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创新探讨

2024-12-11

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创新探讨(精选7篇)

1.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创新探讨 篇一

工程项目管理是项目管理中的一大类, 其管理的对象是工程项目。工程项目管理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 以项目经理责任制为核心, 以施工图预算中标价为依据, 以创优质工程为目标, 以经济合同为纽带, 以最优地实现工程项目为目的, 按照其内在的逻辑规律对工程项目进行有效的计划、组织、协调指挥、控制的系统管理活动。建筑施工项目针对特定的建筑群、建筑区或独立的单位工程, 施工项目管理是在施工项目所在地, 按工程规模大小, 实施动态的、有步骤的管理。建筑业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 因此, 科学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值得思考并深入研究的课题。

1 当前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面临的问题

改革开放, 随着经济日益迅猛的发展, 我国建筑产业规模持续扩大, 西部地区发展势头强劲。以山西、贵州和新疆为代表的西部省份在总产量同期的增长上表现出强劲的发展活力。中西部受到政策倾斜的影响, 投资增速同比上年有了很大提高。此外, 以上海、天津和北京为代表的劳动密集程度也得到了进一步提高。由此可以看出, 各个地区之间的建筑业劳动生产力存在很大的差异。

2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不足

2.1 施工项目管理模式不合理

由于我国的施工项目管理模式的不合理, 造成了我国建筑企业的经济效益相对较低, 这一现象在大型国有企业体现得尤为明显。同时, 企业内部缺乏完整的控制体系, 对于问题仅仅进行定性判断而不能够尽量量化计算。

2.2 建筑企业人员整体素质较低

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 我国的建筑企业队伍素质明显低下, 仍处于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阶段, 并且我国的建筑结构及其层次存在着不合理现象。首先, 建筑企业人员受教育程度整体较低, 只有少数人员拥有高等教育以上, 而大多数人员都只有大、中专学历。其次, 建筑企业较为看重工程技术人员, 忽略了对专业人员的管理。同时, 建筑企业还缺少合格的项目经历等企业经营管理方面的人才。建筑工程的现场施工还是主要依靠大量的农民工, 农民工的素质低下, 只具备少量的文化程度, 并且其中大部分的农民工并没有接收过任何培训, 这成为了建筑工程质量得不到提高的阻碍因素。这不仅影响到工程质量, 而且容易出现安全事故。

2.3 材料供应缺乏系统的管理

随着市场经济的迅猛发展, 越来越多的企业面临着非常残酷的竞争, 但是仍有许多建筑企业管理着都忽略了对材料供应的管理, 这些建筑公司缺乏系统的管理概念。在材料的供应上, 不急需的材料大量囤积, 阻碍了资金的流动的灵活性, 急需的材料没有及时进场, 造成原料供应紧张短缺。同时在材料采购方面, 供应方和需求方之间的关系多是不稳定的, 要消耗供需双方大量的时间和精力才能选出合适的供应商。

3 科学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的对策

3.1 改革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模式

我国已经建立了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在市场体制下的企业经营以及管理观念与传统以往的体制不同, 只有经营观念适合新的经济形势的要求, 企业才能够不断发展壮大。建筑企业管理要建立具有弹性的生产力, 只有大力发展生产力, 才能为企业建立雄厚的物质基础。建筑企业还应该科学地调节自身企业的产业结构和组织体系, 遵循市场发展的客观规律, 要与市场相协调, 做到贴近市场的需求, 使企业不断发展, 从而提高自身的竞争优势。企业还应采用先进的、科学的和量化的管理技术, 依靠科技进步、科学管理等方法, 以便于工程管理, 保证工程进度。

3.2 提高建筑企业人员的素质

由于我国建筑业属于劳动密集型企业, 因此, 管理部门的人员必须对其专门的培训, 使其具备专业知识和网络技术应用能力, 以更好的适应现代化建筑业的发展。另一方面, 建筑企业人员应该树立竞争就业观, 发挥主观能动性, 自觉努力学习相关的专业知识, 积极参加相关职业培训, 提高自身专业素质, 提高职业技能, 使工程项目的工期和质量得到保证, 从而增强企业的竞争力。

3.3 建立健全控制制度

在项目施工过程中, 如果成本出现偏差, 企业通常采用成本控制与项目实施、技术及经营管理各方面结合起来进行综合系统分析。因此, 企业要建立健全控制制度, 转变企业发展方式, 总结企业发展的各种经验和教训, 逐步掌握企业发展的规律, 加强对施工项目各方面的控制意识的培训, 从而达到有效控制成本, 提高企业的经济效益。企业还可以通过授权的控制方式, 赋予各级管理人员的职责范围和业务处理权限, 层层管理, 分工合作, 同时每个部门需要相互制约、相互监督、相互合作。企业需要定期检查控制制度下执行的情况, 看看是否实现了预期的管理目标, 是否取得一定的效益。

3.4 强化施工成本的过程控制

要想在竞争中脱颖而出, 企业必须控制施工成本, 从而获得更大的利润。首先企业要建立成本控制目标, 制定目标时首先要考虑企业的盈利目标, 同时又要考虑有竞争力的销售价格。控制施工成本, 必须把成本费用以责任成本的形式分解落实到各个部门, 并与奖惩挂钩, 做到权、责、利的统一, 保证了控制成本费用过程的结构和程序。同时, 还需要加强企业内部控制, 防止员工徇私舞弊, 提高项目资金利用率。

3.5 安全管理施工项目生产与施工

抓生产的同时必须抓安全, 安全是保证建筑业发展的根本。而造成事故的根本原因包括人的不安全行为, 物的不安全状态以及环境和管理的缺陷。因此, 在生产中必须根据施工生产的特点, 进行全员、管过程以及全方位、全天候的动态管理, 并且加强安全教育以及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

3.6 树立创新施工项目管理观念

在市场经济体制下, 计划生产这种传统经营观念必须转变。首先, 要树立市场观念, 将产值观念变成利润观念, 利用科学发展观, 科学决策管理企业。企业的经济发展要紧紧依靠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的方法, 提高下层劳动者的素质, 管理向创新转变。只有树立科学创新的管理观念, 才能适应现代市场经济的要求, 企业才能够不断的发展壮大起来。大型建筑公司还要要建立相应的组织结构, 开发心的产品, 使新产品在开发上逐步发展, 这才有利于企业的持续发展。

4 结语

随着市场经济的日益完善, 建筑业的蓬勃发展, 科学进行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的。因此, 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项目管理人员应该明确问题的所在, 找出自己的不足,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找出关键所在, 并不断完善, 有效的管理工作, 可最终实现提高企业项目管理水平, 加速企业发展的目标。同时相关的政府部门也要给予相应的监督管理, 这对保证建筑工程施工质量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参考文献

[1]崔景玮.浅谈土建工程的造价管理和施工图预算的编制方法[J].科技致富向导, 2011 (09) .

[2]周永青, 张国颂.我国建筑安全生产和管理工作中的问题及对策研究[J].科技资讯, 2007 (28) .

2.浅谈我国建筑施工管理现状 篇二

关键词: 建筑管理 施工管理 长远规划

综合对建筑市场和国家宏观政策的分析,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建筑施工企业和房地产企业一样也要经历国家调控房产市场、挤压房产泡沫的阵痛期。建筑施工企业要清醒地意识到建筑产业现有的问题和未来的发展危机,行业的领军人物必须站在发展的高度统揽全局、未雨绸缪,制定出当前应对危机的策略以及企业长远发展规划。

1. 建筑施工管理中几种常见的问题

由于种种原因,长期以来,建筑施工过程中引起的施工问题一直存在。无论在施工过程中还是施工后,对于人们日常的生活工作等带来严重的影响。常见的问题包括如下:环境污染问题、施工安全质量问题、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等。

1.1 环境污染问题

随着低碳生活的倡行,环境污染问题对于建筑施工质量问题形成重大影响,不管是生产车间还是施工现场,对环保措施与管理的要求都大大加强,尤其是对行业特有的噪声、粉尘、能耗、污水、垃圾等问题必然会有更加严苛的要求,这毫无疑问会加大企业的管控难度与经营成本。环境污染主要包括施工中的噪声污染、粉尘污染,灰尘污染,水源污染,空气污染及施工过程中机械噪音对周围居民生活的影响。

1.2 施工安全质量问题

由于受行业特点影响,建筑施工中的安全问题一直以来都困扰着大家,无论是电视新闻还是网络媒体报道的建筑施工安全事故屡见不少。每年,我国建筑施工安全事故的发生几率仅次于煤矿安全事故。原因归咎起来,施工作业人员的安全教育培训力度不够,施工人员对违章的认识和辨识能力不强,安全生产管理防线未筑牢。如施工机械日常管理、使用、维护和保养不够,不能保证现场施工机械、特种设备运行状态百分之百良好,操作人员百分之百持证上岗等等,这一系列的大意给施工安全留下了巨大的隐患。

1.3 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

建筑施工过程中,由于施工现场技术管理人员严重不足,管理安全的专业人员更是少有配置。农民工是目前建筑行业工人的主体,并且其文化程度不高又无专业培训,全都要依靠现场的专业人员指导,这造成了很大的安全事故隐患。施工过程中质量问题包括如下几个方面:(1)施工物料质量状况(2)基坑施工问题(3)砌体结构施工缺陷(4)给排水工程质量问题等等。

2. 建筑施工企业应对问题的长远规划

2.1 加强成本控制,提高产值利润率

随着国家宏观政策的调控,大多数建筑施工企业处于快速发展时期,随着经营规模的持续扩大,建筑施工企业必须快速转型,通过提升成本管理能力来适应新的挑战与机遇,避免干的越多亏得越多出现自掘坟墓的状况。在做好成本管理基础工作上,采取有效措施压缩管理成本,比如实施物化生产要素集中运营,在供应链板块降低成本,实现项目管控由粗放型向集约型发展。物化生产要素集中运营的目标一方面是努力满足企业内部市场,逐步达到内部市场的全面覆盖,另一方面要拓展外部市场,增加新的盈利点。

2.2 加强工程质量预控,增加创优水平

提高工程质量打造精品工程既是市场竞争的需要,也是企业自身发展的需要。企业在质量管理方面要大力推行样板引路的做法,质量管理的重点工作是在确保结构安全的基础上,全面提升装饰装修质量。建筑施工企业长期以土建施工为主业,市场覆盖狭窄,利润空间日益萎缩,企业资本积累受到了极大的限制,综合竞争力不强。在行业不断变化的情况下,只有抓住机遇,灵活地部署自己的专业格局,才能突出重围。建筑施工企业要树立“大建筑”概念,走适度多元的经营之路。在未来几年里,建筑施工企业要深度发展、做精做细与房建相关的地基、装饰、消防、钢结构、智能化、通风空调等专业工程,对已取得的资质做好综合利用,细分业务板块,有重点、分阶段进行突破,力争在“十二五”期间形成以四大板块为支撑的战略格局。

2.3加强新技术应用和技术创新

随着各地大型市政公用工程、城市标志性建筑和重点工程的实施中,建筑科技含量不断增加,施工难度也不断加大,对建筑施工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企业要制定科技工作的长效机制,促进技术的积累与转化。企业要对自主研发项目加大人力、物力及财力等方面的投入,建立健全以企业为主体、以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自主技术创新体系,以技术中心为核心,充分发挥企业内部技术专家、学术带头人的作用,在技术管理、新技术推广应用、QC小组攻关、工程施工组织设计方面做好“传、帮、带”工作,努力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进一步鼓励发明创造,提高自主知识产权的数量和质量,将自主创新的成果积极进行转化,应用到施工实践中去。

2.4加强信息化建设,规范管理流程

信息化建设水平是企业整体水平、形象和地位的重要标志,是一项基础性、长期性和经常性的重要工作。长期以来,建筑施工企业由于缺乏及时准确的数据获取能力,企业无法发挥经营要素的规模效益,从而显出成本劣势,满足不了产业领域不断延伸和市场地域不断扩张的迫切要求,只有从信息化建设入手,提高集约化管理,提高整体管理水平,企业效益才能在经营规模扩张的同时得以提升。建施工企业要将先进的管理理念和计算机技术相结合,有效收集和处理与经营管理相关的信息,进行企业流程再造,实现成本管控,提高经济效益,提升竞争力,实现企业跨越发展。市场不相信眼泪,建筑施工企业应该保持清醒冷静的头脑,定准目标、苦练内功、提升管理水平,为业主打造更多精品工程,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加快实现企业的“十二五”战略目标。

3.总结

近年来,国家宏观政策确定了“调结构,控通胀,促转型,惠民生”的总体基调,同时在房地产行业出台了一系列关于土地、融资等方面十分严厉的宏观调控政策。作为国民经济重要支柱产业的房地产业,涉及建筑、土地、金融、原材料等多个经济领域和行业。建筑施工企业必然会受到房地产调控政策的影响。因此,建筑施工企业必须站在战略的高度分析、把控企业所处的国内市场环境和行业政策导向,制定企业战略规划,提升企业自身竞争力,使企业在千变万化的市场风云中做到从容面对。

参考文献:

[1] 乔耀军.浅谈建筑施工质量管理的分析[J].城市建设理论研究(电子版),2011,(24).

[2] 于占江.建筑物質量之施工环节[J].科技资讯,2010,(30):84.DOI:10.3969/j.issn.1672-3791.2010.30.065.

3.我国建筑施工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创新探讨 篇三

近年来,伴随城市建设高潮的掀起,预拌混凝土企业得到快速发展,但同时企业应收账款总量也呈持续上升态势,并逐渐成为制约企业健康、稳定发展的主要“瓶颈”。至2006年末,上海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收账款总量已近60亿元,相当于当年预拌混凝土企业的半年产值。应收账款总量长期居高不下,导致呆帐、坏帐大量产生。许多企业由于不能及时收回货款,资金无法有效运转,面临经营危机。本文分析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收账款居高不下的原因,对加强应收账款管理提出了一些措施。

一、应收账款长期居高不下的主要原因造成当前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收账款屡清屡欠、居高不下的原因是多方面的,然而其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却在于企业内部管理的缺陷。归纳起来,主要表现在以下方面:1.企业缺乏风险意识。近年来,上海预拌混凝土企业数量、生产能力急剧增长,至2006年末已达226家,设计生产能力达到9280万立方米。虽然上海预拌混凝土市场总量逐年放大,2006年的预拌混凝土总量达到5360万立方米,但市场供大于求的矛盾日益突出。一些企业为了抢占市场,在事先未对客户资信度作深入调查、对应收账款风险进行正确评估的情况下,以带、垫资作为争夺市场份额的一大砝码,高额的应收账款也就成为必然,并最终自食其果。

2.经营目标定位偏差。在上海预拌混凝土市场供大于求的形势下,一些企业缺乏理性经营理念,一味追求做大做强的规模效应,资金实力再强也填不满市场“黑洞”。有的企业经营者为应付上级主管部门业绩考核,往往注重短期的“经营”业绩,而忽视了企业的长期利益。有的企业迫于市场竞争压力,单纯追求销售额增长,偏离了最终利润这一企业最主要的目标。企业内部市场、销售人员的利益机制不健全,激励机制往往只和销售业绩挂钩,促使销售人员重“销售”而轻收账。

3.基本管理职能缺位。不少企业认为对应收账款的控制是财务部门的职责,应收账款控制和销售管理分离,造成应收账款的控制责任不清。应收账款从表面上看是财务问题,但实际上涉及企业经营管理的许多方面,从客户开发、订单处理、合同审订到账款回收和债权管理。实际上财务部门的控制更多的是事后控制,并不能承担应收账款管理的全部职责。在组织机构及其职能设置上不能适应现代市场竞争及应收账款管理的要求,部门内部管理目标、职责和权力不配套,而且部门间在应收账款管理上缺乏协调和沟通。

4.管理重点严重滞后。不少企业忽视交易之前和交易过程中的管理,而将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放在“事后”,不仅不能使应收账款得到合理控制,而且还要花费数倍于正常管理的成本,造成更大的损失。目前绝大多数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重点是在“追帐”上面,有些企业的销售人员、财务人员耗费大量精力参与讨债,有些企业甚至专门成立了追帐机构,许多企业的法律部门一年中大部分时间都在处理这个问题,但收帐效果并不理想。

5.应收账款管理方法落后。在应收账款管理上,目前大多数企业未能很好地掌握或运用现代先进的信用管理技术和方法,将财务对应收账款的控制视作信用管理,信用管理的资源和要素配置不齐全,缺乏健全的信用管理制度,在账款回收工作上更是缺少专业化的方法。

二、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措施企业产生应收账款的主要目的是为了扩大销售,增强竞争力,就其本质而言,应收账款可以看作是企业为了扩大销售和盈利而进行的投资,其管理目标就是追求利润。然而,应收账款长期占用大量资金,引起企业流动资金沉淀、现金短缺,影响资金循环,加重企业资金调度的压力。为了维持正常的生产经营,不少预拌混凝土企业不得不通过银行贷款或拖欠原材料供应商款项来补充流动资金,导致营业周期延长,财务费用、交易成本增加,企业信用降低,整体效益下降。因此,在目前市场形势下,预拌混凝土企业必须根据“没有现金流量的利润不是利润”的原则进行应收账款管理,对应收账款实行事前、事中和事后的全过程控制,控制应收账款规模,加速应收账款回笼,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确保企业经营利润的最终实现。

1.事前控制——建立健全合理的企业信用管理体制企业信用管理制度的完善与否直接影响到企业应收账款工作的好坏。据调查,信用管理较完善的企业其坏账占销售额的比率为3%左右,而信用管理不完善的企业这一比率实际达到8%以上。研究和实践表明,建立和完善企业内部信用风险管理体系是企业有效控制应收账款产生的重要保证。

1)开展客户信用评价。当企业开拓新的市场或对目标市场进行细分时,对客户进行充分、科学的评估是必要的,这不仅为将来的销售寻找一个合作伙伴,同时也有效降低了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所带来的经营风险。在当前绝对的预拌混凝土买方市场形势下,这是一件事半功倍的工作。企业应当深入细致地做好客户的资信调查,收集客户的企业性质、法定代表人、注册资金、财务状况、经营规模、信誉等资料,建立客户档案,为信用评价提供相对完整和科学的依据。

2)加强信用额度控制。企业应根据客户的品质、能力、资本、抵押、条件和连续性等标准,在对客户资质和信任等级全面考察和评价的基础上,给予客户相应的信用额度,即企业对某一客户愿意承担最大赊销限额,并确定赊销金额的大小和期限的长短。同时,企业应建立信用额度动态管理和预警机制,对经销商的信用管理要采取动态的管理办法,根据前期合作情况,定期对经销商的信用额度重新评定,从而有效地控制企业赊销规模。

3)强化赊销审批。企业授予客户的信用额度,必须经企业主管领导审批后方可起用并录入客户档案。在销售过程中,销售部门应严格据此限额控制交易量,不得突破,避免销售人员凭主观判断、盲目决策给企业带来损失。若客户信用额度发生变动,还必须办理报批和备案手续。同时,企业对信用限额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和分析,确保信用限额制定的安全性和合理性。

4)独立信用管理职能。目前预拌混凝土企业应收账款的管理职能基本上由销售部和财务部承担。由于这两个部门管理目标、职能、利益和对于市场反应上的差异,在实践中常常出现职责分工不清、效率低下、甚至出现管理真空等种种问题,不能较好地承担起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职能。国内外成功的管理经验表明,增加独立的信用管理职能,以信用部门或信用经理承担和协调整个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工作是一个有效的管理方式。

2.事中控制——提高产生应收账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为有效控制应收账款的产生,许多企业颁布各种管理规定,但往往达不到期望的效果,究其原因在于相关规定措施缺乏管理的系统性和科学性。应收账款管理在传统职能分工的基础上,更加注重部门间的协调作用,必须有效地将企业销售和回款业务活动中的各个环节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产生应收账款关键环节的控制力。

1)完善销售业务内部分工。应收账款管理是一项系统的工作,企业应根据应收账款管理要求,建立岗位责任制,健全销售预算、发货、仓库管理、奖惩及清欠等管理制度,明确岗位职责和业务操作流程。企业销售业务的合同洽谈、配货及发货、开票、出门及收款等业务应当由不同部门的人员完成,确保不相容岗位相互分离,以便各部门间相互制约、相互监督和相互稽核,避免出现舞弊行为,最大限度地提高应收账款的回收率。

2)加强合同管理。企业销售业务实行合同管理制度,授权有关人员与客户签订销售合同,对于金额重大的销售合同应当通过法律顾问等专业人员审核把关。未经授权,任何人不得随意签订销售合同。企业应认真开展合同评审工作,对客户提出的标的、数量、质量、交货期、交货地点、付款方式及违约责任进行认真审查,并决定是否接受订单。一旦接受,企业要按合同要求组织生产与交货,确保全面履行合同。销售合同一经签订,不得随意变更,如有变更双方应充分协商,达成一致后签订补充合同或新合同,以维护购销双方的合法权益。

3)提高合同履行质量。企业应收账款不能及时收回,很多情况下是由买卖双方对合同执行情况有异议造成的。由于供方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等存在问题,从而造成买方拒绝履行合同。因此,加强企业的应收账款管理,企业还必须加强自身的产品质量、服务质量,加强内部生产管理,提高履行合同的能力,避免和减少由于企业自身履行合同质量不高造成应收账款和坏账的产生。

4)加强销售业务过程管理。企业在销售业务处理过程中产生的应收账款,主要是由于销售部门或相关的业务管理部门在销售业务管理上缺少规范和控制造成的。其中较为突出的问题是对客户的赊销额度和期限控制的随意性及确认、结算的不及时性。因此,企业在制定营销政策时,要将应收账款的管理纳入对销售人员考核的项目之中,即个人利益不仅要和销售、回款业绩挂钩,也要和应收账款的管理联系在一起,制订合理的应收账款奖罚条例,使应收账款处在合理、安全的范围之内。

5)提升营销人员的风险意识。通过对销售人员进行赊销业务培训,树立风险意识,提高其职业道德和业务技能,分析应收账款的成因、对策及责任,介绍收款的方式和技能,以及对客户进行信用评价的方法,增强销售人员的防范意识。

3.事后控制——加强应收账款动态的监控要强化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对应收账款的运行状况进行经常性分析、控制,及时发现问题,提前采取对策,防止恶化。

1)加强应收账款的帐龄分析。应收账款的账龄以及超过信用期的逾期天数直接影响追账的成功率,应收款账龄越长、逾期天数越长,追账的成功率越低。企业必须做好应收账款的帐龄分析,密切注意应收账款的回收进度和出现的变化。根据账龄长短及应收账款回收情况,制定出经济可行的收账政策,采取灵活多样的催讨方式催讨货款,以设法收回欠款。

2)加大应收账款清欠力度。企业应当按“谁销售,谁收款”原则将货款回笼分解到每个销售人员身上,并制定切实可行的收款计划,明确收款金额和期限。每月根据货款回笼计划完成情况对销售人员进行业绩考核,在奖金中兑现。对于因人为原因造成款项无法收回的,追究销售人员的责任,并责令其赔偿,严重的追究其刑事责任。

3)实行定期对账制度。要制订一套规范的、定期的对帐制度,企业财务部门应当定期或至少每年年末通过函证等方式与客户核对应收账款账面余额,形成具有法律效应的文书。由于应收账款收回的法定期限是逾期2年内,过了有效期企业就丧失追回欠款的权力,企业必须力争在有效期内收回款项或取得延长有效期的相关证明,如对账单、付款计划等,确保债权法定追索权的延续。

4)建立应收账款坏帐准备制度。不管企业采用怎样严格的管理措施,只要存在着商业信用行为,坏帐损失的发生总是不可避免的。在许多企业中,实际已成坏账但未作坏账处理的情况普遍存在,应收账款的质量非常令人担忧。因此,企业要遵循稳健性原则,对坏帐损失的可能性预先进行估计,积极建立弥补坏帐损失的准备制度。企业要按照期末应收账款的一定比例提取用于补偿因债务人破产或死亡,逾期未履行偿债义务,已无法收回的坏帐损失,以促进企业健康发展。

5)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的评估制度。定期召开应收账款管理专题会议,对信用管理执行情况、应收账款变动情况、应收账款清欠情况进行综合评估分析,评价应收账款管理的有效性和潜在的管理风险,制定相应的对策,采取有效措施解决存在问题。

4.我国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研究 篇四

一、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的主要问题

1.盲目赊销商品。企业为了追求销售额,往往盲目赊销商品,在没有进行任何资信调查的情况下赊销发货,使大量的资金积压在应收账款中,造成资金沉淀,影响资金循环周转。

2.账款回收不力。许多企业在应收账款的回收问题上往往职责不明,业务部门和财务部门互相扯皮,造成应收账款回收不力。一些单位领导和业务部门没有把应收账款回收工作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来抓,采取坐等回款的做法,也是造成应收账款回收难的重要原因。

3.呆账损失严重。许多企业没有按规定计提坏账准备,没有及时清理坏账,使企业应收账款中呆账损失严重。

4.企业负担沉重。应收账款过大,直接影响到企业的资金周转,为了维护正常的生产周转,许多企业往往通过举债来解决问题,然而举债需要支付高额的资金占用费,使企业不堪重负。

5.造成财产流失。一些企业应收账款管理方面存在漏洞,主要表现为:不及时催收账款,不及时对账,没有落实账款的责任人等。某些不法分子就利用管理上的漏洞,大肆侵吞国家集体财产,比如:有人把应收账款回收的款不及时交到财务部门,把款项挪用到其他地方,或公款私存侵吞利息。

二、应收账款管理问题形成的主要原因

1.管理制度不健全。不完善的应收账款预警和控制系统是单位产生应收账款问题的温床。没有必要的应收账款预测、分析、控制系统,容易产生应收账款问题。没有必要的定期反映、分析应收账款发生情况的制度,没有必要的定期核对应收账款制度,没有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往往给他人利用应收账款问题犯罪提供条件。

2.相互拖欠不归还。三角债问题导致许多单位回款难,造成许多单位资金紧张,无力偿还欠款,形成相互拖欠的恶性循环的局面。

3.及时回款不重视。一些企业业务部门片面追求销售额,在没有进行必要调查的情况下,随意赊销商品。对及时回笼货款的重要性认识不足,相反,倒不敢加紧催收货款,怕影响客户进一步赊购商品。

4.购货动机不单纯。个别客户不是通过银行等正常的融资渠道,而是通过赊购货物的方式来解决其扩大经营业务所需的资金,产生了应收账款问题。

三、加强应收账款管理的对策

1.正确分析账龄。对应收账款明细账进行筛选,在筛选的过程中分出不同的类别,采取不同的方法进行分析管理。对期末余额是负数的、经常变动且余额较小的、账款流动性较强的、本期或分析期内刚刚形成的应收账款,不需要进行账龄分析。根据应收账款的流动性将客户进行分类,有争议的业务,应单独列示,写明原因,提出解决方法。对应收账款进行追溯性分析,每收回一笔货款,都要冲销最早的债权。

2.重视信用调查。新客户,通过查阅客户的财务报表、信用资料,了解客户的生产经营状况、偿债信誉、偿债能力等。老客户,通过企业内部推销人员、收账人员提供的资料,分析其销售往来与还款情况,判断其信用的好坏。根据信用调查资料的分析评价,确定客户信用等级,作为业务部门日常确定赊销对象的依据。制定信用政策时,应关注信用标准、信用条件和收款政策三者的变化对销售额、应收账款机会成本、坏账损失和收款费用的影响,通过具体的数字测算比较进行数量分析,也可以依靠管理经验来判断决定。

3.控制赊销限额。企业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确定其赊销额度,采用限额赊销的办法,控制不同信用等级的客户在一定时期内的不同最高限额。尤其是对于在一定时期内连续多次购货的客户,应将累计赊销额度严格控制在企业所能接受的风险范围内。企业要从成本和资金占用的角度来考虑赊销商品的余额管理。账龄短的、企业信誉好的应收账款,可用成本最少的正常催收方法,如打电话催收、上门催收等;偿还能力较差的、账龄较长的,采取打折扣的方式催收,规定一定的还款期限、给予一定的折扣金额,以利益驱动来催收货款;拖欠一年以上的应收账款,应加大力度或执行强制措施催收货款。

4.披露逾期信息。应收账款属于速动资产,其变现能力强,而逾期的应收账款可能产生坏账、呆账,若不在会计信息中披露逾期应收账款,则不能正确分析企业的流动比率和速动比率,同时也会严重扭曲会计信息,有关财务指标也会失去应有的价值。在会计信息中披露逾期应收账款时,应将逾期应收账款单列反映,并在会计报表附注中明确披露,供报表使用人参考。

5.完善常规管理。一是选择适宜的结算方式。为防止客户拖欠销售货款,企业在销售时应区别不同情况采用不同的结算方法。对暂不能付现、有偿付能力的客户可采用银行承兑汇票结算;对支付能力较差的客户实行付款提货,钱货两清;对信誉差的客户坚持款不清、货不发的原则。二是发展适销对路产品,防止赊销。适销对路的产品,因市场紧俏、竞争激烈,势必购买者居多,在这种情况下,企业可采用先付款后发货的形式销售。三是建立与客户的联系网络。产品赊销后,应经常与客户沟通联系,客户在资金不太紧张的情况下,会首先考虑归还与其有交情商家的赊购货款,达到收回应收账款的目的。四是年终验证购货企业利润的真实性。购货单位财务状况,对其偿还货款能力起决定性影响,很难想象一个财务状况恶化的单位能及时归还欠款。因此,年终对企业的会计报表进行确认,对企业的利润情况进行验证,以查明其是否属实,也是相当重要的一项工作。五是加强单位财务核算。应从财务核算制度方面抓起,只有加强了财务核算,才能有效地堵塞各种管理上的漏洞。比如:制定应收账款按月核对制度、定期催收制度,就可以防范回收的货款被长期挪用、侵吞情况的发生。六是建立坏账准备制度。建立坏账准备制度,是降低应收账款风险的一项有效措施,也是正确核算企业利润所必不可少的措施。

5.企业加强应收账款管理之措施 篇五

企业应收账款管理存在着诸多的问题,应收账款被长期拖欠的原因是多方面的。除了受市场疲软、企业资金紧张、偿债能力差,以及经济法规不完善,执法不严致使企业间三角债或多角债长期存在不能有效解决,甚至一些企业借破产之名恶意逃债、废债等外部原因外,企业内部在应收账款管理方面也存在较大问题。

1.企业风险防范意识不强

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企业为了扩大销售,便大量实行赊销。只期望赊销可能带来较大的经济收益,而对赊销的风险认识不足,未加防范。在事先未对客户的信用情况作全面深入的调查的情况下,盲目地采用赊销策略。致使大量应收账款的形成,给以后的催款工作增加困难。

2.有关销售的考核制度不合理、约束机制不健全

企业对销售部门的考核主要是考核当期销售量、销售收人,对销售人员一般是将其工资、销售费用与销售量挂钩,使得销售部门及销售人员为完成销售任务盲目赊销。由于对产品销售后长期不能收回货款缺乏相应约束制度,导致大量应收账款沉积下来,有的变成坏账。

3.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之间缺少信息交流

给客户提供什么样的信用条件,往往由销售部门人员凭经验或个人关系决定,财务部门无权参与并发表意见。财务部门只负责进行销售和应收账款的账务 处理,没有向销售部门提供有关客户的应收账款账龄资料、客户是否及时归还赊销货款资料的要求。由于部门间信息缺乏交流,可能导致销售部门在向客户提供信用 条件时作出错误决定,财务部门对应收账款的监管职能也得不到发挥。

4.应收账款日常管理工作不规范

应收账款的日常管理工作包括建立客户档案、制定信用标准、进行账龄分析、定期核对账目、定期评价客户的信用状况、落实追讨欠款责任人、及时追讨 欠款等。但很多企业在这些方面工作不规范,没有建立客户档案,工作无标准,不做客户分析,任用销售人员随意,追款责任不明确,销售人员调离或转岗时不追究 其应负的追款责任。这也使得一些销售人员有机会利用工作上的漏洞侵害企业利益、侵占销售回款。

实际上为了加强应收账款的措施,我们可以从以下几点做起:

1.加强应收账款的风险防范意识

2.完善销售考核制度和约束制度

3.加强销售部门与财务部门的合作

4.建立客户信用档案,定期评价客户信用状况

5.加强应收账款的分析与通报

6.定期与客户对账

7.加大清欠力度,利用法律武器依法保护企业权益

8.规范呆坏账的处理

在现代科技如此发达的今天,我们完全可以利用一些行之有效的软件来为减轻我们的工作,深圳市友为合同管理系统以流程监控为基础,从风险管理的视角对合同管理进行的分析,形成合同管理的 5 大功能模块,并最终落实对合同管理各环节的管控。通过提高合同审批效率,加强合同履行的跟踪,对各种预警进行控制风险,快速查询和统计分析来支持决策。

友为合同管理系统功能以“合同”为中心,以“合同文本”、合同审批”、“合同执行”“收付款管理”“预警提醒”“统计分析”为核心应用,通过流程来打通 各个模块之间的血脉,建立起一个统一共享的合同信息管理平台,当我们找到其中的一个信息点时,与此信息点相关的所有信息都被提取出来,供所有合同相关不同 角色的人员使用。

6.浅析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 篇六

关键词:建筑施工,信息化建设,现状,意义,高效施工

一、建筑施工信息化的现状

就目前市场中的情况来看, 施工企业信息化的进度不一致, 有些信息化程度较高的公司可以利用计算机技术进行办公管理, 减少沟通时间, 提高工作效率。但是, 在多数企业中, 信息化状况没有那么完善, 没能达到实现和外界公司的资料互换和沟通的范围程度。如果从施工前期开始, 对于这些信息处理都用手工来完成, 这将耗费大量的时间, 会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

二、建筑施工信息化的意义

建筑施工的信息化, 建筑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是对一些重要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归档, 让信息实现数字化的一个过程。就是将现代科技中的网络计算机通信技术运用到施工前期准备中, 把市场信息进行整合和管理, 提高施工企业的工作效率, 并带来更多的经济效益。

1. 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面对多种复杂局面的外界环境, 行业内部的竞争环境也日益激烈, 要想在市场占有一席之地, 就必须适应现代化的发展, 从企业信息化建设开始, 开发企业内部资源的独特优势, 形成其他企业没有的王牌产品, 这就是一个企业的核心竞争力。要想提高企业的竞争力, 应当从产品竞争开始, 做好科技、营销和管理各方面的工作, 强化企业的核心优势, 提高企业的信息化水平。

2. 推动行业的发展和前进

企业的信息化建设也可以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 是加强内部竞争的好办法, 可以提高整个行业的能力水平。随着企业的信息化建设速度加快, 企业内部各种组织结构都需要进行整组, 在整组过程中, 可以促进整体结构的优化, 并且提高管理效率, 加快企业内部建设的脚步, 促进企业的积极发展, 同时, 在优化资源的同时, 也可以降低工程的管理成本, 使工程准确、高效地开展。

三、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中存在的问题

1. 信息化意识不强

许多企业高层领导对于信息化建设, 没有较强的前瞻意识, 在项目管理中存在偏见, 不能对信息进行有效的处理。有些领导只关心到企业的利润点, 而对信息化这方面的意识不强, 没有给予应当有的重视, 造成企业信息化建设速度缓慢, 因此需要加强信息化建设意识。

2. 人才短缺

在进行人才的选择时, 很多专业的信息化人才因为一些传统思想, 不愿意做施工企业, 而懂得计算机技术又懂得企业管理的人才很少, 因此每个建筑企业的公共资源部分, 因为人才等问题, 不能与其他公司共享, 造成资源的浪费, 需要下大力度进行人才培养和引进。

3. 相关人员的不配合

企业信息化的过程, 是一个管理方式转变的过程, 在施工管理中如果有些人员对此有抵触情绪, 将会对企业的信息化管理造成一个障碍, 也会对信息化的过程产生一定的影响, 造成资源的浪费。因此, 必须加强相关人员和部门之间的配合。

4. 信息网建立不完善

建筑信息网不但需要一些企业内部的数据, 还应该与行业内的各个企业建立信息关系, 实现信息互享, 如果在管理中对现场的数据收集不全, 会带来一定的经济损失。因此在信息网的建设过程中, 要做好对施工现象的数据记录, 按时总结分析, 不断完善信息网。

四、我国建筑施工企业信息化建设优点

1. 节约成本

在我国的建筑施工中, 存在着很多的问题, 其中对于成本的控制不力是首要的问题, 这也是很多企业出现经济损失的主要原因。所以要从第一步开始控制建筑成本, 建立起健全的建筑机制就是要避免在建筑中存在的误差, 全方位地对建筑进行统筹和规划, 对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措施。信息化建设可以强化节约的理念, 让大家认识到节约的重要性, 同时站在企业的角度上, 本着节约成本的理念对工程的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只有从根源上让员工重视起来, 才能统一企业的目标。在管理机制方面, 要从督查岗开始完善, 让制度可以约束工程的经济和质量, 同时还对工程的完成产生关键的决定作用。

2. 加强成本控制和技术水平

在进行成本控制时, 要考虑到预算成本, 在建筑施工的各个阶段控制好成本, 从施工的初期开始, 就要考虑到每个环节中可能用到的物体, 做好分阶段的预算。在施工过程中, 信息化建设, 能严格控制成本的输出, 并做好分阶段的数据上报, 在保证工程正常进行的前提下, 控制成本投入, 用最小的代价来换取最理想的工程质量。在施工过程中对工程的信息管理, 如果发现施工过程中存在哪些纰漏要及时上报处理, 避免带来不必要的损失。

3. 加强对施工的管理

在建筑施工中, 管理主要分为对施工材料的管理, 对施工设备的管理以及对施工人员的管理, 要控制好建筑成本的投入, 就要从材料的选购开始, 根信息化建设就可以根据施工的类型以及地址特点选用材料和设备, 并且加强对材料的管理和应用, 避免人力物力浪费。而在对施工人员的管理问题上, 信息化建设可以加强对施工人员的管理和培训, 鼓励施工人员在技术层面上的提高。对于可以高效完成工作量的人员, 应当给予一定的奖励措施, 鼓励员工积极的工作情绪, 调动整个工程团队的积极情绪, 保证工程质量。

4. 尽量减少不必要的支出

在建筑的过程中, 保证工程质量是首先需要考虑的问题, 要始终抓紧工程质量, 不要因为贪图工料的便宜而对整个工程的质量造成威胁。在施工最初, 可以建立起一套完整的建筑市场信息, 收集市场中的各种信息, 并对此进行归纳和总结, 保证建筑市场信息的数据流通。尤其在施工材料的选择和设备选择时, 都要应当需要思考的问题。加强施工企业的信息化建设, 做到信息的及时反馈、纠正和改进, 保证工程的质量, 并对工程成本进行有效的控制。

5. 加强了对数据的细化管理

在施工过程中, 可能会存在一些细小的数据对整个工程质量产生影响, 因此在进行信息化建设中, 从管理人员开始, 加强了对数据的录入和管理, 细化每次施工现场中的数据, 并对数据进行定期整理和分类, 归档处理。在进行企业数据库建设过程中, 使信息适用于本企业的需求和发展, 抛开传统的管理模式, 不断更新信息系统, 实现企业高速发展。

五、结语

高速发展的信息时代, 拥有信息就是拥有一切, 因此在企业内部应该对此给予应当的重视, 对于信息化建设做专人专岗培训, 要让信息化的工作人员了解企业的基本运作流程。面对建筑业中日益严峻的形势, 建筑施工的信息化建设正是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在今天日益严峻的市场竞争中使企业立足的基本, 是一个企业发展的源泉。

参考文献

[1]孙笑, 毕泉书.建筑业企业信息化进程中的若干问题研究[J]黑龙江科技信息, 2009 (19) .

7.试论我国建筑施工技术 篇七

关键词:建筑工程 施工技术 混凝土

引言:开展建设工作就像是到战场中打仗一样,必须要在了解了具体的状态之后,做有准备的活动,才会获取成绩。实际情况中该如何开展好前期的准备活动呢。第一,要分析技术信息对于项目品质的规定。第二,要分析组织设计和有关的文件等对于建设的次序和措施等等的一些规定。要明确图纸内容,只是明确图纸信息还是不全面的。要综合分析特征,明确项目的具体状态,到场地之中开展勘查活动。积极地分析项目的具体状态,能够开展好相关的管控活动,能够保证建设措施优秀。当今的建设科技的使用,为我国的建筑行业的进步贡献了非常显著地力量。文章论述了土方项目的建设工艺等相关的内容。现代建筑技术的开发和应用,给我国的建筑业得发展注入了新的生机和活力。本文对建筑技术中的土方工程施工技术、混凝土预制桩的建筑技术方面进行阐述和分析。

1、我国建筑技术发展现状及施工的特点

我国逐步的走上了城市化发展之路。得益于绿色建筑理论研究的成果,中国很多大城市如北京、上海、广州、深圳、杭州等结合本身特点积极开展绿色建筑关键技术体系的理论研究和实践应用,创造出了诸如节能示范小区、生态小区。

1.1、在程度上讲,建设工程一旦建成投入使用,地基基础出现质量事故问题往往是无法弥补的,由它所带来的损失,远比地基基础工程建设所要投入的成本大得多。不管是选择场地、勘察设计,还是施工质量问题,地基基础工程一旦出现质量问题,往往会引起地基失稳,建设工程整体结构的破坏,是建设工程致命性、毁灭性的重大质量事故,不仅造成经济上的巨大损失,而且直接危及人们的生命和财产安全。由于地基基础承受上部建筑实体的全部荷载,因此一旦出现局部损坏,其损坏程度扩散很快,而事故的发生又往往是突发性的,常常不易被人们发现,这就更加剧了其危害性和严重性。

1.2、从主体结构本身复杂的工序衔接来看,后一道工序都在不同程度上覆盖前一道工序,工序质量具有明显的隐蔽性,这也是主体结构工程必须加强隐蔽工程的检查验收,存放完整的隐蔽验收资料的原因所在。

1.3、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处理难度大是指它与建设工程其它部位事故处理相比而言,造成的原因是和它的地位与作用密切相关的:第一是地基基础工程是地下工程,事故处理的施工操作困难性较大;第二是一旦地基基础承担了上部荷载,对它本身的处理,必然影响建筑物上部结构性能,尤其是对于建成交付使用的工程,它承受了所有建设工程的全部荷载,再加上地基基础工程质量事故的连锁性,因此它的处理是非常困难的。

1.4、由于地基基础设计或施工方案不当而导致房裂屋倒,导致严重损失的实例时有发生,所造成工程建设中的恶性的巨额浪费确实惊人。

2、基础建筑施工技术

2.1、护栏墙是根据实际施工情况制定的一个适用于施工的维护墙,有土钉墙,地下连续墙,水泥土墙等等。土钉墙在这几年的运用当中相当广泛,发展也十分迅速。内支撑的有钢管支撑,混凝土支撑等,由于基坑的不同,布置的方式也不同,所以有对撑,脚撑圆环式,框架式等,除此之外,这些布置方法也可以混合起来使用。其中,圆环式支撑用由于它的支撑受力比较科学,所以在挖土的时候,提高了很大的空间。逆作法施工工艺有逆作法和半逆作法,可以有效的节约施工所用的费用,也可使工程速度加快,并且能够较好保持周围环境的变形。普遍的适用于多层地下室地深基坑工程中。也在一些施工的地铁车站,车站广场人防工程有应用等等,在软土地更体现出它的优势,减少了桩柱中可能出现的状况。

2.2、混凝土桩基之所以发展的迅速,是因为它对土层没有要求,有较好的承载力,它对周围环境的没有太大的影响力等等。基于它的这些特点,所以发展比较迅速。在我国,以较好、普遍运用的灌注桩的直径已经到達了3米,它孔深度也已经扩展到104米。中国在灌注桩的施工研究中还有所突破,成功的研究出后压技术,并应用于施工中。就是在成桩后,用注浆管把水泥填充能够进去,这样一来,桩体积可以减少百分之四十,可节约很多成本。

3、建筑工程中的施工技术

在建筑工程中土方工程包括一切土的挖掘、填筑和运输等过程以及排水、降水、土壁支撑等准备工作和辅助工程。设计标高一般要求:大型工程项目通常都要确定场地设计平面,进行场地平整。场地平整就是将自然地面改造成人们所要求的平面。场地设计标高应满足规划、生产工艺及运输、排水及最高洪水水位等要求,并力求使场地内土方挖填平衡且土方量最小。设计标高确定方法:一般方法如场地比较平缓,对场地设计标高无特殊要求,可按照挖填土方量相等的原则确定场地设计标高。考虑土的最终可松性,需相应提高设计标高,以达到土方量的实际平衡;考虑工程余土或工程用土,相应提高或降低设计标高;根据经济比较结果,如采用场外取土或弃土的施工方案,则应考虑因此引起的土方量的变化,需将设计标高进行调整。场地设计平面的调整工作也是繁重的,如修改设计标高,则须重新计算土方工程量。

4、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的必要性

建筑工程施工技术是一个广义的概念,它不仅仅限于对施工技术方面进行控制欲管理,而是能够按照国家出台的有关方针及政策,利用系统科学的技术管理体系与方法,对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的人员组织、资源调配、质量管理、技术管理等涉及到人力、物力以及各种生产活动进行科学的管理。起到了对建筑工程施工的计划与决策、控制与调节的作用。促使建筑施工技术与生产工期、成本、质量、安全达到辩证统一的目的。所以可以讲实施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必要性总结为“三个有利于”。即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有利于充分发挥施工团队的工程特点与技术优势,选取较为适宜的施工方法,将科学技术真正地转化为生产力;有利于保证建筑工程质量,通过质量监管、材料选取、资料分析等管理手段达到最优的施工效果,提高施工质量;有利于施工资源配置优化。通过人员组织、资源调配、技术管理可以有效地提高施工效率、缩短工期、节能降耗。所以建筑工程施工技术管理是高质量、高效率的完成施工任务的重要保障以及必要条件。应当对其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以达到施工预期任务。

5、结束语

在建筑的工程建设中,我们据各工程施工技术特点进行秩序化、规范化、科学化的适应性施工管理,严把质量关、加强基础施工建设,因地制宜、安全规范,才能最终使建筑工程施工在复杂的体系结构中找出头绪、理清思路,依据用户的丰富需求开展人性化施工设计,并促进建筑各项工程建设水平的稳步提升,切实为延长建筑的使用寿命做出贡献。在新形势下,我们要坚持科技创新,实现更好的建筑技术开发,为我国的建筑事业做出应有的贡献,此外还有更加注重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低碳建筑。

参考文献

【1】刘军;对建筑施工常见技术的要点分析[J];现代装饰(理论);2012年06期

【2】徐伟.建筑工程中的智能建筑技术[J].职业技术,2009.

上一篇:校本研训工作实施方案下一篇:科学实验的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