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市场发展规划(8篇)
1.三年市场发展规划 篇一
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第三年调整规划
(2009.9—2010.8)
虹桥路第二幼儿园
一、现状分析:
在幼儿园三年发展规划实施的第二年,全园教工在总规划的引领下,通过各自的努力以及部门间的合作,初步完成了大部分预设目标,使幼儿园的发展又迈出了一小步。但在发展过程中,我们仍旧存在着一些无法避免的问题:
⑴在园务管理上,幼儿园以塑造“学习型班子”为抓手,进一步细化《虹二幼儿园中层干部考核制》,携手工会加强民主管理的力度,让教工们在“开心聊吧”等一系列活动中直抒胸臆,通过提案来参与幼儿园的管理,做幼儿园的主人。但总的来说,能促进幼儿园发展的有效提案不多。
⑵在人员配备上,我园新招进了一位具有5年教龄的青年教师充实教师队伍,同时后勤队伍也有调整,原先的一名中级营养员退休,新招了一名培训中的营养员及两名保育员。如何使这些人员快速融进虹二这个大家庭,较好地形成规范操作流程,同时又能促进原有的教工也获得专业能力的发展,需要加强相应的培训措施。
⑶在保教管理上,通过启动课程先导小组,进一步调整了幼儿一日生活作息表,同时结合重点项目的实施、课题的实践活动以及园本教研的推进,初步帮助教师解决一些共性问题。但如何更好发挥该小组的作用,从而更好促进重点项目的实施、教研的“研之有效”,需要我们更深地思考。
⑷在家庭社区方面,我园制订了家长工作的总体计划,并在总计划的部署下有序地完成各类工作,家长对幼儿园的满意率较高,参与幼儿园活动的面也越来越广。同时,指导站的各项工作也借助社区的的力量赢得了良好的效应。但如何更好挖掘家长中的优质资源,逐步形成我园的“客座教师”形式,需要我们再做尝试。
⑸在卫生保健方面,为后勤小组长搭建了管理带教平台,如何借助这个平台,充分显示带教效应,从而带动整支后勤队伍向上,更好为教育第为一线服务,也需要我们再作实践。
为保证幼儿园的持续发展,针对以上现状,我们在充分分析的情况下,特对原有的发展规划第三年实施规划作出如下调整与充实。
二、第三年规划的调整与充实:
(一)园务管理:
目标调整为:
1、强化教工参与管理意识,逐步形成民主管理机制。
2、多形式营造良好校园文化氛围。
措施:
1、继续落实“学习型班子”的各项措施,进一步提高班子成员的管理能力,丰富管理经验。
2、完善中层干部考核制度,充分发挥责任人的积极性。
3、继续学习《教代会法案》,提高教工对提案有效性的认识,强化教职工参政议政意识。
4、结合各类主题,以丰富的活动形式为载体,营造师生、同事、教师与家长之间的良好的校园文化。
5、通过向上级部门积极争取,使幼儿园各项设施设备达到优化配置。
(二)师资队伍建设:
目标调整为:
进一步发挥骨干教师的辐射作用,逐步形成一支热爱儿童、具有较过硬的专业知识技能、较强的组织实施活动能力和一定的教育教学研究能力的教师群体。措施:
1、结合“我心目中的好教师”评选活动,继续开展园内师德标兵的评选工作。
2、通过引进、流出和园本培训的形式,进一步优化教师结构,提高教师活动的组织与实施能力。
3、完善与实施骨干教师选拔与培养制度,让骨干教师发挥更大的作用,从而带领教师队伍整体提高。
4、继续开展第二届“虹二杯”教学竞赛活动,以赛事促成长。
5、举行多形式、多主题的自主式沙龙活动,关注教师教育教学技能的培养,完善师资分层自培工作。
6、每位教师建有“园本化使用新教材个人成长档案”,定期交流。
7、健全教师“一人多岗、开发潜能”的激励机制,挖掘个人潜能,发挥特长,为幼儿园实现办园目标,发挥主体作用。
(三)保教管理:
目标调整为:
1、发挥“先研”作用,完善课程方案。
2、加强课题管理,提升保教质量。
措施:
1、充分发挥先研小组的作用,通过定期学习、研讨,进一步完善课程方案,优化课程设置。
2、继续以“园本化使用新教材” 为抓手,在积累一定数量的主题活动方案的基础上,开展分析、筛选、整理工作,建立园本化课程资料资源库。
3、抓实教研组建设,继续发挥大、小教研的分层研究效应,解决教师在新教材使用实践中的难点问题。
4、深入开展新课题研究实施工作,以科研促教研,并有阶段性经验总结。
5、进一步完善科研激励机制,鼓励教师积极参与各级课题的研讨工作。
(四)家庭社区:
目标调整为:
1、发挥家委会作用,促进幼儿园发展。
2、引进客座教师形式,形成幼儿园、家庭、社区多渠道教育互动网络。措施:
1、进一步利用《园情直通车—家委会代表的建议》的反馈,充分发挥家委会代表的桥梁作用。
2、利用社区优质资源,引进家长和社区热心人士参与幼儿园的教育,引进“客座教师”的形式。
3、继续结合实施“快乐亲子节”活动,进一步拓展家长育儿新理念。
4、开展“家园沟通小技巧”等沙龙活动,进一步完善幼儿园主页和各班班级主页,形成有效的家园互动网络。
5、继续积极、扎实开展“03”专题研究,邀请相关家教专家来园进行讲座和研讨。
6、构建横向到边、纵向到底的早教指导网络,确保受教育率达95%。
(五)卫生保健:
目标调整为:
形成一支思想好、操作规范、全心全意为教育一线服务的后勤队伍。措施:
1、进一步完善班务会制度(保育员、班主任教师),促进班级工作,更好体现保教合一。
2、通过各种形式,开展三大员的练兵比武活动,提高三大员的专业能力,提高她们规范操作的水平。
3、定期开展保健研究课题研讨活动,做好阶段性经验的总结,不断积累相关资料。
4、保健教师继续根据幼儿身心发展的需求,完善托、小班营养食谱。
5、充分发挥与姐妹园保健教师结对的作用,以他人的优质后勤管理经验,推动我园后勤工作的发展。
2009.9
2.三年市场发展规划 篇二
自明年开始到2015年的三年时间内, 全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将可以免交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日前, 财政部、国家税务总局发布的《关于农产品批发市场、农贸市场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政策的通知》 (以下简称《通知》) 表示, 为减轻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经营负担, 将对农贸市场使用的房产、土地给予税收优惠。业内人士普遍认为此举将大为减轻企业经营负担, 有利于加快农产品流通体系的升级和相关建设。但是一些专家认为此举对于降低销售终端蔬菜价格的意义不大。
广西玉林市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一位财务人员告诉本刊记者, 仅房产税一项, 就占到了市场租金的10%以上。此次国家能够免征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将会降低企业的税赋负担和经营压力。“该项税收的优惠政策明年才能实施, 还有比较长的时间, 是否会对商户进行摊位费用的减免, 还没有提上日程。”
有效减轻经营负担
《通知》中规定, 如果一个农产品批发市场或者农贸市场专门经营农产品的买卖, 则可以全部免掉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如果一个市场同时经营农产品和其余产品的买卖销售, 则需要按照其他产品与农产品交易场地面积的比例来减免房产税和城镇土地使用税。享受税收减免的农产品批发市场必须是经工商登记注册, 供买卖双方进行农产品及其初加工产品现货批发或零售交易的场所。农产品包括粮油、肉禽蛋、蔬菜、干鲜果品、水产品等。
目前, 我国企业缴纳房产税有两种方式, 企业拥有的房产每年按照1.2%的税率来缴纳房产税, 如果是用来出租则按照收取租金乘以12%来缴纳房产税, 大城市的城镇土地使用税则是按照每平方米1.5元~30元来缴纳。据记者了解, 此前为促进农贸市场发展, 有地区已经根据自身情况自行确定对农贸市场土地使用税收的优惠政策, 但并未在全国实行。财政部是首次明确表示, 将在全国内免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农产品流通专家、北京工商大学贸易经济系主任洪涛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以北京新发地为例, 今年的土地使用税是130万, 房产税是179万, 合计309万。农产品批发市场本身属于微利行业, 无论以何种方式缴纳房产税或者城镇土地使用税, 缴纳的该部分税收成本将会转嫁到企业的经营成本中, 进而会推高终端消费品的价格, 理论上来说, 如果企业免交该部分税则可以降低商户的摊位费、进场费等。
而摊位费、进场费等一直被认为是农产品价格高涨的重要原因。新发地一位蔬菜批发商告诉记者说, 农副产品绿色通道开通之后, 从全国各地运往北京的农副产品不再需要交任何过路费。但产品到北京后, 进入批发市场的费用却开始增多, 一间不足30平米的店面, 去年租金是3000元/月, 今年通过竞标上涨到7000元/月, 租金价格翻了一倍多。而另一位批发商说, 批发市场的进场费、摊位费等费用平均到蔬菜上, 每斤的成本增加0.1元。而去年不少媒体也爆出新发地摊位费上涨引发商户不满。“实际上, 北京新发地的摊位费等费用已经控制的不错。”洪涛说, 新发地是全国最大的农产品批发市场之一, 具有规模效应, 摊位费等费用相对于中小农产品批发市场来说并不高。
不过, 在记者采访的过程中, 一些商户纷纷表示, 免征两税促使农批市场降低摊位费的可能性不大。在北京万寿路一家菜市场内, 一位商贩告诉本刊记者, 他大约十平方米的摊位每个月的摊位费为1600元, 而其每个月的收入大约为6000~7000元。因为该市场的人流量并不大, 所以摊位费比较低, 而在地段好的菜市场, 摊位费更高。“我卖了这么多年的菜, 摊位费只有上涨没有降低过, 即便是这次国家给市场免了一些税, 市场也很难降低我们的摊位费。”
一位农产品流通商也对本刊记者分析, 国家免征土地使用税和房产税后, 批发市场降低摊位费的可能性比较小。虽然新发地今年所缴纳的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达到300多万, 但是新发地目前有固定摊位近6000个, 平均到每个摊位, 每年的费用在500元左右。这对于商户每个月三四千元、甚至是六七千元的摊位费来说, 微乎其微。而新发地各种农副产品的年成交量为90亿公斤左右, “即便是算上二级批发市场、中端流通市场两次流通, 平均到每斤农产品, 也几乎可以忽略不计, 因此此次免征两种税, 对于体量巨大的农产品流通量来说, 并不会带来太大的改变。不过对于微利的农产品批发市场经营者来说, 这确实是比较大的优惠。”
升级改造机遇
目前, 农产品流通成本主要有两个方面, 一个是制度性成本, 包括路桥费用、超载罚款等;二是运行成本, 包括存储、冷链物流、交易等。从运行的规律来看, 农产品流通成本有不断提高的趋势。这主要是因为运行的各种费用, 包括油价、人工等都在上涨。洪涛表示, 目前一些人士认为要降低农产品的流通成本, 就要减少流通环节, 但是从我国目前的生产力状况而言, 并不现实。目前的流通方式是最适合中国的生产力国情的方式。我国现在的农业生产方式大部分还是小农生产, 不可能进行集中流通, 这中间必须要有农产品经纪人将产品集中, 然后将产品运输到农产品批发市场, 最后逐层批发、销售。虽然“农超对接”等流通模式有助于减少流通环节, 降低流通成本, 但这并不是农产品流通的主体形式。目前以各级批发市场为主体的流通模式还将占主导地位。
但是, 我国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比较落后, 在全国4100多家农产品批发市场中, 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仍然停留在提供交易场地等最简易的条件, 不少市场还缺乏遮阳避雨的交易棚厅, 特别是一些产地批发市场的设施简陋, 交易环境差, 水、电、路等公共设施保障能力不足, 消防安全设施建设不到位。相当部分批发市场缺乏信息服务、质量检测、电子统一结算、安全监控、垃圾处理等配套服务设施, 进入市场交易的农产品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农产品分选包装、冷藏保鲜、冷链物流和配送等设施更加奇缺。
洪涛认为, 此次国家减免房产税和土地使用税, 对降低农产品批发市场的税收负担有重要意义, 但是更重要的是, 国家进一步释放了支持农产品批发市场的信号。“税收的减免, 有利于让批发市场认识到国家的支持政策, 可以让市场经营者从信心和资金两方面更加积极的进行市场的升级改造。”洪涛认为, 农产品流通从传统流通向现代流通转型, 包括质量控制、冷链物流、信息追踪等。这就需要农产品批发市场通过科技创新、设施投入、技术改造、流程优化等措施来实现。而这些主要由批发市场自身投入资金建设, 此次国家减免了税收, 有利于市场降低负担, 从而将更多的精力进行升级改造。,
广西玉林市宏进农副产品批发市场有限公司一位财务人员对本刊记者说, 该项税收的优惠政策明年才能实施, 还有比较长的时间, 是否会对商户进行摊位费用的减免, 还没有提上日程。该市场办公室主任冯丽丽在接受本刊记者采访时表示, 农产品批发市场属于微利行业, 此次国家减免税收, 可以更好地保证自身改造升级的资金需求。
近年来我国实施的关于农产品流通的税费优惠政策。
1、财政部国家发展改革委国家工商总局《关于停止征收个体工商户管理费和集贸市场管理费有关问题的通知》规定, 2008年9月1日起, 全国统一停止征收集贸市场管理费和个体工商户管理费。
2、交通运输部、发改委、财务部发布《关于进一步完善和落实鲜活农产品运输绿色通道政策的通知》, 规定2010年12月1日起, 所有收费公路对整车合法装载鲜活农产品的车辆免收通行费;少量混装其他农产品以及超载幅度在合理计量误差范围内的鲜活农产品运输车辆, 比照整车合法装载车辆执行。
3.三年上市与三万亿市场的秘密 篇三
2012年11月28日,恩施州形象展示片在有着“世界十字路口”之称的美国纽约时报广场滚动播出。与“仙居恩施”同时亮相国际舞台的,还有“世界硒都”这一被学术界公推的自然资源金字招牌。
然而,作为世界最大独立硒矿床的所在,湖北恩施在硒资源开发利用方面,仅停留在售卖农产品的初级阶段、其市场空间值得想象,其现状令人抱憾。
这便是这家名为盛硒生物的公司进入了《新楚商》关注视野的理由,一方面,是全球硒资源短缺与人体需要补硒所达成的世界共识;另一方面,是其掌握着全球唯一的植物有机硒萃取技术。
盛硒生物当下手握的筹码与已经摆好的战略棋局,极有可能改变恩施硒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守着金山饿肚子的局面,甚至或将改变中国保健品市场的格局。
在湖北省恩施市三岔乡莲花池村一片开阔地上的塑料大棚里,秦治国手捧一株被当地人称为野油菜的植物对我们说:“这可能是目前中国土地上附加值最高、最神奇的植物。”
大棚里种植的植物,有一个复杂的学术名称——壶瓶碎米荠,又因该物叶片形似虎耳,又名虎耳金。曾有投资者看过秦治国创始领导的湖北盛硒生物科技公司(以下简称盛硒生物)的财务报表之后,在虎耳金种植大棚里对他说:“你这里果然种的是黄金”。
所言非虚。仅成立两个年头的盛硒生物,创下了令人羡慕的业绩:2012年实现年销售额2000万元,且利润率高达50%。令人疑惑的是,这是怎样的一种作物,能衍生出一条具有如此之高附加值的产品链条?
三万亿的市场
顾名思义,这家名为盛硒生物科技的公司,做的是与微量元素——硒(Se)有关的买卖。
1817年,从硫酸厂的铅室底部一种红色粉状物中,瑞典人永斯·雅各布·贝采利乌斯发现提炼出硒。此后的近两百年,这种微量元素的神奇力量不断被人类发现。
“硒像一颗原子弹,量很小很小,作用和威力很大很大,人们对硒的利用,将对人类健康产生深远的影响。”著名科学家欧德弗博士如此肯定硒的价值。
秦治国告诉我们,硒在人体组织内的含量仅为千万分之一,但这并不表示它可有可无,相反它还决定了生命的存在,对人体健康的巨大作用是其他物质无法替代的。
对我们说这些话时,秦显得真诚而又熟练,硒是他这么些年一直潜心研究的元素。大部分人对于硒的陌生,注定了秦在选择这一领域之后就首先要从布道者做起。从职业属性上来说,他的确是一个尽责的商人:只要有机会,他便会向每一个半懂不懂的陌生人普及关于硒的知识,悉数告之对方补硒有什么好处,同时向别人讲述自己补硒之后的收获。
近年来国际硒研究领域的热点,是其对免疫力的影响和癌症预防。事实上,自从被发现之后,硒对人体的作用,诸如免疫调节、抗疲劳、抗氧化、防衰老等功能不断被证实。
研究人员发现,在美国和芬兰等国高硒地区冠心病、高血压的发病率比低硒地区明显低,脑血栓、风湿性心脏病、全身动脉硬化的死亡率在高硒地区明显低于低硒地区。多年来,临床医学共计证明了四十多种疾病与人体缺硒有关,如癌症、心血管病、肝病、白内障、胰脏疾病、糖尿病、生殖系统疾病等。在国内外医药界和营养学界,硒被尊称为“生命的火种”,享有“长寿元素”、“抗癌之王”、“心脏守护神”“天然解毒剂”等美誉。
物以稀为贵。天然硒元素在地球的存量,与其重要性成了反比。据原恩施市主管科技的副市长邬本超在接受《新楚商》记者采访时介绍,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学会曾发布一份权威报告,全世界有60多个国家缺硒,而中国是世界上缺硒最严重的国家之一。地理普查显示,中国72%的地区缺硒,2/3的人口,近十亿人都生活在贫硒地区,无法通过粮食等天然食物补充硒元素。
邬本超指出,目前我国民众对硒的认识还普遍不够,西方发达国家早已经把硒作为人体日常必须摄入的膳食营养素,国外的医院也很早就已经采用补硒的办法来预防和治疗各种老年病、慢性病。
呼吁中国人重视补硒的专家学者很多,声音最强烈的当数已故的著名营养学家、微量元素与健康学会名誉会长、我国第一代国家领导人陈云同志的夫人——于若木。于若木曾数度公开指出:“人体缺硒是关系到亿万人民健康的大事,我们应当象补碘那样抓好补硒工作。”
今年5月,卫生部联合其它15个部门下发了《2012年至2015年中国慢性疾病防止规划》的报告,这意味着官方已有意将国民身体健康从治疗提升到预防阶段。而在三个月后出台的《2011中国亚健康报告》,得出另一个结论:中国将近10亿的慢性疾病与亚健康人口与缺硒有着紧密关联。
早在1998年10月,由中国营养学会主持修订的“每日膳食营养素供给量”,已将硒列为15种每日膳食营养素之一,提出一个成年人每天应摄入50-250微克硒。
按此标准,在我国占大多数的缺硒地区,约有10亿人无法通过日常饮食达到硒元素摄入标准。
邬本超说,“补硒”并未像“补钙”、“补锌”等日常健康理念被人们广泛接纳的奥秘在于:“因为缺,市面上又找不到足够的、效果好的产品供给,所以不便于被摆上台面大肆宣传。”邬市长说,也许现在时间到了。
中国补硒的市场有多大?我们问秦治国,他很平静地比划出了三这个数字,“三万亿”!
他的算法是:10亿人需要补硒;按照中国营养学会的平均值——每人每天补硒80微克来计算,当下每天补硒80微克需花费8元钱,这就是一个每年3万亿元的巨大市场。
结缘硒都
要三言两语解释清楚硒的价值,这不是件容易的事情,检索国际学术刊物上大量关于硒研究的论文著作,稍不费力就可略知一二。不过,要搞清楚盛硒生物到底是什么路数,就要容易得多。
2010年,秦治国跟从事了14年的证劵业挥手一声拜拜,预备做一件属于自己的事情。
在此前的14年间,他换了5家证劵公司,先后辗转金融、管理、投行等领域。他在第三个东家首创了“开户送手机、推广移动炒股”的券商新模式,一度成为行业风云人物,而领导出尽风头,而后被排挤,所以一换再换。
nlc202309010207
“该做的都做了,同龄人中已经做到了最高级别,折腾不出什么新花样了,但还是一个打工的啊。”回忆当时创业的冲动和野心,他用“一开始就想找个项目,三五年弄出个上市公司来”简而化之。
一个偶然的机会,有朋友认为交通日渐通达,提出去恩施看一看,那是他第一次听说紧靠自己家乡重庆的“恩施”。几乎没犹豫,他便集结了20多个手上有闲钱的朋友去考察了。
第一站是巴东——恩施最东边的一个县城,去看了县里面的项目推介会。他觉得这事儿不成:“产业没特色。”基于多年券商行业的经验,他知道要做上市公司,必须把握三个关键:“首先产业必须有特色,第二得有足够大的市场发展空间,最后成熟的核心技术是重中之重。”
随后,他与恩施市硒资源开发利用办公室(以下简称硒办)取得了联系,时任硒办副主任的彭作权接待了来访的考察团,为大家上了“一堂课”。彭将硒资源的开发利用讲得头头是道,三个上市条件完整的囊括其中。
恩施真正彰显“世界硒都”意义,是在一年之后。2011年9月,第十四届国际人与动物微量元素大会(TEMA14大会)在恩施市召开,此次会议给了恩施一个正式的名分——世界硒都,由TEMA国际学术委员会主席玛丽·艾伯亲自授牌。“全球探明唯一独立硒矿床”、“世界第一天然富硒生物圈”等资源名片第一次走进公众视野。
TEMA14大会主席雷新根教授在开幕式上有一段听起来颇为浪漫的演讲,足以概括硒资源走向世界的历程,他说:“人类对硒的探索如彩云追月,充满了梦想和激情,对硒的科学认知从它的毒性到营养必要性、预防癌症等慢性病的潜能,经历了戏剧性的起伏。”
“加快硒产品的研发和生产,加大企业整合和品牌创建力度,打造富硒绿色产品城,扩大世界硒都影响力”也被列为重点,成为了当地政府产业规划的重头。
秦治国窥探到硒资源的价值提前了一步,但当时的他并不明确要做什么。2010年9月,他从二十多个投资者中选择了四个,成立了第一个公司——盛硒农业有限公司,随后一口气开了7家分公司,9家门店,试图在全国市场上大展拳脚。
这家以整合有特色的富硒农产品为主业的公司,短短几个月后便草草收场,夭折于“品牌不过硬、管控不严、硒标准不达标、市场定位不准”等短板中。一期投资的500万打了水漂,“算交了学费吧,学到的就是我们需要自己的产品。”
植物里面“炼黄金”
如今,盛硒生物对外的企业简介颇为官方,适合在严肃的报告会上大声朗读:依托于世界硒都天赋的充裕硒资源,盛硒生物科技公司集全部精力与资源,不断地深入研究“硒”——这一神奇的生命元素。经过自身的不断努力,同时与各大院校、科研机构的深入合作,盛硒科技已成功的从生长在硒矿床的原生态野生植物中萃取出天然植物有机硒。成为全国乃至全球首家专注于研究开发植物有机硒及系列产品的专业化公司。
据邬本超介绍,恩施市二十年前便提出要对硒资源进行深度开发利用,但至今并未产生很大的经济效益。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在于一直未曾研发生产出具有高科技、高附加值的终端产品。而实质上恩施目前行销市场的富硒大米、富硒茶叶,其含硒量可谓微乎其微,并不能满足人体对硒元素的需求。
两年前,一心想围绕硒做文章的秦治国经恩施当地官员引荐,专程前往浙江拜访了一位技术专家,这成为了他人生重要的转折点。这位专家历时十余年,研究出了被称之为植物中的“聚硒之王”——虎耳金的“野转生”人工种植与植物有机硒萃取技术。过去的十年,这位专家像许多学院派一样,为了项目和经费而做研究,若无企业主动寻求合作,研究成果大多被雪藏书本之中,几乎没有产业化的可能。
在天然植物有机硒之前,硒元素的开发利用已经经历了两个阶段——工业硒和酵母硒。前者源自工业生产和金属冶炼,毒性较大,还对环境产生污染;后者虽更进一步,但也还含有一定比例未完全转化的工业硒,对人体的健康易形成隐患。另外,不能完全溶解,也限制了酵母硒的应用范围。而天然植物有机硒不仅成功破解了前两者的瓶颈,在安全性和可吸收性方面也出现了质的飞跃。据了解,天然植物硒是为唯一全溶解于水的有机硒,人体吸收利用率高达98%以上,且能与任何食用原料搭配,加工出富硒食品、富硒饮料。
人工种植超聚硒植物,并从中萃取高含量的纯天然植物有机硒技术,这一完整的产品线成为打动秦治国并让其迅速投入的关键。“谈得非常融洽,几乎一拍即合。”秦说当时的情况顺利的出乎自己意料,双方约定,专家负责技术,秦按约定注入资金。2011年4月,恩施盛硒生物科技有限公司开业运营。
一切水到渠成。差钱的时候,有人主动前来投资;去各大部门跑审批,拿执照,几乎没有被为难过。这种轨道背离了时下流行的励志创业故事,听起来似乎平淡无奇。
但秦治国有法宝——虎耳金。这种长相并不起眼,被盛硒生物正式申报命名为壶瓶碎米荠的十字花科植物,背后大有文章可做。秦治国仔细地给本刊记者算了笔帐:每亩地收割鲜叶1000公斤,干燥缩水后实际可利用的为100公斤。其中部分提取主打产品——植物有机硒,剩余用于制作富硒饲料添加剂和生物有机硒肥,几乎零浪费。在现有技术条件下,每公斤干叶约能提取4000到5000毫克有机硒,而每一粒终端产品含硒量80微克,这样算来,一公斤硒混合物大概可以做5万粒左右。这五万粒产品以低于市场价售出,也能售价过十万;此外,硒肥不仅可以再次返土种植虎耳金,还能外销赚取利润;而饲料添加剂,已经成为其它生产富硒食品厂家的“香饽饽”。
成本事实上相当简单,除去管理、技术、后期推广销售等成本以外,生产成本并不高。
硒都+光谷+农谷
作为全球首家天然植物有机硒专业生产商,盛硒生物掌握着全球唯一的植物有机硒萃取技术,申请种植、萃取硒元素专利20余种,大手笔斥资建立恩施、荆门两个约占地一万亩的种植基地,研发营销基地正式落户光谷生物科技园……
从盛硒生物诞生伊始,秦治国便将自己置身一场“健康牌局”,手抓王牌——高端富硒产品,一副胜券在握的样子。
4.“挂包帮”活动三年三年规划 篇四
为全面落实《罗江县“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实施方案》(罗委办发〔2010〕6号)要求,加快新农村建设,完善服务功能,做好对联系村、社区的帮扶工作,县政务服务中心按照“一次规划、集中投入、三年实施、整体推进”的工作思路,确定帮扶工作重点:一是完善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实施产业帮扶;三是有针对性的帮助特困家庭。针对以上帮扶内容,现制定如下帮扶工作计划。
一、2010-2012年三年工作规划
(一)指导思想和主要目标
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坚持以人为本,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综合开发,全面发展的方向,坚持以增加贫困人口收入为中心,以提高人口素质为保障,实行挂点联系帮扶与发扬自力更生相结合,重点建设基础设施,着力改善生产生活条件,集中支持优势产业,共建和谐幸福新家园。
以“扶贫解困明显推进、灾后重建明显加快、干部作风明显转变、基层组织明显加强”为奋斗目标。
(二)具体措施
1.深入了解掌握帮扶地区基本情况。根据县委安排,我中心联系新盛镇苏桥村、东岳村(发展和改革局牵头),万安镇富乐社区(政府办牵头)。中心科级干部深入村、社区开展帮扶工作调研,通过征求意见,与干部群众座谈,摸清当地产业、基础设施、人居环境等基本情况,了解当地贫困户的数量、现状和致贫原因,明晰帮扶工作基本思路,确定帮扶工作初步举措。
2.大力开展“送温暖、献爱心”活动。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针对帮扶对象的基本情况和经济困难的原因,确定帮扶对象。按照县委的安排,我中心3名科级干部联系10户贫困农户,中心不仅要从生活上予以捐助,还将从思想上鼓励、技术上予以帮扶,促进其自觉自愿地发展产业、增收致富。
3.协助联系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强化扶贫解困,把经济发展作为首要任务,针对联系村经济发展需要,引导其因地制宜发展优势产业,使当地农村经济结构和产业布局更趋合理,优势更加突出,带动其从根本上走上致富之路。
4.结合政务服务工作实际,全力加大帮扶区建设村便民服务代办点,帮助村、社区实现办公网络化、信息化。
(三)帮扶要求
1.切实提高服务水平,创新服务理念,寻找合适切入点,努力使中心帮扶工作在构建和谐
社会、推进文明中做出应有贡献。
2.定期召开工作座谈会,研究工作措施及帮扶办法,对不同贫困户提供不同的帮扶措施,特别是要积极帮助有就业能力的帮扶对象解决就业难题,解决他们的出路问题,从根本上使他们脱贫解困。
3.充分发挥牵头部门的桥梁纽带作用,加强沟通和联系,各项帮扶工作要在牵头部门的统一安排下实行,与牵头部门建立定期对话关系,把群众最迫切的要求,最急需解决的事情作为工作的重点。
4.搞好帮扶活动的组织发动和宣传工作,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帮扶与被帮扶者要互相自愿,共同做好扶贫济困工作。
(四)组织领导
为切实加强帮扶工作的组织领导,把帮扶工作真正落到实处,县政务服务中心决定成立帮扶工作领导小组,组成人员如下:县政务服务中心主要负责人任组长,副主任任副组长,办公室人员为成员。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于政务服务中心办公室,分管副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
二、2010年“挂包帮”工作安排
2010年,为推动“领导挂点、部门包村、干部帮户”活动顺利开展,县政务服务中心将进一步在实施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群众安居、劳务开发“四项帮扶”上出谋划策。有关工作安排如下:
(一)主要工作任务
一是抓扶贫。协助联系村制定完善和实施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规划,落实各项强农惠农政策,拓宽农民就业和增收渠道,引导农村群众搞好农村沼气能源、安全饮水的“三建”活动和农村改路、改水、改厕、改圈的“五改”工作,进一步改善生产生活条件,提高文明素质。
二是促重建。指导实施好灾后重建规划,加快推进村委会公共服务设施和农村基础设施重建。
三是转作风。转变工作作风,深入村组了解群众疾苦,倾听群众呼声,开展结对帮扶,切实为基层和群众服务。
四是强组织。帮助联系村抓好高素质基层党组织带头人和高素质党员队伍建设,加强村级民主管理和社会治安综合治理。
五是建新村。指导督促联系村齐心协力建设“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的社会主义新农村。
(二)具体工作打算
1.每周至少到联系村一次。科级干部及具体工作人员每周到联系村与村干部或被帮扶户见面,进行实地调查、了解发展状况不低于一次。
2.定期走访贫困户、专业户。鼓励专业户发展优势产业,发挥好带动作用,引导周边群众勤劳致富。深入了解部分特困户贫困原因,帮助其从根本上脱贫。
3.每月至少为帮扶地区解决一个实际问题或做一件实事。认真对待矛盾纠纷,做到能协调处理及时协调处理,尽量杜绝产生遗留问题;不能处理即联合牵头部门协调处理或上报县委群工部共同协商解决。
4.协助联系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在发展经济与灾后重建上狠下工夫,结合县政务服务中心开展的“党员先锋号”创建活动,在联系村工作中发挥好突出作用,协助联系村制定中长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推动该村新农村建设步伐。
5.三年学校发展规划 篇五
发展目标实施情况陈述:
一、亮点:“守护童心”的学校发展核心思想已深入人心,践行于实际。
规划制定中:我们提出把“守护童心”作为学校文化的核心,以关注儿童的发展需求并为他们提供恰当的教育服务作为深化“精致教育”的主要策略,逐步提升学校文化的影响力,在优化巨一师生成长环境的过程中,推进巨一的“精致教育”向纵深领域持续发展。
近三年来,我们就“守护童心”的学校发展核心思想进行深入理解、并在实践中落实,进一步推进了学校教育教学的行为变革,也营造了有利于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校园文化和课程建设。
一)学校建构了以“守护童心,关爱成长”为核心,以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和谐互动为目的的共享平台:
1.“镀金半小时”学习型团队:案例呈现式的教师分享学习机制。
2.“班级经营”学习型团队:提升”守护童心”的学校文化辐射力的情怀积淀。
3.“文华沙龙”学习型团队:构建教师专业独立精神与多元发展的交互平台。
我们通过学习分享,深刻理解了“守护童心”的教育内涵。通过教师专业特色团队的研修活动、教代会的中心议题的讨论以及教师征文、论坛等学习活动解读了“童心”, 对“走进童心”到“守护童心”四个字的教育内涵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如《班级经营》学习团队:童书赏读,唤醒解读“童心”的意识;华德福教育书籍共读,不断积累教育的智慧;儿童哲学引领,激活关怀“每一个”的情怀;童心体悟,促进身心健康成长。让巨一的教师与学生在工作学习中有了令人惊喜的变化。我们认为:“守护”不等于简单的“保护”,也不等于盲目的“依从”,而是在“体察”和“尊重”的基础上积极地引导,为儿童的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教育生态环境。
二)开展了以“守护童心为己任”的学校创新文化。
学校明晰了“守护童心”核心思想,推动了教师教育行为的变革,我们认为:每个儿童都是一个奇迹,都有享受VIP待遇的权利,呵护每个孩子成长,尊重接纳每一个学生,努力为每一个学生创造机会,让每个学生和谐而又具个性的发展是教育者应该担当的责任。思想统一了,工作就有了方向。三年来,学校开展了一系列以“守护童心为己任”的学校文化创新实践活动:唤醒童心,师生共读“童书绘本”;理解童心,开学典礼的认识“五个”好朋友;读懂童心,“守护童心,源于读懂学生”的教师征文、论坛活动;守护童心,校园童心文化的创设、“一体化”节庆活动创意设计、校园网、班级网站精彩分享。就这样,老师们以“守护童心”为己任,“每个孩子都成为了舞台上的角”:艺术节、科技节、乒乓文化、双语活动、每月一次小运会等缤纷活动孩子们几乎全员参与,孩子们自信满满、快乐幸福的身影诠释了教育的真正意义,也体现了教师们对童心的尊重、理解和守护。
三)开展了“童心”课程的建设与实施。
学校课程是一份经历,是一种体验,也是一份师生共成长的生命印记。巨一小学在“守护童心”的办学理念下,基于儿童发展的需求,提出并初步构架了学校的“童心课程”,以此来回应“守护童心”这一办学理念的核心价值,以此来物化“守护童心”办学理念的现实意义,努力为每一位学生创造幸福学习的天地。
1. 课程构图,彩绘守护童心的跑道:
在“童心课程”的架构过程中,围绕着“守护童心”的核心办学理念,我们将“优化学科、强化特色、关注体验、关心社会”作为课程架构的四大关注点,从基础型课程、拓展型课程、研究型课程的维度,分别设置了“童智童慧(必修课)” 重在激活学生热情参与的兴趣和自主建构的欲望;“童言童趣(限定拓展型与自主拓展)” 重在培养学生自主设计、自主实施的能力,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成为活动舞台上的“角”;“童心童真(主题探究)” 重在引导学生从童心视角出发,激发探究社会、生活、和学习世界的真情实感,让教育成为一个滋养童心的过程,帮助学生在真切的感悟中收获成长。三大模块,初步建构了“童心课程”的框架。
2.课堂建构,打磨童心参与的磁场:
如何让我们的课程走近“真实的童心”我们课堂变得“好玩”起来。我们想:唯有用心激活孩子们那一颗颗喜欢探索的童心,才能让课堂不断地创造生动、塑造精彩、感受惊喜。基于这样的认识,我们秉承“会思˙慧玩,的学生培养目标,建设“会思慧玩”学生喜欢的课堂,并开展了“慧教学”课堂实践与探索。
二、项目陈述:
一)学校文化
1.创建了一个以意义为导向的教师专业成长团队。
2.定期开展“班级经营”活动,完成了三十多本外国儿童绘本的阅读推广、“华德福教育”相关书籍阅读、国内外相关儿童哲学书的阅读,推进了学校“童心守护”学校文化建设。
二)学生发展
1.着力德育资源的认识与开发。结合校园主题教育内容,把童书、绘本中的教育素材进行汇编;利用模块和主题教育的形式把学校已有的教育活动实践资源进行盘整与重构;在学校主课题的引领下,结合实际,撰写案例。
2.探索“自信——自爱——自为”的学生培育目标。充分发挥校内外教育阵地,开展“童心实践成长”活动:主题论坛活动、班网建设、育人手记汇编等。完成区行规示范校申报、巡查工作,得到好评。
3.努力挖掘学生家长、家庭资源。“守护童心”学习型家庭的创建活动,通过十佳学习型家庭、好家长的评选活动,树立起家庭教育的典型,促进家校合一共育工作的进一步开展;通过家长志愿团的组建,形成家校共育的合力。“家长教学开放日”、“亲子共学,共成长”、“百年校庆”等一系列活动促进了家校沟通与合作。
三)课程与教学
1.加强校本培训,促进共识达成
教师校本专业培训扎实推进。三年中,我们完成了《课程建设的魅力》、《信息化教学资源制作基础》、《聚焦“会思、慧玩”,建设学生喜欢的课堂》、《找准学些起点,提高教学实效》等课程的培训,教师们通过欣赏课程建设的成功案例、开展课程教学实践研究、在实践交流中感悟课程魅力,使课程建设成为教师的一种内驱力。
2.形成以“会思、慧玩”为旨归的巨一课程方案,聚焦课堂教学。
我们严格执行市级课程标准,有计划推进国家课程校本化实施,形成以“会思、慧玩”为旨归的巨一课程方案。在探究型课程和拓展型课程的安排上,我们充分发挥了学校特色、学科优势,利用巨一现有的资源,在完成必须的国家课程前提下,创设内容丰富且富有学校特色的校本课程、走班兴趣课程和周五下午学生“创新实践活动日”,做到课时严格管理、课程有效落实。同时,我们提出了:积极建构“会思慧玩“的课堂教学,要求学生会思考,能快乐地玩中学,教师能智慧地教。语文教研组开展了“基于发现、基于问题、基于合作的‘慧教学’”课堂实践与研究。每学期教师们围绕着“守护童心,建设学生喜欢的课堂”主题开展教学研讨活动,通过教学实践与研究,老师们逐渐感悟并建构起“会思慧玩“学生喜欢的课堂。
3.完善课程评价,推进特色发展。
我们运用评价这一助推器才能更好地推进“会思、慧玩”的课程建设。学校制定了能在一定程度上体现“会思、慧玩”培养目标的课堂教学评价表,形成巨一小学学业“绿色”评价方案;对学生学业多元化评价的实施,从最初的语文、数学、英语学科到现在体育、自然等综合学科;数学教研组的“五彩墙”评价机制、语文学科的“免抄券”等措施,切实有效地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减轻了学生学业负担。
四)学校管理
1.学校建构了以“守护童心,关爱成长”为核心,以教师专业知识与实践经验和谐互动为目的的共享平台,开展“守护童心”的实践经验分享与交流。如,校本研修、班级经营、镀金半小时等形式与途径,提供了教师交互的学习渠道(在线交流、主题沙龙、童心故事会、守护童心讲坛等),提升教师专业素养。
2.以“守护童心”为核心,完善学校教师培养管理。
教师培养上学校形成了“留人-育人-树人”的良性循环机制。注重教师阶梯式的群体发展,努力打造 “具有成才能力的骨干教师”和“具有成长能力的青年教师”的两支队伍。
1)修订完善《巨一教师培养规划》和《巨一教师专业成长指标》。
2)扶持教师自主学习团队的建设,提升教师教育的责任与使命,促进年青教师教育行为的改进。
3)开展了“守护童心始于读懂学生”教育、教学方面的征文、论坛活动,促进教师们对教育意义与价值、方法与策略的重新思考。
4)每学年开展教学展示活动,充分发挥骨干教师教学引领,教研团队合作互助作用;“师徒结对”共成长,为年青教师创设“学习、交流、实践”的平台,帮助青年教师快速实现自我成长的目标。
3.营造了“学研、实践”的团队研究氛围,精心打造教师合作
1)形成巨一教师专业团队特有的运作机制。其中“班级经营”、“语文教研组”、“数学教研组”的创新实践、合作并进的团队发展获得认可。
2)学校科研成果斐然。三年来,我们围绕1个市级,3个区重点课题、2个区级一般课题,创设了自主研究、互相协作、共同探讨、资源共享的科研氛围,增强了课题的活力。95%以上的教师都有课题并具备一定的科研能力。学校科研队伍不断壮大。发挥教师团队效能,开展有效的探究与实践,充分发挥教师各研究团队的功能。不仅激发了课程改革的内在动力,而且对学校教师队伍和教师个体发展也具有深远的意义。
如,本轮规划的主要研究课题:市级规划课题《国际视野中的小学生自我教育与发展的行动研究》,我们确立了以楼海凤为负责人的《提升学校“自主发展”管理能力的实践探索》、以陆华为负责人的《体现“思考”与“创意”的课程建设实施路径研究》、以许悦为负责人的《案例呈现式的学生自主教育资源开发与利用》三个子课题项目,形成了教师自主参与下的学校主课题的课题研究网络。这两年来,课题组成员注重课题与教学实践紧密结合,直面教育教学问题开展实践研究,取得一定成果。
三、主要成果与今后思考:
近三年来,本校通过对“新优质学校”“绿色指标”等深入解读,我们不断推进以“守护童心”为核心思想的学校管理,整合教育资源,以“会思慧玩”的学生培养目标,积极推进课程建设,提升教育教学的实效,有序推进学校的三年发展规划的实现。
主要表现:
1.学校 “一体两翼、守护童心”的发展格局、核心思想已深入人心。在分析特色教育优势与困难的前提下,学校改变管理的策略。加强了“童心文化”的建设、“童心实践”成长活动、“童心” 课程与教学实践探究等方面取得一定的进步。学校校园网、班级网,区文明示范校星级学校等充分体现了巨一师生教育教学成果、互动成长的足迹。
2.学校注重教师专业学习与研究。以“守护童心”为核心思想,关注教学问题,组建多元的课程研究团队,并开展有效的教育教学研究活动。特色教师研修团队的成长经历逐渐被同仁、社会认可与关注;教师们参与教育教学实践研究的热情日益高涨,推动巨一教师向“研究型教师”发展。
3.课程的改革明显提高了教学的有效性。目前学校教学综合质量呈较高水平,学校学生健康成长,普遍拥有“成功”和受“重视”的喜悦。学校输送的五年级毕业生普遍受欢迎。每年的艺术节、体育节、科技节、双语节一体化文化活动,为每个学生搭建了展现自我才能的舞台,在校学生100%参与。活动内容丰富、参与面大、获奖率高,极大地激发学生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同时学校也涌现出一批个性鲜明的优秀学生。如20xx年,学校近百人次的学生在全国、市区的各类艺术、体育、文学、英语类比赛中获奖。在这些舞台上不仅收获了才能,更赢得了自信。学校试想,他们从小能从容面对全校的师生,将来走上社会,必将是一个淡定从容、心态阳光的公民。
还需不断完善的地方:
1.学校的一切教育活动即为课程,所以我们还需要不断完善本校“童心”课程的体系:建构一个包含理念、方法、具体操作方法等的符合国家课程,又有学校特点的巨一课程。
2.大力推进“守护童心、建学生喜欢的课程”的实践研究,形成“生本发展”的具有学校特点的课堂教学。
6.中学三年发展规划 篇六
(2020年9月—2023年8月)
以党的十九大、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为指导,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引领,坚持“立德树人”、强化改革观念、发展观念和创新观念;认真落实“双十规定”,加强党风廉政建设;以教科研为切入点,努力推进学校特色发展,持续建设“三适课堂”,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坚持内涵发展,激发内在活力,凝心聚力,乘势而上,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高中。
一、学校发展背景分析
(一)学校发展概况
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建于1956年,1998年被评为江苏省重点中学,同年初高中分设,学校由丹阳市珥陵中学更名为丹阳市珥陵高级中学,2004年顺利转评为江苏省三星级普通高中。学校位于地处丹阳市最南端,毗邻常州金坛区的丹阳四大古镇之一——珥陵镇,现为丹阳市唯一的一所农村三星级高中。目前学校占地面积48782.67平方米。学校现有3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587人;教职工154人,专任教师145人,41人具有硕士学位或以上学历,114人具有中、高级技术职称,各级各类拔尖人才51人(含镇江2名教坛新秀)。学校以“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为办学理念,紧紧围绕“办适合的教育,育多样的人才”的目标,努力打造“三色”德育品牌。近年来,珥高人高扬素质教育大旗,筚路蓝缕,砥砺前行,校容校貌日新月异,办学绩效节节攀升,享有很高的美誉度。学校先后获得了“江苏省德育先进学校”、“江苏省绿色学校”、“江苏省青少年科技教育先进学校”、“江苏省‘十三五’学生体质健康监测点校”、“江苏省健康促进学校”、“江苏省智慧校园”、“镇江市文明单位”、“镇江市模范学校”、“镇江市教育现代化先进学校”、“镇江市依法治校示范校”、“镇江市心理健康特色学校”、“镇江市书香校园”、“镇江市A级食堂”、“丹阳市文明单位”、“丹阳市师风建设先进单位”等多项荣誉。
(二)优势与特色
1.形成依法办学的良好局面。学校实行校长负责制,党支部发挥监督保障作用,重大决策经教代会讨论决定,坚持校务公开制度。制定系列岗位职责和规章制度,各部门目标较明确,人员职责较分明。
2.队伍建设成效逐步显现。学校制定并认真落实校本培训、校本教研制度,鼓励和支持教师参加学历进修、专业培训,开展教育教学研究,引领教师自主发展,不断提升专业素养。将教师个人的成长目标与学校的远景规划统一起来,实施“青蓝工程”“新秀工程”,为青年教师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促进他们快速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实施“名师工程”,积极支持名优骨干教师参加市、省、国家三级培训和出国进修,深入开展课题研究,外出进行学术交流,激励他们向更高层次发展,并注重发挥其师德示范作用、专业引领作用、学科辐射作用,带动全体教师教育教学水平的提升。目前,学校有江苏省特级教师1人,正高级教师2人,镇江市学科带头人3人,镇江市骨干教师19人、镇江市教坛新秀2人、丹阳市级拔尖人才26人,涉及德育、语文、数学、英语、物理、化学、地理、历史、政治、生物、信息等10门学科;合计骨干教师占专任教师的35.2﹪。具有硕士学位及以上学历共41人,占专任教师的28.3﹪。
3.教育教学质量逐步提升。在“三适”核心办学理念引领下,建设 “三适课堂”,倡导适合的坡度、适合的难度、适合的速度的教学主张。通过全体师生员工的协同努力,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稳步提升,学生综合素质发展成效显著,学校教育品牌的社会美誉度不断提升。
4.办学特色逐步形成。学校设立美术专业教学班级,通过逐步完善教育教学管理体制,获得了较为成功的办学成果。学校连续多年保持高位运行,江苏省美术统考成绩稳居镇江地区美术专业艺考前列,获得了广泛好评,有较高的社会美誉度。学校将成功的经验与美术班精神转化并融入到学校传统文化中去,不仅形成了学校特色发展项目,更使得学生寻求到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
(三)存在问题与不足
学校发展与时代进步、社会要求、群众愿望还有一些差距,需要我们保持理性认知和清醒判断。机遇与挑战并存,欲求突破和超越,实现学校健康和谐、可持续发展,必须直面和解决好以下几个主要问题:
1.师资队伍建设有待进一步加强
学校缺乏具有一定影响力的高水平学科专业带头人,骨干教师队伍培养和团队建设仍显薄弱,专任教师、管理人员、教辅人员等队伍的发展还不够平衡,推动学校持续发展的后劲不足。近年来虽然我校的师资队伍整体有了质的提升,但名师数量不足,学科间师资的综合素养、教学水平和教学成效不平衡,骨干教师的数量还不能较好地满足教育教学需求,影响教育教学质量的持续稳定提高。加速培养一定数量的特级教师、省市县学科带头人、优质的学科教学团队,进而造就一支高水平的全校教师团队,成为学校的当务之急。
2.人才培养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
生源基础参差不齐。近几年受招生政策影响,学校的生源质量高低错落,喜忧参半。在短期内提高生源质量与教学质量,尤其是大幅度提高高考质量,还有一定的困难与压力。如何从现在有的现状中突出自身的作用?如何从目前的现状中寻找出突围的路径?实现后发先至、错位发展、特色发展。让学校保持良好的发展势头与后劲。在改革课堂教学模式和方式,构建民主、平等、和谐、互动的教学环境,培养学生质疑、探究精神等方面还需要积极努力。
3.学校的办学特色有待进一步彰显
作为一所有着60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学校积淀了一定的文化底蕴,但学校文化内涵不丰富,需要在课程建设、学校管理和校园文化建设等方面全面系统地挖掘、培育和凝练,办学历史所形成的文化积淀有待凸显。如何提高师生对学校文化的认同感,努力实现师生的主体价值,值得我们深刻反思。
二、办学理念
学校经过多次思考与论证确立办学思想为师生共成长,崇尚真善美,办学理念为潜心“三适”,践行“三敬”(三适:适合学生,适合教师,适合社会;三敬:学生敬学,教师敬业,学校敬人);与此同时确立了人才培养目标是:身心健康,激发灵性,具有民族自豪感和社会责任感的现代公民;学校校训:崇实 求真 积善 尚美;学校校风:抱朴 守诚 务实 创新;学校教风:发展学生 成就自我;学校学风:快乐学习幸福人生。
三、学校发展愿景和发展目标
(一)发展愿景
2021年成功申报并通过省四星级高中的验收。按省四星级普通高中的标准进一步完善办学条件,加强队伍建设,提升管理水平,推进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升办学绩效,丰富学校文化内涵,打造学校优质教育品牌,把学校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二)具体目标
1.更新完善理念
随着新课改的实施,教育政策的调整,学校办学理念需要进一步更新与完善。这需要在教育管理、教育教学过程中不断实践、反思,再实践,再反思。
2.构建“三色”德育
坚持德育为先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3.促进教师成长
贯彻《全面深化新时代教师队伍建设改革的意见》精神,研读校长、教师两个专业标准,从规范入手,紧抓教学质量这道关。通过积极争取,补充师资力量,完善培训、考核机制,按照习总书记提出的新时代“四有”教师标准,努力打造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
4.强化资源配置
通过自身努力和上级支持,完善学校教育教学资源配置,达到四星级高中的标准要求和新课程改革和新高考模式的要求。
5.形成办学合力
加大学校对外宣传力度,推进管办评分离,构建政府、学校、社会之间新型关系。建立较为完善的家校合作机制,让家长和社会参与到学校建设中来。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的支持,妥善解决学校操场围墙被占用问题。
四、主要工作措施
(一)丰富落实办学理念
学习十九大精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以及新课改、新高考的要求,不断更新丰富学校“潜心三适,践行三敬”核心办学理念,将理念落实到队伍管理、教育教学、课题研究等方面,不断提升学校文化内涵,提高学校管理水平,实现学校管理科学化、民主化、制度化,实现学生成长、教师发展的目的。
(二)加强学生习惯养成1.强化德育管理
学习贯彻教育部印发的《中小学德育工作指南》文件精神,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科研工作。加强学生生涯发展规划指导,确立积极、健康、正确的学习观、人生观、价值观。
2.培养良好习惯
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树立学生成为合格公民的意识,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3.完善社团建设
加大力度推进学校社团建设,通过努力,打造具有本校特色的经典社团,形成一定社团建设的成功经验,争取尽快创建成为“镇江市中小学生社团建设优秀学校”。
4.推进心育工作
加强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队伍建设,完善心育工作机制,不断提高心理辅导工作的科学性、专业性、有效性。
(三)教师队伍成长
1.强化师德师风
学校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2.强化教研组建设
重视教研组、备课组建设,不断完善优化集备制度,落实制度中的每项具体要求,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个体专业提升的基础。
3.提升专业水平
学校积极配合“丹阳好老师计划”、“教师引航工程”,加强队伍梯队化培养,通过“教师关爱工程”,组织各种活动,搭建展示平台,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争取各级各类学科带头人和教学骨干人数均有所突破;发展更多优秀教师加入青年名师班,打造学校青年名师;筹建校内名师工作室,重视促进校内名师的培养和成长;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教学和教育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优势学科,培养出相当数量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采取“请进来,走出去”方式向浙江、上海等课改前沿地区学习经验,争取在新一轮课程改革中取得优势地位。结合本职工作,指导教师专业发展规划,不断提升教师精神追求,增强职业道德,掌握教育规律,拓展学科知识,强化专业技能和提高教育教学水平。
4.推动课题研究
形成“以科研促教研,以课题应课改”的氛围,形成人人参与的良好环境。结合教学,围绕课程改革带来的学科教学方式和内容上的新变化,不断提高科研工作的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切实提升教科研的质量和水平,推动研究成果和经验的形成和推广,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从而促进素质教育的全面实施。
5.加强课程建设
推进学校课程教育创新,树立课程意识,构建系列化、系统化的课程体系,最大限度地发挥课程功能,有效提高课堂质量和效益。
(四)优化办学氛围
1.密切家校联系
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完善现有如“家访”、“微信客户端”、“家委会”等家校合作方式的基础上,继续探索家校合作的有效方式。通过探索,让家校之间能更加有效沟通与合作,为学校工作的有效开展,学校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获取得更广泛的家长群体支持。
2.争取社会支持
主动争取市委、市政府、市教育局和珥陵镇党委政府、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推动扩大校园面积,建设教学、活动用房,体育场馆建设,设施设备更新、添置等问题的解决,积极稳妥解决学校操场南围墙被占用问题,尽早解决校园安全隐患,改善、提升办学条件,优化发展氛围,积极建设围墙内教师安心从师,学生静心学习的精神家园。
五、重点发展领域及具体措施
(一)深化课程教学改革,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1.目标:
落实课改精神,优化课堂教学,改进教学方式,加强学科特色,完善教学管理,增强教学实效,初步建立学校教学质量稳中有升的保障机制。
2.措施:
(1)加强教学环节管理。依据新课程标准,改革教学手段和教学方法。我校教学的指导思想是“依纲靠本,落实双基,开发思维,培养能力,发展智力,全面提高学生学习素质”。第一阶段研究重点:①以新高考和课堂教学为中心,规范新课程教学,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益。②推行直观教学,加强训练实践,培养竞争意识,研究现代教学手段,创新教法、学法、考法,重视理论联系实际,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和社会适应能力,③加强新高考教学研究,规范模块教学和考试纪律教育,多方位设置选修课程和校本课程,开展课堂教学艺术的探讨。授课以“课堂教学”为基点,以“有效管理”为中心,以“习题训练”为手段,坚守“五严”规定,投身“活力课堂”,贯彻“向45分钟要质量”的要求,坚持课堂教学高质量,高效率,结合学生学习实际和学生知识层次,规定考试次数,减轻不必要学生负担,提高教师教学层次和学生层次学习能力。第二阶段研究重点:在现代化教学手段的普及和课堂教学结构改革上下工夫,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益。第三阶段研究重点:依据新课程精神,按照新课程规划,在实现教学手段(硬件)现代化基础上,初步实现教学理念、教学思想、教学管理、教学考评(软件)的现代化,达到手段和目的、硬件和软件的结合。
(2)强化特色学科建设。加强艺术教育,发展办学特色,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观念和审美能力;加强体育工作,推进学校群众性体育的进一步发展;创建艺术、体育特色学校,对体艺班的设置要转变理念,将一批基础好的学生引向体艺发展,把这一块做大做强。
(3)注重过程管理。树立质量意识。教学质量是学校的生命线,也是教师自身的生命线,各年级要确立管理重点,树立目标,形成良性的教育模式,高一抓习惯养成,高二抓合格性考试,抓衔接,为高三做好充分准备,高三抓高考,提升学生昂扬向上的精神,全面收获。广大教师要树立“有作为才有地位”的思想,牢牢抓住课堂主阵地,扎扎实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课堂教学要指向新课程标准的目标,要以“教学六认真”为抓手,结合学生实际,因材施教,教师要管好课堂,管好学生,坐好班,教师要有亲和力,要善待一切学生,要努力规范课堂教育行为,克服随意性。要进一步规范听课制度,不仅在听课数量上而且要在质量上真正提高。
(4)强化备课组建设。珥陵高中教师个体实力可能不是十分突出,但整体实力较强,靠的就是团结协作精神,具体到教学上,就要强化备课组建设。发扬敬业精神,求实精神,协作精神,强化绩效意识,营造团结向上的教学研究氛围。在工作措施上要选好着力点,抓好集备工作,积极落实集备的有关措施,定时定人定任务,备课要吃透教材、吃透学生,既要备教材,更要备学法,既要讲规范,又要有个性。五年以内的教师要写详案,年轻教师要突出板书设计和教后感。各备课组要注意教案的汇编和经验的积累,充分利用电脑,加强学科基本建设,把备课成果变成一笔财富,成为以后教学的基础。各备课组还要按质按量完成听课任务,加强集备,集思广益,取长补短。
(5)做好临界点学生的培养。尽管我校的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是我们要自重自强,最大限度发挥有效资源的潜力,做好临界点学生的激励工作,这是我校各个年级成绩提高的重要增长点。对临界点群体要明确对象选准起点,及早入手,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长要人人心中有数,并制定相应的工作措施,可采用谈心、布置个性化作业,面批等方式,及时有效地使这些学生真正有所收获。同时耐心帮助暂差生增强学习的自信心,营造班级学习氛围,打造学校精神。
(6)探索评价方式。教师教育教学的成败与否要以学生满意程度,学生学习成果展示和教师对学生过程的有效性指导为主要标准。教师对学生的评价要发展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相结合。
(二)加强队伍建设,推动学校可持续发展。
1.目标:
努力打造一支勇于开拓、求实创新、作风踏实、严于律己的干部队伍,建设一支爱岗敬业、积极进取、热爱学校、有较高专业水平的教师队伍,形成一支具有学习意识、服务意识、竞争意识的教职工队伍。
2.措施:
(1)凝心聚力,优化领导班子工作作风。建设一支团结、高效、廉洁、务实的领导班子,增强凝聚力和战斗力,使之成为学校的工作核心,是学校各项工作卓有成效地开展的保证,为此,从目前情况出发,新的阶段领导班子建设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①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虽然农村高中生源质量有所下降,但我们不靠不要,珍惜拥有,牢固树立“校兴我荣,校衰我耻”的观念,克服自以为是的不求进取的思想,应该在现有的基础上,寻找工作中的差距和不足,增强发展和创新意识。②进一步明确各处室岗位工作职责,在职责范围内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经过几年的工作和锻炼,我校各处室干部岗位职责明确,业务水平较高,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现在问题的关键是如何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创造性地开展工作,要出大主意,做小事情。③强调忠于职守,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对事业负责的工作责任心。学校的干部在管理过程中,要坚持一个“公”字,即公心、公正。“公心”就是要从学校利益出发,秉公办事,对学校负责。“公正”首先就是实事求是,是即是,非即非;其次就是在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坚决杜绝拿学校的利益与人情作交易。④干部要了解教师在想什么?需要什么?教师要清楚学生在想什么?需要什么帮助和指导?制定符合本校特点的行政管理岗位考核细则。把学校的目标责任分解到各个管理岗位,责任到人,全面考核其合作精神、岗位业绩等方面的情况,另外,还要对学校行政管理人员定期公开述职、群众评议,强化干部队伍的责任意识、服务意识和廉政务实的作风,使学校班子树立良好的形象,以自己的表率作用和工作实绩,赢得师生的认可和支持。
(2)以人为本,深化教师队伍建设。“以人为本”和“敬业奉献”,是新时期学校师德工作的两个重要方面。“以人为本”的理念,应该贯彻落实在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管理工作和后勤服务工作的方方面面。首先,在学校管理工作中,要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要改革教师管理模式,变程序化、事务性管理为人性化管理,为教师构建和谐的心理时空。学校要主动适应教师发展的需要,通过组织各种活动,增强学习和培训机会等来满足教师对成就感的需求,满足教师专业发展的需求和生活需求。其次,要教育全体教师在教育教学的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在学校中受教育和教学的对象是学生,因此“以人为本”,就是要求教职工要把学生当人看。面对农村高中的生源现状,更要做好这一点。在这里要落实几个方面的工作:①要尊重学生、爱护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个性和特长,甚至于包容学生的缺点。②还要落实培养和发展学生的个性和特长,针对不同学生,确定不同的期望值和评判标准。③在教学中要改变教学方式方法,让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的角色应是学生求知的指导者和引路人。④还要求教育者要有海纳百川的宽阔胸怀,多一些关爱,少一些指责;多一些包容,少一些训斥;多一些表扬,少一些批评。在教育教学过程中体现“以人为本”的思想,才能真正建立平等、民主、和谐的师生关系。在这种关系中,体罚和变相体罚这些影响教师形象的事才会真正消失,“爱心铸师魂”才能得以深化。
高尚师德的另一重要方面就是“敬业奉献”。我校将继续开展师德建设活动,深化“敬业奉献”的师德建设主题,开展师德建设的各项工作,完善师德评价和考核机制,实行师德一票否决制。通过开展活动,评选先进,树立典型,以此带动全体教师达到师德规范的较高要求,建设良好的师风。
(3)创设良好的骨干教师成长环境。加强教师队伍建设,重视青年教师的培养,重视拔尖人才的培养,是提高农村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要建立骨干教师后备梯队,形成科学的分层培养机制,并制定出本校的考核方案,既要为教师的成长创造条件,搭建平台,也要为促进教师的不断进步制定阶段性目标,分层考核,一步一个脚印强化校本培训。对事业性强、勤于钻研业务、有培养前途的青年教师要多压担子,积极鼓励青年教师参加各级各类学科竞赛、评优课比赛、讲座、学术研讨活动。打造外语、化学、生物、历史、地理优势学科,培养部分在丹阳市乃至镇江市范围内有一定知名度的骨干教师。
(三)重点项目: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
根据学校实际,全力构建“三色”德育特色建设引领学校内涵发展、提升教师专业素养、成就学生幸福人生。
1.目标:
坚持德育为先的原则。善待每一位学生,相信每一位学生,引领每一位学生走向成功。根据学校生源现状,了解学生需求,初步形成常规扎实、特色鲜明、成效明显的德育工作机制。以日常行为规范为依据,以心理健康教育为抓手,使学生坚定理想信念,拥有健康思想、高尚的品质和良好的行为习惯。
2.措施:
(1)在德育的要求上。要求做到务实、求新、全员参与、全程参与,人人育人,事事育人,时时育人,形成良好的育人机制。
(2)在德育的内容上。要培养学生树立远大理想,形成高尚的道德价值观,培养良好习惯,教育学生学习做人,学做真人。要在放眼未来的基础上脚踏实地,在结合校情的基础上大胆吸收先进管理经验,在日常管理上,紧抓细节不放松。从规范学生的服饰、发型、言行、礼仪抓起,从胸卡佩带、课外书籍、通讯工具、卫生习惯和文明用餐等方面抓起,反复抓,抓反复,重点教育,让学生在课堂、自习课、课间张弛有度,在作业习惯、诚信意识、文明交往等方面形成良好的习惯,抓好对学生的行为规范教育,帮助学生养成健康文明的生活和学习方式。
切实加强法制教育。要求班主任和各班级广泛利用橱窗、黑板报等形式,增强学生的法制意识。力争将法制教育经常化、制度化,做到教育与管理相结合,普及教育与专项治理相结合,促进每一个学生健康成长。
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和安全教育,塑造学生健全人格。一方面,通过开展心理咨询和开设心理健康教育课,帮助学生进行心理疏导,解决学生遇到的心理问题,使安全教育有深厚的基础。另一方面,开展心理教育培养,帮助教师提高心理健康教育水平,要求每位教师都是心理健康教育者,增强教育效果。同时要加强班级文化建设,构建健康向上的班级舆论氛围和心理环境,不断加强安全教育,树立安全意识,完善安全预案,打造平安校园。
(3)在保证措施上。一方面要积极推进学校、社会、家庭教育的“三结合”,校外要主动争取社会各方面的支持,校内加强以班主任、任课教师,年级组为骨干的德育队伍,培养一支精干有力的管理队伍。另一方面要建立健全对学生的评价激励机制和对教师的考核机制,继续实行流动红旗制度,进一步规范和完善考核流程,坚持定量考核和定性考核相结合,发挥考核的激励功能。增强考核的可操作性、透明性,进一步完善文明班级、优秀班主任的考核评比办法,充分发挥月考核的激励作用,激发班主任的工作主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优化德育工作队伍,加强德育工作科研。
六、学校发展的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成立以校长为组长的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具体负责三年规划实施的全程管理。各分管领导、处室、教研组具体落实,全员参与,是完成规划的可靠保证。管理小组根据总目标和阶段目标,负责本规划的全程实施和管理,努力做到团结协作,分工明确,条块清晰。
(二)制度保障
畅通信息渠道,加强监督反馈。不断完善校内各项规章制度,健全民主管理制度,根据实际情况对本规划进行修订、完善,加强实施过程的调控和改进。建立立体、交叉、多维的信息网络,在规划的具体实施阶段,学校规划管理领导小组和各部门做好规划的咨询指导、检查控制和调节平衡工作,及时纠正偏差的管理行为,形成干部接受群众监督的工作机制,齐心协力,保障三年规划的顺利实施。
及时作好规划各阶段实施的检查测评工作。通过建立一套科学的评价标准,对各部门及个体的短期目标行为进行评估,将行为绩效与实施奖惩结合,鼓励先进,激励全体,真正提高学校组织的整体效应。
(三)后勤保障
合理配置资源,提高教育经费的使用效益,为学校发展目标的实现提供物质保障。学校经费预算(经费收支情况)的计划和项目投入的规划要用预见性,并依照有关规定规范操作。在基础建设方面,要结合校情,科学论证,让有限的财力物力发挥最大限度的作用,真正服务于师生,服务于教育教学。同时,以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切实做好校园安全和稳定工作,创建平安校园。强化安全教育意识,加大安全技术防范投入,加强校园网络管理,切实保障校园安全。
(四)舆论保障
学校将积极争取上级教育行政部门和教科研院所等的指导与服务,多途径全方位寻找学科专家团队的支持和帮助,与此同时向属地党委政府为办学争取足够的经费。
未来三年是我校发展的关键时期,任重而道远。我们一定要统一思想、振奋精神、齐心协力,为实现学校三年发展规划,努力把学校建成一所有特色、有影响、有实力、有内涵的一流农村四星级高中。
七、实施进度
第一阶段(2020年9月-2020年12月):研制与论证。研究起草规划文本,邀请有关领导、专家和教职工代表进行论证。修改完善后交学校教代会审议,报教育主管部门审批。
第二阶段(2021年1月-2021年6月):学习与研究。一是开展规划培训活动,组织全体教职工认真研读本规划,认真学习有关文件文献。二是根据规划确定的目标任务,分工研究制定管理机制、文化建设、队伍建设、培养模式、教学改革、课程建设、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的具体实施方案或行动计划。三是各处室按照分工,选定重点,组织教师逐步付诸行动。
第三阶段(2021年7月-2022年6月):全面实施阶段。依据规划和各具体实施方案,切实开展教育教学的改革与创新,七大任务均进展顺利,成效显著。2021年下半年,将邀请有关专家,组织开展规划实施的中期评估,申报创建省四星级普通高中。
第四阶段(2022年6月-2023年8月):深层推进阶段。全面完成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任务,并在若干领域有新的思路,新的突破。2020年12月,对五年主动发展规划实施过程、成果经验进行全面分析总结,邀请主管部门领导和有关专家进行总结性评估。
7.三年市场发展规划 篇七
2009年9月10日, 济宁市信息产业局邀请省有关专家对《济宁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三年发展规划》进行了论证。会议由济宁市信息产业局局长李继凯主持。省内有关专家及济宁市有关部门的负责同志出席了会议。
与会专家首先考察了英克莱集团、英特力光通信、创业中心、正和电子、远东半导体等单位, 对《济宁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三年发展规划》内容进行了审议咨询。经过专家委员会认真讨论, 一致认为:济宁高新区以光电为主体的电子信息产业发展迅速, 科技含量高, 发展前景好, 已形成较为完整的产业链条, 具有聚集效应, 具备做大做强的产业基础;《济宁高新区光电信息产业园三年发展规划》符合国家发展战略和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 起点高, 具有前瞻性及可操作性;通过规划的实施, 有利于促进光电信息产业快速发展, 使其成为济宁市支柱产业, 有利于济宁市经济结构调整和城市转型升级;规划符合《山东省电子信息产业园认定管理办法》的有关条件, 推荐济宁高新区申报省级电子信息产业园区, 积极争创国家火炬计划光电产业基地。
该产业园将依托高新区与台湾联华电子战略合作, 以新能源和新光源产业为核心, 依托已具备的光纤、光电技术优势和产业基础, 以海峡两岸技术合作为契机, 按照“突破上游、占领高地、做大中游、扩大应用”的原则, 打造集薄膜太阳能光伏发电装置制造、薄膜太阳能示范电站、LED外延生长、芯片制造、器件封装和应用产品及相关配套产业为一体的光电产业集群, 使太阳能光伏发电和LED产业成为高新区乃至全市工业的支柱产业。
8.三年市场发展规划 篇八
百亿美元没搞定移动芯片
英特尔发言人在5月1日向媒体证实,其原定于2016年推出的移动芯片Atom产品线的两个新版本将会取消发布。据悉,这两款专为移动设备打造的芯片新品代号为Broxton和SoFIA,分别定位高端和低端。这意味着英特尔已经放弃了移动芯片市场。
2010年,PC市场增长放缓还不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英特尔在桌面芯片领域如日中天。谁曾想情况急转直下,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移动互联网迅速成为科技行业最炙手可热的话题。2011年7月,ARM股价超过英特尔,引起了业内一阵骚动。此时的桌面芯片巨头英特尔,也已开始着手将自己的疆土扩展到移动芯片领域。2012年上半年,英特尔先后向联想、摩托罗拉和中兴等供应了其开发的智能手机芯片,市面上出现了近10款英特尔芯的手机。
不过,事情并不顺利。从2012年开始,英特尔在移动芯片业务中不断追加投入,但结果却并不理想。相较于ARM阵营的一路高歌猛进,市面上搭载英特尔芯的智能手机屈指可数且毫无存在感。统计数据显示,搭载英特尔Atom芯片的设备仅获得了区区1%的市场份额,这位桌面领域的芯片巨头仍然只是移动芯片市场的一位尴尬看客。
在2013年和2014年移动芯片业务分别亏损31亿美元和42亿美元之后,英特尔于2015年宣布该项目已经具备一定的盈利能力,然而还是亏损了32亿美元。所以英特尔在公布2016年Q1财报的同时,还宣布将于2017年年中前在全球范围内裁员1.2万人,占员工比例的11%。显然,此次裁员移动芯片业务成为了重灾区。
“英特尔为移动芯片投入了超过100亿美元,但该公司的该项业务却毫无进展。”市场调研公司Jackdaw Research的分析师简·道森的话道出了英特尔移动芯片业务当下的处境。或许正因为此,英特尔才做出放弃业务的割肉决定。英特尔在声明中表示,取消移动芯片产品线的发布,是为了使公司有足够的财力进行更加长远的投资。
芯片大佬为何玩不转移动芯片?
在桌面芯片领域独孤求败的英特尔,砸入100亿美元重金为何还只能是移动芯片市场的边缘人?原因显然是多方面的,不过在我们看来主要有以下四个大的因素。
首先,还得从英特尔移动芯片的产品本身说起。坦率的讲,Atom系列移动芯片并谈不上优秀,主要问题出在功耗上。桌面芯片的第一诉求是性能,这与移动芯片首要追求的功耗指标不符。英特尔依靠性能强大的X86架构赢得了PC市场,但对于限制更多的移动设备,X86架构的设计功耗想要降低到智能手机所限定的5W以下可谓困难重重。这也导致英特尔至今没能推出集成基带的整合方案,严重降低了产品的竞争力。相反,ARM的RISC架构却有着先天的功耗优势。还值得一提的是,英特尔也曾设有ARM芯片部门,然而这个叫做XScale的部门,却被不善于“下闲棋”的英特尔在2006年作价6亿美元售出。
其次,再来聊聊营销。在初期,英特尔在移动芯片业务上仍保持着桌面业务的运营策略,优先保障自己的利润率。然而,新市场并不同于老市场,在面对ARM阵营的竞争时,没有价格优势的英特尔并没能打开局面。急于建功的英特尔,在2014年开始祭出“补贴大法”,对平板电脑厂商进行巨额补贴。而这一年,搭载英特尔芯片的平板电脑出货量也达到了4 600万台。
然而这种补贴也并不万能,甚至无异于饮鸩止渴。一方面,它加重了英特尔本来就不算好看的移动业务财务营收负担。另一方面,补贴也催生出了很多赚快钱的中小平板电脑厂商,这些粗制滥造的产品对于英特尔移动芯片的品牌和口碑几无益处。去年英特尔的补贴停止后,很多厂商又果断选择了转身抱住ARM的大腿,导致英特尔出货量暴跌。
接着,我们来看看英特尔移动芯片业务所采用的模式。和ARM“只提供技术方案,由厂商自行定制SoC产品”的坐地收钱的模式不同,英特尔依旧延续了自己在桌面芯片领域的重模式做法—自己设计方案,自己生产产品。
相较于前者,这种模式显然需要更多的资金投入。而随着三星和台积电在工艺上的进步,加之英特尔自身10nm工艺长达一年半的延期,导致Atom系列产品非但没有获得成本优势,还在性能和功耗上再显颓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