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2024-07-11

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精选8篇)

1.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一

2010年,我国经济处于由回升向好向稳定发展转变的关键时期,钢铁工业保持了上年以来的回升态势,产量保持增长、出口增幅较大,企业效益好转。但自下半年以来,由于国内外经济复苏和增长的不确定、不稳定性,行业运行水平逐步回落,钢铁工业全年运行呈前高后低态势。

一、我国钢铁工业运行情况

(一)粗钢产量快速增长势头放缓,结构发生积极变化

2010年全国产粗钢62665万吨,比上年增加5300万吨,增长9.3%,产能利用率82%。从全年钢铁运行走势看,前5个月粗钢月度增幅均在两位数以上,6月后增速明显放缓,产+量连续4个月环比下降,8、9、10 三个月产量同比出现负增长。全年粗钢平均日产水平171.7万吨,4月达到年内最高的184.7万吨,相当年产粗钢

6.7亿吨,9月降至最低点159.8万吨,相当年产粗钢5.8亿吨,比最高的4月下降了近14%,呈明显回落态势。2010年粗钢表观消费59935万吨,比去年同期增长6.1%。

分企业看,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占全国粗钢产量比重86.2%,比上年提高4.2个百分点。年产钢1000万吨的企业集团达到13家。

从钢材品种看,主要用于制造业的板带材产量同比增长18.9%,高出以建筑用途为主的长材增幅8个百分点,代表工业化进程的板带材产品比重明显增加。

(二)钢材价格震荡幅度缩小,总体处于较低水平

综合看全年钢材价格,总体处于较低水平,价格走势显示出震荡频繁,振幅收窄的态势。国内钢材价格随着宏观经济形势以及钢材的供求变化历经几次小幅震荡,年内钢材价格综合指数最低108.7点,年末攀升至全年最高的128.3点,全年钢材价格指数上涨了21.1点,但仍比2008年金融危机前的高价位低20%左右。其中长材(包括线材、螺纹、圆钢、型钢)比年初上涨了23.1%,板材(包括热轧板卷、冷轧板卷、镀锌板、中厚板)上涨了13.8%。2010年,钢材价格虽经几次上下波动,但最高与最低的综合价格指数仅相差19.6点,是近几年震荡幅度最小的一年,总体看,属市场的正常波动。

(三)钢材出口增幅较大,但势头得到抑制

金融危机后我国钢材出口大幅萎缩,2009年出口比上年下降了近6成。2010年钢材出口有较大恢复,全年出口钢材4256万吨,同比增长73.1%。6月份出口钢材达到年内最高的562万吨,之后,受国际市场钢材价格由升转降、需求放缓和出口调控政策的影响,我国钢材出口逐月回落,8月后,月度出口量维持在300万吨左右的水平,钢材出口累计增长幅度也由最高152%逐步收窄到年末的73.1%。同期,我国进口钢材1643万吨,同比下降6.9%。进出口相抵,全年净出口钢材2613万吨,比上年增长2.76倍,但比2008年下降40%左右。同时,受进口矿价格涨幅过高和国内矿增幅较大影响,全年进口铁矿石6.2亿吨,同比下降1.4%,铁矿石对外依存度也由上年的69%下降到63%左右。

(四)节能减排取得进展,单位耗能和排放量继续下降

2010年,钢铁行业通过技术改造,淘汰落后,在节能减排方面取得了新进展。三季度末,钢铁行业单位增加值能耗由一季度上升0.67%转为下降4.88%。重点大中型企业吨钢综合能耗604.6千克标煤,同比下降2.21%,二氧化硫排放66.7万吨,下降8.79%,COD排放3万吨,下降11.43%。

(五)淘汰落后稳步推进,兼并重组有序进行

2010年是完成 “十一五”淘汰落后产能的关键一年,国家加大了淘汰落后产能工作力度,各地统一思想,狠抓贯彻落实。年初国家下达了淘汰落后产能目标任务,各地积极落实到企业,并向社会进行了公告。钢铁行业全年淘汰落后炼铁能力3524万吨、炼钢能力876万吨,“十一五”累计完成淘汰落后炼铁、炼钢产能预定目标的117%和126%。

企业兼并重组也取得了新进展,鞍钢与攀钢实现联合重组,本钢兼并了北台钢铁,首钢兼并了通钢,天津四家钢铁企业联合成立了天津渤海钢铁有限公司,河北钢铁集团对省内12家民营钢铁企业进行重组等。通过联合重组,产业集中度有较大提高,粗钢产量排名前十位的钢铁企业产量占全国比重48.6%,比2009年提高了5.1个百分点。

二、2010年钢铁行业运行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行业运行成本大幅度增加

2010年随着全球市场的逐步复苏,主要粗钢生产国产量的强劲恢复,对原料的需求大幅度增长,致使国际大宗原料市场价格一路走高,也带动国内原料价格的快速上涨。我国进口铁矿石价格从1月平均90 美元/吨攀升至年末的145美元/吨,上涨61%,全年进口铁矿石平均价格128美元/吨,比上年上涨了40美元/吨,为此,钢铁企业全年进口铁矿石成本上涨了大约1960亿元人民币。同期,国内大于40mm冶金焦价格上涨了12.8%,废钢价格上涨了20%。由此,2010年重点大中型钢铁企业生产成本上升了30.7%。生产成本的大幅度上涨,严重侵蚀了钢铁企业利润。

(二)企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

由于近几年大宗原料价格大幅度上涨,而钢材价格的上涨要低于原料价格的上涨,导致钢铁行业盈利水平不断下降。从重点大中型企业利润情况看,2007年以来销售收入利润率逐年下降,2007至2009年分别为7.26%,3.23%,2.46%。2010年小幅回升至2.91%,仍远低于全国工业企业6.2%的平均水平。特别是2010年5月以来,受矿石等原燃料价格上涨,钢材市场供大于求,钢材价格持续低位震荡等因素的影响,企业盈利水平逐月下降。2010年大中型钢铁企业实现利润897亿元,其中实现利润前20名企业的利润约占83%左右,宝钢一家利润约占26%左右,而大多属企业处于微利或亏损状态,行业盈利水平总体不容乐观。

(三)利用国际市场消化产能的空间缩小

金融危机前,我国粗钢净出口一度高达全年产量的11.2%,对我国钢铁行业出现的过剩产能起到了一定的缓解作用。2009年这一比例降到0.5%,2010年恢复到

4.4%。但我国国情决定钢铁产品以满足内需为主,国家不鼓励大幅度出口,2010年调整了钢铁产品出口政策,以及国际贸易保护主义蔓延,使我国钢铁产品出口的难度增加,空间缩小,钢铁产能基本上要由国内市场消化。出口减少无疑体现了国家利益,但对钢铁行业来说则加重了国内市场压力。

三、2011年我国钢铁工业面临的形势

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2011年世界经济有望继续恢复增长,但不稳定不确定因素仍然较多,做好2011年经济工作,有许多有利条件,也存在一些突出矛盾和问题。钢铁工业作为重要基础产业,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依然要为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发展做出贡献。展望2011年,世界经济复苏仍缓慢,将在稳定中寻求经济增长;国内经济仍将保持一定增速,刚性需求依然强盛。主要用钢行业如建筑、机械、交通、家电、造船等下游制造产业仍呈发展态势,为钢铁工业发展提供了市场空间;联合重组、淘汰落后、节能减排、行业规范等政策措施的推进和实施,为钢铁行业和钢铁市场的平稳运行创造有利条件。同时,国内经济结构调整压力加大,钢材消费强度下降;国际市场竞争激烈,钢材出口形势不容乐观,更由于大宗原燃料仍呈上涨趋势,钢铁生产成本将继续加大,在新的一年中,钢铁行业生产经营将面临更加严峻的局面。

(一)钢铁生产和消费保持增长态势,但增速放缓

2011年,预计粗钢表观消费量为6.3亿吨,同比增长5%左右;粗钢产量为6.6亿吨左右,同比增长5%左右。在钢铁产品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的政策导向下,2011年我国粗钢净出口量预计与2010年持平。

(二)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钢铁行业效益不会明显改观

2011年,铁矿石价格仍将高位运行,我国进口铁矿石大致维持在6亿吨左右。国内钢材市场价格总体水平预计在成本的支撑下比上年有所提高。在原燃料价格高位运行与钢材价格持续波动的双重作用下,钢铁行业销售利润率仍将低于工业领域的平均水平。

2011年是“十二五”开局之年,我国钢铁工业高速发展阶段已近尾声,转方式、调结构是钢铁工业下步发展的必由之路。目前,钢铁企业的生产经营难度加大,但也正是钢铁行业加快节能减排,加快结构调整的好时期,全行业要在节能减排、结构调整上苦练内功,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发展方式,促进钢铁工业健康发展。

2.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二

2010年我国国民经济继续保持了平稳快速增长的好势头, GDP增长10.3%, 保持了高速增长;国家4万亿元投资大多处于实施和收尾阶段;对外出口有了恢复性增长;以旧换新和汽车下乡补贴继续执行;购置税减半虽然改为减征25%, 但在2010年下半年又出台了节油20%以上、排量不大于1.6L乘用车每车财政补贴3000元的政策, 又促进了购车热潮……一系列利好因素使2010年汽车产销异常火爆。2010年全年共产销汽车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32.44%和32.37%。除个人购车继续推动乘用车火爆外, 商用车 (载货汽车、客车) 也呈现较大幅度的增长 (见表1) 。

2010年共生产车用发动机1690.9万台, 同比增长27.41%;其中柴油机生产393.6万台, 同比增长25.03%。由于商用车以装柴油机为主, 商用车产量增长, 促进了柴油机产销量同步增长。

从发动机产量增长贡献度方面分析, 2010年柴油机增长贡献度为21.63%, 同比增加0.37个百分点;汽油机产量增长贡献度为78.33%, 同比下降1.38个百分点 (见表2) 。2010年客、货车市场火爆促进了柴油机增长, 使之产量增长贡献度上升。

柴油机排量结构分析

载货汽车大多装用柴油机 (除微型货车、轻型载货汽车外) , 我们从载货汽车分吨位增长情况 (见表3) 上可以看出, 车用柴油机各排量市场状况。

从表3可以看出, 2010年轻型载货汽车用轻型柴油机增幅较大, 中型货车用柴油机中总重量12~14t中型载货车用柴油机增幅较大;重型载货车用柴油机增幅最大, 特别是26~32t车用柴油机增幅更大, 但总量较少, 约占3%左右。

车用柴油机分企业情况分析

1.概况

2010年全国共有25家车用柴油机生产企业。25家中, 有两家停产柴油机 (沈阳双福和柳机动力) , 20家产量同比增长, 3家企业产量同比下降。长城汽车、东风商用车公司和江淮汽车分别增长112.43%、110.11%和90.72%, 位居增幅前三名;一汽-大众、云内动力和玉柴分别增长-43.67%、-24.77%和-2.38%, 排在降幅前三名。长城汽车增幅大, 得益于自产绿静2.0T柴油机产量增幅大, 2010年全国SUV市场火爆, 长城柴油哈弗H5 SUV由于节油, 市场更火, 拉动长城2.0L柴油机产量增长。东风重型货车增长拉动东风商用车公司柴油机增长, 其中技术引进的雷诺dci11 11L柴油机由于功率大, 质量好, 倍受用户欢迎。一汽-大众柴油机主要装捷达柴油轿车, 大多用于出租车, 由于不少城市柴油轿车上牌受限, 使一汽-大众捷达柴油轿车产量继续萎缩, 其轿车用柴油机产量亦连年下滑。

2.柴油机分企业情况分析

(1) 广西玉柴机器集团有限公司

广西玉柴为独立于各汽车企业集团的柴油机生产企业, 产品排量涵盖1.2~13L, 适用于重、中、轻、微型各种汽车。主要产品有Y C6M系列、Y C6K、Y C6G、Y C4M、Y C4W及Y C6F等。产品排放达国Ⅲ~国Ⅴ标准。2010年共生产柴油机64.8万台, 同比下降2.38%, 虽然产量下滑, 但产销量仍居全行业第一。2010年玉柴推出Y C6K系列 (12L、13L) 大功率机型, 填补了自己大功率机型的空缺, 但由于国内一些用户如一汽、东风自产机型增多, 对玉柴机型需求减少, 使玉柴2010年产量略有下降, 但玉柴已加入集瑞联合重工公司, 使自己产品有了稳定配套, 并且玉柴在混合动力系统方面已有一定基础, 未来前景依然广阔。

(2) 中国第一汽车集团公司

一汽柴油机主要在一汽大连道依茨发动机公司和一汽锡柴两家生产。大柴主要生产2.5~7.0L C A498、C A6D F、C A4D F、道依茨4~7L中轻型车用柴油机;一汽锡柴主要生产C A6D N、C A6D E、C A4D W等2.16~12.5L柴油机, 以重型柴油机为主。一汽柴油机主要满足一汽重、中、轻型商用车自配需要。2010年一汽生产柴油机56.5万台, 同比增长19.72%, 产量位居同行业第二位。2010年一汽商用车生产39.8万辆, 同比增长26.31%, 拉动了自己的柴油机产量增长。

(3) 潍柴控股集团有限公司

潍柴是国内著名的重型柴油机生产企业, 其旗下还有陕汽重型货车和法士特重型变速器生产企业。主要产品有W D615、W D10、W D12、W P12等9~12L柴油机, 主要为重型货车、大中型客车配套。2010年共生产柴油机45.1万台, 同比增长71.27%, 位居全行业第三, 超过了2009年排名第三、第四的全柴和云内动力, 而在2009年排名为第五。2010年重型货车、大中型客车市场火爆, 客车增长31.3%, 半挂牵引车增长67.98%, 货车同比增长25.83%, 拉动了潍柴发动机产量快速增长。潍柴主要用户陕汽、北方奔驰、宇通、华菱2010年产量同比分别增长65.54%、71.26%、50.48%和71.23%, 对潍柴也有巨大的拉动作用。

(4) 安徽全柴集团有限公司

安徽全柴以生产小排量柴油机为主, 主要为北汽福田、江淮等轻型载货汽车、轻客配套。过去全柴产品档次不太高, 但价格便宜。2009年7月1日起国家要求轻型车执行国Ⅲ排放标准, 全柴开发出4D25和4D18E, 2.5L和1.8L两款国Ⅲ机型, 满足了市场需求。由于全柴机型性价比较高, 产销量较大, 2010年全柴共生产柴油机44.5万台, 同比增长20.70%, 产量位居全行业第四位, 比2009年下降一位。2010年全国轻型货车生产197.3万辆, 同比增长22.07%, 轻型客车生产28.4万辆, 同比增长26.42%, 国内市场不断增加对轻型柴油机的需求, 拉动全柴产销量上升。

(5) 东风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东风股份总部地处武汉, 但其发动机生产厂主要在十堰, 以生产康明斯B、C、D、Z、L系列柴油机为主, 产品配装重、中、轻型车, 主要为东风公司配套。2010年东风股份生产柴油机23.1万台, 同比增长77.30%, 实现了高速增长, 产量位居全行业第五 (2009年排名第六) 。2010年东风公司商用车生产65.7万辆, 同比增长43.69%;其中重型载货汽车生产21.3万辆, 增长80.27%;中型载货汽车生产9.0万辆, 同比增长23.89%;轻型载货汽车生产22.9万辆, 同比增长27.91%, 共同拉动东风股份柴油机的增长 (东风车有部分装东风商用、玉柴、云内动力和朝柴机型) 。

(6) 东风朝阳柴油机公司

东风朝柴以生产中轻型柴油机为主, 轻型车用柴油机所占比重更大。主要为东风公司和一些轻型车生产企业配套, 主要产品有C Y4100、C Y4102、C Y Q D32 (3.2L为引进日产柴油机型) 、N G D30 (3.0L引进美国万国公司产品) 。2010年东风朝柴共生产柴油机22.9万台, 同比增长21.44%, 产量居全行业第六位。东风朝柴新开发的C Y Q D80-E3国Ⅲ柴油机装载中兴轻型载货车, 扩大了市场份额。此外, 2010年, 东风轻型载货汽车生产22.9万辆, 同比增长27.91%;全国轻型载货汽车生产197.3万辆, 同比增长22.07%, 拉动了东风朝柴产量的增长。

(7) 昆明云内动力股份有限公司

云内动力 (包括成都云内) 主要产品有Y N4100、Y N4102、Y N490、D16T C I及D19T C I等, 主要为轻型载货车、轿车配套。配套企业有北汽福田、东风、江淮、一汽红塔等。D16T C I、D19T C I是云内在德国F E V公司帮助下自主开发的轿车用柴油机, 现已试装江淮等轿车, 性能先进, 未来前景广阔。2010年云内动力共生产柴油机22.7万台, 同比增长-24.77%, 产量有所下降, 产量位居全行业第七位, 比2009年下降三位。云内动力配套的江淮、福田等企业由于自产柴油机产量扩大 (如江淮4D系列、福田康明斯3.5L、3.8L系列) , 云内市场缩小, 产量下滑。今后随着云内轿车柴油机市场的扩大, 前景将十分广阔。此外云内加入长安集团后, 可为长安跨跃轻型载货汽车、河北长安轻客配套, 一定会有更大的发展。

(8) 中国重型汽车集团公司

中国重汽以生产斯太尔W D615、W D618系列重型柴油机为主, 在山东章丘和杭州两地生产, 主要为重汽及华菱等企业配套。2010年中国重汽共生产柴油机19.9万台, 同比增长58.78%, 大大超过柴油机平均25.03%的增速。重汽柴油机产量增长, 得益于中国重汽重型车的快速增长, 2010年, 中国重汽生产重型货车19.7万辆, 同比增长61.26%, 拉动其对自产柴油机的需求。中国重汽除原有直列泵+EGR国Ⅲ机型外, 又开发出共轨电喷国Ⅲ、国Ⅳ机型, 扩大了自己市场。中国重汽兼并了上海汇众双龙重型货车业务和四川王牌汽车公司, 今后产量会更大, 服务范围会更广阔。

(9) 江西江铃控股有限公司

江西江铃控股以生产轻型柴油机为主, 主要产品有五十铃4J B1 (2.8L) 和引进意大利V M公司2.5L柴油机产品, 主要为江铃轻型载货汽车 (N K R、N H R) 、陆风S U V、全顺轻客等车型配套。2010年共生产柴油机18.8万台, 同比增长55.99%, 产量位居全行业第九位。2010年江铃轻型载货汽车生产12.6万辆, 同比增长55.52%;江铃轻客生产5.2万辆, 同比增长56.56%;江铃宝威、陆风S U V共生产1.8万辆, 同比增长143.29%, 拉动自产的柴油机快速增长。

(10) 山东莱动内燃机有限公司

山东莱动主要生产轻型车用柴油机, 以生产小型柴油机490、480、4100等机型为主。近几年开发了符合国Ⅲ排放标准的新机型, 使之市场适应性增强。2010年共生产柴油机17.8万台, 同比增长82.43%, 增长速度为全行业第五。2010年全国轻型货车生产197.3万辆, 轻型客车生产28.6万辆, 同比分别增长22.07%和24.84%, 加大了对轻型柴油机的需求, 拉动山东莱动产销量上升。

2010年中国车用柴油机市场发展特点

(1) 中国经济平稳发展, 使中国柴油机生产得以较快增长, 全年平均增长25.03%, 大多数企业正增长。

(2) 大功率柴油机增幅较大, 如东风商用d c i11 (11L) 、一汽CA6DN (12L) 、潍柴WD12 (12L) 等。

(3) 柴油机排放全部升至国Ⅲ, 一些企业已经生产国Ⅳ、国Ⅴ机型。如玉柴YC6DL-50、潍柴国Ⅴ、锡柴C A6D N1-50E5国Ⅴ机型等, C A6D N国Ⅴ机型已装车运营在北京917路公交线上。

(4) 轿车用柴油机由于使用受限, 产量有限, 如一汽-大众捷达轿车柴油机2010年生产10 517台, 同比下降43.57%;云内动力D16TCI、D19TCI产量也不大。

(5) 国产柴油机对外方共轨电喷、电控单体泵依赖加剧。2010年国产柴油机生产394万台, 同比增长25%, 但自主共轨电喷仅辽宁新风少量生产, 自主单体泵也仅成都威特生产一万多台。国内对博世、德尔福、电装、亚新科产品的依赖度加大, 尽早开发并批量生产自主柴油机电喷产品, 迫在眉睫。

(6) 一些柴油机企业在满足汽车需要的同时还大力开发工程机械市场, 以扩大市场规模, 如玉柴、潍柴等。

(7) 油品市场难以适应国内柴油机排放升级。北京、上海早已实行柴油机国Ⅳ排放标准, 广州等一些大城市也将执行国Ⅳ、国Ⅴ排放标准, 但仅有北京、上海市内可供国Ⅳ标准柴油, 其他一些地方国Ⅲ柴油尚不能充分保障。建议国内柴油机排放标准升级必须与炼油设备提升同步。

(8) 柴油机新产品不断涌现, 乘用车柴油机产量和品种增多。如奇瑞1.0L柴油机 (装优优微客) ;云内动力D16T C I、D19T C I;华泰欧意德2.0L、D O H C国Ⅳ柴油机;长城2.0T绿静柴油机等 (见表4) 。此外, 在共轨电喷领域, 辽宁新风正在扩大自主品牌共轨电喷系统的产能。

(9) 企业发展不平衡, 冰火两重天, 25家柴油机生产企业中, 两家停产, 3家负增长, 20家正增长, 有两家企业增速超过100% (东风商用车与长城汽车) 。新柴油机企业, 如长城、江淮增长快 (分别为112.43%和90.72%) , 大多数企业的经济效益良好。

(10) 发动机产品出口呈恢复性增长, 但由于世界金融危机仍未过去, 总额还不太大。

2011年我国车用柴油机市场展望

2011年国家经济工作会议确定, 2011年将执行积极的财政政策和稳健的货币政策。2011年将迎战通货膨胀的压力, 信贷将收紧, 信贷规模将有所回落。国内财政将由“保增长”、“以投资促增长”, 转为“稳定增长”和“调结构”, 基建投资可能放缓, 不确定因素继续增多, 这些对客、货车需求量影响较大。但2011年国内各地保障性住房建设、促民生设施建设将加快, 水利、农业、医疗卫生、交通环保设施建设也将加快;2011年汽车出口量随着全球金融危机的缓解也将加大, 对车用柴油机的需求将更为利好。

3.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三

一、2011年以来国内外粮食价格运行情况

(一)2011年前7个月国内粮食价格运行情况

2011年前7个月,我国国内粮食价格稳中有升,玉米价格大幅上涨。根据监测,1~7月,国内原粮收购均价为每50公斤(下同)111元,比上年同期上涨15%;其中,小麦、稻谷和玉米收购价分别为103元、125元和97元,分别上涨6%、18%和17%。

1.小麦价格先升后降。7月下旬,主产区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白小麦、混合麦与红小麦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02.01元、102.2元和103.76元,比2010年底水平分别下降1.17%和上涨0.7%、2.6%。1~7月平均同比分别上涨3.6%、5.7%和12.3%。

2.玉米收购价格大幅上涨。7月下旬,主产区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玉米平均收购价为108元,比2010年底累计上涨20.5%。1~7月平均为98元,同比上涨21%。

3.稻米价格稳步上升。7月下旬,主产区国有和非国有粮食企业早籼稻、晚籼稻及粳米平均收购价分别为117元、126元和141元,比2010年底水平分别上涨9.3%、8.5%和3.6%。1~7月平均同比分别上涨15%、21%和13%。

4.成品粮价格小幅上涨。7月下旬,36个大中城市面粉、大米两种成品粮零售均价为4.28元/公斤,比2010年底上涨4%;其中,标准粉和富强粉两种面粉平均价格为4.12元/公斤,早籼米、晚籼米及粳米的平均价格为4.44元/公斤,分别比2010年底上涨3%和5%。1~7月平均,36个大中城市成品粮零售价格为4.22元/公斤,比上年同期上涨14%左右;其中,面粉和大米价格分别为4.08元/公斤和4.34元/公斤,分别上涨11%和16%。

(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运行情况

从国际市场看,2010年下半年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出现一轮快速上升,2011年前7个月,国际市场粮食价格在2010年底的高位震荡,期货和现货价格走势略有不同,但都大幅高于2010年同期水平。7月,粮食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比2010年12月水平上升了6.6%和下跌2.7%,比2010年同期水平高34%和40%。1~7月,粮食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同比上涨37%和68%。

1.小麦价格高位波动,6、7月出现较大幅度下滑。2011年前5个月,国际市场小麦价格在2010年底的高位震荡,6、7月均出现10%左右的下跌,7月,现货和期货价格均低于2010年底水平。7月,美国硬麦FOB价和芝加哥软红冬小麦期货价分别为301美元/吨和246美元/吨,比2010年12月份分别下降1%和10.8%。1~7月,小麦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329美元/吨和277美元/吨,同比分别高78%和53%。

2.玉米价格走势坚挺,总体呈震荡上升走势。2011年前7个月,玉米价格较为坚挺,总体呈上升走势。7月,美国玉米现货和芝加哥玉米期货价分别为266美元/吨和269美元/吨,比2010年12月上涨17%和9%。1~7月,玉米现货和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264美元/吨和275美元/吨,同比分别上涨96%和92%。

3.大米价先降后升,期货价格涨幅较大。前5个月,国际市场大米价格震荡下跌,6、7月明显上升,其中,7月环比升幅达12%。7月,泰国大米(含碎25%)出口价格、芝加哥交易所糙米期货价格分别为500美元/吨和353美元/吨,比2010年12月份分别高3%和15%。1~7月,泰国大米现货和芝加哥糙米期货平均价格分别为468美元/吨和320美元/吨,同比上涨7%和19%。

二、国内外粮食价格呈不同走势的原因分析

供求关系影响以及调控政策实施是国内粮食价格上涨的主要原因。由于前期降水短缺,部分田地改种其他作物,市场粮源紧张,而期货市场玉米等粮食价格大幅攀升,带动现货价格走高。7月8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公布了2011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执行预案,其中主要表现在将2010年早籼稻最低收购价格由1.86元/公斤提高至2011年的2.04元/公斤,涨幅9.7%,对价格构成支撑。

从国际市场看,全球经济走势不稳、政治局势动荡及恶劣气候频发是主导国际粮价走势的3大因素。2011年,美国、欧洲公布的经济指标时好时坏,全球经济复苏步伐仍欠稳定;中东北非局势动荡,一度推动国际油价大幅走高,带动玉米等相关产品价格上升。同时,4、5月,美国和澳大利亚等粮食主产区干旱及洪涝灾害并发,严重影响了小麦生长并延迟了玉米播种进度,导致期间国际市场小麦及玉米等价格出现较为明显的上升,但随着此后天气状况的改善,小麦价格出现连续下滑。

从更深层次看,我国长期坚持立足国内确保粮食安全的基本方针,多年来粮食自给率一直保持很高水平,特别是稻谷、小麦和玉米3大粮食品种基本处于自给或自给有余的态势,在近年来全球粮食供给紧张的背景下,有效降低了国内粮价波动程度。根据测算,2003~2010年,国际市场粮价(以美国硬麦FOB价为例)年平均变动幅度达到27.71%,比国内粮价(以原粮平均收购价格为例)高出约16个百分点;国际粮价变动幅度超过10%的年份有6年,其中有3年变动幅度接近甚至超过40%,而国内粮价只有3年变动幅度大于10%;国际粮价不同年份涨跌幅差值最高超过100%,国内粮价涨跌幅差值最高约25%。

三、后期粮食价格走势展望

(一)我国国内粮食价格走势展望

从长远看,我国粮食供求关系将进一步由总量基本平衡、丰年有余轉向长期紧平衡格局,加上生产成本继续增加等原因,粮价持续稳定上升将是长期趋势。从供给方面看,受耕地减少、水资源短缺约束,粮食生产持续发展难度较大。从需求方面看,总体呈刚性增长趋势,消费结构不断升级。综合来看,预计粮食总体供求将平衡偏紧,其中,稻米特别是粳稻米供给可能长期偏紧,小麦供求基本平衡,玉米供求继续趋紧。此外,种粮成本居高难下并将继续增长,种粮比较效益低对粮食生产和价格形成潜在压力。未来5年价格的平均涨幅预计为5.6%~7%。

从较短时间看,在2010年连续第7年增产、产量达5464亿公斤的历史新高的基础上,2011年我国粮食生产继续保持良好势头,夏粮产量预计比2010年增加2.5%,早稻丰收已基本成定局,秋粮播种面积预计有一定增长,有利于后期粮食价格保持基本稳定。但是,一方面,粮价总体仍处于上涨趋势中,2011年早稻收购价涨至2.04元/公斤,涨幅达9.7%,粮农惜售心理加剧,市场各方对后期看涨的心理预期明显增强;第二,国内粮食市场多元主体积极入市,掌握粮源,而粮源紧张,库存已至历史低位。第三,种粮成本提高。2011年以来,化肥、柴油等农资价格及人工等费用均有一定增加,特别是近一段时间以来,主要化肥品种价格又出现不同程度上涨,预计后期价格仍将高位运行并可能继续有小幅上涨,势必进一步增加秋粮生产成本,并对粮价产生推升作用。

(二)国际市场粮食价格走势展望

根据美国农业部7月的报告,2011/12年度全球粮食总产量将由连续两年下降后,转为预计提高3.69%,至22.69亿吨,粮食需求继续稳步增长至22.84亿吨,增幅为2.36%,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低于需4992万吨缩减为1500万吨。同时,预计2011/12年度全球粮食库存虽然比上年度继续下降3.5%,但跌幅大大低于上年度的10.43%。

具体看,小麦产量增幅高于需求增幅, 库存水平仍然较高。从下半年情况看,美国冬小麦即将收割,后期随着收割加速,全球小麦供应将大幅增加,对小麦价格产生打压。最近,国际投资银行高盛公司将3个月小麦期货预测价格由前期的294美元/吨下调至217美元/吨,6个月期货价格预期为224美元/吨。

玉米产量将出现较大幅度提高,产需关系有所改善。9、10月北半球玉米将开始收割,从美国农业部6月底公布的报告来看,2011年美国玉米播种面积达到历史第二高点。综合看,下半年前期玉米市场将继续有所支撑,后期将面临季节性压力,总体呈先升后降走势。高盛公司将3个月玉米期货价格由前期预测的315美元/吨下调至232美元/吨,6个月期货价格预期为225美元/吨。

全球大米市场紧平衡,价格趋升。2011/12年度全球大米产量预计增加1.36%,至4.56亿吨,需求量增加1.88%,达到4.56亿吨,产需关系由上年度的产高于需300万吨转变为产需紧平衡。

4.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四

木材具有重量轻、强重比高、弹性好、耐冲击、纹理色调丰富美观,加工容易等优点,自古至今都被列为重要的原材料。目前,中国已是世界上最大的木业加工、木制品生产基地和最主要的木制品加工出口国,同时也是国际上最大的木材采购商之一。下面是对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行业概况及现状分析。

我国的人造板、家具、地板年产量已经位居世界前列。通过对我国木材加工行业现状分析获悉,2013年我国木材加工业形势较好,原木消费量大幅度增加,进口量比2012年有较大幅度的增长。据统计,我国2013年原木进口量累计完成4515.9万立方米,比2012年增长19.18%,增加了726.63万立方米。

2014年是全面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的关键一年,是深入推进改革发展的重要一年,也是我国林业产业发展的拐点年。这一年,中国林业产业在困难中奋起,在挑战中前行,在经受了原材料和人工等成本上涨、企业利润缩水、房地产调控导致建材市场低迷、资源能源要素制约等一系列严峻考验后,仍然保持了增长的态势。

“2014年的生意比2013年还难做!”多数木材加工企业发出了这样的感慨。回首2014年,随着我国东北国有林区商品林停伐政策的实施,以及国外木材出口严控政策施行,国内市场木材资源供应持续紧张。原材料紧缺、人工费、加工费、运输费等成本不断增加,使木材总体成本一直居高不下。加上国外各主要木材生产国频频出台木材出口严控政策,在保护本国森林资源的同时,也导致其可出口的木材尤其是原木数量急剧减少,使得我国木材加工业在发展的道路上遭遇的阻力越来越大。如何突破这些阻力,寻找到新的发展点,是摆在木材加工业面前的现实问题。

人工、原材料等成本的攀升,让木材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进一步缩水。

成本攀升利润缩减

严峻的木材供应形势造成了木材进口价格不断增长。据统计,目前已有86个国家禁止和限制原木出口,美欧出台了针对制成品木材合法性的验证制度,《濒危野生动植物种国际贸易公约》最近又新列了140个严格限制交易的木材树种,这些都加大了进口的难度。

自2015年4月1日,黑龙江重点国有林区天然林商业性采伐全面停止后,我国大径优质木材主要依靠进口,这也加剧了木材供应的紧张局势,势必会给我国本已脆弱的木材供应带来不小的冲击。从口岸价格看,我国1-3季度原木进口均价每立方米237元,同比上升15.6%,其中针叶原木每立方米155元,同比增长1.3%,阔叶原木每立方米432元,同比增长25.6%;但从4月份达到高峰后,口岸价格逐月下跌,9月份原木进口均价已降到每立方米221元,较4月份的每立方米265元下跌20%,较去年同期下降5.2%;阔叶原木9月份均价每立方米403元,同比增长9.2%。阔叶原木单价上升的主要原因是2015年进口红木增长快,单价高。由于市场需求疲软,进口价格4月份后逐月下降,但进口数量依然很大,超过需求,造成库存量增大,库存出货慢,市场价格上不去,价格倒挂,造成不少经销商亏损。

除了面对木材原料价格不断上涨的问题,我国木材加工企业一线员工薪资水平不断提高,也使得企业面临巨大的成本压力。此外,人民币的不断升值也进一步压缩了木材加工企业的利润空间,再加上国外严苛的准入标准、高昂的关税,进一步推高了我国木制品加工企业的生产成本。我国木制品价格在出口市场上难以实现“水涨船高”,木材连年涨价,但企业出口到国外的家具、地板、木门木窗等木制品价格却在最近5年内基本处于“涨不动”状态。很多木材加工企业和商家迫于生存的压力,只能靠着不断地降价促销来维持销量的增长。

不同领域差异巨大

总体来说,2015年我国木材加工业产量和产值继续向好,但是,不同领域差异巨大。以广东省为例,截至今年8月,广东省木材加工完成55.99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8.5%;木质家具制造完成591.7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89%;今年前8个月,广东省规模以上木材加工企业的产值达到 2324.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4.94%,较上年同期增加了301.84亿元。目前广东省木材加工业的产品产量大都有所提高,产值也有较大幅度的增长。但是,木材加工业发展极不平衡,其中木材加工和人造板的产值比上年同期分别增长28.5%和37.81%,而木质家具只增长14.89%,木制品甚至下降3.71%。

木质家具增长只有14.89%,而往年同期最低水平一般都有30%以上,增长放缓是由于生产放缓或不足造成的,主要的原因就是国内家具市场低迷而专供出口的家具企业又接不到订单。增长放缓在板式家具企业表现最为明显,也正因为如此,2015年广东几家代表性家具企业纷纷传出申请破产、倒闭的消息。

除板式家具面临较大挑战外,红木家具市场2015年同样表现较为低迷。据介绍,由于2014年红木家具市场过分透支,导致了今年的红木家具市场过分疲软。从年中至今,各地不断传来红木家具企业由于资金链断裂而倒闭或者商家跑路的消息。

记者在采访时了解到,大部分红木家具厂家的仓库都堆满了家具,展厅生意也较为冷清。在巨大的库存压力下家具企业只能不断放缓生产或者停产;部分红木家具经销商也向记者大吐苦水,由于经营困难,为了回笼资金,红木家具价格起码回落了20%-30%,但仍没有市场,消费者还处于观望之中。

提升能力拓宽渠道

市场经济发展的规律表明,行业市场不论是疲软还是强劲,都是正常的,彼此是有周期性的,同时也不会是单向发展的。所谓盛极而衰,月盈则亏,没有永远的低谷,也没有永远的顶峰。最新木材加工行业分析内容请查阅中国报告大厅发布的中国木材加工行业发展现状与十三五规划研究报告。

我国木材资源的供应与国内需求的快速增长不相适应,未来,我国木制品加工业的原料还将依赖进口。既然大环境无法改变,相关木材加工企业还是要在提升自身能力上多下工夫,借此机会寻求更好的原料替代品和生产工艺,迎战木材原材料价格上涨的风险。一方面应充分发挥行业协会作用,积极引导企业加强价格谈判,争取一致对外价格口径,尽量争取较低价格签订订单;另一方面拓宽原木进口渠道,加大非洲、东南亚市场开发,防止原木过于集中某个市场而导致进口受限。

此外,企业应注意减少对资源的过度依赖和消耗,推进低碳和环保木材的深加工以及利用木制产品剩余物制造可燃烧的环保燃料等项目。延长产业链条,提高产品的附加值才是资源型产品未来的发展趋势,有利于突破木材加工的瓶颈。

加强业内整合,优化资源形成合力。危机蔓延时,有危也有机。每逢经济低迷、结构调整的特殊时期,大环境带来了风险和挑战,也孕育着调整和机遇。据观察,木材加工业整合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企业间的整合,通过合并重组或参股经营,实现抱团经营、群策群力、共享渠道;二是企业内的整合,即完善企业结构、强化品牌战略、重视科技研发、诚信立足市场,在木皮、木枋生产流通领域形成一批公认的著名品牌。

5.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五

近年来,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在过去的坚实基础上继续呈现快速发展的势头。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了全国数据大集中工程,建设并完成了新一代业务处理系统,银行改革与创新的步伐持续加快,金融服务水平和服务能力进一步提高。同时,我国银行业的信息安全工作不断加强。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建设虽然成绩斐然,但也必须清醒地看到,面对当前和未来金融业的发展需要,银行业信息化还要不断根据改革和业务发展的要求加快发展。

新中国成立60年来,伴随着改革和对外开放,我国金融业信息化建设从无到有,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已经成为决定我国金融业发展和提高金融竞争力的关键因素。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各商业银行基本完成 了全国数据集中处理(称为数据大集中),进一步建设完善了新一代核心业务应用处理系统。银行金融服务加 快创新,服务水平进一步提高,重要标志是银行卡的应用和网上金融服务的迅速发展。现代银行业作知识密集 型产业,与传统银行业相比,在组织结构、业务流程和业务开拓等方面,日益体现出以知识和信息为基础的特 征。银行业的这种行业属性,决定了其必须以飞速发展的信息技术为支撑。

信息化对银行业发展的作用

信息化提高管理效率:银行业的高度信息化和知识化使服务前台和管理机构的信息能够实时传送到决策部 门,实现智能化决策和快速反应,从而大大提高管理效率,扩大管理范围,减少管理层次,促进银行的管理模 式向“扁平化”方向转变。

信息化帮助银行实现以客户为中心的业务流程再造:信息化帮助银行从根本上重新思考和设计现有的业务 流程。根据客户类别,将分散在各职能部门的工作按照最有利顾客价值创造的营运流程进行重组,使银行能有 效适应市场的要求,从而建立“客户中心型”的流程组织,以期在成本、质量、顾客满意和反应速度等方面有 所突破,进而在财务绩效指标与业绩成长方面有优异的表现。

信息化已成为金融工具创新的主要源泉:在业务开拓方面,信息化已成为金融业增长的源泉因素,信息系 统的服务已经涵盖了银行所有核心业务流程。新的金融工具和服务方式的推行,往往是金融性质的市场行为同 信息技术相互耦合的结果。信息化为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提供了充足的信息和基于知识的量化评价,辅助了决策 行为,使金融产品的交易更为简单,从而扩大了金融市场。

中咨网(http:///)研究部总结我国银行业信息化发展的趋势

加强IT治理,提高信息化管理水平

未来几年,银行业要建立起适应数据大集中技术环境和银行组织变革要求的信息组织体系,合理配置科技 资源,努力构建面向业务、服务导向、分工合理、协作紧密、运作高效的专业信息化组织架构。

建立IT战略和计划的流程,保证IT战略与企业战略的一致性,确保IT技术投资决策符合银行远景。建立统 一的项目管控组织和制度流程,加强项目协调和管控,加强需求、方案设计、投产验证等关键阶段的管理,确 保项目过程的有效控制。建立统一的IT策略,推进企业IT技术标准化,统一IT架构,规范IT技术采用,提高效 率,降低成本。进一步完善供应商管理机制,加强供应商的有效控制,为银行信息化发展提供安全高效的外部 资源支持。

在完善IT运行管理的基础上,建立和完善服务级别管理、可用性管理等流程。尝试建立IT财务管理流程和 标准化的IT服务水平协议,实现服务交付,提升和展示IT服务的价值,努力实现银行IT运营管理从以技术为中 心的管理阶段向以服务为中心的管理阶段转变,降低信息化总体拥有成本。

建立“以客户为中心”的金融产品和服务渠道体系,提高银行服务水平

大力加强基于信息技术的金融创新,提高产品创新能力,实现由“产品为中心”向“以客户为中心”的转变。采用先进灵活的应用体系架构,加快应用整合,支持业务流程再造,缩短系统开发周期,提高产品交付能 力。进一步完善和拓展银行的服务渠道,提供方便、快捷、个性化的客户服务。加快渠道整合步伐,实现产品 “一次开发,多渠道部署”,以降低开发及部署成本,加快产品投产速度,提高客户满意度,增强市场竞争力。

完善银行业信息安全应急恢复体系,加强灾备中心的建设,保证系统的安全稳定运行

加强安全监控,进一步完善信息安全应急处置机制和信息通报机制,制订应急预案并进行演练,提升金融 信息系统预警、应急处置和恢复能力,保障金融业务的连续稳定运行。探讨建立银行业应急救援中心的可行性,加大应急技术支持和救援力度,加快业务的恢复速度,并最大限度地实现资源共享。

推进银行信息化标准规范建设

加强银行业技术标准化建设是未来几年信息化建设重要任务之一,要对现有的银行信息

6.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六

作者:临武统计局文章来源:本站原创更新时间:2012-2-20

2011年,临武县克服宏观经济环境偏紧、资源环境约束增大等不利因素的影响,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以“三县”建设为总揽,以“转方式、调结构”为主线,以“五个年”活动为抓手,保持了全县经济持续加快发展。

一、2011年国民经济发展情况

从国家宏观形势和当前临武县经济运行态势及存在的突出问题综合分析来看,临武县国民经济保持持续加快发展,实现了“十二五”良好开局。

(一)主要产业持续发展

2011年预计全县实现生产总值71.77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下同),比去年同期增长13.2%。

1、工业生产平稳增长。全年全县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实现工业增加值22.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6.0%,处于全市平均水平之上。从月度情况看,今年以来我县规模工业企业受国家政策影响较大,生产形势不稳定,月度增速波动较大,8月份还出现负增长。

2、农业经济平稳增长。经过上一轮价格上涨后目前农产品价格正处于下降通道,全年第一产业仍保持平稳增长。实现农林牧渔业增加值8.93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去年同期增长1.8%。

3、服务行业快速增长。全县第三产业实现增加值25.11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9.4%。实现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17.96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7.3%。

(二)投资较快增长

2011年全县完成固定资产投资40.4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23.4%,其中房地产开发投资延续投资惯性保持强劲增势。房地产开发投资比去年同期增长392%。但全县重点项目仅完成29.7亿元,完成年度计划投资的73.9%。

(三)各项收入增幅快速增长

1、财政收入增速较快。1-12月全县实现财政总收入7.02亿元,比去年同期增长40.1%。其中地方财政收入3.91亿元,增长46.7%。

2、城乡居民收入增长加快。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将达15836元,增长13.7%;农民居民纯收入将达5971元,比去年同期增长10.5%。

二、对2012年临武县经济发展的展望

对于2012年的经济发展形势,在国际经济形势复杂多变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日益明显,未来发展面临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风险加大,变数增多的情况下,宏观经济政策和发展形势值得我们密切关注。

(一)世界经济增长缓慢,国际环境趋向不利

展望2012年,全球经济活力正在减弱,经济下行风险增大。根据2011年9月IMF《世界经济展望》秋季报告预测,2012年世界经济将增长4%,与今年基本持平,其中,发达经济体将增长1.9%,新兴和发展中经济体将增长6.1%。一是主要发达经济体普遍增长动力不足。自2008年底金融危机爆发以后,全球发达经济体逐步陷入衰退到缓慢复苏的发展进程中,进入2011年欧美等国又受主权债务压力所累,发达经济体正在步入滞胀泥潭,部分发达经济体可能出现一至两个季度甚至更长时间的衰退。二是新兴经济体经济增速会有所放缓。国际市场大宗初级产品价格处于高位,新兴经济体通货膨胀压力依然较大,新兴经济体宏观经济政策普遍趋于紧缩,对经济增长的抑制作用逐步显现,新兴国家经济增速将呈放缓态势。因此2012年全球外贸需求总量大幅增长的可能性较小,对我县出口经济和工业生产将形成一定冲击。

(二)国内环境基本面仍然偏紧,经济增速可能放缓

一是从宏观政策层面看。今年控制物价较快上涨是国家宏观调控的首要任务,预计2012年,国家仍会继续执行积极财政政策和稳健货币政策,仍然不会大幅度放松房地产市场调控措施。2012年我国宏观调控需要继续积极处理好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和防止通货膨胀的关系,由于当前物价涨幅得到一定控制,明年国家宏观政策将会以调整经济结构为首要任务,将“十二五”规划的主题、主线落实到年度经济社会发展的计划中,通过深化改革进一步激发自主增长活力,为我国经济进一步从政策刺激向自主增长有序转变创造条件,首先将会加大力度淘汰落后产能,因此预计政策环境基本面仍然偏紧。

二是从经济增长前景角度看。我国发展进入新的历史阶段,仍处在重要战略机遇期,但是发展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仍然突出,制约科学发展的体制机制障碍依然较多。今年我国经济增速放缓的可能性基本上得到确认。随着国家经济结构调整这一首要任务的不断推进,以及房市持续调控以后可能出现的房价下降、房地产企业倒闭重组和地方政府财力减弱等因素叠加产生负面经济效应,明年我国经济增长速度可能会进一步放缓。

(三)我县微观环境将有所向好,但产业增长前景不容乐观。

一是从处境层面看。原材料、劳动力成本上升,用地用能和环境的约束力度加大,人民币继续升值和外贸壁垒风险不减,中小企业融资难的基本面难以有效好转,企业面临的经营环境依然严峻。但是随着换届工作的陆续结束,新的领导干部配套到位,齐心抓工作干事业的氛围会越来越浓,政府服务企业的环境会有所好转。交通电力不断改善,随着近年来的不断投入,制约临武的交通电力瓶颈已经逐渐解决,2012年桂武高速、临嘉二级公路、临连公路均通车投入使用。工业园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我县投资环境不断改善将吸引更多的投资和提升企业的发展热情。

二是从需求层面看。投资:“十二五”各项规划进入实质性实施阶段,重点工程建设进度会有所加快。基础设施领域投资会进入新一轮较快增长周期,房地产投资仍会保持较快增长。消费:国家扩大消费的系列政策对我县消费产生刺激作用,同时,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实施,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也将不断加大。

三、对明年我县经济预期目标的建议

根据我们对2012年经济发展趋势的初步判断,综合考虑今年各项指标值完成情况,展望2012年:基于农业增加值增速平稳、工业增加值增速有所上升、三产发展形势略低于今年这样的情形综合判断,我们认为明年全县生产总值增长的计划目标以14%左右为宜。

1、农业经济仍将保持平稳。若2012年我县不遭遇大的自然灾害,农林牧渔业经济发展基本仍保持平稳。预计农业将保持平稳发展,首先,粮食和蔬菜将保持平稳;第二,由于今年新建的几个大型养殖场生猪出栏,加上舜华鸭业公司的拉动,养殖业将有所增长,并带动第一产业的增长;第三,烤烟生产2012年生产目标快速增长;林业也会大幅增长。预计第一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将增长4.0%以上。

2、工业经济将平稳发展。2011年由于安全生产整治、锑浓度治理和三十六湾环境治理,我县矿山企业停产整顿近3个月,目前已经整顿到位,2012年煤炭和有色采选企业将保持正常生产。预计2012年我县工业生产仍将保持快速增长,但是工业企业存在的问题也不容忽视。第一,煤炭企业受产能影响基本已经饱和(每年120万吨左右),不可能大幅增长。第二,锡、铅锌等有色金属价格变化将对工业生产形成一定负面影响。2011年上半年煤炭和有色金属价格达到历史顶峰,下半年逐步下跌,预计2012年价格将继续下跌。对于以矿业经济为主的临武经济来说,价格下跌将影响矿山企业生产积极性,拉低GDP和工业增幅。第三,工资、土地等要素成本上涨进一步挤压企业利润空间,经济效益持续下滑会促使企业主动收缩生产规模。第四,2011年工业性投资持续低迷,2012年工业经济较快增长缺乏动力。今年工业性投资以矿山企业技改为主,明年除风电项目能产生效益外,基本上没有工业项目投产增效。预计工业将保持平稳发展,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不变价)将增长20%以上。

3、服务业形势喜忧参半。2012年服务业发展的环境会更加有利。但是目前我县服务业的主要增长极仍在交通运输、居民服务等传统服务业,金融业、房地产业、物流业、信息咨询服务等新兴行业仍处于起步阶段。明年全县商贸市场发展形势估计仍保持平稳,传统服务业领域由于进入门槛较低,管理人才缺乏,发展稳定性不足,增加值大幅度增长的可能性较小。预计第三产业增加值(不变价)将增长12%以上。

4、固定资产投资方面。根据2012年临武县市级重点项目的初步筛选,我县2012年市级重点项目50个,2012年计划投资62.54亿元,按照完成75%计算预计能完成47亿元。另外一些县级重点项目和新项目完成5亿元,我县2012年预计可完成52亿元,增长30%。

5、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随着城市化建设的加快实施,个税改革的不断推进、中央针对中低收入者的补贴力度不断加大、最低工资标准的不断提高,社会保障体系的不断完善,城乡居民收入也将稳步提高,居民购买力和消费意愿也将不断加大,将有力地推进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的快速增长,预计全县全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8%以上。

综上所述,预计2012年全县(GDP)将增长14%。

三、实现经济又好又快发展的政策建议

必须密切关注经济形势的变化,采取有效应对措施,积极谋划新时期的发展思路,加快推进“转型发展、创新发展、跨越发展”进程。

(一)加快结构调整步伐,促进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型

大力推动“双轮”驱动战略,努力实现产业转型。一方面要做强矿业,继续保持矿业经济拉动。坚持按照“打非、整合、加工”的思路,年内完成铁砂坪矿区、泡金山矿区资源整合,理顺香花岭锡业公司股

权。做大做强湘香锡业、湘桂公司、聚鑫锰业等成长型有色金属加工企业。一方面要走出矿山,实现新增产业推动。一是做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以新能源、电子信息、机械制造等新兴产业为重点,大力扶持东佳电子、高新电子、宏业数控、湘电和华润风电等新兴企业。二是做强特色农业产业。重点扶持舜华鸭业、金福科技、小徐瓜瓜、沙田牛巴等企业做大做强,积极发展特色农业、生态农业、休闲农业和外向型农业。三是做活第三产业。大力发展以房地产业、商贸娱乐业等为主体的城市经济,以汽车运输为主体的物流经济,以西瑶绿谷国家森林公园开发为主体的旅游经济。通过转型发展,把临武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发展优势、民间资金优势转化为产业投资优势、区位优势转化为商贸流通优势,真正打造成为经济活跃的“特色县”。

(二)加快基础设施建设,着力优化环境。

一是突出交通建设。加快推进桂武高速、临连公路等对外通道建设,实施重要乡道升级改造工程,真正建成对外大畅通、对内大循环的交通网络。二是突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深入开展“水利建设年”活动和新一轮农网改造工程。三是突出产业承接。紧紧抓住国家、省市政策机遇和京珠复线开通的重大机遇,主动融入郴资桂一体化辐射圈,积极对接珠三角,推进大招商,全力招大商。四是突出制度建设。开展“制度建设年”活动,规范行政行为,提升队伍素质,提高工作效率,推进依法行政。

(三)强化项目管理,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重点项目的建设不仅是确保投资持续较快增长的关键,也是今后国民经济发展的关键,全县必须下大力气,花大精力做好重点项目建设。一是拓宽项目投融资渠道。随着国家货币政策的收紧、清理地方融资平台政策的实施,临武投资项目的融资压力加大。要抓住国家对水利设施、保障房、“三农”等领域重点建设的机遇,积极争取更多国家投资。要放宽投资限制,加大对民间投资的支持力度,调动民间投资的积极性。根据项目的风险特点、回报要求、项目类型等特征,多元化筹集项目建设资金。二是改善施工环境。依法打击强揽工程、阻工等违法行为,规范市场秩序,及时化解拆迁矛盾;加强建设质量监管,查处非法违法建设项目,进一步优化项目施工环境。三是全力推进项目建设。为进一步加快项目建设进度,建议由发改局牵头每月召开项目调度会,明确单位责任,各项目牵头单位或部门加快未动工项目开工准备,努力缩短前期准备工作时间。特别是对未确定开工时间项目要尽快明确开工时间,争取提前开工;加强已动工项目的施工组织和协调管理。抓住黄金施工时间,强化施工单位、管理单位和项目所在地的协调配合,大力推进项目建设进度,并按建设进度完成投资;进一步强化项目保障服务。不断优化缩短项目审批、招投标、开工手续办理时间,加强项目业主与安监、环保、质检等部门之间的衔接,提倡上门服务、约时办理。

(四)加大民生工作力度,改善人民生活水平

7.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七

1 2011年装载机行业回顾

不平凡的2011年, 中国装载机行业的大起大落, 喜忧参半, 对整个行业影响巨大。

1.1 短暂的狂增猛长创下年度最高纪录

2011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共销售装载机258678台, 比以前最高的、“疯狂”增长的2010年又净增了30142台, 净增量超过了2001年以前任何一年全年的总销售量。在基数很大的情况下, 增长率仍超过了两位数, 达13.5%。其中国内市场共销售220969台, 同比增长8.6%;出口装载机38489台, 比以前最高的2008年净增了13055台, 增长51.3%。出口创汇金额达16.59亿美元, 比以前最高的2010年净增7.37亿美元, 增长79.9%。可见, 2011年中国装载机行业无论是制造企业销售量、市场总销售量, 还是出口量或出口创汇金额均又一次创造了中国装载机行业史上的最高纪录!因此, 2011年中国装载机全行业从年底结果来看, 仍是一个阳光明媚、春意盎然的好年景!

表1列出了2011年中国装载机行业主要企业销售及与2010年对比情况。

从表1看, 前4家龙头骨干企业, 2011年销售量比2010年均有不同程度增长, 4家合计增幅高达15.6%, 高出行业平均增幅2.1个百分点, 高出其它14家主要企业4.6个百分点, 比一般企业高得更多。因此, 2011年市场向4家龙头骨干企业集中十分明显。在这一年中, 龙工继续保持行业第一, 柳工、厦工首次突破了4万台。第4名的临工表现突出, 2011年销售量首次突破了3万台, 达38 824台, 比2010年大幅度增长了34.6%, 是行业平均增幅的2.6倍。临工通过这两年的连续大幅度超高速增长, 已与原3家龙头骨干企业相差无几, 照此下去, 临工很快就有可能成为前3名龙头骨干企业。2011年中国装载机行业集中度已大大提高, 一般企业已不具备与主要企业争夺市场的能力, 行业向好的方向发展明显。2011年许多主要装载机企业都创造了自己的历史之最, 特别是前4家龙头骨干企业都迈上了一个新台阶, 都创造了最高纪录, 并都进入了世界前5名之列。

注: (1) 本表数据来源于相关统计及作者调研, 可能与正式统计数据稍有出入, 但差别不会很大, 不影响对行业的分析。2010年的数据就按正式统计数据作过调整, 所以与去年提供的稍有差别; (2) 本表数据不含全机械传动的农用小型装载机及滑移转向装载机, 像山东常林有1000余台农用小装就未计算在本表中。 (3) 进出口数据来源于海关统计

1.2 长时间的低迷令许多企业的苦不堪言

2011年中国装载机行业由于一季度的狂增猛长, 使全年的结果看起来大获丰收。但因短暂的狂增、长时间的低迷, 使过大产能的许多企业及整个行业惊喜之余盲然无措, 许多企业叫苦不迭。

图1是中国装载机行业2005~2011年按月销售量走势。

从图1可以十分清楚地看出, 2011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在国家实施宏观调控的背景下, 与整个中国工程机械行业一样呈现出前高后低的趋势。与2008年的那种前高后低相比, 只能说2011年是前高后平或前高后缓。因2011年后9个月的走势与2010年同比基本持平, 有5个月高于2010年, 有4个月低于2010年, 从9个月总体上看基本持平, 还微增了1.6个百分点。但人们的反应为什么这么强烈呢?这可从两个方面加以说明:首先从图1看, 从2005年甚至更早, 到目前为止, 中国装载机行业总趋势基本上是成波浪式一年高过一年地一直向前发展, 在这种形势下, 中国装载机企业、特别是主要企业一直在扩大产能。每年最大销量都集中在3 月份, 每年3 月份形成一个像“珠穆朗玛峰”似的峰顶, 然后逐步降低, 有时甚至最高与最低要差2~3倍。许多企业为抢3月份最高峰这个市场, 把产能搞得大大的, 目前主要装载机企业实际最高月产量已达到4000~5000台以上。这么大的产能, 在销售量低的月份人员、设备没法处理。另一方面再看2011年一季度、特别是3月份, 更是高得出奇。许多企业欣喜若狂, 使尽全部力量加大生产, 大量储备产品, 想抢抓更多的市场份额, 期望值非常高。但一到4月份突然间却急转直下, 市场远远低于人们的预期, 一直下落至低于2010年同期。后8个月有小幅升降, 基本与2010年持平, 人们期望的市场转暖再也未能出现, 好像是寒冬腊月真的到了。因3月份到4月份市场变化太大、太突然, 好像从40度的大热天, 一下跌至零下的冰窟中。这是大家始料未及, 一点思想准备也没有。这给许多装载机企业、特别是主要企业带来了极大的麻烦。那么大的库存怎么办?那么大的产能停下来, 哪怕是停一部分, 人员怎么办?库存太大占用了流动资金, 而流动资金不足又怎么办?等等, 许多装载机企业、包括上下游企业都感到苦不堪言, 因此使整个行业都觉得好像是寒冬腊月到了。许多企业为摆脱这种痛苦, 采取了低首付、甚至零首付等不正常竞争措施, 使许多企业更加困难。

实际上2011年同比净增加了3万多台, 又创造了多个历史之最。同时还完全不像2008年那样大幅度下滑, 而是下降的后9个月与大幅增长的2010年后9个月基本持平, 怎么能说是寒冬腊月呢?既不是寒冬腊月为什么又感到那么痛苦呢?原因很简单, 就是过大的产能在市场发生巨大变化时无法适应而引起的。

2 2012年行业销量将下降

展望2012年, 中国装载机行业上半年仍将持续2011年的低迷走势, 在逐步回暖的情况下, 预计下半年将回暖上升。在这种情况下, 波浪式向前发展的低谷有可能出现在2012年, 估计2012年很可能会低于2011年, 但降幅不会很大, 与2011年基本持平或略有上升的可能也是存在的, 这些从中国装载机行业历年销售量走势完全可以说明。图2是1989~2011年中国装载销售量发展走势。

从图2可以看出三点。

第一, 中国装载机行业呈波浪式向前发展, 这次波谷可能出现在2012年。1989~2011年间有1990年、1994年、2009年3次波谷。这3次波谷都是因上一年1989年、1993年、2008年国家实施宏观调控使下一年下降而出现的。2004年也是宏观调控年, 但2005年并未出现波谷, 是因2004年调控力度较小, 同时2005年仍处高速发展年。这说明一般情况下宏观调控之年会出现波谷, 但也有例外。2011年又是一次有影响的宏观调控, 2012年极有可能出现波谷。从实际看, 因2011年一季度狂增猛长的幅度太高, 2012年一季度仍处低迷中, 因此2012年一季度比2011年一季度相差会很大, 以后回暖上升的增幅不足以弥补一季度的差距, 这样2012年全年的销售量就会低于2011年。因此从历史及实际看, 2012年都极有可能下降, 成为又一个波谷年。但因国家这次调控有度, 2012年即或是下降, 降幅也不会很大。

第二, 2012年也有可能类似于2005年不会出现波谷。因这次宏观调控国家实施的是调控中求发展, 总的形势是“稳中求进”。下半年在调控稳定后, 如果没有特殊情况出现, 国家有可能采取一些加快发展国民经济与基础设施建设速度的措施。在这种情况下, 回暖上升的增幅有可能弥补或大于一季度的差距, 这就使2012年全年的销售量有可能与2011年相当或略高 (这种可能性有, 但不会很大) 。下半年即或是有增长增幅也不会太大。

第三, 中国装载机行业仍处波浪式向前发展的上升期, 波浪到顶的情况还并未出现。从图2中看, 中国装载机行业不说到最高顶, 就是到最高顶前的平缓过渡期也还未见到, 因中国的城市化及大规模基础设施建设还要持续相当长时间, 同时出口也处于初级发展阶段, 也还有相当大的发展空间。因此, 中国装载机行业还有相当长时间的发展上升期, 下一浪的浪峰可能会出现在2013年。

3 机遇与挑战并存

2012年整个装载机行业发展减速, 将会给行业带来巨大的挑战。但也会给行业带来少有的进行产业及产品结构调整的时间和空间, 对整个行业来说又是一个难得的发展机遇。

3.1 对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012年中国装载机行业增速放缓, 全行业处于波谷期, 对整个装载机行业将带来巨大的影响。因前几年的高速增长, 几乎所有企业都大规模增加了产能, 使整个行业产能大大过剩, 当2012年市场减速时这过大的产能更无法消化, 对整个行业十分不利。首先是企业过大的产能闲置, 人员、设备无法销化, 使企业处于两难境地。其次, 企业销量减少, 效益下滑, 对企业的发展及各项工作的开展都将受到巨大影响。特别是因产能过大, 市场容量有限, 各个企业都想把自己的产品卖得更多, 有可能使一些不正当竞争手段死灰复燃, 这对企业及对整个行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同时产销量大幅度下滑, 还会波及到上下游产业。因生产不足, 有些主机企业会收回一部分由配套件企业生产的产品, 使配套件企业更加困难。从2011年下半年以来, 许多下游企业都感到经销困难, 有的实力不强的经销商, 有停业退出的可能。因此, 2012年在行业低迷的情况下, 给行业带来了巨大的挑战。

2.2 给行业带来了发展机遇

机遇总是与挑战并存。2012年在市场低迷给行业带来巨大挑战的同时, 也会给企业及行业带来巨大的发展机遇。因前几年的高速发展, 各企业的产能已足够大了, 在这市场平缓的情况下不再为产能奔波, 可以腾出手来进行多年梦寐以求的产品质量的提升、产品结构的调整及产品技术的升级, 为迎接下一轮新的发展高峰期的到来而作好充分准备。

在提高产品质量方面, 重点是实现精细、精益生产。彻底改变那种粗放型的生产方式, 从而可真正突破装载机可靠性这个难关。

在进行产品结构调整方面, 重点是突破大型装载机这个难关。到目前为止, 中国大型装载机市场主要仍为国外企业所占领。比如许多主要港口的装载机、特别是大型装载机目前绝大多数都是被卡特、小松、沃尔沃等所占领。内蒙古的黑岱沟、准格尔等特大型煤矿所用的几百万、甚至几千万元人民币一台的特大型装载机基本上清一色用的是勒图尔勒的产品。这些产品数量比3t型、5t型要少得多, 但价值、利润却高得多得多, 一台顶几台、几十台、甚至几百台。如果哪个或哪些企业能突破这样的产品, 生产上就可以有序地、从容地进行, 就可以从拼数量、拼高峰期的痛苦中解脱出来。因此, 在这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就给予了企业去潜心钻研与突破这些大型、特大型装载机的机遇!

在技术方面有充分的时间及力量, 以绿色革命为突破口, 来促进产品的升级换代。在核心部件、传动部件方面, 目前中国装载机主要用的仍然是已经沿用了几十年的双涡轮液力机械传动, 这种传动系统对中国装载机行业做出过巨大贡献, 直至目前仍在发挥巨大的作用。但该系统的一个致命弱点是效率低, 与目前的绿色环保发生了巨大的冲突, 急需改进与技术升级。以前因忙于搞产能, 没有那么大的精力来钻研如何改进、技术升级?目前正好可以大规模研究已经出现的改变匹配来提高效率、降低排放。也还可以大规模地研究已经出现的更节能的混合动力装载机, 同时还可以潜心钻研更节能的、更新换代的新型传动系统。另一个核心部件是液压系统元部件。以前液压系统是定量齿轮泵驱动、普通分配阀操纵的定量液压系统。这种定量液压系统比负荷传感变量液压系统能量消耗要高10%~15%以上, 因此中国装载机节能减排最有效的方法是采用升级换代的负荷传感变量工作液压系统来取代传统的定量工作液压系统。以前未采用该系统主要是该系统元件变量泵及负荷传感分配阀没有国产件, 进口是天价, 市场不接受。目前给了有能力的主机企业及相关配套件企业机遇, 可以腾出手来研究。该变量泵国产件已经出现, 售价比进口件要低一倍以上, 只要大力突破可靠性及投入批量生产即可大量供应市场。另一个是负荷传感分配阀, 目前已有国产配套件企业在原有分配阀的基础上设计独创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专利的负荷传感元件, 即新型的负荷传感分配阀。这种负荷传感分配阀比原分配阀增加成本不多, 功能完全一样, 一旦成功完全可以被市场接受, 实现大批量配套。因此, 2012年在这市场低迷的情况下, 给中国装载机突破关键核心元部件、实现产品技术升级换代带来了极好的发展机遇!

8.我国医药行业现状分析及2011年展望 篇八

一、2013年行业经济运行情况

(一)行业经济实现平稳增长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实现了平稳增长。统计局数据显示,全年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4%,高于上年1.1个百分点,其中化工行业增幅12.3%,同比加快0.2个百分点。从运行过程上看,上半年行业经济有较明显波动,下半年转入平稳增长。一季度全行业增加值同比增长9.0%,上半年为9.1%,其间最低月累计增幅为8.8%;7月份上升至9.4%,此后一直稳定在这一增长幅度,经济运行总体平稳。

主营业务收入增长基本稳定。2013年,全行业规模以上企业28652家,实现主营收入约13.32万亿元,同比增长9.0%。分季度来看,一季度全行业收入增幅最高,同比达9.5%,上半年为9.3%,前三季度为9.0%,全年增幅9.0%,较上年回落约1.9个百分点。2013年,化学工业主营收入增幅12.7%,比上年加快0.2个百分点。

行业生产保持增长。2013年,全年全国原油产量2.08亿吨,同比增长1.7%;天然气产量1129.4亿立方米,增长9.1%。原油加工量4.76亿吨,同比增长3.3%;成品油产量(汽、煤、柴油合计)2.96亿吨,增长4.4%。乙烯产量1622.5万吨,同比增长8.5%;烧碱产量2854.1万吨,增长6.5%;化肥产量7153.7万吨(折纯),增长4.9%;合成树脂产量5837.0万吨,增长11.0%;轮胎外胎产量9.65亿条,增长7.2%。

(二)经济效益明显改善

2013年,石油和化工行业利润和收入均实现了增长,而上年利润则为负增长。同时,企业亏损状况也有显著好转,盈利能力稳中回升,行业整体效益明显改善。

利润实现增长,化工行业贡献最大。2013年,全行业实现利润总额8643.5亿元,增幅5.7%,略低于先前预期,主要受油气开采业大幅下降拖累。其中,化学工业对利润增长的贡献率最大,达99.6%,利润总额占比近50%,利润增长的结构不断改善。

化工行业中,农药、橡胶制品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有机化学原料)利润增速较高。2013年,农药制造业利润同比增幅30.8%,位居化工各大子行业增幅之首;橡胶制品业利润增幅21.7%,居第二;基础化学原料制造利润增速为18.7%(其中有机原料增幅26.8%),排名第三。从对化工行业利润增长的贡献率看,专用化学品、基础化学原料(主要为有机原料)和橡胶制品占前三位,分别达到36.0%、32.3%(其中有机原料为26.1%)和24.1%;占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的比重依次为27.8%、21.9%和14.5%。

(三)行业出口逆势增长

2013年,面对世界贸易增长放缓,贸易壁垒和摩擦加剧等复杂严峻的外贸形势,行业出口实现逆势增长。海关数据显示,全年实现进出口总额6506.2亿美元,同比增长2.0%,占全国进出口总额的15.6%,其中出口1803.2亿美元,增长3.9%,比上年加快3.1个百分点,占全国出口总额的8.2%,2008年以来,出口增长首次超越进口(1.4%)。

橡胶制品出口一枝独秀。2013年,橡胶制品出口金额478.9亿美元,同比增长9.2%,增幅比上年提高2个百分点,占石油和化工行业出口总额的26.6%,是行业贸易顺差的主要来源。在其它主要出口产品中,农药和成品油出口额大幅增长。增速分别达到31.0%和30.1%,分别占全行业出口总额的2.1%和9.2%,均较上年明显上升。2013年,化肥出口1941.3万吨(实物量),同比增长7.0%,出口总额63.1亿美元,下降14.1%。

贸易国进一步拓展,区域结构继续改善。近年来,石油和化工行业对外出口地不断扩展,2013年,上升至230个国家和地区,较上年又增加5个,遍布全球各地。在贸易面拓展的同时,区域贸易结构也得到改善。传统出口最大目的地美国、中国香港、日本等国家和地区占比继续下降,金砖国家和其他发展中国家占比持续上升。数据显示,2013年对美出口额占比为14.5%,较上年下降0.3个百分点;对香港地区出口额占比7.3%,同比下降0.6个百分点;对日出口额占比降至5.9%,降幅最大,达0.8%。对金砖国家出口占比保持稳中上升趋势,2013年占比首次超过11%,较上年提高0.2个百分点。2013年出口增量主要来自其它地区和发展中国家。

(四)投资结构继续深化

2013年全行业固定资产投资增长19.5%,基本符合预期。三大投资领域中,对化学工业的投资明显减缓。据统计,当年油气开采、炼油业投资增幅分别达33.3%和27.9%,均较上年大幅加快;而化学工业增速只有14.6%,为历史最低增幅之一,也是近些年来首次低于油气开采和炼油业增长。

从化工各领域看,有机化学原料、涂(颜)料制造等精细化学品和合成树脂投资增长较快。2013年,上述三个领域投资增幅分别达到27.1%、28.2%和29.7%,均大大高于化工行业平均增速;占该行业投资比重分别为19.9%、6.1%和7.1%,也均较上年上升,投资继续向技术含量较高、附加值较高的领域倾斜。同时,一些过剩行业投资持续回落。2013年,无机酸行业投资增幅只有1.6%,无机碱则是下降11.9%,磷肥行业投资降幅更是超过22%。

二、当前行业经济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一是部分行业产能过剩问题依然突出。最新数据显示,2013年,尿素产量装置平均利用率维持在80%左右,即便如此,由于产能释放过大,供需失衡,市场竞争十分激烈,价格持续走低。监测显示,尿素市场年均价只有1920元/吨,三年来最低,同比跌幅达13.4%;受此影响,氮肥行业效益大幅下滑,利润同比降幅达51.4%。无机盐、无机碱行业市场竞争更为残酷,价格连连下挫。全年烧碱装置平均利用率在75%左右,纯碱装置平均利用率80%上下;烧碱(片碱)市场年均价为2650元/吨,同比下跌18.4%,液碱(32%离子膜)均价706元/吨,跌幅23.3%;纯碱(重灰)市场年均价1440元/吨,同比下跌7.1%,轻灰均价为1340元/吨,跌幅8.7%。2013年,无机盐行业利润由上年大幅增长15%转为下降2.3%。数据还显示,2013年聚氯乙烯装置利用率不足65%,甲醇更低,不足60%,聚氯乙烯和甲醇价格长期低位徘徊,行业处于亏损边沿。部分行业的产能过剩,已成为影响全行业结构调整和经济平稳运行的突出风险。endprint

二是成本管理差距较大。统计数据显示,2013年,化工行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87.0元,同比增加0.41元,高出全国规模工业100元主营收入成本1.73元,差距很大。盈利能力也明显低于全国规模工业平均水平。2013年,化工行业主营收入利润率为5.32%,全国规模工业为6.11%,低了0.79个百分点。

三是创新能力还不能适应产业结构调整的要求。海关数据显示,2013年,我国净进口有机化学品达2733.7万吨,同比增长11.0%;净进口合成树脂2703.8万吨,同比小幅下降2%,但却是当年国内合成树脂总产量的46.3%。两者之和超过5400万吨,如此巨大市场,我们却长期徘徊在外围。从进口来源地看,主要来自中东地区的伊朗、沙特,以及周边的韩国、日本和我国台湾地区。我产品无论是在质量,还是在品种、档次上与上述国家和地区都存在很大差距,尤其是有机化学原料领域,质量和技术差距近年来有扩大的趋势。关键在于我们企业创新意识、创新能力较差,这种现况应引起行业内的高度重视与反思。

四是安全环保形势严峻。2013年,有关行业安全生产和环境责任事故频发,据不完全统计,仅下半年来较大事故就多达15起,给人民生命财产造成巨大损失,也给行业发展带来不利影响。短期内,安全环保将会大幅提高行业的运营成本,并对经济增长产生重大影响;但长远看,对行业转型升级,提高经济运行质量意义深远。

三、2014年主要指标预测

展望2014年,随着全面改革的不断深化,新型城镇化建设和农业现代化的推进,以及环保产业的崛起和国家创新驱动战略的实施,都将为石油和化工行业提供新的需求,创造新的经济增长点。内需将是石油和化学工业保持长期平稳较快发展的不竭动力。

根据当前宏观经济发展状况以及行业经济运行趋势,预计2014年石油和化工主要产品市场需求将保持适度增长,行业价格总水平较今年持平或有所反弹;行业经济运行总体保持平稳。

初步预测,2014年石油和化工行业主营收入约14.56万亿元,同比增长9.5%;其中,化学工业主营收入约为8.93万亿元,增长10.5%。

2014年,预计全行业利润总额约9400亿元,增幅约8.5%。其中,化工行业利润总额约4800亿元,增幅约11.5%。

2014年,预计原油表观消费量约5.1亿吨,同比增长4%;天然气表观消费量约1840亿立方米,增幅13%;成品油表观消费量约为2.96亿吨,增幅3.5%。预计主要化工产品表观消费总量增幅约5%。其中,化肥表观消费量约7100万吨,增幅4.5%;乙烯表观消费量约1954万吨,增长9%;甲醇表观消费量约3530万吨,增长7.5%;烧碱表观消费量约2800万吨,增幅6%;合成材料表观消费总量约为1.48亿吨,增幅4.5%,其中合成树脂表观消费量约9100万吨,增幅7.5%。

上一篇:爱国诗歌《我的祖国》下一篇:大学部门2011~2012工作总结及策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