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2024-06-18

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共14篇)

1.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一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网络拓扑结构及其绘制

一、教学目标

1.能使用VISIO软件进行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 2.能判断小型局域网的网络拓扑结构

3.能根据网络拓扑结构特点和组网条件进行网络结构的选型

二、学习内容分析 1.本节的作用和地位

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是计算机网络学习的基础,也是学习的重点和难点内容之一。2.本节主要内容

网络拓扑是指网络中各个端点相互连接的方法和形式。网络拓扑结构反映了组网的一种几何形式。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以及混合型拓扑结构。本课首先通过设定特殊的任务情境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对于任务的思考。通过设计实际的拓扑结构图,促使学生应用知识。通过“实地考察”进一步激发其感知,加深对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的感性认知。3.重点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计算机网络几种拓扑结构概念及其各自优缺点、应用比较。教学难点:根据实际情况选择计算机网络拓扑结构。

三、学情分析

在开始本门课程学习之前,学生已经对网络技术有所应用,并初步了解关于计算机网络的基本知识,但是缺乏系统的学习过程,对于应用中碰到的很多问题存在疑惑。同时在整个社会大环境下,网络应用带来的方便性以及网络技术的神秘性对学生有着非常大的吸引力,学生对网络技术具有天生的兴趣,充分培育和利用好学生的这些兴趣,将使教学更轻松。

学生初次接触拓扑概念,并且这一概念本身比较抽象,不容易理解,因此拓扑结构这一内容的学习对于学生来说存在一定的难度。因此,首先要解决的问题是如何使学生更好理解这一概念。针对这一问题,可以采用日常生活中最常见的交通地图进行类比教学。拓扑概念建立起来之后,网络的拓扑结构就比较好理解。本课设计了一个课堂任务,要求学生画出一个校园网络拓扑结构图,对于怎样去表达网络的拓扑结构,要给学生以适当的引导,这里可以适当的演示一些简单的网络拓扑效果图,以便学生轻松上手。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四、教学方法

本节课通过校园网络的实地考察和任务驱动(网络拓扑图的制作)教学方式,促进实践与理论的整合,培养学生探究、解决问题的兴趣和能力。

通过小分组的教学组织,降低个体学习的难度,对于技术水平较高的同学,教师要鼓励其在分组内或分组之间充分发挥起技术应用特长,带动技术水平相对较低的同学,将学生的个体差异转变为教学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发挥自己的优势和特长,各有所得。

五、教学过程 1.回顾及作业点评

回顾:上一次课关于局域网规划的讲座;

点评作业:组建一个小型局域网所需各类要素、步骤和方法,着重点放在局域网的拓扑结构上。

2.告知教学内容、教学目标

教学任务:本次课要学习的内容是几种主要的局域网拓扑结构及其特点,并学会用Visio软件绘制拓扑结构;

教学目的:最终要求同学们利用本次课所学的知识和能力,在项目书中分析所要组建小型局域网结构选型的理由和绘制该小型局域网的拓扑图。3.操练

1.根据教材上的内容,模仿绘制一个网络拓扑结构图;

2.根据学生绘制时碰到的问题,简单归纳使用Visio软件绘制网络拓扑图的方法; 3.要求学生绘制剩余部分网络拓扑图。4.深化和练习

1.观察网络机房结构; 2.绘制网络机房拓扑结构; 3.课堂练习:

(1)从拓扑结构来看计算机网络是由()和()构成的几何图形。(2)总线型拓扑结构通常采用()方法扩展网络,采用()访问控制策略。(3)星型拓扑采用()控制策略,所有的通信均由中央结点控制,数据交换方式主要有()和()两种。

江西科技师范大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1)班

(4)环型拓扑中的每个中继器都与两条链路相连,一条用于()信号,一条用于()信号,数据只能按照()方向进行传递,而且所有的链路都按()方向传输。5.归纳和总结

1.绘制网络拓扑结构;

2.网络拓扑结构类型及其图示; 3.各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4.网络拓扑结构选型要素。6.作业

1.观察家庭、网吧、办公室的网络拓扑结构,并绘制其拓扑结构图;

2.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哪三种?就网络的可靠性、费用、灵活性谈谈三种网络拓扑结构的特点;

3.请同学们根据课堂上对于本课程要组建局域网结构选型的分析,绘制其拓扑结构图并简单描述其理由(写入项目书中)。

7.后记

在网络拓扑结构的绘制环节中,由于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差异,会导致后面内容展开在时间上不确定,因此要求学生们课前预习。

六、咨询服务

主讲教师: 联系方式: 邮 箱:

计 算 机 科 学 与 技 术【1】班 2012年9月17日(星 期 一)

2.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二

关键词:计算机基础教学,分级教学,教学实施

1 概述

计算机基础教学从上世纪70年代末进入大学教学体系中,已经有四十多年的发展历史。从对计算机专业学生开设,发展到对各专业普及开设。教学模式由以前的计算机公共基础教学发展到计算机应用基础的工具应用教学。计算机这个工具已经广泛出现在各个行业,学生早已对这个工具不陌生,但要掌握各专业需要的基本计算机应用能力,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要解决的首要问题。

三亚学院面向全国30个省市招生,每年的招生人数在5000人以上。面对来自不同区域、不同专业、计算机水平参差不齐的学生,怎样搞好这个共同基础课程的教学是一个一直值得探讨的问题。全校几乎所有的专业都开设计算机基础课程,课程的普遍性和多样性同在,用同一个框架套用所有的教学要求显然是不合适的。因此,建立一种柔性的课程体系实现分类分层次教学是势在必行的。因此,学校在2015级学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实行教学改革,重点突出学生分层、因材施教、分级教学。

2 分级教学的实施

2015级5300名学生于军训期间分批组织计算机能力测试,测试题目为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模拟软件。共有4678人参加了能力测试,根据能力测试成绩和学生实际操作水平将2015级学生分为三级教学,三个层次学生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模式。

免修生:测试成绩在70分以上的101名学生,免修免考该课程。为这101名学生开设相关兴趣班指导后续学习,课程结束上交学习心得体会或学习作业。

A班:测试成绩在60-69分之间的261人分为3个班级授课,在原有教学内容上增加Office高级应用内容,以推动式案例教学模式为主导。

普通班:测试成绩在60分以下的4316人,按照正常教学模式和内容进行教学。

3 分级教学的考核

经过一学期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共4577人参加了期末考试,A班和普通班都采用同一套测试软件,期末考试的软件仍为一级模拟软件。

免修生:学期末共上交学习心得或作业88份,101人总评成绩都以85分计入。

A班:261名学生考试合格率为92.3%,优秀人数为24人,占总人数的9.2%,良好人数为107人,占总人数的41.0%。总体成绩呈正态分布,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测试成绩分布具体图1所示。

普通班:4286名学生考试合格率为69.1%,优秀人数为120人,占总人数2.8%,良好人数达到759人,占总人数的17.7%。测试成绩分布具体图2所示。

4 分级教学的评价和改进

计算机基础教学面对不同专业和学科,不同的专业对计算机的应用能力的要求有共同之处,也存在着许多的差异。采用分级教学的目的就是针对不同能力和等级的学生制定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案,以收到更好的教学效果。但是不论教学模式如何改革,最终的目的还是希望所有的学生真正掌握计算机的基本应用,达到大纲的要求。

分级教学有效的解决了学生计算机水平能力不均衡,采用统一教学内容和模式的问题,较合理的将学生分层,因材施教。不管是A班还是普通班的学生成绩来看,基本达到了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教学目标,成绩呈正态分布。大多数的学生有了一定的计算机操作能力,具有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水平。

不难看出分级教学的关键问题就是分级的标准是否客观合理。2015级分级教学的主要依据就是学生入学进行的计算机能力测试,测试软件由近100套题目组成,有难有易,随机组题成卷,基本涵盖了计算机应用能力大纲的知识。这种随机性对学生的计算机水平也只能是个参考作用。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免修的学生在后期的自主学习存在监督不到位的情况。特别是按照测试成绩分出的A班学生,在分级教学前是全部及格的学生,通过课程学习后有15名学生成绩不及格。

A班学生是从所有学生中选出学习能力较强,计算机水平较好的学生。但从实际上课和考试来看,并不是所有的学生都是名副其实。在教学中,我们增加了Office高级应用的内容,在课堂上进行了高级应用的测试,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掌握的不好。普通班的教学还是存在相当一部分的不及格现象,计算机能力是每名大学生必备的能力,对于这一部分学生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要采用一定的措施来保障他们的学习。

推行计算机基础教学课程的教学改革,设置不同学科不同层次的计算机基础教学模式,实施分级分层教学,全面提高大学生计算机基础教学质量,培养符合社会各专业需求的各类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改革课题研究组.中国高等院校计算机基础教育课程体系2014[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14.

3.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三

关键词:信息化课堂;高职;教学方案

一、信息化教学概述

信息化教学,以现代教学理念为指导,通过应用信息技术,将现代的教学方法融入至传统的教学模式中,从教学的理念,教学组织,教学内容,教学模式,技术,评价与应用环境等等一系列方面实现信息化。它主张对于教学的各个环节都实现数字化,其目标是提高教育的质量和效率,达成适应信息化社会需求的全新的教育模式。

二、信息化教学在高职计算机应用领域的典型方法及其不足

最近几年来许多高职院校都开展了基于信息化教学理念的改革与创新,同时也积累了大量的方法与经验。根据笔者的归纳,有如下的几种方法,但都存在着一定的优势与不足,特总结如下:

(1)探索发现法:就是在教师的安排指导下,由学生主动地借助现代教育媒体进行探索发现问题,从而掌握知识。这种方式可以充分地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开拓创新的科研素质,但是效率不高,花费时间较长。

(2)问题教学法:教师提出问题,由学生利用各种信息化教学的手段去进行研究,在指定的时间内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这种方法学生学习的目标明确,效率较高,但是由于高职学生普遍缺少自主学习的能力与精神,导致经常无法在指定的时间内完成指定的问题的解答。

(3)慕课教学法:运用现代广受欢迎的慕课系统,让学生能够通过网络技术随时访问慕课,复习预习所学的知识点,及时监测学生的学习状态。这种教学方式新颖,效果好,但是不易组织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且缺少师生之间面对面的沟通交流,长期运用该种教学方法容易产生厌倦。

正因为存在着如上所述的诸多不足之处,所以很有必要对现有的计算机应用方面的信息化课堂教学进行改进,以期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三、高职计算机应用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针对上述计算机应用方面信息化教学应用的不足,结合高等职业技术学校的教学情况,特地提出一套完整的高职计算机应用专业信息化教学系统的设计方案:

(1)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正像所有的教学活动一样,计算机应用的教学也是一个师生交互的过程,弄清楚受教育者的基本的状况,才能更好地实施教学。笔者认为,在组织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最好能够从如下的几个方面对学习者的特征进行分析:

1.个性心理特征:

每位学生的心理状态都是不相同的。总体来说,高职院校的学生活泼好动,普遍动手能力强于理论思维的能力,对于枯燥的理论知识不感兴趣,而对于形象生动的实践活动则兴趣十足。在教学活动中要善于把握住学生的这种性格特点,尽可能地使用生动的言语和丰富的演示来启发学生,尽可能地让他们自己动手去进行探究。

2.多媒体操作的能力:

运用多媒体设备的能力已经被看成是当代人的一项重要的生存技能,但高职院校的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大相径庭。在进行教学之前,教师应当对于学生多媒体的操作能力有所认识,要了解每位学生的操作能力,必要时对某些能力欠缺的学生单独辅导,让他们尽快地掌握多媒体的操作能力,以便于进一步地向学生推行信息化教学方式。

3.知识结构:

了解学生在进行本次课程之前,已经掌握了哪些必要的知识点,特别是对于本次课程相关的基础知识,一定要让学生提前有所了解,以便于提升教学的效率。

(1)对学生进行分组。

作为高等职业技能培训的必要手段,分组是一种必不可少的方法,通过分组能够让学生有团队意识,能够增强集体荣誉感,便于开展小组内部的交流合作与小组之间的竞争。同时,学生也可以从小组活动中获得其他组员的帮助。在实施信息化教学活动之前,应当遵循“优劣搭配”的原则,让先进的同学可以带动下后进的同学。

(2)准备信息化教学的资源

实施信息化教学,必须要整理好必要的资源。常见的资源包括慕课平台,操作视频,编程源码,辅导资料,网上资源等等。教师应当仔细地研究这些资源,合理地使用他们。特别要注意保证教学场所的网络畅通,能够在教学的过程中正常地访问网络上的各项资源。

(3)教学过程

作为实施教学的一项重要手段,教学的过程非常重要。根据笔者多年来的教学经验,吸收借鉴了许多其他的教学流程优势,总结出了如下的教学过程,推荐给大家:

四、本信息化教学方案的实施效果总结

通过应用了上述的高职院校信息化课堂的教学规划,对于整个计算机应用的教学的过程产生了重大的影响。从笔者的实践来看,通过对学生进行小组的划分,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提高了;通过各种网络信息化手段,可以将学生的学习效果汇总展示出来,可以更有针对性地指导学生进行学习。通过严格的教学过程,既能够保证学生理解所学的理论知识,也可以培养操作技能,效果非常明显,值得推广。

参考文献:

[1]钟志贤.信息化教学模式[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7.

4.计算机硬件系统组成教学设计方案 篇四

一、设计思路

“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特别是学计算机,要让学生多操作、多实践,教师起启发、指导作用,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学习积极性。而现在个人电脑已进入千家万户,让学生了解、认识计算机各种硬件实物、功能及安装十分必要。

二、教学内容

信息技术(幼儿教育专业一年级):第一册第一章第三节 计算机系统的基本组成

三、教学目标

根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对知识传授、能力培养、情感教育以及信息技术掌握的要求,加上对教材的分析和对学生的了解,我把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定为以下三方面。

1、让学生初步了解并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结构,即计算机系统的组成。

2、要认识计算机中的一些硬件,如显示器、打印机、CPU、显卡、声卡等。

3、了解计算机主要硬件的特性、用途及使用方法。

4、理解、掌握信息表示单位及基相互间的换算。

5、根据一些硬件指标能评判一台计算机的性能优劣。

四、教学重点

1、计算机系统组成图;2、计算机各硬件及其用途;3、信息表示单位及其换算;

五、教学难点

1、掌握计算机硬件各自的特点以及对硬件实物的识别;

2、冯•诺依曼原理图;

六、课时计划:1课时

七、教学方法: 讲授法、演示法、实践法;

八、教学准备:

1、计算机网络运行正常;

2、传奇视频教学系统;

3、部分电脑硬件实物及一台坏的主机;

4、学生做好预习准备;

让学生既能听到又能看到实物,来帮助学生理解,增加他们的理解能力。

九、情境设计:

十、知识体系:

计算机系统图(略)

十一、教学过程:(1)

引入:(5分钟)将计算机与人作类比,引出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个概念。

计算机的硬件系统是计算机运作的物质基础,它就好象一个人的躯体,是看得见摸得着的;

计算机的软件是计算机上的数据、程序等,可将它比作人的精神和思想;

硬件系统和软件系统两者是相互依存、不可分割的,没有硬件,软件就没有用武之地;没有软件,硬件就象一堆废铁……

(2)从外部结构看计算机的组成(10分钟)

让学生观察自己的电脑,说说计算机由什么东西组成。

从外观上看,计算机由显示器、键盘、鼠标、主机、打印机、音箱等组成;

我们看到的键盘、鼠标是我们向计算机发出命令的最常用的设备,我们把它们称为输入设备;而显示器、打印机、音箱是计算机向我们输出结果的设备,我们把它们称为输出设备;计算机的更重要的器件都在主机里,需要将主机的机箱打开我们才能看到里面的东西。

操作:打开一台主机,让学生看......(3)从内部结构来看计算机的基本结构(10分钟)通过讲解以及图片的展示,让学生了解硬件系统的各个部分及其特点。

计算机硬件系的基本组成: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输入设备、输出设备。中央处理器是计算机系统的核心所在,是整个计算机系统的指挥中心,cpu的速度决定了整台计算机的速度。

存储器是计算机的记忆系统,是存储数据和程序的地方,分为内存储器和外存储器。其中内存储器又分为只读存储器(只可读出,不可写入,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和随机存储器(可读写,断电后数据将会丢失)。

外存储器的特点是:容量大成本低、断电后数据不会丢失;常见的外存储器有:软盘、光盘、硬盘(讲到光盘、软盘时顺变讲讲光盘驱动器和软盘驱动器)。

介绍一下键盘、鼠标、麦克风等输入、显示器、打印机、软盘、光盘输出设备以及相关的卡:显示卡、声卡、网卡、modem、主板、数据线。

(4)介绍输入、输出设备的功能及其分类;(7分钟)

(5)课堂练习及学生活动时间(5分钟)

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硬件实物的辨别,并做课堂练习;

(6)课后小结及布置课后作业(3分钟)

对所学知识进行回顾、小结。

十二、学生学习方法:问答型与实践型

在听讲解的过程中,学生回答老师提出的相关的问题,学生听完老师的讲解以后,上讲台看着硬件实物进行辨别,并说出其特点。在第二课时中利用自由活动时间查看、学习“预备知识”及“扩展知识”部分,拓展自己的知识面,更好地把本节的重点内容。

十三、教学流程:

1、情境导入;

2、冯•诺依曼介绍;

3、计算机系统;

4、硬件系统(通用划分与学术划分);

5、计算机五大部件介绍(实物介绍);

6、扩展计算机各硬件的技术指标及最新发展动态;

7、学生与教师间互动回顾本节课的内容。

十四、设计意图及评价:

通过这一节课的教学,使学生能够掌握并熟记计算机的硬件组成及其性能,让他们在以后的学习中有所应用,一提起计算机,他们就能一口说出什么是主板,什么是存储器等,哪些是输入设备,哪些是输出设备,以及它们的一些作用。

十五、教学反思:

1、创设合理情境,对激发学生学习兴趣,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起到很大作用;

2、利用实物与图片展示,结合教师讲解,学生容易理解与掌握本节的重点和难点内容;

3、介绍与学生生活实际联系紧密的知识,能使学生理论联系实际,受益匪浅;

5.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五

以往形式的计算机教学方案主要包含了基础操作、邮件收发、办公室软件应用等基础计算机知识, 其用意是为了让学生通过计算机课程的学而掌握日常计算机操作技能, 能够在日后工作中熟练运用计算机基础功能。教学方案中的该种内容设定具有普遍性的特点, 其适合对所有人才的培养。但在信息网络的发展下, 学生们接触到了网络技术, 也享受到了信息网络的便捷。很多学校开通互联网功能, 让学生可以在计算机学习中获取更多的计算机知识。在信息网络的支持下, 教师接触到更多创新形式的教学理念, 其也可以从网络中找到更多的教学内容, 丰富教学方案。

6.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六

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范文

1课程思政的目标设计

1.1提高教员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

锻造优质的思政教员队伍体系课程思政的基础在于教员,需要转变部分教员对教学工作的旧观念、旧思想,在教员内心构建全面育人的理念,使其充分认识到课程思政是为战育人的必然要求,提高课堂教学改革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目前,课程组部分教员在教学过程中存在重知识传授、轻情感互动的问题,对于思政教育存在一定的认知偏差,导致在授课过程中采用生搬硬套、简单粗暴的方式引入思政元素,很难实现思政过程中有温度、有情感的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目标。通过研究,使教员提高思想意识,厘清思路方法,认识到专业教学与思政教育之间相互促进的关系,提高育德意识和育人能力,具备深厚的思政育人能力与素养,将正确的核心价值观传递给学员。

1.2聚焦规划设计和教学模式

构建立体的思政育人课程体系在课程教学改革中,要始终坚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实现价值观塑造、知识传授、技能掌握、创新思维、能力培养等高阶性、多维度的教学目标,将思政教育全面渗透到课程教学中去。充分挖掘课程中的思政元素,构建全员、全方位、立体式的思政育人体系,形成充分融合德智教育兼具专业特色的案例资源库,实现“思政进课堂、入耳入脑入心”的育人目标。将学员需求、教学目标和思政元素充分融合,形成“五位一体”的思政教育改革方案,潜移默化地帮助学员树立正确的情感态度和爱国主义情怀,培塑军人素养、海军情结,培养积极健康、正直乐观、责任担当、勇于创新的人性维度,为后续的军队岗位任职缘事析理、辨明方向。

2“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方案与实践

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中开展课程思政教学,需要教员紧抓课程思政的内在规律,注重课程思政与教学内容的有机结合,注重与军校人才培养工作的有机结合,循序渐进、稳步推进。在教育内容的渗透性上,需要教员将思政元素与课程教学完美融合并贯穿教学活动的全过程;在教学方式的开放性上,需要教员创新教学方式,构建多元化的教学平台;在教学载体的多样性上,需要教员注重显性与隐性教育的结合、线上与线下教育的结合,形成“五位一体”的课程思政教学改革框架。

2.1提升育人能力

构建育人能力过硬的教员队伍教员队伍自身的理想信念、家国情怀与能力素养,是军校课程思政实施的基础。作为军校教员,肩负着为党和国家培养招之能战、战之能胜的现代化军事人才的神圣使命,更应做到忠诚于军队教育事业、坚定理想信念、坚守道德情操、端正学研风气、掌握深厚学识、身怀善正之心,遵循知识传授与精神传承、学术自由与行为规则、自然科学与人文信仰相得益彰的基本原则,把三尺讲台变成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的主阵地。为此,一是要通过日常教育、专题学习、理论集训等方式,确保所有教员坚持正确的政治方向,坚定理想信念,加强理论武装,以高尚师德、人格魅力、学识风范感召和感染学员,更好地担起学员健康成长领路人的责任。二是要努力提升教员的素养,加强师德师风建设,使其能够以德立身、以德立学、以德施教。三是鼓励教员要精研本专业领域知识技能,积极参加教育教学研修培训、论坛讲座,努力提升专业教学能力,确保育人能力过硬。

2.2制订教学计划

优化和完善课程思政教学环节教员在制订课程教学计划时,要通过分析学员的专业需求和课程特色,确定课程思政的育人方向和课程培养目标。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是学员构建完整系统的计算机网络知识体系,培养设计、使用和维护网络的技能和计算思维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教员要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以理想信念教育为核心,结合课程思政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方面的精神引领,确定课程思政的目标和具体要求。在教学计划的设计思路模块中明确课程思政的实施方法和技术路线;在教学内容模块中勾勒出思政元素;在实施过程模块中将思政元素融入具体的教学环节;在考核评价模块中明确评价标准,将部分思政内容作为学员考核的关键知识点。

2.3挖掘教学内容

提炼恰当的课程思政教学元素教员基于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的教学内容,深度挖掘知识点蕴含的思政元素和承载的思政育人功能,由一个点到多点,然后将多点连接成线,再由多条线形成“思政面”,形成与课程内容有机融合的思政育人体系。课程知识点与对应的思政育人点如表1所示。

2.4创新教学手段

设计合理的课程思政教学方法教员需要对所教授的专业课程进行巧妙设计、合理安排,采用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将专业知识和思政元素有机融合,引领学员形成正确的情感态度与价值取向。教员可结合网络视频、典型案例等手段融入与教学内容相契合的思政元素。通过小组协作研讨任务,培养学员的探索精神、创新意识、团队协作精神、集体荣誉感、沟通交流和表达能力、科学严谨的工作作风。例如,教员在讲解IP地址和子网掩码时,可设计某营区信息化建设过程中的网络组建需求这一军事应用案例,使课堂教学始终以提出任务—分析案例—解决问题—拓展应用为主线,让学员通过分组讨论的方式,在规定的时间内分析出待解决的问题,并给出解决方案,提高学员解决复杂问题的综合能力和高级思维能力,同时培养学员的分工合作意识、遵守时间意识、责任规范意识、诚实守信意识,使学员更好地理解“思政”,并身临其境实践“思政”。

2.5构建综合体系

形成自然的课程思政融合模式构建全方位的综合教学体系,需要教员更新教学理念,坚持“以理施教”与“以情优教”的原则。在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的知识体系和教学内容上大胆创新,坚持显性灌输与隐秘渗透相结合、理论逻辑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历史传承和与时俱进相结合,在研讨、质疑、辩论的过程中,找到专业知识与思政元素的“触点(映射点)”,并建立专业课程与课程思政之间的契合关系,引导学员主动探索教学内容在方法、态度、价值观等方面的体现,使思政过程顺理成章、恰到好处,真正做到“育人有温度、润物细无声”,实现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的价值引领作用。

3课程思政的教学实施效果

2020年秋季学期,课程组将思政教学改革方案在我校本科层次无人机专业学员中大力推广实施,从学员的课堂参与度、作业提交情况、评教评学和在线教学平台反馈情况来看,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学员普遍反映通过思政教育,加深了对网络理论知识深刻理解的同时,还学会了为人处世的人生哲学和行为准则,增强了军人的使命感和责任感,坚定了理想信念。整个教学环节,教员始终发挥价值引领、情感传递和道德示范的作用。通过教学,教员引导学员树立了正确的“三观”和爱国情怀,培养了学员的担当精神、优良作风、规则意识、保密意识、团队意识、协作精神。计算机系统与网络课程于2020年被评为大学级优秀课程,课程实施效果得到大学督导专家的高度评价。课程组打造思政典型课例,在全校进行观摩展示,供其他课程学习借鉴。

4结语

7.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七

1 教学现状

1.1 课程地位不受重视

尽管计算机基础课程是国内绝大多数普通高校的公共必修课,但其在很多教师和学生心中是不受重视的。教师对这门课的培养目标认识不够深刻,他们没有意识到通过学习这门课能进一步提高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理论联系实践的能力;而学生则认为它就是一门学习办公软件的操作课或修电脑,可有可无,上课就是为了修学分,比不上英语数学那样的公共课重要。

1.2 学生兴趣低,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

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内容涉及计算机硬件,网络、数据库、多媒体等多个方面,内容涉及太广,学生难于抓住重点,日久便失去学习兴趣,导致最终的学习效果与预期落差较大。各高校为了提高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又调整缩减了理论课时,这导致在文化基础和计算思维上对学生的培养上不够,不能满足学生的信息素养和社会性要求,学生即便比较熟练地掌握了一些理论知识和应用技能,也多是一知半解,简单记忆,当面对实际问题时仍缺乏解决问题的思想,授课过程过分偏向于工具性。

同时由于各校扩招导致学生数量不断增加,每位教师既要理论课的讲授又要负责实验课的指导,平均每节课要承担六七十名学生的上机指导工作。以平顶山学院为例,承担这么课的是学校网络中心,部门开发有专门的数字化平台供教师和学生学习交流和考试,每次实验课时教师都会提前把要做的内容发布上去,但实际提前做预习的学生并不多,在课堂上教师既要频繁解答学生出现的各类问题,又要及时排除软、硬件故障,教师满堂跑,一节课下来非常疲惫。学生上机过程中出现问题往往是共性的问题,而指导教师大部分是一对一的指导,往往是重复指导,效率不高。同时部分得不到及时指导的学生无法继续实验,只能将问题搁在一边,甚至做一些与课堂无关的事情,如聊天、打游戏等,导致实验教学效果不理想[1]。

1.3 教学模式简单

在教学过程中,大多数教师实际仍以传统教学模式为主,教师满堂灌,学生被动听讲,不利于对学生计算思维能力,自学能力、综合应用能力的培养,所以学生学习能力低、运用知识灵活性差、解决问题的能力弱。

由于各个高校的学生都是来自全国各地,地区差异、城乡差异、文理思维等多方面的差异,使得入学后的学生计算机水平不在同一个起点。学生接触计算机方面的程度不尽相同,有的能熟练操作计算机,有的学生却从未碰过计算机,计算机知识几乎为零。其次,大部分的学生理论与实践完全脱节,课堂上听老师讲课基本都能理解,但自己动起手来错误百出,上机实践课完全变成程式化的根据上机指导教材照搬硬抄,脱离教材便无从下手[2]。

同时在授课时,一位教师往往教授多个专业多个班级的计算机基础课程,不管所教授的学生为何专业,教师教授的内容教学手段基本相同,让学生找不到计算机基础课程与自身专业的关系,导致学生提不起学习的兴趣。

1.4 考核方式单一

目前,大部分的高校考查学生效果的方式还是采用纸质或电子试卷的形式,学生在最后一突击复习还能应付考试,考试结果并不能真正检测出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灵活运用的情况。这种考核模式会引导学生为了考试而学习,难以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知识技能。

2 改革方案

2.1 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重要性

在教育部编制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中要求要重视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基础性地位》[2],该能力在实现大学教育的目标方面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各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教学的部门应对教师和学生加强计算机基础课程重要性的认识,可以通过每学期举办计算机基础知识讲座或者在学生中开展计算机基础知识竞赛的方法来提高大家对计算机基础知识的兴趣,让大家认识到计算机基础和其他的专业课程同等重要,没有主次之分,学好这门课程对自己以后的发展很有帮助,从而逐步确立计算机基础在教学中的重要地位。

2.2 培养学生兴趣,提高课堂效率

为了避免单纯理论知识讲授的枯燥,教师在讲课时应注意加强计算机基础与专业学习的融合性,学以致用。有条件的学校,教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学平台进行有针对性的讲解与演示;实验教学中,把教师机与学生机组成局域网,教师可以通过一些监控软件和语音教学设备使学生与教师之间保持同步,同时也可以集中学生的注意力,学生也可以通过多媒体网络教室的平台参与演示和操作教学内容,教师能及时对操作练习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指导和帮助,教师也能方便地在教师机和学生机练习两种状态之间进行切换,自己边讲课,边让学生练习讲、练结合,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进而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计算机基础教学应该是课堂教学,实验教学,网络教学三位一体,它们自成体系又相互关联,各种教学形式互相补充又充分发挥了各自的优势,满足各专业不同层次学生的需求,全面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等。以平顶山学院为例,该校网络中心开发有自己的网络教学考试系统方便教师对学生学习指导和考核,见下图。网站中包括资源管理、试验管理、作业管理、学生管理、答疑管理、自测练习等模块。教师可以能对学生理论和实验指导,学生也可以充分利用网络资源有效学习,成为了课堂教学的有效补充。

2.3 教学模式简单

传统的教学模式不利于学生思维能力、动手能力的培养,也不能满足转型后的人才培养目标,为了更有效地进行课堂教学,教师要积极探索新的教学方法、教学模式以满足不同专业,不同层次的学生需求。

1)因材施教,通过任务驱动加强学生动手能力

任务驱动教学法为以解决问题、完成任务为主的多维互动式的教学理念,改变了以往传授知识为主的传统教学理念;将再现式教学转变为探究式学习,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教学法是一种新型教学法,教师可以将教学内容与生活、学习中出现的应用案例相结合设计成教学任务,并将知识点按任务逐项分解,学生根据总体任务的实践需求,每完成一项任务就解决了一个实际问题,可以让学生充满成就感和满足感。这种教学方法将课程知识点转化为专业任务,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使学生从被动学习转变为主动学习,自觉学习,从而更利于教学内容的掌握,提高教学效果。任务驱动教学法把传统教学中教师为主的教学模式转化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模式,理论课以教师为主导,实验课以学生的操作为主,除了比较难的知识点外,不再统一讲解,学生独立完成,促使学生必须在课下提前学习,才能顺利完成实验课的内容,也可以相应提高了学生自主学习能力。

2)实施分类分层次教学,满足不同学生的需求

各高校承担计算机基础的部门可以根据本校专业设置情况,自主分类编写教材,来满足不同专业应用型人才的培养。如分别按文科、理工科分类形式将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内容分散到各个专业学科中,从专业培养目标出发,优化并完善计算机基础课程的教学。按照学生层次进行分班教学,计算机层次较好的同学分在一个班级,一般的分在一个班级,教师在讲课的时候就能根据学生的层次难易有别,教学效果会更明显。

2.4 实行考核方式多元化

考核方式的多元化,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学生主动学习能力,能全面反映学生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情况和熟练程度,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增加了考试的公平、公正性。不仅凭一次考试论英雄,教师在平常的教学中可以为每一位同学建立学习档案,用于记录学生平时出勤情况、课堂表现、作业情况、实验完成情况,参加本学科课程竞赛或比赛情况来记录学生的平时成绩,最后的考核应该是考试的情况和平时表现的综合,这样才能更客观地考查学生地知识掌握情况,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3 结束语

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是高校教育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涉及的专业多、学生广,为了更好地适应国家“应用型人才”的需求,各高校需要进一步确立计算机基础教学的地位,采用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实行考核方式的多元化,公平公正的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最大程度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提高课堂效果,把每一堂课都上出彩。

摘要:计算机基础作为公共必修课的教学现状,以及为了更好地适应教育部所提出的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高校转型后课程如何定位,教学内容,教学模式,考核方式如何改革等。

8.谈计算机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篇八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加密;网络管理

一、网络安全技术

网络安全是指网络系统的硬件、软件及数据受到保护,不遭受偶然的或者恶意的破坏、更改、泄露,系统连续可靠正常地运行,网络服务不中断。其具有以下基本特征:1、机密性;2、完整性;3、可用性。

网络安全技术主要包括物理安全分析技术,网络结构安全分析技术,系统安全分析技术,管理安全分析技术,及其它的安全服务和安全机制策略。我们可以用虚拟网技术,防火墙技术等以实现。

虚拟网技术主要基于近年发展的局域网交换技术,交换技术将传统的基于广播的局域网技术发展为面向连接的技术。因此,网管系统有能力限制局域网通讯的范围而无需通过开销很大的路由器。拟网技术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信息只到达应该到达的地点,防止了大部分基于网络监听的入侵手段。通过虚拟网设置的访问控制,使在虚拟网外的网络节点不能直接访问虚拟网内节点。

二、网络安全解决方案

网络安全是一项动态、整体的系统工程,从技术上来说,网络安全有安全的操作系统、应用系统、防病毒、防火墙、入侵检测、网络监控、信息、加密、灾难恢复、安全扫描等多个安全组件组成,一个单独的组件是无法确保信息网络的安全性。

(一)防火墙技术

防火墙是指一种将内部网和公众访问网分开的方法,它实际上是一种隔离技术。它是一种由计算机硬件和软件的组合,使互联网与内部网之间建立起一个安全网关,从而保护内部网免受非法用户的侵入,它其实就是指局域网或城域网隔开的屏障。

1.防火墙的技术实现

防火墙的实现从层次上大体上可以分两种:包过滤和应用层网关。

包过滤是在IP层实现的,因此,它可以只用路由器完成。报文过滤根据报文的源IP地址、目的IP地址、协议类型、源端口、目的端口及报文传递方向等报头信息来判断是否允许报文通过。

报文过滤器的应用非常广泛,因为CPU用来处理报文过滤的时间可以忽略不计。而且这种防护措施对用户透明,合法用户在进出网络时,根本感觉不到它的存在,使用起来很方便。

2.防火墙的特性

网络的安全性通常是以网络服务的开放性、便利性、灵活性为代价的,对防火墙的设置也不例外。防火墙的隔断作用一方面加强了内部网络的安全,一方面却使内部网络与外部网络的信息系统交流受到阻碍,因此必须在防火墙上附加各种信息服务的代理软件来代理内部网络与外部的信息交流,这样不仅增大了网络管理开销,而且减慢了信息传递速率。针对这个问题,其内置的专用ASIC处理器用于提供硬件的防火墙访问策略和数据加密算法的处理,使防火墙的性能大大提高。

(二)数据加密技术

1.数据加密技术的含义

所谓数据加密技术,是指将一个信息经过加密钥匙及加密函数转换,变成无意义的密文,而接收方则将此密文经过解密函数、解密钥匙还原成明文。加密技术是网络安全技术的基石。

2.常用的数据加密技术

目前最常用的加密技术有对称加密技术,非对称加密技术。对称加密技术是指同时运用一个密钥进行加密和解密,非对称加密技术就是加密和解密所用的密钥不一样,它有一对密钥,分别称为“公钥”和“私钥”,这两个密钥必须配对使用,也就是说用公钥加密的文件必须用相应人的私钥才能解密,反之亦然。

(三)访问控制

访问控制是为了达到控制不同的用户对信息资源的访问权限的目的,实质上是针对越权使用资源的一种防御措施。

访问控制的功能主要有以下:1、防止非法的主体进入受保护的网络资源;2、允许合法用户访问受保护的网络资源;3、 防止合法的用户對受保护的网络资源进行非授权的访问。访问控制实现的策略:1、入网访问控制;2、网络服务器安全控制3、网络监测和锁定控制;4、网络端口和节点的安全控制;5、防火墙控制

1.访问控制的类型

访问控制的类型:1、自主访问控制;2、强制访问控制两大类。

自主访问控制,是指由用户有权对自身所创建的访问对象进行访问,并可将对这些对象的访问权授予其他用户和从授予权限的用户收回其访问权限

强制访问控制,是指由系统对用户所创建的对象进行统一的强制性控制,按照规定的规则决定哪些用户可以对哪些对象进行什么样操作系统类型的访问,即使是创建者用户,在创建一个对象后,也可能无权访问该对象。

2.访问控制的方式

可以用一下方式实现访问控制:1、身份验证;2、存取控制;3、入侵检测技术

身份验证是一致性验证的一种,验证是建立一致性证明的一种手段。身份验证主要包括验证依据、验证系统和安全要求。身份验证技术是在计算机中最早应用的安全技术,现在也仍在广泛应用,它是互联网信息安全的第一道屏障。

存取控制规定何种主体对何种客体具有何种操作权力。存取控制是网络安全理论的重要方面,主要包括人员限制、数据标识、权限控制、类型控制和风险分析。存取控制也是最早采用的安全技术之一,它一般与身份验证技术一起使用,赋予不同身份的用户以不同的操作权限,以实现不同安全级别的信息分级管理。

入侵检测技术是指对计算机和网络资源的恶意使用行为进行识别和相应处理的系统。包括系统外部的入侵和内部用户的非授权行为,是为保证计算机系统的安全而设计与配置的一种能够及时发现并报告系统中未授权或异常现象的技术,是一种用于检测计算机网络中违反安全策略行为的技术。除此外,还有其它方式可以实现访问控制。

为了计算机网络的安全还应加强网络安全管理,立法,道德教育,在这里不加以论述。

总之,计算机技术和网络技术已深入到各个领域,人类活动对计算机网络的依赖程度已经越来越大。增强社会安全意识,提高安全技术水平,安全现状,越发重要。

参考文献:

1、胡谷雨.《现代通信网和计算机网管理》. 北京: 出版社

2、张世永.《网络安全原理与应用》. 科学出版社.

3、夏海涛.詹志强等.《新一代网络管理技术》. 北京:北京邮电大学出版社

9.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九

(提请数计学院2013年教代会讨论)

教学工作量的计算是每位教师所关心的事,它关系到教师的切身利益,按照数计学院2012年的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法,结合今年我院教学工作的特点和实际情况,参照《泉州师范学院教师教学工作量计算办法》,制定数计学院2013“教学工作量”计算方案,请各位代表认真讨论。

一、教学工作量A。

教学工作量包括:备课、上课、批改作业、辅导答疑,教研等。计算办法:

1、周数A1:

新生第一学期:A1=17周

有实习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实习计划周数; 有见习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见习计划周数; 有毕业论文(设计)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毕业论文(设计)计划周数;

有课程设计的学期:A1=春季:18周(秋季:18周)-课程设计计划周数;

2、周时数A2:按照教务处印制的功课表计算。

3、理工类基础课、专业课课程系数:R1=1。

4、非重复班系数R2 =1;重复班系数R2 =0.8(注:重复班指同课程的重复部分)。

5、班级人数系数R3:60人及以下R3=1;61至70人R3=1.1;71至80人R3=1.2;以后每增加10人系数加0.05,系数R3最多为1.5。

6、作业工作量D:计算方法见附件。

7、对课程的要求:严格执行“培养方案”的课程设计。对任选课的要求:参 照学校的有关规定,选修学生20人以上方可设课(以期末送成绩名单为准)。教学工作量:A=C+D。

其中: C(课堂教学工作量)=C1+C2。

C1=A1×A2×R1×R3(非重复班),C2=A1×A2×R1×R2×R3(重复班重复部分)。D(作业工作量)= 作业次数×批改作业系数×班级人数÷50。

二、导师工作量B。

导师工作量包括:指导毕业论文、教育实习、专业实习、见习等。

1、毕业论文B1:每生8学时。由专业报送。

2、教育实习B2:集中组织带队教育实习,5学时/人(以分组计划确认)。由专业报送。

3、专业实习B3:3学时/人(以分组计划确认)。由专业报送。

4、专业、教育见习B4:须集中组织带队,20学时/周、班,(以计划确认)。

5、专业素质能力实践课程B5:每生2学时。由专业报送。导师工作量B= B1+ B2+ B3+ B4+ B5。

6、专业课重修插班:每生1学时。(以学生报教务科的申请为准核算)注:学年论文工作量的津贴已经支付,不再重复计算。

三、总工作量M=A+B。

四、其他工作量。

1、校选课:按照教务处计算,单列。

2、课程设计工作量:35学时/班。

10.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十

关键词:计算机;网络;安全措施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9599 (2011) 15-0000-01

Computer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 to Achieve the Path Analysis

Zhao Xin1,Lu Yihong2

(1.Daqing Oilfield Culture Group Information Center,Daqing163453,China;2.Daqing Oilfield Culture Group,Oilfield Library Comprehensive Office,Daqing163453,China)

Abstract:With the development and social progress,the computer network has been rapid development of computer technology has also been a rapid increase.People communicate through computer networks and exchanges through the network and understanding of the outside world to understand and master the knowledge and skills in various industries.But the computer network is double-edged sword,it contribute to the development of society also brings a lot of network security issues.In this paper,the meaning of computer networks,development status and implementation of network security solutions conducted a superficial analysis and summary,I hope to give the use of networks of enterprises,organizations and even individuals to bring useful advice and inspiration.

Keywords:Computer;Network;Security measures

一、計算机网络安全的定义

计算机网络安全指的是网络系统中的硬件与软件及其数据受到保护,而不会出现数据与信息的泄露、破坏或更改。简单来讲,计算机网络安全就是信息安全。信息安全包括信息的可靠性、保密性、真实性、完整性以及可用性。

互联网自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运用后,计算机网络开始迅速发展起来。随着网络上信息量的增长,网络信息安全问题也频繁出现。这些问题不仅危害着个人的生活,甚至会影响到公司的运营进程。所以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至关重要。

二、计算机网络安全现状

第一,网络安全问题的出现与计算机操作者本身是密不可分的。虽然目前很多计算机安全工具的出现预防了一些安全问题的发生。但是网络安全问题的最终结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计算机的操作者。如果操作者运用了不正当的手段进行网络操作,或者进入了不健康网站浏览了不健康内容,就会导致个人信息的泄露,产生和增加网络不安全因素。第二,网络程序的设计往往会有漏洞,没有一个没有漏洞的程序。所以网络黑客就会抓住机会,利用程序中出现的漏洞,对其他正常程序进行攻击。最重要的是这种黑客采用的程序漏洞一般都不留痕迹,无法查证安全威胁发生的原因。第三,网络安全工具的更新速度远远跟不上黑客攻击正常程序的手段的发明和使用。通常只有在人为的参与下,才能发现和检测出病毒的存在。在没有检查和检测的前提下,这种病毒就不会被察觉出来,隐藏于电脑的程序中。但是往往一些病毒在发现之时就已经出现了计算机网络安全问题。在这段计算机的“迟钝期”内,黑客就很容易有机可乘,进而能够使用最先进的、最新的手段对正常的程序进行攻击。第四,防火墙功能的局限性也会导致网络安全威胁的出现。因为防火墙可以通过限制外部的网络对内部网络的访问,隐蔽内部结构,从而达到保护网络内部结构的目的。但是防火墙却无法阻止计算机网络内部之间的攻击和破坏。而且防火墙很难预防那些从网络系统的后门进入的病毒。技术上的缺陷,使得网络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新的、更高级的安全、隐患问题。

三、计算机网络安全保障方案的制定与实施

(一)从国家和政府的角度去制定相关的政策法规,用法律的强制力去保证计算机网络的安全。加大对网络安全危害行为的惩罚力度,制定相应的具体的处罚措施。严厉惩治危害网络安全,盗取别人信息的违法行为,减少网络安全危害行为的发生。发挥政府的监督作用和强制作用,将维护计算机网络安全提上日常日程。建立和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之后就对网络安全危害行为造成一定的威慑力,将危害网络安全的行为扼杀在摇篮中。(二)加大网络安全危害行为的宣传力度,增强每个网民的网络安全意识。通过报纸、电视、网络以及广报等各种形式的宣传,让广大网民意识到网络安全问题的重要性。同时学习安全上网和文明上网,保证网络信息的安全。加强网络安全维护意识,有利于保护网民的隐私。当网络信息安全意识深入到每个网民的内心,维护网络安全的行为就会在潜意识里面发生。每个人都加强了安全防范意识,同时进行文明上网、健康上网。(三)从计算机的操作技术上进行防范网络安全威胁的发生。对计算机的系统软件、应用软件以及硬件进行及时的更新和升级,增强系统对病毒的抵抗力。计算机用户要进行正确的开机、关机以及上网行为,注意保护电脑上的软件以及硬件设施。(四)提高防火墙技术、网络防病毒技术、加密技术和入侵检测技术,加强访问控制,将病毒拒绝于门外。不断进行专业的研究和分析,更新和升级各项技术,减少病毒的入侵几率。定期运用这些技术队电脑进行扫描和检测,对个人电脑设置加密技术,只有制定的用户和指导密码的用户才可以进行解密进入计算机网络系统。(五)要注意IP地址的正确使用,避免被黑客钻漏洞。

四、结语

在网络安全问题日益得到重视的今天,网络安全技术随着国家以及专业人士的重视也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和进步。但是,由于我国的信息安全产品制作方面缺少核心技术,真正能够解决深层次的网络安全问题的技术却很少。所以,国家首先要重视发展网络信息安全产业,在政策上给予支持。最重要的还是每位网民,因为接触计算机、运用各种软件以及系统的人的上网行为往往是病毒的准入证。只要每个网民都进行健康上网、文明上网,网络安全就能实现。

参考文献:

[1]彭秀芬,徐宁.计算机网络信息系统安全防护分析[J].网络安全技术与应用,2006,12

[2]简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科技资讯,2006,28

[3]简明.计算机网络信息安全及其防护策略的研究[J].科技咨询导报,2006,20

11.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多方位改革方案 篇十一

1 计算机实验教学多方位改革

1.1 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的意义

目前, 我国用人单位普遍认为, 大学生的综合能力达不到他们的标准。其主要原因是高校教育存在漏洞, 尤其是计算机实验教学方面, 在课堂上, 学生往往保持一成不变的思维, 缺乏主动及创新意识。计算机教学是我国高校重要组成部分, 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 有利于培养适应计算机时代潮流高素质人才。基于此, 必须强化计算机实验课的创造及综合性, 进而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和学生实践能力。按照素质教育的规定, 以计算机文化基础课为核心, 以科学方法为指导, 形成整体教学改革观念, 以培养人才为主, 促进学生全面协调发展, 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和效益。

1.2 当前计算机实验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1.2.1 重视理论教学而轻视实验教学

目前, 我国各高校重视理论知识的教学, 其课程占据了很大比例, 安排的计算机基础知识课程, 忽视实践操作性。计算机实验教学作为计算机课程重要组成部分, 主要目的在于将计算机实验教学和学生实践相结合, 使学生在学习计算机理论知识的同时更好地熟悉计算机操作, 发现及解决在学习过程中遇到的诸多问题。然而, 部分高校没有意识到计算机实验教学重要性, 教师均在不同程度上偏向于理论教学, 把计算机实验教学放在次要位置。

1.2.2 计算机实验教学方式单一

我国各个高校计算机实验内容相对来说过于陈旧, 缺乏创新性、综合性等。当今社会, 计算机技术快速发展, 计算机更新换代速度也极快, 高校传统教育方式已难以适应新的时代。就当前形势而言, 高校的计算机实验教学大多仍停留在理论教学的基础水平上, 根据书本知识完成实验, 在整个过程学生缺乏独立思考能力。

1.2.3 计算机实验教学资源匮乏

为保证学生所使用的计算机能正常运行, 学校应落实定期维修计算机的工作, 目前在学习过程中, 学生的计算机一旦出现问题, 大部分只是依靠教师来处理。计算机在配合学生理论知识的学习中起了主要作用, 但提高学生实践能力的作用未发挥出来, 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学生计算机水平的提高和创新能力的培养。计算机设备更新比较缓慢, 制约着学生了解新软件, 最终降低了学生实践能力。

2 计算机实验教学多方位改革方案

2.1 改革计算机实验的管理体制

计算机原有的教研室管理体制不完善, 制约着实验室的创新, 使实验室作用得不到完全发挥。同时, 不同的实验室有规定的实验人员来管理, 相对来说局限性较强, 不利于实验人员素质的提高。

基于此, 应以培养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为主, 改革计算机的管理体制。多方位的组件过程中, 应注重发挥学生主动性和创造性, 建立适合学生个性及社会需求的实验教学。可以借鉴现代化实验教学平台, 在国内开创网络协议分析实验室, 开设计算机实验课程, 把企业先进技术和科研项目有效结合起来, 使学生能真实体会到软件开发带来的深思, 鼓励学生发散思维, 拓展科研和创新能力。改革后的实验室在规模和水平上有了极大提高, 能容纳多人做相同的实验, 软件实验室也能同时容纳数名学生进行编程操作。计算机实验课应由学院教务处统一安排, 实验室除正常统一上课外, 课余时间可以为师生提供学习场所, 这样不仅为学生提供了足够试验时间, 还提供了良好学习环境, 使学生实践能力得到提高。

2.2 计算机实验室的网络信息化

计算机实验教学有利于培养学生动手能力, 促进学生思维扩散, 为提高学生创新实践能力提供了良好平台。 (1) 在理论课的基础上培养学生对计算机的爱好, 激起学生对计算机进行探索, 采取先进的网络化等教课方法, 在网上可以自主选课, 使学生能够在学习理论知识外, 更多接触到计算机行业, 从而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 (2) 建立科学的实验中心网络监控系统。计算机实验教学需要一个良好环境, 而智能化的管理必将成为一种发展趋势, 实验中心通过独立光纤接入学习的网络, 建立局域网, 采用直连等方式, 达到远程监控的目的。在计算机楼安装摄像机监控系统, 实施24 小时监控, 方便了解教职工及学生情况。各计算机实验室应配备高档投影仪、微机等, 实验中心采用先进技术, 可全程跟踪实验室的所有动态, 全自动管理课程信息, 记录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数据和试验成绩, 老师对学生的操作过程一目了然, 避免学生做与实验无关的事情。实验中心的信息综合管理系统对实验人员的资料、获奖情况等进行详细记录、统计、分析、存档, 有效做到按章办事, 实现智能化管理。

2.3 建立新的计算机实验教学体系

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关键在于让学生将所学理论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并能够对理论知识和实践进行思考。基于计算机实验教学的培养目标, 应使实践与理论相结合, 对实验教学内容进行整体优化, 包括剔除一些陈旧的教学内容, 增设有助于提高创新能力的课程和项目, 使实验教学内容能体现时代特征和创新精神。 (1) 以学生为本, 以培养学生适应计算机实验教学为宗旨。通过计算机实验教学使学生意识到计算机的重要性, 开阔眼界, 拓展知识领域, 提高操作技能等。实验中心应协调实验与理论教学的相互关系, 科学安排课程, 使理论与实践相互辅助。从基础课程开始, 分层次进行实验教学改革, 完善实验项目, 从而使学生创新能力得到提高。 (2) 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内容, 改革考试方法, 以实验考试为方法。操作能力是上机操作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增强学生对计算机学科内在联系认识基础上, 注重实践成果在实验教学中的应用, 锻炼学生思维能力和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度。学生计算机实验教学的成绩采取记分制, 分别为优秀、中等、及格和不及格, 学生成绩应包括平时成绩和期末成绩, 在平时成绩中应包含预习、基本操作、创新操作等成绩。 (3) 改革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综合考虑, 建立一个合理的适合学生发展的计算机实验教学方法, 使学生能够把理论与实践有机结合起来, 这样更有利于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采用“开放、自主、多练”的教学方法, 鼓励学生独立完成实验, 培养学生独立思考问题的能力。根据计算机发展方向和在计算机应用与控制过程中的实际情况, 采用微型机和单片机相结合, 汇编和高级语言相结合的方式, 使实验题目与内容具有高效的特点, 以适应市场经济需求。选择实验题目可以运用两种不同的实验方法, 这样在资金和设备上都有所节约, 而且发散了学生思维, 提高学生上实验课的积极性, 从各方面提高学生能力。 (4) 自主研发实验装置, 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质量。近几年, 各个高校意识到计算机实验教学重要性, 为提高实验教学质量, 提升自身能力, 使科研成果和实际教学密切结合。自主研发先进教学实验装置, 为进一步提高实验项目和内容效果做好基础, 使学生有更多机会接触到最新科研成果和学到更多知识, 强化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只有完善实验教学仪器和提高教师水平, 学生才能把所学理论知识和实际完美结合在一起, 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3 结语

计算机实验教学适应了社会发展趋势, 是我国高校教学的新生力量, 学校必须注重和培养学生创新能力, 提高学生实践能力, 计算机实践教学水平不断提高有助于为社会培养更优秀人才。提高计算机实验教学水平需要进行多方位的改革, 作为一种创新课程的代名词, 计算机实验教学意义深远, 坚信在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中, 师生必将一起进步。

摘要:在信息技术快速发展的今天, 计算机实验教学改革已逐渐成为我国各高校教学工作的一项重要任务。提高计算机教学质量、培养创新型科技人才, 必须利用现代教育手段, 在探索的道路上不断创新, 不断完善实验教学模式, 对计算机实验教学进行多方位改革。

关键词:计算机实验教学,管理,改革

参考文献

[1]曲本庆, 吴寒, 马寅强, 等.高校计算机实验教学辅助系统研究[J].高考, 2015 (3) :108.

[2]曲学楼, 孟祥光, 周妍, 等.浅谈计算机类实验教学的改革与实践[J].计算机教育, 2008 (14) :150-152.

[3]左俊.计算机实验教学的透视与反思[J].学园, 2015 (13) :77.

12.计算机培训方案 篇十二

全面贯彻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针和学校“以学生为关注焦点,时刻为学生的就业准备著的办学思想面向市场,而向社会、面向企业办学,牢固树立“树人”教学理念,让学生通过系统的计算机学习,打下坚实的专业知识基础、专业技能和做人基础,获冷终身学习和赖以生存的技能,将来成为一个人格健全、个性特长负责干鲜明、能适应未来需要的“完全的人”,为学生的终身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办出计算机专业特色凸现发展前景,决心将专业组“办精办强”,“办活力大”。

二、专业现状分析

我校计算机专业经历过发展的辉煌时期,近年来由于各种原因,招生人数减少,教学质量下降,近两年来虽有所发展,但与学校整体发展目标仍不适配。就全国及宜宾市来讲,计算机专业招生人并不少,宜宾市区的初、高中毕业生,甚至大学毕业生,多到规模较大的、开设专业班齐全的成都学校就读,如五月花计算机学校。不是学生不读计算机,而是我校规模及设施跟不上。

要发展我校的计算机专业班,需要政策支持、加强宣传、更新与增添专业设施、加强专业师资队伍建设、加强教学管理、提高教学质量、优化专业实习环境、提高学生就业水平。

三、专业发展目标

三年内,通过多途径将算机机专业打造成全市有影响力的专业,通过竞赛平台将更多的专业教师与优秀学生推出,通过社会实践活动提升专业和学生的知名度,为招生就业打下基础,从而带动专业整体发展。

(一)积极稳妥推进专业课程改革,形成有特色的计算机专业课程体系。根据社会发展和企业用人需求,进一步修改专业教学计划,使其更适合学生毕习与就业需求。

由于计算机应用已经朝着络化‘多元化’行业化方向发展,根据需要新增计算机网络、动漫制作、多媒体技术等专业,托宽专业发展面,扩大招生来源。实行模块教学,其分为办公、自动化网络及应用、多媒体技术、计算机应用与维护、影社后期制作、电了商务、图形图像动漫、信息管理等教学模块。

〔二〕推进教学改革与实践,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1、以市场为导向,就业为目标,构理人才培养模式。

2、将就业教育贯穿到整个的教育当中,开展多种形式的就业指导教育。让学生认清当前的形势和自己的专业方向,在教学过程中使学生由被动性学习转向主动性、探求性和研究性学习。

3、理论与实脱相结合,初步形成了理论教学,实验教学,课程设计,各类实习,学生第二课堂活动,专业综合实训,实践能力考核为主线的实践动手能力培养模式。在重点建设校内教学基地的同时,在校外建设一批实践教学基地。这些校外实践基地是学生和教师接触社会、了解技术发展、就业形式和撑握人才需求信息以及对学生进行职业素质训导的重要场所。学生在校外实践基地按照生产要求和不同岗位,分别受到横向拓宽(接触新的领域与环境)或纵向廷伸(专业深度)的培训,真正达到专业培训养要求。

4、重基础、强能力,开设专业选修课程,选拨培养技能特长生。

5、改革考方法,推行教学分离,保障教学计划的执行,避免随意性,提高教学质量,促进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

6、技能型课程加大实验考核的分量,加强对学生实践能力的考核,加强职业资格取证。

7、注重教材的选用,有必要自编教材,保障理论必须,够用为度,突出实用,通俗趣味,内容要新,紧贴应用,根据教学实际情况,及时增删内容。

(三)必善学生实习实训环境

1、更新与增添专业设施,进一步提高校园的档次。为满足专业技能训练,每2个专业班配备一个机房或实训室,专业发展需求的实训室包括:多媒体教室(能实现多媒体课程教学与编辑实践)、计算机维修维护实训室、计算机网络管理实训室、计算机综合布线实训室、动漫实训室、语言实训室、办公应用实训室等。既锻炼了学生,又减轻了相关教师的工作量。

2、成立计算机服务中心,开展计算机硬件的维修及各方面的咨询服务工作。即提高了学生的专来技术能力,又提高了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为将来参加工作打下良好基础。

3、条件允许,可开展校企合作,为学生提供更多的实习机会。如为网吧提供管理服务,为企业提供网络建设与管理服务等。

(四)加强专业组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教师队伍建设与管理

(1)利用假期让教师参加培训,让教师学到最新的、最前沿的专业技术知识,为培训学生打下基础。

13.计算机实施方案 篇十三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二)对勘察、施工的管理阶段

(三)工程实现确认阶段

(四)系统培训阶段

(五)产品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六)总体验收阶段

(七)工程交接阶段

一、项目实施方案概述

项目实施规范主要包括项目启动阶段、需求调查确认阶段、安装阶段、系统培训阶段、产品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总体验收阶段、系统交接阶段等七阶段工作内容。在用户购买电子产品之后,需要电脑公司的技术员在电子产品操作等方面进行系统调试、软件功能实现、人员培训、等一系列的工作、以便用户更好使用产品及后期维护。

二、项目实施方案介绍

(一)项目启动阶段

此阶段处于整个项目实施工作的最前期,由成立项目组、前期调查、总体项目计划、启动会由2个阶段组成。

在合同签定后,指定项目经理,成立项目组,授权项目组织完成项目目标。 公司项目组:进行前期项目调查,与用户共同成立项目实施组织,商务经理:配合公司项目组,将积累的项目和用户信息转交给项目组。将项目组正式介绍给用户,配合项目组建立与用户的联系。

用户:成立项目实施组织,配合前期调查和召开启动会。

1、成立项目组

部门经理接到实施申请后,任命项目经理,指定项目目标,由部门经理及项目经理一起指定项目组成员及成员任务。

2、前期调查

项目经理及项目组成员,在商务人员配合下,建立与用户的联系,对合同、用户进行调查。填写《用户及安装信息表》。在项目商务谈判中,商务经理积累了大量的信息,项目组首先应收集商务和合同信息,并与商务经理一起识别那些个体和组织是项目的负责人,确定他们的需求和期望,如何满足和影响这些需求、期望以确保项目能够成功。

三、勘察、施工、人员调配方案

1、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应采用现场勘察、分别到各个用户点勘察,根据采购方要求设计、设计施工标准条件逐条进行商讨,经过商讨,双方对勘察、设计施工方案取得完全一致意见。

2、做好人员调配,分工计划。我公司把工作人员分为5个工队同时进行,每队每天安装2个点,计划19天内完成安装任务。

3、公司对施工人员履行监督义务并随时进行检查,对其违约行为进行督查,督促其按照合同协议履约。

四、组织培训使用阶段

1、培训计划:结合调研结果,与用户项目实施负责人商议具体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

2、发培训通知:提前2天通知培训,按照签署的《培训计划》,将培训内容、时间,场地,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3、在项目实施之后对用户的相关人员进行系统和规范的`产品使用培训,达到让用户了解和能够使用产品,其目的是让用户最终自己能够解决处理在使用过程中出现的具体的问题。

五、安装测试及试运行阶段

1、用户对网络及硬件设备进行测试,对产品性能等测试及试运行,确保系统各项设备均能正常使用,并且符合用户签署的中描述的需求,同时把尽可能多的潜在问题在正式运行之前发现并改正;同时目的还在于在正式运行前用户的有关人员能进一步提高操作水平,掌握操作规范。此阶段的主要工作内容为:

2、告知测试及试运行通知:在进行测试及试运行开始前2天,按照签署的计划,将时间,地点,人员等信息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3、在试运行开始前搭建设施,硬件环境、网络、线路等各个环节是否有问题;

4、组织测试及试运行:相关各级领导及用户应给予全面支持配合,组织相关人员进行相关的测试及试运行。

5、测试及试运行完成,操作流程和操作环节的情况,通知用户实施负责人。

六、验收阶段。

在每一项目阶段结束时,用户对这一阶段的可交付成果进行验收,在测试及试运行结束后,对产品进行总体验收,如有问题或意见尽早提出,如无应出具总体验收报告。

七、交接阶段

14.计算机教学活动方案 篇十四

关键词: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比较分析

0引言

信息技术的进步及其广泛运用导致审计作业模式发生深刻变化,计算机审计的重要性已经被社会各界认可,越来越多的高校开设该课程,该课程交叉财务会计、审计、数据库、信息系统等多个学科,还需要计算机软件、硬件的支持,对教师水平要求较高, 因此教学难度较大。 从饶艳超等2008进行的调研结果来看,计算机审计教学水平不高[1]。 近几年,审计教育工作者和审计实务人士越来越重视计算机审计教学的探索研究, 切合中国实践水平的计算机审计教材质量有了较大提高,教学方法、手段不断创新,例如项目导向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法[2]。 在参考书方面,有关持续审计、联网审计、信息系统审计的前沿性书籍不断涌现,极大丰富了计算机审计教学内容。 但要看到,计算机审计作为新兴交叉学科,学者对计算机审计教学内容的理解不同,导致教学方案存大较大差异。 本文就国内外有代表性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进行比较, 一方面有助于教师了解计算机审计教学动态,另一方面有助于教师因地制宜,选择教学方案。

1国内外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介绍

计算机审计涵盖内容较多, 按照审计对象的不同可以分为面向信息系统的信息系统审计和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 前者用于测试被审计单位的程序或系统, 对审计人员的计算机水平要求更高;后者主要用于电子数据的直接测试,目前在审计实务界已经得到全面普及和推广, 我国一般高校开设的计算机审计也主要是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 相比之下,国外计算机审计教学起步较早,有较为成熟的理论体系,形成以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理论为主导的课程体系,教学内容比较丰富。 因此,本文按照教学设计方案对理论与实务的侧重,将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分为以计算机审计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方案和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的教学方案两大类。

1.1以计算机审计理论为主导的教学方案

该教学方案在国外主流高校占据重要地位。 国外计算机审计的起源较早,美国会计协会(AAA)早在1974年就提出本科生阶段的审计课程中应该包括有关电子数据审计的相关内容,包括审计人员对相关电子数据审计技术的熟练性要求; 计算机环境中的内部控制评价;不使用计算机对计算机系统进行审计;利用计算机对信息系统生成的记录进行实质性测试; 审计数据过程记录[3]。 AAA于2003年对11所高校进行调研,发现计算机审计内容主要包括内部控制、鉴证服务、计算机辅助工具等,而且电子商务审计、 连续审计等与现代IT发展相关的内容出现在教学方案中。

作者有幸拿到中国台湾中正大学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和教材,整个教学方案包含4个部分:计算机审计基础概念,应用审计技术实务,信息安全技术安全实务和电脑审计进阶管理[5]。 在基础概念部分, 主要介绍计算机审计相关准则、COSO内部控制准则和COBIT(信息科技的管理、控制和审计准则),着重介绍美国SOX法案,以及该法案与IT、公司治理、COBIT的关系。 在第二部分,以国际流行软件ACL为主介绍计算机软件的应用技术,使学生对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有整体认识,并从销售及收款、采购及付款循环控制两大循环,辅以案例加以介绍。 在第三部分,涉及信息安全审计知识,包括信息安全管理、软件、资料、资产的控制与审计,通信及电子商务的控制与审计,信息系统运行与软件安全的控制与审计。 在第四部分,对企业持续经营与灾难恢复、持续性审计、计算机审计道德准则、计算机审计实务管理与未来信息技术发展趋势进行了介绍。 对于会计、审计专业的学生,以第一、 第二部分为主,第三、第四部分作为选修内容;而对于中高层次的研究生和审计实务人员,重点介绍第三、第四部分。

中国台湾中正大学的教学方案代表了国际主流的计算机审计教学设计理念,以面向数据的计算机审计理论为主,把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作为重点,在介绍应用技术时辅以销售和采购循环的控制来分析, 并配以国际流行的ACL审计软件和计算机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 对于ACL审计软件的讲解, 则专门配套ACL实用手册,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该软件。 该教学方案切合计算机审计的最新发展趋势,在理论与实务方面均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1.2以计算机辅助审计实务为主导的教学方案

与国际上流行的计算机审计教学方案设计思路差异较大的, 是国内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的教学方案。 当前,支持计算机辅助审计的工具有多种, 常见的有数据库、Excel以及审计软件等。 按照所介绍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侧重点不同,又可以分为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教学方案和以审计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案。

1.2.1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的教学方案

该设计方案认为掌握数据库知识是现代审计人员的基本要求,也是学习和了解审计软件的基础,因此该方案除了讲解基础计算机审计理论外,将教学重点放在以数据库为主的多种计算机辅助方法实现上。 首先,对于数据库的学习,以主流财务软件的数据库表结构为主,重点关注凭证表、总账表、科目表、辅助核算等数据表的结构和相互关系;运用ODBC、数据库导入导出等多种方法对财务数据进行数据采集; 运用标准SQL语言对这些表进行转换与验证、查询和分析。 其次,对于审计软件的学习,在掌握数据库审计方法后,学习审计软件会容易很多,可以重点学习审计软件采集数据后的多样化审计分析和查询,并结合项目管理、 疑点管理、底稿管理等功能,让学生了解审计软件所带来的灵活性和易用性。 最后,Excel为常用的计算机辅助工具之一,该教学方案会有专门一章来介绍与审计相关的Excel操作。 通过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工具的学习, 学生可以比较多种辅助审计技术的优缺点,以更好了解计算机审计原理。 但不足在于因涵盖多种实务操作,理论部分内容比较分散,如果课时有限,容易导致学生对多种审计技术工具的掌握不够透彻, 支持该教学方案的教材有陈福军编著的《计算机辅助审计应用教程》[6]。

1.2.2以审计软件为主的教学方案

该教学方案结合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 以一种或多种审计软件实务技术为主线进行讲解。 以陈伟提出的计算机辅助审计方案为例[7],紧扣我国开展的面向数据的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现状和特点,介绍面向数据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原理,配合审计软件操作实务和实例,从审计数据采集、审计数据验证、审计分析等多个步骤全面展开,其中对于审计分析的方法进行重点讲解,包括:数据查询、账表分析、审计抽样、统计分析、数值分析等,并设计多个上机实验来加强学生对于这些知识的了解。 该教学方案不强调数据库知识的学习, 而是将计算机辅助审计的理论和审计软件操作相结合, 弥补了多种审计工具教学方案中理论部分比较分散的不足。 但实验部分没有以会计专业学生熟悉的总账、 明细账为主,而是认为财务数据与业务数据都应该统一对待。 支持该方案的教材有陈伟编著的 《计算机辅助审计原理及应用》, 作者所介绍的审计软件工具包括国外知名审计软件IDEA和我国政府审计软件AO,使学生了解国内外审计软件设计的区别和联系。 但不足之处是附录实验中没有附带软件安装,对于想学习这些软件的学生带来一定不便。 因此,审计软件的选择对于该方案而言比较重要,否则无法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

2教学方案对比分析

无论是以理论为主导的设计方案, 还是以实务为主导的设计方案,都强调计算机审计的基本理论和原理,但是国际主流的教学方案重点强调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 认为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学习要以内部控制理论为指导思想; 我国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的方案则强调计算机审计步骤的学习, 这几个教学方案各具优缺点,本文用表1进行归纳。

3教学方案选择建议

从上述比较来看,国外教学方案设计以理论为主,国内教学方案侧重审计技术的学习,教师在选择教学方案时,应考虑教学对象、教学条件等多个因素。

(1)从教学对象来看。 对于高校学生而言,我国高校本科生教育向来存在重理论、轻实务的弊端,特别是在面临信息化环境时,学生动手能力相对较弱。 因此,结合我国当前审计界的现实情况,在有限的课时内,本文建议以计算机审计实务为主导的教学方案设计。 至于是以多种计算机辅助审计技术为主还是以审计软件为主,则要考虑学校的教学时间和实验室条件。 如果面向中高层的审计实务人员, 以及具备计算机审计基础的研究生等学生,则应该更加侧重计算机审计理论知识的学习,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内部控制的学习, 这样将会大大提高计算机审计的实务水平。 但在目前,面向中高层的计算机审计教材仍较少,教学内容可以多参考国外主流大学的计算机审计教案。

(2)从教学条件来看,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案必须配备合适的案例。 在国外计算机审计的相关论文中,不论是内部控制教学还是计算机审计技术的学习, 案例教学十分普遍。 例如Gelinas等运用普华永道的Alchemy公司的内部控制案例,要求学生完成4份作业来达到教学目的[8];Gelinas et al.基于某一公司的详细背景资料和数据,运用ACL软件以3份作业形式来加强学生对软件的学习[9]。因此,以理论为主的教学方案不能照本宣科,必须配备充分的教学案例,这也是我国当前计算机审计教学比较薄弱之处。以实务为主的教学方案,对实验室软硬件有较高要求。在审计软件配备方面,国际知名的ACL、IDEA等软件虽然设计理念先进,具有较高声誉,但安装价格比较昂贵,资金支持不够的学校难以承受;国内审计软件面向国内财务软件,除AO审计软件由政府审计部门买单外,大多审计软件市场占有率比较低,对教学实验的支持度比较差,因此缺乏完善的教学实验数据支持。陈波认为审计软件教学的数据要有至少3年的完整业务数据和会计数据,才能有利于学生体验比较全面的检查、分析程序等;另外有意识地安排一些错报环节,使得学生体验信息化环境下的审计疑点查找[10]。但从国内现已出版教材和书籍来看,满足这样条件的实验数据仍比较少,这也是计算机审计实验教学需要继续完善之处。

(3)从对教师的要求来看,无论是以理论为主,还是以实践为主的教学都对教师有较高要求。 笔者认为,以理论教学为主的老师比以实务为主的教师要求会更高一些。 原因在于,计算机审计的实务学习会相对容易,而只有在实务水平达到一定程度后, 才能深刻理解计算机审计理论精华,特别是信息化环境下的内部控制相关理论。 否则,单纯枯燥地讲解计算机审计理论知识,易导致呆板的教学方式。 在当前我国计算机审计水平普遍不高的情况下,以实践教学为主的方案会更容易实现,不仅有助于高校培养出适合社会所需的学生,也有利于快速提高教师的计算机审计理论和实践水平。

上一篇:苏轼为素材作文题下一篇:幼儿园小班科学优秀教案《好听的声音》含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