永新司法信息(精选11篇)
1.永新司法信息 篇一
关键词: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计算机
1 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的现状
电子档案信息化是近几年发展起来的新兴技术,也是数字化在工作领域的具体应用。由于国家对这一新兴技术还缺乏具体的管理细则,多数企业单位电子档案建立还只靠学习摸索和经验总结,电子档案信息管理模式上千篇一律的现象还相当普遍,司法机关等单位的电子档案建立工作开展的也较为缓慢。总的来说,传统档案数字信息化的过程在为资料收集、整理工作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还有诸多方面的不足,有待改进。
1.1 人员技术水平不过关
电子信息档案管理是一项利用计算机数据库技术来实现的信息记录和整理工作。简单来说,档案信息化的过程正是操作人员将纸质信息转为电脑数据的过程。然而,由于相关技术开展较晚,部分单位还缺乏能够熟练运用相关软件的技术型人才,这大大降低了工作人员收录信息的速度,也使得他们无法结合实际情况对档案搜集整理工程中出现的相关问题进行及时解决,从而导致工作进程被拖慢,进而影响整体的工作进展。另外,由于部分工作人员对电子档案信息的理解和认识还不够清晰,操作流程掌握的不够牢固,所以比较容易出现数据信息排列不当、相关软件应用不合理的情况,这使得电子档案无法发挥其预期的功效,进而产生电子信息管理不低人工管理的奇怪现象。
1.2 存放环境存在安全隐患
电子信息档案存放于专用电脑的数据硬盘之中,而计算机自身的精密性则决定了其存放环境必须达到一定的要求,以此确保数据存放的物理安全。事实上,相较于传统纸质档案,电子档案对存储环境的要求已经有了一定下降,这使得工作人员不用再为环境过于潮湿而导致的纸质发霉破损而担心,然而,计算机数据的特殊性与易携带性则要求技术人员在管理数据时需要更加仔细认真。司法部门内部的电子档案除人员的个人信息外,另可能存放相关案件信息的电子记录,此类信息的特殊性决定了其需要较高的保密性。然而,由于重视程度不足,或场地经费条件等的限制,不少单位的档案室并没有设立严格的进出管理制度,工作人员在进出工作室时也不会被检查和监督,而这一点其恰为信息的泄露提供了可能,进而形成了存放环境上的安全隐患。此外,电子信息档案室多为原有办公室改建而成,缺乏抵御自然灾害、电磁干扰和人为破坏的能力,这使得内部存储信息较容易受到外部环境的影响,从而给信息安全造成隐患。
1.3 软件安全存在隐患
计算机技术是伴随着网络黑客、电脑病毒等一系列名词兴起的,这也意味着存储在计算机上的数据信息容易受到外界的攻击,进而导致数据泄露、资料破坏、篡改等问题的发生。电子档案的特殊性与保密性要求相关工作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操作流程进行数据的等级、整理和修改工作,以此避免程序运行中有异常情况发生。当下,相关单位和部门在制定相关安全条例的工作上还存在诸多不足,非法用户通过破解防火墙登录内网,拷贝修改相关数据的情况偶有发生。信息安全工程负责人员数量缺失,导致软件运行安全无法被即时监督监管,给电子档案的保管工作带来了隐患。
此外,由于电子档案的数量庞大,数据信息繁杂,负责记录管理相关内容的工作人员较少,所以部分单位出于节约人力物力的考虑忽视了对档案信息的备份工作。这使得相关数据一旦因某种原因而被破坏和修改,几乎就无法复原,进而造成难以弥补的损失。此外,也存在着对备份数据管理不当,将原件与复印件存放在一处,或缺乏对软硬件环境同时开展备份的意识,导致原始数据被破坏时,备份数据也会出现无法读取的现象,进而导致档案备份无用化。
2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的原则
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细致而繁复,需要相关人员严格按照操作规定进行数据收录工作,以此确保档案信息的完整化与保密性。
开展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管理,首先要遵循系统化原则。档案资料的积累性和庞杂性使其始终处于动态变化的模式下,这要求记录人员必须对有关内容进行实时更新和修改,以满足被记录人的实际需求。通过建立完整的信息安全保证体系,司法机关的档案管理人员能对已经收录的信息进行妥善的保护和存储,从而确保资料处于整齐有序的状态。安全管理系统的存在使得相关工作的开展和进行更富条理性,使工作人员有理可循、有据可依,真正将档案的安全管理工作重视起来,使工作运行逐步走上正轨。该体系通过涵盖信息管理、硬件软件监管、技术监督等环节来加强安全管理的质量和效率,为电子档案的规范化管理提供可能。
其次,电子档案信息管理必须遵循适度保护原则,即通过具体保护手段减少档案信息丢失、泄露的风险。由于客观条件限制,纸质材料依然是电子信息档案的主要来源之一,是以必须对相关纸质材料进行为期三年左右的保留,避免计算机数据异常时无法查询原始数据。其次,档案信息在进行修改和转移整理工作执勤,必须提前进行复制备份工作,从而保证相关信息失效前始终得到严密保护。通过研究相关安全软件或建立新型防火墙,技术人员可以确保数据信息不会被非法用户所窃取,同时也能保证用户在日常登录使用时不会泄露个人信息,确保使用安全。
第三,电子档案信息管理还必须遵循简单可行的原则。该工作对操作人员的技术水平和耐心程度都提出了较高标准,这也从侧面要求相关操作技术必须简单可行,以此降低技术难度,保证用户的使用顺畅。当然,简单可行的操作必须建立在系统安全的基础上,通过为使用者提供更加高效便捷的信息查阅和修改途径,不仅能有效提高工作效率,降低操作人员的工作强度,还能使操作者始终保持积极向上的工作态度,进而促进档案信息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
3 维护电子档案信息安全的相关管理手段
3.1 建立信息安全评价体系
电子档案信息安全评价体系包括物理安全评价、软件安全评鉴与数据人员安全评价三个大方面。安全评价体系的建立,方便了监督检查工作的开展,也弥补了安全技术人才短缺造成的信息档案管理困难。由专业的安全工程师对档案管理的外部环境,如气候、自然、辐射等参数进行参考,分析其是否对档案管理造成影响,并选择合适的办公场所。随后深入考察电子档案信息管理的软件和数据安全,帮助相关单位开发制定安全防护体系,并指导工作人员正确进行档案信息的登记录入工作,从而将管理风险降至最低。
3.2 提高管理人员从业素质
有效提高管理水平是确保电子档案信息安全最为有效的手段。通过强化相关人员的操作技术水平,提高他们的安全责任意识,档案管理部门能加快实现原有档案的数字信息化进程,并避免了因操作不当而造成的数据遗失、泄露等情况。另外,人员水平的提高也代表着内部安全水平的提高。通过传授他们一些基本技能,可以使他们及时解决软件的相关故障,从而确保档案登记管理工作的及时可靠。同时,也能使工作人员能更为敏锐的发现现行管理方法中存在的缺点与不足,进而提出相关管理意见,减少非法用户、黑客破坏或篡改数据的可能。
3.3 加强信息安全防护
2.永新司法信息 篇二
摘 要:自开展司法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国司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其中绝大多数的司法机关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信息化办公等。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主要面向司法系统,培养政治素质合格、品德良好、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具有丰富司法信息技术专业知识,在公安、监狱、劳教、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行政执法、企业等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关键词:司法信息技术;课程体系;体系构建
司法信息化发展有助于司法机关开展信息化工作,特别在监狱系统中用于犯罪现场的调查取证,有助于罪犯现场管理,有助于对罪犯产生威慑作用,达到科技强警的效果。开展司法信息化建设以来,我国司法信息化建设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绝大多数司法机关建立了视频监控系统、门禁系统、信息化办公系统等。司法信息化快速发展的现状迫切需要我们加快司法信息化发展的步伐,不容否认,缺乏司法信息技术人才是影响司法信息化发展的瓶颈。
一、司法信息化人才培养目标及培养规格
1.培养目标
政治素质合格、品德良好、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较强、具有丰富司法信息技术基础知识,掌握司法系统网络组建、应用与维护等职业能力与技能,在公安、监狱、劳教、司法行政机关、法律服务、行政执法、企业等单位的信息技术部门从事计算机与网络技术和安全防范技术方面的技术与管理人才。
2.培养规格
具有本专业要求的专业知识和技能,具备英语、应用写作等基础课程的知识储备。具有从事相关职业活动所需要的能力、奉献精神和创新精神。具有健康的心理,强健的体魄,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品德良好,政治素质合格,热爱劳动,具有较强的团队意识和创新精神。
二、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就业领域
通过前期课题组在各司法系统的调研,结合基层干警的意见,确定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面向的主要单位包括司法系统、社会企(网络、软件等公司)事业单位等;面向的主要部门包括司法信息中心、网管中心及相关部门;面向的主要岗位包括司法图像处理、网站建设、网络组建与维护等岗位。
根据前期的调研结果和岗位的能力要求,在行业专家的指导下,确定司法信息技术专业学生三大技能培养,即司法网站前台美工、司法网站后台开发、司法局域网管理与维护。其中,司法网站前台美工领域主要包含图像处理、网页制作、动画制作等工作岗位;司法网站后台开发领域主要包含编程语言使用、数据库运用、站点开发等工作岗位;局域网网络管理与维护领域包含局域网组建维护、安防管理等工作岗位。
三、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课程体系构建
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考虑行业需求,按照各类文件,考虑学生层次,本课题组构建“任务驱动”、“三领域”课程体系,即以工作任务为核心,在公共学习领域、专业学习领域和拓展学习领域构建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教学课程体系。
1.公共学习领域
公共学习领域课程开设是为了培养司法信息技术人才具有爱国主义、社会主义、集体主义的道德情操和良好的政治思想素质,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拥护中国共产党的方针、路线和政策,使学生具备较好的文化素养、较高的技能水平和良好的身心素质。
基于上述目的,结合各类文件的要求,司法信息技术专业人才的基本素质包含课程有:入学教育、军训(国防教育)、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大学生心理健康、形势与政策等必修课程。
2.专业学习领域
专业学习领域开设的目的是为了使学生掌握司法信息技术专业所需知识,具有司法信息技术职业所要求的能力和素养。
专业学习领域主要包含两大专业技能模块和一大警务技能模块。专业技能模块包括网络组建与管理、网站建设等内容,主要有photoshop、网页制作、编程基础、数据库、站点开发、信息安全技术、信息安全法、安全防范等专业课程;司法警察技能模块课程,主要包含监狱学基础、监狱信息技术应用、散打、擒拿等课程。
3.拓展学习领域
司法信息技术专业的拓展领域主要包含勤务以及前沿的专业选修课程。通过学习,以及掌握本专业所需的刑事、民事等基本法律知识,还要掌握治安管理工作、交通指挥与管理所需的专业知识,以及值庭、执行、押解、安检、突发事件预防与处置等专业知识,还要掌握企事业安全保卫工作的专业知识。
通过学习,进一步提升巡逻、盘查等治安勤务能力,提升治安案件查处能力及交通指挥、交通秩序管理的警务能力,提升押解、看管的警务能力及参与民事、行政、刑事案件执行的警务能力等。
参考文献:
温涛,等.教育部高等学校高职高专计算机类专业建设参考方案[M].北京:中国铁道出版社,2011.
3.2010司法信息1 篇三
二0一0年三月十七日
★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来德清调研
★市司法局局长汪少华来德清调研
★县司法局召开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会议
★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
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来德清调研
3月4日,省法律援助中心主任陈伟强一行2人来德清,就县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便民服务开展等情况进行调研。市司法局副局长李伟和市法律援助中心主任殷惠文陪同调研。
在认真听取县司法局有关法律援助工作的汇报后,陈伟强主任高度肯定了德清的法律援助工作,认为德清县法律援助中心在全省各县(区)法律援助中心中已经处于第一梯队。就下一步工作,陈伟强主任提出要进一步巩固法律援助中心规范化建设成果,使法律援助工作成效更好、影响更大、品牌更响。
(局办公室)
市司法局局长汪少华来德清调研
3月9日,市司法局局长汪少华来德清调研律师工作,并分别走访了清溪律师事务所和莫干山律师事务所。在调研中,汪少华局长充分肯定了德清县各律师事务所在服务经济建设大局中所取得的成绩,并要求在新的一年里大力加强律师党建工作,积极发挥律师在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中的职能作用,为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优质高效法律服务。同时,汪少华局长要求各律师事务所积极配合市律协做好换届选举工作。
(局法管科)
县司法局召开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会议
3月12日,县司法局召开由局机关全体工作人员参加的纪检监察、队伍建设和党建工作会议。会议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沈小林主持。
会上,局纪检组组长金建平传达了县纪委十二届五次全会和县直机关党建工作会议精神,并就今年的纪检监察和党建工作进行了布置;局政治处主任屈联国传达了全县宣传思想工作会议精
神,并对做好今年的思想政治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
最后,局长、党组书记章仁就做好今年队伍建设、作风建设和效能建设工作提出了三点要求:一是要规范管理,树立形象;二是要加强学习,自觉执行;三是要强化督查,提高效能。
会议还专门学习了《德清县司法局影响机关工作效能行为责任追究实施办法》和《德清县司法局机关工作制度》。(局办公室)
全县司法行政系统签订目标责任书
3月5日,县司法局召开全县司法行政系统工作会议,全面落实2010年度各项工作任务。各乡镇(开发区)司法所、各法律服务单位负责人和局机关中层以上干部参加了会议。会议由局党组副书记、副局长沈小林主持。
会上,局长、党组书记章仁分别与公证处、12家司法所和6家律师事务所签订了目标责任书,并就做好今年各项工作提出了四点要求:一是信心上要再提升;二是目标上要再细化;三是措施上要再落实;四是素质上要再提高。
在签订目标责任书前,局宣教科、基层科、援助中心、归正科、矫正科和法管科的负责人分别就今年各项重点工作进行了布置。
(局办公室)
报:省司法厅,市司法局,县委,县人大,县政府,县政协,县委政法委,陈发瑶常务副县长
发:各乡镇(开发区)司法所、局机关各科室
4.司法信息化建设体会 篇四
司法行政机关作为国家的行政机关,加强信息化建设,实现办公自动化、管理现代化,是适应信息化社会发展的迫切需要,是规范司法行政工作业务的迫切需要,也是提高司法行政队伍战斗力的迫切需要。我是一名司法助理员,在司法所工作两年多了,看见司法所信息化建设不断与司法行政业务相结合,信息技术融入了最基层、最基础的实际工作,提高了工作效率,促进了各项司法行政工作的网络化和智能化,基层司法所工作人员只要打开电脑,就能了解省司法厅、市区司法局工作的最新动态,十分方便。
下面从工作和生活的细微处流水账地谈谈我身边的信息化。
从小学一年级到初中毕业,一直在村里的学校读书,学校简陋的条件让我们鲜知电脑,小孩子也不知道信息化是什么,不知道它与自己的生活有怎样的关联。那时候,没有电脑,没有游戏机,一本课外书也要全班同学一个个传阅的时候,关上门,躲着田里干农活的爸妈在家里偷偷看柯南和灌篮高手是最大想欣喜和冒险。百度百科说,“信息化是指培养、发展以计算机为主的智能化工具为代表的新生产力,并使之造福于社会的历史过程。”而我觉得,小时候的电视机里的黑白画面才是信息化在我生活里的最初投影。
高一时有门课是信息技术,其实也就是计算机课,讲课的老师瘦瘦小小,戴着一副斯文的眼镜。老师课上讲的很多,书上的内容似乎也很详细明白,可是我听不懂也看不明白。课下没有电脑可以练习,所以听老师讲了一学期天书,最后也只会在电脑上简单的画图里画几颗花花草草。于是从此后,很多人从高中开始了自己信息化的学习生活,我却避之唯恐不及。
大学时的计算机课,我依然听得不甚懂,考试勉强混个及格,却很快地学会了用QQ、校内网(现在是人人网了)等,才知道网络有多少丰富的资源,才开始不那么惧怕电脑课了。遗憾的是,毕业时,我还是没拿到计算机二级证,就会个office办公系统。我的信息化的学习生活开始于一台庞大却网速奇慢的台式电脑,为了毕业论文查阅资料,为了修电脑无数次麻烦学长学姐,为了打开一个网页等到花儿都谢了。于是别人看电影的时候,我只能用记事本看小说,因为用word也卡。或许是当时练就的耐心吧,看到现在电信超慢的网速也觉得还好。
毕业了,工作了,电脑是工作中的重要工具,我开始后悔计算机课没有学好,开始后悔以前的写作课没有认真听,开始自己买了书认真学。信息化的工作环境很舒服,不用拿笔写歪爬的字,不用纸张漫天飞舞找不到想要的那份文件,网上报送各种信息材料也让人少了车马劳顿。写字不苦,坐车不累,只是耗费了很多时间。信息化工作流程提高了工作效率,也节省了很多时间让人们做更多重要的工作。腾讯通,省法所综合管理系统、司法行政基层信息工作管理平台、OA系统、刑释解教人员管理系统、社区矫正人员定位及通信管理系统等工作平台让我们的工作更加便捷高效。记得刚上班的时候,有一次市局基层科的秦科长用腾讯通视频检查工作,正好坐在计算机前的是我这个新兵,当时对话的心情真是激动又紧张。
信息化的工作方式,如同千里眼、顺风耳,领导能够看到基层工作的我们,我们也能通过各个工作平台的网页看到周边和其他地方的工作情况,便利了各个单位的工作交流,沟通无距离,好的工作经验和做法通过网便捷地为大家所借鉴,信息化的工作平台为我们的工作打开了一个个新窗口。无纸化办公,节省人力,节省资源,跨越距离实现即时办公,信息化让我们的工作方式越来越轻松,工作实绩越来越好了。不过,停电太影响办公了,网络不稳定也让想工作的人头疼。
5.永新司法信息 篇五
【发布日期】2016-12-30 【生效日期】2016-12-30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政策参考 【文件来源】司法部
司法部关于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意见
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司法厅(局),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司法局、监狱管理局:
为适应形势发展需要,进一步发挥科技信息化引领、支撑作用,更好地为司法行政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维护社会和谐稳定提供有力保障,现就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提出如下意见。
一、深刻认识新形势下进一步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的重要性紧迫性
党的十八大以来,中央作出了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网络强国战略、“互联网+”行动计划、大数据战略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总书记多次发表重要讲话、作出重要指示,为建设网络强国、加快推进网信事业发展指明了方向。司法部和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重要指示和《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精神,科学谋划、大力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取得显著成绩。全国监狱信息化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促进了监所工作水平整体提升。司法行政信息网络平台及基础设施建设取得重大成果,实现了部、省、地市三级司法行政网络及监狱、戒毒系统的联通。司法行政信息技术标准规范和信息安全体系初步形成,标准规范体系不断健全。司法行政应急指挥中心和信息服务平台建设成绩显著,应急指挥和网上服务能力明显提高。司法行政信息资源库及信息资源交换共享体系建设积极推进,业务应用系统建设取得重要进展,信息化组织管理和保障机制不断完善,有力推动了司法行政工作改革发展。但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发展还很不平衡,信息化在司法行政系统的覆盖面、融合深度和应用程度有待进一步拓展,信息化建设整体水平还不能完全适应司法行政事业发展需求。
当今社会,信息化代表新的生产力和新的发展方向,已经成为引领创新和驱动转型的先导力量,信息化对司法行政工作的革命性影响日趋明显。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是顺应信息革命时代发展潮流的战略选择,是提高工作效能、增强社会公信力的必然要求,是实现司法行政工作新发展的迫切需要。各级司法行政机关要进一步统一思想,提高认识,切实增强做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工作的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努力推动司法行政工作在新的起点上实现新发展。
二、总体要求
1、指导思想: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四中、五中、六中全会精神,深入学习贯彻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贯彻落实国家信息化发展战略纲要,紧紧围绕全面依法治国战略部署,坚持把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作为重大战略任务,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建设、综合管理平台建设、应用能力建设、安全防御能力建设、保障能力建设,努力提升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水平,为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改革发展作出新贡献。
2、基本原则:
——坚持统一规划,整体推进。牢固树立全国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一盘棋”思想,坚持统一规划,统一标准,统一管理;同时,分级负责,分步实施,整体推进。
——坚持需求导向,深化融合。立足于司法行政工作实际需求,推动信息技术在司法行政工作中的深度应用,以应用促融合,以融合促创新,以创新促变革。
——坚持业务协同,资源共享。加强部省两级统筹和衔接,坚持系统兼容,数据共享,协同发展,避免分散和重复建设,消除信息“孤岛”。
——坚持建管用并重,务求实效。要充分发挥信息化建设项目的功能,以用促建、以建促用、以用促管,既要满足长远发展,适度超前;又要立足实际,功能适用,不断完善和提高司法行政信息化整体效能。
3、总的目标:到2020年,建立网络纵横贯通、信息及时全面、硬件高效集约、技术成熟先进、标准科学统一的司法行政信息化体系,建成全国统一的司法行政数据库、应急指挥体系,建成涵盖司法行政各项业务的“一站式”司法行政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形成综合集成、业务协同、信息共享的司法行政信息化工作格局,实现信息化与司法行政的深度融合,全面建成司法行政信息化升级版,充分发挥信息化对司法行政改革发展的支撑、引领作用,以信息化推动司法行政工作提升到一个新水平。
三、主要任务
(一)坚持以网络、数据、硬件、技术、标准建设为主体,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基础建设
4、加快基础网络建设。全面推进司法行政“一张网”建设,构建全国统一的全地域、全天候、全业务、纵横贯通的司法行政“信息高速路”。加快网络纵向贯通,在全面实现省部两级网络联通的基础上,推进省、市、县、乡四级司法行政机关的网络信息通道建设,确保尽快全面实现部、省、市、县、乡等五级网络纵向贯通。加快网络横向联通,努力实现与公检法等政法机关及党委、政府有关部门的网络贯通,为跨部门资源共享、业务协同打下良好网络基础。要积极采用先进通讯技术,进一步扩大覆盖范围,提升网络速度,切实提高对司法行政业务承载能力和应用服务水平。
5、加快数据库建设。健全和完善各类业务数据库和保障数据库,为实现数据共享共用打下基础。推进司法统计与数据管理平台并轨,确保数据质量。加强数据库实施动态调整和优化,强化数据管理、维护和更新,提高数据“保鲜度”和利用的时效性。深化大数据创新利用,加强司法行政领域数据的归集、发掘及关联分析,推进司法行政工作决策和管理科学化。
6、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和基础硬件设施建设。高度重视信息技术研发,加快监管场所智能监控、预警防控及刑罚执行监督控制技术、社区矫正过程控制技术等核心技术攻关力度,努力做到研发一批、成熟一批、应用一批。推动建立司法行政领域国家重点实验室和国家工程技术研究中心,提升司法行政科技创新能力,形成司法行政系统良性循环发展的科研机制。加强硬件基础设施建设,适度超前、集约部署云计算数据中心等基础设施,实现应用基础设施与宽带网络优化匹配、有效协同。严格按照中央要求,支持采用可再生能源和节能减排技术,支持采购节能环保产品和国产设备。
7、加快标准体系建设。加快研究制定《司法行政系统标准化体系建设发展规划(2017-2020年)》,建立健全涵盖司法行政各业务职能、各工作领域的标准规范,构建全面的司法行政标准化体系,确保各项工作“有标可依”。尽快修订整合司法行政现行标准,统一信息化基础、技术、管理三大类标准规范,建立完善统一的司法行政信息化标准体系。建立标准动态管理机制,定期检查评估,做好持续改进,努力实现静态、动态标准的有机统一。
(二)坚持以综合集成、业务协同、信息共享为目标,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综合管理平台建设
8、大力推进执行和矫治管理平台建设。以智能管理、精准执法、立体防控的平台建设为主线,建设数字化监狱,切实提高监狱应用系统建设集约化、科学化水平。加快建设在押罪犯、戒毒人员智能化教育管理平台,建设罪犯、戒毒人员综合性基础数据库,强化分类教育及个别化矫治,提高教育改造科学化水平。建立全国统一的社区矫正信息管理系统,完善社区服刑人员信息库,加强对社区服刑人员的监督管理。建立监狱、戒毒、社区矫正、安置帮教及基层司法行政等内部信息共享机制,实现司法行政执法信息网上研判、证据网上留存、程序网上流转、文书网上生成、结果网上查询、质量网上考评和全程网上监督。要链接外部资源,推进与公检法等政法机关的跨领域、跨地区信息共享。
9、大力推进智能化监管安防平台建设。全面构建司法行政应急指挥平台体系,建立以司法部指挥中心为核心中枢,各省司法厅(局)、监狱管理局、戒毒管理局指挥中心为重要节点,部、省、市、县纵向贯通的四级指挥网络,构建防范为主、平战结合、反应迅速、指挥顺畅的应急指挥平台,实现日常执法巡查、情报信息研判与突发事件的协调警力、应急处置的有机统一。大力推广监管安防物联网技术应用,广泛运用新型物联网技术,整合升级现有安防设施、设备,加强与武警、公安等部门安防信息的互联互通,打造人防、物防、技防、联防“四位一体”智能化、立体式安防网络,提升监所安全整体防控能力。要以指挥中心为龙头、以监控报警为核心、以警用装备为支撑,加快构建立体化、智能化的监狱技防体系。
10、大力推进法律服务管理平台建设。制定完善法律服务管理规范和服务规范,明确网上业务办理工作流程和服务标准,推进服务方式规范化、科学化。加强法律服务质量监督,建立网上服务评价机制,强化对律师、公证等主体的事中事后监管。大力推进“互联网+法律服务”建设,积极打造网上法律服务平台,构建热线、网站、微博、微信、APP与实体机构紧密融合的多位一体公共法律服务信息化支撑模式。建立结构完整、内容丰富、服务规范的法律服务产品体系,更好满足群众的法律服务需求。
11、大力推进普法网络平台建设。大力开展“互联网+法治宣传”行动,以司法部门户网站为龙头,打造司法行政系统普法网站集群和新媒体矩阵。建设法治宣传教育数据库,实现优质法治宣传教育资源的集约共享,高效传播法治文化,提升全民法治素养。要建设国家工作人员网上学法平台,拓宽学法渠道,创新学法形式,不断增强学法用法实效。搭建各类法治创建活动的在线平台,创新普法依法治理工作模式,提高依法决策、依法行政、依法办事能力和水平。建立工作考评信息化平台,量化压实考核标准,公平公开考核结果运用,推进法治宣传工作任务落到实处。
12、大力推进司法行政政务管理和政务公开平台建设。建设面向社会的法律援助、司法考试管理等网上平台,构建即时受理、限时办结、效能监察的司法行政网上平台审批运行机制,有效推动政务管理服务一体化。建立司法行政机关内部管理信息平台,以信息化手段提升工作规范化水平。建立司法行政政务公开平台,推进决策公开、执行公开、管理公开、服务公开、结果公开,保障人民群众的知情权、参与权、表达权、监督权。
13、大力推进司法行政干警队伍信息化管理平台建设。建立健全司法行政干警队伍基础数据库,实现数据信息的及时采集、实时更新、上下联动,加强队伍的动态管理。推进教育培训信息化平台建设,抓好必备硬件建设和必需软件开发,健全完善教育培训信息化运行机制,逐步实现干部教育培训网上作业。推进司法行政队伍建设交流宣传平台建设,进一步畅通上情下达、下情上传的信息化渠道。推进警务管理和警务督察信息化建设,加快警务督察信息化软件的开发和应用,强化网上监督,增强警务督察的即时性、实效性。
(三)坚持以提高工作效能、增强社会公信力为价值追求,大力加强司法行政信息化应用能力建设
14、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管理效能。全面推进司法行政机关办公自动化,因地制宜推行无纸化办公,深入开展网络办公、网络会议、网络教育,提升工作效率。全面推进管理数字化,量化管理目标、细化管理要求,努力实现用数据管理。要牢固树立向科技要警力、要核心战斗力的理念,增强运用新技术新手段做好司法行政工作的本领,创造性地运用现代科技最新成果破解安全稳定、执法办案、法律服务难题。探索“人力+科技”、“传统+现代”的风险防控模式,加强对各种矛盾风险的梳理甄别,切实提高应急处置能力。
15、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执法执业公信力。加强执法信息网上录入,切实加强执法信息的实时采集、动态管理,确保每一项执法工作都形成完整的资料库、证据链。加强执法流程网上管理,提供固化的执法流程,加强对执法权限的刚性约束,确保执法主体合法、执法责任明晰。加强执法活动网上监督,完善网上预警、网上督办、网上监控、网上抽查等监督机制,实现对执法活动网上全方位、全过程监督管理。加强执法结果网上公开,深化政务公开、狱所务公开,不断拓展公开的广度和深度。加强执业活动网上监管,推进法律服务人员执业信息公开,建立诚信信息体系,强化对法律服务人员执业的监督。
16、以信息化提升司法行政便民服务水平。创新服务方式,加快推动司法行政管理服务从实体化向网络化延伸,为群众提供更加便捷、更为高效的服务。整合服务内容,加强工作流程网上整合、信息网上共享,为人民群众提供一站式、一条龙的法律服务。聚焦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建好用好法律服务案例库、知识库,为企事业单位和基层群众提供网络化、标准化的法律服务和保障。
(四)坚持安全和发展同步推进,大力加强司法行政网络安全防御能力建设
17、强化网络安全意识。加强顶层设计、统筹规划,全方位保障司法行政网络安全。牢固树立动态、综合的现代防护理念,及时更新安全技术,完善防护设施,保持司法行政网络安全的良好状态。学习借鉴先进经验做法,在交流、合作中不断提升司法行政网络安全水平。要坚持从实际出发,确保各项保障措施既管用、有效,又务实、经济。充分调动司法行政信息技术研发、网络维护、网络使用等各领域工作人员的积极性,共同筑牢司法行政网络安全防线。
18、加强网络安全防御基础建设。切实提升对关键信息基础设施的安全保障能力,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要求和相关标准规范,加强安全技术论证,完善基础设施,确保关键信息基础设施安全、稳定。深化技术攻坚,注重网络新技术的开发应用,推进网络安全风险评估、监测预警、应急处置、灾难恢复工作。调动多方资源,配备信息网络安全专业人才,利用大数据分析等技术,感知网络安全态势。开展网络安全基础知识普及培训,划定网络安全红线,切实提升司法行政干警队伍整体的网络安全防范能力。
19、健全完善网络安全管理制度。健全网络信息安全测评认证制度,准确划定秘密等级,防止和纠正有密不定或随意定密。制定网络安全检查制度,完善安全监测工作体系,切实加强日常管理和督促检查,实现网络安全防护与管理的规范化、制度化。落实网络安全责任制,细化工作措施和流程,明确责任人和职责,对安全防范不到位造成重大损失的,要依法严肃处理。建立网络舆情引导机制,加强司法行政网络舆情管理,做好舆情分析研判,及时回应社会关切,创造良好的网络舆情生态。
四、加强组织领导 20、切实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关系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来抓。各省(区、市)司法厅(局)要把信息化建设作为关系司法行政事业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性任务,摆上重要位置,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切实加强领导。要成立信息化建设工作领导小组,设立专门工作机构,配备专职工作人员。主要负责同志要亲自抓、亲自过问,主管领导要直接管、靠上抓。要经常听取信息化建设工作汇报,掌握信息化建设情况,及时研究解决工作中存在的困难和问题。要加强督促检查,督促各地信息化建设规划、项目、资金及专门机构人员的落实,确保信息化建设任务落到实处。
21、加强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要高度重视信息化人才队伍建设,切实加大培训、引进和扶持力度,尽快造就一支既懂信息技术、又懂司法行政业务的复合型人才队伍。要加强人员信息化应用培训,建立分级分类培训工作机制,切实提高队伍的信息化应用水平。要探索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形式引进高端技术人才,努力解决专业技术人才不足的问题。要完善人才激励机制,建立符合司法行政信息化特点的人事制度、薪酬制度和人才评价制度。要关心爱护信息化人才,鼓励技术创新,帮助解决遇到的困难和问题,为他们充分发挥聪明才智创造良好条件。
22、加大信息化资金投入。要抓紧做好信息化建设重大项目的立项工作,积极争取把司法行政信息化重大项目纳入国家和地方规划的信息化建设重大工程项目中,保障信息化资金投入。要积极协调有关部门,修改完善“司法支出”预算科目,按照不低于信息化软件和硬件资产10%的标准,把信息化运维经费纳入财政预算和经费保障范围。要建立长效的信息化经费投入和保障机制,多渠道筹措资金,进一步提高信息化建设经费保障水平。要加强对经费使用的科学管理,处理好信息化建设整体推进与分步实施的关系,确保资金使用发挥最大效益。
23、加大政策保障力度。要抓住国家“十三五”信息化规划立项的重要机遇,加强与发改、财政等部门的沟通协调,推动司法行政信息化纳入国家和地方“十三五”政务信息化建设规划,积极推进全国司法行政系统信息化工程整体立项。要积极争取国家科技创新扶持和保障政策,加大对司法行政新技术开发创新的支持力度,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应用,为加快推进司法行政信息化建设提供强大的科技支撑。
24、切实防控廉政风险。要建立行之有效的监督检查机制,切实加强信息化建设资金使用情况的监督检查,严格资金监管,保证专款专用。要严格贯彻执行《政府采购法》、《招标投标法》等法律法规,严格实行招投标,严禁“暗箱操作”,严格落实工程监理和审计监督制度,规范信息化工程建设和大宗物资采购活动。对违法违纪行为,要严肃处理,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决不姑息。要建立资产目录和实物台帐,把各类信息化设备纳入固定资产管理范围,防止资产流失。要增强节约意识,精打细算,严格把关,把有限的资金用在刀刃上,不搞劳民伤财的“形象工程”、“政绩工程”。
司法部
2016年12月30日
6.永新司法信息 篇六
关键词:刑事司法文书,学情,信息化,教学
刑事司法文书是指在刑事司法活动过程中做出的具有法律效力和法律意义的文书总称, 本文结合高职院校学生特点和刑事司法文书特性, 试讨论在在高职院校中利用信息化对于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教学的发展。
一、学情分析
H院校位于我国中部地区, 是一所全日制警察体制的职业院校, 学生基础不一, 既包括少量的五年制中职学生也有三年制高职学生, 在三年制高职学生中, 既有参加提前考试进入本校学习的学生, 也有从二本线退档进入的, 同一个班级, 仅在高考分数上便能体现出三个不同层次的学生层级来,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要充分掌握和利用好这一特点。
警察体制的学校学生除正常理论课程上课外, 还有大量的体能训练, 在高强度的警体培训后, 枯燥的传统式教学不能在课堂上留住学生, 必须引入大量的素材, 利用先进的设备和最先进的实训工具在课堂上调动学生的积极性, 吸引学生注意力。
二、刑事司法文书课程特点
刑事司法文书课程首先是一门写作课程, 他在要求有正常的文字书写能力之外, 强调逻辑综合能力的发展。刑事司法文书书写的特殊性在于不追求华丽的辞藻, 不需要过多的语言修饰, 用最直白的语言体现最真实的案情。此外, 刑事司法文书对逻辑综合能力要求高, 在错中复杂的案情中, 在千丝万缕的犯罪信息中, 要准确体现出犯罪嫌疑人的动机、目的, 梳理犯罪过程, 描述犯罪结果, 在此基础上, 所有在刑事司法文书中表述的犯罪事实和犯罪证据甚至法律条文都必须能让案情得到最真实的记录并还原。
刑事司法文书课程其次是一门综合性很高的课程, 刑事司法文书写作不仅包括普通意义上的写作技能, 还包括各项刑事侦查, 起诉, 审判, 执行过程的所有法学知识, 作为一门应用型课程, 刑事司法文书课程写作具有专业性、实用性和综合性的特点[1], 在实践过程中, 刑事司法文书的课程教学要注意实践性与应用性结合, 在传达理论知识的同时, 重视理论与实践的应用, 注重学生的主体作用, 充分发动学生积极性, 提高学生应用能力。[2]
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 学生的学习, 最终要用到司法工作实际中去, 在课程教学中, 要实现与行业的紧密对接, 在充分利用行业资源的基础上, 强调学生理论课程的学习, 保证学生知行合一, 立足行业, 融入行业, 服务行业, 提升行业。
三、信息化教学的特性
信息化是新时期发展的必然属性, 信息的多样性, 渗透性, 综合性决定了在今天的教育教学上具有的优势地位, 信息化时代的教学, 不仅要体现信息化的特点, 更重要的是体现教育教学的功能, 在充分利用信息化的基础上, 完成教育改革。打破传统教学封闭化、个人化的壁垒, 信息化教学更应该具有开放性、综合性、共享性、互享性和协作性的特点。
四、信息化推动刑事司法文书课程发展
信息化推动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教学, 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利用现代信息发展便利, 在课堂上充分利用资源, 实现传统讲述式教学模式的转变, 一则活跃课堂气氛, 提高学生上课积极性, 二则丰富课堂内容, 刑侦专业学生对于刑事案件侦查具有天然的亲密属性, 传统课堂仅凭教师口述, 不能完整重现案件发生真实现场, 在细节处理和案情描述上无法满足刑事案件教学尤其是刑事案件侦查文书教学的需要, 因此, 充分利用信息化特点, 利用互联网的便利性、综合性和渗透性, 引入大量的实践案例, 结合图片、表格、视屏和数据, 完善课堂内容, 辅助教学。
信息化推动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教学, 要求教师在教学任务过程中, 充分发掘资源, 实现教师之间的互动、互联和协作。传统教学以教师各自为政, 兼组教师互动交流小组, 小组交流模式单一, 内容固定, 形式简单, 范围封闭。实现信息化教学, 可以加强教师交流内容, 开阔交流范围, 变更传统交流模式, 让内容更丰富, 更具体, 形式更多样。
信息化推动刑事司法文书课程教学, 要求在学生考核中结合信息化特点, 改变传统纸质媒体闭卷考试方式, 充分发挥学生主观能动性, 调动一切可利用资源实现考核方式的多元化, 目的是使其更贴近刑事案件工作实际。如:学生在制作讯问笔录过程中, 可以改变传统手写模式, 利用多媒体和专业系统工具, 完成初审、续审、终审笔录制作工作, 一则满足学生兴趣, 二则可以更贴近工作实际。
五、不足
遗憾的是, 由于刑事案件自身特性, 注定了刑事案件侦查、起诉、审判、执行过程中具有不应对外公开的内容, 这部分的内容是信息化不能解决的, 教师在日常教学中, 只能采用传统教学模式, 但是, 传统教学模式不应该意味着简单的口述和呆板的板书教学, 教师依然可以利用多媒体更生动更形象的展示案例, 丰富课堂。
参考文献
[1]李红.实践教学模式在司法文书课程中的应用[J].科技信息, 2009 (1) .
7.永新斗笠,一段红色情怀 篇七
我的想念其实是有来由的。在文化部门工作多年,我有幸屡屡接触到永新斗笠。遗憾的是,自己才疏学浅,不能酣畅淋漓地抒发对它的爱慕之情。不久前,再次来到永新县有名的斗笠编织村——龙源口镇黄淇村拍摄永新斗笠,才得以找到情感的宣泄口。
记得那天早晨,云霞满天,空气清新。编织高手周学文现场为我们展示了斗笠编织全过程。
一根长满枝枝蔓蔓的竹子,随着柴刀的上下挥舞,十来分钟后便成了一根修长光滑的白竹。“咔嚓”几声过后,一段段长约1.2米左右的竹筒掉落在地,然后又变成许多手指宽的小竹。周学文用脖子上颜色发黄的毛巾擦了一下脸上的汗水,顺手换用一把前端呈钩形的篾刀,开始剖篾丝。这把几斤重的蔑刀好像长在他手上,我们来不及细看,只见无数毫米薄的竹丝纷纷扬扬,宛如鲜花缤纷了一地。接着是编模,周学文用剖好的篾丝按照自己脑海里设计好的模型先编出一个底模,这个底模的篾丝比一般斗笠的篾丝要粗、要硬,不易磨损。旁边的助手按照这个底模再编织另外一个模子。然后是贴油纸。周学文告诉我们,油纸早在前几天做好了,是用白色的有光纸刷上熬好的掺入适量珠红粉的桐油,然后阴干,这样会让白纸变成吉利的红色,更可以抵御风雨的侵蚀。晒干的油纸按照斗笠的大小剪成斗笠的形状,然后摊在模子的最里层。之后放上晒干的竹叶,层层铺平,再将另一个模子压在贴好竹叶的模子上,使其合二为一。最后用剖好的楠竹片把斗笠四周缠紧,在斗笠顶尖编织一个十分精致的四方型小顶。整个过程持续了几个小时。这样,一个洋溢竹香的灵巧斗笠就呈现在众人面前。
“手艺真棒!”围观者啧啧赞叹起来。周学文满头大汗的脸上露出羞涩的笑容。他嚅动着厚实的嘴唇说:“只是养家糊口的手艺,还比不上村里的前辈呢。”
哦,作为农家子弟的我理解了。上个世纪,因为取材方便,制作技艺也不太复杂,加上斗笠既能避雨又可遮阳,挂在墙壁还有装饰之美,所以深受农人喜爱。记得那时年幼的我外出做农活,头上总是戴着一顶轻巧的斗笠。中学时,学到“青箬笠,绿蓑衣,斜风细雨不须归”的词句时,我的脸上露出了会心的微笑。那是一幅多么美好的画面啊!
“学文呐,你就别谦虚了。”这时,旁边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从矮凳上站起来,为大家解密周学文的骄人成绩:多次被聘请到革命圣地—井冈山编织红军斗笠;2007年,组织、指导上百人的队伍,编织好数千顶红军斗笠,顺利配合大型电视剧《井冈山》在永新县的拍摄工作……
捧着这个凝聚着家乡人民智慧的斗笠,我的心弦被拨动了。这时,那位老者又热心地为我们介绍斗笠与红军的一段情怀来。透过老人深情的讲述,我们回到了那段峥嵘岁月……
一九二七年九月,毛泽东率领秋收义部队来到永新三湾,进行了举世闻名的“三湾改编”,并迅速创建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永新南乡人民为了支援红军,不但参军参战,还利用本地毛竹多、善编织的优势,编织了大量的斗笠送给战士们,为革命之火燎原立下了功劳。后经任弼时同志提议,永新南乡斗笠改成了“永新红军斗笠”。
“哦。斗笠与红军之间,竟然还有这样一个感人的故事啊!”在场的人都感慨万千。
“那时的斗笠竹叶面上,都会贴上一颗红五星和‘红军万岁’四个字。这样,表达了我们永新人盼望革命成功的心意。”老人继续补充到。
呵,红五星!呵,红军万岁!多么质朴的话语,多么质朴的心声!就像质朴的永新斗笠,它来自大山深处质朴的竹子,出自赣西小城——永新质朴的人民。
我猜测,这些竹质材料编织的斗笠不可能走完漫长革命路,一顶又一顶或在风雨中破损,或在战火中烧焦,但不可破损的是永新人民一颗颗向着共产党的红心,不可焚毁的是永新人民为革命无私奉献的精神!
依依挥别黄淇村。我忍不住回眸那个山清水秀天蓝的小村庄,那个繁华世界中的世外桃源。这时,一阵山歌随风而来:“小小斗笠头上戴,避雨遮风防日晒。千难万险全不怕,彻底打垮反动派。”歌声粗犷有力,精神浩然如歌。
一顶永新斗笠,一段红色情怀,一个不老传说。
恍惚中,那顶红军斗笠渐渐高大起来,幻化成一座顶天立地的不朽丰碑!
8.浅谈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 篇八
作者:张照国 李刚 阎震 发布时间:2006-05-15 14:24:53
[摘要]:随着网络技术的发展和局域网的普及,目前省、市、县三级法院基本建立了三级联网信息资源服务网络,简化了办公手续,优化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各级法院的办公效率,在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办公中发挥出了积极、显著的作用,但是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本文就基层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基层司法警网络信息化建设现状及问题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的分析。
[关键词]:司法警察 网络建设 信息服务
人民法院信息化建设是建设现代化人民法院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建设现代化法院起着重要的推动作用。目前省、市、县三级法院基本建立了三级联网信息资源服务网络,这些信息资源网络的投用极大的简化了办公手续,优化了办公环境,提高了各级法院的办公效率,在法院系统的信息化办公中发挥出了积极、显著的作用,成为增强法院系统对外宣传的一种有效手段。作为人民法院重要组成部分的司法警察,在网络信息化建设方面却显得相形见绌。加强司法警察的网络信息化建设,建设一支高科技的法警队伍,成为形势发展的需要,也是保障完成日趋繁重的审判任务的需要,也是全面加强法警队伍建设,充分发挥法警职能,更好服务审判的需要。
一、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必要性
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不仅仅是指通过网络共享信息资源那么简单,司法警察作为法院的一支准军事化的 武装力量,并不仅仅是针对一个法院内部对审判、执行工作秩序正常进行的保障;司法警察实行的是双重领导,上级法院可以随时调动下级法院的警队参与各种任务。通过司法警察信息网络可以使上级法院直接从网络中清楚的知道所管辖的各警队的人员配备及装备,遇到突发事件可以迅速的通过网络指令各警队到达既定的位置完成各种任务,可以形象地比喻为“法院110”。特别是近年来执行工作中全国各级法院执行是一家的大格局到最近的执行联动机制,都需要一支坚强的后盾-司法警队。怎样使警队做到行动迅速、各级联动,做到市级指挥县级,省高院统一指挥下级法院的各警队,甚至最高院能够有效地统一指挥全国的各级警队统一作战都离不开信息网络。
二、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的现状及问题
随着几年来各级法院对信息化建设的投入不断加大,各级人民法院司法警察支队和大队均配备了一定数量的计算机,但是由于各种原因大部分计算机成为摆设,其利用率并不高,计算机作为现代化网络信息交流的工具这一功能并未完全显现出来,其突出问题表现在:
(一)网络利用率较低
目前,司法警察的网络信息化建设水平参差不齐,有的法院建立了自己的网页,但是大部分的法院整体水平不高,由于没有建立统一的信息交换平台和管理中心,各级法院司法警察信息资源无法共享,尤其是没有统一的部门进行管理,造成上网信息各行其是,还存在着上网信息比较滞后,有的上网信息比较陈旧等问题。
(二)网络建设发展不平衡 据了解,全省法院建设司法警察网站的法院还不到10%,许多中级法院尚未建成司法警察网站。从整体上来看,大部分的司法警察网站都是由自己庭室建设的,建设的水平参差不齐,管理和更新的时间也比较滞后。
(三)思想认识有误区
从目前现状来看,司法警察信息化建设尚缺乏有效管理手段和完善的制约机制。在信息化建设和网络应用水平认识上,有的法院领导认识不到位。有的认为是上级法院的事,自己完成网络建设,勉为其难;有的认为信息化建设与当地的经济发展水平不相适应,有畏难情绪;还有的感到信息化建设由于应用水平较低,认为是高消费,低效能,有没有一个样,建不建一个样。因此说,认识上的误区影响了制约了网络建设的推广和应用的步伐。
(四)网络安全管理不规范
据了解,虽然有的法院的司法警察大队已建成了网站,但由于时间仓促,相应的规范操作运行机制还不健全,技术力量比较薄弱,尤其是内部网的设立缺乏统一的标准。在网站上设置的内容,有的过于简单,有的过于繁杂,有的利用价值不大,甚至休闲娱乐的内容较多。法警开庭、执行、送达、处置突发时间的信息发布内容较少,与法院日常工作的需要差距比较大。已建成的网站,缺乏统一的管理和指导,水平参差不齐,缺乏有效的措施和手段,很难保障日常信息的维护和更新。
三、现阶段的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
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是推动法警业务和队伍建设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同时法警业务和队伍建设的应用需求又是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的动力和发展源泉,从目前来说,在司法警察网络信息化建设中应注重的问题:
(一)信息发布,法警工作业务检索全面展开。文件通知、法律法规、典型疑难案例、内部刊物以及其他文档资料的计算机管理与网络查询,极大地方便了工作、提高了效率;电子邮件、网络传真、网络论坛为信息交流提供了方便快捷、成本低廉的方式。
(二)人员信息和各种装备的日常管理。通过建设司法警察网络,将原来记载成册的各种信息输入计算机中,不仅简化了查询时间,而且方便管理。
(三)案件信息的计算机管理与网络共享,可以规范办案活动、加强流程管理、增强办案的透明度,为开展案件质量综合考评、加强内部监督制约、保证公正执法提供便捷的手段。
(四)利用网络加强对外宣传、密切与人民群众的联系、广泛利用其他社会信息资源、树立法院良好的社会形象。
9.华阳司法所积极推进信息化工作 篇九
信息化应用工作
华阳司法所在基层司法信息化应用中,始终坚持以信息化工作来引领和记录基层司法行政工作,在信息化工作中不断强化和拓展司法行政工作的公信力和影响力。
一、用好“电子眼”。信息化应用工作是基层司法行政工作时的“电子眼”。它反映迅速、更新及时、记录真实、查阅方便,一目了然。华阳司法所在基层司法行政工作中就充分利用好“电子眼”的作用,特别在系统各模块工作业务的使用中,勤于记录、更新及时,确保信息资料录入快、精、准,有效地节约了工作成本,大大地提高了工作效率。
二、把好“源头关”。实事求是是信息化应用的灵魂。华阳司法所在基层司法信息化应用工作中坚持“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的原则,始终坚持深入基层工作一线,以事实为依据。在实际工作中做到勤于走访,善于捕捉,贴近群众,把握细微。真正做到了让事实说话,用信息化工作记录和引领基层司法行政工作。
三、抓好“时间限”。更新及时是信息化应用工作的关键所在。华阳司法所在实际工作中始终坚持以“第一时间反映第一要务”为基准。司法所干警在深入基层一线工作同时,利用工作之余及力完善各类档案资料,用信息化应用工作及时反映各类业务开展情况。
10.朱永新 “政治舞台”唱教育 篇十
站在不同角度,一百个人眼里会有一百个朱永新。
可能因为他有一连串名头响亮的本、兼职务。他曾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民进江苏省副主委、全国政协委员、常委;现任全国人大常委、民进中央专职副主席兼秘书长;兼任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苏州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
或因为他学术太过精进,立言立论影响遍及海内外。正值盛年,已著作等身,20年间发表论文400余篇,出版专著多本;多次主持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委托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基金项目等并多次获奖;其《朱永新教育文集》(十卷本)首次被日、韩等国购买版权在海外出版发行,刚刚出版的16卷《朱永新教育作品》又被世界著名的教育出版机构麦克劳希尔引进英文版权……
更因了他身体力行,常年为中国教育改革鼓与呼。在政协、人大的舞台上,他的建言献策每年都成一道风景,曾有一年一口气提交提案达12个之多;他创办有自己的网站,每天与数十万网友及他的追随者作心的交流;他发起“新教育实验”,将这一民间教育改革运动自苏南一隅渐次推向全国广袤大地,并坚持至今……
于此,他留给外界的印象就有了五花八门的版本。人们对他的新称谓——诸如所谓“教育疯子”、“理想主义者”、“行者”、“观察者”等等,也伴随着他的各种行动滋生并一路走来。
多年亦官亦学,朱永新如何穿梭其间长袖善舞?在现实与理想之间,他又如何能把“官员的平民情结、学者的实践精神、教育的理想追求”融为一身?
从苏北到姑苏
青葱岁月逐梦行
人说朱永新是教育之子,盖因他出身教育家庭,在大学讲台主授教育学,当市长分管教育,建言献策大讲教育,奔走呼号还是教育……
1958年,朱永新出生在江苏大丰县南阳镇一个教师家庭。六七岁时,当小学校长的父亲每早都会把他从梦中拖起,不等他揉醒朦胧的眼睛,就塞给他一枝毛笔,让他去临写柳公权的楷书。于是,背地里,朱永新曾经把父亲比作“周扒皮”。但是多年以后,读大学的他却以《父亲的礼物》为题,写了一篇文章,由衷地感激父亲当年的严苛给自己以后的发展带来的精神和意志资源。
中学时代是多梦时节。一路走过的朱永新先后做过诗人梦、作家梦,各科学业轻松完成之外,最热衷的就是读读写写,尽管那时能看到的书不多,他却逮着一本翻烂一本,甚至“抄书”——曾用他练就的柳体小楷抄了一本普希金的长诗,精心制作成一本自己独享的“藏书”,时而习之,不自觉间,缪斯女神已悄然眷顾了他的心灵……
1975年,弱冠之年的朱永新高中毕业。在无大学可读的当时,高中毕业即意味着当学生已到了顶,接下来该谋份职业养家糊口了。而此时,已经担任南阳镇文教助理的父亲本可轻易为儿子安排一份代课教师的职业,可他拒绝这样做。
朱永新理解父亲,可也不能成天在家闲着,于是,大约前后一年多,他在苏北那个小镇上到处转悠,几乎是见活就做:在建筑工地上一身汗一身泥地给泥瓦匠打下手;在乡镇小厂里,把通红的铁水小心翼翼地灌进刚做好的砂模;或者肩挑背驮,踏着忽闪忽闪的跳板,装卸沉重的货物……在尝试过大队会计、翻砂工、泥瓦匠小工、搬运工、营业员、秘书等等临时性工作之后,他终于进了当地的供销社担任棉花检验员。他很快熟悉了业务并成为操作能手,还代表厂里去参加操作比赛而屡屡获奖,他成了远近闻名的好青年。回忆起这段经历时,朱永新感叹地说:“有了高中毕业后那两年吃的苦垫底,后来什么样的苦对我都是小菜一碟。”
1977年恢复高考,给了朱永新那代青年改变命运的历史机遇。朱永新顿若离弦之箭,跃马冲刺久违的考场,一举考上江苏师范学院(今苏州大学)。当一叶扁舟将不满20岁的他从苏北载入姑苏城,他决不会想到自己人生的一段重要旅途,将会从这座有着2500年历史的江南名城开始并持续至今。
像是为了把失去的日子补回来,他的大学时光完全可以用“苦行僧”三字概括。从清晨5时“闻鸡起舞”开始,除了学习就是读书。他的阅读量大得惊人,几乎每周都要读几本书——手里那高高的一摞书常常吓坏图书管理员。这种阅读习惯即使到了现在,仍是“一日不读书,如同一日不吃饭”。
超负荷的学习让他有了一次不寻常的机遇。大三时,学校由于急需教育心理学教师,决定通过公平竞争,从高年级学生中选派5人到上海师大教育心理学研究生班深造,全校呼啦啦有几百人报名。眼见不一定轮得上自己,朱永新情急之中抱上厚厚几大本教育学心理学读书笔记找到系党支部书记。
“这些笔记都是你做的?”“是的,这都是我平时自学的。”“不简单呐。首先,你有勇气到我这里来,另外,你的这个勇气还是有根基的……”
为他的好学精神打动,学校经过筛选推荐他参加了考试。1980年9月,朱永新带着对未知领域探索的激情和理想来到上海。更有幸的是,他成为了心理学泰斗、著名教授燕国材的弟子。
燕国材教授把“创新”作为治学的灵魂,这很对朱永新的胃口,因为,他常常把自己的名字理解为“永远创新”。燕教授给朱永新他们开设“心理学概论”、“教育心理学”和“中国心理学史”三门课。“中国心理学史”这门课的讲授是由“蜂蝶纷纷过墙去,却疑春色去邻家”这句诗词开始的。这一下子激起了一个本就爱诗的年轻学子的强烈冲动——研究中国心理学史,破译中国人心灵的密码!燕教授后来语重心长地鼓励朱永新:“我们再也不能让外国人来写中国心理学史了。中国心理学源远流长,是一座丰富的宝藏,需要有志青年去开掘,去发扬。”于是,朱永新的第一篇习作《朱熹心理思想研究》被燕教授带到一个重要的学术会议上,向潘菽、高觉敷教授等学界权威大力推荐,很快收录在二老主编的《中国心理学史》文集中。第二篇习作《二程心理思想研究》再次被燕教授推荐到权威核心期刊《心理学报》上发表。接下来,《达尔文与心理学》《王夫子心理思想研究》《列宁教育思想初探》……一篇篇珠玑锦绣的文章连篇出炉,朱永新开始引起学界关注。
这以后,朱永新一面回到母校苏州大学任教,一面继续上海的攻读生涯,从上海师大、同济到复旦,由研究生、博士生一直到博士后。
1987年,本该参加评定讲师的他,凭着近百万字的著作和学术成果,又一次“破格”,成为当时江苏省最年轻的副教授。1991年他作为访问学者在日本研修回来后,1993年他成为最年轻的教授并被校党委任命为教务处长,又成了全国高校中最年轻的教务处长。而就在当上“处长”的当年,由他独立撰写的《中华教育思想史》由江苏教育出版社隆重推出。这部长达75万字的专著创立了以教育思想为主线的研究方法,成功地总结了中国有史以来的教育科学成就与教育思想。此书在国内外引起震动,被媒体评论为“一部由个人撰写的内容涉及面最广、时间跨度最大的著作”,中国权威的《教育评论》杂志则称其“填补了我国教育思想史研究的一项空白”。
从1978年考入苏州大学到留校任教,不到10年的时间,朱永新跨越了从一个收棉花的临时工到江苏省最年轻的教授这样一段不平凡的人生历程。苏州大学见证了朱永新的青葱岁月,更是他事业起飞的基地。
从“蓝衫”到“紫袍”
当官就为民做主
1997年12月,时年39岁的朱永新作为党外人士,走马上任苏州市人民政府副市长。这一脱掉“蓝衫”(他并未完全脱掉)换“紫袍”的角色转换,无疑对他是一次全新挑战。
好在他是个“全能型”选手,且已在教务处长这种行政管理的岗位上好好练了一把,还做得成效卓著,被评为江苏省和全国的优秀教务处,而且推出了学分制、激励性主辅修制、必读书目制等创新教改举措——但一个堂堂市政府面对的可不是相对封闭的大学校园,那可是几百万苏州市民的“父母官”呐!朱永新当然能掂出个中的分量。
一上任,他分管的工作就面广量大:教育、文化、卫生、体育、计划生育、医疗改革、妇女儿童、新闻出版、广播电视、城市管理……这么说吧,这座城市的生产生活,除了生产他不管,但凡涉及生活的方方面面,几乎都与他分管的工作有关。更具挑战意味的是,一坐上副市长的位置就赶上创建国家卫生城,该着由他担任“总指挥”,而当时的情形是,苏州的“创建”工作虽已历时八年,在前任们的辛劳下已经打下不错的基础,但问题仍然很多,谁也没把握能创建成功。更要命的是,当上总指挥的他,距离国家验收考核只不过短短四个月时间了。
在学术上享有“拼命三郎”之称的朱永新,在副市长任上同样也豁出去了。数月间,他几乎走遍了苏州市的大街小巷,天天“现场办公”,面对着那些居民区和城乡结合部的垃圾、“白色污染”、违章建筑,抓重点,攻难点,极力遏制住了“回潮”的势头,“一百多天走的路,超过了我在苏州20年所走的路,走破了两双皮鞋……”朱永新现在说来一脸轻松,可熟悉的人都知道,那段时间他人整个儿瘦了一大圈!
1998年5月,苏州市被正式命名为国家卫生城市。出手不凡的朱副市长为苏州人民交了一份出色答卷之后,来不及为自己庆功,便又立马组织相关人员研究制定了城乡联动、整体推进、扩大创建成果的工作思路和一揽子措施。连续几年下来,苏州所辖的6个县级市也都全面建成国家卫生城市,成为全国第一个国家卫生城市群,受到国家爱委会的通报表扬。
长达十年的市长生涯中,朱永新在其所分管的领域建树颇多,每个部门都留下了他辛勤劳作的坚实印记。他率先提出“教育与文化立市”,为这座有着数千年人文历史积淀的古城在新的历史时期跨越发展找到了最佳的契合点,为苏州带来了更大的发展机遇。此外,还有诸如市图书馆新馆、市中心血站新大楼、市卫生监督所、苏州图书馆新馆、市体育中心等一座座拔地而起的标志性建筑,都默默记载下他曾经的呕心沥血。
然而,成绩最大的无疑还是教育。在这位热衷教育的主管副市长的主导下,苏州在扶贫助学、改造薄弱学校、培养名师名校长以及推进素质教育等方面做出了富有影响的努力,倡导并主抓了一系列教育改革,其中后来被媒体广为称道的“6大计划”的推行和实施,让苏州的教育跃上更高层面,苏州市成了中国最早实现义务教育全部免费的地区,成为社会各界及舆论的关注焦点。这也正是朱永新作为学者和官员双重身份所带给他的特殊资源优势的体现。作为学者,他对中国当代教育方方面面的相关研究,早使他进入了卓有建树的精英行列;而作为官员,他能够坦荡地运用人民赋予的权力,调动起自己的学术积累,为自己深爱的城市和深爱的教育事业做实实在在的事情,让自己的教育理想借助于部分行政力量,得以部分变为现实。
从这个意义上说,苏州幸甚,朱永新幸甚。
从地方到中央
勤为人民鼓与呼
2003年,朱永新当选为全国政协常委;2008年,朱永新转任全国人大常委会。2007年底,朱永新被选为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委员会副主席,后来又兼任秘书长。
也就从那时开始,朱永新的“政治舞台”从江南水乡搬到了首都北京,成了“京官”。
作为中国特色的民主党派人士,虽然此“京官”非彼“京官”,朱永新却从不把自己当“花瓶”,他珍惜这难得的高层平台,他知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对于一个国家的政治、经济、社会发展的意义。工作再繁忙,也时刻不敢忘记自己的特殊身份和其背后的责任与期待,要求自己积极履行职责,认真把民间的声音反映上去,更希望将声音转化为政府的意志和行为。
他的工作性质和专业,决定了仍主要关注着教育。每年“两会”,这个“提案猛人”超量的提案议案中,教育问题总是占有绝大多数。而为了这些提案议案,朱永新花在利用各种机会和途径所进行海量调查研究和深入思考的精力和心血,实在大得惊人!曾经有一年,为调研教育经费投入等问题,他一口气去了陕西、山西、山东、湖南、天津等地,到过的学校不下100所,东西部教育状况的严重反差让他触目惊心,同在蓝天下,孩子们受教育条件的巨大差距,成为他心中一块沉重的痛。于是,《在西部地区和贫困地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制度的建议》《关于缩小东西部教育差距的建议》等一系列振聋发聩的提案议案,就在那一年重磅出笼,并最终影响到决策层,很多问题以后都陆续得到解决。朱永新说:“其实很多问题,如教育乱收费问题,农村教育问题,西部教育问题,老师工资问题等等,其实都跟教育经费投入有很大关系,这是很关键的一个问题。”
如何把民间的声音及时带到两会,是朱永新经常思考的问题。身处这样一个网络社会,朱永新认为通过网络来征集大家的建议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于是,从2004年开始,他将在两会上要提的提案议案,贴到人民网强国论坛、还有他自己创办的“教育在线”网站上,就自己一年来参政议政的情况和提案情况,与网友进行广泛而直接的在线交流。
这种交流常常让朱永新感动。他发现许多网友其忧国忧民之心并不在他之下,虽然他们不似他有高层的平台和表达的机会。一个国家政治文明的程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这个国家的人民参与政治的程度,每个公民如果都能够有这样的爱国热情,都能够关注国家的建设和发展,包括关注国家存在的各种问题和弊端,这无疑是一个国家的福音。于是朱永新的“网聊”更加频繁。与网友的互动也让他收获颇丰,一方面他可以更清醒地反观自己,提升了建言献策的水平;另一方面了解到更多的社情民意,使自己眼界更加开阔。曾有一个关于乙肝病毒携带者的提案,就是源于网友的建议。他说,以前自己对乙肝病毒的携带者没有多少了解和认识,看到网友建议,才知道全国还有那么多乙肝病毒携带者,他们遭受了很多不公正。“我有义务为他们呼吁,而且我也刚刚知道,包括在我们苏州,这个问题也没有解决,我一定要呼吁,要尽可能地促成这件事情。”
还有一份《关于进一步减少和规范中小学教育评估的建议》的提案,同样也来自网友的呼声。
朱永新说,在教育在线的教育论坛区,大家把所有的教育问题都贴在上面,然后发帖进行讨论。那年,他发现关于教育评估问题大家谈论的较多,不少老师都有牢骚,他们发帖说到:“现在的这种评估是在做‘台帐式’的表面文章,它所起的负面作用远大于正面的”,还有的说,“说到评估,大多是政府职能部门闲得没事干而想出来的道道,什么绿化、师德、文明、治安、卫生,他们来都是看看材料、听听汇报,吃顿大家都很不愿意吃的饭,走了。深入了解多少,评估到什么程度?93%的学校都是文明学校了,我们再去评,多没劲,但还必须去搞。否则,其他的多项政府考评之类的都要有问题……”老师们的牢骚抱怨引起了朱永新的关注,于是,也就有了这份关于中小学教育评估的提案。
带着人民的呼声,每年的两会上,他渐成风云人物。记者追着他,电视镜头少不了他,大会发言不断冒出高论,提案议案中少不了真知灼见……在中国最高的政治舞台上,朱永新把自己“京官”的角色扮演得如此多姿多彩。
从理想到行动
“新教育”星火燎原
2000年1月的一个子夜。沉湎在书斋中的朱永新正在用心阅读一本新书。
蓦然间,他读到一段这样的文字:1950年元旦,约瑟夫·熊比特在弥留之际,对前去探望他的彼德·德鲁克说:“我现在已经到了这样的年龄,知道仅仅凭借自己的书和理论流芳百世是不够的,除非能改变人们的生活,否则就没有任何重大的意义。”
仿若电光火石,此时的朱永新心灵被极大地震撼了。正值不惑之年的他,开始怀疑自己以前对教育的关注,在多大程度上能改变人们的生活,改变教育现状?
“中国的教育缺什么?缺钱、缺物、缺机制、缺服务意识,但最缺的是人文精神。”这是朱永新对于中国当下基础教育的判断。他信奉法国经济学家阿兰·佩雷的观点,相信国民的“精神气质”在一个国家、民族的发展过程中扮演了关键的角色,其重要程度常常会超过物质条件。
痛感人文精神远离教育实际的惨淡现实,朱永新把他的思考,写入了即将要出版的新著《我的教育理想》的“引言”中:
“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一切的人,无论是城市的还是乡村的,富贵的还是贫贱的,聪慧的还是笨拙的,教育的理想是为了人的一切,无论是品德的还是人格的,生理的还是心理的,智力的还是情感的……”
就在朱永新开始思考如何从曲高和寡的理论构建,转而面向与教育实践休戚相关的操作层面,转而面向教学第一线的广大教师之际,他的那本《我的教育理想》恰逢其时的出版,给当时的中国教育界引发了一场持久的“理想旋风”,许许多多不甘平庸的一线教师们争相购买传阅,一时洛阳纸贵,满城争说朱永新。
怀揣着美好理想并急于把理想变为行动的朱永新,与一群急于改变教育现状却一时找不到突围方向的教师们,在同一时刻心灵契合了!于此,“新教育实验”应运而生,成了他义无反顾的最佳选择。
1999年,朱永新应湖塘桥小学邀请到该校讲座。在这所当时是两所平房的农村小学里,朱永新全面指导、收徒帮带,迈出了走入田野研究的第一步。这里,也从此成为新教育实验的井冈山。
2002年9月,新教育首家实验基地在江苏昆山玉峰实验学校挂牌。当年身为主管教育的副市长,朱永新原本可以调动各种资源,开拓新教育实验,但耐人寻味的是,他却别辟蹊径——选择了借助民间力量做课题的方式进行。如此,“新教育实验”被定位为公益性实验活动,凡实验学校及个人均不缴纳实验费用。课题组为申请者开列的条件,不是“硬件”而是“软件”:凡接受本实验项目的教育理念,愿为实现“新教育理想“而行动的学校和个人,都可自动参加新教育实验。
朱永新的目的,就是要通过这场实验让教育回归它的本来面目:让人活得更有尊严,并走向崇高。为此,朱永新赋予“新教育实验”的核心理念是,“为了一切的人,为了人的一切”,追求目标是“追求理想,超越自我”,价值取向是“只要行动,就有收获”。相信教师和学生无限的潜能,教给孩子一生有用的东西。具体实验行动主要有“六大行动”:营造书香校园;师生共写随笔;聆听窗外声音;熟练应用双语;建设数码社区;创建特色学校。
半年不到,他八到昆山,九下吴江,三到苏州工业园区;他奔无锡、南通、扬州、常州;他远赴浙江温州、湖南桃源、山东青岛、四川成都、吉林、贵州……他把“新教育”的种子越播越广。一批接着一批学校申请加盟,一个接着一个教师启动项目。朱永新每到一地,总是一番激情演说,不收分文“讲课费”,甚至连铜牌,也是他自己掏钱做的。
就在“玉峰”开始了新教育实验在中国的破冰之旅不久, 朱永新开始“触网”,与几位学生一起筹建并创办了教育在线网站。当年的6月18日,“教育在线”在互联网上悄然开放。而教育部原副部长韦珏此前则在一次研讨会上表示,敢办论坛的教育官员只有朱永新了。
随着一拨热衷于新教育实验的最优秀教师的加盟,教育在线成为一所虚拟的师范大学。网站没用一分钱“公款”,其费用投入主要也是来自朱永新的稿费和讲课费。谁都没想到的是,几年之后,教育在线会成为当下中国广大一线教师们热烈追捧的精神家园。
教育在线开通不久,朱永新就在论坛上发出了名曰“朱永新成功保险公司”开业启事——
公司宗旨:确保客户利益,激励客户成功。
参保对象:不限。但尤其欢迎教育界人士,因为教育的成功是中华民族复兴的基石。
保期:十年。
投保条件:每日三省自身,写千字文一篇。一天所见、所闻、所读,无不可入文。十年后持3650篇千字文来本公司,如果坚持下去而不能成功,本公司愿意退保并赔偿。
江苏盐城的数学教师张向阳成为最早的投保者。在不到一年的时间里,他在教育在线上写出数十万字的教育随笔。
一个个经典的故事自此开始在网站上流传,有成千上万的教师活跃于其中。十年间,一批批教师通过这里成长为中国基础教育界的优秀骨干教师,由此,该网站也被誉为“中国教师的精神家园”、“中国最大的网络师范学院”;而“新教育实验”之火,也借助这个网站越烧越旺。
有人说,中国教育积弊重重,不是大家视而不见,而是找不到出力气的方式,缺乏一个组织或一个灵魂人物的引领。朱永新的振臂一呼,正是适逢其时。如果“玉峰学校”算是新教育实验播下的第一粒种子,那么现在,这第一点星火已成燎原之势,已波及全国,在25个省市自治区中,共有35个实验区、1411多所学校、130多万师生不同程度地参与了实验。
“谁在保持梦想,谁就能梦想成真;谁能不懈地追寻理想,谁就能不断地实现理想”。这是朱永新在其著作《我的教育理想》中说过的。理想总是呼唤着崇高,但崇高的事业需要理想支撑,更需要脚踏实地的行动,所以朱永新又说,我是具有理想的现实者。
在理想和现实之间,朱永新以执著与赤诚游走其间,当理想缺失,他著书立说,当头棒喝;面对中国教育积弊深重,他奋起举起“实验”大旗,集合起一大群有志于改变现状的教师们,坚持不懈开始行动。他深知,他以及他们无法改变全部现实,但他自豪于“我们惟一改变的是自己”。
11.永新司法信息 篇十一
会上,永新视博常务副总裁张镭先生和贵州省网节目信息部主任曾敬鸿先生分别对SecureMax (安全管理统一平台)在贵州省网部署的情况以及贵州省网安全生态系统的构建做了详细介绍,领导的发言鼓舞人心,在场各位为之振奋。
永新视博数字电视技术有限公司自创立以来在广电行业辛勤耕耘已近20年,市场覆盖国内33个省、直辖市、自治区和国外30多个国家和地区,秉承“品质一流、服务至上”的产品和服务理念,服务海内外400多家运营商。多年来永新视博致力于下一代安全产品平台的研发,在后机顶盒时代,视频内容的消费由客厅的电视逐步扩展到网关、平板电脑、手机等设备,对于多业务、多网络、多终端融合网络下的安全体系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和挑战。在此背景下,永新视博整合所有的内容保护业务推出安全管理统一平台,对外提供统一的前端接口,并保证用户享用视频内容时可以在不同终端设备间无缝切换。SecureMax (安全管理统一平台)将各种业务的公共部分,设计为安全管理框架。该框架提供整个平台的底层支持,同时还提供统一的对外接口。各个业务的模块均以插件的方式,运行在安全管理框架之上,为广电安全播出保驾护航。SecureMax (安全管理统一平台)所运行的DRM模块完全符合国家新闻出版广电总局制定的ChinaDRM标准,通过安全管理统一平台可实现任意平台任意网络的安全保护。
贵州省广播电视信息网络股份有限公司是贵州广电传媒集团公司旗下的骨干企业,全国文化体制改革先进企业。公司成立以来秉承“至诚至善用心服务”的理念,为推动贵州省文化产业发展和社会信息化建设的进程,实现贵州省广播电视事业、产业的跨越式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目前贵州省数字电视用户已逾500万户,全省各级有线电视网络传输节目总量约250套,业务已从单向网络的标清、高清业务直播,扩展至互动类电视、多屏看业务,OTT业务。为了实现多种业务内容的安全保护,贵州省网迫切需求一套可以统一管理、统一部署、统一调控的安全管理系统。于此同时,各大内容方对版权类节目也逐渐重视,构建广电安全生态体系迫在眉睫。
本次“永新视博ChinaDRM在贵州省网部署的联合发布”是贵州省网和永新视博在多年合作的基础上,实现的技术、产品的提升和业务发展的突破。永新视博安全管理统一平台符合贵州省网对安全平台的要求,为推进贵州数字版权管理的发展提供了支持。
【永新司法信息】推荐阅读:
李永新申论背诵06-10
读朱永新说教育有感07-05
朱永新 致教师 读后感06-10
朱永新新教育学习汇报08-15
李镇西的意义:童心、爱心与用心-------朱永新08-11
国家司法考试信息网07-11
司法局网络信息安全管理制度10-16
司法局2021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报告09-14
公司法司法解释二解读07-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