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2024-10-26

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共12篇)

1.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一

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实习培养论文

关键词:音乐教育,教育实习,艺术活动,能力培养

众所周知,高等师范音乐教育的培养目标是为中小学培养合格音乐师资。而音乐教育实习的主要任务,正是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打下良好的基础,它通常包括课堂教学和班主任工作, 同时兼顾一定的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活动。就内容而言,“音乐艺术实践实习”,主要是指音乐教育学生在从事教育实习的过程中,将课堂上、书本里所学到的理论知识、技法知识、表演知识等,通过表演或创作改编,塑造出一个个活生生的音乐形象呈现给观众,从而实现音乐审美价值的艺术实践活动;就形式而言,它多以开展课外活动为主,目的是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活动能力、知识与技能运用能力以及与他人沟通合作的能力。为此, 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来论述在教育实习过程中,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应如何通过有效的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活动来培养自身的教育和教学能力。

一、加强音乐艺术辅导能力的培养, 积极开展行之有效的艺术实践活动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经过几年的专业训练与学习,对音乐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进行了大量的储备,并通过自身的努力使很多的知识与技能不断地得到了融会贯通, 但是在掌握知识技能与实际运用之间,还存在一定的距离。音乐教育实习正是为了缩短和消除这段距离,它是使知识与实际应用能够得到有机统一的黄金时期, 故在教育实习的过程中, 如何加强音乐艺术实践活动能力的培养, 显得尤为重要。免费论文,能力培养。。就师范音乐专业而言,仅仅自己会弹会唱,显然是行不通的,关键是要学会怎样教人会弹会唱,把自己学到的理论概念与知识技能转换和“消化”于实践之中。

在认真了解实习学校音乐教学计划及课外音乐活动情况后,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要对实习学校的音乐社团、音乐制度、音乐活动、音乐骨干等进行更深入细致的调查,在征求原任课教师意见的基础上,制定好实习期间的艺术活动辅导计划,明确每次排练的任务,安排合理的进度,确定训练的方法。由于实习生在实习学校停留的时间有限,因此,最好不要“漫天撒网”、“面面俱到”,应在调查了解的基础上, 结合自己的音乐专长, 来确定要开展的音乐艺术实践活动形式和内容, 如声乐、器乐、舞蹈、创造、鉴赏、评论等。要通过丰富多彩的艺术实践活动,对参与艺术活动的中小学生进行专业上的具体有效的辅导,让他们在不同层次的在艺术活动中获得成功体验的同时, 也使自身的专业辅导能力得到质的飞跃。当然,在辅导过程中要以人为本,以人的发展为本,把激发学生的音乐兴趣和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放在首位,尊重学生的人格,维护学生在音乐学习方面的自尊心和自信心,鼓励学生发现、探究、创造,鼓励学生的求异思维。

二、加强艺术活动组织能力的培养, 确保音乐艺术活动计划的顺利实施

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在原任音乐教师的帮助下,制定出合理可行的音乐艺术活动计划后,要根据学校教育工作的总体计划以及学校的实际情况加以贯彻落实。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1、组织动员工作。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要把每一项音乐艺术活动的目的意义、活动的内容、参加人员、具体的活动时间、参加活动的办法、对活动的要求等加以明确后,发动各班班干、文艺骨干等做具体的组织落实工作。在具体执行过程中,实习生协同相关人员进行检查督促,使工作做得更为扎实。

2、演出前的组织工作。本项组织工作包括编印节目单、舞台布置、灯光音响布置、节目催场、落实节目主持人、安排观众坐席、组织后台工作小组及演出联络小组等。这些工作需要实习生充分调动实习班级学生会干部及文艺骨干的工作积极性,组织他们创造性地完成这些工作任务。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3、正式演出的组织工作。本项工作安排舞台监督、组织观众入场退场、指派会场纪律维持人员、落实后台工作人员等,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对这些人的工作均要进行指导和帮助。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4、演出结束后的组织工作。本项工作包括组织评奖、组织颁奖、组织讨论、总结等,实习生在进行这一系列的工作时,除了把工作安排情况构思好以外,要与校领导、学生干部、班主任、文艺骨干等进行沟通交接。这种组织工作能力的.培养本身就是一个教育的过程,极大地提高了实习生发现问题、探索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加强社会音乐调查实践能力的培养,有效培养实习生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社会音乐调查大致可分为两类:社区音乐调查和民间音乐调查。社区音乐调查主要对社区的音乐活动、内容、形式等进行了解、分类,对它们存在的作用进行总结。在教育实习期间,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可利用周末或节假日对学校周边的社区、街道、村委会等进行社会音乐调查或音乐采风,有效地培养实习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在出发之前,实习生要从专业的角度、工作程序的角度、工作方法的角度等做好深入细致的准备工作。如:音乐调查的内容、对象、地点、形式等。

1、确定音乐调查的主题。包括实习学校周边少数民族音乐的调查、社会音乐活动开展状况、某种民俗仪式的举行等。可在实习学校教师的建议下把当地最有代表性或特色的项目定为调查对象,联系好调查时间、地点,确定要参加调查的人数,对调查任务进行具体的分工协作,安排小组成员各自准备好调查时所需要的器材,如录音器材、照相机、摄像机等设备。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2、到音乐调查地进行资料收集。考虑到调查对象所具备的呈现方式,运用不同的调查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如:与调查的对象相关的资料也应纳入收集范围,使调查对象能够相对完整、立体地得到呈现。这一环节需要小组里每位成员积极、主动去探索、发现问题,与调查对象相关人员多进行交流、沟通,以良好的学习态度去获取更多的知识。

3、收集整理资料,展示活动成果。展示成果,可以通过板报、墙壁、喷绘等形式进行。公开的展示,利用公众的舆论、评说来奖勉、激励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事前的展示设计和事实的展示进行,对于学生的主动参与和能力的提高,具有积极的作用。免费论文,能力培养。。

四、结束语

艺术实践实习是培养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教学能力的一个很好的途径。通过这个途径,学生能够及时发现自身能力的欠缺,这些欠缺有些是专业方面的问题,有些是舞台经验方面的问题,有些是学习生活方面的问题,有些是社会组织能力的问题等。为了顺利完成实习任务,在指导教师的激励和实习班级学生的期待中,音乐教育专业实习生就会主动积极地思考和探究解决的方法,不断请教和学习。随着艺术实践实习问题的一个个逐渐解决,通过“学习——实践——再学习——再实践”的不断深入,实习生们也就逐渐地成长起来,其艺术实践能力也会随之得以较大的提高,从而能够使自身的音乐教育教学水平得到快速增长,为今后的就业和工作奠定一个有益的基础。一言以蔽之, 音乐艺术实践实习正是对音乐教育实习整体效果的一种积极而有效的补充,因为它能帮助学生迅速提高学习能力和中学教师综合素质。因此,加强艺术实践实习,是高师音乐专业培养合格中小学音乐师资、提高中小学教育教学水平的一种有效途径。

参考文献

[1]金亚文.初中音乐教学法【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陈玉丹.音乐教学论【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

[3]章连启、许卓娅.音乐课外活动【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03

[4]尹红.音乐教学论【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二

教师与学生对教材中的读谱类型的有效性有待于教师进行比较,教材之外的视唱要有针对性。从统计的数据来看。在实际的教学中,学生主动愿意接受五线谱学习的只有45人次,占全体学生的21%,事实上,学生大多数选择学习简谱,他们普遍认为:五线谱很难学,简谱比较容易学,所以会出现上述结果,但是五线谱的学习似乎表面看上去比较难,如果采取合理的方法与措施,也是很快就能掌握的,所以教师一定要树立让学生学习五线谱的观念,因为五线谱的学习对学生的其它专业课程的学习是非常重要的。另外学生主张学习简谱的共有177人次,占全体学生的83%,这一较高的比率说明:学生一般认为学习简谱容易掌握,和五线谱相比简谱是相对容易的,但是简谱并不能对学生器乐的学习产生更多的帮助,所以更多的学生并不明白学习五线谱的意义。事实上,五线谱在帮助学生掌握更多的西方音乐方面发挥更多的作用。另外,学生主张是否同时学习五线谱与简谱方面,只有66人次31%的学生主张这样学习,但所占比例不高,因此我们认为,学生并没有充分认识到两种乐谱学习的重要性。当然构成这样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五线谱在目前出版的乐谱中已经是比较普及的通用的乐谱,所以长远来看,学习五线谱对学生的音乐学习至关重要。另外,在调查学生对教材的内容的学习情况时,学生只唱教材内的视唱的人次高达183次占所有学生的比例的82%,这可能与教师的要求有着一定的关系,因此教师在选择教材时就显得尤为重要,但我们也知道,教材中有学生喜欢的音乐风格旋律,当然还有学生陌生的音乐风格旋律,也就是说学生对陌生的视唱风格旋律学习,都将是一个值得关注的问题,不过视唱课程的目的是解决学生的读谱,并为其他专业的学习打下基础,因此教材内的视唱固然很重要,但是视唱的补充教学也是很有必要的,多数情况下,补充视唱曲目有一定的灵活性,同时也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虽然从上表来看,主张补充视唱教学的学生所占比例不高,但是,从另一方面也反映出,补充性视唱还没有得到教师与学生的充分重视。

从教师方面来看:唱名法的选择上没有形成统一的认识,乐理与视唱教学关系的认知还需要教师优化教学,视唱教学的方式还有待于改进。数据中我们可以看出关于两种唱名法的认识,有143人次的学生认为:视唱教学以固定调唱名法为主,事实上,固定唱名法,在学生学习乐器,等方面的确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便利,但是它不易培养学生的调式感,以及对今后的和声学习都会带来不便,所以当我们考虑到这样的现实情况后,固定调唱名法也有一定的局限性,问题的关键是教师和学生该如何取舍。当然也有136人次比例占到了52%的学生主张同时学习两种唱名法,但是,学生在具体的学习中,可能遇到的情况是两种唱名法之间互相“打架”但是适应后,我们会发现两种唱名法对学生的学习还是音乐思维的培养都是大有帮助的。

另外在学习乐理与视唱教学的关系方面,有的老师学生,认为:先学习乐理后学习视唱,虽然,从理论上我们认为是有一定的道理,但是它的弊端也是显而易见的,学习乐理后在进入视唱教学,一方面会造成乐理与视唱课程教学内容的脱节,另一方面,已经延迟了学生整体素质提高的周期,因为,对高职学生而言,学习乐理与视唱其主要目的是要尽快地让学生解决了读谱问题以后,投入到专业技能课程的学习,这些技能课程的学习是离不开读谱与视唱。上述量表,也显示,也有89人次的学生认为,视唱与乐理同步进行,虽然所占比例不高,不过也反映出学生在这个问题上还是有一定的诉求。另外,教学中学生认为对视唱前有预备练习的,只有57人次所占比例27%,显然这一问题学生也是重视不够,因为预备练习目的就是要有效地降低视唱乐曲的难度,所以是非常有必要的。关于是否在视唱教学中清唱还是伴奏唱选择上,学生还是倾向于伴奏唱,伴奏唱对于学生来说在控制速度,节奏,音准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当是由于伴奏的加入,可能学生会更多的关注伴奏,而容易忽略自己对自己视唱的评价,从这个角度来看,伴奏唱也未必绝对好的方案。反而清唱在这里就会避免这一问题的出现,但是清唱也有一定的弊端,因为在清唱中学生失去了参照,会使得视唱变得有一定的难度,当然他对学生的内心听觉的训练也是很有帮助的。而对于视唱中清唱的只有69人次,所占比例只有33%,这一比例说明,这一有效的学习方式,可能还没有得到师生的重视。

从教师的教学方面,教学中听音的有效渗透,读谱与背谱的结合,以及学生肢体动作的参与学习,课后的强化练习,个体与集体学习方式的选择都是影响课程学习的最直接因素。视唱教学中,77人次所占比例为36%的学生反映教师在视唱教学中能够结合听音教学,但学生并没有指出,这么做的利弊。事实上,学生并不了解这么做的具体目的,事实上,视唱教学中早期的结合听音训练学习对学生的培养内心听觉是大有帮助的,因此,这个视唱与听音训练同步进行的教学模式,是应该得到重视。当然教师在教学中也有高达198人次比例高达9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平时的教学中并没有结合听音而是进行单纯的视唱训练,通常情况下教师一般会认为这是一种教学常规的活动,单纯的视唱教学仍然会提高学生的识谱读谱能力,他们更会认为:只要让学生的视唱乐谱的曲目达到了一定的数量,就能提高学生的视唱能力。然而,实践经验告诉我们:这中做法针对那些音乐感觉较好的学生是有一定道理的,但是对那些感觉不好的学生呢,就未必适用了,因为,我们在具体的教学中会发现,有一部分学生,会唱了一定的乐谱之后,往往不太去关注自己的音准了,在他看来,只要把唱名唱对就可以了,事实上,这样的结果就都会导致学生的“假性”识谱,无法真正达到识谱之目的,因此,两种结果是利弊是很清楚的。另外,在教师是否强调背谱的调查中,有高达176人次高达83%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不强调背谱,只有32人次的学生认为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主张背谱。通过调查发现,无论是学生还是教师,都普遍认为不主张背谱,因为背谱要求对学生而言是有一定难度的,因为它花费的时间较多,短期来看似乎会影响学生的学习进度,然而长期来看它却在培养学生的内心听觉,以及学生音乐感觉方面意义重大。另外,在有关课堂中教师是否对学生手击打拍子,动口唱,动脑想的要求调查中,只有34人次比例只有16%的学生认为教师有这样的要求,但是,也只有78人次比例只有37%的学生认为教师只要求动口唱,手击拍,两者比例相差不大,说明教师在培养学生的有关学习方法上还没有让学生形成的一定的认识,另一方面也说明,三者的结合训练是在帮助学生建立一种良好的学习习惯,然而教师做的还远远不够。另外,教师在课后是否要求督促学生有练习等方面的调查只有19人次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后督学方面有方法有措施,但有193人次比例高达92%的学生认为教师课后督学方面没有具体要求和方法,事实上,没有课后大量的练习学生是无法完成课后练习作业的,鉴于高职院校学生音乐素质薄弱这一现状,教师只有努力的加大课后练习乐谱的力度,才能够真正提高学生的音乐素质,然而,课后大量的练习需要学生要付出的是艰辛,一方面,它能够锻炼学生的学习意志,另一方面,师生应该把视唱课程当做是一门技能课来看待,既然是技能课那么它需要无数次的反复练习,只有这样才能让学生把视唱转化为一种能力,也只有这样,才能为学生其它专业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另外,在教师对学生的具体要求中,教师是否注重个体练习与集体的练习相结合,通过调查数据显示有158人次比例为75%的学生认为:教师注重的是课后的个体练习,但是,我们也应该注意到,虽然课后的个体练习对大多数学生来说是非常必要的,同时,个体练习也是一种最常见的练习,然而个体的练习针对基础较好的学生是可以达到练习目的的,但是对于那些基础差,没有音准概念的学生来讲却是不利的,因为没有集体练习,那些音准较差的学生就失去了音准的参照,从而使他们对视唱的学习迷失方向。调查结果显示只有54人次比例只有25%的教师认为集体练习是必要的,事实上,集体练习在纠正音准,培养学生的速度感、节拍感等方面是绝对有效的。因此我们认为:鼓励以集体练习与个体练习相结合的方式进行视唱学习将是保障大部分提高视唱能力的有效途径,更是,凝聚同学之间的友谊的一个桥梁,在这个过程中师生互动,以及学生之间的互动,都将是教师在教学中可以利用的积极因素。

3.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三

关键词:高师 音乐教育 教育实习 反思

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作为培养音乐教师的摇篮,对我国音乐教育的发展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教育实习作为该专业必修课程对于就读该专业学生的教育教学能力及其职业发展尤为重要。当从一种校园走进另一种校园时,所带给实习生的已不仅仅是环境的变化,更多的是一种学术知识与音乐教学实践所交织在一起的映射在实习生本人身体上、精神上的一种所谓真正的“音乐教育”的体验。体验之中所引发的一系列的未曾谋面或者似曾相识的教学问题、教学知识以及各种自身的不足与感触都是实习者所要学习的。音乐教育实习对于音乐教育学习的研究生来讲应该从更高层次的视觉出发来获取“知识”,也许更多的是一种从理念上去反观现实中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利与弊,以此为自己的学习探索来指明理论上与实践上的方向。笔者通过自身教学实践经验及其观察从以下三方面着手提出对于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在教育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问题的反思。

一、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处理好音乐教育理论知识与教学实践的关系

音乐教育实习过程中,实习者真正的踏入讲台,是一番有别于书本上所描述的或者讲台下自我练习的实践,虽未脱离传统的教室实践的模式,但作为一名“教师”给予实习生的尤其是长期生活在“学生模式”的实习生来说,比在理论上的学习所获取的能量要踏实充足的多。当理论性的知识与教学实践中所遇到的一连串的境况问题相碰撞时,大多数实习生便会在第一时间出现所谓的“大脑空白”的反应,这应该是缺乏实践的大学音乐教学的诟病。因此,在扎实学习理论的基础上如何将其应用于实践教学之中并通过学生的反馈来获取自己关于音乐教学的各种信息仍是实习生们所要真正解决的问题,当然对于高校的音乐教育工作者而言这必然也是一个大问题,在此不再多讨论。在实践教学中实习者会发现自己理论知识的缺乏,没有方向感,对音乐教育这个大学科的疑惑会更加强烈,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学、课程教学论等相关学科的知识欠缺对每一位实习生来讲都是很大的难题,在实践中以上理论知识的匮乏则表现出了狭隘的教学认识观,如对教学目标的认识仅仅完成此目标即可等等。殊不知音乐教育作为文化传承的重要力量所肩负的力量,其实在音乐教学课堂中的每一个细节都充斥着诸如此类的意味,如何理解他,这是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的重任与音乐教育学习者所应反思的。

以上理论与实践交织所引申出来的教育实习中的问题是值得大家来思考的,笔者将其归为以下三点:

(一)音乐教育理论知识(音乐教育哲学、学科理论及其相关文化知识、技能)学习的匮乏是音乐教育专业学生的诟病,学习者应该加强此方面的学习,以此才能为实践指明方向。

(二)教学实践过程中如何在已有的理论支持下有效地将理论应用于实践并不断反思自己的音乐教学。

(三)在实践教学过程中所遇到的各种与理论知识相出入的教学情境等实际问题如何去反思指正。

二、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应处理好教师与学生角色转换关系

教师与学生的关系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了,但在音乐教学中对于每一位实习生来讲,这确实是一个新的问题。面对音乐教育界所倡导的各种音乐教育新理念以及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新气象(包括课改之后的教材、教学要求等)以及日益发展的音乐教育学术争议,每一位音乐教育实习生都应该以新的眼光来看待音乐教学,学生自然是首要“问题”,作为教师的“我们”与作为学生的“他们”这种主体间性的一元关系如何在教学中有效地合理安排成为很多实习生头疼的大事,往往一开始出现现象最多的是教师很怕学生,学生也怕教师,这种紧张不自在的感觉在很多实习生眼中都是普遍存在的。接下来的变化也许更多的是教师可能会变得和蔼或者越来越严厉,甚至在有些实习生身上还会出现对学生的惩罚等问题,对于实习生来讲这虽是一种现象,但音乐教学中应该杜绝此类现象的发生,每一位实习生都应该在认清自身位置的前提下,以一种文化传承者的姿态来进行教学与学生沟通。这种教学关系的建立不单单是单向的教师传授学生的流动,而是双向的,教师在以教师的姿态向学生传授音乐文化知识的同时也应以一种学习者的姿态来接受学生所反馈给自己的一系列的音乐信息符号。这种双向的音乐教学不仅会排除以上所出现的音乐教学中教师与学生的弊端现象,而且从文化的角度来阐释了主体与主体之间一元论的音乐教育的哲学思考,同时也将音乐知识与文化紧密结合,以此从更深层次的理念来推动中小学音乐教学。但往往这在音乐教育实习生的身上很少能反映出的。这不仅仅是实习生本人的问题,更多的重任在于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在对学生进行音乐教育时如何让学生在潜意识间树立这种文化姿态,以此来推动这种高校与中小学教育的衔接。由此引发的反思笔者仅提及以上所述。

三、高等师范院校音乐专业学生音乐教育教学意识的淡薄

此点之所以放之最后来描述,在于笔者在实习过程中深深感受到这不仅仅存在于音乐教育专业的实习生中,在许多以从事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中这种现象仍存在。许多实习生不知道音乐教育专业是“干什么的”,盲目的学习,盲目的实习,自上个世纪末一直至今,音乐教学过程中,对于学生自身“上讲台”与“上舞台”的问题一直普遍存在于我国的高校音乐教学中,至今仍大有人在,当学生对这种关系迷惑不清时,自然对音乐教育到底“干什么”更是不清楚,音乐教育教学意识自然更是淡薄,实习过程中,这种问题便表现的更为突出。“艺术师范教育培养的学生主要不是上舞台,而是上讲台,这一点是艺术师范教育专业与专业艺术教育的分水岭”。①音乐教育实习生应该在明白自己“上讲台”的基础上,认真的学习关于音乐教育的相关知识体系及其它的相关音乐文化知识的自我学习,同时应注重自己的实践教学,以此来充实。而教育实习自然为学生实习提供很好的平台。只有在明确目标学好基础知识的前提下,才能更好地为实习打好基础,同时做到此点,实习生们还会从生活中体验音乐教学的乐趣而不是烦躁。做到此点,实习生们会以此来反思教学实践,向着科研型教师的方向无意识或潜意识的出发。由此可见音乐教育意识的重要性,仍然如上述两点所陈述的一样,高校音乐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

以上是笔者在教学实践中以音乐教育实习者的角度所反思的实习过程中所遇到的主要的三点大问题,以此三点为出发点,望对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學生实习及其音乐教学实践有所启示,并希望高师音乐教育专业学生能够在此过程中感受音乐教育过程中文化传承的魅力,以新的姿态做好自己,为我国音乐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绵薄之力。

注释:

4.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四

一、实习目的:幼儿园教师实习是幼儿师范专业教学计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目的是使学生了解幼儿园教育与教学工作的特点,巩固和加深所学的教育理论知识,培养学生对幼儿进行教育、教学工作的初步能力,加深学生对专业的理解和热爱。

二、实习任务

每个实习生应了解幼儿园教学的一日常规,在其中的一个班完成四周以上的带班任务。实习中需完成的工作有以下任务:

(一)了解幼儿园教师的全面工作———第一周1、听取实习幼儿园领导介绍本园的情况和教师的要求。

2、听取原班教师介绍本班教育、教学以及幼儿的情况。

3、见习所在实习班教师的教育、教学及幼儿的一日生活等活动。

4、参与幼儿园和在实习班的备课、讨论等教研活动。

(二)学习全面独立带班———第二、三、四周1、幼儿的一日生活护理及教育。

2、组织和指导幼儿的各项教育活动。包括:语文、数学、舞蹈、歌唱、绘画、手工等。

3、对幼儿进行有针对性的个别教育。

4、创设适宜幼儿成长和发展的教育环境。

5、与家长进行有关幼儿教育的交流和沟通。

(三)编写带班教育工作计划、教案、教育记录

1、教育工作计划为一日生活安排及及其教育要求。

2、教案为事先制订的教育活动方案。

3、教育记录包括日常教育过程的记录和效果分析,即教育记录;教育活动实录,即教育活动案例;对个别儿童的观察记录,即个案考察记录。

三、对实习生的要求

(一)实习生应按照幼儿园的要求在指定卫生部门进行体检,体检合格后方可进入幼儿园实习。

(二)实习生应遵守幼儿园各项制度和纪律。实习期间要按时上下班,一般不许请假,遇有疾病或特殊情况必须请假时,应持证明经指导教师商得实习园领导同意。

(三)实习生应认真按时完成规定的各项实习任务,认真备课,写出教育工作计划及教案,并于实习前将计划、教案交本班教师审阅,批准后方可执行;教育笔记要及时完成。

(四)实习生应从正确的教育观念出发,组织幼儿的一日生活和各项教育活动,为幼儿提供适宜的成长和发展环境。

(五)热爱幼儿和幼儿教育工作,对幼儿既要严格要求,又要耐心教育,不得有任何粗暴的举动和言辞。对幼儿要:蹲下来说话,抱起来沟通,牵着手教育。

(六)实习生应虚心接受指导教师和幼儿园领导的指导,防止独断专行和依赖他人。实习生应与幼儿园其他教师和谐相处,互相配合,共同工作。

(七)实习生在实习期间应以教师的身份要求,事事处处都要以身作则,在“五讲”、“四美”方面成为幼儿的表率。实习生应按照幼儿园的要求着装,注意衣着整洁,朴素大方,不穿奇装异服,不留怪发型,不留长指甲,上班时不穿高跟鞋,注意个人卫生。

(八)实习生要遵守财务制度,爱护公共财物,爱惜幼儿园的设备;注意节约;借用物品要及时归还,如有损坏照价赔偿。

四、实习结束后,实习园对实习生实习成绩评定和评语。

五、带队老师:

张海燕

市科技中专

5.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五

一、实践课程的性质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是专业教育必需的重要环节,是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综合应用所学知识解决学前教育中的实际问题和进行科学研究训练的重要教学环节。

二、实践课程的教学目标

1.增进对学前儿童的了解和理解,树立正确的儿童观。

2.熟悉幼儿园及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特点及工作职责和要求,获得初步的从事学前教育工作的能力,尤其是设计、组织开展学前教育活动的能力。

3.形成稳定的职业认同感。

三、与相关课程的衔接和配合

学前教育专业设有学前教育学、学前心理学、幼儿园课程论、学前儿童语言教育、学前儿童科学教育、学前儿童健康教育、学前儿童社会教育、学前儿童艺术教育、学前游戏理论与指导、幼儿园管理等课程,这些课程的学习都为学生进行教育实践和完成毕业论文的设计打下必要的理论基础。

四、考核内容与要求

学前教育专业实践课程包含专业综合实训、课件制作、假期专业实践、教育见习、教育实习、岗位技能实训、顶岗实习和毕业设计几部分,实践课程从第二学期开始进行,其中专业综合实训2学分60学时,课件制作1学分30学时,教育见习1学分30学时,教育实习2学分60学时,岗位技能实训15学分510学时,顶岗实习15学分450学时,毕业作业6学分,假期专业实践8学分利用寒暑假完成。

为规范实践课程的教学和考核工作,特制定本考核方案。

(一)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与假期专业实践

实践课程是对教育过程的真实体验,其目的是帮助学生全面熟悉幼儿园和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使其能在毕业后独立从事学前教育机构的日常管理和保育、教育等工作。学生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选择在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进行教育实践。1.内容

学生应对幼儿园或其他学前教育机构的教育工作进行全面实习。

保育工作内容包括:观察与尝试幼儿保健与生活护理,学习组织安排幼儿一日生活各环节,协助幼儿园保教人员做好卫生、安全工作,协助教师对幼儿进行体能锻炼等。

教育工作内容包括:了解幼儿、钻研教材、设计主题活动、编写活动方案、制作有关教具、实际教学活动等教育环节。重点是学习设计和组织教学活动、游戏活动、生活活动。

班级管理工作内容包括:学习制定教育工作计划(包括周计划和日计划等),尝试进行班务管理,协助记载幼儿成长档案等,参与负责本班保育、教育以及家长工作等各项工作。

家长与社区工作

内容包括:了解本班幼儿的家庭情况和幼儿园所在社区的情况,听取家长和社区对幼儿教育的意见,学习与家长沟通并组织家园联系活动,尝试根据幼儿的特点对家庭教育提出建议以及进行幼儿园与社区合作工作等。

2.要求

凡是学前教育专业学生,必须到幼儿园或其他各类学前教育机构进行专业实践。实践前要做好计划,实践过程中要做好的各项活动记录,实践结束后,提交实践记录和实践总结。评定合格后可得学分。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件制作、岗位技能实训

实训是课堂教学的拓展与延伸,是对学生在“真实场景”下模拟从事未来职业情景的重要途径。学生需运用学前教育学的基本理论并结合自己直观的实践感受,有效地为幼儿设计和组织指导各种教育活动、教学技能训练,并进行说课训练,并学会评价教学效果。例如:写一份教案(健康、语言、社会、科学、艺术);进行一次模拟教学;儿童故事演讲;写一份幼儿园活动安排表;命题简笔画、即兴创编舞蹈、即兴伴奏等。

根据实训项目的性质、要求、演示、技能指导、设问、讨论、答疑等多种教学方法,指导教师要加强巡回指导,及时发现问题,纠正错误。

(三)毕业(设计)

毕业(设计)是本专业学生完成所有课程学习后的总结性作业。是综合检验学生专业知识掌握程度及分析和解决问题实际能力的一个重要环节。因此,应认真对待,独立完成,若发现抄袭或请人代写或写成心得体会者,论文成绩都将被视作不合格。

1.论文写作基本要求

写作过程一般包括选题、搜集及整理研究资料、拟定提纲、写作、修改、定稿等阶段。论文选题限于学前教育专业范围内,题目自拟。

论文要求观点正确,结构合理,层次清楚,论据充分,语句通顺,并能理论联系实际。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论文格式标准

板式要求:A4纸、纵向打印;页边距2.5cm;标准字间距;行间距固定值22磅;页码从正文第1页开始,在页面底端居中。

论文题目:三号黑体,居中;姓名:宋体小四,加黑居中;摘要与关键词:论文正文前需写150字左右的论文摘要及3-5个关键词,小四号宋体;正文:文中小标题为小四号宋体加粗,正文为小四号宋体;左侧装订。

毕业论文(设计)终审合格,给予6个学分。不合格者无学分。

五、综合实践课程的实施建议

综合实践课程的教学以学生的自主学习为主,指导教师应提供必要的综合面授辅导,使学生明确综合实践课程的内容和要求。

注重对学生的个别辅导,在整个教育实践与毕业设计的过程中随时保持与学生的联系,进行必要的指导。

教育实践的教学环节建议:综合辅导——制定实习(见习)计划——开展教育实习(见习)——接受指导教师指导——小组讨论与交流——独立完成教育实习(见习)总结报告。

综合实训的教学环节建议:讲解《学前教育学》基本理论——讲解幼儿园活动设计的基本理论和方法——运用多种方法模仿设计各种幼儿园活动——讨论交流——模拟实践操作——评价、反馈信息——修正——模拟实践操作——完成 实训报告或反思。

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建议:综合辅导——在指导教师的指导下拟订作业题目——接受个别指导——收集资料——小组研讨与交流——独立完成毕业论文(设计)初稿——在指导教师指导下修改、定稿——成绩评定。

六、课程考核的有关说明 1.考核对象

学前教育专业所有学生,均必须参加本专业综合实践课程的考核。2.考核依据

制定本考核说明的依据是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课程教学实施方案。本考核说明是综合实践课程成绩评定的依据。

3.考核方式

本课程具有实践性、活动性、开放性特点,其教学活动形式、实践成果形式及成绩评定方式均不同于一般的专业课程。教育见习、教育实习、顶岗实习和假期实践的考核由实习单位对学生的实践表现进行成绩考核和学院指导教师对学生的考勤及上交的各项材料进行成绩评定两部分组成;岗位技能实训、专业综合实训、课件制作是指导老师根据学生的考勤、课堂表现和上交的作业进行评定;毕业设计的考核是根据学生最终提交的毕业作业进行成绩评定,学院指导老师负责评价实施。考核成绩合格以上者获得相应学分,未参加实践或成绩不合格者,不计学分。

4.成绩评定

考核成绩由系部负责评定、审核。具体操作分为三个步骤:初评—终评—抽评。即:由指导教师根据评定标准给出初评成绩,由学前教育专业小组进行终评并登记,学院在必要时进行抽检审定。

七、考核要求与成绩评定标准

(一)教育实习(见习)1.考核内容

(1)实习(见习)完成情况材料

实习计划1份、实习成绩评定表1份、参与保育工作、教育工作、班级管理 4 工作以及家长和社区工作这四项工作的详细记录。

(2)教育实习(见习)总结

包含实习(见习)的目的与意义、实习(见习)的内容与过程、实习(见习)收获及不足等,字数不少于2000字。

2.考核标准

教育实习(见习)的成绩评定等级分为“优秀、良好、合格和不合格”。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优秀:确实进行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实习;实习计划周密、实习态度认真、实习效果明显;实习过程记录详尽,实习总结条理清楚、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能很好地运用所学专业理论总结教育实习,有自己独到的思路。

良好:确实进行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实习;实习计划较周密、实习态度较认真、实习效果较好;实习过程记录较详尽,实习总结结构完整、语言通顺,字数符合要求,能尝试运用所学理论对教育实习工作进行总结。

合格:确实进行了与学前教育相关的工作实习;有实习计划、实习态度基本端正,实习效果一般;有完整的实习过程记录,实习总结语言基本通顺,字数符合要求。

不合格:凡不符合合格的标准中所提到的任何一条要求,均视为不合格。3.成绩评定办法

系部负责学前教育专业教育实践的具体成绩评定工作(包括制定成绩评定办法、指导和组织评定小组、开展评定、审定评定结果等)。

(二)专业综合实训、课件制作、岗位技能实训

实训技能考核内容:实训原理、实训基本技能、实训设计、实训结果分析等;每次实训后,教师应根据学生的考勤、实训表现、实训操作技能、实训报告进行成绩评定)并按规定登录成绩。成绩评定可分为优、良、中、及格、不及格五个等级。具体标准如下:

优秀(90分以上):实训期间考勤记录为全勤,无迟到早退现象;全面完成各项实训任务,实训效果好,教学技能强,基本技能考核优;在实训中表现优秀,受到指导老师、同学好评;实训报告内容真实、具体,论述正确,主题突出,收 获大,体会深刻,在专业知识领域方面有一定的见解或独创性。

良好(80——89分):实训期间考勤记录为全勤,无迟到早退现象。较好的完成实训的各项任务,操作能力强,实训效果较好,技能考核为良;实训中表现良好,受到实训老师的好评;实训报告内容真实,基本概念正确,论述清楚,收获较大,对专业知识有独到的见解,评分等级为良。

中(70——79分):在实训期间无旷课现象,无迟到早退现象;完成实训任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实训认真,技能考核为中;在实训中心表现较好,实训老师反映较好;实训报告内容真实,基本概念正确,有一定的收获、体会和见解,对专业知识有一定的见解,对评定等级为中。

及格(60——69分):在实训期间请假不超过三次,迟到早退现象不超过3次;基本完成实训任务,有一定的动手能力,实训比较认真,技能考核为合格;在实训中心表现一般,实训老师反映较好;实训报告内容真实,有一定的数据做支撑,有一定的收获、体会和见解,文中基本概念正确,文理通顺,评定等级为合格。

不及格(60分以下):有下列情况之一者不能及格,病事假3天以上者,迟到、早退三次以上,旷课两节以上者;因为个人原因造成设备损坏,拒绝赔偿者;不能完成实训任务,动手能力差,技能考核为不及格者;在实训过程中不遵守实训中心纪律和实习规程,由于自己过失引起实训事故,擅自离职者;

以上三个方面的成绩评定为:技能考核指导教师进行打分评定,《实训报告》成绩由专业及实训指导老师评定。

(三)毕业论文(设计)

毕业论文成绩分为四个等级:优秀(90-100分)、良好(75-89分)、合格(60-74分)、不合格(60分以下)。具体评定标准如下:

优秀:观点正确;论据充足;论述深刻,论证严谨;有一定的独创性,科学性较强;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字数符合要求,提交的材料完整。

良好:观点正确;论据充足;论述比较深刻,论证比较严谨;有一定的新意和一定科学性;结构完整,层次清晰,语言流畅,格式规范;字数符合要求,提 交的材料完整。

合格:观点明确;有论据;进行了一定的论述和论证;有一定研究意义;结构比较完整,层次比较清晰,语言基本通顺,格式基本规范;字数符合要求,提交的材料完整。

不合格:观点不明确或明显错谬;没有论据或材料虚假;未开展论述和论证;结构不完整或结构混乱;语言不通顺;格式不规范;字数不符合要求或提交的材料不完整;抄袭他人成果。

八、考核实施过程中应注意的问题

1.综合实践实施过程中,指导教师的资格以及所指导的人数、成绩初评与终评等方面的具体操作必须按照《学前教育专业综合实践课程实施方案》的相关规定进行。

2.应提醒学生充分重视综合实践课程的考核,强调独立自主地完成教育实习(见习)、实训和毕业论文(设计)的重要性。

3.各指导老师应特别重视对教育实践过程的指导、监控和评价,在成绩评定时注意对过程的考核,对考核成绩一定要参照教育实习(见习)和毕业论文(设计)所要求的相关资料综合评定。

6.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六

一、教育实习基本情况

(一)实习任务的见习

我到幼儿园的第一天就开始了这次实习的第一步:见习。见习是为了让我们能够了解幼儿园一日活动计划,活动流程,熟悉实习所在班级的基本情况,跟幼儿接触、沟通,建立良好的关系的同时,对各个幼儿特点有初步的了解。对幼儿的一日活动特点,知识的掌握程度,对知识的接受能力有一个初步的了解。幼儿园的周园长安排我分别在大班、中班和小班三个不同学龄阶段的的班级各进行两天的见习。在这一个星期虽然本班的教师没有要求我们做什么,更多是观摩,留意帮教我的老师如何开展工作。但是我并没有闲着,从一进园开始我就开始了做保育工作,并尝试和见习班级的小朋友进行沟通。孩子们太天真可爱了,很快就接受了我,我也真心的喜欢上了这份和孩子们打交道的工作。

(二)一个星期的保育工作实习

实习的第二周也就是见习后要真正实习的第一周,在这一周我是学习保育。保育老师的工作很多也很细,甚至可以说很繁琐。所以我基本上都是跟在保育老师的后面,她做什么我就去做什么,但是要求还是很高,需要细心与耐心。我每天认真的配合保育老师一起积极的完成保育工作,包括拖地、洗碗、擦桌子、叠被子、消毒、擦窗、擦厕所,给幼儿洗玩具,洗毛巾,帮幼儿梳头,还有睡室的清洁卫生、给幼儿穿衣服等多种事情。这些工作看似琐碎,但在幼儿的成长照顾中非常重要。例如这几天的早晚温差变化大,幼儿进园时都穿了较多的衣服,但随着气温变高或因为活动的原因,孩子会发热出汗,临放学时安静下来了,同时气温下降,他们又会觉得冷,这些情况保育教师都要认真细心把握,及时为孩子增减衣服;同时要留意每个小朋友的身体和精神状况,发现有不适 的及时通知园长和家长及时处理。这些工作既要要保障幼儿得到健康快乐的成长,又不应当影响老师的集中教育工作,因此对保育老师的细心和耐心都有比较高地要求。但我觉得,带着对孩子的关心和爱,这些工作虽然累,却不苦。

(三)教育及班级管理工作

1.一周的保育实习后,周园长安排我参与小班的教学和班级管理工作。在帮教老师的指导下我开始尝试带班教学和管理。在这一个星期里,我结合之前见习的见闻,在初步熟悉班级授课方式、教学计划后,写出自己详细而完整的教案;跟指导老师沟通交流学习班级管理的方法、教育教学方法。在此期间,我积极的向指导老师请教,虚心听取指导老师的意见,认真的修改自己在设计课程出现的错误,并积极寻求一种改过的方法。这个阶段给我最深的感受就是必须掌握孩子的认知规律。孩子天性活泼,有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望,但又不能象成人一样长时间集中精力甚至缺乏自律。如何引导孩子跟着你的思路去学习又不至于扼杀孩子的天真是个值得认真思考和探讨的问题。为此我特意参考了很多关于幼儿心理的资料。我改变一贯与成人交流的方式,学习用欣赏的眼光去看孩子,及时肯定和表扬他们的优点,对他们的小缺点尽量采用平等交流的方式去沟通,去告诉他们如何做得更好。其实孩子比成人更容易接受你讲道理。这一阶段我最大的感受是:对孩子,你俯下身,你会看到一个天真美好的世界。

2.教学工作的同时我学习担任班主任的工作。在这期间,班主任应该保证班级要按照一日活动计划开展一日活动或半日活动。在这个过程中班主任要注意的地方特别多,包括幼儿入园时候要接园,早餐要观察幼儿的饮食情况、带孩子做早操、集户外活动要看好幼儿避免发生意外、餐前餐后活动要适当等都要好好注意、午睡时要幼儿安静并早点入睡、起床要看好幼儿以免在发生意外、午点时也要注意观察幼儿的进食情况、离园教师也要接园。要注意每一个细节,重要的是注重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和形成。

时刻把保证幼儿的安全放在工作的第一位。同时要建立幼儿的个人档案,在幼儿家长联系方式等基础资料上补充每个孩子的学习生活特点的资料。

(四)家长与社区工作

建立良好的家园合作关系,充分整合家园教育资源,对自己的教学工作的开展、对促进幼儿的健康成长、建立良好的班级氛围和幼儿园的发展都能起到重要的作用。带班的这两周,我给班上的每个家长都打过电话,并对十二个幼儿进行了家访。了解孩子在家里的表现,向家长反映孩子在幼儿园的情况。跟家长的沟通,会使你对幼儿的身心状况有清晰地了解,在孩子的教育中可以更有针对性,工作的效果会更加的明显。同时多跟家长交流可以获得家长对你的教育、幼儿园的管理的理解和支持,这一点非常重要。听取家长对教育的意见和建议,向家长阐述你的设想和理念,双方获得共识对教育孩子的帮助在我做过之后感受尤深。例如有个家长,孩子还是读小班,但每天只要没布置作业就会有意见。我为此和周园长去了家访,跟他交流孩子现阶段的身心发展规律,对如何让孩子健康快乐成长交流相互意见。每个家长都是真心爱孩子,只要你拿出你的诚意,清楚表达自己合理的意图,家长都是乐意配合的。周园长对我说的一席话让我感触很深:我们要尊重每个家长的意见,但不要盲从或过于迁就家长的意见。有不同见解,交流是最好的方法,因为家长和教师都有再教育的需要。

二、教育实习中取得的成绩与收获

(一)看我们的保育老师做事的精神

我发现,其实凡事怕认真和爱。只要一丝不苟地做事没有做不好的事;只要有爱心,再苦也是乐。

(二)在教育教学工作方面

在管理班级,管理幼儿,吸引幼儿的注意力方面有了很大的提高,这都有赖于周园长

和指导老师杨老师李老师的一如既往的关心和帮助,让我在实习中成长了不了,学到了不少,在她们耐心指导下我的教学方法、教学技巧有了很大的进步和提高,这在我以后的教育生涯会起到重要的作用。

(三)如何解决问题

我更大一点的收获是学会如何通过交流沟通去解决问题。这不止对我今后的工作,就是对我的生活和为人处世都有巨大的影响。

三、教育实习中的不足与教训

(一)在活动中

语言表达未能充分贴合孩子的特性,肢体语言也不够形象生动;在教学工作方面,教学方法、技能、班级管理等方面也都存在不同程度不足;有时我的语言和课程设计未能吸引幼儿的注意力,不够贴近幼儿本身的童趣;在课堂组织过程中应变能力较差,没有更多的关注到幼儿的疑问或答疑的技巧有待提高,再就是我的教态还应该加强改进和注意。

(二)对每个孩子的关注还够

应该随时随地的注意到每个孩子,虽然这是一件对于我们来说比较难的事,但这是要做好一个幼儿老师应具备的条件。

四、下一步努力目标与整改措施

(一)提高自己的语言表达,丰富自己的词语,特别是要让自己的语言儿童化,让自己的语言有一定的起伏变化,能够吸引幼儿,在以后的学习和实践中,适当改变自己的表达方式,以便于更好与孩子沟通和互动,也更利于自己的教学活动的开展。

(二)提高专业技能技巧,拓宽自己的知识面。在音乐课和语言课,还 的科学课的教育活动中,我发现自己有很多的专业技能技巧都存在较大的不足,自己的知识面较窄,在以后的过程中,我应该多阅读多学习,加强这方面的训练,提高自己的专业能力。

(三)对幼儿良好行为习惯的培养、纪律意识的培养及班级的管理,都是我应该在以后的学习生活中加强的,因为孩子良好的习惯、好的纪律对自己教学意图的实施,尤其对幼儿的的健康成长至关重要。

幼儿教育是基础教育的有机组成部分,是学校教育的基础阶段,也是人才成长的奠基阶段,幼儿园的工作是:实施保育与教育相结合的原则,对幼儿实施体、智、德、美诸方面的教育,促进其身心和谐发展。这是国家对幼儿园教育工作的要求,也是幼儿园全部的出发点和归宿。同时更重要

是为自己将要从事的学前教育工作积累有益的经验,为毕业后的工作能更顺利地开展

7.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七

关键词:地方高校,基础和声课程,教学改革

《和声》课程是自我国高校音乐教育开展之初开始沿用至今的一门基础性课程, 这一课程的学习要在学生对《基础乐理》课程有熟练掌握的基础上,因为课程内容涉及各种和弦的转为与连接、四部和声的编配以及转调、离调等作曲基础知识。在相当长的一个时期,《和声》课程不管是以《基础和声》还是以《和声学》等课程名称出现,都是令教师和学生普遍头疼的一门课程,技术性的定位,让这一课程在实际教学中总是会有不同的问题摆在教师的面前。

随着“素质教育”的不断推进和全国高校的不断扩招,自上世纪末开始,我国的高校教育就由之前的“精英教育”逐渐转变为面向更多学生、面向社会实际的“大众教育”。教育理念的转变必然引导在这一理念指导下的具体课程的教学改革,一味因循 “精英教育”模式下的《和声》课程教学在素质教育的今天已经不能满足目前的学情和社会对毕业生的具体要求了,因此,不管是作为《基础和声》还是作为《和声学》等课程名称存在的这一技术性课程要适应新的需要都必须进行不同程度的教学改革。这样的教学改革在地方高校中显得尤为重要,因为地方高校的生源质量要远远低于“211”高校和“985”高校生源的基本水平,且地方高校的学生在毕业后直接步入工作岗位的也相对较多,这也是地方高校多年来考研录取率持续较低水平的一个重要因素。

目前,地方高校音乐专业《和声》课程的实际教学主要存在教学观念陈旧、教学内容繁琐、教学方法单一、教学目标不明确等主要问题。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从事基础音乐教育的中小学音乐教师。就中小学音乐教师而言,对和声方面的要求主要表现在对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两方面,即:基础知识,是指较系统地掌握和声地基本理论,具有一定的和声听辨与思维能力;基本技能,是指能较清楚地为歌曲编配简易、流畅、悦耳地钢琴伴奏,能独立分析中外音乐作品中常见地基本和声现象。鉴于对这些基本素养地分析,笔者觉得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地《和声》课程教学改革可以结合以上基本要求,就目前的教学观念、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四个方面存在的弊端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改革, 以改变现在的学生普遍不喜欢上《和声》 课,觉得这一课程学而无用的现状,并在教学过程中以培养学生利用和声技能分析音乐现象,创新音乐感受为目标。

一、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声》 课程存在的弊端

创新是人类社会发展与进步的永恒主题。它以发展人的创造潜力、弘扬人的主体精神、促进人的个性和谐发展为宗旨。开展创新教育,开发人的创造力、培养人的创新精神是高师教育的重要课题。这种“创新” 须在高师各学科门类体现出来,高师音乐教育作为高师教育的一个分支,对它的创新性教学改革亦势在必行。就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和声》课程教学而言,教学仍局限在给学生灌输传统和声的条条框框,并仍限制在狭小的范围之内,教师仍然把注意停留在基础和声是干什么用的,把教学重点放置在纠正学生四部和声写作中是否有平行五、八度,是否出现声部超越等问题上面。 而学生则为所谓的“和声规则”晕头转向, 读书期间所学的条条框框经不住实践的检验,必要的一些技能却并未熟练掌握,《和声》课程学习结束时还不清楚和声是干什么用的,对这门学科的深刻印象主要呈现于各种和声规则上,用学生通俗的话来形容就是:这也不行,那也不行。教师课堂教授的知识与学生实际需要的知识以及学生在今后的工作道路上真正需要的知识大相径庭。

另外,目前地方高校的大多数《和声》课程的授课教师自身的和声知识框架体系也是受上世纪九十年代左右的专业教师的影响下行程的,大多数局限于传统和声的范围内,鲜少涉及近现代行程的和声理论和体系,更谈不上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将近现代比较经典或流行的作品以适合的和声体系知识对学生分析讲解了,这在很大程度上加重了学生对《和声》课程的负面认识。有的教师甚至在大多数学生难以掌握艰深的和声理论时,消极地对学生说,不理解无所谓,只要你会用和声理论去配即兴伴奏就行了。尽管和声理论确实能指导学生去编配即兴伴奏,但是这样的话语却会让更多不喜欢《和声》课程的学生放弃对和声理论知识的探索欲和求知欲,久而久之,《和声》课程会成为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设置中的“鸡肋”,让教育决策者、任课教师以及课程本身都处于尴尬的境地。

二、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和声》课程的教学改革

长期以来,《和声》课程的技术性强、理论性强等特点被教育界同仁放大了无数倍,而作为实用性很强的特性却难以用实际行动去加以证明。大多数教师在教授这门课程时,将授课重心放置于理论知识的讲解,而很少将学生在实际过程中遇到的和声问题作为授课的重点加以解读,其实,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中涉及到和声知识或以和声知识进行实际操作的地方比比皆是,比如学生和声听觉与和声思维能力的培养、还有上文提到的歌曲即兴伴奏的编配,以及时下正在风行的流行歌曲作品中的和声现象解读等都与《和声》课程密切相关。因此,《和声》课程在进行教学改革时,要始终把握 “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运用和声知识进行音乐实践” 这一指导思想,以教学方法、教学内容、课程评价这三方面为重点进行教学改革。

(一)灵活多变的多维度教学方法

在传统的《和声》课程教学中,很多教师将课程的特点限定在逻辑性强、规则固定的理论课程,因此,即便是在音乐教育专业的其他很多课程都在采取教学改革的时候,还是固守着传统的教学方法,即在课堂上通过教师讲学生听记的形式授课,课下辅以相关的书面练习题。这样的教学方法类似于上世纪末期的数学课教学,学生也就想当然地将《和声》课等同于中学时代难以理解的《数学》 课,久而久之便产生了严重的厌学情绪。笔者认为,对传统《和声》课进行的相关教学改革必须在转变教师观念的基础上,首先进行教学方法的改革,教师只有掌握了一系列可适用于不同教学情况的教学手段,才能根据实际需要选择或综合运用它们以取得最佳的教学效果。因此,教师要通过灵活多变的多维度教学构建多层次、 多侧面,并融课堂讨论与矛盾解决于一体的情感投入式教学方式, 即以学生为主体,以兴趣为先导的新型教学方法。

具体来说,教学方法的改革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首先, 教师要在课堂上改变以往“满堂灌”的形象,从教师是课堂的主角转变为以学生为主体。可以在课堂课程之初先不要忙着进入知识点的传授,而是采取讨论课的形式,尽可能多地去了解学生对《和声》课程的需求,以便安排后续的知识点讲授;在讨论课上,教师除了了解学生的需求以外,还有一个更重要的任务是不着痕迹地将 《和声》课的重要性、普遍性与学生较为关注的音乐作品和音乐现象联系起来,以此来勾起学生对课程的兴趣,以便开展后续的知识点传授工作。其次,教师在掌握了学生对《和声》课程的相关需求后,要对课程过程中需要讲解的知识点进行梳理,并找到合适的方式将这两个方面相互联系,在具体授课时,还是不要上课就开始知识点传授,而是以学生关心的音乐现象或音乐作品为先导,先将这些音乐现象和音乐作品中使用的相关知识点进行讲解,告诉学生这些知识点是通过什么方式产生这样的效果的,因此来引起学生对具体问题的思考与解决。

(二)以实际为基础,注重实践的教学内容

四部和声的写作是高师和声学的基本教学内容,这对于刚入门的学生而言,的确是一种重要的学习、锻炼的方法,也是音乐创作、乐曲编配以及钢琴伴奏等应用实践的基础。但四部和声写作毕竟不等于创作、编曲或伴奏。目前,我国地方高校音乐教育专业的 《和声》课程教学正在走下坡路,教材内容的“接地气”是止滑的关键所在。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和声规则要认识其相对性在讲授和声的功能与风格、和弦音的重复与省略及平行五八度等和声规则时,首先要之初其相对性,即这样的规则中哪些是较为典型的,哪些情况下这一规则可以不被考虑,哪些情况下是必须考虑的。笔者认为和声规则应该删繁就简,诸如平行五度、隐伏五八度等早已被作曲家在创作实践中打破的条框,和声教学中也要有所放宽。其次,我国的和声教学应以自然大小调为基础。传统和声体制以自然大调与和声小调为基础,而和声小调不符合我国音乐创作的实际,这种学用矛盾的不合理状况要改革;最后是用三行谱表比用两行谱表写作更具实际意义。通过三行谱表的呈示,更利于学生对一个音乐片段的和声布局、和声内涵、和声节奏、和弦外音及相关终止式的安排与认识。

除此以外,笔者认为在实际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所教学生的专业是音乐教育专业,毕业生的去向多为中小学音乐教师;而在目前我国的中小学音乐教育中,合唱教学是每一个中小学音乐教师都会遇到的实际教学工作。因此,在本课程中,应融入合唱作品的分析与写作。教师可以选择《合唱指挥》课上学习的经典曲目, 以学生普遍熟知的音乐入手进行分析,当这样的课堂教学进行一段时间后,可以让学生就目前中小学教材中涉及的合唱曲目选择自己喜爱的进行分析与编配简易的钢琴伴奏,以达到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的。

(三)客观的结业考试与自主的结业测评相结合的课程评价环节

传统的《和声》课程结业多是以教师事先将试题出好,然后以闭卷考试的形式完成,也有的地方高校会将期末结业考试的成绩加入平时的课后作业成绩来共同完成课程评价环节,这样的课程结业形式达不到真正全面考核、评价学生对《和声》课程的目的,更谈不上对学生在日后的工作和学习中能熟练地运用这些和声基础知识,因此,对传统《和声》课程的改革必须将课程结业评介环节纳入其中。具体来说,结业评价成绩可以又三部分组成:即将学生课堂的出勤情况与平时成绩和期末试卷成绩三者作为综合评价的三个主要方面,其中课堂考勤占总成绩的百分之二十,平时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期末试卷成绩占总成绩的百分之四十,最低限度地让学生因为期末试卷没有考好而不能取得应有地成绩。

8.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八

【关键词】小学教育专业 音乐课程 问题 教改措施

【中图分类号】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6)10C-0031-02

音乐教育是培养和造就人格素养、审美能力的重要手段,人文素养教育是实现师范生全面和谐发展的必由之路,在小学教育师范生培养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乡村小学教师的来源主要是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对于小学教育师范生来说,在今后的教育教学中难免会涉及音乐课教学、音乐课外活动的组织和排练等工作,通过音乐课程的学习可以使得他们胜任这些工作,同时也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陶冶情操,成为高水平的小学音乐的师资。本文试以乡村小学教师为考察对象,针对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提出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选择合理的音乐课教学内容、加强实践教学环节、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熟悉小学音乐教材、加强学生岗前培训、制定考核标准等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的问题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都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小学教育师范生往往只学过几节简单的音乐课后便上讲台兼任音乐教师,而实际上,作为一名小学音乐教师所要具备的音乐知识和技能他们并没有能够很好地掌握。传统的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存在以下方面的问题:

(一)学生音乐基础较差

高等师范院校是培养未来教师的摇篮,在越来越重视小学教育的今天,小学教师的音乐素质也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在高等师范院校中,普通音乐师范院校都要求学生要有一定的音乐基础才能入学学习,而小学教育专业的学生却不同,该专业在招生时对学生的音乐基础的考核要求相对较低,有一些学校甚至不作要求。与音乐教育专业的学生相比,小学教育专业很多学生甚至从来就没有上过音乐课,受过音乐教育或是学习过某种乐器的更是少之又少。而且学生对音乐的喜爱大部分都偏向流行音乐方面,对音乐课上教授的音乐理论知识缺乏兴趣。

由于学生的音乐基础有很大的差异,“集体课”的授课形式使得授课的时间、教学的内容、教学的进度和教学的效果都受到一定的限制,无法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音乐技能水平不尽如人意。

(二)课程学时较少

由于专业需求,小学教育专业开设的课程较多,包括语文、数学、教学法、心理学等,还有许多通识课程,所以能安排音乐课程的课时非常少,有些是一个学年甚至是一个学期。由于课程学时严重不足,大多数高校的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都采用“集体课”的授课模式。大班的集体音乐课主要在30到40人,它的优势在于通过扩大教学对象的人数,大大减小教师的教学任务压力。然而,不同能力水平的学生集中在一起上课,无法因材施教,同时,由于学生学习进度不同,教师上课感到吃力,直接影响到教学效果。比如大班的钢琴课教学,一堂课90分钟的时间,教师对40多名学生一一进行辅导,是不可能实现的,甚至有时候都不能保证对学生进行新课的示范,学生课后只能“瞎练”,不仅教学进度慢,教学质量也不能得到保证。

(三)教学内容不合理

原来的师范生音乐课程内容基本上是参照音乐教育专业的课程标准。教学的内容包括乐理基础知识、音乐欣赏、音乐教学法等。学习的内容很多,有些内容比较深奥,学生很难理解。学生往往是什么都学,但又学得不深,教学效果并不理想。小学教育专业音乐培养目标不是学艺精湛的音乐人才,而是要提高学生的基本音乐素养,通过技术技能的训练,能对小学音乐教育的特性有深入了解并熟练掌握小学音乐教学的手段和方法。然而,大部分教师都是毕业于专业的音乐院校或是师范院校,有很高的音乐技能和很深的音乐专业情结,所以在教学中就会潜移默化地把传统的音乐技能教学理念搬到小学教育师范生的音乐培养上来,把师范生当成音乐专业学生来培养,忽视了小学教育师范生对音乐针对性的学习和对未来该职业特色的音乐需求。

二、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由于以上种种原因,师范生音乐课程教学效果不佳,很多乡村教师不能胜任音乐教学。因此,笔者认为,小学教育专业音乐教学的改革对乡村小学教师培养尤为重要。根据小学教育专业师范生的特点及乡村教师在音乐教学中教学对象和硬件环境的特点,可从以下方面采取音乐教学改革对策。

(一)学习小学音乐课程新课标

教育部于2011年颁布了新的小学音乐课课程标准。新课标的实施,是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改革的核心内容,是实施教育改革的重要任务。新课标的出台,使得教师创新教学有了更大的舞台,为小学音乐课堂教学开展指引了方向。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通过学习小学音乐课的新课标,可以更好地了解新时期小学音乐课的基本理念、设计思路、课程理念和内容标准等,为今后从事音乐课堂教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选择合理的音乐课教学内容

一直以来,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程设置的随意性较大,没有统一的教学大纲,也没有专门的音乐教材,很多时候都是用专业音乐师范院校的教材来参考,以至于有时候也会把培养专业音乐师范生的那一套模式运用到小学教育专业来。其实,大多数人们对音乐教育的认识并不完全正确,认为音乐教育就是音乐技能训练,训练学生演唱歌曲难度有多高,器乐演奏能力有多强,会演奏多少种乐器,往往忽视了音乐的美育功能,忽视了音乐对提高人文素养的重要性。在新颁布的小学音乐课标中,音乐课程降低了对学生知识掌握的要求,强调学生对音乐的感知力、鉴赏力、表现力和创造力的培养。所以,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课程上要区别于专业音乐人才培养的要求,要有自己的专业特色。在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教学内容的制定与教材的选择上,更应该强调师范性、基础性、实用性、审美性、创造性与多样性,不仅仅是音乐技能的学习,音乐教学方法的学习也同样重要。

(三)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加强小学教育专业的音乐技能训练,提高学生对音乐课堂的兴趣是关键。传统的音乐教学以“教师教学生学”为主,学生的兴趣爱好容易被忽略,久而久之学生会感到厌烦。提高学生对音乐课的兴趣,必须把“教师教为主”转变为“学生学为主”,加强实践教学环节。画家不一定会教画,音乐家也不一定就是好的音乐教师,“会”是一回事,“会教”又是一回事。教师要学会把讲台让给学生,鼓励学生多上台、多试讲、多讨论和多总结,讨论如何设计小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环节、如何将音乐技能运用到实际教学中,总结教学中的经验和不足,让学生做到与小学音乐教师岗位早接触、早了解、早熟悉。除课堂教学能力的培养外,还要注重培养学生对课外音乐活动的组织能力,比如合唱训练、合唱指挥、歌唱比赛和晚会演出的组织等。

(四)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

受专业课程开设的限制,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时设置得比较少,要在有限的课时里完成音乐技能训练和实践教学是很难做到的,那么,学生在课后的音乐技能训练就尤为重要。但由于学生本身的音乐技能水平较差,大班教学的人数众多,教师不能一一顾及,课后训练的效果并不理想。针对这一情况,我们为学生制订了一系列课后训练计划和措施,并根据班级的学生情况进行分组训练,以“优生”带“差生”的方式来提高课后训练的效率。此外,还要合理运用先进的电子教学设备,对训练内容进行录像、录音,保证学生课后训练的质量。

(五)熟悉小学音乐教材

小学教育专业的师范生将来要从事的音乐教学主要是小学音乐课,所以要求学生对近几年来小学音乐课使用的音乐教材要很熟悉。为此,在进行音乐技能训练时,可以参考小学音乐教材中的歌曲和教学要求,编写一些视唱训练的教材供学生练习,也可以进行儿童歌曲表演唱训练。这样,学生不仅能得到技能上的提升,也对小学音乐教材更加了解。除此之外,还要有一定的儿童歌曲量的积累,要多学、多听、多唱,丰富自己的曲库。还要对新出的儿童歌曲或是动画片的主题曲多留意、多学习,这样才能使自己的曲库得到及时的更新。

(六)加强学生岗前培训

结合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顶岗实习的实际情况,加强学生的音乐技能培训,使学生的音乐知识和音乐技能得到巩固。根据实习学校情况的考察,为学生创造情景教学或是试讲,同时,还加入一些音乐教具的制作等,为学生站上教师岗位提前做好准备。

(七)制定考核标准

音乐教学技能的考核,是对小学教育专业学生音乐课程教学掌握情况最直接的评价。应根据小学教育专业音乐课的教学大纲,制定合理的音乐技能考核标准。这不仅能使学生对音乐课程学习更加重视,还能让教师及时了解学生音乐知识、音乐技能的掌握情况,并对音乐课教学与训练做出相应的调整。

此外,还要合理调整音乐课程的比例,使音乐课程的结构得到完善。当然,在培养模式上要具有灵活性,要根据学校与学生自身的情况进行调整与选择。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教材专家工作委员会.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解读[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3]陈丽娟.新课程标准下的音乐教师从教能力结构探析[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8

[4]周晓露,刘霄.小教专业(本科)音乐教育的目标定位与实践途径[J].沙洋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6(6)

[5]孙作东.农村小学音乐教师质量状态调查研究[D].长春:东北师范大学,2007

【基金项目】2014年度广西高等教育教学改革工程立项重点项目“地方高校面向山区农村创新小学教师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2014JGZ139)

9.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方法 篇九

摘要:目前我国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的效果之所以不尽人意,教师教学方法的运用不切合实际应是其主要原因之一。音教专业钢琴教学可用“因势利导”、“难易无序”、“不求甚解”等方法,达到其专业的最终目标。

关键词:音乐教育;钢琴教学;弹奏技能;综合能力随着我国业余钢琴教育的蓬勃发展,不少青少年学生在钢琴弹奏技巧方面已经表现出较高水平,然而,对于业余钢琴教育最重要的成果接受者——大学音乐教育专业钢琴学生而言,受以考试、考级或比赛等为目标的应试教育倾向影响,虽然绝大部分学生进校时的钢琴弹奏技巧已达相当程度,但由于过去的某种“功利性”目的始然,其在基本弹奏技术方面仍然还有许多需要梳理论文发表或改进之处。如何在教学中根据其特点选择与运用恰当的教学方法,取得较好的教学效益,让学生在已有技术程度基础上进一步提高钢琴弹奏水平,是值得业界认真研讨的问题。

一、因势利导从心理学的角度思维,人从小到大的知识水平提高和能力发展的过程,必然受到“学习远期效应规律”影响。

对于业余钢琴教育而言,这个规律表明:处于幼年、儿童、青少年时期的学生,一方面思维反应灵敏但思想单纯、情感单一,在学习过程中倾向于严格按要求专注于纯技术方面,同时,由于处于生长发育时期的青少年不仅身体机能活跃,记忆力较强,而且与钢琴弹奏相关的身体机能如手指、骨骼等的发育也正处于活跃期,因此,更容易使钢琴基本的弹奏方法及相关的身体机能等,通过他们的练习过程实现定型、提高与稳定发展。所以,尽管处于业余教育中的青少年学生理解力较弱导致其在音乐情感及内涵等综合素质方面表现不足,但仅凭借年龄上的优势也仍然容易从弹奏的熟练程度方面得到人们的赞许。

随着学生年龄的增长,其弹奏技术的进步速度在进入大学后会明显有所减缓,但在青少年时期(或在业余学习期间)所建立的钢琴弹奏技巧上的“童子功”优势,不仅仍然能够继续得以发挥,甚至音乐的情感与内涵等也可以被充分地表达出来。这种提高和能力发展正是“学习远期效应规律”。

《四川音乐学院音乐教育系钢琴教学大纲》中明确:“钢琴基础课是音乐教育专业的基础课程,目的是培养学生听觉、识谱、节奏感、音乐感和对作品的理解及表现力;丰富音乐知识,增强音乐修养,能弹奏各个风格的音乐作品,能适应今后的教学工作。”这个大纲不仅对学生已有基本钢琴弹奏技术水平程度的认可,也不单纯地强调其钢琴弹奏技术在大学教育中拔高等具体问题;不仅有对学生自身已有钢琴弹奏能力和水平的尊重,也没有超越音乐教育发展对未来教师的知识结构和程度的预期。也就是说,在学生进校时的基本钢琴弹奏水平与能力已定的前提下,我国许多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大纲中对“全面培养”的教育目标的强调,明显受到了这个“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影响。

遗憾的是,现实中个别教师在钢琴教学已将这个可供参考的“学习远期效应规律”抛弃了——在个别音乐教育专业钢琴教学中,不论学生已有弹奏方法及技术水平程度高低或谬误与否,一概强调钢琴弹奏技术技巧方法的改进与提高——单纯关注基本钢琴弹奏技术的训练,着重关注弹奏方法的所谓科学化、规范化,为了达此目的甚至不惜一味加难作品程度。此类无视学生实际能力且颇具“功利性”的做法,使大学音乐教育专业的钢琴教学,无形中成为了业余钢琴教育或“应试教育”模式的演变与继续。

现在大凡能进音乐教育专业学习的学生,估且不论其钢琴弹奏方法或技术科学、正确与否,一般都已经历了备考期钢琴“应试教育”的突击过程,即已经具备有一定程度的钢琴弹奏技术能力和水平。仅鉴于此,符合“学习远期效应规律”的“因势利导”的教学方法,应该是获取最佳教学效益的有利选择。

10.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十

关键词:新课标 高师音教专业 课程结构

继2001年教育部颁发《全日制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实验稿)》(以下简称“实验版”课标)的2011版修订稿以来,新一轮的高等师范院校音乐教育专业课程改革(以下简称高师音教专业)也提上日程。但课程改革是最复杂的系统工程,因此本文先就其基本导向和思路提出自己的看法。

一、突显课程结构的人文定位,夯实师范生的文化底蕴

较之于实验稿课标,新课标对音乐课程的性质表述得更详细,定位也更准确。其中,以人类学观点为理论依据,新课标首先明确了音乐课程性质的“人文性”定位,指出“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人类宝贵的精神文化遗产和智慧结晶。无论是从文化中的音乐还是从音乐中的文化视角出发,音乐课程中的艺术作品和音乐活动,皆注入了不同文化身份的创作者、表演者、传播者和参与者的思想情感和文化主张,是不同国家、不同民族、不同时代文化发展脉络以及民族性格、民族情感和民族精神的展现,具有鲜明而深刻的人文性。”[1]针对课程性质的“人文性”定位,吴斌、金亚文先生在“新课标深度解读(二)”中指出,“课标对音乐课程‘人文性’的阐述,建立在‘音乐是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的认识基础上。”[2]然而,要使学生理解音乐本体,理解音乐所传达的深层文化意蕴,教育者应将音乐与其赖以生存的文化土壤相对接,从生命意识本源、文化意识本源上来阐释音乐形式与内容的特征及其与整个文化语境之间的交互关系。这对音乐课程的承担者、设计者、执行者,音乐课程改革的核心力量——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提出了很高的要求。因此,新课标背景下的音乐教师除了应具备较强的专业技能外,还应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和深厚的文化底蕴,能够在向学生传授音乐知识与技能的同时,将优秀音乐艺术所蕴含的价值观念、伦理道德、人生态度、审美情趣等内化为学生的基本品格、气质修养、处世哲学,能为学生“建立一种理想主义和浪漫主义的亮色。有了这么一点亮色,当他遇到沉重黑暗的东西时,才不至于走向绝对虚无。”[3]

众所周知,基础音乐教育的师资绝大部分来源于高师音教专业。因而从很大程度上来说,高师音教专业的教学质量直接决定了基础音乐教育的教学质量,高师音教专业所培养出来的准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和文化底蕴也直接决定了基础音乐课程的人文性是否能够得到充分地彰显和挖掘。然而,由于现存高师音教专业的生源和招生情况的特殊因素,高师音教专业学生的入学文化考试绩相对偏低,使得师范生的文化基础相对薄弱。学生入学后,由于专业技能课程学习任务繁重,在基础文化课程上付出的时间和精力相对较少,不少学生的文化基础不仅未能在大学阶段得到应有的提高,还在人文素养和价值观的形成上产生了严重的缺失。这些问题如不能得到有效的缓解,音乐课程的人文性定位无疑就将成为一句难以实现的空话。当然,令人欣慰的是,国家近年来对艺术教育质量的重视程度越来越高,对艺术特长生的文化成绩要求也在逐年提高。这无论对高师音乐教育还是基础音乐教育来说,都是一件大好事。

遗憾的是,受传统专业音乐教育办学思维的影响,我国高师音乐院校长期在音教专业办学理念和人才培养模式上不仅不够清晰,还将人才培养的目标设定在类似于音乐院校表演人才的培养上,使得教师教育的人才培养长期在专业性和师范性之间游离、徘徊,导致课程设置较为混乱,师范生应有的专业知识技能和人文素养得不到有效的提升。从很大程度上来讲,这也是基础音乐课程改革在一线教学中受阻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如果高师音乐院校在音教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和课程结构上不作彻底的整合与优化,或者不给音乐教育以应有的人文性和师范性教育,所培养出来的人才将只能是音乐技术人才,而不是真正具有深厚文化底蕴的合格的音乐教育人才,或者更诗意或确切地说是真善美的播种者。

可见,高师音乐院校必须在加强师范生课程结构的人文性方面有所作为,重新审视音乐学科的人文价值,突出音乐学科和专业的人文属性,更新人才培养和课程教学观念,以“人文与科学相融合”的课程观代替长期以来受西方科学工具理性主义思维支配所形成的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4]从课程设置、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教师素养等多方面提高专业课程结构的人文性,并充分发挥隐性课程对学生的人文熏陶作用,夯实音乐师范生的文化底蕴,提高音乐师范生的人文素养,真正使高师音乐院校成为推进基础音乐教育和课程改革的动力源。

二、规范实践课程的学时安排,提升师范生的教学能力

实践音乐教育哲学的代表戴维·埃里奥特认为,“音乐是人类的多样化实践活动”。[5] 他反复强调,在音乐教育的过程中应始终贯穿各种类型的音乐实践活动。他认为,只有通过一系列以实践为基础的音乐教学、音乐听赏、音乐表演以及音乐创造活动,才能够引导学习者充分感受音乐、学习音乐、思考音乐,从而获得自身的音乐享受并使之成长,获得人格及素养的全面提升。

基于践行音乐的多样化实践之目的,2011版音乐课标指出:“音乐音响不具有语义的确定性和事物形态的具象性。音乐课程各领域的教学只有通过聆听、演唱、演奏、综合性艺术表演和音乐编创等多种实践形式才能得以实施。学生在亲身参与这些实践活动过程中,获得对音乐的直接经验和丰富的情感体验,为掌握音乐相关知识和技能、领悟音乐内涵、提高音乐素养打下良好的基础。”[6]新课标对音乐课程性质的实践性定位,对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教学实践能力提出了较高的要求。一堂优秀生动的音乐课不仅体现在学生能积极愉悦地参与音乐实践和较好地掌握音乐知识技能上,更体现在教师对课堂各个实践环节有效地设计、组织与实施以及课后对课堂教学良好的反思能力上。这些教学能力养成和提高的唯一途径只能是平时日积月累的教学实践。而对于音乐师范生来说,要获得这些教学实践能力,只能依赖于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设置的教学观摩、跟岗见习和教学实习等教育实践课程。然而,与我国当前师范教育大环境相似,音乐师范教育在课程设置上比较重视学科专业知识,轻视教育理论和教师实践能力的训练,“实习、见习较少,且时间安排相对滞后。因而,学生实践能力较差,缺乏应变能力,难以从容地胜任未来的中小学教学工作。很多师范生在毕业后的一段日子里都将自己摆在新手的位置上。而新手在日常教学中,往往只会按章办事,教条地执行在职前教育中所接受的书本知识,造成师范生条件性知识和实践性知识的不足。”[7]据相关数据显示,我国师范院校教育实践课程平均只占总课时量的3%-4%。而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当前,英美的校本教师教育已经从在职教育扩展到职前教育。澳大利亚教师教育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也加强了大学与中小学的合作,将职前教育的60%课程安排在中小学进行,有14所大学的教育院系与130多所中小学结成了教师教育的伙伴关系。他们的实践课程计划完整包括了对课程结构、教学实习、指导教师角色以及对实习教师的评价等多方面要求。”[8]与这些西方发达国家相比,包括音乐师范教育在内的我国教师教育课程结构要改革和调整的方面似乎太多。“《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已经明确要求各师范院校‘制订适应中小学实施素质教育需要的师资培养规格与课程计划,探索新的培养模式,加强教学实践环节’,从而培养未来教师的‘创新能力和能够将理论应用于实践、转化为技术的实践能力’,让培养出来的新教师成为基础教育改革的促进者、推进者和引导者。”[9]可以看出,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对师范院校当前的教育实践课程已经敲响了警钟。

nlc202309090259

因此,对于高师音乐院校来说,重新理解和认识教育实践课程的内涵与价值,增加音教专业教育实践课程的比重,加强与中小学音乐教育教学的合作,科学合理地安排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时间,提高教育见习和实习的效能和质量,已成为提升学生职前教学实践能力的必由之路。唯有如此,高师音乐院校才能顺应基础音乐教育和课程改革的要求,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师资,在明确自身办学定位和核心价值的同时找寻到自身发展与突破的关键点。

三、有效整合课程内容,优化师范生的知识结构

在吸收和借鉴了一些发达国家基础音乐教育成功经验及优秀音乐教学法、音乐教育哲学、音乐教育心理学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结合我国音乐教育实际情况,新课标指出“音乐课程的价值在于:为学生提供审美体验,陶冶情操,启迪智慧;开发创造性发展潜能,提升创造力;传承民族优秀文化,增进对世界音乐文化丰富性和多样性的认识和理解;促进人际交往、情感沟通及和谐社会的构建。”[10]围绕这些价值定位,新课标虽然将音乐课程内容分成了四个不同领域,即感受与欣赏、表现、创造、音乐与相关文化,但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它们却是一个相互渗透、相互融合、相互依存的有机整体。“例如‘感受与欣赏’即包含有‘音乐与相关文化’的诸多内容,而音乐‘表现’的过程也是音乐听觉能力、欣赏能力的培养过程,同时也是展示音乐创造力的过程。反过来看,音乐听觉与欣赏能力的提高,可以丰富音乐的表现,促进音乐表现力、想象力、创造力的发展;同理,‘音乐与相关文化’也只有在音乐欣赏、表现和创造活动中才能真正得以理解和体现。因此,在音乐教学实践中,具体到一个单元或一个课时里,可以有一两个主要的内容,或者两个内容相互结合,或者与其他内容相配合,形成以某些内容为主的综合课。”[11]这些课程内容设计与教学理念对高师音乐院校音教专业课程教学来说,是非常值得也有必要借鉴的。

我们知道,在长期以“学科为中心”的课程观主宰下,我国高等教育的设计者在进行课程编制时,“往往把学科或知识体系作为课程设置主要的或惟一的依据,按学科知识的逻辑顺序组织教学内容,强调课程对学科发展的促进作用。这种以学科知识为中心的价值观,强调课程的全面、系统和纵深,反映在课程体系上,重视学科课程的完整性、理论论述的详尽性、思想观点的统一性、结构体系的严密性、教材的规范性。”[12]这样的课程设计和编制思想同样也反映在高师音乐院校音教专业课程内容的编制思路上。比如,对于和声学、曲式学、复调、配器、歌曲作法等作曲类课程,高师音乐院校往往借鉴和采用的是专业音乐院校作曲专业分科教学的形式。这种分科教学因强调学科知识的系统性而缺乏对关联度较高的内容的有效整合,导致学生思维比较机械而不灵活,在知识的掌握和运用上不能融会贯通,会分析多声部作品而不会创作多声部作品或会创作旋律而不会配置和声的大有人在,而对作曲类课程表示听不懂或难以掌握的学生更是占多数。而通过分析新课标和中小学音乐教材以及中小学音乐教育实情我们可以看出,音乐教师不仅应能熟练地创作简单旋律,而且能够将这些旋律加以变化发展形成一定规模,并以多声部的形式呈现在学生面前,让学生充分感受音乐的统一、对比、和谐等形态美的特征,从而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鉴赏能力。可见,基于基础音乐教学实践,高师音乐院校对于作曲类课程的内容结构和教学方法要整合和优化的方面还有很多。再比如,在视唱练耳课程中,传统的教学关注的主要是视唱和练耳两方面,注重的是对学生听觉和视唱能力的培养,而忽视了对学生在音乐要素的认知、旋律和节奏的编创以及即兴表演等方面综合能力的培养,而这些能力正是当前基础音乐教育对音乐教师专业技能的基本要求。虽然,国家教育部艺术教育委员会的相关专家已经意识到这些问题,并组织专家有针对性的对高师音教专业部分专业课程进行了整合并编写了相关教材,如将原来分科教学的乐理和视唱练耳两门课程融合成《乐理与视唱练耳》一门课程,将原来分科教学的和声、曲式、复调及部分配器法融合成《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一门课程,并编写了相关教材。但从目前这两门课程的教学实践和教材使用的实际情况来看,还有不少地方有待进一步完善。比如,对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该课程教材虽然注重了对作曲类四大课程内容的整合,但部分章节在知识结构的逻辑性上严重脱节,使得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困难重重,导致目前许多师范院校在这门课程的设置上有名无实,实际授课还是采用了传统分科教学的形式。同样,对于《乐理与视唱练耳》课程,由于该课程教材过分注重对学科专业知识的综合,而忽略了学生在各知识点上学习的渐进性,使得任课教师不得不以其他辅助教材作为课程内容的补充实施教学。

值得肯定的是,这些专业课程改革尽管问题很多,但已经在力求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合格师资而努力的道路上迈出了尽管艰难却非常可喜的第一步。当前高师音乐院校应努力尝试的,是在这条道路上继续探索前进的方向,从而总结经验,找出不足,努力使专业课程内容的整合更加科学合理,从而进一步优化学生的专业知识结构,在为基础音乐教育输送优秀人才的同时,推动基础音乐教育向更好的方向发展。

自新课标正式启用以来,已有近四年的时间。为了能够了解新课标的实施情况,笔者曾于2014年下半年至2015年上半年分别对江苏省部分地区基础音乐教学状况作了一些调查。对于调查结果,将另文报告,但其中有一个与本文主题密切相关的重要结论就是:基础教育音乐教师的人文素养、教学实践能力和专业素质是决定新课标理念能否真正在课堂教学中得以体现的关键因素,因而也成为决定基础音乐课程改革顺利与否的主要因素。这对高师音教专业的学生——这些未来的音乐教师们提出了较高的要求。

展望未来,高师音乐院校唯有顺应基础音乐课程改革的要求,明确专业办学的定位,优化课程结构的设置,才能在准确找到自身定位及立足点的同时,为基础音乐教育培养出合格的师资人才。

参考文献:

[1]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

[2]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二)[J].中国音乐教育,2012,(06):5.

[3]钱理群.语文教育门外谈[M].桂林: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3:78.

[4]谭伟平.我国大学人文课程设置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07):68.

[5]David J.Elliott. Music Matters: A New Philosophy of Music Education[M].New York: Oxford University Press,1995:43.

[6]中国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2-3.

[7]王幸福.论师范生实践性知识的发展现状及培养对策[J].文教资料,2010,(09):127-128.

[8]朱水萍,Peta Heywood.教师成长初期的教育实践能力培养——基于澳大利亚拉筹伯大学教育实践课程考察的启示[J].宁波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2007,(0l):48.

[9]骆琤.中美教师教育实践课程比较研究[D].上海:华东师范大学,2009年.

[10]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S].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3:1.

[11]吴斌,金亚文.音乐课程改革新的里程碑--《义务教育音乐课程标准(2011年版)》深度解读(六)[J].中国音乐教育,2012,(10):5-6.

[12]谭伟平.我国大学人文课程设置刍议[J].高等教育研究,2005,(07):68.

11.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十一

自2006年11月颁布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各类必修课程教学指导纲要》至今, 高师音乐的和声教学越来越受到关注, 作为普通高校音乐教师教育专业本科生的一门专业主干课, 和声教学效果的好坏直接关系到后继的课程。本次研讨会旨在通过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材的修订及试点院校使用情况的说明来引导现阶段和声教学改革的新思考、新启示、新发展。会议的召开对高师和声学课程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专业学术的发展以及我国高师音乐教育的改革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

短短的一天时间里, 会议内容紧凑充实。上午, 王安国教授做了题为“全国普通高校音乐学 (教师教育) 本科专业课程试点工作与《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教材教程的解读”的主题报告。回顾了我国近十年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 他讲到高师音乐教学正处于一个高速发展后的平稳进行期, 过去我国基础音乐教育课程的发展经历了前进、倒退、曲折中前进的总趋势。他指出我国基础音乐教育教学中中小学校存在的问题有:1.不到位——音乐教育在基础学科教育中的地位极其脆弱。国家相关规定中明确规定音乐课在中小学基础教育课程中占百分之四, 但是各地中小学音乐课程的开课情况却极其令人担忧, 许多学校不开课、少开课。2.不作为——音乐教学质量不高、内涵不充实;缺乏对有效音乐教育知识的认识;缺少对“音美育人”最根本的哲学内涵的深刻理解。

他同时指出我国高师音乐教育教学存在的问题最集中的表现在于促进学科建设的最大动力来源于学位点与重点学科的资格申报和评审而不是以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为核心动力。他强调一个合格的高校作曲理论课专业的高校音乐教师应具备对所教授学科及相关学科知识透彻的理解和把握及对学生教学的责任心和爱心两方面的基本素质。他认为高校作曲技术理论课应具备的四个基本知识要点包括:两种基本调式 (自然大小调、和声大小调) 内自然和声材料基本形态、音响特性、功能定位及应用常规及相互关系;清晰乐段概念;建立在盲点结合的协和关系及音线的时空关系之上的复调对比二声部关系;为适用非规范乐队而使用三到五行表达的乐谱形式简化功能谱。

下午的报告会针对王安国教授所提出的现象和问题, 刘之、张碚、张友刚三位教授分别从和声、作品分析、复调三个方面对教材的修订做了相关说明;汪高原、潘琳、张立三位青年教师从自展, 因此, 基础造型课程对艺术的发展有着相当重要的作用。在实际教学中, 我们必须注重造型基础课程, 力争培养出更多符合21世纪社会发展需要的艺术设计人才, 促进艺术和社会的更快发展。

参考文献:

[1]崔爱武.艺术设计基础教学中学生创造力培养初探.教育与职业, 2008年33期.

[2]陈辉.造型基础课程探究.美术大观.2011年03期.

[3]陆斐然.艺术设计造型基础课程改革探析.艺术与设计 (理论) , 2010年10期.

身教学角度出发对现阶段高师作曲技术理论课程教学做主题报告。

刘之教授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修订说明, 针对高师教育的培养对象是将参加中小学音乐教学的教师, 增加了调式的综合与扩展、歌曲旋律的和弦选配等相应的内容。同时刘老师提出, 针对四声部和声织体的训练在我们现阶段的教学过程中存在着训练时间太长、学生多专注于复杂的声部进行原则、训练过程中付出的时间与结果不成正比等一系列问题, 我们是否可以考虑以钢琴作为载体来实现和声从理论知识到具体实践的转换?张友刚、张碚教授分别从复调及曲式分析方面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做了修订说明。针对“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设置、教材的选用、试点院校在使用中出现的困惑, 张友刚做了题为“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的教材分析和教学思考”的报告。他指出, 我们在音乐课程的设置上应该注意创新性与传统型、整体性与个体性、有机性与独立性、连贯性与交叉型、综合性与单一性的结合。

接下来, 汪高原、潘琳、张立三位教师对教学中出现的问题做了报告。汪老师通过对中学实际调查得出结论:现阶段大部分毕业学生存在高理论低技能的情况, 不符合中小学音乐教学的要求。通过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课程的开设, 课程加强了学生对钢琴伴奏和配奏的训练, 改变了以往以四声部和声写作为主体的模式;加强了和声分析和欣赏方面的训练。张力老师从课程教学的现状和改革面临的挑战两方面做了报告。他讲到, 高师音乐课程普遍将四大件 (复调、和声、曲式分析、配器) 做为基本课程, 而这一课程设置与我们的现状和教学目标是不相符的。现阶段课程面临的挑战:综合性、多声部音乐分析与写作综合性是要把四大件有机的结合在一起而不是简单地堆积在一起;实践性、多声部音乐分析和写作在教学中具有更强的教学性;基础性、基于高师音乐教育的对象是中小学音乐教师, 课程应更注重基本理论知识与实际教学实践的结合。

大会最后进行了分组讨论, 各高校代表各抒己见, 对“怎样将四大件更好的整合在一门课程中?”“如何选择教材?等问题展开了热烈的讨论。王教授最后指出我们要在改革的过程中不断的总结经验教训, 为我国高师音乐教学贡献一点力量。最后请允许我引用张力老师的一段话来结束本文:“任何一个改革, 上至国家政治经济的改革, 下到我们教育事业的改革都是一个观念上的改革, 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 有缺陷我们就弥补、有不足就改正、有失败就及时总结经验教训, 坚持下去, 我们的改革一定会获得成功”。

[4]王英珏.李禹.对艺术设计专业造型基础课程体系构建的思考.美术大观.2008年09期.

[5]付敏.艺术设计教育创造力培养与教学模式改革.中国成人教育, 2009年16期.

[6]李雪飞.论艺术设计教育中创造力的开发.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2002年02期.

[7]曹瑞林.高等艺术设计教育初探——谈2l世纪艺术设计人才的培养[J].河南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 2003 (04) .

12.音乐学专业教育实习课程教学方案 篇十二

级评 二 级评价指标

专业 :

)

实习班级 :

满 参考

实习指 导老 师 :

评价等级( 权 重)

C D E 分 ( 0 6 ) ( 0 4 ) ( 0 2 )

价指标

分 分值 A ( 1 D

教学态 l 虚心听取指导老师意见 , 尊敬师长 , 团结协作 , 备课 、试 讲、听课认真 , 记录详细; 度与技 能 2 . 口语表达清晰 、标准 , 有感染力 , 科学性强 ; 板 书规范; 实验能力强 , 能熟练应用多媒体手段辅助教学 ;

S

1 0

5 4 3 5 4 3 5 4 3

2 2 2

l

l 1

5

3 熟 知新课程理念 , 具有 较强的分析教材能力 , 按课程标准要 求和学情制定教学 目标 、编写实习授课计划 ; 5 教学准 备工作 4 . 根据教学 目标联系生活 、社会设计适合学生认知能力的教学方案 , 教学方案准确详细 , 进度 安排合理 , 编写完整 ; l 5 5 5 . 搜集 、鉴别 和有 效利用校外的学习资源 , 制作精美 、规范 、适 宜教学的课 件 ; 6 . 把握课程进度 , 课 题导 人有创新 , 课后小结精辟 ; 7 . 课堂控制能力强 , 熟悉讲课内容 , 讲解熟 练、系统 , 且 逻辑分明 , 层次清楚 , 无错漏 ; 8讲解概念清晰 , 能深入 浅出 , 讲解 内容深度 、广度适当 , 重点 突出 、难点讲透 ; 教学实 9教法多样 , 实施灵 恬, 注彭 澍 缝能 力1 发雇学 生个陛; 施工作 l O . 熟 练应用 多媒 体手段辅 助教学 , 效果 良好 ; l 1 . 演示实验操作熟 练, 探究实验准备充分 、引导有序 ; l 2 . 语 言简练 、生动 、清晰 , 速度音量适中; 板书、图表整洁 、规范、设汁合 理; l 3 . 理论联 系实 际 , 结合教学进行思想教育 ; 教学效 l 4 . 按 时上下课 , 注意维持课堂秩序, 教学认 真负责, 注意言传身 教, 丸 表 ;

果 l ( 】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5 4 3

2

2 2 2 2 2 2

l

l l l 1 l l

5 5 5 5 5

4 0

5 5 5 5 5 5 5

2 1 2 l 2 l

2 1 2 l

l 5 . 讲授效果好 , 学生理解 、掌握所学内容 ; 注意反馈信息, 及时调整 , 改进教学 ; 1 6 . 合理布置课后作业 , 批改作业或实验报告及时 、认真;

2 l

教学辅

助工作 1 7 注重课后总结 , 及时辅导 , 辅 导认真 、耐心 ;

l 8 . 能根据教学 目 标 编写试卷 , 分析试卷 ; 学生考核成绩记载全面 ;

l 5 5

5 5

5 4 3

5 4 3 5 4 3

2 l

2 l 2 l

l 9 . 教学实习总结全 面、实事求是 , 书写认真 、规范, 对实习过程 中出现 的问题分 析透彻 , 并提 出科学 的解决方案以备 总结与 借鉴 ;

.

在指导 教师的指导下熟悉 教学实习环节 和工作 流程 , 实习期间全程指导学生 , 对学生 管理严格 , 工作认真到位 , 1 ( 】 指导 2 O 随时关 注教学 实习计划执行情况 5

5

4

3

2

l

1 . 在评 分栏内相应分值上打“ V” ; 总分 2 . 累计 各项一级评价指标得分 :

3 . 累计 总分。

1 m

总 分

三、高师物理教育专业教学实习工作评价表 的应 用

物理高师实习生尚欠 缺的能力 , 可 以供高 师物理教育专业参考 ,

物理教育实习生教学工作评价 表首 先在桂林 师专物理教育 如应 考虑对大学 物理实验课 程进行改革 , 以适应基础教 育改革 专业 2 0 0 8 年的教育实习工作 中试用 , 后 经对指标体系 部分内容 的需 要 , 还 可以加强 高师生能力 的培养 , 提高对 中学生 的管理 、 进行微调 , 继续在桂林师专 物理 教育专业 2 0 0 9 年、2 0 1 0 年、2 0 1 3 教育 能力和对课 堂 的控制 能力 , 以适应学生 群体不 断成 长对教

年 的教学实习工作 中应用 。 师 的新要求 。圃

2 0 0 8 年、2 0 0 9 年、2 0 1 0 年和 2 0 1 3 年使用评 价表对高 师物理

教 育专业 教学实习工作 进行评价 的结果表 明 : 加 强了评价 目的

[ 参考文献]

[ 1 j 张颜 萍. 初 中物理教学 实习应 掌握 的基本要素[ J ] l 甘肃 高师学报 , 2 0 0 5 ( 2 ) [ 2 ] 金 娣. 教育评价 与测量 [ M] . 北京 : 教育科学 出版社 , 2 0 0 2 . [ 3 ] 范建玲. 基 于乡镇 中学教 育主体现状 : 实习生班主任 工作评价体系 的构建

的学习环节和信息反馈环节 , 有效发 挥了教育评价的导 向、改进 功能, 有利于促进学生个体发展 ; 统计 出的实习成绩排 序与综合 各方面 意见对 实习生的评价结果一致 , 即定量 、定性评价与 实际 公正性 和激励性 , 分 析评价结果 还可 以引导 实习生反 思教学上

J _ _ 桂林师范高等专科 学校学 报, 2 0 1 2 ( 3 ) . 情况相 符 , 教育实习评分 的可信度较高 , 评价结果 具有客观 性 、 [

[ 4 ] 易其 顺. 师范生校 内试讲 双重量化考核研究 [ J ] 南宁师范 高等专科学校 学

报, 2 0 0 2( 9) .

取 得的成绩和存在 的不足 , 不断提高教学能力 ; 通过评价反 映出

上一篇:(语文) 翠鸟下一篇:人力资源规划体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