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红效应下福建传媒业发展对策分析

2025-01-29

口红效应下福建传媒业发展对策分析

1.口红效应下福建传媒业发展对策分析 篇一

关键词:体育产业,口红效应,金融危机

在全球金融危机背景下,随着人们经济收入的减少,生活压力的加重,市民中自然产生了一种迫切要求改善生活环境、提高生活的文化含量、调节生活节奏,减轻紧张压力的需要。因此,也就伴生了一种娱乐型的精神文化需求。从历史发展来看,每一次金融危机,反而都是娱乐产业上扬的时候。这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口红效应”。

伴随着经济危机的产生,体育作为一项文娱事业,也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不仅仅是观看赛事的人增多,而相应的许多生产体育用品的企业也出现了生产不停、订单不断、效益不减的情况。本文分析了金融危机下体育产业出现的这种“口红效应”的现象的原因,以期为金融危机下如何利用“口红效应”发展壮大体育产业做出指导。

1 口红效应产生的背景

20世纪30年代美国经济大萧条时期首次提出的“口红效应”经济理论。在经济萧条时期,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这时候首先削减的是那些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等,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廉价的非必要之物”,而口红、面膜等虽非生活必需品,却兼具廉价和粉饰的作用,能给消费者带来心理慰藉。因此,在历次金融危机下口红这类的廉价化妆品和文化类的产品出现了大卖,从而刺激这些廉价商品的消费上升。经济政策制定者和企业决策者可以利用这一规律,适时调整自己的政策和经营策略,就能最大限度地降低危机的负面影响。

2008年的世界性经济金融危机,给“口红”带来了市场。全球几大化妆品巨头的销售额大增,欧莱雅公司2008年上半年销售额逆市增长5.3%。“口红效应”开始显现。

在中国国内,“口红效应”一词的走红,源自中国电影行业的一场讨论。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危机。那时几乎所有的行业都沉寂趋冷,好莱坞的电影却乘势腾飞,热闹的歌舞片大行其道,给观众带来欢乐和希望,还让秀兰?邓波儿成为家喻户晓的明星。在本次金融危机中中国电影业、传媒业、文化娱乐业也借“口红效应”,找到一次逆境上扬的机会,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成为了金融危机下新的经济增长点。

2 体育产业中“口红效应”产生的原因

2.1 闲暇时间增多,有更多的时间去参加运动

经济危机期间,消费者被动地从紧张的工作节奏中轻松下来,也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消费,尤其是有更多的时间去进行娱乐节目,那么体育活动作为一项花钱少、娱乐性强的项目理所当然的会成为广大消费者的首选。据统计,近几个赛季以来观看NBA赛事的人空前增多,参加体育活动的人也前所未有的增多,例如体育户外休闲运动在经济危机中就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从2007年至去年年底,根据著名的戈尔公司调查以及中国纺织协会户外分会数据,中国户外产品零售总额从23.8亿元增加至近50亿元,户外用品专业店的数量从2007年的1316家增加到2009年的1400家,销售额从2007年的10.6亿元增长到2009年的18亿元。各大国际知名的户外运动品牌纷纷进驻中国,争抢市场份额。据不完全统计,目前全国的户外用品生产厂商已超过200家。可以预见,在本次经济危机中,户外运动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前景一片光明。

2.2 体育运动消费低廉,满足人们购物欲望

在经济危机期间,人们的收入和对未来的预期都会降低,大宗商品的消费,如买房、买车、出国旅游以及奢侈品上的消费就会大幅度下降,这样一来,反而可能会比正常时期有更多的“闲钱”,正好去购买一些较便宜而且能给人带来快乐的商品上,而体育比赛和体育运动因为其相对低廉的消费既满足了人们的消费欲望,也花费不是很多,因此观看体育赛事和购买体育用品在经济危机中像“电影”、“口红”等物品一样成了消费者首选之物,也带动了体育比赛的衍生物体育产业的发展。

2.3 体育运动可以释放压力,带来心灵慰藉

在经济危机下,由于生活压力的加剧以及工作机会难找,沉重的生活总需要轻松的东西来让自己放松一下,就更需要找到一些感情上的寄托;当人们对物质的需求不能满足时,便对精神的需求产生强烈的渴望,而精神的充实,继而便激发出人们战胜困难、积极向上的信心。观看体育赛事和参加体育锻炼则可以转移个体不愉快的意识、情绪和行为,使人从经济危机造成的失业、生活负担加重的烦恼和痛苦中摆脱出来,因此在金融危机到来的时候,观看体育赛事和参加体育锻炼成为人们的心灵慰藉,因此也相应地带动了体育产业的发展,因此体育产业也成为应对金融危机的一个新的经济增长点。

3 体育产业应如何把握“口红效应”带来的机遇

从很多产品在金融危机下发生的“口红效应”来看,金融危机并不可怕,它是“危”中有“机”。在这种情况下体育产业要想立于不败之地,要想得到长足的发展应该要做到以下几点:

3.1 抢占市场、扩大规模

经济危机的情况下,体育产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春天,很多体育产业也应运而生,蓬勃的体育产业市场给商家带来了可观的经济利益,也成了经济危机下新的竞技增长点,作为体育产业者在当今盈利的同时还应该牢牢把握住这个“口红效应”带来的机遇,抢占市场、扩大规模,为今后提升档次和品牌效应夯实基础。这就要求体育产业者不仅要瞄准专业级别的体育运动者,更加要瞄准大众消费市场,走“泛体育”的道路。“泛体育”的市场更大,是体育产业今后发展的主要空间。

3.2 注重宣传,树立品牌

经济危机为体育产业带来了机遇,使体育产业在市场竞争中争得了一席之地,那么作为体育产业者在把握当前机遇的同时,更应该做到的是树立更强的市场意识,尤其要十分注重产品的营销宣传和策划包装,以崭新的姿态和形象走进公众生活。另外还要加强研发工作。金融危机时期,老百姓的精神文化需求不仅有数量上变化,更有结构上的变化,我们要关注受众市场的新需求,多提供一些价格低廉,好看又实用,又能舒解人们压力,抚慰人们心灵,鼓舞人们信心的物品。在巩固老品牌的同时,也要跟踪全球电视发展趋势,开发新的品牌。还要加强品牌建设,特别是在高端品牌建设方面能不能也做一些探索。树立自己的品牌。

3.3 赞助赛事,打响品牌

金融危机下,观看体育赛事的人增多,这就为体育产业走进公众的视线提供了绝好的宣传机会,因此,体育产业应该利用体育赛事,花最少的钱达到最好的品牌宣传效果,使品牌占据消费者的视线,为以后的长足发展打下基础。

近年来,体育竞赛表演业在中国发展很快,很多国际顶级赛事也纷纷落户中国。2008年奥运会,为中国体育产业留下巨大的发展空间和历史性的大好机遇,而世界级的国际赛事如中国网球公开赛、上海的大师杯、广州的国际女子网球公开赛、上海的F1赛事还有即将来临的2010年广州亚运会,这些国际顶级赛事的举行为我们打响品牌提供了绝好的契机,也给了中国体育产业前所未有的历史发展机遇,中国体育产业发展的迎来了黄金时期。因此,中国的体育产业更应该利用好这些千载难逢的机会,赞助赛事,打响品牌。可喜的是,中国的很多商家们已经意识到赞助体育赛事对打响品牌知名度的影响力,所以在南非世界杯上我们也首次看到了中国的品牌在绿茵场上闪耀。

4 结论

总之,金融危机下,上帝在关闭一扇门的同时,也给我们打开了一扇窗,经济面临严冬,而体育产业却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暖春,体育产业在金融危机的“机”中开启了经济增长的希望之门,成为了新的经济增长点,希望中国的体育产业者们能够抓住金融危机带来的机遇,努力树立自己的品牌,进而使中国的体育品牌能够像耐克、阿迪达斯等国际知名品牌一样在世界的经济大潮中占有一席之地。

参考文献

[1]余佳丽,李亦中.金融危机背景下中美电影市场“口红效应”透视[J].现代传播,2009,(4):23-26.

[2]王维逸.把握金融危机下的新契机——从文化产业的“口红效应”谈起[J].中国商界,2009,(10):112,114.

[3]王家新.文化产业在经济萧条时期的独特作用[N].光明日报,2009-1-20.

上一篇:昌平区法院及派出法庭立案管辖范围下一篇:海澜之家员工培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