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精选6篇)
1.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一
2008届高三政治备考安排与策略
第一轮复习: 2007年8月至2008年2月为基础知识复习阶段。在这一阶段,高三政治常识的新课讲授与高一经济常识、高二哲学常识的基础知识复习同时进行。
1、主要目的是基础能力过关――夯实基础。
2、具体方法:
(1)读――细读教材。
细读教材能帮助自己树立自信――我熟悉教材!
现行高中政治教材的特点之一是可读性强,但正是这一特点,使现行教材是呈现逻辑体系不强的特点。通过细读,不放过一个知识点,力争能全面了解教材,不留遗漏。细读教材不能存在侥幸心理,不能存在某个知识点可能不考的念头,更要贯穿于学习过程的始终。(2)记――熟记知识点。
在熟读、细读教材的基础上,要认真记忆知识点。有一个常识,大家都知道――知识是能力的载体。要提高能力,先要搞好知识的储备,而对于学生来说,获取知识的一个重要的途径是记忆。
记忆知识点时要遵循先宏观后微观,也即先体系后要点的逻辑顺序。如,课题(明白本课要讲知识的总体范围)→节题(进一步明确该题下分几个节题来讲解,弄清节次之间的内在联系)→框题(明确本框题讲述的主要内容)→标题→具体知识点。
这样,就从整体上构建成了知识网络,便于从整体把握知识体系。简单地说,当运用知识解决问题时,你可以很便捷地从体系中提取所需,可以有效地避免“按题猜点”或“依点猜题”,从而提高准确率和效率。
另外,记忆知识点时还要注意,要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切忌死记硬背,机械记忆。如,我们在记忆某个具体知识点时,要先把握其精神实质,就好比我们平时所说的――它到底讲的是什么意思,然后有目的地和已经掌握的相关知识对接,从而达到知新而温故的和温故知新。从而提高记忆效果。
(3)练――解决问题。
读和记是为了练,可以说练是前者的目的。只有在运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过程中,才能巩固知识,提高能力。一般说来,第一轮复习的练习不宜过深过难,应以基础性练习最佳。因为:这轮练习要达成以下几个目标:一是巩固知识,二是纠正偏差或错误,三是培养分析问题的能力。题目过难、过深,一旦超越现阶段的知识和能力水平,其危害是极大的。一是达不到巩固知识的目的;二是可能会造成自信心伤害。
第二轮复习: 2008年3月至4月底
1、主要目的是提升能力。
2、具体方法:
(1)归纳:
在第一轮复习中,通过细读和记忆,我们对个体知识点有了较熟悉的记忆。但这仅局限在个点上,没有形成知识板块或没有建立知识体系,很难避免丢三落四毛病。在这轮复习中,我们要紧扣考纲坚决取舍,归纳考点中相似、相近或相关的知识点,构建知识小板块,继而构筑知识体系,从而从整体上把握知识。就好比抓葡萄。如果第一轮是拥有一粒一粒的单粒,而本轮就是要把这些单粒穿成串。归纳时一般注意两大环节。
一是相关知识归类: 比如:高三政治常识中,讲民主集中制,它在不同课次都出现过,但不同场合,内容都各有侧重,这要求学习将其对比、联系。
如: P26――人大制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
P49――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民主集中原则P79――加强和改进党建设――坚持和完善民主集中制
通过归纳对比可知:不论其具体表现存在如何差异其本质含义是一致的,这便于学生准确清楚的记忆知识点。
再比如: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处理民族的关系的相关知识点有:
P17--18――国家职能:加强文化建设,组织和领导经济建设;
P29――人大制度的优越性第3点;
P60――维护国家统一和民族团结;
P106――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P112――民族区域自治政策――优越性;
P123――我国的宗教政策。
二是具体知识系统归类: 教材的某个知识点在归纳时,一般要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顺序完整进行。具体地说,“是什么”一般包含:概念或含义,本质内容、特点等这些是教材中关于原因的标志性语言。
“为什么”一般包含:地位、作用或者意义、重要性、影响与危害(负面影响)和现状。这也是教材中常见的标志性语言。(如果再将共归纳的话可以归为二大类:一类是理论上的,二是实践的。)
“怎么办”一般包含:措施、途径等标志性语言。
如:高一经济常识中关系经济效益。
“是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概念和衡量的标准。
“为什么”主要包括经济效益的重要性和目前我国企业经济效益的现状,就重要性而言,它既可以涉及到企业,也可涉及到国家职能。
“怎么办”主要是提高经济效益的途径,这里有价值规律的作用,也存在宏观调控作用,同时还涉及到科学技术,劳动生产率、产品质量、管理、市场开发(国际国内)改革等多方面的内容。
将这些问题归纳在一起就等于将单粒的葡萄穿成了串。在解决问题时即可立即再现的所需知识的取材范围,然后再根据题目的要求做具体的取舍即可完成答案。可以有效地防止答非所问的毛病。
但要注意,这种归纳方法,不是针对每个知识点,而只是对某个知识点而言,因为教材在叙述知识点时并非每个知识点都遵循: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逻辑体系的(2)联系
这里的联系有三层含义:一是指知识点之间的联系,二是政治学科内部的交叉联系,三是时政热点的联系。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前面已作说明(略)政治学科内部的联系,要引起足够的重视,平时对这些相关知识早做准备,可以提高答案的完整性。
例 1:关于对人民负责,为人民服务的原因分析。
从问题涉及的知识点而言,可做如下归纳:
就经济常识而言有:生产资料的社会主义公有制的相关内容
就哲学常识而言有:①集体主义价值观的要求;②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③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和作用。
就政治常识而言有:①国体――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凭证;② 政 体――人民代表大会制――核心:国家一切权力属于人民;(这两者是就国家制度而言的)③国家机构的组织和活动原则――对人民负责;④中共的性质宗旨先锋队,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⑤“三代思”的相关内容:力量之源,执政之基等。
但在回答具体设问时要指导学生认清问题的角度,根据设问角度的要求,做具体取舍,即可准确做答。与时政热点之间的联系,不必太过苛求,平时注意关心时政对国际、国内发生的重大事要留意,并学着经常用所学知识加以分析即可。这样既可锻炼思维,又可温习知识。如果时间许可,在分析这些问题时,要尽量做到:一要设问尽量科学,二是分析要尽量全面,三是回答时尽量规范地运用术语。
(3)提升
这里说的提升主要是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和思维能力提升。具体地说一是联系热点提升思维能力,这里不多言;二是解决问题的能力的提升主要依托综合水平较高的练习来进行。第三轮复习: 2008年5月至6月
1、主要目的:应用能力提高
2、具体方法:
(1)回归书本
一是结合考纲,对反复考的考点,以往没考过的考点,今年新增的考点,要高度注意,务求系统、规范、完整的把握。
二是重温知识体系和板块,力求完整系统。与一轮和二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不同,三轮复习对基础知识的复习更加注重知识结构网络的梳理,强调从宏观上把握知识的结构体系,把握知识的内在联系,通过梳理,把学过的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网络化,切实掌握主干知识和重难点知识。从而提高应试能力和解题技巧,达到举一反
三、融会贯通的能力。按照这一复习思路,可以把经济常识分为市场经济、社会主义经济基础、分配制度、自然人法人、经济结构调整五个板快。
①市场经济: 以商品、货币价值规律为核心概念,以商品基本属性――价值规律作用――市场的基础作用――市场主题――市场经济与宏观调控――国际市场――经济全球化为主线,把第一、二课全部内容、第三课第一节企业是市场的主体、第四课第一节三大产业、第七课第一节商品服务市场、第八课全部内容包括在内,以利于将个人与市场、企业、产业、国家、世界有机联系起来。
②社会主义经济基础: 以公有制为主体(国有经济为主导、国有大中型企业为支柱、城乡集体所有制、混合所有制的公有成分)――促进非公有制经济发展(个体、私营、外资)――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公司制、股份制、合伙、承包、租赁混合所有制等)――完善法人治理结构(企业法人、股东大会、董事会、总经理、董事会)――国家垄断行业引入竞争机制(实行价格听证、允许外资、民营经济进入垄断行业)为主线。
③分配制度: 以国民收入分配――(积累和消费关系)――初次分配注重效率(个别劳动生产率、企业经济效益、企业的市场竞争、按劳分配)――再分配注重公平(财政作用、税收作用、利息股息、债券保险、按生产要素分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社会主义本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主线。
④自然人法人: 以经营者(素质、地位、作用)――劳动者(权利、义务、素质、劳动合同、社会保障)――投资者(财政、国债、银行贷款和储蓄、股票、保险、债券)――消费者(市场交易原则、消费者权益、家庭生活消费)为主线把这些市场主体联系在了一起。⑤经济结构调整: 以产品结构调整(品种、花色、质量、供求、科技含量、价格)――产业结构调整(发展两高一优农业、实行产业化经营、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和城镇化,信息化带动工业化和新型工业化道路、积极发展高新技术产业、改造传统产业、振兴装备制造业,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提高第三产业比重、扩大就业等)――区域结构调整(中部崛起、西部振兴、东部率先发展、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等)――所有制结构调整(国有企业改革、提高效益、增强控制力,促进民营经济和中小企业发展、鼓励和发展非公有制经济、、放宽民间
资本的准入领域、实现公平竞争、扩大对外企开放领域、降低关税)为主线把有关经济结构方面的知识有机结合在一起,便于从宏观上把相联系的知识结合在一起。
哲学常识仍按辨证唯物论、唯物辩证法、认识论、历史唯物主义四部分划分。辨证唯物论部分论(物质和意识的辨证关系、规律的客观性);唯物辩证法(联系、运动、发展、矛盾、内外因、量变和质变、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认识论(透过现象认识本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历史唯物主义(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关系、人生观和价值观)。
政治常识按上述原则可以划分为国家制度、公民的权利义务,政治文明建设、精神文明建设、国际关系等五个部分。其中国家制度应包括国体、政体、国家的结构形式、民族区域自治等;公民的权利义务应包括公民的基本权利和义务、公民与国家的关系、人权与主权等;政治文明建设应包括完善社会主义民主、依法治国、改革完善党的领导方式和执政方式、加强权利制约监督、维护社会稳定、为人民服务等;精神文明建设应包括国家的文化职能、以德治国、宗教政策、诚信等。
(2)统览热点、重点
一是要重温旧题,尽量熟悉时政热点和重点规范思维方法,做到胸中有数;
二是统览教材,熟悉教材的关键点、关键词等骨干性语言。
(3)训练必要的答题技巧
①审好题是答好题的关键,模拟训练要从审题入手,而审好题的诀窍就是多读题。古人说“读书千遍,其意自现”。审题的关键也是多读。好多同学做错题的主要原因就是读题太少,不舍得在读题上下工夫,而是草草一度就凭印象选择或答题,往往会造成“下笔千言,离题万里”。
审题最好的办法是抓住主要概念。抓住主要概念就可以进行适当的发散。比如我们讲宏观调控。我们能想到的就是经济常识第二课,宏观调控的三种手段。看到宏观调控这个词儿马上就想到经济常识第二课提到的宏观调控的经济手段、法律手段、行政手段。往下重点可以考虑到宏观调控在哪一课展开比较详细,经济常识第五课关于国家财政,第六课国家税收等。所以我们做答题的思路就是抓住问题中涉及到的主干概念把它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需要的是你观察这道题可能涉及到的是经济常识哪一课。从概念到课,从课到节,这样整理出相关的知识体系,然后组织相关语言做答案。
②提高选择题正确率。选择题的首选解法是排除法。排除法包括排错法和排异法,排错法用来排除错误选项,排异法用来排除与题干无关的选项。经过排除以后还要对剩下的“正确”选项进行可行性验证,经证明言之成理才为正确选项,这些步骤缺一不可。此外还可以使用定义法、因果关系法等。
③回答题解答要规范简洁。答好回答题的要求是,语言简洁、条理清晰、书写规范、重点突出、切中要点、准确使用学科语言。答好回答题也离不开审题,而且关键在于审题,审题包括审材料(审清材料包括那些信息)、审设问(审明问题指向)。切忌盲目作答。例如,一般哲学题的考查侧重点在方法论,如果答方法论就不要过分注意它的原理。在回答从实际出发的时候不需要把物质和意识的关系做过多叙述。一般考哲学在高考题中表现的都很具体,一般不会出现应用有关哲学知识的考法。模拟题中凡是说运用相关哲学知识或方法论分析上述问题,我们可以依照这样的顺序思考。既然是相关的哲学知识,你就想第一是不是从实际出发。接着看有没有矛盾的观点。具体问题具体分析的问题。往下我们再观察有没有实践和认识的角度,这种模拟题都带有指导复习的含义,某种意义上说是一个框,只要是哲学方法都可以列队排上。但是高考考的很具体,如某某村怎样实现脱贫等。
最后留出 7天左右的时间用于学生的强化记忆、查漏补缺,进一步强化基础知识的记忆,整理错题笔记,加强对知识和能力的巩固。
考试离不开书本。你要利用学到的东西分析时事问题。而且要主动的去分析,发现问题就用学的只是分析一下。这样你的政治成绩就能在很多的时间内得到提高。其他没有办法。这个时间不要浮躁。沉心静气。
祝你成功!
回答者:灵山秃鹫-经理 五级 3-7 18:22
高考政治复习提高效率妙招
进入高考冲刺复习阶段,有不少同学觉得自己的成绩离期望要求有较大距离,有的同学还产生畏难情绪,心理压力很重,一定要调整好心态,有条不紊。
回归课本,梳理基础知识
高考试题年年变,但考查学生运用学过的知识灵活地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一直没有变化。学过的知识究竟有哪些?这就需要按照《考试手册》中的知识体系把散落在课本中的知识的框架整理清楚。值得注意的是,有不少同学不从自己的学习状况出发,盲目地做一套又一套的复习卷,加上在老师指导下“对答案”,(而不是对于答题思路的科学分析),甚至是猜题押题式地背诵现成的复习题及其答案去对付高考,这个希望是必定要落空的。整理纠错
把过去所做试卷认真整理,检视自己曾经出现过的失误,找到自己知识上的漏洞,思维方式上的偏差,解题规范上的疏漏,错误集中的点作为训练重点,有目的地精选一些进行训练,以警示自己在高考中不犯相同的错误。
慎选模拟试卷
在最后复习冲刺阶段,一定要正确处理研究高考试卷与选做模拟试卷的关系。两类试卷相比前者科学性强;难易适中,规范性强;设问角度巧妙,设问间联系密切;答案紧扣题意。而后者相对来说科学性较差;或过难或过易;不一定非常规范;设问常常过于直白,设问间联系欠紧密。这一阶段建议一定要选用经过有关专家审阅的模拟试卷,最重要的要认真研究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以便进一步明确高考试题的命题思路和方式,也可以检测一下自己对知识的掌握程度和审题、解题能力方面有哪些欠缺。
训练审题能力
高考试卷中所有试题的具体情景材料都属于社会生活中重要的热门话题,是大家所了解,有的甚至是复习阶段重点思考过的。只不过是在编制高考试题时,有了新的角度、新的问题和新的要求,已经不是我们在这本或那本辅导资料中见过的具体形式和具体答案要求,不是可以现成照搬照抄的。高考总复习是一个在老师指导下艰苦的自我学习过程,要养成习惯,拿到题目,不要马上动笔,仔细阅读题目,一是具体地分析情景材料,全面地领会并把握住它的基本内容,从中提取有效的信息;二是注意把握试题的基本意图和设问指向,使自己能够在答题前迅速整理出思路,写出符合要求的答案。而一部分同学若能在答题时有创意,还可能酌情加分。
2.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二
对高三理科班学生来说,在高中的最后一学年,挖掘潜力对高三理科学生固然有着诸多的困难,但惟其薄弱,才有提升的可能。教师只有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的机械练习与机械讲评的教学方法,抓住高三阶段几个重要的教学环节,结合高三理科学生的思维特点,发挥语文学科的人文性优势,积极探索与钻研,实施有效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让学生成为学习的“发现者”,并在“发现”中体验到语文学习的成就感,从而激发理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最大限度地提高高三理科学生的语文水平。
一、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
有些理科生之所以语文学科成绩落后,与他们对语文学科一贯的态度、缺乏对语文学习习惯的培养、课外阅读面狭窄等因素有关,更与教师缺乏教改意识、没有结合理科生特有的思维特点进行学法指导、忽视学生的这些非智力因素有关。高三复习阶段,大量的练习与考试、机械的习题讲评几乎贯穿了整个复习阶段,学生对这一成不变的传统模式势必会产生倦怠心理。教师本身缺乏教改意识,缺乏对学生学习兴趣和动机的激发,则使高三理科班学生“苦不堪言”。如何实施有效策略,激发其学习语文的热望?笔者认为,教师必须树立教改意识,改变传统课堂复习模式和机械的试卷习题讲评模式,引教学的源头活水进入课堂,让高三语文复习的高效率得到切实有效的保证。
考试、试卷讲评固然是整个高考复习阶段的主旋律,但语文教师适当调整教学方式,甚至丝毫不考虑学生的心理习惯等非智力因素,却要以其他理科的复习方法试图改变学生的落后面貌,效果可想而知。因此,在高三复习阶段,语文教师应该积极关注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充分结合语文学科人文性的特点,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和复习方法,在常规的教学环节实施有效的教学策略,激发高三理科生学习语文的兴趣。同时也要结合理科生语文学习的实际,充分利用理科生的思维优势对其加以良好引导、培养和训练,有效提高理科生的语文能力和水平。
二、营造语文气场,用个性化教学吸引学生
营造课堂语文气场,是提高教学效果的有效途径之一,这就对高三语文教师提出了更高的教学要求。教师要紧紧抓住语文课堂这个师生对话交流的特定环境,创设具有浓郁人文气息的语文课堂,用个性化的教学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高三理科生课外阅读知识面狭窄,因此,教师不妨发挥个人的魅力,展示自己的优势和风采,营造个性化的教育氛围。同时要紧紧抓住课堂这个特定的交流空间,对社会上的一些人和事谈谈自己的深度解读。对素材的思考与解读是对高三学生必备的写作思维能力的锻炼,同时可以增加师生之间的情感交流。因此,高三阶段,教师更要有意识地加强备考,加强对学生知识结构和兴趣爱好等方面的了解,努力提高自身教学研究的能力。
三、把握关键的教学时机,实施有效策略
1. 新接手班级时:知己知彼,百战不殆
对学生学情的了解与把握,是实施有效教学的前提和条件。高三起始阶段,对学生整体的语文学习情况有必要做实际的调查与把握。每当这个时候,教师可以设计调查问卷,调查内容可以包括以下内容:你认为语文学科中薄弱的环节在哪里?你手头还有那些语文复习资料?你在语文方面所花的时间是多少?你有积累素材的习惯吗?你拥有哪些课外杂志?
2. 试卷讲析环节:量化分析,增加认同感
卢梭认为,激发学生自觉自愿学习的最好的也更为可靠的办法是“促使孩子们有学习的欲望”,因为“现实的利益才是最大的动力,才是使人走得又稳又远的唯一的动力”(《爱弥儿》)。可见,现实的成功是对学生最好的激励,高三理科生的思维注重结果,比文科生更功利。在每次的试卷评改后采用量化措施,用数据说话;建立薄弱学生学习跟踪档案。因为理科生对数据和数学分析方法比较认同,所以量化不仅可以让学生知其然、增加认同感,而且能知其所以然。教学过程中应加强此方面的分析,激发理科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3. 专题复习环节:让学生体验“发现”的喜悦
教师在课堂上要积极创造条件让学生体验成功的滋味,提高学生的自我价值感。理科生为何对做数学题目孜孜不倦、乐此不疲?主要原因是做这些理科的题目本身具有成就感,如果在我们的语文复习中,也让学生成为“发现者”,在探究的过程中得到作为发现者的乐趣,体验到“发现”的喜悦,就会极大地激发学生探究的积极性。以小说复习主题探究为例。教师在这一专题的复习中,要精心挑选具有可探究性的文本,激发学生的阅读兴趣。例如,我在小说文本主题探究的复习中,引入汪曾祺的《侯银匠》、卡尔维诺的小说《良心》这些文本。学生通过自行提问、自行答疑的方式探寻小说的主题,有了自己独特的解读,从中体验到“发现”的成就感。
又如诗歌鉴赏复习专题。结合2011年浙江卷的诗歌鉴赏,选取纳兰性德的其他诗词,进行诗歌鉴赏的理论复习。在文本的深入鉴赏与解读的同时,对词人的身世及创作背景进行适当的深入与链接,其中穿插一个学生感兴趣的小故事,唤起了学生诗词学习鉴赏的兴趣,也激发了学生求知的欲望。复习文言断句时,选取了《世说新语》中几个有趣的小故事,课堂气氛活跃,效果不错。
四、虚功实做,激发学生语文学习的热望
在高三的语文复习教学中,教师一般都十分注重学生的学法指导,却没有深入研究学生学习的自觉自愿性。在语文基础基本定型的情况下,关注高三理科生的非智力因素,是提高学生语文成绩的有效途径。
《语文课程标准》明确要求学生“学会正确、自主地选择阅读材料”。高中语文课外阅读是阅读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素材积累要求学生努力扩大阅读视野,更是高考作文备考的必要环节。但受到时间紧、学业任务重等因素影响,高三理科班的课外阅读和素材积累一直处于困境之中。学生一方面没时间看课外书,一方面也没有相关的课外书可读。许多时候,素材积累环节并没有真正落到实处,这从收缴起来的寥寥几本摘记中可见一斑。然而,课外阅读的广度和深度,对高三理科学生语文成绩的提高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3.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三
问题一:生物高考的重点在哪里?
这个问题要看考生的目标是什么,如果考生的目标是理综中生物拿到75分以上,那三本必修及两本选修内容全部都是重点,因为生物的知识考查的比较杂,在高考说明中囊括了必修和选修的所有内容。但是如果考生的目标没有那么高,那还是有一些高考必考内容的,
必修一:细胞结构(以选择题居多)
细胞代谢(包括光合作用与呼吸作用,通常以选择和大题的形式考查)
细胞的增殖与分化(选择题及实验题形式考查)
必修二:基因分离与自由组合定律及伴性遗传(每年高考必出大题,通常是杂交实验形式)
减数分裂(大题及选择题,一般与遗传定律及有丝分裂关联)
基因的表达(包括转录和翻译,一般以选择题形式考查)
必修三:神经调节(一般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体液调节(一般以选择题或实验的形式考查)
免疫调节(这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通常是以大题或实验形式考查)
生态系统(这几年高考的热门考点,通常以选择和大题的形式考查)
选修:植物组织培养、微生物培养、基因工程、单克隆抗体(关于选修在高考中通常不会考的太难,一般都是一些最基本的名词,所以关于选修大家也不用研究的太深)
问题二:北京高考的趋势是什么?
从总体上说,关于生物的考察从原来的基础型开始逐渐向能力型转变,对四大能力的考察越来越多,在这里再重申一下高考的四大能力所包括的内容:
1、理解能力:理解能力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对核心概念的本质的理解,例如: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大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上的,这样的话就非常容易让大家联想到微量元素就是在生物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但这样定义微量元素是错误的,微量元素是指在生物体内含量特别少,但又是生物体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那我们如何理解这句话,比如说,在化妆品中一般都含有铅,所以铅这种元素是人体内含量万分之一以下的,但由于不是生命活动必不可少的,所以,并不属于微量元素。第二是建立知识的内在联系,把知识系统化,比如说,我们在学习免疫的时候,靶细胞就是指被病毒或细菌侵入了的细胞,但如果在选择题中出现这句话就是错的,因为我们在体液调节的时候,把激素作用的细胞也称为靶细胞,所以只说靶细胞就是指被病毒或细菌侵入了的细胞就不够全面了。第三是能运用生物学知识对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判断,关于这一点实际上还是对核心概念本质的理解,因为如果不真正意义上理解知识的本质,是没法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
2、实验与探究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第一是对书上的18个重点实验的原理、过程以及操作要熟悉。第二是要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这也是北京实验题常考的形式,给出实验过程和实验结果,要求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进行分析。第三是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的探究,实际上也就是实验的设计,关于实验设计一直是高三考生最为头疼的部分,在实验设计中总会或多或少的出现一些问题,
北京考察纯的实验设计题很少,对实验能力的考察还是主要集中在前两个能力的考察上,但实验设计是全国高考的一个趋势,很有可能在未来的几年内在北京的试题中出现。
3、获取信息的能力:实际上指的就是信息题,在题干中给一段知识,这个知识是我们没有学过,或者是学过但没有学得那么深,但是一定与我们学过的知识是存在联系的,我们要根据题中所给信息和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实际上就是考察我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4、综合运用能力:理论联系实际,用所学的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一些简单的问题,实际上就是生物知识与实际生活的关系。
为什么现在的高考对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呢,实际上还是源于高中与大学的脱节,生物是一门实验科学,大部分的结论是通过实验得出的,但很多考生在进入大学以后,对于实验的设计,对于实验操作以及结果分析确实非常弱,所以现在在高考中越来越注重实验能力的考察。另外,就是在大学中生物中要写一些学术论文,这就需要查阅大量的资料和相关文章,并从中提取有用的信息,所以高考中加入了信息提取能力,所以说,关于能力的考察是动用高考指挥棒的功能,让学生从中学起就建立一种生物学能力,是有利于学生发展的,也是高考未来必然的趋势。
高三生物二轮复习备考策略和方法
命题题型变化和趋势
1.高考命题突出的特点是注重基础,重视能力,常常是题在书外,理在书中。因此在高考中,学生很难遇到做过的原题,高考题一般都是思路新颖、考查逻辑推理能力的试题,对能力的考查离不开教材知识,在考试命题要求中也指出,要考查学生对基础知识、基本技能的掌握程度。所以注重教材、强调基础是复习之本。
2.针对高考命题,考生要特别强化记忆描述生物学现象的生物学术语、结论性语句、经典实验原理及研究方法和概念中的关键词语等。
3.考生注重对细胞代谢(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个体的稳态及调节、遗传与变异、生态系统及环境保护四大主干知识及其实验与探究。
二轮备考策略和方法
1.选题要精。建议学生不要抠偏难怪的试题,抓基础、抓主干。建议除了学校做的练习题和四次模拟题外,用好近几年的高考题,因为高考题是比较科学的、规范的,并且具有一定的方向性,能很好的体现近几年高考出题的方向及重点。
2.做题要准。做题质量要精益求精,不能盲目追求数量。备考的最后阶段的训练要关注每一个选项,对于错误的选项,要知道它究竟错在哪里?怎么改正才能对,如果不能改正则说明你在这个知识点上是存在漏洞的,所以要利用这最后的时机,赶快看教材和笔记,将这个漏洞迅速补上。在做大题时要注意对题干的分析,以及答题方法的训练,把相关的信息点画在题上。只有这样才能充分挖掘题干里的关键信息及隐含信息,根据生物学原理找准切入点,进行正确的答题。
4.高三最后时间的备考学习方法技巧 篇四
一、多刷小题,总结好答题技巧
众所周知,高考中的分数占比,简易到中等难度的题型占据着大部分,而小题则在里面占据着绝大部分,因此大家在刷题方面来考虑,小题无疑是首当其冲的一部分,只有小题掌握的牢固,才能取得相应的高分。
其次,考生在刷题的过程中,不应该只是为了刷题而去,要学会整理题目中的答题技巧和思路,因为在高考题目中,很多同类型的题目其实只是换了一种说法和数字,本质上的思路还是没有变,所以总结了这些答题思路往往就能够举一反三,是一种非常不错的高效方法。
二、重视基础复习
在备考中,除了需要去刷题来提升自己,对于知识点的复习同样不能落下,同刷题一样,高考在知识点的考取内容上,简易和中等难度的知识点占据着绝大部分,大约占比为80%左右,所以大家对于知识点复习,应该把重心移到基础上面,对于一些疑难的知识点不乏可以往后面放放,当考生对于基础知识点掌握牢固之后再去解决这些疑难点,相信会让自己的分数得到一个稳步的提升!
三、重视历年高考真题
考生想要提前真切的感受高考,那么考生必然少不了要去对以往高考真题去刷题、去研究,对于高考真题的刷题,小编也不在重新的赘述了,主要的重点还是集中在基础题型上面,但在研究上面就需要深入和总结了,比如说考生可以分析常见的出题陷阱、有哪些常见的高频考点、常见的题型有哪些以及真题考试情形等等内容,当考生对于这些有一定的了解,那么考生对于高考相信也不会太过于的陌生了。
备考中的好习惯二
一、合理安排备考时间
大家都知道,高考备考的知识点非常的繁杂,很多时候都会发现到时间好像不够用,其实对于这种情况,绝大部分是考生对于时间没有一个合理的安排,因此也就造成了考生总感觉时间不够的现象,而想要解决这种情况,那么考生一定需要对于时间进行安排,比如说每天需要完成那些学习量,每周的学习目标是什么以及每天的琐碎时间需要用来做什么,当考生对于这些时间需要做什么都清晰明了之后,相信对于这种时间的紧迫感也就少了许多。
二、学会做笔记
无论在学习中还是之后的工作中,学会做笔记一直都是一个不错的好习惯,对于在学习中做笔记,主要是找到章节中相应的重点进行归纳,其中如果有一些答题的思维方法和逻辑,这种一定尽量要记下来,这对于在之后的备考当中,能够更加有效的帮助考生进行备考。
三、勤于思考
在学习当中,思考可谓是非常重要的一部分了,也是想在高考中快速提分的最为重要的一部分,但很多考生对于思考这一部分只是浅尝辄止了,比如说刷题,很多考生对于刷题的反应只是停留在怎么得出答案这个表面上,其实还可以更加的深入一点,比如说涉及了其他什么知识点、解题方法有哪些、该题目属于哪一类题型等等,当考生对于这些知识点更加的深入了解之后,那么相信考生必然是可以进行举一反三的。
四、学会自我调节
高考备考是一件比较高压的事情,由于太多的学习任务,容易让考生身心疲惫,难免就会出现一些焦虑、压抑以及焦躁等负面情绪,这些负面情绪是非常容易影响到后续的备考情况中,因此对于这些负面情绪,考生首要事情就学会调整和发泄这些负面情绪,对于这些负面情绪,小编推荐大家可以使用自我鼓励法、音乐舒缓、运动发泄以及呐喊发泄法等等,这些方法能够帮助各位考生对于负面情绪有一个简单的调整,同时也能帮助大家快速的投入到备考当中。
高三备考的学习计划三
一、结合考纲定位弱势科目的弱势所在把时间用在刀刃上
高三一年时间宝贵,除了吃饭睡觉、上课及考试时间,真正用于学习的时间是不够充裕的。怎样才能在短时间内比较大幅度的提高弱势科目的成绩?建议高三学生找到自己弱势科目相应的高考考试大纲及考试说明,了解该科目的考点有哪些,自己比较弱势的考点有哪些,然后找相应的学习技巧来提高它们。
二、优势科目再上一层楼高考成绩更有保障
对于高一高二学得比较好的科目,在高考备考的时候,高三学生也不能疏忽,不仅要保持优势,还要想办法再提升一下。对于优势科目的提升,与弱势科目类同,也需要对照着高考考试大纲来确定需要提高的部分,将优势科目中较弱势的知识点提高上来,会提升优势科目的总体实力。
三、提高新知识学习效率挤出更多时间复习
高三第一轮复习是一个非常好的复习旧知识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高三学生将要对高考必考的知识点进行地毯式的复习;同时,高三第一轮复习期间,也是高三新知识的学习时间。怎样平衡好这两者变得很重要。小编认为,高三学生应该要抓紧课堂的时间,提高学习效率,尽量在课堂掌握新知识的要点,这样在课后就不用花太多的时间,节省出来的时间就能更好的投入到一轮复习中。
8月初 60天 第一轮:梳理学习思路,回顾以前学习过的知识,做到“知道自己学过什么”
9月初
10月 20天 第一轮:梳理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一) 梳理高中阶段所有知识点,按照前一阶段确定的学习思路落实每一个知识点
10月中
11月 60天(自主招生) 有意参加自主招生的同学,需要做好准备 高三第一学期学期末之前,知识结构至少达到高考考查要求;检验复习效果
12月
1月 30天 第一轮:梳理知识点和知识体系(二) 形成自己完整的知识体系
2月 30天 第一轮:高考压轴题 提升难度的同时,巩固之前阶段的基本复习成果
3月 60天,高考一模 第二轮:强化训练 熟悉经典的解题方法,从解一道题升华到解一类题,从解一类题到看穿命题意图
4月
5月 35天,高考二模 第三轮:调整训练 全真、模拟题训练,找感觉的同时全面订正错题,做的万无一失
5.高三语文复习备考计划 篇五
为迎接20xx年高考,实现高考预期目标,我们本着“认真落实《语文教学大纲》的要求,透彻把握《考试大纲》的精神,全面提高学生语文素养”的原则,本着“注重积累,夯实基础,放慢进度,细处入手”的复习理念,力求做到指导有针对性,训练有实效性,复习有整体性。鉴于此,对迎接20xx年高考,我们对语文复习备考有如下几点设想:
一、复习的时间安排
语文复习分为三轮:第一轮(20xx、9—20xx、3、20):重在全面复习,夯实基础;第二轮(20xx、3、21—20xx、4、30):紧扣重点复习,查漏补缺;第三轮(20xx.5.1—20xx、6):重在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二、复习的具体措施
(一)第一轮复习:分专题训练,基础扎实到位。
1、对字音、字形、成语、语病、语言表达题等基础知识题,要通过系统的读、背,有重点的做笔记积累,然后通过相对应的训练(训练一定要有针对性,要达到一定的量,能让学生得到充分的锻炼,熟能生巧),去摸索和总结一些解题技巧,再用这些技巧去指导解题。
2、文言文的阅读,主要是实词的积累。虚词的运用、词类活用、古今异义、通假字和特殊句式等,也都进行强化训练。主要按以下思路、方法进行:实行两线共进法:即课本典型文章复习和知识点专题复习相结合,以知识点专题复习为主线,以课本文章复习为辅线。利用早读时间和课堂时间,合理进行分配,按专题知识点的顺序把大的目标量化,给学生制订具体可行的复习计划,由学生自主完成。学生每复习完一块复习任务,老师都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归纳总结,予以方法指导。还要有对应的练习,检测一下学生的复习情况。随时了解监督,随时把握解决。这样两线并进,有主有次,可以调动教师和学生两个积极性,最大限度地提高复习效率。
3、背诵默写部分每天早读有针对性的练习,教师要督促指导。逐步扎实地落实。
4、诗歌鉴赏首先要让学生了解:考什么,怎么考,即从哪些角度入手考查,会有哪些题型。然后重点从两方面去进行训练:一是从哪里入手鉴赏,二是怎样组织语言把自己对古诗的理解表达出来。
5、现代文阅读,应着重训练对文章信息的提炼及根据所知信息进行推论,应着重训练学生在总体把握文章大意的基础上,理解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章的表达技巧。 文学类文本阅读与实用类文本阅读,主要让学生把握题型,总结答题技巧,规范语言,通过反复训练,提高各种能力。老师应精选试题,对症下药。
6、选做题穿插在阶段性考试中分类型指导,一次解决一种类型。
7、作文训练分散穿插在其它知识点的复习过程中进行。每两周写一篇材料作文,并作讲评。每次最好解决一个问题。作文的训练打算分两步走。第一步,面向全体同学,着重训练在审好题的基础上找准切入点。写记叙文,要通过具体的人或具体的.事去点题,演绎主题。写议论文,要明确地摆出观点,运用充足的论据、恰当的论证方法层层深入地去论证。主要鼓励学生写议论文。在写
作时注意文题的拟定,开头和结尾的技巧。这样力保大部分同学能得保险分(42——45分)。第二步,对一些冲击高分层的同学,要求他们在此基础上增设文章的亮点,以求获得发展等级的高分。文章的亮点,可以是新颖的构思,也可以是深远的立意,还可以是曲折动人的情节,甚至可以是三两句散布在文中的富于生活哲理的精辟议论等。这样力求一部分同学能过50分。
(二)第二轮复习:重查漏补缺,巩固落实效果。
在第一轮复习的基础上,紧扣重点复习,查漏补缺。做几套综合、模拟试题,巩固或检测专项的掌握情况,加强“回头看”,有针对性地弥长补短,提高做题的正确系数。
(三)第三轮复习:施强化训练,提高实战能力。
1、以综合练习为主,加强资料的选用。
2、根据模拟考试和我校实际情况,进一步查漏补缺,强化薄弱环节。
3、考试大纲的重点内容强化复习训练。
4、考前应试技巧指导。
三、复习的几点要求
1、注重备考研究。要研究《高中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尤其要研究《考试说明》中所列的考项,要明确目标,逐项对照,务求落实;对《考试说明》中新修订的内容,要引起足够的重视,从而明确复习目标,调整总复习的训练思路。教师要研究近三年的全国省市的高考题,分析试题,寻找规律,总结教法学法,让学生学习也有个明确目标,“知已知彼,百战不殆”。
2、强化合作意识。备课组要做到精诚团结,资源共享。在备课组中充分发挥有经验老师的带头作用,备课组要做到六个统一:统一资料,同一教学安排,同一教学内容,同一教学方法,同一教学时间,同一教学检测。每周一次集体备课,研究复习备考发现的新问题,交流复习备考经验。具体策略制订后,关键在于落实,并在实践中不断改进,使之不断完善。这就需要全体成员全方位的团结协作,群策群力,搞好教学科研活动,实现资源共享,最后达到全面提高学生语文成绩和语文素养的目的。
3、讲究复习方法。复习知识重要,复习方法更重要;师生要经常归纳各个知识点的规律性的东西,力求能举一反三。尤其是主观题的训练,不能只停留在教师宣布“参考答案”上,要让学生自己练,自己讲答题的思路,自己互相评价答题的优劣,不仅“知其然”,还要“知其所以然”,掌握答题的规律,以不变应万变。
我们在复习专题时,打破常规的复习顺序,把语言知识点的积累和语言运用结合起来,即把字音、字形、词语、病句等基础知识的专题复习与阅读、写作等语言运用专题复习穿行。这样既避免了单纯的语言知识积累专题复习的枯燥记忆,又保证了学生不间断的语言运用技巧的训练。有积有发,两者结合,相得益彰。同时,利用摘记、课前三分钟等方式来强化训练字音、字形、默写等属于识记的内容。
高三的阅读更需要老师做好阅读材料的精选和指导,不能放任自流。我们现初步设想,想利用每周一节晚自习的时间和课前三分钟,来加强学生的阅读与积累。
在第一阶段的复习中,至少每两周要进行一次作文训练(作文训练也可以和模拟考试同时进行)。此时的作文训练,教师一定要按照考试大纲对作文的等级要求进行分项指导。比如,第一次作文专门训练基础等级的“符合题意”。
第二次作文专门训练“符合文体要求”。这样第一阶段复习结束(一般应在20xx年3月份),学生应该能够对高考作文的各项能力要求做到心中有数,不管作文题目如何出,能够做到以不变应万变,“手里有粮,心中不慌”第二轮复习中重点加强高分作文的技能性训练。
4、培养良好习惯。培养制定学习计划的习惯:教会学生自己制定语文学习的计划,科学安排,务必保证每天均有一定量的复习时间。培养书写工整规范的习惯:要求学生在考试答题时力求字体工整,笔画清晰。培养读书看报的习惯:引导学生通过读书看报来开拓视野、了解时代信息、把握时代脉搏,学习别人的语言风格、章法技巧,为写作积累素材,补充新鲜血液。培养勤于练笔的习惯:确保每周写一篇大作文,另外养成摘录的习惯。
5、用好《名师导学》,不能过于依赖资料,教师博选,学生精练,严格按照考点要求,狠抓落实,努力抓好各个考点,不贪多求快,力求一步一个脚印,逐一逐步达到目标。
6、关注高考信息。充分发挥网络的作用。勤于并善于搜索各种高考网络信息;积极参加省市区各项高考研讨活动,开展不同形式的备考信息交流活动;注重教师之间的交流,最大限度的获取有用信息以指导备考工作。
7、落实培优补差。针对语文学科的偏科现象,教师要善于分析学生的薄弱环节,查漏补缺,对症下药,采用不同的形式,一周至少集中辅导一次,布置有针对性的作业,逐步使学生一步一个台级,弥补语文偏科的缺陷。
6.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 篇六
一、别了, 课本、读本?
一旦语文课本教完, 蜻蜓点水式读几篇读本上的文章之后, 学生便认为高三语文不过如此, 仿佛大彻大悟, 格外轻松。师生皆不重视课本、读本, 把精力和注意力投向地摊资料、书店“高档”资料, 对课本索然无味, 大脑里装的全是题, 长此以往, 岂非舍本逐末、主次颠倒?殊不知, 近年新编课本是按照新大纲、新考纲体系、由浅入深构建而成, 很多考点、考题皆直接、间接源于课本, 在课本中, 能够找到高考题的影子。而读本所选篇目及相关知识皆庶出于课本, 篇目精萃, 蕴含丰赡, 让人爱不释手。课本上的重点难点、考点疑点、一些相关基础知识, 该背诵的名篇古诗文应让学生归纳整理、牢记于心。应充分利用课本、读本广泛阅读, 拓展思维, 强化基础, 先过语文课本、读本关, 再拓展及延伸, 否则会出现花拳秀脚不如小蛮腰。
二、漫卷题海喜欲狂?
走进教室, 塞满桌的是卷子;堆满桌的是资料;挂满桌的是试卷;地上箱子装的还是卷子;跨进寝室, 床上床下满是资料、试卷;步入办公室、资料室, 满眼尽是资料、卷子, 油墨香飘校园, 印刷机昼夜轰鸣不息, 高三的将士们熬更斗夜, 做题、赶题、追题……但学生是否真有时间去消化吸收, 归纳整理, 也许只是为了做题而做题, 穷于应付, 书山题海, 苦不堪言, 作为语文更多的是阅读和写作, 需要广泛积累, 归类成体系, 整理成网络。磨刀不误砍柴工, 应从深化基本功入手, 否则付出与收获是不成正比的。行之有效的办法可以按考点为学生归纳一些常见的题型, 讲解思路方法及应具备的知识, 从考点到知识, 从知识到能力, 从小综合到大综合, 构建语文知识体系。不至于忙而无为, 碌而无果。
三、讲风太盛何时了?
也许是风格之故, 也许是担心学生没有记住, 有些高三语文老师嫌一节课45分钟不够还提前7分钟, 拖堂8分钟。固然, 讲得很精彩, 每个知识点都是重点, 但对于学生却是万缕飘飞、满河是滩无从下手。学生一般每节课能够集中注意力的时间大约为20~25分钟左右, 可以想象大部分时间, 学生不知所云。而且作为语言学科的特点, 需要大量的时间自主消化, 让学生自己去推敲咀嚼, 不能包办代替, 否则成了老师的感受, 成了学生的难受, 学生干啥?学生何以接受?建议不论是早自习, 还是正课, 多给学生一些自主安排的时间, 还思维给学生、还训练给学生、还堂给学生, 让学生成为高三复习的主体。查漏补缺, 勤奋的教师带出来的学生不一定是勤奋的, “懒”老师带出的也许正是勤奋的学生, 多引导学生如何复习, 如何读书, 如何领悟, 如何备考, 让老师成为高三复习的主导。
四、怎一个“快”字了得?
从2004年起, 高考提前一个月, 但是老师们更忙了, 学生更苦了, 为了六月高考, 师生放弃了休息, 放弃了娱乐, 补课加班成为家常便饭、情理之中的事情。但不能因为时间紧迫, 就出现高三语文复习中的过快现象:有些老师恨铁不成钢, 进度很快, 一个月复习一轮, 如此循环, 仿佛复习熟练了, 但效果却不佳。这是早熟的稻穗, 可谷粒并不饱满, 学生会生厌倦感, 不能深入下去, 只是走马观花、走走过场、跑跑龙套, 学生没有多大收获, 做题时还是不会。究其原因, 老师授课时没有深入下去, 浮光掠影、浅尝辄止;学生没有领悟解题思路, 没有打开创新思维, 使其语文解题思维僵化, 总分止步于90分门外, 甚至出现不进则退, 学与不学一个样, 如此现象, 应慎重对待。老师授课要按考点要求, 根据学生实际, 从整体入手、从点滴做起、讲精讲透、宁缺勿滥, 使学生语文水平稳步提高。
五、“纲”、“网”在何方?
有部分老师在复习语文的过程中, 给学生讲解知识时太零散, 没有按照考纲的要求稳打稳扎, 没有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只会挂一漏万, 只见树木不见森林, 这是复习的大忌。建议老师授课时:课前要精心备课;课堂要花适量的时间精讲精练;作业要针对不同的情况或精比精改、或面批面改;根据授课、改本发现的问题, 要对学生的知识结构体系进一步补充完善;认真落实学生的每个考点, 让学生知识形成网络体系、相得益彰, 教学互动;特别是在复习课本时要多启发学生的发散思维、聚合思维、跳跃思维, 做到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总之, 依个人愚见, 老师应心中有考纲, 心中有学生, 心中有知识网络体系, 做到有针对性、有侧重点、有全局观、整体观。
六、作文, 永远的心痛?
高考作文目前定格为60分, 占总分的2/5, 但纵观近几年高考作文得分情况——几家欢喜几家愁:认真备考者, 情况良好;马虎了事者, 情况糟糕;心不在焉者, 懊悔不已。我们有些老师针对学生作文水平低劣的现状, 却要求学生平时只背几篇作文凑数, 企求及格分数, 甚至放弃作文训练, 凭命打撞。可以想象, 师生对作文已深恶痛绝、敬而远之, 胆颤心寒, 徒生“无可奈何花落去”的伤感。作文, 已然成为我们永远的伤痛?非也。如果得其法, 作文现状不至于如此, 应让学生树立作文信心, 把阅读、摘抄、周记充分利用起来, 可以从文体入手, 强调审题、积累素材、锤炼语言、强化书写、抓好结构创新, 及注重首尾、过渡的训练。半年的时间不长, 但亦不短, 砺兵秣马, 功到自然成, 得八成左右的分数问题不大 (45分~50分) 。作文, 不再是心病, 不再让我们心痛!
不要期望四月、甚至三月稻穗成熟, 否则, 代价是惨重的!六月才是丰收的季节, 但要看剩下的几个月如何运筹帷幄、未雨绸缪、精耕细作、要遵循规律、循序渐进, 把我们语文学科做精做强, 为高考增添更多的分值。
我们期待六月;六月, 值得期待!
摘要:高三语文新课即将结束, 如何用好课本、考纲, 如何转变课堂结构成为当务之急。
【典型的高三语文备考安排及有效的学习方法】推荐阅读:
高三物理备考安排07-07
高三最有效的学习方法08-03
高三备考动员暨学习交流大会上的讲话07-20
高三语文作文备考09-19
语文备考应重视理论指导 教学反思(高三)08-13
社区党员教育工作的典型经验及做法06-30
高三政治备考计划06-25
高三地理怎么备考10-22
给备考高三学生建议06-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