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共12篇)
1.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一
系部名称: 专业:英语翻译
年级xx级 班级:本科5 班 姓名: 学号:
实践时间: xx年1月06日 至 xx 年3月7日 共 60天
一、实践目的:通过对10级学生寒假生活的调查,深入了解学生假期生活的内容。对饮食,娱乐,交友,社会实践,网络,出行交通等各方面的关系,总结出一般规律。并根据其中的不足和可以改进的地方,对学生以后假期生活提出积极有意义的指导,促进学生以后的发展,为借鉴合理安排假期生活时间,营造健康快乐的假期生活氛围做铺垫。
(介绍实践的目的,意义, 实践单位或部门的概况及发展情况, 实践要求等内容。这部分内容通常以前言或引言形式,不单列标题及序号。)
二、实践内容:1事先做好表格,详细分类,备调查实用。假期中走访,己同学。
2电话聊天的形式询问同学假期生活安排,假期生活情况。从饮食,娱 乐,交友,社会实践,网络,出行交通等各方面做好详细地记录。
3假期调查的时候和开学返校时候去和10级各班级班长协商分发调查问卷,让同学认真填写。对同学的假期生活感受,进行详细地记录,分类汇总,对比分析。对各种假期生活的效果进行仔细的比对。
(先介绍实践安排概况,包括时间,内容,地点等,然后按照安排顺序逐项介绍具体实践流程与实践工作内容、专业知识与专业技能在实践过程中的应用。以记叙或白描手法为基调,在完整介绍实践内容基础上,对自己认为有重要意义或需要研究解决的问题重点介绍,其它一般内容则简述。)
三、实践结果:1调查中发现的主要问题是:部分10级学生假期生活单一。大部分学生假期打工,虽然可以体验社会,可以增加收入,但是在这个过程中很多忽略了对所学课程的学习,忽略了对家务的承担,缺少了和家人的沟通交流时间。部分学生沉迷网络,网络游戏,网络聊天。沉迷电视剧。将大部分时间浪费掉了。还有一部分同学,把主要经历投入到,会亲朋好友,会见同学中。建议对策:放假伊始,对假期生活做细致合理科学的规划。合理安排时间,合理分配学习,打工,娱乐,访友等时间。并能够根据实际情况进行灵活的调整。每天抽出专门时间学习,保持学习不落下。多承担一些家务,减轻父母负担,同时也加强了和父母的沟通和交流。
(围绕实践目的要求,重点介绍对实践中发现的问题的分析,思考,提出解决问题的对策、建议等。分析讨论及对策建议要有依据,有参考文献,并在正文后附录。分析讨论的内容及推理过程是实践报告的重要内容之一,包括所提出的对策建议,是反映或评价实习报告水平的重要依据。)
四、实践总结或体会:1本次社会实践调查,不仅增强了和同学的交流和联系,而且搜集了大量10级同学假期生活情况,通过调查问卷和图表统计等多种形式,丰富而又直观得把10级学生假期生活呈现出来。对自己以后的假期生活也提供了一定的指导意义,在以后假期中可以参考其他同学的假期生活内容,生活安排,过一个又一个充实,丰富多彩而又轻松愉快的假期。主要不足之处是调查的10级学生人数有限,而且调查费用较大,耗时时间长。而且后期统计工作量大,繁琐。在以后的社会实践调查中,借鉴其他同学经验,改进调查方式。学习材料汇总,分析的能力。增强自己的表达交流能力,以收到更好的效果。
(用自己的语言对实践的效果进行评价,着重介绍自己的收获体会,内容较多时可列出小标题,逐一汇报。总结或体会的最后部分,应针对实践中发现的自身不足之处,简要地提出今后学习,锻炼的努力方向。
2.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二
面对应激事件,个体会做出认知、行为的努力以改变事件情景或者调节个体情绪,这些策略的使用被称为应对。应对本身的研究主要存在三种路线[1,2]。第一,应对过程路线,提出的应对过程理论,是应对研究中最有影响的理论模型,主要关注应对过程的阶段性和不同应对策略在不同阶段使用的健康结果;第二,应对情景路线,强调情境的特征与不同应对策略选择之间的关系;第三,应对特质路线,认为个体采取的应对策略具有跨时间、跨情境的稳定性,也就是考察在应对策略选择上的个体差异。实际上,个体的应对行为不只受一方面因素影响,因此在研究应对问题时需要同时考虑多方面因素。应对的相互作用论认为,一方面环境应激要求一定应对方式,这种应对方式比其他方式更为有效一些;另一方面,由于个体特质不同,对应激的评价和应对行为倾向会有不同。目前关于社会支持尚无统一概念,研究者一般认为它主要以动态、多维度的人际关系形式出现,包括个体家庭成员和其他社会成员之间的关系等。
警察作为特殊的社会群体,承担着高压力、高风险的工作,是一项高应激的职业。在本课题的研究中发现,社会支持与应付方式作为警察应激过程的两个重要的中介变量,但二者之间究竟是何种关系在以往的研究中没有体现。本研究探讨二者的关系希望能对警察处理应激事件提供理论支持,进一步提高警察心理健康水平。
2 研究方法
2.1 被试
随机抽取在职公安民警为被试,发放问卷350份,回收有效问卷316份,有效率为90.29%。
2.2 测量工具
(1)社会支持评定量表,该量表共10个条目,包括客观支持(3条)、主观支持(4条)、对支持的利用度(3条)三个维度。以往文献及测试情况显示此量表信度与效度值较高。(2)应付方式问卷,肖计划、许秀峰等人编制,该量表共62个题目,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合理化6种应付方式。(3)施测程序与数据处理。在黑龙江公安警官职业学院晋升警衔的民警中选取4个区队,包括刑警、交警、巡警和社区民警共670人进行两个问卷的测试,要求被试严格按照指导语进行回答。运用spss1 1.0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
3 结果与分析
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的相关分析:
如下表所示客观支持和支持利用度与求助应对策略呈显著正相关(<0.01),对支持利用度与解决问题、求助、幻想、退避和合理化应对策略呈显著正相关(<0.01),我们一般认为解决问题和求助属于积极应对策略,而其他四种属于消极应对策略。从下表看出,社会支持水平与积极应对策略的使用明显相关,社会支持水平越高,越倾向于更多的使用积极应对策略,而有无社会支持与混合型和消极应对策略的使用没有明显相关。
*.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5level(2-t ailed),**.Correlation is significant at the 0.01 level(2-tailed),a.Listwise N=66
4 讨论
在对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的研究中发现,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与求助这种应对策略呈显著正相关,说明客观的实际帮助可以促使寻求帮助。支持利用度和与解决问题这种应对策略呈显著正相关,而客观支持与解决问题应对策略无显著相关,说明主观的、体验到的情感上的支持,也就是个体在社会中受尊重、被支持理解的情感体验和满意程度,这与警察群体本身的特点有一定的关系。警察是个特殊的群体,当认为客观的实际支持和支持的利用度充分时,他们会主动求助。而在解决问题策略的应用时对尊重和理解的要求也很高。
摘要:通过对316名在职公安民警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的分析,探讨民警人格特征和社会支持对应对策略的影响。结果表明,高社会支持水平会增加积极应对策略的使用。
关键词:警察,社会支持,应对策略
参考文献
[1]孟沛欣,郭召良,郑日昌.应对的研究路线、评定和统计问题[J].中国心理卫生,2004,18(5):323-325.
3.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三
课前进行调查是《品德与社会》教学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学生联系生活、储备学科知识的载体,是课堂深度对话的基础,对教学有着重要的影响。一直以来比较关注学生课前调查的落实。然而,在实际操作中,我发现学生课前调查来的资料,在课堂教学中并不是物尽其用。如何有效合理的利用学生课前调查资料,实现效益最大化,真正促进学生的发展。
二、课前调查开始触摸和体验社会
1.开启走入社会的尝试
品德与社会的课前调查涉及的因素多,可以从多方面展开。引導孩子走出教室进入实际社会是第一步。
浙教版三(上)《热闹非凡的市场》,教师设置了两份调查表,请看两份调查表在课堂上的使用情况。
市场小调查(表一)
同一种商品在不同的购物场所,价格也会不一样,这是为什么呢?让我们一起走进市场,揭开商品价格的秘密。
课堂上先使用表一,通过比较商品的价格来培养学生选购商品的价格意识。购物时还需考虑其它因素。于是,出示表二,交流调查结果。最终让学生学会选购商品,还需综合考虑,再次出示表一、表二。由于出示时机恰当,使用频率合适,孩子们学会购物,初步具备消费者自我保护意识的目标水到渠成。
2.学习独立表达自己的社会观点
对调查结果的交流是学生表达社会见解的开端。
方式一:小组交流,让信息得以叠加。课堂时间有限,为了给每个孩子机会,就以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学生在互补中累积,扩大视野。在思维碰撞中发现,引发思考。
方式二:上台展示,让成果得以公示。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劳动成果得到肯定,不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进而养成良好品格。
方式三:班级汇报,让各组信息得以交流。小组合作进行调查并对调查所得进行筛选、整合以及补充,丰富信息容量。
表达自己的社会认识是一种能力,也是培养学生社会责任的一项途径。
3.形成思考社会现象的习惯
课前调查资料是学生对接教材与社会的桥梁。当作素材,引发探究。调查的话题有一定的深度和弹性,引导学生做专题讨论,使调查更加深入。增加调查资料的附加值。让学生对调查资料进行思考,激发探究欲望。思考中增长知识,探究中获得能力。
用作数据,说明问题。对学生搜集来的资料进行整理与统计,用具体的数据来说明问题,一目了然,化抽象为具体。
拓展内容,认识有深度。把学生搜集来的资料有机地融入课堂,巧妙地拓展内容,让学生的认识更有深度,从而引起学生内心的共鸣、情感的震撼。
三、社会调查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
尽管课前调查是一项自主性很大的活动,但由于孩子缺乏心理支持和具体指导,很容易导致活动流于形式。因此,对于学生经过努力取得的调查结果,教师必须重视并创设平台让每一个孩子有机会展示出自己的劳动成果,体会到成就感,从而激励他们颇有兴趣地完成调查,这也是下一次课外调查的内在动力。
1.小组交流,让信息得以叠加
课堂时间有限,我们不可能让每个孩子都有机会展示自己调查成果,然而我们应该看到他们在此之前的努力。因为,对于教师布置的调查任务,孩子们一般来说都是比较认真地去完成,如果他们经常完成任务,而没有机会展示,那么就会影响积极性,也就失去调查的兴趣,所以,教师必须在课堂中搭建这样的交流平台,给每个孩子机会。小组交流就能达到此目的。比如调查超市里的绿色食品,家中的亲戚,家里的藏书和报纸订阅情况等话题,因为答案的多样性,覆盖面广,所以可以采用小组交流的方式,选择有代表性的进行全班交流。这样,物尽其用,使其自然形成叠加效应。
2.上台展示,让成果得以公示
对于图片,文字之类的课前调查,教师可以在小组交流中,寻找到精彩的,利用教室中的实物投影进行展示。比如,像表格之类:家中的收支情况,教师一天的工作;图片类:全家福,各民族服饰,不能表述清楚的,都可以用实物投影。这样做,对于教师和学生都是双赢的。
(1)肯定了劳动价值。孩子们在课前认真地参与课前调查,他们总是希望自己的努力得到肯定,教师在课堂上给孩子们展示的机会,就是重视了他们劳动的成果,体现调查的价值,给孩子们一次鼓励,就能激发他们参与的热情,提高认识社会的能力。
(2)满足了自我成就。哈佛著名心理学家威廉.詹姆斯曾说:“人的本质中最殷切的需求是:渴望得到他人的重视。”每个孩子,都喜欢被关注,当他们看到自己的劳动成果被肯定,成为示范的对象时,内心的自豪感油然而生,这份喜悦,需要教师来给他释放。成果的展示,既实现了课堂教学的灵活性,也满足了孩子们的自我成就感。
3.班级汇报,让各路信息得以交流
课前调查的重要形式之一是小组合作,这种形式,可以培养孩子的合作能力、交流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对于这样的课前调查,教师在课堂交流中,应该尽量倾听每一个小组的汇报。如果没有时间,那么教师必须在课前就掌握孩子们到底调查了什么,选择最出色的小组进行全班交流。
(1)扩大了信息的容量。小组合作的调查方式就是针对某一话题展开的调查,交流的内容丰富,信息量大。而他们汇报交流最大的好处是课前孩子们已经对调查所得的资料、信息进行了筛选、整合以及补充,丰富了课堂中的信息容量。
(2)培养了学生的能力。
这一过程中,孩子们的表达能力,表演能力和现场表现力,都在汇报中得以提高。他们不断获得成就感,提升自信心。
4.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四
前言:
当今社会“文化”这个词的涵义不断扩大,其间的意义也越来越深刻,而且随着房地产业的火热和高涨,一个又一个新型社区产生的了,而社区文化也成了人们越来越重视的文化之一,社区文化已成为城市文化发展的主流。
社区文化是城市文明的载体。社区文化建设,是贯彻落实党的先进文化前进方向的必然要求,是加快城市化进程的“助推器”,是提升城市竞争力和文化力的重要途径。社区文化是一定社会的基层生活文化,特指一定区域内聚居的人群的精神生活现象,表现为社区居民的文娱体育、社会教育等健康身心、娱乐身心的文教体卫活动。社区文化建设是美化社区的社会环境、展示社区居民精神风貌的民心工程,是社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基本内容之一。
社区文化是以社区为依托,以文化活动为载体,以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为宗旨,以文化教育、知识传播、娱乐美育为基本功能,由政府行政主管部门牵头组织指导以提高全民政治觉悟和文化素质、推动两个文明建设为目的的一种群众性文化形态。
现实意义:
社区少儿文化生活是社区文化建设的重中之重,少儿文化生活对于下一代培养,对于提升社区整体文化,促进社区精神文化建设。不仅有传播一般文化的功能,还肩负着形成社区凝聚力、塑造社区乃至一个城市形象的任务。社区把爱国主义教育基地、文化场馆、广场、公园等公共文化设施建设成为传播先进文化、倡导科学精神的重要阵地,使之成为凝聚人心、融洽感情、丰富生活、陶冶情操的园地,成为社区少儿的感情驿站。努力把先进文化这个“魂”纳入文化活动这个“体”中,营造健康向上的文化氛围,使社区少儿在社区文化中受到春风化雨般的教育和熏陶。
调查对象的背景:
狮山街道新升社区服务中心概况:
一、社区概况
新升社区于XX年5月26日正式成立,社区党组织于XX年1月正式成立,是高新区第一个规划成立的社区,也是高新区范围内第一个试点成立党委的社区。社区地处苏州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内,其北临玉山路,西临珠江路,东临汾湖路,南临竹园路,占地总面积约0.46平方公里, 新升社区包括新升新苑、世纪花园、颢景天下三个住宅小区,有 148幢楼, 5537户住户,居民大约有17800人。社区内有派出所、幼儿园、小学、工商银行、农业银行、新港物业管理处和各类商业网点等,绿化面积达43%。社区现有专职工作人员6位,平均文化在大专以上,平均年龄为35岁。
新升社区居委会原位于新升新苑商贸楼的三楼,面积总共只有260平方米,居民来社区办事及老人来社区活动非常不方便。社区的用房问题引起了上级领导的重视,经上级领导的努力争取下,于今年11月搬入新的居委会,面积总共约有1400平方米,二、社区机构设置
社区网络健全,社区党总支下设四个党支部,共有党员152人,居住在社区的党员达900多人。居委员下设人民调解委员会、文化体育委员会、社会保障委员会、综合治理委员会及80个居民小组。另外还有社区科普协会、计划生育协会、妇联、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居家养老中心等等。
三、场地设置
新办公楼分为上下两层,一楼主要有服务大厅、图书馆、主任办公室、居家养老中心、康复中心、老年活动室、警务室等。服务大厅大约260平方米,是社区工作人员的办公地点,主要开展党务工作、社会保障工作、计划生育工作等,为居民提供计生服务、劳动保障、退管服务、医保服务、法律咨询等服务,为居民办理社保补贴、居民医保、党员组织关系转接手续、失业人员登记以及办理《老龄证》、《高龄证》、《残疾证》、《最低生活保障》、《生育服务卡》、《独生子女父母光荣证》、《全国流动人口婚育证》、《就业登记证》、《再就业优惠证》等证件,为广大居民提供各种便民利民的服务,是整个社区的核心。
图书馆是苏州图书馆在社区设立的分馆,投入5000册新书,并定期交换和增添图书,向持有苏州图书馆有效借阅证的社区读者免费开放,并与苏州图书馆的馆藏资源实行统借统还。同时将“共享工程”丰富的文化信息资源通过网络方式,送到社区居民身边,使社区居民不仅可以阅读电子图书,查询信息;而且可以通过计算机网络观看各类艺术表演、专家讲座、学习相关知识,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了健康快捷、内容丰富的文化信息服务,进一步满足了居民群众的精神文化需求。还有为社区的青少年提供了阅览区域,丰富他们的业余生活。
老年活动室是社区专门为老年人提供的一个娱乐场所,内设5只方桌,老年人可以在活动室喝茶、聊天、谈心、下棋,从而使他们走出家门,融入到社区中来,丰富他们的老年生活。康复中心是一个社区居民健身的场所,配备了三套健身器材,居民可以锻炼身体,增强体质。居家养老中心主要将为社区居民提供居家养老服务和家政服务。
二楼主要有多功能厅,党员活动室、舞蹈房、兴趣小组活动室、五位一体,文化中心、档案室等。多功能厅大约有80平方,主要用于各种的会议召开,各种文化表演活动的开展以及评书专场的演出等活动的开展。舞蹈房是社区为时装队、拳操队、舞剑队等文化娱乐团体提供的排练场所,兴趣小组活动室是社区为书画社等文化娱乐团体提供的活动场所。党员活动室是开展党建工作的场所,主要用于每月的党员学习活动,宣传党的方针政策,从而提高社区党员素质,增强党性,使社区党员更好的发挥先锋模范作用,更好地为居民服务。
因此,对于新升社区进行的调查很有代表意义。
分析调查对象:
社区少儿文化建设的主要形式为多样如:免费培训班、社区读书节、假期社会实践活动、心理咨询师开展青少年心理咨询讲座等等。主要以以下几个方面开展:
一、社区老年人活动中心老党员义务教儿童书法工艺评弹等等;
二、大学生志愿服务和社区相结合,教少儿英语等科目,以多种活泼形式展开;
三、社区内部服务,如播放电影和少儿图书馆等等。
据在新升社区的调查,百分之九十以上的社区老年人愿意为社区少儿活动免费讲课,帮助提升社区文化和精神文明建设。同时大学生报名参加社区义务服务的也很踊跃,从学校统计数据显示,报名人数远远超过需要的人数。而大部分社区的硬件设施还是不断更新,跟上时代的发展。从大学生义务服务教少儿英语口语这一块来看,活动开始社区报名人数有五六十人,而少儿参加人数有二十多人,参与率百分之六十左右,新生社区少儿总人数来看这个数字还是比少的。
存在主要问题:
从调查看,主观方面:认识、参与度,客观方面:行政管理和经费,这几方面是社区少儿文化建设的三道坎。
一、认识和参与度方面:
社区居民方面:对于少儿教育方面越来越为重视,不信任社区,怀疑义务所含的水分,认为教学质量和学习氛围都会打折扣,而且家教业的兴起也让家长们对一对一教育更为信任,一对多教育却害怕有问题,大学生教学经验不足是家长的主要担心。
社区管理方面:宣传难以覆盖全部,宣传存在不到位的现象,并不是每家每户都知道社区开展的各类活动,目前,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群众积极性不高,意识不强。认为参不参加社区文化活动对他们来说没有影响,他们没有认识到自己既是社区文化的创造者、又是社区文化的受益者,也没有认识到社区文化的感召力、生命力最终取决于他们的认同感和参与度。因此,据调查,许多城市参加社区文化活动的人数不到四分之一。同时,学校组织方面,整个进程中会出现一些意外状况,如学生临时有急事替补是个问题,问题考虑不够全面。
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社区内居民和流动人口大量增加,这些居民具有来源广、成分杂、认同感弱的特点。原有的失地农民虽然住上了商品房,但面对着拆迁和职业变动,思想也出现大变动。而从事社区管理工作的人员大多虽经过社区工作的专门培训,缺乏社会知识和专业管理知识,其工作方法多是行政方法。
在长期计划经济条件下形成的“单位制”结构的社会组织形式所造成的体制、机制和思想观念,给社区文化建设资源实施共享设置了重重障碍,使社区文化活动资源未得到有效利用。这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思想认识不足。在对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的开发利用把握上,存在着重物轻人的思想,对硬件设施的依赖性大,缺乏对人才资源的研究开发。加之社区成员的责任意识、归属意识、参与意识不是很强,因此,对社区文化建设资源的共享缺乏积极的互感互利的态度,如少儿图书馆并不是充分利用的。
(二)、资源开发利用不到位。社区居民和社区工作人员对有形资源重视多,对无形资产利用少;对现有资源使用多,对潜在资源挖掘少;对自家资源管得多,对盘活资源协商少。社区居民更注重自身的资源,对于少儿教育方面更是习惯于亲自教育或是聘请家教,亦或是报培训班等。
总结问题及解决方法:
对于社区少儿教育还有很多发展空间,可以从多方面给予提高,如以宣传、教育、培训为手段,增强社区居民的社区意识和文明意识,增强居民对居委会的认同感和归属感,提高居委会工作人员的政治业务素质。其方法是:
一是聘请高校教师为社区居委会在岗人员提供“充电”机会,采取培训、讲解和总结交流经验相结合的方式,丰富其管理知识,提高其管理水平。
二是大力宣传,培养居民的社区意识。通过宣传栏、布告栏、社区网站向居民公告社区工作状况,大力宣传“我为人人,人人为我”以及“社区是我家,建设靠大家”的宗旨。
三是为了丰富居民的文化生活充分利用社区阅览室,增加少儿藏书并配有专职管理员,鼓励儿童利用图书馆。
四是组织社区进行儿童歌咏比赛、交谊舞活动、健身活动等,多形式多渠道地引导儿童间接触和交流,增强居民的社区认同感和归属感。
五、用评估方法,群众赞成不赞成、愿意不愿意、满意不满意为最高评判标准,以群众的认同感、参与率和满意度作为评估和谐社区建设的重要指标。评估方式。可以主要采用实地考察、查阅资料、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听取汇报、个别访谈等形式,了解孩子和家长的想法,目标以文明向上、安全健康、生活便利、环境整洁、民主自治、保障机制、创新等。
六、开展成果展示和教学者经验交流会,相互交流教学经验,展示教学成果,让家长了解和信任社区举办的活动。同时家长还可以旁听、试听,如果觉得可以再把孩子送到社区学习,参加各项活动,也可以丰富孩子生活,拉近亲子关系。
经费方面,社区只能充分利用社区义务工作者和党员老人,同时和社会各界义务工作者包括一些企业和大学生,在帮企业宣传的时候也能给大学生提供时间机会。
通过这些方法和措施,和谐社区建设的着力点、发展方向、建设标准和评估标准,丰富社区少儿生活要不断开拓创新,规范、指导、促进和谐社区建设工作,使和谐社区建设在科学、合理的标准指导下稳步扎实推进,为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首善之区和实现和谐社区构想打下坚实基础。
5.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五
系 部:电子信息工程系 专业班级:自动化B084班 指导教师:李培华 负 责 人:傅华明
目录
内容摘要**************************************************** 关键词****************************************************** 正文******************************************************** 一. 样本的选取与调查方法********************************* 二. 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与分析*********************
(一)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类别****************************** 1.现代文化生活***************************************** 2.传统文化生活***************************************** 3.不良文化生活*****************************************
(二)各地区文化生活的特点比较**************************** 1.农村与城镇的比较************************************* 2.东部与西部的比较*************************************
(三)居民文化生活与职业的关系**************************** 1.学生************************************************* 2.农民************************************************* 3.城市农民工******************************************* 4 4 4 5 5 5 6 6 6 6 7 7 7 8
4.城市工人、青年创业者********************************* 5.个体户主、企业高层及其他高收入者********************* 三. 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反思与对策*********************
(一)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所存在的问题******************** 8 1.少数政府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 8 2.文化设施简陋,经费投入不足************************** 3.文化单位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4.传统文化的缩水和消失******************************** 5.不良文化的传播流行********************************** 9
(二)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议************************** 10 1.深化教育,认识到对居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大意义******** 10
2.注重引导,认真管理组织居民进行健康的文化生活********
3.加大投入,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并进*******
4.开拓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5.积极扶持,努力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思想和专业素质*******
四. 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与趋势********************
(一)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向多元化发展***********************
1.主办主体多元化************************************* 11 2.投资方式多元化************************************* 12 3.表演形式多元化************************************* 12
(二)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向市场化发展***********************
(三)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向个性化发展***********************
五. 调查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参考文献***************************************************
致谢******************************************************* 9 10 11 11 11 11 12 12 13 14
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
内容摘要:
改革开放三十年以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人民群众的物质生活得到了大幅度提高。与此同时,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也有了大的变化,各种文化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为进一步了解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掌握现阶段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所存在的问题,本小组以“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为主题,采用多种调查方法,精心组织成员深入调查了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调查发现,伴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发展和居民物质生活的提高,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日趋丰富多彩,同时也出现了一些新问题。
关键词:居民;业余生活;文化;现状
正文:
胡锦涛总书记指出:“当今时代,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丰富精神文化生活越来越成为我国人民的热切愿望。”可见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对民族的团结发展有着重要意义。本小组在认真学习了《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课程之后,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和个人兴趣,于2009年7至8月组织深入调查了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情况,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样本选取与调查方法
为了更为全面的了解和掌握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本小组根据成员的籍贯,分别选取了以下十一个地区作为调查样本进行调查(样本后括号注有调查人姓名):
湖北省宜昌市 安徽省阜阳市 山西省忻州 北京市昌平区 四川省南充市 福建省福清市 甘肃省酒泉市 云南省玉溪市 安徽省六安市 内蒙古自治区 北京市昌平区
所选取的样本分布全国九个省市,有农村也有城市,有东南沿海也有西北地区,能比较全面的反映我国居民当下业余生活的真实面貌。
首先,各成员采用走访交谈、问卷调查、查阅文件资料等方式,各自了解到了具有说服力的第一手资料。然后,小组组织召开讨论会,认真分析了各成员采集到的原始资料,综合整理总结,得出了最后的调查结果。
二、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情况与分析
根据各成员调查数据显示,我国各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丰富多彩。又由于我国各地区地理条件、经济条件、文化条件存在着差异,各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各不相同。下面从两个角度将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进行简述与比较:
(一)居民文化生活的主要类别 1.现代文化活动
现代文化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类:(1)看电视、电影、听歌(2)上网
(3)歌舞厅唱歌跳舞(4)逛街购物
(5)打球、游泳等体育活动
随着现代科技文明的高速发展,新兴业余文化活动形式如雨后春笋般地涌现出来,并快速进入千家万户。随着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中国进入互联网时代,自从1995年全面开展因特网业务以来,由于政府的大力支持,中国因特网发展极其迅速。加之这几年经济水平的提高:在城市,网吧、酒吧、咖啡厅、歌舞厅等业余活动场所十分兴盛;在农村,电话、电视电路基本覆盖全国农村,网络线路也正在迅速普及,并有一些城市常见的业余活动场所在农村出现。这一类文化活动为广大居民所喜爱,尤为年轻人所青睐。
2.传统文化活动
传统文化生活主要有以下几类:
(1)串门聊天
(2)逛庙会等地方文艺活动(3)下棋、打牌(4)看书、看报(5)钓鱼
(6)听京剧和其他地方戏种(7)散步
虽然有着现代文明的冲击,但在一些民间文化底蕴丰厚的地区,传统文化活动照样是当下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中,串门聊天是农村居民较为广泛、传统的业余活动,居民串门聊天的话题较为广泛,大到国内外新闻、社会事件,小到生活琐事。看书下棋钓鱼散步是比较高雅的修身文化活动。民间文艺活动也形形色色,为居民所喜爱,尤为中老年人所偏爱。
3.不良文化活动
不良文化活动主要有以下几类:(1)赌博
(2)参加封建迷信活动(3)观看低俗影视片、书籍
由于现代传媒手段发展迅速而监管力度难以更上,许多不良文化充斥着整个社会。沉迷游戏,传看不健康文化,尤其在青少年中广为传播,许多青年深受其害。
(二)各地区文化生活的特点比较
1.农村与城镇的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与城镇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有许多不同。相比之下,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相对单调,城镇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相对丰富;农村居民式以传统文化活动为主,城镇居民式以现代文化活动为主。
受经济条件的影响,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硬件设施远比城镇条件差。有些农村几乎没有现代化的活动场所,有些农村虽然建成了现代化的居民业余文化活动场所,但运行效果远不如城镇。农村居民参加现代文化活动的积极性也不如城镇居民。
2.东部与西部的比较
在调查中我们发现,东部地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与西部地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方式 也有许多不同。相比之下,东部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比西部地区居民要更丰富、更现代。东部地区居民的业余文化活动的硬件设施条件不如东部地区。
由于东部地区地理条件与西部地区存在较大差异。相比之下,东部水资源远比西部地区丰富,东部地区居民比较喜爱的钓鱼、游泳等业余活动,在西部地区这些活动很难有条件去进行。
由于西部地区独特的历史背景和社会生活,形成了其别具一格的西部文化,尤其是西部地区农村。如今,我国西部地区农村正处于社会经济结构的剧烈转型中,传统农业文化的惯性对农民经济行为和农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造成一定影响,西部农村居民的业余文化观念与东部地区农村居民相比还不够开放。
(三)居民文化生活与职业的关系
在调查中发现,业余文化生活状况的质量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居民从事的职业。本小组在采集到大量信息之后,进过认真讨论,仔细分析了职业与居民业余文化活动情况的关系,结果如下:
1.学生
当今学生的业余文化生活颇为丰富,主要以体育活动、看电视、玩电脑为主。学生比较喜爱篮球、足球、乒乓球、游泳等,极大地丰富了学生课余生活。但还有相当一部分学生迷恋于网络游戏、网上聊天等,甚至迷恋成瘾,直接危害到了学生的学习和健康。
分析原因,主要是由于以下两个方面:
(1)有关部门管理跟不上形式。由于网络、手机等现代通讯手段的普及,许多信息传播速度快。而有关部门管理手段跟不上形式,管理方式落后,管理难度加大,造成了管理效果不明显,导致了不健康信息在学生中的传播。
(2)社会大环境的影响。随着改革开放的深入,市场经济意识的进一步加深,社会上部分人信奉拜金主义、享乐主义等不良思想风气;直接影响了身心尚未成熟的学生朝不良人生目标发展。
2.农民
农民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较为单一,主要有串门聊天、看电视、打牌赌博、民间活动等。
电视是目前农村居民用于业余生活娱乐普及率最高的大件用电器。电视在农村的产生,极大的开阔了农民的视野,让农民吸收了大量的“外来文化”。由于农闲时节业余时间较多,而农村居民业余文化活动场所硬件设施差,很难满足其需求。所以,农民常常选择不需要花 钱的串门聊天方式去打发时间。,但由于串门聊天比较枯燥,更多的农村居民选择打牌赌博等不良生活方式去打发时间。而民间活动由于形式单一,很难吸引青中年农民,大多是老年居民参与。由于农村文化科学落后,还有少数农民信仰和参与封建迷信活动,有的甚至为此浪费了大量金钱、时间、人力。
所以,农村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最大的问题是由经济落后导致的。3.城市农民工
城市农民工的业余文化活动内容主要有打牌赌博、喝酒、参加城市中收费教低的文化活动等。总体来说,城市农民工的业余文化生活是最贫乏的。
由于城市农民工不属于城市户口,这类人群的业余文化生活情况很少得到城市高层管理者的注重,在发展和引导城市农民工业余文化生活方面做的工作明显不足。另外一方面,城市农民工收入大都不高,他们进城的目的就是为了赚钱摆脱贫困,因此,他们没有太多的资金去参加城市中那些高档的业余文化活动。加之工作的劳累,让他们没有闲情去关注那些高档的文化活动。
4.城市工人、青年创业者
城市工人、青年创业者算得上是中等收入者,这类人群的业余文化活动内容较为广泛。根据自己的爱好进行,但很少有进行高档次高消费的业余文化活动。
5.个体户主、企业高层等其他高收入者
该层次的居民收入较高,文化水平相对较高。他们的业余文化生活方式是最丰富的。比如:长途旅游、打高尔夫球、咖啡厅品咖啡等收费较高的活动。但是在这类人群中,也有少量一部分人参与赌博,而且赌资较大,严重干扰了社会秩序,严重败坏了社会风气。
三、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反思与对策
(一)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所存在的问题 1.少数政府人员的思想认识不足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的经济发展浪潮,许多地区的领导部门过分注重经济建设,轻视了居民文化建设。在对居民文化生活建设方面,不太注重。在对文化建设的人力、物力、财力投入方面十分不足。比如:在被调查的甘肃省某市,目前该市虽然有数家图书馆,但大多数时间处于关闭状态,对它的宣传也很不到位这使得很多文化资源被浪费掉了。2.文化设施简陋,经费投入不足
文化设施是群众文化活动的基础保证。近年来,虽然各地政府部门在文化建设方面做出了许多努力,兴建了大量的居民业余文化活动场所,但相对于迅猛发展的经济来说,很不协 调。有些地区的文化活动场所设备陈旧简陋,很难满足居民对文化生活的要求。在一些经济不发达的农村地区,由于经济条件的制约,硬件设施更显不足,政府无力在这方面进行较大的投入。比如:在被调查的安徽某农村我们发现,该村没有较为现代化的文化活动设施,居民的业余文化生活还比较单调。3.文化单位缺乏有效的组织与管理
调查中,我们发现在有的地区,文化场所管理不够,设施损坏严重。部分民间文化组织在活跃丰富地方群众文化生活方面做出不小贡献,但是客观地讲,这些团体由于文化功底差,节目编排存在先天性不足。群众受益面不大,文化的教育作用远远不够。一些群众的文化活动弱化。城镇社区群众的健身晨(晚)练活动也多是自发组织,缺乏管理引导,在内容和形式上均有待提高。
4.传统文化的缩水和消失
在现代文明的强大压力和现代传媒方式的冲击下,我国的传统文化不断地缩水,甚至消亡。特别是青少年,对西方文化的喜爱程度远胜于传统文化。京剧和各种地方戏种不断被人遗忘。再加上传统文艺节目更新速度慢,创新不足,观看和参加传统文化的居民也越来越少。特别是年轻人,更热衷于过西方节日,而中国传统节日却无人问津。虽然近年来,传统文化不断升温,但还远远不够。5.不良文化的传播流行(1)网络垃圾的泛滥
随着互联网的发展和普及,网络在给我们带来方便的同时,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沦成为网虫。无论在城市还是农村,互联网对学生的吸引都是强烈的。而且目前互联网上的信息良莠不齐,沉迷网游、观看暴力凶杀电影、浏览不健康网站,诱导了缺乏自制力的青少年违纪违法,造成很多家庭和社会问题。(2)赌博之风的盛行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经济水平的提高,人们有了较多的富余财产,于是,赌博之风全国盛行。每到农闲时节、假期,人们三五成群聚在一起打牌赌博,参与人员老中青都有。近几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加剧和各级领导部门的正确引导,这一面貌有少许改观,但变化不大。(3)其他不良文化的流行
在某些经济较落后的农村,封建迷信活动还在展开。在有些风气较差的城镇,还有低俗文化的存在。在一些经济高度发达的城市,还存在买码等巨资赌博现象的存在。这些不仅严重影响了民风、社会治安、群众素质和基层组织建设,而且不同程度地凸现出对经济发展的 制掣作用。
(二)关于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议
1.深化教育,认识到对居民文化生活建设的重大意义
十七大报告提出要“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进行文化创造,必须坚持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这是由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特质决定的。只有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才能继承和发展中华优秀文化传统,吸收世界各国有益文化成果,有力抵御各种腐朽落后文化的侵蚀,正确引领各种文化思潮和文化追求,不断创造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先进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是当代中国发展进步的旗帜,是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旗帜,同样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旗帜。因此,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各级领导部门要加深认识,认识到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对各方面作用的重要性。在认识过程中,我们要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始终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研究解决文化创造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使文化创造更加符合时代的新要求、适应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新期待,历史的进步中实现文化进步。2.注重引导,认真管理组织居民进行健康的文化生活
认真组织,加强管理,积极引导,促进群众文化生活健康发展。政府人员有着带头的作用。做这方面工作,我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要从以下两方面去做:
(1)加强扶持和培育地方特色的传统文化。地方传统文化历史悠久,弥足珍贵,是中华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切需要各级政府组织专人去挖掘保存和发扬光大。在挖掘这些传统文化时,要“取其精华,去其糟粕”,注意与时俱进,让传统文化形式与时代精神结合起来,古为今用,服务于人民群众。比如,在被调查的湖北省某农村就发现,该村组建老年协会,保存和发扬了耍狮子,踩高跷,划采莲船等传统文化。
(2)加大监管力度,严打不良文化现象。各级文化管理部门对流散社会上的封建迷信、赌博现象要加大打击惩治力度。对歌舞厅、酒吧、网吧等文化娱乐场所,要加大管理力度,坚持一手抓繁荣、一手抓管理,坚持定期与不定期检查相结合,切实堵塞精神污源,净化社会风气。三是加大对群众文化生活的引导扶持力度。对一些内容健康积极向上的优秀节目,要在技术和奖金上给予帮扶,引导市民开展健康的文化活动,不断提高群众文化活动档次。如:一些休闲群众公众道德意识差,在公共场所乱丢扔乱垃圾现象严重,清洁工作人员叫苦不迭,有关部门应及时制定处罚管理办法,从源头上予以制止。3.加大投入,努力实现文化建设与经济发展同步并进
对居民业余文化基础设施建设投入不足,不仅严重影响了居民开展文化活动,还制约了文化事业的发展。文化设施代表着一个地方的形象和品位,很大程度上也是一个地方的名片和窗口。各级党委政府要将文化设施建设纳入城乡建设规划,统筹安排项目和资金,逐年增加公共财政对全市群众文化建设的投入,积极探索建立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元化、多渠道的投入机制,加强文化基础设施建设。在建设有影响标志性的群众文化活动场所时,建议市委市政府抓住全市经济发展良好的有利时机,大气魄地予以开发,为全市市民提供一个高质量的休闲场所。比如在被调查的福建省某市,当地政府自2009年以来,积极筹建“两馆一中心”,完成市体育场和华侨电影院改造,全市70%的行政村拥有了一条健身路径。这为当地的旅游业注入了新的活力。
4.开拓创新,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精神文化需求
要针对居民“求知、求乐、求美、求健康”的文化需求,进一步拓宽文化的内涵,创新活动的形式和载体。本小组经过认真讨论认为,各级各有关部门要充分发挥各自职能,开展各种形式的群众文化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当前文化工作形式要从广大群众生产、生活、思想实际出发,因地制宜,因时制宜,改变基层文化工作单纯搞文娱活动的模式,创新采用更多符合时代要求,广大群众喜闻乐见的新形式,进一步提高文化工作的凝聚力、吸引力和影响力。要充分利用节假日开展文化活动,把经常性、小型多样的文化活动与定期举办大、中型群众文化活动结合起来,做到文化活动经常化,群众广泛参与化。5.积极扶持,努力提高文化工作者的思想和专业素质
对于当前文化界存在某些文化工作者思想庸俗,专业素质低下的状况,本小组经过讨论认为,应在各地建立文化骨干人员的人才库,形成文化骨干网络,并充分发挥他们的积极性和影响力,为丰富活跃文化生活作出贡献。逐步在基层文化单位实行人员从业资格制度,建立完善并广泛开展在职人员岗位培训机制,努力提高他们的业务服务水平。同时,通过公开招聘、考核等方式引进文化管理人才,建立健全市区文化机构,社区要设文化员,鼓励或组织群众进行业余文艺创作、表演活动等。要重视和培育“本土文化”,进一步夯实群众文化生活的基础。
四、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发展与趋势
(一)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向多元化发展 1.主办主体多样化
业余文化场所是居民生活的主要空间之一。在目前居民业余文化活动中,很多城市实现 了主办主体多元化。在主办主体类别上,不单是文化部门,政府其它部门、群众团体、社会机构、企业商家都可以成为主办主体。在主办主体层次上,除了本地区,还包括国内国际其它地区和国家。
2.投资方式多样化
实现投资方式多元化,从而形成多渠道投入机制和融资渠道社会化、投资方式多样化的新格局,是公益性文化事业社会化的主要特征之一。在群众文化上的投资方式包括国家投入、民间资本与外资投资、社会捐赠、志愿者义务服务、文化发展基金会等。居民业余文化活动具有公共性、开放性、广泛性、群众性等诸多特点,能够达到很好的宣传效果,从而得到众多投资者的青睐。3.表演形式多元化
居民文化活动往往是大型活动与日常活动相结合,具有公益性、经常性的性质。除了日常的文化休闲、健身等活动外,表演主体多元化也是居民文化活动的发展趋势之一。表演形式的多元化还会带动居民文化活动内容和形式的多样化。
改革开放促进了人们思想观念的变化,竞争意识,市场意识,效率意识,开放观念,积极进取,和终身学习的理念成为大多数中国人行动的指南。同时,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也向着市场化的方向发展。
政府在居民业余文化活动中起着主导作用,政府是责任主体,应本着鼓励赞助,鼓励合作的原则,完善配套政策法规,增强对社会资本的吸引力,促进文化发展,积极为投资创造条件,搭设平台。2004年杭州市首届公益文化事业文企联姻活动,95个文化项目公开推介,进行招商引资,有38个项目与40余个企业或单位合作签约,签约资金2533万元。每年一届,至今已举办4届的泉城文化社会化项目洽谈会,包括居民业余文化活动在内的项目洽谈同样收到了很好的效果,2006年洽谈会已完成或达成协议的项目有137项,资金总额2.56亿元,有100多家企业事业单位现场签约,成为开拓政府管文化、社会办文化、企业办文化的方式和渠道的一个经典案例。在2001年北京第21届世界大学生运动会文化节期间举办的“北京之夜”文化广场活动,东城区首次引入了由企业投资赞助冠名的大型居民业余文化活动方式,通过多种运作方式获得社会力量的资助和支持。
如今,在某些农村,出现了像演唱团等文化盈利单位,在促进文化发展飞同时,也开拓了市场,是经济也得到了发展。
(三)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向个性化发展
如今,人们日益讲究穿戴,注重衣服的面料,质地,花色和款式及品味,总之,人们对 服装的要求越来越倾向于舒适,高档优美和个性化。生活时尚的变化还明显的表现为人们居住条件的改善以及由此引发的“装修热”。
同样的道理,今后居民业余文化活动也会向着个性化发展。随着民主意识的加强,个人的意识也不断加强。居民会去追求自己多喜爱的文化活动方式。
五、调查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意义与价值
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调查当前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状况,对加强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有着重要的意义。
第一,加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建设是现代化建设的重要内容。社会主义社会是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各方面全面发展的社会。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在观念上反映这社会主义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的基本特征,同时又对物质文明和政治文明起着巨大的作用。
第二,调查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对弘扬中华文化,建设中华民族共有精神家园有着重要意义。中华文化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团结奋进的不竭动力。要全面认识祖国传统文化,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使之与当代社会相适应、与现代文明相协调,保持民族性,体现时代性。加强中华优秀文化传统教育,运用现代科技手段开发利用民族文化丰厚资源。加强对各民族文化的挖掘和保护,重视文物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做好文化典籍整理工作。加强对外文化交流,吸收各国优秀文明成果,增强中华文化国际影响力。
第三,调查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对建设和谐文化,培育文明风尚有着重要意义。和谐文化是全体人民团结进步的重要精神支撑。要积极发展新闻出版、广播影视、文学艺术事业,坚持正确导向,弘扬社会正气。重视城乡、区域文化协调发展,着力丰富农村、偏远地区、进城务工人员的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加强网络文化建设和管理,营造良好网络环境。大力弘扬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思想,以增强诚信意识为重点,加强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个人品德建设,发挥道德模范榜样作用,引导人们自觉履行法定义务、社会责任、家庭责任。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注重人文关怀和心理疏导,用正确方式处理人际关系。动员社会各方面共同做好青少年思想道德教育工作,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社会环境。深入开展居民业余文化活动,完善社会志愿服务体系,形成男女平等、尊老爱幼、互爱互助、见义勇为的社会风尚。弘扬科学精神,普及科学知识。
第四,加强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对推进文化创新,增强文化发展活力有着重要意义。在时代的高起点上推动居民业余文化生活的内容形式、体制机制、传播手段创新,是繁荣文化的必由之路。要坚持为人民服务、为社会主义服务的方向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始终把社会效益放在首位,做到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相统一。创作更多反映人民主体地位和现实生活、群众喜闻乐见的优秀文化产品。深化居民业余文化生活体制改革,完善扶持公益性文化事业、发展文化产业、鼓励文化创新的政策,营造有利于出精品、出人才、出效益的环境。
最近一段时间以来,在党的正确领导和各级政府、群众的配合下,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正伴随着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蓬勃发展着。正如党的十七大报告指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然伴随着中华文化繁荣兴盛。要充分发挥人民在文化建设中的主体作用,调动广大文化工作者的积极性,更加自觉、更加主动地推动文化大发展大繁荣,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实践中进行文化创造,让人民共享文化发展成果。”我们小组始终坚信,我国的文化事业会有更大的发展,我国居民业余文化生活建设会有给美好的明天。
参考文献:
【1】《在国家发改委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活动动员大会上的讲话》张平
【2】《加快文化建设需要把握的几个问题》徐光春 2007-12-10 【3】《现代文化的发展趋势》赵峰(《学习时报》第133期载)【4】《广场文化活动的多元化主体运作》杜染
【5】《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有关精神文明建设主要精神》 致谢:
首先,要感谢本小组十一位成员在调查期间所做的工作。他们不辞辛苦、认真调查、精诚团结、积极配合、仔细讨论,为最后的调查结果做出了许多贡献!
我们还十分感谢指导教师李培华老师在整个调查活动过程中给予本小组的认真指导和热情帮助!
6.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六
XXX
针对农村留守的老人生活情况,本人于2011年3月20日至3月30日,对广东省XXXXXXXX村(以下简称XX)和XX村(简称XX)的老年人生活情况进行了全面的调查。
一、调查概况
XX与XX两村地处山区,离乡镇15里左右的行程,交通道路狭窄,出入不便,该区域乡村无支柱产业,由于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其剩余劳动力拥向城市务工就业,他们的父母就成为了留守在农村的老人。根据统计,目前两村现有人口共680人,60岁以上老人71人,占总人口10%。其中,XX现有人口222人,60岁以上老人20人,占全村人口9%,栖凤现有人口458人,60岁以上老人51人,占全村人口11%。
两村50%的人口靠外出打工以扶持家业,他们除农历佳节返乡团聚之外,长时间临居于异地。调查发现,大部分留守的老人在家打理事务和管理小孩为主,生活费用依靠儿女在外务工返乡时留给的积蓄,有时购物买粮需要电话通知商贩送货上门,或者徒步至距离15里路的镇上购买,生病时当然没有城市里的科学就医治疗,而是依靠食用古老的中草药汤或服用西药,卧床休养,甚至还有部分存在智障的老人需要依靠双手自食其力,老人们平时生活孤苦伶仃。
二、农村老人生活问题的调查和分析
1、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老人们负担越来越重,经济收入低甚至没有着落。他们年轻的时候为农村建设做出了许多贡献,而现今他们年迈力衰,本应该享受天伦之乐,但儿女外出务工,使他们不得不挑起抚养孙子和管理家务的重担。由于大部分农村老人没有退休金、养劳保险等社会保障待遇,他们的经济收入主要来源于自己的劳动和子女的供给,此种方式缺乏稳定性,他们不得不省吃俭用,且谈不上滋补保健身体了。农村的现实生活中孝道观念的淡化以及一些子女自身在外谋生压力大,加之子女间对赡养老人上的非正常攀比、推诿和农村社会养老体制不健全,有些子女视老人为负担,只知道向老人索取,却不愿意回报老人,致使留守在农村的老人经济收入少得可怜,甚至陷入生活无着落的境地。
2、老人常年留在家中,生活单调、孤寂,与子女或年轻人话题较少。老人们有静的一面,也有怕孤独的一面,而来自于子女的精神慰藉是老人身心健康必不可少的条件,但许多子女仅注重对老人的物质供养,忽视了对老人的精神慰藉和关怀。农村精神文化生活比较单调,老人常常蹲墙脚、找树阴或找临近同伴闲聊。
3、老人缺少家庭氛围,生活上无人照料。根据我的调查,该村老人日常生活中如穿衣、吃饭、洗澡等方面基本上是依靠自己料理,依靠镇里的养老院服务或保姆等社会服务极为少数。而子女不在老人身边,造成老人养老的家庭氛围缺失,生活无人照料。对于老人来说,身体不好需要子女照料的时候,子女不在,老人们会觉得孤苦无靠。
4、生病时就医难,医疗费用昂贵。据我了解,对于该村的老人常年患病的比率比较高,有时候高达70%以上,由于年轻时工作过于劳累造成多病缠身(如上山砍柴,几乎每个老人都有挑过130斤左右的柴木)。农村无医疗机构,乡镇卫生院设备陈旧和落后,医务人员少且技术低,农村老人就医难的问题十分突出。老年人发病往往具有突然性,家中无人或抢救不及
时,就会有可能错过治疗的时机,导致不堪的后果。另外,对于老年人,每年医疗费用支出是一笔不小的开支,常常遇到疾病就无能为力了,只能是自己硬撑,如小病抗,大病拖的现象。还有些农村老人患上了重病只能等死也不愿意去治疗,因为没能支付起治疗的费用,往往是带着遗憾和痛苦离开人世。
5、农村的基础条件差,老人的安全隐患比较多。由于年迈体弱,有一些老人记忆力下降,有的行动不便或者身带疾病,在日常生活行为中都有可能留下安全的隐患。据了解,有一些不法之徒把罪恶的黑手伸向老人,他们利用老人身体残弱,夜探偷窃,趁机打劫,还有利用农村老人没文化,对外面的情况了解不多和心地善良等弱点,卖假药物,骗取钱财,这些假药物甚至还能危及老人们的性命。
6、老人在管教儿童问题上,常常心有余而力不足。其实对于农村老人来说,他们喜欢看到一群群的小孩在他面前吼、笑、玩耍,但是最令他们头疼的是如何教育小孩。因为受到各种因素的限制,这些隔代长辈,无论是教育思想还是教育方法都无法跟上现代形势的要求。同时,由于受到隔代亲的这种传统习惯影响,祖父母往往溺爱他们,老人们对他们的管教轻也不是,重又不是,只好由着孩子的性子去做,使他们养成了唯我独尊的自我的强势心理。再之,该村老人大多数为文盲,文化较低,对于小孩的功课根本无法辅导,对他们的学习只能放任自流了。
三、农村老人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策
由于留守在农村的老人基本上没有经济来源,或者经济收入低,生活艰苦,政治上影响力不高等决定了他们很难依靠自身力量解决存在的问题,这需要全社会的努力才能实现他们安度晚年的愿望。现就本人关于农村留
守老人生活问题的解决对策建议如下:
1、应尽快建立完善的老年人组织,为农村老人建立一个温暖的大家庭。农村留守的老人渴望关怀,因此,建议在乡镇村建立针对老年人生活的社区“老年之家”,以此为依托组织戏曲、书法、钓鱼、舞蹈等各种协会。建立农村的老年志愿者服务队或老年人组织,比如老年人成立老年人工作委员会、老年人协会、老年人互助会等,让老年人重新找到归属感。通过组织老年人互相帮助,以集体的力量克服老人个人解决不了的问题,如维护老年人的权益,承担田里的重活等。在老年人组织内部,可以建立起时间储蓄机制,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服务,记录并积累服务时间,等将来自己需要这方面服务时,可以利用储蓄的服务时间获得相应的服务。为丰富留守老人的精神文化生活,应加大对老年活动场所建设力度,乡镇或街道每年必须保障老年体育活动经费,并提供相关场所。
2、加大农村保障力度,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为农村留守老人编织一张牢固的安全网。从长远看,通过社会保障体系使老人安度晚年,是解决农村留守老人问题的重要途径。政府应逐步推行城乡一体化的低保制度,把符合条件的农村留守老人全部纳入低保范围,从经济上保证老年人达到基本生活水平。还可以逐步建立农村社区服务中心,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各种服务。对于经济困难的留守老人,政府部门可以酌情给予供养补贴,或建立农村老人基金会,通过慈善活动向贫困老人捐助。另外,有条件的地方可以建敬老院,并组织一些行业协会,利用留守老人们的智慧为当地经济发展建言献策,使其老有所为。各级党委政府应该积极探索在农村建立完善赡养制度,对于留守老人,特别是高龄的农村留守老人,可以全部集中到养老院供养,或者像城镇社区那样,政府和社会积极为养老创造有利
条件,大力发展社会为老人服务的事业,如开设家庭病床、照料中心(比如托老所)及组织家庭服务员为农村留守老人提供服务等等。对于一些有病、活动不便的老年人,可以委托邻居帮忙照顾,由留守老人子女或者地方政府给予一定的报酬。
3、强化家庭的养老功能,物质赡养和精神赡养并重,架起亲情时时沟通的桥梁。尊老敬老是我国的传统美德,孝敬老人一直受人尊崇;老人们也都希望子女赡养他们,希望从家庭和谐、温暖中获得物质和心理上的满足。通过加强孝道教育和签订家庭赡养协议书,进一步强化子女对农村留守老人的赡养义务和家庭的养老功能。子女应该时时保持与父母的联系,大事与老人商量,尊重老人的意见;按时给老人寄钱送物,让老人无后顾之忧,古人云: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我们中华民族传统道德的精华很多,尊老爱幼的民族传统,让更多的人来关爱农村的留守老人,让普天下的家庭都和谐相处,这无疑是天经地义的美德,也是我国新农村建设的根本意义。
4、继续完善政府、社会及个人并同的农村医疗保障体系。农村老人最怕生病没钱看和无人照料。他们生小病只能在一些医术低、设备落后的乡村诊所治疗,或凭借几十年劳动锻炼的身体硬撑,得了大病只有拖。因此,政府应该尽快完善农村合作医疗制度:一是加快农村医疗设施的建设。在农村医疗人才培养上改变思路,由偏重培养大中专人才转向侧重于为农村培训留得住、用得上的适用型人才,或招聘一些医术高明、医德高尚的医生到农村医院工作,以提高农村医院的治疗水平。二是建立农村贫困老人档案,力争把老人的健康问题解决在村镇。三是对农村老人的大宗医疗费用采取子女拿一点,社会公共医保机构拿一点,余下的部分由政府买单的方法加以解决。
5、抓好老人的知识与观念更新,帮助他们树立现代生活理念,让他们充分享受现代文明的成果。要充分发挥农村留守老人自身的积极性和能动性,让他们积极参与各项社会活动。农村留守老人还应注意调节好心态,增强心理上的自立意识;在生活上,锻炼自己的自立能力;要劳逸结合,注意锻炼身体,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要保持勤学好问的习惯,不断学习新事物,跟上时代步伐。要积极寻找精神寄托,充实新的生活。只有这样,才能使农村老人逐步改变自己的思维方式,从而更新观念,树立现代生活理念。
7.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七
1 对象和方法
1.1 对象
2012年2~5月, 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 从河南省农村随机抽取许昌、驻马店、漯河、周口、信阳、南阳6个地区, 再以整群抽样方法从6个地区中抽取48个自然村, 共调查1487名留守老人。另外, 为进行对比研究, 对如上6个地区随机选取的578名地级市城市老年人进行了问卷调查。全部有效样本的年龄为60~88岁。
1.2 方法
由经过统一培训的调查员在说明研究目的并征得被调查者口头知情同意后, 由调查员入户进行面对面询问并填写调查表。为避免调查过程中的顺序效应, 调查问卷采用拉丁方对调查顺序进行了处理。鉴于被调查农村留守老人文化水平大多较低甚至部分为文盲的状况, 在征得留守老人同意后, 由调查员将问题念给老人听, 对于一些过于书面化的术语转化成当地的语言或口头语言。
1.3 调查工具
问卷包括: (1) 社会支持评定量表 (SSRS) [7]:该评定量表由湖南医科大学肖水源编制, 共有10个条目, 包括客观支持、主观支持和对社会支持利用度3个维度。 (2) 应对方式问卷 (CSQ) [7]:该问卷共设62个条目, 包括解决问题、自责、求助、幻想、退避及合理化6个分量表, 每个条目有“是”与“否”2个答案供选择。 (3) 症状自评量表 (SCL-90) [7]:该量表共分90个条目, 按照1~5级进行评分, 共包含躯体化、人际敏感、抑郁、强迫、敌对、焦虑、固执、恐怖、精神病性和其他症状因子10个维度。所得总分超过160分或阳性项目超过43项, 或任何因子分超过2分者, 定为阳性。以上量表均具有较高的信度和效度。
1.4 统计处理
采用SPSS 17.0软件进行描述性统计、t检验、方差分析和相关分析等。
2 结果
2.1 被调查者的一般情况
被调查者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况和居住地等人口学分布特征见表1。
2.2 农村留守老人和城市老年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
调查结果 (SCL-90) 显示, 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老年人在强迫症、恐怖和敌对3个症状因子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 二者在躯体化、抑郁、焦虑、偏执和精神性病5个症状因子上具有统计学差异 (P<0.01) , 其中农村留守老人在抑郁和焦虑因子上的得分偏高于城市老年人, 而二者在人际关系因子上的差异无统计意义。结果见表2
注:*P<0.05, **P<0.01
2.3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对其心理健康的影响
不同年龄组的农村留守老人在其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上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进一步检验发现, 60~65岁组与66~70岁组在获得的主观支持维度上, 后者大于前者 (P<0.05) ;60~65岁组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客观支持上的得分低于71~80岁组 (P<0.01或P<0.05) ;60~65岁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客观支持、支持利用度维度的得分上也低于80岁以上组 (P<0.05) ;66~70岁组在客观支持上的得分低于71~80岁组 (P<0.05) 。农村留守老人的不同婚姻状况在社会支持总分、主观支持上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其中再婚组在社会支持总分和主观支持上的得分低于已婚组 (P<0.01) , 丧偶组在主观支持上低于已婚组 (P<0.05) , 已婚组和再婚组在主观支持上都好于丧偶组。具体结果见表3。
注:*P<0.05, **P<0.01
2.4 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老年人应对方式的比较
对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老年人应对方式各指标实施t检验发现, 农村留守老人与城市老年人应对方式各项指标相比, 二者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得分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P<0.01) , 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这3项的因子分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见表4。
注:**表示P<0.01;*表示0.01
2.5 农村留守老人不同性别组在应对方式各指标上的比较
以不同性别为组别对农村留守老人应对方式各指标进行t检验发现, 两性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退避、求助和合理化这4项因子分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其中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两性间的得分差异具有统计意义 (P<0.01) 。农村留守老年人中男性较女性更易采取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具体结果见表5。
注:**表示P<0.01;*表示0.01
2.6 农村留守老人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相关分析
农村留守老人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其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偏执、恐怖、精神病性和其它等因子均呈负相关 (P<0.01) ;其自责与躯体化、抑郁、人际关系和其它等4个因子呈正相关 (P<0.05或P<0.01) , 其中的自责与人际关系呈正相关 (P<0.01) ;其幻想与躯体化、抑郁、焦虑、强迫、人际关系、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和其它等因子呈正相关 (P<0.05或P<0.01) , 其中除焦虑因子外均呈正相关 (P<0.01) ;其合理化与强迫、人际关系、抑郁、恐怖、偏执和其它等因子呈正相关 (P<0.05) 。具体结果如表6。
注:*表示P<0.05;**表示P<0.01
3 讨论
研究发现, 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抑郁、焦虑和强迫症状均较严重, 心理健康状况较差, 这和郭爱妹等[8]关于城乡老年人心理健康水平之间差异显著的研究结论比较一致。本研究显示, 经济状况不佳可能是导致农村留守老人抑郁、焦虑、偏执等症状的重要因素。调查发现, 文化水平高的农村留守老人更善于进行积极的心理调试, 具有更高的心理健康水平, 这与徐红波等[9]关于农村老年人心理健康的研究结论较为一致, 因此, 建议对文化水平较低的高龄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状况应给予更多关注。调查还显示, 农村留守老人的社会支持存在年龄阶段性特征, 随着其年龄的增长, 他们早期获得的更多是尊重与理解等方面的主观支持, 而不是经济或物质上的客观支持, 到了71~80岁, 经济或物质支持才有明显的增加。这与被调查地区农村经济贫困的现状有关, 调查中发现的农村留守老人在老年早期仍在靠自己辛勤劳动获取生活资料的事实也印证了这一点。同时发现, 丧偶组的农村留守老人主观支持状况最差, 离异、丧偶的留守老人家庭功能不健全, 不能得到应有的社会支持, 极易引发负性情绪, 这和刘鹤妍等关于空巢与非空巢老人心理健康状况比较研究的结论比较相近[10]。因此, 在增加客观支持的同时也需要给他们提供更多的尊重与安慰等主观支持。
农村留守老人应用较多的积极应对方式是解决问题、求助和合理化, 这表明他们在面对各种生活事件时首先采用成熟的应对方式, 这可能与他们所经历的人生磨难较多、阅历丰富有关。部分留守老人选择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 这可能与其贫困和年老等因素直接相关, 由于经济状况窘迫而习惯于采用退避等消极应对方式缓解压力和稳定情绪, 但长期这样将不利于其问题的根本解决[11]。研究也发现, 自责是他们采用最少的应对方式, 这可能与自责不能起到解决问题和稳定紧张情绪等有关。农村留守老人中男性较女性更易采取解决问题、求助、退避和合理化的应对方式, 这可能与男女在其持续社会化过程中的自我评价、成败归因和依赖性等方面存在差异有关。同时还发现, 农村留守老人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SCL-90总分及各因子分均呈显著的负相关, 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个因子得分与SCL-90各因子分均呈显著的正相关, 表明消极应对方式不利于个体的心理健康, 这个结果也支持了钱晓燕[12]关于苏州部分老年人的相关研究结论。
改善农村留守老人的心理健康现状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13]。由于该问题产生于其子女长期外出务工、缺少系统的社会支持和积极的应对方式, 因此, 在政府层面应建立和完善农村养老保障制度, 尽早实现家庭型养老向社会型养老的转变, 不断完善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制度, 解决留守老人就医困难的问题, 组建形式多样的留守老人团体或协会, 丰富他们的精神文化生活, 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 减少留守老人的生活无助感和孤独感;在留守老人子女层面, 子女应在给老人提供物质上主观支持的同时, 要多渠道地给留守老人以更多情感上的沟通, 使老人获得丰富的情感支持;在留守老人个体层面, 老人要树立正确的老年观, 直面自身日益老龄化的现实, 理性认识子女外出务工是孩子独立生存发展和开始成家立业的标志, 进而感到自豪和欣慰, 同时要加强与亲朋邻里间的交往, 采取积极的应对方式, 不断增加其社会支持源, 提高自身心理健康的整体水平。
摘要:目的:研究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 为提高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水平提供决策参考。方法:本研究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法对1487名河南省中南部农村留守老人社会支持、应对方式与心理健康现状及其影响因素进行研究。运用SPSS 17.0软件对调查数据进行统计处理。结果:农村留守老人躯体化、强迫症、抑郁、焦虑、敌对、恐怖、偏执、精神病性因子得分与城市老年人存在统计差异, 他们社会支持的获得呈年龄上的阶段性特征, 其受教育程度与心理健康总分相关、年龄与精神性病因子相关。他们与城市老年人相比在自责、幻想和合理化3因子的得分差异有统计意义 (P<0.01) , 农村留守老人在解决问题、求助和退避3项因子分上存在性别差异 (P<0.01) , 其解决问题的应对方式与SCL-90除敌对因子外的其他各项得分均呈负相关 (P<0.01) , 其自责、幻想和合理化与抑郁、人际关系和其它等因子呈不同程度的正相关 (P<0.05或P<0.01) 。结论: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状况较差;受教育程度、年龄等人口学变量以及社会支持是农村留守老人心理健康的重要影响因素。城乡、性别等因素影响着农村留守老年人的应对方式, 这些应对方式进而影响其心理健康状况。
8.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八
大部分绚丽多彩的罗曼史,总在转瞬间灰飞烟灭,而极少部分无与伦比的风月韵事,却能在百年之后的百年余音绕梁。不敢想象,在雄性激素、荷尔蒙,和G点以及性感内衣之下,不会有“情色”二字。孔子曰:“食色,性也。”——把情色提高到吃饭的高度,这本来就很不容易了。在我的概念里,情色并非贬义词,本能的情欲升华了就成为情色,而如果情色再拔高了说,就应该叫文化了。失去情色的生活,将是一种非常态的生活。
世俗的宽容
小说家郁达夫是那种不喜欢道学家嘴脸的人,他公开宣称自己喜欢在30多岁40来岁、倚街而卖的“小姐”身上寻找沧桑、悲凉和颓废的感觉。但他所说的“小姐”,其实不能涵盖整个情色史。“小姐”一词只是现代中国语法的一种滥用和俗化。如果我们再结合今天人们所熟悉的政治、经济、文化和工作机制及环境,产生于近两百年之间,那么,这种“做爱”和“爱情”的历史则更短了。它关键的发韧大约在一百年前,也就是19世纪末20世纪初。
那时,英国的尼采从爱的本质上发出了呐喊:“自有人类以来,人就很少真正快乐过,这才是我们的原罪。”他把圣经的原罪说无情地颠覆了。而从性的本质上,霭理士和弗洛伊德分别给予富有创意“性”的解释。于是,劳伦斯主张“我们在现代必须认真考虑肉体或肉欲独立的性爱。”于是,金赛性学研究和G点的发现,便顺顺当当成为一种主流,登堂入室;上世纪60年代的性爱解放运动,才会如火如荼,才会有同性恋的合理合法化。
而自晚清以来, 中国命运的日渐衰落,使得人们日益“沉沦”。西方的种种理论不断渗入,则让情色获得世俗的宽容。
性成熟与结婚年龄
如果说历史都是人类当代解释的历史,那么情与色,也都是人类当代所解释的情与色。我们在不同的时代,可以决定不同的“情”和“色”的定义和方法。一百年中就有一百个不同的情色眼光,甚至是绝对的更多。
也是在新旧交替,性压抑与性开放交接的19世纪末,德国古典社会学家齐美尔提出一种新的观察:
一、“激烈的生存斗争使经济独立推迟得越来越晚,职业技术和生活艺术的复杂要求使精神的完全形成越来越晚。”
二、“一个男人能够合法地拥有一个女人的时刻,变得越来越晚,但身体条件并没有适应这种情况,激发性冲动的年龄……相对较早。”
三、货币“成为所有事物的价值尺度”。
四、所以,“随着文化的不断成长,肯定会出现对卖淫的日益增长的需求。”
齐美尔在当时下的结论是:“卖淫是性成熟的要求,和结婚最低年龄的要求相冲突的结果。”我把他的这些观点命名为“齐美尔四点论”。
“老婆”的下场
不得不承认,我们生活在一个“情色时代”,诸如暧昧,性、一夜情。
一百年后的现实,似乎印证了齐美尔的正确。实际上,情况又比齐美尔的预测来得更复杂,在“性成熟的要求和结婚最低年龄的要求发生冲突”之后,可以诉诸解决的办法早已跨出“卖淫”的局限。我们可以发现,近年来日益普及的“一夜情”、援助交际、裸聊,换妻,绝不是因为网络的发展才催生的事情。又比如,在“老婆”词语日益滥用和低龄化之下,消极地估计,或许它又会沦为“小姐”一词的类似下场。因而对“情”和“色”观念的日益模糊而产生的困扰,也绝不是哪一些人的个别问题了。
事实上,我们现在又站在另一次需要对“情”和“色”,重新诠释的门槛了。今天,我们有了山额夫人梦想的性爱科技,有了可以产生性快乐的药丸,有了试管婴儿,有了被破解的DNA密码。所以,我们有必要对百年情色,做出我们当代的解释。而这种解释必将继续下去。
9.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九
一.前言
寒假到了,新年快要到了。我们终于可以快乐过一个美妙的假期了。可是,我们怎么才能过一个健康快乐的寒假呢?
询问了班里的同学,我发现大家的计划无非是拜年、做作业或是上网之类的,大多数同学都觉得放寒假没什么有趣的。那么这个寒假不是没有意义么?我不免有些担心,大家能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呢?
调查时间:2013/2/4
调查地点:浏阳
调查目的:为了了解初中生寒假生活内容,找出问题,提出建议。调查对象:初中生
调查方法:问卷调查、询问周围人
调查人:浏阳艺术学校
二.正文
1.调查情况:我在街上找到50名中学生,分发了50份问卷。问卷内容如下:
(1.)您在寒假中经常做哪些事?()
A.写作业 B.看电视 C.玩电脑游戏 D.户外活动 E.玩手机 F.读书 G.其他
(2.)您在寒假中是否有详细制定的计划?()
A.是 B.否 C偶尔
(3)您是否会认真按计划完成作业及其他事情?()
A.是 B.否C偶尔
(4.)您对寒假中的学习抱有怎样的心态?()
A.作业太多,不得不做.B.只要完成作业,其他什么也不用做
C.家长让我做练习,上辅导班,我会去,家长没说就算了
D.自主多做一些练习,自己要求上辅导班
E.其他
5.您认为寒假期间的生活应倾向于什么?()
A.学习B.娱乐 C.休息调养 D课外兴趣爱好及特长的培养
2.调查结果:在问题1中30%的学生选择了A做作业,20%的学生选择了B看电视,28%选择了玩电脑,5%选择了D户外活动,10%选择了E玩手机,5%选择了F读书,12%选择了G其他
在问题2中25%选择了A是,45%选择了B否,30%选择了C偶尔 在问题3中20%选择了A是,35%选择了B否,45 %选择了C偶尔 在问题4中25%选择了A,45%选择了B,20 %选择了C,10%选择了D
在问题5中16%选择了A,42%选择了B,24%选择了C,18%选择了D
3.调查分析:从问卷调查的结果来看,大多数的学生的寒假都毫无计划可言,都是过一天算一天,少数学生制定了计划,却很少去执行,只是做个样子而已。有些学生是在家长的下才学习,并非自愿。
大多数学生认为寒假只要做完作业而已,其他的学习就不管了。但也有少数学生给自己定下了别的学习任务。大多数学生认为寒假是用来玩的,用来休息的,不用管学习了。大多数中学生的寒假就这样虚度了。看来,中学生如何度过一个有意义的寒假这是一个问题啊!
4.寒假建议
(1)制定寒假生活计划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中学生只有早做计划、合理安排,才能度过一段快乐而又充实的寒假生活。马老师说,同学们在寒假第一天,可以尝试写一份学期总结,回忆一下在刚结束的这一学期中都学到了些什么,有哪些收获,有哪些不足,又有哪些应该在假期中反思改进的地方。第二天,可以写一份寒假计划书,安排好每天的作息时间,当然时间安排要有科学性,过紧过松都会影响寒假的生活质量。有了一份适合自己的计划,同学们就会成为时间的主人。在寒假最后两天,大家再写一份假期总结,问问自己在假期中有哪些新的收获,那时,也许你会对自己说:“这个寒假,我过得很有规律、很充实。”
(2)礼仪教育不可忽视
春节是我国传统节日。在寒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在父母的帮助下,收集了解过年的礼仪和风俗,并在过年时自觉遵守。同时,要学习一些交际用语和待人接物的方法,为自己以后走向社会打下基础。
尊老爱幼,探望长辈。在寒假,同学们应该和父母趁着春节,看一看祖父母、外祖父母等等,向他们拜年、问安。
遵章守纪,注重公共场所秩序。寒假期间,同学们外出乘车、骑车要注意交通礼仪。乘坐公共汽车要主动给老人、孕妇让座;到影剧院看电影、看戏不要吃有壳的食物,不要大声嬉闹和喧哗,演出不结束不能随意离场,不要起哄、尖叫;公园、车站等场所不要随地吐痰、乱踩草坪、乱摘花木;购买商品要尊重营业员和他人。要力求做到时时处处讲究“礼貌、礼让、礼仪”。
(3)沟通亲情培养爱好
平时,同学们忙着上学,家长忙着上班,坐在一起交流的时间很少。在寒假,同学有了时间,可多和父母一起做做家务、走亲访友,增进与父母、亲人的沟通交流。坐下来和亲人谈谈心,汇报一下学习,也可以和亲人讨论社会热点,加深对社会的理解。寒假期间,还可以和家人一起去逛逛书店、博物馆、科技馆,和亲人一起充实自己的大脑。你也许会“惊讶”地发现,其实大人们原来也是很好沟通的。
每个中学生都希望自己在全面发展的同时,拥有一技之长,有自己的兴趣爱好。可是,在平时紧张的学习生活过程中,往往无暇顾及,只有在假期完成假期作业之余,才有计划地安排自己的业余爱好。放假期间,同学们可以利用充足的时间每天安排一些有意义的体育活动,既能增强身体素质,还能陶冶情操、磨炼意志。
10.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十
文章关键词:饮料需求健康中医养生茶
一、论文摘要
如今饮料已走进千家万户,特别是炎热的夏天,饮料更是深受喜爱。为了重点研究饮料对生活、对人体健康的影响,此次实践活动由此开展,本文也通过对不同年龄层的人群,男女之间等了解饮料的需求及认知的调查,以此希望人们关注养生,少喝饮料。
二、前言
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人民的生活水平提高,中国的饮料行业迅速发展,再加上,2001年中国加入世贸组织,中国的市场日趋国际化,一些大型的国际饮料厂商也已在1979年之后纷纷登陆中国大陆这个庞大的消费市场。首先有可口可乐和百事可乐在中国的饮料大战,随后是台湾两大饮料集团统一和康师傅的兄弟之争,再有法国达能和全球第四大饮料品牌立顿的悄然而至。在各大品牌轮番轰炸下,各种新鲜的品牌宣传上,各种各样的饮料就这样走进了我们的生活,甚至占据重要的地位,例如碳酸饮料、功能饮料、茶饮料、酸奶果汁等数不胜数。尤其是在炎炎夏日,一些经过冷藏的冰爽、透心凉的饮料更受大家喜爱。但是,在人们享受清凉解渴的同时,也出现了一些问题:经常喝饮料会不会对我们的身体有所伤害?饮料品种那么多,哪些更具有营养?而哪些饮料更适合哪些年龄阶段?我们,到底认不认识身边的这些饮料呢?这些问题有时困扰着我们,使我们爱喝饮料的人担心自身的身体健康。
三、活动开展及收获
在活动开展之前,我们将调研小组分为两支小分队:第一支为前期工作准备组,四人组成,活动时间为2013年7月14日至18日,主要任务是设计调查问卷、查找不同饮料对于人体的影响以及各种中医茶的配方与作用;第二支为后期完善组,也由四人组成,活动时间为3013年7月19日至24日,主要任务是在前期工作准备好的基础上,走入人群进行调查问卷,以及宣传中医茶的用处。最后,大家分别寻找某些企业公司观察其平时对员工们提供饮料的情况,记录总结并统计数据,共同探讨结果。
我们的调查问卷涉及年龄、性别、一周饮料量、一周饮料消费、最爱喝的饮料、选择饮料的理由、是否了解饮料的副作用、是否对中医养生茶感兴趣以及建议。其中,我们共发放调查问卷100份,有效问卷94份。现下公布并分析调查的信息:
(一)调查人员的基本信息
1、共调查四种年龄段:18岁以下人群,占16.0%;18到26岁之间,占60.6%;27到40岁之间与40岁以上各占11.7%。
2、性别上讲:男女比例为男:女=45:49。
(二)调查人员对饮料的喜爱程度及饮料消费
1、对饮料的喜爱程度
调查显示,喜欢喝饮料的人群占30.8%,对饮料一般喜爱的占63.8%,而不喜欢喝饮料的人数占5.4%;
2、对饮料的消费情况
资料显示,每周喝饮料2次以下占20.2%,3~5次占50.0%,5~7次占21.2%,7次以上占8.6%;
调查人群中,每周花钱买0~15元买饮料的人数占36.2%,花15~30元的钱买饮料的的人群占38.3%,花30~45元买饮料的人群占19.1%,而花45元以上的占6.4%。
(三)饮料的选择及原因
1、饮料的选择:
碳酸类(如可乐雪碧)占18.9%,功能性饮料(如红牛)占3.7%,乳类(如营养快线)占17.7%,茶饮料(如东方树叶)占16.0%,固体饮料类(如咖啡奶茶)占9.5%,果蔬类占10.7%,矿泉水、纯净水占21.4%,另有2.1%选择白开水,2、选择该种饮料的原因:
价格合理占15.2%,清爽解渴占24.6%,口味独特占14.7%,品牌保障占13.3%,外形包装占4.3%,营养价值占17.1%,口碑良好占7.6%,明星、广告效益占1.4%,1.8%选择其他原因。
(四)调查人员关于饮料的其他问题:
1、针对饮料包装容器的材质问题的介意程度:
53.2%表示介意,46.8%并不介意。
2、对饮料副作用的了解为:
了解占12.8%,有了解,但不多占66.0%,不了解占21.2%。
3、对中医养生茶是否感兴趣:
27.7%表示感兴趣,47.9%表示一般,24.4%表示不感兴趣
在整理调查问卷时,我们发现了几个问题:
第一,男性在饮料上的花费普遍高于女性,当然,男性酷爱运动,高运动、高消耗使得男性饮水相对较高,同时,男性基本以解渴为目的去选择饮料,多为碳酸和矿泉水,女性则会考虑饮料的营养价值、天然健康,多为选择乳类、茶饮料果蔬类等非气体型。
第二,26岁以上人群对中医养生茶感兴趣,青少年们却并不感兴趣,虽然也有多数人开始了解并关注中医养生,但是,青少年还不是很关注,中医文化是中国的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瑰宝,对待中医文化,我们每个人都有义务对它传承发扬,而青少年是国家的希望,文化的传承应从幼儿抓起
第三,在饮料消费过程中,人们最关注的问题是饮用水的安全卫生程度,添加剂的使用量以及是否天然健康。食品的质量与安全一直是人生首要考虑的,全球多起事故的发生,使得人们对食品的质量安全格外的的关注。
第四,虽然铝罐装饮料出现过很多问题并有实际案例发生过,但近半数民众
依旧对包装材质表示不介意。而更多的年轻人自动的选择性忽略铝罐装饮料的危害性,其实是对自己人身安全及身体健康的极不负责任的,往往会适得其反。第五,暑期将至、以至,各大超市实行优惠政策,使得爱喝饮料的消费者更加心动,增加了家庭的饮料支出。
第六,饮料的便携易带是各类人群喜爱的重要原因之一。
第七,在谈及对相关部门提出建议时,众多参与者都提出希望食品的相关部门能够对老百姓人身安全、身体状况的负责,加强监督,坚决打击那些危害消费者的不法分子;而希望生产商能够调控利润与饮料的营养价值,不要一味的追求饮料的外观、口味、包装,而忽略饮料实际的营养价值。还有少数参与者提出,如果能够生产出更多像凉茶一样的中药配方的饮料,或许会有兴趣尝试。
其次,在企业公司内部饮料消耗情况的调查中,我们发现,由于公司内部空调的开放,使得员工流汗的情况相对来说较轻,导致对饮料的依赖程度不高。比如,我在此次实践中有幸进入苏州工业园区的研究所内进行调查,通过一天的观察,我发现公司会有专门供员工饮水的茶水间,而在茶水间里,我发现会有饮水机,旁边甚至有准备了茶杯、泡茶的茶叶、菊花、枸杞、咖啡等,旁边设有桌椅供员工饮水的同时稍作休息。公司员工很多人都有自己的饮水工具,很少有人去喝饮料。在我认为,这样的设置是关注员工的身体健康状况的一种行为,除去单纯的饮水不说,公司配备的茶叶、菊花、枸杞等对人体是有好处的。例如,菊花具有散风清热,平肝明目的作用;枸杞具有清肝明目、滋阴养肾的作用,二者结合更是适合于长久坐于电脑面前的人。
但是,尽管消费者都对饮料的一些普遍性危害有一定的了解,甚至在出现有人喝饮料死亡的情况下暗自发誓禁止喝饮料,可是酷暑来临之际,还是难逃冰爽饮料的诱惑。饮料是有危害的,甚至能够对长期喝饮料的人身上产生癌变,这绝不是危言耸听,而是有实际根据的。就碳酸饮料而言,英国一项最新研究结果显示,部分碳酸饮料可能会导致人体细胞严重受损,专家们认为碳酸饮料里的一种常见防腐剂能够破坏人体DNA的一些重要区域,严重威胁人体健康。还有,美国牙科学会临床刊物《全面牙科》杂志上发表的一项研究指出:“非苏打饮料和运动饮料对牙齿珐琅质的损害程度要大大超过可乐,其危害分别是后者的3倍和11倍。其中,高能饮料和瓶装柠檬茶对牙齿的危害最大。与一般可乐相比,运
动饮料的添加剂里含多种有机酸,能分解钙质,进而侵蚀到牙齿的珐琅质。罐装或瓶装的冰茶也具有类似的危害,其对珐琅质的伤害是普通茶叶或咖啡的30倍。另外,美国与欧洲多国实行碳酸饮料限额销售的情况,更是说明了碳酸饮料对人的危害极大,它会对牙齿不好,导致肥胖,造成胃病、高血压、冠心病等疾病。
而果汁饮料,或许多数人会认为果汁饮料是健康的,其实不然。果汁饮料热量高过汽水、更易增加脂肪堆积,造成肥胖、人工色素影响智商。
然而,实际的案例提醒我们要少喝饮料。2013年4月2日,家住浙江的沈师傅被查出尿毒症,究其原因,竟然是和饮料造成的,沈师傅爱喝饮料尽然可以每天至少10瓶,就这样喝了20多年,而饮料引发的危害如今才显现,实在是有些晚了。而沈师傅的经历提醒我们,对于饮料要适当,当然,更好的是不喝饮料,多喝白开水,中医养生茶,比如夏季应喝花草茶,如绿茶、薄荷茶,还有玫瑰茶、枸杞菊花茶、茉莉花茶等,对人体都是有很大好处的。
三、活动感想:
这是我们的第一次社会实践,不免出现了许多的问题。刚开始时,我们把它想得过于简单,以至于做的时候发现无从下手而惊慌失措,后来,活动渐渐进入轨道,一切步骤都尽然有序的进行,我们也渐渐的安下心来。更是让全体人员振奋的是,即使是高达39度的天气,组员们也是勇敢的走上大街,进行社会实践调研,我很深受感动。这次的团体的社会实践,让我收益匪浅。首先,我深刻认识到团队合作的重要性,假如这个项目是我个人完成的话,或许会手忙脚乱,或许会心灰意冷。其次,我学会了明确目标才能取得成功的道理。最后,只有坚持才会胜利,坚韧不拔的品格是中华民族优秀的文化传统,我们要不断将这一传统发扬光大,在做任何事情都要学会坚持。
最后,我由衷的感谢苏州新力生物研究所对本次暑期社会实践提供的帮助。参考文献:《扬子晚报》
《长沙健康频道》
《39健康中医网》
附录:
关于饮料与生活的问卷调查
您好!
我是南京中医药大学暑期社会实践团队的采访员。酷暑季节,各种饮料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就此,我们正在开展一项关于饮料与生活的暑期实践调查。您的回答无所谓对错,只要能真正反映您的想法就可以达到我们这次调查目的。希望您能够积极参与,我们将对您的回答完全保密。调查会耽误您10分钟左右的时间,请您谅解。谢谢您的支持与配合。
1.您的年龄为()
A.18岁以下B.18—26岁C.26—40岁D.40岁以上
2.您的性别为()
A.男B.女
3.您喜欢喝饮料吗()
A.喜欢B.一般C.不喜欢
4.您每周喝饮料的次数为()
A.2次以下B.3—5次C.5—7次D.7次以上
5.您每周在饮料上的花费是()
A.0~15元B.15~30元C.30~45元D.45以上
6.您常喝的饮料有()【可多选】
A.碳酸类(如可乐雪碧)B.功能性饮料(如红牛)C.乳类(如营养快线)
D.茶饮料(如东方树叶)E.固体饮料类(如咖啡奶茶)F.果蔬类G.矿泉水、纯净水H.其他_________
7.您选择该种饮料的原因是()【可多选】
A.价格合理B.清爽解渴C.口味独特D.品牌保障E.外形包装F.营养价值G..口碑良好H.明星、广告效益I.其他_________
8.您在意饮料包装容器的材质吗()
A.在意B.不在意
9.您对饮料的副作用了解吗()
A.了解B.有了解,但不多C.不了解
10.您对养生茶这类饮品感兴趣吗()
A.感兴趣B.一般C.不感兴趣
11.在饮料消费过程中,您最关注的问题是?您认为现在市场上的饮料还有哪些改进地方?
11.多样的调查方式 篇十一
普查和抽样调查各有特点,我们需要梳理它们较为明显的特点,并以此作为分类的依据。普查,是为了某一一定的目的且每个个体数据不一,需要全面的统计,直接得到具体准确的总体数据和情况。抽样调查,是因为调查过程具有破坏性或数据过大,无法或不必要进行普查而采用的方法,通过抽取样本进行调查,得到的是近似的结果。同时两者又各有优缺点,普查虽结果较精确,但要花费大量人力、物力和时间,具有局限性;抽样调查的结果虽不能达到与实际完全相符,但能够通过所得到的标志性的数据来代表总体,推断总体,并且防止破坏过大,节省各类资源,具有必要性。
在练习中,将各种调查准确分类的方法就是抓住普查和抽样调查各自的特点和优缺点,进行对号入座。例如下面这道习题,我们就可以通过上面一种方法,对每个选项进行分析,最后做出正确选择。
习题:
下列调查工作需采用的普查方式的是()
A、环保部门对淮河某段水域的水污染情况的调查;
B、电视台对正在播出的某电视节目收视率的调查;
C、质检部门对各厂家生产的电池使用寿命的调查;
D、企业在给职工做工作服前进行的尺寸大小的调查.
分析:
A选项中,如果进行普查则耗费的资源过多,且不能将该河段所有的水均进行调查,所以应抽取一部分水进行调查,应选择抽样调查;B选项中,观看该电视节目的人数可能较多,无法且没有必要进行普查,所以应选择抽样调查;C选项中,由于对电池的调查具有破坏性,不能进行普查,所以需要进行抽样调查;而D选项中,每个个体的数据都不同且需要进行准确的统计,所以应选择普查。故正确答案应该是D。
12.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篇十二
目前针对中学生社会生活满意度的研究一般是在整体调研学生生活满意度过程中进行的较为简略的概述,调查对象主要集中在某些特定的学生群体,相关的比较研究也主要关注城乡差异与国别研究,缺乏一般意义上专门的中学生社会生活满意度调查,而针对不同管理模式与学生社会生活满意度之间相关性的调研则几乎没有。基于此,本研究从不同地区抽样,考察封闭式管理与非封闭式管理对中学生社会生活满意度的影响。
一、研究的对象与方法
本研究采用简单抽样法,选取吉林、山东、河南、云南、内蒙古自治区等五个省份的13所中学,共发放问卷2200份,回收有效问卷2035份,回收率92.5%。在学校类型上,采取简单分类,将多数学生住校的学校作为封闭式学校,把没有住校生的学校作为非封闭式学校或者开放式学校。1具体被试分布情况如下:
问卷调查以班级为单位进行团体施测。基本情况包括学生的性别、年龄、是否班干部、是否住校等。根据中学生在校社会生活的具体内容,我们设计的满意度调查问卷包括学生社会生活自由度、社会信息获取途径、自我展示、人际交往及班级氛围等五个维度。其中社会生活自由度通过可自由支配时间多少及学校规章宽严度两方面体现;自我展示分为自我展示机会、自我展示途径、自我展示意愿三个方面;人际交往分为日常交往及课堂互动两个方面。
本研究运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主要分析每个维度封闭式学校学生与非封闭式学校学生社会生活满意度的差异,以t值作为代表,t为正则代表非封闭式中学学生满意度高于封闭式中学,t负则相反;t值越大说明二者差异性越显著。
二、研究的结果与分析
(一)封闭式管理提高了学生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满意度
数据显示,非封闭式中学女生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满意度高于封闭式中学女生(t=2.622,p<0.01),相关调查表明[2,3],初高中阶段女生最显著的个性特点是情绪不稳定,多愁善感,交往中顾虑重重,较之男生更容易表现出焦虑、社交退缩、抑郁等负面情绪,对学校各项规章制度的主观感受更敏感。非封闭式中学女生在校时间有限,受到的约束及限制相对较少,并且能够及时从家庭中获得必要的精神支持和鼓励,有助于克服心理上的消极情绪,因此对学校规章制度的满意度高于封闭式中学女生。
以一天两小时的课余时间为基准,调查学生的满意度情况,数据显示两种管理类型学校的学生在这一问题上的满意度存在显著差异 (t=-4.720,p<0.01),尤其在高中阶段,封闭式学校学生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满意度反而比非封闭式学校更高 (t=4.520,p<0.01)。通过进一步调研了解到,出现这种差异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首先,封闭管理使学生必须住校,这就为学生节约了大量上下学时间,因此一天只需要提供两小时自由时间,学生就感觉到可自主支配度显著提高,安排也可以更灵活,因此主观上的满意度也随即有所提高。
其次,封闭式学校学生受生活空间所限,课余时间普遍会进行体育锻炼、课外阅读等能够在校内完成的简单课余活动;而能够自由出入校门的非封闭学校学生则会选择耗时更长、形式更复杂的休闲活动,如逛街、聚会等,两小时的自由时间就明显不够用。
第三,非封闭式学校学生的业余时间多数被各种形式的课外辅导所挤占,实际上课余的可支配时间远低于两小时,这一方面显著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及学习压力,另外也间接提高了非封闭学校学生对可自由支配时间的期望值。
(二)不同管理模式使学生的自我展示途径差异显著
封闭式中学与非封闭式中学学生普遍表现出较低的自我展示意愿,但在“自我展示机会”和“自我展示途径”这两方面,两种管理模式下的中学生在各个层面都有显著差异(见图1)。封闭式中学学生对自我展示机会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封闭式中学学生(t=-5.711,p<0.01),而在“自我展示途径”这一方面,封闭式学校学生首选“学业”,非封闭式学校学生首选的则是“文艺”。另外,自我展示途径的差异在两种类型学校的男生中(t=-3.188,p<0.01)、班干部群体(t=-3.939,p<0.01)中更为显著,并且初中阶段(t=4.315,p <0.01)与高中阶段相比(t =-1.383)差异显著。
由上图可见,总体上封闭式中学学生主要选择通过学业进行自我展示,而非封闭式中学学生则主要选择在文艺方面展示自己,当然在封闭式中学中文艺也是重要的一种自我表现途径,而这种选择的差异在初中阶段表现得尤为突出 (t=-4.315,p<0.01)。造成这种差异的一个重要原因与两种类型学校学生获取社会信息途径2*(见图2)的不同有关,统计结果显示,封闭式中学学生日常获取社会信息最主要的三种途径是电视、广播和班会,非封闭式中学学生则主要通过网络、电视和期刊杂志获取社会信息。
尤其是对于网络的使用,在封闭式中学受到了严格控制;另外,调查所涉及到的几所封闭式中学教室里配备的电视多数也只用来播放新闻联播,其他时间禁止学生使用,而学生通过广播和班会了解到的社会信息往往是经过学校和教师精心挑选和加工后的、有特殊指向性和针对性的“二手信息”,与非封闭式中学学生通过网络、期刊杂志等途径自主了解到的即时性社会信息相比,封闭式中学学生在获得信息量的大小及时效性的高低,以及知识储备、个人视野、自我展示期望等各个方面的主观感受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因此对于“被迫”将学习作为日常生活最核心内容的封闭式中学学生自然将取得优异的学习成绩作为展示自我的一个最主要途径。而非封闭式中学学生由于获取的各种社会信息更丰富,视野更开阔,所以在进行自我展示时就更偏爱能充分表现自身个性及综合素质的文艺活动。
两种类型学校中男生选择的自我展示途径差异显著(t=-3.188,p<0.01),女生则无明显差异。封闭式中学男生仍然是以学业作为最主要的自我展示途径,而非封闭式中学男生选择最多的途径则是体育运动,这与两种类型学校男生从事体育活动需求的满足程度有很大关系。中学阶段男生正处于青春期,酷爱体育运动,封闭式中学学生受活动空间所限不能随便出入校园,因此在课余时间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体育设施进行体育运动,而非封闭式中学男生在校期间以上课为主,课余时间又常被各种补习挤占,没有便捷的条件和充分的资源来满足自己从事体育活动的需求,因此对通过体育活动进行自我展示有更高期待。
(三)不同管理模式对男女生交往满意度影响较大
总体上看,高中阶段非封闭式管理能够提高生生交往的满意度(t=3.551,p<0.01);封闭式管理则显著提高了男生的生生交往满意度(t=-3.857,p<0.01)和初中生的整体交往满意度(t=-3.978,p<0.01)。在师生交往满意度方面,非封闭式中学总体上优于封闭式中学(t=2.812,p<0.01),非封闭的管理模式使女生(t=-3.132,p<0.01)和初中阶段的师生交往满意度得到了较显著的提高。
高中阶段升学压力巨大,学生间的竞争压力剧增,封闭式高中学生以学业作为自我实现的最主要途径,在学业上的攀比和较量会成为生生交往过程中的一个重要影响因素;同时,封闭式高中多数学生是第一次住校,多名学生共享一间宿舍使得个人空间被大量挤占,独处的私密性和自由度也受到很大制约,寝室成员在生活习惯、思想水平、交往方式等各方面存在的差异也会显著影响生生交往的满意度。但封闭式学校男生的生生交往满意度更高,这主要是由于男生在心理及生理发展上较女生迟缓,中学阶段相对贪玩,更愿意与同伴共处,住校为该阶段男生这一人际交往需求提供了便利条件。而初中阶段学生处于青春期前期,“成人感”剧增,迫切渴望得到成年人的认可,同时又对良好的同伴关系极其向往[4],封闭式管理恰恰能为该阶段的初中生提供更多与教师和同学相处的机会,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初中生自我发展的需要,使其主观上的人际交往满意度有所提高。
在封闭的管理模式中,教师不仅作为课堂上的“知识权威”出现在学生的学习生活中,也作为“监控者”全方位接管了学生在校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这使得封闭式学校学生对教师的抗拒感远大于非封闭式中学;并且封闭式中学师生更长的交往时间,更全面细致的交往范围,也大大提高了师生交往过程中出现问题的概率。另外,高中阶段女生和初中生这两个群体在心理发展上的共同点就是自尊心强且敏感,在与教师的日常交往过程中往往会表现出害羞、紧张、畏惧等一系列消极情绪[4,5],封闭式的管理强化了教师与这两个群体学生间的互动,不可避免地增多了这两类学生群体在师生交往中的负面情绪体验,因此高中阶段女生和初中生在封闭式管理模式下的师生交往满意度相对较低。而非封闭管理的学生,由于能够回家住宿,通过与父母或其他家庭成员的亲密接触,普遍能够获得有效的心理支持,可以抵消其在校的不良人际交往带来的负面情绪体验,并且因为与教师保持了适度的交往距离,因此反而能与教师建立起相对单纯与和谐的互动交往关系。
(四)初中阶段封闭式管理更有助于形成良好班级氛围
班级氛围对于学生的生活满意度有十分重要的影响,和谐友善的班级氛围能够为学生提供积极的情感支持,降低学生产生道德问题和负面情绪的概率[6]。在调研中我们发现,尽管整体上的数据结果表明,两种类型学校学生对班级氛围的满意度没有显著差异,但在初中阶段,封闭式学校学生对班级氛围的满意度显著高于非封闭式初中 (t=-4.823,p<0.01);而高中阶段则是非封闭式管理更能提升学生对班级氛围的满意度(t=2.738,p<0.01)。
初中阶段学生刚刚步入青春期,有强烈的被认同和尊重的需求,对朋辈群体交往的重视程度非常高,而封闭式学校统一严格的管理方式,使得班级管理模式趋于一致,在一定程度上简化了学生的生活环境,提供了更单纯的人际交往空间和更便利的朋辈交往机会,因而提高了封闭式初中学生对班级氛围的满意度;而高中阶段学生已进入青春期后期,独立性和自制力都有显著提高,更喜欢自由、宽松的班级氛围,同时也将更多的注意力集中在了学业上,由此产生的朋辈之间的竞争与对抗,使得封闭管理下联结过于紧密的班级氛围无法得到高度认同,因此非封闭式管理所形成的稍微松散的班级联结反而更能够获得高中学生的认可。
四、建议与策略
(一)两种类型学校应各有侧重地加强对学生课余时间利用的科学指导
封闭式中学学生在自由度方面的主观感受虽然比非封闭式中学学生高,但其课余时间利用率较低、课外活动单一的问题也很突出,因此,封闭式中学应当鼓励学生丰富课余生活,组织学生在学习、体育锻炼之余有计划地开展课外阅读、浏览网页、观看优秀电视节目等活动,帮助学生开阔眼界,增加信息获取量。对于非封闭式中学学生自由度主观感受较低的状况,学校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时间管理”的培训,帮助学生在有限的自主时间里选择更切合自己需要的活动;另一方面可以对学生进行心理健康辅导,缓解一些学生因参加过多课外辅导班可能带来的压抑烦躁情绪,使学生对自己业余时间的期望值保持较为理性的态度。
(二)封闭式中学应适当拓宽学生的信息获取途径
封闭式中学学生在校的信息获取途径受到了一定程度的限制,在今后的管理中应当注意拓宽学生获取社会信息的渠道,提高学校电视、网络等多媒体设备的利用率,帮助学生获得更丰富、更新鲜的社会资讯,使学生的视野更开阔,知识储备更丰富;非封闭式中学则应适当加强对学生信息获取能力的指导,帮助学生合理筛选有用的、积极的社会信息,过滤不良的消极的负面信息,引导学生健康有度地使用网络、接受信息。
(三)封闭式中学和非封闭式中学为学生提供的自我展示途径应符合学生成长需要
相关研究表明,合适的自我展示是提升学生生活满意度的重要途径[7],对学生的成长发展有重大意义。调查中发现两种类型学校中学生对自我展示途径有不同的需求,学校在今后的管理中首先应当适度增加学生进行自我展示的机会,同时注意因人、因时制宜,努力为每名学生的健康全面发展提供合适的平台,在此基础上再有侧重地考虑不同类型学校中学生的意愿,提供更多符合学生需要的自我展示途径。
(四)封闭式学校教师应加强与学生的良性互动
对于封闭式中学的教师而言,除了课堂互动之外,在日常的师生交往活动中,教师应更加关心学生,及时发现学生在日常学习和生活中存在的问题并给予帮助,努力形成尊重、信任、平等、鼓励的新型师生关系,从而帮助学生提高校园生活的满意度。需要注意的是,教师应该更多关注和鼓励女生,因性施教,在处理问题时更加注意保护女生的自尊心,同时科学引导男女生之间的生生交往,促使女生形成心胸开阔,豁达开朗的性格,多鼓励女生参与文体活动,通过放松和锻炼,消除女生由于敏感产生的疑惑和愁苦。
参考文献
[1]陈志霞.社会满意度的概念、层次与结构[J].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2).
[2][5]魏霖,杨勇超.郑州市中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J].中原精神医学学刊,2001,(4).
[3]张巧明,邢辉燕,王琳.高中生心理健康状况的调查研究[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09,(3).
[4]谭春芳,邱显清,李焰.初中生幸福感影响因素的研究[J].中国心理卫生杂志,2004,(10).
[6]李丹,宗利娟,刘俊升.外化行为问题与与集体道德情绪、集体责任行为之关系:班级氛围的调节效应[J].心理学报,2013,(9).
【生活方式的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推荐阅读:
低碳生活方式调查07-10
健康文明的生活方式08-05
大学生网络生活方式及网络文明现状调研报告06-26
群众对生活方式的改变07-10
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10-02
哲理故事:比生活更重要的,是生活方式09-06
选择健康的生活方式导学案07-29
党组织生活的12种方式08-12
八年级历史21课人们生活方式的变化教案09-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