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全国高考作文

2024-10-25

2023全国高考作文(精选8篇)

1.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一

时光飞逝,冬去春临。

一眼望去,远处河边柳树的俨影,是夕阳中的金色新娘;近处的老榆树,皱纹在它身上纵横交错,腰杆也佝偻着。但,粗木逢春的它,臂上也冒出了青中闪黄,黄里带青的嫩叶!

另一侧,见花儿们竞相绽放。是谁,告诉它们春已来临?是谁,提醒它们迎来了东风?噢,是绿叶上的昆虫,是泥土里的蚯蚓,是南归的大雁,是东去时飘下的第一颗晶莹的雨滴,是春临时南来的第一缕凉爽的微风

玫瑰的冷艳,红梅的神韵,丁香的忧郁,桂花的芳香

谁,在高高的树上绽放,像一朵朵洁白的云霞;像一颗颗灿烂的太阳?谁,在险劣的悬崖峭壁上的绽开,像在逆境中寻找自由的嵇康,像在重重耻辱下仍不放弃的张仪?

春姑娘在上空欣赏着自己的这幅得意作品,右手轻掩咧开的樱桃小嘴,银铃般的笑声在空中为这幅生机勃勃的画卷增添了一份美妙。但,春姑娘仍觉得不大有趣。正发愁之际,突然,她脑子里灵光一闪对了,我可以为花儿们举办一个选美大赛啊!

花儿们一听说选美大赛,都兴奋地手舞足蹈起来,就连一向最忧郁的丁香,最沉稳的玉兰也不能自已。

在一片嘈杂声中,玫瑰霸气狂露,傲视全场:选美大赛,当然是我胜!紫玉兰不服气的道:凭什么这么说?玫瑰双手叉腰:哼,有本事,跟我比冷艳!紫玉兰欣然同意,道:好,谁先笑,谁败!最终,紫玉兰先没沉住气,沦败。这时,玫瑰更加趾高气扬了,挑衅地看着似乎比她矮五个头的竞争对手们问:还有谁?刚才一直默默观看比拼,导致被忽视的君子兰忽然道:大而无神,艳而俗,神韵何在?玫瑰顿时火冒三丈,怒发冲冠,右手食指指着君子兰的鼻子,吼道:你,你这时,突然一个高贵而不可侵犯的声音从后面传来。

谁有我的王者之气?众花们寻声望去。这一眼,可不得了有的花掩口轻叹,有的花自愧不如,有的花呆若木鸡就连刚才一脸高傲的玫瑰,此时也自惭形秽。众花们不约而同地让出了一条小道,好让这位真正的王登上舞台的正中央。

这位真正的王便是选美大赛的王;花中之王牡丹。她错过了第一缕春光的浪潮,睡了懒觉。因为,她不屑于竞争,她无论何时开放,都是花中之王。

春天里,每一朵花,都有绽放的理由。

2.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二

一、命题、材料作文双雄并立,仍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主打

语文教学大纲规定学生作文练习有“命题作文、选题作文、自拟题目作文,还有缩写、改写、扩写等”,这就决定了高考作文命题可能出现多种情况。自1978年以来,高考作文纯粹的“自拟题目作文”还没有实行过。历年的高考作文,从1951年到2007年我国高考作文经历了46届高考的时代变迁,分省命题由04年的11个、05年的14个、06年的15个到07年的17个省市。恢复高考制度以来,全国高考作文的命题出现过“命题作文”、“材料作文”和“话题作文”三种基本形式。这三种命题形式经历了一个由传统形式向增强开放性逐渐发展的过程。特别是使用话题作文以来,高考作文出现了三个值得注意的倾向:一是套作抄袭,二是文体“四不像”,三是只重“词藻”不重内容。06年的全国高考命题采取取消话题、强化材料的做法,把“话题”与“材料”的功用都集中到“材料”上面。“材料”更贴近生活原型,让审题不是从题目出发而是从材料入手,既具有开放性,更具有启发性,能更有效地调动考生的发现能力、判断能力和选择能力。07高考作文题型则以命题作文为主,命题、材料作文兼顾,作文题型也由议论文体为主趋向多种文体兼及。

二、诗意表达,仍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基调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实验)》“课程目标”指出:要“学会多角度地观察生活,丰富生活经历和情感体验,对自然、社会和人生有自己的感受和思考”;其“教学建议”部分要求“在写作教学中,教师应鼓励学生积极参与生活,体验人生,关注社会热点,激发写作欲望”。青年人思维敏捷、活泼热情,在教师的指导下学会多角度观察生活,拥有一定的社会生活经历,有一定的抒发欲望,最适宜“诗意表达”。如果作文缺乏一定的“诗意”,要想达到高考作文“发展等级”中“推理想象有独到之处”、“有个性色彩”等要求,无疑为一句空话。所以,注重人生体验,特别是情感和社会经历,理应是08高考命题的侧重点。

三、讲求理性,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主笔

《大纲》“发展等级”中的“揭示事物内在的因果联系”,就是强调对学生思维能力的考查。“重视思维训练,考察理性思维,培养科学的认识观,是高考作文命题义不容辞的责任”。“培育科学理性精神”,调动“逻辑思维,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新课标理念在命题者心目中应占有一定位置。高考作文强调命题的发散性、多元性、辩证性、多角度和立体化。“理性”,就是看问题要全面、辩证,不走极端;“理性”,就是强调个人的行为要受理智的约束;“理性”,有时还不排除善于从另一个角度(即不同于惯常习俗思维的另类视角、境界、观念等)来看待和处理问题。高考作文要考查学生对生活中经常发生的事件和社会现象的看法、观点。考生只有运用独特的、正确的思维来思考,才能得出新颖别致的观点来。考生对社会现实生活有自己思考和感悟,对生活有真情实感,写出的作文才有个性。江苏考题《怀想天空》,本是一个放飞理想、纵情想象、汪洋恣肆、海阔天空的极富诗意的作文命题,而某考生则从麦收季节一个农家子弟高考前两天的割麦子题材角度展开描写和记叙,成功塑造了敦厚、朴实、勤劳能干的“爸爸”形象,从而抒发感慨,表情达意。该文开头以“麦收时节,天空显得非常明净。在麦田上空,偶尔悠然地游过几朵白云”点题,文末用“当考试结束后,我要在烈日下站两小时,来感受那种烈日当空的滋味”扣题,别具一格、另辟蹊径,显得十分理性,富予创造性,既有效地周延了命题,又成功地抒写了自己的真实感受,展示出一位普通考生的淳朴而不失雅洁的思想道德情操和内心精神世界,平和婉约、个性独特,受到阅卷教师的最后青睐。如此“理性”难道不是应该大力提倡和作文命题所看重的么?

四、文化人文,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文化人文是人类文明的必然需要,更是以培养人、教育人的学校教育的首要任务,作为语文教学中的作文教学理应当仁不让。对学生的培养如何,一个学校的教育是否成功,就在于你培养了多少人材,怎样的人材。而作文考查则是人材测试的一个有效尺度。中国古代科举与“举孝廉”和建国初期高考就靠一篇作文一锤定音都不是没有道理的。语云:文以载道、文以通道、文以明道、文以贯道。在当代,不管是媒体还是网络,人们在呼唤传统文化,重视人的精神文明和思想道德文化领域的现代化建设,已渐成风起云涌之势。学校教育不是象牙塔,学生不是生活在真空里,人文精神提倡已经是时代需要和大势所趋了。用一种悲天悯人的情怀来关心、理解、尊重他人,对人类所遭受的苦难深表同情和深怀忧虑;对自然与他人充满敬畏和感恩之情,尊重自然,敬畏生命;在个人的全面发展中,善于反思、审视自我,对自己的行为、思维、心态具有自我批判精神等等,都是我们学校教育和语文教学特别是作文教学所尤为关心的。在金钱物质主宰一切的今天,拥有丰富而高尚的人文精神显得尤为重要,文化人文必将成为08高考作文命题的逻辑重音。

五、时代热点,将是08高考作文命题的当然选择

3.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三

高考语文作文题目广受大众关注,可能源于两种厚望:一是对社会生活的关注,作文是反映社会生活的窗口,人们通过议论作文题目寄托对社会的厚望;二是对教育教学的关注,作文是语文学科的重要内容,人们通过评说作文题目表达对教育的厚望。

但是,这只是美好的愿望。语文,只是中学若干学科中的一科;作文,只是语文学科中一项内容。认为一个作文题目出好了,作文的问题解决了,教育的问题解决了,中国的所有社会问题都解决了,显然是一种天真的幻想。高考作文,只是一道考试题目,它的基本要求是:用不少于800字的篇幅,用规范的书面汉语,用题目允许的体裁样式,表达对社会生活的一般认识,展示一个高中毕业生应有的思想和认识水平、思维和语言能力。

在作文界各个层面,也有一种偏重题目的心态。

在命题专家这里,总是力图变化、翻新,新型材料作文就是这种追求的产物。材料大多是提供一种生活场景,包括许多侧面和角度,其初衷是为落实“课程标准”的精神:鼓励考生自由的、有个性的、有创意的表达。但是,多侧面、多角度的情景材料必然造成立意的多样性,而这些腾跃的思维又缺少一个清晰的展开原点,在大规模、高速度的高考阅卷实际中,很难掌控,于是题目相继又加上“选准角度”“选好角度”等附加要求,而何为“选准”“选好”?又相当模糊。各地阅卷规定“一等立意”“二等立意”等等,形同要求考生先把材料转化为话题,而话题又秘而不宣。这就在写作考查之前,先考查阅读这一关,形成写作能力“升堂坐殿”,阅读能力“垂帘听政”的局面。完全走到“自由、个性、创意”的反面。其防止宿构、套用、抄袭的功用也很有限。更何况,各地规定的“一等立意”也并非材料的核心立意。

在教师队伍里,或囿于自我认识水平,或为了顺应阅卷标准,也总是在作文选材、立意上做出许多限制。走出考场,考生忧心忡忡的问题都是:我的作文这样立意偏不偏?我写这个素材行不行?我总回答:“写好了就行。”写作规律告诉我们,在立意和选材上,从来没有“行与不行”的限制,只有作文写得“好或不好”的标准。当然我也忧虑,这种“好或不好”的标准,在大规模、高速度的高考阅卷实际中,能不能成为被落实的标准。

这种先把作文题目复杂化,再将其简单化的纠结,根本原因在于“作文常识观”的陈旧观念。在这种观念里,作文题目形同一道常识答题,一个范围圈定。其实,作文题目是面向广阔生活的一个窗口,是写作者思想出发的原点,是纵使思维腾跃的踏板。那么,把作文题目命制得简单、清晰是不是更好呢?至于写作者的思维能不能腾跃,思想能不能展开,那是作文教学的任务;作文题目何须“越俎代庖”呢?

面对纠结的现状,这里笔者只好从多重角度解析2012年高考作文题目:一是题目固有的广阔角度;二是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三是阅卷可能的“最佳立意”底线。

全国大纲卷

甩掉顾虑,集中注意力,才能成功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周末,我从学校回家帮着干农活。今春雨多,道路泥泞,我挑着一担秧苗,在溜滑的田埂上走了没几步,就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只好放下,不知所措地站在那里。

妈妈在田里插秧,看到我的窘态,大声地喊:“孩子,外衣脱了,鞋子脱了,再试试!”

我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重新挑起担子。咦,一下子就觉得脚底下稳当了,担子轻了,很快就把秧苗挑到妈妈跟前。

妈妈说:“你不是没能力挑这个担子,你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脱掉外衣和鞋袜,就甩掉了多余的顾虑。”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凡事都一样,如果笼统~看,都是普遍真理;但是深入一想,又都充满特殊性。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如果我们仅就这个孩子,在这种特定环境下,完成这项农活而言,妈妈“集中注意力,甩掉多余顾虑”的归纳可能有一定道理。但是,并非所有的人,所有的环境下,所有的工作都可以用“外衣脱了,鞋子脱了”来解决的。很多情况下,我们是必须注意许多方面,存有多重顾虑的。即便外衣和鞋子确实是“多余的顾虑”,生活中又有几人能轻飘飘地一“脱”了之呢?不然,很多事情,我们为什么一定要提倡“慢慢来”,要寄希望于下一代人的智慧呢?如果,不管子丑寅卯,不问青红皂白,一律“脱掉”,那保不齐就得听到金圣叹那句著名的批语了:谁叫你赤膊来?

仅就题目的材料而言,妈妈最后的结论也带有浓厚的臆度成分。孩子由学校回家干农活,又正值春雨,道路泥泞,他“心跳加速,双腿发抖,担子直晃”最直接和根本的原因,应该是缺少锻炼,能力不足吧?妈妈说孩子“不是没能力”而是“担心摔倒,弄脏衣服,注意力不集中”相当武断。孩子按照妈妈的指导“脱了外衣和鞋袜,卷起裤脚”明明是减轻了身体负荷,增加了脚板和田埂的摩擦系数,妈妈将他完成工作任务的原因归结为“甩掉了多余的顾虑”,思维的跨越似乎也超出了逻辑常理。试想,孩子“脱了外衣和鞋袜”,把它们一股脑抛到田埂上,会不会更脏呢?把物质升华为精神,是不是有些牵强呢?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凡事都需要集中注意力,甩掉多余顾虑,才能成功。

全国课标卷

做好事,成大善,得好报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船主请一位修船工给自己的小船刷油漆。修船工刷漆的时候,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给补了。

过了些日子,船主来到他家里道谢,送上一个大红包。

修船工感到奇怪,说:“您已经给过工钱了。”

船主说:“对,那是刷油漆的钱,这是补洞的报酬。”

修船工说:“哦,那只是顺手做的一件小事……”

船主感激地说:“当得知孩子们划船去海上之后,我才想起船底有洞这事儿,绝望极了,觉得他们肯定回不来了。等到他们平安归来,我才明白是您救了他们。”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粗略一看,材料告诉我们这样一个故事:修船工顺手补了个小洞,挽救了孩子的生命。它向考生传达着这样一种信息指向:无意的举动成就了大善,赢得了由衷的感激。

但是,当我们把材料还原成生活场景去认识,去做负责任思考的时候,疑问便层出不穷了。因为这一位修船工的这一作为和结果只是一个万幸的特例,如果忽视其中若干带来侥幸的细节,把它作为普适美德来认识,做引申,去发挥,显然会暗伏下许多隐患。我们绝不应该把安全回归的希望寄托在一种偶然,一次顺手之上吧?

例如,修船工的专职是什么,材料没有告诉我们,从他和船主的雇佣关系看,他的专业分工应该是刷油漆,他无意中发现船底有个小洞,就顺手补上,这一修补不一定牢靠;船体是否还有其他漏洞,并未详查,事后并未向船主做任何告知,很可能留下隐患;一条小船,很可能是一条小木船,仅以“划”作为动力,具不具备出海的条件?孩子该不该划船出海?出海前有没有告诉家长?该不该告诉家长?……这许许多多足以令我们惊出一身冷汗的情节,全掩盖在船主和修船工轻松的谈话和廉价的感激之下。而这些恰恰是考生展示他对生活认识触发点。问题是:阅卷能够接受吗?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做好事,成大善,得好报。

北京卷

赞扬爱岗敬业精神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老计一个人工作在大山深处,负责巡视铁路,防止落石、滑坡、倒树危及行车安全,每天要独自行走二十多公里。每当列车经过,老计都会庄重地向疾驰而过的列车举手敬礼。此时,列车也鸣响汽笛,汽笛声在深山中久久回响……

大山深处的独自巡视,庄重的敬礼,久久回响的汽笛……,这一个个场景带给你怎样的感受和思考?

请在材料含意范围之内,自定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简析]作文题目从材料中提取了三个以上的场景,要求考生“感受和思考”,这样实际上把给材料作文演变成了给话题作文,只是,这里的“话题”是“场景”,因此“含意范围”更丰富,也更提示着多向发散思维的空间。

材料中的老计、深山、铁路、列车、敬礼、鸣笛,乃至落石、滑坡、倒树等等,作为具象,都有社会象征的意味。在广阔的生活领域,都可以引起我们或正面、或反面的联想与想象。我们可能对老计独自巡视的坚守赞佩有加,从他庄重的敬礼中感受一种敬业的精神力量;也可能对他孤单寂寞的生存环境与工作状态,感到几分悲凉,引发深沉思索,萌生一片同情。久久回响的汽笛,可能是一种理解、致敬和回报;也可能是一次安全的提示,一声无奈的应和,一种向远方的呼唤。我们可以认为深山巡视、庄重敬礼、汽笛回响,就是理想和谐社会的微缩;我们也可以认为如此的巡视、如此的敬礼、如此的汽笛,需要转换成另外一种形态,才是我们的理想,才是真正的和谐……更何况,场景对时空是没有限定的,假设老计是位民国时期或利比亚的铁路巡逻工,想象的时空可能就大不相同了。再假设,作文变化视角,从一百年后,或大洋彼岸的角度看这一个个场景,感受和思考也会是另一种境界了吧?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赞扬爱岗敬业精神,提倡这种精神应得到社会的敬重。

四川卷

重视把握细节,成功蕴含在细节之中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这首诗,按照要求作文。

手握一滴水

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

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

有大陆架和沙漠

有人的生命……

我手握一滴水

就是握着一个世界

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

足以丢失这一切

请根据阅读全诗后的感悟和联想写一篇文章。要求:①自选角度,自定立意,自选文体,自拟标题;②不要脱离诗的含意,不得套作,不得抄袭;⑧用规范汉字书写;④不少于800字。

[简析]诗歌重点是后四句:“我手握一滴水,就是握着一个世界;但一个小小的意外,比如一个趔趄,足以丢失这一切”抽象出来的含意是:把握细节,就有了主动,就能获得成功;轻忽细节,就会丧失机会,陷于被动,导致失败。这里的哲理抽象,缘于诗歌前半部分的想象:“一滴水里有阳光的谱系图,有雪的过去和未来式,有大陆架和沙漠,有人的生命”,而这种想象,又有着科学认知的基础。

一滴水到底是什么?它就是一滴水,是一滴无色透明的液体,从常识认识的角度看,当然正确;一滴水是两个氢离子和一个氧离子的化合物,从科学认识的角度看,更为恰切;一滴水也可以是一汪清凉、一掬滋润、一股生机、一份渴盼、一种体贴、一片关爱,可以是诗歌中的诸多想象,乃至整个世界——从诗歌思维的角度看,当然也不能否认。站在不同的角度,我们既可以肯定诗歌的想象,也可以否定诗歌的想象,从而引申出正面或反面的启发。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要重视把握细节,成功蕴含在细节之中。

安徽卷

杜絕空谈,把措施落到实处。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某公司车间角落放置了一架工作使用的梯子。为了防止梯子倒下伤着人,工作人员特意在旁边写了条幅“注意安全”。这事谁也没放在心上,几年过去了,也没发生梯子倒下伤人事件。有一次,一位客户前来洽谈合作事宜,他留意到条幅并驻足良久,最后建议将条幅改成“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诗歌除外),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透露个人信息;书写规范,正确使用标点符号。

【简析】梯子在不用时是保持使用中的竖放状态,还是改为横放状态?是一般性的提醒,让过往人注意安全,还是具体的要求,让使用者照办?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做具体分析。保持竖放,用“注意安全”提示,是工作人员的做法,几年过去,也没有发生倒下的事故;建议“不用时请将梯子横放”的,是初次到此的客户,可是这位客户又是留意并经过驻足良久思考的。到底谁说得对,应该听谁的?你可以认为把空洞的提醒落到实处更好;也可以认为那样会影响使用的方便和工作的效率,并且在频繁横竖转换中又可能有潜在的不安全因素。这显然是见仁见智的问题。

材料的含意,绝不仅仅是梯子横竖问题,也绝不仅仅是安全问题。材料的含意是:面对生活中的任何事情,基于不同角度,从来有不同的看法和办法,我们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具体分析和做恰当处置。如果只在梯子中纠缠,那无异于坐“井”观天。“横看成岭侧成峰”,之所以“不识庐山真面目”,那是因为“只缘身在此山中”,陷入“作文常识观”的窠臼了。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保证安全,要杜绝空谈,把措施落到实处。

天津卷

深入认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道理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

两条小鱼一起游泳,遇到一条老鱼从另一方向游来,老鱼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水怎么样?”两条小鱼一怔,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條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

看来,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请根据以上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选文体(诗歌除外),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不得套作,不得抄袭。

【简析】2012年高考的十七个作文题目中,四川卷和天津卷相映成趣,也颇有启示意义。两个作文题目都谈到了水。

天津卷两段材料形同一篇微型议论文字,第一段是第二段的例证,第二段是第一段的结论。正如题目所说,这篇微型议论也足以引发我们深入思考。

水,是鱼类赖以生存繁衍的环境,是鱼类所处的社会环境,是鱼类“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但是,认知却不尽相同。一条老鱼和两条小鱼,年龄不同,阅历有别,游向相反。他们对水的关注程度迥异。从老鱼点头问候的神态和“早上好,孩子们”的语气看,老鱼虽老,但并非老气横秋,麻木不仁。他的“水怎么样?”的提问,可能是考查的设问,也可能是探询的求问。两条小鱼的表现耐人寻味。它们先是有所触动地“一怔”,然后“接着往前游”,“游了一会儿”后,接着“其中一条小鱼看了另一条小鱼一眼,忍不住说:‘水到底是什么东西?’”另一条小鱼会如何表现,材料没说,也就为写作构思提供了广阔空间。

另一条小鱼可能充耳不闻,兀自前游;也可能嗔责一句:“有病没有?你管水什么呢,游你的吧!”也可能反问一句“你说呢?”也可能回答:“想什么呢?人家问‘水怎么样’,不是‘水是什么’。……”也可能回答:“对呀,我们连‘水是什么’都没弄明白,他却问我们‘水怎么样’……”也可能回答:“别游了,我们先弄明白水是什么再游吧……”也可能是:“我们回头游,去问问那老人家吧?”也可能是:“只管前游,游中自然会弄明白!”……

老鱼没有关心“水是什么”,它更关心两条小鱼认为“水怎么样”的感觉,颇有些“不管白猫黑猫,捉到老鼠就是好猫”的务实态度;前游的小鱼则对“水是什么”更感兴趣,很有些刨根究底的理想主义色彩。

鱼儿问答,不由使我想起毛泽东著名的词篇《念奴娇·鸟儿问答》。我们现在读这首词的感受和当年已不大相同。我们不妨把鱼儿问答,转换为更贴近同学生活实际的“师生问答”,意思会更加豁然:

两位同学在教室一起做卷子,一位老师从办公室过来,老师向他们点点头,说:“早上好,孩子们,备考怎么样?”两位同学一怔,接着做卷子。做了一会儿,其中一位同学看了另一位同学一眼,忍不住说:“备考到底是什么东西?”

是啊,有些最常见而又不可或缺的东西,恰恰最容易被我们忽视——这忽视,不应当;但很多时候,恰恰又是必要的。“聪明难,糊涂难,由聪明转入糊涂更难”,郑板桥是经验之谈。是啊,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这思考,很必要;但很多时候,又是思考不清楚的。遵从作文题目给出的道理“有些看似简单的事情,却能够引发我们深入思考……”我们经过对作文题目给出材料的深入思考,的确是深受启发。

题目实质的核心立意是: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

阅卷“最佳立意”的底线可能是:要深入思考生活,认识平凡生活中蕴含的道理。

辽宁卷

为人做事要重内涵,忌虚华

【原题回放】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台后一帘深色幕布,台上一架钢琴,柔和的灯光洒在黑白键上,人们屏息等待。女钢琴家悄然出现,衣着简朴。演奏家上台,谁不身着华美的演出服,光彩夺目?人们就此问她,她的回答是:“人,要隐于音乐背后。”

女钢琴家的话耐人寻味。

有人感佩不已,有人不以为然,有人感到了缺憾,有人联想到人生的诸多方面……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4.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四

1.对于教材中的文章,在诵读背诵的基础上,更强调理解。朱自清先生《荷塘月色》中“微风过处送来缕缕清香,仿佛远处高楼上渺茫的歌声似的.。”大家几乎都能默写,但却有不少同学不知道这句话写出了清香的什么特点,在月考中失掉了宝贵的3分。初中阶段是“大致理解的基础上熟读成诵”,高中阶段的语文学习是“在熟读成诵的基础上具体理解”。走进梁丰,同学们就要学会分析和思考了。

2.课堂上,在记好笔记的基础上,更强调主动的参与。不少同学在初中已经养成了记课堂笔记的习惯,这是很好的。但是还不够,还需要主动的参与,积极的思维。我们教师在上《荷塘月色》时,有的同学没有主动参与,积极思考,举手回答问题。虽然记下了第4段的段意,但在月考时,我们考了第3段的段意概括,结果发现许多同学没有得分。这是什么原因呢?因为这些同学没有概括段意的能力。有的内容,如中心思想、段意、文章思路等等,一旦记录下来,也就没有很大的价值了,关键在于思维的过程,形成能力的过程。叶圣陶先生说过,课内阅读是准备,课外阅读才是运用。教是为了达到不需要教。只有在课堂上主动参与,积极思考,踊跃发言,才能提高思维能力,提高阅读能力,取得好的成绩。要知道,高考和生活中阅读的文章大都是我们没有读过的文章啊!

3.大量练习的基础上,更强调进行规律的总结。我们常发现同学们语文学习有这样的现象,做过的试题,读过的文章,考试考到了,又不会了;我们还发现,同学们这道试题会做,换了同一类的试题又不会了。这是什么原因呢?就是因为我们不善于总结规律,没有形成举一反三的能力。在语文训练中,只有当我们找到了某一个知识点的运用规律,才算真正完成了练习的任务。古人说,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损之又损,以近于道。我们想,语文学习中,我们的知识是越来越增加了,但我们对语文规律的认识却应该越来越概括。比如,对议论文的认识,开始我们可能感觉到比较困难,开头有各种形式如开门见山,引用名言,列举事例等,论证有举例论证、比喻论证、引证、引申论证等很复杂。但经过一段时间的训练后,我们就会发现,议论文无非是提出自己的观点,用各种方法来论证观点。到最后,我们写议论文时,心里只有一个东西――中心论点,其它一切都随机应变。再比如做病句修改的练习,如果我们将做过的练习进行归纳,就会发现病句也无非就是那十来种类型。以后,只要做病句修改练习,就考虑这些类型,这样事半功倍。有人在题海中遨游,结果被题海淹没了;有人在题海中寻找,结果找到了目标。

高中语文常考知识点

【古代主要节日】

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除旧迎新

【年龄称谓】

襁 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孩 提:指2——3岁的儿童

垂 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豆 蔻:指女子十三岁

及 笄:指女子十五岁

加 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5.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五

1、北京

第一阶段:网上提交报名申请

高考报名时间:11月1日8时至4日17时

第二阶段:网上填报个人信息并缴费

高考报名时间:11月8日8时至11日17时

第三阶段:报名资格现场确认

作截止时间为11月20日

2、天津

网上录入信息:11月1日9时至11月10日17时

3、河北高考报名

资格初审和网上申报:11月1日至12日前

资格审核和现场确认:11月13日至11月21日

4、山西

网上报名和缴费时间11月5日8:00—10日18:00

现场确认时间11月12日8:00—16日18:00。

5、内蒙古

报名时间为11月16日9:00至11月27日18:00。

6、辽宁高考报名

普通高考网上报名、网上缴费的时间为11月6日至11月10日,

现场资格审查和采集身份验证信息时间为11月6日至11月13日。

7、黑龙江

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从10月26日至11月4日(含节假日),系统开放时间为每天9:00-21:00。

8、上海高考报名

报名信息采集日期:10月25日-29日。

10、江苏

考生网上报名时间为11月8日至11日

信息确认的截止日期为11月14日。

11、浙江高考报名

网上信息输入时间为11月1日9:00至11月10日17:00

网上缴费时间为11月13日9:00至11月16日17:00。

12、安徽

普通高考网上报名时段为10月22至28日。

13、福建

高考报名11月1日至6日

14、江西

网上报名时间为11月1日9:00-7日17:00

16、山东高考报名

填报信息:11月11日至17日(每天9:00-18:00)。

资格审核:11月18日至12月2日

确认缴费:12月3日至7日(每天9:00-18:00)

高考报名的注意事项

在省内就读的应届生如何报名高考

根据相关招考机构的规定,应届生由学校统一组织到学籍所在地县级招考机构(教育局招生办或招考中心)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报名点一般为考生所就读的学校。

在省外就读的湖南籍应届生如何报名高考

在外省就读的湖南籍应届生必须提供学籍所在地县级(或以上)学籍管理部门(教育局)开具的证明材料到户籍所在地县级招考机构(教育局招生办或招考中心)指定的报名点报名。

在校复读的往届生如何报名高考

在校复读的往届生可到就读学校所在地县级招考机构(教育局招生办或招考中心)指定的报名点报名,报名点一般也为考生所就读的学校,报名时必须提供毕业证原件。

2023高考报名所需材料

参加普通高考所需材料:

(1)居民身份证和户口簿,

(2)符合招生相关照顾政策的证书(证明)原件和复印件;

(3)往届生和社会考生参加高考须出具高中毕业证书或同等学力证明;

6.2023北京卷高考满分作文 篇六

首先,青春的续航对于年轻人的成长至关重要。青春期是一个人人生阶段的重要转折点,决定着未来发展道路的方向。在学业上,追求卓越并不容易,除了保持良好的身体素质外,更需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和信仰。此外,积极心态,勇于面对挫折、困难也是青年时期能否请长足进步的一大支柱。

其次,科技作为社会进步的一个重要驱动,有责任为经济发展续航。物流行业,政务行业以及各种智能设备都离不开一项重要指标:续航力。毫无疑问,续航能直接影响到人民生活质量和国家的竞争力。既然如此,科技研发者就有责任在追求高质量的性能上更加关注产品的持久电量表现。

续航对于人类的成长和发展来说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它所包含的不仅是物质基础,更是精神文化内核。青春、经济都需要一个连续的过程去完成,这样才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突破自己。

7.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七

笔者将其与去年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作了一下比较 (详见附表) , 得出如下整体感觉:基本稳定, 小有变化;贴近生活, 注重底蕴;强调理性思辨与创新精神。下面, 笔者就今年的全国各省市的高考作文题的整体特征作一些分析, 并结合《考纲》相关的能力要求, 为广大高三学生备考2010年的作文提一些应对策略。

一、题型极其稳定, 稍有变化

2009年的高考作文仍然是话题作文、材料作文、命题作文三种题型。从题型比例来看, 今年与去年是惊人的一致:话题作文2道, 材料作文、命题作文各8道。这说明, 经过多年的命题探究与经验积累, 高考作文的命制已基本形成一个稳定而科学的格局, 这也符合高考命题承前启后、平稳过渡的原则, 使作文教学有规律可循。这告诉我们,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这三种题型都要训练, 不能“偏食”。要熟悉掌握它们的命题形式及相应的审题立意的基本方式和技巧, 打好“审题”这考场作文第一战。

不可忽视的是, 命题作文与材料作文的题数比肩而立, 所占比例仍居高不下。相比较而言, 材料立意、命题作文的审题比话题作文的审题难度稍大, 因此, 我们更要强化审题意识, 注重审题训练, 力求准确把握题意, 做到行文“切合题意”。对命题作文的审题, 要注意对题目结构分析, 从而确定行文重点, 如写江苏卷“品味时尚”这个动宾结构的作文题, 就要求考生不仅仅是写“时尚”, 还必须兼顾“品味”。同时, 对命题作文尤其是对材料立意作文的审题, 要注意辩证思维、全面思维、主流思维。对引语及材料主流思维的把握须抓住材料中心语、关键句。

材料作文更为如此。如针对全国卷Ⅰ的作文材料, 就要抓住“评论家青蛙”和“思想家仙鹤”的评说, 行文立意应本着科学的发展观, 坚持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 , 尊重规律, 以促进人的真正发展。江西卷, 就得紧扣材料中的“有人称其为民族英雄, 有人认为这是恶意破坏规则, 有人认为……”这一中心语、关键句进行评论。

今年高考题型的变化, 最为明显不过的就是两道半命题作文题的出现 (福建卷、湖北卷) 。这种命题形式, 既保留命题作文固有的限制性, 更放大了命题作文的自由性和人文性。毋庸置疑, 半命题作文的“复出”, 充分体现在新课程改革的大形势下的必然性, 是对考生自我的进一步尊重, 更便于考生水平发挥与创新行文。这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一大亮点, 是一个良好的开端, 势必引领一种新潮流, 应引起我们作文教与学的高度关注与深入研究。

写半命题作文, 首先要填补题目的空缺内容。这既是审题的过程, 也是写半命题作文最关键的一步。填补题目空缺时考生需具备一定的语法知识。考生要仔细琢磨缺的是文题的哪部分内容, 在理解命题意图的情况下, 从语法的角度确定行文重点, 进而填入符合要求、适合自我、富有特色的最佳字眼。补题时, 要避免我行我素、脱离文题, 更要注意拟题俗套与拟题过大等现象的出现。

二、主流是生活, 文题强化现实感

综观今年各高考作文题, 我们不难发现, 题目更加贴近学生生活, 甚至直接点击社会热点。在今年的高考作文题中, 反映社会“热点”的就多达5道。题目的生活味与往年相比显得尤为浓郁, 特别是高考作文不避社会热点话题的现象, 在去年的基础上得以强化。这既反映了高考作文命题追求“人性”化的大趋势, 也是在进一步强调作文与生活密不可分的关系, 充分体现引导学生热爱生活、关注生活、思考生活的鲜明指向。

如全国卷Ⅰ中对动物学游泳的评判, 就是在全国展开中学是否实行文理分科大讨论的形势的直接反映;江西卷的“关于蔡铭超拍而不买兽首的行为的看法”, 则是直接点击今年曾引起国内外强烈关注的事件;辽宁卷的“关于明星代言广告的争论”事关三鹿奶粉等商品质量安全等重大社会问题。

当然, 更多作文题还是紧密联系考生的学习、生活、道德情操、情感体验的。或直接跟教材内容紧密相关的, 或强调关注社会生活的, 如广东卷的“常识”, 江苏卷的“品味时尚”, 四川卷的“熟悉”, 山东卷的“见证”。如此直接而鲜明与生活挂钩、与重大的社会热点挂钩、与学生自我挂钩的命题理念, 几乎涵盖了今年的所有高考作文题的核心。

三、强调情感的真实诚挚

内容的现实感的强化与情感的真诚流露应是结伴而生、互为因果的。也可以这样说, 正因为内容的现实感的强化, 所以更需要情感的真诚流露。尤其是一些适合写叙述类文体的、比较感性的文题, 如“我与故事” (重庆卷) , 要求考生的文字要倾注自我的真情实感。即便“我说90后” (天津卷) , 虽含有说理的味道, 但它也要求考生首先要认识自我, 阐述富有个性的自我评判。这些是现实味道浓郁的题目所揭示的, 对一些比较开放、充满诗情的试题更应注意这一点, 如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

这就要求我们在注重文章内容的充实性的同时, 在行文时, 应强化情感及文采意识, 增强文章的吸引力和可读性, 多一点感性, 少一点冷漠。要使叙述饱含脉脉深情, 要使描写闪耀动人的珍珠, 要使议论张扬真善美的激情, 要使抒情高扬人格的魅力。行文可适当穿插歌曲、诗歌、工整句、排比句等抒情性很强的内容, 从方法和技巧上强调情感;运用便于表达情感的一些应用文体, 比如书信体、日记体、分章节等等。总之, 笔头要带情感, 不可干巴用语, 应将文章中的事例情感化、场景审美化、细节唯美化、议论抒情感性化, 使得通篇文章具有体现生活厚重与情感宣扬的双重魅力。

四、强调理性思维与思维发散的能力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 虽然绝大多数题目是文体不限 (除诗歌外) , 但从总体上来看, 今年高考作文的标题、话题、材料、要求中, 充分体现理性思维的词语很多, 如题目中的“品味”、“说”、“与” (体现关系) 等;在“要求”中出现的体现理性思辨的关键词有“感受”、“感悟”、“见解”、“评论”、“看法”等, 这些词语的出现频率很高, 有的甚至直接要求写“议论文”, 完全考查逻辑思辨能力;在许多题目的导语或材料中, 都出现了不同角度 (有的甚至是针锋相对) 的观点或提示, 这些无不鲜明彰显哲理思辨的光彩, 都需要考生进行理性的评判及思维的深化。

虽然任何一篇文章都可在“深刻”上下工夫, 都可以“缘事析理, 写得深刻”, 但一些适合写议论文或必须写议论文的作文题, 在对理性思维的深化上, 要求则更高。因此, 在备战高考的过程中, 应强化自己的理性思维训练, 学会运用理性辩证思辨, 透析现象, 把握本质, 力求文章的主旨准确深刻。

同时, 这也告诉我们, 在平时的作文训练中, 对记叙文和议论文这两种典型而常见的文体, 都要去反复练习, 熟练掌握, 不可轻视其中任何一种文体的思维呈现习惯及行文结构框架。今年高考作文中比较开放、充满诗情的试题也比较多。如“踮起脚尖”、“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等, 都为我们展现广阔的行文空间, 需要我们运用发散思维, 多方联系生活, 准确把握命题意图, 从而体现人生百味。发散思维的核心能力是联想能力。这些富有浪漫诗意的比喻性题目需要我们进行充分的联想, 联想我们的生活, 回味我们的情感经历等。这种类型的题目, 往往会让人感到很“虚”, 因此, 应学会“面中取点”和“以点带面”的写法, 即在大的题意范围下, 选取其中一个方面, 既而全面反映题意。如此, 就既可以自由选择自身最擅长的写作角度, 又可以体现作文命题的核心用意。值得注意的是, 这类比较开放的、展现空间广的题目, 往往会使我们“过分”自由, 因此也须加强文体写作意识, 做到内容和形式的统一, 克服过分追求形式的弊端, 克服文体“四不像”的毛病。

有较强的理性思维能力与思维发散能力, 是中学生思维成熟的重要标志, 也是反映作文优劣高下的重要尺度, 是考场作文“观点深刻”、“有创新”等能力的根本保证, 是考场作文在立意方面得高分的不二法则。因为, 即使有了一定的生活积累, 但要想得高分非常不容易, 人人都有话说, 往往会庸俗化、大众化。要想得高分, 必须注意情理的充分渗透。

五、提倡树立正确、健康的世界观, 养成积极向上的创新精神

命题者希望看到志向远大、坚韧不拔、活泼乐观、知情达理、健康向上的中学生形象, 不希望看到犹豫低迷、满脸愁容、心胸狭隘、眼光浅显的考生形象, 这也是历年作文命题的一贯宗旨。尤其值得注意的是, 创新意识在今年被进一步的强化。如:安徽卷“关于‘弯道超速’的联想或感悟”要求考生能勇敢面对困难挫折, 正确把握人生关键阶段, 学会超越;江苏卷的“品味时尚”提倡考生要有正确的人生观及价值观、学会辩证思维;而北京卷的“我有一双隐形的翅膀”要求考生富有激情理想, 自信乐观, 热爱生活。因此, 我们应该在800字的空间里, 尽量给阅卷老师一个相对完美的中学生形象。

“思想健康”是高考作文内容方面的底线, 也是行文能体现现代中学生积极的心态和朝气的根源所在。

总的来说, 几乎每一道高考作文体, 都是全方位考查考生对自然和社会的观察思考能力及创造性思维能力, 这代表了考场作文的命题指向, 不可忽视。因此, 要备战高考作文, 每一位考生都要在“积累”和“运用”上下工夫, 厚积才能薄发。没有积累, 作文就是简单、空洞的演绎, 是无病呻吟者的粗制滥造, 内容势必是一潭死水, 荡不起半点涟漪。“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8.2023全国高考作文 篇八

【关键词】高考作文;审题要求;表现手法;语言表达

一、审题要求有所放宽,对学生作文归类有了宽容的态度

今年高考作文漫画《摔了一跤》,从画面的内容——孩子迷茫的眼光、母亲嗔怪的神情、学校郑重严厉的面容、社会温和善意的笑意看,可以看出尽管家庭、学校、社会他们说的同样是“出事了吧”这一句话,但各自的态度是不同的:家长是溺爱假装生气;学校是煞有介事如临大敌,训斥声讨孩子的违纪行为;社会是关切的询问。

从抓关系角度分析:画面表现的是孩子与其成长环境的关系,是摔跤与是否出事的关系;是家庭学校社会如何看待孩子摔了一跤的问题,如何对孩子进行挫折教育的问题。

从专家组的作文培训指导看,过分关注和溺爱孩子,社会环境和孩子的发展,挫折也是一种锻炼,挫折并不可怕,孩子成长和家庭社會学校的责任,谈挫折教育,谈挫折,失败是成功之母是比较好的立意;谈挫折单面切入立意属二类;共建和谐社会环保,议论、叙事与材料无关,谈人身伤害,由材料谈联想到的生活中的几件事没有议论等明显与材料中心无关的属跑题作文。

但实际改卷过程中又提出不要轻易判学生作文跑题,只要说到孩子教育就应当做基本符合题意,从高给分,总分30分以下的要慎重给分,字数不足400字的作文总分不得超过10分。如果考虑字数不够、标题缺失等因素,学生的作文只要写够800字,作文不会低于24分;如果考虑优秀学生书写美观、语言优美品相不凡等因素,即使写了偏题、跑题作文的学生往往也不会低于36分,这样实际上对学生作文归类有了宽容的态度,保护了那些审题偶有失误的学生,使他们不致于在15分以下,回天乏力,这是今年高考一个可喜的变化。

前些年河南作文改卷,给我的最大一个印象就是“对学生不宽容”,文采出众说是抄来的;书写美观大方,语言富有表现力,写作角度与专家组不同,改卷老师被要求严格按标准归类,有的所谓专家竟然得意地祭起了“一千个读者,只能有一个哈姆雷特”的大旗,唯我一格“律”人才,结果造成——用我们一位改卷老师的话那是“钢刀嚓嚓响,人头堆成山”的结果。

记得2003年高考作文评卷,有一篇文采出众、内容充实、说理举例都很到位的作文送到了专家组,当时在座专家对这篇文章一致说“好作文”,但专家组组长看了这篇文章后说:“这篇文章语言全是从报刊杂志上抄来的,顶多47—48分。”弄得其他专家闭口不言。我们改卷组的组长回来只有一句话:“这作文评卷,分数没法儿说!”

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又有哪一个不是在说着“别人的话”,说着前人的话。照这种逻辑,赵谦祥在他的专著《人之悟》中所选的自己最得意的北大附中弟子的优秀作文也全是垃圾了。我认为赵谦祥老师说得好:“读别人的书,说自己的话!”用别人富有创造性的语言形式,因时制宜、因地制宜、因文制宜,写出真情实感,这不叫抄袭,这是一种再创造。

今年的高考作文有了极大改观,尽管那位仁兄把那杆大旗又呼啦啦招摇了两下,已无力主宰网上改卷对学生宽容的态度,和保护高分学生、以两位老师改卷分差确定复评与否的科学化、人性化的高考评卷体系。

学生的作文题目是丰富多彩的,如《给摔了一跤的小朋友的一封信》《给家长、学校、社会的一封公开信》《谈该不该小题大做》《让鸟儿飞翔蓝天》《父母爱子则为之计深远》《放飞我的红蜻蜓》《坎坷让我如此美丽》《爱我别把我抱得太紧》《年少勿轻狂》《爱让我们无所适从》《让爱多于责》《爱我不要溺爱》《鼓励而不要苛责》《致方仲永的一封信》《爱还是碍》《不磕不碰骨头不硬》《沉重的翅膀》《有一种爱叫做放手》《谈心态》《关注与“关住”》《那鱼那鹰那人》《赏识教育》《我有一个梦想》,这些作文都表现了作者自己对材料的独到理解力和较强的语言表现力。

二、对议论文举例要求提高,表现手法具有多样性的作文倍受改卷老师青睐

尽管名家如鲁迅、林语堂、茅盾、邓拓等的议论文作品都有不用名人名例的经典范例,但考场作文评卷老师绝大多数还是把没有名人名例的作文当作没有论证力量的作文。议论文以深取胜的作文,重在剖析阐释讲道理,丝丝入扣;以博取胜的文章,重在旁征博引,靠事实说话。两种文章给人的尽管观感相差很大,但应当都可以是好文章。由于学生的认识普遍不深刻,要想分析深入浅出、切中肯綮、丝丝入扣很难达到,因而学生的这类文章多是水平极差的文章。所以评卷老师认为没有举例论证的作文没有好作文,一般来说是对的,它既具有可操作性,又便于对学生的指导。当然,学生的作文训练从举例入手,也是一个基本入门的通道,比起剖析类的议论文以思想取胜,以语言的深刻取胜,要更适合学生掌握。

“摆事实,讲道理”、“事实胜于雄辩”,这应当是每一个议论文写作者的座右铭。议论文不用例子,是考场作文的大忌。今年高考作文谈挫折教育举诺贝尔、爱因斯坦的例子,举米老鼠的形象设计者的例子,举美洲帝王蛾化茧成蝶的例子,举司马迁、苏轼、李白、袁隆平的例子,尽管不是特别妥帖,但也得到了专家们的认可。细细想来,举林肯母亲教育孩子、爱迪生母亲教育孩子、汤姆母亲通过打酱油教育儿子、海伦·凯勒遇到不是母亲胜似母亲的沙莉文老师、孟母三迁、柳宗元《种树郭槖驼传》中的郭槖驼待所种的树、郑渊洁教育儿子以及现如今中国许多家庭对孩子既想让孩子吃苦又怕孩子吃苦的教育现状,扣住孩子教育举例似乎才更恰当。

具体举例与排比举例,应兼顾到。具体举例后,接着有的同学写道:“经过磨练,海伦·凯勒找到了光明;经过磨练,贝多芬找到了乐章;经过磨练,爱迪生找到了生命的动力。”

有的同学写道:“‘多难兴才’曾一度被人定为规律。请看:屈原被放逐而作《离骚》;司马迁受宫刑而作《史记》;欧阳修两岁丧父笃学而成才;曹雪芹举家食粥而写出了不朽的《红楼梦》;越王勾践卧薪尝胆而雪洗国耻;韩信遭胯下辱而统率百万雄兵……他们都是在与逆境的搏斗中成为伟人的!”

有的同学写道:“心的本色该是如此。成,如朗月照花,深潭微澜,不论顺逆,不论成败的超然,是扬鞭策马,登高临远的驿站;败,仍滴水穿石,汇流入海,有穷且益坚,不坠青云的傲岸,有‘将相本无主,男儿当自强’的倔强。荣,江山依旧,风采犹然,恰沧海巫山,熟视岁月如流,浮华万千,不屑过眼烟云;辱,胯下韩信,雪底苍松,宛若羽化之仙,知退一步,海阔天空,不肯因噎废食。”

有的同学写道:“春秋时期的越王勾践不怕失败,最后战胜了吴国;居里夫妇不怕失败,终于发现了镭,孙中山愈挫愈奋,最终推翻清王朝;中国人不怕失败,终于取得最后的胜利。可见,失败并不可怕,把每一次挫折都看作新的起点,万里关山从头越,坚持不懈,加倍努力,那就一定能达到胜利的彼岸。”

有的同学写道:“站在历史的海岸漫溯那一道道历史沟渠:楚大夫沉吟泽畔,九死不悔;魏武帝扬鞭东指,壮心不已;陶渊明悠然南山,饮酒采菊……他们选择了永恒,纵然谄媚诬蔑视听,也不随其流扬其波,这是执著的选择;纵然马革裹尸,魂归狼烟,也要仰天长笑,这是豪壮的选择;纵然一身清苦,终日难饱,也愿怡然自乐,躬耕陇亩,这是高雅的选择。在一番选择中,帝王将相成其盖世伟业,贤士迁客成其千古文章。”

这类作文普遍得到肯定。

还需注意的是围绕中心选择材料由物及人及例的行文构思的一类议论文,因为它也表现出较强的得分能力。

从文章结构看,这类考生应当是学生作文的高手,他们为山川写生,为花草传神,替动物代言,擅长由天地山川河流触发感思,用动物、植物巧妙地论证,然后借名人事例使观点确凿,借名人名言使情感宣泄,升华出主旨,文章往往大气磅礴,有长江大河浊流婉转浩瀚之势。如“甘瓜抱苦蒂,美枣生荆棘”、“从来好事天生俭,自古瓜儿苦后甜”、“高山出峻峰,寒门出才子”、“为草当作兰,为树当作松”等秀句频出。

有一篇《梅花·苦寒·香》的作文,小角度切入,以赋一般的语言,铺陈梅花的凌霜品格,苦寒愈香,然后由物及人,以“树犹如此,人亦应然”进行过渡,然后以叙述性文字连举居里夫人、王勃、李白、苏东坡、任长霞的例子处处扣住“不经一番寒彻骨,那得梅花扑鼻香”的主旨,揭示其芳香之源,最后回扣材料,总结归纳论点:人生不会因缺憾而失色,相反,人生往往因挑战而多彩。这样能开能阖、打开大阖的议论文,可以说是材料作文的妙品。

这类作文便于学生尽展语言才华,往往可以写的文采飞扬,受青睐那是自然。

三、文采出众、语言新美的文章,更能引起阅卷老师的偏爱

文采出众、语言新美是今年高考作文的一大特征。崇尚文采已成潮流,引用名言是一种文采,运用比喻、排比等修辞手法是文采,但是很多人忽略了一点,即语言的韵律美也是文采。考场作文的强中之强往往字句韵律和美,有的化用古今诗文增加文采,如“月在梧桐缺处明,人在跋涉途中美”、“经过风雨的雄鹰飞的才会更精彩”、“鲤鱼不跃岂能成龙,大鹏不飞焉能腾空”、“叹心事之憧憧,恨知音之弥少”、“小时候总以为爱在天上,长大后才发现爱在身边,可触可摸”、“人能走多远,不要问志向,要问双脚;人能攀多高,不要问双手,要问毅力;人能看多远,不要问梦想,要问双眼”;有的自拟警句增加文采,如“给我一片海洋,我选择远航;给我一缕阳光,我选择绽放;给我一片天空,我选择飞翔”、“如果眼睛里没有过泪水,灵魂中永远不会出现彩虹”、“人生绚烂多彩,美来源于心灵”、“爱不需要海誓山盟,只需要一个眼神;爱不需要豪言壮语,只需要一个问候;爱不需要梁祝化蝶,只需要一个微笑”、“即使我是一棵古松,我依然要保持自己的尊严;即使我是一片枯叶,我依然要保持自己的风韵;即使我是一条小鱼,我依然要荡漾那生命的涟漪”、“播下一种心态,收获一种思想;播下一种行为,收获一种健康;播下一种习惯,收获一种成功”、“盈盈月光,我掬一杯最清的;落落余辉,我拥一缕最暖的;灼灼红叶,我拾一片最热的;萋萋芳草,我摘一束最灿的;漫漫人生,我要采撷世间最重的———毅力”、“人生的路要靠自己走,人生之帆要靠自己张”、“18岁的天空,任我翱翔;18岁的舞台,任我高蹈;18岁的画卷,任我泼墨”、“雄鹰挣脱温暖的巢穴,才有了遨游碧空的伟大壮举;翠竹挣脱温暖的石缝,才有了直耸云霄的傲岸风姿;寒梅挣脱了温暖的雪被,才有了峭拔的身影”、“海螺心空了,仍唱着那不变的歌”、“大海如果失去了雄浑,也就兴味索然;蓝天如果失去了蔚蓝,也就荡然无趣”、“谁能承受声明不能承受之重,与蓝天搏击,与白云共舞,才能真正逍遥于天地”、“曾以为甜梦温馨美好,岁月皎洁过人,花季斑斓多彩,前程似錦坦荡,曾以为自己可以做一个顶天立地的人,带着梦想苦苦拼搏”、“既然选择了喜欢,就不要轻言放弃,无论什么都不要让我们放弃自己的目标,既然选择就别后悔,付出了就会有收获。至少收获了心中的一点慰藉”、“让苦难作风,送我到胜利的彼岸;让苦难为火,幻化我飞翔的翅膀”、“鲜花需要阳光,海燕需要风雨,孩子需要独立”。

改卷的过程中,我了解到改卷老师对于文才出众的作文往往格外偏爱,如果再抒写美观大方,常常不吝分数。有的对议论文中没有一个例证的作文,如果语言出色,论证角度富有变化,层次鲜明,扣题准确,也同样能达到50分以上。

今年高考作文评卷大家有一个共识,那就是没有举例论证的作文,除非书写美观可人、文采出众、思辨力过人、思辨角度新颖、文脉迂曲婉转、情感酣畅淋漓,否则不可能上50分,而那些质木少文、不能旁征博引、心无事例、搜肠刮肚、语言干瘪的作文,即使不跑题也都在45分以下。

鼓励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培养自己文采,语言上求新求美,科学化、人性化,是今年网上评卷给在语文上奋发有为、敢于展示个性的考生带来了福音,也给在平日里语文教学强调学生求异思维、创造性思维的一线教师增加了动力。

上一篇:八年级英语上册测试下一篇:远大前程小说读后感作文