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2024-07-09

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14篇)

1.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一

2009年某市教育学、心理学教师考编试题

教师考试资料 2009-08-27 15:08 阅读52 评论0

字号: 大大 中中 小小

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题干的括号内。每小题1分,共20分)1.学生对“雨后彩虹”感到好奇,从而努力学习科学知识,从动机的自发性和目的性上来说,这是一种(C)学习动机。

A、长远 B、短暂 C、内在 D、外在

2.教师说:“如果在下课铃响之前,每个人都能安静地坐好,我们就下课,否则,就得过一阵子再下课”,学生们立刻安静地坐好。这是学习的(B)。

A、迁移 B、强化 C、激发 D、归因

3.某生在学习上极其努力,但学业成绩仍跟不上班集体,多次承受失败之痛苦,因而产生被动、退缩、无动力、不进取。这种心理反应是(B)。

A、认识功能障碍 B、习得性无力感

C、自我估价降低 D、焦虑

4.一学生在测验时遇到某个难题,暂时跳过去,先做简单的,这表明他已经掌握了一些(C)。

A、组织策略 B、问题解决的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5.一个人做出某种行为是因为“别人都这么做”,那么他的行为就是(B)行为。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认同

6.“一个和尚挑水吃,两个和尚抬水吃,三个和尚没水吃”,是一种什么心理现象(A)。

A、去个性化 B、从众 C、服从 D、群体极化

7.关于焦虑与学习效率的关系的正确陈述是(C)。

A、高焦虑同高能力相结合会抑制学习

B、高焦虑同一般能力相结合会促进学习

C、不管学习难度如何,均是中等程度焦虑水平时学习效率最高

D、难度大的学习,低焦虑效率好

8.在维纳的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而稳定的因素是(B)。

A、努力 B、能力 C、难度 D、运气

9.关于学习动机对学习的影响,表述正确的是(D)。

A、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是固定不变的

B、学习任务比较简单时,学习动机强度较低可达到最佳水平

C、学习任务比较困难时,学习动机强度较高才能达到最佳水平

D、学习动机强度的最佳水平根据任务性质的不同而不同

10.根据实施教学评价的时机不同,可以将教学评价分为(A)。

A、准备性评价、形成性评价和总结性评价

B、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

C、标准化学绩测验和教师自编测验

D、发展性评价和过程性评价

11.“君子一言,驷马难追”或“一诺千金”体现的是(B)对从众行为的影响。

A、道德感 B、承诺感 C、模糊性 D、匿名

12.某学生在考场产生了“怯场”现象,这也就是我们平时所说的过度焦虑和紧张,这是因为该生动机水平(C)。A、过弱 B、中等 C、过强 D、无所谓强弱

13.某学生在英语测验中取得了高分,他将成功归因于运气好,这种归因具有的特性是(D)。

A、内部—稳定—可控的 B、内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C、外部—稳定—可控的 D、外部—不稳定—不可控的

14.数学教师在教应用题时,一再强调要学生看清题目,必要时可以画一些示意图,这样做的目的是为了(B)。

A、牢记住题目内容 B、很好地完成对心理问题地表征 C、有效地监控解题过程

D、熟练地使用计算技能

15.如果一个家长想用看电视作为强化物奖励儿童认真按时完成作业的行为,最合适的安排应该是(D)。

A、让儿童看完电视以后立即督促他完成作业

B、规定每周看电视的适当时间

C、惩罚孩子过分喜欢看的行为

D、只有按时完成家庭作业后才能看电视

16.在许多人“起哄”的时候,平时文雅的学生也会表现得粗鲁无礼,这种行为是?(C)。

A、服从 B、从众 C、去个性化 D、模仿

17.在班主任的培养和扶持下,一些个性品质好、有才能、受到同学欢迎的积极分子成为班里的骨干,形成班级群体的核心时,班集体的形成处于(B)。

A、松散阶段 B、形成阶段

C、成熟阶段 D、凝聚阶段

18.在皮亚杰看来,一个人道德的成熟主要表现在(C)。

A、道德行为习惯的形成

B、尊重准则和社会公正感两方面

C、能运用道德原则进行是非判断

D、道德信念的形成

19.首倡两难故事法研究道德发展阶段的心理学家是(A)。

A、柯尔伯格 B皮亚杰 C、斯金纳 D、巴甫洛夫

20.在教学中,为了便于学生记诵,教师经常用歌谣、口诀等方法,充分利用音韵和节奏把零散的枯燥的信息编成口诀,这种学习策略属于(B)。

A、复述策略 B、精加工策略

C、组织策略 D、阅读理解策略

二、多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分别填在题干的括号内,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1.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ABCD)。

A、教育性原则 B、艺术性原则

C、平等尊重原则 D、保密性原则

2.在学校环境中,对学生心理素质具有重大影响作用的因素有(ABD)。

A、教师的心理素质 B、校园环境

C、教学设备 D、学校风气

3.下列属于学生人际交往中的心理问题与矛盾有(ABC)。

A、学校恐怖症 B、离家出走 C、自杀 D、依赖性强 4.学习策略主要包括(ACD)。

A、认知策略 B、自我调解策略 C、元认知策略 D、资源管理策略 5.常模参照评价通常用于(ABD)。

A、选拨 B、升学考试 C、学校评价 D、编班

6.元认知策略主要包括(ABC)。

A、制定计划 B、监控策略 C、自我调节 D、群集策略

7.产生无力感有主要原因是(BD)。

A、特殊环境 B、失败后的不良心态 C、自暴自弃 D、消极归因

8.创设问题情境的主要原则(ABCD)。

A、问题要小而具体 B、问题要新颖有趣

C、要有适当的难度 D、要有启发性

9.影响学生从众行为群体方面的主要因素有(ABCD)。

A、群体的权威性 B、群体的规模

B、群体的凝聚力 D、群体意见的一致性

10.心理学的研究发现,学习的主要动机是由(BCD)组成的。

A、安全的需要 B、认知的需要 C、自我提高的需要 D、附属的需要

三、知识运用题(每题2分,计10分)。

1.一位家长可能觉得弹钢琴要比练毛笔字有趣得多,因此告诉孩子说:“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弹一小时钢琴。”家长心想这回孩子该好好练字了,可孩子根本不买帐,因为他宁愿多写毛笔字,也不愿弹钢琴。

答题建议:如果你是这位家长,你会这样告诉孩子: 本题强调的是,强化必须用学生喜欢的活动去强化他相对不喜欢的活动,而不能相反。在选择强化物时,必须了解与所要强化的学习行为相比,儿童更喜欢什么,并把后者作为强化物。参考:如果你放学后先写一百个毛笔字,然后我允许你玩一个小时的电脑或看一个小时电视(可以用儿童喜欢的活动)。

2.一名初一年级的英语教师发现自己所教的班里有一名男生不爱学英语,成绩最差。但这名男生对航模很感兴趣,上课时也不时地摆弄各种飞机模型及一本英文版航模书。

答题建议:如果你是这位英语教师,你应该怎样激发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和动机:本题主要考查教师利用学生原有兴趣,动机的迁移。教师可以与学生一起设计、制作航模,与学生一起翻译英文版的航模书,引导学生悟出学好英语的价值,把喜欢航模的兴趣迁移到英语学习上来。

3.考试结束后,小辉说:“我的作文没写好,只得了及格,但我知道我不是不能写好,只是我最近学习不够努力,考作文前我就知道这次要出麻烦了。”请结合归因理论,对小辉的归因进行评价:

参考答案:小辉将作文没写好归因于努力不够,她相信以后用功学习,作文就会写得更好。将失败归因于缺乏努力,会增加羞愧感,并期望以后通过付出更多的努力获得成功。

4.在实际的教学中,有的教师对学生作业采用“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你如何看待这一现象:

参考答案:这种做法违背记忆规律,也是行之无效的。学生识记的效果和识记材料的性质和数量有关,在一定的时间不宜过多,否则,易引起学生过度的疲劳,降低记忆的效果,同时,“漏一补十”“错一罚十”的做法易使学生丧失学习兴趣和记忆的信心和主动性,对进一步学习制造一些心理障碍。

5.在音乐课上,老师进行视唱练耳教学,但孩子们想弹一首流行歌曲,对枯燥、单调的音节练习缺乏热情。当老师领着大家练习几遍之后,有的学生不耐烦了,抗议说:“行了,别再练了!”

这时,如果你是这位老师,你会说:

本题主要考察教师是否会运用“普雷马克原理”,用学生喜欢流行歌曲,去强化学生进行音节练习。参考:“大家如果能一遍准确地弹好这一小节,我们就弹一首流行歌曲

四、判断题(每小题1分,共10分)1.精加工需要在要记忆的材料中增加新信息。(+)

2.在对学生进行论文式问题评分时,应先看学生的姓名。(+)3.按“百分制”标准来评价学生成绩是绝对评分。()5.“教学生使用善意的谎言”不利于矫正学生的说谎行为。(+)6.道德信念是道德认识的最高表现形式。(-)7.学生道德行为习惯是逐渐形成和发展的。(+)

8.外来动机与内在动机是动机连续体上的两极,外来动机越高则内在动机越低。(+)

9.教师对学生的期望越高,学生的成绩也就越好。(+)

10.正强化提高学生的正确反映,负强化降低学生的错误反映。(+)

五、简答题(每小题5分,共20分)1.增强学生学业自我效能感的主要方法?

答:(1)让生学生在学习活动中体验到更多的成功;(2)为学生提供适当的榜样示范(3)指导学生树立适当的学习目标和作业目标;(4)给学生以积极的归因反馈,并指导学生学会适当的自我归因。(5)给学生以适当的奖励。(6)给学生以学习策略的指导,使学生学会自我监控。

2.如何理解“近朱者赤,近墨者黑? ”的道理

答:这句话,揭示了观察学习、榜样示范及强化在儿童道德行为形成和改变中的重要作用。(1)道德行为可以通过观察学习获得和改变;(2)影响儿童行为发展的主要因素是环境;(3)榜样示范、替代强化、自我强化在道德行为形成中发挥重要作用。3.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哪些?

答:(1)全面渗透,多渠道、全方位推进策略。(2)创设良好的心理发展环境策略。(3)发展优先,防重于治的策略。

4.常见的课堂测验的问题类型有哪些?

答: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配题、是非题和填空 题

六、案例分析题(每题10分,共30分。)1.语文老师发现班上的一名很用功的男同学在背诵课文时有困难,想了解其中原因,就问他:“你是怎样背诵课文的?”这名学生回答:“我就是反复地念。”教师说:“是这样啊,那我知道该怎样帮助你了。我可以教给你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这些方法对我一直很有帮助。”接下来的日子,老师教给他一些背诵课文的方法并选择了一些课文的段落,他背得比平时快而且保持时间也比以前长,老师认为他已经掌握了这些方法。在学习课文时,老师又让这位男同学背诵相关段落,他还是像以前一样,不能流利背诵。老师就问:“你是怎么背诵的?”他回答:“反复读。”老师有些生气了,就问:“你为什么不用我教你的那些方法?”他不回答,沮丧的低下了头。

请结合学习策略的相关原理分析,为什么会出现这种现象?

参考答案:在语文教师指定用某方法时,那位男同学能够运用该方法,并促进了他对课文的背诵效果。而当在正常学习中,老师不再明确告诉他哪篇课文该用那种方法时,他就不会利用老师所教的那些方法了。出现这种现象可能有如下原因:(1)教师没有了解他所教授的学习方法是否符合该男孩的年龄阶段。若该男孩的年龄发展水平决定了他只能在有明确的指导下使用那些策略,就会出现上述现象。若想让他独立使用,只能等到他的年龄同策略自发使用的年龄相当时。目前要提高其背诵成绩,只有另选符合其年龄或者仍在老师的指导下作用所教策略。(2)教师在进行策略教学时,没有按有关原则去做。比如,没有明确告诉学生每种策略的适用范围,没有让该男孩子独立练习选择恰当的策略,使其没有达到对策略进行迁移使用的水平。导致离开指导就不会选用那些有效的方法。(3)没有对其正确的选要给予及时鼓励,提高他的自我效能水平,增强他对正确使用策略的信心。(4)没有引导其使用某种方法后的记忆效果同只反复读时效果做比较,增强其对策略有效性的认识。

2.一次,某校35名学生与10名教师乘一辆有40个座位的大客车前往某经济开发区,学生全部落坐,5位教师没有座位,站着。在两个小时的路程中,自始至终没有一个学生把座位让给老师坐一会儿。其间,两位教师还就一个座位彼此推让两分钟之久,这一过程尽管周围的学生看得清清楚楚,但仍没有一个学生在这种情况下把座位让出来。

请结合学生品德心理结构及品德形成与发展规律,谈谈如何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参考答案:教师应该告诉学生关心他人,尊敬师长,友爱同学等道理。但这些道德准则常常是老师灌输给学生的,而不是学生发自内心接受的,是他律的,而不是自律的。此外,学校道德教育中严重忽视对学生道德情感、道德意志和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的培养和训练,从而造成学生品德心理结枸的失衡和“知与行”的脱节。我们应该在深入了解学生品德结构及品德的形成与发展的规律的基础上,采取以下措施,促进学生良好品德的形成。

(1)注重学生自律精神的培养。以权威的方式将道德准则灌输给学生,并依靠强制或外部监督使学生遵照执行,只能使学生停留在他律道德阶段。为了促进学生的道德认识从他律向自律发展,教师应创设道德认知矛盾情境,通过讨论,解决道德认知冲突,引起学生发自内心的道德需求,形成自律道德。

(2)培养学生的爱心和同情心,丰富学生的道德情感。要想使学生对素不相识的人也能给予同情,奉献爱心,首先要从训练学生心中有父母,有亲人开始,然后逐步使学生能够心中有老师、有同学、有他人。

(3)提供良好的道德行为榜样,加强道德行为训练,使学生的道德认识与道德行为表现相统一,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

3.在期末考试后召开的家长会上,王老师公布了学生成绩,并表扬了部分成绩较好的学生。然后,给每位学生家长发了一份学生成绩报告单及名次。家长们开始议论纷纷。有的家长提出:“考试是否只把学生的成绩分出个高低?学生成绩不好责任在谁?我们怎么知道教师的教学效果如何?”有的家长问:“考试是否能考出学生的真实水平?它的可靠性有多高?一次考试是否能反映学生一个学期的学习情况?” 家长会结束后,王老师陷入深深的思考:“为什么要考试呢?我是想确定班里谁学得最好吗?我是想了解学生们是否学会了我教给他们的东西吗?我想通过考试考查学生学习的所有方面,然而我在考试中提出何种类型的问题才能确保这一点呢?我想知道他们能否应用所学的知识?我如何把考试工作做得更好?”

请结合你掌握的有关教学评价的原理,关于考试的作用、考试题怎样设计、考试结果怎样解释与报告等方面,给王老师一些建议。

参考答案:王老师已经意识到考试应该与教学目标联系在一起,而且考试中应设计不同类型的问题来评价不同的学习水平,此外,王老师还应考虑并注意以下问题。(1)考试或测验只是教学评价的手段而不是目的,考试本身不等于评价。(2)教学评价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进行评定,给学生和家长提供反馈,而且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检验,为教师改进教学提供依据。(3)教学评价可采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每种方式所起的作用各不相同。期末考试属于总结性测验,以便进行总结性评价,但仅仅进行一次期末考试是不够的,还要通过形成性测验了解学生平时的学习进步情况,及时发现教和学中的问题,以便及时改进。还要考虑常模参照评价与标准参照评价的不同特点。(4)考试常使用教师自编测验题。教师自编测验的问题类型包括论文式问题、多重选择题、匹题题等。(5)在对考试分数进行解释与报告时最好不要采用公开的形式,要力求对分数进行全面、准确、合理的解释,要能够回答学生家长提出的种疑问。

2.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二

1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据2007年对北京23所高校6000名在校大学生的调查测试结果显示, 16.51%的高校大学生有中度及以上的心理问题。并且, 有数据显示,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疾病发病率竟然达到16%~25.4%, 很多高校大学生存在神经衰弱、焦虑、抑郁等不良反应。近些年, 高校大学生因心理问题导致的恶性事件比例也不断攀升。在新的历史时期, 即将走出校园走进社会的大学生群体面临着人生、学业、求职等各种现实的社会问题, 承受着来自社会、家庭、学校等多方面的压力, 长期处于这种环境下很可能引起高校大学生的心理疾病。有全国的调查数据显示, 近年来全国高校大学生患有心理疾病的人数达到总人数的20.23%。由此可见, 高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开始影响一些大学生的身心发展。但是, 很多高校并没有对这一问题产生足够的重视, 心理咨询机构和师资队伍建设相对薄弱。因此, 当前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确实令人担忧。

2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趋势

2.1 科学发展观引领下发生的转变

科学发展观的主要观点是以人为本。因此, 以科学发展观作为指导, 就要求高校的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树立以人为本的理念。高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应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 着眼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在充分考量学生实际情况和需求的基础上, 解决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 避免使用强制措施和手段。

2.2 和谐校园视角下发生的转变

和谐校园作为和谐社会的重要部分, 已经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构建和谐的校园环境有助于构建良好心理健康教育环境, 然而和谐的校园环境不仅包括和谐的外在的校园环境还包括内在的校园文化以及人际关系。优美的外在校园环境可以缓解高校学生的心理压力, 有内涵的内在校园文化则能够给予学生增强自信心、释放心理压力的机会, 而和谐的人际关系可以给予学生更多的情感关怀, 对学生的心理产生积极影响。因此, 积极构建和谐校园对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有着重要的影响。

2.3 积极心理学引领下发生的转变

虽然积极心理学是新出现不不久的思潮, 但是其研究成果被广泛应用于各种领域。积极心理学更加重视个人的积极性, 认为通过自身努力, 可以有效预防及治疗心理疾病。同时, 积极心理学主张对人的情绪、人格特质以及组织系统都进行积极的干预。由此可见, 在这种新思潮的引领下, 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将会有较为显著的转变。传统模式下以解决大学生心理问题为主忽视心理疾病预防的情况将会在一定程度上得到改善。

3 加强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建议

3.1 充分发挥高校大学生心理咨询的作用

心理咨询是推进大学生心理健康、提升心理素质较为有效的措施, 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随着心理咨询得到更多人的认可, 更多的高校开始设置心理咨询机构。但是通常情况下, 高校一般在学生出现心理问题或者疾病后才采用心理咨询进行疏导, 然而这种事后个别干预的模式并不能够及时的帮助大多数出现心理问题的同学。因此, 在正确认识到当代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现状的基础上, 高校心理咨询工作应注意自身发展方向, 根据心理学的研究成果, 更多的面向心理较为健康开展咨询活动, 积极预防心理疾病的出现, 防患于未然。从而促使高校大学生人格健全发展。

3.2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辅导员在高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中一直都扮演着十分重要的角色。由于他们和学生交流频繁, 关系密切, 直接掌握着学生的思想和心理动态, 因此, 心理健康教育负责人的工作最适合交给他们来做。但是, 由于辅导员并非专业的心理健康教育咨询师, 不具备解决实际心理问题的经验, 这就要求高校将辅导员的心理健康教育培训工作常态化, 定期开展培训活动, 不断提升其工作的专业化程度, 为学生的心理健康提供更好的保障。

3.3 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

每门课程都包含积极地心理教育内容, 教师在传授知识的同时注重将这些积极的内容传递给学生, 可以起到很好的心理健康教育效果。同时, 高校应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 使学生可以在实践中感受积极乐观的生活态度和健康愉悦的情绪氛围。课堂教学与实践教学相结合的方式可以为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

4 结语

顺应21世纪社会的人才一定是拥有良好的心理素质的高素质人才。因此, 高校加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工作, 对大学生的发展和社会进步都具有十分深远的现实意义。

摘要:良好的心理素质是21世纪合格人才的重要标准, 培养良好的心理素质对高校大学生的身心发展意义深远。因此, 高校应当重视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本文以当前我国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为着眼点, 分析了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趋势并提出了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高校,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发展趋势,建议

参考文献

[1]陶漫, 胡文靖.地方高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现状和对策——以皖北地区5所地方高校为例[J].安徽科技学院学报, 2011 (03) .

[2]汪海彬, 徐俊华, 姚本先.“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教学研究的现状[J].宁波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 2016 (02) .

3.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三

【关键词】中小学  心理健康教育  发展现状

【中图分类号】G5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3089(2016)35-0172-02

1.当前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分析

早在上世纪90年代中期,我们国家就出台了《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意见》明确指出要充分认识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性,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理论不断强化广大学生群体的心理健康教育效能。此外,师范生免费教育政策也于2007年开始实施,特别是心理专业师范生的占比更是非常抢眼。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大纲要求,特别指出,广大中小学应在教育教学全过程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体现,通过心理健康教育活动的开展,逐步提升广大中小学学生群体的心理素质。由此可见国家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视程度。

随着经济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持续深入,心理健康教育受到了越来越多学校的关注和重视,且已经有很多学校基于自身实际情况,通过心理健康服务的提供、心理咨询的介入和心理健康课程的开展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尝试。还有一些中小学学校更是在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尝试和探索中下足了工夫,针对性的进行了心理健康教育模式探索小组设置,并为学生配备了专职的心理健康教师。各地区也通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师资格认证的制定和教育培训教材的编制不断强化心理健康教育工作。

尽管广大中小学学校已在一定程度上认识到了心理健康教育对于学生发展的重要影响,且也对此予以积极的准备,但心理健康毕竟是一门相对较为专业的学科,其自身具有较强的科学性和指导性,而很多学校的组织体系混乱、课时保障不足等问题也必然会使得这一学科的教育效能难以获得有效发挥。在绝大部分已经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探索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教师仍以兼职为主,他们往往没有经受过体系化、专门化的心理健康培训,甚至很多教师只是“名义”上的心理健康教师。总之,教学体系、教学标准和评价标准非常混乱,这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制约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稳定发展。

2.基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现状的思考

2.1关于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原则的思考

在实践操作中,全体中小学学生是心理健康教育的主体,但学生个性的普遍性决定了教育教学中总会出现一定的特殊情况,例如,一些已经产生了情绪困扰、心理障碍和行为偏差的学生,尽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在面向全体的开展实践中具有一定的预防作用,但这些学生显然需要更为针对性的教育引导,而此时,面向全体的发展型和預防性教育显然作用非常有限。在既要面向全体,又要注重个别的要求下,大多数学生的心理健康开展相对较为容易,但是那些情况特殊的学生也需要针对性、特殊性的教育,例如,需要根据学生心理障碍的实际情况及时的进行校正和干预措施应用,以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心理困境,积极进行自身危机应对,以提升自身的适应能力和发展健康水平。因此,广大中小学应对此予以积极的应对,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利用,不断提升心理健康教育教师的专业性和实践操作性水平,以更好的帮助学生,促使他们更好的发展。

2.2明确、辨析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内容

就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发展而言,其起步相对较晚,还没有形成完善的心理健康教育理念和心理健康教育支撑体系,因而,广大社会组织和人士应对此进行积极的认识,同时,需要注意,学生的内心需求和实际生活需要应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来源,例如,帮助学生进行学习态度转变、督促他们进行积极自主的学习,引导和培养学生的自我情绪调节控制能力,帮助他们形成良好的学习和生活习惯,锻炼他们的适应能力和挫折应对能力等,这些都应该是广大中小学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重要内容,且在社会的持续发展,还应根据时代的变化不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内容创新,以更好的适应时代的发展要求。同时,还要注重心理健康教育开展过程中教学方式和教学模式的创新和完善,以全面提升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水平和教育效能,促进学生更好、更稳定的发展和成长。

2.3要对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目标和对象予以明确

当前,帮助学生更好的进行生活和学习应是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开展的基本任务和主要目标,应力求通过这一目的的达成,帮助学生更为全面的认识和了解自己,以实现学生社会适应能力和自主生活能力的有效提升。同时,对那些具有行动干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进行有效的心理帮扶,让他们尽快走出困境,更好的投入到学习生活中。因此,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应在坚持“全方位推进、突出重点、指导细化和协调发展”原则的指导下,积极的根据自身实际情况进行具体问题分析和应对,全面、积极的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教学活动,以帮助学生不断完善自身的“三观观念”,进而实现更好的发展。

总之,中小学时期是一个人“三观观念”形成的重要时期,广大中小学学校应通过各种有效措施的应用,不断强化自身心理健康教育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发展。

参考文献:

[1]俞国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的现状与发展[J].《教育科学研究》,2010(02)

[2]黎龙辉,刘良华.我国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的历史与现状——基于文献研究的思考[J].《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2006(10)

4.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四

健康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只有 1 个事最符合题意)

1、在教师与家长的关系上,下列哪一种观念是正确的____ A:以教师为主,家长为辅

B:家长与教师作为平等的教育主体 C:以教育能力较强的一方为主

D:在园以教师为主,在家以家长为主

2、为了确保在校学生的安全,下列条款在《学生伤害事故处理办法》中没有规定的是。

A:对在校生进行必要的安全教育和自护自救教育 B:按照规定建立健全安全制度.并予以认真落实 C:与学生家长签订“学生(子女)安全责任协议” D:加强校园安全管理.预防和消除学生安全隐患

3、按照智力测验的标准,智力超常儿童的智商最低临界值应是____ A:直接转化途径 B:间接转化途径 C:直接发生途径 D:间接发生途径

4、把解决问题的所有可能的方案都列举出来,逐一尝试的假设方法称之为__ A.算法式 B.推理式 C.启发式 D.演绎式

5、课外校外教育与课堂教学的共同之处在于它们都是的活动。A:师生共同参加 B:学生自愿选择

C: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 D:受教学计划、教学大纲规范

6、第三次全教会对基础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要求是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A:活动课程 B:社会课程 C:学校课程 D:特色课程

7、教育在个体发展中的主导作用突出表现为促进()A:社会政治稳定 B:个体社会化 C:个体个性化 D:社会经济增长

8、马克思主义认为,实现人全面发展的根本途径是()A:旧时劳动分工 B:社会主义制度

C:教育同生产劳动相结合 D:机器大生产

9、关于茶文化,说法不正确的是。

A:印度是世界上最早采制和饮用茶叶的国家

B:陆羽以世界第一部茶叶专著——《茶经》闻名于世,被称为茶圣 C:茶兴于唐,盛于宋

D:花茶是用茶叶和香茶进行拼和窨制,使茶叶吸收花香而制成的香茶

10、极力提倡使用发现法的人是()A:杜威 B:布卢姆 C:布鲁纳 D:罗杰斯 11、2008年,教育部、中国教科文卫体工会全国委员会联合颁布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名称是。A:《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要求(试行草案)》 B:《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征求意见稿)》 C:《中小学教师守则》 D:《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12、从目标状态出发,按照子目标组成的逻辑顺序逐级向初始状态递归。这.种解决问题的策略或方法是____ A:爬山法 B:逆向工作法

C:手段一目的分析法 D:尝试错误法

13、小朋友在活动室内进行活动时,窗外突然飞进一只小鸟,小朋友们都兴奋地去看小鸟。小朋友这时的注意是。A:随意注意 B:无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有意注意

14、教师整体发展,尤其是教师职业道德和人格健康发展的主要基础是. A:政治素质 B:身体素质 C:业务素质 D:心理素质

15、进行德育要循循善诱,以理服人,从提高学生认识人手,调动学生的主动性,使他们积极向上。这是德育基本原则中的____ A:导向性原则 B:疏导性原则 C:因材施教原则

D:尊重与严格要求学生相结合的原则

16、教师的最基本条件是____ A:承担教育教学职责 B:以教书育人为使命

C:专门从事某一学科的教学 D: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

17、”矮子里找高个”、“水涨船高”是一种__ A.相对评价 B.绝对评价 C.定性评价 D.定量评价

18、Austin和Searle的学说是“任务型”教学研究一个十分重要的理论来源.Searle认为,语言交际单位不是单词或句子等语言单位,而是_______。A.语言行为 B.言语行为 C.文字符号 D.心理表征

19、坚持四项基本原则教育属于__。A.道德素质教育 B.思想素质教育 C.政治素质教育 D.心理素质教育

20、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诞生于____年。A:直觉行动思维 B:具体形象思维 C:抽象逻辑思维

D:具体形象思维向抽象逻辑思维过渡

21、一般来说,学校组织的报告、讲座、集会、比赛、参观、访问、调查等活动都体现出课外活动形式的。A:群体性 B:小组性 C:个人性 D:团体性

E:重视个别差异

22、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发生于德黑兰会议以后的重大战役是。A:中途岛战役 B:斯大林格勒战役 C:诺曼底战役 D:北非战役

23、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教育心理学》的作者是__ A.桑代克 B.斯金纳 C.华生 D.布鲁纳

24、儿童情绪的内隐性出现在()A:幼儿初期 B:幼儿中期 C:幼儿晚期 D:小学生初期

二、多项选择题(共24题,每题的备选项中,有 2 个或 2 个以上符合题意,至少有1 个错项。)

1、中学生利用认知结构中原有的上位概念来学习新的下位概念的学习模式是()A:并列结合学习B:总括学习C:下位学习D:上位学习E:归属学习

2、(多选)角色游戏的教育作用是。A:帮助幼儿认识社会 B:给幼儿提供实践的机会 C:发展幼儿的智力

D:促进幼儿身心的额健康发展

3、学生在教师指导下运用知识去完成一定的操作,并形成技能、技巧的方法称为____ A:实验法 B:参现法 C:练习法

D:探究一研讨法

4、智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已从“经验型”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这出现在哪一个时期()A:青年期 B:青年初期 C:青年中期 D:成年期

5、学校咨询活动要取得成效应遵循的基本原则有__。A.积极关注和信任来访学生 B.充分支持和鼓励来访学生 C.注重来访学生的主动参与

D.个别学生,个别问题,个别对待 E.严格为来访学生保密

6、在教学计划和教学大纲之外,利用课余时间对学生实施的各种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教育活动是。A:课外教育 B:校外教育 C:业余教育

D:课外校外教育

7、迁移是一种学习对另一种学习的影响,影响较大的迁移论述主要有()。A.形式训练说 B.共同要素说 C.干扰理论 D.概括化理论 E.关系理论

8、出现喃喃语声的阶段在。A:0~2个月 B:3~4个月 C:4~8个月 D:9~12个月

9、因校舍使用不当或失修造成房屋倒塌造成学生伤亡事故的,主要责任人应追究____ A:行政法律责任 B:民事法律责任 C:刑事法律责任 D:违宪法律责任

10、对程序教学贡献最大的心理学家是__ A.斯金纳 B.普莱西 C.布鲁纳 D.加涅

11、决定教学任务的因素主要有__。A.教育目的

B.学生的年龄特征 C.学科特性 D.教师素质

E.教学的时空条件

12、下列不属于学生学习内容的是____ A:知识的掌握 B:创造性的发展 C:道德品质的培养 D:技能的掌握 E:健康的培养

13、有差别的微笑的出现,是()。A.最初诱发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B.最初社会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C.最初生理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D.最初自发性微笑发生的标志

14、学会写“石”这个字后,有助于写“磊”,这种现象属于____ A:场独立型 B:场依存型 C:冲动型 D:沉思型

15、根据头脑内知识的不同形式或学习任务的复杂程度,可以将知识学习分为__。A.归属学习B.并列结合学习C.符号学习D.概念学习E.命题学习

16、制约课程的因素有。A:社会 B:历史 C:文化 D:环境

E:儿童身心发展规律

17、实用主义教育学的主要观点是__。A.以儿童为中心

B.重视学生自己在教学过程中的独立发现 C.学校即社会

D.以经验为中心组织课程

E.教育即学生经验的持续不断的增长

18、我国学校德育的主要内容有__。A.政治教育 B.思想教育 C.道德教育 D.知识教育 E.心理健康教育

19、发生在18世纪前后的形式教育和实质教育的争论其实质是关于__的论争。A.知识与能力

B.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 C.分科与综合 D.知识与思想

20、课程目标的依据主要有哪三个方面? A:对学生的研究 B:对教师的研究 C:对社会的研究 D:对学科的研究 E:对教材的研究

21、在教材编写过程中,课程内容前后反复出现,且后面的内容是对前面内容的扩张和深化,这种教材编排方式是。A:直线式 B:螺旋式 C:分科式 D:综合式

22、道德判断表现出相对功利取向阶段表明其道德认识的发展水平处于____ A:动机 B:内驱力 C:诱因 D:强化

23、以下关于课外活动的论述.正确的是。A:自习课属于课外活动 B:课外活动包括选修课

C:课外活动是课堂教学的组成部分

D:课外活动是指学校在课堂教学任务以外有目的地对学生进行的多种多样的教育活动

5.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五

一、填空题(参考答案)

1.我国古代医学博大精深,影响甚广,就在于它以“形神合一”、“ 天人合一 ”为理论基础。2.1936年,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在 南京 成立,对心理健康教育知识在中国的流传与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任务是:

(一)面对全体学生,开展预防性和发展性的心理健康教育;

(二)面向少数有心理困扰和心理障碍的学生,开展补救性和矫治性的心理咨询与辅导。4. 学习策略 的学习是学生学会学习的关键。

5.心理健康教育专业师资的缺乏凸现了“ 全面渗透 ”的重要性。6.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一种 综合性 的课程体系。

7.目前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工作主要采用以下形式:直接咨询与辅导,书面咨询与辅导,集体咨询与辅导,报栏咨询与辅导。

8.一般把教师的职业行为问题分为五类 怨职型、自我型、异常型、暴戾型、不良型。9.对于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有三个: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1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评估内容有: “软件”评估内容 ; “硬件”评估内容。

二、单项选择题

1.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C)。

A.完善状态

B.完整状态

C.健全状态

D.完美状态

2.王国维在《论教育之宗旨》中将精神教育之理想归纳为三个字(B)。

A.才、智、德

B.真、善、美

C.真、智、德

D.知、情、意

3.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B)。

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4.性心理辅导的目标是(D)。

A.性健康教育

B.性道德

C.性意志训练

D.增进学生的性心理健康

5.在多数情况下,(C)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

A.权威型

B.人际关系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6.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B)。

A.显性课程

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隐性课程

D.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7.以下属于会谈中正确的非言语行为的是(A)。

A.微笑示意

B.始终直视对方

C.语调平平

D.面对面而坐

8.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说法,错误的是:(D)。

A.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

B.职业倦怠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C.职业倦怠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D.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出的反应有:过于自信、高估自己、骄傲自满

9.对学校而言,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途径不包含哪一项?(B)

A.教育──在家长学校中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B.代替──家长解决不了的问题,学校应出面解决

C.引导──邀请家长观摩、参与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活动

D.辅导──开展家长心理辅导与咨询活动

10.既是学校心理咨询的重点,又是大面积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和心理素质的基础的是(C)。

A.适应性心理咨询

B.障碍性心理咨询

C.发展性心理咨询

D.适应性心理咨询

三、多项选择题

1.除了学习困难外,中小学生主要的心理问题还包括哪几个方面(BCD)。

A.职业厌倦

B.人际关系障碍

C.行为障碍

D.自我意识偏颇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初级、中级、高级功能分别对应的具体功能是(ABC)。

A.预防心理疾病

B.提高心理素质

C.消除心理疾患

D.进行职业辅导

3.发展性学习辅导实际上是解决学生(ACD)等问题。

A.能不能学

B.想不想学

C.爱不爱学

D.会不会学

4.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包括(ABD)。

A.了解自己的职业或专业兴趣

B.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C.了解自己的职业要求

D.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

5.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DE)。

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中立性策略 E.客观性策略

四、判断题

1.学习困难是指在学习过程中遇到了无法解决的困难从而阻碍学生的顺利学习。错 2.心理疾病是指像精神分裂症那样的重度心理障碍。错

3.人格取向的教学模式设计是以精神分析心理学理论为基础的。错 4.教师角色的认同,指对自己的行为很满意。错

5.职业生涯是指一个人一生中所有与工作相联系的行为与活动,包括与之相关的态度、价值观、愿望等的经历过程。对

五、名词解释

1.考试焦虑 2.情绪辅导

3.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4.教师心理健康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

五、名词解释(参考答案)

1.考试焦虑是一种情绪反应,指学生意识到考试情景对自己具有某种潜在威胁时而产生的一种紧张的内心体验。

2.情绪辅导,又称情感教育,是指运用有关心理健康教育的理论和技术,帮助学生认识、接纳和恰当地表达自己的情绪,识别他人的情绪并能有效地沟通,掌握控制、疏导不良情绪的适当渠道和方式,防止和克服消极、冲突的情感,培养良好情感品质的一种教育活动。

3.融合型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称渗透式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或心理健康教育隐性课程。指在学校常规教育教学活动中,在传递知识、掌握技能、形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同时,注重挖掘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环境课程中的内在心理健康教育资源,引入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和技术,帮助学生提高认知技能、情意特质和人格素养,从而完善心理机能的一种课程形式,它具有整合性、潜隐性、依附性等性质。

4.所谓教师心理健康是指,教师除了具备一般个体心理健康的基本特质外,还应具有教师职业所决定的特殊性质。

5.理性情绪治疗理论是指通过改变来访者不合逻辑的思考或不合理的观念,消除来访者恶劣的情绪,达到帮助来访者确立更加理性的思维,实现更加有效率地生活的一种咨询理论和方法。它是目前心理咨询中应用最为广泛的认知理论之一。

六、简答题

1.简析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与联系。

2.简述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主要内容。

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表现在哪些方面?

4.简述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5.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业务工作有哪几个方面?

六、简答题(参考答案)

1.答:

心理咨询、心理治疗与心理健康教育的区别:

(1)从达到的功能来看,三者处于一个连续上的不同区段。心理治疗侧重学生心理疾病的消除和情感活动等的重建;心理咨询主要重在预防;而心理健康教育侧重于学生心理调整技能的获得和心理潜能的开发。

(2)从采用的方法上看,心理健康教育主要采用结构性的方法,具有预先设定的程序;心理咨询中的团体咨询也具有一定的结构性;而个体咨询和心理治疗就不太明显,我们称为非结构。

(3)从时间上说,心理健康教育是终身性的一种活动,伴随着人的一生;而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总有或长或短的时间限制。

2.答:

学习问题的心理健康教育与辅导的主要内容:

(1)发展性学习辅导的内容:一是学习动机辅导,主要包括让学生认识学习的真正意义、培养学习兴趣、端正学生的自我效能感、帮助学生积极归因;二是学习策略辅导,主要包括认知策略、支持性的学习策略、元认知学习策略。

(2)特殊学习问题辅导:例如考试焦虑、学习障碍、厌学症等。

3.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体系的综合性表现在:第一,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独立型课程”和“融合型课程”的综合。第二,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的综合。第三,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核心课程”、“选修课程”和“必修课程”的综合。第四,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校内课程和校外课程的综合。

4.答:

教师心理健康的标准。

(1)认同教师角色,悦纳教师职业。

(2)具有和谐的教育人际关系。

(3)对教育环境的良好适应和改造。

(4)具有稳定而积极的教育心境。5.答:

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管理的业务工作有哪几个方面?

(1)心理健康教育的教学工作纳入学校教务处,按学校教学管理要求进行严格管理。

(2)心理健康档案的开发、管理由心理学专业人员专人负责,在保障学生合法权益前提下,向学校有关职能部门及全校学生工作提供信息服务。

(3)心理咨询接待,可根据来访人员数量、宣传工作力度、学校学生规模等确定每周值班次数、每班教师数量、日晚班时间(含全天候)。

(4)与各班主任共同建立“问题学生”预警系统和信息反馈系统。

(5)心理健康教育科研工作以及相关学术讲座和报告,纳入学校科研管理和激励机制,与晋升专业职务挂钩,并获得相应的科研补贴或奖金。

七、论述题

1.以一节课为例(课题自拟),阐述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中如何运用“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

2.如何维护与促进教师的心理健康?

七、论述题(参考答案)1.答案要点:

“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如下:

(1)引入情境──产生体验──讨论交流──讲解知识

引入切合主题的情境,让学生 在深刻的情绪体验中 产生学习的兴趣、探究的欲望,同时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教师在学生讨论的基础上适当讲解有关心理学知识。

(2)创设情境──观察参与──产生体验──提高认识

运用角色扮演的方式,使学生在有关的情境中通过表演、观摩等活动中产生情感体验,提高认识。

(3)设置讨论情境──改善认识

在学生根据情境进行独立的表演之后,组织学生分组讨论并与全班学生交流。

(4)创设实践活动情境──调整自我

其一,要教给学生一些小窍门,比如行为训练包括呼吸调节训练、语言暗示放松训练等;其二,要鼓励学生联系自我,探讨自己在现实和未来生活中已经和可能遇到的一些情境,以及可以采取的方法。

(5)总结升华

教师最后要与学生共同对活动进行总结,帮助学生掌握有关的一些知识。

(上述是“情境──体验”式的教学模式的一般过程,结合自拟的课题进行作答。)

2.答案要点:

一、形成教师个体自助能力

(一)培养正确的压力观(要认识到压力是不可避免的、压力有其消极的一面也有其积极的一面如压力的激励作用、压力可以靠人为的力量进行控制)。

(二)改善自我观念(对自己有清楚、全面的认识;对自己能够正确、客观地认识和评价)。

(三)正确应对挫折和压力(教师正确对待心理挫折的方法有:自我克制、情绪合理释放、升华、代偿、精神转移法、增强对挫折的耐受力)。

(四)建立积极的思维方式和内在对话(看到事物不利方面时,应该看到它有利的方面。这样教师容易增强信心,振奋精神,并对之做出积极的反应)。

(五)树立正确的人生态度,充实内心环境。

二、优化教师个体的周围环境

这点可以从社会和学校两个方面去考虑:

(一)社会层面

1.加大宣传和政策的力度,进一步形成尊师重教的社会风气。

2.重塑教师职业形象,促进教师群体专业化的进程。

3.建立社会支持系统。

(二)学校层面

1.优化学校教育环境和心理环境

(1)教育环境优化(建立正确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给教师以足够的地位;促进良好师生关系的形成)。

(2)心理环境优化(学校领导者,应为教师营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2.强化学校的管理改革

(1)树立良好的领导作风,采取合理的工作方法。

(2)正确合理地实行改革,保障教师的职业安全感。

(3)端正办学思想,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4)正确合理地运用奖惩措施,提高教师心理满意度。

3.健全教师心理健康的校内保障系统

(1)制订和实施符合本校实际的教师心理辅导计划。

6.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考试试题 篇六

学院

计算机学院

班级

软件工程一班

姓名

陈佳鹏

学号

3111006067

序号

一、简答题

1、大学生心理健康的标准有哪八个方面? 答:(1)良好的学习能力;

(2)正确的自我意识;

(3)善于调控情绪;

(4)和谐的人际关系;

(5)完整统一的人格;

(6)良好的环境适应能力;

(7)优良的意志品质;

(8)心理行为符合年龄特征;

2、抑郁的自我调节方式有哪些? 答:(1)改变消极观念,培养积极心态;

(2)转移、宣泄消极情绪,体验积极情绪;

(3)改变认知;

(4)建立积极行为方式,寻求人际支持;

(5)建立健康的生活方式;

3、挫折的积极作用有哪些? 答:(1)彰显人生意义;

(2)磨炼人的意志;

(3)成就人生;

二、论述题

1、请用ABC理论分析以下案例,并论述你的看法。小王、小李一起碰到一个认识的同学,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小王:他可能没注意到或有特殊原因。小李:他是故意的。答:

情绪 ABC理论中:A表示诱发性事件,B表示个体针对此诱发性事件产生的一些信念,即对这件事的一些看法、解释。C表示自己产生的情绪和行为的结果。

同一件事,不同的人的理念以及评价与解释不同,就会得到不同结果。因此,事情发生的一切根源缘于我们的信念、评价与解释。

小王、小李一起碰到一个认识的同学,那人没有跟他们打招呼是这件事的起因,即诱发性事件。“小王:他可能没注意到或有特殊原因。小李:他是故意的”是他们对这件事的看法,解释。

两个不同的解释必定会造成两个不同的结果,前者认为无所谓,这件事对他没有多大的影响,他仍能保持安静的心境去干他想做的事情;而后者,对这件事耿耿于怀,最直接的结果是,他心情变得不好,甚至可能和这位同学的关系变得不愉快!

2、请根据你目前的情况为大学四年的目标制定一个学习计划。(要求详实有操作性)答:

大一已经过去一大半了,不过在接下来的时间里,我会努力认真的学好课堂上教的知识,决不挂科;见学习重点放在大英与专业课上!不沉迷于电脑,不浪费时间在没意义的事情上。积极参加班级活动。

大二过四六级,当一年的班干部,推优入党,不留任社团,全身心放在学习上。

大三为考研做准备!努力搞好人际关系!参加一些社会实践增强自我的综合能力。

7.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七

一、问题表现

1、学习方面的问题。

(1) 考试焦虑症:学生学习任务重, 同学间竞争激烈, 加上父母期望值过高, 使得学生精神压力大。一到考试就情绪紧张、失眠、食欲不振、头昏头痛。我校一名女生, 平时成绩不错, 但到初三的最后阶段, 害怕自己考不上重点高中, 心理压力过大, 自己不能正确调节, 表现出了高度的考试焦虑症。她对我说:“十几年来, 我第一次感到自己无能。我害怕、烦恼、忧愁, 我恨考试。”我对本校621名同学进行调查, 有近65%的学生对考试有不同程度的厌恶感,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的重视。

(2) 厌学情绪:有的学生未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过分贪玩, 学习兴趣淡薄;有的则是因为心理不健康而出现厌学情绪。一次, 我找一位经常旷课的学生谈心, 他说:“我小学五年级前一直是前几名。后来看到别人考试作弊, 心理就不平衡。别人通过作弊照样能得高分, 我这样学有啥意思?从此我就懈怠学习, 到考试时就想法作弊。初中考试时老师监考很严, 这一招不管用了, 想认真学习, 又因欠债而学不懂, 因此越来越厌学, 以至于发展为经常旷课。”这样的情况后来我还遇到过多次, 这不得不引起我们深思。

2、人际关系方面的问题。

(1) 与父母的关系:主要是因父母与子女缺乏理解和沟通, 家长教育方法不当, 或家庭关系不和给学生造成心灵伤害。有位同学告诉我:“我经常和妈闹矛盾, 听到她念叨我就心烦, 真想一走了之, 但一想到这样会伤她的心我又于心不忍, 我一直生活在这样的矛盾之中, 不知该怎么办?”还有一位同学说:“我爸经常喝酒, 醉了就冲妈妈发火, 为此他们经常吵架, 我恨死父亲了, 不想见到他。”可见, 父母行为不良, 带给子女的不仅是厌恶、鄙视, 更是心灵的创伤。

(2) 与老师的关系:主要是由于教师对学生不理解, 过多干涉其业余生活和正常交往引起的困惑和烦恼。有一位同学说, 他和同住一个院的女同学一起上学, 遭到班主任的指责, 严重地刺伤了他的自尊心, 导致他对老师的反感。有的同学说老师怕他们学坏, 限制他们交朋友, 致使师生关系不融洽, 导致心理障碍。

(3) 与同学的关系:主要是处理不好朋友之间的关系而苦恼。有位同学讲到, 他的好朋友总是对他不信任, 使他十分苦恼。有一位女同学说, 她们三个朋友很要好, 后来那两个朋友发生了矛盾, 她夹在中间很为难, 不知道该和谁交往, 索性和谁都不交往, 可内心又十分的孤独, 想恢复朋友之间的友谊又不知该怎么做。这些在中学生中并非个别现象。

二、原因分析

1、客观原因:

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自然环境是指学生学习、生活的条件较差, 个人生理上的不足等。社会环境如父母教育方法不当, 父母关系不和或离异、继父 (母) 的虐待等。学校编班、班风班纪、人际关系、学习负担, 教育者的可信度、教育手段、方法、地点的不适当等。

2、主观原因:

初中生正处于儿童和青年的“过渡期”, 独立意识增强, 希望摆脱父母的监护, 以成人自居, 美国心理学家L.S.Hollingworth把这叫做“心理断乳”期。虽然他们朝气蓬勃、思想活跃、勇于探索、富有创造性, 但从社会成熟性来看, 个性还不完善, 情绪不稳定, 对事物的认识还很片面, 世界观不明晰, 适应能力不强等。如果得不到正确的引导, 就容易产生心理障碍。

学生出现心理障碍, 轻者情绪波动, 影响学习, 重者影响健康, 甚至走向绝路。因此, 我们应高度重视。

三、疏导策略

1、开展疏导活动。

我从具体入手教他们如何做人;如何对待同学之间的友谊;如何面对成功和失败。引导他们具有良好的心态, 促进其健康发展。具体做法是:

(1) 向学生传授一些简单的心理学知识。让学生了解性格方面的知识, 可以让其矫正自己性格中的不足, 锻炼和完善自己的人格;了解情感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使其学会调节自己的情绪;了解青春期心理方面的知识, 就可以使其知道青春期的心理变化规律, 安全地度过青春期。了解自己心理的同时, 也了解了同学的心理, 有助于他们处好人际关系。

(2) 利用家访和家长会的机会, 对家长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辅导。给家长讲什么是心教, 如何进行心教。改变一些家长不懂孩子心理, 动辄就训斥、挖苦, 甚至谩骂的教育方式, 融洽家长和子女的关系。

(3) 开展心理咨询活动。我在学生遇到困难、挫折时及时与学生交流, 鼓励他们向我敞开心扉, 述说他心中的“不平”、发泄心头的“不满”, 消除心底的积怨, 以达到心理的平衡。比如对考试焦虑症的学生引导他们平时要养成认真学习的良好习惯, 只要脚踏实地、胸有成竹, 就会减轻考试焦虑症。对有厌学情绪的学生, 帮助他们找到厌学的原因, 让其在学习过程中获得成功的体验, 重新树立起学习的自信心等。

(4) 课堂既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要场所, 是学生心理品质形成的主要场所。我把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课堂教学, 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心理素质得到提高;还给学生营造一种真诚、信任、民主、和谐的课堂心理氛围, 激发他们的自信心, 使他们的潜能和个性获得充分的发展。

2、培养抗挫能力。

对于学生的心理障碍, 我给予的是关心体贴、说服化解。注重学生心理素质, 如意志、信心、情绪、交往、成功、自我调节、适应能力等方面的训练。培养学生心理承受能力, 使其认识到压力时时在, 处处在。我还教育学生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待人生, “不幸是一所最好的大学”, 在压力和挫折面前敢于同困难作抗争, 在逆境中奋起。引导他们参加各种课外活动, 扩大知识视野, 提高心理承受能力, 从而抑制和消除心理障碍, 使其成长为身心俱健的栋梁之材。

3、改善人际关系。

我还鼓励学生建立和谐的人际关系, 培养良好的个性。人际关系和谐, 心情当然就舒畅, 心理会处于健康状态之中。我还教育学生保持统一的人格, 做到自信而不狂妄, 热情而不轻浮, 坚韧而不固执, 礼貌而不虚伪, 灵活而不油滑, 勇敢而不鲁莽。始终保持坚强的意志, 诚实、正直的作风, 谦逊、开朗的性格。从而培养学生健全的人格。

“性格决定命运”, 良好的心理素质和健全的人格是成功的关键, 一个人情绪稳定、乐观、充满自信, 善于与人合作, 往往更能成功地对付生活的荣辱沉浮, 也更容易成才和发展。让我们都来关注学生的心理健康吧!

8.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八

一、教师要用积极向上、健康阳光的心理影响学生

只有教育者的心理健康了,才有成功的心理健康教育。教师要不断地给自己充电,做一个心理健康知识的研究达人。 教师的健康心理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教师要给学生树立榜样,要使学生心理健康的发展,教师首先要有积极向上、乐观健康的心理。很难想象,一个心理健康水平低的教师能够培养出良好心理素质的学生。因而,对于教师而言,教师要对教育工作充满热情,对于困难、挫折要乐观处理,班级日常管理要充满自信,平等地对待每一位学生,尊重每一位学生,热爱每一位学生,欣赏每一位学生。尤其要关注学习困难的学生,单亲家庭的孩子、留守儿童……对待他们要做到“大爱无疆”。用自己健康的价值观去影响学生,让学生在健康的环境与氛围中成长。

二、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秘密,正确疏导、对症下药

要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心理素质,得到全面发展,教师要有一颗童心,要成为“学生心理”的有心人。要能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善于发现学生的“心理秘密”。科技的日新月异,社会的迅猛发展,生活的日益变化,对每个学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特别是学生的心理素质,如何适应社会的发展要求,要求我们的教师要做学生的知心朋友。教师要有高度的责任心,对学生充满爱,善于了解掌握学生的心理特点及学生的课内外活动情况。对于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老师要善于沟通,真诚关心,用无私的爱心、足够的耐心帮助他们。针对学习压力过大产生的恐惧自卑、留守儿童的孤僻封闭、独生子女的嫉妒、逆反等等不良心理,我们要善于发现,及时疏导,对症下药,让学生养成健全的个性、良好的品质,使他们善于面对生活,用乐观战胜烦恼,用坚强战胜自卑。在学习生活中,学会尊重感恩,宽容大度,虚心勤奋。只有我们教师充分重视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善于化不良心理因素为积极良好的心理品质,使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的发展,才能促进学生素质的全面进步和提高。

三、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学会心理调节

面对一个个活泼可爱的孩子,他们的家庭背景、先天素质、社会生活的认识、学习的差异,直接导致他们的心理素质千差万别。因此,对于我们教师来说,在平时的课堂教学中要积极寻找契机,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健全和完善孩子们的人格。更要充分利用心理健康课程来对学生进行心理辅导,让学生直观地学到有关的心理学知识,形成良好的心理状态,构建良好的健康心理体系。指导学生自我调控消极情绪,使学生学会心理调节。心理辅导课要有计划、有组织、针对性要强,形式要活泼多样,辅导内容要深入浅出,循序渐进,更要切合学生的实际。通过有效的心理辅导,让学生的心理得到健康发展。

四、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实践活动,促进学生健康发展

教育就是生活,生活就是教育。在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的过程中要组织开展丰富多彩的心理健康实践活动,让学生在实践活动中去学习体验心理健康教育的知识。比如开展“我笔写我心信箱”“班级小明星”“班主任寄语”“每周一曲”等校园文化系列活动。开展“服务大家,回报社会”的社会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走入社会,利用节假日清扫街道,到养老院慰问老人等。开展以“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为主题的活动,带领学生走进大自然,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生活的意义。通过这些活动,让学生全员参与,师生建立了畅通的沟通渠道,使学生烦恼有倾诉,困惑有解疑,挫折有帮助,成功有喜悦。学生在这些生动有趣的活动中,既学到了健康的心理知识,又接受了心理健康教育。学生的素质也会得到全面提高和发展。

9.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九

(2011-08-03 06:20:17)

转载▼

标签:分类: 教育教学

杂谈

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培训试题及答案

一、填空题

1.判断一个人心理是否健康的标准包括生理、(心理)及社会适应三个方面。

2.心理过程包括(认知)、情感和意志。

3.人际关系建立的前提和基础是(认知)。

4.记忆过程的四个基本环节是识记、(保持)、回忆、再认。

5.想象可以分为有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6.顺利、有效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须具备的心理条件叫(能力)。

7.动物和人生来具有,不学而会的反射叫(条件反射)

8.在马斯洛的需要层次理论中,(自我实现的需要)是最高层次的需要。

9.教师对学生的教育,必须以(爱)为基础,以(专业)作为现代师生关系的基本标尺。

10.气质类型的外在表现有(胆汁质)多血质、粘液质、抑郁质。

11.过去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在头脑中再现的过程叫做(表象)。

12.遗忘的进程是先(快)后(慢)。

二、单项选择题

1.心理学是研究(A)的科学。A.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及活动规律B.除精神病人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C.除动物心理以外的心理现象D.正常成人心理现象

2.1879年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建立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标志着(C)。

A.心理学的研究开始运用实验的方法B.构造心理学派的诞生

C.科学心理学的诞生D.机能主义心理学的诞生

3.生物节律是指以(B)小时为单位表现出来的机体活动一贯的、规律性的变化模式。

A.12 B.24 C.48 D.72

4.巴甫洛夫认为,神经活动的基本过程包括(C)A.兴奋B.抑制C.反射D.反馈

5.教师的(D)是认识能力的核心要素,是决定一个人的理解能力的关键。

A.教学能力B.创造能力C.知觉能力D.思维能力

6小王总是怀疑自己家的门没有上锁,常常要反复检查它的这种行为属于(B)。

A.焦虑 B.强迫行为 C.强迫观念 D.强迫恐惧

7(c)是人际关系的核心因素。A.行为表现B.认知水平C.情感体验D.言行举止

8.感觉是指(a)。

A.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B.人脑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

C.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整体的反映

D.过去的经验在头脑中的反映

9.一个教师在学生那里是否取得威信取决于这个教师是否能够让他的学生(c)。

A.敬畏老师B.喜欢老师C.敬畏而喜欢这个老师D.恐惧这个老师

10.学生的说谎、偷窃和欺骗等属于(d)。

A.情绪冲动 B.性格障碍 C.情绪适应困难 D.行为障碍

11.罗杰斯在其“以人为中心的治疗”中将“无条件积极关注”看作心理辅导的前提之一,这体现了学校心理辅导的(C)。

A面向全体学生原则 B发展性原则C尊重与理解学生原则D尊重学生主体性原则

12下列关于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特点不正确的是(B)。A.以提高学生心理素质为直接目的B.以教师讲授为主C.以学生活动为主 D.有教师指导

13.教育心理学的创始人是(b)。A.华生B.桑代克C.布鲁纳D.加涅

14.关于团体辅导的论述以下哪一项是不正确的(d)。

A.团体心理辅导活动可细分为团体心理咨询与治疗、团体心理辅导、团体心理辅导活动等

B.团体心理辅导工作效率高,是适合学校的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形式

C.团体心理辅导活动适合有较严重心理问题的学生,活动的主持者应受过相应的训练

D.团体心理辅导是一种一对多的心理辅导方式

15.由于我考试作弊的原因,老师再也不会喜欢我了."这句话所表达的非理性信念是(b)。A.概括化

B.绝对化C.糟糕至极D.都不是

三、多项选择题

1.中共中央在1998年的《关于进—步加强和改进学校德育工作的若干意见》的文件中提出要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和指导是为了(abcd)。

A帮助学生提高心理素质B健全人格C增强承受挫折的能力D增强适应环境能力

2.弗洛伊德的人格结构层次包括(ab)。A.本我B.镜我C.自我D.超我3、消除自卑感常用的方法包括(abcd)。

A.引导学生对自己进行客观全面的认知 B.对成败进行正确的归因

C.消除非理性观念 D.帮助学生不时有成功的体验

4.意志的品质有(abcd)A.自觉性B.果断性C.坚韧性D.自制性

5.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主要形式有(bcd)。

A.社会服务形式B.活动形式C.训练形式D.实践形式

6.(ACD)对社会心理学的诞生和发展做出过关键的贡献,它们是孕育社会心理学的学科母体。A.社会学B.生物学C.文化人类学D.心理学

7.学生不良品德的转化包括以下阶段(bcd)。

A.改过自新的意向B.醒悟C.巩固和稳定D.转变

8.心理学的研究方法有(acd)。A.观察法B.调查法C.个案法D.实验法

9.教学过程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条件包括(abcd)。

A.树立现代教学观B.树立新型的师生关系

C.掌握必备的心理教育技能D.掌握必要的心理教育方法

10.(B?)是造成教师工作压力的原因。

A.工作的创造性低 B.工作强度大C.缺乏发展机会 D.缺乏成就认可

11.态度的特点包括(BCD)A.系统性B.内在性C.稳定性 D.对象性

12.可以激发动机的因素有(AD)A.需要B.内驱力C.情绪D.诱因

13.教师的职业心理特征表现为(abcd)。A.热爱学生B.善于启发

C.勤学敬业D.以身作则

14.优秀教师的自我效能感表现为(abcd)。

A.个人成就感B.认为从事的教学活动很有价值

C.对学生有正向的期望 D.对学生的学习负有责任

15.在课堂教学中进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到几个结合(bd)。

A.教师与学生相结合B.教学目标与育人目标相结合C.课堂内与课堂外相结合 D.集体辅导和个别教育相结合四、简答题

1.在学校开展心理健康教育有哪几条途径?

(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6)小组辅导。

2.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则有哪些?

教育性原则 全体性原则 差异性原则 主体性原则整体性原则保密性原则发展性原则 活动性原则

3.简述学生心理健康的基本标准是什么?

对现实的有效知觉、自制自尊与自我接纳、有自我调控能力、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人格的结构稳定与协调、工作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4.简述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教学方法有哪些?

认知法、角色扮演法、榜样引导法、讨论法、行为强化法

5.教师减轻压力的方法有哪些?1正视现实2合理宣泄3学会放弃4自我放松

五、论述题

作为教师,如何维护自身的心理健康?请联系实际加以分析

答:

1、树立正确的自我概念

教师要正确认识自己,客观评价自己,合理要求自己,了解并愉悦地接受自己的优点和缺点,不给自己设定高不可攀的目标。同时,对于世事未能尽善尽美之处能正确认识,并用积极的心态处之泰然。

2、正确认识和对待成败

对家长或其他人提出的不同意见处之泰然。这正是由于接受自己的不足,并从中总结经验,才有如此大的心理能量来勇敢面对成败。

3、学会调试情感并善于控制负向情绪

如果教师是因为自己遭遇挫折而烦躁,并且因此斥责学生,学生们是能够意识到的。他们将不愿再尊重教师,还可能会采取自我保护的言行或选择报复行为,这对教师、对集体、对他个人都不利。反之,教师在自我情绪混乱的时候很难把握好这尺度,就可能伤害学生,也破坏了自己在学生心目中的形象。

4、合理宣泄寻求家庭支持

情绪的宣泄可以从“身”“心”两个方面着手。“身”的方面,可以做一些剧烈的体力劳动,纵情高歌,逛逛街,买点自己喜欢的东西等,还可以出门旅游,从大自然中使自己的情操得到陶冶。“心”的方面,可在适当的环境下放声大哭或大笑,对亲近的朋友或亲人倾诉衷肠,给自己写信或写日记。

5、寻求心理专业人士帮助的意识

一个人若没有好的心理状态,即使先天有较多潜能,也无法发挥出来。教师在有心理障碍或心理疾病时应寻求心理咨询。

六、案例分析

案例一

小红是某小学四年级的学生,活泼可爱,学习也很用功,可就是怕考试。一听说要考试,情绪就极度紧张,面红耳赤,心跳加速,心神不定,紧锁眉头。考试时,考卷发下来,双手颤抖,头脑一片空白,注意力不能集中,严重时题都看不清。结合案例,分析出原因并找出相应的解决方法。答:

造成考试怯场的原因有很多,既有生理方面的原因,也有心理方面的原因。从生理方面来说,由于缺少睡眠,缺乏体育锻炼而造成过度疲劳;因食欲不佳而导致营养不良,影响了大脑供血,身体不适等。从心理方面来说,父母和教师对考生要求过高,考生本人对考试结果过分看重,造成较大的心理压力;平时复习不充分,知识掌握得不牢固,缺乏必要的应考策略和考试技巧,造成自信心不足,产生严重自卑感;考场气氛紧张,监考人员态度严肃,造成考生情绪过分紧张。

辅导方法:.有些紧张是正常的,没有必要害怕。要正确认识考前的紧张,适当的紧张有助于促进复习,提

高学习效率。分析原因,一种原因是考试前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而信心不足。解决的方法就是考前对所要考的科目认真复习。

另一种原因是对考试看得过重,针对这种情况可先分析考试的目的。.在考前可进行一些调节,如自我暗示,告诉自己(或大声说出)“我能考好 ”“我复习得很充分 ”“我一定能冷静 ”“在考场上我会挥洒自如 ”。考前做些放松训练。10~ 20分钟即可。

案例二

早上六点半,刘老师轻轻地起床,爱人和孩子还在熟睡中。今年她带了一个毕业班,早上七点上早自习,她得过去监督。上了一上午课,中午下班了,但是她不能回家,因为最近她发现有个原来成绩还不错的孩子现在有点不愿意学习,上课精神也不集中。她想利用中午时间找她来谈心,看看到底是怎么回事,她不想让任何一个学生在这个节骨眼上出现问题。校长也已经跟她谈过几次,让她一定要抓好这个班级,这个班考得好与坏直接关系着学校的荣誉,也关系到她个人的荣誉。在食堂吃饭时,很多同事跟她打招呼,她就简单地应付一下,真是不愿意多说话。下午下班后本来想回家给孩子和爱人做点热乎乎的饭菜,没想到有一个家长来学校,想跟班主任交流一下孩子的问题,这是个单亲家庭。晚上监督完晚自习,已经九点了,这才拖着疲惫的身躯回到了家里。丈夫有点不高兴,因为婆婆病了,但是她却一直没有过去看看。孩子已经睡着,一天她也没跟孩子说上一句话。看着闷闷不乐的丈夫,看着熟睡的孩子,她突然觉得很累,很烦,她不想跟丈夫说什么。她觉得自己有点讨厌这个职业,压力总是那么大,她几乎没有时间和丈夫孩子交流感情,也没有时间去做别的事,就算有时间她可能也没有心情去和亲戚朋友交流沟通,她只想静一静。

(1)这位老师是否具有教师职业倦怠并谈谈教师职业倦怠对教师个人、学生和学校的危害。

(2)结合这个案例,写出解决教师职业倦怠的对策

评析要点:

◆ 问题表现

从这个故事中,我们可以看出,刘老师一天的教学是忙碌的,她已经没有时间去顾及家庭,她对丈夫与孩子产生了愧疚。长期以来学校与家庭的压力使得刘老师疲惫,这种疲惫不仅来自身体,更重要的是来自心理,来自对教师这一职业的倦怠。倦怠不仅影响了刘老师教学的热情,而且使她的人际交往受到一定程度地损害。

◆ 问题诊断

教师的职业倦怠可以表现在很多方面,如厌教心理、厌生心理、职业离弃心理、个性心理缺陷等。个性心理缺陷除了表现在生理和心理症状、职业行为问题之外,还表现在人际关系方面。教师的倦怠会渗透到教师的人际关系网络中,影响到领导、同事、家长、学生的关系。例如,倦怠教师中有人将自己的问题带回家,向家人和朋友反复诉说自己的烦恼。当家人和朋友感到不耐烦时,倦怠教师就会指责对方缺乏同情心,双方都会因此受到伤害,于是家庭的斗嘴、朋友的争吵难以避免,人际矛盾和冲突就会越来越多。由于与周围人关系的恶化,教师在生活中得到的帮助和支持就更少,于是倦怠的程度就会不断升级。当然,也有出现倦怠症状的教师,以一种避免提及工作上的事来进行自我保护,树起与他人之间的一道屏障,将家人、同事和朋友拒于千里之外,其结果倦怠问题也会越来越严重。

◆ 调适方法1 培养正确的人际关系价值2 塑造良好的自我形象3 对情绪具有自控力

10.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十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学习策略 C.支持性学习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2.下列关于教师职业倦怠的说法,错误的是()。

A.职业倦怠是一种与职业有关的综合症 B.职业倦怠源于个体对付出和回报之间显著不平衡的知觉 C.职业倦怠受个体、组织和社会因素的影响 D.职业倦怠主要表现出的反应有:过于自信、高估自己、骄傲自满 3.作为学校,在指导家庭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过程中,其内容包括:()A.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B.对学生开展心理辅导和咨询工作 C.对问题学生进行心理治疗 D.对家庭成员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4.对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关系,正确的认识是()A.家庭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B.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不需要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配合 C.学校心理健康教育与家庭心理健康教育是“一唱一和”的关系 D.家庭心理健康教育应以家长为主体而进行 5.美国著名的职业指导专家()把人的个性类型划分为现实型(R型)、研究型(I型)、艺术型(A型)、社会型(S型)、企业型(E型)和常规型(C型)A.卡特尔 B.霍兰德 C.埃里克森 D.詹姆士 6.()是制约心理健康教育课程建设取得良好成效的重要“瓶颈”。

A.教育管理部门的支持 B.校内各部门的紧密配合 C.高素质专业教师队伍的缺乏 D.理论研究滞后 7.1946年,世界卫生组织明确指出:健康是指一种身体的、心理的和社会适应的()。

A.完善状态 B.完整状态 C.健全状态 D.完美状态 8.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即()A.显性课程 B.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 C.隐性课程 D.心理健康教育学科课程 9.教师要以发展的眼光来看待学生,不仅善于发现学生身上出现的问题,更要把握学生的过去,很好地预测学生将来可能出现的问题,指的是:()A.尊重性原则 B.发展性原则 C.活动性原则 D.整体性原则 10.在多数情况下,()是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首选课堂管理模式。

A.权威型 B.人际关系型 C.民主型 D.放任型 11.心理健康教育课程是()。

A.学科本位的综合课程 B.经验本位的综合课程 C.问题本位的综合课程 D.问题──经验──学科三位一体的综合课程 12.家校协同开展心理健康教育的联系模式应该是:()。

A.主要是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 B.家校共同研究 C.家校共同探索 D.除常规的联系方式外,家校应共同研究、共同探索 13.学生心理健康有两个维度:一是现实适应良好,二是()。

A.情绪情感的良好调控 B.正确的自我意识 C.远大理想的确立 D.未来发展的潜力 1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15.()是指促进学习活动的一些外显 的操作程序和步骤,如画线、做笔记、写提要、学习计划与时间管理等。

A.认知策略 B.元认知学习策略 C.支持性学习策略 D.精细加工策略 16.神经症是()。

A.一种由于生理因素造成的常见病 B.一种严重的心理疾病,社会适应能力与工作基本能力都丧失 C.一组非器质性的轻型大脑功能失调的心理疾病总和 D.是突发性的 17.____是指直接推动学生进行学习和维持学习的一种内部动力,是激励和指引学生进行学习的一种需要,是影响学生学习的一种重要的非认知因素。

A.学习目标 B.学习动机 C.学习热情 D.学习策略 18.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目标是()A.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B.开发学生的潜能,促进学生的自我发展 C.防治心理疾病,增进心理健康 D.以上皆是 19.()是一个人心理活动的动力特征。建议采用张拓基、陈会昌变定的“气质量表”进行测试。

A.个性 B.气质 C.性格 D.智力 20.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基本途径是:()A.心理咨询 B.心理辅导 C.心理健康教育课程 D.全面渗透 21.()通过采用心理量表,通过干预前测和后测,进行对比分析,从而对于学校心理健康教育的效果作出评估 A.调查法 B.观察法 C.测验法 D.问卷法 二、多选题(共 19 道试题,共 38 分)22.学校心理咨询与辅导主要有()A.直接咨询与辅导 B.书面咨询与辅导 C.集体咨询与辅导 D.报栏咨询与辅导 23.学校心理健康教育要贯彻主体性原则,必须做到()A.要以学生的实际状况和需要出发,把心理健康教育的要求转化为学生自身的需要 B.平等对待学生,创造条件,尽可能让每个学生都有参与接受教育的机会 C.以平等、民主的态度来对待学生,维护学生的尊严 D.尊重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不能替代学生解决一切事情 24.学校开设专门心理健康教育课程的可行性有()A.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为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开设提供了“ 空间” B.实践表明,心理健康教育课是深受学生欢迎的一类课程,学生对此有很高的认同度 C.心理健康教育课的师资问题也是可以解决的 D.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程也是《中小学心理健康教育指导纲要》的要求 25.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会谈技术有()A.倾听的技术 B.影响的技术 C.非言语技术 D.注视的技术 26.根据在校学生活动的范围,可将学生的活动分为以下四个方面()。

A.学习活动 B.人际交往活动 C.家庭活动 D.社会适应 E.与自我有关的活动 27.根据行为障碍的不同表现方式,将其分类如下()A.不良动作习惯 B.退缩性行为 C.攻击性行为 D.特殊行为问题 28.了解自己的职业心理包括()。

A.了解自己的职业或专业兴趣 B.了解自己的职业能力 C.了解自己的职业要求 D.了解自己的职业气质 29.非言语技术有()A.目光注视 B.形体动作 C.声音特征 D.距离和角度 E.沉默 30.心理咨询与辅导中的会谈技术有____ A.倾听的技术 B.影响的技术 C.非言语技术 D.注视的技术 31.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内容的选择受到____的制约 A.心理健康教育目标 B.学生的年龄特征和心理发展水平C.社会中其他人的态度 D.当前形势和学生的心理健康现状 32.学校应坚持的家庭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有()。

A.以学生为主的策略 B.以家长为主的策略 C.以学校为主的策略 D.中立性策略 E.客观性策略 33.从20世纪80年代始至今,我国的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大致经历以下三个阶段()A.调查呼吁阶段 B.尝试推行阶段 C.尝试起步阶段 D.发展推进阶段 34.学校心理健康教育档案的主要内容有____ A.学生的自然情况 B.学生的家庭情况 C.学生各学期的学习成绩 D.学生心理测验的基本情况 35.以下属于行为治疗技术的有()。

A.系统脱敏 B.自由联想 C.自我管理 D.“以人为中心”疗法 E.厌恶疗法 36.生涯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方面____ A.生涯规划和生涯决策能力的辅导 B.了解自我状况和澄清个人价值观的辅导 C.升学和就业的辅导 D.开发自我潜能的辅导 37.迄今为止,心理健康教育活动课程的教学模式设计主要有____理论取向 A.行为取向 B.认知取向 C.人格取向 D.人本取向 38.良好的心理状态具有____标志。

A.不生病 B.平衡 C.有序 D.和谐 39.生涯辅导具有下列特性()A.发展性 B.广泛性 C.科学性 D.综合性 40.当前中小学生主要心理问题有____ A.学习困难 B.人际关系障碍 C.自我意识偏颇 D.行为障碍 三、判断题(共 10 道试题,共 20 分)41.心理辅导的含义是指在良好治疗关系的基础上,由经过专业训练的治疗者运用心理学的有关理论和技术,对当事人进行帮助,以消除和缓解当事人的较严重心理问题和障碍,促进其人格向健康协调的方向发展,恢复其心理健康的过程。

42.常规性家校联系模式包括家长会、家访、家长来访三种途径 43.心境是一种比较微弱的、平静而持久的情感状态,它可能是愉快的或忧郁的,也可能是恬静的或朝气蓬勃的 44.人的心理是一个相对稳定的过程,因此,我们可以根据某个人某一时刻的心理状态判断其心理是否健康。

45.自我意识辅导的内容主要包括交往意识、交往技能、学会合作、学会竞争和社交障碍五个方面。

46.焦虑,通常表现为情绪的衰竭,长期的精神不振或疲乏,对外界事物失去兴趣,对学生淡漠等等。

47.心理卫生有时又称精神卫生,是研究人类如何维持和保护心理健康的原则和措施的一门学问。

48.尊重性原则就是要尊重学生的人格与尊严,承认学生是社会的一员,承认学生在人格上有和教育者一样的地位。

49.心理健康的终极目标是优化心理素质,促进全面发展。

11.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十一

关键词:心理健康教育;中学生;健康发展

现在的中学生中,存在着一些极其不良的心理,例如私心重、孤僻不合群、具有叛逆心理、对同学漠不关心等,如若任其心理发展下去,既会干扰学校教学的顺利开展,更为严重的是影响中学生的健康成长,所以,必须引起心理健康教师的高度重视。

一、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于和谐的情境中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作为一名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必须去改变中学生的不良心理素质,必须对他们进行行之有效的健康教育。首先要做的便是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师生关系问题,改变以往的位居学生头上的想法,构建新型及平等的师生关系,以自身的健康心理去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因为,我们心理健康教育教师具备良好的心理素质及良好的人格,才会对学生起到影响教育的作用,就可以让中学生喜欢接近我们老师,打心眼里乐意与任课教师交流自己内心的思想,愿意和老师做知心朋友。只有这样,就可以为学生搭建一座彼此信任、相互尊重的桥梁。

二、开展班级活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

积极开展班级活动,就可以增强中学生的团结性,改变以往的不良的人际关系,是一个极其有效的培养中学生团结合作的途径。为了扭转班级学生中所缺少的团结合作意识,改变学生的私心重、孤僻不合群、具有叛逆心理、对同学漠不关心等不良心理,我将心理健康教育寓于班级活动中,对中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如组织中学生举行拔河比赛、接力比赛等,在活动中使学生充分地认识到,要使一个集体充满生机,首先取决于班级每一个成员,只要每一个成员都有一种团结合作的精神和健康心理,任何困难都可以战胜。

三、创造良好的班级环境,全面提高中学生的心理素质

学生生活在班级这个环境中,班级是学生学习的重要场所,如同战士的阵地一般。班级是学生心理健康成长的一个重要环境。良好的班级环境可以帮助学生增长文化知识,开阔学生视野,活跃学生的思維,拓展学生的课堂知识,启迪学生的内在潜能,特别是对学生的个性心理健康发展大有帮助。创造一个和谐团结、和睦相处的班级环境,就可以去促使学生心理素质的形成,可以促进中学生行为的转变、知识的积累、思想境界的提升。全班学生就会养成一种良好的心理,消除不良的因素,形成一种向上的凝聚力。

参考文献:

韩伟.全面提高中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策略[J].承德民族师专学报,2011(03).

12.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十二

一、大学生后形式思维的培养与实践的开发

青年人与青少年思维方式的不同不仅仅在于逻辑思维的发展,而在于面对不同真实生活情境的可能性因素,能够脱离纯粹的逻辑,采用折中,或者弹性的策略进行问题解决,尤其面对真实生活中的并非黑白分明的那一部分时[4]。因此,不得不说,在严格的是与非的教育之下,我们的孩子们经常会面对原有的逻辑与此时的后形式思维之间的转变,事实上还是需要知识和经验积累的过程,引发适应问题的一个重要原因也在于此。因为学生的发展并非整齐一致,因此面对不同的后形式思维的水平,碰撞,冲突难以避免。心理学对于此类问题有一个非常行之有效的解决方式——团体咨询。在团体咨询当中,成员进行深度的沟通与探讨,让成员了解人们的不同,以及可能的进步方向,这是十分有意义和有价值的。同时,作为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与纯粹的心理学团体不同, 应该在于心理健康教育的团体必须进行一定程度的价值干预,因为我们的目的是促进后形式思维的发展,而非仅仅促使其互相接纳。因此,教育性质的总结在这样的团体中是必要的。

发展心理学家沙因认为,成年早期(也就是大学生所处的发展时期)的认知发展处于实现阶段(achieving stage),这一阶段主要是运用其智力实现有关职业、家庭、社会贡献等长期目标,不再以收集资料为主,而转向了实用主义[5]。我们的大学教育也是以应用为目的的。因此,单纯的课本——记忆——考试模式的教育不再能满足大学生的需要(事实上,这对于实践智力的发展是极为不利的)。因此在课程设计上,心理健康教育提出的新要求则是将实际的应用情境引入大学课堂教学。这种引入未必要发生在实践层面上,就像是社会学的实验未必需要实验者动手操作一样(动脑就可以)。同时,如果真正把实践(实习)要求增强到教学大纲内,并且真正的按照这样的标准实践,那么对于心理健康教育是非常有意义的。

二、心理健康教育要做好寻求“亲密感”的顾问

埃里克森认为成年早期是个体亲密对疏离阶段,主要任务是发展同他人的亲密关系。[6]当然,这一阶段可能一直延续到30岁左右而不仅仅是大学阶段。然而不可否认的是中国的情感教育几乎空白,除了父母的言传身教剩下就是大众传媒的渠道。孩子对此的学习往往都有很多不合理的或者是偏差的认识。大学阶段是有足够的时间和条件为学生提供这样的教育或者辅导。人在这一阶段往往是孤独的和疏离的,或者不仅仅是这一阶段[7],亲密感如果没有良好的建立,往往会影响到个体以后的发展。如果从埃里克森的观点出发这种亲密要分为三个阶段,在心理健康教育的视角下,我们对于每一个阶段都能够有所为。首先是“无私”也就是牺牲自己的需要以满足他人的需要。事实上,这一点不仅仅适用于爱情,同时也是后形式思维的特色之一,对于人际关系训练也有重要意义。对于这些训练,首选的训练形式我认为仍然是团体,其次应该是在班主任,辅导员的日常工作中得以体现。

第二个成分是“性”。大学生性教育最近几年逐渐成为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热点问题之一,采取的方式也是花样百出。然而,深浅不容易被把握,同时各种反对的声音也经常出现。但是我们的早期性教育的真空导致了大学生性教育的极大地压力,这也是我们面对的巨大困难。孙云晓呼吁的“阳光法性教育”[8]事实上是一种突破原有成见的倡议。我们面对的学生并非不解世事的孩童,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直白的讲出关于性的问题,是对学生有相当的示范意义和指导价值的。这样的教育远优于大众传媒歪曲了的或者片面的讲授。

三、对追求独立的支持与对寻求同一性的帮助

这一时期,对于中国的孩子,另一个重大的课题是处理与父母的关系。这一时期与父母的矛盾会体现在孩子想要追求独立,但是父母对其的照顾却很难减少(往往也是因为孩子的能力不足以应付将要面临的独立生活),空巢的出现使得父母对孩子在情感上尤其的依恋,而会衍生出一些矛盾。很多学校开展了一些活动,例如:为父母做饭,为父母洗脚,然后留作假期的作业,要求写感悟。但是这样的活动不足以使得父母和子女的矛盾减少。诚然,可以增进理解,但是一次两次的应付式的作业并不能加速孩子独立或者是亲子关系的进程。在寻求独立方面事实上是与自我同一性的寻求不可分割的。埃里克森认为,大学是延缓偿付期,通过这些学习以备将来的发展而延缓偿付期当中,孩子与父母的关系是没有明显的变化(父母依旧是孩子的资金供应方),可能最大的问题发生在距离变远,同时独立要求变高。对于这样的问题心理健康教育可以提供的帮助在于通过讲座的方式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自己的变化与父母的需要,通过作业的布置要求学生学会与父母沟通,通过建议的方式加强学生与父母之间的联系。同时通过对于职业规划的实践环节,奖学金制度,勤工助学制度,教学计划的实践环节来增强学生的独立能力。

同一性是从这一时期开始几乎延续一生的重要课题[9]。这一时期的同一性的寻求主要体现在工作角色的确定上,职业选择理论告诉我们,此时人们处在现实阶段,与尝试阶段(青春期)不同的是,此时学生面临的选择往往是关乎一生的。因此对于学生生涯发展的指导在心理健康加油当中不容忽视。心理健康教育在这方面主要的安排是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然而这不应当仅限于出现在大三或者大四的课程。生涯问题有很多时候不仅仅是生涯问题而是自我探索的问题,所以在低年级的学生中开展自我探索的活动是十分必要的,这些活动可以安排在课程之内,也可以以团体的方式进行开展。班主任或者辅导员还担任着一个重要的职责,那就是告诉学生将要面对的职业生涯是如何的,以及在这一职业领域应当如何进一步培养能力,接下来的发展方向如何,所需要的能力都有哪些。可以通过班会或者是课程的形式,一一向学生介绍。生涯设计规划大赛也是一种形式,通过这样的规划,帮助学生了解自己的不足与长处,从而帮助他们进行这一时期的同一性的整合,防止同一性混乱。

参考文献

[1]田仁波.高校心理健康教育模式的理论研究.西南政法硕士论文.2008

[2]卢爱新.我过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发展研究.华中师范大学博士论文.2007

[3]屈正良.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的现状分析与对策研究.湖南农业大学硕士论文.2006

[4]Labouvie-Vief, G.Modes of knowledge and theorganization of development.In M.L.Commons, C.Armon, L.Kohlberg, F.A.Richards, T.A.Grotzer, &J.Sinnott (Eds.) , Adult development (vol.2) .Models and methods in the study ofadolescent thought.New York:Praeger

[5]罗伯特.费尔德曼著;苏彦杰, 等译.发展心理学——人的毕生发展.世界图书出版社.2007, 504-544

[6]林崇德.发展心理学.人民教育出版社.1995, 418-425

[7]埃里希.弗洛姆.爱的艺术.上海译文出版社.2008.4, 1-10

[8]孙云晓.阳光法性教育.江苏教育出版社.2007

13.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十三

1、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规律的科学)

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选项内容:(包括心理过程、个性差异)

3、心理现象又称为:(心理活动)

4、人的个性心理差异分为:(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

5、下列选项哪些完整表达了心理过程的内容(知、情、意)或(认识、情感、意志)

6、解题时,能一题多解,是属于哪种思维(发散思维)

7、游览过长城的人头脑中呈现出的是(表象)

8、“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是下列哪种感觉(嗅觉)

9、注意是心理活动的一种(组织特性)

10、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指向未来的想象(幻想)

11、意志活动的心理过程分为两个阶级(采取决定阶段、执行决定阶段)

12、在人脑中产生想象的基础材料是(表象)

13、记忆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

14、当一个人的服装和发型改变以后,照样能够认出他,是利用了知觉的(理解性)

15、熟练的骑车,织毛衣的注意是(有意后注意)

11、间接兴趣是主要引起下列哪种兴趣(有意注意)

16、动机冲突中,个人在回避有害不利目标时,引起的冲突是(双避式)

17、情绪、情感是下列哪种选项关系的反映(客观现象和人的需要的关系)

18、活泼、好动、行动敏捷属于下列哪种特性的表现(气质)

19、智力的核心成分是(抽象思维能力)20、兴趣的稳定性是下列哪种品德特性(持久性)

21、马斯络在需要层次理论中最高需要是(自我实现)

22、以热情、急躁、易冲动的气质属于(胆汁质)

23、在全人口中智力是(正态或常态)分布曲线。

24、遗传素质是能力发展的(自然前提)

25、根据需要的指向对象不同,可以将其划分为(物质需要和精神需要)

26、根据动机起源不同可划分(生理、社会动机)

14.2009中小学生心理发展与教育模拟试题 篇十四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QQ884112977

1、职业适应辅导是使学生了解自己的职业兴趣,能力倾向和(A)3-43 A、职业价值观 B、职业适应性 C、职业稳定性 D、职业发展观

2、学校心理辅导工作就其实质来说是一种相互尊重、信任及和谐的(D)3-49 A、教育和培养人的过程 B、师长之间的交往过程 C、亲自之间的沟通过程 D、人际关系的建立过程

3、一般心理辅导能够解决的问题是(B)4-55 A器质性疾病 B、人际适应问题 C、精神疾病

D、障碍性心理问题

4、一般来说,开放式询问的谈话时间在辅导过程中所占的时间比例是(A)4-63 A、70% B、60% C、40% D、30%

5、根据一定的目的观察某些特定行为或事件的完整过程的方法是(C)5-82 A、实况详录法 B、时间取样法 C、事件取样法 D、轶事记录法

6、对问卷中的每个问题都列出了若干答案,来访者可根据自己实际情况进行选择答案的问卷形式属于(B)5-88 A、开放型问卷 B、封闭型问卷 C、图画型问卷 D、尺度型问卷

7、以下不属于中小学生常见的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的是(A)9-190-207 A、固执 B、冷漠 C、愤怒 D、嫉妒

8、弗洛伊德认为人的一切行为的动力是(C)6-103 A、潜意识 B、超我 C、力比多

D、心理防御机制

9、首先提出行为主义理论的心理学家是(B)6-111 A、巴普洛夫 B、华生 C、斯金纳 D、艾森克

10、下列方法属于常用的角色扮演法的是(B)7-149 A、脑力激荡法 B、哑剧表演法 C、媒体教学法 D、两难问题法

11、为减少或消除某种不良行为的再次出现后施加的不愉快事件乘坐(C)7-154 A、正强化 B、消退 C、惩罚 D、负强化

12、处理重要而复杂的学习内容时,先用已经熟悉或做惯了的方法或对象来消除杂念,待精神逐渐集中后,再回过头来做应该完成的学习任务,这属于(B)8-172 A、渐进注意法 B、代替法 C、灵活法

D、先易后难法

13、小学生情绪发展的特点不包括(D)9-180 A、情绪的内容日益丰富 B、情绪日益稳定 C、情绪体验日益深刻 D、情绪变化的两极性

14、“情绪明显低落,对什么都不感兴趣,心情烦躁,悲观,由于,还伴有头痛、失眠、消化不良等生理反应”,这种适应性情绪卫生问题是(D)9-194 A、沮丧 B、紧张 C、冷漠 D、消沉

15、小学生开始根据学业的好坏、身体能力的优劣等,分化出支配型儿童和服从型儿童,这一特点表现在小学生群体形成的(C)10-211 A、独立期 B、水平分化期 C、垂直分化期

D、部分集团形成期

16、凡事总寄希望于他人,若要自己单独面对,总有畏难情绪,非做不可的时候,只是敷衍了事,这属于不良个性卫生中的(B)10-224 A、依赖 B、拖延 C、自卑 D、怯懦

17、常见的树立学习自信心的方法不包括(A)11-265-266 A、预防学习疲劳 B、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C、善于发掘自己的长处 D、给自己以积极的暗示

18、治疗异性交往紧张最经典的方法是(D)12-291 A、谈话法

B、合理情绪疗法 C、认知重建疗法 D、系统脱敏法

19、最典型的青春期自慰行为是(D)13—316 A、性刺激 B、性冲动 C、遗精 D、手淫

20、出现某种难以控制的不必要的担心,这属于(B)14-329 A、强迫观念 B、强迫情绪 C、强迫意向 D、强迫动作

二、多项选择题(本大题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五个备选项中至少有两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少涂或未涂均无分。QQ884112977

21、下列选项中属于学校心理辅导目的的是(BCD)3-38 A、解决学生的道德观问题 B、解决学生的心理困惑 C、解决学生的情绪问题 D、解决学生的心理失衡 E、解决学生的人生观问题

22、行为转变发的局限性主要表现为(BCDE)6-121 A、忽视社会文化和环境的影响

B、不适用水准较高,渴望高度成长的来访者 C、只治标不治本,难以改变行为深层问题 D、使来访者称为被操纵、控制的对象

E、辅导员只顾及来访者的细枝末节问题,不注重人的全面发展

23、常用的价值观辨析法包括(BCD)7-150 A、相声表演 B、小组讨论法 C、两难问题法 D、脑力激荡法 E、媒体教学法

24、学习中预习的作用表现在(ACDE)11-255-256 A、提高听课效率 B、调整心理状态 C、更好地做课堂笔记 D、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 E、巩固对知识的记忆

25、青春期的心理发展包括(ABCDE)13-304-307 A、认识能力的发展 B、情感的发展 C、社会性的发展 D、性心理的变化 E、对性知识的好奇

三、填空题(本大题共10小题,每空1分,共10分)QQ884112977

26、第一届国际心理卫生大会于1930年在华盛顿召开。1-10

27、心理因素致病一般是通过神经生理、神经内分泌与免疫系统等发生作用的。1-15

28、一个人面对挫折情景的反应收到情景的性质与特点,个体的生活经验、能力、个性及有关知识等因素的制约。2-29

29、在倾听过程中,辅导人员的非语言活动扮演者重要角色,目光接触、身体语言、空间距离和沉默等都是传递信息的方式。4-62 30、心理评估的内容不仅包括个体的心理现象,也包括群体的心理现象。5-73

31、认知理论高度重视来访者的不良认知和思维方式,并把自我挫败行为看成是来访者不良认知的结果。6-133 32“自主训练法”是德国柏林大学教授舒尔兹发现的一种方法。9-187

33、一个人身上经常表现出来的稳定心理特征,它代表着一个人的基本精神面貌,这被称为个性心理(或个性)。10-208

34、在“我”与“他人”之间,“我”与“环境”之间缺乏沟通和了解时所出现的心态是孤独。12-295

35、青春期的身体发育包括形态发育,机能发育和性发育等几个方面。13-308

四、名词解释(本大题共3小题,每小题3分,共9分)QQ884112977

36、自我开放4-66 答:

自我开放又称自我暴露或自我揭示(1分),是指辅导人员说出自己的情感、思想、经验及生活等于来访者共同分担或分享(2分)

37、阐释6-110 答:

阐释就是指症状的无意识隐义和动机揭露出来使其进入意识的一种方法,(2分)是客服阻抗的主要方法(1分)。

38、挫折2-28 答:

挫折是个体从事有目的的活动受到阻碍或干扰,(1分)以致其动机不能得到满足时产生的情绪状态(2分)。

五、简答题(本大题共4小题,每小题6分,共24分)QQ884112977

39、简述厌倦情绪的辅导要点。9-202 答:(1)帮助其认识到许多处于青春期的朋友们都会不同程度地产生厌倦生活的情绪,认识到这是人生的一个必经阶段,通过端正认识达到减少或消除厌倦情绪的目的(2分)。(2)找一个适合自己的情绪发泄方式(1分)。

(3)学会准确地表达自己的感受,有效地寻求帮助(1分)。

(4)培养自己辩证思维的习惯,学会在任何情境中、任何心境下努力寻找有利因素(2分)。40、简述健康个性的标准。10-217 答:

(1)具有远大的理想,坚定的新年和正确的世界观。

(2)有强烈的求知欲,虚心好学,能不断地增长知识,情趣广泛。

(3)思想活跃、敏捷,勇于创新,富于开拓;面对困难、挫折无所畏惧,并善于战胜困难,避免挫折。(4)对待生活充满希望和热情,敢于面对现实,注意实际;不犹豫、悲观和自寻烦恼。(5)善于自我调节、自我控制,能够把握分寸,不失理智。

(6)办事果断,勇于承担责任,独立自主,稳重谨慎,不盲目冒进。(7)遵守社会道德和行为规范,明确是非,言行一致,坚持原则。

(8)与人为善,富有同情心,能体谅别人的感情,待人宽容豁达,不抱偏见。(注:每个要点1分,答对任意6个要点即可得6分。)

41、简述“性焦虑”的表现及辅导要点。13-316 答:

性焦虑的表现是:进入青春期的青少年,随着第二性特征的出现,开始日益关注自身的性别角色和与之相关的形体特征,男生希望自己魁伟、高大,有男子气质,女生希望自己苗条、漂亮,细心温柔。(2分)若自己不具备这些特征 就会自卑、苦恼,整日忧心忡忡,不敢与异性交往,敏感多疑。(1分)辅导要点:(1)学点性心理和性生理知识,建立对性的科学认识和科学态度(1分)。

(2)通过参加丰富多彩、健康有益的活动,把自己的注意力转移到学习和健康高尚的业余生活中,降低对性特征的关注(1分)。

(3)采取松弛训练法每天进行联系,可以缓解焦虑(1分)。

42、简述人格障碍的基本特征。14-323-324 答:

(1)一般始于青春期。人格障碍的特征往往从儿童就有发端,到青春期开始变得明显。(2)都有紊乱不定的心理特点和难以相处的人际关系。

(3)常把自己所遇到的任何困难都归咎于命运或别人的错误。(4)认为自己对人无任何责任。

(5)总是走到哪里就把自己的猜疑、仇视和固有的看法带到哪里。(6)行为后果有害。

(7)否认自己的人格障碍。

(注:每个要点得1分,答对任意6个要点即得6分)

六、论述题(本大题共2小题,共27分)QQ884112977 43(本题12分)试论述精神分析的辅导目标、辅导关系及辅导过程。6-105 106 答:

一、基本目标

一是使潜意识意识化,使潜意识冲突表面化从而帮助来访者重新认识自己或重建人格(2分);二是帮助来访者克服潜意识冲突(1分)。

二、辅导关系

强调辅导员隐匿的角色,以使来访者能将他们的情感投射到辅导员身上(1分),辅导员与来访者要相互信任,又要保持一定的距离(1分),以爆出辅导所必需的客观性,避免来访者产生某种形式的抗拒(2分)。

三、辅导过程

1、准备期

主要工作是按照适应症来选择辅导对象(1分)。

2、预备治疗期

在正式治疗前还要先进行两周左右的试验性分析和联想,以进一步确定诊断,排除精神病(1分)。

3、治疗一期

主要目的在于建立并维持一个辅导上的同盟关系(1分)。

4、治疗二期

主要是移情的出现及其解决(1分)。

5、治疗三期

即结尾期,使来访者能放弃把辅导员当做替身的态度,放弃辅导员是移情中幼儿期父母的形象,能承受其辅导员分离时的焦虑和丧失亲人般的痛苦(1分)

44、(本题15分)试举例说明父母亲不良教养态度、教养方式对中小学生心理健康的影响。2-26 答:

(1)父母亲应有正确的教养思想,采取正确的教养态度及方式,只有这样才能使子女健康成长,:棍棒下出孝子“等教养思想不利于子女的健康成长(3分)。

(2)父母亲对中小学生的期望必须适度,期望值过高或者过低都不利于中小学生的心理健康。父母亲对子女的期望值过高会导致他们心理失衡,并产生对社会适应的恐慌(3分)。

(3)父母亲对子女的教养态度与教养方式不同,对子女的心理健康的影响也是不同的。缺少爱心、理解、支持与关注的教养态度,以及专制型态度等教养方式都不利于子女心理健康的成长(3分)。

上一篇:慢性病示范区工作汇报下一篇:诗歌在山的那边的结构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