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12篇)
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 篇一
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沛县大屯镇中心幼儿园于2015年4月成功申报江苏省课程游戏化项目。幼儿园以游戏精神为切入点,贯彻落实《3-6儿童学习与发展指南》,全面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建设。从幼儿园实际出发,想方设法为儿童创设丰富的游戏环境,引导儿童共同参与游戏环境的创设,让儿童按自己的意愿自由选择游戏、参与游戏。
在县教育局、中心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幼儿园投资20余万元,增添了户外大型积木,攀爬架,新堆了一个小山坡,在二楼平台设立了迷宫和玩泥区。户外游戏过程中孩子们钻、爬、跳、投,多项基本技能得到有效发展。建构游戏中,孩子们用木板、树桩等材料搭建成崎岖的小路攀越、爬行,在自己构建的情景中快乐游戏。玩泥游戏中,孩子们使劲摔打胶泥,亲自体验胶泥的变软过程,最后做手工,整个过程中孩子们的揉、压、搓、捏等多项基本技能有效发展。在游戏中,孩子们互相帮助、互相合作,幼儿在游戏中的自主性增强了,教师的游戏指导理念更新了。
对活动室的空间,以游戏为目的进行规划并加以改造,针对人数多、场地小的现状,缩小集体教学区巧妙安排游戏区域。现在,每一处角落都可以作为幼儿游戏区域,幼儿随时可以自主地游戏,允许儿童跨区域游戏。
课程实施以后,幼儿园改进统一的一日作息时间安排,各班可以就场地利用、游戏开展等因素选择活动内容,制定自己班级的一日作息表,让幼儿自觉地按作息表有序地进行一日活动。幼儿园还尝试一
餐两点由儿童自主完成,老师只是自助餐的服务生之一。
总之,在课程建设过程中,大屯镇中心幼儿园把课程游戏化的过程当作是进一步深入贯彻《指南》的过程,当作是教师迎接挑战和逐步提升专业水准的过程,当作是为儿童创造更好的生活和学习环境的过程。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
2.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 篇二
1. 游戏化幼儿园课程的基本概念
将游戏设计内容与幼儿学习内容共同组成有效的幼儿教学方案, 这被称为游戏化幼儿园课程。[1]游戏化幼儿园课程与传统的幼儿课程教学之间存在一定差异, 游戏的参与能够改变传统呆板的教学环境, 可以调动课程学习氛围, 使幼儿在学习的过程中发挥积极性、主动性, 符合幼儿好奇、好动的特点。同时, 将游戏融入幼儿课程当中, 使幼儿课程学习具有一定的社会属性, 促进幼儿在进行游戏活动参与的过程中了解学习环境以及周围环境的变化, 有利于培养幼儿适应环境的能力。
2.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的有效对策
(1) 创造游戏环境。要想将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园课程当中, 首要原则是创造有趣的游戏环境。通常情况下, 游戏环境对幼儿课程学习影响较大, 幼儿接触游戏环境的第一时间就能够判断其是否喜欢参与其中, 并且对于游戏环境的设计也需要包含教师的教学内容。游戏环境可以由两方面共同组成, 一种是游戏内容、游戏材料、游戏场地等物质方面, 另外一种是游戏氛围、游戏意义等精神方面。游戏环境是教师进行一切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前提, 教师要根据自己的教学目的、教学内容以及教学场地等硬件进行考虑, 设定与其相符合的游戏内容, 要求游戏符合幼儿的心理年龄和对游戏的接受范围。例如, 老师在进行数数教学的过程中可以设计一个“抓小鱼”游戏:上课之前教师在黑板上画出鱼的形状并且涂成不同的颜色, 以此营造有趣的游戏氛围, 同时为幼儿分发鱼形状的卡片, 鼓励幼儿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教师通过黑板上的图画和幼儿手中的卡片与幼儿共同开展数数活动。通过创设合理的游戏环境, 提高幼儿的兴趣, 达到预期的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效果。
(2)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教师是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引导者, 幼儿是参与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的主体, 除了营造有趣的幼儿课程教学氛围,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也尤为重要。[2]教师要加强与幼儿之间的沟通, 拉近自身与幼儿之间的距离, 与幼儿形成朋友伙伴的关系。良好的师生关系能够积极地调动幼儿参与游戏的兴趣, 能够消除幼儿紧张、害怕等情绪, 可以加强幼儿与教师的游戏互动, 形成幼儿与教师共同游戏、共同学习的局面。例如, 教师在培养学生团结协作、互帮互助能力的时候, 可以组织学生进行“老鹰捉小鸡”的游戏:教师可以采取自我推荐的方式或者伙伴推荐的方式选出“老鹰”的角色, 教师组织剩余的幼儿排好队, 一个拉着另一个同学的衣服下摆扮演“鸡宝宝”的角色, 教师在队伍的最前面扮演“鸡妈妈”的角色。教师与幼儿共同参与到游戏当中, 不但改善了师生关系, 调动了幼儿的参与积极性, 同时也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3) 提供丰富多样的游戏材料。教师要进行游戏化幼儿园课程教学, 要保证幼儿游戏材料的多样性与丰富性。游戏材料是游戏的重要工具, 教师可以在开展游戏之前准备好游戏材料, 对幼儿逐一发放。例如, 教师可以组织幼儿进行一场“小青蛙卡片制作”的活动, 教师为每一个幼儿分发白纸卡片以及水彩笔, 教给幼儿基本的绘画知识。随即鼓励幼儿自己绘画小青蛙, 并且为小青蛙涂上自己喜欢的颜色。最后教师可以将幼儿绘画的小青蛙卡片粘贴到教室的墙上, 作为作品来展示。这一游戏化幼儿课程教学不但培养了幼儿的动手实践操作能力, 同时将幼儿的作品予以展示, 可以提高幼儿的自豪感与满足感。
3. 结语
本文通过对游戏化幼儿课程的基本概念和具体教学策略进行阐述分析, 游戏精神应用于幼儿课程教学中, 有利于提高幼儿游戏活动的参与积极性, 能够达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对幼儿未来的学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摘要:由于幼儿的年纪较小, 具有好动、学习随意的特点, 因此可在幼儿园课程的教学中逐渐应用游戏精神理念, 将幼儿所要学习的课程知识融入游戏的设计与实践, 使幼儿在享受游戏活动带来乐趣的同时学习相关的课程内容。
关键词:游戏精神,幼儿园,游戏化
参考文献
[1]李菊平.快乐学习快乐成长——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的探索和实践[J].中国校外教育, 2015, (9) :137-137.
3.农村幼儿园体育课程游戏化 篇三
关键词:课程建设;游戏环境;观察评价
在农村幼儿园建设当中,幼儿教师要围绕以体育游戏为核心进行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并将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幼儿一日活动融为一体进行体育游戏环境设计、体育游戏观察和评价。作为幼儿体育教师,要针对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心理特点,组织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布置活动区域,开展体育游戏。
一、以体育游戏为核心的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
1.因地制宜,确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核心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城乡各类幼儿园都应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实施素质教育,为幼儿的一生发展打好基础。”因此在农村幼儿园的建设当中,幼儿园所有教师要依据法律法规以及相关政策,根据幼儿园的现有条件,根据幼儿的心理需要以及生理特点,因地制宜,确定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核心。在农村幼儿园中要根据幼儿的现实需要,以幼儿园教师为主体构建幼儿体育课程。针对幼儿的特点,教师可以选择以幼儿体育为核心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在农村幼儿园园本建设当中,教师要想办法让学生在体育游戏活动的过程中能够获得智力以及各种基本能力的语言,让幼儿能够在各种主题活动中完成整合课程。教师可以根据本地区的不同特点,充分挖掘本乡本土的体育课程资源,让幼儿能够在体育活动过程中感受到家乡的魅力与发展。在农村体育活动中,教师可以将家乡的风景名胜当做几个景点,引导幼儿从一个景点跑到另外一个景点,不仅锻炼了幼儿的跑步能力,还让幼儿在跑步过程中更好地了解了家乡,感受到家乡不断发展的现代文明,激发幼儿建设家乡的愿望。
2.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体特点构建体育主题游戏活动
幼儿园体育活动要根据幼儿的年龄特点以及身体特点构建体育主题活动。在幼儿园活动中,教师要以幼儿为本,挖掘幼儿园本身以及周围的课程资源,构建体育主题活动为基本形式的整合课程。在幼儿园活动过程中,幼儿教师要促进幼儿全面和谐发展,根据幼儿的需要,选择幼儿喜欢、适宜的体育活动主题,让幼儿在体育活动过程中发展知识经验。如在农村园本教育的过程中,教师根据农村幼儿园的场地以及学校设施的不同,选择适合本园的体育游戏活动。在小、中混龄班的体育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根据幼儿喜欢游戏的特点,在体育课堂上将体育训练与幼儿游戏有机结合起来,进行“小兔拔萝卜”的游戏。在游戏过程中教师可以当兔妈妈,小朋友们都当兔宝宝,让幼儿和教师一起种萝卜。在种萝卜的过程中教师引导幼儿像小兔子一样跳着跑过去给土地松土,撒种子,浇水。在萝卜成长的过程中,还会遇到小老鼠来偷萝卜,这样小朋友们扮演的兔子们就要和小老鼠作斗争,到了萝卜成熟的季节,大家一起来拔萝卜。在这个体育游戏的过程中小朋友们不仅提高了跑跳能力,还懂得了萝卜生长的过程,提高了对植物的认知能力。
二、幼儿教师可与一日活动结合设计体育游戏环境,组织幼儿体育游戏,进行体育游戏观察和评价
1.幼儿教师可以将体育游戏活动与一日活动融为一体,进行体育游戏环境设计
幼儿的一日活动不仅包括幼儿的一日常规活动,还包括幼儿教师在不同的阶段针对幼儿特点以及幼儿园教学活动安排进行的幼儿教育教学活动。教师要引导学生从熟悉的家庭环境走到陌生的有纪律约束的集体环境当中,对幼儿进行一日常规的培养,让幼儿逐步能够适应幼儿园的生活,并根据幼儿体育活动的需要,结合幼儿的心理特点,将体育游戏活动与幼儿的一日活动融为一体,让幼儿在体育游戏的过程中逐步形成良好的卫生习惯、生活习惯以及行为习惯。教师只有引导幼儿知道什么时间该干什么事情,懂得什么事情可以做,什么事情不可以做,才能让幼儿适应幼儿园的集体活动,维持班级活动的秩序,让幼儿在一日的各项活动中获得进一步发展。在幼儿一日活动的过程中,教师要通过体育活动的设计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以及生活习惯。教师要让幼儿的天性在幼儿体育活动中尽情释放出来,让幼儿在宽松、民主、自由的环境以及学校环境中感受到教師的爱,能够在教师的引导下不断形成日常行为习惯。教师在体育游戏环境的设计中,要根据体育游戏的不同选择不同的体育游戏环境,让幼儿觉得体育游戏的环境能够更好地进行体育游戏。如“老狼老狼几点了(走的游戏)”的体育游戏中,因为是集体游戏,所以需要的场地较大,此时教师就可以选用操场上比较开阔的地带进行体育游戏,让幼儿能够施展开来,不管是身体还是思想或者语言都能够最大限度地延展,让幼儿更好地进行游戏,提升幼儿的体育能力。
2.幼儿教师要认真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并进行体育游戏观察和评价
在幼儿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不仅要认真组织幼儿进行体育游戏,而且要让幼儿在游戏过程中感知到什么是对的,什么是错的,能够在体育游戏观察和评价中发现自己应该如何更好地完成体育游戏。在幼儿进行体育游戏的过程中教师要对幼儿讲解体育游戏应该如何完成,在幼儿活动时要及时根据幼儿的表现对幼儿开展恰当的评价。在游戏结束的时候教师应专门安排5~8分钟幼儿交流活动,让幼儿讲述自己游戏的经历,既可发展口语表达能力,又能从中发现游戏中存在的问题。通过幼儿共同想办法,促进游戏内容不断丰富,游戏质量不断提高而教师始终以鼓励表扬的态度贯穿始终,以便保持幼儿游戏的兴趣。同时,作为幼儿体育游戏的组织者,教师在体育活动的过程中要恰当用肯定词和否定词告诉幼儿对错,用鼓励性的词语鼓励幼儿勇敢些。需要教师注意的是,对于幼儿的鼓励性评语或者客观性评语要丰富,要结合幼儿的性格特点以及幼儿的心理特点进行评价,要避免生硬、评语的语言以及表情要丰富。如当幼儿在“老鹰抓小鸡”的体育游戏中表现得好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你完成得很好”,当幼儿在游戏中害怕时,教师可以鼓励学生“你会更勇敢的”。当有个别幼儿和其他幼儿逗闹时,教师要告诉幼儿“你这样做是不对的”,不同的评价增强了教师和幼儿的关系,也有利于树立幼儿的自信心。
三、体育游戏活动区域的布置要适合体育游戏的开展
教师在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教学的过程中,要坚持课程改革,要坚持立足农村实际,巧用资源,不但可以将民间游戏融入幼儿园课程中,而且还可以根据教材与幼儿园实际巧妙布置幼儿园的活动场地,选择体育游戏活动区域并进行恰当的布置,使之能够更加适合体育游戏的开展。教师还可以将游戏配上朗朗上口的民谣,让幼儿能够在简单的玩法中更好地体会到体育游戏的乐趣,能够自由、积极主动地进行游戏。
总之,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作为幼儿园课程建设的重要资源,不但能够在幼儿素质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而且能够在幼儿游戏的过程中不断提高幼儿的体育能力以及生活能力。作为农村幼儿园教师,要想将农村幼儿园体育课程游戏化,可以以体育游戏为核心构建幼儿园园本课程建设,与一日活动融为一体。而在体育游戏环境设计、体育游戏观察和评价中要符合幼儿的年龄以及生理特征,同时教师在农村幼儿园体育游戏的组织中要注意活动区域的布置要适合体育游戏的开展。
参考文献:
[1]周玉琴.在体育游戏中如何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J].成才之路,2011(15).
[2]庞宇媚.通过体育游戏促进幼儿成长[N].湛江日报,2011.
[3]肖艺.体育游戏对幼儿运动能力发展的实验研究[D].湖南师范大学,2011.
4.幼儿园课程生活化游戏化 篇四
摘要:《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颁布给我国幼儿教育带来了巨大的挑战,也带来了发展的机遇。同时使教师的教育观、儿童观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在《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指导下,教师充分利用多种教育资源,积极捕捉幼儿的兴趣点,以幼儿的兴趣为线索来设计活动,同时又注重课程的生活化、游戏化,使幼儿在日常教育活动中,在主题活动中积极地感悟、体验、投入、参与,使幼儿在获得各种知识、各种经验、各种能力的同时,探索精神和创造能力得到了提升。
关键词: 幼儿园课程 生活化 游戏化
《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指出:“幼儿园应为幼儿一生的发展打好基础,为他们提供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他们多方面发展的需要,使他们在快乐的童年生活中获得有益于身心发展的经验。”同时又明确提出:“幼儿园必须以游戏为基本活动”。由此可以看出,幼儿园课程应关注幼儿的生活,积极利用周围环境和社区资源,关注课程各领域的有机整合,促进幼儿整体、和谐、主动、健康地发展。注重幼儿园课程的生活化和游戏化是全面贯彻《纲要》的需要。生活和游戏是幼儿园课程综合的重要途径。《纲要》为幼儿园课程改革指明了方向,提供了如何整合课程资源、整合各领域的最佳途径和方法。
一. 课程的生活化
生活是完整的、多姿多彩的,对幼儿而言,生活是重要的学习内容,也是重要的学习途径。幼儿的一日生活、与幼儿有关的社会生活及幼儿的游戏都是重要的课程资源。我们要善于从幼儿的生活出发,利用幼儿身边的人和事,利用幼儿熟悉的环境,以适合幼儿的方式,组织我们的教育活动,让幼儿在生活中学习,在生活中发展。而教育与生活是互动的,教育应具有生活的意义,生活应具有教育的意义;教育要向生活回归,使生活成为课程源泉,让生活融入课堂教育之中。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立足生活,以生活为背景,让幼儿在生活中不断拓展经验,发展积极的情感,发展必要的技能。比如:幼儿园生活就具有大量的对幼儿发展有益的教育资源,幼儿园的花草树木、种植园地、饲养角、玩具、图书及同伴、教师等均是幼儿学习的资源,融合了健康、语言、科学、艺术、社会等多个领域的内容。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幼儿熟悉的,也是能够引起幼儿兴趣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应该是趣味的;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是以完整的生活为资源的,因而是整体性的,不是分割的;生活是在不断变化和发展的,因此生活化的幼儿园课程不是一成不变的,而是随生活的变化而变化的。
(一)生活是丰富多采的,生活又是相互渗透、相互联系的。路边的小水坑、草地上的蟋蟀、窗外的雨滴、雨后天空灿烂的彩虹、街上来往匆忙的行人……无一不是孩子们好奇的焦点,兴奋的来源。这里,有孩子们数不清的奇思妙想,脱下鞋袜,光脚跳进泥坑,体验一下皮肤触水、触泥的感觉;穿上雨衣,聆听雨的声音,体验雨打在身上的感觉,观察雨落地时所造成的奇特效果……因此,在日常教学中,我们应更多地让孩子们走进大自然,使他们融入自然,融入社会。如在组织“青蛙捉害虫”这一主题 时,我们并不勾画田野,草地,害虫知识网络,而是和幼儿一起去结识田野朋友草地朋友帮他们捉害虫,以朋友的目光感受朋友、理解朋友,关心、照顾朋友。幼儿把自己装扮成青蛙,为田野,草地捉害虫。于是,在情感愿望的驱动下,他们徜徉在田野的怀抱里,沉迷在美妙遐想中,为“青蛙捉不到害虫”着急,为“被害虫吃掉的庄稼”伤心……在音乐的旋律中他们用自己的形体语言表现青蛙的高兴、学着青蛙的跳跳,他们表现出无比开心快乐,把夏天的生机勃勃的精神富有神韵地表现出来……也正是在这样的心态中,他们积极地探索,幼儿与自然交融,在真实、生动的情境中,获得了发展。
(二)生活是一种实践、一种参与,也是一种体验。课程可以追随幼儿的生活和经验。凡是幼儿需要的、感兴趣的,尤其是随时随地在其生活、学习过程中产生和发现的,又是他们急于想知道或解决的问题,应及时地纳入到课程和活动中来。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如在一次中班幼儿感受自己长大了的活动中,我们提供了水彩笔、报纸,建议孩子躺在报纸上,让同伴描画他的身体轮廓,一个孩子看到自己的身体轮廓图说“我怎么没戴眼镜呢?”于是,马上有孩子给轮廓添上五官,当发现有点五官位置不对时,一个孩子立即提议:“做个记号再画就不错了。”有个孩子突然想到还要画小鸡鸡,于是就添画了小鸡鸡和一串尿珠,几个孩子围成一团。这就是生活中孩子的成长。
如小班主题“轱辘轱辘”中,“汽车”“轮胎”“红灯、绿灯”都是幼儿生活中熟悉的,根据幼儿对“车轮”的观察角度和兴趣点不同,教师组织了多种活动满足他们的好奇心,使幼儿的探索活动更为深入,更为主动。于是,围绕“轱辘轱辘”孩子们展开了探索、讨论并与爸爸妈妈一起查找资料。在这样的活动中,幼儿的经验受到了真正的重视,幼儿的学习与他们的真实生活紧密地联系在一起。当活动的主题是幼儿所喜欢、感兴趣的时候,幼儿就会调动全部的智慧去研究、去探索、去发现、去尝试,并有效地去同化外部世界,构建新的认知结构。
二、课程的游戏化
缘于对生活、游戏、综合的思考,我们设想使主题活动开展的过程成为游戏活动展开的过程。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如在小班“小小蛋儿把门开”主题活动中,我们和孩子及家长一起收集各种各样的蛋和蛋的图片、画册,把各种蛋的图片布置在活动室四周,俨然一个蛋的小世界,孩子在日常生活中可随时观察、讨论。圆溜溜的蛋惹人喜爱,会滚、会转;薄薄的蛋壳一不小心就会破碎;圆圆的蛋里还会孵出小鸡、小鸭……一只只蛋就是一个个秘密,等待着我们去打开它的神秘之门。我们还组织幼儿设想各种游戏,于是,各种游戏活动生成了:科学游戏——滚蛋比赛、体育游戏——我是小鸡蛋、感官游戏——真假蛋宝宝等等。根据彩蛋鲜艳的色彩、美丽的花纹、图案,我们设计了美工活动“制作蛋壳画”和亲子游戏——欢乐蛋蛋碰。在此基础上,我们又投放一些材料,让幼儿在游戏中探索、学习,制作蛋娃娃等等。按数量让幼儿做数学游戏——生蛋比赛,根据幼儿的兴趣、能力不断展开主题探究活动,及时调整、更换活动材料,使教学活动和游戏活动密切结合并相互影响,在主题活动的展开过程中,生活活动、教学活动、游戏活动有机整合在了一起。
游戏化意味着游戏不只是教学的手段,还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游戏不只为教学服务,游戏也有它自身存在的价值,因此教学也应为游戏服务。孩子以“融合式”的认知方式来认识世界,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转化为幼儿的游戏。孩子们在游戏和生活实践中,通过与周围环境中的人、事物等互相交往和接触,学习和积累相关的经验,游戏既是课程的内容,又是课程的实施途径。于是,我们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游戏和教学一体化是将幼儿已有的生活经验与教学内容相结合,从幼儿生活中来又回到幼儿游戏中去,并在游戏和教学一体化中实现整合,积累经验。在组织了一个教学游戏化及自主游戏的半日活动后教师问:“今天你们做了什么?”幼儿开心地回答:“我们一直在做游戏、在玩。”事实上,教师只是在教学环节上追求了游戏化效果,幼儿便有了置身游戏中的体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了他们的学习活动。他们在玩的过程中学习语言,同时也张开想象的翅膀尝试解释科学,或者萌生用歌唱或舞蹈的方式来表达自己的感知……只要我们做到心中有目标,把教育目标从有形转化为无形,渗透到游戏之中,孩子们就能在游戏中自主地学习。
“孩子认识世界有其独特的方式,在幼儿的世界中,不健全的逻辑嬗变以一种诗性的逻辑,不完善的科学演绎为想像的艺术。”孩子正是以这种“融合式”的认识方式来认识世界的,这种“融合式”的认知方式通常外化为幼儿的游戏。因此,我们要充分利用孩子这种独特的认知方式,调整和实践我们的课程,鼓励孩子通过自己的游戏和实践获得多方面的经验。在这样的学习过程中,孩子们也许从头到尾都是在“玩”,但也正是在“玩”的同时引发,支持并促进他们的学习活动。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空间,让他们享受童年的快乐;给孩子一个嬉戏的舞台,让他们展示儿时的风采;给孩子一个求知的启迪,让全心全意深究自然界的神秘。生活是教育的源泉,游戏是快乐的学习,我们在幼儿园课程建设中应该让教育回归生活,把游戏还给孩子,让孩子置身于快乐的生活和游戏之中。总之,幼儿园课程建设要立足生活化、游戏化,这是我们在课程改革与实践中获得的实实在在的感悟。
河南省尉氏县限制幼儿园------马春云
5.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 篇五
虞永平
课程游戏化项目是一个课程改革项目,更是一个质量工程,也是推进《3-6岁儿童学习和发展指南》(以下简称《指南》)落实的重要举措。课程游戏化不是要另搞一套课程体系,不是倡导课程的一统化,而是对现有课程的优化和完善,是倡导《指南》理念指导下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化。项目不是要把所有项目幼儿园规范在一条线上来,而是鼓励不同的幼儿园从自己的实际出发,朝着《指南》指引的方向,形成属于自己的发展扇面。项目实施以来,项目幼儿园对课程游戏化的精神理解不断深入,各项工作落实逐步到位,大部分项目园呈现了积极向上的面貌,一些影响教育质量的问题得到了初步的改变,尤其是过于依赖教师的讲解、过于强调集体教学、过于在意教师用书、过于在意一致化行动等现象得到了明显的改变,课程游戏化项目稳步推进。更可喜的是,一些地方区域推进课程游戏化项目,全面开展幼儿园课程改革,形成了改革创新的良好局面。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推进的过程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有些幼儿园对《指南》学习不够深入,对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不够明晰,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要求理解不够透彻,甚至出现了一些认识和工作上的偏差。在此我想重申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的基本要求,希望项目幼儿园仅仅围绕这些基本要求,结合自己幼儿园课程的实际,尤其是结合幼儿园课程存在的问题,形成自己的工作思路和方法,不断推进课程改革和建设。
一、明晰课程游戏化理念
课程游戏化的理念的核心是关注儿童的需要和兴趣,关注儿童发展和学习的规律和特点,让幼儿园课程更具有游戏精神,变得更生动、更有趣、更有效。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是与国家有关的法规和政策一致的,也是陈鹤琴等老一辈教育先驱倡导的。项目建设幼儿园要以项目建设为契机,进一步深入学习《幼儿园工作规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以下简称《纲要》)和《指南》的精神,学习陈鹤琴、张雪门、陶行知等教育家的思想,学习世界幼儿园课程和教学改革的新进展和新动向,根据自己的实际,切实遵循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理解幼儿园教育的特质和规律,形成科学的儿童观和教育观,并身体力行。在项目实施的过程中,不断反思实践,总结经验,努力提升对儿童、对课程的认识,逐步总结、提炼、明晰教育理念,增强课程意识,增强课程建设的目的性,不断提高课程建设的水平和质量。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没有要求理念一统化,只要符合《规程》《纲要》和《指南》的精神的理念都是值得提倡的。课程游戏化的理念涉及如何看待儿童、如何看待教育、如何看待课程、如何看待教师、如何看待教和学?如何看待环境和资源等等问题,由于理念又有不同的层次,因此,不同的幼儿园结合自己的实际形成的理念体系可能是各不相同的,但总体上说,理念一定是回答在以上问题。要回答这些问题,需要不断地学习和实践,真正做到对科学理念的了解、理解和践行。课程理念最终总是会体现在课程内容和形式中,体现在幼儿园的环境中,体现的师幼互动的过程中,体现在教和学的实际中,体现在幼儿园的文化中。
在课程游戏化项目实施的过程中,全省组织了多场培训,目的就是引导广大教师树立科学的教育观和儿童观,正确理解儿童的学习者主体地位,理解教师在促进儿童发展中的作用,理解幼儿园课程的重要性和特殊性。与此同时,我们推出了包括陈鹤琴、张雪门等教育家的著作在内的中外学前教育专业书籍,希望广大教师在实践探索的同时,注重学习和思考,使课程游戏化真正有科学的理念引导。我们也鼓励广大项目幼儿园通过互动平台,尝试用理念分析实践案例,不是所有的案例都符合科学理念,大家在相互的讨论中,进一步看到成绩,发现问题,明确思路,从而进一步加深对理念的理解。总之,课程游戏化项目就是在实践中不断凝聚智慧,总结经验,明晰理念。
二、改造课程游戏化方案
幼儿园课程不同于中小学课程。幼儿园课程主要的不是书面的符号系统,不是静态的知识体系,而是与幼儿的生活紧密相连的,是具有游戏精神的,是动态性的、过程性、游戏性和情境性的,是幼儿积极投入其中的多样化的活动,是幼儿尝试、思考、创造的过程,是幼儿在生活和游戏中获取直接经验的过程。《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幼儿园教育因从幼儿园的实际出发,从班级的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地开展适宜于儿童的多样化的活动。因此,幼儿园课程应该是因地制宜的,不是千园一面、万班一貌的,也不是一成不变的。每一个幼儿园应该充分把握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从幼儿园教师的专业水平的实际出发,充分把握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关注幼儿的需要和兴趣,关注《指南》的目标,真正让幼儿在多样化的活动中获得有益的经验。幼儿园教师不是“教书匠”,不是简单地把书本中的知识灌输给幼儿。幼儿园教师要关注和研究幼儿的生活,关注和研究环境和资源,规划真正适合幼儿实际的生动有趣的、形式多样的活动。因此,从本质上说,幼儿园课程本来就是以园为本的,就是从幼儿园的现实出发的。对于幼儿园教师来说,不只是简单的课程实施,而是需要课程建设。要有课程的理念,以《指南》为依据,理解并根据幼儿发展的实际确定本班幼儿发展的目标,并选择有利于实现这些目标的课程内容,并创设适宜的环境,准备适宜的材料。由于教师的专业水平参差不齐,课程建设能力有一定的差异。不是任何教师都有能力进行系统化课程建设。有一部分教师需要借助现有的一套或多套课程方案(即教师用书),选择使用其中的活动计划和方案。这些方案是教师课程建设的“拐棍”,帮助和启发教师确定相应的活动,有些教师甚至主要是执行方案中的活动。但任何教师都有改造这些现成的课程方案的责任,只有从本园实际出发,不断改造课程方案,才能实现课程方案的园本化。购买的课程方案不可能正好全部符合自己幼儿园的实际,不可能完全适合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必须进行部分的更替和改造。绝对不会改造课程方案的老师是不存在的,任何教师总会从不同的角度、在不同的发展领域、在不同的水平上对原有的课程方案进行调整,以提升课程的适宜性和有效性。只要有正确的观念,改造一定是伴随课程实施过程的。例如,一个村园的老师,当她开始去寻找幼儿园附近的课程资源,当她带着幼儿进行种植活动,或带着幼儿对附近的村庄进行参观,或根据天气的变化引导幼儿观察和记录,这时,课程的生成和改变一定会发生。
因此,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幼儿园基于一套或多套现行课程方案,通过观察、记录、反思、研训、审议等方式,以适宜性和有效性为目的,从环境设置、游戏区域、活动组织以及日常生活等各种途径,开展课程方案的游戏化、生活化、适宜性改造,形成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方式、全面涵盖幼儿发展领域的幼儿园教育课程体系,这是一个漫长的过程,需要长期的努力。这也说明,课程方案的改造不是书面的功夫,而是实践的过程,在实践中不断改造,在实践中不断建构,在实践中不断完善。最终形成真正适合幼儿园实际的课程方案,扔掉现成的购置方案这个“拐棍”。在课程方案的改造中,核心的是幼儿的活动。要真正从幼儿发展的实际需要出发,选择适宜的活动形式。在幼儿园,一日生活中的各个环节都是课程实施的重要契机。集体教学、区域活动以及日常生活活动都能让幼儿获得有益的经验。选择幼儿的活动形式要考虑活动的内容和性质,集体教学、区域活动和日常生活活动具有各自的特点和作用,要充分发挥每种活动的优势。尤其要改变过去过于强调集体教学活动的状况,更要改变将集体教学活动当做教师说教的状况。要注重多种活动形式相互配合,共同完成促进幼儿发展的目的。
三、创建课程游戏化环境
幼儿园的环境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条件,环境的改造和创建也是项目的重要内容之一。幼儿园课程游戏化项目要求幼儿园的环境符合幼儿的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既关注室内环境,也关注室外环境。这里首先主要讨论室外环境。要真正让室外环境具有生态性,要有生命气息,让幼儿感受生命的多样性,让室外环境真正成为幼儿获得多样化经验的活动场地,而不只是做操的地方。要为幼儿创设趣味化的活动空间,满足幼儿玩沙、玩水的兴趣,满足幼儿多样化的交往需要,让幼儿在户外活动中获得自然、审美、社会性、身体等多方面的经验。环境是课程游戏化的关键因素,幼儿园要根据课程实施的需要,适时、动态地对幼儿的活动环境进行改造、调整,从室内环境到室外环境,从显性环境到隐性环境,营造真正能让幼儿的探究、交往和表现的潜能得到充分展现的环境。
充分利用和优化室内的廊道环境、班级环境及其他公共环境,也是充分发挥环境的课程价值的主要举措。要从课程目标出发,对幼儿园的室内环境进行总体规划,科学布局,充分利用和有效管理。要避免空间的浪费,在班级空间足够或廊道宽敞的情况下,不一定要建专门的活动室。如果班级空间狭小,走廊又无法利用,就可以考虑建几个必要的功能室,但要提高活动室的利用率,使之真正成为促进幼儿获得新经验的机会和条件。避免为了搞特色,背离《指南》的目标,挂牌辟室,建设所谓特色活动,浪费空间,浪费幼儿的时间。
幼儿园要营造良好的心理环境,支持和鼓励幼儿主动探索、主动交往、充分表现。要充分调动幼儿的积极主动性和创造性,激发幼儿的主体性。要处理好规则与自由的关系,让幼儿参与规则的制订,让更多的幼儿真正理解规则,认同规则,从而达到真正的自由。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给予幼儿选择的机会,培养幼儿的任务意识和责任意识,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鼓励幼儿创造性地表达自己的观点。要有师生共同生活的意识,教师不只是看护幼儿的生活,而是与幼儿共同生活,要真正接纳和爱护幼儿,让幼儿真正感受到安全、愉快、被在意和得到鼓励。
四、构建游戏化活动区域
在幼儿园的各类活动中,区域活动是过去关注相对不够的。我们强调活动区域,不是因为集体教学和日常生活不重要,而是就是因为部分幼儿园对区域活动有陌生感,在规划区域时遇到的问题和困难相对较多,在区域活动中出现的问题也相对较多,并不是说区域活动就一定优于其他活动。在一日生活中,活动类型的选择还是取决于活动的内容。
幼儿园的活动区域是开展区域活动的基本条件。活动区域可以存在于室内,也可以安排在室外。但对于一个特定的幼儿园来说,区域如何规划,是因班而异的,是与幼儿园实际的空间资源相关的。甚至不同的季节,不同的天气,及其幼儿的兴致都可能影响区域的安排。要避免区域规划的教条主义和机械主义。区域的规划要有利于幼儿的活动,要符合幼儿身心发展规律和学习特点,有利于幼儿经验的获得。区域的规划应注重多样性、互补性、互动性和发展性。不同的区域有不同的活动和任务,性质也可能各异,不是所有的区域都具有完全相同的功能,但不同区域之间可以进行协调和互动。因此,有些区域可能自发性和游戏性更强一些,有些区域可能目的性和探究性更强一些。在区域规划时,一定要将幼儿游戏的需要作为区域设置的重要依据,确保幼儿的自由游戏时间和空间。
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很多老师感觉到区域活动的组织和指导比较困难,也有的老师觉得区域活动比较省劲。出现这两种情况,是因为对区域活动的认识和定位不同。与集体教学活动相比,区域活动具有更多的选择性和自主性,但它也是课程实施的重要活动,也需要教师的观察和指导。因此区域活动中,教师应注重观察、适当介入、有效指导,为幼儿主动发展提供条件保障,当然也不能将区域活动当做小组教学,教师介入过多,干扰幼儿的探索和发现。教师任何放任不管,过于随意的行为,不可能引发幼儿的深层学习,不可能让幼儿不断面临挑战,形成新的经验。
要深入研究包括区域活动在内的各类活动的过程,研究活动过程中的各要素之间的关系,研究教师如何观察发现问题,教师的指导是否合理和有效,研究幼儿在活动中与周围环境的相互作用,研究幼儿良好学习品质的养成,研究幼儿如何获得经验的。要关注活动过程,向过程要质量。
五、建设课程游戏化资源
幼儿是在行动中学习的,幼儿与周围环境尤其是与材料的相互作用,是幼儿获得经验的重要途径。因此,无论是集体教学还是区域活动,都需要课程资源做保障。首先要充分配足班级活动的基本资源,按照教育部图书教玩具配备目录的要求,确保基本资源的到位。其次,课程资源是幼儿园课程园本化的重要支撑。在项目推进的过程中,要充分调查幼儿园周围的课程资源,可建立资源地图,系统登录周围资源的种类和功能,形成一个包括自然资源、社会资源、文化资源、科技资源等在内的广泛的资源体系。
要深入研究每一种资源的挖掘、收集、利用和储存的过程,研究每一种资源的功能,研究不同资源之间的协同和配合,最大限度地发挥资源的教育价值。要根据幼儿的兴趣和需要,组织和改造资源,将基本资源和辅助资源有机结合起来。要从幼儿的年龄特点出发,确保活动资源的可选择性、可获得性、适宜性和挑战性,要真正满足幼儿活动的需要,促进幼儿持续的学习。要深入关注幼儿利用资源进行互动的过程,发现问题,加强指导,使资源在活动的过程中真正转化为幼儿的经验。
六、提高课程游戏化能力
所谓课程游戏化能力就是指幼儿园课程的建设能力。幼儿园教师不只是要有课程实施
能力,还要有课程建设能力,这也是幼儿园教师能力结构不同于中小学教师的关键因素。幼儿园课程建设不是高不可攀、遥不可及的工作,而是幼儿园最基本的工作,甚至是每天都在进行的工作。对于幼儿园教师而言,课程建设就是学习和理解《指南》的要求,明确以儿童为本的基本教育理念,注重生活和游戏的教育价值,明确不同年龄班幼儿的发展目标,在观察幼儿现实表现的基础上,为幼儿各方面的发展创造条件,如创设环境,准备资源,开展多样化的活动,让幼儿在丰富多彩的活动中获得相应的经验。对于一个具体的教师而言,就是在正确的儿童观、教育观的指导下,在以往教育经验的基础上,计划自己所在班级一学年和一学期的教育计划,再细化为具体的每个月、每周和每天的教育计划,关注幼儿的兴趣和需要,努力引导幼儿在一日生活中获得相互联系的多样化的经验。也许,有些内容需要借鉴一些经典的课程资源,也需要参考一些较为成熟的课程方案中的某些活动,甚至要借鉴一些其他幼儿园组织内容的思路,也许,老师们设计的活动还没有那么完善,环境也还没有那么丰富,但这都不能否认幼儿园正在进行课程建设,也正是在课程建设的过程中,幼儿园课程才可能不断完善,教师才会不断成长。
课程建设能力包括教师运用观察分析的能力、计划和设计能力、环境创设的能力、资源挖掘和利用的能力、各种活动的组织能力、评价和反思的能力,这些能力就是《幼儿园教师专业标准》中强调的教师的专业能力。这些能力是幼儿园教师有别于其他年龄阶段学校教师的能力,也是幼儿园教师的看家本领。培养学生获得这些能力,也应该是师范院校培养新任教师专业能力的目标。当前尤其要关注观察分析能力、课程审议能力、反思总结能力等能力的发展,要深入实践,只有实践才能提升专业能力。因此,幼儿园课程建设能力就是幼儿园教师专业能力的集合和灵活的组合。
6.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几点思考 篇六
摘 要: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是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自然融入幼儿游戏活动。本文分析了课程游戏化对幼儿发展的促进作用及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存在的问题,提出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几点思考。
关键词:幼儿 课程 游戏 教学 思考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23-01
爱玩是小孩的天性,游戏是幼儿最喜爱。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是以在幼儿园课程中自然融入幼儿游戏活动。《纲要》指出:“教育活动内容的组织应充分考虑幼儿的学习方式和特点,注重综合性、趣味性,寓教育于生活、游戏之中。”随着江苏省“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全面实施,许多幼儿园重新认识了生活、游戏与课程三者之间的关系。积极推进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进程,结合幼儿年龄、生活和学习的特点,将游戏融汇于幼儿园课程教育中,取得了可喜的成效。然而有些教师片面理解课程教育游戏化,把课程游戏化等同于具有游戏形式的教学,设计的一些教学活动徒具游戏形式,其表现价值大于发展价值。其实课程游戏化并不意味游戏仅仅只是一种教学手段,而是课程的重要组成部分。课程教育游戏化应促进幼儿发展
教师在实施幼儿园课程游戏化的过程中,要尊重幼儿的游戏意愿与心理特点,深入挖掘幼儿园课程中的游戏元素,想方设法为幼儿创设一个适宜的游戏环境,让学前教育的课程变得愈来愈充满着童趣,让幼儿在与游戏材料的互动中,成为游戏的主人,成为学习的主人。幼儿课程游戏的教育价值是体现于幼儿在游戏中习得能力和知识。
教师要善于在教学活动中,寻找游戏的因素。幼儿的数学、语言、音乐、美术等许多活动中,无不都隐藏着许许多多游的游戏因素。例如,中班美术活动《漂亮的生日礼物》是涂色块。活动伊始,教师用一种神秘的口吻对大家说“今天,老师收到小朋友送的一件礼物,但是还不知道是什么礼物,小朋友们愿意帮老师忙吗?”只要大家按照图案上的数字标记,在相应的区域里涂好色彩,就可以看出是什么礼物了。这样,将的美术课程内容融于幼儿游戏之中,使幼儿乐此不疲。
幼儿音乐活动除了使用象形图标让大家学唱歌,理解有趣的歌词外,还应该考虑到幼儿的年龄特点,处理好重难点出现的时机,让幼儿在自然状态下的体验、感受。游戏形式要多样化。当大班音乐活动认完所有图标时,可采用图标隐藏法,检测幼儿的记忆力。让幼儿在轻松愉悦的游戏活动中获得最充分的发展。?n程游戏化应促进幼儿教师专业成长
幼儿的发展取决于教师的发展。教师的教育理念必然会影响教师的施教行为。课程游戏化的全面实施,虽说其目标是促进幼儿的发展。但“教学相长”――老祖宗早就告诉我们这个道理――教师的发展程度决定了幼儿的发展高度。我们要通过课程游戏化来提升教师的课程实践水平,提升教师的课程建设水平。进而提高幼儿园整体的教育质量,提高幼儿的发展水平。教师在幼儿课程游戏化中如何实施科学合理的指导,是需要解决的首要的问题――教师的指导过头了,教师变成“导演”,“过犹不及”,幼儿就会丧失游戏活动的自主性与创造性。教师的指导不到位,教师变成“观众”,幼儿就会无所适从,造成无效游戏。因此教师要科学合理地指导幼儿进行游戏,就需要教师进一步加强学习,更新教育理念,将现代教育思想融入到当前的课程游戏化教学实践之中。教学中教师要根据自己班幼儿年龄、认知特点及时更新游戏区的活动材料。给予幼儿多种感官刺激,让幼儿在游戏中获得新的体验,习得新的知识。这时,教师的专业发展是课程游戏化有效实施的前提与保障。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核心要素是教师。幼儿教师的教育理念、专业水准和施教能力直接影响幼儿园课程教育的品质。因此我们课程游戏化的重点应该放在促进教师专业能力提升,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至少要从三个层面对课程游戏化进行解读:一是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要让游戏精神贯穿幼儿的一日生活。而不仅仅是个别环节。二是要保证幼儿的自由游戏。不能被所谓“正常教学”及教师直接指导活动所取代。三是集体教学活动尽可能采用游戏方式。让教师在游戏设计、引导中成长。教师应该和幼儿同游戏,和幼儿同创造,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实现幼儿园课程游戏化。才能让幼儿沐浴在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的氛围中。课程游戏化应促进课程资源的开发利用
课程资源是课程实施的基础、是幼儿获得知识重要源泉。开发利用课程资源是推进幼儿课程教育游戏化的有效途径。由于幼儿园基础层面的课程资源管理缺位,我们对课程资源的利用率和共享率均处于一个原生的低级的状态。我们应该给予课程资源开发建设足够的重视。将园本课程资源的开发提上幼儿园整体发展的重要的议事日程。
在课程资源的开发上,要注意“以幼儿发展为本”,一切以幼儿发展为出发点。制定科学合理的教育计划。幼儿园教师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与特长精心设计游戏活动,让幼儿自主选择感兴趣的游戏。去特色教室参加不同内容的游戏。满足幼儿不同的兴趣需求,使幼儿不同个体获得差异性发展。除了自身资源的利用外,幼儿园还可将小朋友的家长纳入幼儿教育游戏化之中。家长的义工助教活动,要有效利用各方资源,注意全面发展与特别发展平衡;兼顾全体发展与个体发展的均衡。教师可以将幼儿平时生活游戏中的兴趣与已有经验结合起来,整理生成新的课程。有时一节课仅设计一种游戏活动,难以吸引幼儿。这时教师应该设计富有层次性的游戏活动。让幼儿先完成简单的任务,再着手复杂的任务,逐步增加游戏难度,保持幼儿的游戏兴趣。还可以更新不同的游戏材料以保持幼儿对活动兴趣。
总之,幼儿园课程教育游戏化的建设要注意处理好游戏与课程、游戏与生活、游戏与学习之间的关系,一切以幼儿的发展为着眼点,注重课程游戏方案的丰富性、发展性,在促进教师的专业成长的同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和谐发展。
参考文献:
7.幼儿园实施课程游戏化的研究 篇七
一、课程游戏化的主要内容
1.在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完善。课程游戏化是一项全新的教育理念,但并不是说就把以前旧的内容全盘否定,这种否定过去而重建一套游戏化课程的做法是走了极端路线。课程游戏化是在幼儿园传统课程的基础上,对现行的教育进行改革与完善,充分利用幼儿园课程建设的经验,使课程游戏化更科学有效。但是,既然是改革,幼儿园就一定要分析以前教学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课程应与《指南》进行对比照,找出不足之外,我们的课程建设是不是体现了自由、自主、创造、愉悦的游戏精神?是不是以幼儿的学习为主要出发点,体现了幼儿的学习主体性?幼儿在游戏中学到了什么样的知识?学到了多少等等。
2.从整体上推动课程游戏化。游戏化并不是简单地把教案改一改就可以了,也不是多做一些游戏就可以了。而是应该把课程游戏化看成是一个系统工程,先从理念的更新入手,准确地审视目前的课程建设水平,再多挖掘资源,研究游戏化组织的多种组织形式等,从多方面考虑,整体上推进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幼儿园课程游戏化。
3.消除一些误解。很多老师认为课程游戏化就是游戏的设计有预定性目的,强调老师的指导作用,在课程表上写上游戏课,在活动中硬加游戏环节,进行专门的游戏比赛,对老师的游戏教学进行检查等,这些是一种手段,而不是最终的目的,要从幼儿的身心发展考虑,让课程游戏化成为一种育人的游戏活动,真正促进幼儿的身心发展。
二、课程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实施
1.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适应环境。大班的孩子经常接触绘本,他们能仔细观察图片,解读图片内容,大胆想象猜测故事情节,并愿意积极表达,但是孩子们对九宫格形式的绘本很少接触。大班的孩子已经适应了幼儿园的生活,还有不到一年的时间他们就要升入小学,进入新的环境,认识新的老师、新的同学,适应新的生活,很多幼儿对小学生活向往,也有些孩子有些畏惧,他们不知道如何去适应新的环境。我们可以运用游戏化的活动帮助幼儿很快适应生活环境。比如,《奥古斯汀》是一则绘本故事,它的文字非常少,用简短的文字构筑出一个跌宕起伏的故事:因为爸爸有了新的工作,喜欢画画的小企鹅奥古斯汀跟着爸爸妈妈搬家去北极,在那里他转进了新的学校、新的班级,认识了新的老师和同学,很快,奥古斯汀用自己的方式适应了新的生活。本次活动将绘本内容以九宫格的形式呈现,引导幼儿根据九宫格提供的关联图片信息进行分析和解读,并能积极表达,同时通过九宫格游戏的形式引导幼儿懂得面对未知的环境要有积极的心态,体验合作游戏的快乐。
2.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形成丰富的语言。大班的孩子非常喜欢阅读绘本故事,故事中生动有趣的情节以及形象的画面能引起孩子们阅读与讲述的兴趣,他们能通过观察图片、结合故事线索能较快地理解并讲述故事内容。同时大班的孩子对动物非常感兴趣,特别是对一般人都比较害怕的蛇类有着独特的好奇。故事中的活动中大部分孩子能尝试用清楚的语句进行讲述,但是有的讲述不够完整,词汇量不够丰富。比如,举行一次绘本《克里克塔》的活动来丰富幼儿的词汇量,发展幼儿的语言能力。绘本《克里克塔》,故事主要描述的是一条友善、聪明、可爱的蛇与一位老太太温馨地生活在一起,老太太像爱孩子一样爱着这条蛇,蛇也像亲人一样和人们友好相处的故事。故事充满温情又不乏幽默,充满智慧又不乏想象。本次活动主要通过自主阅读和游戏感受蛇的聪明及与波特太太和小朋友的友好相处,感受人与动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3.运用游戏化课程帮助幼儿学会社会交往。大班孩子喜欢绘本阅读,具有一定的自主阅读能力,在老师情境渲染下,能体会出绘本中角色的矛盾心理,并能结合生活经验自发产生帮助他人的意愿。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肯定会有这样那样的缺点,但由于缺乏自控能力往往不能很快改正,这时朋友的相伴和智慧帮助就显得尤为重要,孩子们在智慧帮助朋友方面缺乏经验。比如,《怎样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是一本能一下抓住读者的眼球,勾起读者阅读兴趣的绘本。绘本中的主角是一只孤独、寂寞,且有着随时会吃掉朋友坏习惯的小恐龙,“怎么才能不吃掉我的朋友?”这是小恐龙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尽管每次他都想忍住不去吃掉朋友,可这个坏习惯却总是改不掉。直到一只个子小小、灵活聪明的小老鼠莫罗出现,它用了一个聪明的小计策教会了小恐龙做蛋糕。小恐龙在朋友莫罗的相伴和帮助下,改掉了吃朋友这个坏习惯。本次活动以绘本情景为载体,以“九宫格”游戏为推手,引导幼儿在倾听和观察中理解小恐龙“吃与不吃”的矛盾心理,懂得思辨,产生想帮助小恐龙这个朋友的意愿。最后孩子们在感受到“一个人做事有点难,有了朋友的帮忙就简单”的基础上,用画笔画下自己的帮助之法,进一步体验朋友相伴的重要。
参考文献
[1]虞永平.课程游戏化的意义和实施路径[J].早期教育(教师版),2015(3)
[2]范晓丽.浅析幼儿园游戏化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J].亚太教育.2016(10)
[3]徐仲武.读《幼稚园教材研究》,随想“课程游戏化”[J].幼儿100(教师版)2016(03)
8.浅析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实施策略 篇八
一、正确区分游戏与课程游戏化的关系
如果说课程活动中游戏无所不在,这必然犯了倾向性错误,但在课程活动中相机穿插游戏提高教育效果却是很有必要的。在传统的幼儿教育中,人们把活动内容划分为五大领域,而游戏主要出现于健康和艺术活动中,游戏的作用在其他领域被严重忽视。游戏与教育之间的联系被隔离,枯燥乏味的课堂泯灭了幼儿好奇的天性,影响了幼儿的活跃精神和善于发现的潜能,而且将知识、能力和实践分割开,与社会的发展背道而驰。而多种多样的游戏活动可以引发幼儿的好奇心,提高幼儿对活动的兴趣。如果把游戏与教育融为一体,让幼儿在游戏中成长,把教育活动游戏化,不但能提高幼儿的多项思维,更可以调动幼儿参与各类活动的积极性,丰富幼儿的思考能力,增强幼儿的动手能力,展现出教育活动的多样性。只有更充分地了解与认识游戏与教育活动游戏化二者的联系,才能把游戏更充分、更合理、更巧妙地运用到实践课程之中,从而达到预期的教育效果。在大力倡导课程游戏化的今天,要在每个活动领域中灵活运用游戏,弘扬课程游戏化“自由、自主、愉悦、创造”的精神。当然,也不能为游戏而游戏,游戏的选择要适用,游戏的时机要适时,游戏的内容要经常更新并能够激发幼儿活动的兴趣。只有这样的游戏,才能充分体现课程游戏化的精神和意义,促进幼儿身心健康成长。
二、课程游戏化实施的时机与内容的挖掘
幼儿在游戏活动中的表现,总是超出他们的实际年龄,高于他们在日常生活中的表现。有些教师认为游戏是幼儿自己玩的,只要不出问题,教师就可以不管,根本没有观察的意识,不去探究幼儿游戏中的心理需求;也有些教师知道要通过观察来指导幼儿游戏,但对为什么观察、观察什么、怎么样观察还不太清楚,于是就出现了想观察而不会观察的现象。其实,只要反复地去尝试,在幼儿每次游戏时都进行认真的观察,并把观察到的情况记录下来,然后从中分析幼儿在游戏中的情绪、情感的演变等情况,了解幼儿游戏的兴趣和需要,这样就能更好地制订出适合幼儿需要的游戏内容。只有有针对性地制定游戏计划,并在教育活动中选择最有利的时机导入,才能收到意想不到的教育效果。
课程游戏实施的时机选择恰当,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游戏的教育效果。课程游戏实施的时机,要根据活动的内容需要而定,不能生硬地插入。为游戏而游戏的生硬插入,会使幼儿活动的兴趣大打折扣,通过教师的引导激发幼儿游戏的欲望这个环节不可或缺。比如,从环境入手,为幼儿创设开放的、自主的环境,并注重环境的暗示性,材料提供要经常更新,尽可能提供充足、丰富、可塑性强、多功能性的材料,激发幼儿游戏的兴趣。
幼儿园课程改革发展到今天,教学活动已不再局限于集体教学活动,分组活动、个别活动、区域活动等都是有效的活动组织形式。宽松的学习环境为幼儿自主学习、主动探索提供了更多的机会,使幼儿有可能通过自己的方式,按照自己的学习进程参与学习过程。知识来源于生活,因此可以大胆设想,将生活知识游戏化而融合于教育过程中,从生活、游戏中延伸教学,从生活教学中挖掘游戏的内容和形式,让生活经验、教学内容为游戏的开展提供更多的知识和经验。
三、师幼同乐教师成为幼儿的游戏伙伴
现代教育对教师的身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幼儿教师的身份不仅仅是幼儿教师,同时还是幼儿的朋友,是幼儿游戏的玩伴。这样才能拉近幼儿和教师之间的距离,这不仅会使幼儿信任教师,愿意与教师亲近,把自己的想法、开心或不开心的事告诉教师,更有利于教师根据幼儿的个性、性格及所提供的需求信息来确定适合幼儿的游戏内容,以达到更佳的教育效果。
教师在与幼儿共同游戏的过程中,要善于调动幼儿游戏的积极性,使幼儿的大脑皮层受到刺激而处于兴奋状态。这就要求教师自身的心理、语言、形体等各方面先进入角色,将游离在角色之外的幼儿行为和思维吸引进来。游戏是美丽的梦想,是可以让每一个幼儿兴味盎然的活动,教师的正确调动引导能够让幼儿全身心地放松并主动积极地参与。教师游戏化的语言,有可能让更多的幼儿懂得交流,愿意合作,乐于说话。最重要的是,幼儿不会觉得那是为了学习而游戏,他们会很开心地认为那是在快乐游戏而愉悦地在游戏中学习。
9.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 篇九
《幼儿园工作规程》中提出的“幼儿园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游戏寓教育于各项活动之中”,“创设与教育相适应的良好环境,为幼儿提供活动和表现能力的机会与条件。”因此,区域活动的组织和实施也被越来越多的教师所认可和接受。我园在开展过程中,我们通过平时活动中有针对性的跟踪和细致的分析,就在区域活动中发现的陈旧模式进行一些分析,并提出了教师与孩子们共同探讨的新模式改进对策。
一、还原生活本质,突出幼儿主体地位
在区域活动中,教师过多的干涉,忽视幼儿的自主参与。使区域活动中教师支持者、合作者、引导者角色不到位。
从区域的设置到区域活动的参与,再到活动中角色的分配、具体的操作,教师都存在把自己的意志强加给孩子,过多的强调自己的预设而忽略孩子的活动生成。
而且有时教师的观察不够仔细,了解得不全面,有的甚至不知道幼儿在想什么,想干什么,不了解孩子已有的经验和水平,只是看着他们在安静地摆弄物品。面对不同年龄段,不同区域活动内容时对自己身份的把握不准,难以进行有效的指导。以大班的“娃娃餐厅”为例,总结一下我们的做法。
在“娃娃餐厅”区域活动中,该活动区投放的所有材料,都是幼儿自己准备的,因为之前他们已经有了相关的生活经验。经过大家的讨论,平时做饭需要的调味品也被总结出来,不必老师再作主替他们准备。而且,我们采用的食材并不是橡皮泥,玩具等替代品,而是真真正正的生活中会出现在饭桌上的食材,这样更加能够激起孩子们的参与欲望,因为以前都是家长做饭,而在这儿,他们也可以作为主人,做饭给自己邀请的客人吃。而这时候,老师只需作为引导者和合作者,为幼儿的需要服务。如:让幼儿完成一桌晚餐。孩子们经过讨论、商量,家长他们的已有经验,很快制定出了三菜一汤,甚至还有一道饭后甜点。接下来他们进行了分工,每人操作一种材料,做一种“菜”,最后共同合作完成。在此过程中,孩子们不仅讨论了各种食材的营养以及做法,而且有了明确的分工,在制作完成之后,他们对小伙伴儿发出了邀请,客人来了之后,待客的礼仪之道也得到了体现。目前,独生子女存在的一大缺陷就是交往能力差,幼儿面对的多是长辈和老师,他们的教育固然重要,然而孩子和孩子之间的随机渗透和熏陶却远大于长者的谆谆教导。幼儿之间有着共同的语言,共同的乐趣,容易交流、沟通,他们之间也需要交往合作。孩子们喜欢模仿成人的劳动,扮演成人的角色,因此能主动地学习处理人际关系,解决矛盾纠纷等。幼儿也在活动中增强了怎样和同伴共同合作的能力。
二、采撷生活点滴,满足幼儿个性需求
在跟踪幼儿园区域活动过程中,我们发现幼儿园在区域创设上追求形式、数量,以为区域多总比区域少好,材料多总比材料少好。表面看似热闹,实际幼儿活动盲目,缺乏明确的任务,幼儿的操作纯属好玩、开心。区域的设置与材料的投放与幼儿发展的实际情况脱节,不能有效地支持幼儿活动的开展,难以促进幼儿的发展。
在不断积累的观察发现中不难看出,现有的区域游戏活动中,很少有专门针对男孩子设计的。而比较活跃的男儿往往都是区域活动中让老师头疼的对象。因为他们往往会在无趣中展现自己的破坏力。而传统的活动区域的划分主要是按照各区域的功能来的,面向的是全体幼儿,而没有注意到幼儿的个体发展需求,例如这些小男孩儿。于是,我们在“加工厂”这个活动区域为孩子们加了一点暗示:“加工厂”是孩子们非常喜欢的一个区域,在这儿,他们可以充分的发挥自己的想象力来完成自己的作品,“加工厂”共分三个区域:工艺品加工区、食品加工区、日常用品加工区。因为这三个区生产出来的产品的销售地是“超市”,所以就产生了“发货”这一过程。当货物数量稍微多一些的时候,小女孩儿就会觉得“太累了”,这时候,男孩儿们就会很有底气的说:“这是我们男生干的事情,你们还是去收拾一下卫生吧。”于是,男孩子们有了属于自己的“搬运以及运输”工作。随着活动时间的不断增长,不时地会出现有工具或者货物损坏的情况。女孩子往往就喜欢去找小男孩儿帮忙。起初,男孩子们还很快乐意接受,但是后来他们也会抱怨:“老是给你们修东西,我自己的工作还没做完呢。”于是老师就把男孩子召集到一起讨论:可不可以在不耽误自己工作的情况下专心去做维修工作?有一位小男孩儿忽然说:“我爸爸就是专门修汽车的,他都不用干别的,只需要修好车就行。”这个声音为大家带来了灵感,很快,一个名为“维修部”的活动区域就开展起来了。随着“业务”的不断增多,小男孩儿们都有了一种自豪感:看我们男孩儿多重要,可以为大家解决这么多的困难!这个在生活中形成的区域活动,也让孩子真正的融入到了生活里面,让他们体会到了在生活实际中工作的分配和不同工种的作用。也让很多的小男孩儿找到了自己的价值,而不是再一味的去捣乱。
三、营造生活情趣,激发幼儿动手愿望
传统的区域活动多是教师把活动材料摆放好,然后孩子再进行操作。在“娃娃超市”中,我们打破以往的模式,只为孩子提供了货架和商品,甚至还有梯子。在摆货过程中,孩子们先是把商品进行分类,然后再讨论,哪类商品摆放在什么位置。高的货架该怎么把货物摆放上去?在摆放的过程中,有的细心的小朋友还会想到货物应该怎么样才能让顾客拿着方便,单单是摆货这个过程,孩子们已经从彼此身上受益匪浅。
接下来是售货,刚开始时,一发现有顾客上门就会都围上去,慢慢的他们发现了这一举动的不妥之处:很多商品被碰乱了,甚至掉到地上破损了。于是,孩子们制定出了超市员工守则和顾客须知。他们每个人都被“店长”分配到了一个属于自己的摊位上去,各司其职,除了可以详细介绍商品外,还可以随时摆放照看商品。是超市经营进行的有条不紊。
一段时间以后,在顾客意见表上出现了这样一个意见:买包饼干要一直走到最里面,而不经常用到的工具却摆在了一进门就能取到的地方。“店长”立刻找来“店员”开了一个会,会上大家又对货物的排序进行了一番讨论,最终大家根据自己上超市的经验制定出了一个货物摆放顺序:食品区→日常用品区→工艺品区。。
。。在进行了一番调整之后,超市的工作又恢复了有条不紊,货物种类也在不断的增加中,家长们来接送孩子时看到孩子们的活动,也禁不住的夸奖这个超市太真实了,就跟小区的差不多。他们更多的赞美是孩子:“真想不到以前随意乱丢东西的宝贝,现在管理起‘超市’来是那么的熟练,太让人刮目相看了。”
10.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 篇十
摘 要:游戏是课程的内容,课程实施的背景以及实施课程的方式。《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指出:游戏是一项基本活动,教育也包含在各种活动中。基于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我们有目的地创建活动环境和发起活动,让孩子们在一种“自由、自主、宽松、愉悦”环境下探索、发现和学习,使之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能力。
关键词:主题活动 学习性区域 特色棋类
中图分类号:G612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672-1578(2018)08-0231-01
课程游戏化的定义
我们始终坚持以游戏为基本活动,探索将教学游戏化,将游戏融汇于幼儿的一日生活、学习、活动之中,给与幼儿展现自己的机会,使每个幼儿都能够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提升。因此,在幼儿园适时、适当的开展形式多样的游戏活动是培养幼儿德智体美劳全方面发展的重要途径,真正做到让幼儿在玩中学、在学中玩。学习性区域与主题课程的有效结合
我们深入贯彻《纲要》精神,为幼儿提供安全、健康、丰富的生活和活动环境,满足幼儿多方面发展的需要,尊重幼儿身心发展的特点和规律,关注个别差异,坚持关心和重视儿童身心健康成长并促进幼儿身心健康的全面发展。我们设想并不断探索将教学游戏化,为每个幼儿提供适合自己发展的平台,让每个幼儿的能力、个性得到和谐发展。通过实践,我们发现这不仅是可行的,而且是合理的。基于我们的教学目标和幼儿发展水平,我们有目的地创设活动环境,并投放活动材料,以便于孩子们能够遵循自己的愿望和能力,以操作摆弄的形式进行个别化、自主的学习活动。
例如,中班《冬爷爷的礼物》主题中,我们尝试将主题教育课程与区域活动内容有机结合,例如火柴棍拼图游戏,我们根据孩子的发展情况及最近发展区,逐步增加难度与要求,开展了三周引导幼儿充分感受空间的方位变化。在第一次教学后我们发现由于个体差异性教学效果存在很多问题,于是在学习性区域活动中我们继续投放火柴棍等材料引导幼儿进一步进行拼图。指导能力较弱的幼儿尝试看图形模仿摆火柴棍并记录需要的火柴棍数量;对于能力较强的幼儿我们鼓励其看数字,根据火柴棍的数量要求拼摆出各种造型,聪明的阳阳选择和数字宝宝5做游戏,他用5根火柴棍拼出了一个气球、五角星和风筝,在巩固幼儿感知空间方位变化的同时也激发了孩子的想象力。
我们力求让幼儿在一种“自由、自主、轻松、愉悦”环境下探索、发现、学习,使之满足需要、发展个性的基础上,逐步形成对未知事物积极探索的态度和习惯,从而培养幼儿“学会学习”的能力。自主性游戏为开展课程活动奠定基础
幼儿的生活与学习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每个孩子就好似一张白纸,需要多彩的颜色绘成美丽的图画,我们力求在生活与学习之间架起桥梁,通过开设一系列与幼儿生活息息相关的社会活动来帮助幼儿熟悉社会、认识社会,从而了解人们的生活。
而班级内开展的角色游戏正是小社会的一个缩影,孩子们会在游戏中创设很多不同的情景,提高了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在游戏中提高了幼儿的社会性发展,锻炼其语言表达、记忆、思维的能力。理发店的游戏操作性强,一直是孩子比?^喜欢的。这天,小怡来理发说道:“我的头发有点长,你来给我剪一剪吧。”钰钰爽快的答应了,并且大步流星的操刀起来,一会吹头发,一会用小剪刀,一会拿起了唇膏,然后让小怡洗头发,最后照了照镜子,小怡安心的享受着美发服务。游戏中的孩子是主人,教师不是游戏化的孩子。我们虽然提供了丰富的游戏材料却出现幼儿不会操作的情况,这还是因为缺乏生活经验造成的,为此我们开展了《认识理发店》的活动,我们利用多媒体课件及借助家长、社区的力量收集了美发用品,带领孩子们到现场参观理发店,观察顾客理发的过程,在游戏中展示他们看到的、听到的以及自己对游戏环境和角色的理解。我们提供洗发露、吹风机、剪刀等基本的理发工具,引导幼儿了解基本的工具名称并知道简单的理发流程,做到层层递进,不断增加难度,开拓新玩法,使幼儿了解理发店有洗头、吹头、剪头发、烫头发、做造型等多种美发项目。理发店熟悉的声音又传到了我的耳边,走进一看,原来是饶钦霄这位小小理发师正在给客人们理发呢。看着他从边上的架子上拿起一块布,“岔岔”的就给琪琪围上,接着念叨着:“我来给你洗个头,先来涂点洗发露。”然后有模有样的搓洗着头发,接着该剃头刀出场了,看着小霄一边帮琪琪剃头,一边嘴里还会发出“滋滋滋滋”的声音,不一会儿,头发剃好了,小霄从抽屉里捣鼓了一会后发现了吹风机,于是“呜呜呜”的声音又回荡在美发屋中。
在教学活动中,我们主张将教育教学活动游戏化,教师应该在儿童面前隐去自己的权威形象,作为同伴身份参加并享受游戏。幼儿能在游戏的氛围中积极参与到活动中来,让他们在玩中学到应学的知识,在学中得到属于他们的快乐。园本特色棋类游戏与节日教育同步进行
棋类游戏作为是一种新颖、有趣且易操作的游戏形式,有助于儿童多元智能的发展,并培养幼儿的抗挫能力,形成良好的合作与竞争意识。游戏棋的开发、设计、制作、完善的自主性,为幼儿园五大领域的教育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和手段,因此游戏棋的教育目标和内容不仅体现在社会领域,还可以与其他涉及幼儿教育的方面有所不同。
在我们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节日,如爱牙日、世界动物日、中秋节、学雷锋日、儿童节等,自制游戏棋谱,将复杂、难理解的游戏规则转换为一个个小图标,使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潜移默化利用节日游戏棋的教育培养幼儿良好的行为习惯。
如9月20日,这是“世界爱牙日”,教育宝宝养成刷牙的好习惯,如饭后漱口前进两格,在床上吃糖后退三格等等,让幼儿了解牙齿的重要性,从而学习保护牙齿。同样还结合十月四日的“世界动物日”,让孩子了解动物是我们的朋友,在棋谱上我们也有很多图示是富有教育意义的,如捕杀猎物是要退三格,喂小狗吃东西可以前进三格等,这些生动形象的图片也在侧面影响着孩子,告诉幼儿要保护动物珍惜我们的动物朋友。
11.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 篇十一
关键词:大课程观;幼儿园;游戏课程
一、大课程观视野下的游戏课程在幼儿园内的开设
幼儿园内开展的课程与一般课程的设置目的是一样的,在大课程观的背景下,幼儿园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应当秉持“课程即经验”“课程即活动”的课程观念,在设置课程的时候帮助幼儿获取丰富的教学经验,促进幼儿的身心能够全面发展。
在设置游戏活动的时候,幼儿教师应当认真区分两者之间的关系以及区别。基于传统的教学理念,幼儿教师对于课程的理解是学习,对于游戏的理解是玩耍,但是在新课程观的视野下,课程与游戏活动在内容、形式、目的以及手段方面都有所联系,因此,在设计游戏课程的时候,幼儿教师应当从经验的角度出发,将游戏当作幼儿获取有益经验的重要途径,让幼儿在游戏活动中获取一类学习经验,这样将幼儿园内的游戏活动当作课程来重视。
将幼儿园内的游戏活动当作日常的课程,这样才能真正做到游戏活动与学前课程相适应,主要是因为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时候,锻炼自身的创造力,完善自身的性格,在游戏过程中默默积蓄幼儿的发展价值,而不是一味学习汉字以及算术等学前课程,这样不仅束缚了幼儿的思维发展,对于幼儿的心理健康成长也形成了一定的阻碍。
倘若在幼儿生活中没有游戏活动的丰富,不仅断送了幼儿天真的童年生活,还间接导致幼儿不能实现全面的人格发展。为了有效避免这类现象的发生,幼儿教师应当树立正确的游戏价值观念,将游戏当作幼儿身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将游戏当作幼儿发展的需要,而不是用游戏来丰富幼儿的学习生活,因此,幼儿教师在设计游戏课程的时候应当从游戏课程内容以及途径的角度出发,真正发挥幼儿游戏的作用。
二、幼儿园游戏课程的取向
游戏在幼儿园的课程教育中是双重的身份,将游戏当作幼儿园的课程,更正了游戏在幼儿园课程中的地位,同时也保障了游戏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地位,使得幼儿在日常幼儿园生活中有充足的自由时间来保障个性的自我发展以及成长,但是同时,游戏在幼儿园的地位并不是非常稳固的,幼儿教师只是将其当作一种放松的方式,在设计游戏形式的时候没有充分考虑幼儿的成长实际,只是沿用了一些传统游戏的形式,在短短的课间时间内组织幼儿锻炼身体,因此为了保障游戏在幼儿园生活中的地位,确保幼儿在幼儿园生活中享有基本的游戏权利,促进幼儿的全面发展,幼儿教师应当确定幼儿园游戏课程的正确地位,充分重视游戏课程的教育理念,在设计游戏课程的时候丰富游戏课程的功能,从大课程观的角度去诠释幼儿园游戏课程的设计以及完善,在游戏设计的时候借助全新的教育理念,并结合幼儿在幼儿园的实际生活情况,充分尊重幼儿的地位,适当询问幼儿对于游戏的观点,这样使幼儿在幼儿园内的游戏化课程内体验到更具有针对性的课程。
首先,幼儿教师应当明确游戏化课程的定位,游戏化课程的教学目标就是在游戏过程中组织幼儿进行学习,也就是“游戏化学习”,幼儿教师在大课程观的教学视野下,幼儿教师将游戏化的课程教育形式当作主要的教学形式,采取恰当的游戏形式促进幼儿早期教育的发展以及学习效果的提高。
其次,幼儿教师在设置游戏课程的时候要坚持游戏课程的整体化、教材的生活化以及教学活动的活动化,也就是在组织游戏课程的时候采用游戏的形式强化师生间的互动,给予幼儿充足的发展空间,促进幼儿的自主发展,并在游戏化的课程内渲染人性化的教育氛围,形成温暖、接纳、信任以及互相鼓励的游戏化课程进展氛围。
最后,幼儿教师在实施游戏化课程的进程中,注意关注幼儿自主发展的本质性,充分肯定幼儿以及幼儿教师之间的互动重要性,在游戏化的课程中创设恰当的游戏氛围,同时增强幼儿教师自身教育素质的发展,将游戏化的教学课程理念与课堂的教学实际联系起来,不仅要将游戏课程化当作一个教学的手段,而且要在实际的幼儿园生活中充分运用这一教训方案。
同时,在设计游戏化课程教学方案的时候,幼儿教师可以在教室内设置游戏区域、游戏活动室,在组织幼儿参与幼儿活动的时候思考“为什么教”“教什么”“怎么教”以及“教的怎样”等问题,在这样的反思以及探究过程中,幼儿教师能够从更系统的角度进行游戏化课程的教学研究,使得幼儿园游戏课程更加具有实践操作的意义。
为了给幼儿的未来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社会大众对于幼儿园生活以及学习效果和教学形式有了更高的要求,尤其是在大课程观的背景下,幼儿教师应当针对游戏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教育观念,在幼儿园的课程中应用游戏课程的教学方式,把日常的游戏活动与课程教育放置在同等的地位,在游戏进展的过程中开展学习活动,促进幼儿在游戏活动过程中形成正确的价值观,促进幼儿心理的健康发展。
参考文献:
12.幼儿音乐教育课程游戏化教学探究 篇十二
关键词:幼儿,音乐,课程,游戏
游戏, 具体而言即人类与某些动物共同享用的行为方式, 反映着与之相应的社会现实生活。成年人和幼儿都会游之戏之, 但游戏在成人与幼儿的生活中所扮演的角色、所赋予的意义、所起的作用皆有不同。游戏, 于成年人而言是制度化的, 是有所谓的游戏规则的;而于幼儿而言, 游戏则是非制度化、没有所谓的规则束缚的, 简单的快乐的即是游戏。
一、音乐课程游戏化的重要性
在孩子的教育当中, 音乐课程是必不可少的, 而游戏化的音乐课程更是不可或缺的。音乐课程游戏化除了能开发幼儿音乐能力以外, 对幼儿智商和情商的培养更是有所帮助。
(一) 音乐课程游戏化能使幼儿愉快学习
喜好游戏是孩子的天性, 也是幼儿与周遭环境互动的一般形式。作为幼儿的一般活动, 游戏关系着幼儿身体和心理的发展需要, 并且, 游戏也反映着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的客观需求。音乐课程游戏化, 依照幼儿对游戏的一般需求, 给幼儿的音乐学习创造多彩、自由、愉悦的学习环境, 让幼儿能快乐地在游戏中认知音乐, 深入感受到学习音乐的快乐。
音乐课程游戏化, 应该以孩子本身为出发点和落脚点, 观察孩子是否自由地学习音乐, 是否尽情地展现他们的个性, 以及是否快乐。成人应该设计可以满足孩子每种内在需要的环境, 并剔除不利于成长的因素, 寻找有助于幼儿成长的途径, 发现并培养幼儿的潜能。利用音乐课程游戏化, 开发幼儿的学习兴趣, 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此外针对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性、组织形式的多样性等进行相关研究。
(二) 音乐课程游戏化能开拓幼儿思维
幼儿园的音乐课程游戏化, 是对幼儿大脑多方面开发和发展的重要途径。音乐课程游戏化促使幼儿运用自己的肢体去认知音乐, 用自己的内心去感受音乐, 并在游戏的整个过程中去享受音乐。音乐游戏具有较强的灵活性和开发性, 符合幼儿学习音乐的生理和心理需求, 由此, 幼儿阶段是早期音乐教育的重要阶段。有目的、有感情地聆听音乐是幼儿学习音乐的主要动机, 在聆听中抓住音乐的相关信息是幼儿学习音乐的基础。许多幼儿在婴儿阶段即拥有敏锐的听力, 且由于本能, 幼儿也能对音乐快速做出反应, 以此看来, 音乐游戏对幼儿而言, 是必不可少的教育手段。
由于幼儿喜欢玩动、遵从兴趣、思维具体形象, 所以将音乐教育以游戏的形式呈现, 则能与幼儿的学习、生活融为一体。音乐课程游戏化可以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提高幼儿的创新能力, 挖掘幼儿的探索精神。幼儿音乐教育在学校教育中扮演者重要的角色, 音乐任课教师应当了解幼儿学习音乐的心理动机, 从而更好地去建设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
当前,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探索剖析是非常有必要的。从现在的一些幼儿园教学状况可以看出, 音乐教学形式过于单一, 音乐游戏的形式颇少, 音乐课程与游戏之间的相关性甚少。
二、音乐课程游戏化的教学理念
音乐课程游戏化不单单只是一种游戏, 它不仅包含了音乐游戏中的特殊因子, 而且还包括了游戏的特征。从幼儿的心理特点出发, 幼儿的音乐教学应该是有趣多彩的过程, 结合游戏的趣味灵活, 应能让儿童有足够的玩耍、娱乐和学习的时间。幼儿教育者应当全面了解游戏在儿童发展中的作用, 注重音乐游戏内容的趣味和形式的多样, 以确保游戏在幼儿教育中的重要位置。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 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都在关注和研究音乐教育, 音乐教育在基础教育中的地位日益增长。从幼儿到成人, 每个不同年龄段都有独特的心理特征。现代音乐教育应该依据不同成长阶段的心理特征, 设计与之相应的音乐教育内容和方式。
(一) 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在探究音乐课程内容游戏化的时候, 还要特别注意组织形式的灵活性和多样性, 采用合适的方法和组织形式去搭建幼儿音乐学习的最佳心理结构。使用与幼儿生理心理发展特点相适应的方式, 使得幼儿在多样式的游戏化教学中, 欢乐地认知音乐, 积极主动地投身到教学游戏中。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方式是各种各样的, 不单包含唱、跳、演奏等, 它的教学渐趋多元化。例如:故事《毛毛虫和大公鸡》, 讲述了大公鸡发现草地上的毛毛虫兴奋不已, 想把它们当作美餐, 聪明的毛毛虫想出一个办法恳求大公鸡把他们养肥了再吃。大公鸡把它们带回家, 精心照顾它们, 一段时间后的早晨发现毛毛虫不见了, 原来毛毛虫变成蝴蝶飞走了, 他的心情难过极了。大公鸡由原来的得意到最终的伤心。分析故事情节后我们可以把这段故事分为四个篇章, 第一篇章:遇见大公鸡;第二篇章:小青虫快长大;第三篇章:蚊子赶跑了;第四篇章:小青虫变蝴蝶。并配以合适的音乐、角色表演、戏剧表演等多种艺术表现形式来呈现这一故事情节。游戏化的音乐教学应该有感情丰富的语言、情节多层的故事配乐、充沛情感的音乐、美妙撩人的韵律、趣味百变的造型以及在音乐背景下各种新颖创新活动, 让幼儿在游戏化的活动中最大程度地感受音乐艺术的美妙, 最大程度上提高自身的音乐艺术能力, 增强音乐气质, 为日后在音乐道路的发展起铺垫作用。
(二) 游戏化的教学内容
幼儿园音乐教学内容中, 音乐游戏所具备的游戏特征最为明显, 但除此之外, 唱歌、韵律活动、乐器演奏等方面也具备一定的游戏特征。如:“洋娃娃和小熊跳舞”这首歌曲, 可以采用游戏的形式, 赋予相应的角色扮演、场景再现等使之具体表现歌曲的意境。还有一些较为常见的传统游戏歌曲“猜谜歌”、“手绢歌”、“跳格子歌”等, 都可以采用各种游戏的形式, 使孩子在欢快的游戏中展现自己;在愉悦的游戏中增强音乐能力、表演能力和创新能力;在快乐的游戏中收获参与游戏的乐趣。
幼儿阶段是采用早期音乐教育的最佳阶段, 幼儿园音乐课程游戏化渗透于音乐教学的整个过程, 有效地提升幼儿的音乐素养和相关能力。在游戏化教学中要着重教学内容制作的情节化和意趣化。利用音乐教学游戏化形式, 让幼儿学习音乐教学中所囊括的知识, 达到音乐课程内容的游戏化。
(三) 激发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兴趣是一种正面的认知倾向和情感状态, 是激发幼儿认知、思维和创造的内部驱动力。带着兴趣学习, 幼儿能够较大限度地掌控自己的注意力, 并且能够带着快乐情绪参与整个学习的过程。兴趣的产生, 并不是与生俱来的, 一般是由某些外部因素刺激而来的。从这个观点看来, 关于幼儿学习的兴趣培养则要予以重视。积极的音乐教育能够主动激发幼儿自身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对音乐游戏活动的兴趣。在兴趣培养方面, 首先要提高幼儿教育者发现幼儿兴趣的能力, 善于在活动中识别幼儿的兴趣所在。教育家陈鹤琴说过, “大多健康的儿童无论是游戏散步或工作, 他们本能地爱唱歌, 表现出音乐的律动。”幼儿拥有学习音乐的潜力, 而教师则要及时发现幼儿对音乐的兴趣, 保护好幼儿兴趣的萌芽并且给此幼芽营造适合成长的环境, 使其安稳地成长。而教师对幼儿的教育并不仅仅是用理性去教授, 也要用感性去带动, 即是要用自己适当的情感和情绪表现方式去带动幼儿。另一方面, 幼儿的注意力非常易于转移, 也就表明, 幼儿的兴趣一般都是暂时的、短暂的。如何让幼儿保持较为稳定的学习兴趣, 这是培养幼儿兴趣的重中之重。在音乐课程游戏化教学过程中, 要采用游戏的手段, 将学习的重点和难点转变为幼儿玩乐的高潮点, 有效地刺激幼儿的学习兴趣。兴趣需要持续不断, 若想让幼儿在愉悦中学习, 教师则需要不断地加强幼儿学习音乐的兴趣。
(四) 培养提高幼儿的音乐能力
音乐能力即对音乐各部分的认识和情感反应的综合能力, 包含了识别音乐、音响、音色、节奏、旋律等能力以及音乐审美能力, 在参与演唱、演奏、音乐创作等方面活动时, 就需要音乐感、节奏感等能力的整体配合。由此观之, 音乐能力是以音乐素质为基石, 利用教育培养和实践活动为渠道, 从而得以提升的能力。
音乐能力的开发提高需渗透在整个课程游戏化过程中。一日生活皆课程, 在生活各环节我们都可以用音乐引领, 例如:入厕、洗手可以播放欢快的音乐使幼儿随音乐做动作, 培养幼儿的音乐表现力;进餐时可以播放舒缓的钢琴曲, 提升幼儿的欣赏能力;在午休环节可以播放摇篮曲, 让幼儿伴随音乐入睡。幼儿的音乐能力一般会受到心理发展水平、知识水平、理解能力、生活经验、音乐修养等方面的限制。因而, 对幼儿来言, 利用听觉来感受音乐, 并借以一定的想象力, 能更好地去体验音乐所要表达的意境和感情, 从而更加地形象具体。
音乐教育可以全方面地开发幼儿的各种能力。而幼儿音乐能力的开辟最好是在幼儿成长过程的初期。研究所得:人的潜能是获得内在能力所必备的条件, 因而, 越靠近0岁, 这种潜能就越大, 内在能力也就越高, 不过, 随着人的成长, 这种能力则会快速地消失。由此观之, 幼儿教育者在此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充分地开发幼儿的潜能, 使之不被时间的推移而淹没, 是幼儿教育者的工作职责。音乐课程游戏化则是幼儿教育者更好地履行工作职责的必要工具。
三、结语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资源】推荐阅读:
幼儿园课程游戏化创建06-11
乡村幼儿园课程游戏化11-03
对幼儿园课程游戏化中环境创设的研究06-23
幼儿园音乐游戏化09-20
关于幼儿园数学教学游戏化的思考10-31
幼儿园思维游戏课程07-06
浅析幼儿园的民间游戏教育资源的有效运用10-11
幼儿园防止幼儿园小学化倾向07-27
幼儿园小学化倾向危害06-25
防止幼儿园小学化措施07-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