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2024-09-23

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精选11篇)

1.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一

《发展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个人小课题结题报告 [课题研究对象:]小学低年级学生

[跟踪研究对象:]二(1)班 徐子涵 [研究者:]邳州市宿羊山镇徐楼小学

黄杰

[课题由来] 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当前的教育事业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一方面,学校大量培养出一批又一批德才兼备的优秀人才,然而,另一方面,作为一所农村小学,“教育要面向全体”(柳斌)不应成为一句空话。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不能不承认这样一个现实:任何一个学校,任何一个班级,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着一定量的学困生,他们在学校共有的表现是:计算能力差,知识贫乏,思维迟钝,厌学等,究其原因,因素是多方面的。因此,我将他们中计算能力较差的一部分作为研究对象,对他们的计算能力状况进行关注,设想能够在很大程度上提高他们的计算质量,如能加以推广,也能很大程度上改变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状况。

[研究方法] 观察法、测验法、文献法、比较法、统计分析法、总结法

[研究过程]这一年来,我将二(1)班中现在有的几位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和徐子涵这个学生个体作为自己的研究对象,对他们的学习态度及计算能力状况进行全面监控,对自己的教学方案和教学评价作出调整,有针对性地给予他们帮助与指导,发现问题总是及时摸清症结所在,然后对症下药,做好家校间的桥梁和纽带,经常进行良好习惯养成教育、和心理方面的疏导。研究过程大致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一、理论研究:

认真学习《做最好的老师》(李镇西著)中《育人之道》、《走出教育误区》、《学生思想改造工程》等章节;《班主任工作漫谈》(魏书生著)中《特殊情况育人方法种种》、《提高学习效率》等章节;《读懂你的孩子》(刘德彰主编)、《课堂教学实践与反思》(聂艳军著)等书,有针对性地学习和摘录了其中的一些文字,对我的研究起到了很好的引领作用。

二、行动干预:

1、关注计算教学学习过程;

2、培养良好学习习惯;

3、经常进行思想交流、心理疏导;

4、帮助改善学习环境;

5、培养良好的兴趣爱好。

三、经验总结

通过研究发现了一些行之有效的方法与策略,主要有:课堂测试法、定期谈话法、精神激励法、以情感化法、持之以恒行为引导法等。[阶段性研究结论与成果] 转化计算能力、提高计算速度和正确率,首先应是“心灵”的工程,需要教师对这些孩子付出执着的爱心与永不放弃的决心。只有教师真心诚意地帮助和引领孩子不断的提高计算能力,才能让使他真正体会到计算能力的提高是自己可以做到的事情,变“要我算”为“我想算”。转化计算能力,应是“智慧”的工程,需要教师结合学困生的实际情况不断调整教学策略,让学生始终能“跳一跳,摘到果子”,才能引发他学习的内在动力。

转化计算能力,还是“执着”的工程。只有教师以持之以恒的精神去支持学生,让他们感受到教师之威严,才能让他们一步步走了稳中有升的学习之路,决不能“一曝十寒”,过高的提出不合实际的要求。

本学期我共撰写了《计算能力个案分析》、《低年级计算教学的感悟》、《提高计算水平的策略》、《角的教学案例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案例分析》、《读<给教师的建议>有感》等心得与反思多篇;进行了《课堂小计算比赛,速算比赛》调查研究及学生个案研究等,并著有相关的小结与分析报告。

[分析与讨论]

李镇西老师说:科学的未必一定有效,但有效的却往往具有科学性。通过《发展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实践研究》这一课题的研究,我个人掌握了一些转化学生计算能力的有效方法,但这些方法并非适合任何人、任何事、任何时间与地点。因此,真正“有效”的方法还应因人而异,由操作的教师随时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来调整。不能生搬硬套,否则只会是事倍而功半。因此,如何开发出一整套转化方案,还有待进一步研究和整理。[成败反思] 通过研究,感受到了低年级学生尤其是作为一名计算能力较差的学生,其内心还是渴望自己进步与被尊重的,但是其行为方式与行为习惯制约了他们的进步与发展,而长期在学习上处于劣势的情况下,又加重了他们行为方式转变的困难,可以说是“恶性循环”。所以,我认为让低年级学生计算能力提高的最好办法,就是想方设法创设机会,让他们获得成功的体验,尝到成功的甜头,激发起他们内存的成功需求。

然而,转化计算能力并非一朝一夕的事,往往有一些学生在尝到初次的进步之后,更大的进步并没有随之而来。而是仍像以往一样深陷“学习怠惰”的泥沼而不能自拔。因此,我认为这项研究并不是一时或一学期的课题,而应该作为一名教师长期的课题来进行研究。因为一名教师能够以自己的勤劳与智慧引领学生从原本认为枯燥乏味的学习中享受到学习的乐趣,将是最大的成功与收获。

2009年11月28日

2.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二

初中英语新课程标准中明确指出:采用活动途径,倡导体验参与,倡导任务型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感知、体验、实践、参与和合作等方式,实现任务的目标,感受成功,在学习过程中进行情感和策略调整,以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促进语言实际运用能力的提高。

由此可见,在任务型课堂教学中,教学是一种有计划、有目的、有组织的过程。教师是这一过程的设计者、组织者、指导者,他们通过设计相应的情景传授新知识,指导学生学习,对学生的学习目的、内容、方向起着决定性的作用。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能力的高低直接决定了任务型教学的实效性。

作为一名有着32年中学英语教龄的教师和主管英语教学的学校领导,我针对我校英语科教师校本培训课程的开展和我校进一步深化任务型教学模式的实际需要,对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进行了相关研究。

二、研究目的

(一)总目标

提高中学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教学理念、课前教学设计能力、课中的教学方式方法和教学策略以及课后的发展性评价能力。

(二)具体目标

1. 教师要具备超前的教学理念。

我们要改变传统外语教学中只看重知识点的讲授和记忆,忽视实际能力的培养的理念,培养“强调基础性,以提高全民素质,培养不同层次的外语人才”的理念,提倡任务型教学模式,把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培养落实在教学过程中,强调学生能用英语交际。

2. 提高教师课前的教学设计能力。

教师在设计任务型教学活动时应以学生的生活兴趣为出发点,要有助于英语知识的学习、语言技能的发展和语言实际应用能力的提高。因此,教师要正确认识任务的含义,并根据课文内容、教学目标、任务型教学的特点和原则以及学生的学习情况,精心组织和设计任务。在设计任务时,教师应注意任务的情境性、有意义性、可操作性,各任务之间要相互联系,形成阶梯性以及挑战难点的任务链,要有利于学生学习英语知识,发展语言技能,提高实际语言运用能力。

3. 提高教师实施发展性评价的能力。

教师要懂得客观地、准确地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多种手段的综合性评价。评价要注意保护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评价应突出发展与变化的过程,关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

三、研究的方法

(一)观察法

这是最基本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方法,分长期观察、短期观察等。通过教师的日常工作,包括工作的态度、撰写专业论文的次数和质量,常规教学中的备课质量、教学质量等来了解教师对英语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熟练程度。

(二)谈话法

通过与教师的交流,特别是与学校年轻教师深入交谈,了解到教师对任务型教学的真知灼见,重点了解教师对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操作实效性的理解,集思广益,共同提高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

(三)调查分析法

通过学生的抽样问卷调查、学期期中和期末教学测评以及全县英语统测、学科竞赛等途径了解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程度和效果。

(四)文献资料法

收集整理中学英语任务型教学的理论与实践研究成果,组织教师学习讨论,更新教育观念,贯彻纲要精神,借助理论经验,指导学校的英语教学工作。

(五)归档法

把每个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成长过程记录下来,整理成小档案,以供随时了解教师的发展情况,便于分析、统计。

(六)经验总结法

组织本校的英语教师开展教研活动,学习理论知识和经验文章,收集资料进行分析和综合,及时提炼经验,并定期有效地开展教师经验交流会,交流教学经验,推动英语教学向前发展。

四、研究的实施

我们制定了《惠东县平山二中如何提高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方案,并以“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积极性”和“如何有效提高我校英语教师实施任务型教学模式的能力”为研究目标,在明确分工、落实责任、学习理念、调查了解的基础上,在英语教研组内全面进行研究。下面是我们在研究中的一些做法。

(一)宽松和谐、活泼愉快的任务型教学环境

教师只有在对学校行政管理方式不感到排斥的情况下,才能充分发挥自身的才能,激发教学创新的火花。如果有些学校领导自以为是地冒充权威,对任务型教学模式大加限制,指手画脚,不但不能激发教师教学的积极性,反而会适得其反,使任务型教学模式流于形式,毫无实效。因此,学校要创造良好和谐的教学环境,学校行政领导应放下架子,把自己和教师放在平等的位置上,共同探讨学习,使任务型教学充满无拘无束的气氛,使教师在课堂上能够自由发挥,尊重教师的专业地位和权威,创造和谐的、民主的、愉悦的教学气氛。

(二)积极培养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推动学科教师的全面发展

公正选拔专业造诣强、学科修养高以及在教师中具有权威的学科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形成以学科带头人牵头,年轻骨干教师为主的英语教师队伍,鼓励其他英语教师争当先进,积极进修。学校鼓励教师多渠道进修深造,积极派出教师外出学习,下乡送课,鼓励年轻教师迅速成长。为此,我们做了多方面的努力。

1. 每年举办一次英语教师任务型教学能力大赛。通过教学大赛,发掘教学新秀,扩大骨干的队伍,提高教师的教学基本功以及实施任务型教学的能力,不断积累丰富有关任务型教学的实践经验,大大推动了我校任务型教学的纵深发展。

2. 加强科组集体备课制度建设。集体备课制度在我校实施历史已久,成效也显著。但是结合任务型教学的实际需要,初一、初二、初三各年级根据自身不同的教学任务,分别开展不同形式的集体备课方式。初一的集体备课强调提高学生对英语学科的兴趣和学科素养的培养,侧重课外的小专题研究,如对中西节日文化的对比、中西姓名文化的对比研究等,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为初二、初三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学科基础。

3. 完善英语常规教学的公开课制度,做到每个教师的每节课都是优质课,每节课都是公开课,科组内部教师轮流上公开课,使常规课优质化,优质课常规化,提高英语教学的实效性。每位教师要坚持做到加强课前的教学设计,做到心中有任务型教学,将任务型教学渗透到每一节课中。

(三)建立一套完整的任务型课堂教学实效性的评价体系

传统的教育评价将学生的学习作为唯一的评价对象,将考试分数作为唯一的评价标准。任务型教学注重对学生全面发展的评价,注重过程和评价对象的教学评价。评价的内容除了语言知识和语言技能以外,还应包括品德与科学文化素养、学习态度、学习策略、学习习惯和思维品质等。评价的组织形式可以有同伴评价、自我评价、家长评价、教师评价以及主观和客观测试等,使突出性的评价、整体性的评价能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建民主化和人性化的发展性教学评价体系。

五、研究的效果

(一)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增强了我校英语科组内的科研气氛,培养了教师的科研能力

教师根据自己研究的方向,大胆实践,不断探索、总结、提高。几年来,教师们写了不少论文、教案、案例,同时参加了各级各类的业务竞赛。

(二)通过课题的研究,提高了教师的科研能力,优化了教学过程,促进了教学质量的提高,促进了学生素质的发展

任务型教学模式实施以来,我校的英语成绩在历年中考当中年年攀升。优秀率、及格率和高分人数均超过全县的平均水平。作为一所普通中学,能取得如此成绩,确实不易。

(三)通过课题的研究,大大提高了我校英语教学质量,大部分学生能够保持学习英语的持久兴趣并树立自信心,养成较好的英语学习习惯

学生能够用英语完成各种交际任务,具有初步的综合语言运用能力, 在多次全国性英语竞赛中取得优异的成绩。2005年,由我指导的学生蔡安琪、杨文峰在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二等奖,梁梦意、欧晨君在2005年全国中学生英语能力竞赛中荣获初三年级组三等奖。

六、研究后的反思

3.研究游戏小课题提升队员大能力 篇三

第一步是自主设问。他们设计了问卷调查表,一个个新奇的问题和大胆的设想碰撞出队员们一朵朵智慧的火花。例如,队员李南曾指着一沓问题说:“我发现好多同学的问题都和压力、烦恼沾上了边。这是为什么?”队员孔冰沁说:“自从上了高年级,父母、老师的叮嘱更多了。课间大部分同学都忙着做课堂作业,玩就被学习取代了!尤其是毕业班的学生,到底该不该玩呢?”中队雏鹰管委会带领大家总结,发现这些都是如何处理好学与玩关系的问题。玩是孩子的天性,如果一味钻进作业堆里,结果只能是适得其反!玩与学并不相悖。可是,我们学校有一千多名队员,课间总有队员追追跑跑,很容易发生事故,摆在队员面前的问题是:课间我们干什么?根据队员们的意见,他们把研究的小课题定为“游戏大王,闪亮登场”。在雏鹰管委会大家庭中,队员们成长起来了,他们不仅善于发现问题,而且善于归纳问题。在一个个问号中,他们创造的火花燃起来了。

第二步是自主探究。在中队雏鹰管委会的提议下,“游戏”的课题很快成了全体队员的共识,他们决定通过自己的努力去寻找答案。任鹏远带领的“摄影小队”和耿莹带领的“小记者小队”一马当先,分工合作。首先调查课间活动队员们在干什么。“摄影小队”放弃了课间休息,拍下了一个个珍贵的镜头。“小记者小队”也干劲十足,他们分别拟定了面向同学、家长、老师的问卷调查表,用采访、座谈、书信等方式向队员、老师、家长、校外辅导员及知名教育人士进行了关于课间活动的调查,并写出了调查报告。调查结果令我们吃惊:在拍摄的36张照片中,只有4张有课间做游戏的情景,且都是低年级队员。在对低、中、高年级各两个班550多份问卷调查中,有92.3%的队员喜欢玩但不会游戏,只有0.8%的同学课间能够做点游戏。从低到高年级,对游戏的兴趣呈递减趋势,绝大多数队员要么追逐打闹,要么闲着没事,要么忙着做作业。再看看大人们对游戏的看法——一位家长在问卷中写道:“课间应让孩子多玩一些有利于身体健康、有益于智力发展及同伴间团结协作的有趣的游戏,游戏属于孩子,应回到孩子之中。”中队雏鹰管委会适时组织队员们开展了“我们为什么远离了游戏”的小小讨论会,分析游戏远离孩子的主要原因就因为学习负担较重,仅有的游戏又太陈旧,没有趣味性。因此,要让游戏真正给孩子们带来欢乐,首先要切实减轻学业负担。我们规定每节下课后,全体队员必须走出教室,参加各种游戏活动。此举得到了全体队员的欢迎,他们决定亲自实践——在搜集了大量游戏的基础上,又进行了筛选和分类,保留了部分孩子们喜闻乐见的传统游戏,如“丢手绢”、“老鹰捉小鸡”等;同时,又创作了一大批适合孩子们需要的新游戏,如“楚河汉界”、“小小运输员”等。队员们还自己动手编印《新游戏集锦》。在雏鹰管委会大家庭中,队员们主动进行探究性学习,不仅学会了发现问题、观察问题,更重要的是锻炼了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第三步是自主活动。爱玩的孩子最聪明,爱玩的孩子才会创造,这一特点在“游戏”这个小课题研究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队员陈饶玩得总与众不同。从爷爷那儿他知道了一种民间游戏——踩高跷,于是决定自己做一副高跷。用什么材料呢?家里有几根拳头粗的2米多长的竹竿,还真想不到,他居然会用锯子,自己锯掉一小截竹竿,并把它劈成两半,夹在竹竿下端,用玻璃丝带绑紧,一副简易的高跷就做成了。那天,他拿着心爱的“创造成果”来到我面前,洋洋得意地说:“老师,看我做的高跷,我走给您看看!”瞧他走的神气劲儿,还吸引了不少同学呢!大家你一试,我一试,不想,竟把踩脚处踩松了。这时,陈超同学嘲笑道:“什么玩意儿,经不住几脚就散架了!”只见陈饶不声不响地把它拿到教室外的阳台上,只一会儿工夫就修好了!看着他眼中闪烁的自信,我被感动了。只要是自己动手动脑创造出来的游戏,就会深深地吸引着队员们。他们在游戏中得到了彻底放松的愉悦,得到了与他人合作相处的开心,得到了自己动脑取得成功的快乐。在雏鹰管委会大家庭中,他们得到了最大的收获!

第四步是自主反思。反思是队员主体体验的核心!中队雏鹰管委会又及时指导队员进行思考:在实践过程中,到底学到了什么,明白了什么,有什么感受和体会,等等。让队员们总结做人与做事的道理,并用以指导自己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任鹏远提出玩游戏要充分调动大家的积极性,他利用课余时间和大家一起搜集一些趣味性较强的游戏,并且动手动脑创造了深受欢迎的新游戏,在总结这一活动时,他激动地说:“游戏能让大家快乐,我真高兴,感到万分自豪。”队员们都说:“有游戏大王,我们能行。”这让我看到了队员们的自信,看到了他们团结协作、乐观向上的精神。

通过研究“游戏”小课题,队员们各方面的能力得到提升。队员们一定实现了从实践到认识,从认识到实践的多次飞跃,从而养成高尚的道德情操,培养创新品质,提高全面素质。中队雏鹰管委会,就是他们快乐成长的家。

4.计算学困生课题中期阶段性小结 篇四

阶段性小结

面对现在新的教育形势,努力实施素质教育,全体教职员工同心协力,在认真做好教育教学工作之中,时刻把教科研工作放到重要位置,竭力实现由“实干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轨。在我国,学困生几易其名,始终是困扰教育的难题之一,对学困生的研究虽由来已旧,但随着时代的发展也不断地面临新的问题和挑战,可谓常说常新。我校申报的《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研究》就是以新的社会和教育形势下产生的与学困生有关的问题和现象为主要研究内容,试图探索出既便于教师操作,又有切实效果的途径和做法,并最终提高教育教学实效,全面推进素质教育的深入开展。

一、研究进展情况

2010年底,经过查阅文献资料,并对资料进行分类、汇总和研讨后,我校《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学困生计算能力的研究》课题经过专家组认真评审,正式获得通过,并开始进入了研究阶段。

(一)理论培训:

学校教科室购置了一批有关非计算教学的书籍,随时提供给每位课题组成员在教科研过程中翻阅和借鉴;教科室还专门摘录了与课题相关的理论、实践材料,指导参与课题研究的教师们理论联系实际,自如地运用于自己的教育教学过程中。有了理论的支撑,才有了实践的动力;有了理论的指导,才有了方法的灵活多样,开放式动机理论的培训,采用自学与讲座结合的方式,为教师们深入课题研究铺平了道路。

(二).问卷调研:

对计算学困生进行深入的研究,必须建立在对其以往研究成果的继承和对其现状的调查研究的基础上,为此,我们对学困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和个案分析。1.调研的目的及功能:

(1).帮助广大教师发现、总结和推广学困生转化的经验,找出不足,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2).通过搜集教育现象中的事实材料,为学校开展学困生教育活动提供依据。

(3).揭露计算学困生教育活动中现实存在的问题,对症下药,解决教育内外部矛盾,从而促进学校向更高水平迈进。2.调研的方法、步骤及内容:

(1).方法:主要采用问卷调查研究法和行动研究法。(2).步骤:

①成立由校长牵头、教科研主任负责、课题组全体成员为主体的调研小组,具体负责调研各项事务。

②依据课题的需要,确定调查对象、方法、目的、任务等。③拟定调研计划,做好相关准备。

④制定调查表格,运用问卷形式实施调查研究,并统计整理调查材料,分析调查结果,得出调查结论。⑤写出并向广大师生通报调查结论,提出解决问题的意见和建议。

总之,自本课题开题以来,在校教科室领导下,在教育理论指导下,借助对教师、学生、家长的问卷调研,先后发布四次调查报告,摸清了不同年级学困生的学习现状和动机走向,总结并推广了一批一线教师教育教学中转化学困生的先进经验和做法,发现一些教师在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缺陷和不足,为以后更好的改进工作、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供了有利的支持。

二、课题研究取得的成绩和经验

(一).科研队伍不断壮大,科研水平逐步提高:本课题获得立项审批后,科研活动改变了过去应付、被动姿态,全员参与课题研究已蔚然成风;而且经过培训、实践,教师们尤其占我校多数的年轻教师参与课题研究的积极性高涨,主动进行教改实验,参与课题设计与管理,撰写科研论文,一批科研骨干队伍正在形成,科研水平也在大幅度提高。

(二).用事实说话才有说服力:要科研、先调研,本着实事求是的作风,在进行课题的实验研究之前,我们首先进行了三个问卷的调查:通过教师问卷,我们发现多数教师爱岗敬业,苦口婆心地做好计算学困生转化工作,但仍有30%的教师没有认识到向科研型教师转轨的必要性,仍然沿用体罚等简单粗暴的方式对待计算学困生,实现教师角色转换任重而道远;通过学生问卷,我们认识到90%学困生对学习缺少信心,但对教师充满期望;通过家长问卷,我们发现学困生家长对教育和转化他们要求迫切,但帮助并协同学校、教师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却多束手无策。正是有了这些事实,我们的科研才有了明确的方向,才找到了应该侧重的项目,才理顺了科研者与科研对象之间的关系,才有了更深入一步研究的动力。

(三).用理论来指导实践是关键:课题研究的初始阶段,我们先是对教师进行理论培训,先是购置与课题有关的参考书籍供教师参阅,让大家心中有底、心中有数。在理论指导下,我们实践的脚步更扎实,更深入,更符合校情。占有了深刻、广泛的理论,才有扎实、创新的实践。

(四).全员参与,发挥特长:计算学困生转化是一项系统工程,是利校、利家、利师、利生的大好事。我校采用全员参与策略,涉及课堂内外、校园内外方方面面,而且注重发挥教师各自专长,如班主任侧重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数学教师注重计算学习方法引导、激发学生学习的动机、激发学生全面发展的兴趣等等,大家从不同角度、依据个人专长,开展了形式多样、内容丰富的转化计算学困生的尝试,收到了良好效果。

(五).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为转化学困生搭建平台:每一名学生都渴望得到表扬、渴望获得成功,尤其是学困生。我校根据学生的年龄、兴趣、爱好和特长,开展丰富多采的活动,为激发学困生成就感搭建平台。针对于此,对于这部分学生在口算比赛中表现出的良好提升成绩,进行进步式的表扬。

(六).实现教师理念更新,发挥课堂教学主渠道作用: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我校充分认识到教师在教育教学工作中主导地位的重要性,努力帮助全体教师实现由实干型教师向科研型教师的转轨,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主渠道作用,并不断通过喜闻乐见的教学形式实现学困生转化,并上升到践行素质教育的高度认识学困生转换工作。

(七).家校联手,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家庭是学困生活动的第一场所,在父母的培护与教师的哺育共同作用下,才有可能收获更多的希望。但很多学困生的家长们文化水平偏低,教育子女方略全无,我校充分利用家长学校这块主阵地,利用家长会、家访等途径与家长沟通,对家长进行培训,实现家校联手,共同做好学困生转化工作。

(八).制度、物质有保障:我校制定了具体的课题管理细则,将教师教科研活动情况与晋级、评职挂钩,设立了教师获奖、论文发表奖励办法等,有效地为教师参加教科研尤其是参与课题研究提供了有利的制度保障。学校还大量投入资金,装配了计算机房、专门的资料室,为每个办公室配置3~4台电脑,方便了教师办公时检索资料和设计课件。每年学校图书馆增置的图书里都有一批有关教科研的资料,为教师参与教科研工作提供材料,为教师展示成果提供平台。

三、仍存在的问题

1.目前所占有的材料有限,视野比较狭窄,理论高度有待进一步提高。

2.尽管对教师进行了培训,但仍有部分教师对学困生在新的社会环境中的表现形式理解不够深入,研究工作停留于表层。

3.计算学困生中独生子女多,由于家长的溺爱,进行科研乃至于教学工作获得家长支持艰难,顺利开展并落实不易。4.由于社会各方面的影响,计算学困生的意志的锻炼,防止其反复仍是难点和重点。

四、下一步的打算

1.深挖已研究策略,常抓常新:已经研究过的计算学困生转化的各项策略应该是贯穿整个研究始终的,应该是任何时候都可以加以利用的教育教学好方略,而且应该是随着学生换届常抓常新的,我们将适应形势需要,适应学生特点,深入一步挖掘已经研究过的学困生转化策略,抓出新方法,挖掘新路径,形成新的特色。

2.做好阶段成果总结工作:课题的研究尽管已进行了近一年,多数教师身体力行,实践着教科室布置的实验计划,但多停留在实践层面上,缺乏理性的思考和分析,这学期将着力做好教师的阶段成果总结,召开一次表彰会,并大力宣传一线教师理论联系实际的好做法,好经验、好体会,让研究成果转化为催动学校整体进步的强大推力剂。3.开发新的计算学困生转化策略:依照所掌握的理论方法及路径,发动全体教师群策群力,集思广益,从班级管理、各学科教育教学、课外实践活动等方面开拓新的学困生转化措施,努力填补原有研究的空白。

提高小学低年级计算学困生计算 能力的研究——阶段性小结

5.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五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计算是数学知识中的重要内容之一,而对学生计算能力的培养又是数学教学中的重中之重,数学计算能力是一项基本的数学能力,包含了计算的准确率和正确率两个方面。作为一名小学数学教师,我们一直在考虑当前的课堂实施是高效,还是低效?于是小学数学教学中计算教学的有效性问题便被凸现出来,现行的课堂教学现状在经过多年来教改洗礼之后,虽然有所改观,但仍然令人担忧。所以我们不得不再次考虑如何提高小学生的计算能力。

二、同类课题在国内外的研究现状

1.苏联著名教育学家苏霍姆林斯基认为:“教育的任务在于设法发展和巩固儿童对克服困难,特别是智力性质的困难的乐观主义信念,为了完成这个任务,必须在集体中创造一种能够进行创造性思维竞赛的环境。”因而创设一种学生熟悉的、喜欢的环境或氛围来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促进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2.成都大学师范学院副教授、硕士张晓霞对计算教学进行了长达多年的研究。他认为:培养小学生具有良好的计算能力,历来是小学数学的主要教学目的。教学中既要重视笔算教学,也要重视口算教学。口算和笔算各有特点,互有区别,但它们相互之间有着密切的联系。笔算加减法计算的熟练程度是受口算的熟练程度制约的,而笔算又能促进口算能力的提高。一道多位数加多位数的笔算加法实际上是由一系列基本口算组成的。所以口算能力强笔算的速度就快,正确率就高。所以,在小学数学的计算教学中,应以口算为基础,以笔算为重点,两者相辅相成,共同提高。

三、支撑性理论

1.《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数学教学大纲》中规定:“要使学生具有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的能力。”在教学要求也强调“使学生能够正确地进行整数、小数、分数的四则运算,对于一些基本的计算

2.辩证唯物主义哲学认识规律。要求我们以整体和辨证的观点来认识事物,因而,理解“计算教学”应该遵循从整体到部分再到整体的认知规律。一方面,整体认知是部分认知的前导,人们在认识分析事物之前,对客观对象总要有个整体观念,人们正是在这个观念的指导下进行分析的,否则分析无从下手。另一方面,部分认知又是整体认知的基础,只有对客观对象进行周密分析,从不同角度具体分析事物的每一部分,对矛盾的各个方面进行交流形成清楚的认识,才能在这个基础上达成共识,进一步升华理解。当然,无论是整体认知还是部分认知,总是整体中有部分,部分中又含有整体,二者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从整体上建构计算教学,将有助于学生辩证地认识世界。

3.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的教学观揭示了教学过程中,教师应该通过设计一项重大的任务或问题,以支持学生积极的学习活动,如设计真实、复杂、具有挑战性的开放的学习环境与问题情境,诱发学生探索、思考与问题有关的活动;提供机会并支持学生同时对学习的内容和过程进行反思和调控。从整体建构计算教学,要求教师一开始就把学习的主要任务交给了学生,引发他们的兴趣,激发学生参与学习活动的动机,引导学生在亲身参与的各种活动中掌握知识、发展智能和形成个性。

四、课题的界定

本课题重点研究新课程理念指导下的数学课堂教学中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促进学生对计算方法的掌握,提高学生数学计算的正确率,使之达到一定的熟练程度,并逐步做到计算方法的合理和灵活。

五、研究目标

1.通过研究,发现学生计算中存在的问题,分析错误原因,找到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对策。进一步探索有关计算教学的教学有效方法,并通过大量的错例分析,对小学生计算失误成因进行系统归类,采取一些具体可行的方法,提高学生的计算正确率,减少、避免计算中一些不必要的错误。

2.使学生掌握计算方法,形成计算技能,提高计算能力,同时促进学生思维的发展,培养学生耐心、细致、不畏困难的优秀品质以及踏实、求真的科学态度。通过研究学生在计算中的一些不良心理,使学生养成良好的计算习惯,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进一步培养学生敏锐的计算数感。

3.通过课题研究锻炼培养教师,形成一个具有一定理论水平及数学教学、科研能力的教师群体,加快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六、课题研究内容

1.研究小学生在计算中错误的原因,特别研究教师教学理念、教学方法和教学设计等方面是否存在问题!

2.研究如何培养学生的计算兴趣,使学生变被动为主动,由厌烦计算改变为爱上计算和乐于计算,形成持久的计算兴趣。

3.研究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习惯的途径。

4.研究不同形式的口算训练方法。正确处理算法多样化和优化算法的关系。

5.调查分析我校各年级学生计算能力的发展现状。寻找提高学生计算能力的捷径及训练形式

6.观察、调查课堂教学中教师培养小学生计算能力所采用的方法和途径,并进行分析。

七、课题研究的措施

1.学习理论,转变观念

2.聆听专家讲座

3.走进名师课堂

4.撰写学习体会 促进理论的内化和吸收

5.调查研究、现状分析、采取措施

通过对学生计算能力的调查问卷研究,结合我们实际教学的观察发现,我们认真分析了学生计算错误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点

(一)从教师教学方式上看

1.关注解决问题,却忽略基本训练

2.关注计算数量,而忽略了计算质量。

3.关注计算教学,却缺乏思维训练。

4.关注计算准确与速度,却忽视了良好计算习惯的培养。

(二)从学生的心理发展水平上看

心理方面原因:

有老师常说:学生计算“马虎”,其实“马虎”大多是由学生感知、注意、思维、记忆、情感等因素造成的。

(1)初步感知不正确。由于计算本身没有情节并外显形式简单,这更容易造成小学生感知粗略、笼统、不够具体;再加上学生看题、读题、审题、演算过程中急于求成,因而所感知的表象是模糊的,致使把计算式题中的数字、符号抄错。如,把“3”写成“8”,抄上一行串到下一行等。

(2)注意力不集中。如计算四则混合运算时,不是抄错数据,就是忘记将暂时不参加运算的部分抄下来,或漏一部分计算导致错误的现象。

(3)短时记忆出错。记忆是学习的基础,知识的储存、积累和更新都要依赖于记忆;无论是口算还是笔算或估算都需要良好的短时记忆力做保证。一些学生由于短时记忆力发展较差,直接造成计算错误。如退位减法,前一位退1,可忘了减1;做进位加法时,忘了进位,特别是连续进位的加法,连续退位的减法,忘加或漏减的错误较多;在草稿纸上的竖式,计算正确,等抄到作业本上,数位不但不对齐,而且计算结果也错,尤其做小数除法竖式,不是忘了点小数点,就是忘了写余数,记忆出错非常严重。

(4)情感不稳定。小学生在计算时,总希望能很快得到结果。因此,当遇到计算题里的数据较大或算式显得繁时会产生排斥心理,表现为缺乏耐心和信心,不能认真地审题,没有耐心去选择合理算法,从而导致错误出现。

(三)从学生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来看

1.基础知识不扎实。

2.对算理不理解。

3.口算能力不强。

(四)从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来看

1.学生情感脆弱。

2.学习习惯的影响。

3.学习品质的影响。

4.思维的惰性。

5.学习态度不端正。

六、课题研究的过程

第一阶段

分析课堂教学中造成学生计算的速度变慢和计算正确率下降的原因。

第二阶段

探索能够提高学生计算正确率和计算速度的突破口,形成教学的策略。针对调查中出现的问题及学习中出现的障碍,我们立足于课堂,以课例研究为着眼点,教师以研究者的角色从合作备课、授课、互动评课全过程的参与下,使问题逐渐清晰得以解决,并最终形成计算教学的模式。

第三阶段

小课题研究成果评价、整理阶段

七、课题研究的方法 1.文献研究法。

2.调查研究法:采用谈话,问卷摸清学生已有的计算基础。在实验过程中实施过程调查。后期进行效果调查,实地检测等形式,了解学生现有状况及教师反馈的信息,以便对方案的实施提供依据并进行动态调整

3.个案研究法:通过对典型错例和课例的分析,找到问题的实质,研究解决问题的有效策略。

4.经验总结法:通过实际进行归纳、检测、论证,形成课题研究报告。

八、课题研究任务的条件

(1)充分发挥校本教研的引领作用。

(2)彰显辐射,资源共享。

(3)丰富课题活动,推动研究深入。

(4)加强案例反思,提升科研能力。

(5)加强资料整理,规范课题研究。

九、课题成果形式

1.使学生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品质。

2.通过研究,教师能够较好地转变教学观念,运用情境展开计算教学,做到计算教学与应用的有机结合,在计算学习过程中促进学生树立积极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3.相关课件的制作。

6.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六

党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十六大提出的一项战略任务,是党的建设理论的重大创新。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是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基础性工作。基层党组织能否科学把握执政能力内涵,加强执政能力建设,事关我党的兴衰和成败,已成为当前一项重大而又紧迫的任务。2004年8月以来,我们组织力量,就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情况,进行了专项调查研究,通过座谈会、个别访谈、专题研讨等,研究问题,分析原因,提出对策,并形成了本课题综合报告。

一、关于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内涵的思考

党的基层组织是党的组织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党的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我们党的6800多万党员分布在约340万个基层党组织之中,这是我们党巨大的组织资源和组织优势。如果说中央是宏观执政,地方党委是中观执政,基层党组织则可以看作是微观执政。因此,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是党的整个执政能力建设的落脚点,也是执政能力强弱的直接体现。

党的十六届四中全会《决定》指出:党的执政能力,就是党提出的运用正确的理论、路线、方针、政策和策略,领导制定和实施宪法和法律,采取科学的领导制度和领导方式,动员和组织人民依法管理国家和社会事务、经济和文化事业,有效治党治国治军,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本领。相对于中央、地方党委作用的发挥而言,基层党组织工作职责有限,活动范围有限,因此,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的基本内涵有其特殊性。按照《决定》的要求,我们认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总体体现在基层党组织的创造力、凝聚力、战斗力上,具体体现在五个方面:

(一)发展力——推动发展的能力。按照发展是第一要务的要求,基层党组织要不断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社会和人的全面发展的能力。一是自觉运用市场经济的规则和要求来规范经济行为,不断优化经济发展环境,推动经济的快速健康可持续发展,积极引导群众勤劳致富,走向共同富裕。二是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快教、科、文、卫等社会事业的发展,推动社会与经济的协调发展。我们始终把建设一支高素质的基层干部队伍摆在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首要位置。一是抓好乡镇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坚持德才兼备、精干高效原则,选好配强乡镇领导班子,使乡镇领导班子整体结构更趋合理。届中,都组织开展了“回头看”,重点对那些班子不团结、工作没有起色的乡镇领导班子予以调整充实。二是抓好村干部队伍建设。我们坚持优化结构、依法办事的原则,选好配强村两委班子。采取“两评一考”的办法,对村班子进行了全面“回头看”,对那些能力不强、形象不良、业绩不佳的村干部依法按章予以调整和撤换,及时把年龄轻、学历高、观念新、能力强、群众威信高的后备干部推上领导岗位。坚持实施“农村基层干部素质提升计划”,充分利用市、县、乡镇三级党校,实行分级培训、分级负责。省、市级新农村示范村、经济强村、重点村的两委主要负责人列入全市干部培训的主体班次,集中在市委党校培训;其他村两委干部由县乡两级组织培训。三是抓好党员队伍建设。我们适应形势发展的要求,积极创新党员发展教育管理工作。特别是为了解决当前不团结、宗族派性斗争比较激烈的支部长期难以发展党员和入党积极分子得不到正规教育培训等问题,我们把发展党员质量“关口”前置。通过建立发展党员预警机制,对发展党员实行宏观调控,按照“缺什么、补什么,重点培训什么”的原则,进行动态管理;通过建立对入党积极分子的推荐制、公示制、双测评制和预审制,加强对入党积极分子的培训,严把入党积极分子“入口关”;通过落实发展党员工作责任追究制,严格发展党员工作程序。

(三)坚持整体推进,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增强党的基层组织执政的渗透力。近年来,我们坚持整体推进,把扩大党的工作覆盖面,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重要内容来抓。一是大力加强农村基层组织建设。特别是针对换届选举后,党员村委会成员比率低的问题,通过实行交叉兼职,加大在村委会成员中发展党员力度等措施,增强了党在村委会班子中的力量。二是积极探索在非公有制企业中加强党的建设。采取单独、联合、挂靠、村企联建等方式灵活设置党组织,加快企业党组织的组建步伐。目前,正式党员3名以上的企业全部建立了党组织,固定职工100名以上的企业95.9%建立了党组织,固定职工50—99名的企业99.5%有了党员。建立健全了非公企业党建组织保障机制、企业党组织防瘫机制和工作运行机制、党务工作者和企业主协调互促机制等,提高了企业党组织规范化水平,促进了企业党组织作用的发挥。三是积极探索在社区中加强党的建设。在深入调研的基础上,我们对社区结构和规模进行了合理的调整,并及时建立党组织,选好配强党组织领导班子。对社区党支部、社区居委会、社区管理办公室三套班子成员实行交叉任职,交叉面达50%,强化了党组织在其他组织中的核心地位。四是积极探索在新社团中加强党的建设,采取单独组建、联合组建、临时组建、选派政治指导员或联络员等方式,拓展新社团组织党的工作覆盖面。目前,全市新社团组织中已建立党组织860个,党的工作覆盖已达到80%。

(四)坚持依法执政,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提高党的基层组织科学决策和规范管理的能力。我们把建立健全党的基层组织工作运行机制,作为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基本要求。在乡镇,制订了《乡镇机关工作规则》,规范了乡镇党委、政府工作程序,明确了职能科室的工作职责,严格了对乡镇干部的管理,提高了乡镇机关工作规范化水平。在村级,制订了《村务工作规则》,构建了两委协调机制、重大事项决策机制、分工负责机制、民主监督机制、矛盾控制和化解机制等村级工作五大运行机制。村务工作规则的制订,实现村级组织职责明确、关系协调、运行顺畅、管理科学、决策民主,使农村各项工作走上制度化、规范化和法制化的轨道。

(五)坚持执政为民,建立健全为民服务长效机制,夯实党的基层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脱离了群众,基层党组织就会失去执政的基础。因此,要加强基层党组织的执政能力建设,就必须坚持执政为民,夯实基层党组织执政的群众基础。近年来,我们把加强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的归宿点落在建立健全为民服务机制、加强为民服务工作上。针对当前部分农村基层群众有苦无处诉、有事无处办、有难无处解的情况,通过建立健全领导联系点制度、村民情接待服务机制、乡镇办事全程代理机制、民情联动解决机制等措施,构建村、乡(镇)、县三级立体式为民服务机制,有效地转变了基层干部的工作作风,密切了党群、干群关系,受到群众欢迎。

三、新形势对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的新要求

在当前社会转型这个特定时期和背景下,党所处的环境和条件发生了重大变化,这既给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创造了新的机遇,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情况、新问题,并对党的基层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一系列新的要求。

(一)科学的执政意识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执政意识,主要是指党的执政地位作为一种社会存在,在党的组织和党员头脑中的反映,是执政党的精神支柱。实践证明,执政意识的强弱决定着执政党的前途和命运。强化执政意识,是提高党的执政能力的前提。在执政意识方面,当前一些基层党组织和党员存在着不容忽视的危险倾向: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缺乏“长期执政”忧患意识,没有执政的危机感,对执政规律缺乏科学的认识;二是有些党员干部没有“执政”的概念,认为自己是“为共产党打工”,他们把个人“从政”仅仅看成是一种职业,一种谋生手段,而没有意识到自己是在“执政”岗位上工作;三是有些同志出现“信仰危机”,得了执政“疲软症”,认为共产党能否执政无所谓,只要能推动经济和社会发展,不管什么党执政都可以,等等。这些问题,直接关系到党的执政地位巩固问题,对此决不能含糊和掉以轻心。

(二)重大的执政使命对基层党组织执政能力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新时期基层党组织的执政使命,就是树立科学发展观、正确政绩观,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不断提高人民生活水平。调查中发现,我市一些基层党组织在履行执政使命方面,与群众的愿望要求相比还存在很大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有些基层党组织对科学发展观理解不深、不透,在发展过程中脱离实际追求个人政绩,有的甚至劳民伤财;二是有的党组织满足于“看摊守业”,缺乏闯劲和创新;三是有的村党组织书记“双带”能力不强,其中有相当部分还比较贫困,要靠群众帮其致富,等等。这些问题的出现,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温州发展的内在动力。

7.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七

1. 解读的层次浅、随意性大。一些教师解读教材时,对文本内容浅尝辄止,缺乏深层次、多维度地品味涵泳凭着经验和直觉解读文本。

2. 解读缺乏“目标意识”。有些教师缺乏对语文课程目标、年段目标、课时目标的系统认识,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对教材理解的偏差和缺失的现象。

3. 解读存在依赖思想。许多教师习惯了依赖“教学参考书”,照搬其中现成的“教材分析”来进行教学设计、选择教学方法,缺乏针对实际情况的自主性、创造性解读教材的思考。

4. 解读导向有偏差。现行的质量评价方式的限制,在一定程度上对教师的教学思维和教学行为产生了负面影响,导致教师对教材理解、处理的片面性,最终影响了教学的效度。

5. 解读缺少专业指导。由于现实条件的限制,有些教师平时的专业学习缺乏保障,无法对相应的教学理论进行系统的钻研学习,影响了对语文课程的正确认识和对教材的准确把握。

为此,我们柳州市进行了“提高小学语文教师解读教材能力”课题研究。在南京凤凰母语教育科学研究所课题部的指导和帮助下,全市的小语教学研究人员和一线教师围绕研究主题,从理论及实际操作层面进行研究和探索,在“如何有效地组织课题研究”和“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方面取得了一些有益的经验和成效,对提高小学语文教学的有效性具有很好的促进作用。

一、 如何有效地组织课题研究

课题组遵循“立足校本教研,团队共享共进”的策略,以研究团队的建设为重点,具体采用集体备课、观摩交流课、评课研讨、专家引领、学术沙龙、专题讲座等方法组织研究,确保了课题研究的有效进行。

1. 组建高效能的课题研究队伍。建立了“市——县区——基地学校”三级课题研究网络。以教研员、特级教师、学科带头人、骨干教师为成员,成立了市、县区两级课题研究指导组;遴选了包括市区、城镇、乡村学校在内的37所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作为课题研究的主力军,以点带面,促进了研究团队的建设,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课题研究氛围。

2. 形成高效度的课题研究模式。采取全市集中研讨、县区区域性研讨、基地学校自主研讨相结合的方式,以课题研究基地学校为主要平台,以参与式研讨为主要方式,以教材解读为主要研究方向,定期开展全市性的集中研讨,对学校、教师的课题研究进行针对性的引领和点拨。县、区教研室和基地校根据既定的研究主题和研究计划,定期以集体备课、课堂教学研讨为主要手段开展了系列性的研究活动。

3. 确保有效的课题信息交流。为更好地开展校际课题研讨交流,宣传、推广课题研究成果,课题组积极拓展教研信息交流渠道,定期汇总各课题基地学校的典型课题研究动态和研究成果,利用教研网、学科博客进行信息、成果的发布、宣传和共享,在全市形成了良好的引领、带动作用。

4. 探索激励性的课题评价机制。为激励广大学校、教师的参与热情,我们从课题研究的组织方式、过程管理、实施效果、物化成果等方面对基地学校的课题研究质量进行评估。组织基地学校集体备课竞赛活动,进行先进教研县区、优秀基地学校、先进教研组、先进个人、优秀研究成果的评比表彰活动。

二、 如何有效地解读教材

本课题的研究,旨在科学、有效地培养教师养成深入钻研教材的习惯,总结、掌握符合本地情况的教材解读的方法、策略和途径,使教师科学、合理地解读教材,确定有效的教学目标,找准教学的有效切入点,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完成教学任务,优化课堂教学效果,更加科学、有效地实施语文教学。围绕上述研究目的,目前,我市课题组主要从三个方面进行了有效地解读教材的研究:

1. 从“明确学段教学目标”的角度解读教材

《语文课程标准》把教师解读教材作为实施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一个环节,提出了明确的要求,我们具体地梳理了各学段的教学目标,以“学段教学目标”为基本指标,进行相应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收到了明显的效果。以阅读教学为例,我们主要从“读书技能培养”“阅读理解能力培养”“积累拓展能力培养”三个方面,对各学段的教学指标进行了以下的梳理、归纳,以利于教师以此为基本依据,有针对性地进行科学、有度的教材解读和教学设计。

关于“读书技能培养”

▲ 第一学段:把初读训练落到实处:人人都能正确、流利(不错字、不添字、不掉字、不重复、不破句)地朗读课文。

▲ 第二学段:继续加强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力的培养,学习略读,学会默读和诵读。

▲ 第三学段:在继续抓好朗读的基础上,提高诵读能力,学会浏览,提高默读速度。

关于“阅读理解能力培养”:

▲ 第一学段:能了解关键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感知课文内容和蕴含的道理、情感和精神。

▲ 第二学段:(1) 能够理解词句的意思,体会关键词句表情达意的作用;(2) 能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3) 了解、体会常用标点符号的用法;(4) 注意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注意情感体验,并能与他人交流阅读感受。

▲ 第三学段:(1) 理解词语在语境中的恰当意义,辨别其感情色彩,推想课文中有关词句的内涵,体会其表达效果;(2) 注意标点符号的用法;(3) 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文章的基本的表达方法;(4) 提高对记叙文、说明文、诗歌等不同体裁文章的阅读能力。

关于“积累拓展能力培养”:

▲ 第一学段:把熟读背诵落到实处;密切关注词语、句式、段落、篇章的背诵和积累。

▲ 第二学段:拓展阅读的范围,继续增加有效的积累,为课外阅读示范、引路。

▲ 第三学段:继续增加学生的有效积累,加强学生独立自主地进行课外阅读的基础能力。

2. 从“正确把握课文主题思想”的角度解读教材

苏教版小学语文教材选文精美,每一篇课文均以洗练的语言表达了积极的情感态度、主题思想。在解读教材时,对文本主题思想的深刻、到位的理解,往往反过来促进了对文本语言及表达方式的理解训练的个性化和多元化。如解读《维生素C的故事》一文时,老师们对文本主题有两种认识:一是“哥伦布善于观察、善于思考,为维生素C的发现做出重要贡献”;二是“维生素C的发现,是人类集体智慧的结晶,是人类共同努力的结果”。第一种认识,是因为文章行文对哥伦布着墨较多,而且阅读者(包括老师和学生)有着“哥伦布是个著名的航海家”的定式认识,不过,依据此主题在文中寻找、确定语言训练点时,基本只能围着对哥伦布的描写部分来选择;第二种主题思想的感悟来源于对文本内容和内涵的全面、深刻的理解,据此主题在文中寻找、确定语言训练点,除了对哥伦布描写部分,还可关注到对因患坏血病自愿留在孤岛的几个船员的描写,以及后文提到的“后来经过研究,人们发现……一种名叫维生素C的物质……”等关键词句的品读训练。两相比较,后者不但可以使阅读者在情感态度、价值观方面得到更为深刻的感悟和触动,而且阅读教学训练点的选择更丰富、更具有个性化和创新性。

3. 从“精确选择阅读训练点”的角度解读教材

解读教材的最终目的之一就是要对学生进行感悟、积累、运用的训练。所以在研读教材时,应遵循语文学习的客观规律,从帮助学生学习、感悟、积累语言的角度考虑,精确地从文本中选择有效的阅读训练点。如《艾滋病小斗士》一课,抓住与课文的主题思想密切相关的词语“小斗士”,启发学生思考:为什么称恩科西为小斗士?抓住文中恩科西与病痛斗、与死亡斗、与歧视斗、为全世界艾滋病患者而奋斗的关键句段为训练点,引导学生感悟文本。像《水滴石穿的启示》一课是一篇说理性的文章,解读教材时应关注文章的体裁特点,抓住文章夹叙夹议的表现手法,引导学生阅读、理解、学习。

8.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八

综合设计型实践教学课题设计报告

专业班级: 城规091 学号: 200911002107 姓名: 呵呵 课题名称: 我的家乡

一、综合设计概述

本次综合设计主要是实现教学管理系统中的部分功能,掌握演示文稿的创建方法,利用PPT学习、熟练操作等功能。

二、幻灯片设计

大理古城简称叶榆,又称紫城,其历史可追溯至唐天宝年间,南诏王阁逻凤筑的羊苴咩城(今城之西三塔附近),为其新都。现在的古城始建于明洪武十五年(公元1382年),方圆十二里,城墙高二丈五尺,厚二丈东西南北 各设一门,均有城楼,四角还有角楼。解放初,城墙均被拆毁。1982年,重修南城门,门头“大理”二字是集郭沫若书法而成。由南城门进城,一条直通北门的复兴路,成了繁华的街市,沿街店 铺比肩而设,出售大理石、扎染等民族工艺品及珠宝玉石。街巷间一些老宅,也仍可寻昔日风貌,庭院里花木扶疏,鸟鸣声声,户外溪渠流水淙淙。“三家一眼井,一户几盆花”的景象依然。古城内东西走向的护国路,被称为“洋人街”。2 这里一家接一家的中西餐馆、咖啡馆、茶馆及工艺品商店,招牌、广告多用洋文书写,吸着金发碧眼的“老外”,在这里流连踯躅,寻找东方古韵,渐成一道别致的风景。

1982年2月8日,国务院公布大理古城为人国首批24个历史文化名城之一。

大理城的城区道路仍保持着明、清以来的棋盘式方格网结构,素有九街十八巷之称。南北对峙的两座城楼被修复一新。

城内由南到北,一条大街横贯其中,深街幽巷,由西到东纵横交错,全城清一色的清瓦屋面,鹅卵石堆砌的墙壁,显示着大理的古朴、别致。3

养花种树,已成为传统的习俗,每家每户都有一个大小不等的花园,名贵的大理山茶花、杜鹃花,争奇斗艳、傲雪开放,各种红花绿划伸出墙外,连成一条条花巷,芬芳的花香四时不绝,弥漫了全城。清洌的泉水,从苍山上流进城里,穿街绕巷,经过一家家门前,洗净污垢污染,大街小巷,叮咚的水声不绝于耳,如弹奏的三弦。“家家流水,户户养花”名不虚传。

历史悠久,极负盛名的一年一度民族传统盛会“三月街”,就在城西的苍山脚下举行。

云南省首批重点文物保护的“世祖皇帝平云南碑”,就耸立在三月街街场上。

在古城西北1公里处,就是被国务院列为全国第一批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大理三塔,与古城西南角的弘圣寺一塔遥遥相对,为古城增添了一层灿烂的色彩。

大理景点先不急,先看一下大理火车站附近的风光。

大理火车站前:

五朵金花,大理是《五朵金花》的故乡: 很多建筑都喜欢顶个球,叫它夜明珠吧:

夜明珠上俯视:

(正前方为火车站)

大理的景点有古城,崇圣寺三塔,蝴蝶泉,洱海。

古城:

三塔

蝴蝶泉

洱海

三、演示文稿功能描述

幻灯片中包含各类文本、图片、剪贴画等,应用各种添加效果(飞入、强调、退出等)使其更生动的表现家乡的美。

四、总结和体会

9.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九

课题背景

(一)中职校学生现状分析

目前中职教育对象的现状是学生学习基础差、学习动力不足,有较强的学习挫败感。我校处于眉县郊区,招生的对象是本地区初中学生及外来务工子弟,学生计算机基本应用能力有很大差异,面对这些教育对象,我校计算机教师一直在寻求一种方法,追寻一种答案。如何激发学生的专业兴趣?如何让计算机专业学习变成学生内在需求?如何在教学中让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我们感觉到,除了贴近学生的教学方法外,科学的评价机制也是赢得学习情感的有效手段。对于经受过中考挫折的职校生来说,以考核为主的终结性评价是他们心头永远的痛,唯有改变教学评价机制,注重他们的学习过程,关注他们的点滴进步,收获他们的学习成果,才能从内心激发他们的专业情感。这就是我们课题研究的真实驱动力。

(二)任务驱动课堂教学评价问题分析

虽然职业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都在以任务驱动法实施教学,但在课堂评价时却一直沿用传统教学评价体系,而且这种传统的教学评价活动几乎仅限于学校管理人员、教研人员对教师和学生的评价,没有学生对学生、学生对教师、学生自我、教师自我的评价,忽视了学生是课堂学习的绝对主体,而仍把教师如何教作为主要的评价对象,在很大程度上沿袭着以教师为中心、以知识为本位的老路子。评教成了课堂评价的主体,忽视了对学生学习的评价,导致主客体错位。对师生评价的主要内容是教材基本知识的掌握,所考察的也是简单知识的再现。而对于学生思维、技能、学习状态,特别是对学生情感培养、价值观的树立以及对学生学习过程等深层次方面缺乏科学的评价。

旧有的课堂评价标准制约着师生的知识观、教学观、学生观和学习观。在某种程度上评价制度已经成为教学改革的严重障碍与阻力。因此,重建新的课堂教学评价体系已刻不容缓。基于以上思考,我们提出了在任务驱动法引领下实施课堂教学评价的实验研究,通过研究多种评价理论,对任务化教学环境下的课堂因素进行评价。用发展的眼光看待师生,评价学生的行为、教师的行为,以激励师生自我发展、自我完善。

三、课题研究的实践意义与推广价值

任务驱动评价是任务导向教学法的最后一个环节,根据《教育学》的原则,应多采用自评、互评、教师点评的方法。计算机技能课的学习多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和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表现不同,我们在考核过程中频繁运用多种考核方法。对主观性较强的内容采用等级评分制、模糊评分制、激励评分制;对客观性较强的内容采用准确评分法、量化评分法。充分考核学生在学习过程中表现出来的收集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知识积累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语言文字表达能力以及团结协作和社会活动的能力。

基于以上原因本课题研究的意义及价值总的说来在于两点:

(一)在以“任务”引领的计算机学科教学中,探索多种互动教学评价体系,最大限度激发学生的主体参与性,实现学生学习情感的改变,真正提高学生动手技能,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二)发展教师课程改革理念,改进课堂教学评价方法,提高教学效率,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四、文献综述

(一)评价标准综述

不管是具有何种特征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通常采用先把课堂教学分解为几个要素,再逐级分解,直至形成完整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另一方面,从评价标准的内容上看,一般是把课堂教学分为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教学过程、教学效果等要素,这几个要素的具体内容则是教学理论中一堂好课的基本要求。这种采用确定一个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一套评价量表,由特定的个人或群体对某教师的一堂课进行打分,然后综合统计,计算出总分,取得一个评价结果的评价方式在我国目前课堂教学评价标准中占据了主导的地位。这种以量化为主要倾向的课堂教学评价标准试图以统一标准的形式来保证标准面前人人平等的公正性,以分数的形式来保证评价的客观和准确。但是由于评价标准过于强调共性和统一性,而忽视了个体的个性和灵活性。

(二)评价方式综述

长期以来,在开展的课堂教学评价活动中所采用的评价大都是他人评价,即被评者以外的组织或个人依据评价标准对被评者所实施的评价,简称他评。他评作为一种常用的评价方式,是课堂教学评价中有其独特的优点:一是他评可以使评价有更强的针对性,二是他评可以使课堂教学评价更全面。

但现代教育下的课堂教学评价中越来越多地使用自评,即自我评价,也就是被评者依据评价标准对自身的活动所作的价值判断。因为自评更加具有不可替代性,具体表现在:评价结果具有更高的真实性和准确性、有利于评价标准的内化以及可以形成被评者改进工作的内在动力。此外他评需要花费一定的人力物力,实施评价的次数有限,而自评则可以作为经常性的评价,不断地对教学过程进行调控。

我们认为课堂教学评价的发展现状是多样化的,课堂教学评价的目的从原先单一的奖惩向更适合发展性目的转变。为了适应课堂教学评价主体与客体多样化的发展,为了更全面地促进教师及课堂教学质量的提高,也为了激励教与学两方面的积极性,课堂教学评价应该以自评为主、适当的用量规的办法引导规范教学行为,引入多元的评价手段。

(三)任务驱动法评价综述

现代职业教育应该强调职业素质的培养和职业能力的发展,能力为本已成为中职教育的指导思想,实施任务引领型教学法正是符合现代中职教育的方向和宗旨的,在中职学校计算机专业课教学中采用任务驱动法已经成为共识。

与传统的教学法相比,任务驱动法更着眼于学生职业能力和素质发展的培养。客观的讲,能力和素质是在教育活动过程中逐步培养发展形成起来的,从理论上讲没有一个上限的标准,教学评价既无法量化又不可确定,而传统的教 学评价过分强调甄别和选拔功能,主要采用以量化考核作为评价中唯一的终结性评价标准,难以呈现出职业学校学生的特长能力、动手能力、适应能力、创造能力等,因此任务驱动法的实施必须与教学考核评价方法的改革相结合。如何构建适合于我校任务驱动的教学评价方法,则是本课题探讨与研究的问题。

五、研究目标

(一)以发展为目标,以改进计算机教学为动力,探索课堂评价的多元性,课堂评价的多样性。

(二)以职校学生年龄为特点,以职校学生学习现状为起点,开发操作简便、简易可行的过程性评价实施工具。

(三)以课堂为主线,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加强课堂教学课堂评价管理。

(四)以过程积累为依据,提炼经验,进一步细化实施方案,开发评价平台,编写体现课堂评价的计算机类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案,并在本校推广。

六、研究思路

(一)问卷调查:设置学生问卷,从问卷中反映学生对计算机专业学习的态度和目标,以及对学习成果评价方式的设想。设置教师问卷,从问卷中了解教师常用的教学评价手段,对过程性评价的认识以及使用程度。

(二)设计工具:根据计算机专业课程的特点,设计专业成长记录册、课堂学习记录卡。不同的学科再细化记录环节。

(三)具体行动:教师实施过程评价,运用设计工具,收获典型个案。进行学生座谈、家长交流。

(四)阶段总结:反馈信息,反思过程,撰写阶段报告,拟定新一轮的行动方案(包括评价方案的拟定)。

(五)数据测评:对实验班和对照班进行测评,并定性分析。

(六)完善方案:根据数据测评及前阶段研究,细化评价方案,并在教学中应用,进一步完善方案。

七、理论与实践依据

(一)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

发展性教育评价理论它是一种以人为本、以学生发展为本,面向未来,面向全体,强调合作和自我完善的新型的科学和评价理论。有以下几个特征:其一,在评价方向上,它不仅注重评价对象的表现,而且更加注重其未来的发展;其二,以未来发展为目的,评价结果不与奖惩直接挂钩,使被评价者做到襟怀坦白,没有顾忌,积极参与评价;其三,评价者与评价对象配对,制定双方认可的发展目标和评价计划,由评价双方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其四,评价者与评价对象完全是建立在互相信任的基础上,和谐的气氛贯穿评价过程始终。因此,它能调动评价对象发自内心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自觉改进缺点,实现发展目标。这就是本课题研究的理论支持。

(二)人本主义理论

人本主义认为人的成长源于个体“自我实现”的需要,“自我实现”是人发展的 根本动力追求目标。当个体达到“自我实现”需要的高峰,也就进入了自由创造的境地,出现“高峰体验”——创造潜能的发挥或自我实现给人以最高的喜悦,这种主观上的感受是最高的奖赏和奖励。人本主义体现了学生的主动发展思想和主体发展地位,体现了以人为本的现代教育理念。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尊重学生的人格地位,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认知规律,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协作者和鼓励者,这便是本课题研究所追求的课堂教学效应。

八、内容结构

本课题的研究计划包含两个方面:理论研究和实践研究,重点在于实践研究。本课题将拟我校12级计算机应用班,13级网络技术班、计算机应用班为实验班,开展研究,寻找实现课堂评价的积极元素。

(一)课堂教学评价内容的研究

在信息化环境下评价一节课堂教学,应该从教师组织学生活动的角度去观察,看学生是否能够实现有效学习,从实现有效学习的角度去设计活动、组织教学,这样才会充分发挥课堂教学的积极导向作用,也才能促进课堂教学评价自身的健康发展。与教学设计对应,课堂教学评价内容可以分为:

1.课前评价(学习者分析评价、学习内容评价、学习目标评价);

2.教学组织形式评价;

3.教学媒体评价;

4.学习效果评价。

(二)课堂评价标准的研究

标准是具体化的评价指标,在制定课堂教学评价标准时,建立科学的评价指标应该抓住以下主要内容:学习目标、学习内容、教学媒体、教学组织形式、学生活动、学习效果。

1.学习目标:目标确立既要符合课程标准的要求,又要与学习者相适应,注重学生创新精神与实践能力的培养。

2.学习内容:依据三维教学目标对教学内容进行恰当的选择和处理,联系生活实际相结合,让学生感受到学有所用,并学会分析、思考,展开探究,得出结论。

3.教学媒体:媒体的使用除了硬件的熟练操作之外,还会利用信息技术与课程资源进行整合,媒体的使用要目的明确,有助于提高课堂学习效率。

4.教学组织形式:教师创设学习环境,进行有效的学习方法指导,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引导学生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能否体现以“任务”引领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教学形式。能否通过各种教学资源优化组合,提高课堂教学质量。

5.学生活动:在教学中有充分的学生活动时间和空间,通过学生的感知、体验获取知识。

6.学习效果:在规定的教学时间内,是否达成教学目标,不同层次的学生知识、能力,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是否得到了培养。学生是否体验到学习成功的愉悦,产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

九、研究方法

(一)观察(听课记录)法

本研究将广泛采用课堂听课,直观的收集评价信息,对教学环节予以评估,通过了解课程背景、教学内容、学生情况对课程进行整体把握,通过多听课实现对教师的动态分析。

(二)调查法

本研究将广泛采用量表的形式,对教学活动的参与者进行调查,通过多元的评价方式分析教学的各个环节。通过执教者的自我评价及学生的反馈情况,了解教学效果。

(三)录像法

通过对课堂教学活动的实录,将录像内容转化为文字评价,便于执教者自我认识和定量分析。

(四)访谈法

本研究中的教师的教学设想、教后体会等主要通过与执教者对话的方式获取。还有学生的学习兴趣及学习效果也可以通过对话方式获得。

十、预期成果

(一)研究论文和报告

(二)形成学业质量评价方案

(三)完善课堂表现评价细则

(四)形成学科成长记录手册(实训报告)

(五)开发体现课堂评价校本教材或校本教案

十一、研究进度

2013年3月~2013年5月 立项申报阶段。这一阶段将完成课题规划任务的立项研究,任务申报工作,完成开题报告。

2013年6月~2013年7月 钻研有关资料,进行探索研究,通过召开课题研讨会,进行课堂教学比赛、教学设计比赛和优秀课件评比,探讨、交流和总结在基于任务化教学法下备课行为、课堂教学活动行为改变的策略及教学评价方式方法问题。收集中期成果,起草中期报告。

2013年9月~2013年10月 整理研究资料,分析研究结果,起草研究报告,申请结题。

十二、课题经费分配

材料费:2000元

培训费:2000元

其它费用:4000元

十三、组织分工

课题组长: 王刚 组织实施、撰写各类报告、全面负责课题工作。

课题副组长:郭强 过程材料汇总、具体负责。主要成员:

10.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十

2 在问题解决中进行“微课题”研究,让学生对知识本质深化理解的同时学会数学思维的方法

著名数学教育家波利亚曾说过:“问题是数学的心脏”,因此数学学习的核心就应该是培养解决数学

k =

故所求的直线方程为1yx=+.

综上,所求的直线方程为,,. 0x =1y =1yx=+

从上面的论述我们可以看出,微课题研究,是教师为解决一个具体的、较为微观的现实问题而建构和确立的小课题.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微课题”研究,有利于提升教师自身的内涵,当然,累积与研究的过程是漫长而又无趣的,甚至可能会失败.但那是工作的真实累积,因为只有厚积才能薄发.另一方面,由于教师在教学中经常进行“微课题”研究,有利于教师理念的更新,角色的转换,课堂结构的优化,学生喜欢这样的教师与课堂,无形中课堂效率提高了许多.因此说,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微课题”研究,是一种“双赢”的事情,有力地催动了师生的共同成长.

11.计算能力课题中期报告 篇十一

南岗中心小学

徐丹丹

一、课题提出的背景

在小学语文教学中,指导学生开展课外阅读是其重要组成部分。阅读与口头表达、书面表达的关系是一个语文教学的老话题,早有定论。阅读多、阅读广泛促进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发展,而提高小学生写作能力也必须大大提高学生的阅读量。

《语文课程标准》(实验稿)在阶段目标第一学段中指出:“喜欢阅读,感受阅读的乐趣„„借助读物中的图画阅读„„在阅读中积累词语。阅读浅近的童话、语言、故事„„诵读儿歌、童谣和浅近的古诗,展开想象,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感受语言的优美„„积累自己喜欢的成语和格言警句。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5万字。喜爱图书,爱护图书。”第二学段中指出:“„„初步学会默读„„能复述叙事性作品的大意,初步感受作品中生动形象和优美的语言,关心作品中人物的命运和喜怒哀乐,与他人交流自己的阅读感受„„积累课文中的优美词语、精彩句段,以及在课外阅读和生活中获得的语言材料。诵读优秀诗文,注意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领悟内容。背诵优秀诗文50篇(段)。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40万字。” 第三学段中指出:“„„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诵读优秀诗文„„背诵优秀诗文60篇(段)。利用图书馆、网络等信息渠道尝试进行探究性阅读。扩展自己的阅读面,课外阅读总量不少于100万字。”

著名的语言学家吕叔湘先生说:“少数语文水平较高的学生,你要问他的经验,异口同声说是得益于课外看书。”

时代在发展,电视、录像、广播、网络等媒体对学生深深吸引,造成学生对文本的不喜欢。因而学生厌读课外书的现象普遍存在。

学校老师比较重视语文课堂教学,但对课外阅读并不重视,甚至不问不管。即使向学生发出课外阅读的号召,也不对学生进行引导、培养。

当前,对课外阅读指导与培养学生口头、笔头表达能力的相关研究可供借鉴的经验不多,教师无从下手,也就畏而避之。

农村文化环境较落后、家长文化水平普遍偏低、学生接受各种教育的途径少、家长适时引导教育孩子的意识较差。因此,与城市学生相比,口头表达和写作的能力较差。

二、课题研究目标

(一)我们知道培养小学生的课外阅读兴趣,即增加语言文字摄入量,可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但是通过哪些有效途径可以培养小学生的阅读兴趣?选择哪些阅读材料或内容?采取哪些阅读方式以及给学生多少阅读量,有利于培养阅读兴趣和提高阅读能力?而在读与写之间,如何借助读提高写的能力?这里有许许多认识上和实际操作上的模糊之处。同时,阅读兴趣的培养,阅读内容、方法在各年级段上如何侧重?特别是高年级段写作能力的培养如何实施,课外阅读与语文课教学如何相兼容?如何结合?如何与我们学校的具体情况和特点结合?寻找有效的途径,这是本课题要研究的。

(二)具体目标

第一阶段(低年级):以识字教学为重点,要求在听、说、读、写的过程中在两年内突破认识1173个常用字的界限,达到能认识2000个左右的常用字,大幅度增加识字量,学习结合上下文和生活实际了解词句的意思。学习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课文不出声,不指读,一边读一边想。每学年背诵30篇以上优秀诗文。阅读浅显的儿童读物,能大致了解内容。二年级课外阅读不少于5万字。

第二阶段(中年级):以阅读教学为重点,辅以作文教学。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让学生通过大量阅读(年阅读量达到300篇左右)来有效地提高阅读质量(包括理解水平、记忆水平与阅读速度),能联系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词句的意思。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揣摩文章的叙述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初步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默读有一定速度。每学年背诵30篇左右优秀诗文。能借助字典或有关资料独立阅读程度适合的读物,了解主要内容。逐步养成课前预习、课后复习、课外阅读的习惯。课外阅读三年级不少于15万字,四年级不少于30万字。

第三阶段(高年级):以作文教学为重点,阅读程度适合的文章,能理解主要内容,领会有一定内涵的词句,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并有自己的见解,能领悟作者的一些表达方法。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阅读其他文章,稍作准备能正确流利地朗读。默读速度每分钟不少于300字。每学年背诵20篇以上的优秀诗文。学习浏览,能根据需要收集有关材料。课外阅读每学年不少于50万字。逐步培养读书记笔记的习惯。在听、说、读、写过程中能写出有中心、有条理、有真情实感的简单记叙文和常用应用文,做到在40分钟内写出400字左右的文章,有效提高写作水平。

三、实验对象、实验方法和理论依据

(一)实验对象的确定

我们的教学是面向全体学生的,所以所有的学生都是我们的实验对象。但是,考虑到师资、时间与精力以及操作方便等问题,我们决定分阶段定班级进行实验。实验班级是随机抽样确定的,在低中高三个年级段各确定一个实验班,即一(1)班、三(1)班、五(1)班。实验班与对照班级情况基本一致。

(二)实验方法

研究方法以经验总结法、教育实验法为主,并与教育调查法、文献资料法相结合,通过制定研究计划、实践、反思、分析、不断调整,使课题研究稳步实施。同时,进行问卷调查,进行定量定性分析,了解各阶段的初步成果,并通过文献了解吸取他人的研究成果,以指导我们的课题研究。

(三)理论依据

我们提出实验课题的理论假设就是:在小学语文教学中,分阶段(低年级段、中年级段、高年级段)突破阅读关。这个实验构想的理论主要来自以下几方面。

1、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从量变到质变,又从质变到新的量变。事物的发展是从量变开始的,量变达到一定的程度,突破了一定的界限,就会出现质变。小学语文教学也是如此,学生认识一个个汉字,达到一定的量,就能阅读;阅读达到一定的量,就能作文。正如古人所云:“能读千赋,则能为文。”

小学语文教学过程中有着许多矛盾,不同的学习阶段有不同的主要矛盾。低年级阶段,语文学习的主要矛盾是识字。如果在这个阶段集中解决了识字问题,中年级语文教学的主要矛盾则是阅读。当阅读突破一定数量,学生具备阅读的能力以后,作文就成了主要矛盾,所以高年级以作文训练为重点。

2、耗散结构理论

耗散结构理论认为:涨落导致有序。涨落是指系统某个变量和行为对平均值发生的偏离,它使系统离开原来的状态或轨道。系统处于不同状态时,涨落起着迥然不同的作用。当系统处于稳定状态时,涨落是一种干扰,它引起了系统运动轨道的混乱,导致了无序。此时,系统具有抗干扰的能力,它迫使涨落逐步衰减,使系统又回到原来的状态和轨道。如果系统处于不稳定的临界状态,涨落不仅不衰减,反而放大成为“巨涨落”,使系统从不稳定状态跃迁到一个新的有序状态。耗散结构理论还认为:远离平衡(即非平衡)的开放系统,才能不断地获取和消散外界的能力和分子,才能维持系统的生存,并形成富有生命力的、稳定化的、高度有序的结构——耗散结构。

耗散结构理论对我们的启示是:小学语文教学新体系要成为宏观有序的耗散结构,必须要形成识字教学、阅读教学、作文教学的巨涨落。在涨落的过程中,字、词、句、段、篇,听、说、读、写、书的训练要远离平衡态,使各个子系统之间产生相干效应。识字教学高潮阶段,阅读教学、作文教学要为识字服务;阅读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作文教学要为阅读服务;作文教学高潮阶段,识字教学、阅读教学要为作文服务。此外小学语文教学要做到课内带课外,成为一个开放的系统。

3、激发学生浓厚的阅读兴趣

教育心理学认为,兴趣是激发学习动机的最现实、最活跃的因素。美国心理学家布鲁纳也指出:“学习的最好刺激,乃是对所学材料的兴趣。”要想使学生博览课外书籍,就得先千方百计点燃学生心灵上兴趣之火。有了饱满的读书兴趣,学生才会对课外阅读产生强烈的需要,积极地投身其中。

孔子曰:“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兴趣是学生参与的原动力,要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课外阅读,教师必须创造某种条件或利用他们已有的其它行为动机和需要的迁移,使阅读成为他们生活中所必需的东西。例如,利用晨会课,借用讲故事或内容简介的形式,向同学们介绍一本好书。在给孩子们讲故事讲到最紧张的时候,突然刹车。学生总催促教师讲下去,这时可把书借给他们看,学生一拿到书就会如饥似渴地去读,教师可趁势向学生介绍相关的其它作品。这样一来,课外阅读也就成为同学们的一件乐事,一种享受。教师要善于唤起和利用学生读书兴趣,促使他们兴味盎然地去阅读、体会,积累语言信息,使语言仓库里有丰厚的积蓄,需用时,才能游刃有余,写起文章来,才能妙笔生花。

实验教师利用各种方法充分发挥学生的积极主动性,使得学生对阅读产生极大的兴趣,就能变“要我阅读” 为“我要阅读”。学生扩大了阅读面,增加了阅读量,积蓄了足够的内存,还怕大量而快速的输出吗?

四、课题的实施过程与措施

(一)研究的主要阶段 主要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阶段为2007年11月至12月,即课题立项之前。这一阶段是课题研究及课题立项的准备阶段,主要是了解同类课题研究现状,作一些调查研究,建立课题的实验设想,撰写研究方法和研究计划。

第二阶段为2008年1月至2月。这是初步探索阶段,主要工作是建立课题研究组,进行课题成员培训,各实验班级拟定各自的实验计划,进行初步的实验工作。

第三阶段为2008年3月至6月。这是深入研究阶段,主要工作为定期开展课题研究的研讨活动——定期开展实验研究课,研究交流实验计划、实施办法,定期进行形成性检测和阶段性小结,并在实验基础上汇总并修订学生使用的阅读材料,以及资料收集和成果总结工作。

第四阶段为2008年9月至12月。这是总结思考阶段,主要工作是课题组整理资料、进行数据处理、结果分析和撰写研究报告。

(二)研究的主要内容和措施

1、识字教学——一字带多字。

为了提高识字教学的效率,使学生尽快掌握2500多个常用字,在识字教学中,低年级学生从阅读带注音、图文并茂的作品入手,以逐步认识与掌握生字的音、形、义,展开丰富的联想,带出并学习多个生字。多次反复运用与巩固,熟能生巧,通过已会的汉字带出一些常用字,突破识字关,提高阅读能力。

2、阅读教学——一篇带多篇。

阅读材料大量涌现,而现行语文课本课文少,学生语文学习的时间又有限。为了在有限的时间内提高阅读教学效率,必须改革阅读教学方法。

学生在课内阅读了一篇课文,在课外就配合着阅读几篇思想内容或体裁写法相近的文章。例如,《一个苹果》是以一物为主要线索贯穿全文,配合这篇课文,让学生在课外阅读《一片松叶的来历》《一把军用小刀》等文章。这样,学生就能够及时地运用在课堂上所学到的方法,举一反三,闻一而知十。

为了使学生在小学中年级段突破阅读关,我们在教学中采用了“一篇带多篇”的方法。根据教材安排的训练重点,教师教学一篇课文后,带出类似的几篇文章,让学生自学运用,大大地增加阅读量。

(1)基本程序:在阅读教学一般程序的基础上,根据“一篇带多篇”的特点,建立了这样的教学基本程序。第一步示范学习一篇(段),学习阅读的基本方法;第二步尝试学习一篇,巩固前面所学到的方法,培养阅读能力;第三步带动自学同类的文章一篇或几篇,运用和发展阅读方法,提高阅读能力。

(2)带动课外阅读:每周开设1节课外读书课,指导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进行大量的课外阅读,提高阅读速度,增加阅读量,增强阅读能力。

(3)带动语文实践:定期开设语文实践课,进一步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习惯,发展学生的阅读能力。

3、作文教学——读多篇写一篇。

从教学法的角度看,作文过程是运用语言文字对思想内容进行整理、加工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通常作文,胸中先有一腔积蓄,临到执笔,拿出来就是,是很自然的。”由此可见,多阅读、从阅读中得到“写作的榜样”,是作文教学的实质之所在。

为了提高作文教学的效率,突破作文关,我们主要采取了“读多篇写一篇”的作文教学方法。按照状物、记事、写景、写人的顺序进行分类训练。低年级以句段状物为主,写写花草树木、瓜果蔬菜、家畜动物、庄稼食物、房间教室等;中年级以段与篇为主,写一些熟悉的人、感兴趣的事、喜欢的物、四季景色、家乡山水、美丽校园等;高年级则以想象作文为主,比如:二十年后的世界、正从东方崛起的中国、十年后的苏州、腾飞的苏州高新区、展望浒关工业园等。再如写一些感想作文,读后感和观后感,剧评和影评等。

以读带写,读多篇写一篇。即读完在内容上或写作方法上相类似的几篇文章,指导学生学习这样的方法写一篇。

4、把握课外阅读的时机。

学生对课外阅读光有兴趣还不行,我们还得通过课外阅读这一途径来培养学生的能力,结合语文课堂教学的实际情况和学生特点,抓住以下两大时机为学生提供课外阅读的条件、机会。

(1)着眼课文学习进行的课外阅读。

从课文这个出发点,可以走向四面八方,精读一篇课文,可以带读许多相关的书,如《麻雀》一文,它是俄国著名作家屠格涅夫写的,他的作品构思新颖,视角独特,语言精练,文字优美。要想体会他的风格,同学们课后可以阅读他的代表作《猎人笔记》。从另一方面,《麻雀》一文表现的是伟大的母爱,我国古代有位诗人也写了一首诗来歌颂母爱,那就是孟郊的《游子吟》。如此引导,足可见围绕课文进行课外阅读,天地是多么广阔。

(2)围绕课内写作进行的课外阅读。

作文,多少学生对它朝思暮想,多少学生为它伤透了脑筋。但是作文的道理和方法,光靠老师讲,学生是掌握不了的,只有在完成一定阅读量后,学生才能悟出来。因而,围绕课堂上的写作训练,辅之以适当的课外阅读,以读来促写。

阅读教学与写作教学相结合,在阅读的过程中,学习范文中的写作因素,尤其是针对学生的写作实际,提供可资借鉴的写作方法,同时,还注意学习作者是怎样观察和构思的,又是怎样遣词造句的,针对学生在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有的放矢,让学生通过课外阅读找出自己的差距等等。安排学生的习作练习要以范文为榜样,以模仿为手段,以生活经验为内容,以片断训练为形式。每次作文后,让学生把优秀作文誊写出来,装订成册,张贴在“学习园地”中,特别好的学生习作向外投稿,既鼓励作者,又鞭策读者。

5、开展丰富多彩的读书活动。

开展图画作文、音乐作文、活动作文训练;组织学生学当小记者,开展采访活动,为广播电台、报刊写稿;开展社会调查,撰写调查小报告,举行“与好书交朋友,做有理想的人”等读书活动。(1)举办“图书展览会”。

每学期举办一两次“图书展览会”,比如展出记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为振兴中华而斗争的故事,让学生在阅读中同时受到他们为祖国的忘我精神的鼓舞;展出有关我国和外国科学家的故事,学习他们专心致志于科学事业的精神。除了图书以外还陈列上述人物的照片、名言、警句;还有生动有趣的文艺读物,启发阅读兴趣。

(2)充分发挥图书室功能,开设读书课。

阅览室定期开放,由专人负责,创设阅读氛围。每周安排一节读书课,保证学生的阅读时间。布置一定的课外阅读作业。定期交流阅读情况,比比谁知道的故事多、名人多,让学生在竞争中阅读。

(3)订阅报刊、设立“中队图书角”。

低年级至少人手一刊,中年级至少一人两刊。各班发动学生把自己的图书带到班级,办好“班级图书角”。可在图书角上张贴“爱护书籍公约”,教育学生爱护图书,并选好图书管理员认真负责借书还书,另外教学生修理书的本领,学会给书包皮、制作美丽的书签,小书架等,从小培养队员爱护图书的良好习惯。

(4)背诵优秀的诗文。

背诵优秀诗文,增加学生的语文积累。定期与不定期开展赛诗会、故事会等,并评出每期“古诗状元”“故事大王”等。

(5)分阶段定类别增加语言积累。

老师利用晨会课、班队课、活动课等有利时机,启发、引导学生阅读,以增加语言积累。低年级:阅读儿歌、谜语、童话故事和神话故事;

中年级:阅读歇后语、寓言故事和成语故事以及一些古今名著; 高年级:阅读现代诗歌、名人故事和历史故事以及一些中外名著。

各班在黑板报上开辟“每周一诗”(三年级起改为“每周两诗”)、“名言警句”等栏目,定期定时更换,由课代表带学生阅读、背诵。黑板一侧开设“好词佳句”栏,内容可有老师提供,也可由学生轮流提供。

(6)写读书笔记。

在学生产生阅读兴趣的基础上,让孩子们学会分析和思考,有效的办法是指导写读书笔记。学生语文水平有一定的差异性,根据学生的这一特点,采用了不同的训练形式,低年级只要求简单地记下读书年月日、书名、书籍作者。三年级增加一栏,简要讲述书的内容和自己喜欢的地方。四五年级写读后感,摘录书中精彩的词句,摘抄佳作写一两句点评,写读后感。班级举办优秀读书笔记展览。(7)开展“读书讨论会”。

在班里举办读书讨论会、读书报告会、心得交流会、阅读方法交流会、知识竞赛等,可以从知识、能力等角度了解学生课外阅读的情况,正英国作家肖伯纳所说:我的思想交流给你,你把你的思想交流给我,那么我们俩人同时掌握了两种思想。实际上,这也是把个体阅读纳入群体阅读的一种努力。选择能引起朗读兴趣,又有不同看法的著作,如一些古典作品,确定书籍后,出好讨论题,讨论前,每个学生读完并写出感想、体会,作为会上主要发言。

(8)“红领巾读书月”活动。

为引起队员对书的热爱,举办爱国主义教育为主题的“我们爱祖国读书月活动”,以阅读科普读物为主题的“十万个为什么读书月活动”,以学雷锋树新风为主题的“学习雷锋读书月活动”等等。

五、研究的成效

(一)通过课题研究,培养了学生课外阅读兴趣,提高了写作能力,提高了小学生的语文综合素质。

(二)提高了教师的教学水平和研究能力

1、课题的实践研究,促进了教师的语文教学水平。教师在阅读与写作关系处理上意识增强,摸索到了增加学生阅读量、提高写作能力的有效途径。

2、教师学会了课题研究方法,获得了一批科研成果。

(三)在语文教学上形成了敬恩小学的学校特色

通过课题研究,语文教师善于把激发学生阅读兴趣与语文课堂教学相结合、善于把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相结合,使阅读、作文、课堂教学相互影响、相互促进。

六、存在的问题与结改

通过一年多的实践研究,我们取得了一些可喜的成绩。但是,也存在一些问题。师生文章大胆地向外投稿方面还比较欠缺与保守。今后,在这方面我们要好好努力,下大力气改善。

实验中,我们应该让教师稳定,跟班教学。这样,实验的条理性、层次性、循序渐进性会更强,取得的实验效果也就会更好。

上一篇:运动会加油稿18字左右下一篇:竞选学生会组织部副部长演讲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