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cehnggao(精选9篇)
1.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cehnggao 篇一
§13.2基本算法语句
一、知识导学
1. 赋值语句用符号“←”表示,“xy”表示将y 的值赋给x,其中x是一个变量,y是一个与x同类型的变量或表达式.2. 条件语句主要有两种形式:“行If 语句”和“块If语句”.“行If 语句”的一般形式为:
If A Then B [Else C].一个行If 语句必须在一行中写完,其中方括号中的Else部分可以缺省.“块If 语句”的一般格式为: If A Then B Else C End if Then 部分和 Else 部分是可选的,但块If语句的出口“End if”不能省.3. 循环语句主要有两种类型:For语句和While语句.当循环的次数已经确定,可用“For”语句表示.“For”语句的一般形式为: For I from“初值” to step“步长”„ End for 上面“For”和“End for”之间缩进的步骤称为循环体.当循环次数不能确定是,可用“While”语句来实现循环.“While”语句的一般形式为: While A „
End while 其中A表示判断执行循环的条件.上面“While”和“End While”之间缩进的步骤称为循环体.二、疑难知识导析
1.有的条件语句可以不带“Else”分支,即满足条件时执行B,否则不执行任何操作.条件语句也可以进行嵌套,在进行条件语句的嵌套时,书写要有层次.例如: If A Then B Else if C Then D Else E End if 2.“For”语句是在执行过程中先操作,后判断.而“While”语句的特点是“前测试”,即先判断,后执行.若初始条件不成立,则一次也不执行循环体中的内容.任何一种需要重复处理的问题都可以用这种前测试循环来实现.三、经典例题导讲
[例1] 下列程序的运行结果是.X9 Y8
If X>5 Then YY7 If X>4 Then YY6 If X>3 Then YY6
Print Y 错解:8+7=15 错因:误认为在一个程序中只执行一个条件语句,与在一个条件语句中只选择其中一个分支相混淆.If A Then B [Else C] 若满足条件A 则执行B,否则是执行C,B和C是这个条件语句的分支,而这个程序省略了Else部分.正解:这里是有三个条件语句,各个条件语句是独立的,三个条件均成立,所以按顺序依次执行,结果为8+7+6+6=27.[例2] 下面的伪代码的效果是
i0
While i<10 ii2 End While End 错解:执行10次循环
错因:将For语句和While语句混淆.For语句中有步长使循环变量不断变化,而While语句则无.正解:无限循环下去,这是因为这里i始终为0,总能满足条件“i10”,故是一个“死循环”.点评:“死循环”是设计循环结构的大忌,此题可改变i的初始值或每一次循环i都增加一个值.[例3]下面的程序运行时输出的结果是()
I
1While I5 S0
II1 SSII
End while Print S End 错解:第一次循环时,I被赋予2,S被赋予4;第二次循环时,I被赋予3,S被赋予4+3=13;第三次循环时,I被赋予4,S被赋予13+4=29;第四次循环时,I被赋予5,S被赋予29554.由于此时I5,故循环终止,输出S为54.正解:由于S0在循环内,每经过一次循环后S都被赋值0,因此,只要求满足条件的最后一次循环S的值,即当I4时,S04416.[例4]用语句描述求使1357n1000成立的最大正整数n的算法过程.解: n1 T1
While T1000 nn2
TTn End while Print n2
点评:此题易错的是输出值,根据While循环语句的特征当T1000时跳出循环体,此时n的值是T1000时的最小的整数,则使T1000的最大整数应为n的前一个奇数即n2.222 2
[例5]已知当100x100时,yx1,当x100时,y4,当x100时,yx4,设计一算法求y的值.解: Read x If 100x100 then yx1
Else if x100 Then yx4
Else y4
End if End 点评:嵌套If语句可用如上的紧凑形式书写,要注意的是如不是采取紧凑形式,则需注意一个块If语句对应一个End If,不可省略或缺少.[例6]设计一个算法,使得输入一个正整数n,输出1!+2!+3!+„+n!的值.写出伪代码.解:思路一:利用单循环,循环体中必须包括一个求各项阶乘的语句以及一个求和语句.Read n T1
S0 For I from 1 to n TTI
SST End For Print S 思路二:运用内外双重循环,但尤其注意的是每一次外循环T的值都要从1开始.Read n S0
For I from 1 to n T1
For J from 1 to I TTJ
End For
SST
End For Print S 四、典型习题导练
1. 下列的循环语句循环的次数为()For I from 1 to 7 For J from 1 to 9 Pint I+J End for
End for End A.7次 B.9次 C.63次 D.16次
2.运行下面的程序后输出的结果是,若将程序中的A语句与B语句的位置互换,再次执行程序后输出的结果为.x1
y0
While x3
yyx ′A语句 xx1 ′B语句
End While Print x,y End 3.伪代码描述的求T的代数式是 ,求S的代数式是.Read n T1 S0
For I from 1 to n TTI SSI End for Print T,S 4.运行下面程序后输出的结果为 For I from 10 to 1 step-2 Print I End for End 5.将100名学生的一门功课的成绩依次输入并计算输出平均成绩.
2.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cehnggao 篇二
成都翰林学校 (原成都翰林艺术学院) 成立于1898年, 由成都军区老年书画协会举办, 经省、市教育局行政部门批准设立, 纳入邛崃市教育局计划招生。主要开始特色中专教育专业, 艺术高中升学教育专业等, 而翰林学校的艺术生的文化课程基础薄弱, 特别是数学知识上欠缺尤为突出。然而, 高中艺术生是高中生中的一个特殊的群体, 其逐年壮大的考试队伍, 越来越大的升学压力, 已经引起社会的高度关注[1]。如何适应数学新课程改革[2]下的高考改革, 如何提高艺术特长生的学习成绩, 特别是艺术生薄弱学科 (数学) 的考试成绩已成为艺术类学校当前最紧迫的任务。而高中数学总复习是高中数学教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如何遵循教学规律和学生认识发展水平, 全面有效地进行复习[3], 是中学数学教学工作者尤其是艺术学校教育工作者必须面对的重要课题。因此本文将结合成都翰林学校艺术生实际特点及高三数学教学经历提出艺术生高三数学总复习策略———明确复习目标和掌握复习技巧, 从而提高艺术生的数学成绩。
1 高三艺术生数学总复习目标
从一般意义上来说, 高中数学总复习需要完善中学数学知识系统, 形成知识网络体系, 期待较早出现能力的“突变”, 达到能够解决一些典型的数学综合问题的思维能力和解题能力, 适应日益提高的能力要求。但从数学教育实践活动过程来分析, 这样的目标有静止化和片面化的成份, 它忽视对数学总复习本质意义的揭示, 忽略了学习主体积极性的发挥。随着数学教育改革的深, 我们关于总复习的观念和意识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 可以认为高考复习实际上并不是单纯为高考而进行的, 它是巩固和提高数学教学质量的需要;是使学生所学知识系统化、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素质的需要;是温故知新的具体运用和发展。
因此, 在对艺术生数学总复习中如何提高艺术生生的数学素质, 是我们普遍关注的问题。作者根据自身的教学经验和艺术生的实际特点认为:有效提高艺术生的素质, 很大程度上取决于课堂中引例的选择, 所选例子要能覆盖较多的知识和方法, 具有一定的典型性和代表性, 要难易适中, 便于艺术生思维的展开, 这样才能做到事半功倍, 提高复习课的效果, 起到帮助艺术生理顺知识, 培养艺术生能力, 提高艺术生数学素质的作用。
在对艺术生数学总复习中, 我们尝试并执行了这样的教学计划, 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们在第一期安排了代数的“函数”、“三角函数的定义与三角变换”、“三角函数的图象和性质”、“反三角函数和简单三角方程”、“不等式”、“数列、极限、数学归纳法”、“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 立体几何中“直线和平面”、“多面体和旋转体”等复习内容, 其中从后半学期起, 立体几何与代数内容平行开设, 目的是延长立体几何的复习时间, 给学生有足够的消化与练习时间, 在第二期前半学期安排了“复数”与“解析几何”的复习, 后半学期安排了专题讲座与模拟测试, 专题讲座主要有:函数与方程、最值问题、代数证明题问题选讲、应用问题选讲、立体几何中角与距离的计算, 探索性问题等, 每个专题都有专人事先准备, 然后集体讨论, 加以完善, 在具体教学过程中, 个人还可根据本班实际情况有所增减。按照这样的复习目标, 我们学校艺术生在最近几年高考中取得较好的成绩。
2 高三艺术生数学总复习技巧
目前, 少数艺术生是因为兴趣选择艺术专业, 但更多艺术生是因为文化课 (尤其是数学) 的薄弱, 选择对文化要求较低的艺术专业。高中艺术生的学习阶段分为两部分:专业课学习和文化课学习。而和专业课比较起来, 文化课的学习时间要少很多, 特别是高三的艺术生, 每天数学课最多一节, 学生练习巩固的时间几乎放在课内, 其余时间专攻美术, 音乐, 舞蹈, 体育等专业的学习。12月份后, 各艺术专业将进行省统考, 学生还需停课专攻专业学习, 统考后还需备战单考, 时间持续到来年3月底, 从而艺术生的数学学习时间非常短浅。当艺术考试结束后, 距离高考的时间已不远, 学生前面的基础没打牢, 综合题不会做, 基础题做不好, 心理上也容易显得浮躁, 绝望。因此, 必须要加强教师对学生的复习技巧, 培养艺术生在高三复习过程中觉得数学学习很有乐趣, 愿意学习数学。而这种技巧的主要包括以下三点:
2.1 教学突出重点, 降低难度
作为艺术生的数学老师, 必须对《高中数学课程标准》[4]有全局认识, 要把考纲中要的重点知识点着重讲解, 其余知识点一带而过或者干脆不讲或少讲。对所讲授的地知识点也应降低难度要求, 消除学生对数学的恐惧感,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及热情。如果有条件的学校, 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编制自己学校的艺术生数学校本教程, 将课本变薄、变精、变易。
2.2 注重教会学生解题技巧与方法
艺术生数学基础薄弱, 教师讲解过程复杂化, 学生很容易厌学, 甚至听不懂教师讲的什么内容, 从而使学生对数学学习没有兴趣。数学客观题由于有具体的选择答案, 所以一定要讲求考试技巧与方法, 切不可“小题大做”, 减少考试中的失误, 养成一个良好的答题习惯。
2.3 教会学生做好笔记, 多总结, 多问
艺术生要勤做笔记, 要有错题积累本, 把老师课上讲解的典型例题, 甚至课本上的例题和课后练习题记录下来, 把平时考试中出现的错题整理到错题本上。平时要针对所学知识点大胆质疑, 要敢于向老师和同学请教问题, 不要好面子, 不要怕问题简单。要知道数学知识的掌握是有一个从易到难的生长过程。当然, 艺术生在学习过程中要勤归纳、多总结, 发现各个知识点之间的联系, 构建知识网络。
3 结论
本文总结了艺术生学习数学时间短以及数学基础差等特点, 明确艺术生目前面临升学压力的严峻考验, 从而提出来高三艺术生的最优数学总复习方法策略, 该策略要求艺术生明确数学复习目标, 掌握复习技巧。该方法在翰林学校的艺术生总复习中得到了较好应用, 并在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
摘要:本文根据高中艺术生数学基础差、学习时间少的特点, 结合翰林学校高中艺术生学习实际情况, 提出高中艺术生数学总复习策略。促进艺术生爱上数学, 主动学习数学, 从而加强了艺术生在数学学习上的有效性, 有利于艺术生数学成绩的显著提高。
关键词:艺术生,数学,复习策略
参考文献
[1]王林全.高中新课程必修课教与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06, 04.
[2]侯海涛.高中艺术生数学教与学方法探究[J].基础教育, 2012 (05) :84.
[3]宋建云.对高中数学总复习的再认识[J].保山师专学报, 2002, 22 (02) :87-89.
3.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引导教学 篇三
关键词:数学 引导教学 复习阶段
一、引导探究教学
1.理论复习中的引导教学
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理论知识复习主要按照课本上的基础知识点顺序,将教材知识点构建成完整的知识系统网络,并将基础知识点进行延伸和扩展,扎实学生的数学理论基础。课堂设计上,教师首先引导学生自主回忆本节课的数学理论知识,再以提问的方式找出学生对概念知识的遗忘点和模糊点,将学生没有掌握的重点知识作为探究的问题。实质上,理论复习课首先由学生自己创设问题情境,教师引导学生进入情境并开展探索,问题情境的创设有效地激发了学生的复习兴趣。教学中要加强理论知识与生活实际的融合,运用生活中的素材作为情境,培养学生研究学习的观念和建立数学模型的能力,使学生学会运用理论联系实际解决应用型试题。与生活实际相互联系的课堂情境和探究活动,能够锻炼学生根据实际背景总结数量关系的能力,将这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转化为考试中的解题能力,提高学生运用数学理论知识的水平。
2.试卷讲评中的引导教学
新课程标准提倡学生是教学的主体,教师起引导作用,这就要求教师不论在任何教学课堂中都要充分发挥引导作用,引导学生进入具体的教学情境中。数学试卷讲评课主要是讲解高三学生在测试中的错题和难题,因此教师在课堂设计中要将不同类型的错题、难题进行归类,总结出可以采用同一种解题思路的数学题,一道有价值的题目不同的解题思路和方法,这样在课堂上就能够吸引学生专注的研究重点试题,并在试卷讲评中培养学生的解题技巧。
3.专题复习中的引导教学
数学专题复习课上,将本身能够体现出一系列数学知识点、有助于提高学生数学综合能力的开放性试题引入教学课堂上,将这类型的数学开放试题作为引导学生开展探究活动的主题,能够有效地培养学生对数学知识的融会贯通,数学水平较低的学生在探索中系统地巩固所学基础知识,而水平较高的学生通过探究试题发散数学思维,提高学生在数学学习中的灵活性和解决灵活性考试试题的能力。近些年来,数学教育中提倡注重数学史的作用,数学史的了解和学习也是提高高中学生数学思维的重要途径,有利于在高三学生中形成良好的数学氛围。因此,教师要在数学专题复习课堂上发挥数学史的作用,可以将与数学试题相关的某一数学史作为课堂的引子,充分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更加清楚的了解到这道数学题所运用理论知识的来龙去脉,真正理解理论知识在数学解题中的运用。
二、解题思路和方法
高三数学总复习课堂教学中,教师还要注重引导学生进行学后反思,不仅要反思在解题和学习中存在的问题,还要引导学生学会从错误中总结解题思路和方法,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教师可以在课堂教学上采取变式训练的方法,将数学公式、定理等进行改变,合理利用构造的一系列变式解决数学题目,变现数学知识产生及发展的过程,突破原有数学解题思维的障碍,形成新的数学思维训练教学模式。首先,采用一题多变的讲解方法,以一道数学母题演变出许多道子题目,教师在开展数学解题教学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程度将一道经典易错的数学题目改变其条件或结论,演变成具有不同解题思路和方法的数学题,锻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理解题目,通过对改变的数学题目的联系,提高学生的思维深度。其次,采用一题多解的讲解方法,一题多解能够充分激发学生的数学思维,在解题中注重各项条件的联系和运用,避免因思维受限而造成解题过程中拘泥于某一种方法上,造成解题思路狭窄。最后,采用多题归一的讲解方法,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让学生在变化的数学题目中探索出本质规律,在以后的解题中能够通过题干看出解题的关键。纵观高中数学试题,我们可以看出数学试题不论怎么变,最考查的都是数学基本理论概念知识以及数学通法,只是在原有数学规律和常规解题模式上进行变换。
三、结语
总之,在高三数学总复习课堂中积极创建问题情境、探究情境,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热情,并采用一题多变、一题多解、多题归一的引导探究,不断提高数学复习课堂教学的效率和质量,提高学生的数学水平。
参考文献:
[1]周文英.高三数学总复习中的引导探究[J].宁波教育学院学报,2009,(02):110-112.
[2]张莉.对高三数学总复习教学的若干建议[J].教育实践与研究,2013,(02):59-60.
4.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cehnggao 篇四
其实 第一轮的目的是 培养 数学思维 做题是为了达到目的,并不在于多难 多多!书后题目 我个人认为 对于你自己对基础知识的理解 对思维方法的建立已经足够。
2.问 用什么教材好呢?
我看书时候就是用的 同济四版 高数 概率 线代 书 忘了什么名了。书本再好,还要自己喜欢。:)找一本自己喜欢的吧!其实上学时候用过的就可以,有条件 可以结合一下数学专业的书 目的是达到知识系统化。
3.在职时间少!怎么办?
我是毕业后自己在家复习的,根本没找工作 所以相对时间多。对那些在职的哥哥姐姐可能就帮不上什么忙了。但,我认为注意基础是一劳永逸的。
4.数学作题还是很关键的。光靠教科书上的那些题,行吗?
对于作题,众说纷纭。我个人认为是关键,但不是最关键的。最关键的,我已经强调过多次----基础。作题是为基础服务的。光做书上的题目对考研究生来说是不够。但对于解决第一轮复习来说 还是够的。以后我会介绍如何进行 第二轮 第三轮 的复习!
5.基础不错,是不是只需要看书?
有点不合实际,建议基础好点的同学还是书和教材一起看把,但是每轮复习的时候都要兼顾教材,第一轮以教材为主,第2轮以强化教材,弄清总体结构,巩固定理公式 第3轮把教材上的定理概念,自己想想那些地方容易产生错误,容易出考点! 这是我认为最中肯的建议。而且含金量丰富哦!我说的是思想的建立。无题量之度量,无分数之划分,确实有点不合实际。这个建议补充了我对基础强调的具体方法。大家一定要学习一下~~
6.看了历年真题基本上都不会做应该怎么办?
凉办! 放在那里,过一段时间就会了。(好象鲁迅说过)不过一定不要放弃呀!
7.作题时是看答案还是去看教材?
这个问题提的有些早。分阶段,有不同的做法。看目的拉。如果你要测试自己的程度,当然要看答案,不过是作完后。现阶段还是看教材,哪里不懂看哪里。产生遗忘,再捡起。最终达到----在心里!
8.除了课本,我们还需要课外作业吗?
课本是基础,基础很重要,但决不能拘泥于课本的水平。数学一的题量、难度远非课本所比!03年我将4本教材连习题全过了一遍,用时过长,结果影响了第二轮综合复习和第三轮冲刺模拟,结果73分。烤研的数学题是又多又难,在掌握了一定的基础以后,谁的冲刺模拟卷作得早、作得多,谁的分就高。一般是10月开始作模拟题,有的8月就开始了,而我11月底才开始模拟,由于时间太紧实际上根本没怎么练。上了考场才发现平时作课本的流畅不见了,明显反应速度慢!感觉自己跟题不是一个境界的!所以以自己的教训苦柬04考友,重要是速度和难度!在课本上不能花太长时间。
这个很明显是肺腑之言啊!20__年的考试数学之所以低,好多是因为题量大,没答完造成的。但具体做法,我不枉加评论。但有一点要知道,模拟冲刺效果的好坏,直接取决于你基础(即第一轮)复习的好坏。所以对于基础差点的 还是要稳扎稳打。多做基础题目,你也可以提高解题速度。难题分解开来不过是基础题目的堆砌!
9.如何把握心情心态?
充实过好每一天!晚上睡的自然香。睡的好,第二天,会更充实。建议找个志同的异性考研战友,男女搭配学习不累,更可以互相督处!我身边有好多成功的例子呢~~(不许歪想)
10.难题难 怀疑只看课本可否?
我再次声明,我只是说第一轮的重点是什么。以后如何进行,我要等复试结束后写给大家方法。如果你真正理解了什么是数学,你会发现----难题都只不过是简单题目的堆砌
★ 高三数学一二模块的复习知识点分析
★ 高三生物高考总复习知识点
★ 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整合
★ 人教版高三数学复习知识点总结
★ 小升初总复习数学
★ 高三数学知识点归纳
★ 高三数学知识点
★ 数学总复习模拟测试题
★ 小学数学总复习反思
5.高三物理总复习试卷讲评策略 篇五
策略一:讲习题的审题方法
审题是一个细致而周密的思维活动, 在审题过程中我们要对一些关键词语多加思考、搞清其含义;全面分析已知或未知的物理条件, 特别是隐含条件;画出物理运动过程状态变化示意简图, 抓住承前启后的物理量或转折点, 确定临界值;当然还应排除干扰因素对解决问题带来的影响。
【例1】在光滑水平面上有一静止物体, 现以水平恒力F1推这一物体, 作用一段时间后, 换成相反方向的水平恒力F2推这一物体。当恒力F2作用时间与恒力F1作用时间相同时, 物体恰好回到原处, 此时物体的动能为32 J。则在整个过程中, 恒力F1做的功等于
J, 恒力F2做的功等于____J。
讲评过程:该题中关键词语:“恒力”※物体做匀加速或匀减速运动。隐含条件: (1) “光滑”※无摩擦力; (2) “静止”※初速度为零; (3) “回到原处”※物体经历加速、减速、静止再到反向运动; (4) “作用时间相同”※t1=t2=t。
画示意简图如图1所示。
解答:对全过程由动能定理得:
从A到B由位移公式得:
从B到C再到A有:-x=v1t-2m1F2t2=mF1t2-
由以上三式得WF1=16 J, WF2=48 J。
策略二:讲习题的科学思维方法
进入总复习教学, 必须由重视基础知识转移到重视综合能力训练上来试题的综合程度难度普遍加大因而教师在讲评中不能简单地校对答案或订正错误, 而要指导学生进行知识点分析, 思考试题是如何将多个知识点联系在一起进行考查的, 理解这些知识点之间的联系和区别, 如何寻找解题的突破口, 最佳解题途径在哪里, 这样才能培养学生的辨别分析能力, 以及培养学生规范严谨, 富有逻辑的解题思路和良好的思维品质。
【例2】如图2所示, 一很长的、不可伸长的柔软轻绳跨过光滑定滑轮, 绳两端各系一小球a和b。a球质量为m, 静置于地面;b球质量为3 m, 用手托往, 高度为h, 此时轻绳刚好拉紧。从静止开始释放b后, 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 () 。
A.h B.1.5 h
C.2 h D.2.5 h
讲评过程:该题解题思路可以从逆向思维来进行分析: (1) 问题求解什么:a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 (2) 思考:假设h′为b球落地后a球上升的高度, 则a球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为H=h+h′, 而h已知, h′未知; (3) 因为h′为b球落地后a球上升的高度, 根据题意:b球落地后a球做竖直上抛运动, 所以 (v0为b球落地瞬间a球的速度) ; (4) a球做竖直上抛运动的初速度v0=?由题意, b球落地前a球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设加速度为a, 则有v02=2ah, 而h已知, a未知; (5) 怎么办? (6) 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球a:T-mg=ma;对小球b:3 mg-T=3ma, 由以上两式解得a, 至此所有物理量均为已知。
解答:由牛顿第二定律:对小球a:T-mg=ma, 对小球b:3 mg-T=3ma, 得a=g/2;b落地前a做匀加速直线运动, 由得;v02=2ah得v0=球落地后a球做竖直上抛运动, 由所以a可能达到的最大高度H=h+h′=1.5 h。
策略三:讲习题的变式与发散
高考试题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 其灵活性较强, 考查的广度和深度都很大, 教师很难“猜中”高考题。但是每年所考的知识点是相对稳定的, 试题命题人可以随意变化题意、设置角度, 变换题设条件及在问题的设问方式上推陈出新。因为情景的变换, 学生很可能就会由于思维定势造成失分, 此时善于分析和应变最为关键。因而在讲评试题时不能只就题论题讲完了事, 要对那些考查功能强能力要求高的试题实施变脸即要注意习题的变式与发散, 将相关知识和题型归纳梳理, 并适当拓展。
【例3】上表面粗糙质量为M的小车B静止在光滑的水平面上, 质量为m的滑块A (可视为质点) 从小车左端以水平速度v0冲上小车, 已知A、B间动摩擦因数为μ, 如图3所示。问:A若能停在B上, 它们一起运动的速度是多少?A在B上滑行的距离是多少?
讲评过程:这是中学物理中的典型模型———“子弹打木块”模型, 我们能够应用动量与能量观点顺利作答, 若能在此基础上做适当改变, 创设新的物理情境, 可以在今后碰到相关问题时触类旁通, 达到做一题通一类的目的, 有助于使思维具有变通性。
(一) 通过变换题设条件, 改变设问方式
1.如果要使A不从B上滑落, 小车B长L至少为多少?
2.若B长为L, 要使A从B上滑出, A的初速度v0应满足什么条件?
3.若B长为L, 要使A最终停在B上, 则动摩擦因数μ至少为多少?
4.若使B以v0的初速度向右运动, A最初放在B的最右端 (如图4) , 且B足够长, 则A在B上滑动的距离是多少?
(二) 通过变换物理背景, 创设新的物理情境
1.将A从半径为R的光滑1/4圆弧轨道无初速释放, 要使A不滑出B, B至少多长? (如图5)
2.将B变为带有半径为R的1/4圆弧轨道小车, 为使A恰能滑到B轨道的P点, 求v0的大小? (如图6)
3.将A、B变成质量均为m的导体棒, B静止放在光滑导轨上的水平部分, 导轨的水平部分处于匀强磁场中, A沿导轨倾斜部分从高h处无初速下滑后进入水平部分, 求B棒的最大速度和回路中消耗的电能? (如图7)
这样举一反三, 触类旁通, 不仅让学生巩固了旧知识, 还掌握了解决这一类试题的方法, 真正达到精讲精练的目的。
策略四:讲习题的解题方法
对习题的选择利用, 教师要善于将题型进行分类, 并归纳总结解题方法与技巧, 以引导学生养成在处理物理问题时先从大处着眼, 不盲目动手的习惯。并在讲评时引导学生对物理情景、物理过程能清晰分析, 对物理规律有完整、深刻理解, 对物理知识能综合、灵活运用。在习题的训练评讲中, 要将等效法、整体法、守恒法、极值法等方法和技巧的要点通过具体试题讲评到位。并对不同题型的应试策略和特殊解法, 如公式法、几何法、极端法、图像法和比例法等, 在订正过程中促使学生在技巧选用、解法领会方面做出卓有成效的工作, 而不应停留在具体知识的得失上。
【例5】如图8所示, 人在岸上通过绕过定滑轮的绳子拉动浮在平静湖面上的小船, 人拉船的速度恒为v, 当跨过定滑轮的那段绳子与水平面成θ角时, 船的速度为多大?
讲评过程:常规的思路是将小船实际运动即合运动分解为沿绳子OA方向速率为v的直线运动和以O点 (滑轮位置) 为圆心的顺时针圆周运动的两个分运动。由此可作出速度分解矢量图, 如图8所示, 得小船运动到A点时的瞬时速度大小为v′=v/cosθ。
运用运动合成和分解是最基本、最常用的方法。反思教材中介绍的这一方法之外, 是否还有其他的解决办法呢?回答是肯定的, 在此再介绍有别于教材要求的两种方法。
解法一 (微元分析法) :在此问题中, 小船做变加速直线运动, 情况比较复杂。现假设小船在一段很短的时间Δt内从A点运动到B点, 如图9所示, 过B点作AO的垂线BC, 因Δt很短, 故角α很小, 可认为OB=OC。在这段很短的时间内, 小船的运动可看作是匀速的, 其速度大小为v′=AB/Δt, 绳端以速度v匀速运动的距离即为AC, 则有v=AC/Δt, 又从图中几何关系可得:AC=ABcosθ, 由以上三式, 解得:v′=v/cosθ。
解法二 (功率分析法) :在不计绳的质量、伸缩以及摩擦的情况下, 设对绳端的拉力为F, 根据能量转化和守恒定律, 可知人对绳做功的瞬时功率应等于绳对船做功的瞬时功率, 即有Fv=Fv′cosθ, 解得v′=v/cosθ。
以上三种解法的求解思路和途径虽各不相同, 但结果却殊途同归, 显示出物理知识的和谐统一之美。基本解法从运动的合成与分解的等效思想出发, 由合速度与分速度的矢量关系中直接获得结果, 显得简捷明快;微元法通过抽取连续变化过程中的一微元段来进行剖析研究, 从而将变速转化为匀速来处理, 体现了物理学中化变为恒的辩证思想;功率法却从能量的转化与守恒思想出发, 巧妙地将公式P=Fvcosα应用于问题的求解中显现出思维的广阔性与灵活性是一种十分简捷的解法。可见三种不同解法, 蕴含的物理思想方法与技巧迥异, 但通过这种一题多解的训练, 可以有效地培养发散思维能力, 优化思维品质。
策略五:讲习题的考查要求
结合典型试题, 从“基础知识※能力要求※试题结构”多层次地剖析, 分析试题所考查的基础知识和能力要求, 让学生清楚地认识自己:基础知识是否落实, 能力是否具备, 后阶段该如何努力。分析题目的结构, 明确各小题之间是并列关系还是递进关系, 以及它们考查的角度与侧重点, 这样思考并回答问题时就有针对性, 更不会张冠李戴。
【例5】如图10所示, 在一匀强磁场中有三个带电粒子, 其中1和2为质子、3为粒子。它们在同一平面内沿逆时针方向做匀速圆周运动, 三者轨道半径r1>r2>r3, 并相切于P点。设T、v、a、t分别表示它们做圆周运动的周期、线速度、向心加速度以及各自从经过P点算起到第一次通过图中虚线MN所经历的时间, 则 () 。
A.T1=T2<T3 B.v1=v2>v3
C.a1>a2>a3 D.t1<t2<t3
讲评过程:本题考查了带电粒子在磁场中运动的规律, 要求考生会利用半径公式与周期公式分析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做圆周运动的相关问题。本题的考点覆盖洛伦兹力、半径公式、周期公式、匀速率圆周运动、牛顿第二定律等多个知识点, 体现了在知识交汇处命题的思想。
解答:由Bqv=mR, 得到T=由此可看出在同一磁场中粒子运动的周期只与粒子的比荷有关, 分析质子和α粒子的比荷, 可知A正确;由Bqv=可知:v=比较质子和α粒子的比荷和半径, 可知B错误;由Bqv=ma可知, C正确;同时观察各个粒子转过的圆心角, 结合可知D正确。
策略六:讲学生的错误原因
每次考试后, 常有学生反映:题目很简单, 但得分却不高。评讲时既不能流水账似地给学生报一个答案, 也不能不痛不痒地简单提示, 更不能一题不漏地题题讲到, 而要有的放矢, 重点突出。重点是评错答, 因为错答往往具有迷惑性、潜在性, 思维的缺陷性;如果不从物理概念、规律的知识源头上帮助学生理顺关系, 从规范解题的思路上指点迷津, 就很难使原来答错的学生得到理解, 一些糊里糊涂歪打正着的学生也得不到领悟。所以评讲错答学生通常会全神贯注只有针对性强效果才会好。
【例6】客车以v0=20m/s的速度行驶, 突然发现同车道前方12 m处有一辆货车正以v1=6 m/s的速度沿同一方向匀速前进, 于是客车实施紧急刹车, 刹车时客车的加速度大小为a=0.8 m/s2, 问:两车会不会发生碰撞?
讲评过程:这是一次课堂练习中的一道习题, 本题难度并不大, 但得分率不高, 首先将学生的错误方式展示在黑板上。
典型错解:客车从刹车到停止运动所用时间t==25 s, 在该时间内客车行驶的距离为x1==250 m, 货车行驶的距离为x2=v1t=150 m。因为:x2+120=270 m>x1=250 m, 所以两车不会发生碰撞。
讲评过程:当客车速度大于货车速度时, 二者之间距离越来越小;当客车速度小于货车速度时, 二者之间距离又逐渐增大;当客车速度等于货车速度时, 二者之间距离有最小值。因此若是在速度相等时或以前已经相撞, 那么在速度相等以后货车仍可把客车拉下, 导致上述错误结论的出现, 所以两车若相撞一定出现在二者距离减小的过程中, 即速度相等以前。因此判断是否相撞可分析二者距离最小时通过的距离关系。
解答:客车开始刹车至速度减为货车速度时所用时间在这段时间内客车行驶的距离为货车行驶的距离为x2=v1t=105 m, 此时x1>x2+120 m, 所以两车必相撞。
最后告诫学生:每完成一道习题, 要反思自己的答案。是否按要求作答, 是否合乎基本的物理常识, 这样可减少非智力因素失分。所以认真分析物理过程及物体运动的实际情况, 得出相撞必定发生在速度相等以前, 可避免错误的出现。
6.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cehnggao 篇六
关键词:高三数学总复习;学案;学习效率
中图分类号:G633.6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1992-7711(2016)22-026-010
随着教育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教学效果、学生的学习效果以及整体知识建构效果成为学界关注的焦点。经过了多年的发展和演进,高考逐渐体现出制度化、完善化和多元化的特点,如何让学生在高考中脱颖而出取得令人满意的成绩,给之前的学习生涯交上一份满意的答卷,这不关是教育者不断思量的问题,也是学生需要考量的问题。就数学一门而言,便呈现出了教育多元化和方式多元化的特点,在高三的数学总复习阶段,并不强调一些教学器材诸如多媒体的利用,而是更偏向于学生学习效率和复习效果的成像。
从现今的普遍推行措施来看,复习学案的使用得到了大多学校和师生的推崇,这种近乎总结性和反馈性的模式不仅结合了知识整合总结,还提供了及时的反馈练习,颇有效果。
一、高三数学总复习学案的使用对于提高学习效率的作用
1.知识点总结,章节反馈
总复习的意义本就是对之前所学过的所有内容进行系统性的总结和整理,并梳理出一条知识主线,学案在其中的作用正是一个知识整理的参考。教师通过对于知识点的整理和总结,并在学案上点明重点和次重点,如此则可以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有所侧重,既减轻了学生的复习负担,又大大提升了复习效率。
2.方法梳理,技巧提升
高三数学的总复习是一个方法总结的过程,如果之前的学习阶段是在接触各种方法,那么在总复习阶段则是将这些方法进行整合,并通过一些对应的习题进行即时巩固,使学生在自主学习时可以良好地把握复习线索,有根据、有条理地进行概念、方法、技巧以及模式的记忆。
3.循序渐进,融会贯通
学案在高三数学总复习的整个过程中的贯穿使用应该是达成共识的,一开始可以是最原始的知识总结和概念梳理,而在之后的復习中则可以适当地加大深度和难度,循序渐进,进而将知识梳理和总结的主动性交付一半给学生,如此达成一种师生合作,共同整理知识,反思学习,反馈复习效果,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不会丧失积极性和主动性,形成对学案的完全依赖。
二、相关策略
1.创新性措施
高三总复习本就是个紧张的阶段,因而教师首先要营造出一种相对宽松、民主的复习氛围,给学生以一定的自由度,让他们能够独立自主的思考和总结。在学案的设计上,应该尽量打破传统的思维定势和教学模式的樊篱,采取适当的启发式、总结式、提升式的理念,而并非将学案做成一个知识大纲。
2.发展性措施
高三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各方面思维拓展能力已然基本形成,因此在学案的设计上,还应该加入适当地深化和提升的模块,需要学生进行知识整合和跨模块的结合的能力,如此才可促进学生在数学学科的复习过程中做到知识点的二次巩固和融会贯通。教师应始终秉承着发展性的原则,必要情况下鼓励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多技巧的探讨,拓展学生的思维,开拓知识点的使用维度,而不是将眼光狭隘地定格在一个知识点上。
3.学法指导
高三数学总复习阶段的学案应该展示出来的是学习目标、知识规律、疑难问题、解题思路、方法技巧等内容,从而构成一条清晰明了的学法指导线索。随着在学案的指导学习过程中,学生可以形成自己的知识网络,构成自己的学法体系,并发挥自己的能力加入一些必要的条件,从而最终构成属于自己的数学学习大系统。在此过程中,教师所提供的学案应是一种导引和参考,更多的是教师的引导和学生的主观能动性的最大化发挥,三者结合而共同服务于总复习阶段的数学学习,如此便可提升数学学科的复习效率,从而提高整体的学习效率。
4.探究性学习
总复习是一个查缺补漏以及答疑解难的阶段,在这一阶段内,之前学习过程中的所有问题都会慢慢暴露,而此时就需要有所针对地进行知识点的完善。有问题才有思考,有思考才有巩固,有巩固才有提升。学案应该具备探究性质的模块,在这一模块内,需要学生回归课本,回归原始知识点进行复习之后在思考和解决相应的问题。数学学习的最终目的正是为了培养数学性思维用于问题的解决和生活的运用,探究性学习模块的设定正是可以达到这一效果,从而减少了学案纯粹知识罗列和题型总结的枯燥感。
三、结语
高三数学复习应该是一个温故的过程,而这种过程又是有极大的浓缩性和整合性,知识点的跨越度和内涵浓度极高,这就要求学生的知识基础扎实程度能够经得起反复地交融。而此时学案的使用无疑能够达到一个片段整合、整体梳理的作用效果,不仅能为之前的学习查缺补漏,还能在原始的学习效果上有所提升和深化,从题海上升到方法至上的理念。不管是数学学科,在高三总复习阶段,其它学科也可以根据自身的学科特点结合学案进行综合整合复习,也许同样能呈现出可观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张心心.高三数学复习课教学策略的实践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2.
[2]刘冰.新课程下高三数学复习的有效教学策略研究[D].东北师范大学2011.
[3]牙远谋.高三数学复习课多元变式教学研究与实践[D].广西师范大学2012.
7.有效教学下的高三物理总复习 篇七
关键词:有效教学;高三物理;总复习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5)15-293-01
高考是我国高校选拔新生的一种重要手段,是融知识、能力以及心理素质检测为一体的综合性考试。每年的高考牵动着千家万户,它的成功与否直接影响到一个学生的前途和命运,这就使得高三的一线教师倍感压力,经常为了如何提高学生的成绩而殚思竭虑,苦思冥想。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探索和实践,对如何提高高三物理复习的效率作一些探讨。
一、提高高三学生的学习兴趣
伟大的科学家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这就是说一个人一旦对某事物有了浓厚的兴趣,就会主动去求知。学习兴趣也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关键,如果不能做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最起码不能让学生反感物理课。对于老师来说,上课的过程中,要经常给学生讲讲课堂以外有关物理的知识,这些课外知识不仅是学生感兴趣的,又应该是近几年高考的热点,一举两得。
二、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课堂教学是学生接受知识的主战场,如果能充分利用课堂45分钟,使学生能在课上消化所学内容,就减轻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因此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尤为重要。教师的课前备课是最重要的一个环节,要做到有的放矢,对要复习的内容要整体把握,有知识重点、难点的剖析,明确要求学生掌握哪些知识,哪些知识学生自己可以解决,哪些知识需要同学的合作解决,哪些知识需要老师的讲解和帮助。
教师备课除了备内容,还要备学生。教学活动是师生的双边活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有发言讨论的机会,在讨论中加深印象,培养学生独立的解决问题的能力。在授课的过程中,要抓关键词语,精讲概念。在复习讲摩擦力时,关于摩擦力的方向判断,摩擦力的方向与相对运动或与相对运动趋势方向相反,而不是与运动方向相反。如抓住了关键词语,然后举例说明,像黑板擦擦黑板的问题,黑板擦相对黑板运动受到的是滑动摩擦力,而黑板虽然不动,但是它相对于黑板擦来说也是相对运动,所以受到的也是滑动摩擦力,这样很容易加深学生的印象。
三、少讲多练,尊重主体
新课程理念明确指出,学生是课堂的主体。教师与其苍白无力地告诉他们什么是对的,不如少说两句,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把课堂还给学生,让他们多做多练,放心大胆地让他们去犯错误――只有知道什么是错的,才能明白什么是对的。老师的作用应该是纠正错误以及适当点拨,这样的复习课才是有实效的复习课!
日常的试卷讲评中,可以看到如下的情景:有的老师评讲试卷的过程中,只是为了评讲而评讲,照本宣科;有的为了赶进度只报答案不作分析;有的整张试卷从头讲到尾,滴水不漏,平均用力,不知取舍,教师讲得辛苦,学生听得昏昏欲睡。以上的几种情况都是低效的试卷讲评,重点不突出,对于错误率较高的试题没有重点解剖、对症下药。。每次的作业或者考试之前,教师要先做好试卷,了解试卷内容、结构和难易程度,偏难、冷僻的题目直接删除。考试过后要做好试卷分析和统计,清楚学生的答题情况,哪些题目学生失分较多,是什么原因造成的失分,是审题不清还是知识掌握得不够牢固,还是学生的知识迁移能力不够、理解能力欠缺,教师在试卷分析前要做到心中有数。试卷讲评时就能够有的放矢,容易达到高效的效果。另外试卷的评讲时间最好考试的当天或者第二天效果是最好的,错过了这最佳的讲评时间,对学生的求知热情就会大打折扣
四、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有效性的具体途径
高三物理总复习对提高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理解,提高学生的物理成绩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那么作为一名高三物理教师又应该如何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呢?笔者根据个人实际教学经验总结出以下几点:
1、由点到面,全面复习
在高三物理总复习阶段,不能单纯地像上新课一般去让学生做单方面知识的回顾和练习,而要从整个高中物理知识出发,帮助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进行一个系统的学习和认识,提高学生对整个高中物理知识的掌握。
2、精讲细讲,巩固学生对知识的理解
庞大的习题量并不能提高高三物理总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做习题贵在精而不在多,相对于习题量的增大,高三物理教师更应把注意力放在对习题的讲解上,乏味地进行大量习题只能培养出一群只会解固定题型的书呆子。
3、直击盲区,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
单纯地通过大量的习题练习和习题讲解,只能解决教师以为学生没有掌握的物理知识,而实际学生自己没有掌握的物理知识,因为种种原因往往会被遗忘,所以高三物理教师必须了解学生到底哪里不懂,切实解决学生自身存在的物理知识盲区。
4、加强学生的解题规范性
很多教师在高三物理总复习中只注重学生对知识理解的复习,而忽视了学生解题的规范性,要知道学生在经过总复习之后还要面对高考,而对于高考而言,解题的规范性极为重要,物理作为一门综合性理科,它的解题不像数学光靠几个算术公式就行,在必要时要加上文字表述。
总之,高三的物理复习既不是简单地对以往知识的回顾,也不是单纯为了高考而盲目地提高学生解题能力的手段。高三物理总复习是一个通过帮助学生对已有知识回顾来提高学生对高中物理知识掌握和物理创新和探究能力的过程,所以高三物理的复习应该以“实效性”为根本点和出发点,“以题带点”“少讲多练”。
参考文献:
[1] 任育红. 高三物理总复习方法与策略初探[J]. 教育学文摘杂志,2015(02)
8.高三语法总复习优化 篇八
关键词:优化;高三语法;总复习;多媒体
中图分类号:G632.4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2-7661(2011)04-041-01
一、高三语法总复习中遇到的困难
首先,语法是高中英语学习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有了语法学习,学生才能在没有语言环境的情况下有规律地学习英语。其次,语法知识多而零散,没有一个完整的系统,因此学习语法并不容易。而大多数学生对语法知识掌握有着错误的见解。他们认为只要把语法知识背住即可,而在实际练习中生搬硬套,错误连连。经历长期的语法挫折,许多学生产生了语法学习恐惧心理。高三进行的综合性复习更让学生望而却步。最后,高三的复习时间有限,而高三英语知识复习量大,能够用来进行语法复习的时间更是少之又少。综合以上困难,优化语法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势在必行。
二、如何优化语法复习课,提高课堂效率
1.利用多媒体使语法丰富形象化
英语语法规则是抽象的语言规律。如果单纯的通过教师讲解以及练习来认识和学习语法,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就会觉得语法枯燥无味,艰深难懂。教学借助多媒体引入与语法知识相关的电影片断、英文歌曲、英文广告等等,将原本抽象的语法出现在生动活泼的艺术形式中。学生在观看、聆听中体会感受语法句式,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使抽象的语法具体而生动,易于接受,更能让学生体会到语法的实用性。
2.先把书读厚,再把书读薄
语法规则细而多,不像历史那样有线索可依。学生在复习时应先背记许多语法规则,掌握好基本知识,在做练习时才能够有依据。这样大的记忆量可以采用顺口溜的方式记忆,例如:定从分类有奥妙, 限与非限看逗号;定前必有先行词,名代两类最适宜;定从先行很紧密,代副两词拉关系。这是定语从句定义,学生读起来琅琅上口,两遍就能记住,而且理解了定语从句先行词只能用名词和代词以及先行词和关系代词的位置关系。至于高考中常考语法点,学生利用顺口溜更能记牢繁杂的语法规则,保证答案的准确性。语法规则零散记忆,学生很容易混乱。因此在最后总结阶段学生应学会把握语法规则大概,使其系统化。每个语法规则都可以用一个表格大体概括。
3.结合高考考试形式,层层递进,全面提升
高考对于语法的考试形式主要分为三种。一为选择题,出现在单选、完型中,此题型要求学生明确语法的基本规则。能够根据前后文的联系,找到正确的关系代词或副词。二为阅读理解中的长难句分析,只有掌握好语法理解好句子结构才能给出正确答案。三为作文,写出正确的复合句能明显提高文章的得分档。因此在教学过程中也应让学生明确语法的重要性,让学生重视语法。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识地根据高考题型设计课堂教学,使语法学习由易到难,层层递进,步步深入,全面提升学生的语法运用水平。
其次让学生体会作文中句子的改写带来的好处。例如:
She invited a lot of guests. Most of them were her friends. 先呈现简单句在屏幕上,让学生思考如何使用不同结构来表达。
学生得出的答案不外乎如下两种:
She invited a lot of guests, and most of them were her friends. 该句用并列结構。
She invited a lot of guests, most of whom were her friends. 该句用了非限制定语从句。属于比较高级的句子。
学生参与到句子的整合,提高兴趣,增加学生上课的思考时间。再让学生比较哪个句子更好,体会如何使用高级句子结构表达。在比较中学习定语从句的使用,提高作文档次。而且这样的方法可以用于学生的作文讲评中。将学生的作文零散的句子呈现,再经过头脑风暴转化成比较高级的句子,课堂学生参与,在练中提升作文水平。
三、反思
9.浅谈高三语文总复习方法 篇九
一、实词积累
(一)本义联系推导法
实词经过时代的发展,许多含义在现代很少用,如果通过探求实词的本义,进行联系推导,形成一段话,笔者把这种方法叫“本义联系推导法”。这种方法不仅可以很好地理解实词的某些含义,而且还有利于记忆实词所有的含义。比如“除”,现代常用义有“除去,除了”,而“任命、授职”不常用,学生很难理解这个含义,如果告诉学生:“除”的本义为“台阶”,又特指“宫殿上的台阶”;“任命、授职、不正是在“宫殿上的台阶”下进行的吗?而“台阶”要经常打扫,故又引申出“清除、整理、去掉”之义;岁月“去掉”,则是岁月“流逝、过去”了。经过本义联系推导法,学生就很容易理解“除”有“任命、授职”的含义了,而且除的其他含义也游刃而解了。
(二)成语助记法
对实词的理解、记忆,除了用本义联系推导法还可以配合成语助记法,这样不仅积累了实词,还积累了一定数量的成语,可谓一箭双雕。比如“被”有两个读音,读“b€鑙”和“p€"n”,可以先进行本义联系推导:“被”的本义就是“被子”。“被子”不正是“覆盖”在身上取暖的吗?“穿、披”不也是把衣服“覆盖”在身上吗?其中表示“穿、披”的含义是读“p€"n”,其他含义读“b€鑙”。可以让学生联想带“被”的成语。学生可能会想到:泽被后世(被:覆盖):恩惠遍及到后代的人民。被坚执锐(被:读“p€"n”穿、披):穿坚固甲胄,握锐利武器。谓上阵战斗或作好战斗准备。
中国的语言博大精深,尤其是成语。通过成语助记法,学生不仅能深刻地理解实词的含义,还能掌握相关的成语,同时也掌握了一些古代文化常识。在课堂上,学生绞尽脑汁想成语,争先恐后说成语,这不仅激发了学生的积极性,还活跃了课堂。
二、虚词积累
(一)结构分析法
虚词的用法很多,且不好理解,如果从词性的角度,对虚词常用的句子来进行结构分析,能找到一些规律,笔者把这种方法叫“结构分析法”。下面以“之”为例:
1.作代词。一般在句子作宾语。结构:动词+之。如:
执策而临之,曰:“天下无马。”(《马说》)
名之者谁?山之僧智仙也。(《醉翁亭记》)
2.作动词。一般在句子中做谓语。结构:代词或名词(一般指人)+之+名词(一般是地点名词)。如:
吾欲之南海,何如?(《劝学》)
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孟浩然之广陵》)
3.作助词用。大致有以下三种情况:
①作结构助词,翻译成“的”。结构:之+名词。(区别2:之作动词是句子中一般没有其他动词)。如: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曹刿论战》)
②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不译。结构:名词或代词+之+动(作谓语的形容词)。如:甚矣,汝之不惠!(《愚公移山》)
③起调节音节作用,不译。结构:时间副词+之。如:久之,目似瞑,意暇甚。(《狼》)
从词性、位置的角度来找规律,学生遇见陌生的句子时也可以凭借已掌握的规律来推断虚词的词性、用法,进而推断出虚词的含义。在课堂上,笔者首先以“之”为例,进行讲解,课后布置作业,让学生用结构分析法归纳其他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全班分成九个小组,每个小组负责两个虚词,每个小组以卡片的形式来呈现探讨成果,课堂上再派小组推荐人用幻灯片呈现、讲解。经过方法示范,小组活动,呈现成果,学生复习虚词摆脱了旧有的死记硬背方式,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复习积极性更高,效率也更高。
(二)谐音法
笔者在教”之”的用法之前,发现“之”有一个用法是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的独立性,学生不好记忆,心想如果把这种用法简称为“消独”(与“消毒”谐音),这样应该比较形象了,虽然与“消毒”无关,但是当学生听闻时应该会感觉很新奇,很快能联想到“消毒”一词,也就能记住“之”的这种用法了。在课堂上一用,果然效果不错。
三、朗诵法培养语感
古人云:“书读百遍,其义自见”,文言文教学应多诵读、熟读、背诵。诵读中反复体味,增强语感、悟性,才能真正读懂文言文。文言文学的多了读的多了,课外的自然读懂了。高三复习实词虚词,首先应该以课内为主,课内的文言文能熟读熟背,对实词虚词的积累也有很大帮助。笔者让学生朗读成诵,把朗诵法和结构分析法结合起来,这样学生再遇见课外的类似的句子,便能以此类推,不难判断用法了。
进入高三,许多老师的课堂变成了讲加练,练加讲。笔者认为,高三的课堂同样也是精彩的,高三的课堂也应该是书声朗朗的。笔者采用多种方式鼓励学生朗诵、背诵。比如举行了《劝学》的背诵比赛,“最爱文言篇目”朗诵比赛,不仅激发了学生的朗诵积极性,对培养学生的文言文语感有着很重要的作用。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总cehnggao】推荐阅读:
高三数学老师教学总结12-03
有关高三数学教学反思06-27
高三数学教学课例06-30
高三数学教研工作总结07-08
高三理科数学复习备考教学反思06-17
高三数学教学工作计划模板06-25
高三数学第二轮复习教学计划08-01
高三数学老师学期工作计划范文11-03
高三数学教师下学期工作计划11-08
第二学期高三数学教学计划12-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