大限度地与国际会计准则接轨, 并承认了与国际会计准则仍然存在的差异与不同———如固定资产后续计量的模式选择、资产减值的冲回、公允价值的计量等。因此, 尽管从形式上看, 这种差异与不同确实在逐步缩小, 但《国际会计学》并没有失去教学的空间和内容, 《国际会计学》课程教学应当承担介绍国际会计基本概念、树立正确观念的任务, 以清晰的定位实现对会计学本科专业教学的必要补充。
二、明确教学目标, 发挥桥梁作用
本科阶段的会计学课程以实用为主, 《国际会计学》涉及的会计应用技能大多能迎合新世纪会计职业的特点, 因此该课程应突出特点, 在学校教育与社会服务之间发挥桥梁作用。当前, 会计专业的应届本科毕业生都倾向将“四大”国际会计师事务所作为初次择业的首选, “四大”的人才选用标准也确实在很大程度上影响着中、高端会计就业市场的走向。需要注意的是, “四大”在招聘大学毕业生时, 往往对专业背景没有过于严格的要求;不同专业的应聘者一旦被录用, “四大”会提供各种各样的培训, 使员工尽快具备在会计师事务所工作所需要的知识和技能。“四大”一般会通过持续、衔接的培训 (包括1~2个月的入职培训、注册会计师后续教育以及各种与具体岗位相关的在职和升迁培训) , 将来自不同背景的毕业生打造出分工明确、素质精良的职业团体。同时, 再培训和再磨合也是优胜劣汰的过程, 只有那些掌握较强学习能力, 并努力拓宽专业知识结构和视野的人员才能留在“四大”的团队中。
从以上现象可以看出, 面对非会计专业求职者激烈竞争, 会计专业的学生必须体现出自身差异化的优势, 具备以下的专业素质:一是具有娴熟的中国及国际专业会计知识。“四大”为数不少的委托人都是跨国企业, 母公司与各个区域分公司之间垂直或平行财务信息质量的监督和优化, 很大程度上依赖着专业会计人员对各类会计信息所进行的协调和转换。二是英语沟通顺畅。面对国际化竞争, 外语工具日益重要, 掌握专业、到位的财务英语及娴熟的商务英语沟通技巧, 是国际会计师的基本要求。三是具有良好的知识平台, 可塑性强。
上述三个方面的专业素质要求, 既是对会计专业学生的应聘要求, 也是对会计教学工作的要求。应该说, 有关内容《国际会计学》本科教学都能不同程度地覆盖。根据人才培养和就业需要, 《国际会计学》本科教学目标应该是不仅要让毕业生“进得去”, 更要保证其“站得住”。因此, 要立足中国国情, 放眼国际准则, 推行双语教学, 既通过国际会计学基本理论教学, 主要是介绍各国会计准则的特点并阐述差异存在的原因, 同时重点介绍国际会计协调的成果和进展;又通过会计准则之间的差异分析教学, 主要进行中国会计准则与不同会计准则间的差异分析, 转而适当地进行其他主要国家会计准则之间的对比和分析。
三、调整教学内容, 突出差异分析
《国际会计学》是一门兼具宽度和深度的课程, 但过宽的知识面, 如部分教材选取20多个国家的会计制度来源、准则制定情况进行介绍, 既让学生背负了沉重的记忆包袱, 蜻蜓点水的教学内容也无助于学生实际能力的提高。因此, 在制定教学方案时, 教师需要明确以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为主———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积极性, 也便于联系实际、就地取材。当然, 教学过程中不必受限于单一教材的内容, 教师可以自己编写适合的教案, 也可直接从根据国际会计准则编制的国内、外财务会计教材中摘取合适的案例。
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的差异分析教学, 可以从点和面两个层次进行。首先是点, 即从“形式上的协调”———会计准则制定协调的角度, 逐项分析两套准则存在的差异, 并促使学生同时掌握常用会计事项的两套会计处理方法。比如, 中国企业会计准则第8号禁止其适用范围内的资产转回任何的减值损失, 而相应的国际会计准则第36号 (IAS36) 仅禁止转回商誉的减值损失。在分析差异的过程中, 各自会计准则的字面讲解, 特别是差异部分的对比固然非常必要, 但更重要的是让学生有直观、形象的认识, 也就是必须有可供实际操作的案例。如:IAS36中关于资产减值冲回的“The increased carrying amount due to reversal should not be more than what the depreciated historical cost would have been if the impairment had not been recognized” (由于资产减值的冲回而增加的资产账面价值, 不能高于资产以前年度没有确认资产减值损失时的账面价值) ———这句话如果不辅以具体案例讲解, 在中国会计准则未有该方面涉及的情况下, 学生很难清晰地理解资产减值冲回价值封顶的概念。
其次是面, 即“实质上的协调”———会计准则执行的协调, 从会计实务和财务报告协调的角度, 对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的总体效果做出介绍和评价。事实上, 会计信息编报者和使用评价者更关心会计准则实质上的协调。因为只有实质上的协调, 才能“真正实现财务报告的可比性, 从而为投资决策和宏观调控等提供有用的会计信息”。按照中国证监会的规定, AB股上市公司需按照国内会计准则和国际会计准则编制会计报表, 对两种会计标准下产生的利润差异要在年报中予以调整和列示, 这就为评价我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提供了难得的机会。在进行协调效果的介绍中, 相关的研究结果可以被引用, 如王华教授和刘晓华博士在《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所做出的2004年以前“随着中国会计准则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的逐步缩小, AB股公司的净利润差异不具有逐年缩小的趋势, 而是在总体上显现逐渐缩小的趋势”的结论, 就可以让学生从总体上了解中国在会计准则协调的进程。然而, 需要向学生明确的是:因新准则自2007年1月1日起才开始执行, 迄今为止第一个完整的报告期间仅涵盖2007会计年度, 所以新准则的实际执行效果还有待观察。在已有的中国与国际会计准则差异分析的教学基础上, 教师可以从“面”上对美、英、德、法、日等具有鲜明特点的会计制度进行讲解, 为学生开拓国际会计视野铺桥搭路。
四、创新教学形式, 注重学习效果
在合理教学模式的规划下, 学生完全能在《国际会计学》课程的学习中得到针对性锻炼。相对于国际会计基础理论较为传统和固定的教授模式, 会计准则间差异分析和教授的模式便很大程度决定了的课程方向和定位。澳大利亚本科教学模式的划分值得借鉴:其本科教学活动由传统的单模块转变为三模块 (models) 组成, 包括授课 (Lectures) 、小组讨论与辅导 (Tutorials) 、课堂练习与辅导 (Workshops) 。根据《国际会计学》教学本身所具有的规律, 建议选择和运用集中授课、小组讨论、专题辅导三种形式教学方法, 灵活地加以利用。
集中授课作为传统的传授知识模式, 在《国际会计学》教学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但教师需要避免“填鸭式”的教学, 并充分利用“顺向迁移”的学习心理特点, 积极调动主观能动性 (如举一反三) , 并培养批判性思维 (如不盲从教材的观点) 。比如:国际会计学课程涉及各个国家会计制度的介绍和会计准则的归纳, 教师可以适当地采用自学指导法, 引导学生承担部分课程内容的查找及归纳;通过自学质量评价机制的建立, 教师可以有效地掌握教学进展并及时地提供指导, 保证学生在资料收集的过程中开拓视野, 逐步累积与国际会计相关的学科知识。需要特别指出的是:由于各国会计制度以及国际会计准则协调都处在高速发展的阶段, 因此, 相对来说教材内容的更新速度往往要慢于这一趋势。在授课过程中, 教师在判断出相关滞后的知识点后, 可以因势利导、启发学生独立更新或纠正书本上的内容, 借以培养学生学术的严谨性。
小组讨论应定位于协助学生有效地归纳、应用所学到得知识, 并借此加强英语沟通能力, 为就业做好准备。在本过程中, 案例教学应得到重视, 并广泛应用在国际会计环境介绍、差异分析和会计准则国际协调等知识点上。国际会计学课程涉及到的会计政策选择、投资分析和企业管理等知识点, 都是适合案例分析的典型题材。在具体操作中, 教师引导学生高度投入事先精心设计的案例讨论之中———让学生在仿真的情景中体会了更为主动的角色, 使其有机会充分应用所学知识。教师应该鼓励学生在小组讨论、论文总结以至课堂报告中以英语为主要语言, 强调语言环境既符合国际会计学的学科特点, 也迎合当今会计职业需求。在教学资源充足的前提下, 建议案例教学配备专职的教师。这也是澳大利亚在本科会计教学中的成功经验, 其优点有:一是专职的案例教学老师通过编写针对性较强的案例或者精选资料、更新信息, 可以保证案例教学材料的高质量, 并最大程度实现与相关学科知识点的对接和综合运用;二是授课教师与案例教师之间在教学思维和教学方法上可以彼此借鉴、相辅相成, 起到互相促进的作用。
专题辅导可以分为两部分。首先是课内专题讲解。在每一个学期总结阶段 (如期中和复习阶段) , 选取课程内有学科代表性的专题, 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内测验的形式, 加深学生的理解。如:要求分析不同国家在会计准则国际趋同进程上的差异, 或者要求列举不同国家分部报告的特点。在归纳和复习的同时, 教师应尽可能通过知识点的梳理明确国际会计学课程的学习逻辑和途径, 减轻学生的压力并激发对国际会计学课程学习的兴趣。其次是课外专题介绍。可以邀请国际会计从业人员和财务管理人员介绍实务中遇到的新问题和会计职业界发展的最新动向, 并从不同专业角度分析会计国际协调中涉及的相关利益方以及可能会遭到的阻力, 以期弥补学校教学在实务操作中的不足、完善学生的会计学知识体系。
摘要:新《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 为中国会计准则的国际趋同提供了政策基础和接轨平台, 标志着中国在会计准则体系建设方面取得了重大进展。文章通过相关观念的厘清, 肯定《国际会计学》学术空间的存在和发展, 并结合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的特点, 阐述了《国际会计学》课程教学的意义、目标、内容和方法。
关键词:国际会计学,教学研究,会计学专业,本科教学
参考文献
[1].盖地, 刘慧凤.会计原则协同:会计准则国际趋同的切入点.会计研究, 2004 (3)
[2].孙晓玲.澳大利亚大学会计教育及对我国大学会计教学的思考.改革与战略, 2004 (6)
[3].王华.论会计准则的国际协调[M].东北财经大学出版社, 1999
[4].王华, 刘晓华.中国会计准则国际协调效果的实证研究.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2007 (12)
[5].魏明海.会计协调的测定方法[J]1中国注册会计师, 2003 (4)
13.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参考选题 篇十三
一、会计部分
1.谨慎性原则本质及运用状况研究
2.试析权责发生制对会计信息的影响
3.浅谈上市公司会计报表附注披露问题
4.从最新年报看谨慎性原则在企业(上市公司)的应用
5.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问题及对策研究
6.合并会计报表与个别会计报表关系探讨
7.报表合并方法研究
8.计算机网络对电算化会计的影响探讨
9.论电算化会计信息系统对会计理论的影响
10.论责任会计的激励职能及其实现
11.关于会计信息相关性与可靠性的思考
12.关于实质重于形式原则的运用
13.关于某一具体会计准则的运用与问题探讨(可任选一个准则研究)
14.关于借款费用资本化的探讨
15.资本公积补亏浅析
16.浅析企业会计报表中常见利润操纵方法
17.库藏股票及其会计核算方式浅析
18.浅议解决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供需矛盾的策略
19.资产减值会计问题研究
20.存货计价方法比较研究
21.关于金融资产会计的研究
22.公允价值会计的应用研究
23.外币报表折算方法的研究
24.财务会计信息的自愿披露问题探讨
25.财务会计中的会计估计问题探讨
26.长期股权投资会计问题探讨
27.管理层报酬结构与自愿性信息披露
28.公允价值计量与相关性和可靠性
29.会计信息可靠性与盈余持续性问题研究
30.借款费用的会计处理问题探讨
31.可收回金额会计计量问题探讨
32.社会责任会计研究
33.全面收益会计研究
34.信息需求与财务会计信息披露
35.中小企业会计制度设计问题探讨
36.资产减值与盈余管理问题探讨
37.会计政策选择的动机分析
38.浅议我国所得税会计(核算)存在问题及对策
39.浅谈商誉的计量及其会计处理
40.无形资产内容新探
41.刍议固定资产计价方法
42.透视关联交易及其对会计核算的影响
43.关于辅助生产费用分配方法的思考
44.现金流量表编制中的若干问题及其改进意见
45.浅谈增值税会计处理的几个问题
二、财务成本管理部分
1.略论中小企业财务管理目标的现实选择
2.试论企业财务风险的披露
3.资本结构的形成动因和制度因素分析
4.企业对外投资问题刍议
5.关于权益净利率的分析和运用
6.企业经营风险分析与成本决策
7.浅谈企业成本管理的新发展
8.浅谈敏感性分析的因素分析法
9.现代企业制度下的财务监督问题探讨
10.财务预算若干问题的探讨
11.财务总监制度的若干问题探讨
12.企业理财中的税收筹划问题的探讨
13.财务报表分析方法探讨
14.内部转移价格与合理避税
15.企业财务风险与现金流量分析
16.企业应收账款管理问题的探讨
17.网络财务的安全风险与防范
18.企业ERP实施研究
19.论报表分析的电算化实现
20.Excel在会计决策中的应用研究
21.论会计电算化系统的内部控制制度
22.当前企业成本管理工作中的问题与对策
23.浅谈现金流量表的分析与运用
24.财务风险研究
25.中小企业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对策
26.投资决策方法的比较及其应用
27.资产评估基本理论问题研究
28.上市公司股利政策研究
29.资本成本决策研究
30.企业集团财务管理体制研究
31.财务风险评价体系构建研究
32.试论企业价值指标体系的构建
33.关于金融互换与资本结构问题的探讨
34.关于投资财务标准研究
35.企业表外融资的财务问题
36.企业收益质量及其评价体系
37.企业信用政策研究
38.上市公司关联交易分析
39.关于作业成本法的研究
40.关于投资项目决策的研究
41.关于内部转移价格的研究
42.关于成本差异分析的研究
43.关于敏感性分析方法的探讨
44.关于成本控制方法研究
45.投资项目财务评价的若干问题
46.浅析企业经营绩效评价指标体系
47.IT公司的资产评估问题研究
48.浅谈如何加强高校学院创收经费管理
49.浅谈国有资产保值增值需强化资本收益权
50.谈如何加强铁路建设企业财务管理
51.基准收益率测定及使用浅析
52.企业现金流量指标与利润指标的效用比较分析
53.我国上市公司股权融资问题研究
54.我国上市公司债券融资有关问题研究
55.企业财务预警分析
56.企业战略成本管理问题研究
57.关于质量成本管理的研究
58.会计政策选择与公司盈余管理
59.上市公司盈余管理手段的研究
60.财务预算方法创新与应用
61.负债经营对公司价值的影响探讨
62.某一行业固定资产管理问题探讨
63.某一行业货币资金管理问题探讨
64.平衡计分卡应用问题探讨
65.我国公司筹资成本问题探讨
66.我国公司现金预算问题研究
67.职工持股计划问题研究
68.中小企业筹资问题研究
69.中小企业投资问题研究
70.上市公司资本结构影响因素的分析研究
三、审计部分
1.2.3.4.5.6.7.8.9.浅谈我国内部审计的现实和发展 关于加强我国内部审计监督的几点思考 离任审计的主要问题探究 浅论经济责任审计 关于某行业内部控制评价的探究论审计法律责任的预防与控制论内部审计的地位问题 论审计独立性原则及其保证 审计风险评估方法探究
10.资产负债表日后事项审计中的问题探讨
11.浅谈风险导向审计
12.内部控制结构与审计风险
13.网络审计初探
14.数据挖掘在会计/审计中的应用初探
15.试论计算机审计风险
16.论会计电算化对现代审计工作的影响
17.审计重要性与审计证据关系研究
18.抽样风险及其防范
19.试论我国民间审计的独立性
20.谈审计证据的充分性与适当性
21.审计证据及其证明力分析
22.关于经济责任审计实行动态评价的思考
23.试论审计工作质量的控制与考核
24.关于企业内部经济效益审计的探讨
25.国家审计风险控制研究
26.集团公司内部审计问题探讨
27.审计专业判断问题研究
28.审计职业风险问题研究
29.审计执业环境问题研究
14.会计学本科毕业论文开题报告 篇十四
设计(论文)题目: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
选题目的和意义:
一、目的
通过对《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的选题,一 是促使本人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有更深层次的理解, 提高本人的对民营企业财务管理的认识,在实际工作中做好民营企业财务风险诊断与防范,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二是通过论方答辩等途径,让社会认同自己研究成果的价值,并讯速向广大读者传播,达到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的目的。
二、意义
通过对《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和防范》的研究,提出高效的防范措施。使自己初步掌握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程序和方法。结合实际工作经验,能运用较扎实的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不断解决实际工作中出现的新问题;既能运用已有的知识熟练地从事高等学校财务管理工作,又能大胆探索,不断向科学的高峰攀登。
三、主要研究内容:
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是企业在市场上生存的基本要求,是企业高效率稳定持续发展的前提。民营企业的财务诊断与防范从认识财务风险,经营者经营心态,企业资金有效运用三方面入手。通过正确了解认识财务风险的内容,提高企业的市场适应能力,优化企业内部环境,强化企业规章制度,积极培养人才力量来规避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说白了,就是要里外结合,可管理性的对待财务风险。
正确认识民营企业的财务风险。是诊断和防范财务风险的基本要求,是企业发展的前提。明确意识认识财务风险的重要意义。?
提高企业在市场的适应能力。即在了解分析市场宏观经济后,进行充分的调查研究,预测各部门经费使用情况,制定可行有效高效的经营策略,做出确实可行的决策,做到企业内部分工明确,目标一致,规章制度完善。即要求在管理决策中力求“精”, 防犯“做大做空”片面盲目。强调理性投资建设,有助于高校长期战略发展目标的决策。
企业资金的有效运用。要求管理人员有全面的财务风险的认识。在具体工作中,结合实际情况,对资金有效的利用,不只重视眼前利益导致企业失去长远收益。
重视企业人才培养。就是要求企业不仅重视硬件设施,还应重视人才。对重点部门和重要财务管理上应有相应人才,并在更换管理层时有足够重视,尽量做到宁缺毋滥。 实验设计:收集并整理2至3个典型而翔实的案例,对论文中的论点加以充分有力的论证。如下:
案例一:三株实业有限公司曾是国内知名的生产和销售保健品的民营企业,1994年才组建,只用了两年,即其年销额就猛涨到了80亿元,到,公司总资产为48亿元,且资产负债率为0。然而这个庞大的帝国,竟然就因一个危机事件走向了灭亡―――三株集团在一起消费者病故的法律纠纷中一审司败诉。于是从1998年4月开始,其销售收入猛然从原来的年销售80亿元,下跌到1000万元,随后出现全面亏损,工厂全面停产。
案例二:德隆集团一度是我国最大的民营企业集团之一。德隆成为中国经济的一个神话。然而神话的破灭却比神话的制造更为迅猛和突然。以204月14日德隆旗下“三驾马车”
股票连续跌停为导火索,德隆资金链条崩断的事实逐渐浮出水面,引发了剧烈的社会动荡。此后,公安、司法、监管机关对德隆涉嫌操纵股市,非法融资,扰乱金融秩序的行为展开调查。短短两个月的时间,创造了中国乃至世界企业扩张奇迹的资本巨人颓然倒下。
完成设计(论文)的条件、方法及措施:
一、条件
1、阅读有关书籍及杂志,如查阅图书馆、资料室的资料等。
2、进行调查研究,紧密联系当前实际;规范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
3、及时与指导老师进行沟通交流,充实自身理论知识,理论联系实际。充分利用时间,要有足够的时间做保障。
二、方法及措施
1、9月18日前:按毕业论文写作要求进行选题,并与指导教师进行沟通。指导教师下达“毕业论文任务书”,对毕业论文提出明确要求。
2、209月19日―10月28日:收集相关资料,撰写读书笔记,完成筛选文献资料、确定翻译的外文文献。
3、年9月19日―9月23日:辅导开题报告,就选题明确写作的意义、研究方法和预期写作进度,并经由指导老师审阅通过。
4、2011年9月24日―9月30日: 形成毕业论文写作初纲,并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5、2011年10月8日―10月1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形成写作细纲,并再次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
6、2011年10月15日―10月28日:以细纲为基础,写作完成初稿,提交指导教师审阅。
7、2011年10月29日―11月4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1,交指导教师批阅。
8、2011年11月5日―11月11日:根据指导教师意见,修改毕业论文,完成论文修改稿2,交指导教师批阅。
9、2011年11月12日―11月18日:完成论文正稿。
10、2011年11月19日―11月23日:按规范化要求完成装袋并上交指导教师,作好答辩准备工作,进行毕业论文答辩。
11、2011年11月24日―11月27日前:完成导师评语、评审意见、答辩评语及成绩评定、汇总上报等工作。
签名:
【会计学本科生毕业论文提纲】推荐阅读:
会计学专业本科毕业论文题目07-23
本科会计学论文题目选题方向06-12
函授会计本科毕业论文01-18
金融危机会计本科毕业论文09-02
所得税会计论文提纲12-31
会计学专业应届本科毕业生个人简历表格12-01
会计学本科实习日志12-16
本科会计学专业自我鉴定08-07
会计学本科全英语教学探讨1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