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师德之感悟

2024-06-13

谈师德之感悟(共14篇)

1.谈师德之感悟 篇一

浅谈师德之魂---爱与责任

花田乡中心校 冉景洲 在经济全球化、文化多元化、社会信息化的背景下,我们应该怎样对待学生?怎样对待教育?这是作为一名教师应该首先考虑的问题,也是教师职业道德问题。谈道德,教师是满腔热忱的奉献者;说责任,教师是爱岗敬业的示范者;道育人,教师是创新教育的表率者。“学高为师,身正为范”,道出了教师的知识必须渊博,品德必须高尚,这是对教师的基本要求。我认为师德的最高境界是“爱满天下、肩挑责任”。下面谈点自己的拙见:

一、师爱必须是真正的、平等的、公正的爱

爱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高尔基说过:“谁不爱孩子,孩子就不爱他,只有爱孩子的人,才能教育孩子”。爱生是教师应具备的美德,也是教师的天职。

一是师爱应是一种真正的爱。

教师要真正地爱学生,就要以学生为主体,尊重学生的 人格,关注学生的健康成长。建立民主、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创造轻松愉悦的教育情境,把微笑、爱心、温馨、愉快带进课堂,让每个孩子的潜能都能得到淋漓尽致的发挥。教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无私奉献的、出自崇高目的的、充满科学精神的、持久而深厚的爱。

二是师爱应是一种平等的爱。

师爱的最高境界是朋友之爱、同志之爱。爱的基础是平等:以感情赢得感情,以心灵感化心灵。尊重学生,就要充分理解学生、信任学生、欣赏学生、爱护学生。以教师自己的真实、完整的人格去面对学生,真诚地与学生交往,给学生以真诚的关心和帮助。这样,一种民主平等、亲密和谐的良好的师生关系建立起来了。

三是师爱应是一种公正的爱。

在教育工作中,确实存在师爱不公的现象。有的教师对成绩好、品德好的学生,视为掌上明珠、心肝宝贝,大加赞赏。对成绩差、表现差的学生另眼相看、恨之入骨、挖苦讽刺;有的教师视学生的家庭差异、长相美丑对其关爱也有所区别。诸如此类缺乏公正的爱,虽然滋润了少数学生,但是伤害了更多的幼小心灵。苏霍姆林斯基曾说:“生命既是一种强大的生命力,同时也是一种脆弱的极易损伤的珍品,有时只消一句冷酷无情的话,就足以扯断一根纤细的生命线。”俗话说“良言一句三冬暖,恶语伤人六月寒”。可见不公正的、冷酷无情的话的厉害性。学生的心灵是脆弱的,如果教师的语言、行为稍有不慎,就很可能伤害他们的自尊心和自信心,以致影响他们的一生。不论出生如何,学习好否,我们当老师的都应一视同仁,公平、公正地对待学生,让每个学生都沐浴在爱的阳光下。

二、教师要有岗位责任、社会责任、国家责任。

一是履行岗位责任。

根据教师职业道德规范,要求教师爱岗敬业、兢兢业业、勤勤恳恳、教书育人。所以,我们要时刻牢记“教书育人”的天职,不仅要“教好书”,更要“育好人”,本着对学生高度负责的态度去工作,做到生命不息,育人不止。要很好地履行岗位责任,就要把理想锁定在“把终生献给人民教育事业”“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的崇高誓言上,落实在教书育人的一言一行中,一切为了学生的成长默默耕耘、无私奉献。不仅把教书育人当作一种职业,更重要的是当作一种事业来追求。

二是担当社会责任。

家长把学生送到学校,就是把希望寄托给学校,当老师的就有责任把学生教育好、保护好、培养好。要以学生的安全为己任;以学生的成长为己任;以家长的信任为己任。在工作中做到让家长放心,让学生称心,让社会安心”。

三是肩负国家责任。

“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大计,教师为本”。我国人口众多,必须将沉重的人口负担转化为巨大的人力资源,这个转化工作主要依靠教育来承担,这就是我们教师对国家、对民族、对未来所要肩负的责任。如今党和国家给了人民教师崇高的荣誉和良好的待遇,我们更应为了“太阳底下最光辉的事业”肩负起责任。一个孩子是一个家庭的希望,亿万个孩子就是我们中华民族的希望。“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我们的教师只有从对国家、对民族负责的高度去认识,教育才能真正适应时代前进的要求,跟上世界变革的潮流。

总而言之,师爱是阳光,能融化冰雪;师爱是春雨,能滋生万物;师爱是桥梁,能沟通师生的心灵。教师是“人类灵魂的工程师”,他的责任无处不在,无时不有。因此,我们必须知责任、明责任、负责任、尽责任。“爱与责任——师德之魂”。让每一位教师都能“心藏关爱,肩挑责任”地走在教育的大道上,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做人民满意的教师。

2.谈师德之感悟 篇二

一千多年后的今天, 谢赫在对传统绘画实践总结基础上提炼出来的“六法论”, 仍然是我们评判中国画的一把标尺, 学习中国画入门的正确方法。同样, 作为中职美术高考必考的一门学科———色彩静物, “六法论”在色彩静物教学中起到了很大的帮助作用。

色彩静物默写是普高美术专业色彩科目两个必考内容之一, 更是中职美术高考色彩科目的必考内容。通过色彩静物学习, 使学生能够掌握系统的色彩知识和绘画技能, 学习构成和处理画面的基本元素, 组织画面的平衡感及视觉中心, 控制画面整体色调倾向, 历练深刻塑造对象的绘画能力, 探索个人情感表达与独特绘画语言运用等, 为学生在此基础上探索和表现更为复杂的研究对象, 以及为提高创作和设计能力奠定基础。六法论中的很多理论框架无形中构成了现今我们美术高考中评判画面的标准, 同样其绘画理论对于美术高考中的专业学习有很强的指导意义。六法所提出的气韵生动指色彩静物中画面的整体感觉, 即我们通常所说的“画味”;骨法用笔指色彩静物绘画中的运笔和笔触;应物象形强调物象的造型能力;随类赋彩基于色彩画面的色调关系;经营位置是指画面构图;传移模写指临摹写生等学习绘画手段。

下面就结合我们中职美术专业色彩静物教学来解读六法, 将六法论引入中职高考美术专业色彩静物教学中, 借助巨人的肩膀, 帮助我们更好地学习色彩静物。

一、气韵生动

气韵生动强调的是画面的抽象元素, 更多的是对画面的整体感受。我们在谈及色彩静物作品时都会说“这画感觉不错”或“这张画蛮有味道的”“很大气”等话语, 这些都没有条例考证, 是较抽象的东西。相对于西方绘画强调的是色调、塑造、构图、空间、主次、虚实等方面的把握, 中国画更讲究气韵生动, 但是两者不是不相容, 而是互通的, 因为两者都是一个从形到神的演变过程。所谓的气韵生动是指画中万物的形态和神态达到了活现而灵动的程度。我们在色彩静物写生中画的陶罐要有粗糙厚重感、蔬菜应有新鲜水灵之感、酒杯追求精致细腻之感、软棉衬布应有轻盈飘逸的味道……

二、骨法用笔

骨法用笔是指用笔的力度以及相关的笔法。色彩静物教学之基础就专门有笔触这块内容, 强调笔随形走, 有刷、点、扫、摆、勾、涂、揉等多种用笔方法, 强调不同材质的物体采用不同的用笔方式。如今高考色彩静物中同样讲究用笔, 讲究笔触的变化与如何结合形体走笔触, 体现客观对象的精气神, 另一方面同样讲究笔触与笔触之间的关系, 这才是用笔的关键所在。物体之间诸如干湿浓淡、疏密聚散、朝向走势等变化, 构成了一张画面的用笔章法。

三、应物象形

应物象形是指绘画中描绘的物象要与所反映的对象形似, 就是我们平时课堂中强调的物体的形体结构要准确, 通俗点说就是要抓准对象的特征。丰子恺先生曾经说过:无论学哪一派的画, 先要用功写实。平时我们绘画中要做到以下几点:首先我们必须具备一双敏锐观察力的眼睛。俗话说眼到、心到、手到, 绘画就是眼、心、手的关系, 所以敏锐的观察力尤为重要;其次必须具备一定的造型能力, 只有具备良好的造型能力才能准确无误地观察出物体的外形特征, 例如书本概括成方体、苹果概括成球体等;再有就是需要具备一定的透视、光影、解剖、色彩多方面的理论知识。最重要的是你要学会主动学习, 有一颗善于分析的心, 去想怎么画, 掌握方法而不是浮于表面, 做好这几点, 则应物象形的问题迎刃而解。

四、随类赋彩

随类赋彩可以解释为所画色彩静物与所画的物象色彩相似, 但不能简单地理解为物象的固有色, 而是要在绘画中客观地表达物象颜色, 同时主观地处理画面颜色。色彩具有色相、明度、纯度三种基本要素, 但色彩静物表现中最重要的内容则是色调, 即画面所呈现出来的基本色彩倾向, 主要由光源色、环境色、固有色组成。多年的高考美术教学经验, 结合学生平时的练习效果, 同时对比学生高考美术成绩, 总结出色彩静物教学基本训练模式, 总体遵循渐进系统的教学原则:首先是黑白色稿练习, 它是我们从素描到色彩认识的重要过渡方式, 重在掌握色彩材料工具的特性, 理解着色方式和用笔特点, 明确画面的黑、白、灰关系, 强调画面空间及主次。然后是色调练习, 包括冷暖色调练习、同类色调练习以及变调练习。最后进行完整的色彩临摹到写生再到默写, 如此我们在美术色彩静物考试中才会交出优秀的试卷。

五、经营位置

经营位置即构图。良好的开端是成功的一半, 同样良好的构图是一件优秀作品成功的一半。构图关系到画面的组织与节奏, 画面中物体的大小、多少、方向、轻重、主次、组织疏密关系到画面位置经营的好坏, 画面中主体的大小、次主体的大小多少、各物体的朝向、物体的疏密及前后遮挡关系都应合理安排。在色彩静物考试中, 考题上有明确要求:构图完整。这里的完整不能简单理解为把考题上的物体全部画到画面上以为这样就是完整了, 而是指主次分明、空间明确、画面饱满不空洞。一幅画面和一首曲子一样, 需要有优美的旋律、节奏, 学习色彩, 把握画面整体关系, 需要用心去体会, 勤奋去实践。

六、传移模写

传移模写亦可理解为传移摹写, 用在色彩静物教学中, 就变成了探究临摹、写生、默写之间的关系。临摹是我们中职美术专业教学的一种最常用的教学方式, 是提高自身艺术审美、绘画修养最有效的途径。临摹过程中要学会:分析作品的绘画步骤, 研究作者的观察方法, 学习绘画手法以及作者的用色习惯。在观察上, 应注意整体的构图和色调, 合理的构图、和谐的色调是一张好的色彩作品的开始, 如何处理黑白灰、纯灰和冷暖关系是临摹作品的精华所在, 画面中的造型、空间、光影、质感等元素都是依靠这三种色彩关系去表现的。在手法上, 画面中笔触的大小、方向以及用笔速度都是我们关注的重点, 从中学习色彩材料工具的使用方法及运用特点以及最后达到的效果。切记临摹不等于照抄, 不等于画得跟对象一模一样, 在尊重对象的同时运用自己的审美和所学技法, 将对象的色彩关系和造型特征表现出来即可。

当然, 法无定法, 学习色彩静物关键在于理解与运用。六法论之色彩静物教学学习教会我们掌握一定的理论知识、观察方法、作画技巧基础, 是为了让学生在学习上少走一些弯路。专业学习更多的需要日常的积累、理性的分析、勤奋的实践、系统的学习, 这样才能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摘要:以南朝美术理论家谢赫“六法论”为线索, 从构图、造型、用笔、用色、表现、临摹六方面着重解读中职美术色彩静物教学, 贴近学生角度, 紧跟教学实际, 对学生色彩静物教学有着可行性的帮助, 能够提升学生对色彩静物的认识及表现能力。

关键词:六法论,色彩静物教学,中职美术

参考文献

[1]丰子恺.丰子恺谈名画[M].东方出版社, 2005-11.

[2]赵国志.色彩构成[M].辽宁美术出版社, 1989-12.

3.浅谈文言文教学之感悟 篇三

文言文教学是中小学阶段教学的难点。学生对文言文往往没有正确的认识,甚至有的学生把文言文称作“第二外语”,这不能不说是文言文教学的一种悲哀。的确,就目前的社会状态而言,文言文已经失去了它所依存的语言环境。但文言文是我国宝贵的文化遗产,而且现代汉语中的很多词语的用法依然保留着文言的痕迹,所以不论是从文化传承的角度,还是语言延续的角度,我们都不能放弃文言文,那么怎样才能在我们的语文教学过程中,集中高效地展开文言文教学呢?

《小学语文课程标准》中提出,“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是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工具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培养学生语文运用能力的课程的实践性特点;“人文性”着眼于语文课程对于学生思想感情熏陶感染的文化功能和课程所具有的人文学科的特点。该特点也适用于文言文教学。所以在文言文教学中教师应该将文言文的“工具性”和“人文性”的高度统一。

从我个人的实践来看,文言文教学应该注意以下几点:

一、重视文言文课文的选择

文言文是我国古代劳动人民留下的丰富的文化遗产,由于社会的进步、历史的变迁等各方面的原因,古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与现代人的语言表达方式产生了很大的差异。要让刚进入中学的小学生领会文言文的内容,文言文课文的选择尤为重要,要选择一些浅显易懂、故事性强,同时文言字词、句式等比较规范的经典性的文章,作为引导,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如《两小儿辩日》、《刻舟求剑》、《郑人买履》等,这一类文章的学习,学生都有一定的基础(了解故事情节,熟悉文章内容及文章主旨),学习起来就比较的容易。再如我在教学《两小儿辩日》时就把语文和科学结合起来,太阳从地平线升起的时候,背景是树木、房屋、远山,此时的太阳显得大;中午太阳高高升起,背景是广阔浩瀚的天空,此时太阳就显得小了。中午的气温较早晨高,主要原因是早晨太阳斜射大地,中午太阳直射大地,在同样的时间里,对于同样的面积,斜射比直射获得的热量少,所以早上感到凉快。

二、做好由古诗词到文言文的过渡、衔接

小学6年中,小学生很少接触文言文,但是小学生有大量的古诗词的积累,这就是他们学习文言文的基础。古诗词与文言文有很多相同、相通之处,作为语文老师,要适当引导学生进行有效联系。比如李白的《送孟浩然之广陵》中的“之”,是“去、往”的意思,这种用法,在中学文言文中是很常见的;比如杜牧的《山行》中“停车坐爱枫林晚”,“坐”是“因为”的意思,而在中学文言文《晏子使楚》中的“坐盗”,“坐”是同样的意思。

三、根据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采用图文并茂的教学媒体

十多岁的孩子,往往缺少理性的思维和抽象的认识,更多的是感性的思维。所以,抽象的文字,较难引起孩子学习的兴趣,而丰富的图画,有趣的影像,往往容易激发孩子求知的愿望。因此,在让学生接触文言文之初,语文老师可以充分利用多媒体的作用,通过连环画、flash动画等视频、音频的作用,让学生在看图画、听表演的过程中,了解文章内容。另外,适当地运用课本剧的改编、演出,也能增加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比如《乐羊子妻》、《两小儿辩日》等文章,让学生进行课堂表演,是非常适合的,学生在演出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地接受文言文的熏陶。

四、抓住时机,相机而教

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运用到文言文的地方还是很多的,成语、俗语等,都含有文言文的因素,如“三顾茅庐”、“不耻下问”、“舍生取义”、“时不我待”、“千里之行始于足下”等等,实词虚词的用法、意动、倒装、通假等,都有所体现。另外,在一些大的活动中,文言文也是中国文化的标志,比如,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中,“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语文老师可以抓住这些时机,对学生进行文言文的引导。

五、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文言文的习惯

4.教师师德培训感悟 篇四

前两周,在师德涵养体会平台,我跟着XX、XX老师学习了«论语»天天见1-12则、«大学»天天见、辛意云老师的«儒家思想与为师之道»、楼宇烈老师的«中国传统文化中的师德»、郭齐家老师的«中小学教师为什么学国学»、«中国传统蒙学教育»、苏士澍老师的«写好中国字,做好中国人»、康震老师的«古典诗词的魅力»、刘丽群老师的«古文字学导读»、张之锋老师的«礼记»选读、«学记»导读、周秦老师的«昆曲遗产价值与保护传承»、李凯老师的«书法史与书法实践»。听完之后,仍感觉意犹未尽,深深感受到中国传统文化的博大精深、以及弘扬国学、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性。

每一位老师都讲得非常好,我印象最深的是«论语»子夏问孝这一章,听老师讲完之后,仍感觉不过瘾,我又找来原文认真学习,现分享给大家,愿与大家共勉:子夏问孝。子曰:“色难。”有事,弟子服其劳;有酒食,先生馔,曾是以为孝乎?”译文:子夏问什么是孝。孔子说:“儿女在父母面前经常有愉悦的脸色,这很难。父母有事的时候,能够替他们去做;有好吃好喝的时候,让父母先享用,竟以为这样就是孝吗?”通过学习这一章,我明白了色难,说的是孝的最高境界。«礼记•祭义»篇说:“孝子之有深爱者,必有和气,有和气者必有愉色,有愉色者,必有婉容。”

«礼记•说苑建本»篇又说:“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深受其罪,使其哀怜,上也;父母怒之,不作于意,不见于色,其次也;父母怒之,作于意,见于色,下也;”

«吕氏春秋秋孝行»上说:“龢颜色,说言语,敬进退,养志之道也。”说的就是孝道的最高境界是养志,而不是单纯养口体啊。开来,孝顺父母不只是父母有事,替他们去做,有好吃好喝的让他们先享用,还要和颜悦色的对待父母,这才是最重要的,这是孝的最高境界,也是最难做到的。我们不仅自己要这样做,还要教育自己的子女、我们所教的学生们也应该这样对待父母,这样,让大家都为我们和谐社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一份责任。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我们肩负着培养祖国下一代的神圣使命,我们更应该认认真真、脚踏实地的学习我们国家的传统文化,教育孩子们从小要刻苦学习传统文化、像古代的先贤们那样要求自己、宣传我们的传统文化。我们老师更应当向郭家齐老师学习,用行动诠释儒者与师者为人处世的修养以及对家国天下的担当,真正做到“学为人师,行为世范”。

第2页 /(共2页)

5.感悟师德 篇五

2008年将永远烙在我们的记忆里。因为震惊世界的5.12汶川大地震让我们深深地体会到什么是“大爱”,什么是“师爱”!

师德活动月一年一度,我想,活动的目的在于警世罢了,正如钟声,每敲响一次,就知道时间又走过了一轮。曾感觉这是一种机械化的形式,长此以往,会让人更加疲乏与麻木。可如今,当人的心灵经过一场灾难的洗涤、满腹泪水的浸泡、生命礼赞的感动……我为自己拥有生命而欣慰!我活着,一位活着的老师,还有什么理由不好好地爱我们的孩子?让每次的师德活动为自己的前行吹响号角吧!

在天灾现场,一名男子双臂紧紧搂着两个孩子,两个孩子还活着,而他已经气绝身亡,这就是29岁的张米亚老师,为了护卫翼下的两个孩子,生生地用自己的身躯抻起垮下来的横梁!由于扣得太紧,在营救两个孩子时,不得不提出要锯掉他的双臂!还有,当救援人员扒出谭千秋的遗体时,他正护着桌下的4个孩子,4个孩子活下来,而他们的老师却永远地走了,是谭老师为孩子们筑起的生命之墙!……

这样的场面很多很多,每看一次都会泪流满面。作为一个幸运的老师,哭过之后,想的最多的是:自己没有理由不去爱那些整天围着叫你老师的孩子们!为自己,为那些死去的同行们!

也许有人会说:灾难面前,人人都会如此。是的,“人性”告诉我们应该这样!可就在这次灾难中,仍旧有些人始终不到岗,有的什么也不顾,拔腿只顾自己逃命……危难之中显英雄,但英雄并非是即兴之作,而是厚积薄发!

灾难面前,我们的民族是勇敢的!

灾难面前,我们是幸运的!

灾难面前,我们接受考验!

6.职业倦怠师德感悟 篇六

教师每天都在面对同样的学生。一般小学六年、初高中三年。每年重复使用同样的教材,教材虽然有变,短期存大同的趋势不会改变。这种单调的工作环境,过重的工作负担和无边的精神压力等因素教师的职业倦怠就出现了,职业倦怠是20世纪70年代,美国学者费登伯格在研究职业压力时提出的概念,指在职业环境中对长期的情绪紧张源和人际关系紧张源的应激反应而表现出一系列心理生理综合症。现在这种“职业倦怠”却悄悄地侵袭和感染了越来越多的“人类灵魂工程师”。

一份调查显示:有轻微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86%,有中度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58.5%,有比较严重的工作倦怠的教师占被调查教师的22.5%!这个调查不一定精确,但至少表明了一种令人忧虑的趋势。据总结,教师的职业倦怠通常表现为:精神疲惫,体力明显透支,对工作失去兴趣,缺乏工作热情和创新力;无成就感,感觉工作付出不少,但成绩不大,对事业追求失去信心;在工作上安于现状,不思进取,得过且过;在情绪上常常表现为焦躁不安、紧张、萎靡不振,效能感降低,猜疑、自责,甚至以一种冷漠疏远的感情对待。职业倦怠一旦产生,人对待工作的态度、行为都会发生很大化,对工作会产生极强的破坏力。

确实一个教师越“敬业”,职业倦怠就来得越早。因为这种“敬业”,只能让教师过早步入身心交瘁的“境界”,昨天的培训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消除职业倦怠的认识.创新教材,让教材鲜活起来。

我们的多数教师都是“教”教材而不是“用”教材。教材讲什么我就教什么,教材知识怎样呈现我就如是呈现。这种教死书,学生厌倦自己头疼。如果教师在研究教材的基础上能灵活运用教材,教材在你手上就不是一本普通的教材,而是一本鲜活的知识传统媒介。根据学生的实际对教材内容进行大胆的取舍,对教材知识的教授顺序进行大胆的调整,这不仅能取到意想不到的效果,而且给你的教学带来许多新异的刺激,使你产生研究教学的源源不断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做研究型的教师从研究教材开始。向课堂要质量在研究基础上从实践开路。如果教师真正步入了研究发现问题、从多种渠道学习、在课堂中进行实践、反思自己的教学行为、在进行的学习研究的良性轨道,教师的职业倦怠就会大为减少。

打造课堂新风貌,让课堂灵动起来。

我们多数教师包括我都喜欢课堂完全在自己的掌控之下:安静、按照自己的预设进行、学生能配合你的课堂等。这种课堂学生的学习效果确实值得怀疑,昨天的学习让我有所触动,许多课堂是值得我去追求。

如果我们的教师都能向此靠拢,我想我们的课堂会另有一番风貌,教师的职业倦怠也会因此消弱。

1、打造生活课堂,让知识更加鲜活。

有人这样形容:给知识融入生活,知识因此而鲜活;在生活中注入知识,生活因此丰满。知识原本来自生活但又高于生活,但最终还是要回归生活。因此夏教授极力主张打造生活课堂将鲜活的情境引入课堂,这种突显新、奇、特在吸引学生眼球的同时,激发学生强烈的学习兴趣,为课堂学生学习注入强劲动力的同时,让课堂灵动起来。这就需要教师平时留心积累:与知识相关的新异视频、图片等均应在你教学的视野内。

2、打造生成的课堂,让知识更加丰满。

每节课教师都会进行一定的设计,如果这种设计束缚了课堂的手脚,这种设计应该是我们不想要的设计。从好的方面去着手,设计是为了更好的生成。教学设计应该给教学的不确定性留下学生“想象”的空间,教学设计是一个永远不能划句号的手稿。试想我们有多少节课是完全按照自己的设计进行的无生成的课堂,回想这样课堂知识必定“瘦弱”的知识。这种学习必在学习的浅水区,因为学生没有深入到知识掌握的应有深度,知识是死的而不会真正加入解决实际问题的队列中。因此我们设计每一节课的同时,要给学生预留下时间和空间,让学生智慧的火花在课堂中闪现,要相信学生,这种“浪费”时间是值得的,这种累积效应需要时间的堆积。

3、打造文化课堂,让课堂民主平等。

有专家说,上课教师控制学生是反人类的行为。确实现在的教师都把自己的课堂控制好作为炫耀的资本,认为用强势压倒学生就是自己“能干”。这种短期行为只能造成师生之间的对立,这在学校班级中教师在和教师不在教室两重天屡见不鲜。如果能有魏书生所说的班级那样,一切事务由学生包办,班级的一切大事由学生决定。真正将民主平等扎根在学生的脑海中,流淌在学生的血液中。班级也就走入了良性轨道,但这需要智慧的进行引领。可当下多数班主任都不使用这种模式,因为他们认为这不好自己管理来得快,自己不能控制放不了心。确实这种尝试需要勇气,但这种尝试能让你的管理水平前进到自己都想象不到的水平。

4、打造互动的课堂,让学生作主。

7.爱与责任——师德之魂 篇七

我认为首先应该从我做起, 从小事做起, 走进教室, 走进学生, 做学生的朋友与知己, 做一个“爱”的使者, 用爱教书, 用心育人。

一学会赏识, 走进学生的内心

人性中最本质的需求就是渴望得到尊重和赏识。因此, 教师的心里应充满阳光, 坚信每个学生都有优点, 甚至要将学生目前的缺点看成是未来的优点。哪怕仅仅只是星星之火, 也要及时地鼓励、表扬, 以促其形成燎原之势。让学生在“我是好孩子”的心态中不断成长, 向着更高、更远、更美好的目标努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认识到自己优点、才能发现自己的潜能、才会努力、才会进步。老师的每一句赞语、每一次表扬, 对学生都是一种激励。即使是差生也要创造条件, 使他们有机会展示自己, 使学困生在“表扬→努力→成功→自信→再努力→取得更大的成功”的过程中形成学习上的良性循环, 不断萌发上进的心理。

二学会宽容, 让学生信服

魏书生说:“学生不管多么难教育, 毕竟是青少年, 其内心深处一定有一个广阔的世界, 而世界必然是假恶丑与真善美并存的。教育学生时, 要力争不站在学生的对立面, 让学生怎样, 不让学生怎样。而要力争站在学生的心里, 站在其真善美那部分思想的角度提出:我们需要怎样, 我们怎样做才能更好。这样, 学生会感到你不是在训斥他, 而是在帮助他。”对待学生的优点, 要用“放大镜”;对待学生的缺点, 要用“缩小镜”, 以宽容的态度处理学生的错误。

无数成功的教育教学实践证明:宽容是一种伟大的力量。曾经有个学生因个人愿望没有得到实现, 顶撞了老师。这位没有作任何解释, 而是给她写了一首小诗:“土地宽容了种子, 拥有了收获;大海宽容了江河, 拥有了浩瀚;天空宽容了云霞, 拥有了神采;人生宽容了遗憾, 拥有了未来。”学生看了这首诗, 悟出了一些道理, 并承认了自己的错误。

当教师后我经常反思自己, 是否有哪些行为做错了, 哪些做得不太合理, 常常发现自身还有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对于班中爱捣乱的学生我开始不问原因, 总是批评, 有时语言还很过激, 学生有时候还还嘴, 使自己和学生都下不了台, 这样做的效果很不好。后来我用谈话代替批评, 站在学生的角度去分析问题, 让学生提出解决方法, 取得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现在我在处理犯事学生时, 总是提醒自己:我是个教育工作者, 负有教育孩子责任, 应用平和的心态, 宽容学生, 用积极的态度引导学生, 用自己的阳光热情感染学生, 以满腔爱意滋润学生。

三严爱结合, 让学生敬重你

一名优秀的教师不能一味地对学生严格要求, 最重要的是应有一颗爱心, 用爱心感染学生, 使他们懂得爱与被爱, 心存感激, 学会关爱他人。现实中往往爱好学生易, 爱后进生难。我就要求自己不仅要爱“小天鹅”, 也要爱“丑小鸭”。既要严格要求学生, 又要爱护有加, 采取学生能够理解、接受的方式对待学生, 即严爱结合。第一, 在尊重关爱的基础上对学生提出严格要求。“没有规距, 不成方圆。人活在世上都要接受一定的约束, 老师正因为爱护你们, 才要对你们严格要求。”我经常对学生这样讲。对作业我严格要求学生认真完成, 坚决杜绝不做、抄袭、应付等现象, 使学生形成良好的学习习惯, 使其成绩不断提高, 我所执教的班在每次考试中都能名列前茅。第二, 在严格要求的过程中去关心、理解、爱护学生, 努力创造条件, 使他们获得成功, 并且做到爱的得体、严而有理、有度、有方与有恒。在学生违反纪律时, 不能只是批评, 更多的应是诱导学生, 使学生真正认识到自己的错误, 让他认识到他的行为会对他人、班级造成的不良影响。这样一方面可以避免学生的抵抗情绪, 另一方面也可增进师生间的感情, 纠正学生不规范的行为。第三, 在学生面前, 应做到为人师表, 表里如一、身体力行、以身作则, 赢得学生的尊重。要求学生做到的自己首先要做到, 要求学生不做的, 自己首先不做。因此为人师表者要努力摆正自己做人的目标, 使自己真正成为学生的表率。

教师就要甘于奉献, 心甘情愿地为学生付出自己的爱心。爱, 给了学生希望;爱, 给了学生动力!爱是教育事业的主旋律, 教师的爱是孩子们的雨露, 没有爱, 没有责任感, 最光辉的事业也会黯然失色。爱是教师美丽的语言, 教师是爱的使者, 离开了情感, 一切教育都无从谈起。真教育是心心相印的活动, 教师要善于走进学生的情感世界, 把自己当做学生的朋友。“您若变成孩子, 便有奇迹出现;师生立刻成为朋友, 学校瞬间成为乐园。”用我们热情、诚恳的胸怀, 唤起孩子们的兴趣、激情, 赢得孩子们的信任, 让师生敞开心扉, 去感受课堂中生命的涌动和成长, 让我们致力于探索、创造充满情感的课堂气氛, 使学生获得多方面的满足和发展, 使教师的劳动里呈现出创造的光辉和人情的魅力。

8.良心——师德之魂 篇八

关键词:师德; 良心

中图分类号:G63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2)01-144-001

常言道:“教师的工作是一个良心活儿。”也有教师说:“我只要对得起我的良心就行啦。”一则打着点滴上课的老师帖子,在网络、电视台吵得沸沸扬扬。尊敬者有之,不屑者有之,疑问者也有之。在今年新亚中学教职工大会上刘校长说了这样一句话,我感触颇深 ——“做良心教育”。后来我有幸读到了郑杰校长《给教师的一百条新建议》中的一篇文章《捧着良心教书》。郑校长说,很多普通的老师辛勤工作从来不看在“钱的份上”,而是看在“学生的份上”,教师们经常以是否“凭良心教书”来衡量自己。

一、用心育桃李,无悔献青春

2008年6月,我走进兰州新亚中学这个大家庭,成为了一名学前班的班主任、体育教师兼教务干事。一路走来,一路惊奇,一路感慨。回首过去的四年,是我与28名充满童稚,充满好奇,初次进入学前班课堂的孩子们快乐的时光,其中有过迷茫,有过无助,但更过的是努力,是成长,是每天的成熟和提高,而所有的点滴进步都离不开校领导和同事们给我的大力支持。

在工作的过程中,我日渐体会到了教师工作是一个“良心活”这句话的真正内涵。有人说,做教师要有“七颗星”:师者爱人,拥有一颗仁爱之心;爱岗敬业,拥有一颗责任之心;严谨求实,拥有一颗慎独之心;勤于思考,拥有一颗好学之心;胆大细心,拥有一颗创新之心;注重细节,拥有一颗纤巧之心;加强沟通,拥有一颗交流之心;其实,七个心加起来就是一颗心,一颗沉甸甸的——良心。

在实际工作中,教师工作千头万绪,既要抓学习,又要管思想,既要进行班级管理,又要解决日常矛盾纠纷,还有诸如人际关系、情绪情感等一系列的问题等着我们去解决……千头万绪的工作要求教师时刻以饱满的激情投入,对得起学校的重托,对得起家长的信任,对得起学生的期待,更要对得起自己的良心。

春华秋实,耕种收获,演绎的原来是大自然悄无声息的历程;海纳百川,巨浪滔天,也许只是水滴与水滴的相撞与涌动。作为一名新亚的教师,让我们永远用新主人翁精神来指导我们的工作,少一份懈怠,多一份勤奋;少一份奢华,多一份追求;少一份索取,多一份奉献,用我们的真挚、热情、用心育桃李,无悔献青春!

二、双手扶持千木茂,慈怀灌注万花稠

有人说教学苦,“家有半斗粮,不当孩子王”,其中的艰辛不言而喻;有人说教学乐,“教师是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实事求是地说,教学是辛苦的,但最终是快乐的。就凭这一点,我对教育的执著从未动摇过。

我是一名普通的教师,从最繁琐的教师工作做起,为孩子的未来打下基础。我认为,繁琐和基础,不等同于平庸,因为,它同样能孕育伟大。而教师的良心,在其中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要知道:一个孩子,对于我来说,只是几十分之一,而对于一个家庭来说,却是百分之百!

很多时候,虽然已经感觉疲惫不堪了,可面对眼前那些可爱的孩子,还是毫不犹豫地拿起笔;有时明明不舒服,可依然放心不下那一群孩子,便會拖着沉重的步伐到教室去巡视一番;有时处理学生之间的问题已经心烦透顶,可还是面带笑容、不厌其烦的向家长解释事情的原委。这是我们普通教师每天都在重复的工作,在学校的每一个角落,你都会看到他们默默耕耘、无私奉献的身影。

每当我看着学生渴望求知的眼睛,看着学生的天真烂漫,看着学生对老师的尊重,看着学生的希望,我就不能不上足了发条似的努力工作。时至今日,我仍然秉承这样的信念:对得起老师、对得起孩子、对得起家长,更对得起自己的良心!正如郑杰老师说的一样:当教师不是赚钱的营生。教师在恭贺新禧时不太习惯于说“恭喜发财”,说实话,教师要发财是不可能的。所以老师努力工作,并不是看在钱的份上,而是捧着良心在教书。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教育不像工人加工零件,可以立竿见影看到效果,也不能像加工零件那样,出现次、废品可以回收炉重造。教育只能靠人才去教育人才,靠特长去培养特长,靠爱心去滋润爱心,靠智慧去点燃智慧,靠灵魂去塑造灵魂。因此,教师的工作的确是一个良心活儿。那么,良心有多重呢?一个安于现状、不思进取、自甘平庸的老师,在完成自己的教师任务后,沾沾自喜地说:“我已经对得起自己的良心啦。”一个兢兢业业、不断进取、乐于奉献的教师,在送走最后一名学生后,仍满含愧疚地说:“我只能对得起自己的良心而已。”同样是良心,孰重孰轻?诚然,人的能力有高低之分,对社会的贡献有大小之别,追求的境界有雅俗之异,但每个人至少都要有基于并超越个人教学能力之上的精神追求。人的一生不能没有理想相随,理想不能没有激情相伴!这就是心灵,他应该站在精神的高处。静坐之时,可否轻叩心灵,真诚发问:教师良心有多重?也许很多人会笑出来:这怎么衡量?是啊,这怎么来衡量?我们不妨换个角度来思考:孩子一生的幸福有多重?中华民族的未来有多重?人类社会飞速发展的意义有多重?当我们思绪飞扬的时候,那无法衡量的分量是否已昭然于心?教师的“良心”没有最好,只有更好!当我们白发苍苍、安享晚年的时候,能坐在夕阳里坦然地对自己说:我问心无愧!

淡泊名利,宁静致远,这几乎是每一个老师的人生信条。我们凭着自己的良心,在平凡的岗位上做的是那样的不平凡,很多时候,我们都会为自己坚定的信念所感动,我们也为自己的选择所坚持。

我想我的教师格言就是——干良心活,做个有良心的教师。 参考文献:

[1]周济.爱之责任——师德之魂[J].人民教育,2005,(8):2-3

[2]刘东英.师德之现实判断[J].黑龙江高教研究,2005,(4):89-90

[3]邵来成,高峰勤.中小学教师的职业倦怠现状及其与社会支持的关系研究[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5(4)

[4]袁小平.制度伦理:师德建设的新路径[J].教学与管理.2005(4)

9.师德感悟 篇九

认识一:重温了一个个师德楷模,尤其是5.12汶川大地震中涌现出一大批英雄教师,如潭千秋、苟晓超、吴忠红等,他们用行动证明自己无愧于光荣的人民

教师称号,赢得了全社会的尊重,感动了中国,感动了世界。为我们树立了一面镜子、一把尺子、一个标杆。令人震撼,催人奋进。还有像“范跑跑”、“杨不管”等教师中搀杂,让人唾弃,遗臭万年。所以教育部发布新的《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标准》在保留原有基本内容的基础上新增了一些条目,最引人注目就是“保护学生安全”这一条,前面的英雄为我们全体教师做了楷模,今后不管遇到什么危险,把生的希望留给学生。

认识二;教育部发布《中小学班主任工作规定》中强调“班主任在日常教育教学管理中,有采取适当方式对学生进行批评教育的权利”,从这明确了作为班主任必须承担管理教育学生的重任。对那些不敢批评学生的教师,那就是不负责任,那就是渎职,就是失职。所以作为一名班主任要放下包袱,遵循教育规律,认真规范履行职业道德规范,大胆地管理,妥善管理,科学管理。

认识三:明确了新学期新的要求,在学校开展的创先争优活动中,积极参加“三比三看”活动,找准自己存在的问题,解决问题创先争优。在履行自己的岗位职责的过程中,要以强烈的事业心、责任心、进取心,投身于语文教学和班主任管理中。积极探索实践“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教学教育模式,用先进的教育思想引领教育教学工作自觉按教育规律办事,遵守学生作息时间规定,合理安排学生课内外作业,课堂教学“五认真”规定,努力提高教育质量,积极推进素质教育。真正“静下心来教书,潜下心来育人”,争当“轻负担高质量”的有效教学能手。教师职业是一个服务行业,它要服务于学校、服务于学生、服务与家长,甚至服务于社会。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班主任教师,要服务于学生,低年级的启蒙教育关系到孩子的一生,孩子的成长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作为老师就应该有恒心、有耐心、更需要有爱心,就向霍老师说的: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致同仁地对待每一个学生,要善于等待、善于寻找和挖掘孩子的闪光点,决不吝啬对孩子的表扬。满足他们求发展、求进步的需要,使学生从教师的行为中看到希望,受到鼓舞,并健康成长。

审视自己,作为一名最基层的班主任教师,离学生眼里的好老师相差很远。首先平时缺少赞美,学生每天都在进步,哪怕只有一点点。可由于我们长期的职业生涯,习惯用挑剔的目光审视一切,在心态上往往是挑毛病式的尖酸刻薄,面对学生一脸的严肃。缺少了赞美与宽容,孩子怎么能成材?其实孩子都希望获得赞美,正如有的教育家所言 “孩子是夸出来的。”我们为何还吝啬对他们的表扬呢?其次学习与教学研究不够,知识的陈旧与老化,对新事物缺难于应对。进入信息时代,残酷的竞争,不学习,随时会被社会淘汰,被学生淘汰。现在的学生知识面宽泛,观念超前,对外部感觉敏锐。如果我们一群落伍的老古董陪伴他们,怎能使他们产生对你的尊重和崇敬?第三课堂上尊重个性不够。在教学中还是一味追求知识的灌输,与学生对话离不开成绩,因此课堂上有时还是冷冰、机械,无法吸引学生。学生需要有个性的老师,教师 独具的魅力才能激发学生,调动课堂气氛,时刻抓住学生求知的心理。第四缺少对学生的理解与信任。现在的学生比过去苦的多,家长望子成龙,学校为提高质量,几乎瓜分了他们所有的时间。还有这样那样的限制,学生的个性得不到张扬。教师要信任每一个学生,尊重学生的好动的天性,给他们自由的空间,不要处处设置‘小密探’,处处以居高临下的态度加以限制。而以正大光明的纪律教育培养学生自觉自律,人与人之间形成信任和谐氛围。

10.学习教师师德师风感悟 篇十

凌云县实验小学一年级数学教师 姚本钢

通过对师德师风的学习,我从中感悟到“教书、育人是教师的天职,它们就象一对孪生兄弟,密不可分。其中包含的寓意是:教学智慧无限量,要靠我们通过实践去寻觅、探索、开掘、发展,但是无论用什么方式都离不开教育的立身之本——师德”。

在师德师风学习中给我体会最深的有两点:作为教师,我们必须具备一种特殊的爱心——师爱,这份爱心既包含了关怀、爱护的感情,又不失严厉的教育权利,但是有爱不等于会爱,如果爱心不体现于日常教育中面对一个个具体难题所表现出来的智慧,这样的爱心是空洞的,会爱就是一种教育智慧,作为教师,要学会用合适的方法表达爱,让学生快乐健康地成长。高尔基曾说过:“谁爱孩子,孩子就爱谁,只有爱孩子的人,他才懂得教育孩子。”热爱学生是教师的天职,也是教师职业道德的核心和基本要求。对于学生来说,无论是知识的掌握、智能的发展、还是品德的培养,都同他们的情感体验紧密联系在一起。为此,要充分利用“亲其师而信其道”的心理效能,强化师爱的作用,教师应把和蔼可亲的微笑撒向每一位学生,用真诚炽热的爱去感化每一位学生,去赢得学生的喜爱和信任,让学生以最佳的学习心态去敞开自己的心扉,乐意听从教师的教诲,圆满完成他们的学业。反之,如果教师对学生缺乏情感,态度冷漠,则必然会成为教育的障碍。

教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常言道:“要想给学生一杯水,自己必须要有一桶水。”并且这桶水是不断流动、不断更新的有源头的水。教师应注重教育创新,与时俱进,不断更新和完善知识结构,提高教师的科学文化和业务水平。而仅仅依靠已有的知识已经远远不能适应新时代的教育教学要求,固步自封、不思进取必然要遭到时代的淘汰。不可否认的是,由于经济全球化浪潮的推进,人们的精神生活、价值观念、思维方式和行为方式也承受着巨大的冲击,个别教师受到拜金主义、享乐主义、利已主义等不良思潮的影响,师德师风出现了偏差,导致了道德品质存在缺陷、治学不严谨、教育方法简单、体罚和变相体罚学生等现象,给教育事业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负面影响。

面对“师德师风”这一沉甸甸的字眼,我认为,身为教师,要想做到既教书又育人,必须在师德师风上做好“以身作则”、“率先垂范”。作为学校,就要在加强建立健全师德师风教育的工作机制上下功夫,同时加强师德教育,提高教师职业道德修养,依法强化管理,规范教师的从教行为,并注重对教师的人文关怀,使其处于心理健康、工作愉快的良好状态,在此基础上,重视舆论引导,营造良好的师德师风建设氛围,强化社会监督,建立全方位师德监督和评价体系。

对于我们教师而言,我们还应该终身学习,不断进取。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同学都愿意接近的学生,或者要做一个让教师和学生都愿意接近的教师,你本身就应当是一个有道德的人。学生在学校里学习,既受同学的影响也受教师的影响,而主要是受教师的影响。学生愿意接近的教师,比学生不愿意接近的教师,对学生的影响要大。作为教师,你要把学生培养成大家都愿意接近的人,你就要注意培养学生的道德,而你要使学生成为有道德的人,就要让学生愿意和你接近,以便对学生施加更大的影响。因此,你自己就首先要成为有道德的人。在有的人看来,教书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是一种成就名利的载体。拿多少工资,干多少活。于是就有了厚此薄彼的不愤,有了名与利的多少之争„„我个人认为,教书不仅是一种谋生的手段,更是一种生活方式、生活态度。教书应成为一种立业的根基,精神的寄托。要去尊重、去珍爱、去完善这份职业。回首十多年的教师生涯,我十分庆幸我能和一群有着淡薄和宁静心灵的老师们朝夕相处,它让我快乐、充实的生活着、工作着。我真感到教师平凡中的幸福。

总之,在新时代的教育改革浪潮中,教师既要有崇高的师爱,又要有较高的业务水平。教师只有具备较高的师德师风修养水平,才能热爱教育、热爱学生,才能不断发展自我,从而为教育事业做出更大的贡献。

11.师德责任之我见 篇十一

教书育人是教师职业的核心,它要求每个从事这一职业的人必须具备高度的责任感,对教育事业尽职尽责,任劳任怨。在“科学技术突飞猛进,国力竞争日趋激烈,知识经济初见端倪”的今天,教育对于国民经济及社会发展各方面的影响日益突出,教师能否为国家培养出高素质的价值规律和合格的建设者,直接决定着我们民族未来的命运。教育工作者必须意识到自己肩负的重大历史使命。教育牵涉到千家万户、方方面面的喜怒哀乐,又是一个非常重要的社会问题。教师应该把自己的工作同人民群众、家庭的幸福、社会的稳定联系起来,对每个家庭的幸福负责,对每个学生的前途负责。这种全方位的责任,使教育工作具有了无限的挑战性,也正因如此,它才有理由成为“太阳底下最光辉的职业”。

作为一个人民教师,在教育教学上应有强烈的责任心,这种责任心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教师应对全体学生负责

教师教书育人应是面对全体学生。在新课程理念下,我们的教育应当是创造一种适合每一个学生的教育,而不是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我们教师一踏进校门的那一天起,便对每一位学生负起责任,必须关爱学生,尊重学生人格,促进他们在品德、智力、体质各方面都得到发展。但我们教师有的并不是如此,他们总是偏爱优生,而歧视后进生。公开让全班学生对之疏远,甚至进行人格侮辱。在批评学生时不是耐心开导,而是威胁恐吓。使学生终日紧张,提心吊胆,其后果只能更加挫伤孩子的进取心,养成怯弱无能、胆小自卑的性格。古人云“贤俊者自可赏爱,顽鲁者亦当矜怜。”对后进生,作为教师要多加关爱,使他们能够在这温暖大家庭里得到成长壮大。不能对学生感情用事,厚此薄彼。实施素质教育的一个主要理念就是面向全体学生,让每一个学生得到适合他自己的发展。作为每一个教育工作者,应牢固树立“每个学生都是班级不可或缺的一分子”的思想,关注每一个人,尊重每一个人,帮助每一个人,发展每一个人,让他认识到教师是关注他的——认识他的价值,知道他的存在。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体现“为了一切学生”。

二、教师应对所传授的知识负责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声和则响清,形正则影直。” 对学生来说,教师所传授的都是新知识,对知识的第一印象会给学生留下根深蒂固的影响。教师的教授内容必须准确科学。明代思想家黄宗羲曾说:“道之未闻,业之未精,有惑而不能解,则非师矣”。教书育人是一项职责重大的严肃工作,来不得半点虚假,敷衍和马虎。不允许含有不清和错误的概念出现,要保证学生掌握真正知识,作为教师不能用照本宣科、满堂灌等方法来教学学生。这样,就要求教师自身应当有渊博的知识,通达的学识,应当能够对科学知识的严密系统有通透的理解,如此才能在教学过程中做到钩深致远,游刃有余,知识才能被学生所接受理解,内化为学生的知识结构,并转化为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才能完成了知识传授的过程。

三、教师应对学生未来发展负责

我们常说:“一年树木,百年树人。”当今教育的教学形式是教师“包级制”,而对学生培养过程是“流水式”,倘若出现不合格的学生难分清楚是哪一位教师的责任。教师这样就是处在“无责任”位置上。应该承认,在现阶段,无论中考还是高考,升学率是衡量学校优劣的一个重要指标。分数是学生、教师家长和学校的重要追求。为了分数,加班加点、搞题海战术,早已司空见惯。学生整天置身于题海中,根本无暇顾及其他,严重损害了身心健康。许多学生的学习潜能被过早发掘殆尽,使学生学习后劲不足,制约了后来的发展,造就了很多高分低能的大学生。如何处理好学生在眼前升学与未来发展上面临的矛盾,这是每个有责任心的教师都必须深入考虑、认真对待的问题。把握好训练的“度”是问题的关键,“大水猛灌泡倒墙”固然有害,可训练量过少,又达不到训练目的。解决这一矛盾,只有在训练的“质”上做文章,通过“精讲精练勤读深思广交流” 的方法来达到目的。既在总的教学时间里,基本把握教师讲占四分之一,学生练占四分之一,学生阅读思考占四分之一,同学交流、师生交流占四分之一。这样既提高了训练的质,又使训练量大为减少,训练基本上可以在课上完成,让学生有较多的时间根据自身实际自主学习,自我调整,使学习效率得到了提高,学生的学习比较轻松,各方面能力突出,学习后劲足,为以后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四、教师不仅要对学生的学习负责,更要对学生的做人负责

我国古代的教育从本质上来说,是一种伦理教育、做人教育。历史上很早就有“德才兼备是圣人,德胜才是君子,才胜德是小人”的道德评价标准。建国后,党和国家也始终把“德育”列在了学校教育工作的突出位置。但由于社会转型时期,文化价值观念的多元化和道德评价的多重标准,使人们面临精神的困惑而无所适从。商品大潮的冲击、竞争的加剧,使人们的价值取向日益趋向功利性,德育面临空前的危机;再加上高考指挥棒的影响,重教书轻育人、重智育轻德育的现象在教育教学实践中相当普遍。以自我为中心,漠视他人,不负责任,集体观念淡薄,缺乏宽容胸怀,不会与人相处,不会交流沟通等问题,在中学生中并不鲜见。至于制造电脑病毒,利用电脑等高科技手段犯罪,用硫酸对狗熊“做实验”等高校大学生触目惊心的犯罪事实,更让我们看到了忽视了做人教育而导致的恶果。科学知识是把双刃剑,只有在有德育的人手中,它才能造福人类;在不讲道德的人那里,它只会成为助纣为虐的工具。任何一个有社会责任感的教师都应该肩挑育人和教书两副担子,而不能仅把传授知识作为自己的职责。“打铁先须自身硬”,教会学生做人,首先要求教育者必须具备强烈的责任心和高尚的人格修养。很难想象,一个工于算计、小肚鸡肠的教师能培养出心地无私、胸怀宽广的学生来。有人说:“在学生的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这句话很有道理。孔子也曾说:“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教师的行为举止、音容笑貌、生活态度等,都会在学生自我人格的建构过程中留下深深的烙印。身教胜于言教。要想让学生成为有益于社会、有益于他人的人,教师必须率先垂范。学生认同了你的人格,言教才能发挥效力,育人才会富有成效。

12.阅读教学之感悟 篇十二

关键词:阅读教学,阅读方法,教学感悟

语文新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 应引导学生钻研文本, 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 加深理解和体验, 有所感悟和思考, 受到情感熏陶, 获得思想启迪, 享受审美乐趣。 要珍视学生独特的感受、体验和理解。 阅读是一种能力, 只有通过大量的实践活动才能形成。 阅读在语文教学中占了相当大的比重, 加强阅读教学, 让学生喜欢阅读, 爱上阅读, 喜欢写作, 爱上写作, 达到语文教学的最终目的———“自能读书不用老师讲, 自能作文无需老师改”, 是一位语文教师的职责, 是语文教师必须引领学生真正做到的。 只有将课内阅读与课外阅读有机结合起来, 运用正确的阅读方法, 才能真正提高学生的阅读、写作能力,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经过多年的学习和实践, 我对阅读教学的感悟如下:

一、课内阅读要对文本进行揣摩, 运用合理的方法, 抓住关键语句反复诵读, 使情感得以升华。

“书读百遍, 其义自见”,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吟诗也会诵”, 说的是读对理解文章的重要性。 在语文教学中读的方式有很多, 如默读、领读、引读等, 要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合理运用。 几天前, 我有幸听了窦桂梅老师的一节课, 窦老师执教的绘本阅读《大脚丫跳芭蕾》, 让我对阅读教学的理念有了新的认识, 完善了阅读教学的方法。 窦桂梅老师在课堂上引导学生用“我发现”、“我还发现”、“我还要发现”的句式, 对绘本中简短精练的文字反复阅读, 反复推敲, 分析再分析, 使学生充分了解了绘本的内涵。 同时, 窦老师还巧妙地引导学生通过色彩的变化品味情节的变化和主人公心情的变化, 再三引导学生思考:这是一个关____的故事。 加深了对故事的记忆, 与主人公的情感产生了共鸣, 从而使自己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另外, 在阅读教学中, 不要只停留在文本上, 还要关注和延伸文本以外的东西。 窦老师在执教《大脚丫跳芭蕾》的过程中, 在对文本进行反复阅读的同时, 引导学生关注文本的作者、翻译和出版社。 至于文章相关内容的拓展范围就更深更广了, 主人公贝琳达的名字与芭蕾的关系, 并介绍芭蕾舞的相关知识, 人物费莱蒂与餐厅的关系。 窦老师还引导学生关注贝琳达的成功, 让学生感悟故事所揭示的深刻的人生道理。

教师的范读和指导学生个性化的朗读要相辅相成。 朗读是一个语文教师必备的基本素养之一, 教师的精彩朗读会使课堂大放异彩, 更是给孩子们提供了榜样的作用。 因此, 语文教师一定要把握在课堂上的每次范读。 通过精彩的范读教会学生品味关键词句, 指导学生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读, 使学生通过语气的变化、重音、停顿等方式表达对课文的不同理解。 在《大脚丫跳芭蕾》的课堂上, 窦老师多次进行了范读, 每次范读都深深地打动了学生, 使学生产生了读的欲望, 同学们跃跃欲试, 一个比一个读得好, 每个同学都读出了特点, 读出了感情, 读出了个性。

多年来, 我阅读了很多窦桂梅老师的学术论文, 听了很多节课, 看了很多课堂教学实录, 收获很大。 在课堂教学中也不断地学习和尝试, 尤其在阅读教学中不断摸索、实践, 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和经验。 主要从以下几方面入手落实窦桂梅老师的经验, 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 加强读的训练, 从朗读和默读抓起。 朗读是教学中最重要、最经常的练习。 运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不仅是一种重要的能力, 而且是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最常用的方法。 教学中我很注意这方面的训练, 在教学小学人教版四年级下册第7课《蟋蟀的住宅》一课时, 因为课文的重点是了解蟋蟀的住宅是怎样建成的, 要通过重点语句体会蟋蟀吃苦耐劳、不肯随遇而安的特点, 在学习3至7自然段时, 我首先安排充足的时间让学生默读, 学生在安静的氛围中, 独立而深入地思考:蟋蟀有哪些个性? 从哪里可以看出蟋蟀的住宅十分隐蔽, 有安全感? 等问题。 提出默读要求, 学生边默读边圈画, 在汇报交流时验证了这些问题都能在默读过程中得以解决。 语文教学中必须让学生学会默读, 许多问题是在默读的基础上完成的, 默读绝不能匆匆忙忙, 流于形式。

引导学生品味重点词句, 领略文章的内涵,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感情。 每篇文章都各有特点, 课堂上教师要机智灵活, 采用多种形式引导学生理解文章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中, 我运用抓重点语句、强化朗读的时候比较多, 而且效果显著。 还以教学《蟋蟀的住宅》一课为例, 在理解“蟋蟀和它们不同, 不肯随遇而安”这句话时, 先让学生理解“随遇而安”的意思, 再联系上下文进行对比, 想想别的昆虫是怎样随遇而安的? 让学生在“临时”“隐蔽所”“得来全不费工夫”“弃去毫不可惜”这些词句下注明重点符号, 仔细读, 仔细品, 想想从哪里能看出蟋蟀是“不肯随遇而安”的?经过抓重点词语反复读, 学生会发现“慎重选择住址”“一点一点挖掘”“不利用现成洞穴”能说明蟋蟀不肯随遇而安。最后, 我让学生连起来读一读, 体会“不肯随遇而安”所表达的丰富内涵。 在此基础上再理解“这座住宅真可以算是伟大的工程”就水到渠成了, 学生会很自然地体会到, 蟋蟀身上有一种聪明才智, 能造出这样的住宅, 就是一个奇迹, 这样的住宅可谓伟大的工程。

积累语言、领悟表达的方法。 语言的学习是日积月累的过程, 通过形式多样的阅读, 不仅能丰富学生的语言, 帮助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文章的思想感情, 更能学习作者表情达意的方法。 在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上册的教材中, 有这样一组内容———“作家笔下的动物”, 有《白鹅》《猫》《白公鹅》《母鸡》, 在作家的笔下这些动物栩栩如生、可爱可亲、性格鲜明。 不同的作者都表达了对动物的喜爱和真诚的赞美之情, 可表达的方法各不相同。 在教学中我会从不同的观察角度、不同的心理体验、不同的表达方法等方面引导学生体会动物的特点, 感受动物的可爱, 从而丰富学生的语言积累和写作方法。

二、指导学生课外阅读, 加大阅读量, 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课外阅读是课内阅读的延伸, 是课内掌握的阅读方法的应用。 课内时间是有限的, 只能以有限的文本为例子引导学生掌握一定的阅读方法。 要想真正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 提高语文素养, 需课内课外相结合, 利用大量课外时间, 走出课本, 放眼书海。 教师要结合新课程标准定期向学生推荐阅读书目, 将课内所涉及的阅读方法进行梳理, 让学生运用阅读方法自主阅读。 教学中, 我和学生总结了“课外阅读八步法”, 几轮实践, 学生们很受益。 步骤如下:

(一) 文章的题目是文章的眼睛, 读前审题能帮助学生很好地把握文章的内容和思路, 在文题上多问几个为什么, 看文题在提示内容、提炼主题、把握思路等方面给予哪些提示;例如《董存瑞舍身炸暗堡》解释了文章的主要内容;《金色的鱼钩》揭示了文章的主题;《将相和》揭示了文章的思路。理解文题时, 要问几个“为什么”, 带着问题读书。如《西湖的绿》看到题目, 便可想到:西湖的绿有什么特点? 带着问题读书, 就会加深对问题的理解。

(二) 分析完文题带着问题将文章浏览一两遍, 熟悉全文, 了解文章的概貌, 只要粗略了解便可, 知道文章大概写了什么就行。

(三) 在浏览过程中用色笔把不认识的字、不理解的词语圈画下来, 表上记号, 然后利用工具书进行查阅, 掌握字的音、形、义, 结合上下文了解词语的大概意思, 扫除字词障碍, 为阅读奠定基础。

(四) 再读课文, 将文中的佳言警句画下来, 在行间、天地、左右空白处作注释, 亦可摘抄在笔记本上。如:阅读《西湖的绿》时, 有的同学就用波浪线把“黄龙洞绿得幽, 屏风山绿得野, 九溪十八涧绿的闲……”画了下来, 同时在空白处注明“观察细致。 用词恰到好处”的字样。 通过自己的琢磨、分析, 这样的句子便会在头脑中留下深刻的印象。

(五) 通过对字、词、句的学习, 疏通了全文, 在此基础上, 再细读课文、理解文意、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作者先写了什么, 再写什么, 最后写什么?

(六) 在理清作者写作思路的基础上, 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 体会作者的写作目的, 评议、分析文章的写作特色, 从选材立意、布局谋篇、语言艺术诸角度, 领略文章的精妙, 找出成功的规律。

(七) 在阅读过程中, 由于学生的知识基础、分析能力均不相同, 会遇到这样或那样的困难, 要鼓励学生及时发现、及时提出, 或向人请教, 或查阅有关资料, 使疑难得以解决, 强化阅读效果。

(八) 为了使阅读的文章在头脑中留下持久而深刻的印象, 鼓励学生写读书笔记, 通过写读书笔记对阅读内容进行小结, 联系自己的实际, 对零散的知识进行梳理、归纳和整理, 发现事物的共性, 总结出规律性的东西, 使获得的东西条理化、系统化。

总之, 为了让学生真正学会读书, 丰富和深化课内学习的内容与收获, 必须将课内阅读和课外阅读结合起来, 课内阅读的强化训练, 课外运用合理的方法进行大量阅读。 久而久之, 学生就会养成浏览群书的习惯;养成“不动笔墨不读书”的好习惯;养成眉批圈点、边读边想的习惯;养成随手查阅工具书释疑的习惯。 阅读的速度加快了, 阅读的质量提高了, 语言表达能力增强了, 写作水平显著提升了, 在潜移默化中提高了学生的语文素养。

参考文献

13.感悟师德——新教师培训 篇十三

培训只有短短几天的时间,其中的教育收获却胜过我教育生涯几年甚至十几年的摸索。每天都有感悟,每天都有收获,每天都有对教育的深层次理解。在优秀教师的海洋里,扬帆我的教育航程,师品、师德、师智、师能都像调皮的鱼儿躲避着我求知的网。我会耐下心,继续捕捞、继续忙碌„„

教师所从事的职业是教育人、塑造人的事业,因此,教师道德素质比教师文化素质更为重要。而教师道德是教师的灵魂,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说的“师魂”。师德是教师人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在教育中,一切师德要求都基于教师的人格,因为师德的魅力主要从人格特征中显示出来,历代的教育家提出的“为人师表”、“以身作则”、“循循善诱”、“诲人不倦”、“躬行实践”等,既是师德的规范,又是教师良好人格的品格特征的体现。

在学生心目中,教师是社会的规范、道德的化身、人类的楷模、父母的替身。他们都把师德高尚的教师作为学习的榜样,模仿其态度、情趣品行乃至行为举止、板书笔迹等。而师爱则是师德的灵魂,是师德的核心,即“师魂”。在一定程度上,热爱学生就是热爱教育事业。热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让学生体会到教师的爱就更困难了。教师对学生的爱在性质上师爱是神圣的,它是友爱胜于友爱,是母爱胜于母爱,它是春风、是雨露、是明灯„„是取之不竭、用之不尽的源泉。是一种只讲付出不记回报的、无私的、广泛的且没有血缘关系的爱,在原则上是一种严慈相济的爱。这种爱是教师教育学生的感情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感情,就会“亲其师”,从而“信其道”,也正是在这个过程中,教育实现了其根本的功能。因此,师爱就是师魂。热爱教师的职业是做好教学工作的前提。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有句名言:“你的教鞭下有瓦特,你的冷眼里有牛顿,你的讥笑中有爱迪生。”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我们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会给学生造成多么深远的影响!

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把教师热爱学生作为“教育的奥秘”,他的座佑铭是“把整个心灵献给孩子们”。马卡连柯也说过:“爱是教育的基础,没有爱就没有教育。一个教师如果仅仅热爱教育,那么他只能是一个好教师,一个教师如果把热爱事业和热爱学生相结合,他就是一个完善的教师。”由此可知,热爱学生是师德修养的重要内容之一。

每个学生相貌有美有丑,智商有高有低,行为有好有歹,但对人的尊重、关爱需求是与生俱来的。崇高的师爱就应该对每一个学生一视同仁,不偏不倚,对每一个孩子都“捧着一颗心来,不带半根草去”。对那些所谓的“差生”更要施与爱的阳光雨露,要像一个无私的园丁,把爱的雨露洒入他们的心田,对他们应当变忽视为重视、变嫌弃为喜爱、变冷眼为尊重、变急躁为耐心,对他们的教育做到“爱心、耐心、恒心”,直到他们养成良好的习惯为止。用一颗“爱心”去塑造那小小的心灵,用一双“大手”去紧紧握那稚嫩的小手,那么,这个世界将充满浓浓的师生情。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自己的为人处事、治学态度、行为习惯甚至于服饰仪表,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处在严格的监督之下,都会直接对学生产生影响,起着极为重要的作用。自身要为学生和社会作现表率,必须要做到:

第一,热爱教育事业,勇于承担责任。从事教育事业,走上三尺讲台,当好一名合格的人民教师,是我强烈的理想追求。教育是令人陶醉的事业,是我最愿意从事的事业。同时,作为社会的一员,必须勇于承担自己的社会责任,能够清醒地认识到自己的言行代表着一个群体,始终要注意其产生的社会影响、社会效益。

第二,谦虚好学,刻苦钻研。刚毕业工作,对教育不熟悉,教学经验近乎于零,我要把虚心向别人学习、向前人学习,向老教师学习作为自己奋飞的起点。通过学习老教师的工作经验和敬业精神,来丰富自己的认识、知识及才能。同时也要静坐独思己过,剖析自己的不足,以加以改进。刻苦钻研,并做到精益求精是教师职业的需要,是师德责任感的体现。自己在教学中的教学技巧、能力和知识水平的高低强弱,直接影响到自己在学生集体中的威信。总之,不要让学生怀疑自己的学问。像刘绍辉局长所说的:“修炼自己的声音,让它引人入胜。修炼自己的语言,让它妙趣横生。修炼自己的眼睛,让它传神丰富。修炼自己的表情,让它神采飞扬。修炼自己的行为,让它规范专业。修炼自己的学识,让它犹如涌泉。修炼自己的脾气,让它逗人喜爱。修炼自己的个性,让它鲜明唯美。修炼自己的心灵,让它平和美丽。修炼自己的气质,让它超凡脱俗。修炼自己的灵魂,让它崇高圣洁。修炼自己的人生,让它阳光幸福。”

划一根火柴,闪亮一下就熄灭了,但倘若用一根火柴去点亮一堆火,就可以放出比一根火柴大十倍、百倍、千倍,乃至无数倍的热量。我想我们老师群体就

14.师德感悟心得体会 篇十四

爱学生就是爱教育。但是,爱学生并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让学生体会到老师的爱更是难上加难。

记得北师大的林崇德教授曾经说过:“爱自己的孩子是本能,但爱别人的孩子是神圣的!“本质上,老师对学生的爱是一种没有血缘关系的无私的爱,是一种有恩慈的爱。这种爱是极其神圣和纯洁的。这种圣洁的爱是教师教书育人的情感基础。学生一旦体会到这种真情实感,就会“亲敬老师”,从而“信其道”,达到真正教育的目的。在我工作的过程中,我也曾感叹过为什么有些同学无法体会我对他的爱,有时还对我的爱充满了警惕和不屑。通过学习,我真的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还是不到位,甚至有点急于求成。其实爱贯穿于我日常生活的一点一滴,一言一行,相信同学们一定会理解的。对学生无私的,不求回报的爱,最终会获得他们发自内心的尊重。这些才是教育的真谛,也是我努力的方向。

第二,作为教师必须具备丰富的知识、精通的业务、严谨的治学和某一学科的创新教学,这也是师德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基础知识扎实,专业知识深厚,学术水平高,能使学生产生信任感,进而转化为激励和鞭策学生的强大人格力量。我们学校有很多优秀的骨干教师,他们的课受到学生的欢迎和喜爱。这些都是我可以借鉴的例子和模式。作为未来的青年教师,我一定要向这些骨干教师学习,不断提高自己的专业水平。

第三,高尚的师德意味着教师自身必须严格要求教师“以德为本,以德为先”。

在日常工作中,要提高思想修养,严格要求自己,自觉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以德服人,为学生树立榜样。不在办公室打电脑游戏,不在教室打手机,不在学生面前说脏话,等等。这些工作的细节都是崇高师德的体现。

通过这种对师德的学习,我在思想上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和体会,对以后的教育教学一定会有所提高。

通过对《新时期中小学教师职业行为十大标准》的学习,我体会到教师不仅要教好书,还要培养好人,各方面都要以身作则。人们常说“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作为新时代的教师,这是多么大的责任啊。所以,我需要不断提升自己。

想要成为一名优秀的老师,学生单纯的学,老师快乐的教,真的是一件难以接受的.事情。老师们每天都背负着繁重的工作。在这种形势下,更加需要加强师德师风建设。通过这次师德师风的学习,我不禁对教育产生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我认为作为一名新时代的合格人民教师,我应该做到以下几点:

第一,严格要求自己,注意言行

一个学期的工作让我对教师这个职业有了更深刻的认识。做一名好老师不容易,需要付出很多努力。做一个以身作则的老师,你需要严格要求自己,加强自我控制能力,每天以良好的心情投入到工作中,微笑着迎接孩子。工作虽然繁琐,但我坦然面对,不斤斤计较个人得失,不把个人情绪带入工作中。虽然有时候会觉得繁琐,但是每天都以激情和热情对待工作,认真对待每一堂课。可以说,每一天,我都以平和的心态对待每一个孩子,满满的感动,满满的真诚。以平常心和愉快的心情做实实在在的事情,做好每一节课。

第二,充满爱

崇高的师爱,表现在对学生一视同仁,而不是根据成绩。我们应该“全心全意”,也就是“爱心、耐心、细心”。无论在生活上还是学习上,都要时刻关心学生,尤其是那些学习有特殊困难的学生,更要“给特殊的学生特殊的爱”。要避免急躁暴戾,言行过激,要对学生有耐心,要善待学生的细微之处。

第三,孜孜不倦,勇于进取。

俗话说,没有学不会的学生,只有教不会的老师。这对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不断提高自身素质,完善自我。如何提高自身素质?这就需要我们与时俱进,孜孜不倦,积极进取,严谨治学,精益求精。

四、工作努力,认真负责。

勤勤恳恳,兢兢业业,一丝不苟,吃苦耐劳,不断思考和反思,为教育事业多做贡献。负责,根本的一条就是要对学生的成长和成功负责,所以要教书育人。

上一篇:以d开头的形容词英文单词下一篇:服务员面试技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