设计创新之我见

2024-11-11

设计创新之我见(13篇)

1.设计创新之我见 篇一

券商创新之我见

上海营业部 杨高锋

证券市场经过20年的发展,券商已经过了坐享其成的时期。目前,券商已经面临前所未有的危机,在这种危机下,最大承压的是我们中小券商,由于盈利模式单一,产品服务单一,所以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相对较弱,而市场份额也会逐渐被蚕食。这次欣闻券商大会出了很多制度变革,这对我们来说,是一次弯道超车的机遇。所以对于我们本身来说,打破困局,需要勇气,更需要创新。不才提出一些浅见,供领导参考。

营业部经营,简单来说就是攻守之道,攻就是扩大市场占有率,增加营业部托管资产,守就是降低流失率,稳固现有客户。而攻守之关键就是战术和武器以及队伍,对于战术来说,就是以正守,以奇胜;武器,对于我们券商来说,就是服务产品,我们现有的太少,这就给了我们创造的空间;队伍,目前我们正处在大发展的阶段,人才是我们发展的核心。所以,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就围绕这几个方面做文章。首先在队伍建设方面,一方面是增员,一方面是提高员工素质。团队增员又分为营销团队增员和打造高效客服团队,营销团队增员有暗增和明增,暗增,是通过和渠道合作,让各行业的人才为我们服务;明增,就是建设我们自己的团队,我们的营销团队有客户经理和经纪人,客户经理除了正常的招聘渠道如网上、现场招聘之外,我们可以和学校合作,以勤工俭学的实习方式增加劳动力,对于经纪人来说,我们可以通过高提成制度来鼓励经纪人自己招聘组建团队,而客服营销团队的使命就是服务老客户以及进行二次开发,在这个团队里,可以设置两个人来负责电话服务,一个负责投资者教育策划组织各种活动,一个产品顾问负责产品开发及咨询。在提高员工素质方面:

1、从机制方面激励学习,通过考试等提高员工素质;

2、通过内部系列培训提高员工职业素养,通过外部培训拓宽员工素质;

3、引进新的人才形成“鲶鱼效应”,激活现有员工。

4、建立各部门内部的轮岗制度。

五、发挥营业部图书馆的功能。

在服务产品方面,我们必须要下足功夫,因为在证监会鼓励券商创新,其最重要的一环就是服务产品创新,这就意味着我们要摆脱以往经纪业务的单一,而去创造新的盈利模式。在丰富公司产品线方面分为内部挖掘和他山之石两种,内部挖掘就是主要是以证券账户为基础寻找研究各种不同的品种,如股票、债券、国债回购,基金等。通过收益率和风险度等做评估,找出比银行理财产品有竞争力的品种,给不同风险偏好的客户配送不同的产品,而他山之石方面,证监会创新大会也给了我们混业经营的思路,以后我们证券公司也可以代销银行理财产品等,所以目前我们要寻找广泛的金融渠道,和银行、信托、贷款公司等建立关系,研究他们的产品线,以便在时机成熟的时候向客户推送,另外,服务方面,我们不能只停留在股票服务方面,我们要以理财为导向,给客户做一整套的理财规划,如消费规划、投资规划、养老规划等,并配送相应的产品,未来我们券商就是一站式的金融理财平台。

在攻守战略方面,首先我们要解决的是怎么守好我们已有的客户,因为随着市场的竞争,客户流失率越来越大,在流失客户的原因调查中,服务不好占最重要的一部分。因此我们要加大服务力度,是解决流失率的有效方法。而在服务客户之前,我们要做好客户分类工作,在客户分类工作方面,我们必须清楚要了解客户哪些需求,第一,我们要了解客户投资需求;第二、我们要了解客户的其他需求。然后我们再进行客户分类工作,分两方面,对于已有客户,我们通过对客户资料、交易记录等让数据分析师进行数据挖掘,完成客户分类工作;另一方面,设计客户需求分类调查表,通过客户营销团队电话问询调查,完成客户分类工作。而在完成客户分类工作之后,我们要做的有效地服务,服务又分两方面,一方面专业服务,一方面亲情服务。对于专业服务,我们要通过之前我们创新的服务产品完成,在推送方式方面,我们可以用软件平台、电话、交流会等手段,目前我们缺乏有效的和客户在线沟通的平台,因此我们有必要建成自己的客户服务平台。这样一方面能打造我们自己的核心竞争力,另一方面也可以提高客户服务的效率。而这个项目如果总部IT部门不能实现,我们可以外包给软件公司来完成。这个客户服务平台可以实现在线沟通、又可以作为投资产品展示平台等。而在亲情服务方面,我们除了传统的电话沟通之外,我们有可能以俱乐部的形式来运作,策划各种活动来培养感情和资源整合。总体而言,通过专业服务和亲情服务完成二次营销。在攻方面,我们除了传统的营销手段之外,我们也要看到未来市场发展的变化,一旦证监会放开新设网点限制和非现场开户,那么这种竞争将陷入前所未有的激烈,因此我们必须要有应对的手段,第一,加强网络营销,可能的话建设集开户、投资等为一体的网站,而通过百度排名、微薄等推广手段,打造网络营销一体链。第二攻关机构客户,从我们营业部的客户结构来说,散户居多,而机构客户,大客户偏少,因此我们营销团队有必要调整营销方向,以企业、私募等为营销目标,培养核心客户。第三,如果一旦非现场开户,那么意味着全国都是我们营销的地盘,所以我们要开始全盘谋局,可能需要通过异地驻点的形式来增加市场份额。

万类霜天竞自由,市场很大,但是这需要我们联讯人上下一心,不仅要有创新的思想,更有尝试的勇气,在摸索中实践,这样才能柳暗花明,实现联讯发展的又一个春天。

2.设计创新之我见 篇二

1、生存本能

说起设计,真的是无所不在,大自然就是最好的设计师,每一种生物,都给我们提供了在不同环境下生存所需的母本。当人类进化历程还不属于“高等动物”阶段时,为了生存,也拥有自己的“设计”,但我们会称之为“动物本能”,这就如同鸟儿会筑巢,当然,不同鸟类“设计”的住所也是各异的。一说人类直立和创造、使用工具带动了人类的快速进化,从而也从另一方面说明了设计的起源,设计的最初目的就是为了更好的适应生存发展,趋利避害,满足人类个体或群体的需要。动物也会利用自身器官作为工具如利爪、啮齿,或是制作些简单小工具、集体分工合作辅助自己生存需要。站在这个角度来说,现代人类的设计行为也算是一种动物本能的体现。

2、满足精神需求、市场需求

人类进化发展形成了人类的历史,在浩淼的历史烟波中,一批又一批的“设计品”埋没在地层里,或大白于天下,或分解成沙泥。当生存安全被人类部分掌控时,闲暇时光造就了“美”。图腾、形体、自然赋予的色彩,在历史的尘埃中镌刻下各个时代的省美标准。依据马洛斯需要层次理论:生理需求、安全需求,情感与归属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省美需要放在了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之间。科学技术进步推动生产力发展,物质生活日渐富足,社会格局不断更改,人类愈加看中“美”所带来的精神生活。我们追求美,我们的生活离不开美,它很抽象,也很神秘,不知哪一天便被它摄取了心魂。在追求美的过程中,一批人引领了社会对美的看法与观点,甚至形成了独特的社会风气和民俗。美可以感化我们,我们也通过设计创造美。

与此同时,物质生活万不能停下脚步,日常换物形成了交易市场,设计跟随金钱的脚步几经沉浮,设计带动着市场,市场也操控着设计。基础功能满足后,外在形式成为关注的对象,外在形式与内在功能拉开争辩大赛的帷幕,各个艺术设计上的流派争相出现。繁复的洛可可极尽矫揉造作,极简主义力求删繁就简,究竟应该追随功能还是追随形式,历史用它的多元化包容了一切,谁也没有最终定下结论。阶级支配着财富,财富掌控着物质,中产阶级力量的崛起使得设计逐渐走下小众的神坛,迎向大众,精细的人类手工业日渐被机器替代,人们在时代的脚步下既惋惜又无奈。设计的目的越来越不“单纯”,操控经济话语权的人们已经不仅仅是为了生活而设计,当一切和金钱挂上钩,自是免不了染上铜臭味。

3、处理人与自然的关系

我们源于自然,我们攫取自然;我们热爱自然,我们畏惧自然;我们融入自然,我们背离自然;我们依赖自然,我们征服自然。大自然囊括了日月星辰、寒来暑往,地震海啸,生物入侵……人类在其间穿梭前行、探索衣食住行,追寻稳定安逸。设计夹在自然与人类中间,成为人类最强有力的帮手,不断满足人类的胃口,吸纳自然的一切讯息,旋即给人类带来更有利的前景。我们渴求设计一草一木,逼仄它们长成我们要的形态;我们挖河建坝,填海造田,调控雨雪。正所谓人多力量大,破坏力亦是成倍增长。大自然无声的斥责着人类,彼时的设计似乎是嗅到了某种滋长的苗头,逐渐压制住嚣张气焰,转而探索维护自然。设计是个和事老,周旋于人类与自然之间,权衡着利弊,试图找到最佳平衡点。

二、设计的现状

1、无孔不入的过度设计

物质生活不再是人类忧患的话题时,多重感官带来的精神享受成为人类的下一个目标。种类细分迎合不同种族、不同背景、不同性别、不同年龄、不同喜好、不同经济阶层的人类,就像不同的鸟儿需要坐拥不同性能的小窝。在金钱的驱动下,设计渗透了人类足迹的每一个角落,覆盖式的席卷地球,而全球化发展也加快了设计的流动。人类的野心不止于此,设计的触手早已探入太空领域。“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一直都不是一句空话,这正是反应了人的本性,与时代无关。贪婪造就了无孔不入的过度设计,大批量的农田规划成为无人居住的“鬼城”,堆积成山的仓库诉说着换不成金钱的苦难,种类繁多的物件反而造成了现代人的选择恐惧症,我们真的需要这么多的设计吗?生产过剩的设计,在利益驱使下已经成为一种资源的浪费。

2、廉价设计

物以稀为贵,正是过度设计导致了设计的廉价,太多的选择让现代人越来越挑剔、计较着每一处细节的细节,谁都出于自觉或不自觉得对设计指指点点。设计自打和金钱挂上钩,一直就被金钱牵着鼻子走,设计师作为一种应运而生的职业,承载着前所未有的压力,力求绞尽每一滴脑汁以满足上帝的要求,顺便显示一下设计师的与众不同。设计方案往往是提供客户多种选择的形式出现,最终定案之前要几经轮回,甚至可能是竹篮打水的结局。高负荷的脑力劳动搭配寥寥薪酬,年少色衰者埋没在人群中,屈指可数的幸运儿才能够脱颖而出。很多公司也打着免费设计的旗号作为噱头,肆意的展示着自己的卖座,设计似乎越来越不值钱,或许很快,某些行业的设计师职位将定格在历史书上的某一页。

三、设计的未来

1、科技引领下的世界

科技进步与社会进步为我们带来更加舒适的生活,这一点是毋庸置疑的,我们正享受着新时代的剧烈变更。服务越周到,人就越懒,足不出户成为现代人的终极梦想。以VR首当其冲的技术革新掐准了人类的软肋,即使家徒四壁也可以极尽奢华,你可以去遍全世界的任何一个角落,拥有各种情感体验,一台小小的机器将带你尝遍人生百味。网络的诞生已经放倒了一批人,将其囚禁在一方电脑前,虚拟现实的到来必将进一步缩小人类的活动范围,曾有漫画讽刺,这和坐牢并无两样,人人都活在自己的精神世界,大街上充满了“行尸走肉”,人与人之间的互动更多的成为人机之间的互动,不要迷恋我,我只是个机器。人工智能越发凸显自己的地位,力图彻底解放全人类。融入科技的大格局设计势必在人类社会激起千层巨浪,鹿死谁手尚未可知。

2、人人设计

3.创新教育之我见 篇三

一、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提倡创新教育

中国数千年来的封建文化统治及其长期深厚的影响,造成我国尚未形成创新性人才生成的良好的观念氛围。到了近代,人作为一个个体的观念被忽略,这就导致了人的主观意识被淡漠,更何谈自我发展、自我创新?这些观念严重束缚了个体的个性发展和独创性的发挥。因此,扭转整个社会陈腐的观念,形成推崇创新、追求创新的观念氛围就显得尤为重要了。

学校,是学生接受教育的直接场所。因此就更应该转变传统的教育观念,确立创新教育的观念。如今的社会是信息的时代,知识达到爆炸性的发展,人们已不可能将在校学习所获得的有限知识有效地运用于整个人生。学校教给学生一定知识,已不再是教学的惟一目标,甚至不是主要的目标,而是要通过知识的传授,使学生获取获得新知识的知识基点,掌握获取新知识的方法,并形成独立判断、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教育要尊重学生的个别差异,相信每个学生都有一定的创新潜能,只要教师在教育过程中形成利于创新的民主氛围,因材施教,每个学生的创新潜能都能得到不同程度的发展。而学生时代潜能的拓展,对一个人的一生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使其在整个生命历程中能充分发展自身,激发全部潜能,提升个人生命的价值。

二、提供自我发展,自我约束的教育创新制度

这些年来,我国教育一直处在“传授——接受”这一传统的教与学模式下,这种教育制度和环境,严重束缚了教育活动主体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发挥。要有效地推进创新教育,就必须实现教育制度创新,使学校成为自治约束、自我发展的创新主体,为创新教育的实施提供制度保证。首先,可以向发达国家看齐,改变对学校管得过宽、过死的状况,在招生、课程安排、教育评价、教师管理、教学管理等方面给学校以充分的自主权。其次,加强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继续深化校长负责制,充分调动学校各成员的积极性、主动性、创造性,增强学校自主创新活力。再次,学校要开设各种类型的科目,尤其是能够开发学生创造性思维的科目。总之,要落实和扩大学校的办学与管理自主权,深化学校内部管理体制改革,发挥学校的主体作用,自我约束,自我发展,为发展创造教育提供宽松的环境和制度保证。

三、传授知识与学生自主活动要紧密结合

创新教育只有以知识教育为依托、为底蕴,才能永葆旺盛的生命力。真正有水平的创新性人才需要接受更丰富的知识。没有扎实的知识积累作基础,创新就不是真正意义上的创新,就不会进入更广、更深的境地,也就是说,实施创新教育,其关键在于使学生获得各种知识及如何使各种知识向纵深方向发展。应获取何种知识呢?当然是益于创新的知识。这种知识的获取要考虑两个因素:其一,知识可迁移的程度要大、范围要广。引导学生掌握学科的基础知识、前沿知识、规律及其结构,掌握那些“含金量”高的知识,选择那些在未来利用率高的知识。只有这样才能使知识具有超前性,也才能使所学知识应用于未来世界的创新领域,也才能更进一步地有益于社会。

应如何获取知识呢?其一,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积极实行启发式教学和讨论式教学,要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主体,使学生具备独立思考的能力、激发学生创新的意识,注重培养学生感受、理解、领悟知识的能力,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思维习惯,重视培养学生收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其二,课内、课外有机结合起来,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单纯的知识传授并不能自动生成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学生只有在课堂教学及其各种活动中,积极参与与投入,才能发现问题,产生创新意识。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经过探索、研究,认识了事物的本质,培养起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因此,课堂上调动学生的主动参与意识,课外重视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就能把学生的自主创新有机地结合在一起。给学生提供更多的机会直接接触社会和各种类型的实践活动,是实施创新教育的一个重要环节。

四、教师应是创新教育的主导者与实践者

教师的水平决定了教育的质量,能否拥有一支高层次、高水平同时富有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的教师队伍是实施创新教育的关键。如何造就一支适应创新教育的现代化教师队伍呢?应从以下几点做起:

第一,应使教师处在一种学无止境的状态中。俗话说“活到老,学到老”,要想让教师富有创新精神,就应不断地参加学习与进修,必须使他们处在一种永不休止的学习状态中。因为知识的更新是很迅速的,身为创新教育的主导者的教师,如果不经常学习与探索,有什么资格身为人师呢?更何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目前,小学教师大专化、中学教师本科化,乃至研究生化已发展成必然的趋势。教师在不断提高自身的学历层次的同时,还要掌握广博精深的科学文化知识,善于吸收最新的教育科学成果及科研成果,并将其积极运用于教学中,不断参与着教育的创新。

第二,培养教师运用新兴学科及综合性学科进行创新教育的教学能力。为了适应当代科学技术高度分化和高度综合的时代要求,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沿的知识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培养出全面创新的人才。

第三,教师的教育思想要与时代同步。教师应是站在时代最前列的思想的启迪者,只有用最先进的教育思想武装自己,教师才能深刻地理解创新教育的重要作用,才能领会其科学内涵和意旨,才能掌握实施创新教育的正确方法,才能成为推动创新教育坚定的实施者与推动者。

五、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对创新教育的发展具有极大的推动作用

当今教育的格局已被现代教育技术的应用所打破。电子技术和国际互连网络的迅速发展,具有无法比拟的优越性,给教育带来了深刻的影响,为创新教育的实施创造了更为便利的条件,提供了崭新的视野和更为广阔的前景。

第一,计算机的使用对于人脑的创新思维具有开发作用。知识具有易老化性的特点,而人的记忆又具有易遗忘性的特点,因此,可以用计算机记忆很多东西,计算机的使用还是一个新的领域,能进一步开发人脑。

第二,高级教育软件的开发与应用为更好地实施因材施教提供了良好的条件,从而最大限度地开发了每个人的创新才能,为创新教育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发展舞台。

第三,国际互联网络的开通为实现全球教育资源共享带来了契机,人们可以更直接、及时地追踪科技与社会发展的最前沿的知识动态,不断更新自己的知识面、扩展自己的视野,做到足不出户便知天下,从而有效提高个人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e]

4.设计构成之我见 篇四

设计在生活中无处不在,改变了大自然也改变了人类的社会面貌。设计是连接物质也是连接文明的桥梁,随着不断的学习与进步,也更多且更深入的了解了设计构成。对于我所学的专业环艺,也有了更进一步的了解。

我将从环艺的室内和室外两部分来阐述我对设计构成的见解。

在我们的一生里,有很长的时间生活活动于室内空间中,因此在我们设计的室内环境空间内,一定会直接影响到期间的生活质量和生产活动的效率,也必然会关系到人们最基本的安全、健康、和具有一定文化内涵环境的心理需求等等。所以相对的环境设计系列将是与我们关系最为密切的环节。

从较小范围的室内设计来讲,室内设计它是根据建筑物使用性质、所处环境相应标准,运用现代物质技术手段与建筑美学原理,创造出功能合理、舒适美观、满足人类物质与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的一门实用艺术。这一空间环境既具有满足相应的使用功能与要求,同时也反映了历史底蕴、建筑风格和环境氛围等精神因素。其间,明确地将“创造满足人们物质和精神生活需要的室内空间环境”作为室内设计目的,这正是以人为中心,一切为人创造出美好的生活、生产活动的室内空间环境。当然,服务在某些特定的场合也不能只为人类着想,还要考虑其他的生物以及生态的平衡等等因素。室内设计它既是建筑设计的有机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对建筑空间进行得第三次设计,它还是建筑设计在微观层次的深化与延伸。在和建筑整体环境设计的水乳交融中,充分体现了现代的室内空间环境设计艺术生命力。室内装饰装潢是着重于从外表视觉艺术的角度来探讨和研究并解决问题。如:室内空间各界面的装点美化、装饰材料的选用等。

室内设计的构成应考虑的功能、空间、界面、饰品甚至是经济和文化。

而住宅正是室内设计的一部分,我具体说一下对于室内住宅设计构成的见解。合理的功能布局是住宅内装饰和美化的前提。大致可分为厨房、餐厅、客厅、卧室、浴室和书房。客厅是家人团聚器具休息会客娱乐等多种功能的居室,使用频率高有主导性,因此要有协调性、通透性、隐私性、连贯性和合理性。而餐厅应靠近厨房,色彩要能让人有良好的情绪进餐。卧室是私密度最高的房间,尽量要位于住宅的尽端,以不被贯通,应营造一个温馨恬静的空间。厨房更应满足功能需求,比如洗碗储存和烹饪功能,而色彩应主要用清洁干净的色彩。而卫生间则要考虑通风、洗漱功能地面防滑和排水等问题。而书房可以根据个人工作学习生活的不同需求来设计,基本套件都会有电脑桌、电脑椅、书柜、和休闲小沙发。

而室外设计构成有很多步骤,它的基本程序是这样的,首先是设计的准备阶段。然后是环艺的设计阶段,其次是施工图设计阶段,最后是设计实施阶段。从现代景观设计来说就空间形态而言,可分为点状景观设计、线状景观设计和面状景观设计。充分利用实体要素,包括建筑、地面、水体、植物、墙面、设施、标识、自然地形等构筑不同的空间形态。

它的空间构成有实体围合构成空间:也称容积空间,如传统的四合院、由四周构筑物围合成中心有喷泉的景观空间。特点:具有向心、内聚性,使用者有领域感,内聚排外。实体占领构成空间:由某一突出建筑实体作为空间轴心,以其对空间的凝聚力来界定一个空间领域。具有扩散、外射的特点。强烈显现对周围空间的辐射力。实体之间张力产生空间。

根据活动性质分为:休闲空间:公园、居住区广场、步行街、娱乐场所等,功能空间高速公路、交通广场、纪念性广场等。根据群组的关系及对空间的占有程度分:公共性空间——城市广场、商业步行街、综合的社区中心及开放公园与绿地等。半公共性空间—社区入口、居住区的中心绿地和道路及住宅组团间的活动场地。半私密性空间——围合感较强,公园长廊、小亭、门前花园及宅间道路等。私密性空间——住宅的前庭后院、公共电话亭等四类。

5.设计创新之我见 篇五

——任刚强

个人认为,无论是做事还是做人,都应该以诚信为基,失去诚信,就是丢掉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就丢掉了市场经济公平,等值交换的法则,就会被赢得别人信任的人所淘汰。诚信不仅是立仓之基,更是体现企业社会认可度,公众信任力的一种软实力。

自信是魂魄。对自己、对企业、对事业,自信是成功的第一步。没有自信的人,别人也不肯信任。往往成功的人一个共同的特性,便是拥有超凡的信心和魄力。自信往往是一种决断力,犹柔寡断的人不可能成为撑起时代脊梁的人。

用心决定一切。用心是一种态度,是个人人生观的体现,一个企业要是能够拥有一批用心的员工,事事争光、时时换位思考、时时刻刻奋发拼搏,百年企业不是梦想。

创新是动力。守旧的企业就像守旧的人一样不能随变化和需求而及时调整,势必没落。现代企业,只有主动调整,及时应对,不断做到管理创新、技术创新、金融创新、营销创新,才能永葆竞争的活动和动力。

6.幼儿绘画教育创新之我见 篇六

内容摘要:幼儿创新绘画教学就是以幼儿绘画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教师要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实现幼儿开发心智,启迪创新功能,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可贵的创新潜能,提高幼儿的创新绘画能力。

一、找出误区

二、解读童心

三、发掘潜能

四、创新“对话”

关键词:幼儿绘画创新误区童心潜能对话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中明确指出:“提供自由表现的机会,鼓励幼儿用不同的艺术形式大胆地表达自己的情感、理解和想象,尊重每个幼儿的想法和创造,肯定和接纳他们独特的审美感受和表现方式,分享他们创造的快乐。”教师要给幼儿一个发展创新能力的机会,引导幼儿在创造中感悟创新,从而使艺术活动转变成幼儿内在精神的创造性显现。幼儿绘画教学就是以幼儿绘画为载体,以教学为手段,正确引导幼儿通过绘画表现自己学习和生活,以及反映幼儿的认知发展及个性特征,实现幼儿开发心智,启迪创新功能。我们也许领悟到《纲要》中启迪并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的幼儿绘画教育新理念,然而,问题在于是否从观念到行为实现了真正的转变?儿童在美术心理特征上具备了怎样的潜能?我们又应该运用什么样的方法和手段呢?

一、找出误区

案例一:

在一节美术手工课上,每个幼儿都在兴致勃勃地为自己制作面具,老师走到可可的座位旁,对他说:“你怎么都画小兔子呢?已经有好多小朋友画了小兔子了,你看你画的什么呀,一点都不像小兔子,倒像一只小花猫。看看黑板上老师是怎么画的,要和老师画的一样,赶快改一改吧。” 可可放下手中的笔很茫然地望着老师。然后,这位老师又走到贝贝和凡凡跟前,对他们两个说:“贝贝、凡凡,你们怎么把狮子的头涂成黑色的?真难看,快用黄色来涂。”贝贝说:“老师,我的狮子刚丛灶洞里钻出来,它是抓小兔子的,才把头弄的黑乎乎的。”凡凡也连连点头。

案例二:

在一节中班的美术课上,老师让幼儿照着老师的范画来画鱼,但其中有一个幼儿却在纸上画了许多歪曲的线条。当老师问他为什么不照着黑板上的鱼画时,他说那条鱼是死的,不能动,而自己画的鱼则是河里游动的活鱼。说着他还学着小鱼游的样子扭身子,接着,他又用一个直挺的动作来表示那条死鱼。

这两个教学实例说明,我们在幼儿绘画教学中仍旧存在着明显的知与行的分歧,幼儿绘画仍然是“照葫芦画瓢”,这种模仿束缚了幼儿的自主性和创造性,具体表现为:一是让幼儿进行模仿绘画;二是按照现实进行绘画;三是忽视幼儿的心理感悟;四是很难读懂幼儿的画。

在例一中,老师的强制介入忽略了幼儿的审美情感体验,会使得幼儿丧失了对绘画的自信心和热情,他们马上终止了自己绘画,然后按照老师的意愿极力模仿教师的“兔子”进行绘画。教师提供关键的引导是必要的,但不能剥夺幼儿创造性绘画的权利,尽管幼儿画的“兔子”在成人眼中不像,但对于他们自身来说,却是独一无二的。

在例二中,幼儿说老师画的鱼是死鱼,而自己画的就是河里的活鱼,他还学鱼游的样子扭动身子,接着又用一个直挺的动作表示死鱼,这就是学前儿童的美术充满了活力和魅力的表现,他们不想去模仿,而是要进行创造性地表现。

二、解读童心

绘画作为一种视觉语言,可以发挥文字和语言无法替代的心理调节作用。如果老师能读懂他们的作品,倾听他们的心声,就会真正走进儿童的世界,被他们的世界所吸引,那是任何一位艺术大师所不能比拟的。幼儿创新绘画的教学从何开始?要真正启迪并开发幼儿的创新潜能必须学会解读童心。那就是——解读童心。

1、解读幼儿独特的认知

幼儿把握世界的认知方式是感性的、纯真的、灵动的,而没有成人的成熟的、功利的认知特性,是与成人不同的一种非逻辑思维的方法。这与美术教育感性审美特点是相通的。以上两个实例都表现了幼儿独特的认知方式,例一中,幼儿认为狮子从灶洞中出来,所以是黑色的,例

二中,在幼儿眼里,老师的鱼是死的,而自己画的鱼则是河里的活鱼。这些都是幼儿对现实的认知反映。

2、解读幼儿独特的审美情感

幼儿美术教育是满足幼儿审美情感需要的情感教育,幼儿对于美术有一种自然的需要,其心理发展的特点是以自我为中心,因此他们从来无拘无束不分时空的给自己所画的物体注入生命情感,常常不自觉地把自己的情感世界投射到客体上,使僵死的无机世界生命化。例如把飘落的种子、树叶等看成是离开妈妈的可怜孩子,满天的星星都是月亮的孩子,任何东西都必须有一双眼睛,才能看见路„„诸如这些就是幼儿对这个世界独特的审美感悟和体验。

3、解读幼儿独特的创造

《纲要》指出:“幼儿的创作过程和作品是他们表现自己的认识和情感的重要方式,应支持幼儿富有个性和创造性的表达,克服过分强调技能技巧和标准化的偏向。”在幼儿的美术作品中,成人有关美术的许多条条框框被打破,出现一些在成人看来既可笑又非常可爱的现象,如一棵大树上又能居住,又能养鱼,又能结出许许多多不同种类的水果,这些不合逻辑的构思,不合比例的造型、主观形象的色彩,随意安排的空间构思等,体现出幼儿大胆的想象和神奇的创造力。

三、发掘潜能

幼儿的世界是七彩的,儿童天生就是艺术家,他们有着我们意想不到的巨大的艺术创造潜能,这种潜能就蕴藏在幼儿深层的潜意识中,他们的美术作品有着成人美术无可比拟的魅力。当今我国美术教育家胡雨心教授认为:每一个幼儿的意识就像一个巨大的冰山,露出水面的只是冰山的尖顶,绝大部分潜藏在大海深处,这就是这种潜意识的基石。教师应尽量鼓励幼儿的自发艺术表现能力,强调以自我表现为主,发掘他们与生俱来的潜能。我们教师要提供充足的材料和自由的空间,用新奇的媒体作为刺激和引发幼儿创造潜能的手段和工具,不应去干涉和限制幼儿绘画活动中特有的知觉方式和创造方式,现今社会上办的各种绘画班的教材、教法及思想上仍没有根本改变,仍以培养幼儿的技能技巧为

主,发展特长,使幼儿的绘画模式化了,甚至和成人的一样好。结果它代替了幼儿的感觉、思考与想象,使他们失去了对周围事物的敏感性,失去了绘画中天真的喜悦,失去了幼儿自己绘画语言和个性风格,最重要的是扼杀了幼儿的创造潜能。例如:在一节大班水粉画课上,一个小朋友在纸上画了许多美丽的小花、小草,在蓝蓝的天空中画了美丽的云彩和飞翔的小鸟。看起来,这是一幅非常漂亮的水粉画,然而接下来的事情让我们感到很意外,他把盘中的颜料都调和在一起,在天空胡乱地涂起来,本来美丽的天空变成一片漆黑,接着他又画上许多小白点,老师问:“那么漂亮的天空怎么生气了呢?”幼儿回答道:“老师,最近天空太干了,你看小花、小草都要渴死了。我要让天空下雨,一下雨,小花、小草就能喝饱水,开出更美丽的花儿。”听了幼儿的讲述,难道你没有被感动吗?他把这个世界的知与情,用自己创意的方式,在绘画中尽情展现,这就是幼儿超越创造的创造。幼儿的世界还凝聚着许多尚未被挖掘的美的创造潜能,需要教师为幼儿提供空间,提供机会。

四、创新“对话”

我们解读幼儿童心时,不难看出,幼儿对美术的独特认知和创意表现与那些古今中外美术有大成者竟有着惊人的相似之处。无怪乎毕加索曾惊叹:每个幼儿都是艺术家!因而我们在幼儿绘画创新教育中大胆尝试——与大师“对话”。

古今中外一些大师的名画作品,是经过历史的大浪淘沙后出来的优秀的上乘之作,其构图、色彩、造型形式丰富,对于成人来说难于模仿,但是对于幼儿则不同,他们可以用自己独特的想象与大师直接对话:“这些画像什么?”“像水、像风、像云„„幼儿在这样的对话中,感受到大师独特的审美体验和别具匠心的审美创造。也许他们不能理解大师作品中的深刻意蕴,但艺术重要的不是领悟而是感动。幼儿从这些感动中受到启迪,潜移默化地吸收许多的符号图案,时间长了必会融入自己的独特的思维中,重新组织,大胆创造。下面,我们就以欣赏荷兰画家凡高的《星夜》这节课来说吧。

1、想象的“对话”

幼儿欣赏《星夜》时,我们向幼儿介绍了一些关于凡高的事情,给予幼儿想象的空间,引导幼儿进入情境。

师:“你心目中这幅画是什么样子的?”

幼:“那是妖怪来了”

幼:“不对,那是宝石在发光,是一个大宝藏”

幼:“那是太空人的飞船,飞到地球上了”

„„

当孩子们陶醉于欣赏的气氛,自由自在地感受、体验作品中审美艺术为其带来的震撼时,他们内在的描绘事物的表现欲望被激发,从而强烈地希望将自己内心的想象表现出来,内在的潜能也随之被激发。这其中,幼儿不拘一格的新奇创意,大胆、无拘无束的表现童心、童趣,是成人无法想象的。

2、创造的“对话”

在绘画中,幼儿有的用油画棒,有的用水粉,有的用记号笔进行创意绘画,教师从旁进行技巧的提示和指导。这样以来,幼儿不仅欣赏了解了名画《星夜》,而且画出了自己心目中千变万化的“星夜”。

3、表达的“对话”

有些幼儿不喜欢用语言表现自己的情感时,需要另一种表现方式,绘画就是一种好的方式。他们喜欢通过语言、肢体动作来表达自己的绘画作品,从中获得成就感。

总之,无论幼儿的作品有多么荒谬,无论他们的表现多么异常,我们要给予及时肯定,每一个幼儿都是独特的,他们的想象也是独特的,每个幼儿的作品更是独一无二的。我们教师要通过不懈地实践和探索,努力把一些抽象思维转化为幼儿的直观形象思维,学会了解幼儿、观察幼儿,用幼儿的眼光去看世界,用幼儿的思维方式去思考,因势利导,最大限度地激发幼儿可贵的创新潜能,提高幼儿的创新绘画能力。

主要参考文献:

(1)《新纲要与幼儿艺术教育改革》

(2)《学前儿童美术教育》

7.戏剧创新之我见 篇七

一、戏剧创新之观念创新

对戏剧进行创新想要取得好的效果, 前提条件就是观念要不断创新。长期以来, 我国戏剧工作者一直都比较明确观念创新的重要性, 但是对于什么是真正的创新却各有各的看法, 存在不同的认知。有的人认为戏剧创新是从时间上来分辨的, 但是经过实践证明, 单从时间的早晚来判断其是不是戏剧真正意义上的创新是不正确的。新生的事物不一定就是历史的选择, 而在时间上已经落伍的内容也不一定就会被历史所淘汰。[2] 比如, 《玩偶之家》是上世纪剧作家创作出来的作品, 它唤醒了一代代女性, 这是其价值之所在。戏剧的本质就是帮助人类更好地认识自己, 让民众对自身有更加清醒的认识, 戏剧创新应该为这一本质服务, 创新的目的就是为了保持戏剧的本质不发生改变, 也是帮助戏剧实现自身价值的提升, 让其永远帮助人类认识自我。

二、戏剧创新之舞台技术创新

从某些角度来看, 戏剧属于一门表演艺术。所以, 戏剧创新的另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要进行舞台表演技术的创新。随着物质文化的丰富, 人类的娱乐方式也变得缤纷多样, 传统的戏剧遭受了极大的冲击, 各种传统戏剧几乎濒临灭绝。为了改变这种现状, 在创新戏剧观念的同时, 也要对戏剧的舞台技术进行创新。舞台技术也是戏剧的一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它涉及的面非常广, 包含舞台布景、灯光、音响等多个方面。借助这些舞台技术的创新, 如服装化妆、灯光布景等技术, 演员打造的人物形象将会更加出色, 引发观众、演员与剧作中人物情感的共鸣, 让戏剧的思想和内涵更加清晰。比如:借助计算机和多媒体各种高新技术, 在舞台上为观众创造虚拟实景, 可以让观众产生身临其境的感觉, 加深观众对剧作内容的感触;比如, 《赤壁》从2008 年被搬上舞台之后, 已经连续五年在国家大剧院上演, 一直广受观众的好评。其最为人所称道的地方除了演员的表演之外, 就是通过高新技术对舞台技术所做的创新, 它实现了声光电联合, 用现代技术给观众打造了草船借箭、火烧连营等经典场景, 让观众在观看戏剧表演的时候, 就好像真的来到了赤壁古战场一样, 内心产生了极大的震撼, 对《赤壁》的主旨有了更深刻的认识。从这里可以看出, 戏剧进行适当的舞台技术创新是非常必要的。[3]

三、戏剧创新之评论创新

戏剧想要实现长久的发展, 必须要有正确的戏剧评论对之约束, 引导戏剧朝着正确的方向不断前进。戏剧评论是一门综合性艺术, 其不但包含文学剧本、导演表演, 还有舞台美术和戏剧音乐等。在这些大的部分下面还包含各种小的元素, 比如, 文学剧本包含主体思想、情节构成、人物性格等。所以, 对戏剧的评论不可能出现面面俱到的情形, 即使是在戏剧艺术方面最有建树的人也不能做到。所以, 对戏剧进行评论绝对不能泛泛而谈, 对每一点都加以点评。以往, 我国在生产分配领域实行平均主义, 这导致我国的戏剧评论在以往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有着明显的平均主义的倾向。戏剧评论创新就是要避免这种平均主义。随着时代的进步, 戏剧艺术的创新也要不断更新。在文学剧本的创作方面, 要鼓励剧作家进行多种风格作品的创作;在表现手法方面, 要不断地进行摸索;对戏剧评论, 也要不断扩展其视野, 让评论具有更多的亮点, 带有一定的前瞻性。同时, 在戏剧评论的创新方面, 除了其内容的创新之外, 还要注意评论语言的创新, 要让语言具有一定的个性, 充满特色。只有做到这一点, 才可以创作出让观众耳目一新的评论, 从而真正承担起美学艺术赋予给戏剧评论的真正任务, 才能真正发挥戏剧评论对戏剧发展的引导作用。

四、总结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 对戏剧进行创新已经成了大势所趋, 成为戏剧发展所不得不面对的课题。而我国戏剧想要获得长久的发展, 避免被人类冷落的局面出现, 就一定要努力创新, 在戏剧的相关方面做出适当的改变。审视我国戏剧艺术当前的情况, 已经有很多人意识到戏剧创新的重要性, 对戏剧创新也做了一定的尝试。对创新的效果进行总结, 归纳创新的经验, 验证创新的成果, 为接下来的戏剧发展扫清障碍, 促进戏剧的长久发展。

摘要:时代在进步, 社会在变化, 观众的审美需求也在不断地发生着改变。作为一种艺术形式, 戏剧出现了落伍的局面。而要改变这种局面, 只有与时俱进, 顺应时代的变化, 戏剧才能真正地获得活力, 才能长久地生存下去并再次焕发新的生机。所以, 从戏剧的各大构成要素对戏剧创新进行研究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戏剧,创新,见解

参考文献

[1]宁殿弼.论新时期探索戏剧艺术形式的创新[J].艺术百家, 2011, (05) :137-144+178.

[2]范薇.试分析戏剧评论的创新和建设[J].大众文艺, 2016, (01) :33.

8.创新教育之我见 篇八

那么我们如何在英语教学中进行创新教育呢?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阐述:

一、依据文本充分发挥文本的作用,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英语文本的内容包括很多方面:有国内的,有国际的;有关于地理,也有关于政治的;有关于生活的,也有关于教育的;有关于社会道德,也有关于情感的等等。因此,在英语教学中应充分挖掘课文中的创新因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

1.让学生发挥想象去发现问题。爱因斯坦曾说过“提出一个问题比解决一个问题重要”。因为解决问题仅仅是教学上或实验上的技能而已,而提出新的问题,新的可能性,从新的角度去看问题,却需要创造性的想象力。 “善于发现问题,才能提出问题,思维才能得以展开。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要引导学生观察语言材料,鼓励学生自己提问题、解决问题,例如:He does his homework carefully.That man lives alone.这两个句子观察发现carefully 和 alone 都是副词,来修饰动词。再如:That man feels lonely 这里lonely就是形容词,因为感官性动词后跟形容词。所以让学生自己观察发现lonely 和alone 的词性就不容易记错了。

2.从多个方面去考虑问题。教师在英语教学中,不仅要引导学生学习教材的原始思维思想,分析解决问题的思路,还要依据教材从多个角度去审视、思考问题。例如,教师在教授international charities 的时候,可以让学生先谈谈我们身边的慈善事业,顺便再让学生谈谈国际的慈善组织。这样自然而然地就能使学生的思维拓展,气氛也活跃起来,不仅开拓了学生的视野,也增长了学生的知识,培养了学生的大胆创新精神。

3.巧设问题,营造创新氛围。英语教学中每个教学步骤都应经过老师的经心设计,层层递进。教师在设计教学过程时,根据材料,又高于材料,设计灵活的较大的思考题,有多种答案,这样培养了学生积极的求异的思维能力;让学生谈论,争辩,调动了学生积极运用语言材料组织新的语言内容的积极性,又训练了学生从同一信息中探求不同答案的求异思维能力。也就是给学生创新的氛围,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当然教师应具有驾驭教材的能力,鼓励学生质疑对于那些平时特别是在课堂上敢于发表反驳意见的学生,给予表扬,即使他们的观点是错误的,也要在肯定他们勇敢精神的前提下,与其一起谈论加以引导,并纠正其错误的观点,应该在启发引导学生质疑中去培养他们的积极思维与善于思维的创新精神。

二、培养自主探究,巧设创新探究机会

素质教育是培养学生获得知识和提高能力的科学方法。良好的学习方法能使学生更好的挖掘潜能,学生应该是课堂学习的主体,如果教师注重学生能力的发展,让学生能自主学习、独立思考,学会如何获得知识的方法,以达到培养创新意识提高创新能力的目的。

课堂是师生共同参与、师生间平等民主合作的交往关系,能使课堂更自由开放,更富有情景性,更能促使学生主动参与。教师在教学的安排上必须注意教学方法新颖而有创意,以便更好地调动和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使他们真正成为学习的主角。

三、运用多种方法,培养学生创新思维

创新是思维的高级水平,他既是发散思维和聚合思维的统一,又是形象思维和抽象思维的统一,也是思维和想象的有机统一。在英语教学中,我们教师要采取多种方法,通过多种途径引导和激励全体学生主动参与,锐意创新。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要精心设计和安排,激发学生探究欲望,想方设法培养创新能力。

四、依据教材有机拓展,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英语教学的基本任务是学习语言,发展思维能力。教材中对话和阅读为学生学习语言提供了原创,能否引导学生把正确规范的课本语言在积累内存的基础上转化为自己的语言是英语教学成败的关键。

1.仿写文章有利于活化语言。根据课文内容,让学生仿写文章。学生在原有的材料的基础上经过头脑的再加工,不仅理解了课文中的信息。而且能够加入自己的信息,这也是有意识地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

2.让学生概括文章的大意活化了语言。我们都知道英语的教学过程就是:感知语言材料,培养观察能力,增强记忆力,运用语言材料,提高运用创新能力。因此,在教学中根据老师的板书,引导学生重新组织语言对课文进行概括,使学生源于课文,又能通过创造性的运用知识,高于课文,使学生真正做到学为己用。

总之,学生的学习过程即是一种认识过程,也是一种探究过程。教育过程本身就是一种探索与创新,不断探索课堂教学的新思路、新方法,引导学生发现、探究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培养学生的开拓精神和创新意识,逐步培养其创新能力。所以教师在教学中,只要坚持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发散能力、质疑能力、想象能力及逻辑推理能力,最终就能促进学生个体创新能力的发展,达到创新教育的目的。

9.小学语文作业设计之我见 篇九

学习,顾名思义,既要学,还要习。只学不习,课内所学知识得不到巩固;反复机械的练习又会使学生失去学习的兴趣,起不到应有的作用。而在现实教学中,学生的语文作业往往多机械重复,少创造活动;多抄抄写写,少思维训练,应试训练色彩浓厚,失去了作业发挥创造性、探究性的作用。如何在学生作业设计上落实好新课标精神呢?笔者结合教学实践,认为在新课标下小学语文作业的设计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

一、作业多元化,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体验

新课程标准增加了综合性学习的要求,强调教学应该通过设计真实、复杂和具有挑战性的学习环境或问题情境,诱发、驱动并支撑学习者的探索、思考与问题解决这种积极的学习活动,帮助学习者成为学习活动的主体。所以,教师要寻求作业创新,设计多元化的作业。课堂教学中,教师已经注意到多方面地调动学生多感官参与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但是,同样作为学习的重要环节的作业练习,教师却往往忽视了指导学生充分运用多感官,全方位、多角度地感知和认识事物,也很少想起鼓励学生以丰富多彩的形式展现其学习、思考的结果,最终导致作业只是写生字、写词语、写练习册、写作文等这些文本符号,没有自主探究,没有充分调动学生多感官的积极参与,没有实质意义上的学习方式的改变。久而久之,必然使学习感觉到作业是一种负担,这还怎能谈得上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呢?

我将过去单一的文本作业尝试改进为包括自我选择性作业、人文作业、多层次性作业、实践性作业、趣味表演性作业、操作性作业等多种类型的作业。让学生在作业的时候以画图、剪报、查资料、手工制作、讲故事等方式来完成;鼓励学生以看、听、说、摸和想象等用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感受知识与生活的联系。例如,第三册第一单元是一组关于秋天的课文。在教学过程中,我让学生和爸爸妈妈一起去寻找秋天,去看、去听、去闻、去触摸秋天,感受秋天的特征;收集有关秋天的词语;画一幅秋天的图画或制作落叶画;将你感受到的秋天写一段的话(后三项为选作)等。让学生用多种感官感受知识的存在、进行学问的探讨,作业完成得生动活泼的、精彩纷呈。再如,第三册第八单元是介绍有关科学知识的一组教材,我鼓励学生们通过

各种渠道收集与本单元课文有关有知识,学生们收集了太空生活的知识,收集了活化石的图片、资料,还收集了农业新科技的有关资料等,有的内容连老师也不知道。并将他们的特色作业和收集到的资料,用各种形式展示在同学们面前(同学之间互相展示、介绍,在班上举办专题作业展,在教室内张贴同学们收集的资料等)……做这样的作业,同学兴奋,老师高兴,有时连家长也会参与,真是一举多得呀!

二、作业分层次,尊重学生个体的差异性

人与人是有差异的,我们的教育对象学生是一个个生动的个体,每个学生都是独一无二的,都有其独特的个性、兴趣、能力和学习需要,发展也各不相同,我们应使每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和不同的起点上,得到最优发展。他们的知识基础、智力发展水平和个性特长的不同,决定他们对所需知识的程度也都不同。所以,作业的设计和布置必须多层次,体现差异性。对学习有困难的学生,适当减少他们的作业量或适当的降低作业的难度,但应保证他们能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让他们做一些简单的抄写、动手、有趣味的作业,使他们易学、乐学也体会到成功的乐趣,增加学习的信心。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除了完成基本的学习任务外,适当拔高要求,设计一些扩展课外阅读、积累语言文字、提高动手操作能力等方面的作业。这样,做到了既让差生能消化又让优生能吃饱。

有研究表明:当学生对他所知道的东西犹感不足的情况下,学生的学习才最有效。适量、适当的作业和要求,能有效地帮助学生体会成功的喜悦,树立信心。对优生是如此,对后进生更是如此。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设计不同层次、难度的作业,让好、中、差的学生在不同层次的作业上得到相应的知识,在原有的基础上有不同的收获。如用“快活”一词造句时,要求后进生只要造一句即可,鼓励中等生多造句,而对于优生让他们挑战困难把“快活”分别放在句首、句中、句末造句。

没有差生,只有差异。作为教师必须充分尊重差异,充分尊重每一个学生,信任每一个学生,帮助不同能力的学生,通过不同作业的训练引导他们吸取、探究知识,承认学生发展存在着差异性,不搞“填平补齐”,让每一个学生在自己已有的基础上获得最优的发展。

三、作业自选式,发挥学生学习的自主性

成长无法代替,发展必须主动。教师是学生成长的引导者、学生发展的领路人,而学生本人才是成长的主人、发展的主体。教师要善于在多样性教育中为学生创造选择的条件,扩大选择的范围,发展选择的能力。为了让每一个学生都能有所得,需要教师给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作业,然而更为重要的是我们要把布置作业的主动权交给学生,让他们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作业。过去的作业多为教师于课后布置,作业的数量、作业的难度以及作业完成的形式,教师有着决定权,并以一定的学习纪律作为强制力保障实施。学生对于作业,总是处于被动接受任务的境地。学生必须严格地按照教师所作的规定完成作业,没有选择权。一般来说,学生都能按部就班地完成,聪明一些的学生能完成得较好,不够用功和学习困难的学生就常常采取逃避和拖延的办法。在新课标下,如何改变过去作业不足之处,调动学生的作业积极性呢?其中有效的途径就是让学生自主地选择作业,自己挖掘自己的学习动力。学生对自主选择的作业,有学习的兴趣,找到了自己前进的动力,对自己提出了高要求,他们不单单只满足书本的知识,还在寻找更为广阔的课外发展空间,这对他们的学习是非常有帮助的。同时,学生根据自身的能力有了作业的选择权,他们不再把作业当成负担,而能够尽力的去完成任务。

四、作业趣味性,适应学生的心理特征

教育心理学表明,单调乏味的学习活动容易产生疲劳,并会使学生对学习产生厌倦心理。学生怕做作业、拖拉作业大都是因为不喜欢千篇一律的练习形式。因此,作业的设计不应当是单一枯燥的文本,而是富有色彩、充满情趣的,应以生动、形象的形式提高学生的作业兴趣,发挥他们的主观能动作用。同时,寓知识的学习和技能的训练于趣味性的练习之中,因为兴趣才是最好的老师,正如孔子所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我们不仅是在教学中要体现趣味性,在作业的设计上也应体现趣味性,使学生好做、乐做,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如:让学生识记生字,如果让他们反复地读、写,他们会感到枯燥,我就让他们编谜语给同学或父母猜,进行认字、扩词打擂比赛。再如:复述课文,我让他们开展讲故事比赛,并互相打分,看谁讲得最生动有趣。教学《太空生活趣事多》时,让学生们表演在太空中打喷嚏或咳嗽时人要后退几步的情境,学生们兴趣盎然,许多学生连课间做游戏都玩表演课文中的内……

10.工会工作创新发展之我见 篇十

营口市总工会研究室付晓宇

党的十七大提出,“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建设创新型国家”、“实践永无止境,创新永无止境”。中华全国总工会要求各级工会“大力推进工会理论、体制和工作创新”。创新就是紧扣实践创造新的规律、突出新的特点、总结新的亮点、推动新的发展。工会组织作为党与职工群众联系的桥梁和纽带,作为职工利益的代表者和维护者,只有立足大局,放眼长远,用新的观念和新的思维创造性地开展工作,才能适应新形势发展的需要,才能使工会工作争取主动,增强活力,在推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过程中发挥积极作用。

一、充分认识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当前,如何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和工会干部对工会工作创新发展重要性和紧迫性的认识,进一步解放思想,迎难而上,解决影响、制约科学发展的突出问题,推动工会工作整体水平不断提高,促进工运事业大发展快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艰巨而紧迫的任务。

一是从全球范围看,国际形势风云变幻,对工会发展道路提出严峻考验。当前,西方敌对势力对我国的渗透、分化、瓦解的势头仍然不减,经济全球化浪潮对劳动者就业、工资、权益维护、社会保障、劳动技能和工会组建等产生了深刻影

响,迫切需要工会组织创新工作方式与发展模式,积极应对新形势带来的考验。二是从国内看,日趋复杂的劳动关系需要工会组织在协调劳资矛盾中发挥更大作用。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入发展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完善,职工队伍的总体构成、思想观念、生活方式、就业方式、分配方式和内在需求也日趋多元化,经济关系和劳动关系日益复杂,劳资关系矛盾及职工队伍的不稳定因素不断凸现,给新形势下的工会工作提出了新的挑战。三是从工会自身建设来看,还存在着一些亟待解决的问题。如:安于现状、自我满足的安稳思想导致工作缺少动力,因循守旧、目光短浅的思想造成工作处于被动局面,应付了事、责任不清的态度阻碍创新发展。四是从工作机制上看,工会各项工作制度建设明显滞后于形势发展。当前工会工作机制普遍是应急性制度多、系统性制度少,原则性制度多、操作性制度少,规范性制度多、惩罚性制度少,导致缺位、错位、越位等现象仍有发生,工作难于取得实效。

因此,工会组织迫切需要坚持创新的原则,树立敢于创新、敢担风险、敢于负责的态度,根据新形势、新情况、新任务和新要求,坚持用新的眼光审视工作,用新的理念谋划发展,打破惯性束缚,解决新问题,实现新跨越。

二、努力把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

为使工会工作能够较好地适应新形势的要求,各级工会

组织和工会干部必须要树立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创新意识,变传统单一的直线思维方式为多角度、多层次、多方位的综合“立体结构”的思维方式,确立“跳出工会、认识工会,走出工会、发展工会,立足工会、建设工会”的主导思想,强化开拓意识、绩效意识、服务意识,把工作思路定格在创新发展上。大胆突破传统思维定势和经验的束缚,把上级的方针、决策与工会实际结合起来,把实施决策的原则性和解决问题的灵活性统一起来,努力把握工会工作创新发展的突破口,力求工会各项工作都能够出思路、出新招、出实效。

一是要创新思维观念。要彻底改变过去落后颓废的思维观念,树立“组织为本、职工为本”的理念。要破除“自我封闭”的思想,树立工会工作必须与时俱进的新观念;要破除“与己无关”的思想,树立工会工作必须为经济社会协调发展服务的新观念;要破除“无所作为”的思想,树立工会工作必须为构建和谐社会发挥主力军作用的新观念。

二是要创新工作方法。创新不是对以往工作的全盘否定,而是在过去工作的基础上进行创造性地提高,因此创新更要把握好方向,要在工作方法上把握“四个定位”,即思维定位必须着眼于大局、工作定位必须着眼于适应、职责定位必须着眼于维护、服务定位必须着眼于职工。通过“四个定位”,找准工作的落脚点,有利于工会工作发展的方式和方法大胆地去尝试,不断提高各级工会组织围绕大局做好工

作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把党委政府的要求、职工群众的呼声与工会工作的具体实际有机结合起来,不断增强工会工作实效。

三是要创新工作品牌。工作品牌是工会组织是否具有活力最直接的体现。要紧紧围绕影响工会工作发展的关键问题,破旧立新、勇于创新,努力成为解放思想、服务工会科学发展的忠实执行者。每一名工会干部都要立足平凡岗位,牢固树立“人人是窗口,个个是形象”的理念,树立工会品牌意识。要进一步做好社会人尽皆知、各界皆予高度重视的工作品牌,如“送温暖工程”、“金秋助学”、“光明康复行动”、“工人先锋号”创建、“合理化建议”等活动,树立工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的良好形象。随着新形势新任务的要求,还要结合实际更多地创新工作品牌,不断扩大工会组织的社会影响。

四是要创新工作机制。要改变循规蹈矩的老旧的工作模式,敢于创新,敢于尝试。要力求工会工作机制时代化,从过去的依附型、辅助型、娱乐型工作模式,向着发展型、服务型、建设型、维护型工作机制转变,要着力在服务经济建设、维护职工合法权益、发展基层组织、建设高素质职工队伍上下功夫、出点子、想办法,真正使工会工作的发展方向顺应时代的节拍,符合科学发展的要求;要力求工会机关内部工作分工科学化,做到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各个部门既

能独挡一面,又能形成有效合力,确保各项重点工作的圆满完成;力求工会工作社会化,整合工会系统内部和社会各方面资源,实现用足内力,善借外力,形成合力,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力求考核机制规范化,不断完善工会干部协管和工会工作考评机制,激励基层工会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突出工作亮点,选树工作品牌;力求工运事业发展外向化,坚持开门办会,依靠会员办会,充分发挥会员的主体作用,真正建立起“党委政府重视、社会各方支持、工会积极运作、职工广泛参与”的社会化的工会工作创新发展格局。

11.创新阅读教学之我见 篇十一

关键词:高中语文 阅读兴趣

一、创设情境,激发兴趣。

要学生有兴趣发问、敢于发问就需要质疑的空间、质疑的情境。我们结合教学实例来阐明分析。

1、营造宽松和谐课堂。

宽松的教学环境,学生求知欲旺盛,思想活跃,精神饱满,心情舒畅,敢想、敢说、敢问,乐于发表意见,勇于大胆创新。我根据高中生的心理特点,激发学生的好奇心、求知欲,激发学习疑问。对提出有价值的疑难问题的学生及时鼓励和表扬。如在教《促织》这课时,有个学生认为蒲松龄的文章很一般。延迟评价会引发更深层次的思考,学生讲出这种话,至少他认真地读了课文,虽然还没有理解,但已经有了自己的思考,我耐心地听他的观点:“从征促织——得促织——毙促织——化促织,到成名、抚臣、县令受促织恩荫,整个故事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已经完整了,异史氏曰一段完全是多余的?”我也不轻易批评,这是孩子在自己解读课文,这些问题提出的过程也是学生整合自身知识、经验的过程。我提示:我们学过哪篇文章有这样类似的结尾。很快有学生想到《史记》的“太史公曰”,我因势利导问这样的结尾有什么作用,学生自然而然就触类旁通了。

2、精心创设问题情境。

进行创新阅读教学,设置一个合理的问题情境可以引发学生进行深层次的思考、讨论,从中闪现出创新的火花,达到知识的内化。我想方设法营造探索性、开放性的问题情境,激发学生去探索、猜想、发现问题,在问题中学习,使创新阅读本身构成一个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如在教《中国艺术里的虚与实》时建议学生研究我们身边“虚实相生”的例子,写成研究性学习小论文。课堂一下子拉到社会,交上来的论文硕果累累。有研究文庙龙柱、明清碑坊的,也有研究书法、国画,甚至还有研究方言讲话艺术的。学生能够把自己带入问题情境,参与活动,参与思考的同学越来越多,老师再有意识的引导寻找高质量问题、高质量答案的同时,学生联想想象能力和创新阅读能力都得到发展。

摒弃传统的填鸭式的阅读教学方式,创设一种平等、和谐、民主的教学环境,创设质疑问难的问题情境,鼓励学生质疑、争辩和发表意见,可以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创新阅读能力。

二、优化思维,知识迁移

教学的主体是学生,学生有了质疑问难的机会,并不等于学生有创新阅读的能力。课堂情绪高涨,然而质疑问难的水平往往停留在“这个词语我不懂”、“那个句子我不明白”等较低层面的问题,缺少创新思维。针对这一问题,我有意识地在教学中加强创新思维训练,引导学生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实现知识的迁移。

1、训练发散性思维。

在创新教学时,教师如果还是照本宣科,串讲串问,围绕着“是不是”、“对不对”、“怎么样”之类的问题打转,学生的主体思维就会产生依赖性、服从性,丧失了主动性,创造性,也就无法达到创新阅读教学的效果。为避免重蹈传统教育模式的覆辙,我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思考问题、寻找多种解决问题的方案方法,以此训练学生发散性思维。例如:在教《项链》时,故事有高潮没有结局,我请学生帮作者莫泊桑续写结局。这个问题有相当的开放性,学生的思维闸门一下子就打开了,收到了“一石激起千重浪”的效果。

2、掌握创新质疑规律。

学会知识迁移,知道从何处质疑,牵一发而动全身,让学生能够举一反三是我们进行创新阅读教学的一个目标。我在平时教学过程中有意识地捕捉典型性的问题,通过典型题让学生把握住阅读质疑问难的规律。引导学生大胆地在课文题目、“文眼”、修辞手法、标点符号等地方提出问题、思考问题和解决问题。如《智取生辰纲》一课中直接写到天气“热”的有20多次。一一讲解费时又乏味。我先提示《林冲风雪山神庙》关于雪的描写,学生很快就领悟了环境描写对表现人物性格、推动故事发展的作用。

理解课文中关键性笔墨,掌握质疑问难的规律,是进一步挖掘和巩固学生创新能力的保证,更是落实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的有效措施。

三、组织疏导,形成能力。

学生创新阅读思维被激发出来以后,会提出各种各样的问题,有时显得杂乱、锁碎、甚至离奇。课堂45分钟教师不可能也不必对学生的质疑问难一一解答,我有选择性地疏导问题,促使学生创新能力的形成。

质疑问难中,说话的训练也是创新思维训练的过程,适当地引导他们掌握发言方式很必要。如讲讲读懂了哪一词、哪一句,哪一段情节,或哪一部分写得好,为什么好,还有哪些问题。质疑问难发言一般可以有正向发问、逆向反问和创新见解三种发问方式。正向发问如《林黛玉进贾府》一课可以指导学生顺着课文的文脉提出问题:林黛玉进祖母家为什么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通过问题把握林黛玉的性格特点。逆向反思,如即从事物的反面进行思考的思维形式。常以“假如……”、“如果……”等句型为提问形式,如可以指导学生这样发问:如果林黛玉也像常人那样急切地想看到自己的亲人而大步流星地赶路,对塑造人物形象有什么影响?学生阅读后有了创新见解的话,我就指导他们用“我以为……”的句式,提出不同见解。如一位同学说:我以为贾母等人急切地盼望外孙女的到来,但没有一个亲人出门迎接,说明她们骨子还是有很强的尊卑观念。林黛玉确实需要“步步留心,时时在意”。

总之,在教学中,教师应营造宽松和谐课堂、创设质疑问难情境、科学估计问题难度、引导掌握质疑规律,教给阅读后的发言方式,精当讲解区别疏导,来培养学生的质疑问难和创新能力。

(作者单位:河北省武安市第一中学)

12.会计制度创新之我见 篇十二

会计制度在中国是一个应用十分广泛的术语, 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会计制度是进行会计工作所遵循的规则、方法和程序的总称。狭义的会计制度则是指适用于某类企业或组织的一套会计核算原则、会计政策、基本规定、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设置使用说明等。2000年12月财政部公布了《企业会计制度》, 该制度打破了所有制和行业界限, 建立了国家统一的会计核算制度, 《企业会计制度》与以前分行业的会计制度不同, 它不再分行业, 主要由会计核算一般规定、会计科目及运用、财务会计报告的编制等内容组成。2006年2月15日又颁布了《新企业会计准则》及其后颁布的会计准则运用指南, 不过现行的2006年版的《企业会计准则》并没有相应的《企业会计制度》, 相关内容均在准则内规定。什么是创新呢?简单说来就是“创造和发现新东西”。这是“创新”的日常概念。从这个广义的概念上看, 会计制度创新就是用一种科学的、合理的制度取代原由的已经不适应或者不能安全适应新形式发展的旧制度, 它象征着人类社会的进步和发展。

自河南煤化集团资产重组以来, 在财务工作方面, 会计核算系统逐步由原来的用友单机版到现在使用的NC网络版, 财务报表由煤炭系统报表到永煤财务系统报表, 最后到河南煤化集团现在统一使用的财务信息管理网络平台。实行会计电算化以后, 由计算机代替人员实现了部分会计信息处理工作, 减少了会计人员的会计工作量, 同时改变了过去不同单位五花八门的会计科目设置, 统一了会计科目的选用范围, 规范了会计行为。另外我河南煤化集团实行了货币资金预算管理和货币资金收支控制, 通过加强对企业货币资金的管理, 使得货币资金的收入和支出都心中有数, 做到了计划性、条理性, 加速了货币资金周转速度, 保障了企业各项生产经营活动有条不紊地顺利进行, 使企业能维持较好的财务状况, 有灵活的应变能力, 同时又可使企业能抓住机会获得较高的收益。这一切都是创新的结果, 反映了历史的进步和发展。但是, 在会计工作过程中也存在一些问题。

1 目前会计工作中存在的问题

1.1 数据在网络会计中的安全问题。

网络会计系统安全与否, 直接关系到企业经营活动的科学性和管理有效性。在传统会计中的原始凭证因笔迹各异具有可辨认性, 难以非法修改。而网络会计中原始凭证的数据转变成磁性介质, 对电子数据的修改可以不留任何痕迹。这样原始凭证是否有效值得思考。有时网上信息可能会感染病毒从而破坏企业信息, 这些都会给会计工作带来很多麻烦。

1.2 网络不利于会计内部控制制度。

在网络环境下, 交易授权常常在计算机程序中, 通过口令触发程序完成, 而口令不像印章那样由专人保管, 使得不法分子有机可乘, 窃取商业秘密, 商业秘密的切取无疑是致命的。这就使得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与企业财务活动所要求的某些信息的保密性形成了较大的冲突。在网络环境的开放性下也会使会计系统遭受非法访问, 甚至黑客和病毒的侵扰, 可能造成信息失真, 给企业带来严重的影响。

1.3 会计人员双重身份, 不利于会计人员按统一的标准和价值观实施会计监督。

当前会计人员的人事管理归属关系, 不利于财政部门对会计人员进行直接有效的监督和保护。

会计人员双重身份是指:会计人员一方面作为单位的职工, 既要代表单位正确核算、精心理财, 另一方面又要代表国家对单位的经济活动进行监督, 制止违法违纪行为。在这种体制下, 会计人员隶属于所服务的单位。因此, 尽管《会计法》赋予会计人员四个“有权”, 即对不真实、不合法的原始凭证有权不予接收, 对违反会计法和国家统一会计制度规定的会计事项有权拒绝办理, 有权检举, 发现账实不符, 有权自行处理的应当及时处理。但由于现行管理体制的局限性, 会计人员仍处于两难境地, 难以摆正自己的位置, 在单位利益与国家利益相冲突时, 有些会计人员也就“情不自禁”地选择了单位利益。对单位领导违反财经纪律的行为, 一些会计人员也就“情不自禁”地听之任之, 自觉不自觉地参与做假账, 协同作弊。于是也就出现了“顶的住的站不住, 站的住的顶不住”的怪现象。

2 针对上述问题应当采取的措施及思路

2.1 加大网络会计和会计电算化方面的会计制度设计, 不能像

过去那样单纯注重记账、审核、改错, 错账改正用红笔划掉, 并扣个人章, 采用电算化后诸如此类问题已不存在, 但又会有新问题出现。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 社会经济生活的日益电子化, 会计制度设计应朝向适应计算机进行会计管理的要求迈进。因此, 会计制度设计当前急需研究的一个重要问题, 就是如何在会计实务中进行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 具体包括会计电算化岗位责任制、会计电算化操作管理制度、计算机硬件软件和数据管理制度、电算化会计档案管理制度等会计电算化制度的设计。我认为, 开展会计电算化制度设计, 应当根据工作需要和客观条件循序渐进、逐步提高。例如:可先进行账务处理、报表编制、应收应付账款核算、工资核算等简单业务的电算化制度设计;然后, 进行固定资产、存货、成本、销售等单项业务的电算化制度设计;再在此基础上, 开展会计电算化的管理会计制度设计, 逐步实现会计信息管理网络化、会计工作电算管理智能化。

2.2 设置高质量的会计组织机构。

首先目标一致, 在遵守国家有关法规政策的前提下, 围绕企业主要经营目标设置会计机构, 避免因为工作目标的差异出现相互掣肘现象。其次, 机构内部各部门之间步骤协调, 实现总体效率最高。最后, 机构内部各个环节职责明确, 实现业务分工在范围上的外延性和在工作步骤上的独立性。

2.3 加大审计力度。

充分利用内部审计是企业的利益所在。管理当局应充分认识内部审计是一项管理活动, 授权内审人员鉴别组织中最核心的控制要素, 给公司的未来环境提供价值, 使内审人员能在企业的所有领域增加价值。在审计手段上, 注重网络技术的运用。在会计信息审计中, 诸如篡改数据、信息丢失、黑客入侵、计算机病毒等安全性是必须考虑的核心问题, 所以要对企业现存的安全控制措施进行测试, 如是否有有效的口令控制, 数据是否加密, 职能权限的管理是否恰当, 是否有持续的供电设备和有关备份设备, 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与控制措施是否得当等。在以互联网连接起来的全球化经济中, 审计创新进入全方位的开拓。

在制定了合理的会计制度、设置了高质量的会计组织机构前提下, 我想重点说一下会计人员轮岗制度。虽然会计制度要求会计人员轮岗, 有些单位考虑到一个人干一种活已经熟练, 换个岗还需要适应过程, 于是造成了会计人员比较“专”, 不能对财务全过程有完整的了解, 而且还容易使关键岗位滋生虚假、作弊现象。总之, 加大审计力度, 切实做到有法可依、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2.4 实行会计人员全员委派制。

让会计人员人事关系脱离所服务单位, 由会计机构统一管理, 否则会计人员的两个职能 (核算服务职能和监督职能) 难以正常发挥, 甚至只有服务没有监督。而且被委派人员最好不要在所服务单位领取工资和实物。

3 总结

会计是一种制度安排, 在目前知识经济和全球经济一体化的大环境下, 结合会计自身的迅速发展, 已经无法适应实际情况和会计发展的需要。所以要进行会计制度创新, 目前我单位在河南煤化集团的指引下, 大力开展科技创新和管理创新, 有个名词叫职务发明创造, 是指执行本单位的任务或者主要是利用本单位的物质技术条件所完成的发明创造。既然领导如此重视, 并允许职务发明创造, 给大家提供了这么好的环境, 在这样的大好形式下, 在遵循会计发展规律, 尊重会计实践经验, 联系会计工作实际, 结合人类在其他领域的新成就, 从宏观层面研究会计性质, 将视野拓宽, 得出新的结论, 使会计的职能得到较大的扩展, 也能站在一个较高层面指导会计工作, 无疑会对会计理论和会计实践的发展产生深远的影响。

摘要:针对目前会计工作管理体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网络会计和会计电算化的快速发展, 人们习惯于传统的管理模式, 会计制度落实不到位, 大集团这两年来在会计方面的变化等, 提出了一些应对措施和创新理念。

13.高中音乐教学设计之我见 篇十三

教学模式是思考课堂教学的一种工具,它用一组精心安排的基本概念,也就是几个主要的变量来解释课堂教学的师生活动,通过师生活动的内容、方式以达到预期的教育目标。

教学模式是在一定教学思想指导下完成某种教学目标而形成的,比较固定的教学活动结构,它体现了一定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教学设计是项复杂的技术,需要许多心理学和教育学知识作指导,教师要设计符合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的教案,必须知道并理解课堂教学的一般结构。

音乐教学是一门艺术学科的教学,音乐课的教学结构自当追求艺术的设计。当音乐教育真正遵循着音乐艺术与艺术教育自身的规律来实施是,音乐教育才能成为审美教育。一堂成功的音乐课须有一定的艺术结构。教师作出这堂课的教学设计,犹如作曲家创作一首作品;上这堂课,便是这首作品的演出;观摩这堂课,就是一次艺术欣赏。所以说教学设计是教学成败的前提。高中音乐欣赏课是一期课改时确立的新课程,教材、教法等一切从无开始,课堂教学在摸索中探究,在探究中慢慢形成高中音乐教学的模式。教学设计要达到预期的教学目标,教师首先要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变教育观念,优化教学结构

实施音乐学科教育改革的关键不是教材,而是教师的教育观念。只有明确观念,才能优化教学,教师首先树立让全体学生都得到发展的教育思想,要面向每一个学生,既是非专业音乐教育,那么教师就必须用非专业音乐教育的手段、方法、策略等进行课堂教学设计。确立以学生可持续发展为基点,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能力为重点,才能培养对未来社会有用的人,培养尽可能完善的人。

柳斌在“重视和加强中小学的审美教育”中谈到,“审美的特殊性质,在于通过审美活动来教育学生。这种教育不是靠讲道理,靠逻辑的力量来说服人,而是靠形象,靠感性的力量来感染人。所以,它能够使学生在鉴赏与品味事物的过程中,既得到理智上的满足,又得到感情上的愉悦。在美的享受中受到教育,收到思想教育难于收到的教育效果。”

教学设计必须针对学生实际,确定教学目标,构建教学步骤,使高中音乐教学淡化知识,强化观点。在教学过程中处处体现教学思想,并根据每一课的教材特点来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把知识的传授与能力的培养、素质的提高结合起来,把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融为有机的整体。面向全体,师生共同探索、共震、共学,强调以美育人,把音乐课设计成充满着美的创造性的课,促进学生全面和谐的发展。

美育不仅是教育的必修课,它应该伴随人的一生,审美能力的培养,感情的熏陶,必须从青少年时期开始。高中音乐的基本任务是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帮助学生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念,使学生具有高尚的审美情操。人的审美能力是靠后天的教育、训练和培养而来的。教师在进行教学设计时应考虑到美感能力的发展从简单到复杂,从初级到高级,循序渐进的展开。尤其是高中年龄段的学生,可以通过对作品的比较、评价,培养学生高尚的审美趣味,引导学生从真正美好的东西中,得到美的享受,从劳动中、日常生活和艺术中去理解和创造美好的东西。

教师要讲求教育艺术,用充满智慧的提问,给学生的思维插上想象的翅膀。一堂生动的课应充满艺术的力量,它的成功,不但在于教给学生知识,而且在于吸引着、感染着、鼓舞着许多学生为追求美、创造美而终身努力着。

确立培养目标,提高全民素质

高中音乐教学其目的是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促进全体学生多方面的协调发展,而不是培养音乐家。在这大目标的前提下,由此决定其性质是音乐艺术普及教育,而非专业的音乐教育。那么普通高中就必须开展强化以审美为核心的音乐教育,最终达到培养审美能力,发展高尚情操,提高人的素质。马克思说:“社会的进步就是人类对美的追求的结晶。”审美活动是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内容,作为一个合格的公民,必须具有判断是非、识别真伪、区分善恶、鉴别美丑的能力和素养。美育在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方面有特殊作用,它广泛深刻地影响着人的心理活动的各个方面,如情感、思想、意志、性格等等。美育能培养人的高尚情操,鼓舞人去为创造一切美好的事物而奋斗。

艺术教育是我国教育事业的有机组成部分,课内运用艺术美、自然美、社会生活美,培养受教育者正确的审美观和感受美、鉴赏美的能力的教育,它在提高人的素质方面有着其他教育学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教师可根据高中学生这一年龄段他们的生理、心理、知识结构、综合能力、人格等越趋成熟的特点,结合本学科优势,教育学生去树立正确的审美观,培养学生审美能力,激发学生对美的爱好与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的个性,促使学生和谐的发展,以达到提高思想品德,科学文化和身心等素质的目的,培养面向未来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

艺术教育有助于发展人的全面思维。逻辑思维(科学思维)和形象思维(艺术思维)两大类。音乐学科的优势在于发展人的形象思维。想象和创造是审美思维过程最基本的品质。形象思维可以突破某些条件的约束,是对思维的解放。现代物理之父爱因斯坦认为“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必须把逻辑思维与形象思维、科学思维与艺术思维有机地结合起来,才能够形成高质量,高素质的健全的思维。

艺术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健康、丰富的感情世界。教育离不开感情,感情最能教育人,最能打动人,最能受到良好的效果。感情世界的贫乏,会给国民素质带来很严重的损失。通过艺术教育帮助学生明是非、知善恶、识美丑,以“善”为美,以“有德”为美,以“爱科学”为美,以“爱国”为美,以“好学”为美。

如果教师只重视专业知识和技能,而忽视审美能力和艺术素质培养的教学,那就是偏离了艺术教育的方向,不利于人才的培养。从战略的高度,从提高中华民族的人口素质和促进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发展出发,教师需进一步明确教育目标,研究教学方法。

研究教学方法,培养创新人才

著名教育家钟启泉认为,在教法上教师尤需确立三个新观念:

有效教学观

从科学教育学的高度探讨包括引进电脑技术在内的教学设计技术。追求“高效教学”。

学生进步观

教师是为每个学生的进步而教学。每个学生进步与否是衡量教学优劣的尺度。

教学媒体观

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让学生借助教材获得一定的知识、技能、概念、认识的手段或媒体。

教学是师生双向互动的活动,因教学目标和内容不同,具体活动或是外显,或是内隐,具体步骤和阶段或多或少都有所不同。教学设计者应运用学习结果分类,确立选择和采用教学行为、教学步骤、教学方法、教学媒介等时,都要考虑教学的终点目标和教学目标。因为目标决定教法,教学设计者必须根据教学目标选用适当的教学方法。

学生的知识功能潜藏于头脑内,看不见,摸不着,当他们在欣赏作品时是否听到、听懂、或感受理解的程度深浅,教师都可以在设计时通过外部教学策略引发学生内在的功能,如要求学生概述作品,学生就必须回忆和陈述他们所感受的音乐作品,能够概述作品的学生必定已激活了他原有的音乐、文学、文化、语言组织、口头表达等综合能力,并且把注意指向作品的要点,进行欣赏时三度创作的反馈。教师设计的问题不仅需要作出学生概述所需要的认识功能,而且需要监控获取的大意,以使问题切中要害。

课堂音乐教学成功的前提和关键因素,是建立一种融洽、和谐、民主、平等的师生关系。如教师爱学生,尊重学生的人格,尊重学生在学习中的主体地位和创造精神,学生也会信赖教师,进而“亲其师,信其道”,在师生感情的交融中,愉快地完成音乐学习任务。

教师要创立适合高中学生年龄特点的教与学的音乐实践方式,首先要激发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如:

创设问题情景,激发求知欲望

创设问题情景就是在讲授内容和学生求知心理间制造一种“不协调”,教师创设的问题小而具体,新颖有趣,有适当的难度,有启发性,善于将所要解决的课题寓于学生实际掌握的知识基础之中,造成心理上的悬念。

丰富材料,呈现方法

通过采用图画、幻灯、投影、录像、录音、CD、VCD、电脑等多种方式来激发学生对学习材料的浓厚兴趣。教师还可以通过师生共同参与的唱、奏、舞、演、说等活动展开二度、三度的创作来达到激发兴趣的目的。

及时反馈,激励进取

了解自己学习活动的进展情况,本身就是一种巨大的推动力量,会激发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愿望。及时反馈能帮助学生及时发现、纠正错误,调整学习方法。教师的任何反馈对学生来讲都是评价的含义。教师如何进行评价是影响学生学习动机最主要的外部因素。教师的反馈应以鼓励为主。

教育应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学习能力为最高培养目标。教育不是由教师把关于客观世界规律性的现成结论塞给学生,而是引导学生思考、追求、探索和发现,让学生创造性地学习,培养创造性学习能力或学习过程中的创造力。人的创造力不仅仅是一种思维方式或智力操作技能,而是人的心理结构的整体功能,是在人的心理活动的最高水平上实现的综合能力。

和谐的课堂气氛能使学生思维活跃,想象力和创造力得到充分发挥。创造是审美教育的中心,音乐是创造性最强的艺术之一。抓住音乐音响的“延时效应”和音乐的形象思维,借助空间想象和表象联想,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音乐艺术丰富的创造力,没有亲身参与音乐活动之中的人,是无法体验的。

音乐活动的过程原本就是三度创作的过程,一度创作是谱面静态的,二度创作是动态的表演,三度创作是欣赏者,课内的说、唱、奏、等活动都是在创作中进行。教师在教学设计时应挖掘教材中可进行创造性教学的内在因素,为学生提供创作素材及语汇,给学生一个时间和环境的空间。另外,教师要具有广泛的兴趣,还要有渊博的知识,这样的课堂教学才能轻松、灵活、自如。让学生通过这门学科的学习,不断增强创新意识和创造能力。

成功的课堂教学结构能使教师满怀信心地按照教学设计有条不紊地进行教学。教师良好的心理状态又会感染学生,增强学生的安全感和自信心。实践证明新的教学理论和教学设计技术能有效地促进教师的教育观念,更新和提高教师的教学设计技能。

教师只有在转变教育观念,确立培养目标,研究教学方法,并以心理学、教育学知识作指导的前提下设计的课堂教学才符合现代学习论和教学论原理,才能使高中音乐教育达到哺育优秀听众,增强审美情趣,培养创新人才,提高全民素质的预期目标。

参考文献: 《柳斌谈素质教育》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 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学与教的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

《中学音乐教学法》 上海音乐出版社出版

《中学创造性教育》 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出版

《世界音乐教育集萃》 漓江出版社出版

《中国当代中小学教育教学模式评述》 陕西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

《当代西方教学模式》 山西教育出版社出版

《面向21世纪上海市中小学音乐学科教育改革行动纲领》

上一篇:学党史感党恩心得体会下一篇:野外火源管理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