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2024-12-07

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共10篇)

1.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篇一

感觉统合训练活动(平衡训练)

南通特殊教育中心

沙莉莉

一、设计意图:

感觉统合训练越来越受到残障儿童家长乃至所有孩子家长的重视。本课设计的活动是在学生有了一定的感统训练的基础上开展的,旨在通过走平衡木的训练,强化儿童身体两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能力;同时整节课在一个大的童话情境中将游戏活动贯穿始终,既帮助儿童将学过的感统知识进行整合与复习,又极大的调动了孩子参与活动的积极性。

二、活动目标:

1、练习走平衡木,强化学生身体双侧配合,平衡反应和视觉运动协调能力。

2、发展学生走、跑、跳、爬、钻等能力,让学生从中体验游戏的快乐。

3、培养学生注意力集中的习惯和团结、勇敢、谦让的好品质,加强学生的自我保护意识。

三、活动重点:

通过训练,学生能在平衡木上独立行走。

四、活动难点:

帮助学生身体协调,空间知觉和运动企划能力的养成。

五、活动准备:

万象组合、动物头饰、各色水果图片、新鲜水果、金银奖牌、哨子等

六、活动过程:

1、(童话情境导入)在一片大森林的动物学校里,住着一群可爱的动物宝宝们。大家来自我介绍一下吧!老师先来吧!(老师创设情境,学生佩戴头饰自我介绍,可适当加入动作和形容词)大家在老师的陪伴下每天愉快地学习生活。(做准备活动:康复操、手指操)

2、今天,学校里来了许多客人老师,动物宝宝们想准备一些可口的水果来招待他们,但是采摘水果路途遥远,困难重重,大家来看一看,(师指着感统训练器材讲解)我们要钻过隧道、爬过小山、走过独木桥,才能到达果园,最后还得使劲跳起来才能摘到树上新鲜的水果。虽然过程很艰辛,但是老师相信大家只要团结努力,就一定能够克服困难,你们愿意试试吗?

3、孩子们,请大家想想,在采摘水果的这一路上,你们觉得钻隧道、爬小山和过独木桥哪一项最难?(由于之前学生已经学习了钻和爬,因此对他们来说走独木桥最难,这也正是本课学习重难点之所在)为什么说过独木桥最难呢?

4、对了,如果没有掌握一定的技巧,走独木桥时是很容易从上面摔下来的。那现在老师就来教大家怎样在这独木桥上走得又快又稳,你们可都要竖起小耳朵仔细听哦!

(师边讲解注意点边示范)(1)身体保持正直;

(2)双脚成一字,前脚脚跟抵着后脚脚尖;(3)双臂在身体两侧平举,保持平衡;

(4)眼睛看好脚下,每走一步身体都不能摇晃,脑、眼、手、脚要保持协调。

5、听了老师的讲解,有哪位大胆的动物宝宝愿意上来试一试?(指名示范,师适当保护,并及时指出运动过程中的不足之处。点名时以动物名称代指。在指出不足后请该学生再做一次。)

6、××做得好吗?让我们大家一起来试试吧!

(动物宝宝们逐个练习走平衡木,师适当保护,并随时指正错误动作。每人走两到三遍,视情况而定。)

7、孩子们,今天大家又学会了一个新的本领——走独木桥,克服了这个困难,老师相信大家一定能够出色地完成采摘水果的任务的,你们有信心吗?那现在就让我们进行一场摘水果的比赛吧!

8、老师将大家分成黄队和红队,哨子一响比赛开始,每队第一人先开始,每个人到达终点后只能摘一种水果,等前一个人摘到水果以后,后一个人才能开始,最后比比哪队摘水果的速度最快!注意在比赛过程中小伙伴之间要互相鼓励,团结谦让哦!

(学生进行比赛,师从旁指导、适当保护,并注意调节气氛)

9、好,现在老师宣布摘水果的任务圆满完成!(鼓掌,组织课堂)在刚刚的比赛中,每个动物宝宝都通过各自的努力为客人老师采到了一种水果,你们都采到了哪些水果呀?(学生各自说)大家的表现都很不错,在摘水果的过程中还学会了团结合作和互相谦让。下面宣布比赛结果:×队获得了第一名,×队获得了第二名。现在请客人老师为获奖队伍颁奖。

(请听课教师分别为红黄两队颁发金牌银牌,对学生进行鼓励和肯定,过程中让学生鼓掌!)

10、今天,动物宝宝们都很努力,不仅学会了走独木桥,还在活动中体会到了劳动的快乐。现在请大家将手中的水果图片拿到老师这儿来交换新鲜的水果,招待客人老师品尝我们的劳动成果。

(学生拿图片换水果,请听课教师品尝,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结束本课活动)

2.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篇二

一、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视觉刺激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眼睛是幼儿观察世界最主要的工具。每个孩子来到活动场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眼睛来观察环境,通过看来感受环境给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以及选择投放教具时要力争用环境的色彩感染幼儿,使他们可以迅速接受并喜爱活动场所。

在第一次感统训练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幼儿的第一次活动,如何让他们接受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对教室产生兴趣是能否顺利进行以后活动的关键。因此,我选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大龙球、平衡步道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具,同时选择暖色调颜色的教具让儿童觉得温馨。当幼儿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与幼儿问好,并让他们随意选择散放于场地中不同颜色的大龙球和父母一起玩。而教师穿插于其中,不时地进行个体指导,提示家长指导幼儿玩大龙球的方法。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消了幼儿的陌生感,让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到教室环境中来。

最后,我以感统训练经典游戏——“彩虹伞”作为结束部分,通过彩虹伞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带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幼儿在感受色彩与大小空间变化的同时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二、小小驾驶员——将感统教具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

滑板车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经典教具,主要目的是用于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之前滑板车更多的是使用在大年龄的幼儿身上,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车的操控达到训练目的。而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幼儿,由于能力的限制无法自己操控滑板车,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如何使活动内容更加游戏化,更贴近低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成了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经过思考之后,我选用了四脚桌作为本次活动的辅助教具。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是让幼儿或趴或躺于滑板车上,由家长推车从桌子下面滑过。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滑行的感觉,同时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提示家长要求幼儿不要抬头,并不断用语言安抚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自始至终都陪在左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三、勇敢的空降兵——将大肌肉活动融入到感统训练中

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是感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大肌肉活动中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那可不可以将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呢?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感统训练中的“四分之一平衡板”和大肌肉活动中的“走平衡木”与“高跳下”相结合。

在这三个小活动中,“四分之一平衡板”的练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个难点,大部分孩子都在爬到最高点时不知该如何调整重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将身体的重心转过来,再慢慢地爬下来。由于幼儿在平衡板上停留了一定的时间,消耗了一部分体力,因此接下来可以让他去进行难度并不大的走平衡木的练习,在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在孩子较为兴奋时,教师再果断地将平衡木撤下,鼓励幼儿从高约1.5米的四脚凳上跳下。幼儿在进行“高跳下”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家长选用正确的站位和扶幼儿的方式,不断地用语言鼓励孩子,让幼儿消除心理恐惧,勇敢地跳下来。

3.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篇三

一、色彩缤纷的世界——通过视觉刺激消除幼儿对陌生环境的紧张感

眼睛是幼儿观察世界最主要的工具。每个孩子来到活动场地后的第一件事,就是用眼睛来观察环境,通过看来感受环境给予的影响。因此,教师在布置教室环境以及选择投放教具时要力争用环境的色彩感染幼儿,使他们可以迅速接受并喜爱活动场所。

在第一次感统训练活动时,我考虑到这是幼儿的第一次活动,如何让他们接受陌生的环境,让孩子对教室产生兴趣是能否顺利进行以后活动的关键。因此,我选用了红色、黄色和绿色的大龙球、平衡步道作为本次活动的主要教具,同时选择暖色调颜色的教具让儿童觉得温馨。当幼儿一进入活动场地,教师就以轻松的语气与幼儿问好,并让他们随意选择散放于场地中不同颜色的大龙球和父母一起玩。而教师穿插于其中,不时地进行个体指导,提示家长指导幼儿玩大龙球的方法。这样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打消了幼儿的陌生感,让他们可以迅速融入到教室环境中来。

最后,我以感统训练经典游戏——“彩虹伞”作为结束部分,通过彩虹伞上五彩缤纷的颜色带给幼儿强烈的视觉刺激,让幼儿在感受色彩与大小空间变化的同时体验到不同以往的新鲜感。

二、小小驾驶员——将感统教具与生活中的物品相结合

滑板车是感觉统合训练中的经典教具,主要目的是用于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之前滑板车更多的是使用在大年龄的幼儿身上,他们可以通过自己对车的操控达到训练目的。而一岁半至两岁半的幼儿,由于能力的限制无法自己操控滑板车,需要家长的支持与帮助。同时,如何使活动内容更加游戏化,更贴近低龄幼儿的心理特点就成了教师要重点考虑的问题。

经过思考之后,我选用了四脚桌作为本次活动的辅助教具。活动中的重点内容是让幼儿或趴或躺于滑板车上,由家长推车从桌子下面滑过。目的是让幼儿体验滑行的感觉,同时增强对自己身体的控制力。在活动进行中教师要提示家长要求幼儿不要抬头,并不断用语言安抚幼儿,让幼儿感受到父母自始至终都陪在左右,以增加他的安全感。

三、勇敢的空降兵——将大肌肉活动融入到感统训练中

发展幼儿的前庭平衡觉是感统训练中的重要内容,而在大肌肉活动中对于幼儿平衡能力的练习也是必不可少的一项,那可不可以将这两个领域的内容进行融合呢?为此,我进行了大胆的尝试。将感统训练中的“四分之一平衡板”和大肌肉活动中的“走平衡木”与“高跳下”相结合。

在这三个小活动中,“四分之一平衡板”的练习对于幼儿来说是第一个难点,大部分孩子都在爬到最高点时不知该如何调整重心,这时就需要教师的及时介入,指导家长帮助幼儿将身体的重心转过来,再慢慢地爬下来。由于幼儿在平衡板上停留了一定的时间,消耗了一部分体力,因此接下来可以让他去进行难度并不大的走平衡木的练习,在锻炼平衡能力的同时身体也得到了一定的放松。在孩子较为兴奋时,教师再果断地将平衡木撤下,鼓励幼儿从高约1.5米的四脚凳上跳下。幼儿在进行“高跳下”活动的时候,教师要指导家长选用正确的站位和扶幼儿的方式,不断地用语言鼓励孩子,让幼儿消除心理恐惧,勇敢地跳下来。

4.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篇四

在游戏中,孩子可以找到乐趣,从简单到复杂的游戏过程,可以逐步培养孩子克服困难的勇气,使焦虑不安情绪得到改善,增进其与伙伴的交往沟通能力,培养孩子的自信心和探索的兴趣,大脑潜能得到不断的挖掘,身体各部位的协调日益和谐,处理复杂问题的能力不断增强。

治疗的器械包括:滑板、圆筒、平衡台、吊缆、弹簧床、滑梯、秋千、大笼球、跷跷板、羊角球、触觉板、脚踏车、时光隧道、蹦蹦床、弹力球、球池、软垫、毛刷等等。

常用的几种方法:

1.针对前庭功能失调的训练

(1) 坐在吊网内左右前后旋转摆动;

(2) 仰卧、俯卧在大笼球上滚动,保持身体的平衡功能;

(3) 站立在平衡台上接抛球或拍球;

(4) 坐在独角椅上保持身体平衡;

(5) 坐在羊角球上跳跃;

(6) 站在蹦蹦床上跳跃;

(7) 走平衡台或直线行走;

(8) 拍球、运球行走;

(9) 跳绳、骑自行车;

(10)荡秋千、攀爬绳架、在草地上翻滚。

2.针对触觉过敏的训练

(1)用各种不同质地的毛刷、干布摩擦刺激手指、掌心、躯干、四肢的皮肤;

(2)毛巾游戏,用大毛巾把孩子裹起来,让他在毛巾中滚动,刺激身体的不同部位;

(3)让孩子身体靠墙,或用两个垫子把孩子挤压在中间,从轻到重挤压身体的不同部位;

(4)用梳子梳头,用吹风机(冷热)吹动全身不同部位;

(5)玩橡皮泥、湿面粉及泥巴,训练手指的肌肉;

(6)穿越彩色山洞、四肢爬行、翻滚;

(7)在浴缸内做沐浴游戏;

(8)在大自然环境中学习游泳;

(9)仰卧或俯卧在垫子上,用带刺笼球进行全身不同部位的挤压按摩;

(10)球池运动,让孩子模仿开汽车、跳跃等姿势。

3.针对本体感觉的训练

(1)头部和四肢弯曲、伸展、左右摆动、上下摆动;

(2)举起、提起、背起重物行走或上下楼梯;

(3)俯卧撑以及抓住双手,拉起身体;

(4)伸展扩胸器;

(5)脚踏车或滑板车及前冲滑板运动;

(6)四肢趴在地上,用手支撑;趴地推球;

(7)跳蹦蹦床,单脚跳、兔子跳、单脚站立;

(8)辨别自己身体的上下、左右、前后方位;

(9)闭眼触摸,指认身体的不同部位;

(10)与同伴进行捉迷藏的游戏等等

学习是大脑的一个重要机能,学习障碍(Learning Disabilities,LD)是由于中枢神经系统某些机能的异常,导致在听、说、读、写、计算、推理等方面有障碍。目前,诸多的研究认为,大脑神经系统的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障碍是产生LD的一个重要原因。因此,我们对于LD儿的治疗应该抓住发生LD的主要矛盾,解决中枢神经系统的问题,提高LD儿的学习能力。

一、感觉统合的意义、作用

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的A.J.Ayres,根据神经生理学的理论,最初提出了感觉统合这一理论和方法。她认为,作为人类行为、动作发育的基本感觉系统,如触觉系、前庭感觉系、本体感觉系,这些系统对于人类的认知发展起着重要作用,具有感觉、认知、认识机能的发育过程。

在日常生活中,人类所有的动力和行为都与大脑神经系统感觉统合功能有关。例如:爬、站、走、跑、吃饭、穿衣等室内外所有的生活行为和游玩;视觉、听觉、触觉的认知,嗅觉、味觉、身体肌肉感觉,平衡感觉以及身体的其它感觉;语言理解表达能力的获得,描画、写字、写作文、读字、读文章等,完成这些动作和行为无一不都是大脑神经系统感觉统合的结果。人类对于一些简单的动作和行为往往是无意识进行的,但要完成一些复杂的、高难度的动作和行为时,需要有意识地调节和控制,也就是说,对来自外界环境以及自身内部

的各种各样的感觉刺激和信息,进行选择、整理、有序的工作,是通过大脑神经系统来完成的。一旦感觉统合发生问题,就会出现种种障碍,如动作不协调,不能完成复杂的动作和行为,不能正常地进行日常的生活、学习和游戏,因此,矫治LD儿的感觉统合障碍是极为重要的。

二、LD儿的感觉统合治疗

对具有感觉统合障碍的LD儿,治疗的最终目的是改善LD儿大脑神经系统的统合功能,根据每一个LD儿所存在的问题,进行有目的、有计划的感觉统合训练,这对提高LD儿的语言、认知、思考等学习能力,是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感觉统合训练方法如下:

1.触觉刺激的训练

触觉在人类感觉系统机能中占有很重要的位置。胎儿在胎内的感觉体验,出生时通过产道的感觉体验,出生后与外界的温度、事物、以及和他人皮肤接触的感觉体验等,这对提高胎儿和新生儿神经系统的机能起着重要的作用。

触觉刺激对于LD儿神经系统整体感觉的统合以及感觉认知、感觉运动起作用。如用软毛刷、干毛巾或丝稠等柔软的布类,轻擦孩子的背部、腹部、腕部、颜面部、手、脚等部位的皮肤。手背及前腕部是触觉防卫最小的部位,由于这些部位是和正常的环境相互作用接触最多的部位,而身体的腹侧部、颜、足部位对刺激敏感,触觉防卫大,往往是难以接受的部位这些部位是否要磨擦,使用何种工具磨擦,不要强制进行。对于这些敏感的部位,可根据Rood发明的方法,使用绕上骆驼毛的电动旋转轴辅助进行磨擦,使产生的刺激轻快而舒适。根据临床观察,磨擦口腔周围皮肤对孩子语言的发育起重要作用。另外还可以让孩子进行皮肤刺激的游戏,如水中游戏,粘土游戏,砂、草坪上的裸足游戏等。

一般来说,触觉刺激对神经系统产生影响的时间约在刺激30分钟以后,时间越长,效果越好,但要根据孩子的耐受程度加以确定。

2.前庭刺激的训练

前庭感觉是人类接受刺激的重要的基本感觉。前庭刺激的训练是感觉统合障碍治疗的重要方法之一。通过给予前庭器官的各种不同程度的刺激,使调节姿势反应的前庭功能正常

化,在接受触觉刺激的同时,有助于其它感觉的统合。前庭的功能对大脑整体功能起着重要作用,刺激前庭在知觉运动训练中广泛得到使用。如让孩子接受下列各种运动的训练:

---旋转性运动,如:旋转木马、旋转椅子等。

---摇晃性运动,如:采取腹卧位、仰卧位、侧卧位、头脚颠倒等体位进行秋千、吊床等游戏。

---平衡性运动,如:走平衡木、平衡板等。

---跳跃性运动,如:蹦床、翻滚、垫上运动等。

---姿势反应性运动,如:进行儿童蹋板车、砂坑、草坪、滑梯、腹部爬行等游戏。 ---速度感、位置感、距离感的体验,如:让孩子一只脚着地,一只脚踏上滑行的儿童蹋板车等。

在训练中,被动性的旋转、摇晃的速度一分钟以25-30次的频率为宜。

LD儿对前庭刺激的持久力个体性差异较大,有的孩子表现为恐惧不安,对于有这样反应的孩子要特别注意,例如,可将吊床高度降低,靠近地面缓慢的、安全的、不给予威胁地进行旋转、摇晃。

进行上述各种身体运动的训练,通过各种身体运动感觉的.化验,达到感觉统合的效果。

3.本体感觉刺激的训练

作为人类动作、行为的另一个基本的感觉是本位感觉,这是指身体各个部位的肌肉、肌腱、关节、韧带等来自自己身体的一种感觉,靠这种感觉人们进行动作和行为的调节、修正、有目的的行动、肌肉的收缩、松驰、关节的屈曲、伸展等所产生的自身的状态和运动,这些都是来自自己身体刺激信息的感觉处理。如果本体感觉有障碍,就不能很好地解扣纽扣、取物、抓物,不能根据对象物的性质,掌握用力的轻重,常常将东西弄碎、弄坏。为了使本体感觉正常化,提高基数统合功能,可以让LD儿接受下列的训练,如:游泳、摔跤、拔河、爬绳、搬运货物、踩童车以及其它使肌肉紧张、收缩的运动。肌肉收缩将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本体感觉信息的输入。

以上三种感觉统合训练的方法,刺激时间的长短、刺激的强弱程度、使用工具等要充分尊重孩子的意愿,由孩子选择很重要。孩子感到舒适、愉快,才能达到感觉统合训练的目的,取得比较好的治疗效果。

感统训练游戏

编辑:juan 作者: 来源:

感觉统合训练简称感统训练,感统训练的主要形式是游戏形式:

* 游戏一:神奇的纸盒

玩法:把家里使用过的纸巾盒留下,往里面放进一些玩具、糖果、水果等,让宝宝摸一摸,请他在拿出来之前说出名称,或者给他指令,请他按指令拿出东西来。对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给他否定的指令,如:“请你把不可以吃的东西拿出来”“请你把不是圆的东西拿出来”等等。为了增加趣味性,也可以使用一些奖励的方法,比如:拿对了糖果,就把糖果奖励给宝宝吃,拿错了,糖果就归妈妈吃等。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孩子,由于宝宝使用触摸觉和视觉来进行判断,可刺激右脑发展。

* 游戏二:猜猜这是谁?

玩法:爸爸或妈妈在被窝里发出不同的动物的叫声,比如狼的叫声、狗叫声、狮子的叫声等,让宝宝猜猜藏在被窝里的是什么动物。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4岁的宝宝玩。这是一则用听觉进行判断的游戏,也可以刺激宝宝的右脑。

* 游戏三:会滚动的箱子

玩法:把家里买回来的电视或其他大件物品的纸皮包装箱留下,让宝宝钻进去缩紧身体,然后滚动纸皮箱子,孩子会乐不可支。为了避免伤着孩子,你最好在每次滚动箱子之前大声问他:“准备好了吗?”确定他做好了准备才开始,滚动的幅度也可以根据孩子的适应

情况而调整。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3岁以上的孩子玩,因为这样可以锻炼孩子的身体平衡感,也能发展孩子的右脑功能。

* 游戏四:扔纸球

玩法:拿一个篮子,菜篮或洗衣篮都可以,然后拿一些报纸,把报纸裹成一团,做成一个一个纸球,妈妈、爸爸和宝宝轮流扔纸球,每人扔10个,看谁扔进篮子里的球最多。

提示:这个游戏适合2岁以上的孩子玩,手的动觉、动作的控制、空间距离的判断,这些都有利于孩子的右脑开发。

* 游戏五:跳跳舞

玩法:让孩子跟着音乐的节奏跳舞、拍手或做各种各样自己喜欢的动作。提示:这个游戏适合0-6岁任何年龄的孩子,对于还不会走路的宝宝,妈妈可以抱着宝宝做跳舞的动作,或跟着节奏舞动他的手脚。大一点的孩子,你可以领着他做,或让他自由发挥。

* 游戏六:大家一起唱

玩法:把生活中的事件编成歌曲,和孩子边唱边玩。比如,刷牙、洗脸、吃饭,我们可以把这些活动和我们熟悉的旋律如《生日歌》编在一起来唱: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我们-快来-刷-----牙,天天-都要-刷------牙。

提示:这个游戏能发展儿童的节奏感。

* 游戏七:苹果树

玩法:从年历上找出有一棵树的图画,让孩子剪一些苹果贴在树上,注意:剪和贴都由孩子自己来做,不要要求孩子剪得像或贴得漂亮,只要他愿意自己动手进行创作,父母就要表现出很欣赏的样子。

游戏八:美丽的手镯

玩法:把用过的信封留下,横剪成一个一个环,然后和孩子一起在环上画自己喜欢的图案和颜色,把它套在手腕上当手镯。妈妈先做一个引起孩子的兴趣,然后放手让他自己

来做,以鼓励为主,不要计较孩子做得是否漂亮。

提示:这两个活动都是多种感官配合的活动,既有手的动作,又有颜色的感觉、图案的设计等等,对发展孩子的右脑很有帮助。

以上这些都是开发孩子右脑的活动。当然,如果一个孩子从小就只是做各种各样的右脑训练,没有配合语言文字等抽象符号的学习,他又会走向另外一个极端,那就是变成一个右脑人。比如一些从小就开始体操训练的运动员,他也许能拿到世界冠军,可是语言表达能力却很差,不能写也不能说,那当然也不是我们期望的。所以,除了要注重右脑开发,更重要的就是要注重左右脑协调的活动,让孩子的大脑潜能得到最大限度的开发。

感觉统合亲子游戏

编辑:juan 作者: 来源:转载

每个孩子都是不一样的。爸爸妈妈会发现,宝宝和同年龄的小朋友总有些不同,比如说:智商没问题,身高、体重样样不输人,但总觉得在某些方面似乎不太对劲。孩子到了三岁了,还老是奶嘴吸个不停,无法戒掉;走路跌跌撞撞倒了也不喊痛;在幼儿班总是东摸西摸静不下来;出门坐个车一直哭闹不停……这样的小小孩是有点毛病还是怪爸爸妈妈学龄前教育太失败?其实孩子也许感觉统合发展失调,而需要医生协助呢!

什么是感觉统合

徐永博医生指出,一般正常宝宝在刚出生时,智力差异并不明显,后来由于感觉刺激输入的多少,使得大脑感觉统合发展过程产生了个别差异性,就如同消化系统不良一样,并非消化器官不见了,而是功能无法有效地动作;当感觉统合失调时,小朋友的大脑无法以正常且有效的方式来处理外界传递的信息,结果表现出来的行为变得与其他小孩不同,看在旁人眼里就是不恰当、没规矩。

感觉统合失调的小朋友,只要透过适当的感觉刺激与熟练,都能得到很好的改善。特别是0-3岁阶段是感觉统合熟练的黄金期,当爸妈从日常生活中观察到小宝宝比较不同现象时,可寻找专业医师的协助,帮助宝宝借由身体及四肢的动作,来增加感官与动作经验,可让皮肤触觉、大脑前庭觉(平衡觉)等获得充分发展,以形成稳定情绪、正确的动作技巧和适当的学习能力;日后顺利愉快地适应团体生活,并应付课业学习的要求。徐永博治疗师提出一些临床案例经验,供妈咪们参考,并且他也将告诉妈咪们如何借由亲子游戏,刺激宝宝们的成长与学习。

爱吸奶嘴的小宝 触觉依赖

案例一 小宝是幼儿园小班的小娃,无论到幼儿园、公园或游泳场玩耍,小宝总是带着奶嘴,常常不自主地吸奶嘴,就算是爸妈、老师制止,不一会又会看见小宝吸着奶嘴了。

经论断评估后,发现小宝是触觉功能失调中触觉依赖型的小孩。

徐永博治疗师指出,这类触觉依赖型的小孩,常常是因为触觉刺激缺乏,而导致对某些东西产生依赖行为,主要因为脑部的感觉统合不良,导致触觉动作无法顺畅,或是在婴儿时期父母过度保护等其他因素,而便利触觉需要未获得适当的满足,而使得触觉需求未获得适当的满足,以至于对特定的触觉刺激和奶嘴、手指等,产生过度的情感的情形。

所以若是家中的小朋友有类似小宝的情况,就有可能是触觉依赖型的小孩。而触觉依赖型的小孩的特征如下:

过分依恋奶嘴或吸吮手指头;

过度依恋自己专用的手帕或小棉被等;

过分喜欢摸某些物品等

触觉刺激亲子游戏

触觉依赖的发生主要是由于触觉刺激缺乏,所以要先适度满足孩子对触觉的需求,孩子对触觉需求得到适度满足后,就会逐渐改变其习惯,徐永博治疗师建议,爹妈可以在家中或游戏声与宝宝从事以下的活动,对于孩子的依赖情况会有不错的改善。

1、刷摩孩子身体的游戏

使用各种不同柔软度的刷子,或不同质料的布,来摩擦宝宝的四肢、背部,强化及增加触觉刺激的效果。

2、软垫三明治的游戏

用大毛巾或毛毯、棉被,将孩子包裹起来,滚动或轻压孩子的四肢,以增加触觉刺激。

3、球池中翻滚的游戏

在有球池的游戏场中,可在球池内藏东西让孩子找,或在球池内翻滚。

从不喊痛的强强 触觉迟钝

案例 强强就读小班后,由于活泼好动,难免有些小碰撞或擦伤,当妈妈在帮强强洗澡时,发现他手臂及腿上这些碰撞伤痕时,问强强究竟是怎么回事,强强竟是说不知道,而且还表示不痛。除此之外,出外交流或在路上行走时,妈妈有时看到强强明明跌倒趴在地上,甚至皮破血流,强强却也只是爬起来继续走、继续玩,完全无视腿上或手上的伤有多严重,也从来不喊痛,一副无所谓的样子。妈妈不禁怀疑,强强是否真的那么勇敢,还是有其他的问题?

其实强强是个属于触觉迟钝型的小孩,孩子大多在婴儿时期较易生病,或者父母亲过于保护孩子,以致很少给孩子利用触觉探索环境的机会,因此影响到宝宝触觉识别能力,触觉也就变得较为迟钝,进而自己身体形象认识不足,利用触觉辨识环境的能力也较差,所以常常在

跌倒或碰撞后破皮流血而仍不自知,也不觉得痛,甚至连天气变冷或变热时也不能敏感地察觉。

唤醒触觉亲子游戏

1、在面对强强这类型的孩子时,徐永博治疗师建议爸妈们,可以透过下列活动来提高触觉的敏感度。

2、由于其触觉反应较为迟钝,可用软毛刷或治疗用的触觉刷来刷孩子的手心、手臂及腿部,以唤醒其触觉。

3、让孩子多触摸各色玩具,在玩耍中不知不觉增进触觉识别能力。

4、可在儿童游乐场中玩球池游戏,给予孩子触觉刺激。

5、在家中亦可以进行毛巾或软垫游戏,将孩子包起来,让孩子在毛巾中滚动或扭动,有助于增加身体各部位触觉刺激的强度。

常晕车的小华 前庭过度敏感

案例 小华已经三岁了,每次爸爸妈妈带小华出门总是提心吊胆,因为每次坐车,小华很快就会因不舒服、晕车而哭闹不已,而且次数愈来愈多,致使小华不喜欢坐车;每回带小华到儿童乐园玩,小华总是不同于一般小孩,一点兴致也没有地缩在一旁,勉强抱他去坐旋转木马或飞行船时,小华就惊恐地大哭大叫,让爸爸妈妈觉得十分尴尬

经医师检查评估后发现,小华是前庭刺激过度第三的小朋友。前庭刺激过于敏感,会容易感受到较大的地心引力变化,造成头晕、晕车,因而不愿从事爬高、跳跃、旋转等活动。相对

地,正由于小华常处于害怕被移动的紧张状态,所以注意力也不易集中,情绪也较不稳定,常坚持以自己觉得安全的方式来从事活动,或认为自己绝对不可能做到而不肯合作,以至于影响到学习、情绪等方面表现。

前庭系统机能为何呢?徐永博治疗师指出,前庭系统功能是帮助人体从事各种活动时,维持身体平衡的机制。前庭系统会发挥抑制作用,自支过滤不必要的刺激;若是外界刺激太少,它又会主动扩大神经传导的通路,以吸收更多的刺激,所以过与不及,皆会影响身体状况的表征及外在活动的表现。

前庭刺激亲子游戏

所以如果家长发现家中小宝贝有类似小华的情况时,除了接受治疗,爸爸妈妈在平时可教导下列活动,让孩子接受适当的前庭刺激。

1、父母可把小朋友抱高,做上下左右摇晃,刚开始时速度可稍慢些,适应后再加快。

2、可以跳跳床,增加全身的平衡及稳定运动。

3、可以练习翻跟斗,要注意小朋友是否容易头晕。

4、可在家中的床上、垫子或毛毯上,父母抓住小朋友的脚,让小朋友做身体翻滚的动作。

好色的小明 触觉功能失调

案例 从幼幼班到小班,妈咪就一直因小明的行为而备感困扰,小明不仅在上课时乱走动,而且动不动就碰一下或摸一下别的小朋友,总是一刻不停。小明特别喜欢抱别的小朋友,常年看到班上的小女生就跑过去抱,使得班上的小女生都很怕他,老师及妈咪常告诫处罚,好像也没有明显改善,妈咪伤透脑筋,真不知该如何是好。

经医师检查与评估后发现,小明并不是好色,而是触觉功能失调。

触觉刺激系统是人类发展最早、最基本、影响力最大的系统之一,也对个体日后情绪的稳定度在极重要的影响。触觉失调指触觉系统发展不成熟,除对外在刺激过度第三外,也可能对刺激产生过度反应或迟钝的情况。

小华是属于对触觉过度需求的小朋友,因其对触觉需求未获得满足,而对特写的触觉产生过度的寻求,因此父母应给予小孩适度的触觉刺激,以满足其对于触觉的需要,进而为孩子建立安全感及舒适感。

触觉刺激亲子游戏

徐永博治疗师建议父母,可以透过下列简单动作及活动,提供宝宝适度的触觉刺激。

1、可以和小朋友玩身体接触的游戏,例如用拥抱方式(松紧度依小朋友需求而定),前后,左右晃动,并持续至五至十秒。

2、让小朋友将自己用毛毯裹起来,然后再滚动着松开毛毯。

3、用不同柔软度或质料不同的刷子或布料,来梳刷或磨擦小朋友的四肢和背部。

4、用梳子梳头发增加对头皮的刺激。

以上几个活动要随时注意小朋友的反应及感受,给予的刺激不可过度若有不安躁支的反应,应暂停止活动。如果情况特殊,建议先接受专业的评估与治疗,再进一步同时配合家中的活动。

结语

徐永博治疗师强调,在从事上述活动时,要特别注意的是给小朋友足够的安全保障及心理支持,也要注意小朋友可接受前庭刺激的多少,再由少而多渐进式地增加刺激量,若小朋友完成某次或某项活动后不妨多多给予支持及鼓励,以增强其心理建设,如此必能逐渐提高适应前庭刺激的程度,并进一步改善其专心度及情绪反应。

5.智力落后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篇五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冬去春会来 发表于 2007-11-08 22:26

评论0条

阅读371次

感觉统合(Sensory Integration)最早是由美国南加州大学爱尔丝博士(Dr.Jean Aryes)在1969年提出的一个研究观点,将儿童的脑神经发展与心理发展相结合,提出感觉统合理论。爱尔丝博士终生致力于教育事业,把感觉统合训练应用于特殊儿童的康复与训练中。

什么是感觉统合?在母亲的子宫内,胎位变化的过程中,触觉、潜艇平衡、固有平衡等能力就已经逐渐在发展。出生后,它们和视、听、嗅、味等感官更不断相互影响。在大脑中的感觉中枢相互联系着,这些感觉神经的交错程度,比任何网络都复杂。这种进入大脑的感觉刺激信息,在中枢神经形式有效率的组合,就叫做“感觉统合”。正因为有这中能力,大脑才能协调身体对外界作出适当的反应。爱尔丝博士将之比喻为交通指挥者或红绿灯管制者,没有它们交通将乱成一团。在达到各种目的的协调行动上,感觉统合的能力非常重要。

智障儿童在生活中与同伴交往受到限制,缺乏良好的人际关系和语言;有的家长缺乏特殊教育知识,过于溺爱孩子,教育孩子缺乏耐心,家长有事包办;有的家长无法承受现实,夫妻之间经常发生矛盾,把孩子送到祖辈照顾,与孩子接触少,给孩子造成不良的家庭环境;有的家长过于自卑,把孩子关在家里,孩子很少到户外活动,接触大自然。以上种种情况加重智障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程度,同时也错过智障儿童特殊教育的训练的最佳时期。

智障儿童感知觉、语言等方面发展迟延,在他们的早期教育中注重感知觉与运作的发展训练是十分重要和必要的,感觉统合训练有效的促进智障儿童的智能开发和综合能力(行为能力、组织能力、学习能力)的提升,在他们日后学习、生活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我们的教师在感觉统合在训练中注重发挥以下几方面作用:

一、设氛围,快乐体验。

智障儿童缺乏个人动机与兴趣,主动性差,意志水平低下,在训练中一味采取强迫手段,或者乏味的机械训练,智障儿童会产声厌烦、恐惧、害怕等不良情绪,训练遭到失败,甚至会产生副作用。所以在训练中创设良好的氛围是至关重要的,让智障儿童喜欢身处其中,在快乐的气氛下自动自发,全力去做,这样也容易发展出原本不足的能力,教师创设良好的氛围可以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音乐合理化。

目前,各路专家、学者都在研究智障儿童的康复训练及特殊教育的有效方法,得到的一致结论是:音乐治疗效果显著。虽然我国对智障儿童进行音乐治疗才刚刚起步,然而国外早在数十年就将音乐治疗或综合音乐、舞蹈、绘画等在内的艺术治疗的方法与技术运用在特殊的教育中,为特殊教育拓宽了道路,并取得了显著效果。智障儿童对音乐敏感性强,教师在训练中选择一些他们喜欢的音乐,可以有效的调动和调整智障儿童的情绪,使他们很快的进入到教师设计的游戏活动中并配合治疗,教师对音乐的选择也要因人而异,音乐参与智障儿童感觉统合训练中会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

2、情节趣味化。

赋予感觉统合训练过程游戏化的情节,能增强趣味性、娱乐性,更进一步激起智障儿童良好的情绪和积极从事活动的力量,从而使他们活跃起来。如趴地推球,球推进的是一个个小动物的嘴巴,仿佛在给小动物喂食;钻进布袋,学做蚕宝宝,随着蚕宝宝的一天天长大,钻出布袋,跳着去游玩;推着羊角球,钻过山洞,绕过树林,形成一列火车;做与平衡台上,和老师、小朋友拉大锯;趴于滑板上,学做小乌龟,一边游泳一边和小鱼、小虾做游戏;圈和罐相结合、纸和瓶相结合、滑板和布袋相结合,学做小鸟、小青蛙、小士兵;将奥特曼打怪兽、解放军炸碉堡、警察抓小偷等智障儿童所喜爱的情节融入感统训练中,情节简单明了,智障儿童从中能获得一种心理上的满足,感到成功与自信,从而产生愉快情绪,在活动中也会更专注投入。

3、语言游戏化。在感统训练中,教师要有意识地关心、启发、暗示、引导和鼓励指导智障儿童,而不是以主观命令去代替他们想、代替他们做,其目的是启发他们的相法,使他们玩得更愉快。如,当智障儿童“推小车”(羊角球)大汉淋淋时,可以用游戏的口吻说:“小司机到加油站去加点油吧!”调节孩子的活动量。又如,为了让智障儿童掌握滑板趴的动作,教师可以用游戏的语言说:“小乌龟快抬起头来,小鱼和小虾游过来和你们做游戏喽!”在训练过程中,教师可以用角色身份贯穿活动,教师处处以游戏的口吻进行引导,智障儿童定会兴趣盎然,同时主动参与,达到锻炼身心的目的。

4、动作儿歌化。

单纯讲授动作的要领,智障儿童很难理解而且会感到枯燥无味,如果将要领编成朗朗上口、充满游戏性和趣味性的儿歌,效果就会迥然不同。如,智障儿童在跳床上跳跃,教师就可以说儿歌:“小白兔,白又白,两只耳朵树起来,爱吃萝卜,爱吃菜,蹦蹦跳跳真可爱。”又如,在“有趣的平衡台”中,要求幼儿利用身体的各部位在台上保持平衡。我们就编了儿歌:“一二三四五六七,大家都来做摇椅,左摇摇,右摇摇,象个快乐的不倒翁。”孩子们一边摇,一边跟着老师听、念儿歌,既加强了动作要领的掌握,又不单调枯燥,既调节了宽松自由的气氛,又提高了智障儿童活动的激情。

5、器材形象化。

“玩具是幼儿的天使,智障儿童也不例外,”感统器材色彩鲜艳,造型美观,能吸引智障儿童的注意,引起智障儿童的兴趣。孩子看到它,想去摸一摸、试一试、玩一玩,这就是它的独特之处。为了让感统训练变得更为生动愉快,让智障儿童变得更为积极主动,我们赋予这些器材生命、灵性,将它们形象化、游戏化,并围绕感统训练的某一器材设计一系列的活动方法。如“有趣的滑板”,我们将它变成“汽车”,智障儿童独自坐在上面,手作方向盘状,用脚跟帮助移动,前后左右开车;我们将它变成“小船”,智障儿童卧于上面,以腹部为中心,抬高头,抬起腿,用手臂当作船浆,使小船在水中只有滑行;我们将它变成“大转盘”,智障儿童趴在上面。靠双手的双掌来旋转身体;还将她变成“小火车”,两个、三个、四个智障儿童连在一起,靠前一个孩子的力量带动后面的幼儿前进;还将它变成“小推车”等等,既是一种力量锻炼,又是对颈部肌肉及协调能力培养。在日常的感统训练中,我们充分利用感统器材的独特性,教师对各种感统器材进行大胆形象创新和想象,在将其贯穿、融入到活动中去,提高智障儿童的学习兴趣。

二、以人为本,量力而行。

对智障儿童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最重要的是:清楚地检查出孩子在感觉统合

基础上的问题,再设计孩子可以尽力去玩的游戏,使孩子的身体和大脑的反应及协调顺利发展。教师在训练前要充分、科学评估学生情况,训练时也要采用小步子、多循环的原则,设计游戏难度适中,使智障儿童“抬一抬脚就能够吃到苹果”,这样智障儿童会产生成就感,增强他们的自信心,也帮助教师一步步引导学生完成任务目标,达到训练的效果。教师且不要操之过即,忽略了学生的感受,使学生拒绝参与,这也是感觉统合训练最容易失败的地方。

三、耐心细致,适时鼓励。

智障儿童是一群特殊群体,大脑器质性损伤以及社会、家庭不良因素的共同作用促进了智障儿童心理、行为问题的出现,表现为害怕情绪、发脾气、易怒、爱哭闹等一些现象,对于学生一时做不到的,教师要细心而有系统的引领,并将此做成计划,用游戏将这些不佳的感觉反应有效的加以组织。对于学生出现不良情绪,教师要马上中止训练,进行安抚,调整好学生的情绪,在训练中教师要耐心、耐心、再耐心。

6.感觉统合教案 1 篇六

教学过程:课前准备:换好衣服,运动装,不要穿牛仔裤。在指定集合地点列队站好。

一、..集合:问好!孩子们好!课堂要求: A. 纪律要求有序!轻声细语。最高品质,静悄悄;服从教练指挥;运动器械用完后,要放回原来位置;上厕所,报告老师,老师允许后才可以去;训练中口渴了,报告老师,得到老师允许后才可以去,并且只能喝一小口。

B. 遵守纪律,在排队中互相谦让、等待的良好行为品质,以及乐于助人的精神。C. 男同学要谦让女同学,个子高的同学谦让个子矮的同学,D. 训练要求:团结,协作,拼搏,进取,勇敢,超越!

E. 掌握动作要领,高标准,严要求。尽力,努力,竭尽全力!动作够快,次数够多,效果够好!

二、总结上节课孩子们表现突出的地方。哲理故事分享:《励志小故事:每天进步一点点,奇迹就会发生》

香港海洋公园里有一条大鲸鱼,虽然重达8600公斤,却不但能跃出水面6.6米,还能向游客表演各种杂技。面对这条创造奇迹的鲸鱼,有人向训练师请教训练的秘诀。训练师说,在最初开始训练时,我们会先把绳子放在水面之下,使鲸鱼不得不从绳子上方通过,每通过一次,鲸鱼就能得到奖励。渐渐地,我们会把绳子提高,只不过每次提高的幅度都很小,大约只有两厘米,这样鲸鱼不需花费多大的力气就有可能跃过去,并获得奖励。于是,这条常常受到奖励的鲸鱼,便很乐意地接受下一次训练。随着时间的推移,鲸鱼跃过的高度逐渐上升,最后竟然达到了6.6米。

训练师最后总结到,他们训练鲸鱼成功的诀窍,是每次让它进步一点点。正是这微不足道的一点点积累起来,天长日久,便取得了惊人的进步。

三、课前热身运动:2分钟

训练开始: 一动一静,劳逸结合的原则。锻炼了宝宝的意志和胆量 1.趴地推球游戏:趴地推球7组,每组100下,计时!

训练目的:刺激孩子的前庭觉发展,提高孩子背部肌力和手部肌力。此项训练能让孩子能保持良好的坐姿和写字姿势。

训练方法:趴在地上,球摆放在面前,离墙壁30-50公分,手臂抬起,头抬起,双脚伸直并拢,然后推球。加强颈部肌肉的锻炼以及身体协调能力.。6-7岁的孩子平均每天一次性完成50个,家长可根据孩子完成数量逐渐增加个数,最低一次完成20个趴地推球。

效果:趴地推球需要很大的耐力才能够完成,培养孩子吃苦的精神,当孩子实在是很疲惫很累的时候,老师要用口头上鼓励和表扬的方式激励他们,或者拍拍他们的头,给与肯定。动态训练

1.滑板爬:25组(4人比赛或2人接力)

训练目的:调节前庭感觉和触觉,引发丰富的平衡反应,运动中大量的视觉情报,脊髓及四肢的本体感,使整体感觉统合运作功能积极发展。

2.羊角球6组:让孩子坐在球上,双手紧握着手把,身体屈曲,向前跳动。(姿势和双侧的统合,并可促进高程度的运动企划)。3.阳光隧道:让孩子俯卧着身体,从隧道中爬行通过。(可加强肌肤的各项接触刺激,并调节前庭感觉。)

4..袋鼠跳7组: 孩子站在袋中,双手提起袋边,双脚同时向前跳。(在跳跃动作中,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的讯息)。

5.大滑梯20组:俯卧在滑板上,双手抓住滑梯两侧用力向上爬,滑下时双臂朝前伸展,双腿并拢头抬高。(强烈刺激前庭体系,头部、颈肌同时收缩,促进身体保护伸展行为的成熟)。6.跳跳床100:让孩子站在跳跳床上,双脚并拢蹦跳,跳起来时,膝盖弯曲,脚后跟踢至臀部。(强化前庭刺激,抑制过敏讯息,矫治重力不稳和运动企划不足)。

7.跳绳200个:跳绳的具体动作要领:

跳绳时,双脚离地面的高度不可太高.只要让绳子能通过就好,离地面约25cm即可。当脚着地时,膝盖必须稍微弯曲,并用鞋底前半部轻轻着地,便不会引发足踝和小腿的运动伤害。

摇动绳子要利用手腕和前臂的力量.肘关节要保持弯曲并接近腰部,至于肩膀和上臂的动作要尽量减少,保持几乎是纹丝不动的状态,身体要挺直,不要向前弯曲,肩膀要放松.不可向上抬起,保持平稳的呼吸节律。

8.大象爬5组:手脚着地爬(提高活动能力;爬行能锻炼宝宝全身大肌肉活动的力量,尤其是四肢活动的协调性和灵活性,是一种综合性的强体健身活动,有助于视听觉、空间位置感觉、平衡感觉的发育,促进身体的协调;还可使血液循环流畅,并且促进肌肉、骨骼的生长发育。爬行全身协调运动,可以锻炼胸肌、背肌、腹肌以及四肢肌肉的力量; 促进大脑发育。爬行需要大、小脑之间的密切配合,多爬能够丰富大、小脑之间的神经联系,促进脑的生长。

在教师引导下幼儿动脑筋在场地中用各种方式爬行。(往前爬,往后爬,往左爬,往右爬,曲线爬,旋转爬)静态训练:

1.平衡台:100-200个。双脚或单脚站立在平衡台上,用双手做拍球等运动,并保持身体的平衡。(强化前庭刺激,加强身体平衡能力)。

2.圆筒吊缆: 孩子屈曲身体,用手紧抱圆筒并保持身体平衡,做前后左右大回转。(促进身体协调以及固有前庭感觉输入统合)。

3.网缆插棍:俯卧在网缆中,头部抬高向前,指导者协助前后摆动,让孩子在摆动中用双手从左至右,从上往下按次序插棍。(强化前庭刺激及作全身肌肉的伸展和活性化)。4.脚步器(万象组合)(三人两足):走动时自然放松,身体正直,全身协调,注意力集中。(促进和提高孩子的平衡力,帮助孩子建立前庭固有平衡,发展协调性,提高孩子注意力和观察力)。

集体合作项目:

1.音乐拍球3组。2.一圈到底

3.手指操(抓手指,勾手指,伸手指,敲手指,叠叠高,一三指,弹手指,枪打四,拳和掌,兰花指,敲拳擦掌,4.花样拍手:拍打拍打拍拍背打

7.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篇七

随着我国社会及经济的迅速发展, 现代人们的生活条件、生活方式以及生活环境均相继发生了一系列显著的变化, 更多的儿童由于感觉神经系统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 进而引发了各种各样的疾病。根据不完全统计, 在我国当今城市中, 感觉统合失调症的发病率已经达到了10%至30%, 特别是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时期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症更加常见和普遍。从医学的角度来看, 6岁至13岁是感觉统合失调症治疗的最佳时期, 也就是说基础教育阶段时期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而言是尤为重要的。研究表明, 借助于丰富的体育活动可以极大的对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症加以改善。所以, 以身体活动为治疗手段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除了应当重视学生的身体健康外, 还必须发挥出自身防治感觉统合失调的价值, 从根本上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的内在价值加以充分挖掘, 切实的服务于体育教育“健康第一”的目标。

2 感觉统合的理性认识

2.1 感觉统合的概念与机制

英国知名生理学者C.S.谢林顿提出了感觉统合的概念。在这个基础上, 临床心理学家Jean A ryes系统性的提出了感觉统合的理论与感觉统合失调的原因及治疗方法。根据感觉统合的相关研究及经典理论, 感觉统合是大脑在环境适应过程中对外界环境信息所做出的一系列正确的应答。从已有研究成果来看, 对于感觉统合的发生机理, 不同学者有着不同的认识与理解。其中, Jean A ryes从信息传递过程的角度提出了自己的观点, 认为情感、思维、记忆、注意等心理活动的过程及状态实际上并不是由大脑皮层的某个区域独立完成的, 而是一种信号传递过程, 是一类信息在不同时间和空间以某种信号的形式存储在大脑皮层, 再在大脑皮层的相应功能区域进行联系和统一解释的结果。后来, 这种观点被称为信息理论学说, 得到了学界很多学者的认同。进一步的研究提出, 人类所具有的推理、注意、思维和记忆等方面的能力, 以及相应的心理行为、情感、认知过程, 其发生的机制主要是大脑对感觉信息通过联系、比较、控制、选择和增强, 对自身不同区域的信息加以整合的过程。对发生机制的深入认识发现, 感觉信息起源于外界刺激, 当来自外界的气味、声音、光、温度、重力、触压等刺激达到人体感知的强度时, 大脑就会对感知到的刺激信息进行综合处理和反复分析, 最终做出正确的决策。当然, 这里所说感觉统合是大脑对外界环境信息的一系列正确应答, 其重要前提是心理行为必须是正常的。否则, 身体、大脑与环境三者之间便无法得以协调, 这就是缺少感觉统合导致的, 也被称为感觉统合失调。事实证明, 感觉统合能力是身体、情感、社会性以及认识能力发展的必要基础。如果没有感觉统合, 身体与大脑就不能实现健康发展, 儿童就不能完成正常的学习过程和成长过程。针对这个问题, 感觉统合理论明确指出了儿童的大脑有着非常高的可塑性与可发展性, 通常儿童感觉统合能力逐渐形成于3岁以内, 并且在儿童日后的生活和成长中不断的得以发展、重构以及加强, 并进一步提出了人脑的功能发展不足以及学习障碍问题是可以通过一些训练方法进行矫正的, 这些训练方法被称为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促使人体不同部分的神经系统更好地与整体作用相互协调, 充分地进行感觉统合, 实现环境与个体的顺利接触。

2.2 感觉统合失调的概念及危害

所谓感觉统合失调具体指的是受环境、心理与生物等多种因素不同程度的影响, 大于3岁的儿童对外界的信息无法正确的加以整合, 进而正确的应答方式形成的一个过程。如果儿童患有感觉统合失调, 那么他们的行为能力和高级认知, 比如判断、感知、协调、控制和注意等能力便均会受到直接的影响。通常统合失调可以划分为本体觉统合失调、平衡觉统合失调。视觉统合失调、触觉统合失调以及听觉统合失调等五大类。绝大部分的儿童感觉统合失调基本上都并非是类型单一的感觉统合失调, 而是多种多样感觉的统合失调, 所以, 感觉统合失调的表现症状相对比较复杂。感觉统合失调自动痊愈与否, 不同的学者所持有观点也是不尽相同的, 有的研究学者认为到一定年龄后, 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的症状便会逐渐的自动痊愈;而有些研究学者认为, 儿童的感觉统合失调不会日益随着儿童神经系统的成熟及年龄的增长而消失。尽管感觉统合失调并不会随着儿童的成长而自动消失, 但是却会随着刺激练习的逐步加强和身体发育的不断完善而得到改善, 儿童年龄逐渐增长, 肌肉控制能力逐步增强, 神经系统日趋成熟, 儿童的感觉统合便会逐步协调, 感觉统合失调症状得以缓解。

感觉统合失调对个体的危害很大。一是行为性学习困难。相对较好的行为习惯, 比如专心听讲、注意力集中、认真、安静, 是学习好的前提条件。然而, 通常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则极易表现出爱做小动作、调皮任性、兴奋好动;扰乱课堂秩序、上课不专心、注意力不集中;行为拖拉, 不听从老师的教导, 经常忘记完成作业。这些不良行为不但会对教师的教学产生直接的影响, 而且还会对学生自身的学习造成影响, 因此学习成绩十分差。大量国内外的研究表明, 往往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更加的容易发生逃学和厌学的不当行为, 并且在学习困难上有着较为显著的差异。二是心理障碍。对于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来说, 由于他们无法协调的配合内外信息, 进而造成认知的不正确, 所以表现出不正常的意志行为以及情感行为。事实表明, 感觉统合正常的人, 其认知、情志表现是认知正确、情感积极和意志坚强。这是一种正常的行为反应模式, 心理学上将这种表现称为正常的心理应答或正常的个体心理反映。社会学上认为这才是正常的社会行为表现。然而, 一旦统合失调, 个体就会经常性的出现不正常应答模式, 表现出不正常的心理行为和不正常的社会行为。由此可见, 这种因感觉神经系统无法正常加以协调统合而造成的心理障碍, 对个体和社会都有危害性。

3感觉统合训练对体育教学的启示及运用方法

3.1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要落实“健康第一”的思想

我国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程从新的体育课程改革以来, 始终坚持以学生为主体、以健康为第一、以培养学生体育兴趣为主要任务, 取得了显著的成效。我国的教育部门明确的提出, 学校教育应当树立“健康第一”的重要指导思想。然而, 由于对感觉统合失调问题的认识不足,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教学中并未单独对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专门的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事实上, 感觉统合失调的危害主要在于其系列的连锁式的危害, 如果不能得到及时调整, 会对心理健康产生很大的负面影响。为此,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不能停留在传统的身体健康的层面, 而应该积极主动地承担起促进学生心理健康和社会适应的重任。

3.2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要合理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方法

感觉统合训练方式及感觉统合理论目前已经被普遍的应用到了感觉统合相对较差的儿童群体当中, 在很大程度上能够对人体的基本能力加以改善, 比如人际互动、动作、认知等诸多方面。感觉统合训练也就是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方法, 主要包括触觉刺激、本体刺激以及前庭刺激等体育活动。经常采用的感觉统合训练教具包括羊角球、平衡台、滑板车、溜滑梯、吊揽摇篮、平衡吊缆、圆木马吊缆、吊床、单杠以及跳床等多种多样的游戏方法。通常感觉统合训练基本上都是以Ayres所创导的感觉统合训练方式为前提, 将训练有效的方式与体育游戏相互融合, 使孩子们能够在自然、轻松快乐以及积极主动的教学情境当中尽情的学习和玩耍, 加强手眼协调、本体感觉、平衡觉以及触觉等能力的训练, 从而使得多种感知信息能够输入到学生的大脑当中, 不断的促进学生大脑综合的分析信息, 同时加强身体和大脑二者间的协调反应, 帮助学生的感觉运动可以始终朝着正常的方向不断的发展, 最终达到开发学生的身心潜能、培养良好行为、增强学生身体体质以及促进智力发展的目的。

体育教学设计的依据是教育学理论、心理学理论以及生理学理论。随着各类学科研究成果的迅速涌现,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人员必须及时的对研究成果加以充分的吸收, 将学科研究成果真正的运用到体育教学实践的指导上。体育训练过程当中指导学生积极的参与到各种形式的体育活动当中, 这些体育活动基本上都是对学生能力的一大挑战, 要求学生对感觉的输入及时的做出适当的反应, 也就是有组织的、成功的进行反应。最新设计的体育活动能够对儿童的要求逐渐的加强, 使得他们可以有组织、有计划的进行反应, 更为成熟的进行反应。在活动目标的指导过程当中, 其中心应当放置于自动感觉过程方面, 而并不是指导学生怎样做出反应。在体育学习活动当中, 往往所涉及到的感觉系统越多样, 那么越能产生更好的教学效果。

3.3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应当以活动性内容为主

感觉刺激训练不足, 被认为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主要原因之一。从胎儿在母体子宫时期, 人体感觉统合训练便开始了, 并且在儿童出生前一直到儿童时期加以贯穿。现代人分娩更多的是采用剖宫产的分娩方式, 使得胎儿无法切身的感受自然分娩当中压力变化、产道滑落等诸多刺激, 使得这些儿童极易产生感觉统合失调。所以, 教师和家长都必须高度的重视儿童感觉统合训练, 尤其通过加强对儿童的观察, 以便于及时的发现感觉统合失调, 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的感觉统合训练措施。然而, 由于家长缺乏必要的育儿知识, 教师担心出现教学安全事故, 唯恐孩子摔跤, 对于在室外涉水、玩泥沙、跳跃、翻滚、奔跑、攀爬进行严格限制, 这种看似对孩子的呵护, 实际上限制了孩子的活动, 就是强制性的“剥夺”了孩子应当得到的感觉刺激, 造成儿童的感觉统合能力无法得到有效的训练而统合失调。

基础教育阶段学习时期是儿童神经系统与身体成长的关键阶段, 这便决定了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教学必须始终坚持以活动性的教学内容为主, 尤其是随着儿童感觉统合失调患病率的加大, 活动性教学内容所具备的价值便更加的突出。并且,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不应将技术教学摒弃, 而是应当随着学生年级的逐步提升, 在学生的神经系统和身体完善发育后, 及时的将教育教学模式和教学思想转变为以活动性教学和技术教学并重, 切实的做到兼顾未来发展和现时健康, 这与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规律和学生的体育特点兴趣是一致的。

3.4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要关注和认识学生个体差异

个性特征造成感觉刺激减少也是感觉统合失调的一个重要原因。深入的研究可以发现, 儿童感觉统合失调与儿童的性格、气质等诸多个性特征有着紧密的联系。相关研究学者的研究成果充分的表明, 在易养型的儿童群体当中, 所占比例较大的是感觉统合正常的儿童, 而在难养型以及启动缓慢型的儿童群体当中, 所占比例较大的则是感觉统合失调的儿童, 并且二者间有着十分明显的差别。同时, 个性特征中的气质, 对感觉统合能力也具有重要的影响。这是因为, 不同气质特征的儿童, 其活跃程度, 好动程度, 具有较大的差异性, 因而所受到的统合练习以及刺激的机会也就自然而然地会随着时间的推移而出现很大的差异。因此, 在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中, 应该对学生的个性特征加以认识, 要注重将体育教学与学生的个性特征相结合。为此, 以身体刺激为重要手段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育教学应当对体育教学的优势和功能加以充分的发挥, 并且根据教育理论和学生的实际需要不断的创新, 及时的做出有效的调整。

现代化的体育课程改革更为重视的是学生的个体差异。通常认为个体差异仅仅体现于运动成绩和身体条件等外部特征上, 而内隐特征如运动智力差异、感觉统合能力往往被人们大大的忽视。所以, 必须对以往传统对个体差异的认识加以改变, 不仅要重视内隐性特征和外显性特征, 还应当按照学生不同的个体差异展开教学, 比如有针对性、有目的的对患有感觉统合失调的学生进行教学等, 只有这样才可以真正的关注到每一位学生所具备的个体差异, 才可以从根本上贯彻健康新课程和体育新课程的现代化教学理念, 全面的落实和贯彻“健康第一”的教育指导思想, 推动学生的健康成长。而且, 新课程标准明确的提出要将学生的需要以及学生的发展当作体育教学内容构建的归宿和出发点。体育教学内容的现代性和开放性使得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课堂教学变得越来越多彩多姿, 教师与学生可以选择的教学内容及学习内容的权限也变得越来越宽泛。所以, 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内容的文化性及娱乐性同体育教学的健身性应当得到同等的重视。

4结束语

新课标并未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规定出较为明确和具体的教学内容, 新课程标准倡导各个学校可以切实的按照地方课程的实施方案, 并且与当地课程资源、学生的兴趣以及学校的特点有机结合, 自主的对基础教育阶段体育的教学内容加以选择。因此, 在目前的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学过程当中, 体育课堂内容的选择有着极为重要的现实意义, 这便为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在体育教学中实施感觉统合训练提供的有利条件。基础教育阶段体育教师要将感觉统合训练真正的融入到体育教学中, 以现代化的教学理念, 不断地促进学生的发展, 促进基础教育阶段学生的健康成长。

参考文献

[1]张雁, 吴卫红.脑损伤患儿感觉统合训练研究[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2009 (2) .

[2]张俊蕾, 张会敏, 李荣.感觉统合训练治疗孤独症的疗效[J].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2012 (8) .

[3]涂湘凤.儿童感觉统合训练家庭指导卡的设计与应用[J]护理学杂志, 2011 (13) .

8.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篇八

【关键词】脑瘫;感觉统合训练;效果

【中图分类号】R742.8【文献标志码】 A【文章编号】1007-8517(2016)09-0056-02

脑瘫是一种自受孕起始至婴幼儿期非进行性脑损伤和发育异常所致的临床综合征,以中枢性运动障碍和姿势异常为主[1],尤其是痉挛性脑瘫的发生率占到全部脑瘫患儿的60%~70%,大部分患儿经过系统康复治疗后能够进行站立和行走,但步态异常等问题则成为进一步影响患儿生活的重要方面[2]。笔者利用感觉统合训练对脑瘫儿童加以干预,其效果较好,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于2013年5月至2015年2月在本院随机抽取68例脑瘫儿童,符合《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诊断条件及分型》[3]标准且无需借助辅助器具可单独行走10m。68例患儿男童45例、女童23例,年龄3~8岁、平均(5.00±1.00)岁,身高0.80~1.20m,平均身高(1.00±0.15)m,体重14~23kg、平均体重(17.00±2.50)kg。脑瘫原因:早产儿28例、缺氧缺血性脑病40例。在患儿家属自愿情况下,按训练方法不同将其均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对两组患儿基线资料对比分析,其无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排除标准①合并智力障碍、语言障碍;②心肺肝肾功能严重异常;脑白质营养不良;③苯丙酮尿症、婴儿型脊髓性脊萎缩;④步态实验等评价过程中难以充分合作;⑤近6个月内存在外科手术;⑥癫痫、遗传代谢性疾病以及先天畸形。

1.3康复方法对照组患儿仅给予常规康复方法,包括运动疗法、作业疗法和推拿,1次/d,每周5d,连续3个月。

观察组患儿给予感觉统合训练:①网缆上插棍训练:患儿俯卧于网缆上,于网缆前下方地面置插棍一套,插棍与插槽分离,前后晃动,嘱患儿将对应的插棍插入插槽;②滑板爬行训练:患儿俯卧于滑板之上,双下肢并拢抬起、双手着地,向前或后爬行;③蹦床训练:站于蹦床上,双脚并拢向上跳,或与康复师进行抛接球练习;④球池训练:患儿坐或卧于池中,身体埋于球池,给予球挤压;⑤平衡台训练:患儿站于平衡台之上,双脚分开、与肩同宽,患儿自行控制身体左右摇晃;⑥晃动平衡木训练:站于晃动平衡木上,抬头挺胸,目视前方、双脚交替前行;⑦旋转浴盆训练:患儿蹲站于浴盆之中,康复师扶盆边协助其旋转,2~3s/圈;⑧平衡脚踏车训练:双脚站立于踏板车上,双手扶住把手,向前或后骑行;感觉统合训练,30min/次、1次/d、5d/周,连续3个月。

1.4观察方法及指标于康复治疗前后,观察两组患儿步态(患侧站立足长、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以及平衡功能(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左右偏移和单位面积轨迹长)。站立足长测量:患儿全足落地时,获取的足印长度,一般是以足跟后缘至第二趾骨末端间的距离;步行足长测量:患儿步行过程中所获得的足印长度,即以足印后缘至第二趾骨末端间的距离;步宽测量:两足跟中心点间的水平距离;步速测量:取患儿的平均步行速度。轨迹长测量:重心移动轨迹的总长;外周面积测量:患儿重心移动轨迹包围所形成的多边形表面积总和;左右偏移:患儿重心偏离中心的程度;矩形面积:患儿重心偏离中心最远处的重心点所形成的矩形面积;单位面积轨迹长:总轨迹除以外周面积。

1.5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6.0数据软件包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用均数加减标准差(x±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两组患儿治疗前后步态指标对比观察组患儿患侧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改善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2.2[JP+2]两组患儿治疗前后平衡功能对比观察组患儿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左右偏移下降较对照组明显,单位面积轨迹长增大较对照组明显(P<0.05)。见表2。

3讨论

脑瘫儿童因中枢神经系统有不同程度的损伤,存在有运动与感知觉异常,部分存在有感统失调,一部分虽无感统失调,但因为运动障碍而致自身提供的感觉缺少或感觉异常[4];同时脑瘫儿童会在触觉方面表现的过为敏感或是迟钝,尤其是前庭感觉会出现不协调情况,并且只有当前庭平衡和触觉正常时,本体觉才会正常。因此,积极进行身体协调训练、促进神经系统正常化是治疗儿童脑瘫的关键[5]。

感觉统合训练作为机体的有效协调方法,是患儿依据自身感官而获取的感觉信息,包括视、听、嗅、触、前庭和本体觉等,上述信息被传至大脑,经过大脑的加工处理分析而形成的适应性反应能力[6]。基于此,笔者将此种训练方法运用于脑瘫儿童康复中,旨在纠正异常步态、改善其站立位平衡功能,从而使患儿整个身体可以和谐有效的运作,改善患儿生活质量。从本研究结果可知,采用感觉统合训练的患儿患侧较步行足长、步宽和步速改善情况均优于未实施感觉统合训练者,且轨迹长、矩形面积、外周面积、左右偏移下降明显,单位面积轨迹长得以显著增大,表明感觉统合训练在脑瘫儿童中作用效果显著。因为儿童正处于生长发育阶段,尤其是中枢神经系统生长旺盛,大脑可塑性、易变性以及代偿和恢复能力较强,异常步态和运动尚未完全固定,所以,为脑功能的改善奠定了生理基础;而感觉统合训练方法正是根据脑瘫患儿特点、利用特制的器材、采用游戏运动的方式进行有目的性的训练,此种方法通过患儿的感官功能、增强感觉信息的输入,经过大脑的综合分析实现对外界信息处理不良加以矫正,促进强化大脑的整合功能,提升动作的稳定性和协调性,从而改善患儿运动能力和生活能力等。

总之,感觉统合训练能有效抑制脑瘫儿童异常运动和姿势,促进其正常运动的良好发育,是一种行之有效的康复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参考文献

[1]张红晓.小儿脑瘫早期干预治疗方法研究进展[J].中医儿科杂志,2012,8(2):52-55.

[2]李树春,李晓捷.儿童康复医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183.

[3]中国康复医学会儿童康复专业委员会.小儿脑性瘫痪的定义、分型、诊断条件[J].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2007,5(29):309.

[4]张玲,王跑球,丁玉莲,等.感觉统合训练在脑性瘫痪中的应用[J].中国优生与遗传杂志,2009,17(6):122-123.

[5]唐秀梅,钟陶.感觉统合训练联合音乐疗法对小儿脑瘫功能康复的效果观察[J].现代诊断与治疗,2013,24(10):2385-2389.

[6]金彩君,张丽华,单丽艳,等.感觉统合训练对痉挛型脑瘫患儿步态影响的临床研究[J].中国中西医结合儿科学,2011,3(3):206-210.

9.感觉统合训练室教案 篇九

二、研究方法

(一)文献资料法。在论文的选题与论证的基础阶段,通过图书馆、中国知网、中国期刊网和万方数据库,查阅了国内外相关资料,为研究本论题提供了理论依据。

(二)调查法。通过实地考察福州市台江区的三所小学,观摩了体育课并访问了体育教师。(三)专家访谈法。通过和相关的专家进行交流,为研究奠定理论基础。

三、结果与分析

(一)感觉统合训练。感觉统合训练,是指通过对前庭、本体、触觉刺激的活动,利用训练方式矫正感觉统合失调的现象。常用的教学用具包括羊角球、平衡台、球池、滑板车、秋千、大笼球、网缆、跳床、海绵、溜滑梯、吊缆摇篮等。在Ayres博士创导的练习方式基础上加工而成的感觉统合训练,通过以游戏为主的表现方式,营造符合儿童身心特点的场景,并使用道具器械把训练方法加入到情景中。在训练的过程中,儿童的大脑神经得到了充分的刺激,在此训练过程中有很高的兴奋度,使得儿童的身心潜能得到充分开发,体质和智力得到发展,达到了训练的.良好目的。

(二)感觉统合训练适应小学生身心发展规律。蒙台梭利博士曾说过,处于0—6岁幼儿是能够刺激各项感官发展的最佳时期,同时也是孩子身体发育以及各项感官发育的最敏感的时期。因此,在部分发达国家,感觉统合训练已经纳入常规教学中,并引起了许多心理学家与教育学家的重视。但这并不是说只有对0—6岁的幼儿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才有意义,Aryes和其他人认为,儿童出生后的第一个都是儿童神经发展的关键期,在这一时期具有很强的塑造性。因此,除了在婴幼儿时期要十分关注感觉统合训练,对在校的儿童尤其是较低年级的学生进行该项训练也是非常有意义的。

(三)感觉统合训练应从学生个体差异性入手。通常情况下人们会认为个体差异性体现在个人的身体条件以及运动能力方面等比较显性的特征上,而感觉统合能力的特征会被忽视。因此,如何改变大众化的认知,并根据每个学生的个体差异进行教学,是完全必要的。如进行前滚翻练习时,有的教师没有对学生具体情况进行详细分析,让每一个学生进行同一个强度的练习,造成运动量过多过强,影响学生兴趣和课堂积极性,学生甚至出现头晕呕吐现象。为了能让学生更好地掌握好前滚翻技术动作要领,应分组分难度进行练习,并且练习5—6次之后,要集合讲评,之后再让学生选择不同的难度,挑战自己继续练习。

(四)感觉统合训练能提高小学体育课课堂气氛。感觉统合训练的练习方法多以游戏为主,通过轻松愉快的练习场景,让学生体验运动的快感。游戏提高小学生练习的兴趣,这是专家一致认同的。如在开始热身部分慢跑教学环节,笔者会带着学生一起走4米长的独木桥,这样对学生的平衡感和学习积极性起到了很大的帮助;在前滚翻教学中,其中一个教学环节是让学生前滚翻接抛来的球,使之掌握前滚翻动作技术,刺激前庭在知觉运动训练中发挥出重要作用。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将感觉统合训练引进小学体育课堂,对于提高体育课堂的学习气氛有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每件事情都有两面性,课堂气氛的过度活跃将会引起课堂的次序混乱,有可能导致教学安全事故发生。同时,教师要注意,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体系,其拥有很多种训练方法,每一种训练方法都有独特的效果,教师要根据每一种训练方法的特点选择进行教学,而且每一种训练方法都会存在一定的安全隐患,所以教师需要进行专业的培训,合理地利用这一训练方法,才能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感觉统合训练在小学体育教学中的应用可以降低感觉统合障碍的发生率。先天遗传和后天环境的影响是造成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两种原因:母亲在怀孕期间精神焦虑、压力大、缺乏运动、工作繁忙、家务劳动过多等导致胎位不正,会导致孩子操作能力欠缺;孩子生活空间狭小会导致缺少运动、爬行不足;孩子使用学步车过早会导致爬行没有得到充分的训练,造成孩子的前庭平衡不足;父母对孩子的陪伴少,导致孩子的右脑感觉刺激不足;管教严、要求多,会对孩子产生成长的挫折感,造成孩子缺少自信。何淑荣等教师对感觉统合协调性开展了调查,范围包括大庆市5所小学1—6年级,合计1536名小学生,调查显示感觉统合不协调的比例为38.8%,其中较为严重的失调比例达9.9%。[4]许多学者认为,一个儿童百分之百达到感觉统合是不可能的。在不能的年龄层需要选择不同的训练方法加强不同的能力。随着中国经济快速发展,许多家长都很少有时间照顾自己的孩子,而且现在独生子女现象导致家长过分溺爱孩子,使孩子丧失了许多锻炼的机会,因此在体育教学过程中应用感觉统合训练更为重要。在-中,笔者等体育教师在课堂上引入快乐体操中的项目,前后共有1732名学生参与本项目,学生通过身体锻炼、音乐熏陶、舞蹈舞姿和灵巧协调等有机结合的训练方法,整体感统失调率降低8.8%。由此可见,在小学阶段引入感觉统合训练可以有效降低儿童感觉统合失调的发生比例。

四、建议

(一)感觉统合训练中要积极引导学生参与小学生在练习中取得成功,能有效地引发其探索的兴趣,这时教师应该给予表扬和肯定的话语——“做得好”“同学们进步了”等;如果学生出现失败,教师要马上给学生加油鼓劲并及时调整练习难度。感觉统合训练是一个体系,其拥有许多训练手段,在进行感觉统合训练时,要根据小学生不同的年龄层选择不同的训练手段,不能千篇 一律,也不能千变万化,要时刻注意关注学生心理上的变化。

(二)教师持续学习钻研专业知识和技能进行感觉统合训练需要有较高的理论知识和专业的技能作为支撑,才能使感觉统合训练有效。小学体育教师要将各学科融合到一起,并将其运用到实际中,需经过培训和学习,掌握感觉统合训练方法的真谛,才能将这一方法运用到小学体育课当中。

参考文献:

[1]王喜霆.感觉统合训练作为小学体育课教学内容的可行性研究[J].体育教研,(8).

[2]段云波.感觉教育及教具操作手册[M].济南:山东教育出版社,:9.

[3]高月梅.幼儿心理学[M].杭州:浙江教育出版社,:27.

10.212 感觉统合教案 嗅味中2 篇十

适合年龄:小班/□√中班/大班

适用幼儿:嗅觉/味觉为主的感觉统合发展(不良干预)游戏

活动目标:

1.幼儿能主动、乐意参与游戏活动,体验活动快乐,并获得成功乐趣。2.发展以嗅觉/味觉为主的感觉统合,或进行干预矫正。

3.品尝辨识儿童不同舌头部位对于味觉的敏感(精细直觉),并学习对手部的控制。

4.如果有儿童辨识不敏感,应当告诉家长。

活动准备:

1.安全、安静的垫上环境和活动场地;

2.热身音乐《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

3.针对孩子的数量,应该提前在垫子上将孩子站立或者座位用东西标示出来,例如坐垫,或者地垫块。

4.糖、盐、苦瓜(或肉桂粉)、胡椒粉、辣椒粉、酒精、味精等,5.清水和漱口杯

活动难点:

1.让孩子学习体会和舌头不同部位对于不同味道的敏感程度。2.活动需要在孩子情绪能力范围内。

3.保证正确基础下的速度和情绪稳定性是后期的重点。

注意事项:

1.游戏前需要注意让孩子们安静而不烦躁,注意安全; 2.游戏前老师需要清楚活动规则和动作要领。

活动过程:

一、热身活动:

a)放《请你像我这样做,我就像你这样做》歌,热身。b)我们今天来做一个舌头部位辨识五味的游戏

i.舌头尖尖,甜甜 ii.舌尖两边,咸咸 iii.舌苔两侧,酸酸 iv.舌头后头,苦辣

v.*同时可以配合手势,让孩子了解舌头的不同部位功能

vi.*甜一般代表食物的能量、咸代表矿物质和电解质、酸代表腐败发酵新陈代谢加速、苦是危险和伤害、辣是腐蚀,鲜是蛋白质 vii.*注:不同部位的味觉差异是确实存在的,但是味觉地图则不太可靠。

二、游戏:

a)老师示范: i.用筷子沾点水,然后蘸上不同的味觉物质,在舌头不同区域触碰,品味不同的味觉。

ii.品尝后,用清水漱口,涂掉,实验新的位置或者物质。b)幼儿游戏:

i.老师带孩子们学习以后,让孩子们互相实验; ii.触碰位置包括:

1.舌尖、舌尖两侧、舌苔两侧、舌中间、舌根部

2.每次品尝3秒钟,需要孩子说出味道(或者物质)

iii.如果期间发现有孩子某些部位,或者有些味道品尝不出来,应当单独测试,发现确实如此,则应该告诉家长。

iv.不能迷信味觉地图,要找到孩子自己的味觉敏感区域。v.让孩子们分析评论和相互点评自己的感受。

三、游戏延伸——同时品味:

a)宝贝们,我们的舌头干嘛用呀?辨别味道; b)现在让我们同时品尝两种以上的味道。

c)尝试两个孩子同时给一个孩子沾不同的味道,在同一个区域; d)看看孩子的敏感性。

四、点评:教师表扬小朋友在活动中的各种表现,鼓励小朋友积极主动认真参与活动。

上一篇:导游词200字下一篇:摄影师创意个人简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