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库(共9篇)
1.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库 篇一
教师职业道德课程标准学科专业素养试题库 省研修小学部分
影响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
1、环境因素。社会心理学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会心理环境。社会经济文化的发展水平,全社会对于教育与教师的地位与价值的的认识和看法,教育改革与发展对学校教育和教师的要求,教育行政部门对教师培养和发展的政策导向、奖惩机制等,作为社会环境因素影响着教师的成长,特别是教师的专业发展。可以肯定,良好的经济发展水平,政府对教育的宏观重视,全社会尊师重教的良好氛围,新一轮课程改革对教师提出的挑战和要求,教育行政部门重视和鼓励教师成长发展的良好政策导向,将为教师专业发展创造良好的环境空间。
2、学校因素。学校是教师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主要场所,更是教师专业发展的主阵地。学校的工作氛围,领导的管理水平,学校的制度建设等,对教师的专业发展起着重大的影响作用。学校是否营造一个宽松、开放的成长氛围,是否制定目标规划、明确教师的培养要求,是否实行民主管理、激发教师的自我发展需求,是否建立多种渠道、关注教师的成长,等等,将直接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水平。
3、群体因素。教师不是孤立存在的,他生活、工作在一定的教师之中,群体组织对于个体成长的影响和作用是十分明显的。能否建立一个学习型组织,教师群体的工作作风、人际关系、修养水平,教师之间的相互学习、交流、合作和竞争的状态,直接影响着教师个体成长的心理环境,影响着教师的专业发展。
4、个人因素。个体因素是影响教师专业发展最直接、最主要、也是最根本的因素。教师对于职业价值的认识和追求,教师自主发展的需求和动力,教师应对教育改革挑战的态度和能力,教师自身的专业结构如专业信念、专业能力、专业自觉等,是从根本上影响教师专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制约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因素无疑是多样的,我觉得缺少发展空间和发展追求,可能是问题中的问题。促进中小学教师持续专业发展,是学校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我们应积极探索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的基本策略。
内部因素主要有:
1、教师教育观念陈旧
普遍缺乏现代教育思想和创新意识;相当一部分教师知识老化、能力结构不合理;教师对于教育规律的缺乏认识,教育方法单一,未能掌握现代教育技术等。
2、缺乏职业精神和献身精神
如果教师把自己的职业当成事业来做的时候,它的意义就会超越职业所限,超越人的得失困扰,让平淡焕发出新的光芒。因此,教师在自觉提升本身业务水平和教学技能的基础上,必须加大对自身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的修炼和完善。
3、对教育产生倦怠和冷漠的心理状态
这种状态是摧毁教育工程的很可怕的内部因素,更是阻碍教师专业发展的最重要的内部因素。
充分利用校内资源 提高体育课的实效性
体育与健康课程标准要求体育教师充分开发利用体育课程资源,为教学质量的提高提供有力保障。课程资源包括很多方面,有人力上的,有物理上的,有校内的,还有校外的等等。由于体育课基本上都是在校园里进行的,下面我就结合自己的教学实践和本校的实际情况,谈一下我对开发与利用校园资源的几点认识。
一、开动脑筋,挖掘现有器材的多种功能
记得在学校评课议课活动中,我们观看了一节施宇教师的《跨越式跳高》优质课,在课中施老师运用可拆装的彩色泡沫板为器材,激发了学生浓厚的运动的兴趣,同时消除了学生的恐惧心理。当时我心想如果有这样的器材我也能上出这样的效果。经过研修,让我知道学校没有这种专门的器材,但我们可以从现有器材中寻找这样的功能。投掷课上,在两个跳高架之间合适的位置处系一条长绳,让孩子站在绳子后面,进行出手高度的练习,让孩子对出手的高度有个明确的定位;跳高课上,两个同学拉起一条小小皮筋,可以当做跨越的横杆,既有利于操作还能降低孩子的恐惧心理;游戏课上,栏架可以当做小足球门,小体操垫可以当做障碍等,增加学练的兴趣。
二、合理、充分利用体育场地
我校的操场是标准的田径场,上课时我充分利用了它。我教的是一年级的孩子,他们活泼,喜欢新事物,在走跑练习时,为了激发学生兴趣,我充分利用了跑道线。我告诉孩子,今天我们去‘抓鱼’,脚下的白色跑道线就是窄窄的‘小桥’,红色区域是浅浅的‘小河’,当老师说前进时,四列横队在‘小桥’上慢走,当老师说‘抓鱼’时,每队到规定的跑道内边慢跑边做抓鱼的动作,整节课其乐融,井然有序。
在弹跳素质练习中,我们可以充分利用了学校的足球门,让他们有秩序的利用蹲跳起,用手够足球门上方的横杆,如果教的是低年级的孩子,他们个子矮,可以在上面塔上一件衣服,让还子触摸衣服,来降低难度。我们还可以利用塑胶场地中间的绿色区域的隔断进行跳远练习,场地自然地隔断避免了组与组之间的相互碰撞,确保了安全。
在跑步频率练习中,高抬腿、小步跑的作用往往比较小,这时,我们可以让学生利用操场看台处的台阶进行交换腿跳、跑台阶、跳台阶的练习。只要我们善于研究,就一定能发现某个器材的多个功能。
三、巧把学校‘垃圾’变为宝。
学校垃圾箱里少不了学生用完的本子、喝完的奶盒,我们完全可以把它们变成我们的体育器材。引导孩子用用完的本子制作小纸球进行投掷练习,做成小纸棒进行接力练习,做成转到的小飞盘进行上肢练习;足球游戏课上,小小奶盒可也取而代之,即降低了难度,又激发了兴趣;投准练习时,可用废弃的纸箱当篮筐等。
四、充分利用学校的建筑设施,定形地貌
在昨天的研讨中,有位来自莱州市夏邱镇中心小学的姜老师发了这样一条评论,他说“我们要从生活中去找到发展学生体能的灵感。例如,学生们都感觉乏味、枯燥的耐久跑。我通过电视的寻宝比赛节目得到灵感。教会学生认识地图,然后制作一张学校的简易地图。让学生在学校里通过地图来进行寻宝比赛,这样学生在快乐中发展。”看完他得评论,我恍然大悟,对呀,这不就是充分开发利用校内资源的典型例子吗?
体育课可以利用的校园资源还有很多很多,这需要我们具有伯乐的眼睛去发现,用心去研究,我相信它们会给我们的课堂带来意想不到的效果的。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怎样让孩子自觉的去学,去锻炼
体育锻炼是辛苦的,也是快乐的。学生的主观努力是锻炼成才的强大的内在推动力,前提是他对体育训练有兴趣,能从中感受“快乐”的情绪体验。而产生这种“兴趣”和“快乐”的原因是很复杂的,一般有体育运动兴趣的学生都 较好的运动素质,但并非所有具有很好运动天赋的学生都对体育感兴趣。有些素质非常出众,却可能因娇生惯养,怕苦怕累,而不喜欢参加体育运动。这就需要学校教师加以诱导,培养他们对体育运动的兴趣。
1、用积极的情绪感染学生
体育教师以“乐教”的态度全身心的投入体育教学和训练,运用鼓动性的语言,真挚的情感去感染学生,影响学生,使他们对体育产生最初的好感。亲其师信其道,说的就是这个道理。
2、用创设多种情景激发学生
体能训练一般来说都是比较枯燥的,如何让学生的训练转化为兴趣,再由学生的兴趣转化为自主的训练,也是重要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创设情景,在情景中提高学生学生原有的知识结构水平,完成训练目标和任务。如跑的练习,学生对长期的跑就会感到厌恶,所以教师在训练跑的时候可以适时改变策略,设计情景,开展各类的跑的游戏,如追逐跑,自然地形跑或者踢足球等等,通过这样的训练方法,学生的兴趣被调动了起来,训练也更有成效了。
3、用分组竞赛的形式提高学生
教师在教学中结合教材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好动、好学、好胜”的心理和生理特点,科学设计每堂课的教学内容,采用形式多样、生动有趣的竞赛方法,引起学生快乐地运动和成功的情感体验,不断地给他们热爱体育学习的情感加温。锻炼了身体,活跃了课堂,促进了凝聚力。
4、用成功的喜悦帮助学生
成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励性评价是使学生获得成功感的有效手段,它远远比批评和否定更能激起学生学习的信心和兴趣。我们在教学中努力发现学生的点滴进步,给予充分鼓励。根据学生不同的身体条件,施行“不合理”比赛,通过变换场地、器材、人数、要求等因素,使比赛各方“综合实力水平”接近,不仅提高了能力稍弱学生的积极性,使他们也能有机会取得胜利,同时也激发素质较好学生的兴趣,迫使他们在比赛中也必须认真努力,发挥出最佳水平才能获得胜,从而避免“吃不饱”现象。
5、用身边的榜样鼓舞学生
学生学习的兴趣跟学习活动本身受关注的程度有关。如果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活动中的地位越高,越受人重视,那么,学生参加体育运动的兴趣就会越高,就越愿意为此付出艰苦的努力。我校努力提高体育运动在学校教育中的地位,以引起大家的广泛关注。每年全校运动会都要举行盛大的仪式,由校长和主要领导给获奖运动员颁奖;学生参加校级以上体育比赛获得成绩,学校以最隆重的方式给予宣传、表彰。每年一届的“优秀少先队员”和“优秀学生”的评比把“体育新星”专门列为一个表彰系列。此外还积极组织开展教师体育活动,如:拔河比赛、跳绳比赛等。每届学校田径运动会中,都要举行师生同乐的教师接力跑比赛和拔河比赛,把运动会推向高潮,这些措施,使全校形成了浓厚的体育运动氛围,体育比赛成绩和体育运动人才受到了广泛的关注。
6、用无私的关爱呵护学生
现在家长喜欢功课好的乖孩子,认为体育训练会影响文化课学习,运动员就是“四肢发达、头脑简单”的形象代表。一些家长说起“这孩子功课都好,就是体育差点”来都有那么美滋滋的感觉,好像体育不好竟成了智商高的证明。因此,许多家长不支持自己的孩子参加体育训练,学生自己也因为怕苦怕累,很难长期坚持体育训练。为此,体育老师在课余训练中,在生活上竭力体贴关心学生。每次训练结束,又集中运动员补习文化课,促使他们的训练水平和文化成绩同步提高。他们以满怀挚爱的感情全面关心学生的学习、训练和生活,产生了积极的效果。
学生的运动兴趣培养是主要的,运动成绩应该放在第二位,虽然也要提倡刻苦训练,但训练量不宜过大。否则就会使体育运动的兴趣变为痛苦的负担,严重的还会造成身心伤害。
总之,在学校体能训练过程中,教师应该培养学生的兴趣,用多种多样的方法手段有的放矢地进行训练,从而让学生更加积极地投入到体能训练中来。
你在组织教学中最有效方办法是什么?如何运用?
我认为教学中游戏是学生最感兴趣也是最有效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的内容,游戏形式千变万化。有不少是传统的游戏,如“丢手绢”、“叫号赛跑”等;有的是带情节的游戏,如“迎面接力”、“穿过小树林”等;也有竞赛性较强的游戏,如“接力跑”、“障碍跑”等。
1、游戏的内容和形式必须是健康的。有利于完成教学任务,有利于培养学生身体的正确姿势,发展身体素质和基本能力,增强学生的体质;游戏教材也要有利于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十分注意培养学生团结友爱,遵守纪律,支援同伴,屈不挠的优良品质和集体主义精神。
2、游戏必须有趣,才能够吸引学生。教师要以幽默诙谐的语言和优秀运动员事迹来调动起学生积极性对游戏比赛的渴望。
3、游戏要符合学生的年龄特点,不要让低年级的学生做高年级的游戏难度太大会让学生失去乐趣;反之让高年级学生做低年级游戏难度太小同样会让学生不感兴趣所以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选择适合的游戏。4游戏要制定简单的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进行游戏教学,才会提高游戏教学效果。
4、教师的示范要准确、美观、富于表情尽量用学生感兴趣和诙谐的词组合语言,调动学生情绪。有时可以边讲解边示范,有时可让学生示范,教师加于讲解。总之在组织游戏教学中教师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在课中充分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
浅谈在小篮球教学中,如何体现目标统领内容
根据课程目标在课程内容水平二运动技能方面中的所提出的要求“达到该目标时学生能够初步掌握小篮球等球类活动的基本方法”,在四年级体育教学中结合学生实际情况,我设计了的一节篮球课“双手胸前传接球”,通过本课切实体现新课标“目标统领内容”这一特性。本课一开始我首先用篮球操作为热身活动,然后散点运球和变线运球作为熟悉球性的一个专项练习,逐步提高学生的球感度,最后慢慢延伸到双手正面胸前传球,学生先自己体验各种传球,教师再集合讲解动作要领,引导学生正确的练习方法。为了使学生能更好的掌握动作的准确性,我在这一环节加了几个小游戏和比赛,比如:学生原地自抛自接球练习、两人一组传接球练习、为了能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性我用呼啦圈作为器材,让学生传球时穿过呼啦圈,我还根据学生的学习学习情况逐渐加大难度用小一点的铁环作为器材来提高学生传球的准确性,学生们学习的兴趣很高,效果也不错,为了能让学生对篮球运动更加喜爱,我设计了投篮的小游戏,也是这节课的一个延伸,学生用我自己做的篮筐练习投篮扣篮,兴趣很高,效果也不错,作为体育教师善于发现、挖掘学生身边“生活化”的故事和物品,并且利用这些资源创设教学情景、创造运动器械,对于学生运动兴趣的激发和教学目标的达成都会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以上我是如何在双手胸前传接球教学中体现目标统领内容的,如有不当之处请专家老师们给予指正。
结合某一运动项目谈谈您在教学设计中,如何去体现目标统领内容 体育与健康新课程以目标统领内容,不再刚性地规定体育教学的内容,而是规定通过体育教学学生必须达到的目标。透射出两种思想:一,是以人为本;二,是以校为本。所以,课程标准这种目标统领内容的好处,就在于提高课程标准对全国各地的适应性,使所有的学校都适应这个课程标准,从而达成国家所提出的目标和要求。
首先,教学内容、方法的选择均要为达成目标服务。既然你依据上一级目标确定了本课时的目标是改进跑的动作和方法,提高协调性。那么你安排的内容就应该是为这一目标服务的,而不应该都是一些发展速度的练习。
其次是要围绕目标,自主选择教学内容,只要是能够为完成目标服务的,就可以作为教学的资源。比如说篮球,我原地运球就是为了达到掌握篮球技术的目的。为了篮球技术的掌握、基本技术的掌握,我在小学低年级是采用原地运球这个内容来为这个篮球技术这个大目标来服务。一年级可能拍球,二年级可能就是运球,然后加上一定的难度等等,三年级运球跑、传球,四年级各种形式的运球包括背后运球、跨下运球、后转身运球等,跑动中的传球,投篮,五年级才能接触一些技战术打法。这也是目标引领内容。再次是根据学生身心发展。我们首先从当前所教的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包括身体发育的特点,包括体能、技能形成的规律,体能、技能发展的敏感期等等,还有兴趣变化的规律,还有他的认知、身体认知的特点等等方面,来确定在这样一个相应的他最容易达到的目标。这就是最近我们在学习理论里边有一个叫做最近发展期,就是通过适度的努力,他能够完成的目标。根据这个目标,然后才来选择相应的内容。比如:一二年级的篮球单元,我们不可能要求学生去打全场,因为这不符合学生的身心发展的特点。因此,我选择一些小游戏,比如原地拍球、拍球接力等等符合水平一的活动来发展学生的球感以及团队协作的能力。三四年级的篮球单元我选择各种形式的运球、传球、投篮来发展学生的球感,提高学生的篮球技术。五年级便开始学一些技战术,可以打全场了。
最后是根据项目的特点。篮球是要靠五个人来完成比赛的,因此就要求有团队合作精神。考虑到学生的这个篮球技术发展、学习的规律,以及学生在这一段的要求,比如说他是一年级,我就会对他进行一种行为训练,要求一些教学常规,一些纪律等等这些东西。要求他们去形成一种规范性的东西,一种常规,那么在这样一个阶段,我更多的是要求他们就是集体的这种练习,就是比如说按照老师的统一要求进行练习。同时能够培养他们纪律性,让他们形成这个一种好的教学常规。这种教学常规实际上不是说千篇一律,每个人一样,就是你可以根据这个你自己的特点,可以形成不同的常规。在二年级来教这个篮球单元,学生己形成了一定的教学常规。那么在这种情况下再来学习篮球,我就更有意识地去发展比如说动作技能,就是基本技术或者基本战术,或者就是他们团队合作精神。如果同学之间团结合作不是太好,那么我通过体育活动来进行干预,希望培养他的合作精神。
武术在体育教学中如何让学生学会学习
武术是我国的国术,有着五千年的历史,它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具有强身健体,防身自卫的作用,深受中小学生的喜爱,但是由于体育课上学生人数多,教学时间少,学生又没有武术基础,如何让学生在体育课上学会呢,我觉得有以下几点:
一、重视基本功教学,打下坚实基础
教师应根据中小学教材武术套路中出现的手型、步型、腿法等,反复练习,严格要求。也可以先进行单个动作练习;然后再进行几种步型和手法的组合练习;也可以采用武术操的形式等等。如: 拳法、掌法、步型步法和腿法
二、利用方位定向,提高教学效率
在集体教学中要特别注意学生练习的方向位置,尽量做到定向。定向教学,能使学生对周围的环境、背景有一点的印象,能在头脑中留一下一定的痕迹,加之教师的口令控制提示和学生们的相互观看,有助于启发学生的思维,加深记忆,提高学习的效果。
三、武术教学中的示范效用
在课堂上根据教师个人能力应先展示一下武术套路,不但可以启发学生学习武术的兴趣和积极性,同时起着无声的动员和鼓舞作用,也让学生对武术有一个初步的了解。
四、武术教学中口令效用
教师在示范时,尤其是分解示范和领做示范都伴有口令,而且让学生一起跟随老师喊,要有气势,使学生练起来更有力。
五、发挥学生中的骨干作用
在中学武术教学中,由于学生人数多,教师在集体教学中不容易全面照顾到每一个同学。那么需要发挥学生中的骨干作用显得及其重要了,利用学生中骨干爱好武术,武术素质较好,在学生中威信而有责任心的学生。
总之,在武术体育教学中,我们应该从实际出发,以学生为主体,教师的导向性的基础上发展。
在新课标下,教与学的行为发生哪些变化
新课程要求体育教师提高素质、更新观念、转变角色,必然也要求体育教师的教学行为产生相应的变化,教师不仅要平等地尊重每一位学生,还要学会赞赏每一位学生:赞赏每一位学生的独创性、兴趣、爱好、专长;赞赏每一位学生所取得的哪怕极其微小的成绩;赞赏每一位学生所付出的努力和所表现出来的善意;赞赏每一位学生对问题的质疑和对自己的超越。
体育兴趣是一个人参与体育活动的基本动力之一,他影响着人们参与具体活动的方向和强度,大量的观察和已有经验告诉我,体育兴趣与体育学习活动效果常常是成正比的。在身体素质一致的情况下,有体育兴趣的人较无兴趣的人活动效果更优,这是由于体育兴趣对体育学习或锻炼有强化作用。所以新课改下的教学要以培养学生兴趣为出发点,来完成体育课的教学过程。
一、内容、形式多样化
做准备活动的时候,如果老是做那几节徒手操,学生会厌烦的。我们应根据学生喜欢模仿的特点,把关键的动作编成模仿操,把几节模仿操串成技术动作情节,再加上一些相应的音乐,学生做起来情绪就很高,这样做,学生就会专心致志,做得才带劲。
基本部分的教学,老师可以给学生创造一个情境,让学生对此产生兴趣,带有好奇心,这样学生就会产生一种非常想学的欲望,老师就很容易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老师讲解动作要领时,要注意语言生动形象,好懂易记,最好采用顺口溜。如“跑”,用的顺口溜是“两臂弯屈,前后摆动,抬起腿来向前跑”,边讲边示范,让学生跟着做,这样,儿童注意力集中,容易学会。
课上总是让学生做各种动作练习,这时组织不好,学生注意力也会分散,学生是好动的,所以在练习动作时,要尽量让他们集体做,需要轮流练习时,等待的时间也要尽量缩短,避免学生思想松懈,注意力分散。最好采用游戏、竞赛等方法,使学生对活动产生兴趣,关心活动的进展,这样注意力就集中了。如教快速跑,开始学习时可以采用发给学生一张A4纸,让学生自己想办法,怎么做才可以让纸贴在身体上时间长不掉下来,学生就会快速往前跑,这样纸就会贴到身体上,当速度慢下来时,纸自然就掉下为啦,通过这样的自主探究后,再采用分级比赛的方法,在操场上放障碍物,让学生做障碍赛跑,或放上小物件,让学生换物赛跑等方法,一节酷燥的快速跑课就会变得生动起来,效果要比传统教学高很多。
二、放手让学生自编活动内容
传统的教学形式是教师教,学生被动学,教师主宰课堂教学的一切,学生只是一个盛放知识的容器。现在,我们在教学中,应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挥他们的主体作用,变被动学习为主动学习,运用能激发学生学习兴趣的先进教学方法,这样,就能有效地发挥学生自主练习的积极性,激发了学生学习的热情,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提高学生实践水平和经验。
三、坚持正面教育,表扬为主
结束部分,要放松些,注意力不必高度集中,表情既轻松、动作又要统一,能起到调节整理作用。可以听音乐做一些放的的韵律操或利用意念放松的方法,给学生一种意境,例如:听着鸟的叫声,海浪的声音,让学生感觉到风从脸边吹过,踩在松松的沙滩上,有一种回到大自然的感觉,这样的放松远胜于传统的放松操的形式。
下课前,小结很重要,我总是千方百计把学生的注意力集中起来。最好的办法是坚持以表扬为主的原则,指出哪些人任务完成得好,哪些人纪律、团结方面表现最好,哪队站得最好,进行具体的表扬。这些话学生最爱听,于是注意力就集中了,同样也可以采用让学生来做总结,说说自己在这一节课中有那些收获,然后老师再针对性的给与鼓励和总结。
正面表扬,鼓励,树立好的榜样是组织教学集中儿童注意力的最好手段,不仅在小结时表扬,教学过程中处理偶发事件时,都要这样做,应当贯穿于一节课的始终。切忌压服,以力服人或责骂、处罚,如果那样,即使喜欢上体育课的学生,他的兴趣也会大大地降低。
“兴趣是创造一个欢乐和光明的教学环境的主要途径致意”,这是大教育家夸美纽斯的一句名言。乌中斯其说过“没有丝毫兴趣的强制学习将会扼杀学生追求真理的愿望”。老师应当通过教学和组织课外体育活动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方面起到主导作用。体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只有不断创新教法,寻求更适合学生特点的教法,才能调动学生内在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浓厚的学习兴趣,创造和谐的课堂气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导作用。
总之,培养学生的体育兴趣,我们要不断优化教学结构,才能发挥体育在素质教育中的作用。作为体育教师,更应不断探索新的教学方法,寻求新的教学突破口,才能更好的让学生喜欢上体育课,爱上体育课。
在新课标下,教与学的互动 在新课标的理念引领下,体育教学中的教与学的行为发生了明显的变化,其变化表现在多个方面,我认为这些变化可以归结为教师与学生行为的互动。
一、教师教学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的“以学生的发展为中心”的理念决定了教师教学行为要围绕着学生展开。
1、教学内容的由依照大纲转变为根据地区特点和学校实际条件选择。过去,体育课教什么内容是根据教学大纲进行的,教师没有选择权。课改后,教学内容的选择上更灵活,教师可以根据地区特点或者学校、教师、学生的实际情况来灵活的选择教学内容。教学内容的选择也不能脱离学生的实际。脱离学生实际而选择的内容必定影响课堂教学的效果。例如:这个班的学生肥胖的人数较多,那么教师在选择教学内容是就要侧重于有氧运动多一些,无氧运动少一些。
2、教学方式由“输”变为“导”。过去的体育教学,教师通过讲解、示范等方式将正确的体育知识与技能灌输给学生,再由学生练习,巩固提高。课改以来,教师的教学以引导为主。教师通过创设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从而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引导学生主动思考,通过讨论、探究、合作等学习方法逐渐找到问题的正解,从而获得正确的体育知识和技能,再通过身体练习,巩固提高动作技能。以投掷教学为例,过去教师会通过示范、讲解,让学生知道正确的投掷动作方法、出手角度,再让学生练习;课改后,我们通常会引导学生体验不同的动作方法,通过观察、体验、讨论探究,得出正确的动作要领。为了解决出手角度问题,我曾经创设了一个简单的情景,为学生设置一个投掷目标——两层楼的楼顶,在投之前,我问大家“我们的目标是——?”学生们齐声回答我:“楼顶!”通过这样的手段,学生学习投掷的兴趣很高,效果也非常好。
3、教学评价由单一的标准化转变为多元化。过去体育教学的评价仅限于对体育成绩的统一标准的评价。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师采用多元的评价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进行激励性的评价。课改以后,不仅仅是运动能力强的学生能够得到“优秀”,通过自己的勤奋努力、进步大的学生也可以得到“优秀”的评价。同时,教师更注重课堂中的多元评价,引导学生进行互评与自评,使学生通过多种评价获得自信心和努力的动力。
二、学生学习行为的转变。
新课程标准中“健康第一”的指导思想”和“以学生发展为中心”的教育理念,使教师的教围绕学生展开的同时,也转变了学生的学习行为。
1、学生的学习由被动的接受转变为主动的获取。体育课堂上,学生在教师的不断引导下,对体育锻炼产生浓厚的兴趣,同时,主观能动性被充分调动起来,学生学习的动因有外因转变为内因。也就是我们常说的,学生由要我学变为我要学。例如耐久跑一课。耐久跑教学一直是体育教师和学生都头疼的课。过去往往采用50米往返跑或者800米、1500米跑得形式,围着操场或跑道跑,学生们感觉很无趣,所以排斥。课改后,教师的思路活了,我将“旅行”这个情景引入课堂,让学生们轮流担任小导游带领小组的同伴“旅游”中进行耐久跑练习。在老师的引导下,学生们的思维发散开来,不再局限在操场上,带着同伴乘坐“飞机”、“轮船”、“高铁”等交通工具,到达“北京、伦敦、南极„„”,品尝“北京烤鸭”“天津的狗不理”„„学生们都忘记了疲劳,不知不觉就下课了。
2、学生的学习方式有原来的模仿学习转变为尝试学习、探究学习、合作学习。
例如:在水平一“花样跳短绳”一课,通过教师的引导,让学生自主参与到合作、探究学习中,使学生在这样的体育课上不仅学到了锻炼的技能,而且获得了学习与合作的快乐。由于跳绳的种类和方法、玩法很多,为了使学生一直保持浓厚的学习兴趣,自主动脑思考,根据学生掌握跳绳动作的实际水平安排学生按照由单人——双人——多人的顺序练习跳绳的各种玩法。使同学的练习由简单逐步到复杂,由自主创新到合作创新,由自己学习到互相学习。使学生不仅收获学习的快乐,还收获合作的快乐、探究的快乐、成功的快乐!
2.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库 篇二
首先,由于教师职业性质和活动形式的特殊性,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特征是具有一定的标准性。高度的自觉性,在推动人类社会发展的过程中,教师的职业活动室崇高和艰巨的,人们常常把教师比作人类灵魂的工程师,这事因为教师的主要工作对象是,,活生生的,可塑性很大的、代表着人类希望和未来青少年一代。换言之,教师必须以自己良好的德行和习惯去影响和培育学生,言之,教师必须以自己良好道德行为和习惯去影响和培育学生,使之成为品性优秀的新一代。
其次,教师通过其职业道德行为的示范、感化,深刻地作用于学生的心灵,塑造着学生的品质。它不仅直接影响着学生在学校期间的成长,还影响着学生一生的生活道路。学生打交道最多的是教师,他们最信任的也是教师。教师的职业性质、活动特点还决定了教师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行,待人处事的态度乃至气质、性格不仅对学生会产生深刻的影响,还会通过学生对家庭和社会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其中一个重要原因就是教师的道德修养较高,青年人在这样的队伍中容易好学上进,受社会负面影响小
最后,强烈的时代性。这是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道德是人们社会实践的产物,社会变迁与道德发展有一种内在的呼应关系。正因为如此,教师职业道德在当今社会转型和过渡时期,不是全盘否定中华民族历代所形成的传统师德规范,而是从中吸取其精华,剔除其糟粕,使教师的职业道德不断地继承和发展中弘扬和创新。外国的一些优秀的师德内容,也被作为“资本主义的东西”批判了。而代,师职业道德修养,对教师队伍的职业道德建设,甚至对教师的地位都带来了重大破坏和影响,造成了极为严重的后果。因此,当前加强师德建设就更为重要,以成为新时期对教师成为和发展的人突出要求。
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内容
中国的是的传统是广大教师长期教育实践的结晶。教师即使这些宝贵道德的继承者,又是他的创造者。如孔子在长期教育实践中总结出,教师应当做到“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就是作为教师职业道德的基本内容与要求,得到了后人的继承和发扬;荀子认为教师学习礼仪是修身的重要环节,“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学了后还必须实践躬行,“学至乎行之而止矣”,巡礼而行就是义。作为中国古代教育经典的《学记》中提出:“建国君民,教学为先”,“作之师”方可“作之君”。
1. 教师的职业要求
教师是化民成俗、以德立国的先导者。汉代董仲舒提出,教师必须做到“必人且智”。唐代教育家韩愈倡导教师应当以“传道、授业、解惑”为职业要求,及教师做到广博地学习各种知识,并认真地加以分析、思考,明辨其真伪、善恶、是非,接受正确的东西,并贯彻到自己的行动中去。今天,作为人民教师,应珍惜这些宝贵的是的遗产,结合自己的教育实践加以继承,使之发扬光大。为人民服务是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核心内容
2. 新时期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教师承担着为社会培养人才的重任,为人民服务即新时期教师世界观与人生观的反映。世界观的重要表现是为谁服务。为人民服务既伟大又平凡,即高尚又普通。他并非高不可攀,而是可以通过不同层次、不同形式表现出来的。教师爱岗敬业、教书育人、无私奉献是为人民服务;教师能够做到毫不利己、专门利人,捧着一颗爱心来、不带半根草去是为人民服务。因此,教师应当成为为人民服务的道德楷模。
1984年,教育部和全国教育工作联合颁发了《中小学生教师职业道德标准(试行)》。根据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以及教师师资队伍各方面情况的变化,1991年,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正式颁布了《中小教师职业道德规范》。1997年,在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形势的要求下,针对教师队伍建设中出现的新情况和新问题,国家教委和全国教育工会对《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试行)》进行了修订,现仍在执行。
3. 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极其调节功能
教师进行的主要教育实践活动是课堂教学。可以说是教师的职业道德在课堂教学中体现最充分。课堂教学中的师德规范是教师的师德修养在教学过程中集中体现,它能直接,更具体,更深入地指导和皮甲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行为。从《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八条来看,第一条“依法执教”中的“在教育学中同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保持一致,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和第二条“爱岗敬业”中的“注意培养学生具有良好的思想品德,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不敷衍搪塞,不传播有害学生身心健康的思想”,以及第三条“热爱学生”中的具体要求是师德在课堂教学中的主要内容。
摘要:道德规范主要是依靠人们的内心信念,依靠人们的道德自觉性来维系的,而不是如法律一样需要一种特殊外在强制力量来维持,当然,道德也需要靠社会舆论,传统习俗这样的外在力量来维系。但如果个人内心信念与社会舆论、传统习俗发生冲突或者不一致时,道德规范就难以起到约束作用。职业道德的特点是在内容和范围上有一定的界限,只体现和作用与从事某种职业的人,对该职业以外的人没有约束作用,也不具备实际意义。
关键词:教育,道德,规范
参考文献
[1]刘秋.高校教材管理队伍建设浅议[J].辽宁师专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2)
3.《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新探 篇三
一、保障安全,关心学生健康
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第三条是“关爱学生”,对于它的具体要求,笔者认为可以分成三个层面。
1.尊重。很难想象,一个无视学生人格、漠视学生尊严的教师,会是一个关爱学生的教师。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教育的核心,就其本质来说,就在于让儿童始终体验到自己的尊严感。”不要让我们的“爱之深”,都表现成“责之切”,更不能在出现恶果的时候用“出于好心”来推卸责任。教师的爱当是不计回报的,当学生感受到了教师的爱,就会自热而然地“亲其师,信其道”,这种积极的情感体验会成为学生学习的不竭动力。
2.关心。修订完成的新《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将“关心学生健康”写了进去,这是非常必要的。我们把学生看成“幼苗”“花朵”,给予细心的呵护、殷切的厚望,把他们培养成德智体美全面發展的人才是每一个教师的心愿。但是学生身体素质下降,健康问题日益严重,这种状况是由于一些学校一味地强调学生成绩而忽视学生健康造成的。这次修订,把“关心学生健康”正式写入师德规范,对改变目前状况是非常有用的。
3.爱护。不仅要保护学生安全,更要维护学生权益。这一点是“关爱学生”的创新之处,也是新规范的亮点之一。笔者认为,“保护学生生命安全”,是每位教师必须做到的,这也是一个教师应有的高尚道德。我们的工作对象是未成年人,他们的自我保护能力差,当他们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作为一名教师就应该挺身而出。这是教师关爱学生的最高体现,也是教师职业情感的集中迸发,更是教师职业道德的灵魂所在。
二、争做人师,培养创新精神
提起教师,我们都会想起韩愈对教师的界定:“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所以很长一段时间,多数教师还是习惯认为自己就是一名“教书匠”,只要完成教学任务就万事大吉了。但是在大力实施素质教育的今天,这种思想显然已经不够全面了。修订将“教书育人”纳入师德规范,就是用条文形式明确:教书育人是教师的第一要务,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更是教师实现人生价值的根本途径。教书和育人是两个完全不同又密不可分的概念,二者在教育活动中,应该紧密结合。教书是育人的基本手段,育人才是教书的最终目的。所以,每个教师在教育活动中,要做到教书和育人并举,知识和品德共存,二者相辅相成,缺一不可,力争成为“人师”,真正做到既静心教书又潜心育人。
这条规范中另一个亮点是“激发学生创新精神”。21世纪需要人才,尤其是创新人才。江泽民说过:“创新是一个民族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我国的基础教育很扎实,学生学习刻苦,参加考试和学业竞赛成绩突出,但是在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方面明显不足。面对这种状况,教师更应责无旁贷,自己要率先改变观念,锐意进取,捕捉学生创新的火花,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激发学生的创新精神,使其成为社会需要的创新人才。
三、终身学习,适应时代要求
“终身学习”这条规范的提出,顺应了时代要求,也符合教育发展的内在规律,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我们常说一个人要“活到老,学到老”,对教师而言更是如此。特别是进入新世纪以后,社会进入了瞬息万变的信息时代,经济的飞速发展刺激着知识体系快速更新,加上网络媒体的普及应用,学生获取知识的渠道大大增加。教师如果不学习,用不了多久,原来的教学内容、教学手段、教学思想等都会变得落伍。在这种情况下,教师要想维护其地位、指导学生形成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仅仅依靠原有的“一桶水”是远远不够的。那些原有的、陈旧的“死水”,只会加深师生之间的代沟,成为教书和育人的障碍。所以,教师应该自加压力,积极学习,及时充电,学为人先,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维持知识上的先进性,使自己成为一条有源头的活水,满足教学的需要,适应时代的发展。
终身学习包含两个方面:一是加强文化理论学习,不断提高个人的科学文化素养;二是积极进行业务学习,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教育教学水平。在实际工作中,由于种种原因,教师会出现职业倦怠,教学激情慢慢消失,进取心也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减弱。老教师往往自恃经验和资历,不愿学习,消极怠工;年轻教师也总是把学习当做一项任务,当做一份苦差事,被动地寻求文化知识。这些情况都大大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热情,使得很多教师的成长处于停滞状态。所以,教师要像苏霍姆林斯基呼吁的那样“读书,读书,再读书——教师的教育素养正是取决于此”。
4.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四
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爱国守法是教师职业的基本要求。热爱祖国是每个公民,也是每个教师的神圣职责和义务。要实现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目标,需要每个社会成员知法守法,用法律来规范自己的行为,不做法律禁止的事情。
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爱岗敬业是教师职业的本质要求。没有责任就办不好教育,没有感情就做不好教育工作。教师要始终牢记自己的神圣职责,志存高远,把个人的成长进步同社会主义伟大事业、同祖国的繁荣富强紧密联系在一起,并在深刻的社会变革和丰富的教育实践中履行自己的光荣职责。
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关爱学生是师德的灵魂。没有爱就没有教育。教师必须
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教师必须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
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为人师表是教师职业的内在要求。“为人师表”对教师工作具有特殊重要的意义。教师要【坚守】,在各个方面率先垂范,做学生的榜样,以自己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魅力教育影响学生。要【关心…奉公】
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终身学习是教师专业发展不竭的动力。终身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也是教师职业特点所决定的。教师必须【树..平】
5.新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篇五
一、爱国守法。热爱祖国,热爱人民,拥护中国共产党领导,拥护社会主义。全面贯彻国家教育方针,自觉遵守教育法律法规,依法履行教师职责权利。不得有违背党和国家方针政策的言行。
二、爱岗敬业。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三、关爱学生。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四、教书育人。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五、为人师表。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六、终身学习。崇尚科学精神,树立终身学习理念,拓宽知识视野,更新知识结构。潜心钻研业务,勇于探索创新,不断提高专业素养和教育教学水平。
教师职业与教师职业道德
第一节 职业与教师职业
一、职业
所谓职业:就是人们在社会活动中,由于社会分工和生产内部的劳动分工对社会所承担的、长期从事的具有专门业务的特定职责,并以此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一)职业是一种社会组织形式
职业生活是人类“直接生活的生产和再生产”借以实现的一种普遍的基本形式,是人类社会生活得以发展的社会组织形式。
(二)职业是社会对人的角色安排
对于任何一个社会成员来说,他总是在其特定的社会位置上工作,以这个位置作为自己的社会地位并与处在其他社会地位上的社会成员进行交往,这种状况称为职业角色。
1、通过自己的职业生活创造价值和财富,服务于社会。
2、接受其他“职业角色群”的服务,以作为自身需求的满足和补充。
(三)职业是人自我实现的途径
1、职业是满足自我生存的重要途径,是人们作为主要生活来源的社会活动。
2、职业生活有促使人们对生活产生更高的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激发人们追求美好生活的动机,促使人们更加注重职业生活的内在价值。
二、教师职业
(一)教师职业是一种富有个性角色特征的职业
1、教师角色具有自主性
教师从事具体的教育教学活动时,在遵循社会总体要求的前提下,自主选择达到目标的方式和途径,创造性地完成教学任务。
2、教师角色具有多样性和发展性
由于教师角色的多样性和发展性,教师角色发生了三个方面的变化: ①、角色转型;
②角色的扩充;
③教师角色的强化。
3、教师角色具有个性创造性
①、根据个性发展的需求与水平,实行因材施教和个性化教学;
②、教学成绩的提高与自身的发展主要靠个体的活动来实现,工作中表现出一定的个性。
4、教师角色具有人格化特征
5、教师角色具有弥散性和模糊性
由于学生的恶兴趣、行为、态度和价值观等的改变很难断定是哪个教师劳动的直接结果,从而使教师角色的责任表现出一定的弥散性和模糊性。
(二)教师职业是一种具有特殊社会作用的职业
1、教师职业对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贡献是其他职业不可取代的,教师职业对人类文化的传播和创新有着独特的贡献。
2、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文明的建设也有着独特的贡献。
劳动者的素质日益成为决定生产效率的重要因素,教师职业对社会物质生产的间接贡献开始得到人们高度肯定。
3、教师职业对人的成长发展也起着独特的恶作用
促进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的发展,在情感、意志、能力、兴趣等各种心理特征上都得到均衡、协调、全面的发展。
(三)教师职业是一种正在迈向专业化的职业
21世纪的教师必须是接受过专业训练,有着较高专业素养的教育专业工作者。
第二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与特殊性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一)道德与职业道德
道德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精神现象。
职业道德是与人的职业角色和职业行为相联系的一种高度社会化的角色道德,以责任权利和利益为基础,是在工作中协调个体、群体与社会的职业行为准则和规范系统。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本质
教师职业道德简称师德,是教师在从事教育活动过程中形成的比较稳定的道德观念、行为准则和道德品质的总和。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特征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内用更具全面性、先进性
1、坚定的信念,认识教育的战略地位。
2、发扬合作精神。
3、协调与家长、社会的人际关系。
4、对学生进行先进分子道德建设的教育。
(二)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空间更具广泛性
教师职业道德不仅影响学生、还影响周围的社会,甚至扩散到更大的范围乃至整个社会。
(三)教师职业道德的影响深度和时间更具深远性。
(四)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结果不产生直接的功利效益。
(五)教师职业道德的行为条件对劳动者心理品质有更高的要求。
教师心理品质的好坏关系到教师职业道德行为的最终结果。
第三节 教师职业道德的功能
一、教师职业道德的一般功能
(一)认识功能:是指帮助教师正确认识自己在教育活动过程中对他人、对集体、对社会应尽的责任和义务,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一定的道德观念和道德判断能力。
(二)实践功能
1、教育功能
①教师特有的道德品质和行为的总和构成了教师的人格。
②教师崇高道德品质为核心的教师人格体系具有更广泛、更持久、更内在的潜在教育价值,帮助学生构建真善美为核心的人格体系。
③教师人格魅力对学生具有激励价值、陶冶价值、示范价值。
2、调节功能
①教师职业道德对教育过程具有调节作用。
②教师职业道德对教师来说具有自我调节作用。
3、促进功能
①通过培养学生,对社会产生广泛而深远的恶影响。
②通过教师自身来影响社会。
4、行业保护功能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体会
飞蛾扑向火,生命转瞬即失,是因为他们对光明的执着。蜡烛成灰泪始干,源于他们燃烧自己照亮明人的执着。登山队员不以生命为代价向上攀登,是对于登高一望一览众山小的执着。园丁一生默默无闻,来自于他们对花开满园的绚丽与芬芳的执着。从记事开始,父辈就教导我,凡事皆由执着而起,凡事皆由执着而成。至今还记得恩师的谆谆教诲:对教育要用一份无私的执着去为教育奉献,去回报父老乡亲们,回报生养我们的这片土地,去把我们的教育推向前进。
学习能促使我们不断地进步。做了一名教师了,我一直都想做合格之教育,成一名优秀的教师;总希望把教育二字作好,让孩子快乐全面成长。但我也时 常苦恼:我自身的能力有限,我们的孩子素质差,我们没有地域优势等等。我也曾无数次地学习吸收他人的经验,也想上好每一节课,让每个孩子都学好,让每一个孩子都有所收获,让每一个孩子能得到发展。但总是效果甚微。我只能在教育的路上不断地摸索着缓缓前进。怎样才能走好教育这条路?
前不久,从网上看到了洋思、东庐,品味之精髓,体会之教,让人着实感动,着实振奋。他们生源差、师资差,办学条件差,教学成绩差,是差一点就被撤并的学校。但他们以一种农耕人的扎实和细致,以一种最为朴实的,最为执着的信念去经历艰难坎坷,用他们那最为宽广的心胸去实实在在地做,这一切使得他们的收获是沉甸甸的——学生成长起来了,取得了让人难以置信的傲人成绩,教师和学校也一举成名。他们的朴实执着源于他们内心深处对学生最为宽广的爱。因为爱团结成了一体互相服务形成了一个强有力的团队;因为爱,师与生变成了知心朋友;因为爱大胆进行课堂教学的改革,让孩子个性发展得到了真正的体现;因为爱大家淡名薄利,奔波劳累,还其乐融融。因为他们把这些最应该做的最基本的东西,做到了最好,为孩子带来了快乐,让每一个孩子都得到了成长,创造出了一个个的教育奇迹。
了解了东庐,会被他们师生的思想而强烈震憾。同是身为教师的我,我也不断地对我自己说:我要不懈地努力奋斗,我要用心去与学生共同成长,我要以他们为骄傲。可是六年的时间过去了,漠然回首,才发现原来我的执着还相差得太远:身为年青人的我在教育上只是尽力的去做了,却没能全力以赴,以至于在专业素养上平平,又不能真真正正地融入学校这个大家,融入于学校这个团队;我爱学生,只是我的爱显得太少太淡太薄;在新的教育形势下,我有为教育教学改革的决心,但总是行动得太少;我愿为教育奉献,又时常为世俗所绊。
对得住家长,对得住学生,对得住社会,这是我们教育的最朴素目标。东庐人用他们朴实的信念,再加上他们的执着,创造了一个教育的奇迹,借鉴东庐、洋思的成功之路,我看到教育之路该如何去走了。
爱教育,爱学校
不是说爱才是行动的最佳动力吗?要做好教育首先得爱,爱教育,有着为教育付出自己全部的心血和精力的信念,有着为教育改革躬身实践,淡薄名利,甘为他人成功的基石的决心和行动。是的我们该行动了,用无所求的奉献,用精诚团结互为合作之行动,做好点滴,以保证学校的目标计划得以实现,为学校成为一个有生命力的团队做出自己该做的一份。东庐人能用他们的团结让东庐在解散之际起死回生,我们一样能把我们这所如初生儿童刚成立的学校推向前进,学校的成长壮大离不了我们每一个成员的关爱与努力。如同用心经营自 己的家庭一样来经营我们的学校,相信他一定会快速成长与壮大,他一定会在教育上取得傲人的硕果。
把爱进行到底,用最为宽广和深厚的宽容之心来给予所有的孩子。
教育是为了一切的孩子,我不仅要爱优生、特长生,更要爱后进生、特殊学生、一般学生,对了应该是爱每一个孩子。爱孩子就要爱他的全部,爱他的活泼,爱他的聪明,爱他的调皮,甚至是他的缺点。请不要因为屡教不改、屡教不会而放弃,正如现在在许多人心中的信念一样:没有教不好的学生。心理学上的研究表明:给予孩子自信和希望,他的成长往往会超出我们的期望。给了孩子爱就给了孩子快乐的源泉,他们就有了笑容,拥有了自信,每个孩子都有了辉煌的可能。
爱就是一套快乐的体操,第一是一份温暖的笑容,第二是一个自信的眼神,再加上是愉快的学习。
寻找一条有效的教育教学途径
爱是教育的基础,教育本身应有高效、快乐的学习。随着新课程改革的进程推进,对教育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学生学习能力的提高和学习习惯的培养,学习过程中的情感及人生观的体验,终身学习等等,如何在我们的教学实践中得以体现。东庐中学的“讲学稿”将教师学生课本三位联成了一体,解决了学生发展、强调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提高了学习的时效性。就是这份“讲学稿”不仅让学生取得了一个个的好成绩,也使教师成长了起来。
今日的教师,要有改革的决心及行动,不断吸收,不断创新。让我们放弃锻炼自己讲的机会,把课堂上的时间和机会让给学生,为他们的成长护航。在我的英语课上我经常让学生们表演、唱歌、自学、再合作学习探讨问题,最后再师生间互相交流,还有一点我会鼓励学生将学习的收获运用到生活实践中去。这样孩子的学习兴趣高涨了起来,就会去找学习的方法,当然就有了学习的效果。改革教学就要改革教学中陈旧的教学形式,整合教学资源,寻求一条适合孩子学习的最佳学习方法,切实提高课堂教学的效率和效益,让孩子乐学,爱学,会学。
6.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措施 篇六
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工作计划
为进一步学习贯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以下简称 《规范》),更好地落实教育局的通知精神和工作要求,提高师德建设工作的针对性和实效性,建立师德建设长效机制,特制定牙科中学贯彻落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工作计划如下:
一、认真学习、提高认识。
积极组织广大教师学习《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充分利用现有宣传手段广泛宣传《规范》内容,形成学习宣传《规范》的浓厚氛围。教师是青少年学生成长的引路人,教师的思想政治素质和职业道德水平直接关系到广大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前途命运、民族的未来和社会的发展。我们要从落实党的十八大报告“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的高度,从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构建和谐社会的高度,充分认识新时期加强和改进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意义。
二、加强领导、制定目标。
学校成立学习贯彻《规范》领导小组(名单附后),由校长统一领导、其他班子成员分工负责、协调一致、形成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努力使学生、家长和社会积极参与,共同形成师德建设的合力,提高教育形象。
我们的基本目标是:通过学习《规范》,促进我校广大教师自觉按《规范》的要求规范自己的言行,使我校教师具有坚定的政治方向、较强的教书育人的能力,高尚的道德情操和精神追求。努力做受学生爱戴、让人民满意的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形象,弘扬高尚的师德师风。
三、实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主要措施
1、利用政治学习和业务学习时间组织教师学习《规范》,印发有关学习材料。把学习《规范》作为教师培训内容之一,推动师德教育活动的规范化、常规化。
2、利用板报、橱窗大力宣传《规范》的内容。宣传我校优秀教师典型,展现优秀教师风采。增强广大教师的职业荣誉感和自豪感,为师德建设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3、召开座谈会、研讨会提高思想认识,交流学习心得。
4、组织广大教师结合新规范的要求,组织广大教师对照反思,进行自评和互评,查找存在的问题,制定整改措施,签订师德承诺书。
5、积极开展尊师爱生、扶贫救助活动。积极开展扶贫救助活动,弘扬中华民族扶贫济困、团结友爱、互助互济的优良传统,培养教师乐善好施的传统美德。
7.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库 篇七
一、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括
通过对相关参考文献的研究与实际案例的调查分析可以得知, 无论是任何一个国家都非常重视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工作, 都将教师职业赞誉为天下最光辉的职业。也正因如此, 教师师德建设始终是各个国家的教育界最卖力“经营”的重要领域。其实发达国家在教师职业道德建设上已经取了十分骄人的成绩, 正是我国需要好好学习的重要榜样。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这个问题上, 可以说美国是最代表性的。因为, 早在1986年, 美国的乔治亚州教师协会就已经颁布了教师的专业伦理规范, 随后各个州相继效仿。而在1941年, 美国政府则是正式通过了《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内容, 并于1941年、1952年相继进行了两次修改, 直至1975年, 全美教育协会又对《教师专业伦理规范》的整体结构进行了大幅度的修改, 成为了美国教育界中最具影响力的执教行为规范, 且一直沿用至今, 并也成为了其他世界各国在制定教师职业道德准则上的重要范例。在亚洲, 日本对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也具有着其独特的见解与亮点, 并得到了日本人民的高度重视。目前, 日本教师所使用的师德规范, 出自1952年日本教师联合大会通过的《伦理纲领》。而无论是对任何一个发达国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情况进行分析, 我们都不难发现,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中, 国外都特别重视:教师的职业伦理规范、师德的结构层次、师生关系、教师职业道德养成, 这几个方面的工作。而恰恰是对这几项工作的重视与发展, 发达国家普遍拥有着较为完善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体系。
(一) 发达国家往往重视教师职业伦理规范的建设。
而这一点我国可以从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国际教师团体协商委员会的相关规定就可得以验证。尤其是在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的相关文件中, 我们可以清楚看到, 其对教师的师德原则有着具体的要求, 教师应该尊重每一名学生享受教育的权力;教师应该与学生家长机密合作, 做好学生教育工作;教师应该积极参与到社会与公共生活之中;教师应该与各行政部门充分合作, 为学生征求最大利益;教师应该公平、公允地评定学生的学习成绩;教师应该做好学生人身安全的保护工作。可以说这些原则是对全世界范围内的教师所应具备的师德提出的相应规范要求。因此, 也足以说明了国外非常重视对师德规范的制定, 从而也为教师本人的道德行为作出明确的约束。
(二) 发达国家往往重视对师德规范结构层次的划分, 以此便于师德规范的实施与实际操作。
这里我国以美国师德规范为例, 可以清楚看到西方国家对师德规范不同层次划分的重视。根据郑金洲、黄向阳两位学者对美国教育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研究成果表明, 美国在师德规范划分上, 主要将其划分为三个层面:师德理想、师德原则、师德规则。师德理想是教师努力方向的直接体现, 即教师应该培养民主信念, 相信每一个人都具备价值、拥有尊严, 能够追求真理;师德原则是对教师行为准则的要求, 明确规定了教师在对学生、对待教育上应该做到的行为, 是对教师的中级要求;师德规则则是教师必须要做到的基本要求, 也是师德规范的核心内容。可以说三个层面分别体现出了师德规范的不同结构, 并发挥着不同的功能, 理想发挥激励功能, 原则发挥指导功能、规则则发挥着约束功能, 三者相辅相成。
(三) 发达国家往往将师生关系作为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核心内同所在。这是因为在学校的人际关系之中, 师生关系可以说是最为基本且独立存在的。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师生关系作为一种潜在的教育因素, 其关系质量往往发挥着催化剂的重要作用, 直接制约了学生接受教育的程度。所以, 做好师生关系的处理早已成为西方国家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重点所在。
二、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给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所带来的启示
对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况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清楚看到了发达国家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上的优点与亮点, 并吸取了达国家的成功经验, 结合我国的基本国情, 在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上, 我们应该做好以下几点工作。
(一) 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上, 应该改变传统思想, 将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在公民义务的基本上, 对其进行重新构建。
我国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制定上, 其根本依据主要依赖于人们对教师职业崇高性的自我认识, 进而对教师的人格做出了大众期待。所以, 我国在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建设上应该吸取西方发达国家的优秀经验, 结合我国的现有法律, 进而从法律的强制意识上强化教师的职业道德意识与行为习惯, 促进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二) 让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从“云端”走下来, 回归到“现实”生活之中。
要想切实贯彻与执行教师职业道德规范, 仅仅依靠理想是远远不够的。理想只能约束少数人, 其所得到的效果也是极低的。尤其是我国还处于社会主义发展的初级阶段, 社会经济仍处于转型的过渡时期, 人们在思想觉悟、职业行为还远远无法达到理想境界。因此, 教师作为一名普通的公民势必也无法达到那种高尚的人生目标。而这样构建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也更加符合人性, 符合我国社会的实际发展情况, 教师势必也更容易履行自身的职业道德规范要求, 长期以往师德行为势必会具备更加强大的感染力量, 不断提高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水平。
(三) 做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的“养成”。
纵观近些年来, 我国职业道德教育的发展, 我们可以清楚认识到, 截止到今日, 我国的就业机制与劳动市场早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同时一些已经从事教育岗位的教师们, 想要忠诚地服务于教育工作, 还必须要受到资质、职称的审查与限制。也正因如此, 在当前我国教师职业内部与外部都发生翻天覆地巨变的情况下, 还是采取对教师师德进行硬性灌输的手段势必早已无法满足当前的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要求, 无法满足我国当前的基本国情需求。
三、结语
综上所述, 本文从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括入手, 对发达国家的教师职业道德建设进行了粗浅的探讨, 并从中吸取成功经验结合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实际情况, 提出构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的新思路, 也希望通过本文粗浅阐述, 能够为我国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提供有益的参考, 从而更好地促进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水平的整体提高, 为学生的未来发展提供有益的助力。
摘要:教师作为人类灵魂的工程师, 其职业道德素质不仅直接影响着自身的工作态度与教学行为, 还影响着教育教学的工作质量, 学生的未来发展情况。也正因如此, 做好教师师德问题的建设始终是教育界最卖力“经营”的重要领域。尤其是近些年来, 伴随着社会变迁而引发的教师职业道德颤变所带来的挑战, 更使得加强教师职业道德建设成为教师队伍建设的重要根本所在。本文结合相关参考文献与个人在教师职业道德领域的研究经验, 从国外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建设概括入手进行粗浅的探讨, 并从中吸取成功经验, 进而反思我国教师职业道德的建设工作, 为进一步提高我国教师职业道德整体水平作出有益的参考与借鉴。
8.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库 篇八
关键词教育故事;职业道德;课堂实践;爱岗敬业;教书育人;关爱学生;为人师表
中图分类号:G4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843(2009)04-0018-03
一、职业道德是教师的立身之本,教育故事标识课堂实践之风景
儒家经典《大学》中说:“是故君子先慎乎德。有德此有人……德者本也,财者末也。”“德”是什么?这是一个恒久的命题,是人和人组成的人群的大命题。曾有人对“德”用拆字的方法来理解。“德”字可以拆成“双人”、“十目”、“一心”,意思是“德”是在人际交往中,人们都在用眼睛注视着彼此的内心所外化出来的表征。《大学》中即可找到这样的理解“十目所视,十手所指,其严乎!富润屋,德润身,心广体胖,故君子必诚其意。”由字形到其内涵,把深切的怀想寄托于有形的文字,这是中国式的智慧。“德润身”、“德者本也”、“以诚立身”,这是个体的“私德”,这种“私德”是做人之根基。作为特殊劳动群体的教师,在此基础之上,当然还有体现自身职业特点的教师“公德”。这种公德就是教师的职业道德规范。
教师的“公德”在其职业活动中尤为重要。这是由教师劳动的特点所决定的。1.教师劳动既要使学生掌握系统的科学文化知识,又要关注学生的身心健康和良好品质的形成。这是教师劳动的复杂性的特点。2.教师劳动相对于其他职业,更需要教师乐业、精业、甘于奉献。这是教师劳动的无私性特点。3.教师劳动的手段既有言教,更有身教。这是教师劳动的示范性特点。4.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教育工作的最后结果如何,不是今天或者明天就能看到,而是要经过很长时间才见分晓”。这是教师劳动的滞后性特点。5.虽然从法律层面来说,师生的关系是平等的,但由于教师在学识、社会地位等方面的优势,在教与学中教师起着主导作用,师生关系实际上存在着不平等性,所以更要关爱学生。这是教师劳动的隐蔽不平等性的特点。6.教师劳动以个体的形式存在,但任何学生的成长并不是某个教师单方面努力的结果。这是教师劳动工作绩效模糊性的特点。
正是由于教师劳动的如此特质,教师的职业道德在其职业生涯中显得尤为重要。新颁布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针对教师职业特点,言简意赅的提出了六点要求:1.爱国守法;2.爱岗敬业;3.关爱学生;4.教书育人;5.为人师表;6.终身学习。我们不难找出这些要求与教师劳动特点的相互对应关系。而课堂是教与学的主渠道,也是集中体现教师劳动特点的时空,师生的课堂生态在很大程度上取決于教师的职业道德。这些规范和要求的着眼点和落脚点都是课堂。
道德,传统的研究认为应当有四个方面,即知、情、意、行。作为认知健全、知识丰富、学有专长的教师对自身职业道德的认知当然不存在任何的问题。关键是职业道德规范如何落实,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时时处处落实。我们都知道,道德不能靠说教。因此,我们更应当关注教师职业道德中的情意和行动力,把职业道德的养成和教师的课堂生活联系起来,和教师的教育生活联系起来。新课程改革中,我们习惯于把案例研究作为领会课程理念的抓手,同样,通过多姿多彩的课堂教育故事,使职业道德的落实和课堂联系起来就会“使天天上课不至于变成一种单调乏味的义务”,从而“引导每一位教师走上从事研究的这条幸福的道路上来。”“凡是感到自己是一个研究者的教师,则最有可能成为教育工作的能手。”(苏霍姆林斯基)当研究关乎职业、关乎道德,研究者会感觉更有意义,更有成就感和幸福感。
二、教育故事是课堂的窗口,课堂规范展现爱岗敬业之精神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真实的。理论说明真相,故事则更生动。通过这个窗口考量课堂教学中教师的规则意识,有规则,才有科学,对教学规则和科学的追求展现的是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忠诚于人民教育事业,志存高远,勤恳敬业,甘为人梯,乐于奉献。对工作高度负责,认真备课上课,认真批改作业,认真辅导学生。不得敷衍塞责。”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我的脸被烧红了两次。本来教研组安排同课异构的活动,同年级四个班,四位语文老师都来上《安塞腰鼓》,我很喜欢这篇课文。那黄土高原上火烈、豪放的腰鼓,那虎虎生风的腰鼓背后勃发的生命力量,我喜欢这种热烈、奔放。同学生一道,我们进入了那昂扬的场景。孩子的小脸红红的,忘情地读、由衷地说,我胜利在望了。接着,让我面红耳赤的两次错误接踵而至。1.我说:“当鼓声戛然而止的时候,那是怎样的世界,你的感觉呢?”天哪,我把戛说成了嘎,孩子们也从畅快的学习中戛然而止,出奇安静的看着我。我知道我念错了,可平时在课下我不就是带着调侃的态度这样念的吗?习惯使然,语文教师读错字实乃大不该。2.指导学生写字时,我特别强调,食指不能弯下去,可写范字的时候,我的食指是凹下去的。我听到有学生在下面窃窃私语,还有我的几个同事宽厚的向我笑着,我汗颜。
解读:1.负责任的教师对自己是严格的,这种严格体现在学科教学的专业精神和教师的职业素养,以己昏昏怎可使人昭昭。2.教师的工作对象是学生。是人,所以教师的爱岗敬业精神尤为重要。3.教师的终身学习是职业要求使然,是教师天赋的使命使然。
苏霍姆林斯基说:“学校生活应当这样,在学校生活中经常起作用的是人对人负责,人对社会负责的体系。”这也正是我们的课堂教学所必须的对学生负责任的态度,我们的课堂应当是真实、扎实前提下的规范的课堂,这是教师对职业的高度认同感,对教育对象和社会具有高度责任感的表现。
三、教育故事是课堂的镜子,课堂反思彰显教书育人之情怀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有意味的。它能引起反思和谈论。故事这面镜子照见自己在课堂中的表现,反思自己的教育行为,既教书又育人,一切行为都以“教书育人”为指归。《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遵循教育规律,实施素质教育。循循善诱,诲人不倦,因材施教。培养学生良好品行。激发学生创新精神,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不以分数作为评价学生的唯一标准。”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跟以往一样,他仍然趴在课桌上,无精打采的样子。一周前,开学的第一节课,因为换了一位男老师,同学们都显得有点兴奋。我努力把孩子们的注意力引导到课文的学习中来,在我让他们轻声读书的时候,他不合时宜的大声朗读,我看了他几眼,他毫无察觉的样子。我提醒他声音轻点,可一会他的声音又高起来。这时,我认定他是在捣乱了。我没收了他的语文书。
虽然课后我把书还给了他,可从那以后,一上语文课他就是这么一副样子。表面上我不露声色,可心里很着急。怎么回事呢?问题出在哪?我走到他的身边,把他斜斜拿着的书放正,我想是否可以让他大声的读一下课文,他的学习状态可以有所改变呢?他站起来,读得很好,随后,他一直坐得很端正,学得很用心。在别人小声读的时候,他一直很大声。我想,他喜欢这样的读书方式。
解读:1.课堂上最重要的永远是人。“教书育人”可以理解为既教书又育人,更可以理解为教书是为了育人。2.人的世界是丰富的,教师的尺子不是唯一的标准,所以我们应当学会观察,客观的看人;学会思考,理性的分析人;学会等待,怀着育人之心,因为育人绝非一时之功。学会欣赏,怀着崇敬之心,因为成长永远是值得尊重的。
张文质说:“儿童世界确实像我们大干世界的各种生物一样,可能是各种不同的、风姿各异的存在物或者花园里的花朵……所以等待确实要有一种谦逊、虚怀若谷的教育心态。”世界上没有两片相同的叶子,每个人和世界的对话方式是不同的,每个人的成长方式是不同的。每个有意味的教育现象都吸引我们去反思,在反思中前进。
四、教育故事是联结的纽带,课堂对话贯通关爱学生之主题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能引起情感共鸣的,是联结师生生命的纽带。以情育情、以情启智、以情辅德。以对话的精神关注学生的心灵成长,为学生的未来奠定德性的基础,做到更深层次的“关爱学生”。《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关心爱护全体学生。尊重学生人格,平等公正对待学生。对学生严慈相济,做学生良师益友。保护学生安全,关心学生健康,维护学生权益。不讽刺、挖苦、歧视学生,不体罚或变相体罚学生。”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上的是《牛郎织女》。在读、思、说的过程中,孩子们对牛郎、织女、老牛、王母的形象有了一定的认识,特别是对造成牛郎织女悲剧的王母可以说是众口一词的谴责。这时我问孩子们,大家有没有发现王母其实也有可爱的一面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孩子们有的嗤之以鼻,有的皱起眉头。我接着引导,她棒打鸳鸯是因为什么?孩子们议论纷纷。经过思考,孩子们发现,在凶狠的背后,王母内心深藏的是对织女的爱。我进一步引导,为什么王母的爱会造成悲剧?孩子们被这个问题吸引住了,更加热烈的讨论。最后,孩子们知道:一切爱都是与尊重分不开的,要尊重别人的选择,尊重别人的生活。
解读:1.教育的立脚点在孩子当下的生活,关注的应当是孩子的未来,跳一跳摘到的果子更有滋味。通过王母形象的讨论,让孩子学会正确的去爱,为孩子德性的成长奠定基础。2.“关爱学生”这个命题提供我们思考的话题最少有两个:即做什么和怎么做?做什么?学科教学不仅仅是知识技能,还有情感态度价值观。怎们做?引导理解、多层次对话。
“无论是在其内化成品德过程中,还是在外显为行为中,德性的养成都是以理解为基础,通过人与人,人与文本的交流,进行着意义的传递,自主建构个体的德性。”(张治勇《德育交往:现代德育的本质》)对心灵成长的关注是真正的关爱。明确这一点最为重要,其余都是技术层面的问题。思想正确了,情感才能共鸣,师生之间、人与文本之间展开心灵的对话,通过交往的方式,以对话的精神来关爱学生。
五、教育故事是职业的记录,课堂生态铺开为人师表之人生
课堂教育故事必须是向上向善的,通过故事记录的是教师的教育人生,可以被解释和重新解释,是照亮我们职业生涯的火花。故事的娱乐性永远不是它的唯一特征。人生因故事而丰厚,人生因教育而精彩。教师的人生就是“为人师表”的过程。《中小学教师道德规范》是这样叙述的“坚守高尚情操,知荣明耻,严于律己,以身作则。衣着得体,语言规范,举止文明。关心集体,团结协作,尊重同事,尊重家长。作风正派,廉洁奉公。自觉抵制有偿家教,不利用职务之便谋取私利。”
请看下面的故事:这节课我们学习的是《三打白骨精》,课快上完了,这时我听到一个男生对他同桌的女生说:“你是白骨精。”我的眼光看向他,他吐吐舌头低下脑袋。全班同学的眼光也齐刷刷的投向他,他的脸更红了。“这是他非常难堪的时候吧?”我想,“他的样子已经知道自己做错了,做老师的这时不给他解围,下课后那位女同学会找他理论,他会更不好受的。”我微笑着对他说:“你是希望她成为白领、骨干、精英,是这样的白骨精吗?”我看到了他和他的同桌释然的表情,同学们也微笑起来。此时,我的心里不由有些得意。
解读:1.孩子之所以为孩子,在于他们的率性;率性是需要爱护的,哪怕这种率性有时不那么可爱,也要引导,把爱护贯穿在时时处处。2.教师的表率是在点点滴滴处,在好似最不经意时把真善美传达给学生,为人师表的落实在于树立向上向善的榜样。
“所有活动的开展、目标的完成,最终目的都是为人的心智解蔽,为思想启蒙。当然,在此之前教师首先必须为自己的心智解蔽,为自己的思想启蒙。所以课堂教学的各个环节,整个过程都必须以人为中心,以生命理念为指导,启迪人的智慧,关照人的心灵,完善人的生命。”(刘志军等《生命的律动:生命教育实践探索》)在很多时候,教师不仅仅是要说得好,还要做得好,更重要的是在说和做的背后有一颗向上向善的心,一颗温暖的关注孩子成长的敏感的心,为人师表的人生需要信念和爱的支撑。
9.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优秀作品) 篇九
陈晖
1、献身教育,做蜡烛精神
献身教育,学做蜡烛精神,是人民教师忠于党、忠于人民、忠于社会主义祖国的高尚道德境界的具体的表现。它是履行师德要求的思想基础和前提条件。也就是说,只有首先具备这一道德感情的信念,才能做到自觉履行其他师德规范,为人民教育事业尽心、尽责、尽力。
教师的工作是十分辛苦的。大多数教师在工作上不计地位,不计名誉,不计报酬,不计时间,一心扑在教育事业上,长年累月默默地工作,为培养下一代付出了自己全部的心血。
正因为如此,人民教师受到社会普遍尊敬和赞扬。人们把教师比喻为用知识雨露浇灌幼苗并使之茁壮成长的园丁;比做将全部心血化为火焰,照亮了青少年心灵的“红烛”。这就是人民教师的光辉形象。在现实生活中许多教师把自己的青春毫无保留地献给人民的教育事业。这种热爱教育事业,以献身教育为乐、做蜡烛精神,正是高尚师德情感的表现。
2、以身作则,为人师表
所谓“为人师表”,是指教师应该成为学生效法的表率。作为教师,能被后世誉为“万世师表”,绝非偶然,他最早倡导以身作则,提示“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的道理;而最可贵的是身体力行。从事教育的一生,也正是“以身立教”的一生。热爱教育,倡导教师要有良好的举止、语言的修养,也很重视教育有道,鼓励有方,任使得法。正因为如此,我们也能够让学生得到爱戴和尊敬,也受到后世教育工作者的敬仰。
学生除了向书本学习之外,主要是向教师学习。在儿童、少年的心目中,教师言行就是道德标准,教师是智慧的象征、高尚人格的化身。所以说教师的榜样作用是非常重要的,教师的思想、行为、作风和品质,每时每刻都在感染和影响着学生。学生的模仿和可塑性都很强,教师的一言一行,都起着耳濡目染、潜移默化的作用。教师的道德面貌在道德教育中的力量是巨大的,是“任何教科书、任何道德箴言、任何惩罚和奖励制度都不能代替的一种教育力量”,学生的眼睛是“录相机”,耳朵是“录音机”,脑子是“电子计算机”,录下来的信号装在“电子计算机”,然后指导他们的行动。所以要塑造下一代的心灵,教师一定要以身作则,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要求学生不做的,自己首先不做,确实成为学生的表率。
人民教师应该表里如一,言传身教。如果教师言行不一,说得漂亮,做得很差,这样的教师在学生心目中是没有威信的,而且会对他们心灵产生极坏的影响。每个优秀的人民教师应不断地加强自身的师德修养,在政治觉悟、思想境界、道德情操方面都应成为学生的楷模。南京市特级教师斯霞说得好,要使学生的品德高尚,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是一个品德高尚的人,要使学生遵守纪律,热爱集体,团结友爱,互相帮助,教师首先要身体力行。每位人民教师应严格要求自己,率先垂范,这是社会主义教师职业道德的一个基本要求。
3、热爱学生,诲人不倦 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调整教师与学生相互关系的师道规范。师生关系是否协调,直接关系到教育的目的和效果。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是教师的天职。何谓爱呢?所谓爱是人的一种伟大感情,是主体之间诚挚而亲密的感情联系。教师尊重和信任学生,需要诉诸理智和感情,这种理智感情的联系,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尊重是热爱的根据,热爱是尊重的表现;没有尊重便没有热爱,没有热爱也就不可能有真正的尊重。两者是缺一不可的。
热爱学生,是教师在一种道德责任感的驱使下对学生发自内心的诚挚的亲密感情,它也是一种社会的感情。这种感情的产生和发展,是社会对未来所表示的关注和寄托。教师对学生的热爱,孤立地看,是师生之间的爱,其实这种热爱,是教师对祖国对人民对共产主义事业的爱的具体表现。责任感和良心,促使教师体验到自己是社会利益的代表者,是受社会的委托,关怀着下一代的成长,使学生成为符合社会的设计标准,能履行社会职能的人。只有在这种责任感的驱使下,教师对学生的感情才是发自内心的和诚挚的。爱的感情是某种需要特别满足时所产生的内心积极体验。学生都有对爱的本能要求,希望得到教师、家长及社会的热爱;当教师满足了他们的这种需要时,就能有效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更有利于成才。教师对学生的热爱是一种不断变化的感情,同时也是一种不断深入的活动。
热爱学生并不是对学生溺爱、迁就和放纵,而是要从各方面严格要求学生,热爱与严格要求是我们教师的责任。俗语说,“严师出高徒”,“教不严,师之过”。这些话是很有道理的。但是,严格并不等于惩罚,教师对学生要严慈相济,严中有爱,严中有度,严中有方,使学生对自己敬而爱之,而不是敬而远之。诲人不倦,就是教育学生要特别耐心,全心全意培养他们,希望学生“青出于蓝而胜于蓝”;做他们一辈子的红蜡烛,使学生真正成才,使他们在德、智、体、美各方面都得到全面发展。
热爱学生,还要坚持正面教育,要始终引导学生积极向上,在任何情况下,都要尊重学生人格,切勿伤害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当然,坚持正面教育并非迁就落后,反思错误,而是要向学生提出高标准、严要求。热爱学生,更要做到对所有学生不分彼此,不分厚薄,不另眼看待,对学生要一视同仁,不能歧视。好的学生要教育要爱护,差的学生同样要教育要爱护,绝不能分高低贵贱、远近亲疏。对于差生,不但不能嫌弃和歧视,反而更应倍加爱护,对他们应动之以情,晓之以理,导之以行,持之以恒。实践说明,差生是可以教育好的。
4、精通学业,学而不厌
严谨治学、精益求精是处理教师与教学劳动关系中的教师道德规范。教师的主要职责是把人类的知识、经验传授给学生,因而勤奋学习,精通学业,掌握教学规律,是培养出合格的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关键。从这个意义上讲,它决不单纯是个业务问题,而是个社会道德责任问题。所以,千百年来,一直把精通业务的要求看作是师德的主要内容之一。”这些都是颇有道理的。要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有一桶水。因此每个人民教师都必须勤奋学习,精通本行学业,要有学而不厌的进取精神。
人民教师不仅应当懂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理论和党的方针、政策,精通所授课程的专业知识,而且还应当懂得教育学、心理学、伦理学以及社会学方面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掌握教学规律,运用科学的教学方法,在教书育人的过程中取得良好的效果。这就要求教师坚持边教边学,不断扩大自己的知识面。要加厚基础,做到精通一门学科,又研究相邻学科,使自己具有广博精深的学问和较高的文化素养,能胜任其本职工作。尤其是我们正处在科技日新月异的时代,新知识新成果不断增加,每个教师要勇于进取,勇于攀登,不断汲取新的知识,不断改变自己的知识结构,以适应时代的要求。另外,精通业务,严谨治学,还要求教师提高教学的方法和技巧,学习语言知识,提高语言的表达能力和表达技巧等,以提高教学质量,更好地完成教学任务。
5、互相学习,团结协作
一般说来,教师的工作既较多地表现为个人的劳动,但同时又是一种集体的活动。整个教育过程既凝结着个人劳动的智慧,又反映了整体劳动的力量。教师工作的这一特点要求每个教师既充分发挥个人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又要发挥互相学习、团结协作的集体精神,处理好各方面的人际关系,即同一学科教师之间,不同学科教师之间,班主任与班主任之间,新旧老师之间,教师与其他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等等。
为了顺利完成教学任务,发挥教师的和集体力量,应该提倡在教师之间彼此尊重、相互学习的良好道德风气,同一学科的教师,可能毕业于不同的学校,教学时间有长有短,教学方法各有不同;他们的思想觉悟、道德修养、文化水平和业务能力也有高有低,有强有弱,这是正常现象。同事之间有实际差别,这是存在的问题。特别是同一学科的教师,要从教好学生这一共同目标出发,不要拆台,互不服气,要相互学习,互相帮助,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共同提高。同事之间真诚相待。
在教师之间还要提倡:有教学资料,公之于众,大家使用,不搞资料保密;有教学经验,及时交流,切磋琢磨,不搞知识私有;有意见分歧,展开讨论,共同探讨,不要互相攻击。在新老教师之间要提倡:以老带新,以新促老,互尊互敬,不搞文人相轻。一般说来,老教师学识渊博、经验丰富、情操高尚,青年教师要向老年教师虚心求教,认真学习,不断提高;青年教师朝气蓬勃、敢冲敢闯、上进心强,老教师也要学习青年教师的这些长处,对他们要关怀爱护,精心培养,切勿求全责备,埋没人才。
同样,在教育过程中,搞好教师与领导、教辅人员之间的关系,也是极为重要的。在教师与领导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领导,服从领导;领导应尊重、信任和依靠教师,不要互相瞧不起,互相攻击。在教师与干部、教辅人员之间要提倡:教师应尊重干部、教辅人员,尊重他们的人格,学校职工要尊敬教师,以教学为中心搞好本职工作,为教师开展教学活动提供方便的条件。总之,教师与职工之间应加强彼此之间的了解和团结,形成“团结协作,勉励共进”的校风。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题库】推荐阅读:
高效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7-23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总结08-19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笔记07-25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与修养08-20
关于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09-07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感想10-05
学习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心得体11-16
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学习心得体会09-21
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20011-17
解读《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规范》01-0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