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一儿童节的看图写话(13篇)
1.六一儿童节的看图写话 篇一
一、在想象中猜测图画情节
想象力丰富是低年级学生的典型特征,几乎每一名低年级学生的脑海中都充满了五花八门的想法。围绕这个特点落实看图写话教学,让学生在想象力的牵引下猜测图画中的情节,可以有效活跃课堂气氛。如右图所示,在观察这幅图时,教师可以要求学生大胆猜测图中包含了一个什么样的故事,故事是如何展开和结尾的。为了启发学生想象,教师可以抛砖引玉,如小明是一个很善良的孩子,有一天他看到家门口的大树上趴着一只可爱的小猫,以为这只小猫要在树上休息,接着他又看到一个鸟巢在树的另一侧,他明白了,原来,这只小猫想要去鸟巢那边捣乱。善良的小明开始严厉呵斥小猫的行为,但是小猫又怎能理解小明的用意呢?看来,小明要想出其他的对策了。故事讲到这里,剩下的可以交给学生自行发挥,或者是让他们围绕图画内容编造出另外一个故事,由此让学生发挥自己的想象,完成创作。
二、在想象中为图添枝加叶
教师应鼓励学生围绕图画内容添枝加叶,并在这个基础上写出更加丰富饱满的小故事,这样既能提高学生的写话能力,也能间接提升学生的写作技巧。如上图,有的学生在想象的同时添加了太阳、其他小鸟等新角色,并在故事里写道:“连太阳公公和其他小鸟同伴都赶来了,看到大家的样子,小猫既害怕又愧疚,从那以后它再也没有欺负过树上的小鸟。”也有的学生在图画中添加了爸爸、妈妈等角色,然后在故事里写道:“爸爸帮助小明把鸟巢取了下来,并放在了一个更加安全的大树上。”可见,鼓励学生在开发自身想象力的同时为图画内容添枝加叶,可以让看图写话练习活动变得更加多样、精彩、生动。值得注意的是,添枝加叶不能盲目进行,而是要求教师进行正确指导,让学生的创造更加合理。
三、在想象中勾勒趣味故事
看图写话的目的不仅仅是为了培养学生的总结能力和分析能力,也是为了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所以,当学生围绕想象力对图画内容进行联想后,教师还要带领学生将练习落实到笔头上,鼓励学生展开写作练习。这样一来,既能进一步激发学生的想象力,也能让看图写话的功能和作用彰显出来。如左图内容,在围绕这幅图画写小故事期间,学生的思维发散开来,描绘了一幅幅有趣、惹人发笑的故事。如有的学生写了《我要拯救小鸟》,有的写了《调皮的小猫咪》,有的写了《小鸟的遭遇》。从整体来看,这些故事内容简洁、明了,是学生真实的情感表达。
考虑到低年级学生的实际能力,教师在教学的过程中有必要对他们的写作手法进行指导,即教导学生如何写好开头,如何写好故事内容的衔接,如何顺利结尾等,由此让学生写出可读性强的小故事。另外,这种指导方法还能间接提高学生的写作能力,为以后的作文教学奠定基础。
围绕想象力培养学生的看图写话能力,可以让学生写出的文字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真情实感。
2.六一儿童节的看图写话 篇二
一、在有序观察中培养思考力,习得语言
看图是写话的基础,一年级学生对于观察比较費力,需要教师进行细心的指导,一步步地进行指引,仔细地看图,才能对图画有正确的认识和感知。例如,《逛猴山》的看图写话,要先引导学生看图上画的是什么地方?都有谁在干什么?假山上姿态不同的小猴子正吸引着你们,你能模仿一下可爱的小猴子吗?从刚才这位同学的表演中你看到的这只小猴在做什么?这是一只怎样的小猴?在表演与交流的互动中,学生学会了从整体到部分的观察方法。最后,教师再启发学生用上“有的……有的……还有的……”句式,连贯地说一说逛猴山时的发现。学生在看图说话的交际情境中,通过教师的启发引导,掌握了观察的方法。
二、在图画情境中激活认知,创造语言
新课改的理念倡导:教师要为学生营造愉快、和谐的氛围,课堂教学中引导学生入情入境,受到文本价值观的感染。在教学中,我利用文本插图留给读者思维空间钻研课文,精心设计交流的话题,提高言语表达能力。如《自己去吧》一课的教学,教师组织学生朗读文中的这两句话:“过了几天,小鸭学会了游泳。”“过了几天,小鹰学会了飞翔。”之后,出示小鸭在水里游泳的图画和小鹰在天空飞翔的图画,问学生:小鸭和小鹰是怎么学会的?学会后心情会怎样?妈妈会怎么夸它?小鸭和小鹰又会怎么回答?让学生展开讨论,再造语言。在这样的问题情境中,学生讨论中的言语表达是书本中没有的,只能从图画的直观意境中提取和思考,学生的表达既要结合课文内容,又要联系生活中所见、所闻进行再造想象和加工。在图画情境的创设中既激活了学生的已有认知,又创造性地培养了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的。
三、在活动体验中激发灵感,表达真情
体验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由于学生主体的生活经历和个体气质不一样,他们在活动中的感受和体验都不一样。基于学生在表达中的这种个性化体验,在看图写话教学中,依据图画内容,创设情境,搭建口语表达的平台,让学生从“活动的主人”这个角色中站出来,表达真情。
为此,我尝试过这样的一节看图写话课——《有趣的课间活动》根据写作题材的需要,我给学生布置课间的游戏活动,并选取典型的活动做成PPT课件,配以《课间十分钟》的歌曲渲染气氛,把学生带入快乐活动的诸多意境中:跳绳、踢毽子、打沙包、跳方格、跨大步、手心手背……PPT再现了学生参与活动的场景,学生争着说:“×××跳绳的动作轻快,大绳在他的头顶与脚下画着圆圈。”“红色的鸡毛毽子在空中上下翻飞,像风中摇曳的花朵。”“打沙包是男孩子最喜欢的游戏,小明像猴子一样机灵,上蹿下跳,躲闪得快,沙包接包又稳,就连王×的‘飞沙流星也击不中他。”“课间,老师要组织我们玩活雕塑的游戏。顿时,教室里像炸开了锅,同学们纷纷议论着各自要摆的造型。”老师满面笑容地娓娓道来:“我们大家都是木头人,一不许笑,二不许讲话,三不许动,谁要是动了就唱歌。”我听了心都提到嗓子眼了,因为我最怕在众人面前唱歌了。老师的话音未落,同学们就摆起了各种独特的造型,可谓是绞尽脑汁。有的蹲在地上,拳头撑在下巴上,当起了思想者;有的悠然摆动双臂,像一位老人在打太极拳;还有的摆出了雄鹰展翅的样子;最有趣的是马×摆了一个瞪着环眼的猴子在观海……老师一声令下:“停”我们都成了活生生的木头人,教室就好像变成了雕塑馆,有趣极了。
这一个个片段练习的素材来源于学生感兴趣的游戏,学生把在游戏中体验到的乐趣用生动的语言再现了出来,尤其是游戏规则转述得具体明确,木头人的样子十分有趣,突出了游戏的趣味性,让学生表达自己的真情实感。
四、在互评互改中提高,初稿与二改中获得自信
新课程倡导“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我们将改变看图写话教学的传统模式,提倡1+1的能动教学模式,发挥教师的主导和学生的主体作用,在看图、说话、写话、批改的教学过程中,让学生做学习的主人,化被动为主动,自主学习,自主训练观察力、思考力、想象力、表达力。
3.猴子和小鸡的看图写话 篇三
那只奇怪的猴子在地上爬着,这时,那只小鸡从树枝上:“你在干吗?”小鸡用翅膀拍拍身子很得意的说:“我想要摘树上新鲜的果子,你又在地上爬来爬去的,做什么?”“哦,我在找小虫子,而且还想和它玩呢。”小猴回答说。小猴笑笑,心想:它肯定不会上树,等它摔下来,我就上树帮它摘果子,它就帮我找小虫子,嘿嘿。
小鸡又开始爬树,它的脚一跳,然后用力将翅膀抖动,等快下降时,它用力抱住树,一点一点的向上爬。它一只翅膀向上一点,其他的两只脚就也向上一点,另一只翅膀向上一大步,就这样一点一点的爬着。
突然,一阵风吹来,小鸡也从树上掉了下来,“哐啷”小鸡边哭边揉揉屁股。这时,小猴大摇大摆地走过来,把手抖了抖说:“要不我帮你摘果子,你帮我捉小虫子,好吗?”小鸡激动地说:“这真是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啊!”“好!”小猴迅速爬上树,摘了几个又红又大的果子给小鸡。小鸡也迅速将从洞里的小虫子给小猴。小鸡和小猴不约而同地说:“好容易啊!”
4.小猪的看图写话作文 篇四
大象伯伯看见了,捡起香蕉皮扔进垃圾筒,意味深长地对小猪嘟嘟说:“以后千万不能乱扔垃圾,这样会污染环境,而且还会伤到别人的.。”嘟嘟噘着嘴,看了看大象伯伯,一幅满不在乎的样子。
没过几天,嘟嘟吃完西瓜,又把西瓜皮扔到了地上。意想不到,大象伯伯的话成真了,嘟嘟扔的西瓜皮把熊猫哥哥给滑倒了。嘟嘟害羞地扶起熊猫哥哥,觉得是自己不对,主动把西瓜皮扔进了垃圾筒,并且向熊猫哥哥道了歉。
5.低年级看图写话“六步”曲 篇五
一、看
看图写话, 看图是基础, 但低年级的孩子在观察事物时存在盲目性、无序性和随意性, 这就要求教师教给正确的看图方法, 形成良好的看图习惯。
第一步:明图意, 知联系
画家是通过画面内容来表达思想感情或反映自己对某问题的看法的, 这也就是图意。怎样引导学生领会图意呢?首先要指导学生有顺序地看图。图上画了些什么?你能有顺序地说出来吗?说图顺序可因图而异, 或从上到下或从远到近或从主要到次要等。说图时还要注意画面的每个细节, 做到不遗漏。有顺序地看完图, 学生一般就能判断出图画所表现的时间、地点, 人物或景物, 了解画面所反映的基本内容。其次引导学生分清主次, 了解图画的主要内容。在一幅图中一般占显要位置的、前排位置的人或物通常就是重点, 占偏小的为次要内容。观察后可让学生围绕重点说说这幅图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或谁在干什么。这样做, 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对事物的认识能力和概括能力, 明确图意。接着引导学生弄清各种联系。作者一般是不会在图画上画一些与主题无关的东西, 图上的各种事物都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如人与景的联系;人与人的联系;物与物的联系;人物的思想性格与形体、服饰、表情、动作、年龄、身份等的联系。只有看懂图中的各种联系, 对画面所表达的主题才能有一个整体性的了解。从而合理地推出事情发生的起因、经过、结果等。
第二步:看重点, 展联想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而单调的, 仅把图上观察到的内容写下来是不够的。在学生明确图意后, 老师可以以提问为支点:“为什么?怎么样?怎么想?怎么说?怎么做?结果如何?”引导学生把眼前的图画变成现实生活中的场景, 透过画面人物的表情、动作去分析、想象人物的内心活动和语言对话。把不会说话的想象成会说话的, 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后的几个动作, 由一幅图联想到连续的几幅图, 想象事态的发展和变化。这样, 写话时才能重点突出, 有详有略, 单调的画面才能充实丰富, 人物形象才能更加丰满逼真, 故事情节才能更加曲折动人。
二、说
口头表达是语言实践的重要工具, 是书面表达的基础。当指导学生全面而深入地看完一幅图后, 能否用紧贴图意的通顺句子把观察到的结果表达出来呢?这是个关键问题。由于学生在表达时常缺乏条理性和连贯性, 说起话来总是前言不搭后语。在训练时我先教给方法, 按“时间、地点、谁、干什么 (怎么干) 、怎么样”的顺序说图的主要内容。接着逐渐提高说的要求:展开联想, 把人物 (或动植物) 的语言、动作、神态和心理活动说具体;说话时能用上自己积累的优美词句。在学生掌握了基本的说图方法后, 还要尽力启发学生的求异思维,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和创新精神。通过引导和评价力避“鹦鹉学舌”, 鼓励学生想他人没想到的, 说他人没说到的, 开拓学生的思路, 激活学生的思维, 把自己的童心童趣毫不装饰地说出来。这样循序渐进地训练, 学生由敢说到能说再到创新说。完善构思, 为书面表达做好铺垫。
三、写
有前面的说做基础, 接着引导学生怎么说就怎么写, 以我手写我口, 以我手写我心, 一气呵成。遇到不会写的字可用拼音代替或画圈空着, 以免干扰思绪, 影响书面表达。低年级写话是为高年级写作打基础的, 因此特别注意规范的写话格式, 标点运用和占格, 书写工整等良好习惯的养成。
四、读
学生写完后, 要像鲁迅先生所说的那样, 至少读两遍。叶圣陶先生也认为:“读, 对于修改文章是最为方便而且有效的。”在读的过程中, 他们就会发现“少字、多字、句子不通顺、表达嗦、用错标点符号”等问题。为自我修改提供帮助。
五、改
叶圣陶先生说:“作文教学的最终目的应为自能作文, 不待教师改, 教师之训练必做到这一点, 乃为教学之成功。”这就是说, 学生的作文过程, 包括从“作”到“改”。那么, 如何指导学生修改呢?根据低年级学生写话的要求和修改水平采用“添添、减减、调调、换换”的修改办法, 同时教给相应的修改符号。
添添和减减, 指添加或删减部分字、词、句、标点等。使语言更加通顺, 条理更加清楚, 内容更为具体, 意思更加明确等。调调, 指对语言表达顺序不当, 或条理不清晰, 文字不连贯的地方, 在表达上进行调整, 移动位置, 使其通顺、合理, 结构更为紧凑, 脉络更加清晰。换换, 指在用词或句式表达方面存在不恰当、不理想的地方, 进行更换, 改动, 使之更恰当和优美。
同时, 将学生自主评改与交换互改相结合, 激发学生改话的热情。
六、抄正
当修改后, 出现书面杂乱, 字迹潦草, 让人无法阅读时, 应教导学生重新抄写一遍。做到书写认真、字体端正、卷面整洁, 让人有赏心悦目之感。
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是作文最初步的训练, 教师应规范课堂、规范引导。“工欲善其事, 必先利其器。”孩子们在小学低段就养成了“一看二说三写四读五改六抄正”的写话好习惯, 那么在高段的作文教学就省时省事省力多了。
摘要:看图写话是小学语文低年级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小学生习作最初步的训练。教学中我采用“六步”法规范引导, 学生看图写话的质量明显提高。
6.看图写话“四步曲” 篇六
看图写话是低年级语文教学中的难点,也是学生日后习作的基石。它可以很好的培养小学生的观察能力、分析能力、想象能力及语言表达能力。当小学生有了一定的文字基础,就可以尝试着看图写一段话了。在这个阶段,如果教师引导得法,学生往往会"望图生趣"、"乐此不疲"乃至终生受用。因此,我确立了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四步曲",试图通过本课题的研究,找出低年级写话教学的最佳途径,帮助孩子们打好写话的基础,把学生引入创造性习作之门。
一、观察
小学低年级学生以直观形象思维为主,看图写话所提供的画面虽然源自于生活,但是与实际生活还是有一定的距离,因而引导学生正确理解画面内容显得尤为重要。在每次写话之前,我总和孩子们玩"报告师长"的游戏,同学们都是"小小侦探员",而我这位师长则成了部队里的师长,"小小侦探员"在较短的时间内要侦察清图画中的内容:这是一幅景物图还是人物图?是静态图还是动态图?是单幅图还是多幅图?图中共有几个人?分别是谁?这是在哪里?尤其是图中一些较细微的东西更应细心地去观察。不一会儿,"侦察员"们便纷纷举手发言:"报告师长,我发现了这是在公园里,因为图中有花坛,花坛里有许多花,远处还有亭子呢。""报告师长,我发现这是一个下雨天,因为图中有许多斜线。""报告师长,我发现图中共有两个人。坐在地上的是一位老奶奶,扶她的是一个小男孩,还是位少先队员,因为他戴着红领巾。" "报告师长,我觉得他说的不对。那不是小男孩,而是一位打着领带的小伙子,那一定是老奶奶的儿子"……听着他们的汇报,看着他们为自己的观点争得面红耳赤,我感觉自己也回到了少年时代,跟他们一样兴奋,一样激动不已。这时,教师已潜移默化地培养了孩子们的观察能力,活跃了学生的思维,为他们打开了写话的思路。
二、剖析
《新課标》在第一学段的写话目标中也要求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写想象中的事物,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因为诱导学生看图写话虽然是从训练学生的观察能力入手,但它的目的之一在于培养学生的想象力,促进学生思维能力的发展。诱导学生剖析,既要诱导学生剖析教师提出的问题,又要诱导学生对图画内容、人物对话进行想象。教师提出的问题给学生提供了思维的支点,学生借助老师提出的问题进行观察想象,理解图画内容,有利于启迪开拓学生的思维。
三、行文
每次行文之前,我先让同学们在四人小组内口头叙述画面内容,然后向老师汇报,老师可随机点拨,全班评评看谁说得最好,哪里还应修改或补充。做完这些工作,同学们就可以自己动手写话了。这时,教师应提醒习作的格式。写话不应限制长短,应因人而异。语言组织能力强的同学教师可引导用上恰当的词句,让习作更优美,而对于一些语言组织能力较弱的同学,哪怕只写了两三句话,只要他把内容写完整了,句子也比较通顺,我就会给他写一个大大的"好"字,并提出修改建议,鼓励他在原文的基础上进行加工润色,让习作更充实生动。那么,他第二次交上的习作将会升级为"真好"。看图写话重在激发、诱导学生写,"我手写我口"让学生在不受任何约束,完全凭他们个人对图画的观察、想象和感受写话,不仅写出的内容颇具个性、丰富多彩,更重要的是能有效激发学生的写话兴趣,调动学生习作积极性,在不知不觉中把他们带进写话表达的语文实践之中。
四、诵读
诵读的目的在于让学生去寻找自己习作中的不足之处。我先要求学生反复诵读自己的习作,自我监听,用笔划出不通顺的词句,以便于修改。然后默读分析,改正错别字,看看语句是否通顺、格式是否正确、文章详略安排是否合理,并尝试着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习作,修改好之后,再去诵读其他同学的习作。读到好的文章,便知道自己的不足;读到差一点的文章,则能帮助其他同学找到问题所在,提出良好的修改建议。这样一来,许多同学都会在读完别人的习作后再次修改自己的习作。如在看图写话《小猪推车》中,大多数同学都有这样一句话"小猴推着一辆三轮的木头,慢慢地向坡上爬去。小猪看见了,便跑过来帮忙"。但等到同学们读了几篇文章后,我发现有不少同学已将它修改为"小猴吃力地推着满满一大三轮的木头向坡上爬去,眼看就要支撑不住了,这时,一只小猪飞快地跑过来,用尽全身的力气帮小猴把三轮推上山坡"。同学们这时学到的不仅仅是几个好词好句,更重要的是学会了吸取别人习作中的优点,更有助于良好学风的形成,可谓一举多得。
观察——剖析——行文——诵读"四步曲",解除了各种束缚,降低了写作门槛,让每一位学生都体验到写作的乐趣。摒弃过去那种简单的一招一式的训练,丰富写话形式与内容,使写话教学多样化,为学生营造了一个和谐宽松的写作环境,让学生轻装上阵,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让童心自由驰骋;让童言自由挥洒;让童趣溢满课堂;让个性自由张扬。我相信,在不久的将来,我们的孩子都会用他们的生花妙笔来描绘出他们的世界、我们的期望。
7.拔河比赛的看图写话作文 篇七
下午,等我们排着队伍来到操场上时,拔河的绳子早已静静地躺在操场上。我们班同学各个情绪高涨,互相鼓励着。四(1)班的同学也不甘示弱,捋衣挽袖。出名的“大胖墩”公开挑衅我们:“跟我们比?不自量力!”但是,我们班不跟他作口舌之战,因为我们会用实力说话。
比赛快要开始了,我们抓起绳子,你靠我的脚,我靠他的脚,紧紧地拽住绳子,半蹲着往后仰,尽力使力量集中在绳子上。比赛开始了,我们屏住呼吸,弓着腰,两手像小铁钳一样抓绳子往后拽。四(1)班的同学也准备拼力一杀,个个咬紧牙关,眼睛瞪得溜圆。我们班大头的牛昊天憋着小嘴,腮帮子鼓得像含着两块糖球。只见麻绳中间红绸带一会偏左一会偏右,像燃着的火苗一样跳动着,两队互不相让。
突然,一股力量随着绳子向我们这边移来,五厘米,四厘米,三厘米……红绸带离我们这边越来越近了。最后一厘米!在这个千钧一发的时刻,同学们咬紧牙关,一齐用力——“啊!我们赢喽!”同学们高兴得一蹦三尺高。
8.巧引妙导,提高看图写话教学实效 篇八
一、创设情境, 引发学生写话兴趣
儿童心理学研究表明, 低年级学生的学习目的不太明确, 缺乏主动性和自觉性, 他们的学习动力主要来源于兴趣。因此, 看图写话教学要坚持以激发学生的兴趣为基点, 鼓励学生畅所欲言, 写出真情实感。
兴趣源于情境的激发。在良好的教学情境的感染下, 学生的记忆得以唤醒, 情绪得以调动, 心灵与图画的距离自然而然就被拉近了。对于故事性较强的图画, 可用喜闻乐见的童话故事打开学生心扉, 激发学生编写故事的热情;对于生活性较强的图画, 可让学生畅谈相似的生活经历, 唤醒学生的生活体验;对于思想性较强的图画, 可运用问题讨论的形式, 引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究欲望……看图写话, 应当从精心培育和细心呵护学生的兴趣开始。
二、抓住重点, 指导学生有序观察
学会观察是学会写话的基本前提。低年级学生的分析比较能力和抽象概括能力相对薄弱, 观察时容易不着边际, 抓不住画面重点, 导致写话时东拉西扯、凌乱无序。因此, 看图写话一定要教给学生正确的观察方法并加以持之以恒的训练。
一幅图和一篇文章一样, 内容有详有略、有主有次。因此, 观察时要引导学生善于抓住重点, 避免出现主次不分, 眉毛胡子一把抓的现象。例如, 《一只香蕉皮》由四幅图组成, 前两幅表现的是一个顽皮的男孩在大街上乱扔香蕉皮;后两幅表现的是一个女孩拾起香蕉皮并把它扔进垃圾箱。毫无疑问, 后两幅图是重点, 表现了女孩关心他人、爱护环境的优秀品质。所以, 在观察图画时, 教师要着重引导学生对女孩的外貌、神态、动作进行细致的分析, 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图意, 明确中心。
观察图画时, 要指导学生学会有序观察。一般来说, 观察要按“整体—部分—整体”的步骤进行。首先从整体上观察, 把握图画的大致内容;然后按照方位顺序观察细节, 了解画中各种景物和人物的特征;最后将各部分进行合理整合, 形成完整的人物关系和故事情节。如教学单幅图《喜摘丰收桃》时, 教师可要求学生先观察整个画面, 用一句话说出简单的图意;然后引导学生按照由远及近的顺序将画面上的景物看清楚、看全面;最后再回到整体, 把各部分内容有机串联起来, 形成完整生动的故事情节。
学会了有序观察, 学生看图便不再手足无措, 写话也不再旁逸斜出, 自然就变得详略得当、条理清晰、层次分明了。
三、问题驱动, 牵引学生合理想象
看图写话的画面是静止的, 比较单调, 有的学生观察后, 往往只能说两三句。这主要是因为没能充分发挥想象, 只是就物写物、就事论事。要想让看图写话达到理想的效果, 就必须高度重视学生想象能力的培养。在课堂教学中, 教师应当根据图画内容, 精心设计问题, 牵引学生进行大胆、自由、合理的想象。在想象中, 学生的脑海中自然会浮现出新颖的意象和生动的情节, 笔下之言也就栩栩如生了。
《我和爸爸栽花》一图表现的是“我”和爸爸在家里小院栽花的情景。教学时, 我设计了一组问题来启发学生的想象:“图上画的是什么时间, 什么地点?有哪些人物?他们的表情怎样, 有哪些动作?他们会说些什么, 心里怎么想?结果又会怎样?……”这样一来, 事件的四要素都展现出来了, 画中之物和想象之境也连贯成篇, 学生一下子就有话可说了, 表达的范围大大拓宽, 语言也更生动、具体、形象了。
当然, 问题驱动应把握好分寸, 切忌限得太死, 以免禁锢学生思维, 步入循规蹈矩的误区。教师要鼓励学生在合情合理的基础上, 突破常规思维, 以培养学生的求异思维能力。
四、走进生活, 引领学生情感体验
图画是对生活的概括和抽象, 是一种静态的表达。它所能展示的仅仅是事件的某一部分或某一瞬间的情景, 故其所表现的内容往往具有跳跃性, 存在着大量的“空白”。虽然想象可以“填白”, 但如果缺少真切的情感体验, 这样的“填白”往往会因没有鲜活生动的特质而缺少感人情怀的力量。叶圣陶先生指出, 作文“要写出诚实的话, 非由衷之言不发, 非真情实感不写”。这种“由衷之言”和“真情实感”从何而来呢?我以为, 引导学生走进生活, 在身临其境、切己体察中经历情感的体验, 是一种较为有效的方法。
生活带给每一个孩子的体验都是真实而独特的。在看图写话训练中, 我经常带领学生走进生活、体验生活, 帮助他们养成用眼睛去观察世界, 用心灵去感受生活, 用语言去表达心情的良好习惯。遇上关于日常生活的图画, 如《爱护花草》《喜摘丰收桃》《帮妈妈做饭》等, 我会引导学生走进园艺场、果园和厨房去仔细观察并亲自参与劳动体验;遇上关于游戏活动类的图画, 如《吹泡泡》《放风筝》《捉迷藏》《跳绳比赛》等, 我会组织学生先玩游戏, 再结合图画把玩的过程写下来……情动而辞发, 真切的生活体验激发了学生的情感, 调动了他们表达的欲望, 写起话来自然就洋洋洒洒, 一气呵成了。
五、适时点拨, 引导学生锤炼语言
看图写话教学的根本目的是发展学生的语言能力。经过了深入观察、合理想象和情感体验之后, 看图写话的训练重心就转移到语言表达上来了。认知科学研究表明, 语言能力是在儿童与环境的相互作用中, 通过选择性模仿、内隐性学习等手段获得的。教师是影响学生的一种重要的“环境”因素, 其适时的点拨和恰当的引导, 无疑能大大加速学生的语言习得进程。
看图写话训练要循序渐进。说是写的前奏, 是学生思路整理和语言初加工的过程。当学生把图意用自己的语言说出来时, 教师要适时点拨, 对词语运用、句式表达等进行纠错、补充和指导, 使学生的语言做到简洁凝练、条理清晰。有了“说”的基础, 自然就有了“写”的冲动。此时, 教师再进一步要求学生不仅要写得完整, 还要写得具体生动, 写好人物的外貌、语言、动作和神态等细节。写完后教师要及时批阅, 提出修改意见。在反复锤炼语言的过程中, 学生的语文知识、表达能力和思维水平都得到了极大的提高。
六、评价激励, 诱导学生写话热情
《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 (2011年版) 》指出:“对学生语文学习的日常表现, 应以表扬、鼓励等积极的评价为主, 采用激励性的评语, 从正面加以引导。”语言的训练是一个长期的过程, 教师的积极评价能有效地延续学生的写话热情, 对促进学生写话能力的发展将会起到关键性作用。教师要本着宽容的心态, 以欣赏的眼光去看待学生的作品, 用虔诚的心灵去感知他们的言语。对于写话能力较弱的学生, 要给予持续的帮助和鼓励;对于写话能力较强的学生, 应给予真诚的肯定和表扬。此外, 教师还可以把优秀的写话作品张贴展示, 增强学生的自豪感和自信心。
9.如何指导一年级学生的看图写话 篇九
通过看学生达标作业和单元测试卷上的看图写话题,感觉有很多孩子不会写看图写话。不知道该写什么,有的还有很多不完整的句子,或者很多方言词。因此,我觉得给学生方法的指导是非常有必要的。
首先以方法为路径,引领学生学习看图、说话和写话。课堂上老师在导入课题后,要引导学生复习看图说话写话的方法:“看仔细,想明白,说清楚,写完整。接着以这种几乎等同于说写要求的学法为路径,指导学生先观察画面,练习用简单而完整的句式说说“谁?在什么地方?干什么?再引导学生把句子说具体,尽量扫除写作中的障碍后,才让他们动笔写。在动笔前,从学生的发言当中不难发现孩子们口头表达水平的差距,如果老师能“采访”说得好的学生:“你说的那么好,肯定是仔细观察了图画。你是怎样仔细看图画的?”,再相机点拨,比如注意观察画面人物表情和动作,想象他们当时的不同表现。这样,会有助于学生懂得怎样观察画中人物的不同之处,进而指导该怎样“想明白”,在此基础上,去练习把话说清楚就不会很难了。
10.老鹰捉小鸡的看图写话作文 篇十
“我捉到了,捉到了……”这是哪里传来的声音呀?原来是我们班的同学在操场上玩“老鹰捉小鸡”的游戏。
玩游戏前,老师要选出“老鹰”和“鸡妈妈”。同学们争先恐后地举起了手,嘴里不停地喊“我,我,我……”。老师好不容易才选出了“老鹰”和“鸡妈妈”。游戏正式开始了,只见“老鹰”张牙舞爪地冲向了“小鸡们”;“鸡妈妈”张开双臂左躲右闪,竭尽全力的保护小鸡们;“小鸡们”吓得惊惶失措,乱成一团。说时迟那时快,“老鹰”趁“鸡妈妈”不注意,就到了“鸡妈妈”的后面,抓到了一只小鸡。“老鹰”眉开眼笑,“鸡妈妈”又气又伤心。
我喜欢的游戏是“老鹰”捉小鸡,因为这能给我带来欢声笑语。
11.谈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的训练 篇十一
小学低年级阶段是由识字教学逐渐过渡到作文教学, 为三年级学生写作文打基础的过渡时期。因此,提高小学生低年级看图写话水平是非常重要的。笔者根据多年的教学经验得出,小学低年级看图写话的训练应从以下几方面进行。
一、认真观察图画
学生在写话之前,首先,要引导学生观察画面,看清其中的人或物。其次,教给学生观察方法,引导学生仔细观察画面的细节,明确看图写话的含义。如,教师可以向学生提问:你知道这是什么季节吗?图上有些什么?各在什么位置? 它们之间有何联系?根据图上已有的“人”或“物”分析图中大意,知道图上反映了一件什么事?通过一系列的问题,引导学生透过现象,深入细致地观察图画,辨别主次,帮助学生明白画面所体现的思想内涵。了解画面所体现的思想内涵后,说话时就要围绕这个重点来说,并鼓励学生说出自己的真情实感。
二、重视说话训练
除了在课堂上进行说话训练外,教师还应利用活动课及班会时间对学生进行说话训练。朝会时间教师除了必须讲的事情外,应将其余时间留给学生,让学生说出看课外书的收获,说出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生活趣事等。教师可组织学生小组交流,将自己的故事讲给同伴听,再推荐几名学生在班上讲。对于胆小的学生,教师可先让他们在自己的座位上讲,逐渐锻炼他们到讲台面向大家讲。学生在说话的时候,要求其他学生认真倾听,找出他人的优缺点,努力营造一种宽松、和谐、积极的氛围,使学生从不敢说到能说、乐说、会说, 目的是让每个学生都能积极参与,得到锻炼的机会。
三、进行合理想象
低年级看图写话的画面是一个个静止的人或物,而且比较单调,教师应通过适当的提问,鼓励学生进行合理想象,使静止的画面尽量动起来、活起来,使单调的画面充实、 丰富起来。如果是多幅图的写话,可由一副图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幅图,由一个动作联想到前前后后的几个动作。如果是一幅图的写话,就要抓住一个想象点、一景一物、一举一动,让学生自由想象,让童心自由绽放,并运用平时积累的好词好句,把图画变成一个个别开生面的故事。
四、从简单处入手
1. 从造句入 手 。 根据一个词写一句话,要求把话说完整,下一次在这个基础上把话说具体。如,用“书包”造句,有的学生写:我有一个书包。在此基础上引导学生:我有一个什么样的书包,这个书包怎么样。以扩句的形式,逐渐训练学生的写话由浅入深,逐步提高。
2. 坚持写日记 。 教师应要求学生把每天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东西写下来,哪怕只能写一句完整的话也行,要求无错别字,句子通顺。只要坚持天天写,天天反思,一定能提高。
3. 尝试表达 主题 。 在学生能写出一句或几句通顺的话后,教师应提高要求,规定学生写某一方面的主题。如,给出一幅画,以回答问题的形式写话(什么时间,有哪些人,在什么地方做什么?);春天你有什么发现(你发现天气有什么变化,动植物有什么变化,人们的穿着、活动有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训练,使学生能把句子恰当地联系起来,表现一个主题。
五、注重激励评价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是学习的动力,是成功的秘诀。对学生写话的评价应多采用鼓励性的语言,以赞赏的眼光来看学生的作品,尽量找出他们的优点,并大加表扬,能够提高学生的写话水平。教师对学生的评语应该一改A、B、C或优、良、 中、差等字眼,引导学生自评及同桌互评,找出错别字和语句不通的地方,找出写得好的地方,使学生之间取长补短,共同提高。为了鼓励学生积极写作,教师可以采用积分制,完成一篇作文记多少分,写得好再加多少分,一周公布一次,对积分高的学生进行奖励,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12.关于过河的看图写话作文加评语 篇十二
一场大雨过后,河面上的小桥被大水冲垮了。河这边的小动物们想到对岸的树林里去采果子,对岸的小动物们想到这边的草地上玩耍,可是没有了桥,过不了岸,怎么办好呢?小猴子看到河对岸长颈鹿阿姨长长的脖子,又看了看身边大象的长鼻子,灵机一动,想出办法来了。它请长颈鹿阿姨伸出又细又长的脖子,又请大象伯伯伸出鼻子,搭在一起,刚好成了一座弯弯的桥。小动物们轻轻地从这座桥上走过,向长颈鹿和大象表示感谢,长颈鹿和大象异口同声地说:“还是谢谢聪明的小猴子吧,是它想出这个好办法啊!”
【批改评语】“它请长颈鹿阿姨伸出又细又长的脖子,又请大象伯伯伸出鼻子,搭在一起,刚好成了一座弯弯的桥,”小作者想象力很丰富很神奇。小作者基础表达也不错,语句通顺,用词准确,无错别字,标点使用正确,才一年级,很难得哦!
13.小猪的看图写话作文 篇十三
一个阳光明媚的早餐,小猪在花园里种花。他拿着铲子,用手把泥土压平。累得满头大汗,他抬起来,用手擦身上的.汗水,弄得满脸都是泥土。种完花后,他看见桌子上有一盘热乎乎的包子,就像闪电一般跑去。左手一个,右手一个,狼吞虎咽地吃起来,边吃边说:“真是太好吃了!”
吃饭后,小猪兴高采烈地出去找朋友了。它在路上遇见了小猫,小猪说:“你可以和我一起玩吗?”小猫赶紧摇摇手,嫌弃地说:“你身上这么脏,我才不要和你一起玩呢!”小猪听了后伤心地回家了。小猪在回家的路上碰见了山羊伯伯看见了小猪,问道:“你怎么了,小猪?”“大家都不和我一起玩了,我真的很脏吗?”小猪一边哭一边说着。山羊伯伯看了看小猪,安慰了一下他,便说:“你回家洗了个澡,朋友就会你玩了。”小猪听完后马上跑回家,洗了一个澡。出来的时候香香的,连衣服也换了。他又遇见了小狗,他问道:“没问题,来玩吧!”后来小猪就和大家一起玩了起来。
通过这个故事我明白了要学会爱干净。
【六一儿童节的看图写话】推荐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