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2024-08-30

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精选12篇)

1.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一

试论当代大学生的就业观

通过本学期的就业实践课指导学习了解了职业素质的构成,职业者的通用能力,职业者的核心能力和企业重视的五种意识。通过课上的测试发现在职业者的通用能力中我的适应能力、组织管理能力、问题解决能力、团队精神和创新能力比较强。职业者核心能力中我的交流表达能力比较好,五种意识中我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团队意识比较强。因此我对我日后的就业还是很有信心的。

我对就业观的理解

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不要认死理。要认清现在社会的就业形势,在工作中放下架子和所谓的面子,虚心求教。在选择工作中可以先就业,再择业,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第二,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全面衡量自身的综合素质。在应聘走上就业岗位前,要了解自身对专业知识的认识,清楚自己的实际工作能力,自己能干什么,会干什么,在步入市场经济社会后,怎要寻求自己的生存和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做到心中有数,而不是好高骛远,这山看到那山高。要把社会的职业需求和个人的职业理想、职业素质结合起来。

对未来的就业计划

根据自己的兴趣性格和气质寻找比较适合自己的工作岗位,对自身也要有比较客观、全面的了解,摆正自己位子,把自己定位在实习生上,不要过于追求不现实的目标。要抱着学习累计工作经验的态度认真对待手中的每一项任务。要清楚自己的优势与劣势,知道自己适合做什么样的活,只有样才能赢得竞争优势。

首先要准确评估自己掌握知识和技能;灵活运用学校里学到的知识技能,与工作经验相结合做到活学活用不至于荒废学校里的知识。

其次要善于剖析自己性特征,给自己正确定位。根据自身专业特点、工作能力、兴趣爱好等制定制定短期的就业目标和长期的就业目标,分阶段实施。在不同的工作环境中不断累积工作经验,丰富自己充实自己。

社会有太多的不确定因素,事变则备变吧。有了自己的计划只是开始,重点在执行,我会努力按照自己的规划做。在今后的日子里会随着社会阅历和个人经历的增长,我想我会不断完善自己,让自己更加适应这个社会,在社会上更好地生存。大学是我人生的跳板,能让我凭此飞得更高,看得更远。

2.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二

关键词:职业价值观,特点分析,对策及建议

价值观一词如果放在职业生涯的选择方向问题上就应该称其为职业价值观,这是我们人对待我们所从事职业的一种态度与信念,是我们人对于职业的一种责任和义务的呈现,或者也是我们在职场中所体现的一种价值的取向。从第一层到最高一层的顺序依次为职业理想、职业选择、职业评价、职业价值取向。拥有现实的职业理想是树立正确职业观的必然条件,我们首先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在浩瀚的职业类型里寻找适合自己的职业,树立职业理想。然后在根据自己的职业理想,自己所处的环境来进行职业选择,通过一步一步认真的抉择,最终确立正确的职业在某某公司的工作机会,找门路走后门的现象是对学生们对自己的不自信和不负责的表现!社会上为什么会出现这种不正当的现象?这需要政府部门的深思。我们当代的大学生除了洁身自好之外,更需要政府的价值观!然而随着社会的飞速发展,人们处在社会或职场的压力越来越大,因此造成一部分人的价值观、世界观出现不同程度的扭曲,进而影响到未来就业:

(1)盲目的追求实现自我价值,不在意社会价值的存在。人生价值主要包括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两个方面。人生的社会价值,是我们作为一个个体,对我们周边的人或我们所处地方创造的价值和影响。人生的自我价值,是我们作为个体对我们自己的人生的生存和发展所产生的价值,自我价值的表现主要使体现在对于自己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的满意程度。人生的社会价值和自我价值,既密切联系,又相互之间有区别,两者一起构成了人生价值。(1)当代大学生很多只是追求自我价值,忘记了社会价值,做任何的事情都是以自我为中心,没有集体的观念,做事情都是我行我素,没有为集体着想的观念,所以着重培养当代大学生正确的人生价值观是至关重要的。

(2)注重金钱、物质利益,功利主义严重。很多大学生受社会不良风气的影响,对利益和物质的追求严重,在就业的问题上也深受影响,不衡量自身条件、不以学习或贡献的姿态,而盲目追求金钱或功利。据调查发现,大部分大学生毕业之后都想选择发达的地区,他们要选择工作环境舒适的工作,他们对职业的选择首先考虑的不是是否符合自己的专业,而感兴趣和关注的是工作带来的物质生活方面,如工资、住房、福利待遇等。(2)

(3)找私人关系,走后门。这也是影响当代大学世界观、价值观的主要原因。很多应届毕业的大学生都是通过家里或亲友的一些关系而很快找到相对较好的工作,相关机构应该抑制这种不正之风。

当代应届毕业生的绝大多数都是90后的独生子女,这些孩子中绝大部分都是在条件比较优越的家庭环境中成长,他们几乎都是家里的“小公主”“小王子”,一旦毕业即将工作却面临失业的问题,心里难免出现落差。而他们其中还有相当部分的毕业生家庭经济状况并不太好,家里的父母为了他们能够更好地学习生活,省吃俭用,等他们应该回报父母的时候竟然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凄凉场面。这种种的现象让他们情何以堪?金钱上已经不是什么智力投资,而是沉重的债务包袱。(3)

那什么是正确的就业观呢?第一,要摆脱传统观念的束缚。现在社会中的大学生比比皆是,每年的大学毕业生数百万人之多,而他们中的大多数并不能拥有国家公务员这个“铁饭碗”的机会,难道这样就是职业生涯中的不幸吗?能够由这样的良机当然是幸运,如果没有得到这个“铁饭碗”我们也应该保持良好的心态。继续寻求新的职业。找到属于自己的另一片天地。积极摆脱狭隘的就业观念,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不能眼高手低、只想着赚了多少钱或做了什么样体面的工作,只有不断地提升自己,我们才能有更多的机会。只有我们经历这些过程,才能逐步的走向成熟。在就业的道路上,难免四面碰壁。但如果当代的大学生能够摆正好自己的姿态,了解自己,了解当今的就业形势,相信他们眼前一定有不一样的景象!

第二,要从自身实际出发,实事求是,360°全面了解自己,知道自己的综合素质,我们做任何的事情都要从实际出发,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里就把实事求是列为重要的一条,伟大的毛主席在新中国建立的时候都把实事求是视为必不可少,由此可见实事求是的重要性。在走进市场经济社会后,怎样找到适合自己生存发展的空间,找到自己比较理想的位置,都要做到心中有数。要对自己进行360°的全面分析,通过SWOT分析了解自己的优势劣势各是什么,而不应好高骛远,浮想联翩。不应该走各种的极端,把“大跃进”的精神拿到职场中来。对大学生来说,要切实认识到从学生走向社会身份的转变,要知道你已经不是学生了,你是一个职场中的新人,需要学的东西很多,只有这样不断地暗示自己,才能更快更好地取得进步。(4)大学毕业踏入社会后,很多学生都心高气傲、自命不凡,利用好,是性格上魄力和勇敢的体现,可利用不好,难免心浮气躁,经不住考验。这就是所谓的一瓶不满半瓶摇的状态。所以,当代大学生在校期间不仅要努力学习文化知识,还要不断培养自身的综合能力、综合素质,以沟通能力、创新能力等,并熟练运用一两门技能,这样才有利于自己长期、全面的发展。

以目前形势来讲,要解决目前大学生就业困难的问题,只是单单靠大学生们转变就业观是远远不够的。大学生的就业问题是个毋庸置疑的社会问题,只有通过社会,政府,家庭,还有大学生自己一起努力,我们才能走出一个属于中国人才的发展之路!

参考文献

[1]肖红.转变大学生择业观念的思考[J].鸡西大学学报,2005(23).

[2]赵纯碧,李浦豪.大学生就业工作的思考[J].教书育人,2005(5).

[3]谭胜国.当前大学生就业压力与就业观变化[J].北京机械工业学院学报(综合版),2006(1).

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及引导策略 篇三

关键词:当代大学生择业观探究与引导

中图分类号:G64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7-3973(2011)009-182-02

对大学生来说,择业是他们在即将毕业时必须面对的一个重要人生选择。择业观是择业者在选择职业时的根本观点和看法,是择业者在进行具体职业选择时所具有的较稳定的心态、态度与指导思想的统一体。择业观是择业人员人生观和价值观的直接表现,也是择业人员职业理想和观念的直接体现。随着高校近年来不断扩招,毕业大学生的数量也在急剧上升,给大学生的就业也带来了很大压力,大学生就业成了社会上普遍关注的热点,党和国家近年来也一直关注着大学生就业问题。在新时期,大学生的就业观也呈现出时代特征,就业取向也趨于多元化,同时在当代大学生就业观中也存在着一些不可忽视的问题,必须加以引导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择业观。

1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重要性

择业观是大学生就业素养的重要组成内容,也是大学生人生观、价值观在职业选择中的体现。不同学生的择业观不同,择业意向就不同,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对大学生实现更好地就业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这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1提升大学生的就业素质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与发展,社会对高素质人才的需求越来越大。用人企业在进行选拔人才时,对求职者的综合素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专业的知识、强烈的积极进取精神、较强的表达能力以及学习能力都是作为具有较高素质的大学生所应具备的综合素质能力。择业观引导着大学生的就业方向和就业目标,在大学生的职业规划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树立了正确的择业观可以督促着大学生不断地去完善自我,学习各方面知识,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努力把自己培养成全方面的高素质人才,以适应就业单位对自身能力的要求。

1.2引导大学生选择正确的就业目标

就业目标在很大程度上制约着大学生的就业意向和择业行为,不同大学生由于家庭背景、学习专业、个性、性别等的不同在择业时的目标选择就不同。大学生在进行择业时,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其中择业观就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因素。大学生择业观中的择业动机及择业理想就是影响其择业目标的直接因素。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可以帮助大学生将自己的择业需求与社会需要相结合,在众多职业中实现就业的平衡,这样既满足了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又实现了自己的价值目标。

1.3规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

随着市场经济的不断深入发展,市场在人才配置中发挥着不可忽视的作用。但市场是“一双看不见的手”,其在隐形中调控着人员的分配。面对市场经济下的激烈竞争,在法制建设不断完善的今天,择业观在规范大学生的职业道德中发挥着重要作用,对大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约束。正确的择业观保证大学生在择业时对自己的择业行为负责,保障就业的有序进行。此外,在正确择业观的指导下,大学生的就业辨别意识比较强,对虚假信息有着较强的分辨力,实现了正确就业,维护了社会稳定。

2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征

伴随改革开放的不断发展和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大学生就业由过去国家统包统办向以政府调控、市场为导向的转变,在进行择业时,大学生要与用人单位进行双向选择。随着就业方式的转变,当代大学生的择业观也发生了很大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

2.1更加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

选择一份能够发挥自我价值的工作是大学生在择业时的首要考虑因素。对大学生的调查发现,他们在择业时,并非一味追求安逸的物质生活,而是更加注重自我价值能否实现。在择业时,他们更喜欢选择那些能够发挥自己的特长与自己的专业兴趣相符合的职业,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追求长远的职业发展目标。但是不可否认,工资待遇是吸引大学生就业的非常关键的因素,每一个求职者都希望在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岗位上,获得较高的薪酬待遇。随着市场经济的进一步深化发展,市场用人机制也在逐渐成熟中,再加上生活压力的增大,大学生在择业时,除了考虑自我价值的实现外,还必须考虑经济因素与所求职单位的发展潜力,单位的发展潜力好坏也将直接影响个人价值的实现。

2.2对择业目标的期望值高

希望在择业时,能够得到高地位、高薪酬、高福利可以说是每个求职者的期望,大学生在择业时也不例外。在择业地域的选择上,大学生大都希望能够到省会大城市、尤其是东部沿海经济发展前景较好的沿海城市发展,到这些地方就业,意味着经济发展水平高、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发展前景良好、工资待遇较高、能够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较多。在择业单位的选择上,他们更喜欢那些待遇较高的国有企业、事业单位、政府机关等,但随着国有企业、事业单位的改革,社会福利制度的完善,再加上激烈的竞争,他们对这些岗位的注意力有所下降。在职业选择上。也都愿意从事那些与自己所学专业知识相关的工作,以便发挥自己专业的优势。

2.3择业流动性增大

与过去的“终身定位”式的职业观念相比,当代大学生的就业意识发生了很大变化。在他们看来,人不可能在一个工作岗位上奋斗一辈子,只要所从事的职业能够使自己得到发展,就可以去不断尝试。大部分学生认为,初次选择的职业只是暂时的,主要是来丰富自己的职业经验,以便为以后更好地择业提供经验借鉴,逐步过渡,最终实现自我的价值。

3当代大学生择业观中存在的问题

在新时期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日趋成熟,主流变化是好的。在择业时更注重自我价值的实现,择业态度更加合理,对职业前途充满信心。但纵观大学生的就业情况,还存在一些不合理的地方,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3.1择业的功利化趋向比较严重

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社会现象,在不断侵蚀着人们的心灵。有些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倾向于选择那些待遇高、工作轻松、环境舒适的岗位,功利性较强,忽视自我奉献和自我价值的实现。这样的大学生社会服务意识较差,缺乏为人民服务的意识和吃苦耐劳的职业精神,忽视社会需要。这也是导致大学生就业难假相的重要因素,在新时期市场为大学生提供了更多的就业岗位和发展空间,但因受这些功利性因素的影响,大学生的就业问题仍不容忽视。

3.2在地域选择上过于集中,导致竞争压力增大

大学生在择业地域选择上,像北京、上海、广州及沿海大城市是他们的理想之地,西部和广大农村这些可以更好地发挥他们才能的地方却少有问津。大学生择业地域的过于集中,

不仅会加大竞争的压力,还会導致市场对人力资源分配的不合理,造成人员的浪费。而像中西部和一些中小城市、农村,这些经济发展相对落后的地区更需要人才的加入。人才的过于集中会使地区间的差距进一步拉大,这对于我国综合实力的提高也是非常不利的,必须加强对大学生就业的引导。

3.3择业观念偏离社会实际

大学生都是综合素质较高的人才,在择业时,他们对自己的评价往往过高,很多大学生不能正确地分析当前就业形势,认为自己毕业就一定能到经济发达地区找到高薪酬待遇的工作。特别是那些在学校学习成绩比较好、专业知识学习的比较扎实的学生在择业时有些好高骛远不能结合就业实际。还有一些学生害怕到贫困偏远地区就业,担心自己的才华和能力得不到重视和发挥,自己被埋没等。大学生在就业时对社会分析不到位,不能与社会实际相结合,在职业选择上偏离了社会需求造成了就业困难现象。

4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择业观的策略

4.1国家要深化分配制度改革,缩小地区与行业间的差距

由于受自然资源分布不均和国家政策的影响,地区间和行业间的收入是存在很大差距的。因此,深化收入分配制度改革,制定合理科学的收入分配制度,不仅可以推动社会的进步,还有利于社会分配的公平。在合理分配基础上,进一步缩小地区与行业间的差距,提高中低收入人群的工资待遇,对到基层和贫困边远地区就业的大学生给予一定的政策与福利优惠,来鼓励大学生到这些地区就业,对促进大学生择业观念的转变具有很大的说服力。

4.2政府要致力于拓宽大学生的就业渠道

大学生不能实现高质量的就业不仅是人才的浪费,还会影响人们受教育的积极性,使整个社会的文化素质的下降。为了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更好地实现就业,各级政府必须努力取消各种不合理制度,为大学生提供更多、更公平的就业竞争环境。采取政策,鼓励大学生到中小企业、边远地区就业,帮助他们解决户口和档案问题,对大学生创业给予一定的政策和资金支持,努力拓宽大学生就业的渠道,帮助他们转变不合理的就业观念。

4.3大学生也要努力提高自身素质,正确的认识自己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职业理想,对自我价值实现的追求是大学生积极进取的表现。但要实现自我价值,大学生必须努力提高自身素质,加强专业知识的学习,提高自身的思想道德素质和职业能力,广泛参加社会实践,不断提升自己,拉近与就业理想的距离。在进行择业时,不要盲从,要能够正确的认识自己,清楚自己想要什么样的工作、自己能做什么工作、该怎样实现自己的价值。只有正确的认识自己才能以良好的心态去面对工作,成功地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

5结语

大学生择业与就业问题是一个社会热点问题,正确的择业观能够帮助帮助学生更好地认识自己,实现高质量就业。大学生就业难、择业观不正确的问题,是社会多方面原因造成的,要转变大学生的择业观,尚需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

参考文献:

[1]周文霞,黄均雄,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与成因——一项基于文献的研究[J],重庆工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7(06)

[2]魏逸,浅议适应新时期要求的大学生择业观[J1,法制与社会,2007(07)

[3]贾卫东,郑宏宇,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研究综述[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6(04)

[4]魏世梅,培养大学生科学的择业观[J],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06)

[5]董小云,浅析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变化[J],甘肃广播电视大学学报,2009(02)

4.当代大学生正确的就业观 篇四

当代大学生的正确的就业观念,对自我进行正确的认知和定位不容忽视。其实这也是当代大学生的一个心态问题:我们知道,这一代大学生都是80年后期的,在或多或少受了上一代进了大学就不用做体力活思想的影响下,再加上生活水平的提高,年少就没吃过多少苦,以及父母的期望,自身的想法等等原因才导致了大学生对工作岗位及薪水的要求过高现象。举个简单的例子,你或者是你的儿子大学毕业了,愿意自己或他去当民工吗?我想愿意的不多吧!思想的转变需要一个过程,只要国家放宽就业政策,鼓励当代大学生的自主创业和就业,学校加强培养学生的职业理念和规划,我想,当代大学生必能对自我进行重新定位,也定能在全球化的大浪潮下干出自己的一番事业。

毕业生们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一定要正确认识自我和分析就业形势,明确自身发展方向并清晰定位。要树立正确的就职观念,不挑三拣四。积极争取适合自己的就业之路。在不同性质、不同规模、不同层次、不同待遇的单位发挥才智和作用。并以合格的政治素质、良好的道德素养、健康的身心素质、掌握的科学文化知识和技能及以较强的工作能力素质,为社会做出更大的贡献。

5.当代大学生就业观调查问卷 篇五

1、你觉得大学生就业形势如何?

A、形势好没压力 B、形势较好压力不大 C、形势较严峻比较困难 D、形势严峻很困难

2、如果要选择企业,你会对什么样的企业更感兴趣?

A、政府机构 B、事业单位C、国营企业D、私营企业

D、外资企业 F、个人创业

3、你选择工作首先考虑什么?

A、专业对口 B、地区 C、职业兴趣 D、实现自我水平

E、工资

4、你就业倾向于?

A、听从家庭,他人安排B、自己去找 C、根据爱好

5、你觉得就业过程你优势在哪里?

A、专业技能 B、实践经验 C、沟通能力 D、考试证书

6、你选择职位是更偏向?

A、工资不高但十分稳定 B、工资较高相对稳定

C、工资很高但不稳定D、都可以

7、你如何看待专业与工作不对口?

A、这是普通现象,要学会适应 B、给就业带来一定困难,但能客服C、专业与工作不对口,无法就业 D、没考虑过

8、你觉得用人单位最关心的哪个方面?

A、专业成绩 B、专业技能 C、综合能力 D、学校名气

E、社会经验 F、发展潜力

9、求职过程中,你觉得成功率最高的是哪一种?

A、现场招聘 B、亲友介绍 C、上网 D、报刊

10、你希望的薪酬是多少/

A、1000-1500 B、1500-2000 C、2000-2500 D、2500-300011、如果说大学生就业存在困难,其原因你认为主要是?

A、毕业生太多B、岗位太少

C、所学专业不理想D、就业期望值太高

12、您认为自己目前最缺乏的素质是?

A、沟通协调能力B、相关工作经验

C、专业知识技能D.承受压力、克服困难的能力

13、请问你的择业观念是什么?

A、一步到位,有固定收入 B、先就业,后择业

C、不就业,继续深造 D、自主创业

14、请问你将通过何种方式向用人单位介绍自己的情况?

A、建立自己的信息网站 B、亲自前往用人单位介绍自己

C、由学校推荐介绍 D、招聘会现场 E、寄发自荐材料

15、你认为当前造成大学生就业艰难最大的问题来源于哪里?

A、大学生综合素质不强,不能适应经济社会的发展

B、招聘单位与媒体发布的信息不对称,造成就业市场信息不明朗

C、国家没有足够强大的政策支持,缺乏大学生就业保护与竞争的明确规定 

D、高校不能根据国家与社会发展的最新需要及长远需求来适当地调整专业设置

与教学资源分配,造成人才稀缺、低素质大学生泛滥的现象

16、你认为解决当前就业难的方法是(最多可选择2项)

A、提高技能B、调整择业期望值 C、提高职业素质

D、职业培训 E、调整心态 F、就业渠道 G、提高自身求职技巧

17、请问你认为要找到理想的工作,除大学文凭外,哪些证书比较重要(最多可选择三项)

A.英语四、六级证B.计算机等级证 C.奖学金证书

D体育文艺类获奖证书 E报关、报检员证 F注册会计师证

G.“优干”“三好学生”证书H驾驶证 I.各种专业人员上岗证书

18、当你选择工作时,你最想进入的行业是:

A、IT与通讯业B、金融、证券、保险业C、商贸业 D、电力、石化等能源业

E、新闻出版业F、房地产业 G、医药食品业 H、旅游交通民航业 I、制造业J、政府机关L、其它

19、你对这个行业的选择主要是基于: [多选题]

A、属于朝阳行业,前途远大B、该行业收入较高C、与自己的专业对口

D、创业机会大 E、稳定F、其它

20、如果进入这个企业,您最希望从企业中得到什么[多选题]

A、企业的从业经验B、良好的专业技术 C、先进的管理模式

D、前沿知识信息E、广泛的人际关系 F、团队合作技巧

G、良好的薪酬福利 H、到海外工作的机会 I、自我价值的实现

6.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六

一、“90后”大学生的特点

所谓“90后”大学生, 是指“1990年到1999年年底为止出生的进入大学的中国公民。

“90后”大学生是特色鲜明的一代青年, 他们可以说是缺点突出、优点也十分明显的复杂的矛盾共同体。他们个性鲜明张扬, 自我中心意识较强;思想开放独立, 早熟老练而又叛逆;人际交往广泛多元, 关注朋友忽略父母;追捧时尚元素, 保护个人隐私;认同理想, 又缺少理想;渴望成功, 又缺乏进取;追求爱情, 又强调物质;认同规则, 又知行脱节。

二、目前“90后”大学生就业择业观与社会适应能力现状

当前全国高校毕业生逐年增加, 就业形势严峻。然而“90后”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出现的一些问题, 严重的影响着他们顺利就业。有的毕业生到了用人单位也不能完全被认同与接受, 不能很好的适应社会, 融入社会。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 部分人很迷茫, 没有强烈的求职意愿。有的毕业生说不知道要干什么, 也不知道社会需要我干什么, 不参加学校组织的招聘会, 等毕业离校后再考虑找工作的事情。

(二) 缺乏自信, 害怕进入社会。有的毕业生对自己在大学里的成绩与表现不是很满意, 缺乏自信, 害怕参加招聘会, 害怕自己的能力不能适应社会的需求。

(三) 过于依赖父母, 毕业找不到工作就先回家靠父母。有的毕业生说反正父母也没有催着找工作, 实在找不到工作先回家, 父母会养着自己的, 以后再慢慢找工作。

(四) 对于工作好高骛远, 工资待遇、工作地点要求多。有的毕业生有求职意愿, 但是眼高手低, 又希望工资待遇高、工作环境好, 又不想去偏远地区。

(五) 只想找一个专业对口的工作, 其它工作不予考虑。很多人找工作的首选是专业对口的工作, 实在找不到专业对口的工作, 部分人会选择坚持要找专业对口的工作, 部分人会选择其它专业不对口的工作先干着。

(六) 有的毕业生到了用人单位, 综合素质不高, 专业知识面窄与不够扎实, 创新能力有限, 不能胜任工作岗位, 职业发展受限, 于是频繁的更换工作。

(七) 用人单位反映毕业生缺乏领导能力、应变能力、公关能力、协调能力、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和自我调节能力的培养, 不能成为一个“多面手”, 不能适应新环境和新形势的挑战。

三、影响着大学生就业择业观与社会适应能力的因素

(一) 家庭方面的因素

“90后”大学生绝大多数是独生子女, 在父母的溺爱下长大, 自立意识不强, 过于依赖父母。父母也是尽自己所能为孩子安排好一切, 缺少对孩子自立奋斗意识的培养。进入大学后更多的是关注身边的朋友, 与父母的沟通与交流少, 父母也不能很好的了解孩子在学校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缺乏正确的引导与教育。

(二) 社会方面的因素

“90后”大学生是受信息时代影响成长起来的一代, 新媒体信息传播影响着“90后”大学生的交往方式、学习、思维方式与价值判断。短信、QQ、微博、微信、流行音乐、动漫、旅游、健身、信用消费、流行语、网络语言等为“90后”大学生接受。但流行时尚文化的世俗性、无序性导致“90后”大学生价值取向多元化、价值目标功利化、价值评价审美化。而且一直以来的应试教育让他们倍感为了考上大学所付出的辛劳, 进入大学后更多强调的是自学, 不同的学习环境让他们在思想上松懈下来, 没有了目标与动力。

(三) 学校方面的因素

高校绝大多数老师采用的是灌输模式培养, 不被“90后”大学生接受, 上课不感兴趣, 教学效果不好。学生缺乏对专业的教育与认识, 不明白毕业后到底能从事什么工作, 应具备哪些能力?学校重视理论教学, 忽略了对学生实践能力与综合素质的培养。

(四) 自身方面的因素

“90后”大学生思想上希望获得成功, 但又经不起挫折。QQ、微信等成了他们主要的沟通方式, 真正的言语交流少了, 思想上处于一种既开放又封闭的状态。很多毕业生口头表达能力、写作能力差, 没有办法制作一份好的推荐材料, 在面试时语言表达能力差, 经历过淘汰后就再不愿参加招聘会, 心理承受能力差。

四、高校如何应对

高校对“90后”大学生的培养与教育, 是“90后”大学生人生发展中的一个重要阶段。为社会培养更多的高素质人才, 办人民满意的大学是高校发展的目标。如何帮助当代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增强社会适应能力是值得我们每个教育工作者思考的问题。既然“90后”是特色鲜明的一代青年, 那么我们就应该有针对性的采取行之有效的方法来解决问题。

(一) 创新教育理念, 改革教育模式

不同时代的大学生需要不同的教育方式。要用欣赏与批判的眼光看待“90后”, 高校要结合“90后”大学生的特点, 在对他们作深入研究的基础上采取行之有效的教育理念与教育方式, 因材施教, 推出不同的教育内容, 创新教育模式。要不断进行人才培养改革, 合理设置课程, 构建教学内容, 与市场需求相挂钩;要增大选修课比例, 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与创新能力;要改革考试方法, 进行综合能力测评;要增大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 推行现代化教学手段;要培养高水平的教师队伍, 形成学术研究的环境, 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创造条件。

(二) 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

学校要加强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 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自我, 树立正确的就业择业观, 合理规划职业生涯。大学生职业发展与就业指导教育要贯穿于大学生的整个学习过程中, 分阶段有重点开展。特别要抓住大学生刚入校这个时机, 以理想信念教育为重点, 通过开设系列讲座进行理想教育,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目标, 增强社会责任感;要进行所学专业的宣传教育, 使学生对自己所学的专业有实质性的了解, 提高学习兴趣, 规划好未来几年的学习生活。

(三) 注重专业教育的引导工作

大学期间的专业学习是大学生将来职业发展的准备阶段, 但是由于社会不断发展变化, 人才竞争的日趋激烈, 只注重自己专业的学习, 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的需求, 许多大学生将会面临所学的专业与就业岗位不对口的问题。教师要注重对大学生的教育与引导, 帮助他们认清专业知识学习与就业的关系;让大学生正确看待专业、重视基础教育、淡化专业的界限, 学习实用知识与技能, 拓宽自己的知识面, 促使每个学生都能通过大学的学习获得知识, 提高综合素质与能力, 成为一个“多面手”。

(四) 有针对性的开展校园主题活动

学校要有针对性的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主题活动, 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团队合作精神, 开拓创新精神, 提高学生的总体素质。要精心组织学生开展诸如社会调查、社会服务以及各类文娱、体育活动, 融素质于活动之中;开展以困难挫折为主题的历练教育, 创设实际或模拟现实的实践机会;各类活动应注意考虑与专业培养相结合, 同时要注重发挥学生个体的不同特点, 力求做到让学生人人参与、人人从中受益。同时还可以邀请校友回校与在校学生交流他们的学习与工作历程, 更能为他们所接受。

(五) 加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90后”大学生经常会感到迷茫与无助, 心理承受能力差。我们可以借助QQ、微信、微博等隐蔽、快捷、实时的工具, 通过网上心理解析、辅导、咨询、诊断、治疗等方式向“90后”大学生介绍心理知识, 提供心理健康教育辅导与咨询服务。在这种匿名的形式下, 可以消除他们的心理阻抗和逆反心理, 使他们放下所有的负担和顾虑倾诉衷肠, 接受咨询, 也能使学校在有效地掌握学生的基本情况, 并做出切合实际的引导及处理。

(六) 加大对大学生的人文关怀

要引导“90后”大学生健康成长, 高校教师就要加大人文关怀, 以学生为本, 为学生服务。加强师德建设,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成为学生的知心朋友。良好的师生关系直接影响着学生的学习兴趣与教学效果。为人师表, 教师要用真诚与关怀对待学生, 用丰厚的知识与高尚的人格魅力吸引学生, 与大学生逐步建立起互相尊重、互相信任、共同进步的师生关系, 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学习观, 帮助他们学有所成, 顺利实现就业。

(七) 学校要加强与家庭之间的沟通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共同影响着大学生的成长。父母其实很想了解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情况, 也可以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进行合适的家庭教育。但往往学生对父母是报喜不报忧, 与父母的交流也是越来越少, 父母不能全面的了解孩子, 等到学生出现问题时再请父母到学校来已为时晚矣。学校和家庭有着共同的目的, 就是希望他们能成才。因此要加强学校与家庭之间的联系与沟通, 建立家校互联的平台, 让父母能及时了解孩子的境况, 共同为大学生的成长担负责任。

摘要:当前就业形势严峻, “90后”大学生的就业择业观出现了一些消极因素, 只有正确引导他们形成良好的就业择业观, 才能帮助他们实现顺利就业。

7.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七

关键词:就业观;高校共青团

一、当前青年大学生就业观存在的问题

一是城市情结较浓。大学生以职场新人的身份迈入社会时,他们务实努力,内心有着较高的职业理想,并非常希望把所学知识有效运用到工作中。但是当从学校生活的中心降落到职业等级的边缘,在基层被人“指使”“支配”做这做那时,他们内心便萌生着失落感甚至是委屈感。因此,在择业时,他们普遍倾向于大城市和经济较发达的地区。

二是求稳情结较浓。有的人认为,选择职业就是选择一生。在大部分大学生的心目中,机关、事业单位、国企是稳定的象征,工作稳定,能解决编制,能保留干部身份,有一定的社会地位,不会下岗等。因此,在择业时倾向于国家机关、事业单位、国有企业等,而不愿意到条件相对艰苦的单位,特别是非公有制用人单位就业,想去自主创业的人更是寥寥无几。

三是自卑情结较浓。大学毕业生对外在就业市场的残酷竞争现实也是深刻感知的。他们也经常在自问:社会还有多少饭碗留给我们呢?因此,部分大学生缺乏自信,对自己的能力不太肯定,在用人单位面前往往出现怯场,无法积极准确地推销自我,展现自我,因而,无法得到用人单位的第一深刻印象和认可。当在择业市场受挫后,部分大学毕业生产生悲观情绪,感觉就业无望,对找工作不够主动,要么是依赖有组织的供需见面会试试运气,要么是在家苦苦等待所谓的机遇降临。

二、共青团组织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的方法

1.加强思想教育,引导青年学生树立新型就业观。开展思想教育是共青团组织的优势所在。一是在教育中要突出理想信念教育,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引导青年学生把个人价值的实现与祖国民族命运紧密结合起来,鼓励青年学生在基层的建工立业中实现人生抱负;二是紧密结合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大力加强学生的“三观”教育,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确立胸怀祖国、服务人民的远大志向,坚持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不断增强创业意识,切实转变就业观念,确立起“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择业观;三是加强就业形势政策教育。要针对当前经济形势,帮助他们正确分析面临的就业形势,积极调试自我,特别是避免说教式的思想教育,站在青年学生的角度,用身边就业创业的成功青年为个案,进行案例教育,同时加强心理辅导,树立学生信心,从而使就业观念教育能够真正深入人心,取得实效。

2.发挥校园文化引导功能,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随着经济社会的深刻变革,大学生就业期望值与现实实的就业创业形势之间存在较大的心理落差。消除这个心理落差,主要是靠市场机制来调节,但是,不能忽视校园文化对大学生思想观念潜移默化、润物无声的引导作用。一是发挥典型的导向和示范作用。培养、选树优秀青年典型,是共青团组织教育青年的有效途径。团组织通过表彰宣传在就业创业过程中涌现出来的优秀青年典型,用身边典型的成功经历来教育和带动青年,努力营造“想创业、敢创业、能创业”的良好氛围。二是开展基层社会实践活动。组织专业教师和高年级学生下乡进村、开展技术服务和咨询活动,从而培养学生对专业知识的兴趣,促进青年学生愿意到基层就业意識的形成。三是大力加强创新能力培养。通过举办大学生“挑战杯”创业计划大赛等第二课堂活动,提高青年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他们的创业热情,引导他们从被动就业向自主创业转变。

3.加强青年学生就业指导,引导青年学生转变就业观念。就业观念的成功转变离不开就业工作的指导。共青团组织可以发挥自身优势加强青年学生的就业培训指导。一是加强学生就业能力指导。要深入开展调查摸底,了解掌握青年的就业愿望和需求,通过开展就业指导与咨询、专题讲座、形势报告会、就业技巧与礼仪培训、模拟招聘等活动,引导青年正确认识当前的就业形势,提高就业能力。二是进行职业生涯规划,引导青年学生正确职业定位。团组织要发挥自身作用,依托学生职业规划社团这一载体,广泛动员各方力量,从青年自身的实际及社会的现实需要出发,帮助青年制定有科学依据的职业生涯规划。通过对青年职业规划的指导,帮助青年充分、正确地认识自身条件,以此作为设定职业生涯目标、路线及策略的基础和起点。

参考文献:

[1]张志平.新形势下农业院校大学生就业观念转变的引导[J].安徽农业科学,2009,37(12):5808-5809.

8.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八

“人生是大海,得学会掌舵。要根据自己的旨趣、条件和爱好来确定航向。”

高校学生是国家宝贵的人才资源,引导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对于国家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以及青年人才的健康成长,都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当代大学生要坚持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发展观武装头脑,积极响应党的号召,把祖国的需要作为无悔的选择,自觉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祖国和人民最需要的地方去建功立业。要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社会主义荣辱观,把胸怀祖国、服务人民作为自己的座右铭;坚持理论联系实际,走与实践相结合、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成长道路;转变就业观念,树立行行建功、处处立业的新型择业观。

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王兆国强调,各级共青团、学联组织和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共同努力,积极促进大学生面向基层就业。要加强对大学生的思想政治教育,通过开展“我与祖国共奋进”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引导大学生坚定理想信念,认清历史责任,转变就业观念;要为大学生到基层就业拓宽渠道,完善政策,建立机制,创造条件;要热情关心在基层工作的大学毕业生,为他们的工作、学习和生活提供服务,促进他们在基层更好地成长和发展。

胸怀祖国、服务人民、扎根基层、艰苦创业的先进事迹,集中体现了当代大学生的时代风采。

一、从等待就业 到学会创业——大学生择业观的转变

近年来随着高校毕业生就业形势的不断恶化,有人甚至据此提出了限制高教发展规模的言论。对此,本文分析了两种不同的择业观:学会创业与等待就业的异同,创业教育的内容,并指出了大学生树立创业的择业观对我国现阶段的重要意义。

一是从分析职业的内涵和本质切入,阐明职业道德和职业生活中有关法律规范的基本要求,进而引导大学生正确认识当前我国的就业形势,树立正确的择业观和创业观。二是从探讨爱情的本质和恋爱道德为起点,着重分析了大学生恋爱中容易走入的一些误区。

二、认识自己 认识职业

大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职业”,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大学生初涉职场选择职业时,职业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是最重要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的“成功”很少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而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大学生对自己的第一个真正的职业抱有各种各样的期望和憧憬无可厚非。但“职业”意味着什么,职业的本质是什么,却并不一定为人们所真正了解。

在社会学看来,职业包含着两个重要特征:第一,由于职业是一种社会分工的形式,因而职业是一种特定的社会关系,不同的职业体系包含着不同的社会关系。第二,作为社会分工体系中的特定社会位置,职业是包含着多种社会期待的社会角色。也就是说,“职业”是包含多种多样的社会关系和社会期待、因而包含着多种多样社会规范的集合体。

之所以强调“职业”的这些本质,实际上是想强调大学生在择业时,不应将职业选择仅仅看作是专业选择、工资选择或机会选择,而应该选择适合自己个性和能力的职业。比如,尽管公务员职业的技术性成分对 于大学生们来说不构成一个难题,但并不是所有人都能承担起公务员的社会角色,因为不是所有人都能适应公务员职业所内涵的社会关系和社会规范。因此,“认识自己”和“认识职业”并将二者结合起来非常重要,虽然这对于还未开始职业生涯的大学生来说是个挑战。

大学生需要更多地了解“职业”,同时还应该更多地了解“职业生涯”。职业生涯的概念给我们的一个启示是:个人的初始职业对于他后来的职业生涯固然重要,但其它因素,例如教育的获得、技术的变化、职业的结构或社会结构的变化等,都会对人们的职业生涯产生更为重要的影响,这对于那些初涉职场开始职业生涯的大学生来说同样适用。大学生初涉职场选择职业时,职业适合自身并具有累积性是最重要的。职业生涯是一个漫长的过程,职业的“成功”很少是毕其功于一役的结果,而是长期有价值的积累再加上机遇的结果。

更多的高校把思想教育、毕业教育、理想信念教育与解决大学生实际问题结合起来,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助其做好从学校走向社会的各种准备。

众人拾柴火焰高,在各方面的共同努力下,带来了高校毕业生就业观念的转变,为毕业生走向基层营造了良好的舆论环境与政策环境。

到基层去!到西部去!到艰苦的地区去!这是党中央的号召,更是时代的呼唤。基层与西部蕴藏着更多的能量,基层与西部孕育着更多的机会。到西部与基层去释放青春、施展才华,我们这些学子们在充实自我的同时也在引领着社会的发展。

三、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大学生的择业观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是从走访的数十位正在求职的应届毕业生口中听到最多的一句话。看来,这个时髦词已深入大学生的就业观念中,成为指导他们迈向成功的指南———

使之一点一点地向着最高理想———创业这个方向努力。但正是这个经过时间筛选并证明了的选择,反映了我们今天的大学毕业生的就业观念已经悄然发生转变,大学生的市场竞争意识在逐步增强,寻求个人长远发展成为择业主流。

“我不是重点大学毕业的,与清华、北大的学生相比,竞争力比较微弱,先就业、后择业对我来说是一个比较好的办法。” ”

“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只是一部分毕业生对自己的人生设计,如今为数不少的应届毕业生甚至更为大胆地选择了“不就业”。萧乾老师讲过的一句话如今激励着无数面临就业或者升学的毕业生们。他们坚信要奋斗就要付出牺牲,在实现心中愿望的过程中,不可能一帆风顺。他们认为,理想和愿望是不可以随意改变的,与其委屈自己遗恨终生,还不如现在趁年轻放手一搏,给自己多一点机会。只要知己知彼,有勇有谋,他们重视自我、张扬个性、渴望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一定会在不远的一天实现。

当代大学生要树立科学择业观

择业观是职业价值观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个体进行职业选择的指导思想及求职过程中支配其行为的价值取向、观点、态度和思维方法。择业观是一定历史条件下的产物,是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变化的。对于大学 毕业生而言,择业观带有强烈的时代气息,与毕业生的自身利益和日常生活最为密切。如何应对社会转型时期新老价值观念之间的冲突,以及如何树立科学的择业观,是当前大学生必须面对和解决的重要问题。

一、当代大学生择业观的特点

随着大学生就业的进一步市场化和竞争的日益加剧,大学生的择业观念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主要呈现出以下几个特点:

(一)择业思想日趋成熟

大学毕业生在现实社会的影响下,其服务社会、适应社会、赢得社会的成才观念逐渐清晰,适应现实社会的奋斗目标更加明确,择业观念从“务虚”逐渐过渡到“务实”。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不断完善和毕业生就业制度的改革变化,计划经济体制下靠政府、靠父母、靠学校解决就业问题的观念已逐步让位于自主自强、竞争择业、优胜劣汰、自由流动的人才价值原则,“供需见面、双向选择”的择业模式得到了普遍认同。

(二)择业标准更加务实

当今大学生在择业时更加务实,主要表现为择业动机突出自我发展,择业取向注重经济利益。首先是突出个人才能的发挥,其次是经济利益的实现,在个人和社会两个价值之间寻找最佳结合点成为大学生择业时考虑的首要因素。因此,毕业生在择业时,并不一味追求物质利益,而是更加注重个人才能的发挥与特长的施展,追求自我价值的实现以及长远的人生发展目标。这反映出大学生的择业观逐渐趋向成熟,能用长远的眼光看待自己的工作选择。(三)择业期望矛盾重重

当今的大学生择业期望呈现出多种矛盾:在就业机制上,既愿意“双向选择、自主择业”,又希望政府能保证就业。在择业意识上,既想主动竞争谋取理想职业,又感觉自己优势不足,缺乏信心;还有的大学生既想积极竞争,又认为社会还未形成平等的竞争机制和环境,担心不能公平竞争。在择业期望上,既想寻求理想岗位,又不得不面对竞争激烈、多数人难以“一步到位”的现实;有些人意识到基层和艰苦行业需要人才,最能锻炼自己,但又怕条件差、吃苦受累还埋没了自己。在专业与职业的关系上,既想发挥专业特长,又有为现实状况所限、随时放弃专业改行的准备。在择业环境中,既反对拉关系、走后门等不正之风,自己又积极找关系、托人情,希望通过关系能找到好一些的用人单位。由于大学生的择业期望呈现多种矛盾,从而表现出极为复杂的择业心态。

二、大学生树立科学择业观的策略

每个毕业生都希望能找到一个理想的工作,但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生产力发展水平还比较低,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还有待完善,各地的经济发展也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水平、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因此,毕业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满足。这就要求毕业生能够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正确认识社会的发展和自身的发展,将实现个人价值的追求体现在为社会服务的实践之中。

(一)个人愿望与社会需要相结合,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

目前,我国的大学教育已经进入了大众化时代,可以说,能否完成从精英就业向大众化就业的转折取决于毕业生自己。

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毕业生应当树立劳酬匹配的择业观念,不能只看用人单位能提供什么待遇,而要考虑自己能为用人单位贡献什么。在市场经济条件下,用人单位要计算用人成本,没有一个单位愿意聘 用一个低效能的员工,同时也不会埋没一个能为其创造更多价值的员工。劳资双方应该是互利互惠的,只有理解了这一层关系,毕业生才不会在择业过程中走入价值取向的误区。(二)克服依赖心理,树立自主竞争的择业观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特点之一是竞争。没有竞争,整个市场就失去了活力,经济就不能很好地发展,社会也就难以前进。在市场经济条件下,大学生就业市场同样存在着激烈的竞争。

●树立强烈的竞争意识。高校实行“双向选择”的就业制度使得在校大学生对就业问题十分关注。十几年前,学生在毕业前两三个月才逐渐关心毕业去向的问题,而最近几年,大学生在高考填报志愿时就开始关注就业问题,越接近毕业,关注的程度越强烈。大学毕业生作为就业主体要树立起强烈的竞争意识,在“双向选择”中不是被动选择,而是要通过主动竞争来选择适合自己的用人单位。

●培养雄厚的竞争实力。在大学生就业走向大众化的今天,能否成功就业取决于毕业生的就业竞争力。就业竞争是综合素质的体现,包括思想品德素质、专业素质、文化素质、身心素质、实际能力等,是整个大学过程中逐渐培养和积累的结果。可以说,学业是择业的基础和前提,大学生要想在就业竞争中取胜,就要珍惜在校的学习时光,在发奋学习的基础上注重社会实践,全面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注重自己各种能力的培养和提高。

●坚持诚信为本的竞争原则。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法治经济,诚信是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中需要人们遵守的重要原则。面对纷至沓来的竞争对手和复杂多变的市场经济环境,正确的择业观念将对择业行为和求职道德起着规范和约束的作用。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没有任何一家单位会聘用不守诚信的员工。就业竞争应当遵循公开、公正、公平、诚实守信的原则,而不是弄虚作假、轻易违约、不公平竞争。大学生要维护自己的信誉,凭借自身实力并运用恰当的竞争技巧赢得用人单位的青睐。

●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受到挫折。相当多的大学生在生活中未曾受过挫折,因此应注意提高择业过程中遭受挫折后的心理承受能力。要保持良好的竞争心态,认识到被用人单位拒绝是不可避免的,应当克服受到挫折后的颓丧情绪,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总结经验教训,锻炼自己的意志。

(三)调整择业期望,树立面向基层就业的择业观

当代大学生是中国劳动力队伍中在年龄、精力、知识、信息、观念等诸方面都具有独特优势的群体。面对当今的就业形势,应当树立起恰当定位、从基层做起的就业观念。

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发展,大学生就业市场已经发生了很大改变。在计划经济时代,大学生是“天之骄子”,毕业后的工作单位主要是国有企事业单位、政府机关和科研院所。改革开放以后,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我国各级国家机关相继推行机构改革,各单位都是定岗定编,使毕业生到各级党政机关和国有大中型企业的机会大大减少,过去接纳毕业生的主渠道逐渐变窄。相对而言,各种经济成分的中小企业却得到了快速发展,已经成为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毕业生的需求也在迅速增加,而农村和基层的广阔天地也为毕业生施展才华、实现理想创造了条件。(四)着眼长远,面向未来,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9.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九

1.您的性别?A:男B:女

2.您的学历?A:专科B:本科C:研究生

3.您对目前就业形势的看法是?A:乐观B:一般C:不乐观D:不了解

4.您以为所学专业的前景如何?A:很有前途B:较有前途C:前途渺小D:无所谓

5.您所学的专业是:

6.倘若您认为就业困难,其主要原因为?A:就业人数多B:企业要求多C:所学专业冷

7.您对大学毕业后的去向有休打算?A:考研B:求职C:出国D:其它

8.您会考虑自主创业吗?A:工作难找,会考虑B:不会,缺乏经验C:暂时没想过

9.如果自主创业,您认为自己最需要的是:A:资金B:技术C:经验D:其它

10.您对就业地区的首先是:A: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B:东部发达地区C:中西部地区

D:小城镇或乡村

11.您是否接受到小城镇或乡村就业?A:乐于接受B:没其他机会时可接受C:坚决不接

12.您好认为自己在求职中电子最具实力的方面是?A:学习成绩考试证书B:专业技能以

C: 实习经历经验个人因素,如自信等。

13.您好怎样看待专业与工作性质的问题?A:一定要找与专业对口的工作B:有关联系的工作不一定是对口C:两者无关,先找到一份工作再说

14.应聘时,您最看重企业的:A:薪水B:公司名气C:是否符合自己的爱好或专业D:

其它

15.工作后,发现不符合理想,您会?A:重找工作B:先做着看看再说C:坚持做下去

16.您对第一份工作的薪酬的期望是(试用期后):A:1000~1500 B:1500~2000 C:2000~2500

D:2500~3000 E3000以上

感谢您为我们提供了宝贵的意见,并祝您好就业顺利

时间:2009.4

地点:双月湖校区

10.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十

“创先争优”活动学习体会: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事业观

各位领导:我以“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和事业观,寻求人生的大安详”为题,向大家汇报一下参加第五主题学习活动以来自己的认识和思考以及下一步努力的方向。第一个方面,把握好群众赋予的权力,造福群众作为市级教育行政主管部门中的一员,不论职位高低,无论自己是否把自己看作干部,我们在社会交往和到基层调研、检查时,在别人眼里看来,客观上,我们身上是有市教育局这个大集体照耀到自己身上的权力的光环的。又比如中小学招生录取问题,转学问题,教辅资料问题,督导评估问题,职称评审问题,评优树先问题,等等,都是我们教育领域群众高度关注的焦点问题。如何看待和掌控好权力这一双刃剑,应该说,是一个值得自己认真思考的.大问题。那么,如何认识权力呢?权力具有两重性,一方面可以被用来充分的最大限度的为人民谋利益,另一方面也有可能被用来谋取个人或少数人的非法私利。我觉得,权力是为人民服务的工具。权力不应是一种谋取个人私利的工具,而是一种责任,一种义务,一种服务。权力意味着责任和付出,权力越大,责任也就越大。日常生活和工作中,我们积极帮助群众解决问题和困难,一定得坚持原则,守住底线。道理很简单。第一,利用权力为别人谋取私利,别人会喜欢你、感谢你,但不一定内心欣赏你和尊敬你。今后应该换位思考,想一想自己尊敬什么人,就争取做一个什么样的人。在权力面前,只有坚守正义、公平,才会真正赢得别人的尊敬。第二,利用权力为别人谋取私利,如果是损人利己,我们会从早到晚的不得安宁,蝇头小利,致使自己良心不安,得不偿失。第三,如果营私舞弊,触犯了法律,我们会堕落为人民的公敌,锒铛入狱,搭上后半辈子的幸福生活,这方面,我们教育系统特别是近几年并非没有前车之鉴,警钟长鸣,不可重蹈覆辙。文化大家余秋雨说过一句话“寻求人生的大安详”。我想,只有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在权力面前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两袖清风,才会问心无愧,不怕鬼敲门,到达人生的大安详。第二个方面,增强大局意识,凭良心和责任干事创业目前,教育事业面临新的形势。国家刚刚召开了改革开放以来第四次教育工作会议,国家和省颁布了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从上到下都高度关注和重视教育,未来十年,是干事创业促进我市教育工作再上新台阶的大好机遇,也面临在新形势下保持先进性的重大挑战。

11.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十一

转眼间已到大三的尽头,看着大四的毕业了,读研的读研,就业的就业,似乎这一切还离我们很远,可是这一切已经到来。择业是每个大学生所面对的人生选择,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一问题解决得是否科学合理,将影响其知识的发挥乃至日后事业基础的奠定。因此,树立正确的择业观,恰当地确定择业目标,对大学生顺利走向社会,服务社会,实现自身的价值是非常重要的。

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以及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大学生的就业进入了新的历史时期,全社会就业形势的严峻性进一步加剧,高校毕业生的就业压力更加突出。随着我国经济和社会的迅速发展所形成的对人才要求的不断提高,大学生在就业中必会遇到诸多理想和现实不能一致的问题。这就需要大学生能正确地认识社会、认识自己,适应时代发展的需要,转换观念、与时俱进,树立正确的就业观,正确地求职择业,迈好人生道路上重要的一步。

大学生在择业过程中要处理好各种关系

1、个人与社会的关系

无论是人的自我意识的成长与成熟,还是人的生存与发展,都离不开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和矛盾,这就是个人和社会的关系。人类生存的本性就是社会生存,孤立的个人在现实中是根本不存在的。同样,脱离个人的社会亦不可想象。因此,个人与社会息息相关,相互影响,互相制约,成为社会生活的基本关系。大学生在择业时,能否正确处理好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是至关重要的。

2、愿望与现实的关系

首先,要正确地认识自我,有效地把握自我,对人生态度、兴趣和成功的理想有充分的认识。兴趣可以弥补能力和知识的欠缺。因而,把兴趣和职业方向联系起来至关重要,千万不可因经济实惠的利益而抹杀自己的兴趣。对成功的理解是确定职业的重要砝码。“高薪水、高品位、高自由度、高个性化的工作”,这是传统的中庸的成功思想。自我对社会的贡献和社会对自我的满足和承认,才是成功的本质。

其次,要正确地对知识、能力、个性、特长等方面进行分析,确定自己最适合干的事。知识确定了专业背景,能力决定了职业素质,个性关系到发展前景,特长影响成功。尽管你对某一职业感兴趣,也拥有相应的知识,但如果你的个性和能力表明你不适合从事这项职业,固执地选择,只会造成人才资源的浪费。

3、主动与被动的关系

大学生想择业顺利,就得主动出击,积极参与,不能消极被动地等待,并靠自己的才华和良好的素质去争得一份比较理想的职业。要主动收集需求的信息和了解社会对人才的素质要求。由于国有企业经营机制的转换和股份制的建立,行政机关机构的改革和精简及市场、效益等观念的作用,用人单位对大学生的选择更加注重质量、能力和素质,即发生由量向质的转化。具体表现在:(1)把政治素质和思想素质放在首位,而不是完全强调专业对口;(2)把要求大学生具备良好的专业知识水平和职业道德、认真踏实的工作作风作为考察的重点;

(3)把具备较强的工作能力、动手操作能力及一定的公关社交能力、组织管理能力等也作为考察的一个重要方面。

要分析自身条件和社会要求的差距,主动完善自己,及时调整择业期望值。部分大学生对当代择业、就业的认识仍然停留在过去传统的观念上,认为上了大学,就理所当然地有了一份工作。因而在择业过程中,不是主动参与,而是被动等待用人单位上门或等待学校推荐。这种观念和做法是不正确的。

4、竞争和风险的关系

有竞争就有风险。参与竞争就难免要受到挫折。大学生应对择业中的挫折有充分的思想准备,把挫折看成是锻炼意志、增强能力的好机会。要认真分析失败的原因,调整自己的心态和择业目标,鼓足勇气,争取新的机会。绝不能因此而灰心丧气,一蹶不振。

当代大学生应树立的就业观

①树立能上能下的就业思想。不要人为地认定某些职业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某些职业不是大学生干的工作。打破这些职业框框,对于活跃大学生就业市场,拓宽大学生就业渠道,解决大学生就业难的问题具有重大意义。

②树立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全方位的就业思想。大学生要转变思想观念,把职业视作基本的谋生手段,只要职业合适,并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

③树立先就业再择业、流动就业的思想,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现代社会为人们提供了独立发展的空间,市场经济配置劳动力资源的特征是人才流动。市场优化配置资源的方式是合理流动。社会不再要从一而终的职业。因此,大学生不必急于在短时间内找到一个固定的“铁饭碗”,要学会在流动中求生存求发展。随着人事代理制度的不断完善,为大学生的流动就业创造了条件。

④树立创造性就业的思想。职业受市场经济左右,他不仅具有竞争性,而且具有创造性。因为多层次的市场需求导致了顺应需求的各种行业的产生和发展,使就业机遇增多。只要大学生留意观察,具有创造性,择业就业的渠道就会很广。

⑤树立竞争就业思想,现代社会对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特别是“竞争上岗”的推广和实行,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因此,大学生要树立就业竞争,上岗靠本事的思想,打破“等、靠、要”的消极的就业观念,不断学习新的知识与技能,不断提高自身饿素质,把自己培养成为适应社会需要的人才。

12.论当代青年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篇十二

正确就业观和择业观的的对策分析

据统计, 2010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大约是630余万人,2011年的人数高达是660万人,2012年更是增加到680万人,预计2013年的毕业人数将会达到699万人。随着毕业人数一年比一年创新高,大学生的就业形势越来越严峻。由麦可思研究院撰写、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正式出版的《2012年中国大学生就业报告》的数据显示,2011届大学毕业生为608.2万人,按比例推算,有近57万人处于失业状态。而从2012年10月29日至2013年4月10日,被调查的2013届硕士毕业生签约率为26%,低于上届同期11个百分点;本科毕业生为35%,低于上届同期12个百分点;高职高专毕业生为32%,低于上届同期13个百分点。

在这种形势下,许多大学生面临毕业就失业的境遇。除了社会多方的各种原因,大学生也必须意识到自身缺陷导致就业这种境遇。所以在当前形势下,大学生要做的就是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正确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就是要转变就业观念,树立正确的平等就业观,多种方式就业观,自主择业观,竞争就业观。要衡量自己的综合能力的高低,并根据自己的能力选择适合自己的职业。如果没有衡量自己的能力就盲目就业,那么就是错误的就业观和择业观。

一、立足现实,脚踏实地,树立信心 许多大学生过于理想化,对人生有许多美好的追求,总想干出一番惊天动地的大事业。这种积极的心态是值得肯定的,但是也存在一定的盲目性。人生并不是十全十美的,很多事情都是不遂人意的。

有些大学生把自己定位太高,认为自己应该在大企业、大公司上班,享受高薪和优待,他们看中的是眼前的经济利益和生活条件,一心想在城市里,对于小县城、农村的乡镇企业和艰苦环境不屑一顾。这样的心态使他们纠结于小细节之中,始终找不到合适的工作。

还有一些大学生拘泥于传统思想,只想找“铁饭碗”,在国企或政府部门当公务员。这种具有局限性的观念表明这类的大学生并没有立足于现实。并且许多大学生在没有找到工作的情况下就感觉受挫,选择了逃避,长久地赖在家里消极度日。

因此,大学生要认清就业形势,立足现实。要打破一步到位、从一而终的就业观。很多高层管理人员也是从基层做起的,很多成功人士并不是一开始就很成功。首先,把自己所学的专业,自己的特长,自己的爱好综合起来,找出适合自己的职业。要有吃苦耐劳的精神,脚踏实地的作风,只要是适合自己的工作都可以尝试。从先就业中做起,积累工作经验。其次,积极收集就业信息,择业指南,学习就业择业技巧,提高自己的主动性。通过网络资源、人才交流会等途径,寻找合适就业岗位,大胆把自己的才能推销出去,珍惜和抓住来之不易的就业机会。更重要的是,要树立自信心,相信自己的能力和水平,不要用消极的态度去对待就业。

二、以正确的三观就业

大学生应当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正确的“三观”可以正确引导人们找到更好的工作。当代大学生必须有把自己事业与国家进步、社会的发展及人类的文明融为一体的品格,崇尚真善美,坚持真理,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并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一个有崇高理想的人,总是把奉献社会、造福人类作为自己的最终追求。大学生不应当过于强调自身的追求,看中名誉、地位、金钱、利益、享受,而应投入建设社会中,服务人民之中。到山区支教,下农村当村官,去西部开发,这样的工作应该是大学生实现自我价值的方式之一。并且要知道职业不分贵贱,劳动者地位不分高低。不应认为自己的学历高而看不起某些职业。

三、拓宽就业渠道,自主创业

全方位就业,跨地区、跨行业、跨所有制甚至跨国界的行业都可以考虑,只要能实现自己的价值,为社会发出一份光和热,无论什么行业、体制、区域都可以跨越。三百六十行,行行出状元。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多层次的市场需求使各种各样的行业产生和发展,就业机遇也就增多了。

大学生也可以选择自己创业,面对严峻的就业压力,自主创业不仅解决了自己的就业问题,还能为别人提供就业岗位,从而达到服务社会的作用。而这就需要创新精神,要提高自己的创新能力。

四、完善自我,竞争就业 大学生应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不仅仅是学历,还有素质和能力。有一定的科学文化知识,有合理的知识结构储备。根据社会就业形势的不断变化,大学生不仅要有自己的专业知识,还要不断充实自己,学习新知识,新技能,以适应这个社会。要有意识地培养自己对信息的处理能力、对人际关系的处理能力、全面看待事物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要有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并且懂得灵活应对各种突发事件,有良好的心理素质。要在不断实践中积累自己的工作经验,要知道,丰富的工作经验也是一份宝贵的财富。

树立竞争就业思想,就因为现代社会对人的要求越来越高,大学生的竞争越来越激烈,大学生要把自己培养成社会所需要的人才。

最近李克强在谈到大学生就业形势时说到: “你们是不断线的风筝”。他鼓励大学生们,只有“下得去”,本事才能“上得来”,干事才能“拿得起”,基层最能锻炼人。

他说,下基层、到基层工作,才能使人更快地成长起来。基层的经验,无论以后走到什么岗位都将是一笔宝贵的财富,只有经历基层锻炼,才会成长为社会的有用之才。

上一篇:考研加油稿下一篇:家庭贫困证明怎么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