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2024-07-01

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13篇)

1.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篇一

很多企业选择广告公司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哪种广告公司更好,在国际和本土之间跳来跳去,今天用4A公司,明天再用本土公司,既觉得4A公司好,也觉得本土公司好。有些企业看重4A公司的系统性,却嫌他们的服务费太贵;有些企业看重本土公司的灵活性,却嫌他们的质量太低。不管怎么说,至今,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辨别标准。

4A的优势在于规范

由于大量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跨国4A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中国大陆前50家广告公司排序中,外资公司已占20余家。

4A广告公司,给人感觉很“牛气”,一般不请客户吃饭,更没有与客户一起泡酒吧、洗桑拿一说。他们提出一个创意,非常有规矩,如果承诺7天,绝不会提前提案。他们每月给客户的工作会列出明确的时间表,客户经理专门跟踪项目,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你不催,他们会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甚至,你都忘记的事情,他们也会提醒你去做。

4A的优势在于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作业流程,这是与本土广告公司本质的区别,同时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与4A广告公司打交道的六条法则

很多本土企业与4A打交道,刚开始都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所以,不少企业年年换广告公司。但这种做法不太理性。因为,广告公司是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如果更换频繁,品牌难以确保一致的个性和风格,潜在的损失更大。就像高速路上的汽车,老换它的轮子,别的不说,速度就上不去,人家一个小时就能到的地方,你可能用4个小时。

那么,假设你选择了一家4A广告公司,到底如何合作才能提高效率?

1.把自己规范起来

4A广告公司服务本土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本土企业随意性太大。因此当本土企业选择了4A公司合作,就必须有一定的素质对称性。否则,双方的合作将越来越痛苦。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规范起来。一般4A公司与本土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会对参与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告之合作流程、方法以及相关工具,

如果认真学习,很快就会掌握他们的风格。而且,也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所以,一定要放下“小家子气”,虚心学习他们的方法和工具,以科学迎接科学,以规范应对规范。

2.抓住核心人物

4A公司的组织架构中,有两个部门非常重要,即:客户部和创意部。

客户部,给客户提供营销策略、项目管理和相关沟通等服务。一般由一个客户经理专门负责。如果负责你产品(品牌)的客户经理是个营销高手,对你的品牌推广工作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和4A合作,必须与将要负责你产品的客户经理亲自面谈,看看他的专业素质如何。

创意部,负责设计,包括TVC创意的提出、平面设计、相关文案写作等。创意部的总监、负责你产品的创意人员和文案人员的确定非常重要,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你的品牌表现。所以,也一样,一定要和他们亲自见面,并了解他们的相关作品。

3.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4A规范,但也不要轻信他们嘴上承诺的东西,以避免遇到一些不愉快时难以考证。

比如,他们给客户承诺:我们的人每月用百分之几的时间服务于您,什么时候,我们的哪位高级经理或专家参加你们的会议,等等。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把他们所承诺的百分之几的时间换算成实际天数写进合同里,再把承诺没有兑现情况下的考核条款也加进去。

此外,正因为他们人员变动频繁,同样会承诺:“放心,我们换人,肯定保证质量的”。这也可能是个“幌子”。因为,用同等薪水标准找到一个同等水平的人是比较难的。否则,原来的人为什么会走呢?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把选中的人员名单写进合同里,以确保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明确:若广告公司服务于我方的人员有变动,必须提前通知我方同意,并且新来的人,必须通过我方的资格审查。

2.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篇二

1 必须要做到微笑、热情、真诚

微笑:与客户打交道我们应带着微笑, 来迎接每位上门的客户, 迎上前说声:“您好!请问, 您需要办理什么业务?”千万不能对客户大呼小叫, 或爱理不理的, 或者只顾自己聊天打电话, 不能扬着头神情滞呆地跟客户打招呼, 更不能低头跟客户交谈, 这样对客户是不礼貌、不尊重的, 会引起客户不满, 甚至会损坏供电企业的形象。如果我们带着微笑迎上前说声:“您好!”客户就感觉到有一种和谐、温馨、暖洋洋的气氛, 更体现出我们供电企业营业窗口优质服务的形象, 给客户留下良好的印象。

热情:热情两个字对服务性行业来说非常重要, 不论是何种身份、何种行业的客户, 我们都应该热情接待。作为一个规范化的供电营业窗口, 更加要注重微小的细节, 如为客户泡一杯茶或者给客户拿一支笔, 递给老人一副老花镜, 这都是我们营业窗口在优质服务上最基本的礼节。虽然这些都是微不足道的, 但往往是这种点点滴滴积累起来的热情最使人难以忘怀。

真诚:真诚是营业窗口关键的词语, 如果我们不真诚对待客户, 就等于不讲信用。客户到营业窗口申请报装时, 我们首先要认真聆听对方的话语, 并能够快速地衔接。与客户谈话时, 应使用文明用语, 热情真诚地接待, 不能敷衍了事。要认真给客户解说相关的审批操作流程, 施工期限, 如何填写申请表格、姓名、地址联系方式等。而后认真地给客户一一办理相关的业务, 使客户感觉到现在的供电营业窗口确实是服务周到。这样一来就会使客户心里满意, 也体现出供电营业窗口人员与客户交谈是如此诚信, 大大提升了窗口的形象。

那么, 欠费停送电投诉时如何与客户打交道呢?一般来说, 客户最怕的是欠费停电, 也是我们供电企业最难办的事。遇到客户打电话态度不冷静时, 我们的心态一定要平稳镇静, 千万不能暴躁, 语气要放缓和一些, 要心平气和地向客户解释欠费停电的原因。向客户解释清楚供电企业有关欠电费的规章制度, 有约定的缴纳期限, 逾期不缴者要按电力法律法规采取停电措施。然后告诉客户缴纳的时间和地点。如:您交了电费, 我们马上会给您送电的;对不起, 我们必须这样执行, 请您多多谅解, 以后请您在百忙之中千万别忘了交电费, 这样会给大家带来许多不便之处。窗口人员的每一个字, 每一句话都代表供电企业的规范化和标准化, 精细化优质服务窗口的形象和风范。与客户打交道是有多方面的, 也有多种形式, 让客户从十分恼火慢慢地变成心平气和, 那才真正体现出窗口营业人员的口才艺术和素质涵养。

2 必须要掌握相关专业业务知识

供电营业窗口与客户打交道, 不仅仅是咨询业扩报装、电费、电价、受理的业务工作, 而且还要熟悉国家电网公司有关规章制度的准则和电力法律法规。除了掌握必要的专业业务知识外, 我们还要学习一些常用的外语, 因为义乌外商比较多, 如果语言不通的话, 就会造成交流上的障碍。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国家电网公司下达的供电服务“十项承诺”、“三公调度”、员工服务“十个不准”和电力法律法规方面的知识。因为客户不仅是来咨询电费电价或停电通知的事件, 有的客户还要来问些有关供电企业的规章制度和电力法律法规上的知识, 而我们作为窗口营业人员就要能回答出客户咨询的问题, 使客户由衷地感受到我们在一问一答中内在含义, 让客户感觉到与我们交谈是一件很轻松愉快的事。

要掌握最基本的专业业务知识和技能。包括供电员工手册、有关电网销售电价表、收费项目依据等。要勤奋学好专业文化知识, 熟练掌握最基本的业务流程操作。当一位客户走在我们面前的时候, 要求办理申请安装单相或三相电能表等业务时, 如果我们站在窗口一问三不知, 那我们在窗口的位置有何意义。所以, 作为窗口营业人员一定要掌握这方面的专业知识, 否则怎么与客户面对面地交谈业务呢?我们应该热情真诚地向客户解说, 让客户高兴而来, 满意而归, 让客户真正体会到“人民电业为人民”的服务宗旨, 做到让政府放心、客户高兴、领导满意。

3.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篇三

很多企业选择广告公司的时候,往往不知道哪种广告公司更好,在国际和本土之间跳来跳去。今天用4A公司,明天再用本土公司,既觉得4A公司好,也觉得本土公司好。有些企业看重4A公司的系统性,却嫌他们的服务费太贵;有些企业看重本土公司的灵活性,却嫌他们的质量太低。不管怎么说,至今,还没有找到明确的辨别标准。

4A的优势在于规范

由于大量国际品牌涌入中国市场,跨国4A广告公司在中国的发展也非常迅速,在中国大陆前50家广告公司排序中,外资公司已占20余家。

4A广告公司,给人感觉很“牛气”,一般不请客户吃饭,更没有与客户一起泡酒吧、洗桑拿一说。他们提出一个创意,非常有规矩,如果承诺7天,绝不会提前提案。他们每月给客户的工作会列出明确的时间表,客户经理专门跟踪项目,到什么时间做什么事情,你不催,他们会按部就班地做下去。甚至,你都忘记的事情,他们也会提醒你去做。

4A的优势在于规范。科学的研究方法和严谨的作业流程,这是与本土广告公司本质的区别,同时也是他们的优势所在。

与4A广告公司打交道的六条法则

很多本土企业与4A打交道,刚开始都有一定的不适应性。所以,不少企业年年换广

告公司。但这种做法不太理性。因为,广告公司是企业品牌建设过程中的重要合作伙伴,如果更换频繁,品牌难以确保一致的个性和风格,潜在的损失更大。就像高速路上的汽车,老换它的轮子,别的不说,速度就上不去,人家一个小时就能到的地方,你可能用4个小时。

那么,假设你选择了一家4A广告公司,到底如何合作才能提高效率?

1.把自己规范起来

4A广告公司服务本土企业,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本土企业随意性太大。因此当本土企业选择了4A公司合作,就必须有一定的素质对称性。否则,双方的合作将越来越痛苦。

最好的方法就是把自己规范起来。一般4A公司与本土客户建立合作关系后,会对参与的相关人员进行专业化培训,告之合作流程、方法以及相關工具。如果认真学习,很快就会掌握他们的风格。而且,也可以“站”在他们的“肩膀”上,看得更高、更远。

所以,一定要放下“小家子气”,虚心学习他们的方法和工具,以科学迎接科学,以规范应对规范。

2.抓住核心人物

4A公司的组织架构中,有两个部门非常重要,即:客户部和创意部。

客户部,给客户提供营销策略、项目管理和相关沟通等服务。一般由一个客户经理专门负责。如果负责你产品(品牌)的客户经理是个营销高手,对你的品牌推广工作会起到很好的推动作用。所以,和4A合作,必须与将要负责你产品的客户经理亲自面谈,看看他的专业素质如何。

创意部,负责设计,包括TVC创意的提出、平面设计、相关文案写作等。创意部的总监、负责你产品的创意人员和文案人员的确定非常重要,他们的素质高低将直接影响你的品牌表现。所以,也一样,一定要和他们亲自见面,并了解他们的相关作品。

3.不要轻信“口头承诺”

4A规范,但也不要轻信他们嘴上承诺的东西,以避免遇到一些不愉快时难以考证。

比如,他们给客户承诺:我们的人每月用百分之几的时间服务于您,什么时候,我们的哪位高级经理或专家参加你们的会议,等等。在签订合同的时候,就要把他们所承诺的百分之几的时间换算成实际天数写进合同里,再把承诺没有兑现情况下的考核条款也加进去。

此外,正因为他们人员变动频繁,同样会承诺:“放心,我们换人,肯定保证质量的”。这也可能是个“幌子”。因为,用同等薪水标准找到一个同等水平的人是比较难的。否则,原来的人为什么会走呢?所以,在签订合同时,一定要把选中的人员名单写进合同里,以确保服务质量。并进一步明确:若广告公司服务于我方的人员有变动,必须提前通知我方同意,并且新来的人,必须通过我方的资格审查。

4.采用“一对一”或“一对多”的沟通模式

4A公司很喜欢“一对一”的沟通模式。也就是他们指定一个客户经理与你所指定的联络人员进行沟通。而且会要求所有信息必须通过这两个人来回传递。这有时候对两家公司的合作带来一定的麻烦,本土公司一时难以适应。

在这种情况下,最好的办法是,你也把内部流程理顺一下,指定一个联络人员,和他们保持一对一沟通模式。如果做不到,至少要保证“一对多”的模式。即广告公司一个客户经理与你多个人沟通。千万不要搞成“多对多”沟通,这样就乱套了。

5.书面沟通与档案管理

与4A打交道,书面沟通非常重要。不要老在电话里解决问题。一般,每次见面和沟通的内容要形成会议纪要或备忘录,并及时发给对方。

这一点,4A公司不会出错的。他们会很认真地把每次沟通的结果以书面形式发给你,但光他们写不行,你也要养成这种习惯。

中国企业的档案管理能力通常很弱,与4A沟通,一定要强化这项工作,当双方发生什么纠纷的时候,就要拿出证据来考证,以免影响合作进度。

6.善用创意简报

在双方的沟通中,创意简报是最核心的沟通工具。广告公司常常把很多工作按照创意简报内容展开。

做好一个高质量的创意简报是件不容易的事情。它的质量会直接影响双方的合作质量。如果创意简报写得非常到位,广告公司工作也会开展得很快,并且所拿出来的创意设计也较容易符合你的要求。如果不到位,双方可能走很多弯路,甚至容易发生矛盾。

不同的广告公司对客户创意简报格式、内容以及质量的要求也不同。核心是把事情说清楚。即:你想让广告公司干什么?想要达到什么目的?有何具体要求?等等。给广告公司提供简报前,企业市场人员一定要认真讨论,反复论证简报内容的科学性。否则,创意简报都改来改去,会影响不少工作。

考核4A服务

你和4A合作,可以采用两种模式:月费制和项目制。月费制适合于广告和设计方面需求较大的企业;项目制则适合于广告和设计方面需求较小的企业。

不管以哪种模式合作,对他们的工作考核和费用支付往往成为难题。因为,很多工作难以量化,也难以评估。所以,费用支付也一样,很难因工作质量的高低来支付。

其实不然。客户对广告公司,至少有4种东西是可以考核的:及时性、配合度、创意质量和附加服务。及时性,是指按照双方约定的时间表是否按时完成任务;配合度,是指一些应急的活儿,是否按照客户要求及时完成;创意质量,是在约定的时间内是否拿出客户满意的创意;附加服务,则是除了创意和设计以外的服务如何,如市场推广建议等。

这里有两种做法可以参考:

(1)打分制。对广告公司每月工作进行打分。双方商定一个“及格分”,如果达到,就可全额支付月费,低于此分数则按照一定比例扣去月费。但这种方法,工作量很大,而且打分也需要一定的技术,一不小心就会流于形式,所以,要注意把握分寸。

(2)奖励制。如果打分制是从口袋里往出掏钱,奖励制就是往口袋里装钱。具体做法是:合同签订时约定一个固定月费和非固定月费。固定月费是每月无条件支付;而非固定月费是按照他们工作表现额外奖励。这种方法,操作相对简单,而且有利于激励广告公司。但是切忌缩手缩脚,人家干得好好的,也不予奖励,就没什么意义了。

4.如何与经销商打交道 篇四

厂家和经销商既是合作伙伴又是博弈的双方。在博弈的过程中,业务员如何说服经销商用心经营自己的产品,成了困扰业务员的难题,到底如何才能让经销商顺服和听话是每一个厂家和业务员都企图想挖掘的秘诀。

在实战过程中,我见过很多口才一流的业务员为了说服经销商经销自己的产品,配合厂家推广,和厂家一道共同努力把市场做到位,可谓用尽了法宝,但到最后还是没有把经销商搞定。原因是这些业务员根本没有弄懂经销商所需,也没有什么合适的方法跟经销商洽谈。下面一些方法,也许可以在与经销商打交道的过程中有所帮助。

第一招:以事实为依据

许多业务员总是努力地想在桌面上把经销商搞定,用自己的口才、能力和厂家的优势把经销商搞定,其实,这些方法在十年前我相信会有所奏效,可现在仅凭这一招我相信已经不会有什么效果,因为经销商不会再听信业务员的一面之词。口说无凭,眼见为真,事实胜于雄辩。但是,每个行业都有一些“牛皮专家”,为什么叫他们做”牛皮专家“?因为这些专家都是停留在嘴巴上说,极少能用一些事实来说明某个营销问题,所以,别人才叫他们是牛皮专家。牛皮专家是一些只会说不会做的家伙,他们说的东西一般都不太实际,他们的例子都源于外国的一些书籍,或者是来源于某些著名企业的一些老得发黄的陈年例子。因此,经销商常称呼他们为:“XX牛皮专家”、“行业几大吹”,

其实,用实际的事实来说明问题是最能让人信服的,举例说明是一种最形 象的说服方法。笔者在十几年的营销中经常会为了说明某个问题时举一些实际例子让经销商信服我说的话,如新产品在某地某经销商处如何推广,某区域市场的终端如何开拓,谁谁是如何让某个系统卖场产出大量的,某一卖场是如何谈判的。当然,举例一定要有代表性,不能举一些经销商看不到的例子,一定是看得到、摸得着,是他们熟识的,也可以是他们的竞争对手,最好是他们身边的经销商例子。记住一句老话:“榜样的力量是无穷大的!”

举实例说明最好的方法是用对比法。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如推广新 品,客户说价格高,很多业务员都不会用反问的方法提出跟谁对比,以谁来做参照物。谈判过程中,经销商往往会提出一些让你真假难辩的问题:产品质量不稳定、价格高、知名度不高、窜货多、促销少、费用不够,竞品投入很大等问题,这里面有些话是真的,但也有些话是假的。假如在这个时候你仅仅是强辩,你一定输给他;但如果你能拿出一些参照物跟他谈,用参照物作对比,他就可能屈服于事实,而不是听你谈的耶稣,否则的话,他的下一步就要向你提出增加条件、增加利益。

5.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篇五

一、领导干部对媒体认识上的误区

有学者认为,有些领导干部对媒体和新闻舆论存在认

识上的偏差和误区。他们或不加区分,把所有媒体都当作党报党刊来看待,要求一律“正面报道为主”;或把媒体当作“敌人”,防火防盗防记者。在对“正面报道为主”的理解上,把“正面为主”等同于不允许有批评监督报道,把正面宣传与舆论监督对立起来。认为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就是只能正面宣传,总担心舆论监督会影响正面宣传效果,影响唱好主旋律。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之所以消极地面对媒体,是因为在思想认识上存在一些误区:

1、他们感到,应对媒体是上级领导的事,是职能部门的事,他们不必也不便参与。

2、坚持“多干少说”的传统,认为只要完成好任务就行,因此一再放弃“出镜”的机会。

3、认为要做到不泄密、不出事,还是少说为佳,因此面对记者时总是三缄其口。

二、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种种表现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对新闻媒体还抱着“敬而远之”的态度,不愿意和新闻媒体打交道,对新闻媒体唯恐避之不及。有的对新闻媒体采取敷衍应付的办法,虚虚实实、真真假假,不提供第一手的真实情况。甚至一些领导干部害怕新闻媒体,把新闻媒体视为“洪水猛兽”,对新闻媒体对一些“突发性”事件实事求是报道的愿望不予理睬,千方百计地封闭信息,寄希望于自然平息事件,“内部消化”,慢慢处理,其结果只能是越捂越坏、越盖越糟。

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主要表现在如下几个方面:

1、重“做”轻“说”,忽视媒体作用。

2、不懂新闻价值,利用媒体不足。

3、怕媒体、躲媒体。一旦出了“负面情况”,某些领导干部怕说错话给自己带来麻烦,于是不敢正面接触记者,回避记者的采访,出现了所谓的“防火防盗防记者”。

4、堵、盖、封,施压制止媒体报道。

5、应对技巧欠缺。有的领导干部回答记者提问时,说过头、过激的话,而被记者原封不动地放到报道里,导致出丑。

6、新闻礼仪欠缺。面对媒体人员拍摄时,有的领导干部缺少配合意识,使其在身体语言上暴露出不佳的公众形象。

有学者指出,一些领导干部在当地出现“突发性”事件后,本来可以通过媒体准确地、有影响力地传达政府的意思,说服公众、动员公众与政府合作,共同解决危机,但他们却总是千方百计“捂着”、“掖着”、“盖着”,害怕新闻媒体报道,不向新闻媒体通报有关情况,致使一些谣言在群众中肆意传播,在网络中“满天飞舞”,群众、网民得不到真实信息,致使流言谣言错误地引导群众、网民的情绪,“突发性”事件逐步演变为大规模群体性事件,造成极其不好的社会影响和巨大社会财产损失。

还有学者认为,一些领导干部尤其是一些基层领导干部,对媒体了解不多,重要性认识不足,存在各种偏见和误解,不愿面对媒体,甚至讨厌舆论监督。具体表现在:

1、使用令媒体和公众反感的语言。有的领导干部在与媒体沟通时往往使用“这个不报那个不报”、“明令禁止”、“无可奉告”之类的语言,不是把媒体看成一个合法存在的社会工具,而是在能够利用的时候利用,不需要利用的时候就“积极预防”,一旦出现了“负面情况”,便“主动公关”,甚至直接找到上级新闻主管部门,要求制止报道。

2、出了问题企图掩盖事实真相。正面报道多多益善,负面报道严厉封杀。甚至有一些地方三令五申,没有上级宣传部门安排的采访一律不予接待。如发现有记者在其辖区内“活动”,要严密监视并在第一时间报告上级主管部门,出了问题不是积极应对,而是力图把盖子捂住,不让事情曝光于公众眼前。

3、与媒体对抗。以老大自居,老虎屁股摸不得,尤其是面对突发事件、危机事件和来采访负面影响的记者千方百计阻挠推诿,粗暴干涉记者采访,甚至发生殴打记者的恶性事件。

三、应对媒体出现本领危机的原因

有学者认为,长期以来,我国媒体是行政机构的延伸,政府用行政命令就可以指挥媒体,不存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问题。所以,在以往干部培训中,没有专门教领导干部如何应对媒体的课程,尤其是没有一门学科可提供这方面的培训,公共管理学没有涉及媒体的内容,新闻学是教如何当编辑记者的。这些都是造成我国各级党政领导干部在应对媒体时表现出本领危机的重要原因。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主要原因:

1、缺乏媒介素养教育。在我国,大学本科及以上毕业的领导干部中能够接受媒介素养教育的数量很少,大量的基层干部有相当一部分人还没有进过高等院校,更没有机会接受媒介素养教育了。因此,出现不善于与媒体打交道的现象也就不足为怪了。

2、认识上有误区。有些领导干部认为,平时读不读报纸、听不听广播、看不看电视,对工作没有多大的影响。有的领导干部虽然有时也偶然听听广播和看看电视,但感兴趣的常常又不在新闻。有些领导干部对于“第四媒体”因特网还没有接触过,因此也就不知道其好处和作用了。

3、有些领导干部尤其是基层领导平时工作很忙,常常是“两眼一睁,忙到熄灯”,难得有时

间关注媒体。也有一些领导干部把时间花在迎来送往上,忙于应酬,也就没有多少时间去琢磨如何与媒体打交道的事了。

四、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的原则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与媒体打交道应把握如下七个原则:及时原则,即应向媒体传递最新的信息,否则会失去时效性;真实原则,即信息要以事实为依据,不能胡编乱造;统一原则,即信息要保持前后一致性,不能自相矛盾;主动原则,即要能做到有所准备与计划,不能过于被动;效果原则,即信息发布是要达到良性的社会价值,应以公众利益优先;合法原则,即信息流程要符合法律规定,不能走不正当的途径;适度原则,正反信息的披露要把握尺寸,不能有失偏颇。

也有学者认为,面对媒体领导干部应掌握五种原则性方法。其一,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只有抓住第一时间主动沟通,才能抢占有限的宣传阵地,使负面的消息、不良的消息减少。同时还要注意口径的一致性。其二,尊重记者,热情大方,以诚相待。因为记者也是人,如果受了冷遇,或是受到不公正、不礼貌、粗暴的对待,那么记者就可能把这种怨气带到所写的稿子中去,就会激化矛盾。其三,牢记立场和角色,不信口开河。作为领导干部,位置决定了无论在什么情况下,都不能以个人好恶、个人观点来左右工作。任何时候,在面对媒体的时候都必须客观公正、事实清楚,同时要有保密意识,要自觉维护党和政府的形象,注意保守工作中的秘密。其四,恰当运用外交辞令。对于敏感问题或是要求提供一些具体数据,而一时又无法或不能提供的,一定要表现出一种谦和真诚的态度,从而得到记者的理解。其五,熟悉内情,掌握大局。在接待记者的时候,一定要做好自己的功课,该掌握的情况,一定要烂熟于心。要用语准确,恰如其分,让记者能够切身感受到自己是一个称职的领导、负责任的领导。

五、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能力的实现途径

有学者认为,领导干部提高与媒体打交道的能力要强化五种意识,一是要强化开放意识,二是要强化学习意识,三要强化主动接受监督的意识,四要强化民本意识,五要强化礼仪意识。

有学者认为,提高媒体应对能力有如下几个有效方法:一是建立良好的媒体公共关系,二是建立高效的新闻发布机制,三是提高危机事件中应对媒体的能力,四是提高应对记者的能力,五是提高应对采访的能力,六是提高应对负面报道的能力,七是提高塑造媒体形象的能力。

6.如何跟小人上司打交道 篇六

如何跟小人上司打交道

。好上司在人品上为人正直,善良,谦和,宽容,在工作上对你的指教毫无保留,有时候甘愿做你的工作伙伴而不是居高临下,在生活上,他还是你可以信任的朋友。

但上司毕竟也是人,是人就有人的弱点,就有做人的百态。如果你的上司是一个小人,那实在是你的不幸。真是这样的一种状况,那你将如何与之相处就得格外小心了。所谓小人,就是那种品性不端心理阴险两面三刀甚至卑鄙龌龊的人,但他就是运气好坐在那个自以为是的位置上,让你巴结他你会觉得恶心,让你疏远他你又会随时遭打击报复。所以,很多职场中人对如何跟这样的小人上司打交道深感困惑。

不妨先看看朋友的现身说法,也许能让我们明白很多的道理。

朋友在一家IT策划公司工作,因其策划能力与业务能力不错,很受同事尊重,但为人过于刚正,不喜欢溜须拍马,左右逢源,一直不受上司重用。另一个部门上司看出朋友的不得志,遂找机会跟朋友沟通,要朋友加入到他的部门。朋友其实早听说过这位上司比较专横,心胸也很狭窄,更有人说他小人一个,但朋友想,自己小心应付就是,况从这位上司的谈话中发现他很看重人才,朋友自然心怀知遇之恩,毫不犹豫地投靠在他的旗下。

一开始,上司还很抬举朋友,凡事都很给朋友面子。朋友也是跟上司搞得火热,只要是上司交办的事情,朋友都全力以赴地认真执行,包括上司的私事,诸如上司遇到人事变动的困扰,传言中对上司绯闻的传播等等,朋友都从一个清醒旁观者的感觉给上司出谋划策,排解他心中的苦恼。不久,朋友就得到上许多的暗示,诸如“好好干,争取把部门担子挑起来”,甚至夜晚还发短信要朋友作好准备,部门的重要位置还空缺着呢。如此等等。但是,接下来的一系列反常变故,让朋友有一种被耍弄的感觉,先是部门经理的职位被上司直接提名,后是部门人员异动,朋友却被冷落一旁。

等事情平息下来,朋友从多种渠道知道的信息发现,正是他一直以为看重他的上司在背后操纵了那一切。上司表面对朋友很关照,内心里却并不信任朋友,而是利用朋友的能力解决业务中的应急问题,然后自己争功。当上司意识到朋友被公司高层赏识的时候,他不是顺势支持,而是在相关人事会议上对朋友罗列一些莫须有的罪名。尽管别人不一定信,但作为朋友上司提出的问题,其他人也不便质疑甚至反对。于是,好几次对朋友都有利的机会,竟然在朋友为之尽力效劳的上司小人心态下错失了。

可见,跟小人上司相处的确存在着很多不可知的风险。那么,在有了很多教训后,职场中人该怎样与小人上司打交道呢?姑且叫做“相对理论”。

1,保持个性上的相对独立。不要过于迎合小人上司,不要以为你的饭碗是他给的,其实不是,你能在那个地方生存一定有你生存的能力,不然谁都救不了你。如果你过于迁就小人上司,说明你骨子里也在滋生小人的德性,让小人上司怀疑你的动机不纯。

2,保持工作上的相对热情。不要因为上司的冷脸热脸,而左右你的工作情绪,不然心胸狭窄的上司会以他的经验判断你是个势利之人。小人上司一般都有过看脸色行事的本领,而你一旦也偷学了这样的本领,小人上司就会提防你的一举一动。

3,保持人格上的相对自尊。如果你一味讨好小人上司,他会用他的经验告诉他自己,你的讨好是在糊弄他,是因为他是上司你才这样,尊重的是他的位子而不是他的人。如此下去,他会怀疑你会取代他,至少有这样的野心。因为任何一个放弃尊严的人,都有近乎辱没自己的怪癖,连自己都可以辱没的人,会不翻脸辱没别人包括上司?

4,保持交往上的相对距离。跟小人上司靠近,其他人也会觉得你被同化了,也是一个小人。而小人上司更觉得你不过是一条狗,因为他也曾经被人看作是狗,或者别人当他面拿他是人,背后依然认为他还是狗。

5,保持生活上的相对融洽。跟小人上司不要成为江湖兄弟,江湖兄弟其实最容易背叛对方。不要把知道上司的个人秘密当作他对你友好的依据,这样的依据更像炸弹,随时会爆炸。不知道小人上司的秘密,会让你跟他交往没有压力,也不会有更多的风险。

7.如何与社会车辆打交道 篇七

企业自有车辆。许多公司业务范围为周边省市,对运输、配送质量要求较高,或运输要求特殊,往往保留了自有车队,比如部分化工企业。

外资、民营物流公司及运输车队,如国外的DHL/TNT,国内宅急送、华宇等。

大型制造型企业根据自身业务需要发展起来的物流公司,除了满足自身物流的需求以外,同时面向市场。这类运力所占市场份额相对较小,多数还是以满足企业自身需要为主,如美的公司成立的安得物流。

社会车辆,即个体运输车辆。他们聚集在运输市场周围,靠车吃饭,有活马上走,无事则打牌喝酒。然而就是这些无组织、无纪律的个体车老板,却是我国陆运市场份额最大的运力资源,许多中小企业、经销商的生意运输都离不开他们。

社会车辆的特征

社会车辆。载重从几百公斤的微型货车到上百吨的重卡,车长由两三米到十几米乃至更长,车型有平板、高栏、半封闭、全封闭、集装箱、商品车专用车等等,可谓五花八门,你能看到的运输车型,社会车辆基本都有。

驾驶员。一般车老板兼司机,即使有雇佣司机,也多为车老板亲戚、朋友、同乡,少数为社会雇佣。除短途车辆外,一般长途车均配有两个或更多驾驶员同车营运。跑车辛苦,但凡有口安稳饭吃的都不太愿意干这个,文化层次主要以初高中居多。

营运线路。社会车辆一般以自己所在城市为起点,以另一城市为目的地,两点间沿线往返;或以自己城市为中心,跑周边县市。车老板一般不会跑自己不熟悉的线路,坚持一条线路,货源可靠,路况熟悉,关键是安全;而且常跑一个线路,交管部门熟悉,有事好处理。

如东北哈尔滨的长途货车,有的常年跑华东的上海、苏州、无锡、常州沿线,有的跑华南的两广、福建一线。还有的车辆所属城市处于某两个繁荣城市之间,线路正好经过家门口,如河北沧州的车辆多跑北京与上海之间,江西南昌的车辆多跑上海到广州这条线。

货源。一般车老板都有自己比较熟悉的货源,有的直接到物流公司、中小企业拿单、关系网络差一些的就到停车场等货。

运输货物的价格制定。陆运运输的价格波动较大,主要受时间及供需关系影响。如过年前后,个体司机多提前报停回家过年,十五之后才出来营运,而过年往往正值销售旺季,因此,此时不管长途还是市内配送,物流成本相应上浮;而七八月份某些区域往往又运力过剩。因此,往往过年时,企业(主要是中小企业)求着司机帮忙发货出去;年中,司机又把企业当菩萨一样供,希望能拿到单子。

又如,海南水果丰收时,广州的车都往海南跑,价格差不多就走,此时运价往往要低10%~30%;赶到海南,此时海南水果丰收,运力吃紧,就争取多拉几趟高价活。

另外,运价还受国家政策、自然天气等因素影响。交管部门抓超载了,以前装三四十吨的半挂车现在只能装二十多吨,你说能不抬价吗?下雪封山、路面塌方,车辆无法回程,车少了,自然是一天一个价。

如伺找到闲散运输车辆

般通过关系介绍找到的车辆比较可靠。停车场附近的小饭店老板一般和车主比较熟络,委托他们找车辆价格实在,车源安全,前提是你要常去饭店消费和老板混熟。另外也可以与合作过的车老板联系,他们往往也会介绍自己亲戚和朋友的车来你这里询货,价格好谈。

另外,还可以在网上发布货物信息,坐等车主找上门。这种方法在走某些偏远线路时总能遇到意外惊喜,但对安检工作一定要细心,加倍细心。

在选择社会车辆时,有以下几个细节需要注意:

所托运货物的名称,是否是危险品,什么包装、规格,要注意那些装卸、运输细节。

货物的吨位重量、体积体方、是否超载、超限。

货物是送到车上还是需要车主提货,到什么地方提,是否可能出现提货时间延长,卸货点在哪,是否是收货方自提等等。

运费支付方式,现付、到付还是现付押回单?

运输的时限要求。合同上一定要注明几月几日几时前送到,如果只是写个三天四天这样的时间段,不出事则已,出事就纠缠不清。教你砍价六招

让车主先报价。将货物基本情况交代后,一定不要先报价,让车老板先报价,一是可以根据报价高低看对方是否有诚意,二是避免不熟悉市场价格,误报高价。如果观察到对方急于回程,或看到对方车上已有半车货,急等拼车出发,此时价格肯定好谈。如果车主漫天要价,则对方要么欺生,要么并不急着走,此时你可直接报出心理价位,谈得成就走,谈不成拉倒,纠缠过多反而助长了司机的气势。

如果经过讨价还价,因比较小的分歧无法成交,最好留下联系方式,要他考虑下再谈。你可以去比较其他车辆价格,也可从心理上逼迫车主让步。如果你并不急于发货,这招成功率比较高。

不要多人在同一区域内询价。同一批货,多次在几个车主间询问,会助长车主的心理优势,往往价格讲不下来,还会略有上浮。

有时和车主僵持不下,为了让车主接受你的价位,可以采取列举法,说出往年或者近期合作的案例,指出这价格给我们拉过好几趟货,我们货量大,你回来给我打电话,有货直接到我这来拉。这时候车主往往变得比较善解人意,能接受当初的价格,达到成交目的,这类车用起来反而放心实在。

软磨硬泡。如果运输费用固定且偏低,最好直接给司机开价,多发抱怨:自己找车不容易,又要电话费,又要路费,再说价格也不是太低,大家出来打工都不容易,将心比心,有钱大家一起赚,一个人又赚不完,如此等等。多数车主会理解,只要价差不是太离谱,一般可以接受。

成本分析。“你们两个人(车主加司机)多待一天,吃饭、住宿、一天养路费、保险费都不少了,老婆孩子还在家等呢,还不如早点回去划算,而且也可以再跑一趟,多的都赚回来了……”把问题分析透了,车主往往会被说服。

交付托运,安全第一

车货物价值少则几万元,多则上百万元,谈好价格后,在装货前一定要对车辆进行细致的安全审验。

看车。看车的新旧程度,牌照真假,油漆有无涂改迹象。旧烂车辆千万别找,特别是价值较高、容易变卖的货物,宁走高价、迟发货,也不可抱侥幸心理。

看车主。要求车主或驾驶员正面脱帽,不戴眼镜等饰物与载货车辆进行合影留档,以备后用。对那些夏天戴着帽子、太阳眼镜,有意遮掩自己容貌,价格很好谈,说话却底气不足、左顾右盼的要重点查验。

看证件。包括驾驶证、行驶证、身份证、营运证、保险卡、购置附加税、养路费、职业资格上岗证,证件越齐全.说明车主营运越正规。而且,看证件时要注意辨明证件的真伪。当然,也有些口碑不

错的车主为降低成本会缺少某些证件。总之,证照不全,人又不熟,坚决不用。

核对证件。将证件上的号和车架号、发动机号、厂牌号比较,如发现有差错、涂改迹象和过期的一律不用。在与车主签订合同时要将车架号、发动机号等相关铭牌号记录在合同上。

电话查验。除了留有车主及驾驶员随身手机外,务必在合同里写入车主家庭电话及相关亲戚家电话。对第一次接触的司机一定要打家庭电话进行查验,如果接通后周围环境比较嘈杂,很有可能是对方已安排好相关人在某处公用电话设套。如果对方家里人接通后,核对此人相关资料,比如子女情况、工作等,先问车主,然后和家属进行比对。

总之,要忌用无证件或假证件车、无保险车、破车烂车、事故车、疑点车、信誉不好或与人结下梁子的车。

做好在途监控

对当天要求发货的车辆,一定要电话确认驾驶员是否出发,有条件的可以直接到停车场查看该车辆是否还停在停车场。有些职业道德相对较低的驾驶员习惯用哄骗的方法继续留下配货或休息一晚,甚至有的车主将货物飞单,转交给其他车辆,这样无论是时限还是货物安全都存在非常大的隐患,出事的概率很大,给收发货人带来很大的损失。

如果驾驶员装载完自己的货物再去配货,一定要叮嘱驾驶员该货物能够承受的层数和压力,或与哪些产品不能混装等。由于车主的业务素质低下或者贪图利润把货物挤压损坏的案例数不胜数。譬如,本来是一车高档保健品,后来配了部分挥发性化工产品,由于保健品纸箱的吸附作用,导致保健品味道刺鼻,客户拒绝收货,损失可想而知。所以,对特殊货物、高价值货物,一定要不厌其烦地叮嘱驾驶员,而且要在合同中注明要求及赔偿条款。

在与车主、驾驶员谈价格或装货时,如果发现驾驶员脾气暴躁,口气冲,一定要说服教育,哪怕给车主点烟打招呼,都要告诉他们在卸货的时候跟收货人一定要客气客气再客气,否则一旦驾驶员和客户发生争吵,客户将投诉,甚至拒绝收货。如果驾驶员听不进去,干脆不用。

在途信息跟踪非常重要。驾驶员手机必须24小时畅通,每天与其通话一到两次为宜,次数过多,大多司机往往关机或者不接,因为长途加漫游话费很高。通过驾驶员通报的位置信息,结合发车时间,判断有无特殊情况。如疑点很多,发车多日未到,且以下雨、起雾、高速封路等原因推搪,可先通过媒体或者同线路司机询问,如果有假,则立刻要求司机用当地电话拨打自己手机,以证明其位置。如果驾驶员无故关机、谎报地点、偏离正常线路,很可能是骗货事件,应立刻着手处理。

8.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篇八

从项目的上线到见到项目的成果,中间还有很多事情要做,

----我对公司基于Notes的客户服务管理系统耿耿于怀很久了。对于非结构化的数据和文档管理,Notes绝对是一把好手。但是,处理起客服管理系统中以结构化数据为主的业务来,Notes就有些力不从心了。从事过关系型数据库开发的我对这个系统怎么看都不顺眼——为什么非要把客户信息和地址从这个数据库拷贝到另外一个数据库?完全可以link过去啊!统计报表怎么这么麻烦?和原来的SQL差别太大了,难道要再从头去学Lotus Scripts不成?

---- 终于,这种情况要改变了。接受过3天正规的客户关系管理理念培训之后,又来了几个老外给我们做Siebel的培训。培训的老外课讲得不错,他的口头禅是 “easy”。的确Siebel用起来很容易,清晰的结构,顺畅的流程,公司、联系人、事件、产品、故障现象、处理方式,一气呵成,丝毫没有Notes那种拖泥带水的感觉。最重要是底层基于我所熟悉的关系型数据库,理解起来可比Notes容易多了。

----可是开始与 Siebel打交道并不顺利,我的ThinkPad电脑好像有点不欢迎新系统的到来,试了多次总是装到一半就死机。后来向总部的专家咨询了一下,被告知新 CRM系统和Thinkpad的一些驱动程序冲突,必须卸掉驱动程序先安Siebel。无奈之下,备份好自己所有的资料,按要求的顺序重新装了一遍系统,才算把Siebel迎娶回家。终于开始用Siebel了。但问题也来了……

----难以承受之慢

---- 也许出于节省成本的考虑,公司没有在本地部署服务器。虽然通过广域网可以连接到亚太区总部的服务器,但是受带宽限制不能一直保持连接,因此采取了使用本地数据文件然后每天定时和服务器进行同步的方式。开始的时候没有感觉,但是短短一个月之后本地数据文件就迅速增加到了上百兆,Siebel的运行速度明显慢了下来,每次同步所需要的时间也是越来越长。而且Notes并没有因为Siebel的到来而退出历史舞台,毕竟电子邮件、文档管理、知识管理系统和OA系统仍然离不开它。同时跑着这两个庞大应用程序,我的Thinkpad有些力不从心了。原来一直争取但迟迟得不到批准的256M内存这次倒是很快就加到了我的笔记本电脑上,但是,慢牛一样的Siebel仍然没有变成快马的迹象,缓慢的同步,缓慢的数据刷新,缓慢的屏幕切换,这一个“慢”字使原来自己脑子中清晰的结构和流程变成了灾难。公司、联系人、事件、产品、故障现象、处理方式,怎么这么多的界面,不能放在一个页面中输入完成吗?这时开始怀念起旧的Notes系统来了,虽然需要做很多拷贝,但是毕竟只在两个窗体中操作,总不至于花这么多的时间等着系统切换和刷新界面,以至于输入一个完整的Case需要几分钟甚至更长。

----事情还不仅如此,从装上的那一天起,就总是隔三差五地收到IT的邮件,要求对Siebel进行升级,每次升级都成为一次对耐心的考验,看看自己的耐性和那个升级的进度条谁能坚持更长的时间。最后自己也记不清升过几次级,只记得 Siebel的版本越来越高,目录越来越大,自己的机器却越来越慢。也许,不久的将来我们就会有自己的本地服务器,并且可以换更快的电脑了。[next]

----数据之战

----Siebel 上线之后没有多久,Notes中原有的数据就要导入到新的系统中来,原来非结构化录入中造成的数据质量问题也一并带了过来,

客户信息输入不标准,中英文混杂无法分开,尤其是作为基础数据的客户公司名称,原来在Notes中存在很多不同形式的录入,导入Siebel中后就出现了同一个客户存在多个记录的问题。最经典的一个例子是大连工商银行,竟然出现包括大连工行、大连市工行、中国工商银行大连分行、大连工商银行分行等在内的十几个名称,如果算上一些拼音和英文的打字错误,同样一个客户竟然在Siebel中拥有几十条甚至上百条记录。问题的原因很简单,在Notes中每次都是重新录入客户名称,每个人有不同的习惯,同一个人在多次录入的时候也可能不同,久而久之,出现大连工商银行这样的情况也属正常。这样的数据质量,显然是不能满足客户关系管理要求的,Siebel本身也没有提供处理这种低质量数据的工具。面对这种情况,公司不得不启动了一个客户数据规范项目,专门请了几个人重新修改并规范从 Notes中导入的数据。面对着过去几年积累的大量数据,每个人都感到任务繁重,但是没有好的基础数据,Siebel的优势就无法发挥,事情必须要做下去。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规范导入数据的项目还没有完成,新的数据录入又出问题了。虽然经过了培训,但是 Notes中长期养成的习惯并不是那么容易改变,很多同事在进行新的录入时仍然延续着***惯——先新建一个客户再说,因为在很慢的系统中查询已有的客户远不如从头录入来得快。为了统一每个人的录入习惯,公司制订了完善的录入规范,要求每个员工严格执行。对于一些关键的大客户,比如各大银行、电信公司、国内外各大公司等,专门整理了标准输入名称及其简称列表。洋洋洒洒一大篇,贴在每个人的前面随时备查,保证每个人的录入都是标准名称。开始每次都要查表,后来用多了大家慢慢地总结了自己的一套记忆方法,还是非常有效的。比如四大银行,它们的简称不容易记忆,但是经过大家的演绎之后所有的人都能准确地说出四大银行的简称了:

----中国建设银行 CBC 存不存?

----中国银行 BC 不存!

----中国农业银行 ABC 啊,不存!

----中国工商银行 ICBC 爱存不存!

----苦尽甘来

---- 经历了一番辛苦的投入,基础数据的质量有了明显的提升,我们也开始享受Siebel带来的回报。第一份关于备件二次返修率的汇报就给我们一个大大的惊喜。所谓备件二次返修率,就是维修后的备品备件再次损坏的情况。在Notes中由于其本身的限制,这样的情况不易察觉。而在Siebel中则很容易查到一个备件在一定时间内周转次数的不正常。正常情况下,修复并提供给客户的备件应该在相当长的时间内不会再出现在备件库中。但是我们却发现了一个在半年内周转了4 次的备件,这意味着有4个客户在原来的设备损坏后一两个月甚至更短的时间内因为换成了这个备件而再次损坏,由此带来的直接损失是4次无效的服务支出,间接损失更大。短时间内的重复维修给客户造成了很坏的印象,失去了客户乃至其周围所有朋友对公司产品质量的信任。无论是直接损失还是间损失都几倍甚至几十倍于备件的价值,如果仍然没有发现,这个早该报废的备件肯定会造成更大的损失。除此之外,Siebel中同一客户的所有服务记录都统一在一个名称之下后,使我们对客户的跟踪服务更加容易,可以为客户提供更加体贴的服务。同时,长期以来无法解决的经销商通过各种手段骗取保修期内免费服务的情况也因为逐步完善的数据记录而开始慢慢得到解决。

9.与客户打交道,摆平就是水平 篇九

客户,是你、你老板、你所处机构的合作伙伴,是利益共同体。

客户,有时是战友,有时是对手。他的角色会变换。客户是潜在的朋友,也是潜在的敌人。

客户是双刃剑,有时能让你财富骤增,有时候会让你官职两失。没有永远的客户,只有永久的利益。

那么,如何与客户沟通呢,什么时候交往呢?距离产生效益

大学生应该知道这是与客户交往中必须遵守的铁规则:集体利益高于一切。忠于集体,集体利益为上,是与客户打交道的准则,也是基本点。这种集体是双方的,不仅仅是单方的。如何跟客户保持关系?我觉得需要距离。什么是距离?距离就是双方合作的优势,双方合作的空间,双方合作的利益,

人与人之间,距离产生美。而跟客户之间,距离就是效益。这个距离,就是你的核心竞争力;这个距离,就是你的底牌;这个距离,就是你的商业价值。

那么如何到位地了解客户?你要比客户更了解他自己。这也是我们做战略咨询所必须具备的技巧。

这不是简单的阿谀奉承,也不是简单的干活。光埋头干活,不看路不行。没有政治头脑,没有商业头脑,就没有用。让客户快速认同你的三大招

比客户更了解他自己。替他策划一下,很容易实现这一点。

不鸣则已,一鸣惊人。沉默是金,准备好了再说,哪怕是三天、五天、三个月。你说的话,都要让对方觉得你很职业,很厉害。

多替客户着想。合作就是一种利益的分配。如果有条件,在合作的利益、条件上,可以多替客户想想,多给他一些利益。你替客户想多一些,客户也替你想多一些。这就是互利共赢,达到最佳的合作效果。这就是我说的,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在原则上要坚持,在策略上要灵活。原则就是底价,只要不超过这个底线,都可以商量。只要合作在,利益就在。只要有客户,就有未来。小结

重视客户,熟悉客户,与客户保持恰当的距离,运用集体主义观念实现双赢。初入职场,大学生的脑袋中必须安装有这样的“意识软件”。

与客户打交道三大潜规:

第一,集体的利益高于一切;第二,朋友不合作,合作不朋友;第三,与客户不能有浪漫关系。

10.如何与职业经理人打交道 篇十

案例分析

温州某印刷集团曾经进行过一次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尝试。2003年,为了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公司引进了职业经理人张某担任总经理。张某曾任某大型国有企业的营销副总,研究生学历。上任之初,董事会曾对他寄于厚望,希望他能够带领公司上一个新的台阶。但是经过一段时期的工作,公司却毫无起色,而且张某的一些工作思路引起了许多人的反感。比如,他曾经发出豪言壮语,要让公司在三年内上市,而明眼人却很明白,按照当时公司的规模和实力,谈上市简直是天方夜谭。最后这位经理人黯然收场,悄悄离开。实际上,温州的许多企业都曾经历过上述一幕。因此不少企业家说,外来的和尚也难念好经,还不如用自己人!

然而,外来的和尚有时确实会念经。在中央电视台《对话》节目中,温州夏梦服饰有限公司董事长陈孝祥畅谈自己在引进职业经理人过程中的甜酸苦辣。夏梦服饰迎来了一位洋人CEO,这位新官在公司烧起了“三把火”:给全员职工上保险;支付加班工资;将财务透明化。据统计,这“三把火”将让陈孝祥每年多开支2000万元。如何处理这件事情,陈孝祥是这样回答的:“我认为没有必要去干涉,因为引进职业经理人这一步是很难跨出去的,既然做出了这个痛苦的决定,之后的具体实施过程就不要干预太多。”朴实的话语博得了全场观众的掌声,而夏梦服饰的这段跨国“姻缘”也成为温州民营企业发展中一段佳话。

民营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的实践中,有成功,也有失败,这与职业经理人制度在国内发展尚不成熟有关。西方企业经过几百年的实践,已经形成一套成熟的制度化体系,在职业经理人和董事会的关系处理上有法可依,有制可循。此外,西方社会有着健全的信用环境,制约着每个人的行为。而在中国,社会的制度化和法制化还有待完善,尤其是缺乏信用体系建设,在企业主和职业经理人双方信息不对称的情况下,引进职业经理人大多经过“相见恨晚、互相猜疑、不欢而散”三个阶段,善始善终的很少。

在前文的两个案例中,温州某印刷集团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的失败在于,老板对职业经理人的能力有怀疑,没有很好地放权。而夏梦服饰的成功在于老板大胆放权,充分信任。不过,前者虽然失败,但是企业不会有任何风险,而后者虽然成功,却隐含着一种豪赌的风险成分。不放权,无法充分施展才华;放权太多,又担心会给企业经营带来风险。企业主们应如何处理与职业经理人的关系呢?

处理好五组关系

从企业的实践来看,企业主与职业经理人相处融洽,需要把握好以下几组关系。

1.上与下的关系

“上”为创业元老,曾为公司立下汗马功劳的功臣,资格老,对公司感情深。引进职业经理人后,若让他们突然放权给新来的人,确实是一件极其困难的事情。如果处理不当,这些元老们会联合抵制,严重的话,企业也许会解体。文章开头那家印刷企业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就曾犯过此类的失误,职业经理人张某到公司后就申明,他只对董事长一人负责。该公司董事会由六位董事股东组成,本身对引进职业经理人就没有好感,加上一年来没有很好的业绩,最后其余五位董事联合要求解聘这位职业经理人。尽管董事长欣赏他的才华,但也无可奈何。倘若企业主能做好这些元老的思想工作,许以较高的待遇,劝其退居二线,或让这些高高在上的元老扮演督查的角色,以此来为职业经理人清除前方的“绊脚石”,局面也不会如此。

2.内与外的关系

在一家民营企业中,不可避免地有与老板有裙带关系或者血缘关系的员工,他们是“内人”,难免有一种“欺生”的情绪,对新来的“外人”本能地投以不信任的眼光,加上职业经理人的薪酬一般比他们高出许多,心里自然不会平衡。于是,他们在工作中表现为消极怠工,不予配合,对职业经理人的工作挑三拣四,制造麻烦。若搞不定这些“内人”,职业经理人往往会受其控制,工作难以开展。因此企业主要关注这些现象,如果这些“内人”是年轻人,最好外送他们去培训深造,再酌情录用;如果实在不学无术,专门制造麻烦,那么企业主就要大义灭亲,劝其离岗;对极少数能力尚可但与职业经理人无法共事的“自家人”,也可另设一笔资金,让他们自己投资经营,自己发展。

3.轻与重的关系

引进职业经理人后,企业主往往重视他们的要求,给予较高的待遇,而忽略原有的员工,导致老员工有失落的情绪。最好的办法是一视同仁,要一碗水端平。许多企业家迷信“相马”,按照个人的喜好和兴趣挑选职业经理人,然而在实践中却总会有偏差。企业主最好是在企业里推行“赛马”精神,即制订公平的规则,靠业绩说话,靠实力说话。

4.新和旧的关系

职业经理人一般接受过良好的教育,懂得先进的管理理论与方法,因此,企业主往往会推翻自己原来的制度,完全照搬职业经理人的方案,结果在企业的管理上,员工会感觉不适应。其实,职业经理人的理论和方法并不是完全普遍适用的,而企业原来积淀下来的制度和文化也不会是一无是处,因此企业主要做好“新”和“旧”相结合,采取的最佳办法是进行局部改良,而不是暴风骤雨式的改革。

5.老和少的关系

在许多企业,掌握一定技术和客户的职业经理人突然“变脸”,或集体提出离职,或“反客为主”要挟企业主,这样的事情在民营企业中屡屡出现。在引进职业经理人时,最好为其配备年轻又善于学习的员工,通过传帮带,掌握其技术或客户资源,这样突然发生变故之时,不至于惊慌失措。

当然,职业经理人尽管在智力水平、知识结构、经营视野等方面存在优势,但毕竟不是企业的主人,因此必须要按照董事会的意图执行,善于与企业主沟通,在具体的企业实践中,思路与老板结合、感情与员工磨合、工作与同事配合、作风与企业吻合。现在大多数职业经理人犯同一个毛病,就是夸夸其谈、纸上谈兵,没有务实的心态,很难获得老板和员工的信任,因此在选择职业经理人时,企业主必须进行深入的考察,不被表面现象所迷惑。

11.与垃圾打交道的人作文450字 篇十一

与垃圾打交道的人作文450字

令我敬佩的人很多。如:无私奉献的警察叔叔,自强不息的残疾人,认真学习的小伙伴,默默工作的清洁工人,每天教导我们的母亲但是令我最敬佩的就要数清洁工人了。清洁工人每天都默默无言地工作着。无论是炎热的酷暑,还是冰冷的寒冬,他们都在任劳任怨地工作着。他们工作不是为了他们自己,而是为了大家,他们不仅把干净的世界给了我们,还给了我们一颗无私奉献的心。我记得以前清洁工人在我的脑海里是特别脏,而且极不讲卫生的.人。但从一件事后我彻底改变了对他们的印象。那是一年的暑假,我帮妈妈倒垃圾,正巧看见一位清洁工人在扫垃圾。一群小孩在一旁踢球,突然球滚到了垃圾堆里,因为太脏他们谁也不愿意去拿,正当他们准备放弃的时候,一个声音叫住了他们,原来是那个清洁工人,他把球从垃圾堆里拿了出来,还给了他们两张餐巾纸,对他们说:给你们,下次小心点,用纸把球托着拿回去洗洗吧。小朋友们兴高彩烈地把球拿走了,清洁工人也在微笑地看着他们。就在那一刻我真正理解了清洁工人。洁工人是城市的美容师,他们为了我们而无私奉献,为了我们而吃苦耐劳,为了我们与垃圾打交道,要不是他们我们的家园真不知道会发生什么样。

这就是我敬佩他们的原因。

12.企业如何与银行打交道 篇十二

一三大纪律

第一条:专管员永远是对的,即使错了也是你做的还不到位。

第二条:解决问题需要关系,但不能依赖关系。

第三条:既不能太远,也不能太近,要象情人一样若即若离。二八项注意

第一点,端正态度,树立信心。税务人员也是人,不要见了他们就觉得低人一等,总像自己理亏似的;现在税务人员也有了服务意识,如果不违反大的原则,他们还是愿意帮忙的;只要你公司没有大我的涉税问题,与税务人员都能沟通好的。

第二点,相互尊重,在尊重税务人员的同时,也是给他们一份尊严,在办事的时候嘴巴甜一些,嘴甜的人不吃亏,别去了税务部门就哭丧着脸,人家不爱看;税务专管员是税务局管理企业的最直接的人,因此轻易不要去得罪他们,对他们也要表示足够的尊重,想问什么问题最好一次性问个清楚,一个专管员通常管理上百家企业,不可能为一家企业的一个问题纠缠不休。最后一条,按时提交申报表和要求的其他资料,配合好他们的工作才是搞好双方关系的基石,如果不小心弄到黑名单上,大家面子都不好看。

第三点、首先熟悉国家有关的各项税收政策和法律法规条款,你要自己先做好准备工作,有些你不必问税务人员,很多东西在在网上都能查找到,你实在拿不准,可以找熟悉的税务内部人士问问再说。要明白,一个在税务内部一个朋友也没有的财务人是绝对不称职的;

第四点,打电话请教不如当面请教,挑一个好的时间去面谈。周二~周四效果比周一和周五好,因为这些人周一上午一般开会比较多(尤其是节假日后第一天上班,别想找到他们),而且这帮人由于恋假,周一情绪普遍不好,据统计发生吵架概率最高;周五因一周的疲惫,特盼望休假也无心工作。一天当中最好刚上班去,因为晚去的话,人家会以为你想请客呢。去之前可以先打电话确认一下是否有空,将心比心,要是我没空的话,人家来烦我,而且两手空空,我虽不会把情绪放在脸上,也是一肚子的恼火。如果实在没时间去,打电话时选择上午10点和下午3点最好。

第五点,以探讨业务的态度就公司的涉税事件据理力争,但是,假如他们决定不了或者理解有误的话,给时间他们请示上级或者去学习,别咄咄逼人,我见过好多的财务人员但凡有一点理由,都是咄咄逼人的态势,可能他们自己不觉得,但是他们却表现了出来,要明白,人无完人,金无足金,税收政策经常在变,我们只关注自己的行业,人家涉及了所有的税收项目,人家有时答不上来,这也没错,你得始终记着,你是去解决问题的,不是去指出人家不足的。实在沟通不成,可以说自己无所谓,可就是总部不同意,让他觉得你和他是一个战壕里的。

第六点,如果发现什么问题,最好是在税务专管员这一层就沟通好处理解决掉,不要把事情捅到上层去,那样事情就会很麻烦。个人觉得这一点是比较关键的。不管是与税务人员交往也好,还是工作中的其他方面也一样。

第七点,没有真正的交情,别没事就跳过基层去找上级领导。别以为人家局长的态度让你如沐春风,人家要没这么点涵养能做局长吗?可是他真的乐意来管这些小事吗?掉转头来,他可能立马招来手下大骂一通也说不定,你不光给自己招来麻烦也给你所在的企业惹事,想想看,是不是这个理?要找领导就要解决大事,比如想换个事儿少的专管员啦,办个优惠啦、批个大额损失啦等等吧。

13.卢蓉 投资人如何与创业者打交道 篇十三

作为DCM的董事合伙人,文思、易车网、当当网在卢蓉的主导下已经IPO,丁香园、优雅100这样的早期项目还需要她更多耐心地扶持和培育。大多数项目,都是她从创业者还在默默无闻、埋头苦干的时候就已经相识,但是当部分企业已经IPO成功之后,她欣喜之余更多的是感动。讲到一位曾经负债累累却依然破釜沉舟的创业者时,卢蓉竟然哽咽。她说,很多成功的创业者背后,都是一本很厚的书。

话说回来,投资人和创业者之间的关系,说简单也简单,就是钱的事;但说复杂也很复杂,卢蓉用结婚来形容二者之间的关系。就像经营家业,需要同心协力,你出钱,我出力,事成之后,你好我好大家都好。但是撇开那些联姻不成功的案例不谈,投资人和创业者更好地结合,其实是为了更好地分开——大多数投资人是要寻求最大利益回报的资本退出,这是与婚姻最大的不同之处。

因此,双方的相处磨合时期显得尤为重要。卢蓉认为,一定要爱上这帮创业者,再去投他们。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如果一开始就沟通困难,互不信任,除非没有别的钱可要,不然,一定不能要这个投资人的钱。在对项目做尽职调查的时候,她喜欢跟第二梯队的人打交道。从这些人身上可以间接看出创始人的号召力和领导力如何,甚至能检测出公司整个团队的执行力和稳固性。当然,如果创始人试图向投资人隐瞒一些数据之类的,卢蓉也能从第二梯队身上旁敲侧击,辨明真伪。

虽然她的尽职调查做得如此繁杂苛刻,但卢蓉可以称得上是很会心疼和保护创业者的一名投资人。从一个侧面可以看出:当当网的创始人李国庆在对投资人的口诛笔伐中,唯独没有提到DCM,而卢蓉至今仍是当当网的董事之一。

卢蓉还主导投资了针对医药专业人士的行业网站丁香园。这家网站曾经被《创业邦》报道过,在靠自有滚动资金和网友赞助的非盈利情况下,创始人和团队坚持了10年。卢蓉说,这样的公司,就应该给他们帮助加强网站的商业化。而她口中的帮助不单是指资金,还包括陪同他们去海外谈一些国际性的合作。

另外,她还会发挥女性优势,用她自己的话说,“当女人挺好的,所有的人跟你见一面就记得了。”据投资界与她熟识的人评价,卢蓉擅长于与创业者的沟通而能跟对方做成很好的朋友,从而获得创业者的尊敬和信任。因此,在很多矛盾被激化的艰难时刻,往往是卢蓉出面摆平。这点也得到了卢蓉本人的确定。“董事会上一般以男性居多,作为女性你经常会是一个冲突的调解者,这点是挺重要的。而且作为女性还有一点好处,你可硬可软,你骂了人之后,一般男的不会跟你计较。”

这些话也传达了一个很重要的信息,她很能分辨得清在不同场合和时间,所扮演的不同角色。她能很清晰地辨别在每一次投资过程中,投资人从头到尾应该扮演的每一个角色;也知道任何时候都该忠实地待在每一个角色里面,然后严格遵循该角色所固有的游戏规则。因为,当作为公司的一名董事和投资人的身份两者发生矛盾时,她会以公司利益最大化为做决定的依据。那些往往在价格方面产生的纠纷,她也用“以市场化的价格为导向”这样的理性手段予以解决。因此,在卢蓉身上,可以明显地感觉到理智与情感相融合的投资之道。

《创业邦》:一般投资人都会说,投项目关键还是投团队。你去看项目的时候,会从哪些角度去考察企业的团队?

卢蓉:我看团队的时候,不仅就是看一个人,我还喜欢看他的第二梯队是什么样的。我常常问自己一个问题,钱放进去后,大风大浪来的时候,我们万一不幸触礁了,这个船在上上下下要沉的时候,这帮人是不是愿意一起去抵挡风暴?如果我的答案是肯定的,我想这样的企业家和这样的团队是值得你去投的。因为我已经信任他们,我跟他们赌就算赌输了,他们也尽了全力,我也尽了全力。而不是说你跟他上船了,他就乱开船,也不管你的利益。

《创业邦》:你去见第二梯队的时候,一般会问他们什么样的问题?

卢蓉:也没有一个公式,这比较像艺术。一般你跟第二梯队的人去谈的时候,会发现这个企业的领导人的能力和他是怎么对待底下人的。第一,他有没有那种人格魅力;第二,他有没有那种领导能力;第三,底下的人是不是尊敬他,愿意跟他走。所以见了第一梯队以后,我挺喜欢见第二梯队的人,因为你见了第二梯队的人,才会真正知道这个企业到底是什么样。

比如有的时候我见过的企业,第二梯队对公司在做什么,以及对公司的一些数据都非常敏感,都知道公司今年做了多少。还有一点,你见过第一梯队的人,他对你说了一个数字;如果你再见第二梯队的人跟你说的数字都一样的话,就绝对没有人在骗你。他不可能全体召集起来说,咱们对这个投资人说点假话吧。他这样就没有办法领导团队了,所以我一般还是比较喜欢多见一些人。

而且第二梯队的能力肯定也很重要,上面把任务布置下去,他们是不是有能力可以执行?这个能力很重要。第二,如果这么一帮人,是有一个共同的目标都往那儿冲,就很明确地知道公司往哪儿走。如果这个人看的是这个目标,那个人看的是那个目标,冲到最后这个队伍就会散掉。跟第二梯队聊,如果他们不知道在干吗,只是很盲目地执行任务,这就说明第一梯队的领导能力有问题了。

很多投资人就把做企业比喻成是打群架,这个确实是,一个人纵使有三头六臂,要是没有一帮兄弟去帮你也不行,特别在中国。因为中国这个创业环境还是充满各种挑战的,同时职业经理人的成熟度还在发展过程中,所以确实需要有这种第一梯队、第二梯队团结在一起的一条心。

《创业邦》:那反过来,你认为创业者在找投资人的过程中应该怎么考察投资人?

卢蓉:我发现很少的企业家在选投资人的时候去做DD(Due Diligence),这一点我觉得很奇怪。因为我们在对企业做尽职调查,他们也应该对投资人进行尽职调查。其实很简单,你问投资人投了哪些项目,你不要跟我讲你所有成功的项目,也讲一些你觉得投得不够成功的项目。然后,最好跟这些成功项目的企业家去谈一谈,也跟那些不成功项目的企业家谈一谈,看投资人在企业不好的时候是怎么表现的,这一点很重要的。企业家之间都会有一种互相帮助的心态,你能从他们那里知道,这个投资人表现怎么样。他对于业务有多了解,能够给你带来一些什么样实在的支持。这些都是很正常的要求,而且我觉得企业家应该对自己负责,应该做尽职调查。

比较早期的投资就像谈恋爱,这个人是什么样的风格、什么样的性情,这些都会在谈项目的沟通过程中,有一定的了解。如果你们在谈的时候就搞得很不愉快,除非找不到别人的钱了,你千万不要找这个人的钱。因为开始在接触的时候你就觉得跟他共事很难,或者很纠结,可能后面相处起来就比较难了。我觉得哪个机构都没关系,主要还是人,谁做你的董事,谁就会跟你接触最深,所以你应该还是更看重跟投资者是不是可以互动得很好。

《创业邦》:人们常说,“给钱的就是大爷”。面对创业者,VC会不会也有这样一种心态?

卢蓉:我觉得好像总是我在服务,他们总是高我一截,这是真话。在我眼里,投资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因为我们是靠他们成功了以后,我们才能挣到钱。他要真正能把企业做好,在我能做到的能力和范围里,需要我提供什么服务,就去给他提供。比如,他需要招人,我就把人脉关系打开让他用;他需要融资,我还能够帮助他介绍别的投资人。像我们有企业在很困难的时候,在国内融不到钱,我们就让他到美国去融钱。美国经济不好的时候,还可以到日本去融钱。人人网最后一轮不是从孙正义那里融到的钱吗?

如果创业者有这种心态,说明这个人不够自信。作为企业家,你要领一个队伍,应该是VC给你钱,给你辅助,他帮助你成功;通过你的成功,VC才挣到钱。所以,我希望在企业家面前,是一种平等、互相尊敬的关系。他对我要有信任,不然他做企业碰到什么困难或者说遇到什么问题都不会跟我说的。所以我希望一开始,就能跟企业家有一个比较平等又信任的关系。最好是,他们做得好了以后,比我们更强势一些。而且,往往是企业做得好的时候,企业家总是比VC强势;企业做不好的时候,VC才强势。

《创业邦》:创业者对投资人设定的各种保护性条款都非常敏感,你一般是怎么跟他们沟通的?

卢蓉:我一般都会坐下来一条一条地跟创业者过,我也会让他知道,他答应了每一条后,对他的未来风险在哪里?如果企业做得不好,是什么样的风险;企业做得好,又是什么样的风险,就是讲清楚对他的各种利弊、影响。因为我觉得投资人第一次跟企业家谈,其实都是认识时间不是很长,除非你遇到的是第二次、第三次再创业的企业家。

所以,我都是希望能够站在创业者的角度去跟他们理解这个协议,因为对企业家的投资真的就像结婚,你把他骗到床上去,这个婚姻也好不了。

《创业邦》:但对于投资人来说,你是有底线保护的,对于创业者来说,好像没有什么能够保护他们的利益。尤其是大多数初次创业,第一次接触投资人的创业者,都会有种害怕的心理。

卢蓉:从创业者的角度,就是要破釜沉舟把企业做好,没别的出路了。他跟董事的关系,最主要的还是取决于他企业能做好还是不好。企业做得好,他跟一般董事都很好相处,企业做不好就算关系很好,大家也都很纠结,这个日子也过得很辛苦。创业者只要把企业做好根本无所谓,企业做好了就是硬道理,董事一般都忙得要死,一般没事他不会去找你茬的。

《创业邦》:常常听到创业者说,不仅想要投资人的钱,更想要投资人的经验和视野。你觉得哪些是投资人可以帮到创业者的,而哪些问题是只能靠创业者自己去完成的?

卢蓉:每个公司的情况不同,会有不同的事情。但是创业者的企业领导能力,包括对董事会的领导能力,这个是创业者自己得有的,不是说VC可以给他的。就是说,作为一个企业家,如果要VC来告诉你做什么,那你本身就已经是很失败了。VC来跟你讲,那还不如VC自己去做企业家。

所以一般VC喜欢投的人,一定是很有主见的一个人,他知道自己做的什么事。我不会投一个企业家来问我,什么比较热,做一个什么项目让VC来投?这样的企业家本身就没有使命感。

《创业邦》:能否拿你最近投的几个案子说一下,他们对投资人的需求分别是什么?

卢蓉:最近的项目有比较早期的像丁香园,还有当当网以前两个高管出来做的优雅100;比较晚期的像万学,创始人之一凤允雷是以前51job的,所以我们对凤总非常地了解,也非常认可他的能力。后两个案子都是跟创始人很熟悉,信任成本很低。

丁香园我也很喜欢,这帮创业者在非盈利的情况下坚持了10年,所以要给他钱去加强商业化,然后就是帮助他们去联系一些国际公司,陪他们出国谈合作。优雅100目前需要找人,我们就帮助他们找VP级别的人。万学可能更是一种上市前的准备,一个好的上市企业,两三年之前就开始做一些按部就班的准备,打好地基,上市之后才能够继续是一个很稳健、股票能涨的公司。

《创业邦》:在你所投的这么多企业里面,创业者彼此之间会发生联系吗?

卢蓉:对,本身企业之间就可以互相学习。我们前一阵子在青海做一个CEO活动,大家互相交流得很多,而且之后企业家跟我们说,他们还在私下交流了很多的东西,彼此借鉴。比如说,像我们投的很多电子商务的企业会经常到当当网去看看他们是怎么管理的,有的时候会互相辅导。

我们刚刚投的一家企业,正在制定期权。我跟他讲了一套如何制定期权的方法,讲完之后还是希望他能够直接跟做过企业的创业者进行交流。对方可以跟你讲,为什么要这么做,因为可能他以前就在这上面吃过亏。DCM投资已经上市的企业像51job、文思这些公司的老总,他可以给你讲两天两夜怎么去管理这个期权,怎么做最有效。当企业做成功以后,就慢慢积累了一套小企业成长的经验,所以我经常让我们的企业家承诺,在他们成功之前有别人辅导,成功之后也必须辅导别人。现在很多我们旗下已经上市的成功企业家,都已经起到辅导老师的作用,我经常送学员去跟他们见面交谈,这是他们的职责。

《创业邦》:假如你担当董事的某家企业,一段时间内业绩下滑或陷入其他逆境,你通常的态度和做法是什么?

卢蓉:企业有的时候会好,有的时候不好,我觉得这个就是要看投资人的心态了。不好的时候就要看,是公司不好,还是管理层的不好,还是一些客观的问题,找到以后那就解决问题。

我有投一家企业在2008年的时候,因为出口市场不好而导致业绩下滑。因为我已经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了,就让别的企业家去跟他谈。第二,我也比较有耐心。做投资人,你要是有了一些成功的案例、一些业绩以后,心里会比较稳一些。当时我跟管理层说,你们做得很好,在市场不好的时候你们反应得非常快,而且市场不好这个大势,谁都没法去管,所以我叫他们不用急。只要保证我们今天每做的一件事情,都能促使十年以后成为一个伟大的公司,这才是我真正想要的事情。

有的时候,投资人去跟企业家急,没用的。企业家有多少能耐?他就那么多能耐,这个市场就是这个样子,他能做到什么地步?所以,只能投资人去帮他,帮他放大他的能力,能够在他困难的时候,解决一些实际的困难。你去跟他急是没有用的,他已经做不好了,你还在那里说,只会把事情搞得更糟糕。越是在特别不好的时候,越是特别要去关心企业家。

《创业邦》:在多家企业董事会里担任董事,你怎么能跟不同的创业者很好地进行互动?

卢蓉:我跟企业家的互动一般还是比较Open的,如果跟企业家互动得很好的话,很多事情他会愿意跟你去商量。因为作为创业者,像你刚才说的其实是挺孤独的。而我们看的企业太多了,一年看100多个企业是正常的,为什么有些企业做得起来,有些企业做不起来,看多了慢慢地就会积累成一个很大的图书馆。你会知道有些事情为什么做了可成,有些事情做了就一塌糊涂不可成。所以,你就变成创业者很重要的一个军师、谋臣。我喜欢跟企业家互动,我经常开玩笑跟企业家说,你如果没办法跟我互动,那你跟谁都没办法互动了。如果企业家不要我互动也行,我投了那么多公司,非常忙。

但是也有和企业家有利益冲突的时候,比如对一件事情的看法不同,而他这件事情做下去,对企业长期的影响是好还是不好,也许有两种不同的看法。现在做一个决策有时候要过几年才会知道这个决策是对还是错,而一旦选择了一条路,就对另外一条路关门了。这就是我最焦虑的时候。双方意见一致就没什么好说的,就这么走;那意见不一致的时候,就会是你很焦虑的时候。

企业家不理解的时候我也会觉得受委屈。我被企业家骂过,也骂过企业家,还敲过桌子。但这些都没有什么,做投资嘛,就是希望你投的这个企业最后能够成功的,沿途会碰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企业家有很焦虑的时候,我们也有很焦虑的时候,都是一样的。只要大家是在一条船上同舟共济,就跟结婚把一个家业搞起来没什么区别,那就算我们最后大家都赌失败了,也就没话说了。

《创业邦》:如果公司的利益和投资人的利益产生冲突,你怎么办?

卢蓉:我觉得所有董事的职责都是一样的,就是对公司的长远负责任,你所有做的事情必须都是从公司利益最大化出发的,这是董事的基本职责。如果董事之间的利益有冲突的时候,最后都是以公司利益为最大化为出发点。

当然,有时候这个利益是不是跟做VC的利益会有冲突?会有。比如,企业要追加新一轮投资的时候,怎么样定价,也许在这方面会有一定利益上的冲突。但是如果你已经在企业里面了,已经是投资人了,也不一定有冲突。因为,公司利益最大化的时候,无论是管理层董事还是投资人董事,你的利益才能体现出来。

《创业邦》:你对投资人撤换创始人的现象怎么看?

卢蓉:我还是比较相信创业企业,这个企业很多的灵魂就是这个创业者的灵魂。我已经被中国企业家洗脑洗得很彻底了,要是投企业,我希望创业者能够把企业带到底,就是说他能跟着企业一起成长,我能看到他有这种能力,这样的企业家我才投。我投过的所有的企业里面没有换过CEO的。就算是在美国这样比较成熟的企业环境里面,换掉创始人、换掉CEO,成功概率一般都是很低的。

我们曾经有一家公司,带来了很多外面一些履历表非常好看的、能干的职业经理人,进来以后花了很多的钱,企业不好了以后,他们就拍拍屁股走了,最后救企业的还是这个企业家。而且如果要引进企业经理人,创业者一定要打心底里去接受它,就是说创业者自己要做这个事儿才能做成,不然投资人根本就一般不太可能推动的。

《创业邦》:哪一种类型的创业者是你比较青睐的?可以具体到哪个人吗?

上一篇:高三提高记忆力的窍门下一篇:市场营销的相关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