概念课的心得与感悟

2024-09-23

概念课的心得与感悟(精选8篇)

1.概念课的心得与感悟 篇一

试水课的反思与感悟

敦化市高级中学刘华娟

从泽州一中学习回来,满载着收获的喜悦与新课堂的革新理念,我积极准备了导学案,带着激情与冲动走进我的第一节课,用泽州一中的专业术语就是所谓的试水课。

我提前发的导学案,并且收上来认真批改了,所以我的试水课是展示课,因为事先有交代,所以同学们课前就准备好了教材、红色的修改笔等相关东西,没有用老师操心、督促,课上学生展示时候虽然不会质疑,语言组织能力比较差,但是看到有其他科任教师听课,就自觉的约束自己,废话不说,所以本节课的纪律很让我满意,不理想的是学生的参与度不够,每组只有一个或者两个同学积极地参加,其他同学都好像这事与自己无关,第二节课刚发下我批改后的导学案,第四节课就有好几个同学导学案不见了,根本不当回事,课后我让学生将修改后的导学案重新上交,三分之二的同学根本没有修改笔迹,老师只能是由三发二收变成四发三收了,但班级确实有好的同学,认真做导学案,认真修改,比如高一三班的王丽同学,是我的课代表,非常勤奋认真的孩子,不懂就问,作业很认真,可惜这样的孩子班级里太少了,多数学生自主学习能力极差,加上学习基础再差,所以特别懒惰,贪玩,厌学,不仅独学过程很难完成,告诉正确答案再去修改都懒得动笔。

这样老师的任务就非常艰巨,督促、跟踪、做工作,软硬兼施,有时候学生很反感,还会闹得师生对立,甚至学生公开和你抗衡,做这样的教师很难,既要斗志斗勇,真的还要海纳百川,学会极大地包容。

其实我们的高效课堂如果学生真的能够按照教师的指导认真去做,真的特别锻炼他们,比如认真独学,就能锻炼他们自主学习的能力,将来大学还是步入社会都很重要,对学、群学能锻炼他们集体合作的意识,展示课能提高他们的语言表达能力,反应能力等。对于综合素质的提高真的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对于我自己而言,课堂流程基本和我们以前差不多,需要努力的是导学案的制作要深入研究,既要熟悉模板,更要重难点突出,有限的空间争取做到有的放矢,习题练习要适合学生的层次和水平。

我们面对的就是这样的学生,所以我们还是要想办法多做学生工作,多沟通,可能还需要时间吧,让我们等一等学生,等待他们的成长与进步。

2.概念课的心得与感悟 篇二

1.生活链接

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服务于生活, 同时在生活中不断获得丰富与发展, 它一旦远离并失去生活元素的涵养和滋润, 就会成为“水中月”“镜中花”。在初中数学教学中, 教师应善于把“小课堂”与“大社会” 相互渗透和有机结合起来, 既可巧妙地淡化课程形式, 降低学习难度, 又能优化课程结构, 丰富教学内涵, 拓展学习视野, 从而在学用结合中不断增强学生的数学生活意识和应用能力。

对于数学概念来说, 积极开展“教学生活化、生活化教学”活动, 非常有助于学生深入理解并有效把握它的内涵和实质。以“梯形”概念为例, 首先通过多媒体技术手段, 把熟悉的堤坝截面或梯子直观演示出来, 引导学生初步感受其形状特征;其次启发学生寻找更多的同类生活物品, 如筐、桥、簸箕、锅铲、 部分椅子坐面和抹墙小铲子等;再次把堤坝截面或梯子抽象出来形成标准化图形, 使得学生从中切实体会到数学梯形的感性知识。再如“无理数”概念教学, 可向学生介绍其发现者希伯索斯为追求真理而献身的历史故事, 既可有效活跃课堂教学氛围, 又能对学生实现智能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重培育。

2.过程知情

许多数学概念是从生活事物中抽象而来的, 因而它自身具备内在属性的形成过程。从这个角度来说, 数学概念的教学活动有“隐情教学”和“知情教学”之分。以往教师常以“条文+ 例题”形式把数学概念直接呈现出来, 忽视或避免了它的形成过程, 这种“隐情” 教学没有让学生知情, 使他们“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

何谓“知情教学”?就是把数学概念的知识形成过程直接地“告诉”学生, 让他们切实感受其由具体形象通向事物抽象的生动性蜕变, 从中获得综合立体的实践性经历。比如有教师对“负数”概念实现了知情创建:首先, 引导学生回顾并总结了用自然数 “1, 2, 3, 4, 5……”来表示物体个数;没有物体个数用“0”这一自然数来表示;在实际测量或计算中发生了无法得到整数的用分数来表示。其次, 引导学生观察“零上3度”和“零下3度”两个温度计, 分别记为“+3℃”和“-3℃”, 从而产生了“负数”表示方式。再次, 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所给问题的特征和意义。最后, 对正负数的概念进行整体的抽象和概括。 如此而为, 数学概念会给学生留下深刻持久的印象。

3.深入剖析

数学概念主要是由内涵和外延两个方面组成的。 所谓“内涵”是指本质特征, 所谓“外延”就是概念的全体。要想把握好某一数学概念, 其核心就在于要准确地理解其内涵与外延。比如“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之类的属性综合是其内涵, 矩形、菱形和正方形等则是外延对象。因此, 在初中数学教学过程中, 要让学生对于数学概念有一个比较透彻的理解, 能够弄清它的内涵和外延, 也就是从“质”和“量”上全面明确其所反映的问题, 教师必须通过各种途径和方法, 帮助和引导学生深入剖析这一数学概念的实质。

以“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教学为例, 教师用木条制作了几个平行四边形, 接着引导学生寻找边、 角及其对角线的关系以及了解平行四边形的性质。将平行四边形的一个角转动为90°, 形成了矩形;而将平行四边形的一条边移动到与一组邻边相等, 形成了菱形;转动菱形直到一个角成了90°, 可形成正方形。通过“知情教学”, 不仅展现了特殊平行四边形的性质, 而且揭示了它们的性质和它们之间的内在联系。

4.比较运用

初中数学中有许多高度相同的概念知识, 这些既有联系又有区别的数学概念对于初中生来说, 的确是一种不可小觑的挑战。特别是一些比较模糊且容易混淆的数学概念, 如果不加以厘清, 势必会为后来的学习活动留下一些隐患。

比如“平方根”和“算术平方根”两个数学概念, 教师可引导学生对它们进行几方面的比较与鉴别: 1 a的平方根用符号“”表示, 而a的算术平方根则是用“”表示;2“”读作“a的平方根”, 而“”则读作“根号a”或者“a的算术平方根”。二者共同之处在于“被开方数都是非负数”, 不同之处是正数的平方根有两个值, 且互为相反数, 正数的算术平方根只有一个正数值。一个联系点则在于“一个正数的算术平方根是该正数的正平方根”。教师要引导学生努力在运用中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不仅可以有效地培养学生的学用实践能力, 而且还能促发思维活动中的深刻性、灵活性和创新性。

综上所述, 数学概念教学是开展数学活动的前提和基础, 是真正进入数学学习的“第一步”。在初中数学课程活动中, 教师应当坚持在“生活链接”“过程知情”“深入剖析”“对比运用”中积极开展概念知识的基础教学, 努力为促进教学相长贡献应有的智慧和力量。

摘要:数学概念是数学基础知识的核心, 可根据其抽象水平分为定义性概念和描述性概念。如偶数和有理数是通过下定义来揭示本质特征, 长方形和三角形则是通过直接观察而获取的。无论哪类数学概念, 若是教师不注重从本质上去分析与引导, 并教会学生如何正确理解, 他们就难以把握数学的公式、定理和法则, 自然就无法应用所学知识去全面准确地解决实际性问题。

3.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篇三

形势与政策课程论文

论文题目: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院系班级: 信息学院电科0901 姓 名:

学 号: 20094836 辅导老师: 晏玉珍 完成日期: 2012-5-27

学习形势与政策课的收获与感悟

翻开相册,看着刚来大学时候的青涩与懵懂,不禁感觉好笑但与此同时伴随着的或许只剩下留恋。那个时候我们有棱有角,我们刚从高考的硝烟中走出来,那个时候我们满怀激情,胸怀大志用一双充满好奇的眼睛看这个我们即将在这里生活四年实现我们所谓的抱负的地方,转眼之间已经三年了,我们在大学里学到很多,一步一个脚印,迈出每一小步,回头看都感觉受益匪浅。眼界也更开阔,看待问题处理问题的方法与思维也有了很大的改变。这些在很大程度上得益于形势政策这门课程的开设,虽然每年我们偌大一个国家,老师不可能把所有的形势政策都给我们一一剖析,但我感觉开设这门课的目的也并不在此。关键在于老师用他的淳淳教导与细水流长的引导让我们自己主动去甚至可以说是形成一种习惯去感受时代脉搏,进而伴随我们国家一起壮大。

初到大学,我们也许更加关心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学生会用现在一句流行的话讲就叫比较“文艺“,把更多的时间花费在一些感知学校文化,锻炼交际能力上,但是我们与此同时也忽略了很重要的一点,我们在大学一年级同样不能忽略国家形势与政策,我们的国家在腾飞,我们一定要紧跟国家步伐,要不然落后的必然是你。我们的国家到底需要怎样的大学生,我们该怎样跟上国家的步伐,与时俱进,有目标有行动的跟上国家的步伐。这并不是说我们关心一些课外活动尤其是学生会有错,而是我们更需要有目标有方向。这点形势政策课就起到了很好的引导作用,老师告诉我们应该朝哪个方向走,我感觉这已经足够了,不至于使我们选择错方向,更不至于迷失方向。看着这几年自己以及身边同学的成长,感觉老师当时的指引起的作用真的是举足轻重。

从下面最近的一件事我真的感觉到大家真的已经不是当初那些懵懂无知的少男少女了,对很多事情的理解和感悟又精进了不少,大家看待问题的角度和对问题的认知有了很大的进步。前两天一同学在QQ空间上发表了一篇日志,是舒婷的《致橡树》,估计他自己也没想到吧,评论加起来竟然一共有二十多条,其实这是我们初中还是高中学过的一首诗吧,说实话,当时我们真没有觉得有多好,就觉得晦涩难懂,不好背诵。但是当我们现在再次看到的时候,可能真的是经历了一些事情,也可能是对中学时期的一种怀念吧,又把这首诗读了一遍,看看大家的评论突然觉得大家真的长大了,已经不是当初那个只会考虑自己观点而看不

清大局的小孩子了。我想这一方面和我们阅历的丰富有关,另一方面,这也和我们开设形势与政策这门课程有很大的关系,因为通过几年形势与政策课程的学习,我们看待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认知程度以及解决问题的方法与以前都有了很大的不同,与以前那个愣头青的小伙子或者是黄毛丫头相比,我们看待和处理问题会更全面,更冷静,更理智,整个人也会更加成熟稳重。

大学二年级,我们已经开始接触专业基础课,也对专业有了实际上的感知,而不再停留于原来别人口头上的描述,不免也产生了些许迷茫,我的未来到底在何方?这一学年我们老师也针对性的启发性的告诉我们大学的学习该往哪个方向发展,大学的教育并不单纯是教授专业课知识,更重要的是教授我们生存的本领。生存其实很简单,你这样走不对了你自己感觉到了自然会回头。

“两耳不闻窗外事,一心只读圣贤书”,这是人们描述读书人常用的一句话,但显然,现在的学生这样做是不行的,尤其是作为当代的大学生,学好自己的专业知识、提专业技能、提高专业素质都是基础,仅仅做到这些是不够的。需要学习的东西很多,但只针对形势与政策这个方向,我们还要关心社会的舆论热点问题,关注国内外的重大事件,只有这样我们才能知道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从而知道我们的努力方向,把自己打造成社会需要的人才。同时培养我们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也许是由于晏老师在学校搞行政工作以及学生工作的原因,在很多事情上我们都有相同的认知和观点,这更加促进了我们的交流,使我们的交流更加通畅。对社会需要什么样的人才有更充分的认识,因此在教学过程中经常告诫我们在大学阶段要做好哪些准备工作为以后的求职打下良好的基础,我想这让我们真的是受益匪浅。而且,晏老师在教学过程中经常结合社会热点问题让同学们进行自由讨论,并且让同学们踊跃发言和大家一块分享自己的观点见解,全面的简介,正确的观点晏老师会毫不吝啬她的赞美之词给予表扬;当然,肯定也会遇到一些偏激的观点,这时薛老师也会委婉的给予批评指正,就是在这样畅通的互动交流中,我们看待问题会更全面,对待为题会更耐心,解决问题会更细致,我想这会使我们一生受用的。而且老师除了重视通过合理的交流引导使我们获得能力的提高。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接受老师传授给我们的知识的同时,通过各种渠道来了解国家的形势与政策,感受时代脉搏,及时给自己加足马力,伴随国家一起壮大。

虽然今年老师没有针对黄岩岛的事情给我们讲解,但是我们对这件事的反应以及看法在一定程度上也可以反映我们开设这门课的效果和起到的正面作用。很多人义愤填膺的在网上发表一些激进的言论,在他们看来,解决这个问题只有打或者不打,不打,菲律宾这样一个小国家都欺负我们,那我们多窝囊啊,这样看来就只有打了,幸运的是,我们上过了形势与政策这门课,通过以前老师的讲解结合老师向我们传授的分析形势政策的方法,我们也学着深入全面去分析一些复杂的问题。且不说这个争端背后的大国之间的博弈吧,就简单的从中菲两个国家的角度出发,这个争端也不仅仅是打与不打的问题。首先,这个问题涉及到我们的领土完整问题,也就是说涉及到我们的核心利益,这要求我们不能妥协,但不妥协也绝不仅仅意味着就是打。因为打仗不是游戏,必定会影响我们的经济建设,而我们都知道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是一项战略指导思想,轻易我们是不能动摇的。而且我们还要充分考虑我们现在所面临的国际形势以及一旦发生战争即便是小规模的局部战争我们所要面临的舆论压力和可能会产生的连锁反应,这都是我们需要考虑的问题。如此说来我们只能坐等被别人欺负吗?当然不是,相反,我们还占据着绝对的主动,除了战争这一直接途径之外我们手中还有许多牌可打,比如经济牌,因为我们都知道现在中国的经济能力还是很强大的,具体到中菲两国我们更是占据绝对优势,中菲两国的贸易额占菲律宾经济总量的30%左右,而中国经济总量的0.89%,还不到1%,这样一对比我们立马就可以看出谁更有资格打出经济这张牌,事实上中国目前也正在这样做,产生的作用我们也是有目共睹的,菲律宾明显已经扛不住了,而且我们在舆论上也不用承受太大的压力,这样不战而屈人之兵不比轰轰烈烈打一场来的更实在吗?而且我们对黄岩岛已经形成实际占领,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更没有必要兴师动众劳民伤财的打一场啊。更深层次分析一下,为什么我们现在几乎不费一兵一卒就基本上解决了这个棘手的问题,这在以前是不可想象的。因为我们现在经济发展了,科技发达了,国家强大了,很多问题就可以迎刃而解了,相信随着我们大航母时代的到来,更先进战机的研制成功和投入使用以及我们经济水平的进一步提高,未来我们维护国家领土完整的能力也将会大大加强和提高。当然,随着全球化进程的进一步加快,单边或者双边关系的存在机会将会越来越少,国家的存在和发展将越来越离不开世界这一整体,因此很多看似只关系到两个国家的事情也将会引起更多方面和国家 的关注,因为关系到彼此的利益,这就要求我们在考虑问题时也要越来越细致,越来越全面,只有这样,在处理一些重大事情或者争端时才不会对局势作出错误的判断,引起严重后果。要具备这样的能力和素质不是一朝一日就能完成的,需要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就要加以锻炼,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具备和掌握这种能力,在关键时刻运用自如,游刃有余!

这些也许在别人看来,或者是等自己多年之后再想起这些事,会感觉这些只是一些小事,不值一提,但是也许正是因为我们现在能够切身真切感受到开设这门课给我们的影响才会真的感觉真的开设这门课挺好!但是人生就是一个不断解决问题和产生问题的过程,不断的循环往复也许正是人生的意义。马上我们面临毕业,我们更加需要培养这种遇事沉着冷静,看待问题全面,分析问题透彻,解决问题根本的能力呢。但是具体实施我们在现实生活中到底该怎样培养这种能力,我想这必然需要社会的磨砺但更重要的是我们自己的努力,更需要身边我们要抓住每一个锻炼的机会锻炼自己,只要我们肯努力,我相信最终我们会掌握这些能力并熟练运用的。

4.算法概念课的教案 篇四

我国著名数学家吴文俊院士曾指出,数学发展中有两种思想:一种是公理化思想,另一种是机械化思想。前者源于古希腊,后者则贯穿整个中国古代数学,这两种思想对数学发展都曾起过巨大作用。机械化的思想就是算法的思想。

计算机能模仿人的某些机械性部分的思维功能,能按一定的规则进行逻辑判断和推理,代替人脑的部分劳动,而且能更快更精确,把人从繁重的较简单的脑力劳动中解脱出来。但是计算机不能自主解决问题,它必须通过人输入各种程序来执行,这种程序的基础即是算法。

算法是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问题的明确的有限的步骤。算法具有普遍性,它解决的是一类而不仅仅是一个具体的问题;由于算法最终要编成程序交于计算机执行,所以必须是明确和有限的步骤,否则计算机输不出结果,也就没有意义了。

本课设置的问题大体代表了算法的三种逻辑结构,由浅入深。

二、目标和目标解析

算法可以看作是对问题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不仅简单地包括对问题的答案、还包括获得答案的过程、方法,而且此过程必须精确有效。因此算法的设计旨在发展学生对构造性数学的`理解和对运算意义的理解,由此培养学生程序化地进行思考的习惯从而发展学生思维的逻辑性,条理性、精确性,并了解数学在计算机中的应用,提高对数学重要性的认识。

三、教学设计

教学过程

师生活动

设计意图

设置情境引入课题

问题1.1:A,B两个杯子里分别装有酒和醋,怎样可以交换,即让A,B里分别装有醋和酒?

解析:当然需要一个空杯子C。有两种方法:第一种是首先将A中的酒倒入C中,然后将B中的醋倒入A中,最后将C中的酒倒入B中,这样A,B中就分别装有醋和酒;第二种是首先将B中的醋倒入C中,然后将A中的酒倒入B中,最后将C中的醋倒入A中,同样也达到了目的。

让学生自己思考并说出自己的见解。

吸引学生注意力,引发学生探索的兴趣,通过一步一步地解决实际问题初步体会本节课将要学习的算法的思想。

探索实践建构知识

问题2.1:如何来解这个二元一次方程组呢?

解析:用消元法来一步步求解

第一步:①+②×2,得 . ③

第二步:解③,得.

第三步:②-①×2,得. ④

第四步:解④,得.

第五步:方程组解为

师:这是我们熟悉的一个具体的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把这个问题推广一下,对于任意的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如何求解?

2.2:解下列二元一次方程组

其中.

解析:类比问题2.2,用消元法来一步步求解。

第一步:①× b2+②×b1,得 ③

第二步:解③,得.

第三步:②×a1-①×a2,得 ④

第四步:解④,得.

第五步:方程组解为

师:从解决上述两个问题的过程来看,大家有什么样的体会?每解决一个问题,其步骤是有限的吗?任何一个步骤是明确的吗?

生:都是一步一步求解的,步骤性很强。步骤是有限的、明确的。

师:是的。我们感觉有种程序化的味道,其实我们就要有意识地培养这种程序化地进行思考的习惯,因为在今天这样一个信息化的时代,计算机可以代替人大脑的部分劳动,比如快速准确地繁复的计算,一部分逻辑判断和推理等等。但计算机本身是不会解决问题的,所以首先需要人编好程序,然后交给计算机,计算机会按照程序执行,最终解决问题。因此我们要编好程序,这程序的雏形其实就如我们刚刚解决的这两个问题的过程,也就是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算法。

算法从字面上来看,就是计算的方法。事实上,刚开始算法确实是用阿拉伯数字进行算术运算的过程,后来随着数学的发展,算法的概念也有所扩充,现在,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算法的优越处在于,它是解决一类问题的,比如问题2.1我们只是解决了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而问题2.2我们解决了整个二元一次方程组,以后遇到任何一个二元一次方程组,我们只需将系数改变即可。不过在解决某一类问题之前先解决具体问题可以给我们一些启示。还有一个问题是,为什么要求明确和有限的步骤呢?因为算法最终要被编成程序交付计算机执行,所以步骤必须明确和有限,否则计算机执行不了或输不出结果,这样的话就没有意义了。

所以我们在编算法的时候应该遵循上述原则。

教师强调在求解的时候写出精确的步骤,解决后,引导学生总结二元一次方程组的一般解法。

根据刚才的总结,让学生自己求解。

教师引导学生总结解决上述问题时的体会,然后教师总结。

从解决熟悉的二元一次方程组得到启发,从而解决一般的二元一次方程组,体会一步一步地解决一类问题的想法。

主要突出

顺序结构

范例讲解巩固检测

问题3.1:设计一个算法求的值。

解析:根据绝对值的定义求解。

第一步:给定.

第二步:判断是否大于或等于0,若是,则;若否,则.

问题4.1:设计一个算法判断7是否为质数。解析:质数是只能被1和自身整除的大于1的整数。所以直接的想法是分别用2、3、4、5、6去除7,看其中有没有数可以整除7,若有,则说明7不是质数:若没有,则说明7是质数.

第一步:用2除7,得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2不能整除7.

第二步:用3除7,得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3不能整除7.

第三步:用4除7,得余数3,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4不能整除7.

第四步:用5除7,得余数2,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5不能整除7.

第五步:用6除7,得余数1,因为余数不为0,所以6不能整除7.

因此,7是质数.

练习4.2:设计一个算法判断35是否为质数.问题4.3:设计一个算法判断n(n>2)是否为质数.

解析:学生可能会仿照仿照上述两个问题用~去除n.,然后判断余数(设为r)的情况.如下:

第一步:用2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二步:用3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步;用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进行下一步.

第步;用除n,得余数r.判断r是否为0,若是,则n不是质数;若否,则n是质数.

但问题是中间被“……”代替的步骤是不确定的.所以我们需要改进.在整个过程中有一些看似重复的步骤,而且n不象上述两个例子是确定的数,所以我们可以用变量i表示~的数,用一种循环的想法来写算法.

第一步:给定整数n(n>2).

第二步:令i=2.

第三步;用i除n,得到余数r.

第四步;判断r=0是否成立.若是,则n不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将i的值增加1,仍用i表示.

第五步;判断i>(n-1)是否成立.若是,则n是质数,结束算法;否则返回第三步.

学生练习

教师引导学生尝试着写出步骤,让学生讨论能否简化此算法。

主要突出

条件结构

主要突出

循环结构

总结提炼提高能力

今天我们学习了算法,知道了在数学中,算法通常指按照一定规则解决某一类问题的明确的和有限的步骤。我们设计了几个算法,也体会到了算法的层次分明。算法可以看作是对问题的另一种意义上的解,不仅简单地包括对问题的答案、还包括获得答案的过程、方法,而且此过程必须精确有效。编算法的过程也是我们程序化地进行思考的过程,这使我们的思维更有逻辑性,条理性、精确性。所以课下请大家多思考,勤练习。

5.传统武术课的心得与感想 篇五

首先我想谈一下我对于武术中的“精气神”的一些看法。“精”就是精神,“神”就是人在习武过程中的神气,这两个放在一起解释的话就是说在练习棍术是要注意的人的精神面貌,练习套路就必须注意要精神,在舞棍的时候的时候也要注意眼神。有时一个甩头,一个动作的眼神就会让观众感到与众不同,另眼相看。比如在舞棍的时候我们的眼神要与棍一致,眼神有气势,这样效果会比较好。至于“气”当然就是力气了。练习棍术套路要是没有力气那就没有武术的感觉了,让人感觉软乎乎的,十分柔弱,不像是习武之人。练习武术嘛,讲究的是“内练一口气,外练筋骨皮”,所以说“气”可以说是很重要的。我们在练习棍术的时候就要注意打出“棍风”,打出棍应该有的气势,棍本身来说就是一个比较具有攻击性的武器,如果持有者软软的无力的话,就没有棍的应有的效果了。

再来就是说一下武术所需要的扎实的基本功。武术中的基本功是相当重要的,这就和盖房子一样,根基不稳是难成大器的,练习传统武术也并非一日之功,不能“三天打鱼,两天晒网”。要学武术应该先学武术基本功,基本功练扎实了,再学其它套路都较容易掌握。在我们学习棍术的时候,就首先学习了云棍、挑棍以及舞花棍这三个棍术里面的基本动作,在之前还学习了马步、虚步、弓步等武术中的基本步伐。对这些基本功的练习让我们在之后学习套路的时候显得非常顺手,很快就可以习得看起来很厉害的功夫。而且,通过武术的学习,我也知道了不只是武术,所有的学习都必须先把基本功联系好,要不就是无根之木无源之水,或者说是空中楼阁,花架子都做不出来,只是瞎比划。

6.游泳课的心得与体会(结课论文) 篇六

我酷爱体育运动,特别是富有“飘感”、集运动美感于一体的游泳,一学期一节课没逃、而且平日还多抽时间积极享受、多加练习。

虽然之前从没下过水,但我觉得应该在大学学会游泳这项必需的技能,这对自己和他人都是有好处的。在喜欢和期望中,我开始了自己的游泳课。

第一节课上,我就感受到游泳绝对不是一件容易的事,下水后,每当自己的脚不能接触到池底或是自己的手不能接触到岸边时,我就感到十分得飘,虽然到后来逐渐感觉飘飘的感觉很妙很好玩,但初学时真的是很难让自己放松下来,随着课程的不断深入与不断地练习,这种恐惧感在不断地减少,我开始努力尝试着让自己漂起来。无论水多么的冰冷入骨,徐老师都会一直陪伴在我们身旁,指导我们,保护我们,在之后的学习中,我们开始学习蛙泳的基本动作,手上的动作与腿上的动作先是在岸上练习,之后再到水中进行分解练习。每次上课,老师都会一遍遍的给我们示范,在一边不断纠正我们的动作,教我们蛙泳的技巧,甚至手把手的教导我们。蛙泳的动作分为手上和腿上的两个方面,蹬蛙泳腿的技巧很难掌握,需要多加练习。在刚开始练习时,总是很用力的蹬腿,但是却只前进很短的一段距离,总是蹬腿蹬得很累,但是效果却并不理想,后来在不断地观摩中,我发现自己的动作做的有些不标准,应该“慢收快蹬夹”、“往两边蹬”、“蹬后漂浮一段”。

当我把蹬腿练好后,自然不自然地就学会了换气,这可能得益于我一直就在观察、学习,而且本人学习新鲜事物的能力非常强,所以从单独练习蹬腿到手脚并用加换气是一个非常自然顺快的过渡。

小结一下,我觉得游泳学好应该有如下四方面:

一是要有良师指导。游泳是一项技术性很强的体育运动,没有一位良师的指导,很难迅速掌握正确地动作和技术。徐卫华老师从开始就对蛙泳的动作进行悉心讲解和指导,从而在第四、五次课时,我已经从一个丝毫不懂水性的人,蜕变成一个“青蛙”。

二是要多看。看老师的动作示范,看网上的视频教学,看泳池里其他人的游泳动作。多看,才能让游泳的动作过程深印脑海,才能去好好模仿进而熟练掌握。

三是要多问多交流。在练习的过程中遇到不明白的地方,多向老师、同伴、他人请教,这不失是一种好方法,可能困扰自己很久的问题,其他人一点就通,大家学习中相互交流,才能事半功倍,共同进步。

四是要多练。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作为实践性极强体育运动,只有靠勤学多练才能找出问题的所在并不断的去加以完善,从练习中发现问题,改善自己的泳姿,提升技巧,进步颇大。

平日上课时,身旁总是有许多的同学,大家会在水中互相让路,在有人需要帮助时热心帮助,有时大家甚至会开一些玩笑,使得我们班的气氛非常宽松活跃。游泳不仅需要技巧,更需要毅力与不断地练习。只有勤加练习,才能不断地进步,虽然我现在游得并不好,但是我会在今后的日子里尽我自己最大的努力,不但要把蛙泳游好,还要争取学会自由泳,仰泳等多种泳姿,在水中尽情的遨游。

7.概念课的心得与感悟 篇七

——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学习心得体会

第八期学员

在2017年11月29日,作为贵州省高中数学李时建老师名师工作室的学员,我很荣幸地参加了贵州省凯里一中举办的“普通高中理工特色学校建设联盟”同课异构教学活动。虽然我们仅仅是“蹭会”,并不参加同课异构,但在倾听名师专家传授经验的同时,我与许多来自不同中学的高中数学教师一起学习,交流。作为一名一线的高中数学教师,平时责任大、任务重、工作忙,极少关注自身的发展,教学中也遇到很多的困惑。专家们的课堂点评和发言,让我拓宽了思路,促使我站在更高层次上反思以前的工作,更严肃的思考现今面临的挑战与机遇,更认真的思考未来的路如何走。下面就这次学习谈谈我的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是让我进一步加深了对高中数学核心素养理念下的课堂教学的认识,特别是联盟学校的七位优秀教师给我们展示的精彩教学:《平面向量的实际背景及基本概念》同课异构,来自各联盟学校的老教师和专家们进行的课堂点评和教学建议,还有凯里学院的罗永超院长的讲座《文化差异背景下的数学课堂教学研究》,让我受益匪浅。让我进一步理解了高中数学核心素养下的新课程改革的理念和要求,也使我们意识到教师学习的重要性。

让我感受颇深的是几位老师的教学情境引入。

来自凯里一中的徐先寿老师设置的教学内容是本次活动的一大亮点,在上课之前请全班同学用苗语合唱《燕子歌》,热情欢迎远方来的客人,同学们的演唱充满浓浓的少数民族本土气息,让盟校老师和我们都觉得貌似枯燥的数学课堂也会如此温馨和感动。这也许是把教学回归自然的一中体现方式吧。除此之外,徐老师用PPT展示了作为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黔东南西江千户苗寨的寨门,用导航图片来引入位移与路程的区别,接着又用出自于《战国策 魏策四》的寓言故事“南辕北辙”来引入向量的概念,这样的情景引入让学生和听课的老师们觉得很自然,很接地气,从而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和求知的欲望,另外徐老师还根据本班学生的学情来进行教学设计,他用了大约23分钟左右的时间,师生共同探讨完成了平面向量的相关概念,为后面层层深入的习题训练赢得了更多时间,巩固了本节课所学内容。徐老师在整节课中始终贯穿核心素养理念下吕传汉教授提出的“三教”理念:教思考,教体验,教表达。引导学生思考后,让学生展示出不同的做法,鼓励他们把自己做题的思想和方法大胆的表述出来,从而达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的。

来自西安交大附属中学航天学校的肖老师一人饰演两个角色,给学生表演了一个简单的情景剧“拎箱子”来说明黔东南人们的热情好客,提问:怎样说明行李箱的重量?用PPT展示地图,对学生提问:怎样说明西安相对凯里的位置?肖老师独特的情境引入瞬间拉近了师生间的距离,让学生感受到老师的亲和力,仿佛觉得西安并不遥远。接着请同学举例说出生活中的哪些量既有大小又有方向?哪些量只有大小没有方向?从而很自然的引入向量及其相关的概念。

山东省青岛市第十七中学的马老师结合PPT展示的三个教学情境:

1、与世界男子100米冠军博尔特“赛跑”;

2、猫能抓到老鼠吗?

3、两车反向同速研究其相关距离。教师提问,追问,学生思考、齐答的方式,让学生发现并讲出现实生活存在着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量,这样的情景与学生的生活经验息息相关,让学生感觉到问题的亲切。

早在十七世纪,捷克的著名教育家,近代教育理论的奠基者夸美纽斯就指出:“要使所用的方法能够激起爱好知识的心思,它第一就需来得自然。因为自然的事情就都无需强迫。水往山下流是用不着强迫的。假如水坝等阻止水流的东西一旦移去之后,它就会立刻往下流。我们用不着劝说一只鸟儿去飞行,樊笼开放之后它就立刻会飞的。眼睛看到美丽的图画,耳朵听到美丽的曲调,它们是不必督促就会去欣赏的”。兴趣的源泉。【2】【1】教学的自然性是引发而盟校的老师们各具特色的课堂引入就是回归了自然,让课堂不花哨,不喧闹,让学生感受到数学与生活联系在一起的真实性,让学生对“无味数学”另眼相看,从不同的角度激发他们求知、探索的欲望。

这次培训内容是一堂概念课的多次同课异构,看似内容单一和无趣,可是这个不好上的课题,却让来自联盟学校的老师们演绎出了不同的风格,给我们展现出了对课程理念的深刻阐释,充满了教育智慧,使我们开阔了眼界。虽说通过短短几天的培训不大可能立竿见影,但也有许多顿悟。身为奋斗在教育一线的高中数学老师,要把握好数学核心素养的教学理念和精髓、要了解新理念的内涵、要掌握学生的认知发展规律,要在教学实践中不断地学习,不断地反思,不断地研究,以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适应教育改革的步伐。今后我会付出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努力学习各种教育理论,勇于到课堂中去实践,相信只要通过自己不懈的努力,一定会有所感悟,有所收获。

【1】〔捷克〕夸美纽斯《大教学论》,人民教育出版社1957版第104页。

8.微课的设计与制作培训心得体会 篇八

11月29日上午,学校领导对全体教师进行了微课制作培训。两节课的学习,让我受益匪浅。

从来不知道故事可以这样来叙述,可以这样直入人心,让人过目不忘。培训开始后,我开始追寻微课的脚步,步入微课的世界。

我开始跟着陈主任的讲解一步一步学习,知道了什么是微课,微课的特点,设计和制作微课的方法以及需要注意的事项。

一、我知道了,其实微课是指利用10分钟左右时间讲解一个非常碎片化的知识点、考点或作业题、考试真题、模拟题的一种微视频。这种视频有着短小精悍的特点,即视频长度短,主题小,设计、制作、讲解精良,学习效果震撼令人难忘。

二、微课虽然是一个短小的视频,但它也具有环节上的完整性。微课虽展现的是某个教学重难点的知识,但就这个知识点而言,它也有导入、过程和小结。因此,我们在制作微课的时候一定要清楚这一点。

三、在学习制作微课时,我也有一些小收获。如:我们不仅可以利用录屏软件来录制微课,也可以使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其实手机和摄像机是最容易操作的,如:平时听数学老师说,数学中的除法那一部分知识特别难,而课堂上的时间又有限,老师兼顾不到每一位学生,也许某个孩子理解能力弱,没跟上老师的思路,这一部分就落下了,这个时候,老师就可以采用手机或者摄像机,准备好纸笔,这个时候老师就只需在纸上进行解题,解一道题最多也就用3、4分钟,既简单又清楚,孩子可以一遍一遍去看解题步骤。

上一篇:教师节的初中优秀作文下一篇:英语演讲稿示例英文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