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2025-01-15

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共14篇)

1.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一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见修辞手法的作用

比喻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比喻的作用主要是: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

(2)比拟的种类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2)借代的种类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宝剑锋从磨砺出,1梅花香自苦寒来。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

*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科

8.反问

“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

(1)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2)用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例如:“难道不是我们劳动群众创造了人类世界吗?”

小学知识积累少壮步努力,老大徒伤悲。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学习修辞常识的目的是为语言实践服务。首先能在语言中辨识各修辞方法,继而理解其适用效果;同时要会用这些修辞方法,提高运用语言的能力。修辞方法又称修辞格。据专家研究,汉语修辞格可达70种之多,常见的有10多种。

(1)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比喻词都不出现。如:燕雀安知鸿鹄之志!

(2)借代。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如: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

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

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

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

(3)比拟。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后者称之为拟人。如: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

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

(4)夸张。: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

③太阳刚一出来,地上已经像下了火。(与后一事物“下火”夸张到几乎是同时出现,有人称此种夸张方式为超前夸张)

(5)对比。: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6)对偶。用结构相同或相近,思。如: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③欲穷千里目,流水对)

④望长城内外,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

(7)排比。(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前进!前进!前进!

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

反语。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

(10)反问。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如: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

(11)设问。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如: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

此外,教材中出现较多的修辞方法还有:引用、双关、顶针(或称“联珠”)、呼告、叠字、警策、通感、婉曲、讳饰等。

2.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二

一、比喻

比喻是指不把要说的事物真实地说出来, 而用另外的与它们相似的事物来表现的修辞方式。它的作用是使语言精练、形象、生动。从表现形式看, 可分为明喻、隐喻、转喻等修辞格。

1.明喻 (Simile) 。为了鲜明、形象地刻画某一事物, 人们常将具有某种共同特征的两种不同事物加以对比, 用另一种事物比仿要说的事物, 这种对比在修辞上叫明喻。

明喻的特点: (1) 大都用as, like等比较手段。 (2) 它包括两个相关成分———本体 (Primary term) 和喻体 (Secondary term) 。 (3) 两物在性质上十分不同, 但在某一方面相似。

一般来说, 同类事物的比较不构成修辞格, 只有不同类的事物相比拟, 才引起联想, 构成修辞方式。例如:如果我们把camel比作ship, 把camel称作the ship of the desert (沙漠之舟) , 那就是修辞方式了。

2. 隐喻 (Metaphor) 。指根据两个事物之间的某种共同的特征 , 把一个事物的名称用在另一个事物身上, 说话人不直接点明, 而要靠读者自己去意会的比喻。

隐喻的特点: (1) 隐喻的比较关系通常是隐蔽的。比如:He is a mule.He is stubborn. (他是头骡子, 他很倔强。) 句中的is a mule就是一个隐喻了。它不说like (像) , 而是直接用mule来称谓he。 (2) 隐喻简练, 比较含蓄, 表现力更强。

总的说来, 隐喻比明喻简练, 比较含蓄, 更有余味, 因而表现力比明喻更强, 使用得也更多。

3. 转喻 (Metonymy) 。指以联想的方式表达所说事物与所指事物之间的关系, 说及一物必然使人联想到另一物的修辞手法。

转喻不同于隐喻, 转喻是同类事物之间的比拟, 而隐喻则是不同类事物之间的比拟。

转喻中也包含本体和喻体, 两者之间是一种借代关系。如:She was a girl who excited the emotions, but I was not the one to let my heart rule my head. heart与head为喻体, 本体为emotions。因此, 转喻有具体、形象、含蓄和幽默等特点。

二、拟人 (Personification)

指把没有生命的事物比拟作有生命的东西, 赋予它们人的特性、思想和活动的修辞方式。拟人在童话、神话、诗歌、寓言和散文中用得较多。

拟人的特点: (1) 易于深刻地描写事物, 充分抒发感情。 (2) 易于给读者或听众以鲜明生动的印象。

拟人的作用: (1) 把自然现象或物拟人化。 (2) 把机器和用具拟人化。 (3) 把动物拟人化。 (4) 把抽象的事物或概念拟人化。

拟人与比喻在某些情形下似乎没有什么区别。实际上, 比喻意在“以此喻彼”, 拟人意在“以此拟彼”。不过, 拟人只限于以物拟人。

三、夸张 (Hyperbole)

用主观的眼光去渲染、铺饰客观事物, 故意言过其实的表现法, 叫做夸张。修辞上的夸张不同于说假话, 夸张只是为了加强语言的力量。夸张的性质重在表达感情深切的情意, 不重在客观事实的记述。

夸张的方式: (1) 用数字夸张。如You write ten times better than any man in the congress. 此句中ten times better意在夸大, 强调写得好。 (2) 用形容词的最高级进行夸张。如The camels are the largest and finest he has ever seen, and in superb condition.用“最大、最好”描写骆驼。 (3) 利用名词和动词夸张。如Her beauty made the bright world dim, and everything be - side seemed like the fleeting image of a shade. 这个句子用夸张的手法描写了她的漂亮。

夸张不仅用于文学作品中, 而且也常用于日常生活中。如:I would give the world to see you. (我十分想见到你) I was scared to death. (我吓死了)

夸张与比喻、拟人等有密切的关系, 它往往是通过比喻或拟人的方法来进行的。

3.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三

一、考点梳理

(一)考点知识

1.比喻

(1)概念:比喻就是“打比方”,即用跟甲事物有相似之点的乙事物来描写或说明甲事物的一种修辞格。

(2)结构:一般由三部分组成,即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喻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性词语)组成。

(3)条件:①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否则不能构成比喻。②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4)种类:①明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联结。②暗喻。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喻词“是、成了、变成”等联结,有时暗喻不用喻词。③借喻。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例如: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④博喻。

(5)作用:①具体、形象、生动。如:柳妈打皱的脸也笑了起来,使她蹙缩得像一个核桃。②浅显易懂。如:小石头可以砸破大水缸——比喻小的可以战胜大的。③表达感情。如:地下“乌龟”(坦克)乱爬,头上“乌鸦”(飞机)成阵。

2.比拟

(1)概念:比拟是把甲事物模拟作乙事物来写的修辞手法。包括把物当作人来写(擬人);把人当作物来写(拟物)和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拟物)三种形式。事实上,前一种形式是把事物“人化”,后两种形式则是把人“物化”或“把甲物乙物化”。

(2)作用:①色彩鲜明。②描绘形象。③表意丰富。

3.两者的区别

(1)比拟是仿照“拟体”(被模拟的事物)的特征模写本体,重点在拟;比喻是用喻体比方本体,重点在“喻”。

(2)比拟中,本体和“拟体”彼此交融,浑然一体,本体必须出现,“拟体”一般不出现;比喻的本体和喻体一主一从,本体或出现或不现,而喻体必须出现。

如:圣马克堂是方场的主人。(比喻)圣马克堂热情地迎接着八方游客。(拟人)

(二)考查角度

一是修辞手法的恰当运用,二是修辞作用的正确理解,三是修辞类型的准确判断。

(三)考查内容

从取材来看,能够作为修辞题材的,主要是那些叙述或抒情方面的语段。考查中一般以《考试说明》中规定的九种常见的修辞手法为主,而尤以比喻、比拟、排比三种最为突出。

(四)考查形式

一般多以主观表述题的形式出现,常与仿用句式、扩展语句、语言表达等结合在一起进行考查。

二、答题方法

1.熟悉比喻与比拟等修辞格的特点。虽说单独考查修辞格的可能性不大,但熟悉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及易混修辞格的区别是运用修辞手法的前提。

2.掌握比喻与比拟修辞格的意义与用法。掌握修辞手法的主要目的是提高鉴赏文学作品的能力和运用修辞手法更好地表达思想情感。

3.提高联想、想象等思维能力。语言是表达思想的工具,而思想是思维的结果。近年来对修辞手法的考查,既考语言运用能力,也考思维能力。考生要回答得出,回答得正确,首先要想得出,想得正确。有些考生想不出恰当的比喻,不是因为不懂得比喻手法,也不是语言表达能力差,而是思维能力不够,想不出恰当的喻体,也不知表达怎样一个主题。因此,考生要提高修辞运用能力,关键是要提高思维能力,尤其是联想和想象能力。

4.紧扣辞格作用,结合语境作答。解答修辞类试题,除了要抓住各种修辞格的本质特征及其作用加以精准的赏析,更重要的是结合句意来理解,看清题目的要求,然后分析所给的语句,弄清其在内容、句式、用词、色彩、语气等方面的特点。不仅要分析辞格对表现描述对象的作用,还要体会命题人的思想意图。

【同步突击】

1.请从“知识”“兴趣”中任选一个为内容,仿照下面的示例写两个句子。要求每个句子都采用比喻的修辞方法。两个句子之间在语意上形成对比。

时间,是海绵里的水,只要你勤奋地挤,总会有所收获;

时间,是掌缝中的沙,如果你不太在意,就会全都漏光。

答:

2.对下列句子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江上的景色越发奇丽。两岸都是悬崖峭壁,累累垂垂的石乳一直浸到江水里面,像莲花,像海棠叶,像一挂一挂的葡萄,也像仙人骑鹤……说不定你忘记自己在漓江上了呢!

——此句运用了多个比喻句,写出漓江两岸石乳的千姿百态,进而表现了漓江景色的奇丽。

B.我们总希望一切都是完美的,总希望所有的机缘都能在同时出现,总希望整条路上都是风和日丽、鸟语花香。却没想到,追求完美的我们,本身就是一种不完美,一种极端的不完美。

——句中三个“总希望”领起的排比句强调了“我们”对“完美”的希求以及对完美难以得到的深深惋惜。

C.海与山绸缪在一起,分不出,是海侵入了山间,还是山诱俘了海水;只见海把山围成了一个个的半岛,山呢,把海围成了一汪汪的海湾。

——此句运用了拟人手法,形象、生动地表现了海、山浑然一体的优美意境。

D.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句中用具体而又可感的“骨头”代替实际存在却不可触摸的抽象精神,给人以形象、深刻的感受。

3.下面没有运用比拟手法的句子是( )

A.烟囱发出呜呜的声响,犹如在黑夜中哽咽。

B.被暴风雨压弯了的花草儿伸着懒腰,宛如刚从睡梦中苏醒。

C.远处林舍闪闪发亮,犹如姑娘送出的秋波,使人心潮激荡。

D.偎依在花瓣、绿叶上的水珠,金光闪闪,如同珍珠闪烁着光华。

4.仿照下面的例句,以“玫瑰花和玉兰花”为内容,写两个拟人句。(不超过60字)

示例:梨有五月鲜,苹果有老花甜,阳光斑斑点点筛落枝叶间,映照着累累果实,五月鲜已经羞红了脸,老花甜已经笑脸迎人。

答:

5.仔细阅读下面的介绍,请按要求写广告词。

日前,某传媒公司出版了《桂林的山水——世界的桂林》一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桂林的山水以及桂林的山水文化,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视觉美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旅游工具书。

用比喻句(不超过30字):

6.请以“都市”“高楼”“灯火”“人群”为描述对象,用拟人、比喻的手法写一段话,表现都市的扩张、繁华以及个人的渺小、孤独。(不少于60字)

答:

7.用拟人和描写的手法将下面的文字补充完整。

虽然狂风暴雨,打得小草东倒西歪,可是雨过天晴,

8.分析下面一段文字的手法特点和表达效果。

河流在洪水季节获得了尊严,它每隔几年用漫溢流淌的姿势告诉人们,河流是不可轻侮的。如果你站在某座横跨河流的桥上俯瞰秋天的流水,你会注意到水流的速度。水流的热情足以让你觉得震撼,那是野马的奔腾,是走出囚室的思想者在旷野中的一次长篇演讲;那是河流一年一度的倾诉。它告诉河岸,水是自由的不可束缚的,你不可拦截,不可筑坝,你必须让它奔腾而下;河流告诉岸上的人群,你们之中,没有人比水的信仰更坚定。河流的信仰是海洋,多么淳朴的信仰啊,海洋是可靠的,它广阔而深邃的怀抱是安全的。

答:

9.阅读下文,完成文后各题。

要问我的意见,我说,文言文可以念点儿,可是念多少值得研究,似乎应该先研究一下学习文言文的目的。教学大纲提出培养阅读浅近文言文的能力,按现在课本里的文言文数量和一般的讲解方法,能否达到这个目的,还得打个问号。如果说现在的几篇课文不能解决问题,那么加大分量怎么样?加到三分之一?二分之一?这就牵涉到会不会妨碍学生学好现代文的问题。会不会搞得不好,弄成驼子摔跤,两头没着落?……

问:此人发言中巧妙地运用了比喻“驼子摔跤”,请说明这个比喻所谈的与学文言文有关的问题及发言者借此表明的主张。

4.初中阶段常见修辞手法 篇四

(1)比喻的特点及作用

特点:比喻就是“打比方”。即抓住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的相似点,用一事物来喻另一事物。比喻的结构一般由本体(被比喻的事物)、喻体(作比方的事物)和比喻词(比喻关系的标志)构成。构成比喻的关键:甲和乙必须是本质不同的事物,甲乙之间必须有相似点,否则比喻不能成立。

作用: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冗长为简洁。

(2)比喻的种类

①明喻。典型形式是:甲像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用比喻词“像、似、仿佛、犹如”等相联结。例如:收获的庄稼堆成垛,像稳稳矗立的小山。”

②暗喻。典型形式是:甲是乙。本体喻体都出现,中间没有比喻词,常用“是”、“成了”、“变成”等联结。例如:马克思主义和中国革命的关系,就是箭和靶的关系。

③借喻。典型形式是:甲代乙。不出现本体,直接叙述喻体。但它不同于借代。借代取两事物相关点,借喻取两事物的相似点。例如:放下包袱,开动机器。

④博喻。连用几个比喻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相似点对同一本体进行比喻。例如:层层的叶子中间,零星地点缀着些白花,有袅娜地开着的,有羞涩地打着朵儿的;正如一粒粒明珠,又如碧天里的星星,又如刚出浴的美人。(“明珠”、“星星”“刚出浴的美人”分别从色彩、光华、感受等角度,抓住光亮、隐约闪烁、清新洁静等相似点来描绘出荷花的美。)

2.比拟

(1)比拟的特点及作用

把物当作人来写,或把人当作物来写,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其形式特点是:事物“人化”,或人“物化”,或甲物“乙物化”。其作用是使所写“人”或“物”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

(2)比拟的种类

①拟人。例如:杜甫川唱来柳林铺笑,红旗飘飘把手招。

②拟物。例如:咱们老实,才有恶霸,咱们敢动刀,恶霸就得夹着尾巴跑。

3.借代

(1)借代的特点及其作用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述的人或事物,而用与其相关的事物来代替。它强调两事物间的相关点。其作用是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以事代情。

(2)借代的种类

①特征代本体。例如:大胡子凶神恶煞地吼叫着。

②具体代抽象。例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③专名代泛称。例如:我们的时代需要千千万万个雷锋。

④人名代著作。例如:我们要多读点鲁迅。

⑤部分代整体。例如:吟罢低眉无写处,月光如水照缁衣。

⑥结果代原因。例如:专弄文墨,为壮士捧腹。

⑦原料代成品。例如:五十年间万事空,懒将白发对青铜。

⑧地名代本体。例如:延安还是西安?要划清这种界限。

(3)补充:借喻与借代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相同点:它们都用一事物代替另一事物,事物本体不出现

不同点:a 借代的作用是“称代”即直接把借体称为本体,其只代不喻;借喻的作用是“比喻”,虽然也有代替的作用,但总是喻中有代。

b 构成借代的基础是事物的相关性,即要求借体和本体有某种关系;构成借喻的基础是事物的相似性,即要求喻体和本体有某些方面的相似。

c 借喻可改为明喻和暗喻,而借代不能。

4.夸张

(1)夸张的特点及其作用!

夸张指为追求某种表达效果,对原有事物进行合乎情理的着意扩大或缩小。要求使用时不能失去生活的基础和根据,不能浮夸。其作用在于烘托气氛,增强联想,给人启示。

(2)夸张的几种形式

a、扩大夸张。例如: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b、缩小夸张。例如:五岭逶迤腾细浪,乌蒙磅礴走泥丸。

c、超前夸张。例如:看见这样鲜绿的麦苗,就嗅出白面馍馍的香味来了。

5.对偶

(1)对偶的特点及其作用

对偶就是“对对子”,也称“对仗”。它必须是一对字数相等,词性相对,结构相同,意义相关的短语或句子。两句间的关系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和条件等。其作用有:便于吟诵,有音乐美;表意凝炼,抒情酣畅。

(2)对偶的几种形式

①依内容分可分为正对、反对、串对。

正对:上下句意思相似、相近、相补、相衬。

例如:天连五岭银锄落,地动三河铁臂摇。

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例如:宜将剩勇追穷寇,不可沽名学霸王。

串对:又称“流水对”。上下句意思具有承接、递进、因果、假设、条件等关系。例如:为有牺牲多壮志,敢教日月换新天。

②依形式分可分为工对、宽对。

所谓工对,就是字数、词性、结构、平仄、用字等严格按对仗要求;所谓宽对,就是基本符合对仗要求,但某些方面稍有出入。也就是说形式要求稍宽松一点。

③依结构分可分为成分对偶和句子对偶。

成分对偶。例如:山水本无知,蝶雁亦无情;但它们对待人类最公平,一视同仁,即不因达官显贵而呈欢卖笑,也不因山野渔樵而吝丽啬彩。

句子对偶。例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皮厚腹中空。

6.排比

(1)排比的特点及其作用

排比由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或相似,内容相关、语气一致的短语或句子组合而成。常用强调的同一词语重复出现在各个短语或句子的同一位置上。其作用在于加强语势,强调内容,加重感情。

(2)排比的几种形式

a、成分排比。例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只有几个学生上几篇“呈文”,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可以博得“友邦人士”的夸奖,永远“国”下去一样。

b、句子排比。例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7.设问

设问的特点

“无疑而问”。往往明知故问,自问自答或提出问题不需要确定答案。目的是强调问题,以引起人们注意,启发人们进行思考。例如:白色的花含有什么色素呢?白色的花什么色素也没有。

又如:社会生产力有这样巨大的发展,劳动生产率有这样大幅度的提高,_ 的是什么?最主要的是_科学的力量、技术的力量。

8.反问

反问的特点也是“无疑而问”,用疑问句的形式表示确定的意思,以加强语气,增强表达效果,句末一般打问号,有的也可打感叹号。

反问的形式有两种:

(1) 用肯定的形式表示否定。例如:毛主席都是如此,我们还有什么可以骄傲的呢?

5.语文常见8种修辞手法说明 篇五

常见的修辞方法有:比喻、比拟、借代、夸张、对偶、排比、设问、反问。1 对比

是把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并举加以比较的方法。

作用:能使语言色彩鲜明,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更加鲜明突出。示例:

①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②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2 对偶

用结构相同或相近,字数相等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是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有音乐美。

示例:

①满招损,谦受益。

②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③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流水对)④望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扇面对)3 比喻

它是用某一具体的、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的、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比喻分明喻、暗喻、借喻三种形式。明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本体)如(喻词:像、似、若、犹、好像、仿佛)乙(喻体)。暗喻的形式可简缩为:甲是(喻词:成、变成、成为、当作、化作)乙。明喻在形式上是相似关系,暗喻则是相合关系。借喻:只出现喻体,本体与比喻词都不出现。

作用: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深刻鲜明的形象,使说理更透彻。

示例:燕雀安知鸿鹄之志!4 借代

不直接说出要说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这一人或事物有密切关系的名称来替代,如以部分代全体;用具体代抽象;用特征代本体;用专名代通称等。作用:可引人联想,形象突出、生动、具体、使特点更鲜明。示例:

①不拿群众一针一线。(一针一线代群众的一切财产)②不要大锅饭。(“大锅饭”代抽象的“平均主义”)③花白胡子坐在墙角里吸旱烟。(花白胡子是以特征代本体)④千万个雷锋活跃在祖国大地上。(“雷锋”以具体的形象代抽象的共产主义思想)5 反复

根据表达需要,使同一个词语或句子一再出现的方法。反复可以是连续的,也可间隔出现。

作用:突出思想,强调感情,有时能够加强节奏感。示例:

①冒着敌人的炮火,前进!前进!前进!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敌人从哪里进攻,我们就要它在哪里灭亡。6 反语

即通常所说的“说反话”--实际要表达的意思和字面意思是相反的。如:“友邦人士”从此可以不必“惊诧莫名”,只请放心来瓜分就是了。7 反问

是用疑问的形式来表达确定的意思,因此,不需要回答。

作用:加强语气,激发读者的感情,以使读者留下深刻印象。

示例:难道中学老师和小姐骑自行车还成体统吗?(《装在套子里的人》)8 设问

为了突出所说的内容,把它用问话的形式表示出来。作用:是提醒人们注意、引起思考、突出某些内容。

示例:这七人端的是谁?不是别人,原来正是晁盖、吴用、公孙胜、刘唐、三阮。设问是自问自答的。9 比拟

把人当物写或把物当人来写的一种修辞方法,前者称之为拟物,后者称之为拟人。作用: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示例:

①做人既不可翘尾巴,也不可夹着尾巴。(拟物)②蜡炬成灰泪始干。(拟人)10 夸张

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作扩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作用:揭示事物的本质,烘托气氛,引起联想,使表达的事物更突出、更鲜明。示例:

①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三千丈”为扩大夸张)②芝麻粒儿大的事,不必放在心上。(“芝麻粒儿”是缩小夸张)11 排比

把内容相关、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的几个(一般要三个或三个以上)短语或句子连用的方法。

作用:增强语言气势,深化思想内容,增强文章的说服力和感染力。

示例:但这回却很有几点出于我的意外。一是当局者竟会这样地凶残,一是流言家竟至如此之下劣,一是中国的女性临难竟能如是之从容。

6.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六

1.【2017年高考江苏卷】下列句子中,没有使用比喻手法的一项是()..A.“一带一路”是我国为推动经济全球化而提出的一项互利共赢的倡议,它已成为推动全球经济转型升级、走出衰退困境的新引擎。

B.气象部门预计,随着暖湿气流增强,我省明天会迎来一场及时雨,空气中污染物浓度将快速下降,人们的舒适度会大幅度提升。

C.一种突如其来的网络病毒洪水猛兽般地袭击全球,导致150多个国家受灾,我国也有近3万家机构的计算机受到影响。

D.我国企业在参与发展中国家的基础设施建设过程中,主动强化环保意识,积极承担社会责任,带动了东道主在观念上弯道超车。

【答案】B

2.【2017年高考山东卷】某校举办青少年心理健康讲座,下面是主持人的一段开场白。请在横线处填写句子,使上下文语意连贯。要求使用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手法,不超过60个字。人生难免会有不如意,心理健康的青少年面对坎坷时,往往乐观坚强,积极向上。健康的心理对我们有重要的意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那么,如何拥有健康的心理呢?我们邀请了著名的心理学家王教授给大家谈谈这个问题,请鼓掌欢迎。

2345B项,用戒指的哭泣表达只剩下回忆的悲哀,是拟人的修辞。A项,用月光比喻回忆,是暗喻的修辞。C项,用忠诚的马比喻新的一天,是暗喻的修辞。D项,“飘荡”属于视觉,“心事”属于心情。属于通感的修辞。

1.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注入一滴水,难时拥有太平洋。”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

【答案】(示例)①运用了比喻和夸张的修辞手法,表明太平洋保险投入小收益大的巨大好处。②语带双关,突出了太平洋保险的企业形象。

2.对下列诗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的说明,有误的一项是()

A.日光把金色的诗琴,赠给恬静的繁星,让它们弹奏永恒的光明。(比喻、拟人)B.幢幢树影里,黄昏把生机倾泼,萤火虫一闪一闪,飞得多欢快。(借代、拟人)C.啊,诗从何处寻?微风里,飘来流水曲;细雨下,点碎落花声。(设问、对偶)D.我愿听星河绕日的歌声!我愿听白云流空的歌声!我愿听摇篮边慈母的歌声!(排比、反复)【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幢幢树影里,黄昏把生机倾泼,萤火虫一闪一闪,飞得多欢快”使用的是拟人的修辞手法,没有使用借代。3.对下列诗句中所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①西风吹老洞庭波,一夜湘君白发多。②去岁今辰却到家,今年相望又天涯。③久在樊笼里,复得返自然。④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C.每一朵乌云都有它的金边。D.三个臭皮匠,顶个诸葛亮。【答案】C

7.下列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电视广播以及行人的谈话全是法语,把你囚禁在一座法语的监狱无处逃遁。B.美国包着纸的橘子遇到北平带霜儿的玉李,还不愧杀!C.你到了悬崖的边缘,前面是寂静的深谷,不,连深谷也不是。

D.我要用手指那涌向天边的排浪,我要用手掌那托住太阳的大海,摇曳着曙光那支温暖漂亮的笔杆,用孩子的笔体写下:相信未来。【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B项,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其他三项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

8.周末,周颖同学到杜甫草堂游玩,在诗史堂看到郭沫若写的对联,上联为:“地有千秋,南来寻丞相祠堂,一样大名垂宇宙”,请问下联是()A.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江楼在。B.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江楼在。C.桥通万里,东去问襄阳耆旧,几人相忆在江楼。D.万里桥通,东去问襄阳耆旧,相忆几人在江楼。【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正确使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能力。主要考查把握对联知识的能力。对联要求字数相等,内容相关,词性相对,仄起平收。本题可从词性相对这一角度排除选项。由“地有千秋”可排除AD项。由“垂宇宙”可排除B项。所以选C。9.下面各项公益广告语,与例句运用的修辞手法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环保公益广告词:1+1=2,一棵树+一棵树=一片森林 A.喝进去几滴美酒,流出来无数血泪。(交通安全公益广告词)B.CO2-C=O2,少一份碳,多一份氧。(低碳生活公益广告词)

7.《听潮》的修辞手法探析 篇七

在这幅海韵图中, 作者运用的修辞手法很多, 把海潮描摹到了极致。作者借助拟人的修辞方法, 赋予大海以人的生命、人的思想、人的情态、人的性格、人的活力, 妙趣横生, 耐人寻味。在鲁彦的笔下, 平静的大海, 凶猛的大海都拟人化了, 无论是风平浪静的海洋还是浊浪排空的大海, 都是一个具有鲜明性格的“人”。当海朦胧欲睡的时候, 是那样的宁静, 海面平静而深黯;大海睡着了, 我们看到它那柔美的姿态, 听到它那低沉的鼾声, 闻到它那芳香的气息———它是那样的温柔、优美、恬静;它以纤弱娇嫩的柔性, 赢得了人们的喜爱, 使人乐于亲近它、热爱它, 令人陶醉。人们好象沉浸在甜蜜的梦境之中, 人与海和谐地融化在欢乐之中。这时, 呈现给读者的是一幅人与海和谐共处的宁静、优美的欢乐图。

可是, 大海一旦醒来, 这个文静的诗人、温柔的情人, 咆哮了, 怒吼了, 象巨人一样, 象斗士一般, 甚至象疯了一般冲过来了, 它用脚踢, 用手推, 用牙咬, 猛烈地向岸边冲, 冲进对方的阵地, 嘶咬着着岩石的壁垒。远近大小的岛屿全被它吞没了, 它发出响雷似的欢呼声, 喷吐出满含血腥的浪花。它施展着不可阻挡的力量, 体现着凶猛与愤怒的性格, 显示着它千军万马的气势和惊心动魄的雄壮美, 使人震惊, 令人激荡, 给人以感奋和力量, 给人以美的享受。

这种拟人手法与博喻的配合使用, 就把大海写活了。初中生对拟人手法比较熟悉, 但对于博喻不大了解, 老师有必要把博喻知识给学生介绍一下。博喻也是一种比喻, 是连用几个喻体来比喻一个本体;博喻能使被描绘的事物更加形象逼真。学生到了高中, 学习朱自清的散文《荷塘月色》还会涉及到这种修改手法。鲁彦在《听潮》中展开了想象的翅膀, 捕捉了大海轻波荡漾的特征:“海在我们脚下沉吟着, 诗人一般……”“沉吟”、“诗人一般”, 渲染了大海的宁静和波浪的节奏感;“朦胧的月光和玫瑰的晨雾”, 比喻海浪声音的细微动听, “落花飘零在水上”, 比喻海浪声逐渐渺小, 逐渐消失。这种多层次多角度地比喻, 把大海在落潮时的轻柔、静穆和安谧, 刻画得细致入微, 令人回味无穷。

大海在涨潮了, 作者连用八个借喻, 以拟比的形式出观, 把波峰迭起、浊浪排空的涛声, 模拟成战争上的撕杀声:“……象千军万马战了起来。”读到这里, 我们仿佛置身于千军万马的战场, 听到的是炮声隆隆, 金鼓阵阵, 天空飞机呼啸而过, 远处火车汽笛长鸣, 夹杂着呐喊、呼号、啼哭, 各种声音或疾或徐, 或高或低, 一时齐发, 无所不有。看到的是殊死拼搏, 血雨腥风, 雄壮有力, 气势磅礴, 表现了大海的伟大力量, 增强了文章的语气和魅力。读者读到这里, 不禁会为大海感到震撼, 从而激发勇往直前、视死如归的勇气。

《听潮》不仅描绘了大海的自然美, 还安排了一段夫妻之间的对话, 使自然美和人性美和谐地融合在一起, 构成了完美的审美境界。这种写法, 在散文名家的作品中也会经常出现, 但自然美和人性美如此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并不多见。

作者在写尽了大海在涨潮时愤怒咆哮、横冲直撞的奇观后, 插入妻子“我怕!”的战栗的叫声, 从侧面去描写海潮气势的磅礴。写妻子的“怕”也正是为了衬托作者的“不怕”。作者说“这是伟大的乐章”, 这是充满了生活哲理的警语, 是作者对人生的态度、对斗争生活的向往, 注入了对充满雄奇和威力的海潮的赞美之中, 体现了作者刚强的性格和勇于进取的精神。鲁彦热爱大海, 正是他探求大自然、探求社会的精神的写照。

大海在退潮时平静、舒缓, 可以说是“温情脉脉”“恋恋不舍”。作者认为大海“来时凶猛”, 离开时又这么“平静”, “凶猛”和“平静”是“一样的美”。大海的温情和凶猛到这时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妻子的恐惧心理也许是女子性格柔弱的表现。这样, 妻子的温柔美和作者的刚性美到这时也得到了和谐的统一。心潮之起伏, 海潮之起伏交织在一起, 给人以博大、旷达、灵动的境界美的享受。可以说, 作者这里写人性美是为了衬托自然美, 使自然美和人性美在这里得到了和谐统一;反过来也可以说, 作者写自然美是为了衬托人性美, 同样使人性美和自然美得到了和谐统一。

8.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八

一、考点梳理

1.反复。反复是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个词语或句子的一种修辞手法。反复主要运用在诗文中,起到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的作用。同时,还可以使诗文的格式整齐有序,而又回环起伏,充满韵律美。

反复的种类有:(1)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例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中国男儿,中国男儿,要将只手遮天空。”“多谢,多谢,说了半天还得多谢你们。”这三句分别连续使用“他刚离去”“中国男儿”“多谢”,用的都是连续反复。(2)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词语间隔),例如:“狂风吹来了,洪水冲来了,冰河爬来了,碎石、沙砾、泥土被它们带着,开始了旅行。”反复说某某东西来了,强调了“碎石、沙砾、泥土”所遭受的行为。间隔反复有时和排比、反问等修辞结合在一起使用。例如:“‘粗估参数的时候,要有物理直觉;筹划昼夜不断的计算时,要有数学见地;决定方案时,要有勇进的胆识,又要有稳健的判断。”在这个句子里,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復和排比,从不同方面有力地强调了邓稼先的能力和胆识。再如:“世界上有不经过风吹雨打而成熟的果实吗?世界上有不经过光照日晒而成熟的果实吗?”作者通过句式的反复和反问,强调了秋季在果实成熟中的作用。

2.设问。设问是为了引人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再作回答的一种修辞手法。设问的作用:可以突出文章的重点,增强语言的气势,引起读者的注意,有助于更好地抒情论理,同时可使行文有波澜,收到生动,不呆板的效果。例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设问的修辞作用在于引起读者的阅读兴趣,启发读者思考。

3.反问。反问也叫激问、反诘、诘问,是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的一种修辞手法。或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或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且只问不答,答案暗含在问句中。例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反问的修辞作用在于加强语气,发人深思,激发读者情感,加深读者印象,增强句子的气势和说服力。

二、答题方法

1.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

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修辞手法的特点,是解答此类修辞手法运用题的基础。倘若题干只要求“仿照下面句子的修辞手法……”而未指出是何种修辞手法,如果考生不能识别“示例”句运用了何种修辞手法,就无法解答此题了。还有一点要注意的,那就是修辞手法中的设问与反问等手法容易混淆,考生应能区别。例如:(1)“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自己的地方吗?”(2)“朋友们,当你听到这段英雄事迹的时候,你的感想如何呢?你不觉得我们的战士是可爱的吗?你不以我们祖国有着这样的英雄而自豪吗?”这两个句子运用了反问的修辞手法,增强了语言气势,使确定的意思得到增强,不容置疑,语感强,富有感染力。

2.熟悉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作用和表达效果。

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手法的基础,就是熟悉这些修辞手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反复、设问、反问三种修辞手法的一般修辞作用分别是:

(1)反复:反复咏叹,表达强烈的情感;使诗文句式整齐有序,文章起伏回荡,充满语言美。运用反复,必须要适合表情达意的需要。反复不是“重复”,不必要的反复,会使文章语言啰唆、累赘;没有充实的内容,强烈的感情,一味采用反复的形式,会让人厌烦。

(2)设问:提出问题,引起注意,启发思考,加深理解。

(3)反问:加强语气,加重语势,激发情感,加深印象。

三、例题分析

例:仿照下边的示例,自选话题另写三句话,要求使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句式与示例相同。

平凡是泥土,孕育着收获,只要你肯耕耘;平凡是苗圃,孕育着烂漫,只要你肯浇灌;平凡是细流,孕育着浩瀚,只要你肯积聚。

思路点拨:此题结合仿写考查正确运用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在解此题时,无论选哪一个话题,首先要弄清句子的结构,即从语法角度看,是“……是……只要……”的条件假设复句;再从修辞角度看,三句使用了比喻的手法,且三句构成排比;还暗含了间隔反复的修辞手法。

这个仿写的话题可以自选,有比较自由的空间,因此,在选择话题的时候,考生要选择能够打开自己思路,便于想象的话题,不要选择比较狭隘的话题。同时,运用两种修辞手法容易造成顾此失彼的结果,因此要全面考虑,细致思考。

参考答案:真情是沃土,培育了胸怀,只要你肯劳动;真情是绿荫,呵护着温暖,只要你肯付出;真情是溪流,养育了人性,只要你愿漂泊。(奋斗是基石,垒起了生命,只要你愿建造;奋斗是彩虹,饱含了汗水,只要你愿描绘;奋斗是种子,孕育着生命,只要你愿耕耘。)

【同步突击】

1.下列各项中,对各个句子运用的修辞手法及其表达作用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 )

A.风雪把贫穷的村庄变得富有,把枯涩的村庄变得丰润。——运用对比的手法,表现生活是贫困的,但是有了冰雪,生活就充满了想象和期待。

B.然而,丧失温馨情怀仿佛有一万年之久了。这丧失是否和背井离乡、长期漂游在凛冽的北方有关?——运用夸张手法表现生活的严酷,用反问突出情感,引发思考。

C.涛声时远时近,时近时远,一片坦荡无垠中,突然转出一弯苍翠,又一弯苍翠,然后“哗”地一转,一片坦坦荡荡的海滩拥着一片汹汹涌涌的海浪出现在眼前。——运用回环反复、拟人等手法,既能形象生动地描绘特点,又给人以过程感。

D.一滴水,无法挤疼大海,一滴眼泪,却会!因为那一滴滴眼泪里面蕴藏着无穷无尽的情感的风暴。——运用对比、比拟的手法,以有形写无形,形象揭示了“眼泪”的感染力量,突出了泪水中承载着血浓于水的无比厚重的亲情。

2.仔细阅读下面的介绍,请按要求写广告词。

日前,某传媒公司出版了《桂林的山水——世界的桂林》一书,这本书详细介绍了桂林的山水以及桂林的山水文化。它融知识性、趣味性、实用性、视觉美于一体,是一本不可多得的通俗旅游工具书。

(1)用比喻句(不超过30字)。

答:

(2)用設问句(不超过30字)。

答:

3.仿照下面的示例,续写两句话,要求使用的修辞、句式与示例相同。

是的,我平凡,但你无须以你的深沉俯视我,即便我仰视什么,要看的也不是你尊贵的容颜,而是山的雄奇天的高远; ; 。

4.仿照下面的句子,以“金钱”开头写两个与下列句式相同的句子。

舞弊可以换来一时的高分,但换不来真正的知识。舞弊可以换来一纸证书,但换不来真正的能力。

答:

5.阅读下面的材料,依据材料内容,以“幸福”为主语,运用排比、比喻和反复的修辞手法写一段话,表达你对幸福的看法,不超过60字。

美国盖洛普市场及民意调查公司以全球超过130万人为样本的一项幸福指数调查显示,收入与人生满足感成正比,但与幸福感关联不大。

美国每日科学网站援引美国伊利诺伊大学心理学教授埃德·迪纳的话报道:“人们经常寻思,金钱是否能让人幸福?研究显示,这取决于你如何定义幸福,是否对人生满足,如何总体评价你的人生。”

答:

6.对下列句子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

①莫非中国式的历史论,也将沟通了中国人的文学论欤?②对于共产党员来说,个人地位,只是“大海中之一滴”罢了。③阴风怒号,浊浪排空。④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A.设问 夸张 对偶 比喻

B.反问 引用 夸张 双关

C.设问 引用 对偶 对比

D.反问 夸张 拟人 对比

7.分别指出下列诗句中所用到的修辞手法,并简要分析其中的妙处。

①争渡,争渡,惊起一滩鸥鹭。

答:

②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

答:

③长城内外,惟余莽莽;大河上下,顿失滔滔。

答:

④有的人骑在人民的头上:“呵,我多伟大!”有的人俯下身子给人民当牛马。

答:

8.阅读下面的材料,回答后面的问题。

近期,南京准备移栽数百棵树龄近百年的法国梧桐树,为地铁3号线的建设让路。梧桐树是南京的标志之一,是当地人引以为豪的一道风景。树龄较大的树移栽后存活率很低,但日益拥堵的城市交通状况也给百姓的出行带来了诸多不便。而采用增加下挖深度避免大树遭损的做法,又使建设成本大增。

一方面是耗资上百亿的特大利民工程,一方面是具有文化符号意义的梧桐树,孰去孰留?请发表你的看法。要求:①观点鲜明;②运用反问手法阐述理由;③不超过50字。

答:

9.把下列句子改成排比、反问连用的句子。

生活中常有些东西触动你的心,使你激昂、欢乐、忧愁、沉思,这就是诗啊!

10.对下列句子修辞手法的说明,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

①我最后一次在倾听你悲哀的喧响,你召唤的喧响。②夏虫也为我沉默。沉默是今晚的康桥!③波光里的艳影,是夕阳中的新娘。④曾记否?到中流击水,浪遏飞舟。

A.①反复②拟人③暗喻④夸张

B.①反复②拟人③借代④夸张

C.①排比②比喻③借代④反问

D.①排比②比喻③借喻④反问

11.对下列语句所使用的修辞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

A.“粪土当年万户侯”。“万户侯”是比喻大军阀、大地主、大官僚。

B.“那河畔的金柳,是夕阳中的新娘”。把“金柳”比喻为“新娘”,表现了诗人重回康桥的无限欢喜和对母校的极度眷恋。

C.“稍有人心者,谁也不会料到有这样的罗网”。“罗网”借代阴谋,以此揭露敌人的残暴。

D.“中国军人的屠戮妇婴的伟绩,八国联军的惩创学生的武功”,运用了反语和反复的修辞手法,揭示了中国军人和八国联军相互勾结惩创学生的罪行。

12.对下列各句使用的修辞手法,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

A.我疲累于灰暗的都市的天空和黄漠的平原,我怀念着绿色,如同涸辙的鱼盼等着雨水!(比喻)

B.让孩子们过一个怎样的儿童节?对此问题,我的回答是让孩子们过一个有意义的儿童节。(反问)

C.单是周围的短短的泥墙根一带,就有无限趣味油蛉在这里低声地吟唱,蟋蟀在这里弹琴。(拟人)

D.在这千万被饲养者中间,没有光,没有热,没有温情,没有希望……没有法律,没有人道。(排比)

13.从修辞的角度看,下面四句中与其他三句不同的一项是( )

A.即不幸有方二三千里之旱,国胡以相恤?

B.失时不雨,民且狼顾,岁恶不入,请卖爵子,既闻耳矣,安有为天下阽危者若是而上不惊者?

C.苟粟多而财有余,何为而不成?

9.修辞手法公开课教案 篇九

教学目标

1.复习梳理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七种修辞手法.2.了解七种修辞手法的不用特征.3.学会运用七种修辞手法,结合具体语境领悟其表达效果.教学重点

梳理七种修辞手法,了解各种修辞手法的特征。教学难点

领悟修辞的表达效果,品味语言。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对比句子,说说好处。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

2.小结:确实,老师也觉得“蝴蝶在花丛中翩翩起舞”比“蝴蝶在花丛中飞来飞去”好。因为翩翩起舞这个词让句子更加形象生动,增强了语言的美感,这一句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

3.导入课题:今天带领同学们走进修辞王国,寻找各种常见的修辞手法。

4.回忆常见的修辞手法。(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二﹑了解学情 以学定教

1.让学生说一说自己会了的修辞手法,并说出相关的例句。2.根据学生所说的板书。

三、重点复习

1.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反问﹑设问﹑对偶出示句子: 出示特点:

(一种修辞手法,一种练习。)

四、巩固提高

1.热身赛。(出示比较简单的题目)2.抢答赛。(出示难度较大的题型)3.积分赛。(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改写句子)4.总决赛。(运用今天所学的知识写片段)

五、总结课堂

10.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十

用典有用事和引用前人诗句两种。用事是借用历史故事来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包括对现实生活中某些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个人的意绪和愿望等等,属于借古抒怀。

引用或化用前人诗句目的是加深诗词中的意境,促使人联想而寻意于言外。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辛弃疾《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

过春风十里,尽荠麦青青(姜夔《扬州慢》)

这首词除了回顾作者43年前南下经历一层外,全是用事。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写的是刘裕当年北伐抗敌的英雄气概。作者借赞扬刘裕,讽刺南宋王朝主和派屈辱求和的无耻行径,表现出作者抗金的主张和恢复中原的决心。

11.谈《岳阳楼记》的修辞手法 篇十一

一、比喻

例:浮光跃金,静影沉璧。“金”,指金色,把湖面上“浮动的月光”比喻成“跃动的碎金”,展现了景物的动态美和夜色之晴,月光之明。此外,月光挥洒湖面,微风吹过,光潋起伏,“浮”、“跃”之中,虽未写风,已现风影;“璧”,圆形的玉,静静的月影宛如沉在水底的白璧,更能显出水平如镜;“静”、“沉”之间,波澜不惊,也暗含无风的平静,写的是景物的静态美。一“跃”一“静”,相映成趣,境界美丽。

二、拟人

例(1):衔远山,吞长江。“衔”字绝妙地写出了山在湖中;又因湖蓄江水,如大口吞咽。一“衔”一“吞”,用字精确,赋予洞庭湖生命之感,把洞庭湖跟远山、长江的关系绘成了一幅动态的画,极其生动地写出了“八百里洞庭”的恢弘气势。

例(2):阴风怒号,浊浪排空。“号”,呼喊、怒吼;“排”,排开、冲向。风的冷酷,浪的凶险,气氛之恐怖,浊浪之险恶,跃然纸上。明为写景,实则以景衬托心情,渲染了悲怆的哀景,极富感染力,似乎在为“迁客骚人”的不幸境遇而呐喊。

三、对偶

例(1):北通巫峡,南极潇湘。“北通”对“南极”,“巫峡”对“潇湘”,对仗工整,点出洞庭湖位处独特、重要的地理位置,同时也为“迁客骚人,多会于此”张本。“通”、“极”二字也写出了洞庭湖博大的景观和恢弘的气势。

例(2):日星隐曜,山岳潜形。“日星”对“山岳”,“隐曜”对“潜形”,突出一个“暗”意,“隐”和“潜”又兼用拟人手法,化静为动,为画面增添了动感,渲染了洞庭风雨影响之大,恶浪情势之险。

例(3):长烟一空,皓月千里。“长烟”对“皓月”,“一空”言其晴,“千里”言其远,一览无遗。这一对偶句,描绘了洞庭湖“春和景明”季节的晚间那开廓、明朗的境界,虽为客观美景,但也蒙上了人为的主观色彩,同时也为“渔歌互答”的渔家乐画面铺垫了宜人的背景。

例(4):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这句话是全文的点睛之笔,概括了范文正公一生所追求的为人准则,是他忧国忧民思想的集中展示,当然也包含了对自己的鞭策和对友人的勉励之意味。

四、夸张

例(1):浩浩汤汤,横无际涯。洞庭湖有边有际。“无际涯”三字用夸张的手法从空间勾勒出洞庭湖浩瀚雄伟的轮廓和水势浩淼的气势。

例(2):朝晖夕阴,气象万千。作者从不同时段洞庭湖的不同景色,表现它的气象变化。早晨灿烂的阳光把洞庭湖照得如同明镜一般,宛如唐朝人张碧诗里所说的“漫漫万顷铺琉璃”;晚上,低垂的云雾将洞庭湖笼罩在一片昏暗之中,正如宋朝人李祁诗中的“雾雨沉云梦,烟波渺洞庭”。

五、借代

例:沙鸥翔集,锦鳞游泳。“锦鳞”泛指湖中各种美丽的鱼,以本体的部分代本体,加上“锦”的修饰,令人想见碧波清浅之中月光下泻,彩鳞闪烁的美丽景象。此句运用对偶和借代兼用的手法,从上到下,写飞鸟,写游鱼,用动感十足的画面与上下文的静态美相映衬,富有趣味,既写出鱼鸟闲适自由的情态,又衬托了登楼骚人的“心旷神怡”的神态。

六、设问

例(1):予尝求古仁人之心,或异二者之为。何哉?不以物喜,不以己悲。这一设问是作者费了一番“尝求”苦心之后的感慨。通过一个“异”字,既明确否定了“迁客骚人”那种以“物”的变换、“己”的遭遇为转移的悲喜观,同时又总述并肯定了“古仁人之心”。在肯定和否定中表明了作者的胸臆。

例(2):是进亦忧,退亦忧。然则何时而乐耶?其必曰“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乎。乐中有忧,忧中有乐,忧君忧民忧天下,就是“古仁人”所追求的快乐。这种忧乐观,尽管包含着封建士大夫的忠君思想,但在当时封建统治阶级追求个人名禄,不顾国家民族利益的社会中,作者能有忧民忧天下的情操就显得难能可贵。作者少有大志,今再发之,既充分表现了范公的政治怀抱,同时也体现范公以自己的济世情怀和乐观精神感染老友的良苦用意,这是本文命意之所在。

七、反问

例(1):迁客骚人,多会于此。览物之情,得无异乎?“异”字通贯全文。通过反问,深沉有力地写出“迁客骚人”登楼雨季之悲和春晴之喜的两种“览物之情”,反衬了作者阔达大度的政治胸怀。

例(2):微斯人,吾谁与归?本句感情强烈深沉,充分表明了作者虽遭贬谪却依然一往情深地追随“古仁人”的坚毅精神和政治上坚持以天下为己任的百折不回的信念。

八、对比

本文构思巧妙,将自然界的晦明变化、风雨阴晴和“迁客骚人”的“览物之情”结合起来,对比鲜明。一悲一喜,一暗一明,像两股奔腾跳跃的情感之流,传达出景与情相互感应的两种截然相反的人生情境,此中感情,又与“古仁人”的旷达胸襟形成对比。对比之中,高尚的精神境界,不析自明。通观《岳阳楼记》,可以说,作者运用最成功的修辞手法就是对比。

《岳阳楼记》文采飞扬,古今传诵,不仅内容上千回百转,层层推进,言情化境,而且修辞手法的成功运用,也使它文质兼备。强烈的艺术感染力使不同时代的读者都受到了精神熏陶和人格力量的感动。

12.浅析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篇十二

比喻是语言中常见的一种修辞手法。通过两个事物之间的相似点来描写或说明另一事物。在日语当中包括直喻、隐喻、寓喻、换喻、提喻、活喻、张喻等比喻修辞手法。通过这些修辞手法, 主要是把语言化平淡为生动;或把表达意义化深奥为浅显抑或化抽象为具体;或把篇章语句化冗长为简洁。总体上来说使语言更加形象、生动, 增强语言的表达效果。

在日语的比喻表达方式当中, 主要以下面几种形式出现。

(1) 「…よう…」的类型, 这种类型和汉语中表示比喻的短语“好像…”、“…似的”等在意义上基本相同, 可以直接代替互换直译, 是日语学习者最常用的比喻表达方式。与之表达意义基本相同, 接续方式不同的「…みたい…」类型, 也常常会出现在日常交流当中。

比如下面两个例句:

(1) 鈴木さんのマンションはまるでホテルのようです。

(铃木先生的公寓宛如酒店一样。)

(2) あの二人の会話は喧嘩をしているみたいだ。

(那两个人好像在吵架一样。)

像这样的日语和汉语能直接互译的比喻表达方式数不胜数。在这里我们可以看出不管是汉语还是日语, 最基本的明喻产生的原因是一样的。给予两者事物的相似性, 或是从已知的现象来推测未知的现象。

(2) 「…如し」的类型, 多用于日语中的谚语、格言等惯用语表达方式当中, 当然出现的几率远远比不上第 (1) 中类型的比喻表达方式。但是由于语言的多样化和独特化, 产生了「…如し」这样类型的比喻表达方式。

比如:

(3) 光陰矢の如し (光阴似箭)

(4) 赤貧洗うが如し (一贫如洗)

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中国成语当中, 多是一些脍炙人口, 不乏道理的表达方式。它的产生与具有的独特的文化渊源和长期以来人们对语言的凝练有很大的关系。由此可见这种比喻方式承载着中国厚重的语言文化和交际智慧。

(3) 「…にたとえ (る) 」的类型, 多是一种正式的书面表达方式。最常见的“比如”、“例如”、“比方说”等, 翻译成日语就是「…にたとえ (る) 」而派生出来的「たとえば」这个单词。先看看下面两个例句:

(5) 美しい女性の歩く姿をゆりの花にたとえる。

(把优美的女性的步姿比喻为百合花。)

(6) 人生はよく航海にたとえられる。

(人们常常把人生比作航海。)

我们可以看出在这两个比喻当中, 本体和喻体之间并无必然的联系, 也没有明显的相似点, 却作为比喻的一种表达方式而存在。对此我们可以成为是一种抽象的语言信息表达成具体语言信息的比喻, 从两者所具有的本质特征而连接到一起的。例句 (6) 把起伏无常的五味“人生”看做是在漫无边际、乘风踏浪的一种“航海”, 从而具体形象说明了“人生”的特点。这种比喻的运用恰到好处地说明了两者在本质上的相似点, 从根本上区别于 (1) 类型的表达。

(4) 「言わば…」的类型, 直译成汉语就是“可以说”、“相当于”的意思。这种表达方式多用于不能用合适的普通的语言来具体形象的表达本体的时候, 同时又为了通俗易懂, 而采用的一种假定的比喻, 本质上来说不是真正的比喻。

例如:

(7) これは言わばかけのようなものだ。

(这可以说是一场赌博。)

(8) 万里長城は言わば中国のシンバルだ。

(万里长城可以说是中国的象征。)

例句 (8) 中把“万里长城”当做“中国的象征”, 不能说是一种纯粹的比喻, 万里长城是中国形象的具体代表之一, 就好比富士山是日本形象的具体代表之一一样, 对比喻的本体进行扩大化, 但这种比喻应用的前提应该还是说两者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但不是表面或本质的相似性。

二、比喻修辞产生的缘由

比喻为了加深理解而在表现形式中施以韵味, 收到“不想说得太直接, 也许用语言文字还表达不出来, 更让受众有足够的想象空间”的功效而采用的。在日本固有的农本文化当中, 比较崇尚“以心传心”的交流方式, 避免不和谐或承担责任, 少说甚至不说, 但是不得不说的时候, 往往是把语言美化、形象化之后再加以表达。从以上的分析可以看出, 运用比喻修辞手法的均是本体和喻体的两者之间的相似性, 或是具有一定联系, 或是语言文化和生活习惯的积累所需。

比喻作为一种语言修辞手法而存在, 但最主要语言是人类创造的, 而比喻也是通过人有意识的活动而产生的。同时在施 (2003) 论文中提到比喻就是将客观上的远距离相似在心理上近距离地联系起来。比喻义与本义的关系体现了语言世界与现实世界的关联。比喻义的本义本身有一种外张力, 外张力的大小会引导比喻义生成的趋势。说到这一点, 人们在寻找喻体的时候通常是从大家所熟悉的、通俗易懂的、能被大家所接受的词或句着手, 进而把语言的信息功能和美化功能重叠起来, 就构成了比喻的本体和喻体。比如形容高峰时间的公共汽车的拥挤状况, 日语说“ラッシュアワーの電車の車内はまるで蒸し風呂のような暑さだ”, 这句话当然可以译为“高峰时的公共汽车简直像蒸汽浴室一样热”, 但是这个比喻不如像“蒸笼一样热”明快而贴近中国人的日常生活。中日两方都是为了表示热的程度, 本义是相同的, 但喻体却不尽然, 从各自的生活文化习惯、心理需要等选择喻体。可见本体外张力不同会引起喻体的选择方向不同。由此可知, 比喻修辞方式的产生是一种表达心理的需要。

又在康 (2011) 一文中涉及比喻的心理基础是联想, 人们通过联想常把某些事物的品质、特征与其他一些具有相似性的事物联系起来进行类比。这种联想的产生会受到人们生活的文化背景的影响。因此比喻中本体和喻体各代表一类事物, 通过相似联想, 把二者组合到一起。所谓的相似联想, 来源人心理的需要, 这种动机形成的喻体从而触及人类大脑皮层的兴奋点, 易于接受。比如:形容人多的比喻「芋を洗う」 (直译:洗芋头)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煮饺子) 、形容好事情来的比喻「棚からほだ餅」 (直译:从架子上掉下来小豆馅年糕)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福从天降) 、形容地方小的比喻「猫の额ほどの庭」 (直译:像猫额头大小的院子) (而相对应中文意译:巴掌大的院子) , 等等。没有选择直译, 而采用意义本质上相似点的意译方法, 进一步说明了无论哪一种语言在比喻修辞的运用上, 都仍然遵循文化习俗规则。从中日异曲同工的比喻表达方式来看, 选择喻体的同时受到各自文化的牵制。因而对于不同的语言来说, 比喻同时是一种文化现象的反映。不同的文化产生不同喻体, 不同的喻体承载着不同的文化。比喻修辞手法的存在源于文化对语言的诠释, 单纯的语言表达方式是苍白无力的, 承载文化的语言表达方式确实羽翼丰满。于是, 借助文化的载体比喻应运而生。

三、总结

从修辞学的角度来说, 比喻修辞手法的诞生和存在是必然的。但是比喻修辞手法的存在不仅仅是本体和喻体的相似关联。从本义和喻义的角度来说, 更是人们在正常人际交往中的心理所需, 为了顺利完成语言交际, 为了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为了更容易接近对方的心理等语言和心理需求, 我们就会选用一个好的喻体, 达到双方心理的共鸣。而喻体的选择同时受文化习俗的牵制, 不是说仅仅为了共鸣、为了需求而选择喻体, 是在考虑比喻的相似、类似、关联本质特点的基础上, 紧扣比喻修辞所承载的文化而选用比喻修辞手法的。从本质上对比喻这种修辞手法加以理解, 从而能够更好地运用日语的比喻修辞手法。

摘要:日语是一种暧昧语言。暧昧表达是日语表达习惯的显著特点之一。通过曲折的语言方式来表达语言主体的思想和行为, 是日本人民在语言交际中谋求集体团结、非“枪打出头鸟”等以和为贵中心文化思想而特别创造出的一种语言表达形式。而这种暧昧语言是如何通过具体的表达方式而组成的呢?在众多追求语言表达效果的同时, 借助最多的就是日语中的修辞手法, 诸如比喻、拟人、夸张、婉转、层层递进法等多种修辞表达方式。而语言是文化的载体, 是文化的主要表现形式, 是随着民族的发展而发展生成的。这些修辞手法运用的同时又在一定的程度上反映着一个民族独到的修辞意识和文化传统。本文通过汉语和日语具备不同的本质的民族风俗文化所带来不同的语言效果, 从心理和文化的角度, 揭示日语比喻修辞手法的生成机制。

关键词:日语,比喻,相似性,心理需要,文化

参考文献

[1]张有志.浅谈日语中比喻的运用[J].现代外语, 1984, (3) .

[2]付黎旭, 雷鸣.日语修辞及表现手法欣赏[J].现代商贸工业, 2010, (18) .

[3]陈佳.浅析日语中的比喻表达[J].现代企业教育, 2010, (16) .

[4]张天奎.浅析日语中有关类似、比喻的几种表达方式[J].日本医学介绍, 1994, (15) .

[5]施春红.比喻义的生成基础及理解策略[J].语文研究, 2003, (4) .

[6]康健.试论汉语比喻的心理基础及文化观照[J].江汉大学学报, 2011, (1) .

13.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十三

托物言志

在描摹事物以尽其妙的基础上融入作者的感情,寄托作者的心志。

一树春风千万枝,嫩于黄金软于丝。永丰西园荒园里,尽日无人属阿谁?(白居易《杨柳枝词》)

托物言志,写柳树独出荒园无人观赏,抒发人才被埋没的感概。

初中修辞方法知识点:常见表现手法之借景抒情诗人要表达的思想感情正面不着一字,全然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象之中,借自然景物抒发感情。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李白《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

故人的身影越来越远,最后完全消失,滚滚的江水有如对友人的不断思念。

常见表现手法之直抒胸臆

即景抒怀,表达诗人面对自然景象所产生的富有哲理性的思想。

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王之涣《登鹳雀楼》)

前两句写景,后两句直接抒发在这样的环境里产生的情怀,天然的形势、阔大的气象与诗人在这景象面前产生的富有哲理的思想融合在一起。

14.常见修辞手法的教案 篇十四

1.明确比喻概念。2.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3.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教学重点: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难点难点: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

一、导入

昨天结束了选句仿句变换句式,今天我们开始讲常用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呢?我们前面复习的时候,已经对修辞手法进行了一些讲解,今天,我们就更具体地来学习常见的修辞手法。Ppt展示

比喻 对比 排比(三比)反复 反问 反语(三反)对偶 设问 引用(偶设引)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顶针

常用修辞手法巧记顺口溜:三反三比偶设引 拟人借代双夸顶 二.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几种修辞手法里,考得多的有书上介绍的九种,现在我们介绍第一种,便是比喻了。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脸红红的像苹果。

Pp展示 比喻=本体 +比喻词 +喻体

(像,如,似。是,成了)

最平常的比喻,有好像,似等比喻词,是明喻。把比喻词改成成了、是,隐蔽一下,就是暗喻,没有本体和比喻词,只有喻体的,借喻体来代替本体的,就是借喻。如弯弯的月亮像镰刀,弯弯的月是一把镰刀,妈妈的头上长出了银丝。Pp展示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例如:西沉的落日像 一只金色的圆盘。青春是盛开的鲜花。

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

(二).辨析是否是比喻句子,加练习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两事物间有相似点。她的性格很像她母亲。这天好像要下雨了。戴上红领中,我就仿佛

置身于少年时代。这样的事情很多,像…

练习:对点攻关1 考察点——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170页典题考察点——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三)、比喻的作用

比喻,一是修辞里的神话,是神人神思神悟的神来之笔,从古自今大家都爱用它,李煜说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朱自清说雨,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我们高兴了用它,得了一百分,高兴得像只小鸟;我们不高兴了也用它,考了0分,像只霜打的茄子;我们紧张时用它,我们放松时用它,我们热情被消磨了也用它;同学写作文爱用它,出卷老师也钟爱,它到底有什么能耐,有什么神奇的作用让文学青年,让出卷老师,让我们所有人对它恋恋不舍?我们一道儿来分析他的作用吧!如何分析比喻句表达效果?(用此句式答题)

PPT:小姑娘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请赏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1.化平淡为生动;

PPT:他长长的鼻子,尖尖的,磨削过一般的红鼻子,简直像被挺有耐性的男孩吮得细细的麦芽糖块。请赏析此句。

法国作家弗朗索瓦·莫里亚克的《给麻风病人的吻》。有时候,需要说明的事物很平淡,如果直接说明,说明这种平淡事物的人缺乏兴趣,听者更是乏味,如同嚼蜡。而通过打比方,借用另一种生动活泼的事物来作喻体,原本平淡的本体,就顿时生色不少。化平淡为生动,长而尖的鼻子,本来就很平淡,再加上红鼻头,简直倒人胃口,但高明的作家借用“挺有耐性的男孩吮得细细的麦芽糖块”这一生动形象的事物作喻体,原本平淡的鼻子显得很生动了。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

Ppt:一头海藻似的头发。

2.化抽象为具体;

PPT: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此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

梦像一片雪花 在空中飘舞 想抓住他,他已经融化了。

3.化深奥为浅显;

比如班上有个同学,觉得自己成绩不错,就开始不爱学习,上课就做别的,如果你想劝他继续努力,会怎么说? 学如行舟,不进则退!

有时候,需要讲道理的时候,说明的事物很深奥,直接去说难度大,听者更是“丈二和尚--叫人摸不着头脑。”于是乎用浅近的事物作喻体,通过打比方来间接说明原本深奥的本体,从而产生化深奥为浅显的神奇效果,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

PPT: 李克强谈经济形势: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 李克强在上海召开的部分省市经济形势座谈会上指出,稳中求进稳是基础,但这就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还要往前进,进快进慢都要进,进才能稳得住。4 化冗长为简洁。

PPT:讲孩子很淘气,一天到晚爬上爬下,东摸摸,西弄弄,一会儿都不闲着.“活像个猴子”五个字,就这样把孩子顽皮、淘气的情形说出来了,话很简单,意思却很丰富。既省了言词,又帮助了人家理解和想象。在此,比喻确有化冗长为简洁之神效。

综上所述,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浅显为深刻,化冗长为简洁,这是比喻这一修辞神话的多种变戏法,修辞神话的变戏法产生了神奇的修辞效果,神奇的修辞效果又使得这个修辞神话的变戏法更加神奇。

三、练习

(1)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思考: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仿写

对点公关第四题

四.知识积累(资料)

仿句一般是排比加比喻,其中常用的本体喻体有哪些呢? 仿写、比喻常用意 象归类

海河类:大海、江河(长江、黄河)、湖水、流水、清泉、溪流、浪花(风浪)、瀑布 天气类:风暴、细雨、雨珠、雪花、雾、阴霾、阳光、彩虹、蓝天、白云、春风、海风、清风;天空(晴空、星空)春、夏、秋、冬

植物类:森林、树木(绿树)种子、果实、鲜花(昙花/玫瑰/牡丹/兰花/菊花/枫叶/腊梅)、萌 芽/绿荫、小草(绿茵)、青竹、仙人掌、荆棘、春色 航海类:船、帆、浆、彼岸、港湾

光明类:明灯、灯塔,蜡烛、火种/星星(启明星、北斗星)、月亮(月光)、太阳、宇宙 动物类:雄鹰(鲲鹏)、骏马、小鸟(燕雀)、翅膀、鱼儿、贝壳、珍珠、燕子 艺术:歌、音符、旋律(韵律)、交响乐、图画、诗 人类:艄公,战士,钢琴家,画家 尺子、秤、酒,一盆火,高考仿句:理想是一把尺,量出一个人眼光的长短;追求是一杆秤,称出一个人灵魂的轻重。

答案:生活是一杯酒,品出人生滋味的酸甜苦辣;事业是一面镜,照出生命价值的大小高低。关怀是一缕春风,温暖了失意者的心,鼓励是一盆火,燃起失败者的希望.友谊是一条瀑布,飞溅着真诚的水花; 信任是一缕阳光,驱散了怀疑的迷雾。

爱心是漫漫征途中的路标,使迷路者找到了方向。爱心是寒冷冬夜里的炉火,使流浪者感到了温暖; 爱心是残叶枯枝中的新绿,使奋斗者看到了希望 五,作业

利用资料中的意象造句,分组进行。预习拟人和排比手法。

高考专题复习之比喻修辞手法 教学目标:

4.明确比喻概念。5.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6.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教学重点:能分析比喻的作用

难点难点:运用比喻进行仿写,扩写。

二、导入

Ppt展示

比喻 对比 排比(三比)反复 反问 反语(三反)对偶 设问 引用(偶设引)拟人 借代 夸张 双关 顶针

常用修辞手法巧记顺口溜:三反三比偶设引 拟人借代双夸顶 二.比喻的概念和作用

(一)概念 比喻就是“打比方”。即两种不同性质的事物,彼此有似点,便用一事物来比方另一事物的一种修辞格。如。脸红红的像苹果。

Pp展示 比喻=本体 +比喻词 +喻体 Pp展示分为:明喻,暗喻,借喻

(二).辨析是否是比喻句子,加练习

构成比喻必须具备的条件:必须是两种不同事物,两事物间有相似点。练习:对点攻关1 考察点——必须是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 170页典题考察点——两种不同性质的东西之间,必须有相似点

(三)、比喻的作用

如何分析比喻句表达效果?(用此句式答题)

PPT:小姑娘脸红红的,像个红苹果。请赏析这句话的修辞手法。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_?____,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1.化平淡为生动;

PPT:他长长的鼻子,尖尖的,磨削过一般的红鼻子,简直像被挺有耐性的男孩吮得细细的麦芽糖块。请赏析此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__化平淡为生动,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Ppt:一头海藻似的头发。2.化抽象为具体;

PPT: 问君能有几多愁,恰似一江春水向东流.赏析此句。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抽象为具体,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3.化深奥为浅显; 学如行舟,不进则退!

有时候,需要讲道理的时候,说明的事物很深奥,于是乎用浅近的事物作喻体,通过打比方来间接说明原本深奥的本体,从而产生化深奥为浅显的神奇效果,PPT: 李克强谈经济形势:和骑自行车一样,老在原地打转转是稳不住的

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______比喻成__________,化深奥为浅显,生动形象的刻画(突出)出了 _______的_______特点。化冗长为简洁。“活像个猴子”五个字,就这样把孩子顽皮、淘气的情形说出来了,话很简单,意思却很丰富。

小结:综上所述,比喻能化平淡为生动,化抽象为具体,化浅显为深刻,化冗长为简洁。

三、练习

(1)诗歌鉴赏中的修辞手法 送沈子福归江东

王维

杨柳渡头行客稀,罟师荡桨向临圻。

惟有相思似春色,江南江北送君归。

思考:诗的三四句用了什么修辞手法?试析它的作用

答: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对友人惜别的心情比做遮拦不断的江南江北的春色。将抽象的感情具体化、形象化、化虚为实,突出了诗人对朋友的依依不舍之情。(2)仿写

对点公关第四题

四.知识积累(资料)

仿句一般是排比加比喻,其中常用的本体喻体有哪些呢? 仿写、比喻常用意 象归类

海河类:大海、江河、湖水、流水、清泉、溪流、浪花。

天气类:露珠,细雨、雨珠、雪花、雾、阴霾、阳光、彩虹、蓝天、白云、风暴,春风,阳光。

植物类:森林、绿树、种子、果实、鲜花、萌芽、小草、青竹、荆棘、春色 航海类:船、帆、浆、彼岸、港湾

光明类:明灯、灯塔,蜡烛、火种/星星、月亮、太阳、宇宙

动物类:雄鹰(鲲鹏)、骏马、小鸟、翅膀、鱼儿、贝壳、珍珠、燕子 艺术:歌、音符、旋律(韵律)、交响乐、图画、诗 人类:艄公,战士,钢琴家,画家 生活类的:尺子、秤、酒,一盆火。五,作业

上一篇:企业班组文化建设探索下一篇:婚后幸福的优美说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