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2024-09-24

小学生宪法观后感(10篇)

1.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一

12月4日,市教育局组织各中小学校开展了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宪法晨读”活动,让学生感受宪法的尊严,从而彰显宪法,弘扬宪法精神。

当天上午,江山五中将宪法教育融入到升旗仪式当中,仪式后校方为每位学子发放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红册子,学生们把宪法小册子紧贴前胸,举起拳头进行庄严的宪法宣誓活动。

当天,教育部在北京设立主会场,组织全国中小学生举行宪法晨读活动,贺村第一中学作为分会场,重点收看“学宪法、讲宪法”的直播视频,其他中小学校也同步观看了直播活动。视频中有四个《宪法》演讲,让学生印象非常深刻。

贺村第一中学学生戴佳茜:“我觉得作为一个在校的学生,我们更应该去尊重宪法,和学习宪法,还有学好国语。”

贺村第三小学的学生跟着直播视频进行宪法晨读、歌唱《宪法伴我们成长》歌曲,学生通过跟读唱,内化于心,外化于形,树立宪法法律意识,养成遵法守法习惯。

贺村第三小学学生徐金鹏说:“等我完全知道宪法后,我会向身边的邻居朋友和爸爸妈妈宣传宪法,让他们帮助我协助我,让那些原本不知道宪法的人去了解宪法。”

据了解,12月2日到8日是《宪法》宣传周,全市各中小学校利用升旗仪式、主题班会、社团活动、知识竟赛、法治辩论赛等多种渠道,开展丰富多彩的宪法系列主题教育,星期五还将开展全市中小学生演讲比赛。

市政府教育督导室专职副主任黄小利说:“我们通过这样的形式让活动更生动、更形象,增强影视感,让青少年感受宪法的尊严。”

2.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二

《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 其他一切的法律法规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可以说, 我国所有调整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的行为规范都不得与宪法相抵触。十八届四中全会以来, 中央越来越重视我国的法治建设, “宪法宣誓”、“12·4法制日”确定成“宪法日”等政策出台, 意味着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将从宪法开始;因此, 有必要对学生的宪法意识进行研究, 学生是即将步入社会的高知识层次的社会群体, 其宪法意识会形成一种特殊影响力, 影响到其身边的同事、亲友等人的宪法认识, 从而影响到全民宪法认识状态, 今儿对我国法治建设进程起到一定影响作用;假使能给学生塑造起正确的宪法意识, 对实现全面推进依法治国的总目标有着重要意义。因此, 我们很有必要对当代学生进行一次有关宪法意识的调查, 并分析当前学生宪法意识的成因, 探讨一下增强其宪法意识的一些思路, 用塑造学生正确宪法意识的手段来助推我国全面推进依法治总目标的实现。

二、对地方高校的高校学生宪法认识程度的调查结果及分析

(一) 其对《宪法》了解的程度、方式及其认识的调查与分析

根据我们前段时间对地方高校的高校学生问卷调查的统计结果来看: (1) 认为十分了解宪法的有77%属于文史专业、认为比较了解宪法的有61%属于理工专业、理工学生中认为不太了解宪法的占66%、认为不了解宪法的占68%;可以看出, 地方高校学生中大多数处与比较较了解宪法、不太了解宪法的层面, 呈“正态分布”, 反映的信息是十分了解宪法的学生匮乏, 在依法治国背景下, 学生的宪法了解程度亟待提升;文史学生比理工学生更了解我国的宪法, 从横向上来看, 学生对宪法了解程度的差异还是比较大的。 (2) 不论是文史类还是理工专业都有超过80%的学生是通过新闻或者教育来了解宪法, 而通过报刊或者其他方式的不超过20%;由此断定:1.地方高校学生主要通过被动方式来了解宪法, “中国式中学教育”本质上是属于一种被动式教育, 而本身通过新闻来了解宪法也是被动进行视觉吸收, 总体上对宪法的认识学习是缺乏主动性的[1];2.地方高校学生在了解方式上相对单一 (用其他方式了解宪法的仅占5%) , 由此说明对学生宪法意识培养机制是单一的。 (3) 理工学生50%认为教育最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 而有文史学生有53%认为新闻是最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的方式;由此表明:绝大多数认为教育、新闻是最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 在教育、新闻哪个更有利于增强宪法意识文史学生与理工的认识是不一样的, 恰好说明文、理学生不同生活、学习模式在接受宪法思想时会出现不同的“最优模式”。

(二) 其对宪政内涵及相关宪政理论认知程度的调查

从我们在汉中市的调查结果来看: (1) 文史学生中认为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一样重要的比例达到55%、理工46%, 文、理学生在公民权利比国家权力重要上所占比例分别为23%、34%。由此判定:大部分学生是认同“国家权力与公民权利一样重要”的结论, 而这些学生中文史学生对该观点认同度稍高于理工专业学生认同度, 表明我国法治教育是取得了一定成效的, 但这个层次远远不够, 我们理想中真正民主法治社会下一定是人民普遍认为公民权利比国家权力重要 (从专制到民主是国家权力萎缩、公民权利膨胀的过程, 法治化、民主化程度越高公民权利的地位越高, 公民普遍认为权利比权力重要则说明公民权利意识更强烈、民主化程度越高公民对宪政的理解越深刻。我国《宪法》第二条明确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一切权力属于人民”, 这就明确了权利比权力重要, 机关的权力是人民通过法律制度来赋予的) , 地方高校的学生还处于对宪政认识相对深刻的阶段 (国家权力比公民权利重要是一种不深刻的认识, 认为公民权利比国家权力重要是一种很深刻的认识, 而认为二者一样重要是一种相对深刻的认识) , 我们还需要进一步增强学生对宪政认识;另, 理工学生在“公民权利比国家权力更重要?”的问题的回答上“肯定率”要高于文史学生, 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我们中学到大学的教育中, 对文史专业学生的具有思想导向性的教育在宪法意识的养上具有一定失败性, 相对应的理工的一些教学模式下的宪政思维培养具有一定的可借鉴性。 (2) 就关于认为宪法信仰比宪法条文重要的数据来看, 理工学生的占其理工总数42%、文史占其总数38%。我认为宪法意识比宪法法典重要, 因为“法律必须被信仰”, 只有全民性质的宪法意识的提高才能强有力的推动宪政制度的完善, 而公民没有宪法意识或宪法意识不够强烈, 宪法条文本身发挥的作用就是苍白无力的;但是, 如果公民宪法意识浓厚、强烈, 那么不断蓄积起来的公民政治、社会力量会不断推动宪法条文的制定、完善, 推动宪政不断健全。因此, 我认为:宪法信仰比宪法条文重要, 且地方高校学生中大部分学生不能准确把握宪政的内涵、不能正确认识我国宪政进一步完善的制约因素, 也有相当多的学生能够准确认识其内涵, 我们需要进一步加强学生宪法知识教育以帮助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宪法观。 (3) 文、理学生都有60%左右的认为宪法最高。由此可知:大部分学生对宪法在我国法律体系中的重要作用是肯定的、对宪法在法律体系中的最高地位是认同的, 仍有三分之一左右的学生对宪法地位的认识是不准确的, 仍需进加强宪法地位在学生中的正确塑造。 (4) 认为人大及人大相关机构的权力最大的文史学生占比要远高于理工学生占比, 理工学生在“以国务院为首的行政系统的权力最大”的认同度上比文史学生要高出很多。这就说明:超过一半的学生对宪法内容有一定程度上的准确认识 (人大及人大相关机构是我国的权力机关, 其他国家机关的权力均有人大赋予或代人大来行使国家权力) , 但不能对宪法准确认识的学生也存在很大一部分;相对于理工科学生来说, 文史类学生更容易对我国的宪法宪法内容产生较为准确的认识, 这可能是文史专业与理工专业的教学内容不同所导致的;理工科学生比文史专业的更容易认为行政机关的权力比人大及其他国家机关的要大, 这一方面表明理工专业学生对宪法内容的认识不及文史专业学生认识的准确, 同时也恰好说明在我国各国家机关的运作模式、宣传机制下, 在外相上, 行政机关的权力相对于其他国家机关 (除人大及人大相关机构外) 的权力要显性一点, 往往给人以“政府权力大于法院、检查院的权力”的认知错觉, 而这种认知错觉也影响到了学生对宪法内容的认知程度, 产生了一定的认知偏差。

(三) 对我国《宪法》权威性的认识的调查

根据我们调查的基本情况来看: (1) 认为我国宪法很有权威的学生之中, 文史类的占其文史类学生总人数的52%、理工占其总人数的44%。由此可得:大部分学生都不认为我国的宪法很有权威性, 且不认为我国宪法很有权威性理工学生比文史学生的可能性要更大一点;有相当一部分学生是认为我国的宪法具有一定的权威性的;我们还需要进一步通过各种法方法来增强宪法权威, 以使得我们的学生 (将来可能成为优秀在社会上具有一定文化影响力的知识分子) 更加深刻认识宪法、尊重宪法、信仰宪法, 形成强烈的宪法意识。 (2) 文史学生比理工专业的更认同通过违宪审查来塑造宪法权威的办法, 而理工学生报文史学生要更加认同通过宪法普及教育来塑造宪法权威的办法。由此说明:希望通过学习西方民主国家的民主制度建设建立中国式的违宪审查机制来进一步塑造我国宪法权威的学生是最多的, 某种程度上我国实行违宪审查制度是得到很多社会力量支持的;理工学生比文史类更希望通过普及宪法教育来塑造宪法权威这反映了文史、理工所受教育内容的不同对他们形成不同的宪法权威意识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进行宪法宣传的方式 (譬如, 以12·4宪法日为契机来确定宪法日为法定节假日) 来提高宪法权威的办法不受大多数人的认同与支持。 (3) 认为5年内塑造起宪法权威的文史类与理工学生都不超过30%, 而认为我国在20年内也塑造不起宪法权威的文史类、理工学生也均不超过10%, 认为我国可以在5到10年内塑造其宪法权威的文史类、理工学生均在40%到50%之间。

三、增强地方高校学生宪法意识所面临的问题与解决思路

(一) 制约宪法认知状况不够深入的主要问题与深化其认知的思路

在宪法认知的程度上, 认为自己十分了解宪法的文史是理工的三倍多;这说明, 在高中阶段文理分科后及大学不同的教学内容对学生宪法认知有着重要的影响, 文史学生因通过高中阶段历史、政治以及大学理工专业学生没有开设的课程而比理工学生的宪法认识深刻;因此, 我们要全面提高学生宪法认识必须解决这个“短板问题”, 培养理工学生宪法认识, 可以在大学的公共课 (譬如, 形势与政策等公共课程) 之中增加有关宪法知识, 或者可以针对理工科学生开设宪法课程。针对学生普遍对宪法缺乏主动性及认识方式单一的问题, 我认为主要原因在于:1.宪法内容、理论缺乏对学生的吸引力, 是其对公民缺乏“利用价值”所致;2.现有宪法意识培养机制过于单一, 使学生培养宪法意识的方式和途径有限。这就要求通过加快宪法司法化进程等途径增强宪法对学生所遇到的生活、学习问题的规范, 增强对其的实用价值, 也要提供多元化的公民参与实施宪法的活动提高宪法“亲民性”;同时也需要我们构建多元的宪法意识培养机制, 通过通村说法、宪法教育等多种形式进行多主体、多层次的培养, 营造良好的宪法意识培养氛围[2]。另外, 学生的宪法意识形成是从中小学就开始的, 因此其宪法认识程度在很大程度上会受到这些时间内形成的宪法意识的影响;所以, 我们就必须用全局的眼光、发展的眼光、联系的眼光来看问题, 重视中小学生宪法意识与学生宪法意识的联系性, 在全局上通过加强对中小学的宪法意识培养来提高中小学生和学生的宪法意识[1];不论是解决学生培养宪法意识单一性的问题, 还是解决学生宪法意识程度不够的问题, 都必须要着重考虑改善中小学生的宪法意识基本状况的问题, 而在这之中最主要就是如何转变中小学宪法意识培养模式, 如何从“被动”培养到“主动”学习发展的问题, 这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进一步增强或深化我国全民宪法意识的一种思路。

(二) 目前教育模式对宪法意识培养的消极影响及应对思路

通过调查结果及分析, 在这方面基本得到了四个这样的结论:1.近些年来法治教育是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但还要进一步加强法治教育, 提高学生的民主权利意识, 巩固地方高校学生民主权利意识、增强民主权利意识、加深宪法认识;2.在有关宪法的一些特殊问题的认识上, 理工学生比文史的要相对准确, 某种程度上地方高校文史类学生所接受的宪法意识培养教育是失败性的, 而这个问题似乎可以在学习理工这方面教育的良好经验学习的基础上得以解决;3.地方高校学生在宪法信仰上普遍表现为没有形成宪法信仰, 因而需要树立其宪法信仰;4.外相上行政权力大于司法权力的情况直接或间接使得地方高校学生在树立正确宪法意识的时候产生了错误偏差。由此, 针对第一个结论所体现的问题, 必须总结地方高校面向学生的尤其是中小学法治教育的实践经验, 将能够带来好成果的好经验积淀下来, 又要及时纠正或者摈弃不能够产生实际效果的做法;针对第二个结论, 必须要纠正各地、各类中学文在高中阶段划分文、理后文科类高中生在上课时对宪法意识的错误导向, 以及大学进校后尤其是大一、大二对文史专业学生宪法意识的错误导向, 另外必须要研究理工专业的宪法意识教育模式, 弄清楚到底是因为文史专业与理工专业学习科目的不同导致的这种结果, 还是二者不同的学习思维模式导致的这种不合“常态”的结果的发生, 只有这样才能树立处理条正确的解决这个问题基本情况的思路;针对第三个结论所体现的问题, 我认为每个人是否信仰某件事物是由其所处的生存、生活环境所决定的, 毕竟每个人都有跟从大多数人观点的一项或者说是冲动, 况且每个人的思维与意识的养成在某种程度上基本取决于其经历, 而起经历又由其所处的大的生存、生活环境所决定, 因此我们要在地方高校的学生之中, 树立起普遍的宪法信仰, 就必须要营造好地方高校甚至可以说是地方高校学生的主要密切联系连片区域整体的良好的宪法意识培养环境, 以此作为培养地方高校学生的普遍信仰的基础[3];针对第四个结论所体现的问题, 我们首先需要在改变所谓“外相”上的基本情况, 这就需要检法系统自身做好社会宣传, 要营造出自己本身实力过硬, 肯为老百姓解决问题、能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真正为老百姓解决问题的形象, 同时应当跟行政系统保持更远的距离, 避免现在检法系统自身与行政机关“暧昧”关系的基本情况;整体上, 我们还需要统筹在这方面的法治教育活动, 形成统一筹划、整体协调、分门专业化的宪法意识培养机制, 确定统一的目标即增强地方高校学生甚至是全是学生、其他公民的宪法意识, 社会教育、家庭教育、教育相互协调, 法治宣传专业化、法治教育专门化等。

(三) 我国宪法实施情况对学生宪法意识的影响及其解决思路

通过调查结果及分析, 可以得到了这么几个结论:1.外相上, 国家权力机关政治作用小于行政系统的作用, 行政系统与司法系统的权利外相上相比前者小于后两者, 在各种程度上阻碍了地方高校学生对宪法的正确认识、正确宪法意识的塑造;2.地方高校的大多数学生希望通过在我国建立起违宪审查机制来增强我国宪法的权威性,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说学生对西方社会的违宪审查制度对宪政的作用产生了一定的“迷信”;3.大多数学生对我国树立宪法权威在短期内是相对乐观的, 这从侧面反映出地方高校学生普遍对我国现在进行的司法体制改革及相关政治改革是相对乐观的。针对第一个结论, 我认为应该进一步将“内相”制度外相化, 让人民代表大会等长期以来人们认为一般人遥不可及的走进人民生活, 同时在实际生活中更加发挥司法系统的社会功能, 尤其是在行政系统、司法系统间的权力制约与平衡上更加突显司法权对行政权的制约作用, 另外要加强《宪法》实施活动的社会宣传, 比如, 将人民代表大会会议及其常务委员会会议的进行情况 (例如, 各地方人大对其地方政府、法院、检察院主要负责人的任免) 对外进行一定的透明化操作, 与增强人们对宪法的实质认识、实践认识, 而非目前的仅仅停留在理论层面的认识;并且还要加强对司法系统本身及其工作的宣传, 起码, 法院、检察院的工作单位要修的跟政府一样甚至比政府修的还要气派, 要让公众感知到国家对司法工作是全力支持的、对司法权力对行政权利的约束是绝对承认的, 这样人们对法律就更加尊重与敬畏, 因为人是有弱点的, 其中一个弱点就是“以貌取人”, 如果在办公场所上司法机关没有行政机关的气派那么给公众的第一性的直观的认识就是司法机关没有行政机关地位高, 就很容易形成对我国宪法内容的错误认识, 当然了人大等国家权力机关就更应当在外在上比这些机关更气派, 这本身就是一种宣传, 一种对宪法的宣传;通过这样的手段我们就更容易营造良好的培养学生宪法意识的社会大环境, 以此来不断增强地方高校学生的宪法意识, 达到这样一个目的。针对第二个结论所体现的具体问题, 我们就需要进一步认识、归纳我国现行宪政制度的优越性以及我国现行宪政制度对我国基本国情的适应性, 并将总结出来的成熟的知识用平民化的方式传播下去, 终极目标可以设定成全社会普遍认同我国现行的宪政制度是最适合我国国情的、最优越的宪政制度, 而真正把这些知识转化成精神力量, 这有利于我国深化政治体制改革, 有利于推进我国实现依法治国、依宪治国的进程, 有利于梳理我国宪法权威甚至整个宪法信仰的培养, 实现地方高校学生宪法意识的增强[4]。针对第三个结论所突显的具体问题, 我们要坚定我们的宪政完善步伐, 可能学生对我国宪法权威培养所需时间的期望值太高, 但这恰恰也说明了地方高校学生甚至是全国范围内的学生对我国塑造宪法权威、推进依宪治国的支持, 我们国家应当利用好这个有利条件尽快塑造起宪法权威, 否则国家的动作太慢、宪法权威的塑造时间太长便影响甚至可以说是阻碍了地方高校学生对宪法意识的深化。整体上, 我们要做的就是营造宪法培养氛围, 加强我国宪法实施工作、司法工作的宣传, 通过文化传媒等方式告诉全国民众我国的宪法并不是一纸空文而是真正规范了我们国家政治生活了的、宪法不是与我们普通大众无关的, 而是时时刻刻都影响了我们的实际生活了的, 这一切都需要我们队宪法及宪法实施的情况进行多元化的、有实际效果的宣传才可以真正做得到, 当然了我们做这些宣传的目的第一性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宪法意识[5]。

四、结语

通过对地方高校学生对宪法基本内容的了解情况、了解方式及宪政理论、宪法权威、宪法信仰等方面的调查和分析, 总结了增强地方高校学生宪法意识的思路, 而思路主要是在宏观上营造培养宪法意识的环境、增强宪法实施及法活动的宣传通过树立法律权威而树立宪法权威, 通过树立宪法权威塑造宪法信仰, 巩固宪法意识[6]。这在与其具有相似情况的是基本适用的, 但在适用时应根据当地情况和特色采取差别吸收的办法;当然所有高校也可以对其进行相应的吸收, 毕竟提高学生宪法意识是一盘大棋, 需要各方面协调配合, 比如, 需要国家机关的支持、教育部门的配合、家庭环境的导向。如果地方高校学生宪法意识普遍提高, 那么学生毕业之后工作的地区也会受其影响, 当然这些学生在大学之前的主要活动区域又会对其宪法意识的提高有着各种影响。因此, 我提出的思路是适用于全国范围内的高校学生宪法意识培养的, 也是极需被其采纳的, 因为其他高校的做法直接或者间接影响着地方高校学生宪法意识的增强效果。

摘要:宪法是公民权利的保障书, 宪政制度是我国保障人民权利的基础后盾, 而宪法意识尤其是学生的宪法意识对我国宪法的实施、宪政的完善起着相当重要的作用。我们根据我们的基本条件对地方高校学生的宪法意识情况进行了一定的调查与分析, 并通过这些关于学生宪法认识、宪政理论的认识、宪法权威的认识、宪法内容的了解程度的分析结果进行讨论、研究, 并试着从中梳理出一些思路为增强地方高校学生的宪法意识提供可参考方法, 并在结语部分提出增强其实用性的看法。

关键词:地方高校,学生,宪法意识,宪法认识

参考文献

[1]许冰融.我国公民宪法意识的教育[M].北京:北京市人民日报社, 2015:148-140.

[2]曾晓欣.我国宪法司法化之路探讨[M].南宁:广西省广西日报社, 2013:12-13.

[3]冯俊新.向宪法宣誓是依宪治国的重要举措[J].河北省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2015:64-65.

[4]张晓琴.依法治国与宪法司法化[J].西北第二民族学院学报, 2003:91-95.

[5]莫于川.从认识宪法、尊重宪法到依宪治国、法治中国——现行宪法31年变迁、31条修正案是我国改革发展的一个缩影[J].河北省河北法学, 2014:2-15.

3.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三

2015年12月4日上午,教育部在教育部青少年法治教育实践基地设立主会场开展全国中小学宪法晨读活动,在云南省教育厅、云南省司法厅主办,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承办的云南分会场,同步举行了宪法晨读活动,活动内容包括升国旗唱国歌、部长领读宪法、教师讲宪法等。

省教育厅副厅长宋光兴、省司法厅副厅长吴俊明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出席本次活动,并与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校领导及师生代表等近300人一起晨读宪法。

宋光兴肯定了云南师范大学实验中学在推进依法治校和运用法治思维及法治方式谋划学校改革发展中付出的努力和取得的成果。他在讲话中强调,本次活动的目的是弘扬宪法精神,树立宪法权威,强化法治意识,为全面开展法治宣传教育,全面推进依法治校、依法治教营造良好的法治氛围。全省中小学校要以此为契机,全面深化对依法治校工作重要性的认识,通过举办特别升国旗仪式、宪法晨读活动、法治知识讲座,组织师生参加法律知识竞赛等,创新方式方法,全面加强师生法治教育,争当全省依法治校的排头兵。勉励教师自觉学习法律知识,提升法治素养,将其渗透和运用到各学科教学之中,做遵纪守法的模范,自觉维护学校良好法治环境,为建设和谐校园、法治校园担负起责任与使命。鼓励同学们认真学法、守法、用法,学会用法律法规规范自己的言行,武装自己、保护自己,让法治的火种点燃成长的信念,争当社会主义法治国家的合格公民。

4.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四

别看只是一场小小的讲座,但在我心目中,其分量超过了我在大学里的各种授课、沙龙和演讲。既然责任重大,我丝毫不敢懈怠误人,只能怀着谨慎敬畏虔诚之心。为此我反复调整和演练,做了充分的准备。然而,我之所以愿意和敢于承担这件事情,是因为我看到其中的意义和价值。我相信,这是一次非常难得、弥足珍贵的公民教育和自我教育的机会。我们是要考虑小学生对于宪法知识的接受力,但我认为我们也没有必要低估小学生的理解力。事实上,我给这群五年级学生讲的许多内容,在平日与自己三年级的儿子交流时,也多有提及。

我之所以有上述体认,还源于我对于中国公民启蒙教育状况的忧虑。在准备这场讲座时,我曾参考过三本书:一是《美国公民读本》;二是《美国公民与宪法》;三是《比较公民教育》。我阅读这些读物的最大感受是,在许多国家,所谓的宪法知识、法治理念、公民精神等等,从来就不是什么高深的学问,而不过是从幼儿园、小学起就在不断注重培育的基本“常识”。只有通过一种启发的、商讨的,而不是灌输的、洗脑的教育,独立而健全的人格才可能真正成长起来。

所以,宪法知识很重要,更重要的则是学习的方式。就像我在讲座中反复强调的自由的意义一样,我们能为孩子们提供的并非自上而下的指令,而是选择和判断的机会、认识社会和自我的机会。正是基于这样的想法,尽管我准备了上万字的稿子,但在开始演讲时,我便完全脱稿,以平等的拉家常的形式,从小学二年级的一篇课文《我选我》切入主题。我试图通过对这篇简短小文的解读,让学生一道思考权利的重要性、公共意识的重要性,以及在规则之下实现自由和责任的重要性。我告诉学生,这个故事本身包含了深刻的宪法原理:那就是如何以民主的方式获得权力;如何以法治的方式行使公权;如何以尊重的方式捍卫人权。

在演讲的过程中,我不断穿插讲述各种有趣的统计数据(比如各国宪法序言的字数)、各种耳熟能详的宪法案例(比如动车事件、孙志刚事件),以及各种通俗简明的法谚(比如“风能进,雨能进,国王不能进”)。既寓教于乐,又能给孩子们留下严肃思考的余地。整体上看,我比较清晰地为学生介绍了三个方面的内容:一是宪法的基本框架和根本地位;二是如何改变宪法的“睡美人”状况,使之真正实施和管用;三是共同努力培育宪政文化的重要性,因为它有助于使社会政治问题转化为法律问题解决,有助于形成自信、宽容、理性、进取的和谐氛围。总之,整个演讲的核心主题就是:“民无权利则不立,国无宪政则不兴”;法治并不意味着压制,而是意味着解放。

由于是第一次面对小学生讲述如此重要的宪法问题,我感到很紧张,所以难免有各种问题和不足。但我很欣慰,也很感动,甚至有些歉疚。欣慰的是,这场讲座取得了很好的效果,我相信它给在场的学生、老师和我自己带来的收获和促进,都是实实在在的;感动并且歉疚的是,原计划讲座在教室里进行,但由于学生较多,学校没有更大的会议室,所以只能站在操场上进行。我在讲座中也真诚地向孩子们抱歉说,尽管条件有限,但让大家站着听我讲,并不人道,好在我们都是平等地站着的,而不是像李阳一样,让学生集体向他下跪拜师。我没那么疯狂,但我可以保证,我们都是站立起来的人。

5.学宪法讲宪法活动观后心得体会 篇五

比赛一共有六支队伍,天津队、辽宁队、重庆队、海南队、河北队和山东队。比赛一共分三个阶段,正式比赛前抽签,我最喜欢的我们的天津队抽到了第一号,他们可以选择对手。

第一关:“我想说”天津队选择了对手辽宁队。天津队演讲的题目是《宪法的道路》,演讲的姐姐讲得很好,我记住了她说的一句话:“宪法是一条路,在这条路上,人们可以不受委屈,好好地生活。”我觉得这句话很有道理,它的意思应该是我们每个人都应该遵守法律,法律同时也可以保护我们不受侵害。最后天津对得到了203分的高分。辽宁队演讲得《当8岁遇上18岁》得到了127票。随后出场的是重庆队和海南队分别得到了199票和175票,河北队和山东队分别得到了88票和106票,最后一轮河北队和山东队被淘汰,我们的天津队和另外三支队伍进入了第二关。

第二关:“我知道”。天津队与辽宁队竞争的很激烈,但是天津队在最后关头战胜了辽宁进入了决赛。而海南队战胜了重庆队也进入了决赛。第三关:“我不服”。天津队和海南队就宪法是否跟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展开了激烈的辩论,最后还是天津队水平更高,夺得了本次“学宪法讲宪法”比赛的冠军。

6.国家宪法日座谈会观后感 篇六

一是学校利用周一升国旗仪式,由学校政教处负责人进行以“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为主题的国旗下讲话,旨在引领广大师生懂得学法、知法、守法、用法的重要性和必要性,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懂得爱国守法。

二是学校团委联合政教处,组织开展“国家宪法日”主题班会,或以班级为单位集体朗读宪法序言及正文中的部分章节;朗读结束后,全体学生进行宪法宣誓增强宪法意识,弘扬宪法精神,争做爱国守法的合格公民。

7.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七

一、“基本权利”、“人权”以及“宪法权力”辨析

从基本概念来看, “基本权利”与“人权”的关系极为微妙, 甚至可以说, “基本权利”是在人权基础上所衍生出来的“人权”的另一种指向, 它将“人权”具象化了, 通常情况下, 我们在宪法中所涉及的“基本权利”, 其内涵即指“人权”。“人权”指的是人要求维护或者有时候要求阐明的那些应该在法律上受到承认以及保护的权力, 进而使得每个人在其个性、精神追求以及道德信仰等其它方面的独立获得最充分、最自由的发展[1]。

(一) 公民的“基本权利”、“人权”与“宪法权利”的内涵及其关联

从现实的角度来分析, 如果说“人权”是一种人类与生俱来的产物, 那么, 保障“人权”就显得是笼罩在宪法之下的一种庇护, 这就不符合理想主义的自然法意义上的实践体现。但无可厚非, 当现代社会越来越趋近文明理性的社会环境时, 尊重以及保障“人权”是整个时代影响下人们思想深处价值观的反射。相对而言, “宪法权利”则是从宪法的角度所定义的公民权利, 它与“人权”有着本质上的不同, 简单来说, “宪法权利”中的条文规定仅仅代表人的“基本权利”当中能够被提炼出来的框架, 当然, “宪法权利”也是公民“基本权利”当中最重要的权利内容, 主要是为了界定公民所应该享有的权利内容。

(二) 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问题实质上是“基本权利”本身的重新归属问题

在时代的发展变革中, 我们可以清晰的看到社会体制所呈现出来的每一处细微变化, 因为这些变化终将给我们的生活带来实质性的影响。经济与社会发展带领我们重新认识到了社会关系和制度对于一个国家、一个时代发展的重要性, 尤其是法律机制的构成, 关系到社会中每一个人的利益。事实上, “基本权利”是“人权”的本源, 换句话而言, 如若无“基本权利”便无“人权”。从本质上来看, “基本权利”与“人权”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联。

二、透过宪法的“迁徙自由”了解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

现阶段, 在我国社会体制的变化过程当中可以明显看到, 国家法律对广大弱势群体的保护力度逐渐增强, 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较以往有所提高, 国家的法律环境将呈现良性的发展态势[2]。从整体来看, 国内市场经济格局的形成, 不仅需要我国社会各环节、各产业链条的共同维护, 而且需要一个健全的法制环境来支撑。透过宪法的“迁徙自由”了解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有一定的理论基础可以遵循。

(一) 关于“迁徙自由”权利性质的辨析

若要想更加深入地研究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 就要从“权利”归属问题来着手, 因其与“权利”本身并未有太大的干系, 而主要在于将“权利”剥离政治化干扰。就以“迁徙自由”为例来看, 改革开放以来, 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的逐步建立, 以限制人口流动为主要目的的户籍制度, 在经济社会快速发展进程中受到冲击, 社会层面之上的户籍制度改革的呼声越来越高[3]。但尽管如此, 从宪法的角度来规制“迁徙自由”并未出现, 人们也都适应当时并不健全的法制环境。在人们的观念中, 法律制度在执行起来是极为严谨的, 而且从社会稳定和谐的角度来看, 法律制度的存在必然是一种人人都要遵守的硬性规范, 绝大多数的社会活动都受制于国家法律之下。市场经济客观上形成的劳动力自由流动, 与外来人口流入城镇后无法与当地居民享受平等待遇, 形成了强烈的矛盾和冲突[2]。从本质上来看, 我国宪法所追求的实质公平的内涵是有一定的前提条件的, 只有满足了这些基础条件, 才能将法律实质正义的价值激发出来, 进而才可能实现社会的公平性。例如:人们的“基本权利”———“生存”、“平等”、“自由”的权利。在这些基本权利受到维护的基础上, 社会经济领域中的所谓“公平”才可能成立。因此, “迁徙自由”被纳入到公民的“基本权利”之中[4]。透过“迁徙自由”的内容来看, “基本权利”、“人权”以及“宪法权利”三者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脱离任何一个概念都是不现实的, 正因为由于三者的内涵有所差异, 所以就有了从人权跨度到宪法权力这一说法的产生, 以及针对从宪法的视角来看权利性质确定等相关内容的研究。实际上, 即便我国通过特殊手段来限制“迁徙自由”, 也无法阻挡宪法本身的权威性, 以及对“迁徙自由”这项公民“基本权利”的确认, 因限制的条件是既定的, 这些所谓的限制条件与国家“公共利益”、“公共秩序”、“国家安全”等内容有关, 这是无法逾越的界限。

(二) 探究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

透过宪法的迁徙自由来看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较为合理, 因其是最能够说明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的实际案例。从某种意义上讲, 长期以来, 无论国内、国外, 如若打着“宪法可以禁止某种权利”的旗号来“治国”都是行不通的, 如若暂时出现了社会法制混乱, 那也是由于极端政治化言论的干扰所导致的, 并未构成实质性的法律规制。从我国宪法体系变革的过程来看, 有关“迁徙自由”等宪法内容的修正可谓是“一波三折”, 由此, 可以看到人们对宪法体制内容的争议确实存在着[5]。我国宪法体系中所规制的“基本权利”与“人权”间关系较为复杂多变, 如若单纯地从国家刑事诉讼的角度来分析, 国家法律主体对于社会公共“权利”的责任较重, 它需要在特定的时刻能够对社会公众负起责任来, 为其提供公平、细化的法律法规标准, 以便于经济各方能够遵照执行[6]。实际上, 要想从根本上厘清“国家宪法”与“国家政治”之间的关联, 显然需要将“迁徙自由”等其它同质权利内容剥离宪法规制以外, 将其归并到其它基本的法律体系当中, 从而保障公民的“基本权利”, 如此看来, “迁徙自由”等同质公民基本权利内容的属性就不言而喻了。

三、结语

总而言之, 鉴于“基本权利”、“人权”以及“宪法权利”三者间的同系不同质, 进而才有了关于“迁徙自由”等法律规制内容的分歧。从我国的法律环境来看, 当下已有越来越多的民间事、民商事惯例被纳入实体立法中, 与此同时, 我国宪法内容也日趋完善, “迁徙自由”等公民的“基本权利”也找到了最合适的权属位置。由此看来, 我国诉讼法研究的内容实质上更侧重于引入西方宪法规制的理念, 将西方发达国家的法律主体内容中的精髓与我国现阶段法律主体进行互相融合, 借鉴先进经验并发挥其在我国宪法体系构建当中的实际能效, 进而将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厘清。

参考文献

[1]刘涵.宪法取消的权利性质分析——以迁徙自由为例[J].中共青岛市委党校.青岛行政学院学报, 2014, 03 (03) :103-104.

[2]朱全宝, 吴传毅.城镇化视域下的迁徙自由权检视——基于农民主体的分析[J].理论与改革, 2013, 06 (06) :159-160.

[3]秦强.立法机关的人权立法义务研究——以人权条款入宪为背景[J].北方法学, 2012, 05 (05) :49-51.

[4]常安.改革、修宪与宪法理论论争——现行宪法颁布30周年之际的一个学术史回溯[J].法律科学 (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 2012, 06 (06) :59-61.

[5]涂四益.五四宪法之公民权利义务规范的特点——兼论与苏联1936年相关宪法规范的区别[J].法学评论, 2011, 04 (04) :18-20.

8.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八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心得1

我们是二十一世纪的少年,是祖国未来的期望。国家十分关注我们的成长。这些年,党一向在加强对我们的法制教育。在法制的蓝天下我们从一群羽毛未丰满的小鸟,逐渐转换成一群正准备腾飞的雄鹰。

法律和我们息息相关,青少年的法律素质如何,关系到我国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制国家的进程。所以,我们务必要知法守法,做任何事都要与法律同行。法律,要靠我们大家自觉遵守。遵纪守法,我们要从小做起,从小事做起。例如,发生在我们身边的事:有的同学因发生了纠纷,而引起了打架斗殴,有意伤害他人,这明显是不对的,这样一来,不仅仅会受伤,受教师父母的批评,还要受到法律的惩罚。以上的例子,足以看出那些人的道德观念是多么落后。党中央就此采取了相应措施。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治安管理处罚条理》第二十二条第一项:“殴打他人,造成轻微伤害的,尚不够刑事处罚的,处十五日以下拘留,二百元以下的罚款或警告。

《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二百三十四条:“故意伤害他人身体的,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这小小的事例告许我们一:要讲礼貌,懂礼貌,团结同学。二:同学之间有矛盾要找教师或家长解决,不能互相动手打人,不能欺负小同学。

我是一位遵纪守法的学生。其中离不开家长和学校的教导。学校经常开展法制教育课。我从中学会了不少,明白什么是法律,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学会了如何守法,如何应对周围的事物……教师也经常提醒我们,要我们时刻遵守学校、社会制度。在家,只要我一犯错,父母就会立刻指出来,教育我们怎样才是正确的,下次如何避免……在这种环境下,我渐渐地懂事了许多,时刻铭记教师家长的话,用法律来约束自我,使自我避免犯错误。

正确做到与法律同行,透过有针对性地对青少年进行法制宣传教育,有利于不断提高广大青少年的法律意识和法律素质,帮忙青少年学法、懂法、守法和用法,预防和减少青少年违法犯罪,促进青少年健康成长。人生在世,法律二字。人人学法,家庭幸福,社会安定,国家的发展日益前进,朋友们你们是否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请你意识到它的重要性吧!因为仅有你意识到了,你才能理解教师们“苦口婆心”地讲法律的原因,法律要行动来奠基,教育来浇灌,自觉来支持。让我们在法律的蓝天下健康成长,成为二十一世纪的栋梁之材。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心得2

今天,实中举行了法制教育报告会.那些犯罪人员有的是交友不慎,有的是父母溺爱,有的是家庭贫困,一切种种原因,使他们从一般违法走上了违法犯罪道路。在社会上的危害,使青少年受影响,遭受诱惑,走上深渊。有的是不良交往,使他们结伙斗殴,偷窃抢劫。从这里看出,我们周围的环境并不是太好,一些人中也有好友也有坏友,这就要求我们在生活、学习和工作中保持一种清醒头脑,择其善者而从之,其不善者而改之,使自己在社会生活交往中不断完善;好朋友又是我们一生的财富,有利于我们的学习与生活,这要求我们在生活中要学会交往,交益友,择好友;近朱者赤,近墨者黑,交坏友,对我们多么无益。这就要求我们提高识别和理解能力,拥有一双火眼金睛识天下,使我们不会被华丽的外表所迷惑。同时注意良好习惯的培养,不要以自我为中心,这样一旦形成孤傲性格对自己危害甚大。我们要努力学习法律意识,掌握法律法规,明辨是非善恶美丑,提高自我保护能力,坚定守法,坚决抵制诱惑,以免涉入非法行列。此外,我们要认真履行公民之义务,遵纪守法,同时要勇于同不法行为作斗争。

人生的关键,在于把握自由人生,走好自己的人生之路,作为学生,我们首先要做的就是努力学习,再创佳绩,精心规划好我们的人生!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心得3

近年来,中小学生的犯罪率越来越多,法制教育课只有教会中小学生如何学法、用法、从而守法,只有法制教育课成为中小学生的一门基础学科,我想这样中小学生的犯罪率就大大的降低,下面我谈一下几点想法:

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规模初中培育规模优势的有力“法宝”。

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现代化教育思想的具体化和形象化,是确保规模初中“大而壮、壮而优”的有力法宝。如果弱化或淡化了这一点,规模初中很有可能步入“胖而不壮”的尴尬境地,甚至成为“泥足”学校。众多的事实证明,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在培育规模优势,实现规模效益方面发挥了并发挥着基础性,前瞻性和伸延性作用,表现为:

第一、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是“以人为本”的战略思想的成功体现,是培育青少年健康成长和未来发展的积极举措,更是党的教育方针在学校教育中主生的真切效应;

第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进一步落实教师职业道德规范,增强教师“敬业爱岗、依法执教”的责任感和使命感,激发教师培育自身人格魅力的内驱力,有利于学校将全心全意依靠教职工办学的思想落实在实处;

第三、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有利于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促进学生的道德内化,增强学生学会做人、学会求知、学会生存、学会交际的自主性和积极性;

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应成为规模初中追求自主发展,自主完善和自我超越的持续行为。首先是要重视抓宣传阵地建设,运用文化刊物、黑板报,发挥社会团体的纽带作用,密切与新闻媒体的联系等等,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拥有良好的舆论氛围。其次要重视抓理论阵地建设,坚定不移地用党的教育理论、政策法规、科学思想武装师生的头脑,同时坚持学习、培训和研讨一齐抓,做到常学常思,常思常进。再次是要重视文化阵地建设,把优化校园环境,开展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活动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把健全制度、规范管理和青少年法制教育紧密结合起来。再者要重视抓基地建设,如办好青少年法制学校、家长学校、少年团校,拓宽社会实践领域,努力使青少年法制教育拥有良好的内外环境。一切精神文化都离不开物质载体。如何使青少年法制教育落实在实处,而且转化为青少年学生追求自主发展、和谐发展的自主行为。

另外,青少年法制教育还需要跟一些专题教育----国防教育、心理健康教育、理想教育、安全教育、环境教育等有机结合起来,达到“侧翼衬扶,壮实主干”的教育境界。建立和完善科学的评估机制是开展青少年法制教育的保障。

要集聚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成功动力,增强法制教育的能见度,更需要一套导向、激励、监督和考核互为协调的评价机制,以客观公正地评价法制教育的效益。

1、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对教师的评价要有明确的指导思想。

要充分发扬民主。评价方案的制定,需要广泛地征求大家的意见。这种征求意见的广泛性不仅包括询行家或专家的意见,征询评价对象的意见,而且包括要征求学生家长的意见等,使评价方案在一开始制定上,就尽可能地建立在比较客观公正,比较切合实际的基础上。要实事求是。首先不能感情用事,不能凭感觉印象,要充分肯定被评价者的优点和成绩,实事求是地指出其缺点和不足。其次,实事求是的评价应当是全面评价,诸如对法律课教师的评价应从教育思想、业务水平、教学态度、教学方法和教学效果着眼,同时也可推行学生民主评议教师制。只有坚持全面评价,才能体现教育目的对教育质量的全面要求,才能更好地防止以偏概全的片面性与不科学性,最大限度地调动教师的积极性。

要评出方向。要在“三个面向”的方针指引下,从有利于推动教育改革和发展的角度出发,使国家参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要求在评价准则中得到有机体现,以优化工作质量,促进教师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和信心,将个人价值和社会价值融为一体。

三、青少年法制教育中对教师的评价要突出三个性

第一、发展性。学校领导要注重教师的个人价值、论理价值和专业价值,进一步落实评价者和评价对象共同承担实现发展目标的职责,让教师充分了解学校对他们的期望,促进教师心态和学校氛围的融合,促进教师受益和学校受益的理想化。

第二、科学性。学校在确定各项指标的评价标准时,既要考虑到指标本身的科学内涵,又要考虑到切合实际;既要注意方便实用,又要力求具体明确。另外,要注重评价手段的科学性,应坚持与质相统一的原则,经常性考查和阶段性总评相结合的原则,自我评价和他人评价相结合的原则。

第三、积极性。学校领导要引导教师讨论并制定“评价方案”,在讨论和制定的过程中,必须体现群体智慧和岗位特色。教育和考核相结合。评价内容的实,如果只反映在纸上,没有反映在教师的岗位和行为上,那么这样的评价是虚的。要鼓励冒尖,在分配机制上向有科研行为、科研成果和出色成绩的教师倾斜。通过各种形式,引导教师积极参与评价。

中小学生法制教育是一项艰巨而光荣的工程。规模初中要在素质教育天地里营造强势,迈出坚实的步伐,应当牢固树立教育大环境思想,正确处理好教育为经济建设发展服务的关系,要把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作为提高学校整体素质的可持续发展战略,融入学校的办学思路,敢出新招,干出经验,积极发挥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桥梁和纽带作用,出好人才,亮出品牌,形成特色,鞠躬自己走上一条持续,健康的发展之路。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心得4

谈到法律,总会给人以神秘、威严、崇高的感觉。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一样,都在规范着人们的行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作为当代小学生,我们有幸生活在中国改革开放的年代。亲眼目睹了改革开放20多年来中国法制进程的突飞猛进,“依法治国”被写进宪法,多么令人振奋!然而我们就应思考的是:在我们的成长道路上如何与法同行有人可能会说:你多虑了,我们还是未成年人,只要不杀人不放火,法律就约束不到我们。我说:不!法律离我们很近。那些轻视法律作用的人,我想是没有真正意识到法律的重要性。有一句人所共知的法律格言:“正义不仅仅应得到实现,并且要以人们看得见的方式加以实现。”

有统计证明,每5分钟,就有一场抢劫上演。而在我国学生群体中也存在着一些触犯刑法的不良现象。如:强要同学钱财,参与抢劫,更有甚者结帮犯罪。据报道:今年4月30日,海南省万宁市17岁学生温某,因持塑料枪打劫被判有期徒刑5年。近年来,青少年结帮犯罪现象也呈上升势头,加入黑帮犯罪的一般是18岁以下的在校学生

如果你认为“此刻违反一下学校纪律没什么大不了,只要我以后不违法就行”,那就请你赶快打消这种念头吧!“勿以善小而不为,勿以恶小而为之”,此刻小小的放松很可能在将来会酿成一次大的失足,何苦要等到法律制裁的时候才悔恨呢所以我们此刻仅有从一名合格的中学生做起,将来当我们走出学校,融入社会这个大群众后,才能真正成为一名知法、懂法、守法的好公民。

总之,法律在我们的一生中是维护自我权利的武器,同时又是规范自我行为的社会准则。因为权利在规则中行使,义务在规则中履行,自由在规则中拥有。同学们,从这天起,从这一刻,让我们一齐踏上与法同行的道路吧!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观后感心得5

很久很久以前,听到一个关于少年犯的故事,十分悲惨。曾以为那只是故事,离我很远很远。今日,在校领导的组织安排下,我们全校师生观看了法制教育片,才明白,故事里的事,离我们很近很近……

法律,离我们并不遥远!它不是一个抽象的名词,不是一个漂渺的概念。它如此真实,无处不在,触手可及!财产纠纷,故意伤害,过失杀人,侵权,遭遇假货维权……

法制教育片里的少年,也曾是祖国的花朵,也将是祖国未来的栋梁。然而,有些花儿枯了,有些栋梁朽了。为什么,为什么?说来让人扼腕长叹!那些拥有大好前程的少年,有的只是一语不合,便抄起刀子,举起拳头,狠狠地挥向朋友,同窗。其实,他们之间,并没有不共戴天之仇。仅仅因为话不投机,便闯下大祸,失去自我大好前程,真不值啊!

想到那里,我不禁想起前一段时间闹得网上网下沸沸扬扬的药家鑫事件。药家鑫要是懂一点法律知识,以他的智商,是很容易在赔钱和偿命之间作出选择的。可惜,他枉为大学生,居然一点法律都不懂,唉!

人的生命仅有一次。我们必须做的,就是把握好今生今世,不去浪费自我的生命。我们的生命,是父母给的,我们没有理由伤害它!如果我们做了错事,失去了自由,甚至走上了一条不归之路,那么,我们的父母,将是天底下最最悲痛的人!我从网络上看到,药家鑫的妈妈已经患上了抑郁症,生不如死,多么可怜的母亲啊!

每一个人,都必须为自我的错误承担职责。一旦铸成大错,悔恨,自责,毫无用处。因为,世上没有后悔药可买。很多时候,犯罪只是一时冲动,如同法制教育片里的那些孩子。所以,当我们遇到矛盾,火冒三丈的时候,必须要抑制住自我的冲动。切记,冲动是魔鬼!

同学们,让我们自尊自爱,慎重交友,并且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做一个知法,懂法,依法,守法的合格公民!

我祝愿,蓝天之下,所有的青少年,都能健康茁壮的成长!

9.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九

1995年,陈辽敏考入杭州建德市法院。,她被调到杭州西湖区法院工作。

起,杭州西湖区法院的案件数量逐年攀升,为了缓解办案压力,实行繁简分流,院里安排陈辽敏到刚成立的立案调解组。“多办案、快办案、办好案”是她的工作宗旨,调解室是她的“主战场”,审判庭是她的“烽火线”,她带着书记员奋战在调解室、审判庭。五年多的时间里,陈辽敏共办结民商事案件4735件,结案率95.36%,调解撤诉率84.39%,案件平均审理时间21天,所办之案无一超审限、无一当事人缠诉上访,实现了法律效果和社会效果双统一。

“疏导欲其宜,径度有所异。”在长期的司法实践中,陈辽敏把法学、心理学、社会学融入调解,还总结出“统筹调解、分类调解、滚动调解、循序渐进调解、审执兼顾调解”等行之有效的调解方法,以调解艺术展示“柔性司法”,最大程度化解老百姓的心结,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

海纳百川,建多元化解纠纷机制

每年办理这么多案件,很累很辛苦,这也引发了陈辽敏的思考:一名法官每年要办理这么多案件,是经济快速发展下的新常态吗?案多人少的矛盾该如何解决?她想,必须借势借力才行。

陈辽敏开始尝试通过微博、网站、报纸、电台、电视台招募、组建一支政治素质优秀、业务水平精湛的特邀调解员队伍,在此基础上探索成立了婚姻家庭、知识产权等七个专业化调解团队,积极发挥多元化解纠纷机制的优势。这些道德模范、人大代表、政协委员、律师等特邀调解员们以公益的方式帮助老百姓排忧解难,同时还在不断地宣传调解文化,这种探索得到了社会各界的广泛好评。

此外,陈辽敏还以党的十八大代表身份,积极向浙江省委建言献策,提交了《关于浙江省推进多元化纠纷解决机制的建议》,得到了省委领导的充分肯定。

匠心独运,探索“互联网+社会治理”新模式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如何让审判插上高科技的“翅膀”,让诉讼借势互联网的“东风”,是陈辽敏心头萦绕不开的命题。

,陈辽敏开始探索“互联网+调解”模式,调处了大量电子商务纠纷。针对数字金融纠纷大量涌现,,她又与浙江大学合作探索电子督促程序的运用。,电子督促程序的试点工作被浙江省委政法委确定为多元化解机制改革的试点项目。如今电子督促程序运用人工智能、区块链等技术实现了4.0版的迭代,进一步构建人力和科技深度融合的司法运行新模式,努力实现从智能辅助审判到全流程人工智能审判的转型升级,大大节约了司法资源。

20,浙江省高级人民法院开始推动_网上法庭的试点工作,杭州西湖区法院是三家试点法院之一。在线诉讼是一个陈辽敏从未尝试过的领域,这激发了她强烈的探索精神,她积极参与改革创新,与系统开发公司反复研讨、论证,搭建起一个包括起诉、调解、立案、举证、开庭、裁判全流程在线化的诉讼平台,实现了司法手段的又一次创新。,在整合_网上法庭试点工作的基础上,全球首家互联网法院在杭州成立。

大数据、人工智能引领的新一轮科技革命,正在对整个世界产生深远而重大的影响,法院必须面对新技术革命带来的挑战,努力建立一个更加符合时代要求,更加智能、包容、开放的司法运行新机制。在承接中央政法委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ODR)创新项目后,陈辽敏开始分析研究国内法律制度、调解体系、分流渠道、责任分配等方面的问题,并对域外28个著名的ODR平台和联合国、欧盟、欧美等国ODR机制进行研究,形成了详实的课题报告,开发了集合网上咨询、网上协商、网上评估、网上调解、网上仲裁、网上诉讼等纠纷解决方式的一体化平台,实现了老百姓解决纠纷一次都不用跑。

,“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荣获了第二届中国互联网法治大会创新项目奖,在中央综治办举办的全国创新项目评审中荣获第一名,如今已作为浙江省新时代枫桥经验“六大工程”之一在全省推广运用。世界ODR领域的顶级专家都对充满中国智慧的“在线矛盾纠纷多元化解平台”表示高度赞赏。

笃行致远,开辟诉源治理新格局

“自己多做一点,让群众少跑一点。”到了杭州中院,陈辽敏把如何积极参与最高院部署的一站式多元解纷和一站式诉讼服务体系建设,不断提升新时代人民法院化解矛盾纠纷能力和水平的工作确定为自己需要努力的方向和重点。

多元化解是法院积极整合社会资源,通过“引进来”参与诉前、诉中调解,如果法官能“走出去”,发挥自身专业优势参与村社的调解指导、纠纷预防,就能更好地参与基层社会治理。陈辽敏所在的立案一庭主要负责村社“微法庭”工作,按照“不增编、不建房,一根网线一块屏”的要求,利用现代科技手段,将法治教育、调解指导、司法服务等功能延伸到老百姓的家门口,融入到了党委领导的自治法治德治相结合的城乡治理体系中。如今杭州市已挂牌建成2114家村社“微法庭”,覆盖率达到了71.7%。

大数据、云计算、区块链、人工智能等前沿技术正在推动社会治理从数字化到智能化再到智慧化转变,法院工作如何坚持数字赋能,扎实推进诉源治理,不断提升社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这其中空间无限,大有可为。6月,陈辽敏积极推动杭州高新区试点ODR的升级版“一码解纠纷”工作,为其出谋划策。“一码解纠纷”通过“黄、橙、蓝、红、绿”五色码体现纠纷化解全过程,由先行调解、分流调解、司法调解三个成功率展示调解工作的成效,如今已经全市推广。

在数字化时代,积极参与社会治理,法院要做的工作还有很多。风好正是扬帆时,不自扬鞭自奋蹄。陈辽敏说,这些年来,她的工作主线就有两条,一是为当事人解忧,一是为法官减负,总的目标就是想身体力行地为社会治理贡献绵薄之力。她认为,因为有领导、同事和社会各界的鼎力支持,这些探索和尝试都开了花结了果,组织上也给予不少的荣誉。这既是对她的鼓励,也是对她的鞭策。

10.小学生宪法观后感 篇十

12月4日,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

四川省剑阁县人民法院原党组成员、开封人民法庭原庭长,“背篼法官”“CCTV法治人物”郭兴利作为特邀讲述人,到活动现场致辞。

郭兴利: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时光轮转,岁月变迁。但不变的是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活动现场,郭兴利这样讲述。

28年间,郭兴利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巡回办案,足迹踏遍了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15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

郭兴利扎根基层、倾心为民,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最美基层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五十多项荣誉。

“我在法庭工作了28年,现已退休,脱下了法袍……说真的,有很多眷恋和不舍。”对审判工作的深深眷恋,是退休后的郭兴利最常提起的。

回首自己的工作,郭兴利表示:“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对于年轻法官,郭兴利这样寄语:“如今,我们那里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法庭也配备了巡回审判车,背篼已经很少背了。但是,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背篼可以丢,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能丢,公正司法的责任担当不能丢,服务百姓的‘背篼精神’更不能丢。”

砥砺前行一代代,唯有忠诚无改。

以法为器,让良善身披锋芒

让每一寸正义的阳光,都能穿透沉重。

毕力躬行,辟一片乾坤朗朗

让每一份法治的温暖,都能直达远方。

和那一桩桩铁案,化作文明的印记

都被写进了这盛世的华章!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有感

以国旗的名义告白历史,以国徽的名义审度权力,以宪法的名义求索文明,以人民的名义叩问初心。

12月4日,国家宪法日,20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落下帷幕。

这是逐梦法治中国的又一次启航。

一段段动人的故事、一个个感人的瞬间,记录奋斗的脚步,更激发着前行的力量。

今年是新中国成立70周年,今年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胜利召开。

在新的起点上,奋战在法治战线的工作者们将循着法治之光继续前行,保一方平安、筑正义防线,努力建设更高水平的平安中国、法治中国。

无论艰难与危险

你们坚守的身影、奋斗的脚步永远都在

伴随庄严深沉的音乐,一面国旗在仪仗队的护送下缓缓入场,拉开了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的序幕。

大屏幕上播放的短片讲述着一个个动人的故事,颁奖现场的采访互动留下了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那枚警徽是你的日月星辰,高悬于头顶,点燃了人间正道的热度;那身藏蓝色是你的春夏秋冬,行色匆匆,照亮了人生无悔的脚步。

此刻,走上舞台中央的是2位身着藏蓝警服的公安民警。他们有着怎样的故事?

连续承担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累计管理教育涉艾在押人员500余名;他把办公室搬进监区、用法律和温情让高墙内飘起“红丝带”——他是毛卓云,浙江省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

“他对我的教导,是我从父亲那里得不到的”、“在看守所一年八个月的时间是我人生中最值得记忆的时间” ……短片中,曾被毛卓云管教过的人员这样感慨。

一场场坚守,斑驳了脸庞。站在舞台上的毛卓云已经不再年轻,头上的白发记录下他在公安战线上奋斗的年轮。

为了能跟艾滋病在押人员拉近距离,所里给配备的防护服,毛卓云一次都没穿过,因为他觉得如果穿的像宇航员,就无形间多了一道隔阂。

“没有思想斗争是不可能,从事艾滋病监区管教工作,我的家人是两年后从报纸上看到的。因为害怕感染艾滋病,每隔一段时间他会自费去医院做检查。”毛卓云告诉记者。

从警23年,破获刑事案件5000余起,其中有众多大案要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铲掉了长期盘踞在碧江、松桃等地的涉黑涉恶犯罪集团4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0余人——他是杨宗麟,贵州省铜仁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大要案侦查大队大队长。

“刑警就是一支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必须有正义感、有血性、有爱心,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短片中,杨宗麟的话语铿锵有力。

一番番艰险,坚硬了风骨。破获很多大案要案的杨宗麟脸上写满了坚毅,这份坚毅是他存于胸间的浩然正气。

杨宗麟说:“我们每一名民警都不该忘记自己的入警誓言,因为这是一名人民警察对人民永远的承诺。”

岁月只看见了你的沧桑,而我们却看见了你初心如故。一个是艾滋病监区的“拆弹专家”,一个是打击犯罪的铁血刑警,他们的岗位不同,却有着同样的初心——人民公安为人民。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体会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4日晚落下帷幕,十位(组)“2019年度法治人物”及五位(组)“2019年度致敬奖”获奖者悉数揭晓。其中,浙江宁波看守所民警毛卓云、贵州铜仁刑警杨宗麟当选“年度法治人物”,“70周年大庆安保群体”荣获“年度致敬奖”。

在讲述年度法治人物动人故事的同时,本届颁奖礼还专门设置了三个致敬环节,分别向70周年大庆安保群体、律师制度恢复重建40年代表人物、2019年度牺牲的英雄人物致敬。

此刻,舞台中央的主角是4位公安民警,他们是“70周年大庆安保群体”代表,胸前闪耀的奖章是他们最美的装扮。

铿锵的步伐展现着公安民警昂扬的姿态,庄严的敬礼是他们忠诚担当的无声誓言。

今年10月1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系列庆祝活动在首都北京隆重举行,20余万军民以盛大的阅兵仪式和群众游行欢庆共和国70华诞。

盛世中华,国之大典。为新中国成立70周年创造安全稳定的政治社会环境,护航盛典平安、确保万无一失,公安机关重担在肩,广大公安民警全力以赴,打赢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这场硬仗,向党和人民交出了一份满意答卷。

“确保这场盛世盛典的绝对安全,既是无上荣光,也是巨大考验。”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说。国庆当天,他所负责的安保区域就在天安门广场,因工作突出,被授予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称号。

“大庆安保中,我们确保了全国7000余个火车站、4800余对旅客列车、13万公里铁路线路持续稳定。” 公安部铁路公安局治安管理处处长王洪生说。在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中,铁路公安机关任务艰巨,7万铁警坚守岗位、日夜奋战,圆满完成各项安保任务。

大地沉睡时,他们仍在赶路;风雨来袭时,他们不惧前行——这是对公安民警工作状态的真实写照,他们用担当的肩膀扛起千钧重担,用赤胆忠心书写平安华章。

在圆满完成70周年大庆安保任务后,湖北、上海等地公安机关连续奋战,迅速投入到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保工作中。

手捧奖杯,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交通大队民警刘五桥、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国家会展中心治安派出所所长朱洪葵脸上写满了骄傲与自豪。虽然他们已经连续奋战两个多月,甚至很长时间没能回家,但舞台上的他们依然字字铿锵,流露着公安民警的精气神。

“作为一名基层民警,我将切实担负起守护一方平安的职责使命”、“我愿用自己的努力去守护美丽的‘四叶草’”……他们的话语令人感动,更展现着广大公安民警忠诚履职、无私奉献的精神风貌。

“再远的距离,也挡不住逆行的足迹。有你拼尽全力,世界才无限生机……”颁奖礼主题曲《时时刻刻的你》唱不尽法治守望者的默默坚守与义无反顾。

致敬!向守望岁月静好、捍卫公平正义、播撒法治阳光的你们。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心得

12月5日,黄河源园区组织全体在家干部职工观看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和中央广播电视总台共同主办的“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节目。

该节目紧紧围绕“弘扬宪法精神、传递法治力量”这一主题,全面梳理2019年在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个领域的重大成果,对优秀法治人物进行表彰,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波澜壮阔的法治进程进行特别回顾。颁奖礼共分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利剑出鞘扬正气》《法治中国追梦人》《人民利益高于天》和《弘扬宪法精神》五个 篇章,由文艺表演、获奖人物事迹短片展播和现场采访等环节组成。

10位(组)“2019年度法治人物”和5位(组)“2019年度致敬奖”获奖者是2019年中国法治进程中在平凡的岗位上“接地气、敢担当、有作为”的基层法律工作者的典型代表,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弘扬了宪法的精神,用他们的实际行动展示了法治的力量。

观看结束后,园区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管理局局长星多杰说:“《宪法》是我国的根本大法,弘扬宪法精神、开展法治教育,推进宪法学习宣传入脑入心,全体干部职工要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要树立法治思维、弘扬法治精神、凝聚法制力量,不断加强学习,增强国家公园工作人员法治意识,运用宪法活动的热潮,树立宪法法律意识,维护宪法法律权威。”通过观看节目,大家被先进人物事迹深深的感染的同时,感叹我们国家法治的进步和力量。纷纷表示向英雄的法治人物学习,尊崇宪法、学习宪法、遵守宪法、维护宪法、运用宪法,成为宪法坚定不移的捍卫者践行者,在工作中履职尽责,为三江源国家公园建设作出贡献。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感想5

12月4日,是第10个全国法治宣传日。晚上,我怀着感恩的心情观看了中央电视台的《十大治人物颁奖典礼》现场直播,那些令我们大家尊敬和感谢的法治人物鲜活地展现在观众面前,深深地被感动。他们既有个人,也有集体。他们来自于社会各个层面,具有不同的职业背景,年龄层次,教育程度,他们的故事也呈现出丰富的内容与形态,——他们承载了中国的法治进程中的点滴进步,他们用实际行动推动了中国的法治进程。

20xx年,一群农民工来京打工,可楼盖完了,一年的辛苦竟然得不到一分钱的回报。500名在京的农民工,主动拿起法律武器,维护自己的合法权益,打赢了官司,要回了被拖欠3年的500万工钱。被拖欠的是500农民工的工资,更是500个家庭的冷暖。他们主动拿起法律的武器,引发了一次公益维权的接力。法治,让他们有尊严的劳动,感受劳动者的光荣。

吉林通化志愿者张宝艳自费开办公益网站“宝贝回家寻子网”并建立“宝贝回家”志愿者协会,目前成员2万余人,已找回走失孩子60多名。20xx年全国两会期间,协会通过人大代表、政协委员,提交修改相关法律的建议,体现了现代公民法律意识和社会责任感。

20xx年1月12日,海地发生7.3级地震,在海地执行维和任务的李钦、钟荐勤、和志虹,与中国公安部的另外几名警员不幸被埋。因为和平,他们把异国作为家乡,海地,8位中国维和警察,以生命铸就了和平。十年维和,他们用责任履行了国家的庄严承诺。

虽然评选出了十大法治人物,但是他们都是用自身的力量推进中国法治建设的杰出代表,她们的行动也必将带动更多的人投身到法制建设当中,并将不断地完善和创新。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后感

12月4日,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

“作为一名青年法官,我始终坚信,奋斗是青春最亮丽的底色。”接过沉甸甸的奖杯,赵鑫这样说。

他1983年出生,毕业于华东政法大学,获经济法硕士学位,同年进入北京市大兴区人民法院工作。虽然是一名基层青年法官,但他早已是硕果累累:荣立个人三等功两次,荣获第九届全国“人民满意的公务员”“全国法院办案标兵”全国法院“最强执行干警”“首都劳动奖章”“北京青年五四奖章”“北京市政法系统优秀共产党员”“北京市先进法官”等荣誉称号。

办案9年,赵鑫累计执结案件7000余件,执行到位金额达13亿元,办理了“知名网络歌手欠款案”“八旬老太医院霸床案”“涉北京大兴国际机场建设工程疏解腾退案”等一批社会关注度高、执行风险性大、关系区域发展大局的疑难复杂案件。

“可能更多的人对于法官的认识都是温文尔雅,但是执行法官更应该展现出血性。”对于获得的荣誉,赵鑫敬畏谦逊;但谈到自己的工作,他目光如炬。

作为执行骨干,赵鑫办案有思路、有办法、敢担事,也能干成事。他主动承担了大量涉众、涉民生和涉腾退的复杂、敏感案件。在法官联席会上,每逢难案,赵鑫说得最多的一句话就是:“这个案子交给我,我来想办法。”

“我们所有工作都向着一个出发点,就是我们要对得起这身制服,对得起胸前的法徽。”做人,他一步一个脚印;执法,他一言一行铿锵。

在颁奖礼上,赵鑫郑重地说:“这座奖杯对我和我的团队来说是一份崇高的荣誉,也意味着更大的责任和对我们更高的期待。我将继续做好法院执行战线上的‘急先锋’,更好、更快、更全面地实现当事人的合法权益,让公平正义看得见、信得过、等得起、能实现。”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有感

12月4日,在第六个国家宪法日来临之际,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在中央广播电视总台举行。

“时光轮转,岁月变迁。但不变的是人民法官为人民的初心和使命。”在活动现场,郭兴利这样讲述。

28年间,郭兴利用背篼背着国徽和卷宗翻山越岭、进村入户巡回办案,足迹踏遍了15个乡镇169个行政村156平方公里的土地,被当地群众亲切地称为“背篼法官”。

郭兴利扎根基层、倾心为民,先后获得“全国优秀法官”全国“最美基层法官”“全国模范法官”“全国先进工作者”“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等五十多项荣誉。

“我在法庭工作了28年,现已退休,脱下了法袍……说真的,有很多眷恋和不舍。”对审判工作的深深眷恋,是退休后的郭兴利最常提起的。

回首自己的工作,郭兴利表示:“我终于可以问心无愧地说,我做到了。”

对于年轻法官,郭兴利这样寄语:“如今,我们那里交通条件有了很大改善,法庭也配备了巡回审判车,背篼已经很少背了。但是,我想对年轻的朋友们说,背篼可以丢,司法为民的初心和使命不能丢,公正司法的责任担当不能丢,服务百姓的‘背篼精神’更不能丢。”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体会

“那枚警徽是你的日月星辰

高悬于头顶

点燃了人间正道的热度

那身藏蓝色是你的春夏秋冬

行色匆匆

照亮了人生无悔的脚步

一场场坚守斑驳了脸庞

一番番艰险坚硬了风骨

岁月只看见了你的沧桑

而我们却看见了你初心如故”

这是12月4日晚,“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暨颁奖礼”央视晚会上,主持人给贵州省铜仁市公安局刑事侦查支队大要案侦查大队大队长杨宗麟的颁奖词,杨宗麟当选“2019年度法治人物”。

CCTV2019年度法治人物由司法部、全国普法办、中央电视台联合推出,透过推选“年度法治人物”这一视角,反映中国法治建设的年度成就、传播法律知识、弘扬法治精神,促进社会和谐。

颁奖词是杨宗麟从警23年最真实的写照,23年来,杨宗麟参与破获刑事案件5000余起,其中有众多大案要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铲掉了长期盘踞在碧江、松桃等地的涉黑涉恶犯罪集团4个,抓获各类犯罪嫌疑人120 余人。是当之无愧足智多谋屡破大案的扫黑刑警,也是全国公安队伍的骄傲。

杨宗麟说:“我是农民的儿子,从小到大深切地体会着老百姓对公平正义的渴望,从小我就梦想长大后能够用自己的努力守护公平正义。从警23年来,我一刻都不敢忘曾经的初衷和肩头的担子,始终坚持严格规范公正文明执法。此次当选年度法治人物,很荣幸,但更是一种鞭策,我将一如既往地做到大公无私、秉公执法,用实际行动让群众在每一起案件办理中、每一件事情处理中都能感受到公平正义。”

“刑警就是一支打硬仗的队伍,我们必须有正义感、有血性、有爱心,用实际行动让人民群众感受到法律的公平正义。”颁奖现场播放的短片中,杨宗麟的话语铿锵有力。

破获很多大案要案的杨宗麟脸上写满了坚毅,这份坚毅是他存于胸间的浩然正气。

杨宗麟说:“我们每一名民警都不该忘记自己的入警誓言,因为这是一名人民警察对人民永远的承诺。”

据了解,全国警察系统荣获“2019年度法治人物”共有两人,另一人是12年用心管教艾滋病在押人员的专职监管民警、浙江省宁波市看守所管教四大队民警毛卓云,他俩是全国公安民警队伍的骄傲。

12月5日,回到铜仁的杨宗麟立即投入工作,表示将珍惜荣誉,擦亮警徽,继续努力守护公平正义!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心得

“宪法的精神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于12月4日晚落下帷幕,十位(组)“2019年度法治人物”及五位(组)“2019年度致敬奖”获奖者悉数揭晓。

其中,浙江宁波看守所民警毛卓云、贵州铜仁刑警杨宗麟当选“年度法治人物”,70周年大庆安保群体荣获“年度致敬奖”。公安部党委委员、政治部主任刘钊出席颁奖礼。

在颁奖礼现场

一段段动人的故事

一个个感人的瞬间

记录下奋斗的脚步

更激发着前行的力量

毛卓云连续12年承担艾滋病在押人员的管教工作、累计管理教育艾滋病在押人员500余名,他把办公室搬进监区,把风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社会,用法律和温情让高墙内飘起“红丝带”。

杨宗麟从警23年,破获众多大案要案,扫黑除恶专项斗争开展以来,日夜奋战在侦查办案一线,铲掉了多个涉黑涉恶犯罪集团,用青春和热血守护着人民群众的生命财产安全和对公平正义的向往。

4位公安民警作为获得“年度致敬奖”的70周年大庆安保群体代表上台领奖,他们分别是:在全国公安机关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工作总结表彰大会上被授予“全国公安系统一级英雄模范”荣誉称号的北京市公安局公安交通管理局中心区支队副支队长孟昆玉,获得个人一等功的铁路公安局治安管理处处长王洪生,以及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安保民警代表、湖北省武汉市公安局武昌区交通大队民警刘五桥,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安保民警代表、上海市公安局青浦分局国家会展中心治安派出所所长朱洪葵。

今年以来,以他们为代表的广大公安民警持之以恒守初心、无怨无悔担使命,栉风沐雨、枕戈待旦,坚守在防风险的最前沿,拼搏在保安全的最前线,奋战在护稳定的最前站,奉献在惠民生的最前面,圆满完成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大庆安保维稳这一重大政治任务。大庆安保维稳任务刚刚结束,公安机关又投入到新的重大活动安保任务中,无论是盛况空前的第七届世界军人运动会,还是精彩纷呈的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公安民警继续发扬不怕疲劳、连续作战的优良作风,打赢了一场又一场硬仗,以优异成绩向党和人民交上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2019年度法治人物评选暨颁奖礼紧紧围绕深入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精神,突出“弘扬宪法精神、传递法治力量”这一主题,全面回顾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年来法治中国建设取得的成就,重点梳理过去一年立法、执法、司法、普法等各领域的突出成绩,对优秀法治人物进行表彰。 颁奖礼分为“公平正义的捍卫者”“利剑出鞘扬正气”“法治中国追梦人”“人民利益高于天”“弘扬宪法精神”五大 篇章,通过精彩的短片和庄重的颁奖仪式,讲述一个个感人的年度法治故事,展现过去一年中那些闪光的身影和动人的瞬间。

《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2019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观看感想

观看完“宪法的精神 法治的力量——CCTV20xx年度法治人物颁奖礼”后,我印象最深的就是“最美人物——群众最喜爱的检察官”彭少勇!

“我已经做了我能做的事。”这句话伴随彭少勇走过了30多年的检察春秋,始终激励他敢于担当、勇于担当、善于担当。

20xx年,航空证券保定营业部原总经理范某携巨款潜逃。这些款项主要是住房公积金在该营业部的委托理财资金,涉案金额高达5.6亿元。

时任保定市检察院反贪污贿赂局副局长的彭少勇负责侦办此案。这一干就是3年,先后调查取证3万余份,案卷材料摞起来高达3米多。最终除主犯在逃外,其他涉案人员均被依法处理,挽回经济损失3.6亿元。

不久,彭少勇升职调离反贪岗位。通常来说,范某一案已经侦破,大部分赃款已经追回,他可以不再管这件事。可主犯没归案,仍有2亿元的血汗钱没追回,总让他不能释怀,于是他主动向组织申请继续领导该案追赃。这一干又是7年,他的足迹遍及全国十几个省,追缴赃款近2亿元。截至目前,该案未追缴的赃款已不足400万元,但对彭少勇来说,只要还有一分赃款没有追回,他就不会罢休。

在艰难追赃的过程中,有人开玩笑说:“老彭,追赃不是你分内的事情,你又当领导了,咋还这么上心?”彭少勇回答说:“这都是检察院的工作,没有分内分外,都必须担当;当领导不是当‘甩手掌柜’,不仅要主动办案,更要执着坚守,有始有终办好案。”

20xx年2月18日,顺平县村民王玉雷拨打“110”,称发现一男子躺在地上,怀疑死亡。公安机关侦查后,认为报案人王玉雷具有重大杀人嫌疑,对其刑事拘留并提请顺平县检察院批准逮捕。顺平县检察院提讯王玉雷,发现其右臂用石膏固定,且供述前后矛盾,认为该案属重大疑难案件,提请保定市检察院给予指导。

该案交到彭少勇手里时,离批捕期限只剩两天。如果错误批捕王玉雷,真凶将逍遥法外,更有可能造成另一个内蒙“呼格”案;如果不批捕,则可能成为一个悬案,有可能出现被害人家属上访、网络炒作、嫌疑人出逃再次作案等问题,责任谁来担?

彭少勇没有将这起案件上报市院检委会集体研究决定以减轻个人责任,而是不等不靠,直面困难,以证定案,扛起自己的责任。

经过反复研究案情、排查证据,彭少勇提出“三个不足信”,即作案时间不足信、有罪口供不足信、认定有罪不足信,果断指导顺平县检察院作出不批捕决定,并迅速启动引导侦查机制,提出9条补充侦查意见。其中“扩大排查范围和对现场物证进一步鉴定”两条意见,对案件侦破起到决定性作用。4个月后,公安机关将真凶王斌抓捕归案,彻底洗清王玉雷的冤屈,有效防止了一起冤错案件的发生。

回想起自己作决定的那一刻,彭少勇说既后怕又自豪,他说:“这起案件对我触动很大,使我深刻体味到检察官责任的重大和检察工作的神圣。正义止步,则司法蒙羞;正义迷途,则法律受辱。杜绝冤假错案必须有敢于担当、敢于亮剑的精神。”

上一篇:学生开学典礼的优秀演讲稿下一篇:06-07下 学校工作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