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2024-07-10

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共20篇)(共20篇)

1.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一

此次研磨较之上次有了很大的进步,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

1、在教学设计时,对教学效果进行了预设。例如:在指导学生把故事写具体时,首先要在引导学生想象说话时就明确目标,特别在小组合作学习时,让学生在交流中拓宽思维的深度,丰富“变”的过程。在口语交际中感悟到习作的思路,所以“说清楚”是非常重要的。

2、孩子的想象丰富、有创新了,并有了自己的感悟。在孩子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要想方设法打开学生的思路,比如:提示学生可以变成纳米医生到人体旅行,可以变成神鸟守卫美丽的大森林,可以变成火星居民离开受污染的地球,并加倍珍惜火星清洁美丽的环境……孩子在说的基础上,然后用文字进行梳理,(即是将“说、写”有效地融合,以实现预期的写话目标。)这样孩子对写作就会水到渠成。

在第二次研磨中发现自己在教学中最大的不足,就是在于学生知道自己想变什么,也知道为什么而变。但在写作过程中,可以看出个别学生并不能很好地将自己的变化与故事结合起来,在描写过程中只是简单地进行描述,缺少了故事的要素,使得故事并不生动具体,缺乏可读性。这与老师在课堂教学中指导不到位有关。想象性作文凭借儿童的想象展开,但儿童在想象时,情节较为抽象、模糊,可能只是一个大概的过程和结局。所以,在学生的想象有了大致的轮廓后,教师还应指导学生围绕情节想具体、说具体,让习作内容丰富起来,也只有这样学生才能把故事写具体,并有自己独特的想法。

2.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二

一、把作文题材生活化, 帮助学生打开话匣子

三年级是习作的起步阶段。学生刚刚迈入习作的门槛, 要求高了一个层次, 难免产生畏惧心理, 感觉无从下手。根据内容需要把习作生活化, 让学生写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 这样就帮他们打开了话匣子, 行文自然流畅多了。

三年级下学期第一单元写景。学生对学校附近那个山清水秀的公园非常熟悉, 因此笔者用数码相机拍了些照片回来, 播放给学生看。尽管景色是再熟悉不过的, 但当一幅幅美丽的照片在屏幕中出现时, 依然引发了学生一阵阵夹杂着惊喜与激动的赞叹声。在这样的课堂上, 学生的表现是轻松、投入的, 埋头数自己的作文字数够不够的现象消失了。

二、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的真实, 增强他们对习作的信心

有些学生在习作课上皱着眉琢磨半天还是没信心动笔。这信心如何增强?叶圣陶先生说过, “写文章不是什么神秘的事儿, 艰难的事儿。文章的材料是经验和意思, 文章的依据是语言。只要有经验和意思, 只要会说话, 再加上能识字会书写, 这就能够写文章了。”由此可见, 鼓励学生再现生活的真实, 从中挖掘闪光点, 加以肯定和表扬, 是能增强他们对于习作的信心的。

第三单元的习作是介绍自己。笔者鼓励学生写出真实的自己, 并把重点放在了作文的修改和讲评上。有个后进生, 把自己调皮的性格特点写进了习作, 开篇就写自己因为调皮捣蛋, 被妈妈追着打。仗着人机灵, 速度快, 他跑上了二楼, 并躲在刚好下楼的爸爸背后, 成功下楼逃出屋外。一个让人又爱又恨的小淘气包跃然纸上。这一串串朴实无华的文字让课堂上欢声笑语不断, 他就这样触动了所有人!把作文展开来和学生一起修改、润色, 在这一环节中, 很多学生的小手举得高高的, 大家的积极性都相当高。通过共同学习, 学生掌握了怎样通过一件事写一个人, 并且知道了怎样把事情写具体。越来越多的孩子脸上开始流露出自信的光芒, 同时, 习作课堂有了笑声, 开始变得有趣起来。

三、把趣事、乐事请进课堂, 培养学生习作兴趣

想真正提高学生的习作水平, 兴趣的培养至关重要。叶圣陶先生在《论写作教学》中指出:“教师命题的时候, 必须排除自己的成见与偏好, 依据平时对学生的观察, 测知他们胸中应当积蓄些什么, 而就在这范围内拟定题目。学生遇见这种题目, 正触着他们胸中所积蓄, 发表的欲望被引起了, 对于表达的技术自当尽力用功夫。”这话很有启发性, 孩子的世界充满了童真童趣, 只要把生活中的趣事、乐事作为命题作文, 他们自然有表达的欲望, 兴趣培养也就会成为可能。

一次大课间活动时, 学生以高昂的斗志、饱满的热情和近乎完美的配合一举把夹球跳和篮球运球两场混合接力比赛的年级第一名收入囊中。回到教室, 大家还陶醉在胜利的兴奋和喜悦之中。理所当然地, 这成了学生那个星期规定的日记内容。结果, 从字数到内容的完整性, 再到观察的细致和感情的真挚程度, 都超出了笔者的预期。他们有的从一个队伍的主力的角度享受着比赛激烈的过程, 有的从团队合作方面叙述比赛是怎样获得最后胜利的, 有的则从自己作为一个观众的角度讲述或失落或高兴的心情。有两个男同学把自己参与热身赛时的紧张, 正赛落选的失落及团队胜利后的喜悦这一系列情绪变化写得非常细腻感人。

“生活犹如源泉, 文章犹如溪流, 泉源丰盈, 溪流自然活泼泼地昼夜不息。”学生带来的教学体验正好印证了叶圣陶先生这句话。不是孩子们的生活中缺少乐趣, 而是教师缺乏去发现去挖掘的眼光啊!把孩子们的欢声笑语请进习作教学课堂, 加上一些引导, 必要时创造一些条件, 是能让孩子们喜欢上习作课, 对此产生持久的兴趣的。

参考文献

[1]叶圣陶.论作文教学.

3.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三

今天,我们在上课时××同学在我衣服上贴纸头已经忍无可忍,但还是忍住了。下课时 ,当我知道××同学得寸进尺又要来贴,于是,一不做,二不休挥起了拳头,打在××同学的脸上。直到老师给我们调解后,我才知道下课时小××同学并不是来贴的,而是打算去扔贴纸的,是我误解了他,此刻,我感到后悔不已,觉得刚才的行为太鲁莽了。

……

没想到,在他的反思中,打架的前因后果写得清楚明白,句子也基本顺畅,虽然还有错别字,但“得寸进尺”“一不做,二不休”“后悔不已”等词语用得恰到好处。其中,为自己的辩白更是写得头头是道。若不是我亲眼所见,简直不能相信这“反思”是每次都害怕作文的小戴写出来的。面对小戴高质量的“反思”,我起初是喜出望外,继而是疑惑不解:为什么就半个小时的功夫,学生的习作水平就能表现出这样的“飞跃”呢?在这看似不可思议的“提高”背后,到底是什么因素催化了他习作质量的“瞬间上涨”?

带着疑问,我不仅求教有经验的教师,也读了一些相关文章,同时也更引发了我对小学生习作过程的更深入的思考。

一、只有真体验,才有真言说

从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来看,他们普遍存在着知觉模糊、不确定等现象。比如,他们还不善于细致地观察、辨别周围的人和物,不善于完整地、有条不紊地回忆做过的事情,所以,习作时他们往往觉得没有什么东西可写。因此,要让学生有真正的表达欲望,那一定是他不吐不快。

我国著名教育家叶圣陶先生强调:“语言发生的本身,是为着要在人群里表白自我,或要鸣发内心的感情,顺着这两个倾向,自然会不容自遏地、高兴地说。”唐代文学家韩愈也曾经论述:“大凡物不平则鸣……人之于言也亦然。有不得已而后言,其歌也有思,其哭也有怀。”中国古诗中有“谴悲怀,抒愤懑”之说,国外也有“愤怒出诗人”的说法,说得都是这个道理。

“行为反思”就像一座桥梁,能将课内的习作与课外生活中的经历、体验有机地结合起来。比如小戴,写行为反思时必须要有意识地回忆自己做过的事,而且这件事情的经过老师知道全部,同学知道一二,优秀作文选和同步作文也帮不上忙,害怕习作的小戴也只好静下心来面对现实。这样,鲜活生动的生活表象就成了写作的素材。

新课标提出:“写作要写自己要说的话,要感情真挚,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独特感受和真切体验。”“行为反思”这种练笔形式无疑为学生的课堂习作写出各自生活中的真实经历、认识与体验奠定了基础。

学生的自然行为提供了他们的真实体验,这种体验并不是教师有意而为,而是学生在不知不觉中经历的,越是不平常的体验越是让学生记忆犹新、回味无穷。小学生正处在身心发展阶段,可塑性强,行为及思想的诱导相对容易,同时也具备一定的自我教育能力。教师需要帮助学生发现、挖掘这些生成的写作素材,引导学生习作与行为整改同步发展。这些行为内容可以扩展到对课堂学习的体验、对文明行为的实践、对与人交际的体验、对阅读经历的体验或对作业行为的体验。教师要教育并引导学生记录真实的经历与体会,让作文具备基本的生命活力,树立“真实的东西才是有价值的”习作意识。

二、只有真内需,才有真动力

上述案例中的两个学生,因为打架事件,在他们的心中留下了“愤懑”甚至“愤怒”,极想“表白自我”,而此时“写一篇300字以上的反思……”可谓是歪打正着,给积压在学生心中的那种强烈的表达欲望和冲动,提供了一个宣泄的缺口。

心理学理论认为,动机是推动一个人进行某项活动的内在动力。它是“由某种需要所引起的有意识的或无意识的但可实现的举动倾向,是激励或推进人去行动,以达到必定目的的内在动因。”这种内在动因表现在学生的学习活动中,就是学生的学习内驱力。这其实就是这个学生习作“瞬间上涨”的催化剂——写作内驱力的短时间爆发。写作作为一项复杂的脑力劳动,跟其他的学习活动相比,需要有更强大的内驱力来支持。这种强大的内驱力,指的就是写作者个体对于写作活动的欲望和冲动。而写作的欲望和冲动的强烈程度,则直接影响写作的过程和结果。

新课标明确规定,小学生作文的性质是练笔,是习作,不是创作。而我们教师常常以成人的眼光和标准去评判他们的习作,学生习作当然错误百出。学生不愿意写作文,也不是因为不会写,而是缺少内需,缺少习作的目的。俗话说:只要努力一切皆有可能,学生的行为反思要做到文从字顺也是水到渠成的事。最后,学生行为问题被成功的反思所赦免,心里自然会感到无比的快乐。只有学生享受到快乐,才能从内心深处对习作产生主动需求。小学生的模仿和迁移能力是很强的,笔者相信这种快乐也一定能成为提高学生习作水平的助推器。

例如,笔者还尝试在班级中创办班级习作小报——《写吧》。稿件均来自班级《循环日记》中的优秀文章,按学生座位先后轮流写日记,笔者每天及时批改、打分,一个循环后公布每组优胜者。这些优胜者便拥有了在《写吧》上发表文章的权利。这样每个人的内心都有一个期盼。当某一学生接二连三在《写吧》上发表文章时,班上的其他同学就会对他刮目相看。而他必然会由此产生强大的写作信念和强烈的写作欲望,哪怕他曾经是写作上的困难生。当作文成为这样一种生命活动时,学生没有理由不去追逐它,牵挂他。这就是我们语文教师梦寐以求的主动写作。

三、只有多积累,才有活源头

陶行知先生说:“整个社会的活动都是我们的教育范围。”它是课内习作不竭的“能源库”。在丰富多彩的校园生活中,我们的学生在语言、动作、思想方面都有可能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其中写反思、受教育、明道理等,这些都是他们人生舞台上的小插曲,是他们获得摔倒过、爬起来的生活历练。让学生写行为反思可谓是顺势而为,既教育了学生,又激活了他们言语表达的本领,可谓一举两得。因此,教师在平常多积累些这样的生活描述和反思,无疑就是在帮助学生积累素材,有助于学生更高层次的习作。

郑板桥的竹画闻名遐迩。没有下笔之前,他就有了“眼中之竹”,对竹叶、竹枝的细枝末节了然于眼,然后再把“胸中之竹”,即脑中的竹子形象画之于纸上成为“手中之竹”。我们的学生通过反思,认识到错误,在反思中积淀了生活的认识和体验,日积月累他们的生活面得以拓宽,生活体验得以增加,分析和领悟生活的能力也得以提高,这样,就为我们的课内习作准备了用之不竭的“能源库”。这样的文章一定会更具体、更形象、更生动。

此外,孩子在“行为反思”中能恰到好处地运用“得寸进尺”“一不做,二不休”“后悔不已”等词语,这说明他有一定的语言积累。由此可见,失去了素材和语言的积累,习作就等于失去了源头活水。

4.四年级语文习作教学反思 篇四

教学目标

1、发现生活中值得关注的事;学会倾听他人的话语,学会到生活中寻找写作材料。

2、思考值得我们关注的事。用一颗爱的心,表达自己真实的心声;

3、把自己所听到的描述下来。

4、知道有详有略的记叙一次班级讨论会的经过。写好人物对话片段,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教学重点

1.学会有详有略地写作方法,注意写好人物对话,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2.引导学生留心观察身边事,做个有心人。

这次习作,话题的选择很重要。发生在学生身边的有争议的热点问题、具有普遍性现实性的现象才会让学生有话可讲,有理可据。以前我引导学生就“雾霾”展开讨论,从四个方面入手:雾霾是什么?雾霾形成的原因。雾霾对身体的危害,我们该如何预防雾霾。但总觉得不痛不痒。这次上习作4课前的晨会在表扬刘睿哲同学在春游时捡到20元交公的好事时,有同学反映小S同学捡到60元却偷偷花了的事实,我灵机一动,就此事确立讨论话题“捡到钱自己花,该不该?”课上在激烈的辩论中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也增强了。再辅以写作方法,学生写得都得心应手,解决了一直困扰的写作难题。

附:

学生习作一

捡到财物不能占为己有

20××年4月13日,一场原本美好的春游,被搅乱了,因为两位同学的不诚实——他们捡到了60元,自己花掉了。一时间“捡钱”成了我们班人人都关注的话题。为此,老师在班里举行了一次讨论会,要大家谈谈对捡钱自己花了的看法。

讨论会开始了,同学们各抒己见:有的同学认为捡到钱不能占为己有,要交公;有的同学觉得捡到的.钱不花白不花;有的同学提出钱要还但联系不到失主怎么办?有的对失主表示了同情,万一捡到的钱要付用医药费的呢……

徐慧妮斩钉截铁地说:“捡到了钱一定要交公,诚实善良是做人的根本。”

王欣仪推了推眼镜说:“如果找不到失主,也可放到失物招领处呀!”郭子舒连比带画:“失主该多着急啊!万一那钱是别人用来交医药费的呢?你竟然把钱用了,你就是见钱眼开!”

汝老师来了一句:“你俩上次捡到一元钱交给了我,为什么这次六十元钱就没有呢?数额大了,就抵不住诱惑了吗?”

“别人的东西不能据为己有。就算捡到了也不能贪财!这次春游中赵佳琦的手机丢了,但有拾金不昧的好心人放到了售票口。你们捡到的钱也可以交给老师啊!”陶淳像大人一样说得语重心长。

............

汝老师说:“古有‘路不拾遗’的好风尚,我们要拾金不昧,做个品德高尚的人,这样社会风气会越来越好。”

学生习作二

60元?!

5.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五

(1)有些学生没有什么要写。我认为这类学生缺乏生活的问题,周围细致的观察,缺乏相互之间的相互关注,相互帮助的感觉的经验,我相信他们出现的方式必须有这样一个普通和温暖的小东西。

(2)这个单元,我们通过对环境的描述学习了,字符描述显示了字符写作方法的质量,当大多数学生可以学会掌握,但是使用自己的工作,但是很难,如果我要教学生在文本中的写作方法,这对于学生掌握写作方法会更好吗?

(3)这篇文章中的许多学生可以完全描述问题,但情感的表达是

6.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六

教师创设神秘氛围,目的是学生进入自己所变角色的情境中,入情入境地感受、体会变化。让学生表达变成新事物的喜悦兴奋之情,并入情入境地介绍自己的样子,达到情动辞发的效果。

引导学生“我口说我变”,从同桌说到班内说,为的是拓宽学生的思路,使学生言之有物、言之有序,为下一环节打下基础。同桌此文转自斐.斐课件.园ffkj.net互说与小组交流是让学生人人有说的机会,进一步明确为什么变(编)、变(编)什么和如何变(编)的问题。班内演说是以典型带动人人学习创新,把思维引向深入。有了足够的“说”,下一步的“写”就水到渠成了。

《第八单元习作(假如我会变)》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7.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七

一、课前观察:拥有“清甘的水”

叶圣陶先生说得好:“作文这件事离不开生活, 生活充实到什么程度, 才会做成什么文字。所以论到根本, 除了不间断地向着求充实的路走去, 更没有可靠的预备方法。……必须寻到源头, 方有清甘的水喝。”尽管在可爱的校园里, 学生度过了许许多多快乐的时光, 似乎对校园再熟悉不过, 但真要他们执笔来写一处校园里的景物, 还须引领他们重新沉浸到校园里去, 调动全部的感官来触摸校园的景物, 激发热爱校园的情感, 重新领略校园的魅力, 这样, 他们才会拥有“清甘的水”。因此, 教师在教学前可设计一张观察卡, 布置学生在校园里细致观察, 并将所见所感填入卡片, 让学生置身于校园之中, 呼吸清新的空气, 感受景物的美妙, 定能滋养身心, 做到“言之有物”, 为习作奠定基础。

二、教材引路:掌握习作要领

当然, 光有水源, 溪水不一定就能活泼地流淌, 这还需要教师来引导。在本单元课文中, 《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一定顺序写”的范本, 《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中的语言描写又能让学生学到如何把内容写具体的方法。因此, 教师在指导习作时, 可先让学生回顾并讨论本单元的课文, 学习并掌握写作要领, 教师相机进行小结。

1.《记金华的双龙洞》是按“途中—洞口—外洞—内洞—出洞”的顺序来写的。

2.《桂林山水》和《七月的天山》用相同的句式来描写出景物的特点, 运用了打比方、联想等方法具体写出了景物的美妙。

如:“桂林的山真奇啊, 一座座拔地而起, 各不相连, 像老人, 像巨象, 像骆驼, 奇峰罗列, 形态万千;桂林的山真秀啊, 像翠绿的屏障, 像新生的竹笋, 色彩明丽, 倒映水中;桂林的山真险啊, 危峰兀立, 怪石嶙峋, 好像一不小心就会栽倒下来。” (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桂林山“奇、秀、险”的特点。)

又如:“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的两岸, 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 五彩缤纷, 像织不完的锦缎那么绵延, 像天边的霞光那么耀眼, 像高空的彩虹那么绚烂。” (相同的句式写出了溪流两岸的野花“多而美”的特点。)

三、构思起草:按顺序写具体

1.谈话激趣:都说我们是祖国的花朵儿, 我们的校园自然就是大花园了。在可爱的校园里, 我们度过了许许多多欢乐的日子, 打心眼里爱着自己的校园。今天就让我们来写写可爱的校园吧!

2.展示卡片:课前, 我们不仅仔细观察了校园, 而且填写了观察卡, 现在请大家拿出卡片, 把自己最喜欢的一处校园景物介绍给小组同学听, 大家一起展开讨论, 交流评议, 取长补短。

3.指导构思:你打算按怎样的顺序来写“校园里的一处景物”呢? (“写景”通常有两种方法:一种是定点写景。如站在校园的某一点, 对校园景物由远及近地进行描写;或者站在某点, 从东南西北几个方位对景物进行描写。另一种是移步换景。学习《记金华的双龙洞》的写法, 随着脚步的移动, 变换位置, 一处一处地来描写景物。)

4.语言润色:若是让你来写校园一角的“假山”或“翠竹”, 你会如何写具体呢? (展开联想和想象, 运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形象生动地将景物的特点展现出来;或者学习《桂林山水》《七月的天山》中用相同的句式来具体写出景物特点的方法。不仅如此, 还要把自己的情感融入写景物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这样才会引起读者的共鸣。)

5.起草初稿:引导学生起草初稿时要聚精会神, 一气呵成, 教师要为学生营造安静的习作环境。

四、指导评改:提高习作能力

教学中, 教师要强调修改习作的重要性, 并教给学生习作修改的方法, 让学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过程中提高写作能力”。

1.学生自改。教师引导学生做到:一读, 边读边看句子是否通顺;二查, 查错别字和标点符号是否用对;三改, 逐一修改错误的地方。

2.合作互评。针对本次习作要求先梳理出主要的评价标准。如: (1) 是否按一定的顺序来写? (2) 内容是否写具体? (3) 是否写出了景物的特点?然后以小组为单位组织好本组的互评活动。小组成员围成一圈, 逐一朗读自己的习作, 其他同学安静倾听并思考, 听后对同学的习作进行评价, 并提出自己的修改建议。

3.二次修改。根据习作要求和同学建议, 再次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初稿。

4.集体评议。选择个别学生的习作, 用实物投影展示, 师生共同评议。

5.引导学生再次修改, 为习作“增值”。

6.誊抄习作。学生将修改后的习作誊抄到作文本上, 做到格式正确, 书写规范。

五、赏读习作:分享成功喜悦

“愿意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是第二学段习作教学的目标要求。教师要鼓励学生大胆诵读自己的习作, 与他人分享成功的喜悦。

1.推荐在选材、构思、语言表达等方面各具特色的习作, 请小作者有感情地读给大家听, 共享成功的欢乐。引导学生说说自己最欣赏什么, 并说出理由。

2.引导学生谈谈本次习作的感受。

3.评选最佳习作, 将优秀习作汇编至班刊《快乐作文》, 并在“展示台”展示。

8.浅谈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八

【关键词】小学语文;作文;教学

提起作文,学生害怕,教师头痛。教师指导得有板有眼,从选题一直到开头结尾,语言车载船装,但学生作文依然是假话连篇,干巴巴的,让人沮丧。看到这些习作,仿佛面对着一潭死水,怎么也透视不出学生那朝气蓬勃的影子。我认为这是传统习作教学远离学生生活、禁锢学生个性、忽视习作教学的表现。只有在实践中借助“人文性”思想武器,摒弃传统习作教学,让习作教学成为师生积极的生命互动,让学生“写自己想说的话”,“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才能唤起学生对习作的兴趣。

一、习作指导生活化,让学生愿写、能写

1.突破时空,走进学生的生活

小学现行课程安排一周仅有两堂习作课。要求学生在八十分钟内于教室完成拟稿,修改、誊写。似乎学生习作所需的信息全部贮存于大脑之中,习作时只要提取后稍作加工即可,这显然是不现实的。况且“倚马可待”的奇才自古以来有几个?更何况刚刚学写的小学生。这样看来,学生在习作指导的课堂“无话可说,无话可写”应是情理之中。是教师使学生远离了丰富多彩的习作源泉—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教学首先打破“一篇习作教学就是两课时的习作教学”这沿袭了几十年的做法,而让我们的习作时空飞出课堂,走进学生的生活。因此我们习作指导首先要为学生的自主写作提供有利条件和广阔空间。

2.关注学生情感体验,活化生活积累,使学生产生强烈的倾吐欲望

当然,激活学生情感也不是件易事,其基本因素必须有三个方面:首先是师生间必须零距离,其次是激发学生对选题的兴趣,再者便是创设一定的情境。

3.习作方法指导坚持以学定教,让学生能写

在与学生的座谈中,我了解到好多学生都是凭着感觉走笔,一个环节该写与否,该详与否,全然不知,这无疑给我们教者敲响警钟—习作指导不得法,或者说教师的习作指导学生消化不了,更谈不上领悟运用。回忆一下我们一般习作指导流程,审题指导→选材指导→表达方式与技巧的指导→学生练习。不难发现,这种流程突出了教师的主导,而削弱学生的主体,从“审题”到“表达技巧”都是教师在灌,我们不禁要问:这样高度概括的、抽象的指导能让以形象思维为主的小学生接受吗?这样的习作指导针对性何在?那么,怎样才能完成根据教参与以往的教学经验,指导学生去进行创造性极强的习作呢?

二、实施动态指导性评阅,让学生乐写

《新课标》要求我们教学评价的不仅甄别与筛选的功能,而应能促进学生发展的发展性评价。而语文课程的人文性则要我们评价时要尊重学生的主体独立体验与感受,结合自己的实践,笔者认为当前习作评价应注意以下四点:

1.尊重主体的独立感受

评阅学生的习作时,我们不能以成人眼光或教者的生活经验来看待评价孩子的表述,我校的金老师曾经讲了这样一个例子:她任教的班上有一个学生写了句:“原来阿姨是女的”这句话,这句话不是一句大废话吗?但金老师在批改时并没要求该学生删去。她说,因为这个孩子以前并不知道阿姨是女的,现在她发现了,并要将这个发现与同学老师一同分享,这难道错了吗?多么细心的呵护啊,孩子当然愿意对李老师写自己心里的话,写出自己对周围事物的认识和感想,更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

2.分层而评,增强习作的自信心

翻开一个班的作文本便可发现,得“优”的老是那几个学生,得“中”甚至“差”的总是跳不出“中”与“差”的圈,一个习作总是得“中”或“差”的学生,他们的习作自信在被一个接着一个的“中”与“差”中击得粉碎,而远离成功的彼岸。因此在实践中我采取了分层评的策略,增强各层次学生的习作自信心,让他们每人都体验到成功的喜悦,主要从两个方面着手:①面对全体学生分层而定,不同层次的学生,评定等第的标准不同。②对一个学生的要求是循序渐进的,如我对一个习作后进生最初得优的标准是:顶格不写逗号、句号、问号等标点符号,接下去得优的标准是:“要分段”……这样逐步提高,一步步将之引入成功的彼岸。

3.指导性批阅,促进学生再发展

从传统的作文教学过程来看,批阅作为一篇作文教学的终节环节,从而使这环节的教学功能仅是“评定包改”甄别优劣,学生在这一教学的环节几乎没有收获,仅得优者受到鼓励而己。而低等第者反而再次受到打击,削弱习作的信心。

那么“批阅”这一环节如何更有效地发挥其教学的功能,促进学生发展呢?

批阅这个习作教学环节应是:根据习作的具体情况,采取恰当的形式予以再指导,然后,让学生根据指导、再改、再练、再提高的过程,而不是对习作做个简单的评定而己,更不能为了保持作文本的"清楚""清洁"而使学生的习作失去质量。

4.动态评定,让学生对习作充满希望

9.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九

习作要求指导习作要求:

你生病了,或有什么重要事不能上学,你准备怎样向老师请假呢?别急,本次习作就来教教你怎样写请假条。写时要注意按格式写,要把请假的原因写清楚,还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习作指导: 人们在工作中,常常会遇到急事需要向单位或学校请假,告诉有关组织或人请假的原因及时间等,这就需要写请假条。对我们小学生而言,一般是向老师请假。这次作文练习是学写请假条。学习请假条应该怎样写呢?

1、请假条的内容要交待清楚。

2、注意请假条的格式:在第一行的中间写“请假条”三个字;另起一行顶格写老师的称呼;再在下一行写正文(请假的原因),要注意使用礼貌用语;最后在右下方写自己的姓名和日期。

3、请假条属应用文,因此只要把时间、内容、对象等交代清楚就行了。请假条运用的是说明性语言,不需要进行描写,而应做到简结、清楚、明白。4、写完后,同学之间互相评一评。

例文1: 请假条 老师: 我的爸爸要从国外回来了,我和妈妈要去机场接他,等特请假半天。请准假。您的学生:陈小玲 9月8日

例文2: 请假条 周老师: 我奶奶因病住院,情况危急,我和爸爸要去医院看奶奶,特请假半天,请您准假。学生:刘艳 11月2日

10.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

一、教学目标

1.通过不同的形式,表达自己的爱国情感。

2.能大胆地在众人面前展示自己的才能。

3.学生能在写作中围绕“祖国在我心中”这个主题,以演讲稿或读后感的形式表达真情实感。

二、教学重难点:

演讲是重点,也是难点。如何在演讲中表达爱国情感,如何写演讲稿能做到观点明确,有感染力和号召力,都需教师多花工夫。

三、教学准备:优秀演讲稿的范文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上节课我们用自己独有的形式表达了对祖国深切的爱,牢牢记住:少年强,则国强;少年富,则国富;少年屹立于世界,则国屹立于世界!从你们的身上感受到祖国在你的心中。

(二)明确习作要求

1.同学们读习作要求,说说今天的作文写什么?(演讲稿或读后感。)那本节课重点学习写演讲稿。

2.同学们再来读读习作要求,想想这次作文有哪些要求?然后小组交流

写演讲稿要符合格式,要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要点明主题,有号召力。

师:不管写什么,都要围绕“祖国在我心中”的主题。

(三)写作指导

1.那演讲稿的格式是怎样的?可以分为几部分?

(开头:根据听讲人的身份,写上适当的称呼。正文:结合具体材料把表达的观点写清楚。结尾:点明主题,发出号召。)

2.同学们总结的很好。那怎样写好“祖国在我心中”的演讲稿呢?

(1)老师有一份演讲稿。出示范文师演讲。

(2)听了老师的演讲,你有何感受?(心潮澎湃,激动„„)

(3)这说明演讲稿有什么特点呢?(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

我们再默读这篇演讲稿,说说它还有哪些与其他文体不同的地方?

(观点明确,具有感染力和感召力,没有具体的故事情节,没有确定的人物,没有确定的景,重表达情感,象在谈话。)(4)生再分析,这篇演讲稿的观点是什么?他运用了哪些材料说明观点?

(观点:热爱祖国材料:祖国山河壮丽,祖国有悠久的文化,祖国拥有的世界之最数不胜数,祖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

3.作前准备

(1)请同学们写下你们的小构思。

(2)与你的同桌分享你的习作构思。

(四)、写作实践

自己写作,不愿写演讲稿的同学写读后感,注意的是要表达真情实感。

(五)作文交流、评改

1.同桌交流,互相评价。

2.自己修改

五、美文赏析。

学生读优秀作品,同学赏析写得好的地

祖国在我心中

尊敬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

大家好!今天,我给大家演讲的题目是——祖国在我心中。

“流在心里的血,澎湃着中华的声音,就算生在他乡也改变不了,我的中国心。”每当听到这首激情高昂的歌曲,我的爱国之情便油然而生。

我们的祖国山河壮丽。有景色迷人的张家界,有甲天下的桂林山水,有碧波环抱的西沙群岛,还有奔腾不息的黄河长江„„这么多美丽的景色,难道不令世界瞩目吗?祖国,我热爱你,你在我心中是那样魅力无比!

我们的祖国有悠久的文化。那一个个刚劲端庄的方块字,是世界上任何一种文字无法比拟的!对联,那对仗工整的对联可谓妙趣横生,什么顶针联、回文联,数字联,叠字联„„只有我们汉语才可以编写;我们的汉字还有一种奇特的功能,能让人望而生意。看到“哭”字就想到“伤心”;看到“笑”字就想到“欢乐”;“浮”字让人联想到自己比羽毛还轻,‘“落“字联想到自己重重地落地„„有哪一种文字能像汉字这样生动有趣呢?你说,我们的祖先怎么这样充满智慧?祖国,你在我心中是这样神奇无比!

我们的祖国拥有的世界之最数不胜数。拥有世界上最长最古老的防御工事万里长城;拥有世界最高峰珠穆朗玛峰;还拥有世界最低的盆地新疆吐鲁番盆地,更拥有世界上最长的人工河京杭大运河„„有那一个国家有这么多世界之最呢?祖国,你在我心中举世无双!

我们的祖国拥有丰富的传统节日。五月端阳,心随龙舟把诗魂追赶;八月中秋,借皎皎圆月遥寄思念;敖包会上,射箭摔跤,尽显牧民的强悍;手捧哈达,欢歌劲舞,献给朋友美好的祝愿„„这美好的传统文化出了中国,还有那个国家拥有?祖国,你在我心中如此文明繁荣!

这就是中国,我的祖国!哦,在我心中她是多么强大,多么美丽!我们没有理由不热爱我们的祖国!“少年智则国智,少年强则国强”,作为祖国的未来,我们有责任把祖国建设得更加富强!让我们齐心协力,共同谱写中华更璀璨的诗篇吧!

11.提高小学语文习作教学效率 篇十一

关键词: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述的过程。在实际的教学活动中,我们会发现有些学生害怕写作,勉强写出来的东西也经常空洞无物,条理不清。通过近几年的教学实践,笔者认为要提高小学生的写作水平,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表达真情实感。要求学生说真话、实话,不说假话、空话、套话。具体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多阅读,积累写作素材

自古以来读写不分家,多读才能为写打下良好的基础。而随着时代的发展,有限的课内阅读显然难以满足学生的学习发展需要,突然之间你会发现孩子们的阅读面已经大的惊人,他们能在课堂上侃侃而谈,写的文章引经据典,洋洋洒洒;与之形成鲜明对比是有些孩子掌握的仅仅是课内知识,一问他们有关课外的内容,他就一问三不知了,写的文章也是枯燥简单,如同白开水一般。因此多阅读能为孩子积累写作素材。教师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

1.经常向学生灌输阅读的重要性,每天布置至少看30分钟课外书的任务,让学生养成看书的习惯,并且持之以恒。

2.建立班级小图书室,让孩子们带自己看过并认为值得分享的书,这样你一本我一本,可看的书就越来越多,孩子们看过的书也会越来越多;然后每月定一本书,规定孩子必须在月底看完,并抽出两节课的时间,一节进行适当的阅读指导,一节进行阅读交流,形式可以是个人阐述观后感——小组交流——教师总结。

3.完善激励措施,以此激发阅读兴趣,养成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以一个月为单位,看的书越多,加的分也越多,以此为依据每月评选出“阅读大王”。

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后,发现爱看书的孩子写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高,不仅语句优美,而且题材很广;而那些回家不爱看书的孩子,受知识面的限制,写作水平停滞不前。以我班为例,班有两個孩子一回家就玩游戏,从不看书,他们的习作也十分好认,其中一个孩子的写作题材永远是两件事,一件是上小星星英语兴趣班,一件是玩电脑;另一个孩子每次的习作总不能超过二百字。

二、细观察,写出真情实感

在新课程标准中,小学五六年级学段的分目标是:懂得写作是为了自我表达和与人交流,养成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有意识地丰富自己的见闻,珍视个人的独特感受,积累习作素材,能写简单的记实作文和想象作文,内容具体,感情真实。有的孩子已能达到这一要求,而有的却是粗枝滥造,为什么会这样呢?关键就在于你有没有细心观察生活。很多孩子觉得习作的题材就得是大事,却忽略了生活中的一些小事,从小事入手,往往能写出好文章。

三、勤练笔,提高写作技能

作文不仅是一门知识,更是一门技能。技能,靠的就是训练。我发现一个有趣的现象,喜欢写作的学生并不见得喜欢老师要求写的东西,而是喜欢写日记,写随笔等。因为这些东西不受条条框框的限制,可以尽情表达自己的情感。正是这大量的练笔,使他们获得了写作的切身感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那么怎样才能让学生勤练笔呢?

1.重视 “小练笔”。这些小练笔可以是仿写,如学完《匆匆》后,首先让学生明确作者是怎样具体描述日子去来的匆匆,然后仿照课文的写法,再写几句;也可以是读后感,比如上完《跨越百年的美丽》后,让学生结合课文和阅读链接,简单写一写自己的感悟;还可以是创作,让学生对照《北京的春节》,简单写写自己是怎么过春节的。这样的安排,不仅可以使学生及时把在阅读中学到的表达方法自然迁移到习作中,更能使动笔成为学习的一种常态,成为学生的一个习惯。

2.勤写日记。每次参加完活动或是对于当天的所见所闻有所感时,就要及时记录下来,这时的文字不需要华丽,也不需要规定多少字数,能写出真情实感就行,这样学生在进行练笔时,就会感到习作不只是为了考试,而是为了更好的生活,从而激发他们自主习作的欲望。比如春游结束后,就可以布置学生记录下春游时感受最深、最开心的某一片断。

四、精修改,完善写作内容

修改能力是习作能力的一个重要方面,认真修改也是一种良好的习作习惯。《语文课程标准》中也明确指出:修改自己的习作,并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做到语句通顺,行款正确,书写规范、整洁。虽然教材没有在每一组中对习作修改给予提示,但并不意味着某次习作可以忽视修改。那如何教会孩子进行习作修改呢?

1.大声朗读。有人请教叶圣陶怎么修改习作,叶老说:“唯一的窍门就是再念,再念,再念。” 读时要做到心到、眼到、口到,避免孩子读时有口无心。在朗读中,很容易就发现习作中的问题。学生对自己习作诵读的过程中,其实是对其作品的欣赏:发现习作中的错别字、多字、漏字现象,培养了孩子细心观察的习惯;发现不通顺的句子,培养了学生的语言逻辑思维。如果孩子能持之以恒,定能受益终身。

2.同学互评,给出修改意见。你可别小看这一环节,所谓“旁观者清,当局者迷”,同学能跳出来欣赏你的习作,往往就能给出中肯的建议,写作水平就在一次次修改中得到提高。

3.佳作欣赏。人总是要在不断的学习中进步,多欣赏别人的好文章。每次改完孩子的作文,我都会挑出几篇好文,读给孩子听,或是让孩子誊抄到稿纸上,贴到大黑板中,让孩子们一有空就去欣赏,这对于写作水平的提高也是有很大的帮助的。

总之,小学生写作障碍主要是由于小学生的观察能力欠缺,对身边的经常发生的事缺少细心,同时由于自身词汇量的缺乏,造成小学生的作文容易空洞言之无物。只要我们在日常的教学活动中抓住多阅读、细观察、勤练笔、精修改几点,就能逐步提高小学生的写作能力。

参考文献:

12.浅议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篇十二

关键词:小学语文,习作教学

习作教学是小学语文教学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 是对学生字、词、句、段、篇的综合训练。习作能力的高低, 不仅能反映出学生语文水平的高低, 更能具体体现学生思想水平和语言表达能力的高低。培养学生习作能力是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面对小学生不愿习作、害怕习作的现状, 如何让学生乐于习作, 进而培养他们的习作能力, 提高他们的习作水平呢?这已成为所有小学语文教师急需解决的重要课题。

一、小学生习作现状分析

(一) 缺乏兴趣, 畏惧习作

几乎每次到作文课, 大多学生都俯桌叹息, 一副无奈的表情, 就连语文成绩好的学生也鲜有兴趣, 总是希望教师能做详细的写前指导, 开头怎样写, 中间写什么, 如何结尾等, 甚至希望有例文可仿照、抄写, 延长交作文的时间。指导之后又怎样呢?多数学生还是抓耳挠腮, 不知所措, 无从下笔。

(二) 胸中无物, 套作严重

习作必须以大量的书籍阅读和丰富的生活体验为基础。虽然《语文课程标准 (2011版) 》推荐了学生的必读书目, 但由于家长和教师受当今社会浮躁之风的影响, 不愿静下心来读书, 不能给小学生很好地做出表率, 导致他们宁可空余时间玩电脑游戏也不愿读书, 即便是被强制读书, 也只是走马观花而已。丰富多彩的生活是小学生习作的源泉, 小学生除了在课堂端坐学习之外, 本应该参加形式多样的课外活动, 或走出学校体验生活、感受自然。但由于长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和“安全重于一切”思想的束缚, 学校更愿意将学生圈在学校, 圈在教室, 用作业打发学生的时间。于是现在大多数小学生的基本生活状态是“教室学习———厕所方便———回家作业”。没有书籍阅读和生活体验做基础, 学生习作时只能胡乱编造或进行套作。

(三) 内容空洞, 语病频出

学生习作应做到言之有物, 描述生动, 中心明确。但现今小学生的习作普遍存在内容空洞、语言干涩、描写不到位、情节过于简单的问题。他们不能将生活场景生动地写出来, 不能将故事情节曲折化, 不能将画面的优美加以描述, 甚至不能明确地将中心表达出来。习作就像是记流水账, 淡然无味。再者就是学生习作中语病频出, 错别字不断, 甚至难以成文。

二、提升学生习作能力的策略

(一) 创设情境, 使学生产生习作愿望

小学习作教学之所以难, 难在学生对习作没有发自内心的冲动、欲望与兴趣。因此搞好习作教学首先在于激发学生的表达愿望。首先, 顺应小学生天性。小学生的天性是什么?是活跃, 是好玩。所以语文教师在进行习作教学时应重视习作前的指导, 带领学生回归到他们熟知的生活或有趣好玩的活动中, 让他们在回归中体悟生活, 形成感悟, 积累素材, 产生表达欲望, 进而由“要我写”转变为“我要学”。其次, 张扬小学生个性。小学生是有个性差异的, 不同的个体喜好有别, 他们更愿意用自己特有的表达方式去描绘自己眼中的世界。在习作时, 假如给学生太多的束缚, 让学生“戴着脚镣跳舞”, 势必僵化他们的思想, 影响他们的创造力。所以教师可尽量减少命题习作, 让学生自由书写, 在张扬个性中体验习作的快乐。再次, 贴近小学生生活。教师可从小学生的生活实际出发布置习作内容, 让学生将习作视为多彩生活的延续, 这样就能激发学生习作的无尽动力。

(二) 丰富积累, 使学生拥有习作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泉, 教师要多引导学生走入生活、观察生活、体验生活, 在生活中探究发现, 在生活中萌生创作灵感。比如安排一堂“卫生清洁”课, 带领学生协助环卫工人清扫马路, 让学生亲历劳动的辛苦并体验环卫工人的艰辛, 随后让学生将劳动中的所观所感写出来, 这样学生就会有话可说。同时, 教师要建议家长多带着孩子出去开阔眼界, 多让孩子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家务, 引导孩子平时多注意观察。

“熟读唐诗三百首, 不会作诗也会吟。”教师应想方设法鼓励和指导学生广泛阅读。在课内, 要敢于放手让学生自读, 充分相信学生有能力读懂课文和课外书, 让他们学会学习。同时, 教师要积极鼓励和指导学生利用课余时间广泛阅读有益身心健康的各类图书。当然, 教师不仅自己要做好读书的典范, 还应建议学生家长多读书。只有这样, 学生才会逐渐养成读书的习惯, 拥有丰厚的阅读积累, 写作时才不会有“难为无米之炊”的尴尬。

(三) 指导方法, 使学生掌握习作技巧

产生了习作的冲动和愿望, 腹中又有丰富的积累, 若再加上教师指导精当, 学生就能游刃有余地抒发心中所思所想。入选小学教材的文章均是经过编者精心挑选的, 符合小学生身心特点且值得小学生玩味借鉴的好材料。在教学中, 教师要树立“以教材为范例引导学生习作”的意识, 充分将教材这一形象直观的范例利用起来, 让学生反复品读, 教师恰当归纳写作技巧并指导学生借鉴迁移, 为学生写好习作开辟一条便捷之径。例如, 教学《飞夺泸定桥》, 可引导学生学习围绕表达中心恰当选材, 做到详略得当。

13.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三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第七组《口语交际.习作七》教学设计教案

口语交际*习作七 讲人物的故事 教材简析

这次口语交际是围绕本组专题安排的,让学生讲讲人物故事,可以讲课本里的,也可以讲课本以外的,还可以讲现实生活中的人物故事。进行这一话题的训练,不仅在于训练学生的口头表达和交际能力,同时是对本组课文学习的拓展和延伸。

习作要求写一个特点鲜明的人,也可以写身边熟悉的人,也可以写偶然见到的陌生人。设计理念

文本是学习活动的载体,而不是学习活动的最终目的,这样设计始终把语文素养的提高放在显著的位置。学生时刻处在学习过程中,每个人都是学习活动的参与者,在学习过程中会有积极的思维活动,并且始终伴随着学习者自身的学习反思,不断调整自己的学习思路,使用多种学习策略,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者。学习目标】

2.其实,同学们平时通过读书、看电影、看电视、看戏剧,听故事和评书,还有更多的人物形象留在了自己的脑海里。

3.出示人名:周恩来、黄继光、钱学森、居里夫人、岳飞、任长霞、徐飞鸿、梅兰芳„„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4.同学们是否了解他们中某个人?请你用一两句话来说说对他的了解。

5.其实,留在我们记忆中的人,不仅仅有这些书中、电影电视中的人,我们身边一定也有不少人让你印象深刻。你对身边的什么人印象深刻?

6.今天这节口语交际课,就让我们来讲讲人物的故事,可以是书中的人,也可以是电影电视中的人,还可以是我们身边熟悉的人。

二、紧扣一例,领悟方法

1.你最想把谁的故事讲给同学们听?

2.在这位同学讲之前,同学们讨论一下,怎样才能让故事情节生动,人物形象鲜明? 3.学生讲故事。

4.同学针对讲的人物故事中没听清或觉得不够具体的地方进行提问。(这儿通过学生的提问,让大家了解在讲解过程中存在的不足,老师可结合具体的方法进行指导。)总结把故事讲好的方法:

(1)故事最好比较有趣,情节完整生动。(2)讲之前要做好准备。(3)语速不能太快,声音要洪亮。

三、运用方法,讲述故事

1.下面以小组为单位,讲人物故事,看谁讲的故事情节最生动,人物形象最鲜明。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2.将全班分成若干个小组,要求每组组员都要讲一个故事,组员要作出评点,最后评出最优秀的讲故事能手。

【自我评价,学生互评,典型作文评价,多渠道,多角度,提升学生修改作文的能力。】 3.小组比赛。

四、激烈角逐,全班展示

1.公布小组获胜者,并给予精神奖励。

2.小组讨论,用一句最能吸引听众的话简要介绍获胜者所讲解的故事,谁的话最能吸引全班同学,谁将是全班的“人物故事大王”,将有幸在全班同学面前讲解他的故事。3.小组代表发言。 4.全班评比。5.获胜者讲故事。

五、本课小结,颁发奖品 第二课时(习作指导)

一、启发谈话,引发兴趣

同学们,通过本组课文,我们认识几位很有特点的人,圆滑善变的王熙凤、技艺高超的刷子李,临死不忘两茎灯火的严监生,都给我们留下深刻的印象。现在,老师想请大家说说你们看过的童话故事或者动画片中,有没有哪个人物给你留下难以忘怀的形象呢?这些人物都有哪些特点呢?

(可能是:灰姑娘──美丽善良;白雪公主──纯真善良;孙悟空──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神通广大;樱桃小王子──活泼可爱;等等。)

二、小组讨论,推荐最有特点的人

1.导语:同学们,听了你们的介绍,老师觉得你们印象中有特点的人物还真不少。那么,现在让我们回到现实生活中,看看我们身边有哪些人与众不同,有独特之处,让你感觉非同一般呢? 2.学生发言。

3.老师发现同学们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真是精彩纷呈啊!有的是自己的家人,有的是隔壁邻居,有的是商店老板,有的是警察叔叔,有的是邮递员„„真是丰富多彩啊!无论我们读过的书,看到的电影电视,还是生活中,都有有特点的人。现在我们就组成四人小组,在小组内互相说说自己心目中最有特点的人,可以是自己熟悉的,也可以是偶然看见的,也可以是书刊上看到的,还可以是在电影电视中看到的。(1)小组交流。要求: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点。(2)讨论评选出你们觉得有特点的人。

要求:每组的成员要心情表达自己的看法,说出具体的理由。

三、大组交流,由说到写

1.小组推荐一位同学介绍最有特点的人。师生共评。

请这些小组派代表上台发言,指出把介绍的人的外貌、性格、为人等特征。每个代表发言完毕,教师组织学生对代表的发言做适当的评价或补充。www.jianzhangle.info 2.小结方法。

(1)导语:同学们刚才都说得很精彩!通过大家的介绍,老师也发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现:原来我们身边也有这么多个性鲜明、与众不同的人。不知道同学们发现了没有,要把人物的特点说出来,通常采用什么方法?(2)同学发言后,归纳:对,我们就是这样通过描写发生在人物身上的具体、生动的事情来突出他们那种独特的、令人难以忘怀的形象,再写事情时,注意通过描写人物的动作、语言、外貌神态、心理活动,来表现人物的特点。其实,作家们就是这样来刻画人物形象的。那么,同学们,今天这堂课就让我们来当一名小作家吧!请大家把你心目最有特点、给你留下最深刻印象的人写下来。3.草拟片段

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自己所列的材料。试写一个片断,要求通过这一片断的描写突出人物某一方面的特征即可。字数100—150,要求文从字顺。

4.片断展示,组织评价

教师请几位同学读出自己所描写的片断,然后说出自己是否满意自己的片断习作,为什么?其他同学要认真听,然后给与适当的评价和修改意见,同时,也要对自己的片断习作进行自我修改。5.独立撰写,完成写作

师:同学们,你们已经成功的为你们的习作进行选材,并且还写出来精彩的片断。老师已经隐隐约约的看到你们笔下主人公的形象。现在老师想看得更清楚一些,老师希望你们笔下的主人公能够活灵活现的展现在读者的面前,给读者留下深刻的形象,好吗?就请大家拿起你们的笔,完成习作。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注意:写出人物特点,文从字顺;要正确使用标点符号,规范书写。第三课时(习作讲评)

一、集体评改

1.选择优秀习作,请习作者上台朗读展示。以“你欣赏这篇习作的哪些地方”或“这篇习作有什么地方值得你学习”“你对这篇习作还有什么建议”等引导语,引导学生展开互相评价;老师亦可指出写得好的地方和修改建议。

2.投影或宣读一篇中等水平的习作。(1)说出这篇习作哪些地方写得好?(2)哪些地方要修改?(3)应该怎么改?

二、同桌互改

1.导语:根据刚才同学们的修改意见,同桌之间互相交换读习作,进行互相修改。

学生互改,教师巡视,发现修改较好的例子。2.展示改得好的典型。

(1)修改后的文章比原文好吗?(2)好在哪里?

三、指导自改

1.通过互改后,请学生归纳出修改这一类习作应注意的问题:(1)叙述过程是否具体,是否突出人物的性格特征。(2)词语的使用是否恰当、生动?文章是否通顺?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3)文章标点符号使用是否正确,书写是否规范? 2.学生自改。

请每位同学根据大家总结的修改注意事项及老师、同学的修改意见,再认真修改自己的习作,让描绘的人物形象能够更加活灵活现地展示在大家面前。

【习作的赏析、交流、评价,是进行口语交际,习作训练的一次良好的语言训练。教师要引导学生在小组讨论,佳作赏析中,通过对话交流,点拨写作方法等方式,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口语交际能力和写作表达能力。】

四、总结课堂

同学们,这节课我们不仅修改了自己的习作,还掌握了一些修改的方法,请大家牢牢记住这些方法,用以指导今后的习作,争取每次的习作都能更上一层楼。教学建议

一、课前,可布置学生回顾读过的人物故事,并进行整理。通过比较,筛选出印象最深刻的人物故事。教学时,可以“故事会”的形式出现。讲述故事前要对讲述者和听众提出要求:讲述者要选择最能反映人物性格特点的事来讲,要讲得具体生动。听众听时要认真,听后有不清楚的地方可以询问,还可以补充相关情节。可以先分组活动,然后在全班举行“人物故事会”,评选出“故事大王”。故事会中,要体现双向互动,教师要注意从口语表达、交际态度等方面加以指导,以达到本次口语交际的要求。

人教新课标版小学语文五年级下册教学设计汇总

14.语文上册习作指导教案 篇十四

1.审阅题目:我们周围有许多美丽的景物,如花香四溢的花园、硕果累累的果园,辽阔无垠的田野,波光粼粼的小河……让我们心驰神往,让我们流连忘返。请同学们从这些美景中选择一处介绍给大家吧!

2.选定内容:

例如选取“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也可以选取一些你认为你想写的地方的美景。

3.表达方式:

“这儿真美”是一篇写景的文章,所以在选定“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个内容时,选择的表达方式是描写,并在描写的基础上适当的抒发自己的思想感情。

4.表现手法:

(1)抓住特点,大胆想象,景中有物,物有生情;

(2)运用比喻、排比、拟人等多种表现手法。

(3)采取首尾呼应的手法。

5.结构顺序:

本文按照季节的顺序进行描写。首先在文章开头写出“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这一总起段,然后按照春、夏、秋、冬的顺序介绍花园四季特点,最后再与开头相呼应,总结花园美丽。

下水文:

操场后面的小花园真美

①我们学校操场后面有一个小花园,这个小花园可真美!

春天来了,②沉睡了很久的小花园睁开了朦胧的睡眼,花儿的枝条抽出嫩绿的芽儿。迎春花不愧为报春的使者,一朵朵黄色的小花在枝头绽放,③像一只只黄色的小哨子,吹来了春天,为校园增添了无限生机。

夏天是个生机勃勃的季节,小花园里葱葱茏茏。④月季花开了。红的像火,粉的似霞,白的如雪。成群结队的蜜蜂和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嘤嘤地呼朋唤友般唱着歌。我们在花园边赏花,边玩耍,真是其乐无穷啊!

秋天是个万物凋零的季节,可是小花园里却依然充满了花的芬芳。园丁爷爷亲手培植的各种各样的菊花竞相开放。大的像团团彩球,小的像盏盏精巧的花灯。我们从这些怒放的菊花中看到了生命的顽强。

冬天,小花园也安静下来了。花儿都被皑皑的大雪盖住了,准备在来年绽放得更加美丽。

我爱我们学校操场后面的小花园,它给我们带来了欢乐,带来了美丽。

①抒情的表达方式,表达了对小花园的赞美之情。

②拟人的修辞手法。把小花园当作人来写,表现了对花园的喜爱和期许。

③比喻的修辞手法,写出了迎春花的样子。

④既是排比句,又是拟人句,表现月季花的种类和颜色多。

⑤短文的开头和结尾相互照应。

15.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五

达成目标指向明确

达成目标由两个条件和三个具体目标组成。学生一看任务单就知道,可以通过观看“微课”和完成“自主学习任务单”规定的任务达成学习目标。三个达成目标分别属于“知”、“能”,以及“知、能”的拓展提升。

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配套

为了帮助学生达成目标,计利珍老师采用问题导向策略设计学习任务:1读对话,让学生发现提示语中“说”字出现很多,读起来枯燥乏味;2圈“说”的词语,发现为什么用这个词表示“说”的奥妙——根据人物说话的内容写出提示语中表示“说”的词语,使学习有了深度;3用量的规定让学生分别写出若干表示“说”的字、词,引导学生在经验基础上拓展词汇量;4根据案例写三句人物说的话,并在提示语中写出表示“说”的词语。这四个学习任务与达成目标紧密相关,学生初步掌握“说”的提示语的写作方法,为课堂教学方式创新创造了良好的条件。

“四步法”助推课堂教学方式创新

计利珍老师设计一系列“闯关摘星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巩固认知、发展思维、拓展能力。

第一步:检测自学。通过闯第一关“火眼金睛找找找”和第二关“最强大脑说说说”,检测课前自主学习质量,巩固认知,让学生进一步体验学习成就感。

第二步:进阶练习。现场创设情境对话,让学生在“提示语中不写‘说’”的第三关闯关游戏单上写出表示“说”的词语,增加考查难度。

“第三步:体验游戏、当堂作文”和“第四步:协作评改”,合起来即为协作创作。教师与学生玩起“撕名牌”游戏,生成一系列鲜活的对话,然后,“当场作文写写写”,使写作有真情实感。接着协作评改,推荐最佳作文参加全班作文展示。这两步活动,不仅训练了学生巩固新知,而且就地取材,随机创设情境,让学生学习之后立即运用于写作实践,培养了其团队合作精神,锻炼了其语言表达能力。

第五步:展示成果。通过小组协作推荐,展示三篇最佳作文。学生开展评价,很有内化知识、拓展能力之效。

值得一提的是,计利珍老师的五步活动既暗合渐次提升的“四步法”学习法门,又结合学科特点,创造性地加以运用,使学生扎实地掌握了知识与技能。

巧设情境,是课堂教学能否升华的关键

当学生掌握方法后,没有事实依据地“造”作文是没有意义的,也容易让学生陷入“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窘境。计利珍老师在这方面下了功夫。她把大众喜闻乐见的“撕名牌”电视节目移植到课堂,形成师生互动游戏,增强了趣味性,使学生在观看趣意盎然的游戏中,产生强烈的写作冲动,当场写下精彩纷呈的“不‘说’也是‘说’”的提示语,使作文鲜活地跃然纸上。

16.谈追寻有效的语文习作教学 篇十六

[关键词] 习作教学 巧设练笔 走进生活 成果展示

谈起作文,多数学生都会抓耳挠腮,显得无从下手,一个字:难!习作教学一直困扰着广大语文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似乎一到作文课,学生就会拿出手中的诸如《同步作文》、《课课通》等习作参考资料,模仿范文快速“克隆”一篇,一次作文课下来,往往全班大多数作文形式大同小异,缺乏灵动性,学生生搬硬套,毫无真情实感,教师批改起来无滋无味,长此以往,学生的习作水平何时提高。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写作是运用语言文字进行表达和交流的重要方式,是认识世界、认识自我,进行创造性表达的过程。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应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我一遍又一遍地琢磨着《语文课程标准》关于习作指导的这段话,于是,我开始了“怎样让我的学生爱上习作”的教学实践。今年,我的学生已上五年级了,学生的习作水平有了明显的提升,我收获了成功。后来,我发现要想让学生爱上写作文,并非难事。世上无难事,只怕有心人。只要你是位用心的语文教师,学生最终会爱上习作的,下面,我把平时教学中实践的方法与体会,一同与大家分享。

一、依托文本,巧设练笔

练笔是小学低年级由阅读向写话迈进的中介,通过各种途径的小练笔,尤其在文本的支撑下,可以有效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提高写作能力,进而为学生今后有效的习作埋下伏笔。

1.观察插图,练说话

小学课本图文并茂,每篇文章都配有生动鲜明的插图,这些插图不但有利于帮助学生理解文本,而且还是进行小练笔的极好凭借。在学生理解文本的基础上,可充分利用插图,根据不同的教学需要,或启发学生绘声绘色地叙事,或栩栩如生地状景,或神形兼备地写人,或身临其境地谈感受,就一定能收到很好的效果。如《月亮湾》一文中的插图,描绘了一幅秀丽的田园风光图,展示了社会主义新农村一派生机勃勃的动人景象。在学生充分感知第2、3自然段内容的基础上,引导学生仔细观察插图,要求学生按一定的顺序观察画面,说说村前、村后各描写了哪些景物,每种景物是用了哪些优美词语串起来的。练说时抓住“月牙一样、缓缓、灿烂、绿油油”等词语,让学生了解月亮湾的地形与地名的由来,感受月亮湾山清水秀、红绿相映、充满生趣的一派欣欣向荣的景象。

2.诵读古诗,编故事

诗歌的特点是短小精悍,字字珠玑,一首好诗本身就是一幅优美的图画,一段精彩的故事。教学古诗时,可在学生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引导学生根据古诗情节展开丰富的想象,续写一篇精彩的故事,深受孩子们的喜爱。如学习柳宗元的古诗《江雪》时,在引导学生充分感知“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这句诗后,再让学生来续编故事,题目可以让学生自由选取《老翁垂钓》、《坚强的老渔翁》、《我看渔翁来钓鱼》……这样一来,孩子们在一个个妙趣横生的故事中又一次感受到老渔翁迎风抗雪、孤舟独钓的人格魅力。

3.情感拓展,抒情怀

学生面对的文本,大都文质兼美、且内涵丰富,其中不乏暗含了许多情感点。教学时,老师如能通过有效的提炼加工而呈现到学生面前,定是学生练笔的极好内容。如学完了课文《花瓣飘香》后,看到学生对课文内容很感兴趣,于是,我对学生说:假如你有一盆鲜花,你会怎么做呢?一语激起千层浪,有的说要放在老师的办公桌前,有的说放在妈妈的卧室里,有的说要天天看护好这盆花让它永不凋谢……课后,我顺水推舟,引导学生仿照课文对话部分展开想象,把刚才的美好愿望写下来,于是,一句句充满浓浓爱意和情感的语言在孩子们的笔尖流淌。

4.精彩片段,仿一仿

儿童都有着天然的模仿能力,在教学中,可借助文本中精彩片段指导学生仿一仿。这样,既可以帮助小学生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又可以为学生创造练笔的机会,提高学生运用语言的能力。

学完了诗歌《乡下孩子》一文,同学们感受到了乡下孩子丰富多彩、幸福愉快的生活情境,根据诗歌第3小节的格式,学生结合画图很容易仿写出这样的诗句来:(1)拾一把稻穗,馋坏了骄傲的公鸡。(2)割一篮青草,乐坏了漂亮的白鹅。(3)唱一支山歌,逗一逗爱叫的花狗。又如,《水乡歌》一文,同样可以把诗中的“水乡什么多”改为“海州什么多”为开头,让学生先练说再练写,有的学生写道:海州山多,南大山、白虎山、孔望山,山山相望;海州巷子多……海州古迹多……这样的写话安排,孩子有话可说,笔下的文字,字字真切。

通过以上多彩的训练形式,一方面,发展了学生的思维,培养了想象和创新能力,提高了书面语言的表达能力;另一方面,提高了学生的写话兴趣,为以后的习作训练夯实了基础。

二、走进生活,寻找素材

生活是习作的源头活水。除了依托文本,让学生爱上习作,还应经常指导学生去观察身边的人和事,让学生从生活中去寻找素材,这样写出来的文章才富有生命力。我从来不会盲目地布置学生习作,尽量让学生亲身体验后再下笔习作。遇到不能亲身体验的则让学生查资料,搜集材料,认真组织语言完成习作。这种事例举不胜举,在此,我想围绕学生们经常训练的话题列举几个例子。

1.布置学生写周记

可预先提醒学生留心身边的事,让学生有备而写,一般不突然袭击。有时经常为学生提供素材,题目自拟。如星期天,你可以让爸妈带你到开放不久的“青年公园”玩一玩,你怎么玩的,主要玩了什么,有什么感受等;奶奶家或外婆家养了哪种小动物,仔细观察,它的外形和生活习性是怎样的,可问问主人;某天,你吃了哪种美味可口的菜肴,介绍一下,这种菜是怎么做的,可请教妈妈;也可写写本周内班级发生什么有趣的事。

2.参加集体活动方面的习作指导

如“记一次难忘的升旗仪式”、“春游石棚山”、“一次有意义的课外活动”、“学做新式‘眼操’”、“大扫除”……此类作文都是学生亲自参与过的,写起来学生有话可说,容易写,学生也就慢慢不会惧怕习作了。

3.面对每单元中的习作指导,要求学生课前充分预习,根据需要查找资料,搜集素材,沉着习作,仍然要求学生做到有备而来,不搞无备之战。

三、成果展示,勤于评讲

学生辛辛苦苦写出来的作文,别忽视它,要珍惜学生的劳动成果,要以此来激发学生的写作欲望。

1.选读作文,张贴作品

认真批阅后,挑出不同层次有特色的作文,每周都要挤点时间在班级进行评讲,主要是读作文,让学生感受作文的成功与不足之处,从而更好地把握写作技巧,而不是空洞的讲解写作方法;师生共同推选出优秀作文统一誊写在稿纸上,定期张贴于教室后面的“学习园地”栏内供学生零距离感受身边的习作,从中受到启发,激发写作欲望。

例如,我班原来有几位连话都写不全的作文学困生,经过一段时间的习作熏陶,开始有话可说了,篇幅渐渐长了起来。

2.习作接龙,分组竞争

开展“班级优秀习作接龙”,班级准备了4本作文本,分4组每组一本,语文组长保管,将每一次的练笔(或周记或大作文)中的优秀作品分组轮流誊写,比比看,哪组的“优秀习作接龙”本写得多,写得更好。有了竞争,就有压力,有了压力,就有了动力。

3.汇编成册,收获成功

将一学期或一学年的班级佳作汇编成册,发放给学生。学生捧着飘着墨香、又载有自己作品的“作文书”,你说,他们会有怎样的感受,这“作文书”虽然只是学生成长中的一小串脚印,但迈出这勇敢的第一步,灿烂的前景还会远吗?我们还怕学生不争着写作文吗?学生一定会爱上习作的!

17.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七

1.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鼓励他们大量查阅材料,以便充分而详尽地获取材料,对于查阅得来的有关资料,按书上所提问题的顺序写下来。

2.指导学生通过阅读“习作指示”,讨论交流,明确这是介绍菊花有关知识的作文,不能写成看菊展的参观记或是菊花的状物作文。

3.要提醒学生不要罗列资料,而是要选择自己喜欢的和特点比较鲜明的作重点介绍,其他的则应略写。

教学设计 [教学要求] 1.通过丰富多彩的教学活动,激发学生探究身边事物的兴趣,培养他们热爱美好事物的情感。2.运用具有开放性的教学方式,调动学生的各种感官,使他们逐步养成查阅资料、观察事物的习惯。

3.在实实在在的训练过程中,学习将查询的资料与观察所得整理成文的方法。[教学重点、难点]

重点:指导学生查阅有关资料。

难点:指导学生将查得的资料,有选择地、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

[作前准备]

1.布置学生观察、查找资料

2.作菊花幻灯片或图片。

[指导过程]

一.启发谈话,激发兴趣

金秋时节,是菊花盛开的季节,五彩纷呈的菊花把秋天打扮得更加绚丽多姿,每当这个时候,我们都要去参观菊展,漫步在菊花的海洋中,看着千姿百态的菊花争奇斗艳,这是一件多么令人愉快的事情呀!同学们,你们知道吗?菊花现在已经成为世界上著名的花卉。令我们自豪的是,菊花的--1--

故乡就在我们中国。今天,我们好好地了解一下菊花,写一写菊花。

二.组织讨论,明确写法

1.自由读习作提示,想一想,本次习作有什么要求。

2. 同桌讨论交流:本次习作要写什么?怎样才能写好这篇作文?

3. 师引导学生归纳写作要求:

(1)查阅资料,弄清菊花原产于哪个国家,人们根据花瓣、花型把它分成多少类、多少型?你认识几种菊花?它们叫什么名字?它们的花瓣、花型有什么特点?

(2)按上面问题的顺序写。

(3)选择自己熟悉的菊花写,要有详有略。

三.指导观察图片

1.出示:银针、苍龙爪;狮子须、紫矛、金绣球、鸳鸯菊等几种菊花图片。

2.观察思考:这些花是什么颜色的?形状和姿态怎样?

3.同学们还认识哪些菊花,它们各是什么样子的?

三. 交流查阅资料情况。

1.同学们通过查阅资料,了解了哪些关于菊花的知识? 2.阅读。教师将关于菊花的参考资料印发给学生阅读。

菊花,原产于中国,是中国传统栽培名花之一。传至国外后用为世界著名花卉。菊花以扦插繁殖为主,亦可嫁接,育种可用种子繁殖。菊花的品种多达数千种。1982年中国菊花学术讨论会将菊花分为5类30型,5类即平瓣类、匙瓣类、管瓣类、畸瓣类和桂

瓣类。花型也多种多样,有宽带型、荷花型、莲花型、球型、松针型、垂丝型等。3.讨论。

通过阅读,你知道了菊花的哪些知识?

五、练习说话

1.按问题的顺序,说说你对菊花的了解。

2.同桌互说。

--2--

3.指名学生说,教师着重指导学生说好菊花瓣、花型的特点。

六、学生写稿,教师巡回辅导,指导学生准确用词

七、评讲

1.指名学生谈自己的习作,教师引导学生修改并给予评点。

2.学生对照习作要求,修改习作。

八、誊写

课堂实录:

师:古往今来,有许多文学家、诗人,他们都非常喜爱菊花,写出了许许多多咏菊的诗句,如晋代大诗人陶渊明就有“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诗句。同学们还知道哪些写菊的诗句呢? 生:“荷尽已无擎雨益盖,菊残犹有傲霜枝。”这句写出了秋菊不畏严寒的品格。

生:“待到重阳日,还来就菊花。”诗人对菊花真是依依不舍。

生:“宁可枝头抱得死,何曾吹落北风中。”也是写菊花的,菊花萎了,可花瓣不肯飘落。

师:是啊!诗人爱菊,同学们喜爱菊花吗?你们喜欢菊花什么呢? 生:我爱菊花,爱菊花鲜艳的色彩。我家有许多菊花,我经常在学习之余观赏菊花,心中感到特别舒畅。

生:我爱菊花的百态千姿,菊花有的像绣球,有的像龙爪,有的像胡须,每年公园举办菊展,我都要去看一看。

生:我爸爸是一位业余画家,他特别爱画菊,每到菊花开放的季节,爸爸都要背着画夹去画菊。因此,我也跟着学画菊花,我画的一幅菊花图,还得了奖了呢!生:我爱菊花艳丽的色彩,爱菊花婀娜多姿,但我更菊花傲霜斗雪的品格。爸爸常说:做人就应该像菊花那样不怕困难,不怕挫折。

师:对,菊花是可爱的,菊花以她那多彩的身姿,装点着我们这可爱的世界,菊花更以她那威武不屈的高尚品格影响了一代又一代人,今天我们写菊花,应该学菊花的精神。

[评点] 这一教学片断,巧妙地挖掘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情感储备,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菊花的了解,唤起了学生对菊花的情感,从而为学生写菊花打下了良好的感情基础。“情动而辞发”,教者是深谙这个道理的;同时,这一教学片断还为我们指导学生与出真情实感提供了范例。

18.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八

习作是心与心的对话。“看生活中的相片,写生活中的故事”是本次的习作内容,要求学生能通过观看相片,回忆美好生活,抒写故事。那么,如何启动学生思维,唤起学生的生活经验,再现生活情境就成了本次作文教学设计的重头戏。根据小学生的年龄特点及《课标》中强调的“能留心周围事物,乐于书面表达,增强习作自信心”“愿意将自己的习作读给人听,与他人分享习作的快乐”的要求,“写作教学应贴近学生实际,让学生易于动笔,乐于表达,引导学生关注现实,热爱生活,表达真情实感。”本设计通过引导学生在短时间内确定写作的范围,让学生在写作实践中学会写作,让学生的“外部刺激”能转化为写作的内部动机和能力;通过习作,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提升情感、审美的价值,让学生享受作文教学的愉悦。兴趣是写作的内驱力。浓厚的兴趣会激起学生强烈的写作欲望,是发展智能的基础。学生对作文有兴趣,就会心情愉快地去写,就能融入自己的情感,把作文当成一种享受。为此,这次作文教学,在课前,先让同学们回家翻看自己的相册,选出自己最喜欢的一张照片(可以是自己的,也可以是他人的)。激发起了他们说的欲望,随即就让学生在全班交流。在交流的过程中,让其他学生注意倾听,听后说说:你还想知道些什么?在他的介绍中你认为哪儿介绍的好,为什么?哪儿介绍的还不够好,你觉得应该怎样介绍。在同学们的交流过程中解决了写什么,怎样写的问题。作文指导的重点是抓住课堂教学过程中生成的教学资源,有层次的做到分类指导。

做为一名乡村语文教师的我来讲,最苦脑的是学生的作文,。这次多次听了王琴玉老师的专题讲座《小学习作教学的实践与研究》,有了一些启发。本人从所教年级教材中的习作训练内容浅谈我对《语文课程标准》中关于本单元习作教学目标的理解:

本次习作有两项选择:(一)、《我的舞台》把“我”学戏的故事写的生动有趣。你可以能也学过一门艺术,比如,吹、拉、弹、唱,书法、绘画、泥塑、雕刻。请写一写你学习某种艺术过程中发生的故事和感受。(二)、你也可以写一写自己喜欢的一件艺术品,或一次艺术欣赏活动,如,听音乐会、看花展,参观美术馆。会用课文中表达作者感受的方法,注意在习作中加以运用。

根据习作内容我分析一下本次习作内容:1.本次习作,安排了两个方面的内容,要求我们从中选择其中一个内容进行习作指导。 2.三个题目的相同点:①写一件事情。②写出自己故事和感受。③用第一人称的方式写。3.三个题目的不同点:①第一篇文章重点描述学的过程的故事和感受。②第二篇文章重点描述参观的过程和感受。

本次习作指导的教学目标是:1.引导学生在仔细观看相片,回忆美好生活的基础上,把跟相片有关的故事按一定的顺序写下来,做到内容具体,感情真实。2.通过指导,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表现、想象、评价能力,鼓励学生乐于表达,乐于与他人分享快乐。3.让学生在习作训练中体验亲情、友情,激发他们对生活的热爱。

本次口语交际的话题是“身边的艺术”,安排这次口语交际的目的,是让学生欣赏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培养热爱艺术的情操,同时培养口头表达、倾听的能力以及留心观察生活的习惯。根据口语教学的基础设计我的习作教学如下:

一、画面引入

课始,让学生展示充满情趣的学艺画面,并做简单的.介绍。教师相机引导:随着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艺术成了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精神粮食。我们班的孩子个个多才多艺,见多识广,这是平时生活中我们留下的精彩画面。我提议让照片的主人来做画面配音吧!

[设计意图:课前展示学生收集的学艺画面,并提出配音的要求,为这次习作主要内容做铺垫。]

二、上台介绍

教师可请1到2名学生上台介绍照片内容,细说发生的故事和自己的感受。(教师将学生述说过程中引用的好词佳句一一板书,特别是感受和想象部分,要反复强调。让学生知道在叙事的时候加入自己的想象和联想,能使情节展开,内容丰富,更加生动、感人。)

[设计意图:介绍发生故事和亲身感受,练习口头表达能力。]

三、小组交流

1.教师可以根据学生所带照片或艺术品的内容,将学生分成学艺组、艺术品欣赏组、艺术欣赏活动组等。

2.组内交流,互相提出优点,指出不足,帮助改进。

3.每组推荐1名代表,全班交流,提出修改建议。

[设计意图:学生在小组交流中取长补短,将艺术加工制作和鉴赏融合,交流不同的体验感受。]

四、指导选材

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注意与口语交际内容的联系,选出有价值的题材,鼓励学生用笔反映生活中妙趣横生的艺术。如:回顾”六·一”文艺汇演的欢乐,美术课上变废为宝的喜悦以及鼓号队的威武、雄壮等。

[设计意图:选材重点从学艺、艺术品鉴赏、艺术欣赏这几方面选择,要让学生选择自己亲身经历过的,这样能更好表达感受。]

五、学生撰写习作,教师巡回指导

[设计意图:教师注意提醒学生应用好词佳句。]

六、修改习作

教师引导学生赏识他人习作的成功之处,审视自己习作中的不足,取长补短,”修剪枝叶”甚至重起炉灶。

[设计意图:修改时可采用同桌修改,便于更好交流。]

七、赏析评改

1.学生修改完毕后,可以读一读自己习作中最满意的段落,请其他同学进行赏析。

19.语文习作教案教学案例反思 篇十九

一、作文教学成为小学语文教学的软肋

尽管大家都知道“阅读”和“写作”是语文教学的两大主题,但无论是在意识上还是在实践中很多一线教师仍有意无意地重阅读轻写作,或者对如何重视作文教学不知所措。从时间分配上来看,小学中高年级一周有六七节语文课,作文课只占其中两节;从内容安排上来看,一册教材有二十几篇阅读课文,但专门的写作安排却只有七八次;从教师的日常教学来看,一篇阅读课文的教学往往需要两到三节课,而一次作文指导往往只安排20分钟左右的时间。阅读教学实实在在,作文教学浮光掠影的现状可见一斑。如果这种“一手硬,一手软”的现状不改变,“学生作文难”也许将永远难下去。

二、读、写结合是扭转作文教学现状的必由之路

课文应该同时成为阅读教学与作文教学的重要支撑,叶圣陶说:“阅读与写作是一贯的,阅读得其法,阅读程度提高了,写作程度没有不提高的。”《小学语文新课程标准》在高年级段也明确指出,“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情感,初步领悟文章基本的表达方法。”改变阅读与写作“一手硬一手软”的现状,要让作文教学贯穿于语文教学的全过程,把写作教学贯穿于阅读教学之中,充分发挥课文在学生写作方面的示范作用,按照理解内容、领悟写法、模仿练习的思路,让学生在阅读模仿中逐步积累写作的技巧和方法。

1. 借助课文指导学生积累语言。

与口头表达不同的是作文属于书面表达形式,如果没有足够的语言积累,学生不可能写出像样的作文来。“多读、多写”是提高学生写作能力的必由之路。多读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积累,然而一提到“多读”,很多人马上想到课外阅读,似乎只有课外阅读才能达到“多读”的目的。须知,教材中的一篇篇课文要么是经历过时间考验的经典之作,要么是极富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尤其是经过编者的适当处理之后,不仅语言规范精炼,而且能够也易于为小学生接受和模仿。对眼前的课文熟视无睹,而一味去追求课外阅读,那不是舍近求远、舍本逐末吗?当然,这并不是说不要课外阅读,只是我们首先要读好课文,在此基础上再鼓励学生广泛进行课外阅读,以此作为补充。无论是课内阅读还是课外阅读,只停留在读的层面上还不够,对于文中的好词好句好段还要提倡学生适当地背诵、摘抄,并模仿训练。

2. 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准确表达。

学生学习语文的一个重要目的就是学习语言,学习规范准确使用祖国的语言。我们常常发现,很多学生平时说起话来滔滔不绝,可是一拿起笔就总感觉笔头生涩、词不达意。究其原因是日常的口头表达比较随意,听者只要明白其意思就行了,即使有不明白的地方,也可以通过语言补充甚至神情动作加以解释,无需也不可能对所说的每句话是否规范准确细加分析。一旦落到纸上情况就不同了,必须文从字顺、言简意明,因此语言必须准确达意、精炼生动,这就需要具备一定的语言表达基本功。教材中的课文或语言优美灵动,或精炼传神,或准确生动,理应成为学生学习的典范。如《理想的风筝》一文中有“泛、浮、漾”三字就用得生动而传神,“泛”字体现了人的一种淡淡的内在情感油然而生,“浮”字表现了人们随着春意渐浓内心感受的逐渐堆积,“漾”字让人感受到一种无法掩饰的内在情感的自然流露,体现了作者深厚的写作功力,不仅可以令学生大开眼界,揣摩模仿,更是对学生学习准确表达的习惯熏陶。

3. 借助课文指导学生学习描写。

作文的语言表达形式大体可分为叙述和描写两种,学生不会写作文,写不好作文,大多不是不会叙述,而是不会描写,原本有血有肉的事情经有些学生一写,要么成了事无巨细的流水帐,要么成了枯燥苍白的几句话。因而,要让学生学会写作文、写好作文,重点要引导学生学会描写。描写的技法很多,如:外貌描写、神态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语言描写、状物描写、环境描写等,都可以从我们的课文中找到绝佳的范例,如《理想的风筝》一课,作者先是通过“春天又到了……”的景色描写,引出了对老师的回忆,接下来“说残退”“写板书”“放风筝”几件具体事例更是细致描写了老师的动作、神态、语言以及学生的心理,这些生动的描写及各种描写的互相交融不正是学生缺乏并应该学习的吗?

4. 借助课文指导学生谋篇布局。

“作文”在词典中的解释是写文章的意思,又着重指学生练习写文章。所谓文章的“文”是指文字,“章”是条理、章法的意思,二者合而为一,我们可以认为文章是为了记述某件事、描述某种物或者表明某种观点而按照一定的条理、章法组织起来的文字表达形式。事实证明,任何一篇好的文章都是内容与形式的完美结合,没有一定章法的文字表达只能是一盘散沙。教材中的很多课文正是这样的绝佳范例,很值得教师引导学生去学习。如《早》一课,作者先写了在绍兴访问三味书屋,紧接着介绍了三味书屋的位置,然后介绍了三味书屋得名的由来以及内部的陈设,在介绍书屋陈设的过程中又着重介绍了鲁迅的课桌,由鲁迅又想到了鲁迅的文章,由鲁迅的文章想到“后园的梅花”,又由“梅花开得最早”写到鲁迅的书桌上就有一个“早”字,并介绍了这个“早”字的来历,整篇文章思路流畅,过渡自然,浑然天成,让人不得不惊叹于作者的独具匠心。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体会其中的精妙,并选择模仿,久而久之,学生谋篇布局的能力就会得到实实在在的提高。

5.借助课文指导学生表情达意。

作文是语言表达能力和思想认识水平的双重体现,学生学习课文除了学习语言文字,感受汉语的独特魅力之外,另一个重要的目的就是受到思想上、情感上的熏陶,从而提高个人的思想认识水平。教材中的课文或弘扬真善美,或鞭挞假恶丑,或其它,但无不表现了作者鲜明的情感取向、价值取向,但是表达方式却不尽相同:有的是直抒胸臆,如《理想的风筝》中“刘老师啊,我深深地,深深地思念您……”,让人鲜明的感受到作者对老师的思念、感激之情;有的语言含蓄,余味无穷,如《把我的心脏带回祖国》中“当时他才39岁。”一个“才”字耐人寻味,惋惜、痛恨之意尽在其中;有的语言朴实而空灵,字里行间无不流露着作者的情感,如《爱如茉莉》《番茄太阳》,作者娓娓道来,字里行间无不让人感受到一种真爱的流动。凡此种种,根据不同课文的不同风格特点,引导学生去领悟模仿,久而久之学生的作文就会逐步有了灵魂,这比空洞地喊“作文要立意高远”、要“表达真情实感”恐怕要实在得多。

三、厚积而薄发,创新源于厚实的积累

20.小学语文习作教学之我见 篇二十

关键词:小学语文;写作兴趣;阅读教学

作文教学是语文的一个难点、重点,在教学中往往是最难教的,也是学生最难掌握的,一提起作文,学生怕写,老师难改。这真实地反映了作文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学生抓破头皮,就是写不出来,即使是七拼八凑地写一篇作文,也是乱作一团,语言单调,上句不接下句,总是表达不清楚。这也许是与学生缺乏习作兴趣、习作素材,缺乏写作方法和修改能力等息息相关的。经过这些年的教学,自身总结出对小学语文习作教学的一些想法。

一、习作教学中存在的问题

这些年的教学中我对所教学生进行有关习作的问卷调查,结果表明在100名学生中,只有15%的学生喜欢作文,38%的学生对习作感觉一般,47%的学生不喜欢习作,从中得出原因:(1)不会细心观察生活;(2)学生没有丰富的素材,缺少最基本的表达方法;(3)思维受内容和形式的限制。

二、习作教学的策略

1.模仿。人的一生好多东西都是通过模仿学会的,所以我想作文教学也是如此,让学生模仿一些课文的写法,一些结构。让学生知道作文框架,知道要有什么样的开始,内容该从哪些方面去充实,从哪些方面去下笔,结尾又该如何写。通过一些文章教学的渗透、模仿,知道作文是什么样子的,学生在头脑中就有了作文的大概样式,写起来也就不会写乱。

2.续写和句式练习。在语文书中每节课都有类似省略号、关联词造句、口语交际、仿写等等的练习。每篇文章的练习中都会出现“让学生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摘抄好词、佳句”这样的练习,记学生在背诵时语言文字的优美,摘抄中积累材料,如果能让学生掌握一些好词佳句就为写作打好了基础,作了铺垫,能够让学生有词可用,有话可说。比如,在教学《颐和园》时,就让学生写自己熟悉的景物作铺垫。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可以从这些地方下功夫,让学生从简单的练习开始,从小处做起,从写一句话、一段话开始,由易到难,循序渐进,学生在不知不觉中就学会写一些事情。

3.写日记。坚持写日记是积累材料的最好方式,也是练笔的最佳途径,由于日记的内容很广,可以是学生每天做的一个动作、一次活动、一个想法,也可以是学生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等等,这些都能作为日记的内容。总之,学生的喜怒哀乐都想无拘无束地表达出来。这样让学生有一个自由表达的空间,也能够写真实的事情。比如,每组织学生看一次录像、搞一次大扫除、一次少队活动,都可以让学生把当时的情景和感受用日记的形式写出来。我告诉学生不管是一句话,还是一段话,只要是你想写的、你想说的都可以写下来,这样一天天地练习,学生也就写了好多的东西,习作中就能用上一些。

4.培养兴趣。兴趣是最好的老师。之所以学生写不出作文,最重要的是作文提不起他们的兴趣,兴趣是写好作文的起点。作文教学要取得一定的成效,作为语文老师就得认真培养学生的习作兴趣,让学生变“要我写”为“我要写”,逐步使他们乐写。

5.从生活中学。好的作文离不开生活,好的作文也来源于生活,在农村学校,学生知识面狭窄,见的又少,阅读量就更不用说,几乎没有。在这样的前提下,农村学生最多的就是生活实践、生活经验,农村学生每天接触最多、感受最深的也来源于生活,他们知道如何种庄稼,如何放牛,这是城市学生所没有的部分,所以教师在教学之余,更多的应该和学生多交心,发掘它们的生活储备。这样教学起来才容易得多。

6.阅读与习作相结合。俗话说得好:“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实践告诉我们,大量的阅读能开阔学生的生活视野,拓宽知识面,又可以引发学生的写作欲望,提高鉴赏能力,还可以丰富学生的语言、词汇、写作素材等。教师要和学生一起阅读,利用早自习时间找一些故事、童话等读给学生听,还可以找一些好的书籍,每个星期开展一些读书活动。长此以往的坚持,我想学生头脑中会留下更多的知识。

7.及时的修改和自我修改。学生把作文交上来都希望能得到老师的表扬和鼓励,在短时间内给予及时的评价,提出修改意见。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明确修改作文的好处,明白修改作文的目标,这样让学生再重新习作一次,就能上一个分析,这也就无形中提高了作文水平。不管是作业还是作文,只有学生自己去检查,自己去修改,学生把自己的作文反复看几遍,读几遍,看是否顺口,以发现错漏之处,并自己进行修改,这样才能起到真正的作用,也才能培养学生的自学精神,提高作文能力。

8.教师写“下水文”。孔子曰:“己所不欲,勿施于人。”试想:自己不想做的事情,让学生独自去做,学生会有抵触心理,所以我觉得,教师写好下水文是很有必要的,学生是很容易被感动的,因为老师们在与我们一起写啊。感动之余,學生会付出十二倍的耐心和信心去完成属于自己的事情,属于自己的作文。再说,如果老师的写作养成了习惯,并且时常把自己的文章展示给学生,那是标准的“身教重于言教”,效果就可想而知了。

总之,在我看来,作文教学中激活学生的储备,提起学生的兴趣,先让学生想,想后给学生十多分钟动笔写,学生写作时教师安静巡视、记录学生习作状况,写完让学生念,再给学生当堂改,全班改。找出文章好的地方和要注意的地方,下课后接着完成作文。我想以上的策略是相互作用、相互联系的,把它们结合起来融为一个整体,在教学中加强学生作文能力的培养,就能很好地提高作文水平。

参考文献:

杨晓峰.关于小学作文教学方法的探讨.文理导航:下旬,2011(03).

上一篇:煤矿开采技术与应用下一篇:项目现场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标准手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