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2024-06-11

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10篇)

1.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一

同志们:

下面,我就推进县域经济发展、林业工作以及当前维稳工作讲几点意见。

第一个问题:关于县域经济

刚才,××同志代表市委、市政府作了一个非常好的报告,并从项目建设、园区发展、要素保障三个关键提出了县域经济超常规发展,从把握好“扩”、“试”、“强”三个要点要求扎实做好11个试点镇的试点工作,从落实责

任、优化服务、健全机制三个方面硬化措施强调快速形成推进县域经济发展合力。我完全赞成,希望大家抓好贯彻落实。这里,我再讲三点意见:

必须把发展县域经济放在更加突出的位置。在我国的行政区划和治理结构中,县是一个很重要的层次,是社会稳定、经济发展、国家长治久安的重要基础。我国县的建制,始于春秋时期,因秦代推行郡县制而得到巩固和发展。两千多年来,县一直是国家结构的基本单元,即使历朝历代国家结构的其他单元建制经常变动、经常晃动,但县也一直稳定存在至今。总体上看,我国县的建制在2000多年的沧桑巨变中基本上保持了稳定的态势,大部分县域的行政区划和边界都相当稳定,县在促进经济发展、维护社会稳定等方面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随着社会的发展和进步,现在县级政权所承担的责任越来越重,县域经济发展的重要性越来越大,其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深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新时期,县域作为实现黄山崛起的重要支撑,统筹城乡发展的关键环节,促进社会和谐的基础阵地,发展县域经济显得尤为紧迫而重要。可以说,县域活则全市活,县域强则全市强,县域稳则全市稳。因此,实施县域突破战略,是我们的必修之课、必破之题、必由之路,任何时候都必须高度重视。

必须正确把握发展县域经济的主要原则和工作重点。从我市实际情况看,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主要原则是:突出开放、坚持放活、强化特色、改善民生。突出开放是发挥比较优势、彰显资源价值的重要前提。我们黄山拥有最美妙的山水、最优质的生态、最灿烂的文化和最诗意的乡村,其价值是多元的、深厚的、外向的、持续看涨的,唯有开放,这些价值才能实现、才能倍增。坚持放活是释放能量、推进持续发展的动力所在。省委、省政府已经出台的扩大县级经济社会管理权限的各项政策向全省61个县推开,各区县要用足用活;对已经赋予扩权强镇试点镇的管理权限,各试点镇要争取到位、各有关方面要落实到位。这次扩权强镇涉及八大类、四个方面的权限,都有具体的扶持政策和改革措施,希望大家要努力争取;市直单位放权也要放到位,省里下放的市直单位不要做任何的截留,而且要服务好。强化特色是推进错位发展、形成核心竞争力的内在要求。特色就是个性、就是优势、就是生命力、也是竞争力。改善民生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要始终把保民生作为县域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检验标尺,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分享改革开放成果的基础上实现多享。加快县域经济发展的工作重点是:推进思想解放,强化县域经济发展的源动力;强化工业和旅游支撑,促进县域经济结构升级;建设现代农业,巩固县域经济发展基础;加大统筹力度,加快形成城乡一体化发展新格局;建设生态文明,实现县域经济可持续发展;破解发展难题,增强县域要素集聚能力,善于用市场的办法、创新的思路来破解发展中面临的资金紧缺、土地紧张、人才匮乏的突出矛盾,提升县域融资能力,保障县域经济发展用地,走出县域人才困局。

必须在城乡统筹上迈出更大步伐。统筹城乡发展是科学发展观“五个统筹”之一,也是我们以上强调的发展县域经济必须把握的六个工作重点之一。发展县域经济,城乡统筹要格外关注。但我们讲的城乡统筹,不是一般意义上的城乡统筹,希望大家认识要进一步提升,发展路径、战略举措也要进一步突破。大家知道,历史上的黄山,前身是老徽州,其思维观念、文化背景、经济结构、城乡结构乃至社会治理结构均有别于其他地区。城乡统筹实际上我们的老祖宗过去凭借着母亲河——新安江,依托着我们的资源——林茶,而且他们十三、四岁就走出去,形成了称雄中国商界三百余年、执十大商帮之牛耳的徽商,然后引入了外面的理念、带回了赚取的财富,建设自己的家园,对当时的建筑、教育、文化起到非常重要的推动作用。虽然我们的中心城市不大,但我们的重点乡村不小,而且品位很高,我们的老祖宗在过去就已经在推进着城乡统筹,因此我们的贫富差距、城乡差距不是特别明显;新时期的黄山,其产业结构发展取向、城乡布局不仅取决于自身的发展,还取决于我们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化大格局中的独特作用。我曾经说过,黄山发展的快慢不光取决了我们自身,而且周边大城市越发展,黄山的内在价值就越得到彰显;城市文明进步越快,传统厚重的徽州文化就越为人珍视;工业经济推进越迅速,优美自然的田园风光就越为珍贵。这就意味着我们讲城乡统筹,不仅要立足自身、着眼自身,更重要的是要以更宽广的视野、更开放的姿态、更有力的举措,在更大的范围内、更高的层

2.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二

(一) 强化认识, 明确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重中之重”的战略定位

义务教育阶段是一个人生理与心理、基本素质和知识技能形成、发展的基础阶段和关键时期, 在这一阶段受到什么样的教育, 对学生能力的提高具有决定性意义。义务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的根基, 其水平直接影响着高中阶段教育和高等教育的质量乃至学生终身的发展。与其他教育阶段相比, 义务教育涉及面最广, 社会最关注, 群众最关心, 是唯一一个依法对所有适龄儿童少年统一实施的具有普及性、强制性、免费性的学校教育阶段。毫无疑问, 义务教育在各级各类教育中占有极其特殊的重要地位, 是整个教育事业发展的重中之重。

长期以来, 按照国家部署, 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做好义务教育工作。2002年, 我省作为全国第十二个通过“两基”评估验收的省份, 在全国较早地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2005年, 我省又率先对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实行了“两免一补”政策, 比全国提前一年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 较好地解决了普通百姓子女“上学难”的问题;在全国率先统一城乡教师工资标准, 全面实施中小学教师绩效工资, 一步拉平全省中小学教师与公务员的收入差距;率先在中西部地区消除中小学D级危房, 较好地改善了中小学办学条件;创造性地分批实施“教育扶贫移民工程”, 将偏远贫困地区的中小学生, 整体迁移至乡镇中心学校或县城学校就读, 与城区学生同享优质教育资源;2010年, 我省义务教育生均公用经费标准又进一步提高到小学400元和初中600元, 高于国家的基本标准。应该说, 对于海南这样财政总量较小的欠发达省份, 我们在义务教育阶段所取得的成绩十分不易。在总结回顾成绩的基础上, 在这里, 我想特别强调和提醒大家一定要警惕一种错误的思想倾向, 就是有的地方、有些同志认为义务教育已经实现了适龄儿童少年“有学上”、“想上就上”, 不需要再重点关注了, 不需要再加大投入了, 甚至认为可以腾出手来干别的了, 这种倾向是千万要不得的。大家一定要时刻牢记, 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 是地方政府特别是县级政府最主要的教育阵地。事实上, 如果不能保证义务教育的普及和质量, 不能做强、做精义务教育, 各级各类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失去了根基, 无论是普通高中教育、中等职业教育还是高等教育、成人教育都不可能在低水平的义务教育基础上办得好。大家一定要清醒地认识到, 与全国其他地区相比, 与我省建设国际旅游岛和实施科教兴琼战略、人才强省战略的要求相比, 我省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仍然不高。从整体而言, 仍处在较低水平普及的阶段。要切实落实义务教育是教育改革发展的“重中之重”地位, 我们在工作当中要时刻谨记:

第一, 义务教育控辍保学、巩固普及成果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我省通过国家“两基”评估验收距今已经八年多时间。八年多来, 特别是近几年来, 义务教育辍学率到底是在下降还是在反弹甚至上升, 我希望这次会后各市县教育局的领导带着这个问题下到学校认真进行分析研究。虽然我们年年都统计、逐级上报义务教育巩固率、辍学率等数据, 而且大家上报的数据都符合国家规定标准, 但是, 根据我们从多方实地了解的情况看, 不少地方、不少学校对控辍保学、巩固普及的工作存在日益松懈现象。目前我省不少市县初中阶段的实际辍学率已经出现了波动。辍学的主要原因早已不是因贫辍学, 而是教育教学质量不保证, 导致部分学生缺乏可持续学习的能力而厌学辍学, 当然也有受新的读书无用论影响急于外出打工而辍学的。控辍保学是《义务教育法》的法定要求, 请大家高度警惕辍学率的反弹上升, 真正将巩固提高普及成果、消除辍学现象作为一项常抓不懈的重要工作。

第二, 提高教学有效性、提升义务教育质量的任务仍然十分艰巨。教学有效性和教育质量整体偏低是我省义务教育长期存在的突出问题, 是我们必须时刻关注、持续改进的关键问题。我们每年都印发关于各地小学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和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结果通报, 大家也都看到了这几年的情况。以2010年为例, 全省初中毕业生学业水平考试的及格率只有44.5%, 低分率达到了31.6%, 在语文、数学、英语、政治、历史、物理、化学等七科成绩中只有语文和政治的平均分能达到61分, 其他都在60分以下, 英语的平均分甚至仅48.7分。如果将我省的义务教育学业水平与全国其他省市相比, 其结果更令人担忧。根据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8年对全国八省共50个县 (区) 四年级、八年级学生数学学习质量抽样监测结果, 我省学生数学学习总体质量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别可怕的是, 我们的学生不仅是学习成绩差, 而且课业负担还相当重。尤其是学生的补课比例相当高, 四年级和八年级学生周一到周五补课的比例高。为什么我们的学生睡眠不足、补课最多还成绩差?我希望我所说的这些数据能够引起大家的高度关注, 共同反思如何提高我省义务教育学校办学水平、教育质量, 特别是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二) 深化认识, 明确均衡发展是义务教育的“重中之重”的战略任务

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把均衡发展作为义务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 是党和国家在新时期对义务教育发展提出的方向性和制度性要求, 完成好这一战略任务对我省义务教育事业发展具有重大现实意义。

第一, 推进均衡发展、促进教育公平是义务教育的法定责任。教育公平的主要责任在政府。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就是均衡配置资源、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过程, 就是从根本上解决“上好学”的问题, 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全面推进将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为真正办好每一所学校、关注每一个学生的发展提供坚实的保障。

第二, 推进均衡发展是促进我省义务教育可持续健康发展的迫切需要。近年来, 我省在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上应该说已经取得了一些成绩, 同时也积累了一些宝贵经验, 探索了一条适合省情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路子。但是, 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 我们的工作距离人民群众对高质量义务教育的期盼, 距离均衡发展的目标还有较大的差距, 义务教育阶段的不均衡现象仍然普遍存在, 不均衡的程度仍然相当严重。主要表现在:

一是城乡发展不均衡。农村学校“弱”而“空”、城市学校相对“强”而“挤”, 农村学校“弱”就弱在办学硬件上、弱在质量上、弱在师资上;农村学校“空”就空在生源上、空在高水平的校长教师队伍上。这种现状的直接结果就是城镇学校越来越挤, 学位满足不了就读的需要, 生均教学资源严重不足, 大班额问题日益突出, 2010年我省初中大班和超大班占总班数的比例达49.26%, 70、80人甚至更大的班额在部分学校仍然存在。而一些农村学校学生数锐减甚至“空校”, 教育资源严重闲置浪费, 办学失去基本的规模效益, 难以维持正常的教育教学。

二是区域发展不均衡。由于经济社会发展和教育基础的差异, 我省地区之间、县域之间义务教育的发展水平严重不平衡。教育部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中心2008年的监测结果表明, 无论在四年级还是八年级的学生数学成绩上, 我省省内区县之间的差距值都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 特别是在八年级学生的数学成绩上, 海南是八个参加监测的省份中, 同一省内区县差距最大的省份。

三是校际发展不均衡。由于历史原因, 各地形成了一批相对较好的小学和初中, 这些学校无论是办学条件、校长教师队伍素质, 还是办学水平, 都明显好于普通学校, 导致“择校热”愈演愈烈, 人民群众对此的不满情绪也越来越强烈, 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热点问题。而一些薄弱学校长期以来投入少、条件差、师资弱, 受关注程度低, 学校发展恶性循环, 教育质量和学生学业水平提升慢甚至持续下滑。如不加以高度关注并采取有效措施, 同一区域内学校之间的差距很可能还会出现持续拉大的趋势。

(三) 统一认识, 明确全面推进县域内均衡发展是落实两个“重中之重”、发展我省义务教育的中长期战略目标

落实好义务教育两个“重中之重”的要求, 首先从认识上要统一。落实两个“重中之重”最根本、最关键的举措就是要以全面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为抓手, 真正将义务教育工作的重心调整到缩小“三大差距”, 即切实缩小校际差距、加快缩小城乡差距、努力缩小区域差距上来。推进均衡发展的任务比起实现普及的任务来说, 更艰巨、更复杂, 用的时间会更长, 大家对此要有充分的认识。

需要强调说明的是, 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 我国、我省要重点推进、率先实现的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范围是“县域内”, 程度是“基本均衡”, 如何理解“县域内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首先, 从范围上看, 我国义务教育实行的是“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 县域内均衡是实现区域均衡发展的基础,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 就是要下大力气解决县域内城乡之间、学校之间发展差距较大的问题;其次, 从均衡发展的程度上看, 要把基本均衡作为均衡发展程度的要求。目前国家三部委正在研究制定《关于重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意见》, 其中对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提出了五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普及水平, 基本要求是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按时入学率、巩固率达到规定标准;第二是办学条件, 基本要求是大部分完全小学、初级中学和特殊教育学校的校园、校舍、体育运动和艺术场馆、安全设施、卫生设施、寄宿制学校的寄宿设施、教学仪器设备、信息技术设备、图书等基本达到规定标准, 学校之间无明显差异;第三是师资队伍。基本要求是所有教师具备教师资格和达到学历要求, 学校之间教师学历水平、高级职务教师比例无明显差异;第四是教育教学质量。基本要求是学校能够按照国家课程标准规定开齐课程并达到教学基本要求, 校际之间教学质量差距不明显;第五是办学行为。国家教育部将我省列为首批签署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的十五个省 (区、市) 之一, 今年3月9日, 我省人民政府已经和教育部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 省政府从七大方面, 向国家和全社会作出庄严承诺, 这份备忘录既是国家对我省的重托, 也是我们下一步工作的“军令状”, 使命光荣、任务艰巨。其中明确规定了我省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的时间表和路线图:全省22个县 (市、区, 含洋浦) , 到2012年底要有4个县 (市、区)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15年底累计要有11个县 (市、区) 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2020年底全省所有县 (市、区) 要全部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二、抓准关键环节, 确保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目标

(一) 合理调整、均衡配置教育资源, 努力办好每一所学校

一是根据城镇化趋势, 合理调整、科学规划学校布局。布局调整应坚持“先立后破”, 避免简单撤点并校。

二是确保每一所学校基本硬件达标。

(二) 加强管理, 规范办学行为

各地教育行政部门和各中小学校要切实贯彻落实省政府办公厅《关于规范中小学办学行为的意见》, 依法纠正各种违规办学行为。重点解决城镇中小学校超大规模和大班额的突出问题。要切实加强教学管理, 严格执行课程计划, 均衡编班。要加强招生管理, 严格执行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免试就近入学规定, 实行“阳光招生”。要坚持正确的评价导向, 规范考试次数和评价模式, 不炒作中考成绩, 不向学校下达升学指标。要努力加强师德建设, 采取有力措施遏制有偿家教, 把节假日和周末还给学生, 让他们真正成为快乐的学习者。

(三)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提高教师素质

教师队伍素质是教育质量的决定性因素。各地要以《省人民政府关于加强农村中小学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为指导, 千方百计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要广泛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督促中小学教师自觉规范职业行为, 立足岗位, 奋发进取, 教书育人, 为人师表。二要全面推行全省统筹教师公开招聘制度, 开展教师资格定期注册制度, 严把教师入口关。继续推进实施“农村学校教师特设岗位计划”, “师范生顶岗实习支教工作”等, 引导和鼓励高校毕业生到农村学校任教。三要进一步完善教师培养培训机制, 大力实施农村中小学教师和校长素质提升工程。四要扎实推进城镇学校与农村学校对口支援工作, 探索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校长、教师区域内定期轮换交流办法, 促进城乡师资配置均衡。

(四)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 提高教育教学质量

实施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提高教育质量的重要途径。指导学校建立健全教学常规管理制度, 定期对学校教学常规落实情况进行专项督查。各中小学校要实行教师集体备课制度, 加强校本教研, 着力提高教师驾驭教材和课堂教学的能力, 努力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 面向全体学生, 全面提升教育教学质量。二要进一步加强教研工作。切实落实省编办、省人社厅、省财政厅和省教育厅联合印发的《关于加强我省教研队伍建设的意见》, 大力加强教研队伍建设和教研工作机制建设, 配齐配强教研人员, 把教研队伍作为推进课程改革的专业骨干力量, 发挥好其在教学研究和指导中的应有作用, 形成直接服务学校的专业支持网络。三要加强教学质量监测。教育部已将我省中小学教育质量监测评估机制的建立列入国家教育体制改革试点项目。我们将借助项目的实施, 以探索建立科学的基础教育质量监测体系和方法为目的, 形成促进中小学教育质量提高的长效机制。

(五) 创新体制机制, 形成均衡发展制度保障

一是拓展城乡共同发展机制。要通过整合重组、校长教师定期交流等多种途径, 打破校际和城乡之间的分割, 促进区域内优质学校与薄弱学校之间形成稳定的共建机制。

二是创新教育管理运行机制。通过结对帮扶、委托管理和跟班学习培训等形式, 支持名校带动薄弱学校, 使先进教育理念和优质教学方法影响更多学校、惠及更多孩子。

三是完善考试和评价机制。继续实行重点普通高中学校招生录取“指标到校”的做法, 将部分招生指标分配至每一所薄弱初中学校, 并从中留出一定的比例奖励办学进步显著的初中学校。

三、加强领导, 明确责任, 确保各项工作落到实处

(一) 明确县级政府是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主体

各县 (市、区) 人民政府要切实落实主体责任, 由县级教育行政部门具体负责, 统筹协调同级财政、发展和改革、建设、国土、人社、社会保险、公安、物价、文化、卫生、司法行政、民政、工商等有关部门及乡镇人民政府、街道办事处、居民委员会、村民委员会, 落实法律责任, 在各自职责范围内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各项政策的落实。省教育厅将继续为省政府当好参谋, 并主动会同省有关部门在经费保障、教师队伍建设等方面为县 (市、区) 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提供支持。

(二) 加强督导评估

1、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长期监测制度。

2、建立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督导评估和奖惩制度。对按时获得国家认定的基本实现义务教育均衡发展的县 (市、区) 省里给予奖励。对推进县域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不力或未按规定均衡安排义务教育经费和资源的将启动问责, 严肃追究有关市县及其相关责任人员的责任。

(三) 营造良好的社会舆论氛围

3.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三

今天,在大理州召开全省职业教育工作现场会,大家一起来交流经验、探讨问题、查找差距、研究对策,推动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又好又快发展。今天上午,我们参观考察了大理州4所职业学校,大理州优化整合教育资源,建立多元化投融资渠道,强化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建设,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育质量和办学水平的经验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午,大理、楚雄、玉溪、临沧等州市和旅游职业教育集团负责人交流了发展职业教育的经验,介绍了各具特色的做法,畅谈了改革体会,也提出了许多很好的意见和建议。省教育厅、省人力资源社会保障厅负责人作了发言,对下一步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提出了要求。大家的发言都很好,很有借鉴意义,给予我们很大的启发和鼓舞。下面,我讲三点意见。

一、认真总结推广各地职业教育的好做法和好经验

党中央、国务院和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工作。2005年,国家召开了全国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家会议刚结束,我省立即召开了全省职业教育工作会,出台了《中共云南省委、云南省人民政府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意见》;2007年8月,省政府召开了全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工作电视电话会议,光荣省长作了重要讲话,提出了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的“七大工程”建设;2008年3月,省政府印发了《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按照省里的部署,各地积极采取措施,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探索出了许多好的经验,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解放思想是先导。近年来,全省各地按照省委、省政府的部署,坚定不移地调整教育结构,确立了职业教育在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和教育工作全局中的战略地位;持续不断地扩大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规模,促进了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确立“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职业教育办学方针;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顶岗实习”的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等等,不断破除影响职业教育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面向社会办学,面向市场施教,走规模化、集约化、连锁化发展路子,促进了职业教育的发展。

(二)加强领导是关键。实践证明,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成效显著的州市,基本上都把大力发展职业教育作为“一把手”工程,摆在各地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战略地位。各级领导干部都带着感情、带着责任抓职业教育。由于党政领导高度重视,坚决贯彻省委、省政府的部署要求,有关部门认识统一,许多长期难以解决的体制不顺、资源分割、教师缺编、增加投入等问题迎刃而解。

(三)改革创新是核心。一是改革招生方式。如玉溪市实行一年多次招生,积极营造“读完初中读职中,就业致富路路通”的浓厚氛围,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学校招生比例达到1:1.05;楚雄州积极开展职业教育宣传周、宣传月活动,印制职业学校招生手册,建立乡镇长、初中校长、学生家长送初中毕业生到职业学校就学的“三长送学”制度;临沧市实行常年招生、免试入学,普通高中与职业学校在校生比例达到1:1.01。二是改革教学方法。临沧市的职业学校在农村初中加挂职业培训牌子,在初中教育中渗透职业教育内容,实现职业教育和基础教育的衔接;玉溪市围绕当地“三优一特”优势产业及省内外用人趋向,及时调整专业结构,依靠行业、企业,极力打造職教特色品牌;大理州组建专业教学联谊会,定期开展教学研究活动,促进了学校之间的交流与合作。三是联合办学、订单培养。大理州职业学校先后与上海财经大学、东芝集团等十几所高校和二十多家企业联合办学,建立长期合作伙伴关系;玉溪市的职业学校与长三角多家企业开展“2+1”带薪顶岗实习,2008年首次就业率达96.8%;怒江州着力推行工学结合、校企合作;云南旅游职业教育集团采取两个“三段式”教学(一个是“一年学基础、一年学技能、一年顶岗实习”,另一个是“一年在当地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中心城市职业学校学习、一年在企业实习”),加强学生的职业能力的训练。四是充分发挥职教集团的作用。积极组建职教集团,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灵活开放的办学。玉溪市在2005年就成立烟草、工贸、旅游三大职教集团,联办企业发展到了上海、广东、青岛等东部发达地区.建立了实习、就业一体化伙伴关系。通过这些措施,促进了职业教育规模的扩大。

(四)加大投入是基础。各州市在改革中,坚持政府主导,拓宽投融资渠道,以各种形式吸引社会资金投入教育,努力扩大教育资源。如昆明市投资2亿多元,改建、扩建校舍3万多平方米;大理州整合职业教育资源,采取政府划拨、学校自筹、银行贷款、资产置换等办法,筹资4亿元,新建、改扩建校舍20万平方米;玉溪市调整财政支出结构,在保证每年1200万元投入的基础上,确保职业教育经费占全部教育经费的比重逐年增加;临沧市采取招商建设、政府逐年回购的方式加快职业学校的建设步伐;楚雄、曲靖、普洱等州市积极筹集资金,建设职教园区、公共实训基地;红河、文山、德宏等地投入中等职业教育的经费都达到历年新高,为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打下了扎实的物质基础。

(五)队伍建设是根本。各地把教师队伍建设作为一项事关长远的大事来抓,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式加强教师培训,把优秀骨干教师送到省外进修学习提高,不断加大教师的招聘力度。如昆明市向省内外招聘优秀教师到本地任教;玉溪市以培养“双师型”教师队伍为重点,以“特聘教师”选聘工作为突破口,加大骨干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培养力度;楚雄州设立专项资金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培养培训工程”,加强“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通过这些措施,有力地促进了教师队伍建设。

在各地、各部门的共同努力下,2008年,我省中等职业学校招生达到20.24万人,比2007年增加2.22万人;在校生规模达到49.29万人,比2007年增加6.08万人。全省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由2007年的1:0.75提高到2008年的1:0.83,全年开展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达到502万人次。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取得了长足发展。

二、进一步增强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感和紧迫感

职业教育是整个教育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力发展职业教育,是实施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对全省改革发展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第一,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客观要求。加快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是教育工作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的核心内容,是构建和谐社会对教育工作的本质要求,也是我们党的宗旨在教育上的具体体

现。党的十七大作出了“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战略决策,明确要求“加快发展高中阶段教育,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省第八次党代会也提出了要加快发展城乡职业教育和培训网络,实现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协调发展的目标。我们要站在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战略高度,深刻认识加快发展职业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把加快发展职业教育作为整个教育事业改革和发展的战略突破口,切实抓紧抓好、抓出成效。第二,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建设人力资源强省的迫切需要。我省劳动者整体素质不高,已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培养大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对于我省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进程,促进劳动者就业,构建和谐社会具有十分重要的作用。要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变人口压力为人力资源优势,实现从人口大省向人力资源强省的转变,就必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第三,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是促进教育事业全面协调健康发展的重要途径。目前,我省已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高等教育也逐步进入大众化发展阶段。2008年,全省初中毕业生61万人,其中20万人进入中等职业学校,21万人升入普通高中,还有20万的初中毕业生未接受培训就直接进入社会。促进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协调发展,就必须坚持大力发展中等职业教育,使高中阶段教育形成合理的结构,符合教育规律和社会需求,有利于教育自身的健康协调发展。总体上看,中等职业教育仍然是我省教育事业的薄弱环节,办学机制和人才培养的规模、结构、质量还不能适应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一是办学资源严重不足。截至2008年底,全国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达到了75%,而我省仅为52%。目前,我省中等职业学校只有307所,校舍建筑总面积为480万平方米,平均每所学校只有1.6万平方米,而平均在校生规模已经超过1500人,按国家规定的生均建筑面积测算,校舍缺口达300万平方米以上。相当数量的中等职业学校已经超负荷运行,教室拥挤,实作实训场地设备缺乏,学生宿舍、食堂、运动场所等不足现象突出。二是发展不平衡。昆明、曲靖、楚雄、大理、玉溪、临沧等州市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较快。但仍有部分州市普通高中与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比例在1:0.5以下;县一级的差距更大,不少县的比例在1:0.4以下。行业和企业举办中等职业教育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部分校企合作仅满足于企业内部的一般性培训。举办学历教育、校企合作办学、学生顶岗实习、教师实践的积极性没有充分调动起来。三是筹资渠道单一。社会融资占教育经费总投入的比例仍然偏小。各州市每年投入的经费与发展需要差距很大。大部分地区难以做到城市教育费附加按不低于30%的比例用于职业教育。中等职业学校普遍存在信贷和融资困难。四是办学水平有待提高。截至2008年底,我省中等职业学校专职教师有1 85万人,生师比为26:1,远远高于教育部提出的16:1的要求。按照规划,到2010年,我省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规模要达到60万人,教师缺口达1.4万人。专业课教师和“双师型”教师缺乏,结构不合理。五是体制机制改革有待进一步深化。少数地区学校还没有实行岗位设置管理、教职工全员聘用和校长公开招聘及任期制度。不少地区虽然已经组建职业教育集团,但仅只是搭起了台,并没有充分发挥集团办学的优势,没有建立以服務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面向社会和市场的办学体制。

要解决这些问题,必须通过进一步深化改革,创新机制,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步伐,实现高中阶段教育的协调发展。

三、全力以赴做好中等职业教育的改革与发展工作

当前,职业教育面临良好的发展机遇。一是党和政府高度重视职业教育。温家宝总理在今年的政府工作报告中指出,要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特别要重点支持农村中等职业教育,逐步实行中等职业教育免费。从2009年春季学期开始,中央财政加大投入,在实施国家助学金的基础上,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省委、省政府也把发展职业教育作为科教兴滇、人才强省战略的重要措施,不断完善鼓励支持职业教育发展的政策。二是经济社会发展为职业教育提供了广阔的空间。随着经济社会发展步伐加快,特别是发展现代制造业、构建特色经济、生态旅游业等为技能型人才提供了广阔的市场需求,经济社会发展呼唤职业教育的大发展。今年1月份,温家宝总理在视察江苏的职业教育工作时指出:“应对金融危机,需要解决两个重要问题:一是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而不发生大的波动,二是保证群众就业而不造成大批失业。解决就业问题,根本靠发展,也需要通过培训提高劳动者的技能。职业教育直接为就业服务,应当受到全社会的重视和支持。”在当前形势下,加快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扩大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培养规模,是保证经济社会持续平稳较快发展的当务之急和一举多得的重大举措。按照教育部的计划,今年全国中等职业教育还要扩招50万人。三是经过多年的建设和发展,我省在发展中等职业教育方面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以上这些,为我们在新的历史起点上实现职业教育发展的新跨越奠定了坚实基础。我们一定要抢抓机遇、创造条件,自觉地、主动地推动职业教育的发展。

《云南省加快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行动计划》提出,到2010年,我省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55%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30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60万人以上。到2012年,高中阶段教育的毛入学率要达到70%以上,在校生总规模达到168万人以上,其中,中等职业学校在校生规模达到80万人以上。要实现上述目标,时间紧、任务重,我们必须学习借鉴各地的先进经验,以超常规的思路、超常规的举措和超常规的努力,促进中等职业教育的超常规发展。重点要在以下六个方面实现突破。

4.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四

同志们:

刚才,会议表彰了

2018民政工作先进县区、集体和个人,五个县区作了工作经验交流发言,全面总结了去年民政工作,对今年民政工作做了周密安排。去年工作总结很全面、很客观,今年工作安排很具体、很到位,我完全赞同。请大家做好今年工作任务落实。

2018年,全市民政系统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和党的十九大精神,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各项重大决策部署,坚持围绕中心、服务大局,取得了优异成绩。在兜底保障、社会福利、减灾救灾、社会事务、基层政

权建设、双拥优抚安置、社会组织和区划地名管理等方面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在提高社会救助水平、加快养老服务体系建设、加强城乡社区治理、推动殡葬事业发展等改革创新工作中取得了新的成绩。为推进深化改革、强化民生保障、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做出了突出贡献。

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各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各相关部门大力支持、民政部门广大干部职工辛勤奋斗的结果。借此机会,我代表市政府向全市民政战线的广大干部职工以及关心支持民政事业发展的各级各部门表示衷心的感谢!

2019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关键之年。今年,市县两级民政部门机构改革将全部到位,民政工作主责更加聚焦、职能更加明确、机构更加优化、任务更加繁重、标准更加严格、地位更加重要。因此,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要更加重视民政工作,支持民政部门。民政部门要进一步突出主责主业,深化改革创新,更好地践行“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着力推动解决政府关心、社会关注的一些重点问题,进一步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切实增进民生福祉。

下面,根据市委、市政府对今年民政工作的安排部署,结合今年民政工作安排,我就推进新时期民政事业高质量发展讲几点意见:

一、要践行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

民政工作直接服务人民群众,特别是困难群众。事关百姓福址,事关社会和谐稳定与文明进步,事关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最能体现党的根本宗旨,体现社会主义制度优越性,体现党和政府对困难群众的关心帮助。

习近平总书记对做好民生民政工作有一系列重要论述,突出强调“要坚持以人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民心是最大的政治”、“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就是我们的奋斗目标”、“对各类困难群众要格外关注、格外关爱、格外关心,时刻把他们的安危冷暖放在心上,千方百计帮助他们排忧解难”、“民政工作是菩萨事业,做菩萨事业就得怀着菩萨之心,怀着大爱之心、爱民之心”。“民政为民、民政爱民”的工作理念,体现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对民政工作核心要求,明确了民政工作者应有的爱民情怀和职业操守。

我们要认真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特别是关于民政工作的重要论述,树牢“四个意识”、坚定“四个自信”,做到“两个维护”,始终恪守为民之责,深怀爱民之情,多

办利民之事。切实把党的关心和温暧送到困难群众心坎上。

二、要紧盯追赶超越,狠抓重点工作落实

尽管去年我市民政工作进步明显,但民生领域仍有不少薄弱环节。群众对美好生活的需求在不断增多,今年中省市对做好民政工作提出许多新要求,形势逼人,不进则退。必须进一步增强追赶超越、加快发展的紧迫感,搞好民政工作。

当前,要突出抓好六项重点工作:一是要抓好兜底保障工作。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必须织密兜底脱贫“保障网”。而中央脱贫攻坚专项巡视组指出“全市建档立卡贫困户人均收入在4020元以下的贫困户有3245户9485人,享受低保、五保的比例为30.35%。针对这个问题,市民政局已经下发了整改通知,各区县要组织扶贫、民政部门逐人逐户认真细致甄别核查,对符合条件的要全部纳入兜底保障,做到应保尽保,坚决克服怕麻烦、简单化的问题。二是要做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试点。健全完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乡村治理体系。发挥村规民约作用,坚决整治婚丧嫁娶大操大办、盲目攀比、聚众赌博、封建迷信等陈规陋习,引导群众移风易俗,培育文明乡风、良好家风、淳朴民风。三是启动养老服务提升年计划。拟建设380个农村互助幸福院、20个社区居家养老服务中心,在每个县区规划建设1个区域性养老服务中心。在宝塔区建设5个融合发展社区、15个社区共享餐厅。四是要建立乡镇临时救助预备金制度,支持社会力量开展农村留守儿童关爱服务。加快市社会福利院和市殡仪馆迁建和三个殡仪服务中心建设。尽快完成项目选址、征地拆迁和前期手续办理,耐心细致做好思想工作,同步制定项目建设运营方案,确保项目早日开工建设、早日惠及人民群众。五是抓好志丹县困境儿童分类保障制度试点和农村社区建设试点。

以上工作,市委、市政府有明确要求,要安排专人负责,组织得力人员,集中精力抓落实,并及时报告工作进展情况,确保按时完成。

三、要围绕“三最一专”创新,构建“五大体系”

为了切实履行好民政工作“三最一专”(最底的民生保障、最基本的社会服务、最基础的社会治理和专项行政管理)的职责要求,今年我们要着力构建社会救助体系、养老服务体系、基层社会治理体系、社会福利体系、社会服务体系。五大体系涵盖了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每个体系都是一篇大文章。

如何构建这五大体系?一是要深入调查研究。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没有调查就不能有的放矢做工作。要广泛开展“下基层、大调研、促落实”活动,市县分管民政工作的领导和业务科室要根据职责分工,“点对点”联系服务对象,开展“解剖麻雀”式蹲点调研,切实把“五大体系”建设的现状底数搞清楚,把矛盾困难搞清楚,把思路对策搞清楚,形成有分析、有数据、有质量的调研报告。二是要建立标准规范。市上已先后出台加强社会救助管理、推动殡葬改革、残疾儿童康复救助等制度文件,上半年还要制定下发《加强乡镇政府服务能力建设实施方案》《加强和完善城乡社区治理的实施方案》《加强和改进生活无着流浪乞讨人员救助管理实施意见》等文件,为我们开展工作提供遵循和依据。下一步要围绕“五大体系”建设目标、主要内容、具体任务、阶段任务、措施要求等,分门别类制定指导性意见,把各项指标具体化,促进民政工作标准化、规范化、制度化。三要列出工作清单。就是要对标对表制度规范,坚持目标导向和问题导向,全面梳

理“五大体系”建设具体内容、存在的不足和问题短板,建立任务清单、问题清单、责任清单、整改清单和工作台帐,从做好具体工作、解决具体问题入手推进体系化建设。四是要培育亮点特色。省民政厅提出要在五个方面打造十个创新亮点。我们要结合构建“五大体系”,抓试点、抓典型、抓亮点、抓特色,每个县区都要结合实际选准创新新点,力争至少有一项工作走在全市乃至全省前列。五要制定考核办法。对照标准规范,对“五大体系”建设情况进行达标考核、定期考核、随机考核,把考评结果作为评选先进的依据,好的进行表彰奖励,差的进行追责问责,形成争先创优的深厚氛围。

5.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五

(2010年10月29日上午10:40 市委党校三楼第四会议室)

同志们:

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集约化投入、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的重要载体,是现代农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必然产物,也是一个地方对外展示农业发展水平的重要窗口。今天,市委、市政府召开全市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现场推进会,主要目的,就是要在全市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节点,进一步动员全市上下统一思想,认清形势,抢抓机遇、乘势而上,以建设现代农业园区为抓手,加快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为开好今天的会,本月中旬,市里专门组织了有关镇和部门的主要负责同志,赴苏州太仓、浙江慈溪等地考察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上周一,童书记又到白兔镇专题调研了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建设工作,并就加快园区发展、推动我市现代农业升档进位提出了具体要求。希望大家高度重视,认真对待。

会前,我们一道参观了白兔镇应时鲜果产业园、春城葡萄交易市场、茅山榉树产业科技园,以及郭庄众彩物流蔬菜基地。今天的现场既有老点也有新点,给我的感觉是:新点开发思路新、建设起点高、推进速度快,老点发展变化大、视觉效果好、综合效益佳,相信给大家也留下了十分深刻的印象,值得各地学习借鉴。下面,在章书记最后强调之前,我先讲三点意见:

一、统一思想,深化认识,切实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摆上突出位置

加强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是今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的重要任务,也是今年省委、省政府关于现代农业工作的主基调和主抓手。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对我们加快推进农业转型升级、全面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水平,有着十分特殊的重要意义。我想,应该从两个方面来认识:

一方面,要认识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转型的内在要求。经过这些年的发展,我市农业在经历了由传统生产结构向多元经济结构、粗放型生产向集约化经营的转变之后,正加速向“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农业转型。在这个过程中,生产什么、由谁投入、如何销售以及技术装备、质量安全、机制创新、管理服务等问题,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现实障碍,而解决这些问题的过程,也是农业不断向前发展的过程。比如,为了解决农产品的销售问题,萌生了农产品经纪人(如春城永兴苗木经纪人李忠玉);农民一家一户的小生产为了应对大市场风险,实现抱团作战,催生了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如茅山丁庄葡萄合作社);为了扩大生产、降低成本,孕育了土地规模经营(如有机农业圈内的建东农场),等等。如今,随着农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市场化程度的不断提高,推动农业转型升级最紧要的问题,是如何花最小的力气,同时解决好以上所有问题。换句话说,就是科学配置各类生产资源和要素,使现代农业“产业布局合理、设施装备优良、技术模式先进、产品优质安全、经营机制创新、管理服务完善”的优势得到最大发挥。实践证明,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就是建设现代农业园区(这也是为什么近年来园区建设如火如荼的原因)。从我市以及先进地区农业园区发展的实践来看,通过规划引导,有利于促进关联产业集聚开发,提高农业规模化、集约化水平,更好地将规模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如泰兴市高效农业园区,从07年建设之初就将园区规划为生产区、示范区、加工区、物流区、观光区等9大功能区,在发展中注重引导各个产业“对号入座”,逐渐形成了果蔬生产、加工、销售一条龙的产业体系);通过整合园区内的各类生产要素,有利于资金、技术、人才、项目等优质资源向园区集聚,形成开发高地,提升发展层次(如东台市仙湖现代农业示范园,由政府出资流转土地和基础设施建设,整合国家、省市项目和资金用于园区农业生产设施、检测中心、研发中心等建设,在此基础上,吸引工商资本、外来资本入园开发,吸引技术人才入园创业。目前,园区总投入已达到4.3亿元,其中仅“三资”投入就占到总投入的65%以上);通过密切园区内的各种关系联结,有利于创新生产形式、组织形态和利益分配模式,提高资源利用率、共享率,实现合作共赢(如我市比较典型的是春城葡萄产业园区,通过成立葡萄生产合作社,实行“五统一”的生产模式,集中推广应用了一批较为成熟的葡萄生产技术、经验,降低了葡萄生产在化肥、农药等方面的投入,提高了生产效率)。因此可以说,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是农业现代化的必然趋势,是新形势下农业转型升级的内在要求,是破解现阶段农业发展一系列难题的有效途径。

另一方面,要看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我们具备的良好基础。就我市而言,至少有以下几个有利条件,为我们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奠定了良好基础。比如在产业方面:目前全市已经形成了应时鲜果、彩叶苗木、优质茶叶、中草药材、生态养殖、旅游农业等六大主导产业,每个产业都有少则千亩、多则上万的发展规模,并且各个产业的区域布局相对集中,只要稍加整合,就能化零为整,实现规模化、园区化发展;土地方面:据统计,目前我市仍有至少15万亩左右的丘陵山地、岗坡地、抛荒地尚未完全开发,如果把这部分土地资源利用起来,全市高效农业占耕地的比重将达到65%,园区的承载能力将得到进一步增强;资金方面:目前,我市现代农业的开发主体包涵农民、企业、科研院所、协会组织等多个层面,形成了社会资本、项目资金、政策配套“三位一体”的多元投入机制。与此同时,省里对园区建设的扶持力度还在不断加大,无论是省级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项目,还是高效设施农业项目,有一个十分明显的趋势,就是扶持的重心正逐渐向园区倾斜。此外,受近年来国家对房地产、高污染、高能耗项目宏观调控的影响,大量社会游资从以上产业中抽离,开始向农业涌入,这为我们更富成果地开展农业招商引资,创造了前所未有的机遇;技术方面:在继续加强与境内“一院一所”挂钩协作的同时,近年来,我市的一些园区、基地、农业企业乃至生产大户,也开始注重“走出去”、“请进来”,不断密切与南京农业大学、南京林业大学、省农科院等周边地区农业科研院所的沟通交流,在项目规划、新品种研发、新技术应用推广等领域,建立了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除了前面提到的这些有利条件,还有一个十分关键的因素,就是我们在园区建设上已经积累了许多有益经验。大家知道,我市农业园区建设起步较早。“十五”期间,围绕做大鲜果、茶叶、苗木等雏形产业,相继实施了“五五工程”、“三区十带”建设,为后来的产业扩张奠定了较好基础。经过这些年持之以恒地推进,目前全市已建成千亩以上高效农业园区45个,其中万亩连片的就有5个。这些园区覆盖全市农业生产的各个产业,涉及产、加、销多个环节,园区在产生经济效益的同时,也培育了大量的农业人才,推广了大量的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积累了大量的园区建设经验。应该看到,建设现代农业园区,政策向好,条件成熟,是形势所趋,发展所需。我们一定要进一步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自觉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市里的决策部署上来,切实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摆上突出位置,抓紧抓实、抓出成效。

二、突出重点,创新举措,大力提升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整体水平

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要求,概括起来就是六句话,即:规划设计科学、产业特色鲜明、科技含量较高、物质装备先进、运行机制灵活、综合效益显著。客观的讲,我市在农业园区建设上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总体上发展还不够快,层次还不够高,与现代农业的各项特征和要求对照,还存在不小的差距。比如:园区的产业关联度还不够高,经济结构、产出结构比较单一,农业附加值未能得到最大程度的挖掘;各个利益群体间的联结还不够紧密,市场竞争中“单兵作战”的现象还比较普遍,有的甚至同质竞争、相互制约;园区基础设施建设依然薄弱,农科教结合的还不够紧密,真正上水平、上层次、有影响的高新农业园区还比较少;农产品深加工发展不快,农业龙头企业缺乏,带动能力不足,等等。当然,剖析问题和不足,不是要打击大家的信心,而是为了激发更大的干劲。下一步,我们要针对这些问题和不足,围绕把现代农业园区建成主导产业集聚的功能区、先进科技成果的转化区、现代高效农业的样板区以及体制机制创新的试验区这样一个目标定位,突出重点,创新举措,下大力气,动真功夫,全力以赴推进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以点带面提升全市现代农业发展水平。重点要抓好以下五个方面的工作:

第一,要定规划。规划是龙头,尽管老生常谈,但也不能不谈。先进地区的成功经验和我市园区建设的具体实践表明,科学、严谨、超前地制订园区发展规划,是保证园区建设可持久、见实效的重要前提。应该看到,在目前我市大大小小的40多个农业园区中,真正有规划的并不多。有的园区虽然制订了规划,但是缺乏明晰的发展思路与实施计划,仍然是“骑着毛驴看唱本”,边发展、边摸索、边调整,缺乏连续性,难有特色;有的园区规划缺乏统筹和长远考虑,不能很好地与其它规划结合起来,以至于建设没几年就被城镇化、工业化或者其它项目建设所替代,难成气候;有的园区不能很好地整合各类发展要素,或多或少地造成了土地、资金、涉农项目等资源的浪费,难显形象。当前,各镇(管委会)要结合各自实际,加快制订现代农业园区发展规划。规划的制订,要在保证高起点、上水平的基础上,突出三个方面:一是确立主导产业。主导产业的选择,应当综合考虑发展基础、比较优势、发展潜力以及集聚度等因素,不要太多太散。比如白兔、茅山等镇,就是要围绕葡萄、草莓等应时鲜果产业,进一步放大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的产业规模和特色。二是体现规模经营。原则上,现代农业综合区要求集中连片3000亩以上,主导产业示范区集中连片1000亩以上,特色精品区在500亩以上,并且园区要能对周边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作用。三是注重产业配套。按照科研、生产、营销、服务配套,一二三产业联动发展的思路,合理布局种养、加工、营销、休闲观光以及相关配套服务等产业,加快形成一体化的产业体系。今后,市里在向上申报农业项目或安排各级补助资金时,将重点向有规划的园区倾斜,没有制订园区发展规划的,原则上将不予考虑或者逐步减少配比。

第二,要强基础。设施装备先进是现代农业园区的重要标志,也是园区发展的重要支撑。这次赴太仓、慈溪考察,一个很深的印象就是他们的园区设施和装备十分完善,所到之处,道路通达、沟渠通畅、水电成网、土地成方,并且科技应用水平较高,不仅能充分满足农业生产的实际需要,而且设施本身也融入了园区,形成了一道亮丽的风景线。当然,与经济发达地区相比,我们在经济实力、投入总量等方面确实还存在一定的差距,但是就我市而言,必须从长远出发,从最急需的环节入手,坚持把基础建设摆在突出位置,作为一项基础性工作,切实抓紧抓好。一方面,要加大农田基础设施建设力度。结合丘陵山区农业综合开发、高标准农田建设、万顷良田建设等工程,进一步加强园区排灌设施、机耕道路、电网库房等基础设施建设,保障园区道路畅通、排灌方便、用电便捷,着力改善园区生产条件和防灾减灾能力。目前,我市中小型水库除险加固等重点水利工程已经大头朝下,下一阶段,水利工作的重点将逐步向农田水利建设转移。各镇(管委会)要结合园区建设的需要,认真做好农田水利配套工程的规划建设工作。另一方面,要加快改善农业设施装备。提高农业的设施装备水平,是小投入大产出,是促进农业提质增效的关键举措。要一手抓新建扩面。凡是新建的农业园区,要引导实施主体在技术、资金等条件允许的情况下,积极采用设施化种养模式,逐步提高设施农业在高效农业中的比重,坚决防止低水平重复建设。要一手抓更新改造。在老园区大力推广钢架大棚、喷滴灌、温湿调控等设施的应用,逐步提高农业生产的标准化、精准化水平。

第三,要育主体。应该讲,现代农业园区的建设主体主要有两大类,一类是以民间资本为主的农业生产大户、合作经济组织,另一类是以工商资本为主的公司、企业。两者发挥的作用也各有不同:生产大户、合作组织主要是高效农业的开发,重点在农业的生产环节上;而公司、企业的优势在于延伸产业链条和联结市场,也就是我们常说的“接二连三”。就目前来看,我市在两个主体的培育以及功能发挥方面都还有所欠缺。下一步,要把加快园区主体培育和增强主体功能作为重中之重加以推进。合作组织方面。到9月底,全市新增农村“三大合作”组织69家,占年目标任务的86%,尚未达到序时进度,尤其是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推进缓慢,完成任务的压力很大。各镇(管委会)要进一步加大扶持引导力度,积极创造有利条件,促成那些有经验、有技术、有影响、有责任心的农业大户、农技人员,牵头组建各类农民专业合作经济组织。要结合现在进行的村庄整理、万顷良田建设、土地流转等工作,进一步加大土地股份合作、社区股份合作的培育力度,拉长“短腿”,确保我市“三大合作”整体指标的顺利完成。农业企业方面。目前我市镇江市级以上农业龙头企业有14家,其中省级3家,从目录上看,许多企业还都是老面孔,新增和发展的后劲不足。我想,农业企业数量不多、体量不大,仅靠培育还不行,必须进一步加大农业招商引资力度(我市在大米生产方面虽然有较好基础,但长期以来走的还是“小而精”的路线,没有形成“拳头产业”。08年引入“苏润”米业后,我市大米的加工能力和市场知名度实现了较大提升,其生产的“恒健”牌大米被确定为今年上海世博会指定供应产品,“苏润”米业也成为了“麦德龙”、“大润发”等大型超市的特约供货商)。前面我也提到,受宏观政策的影响,现在有许多大的集团公司包括国有大中型企业,正在寻找新的投资领域,其中开发农业园区就是一条热点渠道。我们要抓住这个机遇,围绕主导产业,做足做透农业招商这篇文章,着力引进一批带动能力强、产出效益高、市场联结紧、出口创汇型的农业龙头企业,加快形成与园区产业相配套的加工布局和市场销售体系。

第四,要重科技。现代农业园区的一个重要特征是农业科技进步。各镇(管委会)要高度重视园区内先进农业科技的引进、示范和推广,不断强化农业科技对园区发展的支撑作用。一方面,要把园区作为农业科技的“孵化器”。农业科技只有做到人无我有,人有我优,人优我特,才能形成优势,立于不败之地。要进一步引导和鼓励境内外农业科研院所通过合作共建、技术入股等形式参与园区建设。重点围绕全市六大农业主导产业,尤其是制约农业发展的技术瓶颈、有利于农业转型升级的关键项目(比如草莓、葡萄等应时鲜果新品种的培育,节水、节肥、节药技术的研发等),组织力量开展协作攻关,并逐步形成以需求引导研发的良性机制。另一方面,要把园区作为农业科技的“转化区”。要鼓励园区内生产经营主体通过多种途径,引进应用农业新品种,示范推广立体种养、间作套种、水旱轮作、资源循环等农业生产的新技术、新模式,使各项农业科技在园区内得到最大程度的转化,并以园区为核心,向全市辐射推广。说到农业科技投入,这里还不得不谈一谈农业标准化建设。随着人民群众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农产品质量安全的要求也水涨船高,尤其是近年来接连发生的几起农产品质量安全事故(如07年的香蕉致癌事件、08年的柑橘蛆虫事件以及今年的小龙虾事件等),使人们愈发地关注饮食健康、注重食品安全,标准化、无公害、低残留、可溯源的绿色农产品,正逐步成为市场选择的主流。此外,从保护产业的角度出发,做好农业标准化工作也至关重要。大家知道,今年发生的南京小龙虾事件,对南京乃至全国龙虾产业的打击是致命的(以前南京每天小龙虾的平均消耗量大约在80—100吨,发生“毒龙虾”事件后,现已降至12-17吨;龙虾产量占全国一半以上的湖北省,也被“毒龙虾”事件所牵制,产业复苏仍然遥遥无期)。要坚决避免类似情况在句容发生,我想关键就是要抓好农业标准化建设。要以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为契机,充分发挥园区生产相对集中、技术普及相对较快、生产管理相对规范等优势,大力推进农业标准化建设,持续加大农产品质量安全宣传教育,努力把园区打造成全市农业标准化生产的先行区和样板区。

第五,要抓服务。重点要抓好三个方面:一要加快健全社会化服务体系。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的加快,农业生产的过程和分工变得更加复杂,受劳力、资金、技术、信息、精力等因素的影响,许多环节已经不适应甚至不允许单个个体从事或解决,因此,必须加快建立社会化的为农服务体系,为农业生产提供及时有效的服务。社会化服务的形式有许多,比如“育秧外包、防治承包”的新型植保服务、“统一收割、统一打包”的农机专业服务、“联系市场、包收包销”的农产品销售服务,等等。下一步,市农委、供销总社以及各镇(管委会)要加大探索力度,尽快培育出一批典型。二要积极开拓农产品销售市场。上个月,我市举办了首届句容葡萄节,这是市里推进农产品市场开拓战略的一项重要举措。时隔一个多月,从社会各界的反映来看,这次节庆活动办得非常成功。据统计,葡萄节举办的当天下午,丁庄葡萄的销量就达到6万多公斤,葡萄节开幕式后仅20天,茅山镇就销售了450万公斤葡萄,约占总产量的一半以上,并且价格也普遍上涨了20%左右。实践证明,酒香也怕巷子深,好酒也得吆喝着卖。当前,我们要把开拓农产品市场作为稳定产业发展的一个重要抓手,在继续抓好多种形式宣传推介的同时,进一步加强农产品品牌创建,加大产地直销、专柜营销、旅游促销、订单销售等市场开拓力度,为园区产业的健康发展和农民持续增收提供有力保障。三要大力创新园区管理机制。现代农业园区投入大、规模大、体系大,必须配套建立科学的管理模式,才能确保园区规范、有序运行。苏北对建设现代农业园区十分重视,并且这种重视就直接体现在对园区的管理上(在东台,仅直接参与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部门就多达十多个,并且每个部门各有分工,采取的是包干负责制;在灌南,现代农业园区参照开发区的管理模式,园区设有办公室、财政所、社会事业局、产业发展局、招商局等机构,管理功能十分强大)。我想,我们今后建设的现代农业园区,属于政府主导型的,如省级、镇江市级以上的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必须组建园区管委会,相关部门要主动参与;属于社会主体创建的,也要成立相应的工作指导机构,切实做好园区建设和发展的服务管理工作。

三、加强领导,强化扶持,努力形成现代农业园区建设的强大合力

当前,我市正处在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加快转型的关键阶段,抓好现代农业园区建设,意义重大,事关长远。各镇、各部门、各单位要加强领导,形成合力,攻坚克难,快出成效。

(一)加强组织领导。各镇(管委会)、市各有关单位要切实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作为推进农业转型升级、促进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重要载体和重大举措来抓,做到领导精力到位、宣传发动到位、力量调配到位、资金落实到位、推进措施到位。要像抓工业园区一样抓现代农业园区建设,落实专门机构和人员,切实做好园区建设的组织协调,全力抓好招商引资、土地流转、基础建设、项目推进等工作,保障园区建设顺利推进。

(二)加强政策扶持。一方面,要认真研究政策。要结合各自现代农业发展的实际,加强激励与扶持政策的研究,大力优化园区发展的政策环境(有的镇在这方面做得很好,已经制订了本地区的现代农业奖励政策)。另一方面,要用足用好政策。除了市里出台的奖励政策外,还要学习好、利用好国家和省里扶持农业龙头企业、合作组织、品牌创建、信贷扶持等政策。同时,还要积极抓好项目申报和对上争取工作,整合一切可以利用的资金、资源、政策,提高开发建设水平。

(三)加强目标考核。市里将把现代农业园区建设工作纳入农业农村总体考核体系,重点考核组织领导情况、规划制定情况、建设推进情况等。各镇(管委会)要结合本地实际,制定详细的实施方案,明确专人负责,抓紧组织实施,力争每个镇(管委会)至少建成3-5个符合现代农业园区基本要求的典型,力争创成一个镇江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区。市农委、发改等部门要对园区建设中的好经验、好做法及时总结宣传,提供学习借鉴;对存在的问题和现象要及时指导,督促整改完善。

6.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六

2016年副市长在全市春季造林绿化工作现场推进会议上的讲话

同志们:

市政府召开这次会议主要是安排部署今年特别是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动员全市上下进一步提高认识、振奋精神,抓住春季有利时机,迅速掀起造林绿化高潮,为圆满完成年度林业改革发展各项任务、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果、加快建设绿色美丽xx奠定基础。

刚才,我们实地参观了汶上县退耕还果、农田林网、通道绿化、美丽乡村绿化等现场,通报了春季造林绿化工作启动和进展情况,总体感觉各县市区前期工作准备充 分、各项政策明确、各级党政重视、林业部门主动,工作启动早、措施实、推进快、标准质量较高,取得了初步成效。但从整体上看,宣传声势不够、参加范围不 广、工作成效不明显, 不少地方仅仅停留在一般化的布置和号召上,缺乏具体过硬的措施和办法。下面,就春季林业重点工作,我讲三点意见:

一、突出重点、完善机制,有效提升造林绿化成效

2016年是我市巩固全国绿化模范城市创建成果、推进全国生态保护与建设示范区建设的重要一年,全市需完成成片造林15万亩,其中经济林7万亩、荒山绿化3万亩,新建完善绿色通道300公里,新建完善更新农田林网20万亩,完成湿地保护修复10万亩,林木覆盖率稳定在30%以上。

(一)全面加快以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为重点的生态廊道建设。高速公路绿色通道一直是我市生态建设的窗口工程和造林绿化的难点工作。按照专项摸底,全市现 有高速公路绿色通道断档34.88公里、需要提升15.1公里、需要更新采伐18公里,已经细化落实到了县市区和乡镇。各有关县市区要有针对性的分类做好 新建更新和补植提升工作。要进一步强化政策扶持、加大财政补助、完善利益引导,通过实行土地有偿流转、大户承包、政府返租等形式,解决好建设用地问题,通 过加大占地补偿、苗木扶持、以奖代补等财政资金补助力度,调动起沿线群众植绿护绿的自觉性、积极性。要坚持网内与网外同规划、同绿化,对日兰高速、京台高 速、济徐高速、济广高速xx段,高速公路主管部门要积极协调有关管理主体,高标准完成好拦网内绿化的栽植补植,并做好日常管护工作。对今后新建、改扩建的 高速公路,交通、公路部门要牵头协调,将绿色通道纳入整体建设规划,做到统筹规划、同步施工。要在做好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的同时,抓好市域内国省道、县 乡道路、铁路等路网和河流、水库、湖泊等水网水系生态廊道建设,通过构筑纵横交错的绿色长廊,打造全市生态屏障的主体框架。

(二)加快突破以退耕还果和荒山绿化为重点的山区绿化。山区县市要把荒山绿化放在更加重要的位置,坚持封、造、管并举,大力实施退耕还林、退耕还果和封山 育林工程建设,积极争取上级政策扶持,加大资金支持力度,大力改善山区造林条件,特别是要通过引水上山、开挖卧龙沟等方式,改善山上造林水浇条件,确保水 引得上、留得住,树浇上水、保成活。要加快推进低产林改造和中幼林抚育,积极培育退耕还林后续产业,努力提高林地产出率和经营效益。要全面实施封山育林工 程,对各类荒山、荒滩,先封后造、边封边造,加大上山管理力度,打击乱砍滥伐行为,巩固来之不易的山区造林成果。

(三)提升推进以高标准农田林网建设为重点的平原绿化。农田林网是农业生产的保障和水利设施的屏障,对农业的高产稳产具有重要作用。各县市区要坚持绿化与 农业资源开发相结合,与农田基本建设相结合,与农业结构调整相结合,在农田水利工程、农业综合开发中,搞好农田林网整体规划,实行统一规划、统一供苗、统 一栽植,采取“树随路走、政府补贴、谁种谁有、谁有谁管”,加快建设步伐。要加快推进农田林网建设由单纯农田周围植树,向多层次、多树种、多功能、高效益 的高标准林网发展,在建设农田林网过程中多栽用材林、经济林、特色苗木等对农作物影响小、经济效益高的品种,提高农民的接受程度。要在栽植时就将树木产权 明确到位,经济效益宣传到位,管护责任落实到位,切实提高农田林网的保存率和成活率。

(四)着力做好以美丽乡村绿化为重点的镇村绿化。2016年是我市美丽乡村建设三年行动计划的收官之年,也是美丽乡村建设的攻坚年、显效年,绿化工作仍是 美丽乡村建设的主线之一。要紧紧围绕年底前全市10%以上的村庄绿化达到美丽乡村建设标准、40%以上的村庄绿化达到生态文明村建设标准的目标要求,全力 推进新增美丽乡村绿化建设、现有美丽乡村绿化提升、市级美丽乡村示范带绿化和市级绿化样板镇村创建等重点绿化任务的完成。要突出镇驻地、村庄和连接道路等 重点部位,对所有入镇、入村道路和主次街道、小街巷实现全覆盖高标准绿化;要利用周边道路林带、水系林网、隙地片林等因地制宜建设围镇、围村林;要重视驻 地单位庭院、农户庭院绿化和公园绿地建设,坑塘、河流和荒山荒滩绿化、农田林网建设,做到见缝插绿、应绿尽绿。要注重村庄驻地林地湿地、古树名木等自然风 貌的保护,抓好以特色经济林、苗木基地、休闲采摘、生态旅游等为重点的富民产业发展。

(五)全面开展好形式多样的义务植树活动。要坚持领导带动与机制促动相结合,认真落实领导干部任期绿化目标责任,把造林绿化工作列入重要议事日程,全面加 强调度指挥,切实发挥示范表率作用。要不断创新义务植树形式,通过广泛宣传发动,健全和完善义务植树的责任分解、投入保障、利益分配和考核监督机制,拓展 丰富义务植树的实现途径,充分调动全社会植树造林的积极性。要大力实施生态科普惠民行动,在城市绿地、郊野公园、森林湿地景区、机关学校等推进科普长廊、标示牌建设,组织开展系列主题文化活动和古树名木保护行动,不断提升全民生态文明意识。市绿化委下发了《关于开展3·12全民义务植树活动的通知》,各级 各部门要认真贯彻执行,3月12日前后,市、县、乡、村要全面开展全民义务植树活动。

二、多措并举、集中攻坚,迅速掀起春季造林热潮 春季是造林绿化的黄金季节和关键时期,各级各部门要抓住近期气温回升快、墒情好的有利时机,全面发动、集中攻坚,快速形成点线面衔接的全覆盖、多层次造林绿化热潮,确保春季完成年度任务的80%以上。

(一)深入宣传发动,形成浓厚氛围。这次会议后,各县市区要结合贯彻落实会议精神,通过召开会议、电视动员、签订责任状等形式,层层发动,广泛动员。各新 闻单位要把造林绿化作为新闻宣传工作的重点之一,组织力量深入基层和一线发掘线索、收集素材,充分利用广播、电视、报纸等新闻媒体,广泛宣传植树造林的重 大意义、目标任务、先进典型,营造全社会建绿、爱绿、护绿的浓厚氛围。

(二)实施科学造林,提高绿化质量。要坚持适地适树原则,大力发展名特优新乡土树种、经济林品种,增加混交林比重,提高抗病虫害能力。要大力推行工程造 林、专业队造林,严格造林标准、过程管理和工程验收,大力推广容器育苗、地膜覆盖、穴储肥水等造林新技术,有效提升造林质量。

(三)完善投入机制,激发造林活力。要加大财政资金对林业工作的投入,将造林绿化、森林防火、有害生物防治、产业发展等所需资金纳入年度预算。要继续深化 林权制度改革,吸引社会各界资金向绿化投入,调动社会各界参与造林和林业发展的积极性,建立“政府投资、部门筹资、企业出资、社会集资、群众捐资、劳务代 资”的多元化投资机制。

(四)加强组织领导,强化督导通报。各级党委、政府要把造林绿化作为春季农业农村工作的重要任务,切实做到认识到位、责任到位、政策到位、资金到位、工作 到位。要加大督导检查力度,定期督导、定期调度、定期通报,特别是美丽乡村绿化、高速公路绿色通道建设等重点任务要挂图上墙、跟踪推进。要进一步完善部门 联动机制,发改、财政、林业、交通、水利、公路、农业综合开发等各有关部门要按照职责分工负责,真正形成协同作战、齐抓共管的工作格局。市委、市政府将于4月中下旬开展春季造林绿化暨美丽乡村绿化观摩点评会议,检验各县市区春季造林绿化成果成效。

三、着眼全局、协调推进,统筹做好林业各项工作

(一)严防死守做好春季森林防火工作。去冬以来,个别防火重点县市火情不断,全市森林防火形势非常严峻。当前,气温迅速回升、大风天气增加、农事生产用火 出现高峰,森林火险等级快速升高,各县市区一定要高度警惕、严防死守。要坚持预防为主,强化火源管控,组织开展火灾隐患大排查,杜绝野外随意用火,坚决把 火源控制在林区之外。要严格防火责任,落实各项防控措施和24小时值班备勤制度,加快视频监控、水源地、应急通道等基础设施和专业队伍建设,完善防火预 案,确保森林防火不出大的问题。

(二)积极有效做好有害生物防控工作。2015年美国白蛾、杨扇舟蛾、法桐方尺网蝽等在不少区域爆发甚至成灾,导致今年的防控压力比任何一年都要大,防控 形势非常严峻。各级各部门一定要牢固树立防大疫抗大疫的思想,将监测预防作为防治工作的基础和关键,及早监测和掌握病虫情的分布、发生面积、危害状况,为 科学防控提供依据。要继续完善政府主导、部门参与、社会联动的防控机制,突出强化对春尺蠖、美国白蛾、方翅网蝽、杨扇舟蛾等重点病虫害防治,在组织大面积 飞机防治的基础上,全面落实物理、生物、人工防治措施,加强产地和调运检疫,坚决防止疫情扩散蔓延。要创新防治机制,实行政府向专业防治组织购买监测调 查、疫情除治、灾情评估,探索建立起政府购买防治服务的有效机制。

(三)加快做大做强特色绿色产业。绿色产业是支撑林业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要大力推进果业苗木花卉振兴,突出抓好特色种植基地建设,推进林业第一产业提质增 效。要加强引导、积极扶持农民大力发展专业合作社和林业经济,进一步提高林业产业发展的组织化程度和林地利用率、产出率。要将龙头企业培育作为林业产业化 发展的牵动和关键,带动延长林业产业链条,发展精深加工,形成有效地林业加工产业集群。要重视森林公园、湿地公园、自然保护区的建设管理,着力打造富有特 色的生态旅游品牌。

7.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七

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提出, 面对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的严峻形势, 必须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着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是大力发展循环经济、建设生态文明的重要内容, 也是推进资源再生利用产业化发展、培育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具体措施。

(一)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缓解资源环境约束的重要手段。

“城市矿产”是指废旧商品和废料中可循环利用的金属、玻璃、塑料、橡胶等资源, 是对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规模化利用的形象比喻。当前, 我国仍处于工业化、城镇化加快发展阶段, 对资源需求巨大, 但国内矿产资源不足, 难以支撑经济的增长。与此同时, 我国每年产生大量废弃资源, 如能有效利用, 可以替代部分原生资源, 减轻环境污染, 形成“资源-产品-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循环发展模式。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树立新的资源观, 打破传统上“原生资源才是资源”的旧有观念, 将废弃资源作为“城市矿产”, 从建设循环型社会的高度进行物流、能流优化, 统筹技术、环境与经济, 形成高层次的“城市矿产”开发模式, 这种高层次的开发模式就是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二)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实现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化、规模化发展的客观需要。

“城市矿产”资源开发利用是国家重点培育和发展的战略性新兴产业, 已列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十二五”规划》。但目前, 我国再生资源利用产业存在着经营分散、秩序混乱、技术装备落后、资源利用效率不高等问题, 小作坊、小工厂普遍存在, 这与其作为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定位极不匹配。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引导企业入园集聚发展, 促进资源规模化利用, 提升技术装备水平, 开展深加工利用, 有利于提升行业的产业化发展水平, 树立行业发展的新形象。

(三)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解决行业二次污染问题的有效途径。

再生资源是一种重要的资源, 但利用不好会产生严重的二次污染, 在目前分散经营、小规模加工的发展模式下, 单个企业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 成本较高、也不经济。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推进企业入园发展, 共享环保设施, 实现污染物的集中治理, 能从根本上解决分散经营状态下二次污染的问题。

“城市矿产”是一座永不枯竭的矿山, 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在国际上正处于蓬勃发展阶段。在西方发达国家, 开发“城市矿产”已经成为一个新兴的朝阳产业, 美国开发利用的“城市矿产”资源每年的销售额高达2 360亿美元;日本制定了庞大的“城市矿产”开发计划, 他们测算国内“城市矿山”蕴藏的黄金约6 800吨, 白银约6万吨, 钽约4 400吨, 相当于全球黄金储量的16%, 白银储量的22%, 钽储量的10%。德国采取多元回收体系对玻璃、铝、锡、塑料等包装物进行回收, 回收率分别达到100%、100%、99%和97%, 有效降低了环境负荷。在我们国内也有许多典型, 湖南永兴县, 被称为“无矿银都”, 利用废渣、废液提银等产品, 银产量年产2000多吨, 占全国的1/2, 非常了不起。

开发利用“城市矿产”就是寻求一种新的资源开发模式, 也将成为未来国际上资源争夺的一个重点。我们必须充分认识到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

二、示范基地建设成效显著, 但仍存在突出问题

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是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确定的循环经济重点工程之一。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提出, 要在全国规划建设50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截止目前, 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已经累计确定了三批共2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已累计安排近29亿元资金予以支持。这29个示范基地既有多品种经营的综合性园区, 也有单一再生资源加工利用的专业性园区, 既有政府主导建设的园区, 也有企业主导建设的园区, 在行业中具有一定的代表性和示范性。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阶段性成果, 发挥了应有的作用。

一是示范基地成为国家重要的资源供应地。根据29个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实施方案确定的建设目标, 全部建成后将形成每年约3 500万吨的再生资源聚集加工能力。宁波金田年回收利用49万吨再生铜, 界首田营年回收利用40万吨再生铅, 已成为国家重要的再生铜和再生铅供应地, 天津子牙、河南大周等示范基地2011年资源聚集量均超过了100万吨, 为经济发展提供了大量资源。

二是示范基地成为再生资源产业集聚发展区。通过建设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引导相关企业入园发展, 形成了企业集聚、规模化发展的态势。特别是一些综合性示范基地和传统集散地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示范基地, 吸引了大批分散经营户和小企业入园发展, 在园区内形成分散拆解, 资源集中规模化利用的产业格局, 已成为支持地方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集聚区, 如天津子牙循环经济产业区、河南大周镇再生金属回收加工区、湖南汨罗循环经济工业园、永兴县循环经济工业园、广东清远华清循环经济园等, 通过企业集聚发展, 培育形成了当地特色产业。

三是示范基地建设有效改善了当地环境状况。通过建立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 实行污染物的集中治理、统一监管, 有效解决了分散经营状态下行业二次污染严重的状况。如安徽界首田营循环经济工业区、江苏邳州市循环经济产业园再生铅产业集聚区, 通过加大环保投入, 完善环保设施, 严格环境监管, 使当地历史积存的环境不断恶化的趋势大为改观。四川西南再生资源产业基地通过规划新建示范基地、引导周边企业入园发展, 改变了周边原来个体经营, 无任何环保设施的经营状况。

四是示范基地逐渐成为行业领跑者。建设示范基地, 推进技术装备的领先化, 大大提高了资源加工利用水平。上海燕龙基再生资源利用示范基地的废玻璃机械化破碎分选设备, 大大提高了分选精度和工作效率;浙江桐庐大地循环经济产业园自主研发的“废线路板闪速炼熔资源化处理系统”, 被列入浙江省重大科技项目;重庆永川工业园区港桥工业园采用“铝液直供”技术生产汽车、摩托车零配件, 大大降低了能耗、降低了成本。

虽然示范基地建设取得了明显成效, 但由于各示范基地基础不同, 建设进展很不平衡, 在具体建设过程中也曝露出不少问题。

一是重申报轻落实。有些地方在申报、争取项目时非常积极, 甚至有些地方为了申报“城市矿产”示范基地项目, 临时出台了一些文件, 制定了一些配套政策, 但一旦被确定为示范基地后, 就没有动作了, 相关政策得不到落实, 导致示范基地建设进展缓慢。第一批七个示范基地仍有五个示范基地所在地省政府没有签订承诺书。有些虽然签订了承诺书, 但是不落实承诺内容, 不制定配套措施, 承诺成为一纸空文。有的省, 干脆把示范基地建设任务交给地方, 不加以协调, 也不跟踪落实, 也不掌握情况, 成为“甩手掌柜”。有些示范基地所在地市政府根本不加以统筹协调, 项目审批慢、土地落实难、配套服务跟不上, 影响整体建设进度。

二是缺乏统筹规划。各示范基地在建设过程中, 普遍存在着资源来源保障不足的问题, 这与当初编制实施方案时, 缺乏深入论证、对资源聚集能力估计过高、过于乐观有一定关系, 更重要的是地方缺乏统筹规划。我们要求各地在承诺中明确表示本省范围内不再规划建设同类园区, 本市范围内不再新批同类项目, 同时将本地企业积聚到园区发展, 但在实际过程中各地仍在批同类园区、上同类项目, 导致各园区间、企业间争夺资源。

三是示范基地建设与回收体系缺乏有效衔接。有些地方建设了较为完善的再生资源回收体系, 但是回收体系与示范基地是“两张皮”, 回收的再生资源不进入示范基地, 而是流向外地, 示范基地再到其他地方布局回收体系, 导致大量运输, 大量浪费, 如果地方政府稍加重视, 加以协调, 就能形成示范基地与回收体系的衔接。

四是配套措施不健全。有些地方针对示范基地建设, 出台了配套政策,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但也有一些地方对进入示范基地内的企业没有任何的优惠和扶持政策, 用地指标不落实, 项目迟迟不能落地。对于示范基地外长期存在的众多不符合工商、卫生、环保等规定的小作坊、小企业, 地方政府也没有出台针对性整治措施, 没有给予有效打击。正是这些小企业的低环保或无环保成本优势, 扰乱了市场秩序, 严重影响正规企业的发展, 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怪圈。

三、多措并举, 加快推进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各地要针对示范基地建设中遇到的困难和存在的问题, 采取切实措施, 保证示范基地建设进展, 确保示范基地建设取得实效。

一要落实承诺, 实现目标。没有签订承诺书的省区市, 要按照两部门通知要求, 尽快签订承诺书。已签订承诺书的省区市要切实履行承诺, 按照国家发改委、财政部批复的实施方案所确定的项目建设内容、实施期限、投资计划和预期目标, 加快示范基地建设, 确保实施方案中确定的目标如期完成。我们将适时组织开展中期评估, 对于没有实质进展的示范基地, 我们将取消称号, 并按规定收回部分中央财政补助资金。

二要统筹规划, 加强协调。各地要统筹协调, 合理规划, 坚决避免低水平重复建设和盲目建设。各地区要综合科学分析本地区资源产生量及资源集聚量, 统筹规划“城市矿产”类的加工利用项目, 要按照承诺的内容, 本省 (区、市、) 内不再规划新建同类园区, 示范基地所在市不要在示范基地外审批同类项目, 要真正把相关企业和资源向园区集中, 在这个问题上各地要高度重视。各示范基地建设领导小组, 要切实发挥组织协调作用, 纵向上要做好省市间的政策、规划协调, 横向上要做好部门间的协调, 各级循环经济综合管理部门要重视与本级商务、环保等部门的协调配合, 引导回收体系与示范基地有效衔接, 发挥合力。

三要完善政策, 加大支持。目前, 国家利用循环经济发展专项资金对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给予了一定支持, 这仅是引导资金。示范基地要建设好、发展好, 关键还要地方加大支持力度。省市有关部门要针对示范基地建设出台有针对性的优惠政策, 做到示范基地内外企业待遇有别, 特别是土地、立项等政策, 要集中向示范基地内的企业倾斜。政策出台后, 还要抓落实, 不能成为一纸空文, 这方面发改委一定要加强协调, 跟踪落实。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吸引企业入园, 把示范基地建设好、发展好。

四要加强监管, 确保安全。各示范基地在建设过程中, 要加强日常监管, 严格执行环保、安全、卫生、质量标准, 推动示范基地建立完善的环保设施, 严格控制产品质量, 确保再生资源的清洁和安全利用, 坚决避免二次污染。要加大对示范基地外无照经营、违规经营的小企业和黑作坊的打击惩处力度, 整顿市场秩序, 为示范基地的发展创造良好的经营环境。

五要坚持“七化”取向, 务求实效。2010年, 国家发展改革委和财政部共同启动了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 并提出示范基地建设要达到“七化”要求, 即:回收体系网络化、产业链条合理化、资源利用规模化、技术装备领先化、基础设施共享化、环保处理集中化、运营管理规范化。各示范基地严格按照“七化”要求来做, “城市矿产”示范基地建设、再生资源产业化发展就会达到一个新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 就能实现回收与利用的一体化发展, 实现再生资源的规模化利用、高值化利用、清洁利用、安全利用。在实施过程中, 要坚持这些“七化”的方向不动摇, 才能取得扎扎实实的效果。

座谈会上大家提出了一些问题, 有些问题, 需要会同有关部门加强研究, 予以解决。这里我就几个共性的问题做个解答。

(一) 关于项目调整的问题。

各示范基地在实施方案编制时, 由于时间紧, 实施方案中规划的有些项目来不及深入的论证, 现在还不具备实施条件, 有些项目随着市场形势的变化也需要调整。对于这个问题, 总体来说, 要严格按照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复的实施方案去执行。有些项目确实无法实施, 需要调整的, 要详细说明原因和需要调整的内容, 并及时通过所在地发改和财政部门逐级上报国家发改委和财政部批准, 各地不得私自调整, 并安排资金支持, 要经得起审计和历史的考验, 不要偏离实施方案的要求。项目调整不能降低承诺的新增资源量目标。

(二) 关于政策支持的问题。

总体上讲, 示范基地的资金支持力度还是比较大的, 如湖南汨罗2010年就安排2.8亿元给予支持。但是, 要把示范基地建设好, 除了这些资金补贴之外, 还要发挥税收等其他政策的作用, 出台综合性的支持方案。至于什么样的优惠政策, 什么样的方案是可行的, 我们将会同有关部门进一步研究, 争取为再生资源企业入园发展创造良好的政策环境。对于一些需要地方解决的问题, 如项目建设用地等, 请地方政府加大支持力度, 有些地方完全有条件出台相应的配套政策。

(三) 关于加强监管的问题。

要加大对示范基地外小企业、小作坊环保、卫生等方面的监管, 通过对示范基地外个体户、小作坊的监管, 提高其经营成本和环境成本, 避免由于缺乏监管带来的环境成本优势, 给示范基地内企业造成冲击。这需要各级政府共同努力, 特别是地方政府要兑现承诺, 合理布局, 加大对不符合环保、卫生要求的小企业、小作坊的整治力度, 确保示范基地建设原料保障, 为示范基地创造良好的建设经营环境。关于进口废物的监管, 首先要确保安全、高效和清洁利用, 在此基础上, 如何使进口废物能够得到更好的利用, 来弥补国内资源的不足, 确实要有具体的政策方案, 比如说像天津子牙实施的海关、环保、质监、园区四位一体联合监管模式, 就可以有效地解决进口再生资源的监管问题。

(四) 关于实施进度的问题。

总体上来看, 示范基地建设是比较顺利的, 都在按照两部委批复的实施方案推进。但是也不能太乐观, 在这方面要提醒大家不能松懈、不能满足, 特别是要在优化项目、加强协调方面下功夫。目前, 有些示范基地还存在资源聚集量低、资金使用不规范等问题。下一步, 我们将分步对已批复的国家“城市矿产”示范基地进行中期检查, 希望各地高度重视。特别要提醒有关地方, 有些园区以循环经济之名行圈地之实, 对此, 已经有示范基地的省区市要按照批复的方案认认真真落实;没有示范基地的省区市, 也要在第四批示范基地申报时把好审核关。

8.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八

上午,市委、市政府在黄泽镇召开了推进资源节约型社会建设、破解发展瓶颈制约现场会,下午又在甘霖镇召开发展家庭个私经济现场会,都是贯彻落实市委十一届四次全体(扩大)会议精神的具体举措。两个会议“一个抓大、一个抓小”,“一个抓存量提升、一个抓增量扩张”,主题又都是加快发展工业经济,上午的会议重在破解发展瓶颈制约,拓宽

发展空间,提高发展质量,下午的会议重在发展面广量大的个私经济,增加经济总量,以量变求质变。刚才,各乡镇和有关部门分别作了汇报交流,总体感觉大家认识到位,工作到位,把个私经济作为发展工业经济的重要抓手,在实际工作中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姚向军副市长就下一步全市个私经济工作作了具体部署,我都同意,请大家认真抓好落实。下面,我再谈三点想法。

第一,要认清差距,切实增强XXX经济发展的责任感和紧迫感。近年来,XXX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纵向看力度大,手笔大,成效也很大,但横向比与兄弟县(市)之间还有差距。因此,各级各部门必须切实增强危机感和忧患意识,保持不甘落后、奋发向上的精神状态,全力推进经济发展。从XXX实际看,家庭个私经济是经济发展的潜力、后劲、希望所在,因此,一方面要扶优扶强,促进特色块状产业提档升级,另一方面要从家庭个私经济抓起,力争通过艰苦的努力,把经济发展总量搞上去,把质量提上去,使XXX工业经济再上一个新台阶。

第二,要联系实际,走特色化的家庭个私经济发展路子。家庭个私经济是实实在在的民本经济,其基本投资冲动都来自于群众。因此,发展家庭个私经济,要做到结合实际,发挥优势,不拘形式,自主发展。一方面,各乡镇地理位置、资源条件、产业发展状况各不相同,要注重因地制宜、灵活经营、发挥优势,把发展家庭个私经济与充分利用当地的劳力、人才、市场以及农业等资源优势结合起来,走出一条特色发展路子。另一方面,也要充分发挥我市领带服饰、针织服装、机械电机、厨房用具等块状特色产业优势,加强与市内规模较大企业的对接,在本地发展一批为大企业配套加工的家庭个私企业,努力把一些企业在外地的部分生产组织转移到本地农村。

9.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九

中共XX市委书记 XXX

(2006年4月20日)

同志们:

今天的会议开得很好、很及时。尤其是叶市长的讲话,既总结了去年的县域经济工作,又分析了今年的发展形势,安排部署了全年的工作。这些,我都同意,请同志们会后立即贯彻落实。下面,我就推进县域经济工作,确保完成全年目标任务,努力实现“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目标,再强调4点意见:

一、调整心态,以历史使命感激发“重振雄风”斗志。一季度我市经济之所以出现增长趋缓、工业生产下滑、投资大幅回落的情况,这一方面与内江多年形成的持续发展的基础不牢、与缺能、缺钱、缺地的制约因素有关,但更重要的是与我们各级干部的作风有益大,心态有关。有的陶醉于去年取得的成绩沾沾自喜,有的面对新的发展形势无所适从,有的在干部调整期间等待观望,有的满足于现实状况不思进取。这些心态的存在,是责任心不强的表现,是使命感不强的表现,更是党性不强的表现。正是由于这种心态的存在,影响了抢抓机遇、用活政策,影响了争取项目、招商引资,影响了协调问题,搞好服务等工作的正常开展,造成了在发展上的退步,在工作上的被动。因此,各级党员干部要借保持共产党员先进性教育活动的深入开展,切实加强党性修养,切实增强历史使命感和责任感,自觉从“不求有功、但求无过”的心态中走出来,自觉从“只求过得去,不求过得硬”的心态中走出来,自觉从“有心做(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官、无心做事”、“有心出名、无心务实”、“有心应付、无心进取”的心态中走出来,牢固树立为群众服务、为企业服务、为基层服务、为内江经济社会发展服务的观念,强化对党的事业的执着追求,增强开拓创新意识,养成真抓实干的作风,始终以昂扬的精神状态去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去服从、服务“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目标。

二、提高认识,以科学发展观指导县域经济实践。当前,在我们干部群众中存在一种普遍认识,认为落实科学发展观,就是不要速度的全面发展。这种认识是片面的、错误的,坚持这种认识对内江的经济社会发展不仅无益、反而有害。科学发展的基本内涵包括三层意思:一是要坚持发展,发展才是硬道理;二是要以人为本,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三是要实现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目的进行了全新定位,那就是以人为本,但是强调以人为本,并不是超越社会阶段、不顾条件和现实可能,去满足所有人的一切需要。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标准进行了全新界定,那就是增长度、发展度、持续度、协调度四位一体的评价体系,但是强调全面发展,并不意味着没有重点,更不是对经济建设中心的否定,在诸多发展目标中,加快经济发展始终是中心,是最根本的发展目标;强调协调发展,并不意味着平均用力,四平八稳、齐头并进或抑快等慢;强调可持续发展,并不意味着把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与后醉人的发展对立起来,束缚当代人的全面发展。科学发展观对发展的途径进行了全新的探索,那就是统筹兼顾,就是要我们在注重经济发展的同时,大力发展社会事业,在注重城市经济发展的同时,加快发展农村经济。我们提出要绿色的GDp,不要污染的GDp,不要带血的GDp,并不是我们反对在发展中追求高速增长,并不是我们反对在发展中突出重点。而正与此相反,我们需要以加快发展去实现“重振雄风、富民升位”的目标,以科学发展、统筹兼顾去构建和谐内江。

三、抓住关键,以重点突破推进全面协调发展。抓工作要抓关键、抓发展要抓重点,只有这样,也只能这样才能实现突破,才能收到实效。要突出抓好工业,立足以工带农。“内江发展的差距在工业,希望也在工业”已经基本成为共识。突出工业抓经济,围绕工业找项目,围绕企业搞服务也应当成为各级党政的共识。各级党政领导干部要普及在工业发展上花精力、花时间。同时,要立足于内江广大农村、农民、农业来抓工业,引导资金投向农产品加工领域,引导企业家发展劳动福集型项目,引导企业生产农产品加工产品,致力于实现以工带农、农工联动。要着力抓住项目,力求以投促产。有(本文来自文秘之音,更多精品免费文章请登陆查看)项目才有投入,有投入才会有产出,有产出才会有增量。去年,内江在抓项目上实现了突破,但是,项目争取和建设与周边市州相比差距很大,与内江发展需要相比,差距很大,因此,各级都应该把精力集中在抓项目上,要在了解掌握国家产业政策上下功夫,不打盲目之仗;要在项目的包装下功夫,不打无准备之仗;要在项目的争取上下功夫,不打被动之仗;要在项目争取的保障措施上下功夫,不打无条件之仗;要在项目的建设上下功夫,不打持久之仗;总之,要在抓项目上舍得先期投入,舍得加强建设管理,力求多上,快速、早投产。要致力扩大开放,实现以外助内。大开放促大发展,这是被近年内内江不断扩大开放所证实了的经验。要大力开展招商引资活动,借助川渝合作、珠三角“9+2”合作框架、川浙合作等关系的建立,借助打造“大千品牌”工程的启动实施,不断拓展渠道、改进方法,力求在招商上取得突破,在引资上收到实效。要扩大对外经济交往与合作,引导企业走出内江、走出四川,广泛与国内、国际有实力的大企业合作,借助其技术、管理、人才、提升企业和产品档次,打造品牌,增强企业竞争力。要进一步扩大出口,尤其是农产品加工产品的出口,拓展内江工农业产品的国际、国内市场。

10.在全市推进县域经济发展现场会上的讲话 篇十

2010年, 交通运输部党组明确提出了“一个主线、五个努力”的总体思路, 要求以转变发展方式、加快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为主线, 努力推进综合运输体系发展、努力提高交通运输设施装备的技术水平和信息化水平、努力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努力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行业。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符合转变发展方式的总体要求, 顺应发展现代交通运输业的前进方向, 是促进现代物流业发展的重要内容, 对于加快道路货运业结构调整和产业升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转变道路运输业发展方式客观要求

道路运输企业对甩挂运输期盼很高, 一些企业纷纷将甩挂运输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 并进行了积极的实践探索, 形成了一些甩挂运输运作的新模式和新思路, 一些先行发展甩挂运输的企业已经取得了可观的经济和社会效益。

多年来, 我国道路货运业保持了持续快速发展的态势, 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的年均增长率分别达到11%和14%左右, 在综合运输体系中的基础性、先导性地位越来越突出, 2009年道路运输所完成的货运量和货物周转量比重分别达到76.3%和30.7%, 是改革开放初期的2倍多和10倍多。道路货运业的快速发展, 为支撑经济社会平稳较快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

但我们必须清醒地意识到, 道路货运业发展过于粗放, 长期积累的矛盾和深层次问题还很多, 突出表现为“三低一高”。“三低”:一是集约程度低。全国道路货运业户平均拥有车辆数仅为1.5辆, 其中拥有10辆货车以下的业户比例高达91.6%。道路运输业缺乏能够代表先进生产力发展方向, 引领行业规模化、网络化经营的骨干龙头货运企业。二是技术水平低。目前, 道路货运企业的经营组织与运营管理模式普遍落后, 个体运输、承包和挂靠经营仍占主导地位。运输设施设备的技术状况仍较为落后, 信息技术、智能技术应用程度整体偏低。三是运输效率低。相对于欧美发达国家的专业运输企业, 我国运营货车的实载率低1/3左右, 平均车日行程大约只有发达国家的1/3到1/2, 运输组织效率明显偏低。“一高”:即单位能耗高。我国大部分货运车辆低于欧Ⅲ标准, 仅仅处于欧Ⅰ或欧Ⅱ的水平, 总体燃油消耗和排放水平居高不下。同时, 我国道路运输车辆能源利用效率与世界先进水平相比明显偏低。资料显示, 我国机动车百吨公里油耗水平比欧洲高25%、比日本高20%、比美国高10%, 道路运输百吨公里油耗与国外先进水平差距非常明显。

节能减排和现代物流的重要举措

道路运输业作为交通运输领域的耗能大户, 在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中肩负着重要的使命。为此, 近年来部党组始终将道路运输作为整个交通运输行业节能减排的重点领域。大力发展甩挂运输, 提高道路货运的集约化水平, 可以有效提高车辆和能源的使用效率, 进而大幅度降低全行业的单位能耗强度和二氧化碳排放强度。粗略测算, 如果全国道路货运业能将甩挂运输周转量比重提高到10%, 则可每年节省燃油折合300~400万吨标准煤, 相应减少二氧化碳排放650~850万吨。

正因为如此, 发展甩挂运输已经上升为国家节能减排的重点战略任务之一。国务院2008年8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强节油节电工作的通知》和今年5月印发的《关于进一步加大工作力度确保实现“十一五”节能减排目标的通知》中, 都对发展甩挂运输提出了明确要求。交通运输部近两年也一直将促进甩挂运输发展列为行业节能减排工作的中心任务之一。

道路运输作为物流发展的基础环节, 大力发展甩挂运输这一先进运输组织方式, 能相应提高运输效率、集约利用资源、加快车货周转、节约牵引车购置与仓储费用, 从而降低全社会物流成本。同时, 海上的滚装运输、铁路的驼背运输等, 都需要甩挂运输的充分发展作为支撑, 因而甩挂运输也是多式联运的重要基础。总的来看, 甩挂运输已经成为影响我国现代物流业发展的关键因素。

2009年国务院印发的《物流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 明确提出要大力发展大吨位厢式货车和甩挂运输组织方式。就道路运输业自身而言, 发展甩挂运输也是促进传统道路货运业向现代物流业转型的重要切入点。

着力转变道路货运业发展方式

现阶段, 将发展甩挂运输作为优化道路货运组织结构和运力结构、提高货运整体效率、充分发挥比较优势的主要突破口, 就等于抓住了加快转变道路货运发展方式的牛鼻子。

首先是努力破解法规制度瓶颈。我国现行的法律和国家标准将挂车纳入“机动车”管理范畴。同时, 法规对双挂、全挂汽车列车上路行驶作了禁止或限制性规定, 这不利于甩挂运输的发展。挂车本身不具备动力装置, 不符合机动车的条件, 而具有类似集装箱式的“可移动运载工具”的属性。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情况看, 美国、德国、日本以及我国香港地区, 普遍将挂车排除在“机动车”范畴之外, 而将其纳入“被牵引车”之类, 作为特殊车辆进行管理, 因此, 甩挂车辆普遍将交强险缴纳和理赔主体定位在牵引车, 挂车无需单独投保交强险, 且挂车牌证管理、安检、报废等要求也不同于机动车, 比较简化。

其次是加快完善技术标准体系, 解决牵引车和挂车链接及匹配问题, 促进大范围甩挂作业, 就必须加快推进甩挂运输相关技术标准的制修订工作。交通运输部已研究提出标准制修订方案, 按照先易后难、先急先立的原则, 启动了《道路甩挂运输标准化导则》、《甩挂运输车辆技术要求》、《厢式挂车技术条件》、《货运挂车系列型谱》四个标准的制修订工作。《道路甩挂运输车辆技术条件》、《厢式挂车技术条件》两项行业标准, 交通运输部即将正式发布, 《道路甩挂运输标准化导则》将于明年上半年发布, 《货运挂车系列型谱》国家标准正在报国家标准委组织审查, 也有望在明年上半年发布。考虑到试点要先期推进, 过渡期间拟采取推荐车型的办法, 规范引导试点企业选配甩挂车辆。目前第一批推荐车型目录已拟订待审后发布。

再次是加快站场设施建设, 我国货运站场建设总体看来比较落后, 难以满足甩挂运输的发展需要。加快运输站场设施建设是开展甩挂运输的必要条件。甩挂运输是网络化运输的一种重要组织形式, 而运输站场设施则是开展甩挂运输不可缺少的网络节点, 一方面提供货物装卸、中转、包装、理货等服务, 另一方面提供车辆摘挂、维修检查、停车保管等服务。运输站场既是交通基础设施, 具有公益性, 同时又是企业重要的生产设施, 又有经营性, 因此要实行政府扶持与市场机制的有机结合。

最后扶持培育专业运输企业。甩挂运输是一种组织化、网络化程度比较高的运输方式, 要求运输企业具备相应的规模和现代化管理能力。要加快培育发展道路货运业的龙头企业, 通过完善政策法规和市场体系, 形成有利于企业做大做强的环境和条件。强化政策引导和经济调节, 促进甩挂运输资源向服务质量好、市场信誉度高、竞争力强的物流运输企业集中, 重点从技术改造、运力优化、信息化建设等方面给予企业大力扶持, 加快培育一批规模化、集约化、网络化运作的甩挂运输龙头企业和骨干企业, 引领甩挂运输规范发展。此次甩挂运输试点, 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扶持培育一批具有一定规模效应、专业化的甩挂运输企业。

认真组织实施甩挂运输试点工作

由于甩挂运输在我国还处于刚刚起步阶段, 涉及经营模式的创新和现有资源的优化整合, 在市场还没有成熟前, 有必要先行组织试点, 在试点中总结经验并逐步推广。同时, 五部门《通知》印发后, 各方面积极性开始调动起来, 通过组织试点, 对现有突出薄弱环节给予政策扶持, 引导试点企业积极探索甩挂运输运营组织模式, 可以有效发挥示范引领的作用。

首先加强试点组织领导。试点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等要充分认识甩挂运输及此次试点工作的重要意义, 对试点工作予以高度重视与大力支持。按照试点方案, 试点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要主动协调发展改革等部门, 认真细化试点工作推进措施。要建立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协调机制, 健全相关工作制度, 加强对本地区试点工作的统一部署、组织协调和监督指导;要建立与试点企业的联系机制, 及时掌握试点工作进展情况, 加强宣传引导和组织经验交流, 积极协调解决试点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 本部门难以解决的问题要及时向地方政府有关部门反映, 争取政策支持。

其次建立政策保障机制, 甩挂运输已经成为国家实施节能减排的重要领域, 除了交通运输行业自身努力, 要积极争取政府各层面、多渠道的政策支持。《甩挂运输试点工作实施方案》明确拟从车购税和国家预算内资金对站场设施改造、信息系统建设、甩挂运输车辆购置等几个方面, 给予试点项目投资补助。试点方案还明确提出对甩挂运输车辆实行通行费优惠。试点省市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和发展改革部门要认真落实, 尤其要加强对政府补助资金的监管, 确保及时到位, 按规定使用。同时, 要积极争取地方政府的支持, 制定和落实配套扶持政策。

再次试点企业要切实做好试点实施工作, 试点企业要按照交通运输部批准的企业试点实施方案, 认真组织落实。要加强货源组织, 优化网络布局, 积极探索运输组织与运营管理的新模式。要加强资金和人才投入, 提高运输车辆和装卸机械技术水平, 完善站场设施功能, 加快信息系统建设。要定期上报试点工作进展情况和运行分析报告, 及时总结试点经验, 不断完善有关政策标准, 要把有效做法经验化, 把好的经验制度化, 逐步形成加快拓展甩挂运输市场份额的良性运作机制。要按照批准的站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加快站场基础设施改造, 严格执行政府投资补助资金的使用管理政策, 确保资金的有效使用。

最后试点技术支持单位要做好服务保障工作, 交通运输部已委托规划研究院和公路科学研究院承担试点工作的技术服务工作, 提供技术指导、咨询与培训服务。技术支持单位要组织得力班子, 指导试点企业编制试点实施方案及站场改造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 组织专家对试点实施方案、站场改造工程可报告进行技术审核。针对试点过程中遇到的重大政策和技术问题, 组织调研并提出解决方案。组织国内外考察、技术交流和人员培训, 负责试点成果、经验的汇总与总结, 并组织交流、推广。

上一篇:校园文化弘毅下一篇:八年级上册四单元作文:《你一定会听见的》-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