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2024-08-16

商贸流通行业发展(精选10篇)

1.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一

加快现代商贸流通业发展,努力化危为机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服务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反映一个地区经济发展和社会繁荣的重要窗口,也是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级的助推器。大力发展商贸流通业,加快实现我市商贸流通现代化步伐,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生活品质之城的必由之路,也是应对当前面临严峻形势的紧迫需要。

一、流通力的内涵与发展流通业的重要性

(一)流通力的内涵

流通力就是流通领域的生产力。流通生产力应该是社会把产品运送到消费(包括生活和生产)领域的能力。具体来说,就是在一定时期内花费在流通领域中的活劳动和物化劳动同已经转移到消费领域的产品之间的数量对比关系。活劳动与物化劳动花费越少,产品被转移到消费领域的数量越多,就说明流通生产力越大,反之则越小。

流通力取决于流通规模和营销能力,即流通力=流通规模+营销能力。流通规模是硬件,营销能力是软件,两者是互为补充、互为条件,只有两者有机结合才能发挥流通在经济发展中的应有作用。

(二)流通是现代经济的助推器

流通是反映一个国家经济繁荣程度的窗口,是观察一个国家综合国力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晴雨表,是不断启动市场、促进需求和消费不断升位的助推器。

计划经济是以生产决定消费,消费受生产支配,往往容易形成卖方市场和短缺经济现象。而市场经济是以消费需求决定和带动生产。努力满足即期的消费需求,开发潜在的消费需求,创造未来的消费需求,成为市场经济能够不断发展的动力所在。流通带动生产,小流通带动小生产,大流通带动大生产,现代流通带动现代生产。现代流通是社会再生产过程的血脉和神经,是各种生产要素集结、整合与聚变的载体;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质量和效益的引导性力量。运用高新科技建立和发展现代化大流通体系,可以带动产业结构的调整,提高劳动生产率和经济运行的效率。

(三)城市要发展,流通必先行

城市是商流、物流、信息流、资金流和人流的中心;流通越发达,城市就越繁荣,就越具有竞争力、生命力和辐射力。一个已为国际经验所证明的基本规律是,现代化城市的特征都表现为商业高度发达与成熟。所谓商业高度发达是指多种业态并存,为商业配套的企业设施齐备,信息系统与服务水平处于领先地位,辐射范围广;而所谓商业成熟即意味着商业龙头企业的优势明显,并拥有科学的管理系统、营销技术和经营理念。唯有流通活跃,经济才有活力,要素的不断流动与重新优化配置才能得以实现。

一个城市核心竞争力主要表现为生产力与流通力的统一。即:竞争力=生产力×流通力。在生产相对稳定的条件下,流通力成为决定因素。流通力小于1,不仅本地生产能力无法实现,而且内外交流堵塞,这就大大削弱了城市的竞争力。如果流通力大于1,不仅可以弥补本地生产能力的不足,而且通过促进内外交流、优势互补、组合配置,可极大提高城市的辐射力和影响力。

城市经济的发展不仅要依靠“新经济增长点”所提供的利润,更依靠商业繁荣带来的土地、房产、劳动力及基础设施等要素的普遍升值。名列世界竞争力前茅的新加坡,主要不在于其生产优势,而

在于其强大的流通力;我国香港也是靠“商”成为国际大都市。因此,一个城市的发展,不仅要重视生产的发展,还必须重视流通力的投入和培植。只有将流通业提高到优先发展产业的高度,才能促进杭州城市发展和杭州各项功能的发挥,提升杭州经济的综合竞争力。

二、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现状及特征

进入新世纪以来,伴随着经济发展和消费需求的快速增长,我市商贸流通业取得了长足的发展,成为市场化程度高、活力强、发展快、特色鲜明的重要产业部门,对拉动我市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2008年1-9月,我市商贸流通业实现商品销售额6395.8亿元,比上年增长24%,实现增加值383.97亿元,比上年增长16.6%,占全市GDP的11.6%,比重较上年有所提高。商贸流通业总体效益提升,2008年1-9月实现利润总额73.9亿元,比上年增长27.8%。一批实力强,发展快的大型企业,在我市商品流通中发挥着重要的主导作用。2008年1-9月,在全市贸易企业中,销售总额超亿元的贸易企业778个,拥有资产总额2232.2亿元,实现商品销售总额4887.76亿元,分别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的87.5%和92.1%;实现利润总额73.46亿元,占全市限额以上批发零售企业的99.4%,显示出较强的实力和蓬勃的发展生机。其发展特征主要表现为:

(一)流通主体呈多元化格局,民营经济发展迅猛。商品流通业是率先实行改革开放的领域之一,打破了国有经济主体大包独揽的局面,逐步形成了多种经济成分、多种流通渠道、多种经营方式的格局,建立了新型的商贸流通所有制结构。2008年1-9月,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中,国有、集体经济所占比重已由1978年的百分之百下降至4.1%,非国有、集体经济比重高达95.9%,其中个体私营经济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比重达到57.1%,股份制经济比重占30.3%,外商及港澳台商经济所占比重为8.5%。我市流通领域的民营经济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不断发展壮大,在促进经济发展、增加就业岗位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2008年1-9月,我市民营经济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023.57亿元,占全市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89.1%;实现商品销售额4358.67亿元,比上年同期增长20.3%,民营企业已成为全市流通领域的主力军。(见下表)

2008年9月底限上批零业和住餐业企业及就业人员

(二)行业结构日趋优化,流通体系不断完善。行业结构是商贸流通业内部以流通环节和渠道的设定为基础形成的结构性特征,最核心的部分是由批发和零售两大部分构成,其发展水平反映了流通业的演化历程及所处阶段,其变动趋势反映了流通渠道的市场配置及运作效率。从2008年1-9月限额

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我市商品流通行业构成主要以批发业为主,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到72.1%和47.2%,零售业、餐饮业次之,零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分别占17.8%和28%,餐饮业单位数和从业人数仅分别占10.1%和24.8%。批发零售贸易业商品销售总额中,批发业占88.5%,零售业只占11.5%。

从批发零售业、餐饮业的内部行业构成看,据2008年1-9月限额以上商贸企业统计显示,批发业主要集中在矿产品建材及化工产品批发、机械设备五金交电及电子产品批发、纺织服装及日用品批发三大行业,这三大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批发业的85%,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销售额分别占80.1%、84.2%、83.6%。零售业主要集中在汽车摩托车燃料及零配件专门零售、百货超市零售、家用电器及电子产品专门零售三个行业,这三个行业的单位数占全部零售业的76.2%,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销售额分别占79.2%、78.1%、83.5%。餐饮业主要集中在正餐服务行业,其单位数占全部餐饮业的90.3%,从业人员数、资产总额、营业额分别占全部餐饮业的51.4%、81.2%、54.5%。

(三)新兴业态异军突起,连锁经营快速发展。近年来,随着我市经济快速增长和居民消费水平的不断提升,跨国零售企业和国内大型连锁企业纷纷抢滩杭州市场,基本形成了本地连锁企业、国外连锁企业、外省连锁企业齐头并进的流通格局,大商场、大卖场、超市、便利店、专卖店等新型业态发展势头强劲。到2008年9月末,全市共有限额以上零售业和餐饮业连锁企业103家,比2000年末增加80家;连锁企业门店数5307个,比2000年末净增5001个,门店数超100个的连锁企业达14家。103家连锁企业实现销售收入378.87亿元,与2000年相比,年均增长42.7%。2008年1-9月销售收入超亿元的连锁企业已达42家,其中超10亿元的7家。农村流通现代化进程不断发展。截止2008年11月底,全市开展“千镇连锁超市”工程的136个乡镇中,已开设连锁超市181家,实现了乡镇连锁超市网点全覆盖;在乡镇连锁超市全覆盖的基础上,连锁超市的重点向行政村便利连锁店延伸和发展,全市农村2124个行政村中有1958个村开设了连锁便利店2406家,覆盖率达92.2%。零售业态的日益完善,极大地方便了居民生活,消费者购物更加方便、快捷。

(四)商品交易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大市地位不断巩固。我市大型商品交易市场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继续保持良好的发展态势,交易规模不断扩大,辐射能力不断增强,初步形成了大市场大流通格局,为促进我市加快建设全省的商贸中心、扩大商品流通规模、方便城乡居民生活、扩大城乡就业、推动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同时,随着我市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市商品交易市场建设改造步伐也进一步加快,硬件设施档次不断提高,配套服务功能进一步完善。截止2008年9月末,全市亿元以上市场129个,1-9月实现成交额1725.34亿元,成交额超10亿元的市场28个,实现成交额1419.61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82.3%,超百亿元的超大型市场4家,实现成交额632.35亿元,占亿元以上市场总成交额的36.7%。我市亿元以上商品交易市场的数量、摊位数、成交额等主要指标均名列全省第一。

(五)餐饮业持续快速增长,成为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增长点。随着城乡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外出就餐人数不断增加,我市餐饮业保持了快速发展的态势。2008年1-9月,我市餐饮业实现零售额127.46亿元,比上年增长22.8%,其增长幅度居商贸流通各行业之首,比批零贸易业增幅高2.3个百分点,比其它行业高23.9个百分点,比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幅度高2.1个百分点,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11.1%,对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增长贡献率为12%,拉动社会消费品零售额

增长2.1个百分点。我市餐饮业在经营规模不断扩大、营业份额不断提高的同时,加快了从传统的经营模式向现代经营模式的转变,2008年9月末我市限额以上连锁餐饮总店发展到20家,连锁门店781个,营业额37.33亿元,涌现出如“知味观”、“花中城”、“外婆家”等一批餐饮企业的著名品牌,誉满杭州,打响浙江,乃至全国,从而成为引领杭州餐饮经济的排头兵。以肯德基、麦当劳为代表的西式快餐迅猛扩张,经营汉堡包、比萨饼的西点房和形式多样的奶茶店四处开花,咖啡厅、冷饮店、酒吧、休闲吧生意火爆。多业态发展的各式中西正餐特色餐馆、宾馆餐饮、快餐自助餐馆、外卖送餐、商场超市餐饮、美食广场,以及遍布城乡各地的小餐馆、外地风味小吃店,极大地丰富了消费者的生活,满足了不同消费层次的需求。

三、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挑战

我市商贸流通业虽然得到了快速发展,但从总体上看,还不能很好地适应全市经济发展的需要,面临着许多困难和挑战,与发达国家(地区)及国内先进城市相比仍然存在差距。

(一)城镇居民消费倾向逐年下降制约发展。2000年以来,尽管我市社会消费品零售额年年攀升,但居民消费倾向仍逐年下降。2000年至2007年,我市城镇居民消费倾向分别是80.6%、82.3%、78.2%、77.1%、77%、80.9%、76.1%和68.7%。消费需求下降必然造成商贸流通行业发展后劲不足。

(二)从网点布局看,农村商贸流通业发展缓慢。相对于城市,我市农村市场建设进展比较缓慢,流通体系尚不健全,农村流通网点依然稀少,售后服务体系不健全、设施不配套、综合运行成本偏高等状况仍然存在,导致农村的部分消费流向城市,延缓了农村市场的发展进程。2008年1-9月,全市农村消费品零售总额为56.67亿元,占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4.9%。农村商业网点分布散、市场秩序不规范,假冒伪劣商品屡禁不止,侵害农村居民消费权益的现象时有发生。近年来我市以实施“千镇连锁超市”和“万户放心店”工程等为载体,农村商贸流通发展步伐明显加快,但与城市相比,差距仍十分明显。

(三)从盈利状况看,整体经济效益欠佳。近年来,由于能源、粮食、原材料等上游产品价格上扬,导致商贸流通企业购进成本增加,而在销售终端,由于买方市场形成,一些商家为争夺客源,无奈采取低价竞争和各种优惠,使商业毛利大大减少,从而导致商品销售利润率下降,一些企业入不敷出,亏损破产。2008年1-9月,从经济效益的主要指标看,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法人单位资产负债率高达74%,成本费用利润率、销售利润率分别仅为1.53%、1.31%,表明企业的盈利水平仍然偏低。而餐饮企业财务状况更加堪忧,2008年1-9月,全市186个限上餐饮业法人单位营业利润总额仅为3.94亿元,利润总额仅为3.89亿元,企业亏损面超过50%。

(四)从利用外资水平看,对外开放程度偏低。加入WTO以来,我市对外开发步伐不断加快,商业利用外资项目明显增多,国际商业巨鳄中已有家乐福、麦德龙、欧尚等著名连锁超市纷纷登陆杭州市场,全球零售业第一巨头沃尔玛也已入驻杭州。但总的来看,我市批发零售业利用外资水平仍不高,对外开放程度偏低。2008年9月底,全市限上批发零售业港澳台商投资企业、外商投资企业仅有22家,只占全部限上法人单位数的1.4%,销售额占1.3%,比重明显偏低。从法人单位实收资本结构看,港澳台资本、外商资本仅为59.35亿元,占全部限上实收资本的2.3%。2008年1-9月,全市批发零售业、餐饮业吸收合同外资3.44万美元,实际利用外资1.01万美元,分别仅占全市的9.5%和3.8%。

四、加快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对策建议

党的十七大提出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到二○二○年比二○○○年翻两番奋斗目标,必须加快消费的增长,尤其重视挖掘农村市场的潜力,形成围绕扩大消费需求发展经济的良性增长格局”。报告中还指出“坚持扩大国内需求特别是消费需求的方针,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投资、出口拉动向依靠消费、投资、出口协调拉动转变”。结合我市发展的实际,应把加快发展商贸流通业作为发展我市现代服务业的一项战略任务来抓。当前,应着重抓好以下几个方面的工作:

(一)加快传统商贸流通业的改造和提升

1、继续做好改造提升商品交易市场,不断增强市场功能。我市是全省的“市场大市”。数量众多的商品交易市场是我市经济的一大特色和亮点,在历史上起到了活跃经济、积累资本、培育产业、增加供给、扩大就业等重要作用。现阶段,我市的商品交易市场在总体上处于三种状态:一部分市场已完成历史使命,逐步趋向萎缩或消亡;一部分市场随着厂家直销方式的发展、全国同类市场的兴起,经营业绩下降,处于勉强维持状态;还有一部分经过不断改造和提升,继续保持较强的生命力。因此,从商品交易市场的发展和功能看,今后要按照压缩总量、整合资源、强化功能、规范管理的原则,依据全市现有专业市场的发展状况、区位,以及产业基础,合理确定各类专业批发市场的职能分工,推进商品交易市场组织、经营和管理的创新。重点要提高其信息化程度,以信息化推动专业市场的现代化。采取市场经营与商品经营相结合的办法,利用专业市场的知名度,探索定牌、贴牌加工,自主开发产品;采取交易中心与展示中心相结合的方式,引导国内外知名企业在市场设立产品展示中心;采取散户经营与公司制经营相结合的模式,提高经营的组织化程度;探索利用专业市场的优势,增加会展功能,培育知名会展;延伸服务内容,增强配送功能,推动商品交易市场从商品集散地向物流配送中心转变,带动市场升级。

2、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充分发挥市场主渠道作用。以连锁经营为主要载体,加快零售业的改造提升,连锁经营是现代流通的一种经营方式和组织形式,是现代零售业的发展主流。我市连锁经营起步于20世纪90年代,但由于在流通企业改制过程中缺乏有效的引导,没有形成发展连锁经营的合力,导致整体规模较小。我市本地的连锁经营企业普遍存在单店规模小、门店数量少和知名度低等方面的问题。随着零售领域的开放,国内外一些知名连锁企业加快了进入我市的步伐,挤压了我市本地企业的发展空间。对此,我们要正视现实,根据全市各地的实际,明确发展重点。当前,应继续发展农村连锁企业,构筑县城、中心集镇和经济发达村的农村连锁网络。在支持发展直营连锁的同时,鼓励以商品、品牌、商号、配送、管理技术为纽带,发展特许经营,进一步拓宽发展连锁经营的行业范围,支持市内连锁企业采取集中采购等方式,降低进货成本。

(二)大力培育和发展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加快新兴流通业的发展

1、加速建设现代物流配送体系。物流配送是现代商贸流通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被称为“第三利润源”,配送的完善和快捷成为实现连锁经营的重要保证。目前,我市大多数连锁企业尚无独立的配送中心,即使有些企业有,但规模较小,技术落后,自动化水平和配送比例较低。因此,提高物流配送效率,降低经济运行成本成为我市发展现代物流配送的关键。要着重做好以下几个方面工作:一是加强连锁企业内部物流配送中心的建设与管理。根据企业的实际情况,考虑市场需要和生产流通的发展趋势,合理确定配送中心的建设规模与水平,逐步实现仓库立体化、装卸搬运机械化、拆零配货电子

化、配送过程无纸化,并建立自动补货系统,为连锁企业提供安全可靠、高效率的配送体系。二是整合物流资源,建设专业化、社会化的物流企业。通过资产重组和专业化改造,充分利用和整合现有物流资源,特别是与批发企业和储运企业的改组、改造相结合,打破行业界限和地区封锁,有计划、有步骤地完善和发展社会化物流企业,提供高效快捷的配送服务。三是抓好商品交易市场配送中心的建设,提高市场的商品集散功能。四是设立流通现代化人才培养基金,为加快现代物流配送体系建设提供人才保障。

2、积极推动电子商务的广泛应用。电子商务是现代流通业的发展趋势,它具有无时空限制、便捷、互动等优势,有利于降低交易成本,提高交易效率,在经济活动中将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总的看,我市电子商务的发展要遵循国际规范,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府努力推动。通过综合政府的产业政策、企业的市场需求、行业的发展趋势、消费的变动情况等信息,提高各类网络资源的集聚度和利用率。在实际工作中,要突出重点,注重实效,着重抓好六方面的工作:一是抓紧研究电子交易、信用管理、安全认证、在线支付、税收、市场准入、隐私权保护、信息资源管理等方面的法律法规问题,逐步完善电子商务的法律法规建设;二是以支柱产业为依托,培育一批集信息发布、价格指导、网上交易、资源配置等功能于一体的行业门户网站,发挥无形市场的优势。三是鼓励大型百货商场、购物中心、连锁超市建设网上商城,增强配送功能,扩大网上消费。四是发展服务业的网络业务,拓宽电子商务覆盖面。五是打击电子商务领域的非法经营以及危害国家安全、损害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违法犯罪活动,保障电子商务的正常秩序。

(三)整合现有资源,不断优化企业内部结构和组织结构。

1、积极培育龙头企业,鼓励企业做大做强,提高市场的综合竞争力。大型商贸流通企业是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的主要载体,发达的商贸流通业的一个重要标志就是拥有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如美国拥有沃尔玛,法国拥有家乐福,德国拥有麦德龙。培育大型民族商贸流通企业既是国际的成功经验,也符合我市的实际。我市应抓住机遇,按照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要求,大力推进产权制度改革,加快大型商贸流通企业的培育,鼓励市内大型商贸流通企业以参股、控股、承包、兼并、收购、特许经营、托管等方式,快速实现规模扩张,培育出一批拥有自主品牌和知识产权,主业突出、核心竞争能力强,初步具有国际竞争能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

2、积极引导和扶持中小企业和个体经营户发展,充分发挥市场主力军作用。我市商贸流通业在抓“大”的同时,还要扶“小”。中小型流通企业是我市商贸流通领域的重要组成部分和社会就业的重要渠道,从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实际情况看,大型商贸流通企业较少,绝大多数是中小商贸流通企业,销售规模不大。因此,要提高商贸流通行业的整体水平,就要积极推动广大中小商贸流通企业与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共同发展。根据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特点,着重发展特许加盟和自由连锁,采用联合采购等办法,进一步提高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组织化程度。加大对中小商贸流通企业的信贷支持,帮助其解决融资难等问题,创造有利于中小商贸流通企业发展的外部环境。同时,要加强个体经营户的管理,积极为个体经营户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2.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二

2007年, 重庆市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额1661.23亿元, 比1978年增加了65.4倍, 年均增长15.6%;批发和零售业实现生产总值366.19亿元, 是1978年的156.5倍, 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3.5%上升到8.9%, 提高了5.4个百分点;住宿和餐饮业实现生产总值91.85亿元, 是1978年的117.8倍, 占全市国民生产总值的比重由1978年的1.2%上升到2.2%, 提高了1.0个百分点。

为了更加准确清晰的描述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的影响, 现通过商贸流通业对GDP的贡献率和商贸流通业拉动经济增长的百分点两个指标来分析重庆市商贸流通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作用。

从图1可以看出, 商贸流通业的产值和GDP值有相同的逐年递增的变化趋势。从贡献率来看, 商贸流通业对经济的发展在1978~2007年间, 基本维持在5%~20%。从拉动经济增长百分点这个指标的发展趋势看, 从1978年以来, 始终维持在5%以内, 且波动幅度不大。可以看出, 商贸流通业对于促进重庆市的经济发展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为了更加直观地描述两者的长期均衡关系, 本文以下部分将采用协整分析和格兰杰因果检验对其进行研究。

2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与GDP协整性实证分析

2.1 时序分析

为了降低数据的波动性, 对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数据取对数, 结果表明, 两者具有大致相同的增长和变化趋势, 二者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2 ADF检验

分别对LnGDP和LnSMZ进行单整检验。利用Eviews软件分析可以得出以下结果:

由表1分析结果, 可以看出,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和国内生产总值的对数值LNGDP和LNSMZ都是二阶单整序列, 因此它们有可能存在协整关系。

2.3 协整检验

下面采用Egle—Granger两步法对LnGDP和LnSMZ进行协整检验。首先用传统的OLS方法进行回归, 可以得到以下的回归方程:LnGDP=-4.0044+1.2476LnSMZ (1)

以上两个回归方程的残差记为E1和E2, 二者的ADF检验结果见表2。

由表2可以看出, 回归模型所反映的LnGDP和LnSMZ的协整关系成立, 说明商贸流通业和国内生产总值之间存在长期稳定的关系, 二者可以互相解释。

2.4 误差修正模型

误差修正模型是反映LnGDP和LnSMZ之间短期动态均衡关系的模型, 也就是可以把变量的短期关系和长期关系包含在同一个方程内的模型。误差修正模型建立如下:

2.5 格兰杰因果检验

检验假设。H0:商贸流通业的发展不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H1: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国内生产总值增长的格兰杰原因。

利用Eviews中的Granger Causality, 在屏幕出现的对话框中输入最大滞后期K值, 本文中是3, 可以得到以下的输出结果:

从表4的检验结果可以看出,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国内生产总值提高的原因, 因为这个检验的相伴概率是0.050, 表明K不是GDP的格兰杰检验成因的概率较小, 至少在95%的的置信水平下, 可以认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GDP提高的格兰杰成因。第二个概率是0.076, 表明至少在90%的置信水平下, 认为GDP提高是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格兰杰成因。主要表现在:流通部门对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是很大的, 所创造的增加值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不断提高。

3 结论及建议

3.1 结论

(1) 从以上得到的误差修正模型的经济含义可以理解为, 从长期看, 重庆市商贸流通业与经济增长之间有均衡的动态关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以通过协整模型 (1) 来描述, 二者始终围绕着这个轨迹进行发展。由该模型可知, 商贸流通业对GDP的贡献很大, 系数1.2476表示弹性, 即商贸流通业每增加1%个单位, GDP增加1.2476%个单位, 而且两者之间的关系是一种长期稳定的关系。

(2) 从模型 (2) 也可以看出, GDP的增长同样对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弹性系数为0.7962。从短期来看, 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和GDP的变动可能会出现不一致的时候, 这种情况可以用误差修正模型来解释。

(3) 从模型 (3) 可以看出, 短期内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对数每增加1%, GDP的对数将增加1.2313%, 可以看出商贸流通业对GDP的影响是非常大的。

(4) 根据格兰杰因果检验, 在1978~2007年滞后阶数为3的情况下, GDP和商贸流通业之间存在双向因果关系, 即GDP和商贸流通业存在着显著的相互促进作用, GDP是商贸流通业发展的granger原因, GDP的增长能引起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增长;商贸流通业也是GDP的granger原因, 商贸流通业增加值的增长也能引起GDP的增长。

3.2 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建议

(1) 加强商贸流通行业规划管理。商贸流通行业规划作为经济发展规划的主要内容, 与城镇规划等要相互衔接。强化行业管理, 制定完善管理办法, 规范完善商贸流通行业原有协会, 制定行规行约和等级技术标准, 协调企业家、企业与政府间的关系, 建立起政府指导、行业自律、运作协调的行业管理体系。

(2) 积极调整流通产业经营结构。大力推进工商联手, 发展紧密的工商联营体, 积极促进商业与农业相结合, 大力发展流通加工业, 实施贸工农一体化。

(3) 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流通现代化是伴随着工业化、城市化和信息化而在商品流通领域产生的变革创新过程。现代流通技术的应用将给工农业生产和物流带来革命性变革, 大大提高生产的安全程度和对消费者的保护程度, 提高流通的效率, 。

参考文献

[1]李衍民, 发展商贸流通, 促进经济增长.[J].商场现代化, 2007 (2) .

3.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三

随着张掖立体交通枢纽的形成和经济通道作用的日益凸显,我们要紧紧抓住“居中四向”、丝绸之路沿线各国及新疆、青海、内蒙、西藏等国家和地区的交通枢纽优势,紧紧抓住国家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这一重要历史机遇,按照“以点带面,从线到片,逐步形成区域大合作”的基本思路,加快建设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商贸服务型物流园区,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营造宜商宜业更宜人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把张掖建设成为丝绸之路城市发展示范区,成为名副其实的“丝路明珠金张掖”。

一、搭建河西走廊物流集散平台,推动现代服务业快速发展

《甘肃省“十二五”物流业发展规划》将张掖确定为地区性物流中心和甘肃省六大物流集聚区。在张掖建设大型综合服务型物流园区和保税区,可以为南、北两大高原资源交易和中东部工业品走向中西亚诸国搭建中转、集散和贸易平台。充分利用张掖立体交通枢纽和经济通道的地理区位优势,以张掖工业园区被国务院批准升级为国家级经济技术开发区和国家出台《全国物流园区发展规划》为契机,把张掖国家工业园区和国家文化产业基地“玉水苑”作为发展生态工业的战略平台,面向内蒙古和青藏两大高原,采取设立“项目特区”、开辟“园中园”等方式,积极推进跨行政区划建立“飞地”经济合作区。以货物集散、中转和商贸服务为中心,把物流园区建设成为具有货物集散功能、商品中转功能、物流配送功能、流通加工功能、物流信息服务功能、综合服务功能及特色商品展示功能、旅游文化展示功能为一体的的大型综合物流中心,为高原腹地资源加工外运和国内外产业转移搭建平台。

二、打造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

顺应绿色安全农产品消费需求日益增长的趋势,充分发挥张掖国家级绿洲现代农业试验示范区的引领作用,建立生态保护与现代农业相生相伴的耦合体系,建立发展绿色有机农产品与持续保障农民增收相结合的增收体系,培育壮大特色优势农产品,在建设物流园区中特别注重工业品、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资料、能源物资等集中外运、加工销售和中转、集散、配送,建设丝绸之路绿色有机农产品生产加工基地和集散中心,提高农副产品加工转化和输出能力,助推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三、营造宜商宜业更宜人的发展环境和人居环境

4.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篇四

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建议

“十二五”期间,我县商贸流通业取得明显发展,为加快“十三五”商贸流通业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十三五”将是我县商贸流通业发展的重要时期,大力促推商贸流通业的发展是我县“十三五”期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任务。现就我县十三五”规划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以下建议:

一、适应新形势,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战略地位。

(一)经济发展的新常态是加快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新要求。我国经济正处于发展方式转变、发展动力转换的新形势、新时期,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是优化经济结构的重要因素,推动以商贸流通业为代表的服务业大发展是产业结构优化升级的战略重点。

(二)新区建设为商贸流通业发展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十三五”期间,可以充分发挥新城区新建优势,合理规划和实施商业布局,配置新的商业设施,完善市场载体,畅通商贸流通渠道,促进我县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发展。

(三)“大交通”发展为**带来了“大流通”的机遇。随着交通骨干网络工程加快推进,**已成为湘粤赣边际区域的交通枢纽,城乡交通网络得到极大的改善,为“大流通”的形成提供了较好的交通条件。

(四)商贸流通业发展总体滞后的现状已不适应新形势的发展。市场体系建设滞后、流通方式滞后、信息化水平滞后、政策规划引导滞后、体制机制滞后等问题,导致我县商贸流通业无论在总体规模上,还是发展水平上均滞后于我县经济和社会快速发展的态势,商贸流通业必须迎头赶上。

二、科学规划,明确“十三五”商贸流通业的目标任务。

(一)主要发展目标

通过 “十三五”规划的实施,初步建成要素健全、载体完整、功能齐备、渠道畅通的商贸流通体系,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显著提高,对现代服务业的带动作用明显增强,对GDP的贡献率持续增大,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年均增长15%以上,2020年达到20亿元。

(二)发展重点

1、推进城乡流通网络体系建设

一是加快建设城区商贸流通集聚区。切实加强城区商贸流通基础设施建设,引导发展大中型商业网点,培育发展特色商业街区,大力建设商品交易市场,形成层次分明、分工合理的商业网络。二是发展各类专业市场。合理规划建设一批专业市场,培育1-2个功能齐备、特色鲜明、集散能力强的标准化专业市场。

三、继续抓好农贸市场建设和改造。城区重点抓好新区农贸市场建设和卢阳农贸市场改造,全面完成乡镇农贸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四是健全农村消费品流通网络。鼓励商贸流通企业加快发展农村连锁超市,提高农村连锁网点覆盖面,构建以城区配送为龙头、乡镇店为骨干、村级店为基础的农村现代流通网络。

2、完善商贸流通业态种类

一是大力发展批发零售业。加强有地方特色的批发及专业市场建设,发展新型零售市场业态。二是创新发展餐饮业。引导餐饮业转变经营方式,发展特色餐饮服务和大众化消费服务,形成多层次、多元化、高质量的餐饮服务网络。三是提升发展住宿业。充分利用温泉品牌发展温泉主题酒店,发展一批清洁卫生、方便舒适的商务酒店、家庭旅馆,提高接待服务能力和水平。四是促进多产业互动发展。加强商贸业与农业、旅游业、物流业、房地产业等行业之间的联动,着力形成商贸流通业与农业、其他服务业间的互促、互动和融合的良好发展格局。

3、培育流通市场主体。

一是壮大流通骨干企业。培育一批主营业务突出,具有自主品牌和较强竞争力的区域性大型流通企业,力争规划期末,培育1-2家年销售收入上亿元的骨干流通企业。二是扶持中小商贸企业。通过提供融资担保、信用保险、公共服务平台、放宽市场准入等措施,支持中小商贸服务企业提高组织化、专业化程度,进一步细分市场,开展特色经营。

4、提高商贸流通现代化水平.一是着力推进流通领域技术创新。重点支持中小流通企业应用信息管理系统,逐步普及销售网点信息管理系统、银行刷卡设备等装置。二是稳步推进连锁经营发展。推动商贸流通业发展连锁经营,规范服务方式、丰富服务内容、提高服务质量。三是积极推进电子商务发展。积极培育电子商务企业,建设**电子商务平台,引进阿里巴巴、淘宝、京东等知名网站建立**分站,引导重点商贸流通企业建立电子商务信息平台,大力推进农村商务信息化服务,培育农村电子商务市场。四是加快推进现代物流发展。加快物流园区建设,发展第三方物流平台,支持大中型商贸企业完善物流配送设施。

三、强化保障,大力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

(一)提高思想认识。商贸流通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性和先导性产业。加快流通产业发展,对繁荣城乡市场、方便群众生活、引导生产消费、推动经济转型具有重要意义,各级各部门要进一步提高对商贸流通业发展重要性的认识,切实解决认识不足的问题,进一步提升商贸流通业战略地位。

(二)强化政策扶持。认真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深化流通体制改革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和《湖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快流通产业发展的意见》等文件精神,结合**实际,制定我县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在市场准入、财税、金融、水电气及土地等方面,加大对流通业发展的扶持和引导。

(三)建立激励机制。制定商贸流通业目标考核体系,把重要商贸流通业发展指标纳入政府目标考核项目,严格考核。建立商贸流通业发展奖,对有突出贡献的部门和纳税额较大、安排就业人数较多的商贸流通企业给予奖励,营造全社会大抓商贸流通业的良好氛围。

5.关于翠屏区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思考 篇五

翠屏区政府副区长汤勤昌

商贸流通业是“现代经济的血脉和神经”,是国民经济的重要驱动产业,是经济社会发达和先进程度的重要体现。党的十七大提出“要促进经济增长由主要依靠第二产业带动向依靠第一、第二、第三产业协同带动转变;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服务业比重和水平”。近年来,翠屏区商贸流通业呈现快速发展的良好态势,也存在发展不平衡等诸多问题。如何体现翠屏区发展商贸流通业的优势?如何实现商贸流通业的跨越式发展?如何体现一、二、三产业的互动联动?笔者结合工作实践,从三个方面作一简单分析。

一、发展现状

(一)流通规模。截止到2007年底,全区有各种不同经济成分的批发、零售企业815个,其中批发企业532个,零售企业283个;限额以上批发零售贸易企业33家,全年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62.48亿元,同比增长17.2%,流通规模不断扩大。

(二)交易市场。至2007年底,全区有商业服务网点27148个,各类市场75个,其中综合批发市场32个(较大型专业市场8个),简易市场43个,营业面积106.6万平方米,涉及服装、电脑、蔬菜、家具、日用品、农副产品,建材等行业。市场建设、管理水平有了一定提高,建成省级商业示范社区2个,市级商业示范社区11个;区级“三化”(标准化、制度化、规范化)示范市场2个,市级“三化”市场2个。

(三)新型业态。现代商贸开始起步,各类超市、便民连锁店、专卖店、信用消费等新型经营方式不断涌现,并已显示出强劲的竞争力,流通业呈现多元

化的发展态势。到2007年底,全区有连锁企业697个(医药类267个、餐饮类400个、超市30个),连锁企业实现年销售额88000万元,占全区批发零售企业零售总额的15%,利润总额5250万元,占全区商贸企业利润总额的17%,税收总额790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一)发展不足。一是增幅偏低。我区2007年全年虽然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达62.48亿元,占全市总量的1/3强,排位全市第一,但是增幅只有17.2%,低于全市平均水平0.4个百分点,在全市仅高于屏山县,排位全市第九,低于全省平均水平0.2个百分点。二是质量不高。全区商贸流通的主题仍然是批发、零售等传统商业版块,大型连锁经营等新型商贸业发展迟缓,发展质量不高。

(二)布局散乱。商业经济规划和市场发展规划尚未出台,商贸发展缺乏规划指导,发展思路不甚清晰,城区商业网点存在零、散、乱现象,以街为市、以路为市现象突出。

(三)缺乏品牌支撑。一是缺乏大型专业市场和物流市场。全区仅有8个专业市场,且市场规模小,设施落后,档次不够高,管理水平低。二是品牌产品、品牌企业少。竞争力强,影响力大的知名企业和品牌商品少,特别是国际知名企业和品牌商品少

(四)投资环境差。一是政策环境较差。市、区以及市、区部门之间体制机制不顺,政府职能尚需进一步转变,办事效率还比较低;更没有有力的扶持、鼓励、引导政策。二是交通环境及基础设施有待改善。宜南路、乐宜路、志城作业港等尚在建设(拟建)中,交通基础设施还不能满足建设大流通、大物流、大市场的需要。三是市场秩序、市场环境需要进一步改善。

三、对策措施

促进翠屏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要坚持政府主导、企业主体,突出重点、统筹兼顾、形成合力的思路,强化政府对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宏观指导、环境营造、规划引导等方面职责,通过政策扶持、税收优惠,突出发展重点,加快发展步伐。

(一)实施“商贸富区”战略。一要创新意识。牢固树立无商不富的思想,要在认识上高度统一,观念上更新,理念上创新;在工作机制上创新突破。二要加强领导。继续实行区委常委任组长、人大、政府、政协领导任副组长的“商贸富区”领导组直接抓落实,进一步明确领导组的职责、任务目标和科学决策的权力,推动整个工作顺利进行。三要层次管理。坚持分层级管理,建立健全协调联动机制,同时坚持工作重心下移,充分调动街道办事处和郊区乡镇的积极性、责任心,提高执行力,制定完善奖励激励机制,纳入目标管理考核。四要加大宣传,营造氛围。采用多种渠道、多种形式,广泛深入地宣传我区的发展思路、发展目标、优惠政策、地理和区位优势,努力营造全区上下抓商贸的氛围,进一步提升城市形象,提高城市知名度和吸引力,最大限度地吸引外来投资者。五要强化服务意识。要积极主动为企业服好务,想企业所想,急企业所急,积极协调企业生产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促进企业长足发展,保证企业住的下。

(二)科学合理制定发展规划。坚持规划的龙头作用,以规划指导发展。一是要在符合城市总体规划前提下,按照“发挥优势、科学调控、弹性发展、适度超前”的思路科学制定城市商业网点规划;二是根据城市商业网点规划进一步编制翠屏区覆盖乡镇、村社、城市社区的城乡商业网点规划,重点业态规划,重点区域规划,各项专业规划如:农贸市场、专业批发市场、生产资料等各种专业综合批发市场;三是主动与相关部门衔接,认真做好各类规划的对接、相融,做到同步考虑、同步规划、同步建设,形成科学合理的网点规划网络。四是切实注意规划的可操作性。

(三)实施品牌发展战略。一是紧紧围绕构建“川南及川滇黔渝结合部区域性商贸中心和物流中心”的发展目标,建设大市场。重点是依托五粮液在江北建设大型酒类专业批发经营市场,依托志城大型集装箱码头以及环线公路、高速公路在(白沙)下江北片区建设大型生产资料市场,包括汽车交易市场等;依托宜宾特有资源建设农产品批发市场,茶叶市场、化工产品市场、机械运输市场等批发、租赁市场,逐步形成功能齐全、辐射川南的现代商贸物流集中区。二是围绕区位优势,推出优势项目,发展壮大企业、引进知名企业、大型企业和知名品牌商品入驻宜宾提升城市品牌和形象。可在中心城区集中打造商业步行街,在巩固加电、餐饮等行业基础上,重点引进高中档时装百货类商品经营类具有知名度的商家入驻。

(四)促进产业互动、城乡互动发展。一方面促进二、三产业联动,主要是依托五粮液、丝丽雅、天原集团、八一二等大型企业和已经确定的工业园区来科学调整规划和有效配置资源,促进现代商贸流通业与新型工业互动发展。二方面加快一、三产业相融。主要依托翠屏区现有的旅游、文化资源,重点围绕宜长路、李庄古镇、金秋湖产业园区、凉姜九里、翠屏山、白塔山、七星山等开发古镇游、乡村游等形式多样的特色文化旅游,打造川南旅游目的地,实现农业资源向旅游资源转化,促进一、二、三产业相融。三方面要以实施“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建设为契机,加快步伐,主要发展乡镇中小型连锁超市和便利店连锁经营网络建设。同时要增强城市流通对农村腹地的扩散力和区域内外的双向辐射力,有序推进农村现代流通网建设。把发展农村流通市场作为改善农村消费水平,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新的增长点。

(五)改善投资发展环境。一是加强政策扶持,加快制定出台《翠屏区促进流通业发展的扶持政策》,建立激励机制;健全市场运行管理体制和商品价格

6.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六

二、总体目标 到2022年,力争实现社会消费品年零售总额135亿元以上、新增限额以上商贸企业50家以上、年营业收入超过亿元的商贸企业3家以上、外贸出口和利用外资平均年增长10%以上、电子商务交易额年增长26%以上、商贸流通业增加值占第三产业增加值的比重达到25%以上,基本形成城乡一体、布局合理、功能完备、便捷高效、统一规范、竞争有序的现代流通体系。

三、重点任务(一)培育商贸流通市场主体。对县域内新建或改建(扩建)总面积10000m2以上、入驻商户30家以上的专业市场,按规模大小给予奖励。对年纳税额较好的专业流通商贸企业,每年按税收贡献程度进行奖励。对县城区内摊位租金实行政府限额定价的经营面积不小于2000平方米、出租率不低于90%的公益性农贸市场,据实进行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二)加快物流业健康快速发展。有效整合县域内物流和信息资源,引导中小微商贸企业联合采购、统一配送和统一结算,从根本上降低运营成本。继续支持以三顺物流为代表的龙头企业,构建和完善县、乡、村三级物流体系,解决农村物流最后一公里实际问题。对县域内新建或改建(扩建)的面积5000m2以上、年配送额达到500万元以上物流园区和物流企业,按规模大小给予奖励。对年纳税额较好的专业流通商贸企业,每年按税收贡献程度进行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发改局、县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三)支持电商产业全面发展。充分发挥蜂巢大厦“互联网+”综合服务功能,实现电商企业与中小微商贸企业深入合作,推广“网订店取”等新型末端配送模式。对新建的电商产业园或电商创新创业基地、电商体验馆(特色馆),按规模大小给予奖励,获批国家、省市级电商示范产业园和电商示范企业后再次进行奖励,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做大做强。对借助第三方电商平台开展网络零售业务、传统企业入驻知名电商平台、自建平台销售本县农特产品,经审核认定后,按网络零售额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四)培育限上商贸市场主体。建立商贸入限企业数据库,引导符合入限要求的商贸企业积极向上申报,对符合条件且正常申报成功的企业一次性奖励8万元。加大对入限商贸企业税收政策的培训及纳税辅导工作力度,指导新增入限企业按时进行名录申报以及限上企业报表网上按月直报,加快实施标准化管理等工作。对新纳入“限上”企业、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前30名和纳税前10名的“限上”商贸企业(批发、零售、住宿、餐饮各10家)给予奖励。对“限上”企业每家每年给予一定的统计经费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五)鼓励地标优品企业创新发展。1、支持商贸流企业通采取“有节过节、无节造节”的方式举办各类重大节假日商贸促销活动,通过线上线下媒体等形式进行品牌推介和信息宣传,根据活动实际投入进行奖励。2、对符合地标优品“五进一出”工程的,严格落实《市人民政府关于支持 XX市地标优品“五进一出”工程若干政策的通知》(X政发〔2018〕X号)、《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XX地标优品目录管理办法的通知》(X政规〔2019〕X号)等文件规定。(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六)鼓励开展组织学术研究。围绕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对组织开展市场运行监测和重大课题研究的,经认定后给予市场监测和课题研究费用支持。(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开发区管委会、县市场监督管理局)(七)支持重点领域便民工程建设。对新建或改建(扩建)的优质家政服务企业、当年考核达标的早餐店和便民果蔬店,经认定后给予奖励。(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县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八)加快推进外向型经济发展。1、对各类商贸流通企业参加国内、国际展会,按参会参展实际支出费用给予一定的支持。2、鼓励提高公共保税仓平台利用率。对入驻企业租赁保税仓内仓库、厂房及展销场所开展业务的规模企业,给予专项资金支持。3、对年出口总值1000万美元以上,对全县出口贸易有特殊贡献的企业、业务平台和重点项目,采取“一事一议”的办法给予支持。4、对入驻保税仓内企业,开展进出口业务,同等享受我县所有外贸出口奖励政策。5、对经认定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年进出口服务额在1000万美元以上,按其当年实际投资额度(仅限硬件投入、软件投入开发费用、信息技术服务费)给予一定的补助。6、支持开展保税展示销售,鼓励开展保税商品展示、交易平台系统、贸易金融系统、保税仓库WMS系统、保税商品关务/检务平台系统、二维码、RFID(射频识别)、查询网站及运维等软硬系统建设。7、对符合条件的外贸企业给予贷款贴息支持。(牵头单位:县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

责任单位:县财政局、县税务局、开发区管委会、产业发展服务中心、人行)四、保障措施(一)加强组织领导。成立由县政府县长担任组长、分管副县长为副组长、政府办、开发区管委会、发改局、财政局、税务局、市场监督管理局、城管执法局、产业发展服务中心、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人行主要负责人为成员的XX县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科学技术和经济信息化局,负责按本工作方案推进落实。

(二)强化资金支持。设立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专项资金,由县政府每年安排财政预算1000万元,滚动使用。XX县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领导小组按程序制定资金使用管理办法,在相关部门监督监管下合理使用专项资金。

(三)强化督查考核。建立商贸流通高质量发展目标考核制度,将商贸领域专业市场、物流、电商产业、外向型经济发展等工作纳入目标责任考核,得分情况记入“六考”综合实绩;

同时,对先进单位予以表彰,落后单位进行通报批评,不作为单位进行追责问责。

7.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七

本次会议是去年中国商业联合会第四届理事会成立以来的第一次会长会议, 主要内容是邀请各专兼职副会长和流通行业大型企业负责人共同研讨“十二五”期间,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结合流通产业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如何加快培育发展我国大型流通企业等问题。

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指出, 今后将建立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扩大会议的长效机制, 构建一个发挥企业家作用的核心平台, 探讨联合骨干企业共同办好商会的新做法, 以做到更好地发挥商会作用, 为国家服务, 为会员服务, 努力开创出商会工作的新局面。

今年是“十二五”的开局之年, 扩大内需已成为我国经济发展长期的战略方针。为了抓住“十二五”的发展期和机遇期, 实现“大商业、大流通、大市场”的目标, 中国商业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总结以往工作经验的基础上, 提出了“服务、联合、创新、规范”的工作思路, 推进民主办会进程, 提升服务水平。中国商业联合会会长张志刚、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田元兰、姜明、王琴华、刘建沪, 中国商业联合会党委副书记安惠民, 中国商业联合会监事长张庶平以及中国商业联合会兼职副会长出席会议。会议由中国商业联合会副会长王琴华主持。

培育出自己的“沃尔玛”

不久前发布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纲要》强调, 优化发展商贸服务业。支持发展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型商贸流通企业。张志刚指出, 未来五年至十年, 我国将处于一个新的发展战略机遇期, 我们又站在了新的历史起点上。扩大内需已经被确定为我国经济发展的长期战略方针, 搞活流通, 促进消费, 成为转变经济发展方式、调整经济结构的重要内容和重要举措。这些, 都预示着我国现代流通产业将肩负着光荣的使命和即将开启一个新的黄金发展时期。

本次会议围绕着“培育出我们自己的全国性和跨国的现代流通企业集团”这一议题进行了重点研讨。张志刚强调, 现代流通产业网络, 是经济的血脉与神经。改革开放以来, 我国流通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就, 为国民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提高做出了巨大的贡献。今天与过去相比, 我们的流通规模、企业实力、流通业态、科技进步、人才队伍、对外开放等多个领域, 成就有目共睹。但是, 我们必须承认, 我国流通业的现状与发达国家相比, 与现代化建设的要求相比, 同人民的期盼与要求相比, 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建设现代化强国, 需要形成千百万充满活力的中小企业, 但也必须有一批包括流通企业在内的大型骨干企业做支撑。没有现代化的流通大企业, 现代流通业就没有希望。大企业关联性强, 还可以影响和带动千百家中小供应商、制造商, 推动中小企业的大发展。抓住流通领域的大企业, 就可以“纲举目张”。

张志刚指出, 目前影响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做强做大的困难与问题还比较多, 从企业自身方面来说, 一是管理跟不上;二是人才缺乏;三是科技手段落后;四是企业缺少高人一筹的“看家本领”, 即核心竞争力。此外, 我国流通业发展环境方面也存在一系列问题, 从体制和政策层面看, 主要是现行财税政策还不利于企业跨区域发展。流通企业税负重, 大型企业集团合并报表、统一纳税、利益返还政策落实得不到位。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遇到的另一个问题就是地方保护主义严重, 需要统一认识, 转变观念。还有资金实力所限等方面的问题, 大型流通企业融资比较困难。体制环境方面, 还有运输费用问题, 我国物流费用占GDP约18%的比例已经持续几年不降, 比之美国、欧洲等国的8%至10%明显高出一截。

张志刚的讲话引起了与会代表的共鸣。上海百联集团董事长马新生、国美控股集团总裁黄秀虹、中国全聚德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姜俊贤、广州友谊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房向前、物美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吴坚忠、长春欧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曹和平、武汉中百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俞善伟、北京居然之家投资控股集团有限公司董事长张学武、中兴-沈阳商业大厦 (集团) 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刘芝旭等大型流通企业代表纷纷发言, 就目前大型流通企业在国家经济命脉中的地位和作用, 在做强做大中遇到的政策、法律等方面的问题进行了热烈交流和探讨, 大家对中国商业联合会在流通领域应发挥更大的作用也给予了关注和期待。

加强服务 凝聚行业力量

与会代表对中国商业联合会新一届领导班子在办会方面的新思路、新举措也给予了高度肯定和赞扬。山东省商会会长季缃绮、广东省商业联合会会长巫开立、重庆市商业联合会会长金朝富等先后发言, 就商会代表和维护企业权益、努力办实事和异地召开会长扩大会议等提出意见和建议。与会代表一致认为, 中国商业联合会和各地商会一定要更加深入地了解各地需求、倾听行业呼声, 帮助企业提升核心竞争力。这是商会的生命力所在, 也是商会大有可为的光明所在。

本次会长扩大会议还特别邀请了国务院研究室、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商务部等政府有关部门的领导以及有关专家、学者与会。国务院研究室工交贸易司司长唐元、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市场经济研究所所长任兴洲、商务部商贸服务司副司长王德生作了流通领域宏观形势和相关政策的介绍。中国银联股份有限公司助理总裁刘风军, IBMG国际商业管理集团董事长李生, 在流通领域从事理论、政策研究的专家、学者宋则、刘海飞等也作了发言。

张志刚在会议总结时表示, 中国商业联合会将发挥联合优势, 凝聚行业力量, 整合行业资源。针对目前影响大型流通企业跨区域发展做强做大的困难与问题, 将分门别类予以梳理, 向政府建言献策:凡能向国家决策部门反映的立即反映;凡能“临门一脚”立即解决的立即解决;凡需调研的尽快进行调研, 写出报告。要加强流通舆论宣传和理论队伍建设, 要采取更多的方式发挥商会的主动作用, 做到与时俱进, 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 以务实的工作业绩加快培育发展我国大型流通企业的进程, 推进现代化流通产业的发展。

8.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八

【关键词】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思考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我国的经济改革体系而已逐渐向公平公正、开放透明的方向发展,贸易流通体制实行标准化的行业许入制度,从而有效推进我国国内贸易流通体制的改革进程,建立平等司法化的贸易营销环境。通过这种新的贸易环境的影响,使得我国贸易商贸流通体制也能够跟随经济的发展而形成相适应的体制制度,从而有效推动整个商贸贸易的发展,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一、对《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制化营销环境》的认识

1.流通行业进行深层次的自我改革

商贸经济发展到今天,商贸企业从改革之初会有政府部门的管辖到现在的个体生产和混合经营以及国有企业共同发展,有效促进了我国经济的发展,推动了我国生产、销售、批发零售等产业的发展,形成一个巨大的经济循环链,从而促进社会经济的进步。商贸流通行业在发展的同时为社会创造了大量的就业机会,有效增加了国民经济的收入,同时也增加了地方财政的收入。而经济的发展就会产生较多的问题,导致贸易商贸的发展受到限制,我国的经济总体水平虽然位居世界前列,但人均GDP还是相对较为靠后,国内的基础设施、技术水平等与发达国家相比还是存在着较大的差距。这些因素对我国的贸易流通有着一定的限制,也决定了我国商贸流通业在国际的发展中处于中等水平。此外,贸易流通主体之间的联系不够紧密,现代化、信息化水平不高、经营管理也存在一定的缺陷,流通业集团化、规模化程度偏低,流通组织松散,流通效率较低。这些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我国商贸流通业的发展。

2.政府在商贸流通体制改革的作用

商贸流通体制的改革会关系到多个部门和政府机构之间的协作,在商贸流通过程中的监管、价格的调整、产品质量的检测等都需要相关的企业与政府机构的沟通与合作。在经济发展要对资源进行有效的利用,充分推动经济体制的发展,就需要政府部门与且之间加强联系,政府适当的进行宏观调控,协调各部门的人员,从而建立和完善整套的商贸流通系统。

二、对推动国内贸易体制改革的思考

1.完善法制建设

在经济发展中,市场占据主导地位,但国家的法制力量也不可或缺,建立公平公正的法制营销环境,用法律来约束市场经济中的破坏者,从而使得经济和商贸能够稳定、快速的发展。通过法制的建立有效打击了偷税、漏税、制假造假、经济诈骗等违法行为,严格惩治犯罪者,保护消费者的合法权益。同时,也能够保护合法经营者的权利,使得市场秩序得到有效的维护。

然后要完善执法体系,加强执法力度。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我国的各种经济范围中就会出现各种为了金钱而损害他人利益的人,相关的部门就应该加强对个中国商品的检测力度,确保流通到市场的产品是合格的,使得各商业者可以公平竞争,稳定市场秩序,维护消费者权益。

要严格市场准入制度,对流入市场的产品进行严格的检查。政府部门应该对企业准入门槛方面给予严格的限制和管理,要求各企业均具有合格的生产资格,并确保产品的合格性和有效性。

2.调整相关部门的政府职能

我国政府部门的职能都有很多重合的部分,一个企业会有很多的部门进行监管,就会出现监管漏洞或个别企业的压力过大的现象,使得企业不能够很好的运行,而当企业出现问题时又会出现责任的相互推脱,致使市场经济的发展存在较为明显的问题。因此政府部门应该协调各部门之间的职能,对重复职能的部门应进行合并,然后明确各部门的职责,从而有效的对市场企业进行监管。

3.为商贸流通行业建立公平的运营环境

一方面是在交通道路上的支持,允许商贸流通在公路上的运行,随机调整没有牌照的摩托车、电动车、三轮车等的运行,在高峰时段合理进行道路的规划,为商贸流通创造良好的运输环境;另一方面需要为企业创造宽松的税费环境,根据当地的经济发展状况,整改一些地区收费不合理的现象,对不该收取的费用和不合理的收费应进行有效的治理,从而减轻各企业的税收压力,减少不应该收取的费用,建立一个商贸流通的公平运行的环境。

三、商贸流通的自身改革

在商贸的发展过程中,不仅需要政府部门的法制管理和协调,也需要商贸流通体制自身的改革,推动商贸流通业向现代化发展。以自动化、信息化、标准化为核心的技术创新,以电子商务引领的交易方式创新,以连锁经营为先导的流通组织创新,以配送为重点的服务创新,以绿色低碳为目标的发展模式创新,将成为未来商贸流通业现代化发展的大趋势。可以运用互联网发展商贸,鼓励适应地区经济发展特色的各种商业模式创新和“互联网+流通”建设,支持流通企业信息化建设,鼓励流通企业开展电子商务,对开展网上交易的流通企业、网上交易平台的搭建予以政策支持,推动实体交易与网上交易共同发展,从而加快各企业之间的交流,能够时时监测市场动态,从而有利于企业的发展和商品的流通,鼓励创新商业网点建设,建设特色服务网络体系,拉动服务消费,也有利于消费者进行更多的商品选择,使得企业的市场更加广阔,促进商业的发展。

四、结语

经济水平决定上层建筑,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着这个国家的人民的生活水平以及国家在世界中的地位,良好的经济发展不仅可以使得国民安居乐业,也可以提高国家在世界的地位。近年来,我国大力推行经济体制改革,促进国贸商贸的发展,通过政府的支持与协调,国家法律的维护以及企业自身的改革等有效促进我国贸易商贸流通体制的改革,从而进一步推动我国经济的发展。

参考文献:

[1]宋则. 推进国内贸易流通体制改革建设法治化营商环境[J]. 中国流通经济,2014,01:15-23.

[2]李彦春. 关于国内贸易商贸流通体制改革问题的思考[J]. 商业经济,2014,08:1-5+19.

9.商贸流通行业发展 篇九

2008-5-1

2自上世纪90年代,商贸流通业开始逐步对外开放,随着2006年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商贸流通业发展的形势发生了根本性改变。商贸流通业在促进生产、引导消费、推动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等方面的作用日益突出,商贸流通业已逐渐成为基础产业、先导产业。

“十一五”期间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的经济环境

从世界大环境来看,总体上全球经济形势稳定。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的最新预测显示,未来几年,美国、日本、欧洲都将保持较为强劲的增长势头。国际资本流动更趋活跃,国际市场需求更趋旺盛,客观上有利于扩大利用外资和对外贸易规模。从国内来看,“十一五”时期我国经济开始进入新一轮快速增长期,以住、行为代表的居民消费结构升级拉动住房、电信和汽车等产业高速成长,产业升级速度明显加快;以加入世贸组织为契机,开放型经济加快发展,促进了产业升级和企业竞争力的提高;国有经济战略性调整、政府职能转换、整顿市场秩序取得积极成效,民间投资加速,企业素质总体改善,市场对经济增长的调节作用明显增强。这对扩大招商引资、调整产业结构、刺激市场消费等方面将产生积极影晌。度过世贸组织后过渡期后,国内关税继续降低,各项非关税措施取消,外商投资领域将进一步放宽,进入门槛进一步降低,国际制造业向我国转移的势头加快,对利用外资和扩大外贸进出口将产生积极影响。CEPA的深入实施、长三角区域合作步入实质性阶段、中国一东盟区域一体化步伐加快,都将对区域经济扩大贸易、扩大引进资本、技术、人才,积极承接产业转移,进一步活跃市场等带来巨大的机遇。

地方商贸流通经济发展机遇的实例考察

从无锡市的实际来看,综合分析,商贸流通业发展面临五大机遇:一是城市发展的机遇。“十一五”期间,城镇化进程将进一步加快,城市建设的范围也正加速从500平方公里向1600平方公里扩展,这种变化为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开创了前所未有的新空间。二是扩大开放的机遇。2006年后服务业全面对外开放,市场开放步伐的加快,外资进入的地域、数量、股权等各类限制的逐步取消,在对本地商贸流通业发展提出挑战的同时,也带来发展的机遇。具有坚实工商业经济基础、地处长三角大都市圈几何中心的无锡,有可能成为继上海之后,苏南地区承接国际商业资本辐射的第一区域。三是产业结构调整、升级的机遇。2005年,无锡市人均GDP已突破6000美元大关,根据经济发展趋势和规律,人均GDP5000美元-8000美元的过渡期,是经济结构大调整、大发展的转型期,这一阶段第三产业的发展速度和发展

深度都将有很大提高,内部的产业能级提升加快,商贸流通业加速向现代化转变将为商贸流通业带来新的飞跃。四是城区工业企业“退城进园”的机遇。“十一五”时期,无锡市城区将有步骤、有计划的实施工业企业“退城进园”,城区置换出来的土地将为商贸流通业优化网点配置、建设商业聚集区、打造新商圈带来契机。五是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机遇。有研究表明,人均GDP由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跨越时,主要依靠“城市群”集合发展。无锡市正处在5000美元向10000美元迈进的新时期,长三角地区商贸流通业分工合作、竞合之势正在形成,商贸流通业的发展应抓住这个机遇,在长三角市场的壮大中,做大做强做优无锡市商贸流通业。

“十一五”期间我国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战略选择

(一)实施现代化战略,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

商贸流通业实施现代化战略主要包含三个层面的内容,一是以信息化带动商贸流通现代化。构筑现代商贸业信息平台,通过吸纳、采用各种先进的商贸流通经营、管理新技术、新手段,改造提升传统商贸流通业,大力发展新兴商贸流通业,推进现代商贸业和商流的网络化,通过现代化提升商贸流通业的整体水平。二是与科教兴国战略相结合,提高商贸服务业科技含量。紧跟世界经济科技发展的潮流,加大科技进步、技术创新的力度,加快构筑人才高地,提高商贸经济的整体素质和竞争能力。三是紧跟经济全球化进程,把流通现代化发展摆到商贸发展的重要位置,使之成为推动商贸服务业发展的关键力量。在推进流通现代化的进程中,要重点加快连锁商业的发展,以连锁商业为突破口,推动传统商业与现代商业转变,推动连锁经营向更大范围、更深层次发展和延伸,逐步确立连锁经营在商贸服务业中的主体地位。

(二)实施集约化战略,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的新平台

实施集约化战略,首先应以大企业、大集团、大市场为载体,创新体制机制,实现各类要素向优势资本、优势企业的集聚,降低流通成本,提高流通效率,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的示范带头作用,构筑起商贸流通集聚辐射的新平台。建立以大型流通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发展模式,培育在全国具有较大影响力和竞争力的大型流通企业,充分发挥龙头企业的带动作用。其次,以引导、协调、规范、扶持为主要抓手,优化企业发展战略,培育现代商贸业市场主体。商贸流通企业必须建立自己独特的发展战略,包括经营、业态、品牌、扩张、并购、人才等方面,做到科学领先,在激烈竟争中脱颖而出,形成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在制定发展

战略时,把连锁经营与企业并购结合起来,做到立信中创业、做强中做大、规范中发展,做强做大企业。

(三)实施城乡协调发展战略,全面推进区域商贸流通经济发展

首先,应以推进“万村千乡”和“双百市场”工程为着力点,扶持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加快农村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充分发挥城市商业特别是主城商业的辐射作用,与新农村、城镇化建设有机结合,使城乡消费市场更趋开放活跃,实现城乡联动、和谐发展的新局面。其次,要以建设区域商贸中心为目标,以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为主线,以深化流通体制改革为动力,推动传统商业经营方式向现代流通方式转变,完善商品市场、现代流通、法制建设、监测调控、商业信用五个体系。三是抓住确立各类经济带的机遇,建立网络化的区域市场体系,大力提升大型市场水平,大力建设现代物流基地,大力发展会展业,实现生活服务、产业服务和流通辐射的三大功能,建设具有强辐射能力的区域中心城市,人流、物流、资金流大量聚散,提高聚合辐射能力,实现对周边地区和中西部地区的辐射和聚集。

(四)实施产业互动发展战略,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

产业互动发展,能够为商贸流通业创造新的机遇和空间。首先,以产业链为基础,加强产业间的互动,在农业产业化、新型工业化建设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商贸流通业的引导和促进作用,推动商贸流通产业与新型工业化、新农村和旅游、文化等三产业的互促互动,农工商联手开拓繁荣市场,深度融合发展。其次,自觉适应城市化加速推进的要求,以规划为龙头,突破传统商业布局观念,拉开中心城市骨架,加快形成若干个以商业功能区为基础、错位竞争、有序支撑、层次清晰的商圈。实施内外贸一体化战略,消除内外贸一体化市场带垒,培育内外贸一体化企业主体,形成内贸促进外贸、外贸拉动内贸的内外贸一体化市场格局。最后,与产业结构调整战略相结合,重点培育现代物流业。建设区域性物流网络,要以中心城为依托,连接一批大中型的储运、批发企业,建立现代物流产业走廊。

(五)实施国际化发展战略,提升产业整体发展能力

面对经济全球化发展趋势,首先应抓住国际商业资本和各类区域外商业资本对营销网络开拓的机遇,适时调整引资重点,加强对国际知名商业的引进力度,优化商业网点布局,推动商贸流通业的开放度,提升区域商贸流通业的水平。其次,要大力实施开放带动战略,推动商贸服务业国际化同样是商贸业加快发展、提高的有效途径。一方面,要抓住我国融入WTO的历史性机遇,进一步扩大开放,有效地利用国际商业资本,全面与国际商贸服务业发

展接轨。另一方面,要实施“走出去”战略,开拓国际市场。通过独资、合资、合作方式和连锁代理等渠道,建立国际市场贸易网络;以贸易网络为载体,以高新技术为手段,建立市场信息网络;利用各种运输渠道和储运企业建立国际物流网络;以区域传统、特色的加工技术为基础,建立商贸流通服务网络。

参考文献:

1.无锡市经贸委.无锡市商贸流通业“十一五”发展规划,2006.12

2.简真瑜.实现重庆商贸流通产业新跨越之我见[J].决策导刊,2006.3

10.商贸流通体系 篇十

商贸流通业是指商品流通和为商品流通提供服务的产业,主要包括批发和零售贸易业、餐饮业、仓储业,并涉及交通运输业等。商贸流通业及商品市场是联结生产与消费的中间环节,是决定经济运行速度效益的引导性力量,是市场经济成熟程度的反映。

我市商贸流通业发展主要有以下四个特点:一是商贸流通方式不断发展。连锁经营、物流配送、专业市场等新的上规模的流通业态方式不断涌现。二是商贸流通结构逐步优化。由大型超市、各类市场、配送中心及社区便利店、标准化农家店等多层级的流通结构基本形成。三是商贸流通企业实力明显增强。外资商贸企业,如沃尔玛,国内知名商业零售企业,如新一佳、步步高、家润多等,本地较大规模的企业,如金太阳、新一村、一家乐等实力明显增强。四是乡村流通网络初见成效。从2005年开始推行的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已在全市确定龙头承办企业9家,建设标准化农家店1548家,覆盖了全市所有的乡镇和90%以上的行政村。

(一)现代流通方式发展有待深化。连锁经营、物流配送、电子商务是人们比较认可的现代流通方式。物流配送业局限于初级的仓储和运输功能上,综合素质和核心竞争力不强,电子商务在流通业的支撑作用不强,目前亚洲最大的网上交易平台阿里巴巴网的日成交量达到6亿元。我市的电子商务还处于最初级阶段,也有部分网上交易,但总量极小。

(三)流通企业拓展市场的能力不强。

(四)商品配送设施建设及双向流通渠道滞后。一方面传统的批发业不断萎缩,另一方面新的商品配送体系没有构建起来,一是零售商品下乡难;二是农副产品进城难,即双向流通的问题。零售商品下乡主要还是沿用传统的批发模式,农副产品进城则主要按照“产地收购—产地市场集散—销地市场集散—城乡商贩零售”的路径进行现货交易,处于原始的基础流通状态。订单农业、连锁经营等现代物流模式、网上交易、代理交易、拍卖等现代化流通手段处于起步探索阶段。

二、建议及对策

(一)发挥政府职能作用,加快推进商贸流通现代化。

构建大市场、大流通的内涵和意义,从“大市场、大流通”格局的需要出发,建立行政管理体系。高标准制订好商贸流通业发展规划。出台促进商贸流通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对重要商品、大型网点、主要行业的依法管理。

(二)推进新兴零售业态和现代流通方式的发展,健全流通网络体系。

鼓励和支持发展新型流通业态,会展中心、购物中心、专卖店、折扣店、仓储式商场。大力发展连锁经营。大力发展电子商务和第三方物流。鼓励商贸流通企业进行自主创新和资源整合。

(三)大力发展现代批发业,提高流通企业采购、配送、营销能力。

引进现代新型批发方式。如会展批发、拍卖批发、网络批发、配送批发、期货贸易等;推动内贸和外贸企业之间的重组,吸引更多的全国性的流通企业来我市设立采购中心或总部,推介益阳名特优新工农业产品;努力培育流通领域的商业品牌;大力发展和培育各类专业市场。

(四)加快农产品流通网络建设,形成通畅的双向流通渠道。

搞好农产品批发市场的标准化改造和建设,扶持流通企业改善农产品加工、储藏、运输等环节。发展各类协会、合作社等农民合作组织,培育农产品代理商,批

发商等农业经纪人组织;通过“万村千乡市场工程”加快农村流通组织的建设与改造,使农村流通业适应消费变化。

商务部副部长姜增伟13日在北京表示,将按照繁荣市场、便利消费、降低流通成本、提高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目标,全面系统地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当前商贸流通体系经营规模小、营销网络散、市场秩序乱、经济效益差、现代化水平低。推进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从批发和零售两个环节出发,降低经营成本,让生产者、经营者、消费者都能从中受益。推进现代商贸流通体系建设要把握四个重点方面。农副产品的流通体系要解决农产品小生产和大市场这个矛盾、要降低农副产品的流通成本;消费工业品的流通体系要面向内外贸两个市场;生产资料流通体系要实现代理和加工配送,并通过有形和无形的市场实现现货和期货市场对接;餐饮与服务业流通体系要充分满足大众的消费。

上一篇:第五章常用铸铁材料下一篇:关于手机的情景剧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